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魔界狂想曲TXT下载魔界狂想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魔界狂想曲全文阅读

作者:名为绅士     魔界狂想曲txt下载     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二七零章 教学

    鸡毛族族长明显充满了兴趣。麻料植物他也认识,用它们纺出的线居然能够换到铁质箭头,非常划算。

    这种箭头有多锋利,他是见到了。

    接着马林开始教更难的东西,那就是‘四根棍子蹬腿织布法’。

    用四根棍子织布。

    马林先向他展示提线棍,然后开始向四根棍子上排纵线,由‘大树’帮忙。

    他连续几次指向一块布,说明自己现在忙活的就是织布,希望鸡毛族人能够认真的观察,然后学会织布。

    排线的原则是,每相邻两根线中,一根要从提线棍上吊着的线圈中穿过,一根要从旁边穿过。

    一米多宽的棍子上吊着三百多个线圈。

    这样子排线的过程会非常累,但是织出的布会比较的细。

    结果排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了傍晚。

    非常累人。

    为了提高演示的效果,马林表现的特别勤劳、用心。

    中间很少休息。

    也确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他排到半截的时候,鸡毛族的族长便感到手痒,于是马林便拿了那个专门纺织麻布口袋的提线棍给他,让他把粗麻线给排好。

    马林生怕这些原始人失去学习的热情,所以硬是在晚饭之前把纵线给排好了。

    累坏了。

    尤其是腰。

    他一声不吭。

    ‘小树’等人也从外面回来了,带着一种适合制作弓身的树枝以及一篓子陶泥。

    吃完晚饭,马林的伙伴有的教鸡毛族人怎么烧陶,有的教怎么制作弓箭。

    马林则是要把‘四根棍子蹬腿织布法’给演示完整。

    三百多根纵线排好,用卷线棍把接近二十米长的线都给卷了起来。

    接着坐好,用脚蹬着卷线轴,把纵线都给蹬直。

    接着把提线棍给提起来,于是有一半的纵线被提了起来,与另外一半形成了高度差。

    然后手动从两层纵线中间穿一根横线。

    接着把提线棍放下去,蹬腿,压线棍会把原来在上方的纵线给压到下方,于是又形成了一次高度差。

    然后又能从两层纵线中间手动穿一根横线。

    下面提一次提线棍,就穿一根横线,压一次压线棍,也穿一根横线,如此反复,横线就越穿越多,实现了连续的编织。

    如果横线不齐整,可以用打线尺把横线给打直,压紧密。

    他织着织着,鸡毛族就有人看懂了。

    马林也向他们示意,织出来的布可以拿去金水村进行交换,既能换到铁器,又能换到兽皮、肉类、种子、粉条之类的东西。

    粉条有多好吃,他们都尝过了。

    当下就对纺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至于布怎么做衣服,马林不打算现在讲。

    他喊了一个兴趣最浓厚的人接过他手中的这些棍子和线,把布继续织下去。

    他教的极为耐心。

    与鸡毛族人沟通是极为吃力的事情,双方语言不通,而且原始人在很多方面跟现代人不一样。

    快到深夜的时候,族长过来问他提线棍是怎么制作的。

    于是马林又开始演示制作提线棍。

    他觉得这一下午加一晚上功夫已经成功教会了族长以及另外几名鸡毛族人怎么织布。

    织布相对较难。

    而烧陶、制作弓箭都简单很多。

    就算是没有铁箭头,用燧石、木头也可以制作箭头,杀伤力还可以。

    拥有弓箭之后狩猎的难度至少会降低十倍。

    日后鸡毛族人应该不用担心猎物问题,他们的地盘还是挺大的。

    双方虽然语言不通,气氛却越来越友好。

    马林的心情越来越放松。

    晚上他们十一人都住在帐篷里,鸡毛族人都住在山洞里。

    接下来一天,马林便跟随着鸡毛族人在周围地区寻找资源。

    走的非常累。

    非常幸运的抓住了一只落单的母羊和它的小羊羔,这两个很容易驯养。

    因为语言不通,所以马林难以向他们说明清楚驯养羊群的重要性。

    再接下来一天,鸡毛族人想去金水村拜访。

    于是马林的小队中就分出了四人带着四名鸡毛族人前去金水村,他们可以前去瞧瞧那里有什么他们想要的东西,顺便把在鸡毛族这里交易到的东西都带回家。

    马林与其余六人继续在鸡毛族的地盘寻找资源。

    鸡毛族之所以能够养活四十多人,是因为他们会种植薯类、辣椒和水果。

    这算是非常难得了。

    他们的薯类非常容易种植,不需要怎么照顾,春天埋下地,日后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刨几块回家吃。

    马林又发现了几种蔬菜,值得移栽回金水村。

    但是很遗憾,在附近没找到金属。

    他们必须返回金水山继续寻找金属。

    发现鸡毛族是这趟出门最大的发现。

    与金水村建立联系的人口又多了四十三人。

    现在与鸡毛族人语言不通,所以难以进一步打听消息。

    比如说,马林很想知道鸡毛族定居点南边是否存在更多的部落。

    不管怎么说,能够发现穿过金水山的道路,这算是重大发现。

    此外发现了那种毛很长的矮种马,这也是重大发现。

    马林很想活捉几只回去饲养。

    但是鸡毛族人不答应,对它们极为重视。

    马林想捉这种马,就得用物资进行交换。

    要价太高,马林暂时没有兴趣。

    在金水山探矿,这份工作非常的辛苦。

    爬高上低的,山势又险峻。

    马林先后两次在山沟里见到含有铁的石头,但是含量都太低,而且都是单独一块,怎么挖都找不到矿。

    鸡毛族的人对他们做的事情充满了好奇,也乐意来帮忙。

    向东走了三天,爬过很多道山脊,下过很多道山沟,砸开过很多块石头。

    一直都没有什么收获。

    马林实在是累的够呛。

    最近他的攀爬能力也有不少的提高。

    但是找不到矿实在是令人着急。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晚上他都是睡在麻皮口袋上,口袋下方铺着干草。

    鸡毛族过来的四个帮忙的人也有自己的麻皮口袋可以用于睡觉。

    马林已经挺满意了,麻皮口袋怎么都好过直接睡干草。

    山里有一些非常珍贵的植物,马林不认识,却知道它们肯定都是好东西。

    连续找到了多个蜂巢,除了吃到蜂蜜,也把蜂蜡给收集了起来。

    陆续刮到多种不知道成分的化学物质。

    马林也不敢胡乱做实验。

    山里的生态其实非常复杂。

    又向东南方向走了两天。

    山真是又高又险。

    马林走坏了两双鞋子。

    他的队友都积极性不高,而他一直坚持继续寻找下去。

    然后到了一片山谷。

    见到了很大一片含有很少一些铁的石头。

    从外面就能够看到里面含铁。

    砸开后能够看到很小块的含有大量杂质的铁。

    马林试图向石头下面挖,想找到含有更多铁的岩层。

第一二七一章 思考

    但是挖不动。

    这算是找到铁了么?

    马林不清楚。

    从眼下这些石头中确实可以提取一些铁出来。

    比化学法炼铁容易一些。

    但是这里距离金水村路途比较远。

    背着炼好的铁回金水村需要花费七八天。

    至于在这里炼铁一天能够产多少。

    如果有七八人在这里忙活,马林觉得一天能够产出七八十斤铁。

    想把这些铁给背回金水村占用不少劳动力。

    综合起来,开采这里的铁还不如金水村现有的做法合算呢。

    这是马林所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果他继续向山里探索,说不准能够找到富铁矿,但是运输它们的人力成本太高,还不如就在金水村那里用化学法慢慢的从黏土中提取铁。

    马林坐在地上叹气。

    他确实是找到了一定量的铁,但是这里不适合进行开发。

    大家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改善。

    这一番努力几乎没有带来多大的用途。

    马林被累的够呛。这几天不仅身体疲劳,精神上也高度疲劳。

    他队友们倒是在开心的砸着那些石头,收集着里面的铁。

    马林坐着,试图更进一步思考这件事。

    如果他在非常偏远的地区发现铁矿,它们难以立马就发挥价值,因为人力成本太高,而他们最缺少的就是人力。

    而想在聚居点附近找到露天铁矿,这太看运气。

    但是除了铁矿,他还希望找到别的矿。

    像是煤矿、石油矿,要是能够找到一处也会很令人开心。

    可问题同样在于,他并不拥有探矿的知识,更没有什么设备。

    就这样子两眼一抹黑想找到煤矿和石油矿,纯粹是白日做梦。

    那么又来了一个问题,如果他继续向东南走,而且发现了铜矿,含铜量比较高的那种矿脉,是否有开采的价值呢?

    他认为价值是有的,原因是他的炉子虽然无法把铁给熔化成铁水,却能够把铜给烧成水,然后便可以进行浇铸。

    然后他们就可以拥有铜碗,铜制刀剑,铜制容器。

    它们的用途跟铁完全不同,可以作为生活的补充。

    所以如果能够发现,那也能够给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善。

    只是离他的期待还是会差一些距离。

    他希望自己能够早点制作钢铁机械,却没有那么多铁。

    如果他真的能够在东南方向发现富铁矿,那么是否有必要把更多人口给聚集过来,从事炼铁工作?

    问题在于,他并不知道怎么炼钢。

    他知道存在百炼钢这么一种东西,把生铁与熟铁混合起来,反复锻打,对双方的碳进行平均,然后就能够生出钢来。

    有了钢之后呢?

    他可以反复的进行实验。

    也许需要花费无数时间才能掌握其中的关键。

    再然后才能生产出钢来。

    这有什么意义?

    这种钢至少可以用于制作刀具。

    现在他们狩猎的时候与野兽近身战斗,首选长矛,然后是板斧。

    他们也制作了铁刀,但是体积比较小。

    就算是制作的比较大,也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太钝了,怎么都不会比长矛和板斧好使。

    所以能否给钢找到更多的用途?

    能否用钢铁生产出机械来?

    比如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之类的东西?

    马林不知道。

    其实认真的想一想的话,也不是不可能。

    他知道它们的原理,以前至少见过它们的原理图。

    可是他有能力逆向把这些技术都给发明出来么?

    他有必要花费巨大的力气把它们给搞出来么?

    他心里也充满了困惑。

    仔细的考虑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

    目前这些原始人基本上都是吃喝不愁,有大把的时间和力气。

    也许他可以试着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娱乐文化生活。

    但是他并不会制作乐器。

    用脑子能够稍微构想一下乐器的原理,但是制作出来怎么样就不知道了,演奏起来是否好听,那更是不知道。

    他是越思考心里的疑惑越是多。

    &;

    他觉得,如果他长期在这个世界生活,又比较有时间,他必须尝试去研究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

    即使他只笼统知道它们的原理。

    如果能够发明出来,给大家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

    就算是没有煤,他们也有足够多的木炭,烧制木炭也不是那么难,荒野到处都是森林,随时能够砍柴烧制木炭,要多简单就有多简单。

    即使他研制出的蒸汽机不够实用,他的后辈们可以一直进行改进呀。

    即使现在他拥有的人口非常稀少,可是过个上百年,这三千人口便可能变成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口呀,其中会有一些人从他以及他的后辈那里学会了微积分,也得知蓝星的一些生产生活常识,可以自行研究出不少科学技术来。

    再过个两百年,说不准鸟巢平原附近地区会生活着上千万人口,估计蒸汽机与电力都会变成非常常见的应用,而他要给大家开个好头。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

    他的后辈们在一两百年后可能会过上非常富足快乐的日子,他自己怎么办呢?

    他活着就只能过非常辛苦的日子么?

    比如说,他要花费终生的时间用于寻找铁矿、研究炼钢、制作蒸汽机、电动机、发电机么?

    如果能够活着搞出来,而且加以应用,他真的就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了么?

    比如说,他到了七八十岁,搞出了实用的蒸汽机,把它装到一辆汽车上,用木炭驱动,然后就这样子慢慢的开着到处跑,他会感到幸福么?

    他因为这个问题而感到非常的烦恼。

    到现在为止,寻找铁矿依然具有重大意义。

    即使当下用不上,日后也用得上。

    他觉得在当前的条件下研制蒸汽机确实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他距离达成这个目标的距离可能太过于遥远。

    他又不允许回去上网查资料的,要全都靠自己进行实验和改进。

    即使他能够培养学生,可是鸟巢平原的人口非常有限,这些原始人也并没有研究蒸汽机的需要,所以他们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重新考虑一下,他们只有三千人口,即使他马上就把蒸汽机给研究成功,那又怎么样呢?

    生活真的能够变得丰富多彩么?

    社会没有这种需求。

    当人口继续膨胀,机械化大生产变得非常有价值,畜力跟不上生产发展的要求了,他们才有必要研制蒸汽机。

    在当前这种社会条件下,它们的存在没有多大意义,而只像是玩具一般。

    但是如今的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少不便,他是否有必要解决这种不便?

    现在研制火药是否有意义?

    研制火枪是否有意义?

    他觉得意义不大。

    在拥有射虎弩的情况下似乎普通的火枪并不会提升他们多少战斗力。而想研制自动化枪械,对他来说,需要消耗的时间太长。

    但是考虑一下其中的意义吧。

    他必须给这个世界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开个好头,有空的时候他最好能够把火枪的样品给制作出来,把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的原型也都做出来。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制作一盏灯泡,用人力发电机供电。

    他必须弄懂自己有哪些责任义务。

    他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

    他或许确实需要花费自己的一生于搞发明创造上,但是在这个时代研制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的意义实在是不大,它们会耗费他太多力气,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改善又太小。

    毕竟他连怎么炼钢都不懂。

    至于他目前有什么任务,他认为即使自己现在用不到多少铁,他也应该想法子尽量探出一个铁矿来,以便子孙后代能够使用。

    后世人口膨胀之后,金水村的化学法提取铁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的缺点会变得极为明显,于是就需要一个富铁矿。

    现在还是先探矿吧。

    马林的问题在于,他对科学技术有很深的信仰,而很多科技在如今这个时代完全用不到,他是否有必要前去研究和实现它们?

    比如,电视,原始人目前只有三千人口,到他老死的时候,大约能够有三四万人口,而且都分散的非常远。

    他是否有必要让他们用上电视?

    他应该花费多大的力气来让他们用上电视呢?

    他有必要强迫自己废寝忘食的努力来把电视给研发出来么?

第一二七二章 黏土

    找到金属矿依然具有重大意义。

    接下来一天继续向东南方前进。

    还是从各个山峰到各个山沟都瞧一遍。

    其实马林的积极性已经不如先前这么高了,原因就在于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而搞各种发明创造都是非常耗费时间的。

    也许他耗尽一生的时间都搞不定一些技术问题。原因之一是他没有帮手,原始人自身都是文盲,想把他们变成技师和科研人员难度太高了。

    马林依然在采集各种化学物质。

    身上还带有多个小瓶。

    他非常想知道这些物质的成分和用途。

    其实他心里还有个疑问。

    电池是怎么制作的?

    按理说,难度不是那么大才对。

    他有必要在这个世界研制电池么?

    有必要在这个世界研制火药、火枪、蒸汽机、电动机、发电机么?

    说起来,他现在连一个最简单的风车都生产不了。

    对各种传动装置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

    有些功能需要齿轮组来进行生产。

    可是他压根就生产不了齿轮。

    现在是没能力对钢铁进行铸造,炉子温度不够,想生产啥都需要进行锻打,而齿轮这种东西明显需要一定的铸造技术。

    那么如果能够弄到青铜,他的炉子是否有能力进行铸造呢?

    那么是否可以铸造出耐用的齿轮组?

    话又说回来,他是否有必要自己花力气把自己见过的技术都在这个世界给实现了?

    他心里充满了太多的疑问。

    仔细想一番,有这个必要。

    他的主要力气都应该集中在这些方面。

    每天都在这边搞探索和技术发明。

    做这种事情有乐趣么?

    目前的乐趣似乎不够。但是日后可能会够。

    目前他感受到的都是辛苦。

    好在他的伙伴们觉得跟他进山只是一种娱乐项目。

    他忙活,他们当保镖和搬运人员就行了。

    这天又是发现了含有少量铁的石头。没发现铁矿。

    住宿一晚上。

    隔天山里起了大雾,他们暂时不动身,等到半晌午才爬起来,继续寻找。

    又是钻到一个山沟里寻找。

    刮到一种灰色化学物质,里面有蓝色的颗粒,不知道是啥。土壤颜色非常的红。

    在这山沟里一直挖。

    不久后就见到一种血红色的黏土,充满了腥味。

    一看就知道含铁量不小。

    但是这黏土中存在大量杂质。

    似乎还有毒,用手摸过之后皮肤会迅速变黑,然后蜕皮。

    马林又是不知道该拿这些黏土怎么办。

    越挖越是发现这种黏土非常多。

    那种毒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用火对这黏土进行加热,会产生刺鼻的气味。

    抓了两只鸟,让它们一直吸入这种气体,两个钟头后依然没有什么中毒迹象。

    只是马林依然担心。

    他戴上手套,用这种黏土捏制了两只碗。

    放在火中烧。

    像是烧陶一样。

    这些原始人都充满好奇的观察他做这种事情。

    又挖出了更多这种黏土。

    颜色真是红啊。

    他身上带有酸。

    把少量黏土放在碗里,把酸液倒进去,黏土的颜色会变淡,不再那么红。

    进行一番加热。

    黏土的颜色开始变黑,并越来越黑。

    马林看的好奇。

    想了一番,用这种黏土垒一个黏土窑。

    然后手工制作一些泥坯,放在窑里烧。

    但是手还是会被腐蚀。

    他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这是种什么致命的剧毒物体。

    这天时间都在研究这种黏土。

    发现储量还不少。

    晚上就在附近休息。

    两个鸡毛族原始人从地里挖出了一种很好吃的植物的根。

    他们都表示可以吃,以前吃过多次。

    这根的口感像是腌过的榨菜,同时又带有一点鲜味和臭味。

    用来炒竹笋和猪肉味道是确实很好。

    山里环境非常险恶,但是这些原始人倒是觉得玩的挺痛快的。

    他们用网捉了几十只鸟,非常简单。把四张网都绑到树上,拦住路,然后从另一个方向把鸟都赶向这几张网。

    然后鸟就被卡在了网眼里。

    他们对于挖野兔也非常感兴趣。

    马林烧的两只陶碗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确实有变红了,但是没展示出那种由黏土变成陶器的变化。

    马林心里就感到非常好奇。

    晚饭过后,他用水浇到它们上面,一阵嗤嗤的声音后,看到它们并未变得坚硬、结实,虽然比原来更干燥了,可是摔开后依然瞧得出来里面都是黏土的样子,不是陶器的样子。

    接下来就尝试用黏土窑烧陶器。加入不少木柴。

    大家各忙各的。

    山里其实挺有意思。

    队友不时能够捉到一些虫子、爬行动物、小鸟之类的。

    然后可以拿到火上烤了吃。

    原始人饿了之后啥都吃,所以对于哪些东西好吃是非常有经验的。

    于是便经常有队友邀请马林品尝一些没吃过的东西。

    某种很小的如同土豆一般的食物烤了之后特别好吃。

    马林非常喜欢,想知道是否能够移植它们。

    一个原始人告诉他,它们的生长环境很奇怪,在家里恐怕栽不活。

    马林实在是希望获得土豆这种作物,便更仔细的进行询问。

    得到的回答是,它们喜阴,生长在酸性潮湿土壤中,而且必须与一种荆棘伴生。

    就是说,种植的成本太高。

    即便如此,马林觉得还是应该种植一下。

    一整个晚上他都在忙着在纸上写下自己在华夏国时期的各种生活常识。

    造纸比较容易,他手上有不少纸。

    忙碌到深夜。

    第二天清早起来,前去打开黏土窑,发现里面的陶器已经烧成了。

    不是普通陶器那种颜色,而是非常好看的红色。

    挺美观的。

    两个红色的碗,一个红色的罐子,都有一定的观赏性。

    而且比普通陶器结实。

    敲起来的声音更清脆。

    砸烂了一个,看到陶片质地非常坚硬。

    断口处的颜色是真好看。

    然后他开始担忧一件事,那就是怕这陶器有毒。

    于是就用它们煮水喂养小鸟喝。

    一时半会小鸟没啥反应。

    人品尝一下,水不但没有异味,还略微带点甜味。

    马林持谨慎态度,只允许一个原始人用这种陶器喝水,目的是试毒。

    试着用酸从这种黏土中分离出铁来。

    结果发现对酸的耗费太多了。

    马林才意识到这种黏土中混杂有强碱性物质,可能手被腐蚀也是由于碱性。

    用水浸泡,溶液中果然提取得出碱性粉末来。

    把溶液倒掉,剩下的黏土用于捏制陶器,放到窑里烧,结果发现得到的陶器品相更好,红里还略微带着点蓝色。

    马林对这种黏土非常满意。

    它们在附近地区有一定的储量。

    他们在附近地区花了不少时间进行寻找。

    发现了更多这种黏土。

    更值得开心的是,在一个山沟里,挖开这种黏土,下面有种红色的石头,明显含有很多铁。

    把这石头捣碎,与木炭粉混合,放在黏土炉中煅烧。

    结果烧得出一种金属液来。

    它们似乎可以被用于浇铸。

    马林的心情极为复杂。

第一二七三章 铁矿石

    此类事情实在是太奇怪。情况好的出乎意表。

    他观察用这种黏土烧成的陶器,认为它们对高温的承受力非常的强。

    于是就用这种黏土制作容器,上面刻出凹槽来,以便金属液向外流。

    在窑的侧面挖洞,引导金属液淌下来。

    他认为自己的炉子在使用风箱的情况下温度只能达到一千一百多度,用来烧陶是足够的,用来冶炼生铁也是做得到的,但是无法把生铁给烧成铁水。

    可是现在用这种石头炼铁,却能够产生金属液体。

    他认为是石头自身含有他不知道的化学成分,炼铁的时候它自身也产生热量,于是把整体的温度都给提高了,于是就能够炼制出铁水来。

    下一炉他利用淌出来的金属液铸造出了一柄六十一厘米长的刀。

    事实上,刀铸造到半截的时候,金属液不够,于是马林打开炉子,向里面又添了一些矿石粉和木炭粉。

    马林制作的模具质量非常差,铸造出的刀外形一点都不标准,又丑又难看。

    而且刀中似乎含有什么杂质,导致刀刃瞧起来不够锋利。

    但是不管怎么样,它好歹是一把刀。

    他在磨刀石上打磨它。

    总共磨了两个钟头左右。

    挥了两下,发现确实能使,但是太钝了。

    有个原始人立马把这刀子给要走了。

    马林在这里继续研究这种黏土以及这种铁矿石。

    想知道它们为什么是当前这种样子。

    他的同伴开始在周围造房子,以便住的更舒适。

    反正既然能够炼出铁水来,那就一直炼下去。

    对他来说,在这里发现的这种黏土和这种铁矿石太奇怪了。

    黏土带有的腐蚀性不止来自于内部含有的碱。

    即使把碱给分离了,依然能够伤到人。

    马林知道在一点都不了解化学的情况下做化学实验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他的实验都是适可而止。

    他也一直在观察自己的同伴们的健康状况,生怕他们因为在这里发现的化学物质而生病。

    好在几天过后,大家都没有事。

    从金水村那边又有一批人过来,而一开始就跟着他在这里挖黏土的人得以回金水村去休息,走的时候每人都背着几十斤的铁器。

    这种铁质量非常差。

    但是好歹确实是铁。

    不够锋利,容易生锈和折断。但是可用于制作矛尖、箭头、刀子,经常打磨的话,质量肯定好过燧石武器。

    都属于有一些用处,但是不尽善尽美的东西。

    他想改进冶炼的技艺,以便改善炼出的铁。

    但是毫无思路。

    在炉子中生出的金属液明显含有杂质。

    他觉得自己可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在这里生活。

    从金水村步行来到这里需要花费五天左右。

    从这里走出金水山需要接近三天。

    其实这路途蛮遥远的,日常生活真是不方便。

    但是这里产铁很容易,铸造起来也很容易。

    除了产铁,还产这种红色黏土。

    所以有必要一直派人住在这里。

    马林觉得自己日后将会花费很多时间在这儿。别的事情都可以暂停了。

    他每天的大量时间都用于做实验。

    想了解这种黏土和铁矿石中到底含有什么化学物质,为什么表现出的性质这么奇怪。

    他是从早到晚一直不停的做实验、勘测、烧陶、炼铁。

    这些原始人的劳动积极性不高,所以他经常需要自己动手。

    他自己给自己造石头房子。

    附近有石头,有黏土。

    自己用背篓背石头和黏土。对石头的外形稍微进行一定的加工,然后就可以垒起来。

    本来他的习惯是房子勉强盖好,能住人就行了。

    现在稍微细心了一些。

    地面铺的比较平整,然后夯结实。

    挖了墙基沟。

    石头的形状尽量加工的比较方正,每两块石头间都要加黏土,房子的墙壁要建到两米高,内部面积大约二十平米。

    他每天晚上用于垒这座房子。

    白天忙着做实验和炼铁。

    这种铁矿石实在是太奇怪。

    用普通的黏土炉就能够炼出铁水来。

    然而好景不长,大约只是一个月后,这种铁矿石便采完了。

    本来马林以为它们的储量会非常多,结果矿石只有十几吨,炼出来的铁大约有七八吨。

    大部分铁都堆积在马林的房子旁边。

    马林这一个月在周围转了几圈。没有更多的铁矿,也没有发现铜矿或者别的金属矿。

    黏土还剩下不少。

    用它们烧制的陶器确实好看。

    都是从这里挖出的黏土,有的天然就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有的带点蓝色。烧制出的陶器在颜色上也有不小的区别。

    到目前为止,使用它们的人并没有出现健康上的问题。

    其中某几件陶器外观非常美丽,比瓷器还好看。它们的陶土天然就带有漂亮的颜色,烧制成功后颜色美丽的就像是装饰品一般。

    马林不知道这种黏土具体是什么黏土,但是挺喜欢它们。

    天气已经到了五月,比较的炎热。

    也经常下雨。

    这边始终呆着七八人。

    有人给马林帮忙,他自己的房子终于垒好了。

    他的日常生活就是做实验,希望能够做出什么发现。

    这山谷里生活其实非常贫乏。

    天天看,只觉得山水很险恶,不像是一开始那般觉得风景很漂亮。

    好在他从不缺少吃的。

    在附近狩猎和采集就能够获得不少食物。

    也始终有人从山外进来,给他们带来食物。

    马林依然在花费巨大的力气想弄懂那些铁矿石为什么表现的这么奇怪。

    为什么他的炉子便能够把它们给熔化成铁水。

    这些铁水出了炉子,冷凝后,再重新投入炉子,怎么烧都成不了铁水。

    但是他发现,如果自己把这种黏土与这些铁制品一起放在炉子中煅烧,依然存在一定的几率可能产生铁水。

    他完全不懂得其中的原理,也被这一现象给为难的够呛。

    这种金属和这种黏土到底是怎么了?

    他极力想知道这些物质的具体成分。

    他用酸浇这种铸好的铁,铁会逐渐溶解,但是会留下一大团渣滓来。

    对溶液进行加热,能够得到几种不同颜色的粉末。

    手动慢慢的能够把一些粉末给分离出来。

    他并不清楚它们具体都是什么东西。

    他既研究这些粉末,也研究这些渣滓。

    他试着对它们进行组合,然后实验,想找到一种用自己的炉子把铁给熔化的办法。

    然而所有实验都失败了。做不到。

    只有把这里的铁矿石与这里的黏土混合着木炭粉混合,才可能炼出铁水来,否则完全无法把铁给熔化。

    他的心情真是复杂。

第一二七四章 金水村

    他认为某种杂质进行了放热反应,于是进一步提高了炉子的温度,然后铁才熔化成为了铁水。

    但是他并不确定。

    进行了很多种尝试,却一直找不到关键。

    倒是这种黏土很有意思,除了能够从其中提取到碱性物质,还可以用其中的一些杂质制作红色和蓝色颜料。

    把那种蓝绿色杂质给提取出来,用来在陶器上作画,然后进行烧制,得到的陶器就会变得非常漂亮。

    这也算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吧。

    这种黏土炉子在耐高温上非常厉害。

    即使把火焰的温度给烧到最高,炉子自身不会融化,里面烧制的陶器也不会变形。

    现在马林算是拥有了红蓝色彩陶。

    它们外观很好看,但是其中的大部分比不上瓷器。

    它们是陶器,不是瓷器。

    质地不够好,还是显得有些粗糙。

    马林得知这种陶器拿到金水村后,有从别的部落来的人想花钱购买。

    这段时间他对铁有了更多的研究,但是依然没能力炼钢。

    完全找不到门路。

    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制作熟铁。

    他明白,自己在这里生活,主要任务就是多干活,多搞发明研究。

    即使他的发明研究能力其实并不怎么样,可是好歹比这些原始人强很多。

    比如说,他现在已经能够生产彩陶,原因是他看到一些陶器上的杂质具有颜色,本来它们的出现纯属意外,可是收集这种杂质之后便可以人为的制作出彩陶,还可以画出画来。

    大约在这里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烧制彩陶。

    黏土中带有杂质,要么它们会形成瑕疵,使得烧制好的陶器不美观、不结实,要么是无害的,并可能使得陶器在颜色上出现一定的变化。

    收集这些杂质,人为的制作釉料,在陶器表面绘制图案,便可以使得陶器变得非常美观,具有装饰性。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没能够进一步发现铁矿。

    先前的那些石头挖完就没了。

    地上被挖出了一个长宽各四十多米,深度五米左右的坑。

    坑的周围、下面都没有更多这种石头,有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石头。

    马林心里对此感到完全的莫名奇妙。

    炼制出的这些质量残次的铁正在被一篓子一篓子的背出山去。

    它们里面含有的杂质导致它们既不锋利,也容易生锈,还容易折断。

    马林既不知道怎么在冶炼的时候除去杂质,也不知道怎么在冶炼好之后除去杂质。

    他在这里获得的黏土耐热能力非常的强,放在他的炉子中怎么烧都不会出现熔化和变形。

    其实经常烧窑就能够发现一些特殊的有杂质的黏土耐热能力特别强,不怕烧,可以当做专门的耐热材料使用。

    这里的红色黏土在颜色深浅上是有差异的。

    红灰色的那些成分耐火能力最强,炼铁的时候可以作为容器,容纳这些铁粉、木炭粉。

    给陶器上釉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种容器,反正它们肯定不会变形。

    马林反复很多次尝试提高炉子的温度。

    结果都是很令他失望。

    反正他只能把铁给烧的通红,却不会熔化。

    他知道一些化学物质能够帮助铁降低熔点,方便他的炉子对铁进行加工。

    但是他自己始终做不到这一点。

    原来那种矿石为什么能够在他的炉子中产生液态的铁,他是不知道答案。

    不管怎么研究都没有答案。

    他的化学学的非常的差。

    各种化学现象、反应方程式都回忆不起来。

    反正他是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

    一个多月的研究,没有啥结果。

    于是他决定暂时放下这件事。

    这里始终有人挖黏土,然后挑出山,用独轮车推往东北的金水村和西南的鸡毛村。

    现在马林等人能够与鸡毛族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鸡毛族人说明,南边的平原非常的广阔,还存在更多的部落。

    “也许有几十个。”

    如果真的有几十个部落的话,那起码涉及到上千人口。

    鸡毛族人会种植薯类,似乎他们南方的那些部落的人也会种植薯类。

    其实只是把薯类块茎上发出的秧苗给移植到土中去就行了。

    会这种本事,生存能力就可以提高很多。

    马林想知道那些部落的人是否会盖房子。

    鸡毛族人表示,南方那些部落都不盖房子,但是会在地上掏洞,住在洞里。南方经常有一些土丘,当地人就在土丘下面挖洞,虽然很小,但是冬暖夏凉,。

    这些部落的分布密度,大约每两个相邻部落之间的行程是两天左右。

    鸡毛族人并未真正的向南边走过,所以并不知道详情。

    时间已经到了初夏。

    马林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

    是收割庄稼的时候了。

    马林听说过金水村的庄稼长得不错,但是依然想自己过去了解状况。

    于是也用独轮车推着黏土返回金水村。

    半路得依靠木筏过那条河。

    他们在下游找到了水流较缓的河道,在两岸之间拉了绳索,木筏可以沿着绳索来往于两岸间,比较的省心。

    马林非常关心金水村的收获状况。毕竟这是金水村第一次收庄稼。

    种植那片田地的时候他是花费了不少力气。

    之所以花那么大力气寻找和炼制铁,也是为了种田方便。

    在金水山中度过了一个多月,他就开始想念金水村了。

    因为金水村是个真正的农村。

    村民们经过了马林的很多教育,懂得种田的重要性。

    他们目前唯有的问题是,缺少种子。

    虽然一直在与别的部落的人进行交易,着力收集种子,可是拥有的种子依然比较少。

    想获得足够多的种子,需要几年的种植。

    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金水村没有牲口帮忙干活,从事种植业会非常劳累。

    这些原始人目前依然以狩猎和采集作为主要的获得食物的手段,种田是为了改善伙食状况。

    目前马林遇到的各个定居点的地盘都比较大,吃饱都不成问题。

    连老鼠村现在都能够吃饱。那里的居民在冬季就在周边猎杀了十几头豹子和熊,外加十几头狼,到了春季就发现食草动物的数量增加了几倍,遍地都是幼崽,足够他们吃的了。

    他们对种植业其实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但是马林对种植业极为上心。

    路上又遇到了下雨。在帐篷里躲了两天,这个时间全都用来写一些常识教育的文字。

    原始人迫切需要常识教育。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金水村都发展的不够好。

    离马林所渴望的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第一二七五章 小村子的发展

    但是至少已经有了一些成果。

    比如说,有能力以一种缓慢的方式生产铁器。

    至少能够保证鸟巢平原、鸡毛平原、红石平原都用得上铁质武器和农具。

    所有这些人口加在一起可能不到四千人,居住的非常分散。

    马林非常珍惜这些人口,希望能够增加他们互相之间的联系。

    两天时间一直呆在这么小的帐篷里,它还漏雨,这种感受极为糟糕。

    但是他自己必须抓紧时间。

    一想到未来有多少事情要做,就觉得一阵阵头大。

    他需要先弄懂怎么以最简单的方式炼钢。

    还要找到规模更大的铁矿和铜矿。

    最好能够找对煤矿和石油矿。

    接着炼铁工艺需要改进。

    再接着需要想法子制作枪械、蒸汽机、发电机。

    问题是,他总共只拥有四千左右人口。

    没有人给他帮忙。

    即使能够培养几名学生,但是现在并没有教育体系,这些学生的才能肯定比不上现代的那些工程师。

    这个人口问题不容易解决,必须花费漫长的时间才能让人口多起来,让社会热闹起来。

    马林对自己能够实现哪些技术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他只知道事在人为,自己必须多努力,并且要抓紧时间。

    当下要做的事情太多,导致有点找不到头绪。

    雨终于停了。马林赶紧用独轮车推着黏土继续赶回金水村。

    他心里在担忧一件事,两天的雨对于已经抽穗的谷子可能带来很大的破坏,它们可能会倒到地上,影响灌浆,导致谷粒非常的干瘪。

    路非常的滑。

    他很想大踏步跑回金水村,但是知道越是着急的时候越是应该耐心。

    泥土路非常的泥泞,这么一车黏土显得非常的沉。

    他知道自己越多的忍耐疲劳,力气便越大。

    所以他只管用心的推着这车子。

    力气大了之后有很多好处,从事像他这样的研究,体力活非常多。

    一天时间赶回了金水村。

    看到了谷子确实倒伏了一大片,秸秆弯折了,穗子贴着地,叶片已经死了。

    他摘下一个穗子,用手搓,谷子的壳逐渐被搓掉。谷粒非常的瘪,不饱满。瘪的谷粒的重量只有饱满的谷粒的一半,但是很明显,它们马上就要熟了。

    他认为两天后就应该收割。

    论长势,这些谷子远不如他老家的麦田和水稻田。

    它们稀稀拉拉,穗子非常小,谷粒也小。

    预计一亩地能够收上来谷子一百多斤。

    但是,它们乃是货真价实的谷子。

    能够磨面,能够蒸馒头、包饺子,做成糕点。

    总共只种植了十亩谷子,这是因为种子的量不够用的。

    但是能够收获一千斤,其中大约五百斤可以用来当做种子,能种植五十亩。

    金水村目前种植最多的作物是苦薯,已经种植一百多亩。

    苦薯味道不好吃。

    但是可以用来当做饲料。

    马林很开心的看到金水村的羊圈里现在有三十多只羊,其中二十多只是小羊羔,它们还算是听话。

    最小的羊需要人拿着奶瓶去喂奶,稍大的可以便可以吃青草和饲料了。

    用苦薯面粉制作的饲料怎么都比青草有营养。

    再配上一些鱼粉,这些羊就会对在这里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

    金水村现在有几名外来人口。

    ‘喊山’管他们的吃住,但是要求他们每天多干活。

    马圈里现在有两头长毛矮种马。

    马林看到它们的时候心里真是开心。

    它们身高只有一米五,肩高一米多一点。

    马林觉得它们不适合做坐骑,但是估计能够帮忙负重和拉车。

    只是想驯化它们不太容易。

    负责喂养它们的人说,它们一开始脾气极为暴躁,总是想逃跑,现在稍微适应了这里。

    “我每天都会用绳子牵着它们出去溜达个半小时,还是想逃跑。”

    马林告诉他一定要耐心。

    驯服马具有重大意义,这种矮种马瞧起来比较容易驯服。

    金水村东北边现在摆了几个地摊,展示了一些陶器、兽皮、铁器、布匹、谷子,从远处来的原始人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易。

    最近出产的这种血红色陶器以及彩陶非常受欢迎,它们瞧起来更为精致、美观,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马林制作的陶车还是不够精密,转动起来会发生不少晃动,导致制作出来的陶器在外形上还是不够圆润。

    用木头做转轴和支撑架子,怎么都不可能精密起来。

    同时他们没能力制作钢铁器械。

    炉子的温度不够。

    他现在的技术比起华夏国封建社会早期都赶不上。

    他没有煤炭,只有木炭。

    他的鼓风机是风箱,力气不少很足。

    于是他的炉子的温度虽然能够炼出生铁,却无法炼钢。

    至于怎么炼制熟铁,目前他并不知道。

    先前他进行过一些尝试,试图以各种方式对生铁进行煅烧。

    却只能把它们给烧的比较红、有一点软。

    反正怎么都烧不成铁水。

    他觉得自己如果有煤炭,说不准能够把温度给进一步提高,铁便能熔化更多。

    但是他并不确定。

    世界上到底哪里存在露天煤矿,这需要很多的勘察工作。

    他不懂得地质,不知道什么样子的地层能够产煤。

    他花了这么多时间寻找金属矿,走过了很多地方,顺便也在找煤。

    没有找到。

    大约露天煤矿本身就不大容易找。

    他知道煤可以用于化学工业,却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样子的一个过程。

    煤油是不是用煤制作出来的?

    找到了煤之后大家就有油灯可以用了么?

    那煤气灯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小时候非常喜欢煤气灯,它们会一直嗡嗡的响,发出明亮的光芒来。

    他从土丘村开始就一直在寻找各种露天矿脉,不管是金属矿还是煤矿,花费了无数力气。

    他也跟认识的人都讲述过关于煤矿、石油矿的一点知识,说明它们都是宝贝,都能够派上大用场,希望他们能够帮忙寻找。

    他不知道自己距离找到它们还有多远。

    原则上讲,拥有越多人口,越容易找到类似的资源。

    他们只拥有四千人口,分布的零零散散,很难集中到一起,也很难进行联络。

    想让他们帮忙寻找资源,难度太大,也不容易有结果。

    社会必须立体发展起来,做事才会变容易。

    比如说,会写字、有寻矿经验的人多了,找到矿的速度也会加快。

    而教育工作如今压根就没开头呢。

    如果他们这四千人口全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当代人,又拥有这么辽阔一个世界,他们很快就能够利用本地资源过上轻松快乐的日子。

    各种机械他们都造的出来,各种资源他们都找得到也懂得怎么进行开发。

第一二七六章 收割谷子

    现在应该做的是,收割谷子。

    首先,镰刀得准备好。

    十亩地需要多少人收割呢?

    谷子长得非常的稀疏,谷穗很小,每亩大约能够收获一百斤多一点。

    镰刀又很钝。

    他觉得不用把秸秆给割下来了,只割谷穗就可以了。

    谷穗收集起来之后,用石臼来把谷壳给捣掉。

    然后放火烧掉秸秆,接着耕田,第二季种植别的作物,别继续种同一种谷子。

    金水村有四个木犁,肯定够用的。

    也有两个石磨,磨面肯定不成问题。

    他觉得给谷穗脱粒去壳这一环比较有问题。

    用石臼捣效率太低。即使制作那种用脚踩的捣锤,依然太累。

    如果谷子的数量比较少,这种方式也不是不行。

    可是马林预计总共有一千斤谷子要脱壳。

    所以他们需要碾子。

    石头碾子,中间插一根木棍作为转轴,用绳子拉着对谷子进行碾压,不久就可以把壳子给脱掉。

    又有个问题,石头碾子必须配合比较硬的地面才能使用。怎么办?

    他们没有水泥地。

    马林不知道华夏国的古代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金水村南边一里路,地面上凸起一片石头。

    有一块乃是一个整体,非常大,总面积得有四十多平米,而比较平整的部分得有二十多平米。

    用铁凿子进行一番加工,这二十多平米就会加工的很平坦,适合碾压谷子。

    现在需要做的,一是多生产几把镰刀。

    二是制作一个石碾子。

    三是把那块石头地面给凿平整。

    他觉得金水村的生活已经很像是正儿八经的农村了,但是在技术上太落后。

    他们拥有吃不完的肉食,因为猎场足够大。

    但是没有多少种类的日用品。

    连桌子板凳都缺。

    大家生产出的斧子、锯子、凿子等用具还是太钝,做木工的话比较吃力,而且金水村目前是集体生产、集体分配,家家户户都没有什么财物,也用不到家具。

    他们没能力铸造铁器,只能进行锻造。

    而锻造出的东西就显得比较笨拙。

    比如镰刀,外形就不大像新月,而显得很不规则。

    镰刀用钉子钉在木棍上。

    用手动式砂轮进行打磨。

    能够磨出刃来。

    有两个人在制作镰刀,估计一天就能够生产二十来个,他们有个切割用具来把烧红的铁给切成一片一片的,利用了杠杆原理。

    马林自己制作石碾子。

    具体怎么制作?

    一块比较大的石头,用凿子和大铁锤互相配合,慢慢的把它加工的比较像个圆柱。

    这一步其实非常的花费时间。

    他喊不到人帮忙,于是便自己动手。

    石头不是木头,想直接凿下来一大块完全没可能。

    他只能从外到内进行加工。

    把石块一点一点的砸下去。

    发现这活非常吃力,天气也热,动不动就出一身汗。

    碎石块经常崩起来。

    他找到了一块比较合适的石头,他也不知道它具体叫做什么石。

    想快点完工,所以花费了不少时间在上面。

    一开始动作非常慢。

    这块石头本身就接近柱状,直径七十多厘米,长度一米二左右,外形很不规则。

    他对此类工作不是很熟悉,心里没数,所以动作才慢。

    他的特点是又慢又细心。

    晚上忙碌到睡觉前都在凿石头。

    他觉得自己这效率真是差,一天过去,石头的外形离碾子还差了很多。

    胳膊手都非常的麻。

    但是可以忍耐。

    接下来一天,非常急迫的继续加工下去。

    一开始极为艰难,老是觉得累。可是午饭过后速度忽然就变快了,似乎凿石头变得很容易。

    到了傍晚,它就很接近石碾子的形状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马林把它给凿的非常像一个圆柱,同时两侧打出了洞,插入棍子,用绳子拉着能够滚动。

    再接下来一天,抓紧收割谷子。

    这是大家第一次收割庄稼。

    总共十亩田。

    马林喊了四十人一起忙活。

    不割秸秆,只砍下谷穗。

    用麻皮口袋把谷穗给背出地去。

    四个人一亩田。

    早饭完就在忙活。

    谷子还是比较秕,不饱满,庄稼明显长得不好,大部分都像是营养不良的小孩。

    他背着一个篓子,专门挑那些长得好、颗粒饱满的谷穗,砍下来留作种子。

    下午又更多人来帮忙,天黑之前终于收割好了。

    马林连夜给石碾子制作一个架子,方便让人在前面拉着它走动。

    十亩田,谷穗收了几十口袋。

    马林估计总共只能产一千斤谷子。

    他觉得,至少这些谷子够当做种子种下近百亩地的。

    目前,大家猎物充足,食物也充足,暂时不用种那么多。

    他的想法是,第二季谷子种植四十亩,用掉四百斤种子,多出的六百多斤都磨成面粉,制作各种食物,让大家品尝一番。

    比如说,可以制作葱油饼,算是非常常见、易做,味道又很好的食物。

    第二天把几十口袋谷穗都放在地上晾晒。

    马林带着一个人前去村子南边找到那片乱石堆,把地面给凿的比较平整。

    花费了一天整。

    田里的秸秆则是放火给烧了。

    他们之所以能够拥有十亩谷子,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拿铁器与别的部落做交易,换取种子,给出的价格非常高,于是谷子的种子就聚集到了他们手中。

    春天他们还种下了十几种豆类,加一起有五亩,现在也正处于收获时期。

    一亩地差不多也是能够收获上百斤。

    再接下来一天,马林就把石碾子给拉到了那块石头地面上,接着把晒好的谷穗铺好,拉着石碾子进行碾压。

    从原始人角度看,这脱粒速度其实挺快的。

    从马林的角度看,真是慢。

    他希望能够制作一个脱粒机,可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设计。

    生产工艺赶不上,估计也制作不出来。

    两个人一天能够碾好五百多斤谷子。

    比较轻巧。

    刚脱粒的谷子,被拿到磨盘那里磨,获得四口袋面粉。

    接着面粉就被用来包饺子。

    第二天早上大家都吃到了油条、馓子、煎饼果子。

    中午都吃上了手擀面。

    收获的豆子一部分被用来磨面,另一部分则是用来炖肉和炒菜。

    很遗憾马林不会制作豆腐。

    此外他也不知道怎么把面粉给制作成发面,想发酵却不知道具体的办法。

    马林尽量让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静,这样子做事才能更耐心,更有效率。

    面食很受欢迎。

    顿顿吃肉谁都受不了,把面当做主食最为合适。

    接着就是用木犁把收割后的土地都给犁一遍,种上木薯。

    新垦出二十多亩田,把两百多斤新收的谷子都给播下去。

    非常消耗人力。

    但是大家为了吃的更好,愿意出这份力。

第一二七七章 忙碌

    一千斤谷子。分给五十人,每人只有二十斤。

    到了秋季的时候,大家可以再获得二十多斤。

    但是显然不够吃的。

    目前大家的主要食物还是肉类和苦薯。

    驯养野生动物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之中。

    在正常的历史进程中,原始人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掌握种植和养殖的技术。

    可是金水村原始人一下子就从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拥有铁器的时代,狩猎能力和耕作能力都提升了无数倍,同时拥有的地盘简直无边无际。

    于是他们几乎没有什么食物压力。

    不仅吃的饱,还吃的好。

    养殖业一直有一些成绩。

    比如金水村如今养着十几只鸡,每天能够收获七八只鸡蛋。

    此后鸡的数目还会逐渐增高。

    马林在金水村又居住了七天左右,每天都是从早到晚教书,主要教小学数学和各种常识。

    他发现原始人挺喜欢化学课,可惜他的化学学习的实在是很糟糕,只记得有限一些反应。

    手上现在有几百斤谷子、豆子,然后他很想制作酱油、醋和酒。

    但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

    他们现在就没有多少种调味料。

    他不知道怎么对这些谷子或者面粉发酵。

    教书极为疲劳,他在竭尽全力加强与原始人的沟通,尽量了解他们,增加对他们的耐心,使得他们更容易理解他讲述的内容。

    他意识到沟通是种极为重要的本领,而想获得这项本领,需要花费力气。

    他认为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不应该有啥意见。

    会写阿拉伯数字的原始人在增加。

    对金水村感兴趣的原始人也在增加。

    马林这几天见到了二十多个从远处而来的原始人,他们一般都是四人一组,携带着商品,想来这里看看运气。而他们最想要的东西就是铁器。

    马林知道,这半年来,拜访金水村的人最主要的交易目标都是铁器。

    一张兽皮可以换一个箭尖、矛尖、斧头,具体怎么换要看毛皮的质量和铁器的大小。

    想换布匹的人也不少。

    铁器之所以贵重,主要原因在于马林没有找到铁矿,现有的铁生产成本太高。

    金水村现在还有种热销产品,那就是彩陶。

    这些陶器真是漂亮。

    制作它们的匠人是马林前段时间挑选出来的那位天然擅长画画的画手。

    其实这位画手画的并不够好,但是作品确实有一定的装饰性。

    他在彩陶上绘制出图案来,烧成釉料。

    这种红泥也是马林见过的颜色最美观,质地最精致的,只是依然比瓷器差了一点。

    马林怀疑自己的炉子烧制不了瓷器。

    似乎烧制瓷器需要很高的温度,他的炉子给陶器上釉就挺吃力的了,经常失败、出现瑕疵,想烧瓷器难度太大。

    最近工作量非常大,一直不停的人有来找他,问他各种问题,找他帮各种忙。

    甚至有的两口子吵架找他评理,花费他几个钟头。

    他一点都不想管这样子的琐事,也进行了说明,却发现压根就拒绝不了。

    于是他只能尽量保持耐心。

    忍的多了就能够找到解决办法了。

    他是个滥好人,但是如果他做事比较勤奋,并一直坚持下去,时间长了之后最终能够变成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

    天气越来越热。

    夏季的庄稼都已经种好了。

    马林给原始人上课上到自己要爆炸的程度。

    他知道,想把文明带给原始人,注定会遇到很多阻力,而他具体做出了多少贡献,应该用他忍耐了多少疲劳进行衡量。

    不仅要忍耐疲劳,还要保持耐心,不要向原始人发脾气、粗言粗语。

    比如他上课的时候要是有原始人在下面说话、玩耍、打架,他都要克制住自己。

    他越是愿意克制,便越是能够更好的与原始人沟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效率也越是高。

    他很想马上就出发,前去鸡毛平原,找到那些原始人部落,教给他们一些实用技术,顺便在周围寻找一下资源。

    他最欣赏的就是类似于金水山红色陶泥的这种资源,它们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想获得这种彩陶就必须从金水村、鸡毛村进货。

    鸡毛村派来了四个人在金水村生活,学习他们的语言,掌握各种技术。

    鸡毛村最大的特色就是那种长毛短腿马。

    只是目前尚未驯化成功。

    金水山马厩里这两只压根就不听话,不愿意帮忙干活,饲养起来很累。

    马林想快点捉到几只幼崽。

    如果能够拥有畜力,日后的农作就会轻松很多。

    在这个世界,金水村算是个相对富裕的地方。

    但是距离马林的目标还是差了太多。

    ‘喊山’建议马林不要马上出发,而是尽量多花时间在金水村从事教学工作。

    “你应该尽量熟悉一下我们,也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

    脾气大怎么办?

    多忍。

    忍不住怎么办?

    改善自己的为人,多劳动,忍耐力便会自发的变强。

    一个人一天工作两小时、八小时、十小时,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想改善自己的心态,最好能够把工作时间延长到十小时。

    各种奇怪的学生都有。

    而数学对这些原始人来说确实比较难。

    那个‘鸡兔同笼’问题不愧是古典数学题,先后引起了多位原始人的注意,然后把他们给难的够呛。

    某位大哥因为老是做不出这道题,气得每天见到马林都会大声辱骂一顿。

    马林觉得非常好笑。

    那个九宫格的填法同样很难。

    对于愿意学习的原始人,马林在尝试教会他们面积、周长、体积是怎么算的。

    面积有什么用?

    做衣服需要多少布?

    铺桌子铺床需要多少布?

    一块农田要撒多少种子?

    会了面积的算法之后就会非常的清楚。

    想让原始人听课确实很不容易。

    他们喜欢听马林讲家里的故事。

    对马林来说是生活常识的一些东西,对原始人来说却像是故事一般精彩。

    他讲的笑话经常把原始人的肚子给笑破,即使他自己并不觉得好笑。

    比如‘吃饭睡觉打豆豆’那个笑话。

    每次讲都有原始人笑的前仰后合。

    真的有那么好笑么?

    他不知道。

    这个季节,野外已经有一些水果熟了。

    他们插下的果树的树枝,有的长得如此之快,现在也结出了果子,虽然只能结一两颗,还很小。

    枣树已经开始结枣子了,但是一看就知道不甜,让人没有食欲。

    金水村周围地区现在已经有点好看了。

    他们一直在尝试把野外的果树给移植到村子外面,从春季开始直到现在,马林出去那一个多月他们也没停下。

    所以现在周围果树很多,虽然都很矮小,总量却肯定超过了一千棵。

    那些果实即使很小,也显得很好看。

第一二七八章 炼铁的问题

    鉴于这些原始人笑点极低,讲笑话很容易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马林禁不住花了些力气想把以前听过的笑话给想起来。

    可是他天生就缺少幽默感。

    天气越来越热。

    每天都有很多人找他帮忙。

    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的他很乐意做,也很高兴这些人愿意来找他。

    有的其实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他也不想过问,有人来找的时候他还觉得烦。

    比如两口子吵架的问题,压根就用不着找他调停。

    婴儿晚上老是哭,也压根就不用找他想办法。

    晚上做梦有什么寓意,并不是他需要回答的。

    远处的村子有时也会邀请他前去帮忙。

    像是小孩刚出生,希望他能够给起名字,然后用华夏字给写下来,觉得这样子比较吉祥。

    他表示,这种情况压根就不用他过去看,看了也没用,同理他也不擅长给小孩起名,他倒是可以把起好的名字用华夏字给写在纸上。

    可是依然有不少人认为,这样子的事情还是应该邀请他过去给小孩提供祝福。

    “我们会请你吃好吃的,还送你礼物。”

    其实马林最想做的事情,一是进行各种化学实验和手工制作,二是出门去寻找各种资源。

    他现在想早点找到煤,原因是优质的煤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他的炉子的温度,然后就能够稍微把生铁给烧的熔化一点。

    然后便可能生产熟铁。

    而有了生铁与熟铁之后便可能生产出钢来。

    这好歹也是一种钢。

    马林好奇的是,瓦特生产蒸汽机的时候,他们是否掌握了炼钢技术。

    如果没有掌握的话,那是怎么铸造出蒸汽机的?

    如果掌握的了话,那具体是怎么操作的?相关技术应该很简单才对吧?

    他无法退出这个世界上网查资料,所有东西都需要自己动手进行发明制作。

    于是他便面临着难题。

    因为发明制作的难度实在是高。

    事实上仅仅是炼钢这一环就足以把他给难倒了。

    不知道这方面需要进行多少实验。

    事实上他一直都在实验。

    他以前听说过,炼钢需要很高的温度。

    正常的炉子产生不了这么高的温度。

    于是便有一种做法是这样子的,吹入炉子中的空气可以事先通过预热然后再进入炉膛。

    预热的办法便是制作一个蓄热室,其中存在一些蓄热材料。

    把蓄热室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再用鼓风机把空气吹进这个蓄热室,再进入炉膛进行反应,于是炉膛的温度便可以升高一大截。

    炉膛乃是封闭的,内部的燃烧越是剧烈,温度便会越高。

    而实际上很快就达到上限,是因为无法向炉膛深处提供氧气。

    这就是为什么鼓风机可以提高炉膛温度,它能够把氧气给送进去,从而提高反应的烈度。

    如果送进去的风本身就是热的,那么炉膛温度肯定可以获得更进一步的提高。

    这里有个关键点,那就是加热蓄热室的过程中不要消耗鼓风机吹来的风中的氧气。

    就是蓄热室的作用是把热的氧气送到炉膛中,同时不能对这些氧气进行消耗。

    具体该怎么实现这个技术,马林脑子里极为糊涂。

    他有很多个问题不知道答案。

    其中一个便是蓄热室的温度的提高到底能够对炉膛温度的提高起多大的影响。

    他的鼓风机与他的炉子之间其实有个通道。

    他完全可以把这个通道下面的土给挖空,填入木炭进行加热,把通道的墙壁给烧的通红,空气通过之后就会被加热一截,同时加热的过程中消耗的氧气跟鼓风机吹进来的氧气是互不相干的。

    发现自己用脑子完全想不清楚。

    只能动手做实验。

    没有煤炭不要紧,先拿木炭进行尝试。

    其实他被这个问题给烦的够呛。

    耐火材料他是有的。

    拉来的黏土中那种红灰色的耐火能力特别强,用来垒黏土窑是不成问题的。

    垒好后,旁边再放一个风箱,风箱的出气口与窑的进气口用竹管连接在一起。

    接着用那种红灰色黏土把竹管给包起来,再用普通黏土垒成一个圆形小丘把风箱给抱起来,只留两个洞,使得拉杆可以自由的被拉出来和推进去。

    现在这都是他先前使用的炼铁炉的样子。

    下一步乃是关键。

    风箱与炉子之间的通气管下方,把土给掏走,建立一个炉子,专门对这个通气管加热。

    这个炉子烧的氧气与风箱那边的氧气是互不干涉的。

    问题来了,这种做法到底有多少用处?

    它真的有效么?

    先别管炼铁炉,先把风箱和通气管这部分进行实验。

    通气管的黏土被烧到了发红的程度,鼓风机吹着空气从其中经过,空气真的会被加热么?

    或者说,空气快速通过一个被烧的滚烫的管子后真的能够被加热么?

    人推风箱的把手的速度大约是每秒半米,产生的风通过通气管的速度大约是每秒二十米,半米多长的管道只花了零点零二秒就通过了,这段时间真的能够把空气给加热么?

    他认为不行。

    实验的结果也是不行。

    他不知道该怎么改进。

    有没有别的办法提高炉子的温度?

    也有,使用质量更好的煤炭以及性能更好的鼓风机,都是有作用的。

    好的煤炭正常情况下燃烧的温度就高于木炭。

    而有了好的鼓风机后炉膛内的木炭可以更充分的燃烧,自然温度也会变高。

    但是他并不知道质量更好的鼓风机的制作方法。

    也没发现煤矿。

    于是他就被为难的够呛。

    目前只有使用蓄热室这一个办法。

    至于怎么加热蓄热室,必须多进行一番思考。

    问题的关键在于,他要能够加热蓄热室,同时不消耗进入炉膛的氧气。

    那么蓄热室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是否可以对炉膛和送气管的形状进行改造呢?

    比如说,他把送气管给做的非常扁、宽,用铁当做材料。

    管子外面建立一个单独的封闭炉子,专门加热这个铁的管子,把它给烧的通红。

    空气进入其中之后必然会被加热。

    把这管子给做的比较的长,于是空气只要通过它,必定会变得非常的热,再进入炼铁的炉膛,核心处的温度肯定会非常的高,完全可能烧出铁水来。

    而有了铁水之后,既能够进行铸造,也能够吹空气来去除其中的碳,从而获得钢。

    有了钢之后,首先大家的武器都会变得非常的锋利,而木工工具、农具、菜刀、剪子等用品也都会变得非常锋利。

    其次既然能够很容易的烧出铁水来,那么就可以铸造出各种钢铁器械和零件来。

    马林很想进行一番尝试。

    首先是,蓄热室应该怎么建造。

    马林的想法是,两大片铁,中间略有缝隙,两侧和两头都用黏土进行封闭,一边连接到风箱上,一边连接到炼铁炉上。

    然后两大片铁外面再建立一个炉子,它们恰好位于炉膛的正中。在上方和下方各自放入很多木炭,再另配一个鼓风机,主要目的就是把这两片铁给烧的特别红,从而使得从其中通过的空气的温度会升到非常高。

第一二七九章 出了差错的实验

    蓄热室里填一些类似暖气片的东西。

    先把暖气片给加热,空气经风箱吹入蓄热室,经过暖气片的加热,温度可以提高几百度,再进入炉膛,使得炉膛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然后便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把铁给烧熔。

    那么怎么把暖气片给加热呢?

    马林的想法是,用外部热源给加热。

    比如蓄热室下方接一个炉子,炉子里有很多木炭粉,并用风箱鼓风。

    这样子的情况下每推一下风箱,炉子中不是会升起比较高的蓝色火苗呢?

    就用这个火苗把暖气片给烧热。

    蓄热室与下面这个炉子之间存在气门,可以打开和关闭。

    蓄热室左边也存在风箱,当要用这个风箱给炼铁炉送气的时候,就把蓄热室下面的气门给关闭,这样子就实现了蓄热炉温度的升高不消耗炼铁炉的氧气。

    这种做法是否可行?

    如果不行,马林就会尝试另外一种给蓄热炉提供热量的办法。

    他会自制一氧化碳,喷入蓄热室,把暖气片都给加热。

    这样子温度应该够了。

    从金水山弄出来的这种红色黏土耐热能力非常强,很适合拿来建造炼铁炉,以及盛放铁块铁水的容器

    蓄热室可以用普通的黏土制作,里面的暖气片则是用这种红黏土制作。

    先把暖气片给做好,都是长方形的比较薄的泥板,两两相距半厘米,它们自身厚度也是半厘米。

    于是蓄热室里有三十个薄泥板,高度都是四十厘米左右,横向宽度却是一米左右。

    其实马林对这个蓄热室充满了担忧。

    它真的能够把供给炼铁炉的气体温度给提高个三四百度么?

    每个薄泥板的内部都有个铁片。

    蓄热室下方的炉子的上方开口是三十厘米宽,一米长。

    炉子自身非常高,于是里面的木炭面临氧气不足的问题,燃烧的时候会生成一氧化碳。

    用力气较大的风箱给这个炉子送氧气,于是就会从它上方的口吹出不少一氧化碳。

    这些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的火苗,温度很高,至少能够把蓄热室给加热。

    其实仔细的思考一下,他在加热这个蓄热室的过程中还是消耗了一部分即将进入炼铁炉炉膛的氧气。

    原因是蓄热室下方的加热炉在把火焰给送入蓄热室之后,肯定会消耗蓄热室中储存的氧气。

    蓄热室的体积是零点一二立方米。

    风箱每推一次,送入炉膛的空气的体积大约是零点二立方米。

    风箱大约是长一米,宽半米,高一米,需要两个人一起推拉。

    推一次大约需要一秒。

    这些空气通过蓄热室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零点五秒。

    蓄热室做的越是小,加热时消耗的氧气越是微不足道,但是空气通过时候获得的加热时间越是短。

    太短了之后便无法获得足够的加热,温度就提不上去,于是炼铁炉的温度也提高不了。

    但是不管如何,他都想试一试。

    先做出来再说。

    他现在为了获得钢,不惜一切代价。

    就算是成本很高,他也不在乎。

    他现在的问题是拥有无穷尽的自然资源,但是人口太少,生产技术太落后。

    他对自己这个蓄热室充满了担忧。怕的就是它的加热效果不够好。

    如何才能提高加热效果?

    现在他是想不出来了。

    如果他能够用电对蓄热室进行加热,中途不用消耗氧气就好了。

    这个蓄热室的实际效果,相当于消耗了进入炼铁炉的三分之一的氧气,把炉温给提高了四五百度。

    这是否值得呢?

    他不知道。

    先进行一番尝试吧。、

    炼铁炉很容易就用特殊的黏土给垒好了。

    蓄热室和用来加热蓄热室的炉子也很快就垒好了。

    蓄热室另一侧的风箱也放好了,跟蓄热室、炼铁炉都连接到了一起。

    风箱外面用黏土给封闭起来,只有两个拉杆进进出的地方开了洞。

    然后试着开始炼铁。

    炼铁炉点燃,用风箱把火给烧旺。

    蓄热室下面的炉子也点燃。

    一共建造了三个这样子的蓄热室,它们各有一个口通入炼铁炉,而且处于轮流工作状态。

    下面重点戏来了。

    先让两个蓄热室进入加热状态。

    各自加热六秒。风箱推一下需要一秒,拉一下也需要一秒。

    打开其中一个蓄热室与炼铁炉的通道,外侧的风箱用一秒推风,风先进入蓄热室,得到加热,然后进入炼铁炉。

    关闭通道。

    打开它与下方加热炉的气口,对蓄热室进行加热。

    然后打开另一个蓄热室与炼铁炉之间的通道,重复这一过程。

    三个蓄热炉轮流向炼铁炉供气。

    这动静可真是大。

    三个蓄热炉外侧各有一个风箱,下方的加热炉也各有一个风箱。

    于是总共有六个风箱。

    每个风箱需要两个人来推拉。

    于是总共有十二个人进行推拉。

    每个蓄热室与炼铁炉之间的气口以及与下方的加热炉之间的气口都是由人手控制开合,需要一个人。三个蓄热室需要三个人。

    所以练这炉铁,需要十五个人一起合作。

    想喊来他们帮忙,不是白喊的。

    马林需要教好几天的关于蓝星的通识课才能获得足够多的好感度,然后才能把他们给喊来一次。

    这次的阵势真是大。

    这些人问他这是要做啥,他说是要炼钢,笨法炼钢。

    他对蓄热室是否能够起到足够的作用深感怀疑。

    炼铁炉中心塞了一个井状的容器,底部放了几块铁。

    马林就是想看这几块铁能否被烧熔化。

    给蓄热室的加热炉推风箱的人一直很忙活。

    他们要努力把炉子给烧的足够热,以便把上方的蓄热室给烧的足够热。

    如果问马林自己,这法子是否可行,他觉得是可行的。

    没有蓄热室的时候想把炉膛温度提高,必然会消耗氧气。

    有了蓄热室之后,虽然还是需要消耗氧气,但是总消耗量却减少了,从而使得炉膛的温度获得了提高。

    那么,是不是还有进一步的做法,把炼铁炉的输气管给做的特别长,对输气管进行加热,而且输气管内外的空气不流通,是否可行呢?

    比如说,把输气管做成很扁的金属管子,上下都用炉子烧,然后用风箱通过管子向炼铁炉吹入空气,这些空气就被管道给加热了,是否可行呢?

    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通气管太长的话,风箱一推风,会对管子里的空气进行压缩,另一头出气很少。

    于是就导致吹入炼铁炉的氧气减少。

    马林越是考虑越是觉得头疼。

    不管怎么说,都试一试比较好。

    前面三个蓄热室、三个加热炉、十五人共同协作的炼铁炉,很遗憾,产生的炉温未能把铁块给烧熔化。

    确实烧的比平时更红一些,却并未达到化成铁水的程度。

    大家一起折腾了一个上午。

    其实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

    但是很遗憾,未能达成目标。

第一二八零章 教课

    实验失败了。

    这也合乎逻辑。

    炼钢怎么可能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呢?

    想了半天,他又产生了一种想法。

    他把蓄热室给改小了。

    他的思路是这样。

    通过蓄热室的空气一秒钟带走的热量,需要下方的加热炉花费五秒进行加热。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蓄热室便是确实有用的,也是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可是很遗憾。

    对炼铁炉的帮助非常有限。

    因此他不得不想别的法子。

    那个加热通气管的做法好不好?

    话说使用蓄热室真的能够提高炼铁炉的温度么?这种做法的原理是什么?

    他也进行了尝试。

    使用两块铁板,都是一米长,一米宽。

    在它们中间夹几根直径一厘米的铁条。

    于是它们中间有道直径一厘米的间隙。

    用黏土把它们四侧的开口都给堵起来,然后左边用黏土制作一个管道,接到风箱上,右侧也制作一个管道,接到炼铁炉中。

    然后再在上面这块铁板的上面与下面这块铁板的下面各自垒一个黏土窑。

    封闭好。

    上下两个黏土窑对两块铁板进行加热。

    风箱推入炼铁炉的空气可以预先得到两块铁板的加热。

    有效果没有?

    有一些效果,但是并不足够。

    从两块铁板之间经过的空气只获得了零点一秒的加热。

    提高个几十度不成问题。但是想提高三百度还是算了。

    先前的蓄热室存在类似的问题。

    那就是空气通过蓄热炉的时间太短。

    只有半秒,能够进行多少温度交换呢?

    室温的气体最多加热一百度左右吧?

    延长蓄热室的长度是否有用?

    应该还是有些用的。

    但是过程实在是太麻烦。

    这番实验消耗了他无数精力,他简直累的焦头烂额。

    最终却什么成果都没有。

    他对此非常失望,他的同伴们也感到非常失望。

    没法子,他只能把精力用于别的地方。

    人努力工作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不努力便只能维持现状。

    他的目标是改善自己和同伴们的生活状况。

    他继续卖力的授课。

    他是希望原始人们都能够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如果可以的话,再掌握小学程度的数学。

    这方面不能操之过急。

    教学产生效果的速度非常的缓慢,不那么立竿见影。

    但是必须坚持下去。

    他必须改变自己的固有习惯,接受现状。

    想让原始人听课,必须把课给讲的足够好听,否则他们压根就不会听。

    他在上面讲课,他们在下面说话、玩。

    他必须学会在这种气氛下把课程给讲好。

    甚至要融入这种气氛,然后靠自己的能力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以前他从未留意过类似的问题。

    勤奋与忍耐,可以改善处境。

    因为他非常希望能够让这些学生多掌握一些东西,所以他每天的授课时间非常长,并且耐心特别好。

    即使学生捣乱他也挺的住。

    即使是让原始人学会写阿拉伯数字零到九都是非常吃力的事情。

    想一下他教他们九九乘法表是多么吃力。

    然而他没有什么意见。

    他愿意一直这么教下去,而这是他的工作,好像别人取代不了,也做不了。

    有能力给原始人上课、让他们好好听下去的人不多,而他是其中一个。

    至于怎么才能进一步改善大家的生活状况。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前去鸡毛平原探索,找到更多人口,并且对地表资源进行一定的探索。

    种植业与养殖业都在缓慢的发展中。

    它们已经对金水村原始人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马林对于炼钢依然一窍不通。

    找不到门道。

    此后他又多次试验用蓄热室来提高炼铁炉的温度,结果都失败了。

    原始人都难以理解为什么他要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

    马林向他们解释,炼钢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炼制成功,大家不仅能够获得锋利的道具、武器,还可以获得更好用的钢铁机械。

    如果他的蓄热室对炼铁真的有效,那么他就可以用浇铸的方式制作出多种零件来。

    即使生产不了蒸汽机,他也能够设计出用畜力进行收割的非常漂亮的机械来。

    人就像是驾驶拖拉机一般坐在机器上,前面有两匹马拉着,联合收割机被马的力气驱动,一边收割谷子,一边把它们给脱粒。

    耕地和播种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做。

    但是现在他们连钢都炼不了。

    马林在考虑的是,自己需要去寻找煤矿。

    而且是质量非常好的煤。

    越好的煤燃烧起来温度越高,于是便可以越接近铁的熔点。

    如果他的鼓风机能够更有力,一次吹入更多的氧,同样能够提高炉子的温度。

    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改进。

    制作更大的风箱,推风板使用更大的鸡毛?

    有用么?

    其实是有用的。

    华夏国古代人用羊皮口袋制作鼓风机是什么原理?

    原则上他不被允许出去查找资料。

    不管做啥,全都靠自己动手、动脑子。

    生活辛苦么?

    是的,很辛苦。

    但是比起先前好多了。

    先前原始人们都不会制作弓箭和细石器,不会盖房子,不会织布,不拥有铁质武器,也不会种植和养殖。

    如今他们至少拥有弓箭和铁器、布衣,也会简单的种植和养殖了。

    然而生活依然非常的贫乏,虽然吃的饱穿的暖,但是缺少各种日用品,更是缺少精神文化。

    应该怎么改善现状呢?

    这个世界的现状是这么的差,他真是无奈。

    它要是能够稍微富裕一点点就好了。

    娱乐活动是有的,但是受限于人口太少,难以玩出新花样来。

    对于这些原始人来说,下五子棋和围棋特别有意思。

    对原始人小孩来说,丢沙包、滚铁环、踢毽子、滑滑梯、荡秋千、跷跷板、跳大绳,等等,都非常有意思。

    但是马林心里很不满足。

    他希望大家都能够玩上智能手机,用上互联网。

    他认为这些原始人必须走出一条全新的路线来,在如此缺少人口的情况下也要能够生活的非常愉快。

    他是负责设计、规划出这条全新路线的人。

    可是他一点门道都没看出来。

    他只知道自己必须勤劳、忍耐。

    但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勤劳、忍耐到什么程度。

    一个月的授课之后天气变得极端的炎热。

    又是一个月的授课,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授课有没有用处?

    他觉得是有用处的。

    只是不那么明显。

    他与大家的关系一直在改善。

    愿意帮他做事的人也一直在增多。

    金水村的羊圈的羊增加到了四十多只。

    这种景象使大家都很开心。

第一二八一章 算术

    马厩里终于有两匹短腿马被驯养成功了。

    不能骑,但是可以用缰绳牵着它们走动。

    它们愿意背负几十斤重物出门走上个一天。

    只需要一些苦薯面和草料,它们就会对在这里的生活比较满意。

    进山的时候不能够推独轮车,有这种矮种马帮忙负重简直太棒了。

    日后肯定还可以驯服更多。

    他想了一番,为了早点过上更好的日子,他应该再出一趟远门,沿着鸡毛平原向南走,把沿途的原始人都给找到,教给他们实用的生活技术,再仔细的寻找一下周围都存在什么资源。

    他知道露天煤矿不是那么容易找到,但是依然怀有希望。

    他走过了这么多地方,却一个真正的矿都没找到,只能说自己运气太背了。

    他认为自己早晚肯定找得到什么矿。

    铁矿、铜矿、煤矿,等等,反正是迟早的事情。

    有了矿之后可以进一步进行考虑。

    方才的炼铁的问题,他想到了一件事。

    他还没有尝试人工制作一氧化碳,收集起来炼铁。

    把木炭在封闭的炉子中加热,只要时间够久,所有氧气都会变成一氧化碳。

    把这些气体收集起来,用打气筒给打入一个高压罐子里,就像是煤气罐那样子。

    收集足够的浓度。

    然后喷入炼铁炉里。

    产生的温度是否可以把铁给烧熔呢?

    这么做确实很是浪费资源。

    炼钢的成本太高了。

    但是马林现在拥有的最多的东西就是资源。

    一氧化碳的燃烧温度远高于木炭。

    但是他制作一氧化碳的办法是,把木材放在密闭的炉子中加热。

    得到的是含有一氧化碳的木煤气。

    他试验了一下,木煤气燃烧起来温度比较低,比煤气灶还差了一大截。

    但是他在制作木煤气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件事。

    木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渗出木焦油。

    先前他不是一直在找灯油么?

    因为没有植物油用于点灯,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用动物油脂点灯。

    原始人什么都没有,有灯点就不错了。

    可是现在就获得了一种液体燃料。

    不管怎么说,它都是可用的。

    附近木材如此充足,想要多少木炭就可以获得多少木炭,想要多少木焦油就能够拥有多少木焦油。

    这是这种灯该怎么制作呢?

    如果灯芯烧入了灯里,是不是可能产生爆炸呢?

    心里完全没数。

    他能做的就是把灯的口做成开放的,灯芯斜靠在侧壁上,它自己能够吸油,使得火焰一直远离灯油。

    不过点灯的人得注意,一直把灯芯给拨远点。

    他不知道自己的木炭为什么烧不出铁水来。

    既然始终炼不了钢,无法获得足够锋利的武器和工具,他必须另想法子推进当前的事业。

    他希望大家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而不是始终维持现在这种样子。

    贫星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口过于稀少,居住点过于分散。

    马林先前在两个不同的聚居点之间走一趟需要花十天,每个聚居点大约有二三十人。

    都是原始人,处于旧石器时代,啥都不会。

    生活极为艰辛,每天都非常的挣扎。捕猎极为困难,冬天也缺少衣物,与野兽的搏斗更是充满了危险。

    于是马林不得不努力的找到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

    在金水村教书的工作对这些原始人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马林来说则是至关重要。

    如果他希望社会能够快速发展起来,他就必须多教会这些原始人一些生活常识以及必要的算术和语文。

    他希望至少所有原始人都能够掌握小学算术,并且至少能够完成记账任务。

    他还希望能够有少数几名原始人学会读写,这样子才可以给各种工作写日志,也可以对一些地理、自然现象进行记录。

    比如某人见到了露天的石油,虽然不知道它们的用途,却记录了下来。

    另一人正想找石油,通过种种途径发现了这个记录,于是就省去了很多探寻的功夫。

    只是想让原始人学习读写、算术,简直比登天还难。

    他们没兴趣,怕麻烦。

    他们天生喜欢玩。

    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是在外面荒野中找到了什么好玩的地方,然后聚集一堆人一起玩。

    让他们种田、养殖、学习,都像是在要他们的命。

    强迫是没有用的。

    马林自己非常重视种田、养殖、学习,他认为自己只要能够与这些原始人好好相处,并逐步提高自己的声望,原始人就会受到他的影响,也开始重视这些方面。

    只要有一个人在听课,他就会认真的教。

    他帮助原始人做过很多事情。

    比如说,现在大家能够用上铁器,大部分功劳都是他的。

    事实上大家能够用上弓箭和陶器,功劳也是他的。

    他受到不少关注,即便如此,他的影响力也不足,因为他经常从心里嫌弃这些原始人。

    他必须尽快改善这一点。

    如果他嫌弃原始人,原始人也会嫌弃他。这是相互的。

    有用功学习的学生是件非常令人开心的事情。

    ‘喊山’非常用功,不仅在算术方面很用功,在读写方面也很用功。

    ‘喊山’是金水村的村长,经过马林的劝说,也想拥有写工作日记的能力,把每天遇到了什么情况,做了什么交易,等等,都给记录下来。

    ‘鼻子’是位非常好的木匠,对算术非常的着迷。

    他一开始学算术是为了做木工的时候能够算清楚,后来则是觉得算术好玩。

    ‘鼻子’现在刚刚成年,用简陋的木工工具就能够把家具给制作的非常漂亮。

    ‘鼻子’是因为那个‘鸡兔同笼’问题开始对数学感兴趣的。

    那只是小学数学。

    马林向‘鼻子’说明,人的数学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把很难的数学问题给解决掉,另一方面是能把很繁琐的算式给算对,而学习数学的正确顺序就是先学会把繁琐的算式算对,然后再去研究复杂的数学问题。

    他专门给‘鼻子’出了很多小学数学习题,包括含有分数、小数的习题。

    加减乘除都有。

    其实‘鼻子’只听了三个月数学课,现在算数已经很少算错了。

    一个木工要是算数经常算错,制作家具的时候也容易出问题。

    马林自己从没制作过箱子,而‘鼻子’最近就在制作。

    箱子的侧面和底面都是用卯榫结构连接起来,用树脂粘结,最后用钉子进行加固。

    马林给他说过,桌子和板凳的外形,其实都没必要方方正正的,可以是椭圆形的、圆形的、异形的。

    这使得‘鼻子’深受启发。

    目前马林的工作是当老师,要教原始人小学级别的知识,挑战性非常高。

第一二八二章 出发

    他能够感受到自己正在逐渐融入原始人之中。

    还会有来自别的部落的原始人到这里听课。

    访客如果想在这里吃饭,就得帮忙干活。

    所以虽然金水村的原始人很懒,外面的农田却种植了二十多亩谷子和上百亩苦薯,此外羊圈、马棚里也一直有充足的青草,烧陶的窑始终不缺人烧火和搬运东西,铁匠铺也一直有帮手。

    给原始人讲课把他给折腾的够呛。

    他心里开始对鸡毛平原怀有越来越多的担忧。

    下半年开始了。

    日后食物会越来越少,天气会越来越冷。

    他尚未去过的那些原始部落还尚未掌握最基础的生活技术,可能他们目前还不会烧陶、制作弓箭、织布,也不拥有铁器。

    铁器对于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来说,完全是种宝贝。

    有了铁器之后生活会改善无数倍。

    于是马林需要把铁器给他们送上门。

    但是原始人有好有坏,万一被某个部落见财起意,杀掉了,那就亏大了。

    因而马林也怀有很多担忧。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或许应该派出去比较有规模的商队。

    十几人。

    一共推着八九辆手推车,每辆车子上装两百多斤的东西。

    主要包括箭头、矛尖、斧头、犁铧、陶器、布匹。

    他们要送给每个部落多少铁器呢?

    马林觉得赠送四五个矛尖、一把斧头、一个犁铧就够了。

    有了斧头,砍木头方便。

    马林的估计是,鸡毛平原有二三十个部落。

    赠送每个部落十几斤铁器,总重量五百斤左右。两个独轮车就够推的了。

    此外他们多带一些麻皮口袋、布匹,少量携带一些彩陶,商品就足够了。

    此外就是携带肉食和日用品。

    比如帐篷和蚊帐。

    今年夏天金水村众人深刻的体会到了有蚊帐的好处。

    蚊帐的纺织比较容易,比布省时间。

    有了之后不再受到蚊虫的兹扰。

    每个人都要携带喝水的竹筒,睡觉的麻皮口袋,可以换洗的衣物。

    马林想了一番之后,觉得还是带着十七八人出门比较好。

    鸡毛平原还处于旧石器时代,狩猎能力较弱,一个部落一般只会有二三十人,分散的比较平均,聚居点就在猎场旁边,他们的狩猎队规模正常来说不会超过十五人。

    马林要是带着十七八人,基本上不会被打劫。

    据称鸡毛平原的部落都讲鸡毛族语。

    所以他打算带着鸡毛族翻译。

    两天时间,这支商队就召集完毕。

    人员来自五个村子。

    总人数十八人,总共推着九辆独轮车,背着九个篓子。

    大家的主要目标是去传播技术,然后是寻找资源,再然后才是进行商品交换活动。

    “我们要尽量想法子找到金属矿,不管是铜矿还是铁矿,都能够大幅度改善大家的生活。如果能够找到煤矿和石油,那也不错。此外就是寻找适合驯养的家畜家禽、适合种植的作物。”

    马林向商队成员们说明什么是煤矿和石油。

    想了一下,他又说明金矿、银矿、宝石矿同样受欢迎。

    &;

    “在我老家,金银和宝石都是财富的标志,它们的首要特点都是亮闪闪的非常漂亮。”

    对于出远门这件事来说,马林还算是比较有号召力的。

    当初马林就是这样子出远门的时候找到了他们,然后把崭新的生活带给了他们。

    此外马林经常在野外找到好东西。

    他们携带了一些木焦油,为的是必要的时候制造火炬照明。

    刚出门一天就遇到了下雨,这些原始人都躲在帐篷里,下五子棋和象棋,现在会下象棋的人变多了。

    此外马林也制作了几副纸牌,鼓励大家打牌。

    原始人天生懒,不爱学习,想让他们认全阿拉伯数字可不容易,打牌的过程中他们就能够逐渐学会了,他们的算术能力也能够稍微提高一点。

    纸牌怎么制作的?

    用硬纸制作的。

    竹笋村那边用竹子芯里的纤维制作白纸,加入一些化学物质,每次捞取更多纸浆并进行挤压,就能够形成手感非常棒的硬纸。

    把它们给剪好,就形成了自制纸牌。

    能够看出来,原始人还是挺爱打牌的,尤其是允许赌一些东西。

    一天的雨后,地面非常难走。不管是穿鞋还是不穿鞋,感觉都很糟糕。

    谁都不想把脚伸进脏兮兮的水洼里。

    马林根据习惯,自己推了一辆独轮车,上面放的满满的都是熏肉,有两百斤左右。

    他被独轮车的轮子给为难的够呛。目前他使用的都是实木轮子,可是实木非常容易开裂。他一点都不怀疑这一路走下去,会有几个轮子坏掉。

    有五辆独轮车的轮子是用铁制作的。

    他们并没有找到铁矿,所以没有足够多的铁。所以就没法把所有车轮都换成铁的。

    其实一直推着独轮车非常的累,但是他知道越是忍耐疲劳,力气越是大。

    因为道路泥泞,所以前进的非常缓慢。

    ‘大树’在前面用绳索帮他拉独轮车。

    十八个人,九辆车子,每两人一辆。

    半路可以更换。

    花了三天多到达鸡毛村。

    稍微修整了一下。

    鸡毛村现在瞧起来比原来漂亮了很多。

    有十几座泥房子。

    有鸡圈和马棚。

    鸡毛村通过彩陶生意赚到了不少物资,还用于购买人口,现在他们拥有非常充足的食物,储存有不少兽皮和布匹。

    他们自己纺线织布。

    拥有的铁器数量仅次于金水村和紫水村。

    每个人的气色都很好。

    马林被村长要求给这些村民上课,主要教算术。

    别人出去玩耍,马林则是要教课。

    非常的累。

    十以内加减法,教起来要多吃力有多吃力。

    从一数到一百,教一天还有人数不到的。

    阿拉伯数字估计得教五六天,这些人才能认全。

    不管怎么说,这是个开始。

    怎么教?关键是耐心。

    马林认为这些原始人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学习动力,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他上课的关键不是教会这么简单的数学,而是吸引住他们,赋予他们一定的动力。

    最好能够再讲一讲故事。

    可惜他讲故事的能力比以前变弱了很多,熟悉了原始人的思维方式之后,他变得口齿非常的不伶俐。

    他经常讲课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听不懂。

    这些原始人比不得后世的小学生。

    他们体格强壮,脾气可能非常大,思维方式却很像是幼儿园小朋友。

    课程的内容对他们并不如何重要。

    其中不少人并不理解学习算术的意义。

    马林尽量吸引他们,让他们产生兴趣,尽量的掌握常识。

    鸡毛村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饮用水取自于一百多米外一条河。

    不仅不干净,也不方便。

    于是马林就提出了建议,挖井。

    大部分原始人都没听说过挖井这回事。

    以前没法挖井,是因为没有铁器。

第一二八三章 挖井

    现在他们有四五把铁锹。

    轮流挖井。

    对这些原始人来说都很新鲜。

    先是挖坑,再越挖越深。

    不到四米深度就见到了地下水。

    继续加深。

    井底的直径大约有三米。

    供四十多人饮用是没问题的。

    马林糊涂一件事,那就是井的四壁是不是要砌石头防止泥土坍塌。

    想了一下,觉得应该是这样子。

    先把井底又挖深了一米左右。

    接着从上面向下吊石头,用来砌墙,把井的四壁给保护起来,避免坍塌。

    砌石头花了不少时间,因为要搭架子用来攀爬。

    砌好之后等待半天,井水变得澄清。

    用捅提上来,非常的干净清澈,喝起来口感不错,既没有异味,也不太硬。

    可以直接喝。

    鸡毛村的居民都心情大好。

    马林等人心情也很好。

    这便是铁器的作用。

    先前马林与‘黑虎’等人四处寻找原始部落,其中不少都是从河里取水喝,他们当时也跟着喝河水,即使有心挖井也没有工具。

    现在有了铁器,情况明显就不同了。

    此后可以一直喝到比较干净的水了。

    马林对南方的部落充满了担心,觉得那些原始人的生活状况可能特别差,需要尽快找到他们并提供帮助,尤其是要传授各种生活技术。

    于是没有在鸡毛村多耽搁,十八人的队伍这就出发了。

    大家都有铁矛尖、铁箭头。

    这些人遇到老虎都不怕。

    但是为了避免与猛兽发生冲突,他们一边前进,一边敲着一个罐子,发出响亮的声音,猛兽们远远的听到人来了,就可以躲开。

    马林很想发明出鼓这种乐器来。

    他不知道鼓是怎么制作的,需要花费多少功夫。

    制作一个木桶,上面蒙一张皮革,是不是就能够当做鼓使用呢?

    在一个陶器罐子上蒙一张皮革,能不能当鼓用呢?

    马林自己试验的结果是,陶器共鸣太差了,不适合当做鼓的共鸣箱。

    可是随便做个木桶就能够当共鸣箱了么?

    他满心里都是疑问。

    此外他还想制作别的乐器。

    尤其是吹奏型的乐器。

    比如说用竹子制作的笛子和用陶土烧制的那种有很多孔的陶笛。

    但是他并不知道它们的原理。

    他知道乐器能够发生是因为驻波现象。

    但是并不知道进一步的细节。

    笛子似乎需要簧片,至于为什么需要簧片,他就不知道。

    他小时候见过别人的笛子,他怎么吹都吹不响,因为上面没有簧片或者类似簧片的东西。

    因为不知道簧片的原理,即使想进行制作也做不到。

    那么像是二胡那样子的琴,或者吉他、琵琶那样子的琴,好制作么?

    这又有了个问题。

    用什么制作琴弦?

    兽毛么?

    他以前听说过马鬃琴,马鬃毛较长,真的可以当弦么?

    他从未认真的看过别人弹吉他或者琵琶。

    它们的声音到底是怎么发出的?

    怎么进行控制的?

    是不是一根弦便能够发出七种声音?

    一只手通过按压控制弦的长度,另一只手拨弦一下,就能够产生想要的驻波,经过下面的共鸣箱的放大,就成为了音符。

    那么,为什么一张琴要有这么多根弦呢?

    他的理解是哪里出了错呢?

    他是非常的想制作出几种乐器来。

    原始人也需要精神文化生活。

    有了乐器之后大家的生活会变得开心很多。

    不管是什么,多想发明出一种出来。

    就算音色不好听都不要紧。

    他又想起了自己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节目。原始人制作的骨笛,隔了七八千年依然能够演奏。

    他能够制作骨笛么?

    它们怎么发声啊?

    再考虑竹笛,他现在有弓钻,可以比较轻松的给竹子打孔。

    随便打出七个孔,它就能够用于吹奏了么?

    它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弹琴的时候,手按住琴弦,便能够调节它的长度,从而调节它的振动频率,发出想要的音符。

    笛子的原理是什么呢?

    竹管应该是个共鸣腔,他对此比较确信。

    那到底是什么产生震动呢?

    簧片?

    这么一想觉得真是合理。

    就像是一片纸条,对着它吹气它就会震动。

    嘟嘴的时候吹气,嘴唇也会震动。

    拿一片树叶含在嘴唇间,吹一下它也会震动,还发出声音来。

    马林以前曾经把柳树叶、芦苇叶含在嘴唇间吹出声音来。

    笛子既然是吹奏的乐器,原理应该跟这种树叶很接近。

    把一片树叶贴在笛子的进气口,两侧带有空隙。一吹它也会震动起来。

    马林认为自己的这个推测应该是对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音符是怎么更换的?

    笛子上一堆孔,为什么堵上几个孔,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这件事真是太神奇了。

    把所有孔都给堵上,单独打开不同的孔,气流的速度就会出现不同,因而簧片的震动频率也会不同?

    不同的孔与嘴巴的距离是不同的。

    吹出的气流的速度会不同么?

    也有种可能是,气流的方向不同。

    同样强度的气流从不同方向流出,使得簧片产生不同的震动。

    于是便产生了不同的音符。

    那么问题又来了。

    吹口哨可没有簧片在震动,为什么能够发出声音来呢?

    应该是嘴唇在震动吧。

    他认为自己对笛子的原理的判断乃是正确的。

    手上就有竹竿,他要把洞眼给开在哪里?

    晚上他就在尝试用弓钻给竹竿打眼。

    一个眼开的大一点,把一片芦苇叶粘在这个孔旁边,旁边再开几个小孔,看是否能够发出声音来。

    其实这样子确实能够发出声音来,但是很难控制。

    用每个小孔发音都比吹口哨难很多,想转音更是难。

    反正就是连想吹响都不容易,想吹出调子来更是难。

    他是只打了三个孔做实验。

    有一个孔无论怎么吹都不响,一个孔比较容易就能够吹出哨声来,还有一个得费很大力气才能吹出哨声来。

    他高兴的是确实有一个孔能够吹出哨声。

    他确信把洞眼给打在不同的位置能够改变哨声对应的音符。

    但是他这制作方法似乎太粗糙。

    他是非常希望大家能够有笛子吹,有琴能弹。

    但是制作起来难度太高了。

    对于琴,他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它们有很多根弦,一根弦就能够发出七种音符了吧?那么为什么要有那么多弦呢?这么多弦是怎么互相配合弹出曲子的?

    又走了一天。

    傍晚的时候看到了七八名原始人正抬着一头野猪不知道走向哪里。

    马林这边带了鸡毛族的向导。

    向导大声的喊,打招呼。

    新遇到的是野鸭部落,他们喜欢在头上插野鸭的羽毛。

    野鸭部落看到马林这队人,明显非常惊讶,还有点紧张。

第一二八四章 野鸭部落

    马林瞧了一眼他们身上的树叶裙,认为自己来的正是时候。

    双方靠近之后,马林这边便送给野鸭部落一枚铁矛尖,然后展示这种矛尖是怎么安装的。

    一个头发灰白的原始人握着这铁矛尖很大一会,反过来倒过去的瞧,明显非常喜欢。

    铁器,在锋利度上肯定比他们自己打磨的石器要强,在结实程度上更是超出了很多。

    有了铁矛尖,狩猎的时候肯定省力很多倍。

    野鸭部落现在连打磨石器都不擅长,不会制作细石器,所以手中的武器非常的粗糙,狩猎用的长矛都不够直,头也不够尖。

    虽然能使,但是不够好使。

    双方进行了非常简单的交流。

    接着一起向西南走。那头野猪放到了马林这边一辆独轮车上,推起来比较轻松。

    野鸭部落的人对啥都感到好奇。

    独轮车这种东西对他们来说简直怪物一般,又很有意思。

    马林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看到天上的飞机,会非常开心,伸着脑袋一直看。

    野鸭部落的人就是这种反应。

    同样他们对马林几人身上的衣服也充满了兴趣。

    就像是穷人看到有钱人穿金戴银的感觉。

    他们看到车上有不少布匹、一些彩陶,还有几百斤的铁器,对每种都想仔细的瞧一瞧。

    九辆独轮车,吱吱呀呀的走了一个钟头左右,到了野鸭部落的定居点。

    这是一个土丘,下方被掏了五六个洞,每个洞都比较浅、小,外面还堆积了一些树枝和干草。

    马林想起了豪猪以及草原狼的洞穴。

    附近的土质比较坚硬、有韧性,挖了洞不容易坍塌。

    即便如此,他们在洞**还是支了木棍和石头顶住上方的土。

    总共住着二十多人。

    不用说,都非常穷困。

    马林仔细的向他们的山洞中瞧,发现地上铺有凌乱的干草,还有几块兽皮以及几件骨器、石器。

    有些石头的形状天然就适合当做武器和工具,原始人会把它们像是宝贝一般收集起来。

    天色已晚。

    马林这边匆匆的支起帐篷来。

    然后点燃篝火,架起陶锅炖肉、铁锅炒菜。

    野鸭部落的人并不懂得烧陶,他们做饭的办法跟鸡毛部落类似。

    在地上挖出一个坑。上面铺上一层泥和石头,中间凹四周高,再把要吃的肉以及采集的薯类放入凹处,上方再盖一层树叶。

    坑下面点火烧。

    石头变热便会把凹处的肉和薯类给烤熟。

    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些食物不会好吃了。

    马林这边就热闹了很多,炖肉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而且冒出香气来,炒菜则是发出‘嗤嗤’的声音,还要颠勺。

    ‘黑子’一开始对于为什么要颠勺很是不理解,马林解释,锅太热容易把菜给炒糊,颠勺才能控制好火候。

    后来‘黑子’就学会了炒菜,味道相当的好。

    赶得上华夏国一般街边小餐馆的味道。

    可惜没有各种作料,只有盐、大蒜、辣椒、花椒、茴香,没有酱油醋,没有酒。

    好在这个时代自然资源简直无穷无尽,食材非常丰富。这种刚杀的野猪、从野外刚采的食材在他老家都只有有钱人才吃得到。

    这顿饭做好,盛了十碗,送给野鸭部落原始人。

    双方试图交流,但是因为语言不通,极为吃力。

    好在分享美食天然就能够加深友谊。

    饭后双方都吃的非常饱,这算是一次聚餐,气氛非常好。

    接着由两名鸡毛族翻译帮忙,马林几人开始教野鸭部落的人怎么制作细石器以及怎么纺线、织布。

    为了方便教织布,马林带来了四个已经做好的提线棍,上面有三块织了半截的布。

    布是种好东西。

    马林向他们说明,一块布可以换一张兽皮或者十几斤熏肉,而布的制作并不多么困难,人人都能学会。

    然后他们十八人一起演示这些技艺。

    翻译告诉野鸭部落的人,如果有兽皮可以换取铁器、布匹、彩陶,此外商队喜欢收集各种石头,遇到合适的石头愿意花大钱进行购买。

    之所以这么关心石头,是想找到宝石和金属矿,目前金水村的铁都是用酸从黏土中提取出来的,成本高昂,耗时太久,马林想找到铁矿和铜矿。

    野鸭部落的人有的在尝试学习这些技艺,有的人则是在进行交易。

    有两个原始人向马林展示自己收集的石头。

    马林看了一圈,其中大部分都没啥价值。

    但是其中一块含有少量的铁。

    马林试了一下,这石头并不含有磁性。

    他便问这块石头是从哪里弄到的。

    翻译帮他说明白,结果对方完全想不起来。

    “他就是在路边捡到的。”

    “哪边的路边?周围有没有石岗或者乱石滩?”

    “东南的一边树林里,那儿没有什么石岗和乱石滩。”

    “那森林的土壤里面是不是有石头?”

    翻译帮他问了一圈,野鸭部落没有谁答的上来。

    马林其实并没有探矿的知识,他只能用最笨拙的办法找矿。

    先前他在金水山见过含有铁的石头,只是含量太低,不到百分之二十,交通又不便,没有开采价值。

    他希望找到富铁矿,而且它最好能够位于宜居的位置,方便他把人口给迁移到矿场。

    接下来一天,商队一半的人开始在土丘旁边建造泥房子,另一半的人跟随野猪部落的人出去寻找各种资源。

    住在狭小、肮脏的地洞里非常不舒服,所以马林这边要教他们怎么盖房子。

    住在房子里多舒服啊。

    马林对人口状况非常不满。

    所有聚居点互相间都相隔那么远,这个社会条件下也不存在什么集市,想玩耍只能去野外,没有啥热闹可以瞧的。

    马林等人的到来对于野鸭部落来说就算是一种热闹。

    马林跟随狩猎队出去四处查看。

    他希望能够找到任何一种矿,只要是矿就值得开心。

    但是他心里更想找到的是铁矿和铜矿。

    一整天都在外面。

    野鸭部落的人对铁器以及弓箭都赞不绝口。

    确实拿着铁器与野兽战斗的时候心里更踏实,而弓箭真是方便。

    以前马林总以为弓的连射非常的慢。

    后来才知道弓的连射比标枪手连发标枪还快。

    真正的弓手射箭的时候,拉弦的手会抓着一把箭矢。

    搭箭的时候是把箭靠在顺手的这一侧,不用故意把箭插到不顺手的那一侧。

    弓要竖着拿。

    这样子换箭就非常快。

    比如左手持弓,右手拉弦这种射法,右手可以一次握三支箭,一挥手就能够把一支箭给搭好,射出。

    一秒连发三支箭对于老练的弓手来说并不是多么难。

    三十磅的弓非常适合这种连射法,虽然每支箭力道不太足,但是射的快。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707/ 第一时间欣赏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 作者:名为绅士所写的《魔界狂想曲》为转载作品,魔界狂想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魔界狂想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魔界狂想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魔界狂想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魔界狂想曲介绍:
终有一天,我将征服整个魔界。人若没有梦想,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魔界狂想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魔界狂想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魔界狂想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