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96章 陈宫首谋

    吕布为了让陈宫能够做到——知己知彼。

    不仅把并州铁骑的情况一一告知,更是将牛辅部西凉铁骑的情况,耐心的解释清楚。

    陈宫结合自己西行的所见所闻。

    提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

    上策是引兴汉军入雍州,到岐山对付牛辅。

    并州铁骑坐山观虎斗,便宜行事。

    中策则是引兴汉军进长安城,并州铁骑联合兴汉军,先消灭以牛辅为首的西凉铁骑,再来一较高下。

    下策是并州铁骑,把长安城留给以王允为首的文武百官。

    并州铁骑全力西进,打掉牛辅和李儒,敲山震虎。

    让武关的十几万西凉铁骑,不敢轻举妄动。

    吕布说:“公台,如今长安城的粮草辎重,得司徒王允说了算,不如你带着三条计策,与我一起去找他,征求他的意见。”

    陈宫无奈,原来并州铁骑的头上,还有两个婆婆呀。

    陈宫这个“儿媳妇”可就不好当喽。

    吕布带着陈宫,连夜拜访王允。

    双方开门见山的,谈及了长安城及其周边的局势。

    王允毫不留情的驳斥了陈宫的上策。

    一针见血的指出,太师董卓伏诛之后,徐荣就投了兴汉军。

    要兴汉侯刘正有意西进,潼关已经落入兴汉军的掌控之中了。

    想要将兴汉军玩弄于鼓掌之间,就凭名不见经传的陈宫,肯定是办不到的。

    贾诩和郭嘉,哪个不是人杰呢?

    就连新近冒头的杨修,也早就名声在外了。

    陈宫又以什么名义让兴汉军去岐山呢?

    陈宫说:“司徒大人,不如献帝明诏,执金吾便宜行事,诛杀兴汉军高层。”

    王允说:“公台,你先问问奉先——他有能为斩杀兴汉侯吗?”

    王允觉得陈宫年轻气盛,阅历不足。

    兴汉侯刘正,可是一路尸山血海走过来的。

    吕布说:“公台,我与兴汉侯刘正,交过两次手。以我现在的实力,杀不死他。”

    陈宫总算是明白了,怪不得兴汉军就在弘农城观望。

    武关的西凉铁骑也不敢去招惹。

    王允又说,在诸侯讨董的虎牢关战场上。

    兴汉军的口号是——讨伐国贼董卓,问罪不肖献帝。

    要是兴汉军进了长安城,献帝就得被问罪了。

    你可别忘了——兴汉侯也姓刘,据说拥有先帝密诏。

    灵思皇后何氏,如今就在西山城中呢?

    陈宫听了王允的话,终于明白了——接触到了权力巅峰的司徒王允,不会让其他人同他分庭抗礼的。

    兴汉军一旦进了城,刘正作为先帝加封的万户侯,可比王允的爵位有含金量多了。

    关键是兴汉侯有钱,兴汉军的战斗力也是首屈一指的。

    在人际关系上,卢门中人都愿意信任七郎。

    要是刘正登高一呼,再有卢门中人摇旗呐喊。

    汉室这面大旗,就没有献帝什么事了。

    士不据地,长安城中的官绅豪强们,就得喝西北风了。

    再说董卓的恶例在前,再引兴汉军入长安,简直就是引狼入室。

    陈宫跪了,原来只谋大略,不计较人心,让他自以为是的上策,成为了一个笑柄——企图在郭嘉和贾诩手下玩猫腻,想要操纵兴汉军,还是洗洗睡吧,别做梦了。

    至于中策,请神容易送神难。

    关键是兴汉侯不尊献帝,请兴汉军入长安城。

    还不如直接跪请兴汉侯刘正称帝呢?

    至少还能捞一个从龙功臣的名份吧?

    王允好好的一个一人之下做着,怎么可能泯灭于众臣之间呢?

    吕布看着欲言又止的陈宫,缓缓的开口说:“公台,咱们回去吧!”

    陈宫回答说:“审时度势,看来这一次败得不虚。”

    回到执金吾府之后,陈宫又打算再思考对策。

    吕布说:“公台,不要执着于上策,中策和下策之分。”

    世间谋略,不分好坏。

    只要是仗打赢了,下策也是上策。

    然而要是输光了本钱,上策也就变成了下策。

    并州铁骑西征,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唯一可用的就是下策了。

    长安城中的豪强,家家有私兵。

    司徒王允的声望,正值巅峰时刻。

    集结豪强私兵,保卫长安城。

    想来文武百官们,都不会拒绝的吧?

    建安四年七月,吕布命张辽带着一万并州铁骑,继续留守潼关。

    随后以陈宫为军师,带领四万并州铁骑和大小将领,誓师西征。

    双方在扶风一带展开激战。

    先是陈宫用谋,派遣骁将成廉,带着三千并州铁骑,从小路偷袭羽阳宫。

    成廉带着大军,一路夜行晓宿,完全避开了大路。

    数日之后,遇斜水。

    成廉弃马乘舟,打算溯流而上,在西凉铁骑的背后扎上一根刺。

    三千并州铁骑,以五十人为一队,登上一艘战船。

    共计大小船只六十艘,绵延数里。

    成廉站在座船的甲板上,看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船队,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距离羽阳宫不足十里的时候,成廉见两岸松涛阵阵,忙下令梢公停船。

    然而渭河水流湍急,又是中途停船,一个不小心,就是船毁人亡的局面。

    最关键的是怕船只相撞,形成连锁反应。

    然而已经没有犹豫的机会了。

    李儒的心腹李文,带领三千西凉铁骑,已经在渭河两岸布下了天罗地网。

    先是一阵火箭,搅乱了船队的秩序。

    成廉无奈,只得冒着箭雨,择地登陆渭河北岸。

    李文引兵围攻,西凉铁骑冲锋而至,到河滩上与成廉展开激战。

    三千并州铁骑,落水三百,六十艘战船,全部化为灰烬。

    好在北岸冲锋的西凉铁骑,只有一千五百人。

    李文挥动令旗,不断的招呼西凉铁骑纵马冲撞并州铁骑的阵形。

    骁将成廉,果然勇悍无双。

    舞动兵器,对冲硬撼西凉铁骑。

    随后夺得战马一匹,更是如虎添翼。

    成廉大开大合,身后的并州铁骑纷纷效仿,在付出一千五百人的伤亡之后。

    并州铁骑,重归马背。

    成廉本来想引兵强冲渡河而来的李文本部。

    又见身边的并州铁骑都气喘吁吁的,强行冲阵,这仅剩的千余并州铁骑,都得交代在渭河北岸了。

    成廉知道——并州铁骑已经战败了。

    主簿陈宫的谋划,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损兵两千,灰头土脸,就是成廉的真实写照。

    成廉大吼一声:“撤!”

    千余并州铁骑,沿着渭河,向东北方向逃走。

    李文见一番布置,居然没有全功,立即下令追击。

    成廉亲自断后,与李文交战。

    仅仅三个回合,成廉砍伤李文,斩杀十余名追得最狠的西凉铁骑。

    骁将成廉,吼声震天。

    西凉铁骑惊惧,慌忙抢回李文,勒马止步,不敢再追。

    成廉带着败兵,退回了扶风大营。

    吕布喝问:“成廉,公台让你进攻羽阳宫,你却损兵折将,该当何罪呢?”

    成廉回答说:“主公,末将作战失利,愿意领罚。”

    陈宫说:“主公,成廉究竟有没有罪,还得问清楚前因后果,才能令三军将士心服口服。”

    吕布想了想,觉得临战斩杀大将,确实不是好兆头,还是先让成廉讲清楚战斗的经过,再戴罪立功。

    吕布示意成廉开口,毕竟一次战斗就折损了两千并州铁骑。

    这样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并州铁骑可以承受的极限。

    成廉只好把战斗的经过讲了出来。

    吕布听完之后,问陈宫:“公台,你不是说西凉铁骑不会有准备的吗?”

    陈宫说:“是我低估了李儒。”

    李文和三千西凉铁骑,肯定是羽阳宫的守军。

    从战斗的经过看,西凉铁骑只出动了三千人,而且还是分布在两岸。

    要是李儒亲自出马,三千并州铁骑,是没有机会夺马东归的。

    我唯一算计错误的地方——就是羽阳宫的兵力和李文的能力。

    我是万万没有想到——李儒居然同贾诩一样惜命。

    在羽阳宫那样的心腹之地,居然安排心腹之人防守,同时还留下了三千西凉铁骑。

    尚书令李儒,果然名不虚传呀!

    从战果看,成廉将军是有功无过的。

    消灭了一千五百以上的西凉铁骑,夺了千余马匹。

    这是大功一件呀。

    然而功亏一篑,没有拿下羽阳宫,终归是没有完成作战任务。

    消灭了西凉铁骑的有生力量,立功应该受赏。

    至于没有能够拿下羽阳宫,是我决策上的失误,应当由我来负责,不能问罪出战将士。

    陈宫自请处分。

    吕布说:“公台,你勇于承担责任,这样的行为很好。”

    然而作为并州铁骑的主公,我无法接受你的说辞。

    成廉损失惨重,没有完成作战任务,这就是失败。

    无论用什么样的理由,都无法抹杀这个事实。

    羽阳宫依旧在西凉铁骑手中,成廉就是失败者。

    可以分析其中的原因,却不能作为评判功与过的依据。

    既然羽阳宫是成廉的作战目标,判断功过的标准就是羽阳宫的归属。

    作为军人,从来都没有资格讲条件,也不允许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成廉听了吕布的话之后,终于明白了——战争就是努力的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实实在在的事实。

    成廉说:“主公,我明白了。”

    陈宫也说:“主公,这样的一刀切也太粗暴了吧!”

    吕布坦言,在并州铁骑的军中,没有那么多理由存在。

    想要一场战役的胜利,就得各部通力合作,完成各自的战斗任务。

    完成任务是功,任务失败是过。

    没有情面可讲,也不允许找借口逃避惩罚。

    这是军中的风气,作战任务不容许有丝毫的折扣。

    ……

    弘农城,兴汉军驻地。

    郭嘉对正站在城楼上看风景的刘正说:“侯爷,执金吾吕布,新收了一个叫陈宫的谋士。”

    刘正点了点头,示意郭嘉继续往下说。

    郭嘉忧心忡忡,害怕陈宫会破坏兴汉军的计划。

    刘正笑着说:“奉孝稍安勿躁!”

    陈宫是一个全才,谋略似贾诩,治政如鲁肃,奇谋比郭嘉。

    然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出征打仗的时候,他有精力治政吗?

    远离前线的时候,他有精力及时谋划军略吗?

    管得太多,最终会漏洞百出。

    想独自顶着一片天,他的头够大吗?

    郭嘉终于想明白了——这就是刘正一直强调的分工合作。

    每人管好一块,整体就能良好的运转。

    否则的话,能力越大的人,造成的后果就会越严重。

    在前线无法专心致志的战斗,到了后方,又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

    治政的时候,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临战的时候,也是三心二意的,生怕后方会乱了套。

    郭嘉说:“侯爷,陈宫做谋主,难道不好吗?”

    刘正幽幽的说:“陈宫作为谋主,守一郡土地,那是完美无缺。”

    倘若让他兼顾一州,结果就是顾此失彼。

    毕竟权欲心太重的人,会没有朋友的。

    刘正承认陈宫有才,然而陈宫的个性,导致了他无法同其他的谋士分权与合作。

    谋士之间一旦勾心斗角,结果就是势力衰退。

    吕布得陈宫,可以在天下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陈宫的性格弱点,又会将一切葬送。

    当陈宫信不过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就信不过他了。

第197章 皇甫坚寿

    就在刘正和郭嘉,闲来没事讨论陈宫其人的时候,杨修带着一封情报走了进来。

    郭嘉问:“德祖,最近作战计划弄得怎么样了呀?”

    杨修回答说:“奉孝,方案倒是有十几个,就是总感觉不太满意。”

    郭嘉笑了,哪里会有满意的作战计划呀。

    要是真弄出那样一个计划来,除了展览之外,根本就没有实战的价值。

    刘正问:“好了德祖,并州铁骑和西凉铁骑之间的战斗,进行到哪一步了呀?”

    杨修忙把具体的情报送上。

    上面写了两件事情:

    并州铁骑的骁将成廉,在渭河北岸与西凉铁骑的李文部一战。

    三千对三千。

    李文受伤,成廉带着千余残部退回扶风。

    并州铁骑,初战失利。

    随后,西凉铁骑皇甫坚寿部,一万人进驻中水乡,作为前哨,监视并州铁骑的动向。

    刘正把情报递给了郭嘉,就不在言语了。

    ……

    中水乡,皇甫坚寿的大营之中。

    皇甫明,也就是长安诏狱的那名狱吏。他跟了皇甫坚寿之后,改姓皇甫,单名一个“明”字。

    皇甫明说:“将军,并州铁骑的统帅和大将,都查清楚了。”

    吕布亲自领军,并州铁骑四万。

    大将有:高顺,成廉,曹性,郝萌,魏续,侯成,宋宪。

    军师:陈宫。

    皇甫坚寿问:“小明,这些基本的东西,我都知道了。你还是说一些我不了解的情况,好吗?”

    皇甫明回答说:“是!”

    关于陈宫,具体的来历不清楚,只是听说昔年魏武侯曹操,谋害太师董卓不成,夺路东逃。

    陈宫以为曹操英雄了得,于是就弃官相随。

    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陈宫居然与曹操分道扬镳。

    一个月前,陈宫进了长安城,做了执金吾吕布的主簿。

    初出茅庐的陈宫,献上了三条大略。

    被主持朝政的司徒王允,驳斥得体无完肤。

    陈宫的上策是利用兴汉军,中策是联合兴汉军,下策才是并州铁骑西征。

    皇甫坚寿问:“利用兴汉军,他以为自己是谁呢?”

    皇甫明说:“也是啊!”

    据说司徒王允,听到这个计策之后哭笑不得。

    陈宫不肯死心,又提出联合兴汉军,再鸠占鹊巢,吞并兴汉军。

    皇甫坚寿问:“难道陈宫以为一招鲜,吃遍天吗?”

    皇甫明回答说:“是呀,陈宫的确是这样说的。”

    不肯死心的陈宫,居然献计,骗杀兴汉侯刘正。

    然而吕布告诉陈宫,杀董卓可以,对付兴汉侯刘正,并州铁骑上下,根本就做不到!

    陈宫当时就跪了,敢情吕布这个天下第一,也有办不到的事情呢?

    最后,迫于无奈的陈宫,只能老老实实的研究下策。

    并州铁骑彻彻底底的放弃长安城,西征陈仓。

    皇甫坚寿问:“小明,军师李儒,派咱们来中水乡,对面的并州铁骑是哪支部队,查清楚了吗?”

    皇甫明回答说:“刚收到消息!”

    中水乡对面的并州铁骑,是高顺部和曹性的队伍。

    其中高顺部八百,名号:陷阵营。

    曹性带兵五千,都是老牌的并州铁骑。

    皇甫坚寿觉得,本部拥兵一万,兵力对比是二比一,可以主动出击,邀高顺和曹性一战。

    早点打完,大家都可以回去,睡上一个回笼觉。

    一万西凉铁骑,前出中水乡。

    邀战高顺。

    皇甫坚寿大骂:“高顺匹夫,人心不足蛇吞象,害了太师董卓和另外一位朝廷重臣,现在长安城的局势失控了吧?”

    高顺情知皇甫坚寿说的都是事实。

    董卓该死,皇甫嵩却是死得冤枉。

    完全是司徒王允,想要独断专权。

    这才害死了皇甫嵩。

    然而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司徒王允这只狸猫,区区一介假虎,可是镇不住长安城中的那群猴子的。

    豪强们为了一己私利,居然开始了胡搅蛮缠。

    看中了哪家产业,先抢夺之后,再扣上一个董卓余孽的罪名。

    司徒王允束手无策,根本就没有办法替枉死之人主持公道。

    毕竟开启这种恶例的,就是王允本人。

    吕布作为执金吾,本来有责任维持秩序。

    然而文武百官们,打着诛灭董卓余孽的旗号肆意妄为。

    并州铁骑也没有办法禁止。

    吕布也怕引火烧身,这才命令:

    并州铁骑,全员西征。

    长安城中不留一兵一卒,就让那些豪强,尽情的闹个痛快吧!

    高顺心知肚明,在司徒王允的手中,并州铁骑就是一把刀,一条狗。

    高兴的时候,扔几根骨头。

    并州铁骑还得感恩戴德。

    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就没有并州铁骑什么事情了。

    高顺也不满并州铁骑的处境。

    文武百官们得了虚名,加官进爵不亦乐乎。

    司徒王允得了实惠,总揽朝政一言九鼎。

    唯独并州铁骑,死的人最多,却是啥都没有捞着。

    陷阵营血战飞熊军,伤亡过半。

    就连战死者的抚恤金,也被文武百官们上下其手,最后不了了之。

    要不是执金吾吕布,自己掏腰包,解决了抚恤金问题,只怕陷阵营就得散伙了。

    文武百官们还不知足,变着花样想要往执金吾府安插人手,就是在打并州铁骑小金库的主意。

    人家的理由高大上啊——替献帝监督军费的用度。

    好在吕布执行了封闭式管理,隔绝了内外交通。

    一直撑到了并州铁骑撤出长安城,才算是有惊无险的逃过了一劫。

    吕布驻军扶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诛杀文武百官们安插的人手。

    只论身份,不论善恶。

    并州铁骑,容不下外人。

    高顺想到这里,就不再想了,长安城已经回不去了。

    并州铁骑的小金库,要是落入了文武百官的手中。

    所有的并州铁骑,就得流血又流泪了。

    高顺大怒说:“皇甫坚寿,你助纣为虐,居然与西凉铁骑同流合污。更是出言不逊,诽谤朝政。谁替我诛杀逆贼,涤荡乾坤呢?”

    八百陷阵营,击盾高呼:“我们愿意!”

    皇甫坚寿无奈,只得下令西凉铁骑迎战。

    一万西凉铁骑,对战八百陷阵营。

    中水乡东边的战场上,顿时就血流成河。

    皇甫坚寿找上了高顺,两人边骂边战。

    战斗了二十几个回合,两人势均力敌。

    随后各归本阵,引兵冲锋。

    西凉铁骑悍不畏死,陷阵营却是精锐中的精锐。

    战斗力十分强悍,战斗意志也是格外的坚韧。

    双方混战一个时辰,陷阵营杀气腾腾,愈战愈勇。

    西凉铁骑久战无功,士气受挫。

    皇甫坚寿无奈,只得调整部署,正面碾压陷阵营。

    曹性带着并州铁骑加入了战团之后,西凉铁骑的颓势就越来越明显了。

    曹性看见在战阵中耀武扬威的皇甫坚寿,发出了一声冷笑。

    随后张弓搭箭,爆射皇甫坚寿。

    皇甫坚寿正在指挥作战,穾然感觉到一阵心有余悸。

    他抬起头,只见一只火鸟扑向了自己。

    躲闪已经来不及了。

    火鸟飞过之后,皇甫坚寿烟消云散。

    从此之后,尘归尘,土归土!

    西凉铁骑暴走了,舍弃了防御,直接猛怼陷阵营。

    然而西凉铁骑的精锐程度,远远比不上飞熊军。

    想要伤害陷阵营,根本就办不到。

    曹性见西凉铁骑发疯,忙指挥并州铁骑,展开了围剿。

    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时辰。

    战后统计:

    西凉铁骑一万,无一幸免!

    并州铁骑五千八百,仅剩一千五百人。

    其中陷阵营七百人,并州铁骑八百人。

    这就是精锐与非精锐之间的差距。

    陷阵营绞杀的西凉铁骑,超过了五千人,自身损失不到百人。

    曹性的五千并州铁骑,消灭近五千西凉铁骑,自身却付出了四千二百人。

    近乎一比一的比例,令人感慨万分——兵不在多而在精。

    看着血肉模糊的战场,高顺无言,曹性无语。

    中水乡的战斗详情,很快就摆到了各路诸侯的案头。

    李儒看了战报之后,让牛辅大军东进,再战中水乡。

    陈宫看了战报之后,劝谏吕布,整军进驻中水乡,进行决战。

    双方都不约而同的放弃了阴谋诡计,开始了正面作战。

    ……

    弘农城,兴汉军驻地。

    刘正看着中水乡战斗的相关战报,随手又递给了郭嘉。

    郭嘉问:“侯爷,精兵战略,真的有效吗?”

    刘正说:“精兵只能用来威慑对手,常规力量才是主流。”

    兴汉军并没有改变既定政策。

    ……

    洛阳城中,袁绍军大营。

    袁绍问:“军师,精兵战略,真的要执行吗?”

    田丰回答说::“主公,吕布有陷阵营,万一将来对上,只能以精锐对抗精锐。”

    精兵战略,势在必行。

    田丰推荐慕名投袁的鞠义,负责编练精锐。

    袁绍亲自召见了鞠义。

    见鞠义身高八尺,面若冠玉。

    好一个小帅哥,令袁绍食指大动。

    袁绍问:“我打算组建一支精锐,你想要多少人呢?”

    鞠义回答说:“主公,陷阵营已经划好了标准线,我只要八百人。”

    袁绍大喜,忙写下手令。

    鞠义拿着手令,去颜良,文丑,张南,高干,蒋义渠,淳于琼的队伍中挑人。

    也是鞠义不会做人,恶了六人,替自己的未来埋下了祸根。

    颜良等人强忍着怒气,有求必应。

    唯独淳于琼,死活不肯放人。

    说来也奇怪,袁绍反而更信任淳于琼了。

    三日之后。

    鞠义西园整军,开始编制,并且上报袁绍批准,定名:先登死士。

    用鞠义的话说,就是——凡入先登者,冲锋在前,享乐在后。

    袁绍见八百白袍精兵,心中大喜过望。

    ……

    陈留,曹操军大营。

    曹操看过中水乡初战的战报之后,就望着帐中的文武。

    曹操问:“子和,让你编练一支精兵,你要多少人啊!”

    曹纯回答说:“主公,我需要三千精锐。”

    曹纯的话音刚落,帐中的一员小将,就笑出了声。

    戏志才抬头一看,见是许褚,于是就问他:“仲康,你笑什么呢?”

    曹操的注意力也被许褚吸引了,定睛一看。

    只见许禇身高八尺有余,腰大十围,站在那里的时候,就像一口大水缸。

    声若洪钟,气势惊人。

    许褚说:“人家的精锐都是八百。”

    兴汉军特战营更是严格遵循天罡地煞日月双星之数。

    咱们曹操军,居然要三千。

    练得出来吗?

    养得起吗?

    曹纯不服气,质问许褚。

    许褚认为八百人就够了。

    两人互相不服气,帐中争执不休。

    曹操居然和起了稀泥。

    曹操命令:

    曹纯组建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队伍,号称:虎豹骑。

    许褚择精锐八百,编练虎卫军。

    为了以示公平,曹操让许褚先到军中挑人。

    许褚拒绝了,只招乡党成军。

    许褚说:“主公若是信得过,虎卫军就成立。”

    曹操大笑说:“仲康国士,我当然信得过。”

    从此之后,八百虎卫军,就成了曹操的护卫亲军。

    戏志才见许褚入了曹操的法眼,心中也是喜不自胜。

    毕竟许褚是戏志才推荐的,要是表现不佳,对戏志才在曹操军中的威望,也是一种打击。

    然而许褚恶了曹纯,就成了孤臣,只能跟曹操,一条道跑到黑了。

    不知道剩下的诸侯,对于编练精锐,又会怎么看待呢?

第198章 精锐风波

    陷阵营沙场扬名,袁绍和曹操纷纷效仿。

    其中袁绍弄了一支先登死士。

    曹操更是先有虎豹骑,再建虎卫军,后来居上,声势惊人。

    陶谦在徐州的州牧府中,看到了这两则消息之后,神情暖昧的看着陈登和曹豹。

    陈登无话可说,干脆就闭目养神。

    曹豹说:“陶谦军,都是丹阳儿郎。”

    丹阳兵都是精兵,没有孬兵,没有必要搞什么特殊照顾。

    开小灶是会出大问题的。

    陈登似乎迷糊了,嘟嘟囔囔着说:“人家最讨厌开小灶的人啦!”

    陶谦闻言,说了一个字:“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陶谦军对于精锐成军没有什么兴趣。

    曹豹的反对也是有原因的。

    编制新军,袁绍军冒出了一个鞠义。

    曹操军也有许褚横空出世了。

    这新将领冒了头,老将领就被比下去了。

    听说最近鞠义很嚣张啊!

    许褚更是与曹操形影不离。

    这待遇,简直没得说了。

    曹豹可是陶谦军唯一的大将,再弄出一支新军来,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就这样,曹豹明目张胆的反对,陈登和起了稀泥,陶谦军就维持原状,不再搞什么精兵了。

    ……

    伊阙关,袁术军大营。

    袁术看着陷阵营的战报,再扫视了一回帐中的文臣武将。

    袁术说:“大家都认为怎么样呀?”

    纪灵说:“这是大事,得主公一锤定音。”

    纪灵心想,反正统帅大军攻城掠地,才是热血男儿的归宿。

    要是弄一支精兵出来,就只能小打小闹了。

    李丰说:“主公,咱们袁术军不差钱。”

    阎象也说:“曹操是穷的,要是有能力全军换装,为什么还要区别对待呢?”

    袁术看了一眼杨弘,两人用眼神交换了意见。

    袁术也是纠结了,钱太多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儿子不会败家,女儿又非常的懂事。

    金山银山成了摆设,有钱人的苦恼——人死了,钱没花完。

    袁术说:“兵多才是硬道理。”

    搞出三十万大军,每人一副铁甲,看这个天下,谁还敢跟我叫板呢?

    袁术想通了,编练更多的军队,肯定比精锐路线吓人得多。

    就这样,袁术开始了疯狂的扩军。

    ……

    长沙,孙策军大营。

    孙策又开始头痛了,面对袁绍和曹操的动作,他又开始折腾自己的脑细胞了。

    孙策问:“公瑾,看来编练新军已经成了一种潮流,咱们孙策军要跟风吗?”

    周瑜回答说:“伯符,精兵一事,事关孙策军的脸面,必须要加以重视。”

    孙策点了点头,孙策军穷啊!

    好不容易才折腾出五万人马,想要学袁术军那样置办装备,周瑜会吐血而亡的。

    既然全军挂甲成了一种奢望,就只剩下面子工程了。

    关于领兵大将的人选,又是一件让周瑜头痛的事情。

    孙策问:“公瑾,这统兵将领,应该用谁呢?”

    周瑜苦笑着说:“伯符,这涉及到军权的问题,你得自己做主。”

    孙策左思右想,还是不得要领。

    最后只能求助周瑜,一番软磨硬泡之后。

    周瑜抵赖不过,只得提供了两个人选。

    第一位是孙策的胞弟孙权字仲谋。

    他自从生下来的时候,就是紫髯碧眼。

    一双眼睛闪闪发光,方正脸庞下有着一张大嘴巴。

    见过孙权的人,都觉得他形貌奇伟,不同于普通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孙权自幼以孙策为榜样。

    年仅十岁,就敢带着一群护卫狩猎猛虎。

    胆略惊人,让周瑜都生出了佩服之心。

    假以时日,又是一个孙伯符。

    孙策对于孙权,日夜勤加教习,倒也尽职尽责。

    长兄为父,可不是一句虚话。

    至于第二位人选,就是随父投效孙策军的全琮字子璜。

    全琮的父亲全柔,是先帝时期的孝廉,授官尚书郎右丞。

    董卓进京之后,全柔因为不满董卓的恶行,于是就弃官归乡。

    后来听说孙策军在长沙响应矫诏,参与酸枣会盟,继而联军讨董。

    大喜过望的全柔,带着一家子人,到长沙投奔孙策军。

    只可惜全柔迟到了一步,孙策已经带兵北上了。

    留守长沙的程普,盛情接待了全柔父子。

    并且任命全柔为孙策军都尉。

    诸侯联军分崩离析之后,兴汉军开启了青州攻略。

    孙策军也不甘寂寞,派人快马传讯长沙留守程普,攻略郡县,扩张势力。

    程普得令之后,派遣都尉全柔。

    带领三千长沙郡兵,南下攻打桂阳。

    全柔果然不负所望,替孙策军夺下了桂阳郡。

    孙策大喜之余,表全柔为桂阳太守。

    全柔的儿子全琮,年仅十七岁,却是屡建功勋,积功升了桂阳都尉。

    全琮此次北上,一是为了押解粮草辎重到长沙城;二者就是替父拜见主公孙策。

    周瑜见全琮酷似孙策,这才多留了几天。

    周瑜说:“伯符,子璜有勇有谋,值得栽培;仲谋雄略初显,也不能浪费了。”

    周瑜的这番话,纯粹是和稀泥。

    毕竟事关军权的归属问题,作为臣子,根本就不敢心存染指。

    孙策问:“公瑾,要不咱们也学魏武侯,你认为怎么样呢?”

    周瑜苦笑着说:“伯符,你的想法没有问题。”

    问题是——孙策军缺钱,无力供给两支军队。

    孙策摇了摇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然而兵不练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有条件要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孙策豁出去了,全琮南下桂阳,秘密训练一支三千人的山地丛林军。

    粮草辎重,全琮自己想办法。

    抢山越人也好,自力更生也好。

    孙策一概不过问,只要结果——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精兵。

    周瑜见孙策耍赖,担心的问:“伯符,你就不怕吓跑全琮吗?”

    孙策说:“公瑾,我这不是没有办法嘛!”

    死马当成活马医,走一步算一步吧!

    周瑜无奈,只好决定试上一试。

    要是成了,既得了一员大将,又有了一支可战之兵。

    要是不成,也能锻炼一下全琮。

    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吃亏。

    打定了主意的孙策,立即召见了全琮。

    周瑜把建军的想法,以及编制成军存在的困难,都讲了个一清二楚。

    全琮初生牛犊不怕虎,居然兴高采烈的接受了命令。

    孙策大喜之余,任免全琮为平越将军。

    特许山地作战军,可以不经请示,自行开战。

    简单的来说——就是便宜行事。

    孙策给不起钱,就只能给政策,授予全琮特权了。

    全琮带着任命书回桂阳了。

    紧接着,孙策又召见了孙权。

    孙权牵着六岁的妹妹孙尚香,一起拜见孙策。

    孙策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仲谋,你也不小了,是时候为孙家的大业做出贡献了。”

    孙权说:“一切都听大哥的。”

    孙策接着讲,孙策军决定效仿陷阵营,组建一支八百人的精兵队伍。

    统帅的人选,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

    孙策希望,孙权可以成为这支队伍的统帅。

    孙权听完之后,大声说:“大哥,既然这支部队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麻烦,干脆就叫做解烦军吧!”

    孙策听了之后,与周瑜对视了一眼,随后就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孙策军的精锐部队解烦军,正式的横空出世,统兵大将,正是年仅十岁的碧眼孙权。

    六岁的孙尚香,见孙权当了大官。

    哭着喊着也要当官。

    孙策头痛,直接带着孙权去讨论解烦军的相关细节去了。

    周瑜哄了好久,怎么哄都不听,只得想出了一个不太坏的主意。

    长沙城中的孙策军将领家中,或多或少有与孙尚香年岁相当的小女孩。

    周瑜为了哄走孙尚香,特意手书一封,让她去挨家挨户的要人。

    孙尚香拿着鸡毛当令箭,果然把人都聚在了一起,得女童二十八名,组成了“红妆军”。

    一群小女孩,以制式红甲,身负弓箭,骑着小红马。

    这些都是周瑜自己掏腰包置办的。

    找孙策报销的时候,孙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孙策的理由是——给自己的妹妹花钱,有找公家报销的吗?

    周瑜大骂孙策无耻——自己的妹妹,让兄弟养着,还能理直气壮的。

    这还有天理吗?

    好在钱不多,孙尚香也挺开心的,周瑜就捏着鼻子认命了。

    孙尚香可不是省油的灯。

    招摇过市也就罢了。

    二十八名小女孩,都是无法无天的主儿。

    长沙城中,鸡飞狗跳的。

    巡城的孙策军想要管教,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呢?

    戏精女孩们说哭就哭。

    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纷纷指责巡城军士欺负女童。

    孙尚香总是在关键时刻出面,提出了一个要求——巡城军士赔偿红妆军的精神损失。

    巡城军士惹不起孙尚香,再说一群漂亮的小祖宗,还是花钱消灾吧!

    就这样,孙尚香成了小太妹,居然收起了巡城军士的保护费。

    每天一交,谁敢不给。

    就可以欣赏一回女人的真本事——一哭,二闹,三上吊。

    这一哭是警告,双倍保护费就可以免除后顾之忧。

    二闹就是教训,五倍保护费才能暂时的和解,至于会不会有后续故事,看红妆军们的心情。

    三上吊就是杠上了,不出十倍保护费,休想过关。后续故事,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的。

    孙权和解烦军,就摊上了三上吊的大事件。

    起因是朱雀队的队长步练师,向过路的解烦军收取保护费。

    孙权年轻气盛,解烦军最不怕的就是麻烦。

    步练师一哭二闹,都没有效果。

    直接三上吊,挂在了孙权的脖子上。

    孙权求人帮忙,找周瑜却见不着人,去步府求助。

    步家人打起了哈哈!

    最后求助孙尚香。

    孙尚香说:“二哥,帮忙可以!”

    亲兄妹,明算账。

    红妆军的保护费,十倍计算,一枚五铢钱都不能少。

    至于孙尚香的出场费,另算。

    步练师可不干了。

    敢情闹了半天,专门替孙尚香挣钱了。

    最后孙尚香提出,得来的钱,全部进入红妆军的小金库。

    步练师这才勉强的同意了。

    一场闹剧,以红妆军完胜而告终。

    孙权丢了面子,暗中发誓——将来有机会的话,一定要狠狠的收拾步练师。

    ……

    弘农城,兴汉军驻地。

    刘正看着手上的情报,那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精锐,真的是太让人痛苦了。

    消灭普通部队容易,精锐之师,很难全军覆没。

    只要有一颗种子在,二十年后,又是一群好汉。

    郭嘉问:“侯爷,特战营依旧不扩编吗?”

    刘正回答说:“奉孝,特战营的编制永恒,才能传承下去。”

    天罡地煞日月双星,一个萝卜一个坑。

    特战营的战斗力,在于荣耀激励。

    这一点,永远都不要更改。

    随着兴汉军的扩大,特战营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的。

    正在这个时候,杨修走了进来。

    他的手上,拿着一封情报。

    刘正忙结束了特战营的话题。

    毕竟时刻关注长安城周边的局势,才是刘正和郭嘉当前工作的重点。

    刘正心想,杨修手中的情报,又是关于哪一方面的呢?

第199章 李傕兴师

    刘正看了杨修手中的情报之后,才发现了西凉铁骑的可怕之处。

    失去了董卓压制的西凉铁骑,居然从武关开始,一路祸害着百姓,朝着长安城进军。

    武关西北方向,就是蓝田,历来都是长安城驻军的营地。

    然而李肃西征之后,蓝田大营就空了。

    吕布为了守护长安城,也没有分兵南下。

    就在并州铁骑在中水乡与西凉铁骑对峙的时候。

    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人,带领十二万西凉铁骑,进入了蓝田大营。

    张济是个老实人,把军队放进蓝田大营之后,就封闭了辕门,没有手令不得外出。

    樊稠是个急性子,性情耿直的他找张济理论。

    张济无奈,只得放弃了辕门,专心管自家驻地,在周围安上拒马,申明军令。

    樊稠纵兵,抢掠蓝田周边百姓。

    一时之间,士民皆苦。

    张济找到李傕,谈起了西凉铁骑统一攻打长安城的话题。

    李傕仔细的考虑了一番之后,决定兵分四路,围攻长安城。

    郭汜屯兵高陵,负责攻打长安城的北门。

    张济穿插到华阴一带,监视并州铁骑张辽部。

    樊稠进驻郿坞,挡住吕布的并州铁骑主力回援长安的道路。

    李傕留守蓝田大营,约定十日之后,各部立即向长安城发起进攻。

    约定的日子到了,李傕率先赶到了南门。

    王允亲自带兵上了城楼,向李傕手下的西凉铁骑劝降。

    并且承诺,凡是诛杀李傕的人,都可以取而代之。

    李傕的手下,都是他的心腹。

    王允仅凭借着几句话,就想要蛊惑人心,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李傕高声喝问:“王司徒,太师有什么罪呀,竟然惨遭横祸呢?”

    王允回答说:“董贼无道,妄争天命。”

    我奉了献帝的诏命,设计诛杀国贼董卓。

    幸得苍天庇佑,还长安城一片朗朗乾坤。

    你们兵犯长安城,难道是想要造反吗?

    李傕手下的西凉铁骑,听了王允的话之后,纷纷交头接耳,议论不休。

    李傕见西凉铁骑军心动摇,情急之下,就想要强行攻打长安城。

    副将忙取出军师李儒交代的计策。

    李傕看过之后,心中便有了主意。

    李傕喝问:“王司徒,汉承秦制,依法治国。”

    汉室九卿之一的廷尉,依然健在。

    若是太师有罪,朝廷可有按律三司会审吗?

    若是太师无罪遭诛,我们这些人,就只能打入长安城中,替他老人家讨回一个公道了。

    王允闻言大惊失色,心想——坏了。

    自从杀了董卓之后,文武百官们忙着争权夺利了。

    至于有司定罪这个司法程序,居然漏掉了。

    原以为董卓死了,就天下太平了。

    然而西凉铁骑四面围城,这诛杀董卓的法律程序不全,令王允哑口无言。

    先上车后买票,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轮到王允当政,上了车也不买票了。

    仅凭一封献帝的诏书,就诛杀太师董卓。

    事后也不经过廷尉,把法律程序走完。

    这样一来,王允诛杀太师董卓,并没有经过廷尉勘定罪责。

    王允仅仅是凭借着空口白牙,竟然就杀害了董卓。

    这在法理上,可就站不住脚了。

    要知道在汉代,杀人偿命可是铁律。

    想那梅园三结义中的二哥关羽,义气杀人之后,亡命天涯无数年,可想而知,汉室官府执法必严的程度。

    如今王允乱了法度,口称大义就杀了百官之首的太师董卓,事后也不补办手续。

    想那太师董卓,屡屡在大朝会上杀人,事后都得让廷尉安排罪名。

    王允倒好,直接忽略了廷尉。

    如今面对李傕的质问,王允就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了。

    王允说:“李傕,你跟着董卓祸害天下,罪在不赦。”

    你要是识相的话,阵前自尽,还能保全宗族。

    否则的话,诛你九族。

    李傕笑了,质问王允:“王司徒,你说我祸害天下,你的证据呢?”

    汉室也是讲法律的地方,总不能平白无故就污人清白吧?

    想我李傕,自从跟了太师董卓之后,在凉州抵御羌人,这一点谁能否认,谁敢否认呀?

    魏武侯曹操在陈留郡矫诏,令天下诸侯联军攻打京师洛阳城。

    兴汉侯刘正,更是打出了——“扫灭董卓,问罪不肖”的旗号。

    要是没有我等,献帝还能高枕无忧吗?

    如今天下未定,却又祸起萧墙。

    太师董卓,身为百官之首,却是冤死在了长安城中。

    不经过三司会审,廷尉议罪,就遭遇了蛮横的击杀。

    我等有功人士,更是无罪诛连。

    道义何在?

    法律何在?

    王允理屈词穷,毕竟能光明正大的定罪董卓的人,只有廷尉。

    王允专权之后,为了巩固权势,故意将廷尉边缘化了。

    王允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意气用事,居然坏了国家的法度。

    就连王允本人,也落下了一个无故擅杀朝廷大臣的罪名。

    李傕以廷尉为突破口,居然找到了王允擅杀董卓的破绽。

    这样一来,就显得西凉铁骑理直气壮,长安城守军反而成了叛逆。

    长安城中的守军,本来就是心怀鬼胎,各自打着小算盘。

    如今豪强掌握了王允的把柄,自然会想办法侵吞长安城中的王家产业。

    王允携诛杀董卓之威独揽大权,文武百官都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了。

    毕竟王允代表着大义,是诛杀董卓的第一功臣,长安城中的豪强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然而李傕的一番话,直接打中了王允的要害。

    长安城中的豪强们,这心思又活了。

    反正董卓已经死了,至于是不是有罪,其实根本就不重要。

    再说主持诛杀董卓的是王允,文武百官们没有沾边。

    长安城中的豪强们,更是与董卓的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时移事易,现在的斗争对象换成了王允。

    然而司徒王允,秉持国家大义,诛杀国贼董卓。

    这领头人的光环,让豪强们不敢轻举妄动。

    然而事情总是充满了戏剧性的。

    本以为王允的形象无懈可击,然而漏洞却出现了。

    这廷尉议罪的缺失,居然令王允手中的大义开始摇摆不定了。

    太师董卓,怎么说也是百官之首,按照正常的程序。

    第一步是去官罢职;第二步是廷尉议罪;第三步才是诛杀。

    然而董卓死的时候,太师之位并没有明诏罢免。

    这可就耐人寻味了,也就给了蠢蠢欲动的豪强们,搅乱朝政的机会了。

    王允见身边的豪强私兵们面色有异,就知道诛杀董卓并没有法理上的依据,长安城中的豪强们,又动起了歪脑筋了。

    王允开始头痛了,本来刚刚稳定下来的朝廷,又会风起云涌了。

    献帝会如何选择呢?

    王允心里就更没有底了。

    自从光武中兴以来,君臣同心就是一个传说。

    王允开始绝望了。

    王林建议说:“司徒大人,既然说不过,那就打吧!”

    王允点了点头说:“好!”

    王林当即传令长安城守军,对着李傕的位置放箭。

    李傕回归本阵之后,勃然大怒。

    命令西凉铁骑,抢攻南门。

    西凉铁骑得了将令,专门盯住了长安城豪强们的私兵厮杀。

    豪强私兵,各自为战。

    西凉铁骑这一针对。

    王林的司徒府私兵,就成了救火队员了。

    然而一盘散沙的长安城守军,面对穷凶极恶的西凉铁骑,那代价可不是一般的大。

    当王林击退李傕的时候,长安城南门上的豪强私兵,除了司徒府的人之外,大部分都战死了。

    李傕趁机退兵,让豪强们可以尽情的找王允麻烦。

    李傕一攻长安城,以国丈伏完的私兵损失最大。

    伏家的私兵统领,为了推卸责任,和其他几名豪强私兵统领一合计,决定诬陷王林。

    以伏完为首的长安豪强,为了明正言顺的让王允割肉赔罪,直接带着人到司徒府兴师问罪。

    王允无奈,只得加倍赔偿损失。

    伏完心里清楚,王林要是呆在军中,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可能染指兵权。

    毕竟王林的勇武,自从并州铁骑离开了之后,说是长安城中的第一人也不为过。

    伏完也想拿到长安城的控制权,于是就借题发挥,要求王允严惩王林。

    王允无奈,只得将王林革职,勒令在司徒府中反省。

    伏完等人心满意足的走了。

    王林问:“叔父,咱们就这样妥协了吗?”

    王允叹了一口气:“林儿,去找你姐夫吕布,让他回兵长安城。”

    王林大惊失色,忙问为什么呢?

    王允直接指出,豪强们这样一搞,长安城守军的心就乱了。

    临阵换将可是兵家大忌。

    然而豪强们为了一己私利,居然在大敌当前争夺兵权。

    想要依靠豪强守护长安城,只怕是镜中花,水中月呀。

    王林说:“只要叔父下令,那几只土鸡瓦狗,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三两下的功夫而已。”

    王允摇了摇头:“司徒府已经陷入了,无罪擅杀朝廷重臣的漩涡之中。”

    豪强们是不会放过打击司徒府的这个机会的。

    好在还有一块遮羞布,豪强们想要发难,得酝酿一段时间。

    要是强杀豪强私兵的统领,那就是彻彻底底的撕破脸皮了。

    豪强们肯定会拿董卓的死来做文章的。

    董卓至今仍然是太师官身。

    廷尉并没有撤销董卓的职务。

    拿死人做文章,正是豪强们的拿手好戏。

    人家只要咬住董卓并没有被撤职这一点不放,司徒府就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现在事情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廷尉可不敢与长安城中的豪强们作对。

    司徒府的这个亏,是吃定了的。

    伏完作为政争的好手,怎么可能不进行布置呢?

    司徒自从董卓死后,就已经被孤立了。

    又闹出了非法杀害朝廷重臣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司徒府的大义光环消失了。

    王林说:“叔父,要不咱们逃走,离开朝廷吧!”

    王允说:“已经晚了。”

    王允想要全身而退,除非吕布和并州铁骑重新掌握天下大势。

    吕布的执金吾身份,再加上并州铁骑的实力,才可以力保司徒府。

    然而陈宫野心勃勃,极有可能袖手旁观。

    王允建议——王林去扶风并州铁骑大营,搬请救兵。

    王林问:“叔父,我真的要离开司徒府吗?”

    王允回答说:“想要保住司徒府,你必须要尽快的离开。”

    毕竟伏完很快就会想明白——吕布和并州铁骑,是豪强掌握长安城的最大的威胁。

    王林没有办法,长安城即将变成不设防了,司徒府也是危若累卵。

    唯一的办法,就是并州铁骑主力重回长安城。

    然而并州铁骑西征牛辅,双方在中水乡对峙,一时半会儿也脱不开身呀。

    王林只能含泪的同意了,发誓一定要搬回救兵。

    王林说:“叔父,等着我!”

    王林连夜离开了长安城,打算向吕布搬救兵。

    王允看着王林离开的背影,忍不住的流下了眼泪。

    汉室艰难,豪强添乱,这天下大乱的局面,始终是无法避免的了。

    想着近在咫尺的李傕部西凉铁骑,又想到了上蹿下跳的伏完等人。

    王允欲哭无泪——拿什么拯救你,我亲爱的汉室天下?

    王林到底能不能拯救司徒府呢?

第200章 双谋对决

    王林昼夜狂奔,然而在经过郿坞的时候,城头上居然悬挂着“樊”字大旗。

    城墙上的巡逻军士居然披麻戴孝,似乎在为什么人举办葬礼。

    一队西凉铁骑迎了上来,好像把路过的王林当成了敌人。

    王林在军队中磨练过一段时间,对于敌情的判断,还是有几分心得的。

    特别是西凉铁骑的攻击阵形,令王林准确的判断出了对方的意图。

    王林纵马挺枪,先下手为强。

    一刻钟之后,西凉铁骑巡逻队横尸官道左右。

    王林经过分析,终于得出了一个事实——郿坞的西凉铁骑,正是樊稠部。

    这样一来,西征的并州铁骑,就不可能顺利的返回长安城了。

    顺利的解决了敌军巡逻队之后,王林不敢再走大路,毕竟猛虎架不住群狼。

    樊稠既然驻军郿坞,那么西凉铁骑肯定是有人在居中调度。

    王林改道走小路,避开了西凉铁骑的巡逻队。

    历经了千辛万苦之后,王林终于入了中水乡并州铁骑大营。

    吕布问:“小林,你怎么来了呀?”

    王林说:“温侯,大事不妙,长安城出大事了。”

    陈宫忙安排人给王林准备酒食,让他边吃边说。

    王林只得把以李傕为首的西凉铁骑,四面围攻长安城的事情,尽可能详细的给吕布等人描述了一遍。

    陈宫听了之后,忙问:“小林,长安城中有守军十万,自保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你怎么不在长安城中主持守城呢?”

    毕竟在陈宫看来,长安城中唯一知兵的人,就只有王林了。

    如今王林孤身西进,长安城有兵无帅,只怕是不行了。

    王林说:“公台先生,李傕质问叔父——太师论罪当诛,可是廷尉的决议吗?”

    当初太庙设计除贼,可是没有人把廷尉放在眼中的。

    后来朝臣们争权夺利,又忙着处置重臣皇甫嵩一家。

    叔父都是专断独行,从来都没有想过廷尉的职责。

    李傕发难,叔父无言以对。

    西凉铁骑抢攻长安城南门,专门盯住了伏完等长安豪强的私兵厮杀。

    直接导致了洛阳西迁豪强与长安城本土豪强之间的对立。

    伏完等人趁机发难,以司徒府私兵暗中保存实力为借口,要求司徒府交出大军的控制权。

    西凉铁骑兵临城下,长安城的豪强们居然挑起了内斗。

    叔父为了顾全大局,竟然主动放弃了兵权,让王林在司徒府中反省。

    送走伏完等人之后,叔父觉得长安城中豪强心思各异,恐怕会酿成大祸。

    这才派王林前往并州铁骑大营。

    姐夫,快点儿回师去救长安城吧!

    要是晚了一步,并州铁骑就无家可归了。

    王林为了请求吕布救长安,居然打起了亲情牌。

    吕布听完之后,沉默不语。

    毕竟中水乡对峙多日,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如今长安城不稳,并州铁骑的军心士气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吕布问:“公台,长安城有难,并州铁骑应该怎么办呢?”

    陈宫说:“主公,只能退兵诱敌了。”

    并州铁骑大举东撤,李儒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约束不了牛辅。

    只要诱惑牛辅追击,并州铁骑就可以大破西面的西凉铁骑。

    一来可以解决腹背受敌的问题;二来可以提升军心士气。

    吕布同意了陈宫的计策,开始了诱敌计划。

    ……

    中水乡西面,西凉铁骑大营。

    李文走进了大帐,对李儒和牛辅说:“大人,牛将军:长安城乱起来了,李傕等西凉铁骑主力围攻长安城。”

    长安城南门外,李傕将军问责司徒王允,直接导致了伏完发难,强夺长安城的控制权。

    樊稠驻军郿坞,堵住了并州铁骑的后路。

    吕布无奈,只得用主簿陈宫的计策,三万并州铁骑,已经在向东面的郿坞方向撤退了。

    李儒听了之后,并没有立即开口,而是分析起陈宫的用意来。

    牛辅却坐不住了,只听他嘟嘟囔囔着问:“军师,并州铁骑要跑,咱们追吗?”

    李儒说:“吕布的主簿陈宫,善于用计。”

    皇甫坚寿战死在东边的战场上,就是明证。

    千万不要小觑陈宫,否则就要吃大亏了。

    牛辅说:“军师多虑了。”

    如今即将陷入腹背受敌的是并州铁骑,吕布和陈宫,肯定是想着怎么把部队安全带回长安城。

    他们根本就没有精力算计咱们的。

    李儒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毕竟他与陈宫交手两次,算是各有胜负。

    然而李文一战重创,并州铁骑的骁将成廉全身而退。

    中水乡再战,皇甫坚寿战死,一万西凉铁骑死于非命。

    总的来说,李儒和西凉铁骑,在陈宫手上吃了一点儿小亏。

    如今并州铁骑突然东撤,李儒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陈宫是在挖一个巨大的坑,就等着西凉铁骑往里面跳呢?

    李儒说:“牛将军,陈宫多谋,吕布骁勇,这样的一对组合,实力非同小可,还是谨慎行事的好。”

    牛辅笑问:“军师该不会是被陈宫吓破胆了吧?”

    你们读书人就是麻烦,老是觉得人家会有阴谋诡计。

    在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阴谋诡计呀!

    哪一场战斗,不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成果呢?

    李儒见牛辅坚持要追,也不好再劝。

    他只是婉转的提出——想要走水路前往郿坞,联络樊稠部西凉铁骑,以备不时之需。

    牛辅只得同意了,让李文带领一千西凉铁骑,随行保护李儒。

    李儒离开之后。

    牛辅立即整顿三军,起程追赶吕布和并州铁骑。

    并州铁骑的后队,早就得到了陈宫的授意,一见到西凉铁骑的追兵,顿时就往两面的山坡上乱跑。

    牛辅势如破竹,一直策马狂追。

    追了十里,突然觉得一阵心有余悸。

    牛辅抬头一看,见是吕布骑着赤兔马,舞着方天画戟冲杀过来。

    牛辅吓尿了。

    对阵吕布,他可没有那个胆子呀。

    然而吕布马快,牛辅自忖逃不掉,只得硬着头皮顶了上去。

    吕布可没有理会牛辅的心情。

    反正双方已经彻彻底底的决裂了,这是生死大仇。

    两人见面之后,也没有什么废话,直接开打。

    吕布手中的方天画戟,照面就是一顿乱砸。

    牛辅胡乱的遮拦格挡,才坚持了三个回合。

    方天画戟的月牙,在牛辅的脖子上挂了一下。

    牛辅愣住了,继而首级凌空,残躯落马。

    西凉铁骑的悍将牛辅战死!

    陈宫安排的成廉,郝萌,宋宪,侯成从四面杀出,疯狂的追杀西凉铁骑。

    战斗持续了两个时辰,西凉铁骑溃散,并州铁骑大获全胜。

    陈宫两胜李儒,就开始骄傲起来了。

    看着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陈宫意气风发的对吕布说:“主公,看来大名鼎鼎的李文优,也不过如此嘛!”

    吕布问:“公台,你就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陈宫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哪里能够听得出吕布的言外之意呢?

    然而吕布,以为陈宫听进去了,又是大胜一场,也不好反复说出扫兴的话来。

    陈宫开始目空一切了,甚至幻想着吊打戏志才,捉弄郭奉孝。

    并州铁骑迅速的回军东进。

    刚过郿坞,吕布就来找陈宫,商议如何对付樊稠。

    陈宫不了解樊稠,便不以为然的说:“主公,大军正常行军,樊稠敢出郿坞,以赤兔马和方天画戟之威,一定可以破敌。”

    吕布听了陈宫的话之后,只是吩咐曹性等人小心戒备。

    并州铁骑东行五十里,正是精神松懈的时候。

    樊稠带着西凉铁骑,分九路杀出,将并州铁骑分割包围。

    李儒亲自指挥一千西凉铁骑,巧妙的借助地形,困住了吕布。

    并州铁骑的大将和陈宫顿时就与吕布失去了联系。

    西凉铁骑养精蓄锐已久,又是以逸待劳。

    再加上军师李儒的巧妙安排。

    樊稠可不是牛辅,他是李儒一手调教出来的统兵大将。

    常常以师礼敬奉李儒,对于李儒的命令,那可是一丝折扣都不打的。

    这回算计并州铁骑,名义上是樊稠指挥,实际上是李儒在居中调度。

    樊稠麾下的西凉铁骑,更是李儒一手打造的精锐之师,如今使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陈宫失了先机,又有一些轻敌大意,这才导致了并州铁骑险象迭生。

    李儒指挥着西凉铁骑,以牵制吕布为主,剩下的人重点照顾并州铁骑的普通士卒。

    西凉铁骑的装备,都是李儒以权谋私,把汉室府库中的精品优先调拨给了樊稠部。

    这可以说是李儒安身立命的本钱了。

    并州铁骑在装备上差了一筹,再加上体力方面的悬殊,一接战就落在了下风。

    更为要命的是——并州铁骑的武将优势被李儒的巧妙安排给限制了。

    西凉铁骑以绝对的精锐,重点攻击并州铁骑的普通士卒。

    这样一来,西凉铁骑的优势就越来越明显了。

    吕布战了一个时辰,斩杀的西凉铁骑,不过数十。

    面对近千的西凉铁骑,看着指挥若定的李儒。

    吕布终于承认失败了。

    吕布仰天长啸,用声音传出命令:

    各自突围,到潼关集结。

    高顺第一个接到命令,立即命令陷阵营,向东面攻击前进。

    路过中军大帐的时候,发现陈宫正带着百人队与西凉铁骑交战,忙上前解围,随后一起东撤。

    陈宫问:“高将军,怎么突然撤了呀?”

    高顺回答说:“公台先生,主公有令:大军各自突围,潼关集结!”

    陈宫还想问为什么,高顺已经带着人去接应保护辎重和家眷的魏续了。

    陈宫叹了一口气,只得跟上陷阵营的步伐。

    骁将成廉,带着郝萌一起跑路,他们身后跟了千余人。

    曹性神弓开道,宋宪和侯成紧随其后。

    数千并州铁骑,追随而去。

    并州铁骑的主力,被李儒一战消灭了大部。

    由于战斗发生在郿坞附近,史称:郿坞战役。

    根据战后有心人统计:

    西凉铁骑战死三千。

    并州铁骑战死两万有余,再也没有力量左右长安城的局势。

    李儒回师郿坞,开始了休养生息。

    ……

    弘农城,兴汉军驻地。

    杨修拿着情报,向刘正禀报扶风战斗的结果。

    刘正问:“德祖,并州铁骑败了吗?”

    杨修说:“从智谋上讲,各有千秋;然而从最后的结果上来讲,并州铁骑惨败。”

    陈宫与李儒,四次交手。

    两胜两败,两小两大。

    成廉西犯羽阳宫,三千并州铁骑仅剩千余人回归。

    这是陈宫第一军中谋划,以失败而告终。

    陈宫第二谋,诱灭皇甫坚寿部,算是小胜一场。

    陈宫第三谋,诈退诱敌,西凉铁骑的大将牛辅,死于乱军之中。

    并州铁骑大胜一场。

    郿坞战役,尚书令李儒首次谋算并州铁骑。

    以相等的兵力,逼迫吕布弃军逃命。

    西征的四万并州铁骑,生还者不足万人。

    李儒之谋,胜过陈宫。

    想来经历此番失败之后,陈宫应该老实一些了吧?

    郭嘉问:“侯爷,是时候准备接纳吕布和并州铁骑了吗?”

    刘正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杨修看得有些迷糊了——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第201章 王允捐躯

    刘正看着求知欲很强的杨修,一字一句的说:“吕布会不会归顺,关键在于长安城的局势。”

    西凉铁骑的主力,应该进长安城了吧?

    ……

    伏完拿到兵权之后,就开始排斥异己了。

    准确的说——是打击从东都洛阳城迁往西都长安城的豪强。

    这些背井离乡的豪强,在受到了伏完的打压之后,不仅痛恨伏完,还对轻易放权的司徒王允恨之入骨。

    长安城中的豪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了血腥的厮杀。

    刚开始的时候,还顾忌着规矩,到后来竟然开始了无所不用其极。

    什么道德底线,全都践踏得体无完肤。

    豪强再一次刷新了政争的下限。

    王允的顾全大局,却被伏完等人逼上了绝路,西迁的豪强们遭遇最致命的打击,根本就没有办法应对以伏完为首的地头蛇的打压。

    王允等人在朝堂之上的势力,更是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

    眼看生存空间就要消失了,两方之间更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西迁的豪强们索性发了狠,密谋打开长安城的城门,放西凉铁骑进城。

    数日之后,豪强们在长安城中充当西凉铁骑的内应。

    暗中约定好了时间,偷偷的打开了长安城的城门,李傕,郭汜和张济,带着十万西凉铁骑,一齐拥入了长安城。

    司徒府的家将左冲右突,拦挡不住。

    他只得带着数百骑兵,赶往青琐门外,大声呼唤:“现在情势万分危急了!”

    请司徒大人上马,一同出了长安城,先去潼关的张辽部并州铁骑驻地避难,然后再图谋良策。

    王允拒绝了家将的提议,义正辞严的说:“只求社稷安康,先帝显灵保佑臣民!”

    使得汉室国家,转危为安。

    这才是我平生的宏图大愿。

    要是苍天降罪,我王允情愿奉献出身家性命。

    用我的死,来换取天下安宁。

    如今面临危难关头,我一个人苟且偷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愿意用这一腔热血,告诫兴汉侯等人——敢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努力以国家为念!才是人间正道。

    家将再三相劝,王允却是固执己见。

    家将无奈,只得陪王允在长安城中等死。

    时间才过了不到半个时辰,长安城的各大城门火光四射,竟然照红了天空。

    豪强私兵见势不妙,只得舍弃了家小,狼奔豕突的逃命去了。

    李傕和郭汜,放纵西凉铁骑,大肆抢掠长安城。

    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都死于混乱之中。

    次日,十万西凉铁骑围困长安皇宫。

    病急乱投医的文武百官们,在温德殿内跪倒,奏请献帝——到宣平门平息动乱。

    献帝有些害怕,就问王允:“司徒大人,听说李傕好凶,真的要去吗?”

    王允说:“陛下莫怕,有老臣陪着你。”

    献帝见王允胸有成竹,这才同意起驾。

    李傕等人望见天子的车驾华盖,就知道是献帝驾临。

    李傕忙命令:

    西凉铁骑大礼参拜,齐呼:“万胜!”

    十万西凉铁骑,气冲斗牛。

    令皇宫内外,风云色变。

    献帝倚楼而立,高声喝问:“西凉铁骑没有诏命,却敢在皇宫重地聚众闹事,你们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呢?”

    李傕、郭汜抬起头,大声向献帝控诉说:“董太师可是百官之首,陛下的社稷功臣。”

    无端被王允谋杀,事后也不经过廷尉议罪。

    这太师董卓到底有没有罪,我等一概不知。

    司徒王允,好像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吧?

    董太师冤死奸佞王允之手,更有皇甫嵩大人一同遭致祸事。

    作为董太师的属下,我们这些人,只是想替他老人家申冤。

    找司徒王允报仇雪恨,至于造反,那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只要捉住了王允,西凉铁骑就退出长安城。

    王允就站在献帝的身边,听到了李傕的说辞之后,情知无法善了。

    王允说:“陛下,老臣本来替江山社稷着想的,可是事与愿违。”

    由于行事鲁莽,考量不足。

    这才导致了廷尉不曾定罪,太师董卓,不教而诛。

    为国家埋下了祸根。

    事已至此,老臣愿意以死赎罪。

    陛下切不可顾惜老臣,给西凉铁骑犯上作乱的借口,以免误了国家。

    老臣愿意出去自投罗网,让西凉铁骑杀了泄愤。

    献帝自从有了王允,再也不用半夜三更做噩梦了,是以徘徊不忍,舍不得肱股之臣去死。

    王允摆脱了献帝的小手,从宣平门的城楼上跳了下楼去,大声问:“你们不是要找我吗?”

    李傕、郭汜拔剑在手,叱间:“董太师犯了什么罪呀,居然不经廷尉议定而秘密杀害呢?”

    王允说:“董卓贼的罪过,弥天亘地,不可胜言!”

    那日董卓老贼伏诛。

    长安士民,皆相庆贺,你们难道就没有听说过吗?

    李傕、郭汜质问:“一派胡言,太师要是真的有罪,怎么可能不明正典刑呢?”

    王允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既然落到了你们手中,唯有一死而已!”

    郭汜挺剑便刺,把王允杀死在了皇宫大门口。

    关于王允的事迹,史官有诗称赞: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郭汜杀了王允,还不解气,于是就派人将王允宗族老幼,尽数收押。

    郭汜本来打算全部杀了祭奠太师董卓,突然想起了兴汉侯刘正当年的檄文。

    于是就下令男丁为奴,女眷入军营侍奉有功将士。

    处置完王允宗族之后,李傕、和郭汜寻思着,既然已经反了,不如杀掉献帝,自己登基做皇帝。

    郭汜说:“既然走到皇宫口,不杀献帝谋求大事,更待何时呢?”

    郭汜挥动长剑,吩咐西凉铁骑攻打皇宫。

    张济说:“万万不可。”

    今日若是杀了献帝,恐怕天下之人,是不会服气的。

    不如仍旧奉献帝为主,赚得天下诸侯进入长安城。

    先剪除羽翼,然后杀掉献帝,天下就是咱们的了。

    李傕、郭汜听了张济的话之后,认为言之有理,这才收起了杀心。

    献帝站在宣门楼上,见西凉铁骑聚而不散,于是就问:“王允都已经死了,西凉铁骑为什么还不退走呢?”

    李傕、郭汜说:“我们为了汉室法度,举兵诛杀王允。”

    有功于汉室,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赐爵,故而不敢退军。

    献帝为了打发走西凉铁骑,于是就问:“你们想要封什么样的爵位呢?”

    李傕、郭汜和张济三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

    张济与樊稠交好,西凉铁骑中人尽皆知。

    于是他就替樊稠也写了一份。

    献帝无奈,只得一一照准。

    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

    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

    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领兵屯郿坞。

    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武关。

    其余西凉铁骑等大小将领,各为校尉。

    李傕等人心满意足,然后谢恩。

    西凉铁骑退出了长安城。

    本来皇甫嵩已经草草安葬了董卓。

    不料在皇甫嵩死了之后,豪强们却掘出了董卓的尸身,再次虐尸。

    这一次,连皇甫嵩的尸首也没有放过。

    李傕为了标榜自己,于是就令追寻董卓尸首。

    耗时十余日,只获得了一些零碎皮骨。

    李傕无奈,索性就以香木雕成形体,安凑停当,大设祭祀。

    为了表达对董卓的尊崇,李傕用上了王者衣冠棺椁,选择了黄道吉日,迁葬长安城西。

    下葬之后的那天晚上,天降大雷雨,平地积水,深达数尺,霹雳震开了董卓的棺椁,将尸首提出了棺外。

    其实这是负责守夜的伍习在捣鬼。

    伍习是伍琼的侄子。

    他受过叔父伍琼很多恩惠。

    后来伍琼当殿被杀,伍习就开始深恨董卓了。

    如今天助伍习,这才借着雷电天气的掩护,制造了天厌董卓的假象。

    李傕只好等天气晴朗之后,再度下葬。

    当天夜晚,伍习又故伎重施。

    当第三次改葬的时候,伍习干脆下了狠手。

    用猛火油把董卓的零皮碎骨,以及那香木尸身,统统化为了灰烬。

    这样一来,董卓想要入土为安,根本就不可能了。

    然而伍习的恶行,却被郭汜有所察觉。

    只是伍习骁勇,郭汜才没有声张。

    就这样,长安城又回到了西凉铁骑的手中。

    远在金城的韩遂,听说李傕等人把握朝政,却是犯起了红眼病。

    韩遂带着八健将,又力邀马腾,一起东进,打算李傕等人而代之。

    马腾也觉得勤王之名封侯快,于是就纠合数万人马,与韩遂一起屯兵陈仓。

    尚书令李儒,再度用计,马腾三战而败,孤身逃回了陇西。

    韩遂自负智计,率领大军继续东进。

    李儒一把火,烧得韩遂大军崩溃了。

    樊稠趁胜追击,一直到了陈仓附近。

    韩遂势单力薄,于是就以同乡之谊求情。

    樊稠心想,要是杀了韩遂,金城郡就会成为羌人的天下。

    为了给凉州汉人留下一道屏障,樊稠大义释韩遂。

    樊稠命令部将驻军陈仓,虎视西凉。

    随后就带着主力回到了郿坞。

    恰逢李傕差人来请樊稠,邀请他参加长安城的新年大朝会。

    李儒说:“李傕面善心狠,你这一去就是羊入虎口呀!”

    樊稠说:“大家同袍二十年,怎么可能痛下杀手呢?”

    就这样,樊稠自以为是的拒绝了李儒的意见。

    当樊稠带着五十名西凉铁骑离开了郿坞之后,李儒也带着李文悄悄的去了幽州,在西山城隐居。

    樊稠进长安之后,发现张济也到了,两人正要叙话。

    李傕派人来请,邀两人赴宴。

    酒宴开始之后,李傕亲自替樊稠斟酒。

    樊稠没有怀疑,举起酒樽一饮而尽。

    突然腹中一阵绞痛,樊稠问:“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呢?”

    李傕说:“枉顾法度,私纵韩遂!”

    樊稠不信,韩遂对于金城郡,到底意味着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

    如今用这个借口杀人,那不是作贼心虚吗?

    樊稠说:“韩遂对于金城郡来说,那就是汉人的靠山。”

    一旦杀了韩遂,金城郡就会乱了。

    到头来受苦的,依旧是汉室百姓。

    你们用这样的理由杀我,不觉得太下作了吗?

    郭汜说:“樊稠,怪只怪你占据了陈仓,挡住了大家回家的路。”

    李傕不再说废话了,直接唤出左右埋伏的刀斧手,乱刀砍死了樊稠。

    毕竟离毒发还有一段时间,李傕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樊稠死。

    可怜樊稠,单纯的想要夸游长安城,却搭上了身家性命。

    权势果然最能腐蚀人心,李傕当政三月,居然就开始对手足兄弟动手了。

    樊稠的死,吓坏了赴宴的张济。

    张济忙跪地请罪,双手奉上了兵符。

    李傕说:“平阳侯多虑了!”

    樊稠妄自尊大,自是罪有应得。

    你可是长安南面的屏障,怎么可能有事呢?

    不要伤心了,樊稠的那些西凉铁骑,就交给你了。

    也算是给你压压惊。

    樊稠与咱们不是一路人,这长安城的繁华,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张济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的领受了樊稠的兵符印信。

    从此之后,张济就在武关扎根了。

    至于长安城就成了李傕和郭汜的地盘。

第202章 潼关军议

    就在李傕等人在长安城中耀武扬威的时候,吕布等人几经周折,终于进入了潼关。

    吕布顾不上疲惫,直接召集八健将开军事会议,讨论并州铁骑的出路问题。

    陈宫主持会议,认为可以先投靠张扬,再鸠占鹊巢,从此纵横并州,则东进冀州,西略北地,南望中原,北定中部鲜卑。

    天下诸侯,当有并州铁骑的一席之地。

    张辽问:“军师,我只想请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算计张扬呢?

    要知道张扬的身后,可是有河内张家撑腰。

    得手之后,拿什么安抚张家呢?

    第二个问题是——并州地广人稀,如何恢复经济,筹措军费,并州铁骑如何生存呢?

    第三个问题是——太原王家,丁家以及强势切入的袁家,军师有什么手段应对呢?

    陈宫还真没有仔细的考虑过这些问题。

    他听了张辽的话之后,才开始审视自己的计策,发现想当然的成分占了很大的比例。

    原以为打下一块地盘就可以了,却没有想到打下一块地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

    毕竟并州铁骑的战斗力就摆在那里,然而面对袁绍军,还有垂死挣扎的张扬军,想要守住并州,至少得准备二十万以上的军队。

    目前并州的人口不足百万,养兵极限是五万并州铁骑。

    算上边境的民兵队伍,十万并州军,就是极限。

    这不足百万的人口之中,上党和太原两地,就占了近半的人口。

    如此一来,并州铁骑想要扩长,就得大肆招纳流民。

    然而并州苦寒之地,想要吸引流民,至少陈宫是没有办法做到了。

    陈宫说:“主公,咱们可以去兖州或者是豫州。”

    吕布说:“公台,你别逗了。”

    先说兖州,那里面有曹操和戏志才。

    兖州豪强在刘岱的带领下,对曹操可是心悦诚服。

    并州铁骑过去,又有几分胜算呢?

    豫州就更不可能了。

    汝南袁家,经过四代人的积累,又有陈家和阎家的支持。

    袁术经商多年,别的没有就钱多。

    这样一位才大气粗的主儿,你认为并州铁骑有机会吗?

    高顺也说:“当年兴汉侯,借助黄巾军大起义的东风,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折腾出了五大山城。”

    从豫州,兖州,冀州和青州弄了三百万人口,也只敢兴建五大山城。

    后来太师董卓专权,废除少帝,拥立献帝。兴汉侯才抓住了机遇,扩张为九郡之地,使得兴汉军的控制人口达到了千万的规模。

    兴汉军依旧没有盲目扩张,而是专心编练水师,积极参与诸侯讨董。

    直到西凉铁骑退出洛阳城,曹操回归兖州,兴汉军进驻弘农郡,这才开启青州攻略。

    兴汉军地跨三州,拥有一千二百万百姓,占据了整个天下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天下第一大诸侯。

    韩馥拥有冀州三郡,人口两百万。

    黑山张燕,人口一百五十万。

    袁绍拥有司隶和太原,人口两百三十万。

    曹操占据中原腹地兖州,拥有人口二百五十万。

    盘踞长安的西凉铁骑,拥有人口一百万。

    徐州牧陶谦,治下人口一百六十万。

    樊城刘备,拥有人口五十万。

    襄阳刘表,拥有人口两百万。

    长沙太守孙策,拥有人口一百八十万。

    汝南袁术,治下人口五百万。

    益州刘璋,人口三百五十万。

    南中孟获,人口一百九十万。

    陇西马腾,人口二十五万。

    金城韩遂,人口二十五万。

    上党张扬,人口十二万。

    幽州刘虞,人口八十万。

    孙西公孙瓒,人口二十万。

    辽东公孙度,人口三十万。

    交州士燮,人口一百一十万。

    扬州刘繇,人口四百五十万

    高顺看着手上的情报,这可是从长安皇宫中顺出来的好东西。

    汉室天下,总人口约五千万。

    按照三十抽一的比例,兴汉军可以成军四十万。

    更何况卢门五郎,所控制的地盘,占了天下总人口的一半。

    若是卢门中人不内斗,这天下归属还真不好说。

    高顺说:“综上所述,并州铁骑最好的出路,就是投效兴汉军。”

    吕布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看向了座中诸将。

    骁将成廉抛砖引玉——作为武将,替汉室戍边,才是应有之义。

    曹性倒也不隐瞒,直接明言——可以光明正大的跟黄忠比武,值了。

    魏续摇动晃脑一番之后,才说:“主公,真想过兴汉军那样的好日子。土豆咸鱼罐头,管够!”

    宋宪和侯成说:“跟兴汉军一起战斗,找马超报仇。”

    郝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也同意跟兴汉军。

    毕竟并州铁骑和兴汉军,还是有交情的。

    张辽说:“主公,当年的香火之情,如今正是用上的时候了。”

    陈宫问:“大家为什么不同意自立门户呢?”

    吕布回答说:“公台,并州铁骑追随太师董卓,好不容易才拥有精兵五万。”

    然而郿坞一战,咱们就剩下的这么点儿人了。

    如今天下诸侯,成气候的十大诸侯,都是拥兵超过十万。

    并州铁骑拼不起呀。

    更何况丁建阳公有令:

    并州铁骑的根在北方边境,永远做一个替汉室戍边的武人。

    朝堂纷争,不适合并州铁骑。

    吕布命令:

    张辽提前出发,与兴汉军进行联络,协调并州铁骑投效的相关事宜。

    吕布等人相继开出潼关。

    刘正得知吕布来投,忙命令陈到与贾诩汇会,同时通知靖海将军甘宁,准备在平陆接应。

    刘正又让郭嘉准备起程,兴汉军到陕县集结。

    吕布带着并州铁骑,在杨修的引导下进入了兴汉军对面的军营。

    在双方营地的中间,搭起了凉亭,双方开始了正式的接触。

    吕布等人大礼参拜了刘正,定了主臣名份,接下来的,就是并州铁骑的编制问题了。

    刘正示意杨修,宣读兴汉军的整军命令:

    并州铁骑,都尉以上成员,进入兴汉军校带薪进修三个月。

    吕布的级别,参照兴汉军六大将军的级别提升半格核定俸禄。

    普通的并州铁骑,需要进入北山劳动改造营学习半年。

    陈宫进入参谋部供职半年。

    刘正问:“奉先,公台,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吕布说:“侯爷,我是武将,只想尽快上战场。”

    刘正回答说:“奉先,磨刀不误砍柴工!”

    并州铁骑纳入兴汉军的管理体系,得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毕竟处于两个系统的的两支军队,如今要合而为一,这后勤保障上的差异,也得尽快调整到位。

    兴汉军已经拥有成熟的后勤保障体系了,并州铁骑要想融入其中,就得了解情况。

    特别是大军的统帅,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后勤保障的问题。

    陈宫问:“侯爷,并州铁骑将兵分离之后,还有机会聚在一起吗?”

    刘正回答说:“兴汉军是一个整体,并没有特殊的存在。”

    鉴于并州铁骑的情况,兴汉军给予的初步编制是并州铁骑一万人,想要扩编就得拿战绩来换。

    高顺将的陷阵营保持不变,特别授予特战营训练大纲。

    高顺将军可以在南山城选择训练基地。

    曹性将军组建一支神射军,编制三千人。

    张辽将军组建铁狮军,编制三千人。

    至于人员,优先从改造完成的并州铁骑中选拔,不足部分由兴汉军预备役进行补充。

    刘正想了想,又把郝萌,魏续,宋宪和侯成四个,暂时分配到糜芳的护航队伍,等待着进修完成,正式替并州铁骑赚取小金库。

    陈宫问:“侯爷,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刘正回答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求人不如求己。

    兴汉军各部,都会有自己的小金库,以备不时之需。

    并州铁骑目前的小金库,就前段时间张辽运送过来的物资,价值一百亿兴汉币。

    这笔钱暂时以并州铁骑小金库的名义,存入兴汉钱庄,由并州铁骑上下共同监督使用,向总参谋部报备。

    毕竟集体的财物,诸位想来不至于贪没吧?

    要是出现贪没的情况,刑部会按律治罪的。

    至于各位的后顾之忧,从加入兴汉军的这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兴汉军各级将领和执政官,都有与身份相匹配的福利待遇。

    由你们的家人代领。

    毕竟作为常年在外作战的将军,过分关注福利待遇也不太现实了。

    正在这个时候,贾诩走了过来,对刘正说:“侯爷,甘宁将军的船队到了。”

    刘正忙说:“走,一起去看看吧!”

    一行人走向了码头。

    刘正一见到甘宁,率先迎了上去。

    看着甘宁那健硕的身躯,刘正笑着说:“兴霸,越来越精神了,看来小日子过得不错嘛?”

    甘宁苦笑着说:“侯爷,有你这么打土豪的吗?”

    郭嘉说:“兴霸,咱们兴汉军的海军,那可是富得流油。”

    小心刑部那帮家伙,那可是鸡蛋里挑骨头的主儿。

    如今到了船上,你得让兴汉军的战士们,吃好喝好玩好。

    这“三好将军”你可不能让众人失望呀?

    甘宁说:“行了,奉孝!”

    到了船上,天上飞的不敢说;水里游的,每天不重样儿。

    怎么样,够意思了吧?

    杨修问:“侯爷,怎么老是吃肉喝水呀?”

    陈宫忙问:“吃肉我明白,喝水是什么意思呢?”

    杨修忙解释——兴汉军有规矩,军中不得饮酒。

    然而庆功宴怎么办呢?

    谁打了胜仗,就自己掏腰包,请所有的人吃肉喝水,改善伙食。

    吕布也来了兴趣,忙问:“德祖,打了胜仗还得自己掏钱请客,这又是什么规矩呢?”

    毕竟兴汉军是一个整体,如今有着无数的小战场,或许前面在打胜仗的时候,另外一个地方的同袍,正在顶着压力勉强的支撑着。

    这就是独木不成林,得学会看见同伴的付出。

    一顿肉和水,花不了几个钱。

    然而却是对同袍的尊重和肯定。

    某一支部队打了胜仗,荣耀是属于整个兴汉军的。

    栈桥很快就搭建好了,赤兔马作为陆上神驹,对于水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无论如何都不肯登船。

    刘正的红龙马听见了赤兔马的哀求之后,打了一个响鼻,率先踏上了栈桥。

    然后扭转马头,挑衅的望着赤兔马。

    赤兔马怒了,马王的尊严,不容挑衅。

    赤兔马心想——头可断,血可流,面子不能丢。

    当年斗阵平手给了红龙马,那可是一生的耻辱。

    如今临河登舟拼胆量,要是再比不过红龙马。

    赤兔马就得把天下马王的位置,拱手让给红龙马了。

    赤兔马的骄傲,不允许有丝毫的胆怯。

    然而赤兔马的骨子深处,还是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的。

    吕布看着赤兔马那副跃跃欲试,却又不敢下蹄的样子,只得苦笑着了一声,率先迈上了栈桥。

    吕布摇摇晃晃的牵着赤兔马走,幸好甘宁见状,忙安排人架设带护栏的标准栈桥。

    郭嘉找到了甘宁,低声说:“兴霸,你是故意的吧?”

    甘宁义正辞严的说:“怎么可能,我只是想见识一下,超神吕布的能耐而已。”

    调皮的甘宁,居然也搞起了恶作剧。

第203章 吕布水战

    吕布摇摇晃晃的登上了座船,赤兔马居然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甘宁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原来超神吕布,也不是万能的呀。

    至少在水面上,甘宁找到了一丝自信。

    郭嘉小声的问刘正:“侯爷,你说兴霸会不会挑战奉先呢?”

    刘正想了想,随口回答说:“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也不知道,等着看吧!”

    反正上了这艘船,一切都得甘宁说了算的。

    至少水面上的事情,想要超越甘宁的,没有几个人。

    然而超神吕布,自号天下无双,怎么可能到了水面上就成了软脚虾呢?

    兴汉军的一众文武,包括吕布等新近投效的将领,都上了甘宁的座船。

    杨修是自来熟,很快就跟陈宫打成了一片,又找贾诩斗了一回嘴,才蔫了吧叽的回到甲板上,对着太阳数星星。

    典韦找上了骁将成廉,继续就“小飞戟为什么无法伤害对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一致认定——战场上的武将,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角色,小飞戟想要偷袭成功,那就可以去买兴汉军的军需福利彩票了,保准能够中头奖的。

    人活着的时候,总得有一个希望的,不是吗?

    典韦明白了——小飞戟是用来救急和救场的。

    真正取胜的手段,还得要过硬的本领。

    歪门邪道,始终是不长久的。

    宋宪和侯成也找上了马超,询问了一下——“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话,天天都有人在说。

    为什么两人拼了命战斗,结果还是输给了马超呢?

    马超抬起头看着天,幽幽的说:“在绝对实力面前,神马都是浮云哪?”

    宋宪和侯成终于懂了,原来那句话,要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才有市场。

    高顺和陈到一起,在纸上推演陷阵营的军阵,似乎在十面埋伏的情况下,如何展开自救呢?

    高顺直接说了四个字——不动如山。

    想要啃下陷阵营,就得崩坏一口牙。

    黄忠早就拉着曹性走了,两人悄悄的在角落里,讨论“如何在摇摆不定的船只上瞄准目标。”

    为了有说服力,居然射起了捕食的水鸟。

    黄忠一箭射死鱼。

    曹性一箭扑三鸟。

    黄忠的箭,时机拿捏上恰到好处。

    在水鸟将食未食的时候命中目标,这简直就是神乎其神。

    曹性的箭,精准度也是恰到好处的。

    毕竟要让三只鸟到一条运动轨迹上,也是需要精心算计的。

    张辽和赵云,刀枪碰撞,直接用武功说话。

    张辽的适应性很强,到了船上也没有什么不适。

    赵云经过十年的勤学苦练,在水上也能如履平地。

    一个天纵英才,就是不怕水。

    一个则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两人步战,倒也相得益彰。

    斗战五十个回合,没有马力可以借助,张辽的刀重,又是第一次在甲板上打斗。

    张辽体力不支,败北。

    刘正和吕布,靠在楼船的栏杆上。

    刘正问:“奉先,当年咱们第一次并肩战斗,有十年了吧?”

    吕布认真的计算了一下,才回答说:“侯爷,是十一年。”

    想当初在石门障上——吕奉独战千军,刘佑兴以巧破力。

    刘正带走了血战余生的精锐。

    吕布练出了叱咤风云的并州铁骑八健将。

    在汉室的这片土地上,温侯吕布,天下无双。

    兴汉侯刘正,一言九鼎。

    刘正又问:“奉先,到幽州打鲜卑人,你后悔了吗?”

    吕布回答说:“这是义父建阳公的意思。”

    刘正不得不承以——执金吾丁原,确实是大英雄大豪杰。

    舍生取义,这可难倒了多少英雄汉哪?

    并州铁骑的活路,可是丁原用性命换来的。

    正在这个时候,甘宁走了上来,对吕布说:“奉先,在陆上你可以称雄!”

    如今到了水面上,你还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吗?

    甘宁的眼中,燃起了熊熊战意。

    吕布舞动着方天画戟,一字一句的回答说:“武将要发出声音,不是靠一张嘴,而是它。”

    甘宁立即向吕布挑战。

    吕布应战之后,拍着赤兔马的脖子,示意并肩作战。

    赤兔马扭扭捏捏,死活不肯下水。

    红龙马发出一声高吭的嘶鸣,载着刘正,凌波飞驰。

    梨花枪红缨漫舞,卷起了片片水花。

    赤兔马可不干了——红龙马都敢下水,它为什么就怂了呢?

    赤兔马驮着吕布,在河面上站定。

    吕布问:“兴霸,你的坐骑呢?”

    甘宁说:“一号坐骑太大,没有办法带进来,只能让二号顶缸了。”

    甘宁一声呼啸,一只水兽破浪而来。

    甘宁的二号坐骑,是一头十米来长的巨鲸。

    骑鲸甘宁,峨眉双刺在手,气势如虹。

    坐马吕布,方天画戟上肩,不怒自威。

    红龙马摆动龙尾,也是斗志昂扬。

    甘宁与吕布一战,涛浪卷起两米来高。

    第一回合,两人旗鼓相当。

    赤兔马斗巨鲸,也是不分上下。

    两人各自弃了坐骑。

    吕布凌波而立,甘宁踩水抢攻。

    然而峨眉刺轻巧,敌不住方天画戟。

    五十回合之后,方天画戟拍开巨浪,找上了甘宁。

    一直称雄于海上的甘宁,一战败北。

    吕布这个天下无双,果然名不虚传。

    三人回转座船。

    红龙马精神抖擞,嘶鸣不已。

    赤兔马两腿颤颤,靠在拴马桩上找安全感。

    红龙马不断的扬蹄挑衅,赤兔马闭目养神,不予理会。

    甘宁问:“奉先,你不是早鸭子吗?”

    吕布说:“兴霸,武艺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一通百通了。”

    甘宁想了想,确实如吕布所言,步战和水战,就像倚山傍水,其实是不分家的。

    或许三流武将会偏科,专精步战,或者是水战。

    达到二流的时候,步战和水战皆宜。

    晋升一流,无论是什么地形,都可以适应。

    超级武将以上,陆上胜猛虎,水上赛蛟龙。

    战斗已经不受水陆的影响了。

    甘宁说:“这一战还真是痛快呀!”

    吕布也说:“到了水上,才知道举重若轻的奥妙呀。”

    吕布很感激甘宁,原本难以寸进的戟法,居然有了一丝提升。

    特别是借助水势,戟法的招式更加的圆润了。

    坐船的日子是很无聊的,再看着每菜必鱼的伙食。

    张辽等人都有些受不了的。

    吃惯了羊肉的人,用吃羊的办法来吃鱼,那画面简直就是——一根小小的鱼刺,害哭一员大将。

    第一个倒霉的人,就是魏续。

    虽然他一再坚持说自己没有哭,只是被呛出了眼泪;但是张辽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立场坚定的做起了证——魏续吃鱼哭了。

    吕布倒也聪明,直接对甘宁说:“兴霸,鱼刺为什么要留着呢?”

    土豆咸鱼罐头,就做得很好嘛!

    要是人手不够,并州铁骑的人也可以帮忙打打下手。

    鱼刺还是挑干净的好。

    就这样,一行人顺流而下。

    从高唐港口弃州登岸,甘宁让吕蒙带队回乐安港驻地,然后随军北上。

    建安五年三月,即就是公元193年三月。刘正回到了梅园。

    回到梅园的当天,就召开了军政会议。

    重新编练四方队伍,八大将军。

    吕布为镇北将军,温侯。

    麾下张辽,高顺,曹性,陈宫。

    等到进修学习结束之后,带领三万并州铁骑,进驻代郡。

    赵云为镇东将军,真定侯。

    魔下徐荣,张绣等人,驻军扶黎。

    马超为镇西将军,河间侯。

    麾下庞德,华雄,李蒙,王芳,驻军河间。

    太史慈为镇南将军。

    麾下魏延,周泰,张郃,驻军定陶。

    黄忠为护农将军,南山侯,麾下黄叙,周仓,方悦,郝昭,高览,驻军渤海郡。

    典韦为护国将军,北山侯,麾下贾穆,黄舞蝶,张宁,驻军北山城,保护中枢梅园的安全。

    甘宁为海军大将,乐安侯。

    麾下徐盛,吕蒙,驻军乐安。

    泉州大本营,由甘瑰主持。

    陈到为铁壁将军,中山侯。

    一万红衣卫,闲时守护梅园,战时随刘正出征。

    行军主簿郭嘉,梅园侯。

    行军司马贾诩,兰园侯。

    总执政官鲁肃,菊园侯。

    青州刺史沮授,竹园侯。

    梅兰竹菊四君子,就是兴汉军的四大支柱。

    至于情报安全局的总负责人王越,封锦衣侯。

    与此同时,刘正宣布:

    正式执行兴汉军封侯政策以及养侯办法。

    军功侯以军功封侯,用军功养侯,没有军功,或者是军功不足的人,降级处理,直到撤爵为止。

    政略侯拿政绩说话,具体的办法参照军功侯。

    献金侯与前两侯并立,养侯办法就是出钱,每年拿出一笔钱,支持兴汉军,就可以保持爵位。

    最后就是封侯的底线:

    军功侯起步为团长以上级别,特例可以先授予团长,再进行封侯。

    政略侯的标准很简单,治下民众达到二十万,就可以申请封侯,由兴汉侯刘正,核实之后加封。

    至于养侯办法:

    一是每增加十万人口,爵位提升一级。

    二是升官,新纳入的管理范围也算是治下人口。

    至于献金侯,只要交得起钱,谁都可以凭借着献金凭证申请。

    同时,刘正让贾诩管理爵位升降的初步名单。

    最后再由刘正批准用印。

    郭嘉筹建“三侯俱乐部”,凡是封侯的人,都可以成为会员。

    三侯俱乐部的成员,都拥有提案权。

    只要获得五十人联名支持,就可以提交郭嘉审核,最后决定是全员讨论,还是提案驳回。

    在三侯俱乐部大院前,立了一块石碑——士不据地。

    就是要用这样的办法,来警告三侯俱乐部的成员,一定要慎用手中的权利。

    顶风作案或者是情节严重的人,一旦被逐出了三侯俱乐部,就永远失去了提案的资格,也不允许再次加入。

    兴汉商会会长张世平,成为了第一位万金侯。

    甄宓的母亲张氏,本来可以做万金侯的,又觉得名字不好听,降了一格,做了千金侯。

    至于百金侯,一共出现了三千人。

    兴汉军的商业繁荣,可见一斑。

    刘正觉得兴汉军真正的支柱,就是那些百金侯们。

    每一位百金侯,都代表着五十万以上的兴汉币收入。

    据鲁肃的执政衙门统计,在兴汉军管辖范围之内,人均收入突破了三千元兴汉币。

    然而大头却是商业和战场缴获。

    这部分人口,不足百万人。

    有一千一百万的普通百姓,都是被平均了。

    在代郡的某些地方,个人收入都在一百元兴汉币以下。

    新近接手的青州,甚至有人的年收入不足十元兴汉币。

    刘正看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心中也是如坠冰窟。

    按照各地的生活水平,十元兴汉币,只够勉强的解决温饱。

    想要生活得好,至少要两百元以上。

    想要富足的话,就得三千元以上。

    至于土豪,十万元兴汉币,只是一个门槛。

    消除贫富差距,刘正自忖办不到。

    于是就制定了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青州普遍不低于五十元兴汉币。

    代郡最低标准为一百元兴汉币。

    让治下的百姓吃饱穿暖,就是刘正的奋斗目标。

    为了照顾更多的百姓,刘正决定开启青州大道工程。

    南至东海郡,西南至定陶城。

    青州大道的建设标准,参照幽冀大道。

    关于最低工资标准,青州大道工程为不得低于五百元兴汉币每年。

    同时为了让大家都吃得起饭,各地的最低粮价为每千克零售价:

    一元兴汉币。

    至于精粮和好粮,价格不做限制。

    兴汉军终于开始了整饬内部。

第204章 黄县粮案

    刘正三令五申,粮食价格不能动,然而总有利欲熏心之辈,想要尝试一下兴汉军的刀锋。

    青州东莱郡黄县,是刘正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管亥带着青州黄巾军投效了兴汉军之后,管承就开始了,在整个东莱郡范围之内开设管家粮店。

    由于管亥的照应,管家粮店很快就遍布了东莱郡,成了黄县最大的粮商。

    沮授为了迅速的安定青州,一方面引入糜家,另一方面就是扶持青州的本土商家。

    管家粮店就这样进入了沮授的视线。

    当沮授得知了管承是管亥的亲弟弟的时候,平抑东莱郡粮价的任务,就交给了管家粮店来执行。

    沮授万万没有想到,管承可不是管亥。

    管承的贪婪,打了沮授一个措手不及。

    刘正明令青州的最低粮价必须要在每千克一元兴汉币之下。

    然而管家粮店的卖出去的粮食,最低价格都在十元兴汉币之上。

    导致了东莱郡九成以上的百姓吃不起粮食。

    兴汉军的一系列政令,在东莱郡内根本就推广不下去。

    青州情报站东莱分站,直接把情报送到了梅园。

    刘正看着手中的情报,心中也是感慨万分。

    屁股决定脑袋,在高位上呆久了,当初那个为民请命的管家,摇身一变,居然成了盘剥百姓的恶人。

    难道这就是天下豪强的通病吗?

    刘正叫来郭嘉,直接问:“奉孝,对于管承,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

    郭嘉说:“侯爷,咱们得去青州一趟了。”

    就这样,刘正带着进修结束的管亥,陈到和郭嘉,以及一千乔装打扮的红衣卫。

    悄悄的潜入了黄县,进入了百花楼。

    特战营在廖化和龚都的带领下,秘密的进入黄县,随时准备待命。

    刘正坐镇百花楼,让一千红衣卫分头监控管家粮店。

    刘正问管亥:“看着管家的蜕变,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管亥回答说:“侯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管家当初为了生存,可以亲近百姓。

    如今力了利益,居然盘剥百姓。

    这花了十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好名声,却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毁于一旦了。

    郭嘉走了进来,对刘正说:“侯爷,黄县情报站的负责人到了。”

    刘正说:“管将军,咱们一起见一见吧!”

    黄县情报站的负责人,是羊耽。

    这羊耽的父亲羊续,在朱隽和刘正等人荡平南阳黄巾军之后,就被表奏为南阳太守。

    羊续在南阳郡中颁布政令,为百姓兴利除害,全郡上下都欢悦佩服。

    当时有权有势的何家以及富豪人家袁家,都崇尚奢侈华丽。

    羊续对此深为憎恶,因而常常背道而驰,身穿破旧的衣服招摇过市。

    太守出行乘用的车马,也很简陋。

    南阳郡太守府属吏之中有一个人,曾向羊续贡献活鱼数条。

    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

    后来有消息传出——羊续喜欢吃水煮鱼。

    南阳三十余县令,接二连三的向羊续献上活鱼,以作晋身之阶。

    羊续无奈,只得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众一众县令官员们看。

    以此来告诫他们,以后不要再献活鱼了。

    劳民伤财而已,倒不如替百姓做好事,办实事。

    羊续的妻子得知羊续做了高官之后,就带着儿子羊秘,来到郡中官邸找他,想要跟着享清福。

    羊续却把老婆孩子拒之门外。

    羊续的妻子只好带着羊秘回到了青州老家,继续织布种田,维持生计。

    羊续所有资产,只有布制的衣服、破旧的衣,数斛盐和麦而已。

    堂堂南阳郡太守,汉室的两千石高官,居然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这也太稀罕了吧?

    其实羊续的俸禄,都用来赈济流民了。

    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南阳郡的人口总量,迅速的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

    后来羊续积劳成疾,才在建安元年辞官回归青州老家。

    以读书写字维持生计。

    羊秘问:“父亲当年抛弃我和母亲,如今时穷,又来找我们做什么呢?”

    羊续对儿子羊秘说:“我自己可供使用的东西,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

    拿什么来养活你和你的母亲呢?

    羊秘大哭,为官清廉如阿父,苛刻妻儿近乎于无情。

    羊续自言不曾后悔,活南阳郡生民百万,立羊氏万代根基,苦了一个女人,几个孩子,这笔买卖划算。

    羊续的家教极其严格,又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了好榜样。

    羊续的为官态度,直接影响了下一代。

    青州纳入兴汉军管辖之后。

    羊秘做了政务官员,羊耽却阴差阳错的上了情报学校。

    结业之后,羊耽从普通的情报员做起,积功升任了青州情报站的高级情报员。

    为了调查黄县粮案,羊耽临危受命,到黄县主持情报工作。

    羊耽说:“属下羊耽,拜见侯爷。”

    刘正说:“羊站长不必多礼,直接把收集到的情报讲出来吧,让大家都听一听,东莱郡的局势,已经糜烂到什么地步了。”

    羊耽点了点头,忙开始了讲述。

    管家粮店,在东莱郡内一共有一百零八家分店。

    主要从事两项业务。

    一是平价收购官粮。

    青州刺史沮授,为了扶持地方产业,以每千克五角兴汉币的价格向管家粮店供粮,并且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二是高价向百姓卖粮。

    其中招远县最贵,每千克二十元兴汉币;栖霞县第二,每千克十八元兴汉币。

    蓬莱县的粮价最低,每千克五元兴汉币。

    黄县本地的粮价,每千克十元兴汉币。

    蓬莱县多为渔民,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不大,沮授又规定了最低销量,这才迫使蓬莱县的管家粮店把粮价下调。

    按照管家粮店的办法,一旦兴汉军当初给予东莱百姓的福利消耗完之后,很多人将会陷入赤贫状态。

    东莱郡的百姓称兴汉军为输血管,却又骂管家粮店为吸血管。

    青州善政,只肥了管家。

    刘正听完之后,问管亥:“管将军,管家祖上也有大贤,怎么也想要家族至上呢?”

    涸泽而渔,就是管家对待乡邻百姓的态度吗?

    管亥说:“侯爷,我无话可说。”

    管家,任凭侯爷处置。

    郭嘉说:“侯爷,调兵吧!”

    东莱郡的几大县令,都姓管。

    黄县的县令,叫做管卯。

    黄县警察队长,叫做管丁。

    管家二十四子弟,按照十二生肖排名。

    其中管亥为首,管承第二。

    管丁排行老五,管卯排行老八。

    黄县警察队伍,编制三百人,据说是当年的黄巾力士。

    刘正问:“成武,是这样的吗?”

    管亥回答说:“侯爷,当初为了保护东莱郡,我把一万黄巾力士一分为二。”

    后来局势稳定,就没有召回。

    因此,那些人才没有参与改造学习。

    正在这个时候,隔壁的包间传来了争吵的声音。

    羊耽说:“侯爷,是管承三人。”

    刘正示意不要说话,听一听隔壁的人怎么说。

    管卯问:“二哥,五哥,大哥还是没有回信吗?”

    管承回答说:“老八,别说了。”

    老子他妈的这几个月,赚得盆满钵满的。

    只要别人不挡咱们管家的财路,就不用理会。

    管丁说:“要是大哥回来就好了。”

    有大哥主持大局,拿下青州将军张郃,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管承说:“当年的兴汉侯,带着病痨鬼郭嘉,也能开创一番事业。”

    咱们管家二十四兄弟,个个都是人杰,先拿下东莱郡,再鲸吞青州。

    咱们也可以做一路诸侯了。

    也不知道大哥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一箭未放,就投了兴汉军。

    管卯说:“二哥,说句实在话。”

    兴汉侯雄才大略,青州大富已经不远了。

    咱们不如收手吧?

    兴汉侯三令五申,不许哄抬粮价。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万一东窗事发,咱们管家,千年的传承根基,只怕就要失去了。

    管承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管家已经走上了对抗兴汉军的道路。

    魏武侯曹操,答应事成之后,封大哥管亥,做青州刺史。

    这一回,管家豁出去了。

    管卯说:“二哥慎言!”

    镇南将军太史慈,就钉在了定陶城,最近又调了魏延的独立军进驻。

    东海郡有周泰将军的丹阳军。

    不远之处的乐安郡,海军徐盛将军的两栖军就在那里生根了。

    吕蒙将军的第三舰队,也在黄河入海口徘徊。

    管家还是老老实实的投效兴汉军,至少可以荣华富贵。

    管丁说:“八弟,你又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

    青州人口百万,就是百万青州军。

    青州将军张郃,兵不过三万,怎么可能是咱们的对手呢?

    只恨我没有大哥那样的威望,无法登高一呼。

    管承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咱们还是先做好准备,压榨青州百姓的自救潜力。

    这样一来,当大哥带领大家揭竿而起的时候,青州百姓为了活命,肯定会响应追随的。

    管卯说:“二哥,兴汉军五大山城,据说存粮千万斛。”

    咱们这样小打小闹,又能消化多少呢?

    管承说:“世家商会的代表已经来了,据说拥有百亿元兴汉币,前期十亿元,就是来试试水的。”

    反正青州百姓不认得兴汉币的真假,用假币向青州百姓收粮,再高价卖粮套取真币,再用真币到青州官仓去买低价粮,转运中原。

    几乎是空手套白狼,咱们管家可以吃完兴汉军,再吃曹操军。

    管丁是半个军人,有一定的保密意识。

    管丁说:“二哥,这样明目张胆的讲出来,不怕坏了大事吗?”

    管承说:“我就是想放出风声。”

    毕竟假币,总得有人试试水。

    这蛇有蛇道,鼠有鼠道。

    假币的流通,也得看兴汉军的反应。

    刘正听到这里,就对身边的郭嘉说:“奉孝,你的对手来了。”

    郭嘉回答说:“侯爷,戏志才那家伙越来越阴险了,咱们要反击吗?”

    刘正问:“咱们不是有很赌博手段吗?”

    虽然这些手段兴汉军明令禁止,但是祸害一下三师兄曹操,还是可以用上一回的。

    通知刑部,彻查“假币案”,一定要找到根源在哪里呢?

    既然魏武侯曹操喜欢兴汉币,咱们就拿出五百亿贯五铢钱,也让兖州尝试一下断货的痛苦。

    主要收购:

    粮食,铁矿,木材和动物皮毛。

    戏志才果然厉害,那就看谁更厉害。

    幽州出产,以后只收兴汉币,至于五铢钱,作为战略储备。

    迫使几个邻居接受兴汉币。

    郭嘉说:“侯爷,假币出现,对兴汉军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刘正说:“通知糜竺,加强防伪措施的革新。”

    向兖州百姓开放兴汉币兑换业务,同时大宗交易,减少现金,一律通过兴汉钱庄完成转账。

    这样一来,曹操军想要迅速的变现,就会困难重重。

    通知各州的兴汉钱庄营业点,开展存兑业务。

    存入五铢钱,折价兴汉币。

    各营业点只能用兴汉币作为准备金,收获的五铢钱一律送到南山城。

    这样一来,减少五铢钱的流通,增加兴汉币的流通。

第205章 管承造反

    就在刘正在百花楼中布置任务,打算顺滕摸瓜解决假币问题的时候。

    管承三兄弟却是回到了家中。

    管丁接到密报:

    兴汉侯刘正已经进入了青州东莱郡。

    随行人员不详。

    管卯看完情报,忧心忡忡的对管承说:“二哥,看来是东窗事发了呀!”

    管承点了点头,刘正不管政务,这一点兴汉军上下都心知肚明。

    然而这一次出行,居然保密程度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兴汉军的情报系统果然厉害。

    管承才与世家商会达成合作协议,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居然就有兴汉军高层暗访。

    管承说:“老八,弄一个大工程,向太守府申报招工。”

    管丁问:“二哥,这招工有什么讲究的地方吗?”

    管卯只得站出来解释,招工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用意是——把五千黄巾力士重新聚集起来。

    管承点了点头,五千黄巾力士,就是黄县管家的倚仗。

    管丁忙表示,全力配合。

    ……

    百花楼中,刘正的会客厅。

    廖化问:“侯爷,真的要调动大军吗?”

    刘正幽幽的说:“元俭,青州太平了十年,得敲响警钟了。”

    刘正也不想大军进剿,然而为了长治久安,有些血是不可避免的要流的。

    廖化和龚都带着特战营出动,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黄县危机。

    然而治标不治本,暗中潜伏的对手就不会在第一时间冒头,引而不发才是最危险的。

    只有大军碾压下,管承才会狗急跳墙,把所有的力量都展示出来。

    廖化忙告辞出去,派人向青州将军张郃传达了兴汉侯刘正的命令。

    郭嘉走了进来,对刘正说:“侯爷,红衣卫的装备已经进城了。”

    刘正笑了,有了红龙马和梨花枪,整个人都精神了。

    刘正说:“奉孝辛苦了,关于假币的案情,进展如何呀?”

    郭嘉回答说:“有眉目了,源头似乎在定陶城中。”

    刘正命令:

    定陶城全城戒严,困住世家商会三天。

    至于没收的假币,运回兴汉人民银行中山城总部,进行仔细的研究,找出差距,同时进行技术革新,增强百姓的识别能力。

    ……

    两天后,张郃已经就位,对黄县形成了包围。

    吕蒙也带着第三舰队,在蓬莱一带海面上展开了军事演习。

    刘正在百花楼中,进行了一番布置,一千红衣卫连夜开始了布防,特战营也进入了预定的作战位置。

    刘正说:“奉孝,命令羊耽:撤出黄县。”

    想来管承,不至于明目张胆的加害一个兴汉军的高级情报员吧?

    待到羊耽成功的离开了黄县之后,刘正开始了下步行动。

    陈到说:“侯爷,都准备好了!”

    刘正问:“防火措施准备周全了吗?”

    食物安全防护就位了吗?

    水源是否足以应付,以及用水安全方面的细节都审查过了吗?

    应急预案确定好了吗?

    要是战局不利,撤退路线确定好了吗?

    刘正一连问了好多问题。

    毕竟孤军深入黄县,很多问题都会接踵而来的。

    按照黄县目前的情况,管承肯定把粮价虚高的罪过往兴汉军头上推。

    至少在短时间之内,黄县的民心不属于兴汉军。

    想当初管亥在东莱郡的时候,整个黄县,甚至是东莱郡,乃至于大半个青州,那日子虽然说不是特别的滋润,但是也不至于吃不起粮。

    特别是兴汉币正式流通以来,黄县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

    农村倒是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然而庄稼才种下去,距离收获的日子还长着呢?

    再说农民穷怕了,收获了粮食,肯拿出来卖的人肯定是在少数。

    在这种靠天吃饭的年代,农民收获的粮食肯定得留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一来,黄县城中的百姓,只能吃管家粮店的高价粮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管承这样一搞,黄县百姓不恨管家,唯独痛恨兴汉军。

    这就是为什么势力扩张之后,会有一段时间的疲软期。

    毕竟新收的地盘,百姓们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

    再加上新政策的冲击,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没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来理顺,各种矛盾就会接二连三的爆发。

    更有管承这样的人推波助澜。

    直接的后果就是获利的东莱百姓还没有尝到甜头。

    那些利益受损的黄县百姓,可是清晰的看着腰包在缩水。

    失去利益的黄县百姓才不会管长远利益。

    同样的家资,在管亥当政时期可以吃得很好。

    然而轮到兴汉军当政,黄县百姓过得比乞丐还不如呢?

    管承再挑拨离间一下,兴汉军就里外不是人了。

    刘正原以为和平接收青州,可以迅速的扩张势力,却没有想到,得到却是这样一个结果。

    青州这么大,肯定不只是一个管家,看来粮食安全,不能交给私人代劳。

    刘正说:“奉孝,通知青州刺史沮授:由青州将军张郃,在青州范围之内,开设兴汉粮店,实行军事化管理。”

    刘正心想,既然沮授扶持管家的办法失败了,那就让兴汉集团进入青州,做一回过江猛龙。

    紧接着,兴汉侯刘正进驻百花楼的消息,被郭嘉巧妙的放出了风声。

    管亥大惊失色,忙下跪说:“侯爷开恩,我愿意去说服管承!”

    郭嘉说:“管将军,你不能现身,否则青州就要血流成河了。”

    管亥不能理解,郭嘉只能解释清楚。

    管承为了对抗“士不据地”政策,已经同魏武侯曹操以及世家商会达成了协议。

    想要劝说管承回头,只怕是不可能的了。

    管承既然决定搅乱青州,就一定会拿管亥大做文章。

    要是管亥去见管承,那就是自投罗网,送上门去给叛军当吉祥物。

    除了让更多的人流血之外,根本就没有办法制止悲剧的发生。

    如今东莱郡的人口有近五十万。

    黄县最多,占了十八万。

    管亥要是去了,至少有八成的人会爆动。

    十余万叛军,这个数字太惊人了。

    然而没有管亥,就凭管承上蹿下跳的折腾,能够有一成的人参与叛乱,就不错了。

    郭嘉最后总结说——怪不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管亥说:“我可以现身说法,引导黄县百姓安分守己呀!”

    郭嘉冷笑着问:“管将军,你真以为到了管承的手中,你还有机会开口说话吗?”

    管亥不信,毕竟管承是一母同胞的弟弟,怎么着也不至于对亲哥哥动手吧?

    郭嘉觉得管亥太天真了,管承不会伤害,他身后的人呢?

    世家商会勾引管家,出动的人应该是世家商会的会长司马朗。

    他肯定会把管亥当成一张王牌。

    在没有搞清楚管亥的态度之前,司马朗肯定不会冒险的。

    管亥想要开口说话,除非配合管承的行动,让青州血流成河。

    就在刘正等人商讨对策的时候,管承,管丁,管卯以及曹操军的代表司马朗,带着五万黄县百姓,围攻百花楼。

    刘正说:“成武,你先去劝一劝吧!”

    管亥站在门楼上,望着那些拿着扁担和木棍的人,以及队伍后面五千精铁制式装备的黄巾力士,忍不住热泪盈眶。

    管亥高声说:“黄县百姓们,我是管亥,我回来了。”

    黄县粮价,骇人听闻,都是我那不肖的弟弟管承在作孽。

    大家放心,我既然回来了,肯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大家都散了吧!

    管承等人听了管亥的话,顿时就没有了主意。

    毕竟管亥是黄县的大名人,至少九成的百姓都认识他。

    司马朗问:“管承,有没有可能说上面的人是冒名顶替的呢?”

    管承说:“伯达兄,别开玩笑了。”

    前面的几万人,个个都认识我大哥。

    咱们要是不认管亥,这仗就不用打了。

    身前的这些人,都会把咱们撕碎的。

    管丁说:“二哥,伯达大哥!”

    如今大哥管亥,就站在百花楼上劝百姓们散伙呢?

    还是想个主意吧!

    否则青州就再也没有反对兴汉军的声音了。

    就在几人商议对策的功夫,最前面的三万百姓,听了管亥的劝说,陆陆续续的散伙回家了。

    司马朗见势不妙,忙对管承说:“事到如今,只能放手一搏了。”

    管承大哭说:“黄县的百姓们,兴汉军无道,控制了大哥管亥。”

    杀上百花楼!

    抢救大渠帅!

    两万黄县百姓,拿着扁担木棍,蜂涌而上。

    五千黄巾力士,居然裹上了黄巾,跟在黄县百姓后面冲锋。

    刘正再也看不下去了,背过了身,冷冷的说:“杀,一个不留!”

    郭嘉犹豫了,嚅嚅着说:“侯爷,他们都是普通百姓呀?”

    刘正说:“当他们拿起武器,攻击兴汉军的时候,就不是了。不要多说了,执行命令!”

    陈到没有犹豫,一千红衣卫,就是一千张连弩。

    陈到分为前后两队,轮番上阵。

    一刻钟之后,围攻的黄县百姓死伤殆尽。

    五千黄巾力士,开始与红衣卫接战。

    刘正说:“奉孝,发信号吧!”

    管亥知道,大军一旦进城,黄县就完了。

    管亥跪倒在刘正的面前,哭喊说:“侯爷开恩!”

    刘正说:“成武,已经开战了,就没有办法回头。”

    刘正直接告诉管亥,兴汉军肩负一千二百万百姓的命运。

    刘正作为兴汉军的领头人,不敢死,也死不起。

    要是兴汉侯倒下了,这一千二百万百姓,就会成为别人分食的对象。

    至于眼前的这些尸首,兴汉军已经给过机会了,就只能一杀到底。

    这场战斗,没有胜利者。

    就算是暂时的胜利者曹操,很快就会为他的行为,付出血的代价。

    张郃为了增援刘正,纵兵进城。

    凡是挡路的,一律格杀勿论。

    三万兴汉军,围攻幸存的黄巾力士。

    司马朗想要悄悄的逃走,被愤怒的黄县百姓撕成了碎片。

    几千失去了家人的黄县百姓,奋不顾身的围攻黄巾力士。

    毕竟大家冷静下来之后,都不是傻子。

    只是不冷静的人都已经死了。

    冷静下来的人想要报复,就只能围攻管承三兄弟了。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管承三兄弟力战而亡。

    然而管亥仍在,管家未灭。

    血战余生的黄县百姓,纷纷跪倒在了百花楼前,高声大喊:“侯爷,黄县百姓,冤哪?”

    刘正亲自下了百花楼,扶起最前面的人,悲恸的说:“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只要合理,我就答应你们了。

    管家粮店哄抬粮价,又唆使百姓,围攻兴汉军。

    两万百姓,喋血百花楼。

    管承虽死,管亥未灭!

    我们不服,冤枉哪?

    郭嘉问:“侯爷,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呢?”

    刘正回答说:“管家立世千年,根深蒂固。”

    是时候连根拔起了,否则还会有恶事发生。

    试看整个东莱郡,居然被管家二十四人杰把控了。

    传令海军大将甘宁,让他亲自调度。

    将管亥等管家子弟及其分支宗族,以及那些参与围攻百花楼的黄县百姓的家人。

    通通打包,流放吕宋岛。

    郭嘉无奈,只能通知甘宁准备,又让青州刑部衙门准备卷宗,打算对管家粮店的涉案人员,以及百花楼事件的参与者,进行集体宣判。

    依法治国,兴汉军必须要坚持到底。

第206章 兖州动荡

    建安五年四月初一,兴汉军治下青州东莱郡黄县,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流血事件。

    据事后统计,一共有近五万百姓死于非命。

    与流血事件牵连甚大的幸存者也有三万多人。

    其中管家各支族人两千余人,剩下的都是普通的黄县百姓。

    青州刑部衙门,紧急到黄县进行现场办公。

    首先宣判的是管亥:

    养不教,父之过。

    管承之父早死,管亥也算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长兄为父,既然代行父责,理应代父受过。

    这是第一桩罪。

    私自遣散黄巾力士,又没有向兴汉军总参谋部报备,这才给了管承造反的勇气,严重渎职,罪名成立。

    这是第二桩罪。

    两罪并罚,按照兴汉军法律程序,判决如下:

    管亥流放吕宋岛,立即执行。

    徐盛带着两栖军全员出动,派出一个班的人,把失去了精气神的管亥,送上了甘宁的海船。

    随着判决的不断生效。

    接二连三的管家成员也被送上了船。

    接下来的就是涉案的普通百姓的家人。

    无论老幼,一律流放吕宋岛。

    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流放,被送出海的黄县百姓达到了三万人。

    黄县也由十八万人口的大县,变成了人口不足十万的中县。

    刘正看着满目疮痍的黄县,望着郭嘉,一字一句的说:“奉孝,既然三师兄已经出招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刘正命令:

    将司马朗的人头,封装送给曹操。

    准备两百亿贯五铢钱,到兖州收粮。

    哄抬粮价而已,谁不会呢?

    关于兖州粮战,刘正让糜竺主持。

    至于兴汉人民银行,由刘义接手。

    刘正可不想再出一次管承事件。

    对于糜芳的品性,刘正有些信不过,自然就连累到了糜竺的任用。

    这次为了给曹操一个教训,兖州商战开启,刘正才让糜竺主持大局。

    反正兴汉军十年之内没有财政危机,糜竺肩上的担子倒也不重。

    再加上印制兴汉币的工作移交给了刘义。

    糜竺就可以按照刘正的要求布置粮食大作战。

    ……

    兖州陈留郡,魏武侯府。

    曹操看着司马朗的人头,对戏志才和荀彧说:“志才,文若:七郎这次是真的发狠了。”

    五万黄县百姓,说杀就杀了。

    三万黄县百姓,说流放就流放了。

    还流放到那个什么吕宋岛,大家听说过是什么地方吗?

    黄县城内,顿时就空了一半。

    就连携十万黄巾军投效的管亥,以及传承千年的管家,都被打包送到了吕宋岛。

    这样的霹雳手段,简直就是枭雄哪?

    偏偏七郎,一直都是妇人之仁的好好先生形象。

    荀彧说:“主公,兴汉侯打击豪强的决心,看来是不可动摇的。”

    戏志才幽幽的说:“主公,没有想到兴汉侯对自己手下的人,也是一视同仁的。”

    执行士不据地政策的时候,可是一丝折扣都没有打呢?

    曹操说:“七郎这次的反应真的是太快了。”

    咱们布置了半年,兴汉军只用三天就破解了,估计沮授再也不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吧?

    荀彧说:“主公,士不据地政策,对豪强的伤害太大了。”

    沮授也想搞一块封地,建一座宗祠,最后再修一回族谱,光宗耀祖之后,才能扬眉吐气。

    管家身份特殊,正是合适的试验对象。

    否则就不是东莱郡一个地方生乱,而是整个青州了。

    可怜的管承一家,成了踩雷的敢死先锋队。

    沮授的行为,代表着兴汉军治下一部分人的心声。

    他们衣食无忧之后,就想着光耀门楣了。

    这次的试探,就是想破坏兴汉军的土地政策。

    反正死的是人人喊打的黄巾力士和黄县百姓,对于沮授那样的新贵来说,了解兴汉侯刘正的意志最为重要。

    毕竟兴汉侯刘正,对治下的百姓好,更是千方百计的解决了执政官们的后顾之忧。

    这对手下人的呵护程度,那是没有得说的。

    沮授这样的老人,当然不希望后来者分润权利,于是就怂恿管承一家找死。

    沮授按照兴汉侯刘正的命令供粮,却又不加以监督,任凭管家哄抬粮价。

    这样一来,沮授就彻彻底底的撇清了自己。

    兴汉军依法办事,沮授犯了失察之罪,被判降爵一等,依旧是青州刺史,荣华富贵不曾减少半分。

    然而黄县的百姓和管家,却是死了的人白死了,活着的人还得背井离乡,到吕宋岛继续受罚。

    兴汉军治下的执政官们,用一个管家,就探明了兴汉侯刘正执行“士不据地”政策的决心和铁腕手段。

    这样一来,大家都会趋利避害,不再碰触兴汉侯刘正的底线。

    戏志才听了之后,忧心忡忡的说:“主公,兴汉军吃了亏,肯定是要报复的。”

    以兴汉侯的脾气,曹操军只怕是有大麻烦了。

    兖州生变,只怕就在眼前,必须要早做准备。

    曹操问:“志才,依你看来,兴汉军会强攻兖州吗?”

    戏志才回答说:“大军压境,倒也不至于。”

    然而兴汉侯刘正手下的郭嘉,可是喜欢剑走偏锋。

    正在这个时候,负责粮草辎重的卫兹走了进来。

    曹操问:“子许,你有什么事情吗?”

    卫兹回答说:“主公,大事不妙啊!”

    兖州今年风调雨顺,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预计今年的粮食总产量,超过一千五百万斛。

    除去食用之外,可用于交易的粮食大约在五百万斛。

    按照正常的交易,曹操军可以采购军粮三百万斛。

    然而就在前几天,一股神秘的势力用高价采购了四百万斛粮草。

    据说是世家商会之一的崔家,具体的负责人是崔金。

    这崔家本来是清河郡崔氏,后来兴汉军进入之后,崔家不想放弃土地转而经商做官,于是就南下兖州。

    他们以金钱开道,广置田地,以崔琰和崔林为首,在衮州重建崔家。

    然而崔金认为,经商是大势所趋,于是就留在了清河郡。

    崔琰为了迅速的发家致富,这才同意与崔金合作,共同的倒卖粮草。

    就在昨天,四百万斛粮食已经完成了交割,全部运进了定陶城。

    从今天开始,各大种植粮食的豪强们开始了限制粮食交易。

    其中边让的边家,以及陈留张家,拥有粮食两百万斛,就是不肯投入市场。

    兖州粮荒,在粮食丰收的季节,居然毫无征兆的提前到来了。

    曹操听了卫兹的话之后,对戏志才说:“志才,如今粮食问题是关键。”

    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一带多有田产。

    今年也是大丰收,预计可以有一百五十万斛粮食入库。

    曹操的想法是先把曹家的粮食拿出来,先解燃眉之急。

    然后说服边家和张家,共同解决粮荒。

    戏志才说:“我的麾下有一人,名字叫应邵,精通商业运作。”

    转运粮食也是行商,派他过去帮忙转运粮草,正是不二人选。

    应邵领命去了徐州。

    然而远水不解近渴,兖州的粮荒愈演愈烈。

    越来越多的豪强,加入了粮食禁售的行业。

    他们都以边让和张邈为首,组成了粮食联盟。

    曹操派人请来边让和张邈,苦口婆心的说:“两位,兖州粮荒,还请施以援手。”

    张邈刚要开口说话,就被边让制止了。

    边让说:“魏武侯,兖州出产的粮食,能够用于交易的部分,已经被人买走了。”

    我们这些人手中的粮食,可是命根子呀。

    我们得回去跟大家伙商量一下,才能作出答复。

    戏志才问:“两位,请问你们需要几天时间呢?”

    边让回答说:“三天。”

    曹操说:“粮食问题迫在眉睫,三天时间,就得饿死人了。只能给你们一天的时间。”

    边让还想据理力争,张邈忙说:“好,就一天。”

    边让和张邈召集粮食联盟的人,开会讨论——如何答复魏武侯曹操的放粮请求。

    众人各抒己见,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边让和张邈作为粮食联盟的代表,把粮食联盟的条件交给了曹操。

    曹操接过一看,顿时就气炸了。

    只见上面写着:

    第一,张邈要做财政官,取代荀彧的地位,同时掌握五铢钱的铸造权。

    第二,边让的边家,代替卫兹掌管曹操军的粮草后勤,粮食联盟负责采购任务,各家利益均沾。

    戏志才见曹操脸色有异,忙问其中缘故。

    曹操忙把手中的丝帛,递给了戏志才。

    戏志才接过一看,心就凉了。

    这两个条件,曹操军一个都不敢答应。

    五铢钱事关国计民生,交给张张邈的张家,那以后的兖州,可就不在曹操军的掌握之中了。

    第二个条件就更狠了,粮草辎重,可是曹操军的命脉。

    交给边让,这曹操军就成了提线木偶了。

    这是要断曹操军的后路呀。

    然而要是不答应,迫在眉睫的粮荒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边让见曹操沉默不语,于是就施压说:“魏武侯,粮食联盟的条件已经开出来了,没有商量的余地。”

    曹操军要是答应,粮食联盟立即开始放粮进入市场。

    反之,曹操军自己看着办吧!

    兖州粮食联盟,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曹操听完之后,看了一眼戏志才。

    戏志才无奈,只得点了点头。

    曹操大吼一声:“来人!”

    许褚进门候命,很快就把边让和张邈抓了起来。

    曹操又让人传令:

    虎豹骑统领曹纯,带着三千虎豹骑,首先围攻张邈的张家。

    屠了张邈满门之后,又去查抄边家。

    粮食联盟的成员纠结了三千人,共同保护边家。

    然而虎豹骑是曹操军中的精锐。

    只是一个冲锋,就撞倒了边家的院墙。

    一面倒的屠杀,令粮食联盟的乌合之众彻彻底底的崩溃了。

    激战半个时辰,边家血流成河。

    边让的儿子边礼,见势不妙就想放放火烧粮,与曹操军玉石俱焚。

    曹纯眼疾手快,一刀砍死了边礼。

    剩下的人不敢再战,纷纷弃械投降。

    曹纯一面命人收拢俘虏,一面按图索骥,缉拿粮食联盟的成员。

    两个时辰之后,陈留郡太守衙门前的广场上,一千二百二十三名罪犯,全部在押待罪。

    曹操让兖州廷尉衙门的负责人程昱,宣读罪状,进行判罚。

    程昱站在高台之上,大声宣布:

    边让和张邈等罪犯,擅自囤积居奇,坐视粮荒蔓延,犯了滔天大罪。

    判处:斩立决!

    执行人:魏武侯曹操。

    曹操在一百虎卫军的保护之下,左边戏志才,右边荀彧。

    三人先走到了边让的面前。

    边让破口大骂,曹操摇了摇头,拔出青釭剑,一剑刺死了边让。

    张邈垂头丧气的低下了头,成王败寇,这是一种觉悟。

    曹操觉得索然无味,于是就把青釭剑放到了荀彧的手中。

    曹操说:“文若,这张邈就交给你来杀吧!”

    荀彧虽然说饱受儒家六艺的熏陶,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杀过人。

    如今赶鸭子上架,只能闭着眼睛瞎刺一通。

    张邈痛得忍不住了,开始了破口大骂,先骂荀彧,再骂曹操。

    荀彧依旧在砍张邈。

    奈何张邈的血太厚了,砍了足足一刻钟,依旧没有完成任务。

    张邈痛得厉害,骂声更高亢了。

    另一边的戏志才再也看不下去了,杀人不过头点地。

    戏志才决定给张邈一个痛快,拔出了腰间的文士长剑。

    长剑电射而出,一击必杀。

    张邈终于死了,荀彧喘着粗气,到旁边呕吐去了。

第207章 损公肥私

    边让和张邈的死,还只是一个开始。

    随着程昱的话音落下,虎豹骑战士开始了以百人为一队,轮番上前杀人。

    这场刑杀,一直持续了半个时辰。

    陈留府衙前的广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查抄了粮食联盟之后,曹操缴获了粮食近四百万斛。

    然而由谁来主持将粮食投入兖州粮食市场呢?

    青州管家的哄抬粮价,令曹操心有余悸。

    兖州粮食联盟拿粮食大作文章,想要架空曹操,更是让整个曹操军如临大敌。

    曹操开始头痛了,毕竟兖州初定,要是在粮食问题上栽了跟头,只怕曹操军的处境就更不妙了。

    粮食的重要性,曹操从青州发生的动乱就可以看得出来——豪强的贪婪,会把善政给折腾成恶政的呀。

    既然外人不可信,那就用自家人吧!

    曹操给了曹洪三百万斛粮食,用来平抑兖州粮价。

    然而在夏侯家,荀家的唆使下,曹洪的贪欲被无限制的放大了许多倍。

    为了压榨兖州百姓,维持高昂的粮价。

    曹洪并没有遵照曹操的指示放粮平抑物价,而是将少量的粮食投入市场,获取暴利。

    有了曹洪的带头,兖州豪强有样学样。

    这样一来,兖州的粮价就一直居高不下了。

    陈留等地的百姓迫于生计,只得将大部分的家庭收入用来购买粮食。

    从而导致了生活水平的下降,普通百姓对曹操军的认可程度越来越低。

    毕竟大家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才同意投效曹操军的。

    如今曹操军除了杀人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善政。

    粮食联盟被连根拔起之后,兖州粮食的价格却没有多大的变化。

    普通的百姓没有获得利益,所有的好处都被夏侯家,曹家,荀家,陈家,程家等五大豪强瓜分了。

    以田家和薛家为首的地方豪强,觉得投效曹操就是一个错误。

    为了自家的利益,薛家开始了与黑山张燕的秘密联络。

    田家更是直接联络上党太守张扬。

    为的就是找个机会,取曹操而代之。

    曹操以为杀了边让和张邈,又让自家人掌握粮食平抑粮价。

    然而曹操忘记了一件事情——曹家也是豪强。

    豪强的贪婪,在曹洪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再加上曹洪坚持认为——曹操军讨伐国贼董卓的失败,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缺粮。

    如今曹洪掌握了三百万斛粮食,当然不愿意投入市场平抑物价,而是想留着给曹操军自己食用。

    曹洪的自作主张,很快就将曹操军推向了危险的边缘。兖州粮价的居高不下,直接导致了各行各业的成本激增。

    甚至辛勤劳动的人们,还不如那些等待大户人家施粥的流民活得滋润。

    消极怠工的思想渐渐的严重了。

    毕竟谁也不想努力的劳动了一天,还不如那些流民吃得好。

    人们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劳动的报酬已经赶不上粮价上升的速度。

    本来以前辛勤劳动,可以吃肉喝酒。

    如今辛勤劳动,维持温饱都比较勉强的。

    由粮价而引发的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正在吞噬曹操军的民心。

    曹洪的守财奴性格,更是让这场危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曹操问:“文若,兖州的粮食问题解决了吗?”

    荀彧回答说:“主公,真是奇怪呀!”

    三百万斛粮食投入市场,应该彻底的平抑粮价才是,怎么可能会出现粮价不降反增的情况呢?

    戏志才说:“主公,还是找曹洪过来问一问吧!”

    曹操听了戏志才的话之后,也觉得只能先了解一下情况。

    于是就派人去找曹洪。

    曹洪直接告诉曹操,兖州粮价还有上涨的余地。

    毕竟兖州百姓手中的存粮,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

    等到普通百姓手中的粮食完全消耗之后,粮食的价格才会上升到一个相对的极限。

    到了那个时候,曹操军再抛售手中的粮食,肯定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曹操军的粮食问题,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

    夏侯家,曹家等家族,不仅可以收回成本,还能小赚一笔。

    曹操说:“子廉,你的想法很美好。”

    然而粮食问题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仅仅是三天时间,就有二十万流民涌入了定陶城。

    再要拖上十天半个月的,兖州还能剩下多少人呀?

    曹洪说:“人少才好呀,反正咱们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戏志才说:“子廉将军,曹操军目前有兵员十万,治下总人口两百余万。”

    平均下来,二十几个人养一个军士。

    再减去不事劳作的豪强,和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

    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大概的比例是十个人来养活一个闲置人口。

    要是人口流失,种田人的压力就会上升。

    要是达到了以五养一的极限之后,曹操军只怕不用别人来攻打,就得自行崩溃了。

    诸侯之间,首先拼的是军力,然而到了最后,还是要拼经济实力的。

    饿着肚子打胜仗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

    曹洪这才知道,原来粮价事关人口动向。

    兖州粮荒,百姓就得向四方迁移。

    虽然安土重迁,但是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曹洪说:“主公,我错了,我现在就去放粮。”

    曹操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说:“已经迟了。”

    倘若不是曹洪自作主张,凭借着斩杀边让和张邈的余威,趁机放粮平抑粮价。

    豪强在惊惧之下,不敢忤逆曹操军。

    这场兖州粮荒,自然就可以消弥于无形。

    然而曹洪这么一闹,曹操杀人立威的目的就成了一个笑话。

    豪强以曹洪为榜样,把曹操给逼上了绝路。

    曹操如何处置曹洪,将直接关系到曹操军的粮食政策。

    荀彧说:“主公,为了粮价,必须要当机立断。”

    曹洪问:“文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荀彧忙解释,想要平抑粮价,就得杀人。

    而此番炒作粮价的人,就是曹洪。

    如果曹洪不死,豪强就会继续的囤积居奇,曹操军投入多少粮食进入市场,就会被豪强分食得一干二净。

    以曹操军目前的粮食储备,跟豪强展开粮价争夺战,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也就是说,正常的商业手段打压豪强,是行不通的。

    然而要使用法律手段对豪强进行摧残,曹洪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荀彧总结说:“杀死曹洪,兖州粮荒自解。”

    不杀曹洪,等到百姓流失过半之后,豪强为了保住剩下的人口,也会主动的平抑粮价。

    毕竟高价粮没有了市场,豪强在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之后,当然得想办法留住必备的人口。

    有粮食缺口的存在,粮价才有炒作的余地。

    要是兖州没有人了,粮食缺口就会缩小,再想炒作也没有人买单呀。

    戏志才说:“主公,文若的话在理。”

    死一个曹洪,那是在向豪强表决心。

    为了留住人口,杀人的刀是绝对不会犹豫的。

    想要成就大事的人,至亲也是可以牺牲的。

    曹洪的死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可是依法治理兖州的最好宣传手段。

    豪强再想对抗曹操军政策的时侯,就得掂量掂量了。

    曹洪听到这里,就知道祸闯大了。

    曹洪大礼参拜曹操,义正辞严的说:“主公,我愿意赴死!”

    只是家人无辜,还请代为照料,毕竟同为曹氏子弟,打断了骨头也是连着筋的呀。

    曹操的枭雄本色,这一刻就展露出来了。

    曹操说:“子廉,不用跪了。”

    兖州虽然名为曹操军治下,但是有名无实。

    如今的兖州,依旧在豪强的控制之下。

    曹洪就算是不犯错,别的豪强也会拿曹家的人大做文章。

    他们总得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来光明正大的反对曹操军颁布的政令。

    曹操军发展至今,最大的倚仗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

    倘若不讲亲情斩杀曹洪,心腹之人离心离德还是小事。

    一旦豪强以讹传讹,天下人就会没有安全感。

    恶名一旦传出,就不会有人主动投效曹操军了。

    诸侯发展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曹洪按律当诛,然而以曹操军的实际情况来说,杀了之后就会断了根基。

    世人不会去深究曹洪的罪过,只会认为魏武侯曹操苛待臣属,滥杀功勋大将。

    更何况曹洪在函谷关追击战中救了曹操一命。

    这可是救命之恩。

    无论曹洪犯了什么错,哪怕是谋反大罪。

    于情于理,曹操都不能杀害曹洪。

    否则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肯定是逃不掉的。

    更可怕的是——曹洪功勋卓著,要是性命不保。

    只怕曹操军上下,会人人自危。

    这有功之人都得死,那无功之人岂不是都要必死无疑。

    曹操说到这里,有些绝望的看着戏志才。

    曹操问:“志才,这回真的是左右为难了,你有什么办法吗?”

    戏志才回答说:“主公,不如学兴汉军的做法,放逐海外吧!”

    荀彧直接指出,兖州地处中原腹地,只要曹洪活着,其他的豪强就会怀疑曹操军的执法力度。

    曹操说:“志才,文若,我决定了!”

    曹操综合考量了一下,曹洪是曹操军的根基。

    一旦动了曹洪,不仅曹家和夏侯家会离心离德,外姓人杰更是会对曹操丧失信心。

    大义灭亲,听起来十分高大上。

    然而一朝失位,连个披麻戴孝的人都不会有。

    这样的可以赢得好名声,却最终会众叛亲离,甚至被身边的人出卖。

    这就是兄弟不同心的恶果。

    就这样,曹操决定拖下去,与豪强两败俱伤。

    毕竟人口流失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曹操军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看那些豪强怎么办吧!

    曹操放弃了平抑粮价,任由人口流失。

    ……

    百花楼中,沮授亲自主持了善后工作。

    粮价平抑之后,黄县百姓的怨言立即就消失了。

    兴汉军处置黄县粮案的力度还是挺大的。

    管承,管丁和管卯直接在百花楼前战死。

    剩下的管家人,也被清理得一干二净的。

    刘正看着恢复了秩序的黄县,觉得应该把这件大案当成典型,供治下执政官们和商人们学习。

    刘正问:“公与,几年不见,你的智力下降得厉害呀?”

    沮授说:“侯爷,是我错了。”

    刘正不想再追究,毕竟沮授的推波助澜,只是基于管家的贪得无厌。

    纵观整个粮案,沮授扮演的角色——都是扶持地方企业管家粮店。

    至于管家粮店哄抬粮价,沮授没有获得半分好处,单纯的只是失察而已。

    刘正有些讨厌沮授的圆滑,然而又不能破坏兴汉军的法律,一切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只要沮授不过分,刘正也不想再追究。

    至于黄县百姓的牺牲,只能换来刘正的一声叹息。

    正在这个时候,郭嘉走了进来,对刘正说:“侯爷,兖州粮荒出现。”

    刘正问:“奉孝,三师兄是怎么处理的呢?”

    郭嘉忙把曹操诛杀边让和张邈,抄家灭族,诛连十余家。

    缴获粮食四百万斛。

    为了平抑粮价,曹操调拨三百万斛粮食,交给了曹洪主持粮食价格争夺战。

    刘正冷笑了一声,曹操让守财奴曹洪平抑粮价,那不是火上浇油吗?

第208章 定陶聚兵

    刘正思索了一阵,觉得应该早做准备了。

    刘正命令:

    镇南将军太史慈,解除定陶城的限入令。

    与此同时,魏延负责将兖州流民送入青州,交给沮授安置,迅速的消化这些流民。

    郭嘉问:“侯爷,咱们应该加强一下定陶城的兵力了,以防魏武侯曹操狗急跳墙。”

    刘正说:“奉孝,去传令吧!”

    刘正命令:

    将军典韦,进驻界桥城。

    将军徐荣,进驻扶黎城。

    将军吕布,带着陈宫,高顺,张辽,曹性,成廉,王林以及吕玲绮进驻代郡,正式开始攻略东部鲜卑。

    魏续专门负责并州铁骑的后勤。

    宋宪,郝萌和侯成,组建海商船队,开始了替并州铁骑的小金库努力的赚钱。

    将军赵云,将军马超,将军徐盛,将军吕蒙,参谋杨修,行军司马贾诩,立即赶赴定陶城。

    调兵命令:

    红衣卫全军九千人进驻定陶城。

    白马军一万人进驻定陶城。

    神威军一万人进驻定陶城。

    海军第三舰队,在黄河中下游巡逻,以免曹操军的偷袭。

    刘正写完命令之后,交给了郭嘉。

    郭嘉看了一遍之后,立即副署上姓名,用了主簿大印。

    郭嘉才刚出门,陈到又走了进来。

    陈到说:“侯爷,都准备好了。”

    刘正点了点头说:“叔至,马不停蹄的南征北战,着实辛苦你和文姬了。”

    陈到羞红了脸,一时之间竟然答不上话来。

    两人陷入了沉默之中,这天给聊死了,就只剩下尴尬了。

    好在郭嘉走了进来,刘正才算是得救了。

    青州各地以及北方九郡,迅速的展开了自查运动。

    毕竟粮食问题并不是单纯的一个问题,还会出现很多的伴生问题。

    粮价上涨,城市中那些不种田的工人,就必须要赚取更多的兴汉币,才能够维持生活。

    直接牵扯到了大政方略的制定。

    刘正带着陈到和郭嘉,以及一千红衣卫大张旗鼓的西进定陶城。

    郭嘉问:“侯爷,进青州的时候秘而不宣,出青州的时候招摇过市,你这唱的又是哪出呀?”

    刘正说:“兴汉军在黄县,那一顿砍杀,着实吓坏了不少人。”

    很多基层的执政官们,都是人心惶惶,没有心思办实事了。

    我这样高调的离开,其实就是想释放出一个信号——青州的粮价风波到此为止了。

    大家不用再想着会被秋后算账了。

    陈到问:“侯爷,为什么不直接告诉青州的执政官们呢?”

    郭嘉反问:“叔至,要是换了你,你会相信吗?”

    陈到愣住了,要是不亲眼看见刘正离开,心中没鬼的想要拼命的留下好印像,心中有鬼的则是惶惶不可终日。

    郭嘉见陈到陷入了沉思,也就不再说话了。

    这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向青州上下传达了一个讯号——抓大放小。

    也是给那些手脚不干净的执政官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出了东莱郡之后,一路向西。

    过了巨野泽之后,很快就要进入定陶了。

    刘正突然发现,定陶就像是一把尖刀,随时可以切断陈留和东郡之间的联系。

    怪不得魏武侯曹操会发疯。

    估计是想趁镇南将军太史慈东进平乱的功夫,趁机拿下济阴郡。

    好让东郡,济阴郡和陈留郡变得更为厚实。

    然而太史慈扎根在定陶城中,曹操就如坐针毡了。

    生怕一个不小心,在睡梦中就成了兴汉军的俘虏。

    曹操有些后悔,一步慢,步步慢。

    事到如今,想要跟兴汉军硬顶却没有本钱。

    随着刘正的调令,兴汉军在定陶的兵力达到了十万。

    当刘正等人进入定陶城之后,赵云,徐盛,马超,贾诩和杨修,已经奉命赶到定陶城集结了。

    吕蒙正在黄河上吹风,就没有上岸凑热闹了。

    太史慈和魏延组织了规模浩大的欢迎仪式。

    刘正一见到太史慈和魏延,忙说:“子义,文长,你们辛苦了!”

    魏延说:“侯爷,我在北方大草原上,走马砍鲜卑。”

    那是多么酸爽的事情啊!

    如今来到了定陶城,成天防备着蠢蠢欲动的曹操军,还真是没劲呀。

    太史慈说:“文长,你就别抱怨了。”

    定陶这一带水陆纵横交错,你又是南阳郡一带的人。

    在这一带战斗,虽然说以陆战为主,但是水面上的情况也得有所了解才行。

    好像凡是稍微懂得水战的人,都调往了南面,如今的兴汉军,重心在兖州。

    估计这样的对峙,还会持续很多年。

    刘正说:“文长,你在北方呆了近十年,也该好好调养一下了。”

    再说吕布带着张辽等人去了,你留在代郡也难有什么作为。

    倒不如来定陶城,至少魏武侯曹操的手下,还是有很多名将的。

    诸侯讨董你错过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中原大战,算是补偿你的。

    魏延说:“侯爷,北方草原上的日子,才叫扬眉吐气。”

    既然到了中原,独立军一定可以成为一支劲旅。

    众人一起进了定陶城,随即召开了军事会议。

    会议由杨修主持并记录。

    贾诩建议说:“侯爷,各支队伍集结,指挥系统得梳理一下了。”

    刘正说:“文和言之有理。”

    刘正命令:

    组建定陶军团,下辖:

    定陶军,编制五万人,作为守护济阴郡,监视陈留郡和东郡的主力,是防守反击的定海神针。

    镇南将军太史慈,作为防御总指挥。

    独立军正式更名为泰山军,编制三万人,进入泰山郡,防御徐州北部的陶谦军。

    泰山将军魏延,可以尽快的开展内部整肃工作。

    对于陶谦军,只要对方不挑衅,就不要理会。

    一切以建设泰山郡为主。

    泰山的水很深,一定要加倍小心。

    丹阳军,编制三万人,负责东海郡和琅邪郡。

    东海将军周泰,负责在郁洲山建设海军基地,巩固青徐海防,顺便建立补给基地。

    保证定陶军团的供给线安全。

    另外,组建机动队伍,下辖:

    红衣卫,编制一万人。

    铁壁将军陈到,负责定陶城南面的安全。

    白马军,编制一万人。

    镇东将军赵云,负责监视曹操军的动向。

    神威军,编制一万人,由兴汉军校毕业的骨干,再搭配上改造合格的青州黄巾军,混合而成。

    镇西将军马超,跟随刘正一起行动。

    组建定陶军团指挥部:

    定陶军团统帅:刘正。

    军团主簿:郭嘉。

    军团司马:贾诩。

    军团参谋:杨修。

    军团大将:太史慈,周泰,魏延,赵云,陈到,马超。

    定陶军团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十四万。

    刘正也是感慨万分,十年时间,兴汉军已经壮大到了可以随时随地抽调编组十余万大军的能力。

    想当初讨伐黄巾军,编制不足两万人。

    几年前讨董,也不敢超过两万人。

    如今地盘扩张之后,后勤保障能力大福度提升。

    这完全得益于兴汉大道的投入使用。

    定陶城中的粮草,已经达到了近五百万斛,足以支撑十几万大军很长时间了。

    再加上定陶城中军工企业的发展,可以为大军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

    刘正才有勇气聚兵十万,在曹操面前耀武扬威。

    贾诩说:“侯爷,咱们总算是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郭嘉也说:“侯爷,想当年咱们面对孙策一队兵马,都能吓得你神经错乱。”

    那段追着马跑的日子,还真是令人怀念哪?

    当初的咱们穷啊,要不要哄得鲁肃北上,只怕南山城能不能建立起来,都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如今兴汉军厚积薄发,终于拥有人口一千二百多万,正规军四十万。

    只是幽州未定,后方不稳,咱们这样吓唬曹操,真的好吗?

    杨修说:“侯爷,其实等青州大学正式向兴汉军输送毕业生,再大举进攻,胜算更大呀。”

    刘正说:“德祖,你这样说话,将军们会恨死你的。”

    兴汉军不能停下脚步。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享受惯了,再拿起刀枪的时候,就没有几分斗志了。

    如今曹操军已经率先挑衅了,以荀彧和戏志才的能力。

    兴汉军要是中了曹操军的算计,那可是苦不堪言的。

    黄县的教训,就是明证呀。

    五万黄县百姓的死,谁来负责呢?

    区区一个司马朗,那一条贱命,怎么可能消除青州百姓的怒火呢?

    兴汉月报的陈琳,已经开始发表评论文章,把“黄县粮案”的罪魁祸首,指向了曹操军。

    兴汉军定陶集结,就是要给青州百姓一个交代。

    这是必须要有的态度,也是兴汉军为民请命的标志。

    兴汉军必须要让天下人明白——与兴汉侯的势力作对,是要付出代价的。

    兴汉军的大将们,都在了养侯而努力。

    刘正只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出战机会。

    赵云问:“侯爷,那些留守的人怎么养侯呀?”

    刘正回答说:“留守的人可以训练预备役呀。”

    当新兵走上战场,立下了战功之后,留守后方的将军,也能同等论功行赏。

    比如南山城输送一千新兵进入主力部队。

    当这一千人立下军功之后,兵源地的驻军将军,也会获得相应的功劳。

    要是为了凑数,弄出一堆废物点心来,赚不到功勋,那位兵源地的驻军将军,也活该受罚。

    这样一来,练兵的人才会好好练,用兵的人才不会为了兵源而折腰。

    腹地的驻军将军,就得拼命的训练出精锐的预备役,为前线输送合格的兵源。

    这样的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要想一个清楚明白——兵练好了,才有功劳拿。

    从而促使所有的统兵大将,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前方立功,后方也能获得对应的功劳。

    打了胜仗,大家都有功勋养侯。

    要是兵练不好,导致了前线失利,大家一起丢官罢爵吧!

    陈到说:“侯爷,这样一来,各位将军为了养侯。”

    前方的将领得拼了老命打胜仗,后方将领会千方百计练精兵。

    毕竟练出来的兵,可是要上战场挣功勋的。

    敷衍了事的话,很有可能两败俱伤。

    本来可以合作双赢。

    要是有人不识时务,只怕送到前线的精兵的战斗力会有什么缺陷吧?

    前线将领可不是傻子,连兵源的好坏都分不清了。

    一旦前线将领拒绝使用某个兵源地的新兵。

    那么对应兵源地的负责人,就会面临着降爵的风险。

    刘正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办法,来调动后方的积极性。

    毕竟练兵也是一种投资,要是负责人不给力,只怕没有人愿意使用不合格的兵源。

    随着刘正的命令下达,后方掀起了大练兵的狂潮。

    冀州典韦练的重甲锤兵,可是破城的好手。

    幽州黄忠训练的重甲神弩兵,成了吕布的最爱。

    青州张郃训练的大戟士,得到了陈到的青睐。

    张绣训练的枪骑兵,早就被赵云给预定了。

    李蒙和王方参照飞熊军,也练出了精兵,在神威军中大受欢迎。

    总之每个人都拿出了真本事,练出了好兵。

    安排好前线和后方的一切之后,刘正又过上了站在城门楼上看风景的日子。

第209章 刘备崛起

    建安五年七月的一天,刘正带着郭嘉在定陶西面的城墙上,看着渐渐的西沉的红日。

    刘正忍不住的感慨了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郭嘉却来扫兴说:“兴汉军永远只做朝阳。”

    一直要不停的上升,为了养侯,大家都不能停。

    刘正却是在苦笑着,毕竟愿望很美好,现实却是很骨感。

    不过黄昏的美景,是真心的好看。

    正在这个时候,杨修走了进来。

    杨修说:“侯爷,宛城情报站,送来了最新消息。”

    郭嘉好像是突然松了一口气,刘备终于动了。

    不知道他在荆州,又能坚持多久呢?

    刘正没有说话,只是透过手中的情报,看到了南阳方面的战事。

    ……

    建安五年六月,刘备命令刘泌为樊城留守,关平为守城将军。

    随后以关羽为先锋,刘封为中军大将,张飞总督后勤粮草。

    尽起两万水陆大军,沿淯水北上,攻打南阳郡的治所宛城。

    袁术军守将是雷薄和陈兰。

    雷薄不知道关羽的厉害,居然对陈兰说:“陈兰,刘备区区一介安城令,逃到荆州之后,连胆子也变大了吗?”

    陈兰回答说:“雷薄,不可轻敌。”

    刘备三兄弟,从讨伐黄巾军开始,就一直名声在外了。

    咱们还是据城而守,以免给关羽可乘之机。

    毕竟南阳可是袁术军的根本,要是丢了,伊阙关的大军,可就大事不妙了。

    这刘备三兄弟,可是打不死的小强。

    咱们又何必去触那个霉头,无端的折损士气。

    雷薄说:“陈兰,作为一方大将,畏敌如虎可不行呀。”

    咱们受命镇守南阳郡,如今有机会替主公开疆拓土。

    这样的有利条件,万万不可能放过。

    雷薄让陈兰带着两万袁术军守护宛城,随后带着三万大军南下。

    双方在新野不期而遇。

    关羽见雷薄兵多,不敢轻举妄动。

    只是安营扎寨,等待着刘备和中军的到来。

    雷薄心高气傲,带着大军在刘备军的大营外骂阵挑衅。

    关羽早就过了冲动的年龄,只是命人把守营寨。

    至于在营外耀武扬威的雷薄,根本就没有人理会他。

    刘备带着中军进入了关羽布置的大营。

    刘封听见雷薄在外面闹得厉害,心中的战意就被激发了。

    刘封问:“二叔,外面的家伙是谁呀?”

    怎么也学泼妇骂街,还没完没了的呢?

    关羽回答说:“子归,不可大意!”

    外面的是袁术军的大将雷薄,自从投效袁术之后,积功做了南阳郡的守将。

    刘备也说:“子归,还是小心谨慎一些比较好。”

    关于雷薄,我在安城的时候,就听说过了。

    那个时候的雷薄,早就已经名声在外了。

    刘封听了刘备的话之后,心中就有了计较。

    刘封说:“父亲,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就让孩儿出去会一会雷薄吧!

    再说三万刘备军北征宛城,士气可鼓而不可泄。

    二叔闭门自守,虽然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有损二叔的威名。

    只有孩儿出战,并且大胜雷薄,才能挽回二叔的名声。

    世人才会明白——二叔是不想理会跳梁小丑雷薄,而不是畏惧袁术军。

    刘备见刘封已经把话说开了,也就没有理由再拒绝。

    刘备说:“子归,万事小心。”

    刘封点了点头,命人抬枪备马。

    收拾整齐之后。

    刘封带着三千刘备军,冲出了辕门。

    雷薄见刘封年幼,于是就大骂说:“关羽匹夫,派一个黄口小儿出来送死,你还要脸吗?”

    刘封怒骂说:“雷薄小儿,做人不要太猖狂了。看我刘封如何杀你!”

    刘封挺枪跃马,雷薄举刀相迎。

    战了五十个回之后,刘封一枪刺中了雷薄的左肩。

    雷薄悍勇,轻伤不下火线,继续与刘封搏斗。

    又过了三十个回合,雷薄的右手又让刘封刺伤了。

    雷薄胆怯,不敢再战,逃回本阵之后,立即传令,收兵回营。

    刘封也不追赶,待到雷薄关闭辕门之后,才带着得胜之师回转大营。

    刘备见刘封表现优异,心中大喜,立即吩咐张飞摆宴,替刘封庆功。

    次日再战。

    刘备令刘封把守大营,剩下的刘备军倾巢而出,准备强攻雷薄大营。

    左关羽,横刀立马,长髯随风,不怒自威。

    右张飞,拖矛驰骋,声若惊雷,咆哮连连。

    刘备手执双股剑,自是威风凛凛。

    关羽为了正名,率先冲击雷薄大营。

    雷薄见辕门危急,带伤与关羽交战。

    两个回合之后,创口崩裂。

    雷薄无力再战,辕门倒塌,刘备军杀入了营中。

    雷薄见刘备军来势汹汹,不敢再战,只得率众仓惶北逃。

    刘备见状,忙下令大军击击,穷追猛打。

    一直到了宛城南门。

    雷薄一回到宛城,就对陈兰说:“陈兰,火速通知主公,宛城即将不保,伊阙关危险了。”

    陈兰问:“雷薄,你是在开玩笑吗?”

    咱们不过折损了几千人马,也不至于吓破胆了呀。

    然而雷薄已经无法回答陈兰的问题了。

    雷薄失血过多,才说了一句话就不省人事了。

    陈兰缺少智计,只得按照雷薄的吩咐,先派人向伊阙关的袁术告急。再命令守城大军退回汝南郡。

    刘备军顺利的占据了宛城。

    刘备亲自坐镇城中,又命关羽,张飞,刘封三将,兵分三路,尽收南阳郡各县。

    南阳府库充盈,刘备在大喜之余立旗招兵,又安抚大小豪强。

    数日之间,征得新兵十余万。

    与老军混编之后,刘备军拥兵十五万。

    刘备自领南阳郡太守,封关羽为虎威将军,带兵三万,进驻郦县。

    张飞为虎烈将军,带兵三万,进驻舞阴。

    刘封为虎翼将军,带兵两万,进驻南乡。

    关平为虎牙将军,带兵两万,留守樊城。

    刘备自领五万大军,坐镇博望坡大营。

    刘备命令简雍为南阳属吏,负责治理地方,筹措粮草。

    刘泌为南阳属吏,负责内外交通,组建情报网。

    在极短的时间内,南阳郡全境姓刘。

    蹉跎岁月十余年的刘备,终于成了拥兵十五万的大诸侯。

    文有简雍,刘泌。

    武有关羽,张飞,关平,刘封。

    刘备算是扬眉吐气了。

    ……

    伊阙关中,袁术暴跳如雷。

    袁术问:“刘备不过是贩履织席的小儿,居然夺我家园,侵我郡县。”

    是可忍,孰不可忍。

    要是不能迅速的夺回南阳郡,咱们可就大势不妙了呀。

    纪灵请命说:“主公,没有什么好说的,我愿意做先锋。”

    袁术问:“军师,你怎么看呢?”

    阎象回答说:“主公,我的建议是,放弃伊阙关,大军南下夺回南阳郡。”

    杨弘总是喜欢跟阎象唱反调,于是就提出了质疑——要是战局不利,袁术军又该何去何从呢?

    刘备三兄弟,可是敢跟超神吕布掰腕子的主儿。

    李丰献策说:“主公,刘备不过是后起之秀,咱们袁术军可不能跟他一直纠缠不休。”

    袁术军西有武关的张济,六万西凉铁骑,那可不是吃素的。

    北有袁绍,大军十万,猛将数十员。

    东北有曹操,大军十万,猛将谋臣仅次于兴汉侯刘正。

    为什么把曹操列为对手呢?

    听说曹操军最近在兴汉军手上吃了亏,谋士司马朗在“黄县粮案”中死于非命,尸骨无存。

    如今的曹操,又对颖川郡动起了心思,不可不防。

    南面是刘备,兵倒是无所谓的。

    然而刘备手下的关羽和张飞,那可是万人敌,也不好对付。

    东面是陶谦,也是十万大军,那可是名震天下的丹阳精兵。

    东南方向是刘繇,也是十万大军,大将张英。

    坐镇扬州多年,统帅才干众所周知。

    还有荆州的刘表,长沙的孙策,都有道路直通豫州。

    袁术军四周,强敌环伺。

    跟刘备军死磕,会得不偿失。

    然而置之不理,又会助涨刘备军的嚣张气焰。

    杨弘见李丰侃侃而谈,大出风头,就有些羡慕嫉妒恨。

    杨弘问:“李丰,分析了半天,袁术军的大略呢?”

    李丰说:“杨长史,稍安勿躁!”

    李丰建议:

    大将纪灵,带领三万大军,南下进攻刘备军关羽部。

    主力大军撤回汝南郡。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派人通知任县侯袁绍。

    等到袁术军撤离伊阙关之后,让袁绍军接手关城。

    袁术采纳了李丰的计策。

    先是纪灵南下攻打关羽,再是大军东撤,取道回归汝南郡。

    ……

    再说袁绍,接到了袁术的书信之后,就找来文臣武将开会。

    田丰建议:

    颜良带一万人,进驻伊阙关。

    文丑带一万人,进驻轩辕关。

    鞠义带先登死士,进驻虎牢关。

    高干带三万大军,进入并州太原,长公子袁谭,一同北上。

    张南带领两万大军,进驻孟津关。

    蒋义渠带领一万大军,进驻潼关。

    袁绍坐镇洛阳城中,大军驻扎在偃师,负责支应四方。

    袁绍听完之后,心中大喜,于是就分兵进驻,重新掌控洛阳城的八大关隘。

    诸侯袁绍,在沉寂了几年之后,在袁术的勾动下,终于露出了獠牙。

    乱世出英雄,谁的胆子大,谁就是草头王。

    袁家双子这一动,可就吓坏了天下诸侯了。

    二袁合流,除了兴汉侯刘正,别人都得瑟瑟发抖。

    第一个被吓坏的人,就是刘备了。

    好不容易才拥有了一份家业。

    面对袁家双子,刘备底气不足呀。

    刘备问简雍:“军师,你说袁绍会不会南下攻打咱们呢?”

    简雍谋略的短板,这个时候就表露出来了。

    分析大略,确实不是简雍的长处。

    他就是看不穿呀!

    袁术以伊阙关相赠,袁绍怎么着也得投桃报李吧?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一声冷笑。

    简雍面红耳赤,这分析大略,他却是一团糟呀。

    刘备刚想喝斥,却听那人高声唱道: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刘备心有所感,忙出门相迎。

    两人互通姓名,才得知眼前的大才竟然是颖川长社人,徐庶字元直。

    当年兴汉侯刘正兵进南阳,徐庶身受黄巾军小将韩忠的恩惠,于是就决定螳臂当车。

    先是舞阴献计,令黄忠父子功败垂成。

    韩忠全身而退之后,又在博望坡设伏。

    试图火烧兴汉军,助纣为虐帮助黄巾军,想要对抗兴汉侯刘正。

    不料徐庶的伏兵,被神谋郭嘉识破,反过来一把火,烧掉了韩忠的黄巾军主力。

    徐庶第一次耍小聪明,居然碰了一个头破血流。

    当时的韩忠不以为然,依旧信任徐庶。

    只是徐庶用谋失败,无颜再替韩忠出谋划策。

    徐庶心想——书到用时方恨少。

    任侠救不了汉室天下,只有谋略才是真正的万人敌。

    为了武装自己,只得拜辞了韩忠。

    韩忠十分钦佩徐庶,不仅没有阻挠,还厚赠了盘缠。

    从此之后,徐庶踏上了求学之路。

第210章 徐庶择主

    关于徐庶其人,三国志中并没有单独留下传记。

    裴松之引注了魏略之中所记载的一段文字:

    徐庶本名徐福,是寒门子弟,少年时期喜好任侠击剑。

    中平末年,曾为了友人报仇杀了人,然后逃逸。

    由于他白垩突面,披头散发而走。

    被路过的县令派人拘押,问他姓甚名谁,徐庶闭口不言。

    县吏于是就在囚车上立柱维磔,绑着他游街示众。

    并且鸣锣击鼓,穿行于市廛,让大家认人。

    百姓感念徐庶的侠义,都装作不认识他。

    徐庶的狐朋狗友们秘密的谋划,把他救走了。

    徐庶深知,一人一剑,荡平不了天下恶人,于是就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

    他给自己起了个新的名字叫做——徐庶,从此折节学问。

    刚开始的时候,徐庶拜谒长社城中的经馆书舍。

    经馆的诸生听闻他以前杀过人,心中害怕,不肯与他一同求学起居。

    徐福只能卑躬早起,经常独自洗热水澡,换身干净的衣服。

    随后密切关注先生的动向,在门外偷偷的听习经业。

    一段时间之后,倒也义理精熟。

    徐庶以为学有所成,这才离开了长社城,打算游学四方。

    不料在舞阴生了场大病,幸得韩忠所救,这才转危为安。

    舞阴献策,小试牛刀。

    韩忠部两千黄巾军全身而退。

    徐庶见计谋成功,于是就膨胀了。

    博望坡再献计策,却遭遇了当头棒喝。

    徐庶终于明白了——十年寒窗才是为学的态度。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要是没有这份恒心和毅力,想要学有所成,那就是一个笑话。

    徐庶南下襄阳,拜入了荆州书院,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学习。

    在学院中,他与水镜先生司马徽亦师亦友。

    与崔钧字州平,石韬字广元,孟建字公威,庞统字士元,以及小屁孩诸葛亮字孔明一同进学。

    徐庶年长是大师兄。

    庞统其次是二师兄。

    诸葛亮最幼是小师弟。

    然而名师历来偏爱关门弟子,更是赐诸葛亮卧龙名号。

    庞统不服气,吵闹了几回。

    水镜先生司马徽气极败坏之下,又不好意思拂了庞德公的面子,这才随便丢了一个凤雏的名号给庞统。

    至于徐庶,则是拒绝了水镜先生的赐号,认为大丈夫建功立业,得靠手中的三尺长剑和胸中的韬略机敏,而不是以讹传讹的好名声。

    水镜先生本来想说——天生卧龙,地起凤雏,人间猛虎,三才齐出,则天下可定。

    然而徐庶不受,就只能传出——卧龙凤雏得一,则天下可定。

    河内司马懿,自从大哥司马朗死后,家势日渐衰微。

    为了振兴家业,书信求助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就以“冢虎”两个字相赠,算是与卧龙凤雏齐名。

    然而庞统越长越难看,水镜先生不喜,后来在益州某地立一块石碑,上面书写——“落凤坡”三个字。

    算是给庞统的一个教训——天命自有定数。

    庞统竟然妄争天意,就当经历生死劫难。

    活则成就丰功伟绩。

    死则一切皆消,更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至于普通弟子崔钧,孟建和石韬,水镜先生司马徽只是好言安抚。

    建安五年六月,荆州书院的六大弟子已经到了毕业季了。

    水镜先生司马徽先让三名普通弟子自行下山,各自寻访明主去了。

    轮到三名核心弟子的时候,水镜先生司马徽,开始了正式的谈话。

    司马徽问:“孔明,你有什么打算吗?”

    诸葛亮说:“明主求贤若渴,才是良臣的归宿。”

    诸葛亮自请入南阳郡内的卧龙岗,耕读以待天时。

    水镜先生司马徽,不置可否。

    只是叹了一句——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又自比管乐,视众谋如粪土,可惜了。

    轮到庞统的时候,水镜先生司马徽依旧问了一句。

    庞统回答说:“幼时与兴汉侯刘正,有过一面之缘,我想去定陶城看看。”

    水镜先生司马徽说:“兴汉侯不敬豪强,又苛刻世家,你应该如何自处呢?”

    庞统回答说:“豪强命运如何,自有天数来定。”

    兴汉侯十年如一日,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

    庞统不才,也要助上一臂之力。

    水镜先生司马徽说:“那你去吧!”

    庞统拜别了荆州书院的人,取道直奔定陶城。

    徐庶问:“先生,士元此去会如何呢?”

    水镜先生司马徽回答说:“如鱼得水庞士元,知人善任刘佑兴。”

    紧接着,水镜先生司马徽又问徐庶的志向如何呢?

    徐庶回答说:“先生,匡扶正道,就是我等的使命。”

    司马徽问:“你有王佐之才,为什么不去替明主效力呢?”

    徐庶忙请教了一番。

    司马徽忙把刘备在樊城大练兵的事情讲了个一清二楚。

    徐庶点了点头,忙告辞下山去了。

    下了鹿门山之后,徐庶心想,世间明主,只有兴汉侯刘正,当年在南阳的行事还算公道。

    其他的人大多都是以讹传讹。

    至于樊城刘备,也只是略有耳闻而已。

    徐庶北上樊城的时候,恰逢刘备军出动攻打宛城,这才尾随北上。

    刘备治理地方,都是以各地豪强作为代言人。

    刘备军向豪强征收物资作为军费,倒也有几分秋毫无犯的态度。

    只不过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怕是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不过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在徐庶看来,刘备有枭雄之资,可以成就一番伟业。

    这才有了博望坡大营前的那一声冷笑。

    简雍问:“先生为什么要讥笑我呢?”

    简雍自认为忠心可嘉,然而能力不足以济世,这也怪得了人吗?

    徐庶回答说:“我笑你见事不明。”

    袁术的根基在汝南郡。

    至于南阳郡对于袁术来说,虽然是一块肥肉,但是却可有可无。

    如今袁术军放弃伊阙关,就是不想与咱们刘备军拼个你死我活。

    毕竟在袁术看来,咱们是光脚的,纠缠不清的话,会给周边的邻居们可乘之机的。

    简雍听了之后,就对刘备说:“我自从追随主公以来,多有谋划,少有成功。”

    幽州谋程远志,却恶了兴汉军。

    定陶谋单经,又让青州刺史龚景大人不喜。

    昔阳亭谋张梁,到手的人头却变成了狗头。

    洛阳城城中谋官,仅得授安喜县尉。

    按兵不动以求雷霆一击,却又在沙汰洪流中成了督邮大人手中的把柄。

    安城数年,仅筹措千军物资。

    汜水关前枉兴兵,千军损失过半。

    虎牢关前图扬名,三百安城劲卒做了刀下鬼。

    樊城栖身,幸好有刘泌帮衬着,才没有酿成大错。

    如今执掌南阳郡政事,又有些力不从心。

    简雍说到这里,跪请刘备另择贤能。

    简雍实在是无法胜任军师之职,无法尽到军师的义务。

    刘备说:“宪和,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怎么忍心让你坐冷板凳呢?”

    简雍说:“主公,国家大事自有法度,不能私情误国呀!”

    简雍的态度很坚决,做刘备的军师看似风光,其实个中辛酸泪,只有自己才知道。

    如今简雍可以甩锅了,当然得抓紧时间卸任。

    刘备问:“宪和,你究竟想要什么呢?”

    简雍说:“我可以替主公安顿后方。”

    刘备心想,家中妻儿都在樊城,刘泌虽然忠心耿耿,但是他终究不是自己人。

    刘备命令:

    南阳郡属吏,樊城令刘泌迁南乡令,与刘封一起保护南阳郡的西大门。

    晋简雍为随县侯,樊城令。

    与虎牙将军关平一起,镇守樊城,看护后方。

    简雍终于如愿以偿了,千恩万谢的离开了博望坡,启程南下。

    刘备当机立断,拜徐庶为左军师,至于右军师的位置,暂时空缺以待大贤的到来。

    徐庶与刘备一拍即合,当即就认了主公。

    从此,天下著名的谋士,战侠徐庶,成了刘备军的座上宾。

    定了主臣名份之后,刘备开始向徐庶问计。

    刘备问:“军师,云长一个人守郦县,不会有什么问题吗?”

    徐庶回答说:“主公,袁术拥有甲兵二十万,要是全力南下,南阳必失。”

    然而刘备军也不是吃素的,十五万大军,血拼之后,也能让袁术军元气大伤。

    现在的情况是——刘备军退无可退,只能拼命到底。

    袁术军还有汝南郡和豫州要保,不敢和咱们拼命。

    一旦南阳打成了一锅粥,袁术拿什么保卫豫州。

    曹操和刘繇,正在虎视眈眈的看着呢?

    那曹操军可不讲什么同门情谊,司马朗在青州东莱郡黄县的动作,正是宣告了卢门内斗的开始。

    连万金油的卢门七郎,兴汉侯刘正都遭遇了曹操军的算计,袁术和曹操的交情可没有那么深。

    袁术军为了防备曹操,敢和刘备军拼命吗?

    刘备终于放心了——这就是拥有超级谋士的好处。

    什么事情都看得一清二楚,分析得头头是道。

    刘备说:“军师,看来咱们可以专心致志的发展南阳了。”

    徐庶却说:“主公,还是不要高兴得太早了。”

    袁术军不会全力以赴的攻打刘备军,但是派一支偏师试探一下,这绝对是板上钉钉的。

    要是刘备军一触即溃,袁术肯定不会介意收回南阳郡的。

    刘备问:“军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徐庶回答说:“迎头痛击袁术军的偏师。”

    只要打痛了袁术军的偏师,南阳郡就会得到一段时间的安宁。

    然而能够带领偏师的统兵大将,肯定是袁术的心腹爱将。

    这人可不能杀,一旦双方结成了死仇,袁术就是砸锅卖铁,都得死磕到底,这是一方诸侯的气度。

    这其中的分寸,却是要把握好。

    打得轻了,会引来袁术军的觊觎。

    打得重了,又会迫使袁术军不得不展开报复。

    刘备说:“坏了,二弟心高气傲,要是对方武力值偏低,必死无疑呀!”

    随后,刘备又将关羽和张飞的性格,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关羽为人爱惜士卒。

    有时候为了减少麾下的伤亡,会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万军之中斩上将首级,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张飞却恰恰相反,为了保护将领,麾下大军死伤殆尽也可以面不改色。

    徐庶听了之后,心想东路暂时无忧了。

    毕竟张飞懂得一个道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张飞是不会轻易斩杀敌方将领的,只会千方百计的逼降对手。

    关羽砍杀对手,有如砍瓜切菜一般毫不心痛。

    徐庶听到这里,于是就说:“主公,虎威将军那里,咱们还得亲自走一趟。”

    袁术军的偏师只能败而不能灭。

    要是逼着袁术军死磕到底,刘备军也会陷入四面受敌的困境。

    武关张济,兵多粮少。

    洛阳城中的袁绍,那可是兵多将广的主儿。

    东面的袁术军,势力雄厚,也不能往死里得罪。

    南面的刘表可是樊城侯,为了名符其实,肯定会北上找麻烦。

    刘表手下的大将:

    蔡瑁和张允,擅长水战。

    文聘和王威,擅长阵战。

    一旦刘表军北上,刘备军又得全力以赴呀。

    刘备说:“军师,事不宜迟,咱们先北上搞定袁术军的偏师。”

    徐庶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刘备和徐庶,带领三万刘备军北上郦县,增援虎威将军关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