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我在大学当校长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大学当校长全文阅读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     我在大学当校长txt下载     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二十六章 挖墙脚的?

    华兴作为国内手机巨头,不光手机行业发展得很不错,对于可穿戴设备领域也没有放过。

    比如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

    而智能眼镜,华兴也没有放过,甚至到了2021年7月,和GM合作开发了两代智能眼镜。

    而第三代智能眼镜的研发也基本完成,现在生产中,准备放在年底12月23日举办的顶级旗舰新品发布会上亮相。

    而这一次的华兴第三代智能眼镜,严格来说应该算是真正的第一代智能眼镜,搭载了鸿蒙OS系统,与前两代不同的是,这次并非是和GM联名,由华兴全程自主设计及制造。

    重要性虽然不如手机、电脑等业务,但也是华兴在可穿戴设备中的一个重要布局。

    可现在的处境却有点尴尬。

    光华大学也在搞智能眼镜,

    而且人家搞的是【真·智能眼镜】,不是他们这种打着智能眼镜的称呼,实则上只是一个智能语音助手。

    任总抬头看了魏瀚一眼,“你觉得光华大学研究的MR智能眼镜会是什么样子?”

    魏瀚眼皮跳了跳,深吸口气,说道:“以光华大学过往案列参考,我觉得光华这个MR智能眼镜应该不比微软的HoloLens差。”

    任总道:“微软的是MR头显,光华的是MR眼镜,技术含量孰高孰低你应该清楚。”

    同为MR产品,要是不阉割功能的话,头显和眼镜的技术含量可相差大了。

    任总这个话的意思……

    难道是不看好光华大学?

    魏瀚心中茫然,小心翼翼地问道:“任总,您怎么看?”

    响起脑海中上次与陈灏会面的情景,任总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

    “加大智能眼镜的生产,争取发布会之后把全国市场都铺开。”

    就在魏瀚还以为任总准备对光华开站的时候,下一句又响起来了,这句话直接让他原地震惊到了。

    “把库存清空后,对外宣布终止智能眼镜后续的系列。”

    “这……”

    魏瀚瞠目结舌了,光华那里的MR智能眼镜可还是在研究中,连篇论文都没发表过,指不定研究不出来,怎么就终止后续的产品了。

    虽然自家的智能眼镜只是打个噱头,最多就是个智能语音助手,但是也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和物力,这才到第三代,投入进去的科研成本都没收回来,怎么就放弃了?

    几年的投入,就这么打水漂了,说实话。

    他不理解,也不甘心!

    “任总,为什么?”魏瀚不甘心看向任总。

    作为商界的传奇,任总自然一眼看出了魏瀚的想法,他喟然长叹,沉声道:

    “不是只有你不甘心,我也不甘心,可不这么做,对公司的损失会更大。”

    “我从87年创立华兴到现在,没有见过哪个像陈灏这样的年轻人。”

    说着,任总直视着魏瀚,毫不客气地说道:“小魏,这种人可能百年难出一个,不要想着去比较,有时候合作也不为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魏瀚心里想什么他哪里不知道,无非就是觉得年轻气盛罢了。

    “我现在开会都坐不住两小时,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了。”

    “能跟这样的人物同处一个时代,说实话,我还挺羡慕你的。”

    任总说到最后,眼神中流露出一股遗憾。

    这时间最难耐的便是英雄迟暮。

    他不能跟对方一同去创造奇迹,只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干看着。

    十年后的光华大学又会是什么样子?

    十年后的中国科技又会是什么样子?

    真是值得期待那个光景。

    魏瀚沉默了,任总是华兴的灵魂,也是他所一直追赶的偶像。

    “任总,我知道了。”

    ……

    光华大学收购韶音科技这一动作,让国内不少有心踏入智能眼镜的科技公司敲响内心的警钟。

    说是“狼来了”一点也不过分。

    很明显,光华大学对于MR智能眼镜项目是来真格,这要是真的攻克了,可以直接缴械投降了。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这也就是一个新闻,换来一声感慨、惊叹罢了。

    余松是一名高三毕业生。

    作为一个宅男,出去旅游哪有在家打游戏舒服,更别提这几天录取通知书就要到了,他还是蛮期待的。

    倒是此刻正无聊逛微博的他,被一个新闻给惊呆了。

    内容讲述的是某蔬菜再加工企业被曝光食品问题,而这家菜业公司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包括方便面里的老坛酸菜包,结果这个老坛酸菜包里的酸菜竟然是从外面收购来的“土坑酸菜”。

    记者甚至看到工人们在穿着拖鞋踩在酸菜上,有的还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也直接扔到酸菜上……

    “艹,这都是什么无良企业,真恶心人!”余松骂骂咧咧了一声,然后下滑到评论区,差点被笑死在里面。

    “大家安静一下!我宣布个事:我刚吃完老坛酸菜才看见这个新闻!”

    “我昨天还笑阿三干净又卫生,想不到…小丑竟是我自己。”

    “我笑三哥太疯癫,三哥笑我吃老坛!”

    “啧啧,足时发酵,老痰酸菜。”

    “人人笑刘墉,人人是刘墉!这老坛酸菜我干了,干净又卫生啊兄弟们!”

    “老外:咱这进口的东西确实好,比出口国自己吃的都好。(斜眼笑)”

    看完这些评论,刚刚的恶心感算是被冲淡了不少。

    “这一届网友太骚气了,666啊!”反正余松以后是不敢吃老坛酸菜牛肉面了,包括什么酸菜鱼啥的也不敢吃了。

    起码一两个月内都有心理阴影了。

    刷了会微博,又接着刷抖音。

    或许是大数据原因,余松刷了好几条都是录取通知书的视频。

    现在是7月18日,已经有些人开始收到了。

    看着这些晒的视频,余松羡慕之余也开始发愁。

    “我的录取通知书也不知道啥时候到……”

    刚抱怨地念叨了一声,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慢吞吞拿起手机,是个陌生的号码,倒是一接通后,让他差点跳了起来。

    “录取通知书到了?”

    “您稍等我一下,我这就下楼拿!”

    光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到了!

    ps:任总开会坐不住两小时的原话出自2019年央视《面对面》的访问当中,任总一代豪杰,可惜岁月不饶人啊,唉。

第七百三十一章 舔狗?

    爱德华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什么天才没见过?

    但是像陆舟这样的,实属罕见!

    比如一道题型,还没等他讲完就已经领悟了,这还不算啥,可怕的是举一反三。

    问出的一些问题,即便是他都要耗费一些时间去思考。

    至于【x3+y3+z3=33】这道题,哪怕他没有帮忙查漏补缺,陆舟也照样能够一个人解决,无非是时间多花一点。

    而眼下,陆舟已经把解题算法全部写出来了。

    爱德华教授才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噢,陆,你简直是一个天才!”

    想到这个需要的算力之大,爱德华教授热心肠道:“陆,至于最后的计算需要不少计算机帮忙,如果有台超算的话,会节省很多时间。”

    “是的,我说得就是约翰·诺曼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虽然你还不是我们的学生,但我想伊斯格鲁布教授会很乐意帮忙的。”

    “毕竟能帮忙解开这道数学难题,也是数学界的一个幸事。”

    约翰·诺曼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是普林斯顿大学校内的科研机构,校内的教授可以借助这个超算完成一些计算或者是对模型的检验等。

    陆舟现在还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人,但是在他与陆舟相见的第一天就已经谈妥好了,校长交给他的任务也圆满完成。

    只是陆舟的拒绝让他着实意外。

    “爱德华教授,很感谢您的帮忙,只是这个就不用麻烦你们了。”

    “为什么?”爱德华教授瞪大着眼睛,难以理解。

    “我们校长已经解决了。”陆舟只好解释道。

    “你們学校还有超算??”

    “没有,是我们国家的太湖之光超算。”

    “太湖之光啊,这个的确不错。”

    爱德华教授点点头,太湖之光作为算力排世界第四的超级计算机,解决陆舟的这个计算问题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

    倒是这时候,门口处传来敲门声。

    陆舟去开门,站在门外面的是戴维斯太太。

    “陆、爱德华教授,我做了些点心。”戴维斯太太笑着将手中的餐盘递给陆舟。

    上面是两杯热乎的咖啡和两个看起来像是现做出来的三明治。

    陆舟的内心里一暖,说道:“戴维斯太太,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的。”

    戴维斯太太笑了笑,开玩笑道:“噢,那可不行,我怎么能让未来的菲尔兹奖得主有个不好的暑假体验,陆,你说是吗?”

    听了这话,陆舟无奈了。

    自打爱德华教授昨天离开的时候,对戴维斯夫妇说了一句陆舟会成为菲尔兹奖得主后,戴维斯夫妇格外地兴奋。

    爱德华教授来自普林斯顿大学,虽然比及附近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是不如,但也是老牌名校,可信度极高。

    而知识文化分子,对于菲尔兹奖当然不会不知道,这可是数学界的最高奖项,相当于诺尔贝奖。

    一想到未来的菲尔兹奖得主曾经来到他们家寄宿过,两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对待陆舟比对待自己的儿子还贴心。

    “戴维斯太太,谢谢您。”陆舟也只好接受对方的善意。

    回到座位上,和爱德华教授用了顿夜宵后,爱德华教授也告退离开了。

    他本是受校长伊斯格鲁布教授的委托,前来考验陆舟的水平,却没想到收获了一个这么大的惊喜。

    于是,便暂时留在剑桥市几天,帮助陆舟完成这道题的算法问题。

    如今已经完成了,而他也要回普林斯顿去了。

    送走爱德华教授后,陆舟算了算时差,现在国内那里正是早上。

    于是便给校长打了个电话过去,之前联系好的太湖之光超算现在需要用上了。

    ……

    光华大学校长办公室。

    陈灏没等来郑强,倒是先等来了陆舟。

    “太湖之光超算随时可以使用,你直接找江助理(江雅宁)就行,我跟她讲过了。”

    “嗯,没事,你就安心在MIT那里学习就行,遇到难事找我。”

    刚挂完,敲门声就响起。

    “请进。”

    进来的正是郑强。

    “校长,你有事找我?”

    “老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陈灏笑呵呵地给郑强倒了杯茶。

    “什么好消息?”郑强问道。

    “我已经收到消息,科技部和教育部已经通过了对光华大学国家实验室的立项。”

    “真的?!”郑强顾不上喝茶,连忙追问道,“是一个还是两个?”

    这个事情陈灏之前跟他提过一嘴,但他没抱多大希望。

    毕竟【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明面上只差了两个字,实际上差别可大了!

    比如说国重的申报要求:

    1、只限于内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2、已运行和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部门或地方重点实验室;

    3、实验室具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能够满足参与国际竞争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需要;

    4、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至少依托1个二级学科建设,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高等院校实验室的主体依托学科应为国家重点学科。

    5、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科研用房集中,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仪器设备基本满足科研需要,总值2500万元以上。

    6、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供各方面的条件保障,并承诺建设期间投入仪器设备购置经费2000万元以上。

    其他的都好说,第2点和第4点,光华大学就没有一个实验室能满足国重的申报要求,但国家特事特办,直接开通绿色通道。

    这也就是吃了光子屏、光芯的红利,换成其他任何大学,都不可能享有这般待遇。

    国重的基础标准都没达标,更别提国家实验室了。

    哪知还真的成功了!

    “两个,【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和【真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都通过了,”陈灏惋惜地又道:“可惜,【能源科学与动力国家实验室】没通过,不过光华就有三个国家实验室了。”

    其实陈灏申报了三个上去,剩下一个【能源科学与动力国家实验室】是以锂空气电池技术实验室为主体。

    但失败也很正常,光子屏和光芯毕竟已经成功了,另一个超级高铁的可行性方案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

    反倒是锂空气电池,现在还在研究中,啥突破也没有,国家当然不会同意。

    听着陈灏不知足的话,郑强嘴角一抽,“校长,你这是在装杯么……”

    “这可是国家实验室!全中国也只有五个,唯一拥有国家实验室的科大也只有一个而已!”

    激动说着的郑强,突然想到了什么,像是泼了盆冷水。

    他担忧道:“虽然通过了立项,但也只是筹建中,就怕后面不能摘掉这个【筹】字。”

    组建国家实验室正常的流程是:先批准立项,成为国家实验室(筹),然后通过考核,成为正式的国家实验室。

    而这个考核难度相当的高!

    先要通过教育部评估,再通过科技部的验收,最后才算成功。

    因为国家实验室的行政主管部门是教育部,宏观主管部门是科技部,涉及到两个部委,可见其难度之高。

    2006年申报的六个国家实验室,筹建了十几年,直到2017年仍然未通过考核,最后才降级成国家研究中心。

    “这个问题不大,在这两个领域,不说国内,即便是世界上我们也是遥遥领先的。”陈灏笃定地说道。

    光子科技和真空管道两个领域,光华大学至少领先世界十年的水平!

    不光是国内的唯一性,也是世界的唯一性,不可能还通过不了最后的考核。

    倒是这次的通过,让陈灏想到了一件事情。

    可能……国家要放开这个标准了。

    这也是他喊来郑强的原因。

    “老郑,我记得你在浙大任职过对吧?”

    “对,怎么了?”郑强一脸地懵逼,这不都是老黄历了么。

    郑强是胡省人,但在山城长大的,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成都科技大学硕士,四川大学博士,师从中科院院士徐僖教授。

    留学归国后,先后在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任职,时间最长的还是浙大。

    “我猜测国家对国家实验室这一块,应该会放开标准,大力支持和推动。”

    陈灏微微眯起眼睛,“近几年全国各地不是在大力搞地方实验室吗?浙省不是也有个之江实验室,你对这些地方实验室了解多少?”

    2006年共有六个单位申报国家实验室,分别是:

    京城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中科院物理所;

    庐州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中科大;

    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清华大学;

    京城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BJ大学、中科院化学所;

    江城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太多了,略。

    但其实吧……这六大实验室其实就是从学校各个院系都抽调一些资源,拉一起放着就叫筹建国家实验室。

    而且还有一些国家实验室依旧是论文导向,考核指标还是看论文数,其中多少灌水论文不言而喻。

    国家实验室需要的是顶天立地,真正去解决国内重大科研问题,所以这弄出偌大动静的六大实验室想要去“筹”十几年失败了也很正常。

    然后很有意思的是,冲击去“筹”失败的那一年,也就是2017年,国内北上广深等多地省市,纷纷投入重金、聘请学术“大腕”,甚至领导亲自“挂帅”,为冲击新一轮国家实验室跃跃欲试。

    比如豫省筹建【黄河实验室】,投资20亿,邀请19位院士“问诊把脉”。

    还有声势浩大的姑苏,投资200亿筹建【姑苏实验室】。

    浙省打造首批4个实验室,分别命名Wie【西湖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湖畔实验室】和【之江实验室】,每家投资100亿,其中【之江实验室】的理事长身份更是惊人。

    京城三个:【昌平实验室】、【怀柔实验室】、【中关村实验室】。

    魔都三个:【张江实验室】、【临港实验室】、【浦江实验室】。

    其他还有【天府实验室】、【庐州实验室】、【东山实验室】等。

    最离谱的属岭南省,投入逾600亿,号称以一省之力要建立10个国家实验室……真吓人。

    似乎想起一些事情,郑强眉头紧锁,陷入一阵沉默当中。

    半晌后,他眼神复杂,缓缓吐出一道浊气。

    “这些地方实验室,我的确知道一些内情。”

    ps:求推荐票,求月票!

第七百三十八章 裔华大学求我都不会过去!(求订阅)

    光华大学,人才引进办公室。

    “校长,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收到1428封简历,”徐集叫苦道,“校长,仅靠我们办公室四人完全处理不了这些。”

    人才引进办公室,一般来说是负责人才引进的事宜,比如光华大学发布的【光华青年】、【光华学者】两大计划。

    除此之外,也负责一些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像四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这些有人才帽子的。

    所以职工并不多,一个办公室主任,一个副主任,以及两个科员。

    平日倒也还好,工作还算轻松,但是昨天晚上开始,投稿邮箱以肉眼可见的直接疯涨。

    一天不到,就收到了一千多封简历,实在是太吓人了。

    哪怕一封简历2分钟时间,一小时也只能看30封简历,一天八小时也就240封,他们办公室四个人一整天也看不到一千封。

    更别提这个简历增长的速度比他们翻看的还要快。

    不得已,作为人才办的主任,徐集也只能向校长求助了。

    “从招生办那里抽调两名老师过来协助你们的工作吧。”

    陈灏视线落在电脑面前,正在专心致志处理邮件的两名工作人员身上。

    “徐主任,现在处理的情况怎么样了?”

    徐集知道这是校长问询他们的工作进度,赶忙回答道:“已经处理了471封简历,其中达到面试标准的有103人。”

    “那还有接近1000封要处理啊。”陈灏眉毛微皱,这个工作量可不低。

    也不能怪他们工作效率,实在是热度太高了,毕竟前天晚上国家才公开光华大学国家实验室的批准立项事宜,经过一天的发酵正是热度最高的时候。

    而且招聘的数目高,薪资又不低,心动的科研人员太多了。

    不光是国内材料界心动不已,一些在国外高校、研究院所工作的华人也萌生了回国的念头。

    材料是天坑专业可不是谣传的,不少国内的科研院所薪资也不过是万八千,甚至更低。

    虽然光华大学没有编制,但是不重要啊,钱多就完事了!

    更别提光华大学现在在迅速发展中,上升空间大。

    陈灏想了想说道:“估计也就这几天量多,待会我跟招生办的唐主任提一下吧,两个人还是不够,给你调四个人过来。”

    “谢谢校长!”徐集喜出望外,这下应该够用了。

    “把通过的给我看看。”

    “好的校长。”

    陈灏直接坐在徐集的工位上,然后开始检阅这些通过的简历。

    其目的嘛,主要还是看看有没有需要特殊关注的人才。

    “马昆,33岁,籍贯东山省,本科武汉大学,利物浦大学博士,目前工作单位为中科院金属所,副研究员。发表的一作SCI论文17篇,其中一区2篇,二区5篇,三区5篇……”

    看着后面附上的发表论文名字和刊物,陈灏不动声色地翻看下一个了。

    生化环材的期刊不像其他的,IF都很高,材料类的SCI论文,非一区的话,含金量并不高,更别提三区、四区的。

    像这个马昆,只能说中规中矩吧,无论是学历还是科研方面都没有很出彩。

    “卢福,31岁,籍贯湘省,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硕博,目前工作单位为……”

    看了一圈下来,基本上是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比较多,研究员只有零星几个。

    主要是还没满足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标准,不然能招收博士后的话,恐怕投递简历的数量还要爆炸一番。

    快速翻阅的陈灏,动作突然停了下来。

    “黄杰,32岁,籍贯豫省,本科中科大,京都大学博士,目前工作单位为张江实验室,副研究员。发表的的一作SCI论文22篇,其中一区7篇,二区8篇……”

    看到这里,陈灏来了兴致,仔细浏览着对方发表的论文和刊物,以及对方的工作履历。

    陈灏难得露出一个笑容,“这个黄杰还可以。”

    一旁的徐主任秒懂,道:“校长,是不是要把对方标记重点关注人群?”

    陈灏点了个头,然后继续看下一个。

    等把103人看完后,真正值得关注的人才其实也不过十余人。

    离开的人才办的时候,陈灏也跟招生办的唐主任打了个招呼,对方表示在今天下午下班前完成。

    而徐集这里,也要在下班前对需要面试的人选进行邮件回复。

    不过徐集留了个心眼,特意把校长圈出来的十几个人格外打印了一份名单出来。

    他打算晚上对这些重点人群亲自电话通知一下,一定要让对方都来光华大学参加面试。

    主要是不少投递简历的都是在职科研人员,白天自然都在工作,想要电话沟通只能等晚上。

    徐集手握着名单,从上到下望了过去。

    “黄杰、郗子真、葛玟、薛……”

    ……

    黄杰此刻心情很糟糕。

    因为他的辞职申请书被课题组组长乔良平教授拒绝了!

    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结果。

    他望着对方,难以理解地问道:“乔教授,为什么?”

    “小黄,你是我亲自招进来的,像你这样有本事的人,为什么要辞职啊?”

    面对黄杰的问题,乔良平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是对薪资待遇不满意,还是工作上遇到了什么难题?都可以跟我商量啊,没有必要选择离开。”

    乔良平今年五十多,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也是张江实验室某课题组的负责人。

    对于黄杰这个人,他是很满意对方的能力,可或许是太满意了,导致有些忌惮,怕对方成长太快,于是就一直冷落着黄杰。

    但要让对方离开,他是坚决不同意!

    他是舍不得这么好用的一个工具人,再找一个多难。

    黄杰沉默了一会,叹道:“乔教授,这个决定是我考虑许久的,我真的不想再留在这里。”

    “薪资待遇我很满意,只是我觉得在这里没有实现不了我的人生抱负,只会荒废我的意志力和斗志。”

    “那你已经找好了下家吗?”

    “还没有,”黄杰犹豫了下,接着道,“不过光华大学的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正在招人,我打算去那里。”

    “小黄,你糊涂啊!”

    乔良平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极力劝道:“别看光华大学现在风头正盛,但对方的性质说到底还是私立大学啊,跟我们这种政府性质的完全不一样。”

    “至于国家实验室?我们张江实验室也在申报中,我跟你私底下透个气,别看光华现在风光,实际上国家准备放开国家实验室的标准,今年年底之前,部里会批准数个国家实验室,光是我们魔都到明年会有三个。”

    “而且鹭岛的地理位置也不好,除了京城,还能有哪个城市发展潜力能跟我们魔都一比?”

    魔都人嘛,也就只有首都能入眼,其他都是乡下,哪怕是旁边的汉东省、浙省也不例外。

    任凭乔良平怎么说,反正黄杰就铁了心要辞职了。

    “乔教授,真的对不起,我还是想离开课题组,希望您尽快签字一下。”

    看着对方油盐不进的样子,乔良平教授也恼火了,直接把对方的辞职申请书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里。

    随后冷声道:“黄杰,我们课题组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你们我乔良平当成什么人了?把张江实验室当成什么地方了?”

    “反正这个字我是不会签的!”乔良平教授声音高涨,态度很坚决的样子。

    黄杰脸色当即垮下来,看了眼垃圾桶,再看了眼乔良平,拳头紧紧攥着,强行压着内心高涨得怒火。

    “乔教授,这个职我离定了!”

    说完,直接不理会对方铁青的样子,转身离开。

    门被猛地关上,发出一道响声。

    随后是乔良平咆哮的声音。

    “反了天了,一个小小的副研究员这么嚣张!”

    “这个课题组是我的你的?”

    “我要是能让你走,我乔良平跟你姓黄!”

    办公室闹出的动静引来了不少科研人员的关注,一个个都往黄杰望来。

    也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同事凑了过来,小心翼翼地问道:

    “老黄,没事吧?”

    “怎么跟乔教授吵起来了?这厮心眼小,你别理他,就把他当个屁放了就行。”

    “黄研,究竟是因为什么吵起来啊?小心乔教授给你穿小鞋。”

    面对同事的关心,黄杰心中一暖,摇摇头道:“我没事,就是我的辞职申请乔教授不给通过,反正我是走定了。”

    至于什么穿小鞋,他毫不在意,反正都要离开了。

    他准备回去重新写封辞职信,然后用邮政快递寄到实验室人事部那里。

    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是不需要领导们批准的,只要保留快递回执即作为辞职信送达证据,等30天一到,人事那里还不同意他就申请仲裁了。

    一听到黄杰要辞职,围观的几人一片哗然。

    张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除了没有编制,其他薪资待遇或者工作环境都挺不错的,尤其是不用996,相当适合养老。

    “老黄,你怎么突然要走啊?为什么?”

    “对啊,我们实验室还是可以的,听说也要评上国家实验室了,后面的人想要进来可不容易了。”

    “是已经找好下家了吗?黄研是要去哪里?”

    “我打算去光华大学,已经投了简历。”黄杰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直接坦诚说道。

    听到光华大学,几人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下。

    光华大学最近的动静不小,尤其是昨晚发布的招聘,别说材料圈子,整个国内学术界几乎都知道了。

    黄杰的能力和人品在课题组里是有目共睹的,眼看着对方都选择跳槽去光华大学,在场有些犹豫的人,也暗自打定了一些主意。

    聊了一会儿,几位同事才散开。

    至于黄杰,则是坐在椅子上,看着手机里的一条邮件内容,陷入了失神当中。

    【黄杰博士你好,很高兴地通知你……】

    “这是通过了?”

    看着上面的内容,还有相约面试时间,黄杰开始烦躁了。

    眼下这里辞职还没搞定,光华那里又该如何回复?

    一个月后,恐怕对方都招满人了吧?

    “只能晚上跟对方沟通下,看看能不能晚点入职……”

    想着这些,黄杰头疼不已。

    对某人的厌恶更是丝毫不掩饰。

    乔良平这种败类何德何能当交大的教授?

    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ps:3400大章啦,现在双倍月票啊,求月票求推荐票!

    (争取再写一章)

第七百四十二章 你也敢得罪裔华大学?(第二更求月票!)

    麻省理工学院,教室里。

    一节课上完,除了陆舟一脸的轻松,其余几人都是抓耳挠腮。

    史蒂芬教授再怎么说也是图灵奖得主,大佬讲课虽然生动,可对他们而言,吃力是免不了的。

    就在史蒂芬教授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被陆舟叫住了。

    “史蒂芬教授。”

    “恩?怎么了陆?”史蒂芬止住步伐,温和的问道。

    “教授,我想向您了解一下哥德巴赫猜想。”陆舟一脸认真,丝毫不像是开玩笑。

    事情得起因还是跟前天晚上和爱德华教授的对话有关。

    数学的本科和研究生的内容他基本自学完了,就像这次为了证明【x^3+y^3+z^3=33】的这道题,焕发了他的斗志。

    他觉得,挑战才是更好的学习方式。

    与其按部就班的学习,不如剑走偏锋。

    而爱德华教授当时顺口一题的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霍奇猜想等,陆舟回去后查询了一番,发现还是挺有意思的。

    当前数学界,要说未解决的难题里,最出名的便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和“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世界三大数学猜想即费马猜想、四色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其中费马猜想在1994年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遂称费马大定理;四色猜想在1976年被美国数学家阿佩尔、哈肯二人证明,遂称四色定理。

    唯有哥德巴赫猜想还一直没被证明。

    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也称“千禧难题”,分别是:N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庞加莱猜想、黎曼猜想(也称黎曼假设)、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缺口、纳卫尔-斯托可方程、BSD猜想。

    其中只有庞加莱猜想被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证明了。

    而这七个数学界未被解决得难题里,陆舟对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最感兴趣。

    他打算先试试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史蒂芬教授微微愣住,望着陆舟,疑惑道,“这个我当然知道,只是……陆,你问这个干什么?”

    陆舟如实地回道:“之前听爱德华教授提到这个,我有点感兴趣。”

    “这个有点感兴趣,是指什么?”

    史蒂芬教授心中突然萌生出一股荒唐的念头。

    陆舟不会是要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吧?

    果不其然。

    “史蒂芬教授,我想试试看。”

    接着,陆舟对史蒂芬教授诚恳道:“我知道好像有点自不量力得感觉,但我还是想尝试下。我想问问您,如果我打算去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话,我应该去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以及您有些建议可以给我的吗?”

    见陆舟亲口承认了,史蒂芬教授仍然大感震惊,至于教室竖起耳朵偷听的几个小家伙呆若木鸡了,惊到嘴巴都合不拢。

    倒是史蒂芬教授的反应让陆舟倍感意外。

    “陆,我不会觉得你不自量力,相反很支持你。你很有天赋,也很年轻,谁又规定了要一定岁数才能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呢?我想是没有的,所以,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史蒂芬教授耸了耸肩,笑吟吟地说道。

    在陆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那个学生。

    当年陈也是这么大胆地去挑战看似不可完成的目标。

    年轻,不应该畏畏缩缩,就要有一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更何况,数学本来就是一个吃天赋的领域。

    需要的是99%的天赋+1%的汗水。

    史蒂芬不觉得陆舟这个想法有什么问题。

    也许,陆舟真的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也不说定呢。

    随后,史蒂芬教授非常详细地给陆舟提供了一些建议,陆舟则是安静聆听着。

    十分钟后,史蒂芬教授拍了拍陆舟的肩膀。

    “这样吧,我今天抽个空,整理一下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资料,到时候发到你的邮箱里,加油,陆。”

    陆舟面色动容,感激道:“尊敬的史蒂芬教授,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谢谢!”

    史蒂芬教授一走,郑天宇、张磊等几个小伙伴围了上来。

    几人两眼放光,就像是西游记里看到唐僧的妖怪似的。

    “肘子,牛批普拉斯啊!这可是哥德巴赫猜想,别说去尝试证明,我想都不敢想!”

    “陆舟666啊,这要是真的能证明,怕是直接拿博士学位吧?”

    “博士学位?菜菜子,你也太low了吧?这怕是直接菲尔兹奖+大学正教授了吧?!”

    “我看拿个院士都没问题哦。”

    相比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声音,倒是郑天宇意识还能保持清醒。

    他关心地问道:“肘子,你那篇论文咋样了?”

    “早上出门前顺便发表了。”陆舟答道。

    “哈?这么快就发表了?投稿不是光流程就要几个月吗?”郑天宇瞪大着眼睛,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等陆舟把arXiv这个网站解释一遍,郑天宇几人也算是明白了。

    “肘子,那你打算投什么期刊?”

    “《数学年刊》,挂arXiv的时候也投稿过去了。”

    “哦哦,这个期刊还可以,等等!”郑天宇猛然惊醒,眼皮更是一跳。

    “是哪个《数学年刊》,不会是……四大神刊之一的吧?”

    “恩,普林斯顿的爱德华教授觉得问题不大,所以就投了。”

    郑天宇:“……”

    张磊:“……”

    其他没有名字的小伙伴:“……”

    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同个学校,同个年龄,结果人家都投稿给数学四大神刊之一的《数学年刊》了,好家伙,这以后还得了?!

    之前众人听到陆舟要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是勇气可嘉,现在一看……小丑竟然我自己?

    既然那位普林斯顿的教授都这么说了,那问题应该不大。

    想想陆舟本科就发表论文在四大神刊之上了,过个几年解决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哦?

    “大佬,大腿还缺挂件吗?我可以暖床~”

    “给大佬打call,太牛批了,这可是四大神刊啊!”

    “酸了,我都觉得我这一辈都不一定能发一遍在《数学年刊》上……”

    几个小伙都羡慕地说道,至于嫉妒恨压根不存在。

    差距实在太大了,唯有仰慕。

    而就在众人议论的时候,x^3+y^3+z^3=33被证明的消息在欧美的互联网上突然爆红了起来。

    起因是菲尔兹奖得主、英国数学家高尔斯教授发了一条推特,以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爱德华教授也不约而同发布了一条相似的推特。

    两个数学界的大牛都下场了,大大增强了这则消息的可确性。

    更让人震惊的是,证明者的身份竟然是一个本科生?!

    这下,数学界瞬间沸腾了!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起……去裔华大学?(求订阅)

    “高纯氮化硅粉?”

    不光是陈灏,连带着陈冲、方浩森两人也打起精神。

    要提到高纯氮化硅粉先要提“先进陶瓷”。

    近年来,新材料一直是我国和许多国家的重点研发方向,在工业以及国防、航天、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先进陶瓷产业总体上是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先进陶瓷是什么呢?

    先进陶瓷,又称为高性能陶瓷、精细陶瓷、高技术陶瓷等,是指采用高纯度、超细人工合成或精选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具有精确的化学组成、精密的制造加工技术和结构设计,并具有优异的力学、声、光、热、电、生物等特性的陶瓷。

    按其特性和用途,可分为2大类: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不过功能陶瓷在先进陶瓷中约占70%的市场份额。

    相比其他国家,我国起步较慢,还是在进入21世纪后,功能陶瓷的研究才得到了国家和各科研院所的重视。

    只是追赶的道路颇为艰辛。

    拿轴承为例。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零部件,使用十分普遍。

    其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时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而且轴承的作用与人体关节相似,有“机械的关节”之称,也被称为机械工业领域的“芯片”。

    而在如今的轴承领域,氮化硅陶瓷球轴承已经渐渐取代了传统钢球轴承的地位。

    与传统钢球轴承相比,氮化硅球轴承具有重量轻、极限转速高、摩擦力矩小、运转精度好、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各方面性能均衡、优异、全面,堪称轴承界的“六边形战士”。

    而氮化硅陶瓷球轴承的原材料叫做氮化硅粉体,粉体纯度越高,产品质量就更高。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国内被卡脖子的可不仅仅是手机芯片这一块,就像前文提到的丙交酯,一个PLA可降解吸管的原材料竟然还需要对外进口。

    同样的是,高纯度的氮化硅粉体我国依旧受到日本UBE公司和德国H.C.Stark公司的限制,尤其是日本UBE公司严格限制对华市场的供货量,使得国内高品质氮化硅陶瓷球生产商受制于原料供给。

    这些问题,陈灏几人自然也知道,只不过术业有助攻,对于这方面的领域他们也没有涉及。

    没想到,今天这场面试里竟然收获到了惊喜。

    “黄博士,你真的有把握制备出高纯氮化硅粉,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课题。”陈灏再次确定地问道。

    若是对方真的能做到,那可不得了,能解决国家在这方面领域的原材料供应问题。

    黄杰明白陈灏的意思,到这一刻,他也不慌张,反倒是格外冷静。

    “我有把握!”

    “当初在日本国立材料所的时候,所里跟日本的UBE公司有过一些合作,我也参与在里面,高纯氮化硅粉制备从头到脚我都会。”黄杰认真地说道。

    陈灏与陈冲对视一眼,然后提问者换成了后者。

    “高纯氮化硅粉的核心技术UBE公司应该不会让你看到吧?而且若是有专利问题,也比较麻烦。”

    “UBE公司当然不会让我看到核心部门,不过我后面自己琢磨出来了,至于专利这一块问题也不大。”

    黄杰继续解释道:“氮化硅粉体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硅粉氮化法和化学合成法,国内厂家采用几乎都是硅粉氮化法,与化学合成法制备的粉体相比,后者制备的粉体纯度高、球形度好、烧结活性高、受硅原料稳定性影响低,日本UBE公司也是唯一能够采用该方法生产氮化硅粉体的企业。”

    “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有一种合成方法会比日本UBE公司制备出的氮化硅粉纯度更高,只要给我一定时间,我也有信心攻克出来!”黄杰信誓旦旦地说道。

    黄杰也不是没想过把这些想法跟国内某些科研院所、先进陶瓷领域的企业讲,只是对方不是把他当傻子,就是不怎么在意。

    他要的是组建自己的课题组,自己当实验室主任,而不是一个工具人。

    可太难了,毕竟他的资历不够深,成就也不够高。

    说到底,这毕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事实与否谁又知道?

    陈灏没有立刻同意,转而问道:“如果同意你的课题的话,对于经费、人员上你有什么需求?”

    黄杰几乎没有犹豫便回答道:“我需要一千万科研经费,20人左右的研究团队,至少要2名正教授,3名副教授,或者与其相对应的专职研究员(正、副)。”

    只是说完,他的内心依旧忐忑不定,毕竟以他的资历还是很难一跃成为实验室主任。

    “你们怎么看?”陈灏又转头向陈冲教授、方浩森教授问道。

    陈冲稍作思索,低声道:“想法很不错,只是仅凭他的一番话我觉得太草率了,可以先让他提交一份可行性的项目申请书上来,届时邀请一些行业内的专家评估下,没问题的话我们再允许对方开组。”

    “方教授你呢?”

    面对校长的眼神,方浩森选择了附和陈冲的话。

    至于黄杰本人已经如坐针毡了,紧张地手心都开始冒汗,究竟能不能得到光华大学的支持……

    随后,陈灏下面的几句话让他瞬间狂喜。

    “黄博士,我同意你的想法,允许你组建【新型结构材料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主任职位。同时,该实验室也会纳入【先进材料与半导体国家实验室(筹)】,接受陈冲主任、方浩森副主任的领导。”

    “并且,我给你批最高三千万元的科研经费,组建团队最高可至50人!”

    “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早日攻克,为国家填补在这领域的空白。”

    真正让陈灏下定决心的,还是因为【学术之眼】探查得到的结果。

    【科研项目:高纯氮化硅粉】

    【研发人员构成:黄杰博士】

    【研发成功率:85%】

    一个人就有85%的成功率,这是之前几次探查所没出现过的情况。

    更别提当团队组建后的成功率了。

    我国近三四十年来发展迅速,可在这背后,是许多民众注意不到的领域,原材料大都是依靠进口才解决的。

    作为一名热血爱国的科研工作者,能够解决国家在技术层面上的受限问题,他责无旁贷。

    “黄博士,欢迎加入光华大学!”

    ……

    走出光华楼的黄杰,脸上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对这趟鹭岛之行,他也没报多大期望,没想到出奇的顺利。

    等这几天把入职手续办完再搬过来后,他便要开始组建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

    而人手,是眼前最重要的问题。

    想着,黄杰的眼神不由地往日本方向飘去。

    “帮手也不是没有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0947/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 作者:想要上岸的鱼所写的《我在大学当校长》为转载作品,我在大学当校长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大学当校长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大学当校长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大学当校长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大学当校长介绍:
在海外名校留学八年归国的陈灏,通过一番算计,终于夺回爷爷一手创建的光华大学。“叮咚!名校成长系统绑定成功!”得到系统后,陈灏发现通过系统出品的建筑,竟然还带有buff加成!教学楼:学习悟性增加200%!图书馆:学习效率增加200%!实验室:科研能力增加200%!……几年后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发言:感谢我的母校光华大学以及校长陈灏先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纷纷表示表示赞同!【光华大学新生群:181062463】我在大学当校长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大学当校长,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大学当校长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