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盛宠之嫡妻归来TXT下载盛宠之嫡妻归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盛宠之嫡妻归来全文阅读

作者:失落的喧嚣     盛宠之嫡妻归来txt下载     盛宠之嫡妻归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不甘迟暮(一更)

    熙和帝在总管太监走后,掀翻了不少东西,他手依然颤抖,颤抖得不成样子,他举起手,看着。

    脸色阴沉得不行,朕的手,不能让人进来。

    御书房外面的御前侍卫还有公公都听到了里面的声音,跪在地上,看着,没有人敢进去,不知道陛下怎么了。

    总管公公亲自去了太医院,小心的避开人,叫了人去叫太医。

    见到来的太医,他上前,陛下身体情况不能外露,两人点头,都没有说什么话,知道什么最要紧,看了下四周,离开。

    回到御书房,陛下面前的地上都是摔坏的东西,总管公公看了看太医和外面的人说了声,问了问。

    忙回转身来和太医:“陛下。”小心翼翼的跪在地上看向身侧的太医。

    太医也恭敬的行着礼。

    “既然来了还说什么。”

    熙和帝压抑着浓浓的怒火,尤其是咳了几声后,下一刻直接就怒了起来,很是愤怒的骂起人来:“混帐东西,朕的手是不是好不了了,你给朕说清楚!”

    总管公公抬头,太医一起,都吓了一跳,陛下。

    “陛下。”太医开了口。

    “……”

    *

    “陛下的手还有身体不知道如今如何了?好几天了,会不会好一点,陛下很生气,总是咳嗽,有人在的时候陛下都是忍着,没有人才——”

    “陛下的身体还是没有好,手……”很不好办。

    “……”

    总管公公送太医出来,他很关心陛下的情况,看了看四周,甩了一下手上的拂尘小心翼翼的问起来,虽然知道陛下的身体是忌讳,还是问了,看着太医,他这样问,就是想知道陛下现在怎么样了。

    “陛下。”

    太医摇头,他知道总管公公为什么问,是什么意思,陛下的情况还是一样不好,他诊过看过,陛下又动了气,他心中担心,想和人商议一下,可是陛下的身体不能告诉他人。

    他只能一个人想,无法和人说。陛下的情况最忌动气还有不好好休息,陛下偏日理万机,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他只能提一提,陛下能不能做到,不是他能管的。

    “陛下最好是多休息。”

    “老奴也知道,可是陛下,你也知道,秦王殿下太子殿下都大了,太子殿下不说,秦王殿下也要回京,陛下关心着。”总管公公何尝不担心!听了陛下的情况,说了一句。

    “秦王殿下,太子殿下。”太医听了,也说不出来,只能说了一声太子殿下秦王殿下,他们都知道会有什么发生。

    过了一会,总管公公沉沉的。

    “陛下不能有事。”

    太医当然也知道陛下不能有事,要是陛下有了事,京城没法安宁,又是正要献俘的时候。

    “老夫知道陛下不能有事,所以。”太医点头又摇头,用手摸了一下蓄起的胡须,他会想一想怎么办。

    总管公公很快送走了太医,他回到里面,一走近就听到陛下在咳嗽,一声一声,是陛下咳嗽的声音,吓了一跳,不敢再耽搁,走了进去,一眼看到咳嗽着,生着气,摔着朱笔的陛下。

    “陛下。”顾不上想什么,跪在地上,砰一声响,磕了一个头,抬起头来,望着陛下。

    “滚!”

    迎接他的是陛下摔下来的东西,砸到他身上,他顾不得,陛下声音充满愤怒,他在地上差点滚了一圈。

    “陛下,老奴让人熬药——”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陛下不好后,太医过来开了了方子,交待陛下要按时服用,就算没有太大的作用,刚才太医又开了方子,

    应该能缓解陛下的咳嗽。

    只要陛下不要这么操劳,休息一下,好好的休息,身体也会恢复得快一些。

    最近陛下休息得少,操劳太久了,他劝也劝不住,太子殿下秦王殿下让陛下感觉到了威胁了。

    太子殿下秦王殿下一点点让陛下不止是觉得威胁,还感到如芒在背,陛下不敢有一点的松懈。

    要怪就怪太子殿下秦王殿下,使得陛下没有办法放松。

    陛下其实,其实什么他也不知道。

    陛下的咳嗽主要还是凉到,虽然身体不好,咳嗽就会一直不去,喝了药还是会好点。

    至少会好一点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

    “滚不滚,朕不喝药,喝什么,喝了也不会好。”

    熙和帝的声音压抑着,充满了不甘还有迟暮的恨。

    总管公公爬了起来,他往陛下那里爬着,爬了没几步可是在陛下目光下又不敢,停了下来,滚了出去,滚出殿去。

    熙和帝坐了回去。

    总管公公直到出了殿才抬头。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先回去吧(二更)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御书房发生的事,没有一点风声,没有人知道,不,也不是一个人都不知道。

    至少太子殿下是知道了,太子殿下挑着眉头,啧啧,笑了笑,是纪太傅派人来,孤的太傅大人派人来和他说的,他本来在礼部忙着,忙完出来。

    就见到纪太傅派来的人。

    还以为有什么事,没想到是父皇又找了太医,父皇看来是不行了。

    父皇以为能瞒过孤的眼晴,还真是敢逞强,以为自己真的万岁万岁万万岁吗,那不过是人糊弄他的。

    他离开礼部。

    太子殿下在想要不要去看一下父皇以敬孝道?只怕父皇这个时候不想看到孤,父皇以为这样下去就能拦下孤和秦王,啧啧,身体不好,手不行了,就该退位让贤,让给孤,还占着位置。

    孤可是等不及了。

    “太子殿下——”

    “回去,孤要去看看,”太子笑容加深,孤的太傅大人还告诉了孤,秦王殿下还有安郡王叔到了哪里,父皇还真是一刻也不忘关心。

    怕自己这个太子知道。

    纪尧知道皇上招见了太医,第一时间通知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知道后会如何,他没管,当作不知道一样,该做什么做什么,他知道陛下问了岳父还有秦王殿下到了哪里。

    秦王殿下还有岳父大人都到京城外面了,还有两三日,挥了一下手,转身。

    太子殿下想来也知道,不过一切还是等午门献俘后再说。

    *

    慈宁宫里,太后这两日都有点不安稳,睡得不是很好,也没精神,用得也少,白日里也不是很有精神。

    总是在担心,不是身体不安稳,当然她前不久才病了一场,也不算是病。

    就是天气冷了,然后老了,没有太过注意,一不小心就有点头疼脑热腿抽筋的,不止是她,不少人在这个时候都会病一病,病一场,普通的人,每年病那么一场,不算什么,也是好事。

    要是真的身体好一直不病还好,有的人不病就不病,一病就是大病,有时候都好不起来,她不算是,算是每年随着心情年纪还有经历病一病,然后养一下好起来,这次由于年纪更大。

    所以病得重了点,好得慢了点,但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好了,又经过一阵子的休息,除了时尔还会咳一声,身体不算太足,夜里睡不着,这是老了的症状,算不得什么,哪怕身边的人还是担心,她也不放在心上,也不让人担忧了,只有宝珠那丫头最近入宫得勤,一有空就来。

    明明有了孩子,也不知道好好带,还有她养大的小丫头……这一个个倒是很有良心。

    知道疼她这个外祖母还有……

    她笑了笑,心情好了,想到这些丫头,暖人的小丫头,她心情就会变好。

    不过还是担心啊。

    身体慢慢好起来,身体不是大碍,她此时主要是心情。

    心里不安稳,总有点不安稳,因为发现听到看到的让她担忧。

    身在后宫,她再是太后,不用关注什么,还是有眼有耳,还是会注意,尤其是事关皇帝还有太子殿下秦王。

    事关大事,事关她最亲近的儿子孙儿,她作不到变瞎,因而就看到了,秦王太子的事是旧事,不说了。

    要担心也担心得够久,可以说一直想着,念着,几个丫头也是,皇帝,皇帝好像身体有了问题,她——

    这才是她最近心里不安稳的原因,她知道这是她的猜测,她也派人打听过,也和身边的人说过。

    皇帝可能是不想人知道,掩盖得不错,发觉后也没有太多动作,怕引起人目光。

    “你们。”太后忽尔看着面前的嬷嬷还有宫人。

    她还是不放心,想派人去见皇帝,问一下,是不是真的不好,接下来怎么说,皇帝也是她儿子。

    她这当娘的也该关心一下。

    不能再像之前知道但装不知,看着了,她很怕皇帝的身体变得更不好。

    没有准备,就没有应对。

    皇帝一个人能顾得上那么多吗。

    “太后娘娘,你。”宫人还有嬷嬷听到太后娘娘发话,一下子抬头看过来,回过神,太后娘娘不发话她们也不敢说。

    太后娘娘一直坐着,不知道想什么,一直想着,不出声,她们心里藏着再多的话,也都只能低着头。

    此时此刻太后娘娘叫她们,开口,盯着她们,她们连忙回答。

    “你们中去一个去见皇帝吧,看下皇帝有没有空,有空请皇帝过来用午膳。”太后说起来。

    吩咐着他们。

    皇帝可能真不好因而才好几天都没有再来她这里,算起来已经不少天了。

    不是有问题,怕她看到,不可能不来慈宁宫,以前再怎么样也会来。

    她没有多问,只是再这样下去也会叫人怀疑。

    她相信她身边的人都在想了。

    虽然皇帝找了不少理由,更是整天呆在御书房,忙来忙去的,有那么多忙?

    身边都是亲信这点还好。

    可她能发觉,也会有人发觉的,说不得有人知道了。

    “是,太后娘娘。”

    宫人嬷嬷也在想,她们也有人想到皇上是不是有事,太后娘娘要见皇上是?皇上好多天没来了。

    她们应了一声,其中一个行礼退下。

    太后没说话。

    “皇帝过来,先等下,皇帝答应了,就准备点皇帝爱吃的。”太后担心皇帝不愿意过来。

    怕她发觉。

    “太后娘娘。”

    余下的宫人嬷嬷看出了一点什么,太后娘娘好像不放心。

    她们想要对视一眼,皇上会来吗。

    “你们下去,皇帝来了再说,要是不来再说吧,皇帝忙,加上哀家这里也病了一场。”太后又说起来。

    “太后娘娘,要不要再叫太医。”

    “不必。”

    太后打断她们的话,不用她们再往下面说了,宫人嬷嬷停下来,太后没有等到皇帝带人过来,刚让人下去,

    等来了珠丫头。

    珠丫头入宫又是来关心她的,问她的怎么样,她能怎么样,去皇帝那边的人还没有回来,要是皇帝来,珠丫头也在,恐怕不好说。

    她想让珠丫头先回去。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是不不好(三更)

    只有单独和皇帝见面才好说,哪怕皇上还没有决定过来,珠丫头在这里,皇帝就算过来也不方便。

    可以一起用膳,不可能说什么,珠丫头在,皇帝……

    只是怎么让这丫头回去,还有就是皇帝会不会来。

    她一边想一边说了。

    “外祖母。”

    “好了,珠丫头,外祖母很好,好得很,回去吧,过几天再来。”太后对珠丫头说着。

    看向珠丫头带进来的人,想让她们劝珠丫头回去。

    珠丫头在她病了后来看她,开始不听她这个外祖母的话了,好说歹说都不走。

    倒是不如她身边的人说话管用。

    丫鬟婆子叫了一声郡主,她们看出太后娘娘的意思。

    宝珠郡主:“外祖母,我没事,等天黑前再回去,我专门入宫陪外祖母。”也不管身边的人叫。

    还是关心外祖母。

    “哀家哪里还有什么,你不信就问太医,太医看过了,你。”太后收入眼中,叹了一声,再次道。

    还要说什么,这个丫头啊,她好好的坐在这里,还需要什么关心的?还不如关心一下皇帝的事。

    她在想要不要和这丫头说下,算了,皇帝有事没事她还不能笃定。

    “外祖母是不是有事?”宝珠郡主这时看出来了,看出外祖母想让她回去是有事,有什么事,外祖母赶她走,宝珠郡主身边的人也是发现了。

    太后娘娘。

    “你,你这丫头精得很。”

    太后也没有想过瞒着这丫头,看了看她身边的人,为了方便劝说这丫头:“珠丫头,外祖母有事要和你皇舅舅说,你在这里不方便。”

    宝珠郡主身边的人明白了,郡主来得不凑巧,太后娘娘不知道有什么事要和陛下说,陛下要过来。

    她们心中转着念头,看着郡主,应该是郡主不能听,或者重要的事,她们拉了一下郡主,宝珠郡主还是没有动,还要说什么,她们看一下太后娘娘又想叫,太后还没有说完,说完睥了一下她们,相信珠丫头明白了,会听话的,宝珠郡主听出外祖母和皇舅舅有事。

    不过皇舅舅何时过来,她一会不在这里不可以吗,她没有管拉她的人。

    “外祖母,皇舅舅过来,是有什么事吗?”宝珠郡主还是好奇,虽说看出外祖母有重要的事,不想让人听见,太后摇头:“珠丫头,外祖母可不能告诉你。”

    宝珠郡主看出来了,她身边的人心中提了提。

    “珠丫头好了。”太后叹息。

    “不过外祖母,我不在这里就是。”宝珠郡主开口,太后没有想到,愣了一下。

    这样也可以,她只是不想让皇帝看到,不想让她在这里影响她和皇帝谈话,这丫头要是换个时间来就不会如此。

    皇帝来不来都还不一定,她,宝珠郡主身边的人也愣了一下,看着太后娘娘表情,太后娘娘没有说什么。

    “可以,珠丫头,可你在宫里还想干什么,哀家是真好了,也没什么事,你不如回去好好陪你家那个小丫头。”太后同意珠丫头留下,可是在她看来,珠丫头留下来没事的话,不如回去干该做的事。

    “外祖母,我想去看一下禧贵妃。”宝珠郡主说了。

    “哦,这样也好。”太后听完,了然,不准备再说了,宝珠郡主身边的人方才还想劝郡主,府里也有事等着的。

    郡主一定要来。

    宝珠郡主:“外祖母,小侄女呢我想去看看,再去禧贵妃娘娘那里见一下表弟,还有。”

    “还有什么,你倒是想得多。”

    “外祖母。”

    “……”

    “去,去,去。”太后懒得和这丫头再说下去了:“去吧,去看下你的小侄女,那丫头也想你,想去你府里,还有禧贵妃那边,你。”

    太后说了不少,都是逗这丫头的。

    “那好,我带小侄女回府里。”宝珠郡主笑,她身边的人看着太后娘娘。

    宝珠郡主摇了一下外祖母的手,高兴,别看成了亲,当了娘了,还是有点小姑娘的样子。

    太后心情也好了很多:“只要你带得走!”

    有这丫头在,她心情真好,皇帝的事也许就是她想多了呢,也许,她期望是这样,这样她就不用再想下去,再担心。

    “你这丫头,要去还不去?”

    过了片刻太后还是不耐烦了,这丫头,去吧,看时间差不多了,她怕皇帝要是来,就来了。

    宝珠郡主向外祖母行礼,去了,带着人,她身边的人更是恭敬的行礼。

    太后叫了起:“带着你小侄女去禧贵妃那里看一看。”叫了人进来,让人陪珠丫头一起去。

    人去后。

    太后坐着,缓过心情。

    宫人嬷嬷在外面,抬头再低头,御书房里,熙和帝喝了送进的药,脸色至今铁青着,拿起送来的朱笔。

    他要再次批阅奏折了,不能再浪费时间,就算没有太多的事,事情都被处理得差不多了。

    总管公公让人都下去,一个人留着,胆颤心惊,小心望一眼陛下,陛下一直握不住卑鄙中的朱笔。

    之前的朱笔被陛下扔掉,这是新送来的,他很担心,想劝陛下休息一下再说,才喝了药不久。

    陛下之前发了好大一顿火,才消下去,坐了下来,他提到药陛下就生气,为了让人熬药送来,再让陛下喝下去,他身上被砸了不少东西,还在隐隐作痛。

    他摸了一下手还有头,都是被陛下砸的,陛下最后可能是想早点好,喝了药,他不敢再说别的了。

    地上的碎片被人收掇下去,陛下。

    “该死!”

    熙和帝握了几次握不住,咳了几声,咳出了喝下去的药汁也没有握住朱笔,手还是颤抖。

    该死的东西,难道朕的手从现在开始就不行了,握不住笔,什么也做不了,废掉了吗。

    朕不相信,他继续咳,另一只手也颤了一下抓起一边干净的帕子,擦了一下,再握,总管公公也不停望着,很想叫停,听着陛下咳嗽声,他心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他心跳都快停止的时候,殿外来了人。

    他心头一松,更担心,看出去,再看向陛下,熙和帝同样听到,看了一眼外面,烦躁到了极点,不等他说,就抓了什么扔下来。

    啪一声响。

    总管公公真不敢说话,跪在地上,身上被砸了下来,又是一痛,他趴着,熙和帝扔完了东西,抓起朱笔,就要扔,下一刻反应过来自己的手没有再抖。

    他看着自己的手。

    他的手好像好了,没有再颤,熙和帝看了一会,反应过来,抓着朱笔的手动了动,还是没有抖。

    “陛下。”

    总管公公半天没有听到动静,也抬头,一下看到,陛下手中抓着朱笔,没有再颤抖,不知道在看什么,陛下的手好了。

    他跪着,想要说话,外面不知道是谁来?陛下可能不会见。

    熙和帝脸色好了起来,他知道自己手又好了,轻咳了一下。

    总管公公:“陛下,有人。”

    “去看看。”

    熙和帝盯着他,让他去。

    总管公公吓到,熙和帝等知道是母后要见他,他没有去。

    他这个样子不可能去见母后。

    “陛下,太后娘娘。”

    “你去问下母后有什么事。”

    “是,陛下。”

    *

    太后没有等到皇帝,只等来皇帝身边的总管公公,看到来的总管公公,没有说话,挥手,总管公公行了礼起身。

    “太后娘娘,不知道有何事,陛下让老奴来见太后娘娘。”

    “他是不是有事。”

    太后还是让人都下去,不留人,单单的问起来了,像是要看出什么。

    “皇上。”

    总管公公心一紧。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尤其现在(一更)

    不知道太后娘娘为什么要这样问,太后娘娘话明显带着其它的意味,让他不得不多想,太后娘娘是什么意思?

    难道知道了什么?这样一想,他担心的看向太后娘娘,想从太后娘娘脸上看出想要看到的。

    “怎么不能说?”太后又问。

    从看到总管太监,没有看到皇帝知道皇帝没有来的时候她就知道了,皇帝可能真如她所想。

    要是没事皇帝就来了。

    没有来就是不想来,她也懒得再说别的,直接问了起来,皇帝不来她也可以问,说不得总管太监这里问出来。

    她知道皇帝可能交待过,这个总管太监听了皇帝的话不会说。

    要是随便乱说了,她倒会更担心。

    “不是,太后娘娘。”总管公公立马道,太后:“那怎么不说,哀家找皇上就是想问一问,他怎么不过来陪哀家,还有。”后面的没有说完,说出她的意思,她盯着总管公公。

    “太后娘娘,皇上没有事,皇上让老奴来说一声。”总管公公心头一松:“太后娘娘找皇上,皇上有事,不能来,只能派老奴来。”

    “真的吗?”太后问他,目光如电。

    “是,太后娘娘,陛下……”总管公公点头,还要继续说,太后娘娘手一挥,不知道要做什么。

    总管公公也看着,等着。

    “先回答哀家刚才的问题。”太后忽然把话转回之前,定定的,转来转去,问题还是回到了最开始。

    总管公公神色微微一变。

    “怎么,哀家不能知道,还是你回答不了?”

    太后盯着他,打量着,把他脸上细微的一点点变化也看在眼中,了然于心,更多猜测,也放下一点心思。

    “老奴不知道太后娘娘的意思。”总管公公想了想还是低下了头,最终决定当作没有听出太后娘娘的意思。

    “哀家让你想一下回答,你倒是,不知道哀家什么意思,不知道怎么回答,是不想回答吧,哀家问你皇上是不是有什么事,你既然说不知道,哀家再问你一遍。”

    太后沉着声音,也沉着一张脸,更是紧盯着他。

    “太后娘娘。”

    总管公公知道太后娘娘真的发现了什么,要不然不会这样,他一边在心里飞快想着,陛下的情况太后娘娘可能知道了,他还是装作不知道,想到陛下情况还有陛下的话,表面上带上疑问:“陛下身体很好,龙体安康,怎么会有事,太后娘娘不知道从何得出的,太后娘娘想多了。”

    居然说没有事,太后也不得不服,就要生气。

    “太后娘娘你是怎么发现?你只要看到陛下就知道,陛下很好。”总管公公再道,也知道自己在骗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眼光如炬,他很怕太后娘娘察觉。

    “是吗?”

    太后不置可否。

    声音不悦。

    总管公公低头不说话。

    太后看了他片刻,陡的:“你的意思是皇上很好,哀家完全是想多了,胡思乱想是不是。”

    声音到了后面很重。

    “太后娘娘,老奴不敢这样说。”总管公公听出太后娘娘话中隐藏着的怒火还有不满,低头就要跪下磕头认罪。

    “你既然觉得自己没有错,是哀家想多了,想错了,这么急,这么跪下干什么,还磕头?”太后这时问起来,像是质问,又像是平时的询问。

    “太后娘娘,老奴句句属实,不敢骗太后娘娘。”总管公公磕头告罪的动作一停,再继续。

    “但愿你没有骗哀家。”太后看到这里,问到这里,深深的看了总管太监一会,忽的也有一点不确定了,是不是她自己想太多了。

    就像总管太监说的,一切只是她担心过了,皇帝没事,好好的,不过来可能就像这个太监说的一样,有事,不过来。

    等忙完就过来了,这么一想,太后整个人倒是不再紧绷着,也不再绷着心。

    “老奴怎么敢。”总管公公见太后娘娘没有再问下去,问话也不像方才一样话中有话,好像看到了他的心里,知道他在想什么,知道皇上怎么了。

    他心里是放松了的,感觉到太后娘娘的变化,太后娘娘相信了他的说辞吗,不再问了,陛下,陛下是真有事,太后娘娘无论是怎么发现的,都过去了。

    不过太后娘娘是怎么发现的?他想知道。

    太后娘娘发觉出皇上不对,别的人也可能和太后娘娘一样,太后娘娘是直接找皇上。

    别的人呢。

    要是知道了,就能避免。

    “不敢,哀家看你没有什么不敢的。”太后闻言,脸色又不好。随后还是:“算了,哀家也不和你这个老奴计较了,哀家不想斤斤计较,那皇帝怎么不来?事情太多,多得都没有一点空。”

    不会就是骗哀家的吧,太后怎么想怎么问了,也不再藏着掩着。

    仔细的注视着总管太监。

    “太后娘娘,陛下空了就会来的,陛下说了。”总管公公很想擦一下额头上的汗,甩一下手上的拂尘,小心翼翼的,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他解释起来,把陛下交待的说了。

    太后娘娘还在怀疑,他。

    太后娘娘并没有完全放下怀疑,这样也对,太后娘娘不是那么容易完全打消疑惑的,太后娘娘要是好骗就不是太后娘娘。

    只有陛下亲来,太后娘娘才会完全相信。

    可陛下怎么可能亲自来,除非好起来,他希望陛下好起来,可也知道不是那么容易,还不知道要多久,太后娘娘早晚还会怀疑。

    指不定会去见皇上。

    那会就不会和现在一样,陛下瞒不了多久,太后娘娘一旦知道,别的人也瞒不了。

    当然。

    太后娘娘或许能帮着皇上瞒下去。

    太后娘娘也许有办法。

    “哀家就等着他,等他来,你和皇上说一声,哀家担心他,年纪也大了,就要多休息。”太后说了声。

    “是。”总管公公赶紧的,太后娘娘的关心他一定会带到,皇上要是听太后娘娘的就好了。

    不会像如今这样。

    太后:“哀家很担心皇上,告诉皇上,他不能有事。”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不停试探(二更)

    一定不能有事。

    “尤其是现在。”太后又道,重重的,加深语气,她希望皇上还有眼前的总管太监明白。

    “老奴。”

    总管公公埋下头,说不出话来,他听出太后娘娘指的是什么,太后娘娘这是在提醒,点出来,太后娘娘也清楚陛下不能有事。

    他,他,太后娘娘,你可知道皇上手已经……想到皇上,他点头,磕了一个头。

    “好。”

    太后像是一下子放心了一下,声音变大,大声的说了一个好字,手再一挥,总管公公不敢抬头。

    “好了,你回去吧,哀家没有要说要问的了,告诉皇上,哀家等他,好好服侍皇上。”太后挥过手开口。

    她不准备再说了,还是想一想。

    “是,太后娘娘,不过太后娘娘,不知道你怎么觉得皇上有事的。”总管公公听了太后娘娘让他回去好好服侍皇上,他也怕皇上不好,就要走,不过走前,又想起之前他想过要问一下太后娘娘的话,退下的步子一转,又停了下来,再次跪在太后娘娘面前,向着太后娘娘恭敬小心的询问起来,整个人恭着身体,这一转再一转,晃到了太后的目光。

    “什么?”

    太后刚才说完,就想要叫人,还有休息一下,等这个总管太监下去,就——听到这个总管太监转回身的话,她:“想知道?是想知道还是有别的,哀家长了眼晴,还有猜测,觉出不对,也不看下哀家是什么身份,又是谁,皇上也是哀家的儿子,便想问一下,看看是不是如哀家所说,还是说是真的?”

    到了后来声音又严厉起来,可以说是质问,喝问,她无时无刻不想着试探。

    总管太监这一问,令她又生了疑惑,压下去的担心又起了一点。

    “太后娘娘,不是。”

    总管公公也知道自己这一问让太后娘娘又怀疑了起来,听着太后娘娘的话,看着太后娘娘表情,不敢面对,心中一顿,他有点后悔问,表面上:“太后娘娘,老奴就是想知道太后娘娘怎么会觉得皇上不好,皇上很好,然后好回禀皇上。”

    “哦。”

    太后目光又如电一样瞪着他,是这样?好禀给皇上,不是别的,她又仔细看,思量,还是没有主意。

    “就是这样,太后娘娘,老奴不敢骗你。”总管公公道:“老奴觉得太后娘娘会这样怀疑肯定有原因,听了才知道。”

    “嗯。”太后还是嗯一声。

    “没想到会让太后娘娘误会。”总管公公接下来说。

    “你是担心有人也像哀家一样猜测,发现,或者说察觉什么?”太后何其敏锐,就是总管太监不说,一转念就想到,此时注视总管太监,话里又是试探。

    稍微不小心就会着了太后娘娘的道。

    “太后娘娘,老奴不是怕,老奴是,皇上。”总管公公一听到太后娘娘的话,马上就说,说着才回过神来,有些事是不能说的,关于皇上的身体,他听了太后娘娘的话,差一点说出来了。

    太后娘娘还是在试探,意识到后,他反应过来,停下口中的话。

    “太后娘娘,老奴怕有人和太后娘娘一样,做出什么,陛下会龙颜大怒!”

    “有那么容易龙颜大怒?皇上没事还怕什么!”

    太后因为总管太监一点细微的变化,脸色不是太好,直到听到怕皇帝龙颜大怒,才好一点,她知道要是有人和她一样猜想,可能会做点什么。

    秦王太子还有他们身边的人都不是好相与的,一下子明白了过来,都不是省油的灯啊。

    太后也担心了起来。

    “别的人应该不会和哀家一样想,哀家太了解皇帝,别的人不可能像哀家这样了解,所以不用担心,最好是让皇帝不要整天呆在御书房。”

    “老奴会和皇上说的。”

    总管公公知道说到底,还是要让皇上出现,出来,太后该说的都说了,没有要说的了。

    手摆一下:“去吧,不用再说什么,和哀家说了。”

    总管公公也告辞,他要回去和皇上说,总管公公离开,太后坐着,一个人,坐了会才叫人进来。

    “太后娘娘!”进来的宫人还有嬷嬷行礼问安,跪在地上,太后一开始没有理会,过了一会后。

    “起来吧,不用这样。”太后没再沉吟,抬头盯着她们,看着:“都起来吧。”进来的人慢慢起来,恭敬小心,她们看到离开的总管公公,皇上?想是想,没有人出声,都是站着的。

    太后还是看着:“皇上没事,你们去看下珠丫头在哪里。”差不多要用晚膳了,皇帝不来。

    就她和珠丫头还有小丫头吧,要是贵妃有空也可以一起来,还有她那个孙儿。

    最小的孙儿,和太子牵涉得挺多的。

    “是,太后娘娘。”嬷嬷宫人听了放心,然后为首的一个道,太后心底那点怀疑没有说出来。

    她还是再看吧。

    一个宫人退下,还有一个嬷嬷,太后让人去传午膳,看了一下外面的天色还有时辰。

    这个时辰……

    *

    总管公公回到皇上身边,小心翼翼走近陛下,不敢发出丝毫声音,身后的人都在外面,没有人敢进来。

    他抬了抬头,皇上手拿着朱笔,没有再颤,也没有咳,一切很平静。

    平静得就像一切没有发生过,皇上还是好好的,皇上还是皇上,不对,皇上本来就是皇上,这样安静得落针可闻在这些天来都是这样,皇上听不得任何声音,这个时候。

    稍有一点动静,就会惹得皇上大怒。

    皇上最近越来越不让人走近。

    他一直到皇上近前,也没有出声,恭敬站着。

    僵着身体,保持着姿势,一动不动。

    熙和帝一直写着,一直看着,动作不停,看得认真,过了很久,像什么也没听到,不知道总管太监回来。

    可是总管公公明明回来了,回来好久,声音再小也不可能一点声响也没有,熙和帝是知道的。

    似乎要把面前的奏折看完,总管公公不记得站了多久,他知道陛下不把面前的奏折处理了不会理他,果然陛下放下手中的朱笔,抬头看来。

    “皇上。”他整个人跪了下去,手中的拂尘垂着。

    “母后说什么了。”熙和帝才想起来一样,威严的问起来,看着他,站了起来,手背在了身后。

    没有咳手也好好的握着,总管公公跪在地上,望着陛下,看着陛下站起来,禀报起见太后娘娘的事来。

    “母后知道了?”

    熙和帝盯着他,并没有太意外,脸色不好就是:“竟然直接问你,看来是朕的动作叫她发现。”

    “老奴瞒过了太后娘娘。”总管公公连忙道。

    熙和帝没有再说话。

    母后相信了就好。

    他会去见母后的,等一等,他决定了,总管公公看出什么。

    *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终于到了(一更)

    小年的这一天终于到了,京城的热闹到了极点,期待以久的午门献俘就要开始,不管是秦王安郡王率军到了京城外面。

    不过不管是从边关回来的大军还是西南赶回的大宫都不可能入京。

    只能驻扎在京城外,秦王安郡王只能带着身边的人还有少量的大军押着俘虏入了京,在午门献俘,因此没有什么。

    这一天,熙和帝早早就起来了,夜里也没怎么休息好,一边喝药一边问:“秦王萧成那小子到了没有?”

    沉着声音威严的问,盯着总管太监,总管太监整个人一低头。

    “陛下已经到了。”他小心翼翼的,听到陛下咳嗽的声音,服侍陛下服用了药,药是刚才让人送来的。

    陛下让人放出他身体微恙的消息,掩盖住他身体的问题,陛下的话一话出,果然好了很多。

    他知道陛下的担心过去了,他的担心也是,还有太后娘娘的。

    陛下也去见过太后娘娘,太后娘娘那边知道一些。

    这些时日过去,陛下没有再咳,用过的帕子都叫人收掇掉,陛下的手昨晚颤过,现在没有再颤。

    每次手颤起来,陛下必会发脾气。

    一般来说陛下昨晚发作过,今天不会再发作,这段日子以来,已经形成一种规律,他望着陛下。

    陛下也知道,所以他不用担心陛下龙颜大怒了,昨晚的怒火过去了。

    他放下心,喝过药,又休息几天,陛下好了很多,就像是渐渐好起来,午门献俘陛下不能不出现,陛下是一定要出现的,这就要求陛下不能有事,太医开的药终归还是起了点作用,有了效果,陛下,太医院的太医也保住了。

    “走,出去。”

    熙和帝知道秦王萧成那小子到了,没有再说,挥手,让人下去。

    总管公公还是想再问一问陛下是不是真的要出去,陛下必竟没有完全好,万一让人看出来?

    熙和帝知道今天他必须要亲自出去,午门献俘,光是交给太子他不放心,而且还有别的原因。

    总管公公看出陛下的意思,一句话也没有说,恭敬小心的退到外面,甩了一下手中的拂尘跟着陛下。

    熙和帝上了朝,文武百官都要到午门,也就在这个时候,京城郊外,不远的地方,两处大宫到了,停下来,没有汇合,而是各自为营,驻扎了下来。

    “将军,已经准备好,扎好营了。”

    从西南回来的大军令行禁止,有侍卫飞快的到了最前面,马蹄声响动,飞掠而过,到了近前,飞身下马,快速行礼。

    安郡王萧成满脸的大胡子,满面风霜,发间多了白发,一身戎装,高大健壮,声音如雷嗡嗡作响。

    “那就入京,入宫,献俘。”看向另一边秦王殿下的方向,秦王殿下,再看京城,他想菁姐儿还有他的外孙,他要回京去看一看。

    “是,将军。”

    “……”大军开始行进。

    “走!”

    在另一边从边关回来的大营中,秦王也是一身戎装骑在马上,目光冷静,从容,手握佩剑,和安郡王身边不同,身边一路追随的幕僚,还有近身侍卫等等。

    他们没有动,也停在京城外面,望着久违的京城,京城总算是到了,用了几年的时间。

    他陪着秦王殿下又回来了。

    他们都是数年没有回京城,不知道京城还是不是那个样子,表面上看京城还是那个样子,在边关数年,他们改变了,时间到了,殿下要回京,要开始了,他们也跟着。

    “殿下,时辰要到了。”幕僚在笑,扫了一眼殿下身后的大军还有人,恭敬的向着秦王殿下,秦王殿下离开京城,在边关磨练,也是找寻机会,终于找到。

    可以回来。

    “回京。”秦王萧琰只说了两个字,带着风霜雨剑,还有边关的磨砺,沙哑的。

    他们也动了,幕僚想到侧妃娘娘还有小公子们,和殿下说了说,侧妃娘娘他们没有和大军一起走。

    殿下这几年的隐藏,太子殿下……

    不久,京城里面,远远能看到午门外的大军,午门献俘要开始了。

    太子到了,带着人出现,气度从容,来的人不少,旁观的人也很多,都围着,京城的人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秦王殿下还有安郡王爷带着人献俘了,到午门了,太子殿下也会来,皇上……”“……”

    “孤来迎接!”

    太子笑着,啧啧两声,他好像看到安郡王叔还有秦王了,啧啧,孤真是高兴,走了上去。

    “是,是太子殿下。”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文武百官(二更)

    有人看到太子殿下,向着太子殿下行了一礼,太子殿下迎接,秦王殿下,安郡王马上就到了,他们心中都在猜测。

    太子要带人到城门口。

    太子:“辛苦了。”啧啧父皇也该来了,父皇让孤迎接,还带着文武百官等候,呵呵,他笑容加深。

    父皇居然出来了,就不怕有人发现他身体不好了?啧啧,然后忤逆不孝进一步?推翻他?不怕他这个太子发现?

    父皇还是觉得身体好了?

    太子掌握了父皇身体一切的变化,但他什么也没有做,也不是真的什么也没有做,这么好的机会,啧啧,他不是傻子。

    当然要把握机会,只是父皇不知道,也想不到,没有人知道,孤有太傅大人,没有人能比得过孤。

    父皇要是死了,他这个太子更明正言顺,啧啧。

    相信秦王回京发现也会和孤一样,还有晋王,说不定还有别的人。

    父皇瞒得很好,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父皇身体有问题,太子笑了起来,他在想和秦王多久没见了,秦王越来越近,还有安郡王叔,以及后面的俘虏还有人。

    旁边的人看着太子殿下笑。

    秦王殿下还有安郡王爷到了?他们为什么还没有看到,他们跟着太子殿下出了午门,在午门外。

    午门,太后走后不久,熙和帝带着文武大臣到了,全场肃静,戒严,熙和帝站着,旌旗招展,彰显着皇室,龙威,一如从前威严。

    文武百官俱在,还有御前侍卫维持着安全,百姓都自发的围在两边。

    禁军得了命令,并没有驱散,今天是一个彰显国威的日子,各小国来京来朝的使者还有人也都出来。

    跟在后面,来了这里,站在一边等着,大军要进京了。

    马蹄声在此时很响,尤其是其飞马过来,不一会,马停下,上面的人下来,飞快的跪在地上。

    磕头抬头然后。

    “陛下,安郡王爷到了,带着俘虏到了。”

    献俘的时候就在眼前,御前侍卫向着陛下,旁边的文武百官听到,看向陛下,秦王殿下安郡王殿下到了,来了,来了。

    他们一边想一边看着陛下还有面前的人,一边望着尽头,午门外面,人呢。

    熙和帝点头,平和的应了一声,目光如电,慢慢扫视在场的众人。

    “那就献俘吧。”他的声音并不大,总管公公一直分外担心,看着陛下,陛下的手握着,听到陛下的话,他尖着嗓子马上道。

    下一刻马蹄声从午门外进来。

    人来了,太子还有……

    熙和帝盯着,众人在场的人没有不看着,万马奔腾,这个时候大军入城马蹄声一声一声,就像是敲在众人的心上。

    没有一个人会说话,都静静的,屏住了呼吸,心中等待,近了,近了,一点点离近,目光及处也看到了一片一片的人,看到了,大军的前面,主要是亲卫,太子带着在前面,几年未曾入京的秦王殿下,安郡王爷。

    后面的大军还有人以及俘虏,跟着,有人想起俘虏的事,看到太子殿下秦王殿下后有人想到俘虏。

    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见面的情形他们看到,没有什么,就算有也不是有些人能揣摸的。

    在意的,今天太子殿下秦王殿下安郡王爷是主要,大军也是主要。

    “……”

    纪尧在文武非官之中,目光也落在远处,知道太子殿下去了前面,没有说什么话,他跟着皇上,皇上看起来还好,很正常。

    他也是几天没见陛下,陛下好几天不会出现,此时看不出身体有问题,他知道皇上的身体好了一些,还是有问题,没有好,皇上应该是知道有人怀疑,想要出现震慑一下。

    再不出现,私下会有更多人怀疑,这个时候刚刚好。

    今天陛下也必须要出面,连他在陛下身上都看不出什么,别的人也看不出来什么。

    “朕——”

    陛下开口了,纪尧没有再想,转了一下玉板指,目光从秦王岳父大人移到太子殿下身上。

    太子殿下在笑,众人都见到,他的目光变深。

    各小国来人都睁大了眼,带着说不出的神色。

    纪尧不用看就知道陛下想要的达到了,这些小国来的人,都胆颤心惊。

    “父皇。”“皇上。”

    “……”

    远远的午门里面,也有马车到来,排在两边,不敢挡着道,来的是各家的人,没有出面,就在马车里面。

    看着午门献俘,来的马车并不多,很是小心,马车的门没有打开,都是掀起马车的布帘,观望。

    挨得近的,碰到的,掀起马车看到对方,点头,也有人陆续到来,想看热闹都会来。

    也有没有来的。

    午门献俘开始了,一个个盯着,目不转晴的,还是没有人说话。

    *

    宫里,此刻太后娘娘知道午门献俘多半开始了,秦王还有安郡王回来了,带着大军还有俘虏以及人。

    在午门那里,她知道,不过没有去看,懒得去凑这个热闹,虽然很热闹,人老了,她看着身边人,也没问,想来不会有差。

    她摇了摇头,也不再看,身边没有人,珠丫头说不得去凑热闹了,小丫头跟着珠丫头去了,都不在宫里。

    还有。

    皇帝带着太子还有人文武百官也不在,她想了想,还是摇头,她不在意午门献俘。

    也不在意有多热闹,反正就那样,不是没见过。

    皇帝会带着人处理,秦王安郡王回来也没什么,太子和秦王,她也不怕才一开始,想来也不会有太多的事,

    也就那样。

    今天可是献俘,是大事,她担心皇帝的身体,皇帝这样出去,保不得一个不小心让人发现了。

    好在皇帝前几天让人知道他身体不舒服,咳几声没什么。

    她:“皇帝也不知道去干什么,交给太子就行,太子也不一样了。”

    “太后娘娘,皇上可能是不放心。”

    有宫人道。

    嬷嬷也点头。

    太后知晓,皇帝是想让人看下他,不容人多想,前些天她见过皇帝,皇帝来了她这里,她知道皇帝的一点事,也知道皇帝不舒服,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打扮一新(三更)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还有一点,她叹气,皇帝和她说了一些话,皇帝告诉她会让人知道找太医,身体不好,之后果然找了。

    “行了。”太后娘娘不耐烦,不让人说,打断她们未完的话,盯向她们,宫人嬷嬷跪下。

    “太后娘娘。”

    “皇帝这样去,哀家不放心,担心。”太后又说了一句,叹口气,想派个人去看没有。

    她身边有人去了。

    她该享天福,安享富贵,什么也不用担心了,走到这一步,成了太后,明明不该操心的,为什么到了现在还是担心这担心那,皇帝都那样了,太子也可以独当一面的了,以前就是,皇帝还不放下。

    还是劳心劳力的操劳,以为自己还是壮年,还是年富力强,还是几年前,皇帝老了,就要承认老了,就像她一样,该放手就放手,该退位就退位,让太子去,这样下去,又是一场争位。

    她曾想过皇帝要是甘心让位,说不得太子秦王也会安安稳稳的,可她也知道不能劝。

    事关皇位,她就是太后也不行。

    皇帝要是一怒,皇帝偏就是因为这样劳心才累成如今这般,还是不放手,可以找别的机会的。

    “太后娘娘,午门献俘,皇上要是不出现。”宫人嬷嬷磕了一个头,又打断了太后没有想完的。

    太后很不悦,很不高兴,就要说什么,缓了一下才。

    “闭嘴,哀家的意思和你们不是一样,都不在一个思考方向,不要再打扰哀家了。”太后截住她们。

    宫人嬷嬷:“……”

    “秦王府,宜妃,安郡王府还有菁丫头。”太后在心里念着,这个时候有谁等着,高兴着,宜妃可能乐坏了。

    脑中转了一下,不再想皇帝,心情好了点,想到别的她就不忧心了,皇帝去了,她在这里担心也没用,她一个一个想,一个一个念。

    安郡王回来,秦王,宫人嬷嬷没有听到太后娘娘想什么,可是能想到一点,望着太后娘娘。

    “看什么?看哀家做什?”太后不悦。

    宫人嬷嬷低头,太后不再提。

    宜妃宫中,宜妃很高兴,从今天早上开始,她就有些坐不住,一想到琰哥儿回京了,带着大军,得胜归来,她就高兴,前几天就收掇好。

    准备迎接琰哥儿回来,看向身边的宫人,都是喜气洋洋的,很好,她点头,她要的就是这样。

    她的琰哥儿得胜归朝,谁也不能掩盖他的光华,太子也不行,前几天接到琰哥儿的信她就算着日子。

    除了琰哥儿,锦绣回来,她可以看到她的孙儿,不知道到了没有,她知道锦绣带着她的孙儿和琰哥儿一路到京城不远才分开,她,琰哥儿回京了,回来了,终于回来,她等了几年。

    宫人知道娘娘高兴,殿下到了京城,午门献俘后就会入宫,她们也喜气洋洋,整个宫都喜气洋洋的。

    想到锦绣,也要回来,锦绣是和从前完全不同,得到娘娘喜爱,还有殿下,还为殿下生下公子,生了几位,锦绣真的好命,这都是命。

    “娘娘,侧妃娘娘应该要到了,殿下也是,殿下不是写了信回来。”宫人嬷嬷很想去午门看一下,是怎么样的盛况,只可惜娘娘没有让她们去,指定了人。

    “锦绣是好的,不像薜氏,她回来,直接回府,薜氏最好不要做什么,我的几个孙儿要好好的,琰哥儿。”

    宜妃忽然开口,她派去的人还在,宫人嬷嬷听着。

    “王妃娘娘不敢的,娘娘。”

    “希望薜氏真的不敢!”

    “琰哥儿不知道瘦了没有,黑了没有。”宜妃说着突然问起来,这是她每次想起琰哥儿都会问的,她怕琰哥儿没有吃好睡好。

    宫人嬷嬷都听习惯了,娘娘总会担心秦王殿下吃不下睡不好。

    “娘娘,殿下要入宫了,到时候你问一下。”午门献俘一完就会入宫,还有宫宴,现在午门献俘开始了,要不了太久,殿下宫宴后就会来,一定会给娘娘请安,这么长时间,殿下回宫第一件事应就是向娘娘请安,不过先要给皇上,她们还是说,宫人嬷嬷对视一下,嬷嬷小声的。

    “对。”宜妃点头,要不了多久了,她没有再问:“不知道午门献俘是什么样。”她想去,只是想到太后娘娘还是没有去。

    她是宫妃,不能出去,派了人去等着琰哥儿,看着。

    “娘娘,等人回来就知道了。”宫人嬷嬷还是道,宜妃想着派去的人。

    她要好好问一下。

    秦王府里,秦王妃薜氏很不安,并不高兴,坐立不安,她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起来,身边有嬷嬷有丫鬟,劝着叫着也没用。

    薜氏还是那样,殿下回来了,她认真的梳洗打扮了,不像平时,问了很多次怎么样。

    此时还是摸着脸,还有看着身上穿的。

    “嬷嬷,真的好吗,我这个样子。”薜氏不安且紧张还有害怕还有一点的期待。

    竟然只有一点。

    “娘娘,王妃娘娘,你。”

    嬷嬷丫鬟发现娘娘都没有高兴了,一直问一直问自己怎么样,好像怕殿下看到不喜,她们能理解,殿下回来王妃娘娘得给殿下一个好印象。

    王妃娘娘好好收拾她们没意见,不专门服侍王妃娘娘收拾了。

    可不是这样。

    王妃娘娘怕输给锦侧妃?

    明明她们说过很好,可以了,王妃娘娘真的很好,可王妃娘娘还是觉得不好,明显就是怕,殿下没有真的回京城的时候娘娘还有高兴,此时王妃娘娘成了这样。

    王妃娘娘。

    “我知道该怎么做,要怎么。”薜氏望着她们,看出她们不知道怎么说。

    “看下殿下喜欢用的准备好没有。”薜氏又道。

    “王妃娘娘,殿下不会这么快回来。”嬷嬷丫鬟开口。

    “锦妹妹要回来了吧,还有……”薜氏猛的又站起来。

    像是要做什么。

    “王妃娘娘可能要到了。”嬷嬷丫鬟还是说了。

    “我。”

    “王妃娘娘。”

    安郡王府,贺侧妃也打扮一新,叫了人,带着笑。

    *

    纪府,赵嬷嬷在外面听了听府外的动静,问了问人,知道午门献俘是开始了,不知道多少人关注。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生个姑娘

    又有多热闹,郡主没有带人出府去看,就算想去,她也会阻止,想到什么,她转身。府里大夫人去了,二夫人没有,二夫人她不记得多久没有出过府了,一直在府里,还有……很多人去,也有人不去,老夫人就没有去。

    老夫人身体不是很好。

    偏头痛又犯了了,才找过大夫入府,虽然好了,可以也没有去凑热闹,怕头又痛起来,她回到郡主那里,问了一下守在外面的人,知道郡主一直没有叫人,也没有出来,还在里面,走了进去,郡主坐着在作画。

    休生养息,郡主这样很好,她点头,带着一点笑意,再走过去,走近郡主同时再看。

    七巧冬菱两个丫头很好,在旁边陪着,替郡主磨着墨还有吹着墨迹,墨迹在郡主的手下,一点点干起来,随着七巧冬菱两个丫头吹下,更干得快。

    窗外也有风进来,因为只开了一点,外面也有太阳,不算太冷,但也吹动了屏风还有发丝,郡主画到最后了,很认真。

    画的是窗外的枯枝,还有窗边放着的一枝腊梅枝,她看了看再看郡主作的画,郡主画技越来越好。

    几近传神,不过她没有马上叫郡主,等在一边,直到郡主把最后一笔画完,才开口:“郡主画得很好。”

    意境格外的深处,白色的宣纸上黑色的墨汁,只用了不多的几笔,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神韵还有味道。

    不用多画也不用再添什么,就够了,远远的枯枝,代败着枯败,近处的腊梅还有微微打开的菱木花窗,窗外有雪,没有化掉的雪,屋子里暖得她出了汗。

    郡主画得很快,画好就交给了七巧冬菱,她们在吹干着,小心翼翼的。

    “嬷嬷。”萧菁菁听着赵嬷嬷说,放下手中的笔,赵嬷嬷点头,和郡主说起来,郡主心境很平静。

    萧菁菁看了七巧冬菱,她的心是很平静,画到后来,七巧冬菱也听着赵嬷嬷的话,很快她们吹干了郡主的画,看了看,压了一下,怕脏了,弄好捧到郡主面前。

    萧菁菁颔了一下首。

    七巧冬菱看出郡主的意思,收了起来,小心的放在一边。

    赵嬷嬷也见到了,没有在意,继续说。

    “郡主,老奴一到外面就听到声响,秦王殿下还有太子殿下已经到了,四爷恐怕陪着皇上一起——”

    “嗯。”萧菁菁应了一声,手忽然放在小腹上,摸了一下,她……赵嬷嬷看到了,有些担心,难道——好在看郡主表情并没有什么,还带着笑,她依然问起来,是不是不舒服:“郡主,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好?”就要上前,扶住郡主,看着郡主的表情。

    七巧冬菱也看到,她们想到什么,对视一眼,叫了一声郡主。

    赵嬷嬷睥了一下她们,不理会。

    “没事,嬷嬷看我像不好吗,我就是想到,高兴。”萧菁菁看出嬷嬷担心还有七巧冬菱同样的担心,笑了一笑,摸着小腹,开口笑。

    七巧冬菱安了心,赵嬷嬷则是,郡主这样看来就是没事,是她担心了,府里没有什么妨碍,想来也不会有什么。

    还是要小心,好几年时间,郡主才有身子。

    “郡主有了身子还是要小心,要是有哪里不好,老奴马上派人请太医,这么长日子,郡主和四爷一直想有都没有,没想到郡主现在有了,说不定能生一位姑娘,四爷和郡主想要的,一会老奴派去的人会回来。”

    赵嬷嬷郑重的说了起来,七巧冬菱用力点头,郡主要平安的生产。

    大家都以为,也是真以为郡主不会怀上了,必竟过了几年,都没有,大夫人不也一样,还有人也是,郡主必竟生了两位小公子了,她们也觉得有两位小公了不错,老夫人那边都说过,不过如今郡主又有了身子也是好事。

    多生几个不是更好,四爷可是等着,而且四爷只有郡主一个,再是说过不生,也……郡主月事前几天没来她们还没有多想,后来以为有什么,郡主说可能怀上,她们就很高兴,还意外,以及没有料到,请了大夫入府。

    本来还想请太医,郡主摇头,大夫一确定,她们都高兴起来,恭喜郡主和四爷得偿所愿,老天爷还是没有让郡主失落,让她们失望,郡主也不知道怎么有了,有了就好,大夫还说郡主胎稳,不止是她们高兴,老夫人那边知道更是送了不少东西来,

    都很高兴,四爷也是,大夫人过来很是羡慕,二夫人也送了东西,吴府那边安郡王府得到通知的都送了东西来。

    还有长公主府以及……都送了东西来,也派了人来看郡主,雲表姑娘还有人也来看了郡主。

    大夫人还找了叶姑娘问,也想再怀一个,知道的可以说都是亲近的人,郡主有身子的事外人知道得少。

    还没有满三个月。

    “不用了,你们不用这样。”萧菁菁还是摇头,笑着,她以为不会再怀上,没想到,她的月事本来前几天就该来,没有来,她就有一种感觉了,可能是有了身子。

    果然昨天找了大夫来看,大夫诊脉后是滑脉,她只觉得尘埃落定,她怀上已经有些日子了,她很高兴。

    赵嬷嬷几人更是开心。

    没有人不开心的,或许有,或许没有,她不在意。

    “郡主想生姑娘这次一定能。”

    赵嬷嬷说,重重的,也笑起来,到时候她们四房也有姑娘了,还是郡主生的,小公子们也说想要妹妹了,郡主也是由于有了身子才没有带人去午门,人太多了,她们也留下陪郡主。

    “嗯。”

    萧菁菁手在小腹上又动了一下,笑着没有再说下去,她和四爷的女儿她想了很久了,四爷更是爱,七巧冬菱见罢。

    “郡主,老奴让人新沏了茶水进来。”赵嬷嬷道,算了一下时间:“人该回来了。”

    萧菁菁点头。

    *

    宜园。

    纪老夫人的屋子里,药味倒是又散去了一些,纪老夫人闻了闻,还能闻到,不是很喜欢,皱了一下眉头,吩咐了人一会再收掇一下,换了都换了。

    没有说的,换下来,她闻得多了,有点讨厌这股子药味。

    “给我收掇干净,我不想再闻到。”纪老夫人虽然没有说清楚不想闻到什么,丫鬟婆子都知道。

    老夫人每次都会说,药味难闻,恶心,她们哪会不知道。

    “是老夫人。”在场的丫鬟婆子听了老夫人的话,恭敬点头,纪老夫人也不再说了。

    张嬷嬷站着。

    她也听到了老夫人的话,并没有开口。

    纪老夫人这两天没有再喝药,因为偏头痛又好了起来,再喝下去,她又会吐了,还记得上次喝吐呢,那种感觉,简直是无与伦比,所以有时候想想,老了,干脆不喝了,不治了,就让它痛。

    可以解脱了,就怕不是解脱。

    本来她的偏头痛算是治好了,说是治好,治标不能治本,有些东西无法根除,表面看好了。

    里子还是那样的,只要受了打击,还有凉了,换季就会时不时来一下,好在算很轻了。

    比起曾经那样的痛不算什么就是。

    她不需再躺着,下了床,可以走动,坐着,丫鬟婆子在下首,张嬷嬷送了一杯茶到老夫人手上。

    纪老夫人喝完,给她,说着午门献俘的事,午门献俘啊,只看一下就知道开始了,不用看就知道是什么样的。

    她不记得是多久前看过了,说说着,午门献俘,两场大胜,京城早早就等这一天,边关西南都胜了,都稳了下来,多年的征战,死了多少人,几死几生,古来征战几人回,不说别的。

    边关西边都不会再有战事,至少短时间,两边都直捣黄龙,俘虏了不少人,四方太平。

    又平静下来。

    只看边关大胜秦王不错,安郡王也不错,都是能征善战的人,要是秦王殿下不回京,不想那个位置多好。

    秦王殿下这么厉害可以留在边关的,可以秦王殿下的威势不可能,京中的风雨只要有眼界都看得到。

    问老四,也是一样,老大媳妇还有老大老四他们去了,秦王殿下可以说是携着大胜还有在边关军中几年的铸下的威势。

    转念想着太子殿下也越发厉害。

    “老夫人,午门献俘后,秦王殿下四爷他们会回宫里。”

    “嗯。”

    纪老夫人点头。

    “老夫人。”张嬷嬷开口,纪老夫人却截住她的:“老四媳妇总算又有了,我又可以想一下孙女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大肆封赏(一更)

    张嬷嬷:“……”四夫人突然有身子很意外,老夫人有多高兴她一清二楚,可以说一得知就喜气洋洋。

    “老四媳妇那边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纪老夫人再问,至今想着老四媳妇她还高兴着,多好的事,还是老四媳妇那里要紧,更重要,午门献俘就不说了,反正会知道的。

    张嬷嬷听出老夫人意思,说起四夫人来,纪老夫人听过。

    “嗯,嗯。”听了老四媳妇那边要了什么,她点头,张嬷嬷说完没有再说。

    说起来四夫人突然有了身子很是让人意外了一阵,四夫人说有身子就有了,说没有一直没有,老夫人嘴上没说,心里一直想着,老夫人一高兴,偏头痛都好了,是一件喜事,

    “那两个小子可不能打扰了老四媳妇,那两个小子也跑去凑热闹了,就知道凑热闹不知道身边带的人够不够。”纪老夫人说完老四媳妇,提起两个孙儿,她也想了起来。

    和身边的张嬷嬷道。

    听说午门献俘,小猴子还有禛哥儿两个小的也想去,这不,都请了假,小子就是喜欢这些,不过族学里今天因为午门献俘,大军回京放了假。

    不然她也不会同意,都想看一下这场献俘啊,这两个胆大的小子,不过看看也好,这样的大事,不亲眼看下多可惜,哪怕他们还小,这样的事就少不了人,两个小子不去,她还会生气。

    这不比起别家差了吗,就是她不同意老四老四媳妇也会同意,让他们去。

    何况两个小子很想去,这下不知道在干什么,到了哪里。

    老四媳妇有了身子后,对于这两个混小子,这两个孙儿,她可不像以前那么看重,老四媳妇再给她生个孙女最好。

    “两位小公子也是想看看,这么热闹,这么大的事,两位小公子喜欢打仗,不看才可惜,也不像两个小公子性子。”张嬷嬷说。

    看出老夫人在想什么,老夫人说是更看重四夫人,想四夫人生位姑娘,可她知道,这只是老夫人表面上说的。

    内心里老夫人还是最疼两位小公子,四夫人生下最小的姑娘也许老夫人会改变,但她觉得老夫人恐怕还是最疼两位小公子。

    “是啊,长点见识,免得两个臭小子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天下老子最大,也不知道怎么养成这性子,别被午门献俘吓到。”

    纪老夫人不高兴的。

    张嬷嬷:“老夫人,两位小公子哪里像你说的,两位小公子就是聪明一点,也懂事,性子是从小就是,两位小公子哪里会吓到。”

    “是啊,是不像我说的,性子从小就是,更不会吓到,天不怕地不怕的。”

    “老夫人。”

    “那两小子都快把我养的那只猫吓到了,还……”

    听老夫人一说,张嬷嬷也想起来,那里是小公子们吓到猫,是猫胆子太小,小公子们没做什么。

    老夫人啊。

    纪老夫人看她:“你这什么表情?”不悦得很,一眼看出来,张嬷嬷忙:“老夫人,没有,老奴没有。”

    “哼。”纪老夫人哼一声,这时外面来了人了,去午门的人回来,张嬷嬷一看,叫人进来。

    问起来,听着下面的人说。

    说起午门献俘的热闹还有太子殿下表现,秦王殿下还有安郡王爷以及很多人。

    皇上的态度。

    皇上很好,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见面很平和,并没有发生什么,没有剑拔驽张,也没有别的。

    更没有血腥味,不过也是,才回京啊。

    纪老夫人想着,张嬷嬷也在想。

    竹园,萧菁菁也在听,赵嬷嬷派去的人回来,赵嬷嬷问出告诉了郡主,只要看到午门献俘的,看到的都一样。

    *

    午门献俘已经结束,太子一笑,所有人都入了宫。

    围观的人散了开来,散去,马车也渐渐离开,各有所思。

    午门安静下来,没有多少人再留下,午门献俘过去,他们看到了被秦王殿下安郡王殿下捉住的俘虏,都被关着,带回京,一个个大饱眼福,想再等看,看接下来。

    宫里举行了宫宴,不久之后,熙和帝更是下了旨意,大肆的封赏,只要有功的都得了赏赐,赏赐都不差,之后流水般的赏赐赏下来。

    各宫都知道了。

    宜妃高兴站起坐下,还有太后也在听,禧贵妃等等,宫外没有多久也知道。

    各家各人。

    听着这些封赏。

    秦王府外面,在太子殿下们回宫后,有侍卫还有亲卫边关将士护送着马车到来,停下。

    马车车门打开。

    秦王妃还在不安等着,就听到锦绣那个女人回来了。

    ------题外话------

    昨天停电了,晚上才来电,这几天连着停了两天电了,亲们见谅,补更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派人迎接(二更)

    那个女人回来了,还带着孩子。

    “你说——”秦王妃薜氏站了起来,看着下面的人,就要问什么。

    她身边的人一样,锦侧妃娘娘带着小公子们回来了,就在府外,下面的人还没有说完还在说。

    “王妃娘娘。”一边的嬷嬷开了口,她也皱了眉,脸色不是很好,真的到了。

    薜氏听了转头,看向旁边的嬷嬷,叫了一声,然后依然盯着下面的人:“你说谁回来了?”她再次问,还上前了一步,心情激动。

    嬷嬷还想说话,看了王妃娘娘表情,最后没有说。

    “王妃娘娘是锦侧妃娘娘还有——回来了。”下面的人抬头说了起来,恭敬望着王妃娘娘表情:“就在外面,马上就要进府,说整理好就来给王妃娘娘请安。”

    “马上进来,给我请安,她还知道来——”来给她请安,还要带着人来,以为本王妃很想看到她,她还真想看她一下,是怎么在外面跟着殿下。

    薜氏带着恨,没有说完,嬷嬷凝着王妃娘娘,王妃娘娘啊。

    薜氏回过神,换了一个语气。

    旁边的丫鬟看向王妃娘娘。

    “王妃娘娘,锦侧妃娘娘带着小公子们本来就在路上,也该到了,既然回府当然要来给你请安。”嬷嬷这时道,目光锁着下面的人,安抚王妃娘娘。

    说得理所应当,理所应份,漫不经心,可是其中的意思很清楚,锦侧妃娘娘该马上来请安。

    向王妃娘娘表明,还有请安,这是不用说就该的,表面上王妃娘娘不能做得太明显,对锦侧妃娘娘这位要注意,特别是殿下那里,可锦侧妃也要守规矩。

    不守规矩,一个侧妃,王妃娘娘也不能太退让,要退让也是退给殿下看,让殿下心中有数。

    这些还不到时候。

    赵嬷嬷接着:“殿下回来也会过来,殿下入了宫,一会就回来,锦侧妃娘娘这几年累了,回府就可以好好休息。”

    丫鬟点头,下面的人没有说话,都知道这样没有错。

    嬷嬷说得是对的,王妃娘娘等着,侧妃娘娘要是不来——

    “嗯。”薜氏一下子回过神来,对,对,向着下面的人:“锦侧妃回来很好,梅园已经收掇好,一切如过去一样,没有变动,你告诉锦侧妃,先派人安置,再过来,一路劳累,还带着孩子不要累到,先休息一下,再过来请安也不迟,殿下还没有回府。”

    她很想马上看一看锦绣那个女人,还有她生的儿子,可她知道要怎么说。

    嬷嬷说得对,她说是这样说,就看锦绣那个女人会有多大胆。

    “让锦侧妃娘娘还有小公子们休息一下也好,但在老奴看来还是先来给王妃娘娘请安重要。”

    嬷嬷点头,再一次表明态度,王妃娘娘这样没错,就看锦侧妃娘娘会怎么做了,是直接带着她生的几位小公子来请安,还是休息后等殿下回来。

    这其中区别很大啊。

    不过锦侧妃娘娘要是还懂规矩,还记着自己的身份就知道马上带着人来向王妃娘娘请安,说明没怎么变,要是不来,就是恃宠而娇,真的不一样,变了。

    策略也不再相同,殿下那里也有针对法。

    丫鬟也看出来了,点头,跪在下面的人也听出,抬了一下头。

    “锦妹妹看她,要是累就先休息。”薜氏咬牙说着。

    “老奴倒不这样认为。”

    嬷嬷听着王妃娘娘咬牙的语气,向着王妃娘娘说,嬷嬷和王妃娘娘对视后,一起朝着下面的人。

    下面的人抬起头。

    “去吧和锦侧妃娘娘说。”嬷嬷没有等王妃娘娘说,她开口。

    薜氏:“……”丫鬟也没有人敢开口,下面的人听了,忙应了一声,看了王妃娘娘还有嬷嬷,退下去。

    “王妃娘娘。”人一走,嬷嬷就回头了,丫鬟也跟着回头。

    人已经到了外面看不到,嬷嬷丫鬟望着王妃娘娘。

    “锦侧妃娘娘带着小公子们是回来了。”嬷嬷话中有话,丫鬟没有说。

    “嬷嬷,人回来了我。”薜氏坐了下来,仰着头。

    嬷嬷:“王妃娘娘,回来了,看锦侧妃怎么做,怎么走,殿下从宫里回来就会回正院,多年不见。”又说了一遍方才的话,殿下也不知道还是不是和从前一样,这是她最担心的,也没有提,没有说。

    不过话里话外带着那点意外,王妃娘娘不知道能不能听出来。

    丫鬟听出了一点。

    薜氏:“嗯。”她心中不安还有紧张,并没有听出来,又站了起来,走了几步,再回来。

    嬷嬷丫鬟看在眼中。

    王妃娘娘!

    嬷嬷一看王妃娘娘就知道:“王妃娘娘派人去迎接一下锦侧妃娘娘吧。”

    丫鬟反应过来了,王妃娘娘是该派人去,锦侧妃娘娘才回来,还带着小公子们,王妃娘娘可以派嬷嬷去安排。

    锦侧妃娘娘的住处也是嬷嬷提醒王妃娘娘,王妃娘娘才交给嬷嬷收掇准备,还有几位小公子的。

    都很妥当,在锦侧妃娘娘身边,暂时没有安排在别处。

    薜氏没有马上出声,望着嬷嬷,她不想派人去,一点也不想,一个侧妃而已回府。

    嬷嬷也不再说话。

    “好。”薜氏知道锦绣那个女人带着孩子回来,她该派人去迎接,就是她也可以去一下。

    亲自迎接。

    也可以看一下那个女人,不过她不愿这样。

    嬷嬷倒是没有想过让王妃娘娘亲自去,丫鬟也是,身份有别。

    薜氏话还没有说。

    “王妃娘娘不用亲自去,老奴去吧。”嬷嬷就道,凝着王妃娘娘,两人对视,她看进王妃娘娘眼里,觉得自己亲自跑一趟更好一点,也好和王妃娘娘说,看看锦侧妃娘娘还有小公子姑娘。

    “好,那就拜托嬷嬷。”这正是薜氏要的,她也看到嬷嬷眼中,嬷嬷去更好。

    丫鬟:“……”

    薜氏没有再说话,嬷嬷向王妃娘娘行了一礼,就急急的走了,出去了,急着去看一下锦侧妃。

    走之前当然是嘱咐丫鬟们:“好好陪着王妃娘娘,王妃娘娘也不要急,只要安坐着。”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久别重逢(三更)

    薜氏回来再次坐下,丫鬟们则是点头。

    嬷嬷去了。

    锦绣那个女人,她生的儿子不知道像她还是,还有她的女儿,她的孩子没有了,锦绣那个女人为什么能生下来?

    她慢慢冷静,手握着茶杯,不由用力。

    “王妃娘娘。”

    “闭嘴!”

    *

    纪府外面,马车不见,护送进京的侍卫亲卫还有边关将士不见,门房守着门,门口不远。

    薜氏身边的嬷嬷到了,找了找,问了问,就看到了锦侧妃娘娘,还有锦侧妃娘娘身边的人,她一下子停了下来,那应该是锦侧妃娘娘吧,不是也是,这个时候只有锦侧妃娘娘。

    她定定看过去,锦侧妃娘娘啊,仔细的打量锦侧妃娘娘一行。

    要不是知道锦侧妃娘娘带着小公子们回来,她还认不出来,扫了戴着帷帽的锦侧妃娘娘一眼。

    再来是被奶嬷嬷抱着牵着的小公子还有姑娘,然后就是丫鬟婆子侍卫,她多看了两眼。

    由于离得稍远,看不清两位小公子的样子,只能看清一点,姑娘长大了,丫鬟婆子侍卫没变。

    “嬷嬷,是锦侧妃娘娘。”

    “不是是谁。”嬷嬷听了身边的人的话,边想边说。

    她也没看身边的人,她能看到,想到的,身边的人和她站在一起,也会看到想到。

    锦侧妃娘娘真不能再小看,不说身边的人,宠爱,还有这几年和殿下的情份,就是生的儿女也是独一份。

    嬷嬷再次想,以后不会了,有王妃娘娘,以前是例外,锦侧妃娘娘身边的人里又多了几个陌生的,可能是跟着从边关回来的,不知道从何而来。

    能跟到这,想来是得用的,不管是哪里来的,也是殿下锦侧妃娘娘信任的。

    她真想马上过去看下两位小公子长什么样,一个两岁,一个三岁半,锦侧妃娘娘可以说是接连不断,都没有怎么停生的。

    可想而知多得宠,王妃娘娘多气,还有姑娘,府里大姑娘,长大了太多,都认不出来。

    锦侧妃娘娘可说是到了边关没多久就怀上,一连三个孩子。

    把锦侧妃娘娘身边的情况看清,她目光再次落回锦侧妃娘娘身上。

    小公子们还有姑娘等会再看,走近再看,心中虽说感慨,丫鬟婆子她不会放在心上。

    如今再看锦侧妃,锦侧妃娘娘戴着帷帽,她看不到脸,不知道变了没有,是不是还是几年前的样子,只能看出整个人好像不一样了,气质,给人的感觉,还有那种大气,

    大气得不敢认了。

    放在路上看到,不会认,没有一点宫里出来的小家子气了,曾经的锦侧妃娘娘身上总是带着一点宫里出来的人的恭顺。

    一眼就看得出出声,如今再看,都有点认不出来了,身边的人没有变。

    “锦侧妃娘娘好像变了,还有两位小公子,姑娘还有。”

    “可不是。”嬷嬷没说,又听到身边的人开口,她点头。

    带着她们上前。

    锦侧妃娘娘身边的人也似乎有了变化,一些细微的变化还有外在的,她紧盯了一眼,变了,不是说边关寒苦吗,都是风沙,吹得久了都会老,也会变得不成样。

    比不上京城,风水好,什么都好,锦侧妃娘娘给人的感觉,很不同。

    就像是经过很多,她可不信会经过很多,在边关也有殿下护着,现在锦侧妃娘娘还戴着帷帽,嬷嬷目光落上去。

    在想会不会锦侧妃娘娘的脸已经风化了,在边关呆久了,再不见美丽,边关是再怎么注意也苦寒得地方,因而才一直戴着帷帽。

    不敢见人,更别说和王妃娘娘比,也是,边关,京城,哪里一样。

    这也是她安慰王妃娘娘说过的,有了这点想法,她也不愁,看锦侧妃娘娘身边的人就老了些。

    对那点细微变化,除了看不出来的,就是老了。

    她更肯定了,不那么为王妃娘娘发愁,殿下在边关只有锦侧妃娘娘服侍,还要上战场。

    也不可能纳妾什么的,锦侧妃娘娘带去的人也都和锦侧妃娘娘一样,在边关久了能有什么看头。

    边关的姑娘更是不入眼。

    此时殿下回京,就不会和边关时一样,京城鲜嫩的姑娘多,王妃娘娘也比锦侧妃娘娘这个看久了的好。

    还有宜妃娘娘,宜妃娘娘再看不上王妃娘娘又如何,还有人,还有陛下,京城不同,和边关截然不一。

    男人都喜新厌旧,加之久别重逢,锦侧妃娘娘服侍太久了,王妃娘娘才是新人,再多情份也不可能让殿下不碰别人,锦侧妃娘娘要是以此恃宠而娇,看不开,不足为虑,也就生了公子姑娘殿下会在意,会看重点,让人忌惮点,要是锦侧妃娘娘安份。

    她不想。

    一下子居然又想这么多,明明说了不想。

    两位小公子一位姑娘。

    姑娘很大了,能看清了,像锦侧妃娘娘,锦侧妃娘娘一行人正簇拥着从门口走来,先头的婆子在带路。

    她也带了不少人,代表王妃娘娘来迎接的,王妃娘娘其实早该派人来。

    之前那个婆子不算什么。

    在锦侧妃娘娘带人回府,在门口的时候,王妃娘娘就该派人来,必竟锦侧妃娘娘带着公子姑娘回来,不过王妃娘娘不愿,她想了想,看王妃娘娘样子,觉得迟一点也行。

    就迟了一点向王妃娘娘提起,反正会有人带路,果然。

    “锦侧妃娘娘为什么戴着帷帽。”忽然有人提,嬷嬷什么也没有在说,到这时候才看到,才提起,她早看到,也想过了。

    “小公子姑娘——”

    “锦侧妃娘娘好像变了。”

    “……”这还用看?

    嬷嬷带人很快走近,就要开口,有人看到她们了。

    锦绣带着儿子还有女儿一行和殿下一起回了京城,她看着眼前,带着感叹,这几年在边关,生儿育女服侍殿下,她再不是从前的她。

    她已经几年没有回京,和殿下一起,京城的一切远去,都有些想不起来,虽然每年会送东西回京城。

    京城也会送东西来。

    王妃娘娘。

    “母妃。”

    “嗯。”锦绣听到女儿的声音,看向身边的女儿,女儿过来牵着她的手,再看身后的儿子,殿下不知道何时回府!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多谢王妃(一更)

    她要去给王妃娘娘问安:“想说什么?”

    “母妃……”

    “嗯。”

    “母妃,我们回来了?这里就是你我们的家吗——”稚嫩的声音响起,锦绣听着女儿的话,女儿拉着她的手,朝着女儿点了一下头:“是,这里就是,母妃和你们说过。”

    “哦——”

    看见女儿好奇的打量四周,还有儿子。

    “你们一直跟着我还有你们父王在边关,没有回来,等你们父王回来。”

    “母妃,父王何时回来。”听到两个儿子问,锦绣也不知道,只能告诉他们:“等你们父王忙完就回来。”

    “我们没回来过,父王说要带我们玩。”

    “我们先去正院给你们嫡母妃请安,好不好——”锦绣还要说什么,握紧女儿的儿,和牵着儿子的嬷嬷示意,两个儿子像殿下,也在好奇的张望着,看到带路的人,王妃娘娘不知道好吗。

    这时她发现有丫鬟婆子看向一个方向,想要说什么,正要看过去,看看是什么,是不是有人来。

    “锦侧妃娘娘。”一个声音响起。

    薜氏身边的嬷嬷停下步子,她听到了锦侧妃娘娘和小公子姑娘的话,从中听出了一些什么。

    不是很高兴,不过说起也算正常,叹口气,没再想。

    锦绣不由侧过头来,看了过去,一下子看到过来的一行人,为首的人是,她怔了怔,是,想掀起戴着的帷帽,又没有,是王妃娘娘身边的嬷嬷,她没有认错的话,太久没有见到,一时没有认出。

    认出来后,她又往后看了看,是王妃娘娘身边的?好像是的,她想了起来,下一刻。

    “嬷嬷。”不由的,她牵着女儿的手开了口,上前一步,让牵着儿子的婆子牵好。

    不知道刚才的话王妃娘娘身边的人听到了没有,她摇头。

    “是老奴,侧妃娘娘。”

    “嬷嬷你怎么来了?好久不见,嬷嬷还好吗,妾身跟着殿下在边关没有回来,多亏嬷嬷服侍王妃娘娘,王妃娘娘,我正要带着人去给王妃娘娘请安。”

    锦绣开了口。

    在想要不要让儿子和女儿说一声。

    她身边一行人也看向嬷嬷,拉着小公子的有点紧张。

    殿下不在,王妃娘娘,回京的路上她们就担心过,不过也没什么太担心的,殿下总会回府。

    还有小公子姑娘。

    “哦。”薜氏身边的嬷嬷一行听到,嬷嬷心里好受了一点,还是懂规矩的。

    接下来她又:“锦侧妃娘娘回来,还有小公子们姑娘们,王妃娘娘一接到信,就一直等着,派了人收掇了院子出来,因为不知道侧妃娘娘有多少人,以前侧妃娘娘住的院子可能住不下,把另两个院子一起收掇了,看看行不行,侧妃娘娘看了要是不行再说,王妃娘娘很高兴,你和殿下还有小公子们一起回来,让老奴过来迎接一下侧妃娘娘还有小公子们和姑娘。”

    说着,说出王妃娘娘的好,她的视线扫过小公子还有姑娘等。

    如今能完全看清了,两位小公子一个像殿下一个像侧妃娘娘,都看向她,眼神让她不是很满意。

    有点野,怕是不好管,在外面养野了,边关那地啊,先不说了,她看人很准,王妃娘娘让她来就是让她先看下,她要和王妃娘娘说一下,两位小公子姑娘穿着打扮不像京城的姑娘公子,果然是边关长大的,没有多少讲究,她又安心,算是没有出乎意料,先头离得远又想得多,倒没注意。

    她和王妃娘娘也曾说过,边关不像京城,小公子们还有姑娘能得到什么样的教养,回京城还要好好教一下。

    不止是穿着打扮,还有教养气质,秦王府的姑娘就是庶出,不是王妃娘娘生的,也要注意。

    边关那里,民风粗陋,都是想怎么就怎么样,没有多少规矩,怕小公子们回来不适应,可不能丢王府的脸,以后王妃娘娘还要生下世子爷不能让人小看。

    小公子们姑娘在边关可能都是跟着边关那边学的。

    侧妃娘娘一个宫女出身,殿下又忙,还是要王妃娘娘出面。

    姑娘手里居然提着一根鞭子,一身骑马装,小小的姑娘,好像上能骑马下能打猎似的。

    锦侧妃娘娘怎么让姑娘养成这样,不知道是谁的错,殿下不管吗,女子以贞静为美,她也不提着心了,太放在心上,可能就是没有人管,加上受宠,才成了这样,这里是京城,都要改,不知道会给王妃娘娘带来多少麻烦。

    殿下想来也不会有意见。

    要找几个教养嬷嬷回府里才行,不能太累到王妃娘娘。

    只是这教养嬷嬷不好找呀。

    就是锦侧妃娘娘还有身边的人看着也没有太富丽堂皇,也就那样。

    “多谢嬷嬷,还有王妃娘娘了。”

    锦绣道,握着女儿的手紧了紧,想到王妃娘娘派人来要接女儿回京,她:“不用王妃娘娘再麻烦。”她还要说什么。

    “要谢侧妃娘娘侧妃娘娘可以去见王妃娘娘再说。”薜氏身边的嬷嬷再次道,转回了目光。

    盯着锦侧妃娘娘:“老奴来是应该的。”

    “我现在就去。”锦绣说,就要拉着女儿一起去了。

    “先等一下。”薜氏的嬷嬷开口,叫住,锦绣停下来,看过去。

    “王妃娘娘说,锦侧妃娘娘一路回来,可能累到了,可以先休息一下再去请安,小公子们还有姑娘也是一样,都累到了,先回院子。”薜氏的嬷嬷说起来,深深的注视锦侧妃娘娘。

    说着王妃娘娘的恩典,瞄着锦侧妃娘娘身边人,回来先休息其实也算不上什么。

    “还是先给王妃娘娘请安吧。”锦绣并没有因为王妃娘娘派来接她的嬷嬷的话就真的相信。

    她还是紧持道,在边关的历练让她更清楚,还有王妃娘娘一些做法,殿下和她说过,她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应尽的本份。

    不管怎么都不会忘,不能让殿下失望。

    还看了女儿和儿子叫了人。

    “哦,锦侧妃娘娘不先带小公子姑娘休息?就要去,那。”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随口一说(二更)

    薜氏的嬷嬷再次满意,还是盯着锦侧妃娘娘,她真有点不相信锦侧妃娘娘还是如以前,就没点恃宠而娇,或者别的?

    “不用了,嬷嬷,这一路回来,并不是太累,路上也休息过,都是在马车上,就算累也可以先给王妃娘娘请安,这是应尽的,我很好,这几年都没在府里,也没有要向王妃娘娘请个安,王妃娘娘不知道身体如何,还有几个孩子也要见下他们的嫡母妃,向王妃娘娘请安。他们都不累。”

    锦绣说得滴水不漏,摸了一下女儿的头,她知道女儿儿子都在边关养得有点野,殿下也纵容着,可是回了京城不一样,京城是京城,边关是边关。

    边关殿下身边只有她和孩子,回京前她和他们说过,回京要听话,好在都很听话。

    殿下却说不用太在意。

    她是宫女出身,知道王妃娘娘想要为难她,随时可以,她笑了一笑,扫过身边身后的人,都点头。

    王妃娘娘是越不过去的坎,不去倒是不知道有什么传,侧妃娘娘和殿下在边关多年。

    且还关乎小公子,姑娘。

    “好。”

    薜氏身边的嬷嬷点了头,没有再说下去:“锦侧妃娘娘要带小公子姑娘去见王妃娘娘,请安,也好,只要锦侧妃娘娘不累,还有小公子姑娘们,老奴也是担心。”

    “没事,让王妃娘娘多等了。”

    锦绣再次说,转头向着女儿还有儿子,笑着问他们:“我们去向你们嫡母妃请安好不好,一路上你们都说要向嫡母妃请安,还没有见过嫡母妃。”

    “好,母妃。”

    “……”

    “嬷嬷。”看着女儿点头,儿子也没有说什么,锦绣心头一松,向着王妃娘娘身边的嬷嬷:“其实王妃娘娘不用派人来迎接妾身的。”

    “怎么不用,你服侍殿下多年,有功也有劳,王妃娘娘不在,要在京城府里坐镇,很感谢锦侧妃娘娘,好了,不说别的,姑娘还有小公子很听话,像殿下还有锦侧妃娘娘。”

    薜氏身边的嬷嬷说完,然后向着小公子姑娘,开口说起来。

    “他们,还要王妃娘娘教导,妾身的殿下在边关也没怎么教。”

    锦绣说道:“你们一会好好听嫡母妃的话。”

    “是,母妃。”

    “姑娘小公子真乖,这就是两位小公子还有姑娘,姑娘都长这么大了,还记得姑娘在府里没有去边关的时候的样子,一晃眼就过了这么多年,姑娘也长大了,两位小公子也是,那会还不在。”薜氏身边嬷嬷感叹的这时问了起来,凝着小公子还有姑娘,仔细的。

    尤其是姑娘,小公子倒只是一扫眼。

    两个小公子还有姑娘也看着她,身边的人她没怎么在意,锦绣看在眼中,她也向着女儿儿子:“这是你们嫡母妃身边的嬷嬷,你们也叫一声嬷嬷。”

    算是介绍起来。

    示意他们。

    “嬷嬷。”

    “嬷嬷……”三个孩子都开了口,眼前这位就是母妃说过的王妃身边的嬷嬷?原来是长这个样子,还有她身后的人。

    他们想着看着,再看母妃,父王回来就好了。

    就不怕王妃了,他们知道母妃不如王妃,父王怎么不娶母妃,王妃是什么样的?

    三人就算不开口的,身边牵着的奶嬷嬷也会提醒,锦绣抬起头来。

    “他们两个是在边关才有的,嬷嬷没见过正常,这丫头当初也是在府里呆过的,只是太小。”

    “一个像殿下,一个向锦侧妃娘娘你,姑娘也像你。”薜氏身边嬷嬷说道,语气中带着说不出的意味。

    这在场的人都同意。

    锦绣:“是。”她没说别的。

    “姑娘还记得府里一切吗?”薜氏身边的嬷嬷问小姑娘,微微弯下腰,凑到姑娘的面前,大姑娘,府里的大姑娘。

    “不记得了。”

    听着稚气的声音看都会大姑娘:“大姑娘会想起来的。”

    “你小的时候就是在府里出生,母妃和你说过。”锦绣也低头和女儿说起来,见女儿颔首。

    “好,很好,姑娘小公子都很好。”薜氏身边的嬷嬷忽然重重的道,直起身,抬着头,忽略别的,这三个孩子要是王妃娘娘生的多好。

    哪怕就是像现在这样,没有教养得好,可只要教养好就行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啊,看着就喜人,可惜不是王妃娘娘生的。

    呸呸,怎么能这样想,这三个孩子怎么也比不上王妃娘娘生的,王妃娘娘总会生的,当年不出事。

    世子爷比这三个都大,不对,姑娘要大一点,她的世子爷。

    锦绣:“他们很顽皮的。”

    “小公子们就是该顽皮一点。”薜氏身边的嬷嬷说着。

    这话锦绣不是很相信,她身边的人也是,庶出的子女,能长大,就行了,王妃娘娘真的不介意?

    不会的。

    “请锦侧妃娘娘还有小公子姑娘跟着老奴,去见王妃娘娘吧,锦侧妃娘娘带着小公子姑娘回来,该好好看看京城,好好休息一下,殿下一会回府,肯定会去正院。”

    薜氏身边的嬷嬷挥手了,让身边的人让开一点,都让开,看向锦侧妃娘娘,说到殿下,好像殿下一定会去。

    锦绣没说什么,应了一声,像是没有听出来什么,她身边身后的丫鬟婆子看着侧妃娘娘。

    三个孩子看着对面的嬷嬷,父王会来看他们还有母妃,不过他们没有说。

    父王很疼他们,一定想他们了,还有母妃。

    “请。”

    薜氏身边的嬷嬷又说一声。

    锦绣向着身边的人,让她们几个回梅园,看着整理,看一下,没有都带着去正院。

    牵着女儿的手,向儿子身边的人点头。

    薜氏身边的嬷嬷:“……”锦侧妃娘娘这样不错。

    *

    “锦侧妃娘娘,王妃娘娘这几年都在为你还有殿下祈福,边关风沙大,战事频频,很危险,王妃娘娘虽然没有去,可是很担心你们,还有小公子们姑娘,才会想接小公子们回宫。”路上薜氏的嬷嬷像是解释,又像是随口一说。

    全是王妃娘娘的好。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真的没变(三更)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好像这样王妃娘娘就没错一样。

    “妾身知道,因此很感谢王妃娘娘。”锦绣想着,向着王妃娘娘身边嬷嬷,很诚恳很是谦卑。

    她感觉到女儿手握紧,知道女儿儿子不习惯她这样,在边关……她不好说什么,要教的在路上已经教了,她们身这的丫鬟她也嘱咐过。

    看过去,见丫鬟婆子拉住儿子女儿,王妃娘娘身边嬷嬷还有人都看着她们,她说得好像是说真的一样。

    “王妃娘娘接小公子姑娘也是为了他们好,边关哪里能有好的教育,让小公子们姑娘在边关长大,哪里比得上京城,这是为了长久以后,你说是不是锦侧妃娘娘,王妃娘娘一片心,也是怕你在边关要服侍殿下没空,两位小公子姑娘耽搁了,王妃娘娘在京城坐镇,也没事,让小公子姑娘回京,王妃娘娘可以帮看着教一教,说出去也好听,不管怎么样看,锦侧妃娘娘也能专心服侍殿下,王妃娘娘想接锦侧妃娘娘回来,也是怕你呆不习惯。”

    薜氏身边的嬷嬷又道。

    这些都是说了又说的,在这时还是要说,当着锦侧妃娘娘一行说。

    锦绣:“妾身知道,很感谢王妃娘娘,只是殿下说,妾身也怕麻烦了王妃娘娘,累到王妃娘娘。”

    “多谢王妃娘娘。”

    “殿下也是想身边有人吧。”

    薜氏身边的嬷嬷说是这样说,心里却不是很痛快,她说这些就是想看下锦侧妃娘娘的表情,锦侧妃娘娘直接说不想送回来得了,还说什么不想麻烦王妃娘娘,她是不想麻烦,还是怕,还多谢,谢什么呢,还有当面用殿下来堵她的嘴。

    这是用殿下来说事呢,殿下她是不敢说什么,可是锦侧妃娘娘以为她是谁。

    这是想说是殿下不放人?真是。

    面上倒是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心里不爽,也不耐烦多说,特别是她说完发觉两个小公子像是想说什么,姑娘也是,被身边人拉住了。

    这是不满?

    妾教出来的就是妾教出来的,没有规矩,她没有再说话了,眼看就要到正院,她看向身边的人。

    让她先进去,和王妃娘娘说一声。

    婆子进去了。

    锦绣知道眼前王妃娘娘身边嬷嬷不会高兴,还有……拉着女儿跟着,儿子不像女儿。

    “锦侧妃娘娘,王妃娘娘给小公子们准备了不少吃食。”她侧过身子来,锦绣感谢。

    “对了。”

    薜氏身边的嬷嬷没有亲自进去,就是还有一件事,盯着锦侧妃娘娘。

    “不知道嬷嬷有什么事。”锦绣道。

    “锦侧妃娘娘不知道是不是忘了,还是在外面戴习惯了,帷帽还没有取,你要进去给王妃娘娘请安,不可能一直戴着。”

    薜氏身边嬷嬷早就想看一看,目光很想穿透进去,隔着只能看到一点点。

    “哦,妾身忘了。”锦绣忘了,她在边关的时候习惯了,听到嬷嬷的话,她取了下来,没有让丫鬟婆子帮忙。

    把取下来的帷帽给了上前的丫鬟。

    丫鬟接过帷帽,退到后面,薜氏身边的嬷嬷看清了锦侧妃娘娘的样子,没有怎么变,不过皮肤不算白皙,没有变老是真的,果真是风沙大。

    几年前锦侧妃娘娘的样子浮在眼前,现在再看,眉目间多了点大方,本来锦侧妃娘娘就不算花容月貌的,皮肤也不白皙,看着说不出的感觉。

    锦绣知道嬷嬷在看她,她笑着,很是理然,这就令薜氏身边嬷嬷有点说不出来了。

    “锦侧妃娘娘没有变。”薜氏身边嬷嬷叹口气。

    “嬷嬷也一样。”锦绣回道。

    “锦侧妃娘娘是真的没变,听说边关风沙大,很是苦寒的,小公子姑娘。”小公子姑娘都不算白皙,比不上京城的,薜氏身边嬷嬷说。

    “边关确实不一样,在那里,心会宽阔很多。”没有呆过的人不知道,也理解不了,要是可以选,她更想在边关,那里是另一个天地,那里没有太多的规矩。

    边关的战争还有厮杀还在眼前,她不后悔陪着殿下呆在边关,还一呆就是几年,边关是京城的人想不到的。

    去过边关,再看京城……

    “锦侧妃娘娘倒是在边关呆得住。”

    “嬷嬷呆过就知道。”

    “老奴老了。”“……”

    厅里,薜氏听到锦绣那个女人带着儿女来了。

    来了吗,来了,就在外面,她看着身边的人,站起来,坐下,丫鬟婆子看着王妃娘娘:“王妃娘娘。”

    “先让她们等一下,就说本王妃。”薜氏就在说,盯着下面的人。

    “王妃娘娘,你叫人去让她们来的。”

    “让她们进来吧。”

    薜氏听了,让她们出去,让锦绣那个女人带人进来,还有她生的女儿和儿子。

    嬷嬷还没有进来,嬷嬷为什么不进来和她说一下,她也好知道,正埋怨着门口有了动静。

    她看过去,还以为是锦绣那个女人带着儿女进来了,摆着脸,丫鬟婆子也是。

    没想到不是。

    “王妃娘娘。”是她身边的嬷嬷。

    下一刻薜氏看到嬷嬷,站起来,丫鬟婆子也看到,往后一看没有看到锦侧妃娘娘还有小公子大姑娘啊。

    小公子大姑娘锦侧妃娘娘怎么没有进来,这也是薜氏想问的。

    “嬷嬷,你。”

    “王妃娘娘,侧妃娘娘还有两位小公子,大姑娘进来了,在老奴后面,一个像殿下一个向锦侧妃娘娘。”薜氏身边的嬷嬷还是先进来了,和锦侧妃娘娘说过。

    她走近王妃娘娘,在王妃娘娘耳边说了锦侧妃娘娘还有两位小公子大姑娘的样子还有事。

    让王妃娘娘有个数,该说的都说了。

    薜氏听完了,知道了,她一边安心一边想问,丫鬟婆子没有听到,只隐隐听到一点。

    薜氏身边嬷嬷扫过去,没有再说,只叫了一声。

    “王妃娘娘。”

    薜氏也想看看是不是和嬷嬷说的一样,她叫了人,嬷嬷也看出去,很快锦侧妃娘娘带着小公子大姑娘进来了,一进来当然是行礼问安。

    薜氏看着,直直的,丫鬟婆子嬷嬷都是,薜氏只觉得果然,和嬷嬷说的一样,就是这个样子吗。

    她看了又看。

    锦绣感觉到王妃娘娘目光。

    *

    天要黑的时候,宫里散了,各人都出了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509/ 第一时间欣赏盛宠之嫡妻归来最新章节! 作者:失落的喧嚣所写的《盛宠之嫡妻归来》为转载作品,盛宠之嫡妻归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盛宠之嫡妻归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盛宠之嫡妻归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盛宠之嫡妻归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盛宠之嫡妻归来介绍:
临死前,她才知道自己这一生活得多荒唐。
身为郡主,京中明珠,被人哄骗,嫁人后,为了和爱的男人相守,害死了自己腹中的孩子。
更是害死疼爱自己的父王,整个郡王府被抄家。
最后才知道那个男人爱的是她的好友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女的秦王妃。
对方的一句话。
她被他亲手扼杀在病榻之上。
只因她太碍了人眼。
死去后,再睁眼,她离奇重生回到自己未嫁之时。
萧菁菁眼中带着嗜血的恨。
这一世,她不会再那么痴傻,相信那些贱人,被那些贱人哄骗,那些欠她的,她欠的,她都会一一还回去!
她要血债血偿!
誓要让所有害过她的人身败名裂。
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逃出渣男的算计。
撕开天下第一才女那一层美人皮。
让天下人都知道所谓美好如仙子的天下第一才女伪善恶毒的真面目。
不经易转身。
才发现有一个人站在她的身后,护着风雨。
“为什么娶我?”
“傻丫头,我心悦你。”
“让我宠你可好?你想对付谁,我帮你!”他眼带宠溺。
“不觉得我恶毒?”她微昂头。
“不。”他只心疼没有早点护着她。
“好,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美貌如花!”她高昂头,骄傲一笑。
推荐新文《盛宠之嫡妃归来》请大大多多收藏评论,喧嚣感谢大家,这本新文会更精彩的......盛宠之嫡妻归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盛宠之嫡妻归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盛宠之嫡妻归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