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之实业大亨TXT下载重生之实业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实业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过关斩将     重生之实业大亨txt下载     重生之实业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一章 提车难

    王海滨一夜都没睡好,因为他没有吃到一品豆腐,而李卫东却吃到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海滨盯着黑眼圈,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今天还得去一趟黄河厂,跟他们谈采购业务。”王海滨说着看了看李卫东和两位司机师傅:“你们要是没有其他事情,今天就自由活动吧。”

    两位司机师傅点了点头,其中一人开口说道:“我们已经试完车了,今天就不去黄河厂了,我们就随便逛逛,去看看趵突泉。”

    李卫东则开口道:“我的事情还没有办完,得去一趟黄河厂。”

    李卫东、王海滨和采购处的办事员一同上了那辆吉普车,王海滨亲自开着车,前往黄河厂。

    王海滨车开的很快,李卫东坐在吉普车中,却感觉不到颠簸,李卫东不由得开口说道:“王处长,你这车开的很稳啊!”

    “废话,我是司机出身,放在二十年前,我也是公司里的运输标兵,那时候你还没出生呢!”王海滨没好气的说。

    李卫东笑了笑,他知道王海滨说的是事实。

    李卫东话音一转,接着问道:“王处长,采购黄河重卡的事情,谈的怎么样了?”

    “我亲自出马,肯定没问题。10辆黄河幺六二重卡,已经定下来了。”王海滨开口说。

    “是计划内的吧?”李卫东接着问。

    “你怎么知道的?”王海滨有些不爽的反问道。

    “你昨天不是跟交通厅的领导吃饭去了,得用上交通厅,想来是计划内的采购。”李卫东回答道。

    “算你蒙对了。”王海滨扭头看了看李卫东,接着问道:“我去陪交通厅的领导吃饭,是为了公司业务,反倒是你,怎么也去黄河厂招待所吃饭了?”

    “黄河厂的人请客,我也是盛情难却。”李卫东回答说。

    “人家黄河厂凭什么请你?”王海滨不解的问。

    “是修车方面的事情,他们遇到点麻烦,正好我去搭了把手,算是帮上点忙,晚上就顺便蹭了顿饭。”李卫东含糊的答道。

    “搭把手就能去招待所吃饭,这黄河厂可真是狗大户!”王海滨一脸不满的说。

    两人交谈间,车子已经开到了黄河厂门口。

    “到了,下车吧。”王海滨开口说。

    “那我先去返修车间了。”李卫东下了车,直奔黄河厂的返修车间而去。

    李卫东走到车间门口,恰好看到车间主任魏斌从车间内走了出来。

    “小李,我刚接到电话,说你们公司有个王处长来了,我正好去跟他说一声,让你再待一个星期。你先去我办公室,暖瓶里有热水,桌子上有茶叶,你自己泡茶。”

    魏斌说着,一溜小跑的直奔办公楼而去。

    李卫东依照魏斌所说,直接去了他的办公室,然后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坐在沙发上,开始思考采购黄河重卡的事情。

    “王海滨从交通厅拿到了计划内指标,应该是八五年的指标,但在我记忆当中,运输公司是在八六年才引进了第一批重型卡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卫东百思不得其解。

    二十分钟后,魏斌返回了车间。

    “行了,我已经跟你们公司那个王处长说过了,借用你一个星期。”魏斌开口说道。

    “那个王处长并不是我的直属领导,一会我还得给我们崔主任打个电话。”李卫东开口说。

    “没问题,不就是打长途么,我这个电话就能打长途,一会你拨通电话,我跟你们崔主任说。”魏斌笑呵呵的说道。

    “对了,魏主任,我有件事情想要请教你。幺六二重卡,你们厂一年能生产多少辆?”李卫东开口问。

    “去年的产能是3000辆,今年有望扩大到4000辆,我们力争在五年内,将产量提升到一万辆!”魏斌颇为豪气的说。

    以当时中国的汽车制造水平而言,黄河厂年产3000辆重卡,已经算是非常优秀的了。

    一汽的老解放的生产线刚推出的时候,设计年产量也只有3000辆。

    不过黄河汽车制造厂是当时国内唯一能够生产重型卡车的企业,以国内的需求而言,别说是年产3000辆,就算是年产三万辆,都不够分的。

    李卫东点了点头,又问道:“魏主任,这3000辆车当中,计划内的大约有多少?”

    “这个嘛……”魏斌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压低了声音道:“这还真不好说啊!”

    “魏主任,我说的是计划内。”李卫东强调道。

    魏斌露出了一缕腼腆的表情:“就是计划内的,才不太好说。”

    这次轮到李卫东有些迷茫了。要说计划外的没个准数也就罢了,可计划内的任务都是提前一年安排好的,怎么会“不太好说”。

    “小李,你还年轻,有些事情可能不太清楚,我们黄河厂跟别的企业不太一样。我们厂生产的重卡,大多数走计划外出售。”魏斌继续压低着声音,开口解释道。

    “那你们不承接计划内的生产任务么?”李卫东好奇问。

    “当然要承接计划内的生产任务,只不过嘛,真要是有人拿着计划内的条子来提车,给不给就是我们说的算了。我们一辆车不给,他们也没有办法。”魏斌一脸傲气的说道。

    李卫东有些吃惊的望着魏斌,他没想到黄河厂如此的牛币,面对计划委员会下达的任务,也敢阳奉阴违。

    当然,黄河厂这么做,李卫东是能理解的,毕竟计划内的是国家的,而计划外的才是企业自己的利润。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对上级部门阳奉阴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魏主任,你们这么做,就不怕计划委员会卡你们脖子,不给你们生产原料啊?”李卫东开口问道。

    “呵呵,我们的原料,也都是从计划外买的。你别忘了,我们是生产什么的?重型卡车!现在哪里不缺重型卡车?”

    魏斌傲气十足的挺了挺胸脯,接着道:“就比如我们需要钢铁,直接跟炼钢厂打个招呼,说卖他们几台卡车,炼钢厂还不屁颠屁颠的把钢铁送过来?再比如我们需要轮胎,直接跟轮胎厂打招呼,卖给他们几辆卡车,他们也会把轮胎送过来。哪怕是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我们也能用重卡换回来!”

    “原来如此!”李卫东顿时恍然大悟。

    黄河厂生产的是重型卡车,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重型卡车,因此黄河厂可以用重型卡车,从计划外换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根本不需要计划委员会调拨生产物资。

    魏斌则接着说道:“再告诉你个秘密,我们黄河厂上面,是国家重汽联营公司,重汽公司花了六亿美元的外汇,引进了斯太尔卡车的技术,然后给我们用,让我们造出了黄河幺六二。在重汽公司层面上,当然是希望这个项目可以尽快的带来利润。若是把车都放在计划内分了,哪还有利润?”

    八十年代,国家的外汇那么的短缺,动用六亿美金的外汇引进重卡,也是下了血本。重汽联营公司花了这么多钱,自然是希望尽快的带来收益,这样才能对国家有所交代。

    而在那个外汇紧张的年代,重汽联营公司能动用六亿美金的外汇,也足见其势力不小。有这么重汽联营公司撑腰,黄河厂阳奉阴违,上面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此时李卫东终于明白,为什么运输公司直到1986年,才引进了重卡。因为黄河厂压根就不在乎那张计划内的批条。

    “看来那王海滨就算是拿着交通厅给的条子,也甭想提到车啊!”

第三十二章 看不起汽修工啊

    王海滨一脸郁闷的坐进了212吉普里。

    正如李卫东所料想的那样,王海滨一辆车也没能买到,即便是他手里有交通厅批复计划内的单子也没用。

    当然,黄河厂也没有把话说死,他们只是表示产能不足,所以暂时没有车给王海滨,王海滨需要提车的话,要排队等候。

    至于等候的时间,黄河厂也比较的明确,大概1986年的年中,就能提到车了。

    王海滨拿着1985年的计划,却要等到1986年中旬才能提到车,这找谁说理去!

    王海滨也知道,黄河厂不是真的没有库存,人家就是不想把车卖给你,故意找个借口先拖着。

    拿着计划内的批条,人家却不给货,对于王海滨而言也是极其罕见的事情。王海滨也深知,敢于这么做的,都是有背景有实力的大厂,便是去找交通厅告状,也没有效果。

    “不是我王海滨不努力,实在是这黄河厂欺人太甚了!”王海滨有些愤恨的深吸一口气,采购任务没有完成,回到青河以后,怕是不好跟公司领导招待。

    作为采购处的处长,王海滨的工作职责就是为运输公司采购各种物资。计划外的物资,有时候比较紧俏,采购不到的话还情有可原,可计划内的物资还采购不到的话,那就是王海滨自己没本事了。

    如今的王海滨,正是拿着计划内的条子,却提不到车,这足以让公司领导质疑他的工作能力。

    “只能把责任推到黄河厂,就说黄河厂的产能不足,要明年才能提到车,反正黄河厂给我的也是这个理由。”王海滨决定甩锅。

    发动了吉普车,王海滨驶向了招待所,他打算明天一大早就离开济城市,离开这个让他郁闷的地方。

    ……

    李卫东给崔大山打了一个长途电话,要了一个星期的差旅假。电话中,李卫东并没有说自己要帮魏斌翻译日文书,只是说黄河厂有些技术问题,需要自己帮忙。

    这个借口令崔大山很疑惑,一个修理工,能帮黄河厂解决什么技术问题?

    不过有魏斌作保,崔大山倒也没有为难李卫东,痛快的答应下来。

    对于崔大山来说,李卫东就是车间里的闲人,有他一个不多,没他一个也不少,没有李卫东在车间里瞎晃悠,崔大山还能落得眼前清闲。

    在崔大山眼中,李卫东的价值,就是让自己掏出红色小本本。

    于是李卫东便搬到了黄河厂的招待所里,专门帮助魏斌翻译那本日语书。

    黄河厂招待所的条件的确非常好,招待所内的伙食也非常丰盛。以当时的标准看,接待外宾也绰绰有余了。

    转眼间就过了五天的时间,李卫东已经将那本日文书翻译完毕,他打算向魏斌交差,顺便辞行,返回青河运输公司。

    李卫东来到黄河厂的返修车间,却看到刘金龙正蹲在太阳底下抽烟。

    “刘哥,魏主任在么?”李卫东开口问道。

    “魏主任在办公室呢。”刘金龙开口答道,随后向着李卫东招了招手,示意李卫东走过来。

    李卫东总到刘金龙身前,刘金龙才开口说道:“一会见到魏主任的时候小心点,今天魏主任的心情可不太好。”

    “为什么?”李卫东开口问道。

    “车子出了技术问题,目前还没找到原因,厂里的工程师,也都为了这件事情而心烦呢。”刘金龙开口答道。

    李卫东没有详细询问,他告别的刘金龙,直接前往魏斌的办公室。

    “魏主任,这本书,我已经翻译完了。”李卫东说着望向了魏斌,却发现魏斌顶着一对熊猫的黑眼圈,一脸憔悴的样子。

    “魏主任,你看起来精神状态不太好啊!”李卫东开口说道。

    “哎,别提了,有批车出了点问题,昨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可还是没找到原因。”魏斌开口说道。

    “有批车?数量多么?”李卫东开口问。

    “好几百辆呢!”魏斌说着,摘下了眼睛,揉了揉晴明穴,才开口说道:“我们厂去年生产的幺六二重卡,很多都卖给了兖矿,就是这批车出了问题,厂里让我们想办法,尽快解决,不能耽误兖矿的正常生产。”

    李卫东点头表示明白,兖矿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国企中顶尖的存在,而煤炭供给关乎民生和经济的正常运转,保障兖矿的生产,更是一种政治任务。

    黄河厂虽然很牛,是省重点企业,但是在兖矿面前,也只是个弟弟,兖矿要是停止运转的话,没有煤炭供应,华北和东北的企业得瘫一大片。

    魏斌则接着说道:“虽然兖矿那边催的很紧,但这并不是我最担心的,我所担心的是我们的车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一旦那样的话,可不只是卖给兖矿那几百辆车,我们生产的这几千辆车都有问题。”

    “如果是车辆设计问题的话,怕是要大规模召回了吧……”李卫东说到这里,才突然想起,八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汽车召回”这一说。

    “汽车召回?那是发达国家的事情。咱们国家可没有召回。若是车辆出现了问题的话,要么就将就一下继续开,要么就干脆停产了。”

    魏斌苦笑着摇了摇头,接着道:“本以为可以靠着幺六二重卡打一个翻身仗,没想到还是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技不如人啊!”

    说起来,这也是我们步子迈得太大了。我们厂的幺六二重卡,用了很多奥地利斯太尔的技术,其实按照原本的计划,我们打算用五年的时间,吃透斯太尔的技术,然后仿造出斯太尔重卡。”

    魏斌说道这里,重新戴上眼镜,接着说道:“可惜时不我待啊,国家对重卡有需求,上面对效益有压力,我们厂也需要生存,所以就将斯塔尔的技术,跟我们厂原有的一些技术相融合,做出了幺六二重卡。现在想起来,这一步棋还是走的太急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我们还没有研究透彻。”

    斯太尔重卡是奥地利七十年代的技术,不过其中很多的核心零部件采用的都是西德货,所以国内在八三年引进的时候,这款车还能勉强算是世界一流水准。

    负责引进斯太尔重卡的,是当时的中国重汽联营公司,重汽联营公司旗下有三家企业,非别是黄河厂、陕汽和川汽,也就是未来的中国重汽、陕汽和上汽红岩。

    这三家企业逐渐吸收和消化了斯太尔的技术,到了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已经可以成功的仿制出国产化的斯太尔卡车。

    从此以后国产斯太尔成为了中国重型卡车的唯一象征,整整影响了中国二十年,整个九十年代,国内的重卡全都是斯太尔。提起中国的重型卡车,指的就是斯太尔。即便是在今天,很多国产卡车中依旧有斯太尔的技术。

    黄河厂曾经生产过中国第一辆的重卡jn150,再加上本事有一些技术储备,所以在得到斯太尔的技术之后,一年的时间就研发出了黄河jn162,并且推向了市场。

    只不过这个仓促上马的jn162,小问题还是不少的,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黄河厂也是一边生产,一边检查故障,一边完善设计。

    对于黄河厂来说,如果jn162重卡有严重技术缺陷的话,那将会是灾难性后果,整款车停产,黄河厂也要凉凉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黄河厂,重汽联营公司为了引进斯太尔的技术,六亿美金的外汇砸了下去,肯定得听个响。

    重汽联营公司可等不到几年后慢慢消化斯太尔的技术,所以推出黄河jn162,尽快的带来经济效益,是势在必行的。车造出来了,而且卖的很好,重汽联营公司也能给国家有个交代,说明这六亿美金的宝贵外汇没白花。

    ……

    得知幺六二重卡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故障,李卫东反倒是心中一喜,修车是他擅长的,更何况他还有一个杀手锏。

    李卫东开口问道:“魏主任,能不能告诉我,你们的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告诉你也无妨。兖矿买的那批车,有很多都出现了四挡自动脱挡的情况。”魏斌开口说道。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说道:“如果只是四挡自动脱档的话,那很有可能是变速箱四挡的齿轮出现了问题。”

    “换过新的了,没用。该脱挡的还是脱挡。”魏斌摇了摇头。

    就在此时,办公室外面传来了一阵争吵声。

    “我都说了,肯定是齿轮衬套出了问题。”

    “换成新的齿轮衬套,不一样是脱挡么?要我说,是变速规的问题。”

    “变速规不也换过了么,故障依旧,所以还是齿轮衬套的问题,应该是设计时候有缺陷,我们没有考虑到。”

    “那我也可以说,是变速规的有缺陷呢!”

    办公室里,魏斌皱了皱眉头,站起身来走出房门,便看到两个三十多岁的工程师,站在一辆故障车前,激烈的争论着。

    “张工和王工怎么又吵起来了。”魏斌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走了过去。

    见到魏斌走过来,两位年轻的工程师停止了争吵。

    “继续吵啊!怎么不吵了?”魏斌板着脸说。

    两人尴尬的笑了笑,显然是有些惧怕魏斌,其中一人开口说道:“魏工,我们没吵,就是进行一下技术交流。我认为是齿轮衬套的设计应该进行改进。”

    “不对,是变速规存在设计缺陷。”另一人马上反驳道。

    眼看着两人又要吵起来,李卫东却已悄悄走到了那台故障车前。

    这辆车的的驾驶舱已经翻开,露出了里面的机械零件。

    黄河jn162采用的是可翻转驾驶舱的设计,这对汽车修理工来说是非常友好的,修理工不用再爬上爬下的钻发动机舱。

    李卫东探头望向发动机舱,发现车子的变速箱已经拆开了,露出了里面的齿轮。

    “四挡自动脱挡么?”李卫东眉头紧皱,仿佛是陷入了回忆。

    片刻后,李卫东仿佛想起了什么。

    只见李卫东开口说道:“魏主任,两位老师,我想我已经知道故障原因了。”

    众人同时扭头望向李卫东,两位工程师更是发觉,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个生面孔。

    “魏工,这是谁啊?”王工率先开口问道。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来帮我一点小忙,翻译一些文件。”魏斌随口说道。

    “翻译?是汉东大学的大学生么?”这次询问的是张工。

    李卫东摇了摇头:“不是,我是个汽车修理工。”

    张工和王工的表情同时一变,眼神中不由自主的透出一缕不屑来。

    那王工更是开口说道:“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变速箱设计的问题,你一个汽修工,就别来添乱了。”

    “这两个工程师,是看不起我这个汽修工啊!”李卫东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今天必须要露两手了。

第三十三章 故障原因

    张工和王工都是汽车工程师,他们当然看不起李卫东这个年轻的修车工。

    就连魏斌也开口劝道:“小李啊,这个脱挡的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我们厂的工程师已经研究了一天一夜,可还是没有找出故障原因。”

    然而李卫东心中同样在轻视张工和王工,这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从这个年纪判断,他们应该是“工农兵大学生”。

    国家从1966年开始取消了高考,直到1978年恢复,期间招收的十二届大学生,都是工农兵大学生。

    工农兵大学生的招生只看出身,不看文化水平,贫下中农出身的优先录取,其中有很多人连小学的算术题都会算错,上大学就像是来上扫盲班。

    在工农兵大学生群体当中,也诞生过很多优秀的人才,但那毕竟是个别菁英。工农兵大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起通过高考招收的生源,确实是差了一大截。

    面对张工和王工的质疑,李卫东决定小露一手,于是他指了指那辆故障车的变速箱,开口说道:“这车的变速箱,应该是仿造国外的吧?”

    “算你猜对了。”王工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国外的变速箱,跟国内的变速箱,在设计层面上还是有不少差别的,能看出来这是仿造国外的变速箱,也不稀奇。”

    李卫东也不反驳,而是接着说道:“仿造的是西德的采埃孚变速箱吧?”

    “你还知道采埃孚?”王工脸上露出了一缕惊异的表情。他没想到李卫东还能说出采埃孚,这完全不是汽修工该具备的知识。

    提到变速箱,李卫东第一个想到的当然就是采埃孚公司,大众、奔驰、宝马等等,所有的用的都是采埃孚的变速箱。未来有很多国产的自主品牌,使用的也是采埃孚变速箱。

    再联想到黄河jn162重卡,吸收了奥地利斯太尔的技术,而斯太尔使用的是德国变速箱,那么就不难猜到,黄河jn162实际上是仿制的采埃孚的变速箱。

    放在未来的话,知道采埃孚变速箱并不稀奇,人家毕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是汽车核心零部件的顶级供应商。

    但是在八四年,中国还是比较封闭的,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外国,普通老百姓甚至说不出一个外国的品牌,汽修工也不可能知道采埃孚的变速箱,得是专业的汽车工程师,才能知道这种信息。

    当李卫东说出采埃孚时,张工和王工顿时收起了心中的傲慢,再也不敢小看李卫东。

    “你怎么知道,我们仿制的是采埃孚的变速箱?”张工开口问道。

    “我要是连这个都看不出来,怎么找到脱档故障的原因?”李卫东笑着答道。

    “那好,你说说,为什么这车会自动脱挡?是不是齿轮衬套的问题?”王工开口问道。

    李卫东摇了摇头:“当然不是齿轮衬套的问题。”

    王工脸色一黑,而张工则兴奋起来:“哈哈,我就说了嘛,是变速规的问题。”

    李卫东依旧是摇了摇头:“也不是变速规的问题。”

    张工也是脸色一黑。

    眼看着王工和张工要联合起来怒怼李卫东,李卫东率先拿起工具,走到故障车旁,三下五除二便从变速箱里卸下了一个零部件。

    李卫东将这零部件展示给众人,同时开口说道:“四挡自动脱挡的原因,就是这个。”

    “这是自锁弹簧么?”魏斌瞬间认出了这个零部件。

    “对,这是四挡的自锁弹簧。”李卫东将这个零部件递到了魏斌的手上。

    自锁弹簧不是什么很难加工的零部件,很多厂家都能制作,在整个变速器中,跟齿轮和变速规相比,也不是重要零件。

    魏斌接过自锁弹簧,仔细的看了看,又检查了一番,随后开口说道:“小李,你恐怕是判断错误了,这弹簧没坏。”

    “我还以为你能有什么高见呢!听到了么?这个弹簧是好的,没坏!”王工又开口嘲讽道。

    李卫东指了指自锁弹簧,开口解释道:“这弹簧是没坏,但是它软啊!正是因为这个自锁弹簧过软,才会导致车辆在四挡的时候自动脱挡,”

    魏斌思考了几秒后,开口说道:“他说的这种情况,的确是有可能存在的,自锁弹簧过软,是会导致自动脱挡。”

    李卫东则接着问问道:“兖矿返修的这批故障车辆,不久前应该进行过三级保养吧?三级保养的时候肯定清洗过变速箱吧?”

    魏斌点了点头:“煤矿上的车损耗比较大,他们的三级保养,是会清洗变速箱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原本这根自锁弹簧是处于拧紧状态的,但清洗变速箱的时候,需要拆下齿轮和变速规,这根自锁弹簧就松开了。这根弹簧的材料工艺应该不达标,猛地松开,张力超标,自然也就变软了。”李卫东开口解释道。

    “胡说八道,我们使用的自锁弹簧,都是质量一流的产品!”这次是张工开口。

    “张工,我不否认你的说法,放在国内的话,这根弹簧很可能是质量一流,但它能达到西德的标准么?别忘了,你们现在仿制的可是西德的变速箱!”李卫东回应道。

    “那你怎么知道是自锁弹簧出了问题?”张工又问道。

    “其实当我看到那个变速箱是仿造德国变速箱时,便已经猜测出,很可能是零部件的材料工艺不达标。而且齿轮、齿轮衬套和变速规都是更换过的,那么最有可能的,就应该是自锁弹簧了。”李卫东回答说。

    “那你怎么证明,脱挡是因为自锁弹簧?”王工问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

    李卫东无奈的看了看王工,然后开口说道:“这得你们去证明,你们拿着这跟自锁弹簧,去实验室里测试一下,然后跟斯太尔的数据做个对比,不就知道真相了么!”

    自锁弹簧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零部件,在此之前,黄河厂的工程师们也检查过挡位的自锁弹簧,但弹簧并没有损坏,所以他们就没有去考虑弹簧变软的事情。

    而且在发动机当中,自锁弹簧也不是一个容易出故障的零部件,即便是变速箱齿轮磨坏了,自锁弹簧依旧会很坚挺。

    但是黄河厂的工程师却忽略了一件事情,黄河jn162使用的变速箱,是仿制了德国采埃孚的变速箱,那么变速箱里的零件标准,也应该达到德国水平。

    同样的一个国产的自锁弹簧,放在国产的变速箱里是没有问题的,而放在德国设计的变速箱里,材料工艺就不达标了。

    黄河厂虽然仿制了德国的变速箱,但是却仿造不了德国先进的材料工艺。

    就算是完全照搬德国人的设计,用国产材料拼凑成一台变速箱,外形上看起来差不多,但使用寿命和故障率,却是天差地别。

    对于魏斌这种经验丰富的汽车工程师来说,他当然知道材料工艺的重要性。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设计出了问题,而李卫东这么一提醒,魏斌马上想到,有可能是材料工艺不达标。

    这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

    想明白这一点后,魏斌开口说道:“小李,你先去我办公室里坐一下,我去一趟实验室,测试一下这跟弹簧的弹性和张力。”

    魏斌说完,拿着那根弹簧,带着张工和王工,头也不回的向实验室方向跑去。

    ……

    李卫东虽然会修车,但也不至于一眼就看出来,脱挡是因为自锁弹簧太软了。

    李卫东之所以敢下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在前世的时候,李卫东修过黄河jn162重卡。

    在1986年,青河运输公司终于引进了10辆黄河jn162重卡,随车一起来的,还有一本名为“黄河jn162重型卡车修理手册”的小册子,这正是李卫东的杀手锏。

    这个修理手册里介绍了黄河jn162有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检修方法,修理工只要是拿着这个手册,就能对症下药进行修车。

    之所以会随车赠送修理手册这种东西,主要是因为黄河jn162的小毛病实在是有些多。毕竟是国产重卡,技术比进口的重卡要差上一大截,小毛病多也实属正常。

    为此黄河厂不得不专门编制了一本修理手册,谁买车的话就送上一本修理手册,也算是提供了售后服务。

    对于汽车修理工来说,这本修理手册大大的简化了工作流程,也降低的工作量。而且修理手册上所介绍的很多故障,也能应用在其他车辆上。可以说那本汽修手册,相当于是一本简化版的汽修教材。

    当时的李卫东还在当汽修工,因为工作需要,将那本修理手册上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只是时隔这么久,他已经记不清楚里面写的什么了。

    李卫东听到张工和王工的争论,又看到故障车辆时,便回忆起修理手册所记载的故障原因。

    至于李卫东说,自己是猜到工艺不达标,完全是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解释。面对一个已知的结果,套上一个合理的解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

    魏斌急匆匆的走进了实验室。

    “魏工,你昨天熬了一个通宵,还是睡一觉再来吧!”一名工程师开口说道。

    “我还不困。”魏斌拿出那根弹簧,接着说道:“这是刚从故障车上拆下来的,四挡的自锁弹簧,赶紧去测试一下。”

    那名工程师接过弹簧,转身便要拿去测试,魏斌却又补充道:“尺寸、卧测、立测什么的,就都省了,直接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张工,你一起去,测试完毕把数据拿给我。”

    张工点了点头,跟了过去。

    魏斌又吩咐道:“王工,你去资料室,把斯太尔变速箱自锁弹簧的数据找出来,一会我们做对比。”

    王工答应了一声,转身走向资料室。

    片刻后,测试完毕后,两分数据一对比,结果一目了然。

    “真的是这个自锁弹簧的问题啊!”魏斌喃喃自语的说。

    张工和王工却是一脸的尴尬。

    “还真被那个汽修工给说中了!”

第三十四章 借花献佛

    黄河厂的招待所里,魏斌再次宴请李卫东,只不过这一次,作陪的全都是黄河厂的汽车工程师。

    孔府菜大厨亲自上阵,又一次祭出了最拿手的一品豆腐,李卫东也再次品尝到这难得的美味。

    济城人喝酒规矩很多,比如座位的次序代表着身份地位,要分出主陪、副主陪、主宾、副宾之类的。

    敬酒的时候也要有个次序,主陪先敬酒三杯,副主陪再敬酒三杯,要是有三陪的话就轮到三陪再敬酒,然后是被宴请的宾客回敬。

    虽说是敬酒,其实是整桌人一起喝,而且每次敬酒的时候还总得找个说法,什么祝愿世界和平之类的话,不能什么都话不说干喝。

    等一圈人都敬完了酒,便到了一对一掰头的时间段,基本到了这个阶段,你要跟酒桌上每一个人碰个杯,喝上一杯。

    这一系列规矩下来,少说也得大半斤白酒下肚,所以很多人说齐鲁大地上的人能喝酒。

    实际上论“酒量”的话,齐鲁大汉还真不一定比得上草原上的汉子,但加上各种喝酒的规矩,草原上的汉子就真的比不过齐鲁人了。

    草原上的汉子大碗喝酒,不管感情深不深都是一口闷,喝完了大家一起醉。

    齐鲁汉子是拿着酒杯慢慢跟你磨,几杯白酒下肚,眼看着就要醉了,没关系,来一箱啤酒解解酒;一箱啤酒喝完,再开瓶红酒解解酒,最后白的啤的红的掺一起喝,你一杯我一杯,不知不觉间就把你灌醉。

    李卫东从就坐为置上,再加上其他工程师对魏斌恭敬的态度,便看出来魏斌绝对不是一般的汽车工程师,他应该是工程师中比较高层的存在。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正常,魏斌毕竟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又是清华毕业,可以说是全中国最拔尖的人才,这种人即便是放在一汽也是宝贝,在黄河厂的话,自然得将魏斌当活菩萨供着。

    魏斌端起酒杯,开口说道:“小李啊,我代表我们厂,向你表示感谢,要不是你的话,我们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工夫,才能找到脱挡的原因呢!”

    “魏主任客气了,我也是瞎猫遇到了死耗子,运气好而已。”李卫东笑着说。

    魏斌饮了酒,放下酒杯,然后长叹一声,开口说道:“谁能想到啊,一个小小的自弹簧,竟然会出现问题。”

    “魏主任,你这也是一叶障目。自锁弹簧这东西,制作很简单,也没啥技术含量,就算是乡镇企业也能做的出来,但是要做好却并不容易,这里面有着很复杂的材料工艺,在这方面,咱们国家可是远远落后的。”李卫东开口说。

    “说的也是,材料工艺的问题,我们造车的最有体会,同样的一个零部件,外观和尺寸都一样,可装到汽车里面,国产就是不撑用。”魏斌开口说道。

    “材料方面的差距,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李卫东话音一转,接着说道:“魏主任,白天的时候,我在你们返修车间里转悠了一圈,发现你们的幺六零重卡,小毛病还真不少。”

    魏斌尴尬的笑了笑,开口说道:“这方面我们也一直在改进,等我们完全消化了斯太尔重卡的技术,情况会好很多。”

    “魏主任,其实很多的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就比如我看到其中的一台故障车辆,转向助力不起作用,仔细查看后才发现,是保养的时候将液压助力器的进、出油接口给接反了。若是在进、出油接口处贴上一个标记的话,就能避免这个故障。”李卫东开口说道。

    魏斌很郑重点了点头:“小李,你说的这种情况,我记下了,等回去以后,就进行改进。”

    李卫东接着说道:“魏主任,我还有一个小建议,既然你们的幺六零重卡有比较多的小故障,为什么不将这些小故障集中整理一下,编写一本修理手册,随车辆一起发放。若是车辆出现了问题,任何一个修车工,只要对照修理手册,就能对故障进行维修。”

    “好主意啊!”魏斌猛地一拍自己的大腿:“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厂家可就省事多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小李,你们年轻人啊,脑袋就是活跃。”

    李卫东尴尬的笑了笑,这本来就是黄河厂自己想到的点子,如今却被李卫东来了个借花献佛,又送还给了黄河厂。

    只听魏斌开口说道:“小李,这编写修理手册的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一事不劳二主,我看就再帮帮我们,帮我们把这个修理手册给编出来得了!”

    “我?”李卫东呵呵一笑,开口说道:“在诸位工程师面前,我可不敢班门弄斧。”

    “怎么叫班门弄斧啊!说起排除故障,你可不比我们这些工程师差,就比如这个脱挡的故障,我们这么多工程师研究了这么多年都没弄明白,你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是自锁弹簧的问题。”魏斌开口说。

    “魏主任,您就别捧杀我了,在座的几位老师该不高兴了。”李卫东回应道。

    魏斌看了看众人,有些无奈的说:“要说高技术搞研发,我们倒是在行,但要说修车的话,我们这些人就真的欠缺经验了。”

    “您的返修车间里,也不缺经验丰富的老修车师傅吧?”李卫东笑着问。

    “就那些大老粗,只会修车,要让他们把常见故障总结一下,然后形成文字编写起来,可没有那个能耐。”魏斌长叹一口气,随后一脸诚恳的说:“小李,我思来想去,这件事情还就是你比较合适。你懂修车,而且还有文化。”

    “我文化水平也不高。”李卫东推辞道。

    “都会日语了,文化水平肯定不会低。你就不要推辞了,算是帮我个忙。”魏斌恳求道。

    李卫东犹豫了几秒,随后点头答应下来:“那好吧,我试一试吧。不过咱们事先说好了,要是编的不好,你们可不能怪我。”

    ……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卫东开始帮助黄河厂,编写jn162重卡的维修手册。

    说是编写,实际上是回忆。前世的时候,李卫东已经将jn162重卡的为维修手册背的滚瓜烂熟,如今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把黄河厂编写的维修手册,再还给黄河厂。

    转眼间,便到了一月底,jn162重卡的维修手册基本上编写完毕。

第三十五章 旷工

    青河运输公司家属院,王海滨刚走到家门口,就看到大儿子王磊吊儿郎当的走出家门,看样子是不打算在家吃饭了。

    王海滨真想上去抽王磊一巴掌,可想想是亲儿子,最终还是算了。

    除了王磊之外,王海滨还有两个闺女,大女儿没考上中专,只能上高中,二女儿还在上初中。

    七零年以后,国家的生育政策已经变成了晚、稀、少,也就是提倡晚婚晚育,拉长生育间隔,只生两个孩子。王海滨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没有再要第四个孩子。

    此时的王海滨却有些后悔,他觉得自己应该再生个儿子,毕竟这大号已经练废了,小号练得好,也能再扳回一局。

    可以八零年以后,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王海滨就是能生,也不敢再生了。

    王海滨返回家中,他没有完全脱下军绿大衣,而是将大衣披在身上,然后做到了煤球炉旁边,顺便把水壶放了上去,嘴里还喃喃自语说道:“冬天里天气冷,连煤球也费得更多。”

    就在此时,敲门声响起,只听到有人在外面喊道:“姐夫,在家么,姐夫,我是钟照!”

    王海滨打开门,看到小舅子钟照正站在门口,手里还提着一袋点心。

    钟照是王海滨的小舅子,也在青河运输公司上班,是人事科的一个股长。

    在那个年代,一家人同在一个国企工作,是常有的事情。

    钟照将点心交到王海滨的手上,接着说道:“路过供销社,买了两斤桃酥,给孩子吃。”

    供销社里的桃酥三毛钱一斤,两斤就是六毛钱,相当于是普通工人大半天的工资了。

    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高级的点心,桃酥就是孩子们心中最佳的美味。走亲访友带上两斤桃酥,既显得有面子,又很有诚意。

    王海滨接过桃酥,然后收到了那个有锁的柜子里,同时开口说道:“来就来吧,还花什么钱。晚上就在我这里吃吧,我让你姐多炒个菜,咱们喝一杯。”

    “不用费事了,随便煮个面条就行了。”钟照说着也做到了煤球炉前:“最好再给我加个鸡蛋。”

    片刻后,王海滨拿了一瓶白酒,就着一盘花生米和一盘腌萝卜干,与小舅子钟照喝了起来。

    “姐夫,家属楼的工地那边已经完工了,明年开春,就要正式的分房了,我听说这48套房里,就有你一套啊。”钟照一脸羡慕的说。

    “我也是运气,公司领导已经分走9套了,剩下的39套,全公司的中层干部根本就不够分的,而且还有很多辈分高资历足的老同志,也对这房子虎视眈眈呢。”王海滨开口说道。

    王海滨这话倒像是在炫耀,你看公司里有那么多中层干部,还有那么多老同志,他们都分不到房子,我王海滨能分到房,是不是很能耐?

    钟照自然能听出王海滨的言外之意,不过他在运输公司中还要仰仗这个当采购处长的姐夫,所以对于王海滨的自吹自擂,钟照也只能奉承几句。

    只听钟照开口说道:“姐夫,等你们分了楼房,也该给王磊找个对象了吧?王磊那孩子也老大不小了,该成家立业了。”

    “哎,提起这小畜生,我就来气,整日不学好,天天跟一些社会青年鬼混,一点儿也不知道上进。”王海滨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钟照则开口问道:“姐夫,前些天你不是说,等过了年,就给王磊办转正的么?等这孩子转了正,估计就收心了。”

    “转正?黄了!”王海滨长叹一口气:“至少明年是没戏了。”

    “为啥?之前不是说十拿九稳的么?”钟照开口问。

    “还不是因为那个李卫东,他要是把车间先进让给王磊的话,王磊也就能转正了。”王海滨恨恨的说。

    “李卫东?老李会计的儿子?他前些日子不是弄来了250条轮胎,换了个以工代干么?那小子才十六岁啊,就是以工代干了,工资比我还高。”钟照开口说道。

    钟照虽然是人事科的股长,但还是工人编制,工资自然不如以工代干的李卫东。

    干部编制可不是那么容易弄到手的,如果没有学历,也没有好爹的话,那就慢慢熬吧,熬二三十年都不一定能熬出来一个干部编制。

    只听钟照接着说道:“前些天啊,有好几波人来我们人事科打听这李卫东的情况。有咱们公司的,也有兄弟单位的。”

    “他们为啥要打听李卫东?是那李卫东得罪人了?”王海滨一脸幸灾乐祸的问。

    “不是。那些打听李卫东的,都是想给他介绍对象的。”钟照夹起一个花生米,放到嘴里,嚼了两下,有些含糊不清的道:“姐夫,你想啊,十六岁就是以工代干,过个几年,稳妥妥能拿到干部编制啊!就算拿不到干部编制,一个月八十多块钱工资,谁家姑娘看着不眼馋啊!”

    王海滨撅了撅嘴,这个答案让他很不爽。

    钟照则接着说道:“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这李卫东并不在公司里,好像是出差了。”

    “这个我知道,去济城了,跟我一起去的。”王海滨说着,不由得想起了那个一品豆腐,顿时觉得花生米和萝卜干都不香了。

    钟照则开口问道:“姐夫,他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啊?”

    “我记得他好像是被黄河厂留下来,帮个什么忙,具体我也不知道。”王海滨话音顿了顿,接着问道:“你怎么知道他没回来?”

    “姐夫,你别忘了,我在人事科,是分管考勤的。我今天才看到汽修车间的考勤表,那个李卫东差不多有二十多天没来上班了吧!”钟照开口答道。

    “你是说二十天?不是一个星期?”王海滨突然来了精神。

    “是二十天。”钟照点了点头。

    “你没看错?”王海滨显得愈加兴奋。

    “考勤表白纸黑字写的清楚,这怎么会看错呢!”钟照开口说。

    王海滨放下手中的筷子,思考了几秒后,又开口问道:“李卫东这二十天没上班,你们人事科有没有收到差旅单或者请假条,有领导签字的那种?”

    钟照想了想,摇了摇头:“这倒是没有,不过汽修车间的考勤表上写着,李卫东是出差了。既然考勤表上都这么写了,最起码是崔大山允许的吧。”

    “没有领导签字的差旅单,那可是旷工啊!”王海滨脸上露出了阴狠的笑容。

    “姐夫,这种事情嘛,虽说没有领导签字,可车间主任崔大山都认可了。趁着出差的机会,在外面多玩几天,或者顺便走亲访友,在咱们公司也是常有的事。人家自己的部门都默许了,到了我们人事科这里,也民不举官不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钟照很随意的说。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终究是违反公司制度了吧?”王海滨接着说道:“我问你,按照公司制度,崔大山作为汽修车间主任,最多能批几天的假期?”

    “事假一天,病假三天,出差五天,超过了就要写条子找公司领导签字了。”钟照老实答道。

    “那不就得了么!李卫东没有假条,可不就是旷工么!”王海滨双眼一眯,接着说道:“按照公司规定,旷工十天以上,应该受到什么处罚?”

    “停发工资奖金一个月,外加严重警告处分。”钟照开口答道。

    “呵呵。”王海滨眼中寒光一闪,阴狠的说的:“这个李卫东害的你外甥没有转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第三十六章 重卡到手

    青河运输公司办公楼前的公告栏中,贴出了一张处罚公告。

    处罚公告的大致内容是,汽修车间的李卫东,无故旷工二十天,按照公司的规定,扣除当月工资和奖金,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处罚公告的落款则是人事科。

    李卫东在青河运输公司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十六岁就获得了以工代干的身份,一个月能拿八十块钱工资,想不出名都难。

    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卫东因为旷工而受到处罚的消息,很快也传遍了运输公司,几乎弄的人人皆知。

    一下子损失了八十多块钱,再加上一个严重警告处分,足够大家八卦一段时间了。

    午餐时间,李卫东的事情更是成了运输公司食堂里的热点话题。

    “你们听说了么,前两天刚弄上以工代干的那个李卫东,因为旷工二十天,被处罚了,不仅被扣了一个月的工资和奖金,还给了个严重警告的处分。”

    “那么年轻就是以工代干,一个月拿八十块钱呢,这么好的事,他为什么旷工啊?”

    “谁知道呢,听说是出差去济城,然后就没有回来,说不定是遇到了什么意外了吧?”

    “有可能啊,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可能是被人贩子拐走了。”

    “什么人贩子!那个李卫东我见过,个头比我还高,挺大一个小伙子,人贩子怎么会去拐他?要我说可能是生了急病,又没钱治病,回不来了!”

    “还急病没钱治,你当时秦琼卖马啊!济城又不是没有交通医院,都是一个系统的,人家能不给他看病?反正都能报销。”

    “我觉得吧,李卫东可能是犯了事,被抓起来了,那叫什么来着?对了,拘留。我记得八三年哪会,一天能拘上百号人呢!”

    一夜之间,各种谣言四起。

    ……

    当天下午,崔大山就火急火燎的跑去了人事科,找到了负责考勤的钟照。

    “李卫东哪有无故旷工,他这是去出差。我们的考勤表上,记录的也是出差,不信你找出考勤表来,我指给你看。”崔大山开口辩解道。

    “崔主任,别着急,先坐下来,喝口水。”钟照笑盈盈的给崔大山倒了一杯大叶子茶,而后开口说道:“你们车间的考勤表,上面的确写的是李卫东在出差了。”

    “那你们为什么要给李卫东记旷工?”崔大山开口问。

    “光是考勤表上记一下可不管用,我们人事科没有收到李卫东的差旅单。按照咱们公司的考勤制度,这不就是旷工么!”钟照开口答道。

    “不就是差旅单么?我现在给你补就是了。”崔大山开口说道。

    “崔主任,你也是知道公司制度的,你能批几天的差旅单?”钟照笑着问。

    崔大山微微一愣,他知道自己作为车间主任,顶多能批事假一天,病假三天,出差五天。

    钟照则接着说道:“李卫东这是旷工二十多天,你就算是给他补了差旅单,他还是旷工十五天,按照公司的规定,还是要扣除当月的工资和奖金,然后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要不这样吧,我现在去找公司领导,签一个差旅单,再交给你,这总行了吧!”崔大山开口说。

    “公司领导签差旅单当然可以,但这差旅假也只能从今天算起。”钟照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类似这种情况,公司里也有不少,你就不能给通融通融么?”崔大山急忙说道。

    钟照瞬间包公附体,铁面无私的绷着脸,摇了摇头:“崔主任,公司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我也是在执行公司的制度,你就别为难我了。”

    钟照油盐不进,这让崔大山明白过来,这摆明了是故意找李卫东麻烦。

    八十年代初,旅游业相当落后,当时出门旅游,吃穿住行都是问题,很多小地方,没有介绍信连招待所都住不进去。

    所以利用出差公干的机会,顺便旅个游,参观一下景点,在当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比如出差去京城,事情办完以后,总得去天(安)门广场拍张照吧,到了天(安)门广场肯定要顺便去一趟故宫吧,去了故宫怎么能不再逛逛颐和园,故宫和颐和园都去了,那肯定得去看看八达岭长城啊,不到长城非好汉嘛!

    这么一圈逛下来,花费两天的时间并不算多,那么这趟出差,也就得加两天时间。

    那个时代,中小城市的人去大城市里出差公干,也更像是一种职工福利,即便是晚回来几天,其他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是一种人人熟知的潜规则。

    如今钟照却打破了这种潜规则,这让崔大山意识到,事情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或许真正的暴风雨,还在后面。

    ……

    黄河汽车制造厂,魏斌翻阅着那本《黄河jn162重型卡车修理手册》的草稿,不断的拍手叫好。

    “小李,这本维修手册编的太好了,里面所提到的,都是一些经常发生,但是却并不容易判断原因的故障。这种修理手册,给修车师傅正合适。”魏斌开口说道。

    “我在编写之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那些简单的故障,汽修工人根本不用看我们的修理手册,就能够自行解决。所以我收录的故障,都是修起来有些难度的,人家不会修,才来看咱们的维修手册。这样写一本维修手册,才会有意义。”李卫东自吹自擂的说。

    李卫东当然没有那么神,他只是将前世那本维修手册回忆出来。

    前世那本维修手册,本来就是黄河厂的汽车工程师呕心沥血编写出来的,魏斌自己更是主编。如今把同样一本维修手册拿给魏斌看,魏斌自然是觉得十分顺眼。

    魏斌脸上堆满了笑容,他开口说道:“我就知道,你肯定能编写好这本维修手册,有了这东西,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小李,我真得代表黄河厂,好好感谢你啊!”

    “魏主任客气了。”李卫东面带微笑,接着说道:“魏主任,我这也算是对黄河厂有所贡献了,你看能不能也行个方便,帮我个忙!”

    “要我帮什么忙,尽管直说,不用跟我客气。”魏斌一连大气的说的。

    “魏主任,我这次来,本是为了采购幺六二的重卡,结果我们采购处的人,一辆车都没买到。你能不能帮帮忙,别让我空手回去,这样我回到青河,也好有个交代。”李卫东开口说道。

    “就这事情啊,包在我身上。你先坐着等一会,我去一趟销售处。”魏斌哈哈一笑,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片刻后,魏斌笑盈盈的返回,手里还拿着一张单子。

    “小李,这是十五辆幺六二重卡的提车单,都是现车,回头带着司机和会计来,交了钱就能把车提走。”魏斌将提车单交到李卫东手上,接着说道:“我本来是想要二十辆的,不过厂里没有那么多库存了,你也知道,年关将近,厂里马上就要放假了,现在没那么多产量。”

    “谢谢魏主任了。”李卫东接过这张提车单,小心翼翼的收好。

第三十七章 欲加之罪

    早晨六点半,天刚亮起,李卫东就登上了返回青河的绿皮火车。

    其实李卫东也可以搭济城运输公司运货的顺风车回青河的,大家虽然不是一个单位,但同属于运输系统,互相之间搭个便车也是很经常的事情。运输公司的人要经常走南闯北,今日你给人方便,明日他人也会给你方便。

    不过魏斌却专门给李卫东买了一张回青河的火车票。说是买,其实一分钱没花,魏斌给火车站打了个电话,火车站就把票送了过来。毕竟铁路系统也是很需要重型卡车的。

    魏斌把火车票送到了李卫东面前,李卫东盛情难却,只好搭火车回去。

    其实坐火车也有不少好处,首先是速度比汽车更快。

    绿皮火车跟后世的高铁没法比,但也比老解放快一些,从济城到青河,可以节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坐火车也更加的舒适,八十年代的路况远不如现在,老解放又没有减震,走起来晃晃悠悠的,与之相比火车的硬座,可要舒服的多。

    几个小时的行驶后,李卫东抵达了青河火车站,他直接走上了一辆公共汽车,也没买票,只是给售票员亮了亮自己的工作证,就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八五年的时候,各地都没有成立所谓的“公交公司”,城市内的公共汽车也属于运输公司运营,只不过当时线路和车辆都很少,票价是按照乘坐站数计算的。

    少则五分,多则三毛的公共汽车票价,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寻常老百姓出门,距离近一些的就靠步行,距离远一些的就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

    李卫东作为运输公司的职工,乘坐自家运营的公共汽车肯定是不用买票的,直接刷工作证就行。

    李卫东返回运输公司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汽修车间里正热火朝天的忙活着。

    赵虎指挥者两个临时工,将一条轮胎推进车间,看到李卫东后,他立刻走了过去,开口说道:“李卫东,你总算是回来了!”

    “听你这语气,不像是在欢迎我啊。”李卫东笑着说道。

    “都这时候了,你还有心思开玩笑!”赵虎话音有些急切,他接着说道:“你被处分了,还扣了一个月的工资,这些你都不知道么?”

    “有这种事情?”李卫东一脸的茫然,然后开口解释道:“我才刚从济城回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自己去办公楼门口的公告板看一看就知道了,处罚你的公告就贴在那里呢,说你无故旷工二十天,扣除本月的工资和奖金,外加一个严重警告的处分。”赵虎回答说。

    “旷工?我这明明是出差啊,怎么成旷工了?”李卫东一皱,接着问:“崔主任知道这件事么?”

    “当然知道了,他还去人事科找人理论,但人事科说了,崔主任只能批五天的差旅假,剩下的十五天就算是旷工。”赵虎话音将自己知道的告诉了李卫东。

    “崔主任的面子都不给,这是在故意找我麻烦啊!”李卫东喃喃自语的说道。

    赵虎却压低了声音,开口说道:“人事科有个股长,叫钟照,你知道么?他是王海滨的小舅子,也就是王磊的亲舅舅。”

    “原来又是王海滨在搞事情。”李卫东恍然大悟的点点头,随后开口问:“崔主任在么?我现在去找他,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崔主任不在办公室,他去开会了。”赵虎指了指办公楼的方向,接着说:“今天是公司例会,公司领导和主要的中层干部都要出席。”

    “这么说,领导们现在可都在会议室啊。”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那正好,我去找领导评评理去!”

    ……

    会议室内,运输公司领导班子的九个人,外加十几个主要的中层干部齐聚一堂。

    几个重要的议题讨论完毕之后,便是一些零碎的琐事,被摆到了会议的议程上。

    总经理朱士聪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接下来,我想着重的说一下劳动纪律的问题。”

    听到这个话题,崔大山表情微微一紧,而王海滨的脸上则露出了喜色。

    只听朱士聪接着说道:“有句话叫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企业,有了纪律,才有秩序,各项工作才能得以开展。如果一个公司管理瘫痪、纪律松懈,缺乏团结,那就是衰败的象征。

    相反,如果管路规范,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团结一致,那么就能做大做强。因此,加强劳动纪律,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公司效益,增长公司发展潜力。”

    朱士聪开始了一套长篇大论。

    中层干部当中,几个年纪大味同嚼蜡一般的坐在那里,朱士聪的话对它们而言仿佛是对牛弹琴,而王海滨这种善于拍马屁的人物,则拿着笔记本奋笔疾书,一副认真学习领导指示的样子。

    终于,朱士聪的话进入到了正题。

    “目前,我们的职工在劳动纪律方面的表现,总体上是好的,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害群之马,如果不能即使制止和纠正的话,势必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就比如最近,我们一位年轻的同志,无故旷工个长达二十天……”

    朱士聪说到这里,装作无意的看了一眼崔大山。

    在座众人也都明白,朱士聪口中的“害群之马”,正是李卫东。

    只听朱士聪接着说道:“对于那些违反劳动纪律的害群之马,公司已经给予了相应的处罚,但是我认为,处罚的力度还不够,还不足以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所以我建议,对于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应该从重处罚,这样才会有警示效果,才不会有人违反劳动纪律。”

    崔大山心中一紧,现如今对李卫东的处罚已经是严重警告,外加扣除一个月的工资奖金,若是再加重处罚的话,岂不是要给记过,并且扣除更多的工资奖金!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这记过家扣钱,摆明了不让人过个好年。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咚咚咚……”

    就在此时,敲门声响起,随后一个人推门进来。

    众人望向门口,进来的正是李卫东。

第三十八章 似曾相识的感觉

    李卫东走进了会议室,环顾四周,然后一脸笑容的:“各位领导都在啊!”

    王海滨立刻站起身来:“李卫东,你来干什么?”

    “我这不是来找领导汇报工作的么!”李卫东接着自我介绍道:“各位领导,我叫李卫东,是汽修车间的工人,楼门外边贴着的那个处罚通告,说的就是我。”

    大家都是住在一个家属院里的,在座的众人有些是认识李卫东的,有些虽然看李卫东虽然有些眼熟,但却叫不出名字来,经过李卫东自我介绍后,便都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近两个月声名鹊起的李卫东。

    领导们并没有发话,反倒是王海滨开口说道:“李卫东,这是公司例会,在座的都是公司领导,你来掺合什么?”

    “这刚从黄河厂出差回来,准备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这次出差的收获。结果我刚走到咱们办公楼门口,就看到了处罚我的通告,我就纳闷了,我这明明是出差,怎么就成了旷工了,我猜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误会,所以就进来,跟各位领导解释一下。”李卫东话语不急不慢,看起来是十分淡定的模样。

    王海滨冷哼一声:“旷工二十天,还有什么可解释的。”

    李卫东没有理会王海滨,他对领导班子的几位成员说道:“各位领导,我这次去黄河厂,是跟王海滨处长同行的,我们各有各的任务,其他人的任务有没有完成,我不知道,不过我的任务是顺利的完成了。”

    李卫东说着,还故意的看了一眼王海滨,仿佛是在问,黄河重卡买来了么?

    提到任务有没有完成,王海滨显然是心虚的,他一辆重卡都没买回来,所以此时他并没有敢接李卫东的话茬,生怕李卫东又扯到采购重卡的事情上。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我本来是打算跟王处长他们一起回来的,但是却出了点意外,黄河厂那边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我帮着解决,我琢磨着咱们公司还得找人家黄河厂买车呢,总得搞好关系吧!所以就没有拒绝,暂时留在黄河厂,帮他们解决一下技术难题。”

    “你一个修车工人,能帮人家解决什么技术难题,分明是为旷工找理由罢了!”王海滨插嘴说道。

    “我解决的,正是汽车修理方面的技术难题。不信的话,你可以找黄河厂返修车间的魏斌主任求证。”李卫东很淡定的说。

    “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串通好的。”王海滨嘀咕道,但整个会议室却都能听清王海滨的声音。

    李卫东呵呵一笑,开口反驳道:“王处长,你要是有本事跟黄河厂的领导干部搞个串通,也不至于一辆车都没买回来吧?”

    “我没买回车,是因为黄河厂没库存了!他们没货,让我怎么买。”王海滨立刻反驳道。

    “行了行了,买车的问题先放在一边。”总经理朱士聪发觉这个话题对王海滨很不友善,马上拉偏架止住了两人的争执。

    紧接着,朱士聪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表情,开口说道:“小李啊,你说的这些情况,我们了解了,我们也相信,你这段时间是在黄河厂,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但是这期间,你没有向公司领导请假,也是事实吧?

    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出差超过五天的,需要公司领导亲自签批才行。你出去二十多天,却没有找公司领导请假,也没有给人事科报备,这的确是违反了公司的劳动纪律,给你一个处分,也不算是冤枉你吧。

    再者说来,你是咱们青河运输公司的职工,却跑去给别的企业白白干了二十多天的活,这能算是公事么?反正我是不会批这种差旅假的。”

    李卫东身在外地,不可能跑回来拿着假条找领导签字,朱士聪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将违反规章制度的大帽子扣在李卫东的头上,先给李卫东定个罪。

    李卫东并没有反驳,他兜里有那十五辆黄河重卡的提车单,所以心中一点儿都不慌,而是安静的望着朱士聪表演。

    不得不说,朱士聪很有当领导的派头,一边给李卫东定罪,一边还要摆出一副慈祥的模样,将“虚伪”二字变现的淋漓尽致。

    只听朱士聪继续说:“讲到这里,我就必须要谈一谈公司的规章制度。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冠冕堂皇的官话,不管你能力有多强,业务有多好,只要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就要依照规章出发。

    遵守规章制度,是保证全公司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工作中,我们大家也要熟读员工手册和规章制度,并且要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因为违规而给公司造成了损失。”

    一番话说得大义凌然,王海滨都忍不住想要带头鼓掌。

    对于朱士聪这番表态,李卫东并不觉得意外。朱士聪本来就是站在王海滨那一边,而且上次轮胎的事情,李卫东丝毫不留情面的将了朱士聪一军,也算是顶撞了朱士聪,朱士聪必然会站在李卫东的对立面,伺机报复李卫东。

    当然,李卫东对朱士聪也充满了反感,如果不是朱士聪搞垮了运输公司,前世的李卫东也不会下岗,然后背井离乡去rb当研修生。

    特别是李卫东回国之后,得知朱士聪是个**分子,贱卖了五亿多国有资产,更是对他痛恨万分。

    听到朱士聪在那里大谈规章制度,再想想朱士聪贱卖国有资产从中获利,李卫东真想上去抽朱士聪两耳光。不过现在是公司的例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连朱士聪都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李卫东也只能表现的文质彬彬、人畜无害。

    等朱士聪唱完高调,李卫东才开口说道:“朱总经理,我必须给你和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在黄河厂干了这二十多天,可不是白干的。”

    “是不白干,人家还请你吃什么一品豆腐对吧?”王海滨嘲讽的说。

    “我去给人家干活,人家包吃住不是很正常么?黄河厂好歹也是省级重点企业,难道像旧社会的地主老财那样,不给饭吃还逼人干活?王处长可不能有这种封建社会的剥削思想啊!”李卫东笑呵呵的说道。

    王海滨顿时语塞,十几年前的王海滨,就是个搞斗争的好手,扣帽子水平一流,没想到今天被李卫东扣了个“封建社会剥削思想”的帽子。

    “别瞎说,我可是贫农出身,家里世代贫农,穷的几代人穿一条裤子!”王海滨赶紧解释道。

    李卫东没有理会王海滨,而是继续说道:“各位领导,我给黄河厂干活,人家黄河厂除了管吃管住以外,临走的时候,还送了我一件小礼物,我今天来啊,主要是为了汇报这件事情的。”

    李卫东说着,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了那张十五辆辆重卡的提车单。

    看到李卫东掏出单据,朱士聪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第三十九章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李卫东掏出了那张十五辆黄河重卡的提车单。

    王海滨顿时心中一紧,他突然觉得这一集自己好像在哪看过。

    李卫东双手拿着提车单,先是递给了于书记,于正诚带上老花镜,望向那提车单。

    只见于正诚的表情先是一惊,随后脸上浮现出一缕喜色,然后开口说道:“很好!”

    会议室里的众人无不露出好奇的表情,大家都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单子,会让公司一把手说出“很好”两个字。

    唯独王海滨,脸色则变得阴沉起来,他已经意识到,李卫东敢跑到公司例会上,很显然是有备而来。

    “该不会又弄来250条轮胎吧?呵呵,今年计划内的轮胎已经批下来了,第一批货上个星期就送到了,就算你弄来了250条轮胎,也不管用。”王海滨心中暗道。

    此时,李卫东已然将那张提车单递到了朱士聪手上。

    “朱总,你过过目。”李卫东笑着说道。

    朱士聪有些不情愿的接过提车单,然后从头到尾看了整整三遍,表情却越来越尴尬,整个人也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前一分钟,朱士聪才刚刚将李卫东树立为反面典型,并且借此大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现在要是反过来夸赞李卫东的话,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所以他只好沉默不语。

    朱士聪沉默的表现,让王海滨有些惊慌失措。

    “难道这次不是250条轮胎,而是500条轮胎?”王海滨心中暗道。

    “王副书记,您请看。”

    “陈主席,您请看……”

    李卫东又将提车单递给了公司的三把手,紧接着是四把手……

    公司领导班子的其他几个人,一一看过这张提车单,纷纷露出了喜色。

    其他人愈发的好奇,他们打量着李卫东,希望可以尽早知晓答案。

    等领导班子的九个人都看完了,李卫东才走到王海滨近前,开口说道:“王处长,我又帮了你一个大忙,看起来你得请我吃饭了。”

    “你帮了我什么?凭什么请你吃饭。”王海滨没好气的说。

    “你买不到的东西,我又帮你买到了。瞅瞅这个!”李卫东说着,将那张提车单递给了王海滨。

    “又买了多少轮胎?李卫东,我告诉你,今年的轮胎,早已经运过来,现在咱们公司可不缺轮胎。”王海滨说着,低头望向了那张黄河重卡的提车单。

    “这是?黄河幺六二重型卡车的提车单!”王海滨惊呼一声。

    此时此刻,王海滨的大脑如同当机了一般,一片空白。

    随着王海滨的这一声吆喝,旁边隔着几个座位,一个汉子猛地站了起来,匆匆的凑了过来。

    “真的是黄河幺六二重卡的提车单啊,十五辆,整整十五辆啊!”这人兴奋的拍了拍李卫东的肩膀,开口说道:“小李,王海滨要是不请你吃饭,我请你吃!”

    这个一脸兴奋的汉子,便是货运处的处长赵国栋。

    运输公司购买重卡,当然都是给货运处使用的,对于货运处来说,卡车越多,就可以运送更多的货物,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

    一辆载重10吨的黄河重卡,运输能力能抵得上两辆半的老解放,十五辆黄河重卡,相当于是40辆老解放的运输能力。一下子增加了这么的运力,货运处长赵国栋当然高兴的手舞足蹈。

    王海滨痴痴的望着这提车单,他本想再反驳一句“这是假的”,但看看上面黄河厂的公章,以及黄河厂销售处长的亲笔签名,王海滨又萎了下来。

    那个黄河厂的销售处长,王海滨是认识的,当初他求祖宗一般,希望那位销售处长可以批10辆车,最后都拿出了交通厅计划内的单子,可还是碰了软钉子。

    “你是怎么弄到这张提车单的?”王海滨最终还是问出了这句话。

    “我不是说了么,我帮人家干了二十多天的活,人家为了感谢我,给了我这张提车单。”李卫东笑着答道。

    “干二十多天活,就能提十五辆重卡?要是这样的话,我愿意去干一年!”王海滨心中呐喊道。

    王海滨心中乱糟糟的,这张提车单出现的那一刻,王海滨便知道,处罚李卫东的通告,很快便会收回去,而且公司还会对李卫东进行嘉奖。

    “这个李卫东,走什么狗屎运,竟然弄来了十五辆黄河重卡!”王海滨心中碎碎念道。

    而此时,李卫东却又补上了一刀,只听李卫东开口问道:“王处长,你刚刚可是说了,你买不到车,是因为黄河厂没库存。”

    这一刀补的真疼,刚好打在王海滨的七寸。

    会议室内,所有人都望向了王海滨,就连朱士聪的眼中,也透出几分不满的色彩。

    此前王海滨没有买到黄河重卡,便向公司领导汇报说是黄河厂没库存。如今李卫东却拿来了提车单,等于是戳穿了王海滨的谎言,王海滨这等于是在欺骗领导。

    朱士聪更是对王海滨非常不满,朱士聪是王海滨的分管领导,而且一直是力挺王海滨,王海滨却没有给朱士聪说实话,朱士聪当然是很不高兴。

    王海滨头上冒出了几滴冷汗,他慌忙解释道:“这个嘛……我也不是提不到车,只不过是要等一段时间,这相当于是没库存啊!”

    “王处长,我这张提车单上,写的可是现车!带着司机过去,直接就能开走的那种,不用等。”李卫东指了指自己手中的提车单。

    你不是说没库存么?我现在就可以去提车,秒打你脸。

    王海滨顿时觉得,这已经不是在补刀,而是在鞭尸!

    望着王海滨支支吾吾,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李卫东心中小爽了一番,然后当着众人的面,小心翼翼的将那张提车单又放回到自己的口袋当中。

    “怎么又把提车单收回去了?”众人不明所以的望着李卫东。

    于正诚和朱士聪对视了一眼,两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前不久李卫东弄来250条轮胎时,也是这个样子。

    我就是给你们看看,看完了我再收回去!

    果然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于正诚更是长叹一口气,心中暗道:“接下来,这小子又要狮子大开口了吧!”

    于正诚等着李卫东漫天要价,然而李卫东却冲着几位领导微微一躬身子,开口说道:“几位领导,我已经汇报完了,就不影响领导们开会了。”

    李卫东说完,直接走出了会议室。

    “哎,小李,先别走啊,那提车单得给我啊!我派司机去提车!”货运处长赵国栋不解风情的喊道。

    然而李卫东的脚步却异常的快,一溜烟就没了踪影。

    于正诚望着这一幕,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用极低的声音,喃喃自语道:“这溜得越快,要价越高啊!”

第四十章 要房

    约莫半个小时后,李卫东被叫了于正诚的办公室里,除了于正诚之外,朱士聪也在这里。

    李卫东一进办公室,就看到朱士聪一脸笑容的冲着自己招手。

    “小李啊,来来来,快坐下。”朱士聪的态度仍然是和蔼可亲。

    李卫东对此已经见怪不怪,朱士聪最大的本事,就是表面功夫做的十足,无论是对上对下皆是如此。如果不是最终被“双规”,不明真相的职工还真的以为他是个好领导呢!

    只见朱士聪亲自给李卫东倒了一杯茶,然后开口说道:“小李啊,关于给你处罚的事情,是个误会,我批评了人事科,让他们立即撤销处罚,你也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另外今天开会的时候,我也批评了你,这也是因为我对情况了解不足,我不知道你待在黄河厂,是为了给公司弄车,人事科那边压根就没有跟我汇报,在这里也给你道个歉。”

    朱士聪一番话,听起来像是解释和道歉,但实际上却有着他自己的小算盘。

    首先朱士聪将责任推到了人事科的身上,也就意味着做错事的是人事科,而朱士聪这个总经理,是受到人事科的误导,所以才做出了错误判断。

    其次在这里单独给李卫东道歉,不会影响朱士聪在运输公司的威信。

    这里除了李卫东之外,这里只有一个于正诚。于正诚运输公司一把手,在公司一把手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那不是闲的蛋疼么?

    李卫东当然也不会跟朱士聪较劲,他这次来是为了要房子,这件事情还需要朱士聪点头才行。

    于是李卫东开口说道:“朱总经理,这件事情我也有错,我应该及时的向公司领导汇报才对,回去以后我一定认真总结,吸取教训……”

    李卫东说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话,表示非常体恤领导的难处。

    朱士聪立刻装出一副感动的样子,开始夸赞李卫东是多么优秀的职工。

    李卫东则回应,都是朱士聪领导有方,自己才能找到正确的工作方向。

    两个老狐狸互相吹捧,看起来就像是加进了“夸夸群”。另一位老狐狸于正诚则坐在一旁喝着茶,安安静静的看着两人表演。

    终于,吹捧的言语说的差不多了,三人之间的谈话才进入到了正题。

    “小李啊,你这次弄来了十五辆黄河重卡的现车,可是又为公司立了一大功啊!我也就不多少客套话了,这次你想要公司奖励你些什么?”于正诚很直接的说道。

    听李卫东和朱士聪互相吹捧了这么大半天,于正诚的耳朵都生茧子了,他可不想再听那些客套话,干脆直接进入正题。

    李卫东也不再客套,而是直接开口说道:“于书记,朱总经理,等过了年,咱们公司就要分新房了吧?你看能不能分我一套?”

    “原来这小子是冲着新房去的!”于正诚默默的点了点头,随后他望向了朱士聪,开口问道:“朱总经理,你觉得怎么样?”

    “又把问题推给我!”朱士聪心中暗骂一声,随后开口说道:“小李是咱们公司的有功之臣,十五辆黄河重卡呢,直接提升了货运处五分之一的运力,分房的时候优先考虑他,也是应该的。”

    “和我想的一样。”于正诚点了点头。

    “只不过嘛……”朱士聪话音一转,接着说道:“小李本来就比较年轻,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要是把房子分给他的话,我担心其他同志会有意见。所以嘛,这事情还得书记你来决定。”

    朱士聪一句话,又将皮球踢给了于正诚。

    两个五十多岁,经历过特殊年代,又在领导岗位上历练了那么多年的老男人,要是互相踢起皮球,绝对比《纸牌屋》精彩。

    李卫东可不想看到这两人互相推诿,于是干脆开口说道:“两位领导,其实我觉得,也不一定非得把房子给我。”

    “又不要房子了?”正准备打太极拳的于正诚和朱士聪同时一愣,然后一脸诧异的望向李卫东。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也可以把这房子分给我爸李登科。”

    李卫东再次用出了“请爹**”,遇到领福利的时候,把李登科老爷子推出来总没错。

    “分给你和分给老李会计,不都一样么!”朱士聪随口说了一句,但话刚出口,他就意识到,分给老子和分给儿子,还真不一样!

    果不其然,李卫东立刻解释道:“我爸的工龄不是比较长么。”

    李卫东的言外之意是,李登科老爷子的资历比较深厚。

    国企里面很多事情都要排资论辈,特别是分房子这种关乎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单靠李卫东这个半年前才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显然是不够资历。

    但是李登科就不一样了,李登科官虽然不大,但作为运输公司的元老,排资论辈的话绝对会排在全公司的最前列,哪怕是朱士聪这种二把手,拼资历也拼不过李登科。

    所以用李登科的名义来分房,就算是有人红眼妒忌,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于正诚和朱士聪都是人精,瞬间就想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李卫东,果然还是有备而来啊!”两人心中同时感叹起来。

    ……

    拿到了一套房子,李卫东美滋滋的向家属院走去。刚走到家门口,就闻道一股炖鸡的味道,走进一看,果然看到煤球炉上有一锅香菇炖鸡。

    李卫东这次出差,走了二十多天,为了犒劳李卫东,周云秀专门去集市上杀了只农家养的小土鸡。

    八五年的城市居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向着小康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前进,然而吃鸡依旧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普通的城市家庭,只有逢年过节,大吉大利的时候才会有鸡吃,平日里是舍不得吃的。

    所以学渣弟弟李卫民又展现出了他吃货的本质,早早的守在桌子前,一副摩拳擦掌的样子,看起来晚饭后也不打算出去浪了。

    有香菇炖鸡,李登科也很难得的开了一瓶好酒,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

    “卫东,我听说你最近又闯祸了,公司还要扣钱?”周云秀开口问道,她不知道在哪里得来的消息。

    “呵呵,妈,你这消息也太落后了。”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都是一场误会,事情都解决了,也不会扣钱的。”

    “那就好。”周云秀如释重负的点了点头。

    李卫东则接着道:“不仅不会扣钱,公司还会奖励我呢。”

    “奖励你?为什么?做好人好事了?还是拾金不昧?”周云秀立刻问道。

    “这次我从黄河厂弄来了十五辆重型卡车。”李卫东接着解释道:“重型卡车可是稀罕物件,以往只有矿上才能弄到,就咱们公司,拿着计划内的条子,人家都不卖。”

    见到儿子这么本事,周云秀脸上挂满了笑容,她接着问:“这次公司奖励你啥?得有奖金吧?没奖金的话,发点肥皂牙膏也是挺好的。”

    “没有奖金,肥皂牙膏也没有,但是有套房!”李卫东笑着指了指家属楼的方向,接着说道:“咱们公司建的楼房,有咱家一户。”

    “真的?”这次连李登科老爷子都动容了。

    “我还能骗你们不成,估计过年之前,分房子的名单就下来了,等过完年就能交房,到时候咱们搬新家了!”李卫东开口答道。

    “咱家要住楼房了?”李卫民嘴里还有鸡肉,含糊不清的问道。

    “对,要住楼房了,到时候给你一间屋!”李卫东笑着说。

    ……

    转眼间就到了月底。

    早上八点,李卫东有卡着时间来到的汽修车间。

    只见崔大山已经等在了门口,手里还拿着那个熟悉的红色小本本。

    看到这个红色小本本,李卫东仿佛又听到了“****gaygaygaygay”的声音。

第四十一章 新丁记者的野望

    “小李,交通局周科长家的闺女挺不错的,当医生呢,以后看病就方便了。”

    “内科还是外科的?人家在畜牧局当兽医。”

    “小李,交警二队刘副队长的弟媳妇,在艺校当老师,你要不要见见?”

    “当什么老师?好像是舞蹈老师吧。啥叫能解锁几种姿势?。”

    “小李,粮食局有个吴师傅,也是司机,跟我认识很多年了,他有三个闺女,你要不要一起见见?”

    “不就介绍个对象嘛,有什么身体受不了的!”

    崔大山一副铁憨憨的样子,又开始了新一期的《非诚勿扰》。

    “崔主任,你怎么又开始给我介绍对象了啊!”李卫东一脸无奈的望着崔大山。

    “还不是因为你家马上搬楼房了。说不定咱们还能做邻居呢。”崔大山笑着说道。

    运输公司的中层干部当中,崔大山是年纪比较大的,所以他也分到了一套住房。

    “你都知道了?”李卫东却是有些诧异。

    分房子这事情,李卫东只是告诉了家里人,并没有对外人讲起过,按说崔大山是不应该知道的。

    “国企里面果然没有不透风的墙啊!”李卫东轻叹一口气。

    好不容易把崔大山打发走,李卫东耳边终于清静了一些。但很快的,赵虎又凑了上来。

    “李卫东,恭喜啊,过了年,就要搬新房了吧?”赵虎开口说道。

    “你也知道?”李卫东一脸莫名的望着赵虎,心说这事情传播的也太快了吧!

    “什么叫我也知道!我可是咱们车间里第一个知道的。”赵虎有些显摆的说。

    “第一个?比崔主任知道的还早?”李卫东接着问。

    “崔主任就是听我说的啊!”赵虎回答说。

    “那你是听谁说的?”李卫东决定找出那个泄露消息的人。

    “我是听我小妹说的啊。”赵虎一脸诚实的回答道。

    李卫东愈加迷茫,他压根就不认识赵虎的妹妹。

    只听赵虎接着说道:“我小妹是听你弟弟说的,他们俩同班。”

    李卫东顿时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他万万没想到,那个泄露消息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弟弟李卫民。

    “这个坑哥的家伙!”李卫东心中暗骂一声。

    对于李卫东来说,分房子的事情,最好是低调一些。

    国企分房这种事情,历来是最错综复杂的,其中掺杂的各种利益关系,甚至各种道德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越是人数众多的国企,就越不可能“均”。

    按照李卫东的计划,等到分房的名单一公布,自己立刻去选好房,然后悄没声息的搬进去,就算是万事大吉了。

    然而学渣弟弟李卫民却在学校里瞎显摆,李卫民上的本来就是运输公司的子弟学校,里面的学生也都是运输公司的子女,他这一显摆,还不弄得全公司上上下下全都知道!

    想到弟弟李卫民,李卫东就不由得长叹一口气。这弟弟从小就不争气,长大了更是眼高手低,最终混的一事无成,时不时的还要靠李卫东这个当大哥的借钱接济,当然所谓的借钱也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

    八十年代的国企当中,职工分房可是一件大事,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传的众人皆知。

    李卫东获得一个分房名额的消息,很快的就在运输公司中传开。

    只不过这消息的源头,是学渣弟弟李卫民。李卫民只是知道,哥哥李卫东用十五辆重卡换了一套楼房,却并不知道这套楼房是用李登科的名义进行申请的。

    而李卫东也并没有对外解释,于是乎传言就变成了李卫东得到了一个分房名额。

    ……

    货运处的停车场,十五辆站西的黄河jn162重卡并排停放在最显然对位置。司机师傅们好奇的凑了过来。

    “这就是幺六二重卡啊,真比解放要大不少呢!”

    “你们快来看,这座椅下面有弹簧啊,那以后开车,岂不是跟坐沙发似得。”

    “后面还有张床铺啊,这床铺里面塞得是海绵,真软和,以后要是开着车,累了在路边一停,直接能睡一觉啊!”

    “我听开回来的师傅说,这车特别好开,有个叫转向助力的东西,拐弯都不费胳膊。”

    “那以后开车岂不是省力了!可惜只有十五辆,要是买上二百辆,咱们就都能换车了。”

    “二百辆?美死你!就这十五辆还是来之不易呢。这车特别难买,我听说采购处王处长,拿着计划内的批条,都没买到。”

    “那这十五辆车是从哪里来的?”

    “汽修车间有个叫李卫东的,你听说过么?就是刚参加工作就拿到以工代干的那个,这十五辆车就是他弄回来的。”

    “李卫东那个以工代干,不就是用轮胎换来的么?看来这小子挺有本事的嘛,采购处买不来的东西,他能买来。”

    “我听说,这一次他弄来了十五辆重卡,公司为了奖励他,给他一个分房名额!”

    “什么?分房?是新建的家属楼么?”

    “一共就48套房呢,有李卫东一套?”

    “凭什么啊!李卫东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吧?以工代干也就罢了,分房怎么还有他的份!”

    “是啊,我参加工作都十几年了,也就两间小瓦房,他一个刚才加工作的小青年,凭什么去住楼房!”

    “别说你参加工作十几年,那些工作了快三十年的老师傅,不也没有分到楼房么!”

    “不公平,这太不公平了!咱们运输公司几千职工,谁没给公司做过贡献?凭什么他李卫东弄来十五辆车,就得给他一套房。”

    “不公平又能怎样,公司领导班子的决定,你还能不同意。”

    “要是把房子分给那些老同志也就罢了,给李卫东这种小年轻,我就是不服气!”

    整个运输公司好几职工,但房子只有48套,每一个名额都有几百上千双眼睛盯着。

    九个领导班子成员,各获得一个分房名额,这是不会有异议的。而一些资历深厚、或者能力突出的中层干部,获得分房名额,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比如崔大山这种,五十多岁的中层干部,分走一套楼房仿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李卫东只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没有正式的干部职务,甚至从法律意义上说他还未满十八周岁,是个未成年人。这样的人得到一个分房名额,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国企里面是要论资排辈的,一个资历辈分不如你的人,却比你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任谁都会心生怨气。

    ……

    清河日报社。

    一个有些秃顶的中年编辑指了指角落里小半筐读者来信,开口说道:“小马,去把读者来信拆一下,表扬信单独拿出来,统计一下,回头报到总编那里。”

    “知道了,赵老师。”年轻的小记者马驰宇立刻走了过去,将小半筐读者来信收拢了一下,搬到了自己的桌子上,然后开始拆信。

    作为报社里最年轻的的新人记者,马驰宇要做很多杂活类型的工作,比如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跑腿拿文件、每天早到几分钟给几位年长的编辑泡好茶等等。

    马驰宇觉得,这些繁琐的工作实在是太无聊了,他来报社工作,当然不是来挡杂役的,马驰宇希望报道大新闻,然后成为传说中的无冕之王。

    可惜的是,报社里面也是要看资历的,马驰宇这种新人记者,很难有报道新闻的机会。

    拿着小刀片,拆着读者来信,马驰宇不由自主的轻叹一口气:“这样的事情什么时候到头啊!”

    随手拿起下一封信,马驰宇来看了看来信人的地址,赫然发现这是一封匿名信件。

    “估计是哪个害羞的读者吧,一般这样的,应该不会是表扬信。”马驰宇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件,低头看里面的内容。

    突然间,马驰宇身子一震,像是被电击了一般。

    “这竟然是一封举报信,青河地区运输公司分房涉嫌舞弊的情况,一个十六岁,刚参加工作不满一年的职工,竟然分到了一套楼房!”

    马驰宇顿时兴奋起来,他觉得自己终于抓住了一条大鱼!

第四十二章 论资排辈(求推荐票)

    在青河这种落后的小城市,住楼房可是很稀罕的事情。

    马驰宇记得,地委家属院里倒是有几栋三层的家属楼,但都是分给地委领导居住的,普通的干部住的也都是瓦房。

    这么一对比,刚参加工作才不到一年的年轻职工,竟然能分到楼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这里面会不会有不为人知的黑幕,会不会有**的问题,会不会发生人性的扭曲,会不会展现道德的沦丧?一想到这些,马驰宇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挖掘这个大新闻。

    马驰宇拿起这封信,刚打算向主编报告,但却又犹豫起来。

    “我要是报告给主编,说不定主编就会派另一个记者跟进,到时候这个大新闻就没我什么事了!不行,这事情还不能给主编说,我得先去一趟运输公司,拿到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于是乎马驰宇找了个借口提前下班,然后直奔运输公司。

    马驰宇在运输公司门口蹲点,采访了好几个运输公司的职工,这些人都认识李卫东,也知道李卫东拿到分房名额的事情。

    这个结果让马驰宇兴奋不已,通过这些运输公司的职工,马驰宇可以确信,举报信上写的都是真的。

    第二天一大早马驰宇就拿着举报信和收集到的第一手的资料,走进了主编办公室。

    主编看了看举报信,又看了马驰宇整理的采访资料,沉吟片刻后,才开口说道:“十六岁的新职工分到楼房,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线索。”

    “主编,这个新闻就交给我跟进吧?”马驰宇赶紧说道。

    “不急。”主编摆了摆手,接着说道:“小马,我看了一下你搜集资料,除了匿名举报信之外,就是对运输公司职工的采访,单靠这些是不够的,只凭几张嘴,缺乏事实依据。毕竟没有人亲眼见过分房名单吧?”

    “主编,我敢保证,那些职工说的都是真的。”马驰宇急切的说,他不想失去这个大新闻。

    “保证?连你自己都是道听途说,你拿什么保证?没听说过三人成虎么?”主编拿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茶水,接着说道:“我们做新闻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报道事实,我们发布出去的每一条新闻,都必须有事实依据。空口无凭的保证,你可以相信,我可以相信,但不能作为新闻报道的依据!”

    “主编,我明白了。”马驰宇低下头,有些丧气的说。

    主编接着说道:“当然,这个新闻线索,还是很有报道价值的,只不过我们在报道之前,需要进行实事求证。你这资料里不是写了么,分房的名单还没有公布?到底什么时候公布,你知道么?”

    “知道,2月1日,就是后天。”马驰宇立刻说道。

    “嗯,那你就继续跟进一下,等2月1日,去看看运输公司公布的名单上,到底有没有这个叫李卫东的年轻人,如果有的话,那就有了事实依据,这条新闻我们才能做下去。”主编开口说道。

    马驰宇顿时大喜过望:“谢谢主编,我会努力跟进这条线索的。”

    ……

    两天的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2月1日,分房名单正是公布的日子。

    名单还没有公布,公告栏前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大多数是一些五十岁左右的老同志。

    于正诚站在窗户前,透过玻璃望着外面公告栏的人群,微微撇了撇嘴,对于这种情况,于正诚并不感到意外。

    秘书走了过来,开口问道:“书记,名单已经准备好了,您再过目一下?”

    “行,拿过来吧!”于正诚这次没有带老花镜,因为即将张贴的名单是用毛笔写的,字体很大,即便是不戴眼镜也能看清楚。

    于正诚核对了一番,开口说道:“没有问题,就这四十八个人!”

    “于书记,现在要把这名单贴出去么?外面的人可是越聚越多了。”秘书开口问道。

    于正诚却是微微一笑,他开口说道:“我记得刚解放哪会儿,我还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当时老家里分田分屋分牲畜,也是这个场面。大家都聚在一起,那个争啊,那个闹啊!

    你分到的地比我分到的地多三尺,那可不行,得闹上半天!你分到的草房比我分到的草房新,那也不行,得闹上半天!你分到的骡子比我分到的骡子多两斤肉,还是不行,得闹上半天!”

    “于书记,这份名单贴出去,应该没有人会闹的。”秘书立刻说道。

    于正诚看了看手表,开口说道:“时间差不多了,你再去核对一次,然后就把名单贴出去吧!”

    ……

    马驰宇也来到了现场。当天看到公告栏前站着一堆人时,马上凑了过去。

    “同志,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啊?”马驰宇明知故问道。

    “分房啊,公司里建了两栋家属楼,一共48户,一会就把分到房的名单贴出来了。”那人回答道。

    “分房子可是大事情啊。”马驰宇接着问道:“你们等在这公告栏前,应该都是榜上有名的吧?”

    “我么?这次分房可轮不到我头上,公司领导再加上中层干部,48套房还不够分的呢!”那人继续说道。

    “普通职工分不到么?”马驰宇又问道。

    马驰宇的问题有些多,那人警惕的瞪了瞪马驰宇,开口问道:“你是谁啊?哪个单位的?我们公司分房,关你什么事?”

    “我叫马驰宇,是《青河日报》的记者。”马驰宇说着挺了挺胸膛。

    “记者?”那人微微一愣,随后高声喊道:“记者来了,有记者来了!”

    其他人纷纷望过来,喊话那人则指着马驰宇,开口介绍道:“这位同志是《青河日报》的记者。”

    众人微微一愣,下一秒人群中有人突然喊道:“记者同志,你可要跟我们做主啊!”

    “记者同志,我们公司分房,一点儿都不公平,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十六岁小伙都能分到楼房,我们这些辛苦了二三十年的,却什么都没有。”

    “记者同志,我在运输公司工作了二十二年了,家里六口人,也只有两间瓦房,可有的人呢,去年才刚参加工作,就能分到四间屋的楼房,你说这像话么!”

    “那个李卫东,不就是给公司弄来了十五辆车么,凭什么他就有楼房?要说给公司做贡献,我们这里谁没有给公司做过贡献!”

    众人将马驰宇围在中间,七嘴八舌的开始告状。

    年轻记者马驰宇顿时有一种飘飘然,被这么多人围着,马驰宇终于感受到了“无冕之王”的快乐。

    “同志们,请放心,我们记者就是专门揭发不公不义的事情,既然我马驰宇来了,就一定替大家讨回一个公道!”马驰宇大义凌然的说的。

    随后马驰宇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掏出了自己手中的小本本,准备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采访。

    终于,马驰宇锁定了一个年级比较大的目标。

    “这位老同志,怎么称呼啊?”马驰宇开口问道。

    “我叫杨伟。”老同志开口答道。

    “真是一个悲伤的名字。”马驰宇心中吐槽了一句。

    随后马驰宇开口问:“老杨同志,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伟上前一步,开口说道:“我是五五年来到运输公司的,我在运输公司里整整干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来,我也是任劳任怨。可到头来,分房的时候却没有我的份!全公司几千人,房子只有48套,就算轮不到我,我也认了。可凭什么分给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年轻?”

    “老杨同志,你说的小年轻,是那个叫李卫东的么?”马驰宇一边记笔记,一边开口问。

    “可不就是他么,去年才初中毕业,参加工作也就半年多一点的功夫。这分房子凭什么有他一套?

    就算是他给公司弄来了十五辆车,算是有些功劳,可我们这些人,谁没有点功劳?我干了整整三十年,还比不上他一个毛头小子弄来十五辆车!”杨伟一脸不忿的说。

    “老杨同志,你是不是觉得,房子分给李卫东,你特别不服气?”马驰宇又问道。

    “当然不服气了,我们这里的人都不服气!你们说对不对?”杨伟冲着身后众人一嗓子。

    “对!”众人齐声喝道。

    杨伟义愤填膺的说:“于书记、朱总经理他们能分到楼房,我服气,人家是公司领导,做出的贡献大,就应该改善一下住房;各处的处长分到楼房,我也服气,人家是公司的骨干力量,改善一下住房也是能理解。

    可李卫东这种小年轻,也能分到住房,我第一个不服气!我在运输公司整整干了三十年呢,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么?难道我这三十年就白干了?”

    马驰宇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八十年代国企里面毕竟是讲究排资论辈的,就比如分房这件事情,三十岁工龄的老职工分不到房,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却分到了房,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不合理的。

    “老杨同志,那你有什么诉求呢?”马驰宇开口问道。

    “诉求?就是让李卫东把那套房子让出来,这房子应该分给我们这种为公司干了一辈子的老职工!”杨伟开口说道。

    “对,把房子分给老职工。”

    “让李卫东把房子让出来!”

    周围人也随之起哄。

    国企发福利就是这尿性,若是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话,就会出现一堆红眼病,想方设法搞掉你的福利,用一张均贫卡,弄的大家都没有,红眼病就心理平衡了。

    就在此时,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李卫东来了。”

    只见不远处,李卫东缓缓走了过来。

    分房这种重要的事情,李卫东当然要来,最起码要看到李登科老爷子在名单上,李卫东才能安心。

    这些天来,关于分房的流言蜚语,李卫东也是略有耳闻,每次听到有人暗中议论,李卫东都想回家,把坑哥的李卫民揍上一顿。

    面对老职工们的非议,李卫东选择沉默应对,毕竟在分房子这件事情上,李卫东是受益者,得了便宜就没必要卖乖了。更何况等名单公布的时候,那些老职工发现名单上是李登科,也就掀不出什么风浪了。

    当李卫东出现在办公楼前时,众人很自觉地让出了一条道路。

    “这小伙子就是李卫东么?”马驰宇开口问道。

    “对,他就是李卫东。”旁边人纷纷答道。

    “看起来是挺年轻的。”马驰宇走上前去,开口说道:“李卫东同志,我是《青河日报》的记者马驰宇,关于你们公司分房子的事情,我想采访你一下。”

    “记者?”李卫东微微一愣,心说分房这事情,怎么连记者都惹来了。

    只听马驰宇开口问道:“李卫东同志,我刚才采访了几位你们公司的老同志,他们对你分到一套楼房,有很大的意见。”

    “哦?有什么意见?我家就不能住楼房么?”李卫东故作憨厚开口问道。

    “几位老同志认为,你太年轻了,所以不应该分到楼房,要分的话,也应该先分给老同志。”马驰宇开口说道。

    “嗯,我刚才听到了,还有人喊,让我把房子让出来,分给老同志,对吧?”李卫东笑着问。

    马驰宇则开口说道:“小李同志,我觉得老同志们的要求很合理,他们辛勤工作了二三十年,很多人还都住在破瓦房里,要是改善居住环境的话,也应该让这些老同志先改善,你说是不?”

    “这位记者同志说的很多,我也认为应该把住房,优先分给资历深厚的老同志,谁资历最深厚,就最应该分到房子。”李卫东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看来小李同志的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嘛,愿意将自己的房子让给老同志居住。现在年轻的同志,很少有人像小李同志这样,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等回去以后,我一定专门写一篇报道!”马驰宇开口说。

    “记者同志夸的我都不好意思了。”李卫东挺起胸膛,接着说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得嘛。老同志们为公司奉献了大半辈子,我们更应该尊敬他们。这次分房子,要是有我一套,我一定让出来,分给老同志。”

    李卫东说着,一脸遗憾的叹了口气,接着道:“可惜啊,我才刚刚参加工作,这48套房里也没有我的份,我是真想孔融让梨,可手里没梨,让我怎么让?”

    马驰宇微微一愣,诧异的问道:“房子没有你的?”

    “名单马上就要出来了,有没有我,你看看名单不就知道了!”李卫东笑着答道。

    李卫东这淡定的样子,让马驰宇心生不妙,他突然有一种预感,自己好像进了一颗乌龙球。

    就在此时,秘书拿着名单走了出来。

    有人立刻喊道:“分房的名单出来了!”

第四十三章 拼爹

    秘书将分房名单贴在了公示栏上,便迅速的离开。

    众人立刻围了上去,查看名单上的名字。

    第一个自然是于正诚。无论是按照职务排名,还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名,于正诚都会被排在第一位。

    于正诚后面,便是一个个大家所熟悉的名字,整整四十八个名字,每行六个,一共八行。

    唯独马驰宇,对这些名字毫不熟悉,他不是运输公司的职工,自然也认得运输公司的领导和中层干部,所以他只是单纯的在名单上搜索“李卫东”这三个字。

    然而从头看到尾,马驰宇并没有看到李卫东的名字。

    “不会是看漏了吧?”马驰宇又看了一遍,而且这一次他看的更加仔细,结果还是没有看到李卫东的大名。

    “难道,这真的是个乌龙?”马驰宇顿时沮丧起来,他本以为抓住一个大新闻,却没想到只是一颗烟雾弹。

    杨伟也在看名单,马驰宇有些郁闷上前问道:“老杨同志,这名单上怎么没有你说的李卫东啊?”

    “没有李卫东?”杨伟迅速的扫过每一个名字,有些吃惊的说的:“上面还真没有李卫东!李卫东的名字哪去了?”

    一瞬之间,围在公告板前的人群突然尬住了。

    此前大家还异口同声的说,不服李卫东分到房,那真是群情激奋,杨伟更是在那里倚老卖老,秀了一把三十年的工龄。

    可如今分房名单上压根就没有李卫东的名字,之前各种慷慨激昂的情绪酝酿,结果却是一枪刺空,这真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真闹了个乌龙,还好听主编的,亲自看了看分房的名单,要不然就闯祸了。我还是太年轻啊,工作经验不足,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马驰宇心中轻叹,刚刚燃起的雄心壮志,瞬间被熄灭了一大半,就连无冕之王都不想当了。

    也就在此时,有人突然说道:“这名单上虽然没有李卫东,但是有老李会计啊,老李会计不是李卫东的爸爸么?”

    “还真是的,你看那里写着的,李登科,以前会计科的,现在内退了,他就是李卫东爸爸!”

    “李卫东又没结婚,分给李卫东,跟分给李卫东他爸,不是一样的么?”

    “李卫东好像是长子的,以后肯定要赡养父母,所以就算是结了婚,也得跟老李会计一起住。这房子分给老李会计,就是分给了李卫东。”

    “我明白了,这是一招暗度陈仓,大家可别被骗了,房子还是分给李卫东了。“

    一瞬之间,局势逆转,众人又开始群情激奋。

    旁边的马驰宇也听明白了,名单上的李登科是李卫东的父亲,而李卫东是家里的长子,担负着赡养父母的责任,所以房子分给李登科,就相当于是分给了李卫东。

    “真没想到,还是一波三折啊,这足够我写一篇跌宕起伏的报道了。”马驰宇的雄心壮志再次燃起,一瞬间无冕之王又一次上身。

    马驰宇转过身去,向着不远处的李卫东,盛气凌人的问道:“李卫东同志,这名单上虽然没有你的名字,可是却有你父亲的名字,这也相当于是给你们家分房了吧?你是不是应该发扬一下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得,来个孔融让梨,把房子让给老同志们啊?”

    李卫东上前几步,眼睛扫过众人,开口说道:“这位记者说的没错,房子是应该给老同志,所以才会分给我爸,我爸李登科,也算是咱们公司的老同志吧?”

    几个四十来岁的职工全都沉默下来,李登科的年龄摆在那里,在李登科面前,他们还真不好意思称呼自己是老同志。

    李卫东又望向杨伟,开口说道:“杨师傅,你刚才口口声声说,如果我分到房子,你第一个不服气,那现在我爸李登科分到房子,你服气不?”

    “我当然不服,我杨伟好歹在运输公司里干了三十年,1955年的时候,我就进入了运输公司,那时候李会计还……”

    杨伟说到这里,突然止住了话语,他依稀记得,自己来到运输公司,第一次领生活用品,就是找的李登科。

    国家在1955年之前国企和事业单位采取的是供给制,简单说就是国家分配粮食、衣服、肥皂、毛巾等生活必需品,同时还给一小部分津贴。后来国家开始实行工资制度,国企和事业单位才开始发工资。

    杨伟刚进入运输公司的时候,工资制度还没有实施,当时是需要按月去领生活必需品的,而负责发放生活必需品的,正是身为会计的李登科。只不过那都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杨伟如果不刻意去回忆的话,还真想不出来。

    “难道说,李登科比我更早进入到运输公司当中?”杨伟猛然意识到这一点。

    “杨师傅,怎么不说话了?你进入运输公司的时候,我父亲李登科在做什么啊?”李卫东冷笑着望着杨伟,随后大声说道:要不我来替你说吧!”

    只见李卫东向前几步,站在众人前面,朗声说道:“1952年,咱们的青河专员公署还没有成立,当时的汉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决定在青河成立一支运输队,那就是咱们运输公司的前身。

    刚成立的青河运输队,一共有两匹马,三头骡子,七辆地排车,外加十三个人。我父亲李登科,就是这十三个人中的一位!

    1955年,青河行政专署成立,青河运输队改名为青河运输公司,同时还调来了二十五位新员工,杨师傅,那时候你才进入运输公司的吧?”

    杨伟立刻低下了头,此时的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经过了三十三年,运输公司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而当年建立运输公司的那十三个人,要么被调动到别的单位,要么已经去世,依旧还留在运输公司里的,只剩下三个人,分别是于书记,工会的陈主席,还有就是我父亲李登科!”

    李卫东说完,望向众人,开口问道:“你们不是说,分房要看资历么?要看在公司里待了多少年么?

    那好,咱们就来比一比呗,我父亲李登科,从运输公司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待在运输公司里!他在运输公司里干了三十三年,你们有谁比我父亲干的时间长?

    现在,这套房分给了我父亲李登科,你们有谁不服气,现在就可以站出来,咱们论资排辈,看看谁在公司里辈分更高!”

    李卫东的三连问,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些人之所以对李卫东不服气,无非就是仗着自己资历深厚,而李卫东只是个小年轻,在排资论辈的国企当中,小年轻怎么能骑在老职工的头上!

    李卫东干脆来了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你们不是喜欢排资论辈么?你们不是喜欢晒资历么?这方面我比不过你们,但我可以跟你们拼爹啊!李登科老爷子搬出来,你们谁拼得过?

    李卫东又转头望向马驰宇,开口说道:“记者同志,你都看到了,我们公司还是非常最老爱幼的,把房子分给了资历最老的同志。我们的职工思想觉悟这么高,你回去不得写篇报道,着重的弘扬一下这种高尚的品质?”

    “这个嘛……”一时之间,马驰宇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是来揭露分房黑幕的,又不是来报道先进典型的。现在可好,他原本以为的黑幕,现在真的成了先进典型。

    李卫东没有再理会马驰宇,他看了看周围的众生相,刚才嗓门最大的那几个人,现在却如同刚绝育的公猫一般沮丧,李卫东却是心情大好。

    “呵呵,要说拼爹,你们还真拼不过我!”

第四十四章 调度员

    作为运输公司的创始人,李登科老爷子却一直是个低调的存在,即便是那些二三十年工龄的老师傅,也没有意识到那位整日笑呵呵的老李会计,竟然在运输公司里干了三十三年。

    当李卫东大声说出李登科的履历时,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李登科是仅存的三个运输公司创世元老。

    按说以李登科的资历,怎么也得混成一个领导干部才是,然而李登科直到退休,也只是个会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到了家庭成分的拖累。

    李登科年幼时家境比较殷实,读过中学,那个时代能上中学肯定不是贫困家庭,至少不可能被划分到“贫农”那一类别里。

    李卫东的母亲周云秀,更是读过高中,而且还是教会办的女子高中,解放以前,能读女子高中的,就算不是大家闺秀,也是小家碧玉,跟“贫农”完全不沾边。

    这样的家庭成分,也注定了李登科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尤其是在比较特殊的几年里,每日都过的提心吊胆,不被赶去住牛棚就不错了,还想着升官?做梦去吧!

    李登科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他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对于李登科来说,他的生存之道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这样他才能守护自己和家人。

    结果就是,这位建立运输公司的元老,渐渐的就被遗忘了。

    ……

    分房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那些没有分到房子的人,虽然是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毕竟按资排辈是国企的传统,在这方面,无人比得上李登科。

    1985年的春节,是实行公历以来最晚的一天,除夕是2月19日,春节是2月20日,等过完元宵节,都已经是3月6日了,感觉春天都快要过去了。

    春节过后,李卫东一家人就开始忙活着搬家。

    当时的房子也不需要进行装修,墙上刮好了大白,再加上一层水泥地面,就可以拎包入住了。

    要是非想装修的话,顶多是在墙体下半截再刷上一层红色或者绿色的油漆,要是谁家能贴几块大白瓷砖的话,绝对是豪华精装修了。

    至于家具,也都是手工打造的,有些会木匠活的,就自己买材料,做张床,做个柜子,做点桌椅板凳,手艺好的甚至连沙发都能自己做。不会木匠活的,就只能花钱找木匠了。

    李卫东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无非就是几件衣服,加上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原本有个手电筒,电池还没电了,所以那台收音机就成了唯一的家用电器。

    李卫东借了一辆地排车,一趟就将全部的家当搬到了新家,几个姐姐姐夫每人搬几趟,就算是完成了搬家。

    ……

    春暖花开时。

    运输公司的公告栏前,贴出了一张新的公告,引来许多年轻人驻足观看。

    李卫东路过此处,也停下来脚步,当他看到公告内容后,不由得心中一喜。

    “货运处要招调度员了!终于可以换个工作岗位了。”

    李卫东早就想离开汽修车间了,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这张刚张贴出来的公告,却给了李卫东调动工作岗位的机会。

    运输企业当中,车辆调度员算是核心岗位,运输公司里的调度员虽然也是普通职工,但却属于管理者,调度员能管车也能管人,手里多少是有些权力,肯定要比汽修工要好的多。

    想要在运输公司里得到升迁,也必须熟悉运输业务,车辆调度员可以接触到运输业务的方方面面,所以也比较容易得到升迁。

    在青河运输公司的领导班子里,基本上有过车辆调度员的经历,而在中层干部当中,也有一大半当过车辆调度员。即便是王海滨那个马屁精,也是当过车辆调度员的。

    像是崔大山这种,五十多岁还只是中层干部,就是因为他没干过车辆调度员,对运输业务不熟悉。崔大山的业务专长是修车,车修的再好,汽修车间主任也就是天花板了,不懂运输业务,就不可能更上一层楼,进入到公司的领导班子。

    运输公司里,那些不甘于当一辈子的工人,想要进步的年轻人,都会尝试去考车辆调度员。

    货运处和客运处是分开的,各有各的调度员体系,客车调度员的工作要比货车调度员简单的多。

    客车都是走固定路线,每天定时发车,调度员只需要做好车辆排班就可以了。

    而货车的路线和发车时间并不固定,你永远不知道下一趟车要拉些什么,要去什么地方,如何安排车辆、人员、货物和线路,是对货车调度员的一种考验。

    货车调度员的奖金,也要比其他岗位高。

    八十年代是一个“货等车”的时代,那时的运输企业根本不愁货源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大批大批的货物被生产出来等着运输,但是运力和硬件设施却没有赶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没有足够多的车辆,再多的货物也运不出去。

    放在现代,有一批货要运输,直接装车走人,快递次日到达都是正常的事情。

    而在八五年的时候,运货要排队,等十天半个月能运走,那就是谢天谢地了,有时候等一个多月,都未必能把货运出去。

    货运处效益好,奖金自然也高,八十年代初,货运处的调度员一个月能领35块钱的奖金。

    之所以是35块钱,是因为当时国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奖金不得超过35块,国企参照事业单位管理,自然也就有了35块钱奖金的上限。直到八五年工资改革以后,就取消了这个上限。

    货运处调度员这个职位,升官机会大,奖金还多,自然成了普通职工眼中的香馍馍。

    货运处选拔调度员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想要当货车的调度员,得进行专门的考试。但由于调度员的岗位实在是太吃香了,所以每次招调度员的时候,都会有大批年轻职工报考。

    前世的时候,李卫东是在1987年才考上了货运处的调度员,如今李卫东打算再考一次货运处的调度员。

    李卫东之所以对调度员的岗位感兴趣,倒不是为了升官。现在的青河运输公司看起来是红红火火的,可是进入到九十年代以后,青河运输公司却是“快速死亡”,企业都要倒闭了,当领导还有什么用?

    李卫东所看重的,是调度员对于资讯的掌控。

    作为一个货车调队员,所做的不仅仅是车辆的调度,更要了解货物的情况。有多少货,从哪里来,运到哪里去,货物是什么,这些都是调度员必须掌控的信息。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调度员可以轻松的获得货物的供需信息。

    哪些地方有哪些厂家,这些厂家生产哪些产品,又或者这些厂家需要什么产品,甚至厂家一个月的原料需求量和商品产量,调度员都能估算出来。

    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有很多b2b的专业平台为企业服务,发一条微信企业就能完成订货。

    然而在八十年代,企业之间获取资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的企业生产出来产品,找不到相应的买家。同样有很多企业,需求某种产品却找不到来源。因为没有信息,有货的卖不出去,缺货的却买不到。

    这些资讯,调度员却可以轻松掌握。

    李卫东早已下定决心,等时机成熟便下海经商,然而开办企业,最起码得能找到原材料的供给,也必须得为产品找到销路。

    所以李卫东打算去考货运处的调度员,为以后下海积累资讯。

第四十五章 陷阱题

    汽修车间,李卫东找了个亮堂的角落,手里捧着一张汉东省交通地图,仔细的记住每一条线路,这些都是考试内容。

    作为货车调度员,熟悉运输路线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是连路都不熟的话,还怎么去调度车辆。

    八五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高速公路,那时候运输走的都是国道和省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可以选择哪些路线,各个路线有多长,路况怎么样,路程花费多少时间,途中会经过那些乡镇村庄,哪些乡镇村庄经常有车匪路霸,这些都是调度员需要掌握的信息。

    货运跟客运不同,客运就是两地之间跑往返,路线和时间都是固定的,调度员只需要记住几条主要线路就行。

    而货运并不是简单的两地往返,各个城市之间商品供需情况不同,很难保证去的时候有货拉,回来的时候同样有货拉,空车跑是亏本的,所以货车往往要途径第三地拉货卸货。

    一个优秀的货车调度员,他所安排的线路永远都是个圈,一趟车出门,会在不同的城市卸货再装货,然后去往下一个地点,等返回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好几单生意。

    运输的成本和利润,也是货车调度员所考虑的事情。作为货车调度员,路线安排的再合理,一趟车跑回来不挣钱,那也是白搭。

    所以货车调度员得具备比较强的统筹和算数能力,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估算出,这趟车能怎么跑才能赚更多的钱。

    李卫东专注于手中的交通地图,连崔大山来到身旁,都没有发觉。

    “小李,看啥呢!”崔大山开口问道。

    李卫东抬起头来,一眼看到了崔大山手中的红色小本本。

    李卫东知道崔大山又要当媒婆,他赶紧开口说道:“崔主任,我打算去考货运处的调度员。”

    “货运处的调度员可不是那么容易考的,每次有七八十人参加考试,也就是一两人能够通过。”崔大山开口说。

    “所以嘛,我现在开始复习呢。”李卫东指了指手中的交通地图。

    “这样也好,趁着年轻,多努努力,年轻人就是要上进的么嘛!货运处的调度员,工资高,进步空间也大,应该去考。”崔大山嘴上这么说,心中却是有些空落落的。

    看到自己的部下要跳槽,当领导的心中肯定会有些不是滋味。

    只听崔大山接着说道:“调度员很难考,你考不上也别气馁,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就算是你考不上,待在汽修车间里也不错,咱们汽修车间的业务量,也是年年增长的。”

    “以后车辆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有很多个人买车的,到时候咱们汽修车间,说不定会从运输公司独立出气,成为单独的汽修厂呢!崔主任,到时候你可就是崔厂长了!”李卫东笑着说道。

    “个人买车?这怎么可能!汽车那么的贵,就咱们那点工资,买个轮胎还差不多。”崔大山权当是李卫东在说笑。

    八十年代的青河地区,只有三个地方能修理汽车,一个是军分区的汽修班,一个是公安局的汽修队,另一个就是运输公司的汽修车间。

    军分区的汽修班连坦克都能修,但并不对民用开放,人家只修军车;公安局的汽修队,几乎不怎么修汽车,他们主要修的是摩托车,因为当时的公安部门,配备的都是那种带侉子摩托车,基层是配不起汽车的。

    所以青河地区的企事业单位,修车都会来找运输公司的汽修车间,因此汽修车间的业务还是很红火的。

    随着车辆的逐渐增多,运输公司的汽修车间也日渐繁忙,最终便独立出去,成立了运输公司汽修厂,收支独立核算,算是运输公司的第三产业。而崔大山也成了汽修厂的第一任厂长。

    技校还没有开设汽修专业的时代,运输公司汽修厂几乎是垄断的当地的汽修生意,未来运输公司即将倒闭,大批职工下岗的时候,汽修厂的业务依旧是红红火火,汽修工人也躲过了九十年代的国企下岗潮。

    后来私家车开始普及,路边各种修车的店铺也越来越多,但修厂的生意依旧红火。汽修厂毕竟是国营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车送到汽修厂修理,报销的时候比较容易。普通老百姓也比较相信国营单位,最起码不会在加机油的时候掺白糖。

    ……

    货运处,调度队长罗兵将准备好的考题,递给了处长赵国栋。

    “处长,调度员考试的题目我已经准备好了,你先过过目,不合适的地方,我再修改。”罗兵开口说道。

    赵国栋接过考题,才看了个开头,就拿起一支笔,划掉了一题。

    “这一题太简单了,是个人都会做,没必要放在上面。”

    “这一题上一次考过了,很多人都知道答案,没必要再考一次。”

    “这两道题出的有些重复了,留其中一道题就行。”

    转眼的功夫,赵国栋便删掉了好几道题目。

    “处长,这题目会不会太难了?剩下的这些题目,得是真是干过调度员的,才能全部答对。”罗兵开口说道。

    “我还嫌难度不够呢!”赵国栋接着说道:“那么多年轻职工想要来咱们货运处当调度员,咱们当然要优中选优,要是题目太简单了,怎么能选出最棒的那个。兵在精不在多,考题也是一样,这次就出十道题,但是都要有代表性。现在是九道题,我再加一题。”

    赵国栋说完,提笔在试题上又加了一道题。随后,赵国栋把试卷还给了罗兵,开口说道:“老罗,你看看我出的这道题怎么样?”

    罗兵拿过试卷:“今年八月,公司将购进六十辆货车,需停到东关停车场和南山停车场,问该如何分配车辆,并且说明原因。呵呵,处长,你这可是一道陷阱题啊!”

    “哦?说来听听。”赵国栋开口说道。

    “一般人看到这题,会觉得是在考对公司几个停车场的熟悉情况。咱们公司的南山停车场比较小,只能停四十辆货车,东关停车场则要大的多,能停八十辆货车,如果按照正常数量分配的话,就是南山停二十辆,东关停四十辆。”

    罗兵说到这里,狡猾的笑了笑,接着道:“但要是这么回答的话,肯定错了!”

    “为什么?”赵国栋开口问道。

    “处长,你这是在故意考我啊!南山那边有很多工厂,对货运的需求很大,东关则是以居民区为主,旁边就是青河的河滩了,压根就没有货运的需求。若是把四十辆车停在东关停车场,回头还得跑去南山拉货。岂不是白白耽误了功夫。”

    罗兵眼神中透出一股自负,接着说道:“所以正确的答案是,四十辆车停南山,余下二十辆车,南山停不下了,再去东关。处长,你这道题表面上考的是对公司停车场的熟悉情况,实际上却是在考,对货物来源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有坑,如果不是有经验的老调度员,肯定会掉进坑里。”

    赵国栋点了点头,一脸轻描淡写的说道:“你答错了!”

    “什么?我答错了?这怎么可能!”罗兵微微一愣。

    “正确答案是,六十辆车,全都停到东关车场!”赵国栋开口答道。

    “为什么?”赵国栋一脸的不解。

    “你仔细看题目,我上面写的是,今年八月份,公司将购进六十辆货车。你难道忘了,八月是汛期么?咱们公司每年可都是要承担抗洪防汛任务的。”赵国栋开口提示到。

    “哎呀,我怎么把这个给忘了!”罗兵一拍脑袋,接着说道:“东关停车场距离河滩很近,万一要是接到防汛任务的话,随时都可以去河滩上装沙袋,然后投入到防汛任务当中。”

    “还有呢?”赵国栋接着问。

    罗兵又是一愣:“还有什么?”

    赵国栋只好解释道:“南山在铁路南边,想要从南山过来,得经过铁路涵洞。铁路涵洞是下沉式的,汛期的时候,一场暴雨就能把铁路涵洞淹没,到时候一辆车都过不来!所以必须要把全部车辆集中到东关停车场。”

    “我明白了!处长,你这道题可是双重陷阱啊,连我这个调度队长都掉进陷阱里了,那些新人肯定答不出来。看来这一次,参加考试的人,没几个能考及格。”罗兵开口说道。

    “我就是给那些新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调度员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新人有了挫败感,到时候来到咱们处里,才知道虚心学习。”赵国栋接着道:“一会去把试题印出来吧,注意要保密,别泄了题。”

    “处长,你就放心吧,这事情我亲自去做。”罗兵开口说。

    ……

    罗兵来到了印刷室,找了一张蜡纸,用钢笔刻上了题目,然后来到油印机旁,刷上墨水开始印试卷。

    八十年代的时候,发达国家早已经用上了复印机,但中国用的还是油印机,而且还是传统的手动油印机。先安好蜡纸,再铺上一张白纸,用油墨辊滚上一下,就能把字印到白纸上。这种印刷的速度比较慢,工作量大,而且那油墨的味道还很是刺鼻。

    费了些功夫,罗兵完成了印刷,他将那张用过的蜡纸扔进了垃圾桶中,拿着试卷便离开了印刷室。

    罗兵刚走,印刷室的管理员就走了进去,悄悄将那张用过的蜡纸从垃圾桶里拿了出来,小心翼翼的铺平,又用白纸再次拓印了上面的内容。

    拓印后的试题,虽然字迹已然不清晰,但还是可以勉强辨认内容。

    到了下班时间,这张字迹不清晰的试题,已经出现在王海滨的手中。

    ……

    王磊哼着一首粤语歌曲走进家门,这次他唱的是《万里长城永不倒》。

    《万里长城用不倒》是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这部电视剧本来就火遍了大江南北,而在八五年的春晚上,吕念祖演唱了这首歌,更是使这首歌成为了当红热歌。

    客厅当中,王海滨正在桌子前,书写那张试题。

    “爸,你写什么材料呢?”王磊开口问道。

    “不是写材料,是做试题。”王海滨开口答道。

    “做啥试题?爸,你要参加考试么?”王磊又问道。

    王海滨瞪了儿子一眼:“我参加什么考试,这是你参加调度员考试的试题!”

    “什么?调度员的试题,这你都能弄来?爸,你可真厉害。”王磊吃了一惊,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

    “废话,我要是不弄来试题,凭你那点本事,一辈子也别指望考上调度员!”王海滨恨铁不成钢的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这次的试题挺难的,你肯定不会答。还好我也干过调度员的,这上面的题,我能还能答出来,一会吃完饭,什么事都别干,就算是不睡觉,也得把这些答案背熟!”

    发觉王海滨的语气很是严肃,王磊只好老实的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王海滨则接着说道:“我打听到消息,这次货运处招调度员,只招一个人,也就说你必须要考上第一名,才能当上调度员。调度员是全公司最吃香的岗位,只要你考上调度员,今年转正的名额,肯定能拿到手!”

    “爸,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全背下来。”王磊开口说道。

    “还有,管住自己的嘴,别到处出牛!”王海滨刻意吩咐道,然后低下头继续做题。

    “今年八月,公司将购进六十辆货车,需停到东关停车场和南山停车场,问该如何分配车辆,并且说明原因。这是在考对公司停车场的熟悉情况,我记得东关停车场能停八十辆车,南山停车场只能停四十辆车,这么算起来的话,就是东关停四十辆,南山停二十辆”

    王海滨刚要写答案,却突然意识到不对劲。

    “不对,这道题表面上考的是对公司停车场的熟悉情况,实际上却是在考对货物来源的掌握情况。南山有那么多工厂,所以南山停车场应该停满四十辆车!这是哪个孙子出的题,还带坑的!新人的话怎么能答得出来。不过这种小陷阱,可瞒不过我!”

    王海滨脸上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笑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68/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实业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过关斩将所写的《重生之实业大亨》为转载作品,重生之实业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实业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实业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实业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实业大亨介绍:
1984年,中国民营企业元年。这一年,海尔张总临危受命,接下了青岛电冰箱总厂的烂摊子;这一年,TCL李总在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生产者录音磁带;这一年,万科王总准备用自己卖玉米赚到的钱,成立一家公司;同样是在这一年,重生后的李卫东蹲在车间的门口,琢磨着发财大计……重生之实业大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实业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实业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