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大太监TXT下载三国之大太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大太监全文阅读

作者:愤怒的扑街     三国之大太监txt下载     三国之大太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61章 发大水

    荀攸道:“哎,大将军言重了,攸打算回颖川老家,从此不再过问政事。做一普通百姓足矣!”

    诸葛亮道:“先生何苦如此,亮派人送先生去长安,陛下还要重用先生的。”

    荀攸道:“谢大将军好意,攸也老了,已不堪重用。大将军若不计前嫌还请把攸当普通俘虏放了。攸感激不尽。”

    诸葛亮没想到荀攸真的不想为官了。

    道:“哎!既然先生如此决定,亮岂能勉强,明日亮便派人送这些士兵回中原。先生可与他们同行,先生有伤在身,亮再送先生一辆马车。以便先生养伤。”

    “谢大将军!”荀攸拜道。

    诸葛亮道:“来人,扶先生去驿馆休息。不可怠慢。”

    “诺!”

    荀攸走后,诸葛亮摇头道:“哎,可惜了。”

    这时徐晃过来了,道:“大将军,益州粮草还没到,这又多了这么多俘虏。只怕粮食坚持不了几天了。”

    诸葛亮道:“徐将军,明日由你带这些俘虏回中原吧,过江到江陵后这些俘虏若是荆州本地的便让他们各自回家。让江陵太守,给每人发两吊钱。中原的俘虏就带回中原吧!这些俘虏回家后,便可务农,都是大汉的百姓尽量多给些路费。”

    徐晃道:“大将军,末将若回长安,你这兵力还够吗?岭南只怕一时难以拿下啊!”

    诸葛亮遥头道:“南岭山脉历来是南越北上中原的重要屏障。延绵两千多里,使岭南和荆州的气候都有所不同。自从赵佗建立南越国后,便在山脉通道中建有关卡。刘备曹操等人进入岭南,也就看中岭南有险可守。如今只怕是更加重视关卡防御。”

    “只怕一时难以攻克啊,越往南走,补给就越困难。如今缺粮,哪还能再继续进攻岭南啊!只能再等等吧!”

    “荆州本来富足,可这几年也折腾不轻。荆南四郡比不上荆北。若想养十几万兵马,实在困难。”

    徐晃道:“交州九郡,除了南海。还有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等几个郡,大将军何不放弃直接前往南海。而绕道郁林(桂林)再从西往东?”

    诸葛亮道:“交州道路难行,绕道不容易,亮会先派人去打探。不管怎么说,暂时还是不能速决的。亮给陛下写了封信,徐将军一并带回长安,交给陛下。请陛下定夺吧!”

    “诺!那末将明日便起程!”

    “善!”

    第二天,徐晃一行带着所有俘虏往北继续返回中原。

    …………

    长安,“报”!八百里加急!

    “陛下,陈留,济南,平原,等郡连降暴雨数日,黄河溃堤,数十万灾民无家可归,死亡失踪者不计其数。臣恳请朝廷发粮救灾。”

    刘苟看到急报,脸色苍白,娘的,黄河又决堤了。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可同样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每隔几年就要决堤。由于黄河泥沙堆积,河道比平地还高。古代又没后世建的人工水库平衡河道流量。更没有钢筋水泥修建的坚固河堤。一发大水便决堤。

    刘苟道:“来人,快把几位辅政大臣叫来。”

    “诺!”

第662章 救灾

    刘苟等了一会,几位便到了。

    刘苟:“连续下了好几天大雨,黄河又决堤了。陈留,济南等地已经是泽国一片!朕,估计情况比奏书上说的还严重,就是不知道洛阳现在什么情况,咱们的大汉真是多灾多难啊!这条黄河到底死了多少人?”

    荀攸道:“这两天关中下小雨,臣就担心别的地方发洪水,果不其然,还是出事了。自黄巾爆发之后这条黄河就没怎么修过。20多年了,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大水。前些年更是年年发洪水。诸侯混战,谁还有空去治理河道。”

    刘苟道:“哎!朕也想治河道啊,可钱从哪来呢?南方还在打仗,治理黄河需要的费用简直不敢想象。”

    杨松道:“还是先去救灾吧,长安的官仓中还有30多万石余粮,全部运去增援救灾吧。只是现在发洪水,船只运粮可是很危险的。”

    贾诩道:“从长安运粮肯定来不及了,还是从别处想办法吧。青州很多地方没有受灾,先挪用一下。等洪水退去了,再从长安运过去不迟。”

    刘苟道:“文和这主意不错,先从别的地方挪用,再从长安运过去补充,冀州应该还有余粮,也调一些过去。大灾过后往往容易引起瘟疫,从医学院调一些医生过去。做好防疫工作,多撒生石灰。”

    荀攸道:“还是派一名天使过去吧,受灾这么严重,肯定死了不少人。还要准备钱粮灾后重建。主要的还是要修河堤,堵住缺口。”

    刘苟想了下道:“来人,李权,派人把太子找来。”

    “诺!”

    刘苟道:“荀彧,有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办法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比如移民?否则每年发大水,财政都会被拖垮。”

    荀彧道:“不太可能,黄河泥沙太多,河床很高,每隔几年就会决堤。想要治理黄河太难了。移民的话更加不可行。”

    “黄河两岸全是良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像陈留(今开封)济南都在黄河边上,想要移民,这几乎不可能。这么多人移到哪里去,况且也没这么多钱粮土地来安家。”

    “只能等洪水过了,秋冬枯水季节再修一修了。”

    刘苟道:“哎,真是多事之秋。你们说派谁去救灾?”

    荀攸道:“陛下不是派人去叫太子了吗?就让太子去一趟中原组织救灾便可。”

    刘苟道:“太子没经验,做副手还可以。让他当钦差,朕怕他坏事。”

    “这样,让长文(陈群)去一趟陈留,由他组织救灾,你们觉得怎么样?”

    杨松道:“臣赞成,救灾是大事,陈群可担此重任。”

    几人都点了点头。

    刘苟道:“善,传诏,令陈群前往陈留主持救灾工作,持节!一切听他调遣,有违令者,斩!”

    “太子与陈群同往,给他做副手!”

    “诺!”

    没多久太子刘平到了。

    “见过父皇,见过诸位大人。”

    刘苟道:“平儿,你马上跟着陈群动身去中原,黄河发大水,你前去协助救灾。”

    “啊!黄河又发大水了?儿臣马上就去动身。”

    “嗯!多听听文长的意见!”刘苟道。

    “诺!”

第663章 卸磨杀驴

    就在刘苟费尽心思救灾的同时,司马懿在黑山也取得了进展,张燕终究还是杠不住压力,放弃兵权愿意投降。接受朝廷的调令,任上党太守。十几万黑山贼终于成了合法百姓。

    消息传来,刘苟对司马懿更是高看一眼,但也越发担心了。这家伙本事越大越不放心。张燕都让他给说服了,可见他手段高明。

    其实司马懿在黑山,先是许若张燕手下于毒,孙轻等人,让这些家伙先同意投降,再去说服张燕。张燕见手下兄弟都有投降之意,也就不再坚持了。司马懿招安张燕,并未花太多代价,主要是众多黑山贼也觉得。继续当三代王,没有前途。早晚会让朝廷剿灭。不如干跪趁目前还有些本钱接受招安。

    “陛下,这是张燕请罪书,他向您请罪求情。”司马懿道。

    刘苟笑道:“张燕到还懂得以退为进,居然懂得请罪。朕要是真的治他的罪,岂不显得小气。朕既然有言在先,已经说好赦免了他们。怎可反悔,张燕这家伙心里跟明镜似的。”

    “罢了,只要他安分守己,朕还不至于这么小心眼。”

    “目前朝廷主要是赈灾,没心思去答理他。”

    “仲达你也辛苦了,回去休息吧。”

    “诺!臣告退!”

    几日后,徐晃回到长安,但是他把两万兵马放在了荆州。无诏带兵进京,他可不会犯这个傻。

    刘苟也是多年没见徐晃了,只见徐晃两鬓露出白发。

    道:“公明,这些年留你在益州,苦了你了。不曾想,你我都见老了哟!”

    徐晃道:“陛下言重了,臣在益州未出什么力,不曾受苦。”

    刘苟道:“如今曹操跑去岭南,以公明之见,朕当如何应对?”

    徐晃道:“臣愚笨,哪有什么应对之法,陛下深谋远虑,自有决策。”

    刘苟笑道:“公明怎么还谦虚起来了,朕也就不难为你了。这样,你回长安后,任兵部左侍郎。处理兵部之事。先回府休息几天再来上任,朕给你安排了一座府邸,你夫人他们都已经住进去了。你回家好好聚聚。”

    徐晃道:“谢陛下!臣告退。”

    徐晃走后,刘苟遥头自言自语,道:“哎,朕真成了孤家寡人,连徐晃都不敢说话了。懂得明哲保身。朕又没打算卸磨杀驴,你们怕什么嘛!”

    打开徐晃带来的诸葛亮的信。

    刘苟仔细一看,诸葛亮说了一大堆,建议朝廷暂时放弃攻打岭南,休养生息,过几年再出兵,理由是江南刚平定。荆南一带缺粮严重,江南这些年百姓负担过重。朝廷如果不逼迫,刘备,曹操,周瑜。三个家伙便会勾心斗角。有可能会打起来。如果朝廷逼迫他们便会抱团取暖。

    夺取岭南并不是很容易,当年秦始皇派兵50万,才夺取百越。今曹操刘备已经占领岭南山脉各处关碍,若要强攻实在困难。更难的是岭南山脉一带人烟稀少,道路难行又缺粮,不宜久战。

    先治理好荆南,存足粮草,消磨对方士兵的抵抗意志。到时可一鼓作气拿下他们。曹操的帐下众将士。在交州越久就更越想北方老家。到时可能会不战自降。

第664章 学会自污

    刘苟看完诸葛亮分析到也没觉着不好,就是觉得老这么拖着有些麻烦。岭南不解决,就得在荆南养几万兵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想了一会,罢了,诸葛亮非常人,既然相信他就随他去吧。晚几年也不影响自己享受生活。让曹操刘备去交州开荒几年也不错。

    “李权,拟诏!”

    “诺”

    “任郝昭为镇南将军,持节,督荆南兵事,驻守长沙。任蔡和为长沙太守治理长沙政务。”

    “令诸葛亮张郃李蒙等人班师回长安。”

    “陛下,拟好了!”李权道。

    刘苟道:“拿到军机处去,让几位大臣看看,再传去长沙。”

    “诺!”

    不久诏书便到了,诸葛亮接诏,傻眼了。

    陛下这是变相剥夺了他的兵权,郝昭持节,还镇南将军,督荆南兵事。等于是实际上的荆南兵马统帅。而他却要调回长安了。到了长安大将军还有个屁用。有兵部跟军机处管着,他这大将军不过是个空头司令罢了。

    诸葛亮内心有些失落,但诏还是要尊的。

    连忙让人去彬县通知郝昭,让他回长沙接诏任职。自己也准备收拾行李回家。

    太守府内,黄月英还刚从江夏到长沙才三天。没想到会又要回长安了。

    笑道:“孔明,怎么,你没想到吧?陛下这是卸磨杀驴,把你撸得一干二净,你这大将军现在成空壳了。”

    诸葛亮道:“胡说,不可诽谤陛下,陛下让郝昭守荆南,也是有考虑的,既然不打算对岭南用兵,还留这么多兵马在长沙干嘛?”

    “天下太平了,我这大将军迟早要辞去的。况且陛下还没有免我的职。亮打算回长安后,辞去官职,回隆中种田去。不知夫人愿不愿意回隆中?”

    黄月英白了他一眼,道:“怎么?你真想跟陛下置气呀?还辞官相逼,你觉得陛下会答应?”

    诸葛亮道:“亮可不是相逼,是真的打算辞官,打了这么多年仗,还是觉得隆中的日子最舒服,闲来看看书,偶尔找德操先生他们斗斗嘴。日子过得多逍遥。”

    黄月英道:“你就自己美吧,陛下可不会放你去种田。以我之见,现在天下不打仗了,陛下又会让你去治民。你啊,这辈子别想回隆中了。”

    诸葛亮道:“哎!不干了,当初在隆中你说咱俩成亲干嘛不躲几天呢?干嘛碰的这么巧?让陛下给抓了壮丁?真是劳累命。”

    黄月英笑道:“你帮陛下打了半边天下,回长安想要什么奖赏?要不让陛下奖励一大笔钱吧,咱们也做过富家翁。”

    诸葛亮笑道:“你想都别想,陛下可从来只会叫穷,想让他赏钱,那是做梦。”

    黄月英道:“你啊,就是一根筋。伴君如伴虎,狡兔死,走狗烹,如今你得学萧何自污,贪点钱,别还像以前一样。你若什么都不要,陛下还能赏你什么?别到最后赐你一杯酒,让你去追韩信。我可不想做寡妇。”

    诸葛亮道:“韩信是韩信,我是我,别混为一谈。陛下也不是刘邦,你别瞎想。”

第665章 斗嘴

    黄月英道:“好好好,随你的便吧,以后有你后悔的时候。”

    诸葛亮笑道:“要不亮让陛下赐几个美女给我?”

    “你敢,哼!你要没我同意敢纳妾,我就去请陛下赐你净身去进宫当内侍。”

    诸葛亮菊花一紧,道:“夫人,你也太狠了,罢了,亮还是去长安当个教书生先吧。”

    “哼,口是心非!”

    这俩口子感情深厚,到斗嘴玩了。

    数日后,郝昭从彬县回到长沙接诏任职。

    诸葛亮向郝昭交待一些事,便带大军返回长安,而郝昭领兵三万驻守长沙。

    郝昭对刘苟旨意也有些迷糊,暂时不打岭南可以理解。但让自己持节不等于架空诸葛亮了吗?调诸葛亮回长安,只怕诸葛亮以后兵权怕是没了。难道陛下真要卸磨杀驴?

    郝昭也只能想想,但事还得做。

    诸葛亮一行回到长安,刘苟立马诏见。三四年没见诸葛亮了,这家伙长得更成熟了。

    “臣拜见陛下!”

    刘苟道:“大将军免礼,朕见你回来甚是高兴。岭南暂且就不用兵了,等过两年粮草足够了,再去剿灭也不迟。”

    诸葛亮道:“陛下所言甚是,臣觉得过几年也许不用花太大力气便能拿下。曹操刘备帐下士兵大多是荆州一带带过去的,到了岭南时间越久便会更加思念家乡,到时朝廷再派兵去围剿,便会有人借此机会投降,甘愿被俘。偏安一隅或许能守一时,但绝不可能长久。”

    刘苟道:“嗯,你说的也是。”

    “如今没什么战事了,你这大将军,有些名不副实了,有没想过换个职务?”

    诸葛亮心想,该来的还是来了。你这是明显要削我的兵权啊。

    道:“陛下,亮本无心仕途,如今天下太平,臣想回隆中教书。”

    刘苟道:“教书?这可不行,朕的大将军去教书,那朕岂不是用人不明?”

    “再说大汉也不差一教书先生,朕也不能浪费人才啊。”

    “这样,朕收回你的大将军印,至于你的职位吗?朕再想想。你先可以回家休息休息,朕给你安排了府邸,以后就在长安任职了。”

    “诺!要是陛下没什么事了,臣告退!”

    刘苟道:“嗯,去休息吧,哦,记得去看一下你姑姑!她可是一直念叨你们夫妇。”

    “诺!”

    诸葛亮走后,刘苟也在想,给诸葛亮任个什么职呢?这家伙不光会带兵打仗,还会治民,得让这家转型了。想了一会。

    “李全,拟旨。”

    “诺!”

    “调任陈群为兵部尚书,辅政大臣,军机大臣。”

    “任诸葛亮为户部左侍郎,军机处大臣,领尚书衔。再赐爵阳都候,食邑千户。”

    “陛下,已经拟好,请用玺!”李权道。

    刘苟道:“明天再去传诏!”

    “诺!”

    诸葛亮回到府上,看着刘苟赐的府邸。感觉蛮气派的。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很精致。

    “黄月英过来,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被撤职了吧?”

    诸葛亮道:“大将军被撸了,可陛下又拒绝了我回隆中去教书。想来过几天会给个新的职务吧!劳累的命,想躲清闲是不可能了?”

第666章 赐爵

    黄月英道:“不当这个大将军也好,省得到处跑。行军打仗也不是什么好事。你要不要去看一下姑姑。”

    诸葛亮道:“当然要去,但今天就免了,明日咱们一起去。听说姑姑开了一家银行,亮还想去请教一下,这银行是怎么个操作法。这些年,带兵在外到有些孤陋寡闻了。”

    黄月英道:“我听说了,就是个存钱,借钱放贷的地方。没什么稀奇的。”

    第二,几名太监来到诸葛亮府上,开始宣诏。“封户部左侍郎,领尚书衔,入军机处大臣,阳都候,食邑千户。”

    诸葛亮没想到。诏书这么快就来了。

    太监走后,黄月英道:“陛下到记你老家是琅琊阳都,如此给你封阳都候也算是你光宗耀祖了。只可惜只是个千户停侯。”

    户部左侍郎,官居正二品。但是领上尚书衔,就是从一品了。而且还兼任了军机处大臣。说明陛下还是会重用他的。

    诸葛亮道:“亮无意于爵位,到是陛下这回到不吝啬了还赐了爵位。”

    黄月英道:“这户部左侍郎可是个苦差事。户部可是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等大事。大汉就没有哪个衙门比这个衙门更累了,荀尚书这回是抓到牲口了。”

    诸葛亮白了他一眼,心想,能者多劳嘛,不想干活还当什么官?

    道:“咱们还是去看姑姑吧。明日亮再去户部上任。”

    黄月英道:“嗯,昨天还说辞职去教书,明天就想去上任,你这分明是不舍得辞官嘛。你就不能在家多陪我几天?”

    诸葛亮有些尴尬。这家伙是个闲不住的。

    俩人前去见成功燕,在长安成功燕算她们俩夫妻的亲人。以前她们叫成功燕夫人,时间久了便也叫姑姑。

    “姑姑,几年不见,您还是那么漂亮一点都没变。”黄月英笑道。

    诸葛亮弯腰拜道:“亮,见过姑姑!”

    成功燕道:“孔明,你们回长安了。看来兄长还是舍不得你们。兄长把你们扔到荆州,我可是经常说他的。”

    “兄长眼光还是有的,知道你能替他平定天下,看来他果然没看错人。如今你也算大功告成了。”

    诸葛亮道:“姑姑过誉了,全赖将士们用命,亮不过是占了将士们的光。”

    黄月英道:“姑姑,听说你开了家银行,我回长安了,闲来无事,我来你这上班。”

    “这银行可是陛下开的,我可没这本钱。你能来我当然高兴,如今邺城,洛阳都有分行了。再过几年荆州,益州也要开分号的。”

    诸葛亮道:“姑姑,陛下怎么想着经商呢?这不是与民争利吗?”

    成功燕笑道:“你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等以后你慢慢了解了,就不会这么说了。银行可不是与民争利,他的作用大了去了。比如现在邺城的商人,把钱存在邺城银行,空手便能到长安取钱。你说这多方便?以前运铜钱得请多少人?还怕路上抢劫。”

    “存钱到银行有利息,可以钱生钱,你们以后把钱存到这。每年利息都够你们请仆人的呢。”

第667章 欲废太子

    诸葛亮不出声了,他对这些情况还不太清楚,看来还是不了解,得学一学。

    对成功燕诸葛亮还是很尊敬的。虽然他知道这个女人跟陛下的关系也不正常。他并不太赞成这种行为。但并不妨碍他对这个女人的欣赏与尊重。聪明的人都喜欢跟聪明的人交朋友。

    刘苟书房,刘苟坐在案桌边,手里拿着封情报。太子在陈留救灾的时候与歌妓住在一起,歌妓是陈留太守找来的。陈郡虽然是钦差,但对太子也睁只眼闭只眼。

    目前灾民,并未安置好,冀州青州都调了不少粮食,但是分发不均,很多灾民仍然到处逃难。陈群召各官员议事,商议对策。

    刘苟看完信,脸色铁青。内心大骂逆子。救灾不力,睡女人到不分场合。太让人失望了。刘苟现在有些后悔立这个太子了。

    哎!姐,你可真会折腾我,临死了,还仍个这么大雷。刘平太平凡了,没有魄力,没有进取之心。天下交给他行吗?

    我可不想做刘裕,自己死了儿子就被人给废杀了。更不想做柴荣,死后让人轻而易举夺了江山。刘苟第一次有了废太子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而已。毕竟废太子,事关重大。动摇国本,众大臣也会反对,只能压下去。

    “来人,把司马懿给我叫来。”

    “诺!”

    不久,司马懿到了。

    “拜见陛下。”

    “仲达,陈群与太子正在中原赈灾,朕派你去一趟,告诉陈群,要妥善安置好灾民。让他回来马上履行新职。另外,由你接任他暂时出任赈灾使。”

    “啊,陛下,您这怎么突然又把陈群调开呢?这赈灾可是好好的。”

    刘苟道:“陈群回长安任兵部尚书。但救灾的事,不是他所擅长的,由你去接任。要用最快的方法恢复生产。朕从长安调了三十万石粮,由你负责发放。另外告诉太子,多了解一下百姓疾苦。玩够了就回长安。”

    “诺!臣马上动身。”

    “嗯!”

    司马懿走后,刘苟又在想。司马懿是能干,可内心不放心,能不能让诸葛亮来对付他?可一想司马懿活到70多。熬死了曹氏三代。而诸葛亮只活了54岁。差了近二十年呢,熬不过司马懿啊!

    哎!还是留不得啊,以刘平的本事,将来怕是对付不了司马懿。这个恶人只能自己来做,赐死司马懿。

    再等等吧,但愿别太晚。

    回到后宫。

    “灵儿,忙什么呢?”

    “陛下,没什么,刚才韦儿来了,他求我替他换个先生。”

    刘苟道:“现在的先生怎么了?教书蛮好的嘛。”

    孙灵道:“韦儿说这先生已经没什么可教的了。所以想换个先生。”

    “那他想换谁?让谁来当他先生?”刘苟好奇道。

    “哦,韦儿说御史大夫贾诩比较清闲,他想去拜贾诩为先生。”孙灵道。

    刘苟听完,不再说话。

    孙灵道:“怎么了?你不赞成吗?”

    刘苟不答,道:“你觉得韦儿这孩子怎么样?”

    孙灵道:“挺好呀,整日在房里读书,懂礼孝顺,除了来长秋宫请安,一般都大门不出,也不生事,对身边的太监女人也很和气。是个好孩子。”

第668章 南蛮

    刘苟心想,你懂个屁,只看到表面现象。真是妇道人家,这小子心机厉害着呢。贾诩是什么人?有名的老毒物,阴险狡诈。满朝文武这么多大臣!这小子怎么偏偏要拜贾诩为师。更奇怪的是这小子怎么知道去找贾诩拜师呢?是谁教他的。

    “陛下,韦儿喜欢读书,你就成全他吧,贾诩为人谦虚,淡泊名利,我看韦儿跟他学也挺好。”

    得了,皇后都替这小子求情了,这小子可真不简单。

    罢了,老子还没死呢,倒想看看这小子接下来想干嘛?

    道:“好吧,既然灵儿都替他说话了,那就让他拜贾诩为师吧!”

    半个月后。

    “陛下,益州急报,犍为郡太守中郎将庞羲发来急报。南蛮作乱,兴兵十数万,攻打犍为,请朝廷派兵平叛。

    刘苟想了一会,道:“李权,派人把几位军机处大臣全部叫来。”

    “诺!”

    不一会几人到了。

    刘苟道:“南蛮叛乱,正在攻打僰道(宜宾市)你们说说怎么应对?”

    田丰道:“陛下,南蛮缩在深山老林,怎么突然冒出来与朝廷作对?这些南蛮,只要下了山,对付他们并不困难。益州有十万人马,兵力足够了。只需派一位能将指挥便可。”

    刘苟道:“那派谁去?”

    田丰道:“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就是不缺将军,随便派一员大将过去就足矣。要不还是派徐晃去吧,徐晃在益州统兵多年,他一去更能稳定军心。”

    刘苟不说话。

    荀彧道:“益州都尉吴懿,太守庞羲,他们也是统兵多年,对付南蛮也应该足以。不如就让他们去平叛。”

    众人不说话了,等刘苟决定。

    刘苟看向诸葛亮,道:“孔明,说说你的意见。”

    诸葛亮是新来的,有些腼腆。不想抢了几位前辈的风头,所以刚才没开口。但这家伙的脑袋确实聪明。

    道:“陛下,庞羲在犍为郡多年,是该调动他回长安了。”

    刘苟道:“你这什么意思?”

    孔明道:“徐晃离开益州,可益州十余万兵马并没裁剪。南蛮不可能不知道,既然兵马还在,为何他们还敢闹事?”

    刘苟道:“你的意思是说南蛮闹事,与庞羲有干系。难道是他勾结南蛮不成?”

    诸葛亮道:“不敢,臣没有证据,也不敢冤枉庞羲。再说庞羲是中原人,交结南蛮他不可能干。臣只是觉得庞羲守在僰道多年,既然他现在震慑不了蛮人,那也是应该换一换了。不管他庞羲打了什么主意。换个地方总是不会错的。”

    “另外,益州兵马,可以借此机会裁减一部分了,如今没有必要在益州留太多兵马。”

    刘苟点了点头,道:“嗯,那你们说派谁去平叛?”

    诸葛亮道:“陛下,可令庞羲为主将,吴懿为副将,严颜为先锋。令他们半年之内平定叛乱。”

    周洪道:“孔明,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你刚才不是说调庞羲走吗?怎么又让他做主将?”

    诸葛亮笑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庞羲与南蛮打交道最多,他更了解蛮人。由他做主将,可快速平定内乱。也许这正是庞羲所追求的,其中的猫腻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朝廷也不必过问细节。”

    “待他平定叛乱以后,陛下只需一旨诏书,召他回朝便可。若庞羲尊诏回朝,可赏赐。若他敢抗旨不尊,那倒简单了。”

第669章 许攸归来

    刘苟道:“庞羲要是敢抗旨,朕就诛之。”

    “罢了,庞羲既然想统兵,朕就成全他。”

    “拟旨,封庞羲为安汉将军,督益州兵事。吴懿为副将,严颜为先锋,前往犍为平叛。令其三人在半年内平定南蛮叛乱。”

    “诺!”

    刘苟道:“李权,派人快马加鞭前去传诏。”

    “诺!”

    “哎,依朕的本意,这些南蛮本应该全部处死。朕现在内心到有些软弱了。罢了,你们也准备一下,争取把这些蛮人也汉化了吧!刘子杨在益州也十来年了。明年把他调回长安算了。”

    “诸位,事情处理完了,你们回去吧!”

    “臣等告退!”

    刘苟心情烦闷,做帝王也就这么回事情。

    而在僰道的庞羲接到诏书,亮兴坏了,看来这计是用对了。陛下果然把兵权都给了自己。

    “军师,陛下的诏书你看到了吧,虽然兵权归我,可他限我半年平定叛乱。如今我该如何?”

    幕僚摸了摸胡须,道:“南蛮平定到不难,只是陛下可能对你有所怀疑了。他既然让半年平叛。那么半年后呢?只怕半年后,将军就得回长安了。”

    “哎,老夫是替将军谋划了兵权,可也只能有半年啊!”

    庞羲道:“先生,如今不比以前了,想拥兵自重,几乎不可能。先生好意我心领了。但是想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万万不可行。羲没那本事,更控制不住这么多人马。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等办了。羲本是中原人,若能立此大功再回到中原,也算是不枉此生矣。”

    “先生若不弃可随我回长安,我定向陛下举荐先生。”

    这人看向庞羲,见他终究是没那胆子。

    道:“将军,如此打算,在下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待平定南后,在下也该告辞了。”

    庞羲也不再说什么了,既然你要走,咱也留不住。

    长安,许攸这家伙真是命大啊,居然在西域还没死,硬是回到长安了。

    刘苟在大殿接见了他,道:“子远,西域怎么样了?西域美女可否温柔?我看你,很逍遥嘛。只是皮肤晒黑了点。”

    许攸道:“西域这些年内乱不停,逃往西域的北匈奴人到处打压他们,攸等去西域,当地国王,还是很欢迎咱们汉人的。如今西域都护府,又重新建立起来了。

    乌孙、龟兹、焉耆、若羌、楼兰、且末、小宛、等国都已经称臣。臣带回来了一些特产,另外还有一批美女。请陛下笑纳。”

    刘苟笑道:“看来,派你去西域,还是派对了,大有收获嘛!”

    “朕,上次答应过你,西域得到钱财,分你一半,朕现在就兑现。你回府好好休息吧!现在是陈文长接任你的兵部尚书。等过段时间,朕再给你安排职务。你回家好好养着吧。”

    “诺!臣告退!”

    刘苟道,:“别急,孟起他们呢?”

    许攸道:“马将军现正在乌孙,陛下放心吧,他们很好。这次去西域只打了一仗,规模也不大。西域都是些小国,有些还不够中原一个县人口多。马将军有两万骑兵,不会有事的。”

第670章 棉花

    “嗯,朕对马超到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些年也应该成熟了。”

    陛下,臣在西域带来了一种可保暖的植物。此物可织布纺纱,也可塞在衣服内御寒。”

    说完许攸拿出一捧“棉花”。

    刘苟惊道:“棉花?”

    “啊,陛下识得此物?”许攸道。

    刘苟心想,棉花谁不认得,只是这玩意现在还是个稀奇的宝贝。

    棉花是原产于亚热带,印度和阿拉伯地区,后传入缅甸。再传到广西、云南、但是在中原地区,起初人们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历史上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宋元之际,棉花才开始制作衣物大量使用。中国历史上棉花的大量使用,元朝忽必烈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刘苟笑道:“子远,刘玩意有些地方叫木棉,这个玩意可是个宝贝。你带回了多少?”

    许攸道:“臣带回了几斤种子,臣见有些西域百姓拿它塞在衣服里面御寒,故而带回中原,看咱们中原能不能种植。”

    刘苟笑道:“肯定能种,子远,你带的这些种子对大汉百姓来说不亚于汉薯。”

    “这棉花纺纱织布可保暖御寒。如果大面积种植的话,我大汉百姓就不用再穿麻布了。棉布比麻布舒服的多,而且保暖透气。朕将要大力推广种植。”

    “李全,一会去把种子取来,朕先在御花园中种植。”

    “若!”

    许攸道:“陛下,臣此次带回来的物件都放在驿馆。还有美女也在驿馆休息,李常侍去接收便可。”

    刘苟道:“嗯,朕谢谢你了。要没什么事,你就回去休息吧!好好陪陪夫人。朕有事再叫你。”

    “诺!臣告退!”

    许攸走后,李全立马带人去驿馆…………。

    “陛下,这西域女子跟我们中原女子可真不一样啊!他们鼻子高挺,皮肤特别白,还是黄头发,眼睛还是蓝色,身材特别高挑。但是陛下,老奴觉得这些女子没咱们中原女子好看。”

    刘苟笑道:“你懂什么?就你这狗眼光也懂得欣赏美女?这叫异域风情懂不?”

    “陛下,要不今晚让她们侍寝?”

    “不急,朕有正事要忙,你带人去挖土,把这棉花种子种下去一半,留一半,朕希望用几年时间把这棉花也推广开来。汉薯,棉花,这两样东西一旦推广开来,咱们大汉,才可衣食无忧。”

    “诺!”……

    时光飞梭,五年之后,大兴十一年,(公元213年)。

    长安宣室殿,如今刘苟已经52了。两鬓长了不少白发。

    “陛下,今年汉薯,栽种面积已超过百万亩。百姓饿肚子,可以说一去不返回。另外,棉花也种植了十几万亩。”杨松道。

    刘苟道:“朕之所愿,大汉百姓能丰衣足食,想来,离此还远矣!”

    周洪道:“陛下,洛阳令李文优,已于上月去矣!如今洛阳令空缺,不知陛下派谁去继任?”

    什么?李儒死了?刘苟突然觉得内心不太舒服。虽然李儒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这些年在洛阳还是用心用力的。

    刘苟沉默了一会,道:“文优死了,朕内心伤感,洛阳令,你们商议一下再报与朕。”

第671章 起事

    周洪道:“陛下,洛阳皇宫也正在修建。洛阳令至关重要,臣举荐诸葛谨出任洛阳令,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刘苟想了下,道:“善!就由诸葛子瑜任洛阳令。”

    “朕以前就讲过,洛阳皇宫修好后朕还是想迁都回洛阳的,但修皇宫工程浩大,一时还完不了工。朕打算过段时间东巡一次,顺便看看去洛阳看看。”

    “罢了,朕有些累了,这段时间就不管朝政了,以后由太子暂理朝政。你们有什么事可向太子报告。朕放权给太子。”

    退朝后,刘苟回到后宫,便打算开始第一次东巡。

    一个月后,刘苟带着一千多羽林军,浩浩荡荡第一次东巡。随行的有成功燕等人。

    马车内摇晃晃,刘苟快睡着了。

    成功燕拿着毛毯给他盖上。这时刘苟到醒来了。

    “兄长,你再睡会吧!”成功燕道。

    刘苟道:“哎,为兄这几年一直睡不好,这马车上摇摇晃晃反而容易打个盹。”

    成功燕道:“兄长是国事操劳太多。”

    刘苟道:“哎,朕老了,50多岁的人了,这两年身体越发不行,只怕日子也不多了。身在后宫,难免有些纵欲过度。为兄现在很担心你,我要是死了你怎么办?”

    成功燕流着眼泪,道:“兄长别这么说,若有一天兄长真的不在了,燕儿愿随兄长于地下。”

    刘苟摇头道:“胡说,为兄不要人殉,为兄希望你们都活得好好的。”

    成功燕道:“兄长,你把国事留给太子吧,咱们去洛阳过日子好吗?咱们好好保养身体。众位大臣会用心辅佐太子的,而且太子都快30岁了,早就成熟了,你没什么好担心的。”

    刘苟道:“哎!一言难尽啊!也罢,为兄陪你好好过日子。”

    成功燕道:“兄长是不是舍不得后宫佳丽三千?”

    刘苟道:“什么佳丽三千,朕没那么多。宫中女人跟着朕,也谈不上什么幸福,燕儿不肯进宫想来也是早己看穿。罢了,为兄想去泰山看看。咱们去泰山吧!……”

    刘苟自第一次东巡之后,便与秦始皇一样对东巡上了瘾。几乎每年都要去一次。

    又五年后,大兴十六年,(公元218年)

    57岁的刘苟再次东巡,从长安出发,当队伍到达洛阳后。便入住洛阳新宫。…………

    长安,世上最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此时的皇三子刘韦已经19岁。

    长安城一座别院,一间密室里。

    只听刘韦道:“都准备好了吗?”

    其中一人道:“殿下,万事都准备好了,田柾已经答应起事,只是风险还是极大呀,咱们只有四成的把握。”

    刘韦面露坚毅。道:“成败在此一举,若败,孤陪你们一起死。若现在不起事,明年我就要去就番,到时一切休矣!父皇东巡,这是我唯一的机会。”

    另一人道:“控制住长安到不难,难就难在,如果陛下发怒咱们怕是守不住啊!如果陛下调边军来长安,咱们难有胜算。”

    “函谷关,武关,虽然可以控制住,但是如果陛下亲自御驾亲征,一旦陛下亲临,我担心根本就没有人敢阻挡。”

    另一人道:“用朝廷的名义发诏书也不行吗?”

第672章 造反

    其中一人道:“哎,天下是陛下打下来的,陛下的威望极高,咱们虽然可以挟朝廷而令天下,可陛下一旦亲自出面。各地方官员听不听咱们的很难说呀。”

    刘韦一咬牙,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我赌父皇以大局为重。”

    突然刘韦喊道:“明日晨时起事!……”

    “诺!”几个家伙答道。

    公元218年秋,皇三子刘韦在长安发动政变,控制长安……

    几日后,洛阳,“报”!

    “陛下,八百里加急。”

    刘苟打开急信,看完信后,刘苟木若惊呆。

    片刻,“噗”!……一口鲜血喷出一米多远。

    “陛下,陛下,众人大惊!”

    刘苟直接昏倒过去,吓傻众人。

    过了一会,刘苟醒来,只见成功燕诸葛瑾等人正围着他。

    “兄长,你怎么样了?”成功燕急道。

    刘苟道:“朕没事,还死不了。朕生了个好儿子啊!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成功燕道:“兄长,你现在准备怎么办?长安可全部让他控制住了。”

    刘苟道:“传令下去马上回长安!”

    诸葛瑾道:“陛下,长安已让三皇子控制了,有数万兵马,您只有一千羽林军,现在如果回长安很危险。”

    刘苟道:“朕如果不回长安,太子他们都会危险。朕现在担心的是这个逆子会杀害太子。”

    诸葛瑾道:“要不命郝昭从长沙带兵3万北上?”

    刘苟摇头道:“朕如果调兵,岂不天下大乱?哼!朕还没死呢,小兔崽子到真会选时候。朕倒要看看他到底有何本事。”

    “子瑜,传令下去,朕明日回长安!”

    “诺!”

    “你们都散了吧,燕儿陪我就行。”

    “诺!”

    “燕儿?你说朕该怎么办?这小子突然来这么一招。朕该怎么处罚他?”

    成功燕何其聪明,道:“兄长急于回长沙,定是胸有成竹,想来你是早有防备。”

    刘苟道:“朕现在最担心的是他会杀了平儿他们。这小子隐藏了十几年,城府极深,这次可谓是一鸣惊人啊!朕怎么就生出这么个东西?”

    成功燕道:“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说以前也没有意义了,还是准备善后吧!评心而论,您的众多儿子当中,韦儿绝对是最适合继承大统的。”

    “太子太过正直,虽然没犯什么大的错误,但资质平平,对付朝中那些开国功臣,只怕也是力不从心。”

    “韦儿懂得韬光养晦,内心坚毅,更懂得权谋。若非庶出,其实是个储君的人选。如今犯下大错,可他毕竟是您的儿子,虎独不食子。要不还是让他去就番吧!”

    刘苟不出声!内心也在盘算着。

    第二天,刘苟便起程回长安,一千多羽林卫随从相随。

    当到达函谷关,函谷关令见是陛下亲临,根本就不敢阻挡。他虽然接到过命令关闭函谷关。但真正面对开国君主的时候,他内心还是惧怕,哪敢反抗。

    刘苟看到函谷关令的表情,心里也明白。这家伙心里也为难。刘苟也装着不知道。

    当大军过蓝田快到长安时,长安众谋反的家伙急了。陛下回长安了,这可怎么办?

第673章 反水

    刘韦下令关闭城门,任何人不许开门。

    而朝中各辅政大臣,都让他给关了起来。

    当刘苟到达长安城下,只见城门紧闭。

    刘苟走出马车,抬头看向城墙。

    只见刘韦也在站在城门楼上。

    刘苟笑道:“韦儿,你出息了啊!怎么,是你自己开门呢还是朕把你揪出来?”

    刘韦内心挣扎,想了一会,喊道:“开门!”

    身边一人道:“殿下,不可开门啊!”

    刘韦道:“闭嘴!开门!”

    刘韦带着众人跪在城门瓮城后面。

    道:“儿臣迎接父皇回京。”

    刘苟一眼看去,好家伙,典满,杨任,田柾,张就,也在其中!难怪这家伙胆子这么大。原来有这么多实力派呀。

    刘苟道:“韦儿,你胆子挺肥呀,你说,朕该怎么处罚你们?”

    刘韦道:“案律当斩!”

    刘苟道:“你还知道按律当斩啊?那你是自己去监狱等死呢?还是朕派人送你去?”

    可刘苟没想到的是刘韦像是心有成竹,道:“父皇,孩儿不孝,事到如今,孩儿请父皇退位,做太上皇。”

    刘苟道:“朕要是不允呢,你是不是准备弑父杀君?”

    刘韦道:“儿臣不敢,儿臣恳请陛下退位,去洛阳享福。”

    刘苟道:“混蛋,天下还有你不敢干的事?你把你大哥怎么样了?”

    刘韦道:“儿臣该死,没有保护好大哥,大哥已经去了!”

    “啊……!你杀了你大哥!刘苟上前一脚把刘韦踢翻在地。”

    “噗嗤!口吐鲜血差点晕倒!高顺立马扶着刘苟。”

    只见刘韦喊道:“来人,请陛下回宫去休息,其余人等全部押入大牢!”

    刘苟大怒:“逆子!”

    只可惜刘韦的一声令下居然没人敢动。士兵们都是你看我,我看你谁敢对陛下动手啊?都有些胆战心惊。只有小数几名刘韦的亲兵,想上前动手。

    刘苟怒道:“逆子,田柾,把这些家伙全部押入大牢。”

    “诺!”

    突然田柾起身,一挥手他的亲兵就把刘韦,司马懿,张就,他们全部给抓了起来。

    田柾突如其来的反水变化,让大家震惊不已。

    而典满却想动手反抗。

    突然一人骂道:“田柾你他妈吃里扒外敢反水?”

    田柾道:“臣,忠于陛下几十年,岂是你们这些人能懂的。”

    刘韦叹息道:“父皇你赢了,厉害,儿子还是斗不过您,田柾果然只忠于您。典满兄,还是束手就擒吧!父皇杀谁都不会杀你。别再做无谓的抵抗了。”

    刘苟又是口吐一口鲜血。道:“朕生了个好儿子呀!”

    “陛下,陛下!”刘苟晕倒了。

    “快,快,快去请华佗来!……”

    刘苟昏迷过去了。当天傍晚才醒,已经是大汉皇宫。

    当刘苟醒来,只见刘韦生母唐妃与皇后孙灵跪在他身边。

    刘苟身体很虚弱。道:“你们起来吧!”

    唐妃道:“臣妾该死,没想到生了这么个逆子。”

    刘苟道:“哎,不怪你,不怪你,当初姐姐撮合你我,也是因为心疼你。可姐姐万万也没想到这个逆子居然会杀害他的儿子。”

    “造孽呀,朕好累,好累!”

    “灵儿,你说朕该怎么办?”

    孙灵道:“虎毒不食子,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怎么追究也无济于事,不如放了韦儿吧,让他做一介平民百姓!”

第674章 求情

    刘苟道:“朕知道了,你们俩回去休息吧,朕要好好想想!”

    “诺!”

    “李全,朝廷众位大臣现在怎么样了?”

    李全道:“高将军把众位大臣都放出去了。现在这些大臣都是各自回家了。”

    刘苟道:“你去一趟荀彧家把他请来。”

    “诺!”

    不久荀彧到了,来到刘苟床边。

    “陛下,您怎么样了?保重龙体啊!”

    刘苟看向荀彧,发现荀彧像是老了许多。

    道:“文若,一转眼咱们都老了,朕感觉时日只怕也不多了。如今这个烂摊子,你说朕该怎么办?”

    荀彧道:“陛下,事已经发生了,您也别太伤心了,三皇子毕竟是您儿子。不管怎么样您都得留他一命。”

    刘苟道:“朕现在不想说这个逆子。你说说朕这些年是不是对朝政吏治有些太宽松了?以至有些老兄弟都想反朕。”

    “陛下以宽仁治天下,何错之有?天下刚经历大乱,人心思定,正是需休养生息之机。”荀彧道。

    “文若,曹昂让这个逆子也给杀了,曹操必然会在岭南谋反,只怕朕这些年的经营是白费了。”

    “哎!朕总觉得随着时间推移统一必成大势,不一定非要打下去,看来朕又是想当然了。还是准备开战吧!”

    荀彧道:“长沙郝昭有三万多兵马,若曹操在岭南谋反,最多不过是称王僭越罢了。想北上现在可不是什么好时机。”

    刘苟道:“再调三万人马给郝伯道,让他视情况而定,若曹操有异动,那就出兵吧!让法正去辅佐他。”

    “诺!臣一会就去安排。”荀彧道。

    “文若,这个逆子起事前,朝中是否有什么异动?贾文和身为逆子的师傅,他有没有参与?”

    荀彧道:“文和老了,这些年一直不怎么问政事,深居简出,想来他应该也是不知道吧?”

    刘苟摇了摇头,道:“贾文和看似什么都不过问,心里却跟明镜似的,长安有什么事,想瞒过他不太可能,朕不相信他什么都不知道。”

    荀彧道:“陛下,孝武皇帝巫蛊之事长安死了几千人。其最后的结果是血流成河。臣恳请陛下不要再追究太深,事情已经发生,再追究也无济于事。太子已经去了,但其子嗣尚在,三皇子并未赶尽杀绝。臣等虽然痛心疾首,但也不愿见陛下再做后悔之事。毕竟是您亲儿子啊!虎毒不食子啊!”

    “典满虽然深陷其中,但恶来生前忠心耿耿,他就留下这么一个儿子,您就看在恶来的面子上饶了他吧。若一时气急处死了典满,只怕将来想起来也会后悔啊!”

    刘苟道:“你的心思朕明白了。朝政之事就拜托给你了。朕要好好想想,这件事情还必须瞒下去,不能让天下人知道,更不可发酵。任何人不得以讹传讹,更不可妄自非议。朝廷不许再议论此事,就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该怎么处置这些家伙朕的心里有数。任何人不得过问。”

    “诺,臣明白了,只是太子薨了,该怎么对天下人说?”

    刘苟道:“就说太子疾病复发吧!切记,任何人不得乱传谣言,另外好生安葬太子,此事由你去安排。要厚葬,但多用陶器代替金银,不得用人殉。”

    “诺!”

第675章 也许是个好皇帝

    “文若,朕真的很累,此事过后,朕想好好休息。你先回去吧,幸苦你了。”

    “陛下保重身体!臣告退!”

    荀彧走后不久。

    “陛下,杨松求见。”太监道。

    刘苟道:“让他回去吧,朕现在谁也不想见。”

    “诺!”

    片刻过后。

    “李全,你出宫把燕儿叫来。”

    “诺!”

    眯了一会,成功燕到了。

    “兄长,你好些没?”成功燕道。

    “燕儿,朕没事,召你进宫,是想你陪我说说话,宫中女人都有私心,朕还是想听燕儿的。”

    “来,你躺到朕身边来,朕想问问你些事。”

    “哦!”

    “李全,你们都出去!”

    “诺”!

    “燕儿,你觉得孔明怎么样?”

    成功燕道:“孔明为人正直,足智多谋,善于理政,可堪大用。”

    刘苟道:“这次政变,孔明躲在家中不出,他这是什么意思?逆子能瞒过别人,但有两个人他瞒不住。一人是孔明,另一人便是司马懿。别看这两个家伙没有涉案,但他们肯定早有预谋。司马懿掌管情报,更加是不可能不知道。朕现在想不通的就是为什么孔明也装着不知道。”

    成功燕侧过身,搂着刘苟,道:“兄长,或许他们是想代替荀彧吧。您想,假如韦儿这件事成功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以韦儿的性格绝对不会再用荀彧他们。但朝政总得有人主持吧?辅政大臣由谁来做?众观当今朝廷,能当此任,名望,年龄又符合的,只怕也只有他们俩了。”

    刘苟道:“司马懿与孔明,你觉得谁更可靠?”

    成功燕道:“司马懿我与他接触不多,但他给我的感觉有一种阴森感,总感觉这人深不可测,城府极深。”

    “孔明虽然聪慧,但有好强心,有极大的权欲心,做事是事躬亲,一丝不苟。但并未有谋反之心,这些年兄长剥夺了他的兵权,我观他并未有什么怨恨。这次事件也许他早已看出韦儿不会成功,但又不想挑拨您与韦儿的关系,所以装作不知道。还有可能就是他对太子失望,故而视而不见。”

    “燕儿,为兄如果把大位传给韦儿,你觉得合适吗?”

    “啊,兄长,韦儿犯下如此大错,您还打算把大位传给他?”

    刘苟道:“朕恨不得宰了他,这小畜生无情无义,胆大包天,居然手足相残。可如今平儿死了,晋儿在下邳整天给人看病治伤,对权欲毫无兴趣。其余几个家伙还太小,不足以托付大事。况且我还没有发现谁有什么潜质?知子莫如父,朕的儿子当中,韦儿最俱帝王之资。”

    “这家伙无情无义,心狠手辣,或许不是个好兄弟,好朋友,好丈夫,好儿子。可也许会是个好皇帝。朕这些年对这些有功之臣太过宽松了,如今朝堂贪污成风,朕不是不知道。可让朕对这些人动刀,朕于心不忍啊!也许让韦儿来干会比我做得更好。”

    成功燕道:“兄长,你想过没有,如果让韦儿继承大统,这等于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将来皇子皇孙会不会也跟着学他?”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079/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大太监最新章节! 作者:愤怒的扑街所写的《三国之大太监》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大太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大太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大太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大太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大太监介绍:
简介:后世娱乐城洗浴中心经理魂越汉末,被人陷害稀里糊涂成了皇宫中一名小太监。看他如何在宫中混得风声水起,权倾天下。袁绍骂其是“嫪毐。”曹操骂其是“赵高!”……迷人的何太后说:“你眼里泛起山河,碧浪里却不是我。”而他却说:“十年挣扎,十年撕杀,却因你一方绣帕,戒了争打!”三国之大太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大太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大太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