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10章 军魂之怒

    轻骑兵的尾随追击,让虎豹骑的撤退之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一条充满了荆棘的道路,也是两大军魂之间的对决与碰撞。

    轻骑兵的白玉天马军魂咄咄逼人的欺人太甚,深深的刺激了虎豹骑的杀神白起军魂。虎落平阳被马欺,白起军魂的眼中充满了遗憾。后起之秀就是后起之秀,哪怕是白玉天马军魂也不行。这是白起军魂的尊严,不容许其他任何的军魂践踏。

    强者的尊严不容轻侮,白玉天马军魂作为后起之秀。居然力压杀神白起军魂占了上风,这就打破了老牌军魂统治战场的局面。战场上也是赵统领着初出茅庐的轻骑兵,压着曹彰和虎豹骑主力打。这就彻底的刺激了虎豹骑的战斗意志。

    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证明自己不是病猫。就只能选择与轻骑兵硬撼。本来以虎豹骑的战斗力,面对轻骑兵应该有着心理优势。

    然而曹彰被赵统刺伤在前,虎豹骑被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轻骑兵压着打在后。就是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之下,让参加这场战斗的人都产生了一种错觉——虎豹骑不敌轻骑兵。这让参战的虎豹骑老兵非常的痛苦难受,仗打成了这样,纯粹是玷污了杀神白起军魂。

    强者不会憋屈太久,杀神白起军魂在白玉天马军魂的刺激之下进入了狂暴状态。这是虎豹骑老兵怒火集聚的象征,要是得不到发泄的机会,很有可能伤及自身。这就是强军精锐存在的通病。曹彰与虎豹骑共同战斗,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杀神白起军魂的那种愤怒情绪。堵不如疏,就是曹彰选择的应对措施。

    虎豹骑突然停止了冲锋,在距离金寨最后一道关卡不足五里的时候,曹彰居然下令全体休整,补充体力。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一小队虎豹骑居然脱离了主力,与专门尾随骚扰的赵统部轻骑兵硬顶,替快速休整的主力虎豹骑,争取到了一刻钟的休息时间。

    赵统一眼就看出了曹彰的反击打算,立即下令所有的轻骑兵朝着官道方向集结。六千轻骑兵凝聚出的白玉天马军魂,马身上散发出了圣洁的光辉。

    白玉天马军魂的灵性居然在得到了补充之后,迅速的成长壮大。甚至可以短时间的脱离轻骑兵的战阵,突入虎豹骑的军阵上空,与杀神白起军魂展开了全方位的对战。

    八百虎豹骑休整完毕之后,曹彰立即挥刀发起了反冲锋。赵统的调度似乎更加的得心应手了,轻骑兵的跑位能力得到了加强,配合进攻的时机恰到好处。白玉天马军魂居然踹一蹄子就跑,根本就没有正面大战的意思。这让白起军魂的怒火始终找不到发泄的机会。更是越攒越多。

    轻骑兵仗着速度优势,让虎豹骑的反冲锋变成了虎头蛇尾。难怪跟多善于用兵的名将,都不喜欢使用重骑兵。虎豹骑用于正面战场,又会被弩砲部队限制。用于长途奔袭,更是一点儿可能性都没有。麒麟军的轻骑兵,终于在精锐之林有了一席之地。

    赵统并没有轻视虎豹骑,虎豹骑结阵冲锋的威力,不是轻骑兵可以硬撼。至于结阵的长枪兵,面对虎豹骑,要是没有兵力优势,那也是送菜而已。虎豹骑冲阵的威力很强大,这就是重骑兵存在的唯一价值。

    赵统带着轻骑兵退后五里,曹彰的虎豹骑反冲锋就结束了。他忙掉转马头趁机脱身。赵统和轻骑兵又压了上去,恰到好处的牵制了虎豹骑的动作。这样的反复纠缠,让虎豹骑见识到了狗皮膏药的威力。

    赵统麾下的步兵和弓兵也渐渐的出现在轻骑兵与虎豹骑交战的地方。这就让曹彰萌生了退意,毕竟轻骑兵配合步兵,就会让重骑兵的虎豹骑陷入拉锯战的恐惧。只是面对轻骑兵的特殊战法,虎豹骑想要脱身,也没有那么容易。

    曹彰且战且退,渐渐的靠近了金寨西面那道最后的关卡。赵统严格的控制着战斗的节奏,始终让轻骑兵处于安全线以内。虎豹骑失去了打击轻骑兵的有效手段,就只能被动的承受战斗的压力。

    这是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曹彰也没有办法改变。就是这样的水磨功夫,让曹彰的八百虎豹骑变成了七百,随后又变成了六百,直到日落西山的时候,仅剩下了硕果仅存的五百人。拉锯战对于没有速度的重骑兵虎豹骑来说,就是一种耗损巨大的战斗方式。

    至于那些被长枪兵弄得下马步战的虎豹骑老兵,幸存者不足五十人。按照赵统的估计,随着轻骑兵的不断磨合,一举解决曹彰的五百虎豹骑残部,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没有速度的虎豹骑,根本就没有办法在轻骑兵的铁蹄下逃出生天。

    曹彰打了一天,也没有斩杀几个轻骑兵。赵统的战法很简单,来来回回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这样的战法的确适合轻骑兵对战重骑兵。速度是轻骑兵可以全身而退的根本保障。

    然而轻骑兵大战了好几个时辰之后,马力的消耗也达到了暂时的极限。好在曹彰的五百虎豹骑残部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这才让轻骑兵有了周旋的底气。然而战斗进展的异常顺利,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事。一旦好运气用光了,就是噩运的开始。

    就在赵统决定对曹彰进行最后一击的时候,曹洪带着一千虎豹骑出现了。赵统当机立断,让轻骑兵牵制虎豹骑,掩护步兵和弓兵退回金寨大营。这是一个悲壮的决定,也是牺牲的代名词。

    不到一柱香时间的交锋,轻骑兵居然损失了五百人。这就是轻骑兵与虎豹骑正面对抗的严重后果。赵统找准机会,对着曹洪使出了运枪。曹洪自知不敌,拼命的躲闪。虽然避过了要害,却被赵统一枪拍掉了头盔。

    曹彰上前拖住了赵统,虎豹骑主力完成了会合。曹洪不敢再战,曹彰又是疲惫不堪,虎豹骑终于撤离了金寨。这场围绕着金寨展开的战役,暂时的告了一个段落。

    金寨堵截战,赵统投入兵力为轻骑兵六千人马,长枪兵两千人,弩砲兵两千人,共计投入战斗的总兵力一万人马。虎豹骑方面的总投入为两千五百虎豹骑老兵。

    战后打扫战场,虎豹骑留下了近千的尸首,只不过战死的人中,什长以上级别的虎豹骑将校只有不到十个人。这就意味着虎豹骑的建制完整,只要补充完毕,就可以迅速的恢复战斗力。

    赵统部损失的兵力就让人感觉心痛了。首先是围困虎豹骑后军的长枪兵,兵力折损了八百人。再有就是追击虎豹骑的主力轻骑兵,竟然折损了一千二百人马。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马是在曹洪的最后反击中倒下了。

    轻骑兵为了掩护步兵的撤退,选择了与虎豹骑硬撼。这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赵统看着血淋淋的伤亡数字。由于大多数的伤员是被虎豹骑的战马撞伤,伤癒归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金寨阻击战,赵统部以损失两千人为代价,留下了一千虎豹骑老兵。不仅让天下人知道了麒麟军的威名,还替轻骑兵凝聚出了军魂,总算是没有亏本。

    虎豹骑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轻骑兵唯一可以倚仗的只有速度。正面对抗那就是找死。赵统终于明白了——面对重骑兵,只能放风筝。

    金寨的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以曹彰和曹洪退回汜水关而告终。参战的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麒麟军赵统部击退了曹彰的虎豹骑,乔楼的外围终于被扫清了。

第511章 黄悦之心

    金寨阻击战,赵统以六千轻骑兵为主力对抗虎豹骑重骑兵,不仅创下了二比一的超低战损比例,还替轻骑兵凝聚出了白玉天马军魂。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彻底的奠定了他麒麟军中第一将的威名。

    麒麟军作为兴汉国将二代们最大的集中地,谁也不敢给父辈们丢脸。只不过赵统表现好了,其他的人就被比下去了。特别是黄悦,自小就被自家的表兄赵统压制着。二十几年了,他还从来都没有扬眉吐气过。这回更是被甩出了十万八千里。想要迎头赶上的难度,那是难度系数十颗星。据说比攀越蜀道还要困难千百倍。

    这在老黄忠眼中——孙子黄悦不如外孙赵统。这样的魔咒什么时候才能打破,已经变成了黄悦心中唯一的执念。如今两人一起到荥阳前线带兵打仗,赵统又一次走在了前面。这更是刺激了黄悦灵魂深处的战斗意志。黄家人没有软蛋,输了不要紧,迎头赶上就好了。

    黄悦看头乔楼城墙上那面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旗帜,上面绣着的那个黑漆漆的魏字,似乎显得格外的狰狞。好像在嘲笑他——可怜的黄软蛋,有种你就攻进来。魏字大旗下的那员大将,被冰冷的夕阳残光笼罩着,更是让黄悦觉得特别的触目惊心。

    麒麟军已经在荥阳一带激战两个月了。赵统与虎豹骑在金寨的激烈战斗,更是让黄悦感觉到了苦战来临之际的巨大压力。乔楼守军的情报已经摆在了他的书案上——主将是传说中的弃子曹安民,守军是原来的曹洪部五千人。

    两万麒麟军后军,面对五千乔楼守军。这是一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斗,也是一场必胜的战斗。黄悦在心底里深信不疑。问题是如何降低战斗的损失?他可不想打掉一个成为了弃子的曹安民,也付出赵统血拼虎豹骑那样的代价。

    刘立带兵的风格,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能者上,庸者下。要不是孙尚香女将男兵的局限性,也轮不到黄悦差强人意的出头来挑后军的这根大梁。如今黄悦好不容易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孙尚香奉命筹建麒麟女兵部队以后,后军副将的位置就空出来了。这就给了黄悦追赶赵统的机会。要是他自己错过了,只怕会是终身的遗憾。

    黄悦站在乔楼外面,看着渐渐西沉的残阳,他的心中终于有了决定——拿下乔楼,打一场漂亮仗,给督帅刘立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测试。麒麟军中有一个传言——军相吕布的儿子吕猛,已经提前从南山军校毕业了。正在陈留行宫待命。要是黄悦的表现不能让刘立满意,吕猛就会取而代之。

    黑夜降临,黄悦却没有睡意,成败就在此一举了。是龙还是虫,这一战之后就可以见分晓了。在战场上,一切都以胜利的结果,作为衡量武将能力的唯一标准。至于虽败犹荣的鬼话,骗一骗两三岁的小孩子还行,没有人会当真,也没有人敢当真。战场就是胜者为王,至于失败者的理由和借口,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校尉黄三走到黄悦的身边,压低了嗓音嗡嗡的说:“黄副将,攻城部队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发起进攻!”

    黄悦看着跃跃欲试的黄三,冷静的说:“那就开始吧!你要小心,一定要活着享受战斗胜利的荣耀,而不是在功劳簿上划一个红色的大叉。”

    黄三点了点头,转身回到了黑暗之中。偷袭的战斗一直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他带领的突击队到了拐角处羊马墙的下方,从守军火把阴影的位置开始爬墙。

    城墙上的守军似乎闲着无聊,有事儿没事儿的射出几支冷箭。似乎就是为了听一下铁箭撞击城墙的那种独一无二的声音。也许是为了排解漫漫长夜的寂寞。这是曹安民发明的守城办法,用别人的话说就是另类的火力侦察。毕竟黑夜守城盲点太多,小心总是无大错。

    黄三的突击队一律轻装,根本就没有着甲,甚至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负重,连皮甲都取消了。这样一来,面对曹安民的瞎射安排,总有几个倒霉蛋成了无声战斗的牺牲品。

    铁箭刺入骨肉的声音,显得格外的沉闷。好在黄三早有准备,突击队的口中含着赖以生存的朴刀。中箭者只能咬紧牙关,毕竟朴刀就是生命。谁敢张口呼痛,谁就会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赤手空拳。至于结果,那就是死无葬身之地。谁也不敢喊痛,就把暴露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城墙上的守军严格的执行着曹安民的将令。哪怕是所有的守军都认为——漫无目标的冷箭纯粹是脱了裤子放屁,也没有人敢掉以轻心。毕竟用几支冷箭换来一整夜的安全无忧,这样的买卖着实划算。

    曹安民巡城经过一段城墙的时候,也心血来潮的从守军都尉的手中接过了硬弓。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他每次经过这个位置的时候,不放上一支冷箭,心中就不会觉得踏实。这纯粹是一种武将的自我催眠行为。

    张弓搭箭,学人夜射,一箭指向丁羊马墙的阴暗处。一箭既出,入骨三分。这次倒霉的人是爬在最前面的黄三。好在没有伤及要害,倒也是不幸中的万幸。距离城头已经不远了,痛彻心扉的黄三恨恨的想着。他一门心思的要爬上城头报这一箭之仇。爬城的速度也相应的提升了几分。

    曹安民听风辨音,立即就发觉了不对劲的地方——箭头撞击城墙的声音有些不对。铁石相撞的特殊声响,他可是心知肚明。即便是力道不足,也不至于没有任何的动静。这是铁箭刺入人体的声音,他似乎发现了问题。

    这样诡异的宁静,让曹安民神色大变,脱口而出:“敌袭!”

    守军立即行动起来了,照着曹安民射箭的位置一顿瞎射。不管有没有效果,先要把声势弄起来。

    邻近位置上的火把也移向了阴暗的位置。黄三本来在加紧爬墙,听到了曹安民的惊呼之后,立即爆发出了最大的潜力。

    只见黄三双臂用力,借助钩索的弹力跃上了城头。突击队顶着箭雨向上爬,全部都爆发出了不生即死的力量。这样的顽强作风,是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激发出来的精锐本色。不拼命,就得死,这样的选择题谁都会做。

    黄三第一个站在了城头上,面对跑步夹击上来的两名守军,左一刀,右一刀,顿时就化解了危机。恰逢曹安民杀到,两人真刀真枪的斗了起来。只不过黄三不是曹安民的对手,很快就落入了下风。

    黄悦也秘密的进入了突击队,好在他的运气足够好,并没有成为冷箭之下的伤者。他替下了危机四伏的黄三,与曹安民在城墙上缠斗了起来。

    黄三带领突击队左右冲杀,在巩固了城头阵地之后,一支信号箭升空。这代表着牵制曹安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其他的攻城部队可以投入正式的战斗了。

    早有准备的围城部队,立即开始了抢攻。曹安民数次想要脱身,好指挥守军进行防守,却被黄悦给死死的拖住了。在曹安民看来,两人的本领不相伯仲,完全是没有意义的缠斗。

    然而这就是黄悦的算计,乔楼守军的主将曹安民被牵制在了一面城墙上,根本就没有机会脱身。更没有多余的气力指挥防守作战。

    乔楼守军群龙无首,各处城墙的守军得不到曹安民的将令。再加上夜战的特殊性,就只能各自为战了。这就是主将被牵制之后的被动局面。

    乔楼守军首尾不能呼应,倒是给了黄悦的攻城部队足够的方便。

第512章 安民西行

    黄悦的牵制很有效果,直接把攻城战变成了三个独立的小战场,让乔楼的守军一分再分,再也无法形成合力。这样的分割战法,让麒麟军中的将校的在南山军校的训练成果,很快就展现出来了。

    麒麟军后军的攻城模式环环相扣,以强打弱的战法,被黄悦和南山军校的毕业生们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三位校尉从三面进攻,黄悦又亲自出马牵制曹安民,让乔楼守军首尾不能兼顾。更是加剧了乔楼守军的崩溃速度。

    曹安民也发现了乔楼的危局,数次想要脱身,好回到城中的指挥部主持大局,不料他却被黄悦给拖住了。不仅没有脱离战斗,反而生受了几刀,整个人陷入了无休无止的苦战状态,一身本领竟然发挥不出三成的威力。

    失去了统一指挥的乔楼守军,很快就被麒麟军后军各部突破了另外的两面城墙。黄悦的夜袭乔楼的战斗,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喊杀之声让乔楼一带的人与鸟兽都无法安睡。当旭日东升的时候,乔楼的大规模战斗已经接近了尾声。只有曹安民,依旧在魏字大旗附近与黄悦对战。要不是黄悦打算活捉他,这场战斗也不至于持续几个时辰。

    高强度的战斗让曹安民身心俱疲。他不是黄悦的对手,只不过想要在战斗中把力气耗尽,真的没有那么容易。

    好在黄悦很有耐心,再加上他没有机会补充体力,持久战的效果就渐渐的出现了。特别是当黄三挂起兴汉军的大旗的时候,曹安民更是气得手脚发软。乔楼核心阵地失守,意味着兴汉国的大军将触角伸入了汜水关的势力范围之内。

    阳城与中牟被麒麟军强势的切割成了两个部分,荥阳一带变成了麒麟军的地盘。许昌与官渡之间的直接联系被人为的中断了。这是兴汉国在中原大地占据了战略主动的开端。黄悦见曹安民三心二意,似乎有破罐子破摔的意思,于是就立即使出了绝招,把曹安民生擒了。

    乔楼攻防战随着曹安民的被擒而宣告结束。黄悦让黄三负责打扫战场,清点损失。然后又派传令兵到米河大营,向督帅刘立报捷。

    刘立在中午时分在护卫都洪安的簇拥之下,走进了被黄悦改造的原曹安民的乔楼守军指挥部。黄悦刚睡醒,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对着香茶静气凝神的督帅刘立。

    刘立进入乔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黄悦具实奏报在乔楼攻防战中各部的功勋和需要补充的损失。等到赵统和典满两部的奏报送入乔楼之后,再汇总上报陈留行宫的总指挥部。

    当然了,对于加餐犒赏三军的小事情,刘立和护卫都可是一刻都没有耽搁,具体的论功行赏要等到陈留方面核实之后进行。麒麟军内部的物质奖励倒是不折不扣的落实了。作为麒麟军的督帅,刘立一向不会吝啬。对于大功之人,奖励也特别的丰厚。这就是麒麟军发展迅速的根本原因。

    解决好了麒麟军的内部事务之后,刘立让人把曹安民带进了自己的帐中,打算亲自说服这位意志坚定的曹魏二代将领。

    曹安民一言不发,对于乔楼的失守,他觉得无话可说。只是黄悦用两万人马围攻五千守军,居然还采取了夜袭的非常规战斗手段,这未免太过于小题大做了。他对于黄悦的谨小慎微不以为然。

    刘立见曹安民神情倨傲,于是就对他说:“安民兄,乔楼核心阵地作为荥阳防守最重要的一环,怎么着也轮不到你来主持大局。如今你却莫名其妙的做了阶下囚。这其中隐藏的深意,你难道就没有认真的想过吗?”

    曹安民不是傻子,他也在怀疑其中的内情。只不过没有找到真凭实据,他也没有办法拒绝曹洪的任命。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样的道理在军中更是得到了严格的体现。也许他留下是多方较量的结果。只不过这样的牺牲在军中可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倒也没有什么必要大惊小怪。

    如今听了刘立的话之后,心中那个念头更是挥之不去了。曹安民想到这里,也顾不得拿架子了,忙抓住刘立的手问:“刘继祖,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刘立看着曹安民,似乎顾左右而言他的说:“安民兄稍安勿躁!听说司马仲达前些日子到了洛阳城,在神机军师戏子才的麾下做了文学掾。虎豹骑的撤退计划,就是他弄出来的借刀杀人。”

    曹安民听了刘立的话之后,立即惊呼不可能。他坚信二公子曹丕的承诺,也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确信自己不会被抛弃。然而刘立的话很有魔力,曹丕不会抛弃他,可是作为献计的司马懿呢?

    曹安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不祥之兆——据说魏王曹操对于算计曹彰的事情很忌讳。他还下过命令,要彻查虎豹骑新兵被抛弃的真正原因。

    只不过后来司马懿服软到了洛阳城就职,“虎豹骑新兵事件”的余波才算是风平浪静了。整件事情到最后不了了之。以曹安民的智慧,他当然猜不出其中的内情了。这是曹家与以司马懿为首的世家之间的暗中较量。

    曹安民可是虎豹骑新兵事件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知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今曹家与世家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他就成了唯一可能破坏大局的定时炸弹。

    魏王曹操不甘心被人算计,可是他又不能迫使司马懿狗急跳墙。很多事情就不能较真了。即便是曹操不愿意亲自动手解决曹安民,司马懿为了自保,也会毫不犹豫的痛下杀手。

    曹安民终于想通了,他在洛阳城的生机已经绝了。然而投效兴汉国也不行。一旦他决定投效兴汉国,就是在替司马懿背黑锅,曹安民就会是曹家的千古罪人。

    想来想去,曹安民根本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即便是他愿意用生命赎罪,也无法化解曹家的危机。到最后以司马懿为首的世家,一定会坐收渔翁之利。

    曹安民隐隐约约的觉得还有一线生机。只不过以他的智略水平,根本就没有办法找到那条唯一的活路。曹安民问:“刘继祖,一失足成千古恨,我跟错了人,有这样一场劫难也是咎由自取。只不过你既然看穿了司马懿的毒计,有什么办法让我脱身吗?”

    刘立说:“安民兄,你可要想清楚了?”

    待到曹安民点了点头之后,刘立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曹丕倚重司马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以司马懿滴水不漏的本事,一定会在洛阳城严防死守,不给曹安民接近曹操的机会。

    司马懿让曹安民独守乔楼,就是要他光明正大的战死。要是他敢不死,后果就会很严重。世家的力量无孔不入,让曹安民死的办法很多,除了阳谋之外,还会有层出不穷的阴谋。

    区别在于阳谋让曹安民获得死后哀荣。至于阴谋,会让他的死变得一文不值。即便是不死,也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唯一能够替曹安民正名的人,只有在羌人高原上打拼的曹昂。前往高原军中效力,是曹安民唯一的出路。刘立并没有收服曹安民的意思,一个三流的将领而已,还沾满了一身的污水。除了曹昂,谁招惹谁倒霉。

    曹安民接受了刘立的意见,决定前往高原避难。只不过司马懿一心要算计的人,他的西行之路会太平无事吗?

第513章 死中得活

    刘立释放曹安民的消息很快就泄漏了。虽然他做得很隐秘,但是却被以司马懿为首的世家商会,查探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世家的渗透力十分强悍,更何况是新近攻克的乔楼。没有不透风的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清楚世家在荥阳一带的影响,刘立让休整的黄悦部后军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扫地行动。

    至于扫地的理由嘛,就是有人泄漏了曹安民的行踪,这是严重的泄密行为。当然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和打击。这是建立新秩序的前奏。刘立的手段也渐渐的老辣了。即便是有无辜的世家被牵连,也只会痛恨那个泄密的人。总不至于有人泄了密,兴汉军还不能理直气壮的反击嘛?

    再说曹安民夜行晓宿到了天水城之后,不仅改头换面了一番,还花重金聘请了一名羌人向导阿云。这阿云可是当地最有名的猎人,对于乌鞘岭一带的地形了若指掌。

    价格谈拢之后,交易的双方都很满意,很快就立了契据,交付了酬金。毕竟翻越乌鞘岭那是拿命换钱,先钱后货是当地向导的规矩。曹安民入乡随俗的行为赢得了阿云的赞赏,两人一起离开了羌汉杂居的城池,进入了荒无人烟的高山。

    走了不知道多久,阿云突然带着曹安民化妆成了雪山朝圣的虔诚者,打算到山脚下的羌民聚居地讨碗水喝,顺便补充一下登山必备的物资和装备。

    阿云说:“大人,前面就是乌鞘岭了。从这一刻开始,您身上里层的铁甲和腰间的钱袋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到了高原之上,铁甲会变成催命的恶鬼。至于这把刀,或许可以熬过高原的严寒,不至于变成嘎嘣脆,只不过长时间的冷冻之后,根本就没有实用的价值。”

    曹安民听从了阿云的建议,把身上的铁甲脱了下来,交给阿云兑换成了充满了羊骚味儿的羊皮,还有一些可以保持体温和刺激身体内血液活性的奇物。

    据阿云介绍说,羌民进乌鞘岭打猎,通常都会带一种自家栽培的名为朝天椒的奇物。朝天椒的意思就是攀天朝圣的天之骄子。就相当于是上天庇佑那些拥有朝圣之心的人。

    这朝天椒果实朝天而长,吸收了足够多的太阳精华,成熟之后果实通红。经过夏秋之季的烈日曝晒之后,在蒸发水分的过程中继续吸收太阳的精华,到最后变成了暗红色才算功德圆满。

    想要安全的通过乌鞘岭,别的都可以不用带,朝天椒和干粮必不可少。在高原之上,用朝天椒拌水佐以干粮。不仅可以迅速的恢复体力,还能刺激人的身体,增加血液循环。从而避免身体的某一个部分由于低温导致坏死。

    曹安民带上了一大包碎成了粉末的朝天椒,还有一些干粮。一张深山拓木弓,两壶羌民特制的骨箭。阿云也是同样的装扮。想要通过乌鞘岭,就得面对山上的蛇虫鼠蚁。武器是翻越乌鞘岭的根本保障。

    上山的路很难走,特别是那前所未有的高原反应,让曹安民体会到了呼吸困难的滋味儿。走一步,停一下,等气喘匀了再继续走。

    刚翻过一道岭,正要继续上坡的时候,头顶上的山梁上射下了一支带着冰晶的骨箭。似乎准头不怎么好,溅起了地上的雪,那片片雪花打在了曹安民脸上的羊皮毛上之后,迅速的结成了冰花,透露出了一丝寒气。

    阿云的反应很快,反手就是一箭,一个穿着黑色铁甲的人从上面滚了下来。曹安民一眼就认出了袭击者的身份,是二公子曹丕的人。

    阿云一箭得手,正要射出第二箭,却被曹安民莫名其妙的一巴掌给拍偏了。这高原上的战斗,由于双方体力有限,一箭射偏就意味着没有还手的余地。

    阿云倒下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莫名其妙的被雇主给坑死了。曹安民有些不知所措了,他可以远离长安洛阳,却不愿意背负背叛曹家的罪名。

    山梁上放箭的人在射死了阿云之后,并没有继续放箭,而是走出了埋伏的地方。曹安民抬头一看,心中却是大吃一惊,忍不住的开口质问:“曹虎,怎么是你?”

    曹虎回答说:“安民少爷,子桓公子接到密报,说你已经叛出了曹家,人人得而诛之。我奉命赶到乌鞘岭,就是要把你的尸体带回去。更何况你杀了我的兄弟,这叛曹的罪名已经彻底的坐实了。束手就擒吧!你可以愉快的去死。”

    曹安民没有想到——曹丕居然会为了一个司马懿,居然拿他这个名符其实的曹家人开刀。哀莫大于心死,这权利之争居然是骨肉相残的催化剂。曹安民与曹丕之间的兄弟情义,随着曹虎的一句话就烟消云散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曹安民要为生存而战。出其不意的一把朝天椒粉末,替他打破了曹虎等人的包围圈。

    曹安民鼓足了力气,迅速的攀上了山梁。曹虎等人刺杀失败,只能追上山。曹安民见身后的敌人穷追不舍,只得回身放箭。骨箭刺入咽喉的声音,让曹安民的眼里饱含泪水。

    在高原上的战斗,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体力限制了各类技巧的发挥。一旦不能击毙对手,就只能被动的挨上一箭。高原低温的恶劣条件,受伤就是等死。

    曹安民的骨箭很犀利,双方之间的追逃不足五百米,就只剩下曹虎一人了。曹虎见大势已去,不敢继续往山上追。于是就转身下山。

    曹安民看着就于骨箭射程之内的背影,悄悄的松开了抓住箭羽的右手,骨箭滑落到了地上。与骨箭一同坠地的东西还有一样,那就是他的泪水。

    曹安民心里很清楚——曹虎回去之后,他背叛曹家的罪名就已经坐实了。可是对于曹虎,他真的没有办法痛下杀手。那支射偏的骨箭,就是曹虎故意提醒他的动作。只是阿云的反击,让矛盾彻底的激化了。

    曹安民并没有责怪阿云的意思,高原战斗的习惯就是一招分生死,就犹豫谁先死。曹虎犹豫了,他带出来的兄弟为他的犹豫买了单。曹安民也犹豫了,不仅让阿云送了命,还让他自己背负上了背叛曹家的恶名。

    山上的风更厉害了,曹安民抓起一把朝天椒的粉末,狠狠的塞进了自己的口中。感官上火辣辣的刺激,却敌不过他心中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沸腾的血液驱散了冰冷,曹安民只能凭借着曹昂绘制的简易地图翻山越岭。没有了熟悉道路的阿云带路,他投效曹昂的道路充满了危险。

    曹安民在乌鞘岭上挣扎求存的时候,刘立却在乔楼点将,正式的入主荥阳城,一次威风凛凛的入城仪式,向天下人宣告了古城荥阳的最终归属。

    陈留总部的功勋核算结果已经出来了。赵统以重创虎豹骑的功劳被授予了金寨侯。这样以战功地封侯,更是彰显了麒麟军的战功。

    乔楼作为荥阳城的核心防守阵地,黄悦的功劳也令所有人都刮目相看。乔楼侯更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功劳直追赵统。

    作为麒麟军督帅的刘立,更是被授予了荥阳侯的荣誉称号。毕竟他是兴汉王的世子,本身就高过一般的侯爵。这荣誉称号的出现,并不会影响他的地位,反而会彰显他的卓著功勋。

    麒麟军受赏完毕,立即开始准备下一阶段的战役了。金寨作为荥阳防御战的核心,更是受到了各方的关注。

第514章 大战阳城

    麒麟军攻打荥阳,把荥阳守将逼入了绝境。为了救援曹洪,虎豹骑带伤出征不说,还让远在颖川的乐进冒着丢城失地的风险出兵救援乔楼。

    颖川守将乐进奉命进攻白寨。太史慈的十二万大军长驱直入,与葛坡的陈到完成了会合。两部配合行动,很快就摧枯拉朽的铲除了曹魏建立的秩序。

    在扫清了颖川南部之后,大军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直接掉头北上。太史慈带着护卫都进驻阳翟,正式拉开了大战的序幕。这是决定颖川归属的战斗。双方都在拼命的积攒力量,打算一战定乾坤。

    阳城守将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三的乐进乐文谦。他本来奉命驰援乔楼,却在白寨关口被典满的中军挡住了。激战月余而无法寸进,三万大军也损失了近五千人马。没有办法突破白寨,就没有办法完成洛阳方面交代的任务。这让主持进攻的乐进心中很烦躁。

    就在乐进打算孤注一掷的投入所有兵力,准备一举突破典满的白寨阵地的时候。先是虎豹骑金寨突围,再有曹安民乔楼战败的两个不利消息传到了白寨前线。两个不利的消息接踵而来,让乐进的进攻失去了意义。

    乐进驰援的目标已经没有了,荥阳城完全的落入了麒麟军的掌控之中。以乐进的三万人马,无法应对刘立的六万大军。再赖在白寨前沿,不仅会于事无补,还有可能独自面对麒麟军的主力。

    继续进攻白寨已经失去了意义,乐进只得退回阳城。恰逢太史慈十二万大军抵进阳城,乐进在心里憋了一肚子的火。太史慈也一门心思的想要克竞全功。双方之间的交战立即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典满收到了乔楼的最新指示之后,率部进入到阳城山一带构筑新的防线,彻底的封住了颖川进入荥阳的道路。麒麟军主力获得了至关重要的休整机会。

    太史慈亲自赶到阳城的护城河边邀战乐进。乐进自负勇武,二话不说就出城迎战。双戟对长枪,一场激战以乐进略逊一筹而告终。斗将的失利并没有打掉乐进守城的决心。阳城是曹魏在颖川范围之内的最后一座堡垒。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阳城的归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疑川的归属。颖川四大家荀陈郭徐都已经把家族主力西迁到了长安。然而颖川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的人杰诞生。乱世人杰出中原,中原人杰数颖川。

    如今天下诸侯分鼎,颖川作为衡量诸侯势力的重要筹码,似乎已经倾向于兴汉国了。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替曹魏保全颖川,就成了乐进唯一的使命。

    陈留指挥部也知道颖川的重要性,得颖川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这就是崛起于东北,称霸于中原,横扫八荒六合,底定兴汉大业。苦寒铸就不屈的意志,富饶成就无坚不摧的铁骑。

    中原大地的底蕴,足以耗尽全天下的敌人。在这个拼消耗的时代里,中原地区还从来都没有输过。陈留指挥部也知道阳城对于颖川的重要性。这才让陈留镇帅太史慈与葛坡镇帅陈到联合出兵。三十万大军横扫颖川,什么牛鬼蛇神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乐进的兵力不足五万,却倚仗着阳城的地利苦战不退。面对太史慈的悬梯攀城,守军直接施展了烈火大阵。

    太史慈的第一次强攻遭遇了严重的挫败。负责登城的五千大军,变成了五千具黑碳,最后落入护城河中化成了灰。

    陈留指挥部得知太史慈攻城失利之后,立即让参谋长贾诩赶赴前线。这是打算以狠制狠了。单纯的斗狠,贾诩还没有怕过任何人。

    太史慈见到贾诩,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不胜吁嘘的说:“文和,想不到这乐文谦搞起阴谋诡计来也是一把好手。”

    贾诩仔细的看完战情通报之后,才回答说:“子义,你估算错对手了,怪不得会吃这样的大亏。”

    太史慈很不服气,他与乐进交手数次,证明了乐进确实有着过人的本领。阳城大战就是最好的例子——守军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五千兴汉军灭得连渣都不剩。这样的战绩问世之后,谁也没有办法质疑乐进的能力。

    贾诩并没有打算以理服人,而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阳城攻防战的高明谋划。守军既要诱使太史慈放心大胆的悬梯攻城,又要暗中布置应对的手段拿下攻城的部队。这是站在刀尖上跳舞,一环紧扣着一环。不管是太史慈临时放弃攻城计划,还是心血来潮的改变攻城的兵力配置,都有可能改写这次攻城战的最后结果。

    这是一种精准的算计,守城方不仅考虑到了太史慈的反应,还分毫不差的预测了攻方部队的临战发挥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拥有这样周密算计能力的人,曹魏大军中也没有几个人。

    贾诩看人的眼光很准,至少不包括阳城守将乐进。至于具体是谁到了阳城?按照贾诩的分析和对方所使用计谋的阴狠程度,应该就是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曹魏文学掾——司马懿。

    戏志才也有逆转阳城局势的本领。只不过戏志才的谋略与郭嘉有些类似,他们都是通过推动天下大势大解决战争的问题。更何况以戏志才的身份,也不至于到阳城弹丸之地龙游浅滩。

    太史慈说:“文和,要真的是司马懿,咱们进攻阳城的计划恐怕就不会很顺利。十二万大军看起来很多,可是五千人马尸骨无存,让太多的人胆战心惊。空有人数优势,却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战斗力了。”

    贾诩说:“子义放心。我既然来到了阳城前线,就不允许司马仲达嚣张。要知道咱们是处于进攻的一方,阳城就摆在这里。他司马仲达本事再大,也没有办法把阳城弄走。总的来说战争的主动权还在咱们手中。”

    在贾诩的指导下,太史慈在陶罐弹中混入了一定比例的朝天椒粉末。这是一种特殊的攻城方式。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太史慈让弩砲部队展开了一次强有力的轰炸。

    十万陶罐弹在阳城东面城墙上炸裂之后,让五千守军陷入了痛哭流涕的惨烈场面。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古训仍在,五千大好男儿不顾形象的哀嚎,也着实毁人三观。流血不流泪的古训,似乎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陶罐弹砸城不是贾诩的最终计划,他只不过是想把阳城的守军变成惊弓之鸟。让阳城东面城墙成为守军的禁地,才好为下一阶段的攻城打好基础。

    谋士一句话,可抵十万兵。贾诩轻描淡写的一个计谋,就把阳城变成了唾手可得。太史慈欢天喜地的准备攻城事宜,拿下阳城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阳城大战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太史慈在贾诩的帮助之下,仅仅是用了十万陶罐弹,就夺回了战争的主动权。至于负隅顽抗的乐进,就只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拥有了贾诩的陈留镇帅主力,才是真正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515章 司马无策

    面对砸上城头的那十万特殊陶罐弹,乐进在亲自体验了一番之后,也尝到了泪流满面的滋味与痛苦。整个阳城东面都弥漫着让人流泪的空气,想要不哭都不行。

    回到城中大帐之后,乐进找到司马懿,想要寻求破解陶罐弹攻势的办法。司马懿也不含糊,直接提出了两个办法:一是不惜一切代价解决太史慈的弩砲部队;二是把阳城弄走,彻底的远离太史慈的大军攻击范围。

    乐进听完之后哭笑不得,第一个办法倒是可行,只不过阳城的五万守军出城野战,那纯粹是给太史慈送菜。根本就不可取,胜利的几率无限接近于零。

    至于第二个办法也不可行,东城是守军的防御重点,一旦退出之后重新构筑防线,阳城的防御能力就会降低五成。这纯粹是杀鸡取卵的行为,暂时的消除了危机,却变成了永恒的拖累。

    乐进还是不肯死心,司马懿却表示无能为力。武器的射程问题,彻底的难倒了他。以曹魏的武器研制能力,根本就没有办法破坏太史慈的弩砲阵地。

    被动挨打的局面已经形了,司马懿也无法扭转不利的局面。除非把东城的防线后缩,彻底的摆脱陶罐弹的攻击范围。

    至于太史慈想要前移弩砲阵地,除非填平阳城东面的护城河。只不过乐进也不敢轻易的撤防。太史慈统帅的陈留镇帅大军,一向以善于两栖攻城著称。一旦拱手让出东面城墙,阳城的防御体系就会遭遇不可修复的破坏。

    司马懿说:“乐将军,十万陶罐弹攻势,应该不是太史慈的手笔?”

    乐进刚要回话,一位绣着摸金校尉标志的情报人员进入了帐中,他把一封情报完完整整的交到了乐进的手里。

    乐进看完之后,缓缓的说:“仲达,你猜对了。贾诩那老家伙到了阳城前线,一露面就给了咱们一个下马威。”

    司马懿说:“乐将军,现在看来,那贾文和已经猜出了我的身份来历。有了防备的太史慈,根本就没有办法算计。”

    司马懿也算是流年不利,遇上了以毒计著称的贾诩,想要针锋相对都不行。阳城战事不利,直接受害人就是乐进了。

    面对太史慈的特殊陶罐弹,乐进更是苦不堪言。司马懿提出了很多应对的办法,却被贾诩打击得体无完肤。姜还是老的辣,贾诩让天下人见识到了谋士的年龄就是最大的优势。经历的事情多了,中人之资也会在时间的淬炼之下变成上上之资。

    苦苦挨了十几日的轰炸之后,司马懿找到了乐进,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阳城守军的士气即将崩溃,太史慈把荥阳的消息大肆宣扬之后,又展开了心理攻势。

    如今的阳城,除了世家私兵还在坚持配合阳城守军之外,其他的平民青壮都是出工不出力。直接导致了守军的反击力度越来越小,每日的伤亡数字却是与日俱增。

    乐进看着迅速消耗的军用物资表,望着愁眉不展的司马懿,认真的问:“仲达,你说这阳城还守得住吗?”

    司马懿说:“乐将军。按理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阳城世家上下一心,守住阳城应该不会有问题才对。然而平民青壮磨洋工的行为,又让他看不透事态的发展了。”

    无论世家私兵如何积极反击起表率作用,那些数量庞大的平民青壮都是一潭死水。这就让司马懿有些不懂了——这所谓的民心,到底是天下世家之心,还是最广大百姓之心,才能主宰天下气运的归宿。

    乐进出生于一个小世家,有些犹豫的说:“世家以万分之一的人口数量,却占据了天下九成的资源。世家强弱不均,又导致了各家占据的资源各不相同。拥有绝对数量人口的平民,面对拥有绝对数量资源的世家。在乱世之中碰撞之后,失败的肯定是那个世家。”

    司马懿冷笑着说:“平民的力量足以破坏秩序,却没有能力改变资源的分配模式。”

    乐进当然明白司马懿的意思,世家应运而生,平民的力量打破了平衡,让原本主持秩序的世家成为了任人宰割的对象。然而真正有资格分上一杯羹的人,只能是世家,不会有平民。平民最多就是尝到残羹剩菜的味道,再背负着破坏秩序的恶名以及旧势力残余的报复。

    即便是兴汉国中,真正拿大头的还是各大集团。只不过是在分配的比例上略作调整,让平民分润到了极其有限的资源和一份虚无飘渺的希望。兴汉国成功的唯一原因,那就是保证了平民百姓最基本的生存。

    真正掌握资源分配的人,还是五大山城的新世家。说是“新”其实是在传统世家的基础上放弃了专门针对平民的土地资源,给普通百姓留下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世家失去土地之后,就更加专注于经济了。明白了合作致强的道理之后,世家之间的利益纽带更牢固了。被世家经济掌控的平民百姓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脱离这种隐形的掌控。除非可以做到不吃不喝不穿不睡,完全与尘世隔绝。

    平民百姓变成了世家力量的提款机,什么时候觉得膘肥体壮了,一个价格波动,平民百姓一生的努力就泡汤了。

    只不过这个世道一直以来就是弱肉强食。平民百姓想要安居乐业容易,想要破茧成蝶,就得做好身死道消的准备。由平民而世家,最关键在前三代,一代扎根,二代固本,三代开枝散叶。只要扛过了富不过三代的宿命之敌,世家就会永生不灭。

    司马懿心中也会明白一个道理——凡是建立起了传承根基的世家,无论世事风云如何变幻,都只会被削弱,而不会被彻底的消灭。特别是拥有帝王传承的世家,大起大落司空见惯,卷土重来也是人之常情。

    大世家以认祖归宗为荣,小世家以改名换姓为要,都不会断了传承和希望。这就是放弃土地的世家那无与伦比的生命力。至于扎根于土地的世家,都是乱世中任人宰割的对象。

    就像司马懿所讲的那样,阳城搬不走,那些依赖土地的世家,会随着阳城易主而覆灭。兴汉国不需要依赖土地的世家。这是根本,也是铁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土地稳则百姓稳,土地安则百姓安。至于世家之间的风起云涌,只要不涉及到土地,就不会失去控制。

    贾诩与司马懿的对决,与其说是两种思想的碰撞,不如说是新旧世家对于土地归属的定义。土地私有就会导致买卖盛行,最后演变成强买强卖的土地兼并。世家力量的不均等,就会导致土地兼并的规模扩大化,最终完全失控。

    土地国有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土地兼并的扩大化。即便是有敢于作奸犯科的人,也不至于形成燎原之势。只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就不会影响平民百姓的生存根本。

    司马懿的阳城搬不走,就宣告了那些过分依赖土地的阳城世家死刑。即便是螳臂当车的负隅顽抗,也会耗尽祖辈积累的人气。

    至于那些西迁长安城的世家,想要恢复对土地的控制,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兴汉国让世家搬迁的策略,就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扼杀世家的土地占有欲。

    司马可以成为天下世家之首,也是在放弃了温县之后才找到的出路。土地是束缚世家的牢笼。谁最先摆脱,谁就可以占得先机。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说的就是占有土地的世家。那纯粹是一个明晃晃的活靶子,想要不吸引仇恨都难。

    面对依赖土地的阳城世家,司马懿也无能为力。

第516章 攻克阳城

    兴汉军的攻心策略很有效,兴汉国百姓已经享受到了吃饱穿暖的超级福利。这件事情已经在中原地区沸沸扬扬的传开了。

    阳城中也有平民到过陈留,甚至还有一些游学的士子到过五大山城。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见证了安居乐业是真实存在于和谐国度。

    他们感觉到了兴汉国普通百姓的快乐。也明白了依赖土地的世家就会是整个华夏的寄生虫。阳城百姓的悲惨命运,似乎起源于世家的土地兼并。不管依赖土地的世家如何的精明,他们最终都会被无情的切割掉。

    放弃土地是世家永恒的唯一法宝。真正跨越朝代长存的世家,都不会把心思放在土地上。这是一种全新的认知——三教九流中不包括依赖土地的世家。

    乐进已经很少出营巡城了。他每次经过平民聚居区的时候,心中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他总是会清楚的感觉到平民百姓之中那若有若无的敌意。想来是阳城的普通百姓,已经把他当成了一切痛苦来源的罪魁祸首。

    乐进很讨厌这种感觉,也从心底里觉得委屈。他已经很努力的想要造福一方百姓。至少他已经做到了远离战火的第一步。

    曹魏执掌阳城十几载,即便是无法达成乐业,安居总还是差强人意。如今兴汉军挑起战争,阳城的世家不遗余力的支持守军,普通百姓却期待着兴汉军进城。倒是让乐进对于心中的坚持产生了疑惑。

    这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让乐进感到无所适从。到底是世家重要,还是平民百姓重要?这样的思想观念冲击,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一直坚持的理念从根子上错了。这样的茫然不知所措,让他的人生失去了意义。

    司马懿已经离开了阳城。阳城世家的固执,让他感觉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哀。人挪活,土地不能挪就彻底的放弃。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阳城的平民百姓已经开始觉醒了。即便是善良的世家,拥有的土地也会遭到普通百姓诟病。更是天下人攻击世家的活靶子。与其守着土地等死,不如彻底的脱离土地的束缚,见识更广阔的天空。

    兴汉国的经济思想已经替天下世家指明了方向。以前的世家竞争的根本是土地。郡望贤达的存在,一言九鼎的威胁,都是各级地方官员们不遗余力的打击对象。然而那些放弃了土地的世家,就不会从根本上威胁地方官的权势。专攻经济的优势,反而会在接下来的交流竞争中游刃有余的左右逢源。

    不依赖土地的世家,可以因人而异的搬迁。这就迫使执掌一方的封疆大吏们主动拉拢示好。

    然而那些扎根于土地的世家,就只能想方设法的腐蚀地方官场。否则就会被人拿住把柄成为敲诈勒索的对象。

    这种非友即敌的错误观念,会让双方的关系变成微妙的对立。一方不愿意做提款机,另一方也不甘心做傀儡。最终由点及面的破坏整个华夏的秩序。到最后害人害己,甚至搭上所有的世家。

    土地让世家有了依靠,也成了束缚世家发展壮大的枷锁。土地的规模有限,而世家对土地的渴望无限。这是永远都无法调和的矛盾。

    一场浩劫之后,不依赖土地的世家可以迅速的恢复元气,依赖土地的世家就只能痛苦的转型了。转型成功可以延续传承。一旦失败,就会尘归尘,土归土。

    就在乐进纠结于是否血战到底的时候,太史慈的准备工作已经进行到最后的阶段了。阳城平民百姓青壮的忍耐,似乎到了一个极限。平民百姓青壮队伍与世家子弟的对立情绪已经被点燃了,好像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了。

    乐进感觉自己像是坐在一个火药桶上。阳城聚集了太多依赖土地的世家。然而那些经历了世家教育的私兵,又出身于平民百姓。世家私兵们坐井观天,对于那些巅覆了传统观念的平民百姓青壮领头人纷纷表示嗤之以鼻。

    平民百姓青壮领头人,意在领导着普通百姓向往幸福生活。他们对于那些榆木脑袋的世家私兵,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世家子弟为了愚弄世家私兵,故意扭曲事实误导世家私兵。更有人拿物资奖励诱惑世家私兵向平民百姓青壮宣扬错误的理念。反正在世家子弟看来,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的付出将来会千百倍的收回。

    随着双方思想的激烈碰撞口舌之争很快就演变成了械斗,世家私兵为了眼前的赏赐,动起手来那是心狠手辣。吃了亏的平民青壮,也开始了有板有眼的还击。

    乐进从来都没有想过——他一手调教的平民青壮,却变成了对抗世家的急先锋。阳城的乱象已经没有办法弹压了。三万平民青壮,两万世家私兵,居然斗了一个旗鼓相当。

    阳城内斗,太史慈很快就察觉到了。十二万镇帅军倾巢而出,一鼓作气就击败了东城的一万守军。陈留镇帅军的攻城行动,给了阳城平民青壮无限的勇气。

    世家子弟想要摆脱平民青壮的纠缠,配合乐进的守军进行反击。却被看见胜利契机的平民青壮穷追猛打。贾诩上城之后,面对奋勇抗争的阳城平民青壮,派出了一员副将接应配合,剩下的十万人马围向了乐进的守军主力。

    乐进很快就认清了形势,当机立断下令大军撤退。有聪明的世家子弟立即抛弃了混战中的私兵,追着乐进的旗帜尾随跟上。至于那些反应稍慢的世家子弟,就只能和私兵们一起被困在了阳城的一角。

    陈留镇帅军拿下阳城之后,本来想一鼓作气的剿灭世家私兵。怎料却收到了平民百姓青壮领头人的请求,他们想要证明平民百姓的彻底觉醒,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世家私兵。

    贾诩见阳城大局已定,就同意了平民百姓青壮领头人的请求。这也是拉拢民心的一种手段,更何况是阳城的内部矛盾,给予尊重很有必要。

    世家私兵训练的时间长,又有完善的后备体系,实力比较强悍。平民百姓青壮经历了乐进的临战训练,学的都是战场搏杀的本领。如今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又有着人数上的优势。以数量替代质量,倒也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态势。

    双方在拼杀了一天之后,依旧是谁也奈何不了谁。只不过平民百姓青壮有着家人的支持,更有着陈留镇帅军作为后盾。

    世家私兵斗了一天,收兵回营之后,却发现一半的阳城世家子弟神秘的失踪了。那些失去了世家子弟领导的私兵,根本就没有机会获得战前承诺的赏赐。

    至于留在营中的世家子弟,当然也不愿意付出那部分代价。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世家子弟的自私行为,很快就让失去了统领的世家私兵们疯狂了。

    人去楼空的世家驻地,让世家私兵们找不到合理发泄的渠道。有人提议纵火焚城,却又害怕太史慈的大军镇压。倒是有人自发组织进攻世家子弟的驻地。很快就形成了连锁反应。战场上的盲从很可怕。失去了进攻方向的私们,自发的向战场移动,最后形成了一股合流。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世家子弟为了保住各自的家产而拼命反抗。那些失去了依靠的私兵,纯粹是为了夺取活命的物资。

    这是世家私兵与世家子弟之间的对抗,群龙无首的世家私兵,战场破坏力格外的惊人。活靶子的遭遇,让世家子弟觉悟了。只可惜太迟了。

    贾诩站在高处,意味深长的对太史慈说:“没有秩序的力量,才是最大的威胁。”

第517章 小城崇高

    天亮之后,平民百姓青壮领头人召集大军,准备继续进攻世家子弟盘踞的角落,却发现世家子弟和所有的私兵都同归于尽了。

    看着满地的断臂残肢,平民百姓青壮领头人忍不住叹息说:“宁死不放弃土地的世家,就是这样的下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与百姓作对的人,终归没有好下场。”

    身边的同伴点了点头,似乎很有同感——当平民百姓觉醒的时候,兼并土地的世家就是原罪。兴汉国的土地政策已经完全成熟了。

    补偿标准制度化,让天下世家都知道该如何计较其中的得失。用土地征服民心,用经济规划世家。这就是天下大同的开端。

    阳城的治安很快就恢复了,平民百姓青壮主动承担起了维持秩序的责任。还有的人协助兴汉军的土地工作人员丈量土地,核算人口。

    同时调集兴汉币完善兑付准备金。打算征收一家补偿一家,并且通过商业合作的模式助其快速的恢复元气。兴汉军已经实现了世家政策多样化,总能找到对症下药的办法。

    贾诩留在了阳城,这里可是颖川世家最后的精华。也是传说中的顽固分子集中地。兴汉国的土地政策在颖川郡内的执行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一切都得向阳城世家看齐。

    搞定了阳城的世家之后,颖川那的一切政策就顺理成章了。贾诩坐镇阴城,就是想要快刀斩乱麻的梳理阳城的世家。尽最大的努力减轻中原百姓的痛苦,就是贾诩当前的心愿。

    兴汉国与世家对抗的根源在于土地。贾诩也决定用雷霆手段解决那些不配合的世家。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须要鲜血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铁血政策必须要有威严,兴汉军的刀子也很锋利,砍瓜切菜不在话下。

    太史慈并没有在阳城停留太长的时间。他留给贾诩留下了四万大军,用于稳定阳城周边的局势。随后就带着八万大军追击乐进,发誓要清除曹魏的残余势力。

    再说乐进带着四万大军,趁着阳城混战的功夫向崇高方向撤退。不料他却在城门外吃了闭门羹。崇高的守将名字叫释嘉。据说有着不凡的来历,竟然有勇气对抗来势汹汹的曹魏大军。

    这释嘉原本是太室山的俗家弟子。后来黄巾军大起义波及崇高,他奉师门命令下山,领导崇高百姓闭门自保。后来兴汉军在阳城一带斩杀张宝,又与太室山达成了几项共识。释嘉就作为一颗暗子留在了崇高。一来守护崇高百姓,二来看好太室山道统的门户。

    曹魏占据颖川之后,释嘉举城投靠。崇高在名义上归属魏国,受大将乐进节制。有点儿听调不听宣的味道。名义上的归顺,却换取了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太室山超然于物外。

    好在崇高城小,曹魏留在颖川的兵力不足,乐进才没有心思对付释嘉。双方倒也相安无事。然而颖川大地再次燃起战火,崇高也没有办法置身事外。

    如今乐进阳城兵败,四万大军进抵崇高,想要借助崇高背后的太室山负隅顽抗。释嘉为了避免太室山卷入战火,义正辞严的拒绝了曹魏大军进城。双方之间的彻底对立就不可避免了。

    释嘉的崇高守军其实并不多,只有五百人的样子。在乐进的四万大军面前,简直就是不堪一击。然而崇高地形特殊,释嘉用三百六十人在小城崇高的吊桥后方布下了小周天星辰棍阵,完全堵住了曹魏大军前进的道路。

    吊桥的长度超越了普通城池,恰好在弓箭的射程范围之外。两边又是深不见底的山涧。这就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阵势。

    乐进想要进入崇高,就只能顺着吊桥进攻。还不能在吊桥上发动攻势,要是毁了吊桥,进入崇高的通道就断绝了。进攻方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吊桥。这样的进攻就有些投鼠忌器了。

    释嘉用小周天星辰棍阵看守崇高的门户,即便是乐进也束手无策了。四万曹魏大军优中选优,很快就挑出了五百名壮士。以阵攻阵,是乐进所想到的唯一可以不伤吊桥的战法。

    乐进看着小周天星辰棍阵,只能亲自出马,以五行阵应对。五百壮士构成的五行阵,与释嘉的棍阵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两人都是阵道高手,选择的战法又是针锋相对。

    释嘉的棍阵虽然厉害,只不过少了杀伐之气,又没有灭敌的信念存在。这就导致了棍阵空有其形,而无其实。面对身经百战的乐进和五百壮士,那近乎于凝实的战场煞气,直接震慑了参与棍阵的崇高青壮。

    乐进的强势突破,不可避免的沾上了崇高子弟的鲜血。释嘉并没有斥责棍阵的节节败退,而是调整了棍阵的运行轨迹。想要以拖延时间的办法让崇高子弟获得成长。释嘉知道——这种成长非常的痛苦,却又不得不为之。

    这样变动之后,棍阵青壮清晰的看到了乐进等人手起刀落,崇高子弟棍断人亡。这可是一面倒的屠杀,幸存的崇高子弟终于被彻底的激怒了。

    即便是与世无争的崇高子弟,看着身边的同袍遭了毒手,也展现出了怒目金刚的一面。棍下留情的结果居然是阵毁人亡。这让崇高子弟的心中充满了悔恨。

    这无关乎对错,只是立场不同导致的悲惨结局。和平不是求来的遮羞布,而是用拳头砸出来的新秩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经历狂风暴雨,就很有可能凋零。

    然而那些扛住了狂风暴雨的花骨朵儿,就有机会看到风雨之后的彩虹。三百六十人的小周天星辰棍阵,在乐进带队的强势屠杀之中,很快就倒下了大部分人。

    经过一番正面对抗之后,幸存的一百零八人布成了星宿棍阵。大浪淘沙的结果,让乐进体会到了势均力敌的滋味。

    大战持续了两个时辰,乐进的五百壮士只剩下一百五十人,而星宿大阵的一百零八人,却锐减为十八人。

    十八人组成的棍阵,居然挡住了一百五十人的进攻。乐进攻势如潮,却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释嘉的防守。

    这一场大战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乐进也有些精疲力竭了。十八人棍阵的防御变成了筛子。乐进看着身后幸存的三十六人,决定一鼓作气的进行突破。

    身后传来了凄厉的号角声,乐进望着摇摇欲坠的十八人棍阵,不甘心的传令撤回吊桥的另一端。释嘉只用了三百六十人,就挡住了乐进五百精锐的进攻。乐进无法突破释嘉的防线,又怕与太史慈的主力野战,就只能撤离崇高了。

    阳城山下,典满的两万大军组成了一道厚实的方阵,面对缓缓逼近的乐进大军,居然发起了主动进攻。乐进不敢绕行,决定强攻硬撼典满的拦截大军。

    典满力拼乐进,两人斗了个旗鼓相当。然而麒麟军中军的人数劣势很快就暴露了。激战一个时辰,乐进的四万曹魏大军逐渐的占据了上风,还掌控了战场的主动权。

    典满的两万中军在阳城山力拼四万曹魏大军,败而不溃的硬汉精神,牢牢的粘住了乐进的主力。双方之间的强弱之势显而易见,乐进的心中却充满了担忧。

    太史慈的八万追兵杀到,乐进更是面如土色。好在他当机立断,扔掉纠缠甚深的大部,带着处于外围的一万大军改道逃向了中牟。

    典满拜见太史慈之后,把阳城山移交给了陈留镇帅军作为驻地。随后就带着两万大军追击乐进的残部,彻底的清空颖川和荥阳一带。

    至此,颖川一带的大战宣告结束了。中原大地的土地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第518章 方外法内

    贾诩主持新收复地区的土地改革工作。照例向崇高派出了土地改革工作队。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崇高方面居然肆无忌惮的抗拒土地改革。

    释嘉不仅驱逐了兴汉军派出的士地改革工作队,还宣称崇高地属太室山管辖,本是方外清静之地。红尘地方官员不得介入干涉,否则后果自负。这就惹恼了主持土地改革的参谋长贾诩。

    贾诩知道——太室山当年与兴汉王有过一段香火之情,他不敢主动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派人向陈留行宫请旨。毕竟太室山情况特殊,不能按照寻常势力对待。

    刘正接到了贾诩的书信之后,只是提笔回了两句话:兴汉国的百姓一律平等;兴汉国中没有法外之地,更没有法外之人。方外之人也在法内,名山古刹也是红尘。既然是红尘,就得同遵一套法。

    贾诩接到了刘正的信之后,终于明白了法制的真正含义——法不容情,标准唯一才是硬道理。崇高和太室山,既然立足于中原大地,那就没有超然物外的权利。这就是兴汉国执行法制的决心。

    崇高的存在是特殊势力对兴汉军的一个试探。贾诩想要告诉世人——曹魏解决不了的特殊势力问题,兴汉军一定会不折不扣的解决。

    贾诩为了保障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特意派人到阳城山大营调兵。打算文的不行就动武,反正兴汉军的土地政策不允许有丝毫的折扣。

    太史慈本来没有把嵩高放在眼里,却没有想到会留下一个尾巴。刘正的书信到了阳城山大营,上面只有一句话——骄兵必败。他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衅,于是就亲自点了一员副将,带领两万陈留镇帅军奔赴崇高。

    贾诩亲自赶到崇高城下,又一次派出了使者,申明了兴汉军土地改革的决心和方外之人也生存在法内之地,必须要接受法制约束的态度。

    这是先礼后兵,兴汉军执掌天下大势,对于“理”的融会贯通已经到了一个极其高深的地步。每一个举动都符合兴汉安邦的至理。

    崇高和太室山都纳入了兴汉国的掌控之中,国无二法的标准不容更改。佛度有缘人可以,佛度犯法者不行。佛法大不过国法,这就是兴汉军对三教九流的态度。

    释嘉不敢像驱逐乐进那样对抗兴汉军,忙把贾诩的态度上报给了太室山的主持方丈释恩大师。兴汉军与太室山能不能和睦相处,就得看释恩大师的态度了。

    释恩大师深研佛法,知道这一场争端不可避免。只不过是看哪一方顶不住压力先让步而已。他只能传信释嘉:允许阳城土地改革工作队进入崇高执行新的土地政策。同时邀请贾诩到太室山论道。以论道的结果决定十万百姓的命运。

    太史慈怕贾诩出事,坚持不肯让他独自上太室山。贾诩拗不过太史慈,只好令其扮作书童一起上山论道。这是一场理念之争,也是一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战斗。

    双方一见面就火药味儿十足,释恩大师瞄了太史慈一眼,双手合十的问:“太室山清静之地,为何不得清静之法?”

    贾诩一针见血的说:“大师穿在红尘,食在红尘,栖身红尘,行走红尘。既然处处不离红尘,又何来清静之说。即便是心不动,红尘也无处不在。有红尘必有法,大师想要用一家之法代替国法吗?”

    释恩大师问:“法为人所使,必有善恶之分。庙堂无道,江湖救急也是人之常情。”

    贾诩回答说:“法无善恶,标准必须要唯一。但凡是那些乱法的人,必须要受到惩处。人有好恶,一切都是随心所欲。侠以武犯禁,救得了一时也救不了一世。倒是法制永恒,令天下人有章可循。才是天下百姓最大的福气。”

    释恩大师再问:“要是法制无处不在,又何需我等方外之人行走红尘?”

    贾诩说:“劝人向善,忠勇信仁义。太室山的一切源于红尘。人是红尘的人,物是红尘的物。即便是那敬佛用的香,也是红尘中人所制造出来的东西。红尘有法,覆盖四海八荒。”

    释恩大师沉默了,太室山传承千年,已经习惯了脱离红尘的特殊状态。如今看来,这样的自我陶醉其实有些着相了。水是山泉水,九天之上来;落入红尘里,百花由此开。避不开的是红尘,躲不掉的是因果。

    太室山十万百姓,终究归属于兴汉国。家规治民,国法治民。最后还是国法为大。百姓深入红尘,又怎么可能逃离法制的约束。太室山地方太小,抗拒不了大势洪流。

    释恩大师说:“太室山也属尘世红尘,愿意接受红尘法度的约束。”

    贾诩说:“当年兴汉王上太室山,留下了一幅墨宝——劝人向善,便是传世根本;主动行善,即可发扬光大。”

    释恩大师闭目合十,不再有任何的言语。这一场论道,太室山心服口服。袈裟也是红尘俗物,即便是受了熏陶,也掩盖不了人的红尘之心。

    崇高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由黄巾军大起义所引发的十万乡民入太室山的历史遗留问题,直到这一刻才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至于如何定义和规划太室山,贾诩并没有提出什么建议,而是劝释恩大师到五大山城自行领悟。存在即是有道理,想要传承得靠人来延续。

    贾诩回到阳城之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要是释恩大师坚持不肯让步,太室山就得血流成河了。这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随着兴汉国势力的增加,很多的事情都没有心慈手软的可能。

    兴汉王的意志必须要坚定不移的贯彻——兴汉国的土地政策是长治久安的根基。无论是谁,都不得私自占有土地,更不允许兼并土地。但凡有违令者,杀无赦!

    想来太史慈并不是独身上山,一旦双方谈不拢,太室山的十万百姓就会成为牺牲品。毕竟崇高城虽然说比较小,但是也代表着这片土地的归属。要是兴汉军的土地政策在这里打了折扣,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贾诩终于明白了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大势之下,顺者昌,逆者亡。兴汉军执掌天下大势,该坚持的东西一定不能放弃。谁要破坏这种坚持,谁就得付出代价。

    太室山以前挟百姓自重,让曹魏大将乐进无计可施。倒是相安无事近二十年。如今太室山归入兴汉国,又想故伎重施,十二万陈留镇帅军也不可能答应。

    君无戏言,不可让步。这就是兴汉国对于太室山的态度。为了整个天下的安宁,必须要尽可能的教化那些自以为是的法外之地。

    兴汉军手中的刀枪,就是为了维护兴汉国的政策而存在。太史慈的陈留镇帅军,必须要荡平颖川郡内的一切杂音。

    贾诩终于突破了,他作为兴汉军的代表上太室山论道,成功的教化了十万太室山的百姓。为即将制定的中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同时也为如何解决像太室山那像特殊势力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毕竟华夏上下五千年,三教九流传承久远。特殊势力层出不穷,不闻不问肯定不是办法。蛮横粗暴的武力解决,也会得不偿失。具体的应该怎么做,太室山的处理模式就是最好的样板。

    兴汉国范围之内,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要接受法制的约束。这就是一法到底,绝无二话。剥离太室山的百姓,就是为了避免尾大不掉。

    贾诩靠着这样的功劳,成功登上了超神谱,是为超神谱上的第三个名字。

第519章 米河贾才

    乐进带着三千残部逃进了中牟,与夏侯渊的神行军合兵一处,承担起了汜水关到官渡之间的中转站任务。

    太史慈与典满的胜利会师,将颖川和荥阳连成了一片,陈留镇帅军和麒麟军完成了防线对接。整个中原战场再次达到了微妙的平衡。驻守荥阳的麒麟军和刘立终于获得了休整的机会。

    陈留行宫的指挥部为了收拢荥阳一带的民心,决定让南山军校的生源地又增加了颖川和荥阳两个地方。这就是一视同仁的意思。同时也表明了兴汉军入主中原的决心。

    消息传到荥阳之后,荥阳少年开始了四处奔走相告。那些望子成龙的普通百姓,也开始了积极的努力钻营。这可是改变一家人命运的契机。能够走后门就尽量走后门,走不了后门创造条件也要走后门。

    由于南山军校并没有公布招生简章,这就给了所谓的一些精明的人可乘之机。他们利用有限的南山军校招生信息,自行脑补了弄出了一套似是而非的报考南山军校的诸多注意事项。以售卖参考资料的方式,从中赚取高昂的利润。

    贾才是南山军校的实习生,家住荥阳米河。他跟随吕猛到了乔楼之后,由于麒麟军进入了战时休整阶段,很多实习生就无所事事了。他特意请假回了一趟家,想让家人也享受到作为兴汉军家属的荣耀。这也算是名符其实的衣锦还乡了。

    恰逢贾才的大哥贾貌已经达到了兴汉国法定的婚配年龄,再不娶妻生子,就得面临高昂的罚款。战时制度,人口优先。适龄男女必须要婚配,这可是执行得最严格的战时法制。

    米河一带刚结束战乱,正是恢复人口的当务之急。要是有适龄人敢于顶风作案不婚配,那就是撞枪口上了。当然了,兴汉军也对那些贞烈女子一个选择的余地,要么嫁人,要么认罚。为了充实各地人口数量,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按照米河的规矩,彩礼和嫁妆的规格都必须要与男女双方身家地位相匹配。贾才一家原本做点儿小生意,倒也家境殷实。只不过战乱来临,率先倒下的就是他们这样的小本生意。

    如今战乱刚过,贾貌被法度约束,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前完成人生大事。这适嫁女子容易找,可是与身份地位匹配的彩礼数额就成了燃眉之急。

    贾家的家底还在,就是没有恢复元气。然而贾家架子没有倒,就不能降低彩礼的标准。其实只要贾家熬过了艰难的岁月,彩礼不是问题。问题婚配法度当前,贾家没有时间等到恢复元气之后再娶亲。

    这可愁坏一大家人。要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婚礼,那后果可就严重了。被罚款事儿小,在乡亲们面前丢人现眼事儿大。贾才带回的实习补助金,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满足不了贾貌的婚礼所需。

    贾才灵机一动,想要凭借着南山军校实习生的身份,到米河的钱庄贷款。只要完成了资金周转,贾家的问题就彻底的解决了。

    当贾才准备好相关资料前往钱庄柜台办理贷款业务的时候,却又被告知钱庄正在整顿,短时间内无法开展任何业务。

    这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贾才一家是无计可施了。可是新婚配政策的存在,又让贾家人发现丢脸的事情迫在眉睫。

    就在这个时候,南山军校扩招的消息让整个米河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沸腾起来了。只是这区区五十人的招生名额,实在是让很多人痛苦不堪。激烈的竞争令人疯狂,让很多少年的父母们开始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贾才很有生意头脑,乱世从军的人,风险与机遇并存。米河少年对于报考南山军校的态度,让他觉得有利可图。为了赚钱,他决定弄一个报考南山军校咨询处。

    有需求就有买卖。当第一个少年的父亲登门拜访,想要求取报考南山军校的相关经验的时候,贾才灵机一动就弄出了初级版的报考南山军校的三大基本原则——诚信,诚信,诚信!

    少年的父亲很是不解,说好的三大基本原则,加起来就六个字一个词,这不是糊弄庄稼汉嘛?只不过他有求于人,倒也不敢直接绝了合作的机会,而是耐心的向贾才请教三个诚信会有什么样的不同说法和解释。

    贾才只能慢慢的解释。这第一个诚信是要让少年的一家做诚信之家。南山军校的学生,代表着兴汉军的未来,学生家人的觉悟和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周围的百姓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兴汉军。

    诚信之家会让周围的百姓看到兴汉军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大家都懂。南山军校的学生源自于诚信之家,就可以影响一个班的学生。这可是几十个家庭,这样的潜移默化,整个兴汉军的思想觉悟都会得到升华。

    贾才告诉少年的父亲,诚信之家的美名才是南山军校新生最坚强的后盾。试想一下,贾家如今在米河一呼百应,已经在十里八乡建立起了威望。这就是诚信之家带来的好处。

    农民讲诚信,吃了不生病;商人讲诚信,回头客盈门;官府讲诚信,一言能九鼎。言出法随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要得到全天下人从灵魂深处的彻底认可。

    这第二个诚信,是少年本人的诚信。这是少年的立身之本。一样水米养百样的人。诚信之家的子弟或许九成九都是诚信之人。然而特例的存在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家教好并不意味着教育理念的成功。后继无人的状况更是层出不穷。想要报考南山军校的少年,个人诚信才是坚持完成学业最根本的保障。

    有竞争就有利益,诚信的人讲究的是提升本领,公平竞争。然而那些不诚信的人。总是想着用歪门邪道走捷径。

    少年人的诚信是百年大计,上可影响父辈祖辈,下可表率子孙后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南山军校新生的诚信,事关整个兴汉国一亿百姓的未来。

    有诚信的军队会引领出一个有诚信的国度。这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其核心理念就在于诚信二字。只有诚信的人,才会主动用诚信的标准要求自己。

    这第三个诚信,就是要相信南山军校有诚信,确定兴汉军中有诚信,坚持兴汉国中有诚信。这里的诚信,其实就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只有诚信的人,才会相信别人的诚信。有一首歌中有一段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样的道理,只要人人都坚持诚信原则,就会引导出一个诚信的国度。

    诚信的人受用一生。不诚信的人即便是一时得利,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付出更大的代价。诚信是和谐的基本前提。信任源于诚信,谁失去了诚信,就会失去整个世界的信任。

    贾才想起了南山军校的一个关于诚信的警示:诚信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一个不讲诚信的学生,他毁掉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代人。

    少年人不讲诚信,整个世界就用熊孩子来称呼。老年人不讲诚信的存在,碰瓷就会成为标配。中年人不讲诚信,就会毁掉整个世界。

    贾才在南山军校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战争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战争的规则必须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面对少年的父亲那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贾才并没有给出特别的承诺,而是指出了诚信的重要性。只有领悟了诚信原则的人,才会真正的成为有用的人。

    贾才的一番话,让少年的父亲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

第520章 尊师重道

    榜样的作用是最好的宣传广告,贾才用三诚信原则开导了少年的父亲,随后就在米河周边刮起了诚信之风。同时也让他的参考资料享誉米河一带。

    更多的少年人的家长们慕名拜访贾才,购得了梦寐以求的参考资料。随着参考资料的向外扩撒,也让诚信的理念传遍了整个米河。甚至高山,贾峪,金寨。

    诚信之风得到了宏扬,给荥阳一带的百姓建立了万世不易的根基。那些从荥阳走出去的人们,身上都带着诚信的光环。

    米河贾家终于走出了困境,只不过随着南山南校招生考试的圆满结束,乡亲们对于贾才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

    毕竟卖出去的是参考资料,而不是南山军校的招生名额。这就导致了参考资料不保险,让很多家庭觉得得不偿失。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心中有怨言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总的来说,那些凡是考上了的少年,都是购买了贾才提供的参考资料的家庭。当然了,他卖出的参考资料由于畅销的缘故,总数量超过了五千套。

    然而南山军校计划招生的名额只有五十人,录取的人数只有百分之一。这样就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买了参考资料也考不上南山军校,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这让很多家长心中有着难以压制的火气。

    至于那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庭,花重金购买了贾才提供的参考资料,却是惨遭淘汰的结果。心中肯定会不服气,想要找他讨一个说法。人多力量大,很快就形成了大规模的声讨行动。

    同时那考上了南山军校的五十人,也组织了规模可观的集体谢师行动。双方在贾才的咨询处门口遭遇了。这样鲜明的对比,让那些失落的人火气更大了。

    其中一名新生的家长作为成功者的代表,与被淘汰的考生家长代表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双方各执己见,都是振振有词的认为自己有理。

    新生家长认为:老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参考资料的价值,在于帮助少年考生正确的应对南山军校的招生考试。

    整个米河地区少年考生人数超过了五万人,年龄从五岁到二十岁不等。然而购买参考资料的考生人数只有一成。

    当然了,南山军校招生规则是优中选优。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既然参与了公平竞争,就得拿能力说话。也许很多人都习惯同龄比较。然而南山军校招的是预备军官,将来要到战场上带兵打仗的优秀人才,怎么可能为了赌未来而忽略了招生考试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呢?

    五岁的少年与二十岁的青年同时参与南山军校的招生考试,一切都得用成绩说话。年龄小并不是争取优待的理由。南山军校建校近三十年,从来不会给考生优待,也不会人为的破坏考试标准。

    整个南山军校在米河的招生考试,凡是考上的人都购买了参考资料。至于那超过四万五千没有购买参与资料的人,都毫无例外的被淘汰掉了。淘汰的理由五花八门,这就已经彻底的证明了参考资料的实用价值。

    至少那五千购买了参考资料的家庭,他们家的考生被淘汰,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考核成绩没有达到南山军校的招生标准。

    被淘汰的考生家长的代表是一位五岁考生的父亲,他认为:没有金刚钻就别揽陶瓷活儿。他家的孩子自幼身负神童之名,早就闻名于十里八乡。

    南山军校的招生标准过于死板限制了孩子的发挥。贾才没有在参考资料中特别强调就属于重大的失误。其中存在着故意欺骗考生家长的行为。必须要对那些蒙受损失的家庭进行赔偿。

    这就有些无理取闹的味道了。南山军校的招生标准通行天下,这可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贾才提供的参考资料,只是为了减少能力之外的各种失误。这是确保购买了参考资料的家庭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比如考试时间,考试工具以及屎尿控制等多方面的提前准备。还有在考试的过程中由于饮食问题导致了误考,这样的失误就让人难以接受了。那些没有购买参考资料的考生上中,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五岁的少年与二十岁的青年同台考试,就意味着突破了年龄界限参与竞争。面对同一套考题,能力是关键。一切都要用成绩说话,没有人会在乎年龄的差异。

    也许有人会认为五岁的少年更具备培养的价值。可是南山军校的招生人员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三年培养一年实习。南山军校的教学标准不会因人而异。考试成绩不达标,即便是可塑性再好,也不具备培养的价值。

    新生家长还特别的指出了一个道理——判定名师的标准,只在于他的学生中有多少成功者,而不是去吹毛求疵的讨论那些被淘汰的失败者。

    贾才帮助五十个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南山军校,这就是参考资料不容忽视的价值。这份参考资料让五千个家庭受益匪浅。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参考资料只是让考生避免能力之外的失误,而不是大包大揽的保证成功。把失败归咎于参考资料,这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尊师重道,就是要清楚的认识到参考资料的作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才是真正知恩图报的做法。而不是由于井水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灵丹妙药,就人为的否定水井存在的价值。

    贾才提供参考资料,本意是为了赚钱,却又让五千个家庭从参考资料中获得了利益。这本来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区别只在于获益的大小不同。

    要是让那些获益相对较小的人无理取闹,从而否定了参考资料的价值。造成的恶劣影响可就大了。名师经此一闹,彻底的沦落为庸师,受到影响的可是一方百姓的未来。

    不能让老师寒心,才是确保希望。新生家长懂得这个道理,那些被陶汰的家长又未尝不懂。只不过是在嫉妒心的驱使之下,想要让有条件的家庭降低对老师的信任。

    不断的降低严格教学标准,让所有的少年人都在稀里糊涂中虚度年华。只是那些不想在教育上投入的人又怎么知道,兴汉国中大量新兴的商人世家,他们的孩子三岁启蒙,四岁习武,刮风下雨不间断,十三游历天下,十五从军征。这些都是标准的培养配置。

    至于普通百姓的家庭,七岁才启蒙。至于习武就不用考虑了,除非天赋异禀自学成才。然后就是家中的半个劳动力,有一丝的可能到了十五岁报名从军。

    这就是尊师重道与否的差距,也是富不过三代的根源。世家传承有序,教育自成一体,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至于那不可胜数的普通家庭,孩子能否成才完全靠运气。千百年之后,世家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沉淀,普通的家庭依旧在随波逐流,延续着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尊师重道,既是世家的根,又是兴汉国的灵魂。凡是尊师重道的家庭,都有机会成长为千年世家。凡是不想让孩子吃苦的人,三代之后又是三代。没有思想传承延续的家庭,只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子。一遇到风吹浪打,就会分崩离析。

    尊师重道,是华夏永恒存在的根本。即便是那些失败的人,也要拥有一颗尊师重道的心。毁掉一个老师,就会毁掉一所学校的精神传承。受害者就会变成方圆十里的无数家庭。

    新生家长的话,让米河的百姓彻底的认识到了——尊师重道,从尊重知识开始,从保护老师做起。

第521章 贾貌之厄

    贾才用参考资料赚了钱,五十个购买了参考资料的家庭也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然而更多的家庭投入与产出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偏差。特别是在与新生家长在光天化日之下打了口水仗以后,灰头土脸的淘汰者家长们心中的气是越来越不顺了。

    绝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参考资料这回没有用上,下回可以接着用。什么东西都会过时,没有掌握的知识永远都不会过时。

    只不过总有人不甘心接受失败的命运,他们无法针对南山军校的招生政策,就把出气的目标对准了出售参考资料的贾才。

    贾家人被人当了枪使,贾才可以识破那些人的阴谋。可是他当不了贾貌的家,在贾家的话语权也不如贾貌,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贾家人掉入别人的陷阱。

    贾家人只有贾才一个人杰,这就注定了贾家人的悲剧。贾貌正处于得意的阶段,对于贾才的意见那是不屑一顾。兄弟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时刻爆发,那后果就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贾貌终于有了足够多的彩礼,还有钱摆一场震惊米河的十万人次的流水席。这可是米河历史上第一次十万人大宴。凡是走过路过的行人,都会被邀请入席,好酒好菜招待着。

    贾貌的婚宴阔气,这就让那些买了参考资料却被淘汰的家长们更为恼火了。一想到婚宴的钱中有自己贡献的一部分,那种感觉就像是吃了苍蝇又吐不出来。难受,十分难受。

    贾才赚的钱没有毛病,有问题的是这样的花法刺激了太多的人。本来就是弟弟想了一个金点子,赚点儿钱给哥哥娶媳妇。然而赚的钱太多了,让一家人都膨胀了。这十万人的流水席,可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贾貌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借贾才的势建立贾家在米河的绝对威望与话语权。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十万人规模的流水席,牵扯到的人可不是一星半点儿。这可是一次豪赌,是对梅园政事堂的特殊挑衅行为。

    有钱不要紧,不要太得瑟。贾家想要趁机在米河扩大影响,这就犯了大忌。铺张浪费不说,还让贾家人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米河的执政官是麒麟军的一名伤兵,名字叫做陈皮。本来他犯不着与贾才置气,谁知他的小舅子杜仲,居然也是买了贾才的参考资料之后惨遭淘汰。

    他的娘子杜鹃倒是知书识礼,并没有计较太多。但是他的岳父大人却坚持要找贾才讨个说法。不料老人家在光天化日之下受了恶气之后,回家喝了一顿闷酒,然后人就这样没了。

    杜仲撺掇陈皮找贾家的麻烦。杜鹃带着眼泪制止了。毕竟陈皮与贾才份属同袍。真要闹到督帅刘立的面前,大家都会吃不了兜着走。为了丈夫的前程,也为了顾全同袍之谊,她选择了隐忍。

    陈皮是个粗人,他对杜鹃可是言听计从。再说还得替杜老爷子治丧,也没有心情故意针对贾才。一个南山军校的实习生而已,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更何况贾才没有做错事情,陈皮也不想无事生非。

    就这样杜家办起了丧事,五岁的杜仲虽然身负神童之名,但是他毕竟年幼,陈皮这一个女婿半个儿的存在,就当仁不让的替小舅子出头主持大局。

    出殡的日子恰好是贾貌娶媳妇的日子。这十万人规模的流水席,恰好挡住了杜老爷子出殡的道路。这活人给死人让道是传统的规矩,更何况流水席的当道摆设,可是非法侵占公共道路。就更应该撤席让道了。

    陈皮找到贾才,想要协商解决杜老爷子出殡道路的问题。谁知道贾貌却不乐意了,他认为大喜之日有人出殡那是晦气。坚决不同意撤席让道。

    杜仲年幼无知,当即就要上前理论。却被贾貌一脚踹飞。陈皮可是老兵一个,脾气本来就火爆。虽然在杜鹃的陪伴下改了好多,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也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杜老爷子找贾才理论,与新生家长说道之后置气暴饮,这件事情本来可以说与贾家人脱不了干系。这回又在杜老爷子大出殡的好日子里,贾家人居然挡住了出殡的路不说,还打了孝子。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吧!

    贾貌以为自家兄弟贾才能耐,又是南山军校的高材生。可就不把陈皮这样伤残退役的大头兵放在眼里。这就有点儿欺人太甚的味道在其中了。

    其实军校生与非军校生之间的矛盾,在军中表现得并不明显,毕竟大家并肩作战一段时日之后,经历了战场考验的同袍之谊,那就坚不可摧了。

    然而贾貌那样的军属可就不一样了,总是认为贾才那样的军校生要高人一等。贾貌在虚荣心的驱使之下,想要踩着米河执政官陈皮奠定贾家人的地位。

    贾才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陈皮却不傻。军人出身的他却成了执政官,就代表着梅园政事堂的脸面。

    贾貌的狂妄自大,终于激起了陈皮的反抗之心,孝棍平举,一记陈家枪法挑了贾貌。这婚事变丧事之后,贾才终于发现事情超出了控制。

    有一个坑弟的哥,贾才的命运实在是让人叹息。这婚宴摆不成了不说,杜老爷子的殡也出不成了。米河提刑司的人很快就赶到了案发现场,把陈皮和贾才一同带回了提刑司。

    这场血案的背后可不简单,陈皮是陈达的亲兵,算得上是陈家的人。贾才就更不得了了,居然是贾诩家族的旁支。

    刘立接到了米河提刑司的案情通报之后,也觉得事情非常棘手。一个的背后是镇帅陈到,还有着梅园政事堂的背景;一个是超神谱上的新锐谋士贾诩。这又是一场什么样的博弈,谁也说不清楚。

    赵统也觉得头痛,贾才是南山军校送到麒麟军中的实习生,这南山军校的背景跑不了。陈皮作为米河的执政官,梅园政事堂的背景也是板上钉钉。

    本来抛开双方的背景,就是麒麟军的家事。然而贾才并没有结束实习,并没有纳入麒麟军的编制。陈皮却是军转地方,纳入了梅园政事堂的编制。偏偏双方的姓氏又代表着非凡的来历。

    赵统只能建议把事情上报陈留行宫,毕竟事情已经脱离了麒麟军的控制,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牵扯到什么样的人,谁也无法预料。

    也许贾才并没有想过,贾貌的死会是一场风波的开端。甚至是军政对立的导火索。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打击军人。这简直就是要把即将到手的胜利拱手让人。

    然而陈皮的身份十分复杂,委屈陈皮来保全军人的地位,那会得不偿失。毕竟现在的陈皮就是现役麒麟军将士的明天。这就表明了必须要给陈皮一个公道。

    可是贾才是南山军校的实习生,代表着军队的未来。贾貌大婚之日横死,也需要得到一个公道。一个连家人都无法保护的军人,谁敢指望他保护天下。

    兴汉国一直以来的暗斗,被人为的掀了盖子,后果如何,谁也没有办法左右。

    陈皮有委屈,贾才也受了无妄之灾。到底是谁占了便宜,根本就没有定论。

第522章 鱼与熊掌

    刘正望着天空,忍不住的嘀咕了一句:“与人斗,还真的是其乐无穷呀!”

    无论是陈皮,还是贾才,都是棋子而已。只是这两颗棋子的位置却卡在了要害上。他们都有着兑车的能力。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管怎么处置都是大麻烦。这是一个必死之局,贾貌死了,陈皮也不能置身事外。

    杀人者偿命!这里的人并没有好坏之分。杀好人要偿命,杀坏人也得偿命。这就是法制的标准。普通人没有权利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是铁律。

    一旦这条铁律松动了,人人都能找到杀人的借口,那法制就会成为束缚好人的牢笼,帮助坏人的工具。到时候一切都乱了,更会形成无休无止的后患。

    贾貌有错却罪不至死,陈皮虽然事出有因,闹市杀人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至于贾才售卖参考资料的事情,倒也没有违反兴汉国的法制体系。照章纳税的各个环节都没有疏漏。

    贾诩和陈到一起走进了陈留行宫,看完米河杀人案的所有卷宗之后,陈到率先发言:“王爷,设计此案的人很是精明,他的目标很明确——无论最后的判决结果是什么,总有一部分人不会满意。”

    贾诩也说:“王爷,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维护法制,还是要兼顾人情,王爷必须要做出选择。不管别人满意与否,必须要符合法制精神。这件事情咱们没有选择,世家的胃口总是难以满足。”

    刘正说:“新兴世家不断壮大,就有人想着损公肥私。只不过碍于法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米河发生的事情,就是兴汉国中的一个缩影。是有人在暗中布局,想要利用这个特殊时期撬动坚持了三十年的法制。贾貌缺德,陈皮犯法。告诉米河提刑司,依法办事比什么都重要。”

    陈皮杀人案很快就在米河提刑司进行宣判:陈皮闹市杀人,影响极其恶劣。米河提刑司判处他斩立决!

    尊重生命是兴汉国恢复元气的重要手段,非法制宣判并由专人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不管陈皮的出发点是什么,闹市杀人的行为必须要严惩。否则就会让世人形成一种错觉——只要拥有正当的理由,就可以超越法制剥夺他人的生命。世人必须要做到敬畏生命,首先从做到敬畏法制开始。

    杜鹃不服判决,想要对判决结果进行申诉。她甚至找到了陈达,想要争取宽大处理,至少要保全陈皮的性命。只是她的努力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兴汉国的法制不讲人情。

    陈达已经接到了陈到的书信,维护法制人人有责,陈皮冲动之下在闹市杀人,触犯了法制,就必须要受到惩罚。

    陈达无法逆转判决,法制的标准不容动摇。陈皮的事情影响太大了。一旦米河提刑司顾及人情,就会动摇法制的根本。法制的威严建立不易,想要摧毁只需要一件小事造成恶劣影响。然后就有可能毁掉无数仁人志士的心血和努力。

    陈达告诉杜鹃说:“嫂子,陈皮犯了法,我也救不了他。”

    杜鹃哭了。陈皮的冲动行事,让两个家庭都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贾才售卖参考资料,本来是造福米河少年的事情,却成了大悲剧的导火索。好事变坏事,就是米河这种微型世家难以抗拒的命运。

    陈皮作为米河的执政官,却是在这场南山军校的招生风波中陷得最深。只不过贾才严格遵照法制行事。贾貌的行为虽然缺德,但是他并没有触犯法制。

    当然了,米河提刑司并没有人死债消的说法。贾貌的行为虽然说够不上法制的惩处,却也打上了缺德的标签。

    为了让米河百姓心服口服,米河提刑司按照法制对整个陈皮闹市杀人案的前因后果进行了布告。贾才本来想用陈皮的命换取米河提刑司取消布告。却被米河提刑司拒绝了。

    这是一次法制审判之下的两败俱伤。陈皮受刑的那天,无数米河退役军人流下了泪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到米河之后的退役军人,再也没有战场杀敌的特权了。

    退役军人在军中养成的特殊行为习惯,不能带到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陈皮没有转变好思想观念,把民间当成了战场,这才有了暴斩贾貌的冲动。

    军人必须要行使军人的职责,陈皮离开了麒麟军回到地方。他既然做了米河执政官,就得牢记执政官的使命。退役军人到了地方,就得忘掉军中的特殊习惯,否则就会害人害己。

    米河贾家的命运已经注定了。贾貌缺德的行为,不仅影响到了贾才的前程,还让贾家陷入了新的信任危机。米河百姓同情杜鹃一家,更是对贾貌为富不仁的形象深恶痛绝,恨屋及乌,整个贾家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陈皮的事情影响极其深远,他的死只是一个开始。至少米河贾家在这次案件中损失惨重。最主要的是毁了家族的信誉。贾才的商业头脑再好,也敌不过贾貌的无敌坑弟行为。

    中庸之道才是家族长存的根本之道。贾貌炫富的行为,不仅坑了贾才,还让米河贾家万劫不复。最主要的是陈皮死了,杜鹃和杜仲还活着。

    睹物思人,人们看着杜鹃,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贾貌缺德的恶劣事迹。至于杀人灭口,米河贾家不敢。陈皮的死就是一种震慑,谁敢触犯法制,就得面临米河提刑司的制裁。

    德不配位,讲的就是贾貌的暴发户行为。以贾才的能力,完全有机会带着米河贾家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然而有了坑弟的贾貌,贾家想要翻身都没有机会了。

    贾才没有能力填补贾貌给米河贾家挖的大坑。贾貌暴发户行为简直就是毁家灭族的刽子手。人死了影响还在,杜鹃一家的悲惨,就是米河贾家作恶多端的证据。

    米河提刑司的处断很果决,这就是陈留行宫应对陈皮杀人案的态度。谁与法制作对,谁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贾才没有能力让自家的大哥明白做人的道理,就得搭上整个贾家的前途和命运。难怪有人说木桶装水——就低不就高。贾貌就是米河贾家的短板,他的遭遇和行为给贾家造成的损失,已经彻底的说明了一切。

    没有人会同情贾才,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扛不起一个家族。并不是能力方面的问题。而是当拆台的人是最亲近的人的时候,不管怎么选择都是费力不讨好。

    贾貌的无知害得整个米河贾家前途无亮。这就是陈留行宫给新兴世家的一个警告——想要家族命运长久,必须要也那些德不配位的人教育好,否则就会贻祸无穷。

    贾才受到了南山军校方面的开除处理。毕竟陈皮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作为始作俑者的贾才,肯定不可能全身而退。

    陈达已经决定要全面打压米河贾家,给陈皮的死讨回一个公道。陈家在法制允许的范围之内,利用公平竞争的手段对付米河贾家,这是要刺激米河的经济发展。贾才就无可避免的要被牺牲掉了。

    陈留行宫先是让人依照法制处决了陈皮,又默许陈家进入米河展开商战对付贾家。这就是要以暴制暴的对付世家的挑衅。法制绝不妥协,这就是兴汉国的坚持。

    陈皮的死并没有提前结束这场风波,而是诱发了更大,更厉害的滔天巨浪。

第523章 适训体系

    陈达听到了陈皮的死讯之后,连夜赶到了乔楼求见刘立,一见面就怒气冲冲的说:“督帅,我不服!”

    刘立看着怒发冲冠的陈达,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然后郑重其事的问道:“陈达,你难道是想要干涉法制判决的结果吗?”

    陈达愣住了——原来这矛盾的焦点,并不是陈皮和贾才两个小人物的命运问题,而是上升到了维护法制权威的全新高度。

    陈达可不是傻子,兴汉国的立国根本就是用法制约束世家。谁要是想破坏这样的平衡,肯定会遭到极其严重的反噬。他作为核心层次的将二代成员,所了解到的内幕比旁人多了很多。他这才明白了事情很严重,已经大到了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陈达终于明白了刘立的压力,对抗法制那就是自毁根基。维护法制那就是用刀割自己的肉。不管怎么选择都会受伤。麒麟军被有心人针对了,一旦有什么冒失的举动,就会血流成河。

    陈达说:“督帅,我不会放过米河贾家。总得有人站出来为这件事情负责。”

    刘立点了点头,陈达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让他发泄一下也好。只是其中的度必须要把握好,于是就强调了一句话:“公平竞争,依法办事!”

    陈达点了点头,他领会了刘立的意思。然后就离开了乔楼,开始布置对付米河贾家的后手。贾家要对付,米河的发展也不能停滞。神仙打架可以,凡人不能遭殃。

    刘立看着陈达离开之后,忍不住的想起了一个新的问题。陈皮退役转入梅园政事堂的编制,根本就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这才导致了极其严重的特殊风气。

    战场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军人置身战场,拥有很多普通人不具备的特殊权利。自从退役制度化模式确立之后,退役军人的普通生活适应培训并没有同步。

    这是严重的脱节,陈皮就是这种生活习惯脱节的受害者。兴汉国的退役军人数量十分庞大,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比较严重。解决好退役军人的问题,是确保兴汉军战力水平的根本保障。

    刘立觉得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必不可少。针对不同军龄的退役军人,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培训。至少要确保不同军龄的人重新成为普通百姓之后,不会由于各种陌生感而产生误会。

    刘立觉得这是大事,必须要用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他先是找来参谋人员,拟定出一个退役军人培训方案。乔楼适训中心很快就挂牌成立了。

    按照刘立的想法,由专门的适训中心来跟踪管理麒麟军的退役军人。不仅可以降低现役将领的工作压力,还能免除现役军人的后顾之忧。

    就拿陈皮的事情来说,要是建立起了完善的退役军人适训体系,不仅可以全方位的掌控退役军人的动态,还能充分的了解每一位退役军人的思想言行。要是有什么不对劲问题,也不至于让陈达亲自跑来跑去。

    刘立的报告很快就到了陈留行宫。兴汉王刘正召集郭嘉,贾诩和杨修一起讨论刘立的“关于建立退役军人适训体系的可行性报告”。

    四人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讨论之后。确定了具体的规划方案。为了增强退役军人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宿感。适训中心在军中确定为镇帅级的常驻机构。

    每一方镇帅需要根据不同的军龄,按照相关的规定送到镇帅适训中心接受基本的日常生活训练。镇帅适训中心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过渡机构。

    退役军人在适训中心的表现,可以让适训教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还能体现出军方对于退役军人的人文关怀。同时增强军队的凝聚力。

    镇帅适训中心作为镇帅直属的退役军人适训机构,不仅可以化解退役军人心中的郁结之气,还能专项管理退役军人的档案。退役军人档案与现役军人实行分开管理,可以更好的执行保密制度。

    镇帅适训中心实行隔离办公区域,专职专人的模式。不仅可以在调阅退役军人档案的时候降低泄密的风险,还可以减少一些繁杂的程序。

    镇帅适训中心的存在,是解决退役军人问题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由梅园政事堂建立由州郡到县乡亭的垂直适训体系。

    镇帅适训中心和梅园政事堂直辖的适训体系实行双档制度,各州也郡县乡亭也实行相应的地域备档制度。

    这样一来,退役军人在镇帅适训中心结业之后,必须要到梅园政事堂下辖的北山城适训中心继续受训,然后就各回各州接受一些特定的训练,最后由各郡带回,再返回县乡亭。

    到了各亭之后,必须要有一个为期半年的新职业技能培训。至于所需的培训费用,由各镇帅的小金库实行分层级的提供。再由兴汉军总参谋部和梅园政事堂联合设立监管机构,确保每一元兴汉币都能用到退役军人身上。

    刘正总结说:“现役军人是最可爱的人;退役军人才是兴汉军思想最彻底的传承者。咱们不能让功臣流血又流泪。”

    贾诩说:“王爷放心,这件事情我会亲自跟进,也会与各镇帅的小金库完成沟通和对接。”

    刘正说:“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处理。”

    解决了退役军人的适训问题之后,刘正等人又把精力放在了官渡之战的大问题上。毕竟官渡,中牟和汜水关真正的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铁三角关系。

    想要敲碎这样的防御体系,兴汉军也感觉到压力山大。杨修见防御南阳一线的葛坡镇帅军并没有战事,于是就问:“王爷,需要把邓艾或者是钟会调到中牟战场吗?”

    刘正摇了摇头说:“南阳曹仁实力不弱,一旦削弱葛坡的力量,很可能引起曹魏的反弹。颖川是曹魏的心头肉,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郭嘉见刘正一言就否决了杨修的意见,忙提出让白马镇帅军抽调督帅黄叙加入中牟战场的新构思。

    刘正想了一下,赵云不仅要牵制官渡的张方,还得关注汜水关的曹洪,再要分兵中牟,恐怕会让司马懿钻空子。

    杨修突然提出了一个建议,让阳城山的太史慈和陈留镇帅军接防荥阳,主持对中牟守军的战斗,麒麟军作为机动力量另有任用。

    刘正问:“德祖,四十万兴汉军的粮草储备,那可是重中之重,你一定要安排好防务,有问题吗?”

    杨修说:“王爷,乌巢粮仓主体工程已经峻工了。首批四十万大军三个月的粮草储备,会在三天之后运入乌巢。我想申请调动麒麟军进驻乌巢,保护粮仓重地!”

    刘正看了看沙盘上的乌巢地图之后,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想到了那个传奇故事,于是就对杨修特别的指示说:“德祖,在命令中告诉继祖——小心防火!”

    一场围绕着乌巢展开的战斗,即将拉开序幕。

第524章 进军乌巢

    刘立和麒麟军的休整很快就结束了。太史慈和陈留镇帅军接到命令之后,第一时间就带着护卫都到乔楼接防。

    刘立完成交接之后,带着洪安和黄悦先行赶到乌巢接防。至于赵统和典满两部,就得与陈留镇帅军完成交接之后再到乌巢集结。

    刘立经过急行军赶到乌巢,洪安带着护卫都在身边随行护卫。看了乌巢的地势环境之后,忍不住赞叹道:“督帅,怪不得王爷会选择这里用来囤粮。这简直就是天然的粮仓嘛!关键是回旋风恰到好处,把多余的水分带到了外面。有效的保持了粮仓环境的天然干燥。更有不远之处的济水,防火措施也能轻易到位。这完全是发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情。”

    刘立说:“洪安,这乌巢看似完美,其实存在着很多的隐患。这里堆放粮草那是安全了,可是这里对麒麟军来说却是绝地。”

    刘立对着帐中沙盘上的粮仓分布图,开始了仔细的讲解。倘若敌军从西面突入,安排人用火箭攻击粮仓。守军就只能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冒着粮仓被毁的风险与敌军对战;二是以一部分兵力牵制敌军,主力前往济水,取水救火优先保证存粮的安全。

    洪安一听就明白了,乌巢建成粮仓之后,就变成了守军的绝地。刘立所讲的两个选择,都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以守军的主力对抗来犯的敌军,听起来十分热血,只是乌巢的地形再加上林立的粮仓,就是援兵突进的天然障碍。热血战斗就会变成添油战术。

    取水救火更不可取,要是敌方在济水河岸布置一支精锐,取水的主力就得不偿失了。纠缠不清会导致粮仓火势失控,不管不问又会降低取水的效率。同样制约了守军的发挥。粮仓就是靶子,想要躲避却没有多余的地方。

    贾穆奉命调入麒麟军,做了麒麟军的参谋长。他见刘立和洪安只从粮草的角度讨论问题,心中忍不住的大吃一惊。乌巢是最佳的囤粮之地,也是兵家意义上的绝地。

    倘若敌方的目标不是粮草,而是针对麒麟军督帅刘立。那问题可就严重了。一旦敌方占领了乌巢外围的关卡,再堵住济水河岸,麒麟军的主力就成了瓮中之鳖。

    贾穆不敢大意,他忙把自己的猜想写信告诉陈留行宫主持退役军人适训体系建设的父亲贾诩。贾诩收到了儿子的信之后,也是瞪大了眼睛——兴汉王刘正只有一个儿子。这可是最大的软肋。要是刘立出了什问题,这场大仗就会令兴汉军不战而败了。

    曹魏大军在官渡之战展开以来的这些日子里,先是失去了战略要地荥阳,接着就是人杰地灵的颖川郡。太室山十万百姓下山,更是加重了兴汉国的威势。说曹魏大势已去也不为过。

    兴汉军各部分工明确,协同作战更是恰到好处。曹操想要扭转局面,就只能兵行险招。以他那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性格,即便是只有一丝希望,也会拼尽全力搏上一回。这样的战斗其实是在意料之中。必须要提前做好应对的措施,以免一步错,步步错。

    贾诩问:“王爷,你觉得魏王会对世子下手吗?”

    刘正说:“文和,三师兄最喜欢剑走偏锋。我原以为他的目标会是粮草,现在看来是我错了。兴汉军的储粮制度,让曹操断粮的设想没有用武之地。继祖只有一个,一旦有什么闪失,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刘正心想,怪不得洛神王二火的故事中那火烧乌巢的故事,会特别强调割去淳于琼耳鼻的那一段故事。究其原因是袁曹二人都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身上的热血尽褪,已经开始信奉天命了。

    淳于琼追随大将军袁绍从一个小小的渤海郡守,一直成长为威震天下,雄踞四州的大将军。说他是袁绍的左膀右臂也不为过。

    然而火烧乌巢的大战之中,淳于琼连撤退自保的机会都没有。曹操不顾旧情削去耳鼻,就是向袁绍表达了拼命的决心。曹操这一拼命的态度,其实针对的不是袁绍,而是黄河以北的世家。

    先是羞辱淳于琼,再是当众射杀河北世家的顶梁柱沮授。这是在警告河北世家——生存还是灭族。河北世家先看到了张郃和高览的风光无限,再看到了田丰,沮授和审配的悲惨命运,当然就明白了趋利避害的道理。

    袁绍是心灰意冷了,其实以河北大军的实力,也不至于在乌巢战败之后一触即溃。然而许攸的出走直接引爆了河北世家之间的内斗与分裂。

    张郃和高览带着大军投曹的一幕,吹响了河北世家反对袁绍的号角。偏偏大战失利的袁绍,直接拿田丰开刀想要弥补损失。

    世家的反扑一波带走了袁绍,本来有沮授和田丰存在,河北世家即便是怀有二心也不敢轻举妄动。田丰,沮授和袁绍三家齐心协力,河北就会固若金汤。

    只可惜配合得天衣无缝的铁三角,在失去了两个支架之后,再也没有能力收拢河北世家的心。审荣代表着审家投曹,甄家又主动与曹家联姻,袁家是彻底的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力量了。

    刘正终于明白了,真正灭掉袁绍的人,不是战场上的失利,而是河北世家的反水。如日中天的袁绍都被栽倒在世家的手中,世家的力量着实让人恐惧。

    兴汉国也有世家,有世家就会利益不均,当然也会存在墙倒众人推的局面。甚至是墙还没有倒,就有人急着出头,为推倒兴汉军这面墙出上几分力。

    梅园后宫子嗣不旺,这让兴汉国的世家失去了兴风作浪的机会。毕竟有继承梅园资格的人,只有刘立。倘若世家想要名正言顺的争权夺利,就必须要效忠兴汉王刘正或者是世子刘立。

    这样的二选一,对所有的世家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世家一直以来都是习惯坐山观虎斗,自然就希望刘正多有几个儿子。这儿子一多,世家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了。

    如今刘正只有一个儿子,并且早就定下了世子名份。即便是有世家想要推波助澜发起废储,也找不到备用人选。

    当年楼桑村的人都死绝了,根本就没有人可以名正言顺的取代刘立。这是世家的噩梦。名正言顺很重要,世家的威风和权势源自于这种大义名份。

    贾诩说:“王爷,世子可是国本。要是世家觉得兴汉国后继无人的话,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刘正点了点头,他可以锻炼刘立,可是不能让对手有机会绝杀。既不能让世家兴风作浪,也不能封死世家的选择。世家的选择看重的是传承。

    只要传承不断,世家就不会另谋高就。刘立已经团结起了核心二代,稳定的传承已经初具规模。这就相当于给了世家承诺。相信大部分世家会满意这样的分配方式。

    刘正问:“文和,依你来看,三师兄会不会亲自前往乌巢呢?”

    贾诩回答说:“王爷,狮子搏兔也要用尽全力。曹彰可不是世子的对手,剩下的人身份不够。依我看魏王亲自出马那是勿庸置疑的事情了。”

    刘正点了点头,只是让贾诩继续主持退役军人适训体系建设。至于郭嘉,以秘书的身份坐镇陈留行宫主持中牟之战的大局。

    刘正安排好陈留行宫的事情之后,随后又找来杨修,把典韦和黑衣卫扮成粮草,秘密的进驻乌巢粮仓。

    刘正和杨修也随军进入乌巢,打算给前来偷袭的曹操一个惊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