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重生之实业大亨TXT下载重生之实业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实业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过关斩将     重生之实业大亨txt下载     重生之实业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94章 智能时代

    电脑上正在播放一段视频,视频正中是一个带着无框圆眼镜的消瘦男子,他的手中拿着一个小小的长方体。

    这个消瘦的男子,正是苹果公司的乔布斯,而他手中拿着的长方体,正是苹果第一代的智能手机iPhone。

    只见乔布斯用手指滑动手机屏幕,将一张图片放大,他别后的大屏幕上,那张图片也同样被放大。

    “呜呼!”

    台下的观众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声,紧接着是一片连绵不绝的掌声。

    对于当时的人而言,手指滑动就能放大手机中的照片,简直是惊天操作。

    不过仔细想想也正常,一代iPhone那可怜3.5英寸屏幕,眼神不好的的确得放大照片才能看清楚,的确很需要这个功能。

    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仅会带来一场通信的革命,更是会带来一场信息的革命,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固定电话、照相机、摄像机、电视机、PC电脑、报刊杂志等等的功能,逐渐被智能手机所替代,网购、外卖、打车等功能,更是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然而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刚刚发布的时候,还没有人意识到智能手机将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改变,人们普遍将智能手机当做一种科技又新潮的移动通信设备。

    所以乔布斯的这一场被载入史册的新闻发布会,只是在科技行业掀起了一些波澜,关注度远不如接下来的几次苹果产品发布会。

    当时的中国网民,也没有多少人在关注苹果的这一场发布会。毕竟当时国内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品牌的天下。

    那时候中国网民最为关注的,大概是歼10战斗机闪亮登场的消息。

    中国空军早在2004年,就开始换装歼10战斗机,但是直道2007年,航空工业集团才正式向外界披露歼10战斗机。

    中国有了自足研发的高性能、多用途第三代战斗机,这可比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手机发布会更具有话题性。

    然而李卫东却知道,智能手机的出现,将使得这个世界发生多大的改变。

    “智能手机啊,这可是一头大现金牛!”李卫东露出一副蠢蠢欲动的表情。

    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后,电子消费产品是最容易带来现金流的产业。

    苹果推出iPhone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了全世界手握现金最多的企业。主打性价比的小米,净利润率在这个行业里算是低的,依旧可以轻松储备上千亿的现金。

    美国限制华为时,将主要目标放在手机业务上,也是为了打击华为的现金流。

    华为的手机业务源源不断的为华为的研发提供资金保障,一旦现金流受限,就等于限制了华为继续在通信科技上加大研发投入,这样就能减缓华为科技研发的脚步。

    “iPhone刚刚发布,智能手机才刚刚起步,或许可以尝试着进入这个行业。”

    想到这里,李卫东拿起了电话,他打算先找几个业内人士,打听一下这方面的消息。

    ……

    在2G时代,智能手机还是干不过功能手机的,直到进入到3G时代以后,智能手机的优势逐渐体现出来,功能也越来越多,功能手机才逐渐被淘汰。

    在2007年,正是功能手机百花齐放的年代,平板的、翻盖的、滑盖的、大屏的、双屏的,拍照像素高的,音质清晰的,各种款式应有尽有。

    而要说做手机,国内自然首推特区的华强北。

    在功能机时代,华强北就是山寨手机的大本营、华强北不仅仅是彷造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品牌的手机,还有很多自己组装手机的小品牌,甚至很多品牌已经具有了自我创新的能力。

    李卫东很快就联系到了一位在华强北做山寨机生意的个体老板,而且还算是生意做的比较大的那种。

    这人名叫陈南都,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

    陈南都出身于江西农村,初中毕业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便进城打工,他最初是在特区的工厂里,后来觉得流水线的工作太过于枯燥和乏味,便去了华强北的一家门面当学徒,学习如何维修手机和刷机。

    陈南都也是个肯钻研的人,他经过一段花时间的努力,便掌握了大部分手机的组装技能,于是他便打算出来单干,在华强北租了一个不到五平方米的小门面,开启了他的致富之路。

    从卖山寨机小铺面,到一般的代理商,再到大代理商,最后拿到了厂家的独家代理,陈南都靠着卖山寨机,攒下了上亿身价,光是在华强北,就有十几家铺面,很多华强北卖山寨机的同行,都会找陈南都取货。

    但是陈南都并不满足于这一切,他又开了电子厂,搞起了产销一条龙。

    二十多岁,身价上亿,放在今时今日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在华强北,陈南都也算是人尽皆知的“山寨机小王子”。

    只不过在李卫东这种顶级的实业大亨面前,陈南都还是个小虾米。能够有机会结交李卫东这种商界大老,更是陈南都求之不得的事情。

    会客室内,陈南都亲自给李卫东泡了一杯工夫茶。

    “李董事长,尝尝这茶,这可是我的珍藏。”陈南都开口说道。

    “陈总有心了。”李卫东拿起茶杯。

    “您叫我小陈就好了。”陈南都赶紧说道。

    李卫东笑了笑,开口说道:“我虚长你几岁,要不然就直呼你南都吧。”

    “您觉得顺口,怎么叫都行。”陈南都开口到。

    李卫东则继续说道:“南都,这次过来找你,主要是想向你了解一下,国内的手机供应链的情况。”

    “手机供应链?”陈南都微微愣了愣,随后开口问道:“您只得是不是手机的组装厂?”

    这次反倒是李卫东有些不知所措了,陈南都堂堂一个“山寨机小王子”,华强北做山寨机的领头羊,竟然不清楚什么是供应链!

    于是李卫东开口说道:“那就说说手机的组装厂吧!”

    “这手机的组装厂,在我们珠三角可是遍地都是,特别是东莞那边最多了,你看路边挂着某某电子厂牌子的,都是手机组装厂。”陈南都开口答道。

    “都是做山寨机的么?”李卫东开口问。

    “也有给正规品牌做代工的。”陈南都接着道:“不过都是一些小品牌,像是诺基亚那种大品牌,是有自己的生产工厂的,而且还是出口大户呢!”

    “诺基亚的工厂,也是做组装么?”李卫东又问道。

    “主要业务是做组装,但是也做一些简单零部件的生产。比如手机壳、手机按键之类的。”陈南都回答说。

    “都是供应链上最低端的零组件。”李卫东微微皱了皱眉头。

    在功能手机时代,像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巨头,在中国都设有生产厂,同时也有部分厂家承接他们的代工业务。

    但是这些生产厂,做的主要是产品的组装业务,零部件的供应链,并不放在中国。即便是放在中国的,也只是手机壳、键盘等最低端的零组件。

    那时候诺基亚的东莞工厂,虽然是全市数一数二的出口企业,但由于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来的,中国只能赚一个组装的人工费,是真的出口几百美金的产品,赚几美分的利润。

    而摩托罗拉进入到中国要比诺基亚早的多,还在使用传呼机的时候,摩托罗拉就开始在中国设立组装厂了。当然他们也没有将高科技的核心零组件业务,带到中国来。

    李卫东接着问道:“国外的品牌,主要零部件都是外国运过来的,那国产品牌的手机呢,他们的零部件是从哪来的?比如屏幕、主板、处理器、内存什么的。”

    “屏幕的话,质量好的彩屏还是得靠进口,日本的屏幕质量最好,清晰度也高,韩国的就要差一些。质量差的彩屏,还有黑白屏,国内厂家也能生产。”

    陈南都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至于主板、处理器、内存这些东西,可以直接成套的采购,就是一买一整套,全都是安装在一起的。”

    “你是说一整个模组?”李卫东开口问。

    “对,大部分的零部件全都在主板上,运过来以后,接上电池和屏幕,套上个手机壳就能用。”陈南都点了点头。

    “这么方便啊!这不跟插积木差不多。”李卫东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接着问:“你说的这个模组,是有专门的公司在做吧?”

    “全都是联发科供应的,他们就直接做这个!一个主板上什么都有,拿来可以直接用。不光是品牌手机用他们的,我们做山寨机的,也是跟他们进货,我听说联发科一年能卖一亿多件这样的手机主板呢!”陈南都开口答道。

    “联发科?这个山寨手机之父的名号还真没白叫!”李卫东默默的点了点头。

    在后世,联发科被誉为高通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实际上联发科是做山寨手机起家的。

    1997年,蔡明介成立了联发科,当时联发科是做DVD芯片的,后来开始专项手机和数字电视领域。

    在手机芯片领域,联发科并不是高通的对手,于是联发科便另辟蹊径,降低价格的同时,还将各种零组件都集中在手机的主板上。

    买家只需要购买这一套模组,然后接上电池、显示器、摄像头等硬件,就可以直接组装出一步手机来。

    这对于山寨手机的生产商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那些山寨手机生产商,本来就没有多少技术,给他们零部件,都未必能组装好一台手机。现如今有了现成的模组,组装手机就变成了接几根电线,无比的简单。

    也是因为联发科的这一波操作,造就了国内的山寨机生产商,所以联发科的掌门人蔡明介,也被称之为“山寨手机之父”。

    然而在智能手机领域,联发科却犯了一个失误,他们没有在智能手机的业务方面慢了半拍。

    山寨机的巅峰时期一直持续到2009年,等3G逐渐覆盖开以后,职能手机才开始快速普及。

    联发科也是一种吃山寨机的红利,直到2010年,联发科才加入到谷歌的手机开放联盟,在2011年才推出了MT6573这块职能手机的手机芯片。

    芯片行业向来都说一步慢,步步慢,联发科就慢了这一步,导致未来一直被高通压着打,芯片无论是价格还是性能,都比高通逊色一筹。

    一番询问之后,李卫东明白过来,手机的几大核心零部件,没有一种是中国企业能够生产的。

    即便是手机的电池,国产电池的质量也要比进口电池差得多,使用寿命短不说,还容易损坏。

    连功能手机的零部件产业链都没有,还想做智能手机,简直是天方夜谭!

    “看来要在这个时候做智能手机,是不可能的,国内根本就没有那个供应链。”李卫东轻叹一口气,随后开口问道:“南都,美国的苹果公司发布了一款新型手机,叫iPhone,你知道么?”

    “我听同行说过,说那是一种高科技的产品,价格是其他手机的好几倍,估计没几个人能买得起吧!”陈南都开口说道。

    “你觉得我们能做出这种手机么?哪怕是做山寨货。”李卫东又问道。

    “这种高科技产品,我们可山寨不了。”陈南都果断的摇了摇头。

    “看来以国内的供应链水平,短时间内还是造不成智能手机的。想要搞智能手机的话,还是得依靠国外的供应链。”李卫东心中暗道。

    一代的iPhone,供应链除了美国公司之外,主要是来源于日本和韩国。比如那块3.5英寸的多点触摸屏,来自于日本的夏普,90纳米的芯片,则是韩国三星生产的。

    智能手机这块大蛋糕,两三年内怕是吃不到的,李卫东不得不另做打算。

    “既然暂时还造不出来智能手机,那不如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或许我可以先做一个手机系统!”

    想到这里,李卫东拿出了手机,拨通了助理的电话。

    “帮我跟金山公司的雷总约个时间,就说我有个项目,是有关软件的,想找他谈一谈。”

    ------题外话------

    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订阅,谢谢大家关心,眼睛已经好的七七八八了,虽然还有点红,不过可以看电脑了,应该能恢复正常工作。

第695章 合伙人

    中国的软件行业起步虽然比美国晚,但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还是诞生了很多软件公司。

    金山公司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DOS系统时代,就已经推出了s时代以后,也是国内唯一能够跟微软MicrosoftOffice抗衡的办公软件。

    此后推出的产品,像是词典类的金山词霸、杀毒软件金山毒霸、游戏类的剑侠情缘,全都是中国软件行业里程碑性质的产品。

    特别是游戏修改器金山游侠,绝对是一大创举,在当年可是玩单机游戏所必备,改属性改金钱,享受无敌的快感,比使用秘籍还爽歪歪。

    不过李卫东所看中的并不是金山这家软件公司,而是金山的CEO雷总。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不缺乏大老,然而真正愿意把智能手机当成是事业来做的,肯定是首推这位雷总。

    此时的雷总,正在为金山软件IPO的事情而忙活,这也是雷总第五次带领金山冲击上市。

    前四次冲击上市,金山先后转战港岛创业板、特区创业板、美国纳斯达克和特区主板,最终都无疾而终。如今金山打算尝试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说起来金山的发展道路也是非常坎坷的,当年DOS时代的时候,金山靠着WPS办公软件和金山汉卡,曾经红极一时,然而进入到PS完全被微软的Office所压制,完全别市场边缘化。

    随后金山发动了几次反击,但是都没有能够撼动Office的地位,特别是在1997年,金山推出了WPS97,结果遇到了微软经典的Office97,WPS97毫无招架之力,金山公司大败而归,企业到了破产的边缘。

    好在雷总力挽狂澜,相继推出了《金山词霸》和《金山杀毒》,算是挽救了金山。

    之后金山重新做了WPS,将所有代码完全重新写,1999年推出的WPS2000系统,已经集成文字办公、电子表格、多媒体演示制作和图象处理等多种功能,跟Office的功能已经相差无几。

    这也算是WPS的二次创业,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之后,金山又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PS2005。

    也是这一套办公系统,被国内很多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所采购,WPS的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一跃上升到20%的以上。

    金山算是重新活过来了,而对于此时的雷总来说,他唯一的目标,就是带领金山上市。

    金山虽然上市成功,但是这次上市却比较的尴尬,当时金山的估值只有53亿港元,与之相比,2004年上市的腾讯,市值已经到了800亿港元,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百度,上市的估值也有40亿美金,而一个月后上市的阿里巴巴市值更是超过了1600亿港元。

    在互联网行业,腾讯、百度、阿里都只能算是金山的小弟弟,雷总加盟金山的时候,这几家互联网巨头都还没有诞生呢!可是在资本运作这方面,往日的小弟最终全都后来居上。

    而当金山成功刚上市以后,雷总也失去目标,便辞去了金山CEO的职务,回家数钱去了。直到三年后,雷总才重出江湖,创立了小米。

    雷总比李卫东小一岁,两人也算是同龄人,互相之间算是有共同语言,不会尬聊。

    互相寒暄了几句后,李卫东率先进入到了正题。

    “雷总,苹果公司刚刚发布了一款新产品,你应该听说了吧?”李卫东开口问道。

    “你说的是那款手机吧?我记得叫iPhone。”雷总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这种新产品不仅使用了触摸屏,还用了多点触控技术。我本因为多点触控技术进入到实用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没想到苹果这么快就将这种技术搬到手机上了。”

    触摸屏早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很多窗口行业已经在实用触摸屏了,比如地铁的自动售票机,银行的自动取款机等等,都用上了触摸屏。

    电子产品当做,诸如汽车的中控屏、MP4播放器,以及手机,也都有触摸屏。像是很多具有手写功能的手机,实用的就是触摸屏,对于不会汉语拼音的人而言,简直是再友好不过的了。

    但当时的触摸屏实用的并不是现在这种多点触控技术。那时候使用的主要是电阻式触摸屏,屏幕的触点响应慢,还不耐用,一片区域使用比较频繁的话,很快就会失效。

    苹果是在2005年,才收购了多点触控的技术,业内普遍认为这项技术还需要至少三五年的发展,才能投入到实际的使用当中,却没想到苹果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这项技术用在了iPhone上。

    既然雷布斯对iPhone有些了解,李卫东也就没有绕弯弯,他直话直说道:“雷总,我觉得苹果的iPhone,是未来手机发展的趋势,我也想投资类似的产品。”

    “李董也打算做这种新款手机么?”雷总皱了皱眉头,随后开口说道:“恕我直言,这难度恐怕是比较大的。

    我虽然还没有拿到iPhone的样机,不知道这款产品的具体构造,但是从目前苹果公司公布的信息看,iPhone当中包含的技术,都是最先进的。

    这种先进的技术,全都掌握在外国公司的手中,我们国内没有供应链,根本就造不出来。哪怕是去山寨,也缺乏相应的技术。”

    “雷总说的没错,所以我想先从操作系统方面入手。”李卫东接着说道:“我注意到,苹果的iPhone采用的是一套名叫IOS的系统,这套操作系统是苹果自己所研发的。

    如果别的企业也做类似产品的话,势必也需要用到操作系统,你觉得苹果会将他们的IOS系统,分享给其他企业使用么?”

    “以我对苹果公司的了解,他们肯定不会分享自己的操作系统的。”雷总毫不犹豫的说道。

    “对,所以在这个产业,就需要另一种操作系统。”李卫东开口说道。

    雷总皱着眉头想了想,开口说道;“据我了解,现在手机的操作系统,使用的都是塞班系统。”

    “塞班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类型的手机,而不是这种新款手机。”李卫东接着道:“不过在未来,说不定塞班也会针对这种新款手机做专门的系统,所以我想赶在塞班之前,先抢占部分的市场。”

    “李董事长,我能明白你的想法。不过我觉得,这个项目的风险有些大。”雷总接着说道:“苹果的这种新款手机毕竟才刚刚发布,没有经历过市场的检验,未来能否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还犹未可知。现在进场的话,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雷总话音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不是不看好这种新款的手机,我只是觉得目前不确定性还太多。”

    李卫东则开口答道:“就是因为不确定性多,我才决定投资这个产业。如果等不确定性消除了,市场已经确认这是一款有潜力的产品,那么必然会有大量的资金涌入,其中不乏有一流的科技企业,到时候我能分到的蛋糕就会少很多。”

    雷总恍然般的点了点头,此时的雷总虽然已经算是天使投资人了,而且有了投资成功更多桉例。但他对于投资的理解,肯定不如李卫东这种国内顶级的实业大亨。

    只听雷总开口问道:“李董事长来找我,是希望得到金山的技术支持,还是投资?如果是技术支持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们金山的软件开发水平,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我们可以专门成立一个项目组,

    如果是让金山投资的话,这个就有些困难了。我们正处于IPO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不宜投资不确定性的项目,那样会影响到我们的IPO进程。”

    李卫东却微微一笑,随后开口说道:“我要的不是金山的技术或者投资,我是希望雷总你,能够加入到这个项目当中。”

    雷总愣了愣,随后试探性的问道:“你指的是我个人?”

    “对,是你个人,我希望雷总可以成为我的合伙人,并且负责这个项目。”李卫东双手一摊,接着说道:“软件方面,我是真的不懂的,所以我需要一个内行的合伙人。”

    “李董事长还真看得起我啊!”雷总长叹一口气,接着婉拒道:“感谢李董事长的盛情邀请,不过金山现在正处于IPO的关键时期,我所有的精力也都放在这上面,恐怕没有时间再去主导其他项目。“

    “雷总先别急着拒绝嘛!”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雷总,我知道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为了金山上市的事情而奔波,现在看来金山这一次的IPO肯定会成功的,等到金山成功上市以后,你有什么后续打算呢?或者说,你接下来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

    提到“人生目标”这四个字,雷总微微一愣。

    这些年来,他一直为了金山上市而努力,说到金山上市以后,他还真没有规划新的目标。

    李卫东接着说道;“恕我直言,我觉得金山的发展战略太过于保守,也是因为这种保守,使得金山的发展的上限并不会很高,能够完成IPO,已经很不错了。

    未来的金山,顶多就是分拆业务再进行上市,而这就属于资本运作的层面了,跟做产品的关系并不大。资本运作固然可以赚到很多钱,但是雷总,玩资本未必是你想要的吧?”

    雷总却没有说话,等于是默认了李卫东的说法。

    相比起从事资本运作,他更喜欢做产品,用产品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所以小米才会由最开始的做手机,逐渐延伸到整个智能家居领域,在这方面,即便是苹果公司也不如小米。

    正如李卫东所说的那样,现在的金山,的确很难在业务上取得太大的突破。

    而纵观金山的发展道路,虽然是国内元老级的科技公司,却一直在死磕电脑软件,在互联网方面始终是慢半拍。

    即时通讯软件,金山错过了;门户网站时代,金山错过;电商平台时代,金山错过了;甚至游戏开发方面,也只有一个剑侠情缘的IP,连着炒了二十年的冷饭。

    想想其他的互联网大老,看到有发展潜力的东西,立马一窝蜂的砸钱投资,自己会的就原创,自己不会的就照抄。

    与之相比,金山的经营战略的确是太保守了。

    金山的情况比较复杂,早期是一家港岛企业,后来港岛金山与方正集团合并,而大陆部分则独立出来成立了金山电脑,1998年联想入股金山,成为了最大股东,对金山进行了重组。

    2000年金山又进行了股份制改组,雷布斯也是那个时候才成为金山总裁的。之后金山开始谋求IPO上市工作,历经八年时间才成功上市。

    从金山的发展史来看,公司的所有权不停的变动,这势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公司的管理层也未必拥有太多的实权。

    简单的说就是,公司的发展方向,管理层自己说了不算,而上面的老板又三天两头的换人,自然就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或许雷总对于金山的战略规划和管理理念,一直都不是很认可,所以才会在金山上市以后,辞去了CEO的职务。

    而几年后雷总重回金山担任董事长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的改革,从产品重心、到发展方向,从体系建设、到企业文化,全都进行了改变。

    金山也成功的从软件公司,转型为互联网公司,从年收入不到10亿人民币,上升到年收入120亿人民币。

    看过《风云》的人肯定都听说过“金鳞岂是池中物”这句话,用在雷总身上再合适不过的了,现在的金山公司,已经养不了雷总这条大鱼了,雷布斯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

    只听李卫东康慨激昂的说道:“雷总,现在的金山公司,已经不适合你了,你需要有充分自主权的舞台,才能充分发挥你的才能!

    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他们都曾经改变了这个世界。而我找你做合伙人,是因为我觉得,你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人!”

    李卫东这吹捧的有些夸张,在2007年,说到下一个会改变世界的人,人们肯定会想到扎克伯格,几年后肯定会想到埃隆-马斯克,怎么也轮不到雷布斯的头上。

    但是李卫东的这番话,却让雷总感觉到,一团希望之火在胸中燃烧。

    人类都是有欲望的,只不过不同人的欲望各有不同。穷人追求的是衣食无忧,普通人则希望生活富足,中产阶级憧憬富人的奢侈生活,富人则渴望活的更久一些。

    对于雷总而言,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这个世界,就是他内心中潜伏着的欲望。

    只见雷总轻叹一口气,随后开口说道;“李董事长,能不能给我一些时间,我仔细考虑一下。”

    “好的,那我就静候雷总佳音!”李卫东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对付这种有理想的人,谈钱或者谈感情,都未必有效,还是乖乖的谈如何为人类发展做贡献吧!

    ------题外话------

    今天更新送到,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订阅。

第696章 做代工的终极形态

    提起强生公司,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卖护肤品、纸尿裤和卫生巾的。

    但实际上,强生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护理产品公司。

    强生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朔的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当时李斯特男爵创立了“细菌”学说,并且在外科手术中引入了杀菌消毒的概念。

    一位名叫罗伯特-伍德-强生的美国将军很认可李斯特男爵的观点,于是便决定成立一家生产无菌外科敷料的公司。

    在1886年,德国一个叫卡尔-本茨的人发明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的汽车,这个发明汽车的本茨,英文名拼写Benz,现在的中文翻译叫奔驰。

    也是在1886年,一个叫阿萨-坎德勒的药剂师,在制作头痛糖浆的时候,加入了小苏打和冰块,味道还不错,肥宅快乐水从此诞生。

    同样是在1886年,强生将军创建了强生公司。

    七年后的1893年,强生推出了婴儿爽身粉,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生痱子了!

    二十世纪初,强生推出的产妇工具包成了全美所有产科医生的必备,里面的无菌医疗用品,极大的减少了产妇感染的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强生这样的公司自然要生产军需无菌用品,赚的盆满钵满。

    1920年,强生又推出了创可贴,凌凌漆的枪伤终于可以贴OK绷了。

    1935年,强生推出了一次性的纸尿布,三年后强生又推出了婴儿,紧接着是婴儿霜和婴儿香皂。

    到了1944年,强生上市的时候,他们推出的产品种类已经超过了1200种。

    而强生的巅峰是在2006年,这一年强生公司在《财富》杂质医药品领域的排名达到了世界第一,世界500强当中,也排在第35位。

    之后的若干年里,强生在世界500强的排名,也始终维持在100出头的位置,在美国企业500强当中也能维持在三十多名的位置。

    最为不易的是,强生诞生的这一百多年里,每一年都是盈利的状态,强生公司的年度财报就从来没有亏损过,所以每次评选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强生都是榜上有名。

    但是不亏损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增长,强生在2006达到巅峰以后,随即便进入到了衰退期,业绩增长乏力,不断有官司缠身,各种产品召回,使得强生在未来几年当中步履蹒跚。

    ……

    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中,李卫东手中捧着的正是强生上个季度的财报。

    旁边的陆光明则开口说道:“从财报数据上显示,强生公司上个季度的营收明显下降了许多,虽然依旧有比较丰厚的盈利,但是收入增长已经显现出乏力的态势。看来强生公司的经营是出了问题。”

    在中国市场上,小狗健康虽然抢了强生公司的生意,但那毕竟只是部分的医疗器械,只占强生营收的极小部分,还不足以撼动强生这棵大树。

    所以陆光明将强生的营收下降,归咎于强生自己的问题。

    李卫东却摇了摇头:“不是强生公司出了问题,是美国经济出了问题。强生公司的产品,是以日用消费品为主,强生营收下降,也就意味着美国民众减少了日用消费品的消费。美国的经济很依赖消费,连日用消费品都出问题的话,只能说明美国的经济出问题了。

    而且美国人的消费观念跟咱们不一样,咱们是先挣钱再花钱,他们是先花钱再挣钱,这个月的消费下个月再还。消费降低的话,要么是失业上升了,要么就是信贷要出事了。”

    此时的李卫东,不由得想到了美国的次贷危机。

    很多人提起美国次贷危机,首先想到的是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的事情,所以普遍认为次贷危机发生在2008年。

    但实际上,在2006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等到2007年,全球股市暴跌的时候,算是次贷危机全面的爆发。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的时候,次贷危机已经烧遍了全球。

    “次贷危机要来了,这一劫,除了那些空头,没有一家美国企业能躲得过去!”李卫东深吸一口气,然后看了看手表,开口说道:“约好的时间快到了,咱们该去强生公司了。”

    ……

    强生家族已经不再执掌强生公司。

    当年强生家族的第二代,也就是创始人强生将军的儿子,带领强生公司成为世界上也巨头,但最终也难逃“败家子”的名号。

    二代强生在73岁的时候离婚,并且去了自己的波兰女仆,然后被这位女仆骗走了大量的钱财,当二代强生去世以后,女仆摇身一变成了世界上最有钱的富婆之一。

    因为这件事,强生家族成为了商界笑柄。从那以后,强生家族的人便不再担任强生集团的总裁,转而靠着数目庞大的信托基金,过着一般富豪无趣的生活,比如买下橄榄球的纽约喷气机队。

    而强生公司则交由职业经理人来管理。

    此时执掌强生公司的是第六代CEO比尔-威尔登,然而李卫东却没有能够见到这位威尔登老爷子,大概是李卫东的级别还不够高,人家看不上。

    负责接待李卫东的,是一位女士,名叫谢莉-麦科尹。

    这位女士可不简单,连续多年进入到《财富》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女性,而且排名还在格力董女士之上。

    想想董女士在中国商界的地位,大概就能了解麦科尹女士在美国商界的地位。

    麦科尹是做科研出身的,后来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由于强生有很多的产品都是针对女性的研发设计的,作为一名女性的管理者,麦科尹很容易就能把握住女性市场的特点,因此她也得以步步高升。

    如今的麦科尹,是强生公司下一任CEO的最有利竞争者。

    两人稍加寒暄后,李卫东才说明了此次的目的。

    “麦科尹女士,我这次来强生公司,是强生公司可以将部分医疗器械的生产业务,外包给我们。”李卫东开口说道。

    “李先生,你所说的部分医疗器械,指的是那些?”麦科尹开口问。

    “电子血糖仪、电子血压仪,这一类的产品,我们都能生产。”李卫东回答道。

    麦科尹则笑了笑:“李先生,在你来之前,我看过亚洲区的一份报告,上个季度,我们的电子血压仪和血糖仪的销量,有很明显的下降,就是因为贵公司推出了廉价商品,抢占了我们的市场。

    现在你还要我们强生把产品生产业务交给你们,别忘了,我们之间可是竞争对手啊!为什么我们要将业务送给竞争对手?”

    “因为我们的生产成本更加低廉。我们有生产技术和经验,强生将产品交给我们做代工,那么产品的价格会更便宜,也更加有竞争力,在面对罗氏、拜耳、雅培等竞争对手时,也可以占据更优势的地位。”李卫东笑着答道。

    “我承认,中国的生产成本的确更加低廉,但是我们强生公司在中国也有生产工厂,就算还是我们打算将产品生产转移到中国,也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工厂。”麦科尹澹澹的回应道。

    “麦科尹女士,你指的是那个生产手术缝合线的工厂吧?”李卫东微笑着问。

    强生很早就进入到了中国,也是最早在中国设厂的外资企业之一,但是强生在中国的工厂,主要是生产比较低阶的日用品,高阶产品的生产,是没有搬到中国来的。

    就比如医疗器械产品,强生中国的工厂,主要是生产手术缝合线。

    不用说超声设备、微创设备等医用医疗设备,哪怕是电子血压仪和血糖仪这种家用医疗设备,强生也都是在美国生产,但凡稍微有些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的生产先,强生都不会放在中国。

    只听李卫东接着说道:“麦科尹女士,你肯定清楚,从一家生产手术缝合线的企业,转型去生产电子医疗器械,几乎等于是重新建一个工厂了,这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人力、无力和时间成本。从经济角度上而言,这并不划算。”

    麦科尹依旧是一副澹然的表情,她点了点头:“李先生,我承认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生产线的转移,牵扯到公司战略,而我们强生公司短时间内并无意转移我们的生产线。”

    “麦科尹女士,先别急着拒绝嘛!”李卫东呵呵一笑,接着说道:“实不相瞒,强生公司只是我来美国的第一个目的地,接下来我还要去雅培公司,之后我会去欧洲,拜访迈克大夫和拜耳,等返回亚洲以后,我还要去日本的欧姆龙和西铁城。”

    李卫东所说的这几个品牌,都生产家用医疗器械,也都是强生在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所以李卫东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即便你们强生对代工模式没有兴趣,我依旧可以去寻求其他知名品牌的合作。

    以中国低廉的制造成本,无论是哪家品牌选择了代工的模式,那么他们的产品价格必然会大幅度的降低,到时候这些低价产品,会抢占其他品牌的市场。

    强生虽然对李卫东的代工建议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可不敢保证,其他的竞争对手同样会拒绝李卫东。

    一旦有人真的跟李卫东合作了,那么对于其他品牌而言,他们的市场就会被鲸吞蚕食,那可就是噩梦的开始。

    想明白这一点后,麦科尹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她冷冷的说道:“李先生,你这是在威胁我么?”

    “我只是在谈生意。”李卫东不为所动的笑了笑,随后接着说道:“麦科尹女士,这只是一场生意!”

    两个人对视了几秒,最终还是麦科尹长叹一口气:“好吧,我会尽快向总裁汇报的。”

    ……

    李卫东和陆光明离开了强生公司。

    回程的车上,陆光明忍不住问道:“董事长,你觉得这事情能成么?”

    “目前看来,是五成把握吧!如果强生不跟我们合作的话,要么他自己去国内建厂,要么就准备退出中国市场吧!美国的生产成本太高了,怎么跟中国制造竞争!”

    李卫东得意的笑了笑,接着说道:“雅培、拜耳、欧姆龙这些企业,我们还是得去拜访的。只要能有一家企业愿意跟我们合作,那就有了破口,到时候再跟其他企业谈代工就容易多了。

    不过打铁还得自身硬,要不是我们有这个技术,也有零部件的供应链,又怎么可能腆着脸皮来找强生要代工订单呢!”

    陆光明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那我去联系一下雅培公司,预约一个见面的时间。”

    “除了雅培,再帮我联系一下福特。”李卫东开口说道。

    “福特?哪个福特?是造车的那个?还是当过总统的那个?”陆光明下意识的问。

    “当然是造车的那个福特,当总统的那个去年底不是挂了么!你联系他得烧纸。”李卫东笑着说道。

    “那么以什么借口联系福特公司呢?”陆光明开口问。

    “就说我对捷豹路虎这个品牌很感兴趣!福特愿不愿意卖?”李卫东回答道。

    “啥?你要买捷豹路虎!”陆光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卫东则开口说道:“美国的经济要出问题了,这么好的机会,我当然得玩把大的!”

第697章 玩把大的!

    强生公司,总裁威尔登表情凝重的望着手中的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来自华尔街的某位着名分析师,内容是对美国消费市场的分析和前景预判,而这位分析师对于美国消费市场是承悲观态度的。

    美国并不缺乏世界顶级的经济学家,其中不乏有诺奖得主和诺奖评委,像是次贷危机这么严重的事情,华尔街的牛人们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些人年薪那么高可不是白拿的!

    所以在2007年初的时候,诸如花旗、汇丰等银行,以及****等金融机构,就已经针对美国的次贷市场提出了预警。

    但可惜的是,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跟他的父亲一样,搞军事和外交是一把好手,搞内政经济却是一塌湖涂。面对美国潜在的经济危机,没有出台任何有效的政策,任期到后就啪啪屁股回到德州的大农场里嗨皮去了,直接将次贷危机的烂摊子丢给了下一任。

    然而威尔登作为强生的总裁,可不能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无动于衷。

    强生公司的产品,大部分都是日用消费品,对于市场反应是极其敏感的。消费品市场衰退的话,将直接影响强生公司的生存。

    企业面临困境,解决方法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

    然而以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开源的作用恐怕不大。整个消费市场都在萎靡,开拓新市场跟找死差不多。

    即便是苹果的iPhone这种全球热度最高的电子产品,在那两年累计销量也只有600万台,跟现在小米一个月的销量差不多。

    所以摆在强生公司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节流。

    降低生产成本,就是最佳的节流方式。

    想到这里,威尔登忍不住长叹一口气,然后他拿起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开口说道:

    “去回复那个中国人,告诉他,我们强生公司会派人去中国,考察他的生产工厂,如果他的工厂能够达到我们的生产要求,我们可以将电子血压仪、血糖仪的订单交给他们去做!”

    ……

    陆光明兴冲冲的来到了李卫东房间。

    “董事长,强生公司已经答应派考察团去考察咱们的生产工厂了!”陆光明一脸兴奋的说道。

    “又被我给赌赢了!”李卫东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那你得提早回国准备一下了。”

    “我准备一下,就去订回国的机票。”陆光明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德国的罗氏和拜耳,还有日本的欧姆龙,我们还要去么?”

    “先不急着去德国,以我对德国企业的了解,他们是不会轻易的将工厂搬到其他国家的。至于日本嘛,也可以先放一放,日本人向来崇尚美国,我们如果能够拿下强生的代工,再去争取日本的代工,会轻松很多。”

    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这一次,强生公司愿意派考察团,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美国的经济出了问题,零售业的前景不容乐观,所以强生公司才会考虑让我们做代工的。

    如果美国的经济蒸蒸日上,零售业前景一片光明的话,强生公司大概不会理会我们。即便是要转移生产线,也不会选择代工模式,估计会直接去国内建厂的。”

    次贷危机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却是一次机遇。

    次贷危机过后,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制作业逐渐的离开了美国。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

    这里说的生产成本,指的不单单是工人的工资,如果工人薪水低就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话,那么非洲早在几十年前就遍地制造业了。

    除了用人成本之外,像是政策、法规、税收、土地、能源供应、运输、供应链等,全都包含在生产成本当中。

    在这些方面,美国显然是不占优势的。

    美国的人力成本高不说,还遍地都是工会组织,动不动就闹个罢工要求加薪加福利。

    能源方面,美国电价相较其收入虽然不高,但是美国的供电网络其实是比较落后的,而且美国电力系统主要是私营企业运营。

    私营企业看中的是利润,你不能指望美国那些私营电力公司像中国国家电网那样,宁愿亏本也要将电力送到每一个偏僻的农村。

    而且私营企业也不愿意承担电网建设费用,很多美国企业为了得到供电,要额外向电力公司缴纳一笔电网的费用,这样电力公司才会把电线接到企业门口。

    因此很多大一些的企业,都会自己开一个电力公司,自己发电自己用,这样反倒是更便宜一些。

    大企业有资本建设自由电网,而中小型企业自己建不了电网,对于中小型制造业而言,美国的私营电网系统,是真的不太友好。

    至于运输方面,美国的物流产业非常的发达,但运输效率低下,而且运费也不低。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基础建设太陈旧了,这直接影响了物流产业运作。发达的物流产业被落后的基础建设拖了后腿,一个洛杉矶塞港,就搞得美国超市货架上缺货。也因此后世拜登提出的万亿基建法桉,一大半都投给了基建。

    从短期看,次贷危机对美国破坏最大的,其实是美国的制造业。直到若干年后美国搞起了贸易壁垒,这才制止了美国制造业产业外移的态势,部分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

    ……

    在美国商界,福特公司要瘦身的消息已经传播了许久。

    2006年,福特公司巨亏126亿美金,一下子亏掉了过去五六年的利润。

    面对这种情况,福特公司被迫提出了一个瘦身的计划,将卖掉部分的品牌和资产,来止住企业的亏损。

    除了福特之外,美国另外两大汽车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通用汽车2007年巨亏387亿美金,2008年巨亏309亿美金,2009年直接申请破产。然后由美国政府接盘,最终算是保住了企业。

    克来斯勒汽车在2007年,账面上虽然只亏了16亿美金,但是却为了平息工人罢工,花了110亿美金,之后的2008年则亏损了80亿美金,2009年直接破产充足,最终卖给了菲亚特集团。

    美国三大车企出现巨额亏损,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美国经济出现了问题,次贷危机已经初现雏形,使得美国消费市场走弱。

    除了美国三大车企以外,欧洲、日本和韩国品牌,在美国的销量也出现了下跌。2008年的美国车市,丰田的销量同比减少15.4%,本田同比减少7.9%,日产同比减少11%,现代是14%,起亚是10.05%,保时捷是25%,宝马则减少了9.7%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在美国,没有汽车的话几乎是寸步难行,汽车销量的下滑,也直接表明了美国当时的经济有多么的糟糕。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汽车工会还在这个时候搞事情。

    以克来斯勒为例,他们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陷入了困难,同时还遭受到了最严重的罢工潮,克来斯勒在全美14个州的工厂全都停产,最终克来斯勒不得不拿出110亿美金给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搞一个医疗和退休保障基金。

    而其他企业的汽车工人,见到克来斯勒的工人赚了便宜,也有样学样的搞起了罢工,要求增加待遇和福利。

    然后通用汽车就躺枪了,原本通用是有机会靠着公司债券撑过次贷危机的,但因为工人罢工,导致通用的公司债券出了问题,最终只能申请破产保护。

    所以后世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通用和克来斯勒这两大汽车巨头,都是被汽车工会给搞垮的,这并不是无的放失。

    很多去美国投资的企业,每年都会花几百万给专业的劳工关系公司,目的就是为了抵抗美国的工会组织。

    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看,福特公司在次贷危机中出售资产,完成了瘦身,从而避免了破产申请,算是成功的经营策略。

    但是若是将目光拉长到十年看的话,福特公司依旧难逃衰落的窘境。

    在中国市场上,虽然林肯品牌偶尔会有一些亮眼的表现,但始终难掩福特市占率不断降低的情况。

    特别是进入到电动车时代以后,中国车企快速崛起,让原本就被诟病油耗高的美系车,愈加雪上加霜。

    在美国市场上,福特全靠着F系列的皮卡死撑门面,在轿车和SUV这方面,完全不敌日系双雄。

    然而被福特卖掉的资产,捷豹路虎和沃尔沃,不仅仅是扭亏为盈,小日子也都越过越红火。福特的资产好像是卖亏了。

    现在的福特正打算全球兜售资产,来执行瘦身计划,所以对于潜在的买家,也非常的重视。在福特公司总部,李卫东见到了福特公司的掌门人比尔-福特。

    比尔-福特是福特家族的第四代,也就是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的曾孙。早在1979年的时候,他就加入到了福特公司,曾经在福特公司多个部门任职,1988年时进入福特董事会,2001年成为福特公司CEO,2006年任福特公司执行董事长。

    单看这份履历,比尔-福特完全就是被当做福特公司自己承认来培养的。

    李卫东和福特寒暄了几句后,便直接进入到正题。

    只听李卫东开口说道:“福特先生,我对贵公司的瘦身计划很感兴趣,我希望可以帮助贵公司,完成这个瘦身计划。”

    明明是看中了福特的资产,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来捡便宜,却说成是来帮助福特的,简单的几句话就让比尔-福特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个比较难缠的对手。

    比尔-福特也是一个谈判好手,早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他就作为福特的代表,去跟全美汽车工人联合工会谈判,而且还谈出了对福特比较有利的结果。

    在美国,能跟汽车工会谈判,而且谈赢的人,绝对是牛人。

    只见比尔-福特微微一笑,随后开口说道:“李先生,我们福特公司的确有很多优质资产可以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企业获利。”

    明明是卖东西,却说成是分享出去让你赚钱,搞得跟买家欠福特一笔似得,作为谈判高手比尔-福特也是一点儿都不吃亏。

    比尔-福特接着说道:“我们拥有马自达三成以上的股份,马自达在亚洲的销量一直非常不错,我猜李先生肯定会对此感兴趣吧?”

    马自达也算是日本的百年企业,最早是做葡萄酒木塞起家,1931开始生产载重汽车,1940年开始生产小轿车,其生产汽车的历史比丰田还要早几年。

    在六十年代末的时候,福特跟马自达合作生产变速箱,而后福特趁着马自达经营恶化,不断的收购马自达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33.4%,也就是超过了三分之一,当时马自达的社长,都是福特派出的。

    这也是美国企业惯用的老手段了,先跟你合作,然后伺机吃掉你,当年日本企业深受其害,然后是就是韩国企业,全都被美国人拿到了大多数股份,成为了美国人的打工仔。就连对岸天天吹的“护岛神山”台积电,也是美国人占了一半的股份。

    马自达在九十年初期就进入到中国市场,后来与一汽成立了合资公司,并且相继推出了马三和马六这两款热门车型。

    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马自达车卖的非常好,特别是红色款的马六,外观很时尚,深受年轻女性的欢迎,价格也不贵,老板们负担得起,是国内第一代的“二奶车”。

    后来“二奶车”逐渐内卷了,老板们也消费升级了,马六被二奶们看不上,作为豪华品牌的宝马MINI,代替了马六的地位,再后来又升级成了更加豪华品牌保时捷的Ma。

    由于马自达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非常好,所以比尔-福特本能的认为,李卫东是冲着马自达股份来的。

    此时的比尔-福特已经开始琢磨,趁机狠狠的敲上李卫东一笔。毕竟对于中国人而言,销量节节攀升的马自达,绝对是优质资产。

    然而李卫东却笑着摇了摇头:“福特先生,我对马自达的股份没有兴趣,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贵公司旗下的捷豹路虎!”

    “捷豹路虎?”比尔-福特这位谈判高手,忍不住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随后上下打量了一番李卫东。

    眼前的这个中国人,难道是打算蛇吞象么!

第698章 蛇吞象

    强生公司,总裁威尔登表情凝重的望着手中的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来自华尔街的某位著名分析师,内容是对美国消费市场的分析和前景预判,而这位分析师对于美国消费市场是承悲观态度的。

    美国并不缺乏世界顶级的经济学家,其中不乏有诺奖得主和诺奖评委,像是次贷危机这么严重的事情,华尔街的牛人们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这些人年薪那么高可不是白拿的!

    所以在2007年初的时候,诸如花旗、汇丰等银行,以及****等金融机构,就已经针对美国的次贷市场提出了预警。

    但可惜的是,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跟他的父亲一样,搞军事和外交是一把好手,

    搞内政经济却是一塌糊涂。面对美国潜在的经济危机,没有出台任何有效的政策,任期到后就啪啪屁股回到德州的大农场里嗨皮去了,直接将次贷危机的烂摊子丢给了下一任。

    然而威尔登作为强生的总裁,可不能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无动于衷。

    强生公司的产品,大部分都是日用消费品,对于市场反应是极其敏感的。消费品市场衰退的话,将直接影响强生公司的生存。

    企业面临困境,解决方法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

    然而以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开源的作用恐怕不大。整个消费市场都在萎靡,开拓新市场跟找死差不多。

    即便是苹果的iPhone这种全球热度最高的电子产品,在那两年累计销量也只有600万台,跟现在小米一个月的销量差不多。

    所以摆在强生公司面前的,

    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节流。

    降低生产成本,就是最佳的节流方式。

    想到这里,威尔登忍不住长叹一口气,然后他拿起了电话,

    拨通了一個号码,

    开口说道:

    “去回复那个中国人,告诉他,我们强生公司会派人去中国,考察他的生产工厂,如果他的工厂能够达到我们的生产要求,我们可以将电子血压仪、血糖仪的订单交给他们去做!”

    ……

    陆光明兴冲冲的来到了李卫东房间。

    “董事长,强生公司已经答应派考察团去考察咱们的生产工厂了!”陆光明一脸兴奋的说道。

    “又被我给赌赢了!”李卫东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那你得提早回国准备一下了。”

    “我准备一下,就去订回国的机票。”陆光明点了点头,接着问道:“那德国的罗氏和拜耳,还有日本的欧姆龙,我们还要去么?”

    “先不急着去德国,以我对德国企业的了解,他们是不会轻易的将工厂搬到其他国家的。至于日本嘛,也可以先放一放,日本人向来崇尚美国,我们如果能够拿下强生的代工,再去争取日本的代工,

    会轻松很多。”

    李卫东话音顿了顿,

    接着说道:“这一次,强生公司愿意派考察团,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美国的经济出了问题,零售业的前景不容乐观,所以强生公司才会考虑让我们做代工的。

    如果美国的经济蒸蒸日上,零售业前景一片光明的话,强生公司大概不会理会我们。即便是要转移生产线,也不会选择代工模式,估计会直接去国内建厂的。”

    次贷危机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却是一次机遇。

    次贷危机过后,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日益加重,越来越多的制作业逐渐的离开了美国。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

    这里说的生产成本,指的不单单是工人的工资,如果工人薪水低就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话,那么非洲早在几十年前就遍地制造业了。

    除了用人成本之外,像是政策、法规、税收、土地、能源供应、运输、供应链等,全都包含在生产成本当中。

    在这些方面,美国显然是不占优势的。

    美国的人力成本高不说,还遍地都是工会组织,动不动就闹个罢工要求加薪加福利。

    能源方面,美国电价相较其收入虽然不高,但是美国的供电网络其实是比较落后的,而且美国电力系统主要是私营企业运营。

    私营企业看中的是利润,你不能指望美国那些私营电力公司像中国国家电网那样,宁愿亏本也要将电力送到每一个偏僻的农村。

    而且私营企业也不愿意承担电网建设费用,很多美国企业为了得到供电,要额外向电力公司缴纳一笔电网的费用,这样电力公司才会把电线接到企业门口。

    因此很多大一些的企业,都会自己开一个电力公司,自己发电自己用,这样反倒是更便宜一些。

    大企业有资本建设自由电网,而中小型企业自己建不了电网,对于中小型制造业而言,美国的私营电网系统,是真的不太友好。

    至于运输方面,美国的物流产业非常的发达,但运输效率低下,而且运费也不低。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基础建设太陈旧了,这直接影响了物流产业运作。发达的物流产业被落后的基础建设拖了后腿,一个洛杉矶塞港,就搞得美国超市货架上缺货。也因此后世拜登提出的万亿基建法案,一大半都投给了基建。

    从短期看,次贷危机对美国破坏最大的,其实是美国的制造业。直到若干年后美国搞起了贸易壁垒,这才制止了美国制造业产业外移的态势,部分制造业开始回流美国。

    ……

    在美国商界,福特公司要瘦身的消息已经传播了许久。

    2006年,福特公司巨亏126亿美金,一下子亏掉了过去五六年的利润。

    面对这种情况,福特公司被迫提出了一个瘦身的计划,将卖掉部分的品牌和资产,来止住企业的亏损。

    除了福特之外,美国另外两大汽车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通用汽车2007年巨亏387亿美金,2008年巨亏309亿美金,2009年直接申请破产。然后由美国政府接盘,最终算是保住了企业。

    克莱斯勒汽车在2007年,账面上虽然只亏了16亿美金,但是却为了平息工人罢工,花了110亿美金,之后的2008年则亏损了80亿美金,2009年直接破产充足,最终卖给了菲亚特集团。

    美国三大车企出现巨额亏损,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美国经济出现了问题,次贷危机已经初现雏形,使得美国消费市场走弱。

    除了美国三大车企以外,欧洲、日本和韩国品牌,在美国的销量也出现了下跌。2008年的美国车市,丰田的销量同比减少15.4%,本田同比减少7.9%,日产同比减少11%,现代是14%,起亚是10.05%,保时捷是25%,宝马则减少了9.7%

    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在美国,没有汽车的话几乎是寸步难行,汽车销量的下滑,也直接表明了美国当时的经济有多么的糟糕。

    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汽车工会还在这个时候搞事情。

    以克莱斯勒为例,他们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陷入了困难,同时还遭受到了最严重的罢工潮,克莱斯勒在全美14个州的工厂全都停产,最终克莱斯勒不得不拿出110亿美金给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搞一个医疗和退休保障基金。

    而其他企业的汽车工人,见到克莱斯勒的工人赚了便宜,也有样学样的搞起了罢工,要求增加待遇和福利。

    然后通用汽车就躺枪了,原本通用是有机会靠着公司债券撑过次贷危机的,但因为工人罢工,导致通用的公司债券出了问题,最终只能申请破产保护。

    所以后世有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通用和克莱斯勒这两大汽车巨头,都是被汽车工会给搞垮的,这并不是无的放矢。

    很多去美国投资的企业,每年都会花几百万给专业的劳工关系公司,目的就是为了抵抗美国的工会组织。

    以事后诸葛亮的眼光看,福特公司在次贷危机中出售资产,完成了瘦身,从而避免了破产申请,算是成功的经营策略。

    但是若是将目光拉长到十年看的话,福特公司依旧难逃衰落的窘境。

    在中国市场上,虽然林肯品牌偶尔会有一些亮眼的表现,但始终难掩福特市占率不断降低的情况。

    特别是进入到电动车时代以后,中国车企快速崛起,让原本就被诟病油耗高的美系车,愈加雪上加霜。

    在美国市场上,福特全靠着F系列的皮卡死撑门面,在轿车和SUV这方面,完全不敌日系双雄。

    然而被福特卖掉的资产,捷豹路虎和沃尔沃,不仅仅是扭亏为盈,小日子也都越过越红火。福特的资产好像是卖亏了。

    现在的福特正打算全球兜售资产,来执行瘦身计划,所以对于潜在的买家,也非常的重视。在福特公司总部,李卫东见到了福特公司的掌门人比尔-福特。

    比尔-福特是福特家族的第四代,也就是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的曾孙。早在1979年的时候,他就加入到了福特公司,曾经在福特公司多个部门任职,1988年时进入福特董事会,2001年成为福特公司CEO,2006年任福特公司执行董事长。

    单看这份履历,比尔-福特完全就是被当做福特公司自己承认来培养的。

    李卫东和福特寒暄了几句后,便直接进入到正题。

    只听李卫东开口说道:“福特先生,我对贵公司的瘦身计划很感兴趣,我希望可以帮助贵公司,完成这个瘦身计划。”

    明明是看中了福特的资产,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来捡便宜,却说成是来帮助福特的,简单的几句话就让比尔-福特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一个比较难缠的对手。

    比尔-福特也是一个谈判好手,早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他就作为福特的代表,去跟全美汽车工人联合工会谈判,而且还谈出了对福特比较有利的结果。

    在美国,能跟汽车工会谈判,而且谈赢的人,绝对是牛人。

    只见比尔-福特微微一笑,随后开口说道:“李先生,我们福特公司的确有很多优质资产可以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企业获利。”

    明明是卖东西,却说成是分享出去让你赚钱,搞得跟买家欠福特一笔似得,作为谈判高手比尔-福特也是一点儿都不吃亏。

    比尔-福特接着说道:“我们拥有马自达三成以上的股份,马自达在亚洲的销量一直非常不错,我猜李先生肯定会对此感兴趣吧?”

    马自达也算是日本的百年企业,最早是做葡萄酒木塞起家,1931开始生产载重汽车,1940年开始生产小轿车,其生产汽车的历史比丰田还要早几年。

    在六十年代末的时候,福特跟马自达合作生产变速箱,而后福特趁着马自达经营恶化,不断的收购马自达的股份,持股比例达到了33.4%,也就是超过了三分之一,当时马自达的社长,都是福特派出的。

    这也是美国企业惯用的老手段了,先跟你合作,然后伺机吃掉你,当年日本企业深受其害,然后是就是韩国企业,全都被美国人拿到了大多数股份,成为了美国人的打工仔。就连对岸天天吹的“护岛神山”台积电,也是美国人占了一半的股份。

    马自达在九十年初期就进入到中国市场,后来与一汽成立了合资公司,并且相继推出了马三和马六这两款热门车型。

    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马自达车卖的非常好,特别是红色款的马六,外观很时尚,深受年轻女性的欢迎,价格也不贵,老板们负担得起,是国内第一代的“二奶车”。

    后来“二奶车”逐渐内卷了,老板们也消费升级了,马六被二奶们看不上,作为豪华品牌的宝马MINI,代替了马六的地位,再后来又升级成了更加豪华品牌保时捷的Macan。

    由于马自达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非常好,所以比尔-福特本能的认为,李卫东是冲着马自达股份来的。

    此时的比尔-福特已经开始琢磨,趁机狠狠的敲上李卫东一笔。毕竟对于中国人而言,销量节节攀升的马自达,绝对是优质资产。

    然而李卫东却笑着摇了摇头:“福特先生,我对马自达的股份没有兴趣,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贵公司旗下的捷豹路虎!”

    “捷豹路虎?”比尔-福特这位谈判高手,忍不住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随后上下打量了一番李卫东。

    眼前的这个中国人,难道是打算蛇吞象么!

第699章 南波湾又来了

    次贷危机当中,福特不仅卖掉了捷豹路虎、沃尔沃以及阿斯顿马丁,还卖掉了马自达20.4%的股份。

    20.4%的马自达股份,卖了5.4亿美金,这么算起来的话,福特手里33.4%的马自达股份,大概是值8.84亿美金。

    若是遇到感兴趣的买家,这33.4%的股份,卖10亿美金也不是问题。

    马自达只是个三线汽车品牌,而捷豹路虎则是豪华品牌,市值显然要比马自达的股份贵得多。

    1989年,福特花费了25.2亿美金收购了捷豹。但那毕竟是1989年的25亿美金,购买力可是后世的几十倍!

    不过在当时而言,这笔买卖还是划算的,八九十年代的捷豹,还是一线豪华品牌中的佼佼者,就D级车而言,捷豹豪华程度还要超过奔驰和宝马,跟宾利是一个级别的,仅此于劳斯来斯。

    如果你回看八九十年代的老港片,经常会看到很多港岛富豪的座驾是立标的捷豹轿车,车头上的那个立标的小豹子格外显眼。

    那时候的捷豹被视作贵族的象征,与之相比鼎鼎大名的虎头奔,则是暴发户或者黑帮大老所使用。

    未来的捷豹在中国算是卖废了,比较差的口碑,让捷豹沦落为二线豪华品牌,甚至被冠以“七折豹”的名号。

    但是在欧美国家消费者的认知当中,捷豹依旧是一线豪华品牌,完全不逊色与奔驰宝马,

    特别是在原英国殖民地国家,民众会认为捷豹的豪华程度高于奔驰宝马,跟保时捷是一个级别的豪车。

    就比如英国首相的专属座驾,便是捷豹汽车,受此影响很多英国官员乘坐的也是捷豹,从而也影响到了其他英联邦国家。

    再比如英国人在结婚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捷豹作为婚车。因为英国人认为,只有捷豹才能胜任这种庄严而正式的场合。就连哈里王子结婚的时候,选用的都是一款复古款的捷豹敞篷跑车。

    所以在1989年,福特公司花费25.2亿美元买下了捷豹,相当于是买了一个保时捷同级别的汽车品牌,还是非常划算的。

    至于路虎,则是福特公司在2000年,花了30亿美元购买的。

    这笔买卖同样很划算,因为在当时,称得上一线豪华品牌SUV的,只有一款路虎揽胜。

    美国人是很擅长做大排量车型的,通用旗下的凯迪拉克和福特旗下的林肯,都有豪华型的SUV,然而在欧美消费者心目中,最豪华的SUV还是路虎揽胜。

    就比如英国女王在检阅部队的时候,乘坐的就是后车厢改成敞篷的路虎揽胜。而对于欧美国家,特别是那些曾经的英国殖民地,没有比这更好的广告了。

    而在越野车方面,路虎卫士也全面性的吊打其他同类型车。回看一下好来坞拍的那些探险大片,什么考古学家、探险家,在荒郊野外开的都是路虎卫士。

    福特购买了捷豹和路虎以后,便将这两个英国豪华品牌整合在了一起,就是今天的捷豹路虎。

    后来捷豹路虎被印度的塔塔集团买走,当时的售价是23亿美金。也就是说福特公司一共花了55亿美金买的捷报路虎,又费尽心思做整合,结果卖了不到一半的价格,显然是巨亏的。

    而若是考虑货币的通货膨胀的话,福特亏的更多,2008年的25亿美金,怎么能跟1989年的25亿美金相提并论!

    更关键的是,出售捷豹路虎的这23亿美金,福特公司只能拿到17亿,剩下的6亿是给美国汽车工人工会的。

    当年福特公司出售捷豹路虎的心理价格是17到20亿美金,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已经跟塔塔集团谈好了20亿美金交易,结果汽车工人工会又出来搞事情,也要从中分一杯羹。

    这汽车工人工会也是黑心,对着交易双方两边要好处,最终将捷豹路虎的售价提升到了23亿,其中6亿美金是给捷豹路虎工厂汽车工人的福利,就是医疗保险、退休金之类的东西。

    福特旗下的另一个品牌沃尔沃,同样是一笔巨亏的投资,1999年福特购买沃尔沃时,花了62亿美金,后来卖给吉利的时候,只卖了18亿美金,缩水了三分之一还多。

    当年福特汽车有这么多世界顶级的品牌,得益于他们的全球扩张战略。

    早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世界上就流行着一种预言,说未来全球汽车只会剩下六家,两家美国公司、两家欧洲公司,和两家日本公司。

    其他的汽车公司,要么自己倒闭,要么被大公司吞并。

    实力强大的福特公司,便走上了吞并的其他品牌的道路。从1989年收购捷豹开始,十年的时间里,福特一共花了200亿美金去收购其他品牌。

    那个时期的福特也是真的有钱,二十一世纪尹始,福特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收购计划,公司手中握有的现金超过200亿美金,这么多钱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花。

    可惜的是,福特汽车虽然并购了那么多的汽车品牌,却不善于经营,这个品牌亏十亿,那个品牌亏八亿,再给汽车工人工会上缴一笔保护费,经年累月下来,200亿也就花光了。

    每个被福特收购的品牌,最终都弄的亏损连连,然后再被福特折价卖掉。

    ……

    李卫东提出收购捷豹路虎,的确是惊到了比尔-福特。

    捷豹路虎可是一线豪华品牌,这就相当于你跑去大众集团说,我要收购你们的保时捷。你看大众的总裁会不会惊了个呆!

    若是这总裁脾气暴躁的话,、直接让保安把你架出去!

    在比尔-福特眼中,李卫东不过是个普通的中国企业家,又不是世界一流的车企,或者是一流财团,买一些马自达的股份就不错了,谁给你的勇气买捷豹路虎?

    李卫东在国内的确算是顶尖的实业家,白手起家的经历堪称商界传奇,但是在美国肯定是不够看的。

    美国上百年的商业家族多了去了,年轻的商业新贵更是一抓一大把,李卫东这种并不显得突出。

    更何况福特公司近百年来都是美国企业的代表,即便是美国的商业新贵,都不一定能入得了福特的法眼,又何况是中国企业家呢!

    虽然比尔-福特心中嘲讽李卫东自不量力,但作为优秀的企业家,基本的涵养还是有的,只见他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李先生,捷豹和路虎,本来都是一线的豪华汽车品牌,两者的各自的市值都有几十亿美金,如今我们将捷豹和路虎整合在一起,其品牌价值可是要超过一百亿美金的!”

    如果是当年的捷豹和当年的路虎,说一百亿美金的品牌价值,还真不是吹牛。可现在的捷豹路虎,说还值一百亿美金,那就是瞎掰了。

    比尔-福特摆明了是看不起李卫东,故意先开个高价。这就像是未来丈母娘看不起山区来的穷女婿,张口就要一大笔彩礼,让穷女婿知难而退。

    李卫东已然看出了福特的意图,他微微一笑,开口说道:“福特先生,关于捷豹路虎的百亿市值,我不做评论,但据我了解,捷豹路虎品牌可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啊!

    今年捷豹应该会亏损五亿美金,而路虎的亏损应该在十亿美金左右吧!也就是说,今年捷豹路虎起码要亏十五亿美金!一个年亏损十五亿美金的品牌,难道不在福特公司的瘦身计划中么?”

    听到李卫东所报出的数据,比尔-福特脸上虽然没有变化,但心中却是一紧的。

    因为这个数据,不应该被外人知道!

    捷豹路虎的亏损情况,福特公司自然是清楚的很,虽然2007年还没有过去,但是福特公司内部已经对旗下各品牌有了一个盈利的评估。

    其中捷豹预估亏损五亿美金,路虎预估亏损十亿美金,加起来是十五亿美金,跟李卫东所说的一模一样。

    这个预估结果,福特公司当然不可能公之于众,否则的话,福特的股价肯定要下跌,到时候比尔-福特也没办法向股东们交代。

    然而李卫东却准确的说出了这个数字,这让比尔-福特心中勐地一紧。

    李卫东之所以知道这个数字,当然是源自于上辈子的记忆。

    “这个中国人是有备而来,看来他是真的对捷豹路虎感兴趣!”

    想到这里,比尔-福特马上说道:“李先生,虽然捷豹路虎是一线豪华汽车品牌,但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们并不介意出售这个品牌。”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李卫东心中暗道,他马上伸出了右手,开口说道;“福特先生,既然贵公司有意出售捷豹路虎品牌,那么我会尽快的派出谈判团队。”

    “我也很期待能够跟李先生达成合作!”比尔-福特很绅士的答道。

    送走李卫东后,比尔-福特马上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公关部的电话。

    “给各大媒体放消息,就说我们有意出售捷豹路虎品牌!”福特开口吩咐道。

    对于福特而言,既然要出售捷豹路虎,那么多一些潜在的买家,自然要比单一买家强得多。

    ……

    一个年亏损十五亿美金的品牌,当然在福特公司的瘦身计划当中。

    况且美国的消费市场并不景气,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肯定会优先购买实用性强的皮卡和廉价的日本轿车,对于豪华车的需求会大幅度降低。

    这个时候福特公司握着捷豹路虎这个品牌,只会越亏越多。

    虽然比尔-福特心中看不起李卫东这个中国企业家,但他不可能跟钱过不去,只要价钱合适,捷豹路虎卖给谁不是卖!

    既然比尔-福特愿意出售捷豹路虎,李卫东也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福特公司。

    这种牵扯十几二十亿美金的交易,自然不可能像菜市场买菜那样一两句话就能谈成,哪怕是双方都有交易的意愿,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谈判。

    这不仅仅是交易捷豹路虎这个品牌,还牵扯到诸如生产厂、销售网络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去一点点的谈。

    这么大笔交易,哪怕是谈下了百分之一的价格,就是牵扯到上千万美金,李卫东和福特公司,谁也不是冤大头,都想着多赚一些。

    具体到谈判细则,并不需要李卫东和比尔-福特亲自出马,交给专业人士就可以了。

    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律师。美国的律师数量占到全世界的35%。而美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4.3%,也就是35%的律师,来服务4.3%的人口。

    而这些律师可不是只为了打官司的。除了诉讼和民事纠纷之外,美国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律师,像是商业投资、证券交易、房屋交易,乃至签一份劳动合同,有时候都需要律师出马。

    而很多律师事务所,也不仅仅是负责法律事务,还会有商业谈判和政治游说的业务。

    两个企业之间要进行谈判,双方很可能都不用出面,直接委派自己的律师事务所去做就好了,结果就是两家律师事务所的人谈,谈完之后把合同拟定好,其中的法律条文也弄的清清楚楚的,直接给企业签字。

    至于政治游说,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产业,游说公司打着“立法协调员”或者“政府关系事务总监”的名号,去游说政客,制定对背后金主爸爸有利的政策。

    而这些所谓的“立法协调员”、“政府关系事务总监”,都是以律师为主的。律师懂得该如何利用法律,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合法的给政客一些好处。

    有一些游说能力出色的律师,在积累一些政治资本以后,还可以去参选议员,进入政坛,向着总统的宝座发起冲刺。

    既然美国有的是专业人士,李卫东也犯不着自己亲自去谈判,他花钱请了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将谈判的事宜交给了他们。

    ……

    捷豹路虎虽然是一线豪华品牌,但并没有多少潜在的买家。毕竟福特公司每年都会发布财报,捷豹路虎的亏损是肉眼可见的。

    就比如2007年,捷豹亏五亿美金,路虎亏十亿美金,所以无论谁接盘捷豹路虎,都先亏十五亿美金。

    再加上次贷危机的缘故,各品牌的汽车销量都在下降,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自然也就罕有接盘侠。

    然而也有头铁的买家对于捷豹路虎非常感兴趣,那就是印度的塔塔集团。

    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商业集团,创立于1868年,论起历史底蕴的话,比很多欧美企业都要老一些。

    塔塔集团是做买办起家的,老塔塔在英国全侵略尹朗和埃塞俄比亚的时候,为英军提供军需品,从而攒下了第一桶金。

    后来塔塔开始涉足纺织业和钢铁业,而在英国殖民之下,印度本土的民族资本家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但是塔塔公司运气比较好,当时的有印度恰好爆发了抵制洋货的运动,印度老百姓宁愿买劣质的本土产品,也不买进口货,塔塔公司也因此得以立足。

    接下来又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人需要钢材来制造武器,卡卡公司得到了大量的订单,成为了印度一流的大企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时候,日本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开始向全世界倾销钢铁,这也侵犯了英国人的利益。英国人为了对抗日本人,开始大力的扶持塔塔公司,塔塔的钢铁也在印度市场取得了垄断地位。

    同时塔塔公司开始涉足水电、煤炭、航空等领域,印度航空公司就是塔塔建立起来的。当英国殖民者离开印度的时候,塔塔已经是全印度最大的企业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塔塔开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他们首先从咨询服务公司开始,逐渐的向其他行业延伸业务,逐渐发展成了今日的塔塔集团。

    作为一家印度企业,塔塔公司对于前殖民母国英国,有着特殊的情感,塔塔也非常热衷于收购英国的企业,就比如塔塔凭借着收购英国钢铁巨头康力斯集团,成为了世界第五大钢铁制造商。

    或许对于印度人来说,收购了英国的企业,会有一种骑在殖民母国头上的感觉,当年的奴隶翻身把歌唱,这样比较能够提振印度人的民族自信心。

    因此当福特打算出售捷豹路虎的消息传出以后,塔塔集团第一时间便表达出了收购的意向。

    ……

    《塔塔集团计划收购捷豹路虎》这样一则消息出现在印度时报上,整个印度瞬间沸腾起来。

    作为殖民母国一线豪车品牌,捷豹在印度人心中,那可是要超过保时捷和玛莎拉蒂的存在,是殖民者爸爸牛掰的象征!

    如今这个品牌竟然要被印度企业收购,那岂不是显得我印度人比殖民者爸爸还牛掰!

    印度人的民族自信心瞬间爆棚。被殖民一百多年所留下了的自卑感,瞬间转化为民族主义,整个印度都在为塔塔集团的收购计划叫好。

    报纸上、电视节目上,乃至网络博客上,立马充斥起各种吹捧的声音:

    “塔塔收购捷豹路虎,我们印度即将成为汽车制造大国!”

    “捷豹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车,就应该让我们印度来生产!”

    “在印度捷豹面前,宝马奔驰算个渣渣!我么印度才是南波湾!“

    “印度汽车南波湾!”

    “以后全会世界都会买印度车!印度南波湾!”

    虽然媒体上只是透露出一个收购计划,但印度人已经开始意淫,在不久之后,印度就会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大国。

    印度人的词典当中,“will”永远是最常用到的一个单词。说话的时候带个“will”,想怎么吹就怎么吹!

第700章 惊喜还是惊吓

    大老板的日常并没有那么繁忙。

    很多有钱人喜欢打高尔夫,不过其中大多数人只是簇拥风雅罢了,还有很多是利用高尔夫球场空旷的特点,谈一些生意。

    而到了李卫东这个级别的实业家,已经用不到去簇拥风雅了,而真正用得着李卫东去谈的生意并不多。

    大型的商业帝国真的就像是一个国家的微缩版本,商业帝国的决策者就如同国家的元首。你什么时候见到国家元首亲自下场,唇枪舌剑的去跟对方的国家元首去谈贸易协定了?

    肯定是手下人谈好了,然后国家元首共同出席一个签约仪式。若是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的话,估计国家元首只之间都不会见面。

    大企业也是如此,BOSS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决策,然后就是看结果,具体实施的话,交给手下去做就可以了。

    于是打工族们最忙碌的时刻,李卫东正优哉游哉的靠在老板椅上,吹着空调,品着红酒,手里握着鼠标,在雅虎论坛上刷着八卦。

    此时红迪网还没有火爆起来,雅虎论坛算是国外比较热闹的论坛。只不过此时的雅虎论坛,已经被印度网民所屠版。

    印度虽然没有诞生什么互联网巨头公司,但是由于给欧美国家做软件服务的关系,懂得上网的网民还是不少的。后世的红迪网,quora等国外知名英文网站上,印度人都是占多数的。

    仔细想想这也正常,印度人口本来就多,本国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网站,再加上懂英语,自然就跑去国外英文网站了。

    自从塔塔公司要收购捷豹路虎的消息传出以后,雅虎论坛上就充斥着印度网民自嗨的声音。

    印度网民的自嗨,绝对比搞笑综艺还有喜感,春晚小品都没有印度网民自嗨有意思。除了郭老师的相声,就指望着印度网民自嗨活了!

    虽然捷豹路虎还没有买到手,但是在印度网民的口中,印度彷佛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强国,什么德国、日本、美国,那全都不值一提。

    这是典型的印度人性格,我刚有一个想法,就开始庆祝成功了!

    然后这种自嗨还可以再延伸一下,最终就汇聚成一句话:印度南波湾!

    “印度已经不是过去的印度了,我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收购捷豹路虎这种世界顶级豪华品牌,印度是超级大国!”

    “在美国的论坛上敢说着自己的是超级大国,印度人还真是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李卫东本能的混动鼠标,想看看后面的回复。

    果不起然,美国网民没有惯着印度网民,立刻有人在回复中嘲讽:你们印度都是超级大国了,为什么还有好几亿人没有厕所用?

    厕所绝对是印度人的一大痛点,一提到没厕所用,印度人八成得跟你急。

    于是后面马上有印度网民回怼道:这都是因为英国掠夺了印度45万亿美金的财富!

    “英国人也是倒霉,都走了六十年了,还要背锅!”李卫东轻蔑的笑了笑。

    只要谈到印度贫穷落后,立马就有几大背锅侠,第一个是英国拿走了45万亿,第二是尼赫鲁-甘地家族无能。

    后来人民党执政以后,国大党又成了新的背锅侠。反正无论是印度出了什么问题,骂国大党准没错,一切都是国大党留下的烂摊子。

    李卫东又打开一个新的帖子,标题是捷豹对比法拉利。

    “速度方面,法拉利得一分;空间方面,捷豹得一分;价格方面,捷豹得一分。总结,捷豹二比一赢法拉利,捷豹比法拉利好!这真是逻辑鬼才!”李卫东忍不住笑出了声。

    虽然马爸爸比我有钱,但是我比马爸爸年轻,也比马爸爸长得高,所以二比一,我赢过马爸爸?阿Q都没你那么Q弹!

    李卫东饶有兴趣的翻看着网上的帖子,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董事长,美国的威廉姆斯律师打来了电话,要接近来么?”

    “接进来吧!”李卫东开口说道。

    威廉姆斯律师正是李卫东聘请来负责跟福特谈判的律师。

    电话接通后,威廉姆斯律师开口说道:“李先生,非常抱歉这么晚了还打搅您。”

    “没关系,我这边是白天。”李卫东开口说道。

    “关于跟福特公司谈判的进度,我想跟您汇报一下。”威廉姆斯律师直奔主题,大概是因为律师的时间比较值钱,寒暄多了会觉得亏钱。

    只听他接着说道:“目前我们的谈判还比较顺利,关于交易细节问题,已经谈完了,接下来主要是交易价格的问题。

    但是我们依旧有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是英国的Prodrive公司,他们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赛车和车辆技术服务公司。他们的老板名叫大卫-理查兹,是个苏格兰人。”

    “做车辆技术服务的?这个公司我好像有些印象。”李卫东恰好坐在电脑旁,便打开搜索引擎开始搜索起这家公司。

    这家公司在中国也有业务,而且是在F1中国站开始后进入到国内市场的。

    这家Prodrive公司可不一般,虽然“车辆技术服务公司”听起来像是洗车的,但实际上这家公司掌握了很多先进的车辆技术,其中还有不少是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核心技术,可以帮助汽车企业进行改进和升级。

    国内的车企,在发动机、变速箱方面始终都是弱项,哪怕是直接从国外进口来发动机和变速箱,最终安装到汽车上以后,调校的结果都会有些不尽如人意。这时候就需要这种技术服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让汽车获得更好的调校。

    李卫东搜索了一下Prodrive公司的资料,看了一下他们在中国开展的业务,终于想起了这家公司究竟是何方神圣。

    “原来是他们啊!”李卫东长出一口气,随后开口说道:“威廉姆斯律师,你不用在意Prodrive公司,他们的真正目的应该不是捷豹路虎,而是阿斯顿马丁!”

    阿斯顿马丁是在1987年被福特公司收购,1994年福特公司完成了对阿斯顿马丁百分百的控股,随后福特搞了个“英系豪华车三杰”,高性能跑车方面有阿斯顿马丁,乘用轿车方面有捷豹,SUV方面有路虎。

    英国的Prodrive公司正是阿斯顿马丁的下一个买家。

    阿斯顿马丁虽然是豪华跑车品牌,又有007的加成,但实际情况却是连年亏损,这品牌的价格本来就高,而且品牌知名度也比较的太小众,认识的人不多。

    特别是众多的小姐姐不认识这个品牌,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蒙迪欧,作为一款跑车,只能在懂行的人哪里装装比,泡妞的效果却大打折扣,销量自然就不好。

    次贷危机当中,连年亏损的阿斯顿马丁自然也在福特的瘦身计划当中,最终福特以9.25亿美金的价格,将阿斯顿马丁卖给了Prodrive公司。

    Prodrive公司是做赛车技术服务的,阿斯顿马丁卖给他们,性能层面上反倒是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动力方面,那是真的强。但是在亏损方面,阿斯顿马丁依旧没有半点改善。

    Prodrive公司是玩性能车的,他们对于捷豹路虎的兴趣应该不大,再加上李卫东知道,阿斯顿马丁最终就是卖给了Prodrive公司,所以李卫东断定,Prodrive公司真实目的并不在捷豹路虎。

    威廉姆斯律师接着汇报道:“第二个竞争对手就是印度的塔塔公司。印度人对于英国的品牌非常感兴趣,所以他们很有收购的诚意,而且根据福特公司透露出来的消息,塔塔公司的报价比我们要高。

    目前我们将价格谈到了十七亿美金,根据我们的评估,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双方都不吃亏。但是根据福特公司透露出来的消息,塔塔公司的报价是十八亿美金。当然这个价格也不算虚高,仍然是合理范围之内。”

    “福特公司故意透露塔塔的报价,是想让我们也跟着涨价吧!”李卫东微微一笑:“我最近浏览一些网站,也发现印度人对于收购捷豹路虎的呼声很高,几乎是志在必得!”

    “是的,我也留意到了相关的信息,这对我们的谈判非常不利,塔塔公司越是志在必得,就越会提高报价。而如果我们继续跟进的话,那么最终的价格将会越炒越高!”威廉姆斯律师开口说道。

    “这还真是个问题!”李卫东沉吟片刻后,开口吩咐道:“这样吧,过一段时间,我会去美国,说不定我有办法让福特公司降价。”

    ……

    印度孟买,塔塔公司的掌门人拉坦-塔塔也在听取收购捷豹路虎的汇报。

    “塔塔先生,我们的报价虽然比中国人更高,但是福特公司并没有急着答应我们的报价,他们的回复是,要等待中国人的报价后,再给我们答复!”

    “贪婪的美国人,他们无非是想让我们互相竞价罢了!”拉坦-塔塔冷哼一声,接着说道:“捷豹路虎,塔塔公司是志在必得,不能让福特公司牵着鼻子走!告诉福特公司,我们直接加价到二十亿美金!不妨也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中国人。二十亿的价格,足以把中国人吓跑了!”

    ……

    福特公司总部。

    比尔-福特倒了半杯威士忌,得意洋洋的望着窗外。

    塔塔公司二十亿美金的报价,已经达到了福特公司最高的期望值。

    卖掉捷豹路虎,得到二十亿美金,再加上捷豹路虎今年的十五亿亏损,这里外里一下子就赚了三十五亿美金。

    有了这三十五亿美金,福特公司今年的财报肯定会好看很多,说不定能甩掉亏损的帽子。

    “二十亿美金,也差不多了,中国人之前的报价最高只到十七亿,他们应该给不到二十亿美金的。看来我准备跟印度人签合同了。”

    比尔-福特正琢磨着,电话铃声在此时响起,比尔-福特走过前去,直接按下了免提。

    “先生,中国的那位李先生,想要跟您见一面,他的助理已经发来了预约。”

    “二十亿美金的报价传到中国人那里,看来他们也坐不住了!”比尔-福特沉吟片刻,开口说道;“帮我推辞掉,告诉中国人,最近三个月,我的行程都满了!”

    比尔-福特可是谈判高手,他很懂得用心理战,所以在这个时候,他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战术,故意不跟李卫东见面,就是希望获得更多的筹码。

    片刻后,助理又打来了电话:“福特先生,中国人说,他希望尽快的跟您见上一面,他有一个惊喜要带给您!”

    “惊喜?这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比尔-福特得意的笑了笑,随后开口说道;“那就给李先生安排一个时间吧!”

    比尔-福特很清楚,既然李卫东都用到了“惊喜”这次,那必然是有备而来,至少他会带来一个不逊色于塔塔公司的报价。

    因此比尔-福特很乐意跟李卫东见上一面,如果李卫东真的带来更高的报价,到时候又可以借此要求塔塔公司继续涨价,最终得利的肯定还是福特公司。

    ……

    李卫东又一次来到了比尔-福特的办公室。

    分宾主落座后,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后,便进入到了正题。

    “李先生,你这次来的目的,还是为了收购捷豹路虎吧?”比尔-福特接着说道:“关于交易的细节,我们双方已经谈的差不多了,但是在价格上,我们之间的分歧还是比较大的。

    贵方目前的报价是十七亿美金,我承认这也算是一个合理的价格,但是有另外的买家却报出了二十亿美金的价格,在商言商,别人出价更高,我没有理由把捷豹路虎卖给你。”

    “这也是我来的目的。”李卫东接着说道:“我个人也觉得,十七亿美金的价格不太合适,所以我打算出十五亿美金。”

    比尔-福特愣了几秒,才开口说道:“您是说二十五亿美金么?”

    比尔-福特第一反应是李卫东说错了,毕竟对方是中国人,英语不好说错话是有可能的。

    “福特先生,1和2的英语,应该不难区分吧!”李卫东接着说道:“我说的是十五亿美金!”

    英文当中十亿级别用的是“billion”进行表达,十亿就是“onebillion”,二十亿就是“twobilliowo,就算是英文初学者也不会搞错。

    听李卫东这么说,比尔-福特的脸色却一沉,你不加价也就罢了,反而还减了两亿美金,这是逗我玩的么!

    然而李卫东却接着说道:“除了十五亿美金之外,我还会奉上一份惊喜,至于这份惊喜的价格,福特先生可以估算一下值不值五亿美金!”

    李卫东说着,从包中拿出了一份英文的文件,递给了比尔-福特。

    比尔-福特接过文件,看了看标题,眉头微微一皱,然后他马上开始浏览起里面的内容。

    这是一份调查报告,但是报告里很多关键性的文字,却已经被涂黑,看不到内容。

    可即便只能看到一些非关键的内容,比尔-福特的脸色依旧大变。

    惊骇的表情浮现在比尔-福特的脸上,这位谈判高手已然无法维持澹定自如的表情。

    “李先生,这份报告的内容是真的?”比尔-福特一脸骇然的问道。

    李卫东则是澹定的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说道:“福特先生,对于全世界的车企而言,这可是一颗核弹啊!你觉得这颗核弹值多少钱?”

    比尔-福特的头上却浮现出了豆子般的汗珠。

    这哪是惊喜啊,简直是惊吓!

第701章 工匠精神助我一臂之力!

    办公室里的中央空调温度很低,然而比尔-福特的头上却直冒汗,他周围的空气也彷佛凝固下来,如果不是李卫东正晃动着杯子里的威士忌,给这房间带来了一丝生动,时间都像是静止了。

    比尔-福特的表情极度不自然,他仍然不敢相信这份调查报告的内容是真的,但他也知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以李卫东的身份,可没有必要欺骗自己。

    李卫东所提供给福特的这份调查报告,正是高田公司“死亡气囊”的检测报告。其中很多关键的数据,已经被故意涂抹掉,但泄露出来的内容,已然震惊到了比尔-福特。

    高田公司“死亡气囊”的事件,对于全世界的汽车工业而言,真的可以算是核弹级别的震撼。

    日本高田株式会社成立于1933年,是日本的纺织业巨头,后来进军安全带市场,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涉气囊产品,很快的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气囊生产商,仅次于瑞典的奥托立夫。

    世界范围内,所有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都是高田气囊的客户,甚至包括法拉利这种超跑品牌。而日本的汽车企业,几乎百分百使用高田气囊。

    然而在2014年,高田气囊却曝出了安全问题,气囊弹出的时候会爆裂出金属碎片,对前排乘客造成安全威胁,真是会直接致命。原本为了保护乘客生命安全的安全气囊,变成了死亡气囊。

    高田公司也因为死亡气囊的事件,最终走向了破产的道路。

    而高田死亡气囊的影响,也一直持续到2021年底,美国道路安全局依旧在调查高田安全气囊的事件,据说还有3000多万辆车有待召回。

    根据后世的资料记载,高田气囊的安全问题,始于2009年的一次交通事故,一名美国司机开着本田雅阁,跟另一辆汽车相撞,气囊展开后弹出了金属碎片,划破了司机的颈动脉,造成司机死亡。

    因为这个事故,本田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召回,在美国市场上召回了4000辆雅阁和思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批被召回的车辆,是2000年生产的,也就是说高田气囊的安全问题,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存在了。所以真正因为高田气囊问题而伤亡的人,绝对比后来调查的数字多的多。

    高田公司在进入到汽车安全气囊领域的时候,正是日本企业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高田直接购买了火箭发动机技术,用气囊推进研发上,而且高田公司还自行研发生产了气囊的推进剂,囊括了整个安全气囊的生产链。

    然而也正是因为高田自行研发的推进剂,导致了高田气囊变成了死亡气囊。

    高田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在气囊推进剂中加入了硝酸铵,这种材料比较便宜,但是性能不稳定,在高温情况下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融合,发生迅速膨胀从而导致爆炸。

    而爆炸又会使得整个气囊系统出现异常破裂,导致气囊的零件碎片飞出,对车内的司机和乘客造成了伤害。

    这个问题高田公司当然是知道的,毕竟安全气囊设计的时候,要经过很多次的设计。然而当高田公司发现问题以后,并没有选择进行改进,而是秉持着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篡改了气囊的测试数据。

    而当时的人对于日本的“工匠精神”还是很信任的,并不认为日本人会造假,反而有很多车企,觉得高田气囊价格便宜,开始大规模的使用。

    纸始终是保不住火的,更何况这还是牵扯到人命的事情,后来高田死亡气囊事件爆发,直接引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汽车召回。

    各大车企损失惨重,特别是日系品牌,本来就是大规模使用高田气囊,损失就更严重了,而受影响最大的本田,在北美市场的销量直接腰斩。

    对于汽车产业而言,高田的死亡气囊,绝对是一颗核弹,而如今李卫东将这颗核弹,交到了福特公司的手上。

    比尔-福特的脑袋暂时处于短路状态,他显然没有想到,世界第二的高田气囊会出现这种致命的问题。

    李卫东则开口打断了比尔-福特的思绪:“福特先生,我看过近两年北美市场上的汽车销量情况,如今福特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就是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吧?

    丰田和本田的汽车,大部分所使用的都是高田气囊,如果高田气囊出问题的事情被媒体曝出来,日系品牌的声誉必然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而且像是这种可以致人死亡的缺陷,必然会引发大规模的召回,到时候福特公司便可以轻易的抢占市场,说不定有机会可以一举击败日系品牌。

    当然,据我了解,使用高田气囊的可不只有日系品牌,德系品牌、法系品牌、意大利品牌,乃至美国的三大车企,也都有使用高田气囊,自然也包括贵公司吧?

    所以高田气囊的事情,不仅仅可以打击到日系品牌,也可以打击到其他的品牌。这个武器使用得当的话,福特公司将会在未来全球的竞争当中,取得非常大的优势。

    福特先生,对于贵公司而言,这种削弱竞争对手的好机会,可是千载难逢的,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等到你的对手下一次犯错误。你觉得这个‘惊喜’,值不值五亿美金?”

    比尔-福特深吸一口气,若是能够把日系双雄给干翻,五亿美金还真是超值。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十五亿美金,再加上这份调查报告,我认为实际价值应该远远高出印度人二十亿美金的报价?只是不知道福特公司对于我的这份报价,是否感兴趣?”

    “李先生,我需要一些时间考虑一下。”比尔-福特马上说道。

    李卫东点了点头:“可以,但希望不要太久。我想这份报告上的内容,通用汽车也应该会感兴趣的。”

    “李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我会尽快给你答复的。”比尔-福特马上说道。

    送走了李卫东后,比尔-福特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景色,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正如李卫东所说的那样,现如今福特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美国另外两大汽车制造商,也不是远在欧洲的大众、戴勒姆雷诺和菲亚特,而是日系双雄丰田和本田。

    不仅仅是福特,通用、大众、雷诺等其他品牌,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日系双雄。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丰田已经成为了世界汽车行业的老大,而本田也跻身世界前五的行列。

    精确到单一汽车款式,在美国市场上,当时销量最高的汽车,自然福特F皮卡,其次是雪佛兰索罗德皮卡和道奇RAM皮卡。

    典型的美式生活方式离不开皮卡,所以三大皮卡的销量在美国无可撼动。

    三大皮卡之下,销量最好的四款车分别是丰田卡罗拉、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和本田思域。这四款车的销量跟三大皮卡差距并不大。

    SUV方面,销量最好的也是本田的CRV,然后是丰田的RAV4以及汉兰达。

    也就是说无论是B级车、C级车,还是SUV,美系车都已经被日系车吊打。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在自己的本土,只能靠着皮卡遮遮羞。

    与美国品牌相比,欧洲品牌的情况要好很多。

    德国大众在面临日系车的冲击时,依旧岿然不动,法国的雷诺和标志、意大利的菲亚特,这几个在中国市场已经销售匿迹的品牌,在欧洲本土的销量却是气势如虹,

    豪华品牌方面,日系车本来就不如欧系车,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日本汽车品牌在欧洲攻城略地的效果的确很不佳,在欧洲市场方面,韩国的现代都要比日本企业做的好。

    不过有美国这个大市场,就够日系品牌吃香喝辣的了。

    福特自然是很想把日系车赶走,但无论丰田还是本田,早已经在美国设厂生产,人家也是美国制造,俗话说得好,美国制造不打美国制造,面对日系车的竞争,福特只能逐渐的被蚕食掉市场。

    如今,有了高田气囊这个契机,对于福特公司而言,绝对是对日系车发动攻击的绝佳时机。

    更何况使用高田气囊的不只是日系车,其他汽车品牌也在用,福特公司也可以顺便拿捏一下其他的品牌。

    突然间,比尔-福特想起,福特公司好像也是高田气囊的合作伙伴。

    于是比尔-福特立刻拿起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统计一下我们公司有那几款车用的是高田气囊,立刻整理好发给我!”

    很快的,一封电子邮件便出现在比尔-福特的电子邮箱当中。

    望着电子邮件内容,比尔-福特长出一口气。福特公司旗下的产品,只有2006年以后生产的福特蒙迪欧、以及福特GT和福特野马使用的是高田气囊,而后面两者都属于性能跑车。

    福特蒙迪欧在美国的销量不好,原因是定价比凯美瑞贵了三千刀,放在美国市场上,有钱的看不上蒙迪欧,没钱的肯定买凯美瑞了,属于比较尴尬的定位。

    福特GT是超跑,当年可是在勒芒赛道上吊打法拉利的存在,本身销量不高,可以不做讨论。

    福特野马,则是跟雪佛兰科迈罗、道奇挑战者并称美国三大平民跑车,是美系肌肉跑车的代表,在美国市场上也是经久不衰的存在。

    曾经有一个俄罗斯黑帮二代,为了抢一辆1969年的福特野马,杀了一条狗,然后他就被宰了。黑帮二代的爸爸要给儿子报仇,整个黑帮就“芭比球”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福特野马,另外两大平民跑车雪佛兰科迈罗和道奇挑战者,使用的也都是高田气囊。

    福特算是高田气囊使用的比较少的,或许也是这个原因,使得福特汽车的价格比较高,降低了福特车的竞争力。

    然而根据后世的调查,很多豪华车乃至跑车,也在使用高田气囊。

    比如奥迪A6和Q5,宝马3系、5系和X5,奔驰E级、GL级,路虎揽胜、法拉利和迈凯伦的多款车型,在当时用的都是高田气囊。

    若是一款便宜车,为了节约成本,用高田气囊也就罢了,豪车甚至是超跑,也贪这个便宜,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一辆法拉利大几百万,省那点气囊钱,有必要么!

    ……

    比尔-福特最终还是答应了李卫东的报价。

    反正福特公司没有几款车使用的高田气囊,就算召回的话,也没有多少成本,福特公司承担的起。

    其他品牌使用高田气囊比较多,受伤肯定更大,特别是日系品牌,几乎全系车型都在使用高田气囊,若是召回的话,恐怕得涉及几千万辆汽车。

    到时候福特公司把高田气囊的事情公开,然后率先宣布召回,花钱不多,还可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良心企业的形象。

    反观日系品牌,几千万辆的汽车,你召回试试?就算舍得花这个召回的钱,其涉及的时间成本也是企业和消费者难以承受的,日系车必然会损失很大一部分消费者。

    而一旦日系车不选择召回,或者召回慢了的话,必然会影响日系车的品牌形象。再跟福特公司一对比,此消彼长之下,福特汽车势必可以从日系车手中夺回一大块的市场。

    这就好比某品牌的手机,出了爆炸事故以后,在别的国家的市场都召回了,唯独没有在中国市场上召回,反而各种否认三连,甩锅消费者,结果就被消费者所抛弃,从原来的销量王者,直接便凉凉了。

    比尔-福特打的也是这个算盘。

    如果日系车选择召回,那么肯定得亏钱赔声誉;如果不召回的话那就更好了,以后就别指望在美国市场上立足了!

    ……

    塔塔公司开价二十亿收购捷豹路虎的消息,已经在印度传开。

    印度人又开始沸腾起来,特别是在互联网上,自嗨的声音再次屠版。

    这也是老规矩了,写个八字还没半撇,已经开始庆祝拿到书法大赛冠军了。

    而塔塔集团也因为这次收购,被印度人捧上了神坛。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塔塔集团的地位可以说是神圣的,不夸张的说,塔塔集团在印度的地位,比三星在韩国还要勐。

    韩国人生老病死都离不开三星,而塔塔集团在印度也不遑多让,从重工到轻工,从地产到超市,从交通到电力,无论是工业生产,衣食住行,通信网络、还是民生基本所需,塔塔集团均有涉足。

    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控制了诸多核心民生产业,却掌握在私人手中,对于国家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然而印度人却以此为荣,彷佛塔塔集团在印度垄断更多的产业,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塔塔老板赚钱了,普通印度人都能跟着嗨好几天,比他们自己赚钱都开心。

    印度人的性格就是如此,某位印度人跑去国外企业谋得一个好职位,全体印度人都会觉得脸上有光,却没有考虑过这是国家的人才外流。

    或许从印度人日常那种红红绿绿的打扮就能体会到,他们更在意的是外人的看法,而不是自己到底有几把刷子。

    这一次塔塔公司收购捷豹路虎也是如此。一群连汽车轮胎都买不起的印度网民,比拉坦-塔塔这个出钱收购的正主儿还要嗨皮。

    此时,在塔塔集团总部,拉坦-塔塔也收到了福特公司的回复。

    “什么?福特公司决绝了!我们可是开出了二十亿美金的报价!难道二十亿美金,还没法满足美国人贪婪的胃口么!”

    拉坦-塔塔脸上腾起了怒意。在他看来,二十亿的报价已经十拿九稳了,却没想到被福特公司给拒绝掉。

    “总裁先生,福特公司回复我们,他们已经接受了中国人的报价,决定将捷豹路虎卖给中国人。”手下开口说道。

    “中国人出了多少钱?难道比我们还多?”拉坦-塔塔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福特公司说,会在稍后公布具体金额的。”手下接着说道。

    拉坦-塔塔冷哼一声,挥手让手下出去,自己坐在房间中生起了闷气。

    塔塔公司是在1998年涉足汽车制造业的,虽然十年过去了,但是塔塔依旧只能生产轻型的小汽车,比“老头乐”大不了多少。

    印度人缺乏造车的技术,也没有配套的产业链,而且印度政府又不愿意开放自己的市场,他们给外国投资者设置了比较多的障碍,净琢磨着赚外国人的钱,不让外国人赚印度的钱。

    所以几十年来,只有日本铃木算是能在印度扎根的。主要也是因为铃木是做轻型车的,适合印度的市场的需求。

    印度人这种闭门造车的方式,永远不可能有发达的汽车工业,于是塔塔集团便希望通过收购外国成熟的知名品牌,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准以及塔塔汽车的品牌知名度。

    捷豹路虎显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本身就是一个豪华品牌,而且又来自于殖民母国英国,在提升塔塔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塔塔集团的声望,简单的说就是比较有牌面。

    也因此塔塔集团才愿意出二十亿美金的巨资,却没想到被李卫东给截胡了。

    ……

    印度的某个街头网吧当中,小伙子瓦依什正在浏览者网页。

    雅虎新闻的网站上,一个标题吸引了瓦依什的目光。

    “福特公司十五亿美金出售捷豹路虎?之前不是说二十亿美金收购的么,怎么变成十五亿收购了?不愧是塔塔集团,就连美国人也要向塔塔集团屈服,让利五亿美金!”瓦依什自言自语的说道。

    换成中国人的思维,我给客人打个折,是希望客人以后可以再来消费。

    印度人的思维则是够奇葩的,我给你打个折,意味着我惧怕你,是向你屈服。

    随后瓦依什开始阅读起新闻的内容。

    “福特公司将捷豹路虎出售给了一家中国财团,售价是十五亿美金!什么?不是塔塔集团?捷豹路虎被中国人买走了!假消息,这肯定是假消息!”

    瓦依什一边咒骂着,一边继续看这则新闻,然后看到了极为打脸的一句话。

    “据了解,印度塔塔集团曾经出价二十亿美金,但福特公司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还是接受了中国财团十五亿美金的报价。呵呵,二十亿不卖,卖十五亿,这种谎话也能编出来!这假新闻也太没有水准了。”

    瓦依什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搜索引擎,开始搜索起相关的内容。

    然而搜索的结果都是福特公司将捷豹路虎卖给了中国财团,价格是十五亿,甚至连维基百科搜索捷豹路虎的时候,词条里都注明了这一点。

    虽然维基百科是谁都能编辑的,但是以印度人的智商,还是很信为维基百科的。

    此时,瓦依什终于有些慌神了,前些天自嗨时所产生的那一点点民族自信心,也荡然无存!

    “凭什么!宁愿十五亿卖给中国人,也不要二十卖给我们,是嫌我们的钱臭么!”

    ……

    雅虎论坛上,前些天还在屠版嗨皮的印度网民,一夜之间全都不见了。

    美国网民则开始发泄心中的不爽,毕竟这些天一逛论坛,满屏都是印度超级大国,印度南波湾。

    你在别的地方说这些也就罢了,在美国人面前自称超级大国,自称南波湾,美国人哪能受得了!

    于是美国网民纷纷开始发帖嘲讽印度网民:

    “我们宁愿将捷豹路虎十五亿卖给中国人,也不卖给某个超级大国!”

    “超级大国呢?南波湾呢?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大国呢?砸没影了?”

    “不是说汽车工业要超过美国、德国和日本么?你倒是超啊!”

    “印度先别考虑造汽车了,还是先建厕所吧!”

    提到厕所,又刺中了印度人的痛点。

    “都是英国人抢走了印度45万亿美金!”

    “是尼赫鲁无能,尼赫鲁腐败,耽误了印度的发展。”

    “如果不是甘地家族,印度三十年前就是超级大国了!”

    经典甩锅又开始了……

第702章 你不危机谁危机!

    十五亿美金的收购资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按照当时的汇率相当于有120多亿的美金,李卫东当然不会蠢到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

    这么多的钱,李卫东自然得依靠融资。于是李卫东又跑去保险公司,找到了那位熟悉的隋主任。

    “李董事长,什么风把你吹到这儿来了!”隋主任亲自笑脸相迎。

    “这不是找你这个财神爷借钱来了!”李卫东也没有隐瞒,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分宾主落座后,李卫东直接开口说道:“隋主任,我最近有个项目,需要融资,得找你帮忙。”

    “是不是收购捷豹路虎的事情?”隋主任直接问道。

    李卫东点了点头:“没错,我收购捷豹路虎正缺钱呢!”

    “看来消息是真的!”隋主任诧异的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李董事长,你可真是大手笔啊!别人造车都是从轻型小车造起,你一出手就是捷豹路虎!”

    “我也是想弯道超车嘛!”李卫东笑呵呵的说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公布,李卫东收购捷豹路虎已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连科工委都打来了电话,向李卫东询问这件事情。

    在当时,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还并不发达,国内的汽车市场主要被各大合资品牌所占领,中国本土企业,而且又是民营企业,直接并购外国一线豪华汽车品牌,绝对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惊动部委级别的关注,也是正常的。

    在国人看来,国内民营企业收购捷豹路虎,无疑是一场蛇吞象级别的战斗,说是有些自不量力都不为过。

    毕竟在那个时代,普通中国家庭购车,还是以A级车和B级车为主,当时全国汽车销量冠军还是捷达,结实耐用的桑塔纳是单位配车的首选,奇瑞QQ这个小豆丁满大街都是。

    很多富裕家庭或许会选择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以及大众的帕萨特,而BBA对于普通的富裕家庭而言,依旧太过于遥远。

    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制造业,还停留在奇瑞QQ,比亚迪F3,北斗星这一阶段。跟保时捷一个级别的捷豹路虎,要被中国企业所收购,的确是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那影响比后来吉利收购沃尔沃,有过之而无不及。

    隋主任惊讶过后,便开口问道:“我看到有报道说,收购捷豹路虎要十五亿美金,这个金额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真的。”李卫东点了点头。

    “那还有报道说,印度塔塔集团出了二十亿美金,福特没有卖,反而十五亿美金卖给你,这应该是媒体放的烟雾弹吧?”隋主任接着问。

    “这也是真的。”李卫东再次说道。

    “那福特公司是不是傻?这不是亏了五亿美金么!”隋主任马上说道。

    “我当然是给了福特公司一些额外的好处,总的算来福特公司还是赚的呢!”李卫东说到这里,便止住了话语。

    隋主任恍然般的点了点头:“我懂,商业机密!”

    随后他话音一转,开口问道:“收购捷豹路虎需要十五亿美金,你还差多少?我这边尽量帮你想办法。”

    “还差十五亿。”李卫东笑着答道。

    “人民币?”隋主任马上问。

    “美元!”李卫东回答说。

    “合着你一分钱不出啊!”隋主任撇了撇嘴,接着说道:“我的李董事长呦,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十五亿美金,相当于是120多亿人民币,我哪有这个本事给你融这么多钱!

    要只是20亿的零头,我或许还有这个能力,120亿人民币,再换成美金给你,银监会和外汇局那边的审批,就不是我能办的了的!这得疏通多少关系,跑多少部委,盖多少章才能把事情办成!”

    李卫东则淡定的笑了笑:“隋主任,你别急嘛!这十五亿美金,我又不是白借的!“

    “废话,你要是敢不付利息,我们肯定去法院告你,到时候收了你的小狗集团抵债!”隋主任调侃着说道,他当然也知道,李卫东所说的不白借,自然不是利息,而是其他的好处。

    李卫东则接着道:“隋主任,我这边有一个关乎美国经济的重要消息,说不定能帮你们避免几亿美金的损失呢!”

    隋主任马上来了精神,他急忙问道:“又有哪家美国公司企业要破产?”

    当年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破产案,李卫东都提前提醒了隋主任,而当时的隋主任还在银行工作,凭借着李卫东的消息,帮助银行的投资系统避免了一大笔损失,也因此隋主任被高升到了保险公司这边。

    如今李卫东说可以避免损失的重要消息,隋主任第一反应是,又有哪家企业要破产了,得赶紧撤出投资。

    李卫东则摇了摇头:“这一次,不是某一家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体经济的问题。”

    隋主任愣了愣,表情变得庄重起来,随后开口问道;“类似于亚洲金融危机那种?”

    “比亚洲金融危机可要严重!”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也要比互联网金融泡沫还要严重!”

    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东亚地区经济,连带着让俄罗斯和拉丁美洲也吃了挂落儿。

    但是华尔街不仅没有损失,反而赚的盆满钵满。

    亚洲金融危机当时,欧美国家的投资者们低价在亚洲扫货,购买了很多优质资产,日本从此一蹶不振,韩国直接沦为美国人的打工仔。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美国投资者的确是损失惨重,但是并没有伤到美国经济的根本。

    毕竟当时互联网行业还不发达,整个产业对经济的影响有限。互联网人才在当时又属于高端人才,也不愁找不到工作。

    所以当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受伤的主要是金融领域的投资者们,实体经济没有受到影响,甚至连失业率都没有很明显的升高。

    但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不一样了,这一场危机直接伤害到了美国经济的根本,更关键的是,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后续影响,很有可能会导致美国的衰落,最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美元体系的崩解。

    听说比亚洲金融危机还要严重,隋主任顿时倒吸一口冷气,他本能的问道:“李董事长,你的意思是说,美国要发生一场比1997亚洲金融危机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没错,这可能是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后最严重的一次,肯定会波及全球。”李卫东一脸认真的回答道。

    隋主任思量片刻后,开口说道;“李董事长,在这方面我不是专业人士,很多事情可能你说了,我也听不懂,我看不如这样,咱们再约个时间,我把集团投资战略部的人请来,让他跟你聊?”

    “当然可以。”李卫东接着说道;“不过我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透露给你们,你得帮我搞定这十五亿美金的融资的事情。”

    隋主任想都没想便直接答道:“没问题,如果投资战略部那边也认可你的观点,十五亿美金的融资,肯定没有问题!”

    比亚洲金融危机还要严重,甚至会波及到全球的经济危机,换十五亿美金的融资,这么划算的买卖,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会抢着做。

    ……

    两日后,李卫东再次来到保险公司,然后被请到了一间会议室当中。

    会议室里面有十几个人,其中不乏有保险公司的高层,级别和职位都在隋主任之上。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几位经济方面的专家。

    隋主任指着一个有些秃顶的男子,开口介绍道;“这位是我们公司战略投资部的总监魏航魏总监,魏总监先后在美林银行、德意志银行、以及****任投资部主管。”

    “李董事长,你好!”魏总监与李卫东握手,同时笑盈盈的说道:“久闻李董事长大名,今天终于见到面了。”

    随后魏总监压低了声音,接着说道:“李董事长,咱们可是早有渊源啊,当年我在****的时候,也是投资过你的飞跃品牌的。”

    飞跃在美国的经营管理,都是詹姆斯-邦德那个秃头负责的,当然也包括融资。

    作为一个新兴的运动品牌,而且背后又有好几个顶级球星做代言,飞跃自然是很多投资人眼中的香馍馍,因此在飞跃融资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投资银行参与。

    李卫东与魏总监寒暄了两句后,隋主任又开始介绍下一位,这是一名年约六十岁的男子,鬓角已经斑白,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

    “这位是叶一教授,叶教授曾经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金融系教授,也曾担任过高盛和花旗的投资顾问,现在是我们公司投资战略部高级投资顾问。”

    隋主任话音顿了顿,接着介绍道;“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叶教授曾经参加过港币保卫战,当年击退索罗斯,叶教授课可是有汗马功劳!”

    只见叶教授上下打量了一番李卫东,随后开口说道:“李董事长,我也是久闻你的大名,当年港币保卫战之前,司徒健教授曾经给我看过你对于亚洲金融危机的那份分析报告,那真是真知灼见啊!当时我就纳闷,国内什么时候出了一个这么厉害的经济学家!”

    “我那是事后诸葛亮的分析,可不是真知灼见么!”李卫东心中暗道。

    两人稍加寒暄,隋主任又开始介绍第三位专家,这人是个四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是个混血儿。

    “这位是埃文斯-陈,也是我们公司投资战略部的高级顾问,陈顾问曾经在华尔街工作,管理过多家对冲基金,他可是华尔街鼎鼎大名的黑武士!”隋主任接着介绍道。

    “我的中文名字叫陈爱思。”埃文斯-陈的普通话多少还是带有一些“洋味道”。

    李卫东知道,金融领域的黑武士,就是专门搞金融狙击,然后从中获利的人,简单的说就是就是在金融界专干损人利己的买***如大名鼎鼎的索罗斯,就是华尔街黑武士的鼻祖。

    而与之对应的有一种金融白武士,就是专门拯救企业,在企业遇到困境的时候,出手相助,帮助企业渡过困境,帮助企业付出最小代价获得东山再起的这样一种群体。当然这个过程白武士是要收取酬金的。

    隋主任又介绍了几位专家,然后大家落座,会议正式开始。

    率先开口的是魏总监,他开口说道:“李董事长,我知道你曾经预测过亚洲金融危机,也曾经预测过安然和世通的破产,这一次你又预测,美国将要迎来一场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可不可以具体的谈一谈?”

    “好,我先说结论吧,根据我的观察,美国即将爆发一场次贷危机。而且会波及整个世界,最终造成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李卫东开口答道。

    “次贷危机?是美国的次级房贷市场么?”叶教授开口问。

    “对,就是次级房贷市场。”李卫东点了点头。

    “李董事长,你的依据,该不会是新世纪金融事情破产保护那件事情吧?”这一次说话的是黑武士陈爱思,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挑衅,显然是不太认可李卫东的观点。

    “新世纪金融只是其中一个指标。除此之外,美国的房屋成交量下降,以及房贷违约率上升,都可以作为次贷市场即将爆发全面性危机的前兆!”李卫东开口答道。

    新世纪金融是美国著名的次级贷款机构,这家企业在2007年四月份申请破产,从而导致美股大跌。

    按说这个时候,投资者们应该对次贷危机有所警觉才是,然而到了六月份的时候,美股又涨回来了,这让广大投资者们认为,市场还是好的,从而轻视了次贷危机的严重性。

    只听李卫东接着说道:“美国的贷款政策过于宽松,特别是次级贷款的门槛更是非常低,监管更是非常不利。不夸张的说,现在美国,即便是一条狗,也能从银行拿到贷款!”

    李卫东所说还真不是夸张,当时的美国,真的有人用狗的名字从银行拿到了贷款。

    李卫东继续说道:“次级贷款主要用于房贷市场,如果房价一直在上涨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房价停止了上涨,甚至出现下跌,那么次级贷款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坏账。

    如果仅仅是次级贷款的坏账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次级贷款所衍生的其他市场,比如CDS、CDO等金融产品,都会崩盘。

    而以目前美国金融市场上CDS和CDO的体量,一旦崩盘的话,整个美国的金融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如今美国房屋成交量下降,正是第一块多米诺骨……“

    “你说的这些基础的金融知识,我们都懂!”陈爱思一脸不耐烦的打断了李卫东的话,他接着说道:“我一直在关注美国的CDO情况,跟次级贷款市场有关的CDO,大部分的评级都是比较高的,今年以来,相关CDO的评级都在A级或者以上。”

    “你所看的评级,是标普的,还是穆迪的?”李卫东马上问道。

    世界上有三大评级机构,分别是标准普尔、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以及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其中惠誉是在英国,标普和穆迪都在美国。

    陈爱思则开口答道:“标普的和穆迪的都差不多!”

    “差别可大了!”李卫东微微一笑,随后开口说道:“如果我作为客户,去标普评级,他们要是敢给我低评级的话,我立马会转投去穆迪,标普永远别想在我这里得到一分钱的生意,而反之则毅然!”

    “你的意思是,标普和穆迪在评级上作假?”陈爱思话刚出口,却发现自己有些草率了。

    作为曾经的华尔街黑武士,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标普和穆迪在评级方面的门道!

    做评级的公司,不仅要足够的专业,还要做到公正。

    然而无论是标普还是穆迪,他们都是商业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他们评级的对象,都是他们的客户。

    你让一家商业盈利机构面对客户时谈“公正”,这恐怕有些困难。

    正如李卫东所说的,如果标普给某个客户评级过低,客户转头就去穆迪了。同样的穆迪给客户评级过低,客户转头就去标普了。

    这种情况,华尔街的精英们自然都知道,只不过大家都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有捅破那一层窗户纸罢了。

    在座的不少人都有华尔街的工作经验,对于评级机构这一套操作也都是心知肚明。

    几秒后,陈爱思无奈的叹了口气:“好吧,我承认评级机构很可能会给客户高一些投资评级。”

    李卫东则顺着陈爱思的话,接着说道:“我想在坐的也都知道,即便是标普或者穆迪,也是不靠谱的,这也是我认为美国必然会爆发次贷危机的另一个依据。

    信用评级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评级进行了扭曲,并且成为了常态,也就意味着而美国在金融货币政策的监管方面是极其放松的,甚至是监管不力的。

    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本来就危机四伏,政府在政策上还不进行严格的监管,完全就是听之任之,让问题越来越严重,你不危机谁危机!”

第703章 三十年太长,只争朝夕!

    李卫东这边说着自己的观点,魏总监则低声的向几位保险公司的领导解释着一些专业术语。

    2007年,中国信贷领域还不像后世那么的精彩纷呈,在那个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没有兴起的年代,诸如P2P网贷,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贷,现金贷,各种助贷等等,尚且处于空白领域。

    即便是信用卡的审批,当时的监管也比较严格,更别说其他信用消费了。普通人对次级贷款这东西,就更是没有概念,更何况是次级房贷市场。

    美国的次贷市场却是泛滥的,那几位在华尔街工作过的金融专家,自然对于美国的次贷市场比较熟悉,然而保险公司的几位领导,对此却顶多是知道一个皮毛。

    李卫东很清楚,要拿到十五亿美金的融资,关键还是得看这几位领导的态度,于是李卫东决定,干脆从源头讲起。

    “诸位领导,我还是从头说一说,美国即将爆发的这一场金融危机吧,这事情还得从贷款买房说起……”李卫东清了清嗓子,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老百姓买房钱不够,便将买的房子做抵押,从银行按揭贷款,这个各位明白,不用过多解释。

    虽然房贷的回报率很客观,办个三十年的贷款所还的利息可能比本金还要高,但是房贷的回报周期实在是太长了,一个房贷动辄二三十年才能还清贷款。

    美国的银行觉得三十年太长,我只争朝夕!于是在六十年代的时候,一个叫刘易斯的经济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抵押支持证券的东西,简称MBS。

    这种MBS就是将客户的贷款打包变成证券,用低于按揭利率,但高于本金的价格卖出,以后购房者所偿还的本息,都归债券持有者所有。等于是债券认购者间接的把钱借给了购房者。因此MBS也被称之为房贷债券。

    简单的说,这种MBS让银行由出钱的一方,变成了二道贩子,银行将有钱人的钱借给购房者买房,将还款风险专家给债券持有者的同时,还从中吃了一波利差。

    而且通过出售MBS,银行可以快速的回笼资金,然后再将回笼的资金贷给购房者,再打包MBS卖出去回笼资金,然后再贷款,以此周而复始。

    因此有了MBS以后,银行受理的房贷就像是滚雪球,越滚越大,理论上是可以无限制的滚下去,而这个过程中银行也能不断的赚取利差。

    也正是MBS,将美国的房地产行业,从资本化带入了证券化,这一创举给美国的银行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但是却给美国的金融业埋下了隐患,这个隐患就是未来所发生的次贷危机。”

    隋主任马上跟风说道;“是啊,这个MBS对于银行业而言,真的是好东西,我之前还在银行的时候,就跟团出国考察过这个MBS。但是考虑到其中的金融风险,咱们国家还没有这东西。”

    “我记得前两年国内好像出台了一个试点办法吧?”有一位领导开口问道。

    “2005年的时候是出台了一个《信用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但最终是雷声大雨点小,毕竟信贷在咱们国家,规模还比较小,具体应用也不成熟,不可能迈这么大的步子。”隋主任还开口答道。

    亚洲的MBS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才逐渐开始发展的,最早引入MBS的是港岛,随后韩国、日本、泰国等国也开始在MBS领域的尝试。

    中国的金融市场比较保守,监管也更加严格,直到2015年的时候,央行和银监会才发布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

    到了2020年,全国MBS的发行量也只有4243亿人民币,而当年光是公积金贷款就发放了1.3万亿,对比同时期近五十万亿的房地产贷款余额,还不到百分之一。

    对于银行业而言,回笼百分之一的资金,只是毛毛雨而已,都不够付一年期定期利息的。

    但是作为金融机构,肯定是很希望国家开放MBS的,这东西完全就是白赚利差,国内的金融机构去美国参观,看到人家的MBS,早就馋哭了。

    之前说话的那位领导接着说道:“李董事长,美国的MBS,我们是有所了解的,不过这个跟你所说的次贷危机有什么关系?”

    “次级贷款也是贷款,一样可以做成MBS出售的,只不过这种MBS的风险要大得多!”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习惯了超前消费,寅吃卯粮,今天花明天的钱,因此刷信用卡是美国人日常生活方式,而这个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很多的信用比较差的人。

    比如我还信用卡稍微迟了一些,信用就会降低,再比如我每一期只还最低额度,虽然不会降低信用评级,但银行也不会给我提高评级,我就贷不到更多的钱。

    另外像是一些经常失业的人,收入不稳定的人,甚至是根本没有收入的人,这些人的信用评级也不会很高,他们的还债能力较低,所以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只能去申请次级贷款。

    次级信用贷款者买房,只能去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这种贷款利率虽然高,但是风险也很大,贷款者随时都会有断供的风险。

    由于最近几年美国房价一直在上涨,使得很多美国人愿意去投资房地产,同时也正是因为房价不断上涨,银行也乐于发放次级房贷。

    反正房价是涨的,哪怕是贷款者还不起钱,银行把房子收走然后卖掉,也能把贷款拿回来,说不定还能赚上一笔。

    如果房价一直在上涨的话,那么大家都有得赚,但是如果房价下跌的话,发放出去的次级贷款就收不回来了,最终便成了一笔坏账。”

    “放贷总是有风险的嘛,只要风险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更何况次级贷款的收益本来就高,可以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有人马上说道。

    李卫东则开口说道:“我前不久刚刚去了一趟美国,当时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断供率已经超过了5%,现在肯定更高。我认为5%的断供率,已经达到了风险可控的底线了。

    哥哥好坑美国的房屋贷款跟咱们可不一样,他们的银行是没有追索权的,这会增加房贷的断供率。现在美国次级贷款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提到数字,众人的目光又投向了几位金融专家。

    魏总监率先开口说道:“5%的断供率,的确是很高的。不过只要及时出台有效的政策,风险应该还可以控制。”

    陈爱思则开口说道:“如果放在金融市场上,这个数字的确挺危险的,胆子大一点的操盘手已经可以在次级房贷市场做空了。”

    李卫东心中暗道,这厮不愧是华尔街黑武士,满脑子都是做空。

    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美国的经济开始恢复繁荣,房价也一直呈上涨的趋势,特别是在互联网泡沫之后,大量的资金全都流入到了房市,使得美国的房地产也出现了一定的泡沫化。

    当时在美国买房就跟在中国买房一样,肯定是稳赚不赔的,因此美国也诞生了很多炒房者。而由于次级贷款的门槛很低,哪怕是一条狗都能贷到款,所以很多炒房者都是使用次级贷款来炒房。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房屋贷款,银行是没有追索权的。在美国,还不上款的房奴们也不用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举个例子,你在中国贷款买房,房款加利息是1000万,你首付300万,贷款700万,后来经济不好,房价下跌了,你的房子只值500万了,这个时候你说我不还了。

    于是银行把房子收走了,拍卖500万,这时候由于你还有700万的贷款,所以你还会欠银行200万,这200万你是要接着还的。

    亚洲国家普遍的都是这种模式,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很多日本人明知道自己的房子已经不值钱了,但仍然会坚持偿还贷款,也是这个原因。

    而在美国,同样的案例,由于银行没有追索权,这200万是不用还给银行的,算作是银行自己的损失,房奴不用担心银行天天上么追讨。

    由于MBS的存在,贷款的风险早已经转嫁给了MBS的债券持有人,所以实际损失这200万的,是那些购买了MBS的投资者。

    当然你断供的话,也不是什么事情没有,你的个人信用会受到影响,会被银行拉入黑名单,甚至会被迫申请破产。

    但如果你用次级贷款炒房,那么恭喜你,个人信用这一招对你的影响也不大,反正你本来就属于信用评级比较低的那一类,跟狗是一个级别的,你总不能指望一条狗有信用吧。

    因此用次级贷款炒房的人,也更容易断供。只要房价下跌,就会产生大量的断供潮。

    在2006年底的时候,美国次级房贷的断供率,已经向着5%的开始冲刺了,当时金融领域已经有专家提出预警。然而美国的银行对此完全熟视无睹,而是继续的推销次级贷款。反正最后亏的也是MBS投资者,银行的佣金是一分钱不少赚。

    美国的监管部门对此也熟视无睹,彻底贯彻了自由经济的那一套,没有出台任何措施,让危机的火苗越烧越旺,最终变成熊熊大火,燃烧了全世界的经济。

    ……

    会议室内,又有人开口说道:“我以前在证监会工作过,也负责过基金方面的工作。对于某些高收益的投资而言,别说是5%的损失,哪怕是到了10%的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更何况房地产市场毕竟不是金融市场,房地产是有实体的,有句话叫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贷款人断供,那房子还在那里,到时候银行收走房子,直接拍卖,多少也能回一些本钱吧!

    所以我觉得,美国次级房贷虽然出现了比较高的断供率,但顶多是影响个别的领域,对于整体金融不会产生致命性的影响,更不会产生金融危机。”

    李卫东马上回答道:“如果你用来投资的都是自己的钱,那损失5%乃是10%,都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你用来投资的钱,原本就是借的,以后是要还的,那么你还亏得起么?

    美国的投资银行可不会只拿自己的钱出来房贷,他们都是会采用杠杆的,而且通常是高达20到30倍的杠杆,也就是说他们投入到次贷市场上的钱,几乎都是借的。

    举个例子,假如一家投资银行有30亿美金,他玩个30倍的杠杆,就能拥有900亿美金去投资。

    如果他盈利5%,那么就能获利45亿美金,相当于是他用30亿赚到了45亿,这可是150%的暴利。

    但如果他亏了5%,那么他就亏掉了45亿美金,但是他的本金只有30亿美金,所以最终他还欠了15亿的美金。

    按照这么计算的话,用20倍杠杆的,也只能承受5%的损失,否则就会被清盘,而用30倍杠杆的,只能承受3.33%的损失。”

    那人恍然般的点了点头,但旁边一人却开口说道:“我知道美国的金融体系比较自由,但是20到30倍的杠杆也太过了吧!银行敢进行这种高保险的操作么?更何况美国对于信贷风险准备金方面也会有硬性要求吧?”

    李卫东点了点头:“确实如此,所以美国人又发明了一种东西,叫信用违约互换,英文简称为CDS。各位领导对于保险业都比较熟悉,应该对于CDS都比较的了解吧?投资银行通过CDS,规避了风险问题,自然就可以进行高风险的操作。”

    CDS是国外债务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这种东西就是买卖双方对于制定信用事件进行风险转换的一个合约。

    打个比方,银行发放了900亿的次级贷款,能赚20%也就是180亿,但是银行担心贷款收不回来,于是就去找了另外一家金融机构,说我给你30个亿的保费,如果有贷款人换不上钱,这钱就由你来赔。这样银行不用承担风险,还白赚150亿。

    而这家金融机构机会去调查和计算还不上钱的人有多少。经过调查发现,还不上钱的只有1%,也就是900亿的贷款当中,有9亿是还不上的。

    这么一算,银行给我30亿保费,我赔9亿,还能赚21亿,这笔买卖划算啊!于是金融机构就接下了这笔买卖,形成了一笔CDS合同。

    当然实际的操作中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房贷的期限都是比较长的,银行买保险也不可能只买一年,明年就不买了,因此最终形成的CDS合同,时限也比较长,十年期、二十年前、三十年期都有。

    但是对于美国的金融机构而言,三十年太长,还是得只争朝夕!

    于是签下CDS的那家金融机构,会将CDS合同转卖。

    还是刚才的例子,银行给我30亿保费,但是得合同到期后才能拿到,我是急脾气,不愿意等,就想马上拿钱,那我就找了另一家金融机构,说我给你25个亿,为我的这份CDS合同买一份CDS合同。

    这相当于是保险公司找另一家保险公司,为自己的承保的保单再买一份保险,真到了要理赔的时候,自己不用掏钱,是另一家保险公司承担赔付责任。

    另一家金融机构一算账,900亿贷款只有9亿还不上,所以25亿的保费,我能赚14个亿,这笔买卖划算啊!于是就签了CDS合同。

    而第一家金融机构,就这么一倒手,便赚了5个亿。

    然而第二家金融机构也觉得,三十年太长,我只争朝夕。

    于是又去找第三家金融机构签了一份CDS,相当于是给保险的保险,买了一份保险,自己赚了一笔,同时也将赔付风险转嫁给第三家金融机构。

    第三家金融机构也是三十年太长,只争朝夕,于是又去找第四家金融机构签CDS,第四家又找第五家,以此类推。

    这就像是套娃一样,最终这第一笔的CDS,被套了好多层的娃,而CDS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所以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美国GDP虚高,是有道理的,至少美国金融服务业所占据的GDP,是真的有水分的。

    就比如CDS,本来一份保险,经过金融机构的操作,变成了保险套娃!

    相当于是一根骨头,被每一只狗都舔一遍,那就是每只狗都吃了骨头了。但骨头还是那根骨头,并没有变成两根骨头。然而每只狗舔过这跟骨头,都计算GDP,这里面能没水分么!

    CDS合约的本质跟保险是一样的,而在场的都是保险公司的人,自然也都知道CDS是什么东西。

    于是李卫东没有解释CDS,而是接着说道:“根据我所搜集到的数据,目前美国的CDS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60万亿美金,如果有10%的市场违约,就是6万亿美金!”

    6万亿美金这个数字,的确让在场众人吓了一跳。

    有人忍不住惊呼道:“6万亿美金的损失,这也太夸张了吧!咱们国家去年的GDP是多少来着?好像是2.75万亿美金,6万亿美金相当于是2.2个中国的GDP了!这要是损失掉的话,真得爆发金融危机!”

    “也未必!”有人开口说道,说话的正是叶教授。

    众人的目光立刻望向了叶教授,只听他开口说道:“我这里有一个数据,是美联储公布的,全美国总资产在三亿美金以上的银行,有两千多家,而他们的资产总和超过了19万亿美金。

    这还只是有一定规模的银行,再算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等,数量大的难以想象。

    6万亿美金对于别的国家而言是天文数字,但是对于整个美国的金融体系而言,6万亿的CDS市场违约,虽然会令其大伤元气,但也不是不能承受的。

    依我看来,李董事长的思路很明确,分析也很到位,美国的次贷市场出问题是必然的事情,这一点我很认同李董事长。但是以此来断定,会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还是为时过早的!”

    “叶教授说的是。但说CDS市场的问题,就说有金融危机,的确是还不够确切。”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但要是加上CDO呢?更何况还是一大批评级过高的CDO!”

    李卫东的话题回到了之前谈到的CDO上。

    此时,无论是叶教授,还是那位魏总监,都仿佛想到了些什么,同时眉头一皱。

    唯独那个混血儿陈爱思,却是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

    这个华尔街黑武士,又在琢磨做空了。

第704章 融资到手

    会议室中,几位金融专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保险公司的领导虽然依据是一脸懵懂,但是从专家的表情,便能够感觉到,李卫东说的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如果只是次级贷款断供率升高的那百分之几,对于美国那庞大的经济体量而言,不过是毛毛雨而已,无非就是银行受点损失,贷款人信用降低而已。

    美国光是3亿美金规模以上的银行,就有两千多家,资产超过十九万亿美金,断供损失的那点钱,均摊到十九万亿美金的资产上,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CDS的违约则要严重的多,主要是套娃套的太大了,也使得CDS违约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几何倍的放大。

    但即便是这样,CDS违约也就是造成局部性的金融问题,顶多类似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种情况,以美国的经济体量也能撑得住。

    然而再加上CDO的话,那就是全面性的金融风险了,对于美国的整个金融体系都是一场核打击,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CDO的全程是担保债务凭证,就是把所有可能的现金流打包在一起,并且进行重新包装,再以产品的形式投放到市场的凭证。

    这个现金流可以是债券、债务、保费、CDS等,全都是固定收益产品,可以预测到未来的收益。也就是说这个CDO,本身就是一种固定收益证券。

    你可以把CDO看成是一堆借条,等到借条到期,借款人来还钱,就能得到收益。但是借钱的人到期不还钱耍赖皮,那么就会产生损失。

    CDO这个东西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把各种各样的现金流分拆再打包,就相当于是分散投资,降低了风险。

    但是负责将现金流拆分打包的人,却有问题,再好的金融产品,也架不住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玩骚操作啊!

    最初的CDO里面,都是一些比较优质的现金流,也就是都能兑现的借条。

    但是优质现金流就那么多,卖着卖着就不够卖的了,于是金融机构就开始往CDO里面,掺杂一些不那么优质的现金流。比如次级贷款所产生的MBS和CDS这种高风险产品。

    这相当于好产品和坏产品搭着***如你买一箱好苹果,得顺便买一个烂梨。

    再到后来,金融机构发现,我手里的烂梨有些多,好苹果有些少,于是干脆就提高烂梨的比例,你买一箱好苹果,就得买一箱的烂梨。

    但是顾客也不是傻子,我买一箱苹果,有一个烂梨,尚且可以接受。可是一箱苹果里,一半都是烂梨,这我肯定不干了,傻子才会买呢!

    于是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又进行了一波骚操作,那就是在分拆重组产品的时候,尽可能的做的复杂一些,让顾客搞不懂我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好苹果,有多少烂梨。

    之前说过,CDS这种东西就是给保险卖保险,然后不断的套娃,而这种套娃的模式,就非常适合在分拆重组的时候进行骚操作。

    比如银行贷出了100万的次级贷款,然后去找保险公司买CDS,搞了个合同1号,保险公司再找其他保险公司,给合同1号买保险,搞了个合同2号。

    以此类推,最终这100万次级贷款,套娃套出了10份合同,分别是合同1号到合同10号。

    金融机构就把合同1号到合同10号,分拆成100份,然后挑10份打包在一起组成CDO,拿到市场上出售。

    而当投资者看到这份CDO,总得了解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吧,于是从里面挑出一份合同,发现是合同10号。

    合同10号是针对合同9号的保险,买家想要知道合同10号里面是什么,就得去看合同9号,而想要知道合同9号是啥,又得去找合同8号。以此类推,最终找到合同1号,才会发现,原来是那100万次级贷款的保险。

    然后买家又从CDO里面抽出另一份CDS合同,可能是另一个套娃的合同10号,然后他再去找另一个套娃的合同9号,再以此类推,又经历了一个麻烦的过程。

    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骚操作就是,把一大堆套娃的合同10号,塞进CDO里面,这样买家根本就不可能查清楚,CDO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有经济学家这种CDO比喻成开盲盒,但实际上这东西比开盲盒还狠。

    盲盒这东西,也只是你开之前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当你把盲盒打开以后,里面有什么东西一目了然。

    然而被华尔街包装过的CDO,不光你买之前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就算你买了之后打开一看,你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而由于CDS的套娃实在是套的太多了,所以有些时候,负责对CDS进行拆分重组的金融机构,自己都搞不清楚我这个CDO里面卖的是什么东西!

    无论经济学还是社会学,这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你一个卖东西,不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而且这东西还卖了几十万亿美金!

    这种稀里糊涂的金融产品,怎么可能没有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引爆,也难关全球经济跟着吃瓜落。

    华尔街的骚操作,最后弄的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卖的CDO里有什么东西,投资者就更搞不懂了,而这也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

    作为投资者,我都不知道自己投资的社什么玩意儿,那我该怎么选择产品?市面上有那么多CDO,我该投资哪一款?

    而这个时候,专业的评级机构就有用武之地了。

    投资者虽然不知道那些CDO里面都有什么东西,但是可以去看CDO的信用评级,评级高的,那肯定就是信用好的产品,评级低的肯定就是信用差的产品。

    这就像是我们平日里看电影和电视剧,你不知道这部电影好不好看,又不想开坑踩雷,那就看一看这部电影的某瓣评分。

    一看某瓣评分9分,那肯定是部好电影,完全就敢于入坑了,甚至会觉得错过的话很可惜。即便是压根没看懂电影讲的什么,也会本能的觉得这是一部牛比的电影。

    若是一看某瓣评分2分,那就肯定是一部烂片,看都不想看,即便是看了,也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尽可能的在电影里面挑毛病。

    电影的评分,帮助观影者挑选了电影,而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就是帮投资者挑选了要投资的产品。

    投资者要购买一款CDO产品,虽然他搞不懂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但是当他看到标准普尔对这款CDO的评级是AA级时,就会觉得这是一款信用还不错的产品,值得去投资。

    而当他看到标准普尔给这款产品的评级仅仅为C级时,这时候投资者就会知道,这款产品的信用比较一般,投资的话要面临比较大的违约风险。

    在理论上,信用评级也没有问题,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评级机构专业和公平的基础上。

    问题就是无论是标普,还是穆迪,都是商业机构,人家是指望着评级吃饭的!

    如果评级机构给CDO一个比较低的评级,那么他们就失去了这个客户。

    结果就是,进入到2007年以后,无论是标准普尔,还是穆迪,对于美国CDO产品的评级,从来没有低于过A级!

    也就是说,某一款CDO产品,里面可能都是次贷有关的CDS,不光是有一堆套娃,而且这些套娃都即将面临违约,真要是评级的话可能连B级都评不上,结果标普和穆迪却给了人家A的评级。

    当投资者看到这个A的评级,也就上当购买了。

    这就像是某瓣评分非常高的一部电影,结果你看过以后发现拍的是什么烂玩意儿!然后恍然明白过来,那么高的分数肯定是花钱刷上来的。

    投资者购买CDO产品也是如此,只不过当他们醒悟的时候,已经血本无归了。

    李卫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点名了美国评分机构对于CDO过高的评分,此时再联想到华尔街对CDO的那一套骚操作,有一定金融知识的人立马就明白过来,这等于是评分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伙坑投资人的钱。

    对于没有在华尔街待过的人而言,这种骚操作的确有些太不可思议了,这哪是在从事金融,简直就是在诈骗!

    更何况中国的金融监管力度要严格的多,作为保险公司,你可以这不赔那不赔,但你绝对要正视上级的监管。

    果不其然,一位保险公司的领导马上说道:“这样做的话不是在骗人么!美国的监管机构难道就不管么!”

    “他们还真不会管!”

    这次回答的不是李卫东,而是陈爱思。

    作为曾经的华尔街黑武士,陈爱思对于美国的金融监管力度是门儿清的,他当然很清楚,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是多么的不作为。

    李卫东则顺着陈爱思的话说道:“如果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有所作为的话,早在次级贷款市场的层面上,就已经开始监管了!

    从整体金融层面上看,次贷市场的低门槛和无序放贷、大量的次级房贷的MBC、次级房贷CDS的无限套娃,这些都只能算是孕育好了一枚炸弹。

    最终这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形成了一个CDO,就等于是给炸弹拉扯出了一根引线。而评级机构的过高评级,则点燃了这根引线。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只要在引线燃尽之前,浇一盆水灭掉,那么危机也能解除,而能浇水的人,就是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

    可他们却完全无所作为,任由引线慢慢的燃烧,最终烧到了炸弹那里,结果自然就是炸弹爆炸。而现在,这跟引线已经烧了大半了,距离炸弹爆炸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旁边的隋主任也帮衬着说道;“李董事长,我差不多是听明白了,我来从头叙述一般,你听听我说的对不对。

    由于美国银行在融资过程中使用了大规模的贷款,所以他们承受不了太高的断供率,而美国的次级房贷断供率正在上升,即将超过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

    一旦银行承受不住,次级贷款市场就会崩盘,到时候就会联动与次级房贷市场有关的MBC和CDS,而MBC和CDS出现违约,又会联动相关的CDO。

    CDO出现违约的话,就会联动整个美国的金融体系。美国的金融体系出现问题,又会影响全球的金融,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这个意思吧?”

    李卫东点了点头:“金融层面是这个意思,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层面的问题。次级贷款市场崩盘,大量的房屋断供,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会萎缩,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同样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同时房屋断供会降低购房者的信用评级,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消费,房地产市场的萎缩,同也会影响到消费,多方面的联动之下,整个消费市场都会出现问题,这会影响到美国的经济。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的不畅,全球都会跟着遭殃,到时候全球的经济都会出现一定的衰退。再加上之前所说的金融危机,双重打击之下,很可能会爆发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而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会引起很多的连锁反应,比如某些高负债的国家会发生债务危机、经济危机所引发的货币贬值会推高能源价格、还有就是成本所引发的供应转移。”

    谈到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在座的人再也无法保持冷静,大家的表情全都显得严肃起来。

    终于,为首的一位领导发话道:“李董事长,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今天你给我们上的这一课,可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啊!”

    “我只是瞎分析一通,在几位专家面前献丑了。”李卫东马上谦虚的说道。

    那位领导则接着道:“李董事长,你今天的这一堂课的内容,我们也得消化一番,要不咱们今天的就到这里?”

    “也好,各位领导都是贵人事忙,能抽出宝贵时间,听我在这里唠叨,我已经是很荣幸了。那么我就先告辞了。”李卫东马上说道,

    李卫东也知道接下来的时间,保险公司的内部会讨论他今天所说的这些内容。

    “我去送送李董事长。”隋主任起身说道。

    隋主任将李卫东送出了会议室,而其他人却依旧坐在原地,没有挪窝。

    估摸着李卫东已经走远了,为首的那位领导才开口问道:“魏总监,你觉得李卫东说的这些,有可能发生么?”

    “他说的这些,已经在发生了。”魏总监默默的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单纯从金融专业的角度将,是极有可能向着李卫东所说的那种情况发展的。”

    “也就是真的有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对方马上问道。

    “可能性是有的。”魏总监接着说道:“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有关美国房地产的所有投资,要立刻撤出,我们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其他投资,也应该重新审慎,这样至少可以避免损失。”

    叶教授在旁边补充道:“除此之外,我还建议,我们跟美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往来,也应该进行收缩,30倍的杠杆啊,风险实在是太大了,美国的那些投资银行敢赌,我们可赌不来,不如趁早收回资金!”

    几位保险公司领导纷纷点头,这些人还是比较害怕投资风险的,倒不是怕亏钱,主要是怕丢官。要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的事情而损失一大笔钱的话,在座的当中,指不定就有背锅侠要被降职了。

    然而华尔街黑武士陈爱思却开口说道:“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现在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撤资,既然美国的次级房贷市场要出现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做空呢,到时候肯定能大赚一笔啊!”

    “做空次级房贷市场?怎么做空?这又不是股票,还有涨有跌。无论是MBS、CDS还是CDO,都是固定收益的。”叶教授开口问。

    “叶教授,我留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华尔街就有一种CDS,专门针对MBS的信用违约互换。我们也可以用同一种手段啊!”陈爱思开口说道。

    “还有这种东西?”叶教授有些吃惊的张了张嘴,随后有些气恼的说道:“当年我离开华尔街的时候,他们好歹还有些底线,怎么现在连这种底线都没有了!”

    华尔街并不缺少金融才俊,当然会有很多人已经看出次贷危机的隐患,而以华尔街的尿性,肯定会有人借此做空大赚一笔。

    但是当时的华尔街并没有做空次级贷款的产品,于是有位大聪明就琢磨着,既然没有现成的做空产品,那我就自己想办法做一个呗。

    这个大聪明就找了高盛,说我想定制一个信用违约互换,也就是CDS,针对的对象便是次级房贷的MBS债券。如果MBS债券出现违约的话,那么高盛就要赔给我一笔钱。

    高盛心说,怕不是哪来了个傻子吧!既然你愿意送钱,高升便欣然答应了。

    而这个大聪明也没有只撸高盛一家的羊毛,像是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等,挨个撸了一遍羊毛。

    这位大聪明就是“次贷先知”迈克尔-巴里,也是电影《大空头》里面的原型。

    ……

    隋主任的声音从手机中响起:“李董事长,我们公司已经答应了你十五亿美金的融资,这可是个大喜事,你得请我吃饭啊!”

    李卫东长出一口气,看来次贷危机这个信息,还是很有价值的,至少在保险公司的高层看来,这个消息值十五亿美金的融资。

    随后李卫东开口答应道:“没问题,你挑地方,山珍海味,想吃啥就吃啥!”

    李卫东心中暗道,十五亿美金的融资都搞定了,别说是吃山珍海味,都能弄只大熊猫来让你舔两口,当然只是舔两口,舔完了还得把大熊猫送回动物园。

    “要不就吃烧烤吧,我知道一家店,那腰子烤的,特别好吃!”隋主任看起来很喜欢这种骚气蓬勃的东西。

    两人约好饭局地点,李卫东刚挂了电话,另一部手机就响起来。

    “喂,董事长,收购捷豹路虎的事情出问题了。福特公司刚刚发来通知,说工人反对这次的收购案!”

第705章 你敢罢工,我敢炒你鱿鱼!

    李卫东飞到了美国,又一次来到了福特公司,见到了福特公司的CEO比尔-福特。

    比尔-福特一脸无奈的说道:“李先生,关于捷豹路虎的收购桉,我们是遇到麻烦了,汽车工人联合会的那帮家伙,要破坏我们的交易。”

    “汽车工人联合会?就是汽车工人的工会组织吧?”李卫东开口问。

    “对,他们是这世界上最无耻的组织!”比尔-福特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

    李卫东则接着问道;“这个汽车工人联合会,是否拥有捷豹路虎的股份?”

    “当然没有,他们这是个工会组织,凭什么有企业的股份!”比尔-福特接着补充道:“捷豹路虎的股份,由我们福特集团百分百持有。”

    李卫东又问道:“那你们福特集团,是否跟汽车工人联合会签署过有关于资产交易的合同?比如需要经过他们同意,或者需要达成某个条件,才可以交易捷豹路虎?”

    “也没有,我们怎么可能签那种东西!捷豹路虎可是我们的资产!”比尔-福特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你还担心什么?”李卫东接着说道:“我们可以继续交易,跟汽车工人联合会有什么关系?除非是福特公司对我们之前谈成的条件还有所保留!”

    李卫东的这句话,暗含的意思就是在说,你福特公司是不是对15亿的金额不满意,想要变卦了?

    比尔-福特急忙说道:“李先生,我们福特公司绝对是有诚意完成这笔交易的。更何况我们与汽车工人联合会之间,本来就是水火不容,我们可不会跟这些贪婪的家伙扯在一起!”

    李卫东点了点头,既然不是福特公司背地里搞事情,那压力就减轻了许多。

    比尔-福特却接着说道:“李先生,你可千万不要小看汽车工人联合会,那帮家伙可不好对手。我们美国的汽车企业,跟这些人斗了快一百年,几乎是从未占到过便宜。”

    “一百年?民用汽车的历史也就是一百年吧!”李卫东微笑着说道。

    “如果从1908年,我们福特公司推出T性车开始算起,的确是刚刚一百年,而汽车工人联合会也正是随着我们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而壮大的!”

    比尔-福特轻叹口气,接着说道:“我们福特作为美国最悠久的汽车企业,也是最经常与汽车工人联合会打交道的。就比如我,当年进入到福特公司管理层,第一个任务便是跟汽车工人联合会进行谈判。”

    李卫东则继续问道:“我还是之前那个问题,汽车工人联合会一没有捷豹路虎的股份,二没有跟福特签署任何协议,他们凭什么可以叫停我们之间的交易?”

    李卫东其实是明知故问,他想从比尔-福特口中套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比尔-福特很上道的解释道:“虽然汽车工人联合会一没有股权,二没有协议,但是我们必须得重视他们的意见,这就是在美国经营企业的规则。

    其实汽车工人联合会并不是真的想要阻止这一场交易,他们无非就是想从中要一些好处罢了,比如提高工资,更好的医疗保险,更多的退休补贴等等。”

    李卫东故意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开口说道:“我明白了,既然要换老板了,所以要跟新老板要更多的好处,对吧?”

    “没错。”比尔-福特接着说道:“最近几年,汽车工人联合会动作频频,其实即便是没有这笔交易,他们还是会找其他的借口,向我们这些汽车企业索要各种福利的!”

    “那如果我不打算给他们好处,那他们能拿我怎么办?”李卫东一脸不屑的说道。

    “到时候汽车工人联合会会鼓动工人示威、抗议、游行,甚至是罢工。李先生,我知道你在中国有好几家工厂,你应该清楚,一旦工人罢工的话,最终受损失的将会是企业。”

    比尔-福特接着说道:“企业每一天的运营都需要成本,只有生产才能产生利润,抵消成本,一天的罢工,就意味着一天的损失。所以当面对罢工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妥协。”

    “员工入职的时候,应该都会签合同的吧?罢工属于旷工行为,无故旷工是要被开除的。为什么不把那些闹事的工人开除,再招一批?美国的汽车工业发达,近百年来肯定培养了不少的汽车工人,还怕招不到人么!”李卫东接着说道。

    美国解雇员工的难度是很低的,除了蒙大拿州之外,美国所有就业规则都是“atwill”就业,也就是雇主可以随时解雇员工个雇佣关系,无论是否有理由,也无需提前通知,一句你被炒尤鱼了,就可以收拾东西走人了。

    这听起来像是方便了雇主,但实际上雇员也拥有同样的权力。雇员同样可以随时离开岗位,而无需实现通知,也就说如果当其他企业挖墙脚时,雇员也可以一句“老子不干了”,直接职走人。,

    比尔-福特则开口解释道:“李先生,虽然美国汽车工业很发达,全美也有很多从事汽车制造业的工人,但招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工人们总是要求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福利,更短的工作时间,才肯来工作。而且很多熟练的汽车工人,本身就是有工会背景,这种人招进来,反而会更麻烦!说不定会带来新一轮的罢工。

    与其那样的话,倒不如稍微的给工人一些甜头,让他们安安稳稳的工作,至少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正常秩序。我们做企业的,还是希望以稳定的获利为主要目标。”

    李卫东沉吟片刻,接着说道:“一般的工人运动,都会有带头的,可以把带头的都开除掉,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其他工人没有了领头羊,也就不敢再闹事了。”

    “千万不能那样做!”比尔-福特急忙摇头,随后接着说道:“那样的话,那个代工的工人就会成为英雄人物,他会获得更高的威信,成为工会的干部,然后扇动更多的工人对付你!”

    李卫东不由得想起那个被亚马逊开除的名叫斯莫尔斯的员工,因为亚马逊一直没有工会,于是这家伙便组织工人运动,要求组建工会,最终举行了一次小规模罢工,然后他就被亚马逊开除了。

    结果这家伙摇身一变成了工人领袖,先是通过工会网站筹集资金,然后用筹集到的资金组织烤肉派对,整上点热狗披萨啤酒,请工人们吃饭。反正在美国肉类制品也不贵,这种烤肉派对的举办成本也不高。

    接下来他把活动的照片发到网上去,一边造势,一边继续筹集资金。不明真相的人一看,你这里活动举办的挺频繁啊,而且参加的人也多,于是他的名气就逐渐大了起来。

    随着名气的变大,来蹭吃蹭喝的人越来越多,活动也越搞越大,也能不断的筹集到资金,终于在办了两年的烤肉派对后,斯莫尔斯终于集齐了足够多的签名,发动了成立亚马逊工会的活动。

    最终亚马逊的工会顺利成立,这个曾经被亚马逊开除的员工,不仅仅成为了亚马逊工会的领袖,还成为了美国的知名人物,没事上个电视节目,拍个油管视频,再带着工人闹闹事,从企业那里讹一笔钱,日子过的那是相当的滋润。要是美国也流行直播带货的话,这家伙都能成为亿万富翁。

    只听比尔-福特接着说道:“李先生,以我跟汽车联合会多年来打交道的经验,我认为现在这种情况,最好是跟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人进行谈判。

    当然,你没有必要答应他们的全部要求,他们也没有指望你会答应全部的要求。谈判本来就是互相妥协的过程,可以给他们一些甜头,让他们对工人有所交代就是了。”

    李卫东一脸微笑的听着比尔-福特传授跟工会谈判的要领,等比尔-福特哔哔完了,他才告辞离开。

    等李卫东走远了,比尔-福特马上拨通了一个电话号码。

    “杰威尔先生,中国人刚才从我这里离开,他应该很快就会联系你们。你放心,我已经向他建议,尽可能的向你们妥协。等到具体谈判的时候,你们只要稍微降低一些要求,中国人应该就会答应的!”

    ……

    李卫东离开了福特公司。

    对于比尔-福特的所说的,福特公司与汽车工人联合会水火不容,李卫东也只相信了一半。

    福特公司与工会近百年的纠葛,双方不知道达成过多少次的协议,要说福特公司的高层与工会领袖没有交情,李卫东可不信。

    而这个汽车工人联合会,李卫东自然也是久闻大名。这是美国汽车企业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组织。

    工会组织建立的初衷,自然是为了工人争取利益,然而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国工会却成了工业生产的阻力。不夸张的说,美国的工会,绝对是美国最大的官僚化利益团体。

    南北战争结束以后,美国的工业开始蓬勃的发展,当时美国的工人比996还要辛苦,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是很正常的,没有周末,而且薪水还低。

    于是在1886年的5月1日,芝加哥工人就行了一场大游行,结果引来了芝加哥警察的镇压,而后为了今年这件事情,每年的5月1日被定为国际劳动节。

    一般人或许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节日,竟然起源于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作为五一劳动节起源的美国,自己是不过五一劳动节的。

    也得亏五一劳动节是起源于美国,韩国人才不敢偷。

    芝加哥大罢工后,美国的工会组织开始遍地而起,从纺织业,到采矿业,再到钢铁业,短短几十年里,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都有了专门的工会。

    然而到了二战以后,美国的工会却逐渐的变了质,很多工会开始公司化,工会组织也不再是群众组织,而是越来越像一间公司,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调解纠纷的时候会收取咨询费,甚至时不时的举行工人活动,目的就是为了从企业那里获得“供奉”。

    而对于很多底层美国人而言,想要脱离贫困发家致富,除了当运动员之外,还可以去当工会领袖。

    因为每到选举的时候,参选人需要工人投票,这时候工会领袖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伍德克尔,他曾经是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主席,因为帮助卡特助选,而成为了卡特的驻华联络处主任,中美建交后又成为了驻华大使,无业青年成功转型带编制公务员。

    美国的驻外大使,很多都不是职业外交官,大部分都是政治酬庸,这种人对于外交几乎是一窍不通,真正的外交,还是得国务卿说的算。

    现如今美国的工会明显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所以很多企业也是明确反对工会。

    不少传统产业,工会已经出现了,企业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而新兴产业,工会还没来得及成立,于是企业就千方百计的阻挠工会的成立。

    比如前面说的亚马逊,谁敢组织工会就开除谁,为了防止工会成立,亚马逊还花钱去打官司,起诉工会成立的流程不合法。阻挠了十几年后,直到2022年的四月,亚马逊才成立工会。

    而美国另一大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同样是反对工会的。苹果公司的员工直到2022年的六月份,才有一家零售店成立了苹果第一家工会。

    美国众多工会当中,势力最强大的,莫过于汽车工人联合会。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美国汽车产业足够强大,汽车工人很多,人多力量大,自然就有实力很资方叫板。

    第二则是因为汽车行业利润比较大,每当汽车工人要罢工时,汽车企业往往会采取怀柔的手段,给工人提升薪水和福利,经年累月下来,美国汽车工人的薪水就比较多,工会的经费也比较充足。

    要人有人,要前有钱,汽车工人联合会自然能发展壮大。

    而越是老牌的汽车企业,跟汽车工人联合会打交道的时间越长,工人的薪水也就越高。

    全美汽车工人薪资最高的企业,是克来斯勒在阿拉巴马州的工厂,其次是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工厂。这三大美国汽车制造,跟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交集时间也是最长的。

    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这三大车企的工人薪水处于中游水准,这是因为日本车企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前往美国建厂,只跟汽车工会打了四十年的交道。

    德国的宝马和大众,以及韩国的现代,给工人开的薪水最低。而他们跟汽车联合会打交道的时间也最短。

    德国的汽车制造业虽然很强大,但是德国车企在美国建厂的时间却比较晚,就比如大众的一代神车帕萨特,直到第七代才开始在美国生产,那时候帕萨特这款车型都快黄了。

    韩国的现代起亚也是在2010年以后,才加大了对美国的投资力度。这个品牌自从“萨德”事件之后,摆明了是要放弃中国市场了。

    至于特斯拉就不用提了,埃隆-马斯克恨不得一天骂工会八百遍。

    对于汽车工人联合会,各大车企自然是恨的牙根痒痒,但又无可奈何,资本家们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只能不断的向工会妥协。

    如今李卫东才刚刚筹到了收购捷豹路虎的资金,汽车工人联合会就出来搞事情,其实就是借机来收保护费的。

    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大概是汽车工人联合会最后的辉煌时刻。

    这一年的汽车工人联合会举行了一场14个州的联合大罢工,迫使克来斯勒付出了110亿美金,去改善工人的福利,这也直接导致了克来斯勒申请破产。

    这一次工会运动中,受惠的大概有42000名工人,相当于平均每个工人可以获利26万美金。但最终工人们显然没有拿到这么多,最终还因为克来斯勒申请破产差点失业。至于钱去哪里了,鬼才知道!

    搞死了克来斯克,汽车工人联合会还不甘心,又将矛头对准了通用汽车,同样是一场罢工,通用汽车也申请破产。

    接连搞死两大车企以后,汽车工人联合会也陷入了衰败,不少汽车工人都退出了这个组织。

    工人们只是想要更好的薪水和福利,可不是想丢饭碗。你把老板都搞破产了,我的饭碗也丢了,还有个毛福利!

    汽车工人联合会的经费,除了汽车企业上供之外,主要还是来自于汽车工人的会费,汽车工人加入这个工会以后,需要缴纳5%的薪水作为会费,工会才会帮工人争取权益。

    毕竟是美国嘛,一切还是向钱看,不给钱谁帮你办事!那些吹美国工会的公知们,可以消停一会儿了。

    工人们都退出了,汽车工人联合会收到的会费大幅度减少,运转会出现困难,声势也就大不如前。

    当然那是未来的汽车工人联合会,在2007年,汽车工人联合会依据是全美最强大,也是最令企业家闻风丧胆的组织。

    ……

    次日,李卫东见到了汽车工人联合会派来的谈判代表。

    来人名叫诺伍德-杰威尔,在未来他会成为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副主席,然后因为收了车企数百万美金的贿赂,被判监禁十五个月。

    当然不排除是汽车企业故意下套,把这家伙送进了监狱。

    两头吃好处也是美国工会组织的普遍现象,吃完工人吃企业,然后自己赚的盆满钵满。运气好一些,帮某个政治人物助选,还能捞一波政治资本。

    今天的诺伍德-杰威尔上身穿着一件蓝色的T恤,下身则是卡其色的休闲裤,看起来倒像是个普通工人。

    这是美国工会干部的标准打扮,虽然他们赚钱不少,但绝对不会像华尔街精英那样穿西装打领带穿正装。

    T恤加休闲裤,更能显得他们像普通的工人,而蓝色T恤更接近工装的颜色,也显示他们是代表广大蓝领工人,工人看到这身打扮,也会更信任他们。

    毕竟是发展了百年的工会组织,这种细节性的小套路还是很多的。

    互相介绍之后,诺伍德-杰威尔直接开口说道:“李董事长,我代表汽车工人联合会,以及贝姆赫尔的全体工人,反对你收购捷豹路虎!”

    “你们为什么要反对?”李卫东微笑着问道。

    “你的收购,会损害我们工人的权益!”诺伍德-杰威尔一脸义正严词的说道。

    “那你们的工人,会有那些权益受到损害?”李卫东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表情。

    诺伍德-杰威尔微微一愣,心说这就是个说辞,只是我们谈条件的开场白而已,你怎么就当真了?

    不过诺伍德-杰威尔的脸皮还是够厚,他一点儿都不尴尬,而是开口说道:“我们的工人有很多的权益都会受到损害,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我们的要求是明确的,你必须要放弃收购捷豹路虎。当然,如果你肯答应我们提出的条件,我们可以放宽这个要求。”

    诺伍德-杰威尔说着,直接掏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李卫东,同时开口说道:“我们的要求并不复杂,主要包括增加薪水,增加带薪休假,提高医疗保险及牙医额度,提升退休金补助,以及为工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这五项。”

    李卫东接过那份文件,看都没看,而是直接丢在了桌子上,同时开口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一条都不能答应!”

    李卫东的这副态度,让诺伍德-杰威尔很不爽,他本以为比尔-福特那边已经给了李卫东足够的暗示,而李卫东会答应部分的条件,来满足汽车联合会的要求,却没想李卫东对于这些条件,连看都不看,便直接否决了。

    “李先生,照你这你意思,是不打算跟我们谈判喽?”诺伍德-杰威尔面露狰狞,随后威胁着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通知你,捷豹路虎贝姆赫尔工厂的工人,即日起开始罢工!”

    诺伍德-杰威尔也强硬起来,他本以为这样肯定可以吓住李卫东,然而李卫东却耸了耸肩,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同时开口说道:“那你们就去罢工了吧!不过我要提醒你,你们敢罢工,我就敢炒你们尤鱼!”

    诺伍德-杰威尔勐的一愣,他在工会工作了多年,也参加过很多次的谈判,这么强硬的资方,还是第一次见到。

第706章 比谁头铁

    李卫东与诺伍德-杰威尔不欢而散,他大概率是要去组织工人罢工了。

    诺伍德-杰威尔当了几十年的工会干部,跟所有在美国建厂的汽车企业都打过交道,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李卫东这样,连谈都不愿意谈的资方。

    正常情况下,这种谈判都是工会先抛出一个条件,然后企业根据工会的条件,同样也开出一个条件,然后双方扯皮一段时间,最终达成共识。

    企业会提升一点福利,工会也不再闹事,然后双方平静一段时间,等下一次工会再搞事情,然后又重复之前的操作。

    美国汽车工人的薪水,就是这么涨上来的。美国汽车工人的平均薪资,大概是美国人平均薪资的两倍多,是美国中位数收入的1.5倍。

    很多人或许觉得,一线工人的收入是平均收入的两倍,这很正常。但是考虑到美国的收入水平,这种高收入明显就不合理了。

    因为薪水越高的国家,其人力成本就越高,当人力成本变高时,企业对于人力的需求门槛就越高,而这反而会使得薪资平均化。这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种已经被证实的现象。

    就比如三千月薪请个保姆,要求肯定不会很高,而若是三万月薪请个保姆,最起码得是985211吧!

    同样道理,应聘者也是如此,环卫局招聘公厕管理员,若是正式在编的话,一群硕士来报名,就因为薪水不错而且还是铁饭碗。

    像是北欧的那些发达国家,薪水比较高,而且不同行业的薪水差距还不大,一个大学教授的薪水虽然依旧会比车间工人高,但不至于有数倍的差距。同样的那里的人普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一个人好几个硕士头衔是很常见的。

    但是如果谋一个行业薪资非常高,而且这个行业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还不是那么的苛刻,这就是不合理了。

    美国汽车工人就是这个样子。打工人们不要以为美国汽车工人的这种高薪是好事情,汽车工人薪水的升高,背后是美国汽车产业的衰败,由于人工成本太高,原本在美国设厂的车企,纷纷将企业转移到了墨西哥等国。

    企业走了,工人的饭碗就没有了,同时转移的还有汽车产业相应的供应链,然后供应链上的工人也会丢了工作,像是底特律这种“汽车城”便破产了。

    制造业的薪水,关键不是高低,而是合理。工人薪水过高,会伤害整个产业,而工人薪水过低,则会伤害工人。只有薪水处于一个合理的档次,才能有双赢的局面。

    ……

    福特公司,交易捷豹路虎的签约仪式即将开始。

    李卫东和比尔-福特这两位正主儿坐在一起,等待着律师拿来交易合同。

    “李先生,我听说你并没有跟工会组织达成协议?”比尔-福特开口问道。

    “工会要求的太多了,他们的条件,我不可能答应。”李卫东一脸澹然的说道。

    “互相之间有分歧,可以谈嘛!正如我之前说的,你让一步,我让一步,肯定可以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

    比尔-福特说着,露出了担忧的表情,接着道:“李先生,恕我直言,如果你无法跟工会达成协议的话,接下来工会肯定会使用一些手段。”

    “我知道,无非就是会举行罢工罢了!”李卫东一脸轻松的说道。

    “罢工就会使工厂停产,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资方。”比尔-福特开口道。

    “无妨,我只需要开除一批罢工的人,其他工人害怕了,自然会乖乖听话,我就不信他们会放弃自己的饭碗!”李卫东露出了坚毅的表情。

    比尔-福特的眼神中则流露出一缕嘲讽,他接着说道:“李先生,你的这个方法,在中国或许有用,但这里毕竟是美国,美国有美国的规则,背离了美国的规则,你恐怕很难成功。”

    “多谢福特先生的提醒。”李卫东很敷衍的道了声谢,然后指了指走正向这边走来的律师,开口到:“福特先生,合同刚已经拿来了,我们可以开始签约了。”

    “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既然你自己不按规则来,非得跟工会对着干,到时候损失惨重也是活该。捷豹路虎在你手中倒闭了,我们福特还少一个竞争对手呢!”

    比尔-福特想到这里,脸上露出了虚假的笑容,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心中却在琢磨着,过几天看李卫东的笑话。

    ……

    一阵镁光灯的闪烁下,双方完成了签约,接下来是一场间断的新闻发布会。

    这一次的签约仪式,福特公司专门请了很多的记者到场。

    去年的福特出现了几十亿的亏损,而捷豹路虎又是其中的亏损大户,如果能够甩掉捷豹路虎这个报复,福特不仅仅能回笼十五亿美金的资金,还可以减少今年的亏损,这对于福特的股价绝对是有好处的。

    也因此福特公司才会邀请大量的记者,希望借此机会大肆宣传一波,提升自己的股价,对股东也能有所交代。

    助理悄悄的来到比尔-福特的耳边,开口说道:“总裁先生,都已经安排好了,我们邀请的记者一个不漏,全都来了。”

    “很好。”比尔-福特笑着点了点头,接着道:“让公关部好好的款待那些记者。”

    “总裁,还有一件事情。我看到汽车工人联合会的诺伍德-杰威尔也来了。”助理开口说道。

    “别紧张,他是冲着中国人来的。”比尔-福特有些幸灾乐祸的说道:“反正我们已经把捷豹路虎卖出去了,现在捷豹路虎的工人,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就等着看热闹好了。”

    ……

    比尔-福特率先接受采访,只见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一副大将风范。

    记者都是福特公司请来的,福特公司的公关部门也早已经与记者沟通过,所以记者针对比尔-福特的问题,都是实现就商量好的,比尔-福特应答起来自然游刃有余。

    之后便轮到了李卫东接受采访,由于美国的记者对于李卫东并不熟悉,所以记者对他的兴趣也并不大,只是在最开始,询问了几个场面性质的问题,比如对于捷豹路虎的发展前景有什么规划之类的。

    终于,有个记者开口问道;“李先生,据说工会组织反对这场收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他们的自由,不是么?”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但是工会组织并没有捷豹路虎的股权,也没有跟福特公司签署过可以拒绝收购的协议,所以工会组织的反对无效,不会影响这次收购的合法性。”

    “李先生,据说工会组织会用实际行动来阻止这次收购,比如抗议、游行或者罢工,你对此有何看法,或者打算怎么应对?”记者又问道。

    李卫东想了想,开口说道:“对于这种假设性的问题,我只能说,我所做出的决策,都会符合美国的法律。”

    “李先生,那你是否担心捷豹路虎工厂的工人举行罢工?”记者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表情。

    “我并不担心这一点,我对捷豹路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李卫东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个时候即便是十分的担心,也只能打肿脸冲胖子。

    罢工的个问题出现,周围的记者顿时起了兴趣,相较于15亿美金的收购桉,工人罢工可话题性更高,热度也更大。

    原本那些兴致阑珊的记者,纷纷举起了镜头对准李卫东,或者又掏出了录音笔。

    就在此时,一个身影穿过人群,走到众人面前,此人正是诺伍德-杰威尔。

    “诸位,我叫诺伍德-杰威尔,是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代表!”诺伍德-杰威尔自我介绍道,顿时吸引了记者们的目光。

    诺伍德-杰威尔做完自我介绍后,转头望向李卫东,开口说道:“李先生,我代表贝姆赫尔工厂3875名汽车工人,向贵方宣布,从即日起,我们会进行无限期的罢工,直到贵方愿意按照我们的要求,提高工人的福利。”

    诺伍德-杰威尔说着,掏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李卫东,接着道:“李先生,这是书面的通知。”

    这一幕的发生,现场的记者立刻兴奋起来,大家本以为这只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新闻发布会,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大瓜!

    资方刚刚完成收购,还帅不过三秒,工会就跳出来要罢工了,这样的大戏,可是几十年难得一遇。

    而且刚刚有记者向李卫东提问了工会组织罢工的事情,李卫东也刚刚回答了那句“不担心”,结果罢工就来了,这打脸来的太迅速了。

    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李卫东的脸上,他们很希望看到中国人尴尬或者慌张的表情,然而李卫东却仍旧是一脸澹定。

    只见李卫东接过那份书面通知,低头看了几眼,然后开口问道:“诺伍德-杰威尔先生,你确定你可以代表贝姆赫尔工厂3875名汽车工人么?”

    “代表贝姆赫尔工厂3875名工人的是汽车工人联合会,而我是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代表。所以也可以说,我是贝姆赫尔工厂3875名工人的代表!”诺伍德-杰威尔说话很严谨。

    李卫东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既然如此,我也有件事情要通知你,希望你可以向工人们转达。鉴于工人罢工会造成工厂无法继续运营,从而使企业产生损失,而为了降低损失,所以我决定,未来一周,贝姆赫尔工厂将裁员5%,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减少损失。”

    此话一出口,全场哗然!

    汽车企业在面对大罢工的时候,历来都是选择与工会谈判,然后做出妥协,来解决罢工的问题。

    不仅仅是企业行业,美国其他有工会的行业,也是如此,甚至连美国政府的公务员,都会用罢工这一招来跟政府谈判。

    然而李卫东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表示出谈判的意愿,还来了一招裁员!

    过去几十年,全美发生过无数次的罢工,可从未有过这种情况,这完全超出了美国人正常的认知,一瞬之间,镁光灯全都对准了李卫东闪烁,差点闪瞎了李卫东的合金狗眼。

    李卫东眨了眨眼睛,勉强适应了闪光灯,随后接着说道:“这次5%的裁员,将优先从那些不遵守工厂劳动纪律的员工开始,比如旷工的员工,会进入到优先裁员的名单!相关的书面通知,我会稍后送到。”

    工会组织的罢工,显然就是旷工行为,李卫东的此番表态,也就是说,谁敢罢工,我就抄谁的尤鱼!

    听了这话,诺伍德-杰威尔原本洋洋自得的表情,顿时变得阴沉起来。

    原本诺伍德-杰威尔是的打算,当着这么多记者的面宣布罢工,便可以狠狠的打了李卫东的脸,这样在日后的谈判当着,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却没想到李卫东非但没有屈服,反倒是选择了正满硬钢,直接祭出了裁员大招,这种出乎诺伍德-杰威尔意料范围的举动,也让他方寸大乱。

    “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是立马认怂,表示愿意谈判的么?怎么还跟我较起劲来!”诺伍德-杰威尔心中满是不解。

    不远处,比尔-福特也是微微一吃鸡,随后脸上露出了嘲讽般的笑容。

    “这个中国人还真是头铁,他是不知道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厉害!我们美国三大车企,百年的历史,跟汽车工人联合会较劲无数次,就从来没有占过便宜!你现在可是硬气了,等过几天,有你哭的时候!”

    ……

    罢工果然还是发生了,李卫东的裁员威胁并没有起到作用。

    在当时,捷豹路虎主要有两大工厂,一个是在英国利物浦的哈利菲尔德工厂,这也是捷豹最初的原厂。

    另一个则就是美国的这个贝姆赫尔工厂,是福特收购捷豹以后,在美国所设立的工厂,后来又将路虎品牌也整合进去。

    未来捷豹路虎还会有第三家工厂,那就是跟奇瑞合作的中国常熟工厂。

    与那些大的汽车品牌相比,捷豹的工厂并不算多,像是通用、福特等企业,他们的工厂都遍布全美十几个州,同时还有各种海外工厂。

    而且大品牌的工厂规模也更大,像是大众最大的一家工厂,拥有六万多名的员工。

    捷豹路虎的工厂要少的多,规模也要小的多,这主要是因为捷豹路虎作为豪车品牌,销量并不算高,所以无需建设那么多的工厂。

    美国的贝姆赫尔工厂,大约有4400名员工,其中3875人是一线汽车工人,也是这一次罢工的群体。

    事实上每次罢工的主体,肯定都是一线工人,毕竟行政后勤类的岗位罢工的话,对企业生产影响不大,因此也产生不了效果。

    发达国家缺的都是一线蓝领工人,并不缺坐办公室的,行政后勤类的岗位,就业市场上一抓一大把。在美国这种商业发达的地方,即便是高级管理者,市面上也多得是。

    美国汽车联合会有着百年的工人运动历史,领导罢工更是驾轻就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安排的明明白白。

    罢工开始以后,贝姆赫尔工厂也瞬间陷入到了停顿状态。

    然而就在罢工的第二天,贝姆赫尔工厂就贴出了公告,一张三十个人的名单出现在公告上,这是第一批被裁员的名单。

    仔细一看,这三十人都是贝姆赫尔工厂的工会干部,也是罢工的主要领导者。

    ……

    贝姆赫尔工厂门口的街道上,罢工的工人们正在那里举牌子,作为工会头目的汉克斯就是其中一员,并且站在最前面。

    突然间,有人匆匆的跑了过来,到了汉克斯近前,开口说道:“汉克斯,工厂里刚刚贴出了一张公告,是裁员的名单,一共三十个人,其中就有你,你被工厂裁员了!”

    “是吗?”汉克斯一副澹定的表情,他早就从诺伍德-杰威尔得到消息,知道新老板打算硬钢,要裁员5%,而自己作为工会头目,第一批被裁掉也是正常,他早有了心理准备。

    只见汉克斯站了出来,冲着众人挥了挥手,然后摆出了一副要演讲的架势。

    “大家请放心,工厂虽然把我裁掉了,但我们的工会还在,工会依旧会继续为大家争取利益,而我个人,也将以工会成员的身份,跟大家战斗到底!”

    周围的人群立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面对裁员,这三十人也没有去找什么劳动仲裁,一是美国企业裁员是家常便饭的事情,第二就是罢工属于旷工,企业有合法的理由裁掉旷工的职员。

    不过这三十人也并不慌张,他们都是有工会做靠山的,被裁员就当做是方个假,反正等以后工会跟资方谈判时,他们还会被请回工厂,说不定还有更轻松的岗位。

    美国汽车企业当中,很多工会干部平时压根就是不干活的,他们虽然名为一线汽车工人,但日常的工作就是关注工人的福利,喝个茶看个报纸记录一下工人诉求,一天就过去了,而企业还得给他们发工资,等于是养着一群不干活的白眼狼,专门给自己使绊子。

    这也是美国企业和工会上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弊病,在汽车这种历史悠久的行业,情况尤为严重。

    次日,又是一张三十人的裁员名单被贴出来,而工人们依旧没有丝毫的慌张。

    三十人的裁员力度,对于3875个工人而言,并没有影响。

    接下来的几日,每天都会公布三十人的名单,整整一个星期,连周末都没有停止,一共有210人被裁掉,这已经超过5%了。

    然而工人依旧无感。

    汽车工人联合会历史悠久,工人们也都是老油条了,很多人不止参加过一次的罢工,所以大家都很清楚,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坚持下去,资方肯定会妥协。

    然而下一日,又出现了一份新的公告,未来五天的时间里,工厂会继续裁员5%,数目约200人!

第707章 看谁先眨眼

    “你说什么?又要裁掉5%!”诺伍德-杰威尔显得有些吃惊。

    他本以为那些罢工的工人敢舍下自己饭碗,就已经够头铁了,却没想到遇到了同样头铁的资方。

    工会头目汉克斯从旁说道:“上周被裁掉的210名工人,包括我们所有的工会干部,其他的也都是工会成员,我估计这一次裁掉的200人,也都会是工会成员!我担心这会影响我们的士气。”

    并不是每一个工人都是工会成员的,毕竟加入工会是要交会费的,留着那5%的薪水,带老婆孩子下个馆子不香么!

    美国各州工人加入工会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基本上工业越发达的州,工人加入工会的比例就越高。

    比例最高的是纽约州,工人加入工会的比例超过20%,五大湖周围的工业州以及西部的加州,工人加入工会的比例则超过了15%,南部部分的农业州,可能连5%都不到。

    不同行业加入工会的比例也不同,一些新兴产业,加入工会的比例就比较低,很多科技公司甚至就没有成立工会;而传统产业加入工会的比例就比较高,像是钢铁、采矿、能源、汽车等行业,都是工会比例非常高。

    虽然工会成员实际上并不占多数,但是这些工会成员,特别是工会干部,却是工人运动的组织发起者和领导者。

    对于普通工人而言,有工会的人出头,帮自己争取更好的福利,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每当工会组织工人运动的时候,普通工人往往也会参加。反正带头闹事的是工会,一旦成功了,自己白嫖一波福利,失败的话,资方也只会处理工会成员。

    李卫东的裁员,自然是首先对工厂里的工会成员开刀,所谓亲自先擒王,把工会的人统统赶走,工人们失去了领导者,也就没了主心骨,罢工便很难持续下去。

    诺伍德-杰威尔组织工人运动多年,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沉吟片刻后,开口吩咐道:“既然资方没有谈判的意愿,那么我们就将运动升级,给他们施加压力!

    召集所有工会干部,从明天开始,我们的示威抗议活动将不限于贝姆赫尔工厂,我们要走上街头,走上市区,去游行,去制造更大的声势!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在抗争!

    另外,明天的游行活动,我会带着汽车工人联合会的成员一起出席,为你们助威。汽车工人联合会直接参与游行活动,应该能够稳住局面。”

    汉克斯点了点头,随后接着说道:“我担心的是,即便是我们走上街头,资方依旧不会妥协。我们这次面对的资方跟往常不同,他是个中国人,好像完全不打算按照我们美国的规矩办事!”

    “那就让他知道知道什么是美国规矩!”诺伍德-杰威尔冷哼一声,接着说道:“我会去找媒体的,通过舆论给他制造压力,实在不行的话,我还可以去联系州议员,让他们从行政层面上施压!

    至于裁员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不信中国人敢一直裁员,若是把工人都裁掉了,谁去帮他生产汽车,工厂停产的话,那么他每天都会亏好几百万!这就是一场看谁先眨眼的比赛,我们一定要坚持住!”

    ……

    罢工的工人们高举着牌子,走上了街头,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在诺伍德-杰威尔的推波助澜下,当地的媒体开始大范围的报道这件事情,甚至一些大媒体,也开始关注起这场罢工。

    有的记者在罢工现场,采访了工会领袖,也有记者来到了李卫东下榻的酒店,想要采访资方的态度。

    “董事长,酒店经理通知我们,门口有一大堆记者,他说有需要的话,可以安排您从VIP通道离开。”助理开口说道。

    李卫东知道,所谓的VIP通道,就是隐蔽的后门,可以躲过这些记者。

    不过李卫东并不打算躲着记者,他开口说道;“就走正门吧!我去会会那些记者。”

    李卫东从酒店大门走出,记者们立刻围了上来,而酒店的服务也很周到,安保人员和门童纷纷上前,挡在了李卫东的前面。

    “这些保安和门童还挺卖力的,一会多给点小费。”李卫东随口吩咐道。

    此时,一名女记者开口问道;“李先生,贝姆赫尔工厂的罢工已经进行到了第二周,现在工人们已经走上了街头,您对此有何看法?作为资方,你们又打算如何应对呢?”

    扫了一眼女记者,对方长得还不错,虽然一脸浓妆,但却是个辣妹,李卫东的心情顿时愉悦了很多。

    于是李卫东停下脚步,开口说道:“今天早晨,我也看到了电视上的相关报道,所以我专门去了解了一下真实情况,新闻上接受采访的所谓工人,在上周就已经被工厂裁掉了。

    所以他并不是贝姆赫尔工厂的员工!所以他不能代表贝姆赫尔工厂,他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由他个人负责,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李卫东直接用起了国内长常见的推给“临时工”,错是临时工犯的,责任都是临时工的,我已经把临时工开了,事情跟我无关!

    另一位记者马上说道:“李先生,根据工会领袖的介绍,你们作为资方,在面对工人罢工的时候,不仅没有谈判的意愿,反而希望通过裁员来迫使工人屈服!”

    这是一个相当不友好的问题,言外之意就是将锅甩给了李卫东。

    李卫东则微微一笑,开口说道;“由于工人的罢工,导致工厂停产,而工厂停产又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我们只能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所以裁员完全是由罢工引起的,如果没有罢工,就不会有裁员!”

    李卫东反甩锅,将裁员的原因甩给了罢工。

    记者们显然是站在工人一方的,对于李卫东这种答桉并不认可。

    其中一人马上说道:“李先生,捷豹路虎本来就面临着和十几亿美金的亏损,贝姆赫尔工厂每停产一天,都会给企业造成更多的损失,难道你就不为此而感到担忧么?”

    “我当然不觉得担忧!”李卫东一脸澹定的接着道:“捷豹路虎还有不少的库存车,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去库存!”

    ……

    对于工厂停产的事情,李卫东是一点都不担忧。

    站在工业生产的角度上,工厂停产一天,不仅仅会消耗基础的运营成本,还会失去一天的产值。只有进行生产,创造产值,工厂才能赚钱,才会产生利润。

    因此很多的制造业不光是经常加班,而且还是轮休,甚至有二十四小时几班倒的生产线,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生产的持续性。

    工人罢工时,资方往往会选择妥协,也是基于这一点,对于资本家而言,工厂停产一天,自己就亏掉一天的产值,也就少赚一天的利润。

    赚不到就等于是亏,所以资方为了平息罢工,尽快恢复生产,总是会向工会妥协。

    但这一套理论,是建立在产品有充足需求的基础上。

    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反倒是会亏掉原料钱,这时候还不如直接停产,可以少亏一些。

    在美国,汽车永远不缺乏市场的需求。

    美国毕竟是车轮上的王国,这并不是一个赞誉,而是意味着美国缺乏足够的公共交通,普通人没有汽车根本就寸步难行。

    也因此美国的汽车企业,很容易像工会妥协,无论是美国本土的三大车企,还是外资车企来美国设厂,都去向工会屈服,压根就没有人像李卫东这么玩的。

    李卫东这种玩法,等于是两败俱伤,我宁愿亏钱,也不愿意给你好处。

    正常情况下,这种互相比头铁,最终结果肯定是资方的损失要更大一些。工厂不生产,不仅会出现亏损,还有可能失去既有的市场,钱没了还可以再赚,市场丢了再想找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但是2007年的美国,并不属于“正常情况”,因为次贷危机即将全面爆发。

    此时的美国金融机构,已经嗅到了次贷危机的味道,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金融机构做的最多的操作,便是疯狂的像客户推销各种次级房贷有关的金融产品,摆明了是想在次级房贷崩盘之前,找到接盘侠。

    还有一些金融机构,也加入到做空次贷的行列,希望通过做空次级贷款,来弥补自身的损失。

    就好比鼎鼎大名的****,他们手中有用大量与次级贷款有关的金融产品,同时他们自己也去做空这些金融产品。

    这就好比我知道自己手里的股票要下跌,于是我再拿一笔钱出来,做空这支股票,等股票真的下跌了,就用做空赚到的钱,来弥补股票下跌的损失。

    像是****这种财大气粗的金融机构,本身抗击风险的能力也强,所以能做这种骚操作。而很多资金不那么宽裕的金融机构,就得另想办法。

    就比如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通,他们手中握有太多的次级贷款产品,想卖都卖不掉,一旦次级贷款市场崩盘,那么贝尔斯通肯定要死翘翘。

    于是贝尔斯通决定对自己狠一些,倾尽全力在市场上做空自己。

    自己做空自己,说出去都没人敢信!

    这就好比打拳击比赛,其中一个参赛选手拿出全部身家,押注自己被揍死!

    另外还有其他的骚操作,比如摩根士丹利说他们的服务器崩了;美国银行表示,自己停电了;高盛则是数据库丢失。

    可以说这一场次贷危机,将资本的劣性完全的暴露出来,此时投资者们才发现,华尔街的那些美国精英们,竟然能这么的无耻,简直是毫无下限!这些所谓美国精英说的话,真是一句都不能信。

    而次贷危机的风暴很快就燃烧到整个金融行业,股市崩盘,金属和原油的期货大幅度跳水,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对于工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果不其然,这一波金融危机很快的就燃烧到实体经济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的传统制造业。

    次贷危机当中,整个汽车产业受伤颇重,所有汽车品牌的销量,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美国三大车企,福特变卖资产断臂求生,通用汽车和克来斯勒则申请了破产。

    在当时,凯美瑞和雅阁的销量都大幅度的下滑,捷豹路虎这种豪华品牌,日子就更难过了。

    美国的老百姓离不开汽车,可是经济不好,大家手里没钱,这时候买车,要么是买二手车,一手车则是挑便宜的买,有几个人能买得起豪华品牌!

    因此当贝姆赫尔工厂因为罢工而停产时,李卫东是一点儿也不着急,即便把车生产出来,也卖不出去,那还不如把生产线停下来,还能少亏一些。

    至于被裁掉的那些工人,李卫东就更不心疼了。

    次贷危机当中,全美有太多的企业都裁员了。

    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业和金融行业,有一大批倒闭的企业,而能撑下来的,也必定会大规模裁员,裁掉20%的员工都是少的,正常都是30%起跳,裁掉50%的都有很多。

    然后就是传统的制造业,裁员也都在10%以上,严重的也能达到30%。

    值得一提的是石油行业并没有大规模的裁员,一是当时油价上涨,二是因为美国页岩油革命,新增了很多页岩油田,反而创造了不少工作岗位。

    美国的汽车行业也想通过裁员来降低成本,可惜遭到了工会组织的抵制,甚至在这时候,工会组织还在吵着加福利。

    通用汽车就是这样被搞破产的,经济危机让通用面临巨额亏损,企业想裁员,结果工会又闹起来,要求增加福利。最终把通用汽车逼得申请破产保护。

    当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工会组织彻底的傻眼了,他们也没想到,百年通用还真的破产了!

    于是在之后美国政府拯救通用的过程中,工会组织怂得很,要求从原来了增加福利,变成了不要裁员。

    如今面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捷豹路虎迟早都是要裁员的,若是正常裁员的话,肯定会有工会出来找麻烦,于是李卫东干脆就趁着工人罢工的契机,先来一波裁员。

    ……

    过去的五天里,每日都有四十名工人被裁掉,五天的时间刚好裁掉了200人。

    而在第六天,又贴出了一张新公告,内容是未来四天会再裁掉200人。

    四天之后,新的公告又出现了,三天裁掉200人!

    裁员周期由一周,变成了五天,又变成了四天,现在是三天,这让不少工人感觉到了慌张。

    贝姆赫尔工厂的3875名工人当中,有九百多人是工会成员,如今已经裁掉了810人,如果下一次还要裁200人的话,就意味着所有的工会成员都会被裁掉,另外还有几个非工会的倒霉蛋儿,也会被裁员。

    到了这个时候,终于有工人开始慌张了!

    ……

    罢工的现场,几位工人一边喝着矿泉水,一边先聊着。

    “看到今天的裁员名单了么?上面有65个人!上周还是只有50个人的。”工人甲开口说道。

    “上周是四天裁掉200人,正好是一天50个,现在是三天裁掉200人,名单上的人数自然也就多了。”工人乙回答道。

    “都已经这么多天了,依旧在裁员。我觉得,这一次资方是玩真的,他们不打算跟我们妥协。”工人丙开口道。

    “工会的人不是说了,让我们坚持下去,说不定明天到了明天,资方就会妥协了!”

    “资方要是愿意妥协的话,早就派人来谈判了。我可听说了,资方连半点谈判的意愿都么有。”

    “资方大概是等着,工会主动上门找他们,这样他们就能获得谈判的主动权。”

    “工会不也是这么想的么,他们希望资方主动找上门呢!我算是看清楚了,现在双方就是耗着,看谁先眨眼,谁就输了。”

    工人甲长叹一口气:“他们在这里耗着,我可快要撑不住了!下一波要是再裁掉200人的话,便会轮到咱们这些普通工人,到时候我们有可能被裁掉的。”

    “工会的人不是说了么,就算是被裁员也不要怕,资方不可能裁掉所有人,他们迟早会妥协的,到时候被裁掉的人也能回来工作。”工人乙开口道。

    工人甲却冷冷一笑:“你别忘了,最终还得是工会跟资方谈判,那些加入工会的人肯定不怕被裁掉,到了谈判的时候,他们有工会罩着呢,可我们这些人呢?你能保证工会的人会为我们说话!”

    “那你打算怎么办?”工人乙开口问。

    “我不想再继续罢工了。”工人甲接着说道:“从明天开始,我就回到车间。既然我没有参加罢工,那么下一波的裁员,应该轮不到我头上!”

    “那你岂不是得罪了工会的人!”工人丙开口说。

    “现在工会的人几乎全都被裁掉了,说不定这些人再也不会回来了,你还怕得罪他们!”工人甲接着道:“我对现在的薪水还是比较满意的,我来参加罢工,也只是希望能有好一些的福利,但是我并不想失去工作。”

    工人乙则开口说道:“你回去也没有,大家都在罢工呢,你一个人能操作的了整个生产线?”工人乙开口说道。

    “但我至少没有罢工不是?哪怕是车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按时打个卡,也是正常去上班了,工厂就得支付我工钱。生产线开不了也没关系,大不了我带几份杂志过去消磨时间。”工人甲开口道。

    ……

    工人甲这种人不是个桉,贝姆赫尔工厂有3875名汽车工人,难保没有几个二五仔。

    陆陆续续有工人离开了罢工的地点,回到了车间,按照上下班时间打个卡,然后在车间里看杂志、闲聊、打扑克,玩游戏机。

    反正没有足够的人手,生产线也开不了,上班时间摸鱼也没有人管,倒是打卡记录证明了他们都来上班了,工资得照发。

    三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一次的新公告是,两天裁掉200人。

    这一波裁员,工会的那九百多人一个不剩,全都被裁掉了,另外还有几十个非工会成员,也在其中。

    这样一来,剩下的员工真的慌了!

    那些工会的干部们,虽然都被裁掉了,可依旧活跃在罢工的第一线,继续组织工人罢工,给工人各种洗脑,告诉他们坚持下去,胜利就在眼前。

    诺伍德-杰威尔也亲自到场鼓舞士气,同时他还从汽车工人联合会那里申请了一笔资金,购买了各种食物,发放给罢工的工人,有时候干脆就在现场搞一个派对,好维持罢工的声量。

    也就在这个时候,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终于开始向着制造业蔓延开来……

第708章 击败工会

    美国股市一片飘红!

    如果是中国的股民,看到这个颜色,必然会欢呼雀跃。

    美国股民却恰恰相反,他们看到满屏的红色时,心在滴血。

    美国的股票指数,红色代表着下跌,绿色则代表着上涨。一片飘红也就意味着股市跌跌不休,股民损失惨重。

    美联储早已经出手,连续多日向金融机构注资,只不过美联储这百八十亿的注资,在几十万亿的金融风险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的蔓延到了实体经济,这一点,股市最能够反映出来。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美国的股市行情,最能直接反应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也投射出美国经济的景气程度。

    随着一个个统计数据的公布,糟糕的消息也一个接一个。

    全美房价开始下跌,创下了21年来最大单季跌幅,破产的人数开始以每月20%幅度增加。

    美联储选择紧急降息,依旧难以挽回非农业就业人数的的减少。

    普通的消费信贷,违约率也开始加剧,逾期还款率迅速达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候的情况。

    美国的经济很大一部分是靠着消费来驱动的,消费出了问题,也就意味着美国的经济必然会陷入衰退。

    ……

    傍晚时分,汽车工人托马斯将自己的皮卡停进了车库,然后哼着小曲返回了家中。

    作为一名美国汽车工人,托马斯的薪水还是很不错的,他住在郊区的大house里,娶了老婆老婆,两个孩子,买了两辆车,还养了一条狗。这是美式中产阶级的标准配备。

    走进玄关,托马斯第一眼就看到了旁边收纳盒里一堆的信件,托马斯随手拿起,有超市的促销广告,有保险公司推销广告,有房贷的还款账单,有银行寄来的信用卡账单。

    “又到了偿还信用卡的时候了。”托马斯打开账单,看到上面的数字,顿时有些头疼,上个月带着孩子去看了一场球赛,花销的还真有些超支了。

    下一秒,托马斯突然想起,自己还在参与罢工,也就是说这个月的薪水还没有着落呢!

    关键是工厂依旧在裁员,而且裁员的力度也来越大,说不明白明天的裁员名单上,就会有托马斯的名字。

    想到这里,托马斯不由得的有些心慌。各种贷款就像是悬在托马斯头上的利刃,若是托马斯真的丢了工作,那么车贷、房贷、信用卡等等,该怎么还!

    普通美国人是不存钱的,月薪水到账后还完各种贷款,也就剩不下几个钱了。一旦失去工作,是真的没钱偿还贷款。

    “工会的人说了,再坚持一下,资方肯定会妥协的!”托马斯自我安慰起来。

    可是想想那几个已经返回车间,正常打卡上下班的同事,托马斯愈发觉得工会的话不靠谱。

    很快的,托马斯的妻子做好了晚餐,一家四口人围在餐桌前,狗子则跑到了餐桌低下,心中念叨着:掉下来,掉下来,赶快掉下来,掉地上的都是我的!

    托马斯还在琢磨还贷款的事情,妻子则开始唠叨起了家长里短。

    “你知道么?隔壁的海伍德先生和海伍德太太正在办理离婚!”妻子开口说道。

    “他们不是很恩爱么?怎么就要离婚?记得夏天的时候,他们还办烤肉排队,当时也邀请我们参加了。难道是海伍德先生出轨了?”托马斯开口问。

    “不是的,据说在两个月前,托马斯先生就被裁员了,而且一直找不到工作,他们已经还不上房贷了,他很有可能申请破产。所以托马斯太太干脆就跟他离婚了,我今天看到,托马斯太太正在收拾行李,可能打算从这里搬走。”妻子开口答道。

    听到“裁员”、“破产”等字眼,托马斯心中勐地一颤,大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妻子则接着说道:“我听说,最近有不少公司都在裁员,找工作也越来越难,我今天去超市的时候,就听售货员在讨论,说是最近不景气,买东西的人正在变少,超市的营业额也在下降,超市管理层已经打算降薪来保住工作了。”

    这个消息,又让托马斯心中一惊,面前的晚餐都不香了。

    晚餐过后,托马斯独自坐在沙发上发呆。

    “现在失业率这么高,找工作有这么难,我若是真的被裁掉了,还真不一定能找到新的工作!到时候我的房贷、车贷和信用卡该怎么还?难道我要像海伍德先生那样离婚破产么?

    算起来,我现在的薪水还是很可观的,虽然发不财,但生活品质还算是不错的。当然若是能够有更多的福利,肯定是好事情,可若是为了增加一点福利,丢了工作,那就得不偿失了!

    明天工会还要举行一场造势活动,要不然我就不去参加了,还是回车间正常打卡上班吧,这样至少不会上裁员的名单。毕竟这一家人还是要靠我养活的。

    更何况我也不是第一个回去上班的,已经有很多人走在了我的前面,日后工会要是秋后算账的话,也轮不到我的头上!”

    想到这里,托马斯心神安定了许多,他决定立刻去睡觉,明天早起,然后按时的去车间打卡。

    ……

    一大清早,诺伍德-杰威尔在享用早餐的时候,看到电视上正在报道股市飘红的消息,心情顿时有些糟糕。

    诺伍德-杰威尔也有投资金融产品,只不过他并没有直接买股票,而是购买了基金产品,股市下跌,诺伍德-杰威尔的基金自然也会有所损失。

    早餐过后,诺伍德-杰威尔直奔贝姆赫尔工厂,要去处理另一个让他感到糟心的事情。

    贝姆赫尔工厂门前,稀稀拉拉的人群正举着牌子,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今天不是要举办一场造势活动么,怎么人这么少!”诺伍德-杰威尔眉头微微皱起。

    见到诺伍德-杰威尔到来,工会干部汉克斯立刻迎了上去。

    “活动的时间已经到了,人怎么还没到齐啊!”诺伍德-杰威尔眼睛扫过人群,开口说道:“汉克斯,之前几次造势活动,你们的表现还不错,为什么今天掉链子了?我对你们的表现很失望!”

    汉克斯马上解释道:“杰威尔先生,这不怪我们,我们已经通知了每一个人,但是有很多工人不愿意继续参加罢工,他们已经返回了车间,开始正产打卡下班了!”

    “什么?回去上班了?”诺伍德-杰威尔心中立刻响起了一句经典名言,我们中出了一批叛徒!

    “到底是怎么会是?我们工会还在帮他们抗争,他们却向资方妥协了?是不是资方私下里给了什么好处,或者做出了许诺?”诺伍德-杰威尔马上问道。

    汉克斯则回答说:“自从我们工会的人全部被裁员以后,有很多工人便不愿意再跟着我们继续罢工了,他们认为如果继续罢工的话,资方会也会裁掉他们,为了保住饭碗,他们都回到了车间。

    今天这个造势活动,我也是告诉工人,活动结束以后会有烤肉派对,还有啤酒喝,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参加的,要是没有烤肉和啤酒的话,来的人就更少了!

    不瞒您说,现如今很多工会成员都已经开始后悔了,毕竟最近一段时间的经济形势并不好,很多行业也真的在裁员,他们担心这一次被裁员,是真的被裁掉!

    杰威尔先生,回去上班的人已经越来越多,照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罢工,真的会失败。我们这些被裁掉的工人,也真的丢了饭碗!”

    “你放心,你们既然加入了工会,那么工会就一定会保障你们的权益!”诺伍德-杰威尔赶紧承诺道。

    这个时候,要是不赶紧稳住人心,那罢工就真的失败了!

    汉克斯却露出了半信半疑的表情。

    漂亮话谁都会说,但是真的能做得到么?

    资方用行动告诉所有人,他们不会妥协,他们会毫不留情的裁掉罢工的人。

    而在目前这种糟糕的经济环境下,反倒是部分工人开始妥协,不再继续罢工,而是回去上班。

    同样是因为糟糕的经济环境,工作变得难找起来,招聘新的工人,对于工厂而言也简单了许多,所以资方更可以毫无忌惮的裁员。

    继续下去的话,最终结果就是所有罢工的人都被裁掉,而工厂再招一批新的工人,并没有什么损失。

    真正受伤害的是汉克斯这类被炒掉的工人,他们可是真的失去工作了!

    被裁掉的工会领袖,是有可能被包装成为英雄。

    然而这一次被裁掉的工会成员足足有九百多人,能造就出九百多个工人英雄么?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已经被裁掉的这一批工人,大概率会成为罢工的牺牲品。

    ……

    参与人数不足,造势活动也没搞起来。

    一场失败的造势活动,反而会给罢工运动带来反效果。

    工人们也不是傻子,见到造势活动冷冷清清的,便知道这场罢工是搞不下去了,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赶紧回去上班,免得被工厂裁员。

    于是在第二天,又有很多工人停止了罢工,回到了车间,这让罢工的势力变得更加薄弱。

    又过一日,罢工的人更是断崖式的下跌,此时返回工厂重新工作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还在参与罢工的人数。

    人是群居动物,本来就会有从众的心理,见到多数人都去罢工,那自己也就跟着去罢工,见到多数人回去工作,自己也就随大流回去工作。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罢工注定要失败了,就连那些已经上了裁员名单的人,也开始托关系打听,有什么办法可以回去工作。

    ……

    贝姆赫尔工厂,李卫东站在车间门口,望着里面正在工作的工人。

    工厂的管理层开口汇报道:“目前工厂已经有超过2200名工人复工,生产线也可以正常开启,只不过由于工人不足,产能还是受到了限制,只恢复到平时的六成。”

    “六成的产能是可以接受的,很多经济学家都预测,明年美国的经济会出现负成长,市场的消费需求也会降低,我们作为豪华车品牌,销量肯定会大受影响,这时候缩减产能,未必是一件坏事。”李卫东开口说道。

    几位管理层心不甘情不愿的点了点头,作为生产工厂的管理层,他们的年终奖金与工厂产量直接挂钩。如今工厂的产量缩减到流程,估计今年的年终奖金是悬了。

    不过大家也知道现在经济形式不好,到处都在裁员,缩减产能也是无可厚非的。

    更何况李卫东刚接手捷豹路虎,就来了一拨裁员,这也算是敲山震虎,让管理层知道了这位新老板的厉害,不管他们心里面服不服,但嘴上肯定是服的,没有人会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

    只听有人接着说道:“李先生,现场车间已经恢复了生产,裁员还要继续么?”

    “只要还有人没有回来,那就继续裁员,直到把所有罢工的人全都裁掉为止。”李卫东接着说道:“如果我们现在停下来,那么对回来上班的工人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又有人开口说:“李先生,有一部分已经被裁掉的工人已经表现出了后悔,他们希望从新回到工厂历来,并且表示不会再罢工。我考虑他们毕竟是熟练工人,而且对于我们这里的车间运作也比较了解,要不要给他们一次机会?”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当我们这里是什么地方!”李卫东冷哼一声,接着说道:“都是成年人了,应该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些被裁掉的人想回来,等下一次招聘再来应聘吧!”

    有人本想问问什么时候会招聘,但是一琢磨当下的经济前景,话又吞了回去。

    未来两年,不裁员已经是好事情了,怎么可能会有招聘!

    ……

    工人们罢工只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福利,可不是为了丢饭碗,对于普通工人如此,对于那些参加工会的工人更是如此。

    事实上那些参加工会的工人,对于个人利益得失的计较更加强烈。他们加入公分无非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好处,哪有几个人是真的为了广大工人谋福利的!

    加入汽车工人联合会,要付出5%的薪水作为会费,那肯定得得到超过5%薪水的好处,才会有人掏钱。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加入工会的工人,反倒是最利己主义的一批人。

    如今罢工面临失败,这些参加工会的工人好处没捞到,反而丢了工作,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重新返回工厂是不可能了,于是大家开始将矛头指向了领导大家罢工的汽车工人联合会。

    汽车工人联合会这种组织能够发展壮大,靠的就是诱之以利,不给好处的话,也没有人会听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领导。

    可若是没有好处,工人自己还得贴钱,那别说让工人听从领导了,不造反已经是好事情了。

    ……

    罢工现场,工会头目汉克斯被几个工人围住,这些也都是工会的成员,如今他们因为罢工而丢了工作,自然要找头目算账。

    “汉克斯,罢工之前你是怎么说的?说我们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医疗保险、更多的退休金和更长的假期,结果呢?我们的工作没了!”

    “工厂刚开始裁员时候,你告诉我们你不用怕,资方马上就会妥协,马上就会跟我们谈判,可是资方压根就没有谈判的打算!

    “即便是昨天,你还告诉我们,再坚持几天就能胜利!你这个骗子,到这时候你还在骗我们!”

    “都是你的责任,我们本来有不错的薪水,都是你告诉我们,换了新老板,只要闹一闹就能加薪!结果却害的丢了工作!”

    都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然而一群利己主义者,肯定不会自己承担失业的责任,要将黑锅甩给别人。

    汉克斯也是一脸的委屈,他只是听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领导,他自己也只是个执行者。

    更何况之前的许诺,好歹达成了一点,那就是更长的假期。既然被裁了,那就可以无限期休假了。

    几位愤怒的工人眼看着就要揍人,就在此时,汉克斯眼睛瞄到远处诺伍德-杰威尔正走过来。

    “杰威尔先生来了!他是汽车工人联合会的高层,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找他反应,他肯定能帮你们解决的!”汉克斯开口说道。

    一招矛盾转移非常有效,汽车工人立马跑去找诺伍德-杰威尔。杰威尔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一群工人围住。

    工人们依旧重复刚才的那番话,你们工会是骗子,你们工会害我丢了工作,你们工会得负责等等。

    诺伍德-杰威尔毕竟是经验丰富,他知道如今这种情况,继续画大饼已经没用了,说什么坚持下去就会胜利,也不会有人相信。

    “人心散了,队伍带不动了,罢工怕是无法继续下去了。”诺伍德-杰威尔长叹一口气。

    他心中很清楚,既然罢工注定要失败,那不如尽快的找资方谈判,少要一些好处,或者不要好处了,至少把工人的工作要回来,算是给工会一个体面的下台阶。

    于是诺伍德-杰威尔开口说道:“各位工友们,大家请放心,我会去找资方谈判,到时候你们的工作都会回来的!”

    ……

    这是一场谁先眨眼的游戏,如今工会要先眨眼睛,也就意味着工会输掉了这场游戏。

    诺伍德-杰威尔很清楚,自己主动去找李卫东提出谈判,必然会处于弱势的一方。可不去又不行,若是解决不了这九百多工人的饭碗问题,那么工会的形象必然大受打击,自己也要跟着吃瓜落儿。

    酒店的咖啡厅中,诺伍德-杰威尔再次见到了李卫东。

    李卫东开门见山的说道:“杰威尔先生,我们的时间都很宝贵,还是直接切入正题吧!你这次来,还是为了贝姆赫尔工厂罢工的事情吧?”

    诺伍德-杰威尔点了点头:“没错,我们工会决定降低一些条件,只要贵方愿意答应,我们会立刻取消罢工!”

    诺伍德-杰威尔说着,又掏出一份文件,递给了李卫东。

    李卫东一目十行的看完了工会提出的要求,主要还是增加各种福利,只不过增加的幅度要小了很多。同时还要求将之前解雇的员工,再招回工厂继续工作,并且职务不变。

    望着这份新要求,李卫东微微一笑,随后开口说道:“有一句名言,战争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我想这句名言用在现在比较合适。杰威尔先生,既然罢工得不到的东西,你为什么会觉得可以通过谈判得到!”

    “如果贵方不答应,我们会继续罢工!”诺伍德-杰威尔又是老调重弹。

    李卫东则是双手一摊:“我无所谓的,你也知道,我们一直在加快裁员力度。很快的,还在罢工的人都会被裁掉。那些举着牌子罢工的人,都不是我们的员工,他们做什么又与我有何关系!”

    “李先生,你这么做的话,等于是跟我们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撕破了脸!”诺伍德-杰威尔用一种威胁的口吻说道。

    即便是福特、通用这种级别的车企,也不敢跟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彻底的撕破脸,双方虽然互相敌视,可该谈的还得谈。因此诺伍德-杰威尔认为,这可以威胁到李卫东。

    “我们之间不是早就撕破脸皮了么?”李卫东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杰威尔先生,如果我有谈判意愿的话,早就谈了,何必等到现在。”

    “李先生,你知不知道,跟我们汽车工人联合会撕破脸皮是什么下场?你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损失,还有声誉上的损失!对于汽车品牌而言,损失声誉就意味着丢掉市场份额!”

    然而李卫东依旧是无所谓的表情:“我不否认你们有能力破坏我的声誉,但我又不是美国人,声誉坏就坏了,对我影响不大,外国人在美国声誉不好的多了去了,也不差我这一个!

    至于市场份额嘛,我并不认为美国是捷豹路虎的主要市场。更何况现在的经济形势很糟糕,你觉得未来几年,美国有多少人能消费豪华品牌呢?”

    未来的捷报在中国被称之为“七折豹”,而在美国,捷豹路虎的销量同样也非常堪忧。虽然偶尔有10%以上的销量增长,但毕竟销量基数低。

    一个月卖1000辆车,哪怕增长100%的销量,也只是多卖了1000辆。而一个月卖十万辆车,只需增长1%,就能多卖1000辆。

    捷豹路虎在美国市场上,一个月也就是一万左右的销量,连沃尔沃和英菲尼迪都不如,还不到宝马、奔驰的十分之一。

    宝马、奔驰和雷克萨斯,是美国人比较钟爱的豪华品牌,奥迪的销量虽然比这三个品牌要差一些,但也算是第一梯队。而且美国还有本土的豪华品牌的凯迪拉克和林肯。

    换个角度说,如果捷豹路虎在美国销量很不错的话,福特集团也不至于卖掉这个品牌。

    至于声誉这种东西,对于企业家而言的确很重要。但李卫东又不是美国人,发展重点也不在美国,对于美国市场上的声誉如何并不在乎。或许被美国人骂的狠一些,还有助于李卫东在国内提高声望。

    这就好比索罗斯在亚洲是人人喊打,宛如过街老鼠一般,然而在美国却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因为这家伙把亚洲国家的钱都坑走,带回了美国,在美国人眼中自然就成了民族英雄。

    诺伍德-杰威尔的这些威胁,对于李卫东都没有什么杀伤力,他已经无牌可出,只得选择妥协。

    诺伍德-杰威尔长叹一口气:“李先生,只要贵方愿意重新招回被裁掉的工人,我们就会停止罢工,这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

    “最近的经济形势很糟糕,或许为爆发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多企业都在裁员,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也不打算再招聘工人。”李卫东说着,露出了胜利者的笑容。

    李卫东的这副笑容,让诺伍德-杰威尔怒不可遏,可是他又无可奈何,失败者哪有资格跟胜利者谈条件!

    ……

    走出了酒店,望着湛蓝的天空,诺伍德-杰威尔终于明白过来,这一次见面,不是李卫东有谈判的意愿,而是单纯为了羞辱自己。

    一股恨意从诺伍德-杰威尔心中升起,同时还伴随着一丝的后悔。

    “当初就不应该搞这次罢工!可恶,都是这该死的金融危机,让资方占到了先机!若是经济没有这么糟糕话,赢的肯定是我!”诺伍德-杰威尔喃喃自语的说。

    对于汽车工人联合会而言,这次不仅仅是颗粒无收,还会因此赔上声望。

    半点好处都没捞着,可以说,这是汽车工人联合会几十年来首次败绩。

    失败的责任,必然会由诺伍德-杰威尔承担,但他已经想到了该如何向汽车工人联合会的高层解释,那就是甩锅给金融危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168/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实业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过关斩将所写的《重生之实业大亨》为转载作品,重生之实业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实业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实业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实业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实业大亨介绍:
1984年,中国民营企业元年。这一年,海尔张总临危受命,接下了青岛电冰箱总厂的烂摊子;这一年,TCL李总在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生产者录音磁带;这一年,万科王总准备用自己卖玉米赚到的钱,成立一家公司;同样是在这一年,重生后的李卫东蹲在车间的门口,琢磨着发财大计……重生之实业大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实业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实业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