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45章 汉昌大学

    辛评抵达任县的时候,恰逢刘正带着庞统和忠贞女卫,进入了红衣卫的大营。

    刘正躲在了幕后,让陈到负责接见辛评。

    陈到问:“仲治先生来访,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吗?”

    毕竟两军对峙了多年,想要消除隔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大家脸上都不好看哪?

    辛评说:“陈将军,中山王自感才德浅薄,难以胜任保境安民的重任,这才决定退位让贤,还邺城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晋王的从事荀谌,挟势逼迫邺城归晋,邺城为了长治久安,只能选择兴汉国投效。

    辛评说完,取出了韩馥的亲笔信,上面还用了冀州牧的大印,以及中山王的国印。

    陈到接过信,飞快的浏览了一遍,随后才说:“仲治先生,请允许我考虑一下,一刻钟之后,再给你答复。”

    这牵涉到红衣卫的兵力调动,我得先让行军参谋部准备一番。

    陈到说完之后,让人把辛评带到了贵宾室稍作休息,随后就走向了刘正所在的房间。

    刘正问:“叔至,你怎么看呢?”

    会不会是韩馥和袁熙勾结,故意给兴汉军下的套呢?

    毕竟红衣卫已经成了攻略邺城的唯一力量,要是有什么闪失的话,兴汉军在短时间之内,就不可能有兵力补充到西线。

    真要是形成了兵力空档,晋国就会获得一次千载难逢的扩张机遇。

    一旦晋军在邺城站稳了脚跟,兴汉军想要西进,就得付出更大的代价。

    陈到说:“王爷,邺城情报部已经准备好了接应,这次和平接收邺城的可能性达到了九成。”

    这样的风险红衣卫可以承担得起,以任县的防御力量,留下预备队守城就可以了。

    咱们已经做好了预案,足以应对一切危机。

    刘正说:“叔至,兴汉国发展至今,你们都是有功之臣。”

    这是兴汉国的机会,也将昭示着整个冀州的最后归属。

    其实邺城就摆在那里,咱们想什么时候取,就千么时候取,只要解决了袁熙和十万晋军,剩的事情并不重要。

    陈到问:“王爷真的不打算亲自举行入城仪式吗?”

    这可是向邺城百姓耀武扬威的好机会呀。

    红衣卫要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就一定可以成为兴汉军最重要的武装力量了。

    刘正说:“叔至放心,我不会干涉你的决定。”

    我只是想作为一个局外人,见证一下邺城归属兴汉军的具体过程,你去安排一下吧!

    陈到领命之后,亲自把刘正等人安排到了中军,随后让人通知辛评,红衣卫立即出发,向邺城进军。

    五万红衣卫,顺利的进入了邺城,很快就完成了交接。

    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陈到在请示了刘正之后,就带着冀州大小官员觐见。

    刘正当场拍板决定:

    汉昌大营的驻军进驻真定,空出来的大营经过改造之后,成立汉昌大学。

    汉昌大学除了纪效新纲作为必修课以外,其余的课程均由汉昌大学的校长韩馥自行安排。

    韩家迁到汉昌,以教书育人为生。

    安顿好了韩馥之后,刘正又开始了对冀州文武要员的安排。

    韩猛经过多年的养尊处优,已经不适应战场的生活了,刘正让钟会负责整训中山军,韩猛调到南山军校,与超神吕布作伴。

    邓艾在安排好了真定的事情之后,轻装抵达武安,接手耿武的大军。

    至于耿武,进入汉昌大学,负责安保工作,与闵纯一起协助校长韩馥开展教学工作。

    剩下的就是文臣的安排了,鉴于审配刚正不阿,刘正决定让他到梅园政事堂的刑部任职,暂时充当刑部主事阎柔的副手。

    辛评调入总参谋部,作为冀州问题专家使用,享受参谋长级别的津贴和俸禄。

    任命辛毗为冀州刺史,配合梅园政事堂的土地改革工作队,对新占领的地区进行土地回收,然后再分配给百姓使用。

    庞统带着荀谌走了进来,对刘正说:“王爷,关于友若先生的去留问题,王爷有什么打算吗?”

    他本来就是想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韩馥归晋。

    只是说服失败之后,反而被当成了韩馥投效兴汉国的见面礼。

    刘正说:“士元不必紧张,友若先生不是兴汉军的俘虏,自然是来去自由的。”

    强扭的瓜不甜,兴汉军没有拉壮丁的习惯。

    至于友若先生,想要离开的话,兴汉军无条件的放行。

    荀谌说:“兴汉王果然仁义无双,我在此谢过了。”

    既然兴汉王不打算强留我,咱们就此别过吧!

    荀谌说完,转身就走。

    眼看就要走出了大殿,刘正忙喊了一声:“等一下!”

    我还有几句话要话,说完之后,友若先生再走也不迟。

    我的那位二师兄,可是外宽内忌,友若先生在兴汉军中做客多日,回去之后还能一如既往的受到重用吗?

    显奕师侄一心想要拿下邺城,好与自家兄弟分庭抗礼。

    如今谋划失败,十万晋军无功而返,这失败的黑锅,应该由谁来背呢?

    友若先生选错了少主,只怕是前景不明,生死难料哪?

    背负着叛徒的名声而死于非命,就是友若先生想要的吗?

    荀谌愣住了,他的谋略失败,已经回不去晋国了。

    如今只能投效兴汉军,才有一片立足之地。

    荀谌问:“王爷愿意相信我这个三心二意的人吗?”

    女怕嫁错郎,谋士也怕选错主公哪?

    我已经失败了一次,已经没有勇气再选了。

    至于有没有出路,其实并不重要,人生自古谁无死,事到临头,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刘正说:“梅园政事堂的对外交流部,还缺一位主持日常事务的副主事,不知道友若先生有没有兴趣屈就呢?”

    如今大草原上正在推广汉语,对外交流部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友若先生出自名门,对于教育的理解也是比较深刻的,正好可以教化大草原上的百姓。

    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将传世圣贤的绝学发扬光大,替华夏塑造永恒的灵魂。

    华夏有魂,精神永存。

    这其中真正的起源,在于对外交流部对汉语文化的推广应用。

    当汉语成为唯一的时候,华夏就是整个世界的唯一。

    不知道友若先生,有没有兴趣参与到这样的盛事中来呢?

    荀谌说:“王爷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我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

    罢了,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荀谌接受了刘正的命令,专门负责“讲汉语,进汉食,行汉礼”的对外交流与推广。

第346章 袁熙说势【谢谢书友(神谕小兵)的推荐票】

    兴汉军迅速的就地整顿,刘正让邓艾的大军扩编到五万。

    与此同时,收到命令的钟会,也将山地军扩编为五万。

    袁熙屯兵上艾城,静静的等待着荀谌的好消息。

    刘正让陈到移驻武安,让钟会带着山地军先行出发,屯兵井径小城,堵住晋军北上联络黑山王张燕的通道。

    随后又命邓艾移驻昔阳,对上艾形成战略大包围。

    兴汉军进入冀州西部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上艾城中。

    袁熙忙命人找来了两位军中大将,焦触和张南,直接开门见山的问:“两位将军,荀谌先生一去不返,咱们应该怎么办呢?”

    兴汉军钟会、邓艾两部在近日横空出世,堵住了咱们进入冀州的道路。

    晋军应该何去何从,还请不吝赐教。

    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友若先生应该是说服韩馥失败之后,被韩馥当成给兴汉军的见面礼,不顾道义的抓了起来,从而身陷囹圄。

    父王让你我三人在友若先生的帮助下攻略冀州。

    如今却只能在上艾小城徘徊不前。

    井径易守难攻,钟会的山地军又是专精山地丛林作战的兴汉军精锐。

    反倒是南面的昔阳,可是赵郡的门户。

    听说我七叔就在昔阳城中,我这个做晚辈的,理应前去拜见。

    两位将军以为如何呢?

    焦触说:“二公子,兴汉王用兵如神,前不久更是大胜鲜卑人。”

    要知道落日原惨败之后,汉军面对鲜卑铁骑的时候,一直都是在瑟瑟发抖。

    并州四庭柱,颜良,文丑,躹义,蒋义渠四人,奉晋王将令戍边,也只能是维持不胜不败的局面。

    可是兴汉军就不一样了,先是并州铁骑在超神吕布的带领之下,纵横在幽并北面的大草原上,杀出了赫赫威名。

    再后来三十万兴汉军北上大草原,决战弹汗山王庭。

    更是筑起了大青山城,归化城,弹汗山城和兴汉城四座城池,对大草原进行以点带面的实际控制。

    如今兵锋直指受降城,来自于并州北面的压力一扫而空。

    二公子奉命东进,原本是打算兵不血刃的拿下邺城,从而掌控半个冀州。

    现在看来,中山王为了一劳永逸,居然把兴汉军引到了邺城。

    晋军已经失了先机,恐怕是进退两难了。

    张南说:“二公子,兴汉王老谋深算。”

    他一定是使出了什么阴谋诡计,才让中山王主动放弃了尊位。

    要是咱们可以再次说服中山王,这冀州还是可以争上一争的。

    袁熙说:“两位将军,咱们是正规军,就得从正面战场上着手,想着怎么打败兴汉军。”

    至于拿捏中山王韩馥,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我的那位七叔,已经给了冀州世家需要的东西。

    韩家办学,审氏从商,辛门当官,三家各取所需,他们付出的东西只有土地。

    兴汉商会常年累月的渗透,邺城世家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已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

    以前的读书人,以当官为荣,以经商为耻。

    然而想要维持“朱门酒肉臭”的高大上的生活方式,就只能从土地上下功夫了。

    无官不贪的局面,天高三尺的严重后果,直接导致了汉室天下大乱,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七叔的“三教同行,九流并重”的理念,让读书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让工人可以一门心思的发明创造,天下人的出路多了,对于土地的野心也就少了。

    兴汉商会的存在,让商业活动有了完善的法律制度,更是给了天下商人制定出了相关的标准。

    合法经营,一税制度,又引导商人办学,施粥,把奸商变成了儒商,大善人。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医生的地位提升,女人的地位提升,不遗余力的推广“讲汉语,进汉食,行汉礼”。

    更是让兴汉国奠定了雄厚的根基。

    我们老袁家的孩子们,似乎也是读着七叔编撰的启蒙教材长大的。

    对于七叔的一些思想观念,袁家人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中山王选择七叔,还是有道理的。

    七叔说过——天下十三州,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裂土分茅。

    德就是教化百姓,才就是拳头,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我的位置十分尴尬,不能搞定中山王的唯一原因——就是我不能给冀州世家有效的承诺。

    张南说:“二公子说得对,谁敢不服,打到他服。”

    如今兴汉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晋军想要打破僵局,就只能先在战场上赢得尊严。

    只是邓艾是兴汉军的后起之秀,麾下的大军又是抽调各军精锐组成。

    焦触说:“二公子三思。”

    如今晋王正在孟津关北一带,与魏军隔河对峙,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擦枪走火。

    晋王让咱们东进冀州,本意是让咱们牵制兴汉军。

    冀州局势已经稳定了,晋军已经失去了插手的余地。

    贸然与兴汉军开展,后果不堪设想哪?

    张南说:“二公子,一步慢,步步慢,咱们已经错失良机了。”

    要是把战场放在邺城周边,晋军借助冀州的物资与兴汉军周旋,还能反哺并州的话,自然是大功一件。

    然而中山王投效了兴汉国,邺城的财富也变成了兴汉军的后勤保障。

    咱们要是在这个时候与兴汉军开战,那就是拿并州有限的物资与冀州对拼。

    相当于咱们帮着兴汉军整合资源,这似乎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哪?

    袁熙说:“两位将军,贸然与兴汉军开战,只会让并州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要是魏军破釜沉舟的北渡黄河,晋军就得陷入了三线作战的境地了。

    上艾孤城,让咱们进退两难。

    进一步会招惹兴汉军,会发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谁也不知道哪?

    退一步倒是安全了,可是咱们三个的前程也会退没了。

    十万晋军消耗粮草无数,要是无功而返,我的兄弟不会放过我的。

    至于两位将军,在军中的地位本来就不高,再加上这样的污点的话,就准备在现在的位置上老死吧!

    甚至是连现在的位置都不保,毕竟十万晋军的控制权,我的兄弟是不会放过的。

    谁叫咱们三个授人以柄呢?

    现在的咱们,可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

    还是得群策群力,努力的想出一个好办法来。

    争取获得战功,或者是维持现状。

    拥兵自重嘛!

    只有拥了兵,才有机会自重。

    张南问:“二公子,咱们有资格拥兵自重吗?”

    兴汉军扼守井径要道,又在昔阳屯了重兵。

    兵锋直指上艾,显然是要打掉晋军进入冀州的桥头堡。

    兴汉军怎么可能维持现状呢?

    袁熙说:“两位将军,事在人为。”

    我得亲自到昔阳拜见七叔,替自己争取一回。

    袁熙一锤定音,决定靠谈判解决困境。

第347章 昔阳之会

    袁熙决定带着大军,到昔阳拜见兴汉王刘正,作为左右手的焦触和张南,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

    反正已经束手无策了,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

    至于袁熙有没有性命之忧,焦触和张南是不会考虑的。

    兴汉王作为长辈,能够杀死自己的师侄吗?

    答案是否定的,毕竟当年在洛阳城中共同生活了那么久,那份同门之谊,是时间无法抹杀的。

    袁熙让张南带着两万晋军留守上艾,自己则与焦触一起,带着八万大军前往昔阳,打算拜见刘正。

    昔阳城外,袁熙手提火龙枪,骑着白玉麒麟马,身穿镶金烂银甲,头顶白羽烂银盔。

    焦触随行身后,八万大军鼓躁前进。

    刘正站在城头上,看着城下英姿勃发的青年袁熙,开心的笑了起来。

    庞统问:“这就是王爷的二徒弟吗?”

    卖相倒是挺不错的,就是不知道有几分真本事呀?

    热血男儿上了战场,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做什么呢?

    刘正笑着回答说:“士元,显奕还是挺不错的,当年和子脩一起学艺,如今都活跃在了各自的战场上。”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都已经老了。

    士载,你的九凤朝阳刀法练得怎么样了呀?

    要不出去会一会你的二师兄袁熙,跟他打个招呼,说上两句话也是好的。

    邓艾说:“王爷放心,保证不辱使命。”

    说完,转身就下了城。

    刘正看了看身边的轩辕无双,让她带着三百忠贞女卫,替邓艾掠阵。

    邓艾提着九凤朝阳刀,骑着火玉麒麟马,身穿红铜甲,头顶红铜盔。

    一马当先出了昔阳,轩辕无双带着忠贞女卫,随后出了城。

    邓艾到了阵前,大喝一声:“卢门三代弟子,南阳邓艾邓士载,请晋军主将答话。”

    袁熙策马上前,火龙枪迎着朝阳,绽放出了激情的火花,舌绽春雷般的说:“卢门三代弟子,汝南袁熙袁显奕,见过邓师弟。”

    两人互通名姓之后,袁熙又上前向轩辕无双行礼。

    至于轩辕无双的身份,以袁家刺候的实力,肯定会收到具体的情报和相关的信息。

    轩辕无双说:“显奕师侄,王爷就在城头上看着呢?”

    你们两个好好的打上一场,也不枉王爷教过你们。

    袁熙说:“婶娘放心,弟子这些年一直勤学苦练,不敢忘记七叔的教诲。”

    七叔曾经说过——生为袁家次子,上有哥哥,下有弟弟。自然是父亲不疼,母亲不爱,要是自己再不努力,整个人生就没有希望了。

    师侄不求继承袁家的荣耀,只求好好的活下去。

    轩辕无双说:“显奕师侄,王爷说了,你要是连士载都赢不了,就乖乖的投效兴汉军,到大草原上放羊去,你可要好自为之了。”

    士载,王爷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打赢了没有奖励,打输了就得去南山大学读书。

    想要继续带兵打仗,先把你二师兄搞定再说。

    邓艾无奈,只得催马往战场上跑,袁熙也只得跟了上去。

    两人在昔阳城外战了起来。

    火龙枪灵活多变,枪出如火,招招夺命。

    九凤朝阳刀,更是刀风猛烈,刀势有进无退。

    邓艾懂枪,又经过了黄忠和黄舞蝶的悉心培养,如今养成了勇往直前的威势。

    袁熙被刘正在洛阳城中培养了三年,后来又在弘农城继续教授了一年多。

    他虽然在天赋上不如曹昂,但是他的努力程度却甩了曹昂好几条街。

    只是武将的成长要靠悟性,想不明白的道理,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没有用的。

    一直以来,袁熙都比曹昂逊色。

    与曹昂比起来,袁熙在骨子里少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淡然的隐士情怀。

    生在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熙的不争成了最大的败笔,没有兼善天下的勇气和信念,又怎么可能成为达者呢?

    面对强势出击的邓艾,袁熙也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一心想要成为万人敌的邓艾,对于挡路的人通常都是毫不客气的。

    袁熙学会了刘正的变通,可是根基不牢,他的枪法给人的感觉——是有点儿飘。

    邓艾自幼被刘正安排在南山城集中收养,又让黄忠作为蒙师,刀法基础那是十分的扎实。

    面对根基不牢的袁熙,邓艾是越打越有信心。

    袁熙左支右绌,眼看就要败下阵了,在城头上观战的刘正,只得运转护体龙气,大吼一声:“显奕,无招胜有招!”

    这是刘正专门替袁熙准备的格斗理念,与袁熙那与世无争的性格相得益彰。

    袁熙听了之后,忙改变了战斗的态度,对于邓艾的攻势,并没有被动的招架,而是利用战马的速度躲开,再让火龙枪从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给了邓艾一个意外的惊喜。

    邓艾听了之后,暗自腹诽刘正替袁熙作弊。

    只不过刘正曾经说过——在战场之上,总会有意外发生的。

    只有躺下的敌人,才是好敌人。

    在敌人没有丧失抵抗能力之前,只有不断的进攻,才是最好的保障。

    任何的懈怠,都是要不得的。

    邓艾本以为胜券在握,就想要戏耍袁熙一番。

    他万万没有想到,刘正凭借着一句话,就让袁熙挽回了劣势,两人又回到了势均力敌的状态。

    邓艾是欲哭无泪了,明明可以三下五除二的结束战斗,偏偏又想故意的捉弄袁熙。

    如今弄巧成拙,还不知道要多流多少汗水呢?

    这是刘正给邓艾的警告,得意忘形,终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要是袁熙可以反败为胜,一定可以给邓艾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袁熙并没有做到反败为胜,让刘正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一种无可奈何——烂泥扶不上墙。

    邓艾虽然失去了迅速的结束战斗的契机,但是他的综合实力超出了袁熙很多。

    袁熙的势均力敌只是暂时的,邓艾重新占据了上风之后,立即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攻势。

    趁他病,要他命!

    九凤朝阳刀一顿猛砍,什么招式,什么个人形象,通通都被邓艾抛到了九霄云外。

    此刻的邓艾只有一个目的,砍翻袁熙,继续带兵打仗做万人敌。

    袁熙再次失去了先机,刘正也没有办法帮助一个必败之人。

    邓艾使出了拖刀斩,袁熙亮出了回马枪。

    枪走轻灵,讲究的是一击必杀,伤不了对手,就只能硬顶一刀。

    邓艾用刀背拍在了袁熙的肩膀上,火龙枪掉在了地上。

    战场之上陷入了沉寂,八万晋军骚动了起来。

    轩辕无双娇喝一声:“绑了,收兵回城!”

    四名忠贞女卫上前,楚楚可怜的望着袁熙。

    袁熙无奈,只得伸出了双手,坦然就缚。

    邓艾单骑上前横刀立马,与焦触的大军对峙。

第348章 教训袁熙

    刘正看着垂头丧气的袁熙,冷静的问:“显奕,你知错了吗?”

    明知不敌,还要纠缠到底,一将无能,害死三军哪?

    常言说得好——识时务者为俊杰。

    你这样不见棺材不落泪,八万晋军轻出,还能有机会回并州吗?

    晋军的兵力本来就不足,你这样贱卖爷田,四世三公的袁家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哪?

    你怎么也不想想,当年二师兄主动放弃巨鹿,又与中山王相安无事多年。

    就是想要给兴汉军和晋军之间,留下一个缓冲的地带。

    以元皓的聪明才智,为什么要打破这样的平衡呢?

    看来元皓为了晋国的长治久安,已经做出选择了。

    袁熙说:“七叔以势压人,晋军还能有生存的机会吗?”

    元皓先生一直恪守中立,不参与我们兄弟的夺嫡之争。

    七叔这话,似乎是在故意的挑拨离间。

    刘正问:“并州东线,相安无事十几年了,你就想不到其中的奥妙吗?”

    你也不想想,要是兴汉军主动的挑起纷争,打破了平衡。

    中山王韩馥在惊惧之下,就只能选择归晋一条道走到黑了。

    如今却是让你带着十万晋军,率先的挑起了事端,不想卷入夺嫡之争的韩家,就只能选择投效兴汉军了。

    中山王韩馥主动归晋,投效的对象是晋王袁绍,自然就有机会置身事外,不会卷入夺嫡之争。

    然而你带着大军到了冀州,整个中山国就会打上二公子袁熙的烙印,这是韩馥无法接受的。

    想必你应该明白了,元皓先生让你东进冀州,就是想借你的手把韩馥推向兴汉国。

    十万晋军的牺牲,你所犯下的错误,根本就没有办法弥补,这可是釜底抽薪哪?

    元皓先生略施小计,三子夺嫡中的次子袁熙,就彻底的失去了问鼎晋王宝座的资格。

    更何况你和我还有着师徒名份,元皓先生肯定得先对付你。

    袁熙问:“七叔,你的意思是说——元皓先生选择了三弟,才把大哥派到西线,打赢了晋国会有新地盘,要是打输了,就没有机会争嫡了。”

    至于我这个二公子,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弃子。

    我要是按兵不动,一个畏敌如虎的帽子,就会葬送了我的前程。

    我选择了主动出击,这结果却变得更糟糕了。

    冀州被推向了兴汉国,我就是罪魁祸首。

    友若先生也是一等一的智者,为什么就不提醒我呢?

    刘正说:“元皓先生知道子远先生和友若先生不服气,当然得出一道难题,以功绩论地位,大家都无话可说。”

    元皓先生南下与魏军隔河对峙,可以收获忠汉王刘备的一百五十万斛粮草。

    子远先生陪同显思去攻略凉州,也可以替二师兄开疆拓土。

    至于友若先生,要是顺利的拿下冀州,晋国的人口会增加五百万,相当于增加了一半的人口。

    这要是成了,友若先生就是当之无愧的晋国第一谋臣。

    这诱惑太大了,让友若先生故意的忽略了其中的风险。

    冀州五百万人中,韩馥又是有兵无将。

    这可是一块巨大的肥肉,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友若先生自负舌辩之才,当然想要达成这份看似不可能的功业。

    只是友若先生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他是以你的幕僚身份来劝说韩馥的。

    这就是他失败的根源。

    韩馥是袁家的门生,根本就没有理由拒绝的,只要友若先生代表的人是二师兄,韩家就得乖乖归晋,否则就是忘恩负义。

    然而友若先生所代表的人,只是一个做不了主的袁家人,这就让韩家怒不可遏了。

    韩家不想卷入夺嫡之争,更何况是根本就没有希望的你。

    这样一来,走投无路的韩家,就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选择投效兴汉国了。

    袁熙说:“原来我这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友若先生也是被我给拖累的,要是他可以名正言顺的代表我的父王,冀州就会归晋。

    只可惜我统兵出征,一旦拿下冀州,韩家就会打上我的烙印,最后的结果是必败无疑。

    难怪韩馥宁肯放弃土地和尊位,老老实实的到汉昌开办大学,发展教育,原来是想要保全韩家的书香门第的地位。

    作为人师,韩家照样可以青史留名,历经万世而不朽。

    友若先生投效兴汉国,想必是知道了元皓先生的用意。

    这才放弃了晋国,替新主效力。

    刘正说:“好了显奕,你已经回不了晋国了。”

    就算是成功的回到了晋阳,也只不过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寄生虫而已。

    无论是显思,还是显甫,都不会给你机会,让你再度的掌握兵权。

    你去弹汗山城吧!

    伯约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封狼居胥的准备工作。

    去那里建功立业吧!

    忘记晋国,忘记你的身份,以义士之名替落日原的英灵们报仇雪恨。

    至于你要不要逃回晋阳,你自己看着办吧!

    机会给了你,就得看你的选择了。

    我不会替你决定人生,只是希望你可以牢记卢门的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做出正确的选择。

    就在这个时候,轩辕无双牵来了白玉麒麟马,又让人抬来了火龙枪。

    刘正替袁熙解开了绳索,袁熙接过火龙枪,飞身上马,出了昔阳,望北而走。

    庞统问:“王爷,你说袁熙会怎么选择呢?”

    毕竟到了弹汗山城之后,他就只是普通的一兵,而不是养尊处优的袁家二公子。

    要是他继续带着八万晋军与咱们作对,还是会有一些小麻烦的。

    刘正说:“袁显奕怎么选择,对于兴汉军来说,根本就没有意义。”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咱们可以抓他一次,难道他就可以在一夜之间长进了吗?

    我的那位二师兄和他的军师元皓先生是怎么想的,这才是事情的关键。

    友若先生是晋国的三大谋士之一。

    元皓先生擅长军略,子远先生擅长理财。

    至于这位友若先气,不仅集前面两人之所长,更有舌辩奇才。

    也就是说只要拥有一个全心全意替百姓办事的友若先生,就相当于同时拥有了子远先生和元皓先生。

    文武全才哪?

    这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士元,你觉得元皓先生会昏了头,把友若先生这样的大才,拱手让给兴汉国吗?

    公达在海上飘泊十年了,始终都没有机会上岸,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友若也是荀家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哪?

    庞统问:“王爷,难道友若的投效存在问题吗?”

    应该不至于吧?

    荀家不是喜欢分别下注吗?

    友若投效兴汉国,荀家就会少了一个分支呀?

    刘正说:“士元,普通世家的谋算,通常都是以一百年作为计量单位的。”

    像隐族九姓,他们的谋算都是以千年作为计量单位展开计划的。

    兴汉国大势已成,辽东公孙家族选择了蛰伏对抗,东方家族和轩辕家族,选择了联姻支持。

    吕家选择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超神吕布的选择,就是吕家的态度。

    如何安置荀家,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第349章 迫降张南

    庞统听了刘正的话,才知道刘正的谋划,最小的计量单位也是一百年。

    就拿荀家来说,兴汉国中已经有了一个势力不弱的荀攸一脉,要是再加上荀谌一脉。

    恐怕百年之后,荀家的实力可以排进十大世家之列。

    按照刘正的想法,目前兴汉国的十大世家分别是:轩辕,东方,吕,刘,赵,郭,马,甘,张,陈。

    其中前面五家地位稳固,后面五家的地位就有些风雨飘摇了。

    特别是郭家,被刘正强势打压了一番之后,地位就有些不保了。

    好在最前面的三家是隐族,他们对于世俗权利的欲望很低。

    庞统也是有野心的,为了提升庞家的地位,他当然不愿意荀家有机会出人头地。

    刘正说:“士元,兴霸纵横五湖四海,甘家在陆上没有深厚的根基,倒也不足为惧。”

    然而荀家就不一样了,要是荀谌在中山城中获得了传家的根基,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我觉得咱们应该让兴汉国中的荀家专注于海上,不允许他们过分的参与华夏内部的事情。

    庞统问:“王爷为什么对荀家这么警惕呢?”

    荀家一直以来都是忠诚的代表者呀。

    难道是荀家一贯的作风,让王爷感觉到了不安吗?

    刘正说:“士元,你可知道——荀家只忠于弱者,或者可以换句话说——他们是在打着忠诚的旗号,替荀家后人牟取私利。”

    左右逢源可是荀家的拿手好戏,与荀家千年传承相比,兴汉国的根基实在是太浅了。

    罢了,把荀谌送到海上,与荀攸一起做个伴吧。

    荀家的思想,只适合在海外发扬光大。

    刘正的一句话,就决定了荀家人的未来。

    庞统说:“王爷,荀家人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然而张南和焦触带领的十万晋军,应该如何处置呢?

    按照元皓先生的想法,二公子袁熙可以抛弃,友若先生也可以成为世家大业的棋子。

    十万晋军可是晋国的重要国防力量,应该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带回晋阳城吧?

    刘正说:“都已经到了兴汉军的地盘上,现在想要离开,有那么容易吗?”

    士季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拿到了军令,要是袁熙分兵,井径的山地军就会奔袭上艾。

    现在应该已经差不多了吧?

    传令士载,屯驻在昔阳的大军立即整装出击,争取压迫焦触,兵不血刃的拿下八万晋军。

    告诉士载,打赢这一仗,就给他的部队授旗,巍巍太行山,英雄扬名处。

    邓艾得了将令,立即整饬队伍,追击焦触。

    ……

    井径城中,兴汉军情报员把袁熙主力出击昔阳的消息,在第一时间之内,就送到了钟会的书案上。

    钟会看了看最新的情报,又看了看刘正交给他的军令,纠结了好久,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奇兵偷袭上艾,大军随后跟进。

    三百山地军精锐在秘密军营接受了钟会的命令。

    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一个任务——拿下上艾城中的张南,以最小的代价攻克晋军的据点。

    三百山地军,带着十天的干粮和饮用水,在钟会的亲自带领下连夜出发。

    在付出了三十几人的代价之后,顺利的进入了上艾。

    钟会心想,难怪兴汉军不提倡奇袭,这仗还没有开打,就已经在行军的过程中付出了三十几名精英,这样的损失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呀。

    要知道即便是正面作战,精锐的损失也是以个人作为计量单位的。

    就算是整个弹汗山王庭大决战,损失的精锐也不到一百人。

    然而奇袭上艾,仅仅是行军过程中的非战斗减员,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接受的数字。

    钟会看着张南的中军大帐,也就是原来上艾县衙的位置,从怀中取出了情报人员绘制的地图,小心翼翼的确定晋军主将张南的具体位置。

    冥思苦想了一刻钟之后,钟会终于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当钟会进入晋军的中军大帐之后,吓得他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张南并没有在中军大帐,这个意外让钟会如坠冰窟,对于奇袭的最后结局也不敢想象了。

    好在这个意外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一名山地军精锐架着张南走进了中军大帐。

    张南苦笑着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夫败了。”

    想不到区区三百人,就敢深入虎穴擒上将军。

    兴汉王的麾下,又多了这么一支山地军精锐。

    晋军还有希望吗?

    钟会说:“张南将军,下命令吧!”

    是要拼一个鱼死网破呢?

    还是要来一回合作愉快呀?

    有三百山地军精锐控制中枢,晋军的失败是必然的。

    剩下的只不过是咱们之间的战斗会死多少人而已。

    张将军应该很清楚,你要是不愿意配合,两万群龙无首的晋军,就会陷入慌乱之中。

    上艾城外的五万山地军,肯定会给把上艾城的晋军致命的一击。

    一旦陷入混战,你我都无法全盘掌握整场战役的进程了。

    张南问:“钟将军,既然你已经到了这里,想必兴汉王早就做好了准备吧?”

    我就是想要知道——二公子袁熙,他还活着吗?

    我可以配合山地军行事,只要二公子袁熙安然无恙,上艾城就是兴汉军的地盘了。

    钟会说:“张南将军,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办法回答你。”

    山地军在收到晋军分兵之后,就主力出动了。

    至于昔阳城外的战斗,我也是毫不知情的。

    只不过当年二公子袁熙,在兴汉王门下呆过一段时间,他们之间虽然没有师徒名份,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事实却是不容否认的。

    兴汉王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二公子袁熙只怕是有惊无险。

    不知道我这样的回答,张南将军会不会满意呢?

    距离约定的攻城时间只剩下一个时辰了,还请张南将军早作决断。

    要是晚了一步,上艾城就得血流成河了。

    张南说:“罢了,既然钟会将军已经表达了善意,我又何必枉做小人呢?”

    在张南的配合之下,钟会顺利的擒下了晋军屯长及其以上的将领。

    特别是上艾北城,更是得到了钟会的重点照顾。

    钟会把三百山地军精锐分出两百人,带着张南的将令顺利的接管了北门。

    没有什么意外发生,五万山地军主力顺利的进了城,钟会终于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上艾城已经落入了兴汉军的掌控之中,两万晋军俘虏,被钟会关进了军营。

    张南被钟会单独带着,毕竟作为晋王袁绍麾下的大将之一,张南心中残存的忠义之心,就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拖着别人去死。

第350章 焦触之死

    钟会才接收完毕上艾城,焦触的前锋就到了南城外面。

    按照张南的建议:把八万晋军放进上艾城中,然后再找个机会兵不血刃的拿下焦触,复制奇袭上艾的战斗过程。

    钟会觉得张南的建议有些冒险,山地军一口吞下上艾城外八万晋军,还有城中的两万没有完全消化的晋军俘虏,这些加起来会撑死山地军的。

    再说邓艾带着大军已经围住了焦触的主力,山地军没有必要硬撑着吃掉晋军主力。

    钟会想通了之后,立即命人打出兴汉军的旗号。

    打算让焦触知难而退。

    上艾城南,焦触望着城头上那龙飞凤舞的兴汉军大旗,一时之间竟然急怒攻心,一口热血喷出了三尺来远。

    整个人在马背上摇摆不定,眼看就要坠马了。左右忙驱马靠近焦触,在电光火石之间扶住了他。

    临时军帐之中,焦触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副将朱汉走了上前,忧心忡忡的问:“将军,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兴汉军占领了上艾,身后又有邓艾和兴汉王,二公子也失手被擒了。

    八万晋军被困在了上艾城下,一时之间也是进退两难哪?

    焦触以为朱汉是真心的替八万晋军考虑,于是就实话实说:“朱汉将军,八万晋军已经落入了兴汉军的包围圈中,除了投降之外,咱们没有第二个选择。”

    兴汉王一向以人为本,八万晋军也是一笔庞大的资源。

    大家要是选择了正确的道路,未来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朱汉靠近焦触,低声的说:“焦触将军,晋王待你不薄,又让你掌控十万晋军。”

    想不到事到临头,你居然把八万大军拱手相让。

    你真的是罪该万死哪?

    我奉三公子袁尚的命令,对于不忠不义的你,宣判死刑。

    朱汉抽出藏在战靴里面的短刃,轻轻的插进了焦触的心脏,还伪装成了畏罪自杀的样子。

    焦触临死前说:“朱汉将军,八万晋军的生死,就在你的一念之间,你好……”

    他的话没有说完,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是眼睛瞪得老大了,算是死不瞑目吧!

    朱汉伸出了粗糙的手掌,替焦触合上了双眼。

    人都已经死了,不甘心又能怎么样呢?

    朱汉走出了焦触的寝帐,向八万晋军的大小将领宣布了焦触的遗命:放下武器,接受兴汉军的整饬和改编。

    他的话才刚说完,突然感觉下半身一痛,接着就是万刃加身。

    朱汉死了,他前脚刚杀死晋军主将焦触,宣布完投降的命令,后脚就被藏在椅子下面的人,给来了一个绝杀。

    帐中大小将领,都是惊魂未定的,到底是投降,还是不投降呢?

    谁也没有把握。

    当刺死朱汉的凶手起身的时候,众人才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焦触的亲卫队长,焦柳字仲卿,是晋军中的一名都尉。

    一众校尉忙问:“焦仲卿,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焦触将军在哪里呀?

    我们要见焦触将军,兴汉军已经把咱们包围起来了,是战是降,得靠他来拿主意。

    焦柳说:“诸位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朱汉居心叵测,突然对焦触将军痛下杀手,已经无力回天了。

    我只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是想死呀,还是想活呢?

    想死好办,直接冲出大营,攻打上艾也好,冲击邓艾大营也罢,都能求仁得仁。

    这可是最简单的死法了。

    要是大家不想拖累别人,还可以选择自己抹脖子,苟活于世的人,还可以让你们入土为安。

    要是不想死,咱们也不用过于纠结,反正朱汉匹夫已经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咱们奉命行事,在气节上也没有亏输的地方。

    何去何从,大家自己考虑吧!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都尉,根本就没有资格参与这样的大事。

    一众校尉争执不下,最后有人提议说:“既然大家谁也不服气谁,不如就让焦仲卿来领头吧!”

    反正他是焦触将军的亲信,对于如何发号施令也不陌生,大家以为如何呢?

    一众校尉七嘴八舌,总算是同意了这个荒唐的建议。

    就这样,年轻的焦柳,莫名其妙的成为了八万晋军的主将。

    好在投降的命令已经下达了,自知是赶鸭子上架的焦柳,在接掌将印的第一时间,就带着八万晋军,向邓艾献印投降了。

    邓艾一面派人安抚晋军将校,一面与钟会联系,安排十万晋军俘虏的宿营问题。

    随后又派人把焦柳送到了刘正的营中。

    刘正看着邓艾的情报,又看着年纪轻轻的焦柳,忙惊奇的问:“你就是焦仲卿吗?”

    你的老家是不是庐江郡呀?

    你是不是有一个娘子,名字叫做刘氏兰芝呢?

    焦柳说:“王爷说笑了。”

    小将确实是庐江郡人,十年前天下大乱,庐江也受到了波及,老母携年幼的我北上冀州,在上艾城中安家落户。

    三个月前,晋军进驻上艾,我在街上游走,不料被拉了壮丁,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将军焦触路过,不仅跟我认了本家,入了晋军做了他的亲卫,他还给了我一笔安家费。

    我用焦触将军给的钱,替老母买下了一座独立的庄院,又把剩下的钱留给了老母,才到军中服役。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跟在焦触将军身边做事,直到昨夜将军遇刺身亡。

    至于王爷说的什么刘氏兰芝,我倒是闻所未闻,更不用说是我的什么结发夫妻了。

    难道是母亲在家中替我张罗的媳妇吗?

    王爷神通广大,想来可以查清楚来龙去脉吧?

    刘正说:“看来是我误会了,你先退下吧!”

    关于你的功绩,行军参谋部会尽快的核准下发。

    焦柳听了刘正的话,忙施礼之后就离开了。

    庞统走了上前,低声的问:“王爷,这焦柳也不是什么大才,你怎么对他感兴趣呀?”

    刘正没有答话,而是缓缓的念出了一段文章: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郡有人名字叫做焦柳字仲卿的,他的妻子名字叫做刘氏兰芝,由于犯了七出大罪,被焦母告官休了,遣送回了娘家。

    刘兰芝与焦仲卿夫妻情深,发誓不再改嫁他人。

    然而刘兰芝的兄弟为了荣华富贵,居然逼迫她改嫁,刘兰芝无力抗拒,于是就投水而死。

    焦仲卿听了之后,在庭院中的大树上挂了条绳子,自尽殉情。

    洛神王二火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写下了著名的小说——孔雀东南飞。

    刘正说:“想不到这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居然也有原型。”

    如今见到小说的男主人公了,就忍不住的多问了两句。

    庞统说:“蔡大家的小说,总是那样的牵动人心。”

    兴汉国中的青少年,都对蔡大家趋之若鹜。

    王爷就不怕蔡大家的名望盖过梅园吗?

    刘正说:“其实我也崇拜蔡大家的。”

    这是个秘密,你可不要说出去呀!

第351章 卖身葬父

    刘正进入上艾城的时候,焦柳也以列侯的身份随行。

    看着手中的列侯铁牌,整个人都乐呵呵的。

    衣锦还乡的焦柳,非常荣幸的陪伴在了刘正的左右。

    刚进城不到一里,刘正居然看见在街道旁边跪了两个人,似乎是一对披麻戴孝的姐弟。

    在他们的身前,是一副卷起来的草席,草席似乎很短,一双瘦骨嶙峋的脚掌,居然露在了外面。

    负责迎候的山地军将士,想要把有碍观瞻的怪异小团体,给引导到偏僻的地方,好让刘正的车队顺利的通行。

    刘正有些看不下去了,就对身边的焦柳说:“仲卿,你带上两百兴汉币,过去看看吧!”

    毕竟两百兴汉币,足够普通的人家正常生活一年的所有开销了。

    焦柳拿着两百兴汉币,直接走到那对姐弟身前,温柔的说:“这钱你们拿着,安葬完老人之后,再做点小生意吧!”

    刘兰芝抬起头,可怜兮兮的望着焦柳,既不拿钱,也不说话。

    焦柳想了想,收起了钱,把地上的草席放到了独轮平板车上,推着向城外的方向走。

    刘兰芝姐弟二人忙站在平板车两侧,扶住草席,一路向前而走。

    出城不远便是上艾最大的棺材铺,最近几天生意挺好的,连店里的存货都已经卖完了。

    软磨硬泡无效的焦柳,直接拿出了列侯的令牌。

    店老板是个识货的人,忙把留着自用的那副金丝楠木棺材半卖半送,才把焦柳给哄走了。

    葬完刘父之后,焦柳把身上的钱都留给了刘兰芝姐弟,转身就要离开。

    刘兰芝忙跪下,又招呼年幼的弟弟刘兰贵给焦柳下跪。

    焦柳问:“兰芝姑娘,你这是做什么呢?”

    你快快起来,我不过是一介武夫,立了一点儿小功,才有能力帮助你们。

    如今你们家的事情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刘兰芝说:“仲卿大哥,我卖身葬父,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是为了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让他老人家入土为安。

    另一方面就是想给我和兰贵找一个落脚之地。

    我不过是一个弱女子,兰贵更是年幼无知。

    要是仲卿大哥不肯收留我们姐弟,我和兰贵就得流落街头了。

    倘若仲卿大哥身边缺少一位端茶倒水的丫头的话,就把我留下吧!

    我这人很能干的,十三岁就开始学织布,麻布,丝绸都会织,特别是最近兴起的棉布和羊毛纺织,都让我学了一个八九不离十。

    从十四岁就开始学裁衣,左邻右舍都夸我心灵手巧呢?

    听说西山城有个女儿国,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在那里有一间店铺,用来出售我自己设计的衣服。

    去年的时候,父亲让我学习琴棋书画。

    本来我是家中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突然之间不赚钱了,所有的压力都落到了父亲一个人的身上。

    我真的是太傻了,父亲不肯亏待女儿,想要一个人扛起整个家,最后却落得一个劳累过度,猝死田间的下场。

    到头来我连葬父的余钱都没有,还真的是叫人难以置信哪?

    如今居无片瓦,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

    我可以忍饥挨饿,可是让年幼的弟弟饿饭,我又怎么忍心呢?

    焦柳说:“兰芝姑娘,既然你愿意跟我,我也不能亏待你。”

    跟我回去拜见母亲吧!

    请她老人家做主,你我共度余生。

    焦柳带着刘兰芝姐弟回到了焦家,向焦母禀明了一切。

    焦母并没有觉得焦柳的列侯有多尊贵,也不认为刘兰芝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再说刘家姐弟就在这里,焦家也没有亲戚在上艾,于是就做主让刘兰芝和焦仲卿磕了头,又喝了媳妇奉上的苦丁茶,算是认同了这门亲事。

    贫穷人家说媳妇,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讲究的,磕了三个头,搬到一个炕头上睡过一宿,就算是礼成了。

    焦柳顺利的脱了单,刘兰芝姐弟顺利的在上艾城站稳了脚跟,整个焦家上下,都喜气洋洋的。

    刘兰芝找到了幸福,整天与焦柳腻歪在一起,让焦母倍感失落。

    焦母替儿子担惊受怕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孩子回来了,又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婆媳矛盾就开始萌芽了。

    刘兰贵正是调皮捣蛋的年龄,没有了姐姐的约束,一时之间放了羊,再加上兴汉王论功行赏,焦柳成了上艾城的执政官。

    顶着个列侯的名头,居然成了上艾的大人物。

    失去了管束的刘兰贵,居然分不清楚是非善恶,蜕变成了上艾城中的纨绔子弟。

    焦母成了上艾城中的贵妇,对于刘兰芝那个便宜媳妇,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了。

    再加上刘兰贵的胡作非为,又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焦家的名声。

    刘兰芝嫁为人妇,对于刘兰贵也不好多加管束,再加上焦柳的钱都是她来掌管。

    刘兰贵伸手要钱,她也不问缘由,直接照给,就更让焦母不满了。

    这也为后来的焦家大案埋下了伏笔。

    ……

    再说刘正进了上艾大营,派人把十万收编的晋军送到青州整训之后,就开始论功行赏了。

    张南由于献城有功,被升为冀州将军,驻地邺城。

    和后将军陈到换防之后,红衣卫进入真定,准备进行下一阶段的战役。

    钟会升为厚土将军,山地猴,五万山地军的主将,回军井径,把黑山王张燕堵回山中。

    邓艾升任背嵬将军,精忠侯,五万背嵬军主将,大军进抵灵寿,在太行山上高唱精忠报国。

    至于上艾城,刘正让庞德带兵来守,尽量的减轻晋军的压力。

    各部按照军令离开之后,上艾城中就只剩下两万主力大军和八百忠贞女卫了。

    刘正是在等庞德来接防,才在上艾城中多停留了一些日子。

    庞统问:“王爷,男人有钱就变坏,这是真的吗?”

    刘兰芝嫁入焦家,自己倒是没怎么享福,反而让游手好闲的弟弟成了纨绔子弟。

    不是说慈母多败儿吗?

    怎么一个好姐姐,也成了弟弟杀手呢?

    当初多么清秀的一个人哪,这才过去多久呀,竟然变成了胡作非为的阔少爷。

    刘正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焦仲卿那小子,恐怕得有苦头吃了。”

    刘兰贵的行为,就是典型的暴发户,一直穷困潦倒的他,突然之间有了一个腰缠万贯的姐夫,又没有人加以引导,肯定就会坏事了。

    学坏是非常容易的,别人想要从他身上捞一笔钱,肯定会诱惑他走向歧路的。

    刘兰芝虽然是姐姐,但是她嫁了人,对于刘兰贵的事情,也不好多管。

    让刑部找个由头,把刘兰贵送到定县劳动改造营,争取不要让蔡大家的故事中的那个悲剧发生。

    有一个专门坑姐姐的弟弟,刘兰芝的命运还真的是多舛哪?

    庞统听了刘正的话,忙跑出去安排了。

第352章 袁绍之忧

    兴汉军大将钟会,奇袭攻占上艾城,逼降了守城的张南和两万晋军。

    山地军又与邓艾的背嵬军前后夹击,主将袁熙下落不明,大将焦触战死,副将朱汉壮烈牺牲。

    只有焦触的亲兵都尉焦柳,假传将令让八万晋军弃械投降。

    一直跟随在袁绍身边的田丰,在收到这份情报之后,忍不住自言自语——友若,十万晋军作为晋身之阶,一定要物超所值哪?

    世家的命运系于荀谌一身,百年之后可以见分晓。

    田丰想着自家那位处于被放弃边缘的主公,晋王袁绍的命运还真是堪忧哪?

    只不过世家想要生存和发展壮大,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对主公的忠心摆在至关重要的第一位的。

    作为田丰个人来说,他是愿意效忠晋王袁绍的。

    然而作为世家的田家,绝对不会因为田丰的存在,所以与晋国同生共死。

    即便是四世三公的袁家,在晋国的生死存亡之际,也只会选择放弃晋王袁绍,而不是赌上整个家族的命运。

    这就是世家,吸干了晋王的最后一滴血之后,就会选择带着一副空壳子转投他人,至于失去了存在价值的晋国,就只能成为晋身之阶了。

    世家教育子弟,以忠诚为本。

    只不过这种忠诚,是以个体为单位的忠诚。

    当国与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弃国而就家的人,比比皆是。

    就拿田丰个人来说,他对晋王袁绍的忠心,天日可表。

    然而幽州的田豫,效忠的是兴汉国。

    濮阳田家的一个分支,在魏王曹操手下混得风生水起。

    甚至还有扬州田家,长沙田家,襄阳田家和成都田家。

    世家的资源总是分散的,只要有一个支脉的人,有机会出人头地,整个世家的延续就不会有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夷三族的刑罚,通常都是以万人为单位的。

    即便是这样的杀法,也断绝不了世家的传承。

    田丰叹了一口气,世家为了在兴汉国中获得生存的土壤,荀谌就成了探路的过河小卒。

    十万晋军就是见面礼,让兴汉王无法拒绝荀谌的投效。

    即便是将来晋国灭了国,世家依旧是世家。

    袁绍抬起头,看着愁眉不展的田丰,忍不住的问:“军师,出了什么问题吗?”

    田丰回答说:“主公,二公子东进冀州失败了。”

    中山王韩馥拒绝了荀谌的建议,直接归顺了兴汉国。

    袁熙不甘心俯首认输,带领八万晋军,以焦触和朱汉作为大将,进击昔阳。

    兴汉军背嵬军主将邓艾,阵前生擒袁熙。

    刘正在昔阳城头与袁熙对话之后,袁熙就失踪了。

    驻守井径的山地军主将钟会,奇袭上艾成功,迫降了十万晋军。

    晋军大将张南背主求荣,副将焦触和朱汉力战而死。

    如今整个冀州大地,就只剩下黑山王张燕在苟延残喘了。

    袁绍沉吟了片刻之后,望着帐中的三子袁尚,缓缓的问:“显甫,忠汉王刘备承诺的粮草,有多少渡过了黄河呀?”

    袁尚起身,有条不紊的回答说:“父王,一个月前,颜良叔叔接应到了五十万斛粮草,已经先行运到了箕关。”

    半个月前,文丑叔叔也接应到了五十万斛粮草,正囤积在孟津关北的粮仓之中。

    说来也奇怪,本来昨日该到的最后一批粮草,似乎出了什么问题。

    不仅粮草没有下落,连派出去接应的人,也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

    袁绍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田丰,想要让他来解释袁尚的问题。

    田丰会意,忙接过话说:“三公子,听说魏王已经进入了孟津关城。”

    随行的大将有曹昂,牛金和夏侯渊。

    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最后一批粮草,肯定是落入了魏军的手中。

    主持劫粮的人,肯定是魏军大将曹昂。

    魏王专好断人粮道,曹昂与他一脉相承,肯定也有着同样的本领。

    袁尚问:“元皓叔叔,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田丰想了想,才回答说:“三公子,最后一批粮草,究竟有没有落入魏军的手中,谁也不知道呀。”

    或许忠汉王根本就没有送出第三批粮草。

    不管怎么说,那剩下的五十万斛粮草,与咱们晋军是彻底的无缘了。

    再这么等下去,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我的个人建议:

    不等了,晋军主力退回箕关,缩短大军的补给线。

    袁绍说:“军师说得在理,晋军南下的报酬,已经拿到了大部分。”

    知足常乐嘛!

    既然孟德已经到了孟津关城,忠汉王的危机暂时的解除了。

    如今七郎屯兵冀州西部,也不知道他是想打黑山王张燕呢?

    还是对晋阳城虎视眈眈呀?

    晋阳东面的屏障,除了孟县,就只剩下榆次了。

    榆次是晋阳的门户,一旦丢失,整个并州就无险可守了。

    袁尚恨恨的说:“二哥真的是废物一个,十万晋军,连一个上艾都守不住。”

    七叔也太狠心了吧!

    父王已经把整个巨鹿郡都拱手相让了,兴汉国还不知道满足吗?

    我要是带着十万大军,肯定会把邓艾和钟会两个小屁孩生擒活捉的。

    袁绍见袁尚意气风发的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

    田丰说:“主公,兴汉王刘正屯驻上艾,应该就是在等主公前去相见的。”

    否则的话,他不应该在上艾城逗留的。

    主公要不要前去见一见兴汉王呢?

    袁绍说:“军师,七郎已经成熟了。”

    如今兴汉国势大,你觉得孟德和公路会同意联合对抗七郎吗?

    再说杨德祖在徐州,那里屯驻了丹阳军,彭城军和止啼军共计十五万人。

    以公路的能力,是打不过徐州驻军的。

    陈留有太史慈和贾诩,五万大军就摆在陈郡边上,公路要是敢轻举妄动,七郎就会烟花三月下扬州的。

    酸枣大营就更不得了了,赵云,郭嘉,典韦,廖化,十万大军随时都可以西攻司隶,南下颖川。

    魏军还有忠汉王那个心腹大患,想要联合起来,根本就不可能。

    要是七郎不咄咄逼人,我才不想当什么出头鸟呢?

    袁尚说:“父王,不如让我去见一见七叔。”

    袁绍沉默了,次子袁熙东进冀州,已经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了。

    要是这个最喜欢的三儿子袁尚再丢了,估计袁绍就得发疯了。

    田丰正要开口说话,躹义从外面走了进来,声若洪钟的说:“主公,魏军大将曹昂求见!”

    袁绍愣住了。

第353章 袁尚曹昂

    田丰见袁绍发愣,忙提醒说:“主公,还是请曹昂到营中一见吧!”

    毕竟我们和魏军还没有撕破脸皮,不能太过于失礼了。

    再者说曹昂也是晚辈,要是拒之门外的话,传出去也不好听哪?

    袁绍总算是反应过来了,卢门中人逐鹿天下,怎么着都有理,只是大家的交情没有断,对于小辈,也不能像仇人那样避而不见。

    据说曹昂已经是魏王曹操内定的接班人了,曾经与袁熙一起在兴汉王刘正的门下学艺,算是结下了一段全新的同门之谊。

    晋国的基业早晚都是要传给袁尚的,此刻的他与曹昂,可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不如趁着这个机会让两人结交一番。

    按照兴汉王刘正的说法,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袁尚能不能成为曹昂的朋友,这关系着袁绍的传位之心。

    毕竟创业容易守业难,要是袁尚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袁绍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废长立幼,把晋国的基业当儿戏。

    袁绍说:“显甫,你代为父去请子脩吧!”

    你们都是年轻人,应该可以毫无障碍的交流一番的。

    听说曹昂的世子之位快要定下来了,你也不能弱了晋国的名头。

    袁绍的话似乎存在着歧义,他好像向袁尚承诺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给了一个模疑两可的暗示。

    袁尚可是聪明人,听了袁绍的暗示,顿时就心花怒放,整个人都精神了很多。

    袁绍看着袁尚那喜出望外的样子,一种浓浓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辛辛苦苦的打下了这份基业,就是要让孩子们高兴高兴。

    要是孩子们不懂得感恩,还嫌弃老爹占着茅坑不拉屎,这当爹的得有多失败哪?

    袁尚那真性情的举动,居然误打误撞的解开了袁绍的心结,坚定了他废长立幼的决心。

    袁谭其实也挺不错的,就是把自己当成了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不仅对袁绍毫无感恩之心,还对他宠溺袁尚心存不满。

    这让袁绍很不爽,老子打下了江山,人还没有死呢?

    大儿子就开始当家做主了,这要是换了谁,谁也无法咽下这口气哪?

    怪不得兴汉王刘正对子嗣方面不怎么上心,遇到一个不省心的儿子,再加上一群私心十足的世家。

    涉世不深的袁谭,居然敢跟老子对着干,还美其名曰:坚持真理。

    好在袁尚最贴心,一举一动都让袁绍感觉到了父慈子孝的和谐画面。

    袁尚跟着躹义,很快就来到了大营之外,远远的高喊:“显甫见过子脩大哥!”

    曹昂忙回礼说:“显甫贤弟有礼了,我想拜见二师伯,不知道显甫贤弟能不能代为引荐呢?”

    袁尚打量着曹昂,心中却是在想——不愧是七叔教出来的弟子,先公后私的理念,似乎已经深入了骨髓之中。

    一见面就表明了来意,直接进入了主题。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开门见山哪?

    袁尚忙说:“子脩大哥误会了,我就是奉父王的命令前来迎接你的。父王打算在中军大帐召见子脩大哥,请跟我来吧!”

    曹昂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显甫贤弟,是我有些失礼了。父王有亲笔信要交给二师伯,我可不敢耽搁了正事。”

    袁尚笑了笑,表示可以理解曹昂的行为,主动的替他在前面引路。

    曹昂跟在袁尚的身后,两人彬彬有礼的交谈了起来。

    躹义见任务已完成了,忙向相谈甚欢的两个人告了个罪,转身就去巡营了。

    聊天打屁好赶路,袁尚和曹昂一顿东拉西扯,居然到了中军大帐外面。

    负责守在门口的亲兵校尉忙进去通传,很快就传出了袁绍的最新命令。

    袁尚引导着曹昂走进了大帐。

    曹昂见袁绍坐在王座上,忙上前大礼拜见。

    袁绍示意曹昂起身,慢条斯理的问:“子脩哪,孟德让你来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曹昂回答说:“二师伯,父王很怀念当初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每每提起的时候,总是喜欢对酒当歌一番,直到不胜酒力,才肯善罢甘休呢?”

    最是疯狂少年时,洛阳城中遛狗迟。

    父王修书一封,想要邀请二师伯在黄河之上的楼船中见一个面。

    说完,曹昂以怀中取出曹操的亲笔信,交到了袁尚的手中。

    袁尚得了袁绍的许可,忙把书信呈给了他。

    袁绍接过之后,打开了密封的盒子,取出了曹操的亲笔信,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二师兄如晤:

    遥想当年洛阳城中,三少出行鸡飞狗跳,再有些许乐事,更是记忆犹新。

    或有坐而论道,你我争执不休,又是仗势长欺人,勒索月旦评主人,你得了个外宽内忌,不能容人的评语。

    我却成了治世之良臣,乱世之枭雄的奇怪风评。

    遥想当年的五色棒,惩权贵以汉律,从此在洛阳城中的南市定下了规矩。

    冀州巨鹿讨伐黄巾军大起义,你、我和七郎一起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西园八校尉,凉州讨伐王国,我们三个也是无话不谈。

    只可惜我一时冲动,典军校尉部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从此失去了与同门并肩的资格。

    国贼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从此祸害两京。

    曹家散尽家财,发矫诏,聚义兵。

    卢门五诸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并肩作战。

    又是我好大喜功,把大好的本钱挥霍得一干二净。

    一步慢,步步慢,七郎横扫幽青冀徐兖,还把大草原当成了兴汉国的自留地。

    二师兄据司隶,进并州,望凉州,也是声势惊人。

    我只能捡献帝,收伍习,把自己挤成了一条长蛇。

    徐母之变,激怒了七郎,连起家的陈留,也让太史慈和贾诩占了。

    大师兄陶谦,被我气死了,然而徐州却被七郎全盘接收,只留下陈登父子在广陵苟延残喘。

    并不是七郎拿不下广陵,而是他需要一个缓冲地带。

    就像是冀州的韩馥,七郎宁愿屯重兵防范,也不愿意主动出击,反而打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弹汗山王庭复仇战。

    如今七郎搞出了简略版的世界地图,估计是想让咱们早做打算吧!

    我自认为雄才大略,可是面对收拢了天下大半豪杰的七郎,也是有心无力的。

    公路在南方找到了出海口,咱们只能向西域问出路了。

    具体的详细方略,得咱们见了面详谈。

    我希望咱们的这次见面,会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袁绍看完信之后,就对曹昂说:“子脩,你回去告诉孟德,三天之后,孟津关城外的黄河水面上,我期待着与他见面。”

    让孟德准备楼船,至于安保方面,就由你和显甫负责。

    随着袁绍的一声令下,袁尚带着三百人,跟着曹昂渡过了黄河,准备双方会面的具体事宜。

第354章 楼船夜话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关于袁绍和曹操见面的事情,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曹昂征用了世家商会的一艘客船,同袁尚一起改装,关键是添加一些锅碗瓢盆等生活设施。

    曹操在约定时间的前一刻钟就登上了楼船,身边还带着军事戏志才。

    南乡的对峙已经结束了,魏军也在丹水站稳了脚跟。

    戏志才奉命调往孟津关,长途跋涉的疲惫,还没有完全的消散。

    楼船在风不平浪不静的黄河水面上随风摇摆,戏志才勉强的扶住了半人高的栏杆,他的脸色有些苍白,不知道是晕船的后遗症呢?

    还是用脑过度引发的新问题。

    曹操就站在戏志才的身边,对于黄河水面上的风浪,心中却有着一种本能的厌恶。

    特别是看着倍受折磨的戏志才,曹操的心情就更恶劣了。

    一柱香的时间之后,袁绍带着田丰上了船。

    两人虚情假意的寒暄了一番之后,就分主宾坐下了。

    田丰和戏志才分别陪侍在两人的身侧。

    袁绍身后站着袁尚和躹义,曹操的身后站着曹昂和许褚。

    一张简单的桌子上,摆了一大盆水煮黄河鲤鱼。

    鱼是曹昂和袁尚联合打捞的,至于别人有没有帮忙,谁也不知道。

    酒是十六年窖藏的范阳烧酒,闻起来就格外的香。

    田丰和戏志才在酒过三巡之后,就躲到隔壁的房间里去讨论天下大势去了,隐隐约约有争吵的声音传出,却被黄河的浪涛声给掩盖住了。

    曹操问:“二师兄,你我有多长时间没有这样畅饮了呀?”

    袁绍想了想,才回答说:“当年追击国贼董卓失败,孟德负气回了陈留,后面的事情就是老死不相往来了。”

    袁绍谈起诸侯分道扬镳的时候,心中那份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曹操看着袁绍,心中也觉得时过境迁,再也找不回当初那种感觉了。

    半醉半醒的曹操,居然念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词——调寄临江仙。

    据说是洛神王二火最新在兴汉月刊上连载的汉末英雄演义,故事以大贤良师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大起义作为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似乎并没有完结。

    兴汉王刘正亲自引用了这首古词作为序言,从曹操口中念出来的时候,竟然是如此的大气磅礴。

    据说当年兴汉王刘正在临江水面上激斗甘宁,完事之后,就有人写下了这首古词——调寄临江仙,作为当时盛况的一个见证。

    相传为一位姓罗的书生所作,记录了那场揭开了汉末历史面纱的战斗。

    其内容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曹操念完之后,似醉非醉的问:“二师兄,你说七郎是英雄吗?”

    我和你,还有公路是英雄吗?

    孙伯符,刘玄德,刘景升,刘季玉,马寿成,这些人能算得上是英雄吗?

    楼船顺流而下,黄河的夜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袁绍望着夜空,缓缓的说:“孟德仅仅是用一盆水煮黄河鲤鱼,两坛范阳烧酒,就想说尽天下英雄,也未免有些太异想天开了。”

    七郎白手起家,以南山城作为根基,如今更是报了汉军落日原惨败之仇,他可是替六千万汉室百姓雪了耻。

    别人是不是英雄我不知道,落日原上的兴汉城只要还存在一天,那里的英灵们依旧可以享受每一天的香火,七郎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多少代人的愿望哪?

    在七郎手中变成了现实,弹汗山城等城池的出现,直接向天下人宣告——地是汉地,民是汉民。

    他不是英雄,谁又敢自称英雄呢?

    曹操苦笑着说:“二师兄,你、我和七郎生在同一个时代,还真的是悲哀哪?”

    算了,不说他了。

    七郎年岁最小,却是老谋深算,说他是英雄,我服气了。

    我在兖州折腾了几年,才刚有一点起色,七郎就跑出来摘桃子,还是那样的理直气壮。

    有时候我是真的想不管不顾,跟兴汉军血拼一场,哪怕是兵败身死,也好过一退再退。

    说来也真是可笑——七郎似乎并没有把我当成主要对手。

    在酸枣扔个郭嘉,再在陈留放上一个贾诩,我就只能跟忠汉王刘备玩泥巴了。

    袁绍吐了一口酒气,含糊其辞的说:“孟德,你够了。我在并州窝囊了好几年,才刚想要走出去,七郎就给了我当头棒喝。”

    儿子不见了,大将投降了,十万晋军入冀州,全部变成了兴汉国的产业工人。

    现在好了,晋阳能不能保得住,还得看七郎的心情。

    早知道就一路向西,不管怎么说,打韩遂,揍马腾,这样的自信我还是有的。

    孟德,不如你和我,还有公路联合起来,总不能让七郎专美于前,好歹咱们老袁家四世三公,你的曹家也是名门之后。

    曹操说:“二师兄,面对七郎,硬顶是会受伤的。”

    十万晋军撑不住一个月,我更是一箭未射就退出了陈留。

    咱们都惹不起七郎,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七郎对咱们都没有赶尽杀绝。

    就算是现在,要是七郎有心对付你,肯定会想方设法的联络我。

    我只要打出献帝的旗号,二师兄你就完了。

    就算是你的实力比我强,在献帝的大义面前,晋军就是土鸡瓦狗。

    袁家的四世三公太飘了,献帝的存在,就是晋军必败的根源。

    袁绍说:“袁家祖上靠着忠孝传家,想不到却坑了整个袁家。”

    这个天下谁都可以反汉自立,唯独袁家不行。

    或许这就是四世三公的悲哀,一旦与献帝照了面,连做周公的机会都没有。

    听说孟德你把献帝当猪养,换了我老袁家,肯定是行不通的。

    好在只要晋军不主动靠近献帝,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曹操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献帝那小子,可不是省油的灯。”

    到了长安皇城之后,居然让他鼓捣出了衣带诏,信使到了陈仓才被察觉。

    我那个视为左膀右臂的尚书令荀彧,也是有心人哪?

    还是七郎厉害,一眼就看透了荀家的本质。

    当年荀攸推动大势,想要让兴汉国沦落为世家的附庸,七郎见招拆招,直接采取了固本培源的办法,才免除了一场危机。

    这么多年了,荀攸一脉跟着甘宁的船队,一直在海上挣扎着。

    袁绍问:“孟德,你的意思是说,荀谌投效七郎,也是世家对兴汉国的一次强有力的试探吗?”

    曹操回答说:“兴汉国的对手,已经不再是你我这样的诸侯王了。”

    七郎要是想迅速的一统天下,只要全力西进,咱们是挡不住的。

    你就不觉得奇怪吗?

    一向专情的七郎,不但把东方月和轩辕无双两个女人带在身边,而且还是形影不离。

    算了,咱们不说七郎了,还是说说其他人吧!

    不能跟七郎硬顶,找别人的晦气,总是有几分希望的。

第355章 醉话英雄

    袁绍摇了摇头,缓缓的说:“这天下英雄,以七郎为尊。”

    次一等的就是你和我,还有公路了。

    咱们三个同是卢门中人,各自的兵力和实力也在伯仲之间。

    公路的兵吃得好,就是缺乏大将和顶尖的谋士,好在七郎放开了农业科技,扬州方面算是占据了天时和地利。

    孟德你拥有了献帝,也算是占了人和。

    至于晋军,都是苦寒之地锤炼出来的,在意志上有着不同寻常的优势。

    公路拼待遇,孟德你拼大义,至于我,就只剩下拼命了。

    咱们三家之间互斗,还可以拼上一回,可是兴汉军太强了,咱们三个绑在一起,也不是七郎的对手,还是降低一下难度,把对手换成别人吧!

    曹操说:“二师兄,忠汉王刘备是块硬骨头,可我又不得不啃。”

    你说这叫什么事呀?

    诸葛亮也太过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吧!

    统帅超神,思想满分,智力满分,好在武力值处于二流水平,否则的话,我等就得怀疑人生了。

    袁绍说:“孟德,逐鹿天下没有那么容易。”

    虽然说你面对的刘备是硬骨头不假,但是诸葛亮独木难支呀。

    戏志才牵制诸葛亮,还是可以十拿九稳的。

    你的后方有荀彧,张既。刘备的后方就一个孙乾,还不擅长政务。

    只要坚持半年以上,诸葛亮就得回去治理地方了。

    交给别人,诸葛亮是不会放心的。

    魏军人才轮番上阵,累死一个诸葛亮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晋军可就惨了,金城八侯轮番上阵,我可就要疲于奔命了。

    公路的对手可是与郭嘉齐名的周瑜,面对长沙那对珠联璧合的奇怪组合,吴军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至于躲在三家背后的刘表,张鲁,刘璋和马腾,倒是不足为虑。

    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想着对付七郎,而是各家自啃硬骨头,啃完骨头再吃肉。

    只要七郎不犯错,咱们就不能主动进攻兴汉国。

    曹操说:“想不到我们两个也有今天,七郎已经强到让咱们三家绝望的地步了。”

    想要吃肉养好身体,就得先把各自面前的骨头给啃了。

    我现在担心的问题是——要是磕掉了牙,又该怎么办呢?

    可是刘备、孙策和韩遂就挡在咱们三家的后腰上,不拿下他们,咱们根本就没有发展的余地。

    还是七郎说得对,各家自啃桌前骨,再吃他人碗中肉。

    二师兄,公路不在这里也没有关系,不如你和我再次重申一下当年的卢门协议,先敲掉身边的小杂鱼,最后再一决胜负。

    袁绍说:“孟德,这个君子协定,可是你小子最先破坏的,就连对咱们有着代师授艺之恩的大师兄,都让你给活活气死了个半死,还落下了病根儿,没过几年就走了。”

    说真的,我宁愿相信七郎吃素,也不愿意相信孟德你的人品。

    大师兄就那样走了,七郎到最后都没有原谅他。

    沛县城中发生的事情,伤了七郎的心,也破坏了整个卢门的同门情谊。

    听说卢植老爷子在梅园晒太阳的时候,还打算把恩将仇报的大师兄给逐出师门。

    要不是七郎以人死债消为由劝住了卢植老爷子,卢门七郎就得变成卢门六郎了。

    曹操说:“大师兄这一辈子,办了两件糊涂事。”

    他明知道广陵太守张超和我有杀兄之仇,还轻敌大意害了家父的性命,关键的是曹家多年的底蕴,居然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了,这叫我怎么容忍呀?

    还有就是我替父报仇,孤注一掷攻入徐州,七郎义气救援,大师兄居然默许徐州世家的阴谋算计,让兴汉军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徐州血流成河,多少世家因此家破人亡哪?

    我其实也没有讨到好处,于文则弃我而去,在青州替七郎练兵,五年时间,百万大军。

    兴汉军拥有充足的后备力量,这可都是于禁的功劳。

    七郎封于禁为泰山侯,就是想要表明练兵大将的重要性。

    早知道于禁那么厉害,我就不应该逼迫他去屠城,宁愿牺牲一个曹家人,也不想舍弃一个精通练兵的大将。

    袁绍说:“孟德,你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呀!”

    都已经变成这样了,咱们就只能一切向前看。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我要打通进西域的道路,把韩遂那颗绊脚石给踩碎。

    你也要努力敲掉忠汉王刘备,毕竟你的咽喉武关和心脏伊阙关,都在忠汉军的兵锋范围之内。

    诸葛亮已经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内政实力,一百五十万斛粮草,轻轻松松的就拿出来了。

    这还是只有南阳一郡之地,要是荆州九郡都让忠汉王刘备占了,不出两年,孟德你就伸着脖子挨刀吧!

    唯一可以迟滞刘备发展的办法,就是让诸葛亮带兵。

    反正魏军强而忠汉军势弱,一门心思的拼消耗,诸葛亮的建设成果很快就会化为乌有的。

    曹操说:“二师兄,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戏志才是我最信任的人,可是他在诸葛亮面前也只能是勉强的的支撑着。”

    面对诸葛亮,派武将出马那就是送菜,只能针锋相对的派出文臣。

    可是能够拿得出手的文臣,也就仲德,子扬,志才三个人,就算把他们绑在一起,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呀。

    诸葛亮带兵,对于兵力的计算可以精确到小队以下,几乎达到了完美的掌控。

    我估计可以和诸葛亮在军略上正面交锋的,也就一个火凤庞统了,那胜负也在五五之数。

    至于陈留的贾诩和酸枣的郭嘉,比起诸葛亮来还是要差上一线的。

    诸葛亮可是超神统帅,几乎站到了七郎那样的高度,要是他可以像七郎那样用人,基本上就具备了人主的特质。

    不过诸葛亮能用的人,不过是关云长,张翼德,刘封,马谡之辈。

    比起七郎手下的吕奉先,赵子龙,马超,甘宁等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诸葛亮虽然能耐,但是他也不是三头六臂,同样会分身乏术。

    让他在南乡带兵,肯定就无法兼管南阳的政务。

    我让戏志才,程仲德,刘子扬三个一块儿上,拖住诸葛亮还是没有问题的。

    家中还有荀彧和张既,一个擅长内政,一个擅长治理地方,跟诸葛亮耗下去,不出三年,南阳的忠汉军就会撑不下去了。

    袁绍问:“孟德,听说河内有冢虎司马懿,你真的不打算启用吗?”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用司马仲达对付诸葛亮,可以让“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卧龙先生,更慌,更累,更惨。

    据说目前的诸葛亮十分勤政,每天只休息两个时辰,要是让司马懿加入牵制诸葛亮的小团体,他每天还有功夫睡觉吗?

    袁绍的办法很简单,让诸葛亮处于高负荷运转的状态,总有一天会累趴下他的。

    曹操听了袁绍的话,陷入了沉默之中。

第356章 金将护曹

    曹操也想重用司马懿,然而他最近总是在做一个奇怪的梦。

    午夜梦回的时候,总是看见一个巨大的马厩。

    带兵打仗的人嘛,梦见马厩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奇怪的是马厩中居然拴了三匹万里挑一的千里马,还能和和气气的在一个食槽里啃食草料。

    位于最中间的那头高头大马,居然可以让马头扭转三百六十度,每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曹操就惊醒了。

    奇马反转三百六十度,居然可以食尽槽中的草料,三马共厩,居然忽略了千里马不同一厩的占地盘的野兽本能。

    特别是在昨夜,曹操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有三员金甲小将,凭空的出现在了马厩前面,分别牵走了一匹千里马,开始了驯马生涯。

    第一位金甲小将飞身上马,居然与胯下良马相持不下,不料第二位金甲小将居然从背后偷袭,第一位金甲小将就那样莫名其妙的栽到了马下。

    第一位金甲小将胯下那匹不肯驯服的良马,居然在挣扎几下之后就咽气了。

    第二位金甲小将杀人慑马,总算是将第二匹马给驯服了。

    然而第二匹千里马也是性子烈,居然拖着第二位金甲小将去死。

    第三位金甲小将似乎年幼无知,居然异想天开的想要杀掉最后一匹千里马。

    谁知道力气不足,速度也不够快,直接被千里马给咬死了。

    暴躁的千里马居然踹翻了食槽,一头钻进了草料堆。

    第三位金甲小将死不瞑目,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曹操看。

    他似乎在责怪曹操——为什么不上前帮忙。

    曹操提着倚天剑,想要上前把最后一匹马给斩了,怎料一道金光闪过,千里马变成了真龙,居然压了他一头。

    好一场人龙相斗,曹操败给了真龙,连倚天剑也成了真龙的佩饰。

    曹操头痛欲裂,直接就惊醒了。

    曹操突然想起了兴汉王刘正说过的话——三师兄,当你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河内温县,有一个传承久远的司马世家。

    现在看来,这食槽应该是大汉江山,第一匹千里马,想来就是青州黄县惨案中的司马朗了。

    兴汉军付出了血的代价,才让司马朗死于非命。

    难道这第二位与千里马同归于尽的金甲小将,就是曹操自己吗?

    那个被马踹死的金甲小将应该是谁呢?

    想到这里,曹操就再也没有睡意了。

    第一匹千里马虽然厉害,但是它没有翻盘的能力,要不是金甲小将之间的内斗,也不至于让它耀武扬威。

    第二匹千里马可以拖着第二位金甲小将去死,却也没有办法扭转马被人骑的劣势,最后只能选择同归于尽。

    第三匹千里马才是翻盘的关键,不仅踹死了第三位金甲小将,还打翻了食槽,从而马行天下。

    曹操回想起当年黄县惨案的内情,居然把自己脑补成了第二位金甲小将。

    这个怪梦的余波还没有过去,二师兄袁绍居然提出了驱虎吞狼的办法。

    这让曹操的心情很难平静,据说兴汉王刘正一直警惕河内司马家。

    否则的话,也不至于把麾下的首席谋士郭嘉,善攻的赵云和善守的典韦钉在酸枣,就是为了看住河内的司马懿。

    曹操说:“二师兄,天快亮了,咱们掉头回去吧!”

    你对付你的金城八侯,我搞我的南阳卧龙。

    反正你要是敢南下,就别怪我用献帝对付你。

    献帝祭天,法力无边,你肯定是挡不住的,除非你现在就放弃四世三公袁家的荣耀,让公路那小子全盘继承。

    否则的话,你什么时候沾上四世三公袁家的荣耀,你的败亡就从什么时候开始。

    袁绍说:“行了,你放心,大不了我也学七郎,把羌人的问题给解决了。”

    即便是要开战,也是七郎追着咱们打,派谁去驻守榆次,我还得好好谋划一翻。

    我把躹义放在箕关,你要是不害怕死人,就放马来攻吧!

    楼船回到孟津渡,袁绍和曹操就分道扬镳了。

    回到孟津关城的曹操,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

    曹操问:“志才,关于调司马懿进入丹水大营听用,你是怎么看的呢?”

    也不知道兴汉军会不会趁火打劫呀?

    要是我不管刘备,先竭尽全力拿下兴汉军酸枣大营,会不会打开新的局面呀?

    戏志才苦笑着说:“主公,咱们就不要节外生枝了。”

    诸葛亮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南乡攻防战,总体来说是魏军吃了亏。

    郭嘉也不是省油的灯,赵云和典韦,咱们就只有夏侯惇和许褚两位将军可以抗衡。

    一旦两位将军北上河内与兴汉军对峙,南乡的关羽和张飞,魏军还有可堪一战的将领吗?

    要是在诸葛亮的统一指挥下,关羽和张飞势如破竹的突破武关,魏军就只能等死了。

    曹操问:“志才,难道咱们魏军,就只能与诸葛亮死磕了吗?”

    说句实在话,面对诸葛亮,比面对七郎的压力还要大呀?

    算了,还是调司马懿去丹水吧,让河内的大军到丹水换防,剩下的人全部移驻伊阙关。

    咱们也到伊阙关去,尽可能的分诸葛亮的心。

    曹操一锤定音,决定回南阳继续啃骨头。

    郭嘉得知魏军退出河内之后,立即安排赵云驻军温县,把兴汉军的阵线向西推移。

    上艾城中,刘正收到了郭嘉的战报之后,立即让黄叙和贾穆到温县听用。

    至于甘若男,也被调到了黄舞蝶的军中。

    郭嘉把酸枣大营交给了贾诩经营,然后到怀县坐镇。

    刘正心想,河内是邺城的屏障,还是掌握在手中比较好,反正河内司马家,已经在曹操的命令下西迁到了歧山。

    凤鸣歧山,司马家的野心依旧不小哪?

    刘正打算在河内屯兵二十万,算是给河东的袁绍和颖川的曹操一个警告吧!

    庞统忧心忡忡的问:“王爷,咱们这样步步紧逼,要是曹操不上道,又该怎么办呢?”

    真要让忠汉王刘备灭了曹操,咱们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哪?

    三师弟诸葛亮一直难以放开手脚的大干一场,要是有了魏国的地盘作为支撑,兴汉军想要取胜,只怕是难以达成这个愿望了。

    刘正说:“士元不用担心,我的那个三师兄曹操,也不是吃干饭的。”

    魏军的总兵力有五十万,又与二师兄袁绍达成了君子协定。

    能够用来对付忠汉军的魏军,满打满算有四十万。

    诸葛亮虽然能耐,但是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变不出粮食,也造不出人。

    忠汉军的总兵力,十五万是一个极限,丹水大战之后,刘备损失了近十万的青壮人口。

    如今南阳一郡之地,云集了五十五万大军。

    其中魏军丹水大营十五万大军,武关大营五万大军。

    伊阙关大营二十万大军。

    忠汉军云集南乡,总共十五万大军,这是一场集中优势兵力的集团大战。

    庞统听了刘正的话,总算是明白了诸葛亮的处境——没有粮草,就算是俘虏了魏军,也无法转化为实力。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凡是不以俘虏为目的战斗,都是亏本的买卖。

    忠汉军有大麻烦了。

第357章 诸葛之忧

    魏军的数量,已达到了南阳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南乡,丹水和郦县,已经变成了三座巨大的兵营。

    首先是司马懿在丹水大营屯聚兵力,吸引诸葛亮的注意力。

    十五万魏军在司马七兄弟的带领之下在南乡西线展开。

    司马孚作为后勤保障,负责保护武关与丹水之间的粮道安全。

    司马馗作为上路先锋,与虎牙将军关平在析县对峙。

    司马通作为中路先锋,与虎翼将军刘封在南乡西面隔河相望。

    司马进作为下路先锋,与虎信将军马谡在武当一带混战。

    司马敏和司马恂留在丹水大营,作为司马懿的左右手,协助他统领留守的魏军。

    武当西接郧县,东邻均县,北望丹水,南靠房陵,是武关进入荆州的咽喉要地。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以天柱峰为中心有上、下十八盘等险道。

    七十二峰朝大顶和金殿叠影,更是增加了道家仙山的神秘色彩。

    武当小城不过是武当山脚下的一处商旅休息之地,特别是世家商会成立之后,襄阳,武当,丹水,武关居然连成了一条线,成了西入长安最繁华的商路。

    本来按照诸葛亮的命令,马谡带领两万忠汉军屯驻武当城,堵住司马进的东进道路。

    谁知道马谡到了武当小城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两万大军在武当小城安营扎寨,要是魏军强势突击,忠汉军就是名符其实的活靶子。

    即便是侥幸的拖住了魏军,等仗打完之后,两万忠汉军也剩不了几个人了。

    武当小城虽然险要,但是商路畅道,魏军沿着商路进攻,两万忠汉军那是螳臂当车。

    守得住一时,也守不住一世。

    最关键的是,武当一带的忠汉军必须要孤军奋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诸葛亮,是没有多余的兵力用来支援马谡的。

    马谡经常与诸葛亮坐而论道,算得上是精通兵法。

    他为了解决武当的困境,决定屯兵天柱峰,不与魏军正面交锋,而是想等魏军通过之后,再从天柱峰上杀出,或断粮道,或阻击魏军后援,都比正面死磕要强得多。

    毕竟魏军人多,忠汉军人少,要是真的正面大战,两万人会死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的。

    副将王平说:“幼常将军,诸葛军师有命,让我们屯兵武当小城。”

    你这样移驻天柱峰,万一武当小城丢了,魏军就会肆无忌惮的进驻均县,后面的仗就不好打了。

    不如大军在武当小城硬顶,拼死一个算一个。

    马谡说:“子均,忠汉军兵力不足,还得孤军奋战。”

    难道你真的以为,咱们手上这两万忠汉军,有能力以一挡十吗?

    屯兵武当小城,简直就是玉石俱焚。

    你来告诉我,人都死光了,拿什么来挡住魏军呢?

    王平说:“幼常将军,既然诸葛军师这样安排,肯定会留有后招,咱们依计行事,就算是出了什么问题,也不是咱们的责任。”

    马谡摇了摇头说:“子均,诸葛军师谋划精巧,确实可以暂时的挡住魏军。”

    然而忠汉军兵力不足,他也没有办法变出人来呀。

    武当小城很重要,可是咱们手上的两万忠汉军,更重要哪?

    要是把人拼光了,就算是守住了武当小城,又能怎么样呢?

    丹水城中的一把火,烧掉了武当的民心,百姓不想当替死鬼,都已经逃难去了。

    两万没有当地百姓协助的忠汉军,拿什么对抗优势兵力的魏军呢?

    诸葛军师不在前线,他又怎么知道,两万忠汉军与魏军死磕,究竟能顶住多长时间呀?

    咱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忠汉军兵力有限,却又不得不分兵出击,关平在析县,刘封在南乡,再加上武当小城,三线作战哪?

    没有援兵,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要是诸葛军师有多余的兵力作为预备队,我可以毫无顾忌的在武当小城挥洒兵力。

    王平说:“为了诸葛军师的大略,咱们是不得不死哪?”

    马谡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面对强势的魏军,守武当小城就等于白白的送死。

    不如屯兵天柱峰,那里的地势易守难攻,引诱魏军分兵,替诸葛军师争取时间。

    咱们也得分兵,子均你带着五千忠汉军,退守均县,至少可以确保南乡的侧翼。

    我带领一万五千人,在天柱峰与司马进周旋,争取多拖上一段时间,咱们分头行事吧!

    记住:你的任务是守住均县,哪怕是我兵败身死,也不得轻举妄动。

    王平带着五千人,保护着粮草辎重退回了均县。

    马谡则带着一万五千大军上了天柱峰。

    武当城西十里,是魏军大将司马进的大营。

    黄昏时分,司马懿带着两万魏军秘密的进入了大营。

    司马进问:“二哥,你怎么来了呀?”

    你不是在南乡与诸葛亮对峙吗?

    万一被看出了破绽,七弟和八弟能扛得住吗?

    司马懿并没有回答司马进的问题,而是直接开口询问:“忠汉军虎信将军马谡,有什么新的动向吗?”

    司马进说:“二哥,马谡没有在武当小城死守,而是上了天柱峰。”

    咱们可就进退两难了,一万五千忠汉军,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是他们绕道进攻丹水大营,或者是偷袭武关与丹水之间的粮道,咱们会有大麻烦的。

    可是以目前的五万魏军,想要拿下易守难攻的天柱峰,只怕是不太容易哪?

    司马懿说:“行了,你带一万人去打均县的王平,至于天柱峰的马谡,我要亲自对付。”

    上山容易下山难,忠汉军上了山,就只能当山贼草寇了。

    司马进只好带着一万魏军东进,牢牢的看住了均县的王平。

    司马懿直接把大军摆在了武当小城,更是在天柱峰下山的道路上安营扎寨,既不进攻,也不后退。

    伊阙关的曹操和戏志才,为了配合司马懿拖垮马谡,强势的拿下了郦县。

    诸葛亮只得再次分兵,让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以八万忠汉军屯兵内乡。

    南乡城就只剩下四万忠汉军与丹水的十万魏军对峙了。

    双方暂时的进入了相持阶段。

    五处战场,马谡居然成了薄弱环节。

    诸葛亮在得知司马懿亲自出马对付马谡之后,心情变得十分的糟糕。

    马谡的决断没有错误,在武当小城与魏军死磕,的确有些得不偿失。

    可是马谡上了天柱峰,对武当小城就鞭长莫及了。

    均县的王平,就得独自面对魏军的压力了。

    诸葛亮咬紧牙关,还是抽调出了一万大军,让关兴作为主将,到均县支援王平作战。

第358章 马谡兵败

    司马懿以武当小城为中心,开始全力封堵马谡,在得知诸葛亮再次分兵之后,立即让司马恂带领三万魏军,从丹水出发,赶赴武当小城,参与对天柱峰的围追堵截。

    曹操为了牵制虎牙将军关平,直接派出程昱和乐进带领五万大军进入了司马馗的大营。

    诸葛亮实在是分身乏术了。

    关平悲剧了,马谡危险了,南乡的兵力又严重的不足。

    丹水大营中,司马敏带着八万魏军,只是一味的死守。

    诸葛亮让刘封到魏营挑衅,还让人给司马敏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

    然而司马敏不为所动,只是一再重申司马懿的将令。

    无论刘封怎么挑衅,司马敏都是充耳不闻,只是一门心思的防守丹水大营。

    面对一门心思想要当缩头乌龟的司马敏,诸葛亮也无计可施。

    南乡的忠汉军只有四万人,面对丹水的八万魏军,想要强攻根本就不可能。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魏军分兵,然后再各个击破。

    可是司马敏自知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根本就不理会诸葛亮的算计。

    双方就这样僵持下来了,至少诸葛亮啃不下魏军的丹水大营,至于撤退,那就更不可能了。

    反正司马敏是一口咬定,魏军打死也不主动出击。

    诸葛亮也是老虎吃田螺,无从下口。

    魏军丹水大营不分兵,南乡的诸葛亮也不敢轻举妄动。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诸葛亮用了不下一百条计谋,都没有能够调动丹水的魏军。

    南乡与丹水之间的战场上,陷入了莫名其妙的对峙状态。

    最新打开局面的,还是武当小城的司马懿。

    司马恂抵达武当小城之后,围堵天柱峰的魏军,总兵力达到了六万。

    马谡的粮道被断绝了。

    天柱峰忠汉军大营中,副将李盛拿着一本账册走进了中军大帐,忧心忡忡的说:“将军,咱们的粮草已经不多了,魏军似乎越聚越多,根本就没有撤退的迹象。”

    诸葛军师的援兵也没有踪影,光靠咱们这一万多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想要打败拥有重兵的司马懿,根本就没有机会的。

    再说三个月过去了,咱们把司马懿拖在武当小城这么久,诸葛军师还没有攻克有兵无将的丹水魏营,这也太让人失望了吧!

    魏军在丹水大营就留下了一个司马敏,就好比一个小孩子拿着大铁锤,他舞得动吗?

    诸葛军师不是算无遗策吗?

    怎么面对一个小小的司马敏,都不能实现中路突破呢?

    副将张休说:“将军,咱们拖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现在的我们,不是继续与司马懿拖时间,而是把手上的这一万五千忠汉军,安全的带回樊城。

    主公带着关羽和张飞两位将军,与魏王的主力在郦县对峙,想要全身而退,根本就不可能。

    诸葛军师手中的四万大军,倒是可以全身而退,可是南乡的位置太重要了,一旦退走,整个南阳就无力抵抗魏军了。

    咱们得做最坏的打算,要是南阳不保,这一万五千人就是主公东山再起的本钱。

    马谡说:“李盛,张休,仗打到了这个份上,咱们已经尽力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人带回樊城,或者是新野,替主公保全有生力量。

    魏军大将司马懿,已经占据了天柱峰北面的出口,咱们想要从武当小城东撤,就得与优势的魏军血战到底。

    看来先回武当小城,再东撤新野的方案是行不通了。

    毕竟司马懿不是省油的灯,六万魏军也不是摆设。

    咱们人少,又缺衣少食的,根本就伤不起哪?

    我建议沿着武当山方向走,连夜出发向东,争取退回樊城。

    就算是司马懿知道了,也不敢孤注一掷的把魏军弄进山。

    李盛和张休本来就没有什么智慧,马谡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然而马谡太小看司马懿了,能人所不能,才是顶尖智者的标志。

    司马懿一眼就看穿了马谡的计划,立即争锋相对的做出了一番布置。

    留在天柱峰作为疑兵的李盛,在司马进的昼夜强攻之下,露出了一个致命的破绽。

    喜出望外的司马进,居然发起了决死冲锋。

    李盛和作为疑兵的两千忠汉军,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就成了司马进的刀下鬼。

    魏军攻占了天柱峰,拉开了全歼马谡的帷幕。

    司马进拆掉了天柱峰的忠汉军大营,还从附近的山林中移栽了近万棵大树。

    即便是忠汉军想要退回天柱峰,也会付出更多的汗水,重新整饬营地。

    忠汉军人少,司马进的植树造林,恰好一拳打在了马谡的软肋上。

    想要毁掉林木安营扎寨,来回折腾的忠汉军,得消耗更多的体力,这算是断了马谡回天柱峰的道路。

    张休带着三千人佯攻武当小城,不料却落入了司马恂布置的陷阱之中。

    一马当先的张休,第一个献上了生命。

    三千忠汉军绝地反击,打死打伤司马恂四千余人,还差点儿冲破了包围圈。

    只可惜司马恂身先士卒,以轻伤不下火线的代价,堵住了忠汉军的反扑。

    三千忠汉军,没有一个人投降,也没有一个人受伤,全部在武当小城外面壮烈的牺牲了。

    司马恂亲手斩杀了最后一个人,拼尽最后的力气不达了命令:“厚葬!”

    说完之后,司马恂就晕倒了。

    决战武当的第二场战斗,以张休和三千忠汗军全军覆没而告终。

    马谡带着剩下的一万主力大军,沿着武当山向东而走,才刚刚离开天柱峰,迎面就撞上了当道而立的司马懿。

    司马懿算准了开头,却没有算中结尾。他确实等到了马谡,却对忠汉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

    马谡的身边,有三千西凉铁骑的老兵。

    双方一照面,忠汉军就在三千西凉铁骑的决死冲锋之下撕开了司马懿的防线。

    马谡更是一马当先,砍伤了司马懿拿剑的手。

    司马懿倒也是狠角色,直接对忠汉军的七千步兵展开了合围。

    马谡是逃出生天了,可是步军却倒了大霉。

    司马懿一番降者不杀的劝降,立马就有五千人弃械投降了,至于另外的两千人,已经战死沙场了,根本就没有机会投降。

    马谡见大势已去,只得逃回了樊城。

    司马懿让司马恂带领三万魏军防守筑阳,随后就带着剩下的大军回攻均县。

    王平抵挡不住,只得退回了冠军,同时把马谡兵败的消息报告给了诸葛亮。

    司马懿占领均县之后,又恢复了六万大军的编制。

    诸葛亮首尾不能兼顾,只得退守穰县,南乡落入了司马懿的掌控之中。

    司马懿占领南乡之后,就开始对析县的关平部展开了攻势。

    关平兵少,无力应对司马懿和程昱的两面夹攻。

    忠汉军的机动兵力不足四万,魏军的总兵力,居然上升到了四十五万。

    面对步步紧逼的司马懿,诸葛亮在穰县也呆不住了,只好带着不足三万的兵力退回了新野。

    诸葛亮让刘封带着两万大军,到宛城接应家眷,又派人向刘备告急,让忠汉军主力相机撤退。

    刘备和曹操再战南阳,从马谡兵败天柱峰开始,诸葛亮也是一退再退。

    内乡的八万忠汉军,居然成了一支孤军。

    为了顺利的撤回新野,刘备只能轻装回了新野,至于剩下的大军,由关羽统帅,开始了内乡大撤退。

第359章 连过三关

    刘备悄悄的离开了内乡大营,张飞和关羽就没有了后顾之忧,立即开始了血腥的逃亡之路。

    关平在刘备离开之后不久,也带着残部赶到了内乡大营。

    内乡对面的郦县大营中,曹操正在与戏志才对话。

    曹操问:“志才,刘备已经跑了,忠汉军也有逃跑的打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戏志才说:“忠汉军到了内乡,就是摆在案板上的鱼,想跑可没有那么容易。”

    在戏志才的安排下,夏侯惇带领三万魏军绕过内乡,在镇平安营扎寨,等待着关羽等人的突围。

    关羽让张飞带着关平以及两万大军,乘船南顺流而下直达新野,打算替刘备保全最后一分元气。

    随后,关羽在内乡大营虚张声势,于寨中多树旌旗,引诱内乡附近的魏军上钩,替张飞和关平争取时间。

    魏军中郎将孔秀,手使流星锤,胯下黄膘马。

    奉了戏志才的将令,带领一万魏军,在内乡南面五里处埋伏,等待着关羽的出现。

    关羽趁着夜色,带着剩下的忠汉军悄悄的离开了大营。

    离开大营望南而走,大军行走到四里远的地方,天才蒙蒙亮,前方的山林之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人影在不断的晃动。

    关羽忙命自行弩砲部队集结,悄悄的由后队变前锋,秘密的接近目标。

    一柱香的时间之后,自行弩砲部队准备完毕。

    随着关羽的一声令下,第一轮五十颗石弹砸向了大路两边。

    也是孔秀倒霉,当石弹飞到的时候,他正在对魏军做无声动员。

    拿脑袋碰石弹,不管孔秀愿不愿意,他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魏军群龙无首,直接放弃了埋伏,冲出树林与关羽的大军交锋。

    关羽舞着青龙偃月刀,使出了战国七雄的终极招式,逢人断首,遇马折腰。

    魏军死战不退,又是各自为战,关羽大军携带的粮草有限,根本就不敢招降。

    招来也养不起,反而会坏了忠汉军仁义的名声。

    关羽只能咬着牙硬顶,反正忠汉军的兵力优势非常的明显,挡路的魏军也无能为力。

    半个时辰之后,关羽顺利的通过了第一关,大军折损千人,军械物资消耗有点儿多。

    大军继续前行,倒也没有遇到什么阻拦,只是在靠近顺阳的时候,魏军大将韩福居然当道立寨,两万大军严阵以待。

    关羽挥动青龙偃月刀,直接在自行弩砲部队的掩护之下强行攻寨。

    忠汉军一直不喜欢打硬仗,韩福以为掐住了关羽的命脉。

    怎料关羽反其道而行之,韩福在惊慌失措之中来不及退回本阵,拿刀的胳膊就掉到了地上。

    韩福咬紧牙关,下达了一个据寨而守的死命令。

    魏军将士护送着韩福退回了大寨,只可惜关羽的突破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直接砍翻了准备关门的魏军小将。

    魏军死命的拼抢寨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发出了阵阵绿光,自行弩砲部队终于抵达了寨门,开始延伸射击。

    关羽退回了长柄刀兵方阵,总算是可以放心大胆的喘一口气了。

    忠汉军长途跋涉,体力消耗已经达到了极限。

    韩福手下的魏军可是以逸待劳,双方在拼杀的时候,忠汉军吃了大亏。

    激战一个时辰,关羽带着大军杀入了寨中,正在这个时候,负责断后的副将向关羽报告——十万魏军在曹操的统帅之下,以曹昂为先锋追了上来,距离断后的部队不足十里。

    关羽开始左右为难了,要是不能速战速决,一旦让曹昂追上,忠汉军的主力就会有大麻烦了。

    休整了一番的关羽,只得提着青龙偃月刀再度上阵。

    这一回关于不再保留,直接放大招,至于休息什么的,等赶路的时候再说吧!

    魏军失去了韩福的统一指挥,面对发疯的关羽,再也没有办法稳住防线。

    关羽连续突破了三道防线,终于攻到了魏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韩福从巨痛中醒了过来,见关羽即将脱困,只得硬着头皮顶了上去。

    关羽已经开启了杀戮模式,对于踊跃送人头的韩福,当然是来者不拒。

    韩福身首分离,自行弩砲部队也射出了百枚石弹。

    忠汉军杀出了重围,只不过付出了近万人的代价。

    关羽整饬了一番之后,才发现忠汉军已经不足五万人马了。

    这场逃亡之旅,忠汉军流的血已经超出了关羽的想象。

    紧急休整了一刻钟,大军就地补充了一番干粮和饮用水之后,再次拔寨起程了。

    曹昂带领的前锋与忠汉军后卫的距离,已经不足五里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距离。

    关羽不敢冒险,也不能祈祷魏军会在顺阳城中住宿一宿。

    迫于无奈的关羽,只得想方设法的拉开与追兵之间的距离。

    忠汉军过顺阳而不入,直接往冠军方向紧急行军,打算到冠军休整一番。

    曹昂的追兵似乎慢了下来,忠汉军与魏军追兵之间的距离,居然由五里的危险距离变成了二十里的安全距离。

    关羽总算是可以放心大胆的到冠军休整了。

    望着城头上那龙飞凤舞的忠汉军大旗,关羽的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

    他虽然没有收到王平撤军的命令,但是魏军大将司马懿大肆接收城池的消息,还是略有耳闻的。

    这样看来,冠军城的归属问题就有些值得怀疑了。

    不过冠军可是回新野的必经之路,要是冠军城中是魏军,也就只能将计就计了。

    关羽想了许久,想要算计城中的魏军,只能他亲自出马了。

    还真让关羽给猜对了,此刻驻守冠军的,正是魏军大将孟坦,据魏军摸金校尉收集到的消息,关羽根本就没有见过王平。

    孟坦打算骗取关羽的信任,想办法醉翻忠汉军大将,好全盘接收这支转战多时的大军。

    关羽进城的时候,孟坦带着军中校尉,以下属的身份迎接。

    双方到冠军县衙中坐定之后,孟坦居然真的给关羽等人接风洗尘。

    关羽已经确认了孟坦的身份,只不过为了麻痹眼前的这个自以为是的魏军大将,同时也想好好的吃上一回肉,喝上一顿酒,这才假装上当受骗,来者不拒的开怀畅饮。

    孟坦自以为得计,当然是劝酒上菜,服侍得格外的殷勤。

    关羽在酒足饭饱之后,立即揪过孟坦,佯装耍酒疯,直接用单手勒死了孟坦。

    另一只手突然一松开,手中的酒樽就砸在了地上,掷杯为号,所有的忠汉军将校都动起来了。

    关羽抓过孟坦的手,写下了一道军令。

    凭借着手中的令箭,忠汉军顺利的通过了冠军城。

    然而关羽才刚出城,曹昂就赶到了。

    忠汉军不敢在冠军停留,只得留下五千人堵住城门,打算用血肉之躯迟滞魏军的追兵。

    曹昂无奈,只得收拢冠军城中的乱兵,再集中兵力解决挡路的忠汉军。

    心存死志的断后部队,居然拖住了曹昂整整两个时辰。

    关羽得到了物资的补充,又在冠军休整了一番,撤退的道路越来越顺畅了。

    这是一场大浪淘沙的生死竞赛,关羽觉得血战余生的忠汉军,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精锐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