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1章 宛城失守

    就在刘正昼夜兼程,夺取舞阴,驻军博望坡大营的时候,荆州黄巾军大渠帅,张曼成也没有闲着。

    从冠军城出发,一路之上,响应的百姓云集,从四面八方往宛城赶。

    十万黄巾军,围攻南阳郡治宛城。

    太守褚贡,书生意气,仗剑聚兵。开府库,启官仓。又命人宣扬黄巾军劣迹,如挟民从贼,以及勒令献金等。

    宛城之中,人人自危。自从汉光武帝,崛起于南阳。豪强满郡,多有英雄。如今害怕黄巾军抢掠,只得抱成一团。

    褚贡立旗聚兵,得乡勇五千,在郡兵的操持下,日夜勤加练习。

    宛城一时之间,兵丁足备,粮草充裕。

    张曼成围城数月,尽收各县。宛城就成了一片孤岛。

    褚贡亲自登城,鼓舞士气,鏖战数月,依旧巍然不动。

    兴汉军巧夺舞阴,吓坏了张曼成。为了避免腹背受敌,黄巾军昼夜强攻宛城,打算一举拿下郡治,应对兴汉军的到来。

    宛城久战疲惫,太守褚贡,更是上火。

    恰逢有人密报,宛城人心思变。城西张家,暗通黄巾军,试图陷害宛城守军。

    乱世用重典,褚贡来不及细查,便命人收张家家主张风,于城西当众斩首,震慑城外黄巾军。

    其实这完全是张曼成的阴谋,说什么,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天下姓张的人,都是一家。

    这只不过是骗褚贡的,宛城豪强,铁板一块,上下齐心,固守宛城。

    张曼成围攻日久,依旧无功而返。后来心生一计,令褚贡自断一臂。

    张风既死,张家离心。要是褚贡铁腕诛杀张家,还能起到震慑人心的效果。

    怎料褚贡,以己度人。高估了世家的忠义,低估了世家的门风。既斩张风,又妄图收张家为己用。

    草率行事,令宛城豪强,人人自危。张家新任家主,与褚贡虚以委蛇。

    一面重金贿赂守城校尉,一面联络豪强。

    褚贡狂妄自大,以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便对张家放松了警惕。

    宛城张家,害怕夜长梦多,于今日辰时,趁着褚贡上城,发动兵变,控制住了他。

    随后通过收买的守城校尉,放黄巾军入城。

    张曼成挥军入城,于太守府中就座。

    又令左右,把太守褚贡,押上了大堂,勒令投降。

    褚贡文人风骨,又深知黄巾军只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自然不愿意降贼,污了名声。

    张曼成意气风发,又憎恨褚贡守城,对黄巾军多有杀伤,于是就在宛城闹市,当众活剐了他。

    褚贡临死觉悟,仰天长叹:“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黄巾军在宛城之外,吃了数月的土,如今进了城,自然是要好好发泄一番。

    张曼成为了鼓舞士气,也不加以约束。

    一时之间,宛城内外,鸡飞狗跳。

    好在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倒也没有什么特别过分的举动,双方还能暂时的相安无事,但是同床异梦,就是张曼成与宛城豪强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

    郭嘉拿着情报,一字一句的读完之后,刘正开始了冥思苦想。

    黄忠建议说:“校尉大人,不如趁黄巾军立足未稳,偷袭宛城?”

    刘正说:“汉升,如今宛城豪强,迎了新主,黄巾军占据雄城,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兴汉军贸然行动,只怕会得不偿失。”

    刘正深知,兴汉军博望坡反击成功,虽然大破了韩忠,但是锐气已失,无法再战。

    强袭宛城,有太多的变数。那褚贡为了守城,不仅盘剥豪强数月,还杀了张风。

    这对汉室大军的威信,是一种致命的打击。本城守军,尚且虐待豪强,外地援军,又怎么可能有好的。

    如今宛城豪强,近黄巾军而远汉室大军;亲张曼成而惧汉室要员。

    刘正可不想此刻出兵,万一引得张曼成和宛城豪强联手,对兴汉军的打击,可就太大了。

    黄忠问:“校尉大人,若是不能趁乱取事,一旦张曼成站稳了脚跟,咱们可就要大祸临头了。”

    郭嘉说:“黄都尉不必着急,宛城豪强,很快就要吃点苦头了。”

    张绣不解,于是就问郭嘉:“郭司马,宛城豪强,迎奉新主,正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又怎么会吃亏?”

    郭嘉说:“张团长,这南阳黄巾军,主帅张曼成,自称是太平道的神上使,他的部下,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别的黄巾军不一样。”

    太史慈也问:“三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郭嘉说:“别的黄巾军,抢的是浮财,而且是抢一把就走。张曼成的部下,不抢浮财,专分田地。”

    周泰说:“郭司马,这田地可是世家豪强的根基,这一点和咱们兴汉军倒是很像。”

    刘正说:“不一样的,虽然兴汉军不许豪强多占田地,但是也给了他们活路,讲究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对于积极配合的豪强世家,只要不侵占田地,无论是从政,经商,还是参军,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对内则是,从金钱方面给予有功人士补偿,从来不会让兴汉军的人拥有土地,只给商路,让咱们的功勋大将,有钱有势,就是不能有地。”

    郭嘉说:“张曼成可没有兴汉军这么完美的策略,在豪强和百姓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他又做不到以身作则,抢了豪强的土地,肥了自家。”

    黄忠也说:“原来校尉大人,鼓励我等身后的家族经商,就是为了从根本上阻止我们这些人变成新的豪强。咱们可以有钱,也可以有权,却不能有半分土地。”

    郭嘉说:“不错,兴汉军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属于私人的。这才是兴汉军唯一的根基。就算是校尉大人,也没有一寸私有土地。所有兴汉军控制范围之内的土地,都是属于兴汉军的。”

    吕蒙问:“校尉大人,大家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又该如何安心?”

    刘正说:“兴汉军注重契约精神,以整个团体作为唯一的土地拥有者。其余的人,拥有使用权。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租种兴汉军的土地种粮食;商人可以租用土地开办公厂,学校,建造房屋,然后赚取利润;兴汉军目前的税收,农业税一成,占总收入的三成;商业税两成,占总收入的五成;讨伐黄巾军,以及剿匪作战,缴获物资,占总收入的两成。支出方面,一共三大块:养士,扩军,佑民。养士就是,让官员的生活水平,达到中等人家以上的生活水准。扩军就是,让军人的地位得到巩固,成为百姓的保护神。佑民主要从救灾和教育,两个方面入手,让百姓都有机会读书认字,都有机会选择人生道路。”

    黄忠说:“校尉大人,我总算是听明白了,原来兴汉军战士,才是让所有人安心的定海神针。”

    郭嘉说:“兴汉军的方针:高薪养廉,从严治贪;依法治商,大力育民;对内限制,对外开明。”

    黄叙问:“郭司马,最后两点是什么,我怎么感觉自相矛盾?”

    郭嘉回答说:“对内限制,就是告诉官员和军人,不能在兴汉军的管辖范围之内从事商业活动。这是为了维护商业秩序,避免出现官商勾结,搞小团体。对外开明,就是说无论是什么人,都可以赚兴汉军地盘之外的钱。”

    吕蒙问:“就不怕有人出卖兴汉军的机密,换取非法所得吗?”

    郭嘉说:“不怕,情报部下面的安全部门,正好可以大展身手。不怕对手太强,就怕没事可干。想要获得高额的利润,就得承受巨大的风险。律部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想要出卖兴汉军的机密,就要看能不能承受那份风险?”

    黄忠等人终于明白了,这就是依律办事的威力。虽然兴汉军不会控制人们的思想,但是普及律法,让所有的人都知道,犯了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所有的人自主选择,是忠诚,还是背叛。

    刘正说:“好了,奉孝,别扯远了。继续说一说张曼成吧。”

    郭嘉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南阳黄巾军,有理想,有目标,更有实际行动。然而不过是重复前人的老路,打倒旧的豪强,把自己变成新的豪强,这换汤不换药。好的医者,还能用这副汤药治病救人。然而歪嘴的和尚念错经,庸医害人。张曼成就是这个庸医。我相信,他很快就会有大动作,宛城豪强的根基,就要断了。”

    周泰说:“郭司马,这也太危言耸听了吧?”

    郭嘉说:“这绝不是空穴来风。张曼成杀了褚贡这只鸡,就是为了震慑宛城豪强那群猴。要是不趁机做点什么的话,那他就不是神上使了?”

    黄忠问:“奉孝以为,张曼成会怎么做?”

    郭嘉正色的说:“尽收豪强的土地,大部分用来奖赏将士,小部分用来作秀,收取宛城一带的民心。”

    刘正说:“奉孝,难道那张曼成打压豪强,广分田地是假,中饱私囊才是真?”

    郭嘉说:“校尉大人,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财,三年清太守,百万贯铜钱。张曼成冒着生命危险,举兵造反。肯定是冲着土地来的,怎么可能广发善心。不过为了民心,挤出一丝好处来,还是有可能的。”

    刘正说:“还好兴汉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否则也避免不了张曼成的悲剧。毕竟出人头地,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怎么样才算出人头地,有钱有人有地盘,这才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

    郭嘉说:“校尉大人深谋远虑,从一开始就断绝了,兴汉军上下自腐的根基。只要土地所有权不乱,农民就会稳定,商业就会有序的繁荣昌盛,工人有事可做,兴汉军有税可收,全盘就活了。这是大势所趋,就算有一两个蛀虫,只要大政方针不发生改变,就不会坏了根本。”

    刘正说:“奉孝提醒得很好。坚决打击土地私有化,是兴汉军的基本大略,应该坚定不移的执行到底。”

    刘正的话,表明了兴汉军上下,打击土地私有的决心和信心。

第62章 秦颉用武

    就在刘正等人,讨论兴汉军的土地大略的时候,张曼成也在宛城太守府中,召开了别开生面的分赃大会。

    张曼成把宛城四大家:张、黄、袁、韩的家主聚在了一起,开宗明义的说:“各位,宛城这个地方,苍天已死,黄天当道。地属太平道,民是黄巾军。如今改朝换代,百姓当乐享太平。旧有的势力格局,已经不合时宜了。你们四家,各交出良田万顷,粮食十万斛。也让黄巾军上下,都能饱餐食肉,算是你们,对太平道的贡献。否则就是恋栈汉室,已故太守褚贡,就是你们的榜样。”

    张家的新任家主张雷,自忖献城有功,于是就对张曼成说:“大渠帅,我们四家,每家都有数万人口,土地也不过万顷有余。献出万顷之后,大家都得饿死。还望大渠帅酌情减免,给我等世家一条活路。”

    张曼成大怒说:“太平道既立,应当有新气象。百姓必须要乐享太平,谁敢反抗,杀无赦!”

    张雷说:“大渠帅可别忘了,若不是我等世家,你怎么可能有机会在这里升座,耀武扬威!”

    张曼成听了张雷的话,怒火万丈,大声喝问:“张雷匹夫,你当本渠帅不敢杀你吗?”

    张雷自恃功高,毫不退让的说:“要地没有,人头倒是有一颗,大渠帅要是想拿走,我愿意双手奉上。”

    张曼成说:“匹夫无状,不知死活。你既然想死,我这就成全你。”

    张曼成命令韩忠,带人拿下张雷。在太守府中,当着其余三人的面,乱棍打死!

    可怜张雷,才当上家主两天,就死于非命。

    这张家刚换过一次家主,又得召开族会,选举新任家主了。

    这南阳张家的家主,也算是大汉第一高危职业了。

    黄、袁、韩三家的家主,当场就吓尿了。形势比人强,好汉也不吃眼前亏。他们为了自保,不仅把土地悉数奉上,还承诺地里尚未收割的庄稼,全都献给黄巾军。

    只是在涉及到十万斛存粮的时候,才借口调集粮食,需要时间,求张曼成宽限时间。

    张曼成见目的已经达到,就不再过分逼迫另外三家,只是让张家献出地两万顷,粮二十万斛,以儆效尤。

    张曼成的动作很快,在当天夜里就命人到控制区内各县张贴告示,按县分地并且组织黄巾军抢收夏粮。

    其实距离夏粮成熟,还有二十来天,提前收割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张曼成怕夜长梦多,更害怕四大家连夜抢收。怀着落袋为安的心情,发动了浩浩荡荡的抢收运动。

    张曼成的这一举动,在短时间之内,获得了南阳郡的民心,神上使更是成了南阳百姓顶礼膜拜的对象。

    然而张曼成却忽略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南阳黄巾军有十来万,张黄袁韩四大豪强,也有十万众,而且兵甲齐备,战力不俗。

    张曼成不知内情,并没有趁机收取四家的私兵。这就造成了四家豪强暗中厉兵秣马,等待着反戈一击。

    消息传到兴汉军中的时候,刘正恰好在对新补充进入兴汉军的幽州屯垦团战士训话。

    郭嘉说:“校尉大人,张曼成部有新动向了?”

    刘正忙离开了训练场,对郭嘉说:“奉孝,张曼成又在搞什么?”

    郭嘉说:“这还没有到收获季节,南阳郡各部黄巾军,居然在抢收粮食。”

    刘正说:“张曼成还算聪明,居然知道落袋为安的道理。”

    郭嘉说:“校尉大人,张曼成这么一搞,南阳郡的粮食肯定会减产三成。要不我们立即进攻,争取减少南阳百姓的损失?”

    刘正摇了摇头说:“奉孝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张曼成的队伍抢收的,是张黄袁韩四大豪强名下的田产,咱们又何必为了世家之人火中取栗。倒不如让张曼成收割完毕之后,咱们再发起进攻,宛城的粮食,就是兴汉军的了。”

    郭嘉说:“这样一来,南阳郡内的豪强就会对兴汉军恨之入骨,没准以后会成为兴汉军的大敌!”

    刘正说:“奉孝,你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兴汉军与地方豪强是天生的势不两立,迟早必有一战。再说了,就算兴汉军替四家豪强夺回粮食,人家也不会对咱们感恩戴德。咱们又何必用热脸贴上人家的冷屁股,自讨没趣呢?”

    郭嘉问:“校尉大人,那咱们得等到什么时候?”

    刘正说:“奉孝,按照你的估计,张曼成要完成收粮,并且转运到宛城,需要多久?”

    郭嘉回答说:“十天!”

    刘正说:“那好,就定在十天后的深夜,兴汉军各团,秘密运动到四大城门附近。于拂晓时分,准时向宛城发起进攻。各部要安排好打援队伍,只要不是兴汉军的队伍,一兵一卒都不许进入交战区域内。”

    郭嘉说:“我这就去安排!”

    兴汉军忙于训练,张曼成急于抢收。双方就这样隔城相望,倒也相安无事。

    第八天,黄叙来报,博望坡外来了汉室大军。

    刘正忙带着黄忠和郭嘉,跟在黄叙的身后迎了出去。

    刚翻过山梁,只见一支汉室大军,正列阵集结。刘正粗略估算了一下,大军有一千人。所有的人都是郡兵打扮,有着浓浓的江南水乡风格,只有为首的两人,才身着铁甲,手拿长枪。

    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中年汉子,一见到刘正等人,以及身后的讨逆校尉部大旗,就自报家门说:“江夏都尉秦颉,拜见幽州军讨逆校尉部刘大人!”

    刘正为了奠定兴汉军的主导地位,只得受了秦颉一礼,客套的说:“秦都尉客气了,如今张曼成部黄巾军,抢掠粮田,贼势非常的浩大。我部屯兵日久,却是束手无策。有了江夏勇士们的到来,我就可以免去后顾之忧了。”

    秦颉说:“兴汉军久负盛名,江夏郡兵能够与刘校尉的部众并肩作战,反倒是秦颉的荣幸了。”

    刘正笑说:“江夏勇士,天下闻名。如今得见,才知所言不假。秦都尉的江夏郡兵精神抖擞,比起幽州边军也是分毫不差。”

    秦颉忙连声称谢,又赞了一回兴汉军的骁勇,才算是结束了寒暄。

    一千江夏郡兵,在吕蒙的引导下进入了紧急布置的新营地。

    当夜,刘正与黄忠以及郭嘉设宴,替江夏都尉秦颉接风洗尘。

    秦颉带着白天的那名小将赴宴。

    刘正见那小将英气逼人,于是就问秦颉:“秦都尉,这位是……?”

    秦颉回答说:“他叫苏飞,是荆州义阳山中的猎户。我路过的时候,见他英雄了得,就收入军中,如今更是我的左膀右臂。”

    苏飞说:“我不过是山野匹夫,得秦都尉看重,这才穿上了这身铁甲,吃上了这份军粮。不过是拥有一膀子力气,又怎么敢不报答秦都尉的知遇之恩呢?”

    秦颉说:“苏屯长不必妄自菲薄,如今黄巾军四处作乱,为祸地方百姓。正是我等军人用武之时,你我既为同袍,当是手足兄弟。就让我们和麾下儿郎一起,追随刘校尉,一起建功立业。”

    刘正笑着说:“大家举杯,为并肩作战的兄弟们满饮此杯。”

    五人起身,共同举杯畅饮。

    酒足饭饱之后,秦颉问刘正:“刘校尉,江夏郡兵初到,还劳烦介绍一下南阳郡内的形势。”

    刘正示意郭嘉,让他向在座的人介绍张曼成部的最新动向。

    郭嘉忙把张曼成部黄巾军抢收粮食的进度在地图上一一标了出来。

    最后,郭嘉把手指定在了堵阳的位置上,向秦颉介绍说:“张曼成部黄巾军主力,如今盘踞在宛城。北面雉县和郦县,都在汉室大军的控制范围之中。虽然说进攻不足,但是自保有余。有兴汉军屯驻博望坡,兵锋直指西鄂,想来那张曼成的主力大军不敢轻举妄动。只有这个地方,堵阳。这堵阳位于博望坡的正东方向,正好在兴汉军的侧翼。一旦咱们强攻宛城,就会后方不稳。兴汉军兵力有限,无法分兵出击解除后顾之忧。”

    刘正说:“奉孝,堵阳对兴汉军的威胁,咱们都一清二楚。你还是向秦都尉介绍一下,堵阳黄巾军所部的最新情况吧!”

    郭嘉说:“堵阳黄巾军贼将就是韩忠。这是兴汉军入南阳郡作战的第一个对手。舞阴首战,韩忠为了保存实力,弃城而逃。博望坡再战,韩忠弄险,火烧博望坡不成反受其咎,两千五百部众仅存六百。黄巾军攻占宛城之后,张曼成命令韩忠杖杀张家家主张雷,为了避免张家死士的报复,才让韩忠所部进占堵阳,主持东面各县的收粮工作。”

    秦颉问:“郭司马的意思是说,堵阳只有黄巾军六百?”

    郭嘉说:“秦都尉可不要大意,韩忠所部,能在兴汉军手下逃出生天,还是有几分实力的。更何况张曼成的分田分粮,黄巾军深得民心,这就导致了我们无法准确的预估韩忠部的实力。”

    秦颉说:“刘校尉,江夏郡兵请战堵阳,替兴汉军拔除背后的钉子。”

    刘正说:“秦都尉,韩忠军中有一名徐姓少年,智谋非常的出众,火烧博望坡就是他的主意。要不是奉孝事先看出端倪,只怕如今坐在这里的,就是黄巾军贼将韩忠了。”

    秦颉说:“刘校尉,还请给江夏郡兵一个机会!”

    刘正说:“秦都尉还是随兴汉军中军一起行动,我可以把神弓营抽调出来,出兵堵阳解除后顾之忧。”

    秦颉急了,大声说:“刘校尉,我等愿意立下军令状!”

    刘正想了想,带着秦颉与中军一起行动多有不便,于是就说:“既然秦都尉坚持,我也只能成人之美。知书,调五十具强弩,助秦都尉克敌建功。”

    黄叙领命,派人去取强弩,送到了秦颉营中。

    秦颉有了强弩,对于出战堵阳就信心十足了。

    郭嘉见终于送走了秦颉,才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兴汉军作战,最害怕的就是盟友。

    这猪队友,不用不行,重用那是在作死。这其中的度,真的好难把握。稍有不慎,就是损兵折将的结果。

    刘正倒是对秦颉很有信心,毕竟盛名之下无虚士,韩忠兵败堵阳,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第63章 苏飞破城

    第二天早上,秦颉带着斗志昂扬的江夏郡兵离开了博望坡。

    未时便赶到了堵阳城下。

    韩忠见江夏郡兵只有千人,便领着五百黄巾力士出城对战。

    苏飞见韩忠名声在外,更是得到了兴汉军上下的一致认可,心中有些不服气,于是就上前斗将。

    苏飞善射,疏于马战。韩忠却恰恰相反,对于马步兵器,倒也颇有心得。然而在射箭一途上却是朽木一块,练了数月依旧处于入门阶段。

    韩忠只得放弃了学习射箭的计划,转而专精马步战法。数月下来倒也成就非凡,打遍南阳郡黄巾军中无敌手,成了张曼成所部有名的悍将。

    韩忠两败于兴汉军,令赵弘和孙夏对他这第一悍将产生了质疑。

    韩忠为了证明自己,这才请兵驻守堵阳,打算静等兴汉军前来攻城,好一雪前耻。

    令韩忠没有想到的是没有等来兴汉军的大军,反而迎来了江夏郡兵的挑衅。

    韩忠也是要面子的人,对于苏飞的挑衅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击。

    苏飞的兵器,是精钢打造的长叉,本来是山中对付野猪的手段,如今却成了他的独门兵器,暂且就叫做野猪叉子吧!

    反观韩忠力大无穷,手中拿的是两把大铁锤,估计是打铁用的,底部磨得锃光瓦亮,应该是长期敲打铁制品的效果。

    苏飞高举野猪叉子,对着韩忠的腰部就叉了过去。

    这是苏飞对付野猪的习惯,野猪的腰部,容易刺入,便于叉飞。

    韩忠也常听病人们谈起猎人对付野猪的办法,见苏飞的动作,更是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韩忠很愤怒,手中铁锤一顿乱砸。

    苏飞在兵器上吃了亏,只得打起精神应对韩忠的攻势。

    两人一直战到了日落西山,谁也奈何不了谁。积攒多日的力气也消耗一空,胯下战马也是累成了狗。

    看样子是没法再战了,两人只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寻求安慰。

    第二天早上,秦颉早早就安排了战饭。天亮的时候,江夏郡兵列队出战,打算一鼓作气攻下堵阳,立下讨伐南阳黄巾的战功。

    苏飞带着临时训练的四十九名弩兵作为登城的第一梯队,与云梯队一起向堵阳城的城门方向冲锋。

    有了强弩的存在,韩忠的黄巾军被压制在城墙上面无法冒头,更不用说组织反击了。

    苏飞右手操持强弩,左手扶住登城梯,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上了城头。

    一名黄巾力士想要过来阻挡,被苏飞发动强弩,一箭穿心,当场死亡。

    韩忠也试图从隐蔽处冲上城墙垛子,被眼疾手快的苏飞射掉了半只耳朵,吓得他连滚带爬的躲回了掩体。

    身后的四十九名弩兵也相继登上了城墙,全力压制有心反击的黄巾军。

    谁要是胆敢冒头,二话不说,抬手就射。

    身后的江夏郡兵主力,终于在秦颉的带领之下登上了城墙,开始朝着韩忠等人的藏身之所攻击前进。

    弩兵们终于完成了任务,苏飞也在一队江夏郡兵的保护之下,命令四十九名弩兵小队进行休整。

    在苏飞让弩兵小队检查装备的时候,才发现箭矢已经用完了。

    整整一千支箭矢,居然在一次小规模的战斗中消耗殆尽。看来战争只是有钱人之间的游戏,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韩忠见江夏郡兵主力登城,黄巾军大势已去,只得下令全军向北撤退,离开了堵阳城,逃到了附近的深山老林中休整。

    战后清点人数,六百黄巾军损失了两百多人,只剩下不到三百五十人了,韩忠这才绝了复夺堵阳的心思。

    堵阳一战,江夏郡兵无一伤亡。只是损失了一千支兴汉军赠送的弩矢,以及操作失误损毁的两把强弩。

    秦颉见强弩兵首次亮相,就立下了大功,高兴之余更是对苏飞大加赞赏。

    苏飞说:“都尉大人,弩矢已经用光了,强弩兵手中的弩,已经成了摆设。”

    秦颉忙命令江夏郡兵在战场上收集弩矢,打算回收利用,重新恢复强弩兵的战斗力。

    经过一个时辰的努力,一共寻回弩矢八百余支,剩下的在战场上遗失了。

    这八百余支弩矢,能够回收利用的不足三百支。

    苏飞拿着其中一支损毁的弩矢,对秦颉说:“都尉请看,这弩矢的箭头,射在了敌人身上,或者是坚硬的石壁上就会发生炸裂,导致无法再次使用。”

    秦颉说:“这你不用担心,等我们回到了江夏郡,就可以大量仿制。强弩造不出来,造些弩矢还是可以做到的。”

    苏飞说:“都尉还是太乐观了,你看这些完好无损的弩矢,大小规格完全一样,就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想要仿制,只怕不会比制造强弩容易多少。”

    秦颉说:“强弩兵的威力,你我可都看见了,弃而不用也太可惜了。”

    苏飞说:“都尉其实可以和刘校尉商量,毕竟大家都是汉室大军的成员。”

    秦颉问:“难道我还要厚着脸皮找兴汉军讨要?”

    苏飞说:“都尉误会了我的意思,兴汉军赠弩助江夏郡兵夺取堵阳,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再次索要,且不说江夏郡兵会颜面扫地。想必那刘校尉也不愿意继续做冤大头吧?”

    秦颉问:“究竟如何是好,你就明说了吧?”

    苏飞说:“买!”

    秦颉这才明白了兴汉军的高明之处,免费试用有偿购买,这可是最有效的推销手段了。

    只是已经尝到了甜头的江夏郡兵,已经是欲罢不能了。

    就在秦颉攻打堵阳的时候,兴汉军设立在博望坡的中军大营中,刘正和郭嘉正在进行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郭嘉问:“校尉大人,强弩可是兴汉军中的最大机密,你随手赠送给江夏郡兵就不怕泄密吗?”

    刘正说:“奉孝,请跟我来!”

    两人到了秘密靶场,刘正让黄叙取来两副兴汉军普通战士的盔甲,挂到了靶子上面。

    又让黄叙取来两支编号不同的弩矢。

    第一支弩矢射出之后,透甲而过,弩矢依旧冒着森冷的寒光。

    第二支弩矢射出之后,战甲完好无损,弩矢却炸裂了。

    郭嘉问:“校尉大人,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弩有问题?”

    刘正说:“弩没有问题,弩矢才是关键。这第一支弩矢,是兴汉军兵械厂生产的列装武器,不允许有任何的盗卖行为。然而利之所至,商人悍不畏死。我就让张世平组织兴汉兵械厂,专门生产这种对外出售的弩矢,一贯钱十支弩矢,成本不到一文,要是批量生产还会更低。”

    郭嘉问:“校尉大人,你是说弩的技术保密,有限的向兴汉商会开放弩矢技术,令他们生产商用弩矢,然后大量向外出售?”

    刘正说:“这是打击对手的最好办法。”

    郭嘉说:“万一咱们的对手拿着购买的弩矢对付咱们呢?”

    刘正说:“刚才的试验效果你已经看见了,买了咱们的弩矢,就不得用在与兴汉军之间的战斗中,否则出了什么问题后果自负。”

    郭嘉说:“万一内部有人利欲熏心,以次充好坑自己人怎么办?”

    刘正说:“两种弩矢之间的重量,其实是不一样的,咱们的新兵训练,第一件事情就是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上战场之前检查装备的时候,肯定会做到心中有数。若是领军将领不能审时度势,神仙也没有办法挽救他们。”

    郭嘉说:“校尉大人,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弄出这样两种弩矢,单纯的就是为了赚钱吗?”

    刘正说:“赚钱只是摆在明面上的东西,抑制汉室各方豪强发展新技术才是隐藏的真实意图。当有人用过强弩之后就会欲罢不能了。为了能够继续使用,肯定会想方设法的仿制。当他们发现仿制的成本高过购买弩矢的价格,就会放弃自己生产转而花钱买现成的。”

    郭嘉说:“校尉大人,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当购买弩矢成为了一种习惯,就会减少研制军械方面的投入,到最后对兴汉军形成一种依赖,反过来替兴汉军的兵械研发提供充足的经费。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等对手回味过来的时候,除非冒着穷兵黩武的风险勒紧裤腰带硬撑着独立自主的研究,否则就只能把有限的经费花在购买中意的装备上面。”

    刘正说:“习惯了用别人的东西,哪里会被治下的民众理解。本来花一贯钱可以买到的东西,非得花一千贯甚至是更多去自己研制,你以为是谁都能够有这样的魄力吗?再说既得利益团体能够理解这样的决策吗?”

    郭嘉说:“还好咱们走到了前面,否则真要面临这种决策的时候,哪怕是饮鸠止渴,我也只能劝校尉大人捏着鼻子认了。自己研发前景不明,花费的钱粮却不在少数。直接购买多好呀,货到付款。不满意的话还可以随心所欲的投诉,甚至是截留货款。”

    刘正说:“比如衣食住行,以前的人们衣服自己做,吃食地里种,房子自己盖,出门也得买匹好马。现如今你看南山城,有专门的服装厂,会做服装的不会种地,会种地的不会做工,商人负责中间周转,既不种地,也不生产,直接导致了谁都离不开谁。农民不种地,商人和工人都得饿肚子。商人一罢工,农民种不好地,工人做了也白做。三者之间越来越互相依赖了。”

    郭嘉说:“也就是说随着南山城的不断发展,会把更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咱们向外出售强弩,只是走出南山城的第一步吗?”

    刘正说:“同样的大融合,经济手段是软刀子,润物细无声。武力征服的手段反而落了下乘。相信用不了多久,秦颉为了那支强弩兵,一定会来找咱们的。”

    郭嘉问:“难道校尉大人会为了一个江夏郡兵的都尉秦颉而打破铁律吗?”

    刘正说:“打破铁律倒不至于,只不过给他指一条明路还是可以办得到的。”

    就在这个时候,黄叙来报说,秦颉亲自带着人押送战利品向兴汉军报捷。

    郭嘉说:“这说来就来了,还真是让人感觉到意外呀。”

    刘正说:“奉孝,我们今天的谈话得保密。否则一旦传扬开来,对兴汉军的声誉会是一种打击。要让咱们的客户明白,坑人的事情跟兴汉军没有半点关系。只是个别利欲熏心的家伙搞的小动作,是走私而不是正常贸易。适当的时候咱们也可以打击一下走私嘛。至于彻底的禁绝,对不起,利益太大了,请恕兴汉军无能为力。”

    刘正替军械贸易定下了一个基调:走私。

    这也就意味着,出了任何的事情都与兴汉军无关,吃了亏的人也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第64章 扬武张绣

    秦颉把押运的战利品向兴汉军后勤部门交割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来找刘正。

    刘正和郭嘉盛情的欢迎了秦颉的到访。

    当秦颉提出购买弩矢的时候,刘正面色一沉,义正辞严的拒绝了秦颉的请求并且拂袖而去。

    郭嘉说:“秦都尉,强弩是兴汉军最大的机密,你这样的要求着实让校尉大人很生气。”

    秦颉问:“郭司马,真的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吗?”

    郭嘉说:“秦都尉,要是换了别人,我打死也不会说。谁叫你我投缘呢,就告诉你一个秘密,兴汉军的军械,一直都是张氏山货行负责转送,这其中的门道嘛……”

    郭嘉似乎不胜酒力,话还没有说完就醉了,趴在酒桌上打起了呼噜。

    秦颉热心的呼唤了几声,却没有什么效果,匆匆的跟黄叙道了别,回转堵阳联系张氏山货行的分店掌柜去了。

    至于能否达成交易,秦颉反而不会担心,只要钱给到位了,问题应该不是很大。

    兴汉军的第一桩武器走私的交易,就这样悄悄的达成了。在王越的情报部配合之下,张氏山货行慢慢的把重心转向了对外的武器走私。

    在达成秘密交易的时候,张氏山货行都会在最后附上特别的备注。

    备注:为了避免交易信息的泄漏,给交易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该批次武器不得用于对付兴汉军及相关人员,否则就会追究使用者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将列入交易的黑名单,不承诺取消使用武力给违约者予以打击。

    郭嘉见秦颉走了之后,忙站了起来,走进了内帐对刘正说:“校尉大人,你看我的演技怎么样?”

    刘正说:“还行吧!”

    郭嘉问:“还行……?”

    刘正说:“关于武器贸易,兴汉军是不会参与其中的,相反还会不定期的打击走私,这可是调整走私价格最光明正大的借口了。”

    郭嘉问:“校尉大人,你就不怕曝光之后,有人来找兴汉军的麻烦吗?”

    刘正说:“武器走私是违背南山城律令的,是不法商人在暴利的驱使之下利欲熏心才导致的结果,兴汉军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谁敢责备,谁能责备?”

    郭嘉说:“万一有人仿制,又会怎么样呢?”

    刘正说:“本来畅销的武器,突然交易量锐减,这些都是有迹可寻的。咱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来判断出咱们的对手正在做什么,以及将要做什么?从而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预防措施。”

    郭嘉从来都没有想过,简单的武器走私贸易,还能牵涉到对手的战略抉择,甚至是操纵对手的战略抉择。

    具体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对手感兴趣的东西,在不经意间泄漏给对方就可以了。

    关于如何利用武器走私来诱惑对手,以及引导对方走上兴汉军预设的研究方向。这些都得在具体的实践中慢慢的摸索。

    时间过得真快,夜已经很深了。

    刘正站在粗陋的交战示意图前,望着四个指向宛城的巨大箭头一直沉默不语。

    黄叙走进来的时候,有意识的放轻了脚步,以免打扰了刘正的思路。

    刘正转身就看见了黄叙的到来,于是就问他:“知书,有什么事情吗?”

    黄叙说:“校尉大人,时间到了!”

    刘正看了看摆在军部会议桌上的沙漏,对黄叙说:“那就开始吧!”

    兴汉军第一次强袭宛城的战斗,在黄叙发出信号之后就展开了。

    四位团长都按照作战计划开始了有序的强攻。

    值得一提的是,张绣的西凉团所进攻的西门方向,依旧是宛城最大的豪强张家的势力范围。

    张曼成虽然收了张家的地,但是却没有取缔张家的武力。

    张家新推举出来的家主,名字叫张霖,被族老们抓了壮丁的他,为了避免前任们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是为了自保,赶鸭子上架的开始了背叛黄巾军的准备工作。

    宛城豪强那无孔不入的能力,很快就察觉到了兴汉军的攻城计划,甚至是连张绣这个素不相识的本家,也掌握了他的一些秘密材料。

    张霖亲自带队,准备偷袭西门放张绣和西凉团的将士们进城。

    这已经是张家这一个月之内的第二次背叛了,张霖做起这样的事情来,也是轻车熟路。

    张绣发起进攻的战斗之后,不到一刻钟,宛城的西城门居然莫名其妙的就打开了,试探性的放出一个营,居然在一股神秘力量的协助之下顺利的占据了城门和左右两边的城墙。

    张绣立即让主力出动,朝着太守府方向突击。

    同时派出两个连,从背后偷袭南北两座城门,接应典韦和周泰的人进城。

    张绣刚冲到太守府附近,就看见衣衫不整的张曼成,在三百黄巾力士的护持之下上前迎战。

    张绣手持凤鸣枪,大声喝喊:“北地张绣在此,反贼还不下马受降?”

    张曼成宿醉未醒,失了胆气。一众黄巾力士见西凉团人数众多,不敢上前交战,拥着张曼成朝着东门方向逃去。

    张绣立即进占了太守府,又派人把张曼成的囤粮地点给保护了起来。

    再说张曼成抵达东城门的时候,正逢太史慈和两栖团主力登上了城墙与守城的黄巾军激战。

    张曼成也不打旗号,不声不响的开了城门逃了出去。

    堵阳被秦颉的江夏郡兵攻占的消息被兴汉军严密封锁,张曼成并没有得知。

    苏飞在得知兴汉军强攻宛城之后,心念一动就命令江夏郡兵伪装成黄巾军贼将韩忠的部众。他觉得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苏飞命人在距离堵阳西门一百米远的城内挖了一条壕沟,并且埋伏着由都尉秦颉亲自带领的四十名强弩兵。

    张曼成带着残兵败将来到堵阳城的西城门下之后,才命人打出了荆州黄巾军大渠帅和神上使张的两面大旗。

    守在城墙上的三百江夏郡兵忙点头哈腰的参拜了神上使,又命四个人去城门洞里打开城门,开门之后拔腿就往城外跑。

    张曼成还以为四人忠勇可嘉,是要替他们断后的。这才放心大胆的进了城。

    待到张曼成的人全部进了堵阳城,城上的江夏郡兵忙把早就准备好的滚石和擂木推下,从外面堵住了西城门。

    虽然无法彻底的堵死,但是乱七八糟的滚石和擂木,却是有效的阻止了马匹飞驰。

    张曼成不知危险将近,依旧朝着壕沟方向前进,直到看见了壕沟,才知道中了计。

    秦颉高喊:“江夏都尉秦颉在此,反国逆贼何不早降?”

    张曼成大怒,就要上前交战,壕沟宽广,急不可越。左右忙拉住了张曼成转身逃向西城门的城门洞。

    秦颉并没有下令追赶,只是传令放箭。

    黄巾力士见无处可避,只能堆成人墙护住了张曼成。

    张曼成得到了黄巾力士们的死命保护,这才逃出了堵阳,身边的黄巾力士仅剩两名。

    苏飞带着三个人守在要道上,见到张曼成出城之后,忙下令放箭。

    仅剩的两名黄巾力士也阵亡了,张曼成已经是孤家寡人了。

    苏飞持弩大喊:“义阳苏飞在此,贼首下马受降?”

    张曼成自冠军县起兵,历时四个月,四面攻城掠地,更是一举夺下宛城,挟迫豪强,抢收夏粮。南阳黄巾军拥兵十余万,更是成了第一个执行乐享太平的黄巾军大将。

    南阳黄巾军的壮举,令天下黄巾军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张曼成的威风也一时无两。

    张曼成回过头,看着身后战死的黄巾力士,定了定心神,决定死在冲锋的路上。

    从威震天下到变成丧家之犬,才不过短短的十来日,人生的大起大落,不外乎如此。

    苏飞见张曼成顽固不化,也不再劝。举起手中的强弩对准了他。

    张曼成悍不畏死的冲锋,吓坏了苏飞身边的三位弟兄。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张曼成被中数矢,气绝身亡。

    苏飞叹了一口气,挥刀斩下了张曼成的首级。这位自称“神上使”的男人,为他轰轰烈烈的一生划上了句号。

    然而南阳郡黄巾军的故事,依然没有结束。

    苏飞提着张曼成的首级,向秦颉复命说:“都尉,我奉命诛杀张曼成,幸不辱命,特来缴令!”

    秦颉看着张曼成的首级,喜出望外的对苏飞说:“苏屯长辛苦了,我这就向刺史大人报捷,具陈兄弟们的功劳。”

    秦颉命人把张曼成的首级用石灰腌制,放在檀香木匣子中,向荆州刺史报捷。

    刘正在博望坡大营中收到张曼成战死的消息之后,只是叹息的说了三个字:“可惜了!”

    回头说起宛城战事,张曼成的出逃,成了压垮黄巾军斗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十万黄巾军摘掉了头上的黄巾,摇身一变就成了宛城的普通百姓。

    太史慈等人早就得到了刘正的指令,对于放弃黄巾军身份的人,一律不予以追究。

    张绣四人见宛城大局已定,便按照既定计划,想要强势收缴了张黄袁韩四家手上的兵器以及各豪强世家府库的物资。

    张霖刚想要反驳,突然想起两位前任的命运,就垂头丧气的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想法。

    兴汉军可不是张曼成,不会给豪强世家绝地反击的机会。

    张霖为了保命,不顾张家族老们的反对,甚至以放弃家主大位相要挟,才得以让张家向兴汉军屈服,交出了张家私兵的所有装备,至于人员则就地遣散。反正张家已经没有粮食了,留下来也养不活。

    一向以张家为风向标的黄袁韩三家,见了张家的决策之后,也只能乖乖的献出了所有的武器装备,所有的私兵参照张家的办法遣散。

    宛城的汉室武装力量,只剩下两支了。

    其中最强大的一支就是兴汉军,另一支就是堵阳的秦颉和江夏郡兵。

    俗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随着宛城的攻克,兴汉军和江夏郡兵之间的矛盾,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刘正放弃了博望坡大营,带着军部进驻宛城。

    张绣等人在宛城北大门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刘正为了恢复百姓对汉室的信心,在郭嘉的建议下大张旗鼓的打出仪仗旗号,举行了令天下人耳目一新的入城仪式。

    宛城百姓夹道欢迎,共同见证了这一辉煌的历史时刻。

第65章 打压豪强

    刘正的将旗直接进入了宛城太守府中,并且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庆功宴。

    酒宴才刚刚开始,负责维持秩序的黄叙走了进来,向刘正禀报说:“校尉大人,宛城四姓的家主联袂求见!”

    刘正的心情顿时就不好了,对黄叙说:“知书,他们有说是为了什么事情吗?”

    黄叙想了想,才回答说:“这倒是没有提,好像四个人都很着急上火的样子,看样子是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情。”

    刘正沉吟了一下,才对黄叙说:“我现在很忙,还是等宴会结束之后再说吧!”

    郭嘉突然放下了青铜酒樽,来到刘正身边,建言说:“校尉大人,这宛城四姓,可是南阳郡的半边天,还是见见吧,听一听他们的诉求,也好知道咱们兴汉军下一步该做什么。”

    刘正忙叫住了黄叙,对他说:“知书,请四位家主到议事厅,我一会儿就过去。奉孝,你和我一起去会一会这传说中的主宰宛城沉浮的风流人物们吧!”

    郭嘉本来想把刘正支开,好名正言顺的畅饮一番,却没有想到这点小心思都被他窥破了,只能拖着一张苦瓜脸跟在后面出了宴会厅。

    剩下的人见刘正离开,也就不再拘谨了,宴会厅的气氛也达到了新的高潮。

    郭嘉听着那此起彼伏的劝酒声,心中那份郁闷就甭提了。

    刘正坐到主位上之后,才对等候在议事厅里的四位不速之客拱了拱手说:“幽州兴汉军,讨逆校尉刘正字佑兴,见过诸位家主,这厢有礼了。我身边的这位,就是讨逆校尉部的司马,郭嘉字奉孝,全权代理宛城政事。大家都自我介绍一下吧,也好认识认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需要同诸位打交道的地方还很多。”

    张家家主作为四家之首,第一个站起来分别向刘正和郭嘉见礼之后,才开口说:“张家张霖字子作,见过刘校尉、郭司马。”

    刘正说:“子作先生客气了,请稍安勿躁,咱们有的是时间,一定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下一位!”

    黄家的家主也站了起来,学着张霖的样子分别向刘正和郭嘉见礼之后,自我介绍说:“黄家黄梦字子归,见过讨逆校尉大人,见过郭司马!”

    刘正摆了摆手说:“子归先生有礼了。下一位!”

    袁家家主有样学样,慢条斯理的说:“袁家袁宝字行景,见过两位大人!”

    刘正浅呡了一口茶,挥手示意下一位。

    韩家的家主自忖身份高贵,瞧不起刘正是一位粗鄙的武夫,不屑向他作自我介绍。

    刘正不以为然的说:“好了,大家是一个一个的说,还是都为了同一个目的而来?”

    张霖问:“敢问刘校尉,目的相同怎么说,不相同又怎么说?”

    刘正说:“你们要是各有所求,那就一个一个的来说。要是都抱着同一个目的而来,那就推举一个代表者来说。毕竟同样的话听上几遍,解释起来也很麻烦。”

    张霖说:“宛城四姓,同气连枝;张家出头,三姓共尊。我等四家都是为了相同的目的而来,就由我来代表着大家说出我们的要求吧!”

    刘正望着张霖摇了摇头,无限惋惜的说:“怪不得张家老是换家主。已故褚太守杀一个,黄巾军贼首张曼成又杀一个,你们张家的男人,都喜欢上赶着作死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怎么就不知道长进呢?”

    张霖大惊失色,问道:“难道讨逆校尉大人,也想对我等百姓举起屠刀吗?”

    刘正说:“子作先生误会了,要是杀人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圣人出现了。放心吧,我代表兴汉军宣布:进驻宛城期间,无论善恶都不杀!你可以放心大胆的提出要求了。再说我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只要你说得合情合理,我会酌情考虑的。”

    张霖说:“刘校尉,黄巾军贼首张曼成,霸占宛城十余日,抢收粮食无数。这是我等百姓赖以活命的口粮,还望大人替我等做主,把粮食还给我们。我等宛城百姓,也好替兴汉军歌功颂德。”

    刘正说:“且慢,奉孝。你把兴汉军掌握的情况向子作先生通报一下,免得人家误会兴汉军嚣张跋扈。”

    郭嘉会意,拿出一叠情报,慢慢的读了起来。

    经查:

    宛城张家的前任家主张雷,开门揖盗,迎奉黄巾军入城,祸加太守褚贡,此为第一罪。

    张曼成主政宛城期间,张家献媚新主,敬献良田两万一千三百零二顷,粮食辎重无数以乐享太平,附逆之行证据确凿,此为第二罪。

    ……

    兴汉军入城之后,张家私聚甲兵,抗衡汉室讨逆大军,虽然经过一番说教之后迷途知返,放弃了继续附逆作乱的初衷,但是不与汉室讨逆大军配合,心向逆贼张曼成的态度也是有目共睹的,此为第十罪。

    ……

    张霖见郭嘉还在继续往下读,忙跪倒在了刘正的面前,痛哭流涕的说:“大人,都是那贼首张曼成武力相逼,我等也是迫于无奈呀?”

    刘正叹了一口气,问张霖:“子作先生不要急着喊冤,我只想问清楚一件事情,这上面所罗列的条款,可有一件是凭空捏造的?”

    张霖垂头丧气的说:“俱是事实!可是……”

    刘正突然变了脸色,义正辞严的说:“没有可是!子作先生可知道,这上面的每一条罪状,都足以让宛城张家抄家灭族,还妄图夺回黄巾军叛逆私蓄的粮草,你们四家,到底安的是什么心思哪?”

    黄梦说:“大人,那张曼成带甲十万,我等也是被逼无奈,还望大人明察秋毫,还我等百姓一个清白。”

    刘正大怒说:“够了,我不管你们是有心认贼作父,还是假装顺逆以图将来。你等资贼,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本校尉只有讨逆的令旨,没有断案的事权。我得到消息,汉室的讨逆大军已经抵达了郦县,右中郎将朱隽字公伟大人,奉旨持节巡视南阳郡。你们究竟是有罪,还是没有罪,就让他来公断吧!”

    韩家家主当场就吓尿了,韩家还有一个成员是黄巾军小帅韩忠呢?一旦附逆成为事实,那右中郎将大人可是杀人不眨眼的。

    张霖也跪了,痛哭说:“大人,黄巾军贼军私蓄的物资,我等不要了,还请大人放我等豪强之家一条生路?”

    刘正说:“大家都不要着急,兴汉军既然承诺了,就不会杀害任何一个人,哪怕是看起来罪大恶极的人,也不会动上半根毫毛。”

    张霖问:“大人还有什么要求,我们几家一并接受?”

    刘正说:“子作先生,据说那贼首张曼成抢粮分地所颁布的告示,用的可是宛城太守的大印,这件事情你也参与其中,你来告诉我实情吧!”

    张霖忙取出一张告示,交给了刘正说:“当初贼将韩忠还力谏贼首使用神上使大渠帅印,以彰显太平道的仁义,被不知死活的张曼成给拒绝了,想来是自忖威望不足,不敢造次!”

    刘正让黄叙把告示给其他三位家主看了一遍之后,才问道:“你们确定这张告示出自于贼首张曼成之手,而不是兴汉军捏造的吗?”

    张霖突然有了一种不祥之兆,于是就说:“大人,这是贼首发布告示的原本,宛城百姓都可以作证。”

    刘正叹了口气说:“这可就难办了!”

    张霖问:“大人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刘正说:“如果告示有假,就可以宣布抢粮分地的行为是违背汉室律令的,属于你等的土地,就可以拿回去了。如今告示是真的,还真叫兴汉军左右为难?”

    张霖疑惑不解,于是就问:“大人,我都听糊涂了,这黄巾军逆贼的决策,怎么可能继续生效呢?”

    刘正指着告示右下角的南阳太守官印对张霖等人说:“子作先生,诸位,你们请看,这张告示上可有任何一个字代表着太平道的。”

    张霖说:“可这确实是贼首张曼成所为!”

    刘正说:“这件事情你们知道,我也知道,可是南阳郡的百姓不知道,天下人也不知道哪?告示用的是南阳郡太守官印,这在天下人眼中就是汉室官府的决策。你们教教我,该如何是好?”

    韩家家主说:“这有什么好犹豫的,直接宣布作废,田地归还各家,不就完事了吗?”

    刘正大怒,拍案而起,大声喝斥说:“一派胡言,这张告示既然用了南阳太守的官印,就代表着分地是汉室官府的行为。一旦宣布作废,就会在南阳百姓心中留下一个官府言而无信的恶劣影响。这可是掘汉室根基的行为,兴汉军要是这么做了,上对不起国家,下对不起百姓,还有什么脸面四处征讨黄巾军逆贼?没有办法,为了汉室官府的信誉,本校尉只能承认告示上的内容有效。至于你等,好好想想吧,是要土地,还是身家性命。奉旨持节的右中郎将朱公伟大人,还等着本校尉的答复呢?”

    张霖知道朱隽杀性很重,也知道兴汉军不会长期逗留宛城,于是就与其他三人交换了眼神,打算暂时的妥协,等兴汉军离开之后再秋后算账。

    张霖说:“大人,我们同意宣布告示有效,至于……”

    刘正一脸严肃的说:“宛城四姓,忍辱负重;迎奉王师,克定南阳。都是有功的义士,至于别的消息都是以讹传讹,不用理会。”

    刘正的心里很清楚,南阳地区百姓的民心,已经被黄巾军给争夺过去了。

    兴汉军的努力,只是不想成为四大豪强手中的刀,被迫站到百姓的对立面,至于离开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四位家主垂头丧气的离开了,为了排挤兴汉军,秘密派人到荆州治所襄阳运作,夸大江夏都尉秦颉的功劳,至于兴汉军的功绩和讨逆校尉刘正的名字,却是一个字都没有提。

    荆州刺史徐璆,先是听到了秦颉善战的传闻,又收到了献捷的战报和张曼成的首级。再加上褚贡已死,南阳郡太守出缺。

    由于南阳地区动荡不安,宛城更是首当其冲,州中长吏都不愿意前往任职。于是表秦颉为南阳太守,督镇地方,安抚民众。

    秦颉接到任命之后,喜出望外之余,也对徐刺史故意忽略兴汉军的功劳有些疑惑不解。

    只是事已至此,他也不敢怠慢,只得连夜离开堵阳,前往宛城赴任。

第66章 太守秦颉【恭喜书友(秋叶飘零寂落伤)成为本书的第一位学徒】

    四位家主离开之后,刘正忙让黄叙张贴告示。

    幽州兴汉军讨逆校尉部通告南阳郡百姓:

    前些时日分田分地是南阳太守府的决策,继续有效。望广大南阳百姓迅速的前往各县官府,呈报田亩,领取地契。望知悉的百姓互相转告。

    落款是南阳太守印和讨逆校尉印以及幽州兴汉军的大印。

    刘正可不想做好事不留名,否则兴汉军就要被南阳百姓给恨上了。

    置换地契的速度很快,四大豪强的人手无寸铁,再加上有把柄落在兴汉军的手中,也不敢跳出来捣乱。

    黄巾军煮成了夹生饭的土地政策,终于在刘正的铁腕措施之下顺利的完成了。

    在秦颉抵达宛城之前,刘正在宣布置换土地的命令之后,就派典韦和周泰,悄悄的把黄巾军私蓄的粮草辎重以及从各豪强家中收缴的兵械物资运出宛城,秘密的送到了情报部的秘密仓库之中。

    这件事情,也在秦颉到来之前顺利完成了。

    就在兴汉军克复宛城的时候,远在冠军县留守的副使赵弘,得知了神上使兵败宛城,战死堵阳的消息之后,为了继续完成使命,重新树起了黄巾军的大旗。

    在宛城中作鸟兽散的十万黄巾军,重新返回冠军县,再次参加了新一轮的战斗。

    大渠帅赵弘痛定思痛,终于发现了兴汉军情报部的一丝影子。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把自己的亲弟弟赵慈派到了宛城,打算找机会以新丁的身份加入兴汉军。

    由于兴汉军没有招兵的计划,赵慈只能蛰伏待机。

    秦颉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抖擞的赶到宛城太守府之后,迫不及待的就要与刘正进行交接。

    刘正见兴汉军在南阳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于是就把南阳太守印交给了秦颉。

    兴汉军也把东南西三座城门让了出来,只留下北门作为退路。

    所有的兴汉军将士,除了北门上驻守的丹阳团的一个营,其余人等,都在宛城的北大营中强化训练。

    张霖等人去找新太守,也不知道双方究竟达成了什么协议,第二天秦颉便立旗招募郡兵。

    短短的几天,南阳郡兵就拥兵两万五千人,赵慈也由于表现出色而顺利的加入了江夏郡兵,成了秦颉的嫡系。

    一山难容二虎,更何况其中一只还是坐地虎。

    就在两万五千南阳郡兵正式成立之后,秦颉便让苏飞前往宛城北大营,征用兴汉军的驻地。

    苏飞不知道秦颉与四家究竟达成了什么协议,但是手握重兵的他,自然不愿意生活在兴汉军的阴影之下,于是就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太守大人的命令。

    刘正无奈,为了避免两军发生矛盾,只得下令全军撤离宛城,依旧回到了博望坡大营。

    郭嘉问:“校尉大人,如今南阳战事已了,下一步又该剑指何方?”

    刘正反问:“奉孝,你真的以为南阳战事已经结束了吗?”

    郭嘉说:“校尉大人,怎么,想要小小的算计你一下都不行吗?”

    刘正说:“经常跟你这样的聪明人在一起,这智商想不高都不行。”

    郭嘉说:“校尉大人,你这样聪明,会没有女朋友的。”

    就在两人吹牛打屁的时间里,黄叙拿着一封加密情报走了进来。

    刘正看了之后,皱起了眉头,这至关重要的一刻已经无法避免了,拿什么拯救你,我心中的汉室?

    郭嘉见状忙问:“校尉大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呀?”

    刘正说:“你自己看吧,刘君郎公这一表奏,便是天下大乱的征兆。”

    郭嘉接过一看,仰天长叹,天下大势所趋,奈何?奈何?

    原来是范阳郡太守邹靖回到幽州之后,整个人都颓废了,好在有属官帮忙处理各项事务,倒也没有怠慢政务。

    刘焉得知了邹靖的变故之后,又对比了公孙瓒和刘正的遭遇之后,忍不住的叹息说:“刺史不带兵,说话比屁轻。”

    看看辽西公孙瓒,白马义从大军在手,对内剿匪,对外征讨乌桓不臣。一时之间,风采无限。

    再看讨逆校尉部治下的南山城,要人有人,要钱有钱。都尉赵云,一万白马亲卫,纵横范阳郡内无敌手。郝昭和蒋钦各有依仗,说起话来也是一言九鼎。

    如今的幽州刺史部,都得看公孙瓒,赵云和乌桓三家的脸色行事。

    其中乌桓最强,又有鲜卑外族作为依靠,只不过面对战力超强的公孙瓒,还有那既能打又有钱的兴汉军两家的联手攻击,日子过得是欲仙欲死。

    双方在襄平以南的广大地区展开了数次激战。

    作为幽州刺史部的主人,刘焉也多次想要调停,只可惜手中没有军队,三方都不愿听他耍嘴皮子。

    乌桓倒是想要听,可是面对公孙瓒和赵云的两面夹攻,放弃反抗就是找死。

    找赵云说项吧,赵云在贾诩的指点之下把事情一股脑儿的推给了刘正。

    找公孙瓒的麻烦,人家直接听命于大将军府,需要有大将军府的行文才能奉命。

    刘焉想要免去赵云的都尉职务,命令才下发,当天晚上白马亲卫就发生了暴动,把不到五岁的三儿子刘璋吓得丢了魂。

    有心诛杀赵云,手下的刺史府亲兵居然被缴了械礼送回蓟城。

    派到南山城等兴汉军控制区域内的政务官员,不是摔断了腿,就是折了胳膊,更有暴毙而亡的,被山贼割了首级的。

    特别是三任南山城的城守,第一个喝水呛死;第二个调戏民女,被乱棍打死;第三个贪赃枉法,直接被律部副主事判处劳动改造三年。

    才到北山劳动改造营一个月,就在上工的时候发生了塌陷。所有的人逃出生天了,唯独亲爱的前城守大人由于体形过于巨大被卡住了。等挖出来的时候,早就已经断气了。

    刘焉不信邪,就在刘正转战青州的一个月时间里,派出了近百名属吏进入兴汉军的控制区域内。

    除了见势不妙逃走的数名属吏之外,其余的全部死于非命。

    刘焉想聚兵围剿南山城,代郡太守深入草原不知去向;上谷郡太守挂印归隐;渔阳郡太守称病;右北平太守直接摊牌,要兵没有,要命一条。

    刘焉彻底的失望了,看着大猫小猫两三只的刺史府亲卫,以及张任的三千蓟城守军,就放弃了剿灭的想法。

    转而让张任说降赵云,师兄弟一见面,赵云就列出了军费清单,让他带回蓟城复命。

    刘焉看着足够装备十万大军的清单,掏空府库也给不起呀!也只有财大气粗的南山城,才能满足这样的巨额开支。

    张任见自家主公出不起钱,也没有脸跟赵云说归顺刺史大人的话了。

    刘焉这才想起刘正离开幽州时的一句话——郡郎公,太祖曾经说过:弓箭的射程范围之内,就是安身立命之所。

    看来必须要加强刺史部大人的权柄,特别是军权更是重中之重。

    刘焉心想,怎么才能找到合适的借口,令汉帝接受这份表奏呢?

    刘焉日以继夜查阅史料,特别是太史令公司马迁的巨著,更是韦编三绝。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三皇五帝之时,舜帝置天下十二州,遣人代天牧民,是为州伯。牧民的意思有两层:一为教化管理百姓,这是目前刺史部大人的工作;二为武力保护百姓,这是州军将领的工作,两者合而为一就是州牧。

    刘焉借着黄巾军犯上作乱的契机,具表陈述了州牧的来历和好处。

    汉帝也被各地黄巾军的骚乱弄得吃不好,也睡不好。一看这本别出心裁的奏章,就喜出望外的拍着龙案,批了一个红色的大字“可”。州牧一职,正式新鲜出炉。

    刘焉为了避嫌,也知道在幽州事不可为,于是就自请离开幽州。

    第一批授州牧的人是:幽州牧刘虞,扬州牧刘繇,益州牧刘焉,由于他们的军政一把抓,开启了诸侯割据的新时代,又称毁汉三刘。

    刘正看完之后,就对郭嘉说:“奉孝,刘虞到了幽州,文和的好日子到了。”

    郭嘉问:“难道这刘虞比刘焉还要厉害吗?”

    刘正说:“仅从个人能力上来说,两人差不多;然而刘焉为人处事,都能坚守汉人本位的底线,这也是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能够纵横辽西的真正原因。可是这位刘虞专好虚名,为了一个好名声不惜出卖汉室的利益。刘虞有一句口头禅:集三州之物力,与乌桓之欢心。”

    郭嘉问:“校尉大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刘正说:“用刘虞的话来说,你们乌桓需要什么,不用派兵来抢。我会准备好东西给你们送过去,派人来抢多危险呀,双方还得死上不少人。我这是为大家好,花钱买平安,都不用打来打去了。”

    郭嘉问:“这不就是当年汉室子弟深以为耻的岁币吗?”

    刘正反问:“能够苟且的活着,脸面有那么重要吗?再者说刘虞不过是为官一任,就算是有什么后遗症,也得继任者来背黑锅。”

    郭嘉问:“这刘虞就没有想过乌桓会欲求不满吗?”

    刘正说:“乌桓要发展需要时间,等他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的时候,估计也到了离任的时间了。至于继任者会有什么难题,你觉得他会在乎吗?”

    郭嘉说:“官本位思想害死人哪?”

    刘正说:“行了,反正刘虞要想在幽州搅弄风云,得先抵达幽州再说。知书,传讯贾诩参谋长,要小心刘伯安勾连乌桓,出卖南山城。可以适当帮助一下公孙瓒,让辽西的势力向昌黎郡扩张,兴汉军只留下一个进入昌黎郡的桥头堡就好了。”

    黄叙拿着刘正的手书,出去找情报员传递消息去了。

    郭嘉见刘正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于是就安慰他说:“校尉大人,有文和以及子敬在幽州,大可不必担心。”

    刘正说:“以文和的能力肯定不会有问题,可是文和太懒了,刘虞又是资深的带路党,我怕文和久胜之后麻痹大意,会吃上一点小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郭嘉说:“校尉大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把南山城托付给了文和等人,就得相信他们。”

    刘正说:“我是怕文和吃亏之后会恼羞成怒,杀得太狠了。要是昌黎郡变成了白地,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郭嘉说:“校尉大人,你的要求也太高了吧?”

    刘正说:“他们有这个能力,我就是想要一个完好无损的昌黎郡,这个要求很过分吗?”

    郭嘉说:“校尉大人,乌桓不过是一盘菜,想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北方鲜卑带甲四十万,才是需要重视的对象。”

    刘正说:“千里之外的事情,就让子龙他们自己看着办吧!命令:第一军放开编制,告诉子龙,能带多少人就看他自己的了。我只有一个要求,第一军必须要自给自足,武器装备得拿战利品来换。”

    郭嘉很快就拟好了命令,用印加密之后,就交给专人处理了。

第67章 黄巾夺城【恭喜书友(秋叶飘零寂落伤)成为本书的首席大弟子】

    就在兴汉军返回博望坡大营的第三天,南阳太守秦颉,又有了新的动作。

    南阳郡兵,以江夏一千郡兵作为骨干,再加上新招募两万四千豪强私兵组成。豪强投秦颉以桃,他自然要不遗余力的替以张黄袁韩四家为代表的豪强摇旗呐喊。

    南阳郡兵其势大成之后,秦颉便以新任南阳太守的身份,张贴告示,尽说兴汉军失策,继续黄巾军逆贼的害民之政,应当废除。

    南阳百姓刚到手的土地,还没有捂热就被豪强联合新任太守夺走了。有心人找屯驻博望坡的兴汉军告状,却得知幽州兴汉军讨逆校尉部只是一支客军。

    兴汉军面对强势废除新地契的南阳太守也无能为力,只得坐看百姓受到委屈而无法伸张正义。

    南阳百姓有心迎奉兴汉军入主宛城,被刘正以军人不得干政为由拒绝了。

    南阳百姓无奈,只得接受了刘正的说辞,对兴汉军的敬重丝毫未减。却对新到任的南阳太守秦颉,恨之入骨。

    秦颉自以为有两万五千南阳郡兵在手,又有豪强们不遗余力的支持,一时之间豪情万丈,打算对盘踞在冠军县的赵弘部进行清剿。还修书一封送到博望坡的兴汉军大营,邀刘正一起出兵共同讨贼。

    刘正知道秦颉必败,自然不愿意沾染晦气,就以兴汉军久战疲惫急需休整为由给拒绝了。

    秦颉只好亲自领兵,以都尉苏飞作为先锋大将与赵弘在穰东发生激战。

    南阳郡兵大多都是新得土地的当地百姓,如今土地得而复失,自然不愿意替秦颉卖命,纷纷当众倒戈投了黄巾军。

    黄巾军大渠帅赵弘,一时之间声望盖过了张曼成,成了说一不二的黄巾军风云人物。

    也是这赵弘该死,见到秦颉兵败之后,为了学习前任神上使大渠帅斩太守立威,一马当先追杀南阳郡兵。

    赵弘虽然有些小聪明,但是却忘记了秦颉还有一支可用之军,就是赖以起家的江夏郡兵。

    苏飞亲自带着两千江夏郡兵保护着秦颉逃向了南阳郡治所宛城。

    秦颉见赵弘穷追不舍,就命苏飞用弩兵伏击。

    可惜赵弘才当上黄巾军神上使大渠帅没有几天,却被强弩兵伏击成功,冲在最前面的数人都被射成了刺猬,纷纷死于非命。

    赵弘连人带马中了数十矢,不治身亡。赵慈在阵中看得真切,对秦颉的恨意更是难以言表。

    赵弘死了以后,黄巾军并没有大乱,而是复举孙夏为帅,继续追杀太守秦颉,朝着宛城方向攻击前进。

    孙夏以弟弟孙仲为都尉,带一万黄巾军留守穰县,自己则亲率主力,进攻杜衍。

    再说秦颉逃到杜衍之后,人困马乏。当地百姓见南阳郡兵战败,以为乐享太平的日子又要来了,纷纷拍手称快。

    秦颉大怒,令苏飞带兵屠杀杜衍城中百姓泄愤。

    苏飞就让赵慈领兵去执行这个任务,赵慈伤心大哥赵弘惨死,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同杜衍百姓道明缘由之后举兵造反。

    百姓感念赵慈活命之恩,又痛恨秦颉夺了自家新分得的土地,于是就纷纷响应并追随他。

    苏飞正在军营中安抚江夏郡兵,独留秦颉带着两百人住在杜衍县衙之中。

    赵慈领兵围攻,以万人对付两百人,不到一刻钟,县衙火光冲天,新任南阳太守秦颉,在就任之后不到一个月,就死在了乱军之中。

    苏飞见县衙有变,忙带领八百江夏郡兵赶来增援,赵慈亲自赶到阵前,具陈秦颉无道,包庇豪强。

    又命人拿着秦颉的首级在阵前游走,劝说江夏郡兵顺应时势。

    苏飞见秦颉已死,南阳郡兵大势已去,于是就引兵自回江夏,不再过问南阳境内的战事,刺史徐璆数次征召,都被他找借口拒绝了。

    赵慈见苏飞逃走,畏惧他的威严也不敢派兵追杀。

    赵慈整顿杜衍部众,自号南阳黄巾军奉天讨逆先锋大将,遥奉孙夏为主,自引一万黄巾军先行攻打宛城。

    周围各县纷纷响应,黄巾军的威势更胜从前。

    赵慈进入宛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宛城豪强之首张家张霖满门。

    张家的悲剧,再一次发生了,数次投奔新主之后,都不能长久。

    孙夏得知黄巾军复夺宛城,又大火烧死了南阳太守秦颉,于是就发布大渠帅令,让南阳郡内的各路黄巾军云集宛城,合兵一处对抗汉室大军。

    韩忠从堵阳出发,到达宛城时拥兵一万。

    孙仲离开穰县北上,到达宛城时拥兵十万,再加上宛城的赵慈部和孙夏部,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接近三十万。

    三十万黄巾军齐集宛城,一时之间风云变色,给了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太平道一剂强心针,各地黄巾军纷纷绝地反击,给了各路征讨的汉室大军沉重的打击。

    再说刘备三兄弟,自从离开定陶之后就直奔广宗前线。

    时值汉室大军统帅北中郎将卢植围攻广宗,得知刘备有八百部众之后,便命他为都尉,关羽和张飞分别为屯长,留在军前听用。

    不日,张角部张宁引兵出战,用妖法对付刘备部。

    刘备的部众,虽然有五百范阳军精锐可以做到令行禁止,但是还有三百乡勇,却是第一次与黄巾力士这样的精锐交战。

    张宁命部将廖化牵制关羽,又让龚都诱走张飞,自己则亲率五百黄巾力士直捣黄龙,把目标对准了刘备。

    三百乡勇见黄巾力士勇悍,纷纷弃械逃走,剩下的五百范阳军精锐,也没有办法发挥正常的战斗力。

    刘备与张宁交战三个回合,只见张宁取出一个符纸人。念动咒语之后,化作张飞的模样冲向了他。

    刘备只斗了两个回合,见符将居然同三弟一样厉害。不敢久战,只得拨马就逃。

    张宁趁势掩杀,刘备部大败。

    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备部的溃败,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汉室大军各部军心浮动,纷纷逃回本阵。

    卢植见事不可为,只好退兵五里,再次立下营寨。

    广宗首次围城,以汉室大军的失败而告终。

    刘备回到营地之后,并没有把战败当回事,反而与关羽和张飞谈笑风生,大肆吹嘘谁斩杀了多少黄巾力士。

    关羽借着酒意说:“大哥,你是不知道,那廖化倒也有几分本事,只可惜青龙偃月刀下,打的就是这种助纣为虐的畜牲。一番厮杀,好不痛快,来,喝酒!”

    张飞却嘟嘟囔囔着说:“二哥,你是痛快了,我却碰上了一个没种的,那龚都畏惧张三爷的威名,见了我打马就逃,气得我才刺死三名黄巾力士,真是扫兴。不说了,来,咱们喝酒!”

    刘备端着酒碗,自言自语的说:“我等三人虽然退走了,但是也拿下了十余颗黄巾力士的人头,不知道卢师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奖励?”

    张飞耳尖,听了刘备的话,借着酒劲说:“大哥,凭借着这样的功劳,至少也得与那刘佑兴一般无二,做个讨逆校尉什么的?”

    刘备一听张飞提起刘正,脸色就变得十分难看。

    关羽忙插话说:“大哥,凭借着这番斩首功劳,至少也得是中郎将。我看那卢师也不怎么样,不如把兵权交给大哥,自己在帐中喝酒看歌舞,坐等大军胜利的消息,岂不痛快!”

    恰逢卢植派军中司马来拿刘备三兄弟入中军问罪,听了这番不知死活的言语之后,也是大惊失色。

    左右献计说,不如哄他们进中军大帐之后,一切都由中郎将大人自己做主。

    军司马无计可施,只得采纳了左右随从的建议来哄刘备三兄弟。

    卢植高坐在帅案背后,见刘备三兄弟入帐之后,就厉声喝斥说:“刘玄德,你可知罪!”

    刘备还没有来得及回话,张飞却嘟嘟囔囔着开口问:“不是论功行赏的吗?”

    军中诸校尉司马听了这话,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卢植也被气糊涂了,无令擅退,坏了军法还敢厚颜无耻的邀功请赏,这样的怪事还是第一次见到呀。

    卢植喝问:“你们倒是说说看,有什么功劳,看能不能让本中郎将退位让贤哪?”

    张飞回答说:“我砍下了三颗黄巾力士的贼头。”

    关羽也说:“我杀退了贼将廖化。”

    刘备说:“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黄巾军贼将张宁是个女人,还挺漂亮的。”

    刘备说完,还吐了一口酒气。

    在中军大帐中的几大校尉和司马,吓得都快哭了。搞笑也不看是在什么地方,见过找死的,没见过敢这般敢在中军大帐升座议事的时候调侃主帅的,这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吗?

    早就听说刘备字玄德是扶不上墙的烂泥,现在看来远远不止如此,还作得一手好死呀!带着两个坑哥的结义弟弟,自己又不知进退,能够活到现在还真是一个奇迹。

    卢植大怒说:“汉室讨逆大军北中郎将麾下刘备部,无令擅退在前,违令饮酒在后,坏了军法,两罪并罚。当处以……”

    卢植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军司马打断了。

    军司马说:“大人,万万不可!”

    卢植问:“我按照汉室律令执行军法,有什么不妥吗?”

    军司马说:“大人可别忘了,这刘备部虽然有五百范阳郡兵,但是所打的旗号却是涿县义勇军。他们都顶着一个主动投军报效国家的义士头衔,一次战斗失利就降罪诛杀,只怕会寒了天下义勇之士的心。”

    卢植问:“那你说怎么办,这样的人和部众,留在军中简直就是害群之马,我可不敢继续用?”

    军司马附在卢植的耳边,小声的回答说:“大人,不如……”

    军司马的话还没有说完,卢植就说:“不行,咱不能坑自己人。”

    军司马说:“那就先养着吧!”

    卢植想了想才说:“鉴于你三人俱是白身,义气投军,就不再重罚,革除刘备都尉职务,关羽和张飞的屯长之职一并解除,暂时留在军中,以观后效。”

    刘备三兄弟见不仅没有讨到赏,反而连到手的都尉官身也丢了,对卢植的处置也是充满了怨念。

    郭嘉看到这里,问刘正说:“校尉大人,要是换了你应该怎么办?”

    刘正冷冷的回答说:“军法不可废!”

    也是刘备三兄弟的幸运,鬼门关外溜达了一圈,居然平安无事,只是这坑队友的毛病,实在是令人心有余悸。

    刘正心想,看来这刘备三兄弟,还真的没有带兵打仗的天赋。

第68章 鏖战赵慈

    孙夏率部重新占据了宛城之后,就面临两个迫不及待的需要解决的对手。

    一个是屯兵郦县的右中郎将朱隽统帅的汉室北军精锐三万。

    另一个就是钉在博望坡的讨逆校尉刘正带领的兴汉军铁军一万三千。

    孙夏看着血流成河的南阳太守府,对座中的三位领军大将说:“韩忠,兴汉军是你的老对手了,就由你统兵五万出战如何?”

    韩忠听了之后,脸色十分的阴沉,他实在是底气不足呀。

    赵慈说:“大帅,既然韩忠将军有什么难处,杀鸡何必用牛刀。不如让我领兵三万,拿下博望坡。”

    孙仲说:“大帅,关于兴汉军的情报,咱们知道的不多,这仗可不好打呀!”

    孙夏说:“不好打也得打。咱们要想在南阳站稳脚跟,就得面对这两个实力强劲的对手。”

    孙仲说:“大帅,黄巾军出战可是一锤子买卖,只许胜不许败。朱隽和刘正都有源源不断的援军,咱们却只能孤军奋战,就连近在咫尺的颖川波才部,也没有能力支援咱们。”

    孙夏叹了口气说:“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若是可以选择的话,我情愿不进这宛城。这就是一座牢笼,把咱们圈在里面动弹不得。”

    赵慈见孙夏不发话,就有些急了,于是就说:“大帅,赵慈愿意立下军令状!”

    孙夏终于回过了神,对赵慈说:“赵先锋执意出战,我也是非常高兴,战场上风云变幻,谁也无法保证必胜。立军令状可不是儿戏,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以免自缚手脚之后急于求成,反而坏了大局就得不偿失了。”

    孙夏为了保卫宛城,派赵慈带领三万黄巾军进攻博望坡,争取消灭或者打退幽州兴汉军,解除迫在眉睫的威胁。

    再命令韩忠领十万黄巾军进驻西鄂县,守住宛城的北大门,抵御右中郎将朱隽的北军精锐的进攻。

    先说赵慈,得了将令之后,立即整顿本部人马,随后接收了孙夏补充加强给他的两万黄巾军。

    赵慈是个急性子,立功心切的他只是简单的编制一番之后,又申明了三军号令手段。就带着草草成军的黄巾军朝博望坡方向前进。

    刘正收到赵慈大军来袭的消息之后,立即命令周泰率部进驻屈申关,替兴汉军守住西南方向上的大门。

    郭嘉见刘正还是愁眉苦脸的样子,于是就问他:“校尉大人,周团长身经百战,丹阳团又是天下少有的精锐部队,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吗?”

    刘正说:“这屈申关的情况不明,也不知道丹阳团的进展怎么样?赵慈毕竟跟过秦颉一段时间,懂得汉室大军的套路,也对咱们兴汉军毫不陌生。既然他敢来,就肯定会有相应的对策。俗话说:猛虎架不住群狼。丹阳团精锐不假,毕竟人数有限,只有赵慈部的十分之一。这让我不得不多想哪?”

    郭嘉说:“校尉大人不用担心,典团长的天卫团就在博望坡西南一带活动,相信有了两个团的互相配合,就算是不能战而胜之,也可以保持势均力敌的态势。”

    刘正说:“精兵扼守险关,赵慈部以三万乌合之众来袭,一定会蚁附攻城。战端一启,只怕会多有杀伤。兴汉军的手上,终究还是要沾上普通百姓的鲜血。”

    郭嘉说:“校尉大人不必烦恼。既然他们愿意附逆作战,把自己的不幸强加到别人身上,就应该有身首异处的觉悟。既然出现在战场上,就只能在生与死之间博一个前程。俗话说:怕死何必去从军,拿起刀枪须胆壮。”

    刘正说:“好了,就让我们一起坐等丹阳团的战报吧!”

    再说周泰领了将令,回驻地立即整顿人马,并且让第一连整队轻装,率先赶赴屈申关。

    丹阳团第一连的连长,姓徐名盛字文向,琅邪莒县人,是第一批兴汉军陆军军官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之一,与黄忠的女儿黄舞蝶和甘宁的长子甘瑰,并称首届三杰。由于田家堡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是南山军校,他们三个又称南山三杰。

    如今黄舞蝶在第一军中声名鹊起,是鼎鼎有名的巾帼英雄;甘瑰也在海军中风生水起,成了锦帆舰队锦帆号的大副,算是子承父业。

    只有这徐盛无依无靠,好在成绩优秀,被教务处的处长蒋钦推荐,进入丹阳团中做了尖刀连连长。

    徐盛在南山军校中学习了半年,又在新组建的军官学校进修一个月,这才以第一名的结业成绩进入丹阳团中。

    周泰与蒋钦情同手足,对徐盛也非常的看重。只是丹阳团出战的机会有限,轮到徐盛的机会就更少了。

    如今赵慈举三万黄巾军来袭,周泰就把这先头部队的重担交给了徐盛。

    一方面是为了让年轻人有崭头露角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替蒋钦检验军校生的成色。

    徐盛回到连部就立即下令,除了武器之外,每人三天干粮,一壶清水,至于盔甲等辎重,交给团部后勤处统一运输。

    徐盛率先卸下了盔甲,穿着单衣骑上了战马。

    身后的丹阳团战士一一照做,不到五息,全连整队完毕。

    徐盛大吼一声:“丹阳团一连,全体都有,目标屈申关,出发!”

    两百余匹战马高声嘶鸣,一起冲出了营地,朝着屈申关方向奔跑前进。

    屈申关东西走向,南北两面都是高山。只有向着博望坡方向的东门,以及通向宛城北门的西门。

    徐盛率部抵达屈申关大营的时候,黄巾军还没有到来。

    徐盛这才松了一口气,命令一个班的战士修整营地,随后就带着剩下的人赶往西门。

    黄巾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屈申关了,正在通过城门洞。

    徐盛立即带队冲锋,双方在城门洞里撞在了一起。

    徐盛见无法尽驱黄巾军先头部队,马匹挤在城门洞里,成了对方的活靶子。

    于是就命令所有的战士下马,又命人把伤马收集起来,得死马三十余匹,堵在城门洞里,成了掩体,挡住了黄巾军入城的道路。

    由于来不及关闭城门,黄巾军并没有分兵爬上城墙,再加上紧急出动,攻城器械准备不足。双方又是不期而遇,这才堵在城门洞里厮杀。

    徐盛见城门洞里的局势已经稳定,就派一个排的战士登上城墙,多打火把,震慑屈申关下的黄巾军。迫使黄巾军主力专心突破城门洞,以减轻守关的压力。

    战斗越来越激烈了,守在城门洞里的百余名丹阳团战士,额头上开始冒起了冷汗。

    黄巾军战士悍不畏死的冲击,用手中的刀枪招呼挡路的死马。他们是在用生命替身后的同伴淌出一条血路。

    徐盛见身前的死马屏障变成了肉泥,只得含泪下令说:“杀马!”

    第一匹被杀的马,就是徐盛的大青马。

    良马通灵,知道徐盛的无奈,主动撞上丹阳团战士手中的利刃,悲鸣一声,倒地而亡。

    徐盛流着泪替爱马合上了双眼,命人把马身投入城门洞。

    黄巾军已经损失了五百多人,还在源源不断的挤进来。

    不断有死马被投入城门洞里,不过片刻就化成了肉泥。

    双方都杀红了眼,不断有战马被宰杀,投入城门洞里。

    最后一匹战马被杀之后,也投入了城门洞中。

    战斗仍在继续着,没有死马作为掩护,丹阳团的伤亡开始激增。

    徐盛无奈,只得下令说:“兄弟们,让牺牲的战友们再助我等一臂之力。”

    徐盛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活着的战士把牺牲战友的遗体投入城门洞充当掩体。

    负责执行这个命令的丹阳团战士拒绝了,带队的班长说:“兄弟们,咱们的战友已经牺牲了,不能让敌人再糟践他们的遗体,不怕死的,跟我上!”

    一个班的丹阳团战士,手挽着手,组成了人墙绕过严阵以待的战友,进入了城门洞中,用血肉之躯保护身后的战友们。

    他们都壮烈牺牲了,活着的战士没有时间悲伤,流着泪以最快的速度斩杀敌人。

    一刻钟之后,城门洞里的屏障再次消失。

    徐盛亲自抱起一位战友的遗体,投入了城门洞里。

    也有战士想要学那位宁死守护战友遗体的班长。

    徐盛大哭说:“战友们,一连的任务,是守住屈申关。任务为重,都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了,等完成了任务,我亲自给弟兄们磕头赔罪,执行吧!活着的人,誓死也要完成任务!”

    一连的牺牲越来越大,城门洞里的防御也越来越薄弱。

    徐盛见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障碍物了,带着幸存的二十几名战士发起了最后的决死冲击。

    徐盛似乎在隐隐约约之中看见了家乡的桃花,和那一道伴随着桃花翩翩起舞的倩影。

    徐盛的意识已经模糊了,他完全是凭借着本能在厮杀。

    有黄巾军想要绕过他,都逃不过一刀两断的命运。

    刀越来越重,徐盛好想睡上一觉。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任务还没有完成不可以倒下,还不到休息的时候。

    身后传来了马蹄声,徐盛看到了营长的身影,手中的刀垂落,狠狠的扎在了地上,拄着刀柄,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城门洞一战,丹阳团一连除了城墙上的一个排以及修整营地的那个班,凡是参与城门洞血战的,都是尸骨无存,只有徐盛重伤,是唯一的幸存者。此战一连战死一百一十九人,重伤一人。

    周泰赶到屈申关之后,流着热泪说:“丹阳团的弟兄们,都是好样的,是我没有照顾好大家。弟兄们一路走好,请受幼平一拜!”

    周泰说完,屈膝朝着城门洞跪了下去,一连幸存的战士没有说话,任凭夏风吹着身上的单衣。

    其他的丹阳团战士都跪了,只有一连的战士没有跪,他们都继承着牺牲战友们的荣耀,不敢跪,也不能跪。

    血债只能血来偿,这份恨和仇,一连永远都会铭记在心。

    一连的战士问:“团长,校尉大人不是说黄巾军都是普通的百姓吗?为什么会变成我们的敌人?”

    周泰说:“兴汉军出幽州,只是为了更多的人享受到和平。谁敢破坏这份安宁,都是我们的敌人,这同身份无关,黄巾军也不例外。”

    屈申关西城门洞的血战,是南阳地区的黄巾军由乌合之众向精锐之师转变的节点,各路汉室大军随后相继遭遇了大大小小的败绩。

    南阳黄巾军先锋大将赵慈的名字,随着秦颉战死和城门洞血战而名扬天下。

第69章 虎贲徐盛

    不知道过了多久,徐盛终于睁开了双眼,身上传来了剧烈的疼痛,才让他感觉到了——活着真好。

    负责照顾徐盛的,是一连的战士项牧,据说是霸王项羽的后人,不过无法考证,也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儿。

    项牧见徐盛醒了过来,忙替他倒上一杯热水,才伸手扶住他说:“连长,你醒了?医部的人说,要是再不醒,就有可能一辈子醒不过来了,真是老天保佑,连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昨天晚上,校尉大人亲自来看你,还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回连长,一直呆了一个多时辰才离开,临走前还留下了很多慰问品。校尉大人还说了,等连长醒了,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徐盛刚醒,脑袋还是迷迷糊糊的,根本就听不清项牧在说些什么。努力的回忆了一会儿,才问他:“小牧,屈申关守住了吗?”

    项牧回答说:“连长,援军及时赶到,屈申关,保住了,可是咱们的兄弟……”

    徐盛急了,抓住了项牧的手大声的喝问:“快说,一连的兄弟们都怎么样了?”

    项牧叹了口气,缓缓的说:“除了城墙上的一个排以及修整营地的那个班之外,参加城门洞血战的人就只剩下连长一个人了。”

    ……

    徐盛沉默了,战争真的好残酷,一百多个丹阳团的战士,就那样在缺少护甲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

    他们已经用生命和鲜血证明了对兴汉军的忠诚。然而作为指挥官的徐盛,却不由自主的对自己卸甲轻装的决策感到怀疑。

    城门洞血战中,徐盛是唯一的幸运儿,身上所受的伤也全部是皮外伤。

    徐盛恢复得很快,体力恢复之后就能下地行走了。

    刘正带着郭嘉来到医者行营看望徐盛,负责的医者建议说:“校尉大人,把这里叫做医者行营,实在是太麻烦了,普通的兴汉军战士认字不多,不利于救治伤员。这里就是医者驻守的院子,简称医院。医院的负责人,就叫做院长。负责望闻问切的医者,就叫医生。从事杂务的医者,就叫做护士。这样就可以把优秀的医者从杂乱无章的既要诊病开方,又要抓药包扎等杂务中解脱出来。兴汉军的医部发展至今,旧的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了。毕竟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对优秀的医生资源是一种浪费,这是对生命的轻视,必须要改革。”

    刘正看了一眼郭嘉,问道:“奉孝,你认为呢?”

    郭嘉说:“校尉大人,我们的医者队伍已经突破了五万人,平均五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是医者。确实应该再一次分工了。”

    刘正说:“这样吧,把医部的细化分为两步走。兴汉军中率先实行改革:医部行营正式命名为兴汉军医院,负责人为院长,主治医者为医生,专门负责与病人相关的杂务就叫做护士。医院共分两级,军部设立总医院,负责人为总院院长。团级设立分院,负责人为分院长。营级进驻二十人以上的医疗队。每个排需要有一名懂得急救的医护人员。每个班的班长必须要配备医药箱。平时都集中在兴汉军驻地医院,战时随军行动,一律称为战地医院。先在讨逆校尉部进行试点,总结出相关经验之后立即通报南山城,在各军之中推广。”

    郭嘉说:“校尉大人放心,我已经记下了。”

    刘正又问医院的负责人:“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医院的负责人回答说:“校尉大人,末将董奉字君异,侯官县董墘村人,人送雅号拔墘。”

    刘正说:“奉孝,记录:任命董奉为兴汉军讨逆校尉部总医院的院长,负责统筹规划各级兴汉军医院的建设。”

    郭嘉建议说:“校尉大人,这个名字太长了,不利于宣传和推广。既然医院的设立是在博望坡,不如叫做博望坡军医院。”

    刘正想了想,对郭嘉说:“今天是中平元年七月初一,又是在博望坡。不如就分成两种叫法,民间一律叫做博望医院,总部设立在南山城。军中一律以成立日期命名。这第一个兴汉军总医院就叫做七零一医院,院长董奉。你拿出一个章程来,向子敬报备一下,形成相关制度。”

    郭嘉说:“校尉大人放心,我记下了!”

    刘正对董奉说:“董院长,带我们去看看咱们的战斗英雄吧!”

    董奉带着两人走向了徐盛休养的院子。

    董奉朝一个浑身上下裹着绷带的年轻人喊道:“文向,今天感觉怎么样?”

    徐盛回答说:“医者大人,好多了,再有两天,我就可以回到前线继续战斗了。”

    董奉说:“文向,医部要着手改革,以后这里就是七零一医院了,我是院长,你直接叫我董院长,或者是院长都行。医生不应该存在地位上的差别,而是以医术水平论高下。来我再替你检查一下,小牧过来扶文向坐下!”

    徐盛在项牧的帮助下坐好,对董奉说:“董院长,有劳了!”

    董奉检查得很细致,足足过了半个时辰,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对徐盛说:“恢复得不错,没有留下暗伤,静养三天之后该干嘛干嘛去,不要再来烦我。”

    徐盛闻言大喜,忙说:“谢谢院长!”

    正在这个时候,项牧突然看见了刘正和郭嘉,忙起身立正,分别敬了一个军礼并大声说:“校尉大人好,郭司马好!”

    徐盛见到刘正,忙起身立正,庄重的敬了军礼,大声吼道:“校长好!”

    礼毕之后,才向郭嘉问好。

    刘正问:“你就是城门洞血战的那个连长?”

    徐盛回答说:“末将正是!”

    刘正突然来了兴趣,就问徐盛:“文向,城门洞血战的经过,我已经收到了丹阳团的战报。我来问你,你觉得自己是有功呢,还是有罪?”

    徐盛说:“末将不知,全凭校长做主。”

    刘正摇了摇头说:“不,我要你自己来说!”

    徐盛说:“从兴汉军的角度来说,末将自认为有功,毕竟成功的阻止了黄巾军进入屈申关,顺利的完成了上级交给一连的任务。从个人感情的角度来说,全连战士在没有护甲的情况下与优势的黄巾军展开了浴血奋战,导致了大部分战友牺牲,并且还斩杀了两百一十匹与一连战士并肩战斗近一年的战马。确实罪大恶极。”

    刘正说:“文向。军部关于城门洞血战的判定是:作为指挥官,徐盛战前当机立断,卸甲轻装,为阻止赵慈部黄巾军进入屈申关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宝贵时间。战时头脑冷静,指挥若定。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迟滞敌人,为主力的进驻赢得了最为关键的战略空间。军部决定:幽州兴汉军讨逆校尉部丹阳团一连连长徐盛,荣立个人一等功。一连荣获集体一等功,为了纪念城门洞血战的英雄,一连特别授予屈申关英雄连,编制五百人。徐盛授予兴汉军勇士勋章,任屈申关英雄连连长。”

    徐盛说:“校长,我……”

    刘正说:“文向不必多说,我知道你的心结。作为带兵打仗的人,必须要牢记一个原则——战场之上,胜负之间,没有如果。胜就是胜,败就是败。人总是不满足的,局外人总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都希望一个尽善尽美的结果,可是世界上不尽人意的事情十之八九,秋后算账只能寒了人心。你必须要承担起这份荣耀,它是属于整个一连的,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谁敢质疑你的指挥,就是对阵亡烈士们的亵渎,你自己也不行,听明白了吗?”

    徐盛说:“校长放心,文向知错了!”

    刘正说:“每一位烈士的牺牲,都是值得的,谁也不允许给他们的挺身而出泼脏水,兴汉军上下必须要尊重每一位付出生命的英雄。”

    徐盛说:“校长,我想去看看兄弟们!”

    刘正说:“医院外面的后山上,天气太热了,就没有等你醒来,去告诉他们,兴汉军上下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的血没有白流。”

    徐盛大声说:“是!”

    徐盛离开之后,郭嘉问:“校尉大人,城门洞血战的前后,真的没有值得讨论的地方吗?”

    刘正说:“奉孝,各部都可以讨论总结,咱们却不能存在这样的思想。作为兴汉军的高层,不要轻易的评判牺牲的烈士,苛责前线指挥官,其实就是在质疑烈士的牺牲是不是值得。一旦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就会有人认为烈士的牺牲是前线指挥官的失误造成的。这样一来,那牺牲者的价值就会大大的降低,甚至会被故意贬低。为有牺牲多壮志,咱们可不能做出这种自毁长城的行为。”

    郭嘉问:“那以后对败军之将应该如何处理?”

    刘正说:“承认烈士的价值,对于活着的责任人回炉重造,解除兵权之后送入军校进修,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回部队。”

    再说徐盛在项牧的搀扶之下,来到了屈申关城门洞血战牺牲烈士公墓前。

    徐盛推开了项牧,努力的站好对着众兄弟敬了一个军礼,大声的说:“兄弟们,你们用生命替一连挣来了荣誉。校长奖励屈申关英雄连一份商机。作为连长,我决定:拿出总收益的三成,作为永久性的烈士家属抚恤金。钱不多,只是想给大家伙一个念想,我们永远记得每一位牺牲的兄弟。小牧,你记下了:烈士抚恤金,一个铜板都不能昧下,否则屈申关英雄连只要还存在一个人,都会与贪污者不死不休。”

    徐盛没有说太多,只是许下了这个一直持续了几千年的承诺。每一位接手这份产业的人,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阅历代牺牲的烈士及其相关后人的资料,以免发生错漏。

    兴汉军第一支英雄部队终于诞生了,他们的牺牲很悲壮。

    这是讨逆校尉部第一次成排建制的牺牲。让刘正终于明白了,兴汉军也是普通人。上了战场之后,也会大范围的流血牺牲。

    徐盛背负着烈士的荣耀成了战斗英雄,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第70章 力斩赵慈

    就在徐盛养伤期间,周泰带着丹阳团主力与赵慈的三万黄巾军展开了血战。

    赵慈在南阳郡兵中的短暂经历,成了黄巾军正规化最宝贵的经验。

    南阳郡兵的兵种配置,被赵慈完全依样画葫芦的套用在了黄巾军中。竹甲的配置和圆盾朴刀的攻城部队,让黄巾军的防御力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弓箭兵的单独使用,在黄巾军优势兵力的加成下,把简单自制的竹弓木箭的威力无限放大。

    赵慈把三万黄巾军分为两个部分。刀盾兵两万,一律身着竹甲,手拿圆盾朴刀,是攻关夺城的先锋部队。

    弓箭兵一万,无甲,一律竹弓木箭,人手数十支长箭,总规模突破百万支,还有人在日夜不停的赶制。就用这些三尺来长的木箭,替前面的刀盾兵提供火力支援。

    黄巾军攻城的战斗力也达到了巅峰水平,配合黄巾力士悍不畏死的精神,让赵慈部迅速的成熟了。

    赵慈为了便于管理,把手下的黄巾军按村为单位进行编制,领军将领也是村镇之中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样一来,谁敢在战斗中偷奸耍滑,一定会成为乡邻们饭后茶余的一个笑话。

    年轻的人们都是爱面子的,再加上处于热血沸腾的年龄,上了战场之后看见同乡战死。在同仇敌忾的义气驱使下,肯定会血战到底。

    在屈申关的西城墙上,周泰一刀斩掉了最后一名黄巾军战士的首级。

    夕阳的残红洒落在血迹斑斑的城头上,折射出了妖异的光辉。

    又一天的战斗结束了,丹阳团的战士有坚甲保护,牺牲的数量有限,只是敌人实在是太多了。从早到晚,连绵不断的轮番上阵,把守在城上的一个营的战士累得半死。

    趁着短暂的喘息之机,早有准备的生力军登上了城头,换下了疲惫不堪的守城战士。

    别人可以轮休,周泰却只能靠在城门楼的柱子上,闭上眼睛熟睡了起来。

    他必须要抓住一切可以休息的机会恢复体力和精力。

    勤务兵把水和食物送入了周泰的口中,他为了多争取一丝休息时间,只能机械的吞咽。

    新一轮的血战很快就要开始了,看着双眼通红的生力军,周泰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在迷迷糊糊之中,周泰听见有人喊了一声:“典团长来了!”

    紧接着,此起彼落的欢呼声在屈申关的城头上响了起来。

    周泰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有人把他抬了起来,放进了一个舒服的所在。

    周泰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三天后的辰时了,典韦就站在旁边,他忙问:“义贞,屈申关保住了吗?”

    典韦嘿嘿一笑,回答说:“放心,有天卫团在,固若金汤。”

    周泰又问:“我睡了多久?”

    典韦说:“三天,丹阳团的兄弟们都睡了三天。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周泰问:“义贞,校尉大人的反击命令下来了吗?”

    典韦说:“幼平不用着急,为了全歼赵慈部,让你们受苦了。校尉大人说了,反攻的时候,丹阳团是第一梯队,好好的准备吧。”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在两人的耳边响了起来:“报告团长,徐盛前来报到,请求归队!”

    周泰喝了一口热粥,随口就问:“文向,你吃了吗?”

    徐盛大声的回答说:“报告团长,没有!”

    周泰说:“坐下,一起吃!”

    徐盛领命,狼吞虎咽的吃饼喝粥。

    周泰吃饱之后,才问徐盛:“文向,你怎么不多休息几天?”

    徐盛说:“一百多牺牲的兄弟都看着呢?眼看就要对赵慈部黄巾军发起总攻了,我怎么敢躲在军部医院里享清福。”

    周泰问:“都恢复过来了吗?”

    徐盛说:“保证不会掉链子。”

    周泰说:“你的身体有没有问题,那得医生说了算。我想知道你的心情恢复了吗?”

    徐盛说:“丹阳团的荣耀,就是我的使命。”

    周泰说:“这就好,军部关于组建屈申关英雄连的命令已经下达到了团部,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就等你走马上任了。徐盛听令:命屈申关英雄连立即调整编制,做好磨合训练。总攻的时候,屈申关英雄连一定要拿出第一支功勋连队的气势来。校尉大人说了,你们的荣耀能不能守得住,要用战斗力说话。丹阳团是第一个拥有功勋部队的团,全团上下都会无条件的配合你们,去挑兵吧!你小子,可别把连排长都挑走了,营长就别想了,真要挑过去,谁指挥谁还不一定呢?”

    徐盛奉命组建屈申关英雄连,一天之后齐装满员。

    在宣誓成军的时候,面对着一百一十九个盔甲的编号,大家一致同意用战果来换取编号,那些编号是属于勇士们的。每一个编号,都代表着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他们是屈申关英雄连永远的丰碑,从此之后,屈申关英雄连的战士们都把继承烈士的编号当成了最大的荣耀。

    同时继承烈士的编号也成了屈申关英雄连的一个光荣传统。无论人员怎么变化,几乎每一个编号的拥有者和继承者,都对得起编号所承载的荣誉和使命。

    很多年以后,屈申关英雄连的五百个编号,成了兴汉军上下争夺的对象,人可以走,编号必须要留下。

    每一个从屈申关英雄连走出去的军中将领,都不敢有任何玷污编号荣誉的行为。

    每当屈申关英雄连的连长,向离开的人收回编号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编号我们收回,荣耀你必须带走并发扬光大,这是属于英雄们的荣耀,好自为之吧!”

    后来有一位从屈申关英雄连崛起的将领,功成名就之后想要从老部队索要当年的编号,被拒绝之后恼羞成怒,不断的暗害新的编号继承者。

    当时的连长就火了,直接领兵造反,杀了那位将领。

    刘正亲自领兵平叛,还当众做出了承诺:屈申关英雄连的编号,永远都只属于屈申关英雄连,谁敢巧取豪夺,杀无赦!

    屈申关英雄连重新归建,带队的连长自认为玷污了身上的编号,在历任牺牲连长的墓前自尽,为屈申关英雄连留下了一个永远的伤疤。刘正也因此大病了一场。

    没有人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数百人拥有同一个编号,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却在连长编号的指挥下,心甘情愿的伏首听命的那种场景。

    继承了编号,就是屈申关英雄连的人;放弃编号,离开连队,依旧还是屈申关英雄连的人。

    为了给走出去的人一个念想和坚持,后来的一位连长破天荒的想出了金质纪念编号的办法,才算让离开之后功成名就的人们心里平衡了很多。

    屈申关英雄连就这样诞生了,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

    几天之后,徐盛率部加入了对黄巾军赵慈部的总攻。

    屈申关英雄连以五百人对战赵慈的两千五百黄巾力士。

    双方血战一个时辰,两千五百黄巾力士被屈申关英雄连全歼,并且生擒了黄巾军先锋大将赵慈。

    徐盛带着血战余生的四百七十六人,在屈申关西城墙的城门洞里,当众斩杀了赵慈。

    徐盛这才跪倒在城门洞里,仰天长叹说:“弟兄们,我替你们报仇了!”

    身后的四百七十六名战士抬着二十四名牺牲的战友,一起朝着城门洞下跪。

    为了纪念第一批尸骨无存的战友,屈申关英雄连形成了一个传统——把骨灰洒在牺牲的战场上,永远的留在那里坚持战斗。

    一场血战,兴汉军打扫战场,才抓到近百名俘虏,周泰只得把详细的战报呈送了军部。

    刘正接到战报以后,对郭嘉说:“奉孝,通报全军,黄巾军已经是正规军了,咱们必须要加以重视,全军上下的心态也要发生改变。”

    郭嘉问:“校尉大人,你说黄巾军有希望战胜汉室大军吗?”

    刘正说:“要是在举事之前就有这样的办法,还能有五成希望。如今这样的闪光点,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大势已去,人力已经无法挽回。”

    郭嘉说:“校尉大人,屈申关英雄连的战斗力爆棚了,居然以一敌五,痛歼两千五百名黄巾力士。”

    刘正说:“哀兵必胜,徐盛有这样的能力,我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屈申关英雄连居然采用编号继承的办法来保持光荣传统,这确实是神来之笔,令后继者不敢怠慢。”

    郭嘉说:“这样一来,屈申关英雄连的编制就固定成了五百人,连扩编的道路也堵死了。”

    刘正说:“五百人已经不少了。海内名儒才多少人,门徒却遍及天下。屈申关英雄连的五百个编号,会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影响到全军上下。”

    郭嘉问:“校尉大人,这怎么可能?”

    刘正说:“功勋部队,立功的机会就多,升迁的机会也会更多。奉孝,你明白了吗?”

    郭嘉是个聪明的人,五百个人就是五百颗火种,确实不少了。

    郭嘉问:“校尉大人,军部如何回复?”

    刘正说:“同意!这是好的传统,得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郭嘉说:“可是这隐患,校尉大人可有预防的措施,防止尾大不掉。”

    刘正说:“不用在意。若是兴汉军没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军队,被人家灭了也很正常。”

    郭嘉说:“可是我的职责,就是替校尉大人排除这样的隐患呀!”

    刘正说:“行了,准备一下,大军进驻屈申关,我们也该会一会郦县的右中郎将朱隽将军了。”

    兴汉军军部移驻屈申关,这可是一件大事情,全军上下很快就忙碌起来了。

    刘正抵达屈申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任命典韦做屈申关守将,负责应对宛城方向的孙夏和孙仲两兄弟的黄巾军主力。

    另外三个团兵分三路,兵锋直指西鄂县城。

    对于老对手韩忠,刘正决定亲自上阵,同时心中也想着,让黄忠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千万不能出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剧。

    刘正的重视,令西鄂县城之中的韩忠如坐针毡。

    大战的阴云笼罩在了西鄂县城的上空,前锋的小规模接战已经全面铺开了。

    黄忠带着三百名神弓营的战士充当了全军的眼睛,对韩忠留在西鄂县城外的部队进行逐一点名。

    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第71章 校尉孙策

    刘正随着两栖团的主力北上。遥望西鄂城,见西鄂城的西面,一支汉室大军正在攻城,忙让张绣派人前往联络,看看是哪路友军?

    张绣不敢怠慢,忙命人打出幽州军的旗号前往联络,随后差人回报说:“校尉大人,友军打出两面旗帜。一面是北军校尉孙;另一面是北军司马周。”

    刘正问:“难道没有见到友军主将吗?”

    传令兵回答说:“对方拒绝放联络员进入军营,具体的情况不得而知。”

    刘正说:“到底是为什么,他们拒绝联络的理由是什么?”

    传令兵回答说:“守营的伍长以正在攻城为由,说营地安全关系三军生死,不敢怠慢军令。”

    刘正说:“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郭嘉问:“校尉大人,对方拒绝联络,我们还按照原定计划攻城吗?”

    刘正说:“暂时先缓缓吧!命令各团作好攻城准备,随时待命。奉孝,叫上汉升和知书,带上幽州兴汉军和讨逆校尉部的大旗。我亲自去看一看,争取联络上对方。各自为战会误大事的。”

    郭嘉出去通知黄忠父子之后,刘正却不由自主的在想,难道是孙策和周瑜领兵北上了吗?

    西鄂西城门上攻城的汉室大军,设立的驻军营地距离张绣的西凉团只有数里。

    刘正带着旗帜进入西凉团的驻地之后,就命黄叙打出旗号,前往汉室北军与黄巾军激战的西城门附近的小山坡上观战。

    刘正一马当先,郭嘉打马小跑,亦步亦趋的跟了上去。

    黄忠和张绣在左右两侧护卫刘正。

    黄叙落后五米,带一队人保护旗号。

    正在中军指挥攻城的北军司马周瑜,对刘正等不速之客的到来,也是吓了一跳,急急忙忙的就要命人鸣金收兵,把身先士卒的孙伯符给招回来。

    负责保护周瑜的黄盖说:“司马,对方也是汉室大军,没有这个必要吧?”

    周瑜说:“我等久在北军,这汉军争功屡见不鲜,对于来历不明的友军,更得小心提防。不要犹豫了,鸣金收兵!”

    孙策回到中军,喋喋不休的埋怨周瑜说:“公瑾,你这是什么意思,存心不让我好过,是吧!”

    周瑜说:“伯符,你自己看吧!咱们的右翼来了一支友军,你说我还敢让你毫无顾忌的攻城吗?”

    孙策大怒说:“敢搅了我的兴致,就让我会一会这新来的援军吧!传令:公瑾,江东四将,带着咱们的旗号,出营会客!”

    孙策打马出营,周瑜和四将忙上马追赶。

    双方一见面,居然是老相识。

    周瑜一见到刘正,就气不打一处来,老远就大声嚷嚷着说:“刘佑兴,想不到你居然投靠了黄巾军逆贼?”

    刘正见周瑜一见面就泼脏水,立即拿话回敬说:“周公瑾,你眼瞎呀,不认识字吗?看见了吗,幽州兴汉军!讨逆校尉部!两年没见,你的智商怎么下降了这么多?”

    周瑜说:“你们从南面而来,南面可是孙夏主力盘踞的宛城,你怎么让我相信,你不是黄巾军反贼?”

    刘正说:“爱信不信,幽州讨逆校尉部,已经得到了汉帝的任命诏书。”

    孙策见周瑜与刘正一见面就掐,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对周瑜说:“公瑾,大敌当前,你就不要胡闹了。”

    周瑜不服气的闭上了嘴。

    刘正问:“伯符兄别来无恙?”

    孙策说:“还行吧!投了个好胎,有了一个牛气冲天的爹。这不,就被塞到北军之中历练,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还好公瑾的脑袋瓜子灵光,这才没有死于非命。积功升了校尉,在右中郎将朱大人帐下听用。如今黄巾军势大,父亲怕我有什么闪失,就派四个老家伙跟着我,每天叫叔,都快把我给烦死了。佑兴你怎么样?”

    孙策见了刘正,总算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把自己近两年的遭遇吐槽了一番。

    刘正说:“当年一别之后,在丹阳招了几个兵,又到泰山刻了两个字,最后就回涿县务农。后来黄巾军来了,弄点民兵在乐陵关下打了一场,宰了邓茂。本来打算关起门来搞建设,却传来了田家堡惨案的噩耗。没什么好说的,只能拿起刀枪再战了。不料又捉了个程远志,应当地百姓之请活剐了。幽州刺史刘君郎公代为表奏,得了个讨逆校尉的头衔。本以为幽州之事已了,哪料到青州又出大事了。也许我等天生就是劳碌命,在定陶城外砍了单经之后,辗转就到了南阳。屈申关一战,黄巾军逆贼的先锋大将赵慈授首。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又来寻这韩忠的晦气。好了,把几位老人介绍介绍,咱们作为晚辈,太过于失礼就不好了。”

    孙策说:“拿短戟的是程普字德谋,程叔,排兵布阵,深得父亲真传;拿双板斧的是黄盖字公覆,黄叔,悍勇无双,冲锋陷阵的一把好手,为人直率忠义,跟我最对脾气;拿鬼头刀的是韩当字义公,韩叔,勇谋兼备,就是人有点阴险,专门爱打我的小屁屁;拿铁臂弓的是祖茂字大荣,祖叔,百步之内,例无虚发,说射鼻子,就不会误中眼睛。至于公瑾,都是老相识了,就不用浪费口舌了。佑兴,你麾下有什么俊杰,也让我见识见识!”

    刘正先向四位老将问好之后,才回答说:“我左边拿大刀,背长弓的,是黄忠字汉升;右边的银甲小将,是张绣字扬武;身后书生打扮的,是郭嘉字奉孝;保护将旗的少年,是汉升的儿子,黄叙字知书。”

    孙策也让众人互相见礼,寒暄两句,毕竟即将并肩战斗,联络一下感情还是很有必要的。

    孙策问:“佑兴到这里来,有什么事情吗?”

    刘正说:“伯符把攻城的阵仗搞这么大,我很好奇就过来看看,顺便与友军通通气,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孙策说:“佑兴来得正好,我正想带着麾下北军的儿郎们攻城,你指点指点他们如何?”

    刘正说:“既然来了,就跟韩忠小子打个招呼吧!伯符,不如你我各带五百人,让西鄂城热闹热闹?”

    北军在左,兴汉军在右,一起发起了冲锋。

    先说北军四将,程普居中扛云梯,黄盖前面开路,韩当左右支应,祖茂弓箭压制。

    云梯靠上城头之后,孙策一马当先,手中霸王枪势大力沉,卷起了阵阵血雨。

    四将先后登城,互相依靠。黄盖甲厚,又力大无穷,顶在最前面。

    程普心细,专门替孙策守住后背。

    韩当时不时的抽冷子出手,祖茂则给威胁黄盖安全的人挨个点名。

    北军精锐,兵精甲良;列阵而战,攻守有度。很快就在城墙上站稳了脚跟。

    黄巾军以优势的兵力围攻,依旧不能奏效。

    孙策的部众,果然不愧是天下至锐。

    再说兴汉军。

    神弓营分工明确,一连防御,二连搭索,三连掩护。

    刘正身先士卒,攀索上城。

    张绣凌索虚步,借力登上城墙。铁枪凤鸣,敌军纷纷殒落。

    黄叙被黄忠抓起,扔上了城头。

    眼看就要掉到城外,连观战的郭嘉和周瑜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黄叙用脚勾住飞索,借助弹力,险之又险的上了城。

    黄忠右手持弩,左手抓住了飞索,几个凌空翻转,也跃上了城头。

    刘正使动翻江倒海,梨花枪专门往人多的地方招呼。

    黄忠九星连珠,又嫌弓箭杀敌不过瘾,举起大砍刀冲进了人群。

    张绣使出了登峰造极的百鸟朝凤枪法,凤舞之后,血雨飞扬。

    黄叙接应神弓营战士上城列阵,稳步的推进。

    神弓营威力惊人,敌人都无法靠近十步之内。

    陡闻孙策暴吼连连,一阵排山倒海的气浪掀翻了大片黄巾军贼众。

    战到这个时候,北军已经损失了近百人。黄盖更是成了一个血人,孙策也有些气喘吁吁了。

    祖茂的手指血肉模糊,已经拉不开硬弓了。

    反观兴汉军,五百人依旧气势如虹,弩矢像下雨一般落入黄巾军人群之中。根本就不用瞄准,只要勾动扳机,就一定会命中目标。

    刘正见北军消耗太大,继续打下去就得不偿失了。

    在两军杀到城门楼外汇合之后,便让黄叙给郭嘉发信号,鸣金收兵。

    两军各自下城,刘正等人亲自断后。

    黄忠为了迟滞敌人,挥刀砍倒了城门楼的飞檐,随后下城回营。

    刘正与孙策在北军大营前分道扬镳。

    周瑜问孙策:“伯符,兴汉军战斗力怎么样?”

    孙策回答说:“我不如黄汉升。”

    周瑜再问:“神弓营损失了多少人?”

    周瑜见北军只回来三百多人,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神弓营的战损。

    孙策回答说:“一人未折!”

    周瑜大惊失色的说:“这怎么可能呢?”

    孙策反问:“人家都不跟黄巾军近战,黄巾军的弓箭手又射不透兴汉军的战甲。怎么可能出现战损呢?”

    周瑜说:“这兴汉军也太可怕了!”

    孙策说:“公瑾,早晚有一天,咱们也可以打这样财大气粗的仗,拿钱换兄弟们的命。”

    周瑜大声说:“伯符放心,我不会丧失斗志的。”

    程普羡慕嫉妒恨的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过这样打仗的,兴汉军的弩矢都不要钱的吗?”

    祖茂也说:“老子手指都磨破了,人家却只需要勾勾手指头,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韩当叹了口气说:“再怎么算计,也敌不过人家有钱人。”

    黄盖无限遗憾的说:“那样远射,一点都不过瘾。可是我也羡慕那样的打法,老子不想过瘾,只要一起出战的弟兄们,都可以平安无事的回营。”

    孙策安慰众人说:“四位老叔放心,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替兄弟们换上那样的装备,不为别的,咱们的兄弟们,一个都不能少。都得活着看到胜利的那一天,都得带着荣耀回到家中,与父母亲人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

    周瑜高声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孙策应声说:“日月可易,其志不改!”

    程普等人大吼说:“誓死追随,共创辉煌!”

    血战余生的北军将士齐声说:“生我者父母,佑我者将军。”

    这是一场宣誓,代表着一个新势力的崛起。

第72章 拜见朱隽

    刘正等人回到中军驻地之后,已经是午夜了。

    刘正没有睡,而是连夜召开团以上指挥人员研讨会,黄叙列席会议。

    郭嘉作为主持人,率先说:“校尉大人,诸位团营长。白天西鄂城头一战,神弓营全身而退,确实值得庆贺。然而关于这场大战的消耗,也让我们看到了兴汉军的致命弱点。黄营长,神弓营的战斗是你指挥的,就由你来说说吧!”

    黄叙领命就开始了讲述:

    据我目测估算,白天城头上一战,击毙击伤的黄巾军大约两千人,误差在百人之内。

    战后统计,神弓营消耗弩矢两万余支。平均十支弩矢才造成敌方一个伤亡。

    据刘义的弩矢报价,每一支弩矢的造价为铜钱一百文。也就是说兴汉军给敌人造成一个伤亡,就得花费一贯铜钱。

    这一贯铜钱按照南山城中等人家的生活水准,可以供三口之家生活一个月。

    再加上斩首奖励,兴汉军的标准是普通黄巾军十贯铜钱,黄巾军将校二十贯铜钱起步。

    这样算下来,平均也会达到一贯铜钱造成一个伤亡。

    还有就是神弓营的训练成本以及战斗过程中的各种消耗。

    总之,兴汉军以神弓营这样的水准,消灭一个敌人得综合消耗四贯铜钱。这可是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

    从乐陵关之战开始,兴汉军共杀死杀伤黄巾军五万余人。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十五万人一年的生活费,就这么几个月的征战,就消耗掉了。

    据鲁子敬大人的人口统计,兴汉军控制范围之内的人口总数不到三百万。

    二十分之一的人口的生活费,在战争中成为了消耗品。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呀,要是打上几年,咱们都得组团出门讨饭了。

    随着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这个消耗还会成倍增加,如何开源节流,大家都说一说吧?

    太史慈问:“知书,你只讲了兴汉军的投入,这几次大战的收益也得说一说吧?”

    郭嘉说:“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郭嘉介绍:

    乐陵关血战,收支平衡。

    田家堡战斗,得了田家堡的粮食补充,赚了大概三百万贯铜钱。

    青州东莱郡,没有战斗,物资消耗有限,损失两万贯铜钱。开阳城得粮四万斛,折合铜钱十万贯。牟城和奉高入不敷出,这十万贯铜钱就赔进去了。

    定陶战役兴汉军造成黄巾军伤亡一万五千人,神弓营战损三百人。各类消耗加奖赏和抚恤金,共计铜钱五十万贯。

    刺史龚景原定劳军物资总价值五十万贯铜钱,后来加倍之后,总价值一百万贯。

    青州讨伐黄巾军之战,兴汉军赚了总价值五十万贯铜钱的物资。

    南阳战事截止屈申关之战,共计消耗四十万贯铜钱的物资,再加上沿途的消耗,兴汉军离开幽州以来的收获,就只剩下宛城中的收获了。

    据情报部的人说,物资总价值预计会超才两千万贯,具体的数字还在统计之中。

    总的来说,兴汉军正处在战争红利期,正在大赚特赚。

    反观刘备,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宛城的收获是四大豪强之家经过两百多年的积累,这种福利可遇而不可求。

    当缴获不足以抵消战争成本的时候,就会引发很多危机和内部矛盾。

    刘正说:“知书说了兴汉军的投入,奉孝把咱们这段时间的收获也说了。我决定让兴汉商会成立保险公司,打算每年投入五十万贯铜钱作为战争保险。一旦入不敷出的时候,就让保险公司帮忙分担风险。以后的每一场对外战斗,都要发行战争债券,让有能力的人都参与进来,为了战争红利努力的争取胜利。”

    郭嘉问:“校尉大人,把战争变成一种商业行为真的好吗?”

    刘正说:“至少大家都得学会算上一笔帐,亏本的买卖坚决不能做。”

    太史慈问:“校尉大人,咱们参战不是为了天下大义吗?”

    刘正回答说:“天下大义只是最开始起步的想法。等到队伍扩大了,赚取新的利益才是战争唯一的动力。”

    太史慈问:“要是有人给咱们足够的利益,咱们的人就会放弃自己的理想吗?”

    刘正说:“这就得看其中的风险有多大了。比如一个乞丐跟你做生意,你愿意冒这个险吗?”

    太史慈说:“很有可能这个乞丐的点子特别的值钱呢?”

    刘正说:“这就是想要多大的收益,就得冒多大的风险。富贵险中求,得看值不值得!”

    黄忠说:“校尉大人,扯远了吧?咱们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将来的战斗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入不敷出,甚至是只有出而没有入。然而很多不得不打的仗,咱们是无法逃避的,还是从降低战争成本上下功夫吧,这才是兴汉军生存的根本。”

    刘正说:“汉升所言极是,大家都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来。”

    黄叙说:“校尉大人,神弓营在使用强弩的时候发现,强弩的弩矢射出之后,根本就没有方向,能不能射中,全凭运气。我的建议是增加强弩的准星设计,争取可以自由瞄准,一旦成功,弩矢的消耗将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样成本就降下来了,还能提升神弓营持续作战的能力。”

    太史慈说:“大量训练精锐的低消耗兵种。两栖团的人均消耗,特别是战时的装备消耗,仅仅是神弓营的三分之一。士兵的精锐程度很重要。”

    周泰说:“大人,可以让情报部在各地的分部组织回收弩矢,这样就可以弥补一部分战争消耗。”

    张绣说:“随着战争的进程,真刀真枪拼杀依旧是主流。然而一谋葬万军,谋士会逐渐的成为降低战争成本的关键。建议各团着手建立参谋本部,尽量的让优秀的参谋进驻各团,避免团长一个失误就导致了全军覆没的悲剧。”

    黄忠说:“校尉大人,我觉得应该把参谋本部制度作为团以上指挥机关的常设机构。田家堡军校把参谋科列为三大主科之一。”

    刘正最后总结说:“大家的意见都很好。奉孝记录:强化训练,增强单兵作战能力;武器改良,确保精准伤敌;参谋本部制度,让团体智慧和个人能力相结合。”

    天快亮了,众人才意犹未尽的离开了会议室。

    第二天,刘正带着黄忠和郭嘉,以及吕蒙带的一个连的亲卫队,朝着郦县方向而去。

    郦县城中,右中郎将朱隽大人把统帅部设置在了县衙旁边的民房里,是张家的一座庄园,占地五十亩,有江南水乡的亭台楼阁,也有西北大漠的黄沙风情,更有幽州北部的雪原异景,那清爽的感觉,令人目不暇接。

    刘正和郭嘉等候在门口,黄忠和吕蒙护卫在两人身后。

    一刻钟之后,朱隽派人来传达命令:召刘正等人进入议事厅说话。

    刘正等人走进了一个空旷的房间里,朱隽正站在悬挂着南阳郡地图的墙下,看着西鄂的位置发呆。

    刘正忙上着几步,对着朱隽大声说:“幽州讨逆校尉部刘正字佑兴,见过中郎将大人!”

    郭嘉跟着刘正上前,大声的说:“幽州讨逆校尉部司马郭嘉字奉孝,见过中郎将大人!”

    朱隽没有回头,只是吩咐说:“早就听说幽州刘佑兴骁勇善战,司马郭嘉奇计百出。讨逆校尉部先定幽州,再平青州,转战南阳,大小数十战,立下功劳无数。今日得见,果然是少年英杰。”

    刘正说:“中郎将大人谬赞了。我只不过是尽了一个汉室子民应尽的本分而已,不敢居功。兴汉军上下能够有这样的成绩,上赖刘、龚两位刺史大人的提携,以及中郎将大人的抬爱,下有万余兴汉军将士用命。”

    朱隽说:“好了,佑兴!你的功劳已经直达圣听,该是你的,别人拿不走。我听说你部进驻宛城期间,纵兵抢掠功勋之家,可有此事?”

    刘正回答说:“中郎将大人,佑兴冤枉。”

    朱隽说:“冤枉?黄子归和宛城张家的人都已经上洛阳告御状了,希望你可以躲得过这一劫吧!”

    刘正心想,既然四大豪强不仁,也就不要怪我不义。

    刘正说:“中郎将大人,这是我部进驻宛城期间的相关政令,以及张黄袁韩四家背弃汉室的相关罪证,请大人过目!”

    刘正知道对豪强的承诺不能作数,否则就是自寻死路,忙把准备好的材料交给了朱隽,至于他如何使用,一切都要看他的心情了。

    朱隽接过之后,翻看了一下,对兴汉军在宛城发布的通告很有兴趣,于是就问:“佑兴,张曼成妄分土地,你怎么也跟着胡闹?要是有人告你从贼,这可是铁证如山!”

    刘正说:“大人再往下看,贼首张曼成发布的分粮分田告示,通篇没有太平道字样,落款也是南阳郡太守的官印。这样一来,分田分粮就不再是黄巾军逆贼的恶行,而是汉室南阳郡太守的善政。为了维护汉室的声威,只得将错就错。否则一旦南阳百姓认定太守府言而无信,天下人也会认定汉室言而无信。末将只能宣布告示有效。”

    朱隽问:“南阳郡新任太守秦颉战死,有人说你见死不救,你怎么解释?”

    刘正说:“秦颉奉了荆州刺史徐璆大人的命令,前往宛城赴任。得到了四大豪强的鼎力支持,又有宛城府库作为后盾,短短数日,便拥有两万五千南阳郡兵。驻地吃紧,就把兴汉军请出了宛城。他为了讨好四大豪强,居然把兴汉军驻守宛城期间置换的地契全部作废。黄巾军余孽赵弘趁机作乱,四方百姓云集响应,就成了现在的局面。”

    朱隽说:“你讲的情况,我会一一核实,你既然来了,就说上一说,这仗该怎么打?”

    刘正说:“把黄巾军当成正规军来打,其实自从赵慈叛乱之后,南阳的黄巾军就已经正规化了。”

    朱隽见刘正把黄巾军贼众当成了平等位置上的对手,于是就说:“既然大家想法不同,那就各打各的,按照斩首论功行赏,你先回去吧,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让我看看汉室儿郎中的后起之秀们,成色怎么样?”

    刘正领命之后,拜别了朱隽,转身回了兴汉军大营,准备突击西鄂城。

第73章 断水奇谋

    刘正并没有从朱隽那里得到具体的攻城计划。

    韩忠在西鄂城中的部队,经过持续不断的消耗之后,只剩下不到八万人了。

    好在军粮充足,黄巾军战士又恨南阳郡官府出尔反尔,秦颉败坏汉室官府公信力的恶果终于渐渐的浮出水面了。

    其实按照黄巾军一贯的战斗风格,损失五分之一以后,要么放下武器投降,要么改头换面回家。

    如今却坚持着不肯溃散,一方面是家中新分的土地已经被夺走了,回家得饿死;另一方面是不肯信任汉室官府的承诺,宁愿相信黄巾军的仁义,也不愿意被汉室官府秋后算账。

    刘正想起幽州田家堡十万黄巾军齐解甲的场面,又想起青州定陶城下十万黄巾军溃散,再也无法威胁州郡的情景。

    再到宛城突袭战,十万黄巾军改头换面避兴汉军。

    然而自从秦颉执掌南阳郡太守的大印之后,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孙夏大肆屠杀宛城的豪强世家,开启了黄巾军誓死对抗地方豪强的新阶段。

    东西照抢,人也必须要杀。黄巾军终于不再给豪强反戈一击的机会。

    黄巾军掀起的杀戮,让百姓归心,让汉室有一种杀不完的无奈。

    各地豪强为了自保,共同推举心目中的明主前来顶雷。

    这就是诸侯割据的萌芽,有天下士人之望的北海孔融;天下官员之望的四世三公袁家,以及天下商人之望的徐州陶谦,以及守旧的皇族三刘。

    其实算上刘正和一直契而不舍的刘备,应该算得上是兴汉七刘。

    这前三刘,就是三位鼎鼎大名的州牧大人;后四刘中除了刘正和刘备之外,兖州刘岱和献帝刘协,都是有志中兴汉室的人物。

    其中刘正又与其他六人不一样,刘备是想着祖宗裂土分茅,自己也要向他们看齐。

    刘岱是想着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刘协是老子不想做傀儡,大不了就是一死。

    至于另外三刘,却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刘正带着兴汉使命而来,想要做的却是永葆汉室荣光。豪强世家传承的掠夺精神,应该在汉室之外的土地上发扬光大,而不是窝里斗耍横。

    就像炎黄并九黎,秦晋化北戎,蒙恬却匈奴,冠军侯封狼居胥。

    马蹄踏过之后,都是汉室国土。

    刘正兴汉的目的,不是杀人,而是把人杰们往四面八方驱赶。

    感觉扯远了,说起这南阳黄巾军的转变,罪魁祸首就是秦颉。官府失信于民,这下好了,南阳百姓的血性,再一次被激起了。

    想当年光武中兴,南阳豪杰并起。

    如今黄巾军作乱反复无常,也是由于秦颉的乱政,导致了百姓产生一种错觉——唯有黄巾军才是爱民如子的英雄。

    屈申关血战,赵慈部抗争到底;西鄂围城,韩忠部败而不散。

    不是黄巾军不怕死,而是怕散了之后死得更快。

    八万黄巾军众志成城,想要拿下西鄂,就得把他们当成正规军来看。

    其实再次拉起来的黄巾军队伍,除了装备上的短板之外,一切都是正规化的。

    令行禁止,一切都有模有样。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更是超过了正规军,达到了精锐的水平。

    刘正召开了战前会议,提出了分兵的战术安排。

    郭嘉献计说:“校尉大人,不如截断城外河流,令其改道,这样一来,西鄂城就会缺水,很快就会弃城逃走。”

    刘正说:“奉孝此计不错,就这么办!”

    刘正一锤定音,命令太史慈带着两栖团执行断水任务。为了保护两栖团的侧翼,张绣带着西凉团做起了贴身保镖。

    同时为了迷惑西鄂城中的黄巾军,刘正决定分兵出击。

    为了加强攻城的力量,刘正让吕蒙接替天卫团防御屈申关,把典韦召唤到了西鄂城前线。

    没过多久,典韦奉命赶到。

    刘正让典韦带着天卫团作为攻城的第一梯队,周泰带着丹阳团做预备队。

    刘正也带着黄忠等人参与了攻城战。

    韩忠得知兴汉军攻城,有如惊弓之鸟。

    他一面吩咐人收拾金银细软和粮草辎重,随时准备撤退。

    另一面又不甘心望风而逃,于是就亲自坐镇南门,指挥黄巾军战士反击。

    典韦拿着双戟,腰间挂着十柄寒光闪闪的小飞戟,跟着先头部队就上城了。

    典韦舞动双戟,东扫西突,很快就清出了一片立足之地。

    身后的天卫团战士蚁附上城,纷纷列阵,开始了稳步推进。

    韩忠数番血战之后,总算是成长起来了。

    只见他有条不紊的指挥各守城部队,对天卫团战士展开了围追堵截。

    当天卫团的两个营相继上城,并且形成建制之后,就开始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了。

    韩忠从没有战事的东门抽调部队增援南城之后,双方才势均力敌的厮杀了起来。

    只可惜黄巾军的装备实在是太差了,除了个别幸运儿之外,根本就对天卫团构不成威胁。

    好在黄巾军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人多。一个接着一个的送人头,排好队送上前让天卫团战士伤害。

    毕竟打倒对手是需要花大力气的,天卫团的人没有受伤,就是累得要死。

    典韦厮杀了一个多时辰,肚子也开始咕噜咕噜直叫唤。

    他在不经意间看见指挥若定的韩忠之后,就大吼一声:“韩忠匹夫,看小飞戟!”

    本来他是想偷袭,却又害怕损害了武者的气节,于是就在扔小飞戟的同时吼了一嗓子,以示光明正大。

    韩忠正在专心致志的指挥守城,根本就没有听见典韦的声音。然而他身边的黄巾力士却觉得眼前的寒光一闪,条件反射的就挡在了他的身前。

    小飞戟的力量很大,那名黄巾力士狠狠的撞在了韩忠身上,两人一起砸在了地上。

    身边的黄巾力士忙七嘴八舌的呼唤韩忠。

    守城的黄巾军陷入了短暂的群龙无首的状态。

    趁着黄巾军慌乱的时间,典韦让天卫团的人依次撤退。

    韩忠很快就站起来了,屁股先落地的他,根本就没有受伤,只是痛得厉害。

    他看到天卫团要跑,就滋牙咧嘴的大喊大叫,决定痛打落水狗。

    黄巾军战士得到了新的指令之后,又恢复了有序的战斗状态。

    典韦见追兵气势汹汹,只得再取出一把小飞戟,还把目标对准了韩忠。

    这一次众黄巾力士都处于兴奋状态,自然不会替韩忠挡住杀招。

    典韦也学乖了,知道事急从权,没有事先提醒韩忠。

    韩忠身经百战,对于危险有一种本能的反应。慌忙闪到一边,却撞上了护卫在侧的黄巾力士,身体弹回了几分。

    小飞戟狠狠的扎在了韩忠的手臂上,让他没有办法指挥作战。

    典韦这才顺利的撤回了攻城大营。

    未时,周泰带着丹阳团继续攻城。丹阳团的战斗力比天卫团差上一线,但是血战的能力却是更胜一筹。

    韩忠伤势太重,没有办法继续坐镇。

    好在周泰的攻城和天卫团大同小异,黄巾军南门守将按照韩忠的办法,拿人命堆周泰和丹阳团,累倒攻城的人就算完事。

    持续一天的攻城,兴汉军从辰时开始,直到日落西山,才收兵回营。

    刘正命人汇报各部的进展。

    典韦说:“校尉大人,黄巾军转性了,不好打!”

    周泰说:“人家不求伤害咱们,纯粹是为了恶心咱们,收人头收到手软,确实让人很痛苦。”

    太史慈忙上前一步,回报说:“两栖团奉命断水的作业已经完成了。”

    郭嘉问:“校尉大人,兴汉军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刘正说:“大家分头准备,三天之后,强攻南门。”

    刘正待众人离开之后,才自言自语的透露了心中的真实想法。

    兴汉小精灵出来了,连声向刘正道贺说:“恭喜宿主,终于下定决心强攻黄巾军,开启了自身的第四个特技:慈不掌兵。”

    刘正忙问:“小姐姐,这慈不掌兵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兴汉小精灵笑了笑,就开始解释起来:

    作为三军之主,要的是战略大局,图的是战术目的。就应该明白一件事情——必要的牺牲是无法避免的。

    不管怎么努力,看到的都会是战斗之后的伤亡数字。唯一的区别只不过是数字的大小而已。

    长时间看到这样的报告,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发生改变。

    慈不掌兵属性的存在,就是让刘正可以坚定内心的信念永不动摇。

    战争的初级阶段,拼的是敌我双方的实力;中级阶段,拼的是计谋;最后阶段,就是意志的比拼了。

    谁先放弃,谁就会失败;谁先倒下,谁就会成为对手功劳簿上的一个数字。

    兴汉小精灵最后总结说:“有了慈不掌兵特技,宿主就可以成为真正的三军统帅了。”

    刘正问:“难道我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军长,大小战役打了几十场,还不算一名合格的统帅吗?”

    兴汉小精灵回答说:“当然不算!”

    在兴汉小精灵的解释下,刘正终于明白了——他的成功并不是基于自身的完美表现,而是对手太弱。

    碰上韩忠这么一个差强人意的对手,居然畏手畏脚。因为害怕牺牲,所以贻误战机。

    作为一名合格的三军统帅,需要在乎的是战略大局,一旦目标确定,就算是得不偿失,也要不惜一切代价达成预期战果。

    用著名统帅淮阴侯的话说:我要的是城池,不是伤亡数字。

    哪怕是人都死光了,只要拿下城池,就算你首功,损失多少人,我加倍补给你。

    反过来,要是没有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任务,哪怕是一个人不死,都得按律问罪,法办你没得商量。

    慈不掌兵,当兵的怕打仗,不如回家种地;带兵的怕死人,还不如回家带孩子。

    刘正终于明白了,与人斗其乐无穷的真正意义,对弈天下,士兵就是棋子。

    不管这枚棋子有多珍贵,既然到了棋盘上,要么吃掉对方,要么被对方吃掉,更大的可能是换子。

    棋盘上的大势,很有可能是换子之后才营造出来的。

    刘正终于想明白了,兵事如棋局,战场三百六十一,谁都没有办法只胜不败,只能牢牢的把握大势。局部的牺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该放弃的时候,就得果断放弃,这就是慈不掌兵。

    刘正的分兵出击,终于收到了想要的战果。

第74章 迫退韩忠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兴汉军各部相继完成了攻打城池的准备工作。

    刘正命人召回两栖团和西凉团,打算集中力量突破南门。

    又让黄叙派人通知北军校尉孙策,请求两军协同作战。

    孙策接到刘正的请求之后,当即就要拍板应诺。

    周瑜却阻止了他,并且质问兴汉军的使者,刘正和讨逆校尉部打算给北军孙策部什么样的补偿呢?

    兴汉军使者就是黄叙本人,听了周瑜的话之后,冷笑着说:“人家都说庐江周郎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现在看来,果然不是空穴来风。”

    周瑜大怒说:“黄知书,你要是不把话说清楚,本司马不介意送刘佑兴一颗人头。”

    孙策见两人有吵架的趋势,忙分开二人说:“大家都是汉室讨逆大军中的一员,吵吵闹闹成何体统。黄知书,你回去告诉刘佑兴,北军答应配合攻城了。周公瑾,你跟我进来!”

    黄叙走了之后,孙策把周瑜叫进了单独的小帐。

    孙策心里很清楚,周瑜假装心胸狭隘其实是一种伪装。让外人都有一种错觉——周公瑾有几分本事,就是度量太小了,难成大气。

    这是一种扮猪吃虎的隐藏手段,孙策原以为是周瑜想要低调。

    可是自从遇上刘正之后,周瑜的行为就越来越古怪了,对于扮猪也越来越乐在其中了。

    很多时候,周瑜已经把自己当成猪一样对待,能不能吃到虎先不说。在别人眼中,周瑜就是又笨又蠢的猪。

    这就是扮猪久了,自己都习惯了猪的思维。

    偶而的装傻充愣只不过是一种策略。一直装傻充愣,到最后都已经失去了聪明人的思考习惯。

    孙策想到这里,于是就对周瑜说:“公瑾,从今以后你也学习郭奉孝,要有着豪杰冠群英的精气神,谋士就得有谋略天下的气质,畏首畏尾终究会难成大气。”

    周瑜说:“伯符,我明白了!”

    周瑜一向敬重孙策,受了他的影响,把这番话记在了心上。

    从此之后,周瑜不再想着扮猪吃虎,而是诞生了一种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对于天下英雄,敬重之余也起了争强好胜的信心,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不会忘记挖掘对手的长处。

    几年之后,终于突破了桎梏成为了名扬天下的谋主。

    兴汉军的攻城如期展开了。

    在刘正的命令之下,天卫团主攻城门,典韦亲自推着攻城槌冲向了南门。

    张绣带着西凉团在弓箭的射程之外集结,等待着发起突击。

    太史慈带着两栖团负责登城作战,黄叙带着神弓营负责掩护。

    周泰带着丹阳团做总预备队,随时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为了增加攻打城门的力量,刘正特别把黄忠加强给了西凉团。

    至于保护郭嘉的重任,就交给了他自己。

    刘正自忖:冲锋陷阵不如各位团长,保护一个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先说两栖团的攻城,太史慈命人把架设浮桥的材料折叠起来,形成了三座可以直通城墙上的悬梯。

    登软梯向城头上冲锋,这是两栖团的拿手好戏。

    太史慈身先士卒,很快就顺着悬梯跑上了城头。

    守城的黄巾军战士慌忙下令放箭,只可惜箭矢的威力太小,无法穿透两栖团战士的特制战甲。

    在危急时刻,守城的黄巾军小将命人抛出擂木,卡在了城墙垛子上。

    擂木上自带的尖刺,挡住了两栖团冲锋的道路。

    太史慈挥动双戟猛烈的劈砍,三、五下之后,终于砍断了擂木,借势挑飞,率先越过了城墙垛子,踩在了一个来不及躲闪的黄巾军战士的身上。

    双戟发出阵阵寒光,清扫出了一片空地。

    他身后两栖团战士鱼贯上城,硬是挤出了一片立足之地。

    当一个连的两栖团战士结成阵势之后,太史慈回到了指挥的位置上。

    他收起了双戟,张弓搭箭,专门选择黄巾军指挥人员下手,打乱守城黄巾军战士的队形。

    越来越多的两栖团战士上了城,作为主将的韩忠却迟迟没有出现。

    这让守城的黄巾军战士斗志越来越弱,两栖团渐渐的占据了上风。

    太史慈已经没有多少出手的机会了,各位营长都顶到了最前面。

    特别是邓当,更是左右冲突,把两栖团的阵线向着城门楼方向推进。

    就在两栖团在城墙上的战斗如火如荼的时候,典韦带着天卫团的战士也进入了攻击的位置。

    典韦唤过胡车儿,对他说:“胡营长,带着你的人冲击城门,至于来自于头顶上的威胁,本团长亲自替你搞定!”

    典韦亲自举盾,护住了胡车儿的头顶。

    身后的天卫团战士有样学样,一盾护两人。至于攻城槌,根本就不需要保护,黄巾军是不可能破坏的。

    天卫团第一次使用攻城槌,没有经验。由于用力过猛,巨大的反震力差点儿就破坏了撞击城门的阵形。

    在城门楼位置的黄巾军战士,只听见一声巨响,震得头晕目眩。随后脚下又传来了一阵地动山摇。他们的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反观城下,天卫团的战士耳中塞上了特制的耳塞,对于撞门的动静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当撞到第五下的时候,城门楼上的琉璃瓦似乎有些松动了,还砸伤了两名站在那里的黄巾军战士。

    一声巨响之后,又传来了城门破碎的声音。

    典韦见任务已经完成,忙命人把攻城槌推到一边,替身后的西凉团战士让出进攻道路。

    黄忠早就忍耐不住了,城门破碎的瞬间就冲了出去,刚排除冲锋障碍,就来了一波九星连珠,震慑住了守护城门的黄巾军战士。

    张绣银枪一挥,率先发起了冲锋。

    黄忠收弓换刀,胯下战马一声嘶鸣,一团火红的血雾在城门洞里蔓延开来。

    刘正见状,大声命令说:“丹阳团,出击!总攻,开始!”

    周泰带着丹阳团沿着登城梯冲上了城墙,开始协助两栖团顺着城墙左右进攻。

    郭嘉说:“西鄂城,大局已定了!”

    刘正没有说话,若是北军不能如约发动攻势,兴汉军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呢?

    从兴汉军太史慈部发起冲锋的那一刻,孙策和周瑜就在不远之处的小山坡上观战。

    两人不断的指指点点,却找不到郭嘉在排兵布阵上的漏洞。

    直到刘正发起总攻,周瑜才笑着说:“伯符,你说要是咱们突然杀过去,那刘佑兴会怎么样?”

    孙策说:“杀不过去的,再说兴汉军已经进城了,两线作战也不是问题。再看我们进攻的路线,那些乱七八糟的小坑,你以为是摆设吗?”

    周瑜总算是服气了,这可是一点漏洞都不留下,就算是作战失利,大军也只能按照既定的路线撤退,不会形成溃散,有利于整军再战。

    周瑜问:“伯符,我们要是晚上一刻钟,兴汉军就得赔上不少条性命,不如我们……?”

    孙策说:“公瑾,这样失信于人的事情,最好不要做,不能开这个坏头,否则有心害人终害己,赢了小局,输了大略。”

    周瑜知道孙策勇烈,自号江东小霸王,有项羽当年的风采。为了一个承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增援别人。破釜沉舟的故事,替项羽赢得了天下豪杰之心。哪怕是以臣克主,也不能动摇他的地位。这就是王者的气度。

    周瑜说:“好,我这就发信号!”

    一万北军精锐在程普的指挥下,向西鄂城门发起了进攻。

    由于北军的攻城准备不足,不能像兴汉军那样全面进攻,更没有那种财大气粗的气魄。于是就把突破点选在了西城门上。

    黄盖已经成了专业的肉盾,自然是带着撞门队打头阵。

    由于南城已经被兴汉军攻破了,韩忠又不能亲临前线指挥战斗。

    只得凭借着有限的战报拆东墙补西墙。再加上西城的孙策部迟迟没有动静,于是就把大部分西城守军调往南门。

    黄盖的撞门队只付出了微小的代价,就撞破了城门,成了第一个杀入西鄂城的北军将士。

    周瑜见黄盖顺利入城,于是就对孙策说:“伯符,黄巾军怎么突然变弱了?”

    孙策大惊失色说:“不好,韩忠要跑,快跟我走!”

    孙策明白,肯定是韩忠畏惧兴汉军,再加上兴汉军主力进城,就觉得大势已去,想要主动撤退,好保存实力。

    想那韩忠,自出道以来就与兴汉军打过几仗,却是逢战必输,有这样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韩忠坐镇中军,听到南门失守的消息之后,就派人传令北门和西门的守将,把守城的黄巾力士召回中军。

    一万黄巾力士集结之后,韩忠说:“诸位兄弟,兴汉军已经进城了,西鄂城已经守不住了。再打下去,都死球了。太平道的大业需要我等继续坚持,撤!”

    韩忠决心要逃,于是就命令一万黄巾力士,武器和粮草必须要带足,今后的日子就要东躲西藏了。

    金银细软也得带上,重新站稳脚跟之后,这些钱就是打开局面的关键。

    南阳郡内的豪强世家已经抢光了,以后的黄巾军,再也不能靠战利品维持开销了,农具也要带上,这可是与生俱来的技能,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韩忠到了东城门之后,带着东城的守军一起离开了西鄂城,把旗帜和头上的黄巾都扔掉了,进入了附近的山中,打算落草为寇。

    韩忠跑了,剩下的黄巾军也跑了。

    刘正和孙策在黄巾军的中军大营见了面,他刚要恭喜孙策部擒获韩忠。孙策却开口问:“佑兴,抓住韩忠了吗?”

    刘正觉得很奇怪,明明是孙策先到的,怎么反问起自己来了,于是就问:“伯符,北军拿下了中军大帐,难道没有什么斩获吗?”

    孙策听了刘正的话之后,垂头丧气的说:“什么拿下敌军营寨,这里根本就没有人,是一座空营。”

    刘正说:“坏了,又让韩忠那小子跑掉了。伯符,你留在城中,迎接中郎将大人进城,我带着兴汉军去追,不能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孙策说:“也只能这样了,多加小心!”

    刘正派人传令兴汉军各部,在东门集结,出城追剿韩忠残部。

第75章 小将陈到

    兴汉军很快就集结好了,也把各自的阵地顺利的交到了程黄祖韩四将的手中。

    郭嘉问:“校尉大人,你怎么好心把到手的城池让给了孙策呢?”

    刘正回答说:“奉孝,韩忠跑了,西鄂城已经没有油水了,留在那里只能让人讨厌,不如出城追击,应该可以有所收获。”

    郭嘉听完刘正的话之后,终于明白了刘正的想法。

    出了西鄂东城门之后,兴汉军朝着东北方向追踪。

    黄巾军的撤退很匆忙,来不及清除道路上大队人马通过之后留下的痕迹。

    丹阳团冲在最前面,在距离西鄂东城二十里的地方,发现了黄巾军居然折道向北,进入了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

    刘正接到周泰的报告之后,当即下命令,让丹阳团循迹上山,争取找到韩忠主力的准确位置。

    周泰身先士卒,带着丹阳团的战士翻山越岭,终于在进山十里的位置发现了一个隘口。

    两边是高峰,虽然不能用高耸入云来形容,但是那近乎于九十度的坡度令人不由自主的放弃了攀爬之心。

    韩忠就地取材,砍了几棵大树乱七八糟的横在隘口,又在后面填上大大小小的山石,形成了近三十米高的石堆。

    那有限的几棵大树,反而成了挡住石头不往隘口之外滚的栅栏。

    这样的防御寨墙,把周泰逼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韩忠居高临下,看着兴汉军手足无措的样子,哈哈大笑了起来。

    周泰很生气,差点儿就要命令部队强行攻打隘口。

    好在徐盛一把拉住了他,然后信心满满的说:“团长,不要冲动,让我们连上吧!”

    周泰说:“这可不行,你们连是宝贝疙瘩。这样的消耗战肯定不能让你们上。”

    徐盛只得好言相求,毕竟屈申关英雄连自从成立以后,还没有独挡一面的机会。

    徐盛认为,英雄部队就得善于打硬仗,敢于打硬仗。

    在他的百般纠缠之下,束手无策的周泰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同意了让屈申关英雄连尝试着攻打隘口。

    徐盛回连队之后,大声说:“全连集合!”

    四百九十九名战士迅速的集合成了一个方阵。

    徐盛又让山中猎户出身的出列,一百多人齐步出列。

    徐盛摇了摇头,人数还是太多了,只得让能够在奔跑中射中运动目标的人留下,其余的归队。

    信心十足的二十一名战士望着徐盛,等待着下一个命令。

    徐盛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在想,算上自己,总共是二十二名勇士。

    徐盛决定:就用这二十二个人,建立屈申关英雄连成军以来的第一份军功吧。

    荣誉需要鲜血来不断的浇灌。

    徐盛右手持弩,大声说:“弟兄们,目标左边山崖,跟我上!”

    周泰见徐盛开始攻山,忙命令主力离开隘口前面的开阔地,以面石墙崩溃以后滚石飞溅,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徐盛一马当先,借助草木攀爬而上,身后的人快速的跟进。

    终于开始接敌了,韩忠见徐盛骁勇,忙亲自上前迎战。

    徐盛一面与韩忠交手,一面抽空把燃烧的火把踢飞,砸向乱七八糟的树堆。

    一刻钟之后,大树燃烧了起来。

    两刻钟之后,脚下的石块开始了松动。

    三刻钟之后,开始有石块滚出隘口,人在上面已经站不稳了。

    黄巾军已经开始朝着山坡上撤退了。

    韩忠也无心与徐盛交手,瞅着机会转身就走。

    徐盛招呼众人追了上去。

    韩忠和徐盛脚踏实地之后,还没有来得及继续交战,忽然听见黄巾军后营传来了喊杀声,而且声音在迅速的朝着山坡靠近。

    整个黄巾军大营乱成了一团,也不知道杀入黄巾军大营的到底是什么人?

    徐盛非常的郁闷,就像是找了个女人成亲,下聘礼和拜堂都已经完成了,入洞房的却换成了别人。这简直就是专门打脸的存在。

    其中一名战士看着从黄巾军后营冲出来一将,大惊失色的说:“连长,赵云军长来支援咱们了。”

    徐盛闻言,抬起头一看,见来人白马银枪,一身显眼的银甲,简直就是赵云的标准配置。身后跟着一百个人,每个人都是白衣白甲,白色头盔上插着一根白色的羽毛。

    徐盛想起了封狼居胥的那支传奇部队——羽林郎。

    徐盛见来将直指韩忠,忙向韩忠扑去,这功劳可不能让对方截和了。

    徐盛的大刀离韩忠的脖子不到一尺的时候,怎料来将的银枪突然弹了一下。不仅把他的刀磕飞了,还用枪杆拍晕了韩忠。

    来将吩咐一声:“绑了!”

    有两名白甲兵冲了出来,把韩忠绑成了一个大粽子。

    来将又吼一声:“贼首已被我抓住了,你们还要负隅顽抗吗?”

    幸存的黄巾军见大军命脉的粮食已经落入了来将手中,一直敬重的将军也成了阶下囚,纷纷弃械归降。

    徐盛带着二十一名兄弟走了过去,自报家门说:“兴汉军丹阳团屈申关英雄连连长徐盛字文向,敢问英雄高姓大名?”

    银甲小将回答说:“豫州汝南乡丁,陈到字叔至,见过徐连长。”

    两人表面上很客气,其实是谁也不服气谁。

    徐盛觉得陈到抢了自己到手的功劳,心中的怨念很深。

    陈到觉得徐盛浪得虚名,一个莽夫而已,根本就不配称为英雄。

    好在两人都是理智战胜了情绪,再加上徐盛认为动起手来没有胜算,这才暂时的相安无事。

    周泰带人上山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

    他听了徐盛的话之后,霸气十足的说:“老子是周泰!”

    陈到忙上前见礼说:“豫州汝南陈到字叔至,拜见周团长。”

    周泰见陈到彬彬有礼,忙回礼之后,又问起了陈到出现在战场上的原因。

    陈到见周泰相询,忙把自己在黄巾军举事之后,招募乡丁自保。后来听说兴汉军舞阴大战,又有火烧博望坡的英雄事迹。这才慕名而来,打算投奔兴汉军。

    半路上见黄巾军带着大包小包往山里跑,好奇之下抄了一条小路绕到了背后。

    这才有了生擒韩忠,迫降黄巾军的壮举。

    周泰听了陈到的话之后,对他说:“叔至投军,得校尉大人亲自批准才行,收拾一下随我下山吧!”

    陈到忙命人把韩忠交给丹阳团。

    周泰摆了摆手,拒绝了陈到的提议。

    丹阳团没有贪功的习惯,这个口子可不能开。

    至于徐盛的功劳,那就不用叙了,也好让他冷静冷静,免得被虚名所连累了。

    陈到无奈,只得亲自押着韩忠下山。心中对周泰的观感又好了几分。

    刘正听说陈到来投,心中也是高兴万分。

    兴汉小精灵恰到好处的提醒刘正,陈到的特性是铁壁。

    刘正大喜之余,把陈到安排在了亲卫营,初始职务为连长,把那一百白羽乡丁正式命名为:白毦兵。制式装备为银甲短枪,专精步战。

    郭嘉见刘正居然亲自替陈到的白毦兵命名,并且专门订制武器装备,对这位酷似赵云的小将,喜爱之情不亚于常山赵子龙。

    郭嘉问:“校尉大人,这陈到值得你这样做吗?”

    刘正说:“可以性命相托!”

    刘正这句话,代表着他对陈到的认可度非常高。

    郭嘉对刘正的识人之能很有信心,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韩忠醒了之后,被带到了刘正的面前。

    刘正笑着说:“韩忠,咱们终于见面了!”

    韩忠说:“技不如人,既然落到了兴汉军的手里,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刘正还想劝韩忠归顺,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刘正命黄忠父子带着神弓营押送俘虏的黄巾军回幽州,完成任务之后就留在南山城,协助赵云征战乌桓。

    韩忠不愿意离开,刘正只说了一句:“右中郎将朱隽大人的刀已经磨好了,就等着杀人了。”

    韩忠心里清楚,他要是不走,其他人还会回来,要是落入北军手中,那就只能人头落地了。

    为了黄巾军兄弟,韩忠答应北上。

    黄忠父子离开之后,陈到带着白毦兵接替了神弓营守卫军部的任务。

    陈到见投奔之初就得到了器重,对于兴汉军的忠诚度直线上升,达到了死忠的地步。

    刘正重新整顿队伍之后,就决定返回西鄂城。

    北军统帅右中郎将朱隽,把帅帐移到了西鄂城中,听说兴汉军回城之后,忙命人来请刘正和郭嘉到军中议事。

    朱隽先是问起了追击韩忠的战果,刘正如实回答。

    朱隽说:“佑兴,你好糊涂,应该把俘虏留下,用他们的血来震慑盘踞在宛城的黄巾军逆贼。”

    刘正说:“大人切不可生出杀俘之心,否则南阳郡就会对汉室离心离德。”

    朱隽忙问其中的缘由,刘正只好耐心的解释。

    黄巾军降而复反的根源,在座诸公都心知肚明。

    秦颉的倒行逆施和豪强之家的贪得无厌,已经掘了一部分汉室的根基。

    要是再杀俘求治,就会激起反弹,导致全民憎恨汉室。

    朱隽说:“不杀又能怎样呢?留下来迟早会生出变故。”

    刘正说:“大人放心,我有办法。”

    刘正的办法就是用这些造反的黄巾军充实幽州边塞。

    南山城的人口缺额实在是太大了,他必须要想方设法的拉人口。

    朱隽对刘正的办法并不十分认可,万一放逐的人大量回乡,还是会变成大麻烦。

    刘正列举了黄巾军无法大量返乡的三个理由并举出了例证。

    这第一个就是武装押运,逃跑就得死。

    第二个理由是控制粮食,不听话就饿肚子。

    第三个理由是到处都在打仗,只有幽州一片乐土,听命令就能活。

    更何况有韩忠在手,别人想要闹事也会投鼠忌器。

    刘正的理由很充足,这才暂时的说服了朱隽和在座的人。

    其实刘正知道,杀俘的表面理由是杀一儆百。然而深层次的原因是缺粮。

    在粮食收获的季节打仗,会造成粮食严重的减产,杀了还能艰难度日,不杀都得饿死。

    当刘正承诺负责接收俘虏,并且不需要北军提供粮草,这才让朱隽勉强的同意了刘正的建议。

    然而一切终究还是发生了改变,只不过是把杀俘变成了杀敌。

    死的人还是那么多,只不过造成的影响却是天差地别。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