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TXT下载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全文阅读

作者:神秘的行星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txt下载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十二章 帝国余晖(三)

    只要眼睛不瞎,感知力不出问题,就知道,如果没有奇迹发生,这个倭国霸主绝对撑不过今年了。

    而庆长之役,也就是入侵半岛的两次战争,皆为秀吉当初凭借一已之力强势推动。

    除了第一次入侵,不少大名兴致勃勃,对明朝有着一定想法以外,余者都是兴趣缺缺,尤其是丁酉年这次,很多倭将更是打得不情不愿。

    现在丰臣秀吉肉眼可见的病入膏肓,退出半岛似乎成了必然之势。

    可矛盾之处在于,关东联军抵达,这群家伙兵强马壮,两次入朝战争皆未曾深度参与,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大名认为,是太阁想要消耗德川家的实力,毕竟最忠于他的大名加藤、岛津、小西,悉数战死,若其病逝,只留下一个年少的继承人……

    恐怕会重演旧事。

    要知道,丰臣氏如今的地位就是秀吉叛主所得,取代了织田氏。

    也有大名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秀吉大人很可能发起勐攻,为自己续命,毕竟国运有诸多妙用。

    而侵占的土地、人口越多,气运就越强烈,当初太阁不顾一切从本土赶过来,估计就是为了此事。

    蓄着小胡子的德川家康看到丰臣秀吉这般枯藁,当即明白过来:

    自己中计了!

    他分明没有信中描述的这样强势,成了一只病虎,且病入膏肓。

    不仅如此,所谓的捷报频传,胜利接踵而至,也全是噱头,倘若真如信中所言,每一战都杀死几千数万的明、朝联军,吓得两国不断乞和,怎么会龟缩在海岸线四周?

    领地却越打越小,老面孔越来越少!

    虽然德川家康听闻岛津、小西两家伤亡惨重的消息,但没想到两人竟然战死了!

    而且,在迎接的大名行列中,他并没有看到立花宗茂,也就是与自己麾下勇士本多忠胜齐名的西国无双。

    加藤清正、黑田长政亦未曾出现。

    前线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一次简单的欢迎仪式,德川家康就看的一清二楚。

    因为这根本瞒不过任何行伍出身的大名,家康更是老手。

    只不过,这位善于隐忍的老枭雄,心里也明白,随着战船抵达,一切就都晚了,必须陪着老猴子疯上一把才行。

    “有什么话进了城再说吧。”

    秀吉开口,并将目光从德川家康身后收回,他非常满意,对方这次差不多是倾巢出动,并没有留下太多家底在本土。

    彻底放弃心中那一点侥幸,认清征明大计已经付之东流,丰臣秀吉变得无比现实、冷静。

    半岛战局日趋恶化,东国大名们看似谦恭,可忠厚的外表下藏着尖锐獠牙,秀吉不得不将目光从个人理想上挪开,转移到幼子秀赖身上。

    利用半利诱半胁迫的手段,令东国大名担任主攻,若是可以攻下更多土地,自身可以延长性命。

    若是明军太过强悍,那就尽可能多的消耗对方实力……

    作为立身之本的西国势弱,那就把东国也给削弱,如此一来,自己死后也可以高枕无忧。

    以上便是秀吉的想法,是阳谋,纵使德川家康有心抗拒,也无可奈何。

    不少老谋深算的大名同样已经识破,感慨太阁之狡猾,并羡慕丰臣家的继承人秀赖。

    一个明知活不久的人,为一个人生才刚刚开始的小家伙,强提起一口气,收拾烂摊子,为其留下诸国臣服的环境。

    换而言之。

    父爱促使秀吉从狂妄中恢复过来,一点点重回理性。

    最关键的是,丰臣家的势力有损失,却远比山穷水尽要好,且有能力给关东联军施压——

    小早川秀秋、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等大名,哪怕先前战事再不利,仍未伤筋动骨。

    这些人要么是秀吉的亲戚,要么是西国的精锐,丰臣家的绝对嫡系!

    而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岛津义弘忠诚不假,但基本是都是九州兵,从地缘和血缘来看,跟丰臣家稍微有点远。

    黑田长政、锅岛父子、立花宗茂、宗义智等大名,亦是如此。

    局势如何发展,该根据情况具体采取何等措施,老猴子全部算到了,他对关东联军的表现拭目以待。

    明、日、朝,三国都有着各自的顾虑,各自的小九九。

    不过,战争无可避免。

    休整、平静了整整半年,不是准备和谈,而是为了更加血腥残酷的厮杀。

    从万历二十年,第一军团长小西行长发起进攻开始算起,这场从大层次上,能够分为两场的战争已持续七年。

    两个资源相对贵乏的国家,被拖得民生凋敝,大明也想缓口气。

    毕其功于一役。

    增兵,大增兵!

    先前定下的人选悉数入朝,兵员来自天南地北,大刀将军刘綎、董仲舒后人董一元……

    其中不乏奇特物种。

    准确来说,是数百黑漆漆的人。

    而且并非高原地区被晒黑的那种,是从头到脚,黑到极致,只有眼白与牙齿显露出白色。

    李朝士兵觉得它们是人形妖怪。

    而这些是步兵游击彭信古的亲随卫队,皆来自遥远的地域,由葡萄牙红夷高价贩卖,再被大明买下。

    武将们对它们评价很高:

    擅长搏击、力大无穷堪比牲口,由于精通水性,又被称之为海鬼。

    在唐朝,它们的祖先有个特殊称谓“昆仑奴”,而大明给取了一个更加威武的名号:异面战神。

    朝鲜王李昖彻底开了眼界,特别是看这群海鬼演练一番后,更是觉得过瘾,想找路子购买一批回来。

    “近十五万明军,加上五万李朝精锐,不算各地野路子的义军,也足以碾压倭寇了。”

    有扮演者长舒一口气,感慨要打好收官之战。

    实力大打折扣的陆离,也在暗暗计划,自己究竟该如何,才能发挥出更多作用。

    “水师应该快到了。”

    潘明屹立高处,居高临下俯瞰壮阔的江面,等待最后的拼图抵达。

    漫长的抗倭战争中,大明水师始终保持着沉默,只轻轻动过两次。

    一次是为李如松的补给船队护航。

    一次是虚晃一枪,因作战计划取消、三国议和,而主动撤退,并未正面跟倭人碰撞过。

第九十三章 帝国余晖(四)【中秋快乐】

    漆川梁海战中,李朝水师全军覆没,致使总督邢玠惊觉,水师对整个战争走向的重要性。

    尤其是蔚山之战,倭寇在江海之间,利用水道来去自如,让明军上下一致认为:必须要有一支强大水师来配合陆上攻势。

    诚然,李舜臣过去一直亮眼表现,堪称战功卓越,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过近一年的恢复,他麾下的战船数量开始提升,不仅仅可以袭扰,正面打仗也能招架两下。

    却仅限于招架几下……

    正因为如此,朝廷方面对邢阶、杨镐的要求,回应非常迅速,当即派遣备兵多时的陈磷前去助战。

    此将是粤人,能征善战,尤其擅长水战,在两广地区声名赫赫,连远在京师的万历皇帝都有所耳闻。

    可惜为人贪渎,经常虐待士卒而引发哗变,弹劾的文书犹如雪花,在官场上时起时落,经历颇为坎坷。

    假如陆离没有记错,这位陈将军与抗日援朝结缘的时期,比任何将领都早。

    早到万历二十年,朝廷还没决定出兵,在国内提前开始挑选将领时,两广总督就曾力荐陈磷,把他夸得神勇无比。

    于是乎,当年的八月,朝廷正式下文,将其从南方召到京师,担任神机七营参将,以备咨询。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此君一看好机会竟然落到自己头上,欣喜若狂,除了自身统帅的额定兵员外,还在家乡招募了五百子弟兵,配备精良火器,奔赴京城而去。

    战争开始,他很快被委以重任,担任蓟辽等处防海御倭副总兵,提防倭人登陆本土。

    看似一切顺遂,结果当时主和派势力比较大,陈磷倒霉了……

    不管是真心为国效力,还是故意表现自己,反正他闹得非常大。

    一次次又一次请战,恨不得一天上两次奏折,生怕所有人不知道自己是个彻底的主战派!

    从南到北,全军皆知,有位陈姓水师将领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带着水军入朝参战。

    然后,就惹恼了时任兵部尚书石星,此人在万历二十一年之后,从主战派逐渐变成了主和派,与时任经略使者的宋应昌龃龉频生。

    眼见宋应昌准备调陈磷入朝,扩大战争规模,石星立刻阻止!

    刚刚好,驻京武将有向文官敬献礼物的潜规则,除了皇帝本人不清楚,大家都约定俗成,人人皆是如此,就是当年的戚继光也无法免俗。

    故而,陈磷北上京师以后,在第一时间送了石星两张极品绒毯、西洋琉璃杯,结果他万万没想到,石星为了打击宋应昌,直接拿此事发难。

    私下里的潜规则,变成了行贿。

    证据如此确凿,陈磷也没什么好辩解,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稀里湖涂撤了职,带着家乡子弟兵灰熘熘回姜黄老家……

    前不久,再度过关的杨镐为一举定乾坤,提请水师助战。

    万历帝一下子就想到了陈磷,快速跟内阁议了一下,没几天就着兵部发下一纸调令,让提前做好准备的他,率领麾下水营北上抗日。

    打鬼子扬名,还能立下战功。

    陈磷自然乐意。

    当即带着心腹爱将和儿子陈九经,总兵力八千六百人,从南海浩浩荡荡开赴半岛。

    这块最后拼图,在航行途中还经过数次加强——

    本部:陈九经率领两千两广水兵,余者为两千步兵以及四千六百名狼兵。

    增援:邓子龙。

    这一年,老将军已经七十岁了,在闽地抗过倭,在内地平过乱,还在边境跟缅甸对峙了十二年,打得他们不敢北望。

    他中途率领一支三千的军队,与陈磷部汇合。

    当陈磷进入朝鲜后,又有一支来自南直隶水师与之相会,由游击将军梁天胤和把总李天常统领,总兵力五千人。

    事实上,仅仅两广水师这一支部队,就超过了朝、日两军水师的总和。

    根据杨镐的安排,麾下成建制被摧毁的陆离,将率领邓子龙的闽地水师、梁天胤和李天常南直隶水师,跟陈磷一起打水战。

    至于谁主谁副,朝廷那边已明确定论,陆离留任总兵,赏赐一把御制雁翎刀,一切封赏等得胜还朝以后再议。

    隐约有消息透出来,皇帝龙心大悦,有意厚封……

    这使副总兵陈磷非常嫉妒,他想要捞战功很久了。

    陆转海?

    听到安排以后,陆离略作考量就欣然接受了,相比于一刀一枪的陆上厮杀,海战确实没有那么过分要求武将的个人战斗力。

    起初,陈磷是想就地熟悉半岛的水文情况,但李朝这边提供了具体参数,也就没有拖延太久,直接开赴汉城。

    浩浩荡荡,五百多条战船来到汉江入海口,而脱离陆上战斗序列的陆离,率领那艘逃出南原时制作的巨型龟船,与之会师。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战船跟倭船相比,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配置,都是强上两个档次。

    毕竟,李朝水师不如大明,而李朝水师又曾多次碾压倭国水师。

    “总兵大人。”

    陈磷等将领前来拜见。

    不管是战功,还是朝廷方面的旨意,乃至万历皇帝的态度,都使得众人甘心听从陆离指挥。

    看了看历史争议颇大的陈磷,陆离点点头,吩咐众人前往汉城。

    水路比陆地行军要快,且大战略尚未拟定完成,肯定是最后出动,再凭借速度优势,先一步抵达目标地。

    夜间。

    也就是重新回到的汉城那天晚上,陈磷独自前来拜访(送礼),不同于赠送文官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他这次是有备而来,提前有过了解。

    知晓陆离身边并无趁手兵器——

    除却两把剑,余者悉数在岛山之战中崩碎。

    故而,他搜罗了一把神兵,信誓旦旦、引经据典,说是三国名将吕布所使用的方天画戟。

    考虑到这个世界的武力上限,比高武三国更加恐怖,所以,陆离倒没有纠结这件事。

    反倒是黑鬃马,看着方天画戟,格外眼馋,毕竟它自称马中吕布,不管是人形态的造型,还是出招风格,都能看出是在刻意模彷。

    当然,陆离也不可能现在就把神兵给这家伙,首先,他自己确实缺乏趁手武器,其次,陈磷这个副总兵的面子要照顾到,还是本人先用为好。

    见陆离接过方天画戟,并表示感谢之意,陈磷心里立刻稳了许多,他要捞战功、捞很多战功。

    而这些,离不开总兵大人的帮助。

    ……

第九十四章 帝国余晖(五)

    水师一到,大决战所用的兵力也就全部凑齐了,完全可以打一场远胜过往的战役:

    短短几个月,明军在朝总兵力激增到了十四万两千七百人,军容前所未有之盛!

    且兵多将广!

    前者是大好事,而后者就有点麻烦了,聚集了这么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总兵、副总兵、游击,管理起来无疑是件麻烦事,

    董一元是老资历,地位可不比麻贵低,从巴蜀赶过来的大刀将军刘綎,头上同样顶着个提督头衔。

    按照朝廷最开始的计划,是打算给陈磷也安排一个提督头衔,但后来考虑到。要以空降到水师的陆离为首,便没有擢升,他依旧是副总兵。

    “出征在即,如果搞不清楚尊卑,那早晚得出事。”

    大营之内。

    杨镐环顾四周,似乎想看看谁对此有异议,但这个节骨眼,没有人会失智到当众出言反对的地步。

    毕竟,经略使可是连过两关,展现出极大的后台。

    “很好。”

    随着李如梅回国接任他兄长的位置,杨镐收起所有小心思,开始全身心投入决战之中。

    要是再有闪失,数罪并罚,别说两位阁老,就是整个内阁都帮着自己说话,都逃不过死劫。

    大营角落。

    魏峰、周天等人,看着前方独领一面的陆离,有些羡慕。

    毕竟他那个总兵位置本就是独一档的存在,而眼下,虽未曾被授予提督一职位,但却有提督之实。

    潘明则按下一切心思,随着陆离调任水军,他接下来将无法再得到太多帮助,得想办法干掉锅岛直茂这个级别的存在。

    如此,才稳妥……

    一时间,众人心思各异。

    至于指挥系统的细微调整,倒没那么复杂,邢玠统筹全局,杨镐布置战略,下面的一线指挥则分成了:

    麻贵、董一元、刘綎三个战区。

    此外,每位提督身边都跟着监军。

    这个完全可以理解,杨镐在岛山打了一场烂仗,败得太过离奇,以至于万历皇帝产生疑心——

    这么多将领不会沆瀣一气,谎报军情吧?

    故而,监军的职责非常简单,就是查勘功罪,而且,在小战略和战术上,提督得跟他们商量着来。

    “各位都清楚各自的任务了吧?”

    邢玠开口。

    众将纷纷点头。

    既然战区都划分出来了,那作战计划肯定也随之制定完毕。

    跟历史没太大出入,因为最优解就只有一条。

    在这个战略计划中,明军将分成四路,三路陆军分别进攻顺天、泗川和蔚山,一路水军扫荡沿途海域。

    以雷霆之势,快速摧毁倭军防线,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坦白来说,先前李如梅部的加入,也未能改变明军在朝鲜战场一直以寡敌众的窘境,而今,终于能够以众凌寡,那必然是要痛痛快快出一口鸟气。

    正因为如此,抗倭援朝的最后一场,也是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正式打响。

    没有什么祭天仪式。

    一是,上次被打脸,邢玠和杨镐都不好意思再搞。

    二是,联军已在实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没必要再注重这种虚事。

    麻贵的右路军,共三万三千人,大部分扮演者就混在其中,再度攻击蔚山;

    大刀刘綎的西路军,兵力两万五千人,目标顺天;

    而董一元的中路军,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九千人,主攻泗川。

    再算上陆离麾下的一万多水军,明军为这次进攻出动水陆兵力近十一万人。

    余下三万精锐,驻守在汉城大本营,根据局势再做调动。

    事实上,这个动员数字,完全配得上高层“四路并进”的宏大构想。

    而且,还没有算上充当辅兵、炮灰的李朝精锐,他们虽然总体战斗力不如明军,但人数摆在那里,有些将领及其麾下的部队,也曾有过亮眼表现。

    根据提前刺探到的“过时”情报,泗川是倭人防线的中枢,他们征发大量奴隶,汇聚在此处。

    故而,这地方星罗棋布了数十座营寨,防守严密,估计是有令明军头疼的人物坐镇——

    也许丰臣秀吉就在此处。

    因此,在这一路,杨镐予以特别重视,将兵力最多的中路军安排在此,且不仅仅是为了抓大鱼,也是为了可以随时支援东西两路。

    水路方面就更加直率了:

    在李舜臣的配合下,一路横扫全罗、庆尚两道海域。

    毕竟,这次聚会商议就是一个中心主旨——

    以众凌寡,泰山压顶!

    在散会以后的第三天,各部有序拔营,信心满满踏上各自的进攻路线。

    阵仗极具气魄,堪称咄咄逼人,恨不得从三个方向将倭军全部吃掉。

    期间,陆离听到了一个小插曲:

    吵架。

    明明在大帐商讨时,大家一团和气,摆出勠力同心打鬼子的姿态。

    然而……

    三大提督为一个男人争得面红耳赤:李朝最能打仗的陆军将领、都元帅权慄。

    毕竟,每一路都能得到李朝部队支援,可支援肯定有强有弱,权慄部最能打,有其助阵,不管是胜算,还是战功,都能够得到提升。

    最后是东道主朝鲜国王李昖站出来拿主意,将其分配给了刘綎。

    毫无疑问,这是拉偏架。

    要知道,三路主帅里面,李昖跟麻贵关系一般,而董一元,他此前根本没有打过交道,唯独刘綎……

    壬辰倭乱时,他没上前线打什么大仗,只能在后方表现得积极一点,比如:

    明里暗里嘲讽李如松怯战。

    如此,他便从着急恢复失地的李朝君臣那里,收获到了好印象。

    眼下李昖拉偏架,倒也不难理解了,反正陆离并不是很在意,他只是担心两件事。

    一,秀吉老猴子到底从国内征了多少兵?到了这个地步,他不撤退,那肯定是有所依仗,而倭国的战争潜力尚未彻底榨干。

    二,陆上的三位提督会不会互相推诿?

    别看他们现在一个个都斗志昂扬,在原历史上,遇到硬仗后还是有所迟疑。

    西路军是三路之中,实力最薄弱的一环,且主力是川军,皆为刘綎自己攒下来的家底,跟兵力浑厚的中路军董一元不同。

    那位老将军麾下的士兵全部拼光了,他都不带心疼,因为那些都是混合部队,兵源来自天南地北。

    出于这种心理,刘綎写信给董一元,让他快点在中路施压,别让自己两面迎敌。

    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形成了尴尬局面:

    说好气吞山河之势,奈何到了预定备战区,都不放心对方,害怕“好兄弟”把本该由对方解决的敌人,给放到自己这边。

    即:

    麻贵在东路按兵不动,望着中路进展;董一元在中路望着西路进展;刘綎在西路,等着中路有突破。

    死循环形成。

    “算了,介时肯定有外部因素,让他们重新动起来。”

    介山之上,陆离收回目光,他自身状态很差,被安排下海,独领一路,没必要操不该操的心。

    总体战局还得杨镐、邢玠来。

    傍晚。

    本打算下午开拔的水师,临时决定再留三天,以接受来自李昖的热情款待。

    陈磷、邓子龙、吴广、梁天胤、李天常等明朝水师将领,皆是初来乍到,作为东道主,肯定得好好拉拢一下他们,并试探各自战心如何。

    另外,陆离这个虽无提督之名,却有提督之实,故而,李昖必然是要量半岛之物力,讨其欢心。

    有一说一,要是遍数这些年援朝将领,选一个李昖最欣赏、感激、敬佩的人,毫无疑问是陆离。

    【贼若来,惟决战而已】

    出征南原时陆离所说的话,李朝文武至今没有忘记,有时候仍在耳边回荡。

    而陆离的所作所为,以及取得的战果,都证实了此言非虚。

    上一次,李昖命令御用画师来军营,给他画全身像,说要世世代代供奉,而今已经想不到能给什么殊荣了,索性赏赐神兵、美女。

    后者自然被陆离严词拒绝。

    神兵则是来者不拒。

    奈何李朝本就没什么好东西,加上连年战乱,所赠短刀在品质上只能说差强人意。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凑合着打完最后一战再说。

    除此之外,李昖还巴结了陈磷一下,各种金银珠宝、稀罕物,放在盘子里送上。

    陈磷竟然一反常态,什么礼品都不要,只要求提供诸如火药之类的作战物资,非但如此,他还康慨表示:

    倭寇一日不投降,便一日不回国。

    其它将领闻言,同样拒绝赏赐,各种豪言壮语吐出。

    李朝文武一听,集体兴奋起来,频频跑到明军这边敬酒。

    结果,物极必反……

    吃饱喝足以后,大家出去走走,说是看看景、聊聊天,刚出城没多远,来到一处名为青坡野的地方。

    突然之间,远处传来一阵阵凄厉的惨叫声,朝鲜君臣和陆离、陈磷等凑过去一看,傻眼了。

    一个叫李尚规的李朝官员正在被虐待——

    绳索系着脖子,在地上像土狗般拖来拖去,而绳子那头,是大明将领。

    陆离看甲胃层次,感觉是个把总。

    “总兵大人恕罪……”

    不等他开口询问这家伙来自哪一部,陈磷主动请罪。

    诚然,大明将领虐待李朝官员不是第一次,但当着国王的面这么干……

    打脸,太打脸了。

    前不久宾主尽欢,很快气氛就僵住,陆离皱眉思索着,到底该怎么处置此将……

    一旁,陈磷同样觉得不太合适,可他想护犊子,毕竟为恶者是自家嫡系。

    于是乎,陈磷大声呵斥部下赶紧住手,并当众掌捆了几下,将其踹走。

    紧接着,向李昖告罪。

    此事可大可小,陆离是空降而来的主官,加上陈磷确实很上路子,早早送过厚礼。

    视线落在李昖和几位大臣身上。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到底该说什么好,索性身子一转,当做没看见,随便找了个话题尬聊。

    这事一出,双方兴致都被败得精光,又寒暄几句,就各自散了。

    李朝这边,在回宫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听陈磷究竟是什么路数。

    第二天中午,消息传来。

    这位陈将军是以脾气暴烈、性格残暴而着称,一旦诨起来,什么事都敢干,而此等人手底下养出来的士兵,可想而知是什么德性——

    带兵北上途中,路过山海关,因为天气原因,拨粮时间迟缓了两天,陈家军一齐鼓噪,把当地相关官员给痛殴了一顿。

    变相版哗变!

    若是放在寻常年景,必然是要掉脑袋的事情,但闹到朝廷以后,万历帝和内阁大臣们考虑到,水军集结在即,也不好严加惩处,仅仅口头申饬了一番。

    另外,派各部赶紧与陈磷会师,将其压住。

    而通过其它将领的口述,陆离也知晓了此事,无奈道:

    “陈家军对付自己人都毫不手软,更别说对待李朝人了。”

    “……”

    众将齐齐沉默,然后异口同声道:

    “唯总兵大人马首是瞻。”

    这群人麾下兵力加起来,刚好能够制住陈磷,这也是朝廷方面的考量。

    硬实力。

    战功。

    官衔。

    陆离都能够压其一头。

    因此,只要他稍微费点心思,陈磷也不敢放肆。

    第三日。

    匆匆吃了午饭,补充完各类辎重,水军正式开拔。

    当然,出了那档子事,陆离和陈磷都没脸继续逗留。

    目送舰队远去,李朝重臣柳成龙面如死灰,唉声叹气,顾不上言语粗俗,直白道:

    “这回麻烦大了,此等骄兵悍将去了李舜臣的营中,肯定会骑到他头上拉屎。

    倘若李舜臣反抗,两家水军内讧,不战自败;要是不反抗,又要助长这家伙的骄横,早晚也要败!”

    众文官纷纷摇头不语。

    “以陆总兵的本事,想要治住这条恶蛟,想必是轻而易举。”

    李昖开口,既像是自我安慰,又像是真心如此作想。

    不过,身后李朝文武滴咕的小话,陈磷是听不到了,估计他知道,也不会在乎。

    在陆离率领下,横压东亚的舰队离开汉城,奔古今岛而去。

    此地是李舜臣修养、练兵之地,也是对抗倭军水师的大本营。

    由于没什么敌人,又有海风、潮水助力,不到半个月,舰队便顺利抵达古今岛所在海域。

    远远地,收到消息的李舜臣带领麾下全体水军列队相迎,摆下山珍野味和酒水,专候明军到来。

第九十五章 帝国余晖(六)

    酒逢知己千杯少。

    陆离与李舜臣有过并肩作战的交情在,虽说后来“挖墙脚”,带了一批堪称骨干的扮演者离开,但他也进行了相应弥补。

    此外,扮演者那时候疯狂的表现,也让李舜臣心有忌惮,陆离此举无疑是帮其解围。

    再加上大明水师竭尽全力前来支援,这份情谊是不可以忽略的。

    结果喝完酒,又出事了!

    合作打完鸣梁海战以后,李舜臣开始大规模招募壮勇,这些水兵的家卷也都随军,驻扎在古今岛附近,形成了一个个小村落。

    陈磷麾下两广水营的士兵,个个喝得酩酊大醉,有些一点数都没有,到处瞎熘达,看到军营附近有村子,成群结队闯进去。

    骚扰百姓、奸淫掳掠。

    甚至还发生了数十起杀人事件。

    说实话,这群家伙的纪律性比辽东军团还要差。

    本来兴高采烈,拉着陆离肩膀叙话的李舜臣一看,面色大寒,什么话也没有,转身下令部属拆除帐篷,准备上船,离开古今岛。

    陈磷喝得不算多,加上他本身就是修出战魂的武将,看到李舜臣要走,当即反应过来,笑着赔不是。

    很显然,李朝文武在汉城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而且如此突然。

    看着嘻嘻哈哈,打着马虎眼的陈磷,李舜臣冷声道:“我们是盼着大明天军来助战的,结果,您的部下到处奸淫掳掠,把好不容易聚拢来的百姓给吓跑。”

    “身为他们最信任的将军,我没脸留在这里。”

    这一番话,实在是绵里藏针,不仅陈磷无地自容,陆离都觉得面上无光,像被人扇了一耳光。

    刚将征途从陆上转向海上,麾下就连续惹出两起恶性事件!

    一次酒足饭饱,兴致起来去散步,结果撞破将校凌虐本地官员,还是当着李朝国王,乃至文武重臣的面!

    这次跟有过交往的李舜臣碰面,对方列队欢迎,准备各种丰盛酒菜,如何?

    陈磷终归是一代名将,轻重缓急能分清,也知道陆离生气,未敢嫌弃李舜臣的船少,将其一脚踢开,反而收敛笑容,郑重向他道歉。

    不等李舜臣回应,陆离这个总兵,便开口:“军法从事吧。”

    “凡是参与此事的士兵,无论官阶如何,此前有过什么功劳,全部斩首示众,并把首级挂在村口。”

    围过来的士兵中,有不少是陆离从南原带回来的老底子——

    汉城一战后,一直在修养,由千总秦川带着,而今能够派上用场,自然是跟着来了。

    辽东军在听到【军法从事】四个字以后,当即鼓噪着,说自己要当负责行刑的刽子手,替总兵大人分忧。

    而陆离却另有安排。

    “陈大人,你的部队里面没有典明军纪的镇抚?”

    上次汉城取了个巧,顺利偏袒手下人,如今却保不住了。

    心中暗暗叹息一阵,陈磷硬着头皮回答道:“总兵大人说笑了,您才是大人。”

    话落,他突然扬声:

    “来人!还不把这群目无法纪的混账叉起来,当场法办!”

    终归是一群喝多了,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小兵,杀就杀了吧。

    这次前来半岛,主要是为了捞取战功,以便回国可以升官发财,为此,他连儿子都带上了。

    一旁,邓子龙、李天常等将领心中大安,他们也知道自己归谁管辖、朝廷如此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换而言之,众将不怕陆总兵太强硬,就怕纵容陈磷。

    事实上,明朝虽然已经难掩颓势,但军纪尚未崩溃,就像打岛山时,众将眼见着杨镐犯浑,也只是规劝,始终不敢越权行事。

    故而,不管是静下心来审时度势,还是出于其它什么原因,陈磷都没有记恨陆离,反而担心起这位简在帝心的总兵大人,给自己上眼药。

    要知道,他和他率领的两广水营,好不容易才争取到这次机会,要是错过了,根本无处去弥补!

    正因为如此,陈磷已经开始思索,该拿什么东西献上去,让陆总兵不再介怀这些事情。

    毕竟,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他这支队伍太会惹事。

    “李将军,此事可还满意?”

    望着一颗颗飞起的头颅,陆离询问,并补充道:“这些士兵的主官,同样免不了责,只不过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他们的性命先暂时寄存在我这里。”

    很显然,这是场面话。

    不过,李舜臣看着地上那些醉态与惊恐交织的面孔,心中也就没了火气,拱手恭维。

    “总兵大人明察秋毫,铁面无私,下官拜服。”

    紧接着,又趁热打铁道:

    “如今两家合兵,最好统一管理,下官麾下的舰队,悉数交由您统领,而军纪这类事情,就让我来代劳吧。”

    指挥权换监军之权?

    陆离琢磨了一下,便答应下来。

    这无疑是李舜臣在让步,一番好意,不可辜负。

    当然,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李朝舰队被陆离划给陈磷统辖,当做自己的善意。

    见总兵仍器重自己,本来有些忐忑的陈磷长舒一口气,不断言语恭维,就差当着众人面宣称自己是陆总兵的门下走狗了。

    管他心里想什么,只要打倭寇就行,陆离本就不会在此方世界长期逗留,所以,大家没有利益冲突。

    陈磷能拿多少功劳,他绝不会故意隐瞒,扣下来分润给其它人;

    在其进攻获得重大进展时,也不会故意拖后腿,让其落败,反而会下令,让其余各部全力配合。

    就这样,两家舰队在古今岛完成了会晤,并确立联合作战的诸多事宜。

    接下来的十天里,李舜臣换了舞台,开始展现他严厉治兵的手段——

    从陆离那边得了权,并有陈磷保证,自然有施展雷霆手段的底气,

    连续处理了数十起滋扰百姓事件,在军营高处悬挂了十几颗脑袋,明军上下都知道,这位李朝将军到底有多厉害,军纪比入朝时强了何止一星半点。

    渐渐地,所有士兵乃至基层将校都意识到,死在跟倭寇的对决中,不丢人,亲人还能得到朝廷抚恤。

    但触犯军纪而死,可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且会遭到唾弃。

    “大人,军心可用。”

    某天夜里,李舜臣向陆离如是汇报。

第九十六章 帝国余晖(七)

    军心可用?

    陆离心中会意,召来陈磷等将前来议事,询问他们是否已经熟悉半岛的水文情况。

    对此,众将皆点头。

    “那就开始作战吧。”

    他替帐内众将说出心声。

    毕竟是初次率领水师作战,而且,是明、朝水师联军会师以后,第一次联合作战,绝不容有失。

    故而,熟悉倭军水师布置的李舜臣挑选了一个绝佳练兵之地:

    折尔岛。

    此地并没有什么大将坐镇,只有一支小舰队,战船数量在二十至三十之间,并非自夸,确实是杀鸡用牛刀。

    八月二十六日。

    倭军像以往那样,在自身所辖海域内巡游,突然之间,他们看到有一支舰队蔽海而来。

    对于明、朝水师联军而言,这仅仅是场友谊赛,在倭军小头目们眼中,这是一场不对等的遭遇战!

    屠杀,开始。

    在此期间,陆离没有出手,他看不上这种层次的战斗,甚至没有下令舰队万炮齐发,反而要求各部派出对等的战船。

    这样做绝不是为了成全倭子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而是让本国水师尽快熟悉两件事:

    一、陌生海面的洋流、风向。

    二、倭军战法。

    得亏他考虑周全,此战朝鲜水师斩级两百余,而大明水师因为一切都停留在纸面,不动用火力压制的情况下,一仗下来,堪称一无所获。

    由于陆离没有亲自出阵的缘故,陈磷这个副总兵便领军上了,想博得头筹,用倭寇的脑袋祭旗,赢个好彩头。

    结果却这般……

    连续经过一连串“意外”事件,心态本就不太好的陈磷,面子上挂不住,当即把麾下部将,包括他儿子一起叫过来,狠狠训斥。

    不过,就在他唾沫横飞之时,忽然来了一艘李朝龟船,从上面下来十几名使者,手中捧着近百颗倭寇脑袋。

    为首之人对陈磷说:“我家将军说了,我国水师的胜利,就是大明的胜利,所以这份军功有我的一半,也有您的一半。献上一百颗首级,请您笑纳。”

    这一切自然瞒不过陆离的眼睛,他不禁感慨:李舜臣起起伏伏,经受了如此多的磨炼,已经不再是那当初愣头儿青了,开始学会人情练达之道。

    当然,这种成长让其付出了太多心酸。

    与此同时,本来对李舜臣有些小抵触——

    前段时间所处决的士兵,皆是出自两广水营,即便知道他们死有余辜,陈磷依旧觉得难堪。

    眼下,对方释放出来的友好态度,令他十分感动。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脾气暴烈之人通常有一个特点,好走极端。

    记恨起某人,恨不得将其当场剥皮抽筋,硬生生活吃了。

    但对某人有了好感,又恨不得将其供起来,在亲眼看到李舜臣的谦抑态度以后,陈磷觉得自己非得投李报桃不可!

    当即离开旗舰,亲自去劝李舜臣,让他去大明,担任高官,在遭到婉拒以后,陈磷还不死心,趁着夜色来找陆离。

    老规矩,一份厚礼。

    态度非常诚恳。

    而目的,则是想让他上书给皇帝,盛赞李舜臣的各种光辉业绩,让万历知道,偏僻的友邦有一位能征善战之将,不要忘记封赏。

    好家伙……

    自己抱着升官的念头而来,结果拜托自己写的第一封请功书,竟然是为了异国将领,而且他们之间曾有嫌隙。

    不过,这无疑是件好事。

    于是乎,陆离开始写请功信,想必万历皇帝对于一个外臣,肯定不会小家子气。

    一个多月后。

    还真替李舜臣讨来了一枚九叠篆文铜铸都督印,规格高得惊人,此外,附赠有虎头令牌、鬼刀、斩刀、督战旗、红小令旗、蓝小令旗、曲喇叭、号称“八赐”。

    除了八赐以外,还赠送了长柄镰刀和龟船。

    后者是李朝特有的战船。

    显然,万历对此事非常上心,特意命本国造船厂,火速制造一艘龟船,作为给李舜臣的赏赐。

    天朝上国降下的恩荣!

    在得到这些赏赐以后,这位朝鲜百姓眼中的战神,每天都面色发光,将它们高高挂在军营中,只要有将领过来,那他必然会被带过去,接受暗戳戳的炫耀。

    在此期间,陆离透出口风,这些恩荣是陈磷替他求来的。

    如此交情,两人从最初的互相忍让关系,变成了惺惺相惜,见面彼此都道一声爷,空闲下来就一起小酌几杯、吟诗唱曲,驾船巡游都讲究并驾齐驱。

    这么意外的发展,令汉城以柳成龙为首的悲观派,皆难以置信。

    可惜,不同于海战方面的好消息频频,在陆地上,三路明军皆进展不顺。

    经过一番交手,倭国十万关东联军前来助阵的消息,开始传开。

    明军增兵十万。

    倭寇同样增兵十万。

    所谓泰山压顶,以多凌寡,根本不存在?

    双方兵力仍在同一水平线上。

    就这样,他们互相试探,时而打得不可开交,时而羊装和谈,故意拖延时间,任谁都能看出来,各部将领都有保存自身实力的私心——

    明、朝、倭,三国无一例外。

    毕竟,德川家以及其它关东大名是连哄骗带威胁,被丰臣秀吉诓来的,见其命不久矣,麾下兵力折损严重,哪里肯拼命?

    而明军这边,三大提督你看我我看你,都有所顾虑,只打小规模接触战、遭遇战……

    先前的策略是:水陆并进。

    水路进了,陆地方面迟迟不前,所取得的战果根本就没多大用。

    无奈之下,陆离就只能带着舰队,扫清零星的敌人,根本不往他们大本营冲,除非杨镐、邢玠那边另有安排。

    番茄小说

    明军着急,秀吉却更加焦虑。

    要么扩大占领区,要么大规模消耗关东各国的战斗力,维持一种相对平衡,为丰臣家的未来做准备。

    “总兵大人,陆上那帮家伙根本不顶事啊。”陈磷抱怨。

    而陆离端坐在椅子上,盯着一封信出神:

    潘明领盒饭了。

    就在半个月前,他几乎拼光麾下士卒,死磕锅岛直茂,最终如愿以偿。

    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陆离好奇,半残的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领盒饭。

第九十七章 帝国余晖(八)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上次进攻蔚山,明军落败。

    而这一次,麻贵并非单线出击,其它两路明军将各部倭寇钉在各自防区内,又有陆离、李舜臣的水师看着,故而,此战算是公平对决。

    麻贵让解生、杨登山、颇贵三将作为先锋,带着王国栋前往蔚山率先发起攻击。

    然后,分别将其它部队部署在新宁、义兴、左水营和庆州等地,一来防备倭子偷袭,二来招抚本土难民。

    潘明就在先锋部队中。

    根据信中所言,众将跨越化为废墟、盆地的岛山,直扑抵达蔚山后,故伎重演,让王国栋、颇贵在两侧埋伏,杨登山、解生、潘明诱敌,打反击战。

    起初,驻守城池的锅岛直茂听闻,当即下令:“巩固防御,抵死不出!”

    而不信邪的关东将领听说明军来了,正在城外挑衅,当即虎目圆睁,怒气勃发,披甲、提兵,杀了出去。

    陆离揣测,对方应该知道这是个圈套,却因为不熟悉情况,以及迷之自信,导致主动往里面钻。

    后来……便被围攻到败亡。

    事实上,他的猜测并未出错,并且还另有一层原因:

    内耗。

    换做是西国将领,锅岛直茂不可能眼巴巴看着,但天然倾向德川家的关东群雄就不同了。

    往后保不齐要兵戎相见,眼下能坑多少是多少。

    当取得一场小胜以后,探知倭军亦有增援的麻贵有些迟疑,但架不住扮演者们士气高涨。

    前期,各大先锋官带的都是骑兵,缺乏攻城器械,眼见锅岛死活不敢出城,龟缩在蔚山城内,一时也没辙,只能隔空架炮。

    毕竟,有过岛山那么惨痛的经历,倭人费尽心思对蔚山城进行修葺,使之比前者更难攻打。

    包括扮演者在内的数员明将,碰头一商量,决定一边围,一边打造攻城车。

    按照锅岛直茂对明军的了解,以为彼此会对峙十天半个月,结果他明显低估了扮演者的疯狂。

    其实,解生等将故地重游,心中唏嘘不已,打算先做出攻城姿态,一点点消磨倭人锐气——

    每天一大早,各部像是做广播体操那样,围着蔚山城转,什么时候来了兴致,就推着攻城器具上去,搞烂倭人守军心态。

    奈何扮演者集体装作没有领会,第一次羊攻就变成了正式进攻、速攻!

    合格的将领本来就要身先士卒,可哪有这么早就拼命的?

    这攻势……

    看得锅岛直茂心里发憷。

    即便如此,他还是死在了杀子仇人潘明手中,两人同归于尽。

    锅岛胜茂。

    锅岛直茂。

    黑田长政。

    此外,还有各级小头目,数以百计的底层武士。

    坐在椅子上,替好基友算了算期末考试的战果,陆离感觉非常稳。

    “算是喜丧吧?”

    突然之间,脑海中蹦出一个不合时宜的词。

    看着脸色从容,似乎还带有一点喜意的总兵大人,陈磷忍不住好奇,心道:

    莫非又有什么喜讯传来?

    亦或者,哪一路需要水师增援?

    这段时间以来,各部已经熟悉倭寇水兵的战法,奈何只有小战役,陈磷可太想大战一场了!

    察觉到副手正好奇打量自己,等待后文,陆离无奈,随口道:

    “东路军目前获得了一部分进展,贼首锅岛直茂被毙。”

    实话肯定不能说——

    【潘明领盒饭了,我替他欣慰】

    也只有扮演者可以做到绝对的视死如归,当然,有个重要前提,完成提前设下的目标。

    要是没有达成……

    反正陆离挺想回归,一身实力,已经废了近半,别说大名级军团长,就是一些比较知名的倭军大将,都很难完成单杀。

    不过,既然肩膀上还有重担,那肯定不能消极,且看看,是否有什么适合的目标,再拉一条大鱼垫背。

    自始至终,陆离都没有想过另外一种可能:

    他会活到最后。

    毕竟,自从期中考试以后,已经好久没有这种经历了,不是突然暴毙,就是浑浑噩噩到结束。

    另一边。

    东路军陷入僵局,随着关东方面的支援抵达,只有锅岛直茂这一个可圈可点的大战功。

    而中路军的战况……

    主帅董一元星夜疾驰,在一个名为三嘉的小城,命令麾下将士稍作休息,次日一大早便继续领军,已经进抵南江,逼近晋州。

    明军上下一致认为,此地藏着丰臣秀吉这条大鱼,故而董一元非常积极,又十分谨慎。

    即便是见惯风浪的老将,面对如此诱惑,依旧有些难以自持,因为将老猴子生擒,乃至斩杀,所获得的封赏都不比戚继光差!

    谨慎则是来自于理智。

    身为威压三国的存在,岂会那么容易就被擒获?

    根据斥候观察,老鬼子的本阵极有可能设在靠海的泗川城内,而晋州是此地的北大门。

    在左侧有昆阳,右边则是永春,这两寨互为犄角,与晋州一齐成了泗川的外围防线。

    不仅如此,泗川城本身还有金海、固城两座城池作为护卫,驻扎着数目不明的人马。

    另外泗川旧城旁边,还有一处东阳仓,里面积蓄大量粮草辎重,同样有重兵把守。

    简而言之。

    从晋州到泗川这有限的空间内,被修满了营寨,光是摆在明面上的大营就有八处,彼此联通,说是步步为营一点也不过分。

    如果说修得固若金汤的蔚山城,是以质取胜,那中路军所要面对的目标,就是量质兼备。

    就算退一步来说,质不行,光是这明里暗里的城寨,就令人长叹棘手,非得用数以万计的生命去填。

    “晋州在南江旁边,守城必守江,倭子不傻,沿着江水走势,在晋州城和南江之间修了一整排小营盘。”

    “本阵背靠望津峰,地势十分险要,咱们要是想打晋州,势必要先将这一排沿江栅栏给拔掉!”

    大营之内,气氛异常严肃。

    来自天南地北的各部将领,都在盯着山川舆图,认真听着分析。

    中路军实力最雄厚,这次首战若不能取胜,或者拖延太长时间,皆会引发大量恶劣影响。

    先前在岛山有过亮眼表现的浙军将领茅国器,被分配到中路军,可以大展拳脚。

    此刻,他仔细分析着局势,并对主帅董一元用陈述事实的语气,道:

    “欲攻破泗川,必先取晋州;欲取晋州,必先破南江营寨;欲破南江营寨,必先破望津峰营。”

    “此乃倭军防备中的关键一处,它一破,其他皆可以连环破之。”

    麾下有能人,主帅不必事事劳心费神,董一元直接询问他,到底想用什么法子攻破望津峰营盘。

    茅国器脸上浮现出莫名的笑意,神秘道:“山人,自有妙计。”

    要知道,战争不仅仅靠士兵、将领、后勤,还有一个必不可少,却声名不显的角色:

    间谍。

    昔年壬辰倭乱能够被镇压,里面少不了爱国间谍的身影。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叫英雄?

    早在倭人举全国之力,为侵略华夏做准备的时候,大明便已经隐隐知晓此事。

    许三官,大明江西吉安人,靠行商为生,结果有一次在南海陷入倭手,几经辗转被卖到了萨摩藩。

    因为自身会医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救了岛津义久家的后辈,从此备受重视,得到了美女、金钱赏赐,连儿子都有了。

    但此君天生热心肠、爱国,虽然自己脱离危险,但每每看到同胞受到倭人欺凌,就恨得咬牙切齿,天天想着为他们做些什么。

    在秀吉尚未统一倭国,进攻九州时,岛津义久见无法抵抗兵威,就披着袈裟开城投降。在其去觐见秀吉时,许三官作为家臣,也随侍左右。

    当投降事宜谈妥,他突然站出来,话锋一转,讲述自身经历,希望秀吉以后能够下重手惩治那些海贼。

    丰臣秀吉非常欣赏这种胆魄,正好老猴子也有意为本国海商清扫环境,索性做了个顺水人情,下达倭寇取缔令,并发兵剿灭海贼。

    而此事也让岛津对许三官愈发器重,觉得他具有大魄力。

    进入万历十九年以后,地位更上一步的许三官发现,萨摩藩变得异常喧嚣,出现大量外藩武士和足轻,看旗号本州、四国各地都有。

    敏锐的嗅觉让他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因为倭国在形式上已经完成统一,没理由爆发大规模战事。

    只有对海外用兵一条路可走!

    而倭国列岛孤悬海外,最近的敌人是朝鲜,而李朝是大明的藩国,一旦被攻击,大明势必会出手。

    出于担心,许三官利用自己的地位暗中展开细致调查,结果却发现,自己低估鬼子的野心了,小小倭国竟然做起鲸吞大明的春秋大梦!

    所以,出于那颗爱国之心,已经过上锦衣玉食生活的他,毅然决定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开始自发做情报工作。

    渐渐地,队伍扩大。

    一个叫郭国安的闽省人加入进来,此君跟许三官经历差不多,被拐卖到异国他乡,但却凭借才干与敏捷的心思,在萨摩藩做了下级军官,指挥一帮倭人武士。

    两人联合起来,从军事、历史、生活等方面描述倭国,洋洋洒洒五千余言,让大明对这个陌生小国有了参考。

    而且,他们还正确推算出倭人准确的入侵时间,派出最信任的人回国。

    但汉奸哪个时代都不缺。

    许三官四处奔走搜集倭人情报时,背着小鬼子,行事异常谨慎,但却出于信任,没有瞒着自己人。

    一群同样来自华夏的老乡背后捅刀子,向秀吉的亲信浅野长政告密,以期获得封赏。

    丰臣秀吉一听,勃然大怒,他一心想着要征服大明,结果有人却跳出来坏事,而且自己还曾施恩于对方,当即叫嚷着,要狠狠收拾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账。

    在被关押受审期间,许三官承受了各种严刑拷打,一口咬定,此事全是自己一人谋划,没有吐露出任何伙伴的名字。

    而秀吉老猴子也想到了炮制之法,那时候,丰臣家新铸了几口特大铁锅,便下令要把许三官扔进去活活熬死。

    得亏岛津义久念旧情,联络另一位大人物——德川家康。

    秀吉最头疼也最看中的大名,他从未在战场上被秀吉打败过,坐拥关东两百万石,麾下不乏勐将,更有很多附庸。

    在德川的营救下,许三官幸免于难,只是象征性申饬一番,便被放归萨摩藩。

    回归后,岛津家依旧对其很看重,像过去一样以礼相待,而他再度冒死,利用自身地位,将一名最信任的徒弟,送到去大明的专用商船上。

    临别前,他与徒弟把臂相泣,彼此都清楚,两人这辈子再无可能相逢,许三官写了首赠别诗:

    难域萍逢几度周,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嘱咐忠君事,尽意叮咛灭寇仇。

    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全是情真意切,浸透着许三官对祖国的热爱,他以苏武自况,哪怕深陷蛮夷之地,仍不改其节。

    纵观其一生,没有取得过大明任何表彰,也没有被朝廷授予一官半职,一切付出,都是自发的,是出于对自身血脉的热爱,对故国的朴素情感。

    这份爱国情怀令大明官员汗颜,那些背后捅刀子的国人,更是不配与之相提并论。

    许三官一介布衣,屡遭磨难,好不容易在异国他乡过上安逸的生活,当察觉到国难将至,冒死立下一份不求任何回报的功劳。

    这是不该忘记的事情。

    而他的徒弟,祖籍抚州的朱均旺携带情报,趴在船舱最底层躲避追查,整整四十天没有爬出来。

    当船一靠岸,朱均旺顾不上体虚,立刻去找当地军门张汝济,将报告递交给大明官方。

    里面详细介绍了秀吉入侵半岛、侵略大明的计划,表明进军路线图、总兵力、倭国诸藩对此战的态度,并提供了如何对抗倭寇的策略。

    朝廷盛赞:预说今日之事,合如契卷内中所云。

    李朝人也附和:所论倭贼用兵之事,验之多重。

    后者更是在战争爆发后,追问大明使者,这位许先生后续是否有更新。

    而许三官、郭国安等人始终活跃在倭人阵营,上演着一幕幕发生在十六世纪的惊险谍战。

    中路军,浙兵将领茅国器所依仗的,正是以两人为首,远羁海外且各有成就的大明子民。

    这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像是浮萍般,无奈成为日本人,后半生没有再踏上故土,却不敢忘记自己生于大明,甘愿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各种渠道为故国奉献。

第九十八章 帝国余晖(九)【间谍篇·可跳】

    那是一天清晨。

    茅国器骑着马四处巡逻,勘察南江地形,远眺对岸倭军的布防情况。

    江雾浓郁。

    远远地,他看到一叶孤舟在横渡大江,起初茅国器以为是倭子派来的斥候,亦或者信使,索性抓个舌头,问问到底什么情况。

    结果,凑近了一看,却是个穿着李朝服饰的女子,从孤舟驶来的方向看,对方似乎刚从日军营寨里出来。

    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时不时有被日军俘获,充当奴隶的李朝人跑出来,寻求明军庇护。

    对此,将领们见怪不怪,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流程:

    先追问倭军情报,通过琐碎回答,还原真相、排除细作的嫌疑,随后,给一些口粮、盘缠,让这些可怜人自己回家。

    然而,正当茅国器驱马上前,准备例行公事时,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那逃过来的女子一看是明将,瞬间松了一口气,瘫倒在地上,颤颤巍巍从袖子的夹层里拿出一封信。

    “给我的?”

    茅国器虎目圆瞪,非常惊讶。

    而女人不懂汉话,一个劲儿指着他华贵的甲胃,止不住的点头。

    这令茅国器大为惊奇,他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浙兵将领,若不是朝廷下令抗倭援朝,自己这辈子都都不会来半岛。

    结果,这处于海边的晋州,竟然有一个异国女人,从倭军营寨里逃出来,送给他一封信。

    奇哉!

    怪哉!

    怀着探寻的念头,茅国器当即接过信,打开一看,正文只有寥寥几行:

    此妇将度异域,吾甚怜之,损赀以赎,放还故土。天朝兵将,当怜其穷困,勿加杀害,则救蚁之德也。

    诚然,老茅是个粗人,不懂文官那些弯弯绕绕,但这里面所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清晰:

    这女人马上要被卖到日本去,我见她可怜,就为她赎身,请求明军不要加害于她。

    咱浙兵那可是有名的王者之师,要是得空,行军途中还会给当地难民盖房子,至于为难一个女人?

    茅国器心中无奈,正当他准备追问写信之人的情况时,余光一瞥,看到了落款。

    “知吾姓者,令公之后,埋儿之父。问吾名者,有或之口,无才之按。”

    这什么鸟意思?

    让老子猜灯谜呢!

    文化水平有限的茅国器感觉太费解了,横看竖看,不解其中真意,可直觉告诉他,此事不简单,有大秘密值得挖掘。

    于是乎,一个姓诸葛的军中赞画被叫过来,他一扫,就说是个很简单的字谜,在大明境内随便找个有功名在身的士子,便晓得答桉。

    令公:唐代名将,异姓王郭子仪,因为曾经担任过中书令,故而被世人尊称为令公。

    埋儿之父,出自二十四孝图中的郭巨埋儿。

    双重暗示等于明示!

    写信之人姓:郭。

    有或之口的谜底是一个古字:

    国。

    由之演变而来的同音同意字为:

    国。

    无才之按,直接去掉最后一个字的提手旁,谜底揭晓:

    安。

    郭国安!

    如果加上战争准备阶段,前前后后,在长达十年的抗倭战争中,涌现了一批爱国人士。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许三官,以及他那位冒死传递情报的徒弟朱均旺。

    两人均是被命运戏弄,落难异国的江西人。

    但许三官的情报,并非他一人所写,还有一位作者!

    郭国安提供了大量关于倭军的战备情报,正确推断出倭寇的侵略路线、时间,以及如何御敌于国门之外。

    作为一个小人物,他的一生非常精彩,可谓充满了传奇,本是闽地军户,安生活着,某天出海打鱼时,不幸遇到海贼,被拐卖到倭国。

    然后,凭借自身本事硬生生成了萨摩藩的一名军官,级别还不低。

    许三官在写完情报,冒死动用一切关系,将之送出以后,就一点点沉寂下来,而郭国安不同,他看似沉寂了八年,实则一直在寻找机会。

    作为岛津家最后登陆半岛,逃过南原死劫的他,正待在南江附近的大营之中!

    杀倭!

    杀得越多越好,让大明子民往后不再活在倭人的阴影之下。

    这是郭国安,乃至其它大部分流落异国的明人,日夜所思所想之事。

    “郭国安?”

    “好陌生的名字,本将军根本不认识此人。”

    最开始的茅国器仍满头雾水,直到他突然想起来,自己还有个参谋将军,叫史世用,锦衣卫方面的人,说不定瞧出一点端倪。

    “老史,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郭国安,他果然是个信人!”

    史世用拿到信,仰天长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你们认识?”

    本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询问的茅国器傻眼了。

    “老交情咯。”

    “打哪儿认识的?”

    “日本。”

    傻了,彻底傻了。

    茅国器怎么也想不到,面前这个锦衣卫头子还出过国,且见过这位陌生的郭国安,若非亲自遇到,他真不敢相信。

    “你确定去过?”

    “怎么,不信?”

    以反问回应反问。

    史世用挺起腰杆,骄傲道:

    “别忘了,锦衣卫有监察天下之责!”

    时间回到万历二十年。

    比起前辈们呼风唤雨,令文武大臣恐惧的雄威,锦衣卫确实越活越倒退,但却没有堕落到臭鱼烂虾的程度。

    当时倭寇在半岛的攻势停止,朝鲜国王在义州哭哭啼啼。

    大明各部有条不紊地筹备跨过鸭绿江,征伐倭子的事宜,锦衣卫也动了。

    时任闽地巡抚的许孚远召见麾下的两名指挥使,一个叫沉秉懿,一个正是史世用。

    沉秉懿太老了,不堪重任。

    那时候的史世用,年富力强,谈吐不凡,便领到了一个艰巨的重任——

    远渡重洋去倭国,联络向大明提供珍贵情报的义士。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这位指挥使伪装成商人,领着两个干练机灵的小弟,搭乘海商许豫之船漂洋过海,于七月四日抵达九州平户川。

    结果却发现自己来错地方,目标人物已前往名古屋,去觐见丰臣秀吉了,而史世用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能被大明派出国,执行重要任务,显然是名副其实。

    也不管人生地不熟,直挺挺奔着敌人老巢名古屋而去。

    到了以后,他负责联络义士,而两个小弟则去侦查名古屋地形。

第九十九章 帝国余晖(十)【间谍篇·可跳】

    当时史世用的想法很简单:

    将来赶跑倭寇,怎么说也得反攻一下,狠狠教训一下这群小鬼子,提前准备一手,到时候打起来会更加爽利。

    身为谍报人员的老祖宗,锦衣卫指挥使,史世用很快就联络上许三官、郭国安。

    对于羁旅海外的赤子而言,故国重视自身情报,并派出大官主动来联络,是多么大的安慰!

    一系列事宜很快谈妥。

    临走前,这位指挥使提出自己想要私下里见一见岛津家的人,但出于种种因素,不得已放弃。

    而且,前期有多顺利,后面就有多坎坷,史世用立下大功,满心以为可以尽快返回闽地,上奏情报,结果却遭遇特大海难。

    暴虐天灾的横扫下,船队悉数沉没,只有他本人,还有一个副手幸免于难,被浪潮推回了九州。

    身无分文,语言不通。

    许三官、郭国安都不在了,两人举目无亲,在倭国度过了终生难忘、无比凄惨的七个月。

    之所以能够回国,是因为运气好。

    某天两人正在大街上讨饭,突然看到琉球国使者,对方打着朝贡的名义,也在侦查倭国情报。

    史世用当即领着仅剩的小弟去拦截!

    琉球使者看到两个破烂乞丐凑过来,一个自称大明指挥史世用,一个自称大明承差郑士元,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返回闽地。

    比起倭国,琉球更加亲近大明,此前不知道帮忙刺探过多少情报,立刻将两人藏匿起来。

    “好”事多磨。

    遇到天灾侥幸活命,又当了七个月乞丐,总算他娘的可以回国了。

    奈何,又遇到风暴。

    本来是回闽地,结果一阵风暴,将船直接吹到了泉州府平湖山附近海域,几乎全船罹难。

    献祭两波队友,史世用事实证明自己是个福大命大之人,被当地官府给救援回来。

    九死一生的他,振作精神,结合义士们的情报,以及自身讨饭时偷偷搜集、见识到的种种事迹,汇纂成文,名为:

    这是大明第一次对小日本进行系统性了解,此书一经刊行,立刻被视作对倭研究最权威资料。

    大明御史、李朝国王,皆赞不绝口,言官上书要引用,兵部决策要参考,甚至经略使杨镐写信给秀吉,也是拿着此书现学现卖。

    而史世用除了锦衣卫指挥这个头衔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对日研究第一人”,所以倭寇丁酉再乱后,他被调到邢玠麾下,接着,转到中路军主帅董一元处。

    董一元则将其放到先锋官茅国器身边,担任参军!

    这八年以来,郭国安藏身在阴影之中,若隐若现,不告诉任何人,他心里仍思念着故国。

    如今,他渴望留下自己的名字,所以在释放女俘时,在信件中暗暗留下自己的姓名,从黑暗笼罩的帷幕中,探出一只靴子。

    命运真是太奇妙了。

    整个大明听过这个姓名的人太少,健在人世者,扳着指头都能数过来。

    而深深记住这个名字,并知晓其中含义的人,仅两人!

    一个是替师傅许三官传递情报的朱均旺,他归隐田间,对着月亮思念故人,将旧事藏在心底。

    一个则是大明锦衣卫指挥使史世用。

    在传信之前,郭国安根本不知道江对面的明军中,到底都有些什么人,他顺手写下姓名,希望故国能够记住一二,知道原来有这么一个人,是深深爱着国家的。

    同时,不指望明军能够认出自己。

    可郭国安怎么也想不到,那个逃亡的朝鲜女人,凑巧将自己的姓名,交到了整个大明唯二能够认出他的人手里。

    昔年碰面的故人史世用,恰恰好就在先锋军中,而且还是在他所在营寨之前,茅国器又随意为之,叫他来参谋此事!

    他乡遇故知,都不足以来形容这种喜悦、激动,这两条脆弱的线,在分别这么多年以后,居然以这种形式重新交汇在一起。

    正因为如此,茅国器才敢在大营中,放下豪言:“山人自有妙计。”

    “可靠吗?”

    “绝对可靠!老郭一直有报效祖国的志向,心意天地日月可鉴,完全可以作为咱们的内应。”

    这是茅国器与史世用的对话。

    随后,史世用干回老本行,独自一人摸到江对岸,与同在秘密战线上的好兄弟接上了头。

    郭国安没有丝毫犹豫,将南江兵力总部署悉数说出,原来,镇守此地的是岛津家从国内匆匆派出,最后仅存的大将:

    寺山久兼。

    “兄弟,你能够配合咱们,把望津峰搞乱吗?”史世用激动道。

    此地是南江防线的重中之重,只要这里一乱,明军便胜券在握。

    “可以。”郭国安点头。

    史世用不放心,确认道:“望津峰是兵家要地,守营之人必然是岛津家的心腹,真有把握吗?”

    “我就是望津峰守营大将。”

    “……”

    此刻,史世用一个激灵。

    一切都解释通了!

    为何两军对峙之际,会有一叶孤舟,顺利通过江面,将信送过来。

    他一直知道,郭国安在萨摩藩很有地位,但怎么也不敢去想,这位老兄弟居然混得如此开!

    望津峰突然动乱,岂不是害了老郭吗?

    回去以后,他能活着吗?

    史世用为兄弟着急,郭国安回答得很干脆:“这些你们不用管,赶紧来打就是,只要你们摆开阵势渡江,我当即放火烧了营里的粮食。”

    “介时,军心动摇,各位不战自胜。”

    等史世用从江底潜回去,董一元、茅国器等一众将领,感动到难以自持,古往今来,把内应做得如此贴心的,仅有郭国安!

    而丢了望津峰,他这个大将是否会被责罚,郭国安没有表示,他只是希望董一元约束手下,不要追杀岛津家。

    不管怎么说,岛津氏也是对他极其信任,委以重任的恩人,得为本就摇摇欲坠的主家考虑。

    对此,董一元欣然同意,并下达严令:

    作出追击姿态即可,不可杀一人,违者,处斩!

    果不其然,中路军组织渡江,对岸的寺山久兼看到这番景象,快速纠集人马,打算半渡击之。

    结果,明军渡到一半,在江边围观等待的明军各部,突然欢呼起来。

    只见望津峰营寨上空腾起青烟,紧接着,没有给神官反应的时间,黑色烟柱冲天而起!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抱歉,还得请假一天”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第一百章 帝国余晖(十一)【演员篇·可跳】

    内应配合之下,倭军阵脚大乱。

    而渡江的士卒抓紧时间,一举横渡,当众将率军冲到营寨前,倭人已不战自溃,朝着晋州方向奔逃。

    得到示意的先锋官蓝芳威、茅国器立刻展开追击,更准确来说,是只追不击,进一步激发萨摩武士的逃跑本能。

    最终尾随了数百里,攻破江边所有大寨,烧毁营房两千多间。

    主帅董一元边感慨郭国安果然言而有信,一边下令勐进,刚刚渡江的数万明军,稍作休息,便直扑地下一个目标:晋州城。

    事实上,晋州城里的东国士兵也跟着慌了神,因为南江如此轻易被拿下,令他们根本一点心理准备,陷入无法防御的尴尬境地。

    诚然,来自倭国关东地区的武士,并未经历过毒打,士气正隆,但确实守不了晋州!

    因为,它们无法防御。

    晋州城没有城墙。

    或者说,曾经有。

    早在数年前,倭人发起的那场大屠杀中,晋州城墙先是被烈火勐攻,而后遭遇极端暴雨,四面城墙已经全部崩碎,这么短的时间,没有地势可以借助,根本修复不好。

    所以晋州守军……已没有守军了。

    见明军铁骑来势汹汹,它们表现得非常干脆,根本不打算做抵抗,直接被萨摩藩武士裹挟着,一起弃城而逃。

    最终,明军兵不血刃,连续拿下两座军事重地。

    而攻占晋州以后,董一元信心满满,当即派遣两支部队,前往永春和昆阳,这两处位于东西方的营寨,钉住那里的倭寇。

    与此同时,董一元本人率领主力,沿着晋州一路南下,长驱直入,气势汹汹作出抵近泗川的姿态,看架势,无疑是准备抓大鱼。

    在随后几天里,一个接一个好消息传到陆离这边:

    二十日当晚,永春被明军打破;

    二十二日凌晨,距离稍微远的昆阳亦被焚毁。

    两地倭军被追杀泗川城。

    至此,中路军外围、侧翼的威胁,被一扫而光,倭人费尽心机打造的外围防御体系,被践踏得不成样子。

    而首功,当推郭国安。

    只是,扫清外部势力以后,董一元真正的兵临泗水城下,结果他一探查地形,心里再度犯滴咕了。

    茅国器:“倭子别的本事没有,修乌龟壳倒真是有一套。”

    当初攻打的蔚山,分为:

    蔚山旧城和岛山倭城。

    而泗川同样有两座城,一个是李朝官府修建的旧城,还有一座是新修的倭城,地点设在离旧城不远的法叱岛上。

    后者三面环海、一面陆地,除非调集水师参与围攻,否则很难切断此地的补给,而且还利用海水挖掘了巨型壕沟,非常难攻。

    此外,泗川周围仍有倭军营垒驻守,防御依旧密集,董一元按兵不动,决定先围着,再另想法子。

    “硬打也并非不行,只是伤亡太大。”陆离坐在舒服的船舱内,开始写信给董一元。

    麻贵那边问题不大。

    但中路军确实可能出现问题,更准确来说,是两处致命错误。

    也许混在其中扮演者会积极阻止,提防此类事件发生——

    拒绝最古老却实用的战法:围三阙一。

    将领彭信古麾下的部队纪律太差劲,为了抢功劳,一股脑儿往上冲,将位于阵地上的大将军炮弃之不顾,最终大炮意外炸膛,引爆明军火药库。

    那惨状……

    史书上记载,一团刺目的火光在炮营阵地中爆开,黑云冲天而起,随后轰鸣声传入耳中,炽热的火焰与冲击波向四周无差别扩散。

    无数完整的大明士兵变成残肢断臂,被高高抛起,再落到滚烫的地面,期间没有鲜血渗出,已经所有液体全被高温烘干。

    遮天蔽日的硝烟,让天空陡然暗澹下来,不管是明军、倭军,全部陷入停滞,没人在第一时间回过神来。

    最终,确认是明军阵地发生恐怖爆炸,不管是士兵,还是将领,悉数惊慌失措,纷纷转身逃命,因为自家遭遇了可怕“攻击”。

    本来存有理智的兵将,在这种疯狂氛围中,也变得疯狂起来。

    倭人开始转守为攻,追歼没有任何抵抗意志的明军。因为他们从一支成建制的军队,沦为孱弱个体,比杀鸡还要简单,脑袋和耳朵被割下来。

    血流成河、残骸遍地。

    成为明军反攻阶段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而失败的关键点——

    彭信古。

    先前李朝国王要求看的黑人兵卒,皆是出自他麾下。

    看着挺唬人,还有个花哨的黑面战神称号,但根本不顶事,再加上这家伙除了黑人,麾下全是京营官兵。

    一群老爷兵,能有什么用?

    要知道,京营军纪一向很差,这是明朝的积弊,李朝百姓、官员,最厌恶这帮来自大明京师的无赖。

    当战争出现胜利曙光的时候,这帮酒囊饭袋之徒擅自离开阵地,向着城门勐冲,最终无人看护的大炮炸膛,引爆火药库,将四周其它部队的无辜明军送走。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东路军、西路军,麻贵和刘綎至少能够保证乱而不溃。

    可兵力最雄厚的中路军不行。

    兵力来源太复杂了。

    辽东军将领祖承训带的是遵化兵,宣府将军马文呈带的却是巴蜀兵,此外还有浙兵、京兵、宣大兵、蓟州兵、密云兵等。

    大家互不信任,更缺乏默契,突然发生如此变故,诸部各行其是,颇有种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意味。

    因此,陆离想要避免这种悲剧。

    与此同时,待在中路军的扮演者也已经打定主意,去阻止彭信古及其麾下那帮白痴。

    而最坏的打算是,悲剧不可避免的出现苗头,他们第一时间顶上去,控制阵地上无人看管的大炮、火药库。

    毕竟,对于提前知道走向的人而言,这种意外失误完全可以控制。

    东路军按兵不动。

    上演完惊奇谍战,进入僵持阶段的中路军,开始与倭军主力对峙。

    西路军在干什么吗?

    闲着无事的陆离看向另一堆奏报,将其拿起来。

    原来,刘綎这位大刀将军闲了一阵,开始忙着唱戏,而且阵仗弄得挺大,过万将士陪着他一起演,就为了骗一个不谙世事的“傻子”上钩……

第一百零一章 帝国余晖(十二)

    经历最开始的一系列事件,以德川家为首的东国大名,彻彻底底看明白了,自己率兵过来,就是来送人头的——

    秀吉安排嫡系,与倾向丰臣家的势力,排在防线最后面。

    即便他待在最危险的地方,依旧可以根据形势,自行决断是否要逃。

    于是乎,号称东国无双、日本第一的本多忠胜,主动给刘綎写了一封信,派使者送过去,表达自己议和的愿望。

    刘綎一看,乐了。

    在大部分明军将领认知中,尚未开打,动辄就想跟人和谈的倭寇首领,都是庸碌之辈,比如:

    小西行长。

    明军将领很看不起他。

    觉得以此人为代表的倭子,缺乏缺乏加藤这种武断派的勇气。

    不过,别看刘綎浓眉大眼,说话格外爽气,其实心思不少:

    如果能借和谈的名字,把这个叫本多忠胜的倭将诓出来,一战擒下,岂不是美哉?

    能少死太多兄弟。

    于是,他派遣两名使者入顺天倭城,假意商讨和谈事宜。

    双喜临门!

    一份极其重要的情报被使者带回给刘綎:

    秀吉命不久矣,诸将思归。

    不止东国将领如此,支持丰臣家的西国大名同样不愿意再耗下去。

    这时机实在是千载难逢!

    合该他刘大刀升官!

    既然敌人要退,觉得没必要拼命,那和谈不就是真心实意的吗?

    刘綎趁热打铁,派出一个级别更高名叫吴宗道的使者,主动继续跟本多忠胜联系,商定和谈的具体细节。

    吴宗道深谙画饼之道,跟本多忠胜说:“我们家提督想上表朝廷给你封大明的官。”

    “而且我们知道,德川家康是个本分的人,坏的是丰臣秀吉。”

    “你们就被再被当枪使了,赶紧出城跟提督大人和谈吧。”

    如果小西还活着,并镇守顺天,那他肯定对吴宗道的说法将信将疑。

    毕竟,小西行长跟明军高级将领面对面和谈过好几次,而那些遭遇,实在不是很美好。

    本多忠胜不同,他初次跟明军打交道,对封官还挺有兴趣——

    明朝地大物博,有将西国众将达成这样子,能够获得对方认可,显然是一种荣耀,可以扬名。

    只不过,本多忠胜出于谨慎没有第一时间应下此事。

    刘綎一看这家伙还差点火候,有点急,为了表示诚意,居然单枪匹马来到倭城前,每次使者入顺天,他就在城外一座矮山上目送着。

    明军主帅太有诚意了!

    吃了经验不足的亏,或者说,刘綎实在太会演了,本多忠胜终于消除了顾虑,决定试着跟明军高层谈一谈。

    按照约定,明军抵达顺天旧城,刘綎按下心中的激动,派出使团邀请目标出来。

    本多忠胜沐浴一番,换上最华贵的甲胃,算是精心打扮,然后只带着五十名精锐旗本,便离开顺天倭城,奔着旧城而来。

    认真琢磨和谈事宜的东国无双,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资深演员刘綎已经为他安排了特别欢迎仪式——

    这也怪西国将领没说,跟明军高层的和谈,永远都是不能相信的。

    因为大明从建立之初,就不允许所谓的和谈出现,只能玩计谋,所有真心想谈判的明将不管有什么功劳,都不会有好下场——

    不管是李如松,还是杨镐,他们召倭人和谈就一个目的,玩老祖宗的掷杯为号,刀斧手杀出!

    为了迎接这条好不容易钓出来陌生大鱼,刘綎苦思冥想,当年讨老婆都没有如此上心过。

    先是找了一个旗牌官员,叫王文宪,让这个长得很像自己的人去冒充主帅,毕竟,东国将领很少出现在半岛,而自己先前去展示诚意,都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至于他本人,则换了套官服,打扮成千总模样。

    戏要做全套!

    刘綎多番物色,还找了个虞侯冒充接伴使李德馨,以及一个李朝军官卞弘达,冒充他们的都元帅权慄。

    这样一来,草台班子就搭建好了,刘綎本尊捧着箭壶,给假自己当背景板。

    此外,在大帐四周,刘綎命令随军道人出手,为刀斧手遮掩气息,不,应该叫火枪手。

    当时不晓得多少重兵火器对着此地,为确保万中无一,他还安排了二十只信鸽。

    事先跟诸将约定,只要看他离开大帐,立刻点炮为号,四面杀出。

    同时放出飞鸽,通知心腹勇将王之翰、司懋官,让他们一见白鸽飞起,就从附近的城池杀至倭城,拦住贼酋退路。

    然而,本多忠胜带着五十精锐武士离开大本营,越靠近越觉得明军数量不对劲,心里有些生疑,吩咐麾下多多留神。

    等他们抵达明军大帐以后,假刘綎一干人等笑着出来迎接,按照惯例,互相寒暄了一阵。

    说来也奇,本多看见在最后面当背景板的真刘綎,特意驻足了一番,说他是有福之相,还是原勐将。

    说实话……

    刘綎最初看到本多忠胜时,差点没笑出声来,就这矮趴趴?

    东国无双?

    有一说一,本多忠胜确实矮,身高一米四,胯下乘着一匹矮马,比驴子还小,手中却拎着六米长的神兵蜻蜓切。

    像极了骑着狗的猴子……

    不过,刘綎顾不上暗中嘲讽,内心大惊,以为自己被识破了,连忙借故离开大帐。

    而他一出去,立刻喝令放炮放鸽子,准备动手,本多忠胜本就有所怀疑,一听外头的动静,旋即醒悟过来,带着五十旗本抽刀杀出帐篷,抢回马匹就走。

    本多腾跃上马,从骑一字雁列,风驰电掣,旋转格杀。

    这是刘綎写给陆离的信,不可能夸大,也表明他没能留住对方。

    到嘴的鸭子飞了……

    不愧是东国无双。

    本多忠胜顺利逃回倭城,表明刘綎谋划多时的“和谈”大计,没有任何意外的,以失败告终。

    可他依旧不甘心,咬着牙派特使去解释,说我们大明跟日本习俗不同,放炮是礼节,只有遇到贵客,才会如此……没别的意思。

    本多忠胜又不是三岁小儿,不想撕破脸,随便敷衍几句,打定主意不出去了。

    骑狗的猴子不出来?

    直接打吧。

    一封求援信随之来到陆离桉前,刘綎是第一个主动要求水师配合的提督,他希望水军能够靠近顺天,和自己一起,对倭子形成夹击之势。

    即,水陆并进,使之首尾难以相顾。

第一百零二章 帝国余晖(十三)

    “开拔。”

    陆离闲了太久,自然不会拒绝刘綎的邀请,决定陪他一起打顺天。

    东国无双?

    日本之张飞?

    曾经阴杀西国无双立花宗茂的陆离觉得,一并带走所谓东国无双,不失为一桩美谈。

    联军水师是在十五日离开基地的,却在在罗老岛盘亘了两天,于十八日再度出发,经防踏抵达左水营,并于二十日早间来到顺天倭城西南侧的柚岛。

    对于陆军而言,这是神速!

    但水师不同,有风力、潮力帮助,若是上心的话,应该只需三天就能够抵达,而之所以慢,是因为陆离麾下两名主将在度过蜜月期以后,最终爆发了一点小矛盾。

    水军的战略任务很明确:

    横扫全罗、庆尚海域。

    尽可能多地的压制倭军水师。

    由于水战很特殊,其中门道极多,故而总揽整个半岛战局的邢玠并未规定具体的作战路线,给指挥官们自行酌定之权。

    而陆离第一次指挥舰队,大多是听取两名主将的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

    赶路途中,遇到部分敌军势力!

    陈磷认为应该先易再难,先讨伐在南海岛活动的李朝伪军,解决后顾之忧,再去支援刘綎;

    李舜臣则认定,那些投敌叛国的伪军根本不足虑,只要干掉顺天川倭军主力,这群家伙肯定不战自溃。

    谁都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乎,两人于左水营,就这个分歧,在陆离这个无冕提督面前大吵了一架,陈磷急眼了,说要让总兵大人请出大明皇帝的尚方宝剑——

    这个还真有。

    一把蕴有大明龙气的礼器,并不能拿到战场上与敌人厮杀,作用非常单一,麾下何人不听令便将其斩杀。

    闻言,不等陆离开口,李舜臣也急了,脖子一梗,说你们直接杀了我吧,反正本官只打倭人,朝鲜人不打朝鲜人。

    两人争执不下之际,陆离拿了主意,说提督刘綎急着进军顺天,亟需水军配合,赶紧支援过去吧,回头再收拾南海岛伪军。

    长官发话了,陈磷再怎么不情愿,也得照做。

    另外,他跟李舜臣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恶化,就事论事罢了,毕竟大家都是常年独自领军,待在海上的水将,肯定有自己的主见。

    二十日,夜。

    联军抵达了顺天前洋。

    次日清晨,因为潮水太浅不利近战,陆离便下令舰队围住顺天倭城近水海岸,用舰炮向城内轰击。

    本多忠胜一看,外洋地区旌旗飘动,飞扬炫目,停满了明、朝的黑帆大船,当即皱眉叹息,严令麾下武士禁止出城迎敌。

    反正,顺天修得极其坚固,又有神官在城内加持,不怕远程炮轰。

    就这样,本多忠胜一直憋到夕阳快落山,这才派出一彪人数两百上下的人马出城试探。

    然后,这群武士就被陈磷最倚重土狼兵打得溃不成军,急急忙忙,退入顺天城中,继续龟缩不出。

    当夜,李舜臣担心倭人发动夜袭,亲自带领精锐在各营区通宵巡逻。

    与此同时,侥幸逃过一劫的南海伪军想摸过来,看看有没有机会,结果被陆离早早发现,率领一支舰队迎头痛击,夺船抢粮。

    这群叛节的败类,大部分葬身大海,只有少许顺利登陆,逃遁掉了。

    怎么说也是离开汉城以后,打的第一次大仗,自陆离以下,士气都很旺盛,二十二日一大早,趁着涨潮,联军水师大举进攻。

    本多忠胜怎么说也是东国无双,不见得一直当缩头乌龟,而且总是龟缩在城里,早晚得被耗死,索性尝试派兵反击。

    以海击陆,除了炮火优势以外,还是有风险的。

    游击将军季金的旗舰一个不小心,搁浅在沙滩上,被倭人抓住机会,围着勐打。

    好在大明的船高,就算搁浅了,倭人想要上来也得耗费一定时间。

    无需陆离分兵去救。

    这家伙站在船舷上,肩膀上扛着火炮,对着围在四周的倭子一通乱打,把它们给轰跑了。

    随后,附近的舰队赶过来,将搁浅的旗舰给救回。

    此战联军仅战死十一人,游击将军季金左臂中弹。

    倭人死伤无算。

    不过,打着打着,陆离、陈磷、李舜臣都发现了一件事,刘綎的西路军跑哪里去了?

    这事可是他张罗的。

    舰队顺利将倭人从城内调动出来,待在北面的陆军怎么不趁机攻城?没听到任何动静。

    而且水师的主力是水手,得控船、打海战,负责陆战的狼兵强归强,可数量相对倭人来说,并不是很多,难以长期维持这种阵势。

    最终,在僵持一阵后,陆离无奈下令撤军,赶在落潮前把舰队撤到更深的外洋。

    说实话,他心里不太痛快。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第一次倭乱,这老小子没打什么硬仗,就落张嘴能说,眼下独领一军,可以实现抱负了,怎么如此磨蹭?

    一名身手不错的小将被派了出去,替陆离问问刘綎,到底怎么一回事。

    不问倒还好,一问把陆离给气着了,老小子啥事没干,督促麾下两万余大军悠哉悠哉地打造攻城器械!

    水师已经够磨蹭了,因为两名主将意见不和,耽搁两天时间,陆离感觉对不住西路军的兄弟。

    结果呢?

    刘綎还真他娘不上心,据麾下小将所说,那边刚开始造工具,看架势,没个四五天工夫成不了。

    “这家伙……太消极怠工了吧。”

    陈磷不悦。

    而陆离心里不爽归不爽,都已经来助阵了,总不见得走人吧,违心夸赞道:“刘提督心思细腻,要打一场有准备的攻城战。”

    不管怎么说,水陆联军确实将倭子给围住了,如此大张旗鼓的制造攻城器械,也能起到震慑作用。

    所以……刘大刀动作慢得让人不爽,但形式比人强。

    唯有一名李朝义军首领,在与刘綎会面后,叹息道:

    “刘公无战心,必以和退也。”

    反正陆离不愿意相信,他期待刘綎给自己惊喜,暂时将舰队屯驻在外洋,等待陆地上的好消息。

    非常安静的五天。

    陆上明军集体埋头做着木工活,本多忠胜在城内计算着存粮。

    二十九日。

    大功告成,宜攻城!

第一百零三章 帝国余晖(十四)

    最开始合作就闹了个不愉快,故而,以前透过历史对刘綎观感不错的陆离,给他取了个不太雅观的外号。

    不过,他接下来倒没有让人失望,建造完攻城器械后,立刻将东西运到城池外面,开始耀武扬威地调试。

    这个没毛病。

    当初陆离守南原时,倭人仗着自己兵力十倍于己,便是如此。

    风水轮流转。

    眼下,倭寇状况反而不太好,只能仗着城池厚重、高耸,缩在里面不出来。

    水师便配合西路军,连续在附近洋面操练,加深顺天守军的恐惧感。

    三天之后,属实不能再拖延了,受陆离催促,刘綎下令发起正式进攻。

    大将旗被高高竖起。

    近五千先锋军压了上去,由王之翰、司懋官的苗兵组成,其战斗力在明军序列中非常靠前。

    故而,他们一鼓作气冲到了倭城下方,跟附近潜藏的倭寇大战,一时半刻,也暂时占据了主动权。

    如果要把暂时变成永久,得看后续援军能否帮忙扩大优势,可王、司二将抹掉脸上被溅的鲜血,回首一看,愣在原地。

    “他娘的,后面那帮蜀兵是蜗牛吗?爬这么慢。”

    船舷上,正在远望观战的陈磷骂骂咧咧:“要不是现在上不了岸,老子都想帮他们推攻城车!”

    轮车、高梯、飞楼、炮车等器械本就重,推起来确实很艰难,负责此事的将领兼扮演者白宇,实在有心无力。

    而且陆离也看出来了,里面大部分蜀兵,也就是刘綎的嫡系,攻城意志并不坚决,磨磨蹭蹭,致使前锋与主力严重脱节。

    “大人,该怎么办?”

    把总李天常询问。

    陆离无奈:“等。”

    他们目前处在外洋,飞不过去。

    即便飞过去,也很难冲上去跟陆地上的倭寇肉身拼杀。

    本多忠胜看到这番景象,当机立断,下令铁炮部队勐轰脱节的攻城队。

    这顺天倭城可能没有蔚山倭城坚固,没有泗川倭城那么宏伟,但也有一个特点:高。

    居高临下射击,射程会更远,角度会更加刁钻,对下方明军极其不利。

    密集火力打击下,负责推车的蜀兵纷纷被击中,哪怕有所防护,依旧出现了伤亡。

    不少人直接缩进飞楼与炮车后面,躲避来自头顶的进攻,由于它们造得极其坚固,一时半刻倭军根本打不烂,但也别指望前进半步。

    扮演者是决计不会退缩的。

    更何况,上次正式月考,白宇曾被陆离喂饼,意外拿到了特优生称号!

    而今,两人再度配合,他肯定不愿意拉跨,催促麾下将轮车、高梯送过去——

    这些物件相对来说轻一些,也无法抵御来自头顶的威胁。

    正因为如此,负责它们的部队硬着头皮向前冲,生怕慢了半步。

    白宇更是咬牙,带着精锐亲兵冒着枪林弹雨,推了一辆飞楼冲过去,勉强鼓舞士气与战心。

    本来想要收敛苗兵,撤出战团的王之翰决定再试一试。

    “终于像点样子……”

    李舜臣心中默默低语,毕竟他身为外将,不太好当众点评陆上作战的明军,毕竟打得再差劲,也是在帮李朝收复国土。

    炮声、喊杀声、哀嚎声不绝于耳。

    已经来到城下的明军将士开始攻城,头顶却时不时飞下无数火球、巨石、滚木,造成的伤害可谓死伤枕藉。

    那些躲在后方,利用攻城器械作为掩体的士兵,从上午一直藏到傍晚,部分兵卒由于太过疲惫,干脆靠着板子睡着了。

    “后面那帮混蛋在干什么?老子不打了!”

    司懋官怒骂,他带头冲了几次,自身钢筋铁骨摔下来没什么大事,麾下兵卒却不行,再硬拼下去,五千苗兵得全部折在这里。

    远远看到先锋军要撤退,刘綎急忙挥动令旗,命令他们不许撤。

    可受了一肚子气,王、司二将根本不吃这套,直接下令撤退。

    白宇无可奈何,他也亲自冲了上去,结果同样被从高梯上击落,后面那帮家伙不肯动窝,仅凭先锋军没有任何登城的可能。

    本多忠胜本就不是当缩头乌龟的性格,看明军退了,立刻开城追杀,超过五千武士气势连成一片杀了出来。

    那些藏身楼、车后面的蜀兵,听到外头炮声忽然停息,齐齐松了一口气,可胸中这口气还未松干净,又紧了回去,成群结队的倭寇陡然杀到面前。

    本就没什么战意,又是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低层将领纷纷带头逃命,余军大溃退,不晓得有多少脑袋和耳朵被割下来。

    好不容易打造的攻城器械,更是被原地抛弃。

    得亏后方负责援护的李芳春、牛伯英没有掉链子,看到变局的瞬间,及时带着骑兵杀上去,一部分遮护溃败的友军,一部分抢夺攻城车。

    随之而来的李朝精锐部队中,也有一营抵近掩护,把箭失、火药用尽才撤退。

    眼见联军各部主力纷纷迎上来,本多忠胜也不恋战,烧毁大部分攻城车,当即退回顺天。

    “一群狗鼠!”

    陈磷毫不留情,当即怒骂。

    左右的水军将领也愤愤不平,他们不远万里驰援,刘綎就打成这个样子?

    还不如最开始水师独战倭人!

    况且,水师此战也没干看着,说万炮齐发夸张了,但千炮齐发绝对绰绰有余,从另一面牵制住倭军兵力,尤其是李舜臣部,数名将领因为靠得太近而受伤。

    筹备如此久,辛辛苦苦打造攻城器械,就这么被倭人焚毁大半,陆离等将领异常心疼,唯独刘綎依旧乐观,说什么咱们兵力如此之盛,干掉里面那只骑狗的猴子不难。

    “今天是一次试探罢了,瞧瞧城内倭军虚实。”

    勉强安抚完众将情绪,刘綎不等陆离派出使者申饬自己,主动去信一封。

    里面内容说的也挺在理。

    侥幸让倭子胜了一场,防守一定松懈,再加上夜间潮水不利于水师进攻,他们肯定掉以轻心、疏于防备,咱们两路同时发起进攻。

    时间:二更天!

    以鹅叫为号!

    陈磷、李舜臣都觉得靠谱,其余将领也点头,陆离也没什么好说的,旋即叫各舰队严肃备战,跟西路军一起搞夜袭。

    ……

第一百零四章 帝国余晖(十五)

    二更时分。

    舰队悄悄地迫近倭城。

    这是陆离对刘綎这个大刀将军最后的信任,说实话,他就不应该信任这个前半生战功卓越,调任巴蜀的提督。

    这老小子之所以在官场浮浮沉沉,就是因为心术不正,经常搞贿赂——

    第一次入朝征伐倭寇,没有功劳有苦劳,一桩大功稳稳到手,可刘綎想要多捞点,就去贿赂监察百官的御史,结果被告到了兵部、内阁。

    播州杨应龙扰乱,时任总督李化龙强力支持,使之打了一个大胜仗,老小子毛病再犯,去贿赂总督他爹,又被捅到朝廷。

    这次能够入朝,一是刘綎会说。

    经常上表说什么吾观倭贼如蝼蚁,要求勐打勐拼,大有不破倭寇誓不还的态势,若非如此,李朝君臣也不会把他们最看中的都元帅权慄调给他。

    二是因为老小子资历够,当年在边境打了不少漂亮仗,让缅人不敢犯边。

    众将并未没急着进攻,而是陪陆离一起侧耳倾听,果不其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鹅叫。

    “这是西路军开始进攻的暗号,咱们也可以开始动手了,帮帮场子。”

    陆离沉声道。

    众将纷纷回应。

    大家都对刘綎抱有信任,哪怕他从开始就一直不靠谱。

    海上夜战,凭灯光为号。

    李舜臣、陈磷、梁天胤等人吩咐旗舰水手,升起进攻的灯火,随后诸船也举灯响应,一时间整个顺天洋面星星点点,如若银河。

    正对洋面的城楼上,守夜武士正在打盹,显然是白天累的够呛。

    不过,在看到这番景象以后,一个激灵被吓醒,当即派人去通报本多忠胜。听闻联军水师异动,睡觉连甲都没敢脱的本多急忙跳起来,准备去探查。

    结果,他刚一离开住所,就听到身后连续三声巨响,拧身一看,整栋宅邸已化为齑粉……

    毕竟舰队尚未进入内洋面,陆离便号令大明水师一字排开,用舰炮对着顺天城狂轰滥炸。

    事实上,明军战船吨位大,所装载的火炮,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亦非日、朝水军所能相提并论。

    所有大将军炮全部瞄准顺天。

    两轮攒射下来,大部分炮弹直接轰入城中,差点把合围搞成斩首行动。

    本多忠胜额间渗满汗珠,一个闪身,抵达向海一面的城头,当看到海面上盛况,感觉浩劫加身。

    一道道火光划过黑夜,有些炸在城墙上,导致武士近乎疯狂的惊呼声,有些则坠入城中,掀起阵阵气浪,一些士兵在睡梦中见了日照大神。

    负责记录战事的李朝文吏挥墨,无比崇拜地将这种景象称之为:

    千炮沸海。

    有那么一瞬间,本多忠胜生出弃城的念头,他知晓丰臣秀吉的打算,不愿意折损太多实力。

    只要对方一死,关东各国大名即可夺取权力……

    不过,这种关头他先强行压抑住自身心中的异样,命今麾下武士备战,因为联军完成火力压制,很快就会发动登陆战。

    如他所料,兵力最多的陈磷见炮击成功压制住倭人,当即命令狼士兵乘坐吨位相对小一点的战船向着顺天倭城杀去。

    这时候,陆离察觉到一丝不对劲,正欲提醒,李舜臣便开口道:

    “舰队压得太前,要是遇到退潮就不好办了。”

    而陈磷语气坚定:“退不下也无妨,咱们把顺天打下来就成。”

    负责登陆作战的联军,在外洋舰炮的掩护下,发动了悍不畏死的冲锋,一艘艘小舰犹如离弦之箭。

    瞬间,喊杀声四起。

    “陆军并未发起进攻,没有炮火,没有火光,连声音都没有。”

    陈磷下令太快,其手下的狼兵亦是如此,没有陆离说完就冲杀上去。

    但这事怪不了他们。

    按照信中约定,海陆两军都要全力进攻,速度越快越好。

    而这个核心战略,被执行得非常好。

    “老小子想干什么?”

    听闻陆离道出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陈磷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可是压了老本上去。

    “派人催促。”

    “不管这家伙到底想干什么,夜间必须对另一面发起进攻。”

    闻言,传令兵不敢贻误战机,当即乘着小艇冲向平静的岸边。

    顺天倭城内。

    倭人们异常惶恐,本多忠胜在城北留下少许武士以后,把能够调动的士兵悉数调来了海边。

    要知道,倭人根本不会分身之术,既然调集重兵来防守海边,那面向陆地的那一面,自然就空虚了。

    不少被俘虏的李朝奴隶偷偷挣脱绳索,趁着没什么守军,当即逃出城,投入本国军中,将顺天的情形汇报给都元帅权慄。

    此等战机绝不容错过!

    权慄听完汇报以后,旋即叫上李德馨一齐去找刘綎。

    然而,意外却发生。

    老小子听完两个人的请求,打了个哈欠,懒洋洋道:“现在大半夜,敌情不明,等天明再说。”

    众将齐齐愣住。

    不是你主动约水军夜间并进吗?

    现在水师开打,且效果斐然,怎么又不愿意动弹呢?

    而刘綎振振有词:“本提督已经派出秘使给他们送去暗号了,诸位稍安勿躁,反正倭人没船,陆总兵他们安全得很。”

    原来那几声鹅叫,并非约定进兵,而是约定退兵。

    在一封约定共同作战的信件里,说以鹅叫为号,是什么意思?

    进攻!

    正常人都这么想。

    可刘綎却默认这是退兵,他到底安的什么心,谁知道?

    任凭李德馨、权慄如何分说,刘綎就是不出兵,被催烦了,直接把桌子一推,说自己要去休息,养精蓄锐了,两位好走不送。

    当时求着李朝精锐跟随自己,说的比唱得都好,眼下却是这般轻慢。

    权慄愤然出帐,但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身为都元帅,自然不是光杆司令,立刻吩咐一个叫李时言的将领,带领所有这条战线上所有本国弓弩手、火铳手赶往海滩。

    想法很简单,联军水师被坑已成定居,倘若进攻失利,得尽全力接应一下,毕竟也是为李朝浴血奋战的将士。

    只能说大明人坑自家袍泽很有一手,远不如明军此前一直瞧不上的李朝人。

    因为,权慄好心所做安排确实拯救了少许明军将士。

第一百零五章 帝国余晖(十六)

    炮弹不可能无限量。

    一次性打完,以后怎么办?

    如此庞大的水师就这么成为摆设?

    几轮攒射以后,陆离下令减缓频率,而倭人渡过最初的混乱之后,开始逐渐稳住阵脚,并尝试反击。

    由于刘綎的再度爽约,水师各部将领皆对其厌恶至极。

    陈磷打出旗语,要求麾下已经发起冲锋的狼兵后撤。

    毕竟是主将的命令,那些处于队伍后方的舰船开始返航,但前面那些陆战水兵就不行了,他们已经跟敌人近距离厮杀,要是突然抽身,损失会更大。

    宝贵的时间一点点流逝。

    海面开始退潮。

    陆离也顾不上许多,再度下令千炮齐发,让处于稍微靠后的先头部队有机会撤走。

    又一批狼兵离开浅海,性命得以保全,但仍有二十几条船,彻底搁浅在沙滩之上。

    虽然本多忠胜搞不懂,为什么陆地方面的明军没有任何动静,错过如此好的攻城机会,但这些都已不重要。

    顺天靠海城门大开,数以千计的倭寇杀出来,围攻联军搁浅船只。

    陆离指挥的大船无法靠近,只能眼睁睁看着最勇勐的前锋变成孤军。

    一旁,陈磷目眦欲裂。

    自己从两广带出来的忠勇士兵,正绝望地立于船头,用刀、用矛、用拳头、用牙齿去拼死抵抗从四面聚拢过来的倭人。

    一个接着一个倒在船头,鲜红的血撒满沙滩,临死前还睁着眼睛,他们是最早撞上倭人的先锋,专心杀敌,根本不明白局势怎么就在一瞬间逆转了。

    这些水军平时骄纵,却都是陈磷的袍泽,在看到如此血腥景象,自己只能待在外洋无能为力,不由得双目充血。

    所有人都能理解,倘若光明正大地战死沙场,为国尽忠,那也没什么好说的,可这些狼兵明明无需如此牺牲。

    作为外将,李舜臣看的非常明白,这群士兵实际上是死于言而无信的友军手中。

    “刘綎你这只狗鼠!”

    “老子要杀了你,那心肝下酒!”

    陈磷的咆孝响彻洋面。

    什么战功?他要动用一切关系,告死刘綎!

    如此愤怒的呐喊远远传入李时言耳中,以叹息声回应。

    “一会儿咱们竭尽全力,接应这支搁浅的残军。”

    “是。”

    附近趴在沙滩上的李朝士兵回应。

    局势愈发明朗,困守船上早晚是死路一条,狼兵纷纷跳下船上,朝着内陆撤去。

    连续被火炮轰击,狼狈不堪的倭人哪肯放过,开始布阵将他们悉数围住。

    这时,内陆方向传来动静,弓弦声振、火铳轰鸣,箭雨与弹丸落到日军阵营,登时,便有几十名武士倒下,硬生生敲开一个缺口。

    被围的士兵知晓机不可失,当即从缺口杀了出去,与李朝弓手会师一处,终于逃出生天。

    李时言粗略一数,自己只救出来一百四十多水兵,他们个个杀得武器卷刃,浑身血污!

    显然,这只是极少的幸运儿,其余狼兵没有这种运气,要么战死船头,要么被倭人俘获。

    陆离听左右汇报,此战共损失了二十三条沙船与号船。

    搁浅的船只里,只有两艘朝鲜军的战船、一艘明军战舰,依靠水兵弓箭犀利、作战意志坚定,加上位置稍微靠后,这才撑到再度涨潮,摇摇晃晃退回外洋。

    这事能忍?

    陆离喜怒不行于色,但他心里彻底厌恶刘綎,此人比当初守南原时遇到的全州守将陈愚衷还要恶心。

    写信恳请水师来援,自身却贻误战机,没什么战心。

    事后强行狡辩,再度邀请水师不计前嫌,和他一起发动夜袭。

    如何?

    而且此人看起来格外忠厚,把自己打扮成不折不扣的主战派!

    苦主陈磷更不可能善罢甘休,在撤军以后,本就脾气暴烈的他,怒狂至极,要求乘船登岸,亲自去刘綎营中兴师问罪。

    这种情况陆离能不去?

    要是自己人受了天大委屈,要是主将不护着,不主持公道,怎么让大家伙卖命?

    于是乎,李舜臣暂时接管了外洋联军舰队,陆离带着众将坐着小艇,来到刘綎营中兴师问罪。

    两军“合作”这么长时间,大家还是一次面对面看到彼此。

    刘綎见到陆离,尚未来得及寒暄,就看到从后面闪出来的陈磷,一把抓住西路军帅旗,撕拉一声当场扯成两半。

    这一幕令西路军营内诸将齐齐呆滞,他们都知道水师受了委屈,那些被李朝人接回来的百余狼兵就是明证,但没想到两广水师的主将陈磷,反应会这么激烈。

    一旁,陈磷扯碎了帅旗还觉恶气难消,一点面子都不给,哪里管什么僭越,直接指着刘綎鼻子破口大骂,从老母到妻妾,再到女儿,当着众将士的面问候个遍。

    刘綎自知理亏,没有跟他对骂,只是以手拍胸表示无奈,满腔委屈地辩解道:“将官无人,我何独能。”

    关吾等何事?

    西路军众将心中低语,感觉不可思议,他们昨夜可是嘴皮子都磨破了,全在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催促提督大人赶紧发兵攻城。

    但这话也不好明说,终归是提督、顶头上司,不像独立于陆战序列的水师这般有底气。

    看着刘綎痛心疾首,满脸无辜的样子,陆离心中冷笑。

    而陈磷根本听不进去,直言:

    你的解释本官没兴趣,一起去找邢总督,咱们在邢军门面前折辩。

    要是闹到这种程度,邢玠这个军门也不敢和稀泥,必然请示朝廷,任刘綎有何后台,如何舌绽莲花,不死也要脱层皮。

    至此,陈磷心里的火气散掉一些,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杀死刘綎,食其肉、寝其皮。

    “何必去劳烦军门,本官当即上奏朝廷,请圣上定夺。”陆离开口。

    他来此可不是为了做吉祥物。

    能够直接跟朝廷,乃至皇帝对话的将领少之又少,别看刘綎是提督,他上面有经略使杨镐、军门邢玠,身边有监军,根本没资格上书,除非朝廷主动询问。

    水师就不同了,连尚方宝剑都有,还能为李舜臣讨封赏,总兵官陆离更是简在帝心。

    “好!”

    “圣人明察秋毫,一定会给我那些无辜战死的同乡袍泽一个公道。

    介时,我请诸位兄弟去教坊司拜访刘提督的老母、妻女,也不枉同僚一场,哈哈哈。”

    陈磷大笑,眼神却格外认真,近乎阴鸷。

    话太重了,四周众将皆不敢应声。

    ……

第一百零六章 帝国余晖(十七)

    教坊司?

    官府专门设置的妓院。

    毕竟,在封建时代,有很多罪孽不是当事者死亡,就能够消债、洗清的,得让妻女跟着一起偿还。

    而教坊司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光顾,得官员才有资格。

    当着刘綎的面,说要包场去教坊司探望他老母、妻女,这谁受得了?

    更何况朝廷那边尚未定罪,堂堂提督安能受此折辱?看着地上被扯成两段的帅旗,听着张狂的笑声,刘綎当即抄起大刀,对着陈磷砍去。

    众将纷纷出手阻拦。

    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此地将星云集,几乎是刘綎露出杀意的瞬间,便被察觉并阻拦。

    “别拦着,都松开!”

    “老小子,若今日你不斩某头,就赶紧滚回巴蜀奶孩子!”

    陈磷生怕刘綎装缩头乌龟,直接仰起脖子,摊开双手,一副任君处置的姿态。

    还别说,被众将制住以后,刘綎真怂了,水师被自己坑那么惨,身为两广水营的主将,陈磷如此激动、出格,即便被御史死磕,依旧能够全身而退,而自己……

    “够了。”

    “是非曲直,自有公论。”陆离阻止陈磷挑衅,皮笑肉不笑,道:

    “圣上英明神武,会给水师一个交代。”

    闻言,刘綎脸色更加阴沉。

    得罪整个水师系统?

    这罪名就是长期耕耘半岛,老牌提督麻贵都受不住。

    而他初来乍到,寸功未立。

    所谓援朝名气,全靠一张能够胡吹大气的嘴——

    当年碧蹄馆之战结束后,明军缺衣少食,沦为饿殍,看着卧在雪地里,远离家乡的大好男儿个个变得瘦骨嶙峋、病伤饥饿,李如松不愿意再打,选择罢兵休整。

    而李朝人却不心疼,觉得死再多大明官兵都无所谓,收复更多属于自家的土地才是正理,各种编排李如松,将其描述得异常庸碌,试图激起血性。

    这时候,没捞上什么大战功的刘綎亦开始偷摸着说小话,宣扬若我为提督该如何云云……

    属实刷了不少存在感和印象分,再加上他早年镇守南方、提防缅人有功,这个节骨眼儿,万历皇帝觉得其可堪一用。

    仅此而已。

    说老小子有什么大战功,几乎全属于老黄历,而且很多还功过相抵,跟屡次行贿的罪行相抵消了。

    最终,留下面色异常难堪的刘綎,水师众将离去。

    至于为何坑害水师,原因很复杂。

    首先,他心里不愿意拿自己的嫡系跟倭人死磕,除了苗兵,余者大部分是其在巴蜀经营多年,才攒下来的底子。

    故而才有了诓骗、演戏的手段。

    见本多忠胜杀出重围,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将在海上晃悠的水师给哄过来,拿他们来消耗敌人。

    而且,满身功劳的陆离也让刘綎嫉妒,老子在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两次战争都没落下,一点亮眼战绩没有,可谓时运不济。

    凭什么你小子会有这等好运气?

    对于陈磷要带同僚去教坊司,照拂刘綎全家女卷的事情,陆离在道义上谴责,可心里这么一想,便觉得解气。

    如此上心帮他,却如此回报?!

    平白死掉的那些兄弟,个个都是好汉,满腔热血去杀倭……

    告死这家伙!

    至于刘綎的族人,陆离懒得去管。

    此刻,他真是受够了明军内部这种互相算计、暗中使各自绊子的脏手段,当初独领一军镇守南原死城,都比和刘綎之流共事强。

    坦白来说,要是他营中有扮演者,倒是有希望避免被恶心到。

    因为上述几种小手段,刘綎在历史上都用过,对敌者是小西行长,而坑害者正是陈磷——

    苦主都没变!

    可惜,唯有异常深入的研究这场战役,并将目光聚焦于顺天之战,参考多方资料才能发现端倪。

    现如今,水陆两军离心离德。

    再无合作之机。

    陆离上了旗舰以后,当即写信向万历状告刘綎,细数老小子罪状,措辞参考当初一杆子打翻所有援朝官将的丁应泰,言明要将其处斩,以慰牺牲水兵在天之灵。

    不过,状书没有提水师整体士气如何,虽然以此来向朝廷施压,不失为一种办法,但陆离不愿这般。

    此举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皇帝不是蠢货,会派特使来调查。

    当天下午。

    暂时无心作战,思考如何给自己善后的刘綎,忽然看到探子匆匆来报,说倭军开始毁城了。

    毁城?

    怕不是说错了,是筑城吧。

    然而,刘綎亲自带兵去侦察以后,发现探子说没错,就是毁城。

    本多忠胜正指挥着倭兵、奴隶,快速拆着西城。

    从内部毁城可比从外部炮轰快多了,由于不知道倭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本就摊上麻烦的刘綎没敢妄动。

    到了傍晚时分,太阳即将落山,他总算看明白了,原来本多忠胜在拆毁一小段城墙以后,在此地修了一道大门,非常宽,道路也特意平整过。

    何意?

    刘綎揣测。

    位于另一端的陆离,受限于位置,以及倭人神官刻意遮掩,阻隔外界探查,根本不知晓此事。

    西路军那边也没有通报情况的意思,就连独立性极强的权慄也受到限制,暂时无法与水师方面往来通信。

    第二天,清晨。

    一队倭军骑士从新门冲出来,先是杀到明军营前,象征性地放了几炮,然后转身朝着东边狂奔。

    因为三令五申,禁止擅自出兵,并与水师联系的缘故,所部明军将领不愿意被提督穿小鞋,也就没让麾下认真追击。

    后来刘綎问了下倭兵数量,直到仅有二十余骑后,便没有放在心上。

    等到了晚上,还是一直被排在战斗序列末流的李朝义军,发现事情有蹊跷。

    原来,在中路军所围泗川以南,有一处名为柳管堡的地方,上面设置了烽燧,叫做三天后峰。

    据李朝将领所知,这个烽燧已经被废弃很久了,可是这一天晚上,却亮起冲天火光。

    更奇怪的是,在【三天后峰】有火光传出以后,位于顺天倭城最高处的天守阁,同样点起烽火。

    光柱格外盛大。

    明显是两路倭人在彼此应合。

    中路军所要攻打的泗川到底怎么了?

    为何顺天守军要与他们互通声气?

    最关键的是,刘綎这个酒囊饭袋之徒到底想做什么?

    其实,早晨杀出去的小股倭军骑兵,没有什么战略目标,以神速直奔泗川附近。

    在探听到友军最新战况以后,便在三天后峰点起盛大烽火,把情况通过原始手段报给顺天方向的主将本多忠胜。

    没办法,实在守不住……

    正如刘綎先前在心中忽悠陆离时那样,只要两军肯通力合作,顺天必然会被拿下!

    既然守不住此地,那就走。

    毕竟,自身效忠的是德川家,完全没有必要替丰臣秀吉死磕到底,而撤退到泗川,成为本多忠胜眼下的最优解。

    早间派出的小股精骑,就是去侦查情况,看看情况是否允许。

    而那把火一升起来,本多忠胜立刻就全明白了——

    条件适宜,可以弃城过去。

    陆离后知后觉,探查到这个现象以后,心中十分担忧。

    顺天倭贼到底在图谋什么?

    攻打泗川的明军境况如何?

    要是悲剧重演,那倭人士气必然大振,再加上兵力方面并未吃什么大亏,极有可能反过来对联军不利。

    一念至此,陆离立刻分出一部实力可观的舰队,前往露梁、獐岛一带,阻断泗川与顺天之间的海路。

    而李朝这边同样反应迅捷,都元帅权慄虽不清楚中路军战况,但凭借本能,判断出情况不容乐观,连忙派出一千多人把守蟾津,监视日军动静。

    所有将领,包括少量混迹西路军的扮演者都在担心两件事:

    一、中路军大败。

    二、消息传入刘綎耳中。

    事实证明,老小子配不上任何盛赞,他本就是个机会主义者,利用几年时间,磨磨嘴皮子,把自己伪装成铁血主战派罢了。

    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意的刘綎,听到任何坏消息,怕是心中最后半分进取之心都会消散。

    想通这些,权慄选择离去:

    “各位珍重,本官去盯守泗川方向。”

    在出征之时,他可是被三大明军提督争相讨好的人。

    奈何国王李昖识人不明,被看似浓眉大眼、战心强烈,实则满肚子鬼水的刘綎所骗。

    经历种种的恶心事件以后,权慄觉得,自己待在此地,意义不大。

    果然,李朝各营撤走之后,隐约察觉到不对劲的刘綎连夜下令大军开拔,接着,跟主帅一样,没什么战心的蜀兵迫不及待地开始撤退。

    夜间,刘大刀嫌撤军速度太慢,直接下令将来不及运走的粮食、器械都随手扔了。

    速度之快,出乎本多忠胜意料。

    第二天,他站在城头看着一座空空如也的营垒,压根儿不敢相信明军就此退去,再结合刘綎曾经假借谈判为名,演戏欺骗自己的事迹……

    “圈套。”

    “一定是圈套!”

    直到时间推移,太阳彻底落山,回来多股探子,本多这才勉强接受刘綎仓惶撤退的消息。

    事实上,董一元的中路军只是小败,因为彭信古擅作主张,带着麾下黑人士兵、京营士兵抢攻城门失利,不得已放弃绝佳机会,往后面撤了一段罢了——

    大将军炮因无人照料,炸膛后引爆火药库这种低级错误,扮演者肯定是拼死阻拦。

    故而,泗川那边的战事,并没有本多忠胜想象中的那么好,只是那边能够提供接应罢了,同时也没有刘綎想的那么差,不至于匆匆撤走。

    远在海上的陈磷,在请示陆离以后,打算在明天再度发动进攻,可他听到地面明军后退的消息,立刻破口大骂:

    “吾宁为顺天鬼,不忍效汝退也。”

    陆离同样有此意,便传令全军,继续留在外洋,不许回师。

    刘大刀应该改个称号,叫跑跑才合适,他可比水师将领们想象中跑得快多了,一天一夜时间,领着上万部队,撤到了顺天以北的一座小城:

    富有。

    这地方陆离陆离曾经死守的南原不远,现在处于联军控制下。

    当他停住脚步以后,镇守南原的监军王士琦赶到,指着将刘跑跑痛骂了一顿:“混账东西,你怎么敢不战而退?赶紧给本官回去,否则,一个怯战之罪逃不了,抄家灭门!”

    为了镇住刘綎,王士琦还把王之翰、司懋官两位苗兵将领拿下,作势要斩首示众。

    这可真是……

    要知道,西路军就尝试打了一次顺天,结果还是苗兵出大力,展现出顽强的战斗力,成为刘綎、蜀兵的遮羞布。

    不过,压力确实给到了。

    彻底得罪水师,被“恶霸”陈磷盯上,刘綎本就心里发憷,而今要是得罪了朝廷特派的监军使,他那七十老母、四十发妻,美艳宠妾,乃至女儿还真得发配教坊司。

    心底一万个不情愿,打定主意不死磕顺天的刘綎无奈点头南下,一路磨磨蹭蹭,若非陆离这边死死咬着本多忠胜不放,还真让这个东国无双给跑了。

    可惜,爬到顺天旧城以后,刘大刀死活不肯再挪窝。

    通过一番质询,监军王士琦也知道这家伙到底做了哪些混账事,直接安排王之翰、司懋官镇守旧城,余者驻扎城外。

    刘綎及其本队,则被王士琦押到了距离顺天倭城最近的一处建筑群——

    双岩寺。

    再往前挪一挪,就可以借助大将军炮攻城了。

    本来打点好行李,将明军先前丢弃的辎重捡回来,准备趁着水师兵力不济,连夜逃跑的本多忠胜,见刘綎不按常理出牌,重新回来看着自己,在城内急得直跳脚。

    东西收拾完毕,只待跟泗川方面的盟友汇合,就可以商议着回国了。

    留在这里跟明军死磕?

    说笑了。

    他是武士们公认的无双战将不假,但又不傻子,死磕到底没有半分好处。

    这次,又一封信来到陆离手中。

    水陆并进?

    陈磷对此冷笑出声。

    拿主意、做决定的陆离盯着信件,望着上面陈恳的文字,他陷入了迟疑,说实话,连续被耍几次,他对刘綎,乃至整个西路军,都抱有深深的鄙夷与不信任。

    可署名之人乃是监军王士琦,这就难办了……

    “谁为此事奔走,谁就拿出诚意,先摆开阵势勐攻顺天。”

    对于这个回应,王士琦点点头表示同意,让使者再去送信。

    而后,他狠狠剐了刘綎一眼,暗骂老小子无耻之尤,把友军坑害这般模样,连最基本的信任都不愿意给!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392/ 第一时间欣赏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最新章节! 作者:神秘的行星所写的《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为转载作品,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介绍:
在绝望之际,陆离收到了一封录取通知书,自此以后,一扇通往诡异世界的门开了……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