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使命TXT下载兴汉使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使命全文阅读

作者:开先洞人     兴汉使命txt下载     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00章 刘瑶归汉

    定军山上,刘正把手中的祭文交给了刘瑶。

    “我是不会背叛蜀汉的!”刘瑶义正辞严的吼道。

    “蜀汉的安定王刘瑶,已经在定军山战役中,光荣战死了。”刘正说道:“有此祭文为证,谁敢说你没有死?”

    “刘庄主,我不明白。”刘瑶痛心疾首的说道:“我一直把武侯爷爷当成学习的榜样,更是实实在在的去做了。他老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对我,难道就因为我是弟弟?”

    “刘瑶,你也别怪武侯!”刘正说道:“武侯忠于蜀汉,天日可表。他为了蜀汉的稳定,既可以杀亲如弟子的马谡,亦可以杀你。谁叫你的存在得了军心,分润了蜀汉的部分民意呢?”

    在刘正看来,诸葛亮的忠心没有错。他治政唯一的过失,就在于矫枉过正。为了统一军心,把一位优秀的青年将领斩杀,使得大战之际无人可用。

    这回更是借刀杀人,把刚烈的安定王刘瑶送进了鬼门关。

    刘瑶是蜀汉唯一愿意追随诸葛亮脚步的人,在益州却没有立足之地。

    诸葛亮杀刘瑶,其实就是为了保证蜀汉正统皇帝刘璿的唯一性。

    刘瑶贤名益州皆知,若是再有战胜兴汉军的功劳,肯定会威胁到刘璿的地位。

    诸葛亮做事,讲究的是防患于未然。既然刘瑶的存在,会威胁蜀汉的传承,那就只能不好意思了。

    “武侯爷爷没有私心,这我是知道的。”刘瑶说道:“可我是有血有肉的人,总不能为了成全他老人家的忠心,就得莫名其妙的赴死吧?”

    刘瑶觉得很委屈,被自己的偶像所算计,仅仅是为了一个奇怪的理由,就得献出脑袋。

    刘正理解诸葛亮的想法。蜀汉日渐式微,再也经不起兄弟阋墙的折腾。刘璿的地位已经确立,就只能委屈刘瑶了。

    想必在诸葛亮的眼中,刘瑶必须要为了蜀汉大局付出生命。这是没有折衷的可能了。

    刘瑶若是无能之辈,还有混吃等死的机会。不料事与愿违,他不仅表现出了雄才大略,还以武侯之志立世。

    蜀汉之中,愿意效仿武侯诸葛亮的人比比皆是。那些人没有机会追随心中的偶像,肯定愿意紧紧的跟随类似于偶像的刘瑶。

    刘瑶得了蜀汉志士之心,再加上刘备的宠爱,也就是名正言顺的顺位继承人了。

    诸葛亮没有办法阻止刘备,就只能釜底抽薪的解决刘瑶。

    只要刘瑶没了,刘备也就失去了跟儿子刘禅唱对台戏的筹码。

    “刘瑶,生在帝王家,无能才是福!”刘正说道:“没有威胁,才是最安全的。”

    “刘庄主,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刘瑶说道:“继承大统需要雄才大略。然而事实却是——即便是武侯爷爷那样的智者,也不允许咱这样的人生存和发展。”

    刘瑶心里明白,诸葛亮的借刀杀人,基本上代表着蜀汉,对安定王一脉的主流态度。换句话说,他一旦返回成都,就只有死路一条。

    刘正见刘瑶神色有异,于是就决定见好就收。

    张辽带着刘瑶离开之后,郭嘉走了进来。

    “庄主,收服刘瑶是不是有些冒险了?”郭嘉问道。

    “兴汉军打仗,从来都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刘瑶只不过是赤手空拳的一个人,冒险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刘正答道。

    “刘瑶既然把学习诸葛亮,当成了人生的意义之所在,肯定会把忠诚摆在第一位。”郭嘉说道:“咱们收留刘瑶,很有可能引狼入室。”

    “奉孝,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借助刘瑶的力量。”刘正说道:“兴汉国所需要的,只不过是安定王的名号而已。待到兴汉军平定益州,安定王刘瑶就是样板工程。”

    刘正想得很清楚,当年兴汉军与刘备的乡勇竞争,从刘焉到龚景再到恩师卢植,那一连串的明争暗斗,谁也无法忘怀。

    刘瑶作为刘备最贴心的孙子,他肯定会经常的听刘备,讲当年的那些恩恩怨怨。

    如今兵败被俘,刘瑶虽然说对诸葛亮的安排心存芥蒂,但是却不会对刘备彻底的绝望。

    刘正断定——刘瑶不会真心实意的归顺兴汉国。即便是愿意配合兴汉军,也会心怀鬼胎。

    对于刘瑶,刘正也不打算用。反正到时候定了益州,才有机会用上这枚棋子。

    郭嘉觉得刘正是在玩火。以诸葛亮的智慧,肯定会知道兴汉山庄的态度。然而刘瑶还是来了!

    三十六计中,有苦肉计。刘瑶的出现,正好吻合了苦肉计的基本要素。

    “庄主,我敢断定,刘瑶用的是苦肉计!”郭嘉说道。

    “奉孝,苦肉计成功的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咱们会投机取巧。只要咱们不心存侥幸,刘瑶就没有用武之地。”刘正说道。

    苦肉计其实是一柄双刃剑,从保密的角度来看,刘瑶的追随者,肯定不知道其中的内情。

    这可是打击诸葛亮的绝佳机会呀!

    诸葛亮为了刘瑶的安全,不仅没有办法解释,还只能将错就错的打击那些替他打抱不平的人。

    刘瑶的存在,要么是把兴汉军往死地带,要么是恢复蜀汉在汉中的情报网络。

    郭嘉觉得以诸葛亮的智慧,肯定是以恢复情报网络为主。

    毕竟刘瑶的身份摆在那里,拥有相对的自由,即便是兴汉军汉中情报站的人,实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视,也会存在着无数盯梢失利的小意外。

    刘瑶的身份就是最好的掩护,肯定会给蜀汉的情报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刘正让张辽负责刘瑶,其实就是想要试探并州集团对攻略益州的态度。

    刘正永远都不会忘记一句话——想要抓住竞争对手的把柄,只需要让他多做事情就可以了。多做多错可不是一句虚话,只要心够细,肯定能找到需要的东西。

    张辽是军人,对于政略只知道一些皮毛。刘瑶可是刘备和诸葛亮联手调教出来的。两人玩心眼,动脑子,肯定是别有一番滋味。

    刘正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资源永远都是不够用的。如何分配使得各方都满意,其中有着大学问呢?

    既得利益者必定会保守,没有动作就意味着没有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说:将一代敢拼命,将二代能拼命,到了将三代,就会忙着在平衡之中寻找利益。

    新崛起的势力,想要在传统势力的围剿中杀出一条血路,就得寄希望于战争。

    战争有两个作用:在破坏旧规则的同时,逐步建立一套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规则。

    谁在新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占有先机,谁就可以分享更多的资源。

    刘正收留刘瑶,其实是给益州世家预留位置。

    到时候兴汉国制定完分配规则之后,益州世家内部就得主动抢食了。

    兴汉山庄确立接纳刘瑶的态度之后,立即让张辽前往客舍,向他传达了梅园的最后决定。史称:刘瑶归汉。

    刘正把刘瑶束之高阁,在名义上列为兴汉山庄的贵宾。

    刘瑶住进了兴汉山庄在禹村的总部,开始接触全新的修炼体系。

第901章 习惯趋同

    定军山,兴汉山庄别院。

    信使郭猎觐见刘正,呈上了刘安的书信。

    “郭猎,刘安是什么打算?”刘正问道。

    “庄主,兴汉军攻克长安,主动的接过了晋平天下的大旗。”郭猎答道:“时至今日,人心思晋。陛下以为当早定帝国名号,以安定世家庶民之心。”

    刘正听了郭猎的话,也是举棋不定。

    兴汉军的主要根基,是在幽州的五大山城。

    如今大军出击西南益州,华夏大地十之八九,皆扬兴汉龙旗。

    定鼎新的帝国名号,就意味着迁都。

    梅园毗邻渤海,昭示着兴汉军的海权政策。倘若迁都中原,又恐后人忽略大海。

    此等大事,涉及到了兴汉国的千秋基业。刘正也不敢头脑发热,于是就决定,召集兴汉山庄所有的成员,到定军山别院参加建国筹备会议。

    一个月之后,各方代表云集定军山。

    文臣方面有:郭嘉,鲁肃,沮授,华佗,荀彧,司马敏,庞统。

    武将方面有:吕布,甘宁,典韦,赵云,黄忠,孙策,邓艾。

    梅园方面有:刘正,刘立。

    特别代表:刘瑶。

    就在大会即将召开的时候,并州南匈奴左部帅刘豹之子刘渊,奉命向汉中前线运输军需物资。得悉大会日程之后,上表西京将军府:请求列席会议。

    庞统以为:兴汉军有席卷天下之势,当有包容一切之心。更何况南匈奴百姓承蒙教化,向汉之心早定。允许刘渊作为代表列席会议,政治意义重大。

    邓艾则不然。并州数郡,汉匈矛盾持续多年。并州集团的存在,就是为了巩固汉土,打击草原民族而生。

    邓艾以为:戎狄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玁狁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围。

    每当匈奴兴盛之日,皆为前代边境重患之时。

    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诱而致之,使来入侍。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于在内,万里顺轨。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

    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追录旧勋,这才是御边安民的长计。

    若是兴汉山庄允准刘渊列席会议,势必会影响叛乱部落的斗志。

    一旦南匈奴以此为准,重新凝聚成铁板一块,就会影响到并州的归属。今日允准刘渊者,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庞统则认为邓艾过于偏激。想那战国时代,六国分秦,以为秦人不受教化而天下卑秦。及至商君变法立信,大秦东出。合纵连横,一强而六弱。

    秦始皇雄才大略,大秦锐士席卷天下。六国贵族依旧卑秦,不奉秦法,不遵秦制。山东乱起,破釜沉舟。

    高祖先入关中,约法三章尽收秦人之心。楚汉相争,承制应命。汉律源自于秦法,治国当有规矩。

    高祖能容秦人,以之为根基建立汉统。吾等晚生后辈,为什么不能让久居并州的南匈奴人,成为兴汉国的正式成员?

    邓艾觉得庞统是妇人之仁。倘若南匈奴人奋起直追,掌握了中原的冶炼技术,就会对中原的防御构成威胁。

    这就是养虎为患。

    今日的疏忽,他日必定会付出代价。

    两人争执不下,只得找刘正主持公道。

    “士载,士元:你们认为什么是汉人?”刘正问道。

    “大汉即为壮士,华夏之民,但凡秉承轩辕之志者,皆可以汉人称呼之!”庞统答道。

    “男耕女织,安居乐业者,方为汉人!”邓艾说道:“汉人既是一种生存模式,也是一种传承文化。”

    匈奴游牧,不事生产,逐水草而居。这样的生活态度,就决定了牧民看天吃饭的态度。要是老天爷不给活路,那就让邻居也跟着痛苦煎熬。

    南匈奴部族之乱,其实就是抢邻居的不断演化。我等部族牧民都在挨饿受冻,你们汉人农民凭什么吃饱穿暖?

    南匈奴人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汉人百姓为什么可以吃饱穿暖,总认为是老天爷偏心眼。亲兄弟之间要是觉得父母偏心,都会又哭又闹的争取好处。

    南匈奴人眼红邻居的一切,自己没有的就伸手去抢。种地的百姓起早贪黑,其实并不比顶着寒风放牧的人轻松。牧民们在吹冷风的时候,只会想着农闲季节围着火炉琢磨生计的百姓。

    牧民在忽略了农忙季节百姓的辛苦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戾气。

    这就好比兴汉军的攻城掠地,镇帅府和督帅府的大将只在家中安坐,战后论功行赏,却拿了大头。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人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只有在一线拼杀的将士,才有资格享受论功行赏的荣耀。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西京将军府总督并凉雍益四州军事,邓艾执掌三十万大军,应对三面之敌。怎么打,打哪里,都需要进行周密的安排。

    玉门关北有坚昆,凉州西南是羌地,再有天府之国益州。可谓是三面环敌。

    邓艾的谋篇布局,决定着西京将军府的战略方向。论功行赏拿大头也是应该的。

    决策者的意志,决定了执行者的前途。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感慨。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能一时,帅雄万世。

    自己人的内部,尚且有不平之人兴风作浪。南匈奴牧民与农耕汉民的积怨太深,更是容易心理不平衡。

    兴汉军总不能一味的迁就南匈奴人。不能因为他们会哭,所以给予特别的优待。

    “士载,中原汉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周围的邻居学会自给自足。从而让更多的人吃饱穿暖,再也不愿意为祸地方。”刘正说道。

    商君变法,秦人有制。郑国修水渠,关中变粮仓。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坑杀降卒”的悲剧。

    想要南匈奴人不抢掠,咱们只需要教会牧民种地,由放牧转向半牧半耕。温饱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刘渊的向汉之心,将来肯定会改变南匈奴百姓的生活方式。

    兴汉国向南匈奴百姓提供同样的教育,传授同样的农业知识。总有人会学有所成,最终让农耕走进草原。

    牧民学习了农耕技术,就会生出向汉之心。这就是汉统传承的秘诀——承华夏汉制,有饱饭吃!

    “庄主,你的意思那些靠耕作吃饭的牧民,尝到甜头之后,就会对汉人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吗?”邓艾问道。

    “士载,在牧民的眼中,牛羊吃草可以长膘,吃庄稼更能长膘。那些放牧的人,对牛羊毁坏庄稼肯定会觉得无所谓。”刘正说道:“一旦牧民学会了种地,就会限制牛羊乱啃滥食。这就是对庄稼的态度的转变。”

    当半耕半牧的牧民,把保护庄稼的精神融入灵魂,就是汉化的开始。

    一个保护庄稼的南匈奴人,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汉人的时令节气,进而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相同的生活习惯,势必会衍生类似的管理制度。

    这种趋同管理,会让南匈奴人主动忘记那些细微的差别。

    学种地!会种地!种好地!

第902章 文化趋同

    南匈奴人尝到了种地的甜头,就会想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然而南匈奴人想要学习先进的种地本领,就得主动学习并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则。

    南匈奴人想要吃饱穿暖的意愿有多强烈,接受汉化的阻力就会相应的减小。

    农耕是一种文化,接受农耕文化的南匈奴人,肯定会在思想意识上向中原汉人靠拢。

    毕竟有关农耕技术的书籍,都是由汉字书写传播。南匈奴人学习了汉字之后,就会在行为上模仿中原汉人的生活习惯。

    由里及亭,再由亭到县,最后那些大面积接受农耕文化的南匈奴人聚居地,肯定会按照汉人的制度治理地方。

    文化趋同,是实现华夏大同理想的前提条件。那些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南匈奴人,就不再是蛮夷,而是纳入儒家学制下的新汉人。

    据刘正所知,现在的南匈奴人分为三方阵营。

    第一阵营就是全盘接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从而养成耕读传家思想的部分人。

    这些人完全放弃了抢掠为生的理念,把勤劳致富的思想刻入了生命之中。

    用汉制管理这些人,恰到好处的实现了一视同仁。

    然而南匈奴人与中原汉人之间的磕磕碰碰,会让这些人有种两头不讨好的感觉。

    因此,处于第一阵营的南匈奴人,既得不到汉人的接纳,也会受到南匈奴人主流思想的排斥。在夹缝中求生存,处境十分尴尬。

    第二阵营就是部分接受农耕技术,对于汉制百般抵制。利则受,害则拒。

    这是南匈奴人的主流群体,只想从中原文化中拿到好处,从而改良原有的制度。

    这部分南匈奴人的状态很不稳定,在特定时期很有可能转化为第一阵营的人,不过需要时间。

    第三阵营,就是那些顽固保守祖宗荣耀的南匈奴人。

    这些人拒绝一切中原文化,坚持化耕地为牧场。他们不仅自己不学种田,还会强迫中原百姓放牧。

    这部分人是南匈奴人的中坚力量,也是容易获得权力的人。

    只是中原人多地少,靠放牧养家糊口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一旦第三阵营的南匈奴人掌握聚居地的话语权,就会严重的损害地方经济。

    因此处于第三阵营的部落,根本就没有办法持续太长的时间。传统的抢掠,在堡寨面前毫无用武之地。

    耕地转牧的收获,会让更多的百姓饥寒交迫。

    兴汉军雁门情报站消息:南匈奴左部帅刘豹,是不折不扣的第三阵营支持者。

    倒是青年刘渊,更愿意加盟第二阵营。

    那些与兴汉商会合作共赢的南匈奴人,则是坚定不移的第一阵营支持者。

    刘渊的二弟刘泉,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在南匈奴中一力主导全盘接受汉制,被刘豹发配灵州。

    刘泉一路之上看到了吃不饱,穿不暖的南匈奴百姓,刚到灵州的南匈奴聚居地,就全面引进老农指导部族垦荒种地。同时全盘引进汉制约束百姓。

    灵州的南匈奴人远离刘豹,又有刘泉撑腰,很快就与当地的汉人融为一体。讲汉语,进汉食,行汉礼!灵州汉人与南匈奴人,同耕一方土地,同保一方平安。

    刘泉的制度,成功的化解了积存的汉匈矛盾。合作共赢的灵州区域,南匈奴人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然而刘泉的经济成就,在刘豹看来就是舍本逐末。作为南匈奴的当权者,放弃祖制就等于将手中的权力拱手相让。

    刘豹为了限制刘泉,直接推出了刘泉与之唱对台戏。

    如今南匈奴人三分。

    在刘豹的授意之下,刘泉及其支持者被迁到了河东。

    在河东地区,汉人的力量处于绝对掌控。

    刘泉的汉匈均势,在河东就没有发言权了。

    河东汉官压制南匈奴人,让刘泉的支持者开始动摇了。

    刘豹亲自前往灵州,联合羌人共同对付汉人。

    刘渊受命镇守雁门,既不像刘豹那样偏激,也不学刘泉的软弱。

    然而刘渊的小动作却没有瞒过刘豹的眼睛,这才被迫亲自押运后勤物资离开了雁门。

    “士载,文化趋同需要时间,刘泉的实力太弱了,对咱们稳定并州和凉州局势的帮助并不大!”刘正说道:“这回建国筹备,接纳刘渊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庄主,刘渊狡诈!肯定是想占咱们的便宜!”邓艾说道:“华夏的包容,在很多时候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刘正决定见一见刘渊。

    “南匈奴雁门镇守使,拜见刘庄主!”刘渊按制拜见,大声的说道。

    “刘镇守使不必多礼,请坐下回话!”刘正说道。

    庞统忙引刘渊入座。

    刘渊倒也不怯场,直接深入浅出的谈起了并州局势。

    “刘镇守使,你觉得雁门郡守府还需要做点什么?”邓艾问道。

    “邓将军,南匈奴人扎根并州一百多年的时间了,人口数量也突破了两百万。”刘渊说道:“雁门汉人仅有百万,我需要执掌郡守府,实行南匈奴人自治。”

    “并州是传统的粮区,让南匈奴人去摆弄,那就是暴殄天物。”张辽说道:“刘镇守使,你一不懂时令节气,二不懂农耕技术。让你来主持雁门郡,如何劝课农桑?”

    张辽的张家世代镇守雁门,对于刘渊的提议保持着高度警惕。

    刘正并没有说话,只想旁听刘渊的论述。

    玉门关北的坚昆蠢蠢欲动,雁门郡的稳定,事关整个西线边防的战略大局。

    刘渊知道,张辽的立场就是并州汉人百姓的立场。

    雁门的南匈奴人,可不像刘泉那样委屈求全。

    “张将军,实力决定地位。”刘渊说道:“我承认,兴汉军在幽州的整体实力超过了南匈奴人。然而在雁门地区,特别是张家主力随兴汉军南征北战之后,我部的实力已经全面碾压汉人百姓了。”

    刘正示意郭嘉发言。

    郭嘉忙向刘渊提出了两个治理雁门的方案。

    其一是将雁门郡一分为二,雁门关依旧由张家主政,南匈奴聚居区实行自治。以梅园制定的草原民族自治法案为基准,展开地方的建设与管理。

    其二是南匈奴人迁到灵州,准备出玉门关,进入坚昆的兴汉军控制区。

    刘渊开始为难了。

    南匈奴人进入坚昆,就意味着放弃了多年以来的汉化成果。习惯了并州的稳定生活,很多人都不愿意挨饿受冻。

    接受自治法案倒是容易,可是南匈奴人的独立性完全消失。以中原汉人强大的同化能力,也许百年之后,华夏百族之中,就没有匈奴这个民族了。

    刘渊既不想做历史的罪人,也不愿意让南匈奴人,重新过回曾经的苦日子。

    没有实力,放屁都不香。

    承平日久的南匈奴人,几乎聚不齐二十万敢战之师。面对兴汉军的压力,刘渊也没有正面抗衡的勇气。

    好在兴汉军的全面军改,并州的兴汉军仅有二十万主力部队,刘渊这才坐地起价,想要趁机捞点儿好处。只是他低估了并州集团的实力和战心,无法应该张辽的压力。

    “文远,雁门的事情,由你张家全面跟进。”刘正说道。

    “庄主放心,并州是兴汉国的并州。”张辽答道。

    张辽离开会议室之后,立即上表梅园,表张虎为并州刺史。

第903章 东方之晋

    刘渊见刘正胸有成竹的样子,决定接受划雁门自治的方案。

    建国筹备会议召开之前的小插曲,就此告了一个段落。

    送刘渊离开之后,郭嘉回到了会议室。

    “庄主,为什么梅园选择的合作对象刘渊,而不是与咱们更亲近的刘泉?”郭嘉问道。

    “奉孝,刘泉的实力太弱!”刘正说道:“有一句老话——上赶着的不是买卖。南匈奴人的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

    刘泉太软,撑不起整个并州的南匈奴人。

    倘若兴汉军选择刘泉,很有可能给并州的汉人百姓,造成一种错觉——兴汉军无所不能。汉人的勤劳值得称道,与生俱来的惰性也让人防不胜防。

    要是并州百姓的主体丧失了警惕之心,并州就会成为南匈奴人的囊中之物。

    刘正之所以会选择刘渊,是因为并州的稳定大局,需要百姓保持警惕之心。

    刘渊代表着南匈奴人的主流态度,也是让并州人保持清醒的刺激力量。

    郭嘉得到了刘正的答复之后,就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建国会议的筹备工作之中。

    三天之后,大会在定军山别院隆重的召开了。

    鲁肃代表着梅园政事堂发言,力陈晋平天下的概念和帝国国号的选择。

    吕布代表军方认可了晋平天下的概念,同时建议在晋阳祭天。

    孙策代表特殊合作者,也认为晋平天下是当前的主流思想,也是潮流。

    司马敏对于梅园主动接过晋平天下大旗,心中充满了矛盾。只是司马家已经全面撤离华夏,再多的不舍也是枉然。

    刘瑶在热闹非凡的会议室中闭目养神,根本就没有发言的打算。

    会议的第一项,进行得非常顺利。与会者一致认定,晋平天下概念,是当前社会思潮的主流。

    大会进行第二项,国号选择!

    鲁肃说:“庄主,兴汉军起于幽州,秉持汉统而得天下。当继汉之名扬威于四海,方不负华夏万千人杰。”

    “庄主,鲁子敬之言有失偏颇。吾等揭竿而起,代汉兴汉。若是以汉为名,何来名正言顺?”吕布大声的说道:“曹丕代汉,以魏为名;司马绍统,晋旗为号。即便是那刘备,汉之上仍有一个蜀字。当年咱们拒服献帝,坚持问罪不肖。今日再以汉为尊,实难服众。”

    “庄主,除旧布新,当有新号。既然以晋平天下为念,何不奉晋为道?”郭嘉问道。

    “既然大家都觉得应该改名号,那就用晋为号!”刘正说道。

    兴汉国的帝国大号,就在这样吵吵闹闹之中正式的确立了。

    紧接着,大会进行第三项,帝都的确立。

    吕布是陆上飞将,觉得长安作为国都,进可以支应四方,退可以镇关自保。他力主新都立于关中大地,重启老秦人的血性。替接下来的进入西域做准备。

    甘宁是水上英雄,再加上兴汉军铁甲舰技术的成熟,配以蒸汽机动力,使得海军的运载能力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海权思想的出现,意味着新都的确立不能离海太远。让皇城子民感受到大海的魅力,从而主动接受海权思想。

    也有人认为兴汉军平定天下之后,百姓就会永享太平。洛阳城人杰地灵,又有荆,豫,兖,冀四大粮仓。躺在粮仓之中过日子,那才叫幸福。

    张辽第一个被甘宁说服了。

    长江之上的水战经历,让张辽明白了海权时代的临近。

    吕布见张辽的态度有所转变,也就不再坚持定都长安。

    关于都城的名号,刘正决定圈五大山城为都,为了表达对海权的支持,新帝都城的名号之中,必须要有一个“津”字。

    郭嘉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圣女张宁,于是就说道:“庄主,不如让新都定名为圣津!”

    “郭大人,圣津之名好是好,只不过教派气息太重了,又显得不够大气。”甘宁说道:“不如干脆叫做太津,取太平盛世之意!”

    与会者各抒己见,有人觉得圣津好,有种高大上的感觉;有人觉得太津不错,至少一听就想到了太平盛世。

    双方形成了两大阵营,开始争夺新都名号的定名权。

    刘正听了哭笑不得。自古以来的人名地名,都不宜太大,否则就会折福。圣津之名,估计也是华夏不能承受之重。

    至于太津之后,容易让人误会为半途而废。慎始却不能善终,君子不取。

    刘正力排众议,把新都定名为天津。既展现了帝国气象,又落实了海权思想,算是两全其美了。

    众人一致认定,新都定名为天津城。

    由于天津城位于晋国东部,为了与司马家的晋国区分,新成立的晋帝国又称东方之晋,简称东晋。

    刘安是东晋的第一位皇帝,政事堂负责政事,晋军总参谋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法律。

    梅园财政独立于国家财政体系之外,享受晋国财政预算补贴。

    晋国的基本政策:农维稳,工活人;商致富,法有序;海存知,军安邦。

    由于建国会议在定军山召开,又称定军山会议。

    定军山会议结束之后,郭猎带着决议案回到了天津城。

    三个月之后,刘安带着一众文武在晋阳祭天,宣告晋国成立及新制。

    五京将军府的名号过于复杂,晋国总参谋部决定弃而不用。

    刘正恰到好处的引入了新型军制,再度进行改革。

    由于是冷兵器为主,传统的什伍制度是最基本的战斗单位。

    刘正决定对晋军主力进行重新编制。

    两个战斗单位为一个班,三个班为一个排,加上非战斗人员,排的编制为四十人。

    排之上为连,拥有三个主力战斗排,一个连部直属班,一个医护班,一个后勤保障班,编制一百五十人。

    四个连为一个战斗营,再加上警卫排,小型独立医院,专属后勤保障,战斗营编制为八百人。

    刘正对八字情有独钟。

    十个战斗营为一个督,军事主官为督将。

    督将府拥有相对完善的保障编制,除了八千人的战斗营,再有两千人的配属战斗单位。包括中型驻地医院,军械流动生产,军粮流动生产。

    督之上为镇,三督人马为镇,镇的军事主官为镇帅。

    镇编制有大型医院,专属培养人才的学校,负责镇守一方。编制三万六千人。

    镇之上就是将军府,按照东南西北之个方位进行命名。

    刘正提名,梅园联合政事堂和总参谋部宣布人事任命:征东将军吕蒙,征南将军太史亨;征西将军邓艾,征北将军霍峻。

    晋国新立,再加上雁门改制,直接导致了南匈奴人的内部矛盾激化。

    刘渊无法说服刘豹接受晋国的政策,直接以雁门部族建立新制度和秩序。

    刘豹为了夺取南匈奴人的最高权力,起兵十万攻打刘渊。

    南匈奴的内乱就此拉开了父子反目的帷幕。

    刘泉在河东吃尽了苦头,又受到雁门刘渊的排挤,只得重新投靠父亲刘豹,由河东引兵北上,夹击雁门。

    并州刺史张虎分身乏术,无力制止刘豹父子三人之间的战争。

第904章 朔方之役

    刘渊的部众虽然说人数众多,但是却在承平多年的过程中丢失了悍勇之气。

    面对父亲刘豹和弟弟刘泉的两面夹击,自忖无力抗衡的刘渊只得向晋阳的张虎求救。

    张虎忙向雁门镇帅庞德通报消息。只是雁门的晋军正在改制,无法及时支援刘渊。

    庞德只好派人向定军山的刘正禀报,同时把雁门关的防御级别提升到了极限。

    刘正收到庞德的书信之后,立即召张辽和郭嘉到定军山议事。

    张辽熟悉并州情况,主动向刘正介绍朔方郡的战略态势。

    朔方郡的西北部为阴山山脉,穿越阴山山脉之后,即可进入北方大草原。

    晋军大将吕布率军克复龙城之后,鲜卑势力荡然无存。北匈奴人趁晋军忙于底定中原,无遐西顾之际重返漠北,建国坚昆。北匈奴重新崛起之后,匈奴单于庭设置在朔方郡西北方的漠北地区。

    晋军主力屯驻雁门关,打越过阴山袭击北匈奴的坚昆国。

    根据晋军总参谋部的最新讨伐计划,制定了经由定襄、云中、五原、朔方等几条进军路线。

    雁门关大军经由朔方郡出击漠北的时候,逾越阴山的主要通道就是鸡鹿塞。

    历代戍边名将,在阴山山脉的南麓,以及一些山谷通道及其附近建筑了系列的障塞和烽隧。

    鸡鹿塞,就是阴山山脉西部的一处重要的军事据点。

    高峻的阴山,本来就是一条隔绝汉匈的天然屏障。

    万里长城在通过这一带的崇山峻岭时,也只是在一些较为低矮的山岭以及平坦的川地上筑有长城。

    在陡峻的山峦上,只是在岭巅或山麓筑有烽燧,以便瞻望和传递信息;在山谷口外修筑小城,驻兵戍守,管理附近的烽隧。

    这些规模不大的小城,有的称为“戍”,有的称做“障”和“塞”。总领这些边塞的将领是都尉,按照当前晋军的编制,都尉的编制为一个战斗营。营治所的小城户口约为千户左右,专门负责为边军提供后勤保障。治所百姓亦兵亦农,或有商旅贩运货物,称做“城”或者是“镇”。

    鸡鹿塞是朔方郡西部都尉治所窳县西北方的一座军事小城,位于窳浑城西北约四十里。在哈隆乃山谷口外西侧的山地上,高出谷底约8米。

    小城全用石块垒砌,用大石块垒砌城墙外侧,外表垒砌整齐,中间填充较小的石块和砂子。

    城墙顶部厚约3米,基部厚5.3米,一般残高7米左右;最高处为8米,因此非常坚固,可供边军屯驻防御。

    小城平面呈正方形,正南北向,每面长68.5米。在南面城墙的正中开设城门,宽约3米,并加筑有方形瓮城。城墙的四角还筑有外向突出的角台。

    进入城门后,会有一条紧贴南墙东半部内壁砌起的斜坡形蹬道。这是边军应对敌军攻城的快速支援通道。大军倚托城墙,可以避免进入城的敌军的弓箭射程。

    从哈隆乃山口向北通行约为四十里,与东面分出的另一条名叫大坝沟的山谷相合,再向北行,即可翻越明山,进入高原地带。

    鸡鹿塞是从河套地区通往漠北的一条比较捷近的通道,也是坚昆大军南下劫掠的咽喉。

    如今南匈奴的刘渊三父子兵戎相见,坚昆的北匈奴人,肯定也不会闲着。

    一旦坚昆主动介入刘渊父子之间的战争,就会在第一时间抢占鸡鹿塞。

    以晋军目前的立场而言,大规模进驻肯定会让刘渊难以心安。

    “庄主,据我估计,坚昆拥有十万铁骑,南下的力量大约在三万左右。”张辽说道:“鸡鹿塞虽然说易守难攻,但是却限制了晋军主力的投入。”

    “文远,以你之见,刘渊会忍受多大规模的兴汉军进驻鸡鹿塞?”刘正问道。

    按照刘正的设想,只要守住鸡鹿塞,挡住坚昆的铁骑。灵州的刘豹就会不战而退。

    至于河东的刘泉,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晋军重组之后的第一场硬仗,注定会在鸡鹿塞打响。

    “庄主,最好把军队的规模,限制在一千人以内。”张辽答道。

    “文远,你的意思是让雄鹰突击队进驻鸡鹿塞?”刘正问道。

    张辽点了点头。

    鸡鹿塞之战,政治意义大过军事意义。晋军改制如火如荼,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陷阵营倒是最放心的人选,可是改制换血在即,不宜远征。值此旧力将尽,新力未生之际,强行出动只会得不偿失。

    面对这样的形势,刘正能想到的办法,就是让督将文鸳带着雄鹰突击队上阵。

    张辽立即起草命令,快马通知阳平关驻训的文鸳。率部前往街亭接收武都马场紧急调集的战马。一人三马,马歇人不歇,昼夜兼程赶往鸡鹿塞布防。

    刘正见命令发出之后,立即让兴汉山庄的工作人员提前出发,到鸡鹿塞邻近的山上开辟别院。

    张辽和吕布作为阴山别院的守护者。

    临出发之际,刘正叮嘱说:“文远,奉先:今有两位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鸡鹿塞事关华夏西部大局,必须要挡住坚昆大军南下的脚步。”

    张辽是鸡鹿塞的第一道防线,吕布则是阴山晋军最大的底牌。

    刘正的身份特殊,不可能介入任何的战斗。

    文鸳接到命令之后,立即让文虎紧急集合。

    “停止训练,阳平关北城门集结待命!”赵国威吼道。

    三分钟之后,赵国威的连队抵达了集结点。

    “全体都有,目标街亭督将府,急行军!”文鸳吼道。

    赵国威马上让所有人都跑动起来了。

    文鸳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大军未动,情报先行。他命令把阳平关集结的战马交付杨成。

    杨成立即沿栈道北上,到陈仓接受补给,然后转道鸡鹿塞。

    庞泉赶到集结点的时候,文鸳交代了两件事情:

    一是将预备队纳入正规训练,随时准备增援鸡鹿塞。

    二是安排力量在阳平关等候,充当刘正等人的安保力量。

    文鸳交代完毕之后,就带着文虎离开了集结点。

    刘正等人赶到了阳平关,立即命令庞泉记录命令:

    第一,金城镇帅府紧急动员,监视灵州方向的动静。

    第二,命令长安镇帅府的吕猛派出主力进驻冯翊,密切关注刘渊三父子的动向。

    第三,洛阳军需仓的转运工作暂停,待到局势明朗再执行汉中备战计划。

    刘正也是没有办法,刘豹的动作打乱了晋军的战略部署。特别是坚昆的介入,让晋军不得不转变战略方向。

    阳平关是联系雍州、凉州和益州的情报枢纽,刘正的命令很快就传达了。

    “奉孝,晋军的战略重心转移,事情千头万绪,你可得盯着点。”刘正说道:“这也是考验晋军的临机决断力和执行力。”

    “庄主放心,我会安排好剩下的一切!”郭嘉答道。

    刘正望着鸡鹿塞,不断的思索对手会是谁?

第905章 盛乐悲歌

    刘正赶到安邑的时候,晋军河东情报站的人把坚昆的高层的相关情报送到了别院。

    “奉孝,想不到当年漏网的一条小杂鱼,如今也成了气候!”刘正笑道。

    “庄主,时势造英雄;英雄成就时势。”郭嘉说道:“当年的拓跋力微,可以在数十万大军的包围圈中逃出生天,其能力不容小觑!”

    刘正仔细的览阅关于拓跋力微的情报。

    拓跋力微其人生而英睿,在其父拓跋诘汾年老之际,提前继任鲜卑族索头部首领之位。然而年轻气盛的青年族长,孤注一掷的做法实在是太荒谬了。不仅把整个部落陷入了死地,还让老迈的拓拔诘汾战死沙场。

    拓跋力微的举族逃亡之路,其实并不顺畅。前有西部坚昆的北匈奴人挡路,后有晋国的追兵。一时之间部落民众流离,连根基之地都丢了。

    拓跋力微万般无奈,只得带领索头部民众,依附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总算是暂时的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拓跋力微不仅有英雄豪杰般的器度,还有掌控大局的能力。

    索头部休养生息十年,拓跋力微力排众议,和窦宾合力攻打坚昆的北匈奴人,替日益增加的族人拓展生存空间。

    部落联盟式的战争,注定是无法齐心协力的。西征失利,作为主帅的窦宾失去了马匹,只得徒步奔跑逃命。

    拓跋力微得到消息之后,派人把自己所乘的骏马送给了窦宾。

    窦宾逃回部落之后,感念神秘人的赠马活命之恩。于是就命令部属四方访求送马的人,要加以重赏酬谢。

    拓跋力微不愿意以恩人自居,隐秘赠马事而不说。

    一年之后,窦宾才从逃卒的口中获悉真相——送给他马的人,其实就是拓跋力微。

    窦宾不打诳语,打算将部落的一半土地分给拓跋力微,作为索头部的牧场。不仅可以报答赠马活命之恩,还凝聚了两个部落的人心。

    拓跋力微深谋远虑,不愿意因小失大,于是就婉拒了。

    窦宾酬恩无门,只得将他自己喜爱的女儿嫁给了拓跋力微。

    窦宾嫁女之后,还是觉得有所亏欠,一再询问拓跋力微的愿望。

    拓跋力微拗不过老丈人,再加上两部杂居,两部族人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

    为了避免两个部落反目成仇,拓拔力微只得主动请命,愿意率领部属向北居住到长川。

    窦宾也知道两部毗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顺水推舟的答应了。

    时间又过了十多年,拓跋力微的仁德教化大行,各旧部民众,都来归附。甚至是窦宾的部众,都有向往之心。

    窦宾病危,决定把部落托付给拓拔力微。

    临终前,窦宾告诫两个儿子都速侯、窦回题说:“我死之后,你们要恭谨的拥戴拓跋力微。值此兵荒马乱的年头,只有他才能带着大家一起活。”

    然而权力的欲望蒙蔽了两人的智慧。窦宾死后,都速侯和窦回题决定擅改遗命。他们利用拓拔力微参加丧礼之机,准备发动政变。

    只可惜虑事不密,计谋稍有泄露。

    拓跋力微得知之后,知道两人终究不会驯服顺从,只好先下手为强。于是就在帐中埋伏勇士,用佩刀杀死妻子窦氏。再派使者乘快马告诉都速侯和窦回题,诈称窦氏突然逝世。

    都速侯和窦回题二人得报,忙赶到索头部奔丧。

    埋伏的勇士乘机拘捕,秘密杀死了都速侯和窦回题。

    窦氏部落群龙无首,拓跋力微不费吹灰之力就吞并了他们的全部部众。各部大人见索头部势大,全都表示归服。

    索头部再度崛起,其中能拉弓骑马的将士,就有二十多万人。

    索头部势力大增,引起了晋国驻军的警惕。

    晋军在将军霍峻的带领之下横扫大草原,强势征伐索头部。拓跋力微只得迁徙部众到定襄郡盛乐城。

    同年四月,拓跋力微在盛乐城祭祀上天,各部大人都来助祭。只有白部鲜卑大人迟疑不到。

    拓跋力微为了立威,征召部众发起部落战争,一举消灭了白部鲜卑。

    从此远近恭敬顺从,无不震动慑服。

    拓跋力微不仅主持了部落联盟会议,还郑重其事的告诫与会的各部大人们说:“我遍观前代匈奴、蹋顿之流,苟且贪图财利。抄掠边境民众,虽然有所获取,而他们的死伤不足以相补,更招致了中原汉人的仇恨。使得边境贸易断绝,百姓困苦不堪。这绝不是长久之计,我等需要与晋国重启边境贸易。”

    拓跋力微决定,采取与晋国友好亲善的外交政策。不仅微派遣他的儿子拓跋沙漠汗到幽州进贡,还命令各部大人观察并州一带的风土人情。

    拓跋沙漠汗为了取信于兴汉商会,以部落世子的身份留在幽州。是晋国宾客中最尊贵的中间商。

    兴汉商会的负责人刘巴见拓拔沙漠汗诚意十足。于是就决定扩大边境交流贸易,双方来往不断。

    兴汉商会获利颇丰,赠送给拓拔沙漠汗的黄金、布帛、缯絮,每年数以万计。

    边贸的重启,很快就形成了双赢的格局。

    拓跋力微和友邻的交往,笃厚信实、诚意待人。坚决不做诡异的事以邀取一时的利益,宽容厚道、听任自然。是以远近部落全都归顺索头部,以盛乐城为尊。

    中原争鼎如火如荼,拓跋力微和索头部,依然保持亲近汉人的根本政策不动摇。

    时光荏苒,执掌索头部多年的拓跋力微年事已高,重病卧床。拓跋沙漠汗因此离开了天津城。刘巴亲自出城十里送别,只是没有承诺继续保持边贸规模。

    拓跋沙漠汗回到索头部之后,由于接替他的人贪婪无度,直接破坏了持续数年的边贸制度。

    拓跋力微早就习惯了边贸,只得再度派遣拓跋沙漠汗到天津城进献贡品,同时作为代表重新修订合作条款。

    拓跋沙漠汗完成了任务之后,准备回归盛乐城。刘巴让兴汉商会准备的绵、绢等各种物品,都很丰厚,计有牛车有一百辆。

    拓跋沙漠汗行进到并州,兴汉国征北将军、并州刺史王林,因拓跋沙漠汗为人杰出卓异,担心成为后患。就秘密禀报兴汉山庄,请求把拓跋沙漠留在中原。

    刘正以为中原与草原的交流,当以诚信为本。不可因为一个人而失信于天下,所以没有同意王林的第一个建议。

    王林立功心切,再次请求用黄金、锦缎等中原物产,贿赂索头部各部落的首领,挑拔他们与拓跋沙漠汗之间的关系,让索头部的大人们互相伤害。

    刘正不想寒了并州众将的心,于是就听从了王林的第二个建议。

    由于索头部内部不和,拓跋沙漠汗回归盛乐城的日程一改再改。

    病入膏肓好拓跋力微听说拓跋沙漠汗即将返回盛乐城,在高兴之余,还派遣各部大人前往阴馆迎接他。

    各部大人设宴款待拓拔沙漠汗及其随行人员,宾主尽欢。

    拓跋沙漠汗酒兴大发,望着天空中飞的鸟,对各部大人说:“我为你们射下它。”

    说完,拿起弹弓射出弹子,鸟应弦而落下来。当时索头部中风俗没有弹弓,众人都大为惊奇。

    当年拓跋力微灭白部鲜卑只是为了立威,后来为了打消其他各部大人的顾虑,于是就让白部鲜卑的残部重组部落。

    白部鲜卑一直引以为耻,对索头部的人怀恨在心。

    这回见拓跋沙漠汗自寻死路,决定火上浇油。

    白部鲜卑大人奉承说:“太子的风度和服饰,和南方的华夏相同,加之奇特的法术举世无双,如果继承国家大位,肯定会改变旧习俗。我们必定不能偿其志愿,不如让盛乐城的各个王子,习于本分淳厚朴实.”

    诸大人都认为如此。王林的离间很有成效。索头部的人谋图加害拓跋沙漠汗。

    谁曾想,拓跋沙漠汗久居天津城,还时不时的到南山军校旁听。早在各部大人离开之际,就察觉到了异样。

    只是在见识到了晋国的强大之后,不愿意自毁长城,于是就决定按兵不动。

    众人回到盛乐城之后,拓跋力微问他们说:“我的儿子已游历晋国多年,德行增进得怎么样了?”

    众人回答说:“世子的武艺不同凡响,拉开空弓而射落飞鸟。这似乎是得到晋国人怪异的法术,应是乱国害民的征兆,惟愿明察。”

    自从拓跋沙漠汗在天津城留驻之后,拓跋力微给其他几个儿子的宠爱日益增进。

    这要是拓跋沙漠汗回归,到手的权力就是过眼云烟。众人一致决定进献谗言,做最后一搏。

    拓跋力微已年过百岁,心力不济,颇受迷惑。听到几个儿子的谗言之后,心中就有了怀疑。

    拓跋力微召集卫队说:“凡是不可容忍的人,就应当除掉他。”

    各部大人见有机可乘,就带着人赶到塞南,矫命欲杀害拓跋沙漠汗。

第906章 建国坚昆

    拓跋沙漠汗看着面目狰狞的各部大人,流着泪闭上了眼睛。

    王林的离间计由于时日太短,根本就没有办法撼动拓跋沙漠汗的根基。

    各部大人矫命,正好给了拓跋沙漠汗清除异己的机会。

    拓跋沙漠汗收服各部,继续朝着盛乐城前进。

    拓跋力微得知塞南事变,一口气上不来就归命于天了。

    拓跋沙漠汗成了索头部唯一的继承人,名正言顺的拿到了族长之位。

    拓跋沙漠汗用南山军校里学到的知识编练新军,得精锐八万。又举全部落之力打造兵械,更是以马匹牛羊向南匈奴人换取战略资源。

    拓跋沙漠汗继位的第五年,倾部落之力北伐坚昆。

    历时三年,索头部驱逐了北匈奴人。

    拓跋沙漠汗决定:按照汉制建国定统,以坚昆为国号,定都坚昆城,自称坚昆王。

    坚昆国带甲三十万,是漠北的大草原的第一强国。

    拓跋沙漠汗命麾下第一大将慕容涉归领兵十万,向西防御北匈奴的残余势力。随后就带着剩下的人准备进犯龙城。

    龙城镇帅王林,以垒城阵战的办法击退拓跋沙漠汗,彻底的奠定了晋军的优势地位。

    朔方南匈奴人内部不稳,刘渊三父子兵戎相见。

    拓跋沙漠汗有意分一杯羹,领兵三万准备入寇并州。

    雁门关有老将庞德镇守,坚昆大军恐被龙城主力夹击,只得改走鸡鹿塞。

    坚昆大军南下,各部都难以理解。其中以独孤部的独孤衍,宇文都的宇文靖和慕容部的慕容雪,三人的反应最为激烈。

    “陛下一向与晋国交好,此番与并州兵戎相见,是什么道理?”独孤衍问道:“难道中原特产不香吗?”

    “独孤将军,北匈奴人西蹿,我坚昆大军罕逢敌手。”拓跋沙漠汗答道:“若是经年不战,一支养尊处优的军队,又该如何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呢?”

    忘记战争的后果很严重,大草原上环境恶劣,把坚昆国的前途交到晋国蒙州刺史的手中,拓跋沙漠汗说什么都不愿意。

    如今战机来临,南匈奴人的内部战争,给了坚昆国火中取栗的机会。拓跋沙漠汗决心冒险一搏,争取攻占河套粮仓。

    拿下河套粮仓,坚昆便可供养五十万大军。凭借着阴山天险,完全有能力与并州的晋军分庭抗礼。

    坚昆国驱逐北匈奴人,恰是塑造军魂的阶段。

    拓跋沙漠汗引兵攻打鸡鹿塞,就是想要与晋军碰撞,从而在血与火之中铸造军魂。

    并州刺史张虎,到任之后就开始加固边防,特别是雁门方向。常驻兵力为一镇人马。

    拓跋沙漠汗大军的攻击目标鸡鹿塞,常驻兵力为一个战斗营。

    “庄主,非吾族类,其心必异!拓跋沙漠汗居然用南山军校学到的知识来对付咱们!”郭嘉说道。

    “奉孝,告诉文鸳:拓跋沙漠汗南下,是把鸡鹿塞当成了磨刀石。准备用晋军精锐磨砺坚昆大军。”刘正说道:“雄鹰突击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要做尖刀刺入坚昆国的心脏,还是做磨刀石培养一个强大的敌人,让他们都想清楚了。”

    郭嘉领命,立即启用紧急通联渠道,向雄鹰突击队传达了刘正的最新指示。

    文鸳昼夜兼程的赶往鸡鹿塞,雄鹰突击队的远程奔袭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距离鸡鹿塞十里,文鸳收到了郭嘉的飞鸽信。

    “诸位,拓跋沙漠汗的大军,距离鸡鹿塞不足百里,留给咱们的准备时间可不多了。”文鸳说道:“命令:岳贞小队作为尖兵,轻装赶赴鸡鹿塞,查探战场环境,为队部制定防御计划提供参数支持。剩下的的人检查装备,补充体力,准备战斗!”

    “督将,金城镇帅府紧急调配给雄鹰突击队的战马如何安置?”杨成问道。

    “留下一个小队的人警戒,派人通知雁门关马场予以接收!”文鸳答道:“杨成,你负责向队部提供情报支持,以及整个雄鹰突击队的后勤保障。”

    文鸳的命令十分迅捷,不到十秒钟,就已经传达到位了。

    岳贞接到命令之后,立即轻装急行军。

    十里的距离,仅用十分钟就完成了短促突击。

    紧张的交接之后,岳贞立即赶到鸡鹿塞北面城墙。

    鸡鹿塞的守将是庞会的儿子庞议,陪同岳贞巡逻北城并详细的介绍守御情况。

    鸡鹿塞的守军,编制为一个连一百五十人。连长庞议,是南山军校的步科生。

    “庞连长,为什么鸡鹿塞的北面没有城门?”岳贞问道。

    “鸡鹿塞是并州西北的门户,一旦有大军叩关,肯定是一场血战。城门通常都是防御方的薄弱环节,攻城槌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城门的命运。”庞议答道。

    岳贞又问起了鸡鹿塞的日常守备情况,庞议一一做了回答。

    望着坚硬的城墙,岳贞等人陷入了沉思。

    庞议完成交接之后,带着人马回雁门关复命去了。

    岳贞立即整顿防务,安排刺候到鸡鹿塞外面搜索探查。

    文鸳进入鸡鹿塞之后,立即召见岳贞。

    “岳贞,鸡鹿塞的情况都摸清楚了吗?”文鸳问道。

    “督将,雄鹰突击队是尖刀,为什么要摆在鸡鹿塞与坚昆军打阵地战呢?”岳贞反问道。

    “尖刀也是刀,既然是刀,就得具备杀敌的功能。”文鸳答道:“咱们都没有办法主动选择在什么样的战场环境里,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战斗!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做好充分的准备,保全自己,消灭敌人!”

    岳贞取出了紧急绘制的鸡鹿塞城防图,给文鸳的布防提供参考数据。

    文鸳看完城防图之后,立即进行布置:

    一连连长赵国威,负责防守鸡鹿塞北面城墙。

    二连连长杨成,负责维持鸡鹿塞的治安,同时负责运送守城物资。

    三连连长文虎,作为预备队养精蓄锐,随时做好准备上城支援。

    赵国威领命,带着人马赶到了北城。

    二排长秦岭,担任北城墙第一阶段的防御。

    “连长,坚昆大军,原是鲜卑索头部。骑射双绝再加上硬弓铁箭,咱们必须要做好防箭的准备!”岳贞说道。

    “连长,我听说坚昆国王拓跋沙漠汗,曾经在南山军校旁听?”秦岭问道:“你说坚昆大军会不会有投石车呀?”

    “投石车一旦进入战场,鸡鹿塞就有大麻烦了。”赵国威说道:“三排长,你派人向队部报告,建议鸡鹿塞民户紧急撤离,一方面腾出巷战的战场,另一方面就是避免投石车轰炸中的平民伤亡。”

    文鸳接到报告之后,让文虎安排人主持撤离。

    鸡鹿塞百姓很难理解雄鹰突击队的撤离命令。作为边境百姓,早就习惯了与边防军并肩战斗。这回敌人未到就撒脚丫子跑,确实让人无法接受。

    “文连长,咱们这些人留在鸡鹿塞里面,好歹也能给城头的将士运送补给,抢救伤员!”鸡鹿塞的年轻里长刘智说道。

    “根据情报,坚昆大军的队伍里有数百汉人工匠。据我方参谋人员分析——拓跋沙漠汗会打造投石车攻城。”文虎说道:“你们坚持留在鸡鹿塞里,只会增加伤亡数字。”

    “文连长,既然如此,我们就接受命令!”刘智说道:“这是鸡鹿塞的秘道地图,送给你了。”

    文虎接过地图,甚是震惊。

第907章 战争智慧

    并州边境百姓应付战争的手段与能力,在生存压力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文虎看着鸡鹿塞的秘道地图,也是感慨万千。

    这就是百姓的战争智慧,在血与火之中淬取精华。

    华夏民族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将整个天下的战争智慧,提升了好几个台阶。

    文虎回到队部之后,忙把秘道的地图交给了文鸳。

    “这份图来得很及时,可以让咱们的城头部队,减少九成以上的伤亡!”文鸳说道:“文排长,你把图复制一份,交给城头的赵排长。”

    文虎赶到北城的时候,赵国威正在紧张的布置飞石拦截网。

    “赵排长,督将命令:立即熟悉秘道地图,看完即焚!”文虎说道。

    一旁的秦岭见到秘道地图,忙说:“排长,兄弟们都累得不行了。现在有了秘道,搭建城头拦截网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暂缓一下呀?”

    “胡闹!”赵国威吼道:“秘道是民户的命根子。咱们这些人打完仗就离开,很有可能再也不会进驻这里。鸡鹿塞的民户们,还得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呢?秘道是万不得已的选择,能不用,坚决不用。”

    秦岭挨了训斥,只好加速布置拦截投石车飞石的牛皮网兜。

    文虎没有说话,只是加紧调集赵国威需要的物资。

    赵国威望着北方,忍不住的想起了南山军校旁听的老同学。

    鸡鹿塞西北十里,拓跋沙漠汗的大军正在紧张的安营扎寨。

    “陛下,刺候来报:晋军雄鹰突击队进驻鸡鹿塞,统兵大将是您在南山军校的老师文鸳!”坚昆军刺候统领拓跋明说道。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拓跋沙漠汗吩咐道。

    拓跋明离开之后,拓跋沙漠汗又对宇文靖和慕容雪说道:“二位将军,咱们一起去看看对手吧!”

    拓跋沙漠汗一行人下了马,步行爬上了座小山。

    拓跋沙漠汗拿出视若珍宝的单筒望远镜,对准了鸡鹿塞城头。

    “赵国威,这回本王一定把你打趴下。”拓跋沙漠汗呢喃说:“你可别怪本王欺负你呀!”

    此刻的拓跋沙漠汗,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南山军校的旁听岁月。

    “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汉人兵仙韩信曾言:元帅将兵,多多益善!”第一次旁听的拓跋沙漠汗听了文鸳的讲述之后,不假思索的反驳说。

    “赵国威,你来告诉咱们的新同学:兵贵精而不贵多的道理!”文鸳说道。

    文鸳结束了授课,带着同学们赶到了训练场。

    赵国威与拓跋沙漠汗比试的第一项,就是五十里武装越野。

    拓跋沙漠汗输得惨不忍睹。

    “怎么样,拓跋沙漠汗,以你现在这样的速度,能追得上并消灭赵国威吗?”文鸳问道。

    “老师,我有卷毛赤兔马,追上赵国威不在话下。”拓跋沙漠汗狡辩道。

    文鸳立刻让人牵来一匹战马,让拓跋沙漠汗亲自到训练场体验一回。

    赵国威借助障碍躲避拓跋沙漠汗的追击。

    两人的比试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直到拓跋沙漠汗的马完全废掉了。

    “买马的钱,你来出!”文鸳望着灰头土脸的拓跋沙漠汗,面无表情的说道。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里,拓跋沙漠汗与赵国威之间的比试超过了三十次,只可惜胜率为零。

    后来赵国威毕业之后,文鸳也调走了。

    拓跋沙漠汗回到盛乐城之后,一直耿耿于怀。

    只是同学们天各一方,拓跋沙漠汗完全失去了赵国威的消息。至于报仇雪耻的场景,最终只能在梦里呈现。

    想不到这回挥师南下并州,居然在鸡鹿塞,见到了老同学兼老对手。拓跋沙漠汗笑道:“赵国威,就让本王告诉你,什么叫做蚁多咬死象?”

    “陛下,你刚才说什么?”宇文靖问道。

    “没什么,见到了老同学,想上去打个招呼!”拓跋沙漠汗笑道。

    宇文靖怕拓跋沙漠汗意气用事的去找赵国感觉,忙与慕容雪一起好言相劝。

    拓跋沙漠汗接受了宇文靖的谏言,下山回营。

    次日上午九点,拓跋沙漠命令大军前出五里下寨,并派人打出坚昆王旗,请求与赵国威阵前对话。

    赵国威无奈,只得出城相见。

    一排长岳贞,带着一个班的人随行护卫。

    “想不到这么多年不见,你居然还是一个小小的连长?”拓跋沙漠汗意味深长的说道。

    “国王陛下果然非同凡响,雄踞一方,带甲二十万,当得起一方豪杰!”赵国威笑道。

    “怎么样,到坚昆国来,我给你十万大军,让你攻城掠地?”拓跋沙漠汗说道。

    “拓跋沙漠汗陛下,我多谢你的好意。只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恕难从命!”赵国威答道。

    拓跋沙漠汗指着寨前列阵的三万坚昆大军,豪情万丈的对赵国威说道:“老同学,你看我的军威雄壮否?”

    “希望打完了这一仗之后,你不会做噩梦!”赵国威冷笑道。

    话不投机半句多,拓跋沙漠汗见无法劝降赵国威,立即示意慕容雪投石车覆盖。

    赵国威也不是省油的灯,早有准备的岳贞立即掀开伪装,推出了床弩。

    慕容雪的投石车覆盖轰炸十分厉害,一块巨石擦着赵国威的肩膀而过,砸在地上的时候嵌入了泥土之中。

    岳贞的床弩也有战果,拓跋沙漠汗的两名护卫变成了糖葫芦。

    阴山之上,刘正笑道:“文鸳,想不到你的两个学生,这见面礼都是这样的与众不同。”

    “庄主,赵国威连长是忠于晋国的。赵家是武将世家,忠勇传家的理念所言非虚。”文鸳解释道。

    “文鸳,你不用担心,我与子龙情同手足,对赵国威的为人秉性还是有把握的。”刘正笑道:“我只是觉得他们两个老同学,果然都是知根知底的呀!居然都有擒贼先擒王的心思。”

    “庄主,鸡鹿塞之战,是见证精兵简政和人多力量大优劣的关键战役。”郭嘉说道:“赵国威赢了,就代表着精兵简政的胜利;要是拓跋沙漠汗赢了,这就是人多力量大的成名之战。”

    刘正示意郭嘉不要再说,鸡鹿塞的排兵布阵已经完成了。兴汉山庄的存在意义,就是相信赵国威可以打胜仗。

    召文鸳上阴山别院,其实是为了给赵国威三人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

    鸡鹿塞攻防战,只是一次小规模的碰撞。

    刘正不想让文鸳参与太多,掩盖了基层将领的光芒。

第908章 武器差异

    刘正让文鸳留在阴山别院,就是想要见证一下赵国威的临机决断能力。

    文鸳旗语通知文虎,向赵国威传达了队部的最新命令。

    文虎立即派人通知赵国威和杨成,到队部开会。

    “督将命令:赵国威连长兼任鸡鹿塞攻防战指挥员!”文虎说道。

    “命令收到,我部坚决执行队部命令!”赵国威吼道。

    “杨成连长,你的意思呢?”文虎问道。

    “督将既然有命令,我部自然会服从命令。在鸡鹿塞战役期间,保证听从赵国威连长的指挥。”杨成答道。

    文虎宣布完督将文鸳的命令之后,雄鹰突击队的三位军事主官立即表态支持。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雄鹰突击队的指挥权,平稳的移交到了赵国威手中。

    赵国威接受任命之后,立即开始新的布防。

    鸡鹿塞的民户已经安全撤离,赵国威让杨成带着连队,到城中设置阵地。文虎的连队以排为单位进行轮休,确保足够的体力应对突发状况。

    赵国威把队部与城头指挥部合并,尽量减少战时通讯员的往返频率。

    雄鹰突击队的人,立即按照赵国威的命令调整布防。整个鸡鹿塞都变成了战场。

    就在鸡鹿塞紧张布防的时候,回到营地的拓跋沙漠汗,也召集各部头人到王帐开会。

    “宇文将军,阵前会面的投石车覆盖,效果怎么样?”拓跋沙漠汗问道。

    “陛下,据观察哨报告:晋军没有伤亡!”宇文靖答道。

    “晋军没有伤亡,你说这怎么可能呢?”拓跋沙漠汗问道:“那么多石头砸过去,就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也能捞上三瓜两枣吧?”

    “陛下,晋军的装备一直遥遥领先!”慕容雪说道:“投石车只不过是晋军的常规装备,雄鹰突击队肯定会对其性能了若指掌。”

    慕容雪的话,让拓跋沙漠汗想起了当年的训练。

    如何躲避飞石覆盖,是南山军校学生的必修课。

    投石车投掷的石弹分为两种:

    一种是实心石弹。这种石弹具有极强的破袭能力,缺点是杀伤半径极小。

    另一种是装填砂石的陶罐弹。陶罐弹碰撞硬物之后就会碎裂。里面的砂石飞溅,可以对敌军造成范围杀伤。只是陶罐弹硬度有限,无法突破坚固的工事。

    拓跋沙漠汗的坚昆军,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使用的石弹为现场采制的实心石弹。

    雄鹰突击队作为晋军精锐,当然可以做到在实心石弹覆盖下全身而退。

    拓跋沙漠汗不再纠结于枉做小人的经历,而是命令宇文靖带着投石车部队出击。

    坚昆大军积极推进,在晋军床弩的射程范围之外,布置三处投石车阵地。

    鸡鹿塞城头的赵国威,透过单筒望远镜,密切的关注着坚昆军的动静。

    “通讯员:目测计算出投石车飞弹的运行轨迹,做好防御反击的相关预案。”赵国威吼道。

    “连长:三处阵地的预估弹点,都已经计算出来了,是否下发前沿部队,请指示!”通讯员林青应声答道。

    “立即通知秦岭!”赵国威不假思索的说。

    “连长,根据你们带回的样品,我发现坚昆军的石弹比较粗糙。预估的数值与实际值,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林青说道。

    “林青,你能确定误差值的具体范围吗?”赵国威问道。

    “石弹的材质过于复杂,又没有特定的规制,我没法判断!”林青答道。

    赵国威知道,林青已经尽力计算了。只不过坚昆军的技术水平有限,石弹的制造也没有一定之规。这给弹点预估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坚昆军的轰炸迫在眉睫,赵国威没有时间等林青重新计算。

    “算了,你去告诉秦岭,让队员们自行判断弹点,随时调整掩体的位置。”赵国威说道。

    这是对雄鹰突击队成员的一道考验,需要队员们在杂乱无章的石弹中,精准判断并做出躲弹动作。

    林青立即赶到秦岭的位置,把坚昆军投石车的问题直言相告。

    秦岭立即做出布置,紧急启用第二套拦截网。

    宇文靖的投石车阵地刚布置完毕,就接到了拓跋沙漠汗的出击命令。

    一号阵地的二十架投石车立即开始工作,二十块飞石划破长空砸向了鸡鹿塞城头。

    “庄主,大事不好,坚昆军的石弹运行没有规律!”负责观察的张辽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问题,忙向刘正禀告。

    “没有规律就对了,你们看坚昆军投石车阵地的后方,就应该明白造成石弹误差的真正原因。”刘正说道:“看来以后南山军校的训练,得增加劣质武器投入前沿战场的风险评估。”

    “是啊!咱们现在的训练评估标准以及参数计算,都是按照晋军的制式装备作为参照物。这对手的武器水平差,反而成了咱们的软肋之所在。”郭嘉说道。

    “文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刘正问道。

    “庄主,没有预案,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了。”张辽答道:“除非让所有的将士,都掌握飞弹运行轨迹的计算方法。”

    张辽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敌方的飞弹达到升限之后,再迅速的计算出落点的位置。

    这既要考眼力,又要考心算能力。

    首先是要判断出每一颗飞弹的升限,然后再借助抛物线原理计算出真正的落点。

    由于坚昆军的石弹制作过于粗糙,导致了每一颗石弹的升限,都会各不相同。误差值也会超出安全范围,从而增雄鹰突击队队员们的阵亡风险。

    刘正觉得,与装备技术水平相差无几的敌人战斗,考验的是指挥官的技术水平。

    然而与装备技术水平差距过大的敌人战斗,则会考验战士们的综合能力。

    看着无数没有规律可循的石弹砸向鸡鹿塞城头,张辽也是心急如焚。

    “庄主,让全军上下都掌握石弹落点的计算方法,这也太强人所难了吧?”郭嘉问道。

    “谁叫咱们的敌人太差劲了,武器装备水平跟咱们的差距太大。”刘正答道:“没有规律,就没有办法设定预案。一切都得临场发挥,不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行吗?”

    坚昆军的投石车轰炸,让刘正看到了晋军的短板——过分依赖战备预案。

    晋军各级参谋人员的存在,的确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指挥失误的概率。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晋军上下的这种依赖,严重的削弱了前线将领的临机决断能力。

    这样的后果很可怕!

    晋军制定预案的参考依据,就是现有的制式装备水平。倘若与势均力敌的对手对抗,倒是可以做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一旦与实力悬殊过大的对手抗衡,那可就大事不妙了。打有准备的仗,就意味着战术思想的呆板,甚至会人为的鼓捣出防御漏洞。

    刘正等人一直游走在战场的最前沿,就是想要找到一个折衷的办法。既可以保证前线指挥员的指挥行为正确性,又需要有理有节的培养前线指挥员的临机决断能力。

    战争需要预判,预判的前提是掌握足够多的敌方资料。

    在刘正看来,赵国威最大的短板,就是不了解坚昆军的真实装备技术水平。

    没有敌方武器装备的技术参数支持,队部就没有办法制定相应的预案。

    “文督将,赵国威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郭嘉大声的问道。

    文鸳也没有想到,对手的装备太差,反而让雄鹰突击队暴露出了短板。

    只是郭嘉已经提出了问题,文鸳只好积极的寻求对策。

    “郭大人:我认为咱们应该分两步走!”文鸳答道。

第909章 临战决断

    郭嘉示意文鸳继续讲述。

    文鸳只好继续讲解:

    增加情报方面的投入,争取了解敌对势力的装备技术水平。

    适当给一线指挥员增加压力,锤炼临战决断能力。

    强化参谋部的职能,提升其战略布局地位,弱化其具体战场的战术指挥。

    “奉孝,告诉伯约,总参谋部不是万能的。掌握战略大局就好了。至于具体的战术指挥,交给一线指挥员就好了。”刘正说道:“雄鹰突击队是一块试验田,就让我们一起见证赵国威等指挥员的临战决断能力吧!”

    刘正终于想通了,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晋军总参谋部过于重视细节,不利于一线指挥员的培养。

    随着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念,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发展空间。

    遥控指挥,实时监控。虽然说有利于高层掌握前线指挥员的真实水平,但是却限制了一线将士的自主能力。

    全方位,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试问有多少一线指挥员,敢于挑战总参谋部的权威。特别是那些竭尽全力争取职务,以改善家族处境的寒门子弟,根本就没有胆量拿家人的前途和命运冒险。

    更何况服从命令听指挥,本就是军人的第一职责。

    鸡鹿塞的战斗仍在继续,刘正却没有心思考虑战场上的事情。

    晋军的不断成熟,意味着战术思想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期。特别是随着总参谋部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大,寒门出身的将士为了搏出头,只能在听命行事一途越滑越远了。

    负责一线指挥的将领不敢担责任,害怕担责任,就会把汇报当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习惯。遇到问题的第一个瞬间,不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而是计较个人得失。总想着怎么做才能避免指挥责任。

    后盾决定胆量!

    这就是寒门子弟难以真正出头的根本原因。

    刘正仔细的查看过晋军的最新编制,发现那些勇敢犯错的青年将领们,其长辈必定是军中高层。至于真正的寒门将领,九成九的表现只能算中规中矩。

    以前的刘正,根本就没有想过那百分之一的寒门将领的去向。

    直到鸡鹿塞大战时,岳贞和秦岭截然不同的表现,才让刘正看到了晋军发展的致命敌人。

    回到阴山别院之后,刘正让郭嘉协助,准备调阅十年内寒门将领的动态资料。

    刘正拿到资料之后,开始认真的翻阅起来。

    晋军一直坚持寒门与世家并重的治军政策。

    在数十万名连、营级别以上的将领之中,寒门将领有三万二千七百人。

    其中有三千三百二十七名寒门将领的行为,称得上是标新立异。

    关于这三千多名寒门将领的去向。

    其中有二十七人,突破了晋军内部的世家与寒门界限,成为坐镇一方的督将。更有三人是镇帅的种子选手。

    这二十七位寒门将领,成了晋军中标杆式的人物。

    四十九名连、营将领由于各种原因被开除军籍,其家人也不再享受军人的福利待遇。

    超过两百人提前结束军旅生涯转业地方,未来的前途算得上是一片黑暗。

    超过一千人被冷藏处理,被转业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至于剩下的那些人,已经在逐渐的边缘化,风险与机遇并存。

    晋军内部还算公平,这才有了一千多寒门将领的苟延残喘,甚至有机会实现逆袭。

    然而这样的崛起比例,让更多的寒门将领选择了听话。为了家族的利益考虑,做一个绝对听话的军人。

    然而乱世并没有结束,听话的寒门将领们,注定不会有多大的发展前途。

    刘正看得心惊肉跳——三万余名寒门将领,真正有能力坐镇协调一方的大将,居然只有一人。

    至于那二十七名督将以上的寒门将领,其中有二十六人都是负责辅助的同级将领,也就是隶属于总参谋部的参谋人员。

    寒门将领没有胆量一言九鼎,这让刘正感到非常的震惊。

    难道在晋军中供职的三万余寒门将领之中,真的就没有天赋异禀大将之才吗?

    想想黄巾大起义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涌现出了典韦,郭嘉,赵云,关羽,诸葛亮等人杰。怎么到了天下即将统一,全民教育逐步到位的今天,寒门将领的崛起之路,竟然比大混乱时代更加的艰辛。

    刘正不敢继续往下想——究竟是世家堵塞了寒门将领的崛起之路,还是寒门将领们自己不争气?

    三万多名寒门将领,居然只有一成敢于挑战现有的军中制度。这是战略僵化,战术呆板的前兆。

    刘正对于晋军寒门将领谢恩的成长经历。

    当时有人称谢恩和文鸳是晋军双杰。

    文鸳是世家子弟,谢恩则是出身寒门。

    两人同期进入南山军校学习,又在扬州军中做了见习排长。

    当时文钦是扬州刺史,早就替文鸳安排好了一切。

    谢恩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一次水寨剿匪,谢恩主动请缨在水里潜伏了三天三夜,最后体力不支晕倒了。

    文鸳带着人按照谢恩提供的情报,一举荡平了水匪。

    大战过后论功行赏,文鸳得了首功。

    文钦怕吃相难看,这才让谢恩得了个辅助之功。

    恰逢军中改制,扬州驻军被分配到了两个教员的名额。

    文鸳和谢恩一起到南山军校任教,并且作为军队改制的第一批次学员。

    文鸳带出了赵国威和拓跋沙漠汗两名尖子。

    谢恩也带出了徐盖和郭猎等人才。

    晋军改制完毕,谢恩与文鸳同时执掌督帅职务。

    长安战役之后,谢恩由于表现出色,到马超的护羌将军府中成了一名主战镇帅。

    文鸳则临危受命组建雄鹰突击队,高职低配做了享受镇帅待遇的督将。

    刘正几乎可以预见——谢恩成为镇帅之后,根本就没有晋升将军的希望。

    文鸳则是作为雄鹰突击队的奠基人,顺利的打破了晋升将军的壁垒。

    刘正没有想到——谢恩拿命拼得的公平竞争机会,到最后还是棋差一招落后于文鸳。

    寒门将领没有资源,或者是说资源有限。赌不起,更输不起,想必就是寒门将领不敢冒险的真正原因。

    家里没有矿,想要豪横也没有那个胆量。

    “庄主,金城情报站消息:刑部的监察员,正在武都的镇帅府中调查谢恩贪污案,你有什么要指示的吗?”郭嘉问道。

    “奉孝,你亲自去一趟,把谢恩活着带到阴山别院!”刘正答道。

    郭嘉离开之后,刘正忍不住的皱起了眉头。

    想不到谢恩还是没有挺住,倒在了钱途上。

    闭目沉思的刘正见张辽进了别院,忙问道:“文远,你为什么不在金钱上动心思?”

    “庄主,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反正我自打记事起,就没有考虑过钱的问题。”张辽答道:“张虎那小子随我,雁门张家不差钱!这才可以全心全意的替百姓做点事。”

    “我明白了——世家子弟的底气就是不差钱!”刘正说道:“寒门子弟的养家糊口,在世家子弟的心目之中,根本就没有印象。”

    钱,成就了世家子弟!

    钱,毁掉了寒门子弟!

第910章 寒门窘境

    一个月之后,郭嘉带着谢恩和贪污案卷宗回到了阴山别院。

    “为什么?”刘正问道。

    “阿母病重,药石无医!”谢恩答道:“作为人子,百善孝为先。取药救母,我不后悔。”

    “续命丹可是战略物资,你也有胆量挪用吗?”刘正问道。

    谢恩低下了头。

    谢恩的第一次伸手,只是单纯的救母。

    可是人一旦有了第一次,就收不了手了。

    谢恩救了母亲,又想着父亲,再后来就是叔伯阿姨。

    随着续命丹源源不断的流出,谢恩的胆子越来越大,到最后靠着倒卖牟取暴利。

    若是武都一直太平,谢恩的案子也不会惊动刑部。

    只可惜身为军人,距离战争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

    在武都抵御蜀汉大军进攻的过程之中,有三名战斗营的都尉受了重伤,急需续命丹救命。

    然而谢恩早就亏空了府库,这府库的大门一经开启,所有的事情就都暴露了。

    参谋长紧急向西平镇帅府申请调拨。

    只可惜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其中战功最大,受伤最重的那名都尉不治身亡。

    谢恩闯下了弥天大祸,更是害了手底下最能打的心腹爱将。

    “也许你第一次朝着战备仓库伸手,有着充足的理由?”刘正痛心疾首的质问道:“但是后面的情况就无法原谅了,简直把晋军的战备仓库当成了私有财产。”

    谢恩说道:“庄主,我一开始只是为了拯救阿母,向战备仓库伸手却没有受到惩罚。渐渐的胆子就大了起来,续命丹的效果实在是太神奇了。我就想着让一个村的人都可以活得更久。再后来村里人的寿命增加了,我又想让他们都过上富足的日子。可是我没有钱,只能倒卖续命丹了。我恨这个世道,为什么不能给每个人都发放一枚续命丹,再让所有的人都过上富有的生活?”

    谢恩的泪,让刘正感觉到了透心的凉。

    文鸳唾手可得的东西,谢恩却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文鸳不需要替家人分担生老病死的压力,谢恩却不得不扛起整个家族。

    文鸳不需要向战备仓库伸手,谢恩为了阿母,不得不滑向罪恶的深渊。

    刘正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目光来审视谢恩。

    为什么寒门子弟的廉洁自律会如此的艰难?

    “奉孝,你说这是为什么?”刘正问道。

    “庄主,人心不足蛇吞象!”郭嘉答道:“鲤鱼跳龙门之后,却迫不及待的想要与神龙比肩。寒门将领脱颖而出之后,就想着与世家拼资源。可是寒门没有底蕴,乱伸手的情况就无法避免了。”

    刘正理解谢恩的难处。不伸手就是不孝,伸手就是不忠。自古忠孝难两全!舍忠存存可以理解,却是国法难容。

    刘正没有理由强令谢恩放弃母亲。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文鸳身上,结果就会截然不同。以文家的底蕴完全可以拿到续命丹的采购份额,根本就不需要家族子弟贪赃枉法。

    “奉孝,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升各级将官的福利待遇?”刘正问道。

    “庄主,即便是提高福利待遇,也是治标不治本。”郭嘉说道:“你能让谢恩养活一家人。可是什么样的待遇标准,才能让他轻轻松松的养活整个里的乡邻呢?”

    郭嘉的问题把刘正给难住了。

    谢恩作为寒门子弟,扛起了太多人的希望。

    寒门子弟的唯一特点,就是能者多劳。至于庸者嘛,可以名正言顺的当寄生虫。

    谢恩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族一百二十八口人的生计。以前战事频繁的时候,他还能靠着军功赏赐养家糊口。

    可是到了镇帅级别之后,军功赏赐的次数屈指可数。

    晋军镇帅主政一方,地位倒是尊崇,俸禄却是固定了。

    谢恩失去了额外的经济来源,却还要担负着养活家族成员的千钧重担。倒卖战略物资的举动就无法避免了。

    在是否继续大规模的使用寒门子弟方面,刘正陷入了进退两难。

    有了谢恩的前车之鉴,让刘正看到了任用寒门子弟的政治风险。

    可是排斥寒门子弟,又会让世家子弟一家独大。世家通过联姻整合成了一个整体,一旦失去了寒门的牵制与约束,就会与梅园争夺晋国的控制权。

    任用寒门子弟,百姓伤不起;任用世家子弟,梅园伤不起。刘正一时半会也无法抉择。世家主导历史潮流,寒门存在的意义,就是迟滞世家改朝换代的速度。

    寒门的力量越大,太平盛世持续的时间就会越长。可是寒门为了增加底蕴的掠夺式发展,又会让梅园陷入信任危机。

    刘正没有办法掌握平衡。

    保住谢恩,就会大失民心;法办谢恩,就会把寒门子弟推向世家阵营。

    一旦世家掌控足够数量的寒门子弟,就会揭竿而起挑衅正统的地位。

    刘正很清楚,一旦谢恩被法办之后,晋军中的寒门将领,就会为了自保而主动投靠世家阵营。

    “奉孝,谢恩的事情影响极坏,你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刘正问道。

    “庄主,咱们这些人崛起的时间太短了。与隐族九姓相比,咱们的劣势十分明显。”郭嘉说道:“依法处置谢恩,就会迫使寒门子弟寻找新的靠山。倘若徇私枉法,百姓就会在世家的引导下揭竿而起。这左右天下局势的人,一直以来都是强大的世家。”

    刘正感觉很难办,处置谢恩的后果是世家会在和平中掌控政局,所有的政策,都会按照世家的意愿进行制定并推广。

    不处置谢恩,就会让贪腐横行无忌,直到不堪重负的百姓,在世家的诱导之下破坏社会秩序。

    “奉孝,你说为什么笑到最后的人,永远都是世家?”刘正问道。

    “庄主,世家唯一的倚仗就是底蕴。”郭嘉答道:“太平盛世做时代先锋,赚取主流发展的利益;乱世的时候,又可以吃老本熬到太平盛世的到来。”

    刘正明白了,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寒门无法应对世家的碾压。谢恩的事情就是明证。

    乱世降临,暴发户式的寒门更会损失惨重。那些在世家诱导下破坏秩序的人,肯定会按照世家的意愿行事。

    这就是所谓的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世家都只会被削弱。实在不行还可以封山自保。寒门底蕴不足,太平盛世需要挣扎求存,乱世也不得不铤而走险。

    谢恩的家族,本来应该是这个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可是家族底蕴不足,导致了贪腐的严重后果。

    谢恩作为寒门的杰出代表,却没有能力,为家族留下万世不易的传承理念。

    “庄主,其实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究竟是让百姓唾弃咱们,还是让世家摘桃子!”张辽说道。

    刘正明白:让百姓唾弃,梅园肯定会遗臭万年;让世家摘桃子,倒还有一线生机。

    寒门不敌世家,刘正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第911章 谢恩的泪

    刘正独自怅望着山清水秀的阴山山脉,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奉孝,让并州刺史张虎在晋阳修筑刑场!”刘正说道:“拟定在一个月之后,公开处决谢恩。”

    “庄主三思!”郭嘉说道。

    “我意已决!”刘正吼道:“即便是成为世家的傀儡,也好过成为寒门贪腐者的帮凶。”

    “那鸡鹿塞的事情怎么办?”郭嘉问道。

    “拓跋沙漠汗已经失了先机,赵国威的能力足以支撑整道防线!”刘正说道:“解决谢恩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郭嘉只好派人传信张虎,同时知会梅园总参谋部,到晋阳城对谢恩进行三方会审。

    郭嘉离开之后,刘正亲自到关押谢恩的房间。

    “谢恩,我现在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刘正问道。

    “庄主不必客套,有什么话就说吧!”谢恩答道。

    “一直以来,你都是寒门将领的杰出代表,为什么要毁掉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刘正问道:“我想知道:在你的心中,世家的核心底蕴究竟是什么?”

    “世家傲立于世的唯一原因,就是拥有大量的资源。世家子弟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从来都不会为资源发愁。”谢恩答道。

    刘正很失望,谢恩这样的寒门将领,就算是身居高位,也无法具备同等世家子弟的战略目光。

    世家的资源只是其次,梅园完全有能力夺走其资源。可是世家的核心思想和灵魂,拥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支持者。即便是诛灭九族的杀戮,也无法摧毁世家的传承理念与文化。

    谢恩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竭尽全力的青史留名。好名声可以成为家族子弟学习的榜样,最后凝聚成家族传承核心并与世长存。

    一个家族能否历经沧桑,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传承核心是否强大。

    霍去病封狼居胥,追亡逐北的经历,给了霍家永恒的传承。天下只要有人,霍家的传承就会香火永续。

    谢恩的贪腐行为,直接断了谢家的根基。

    “你错了,世家的真正核心在于: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有这样做,才拥有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你则会成为谢家的耻辱和绊脚石。”刘正说道:“谢家想要重新建立声威,需要才能胜你千百倍的人站出来。不仅要搬开你这块绊脚石,还需要应对因为你为诞生的那些质疑的声音。”

    刘正告诉谢恩,寒门的根基不稳。一旦倒下了,就需要无数代人付出更大的努力,才有机会重建传承核心。

    张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来以张家的实力,在任何时代都会成为主角。可是张让的贪婪无度,张角的自私自利,直接让张家的根基完全消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张家子弟爱惜羽毛,肯定会引二者为耻。

    张家人失去了共同学习的榜样标准,就是无根的浮萍。

    礼义廉耻的淡化,让张家人彻底的失去了主导历史潮流的机会,只能冒险成为别人的附庸。

    此刻的谢恩也是一样,谢家有了这样的耻辱,就只能寻找一座大靠山,才有机会获得重新崛起的机会。

    谢恩贪腐案,经过晋阳的三方会审之后,形势果然按照刘正预想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在晋阳城外的谢家村,一幕又一幕的悲剧正在不断的上演着。

    原本因谢恩凝聚起来的谢家,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了。

    那些接受谢恩金钱供养的家族子弟,纷纷站出来指责。

    更有人引经据典的唾骂谢恩的父母,说什么三岁看老。不仅竭尽全力的撇清关系,还把污水泼向了无辜的老人。

    谢恩的父亲挡不住流言蜚语的刺激,选择了结束生命。

    兄弟姐妹们也受不了同村人的鄙视,纷纷逃亡他乡。

    谢家就这样垮掉了,谢恩更是成了家族的禁忌。

    谢母忘着空荡荡的宅院,忍不住的老泪纵横。她也想过寻死,却又担心谢恩在黄泉路上孤单,于是就决定进城。

    谢恩受刑当天,围观的百姓很多,却没有人活祭。

    谢恩的部属,由于战斗营都尉的死有了心结,不愿意再见。他的旧友,更怕担上一丘之貉的骂名而拒绝现身。

    文鸳带着酒菜出现了。

    “怎么,你也是来看我笑话的,对吗?”谢恩问道。

    “谢恩,你混蛋!”文鸳吼道。

    “骂得好!”谢恩哭道:“我一开始只不过是想要救母,后面就收不住了。即便是重头再来,我还会走上老路。寒门将领的苦楚,永恒无解。”

    “你我公平竞争,更是响当当的当世双杰!想不到你却倒在了金钱问题上,叫我情何以堪哪?”文鸳吼道。

    “世家不缺资源,只要有想法就敢尝试。寒门经不起折腾,想法太多只会害人害己!”谢恩说道:“世家可以主宰一切,寒门要么在对抗中消亡,要么在成为附庸之后苟延残喘。”

    文鸳表示无话可说。

    “加入文家,可保不死!”文鸳说道。

    “不可能!”谢恩说道:“为了寒门的未来,我必须要以死谢罪。更何况庄主对我有恩,我不能继续祸害梅园。”

    文鸳笑了。他不是一名合格的说客。文家的招揽计划落空了。

    谢恩不死,不仅晋国法律的地位会受到挑战,百姓们还会把审判不公的矛头直指刑部和梅园。

    文家只不过是世家与梅园对弈的一枚棋子。

    梅园不会让谢恩活着,文家的举动,其实是逼迫兴汉军情报部实施暗杀。

    刘正早就看穿了世家的布置,提前警告过文鸳。

    谢恩的拒绝,让文鸳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刘正虽然说并没有手段对付隐族九姓,但是却有太多的办法对付世家边缘的文家了。

    文鸳不敢拿文家冒险,既不能得罪世家团体,又不敢与刘正唱反调。

    谢恩的拒绝,让文鸳欠下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文鸳离开之后,刑场中心位置显得格外的宁静。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走到谢恩的身边。

    “阿母!”谢恩哽咽道。

    “儿啊,你苦心孤诣维持的谢家散了,我就来找你了!”谢母哭道。

    谢母从怀里捣出一块发黑的馍馍,递到了谢恩的嘴中。

    谢恩咬下了一块,却发现难以下咽。原来过惯了好日子,再过回苦日子竟然比死还要难受。

    “阿母,孩儿吃不下!”谢恩哭喊道。

    “不行,你必须要吃光!”谢母吼道:“这是当年把你从鬼门关抢回来的那块馍馍。现在你就要走了,吃完这块馍馍,也算是有始有终!”

    谢恩无奈,只得强行把发黑的馍馍塞入口中,咬紧牙关避免碎屑洒落。

    时辰已到,开刀问斩。

    谢恩人头落地的时候,馍馍的碎屑变成了红色。

    谢母捧着谢恩的脸,步履蹒跚的离开了刑场。

    “庄主!”郭嘉喊道。

    “人死债消,请尊重一位伟大的母亲!”刘正说道。

    整条道上的百姓,自动分立道旁,目送谢母离开。

    “国法无情,警钟长鸣!”文鸳突然喊道。

    “国法无情,警钟长鸣!”观刑的百姓齐声高呼。

第912章 酒泉糜照

    “庄主,为什么要这样做?”郭嘉问道。

    “我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记住这一刻的场景,听一听谢母的哭声。”刘正说道:“告诉所有的官员们——为了母亲,请奉公守法!”

    刘正也知道这样的决定很不近人情,可是为了警示百官,他不得不这样做。

    谢母的遭遇很可怜,然而又有谁替那位牺牲的战斗营都尉的父母想过呢?

    谢恩的贪腐,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谢家,而是千千万万个家族。甚至是晋军的敢战之心。

    续命丹是晋军将士最坚强的后盾。然而却被谢恩捅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眼。会有多少人担心伤了没得治?

    刘正不敢想象,也无法想象。

    谢恩的故事结束了。晋国明知道大范围的任用世家子弟,其实是饮鸩止渴。然而为了百姓,梅园别无选择。

    刘正宁愿与世家明争暗斗,也不想牺牲百姓的核心利益来培养寒门将领。

    寒门将领没有维系家族传承的核心精神,根本就没有办法抵御权力的诱惑。

    刘正调阅了晋国历年来在钱财方面出问题的官员,发现其中有九成以上都是出身寒门。

    也许更多的人是迫于无奈,可是贪了就是贪了。百姓的苦难,并不会因为贪腐官员的不得已而宣告结束。

    正在这个时候,马超又派人送来了凉州方面的最新情报:

    张掖郡守韩冲,违制挪用督将府的战略储备粮。

    刘正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又是一出寒门官员的故事哪?

    “庄主,都准备好了!”郭嘉走到刘正的身旁,小心翼翼的说道。

    “奉孝,你说为什么寒门官员,总是会在钱粮上出问题呢?”刘正问道。

    “庄主,咱们当初也经历过缺钱缺粮的岁月!”郭嘉答道。

    “的确,当时的咱们靠的是劫富济贫!”刘正说道:“只不过富总有劫完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富也变成了贫,咱们就劫无可劫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郭嘉说道。

    凉州旱灾,张掖是重灾区。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

    刘正一行人抵达张掖之后,就开始明察暗访。甚至是化妆成灾民亲自体验生活。

    郭嘉怒了。他原以为韩冲挪用大批军粮之后,张掖百姓可以吃顿饱饭。可是触目惊心的情况,就是清汤寡水,基本上看不见什么米粒儿。

    粮食去哪里了?

    刘正一行人心想,酒泉同样是灾区,也许可以从中得出一些特别的启示。

    刘正决定:暂不对张掖郡守韩冲兴师问罪,而是过郡不入,先到酒泉了解情况。

    “庄主,酒泉郡守,就是糜氏集团的继承人糜照。”郭嘉说道。

    “奉孝,咱们走吧,去酒泉拜访一下大粮商!”刘正说道。

    刘正一行人进入酒泉之后,发现当地百姓居然没有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四处都是干得热火朝天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的状况,根本就不存在。

    更让刘正等人惊奇的是,沿途的工地上有七成以上的工人都是羌人百姓。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是主动参加劳动。

    “庄主,我觉得很奇怪。糜照弄的这些工程,几乎是重复建设,这不是浪费资源嘛?”郭嘉问道。

    “奉孝,你这话就说错了。”刘正说道:“对于那些正在劳动的工人来说,就是一份工作机会,一份养家糊口的前程。倘若没有这样的重复建设,这一路之上碰到的数十万工人,又该做什么呢?”

    郭嘉总算是想明白了——每一个工程的立项,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计问题。

    同样受灾的张掖,却没有酒泉这边的重复建设。

    糜照的重复建设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却让酒泉的百姓安居乐业。这在刘正看来,就是功大于过。

    刘正等人不再停留,直接到治所去找糜照。

    “糜郡守,你是用什么办法让酒泉的商人们参与重复建设?”郭嘉问道:“要知道这样的反复,根本就无利可图!”

    “郭大人,我以糜氏集团的名义组织酒泉商人参与工程。虽然说不能赚钱,甚至会赔本,但是却拥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为更深层次的合作创造了条件。”糜照答道。

    刘正明白,糜照这样的合作模式。既保证了酒泉商人的利益,又拓宽了糜氏集团的商路。这就是双赢的格局。最终受惠的人,依旧是酒泉百姓。

    酒泉的赈灾模式,让刘正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反观张掖的情况,就让人觉得韩冲的尸位素餐。

    刘正等人直接赶到韩冲坐镇的赈灾点。

    “韩郡守,你别告诉我说:你不知道酒泉的情况?”郭嘉怒道。

    “郭先生,酒泉毗邻张掖,我当然清楚那边的事情。可是我没有办法进行复制。”韩冲答道。

    “为什么?”马超问道:“难道是糜照有私心,不愿意与你分享成功的经验。”

    “答案很简单——我没钱!”韩冲说道:“我没有办法让张掖商人获得更多的利益,就没有办法启动收益低于投入的工程。”

    刘正一听就明白了——张掖的生产链遭到了破坏。凉州大灾,直接导致了大量的羌人百姓涌入城市寻找生计。

    韩冲没有能力组织资源上马更多的工程,就只能任凭那些羌人冲击原有的产业。

    这样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失业。到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从而压榨了张掖的最后一丝元气。

    施粥赈灾,灾民越来越多。张掖越来越穷,就只能打战略储备粮的主意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掖商人的进货成本越来越高。由于韩冲的强势,直接导致了不愿意亏本的张掖商人关门歇业。大家一起挨饿!

    刘正等人所见识的张掖,物价倒是没有上涨,只是有钱也买不到生活物资而已。张掖商家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只能集体缺货。

    韩冲没有能力学习糜照,就只能委屈张掖百姓了。

    马超很生气,立即让人收监韩冲。

    “奉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是寒门官员的真实写照哪?”刘正叹道:“有钱,糜威可以任性;没有钱,韩冲就只能认命了。”

    郭嘉也替韩冲感到惋惜,更替刘正的挣扎感到痛苦。

    经过多方查探,韩冲是一名清官,却称不上能吏。

    然而挪用战备军粮的事情,又触犯了国法,刘正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韩冲。

    “庄主,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凉州的赈灾问题,至于处置如何韩冲,可以在以后再讨论嘛!”郭嘉说道。

    刘正接受了郭嘉的意见,与马超讨论一番之后,决定晋糜照为凉州刺史,全面主持三郡赈灾事宜。

    糜照临危受命,直接派出糜氏集团的代表赶赴三郡。用酒泉模式号召三郡商人积极参与,大范围的上马惠民工程。

    韩冲做不到的事情,糜照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完成了。

    刘正很佩服糜照的效率,再拿韩冲与之比较,更是货比货得扔。

    凉州的灾情得到了控制,刘正与马超讨论起了韩冲的问题。

    “庄主,韩冲是好人,却没有能力替百姓做好事,用之无益!”马超毫不留情的说道。

    “庄主,好心办坏事,造成的影响更坏,危害更大!”郭嘉说道。

    刘正犹豫了。处置一个韩冲很容易,可以寒门出身的官员,几乎都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悲剧,不断的上演着,难道所有的寒门官员都要弃而不用吗?

    刘正此刻没有答案,也不敢有答案。

    马超坚决要求严惩韩冲,挪用战备军粮,就是在挖晋军的根基。

    护羌将军府肩负保境安民的重大责任,对于破坏军队战斗力的行为零容忍。

    刘正难以抉择!

第913章 寒门委屈

    “庄主,留韩冲一命吧!”郭嘉说道:“去官罢职,永不叙用!”

    “奉孝,你去通知糜照,就这么办吧!”刘正说道。

    糜照奉命处置韩冲,没过多久又回来了。

    “庄主,韩冲求见!”糜照低声的说道。

    “见之无益,不如不见!”刘正怅然若失的呢喃说。

    糜照只得再次出去,只是没能说服韩冲。

    刘正无奈,只得同意召见。

    “庄主,寒门委屈!”韩冲跪地大哭,哽咽着说:“没有钱,不是我的错。”

    “寒门委屈!张掖百姓就不委屈了吗?”刘正吼道:“政事堂把数十万百姓交给你,你却没有能力照顾好他们,你有什么脸面诉苦?我承认你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好官。政事堂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保护一方百姓的好官,而你根本就做不到。”

    刘正明白了——像韩冲这样的好人,政事堂根本就用不起。张掖数十万百姓的流离失所,就是任用好人的代价。

    实践证明,政事堂需要的是有能力保护一方百姓的能吏,而不是韩冲这样的好人。

    谁能保护百姓的根本利益,就是刘正需要的人才。

    像韩冲这样的人,只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一旦管事,就会让百姓受苦。

    刘正也想削弱世家,可以填补空白的寒门不堪大用,所有的计划都是一场空。

    世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其族人拥有共同的理想。寒门子弟底蕴不足,无力抵挡权力的诱惑。

    自古忠孝难两全,说的就是寒门子弟。

    世家子弟的使命,就是守护祖宗的荣光。

    寒门谢恩救母而枉法的事情,不可能发生在世家子弟身上。

    韩冲与糜照的政绩对比,让刘正看到了任用寒门子弟的风险。

    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导致两面墙都保不住。

    韩冲的罢职,刘正很伤心。可是任用糜照对凉州百姓有利,任谁也无法拒绝带给百姓幸福希望的人牧守一方。

    “庄主,这不公平!”韩冲大哭道:“我要是有糜照那样的资源,肯定会比他做得更好!”

    “这话,你应该去跟张掖受灾的百姓们说的。”刘正说道:“不过在我看来,你的承诺根本就不值钱,甚至比不上百姓碗中的一粒米。”

    刘正也想给韩冲公平,可是整个晋国实在是太大了,仅凭国库的实力,根本就没有能力赈济天下。

    糜照的上位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可以让凉州百姓吃饱饭。

    刘正可以给韩冲发好人卡,可是再多的好人卡,也无法让受灾的百姓安居乐业。

    让百姓在挨饿受冻中支持韩冲留任,刘正也开不了这个口。

    韩冲面对质问无言以对,只得低下了高贵的头。

    刘正并没有收回成命,而是让韩冲到北山大学教书。

    解决了凉州的问题之后,刘正回到了阴山别院。

    “奉孝,咱们真的就没有办法牵制世家了吗?”刘正问道。

    “庄主,其实我觉得世家也有着积极的一面。就拿凉州赈灾的事情来说,糜照的施政效率明显就高过韩冲。”郭嘉答道:“也许世家会有瑕疵,咱们可以慢慢的引导嘛!只要是把百姓的幸福摆在第一位的世家,就是好世家。”

    郭嘉坦言: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从三皇五帝到隐族九姓,都是华夏的脊梁,也是传承久远的主流世家。他们完完全全的撑起了一片天空,留下了不朽的灵魂核心。

    世家撑起了华夏,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繁荣使命。

    轩辕家的创业与守护;东方家的开启民智,南宫家的商行天下,西门家的开疆拓土。四方大姓,轩辕为尊;华夏沉浮,一言九鼎!

    刘正也觉得压制世家吃力不讨好,改为引导世家就简单多了。

    凉州糜照,就是刘正在治国领域的新型探索。

    韩冲在凉州赈灾期间的表现,让刘正对启用寒门子弟治理地方心存顾虑。

    刘正没有办法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受苦。

    任用糜照也许会后患无穷,可是任用韩冲,百姓根本就无法度过灾难。

    刘正决定转变对世家的态度,对于那些传播正能量的世家,可以适当的解除限制。

    五相制度和三侯俱乐部,其实已经确定了晋国的战略方针。只不过刘正有意打压世家,提拔寒门。这才导致了世家的若即若离。

    经过了凉州的事情,刘正也想通了。

    无论是谁,只要把百姓利益摆在首位,就可以获得与之匹配的身份地位。

    世家子弟有能力替百姓做事,弃而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正在这个时候,张辽从外面走了进来。

    “文远,鸡鹿塞的战事进行得怎么样了?”刘正问道。

    “庄主,赵国威和雄鹰突击队已经退回雁门关休整。”张辽答道。

    说完,张辽取出了完整的战报交给刘正。

    鸡鹿塞之战,历时三个月。

    只是两军交战期间,短兵相接的次数屈指可数。

    刘正也无法获悉拓跋沙漠汗的真正意图。

    倒是张辽提醒了刘正——草原民族南下侵掠,一向避实就虚。

    晋国把赵国威摆在鸡鹿塞,就是告诉拓跋沙漠汗——晋军的防线无懈可击。

    坚昆军攻打鸡鹿塞,多为试探性进攻。负责进攻的独孤衍,不能理解浅尝辄止的战斗方式,于是就质问拓跋沙漠汗。

    “独孤衍将军,你说咱们坚昆国铁骑此番南下,是来发财的,还是来死人的?”拓跋沙漠汗问道。

    “陛下,末将驽钝,亦知勇士的性命胜过一切!”独孤衍答道。

    明白了拓跋沙漠汗的战略意图之后,独孤衍不再主动求战。

    鸡鹿塞易守难攻,雄鹰突击队又是晋军新成立的精锐部队。

    独孤衍可不愿意独孤部的勇士主动求战,到雄鸡鹿塞的城墙下碰得头破血流。

    刘正到晋阳审判谢恩,全面整顿晋军的纪律。随后又赶赴凉州指导救灾。

    拓跋沙漠汗也想突破鸡鹿塞,到朔方地区发一笔横财。

    然而赵国威的布置天衣无缝,坚昆军也没有一拼到底的勇气。

    拓跋沙漠汗永远记得父亲说过的话——草原勇士成长不易,哪怕是以一换十,索头部也是伤不起的。想当年鲜卑八部带甲百万,却在晋军的铁甲面前化为乌有。如今索头部之势不及并州地方,再不知爱惜勇士性命,后果就会很严重。

    三万坚昆军攻打鸡鹿塞,完全有能力一鼓而破。可对手是赵国威和雄鹰突击队。拓跋沙漠汗也怕等仗打赢了,坚昆国就无兵可用了。

    雄鹰突击队倚托坚城固守,还有着赵国威的指挥。这样算下来的话,坚昆军想要破关,得做好伤亡万人的心理准备。

    拓跋沙漠汗估算了一下,以草原妇女的生育能力,十年之内也无法恢复元气。

    在晋国横扫大草原之前,草原部落会劫掠大量的汉人妇女,充当生育的主力。

    然而王林和霍峻的存在,坚昆国已经无法劫掠人口了。失去了汉人妇女的补充,坚昆国的孩童出生率急剧下降。

    拓跋沙漠汗不进不退,就是为了等待刘渊三父子大战的最后结果出现。

    刘正看完战报之后,决定主动出击,把拓跋沙漠汗的大军打回漠北。

第914章 铁血战歌

    “庄主,这拓跋沙漠汗不进不退却又引而不发,咱们就没有办法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对付刘豹和刘泉。并州百姓人心惶惶,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拖了。”张辽说道。

    刘渊父子混战,不仅让并州的汉匈对立情绪重新抬头,还让习惯了安逸的人们无所适从。

    根据张虎整理出来的材料,持续半年之久的战事,让并、凉二州的所有行业都受到了影响。

    “文远,你觉得咱们现在去救刘渊,南匈奴人会感激涕零吗?”刘正问道:“一个不能全心全意支持咱们的族群,凭什么享受晋国繁荣衍生出来的福利?”

    “庄主,您曾经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辽说道。

    “这我知道!”刘正说道:“我所说的百姓,是指那些完全认可晋国并为之奉献的人。至于那些不愿意接受晋国法律约束的人,晋军不存在保护的义务。”

    张辽听了刘正的话,虽然说打心眼里觉得言之有理,但是却苦了百姓。

    守护并州的理想已经深入到了张辽的灵魂之中,为了说服刘正,他决定再努力一回。

    “庄主,依我看来,承认且接受汉制,就可以成为汉人。咱们可以用汉律约束新附之民,用汉礼教化新附之民!”张辽说道。

    南匈奴内乱,雁门关一带的百姓受到的影响最大。张家作为雁门郡的定海神针,利益损失已经超出了可以承受的极限。

    张辽为张家计,无论如何也得说服刘正主动平息南匈奴内乱。

    只是拓跋沙漠汗的坚昆军,就在鸡鹿塞之北安营扎寨。晋军想要介入南匈奴人之间的战争,必须要解决坚昆国的威胁。

    刘正望着张辽,沉默了很久,才下定了决心:

    文鸳和雄鹰突击队结束休整,赶到鸡鹿塞备战。

    镇帅徐盖率部到鸡鹿塞南面的开阔地安营扎寨,等待阴山别院进攻的命令。

    镇帅吕猛率部到雁门关集结,会同龙城镇帅王林的主力,准备直插漠北,争取切断拓跋沙漠汗的归路。

    与此同时,鸡鹿塞北面的坚昆军大营,拓跋沙漠汗也在召集众部落头人开会。

    “陛下,我等兵临鸡鹿塞三月有余,只是空耗粮草却无所进益,不如返回坚昆国?”独孤衍说道。

    “独孤将军,咱们只是看在刘豹提供的粮草,勉为其难的牵制晋国大军,并不是拿坚昆国的勇士替南匈奴人火中取栗。”拓跋沙漠汗大声的吼道:“我希望你拎得清,不要空耗部落的勇士。”

    拓跋沙漠汗的话音刚落,慕容雪就跌跌撞撞的滚进了王帐。

    宇文靖上前一步,恰到好处的扶稳了慕容雪。

    拓跋沙漠汗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训斥,慕容雪率先取出了一份加密情报。

    宇文靖看完之后,一言不发的递给了拓跋沙漠汗。

    拓跋沙漠汗挣扎了两分钟,最后还是命人把情报交到了独孤衍的手中。

    “你们都看到了,有什么想说的吗?”拓跋沙漠汗问道。

    “陛下,在雁门关休整的雄鹰突击队已经启程,用不了多久就会赶到鸡鹿塞。”慕容雪说道:“我们必须要定下计策:战,提前抢攻鸡鹿塞;走,就得连夜启程,以免龙城的晋军切断咱们的归路。”

    独孤衍以为,坚昆国既然已经出兵,就得打出威风。坚持要与晋军打一仗。

    宇文靖倒是无所谓,选择了中立。

    慕容雪掌管情报,深知晋军的战略意图,力主大军退回漠北,以大自然之力迟滞晋国的步伐。

    “李钢将军,本王一向待你李家不薄,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拓跋沙漠汗问道。

    “陛下,咱们在鸡鹿塞拼命,有什么好处吗?”李钢问道。

    拓跋沙漠汗明白了,坚昆军拿了刘豹的钱财,已经拖住晋军三个月了,没有必要再流血牺牲。

    独孤衍坚持要试探晋军,主张打破鸡鹿塞坚不可摧的神话。

    坚昆军主意未明,拓跋沙漠汗也不敢轻言撤军。

    两天之后,刘豹承诺的最后一批粮草运抵坚昆军大营。

    拓跋沙漠汗立即传令撒退。

    只是吕猛的主力已经插入坚昆军后方,拓跋沙漠汗动弹不得。

    鸡鹿塞,赵国威赶到队部。

    文鸳立即宣布命令,让雄鹰突击队主力攻打慕容雪的部落。

    岳贞和秦岭带兵偷袭坚昆军投石车阵地。慕容部落的两百名勇士战死沙场。

    幸存者逃回大营之后,立即向慕容雪哭诉。

    独孤衍觉得慕容雪没有尽力,于是就反唇相讥。回到驻地之后,依旧对慕容部的胆怯嗤之以鼻。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浑身是血的壮汉爬到了独孤衍的面前。

    独孤衍仔细一瞧,正是负责警戒的独孤诚。

    “大人,晋军连长文虎突袭,三百勇士一战而溃!”独孤诚哭道。

    “独孤诚,你是怎么搞的。据我所知,文虎的麾下只有一百五十人的编制。就算是一齐上阵,独孤部的勇士也是二打一。更何况还有你这个部落第二勇士带队,区区一个文虎还解决不了吗?”独孤衍厉声问道。

    独孤诚吓得不敢说话了。刚经历的那场战斗,他根本就没有勇气说出口。若是败在文虎的刀下,他也不至于这般绝望。晋军的五名普通士兵,结阵而战居然顶住了他。

    文虎没有了限制,大刀劈砍,如入无人之境。

    独孤诚的阵形,如同纸糊的一般碎了。

    雄鹰突击队的杀戮模式,让独孤诚体会到了绝望的滋味。

    晋军改制之后的战斗力,已经超出了独孤诚的想象。独孤部的勇士猝不及防,一次攻防战就损失了一座营垒。

    “大人,晋军的战斗力,不是现在的咱们可以抗衡的。”独孤诚哭诉说:“撤吧!再不走的话,坚昆国就没有独孤部了。”

    独孤衍无奈,只得主动前往王帐找拓跋沙漠汗,提出了撤军的请求。

    慕容雪并没有落井下石,让独孤衍觉得无地自容。

    拓跋沙漠汗倒是想趁机削弱独孤部的力量,却又害怕引火烧身。毕竟索头部才是此次南下的主力,晋军没有理由专攻偏师。

    独孤衍见拓跋沙漠汗同意了撤军的请求,总算是彻底的松了一口气。

    慕容雪提醒独孤衍说:“独孤大人,你们千万要小心雄鹰突击队的突破速度,撤退的时候必须要留足殿后的部队。”

    拓跋沙漠汗怕独孤部的人阳奉阴违坏了大局,同时也为了彰显索头部的大仁大义,派出精锐力量协助独孤衍的人断后。

    坚昆军终于撤了。

    赵国威和文虎呈钳形攻势,像是一把剪刀,不断的修剪拓跋沙漠汗的枝节。

    文鸳见雄鹰突击队已经在城外站稳了脚跟,立即通知后面的徐盖全面出击。

    赵国威带着雄鹰突击队打掉了坚昆军的战心。徐盖的全面进攻,让拓跋沙漠汗如坐针毡。

    慕容雪坚持雄鹰突击队的战斗力只是个例,坚昆军完全有实力与徐盖的大部队硬刚。

    独孤衍不敢冒险,宇文靖不想冒险,拓跋沙漠汗则是怕害人不成反受其乱。

    这场由雄鹰突击队主导的击破战,徐盖的边鼓敲得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635/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使命最新章节! 作者:开先洞人所写的《兴汉使命》为转载作品,兴汉使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使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使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使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使命介绍:
科技进步,基因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MK基因研究基地在比对唐代古尸与汉代古尸基因时发现:唐代古尸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为了探寻基因变异的真正原因,助理研究员刘正乘坐兴汉1号穿越时空,前往汉代。由于电磁风暴的突然爆发,时空机发生故障,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且看刘正在群英荟萃的架空三国里收赵云,战吕布,劝贾诩,得郭嘉。勇斗豪强世家,开启兴汉使命!
为华夏打下一座铁桶江山,让汉字大旗成为永恒。兴汉使命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使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使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