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弃妃别来无恙TXT下载弃妃别来无恙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弃妃别来无恙全文阅读

作者:楚千墨     弃妃别来无恙txt下载     弃妃别来无恙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33章 过路的

    那老者才跑了不到十丈,就感觉到上官千羽已经追到身后,他情知跑不掉,立刻回过头,对着上官千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上官千羽道:“老人家,你这是干什么?”

    那老人道:“这位小哥,老头不是有意看你的,求求你放过老头,我这一把老命,杀了也是脏了你的手!”

    上官千羽哭笑不得,他怎么会对一个无辜的老人动手?他伸手相扶,道:“老人家请起来!”

    那老者狐疑地看着上官千羽,在他的力道下站了起来,还有种迷茫感:“你不是来杀我的?”

    上官千羽道:“我为什么要杀你?我不过是路过这里。”

    那老者看了上官千羽一眼,警觉地道:“你到底是谁?”

    上官千羽道:“我就是一个过路的!”

    老者虽然年纪大了,还挺精明,他怀疑地道:“我看小哥不像本地人!”

    上官千羽随口道:“我是金昌县的,我们家乡遭了灾,来这里投亲戚,但没想到这儿比我们那儿还要惨!”

    “你找到你的亲戚没有?”

    上官千羽摇摇头道:“去了,人去屋空,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他这是随口一说,因为他一路上看见好多门户空了,也不知道是一家人逃难去了,还是别的原因。

    但就是这随口一答,那老者立刻追问道:“你的亲戚是年轻人吗?”

    上官千羽见他问得急切,心知有异,道:“嗯,是我表哥表嫂,身强力壮。”

    这么回答也是有原因的,他一路走来,看见年轻人很少,那些急匆匆把门户关了的,也大都是老人和小孩。

    老者脸上现出一丝悲愤来,他咬牙切齿地顿足骂道:“这帮畜生,这帮畜生啊,真是丧尽天良!”

    上官千羽诧异地道:“老人家,你在骂谁呢?为什么这么说?”

    那老者一把抓住上官千羽,满面悲愤又充满同情地道:“你那表哥表嫂,一定是被抓去修宫殿了。”

    上官千羽道:“宫殿?”宫殿可不是谁都能修的,就算外放的王爷,要修王府,也得向京城递个折子,他却完全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那老者左右看了看,叹息道:“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小哥,你还是赶紧出城吧,你这么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在城里太危险了。我看你穿得也不差,能进城来想必手中也有些银子,但在这里,银子不好使。”

    说着,他好像不愿意多说,立刻就往前走,这是要避开上官千羽,回去住处了。

    上官千羽跟上几步,道:“老人家,我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进城的时候,还出了一两银子的进城费,这人没找到,又要离开,我也没地方去呀!”

    老者看了上官千羽几眼,见他一脸诚恳的,叹了口气,道:“你说的也是,原本那些客栈酒楼里,倒也生意不错,但是灾荒一起,这个世道就乱了,官逼民反,天灾吃人,官也吃人,老百姓没活路了,就算你能住进去,也保不了命啊。”

第1634章 内情

    上官千羽顺势道:“老人家,我看你慈眉善目,我这两眼一抹黑的,你就给我指条明路,或者,把城里的情况告诉我,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老者道:“小哥,这个世道都乱了,你了解那些也没有用,赵大人都被那帮人……”说到这里,他脸现一丝惊惧,立刻住了嘴。

    上官千羽却是心中一动,丰州的太守赵河成,莫不就是他嘴里的赵大人?

    这个老者虽然刚开始看见他很惧怕,但是说话条理清楚,而且谈吐也不像普通的老百姓,上官千羽立刻道:“赵大人?老人家是说赵太守吗?”

    老者不说话,在前面脚步飞快。

    但是上官千羽却能感觉到一股悲愤难抑的情绪从老者身体里散发出来。他也不追问,默然无声地跟在老者身后。

    老者住的地方并不远,是在巷子后面一个破败的小院子。

    见上官千羽竟然一直跟着他进了院,老者道:“小哥,不是我不收留你,我这院子一天都被那帮人来几回,要是那帮人看见你,我也保不住你呀!”

    上官千羽道:“老人家,我现在对城中一切情况都不了解,走在路上一样有可能会被他们抓去,不如老人家告诉我一些城里的情况,让我可以避着他们一些!”

    那老者见上官千羽一脸诚恳,眉宇之间带着正气,不像坏人,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上官千羽。

    原来这个老者,是原丰州太守赵河成的家中老仆。

    丰州城三个月前还不曾受灾,但是百姓的日子已经过得十分困苦了。因为一道由丰州太守衙门下发的加赋令,使得很多原本还有一口粮食可吃的老百姓家中一点余粮也没有。

    而后,又是一道征丁令,将身强力壮的百姓征去劳役。

    这两道令发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丰州要建一座宫殿作为太子行宫。

    这太子行宫的规模极大,征的赋,是用来建行宫的费用,征的劳役,是要建行宫的劳力。

    既是太子秘令下来办的事,赵河成自然要奉令而行,那些被征的劳役,每隔半个月,也能回家一次。

    但就在此时,天干大旱,正是和苗抽穗的时候,河干井枯,连喝水都成了问题,何况抗旱。田里和苗都枯死了,而后又是大雨连绵引起大涝,这些有官报报往京城,上官千羽略知一些。

    修太子行宫的事,原本也只是在隐秘进行,但大旱大涝之后,灾民多了,丰州刺史黄正涛便提议征这些灾民去劳役,将行宫早日赶建完成。

    这件事与太守赵河成发生分歧。

    赵河成说天灾已起,若不能安抚民心,反倒加重劳役,会引起民变,理当开仓赈灾,先把难关度过之后再说,行宫以后再建也不迟,并执意要开仓放粮。

    这丰州城太守与刺史,分管民生与兵权,意见相左,此事就此僵执下来。

    黄正涛干脆直接派兵抓丁,并加快了行宫的建造进度,想尽快将行宫建成后好在太子面前请功。

第1635章 奇冤

    赵河成大怒,声言要写折子上报朝廷,参黄正涛一本。

    但赵河成没想到,他参奏的折子还没有出丰州,就被黄正涛的人劫了下来,将那折子直接扔在了赵河成的面前。

    原本按赵河成的办法,天灾起时,先开粮赈灾,安顿民生,等度过灾荒之后,再谈其他,丰州的灾情也不至于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黄正涛仗着手中的兵马,俨然把整个丰州掌控起来。

    赵河成和悄悄派人联络转运使耿东风,两人还试图做点什么,但在黄正涛的监视下,不但什么都做不成,还被黄正涛的人控制起来,连灾情也没有上报,反倒是太守衙门里一道道政-令传出,征的劳役比之前不减,反增加了三倍,灾民们得不到安顿,百姓还被抓劳役,被抓走的人,便生死不知,再也不会回来。

    直到民乱起了,事情已经一发不可收拾,黄正涛才让赵河成将灾情上报,折子里除了报灾,不许有任何别的信息。

    赵河成见灾民遍野,现在揭破暗征劳役与修行宫的事,和遍地灾民,饿殍浮尸相比,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倒是灾情要赶紧让朝廷知道,只要有钦差大臣带着皇命而来,想必这黄正涛也不敢再这么明目张胆,胡作非为。

    接着,灾民开始暴乱了,攻县衙,劫富户,黄正涛带兵镇压,但架不住暴乱四起,那些乱民形成三股势力。

    东面石虎坡的刁成虎聚了五千多人,人称赶山虎,手下人个个不要命,时不时就杀下山来。

    西面凤凰岭也聚了一支匪众,匪首是个女的,人称紫羽凤凰,也是个比男人还凶狠的主。

    而原本大梁河的一个水帮帮主,也趁机坐大,帮主翻浪蛟仇翻控制了整个水路。遇船就抢夺,见人就劫杀。

    而且,不少年轻有把力气的灾民没有活路,都投奔这三股势力去了。

    黄正涛这才慌了,令赵河成发出第二道加急折子。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朝廷钦差到来,也必然要有人承担这个责任。

    黄正涛留着赵河成,便想让他来顶缸的,但是却听说赵河成暗中留有一个账本和事件簿,把这段时间所有事情都记录下来。到时候,钦差来时,只要他把这簿子上交,钦差稍稍一查,就能知道真相。

    黄正涛当然不是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反正顶缸的人是生是死不重要。

    黄正涛与淮阳县郡守洪立暗中定计,将转运使一家老小杀死,嫁祸给赵河成。

    满城传出消息,说赵河成私卖囤粮,鱼肉百姓,天灾起时不但不作为,还加重劳役,不顾百姓死活,转运使身负监查地方官员之职,发现赵河成的劣迹之后,要上报朝廷,但却被赵河成派人灭了满门。

    赵河成被黄正涛抓起来,游街示众,他嘴里塞了麻核,无法开口,被不明真相的百姓扔出的石头瓦块打得头破血流。

    游完街,更被黄正涛当街斩首。

    老者说起这件事时,老泪纵横。

第1636章 大毒瘤

    上官千羽听了老者的话,道:“也就是说,现在丰州太守和监管官员的转运使都已经被杀,而整个丰州的军政要务,都掌握在黄正涛手中?”

    老者泪流满面,悲愤地道:“黄正涛让淮阳郡守洪立代理太守衙门事务,所在一应事务就在郡守衙门处理了。可怜我家老爷无辜冤死,耿大人也是死不瞑目,那黄正涛却一点事也没有,真是老天无眼啊!”

    上官千羽又问了一些城中的情况,现在城中很多青壮年被黄正涛派人抓去修行宫,哪怕这个时候,行宫的修建都没有停工,而那些民夫,只见进不见出,繁重的劳动加上短缺的食物,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累死在工地。

    这些人比城外的灾民还要惨。

    而黄正涛正将赵河成的“罪行”上奏朝廷,想必这折子已经到了京城了。

    而对赵河成先斩后奏的理由是为安民心。

    当然,这些也只是这个老者的一面之词,上官千羽不会尽信,他会从各个渠道和各个方面再查,确定老者说的是不是事实。

    之前影阁传回的消息有关于丰州太守征民夫的事,但终究这事封锁严密,不如赵河成府上这个老仆知道的清楚。

    若真如这老者所说,这丰州就是一个已经烂入骨髓的大毒瘤,钦差这个身份,在这里也未必有多好使。

    第二天,丰州城中突然多了许多兵卒,满城驱逐闲杂人等,像上官千羽这种出一两银子进城的人虽然不多,但安南淮阳两郡六个县都受灾了,自然也有一些拿得出银子,并迫切希望能在城里避难的人。

    满城戒严。

    丰州刺史得到京城传递来的消息,皇上已经派了钦差来到丰州,目前,钦差的车驾已经进行静义县了。

    皇上的圣旨并不是在朝堂之上下达,传旨的公公也是直接到清河王府,这件事太子与五皇子原本都不知道,上官千羽动身时派人知会了五皇子,想必太子那边也从别的途径知道上官千羽是钦差,并且已经在去往丰州路上的事。

    因此,这消息来得并不快。

    不过,如果上官千羽是随钦差车驾一起来,却又很快了。

    为了防止一些百姓乱说话,黄正涛已经做了相应措施,恐-吓和威胁,城中百姓十有**家里都有人被抓了丁,以他们家人的生命相威胁,没有谁敢乱说话的。

    至于外人来,则是驱逐和关押。

    钦差的车驾要到淮阳郡,至少还要两天,而这两天,已经足够他们做好一应应对措施,甚至设一个大大的套子,让钦差钻进里面去,被扯着线,按着他们的思路走。

    不但什么真相都查不出来,还能自以为满载而归,因为他们会提供很多关于赵河成贪赃枉法的证据,关于耿东风和赵河成火拼的缘由……

    哪怕来的是个清廉的钦差,而且有头脑又精明,可查得再多,翻得再深又如何?那都只是黄正涛安排好,让他查到的所谓真相,而不是真正的真相。

第1637章 双管齐下

    上官千羽略一寻思,联合这两天里他查到的一切,只觉遍体生寒。

    那老者没有说谎,而上官千羽查到的真相,才更触目惊心。

    黄正涛与洪立狼狈为奸,作威作福,鱼肉百姓,早在天灾之前便已经是这样,天灾之后他们不思赈灾抚民,反而更大肆敛财。而原本的存粮,更是被他们从各个渠道偷卖,赚取大把的黄金白银中饱私囊。

    丰州三股土匪势力,与其说是天灾生民变,不如说是官兵逼民反。

    官匪四股势力较劲,最苦的还是百姓。

    上官千羽庆幸来的是他,也庆幸自己得到消息,立刻就赶来了丰州。

    他不管这些人背后倚仗的是谁,既然他来到这里,就会把这些毒瘤拔出来,一一清除。

    青蕊在无影谷中一切安好,他不用担心她的安危,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明日钦差车驾就要到淮阳郡了,整个城里的宵禁更加严格起来。

    晚上,驻城军夜防的时候,抓到了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二十一二岁,大半夜的还在夜晚的街道上闲逛,看见驻城军近前来,也不躲避。

    驻城军得了黄正涛的死命令,任何可疑的人,都要抓起来。宁抓错,不放过。

    毕竟,大牢里塞满一点,总比有人跑到钦差面前多嘴的好。

    在接到钦差要来的消息时,那个太子行宫是停工了,要不然,抓到这么多青壮男子,送去行宫,又多一批苦力。

    那深夜行走在街道上的,正是上官千羽。

    城内城外,民居街巷,空太守府衙,几个戒备森严,护院大曾的富人院落,甚至刺史衙门和外宅,他都去过了,就连那个太子行宫,他也悄悄去看过。

    以他的身手,哪怕是在里面多转几个来回,也不会被人发现。

    但他还有一个地方没有去过。

    那就是淮阳郡的大牢。

    明日钦差车驾到时,他宣读圣旨,之后就会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把黄正涛一众先行处置,拿到淮阳郡的军-政大权和所有处置权,接下来,才能真正救助那些灾民。

    至于这四天,影阁的救援物质已经是从周边的县往这边运送,现在还只能救济城外的灾民,昨天城外北郊,已经有了第一批施粥棚。

    而且,有一批江湖人士,也加入到施粥救灾中来。

    他们自己出钱出力出人,差不多和影阁的施粥棚先后建起,还有两个大夫参与其中,给生病的人治病。

    药材自然也是他们自带的。

    得到影阁传送的消息之后,上官千羽心神更加安定。

    连江湖义士都参与进来,又可以多救许多百姓。双管齐下,淮阳和安南两郡的乱局,很快就可以解决。

    他让影阁查这些江湖人的身份。

    影阁汇报,这些江湖人,都属于一个叫万羽堂的势力。

    上官千羽心中一动,万羽堂?那不是银面郎君的势力吗?

    上官千羽寻思,想不到银面郎君却是如此古道热肠,倒真是一个江湖奇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可惜她和周星云没有缘份!

第1638章 钦差到了

    被那些巡城驻卫军推进淮阳郡的牢-房之中,上官千羽声色不动,任由那大锁落下。

    牢里已经满了,不大的牢-房之中挤着十几二十人,一股霉气,汗味,臭气混杂的怪味一阵阵直冲鼻端。

    被关在里面的人或愁眉苦脸,或低声哭泣,或骂骂咧咧,还有些一副天已塌地已陷般的绝望……

    为了防止被钦差查出问题,这黄正涛也真是下力,他是想给钦差看一座空城吗?

    第二日巳时,钦差车驾已经到达淮阳郡城外。

    城门大开。

    而北郊的那些难民所以原本就离城门两三里,黄正涛早已经派人守在路口,他们是不能靠近城门的。

    显现在钦差一众眼前的,是虽然冷清一些,却井然有序的街道,市井之中也有摊贩,但那些或是已经被恐吓过的百姓,或是黄正涛派人伪装,倒也有几分虚假繁荣。

    钦差在城门并不下车,只在车驾之前有两个二十余岁的近身侍卫,传了话,说钦差车马劳顿,直接到下塌处。

    黄正涛能理解,从皇命下达到车驾来到淮阳,按时间算来,一路并没有多少停留,这么晓行夜宿,对于京城里养尊处优的王爷来说,一定是累坏了。

    对于清河王上官千羽他不熟悉,但想一个少年王爷,养尊处优,虽然有精明能干的名头,可毛都没长齐的弱冠小子,若不是出身尊贵,靠着父母余荫,哪里有这样的身份地位?

    黄正涛原本想将钦差请入刺史官衙之中,他在那里已经备好锦衣玉食,金银美女,然而,钦差的车驾进城后,却直奔原太守官衙。

    黄正涛心中微微一惊,他的上报折子发出,在路上时清河王就已经出发往丰州来,理应不知道赵河成已死的事,那么他去太守官衙,应该也没有别的意思。

    毕竟,太守主管一州的民生政-务,他要了解灾情,不去太守官衙又去哪里?

    幸好他早有安排。

    这两日里,洪立这个“代太守”已经搬到太守府衙里办理事务了,黄正涛和洪立对望一眼,交换了一个眼神。

    车驾到达太守府衙,那钦差还是没有下马车,那侍卫站在马车门前,身形笔直,随车的两百名军士精神抖擞不见疲态,尤其是十五个和车前侍卫打扮差不多的侍卫,他们站在车驾左右,人人身上都有一股肃杀之气,使这钦差车驾更显威武壮观。

    而在进城的时候,这车前车后站着的原本是三十人,那十五人进城之后,便离开车驾往别处去了。

    黄正涛猜这是钦差下令让他们四处了解情况,对于这一点他毫不担心,毕竟他早已经安排妥当。

    洪立小心翼翼地道:“钦差大人,太守衙门已到,是否先下车驾,稍作休息,再容下官把丰州现在的情形一一详细告知?”

    车驾内仍然无声,左边那个面无表情,说话简短的侍卫道:“等!”

    一个字,也不知道是等什么。

    但这一定是钦差的意思,黄正涛和洪立只好陪笑等!

第1639章 要不你们先忙

    这一等就等了一柱香工夫。

    黄正涛和洪立心中暗暗纳闷,这钦差是睡着了么?这么多人在外面站着,他在马车里也能睡得着?

    难道钦差这是要给他们先来个下马威?

    又或者,这钦差是在等他那散出去的十五名侍卫回来汇报之后再下车驾?

    钦差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们不知道,这钦差的性情如何他们也不知道,但他们知道,这钦差,是五皇子那边的人。

    那是想抓了他们的错处,好掌控整个局面?

    这点黄涛并不担心。

    凭十几个侍卫,绕城走一圈,就能看见什么?

    但是,一直在太守府衙外等着也着实不好看。

    洪立正想说些什么,却见右边那侍卫笑嘻嘻地道:“听说丰州灾情严重,这一路走过来,倒也井然有序,也不见什么灾民嘛!”

    洪立原本是不屑于和一个侍卫说话的,但这侍卫是钦差身边的侍卫,而且,他现在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很可能是马车内的钦差叫他问的。

    这钦差现在什么打算,还得观望再说,自然不能得罪。洪立道:“灾情发生之后,我们这些地方官就没能睡个安稳觉,这些天里,总算是把灾民安顿好,等钦差大人下榻后,我们还得去施粥棚,施药舍看看,一些重灾的灾民,也急待安抚。”

    他所说的施粥棚和施药舍,倒也真的存在,昨天下午赶建出来的,就在城南,那也是为了应付钦差而匆匆搭建。

    然而此刻的洪立,却是一副忧国忧民,对灾民情形感同身受般的清官形象。

    子阳笑道:“洪大人真是下体民情!”

    洪立道:“份内之事。”

    子阳正要说什么,这时候,有侍卫从远处快步而来,正是之前分散出去的那十五名中的一个。

    他来到马车前,在子阳耳边耳语了几句。

    子阳扬了扬眉,笑嘻嘻地道:“洪大人,黄大人,你们二位要等钦差大人下塌之下去巡视施粥棚?”

    洪立和黄正涛道:“正是!”

    子阳道:“钦差大人说了,其实,你们也不必这么隆重,要不你们先忙?”

    黄正涛:“……”

    洪立:“……”

    这是试探吧,这绝逼是试探。

    他们都在这里站这么久了,钦差的人毛都没见到一根,要是现在他们去“先忙”,那算怎么回事?

    那岂不是送一个把柄给钦差握在手上,一个慢待钦差的名声,他们也担不起。再说,既然来的是钦差,他们还得先把钦差迎进来,听钦差宣读圣旨,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哪里有连面都没见着,就此离开的道理?

    洪立道:“那怎么行呢?太失礼,太失礼!”

    子阳笑道:“你们是一定要亲自迎接到钦差大人么?”

    洪立两人心想这个侍卫话真多,面上却仍是笑道:“那是当然。”

    子阳笑得十分灿烂,道:“既然如此,那就去迎接钦差吧!”

    洪立和黄正涛不禁一怔,对视一眼,难道钦差不是在马车之中?

    子阳道:“你们不是已经派人接到钦差了,竟然不知道?”

第1640章 身在大牢

    洪立心中一震,忙道:“这,我们并未接到!”

    子阳笑道:“看来你们是真不知道,钦差大人昨日进城太晚,一时找不着宿头,所以守城驻军已经为他安排了住处,想必地方不错!”

    听到昨日进城,守城驻军几个字,黄正涛只觉得眉眼突突地跳,钦差昨天就进城了?被守城驻军碰见?

    而守城驻军并没有汇报,也就是说,钦差并没有表明身份,那么,他只可能在一个地方。

    想起昨天下午起的肃清街道,抓了两三百人关在监牢,而其中某一个,很可能就是那个钦差。抛开钦差的身份,他还是一个王爷,光是想想,就让黄正涛和洪立两腿打战。

    千算万算,怎么就没算到钦差会提前进城?

    那是因为他们得到消息之后,立刻就派了人严密监视着钦差车驾,有任何的风吹草动立刻汇报,但并无异常。

    难道钦差一早就不和车驾随行?

    他是昨天才进城,还是早就进城了?

    黄正涛两人心中大急,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废物。

    但是,这也太匪夷所思了,钦差大人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不合常理啊,好好的钦差下榻处不去,要蹲大狱?

    多半是钦差身边这侍卫在诈他们,他立刻陪笑道:“这位贵属说笑了,我们是真没有迎着钦差大人!”

    子阳道:“那钦差大人为什么留下讯号,说他现在身在你们的大牢呢?”

    黄正涛心里咯噔一下,这侍卫话都点明白了,一个小小的侍卫还没有这个胆量拿这事开玩笑吧?他道:“这……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子阳脸色一沉,冷冷道:“黄大人,洪大人,两位是丰州的一方大能,位高权重。现在明知道钦差大人被你们关进大牢,竟然还要百般推诿,这是要只手遮天,目无皇上吗?”

    黄正涛吓了一跳,他们虽是太子的人,但哪怕是太子本人,扣上个目无皇上的罪,那都吃罪不起。

    他急忙下令赶紧去查,然后,亲自带人前去监牢。

    太守府衙前的钦差车驾,也安排进了院子,晋原和子阳带着十名侍卫随着黄正涛和洪立去了大牢。

    黄正涛和洪立身后也跟着不少人,前呼后拥,往大牢方向走去。

    这一幕着实是个奇景,只把大牢里的狱卒吓得心中打鼓,一个个站得笔直,只当是大人要巡狱。

    一进大牢,那扑面而来的霉气冲得黄正涛和洪立直皱眉头,心中更是暗暗叫苦,若钦差大人真在这个牢里,事情可就麻烦了。

    黄正涛不禁看了一侧的子阳和晋原一眼,一会儿见机行事,如果情形不对,就来个一不做二不休,将钦差一众斩杀在大牢里。

    淮阳安南两郡,受灾严重,小贼盗众多,大匪寇也有三大势力,到时候只消把钦差之死推到暴民凶残,贼匪作乱之上,他们再顺便斩杀了些灾民人头,上报朝廷,说这便是杀了钦差的贼匪,有太子在中斡旋,他们一样可以轻松过关。

第1641章 无妨

    不过,不到万不得已,钦差还是不能动的。

    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后,黄正涛立刻对身边的亲卫使了个眼色,那亲卫会意,悄悄地退下了。

    晋原目光淡淡一瞥,看了子阳一眼,子阳眼里也是一片冷意。

    牢中关的人太多,每间牢室都是满满的,要在这些人之中找出一个钦差大人来,还真不容易。

    但子阳和晋原却是一眼就见到角落里那间牢房靠近门处,一个玄衣身影负手而立,他脸容清冷,虽然只是淡然负手而立,但那个牢室之中同样满满的人,其中不乏眼现凶光一脸暴虐的壮年,却都不自觉地离他两尺余,使他周围的空出来一圈。

    子阳和晋原快步走过去,单膝点地,道:“大人!”

    黄正涛看见上官千羽时,也是一惊,他身为丰州刺史,主管丰州的军政,三品大员,每年会到京城述职两次,他是见过上官千羽的。

    只不过,上官千羽身份不同,而他又是太子的人,两人更不可能有什么交集,只远远看过一眼。那时候他的心中不知道多不平衡,不过是仗着父母余荫,仗着是皇上外甥,小小年纪就封了王爵,而他们这些人努力钻营多少年,年到四十,也还不过是三品。

    皇上外甥又如何?连自己父母之死都蒙在鼓里的黄口小儿而已。

    现在,看着那个负手而立的年轻王爷,身在大牢里一夜,却没有丝毫颓废和狼狈,哪怕身在囚牢,身边那样污浊,他却仍然清贵之极,那种从骨子里散发的高贵和凛然之气,使他不管是在哪里,都那么鹤立鸡群。

    黄正涛心中有些打鼓,这清河王年纪虽轻,这气势这做派,却很沉得住气呀。

    他的目光落到黄正涛身上,停了一瞬,又落到洪立身上。

    这两眼没有恼怒,也没有任何情绪,就只是淡淡一眼,让人看不清他心中真正的想法。

    黄正涛和洪立忙上前,黄正涛笑道:“大人,手下人有眼不识泰山,让大人受委屈了。”

    洪立瞪眼狱头:“还不开锁?”

    上官千羽也没有阻止。

    铁链声响,牢门锁开,黄正涛一步跨进,拱手揖道:“大人,多有得罪,还请不要见怪。大人请,下官已经备好酒席和下塌之处,请大人前去接风洗尘!”

    上官千羽微微一笑,道:“请!”

    说着,就此走出牢室。

    牢门再次落锁,上官千羽没有回头。

    这态度,让黄正涛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可是,又更加狐疑了。

    任何人,被无故关了一夜,都会有一口怨气,要讨回个公道。何况是身负皇命的钦差?

    可是,这位清河王,却是若无其事云淡风轻地举步就出了牢门,脸上甚至也没有半点怒意,连质问都没有?

    本来还准备一会儿怎么应对的黄正涛和洪立都有些错愕,一时不知道这位钦差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洪立陪笑道:“大人,手下人做事实在没有脑子,是我等教导无方,还请大人不要见责!”

    上官千羽道:“无妨!”

第1642章 亲笔信

    无妨是什么意思?

    不准备追究的意思?

    洪立两人觉得更是看不懂这个年纪轻轻的钦差到底在想什么了。

    太子来信提醒,他是五皇子的人,叫他们小心应对,千万不可有什么把柄落在他的手上。那关了他一夜大牢,算不算把柄?

    此刻,上官千羽往牢外走,黄正涛上前一步,拱手笑道:“大人真是大肚宽容,下官惭愧,回头下官定将那有眼无珠,也冒犯大人的人抓起来,交由大人发落!”

    上官千羽摆摆手,淡然道:“这些事以后再说,不是说准备了接风宴吗?”

    黄正涛:“……”

    洪立:“……”

    两人暗暗松了口气,看来这位是饿了,只要他肯去接风宴,吃人嘴软,事情便好办了。洪立立刻道:“是是是,早就准备好了。大人请!”

    黄正涛安排的人此刻就在大牢四角,原本是等一声令下,便可以动手,但是,此刻显然是没有动手的必要了,这钦差的态度,虽然有些把不准,但看来他并不想翻脸,黄正涛悄然一挥手,暗伏的人悄然退散。

    而上官千羽,在黄正涛和洪立的陪同下,出了大牢,外面已经有备好的马车在等候,上官千羽弯腰上了马车,往太守府衙而去。

    马车上,上官千羽展开子阳悄然交给他的一封信,这是钦差车驾到得嘉州,五皇子得知此事,派人快马加鞭赶来,令交给上官千羽的信。

    上官千羽将信展开,信上是五皇子亲笔字迹,写了满满四页信纸,归纳总结,就是四句话:暂缓动手,激化事态,证据确凿,重挫太子!

    上官千羽微微皱眉。

    丰州灾情刻不容缓,他所等待的,就是钦差车驾,车驾到时,宣告皇命,将黄正涛等一众无法无天的恶徒拿下,而后清除盗匪,赈灾安民。

    但五皇子的意思,却是叫他暂时不要先动手,不但不要马上对付黄正涛等人,还要去激化事态,搅乱事局,让乱局变得不可收拾,到时候,钦差的人手加上五皇子从周边调配的人手一起动手,把局面控制下来,然后再参奏太子一本,不但拔除太子在丰州的势力,更是让皇上对太子生出不满和嫌弃之心。

    的确,如果上官千羽马上拿下黄正涛和洪立,立刻控制局面,平乱赈灾安民,这已经半乱的丰州,在上官千羽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的手段之下,最多一个月,便能稳定大局,重回秩序。

    而太子,不过是落个失察之罪,不会动太子根本。

    但若是他不拿下黄正涛和洪立,由着他们暗中活动,只消半个月,盗匪横行,民不聊生,灾民饿死,官逼民反,到时候不但淮阳安南两郡,整个丰州都会大乱,而且不可控制。那时,五皇子调周边大军,连同钦差的人一起把乱局控制了。

    五皇子是大功一件,而太子,就算不大势已去,也会重挫,元气大伤。

    不得不说,五皇子这一计,狠且准!

    可是,若真是这样,那丰州还得多死多少无辜百姓?

第1643章 不择手段

    上官千羽将那信纸揉成一团,掌心内力到处,顿时震成一片粉末。

    难道,在高位者眼里,只为了一将功成,哪怕万骨枯,也毫不在意吗?

    那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为了重挫太子,就能无视丰州三十万百姓的性命?

    景琰怎么变成了这样?

    那个为了不挑起皇室争端,哪怕被太子多次迫害,却从来不争竞计较的五皇子哪里去了?那个心怀百姓,曾对他说:他若大握在属,要叫天下百姓都有一口饭吃的景琰哪里去了?

    这封信措词冷静,精明狠厉,那是深谙朝堂尔虞我诈之人才能有的算计和计较。如果不是景琰的亲笔,他都不敢相信出自景琰。

    因为他开始朝堂之争,所以变得不择手段了吗?

    几十万百姓的性命,在他眼中已经如同草芥了吗?

    太子根深蒂固,太-子-党的势力现在五皇子撼不动,几次交锋,五皇子都处在下风,这次的丰州之灾,黄正涛等人为太子建行宫的事,的确是好的突破口。

    太子不是什么好东西,他私底下做的那些事早就罪该万死,只是他做得隐秘而干净,哪怕上官千羽查到了,却也一时没有证据能将太子扳倒,用另外一件事,让太子从储位上滚下来,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作为一直拥护五皇子,希望太子恶行得以揭露的上官千羽来说,他似乎应该按五皇子所说的办,这是一劳永逸,占据上风,给予太子迎头痛击的好办法。

    但是,想到那几十万丰州百姓的性命,想到沿路看见的饿殍和面黄肌瘦,易子而食的画面,他心中堵得慌。

    接风洗尘宴,无惊无险乏善可陈地过去了,钦差大人说了,明日要亲自巡视整个城,了解灾情。今日他累了,得先休息。

    当然,这个原太守府衙,钦差大人征用了,搬来才两天的洪立欣然将这儿让给钦差,又回他的原处办公去了。太守府前堂可办公务,后衙可安顿,

    黄正涛和洪立退下来之后,立刻到刺史府里去商讨,钦差的态度实在让他们把不准,他们得赶紧商量一下对策。

    商量的结果是以静制动,反正现在整个丰州城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就算钦差带了些人来,但总不能和丰州刺史手下几万驻军相比。

    不过是一个嘴上无毛的黄口小儿,明日且陪他一起巡视灾情,若是他查不出什么也还算了,若是真的查出了什么,那就让他永远留在丰州吧。

    而太守府后衙,子阳正在向上官千羽汇报,他之前一直在查苏俊清儿子,也就是燕青蕊两个舅舅的事,这次刚回来,半路匆匆赶上钦差车驾,现在当然也是要上官千羽汇报的。

    子阳没有查到苏家兄弟的下落,但是,却查到和景州通判有关,但景州通判是皇后之父董太傅提拔的人,这件事牵连甚大,子阳只能回来汇报了。

    上官千羽略一沉吟,传了消息让影阁景州分舵的人监视景州通判,密查此事,而后给子阳晋原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第1644章 引人注目

    京城。

    这几天,燕青蕊都坐镇在万羽堂中。

    丰州灾情的消息一条条递送到来,燕青蕊下令,只要是与灾情有关的,一律不得迟滞,先行报告。

    所以她虽然人在京城,对那边的灾情了解得却不少。

    万羽堂在丰州的分舵,已经开始行动,赈灾施药。

    这倒不是为了上官千羽,真的为了灾民。

    在二十一世纪,但凡哪里出现天灾,燕青蕊也是捐钱出力,从来不带含糊。若不算那些捐款,她的财产还要再翻两番。

    不过,想要把赈灾的事情真正施行下去,就得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和药品不但从各个地方输送。

    这点燕青蕊早就想到了,她令整个万羽堂所有分舵都要出力承办此事,开了一条专门的运粮运银通道,运送那些救灾的物资。

    这一年来,万羽堂的土舵因为多了个聚财童子空尘,各个地方的生意更上一层楼,越来越红火,积累了大量的钱财,要建立一条这样的通道倒也并不为难,无非是了出钱出人出力。

    而这三样,万羽堂都有。

    就在燕青蕊全力投入在远程支援丰州灾区的赈灾事业中,无暇他顾时,五公主终于对万羽堂发难了。

    影阁神秘而低调,存在已久,而且以消息为主,虽成员遍布天下,却并不引人注目。

    万羽堂就不一样了,自万羽堂建成以来,一路都是在抢地盘,兼并,吞灭覆没别的势力而发展壮大的。

    而且,竟然没有一次决策失误,计划失败,都是一击而准,一击而成。连当时的第二大势力赤虎堂,也被万羽堂在一夜之间拔除。

    皇室虽然是控制着京城的江湖势力,但只要那些江湖势力不会侵犯到皇室的利益,皇家是不管的。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朝堂有朝堂的制度。

    可五公主不一样,五公主是既在朝堂,又在江湖,所以,对于江湖势力她自然不会疏忽。

    若是万羽堂发展势力不是这么快,若是中间出现一些失误和失败,五公主也不会这么在意。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杜绝江湖势力的存在,不是这个势力壮大,就是另一个势力崛起。

    然而,她动用那么多人查到的那么多消息只告诉她一个事实。

    万羽堂的堂主,从无败绩,深不可测!

    就在她准备对韩赞展开行动时,她手下人再次向她禀报了一个让她惊讶的消息,韩赞并不是真正的堂主和决策人,只是执行人。

    万羽堂的堂主,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她曾试图拉拢或除掉的银面郎君。

    十天前,银面郎君从东城门骑马大摇大摆进入京城之后,便在某个街巷消失了踪迹,她派出的人把那片巷子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人。

    不要说人,连那匹马都不见了。

    皇甫月在恼怒手下办事不力,但是得知那个人是万羽堂堂主之后,她反倒觉得这一切很正常。

    若是那么容易被她的手下找出来,那银面郎君岂不是浪得虚名?万羽堂这两年也不会发展这么快了。

第1645章 捉拿银面郎君

    行宫之事已经让她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了过去,太子妃暴病而亡的消息也早就昭告天下,燕青蕊的失踪和燕婉淑的充入官妓,燕洪阳这个当爹的都没有出声,别人自然不会质疑。

    皇甫月亲自着手彻查。

    然而,对于上官千羽周星云冷煜源等人来说,好像隔壁邻居一样随时可以来串门的万羽堂总舵,别人要找却不是那么容易。

    反正皇甫月是没有找到。

    不是她能力太弱,是万羽堂的总舵大隐隐于市,燕青蕊是最擅长在闹市之中抹去痕迹,不惹人注意的,若不是她有心,别人根本找不到。

    当然,周星云是个例外,那时候万羽堂初建不久,周星云动用影阁的力量,以自己精细的头脑,抽丝剥茧,他是凭自己的本事找到的。

    不过,皇甫月却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银面郎君原来并不在京城,两天前他就去了乾州,就在乾州的石阳镇上。

    皇甫月立刻调动了手下的四大高手之一的左崇亮带着三十名一等一的高手,前去石阳镇,悄悄将银面郎君绑回来。

    一个眼光精准独到,决策从不失误,两年里就能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势力迅速崛起的,那个人的武功在其次,头脑,才是最可怕的。

    这样的人才,若能为她所用,她就等于控制了整个京城的江湖命脉,那比将一些江湖高手搜罗为己用的意义更大。

    江湖高手再强,也只是一个人,而银面郎君的归顺,却是一个势力。

    至于是不是能收伏,收伏之后可不可以用,这点皇甫月一点不担心。

    她心思缜密,机变百出,势力渗透江湖,有的是控制人的方法和手段。

    四大高手有多久不曾派出了?两年,每次出手,必然是对付大的势力和超一流高手。能派出身边四大高手之一,这也表示了她心中对银面郎君的高度重视。

    临行之前,鲍煦请命也参与暗中抓拿银面郎君之行,因为上次银面郎君是从他手底下跑掉的,他想将功折罪。

    皇甫月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鲍煦的身手和四大高手相比并不弱多少,出动两个超一流高手和三十名一等一的高手去对付一个江湖势力之首,就算那人的武功也步入了超一流之列,也小题大作了。

    不过,皇甫月对鲍煦更加放心,有他去,不但银面郎君能手到擒来,而且,整个石阳镇的一切事情都会处理得妥妥当当。

    再说,这也更让银面郎君无路可逃,她准了鲍煦的请求。

    石阳镇在乾州的东南方,虽然是镇,地方却很大,靠近京城之郊,这石阳镇是有名的药乡,镇上药铺林立,旁边的山上,长的都是药材,整个镇上的人光凭采药,就能衣食无缺。

    所以石阳镇的人流也是最复杂的,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本地人很少,倒是外地的生意人和江湖人占了大半。

    燕青蕊亲自来到这里,就是来买药材的。

    大灾之后,最怕瘟疫。

    除了要运送粮食,还要有充足的药材。

第1646章 够谨慎的

    将石阳镇的药材收了几大车,明日再派人往丰州送,天色已晚,燕青蕊和万羽堂的一众人等便准备在镇上休息一晚。

    因为燕青蕊收药时出手大方,价格公道,要的数量又巨大,他们一众特别受欢迎。

    他们住的是镇上最好的客栈青石客栈,生意极为兴隆。

    在客栈前堂吃晚饭,燕青蕊一行一张大桌,北门卿月,莫悠然,纳兰若尘,瑾轩凌,欧阳豆豆,楚希扬都在,本都是意气风发志趣相投又潇洒不羁的江湖人,气氛很融洽。

    燕青蕊戴着银面具,男装打扮,面具精致,与脸部线条一样流畅,使她整个人多了一份清冷的气质。

    面具露出嘴唇和下巴,也不影响她饮食。

    此刻,她正和大家碰杯喝酒,不过,酒杯相碰的那一刻,她飞快地说了一句什么。北门卿月等人心领神会,虽然神色没有变化,气氛仍然热烈,但是他们都没有贪杯。

    吃过饭后,大家各自回去自己的房间,七个人包下了整个后院,倒也宽敞。

    夜色渐渐降临,四下里慢慢静了下来,燕青蕊所住的天字一号房灯早就熄了,静悄悄的,想必已经进入了梦乡。

    这时,后院的门缝处闪过一道白亮,那白亮在门缝处移动,不过片刻,门突然无声无息地开了,随着门开处,七个黑衣人悄然进来,走在最后的,还顺手把门再次闩上,与此同时,屋顶上出现一道道黑影。那些黑影并没有马上落下,他们在等待已经进了后院的这七个黑衣人的行动。

    屋顶地面,足有二十二三人。

    而燕青蕊一行,不过七个人。

    之前那七人显然早就打听清楚了他们的住处,当先分开,便开始对着每个窗子吹迷烟。小小的竹管捅破窗纸伸进去,撮唇一吹,一缕烟雾伸从竹管内向房间里弥漫。

    七个人吹完迷烟,回到院中,冲着屋顶的人打了个手势。

    此刻,不知道是迷烟起了效果,还是这些人动作太轻,房间里仍是静悄悄的。

    屋顶的人掠下地来,落在院子中,他们脚下轻捷无声,显然武功都不弱。

    但这些人落下地之后,却不自觉地站成一个圆,圆的中心,只有两个人。

    虽然同样的是黑巾蒙面一身黑衣,这两人的气势明显比周围的人要强许多。

    左边那个瘦高男子倨傲之中带着不赞同的语气道:“既然用迷药,何必要我出手?”

    右边那个眼神阴冷的人道:“左兄武功高强,自然是手到擒来。但用迷药不是更能保万无一失吗?”

    这两人,正是皇甫月手下四大高手之一的左崇亮,和自请前来的鲍煦。

    上次银面郎君从鲍煦的手底下跑了,那时候也是几个一等一的高手连同他一起围攻一人,还让受伤的银面郎君逃脱,鲍煦觉得这是奇耻大辱,这次,断不能有一点闪失,不然,他有什么面目去见主子?

    所以不顾左崇亮的反对,执意使用迷药。

    对方只有七个人,他们有三十二人,也是够谨慎的。

第1647章 我去

    左崇亮是这一行之中武功最高的,很是矜傲,觉得这分明是轻看他,怕他对付不了那什么银面郎君吗?

    但鲍煦深得五公主信任,是五公主信任的红人,他虽是不满,也没有反对。

    此刻,鲍煦一摆手,立刻就有两个黑衣人往银面郎君所住的房间而去。

    早在动手之前,他们已经抓了负责给后院送水送茶的小二,弄清楚每个人住的房间和方位。

    门轻轻地开了,又轻轻地关了。

    鲍煦眼中有一闪而过的得色和不屑,扫了左崇亮一眼,他们在等着那两人把银面郎君揪出来,五花大绑,活捉回去交给五公主。

    一刻钟后,看着静悄悄的房门,黑暗毫无动静的房间,鲍煦低骂道:“废物!”

    不过是带个被迷药迷晕了的人出来,需要这么久吗?

    他指指身边两个人,又指房门:“你们去!”

    左崇亮道:“不对劲!”

    鲍煦没有理他,那两名被指的黑衣人像之前一样,悄然进了屋。

    然而,仍是进去之后就不出来了,毫无声息。

    鲍煦也知道不对劲了,不过,他并不担心,不说院子里人这些人在,便是后窗,他也安排了八个人守着。

    八个一等一的高手,把这里守得像铁桶,那银面郎君想要悄悄逃走,那是绝不可能的,还有那迷药。

    一定是迷药的份量太重,这几个家伙进去之时忘了捂住口鼻,所以连他们一起迷晕在里面了。

    鲍煦感觉被自己手下人蠢哭了,为了挽回面子,他正要再叫人吃了解药后进去,左崇亮已经老大不耐烦了。

    作为五公主手下的高手,他更享受的是出剑杀人,血溅五步,看着失败者在他的剑底绝望地抽搐着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快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动用迷药,他只站在这里当摆设。

    这简直就是对他这样的高手的一种污辱。

    他冷冷道:“我去!”

    鲍煦嘿然笑道:“左兄,杀鸡焉用牛刀?”

    左崇亮哼了一声,道:“我可没空陪你们在这里耗,早点办完主子的事,早点回去!”

    说着,他一脚就踹开了门。

    屋内的确还有迷药的气息,而且,地上的确倒着四个黑衣人,正是刚才派进去的四个。左崇亮绕着屋子转了一圈,却没有见到银面郎君。

    他皱着眉跑出来,没好气地对鲍煦道:“你的人是怎么看的,屋里根本没有人!”

    鲍煦一怔,银面郎君不在屋里?他放的迷药只把自己的手下迷晕了四个?这可是天大的笑话了。

    他立刻就要去看个究竟。

    突地,一个清泠泠带着几分疏淡和嘲谑的声音道:“你们是在找本郎君么?”

    左崇亮,鲍煦大吃一惊,猛地朝声音来处看去。

    西面的瓦面上,一个少年白衣如雪,长身玉立,银色的面具映照着月光,如同天上的仙宿,夜风吹动他的衣袂,飘然好似要乘风而去。

    俊美出尘,飘逸如仙,轻松淡漠,睥睨一切。

    院子里这么多的高手,他却恍如未见,站在瓦面上,渊渟岳峙,气度翩然。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534/ 第一时间欣赏弃妃别来无恙最新章节! 作者:楚千墨所写的《弃妃别来无恙》为转载作品,弃妃别来无恙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弃妃别来无恙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弃妃别来无恙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弃妃别来无恙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弃妃别来无恙介绍:
新书《偷到休书后,咸鱼王妃掉马了》新书期求收藏,求呵护!!!更新稳定,欢迎入坑。
三年前:
上官千羽冷傲轻蔑:“美人计,苦肉计,不管你多少计,也休想得到本王半丝恩宠!”
燕青蕊不屑撇嘴:“老娘身边桃花朵朵开,稀罕你?”
三年后:
燕青蕊无语:“死缠烂打,死皮赖脸,真是够了。王爷,你的节操呢?”
上官千羽理直气壮:“娘子面前,节操自动下线。”
千墨已有完结作品《冷情王爷:弃妃要休夫》《医手遮天:腹黑王爷狂萌妃》《纨绔逃妃:王爷,求休战》每天更新,坑品保证,欢迎跳坑。弃妃别来无恙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弃妃别来无恙,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弃妃别来无恙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