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拯救诸天单身汉TXT下载拯救诸天单身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拯救诸天单身汉全文阅读

作者:纪墨白     拯救诸天单身汉txt下载     拯救诸天单身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3363【真相大白】

    “你……”被刘墉这么说,沈珏气得要死,却是无法可想。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刘墉比他不知大多少级。更何况他还是钦差大人,就算是两江总督,江浙巡抚对他都要客客气气的,唯恐他查出什么矛盾,一个奏本上去,自己官帽不保。

    他一个小小知州在钦差面前,实在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

    赶走刁民之后,刘墉随即吩咐挖坟取棺,开棺验尸。

    众兵丁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就将坟包子刨开,将棺材抬了出来。随后嘁哩喀嚓一通凿,将棺盖打开。

    就闻到一股恶臭弥漫开来,令众人无不掩鼻。杜大志、沈珏等人更是直接吐在当场。

    倒是刘墉掩着鼻子走向前去,就见死者已经半腐了。而从露出牙齿、骨骼、指甲判断,死者根本没有中毒的迹象。

    因为根据《洗冤录》记载,服食砒霜死得人,指甲尖黑、其骨黪黑色。而这位李小富的尸骨并未显示黑色,仍是白惨惨的颜色,而且指甲也是灰色的,而并非尖黑。

    不过刘墉也没敢贸然下结论,而是吩咐仵作上前验尸。

    仵作将死人骨骼取出,用水浸泡。然后取银针,先用皂汁清洗,然后探入水中,良久过后,也不见银针变色。

    仵作当即起身,向刘墉禀告道,“启禀大人,死者并无中毒迹象。”

    “好,签字画押。”刘墉点点头道。

    杜大志、沈珏一听,却是双膝一软,险些栽倒在地。

    死者李小富既然并非被毒殺,那么他们之前判得案子,就成了冤假错案。不仅要丢了顶戴,甚至脑袋都保不住。

    因为《大清律例》规定,官员故出入人罪者,即以所出入之罪反坐之,处以杖、徒、流或死刑;失出失入者,减等拟罪。

    也就是说,官员故意构陷罪名,诬陷良民的,或者有意徇私,包庇纵容的,那么对方犯了什么罪,官员就受什么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如果是因为失察导致的,那么过失出罪,减五等;过失入罪,减三等。也就是说本来要殺头的,减刑之后就可能改为流放或者徒刑。本来要流放的,改为徒刑或杖责……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俩前途算是完了。而且不只他们俩,他们俩之上的知府、道台、臬台、藩台、巡抚、总督、刑部主事、侍郎、尚书……这一条线上的人,谁也跑不了。

    而且顺着这一条线,还不知要被牵出多少人。总而言之,是大难临头了。

    刘墉随即开始审讯。从知县杜大志、知州沈珏开始,一直往上审,其间有没有行贿受贿、纵容包庇、因故徇私、麻痹大意之事,通通要查。

    ……

    半年之后,黄河大桥、长江大桥的勘查工作结束,随后建造方案开始进行设计。

    有这么一大帮科学家,再加上项南这位天才,设计两座大桥自然不难。

    毕竟项南所在的那个时代,桥梁建设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无数天堑都化为通途。别说一座长江大桥,就连珠港澳大桥都建起来了。

    所以项南的理论基础最扎实,设计理念也最前卫,再加上他超高的智商,以及这些大拿们的努力,设计方案半年就出炉了。

    ……

    而在这一年间,董兆恩一案也已初步审清。

    原来是当地的富商蔡炳文,有意要买董兆恩家的百亩良田种桑养蚕。

    当时外贸生意红火,中土的丝绸在欧洲、中亚、中東、东南亚,乃至北非等地都大受欢迎,因此丝绸价格一直很高,利润也非常不错。

    但董兆恩却不肯出售,因此蔡炳文怀恨在心。

    而李小富突然去世,仵作孙千验尸之时,没有事先用皂角清洗银针,便插入李小富的体内,结果银针变黑,因此误认为是中毒而死。

    蔡炳文收到消息,便攀诬是董兆恩与常氏通奸,合谋毒殺亲夫。杜大志结案心切,又收了蔡炳文五百两银子,因此便对常氏刑讯逼供,毒打成招。

    常氏熬刑不过,只好被迫承认,自己与董兆恩通奸,为了做长久夫妻才毒殺亲夫。随后杜大志将董兆恩缉拿归案,同样屈打成招。

    但董家人不服,一直在往上告。而由于沈珏与杜大志是同科,所以有意包庇,并未详查,单凭口供便认定董兆恩、常氏是殺人凶手。

    董家人还不服,又告到知府贺明悦那儿。贺明悦与沈珏、杜大志是同门,同样选择了徇私包庇。

    之后的道台陈思澄、臬台赵德筑对此案则是不闻不问,一味推诿。

    而藩台季珈、巡抚桂怀诚、刑部侍郎米达恭、尚书勒尔谨等则要么忌惮户部尚书于敏中,要么是麻木不仁,毫不在意……

    结果这桩本来并不难审的案子,就因为这些官员互相包庇,尸位素餐,使得受冤蒙难者求告无门,如果不是项南过问此案,特地派刘墉下去详查,恐怕常氏、董兆恩两颗人头就不保了。

    项南看过档案都很是气愤。

    下令将昏庸无能、贪赃枉法的县令杜大志斩首示众;为求私利,诬陷他人的富商蔡炳文抄家;徇私舞弊的沈珏、贺明悦流放东南亚;

    尸位素餐,麻木不仁的陈思澄、赵德筑革职,被派去修铁路;季珈、桂怀诚二人革职,各领三十大板,行刑之时由全府以下官员集体观看,看他们还敢在其位,不谋其政。

    至于刑部侍郎米达恭、尚书勒尔谨等一干官员昏庸无能,徇私舞弊,置王法于不顾,更是深负朕望,摘去顶戴花翎。于刑部衙门前立两个囚笼,让两人站在里面,至死也不得出,以为百官警示。

    而于敏中虽不知情,但也罚俸一年,免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之职,改任光禄寺大夫。

    另外,全國各地展开司法行动,对积案、旧案、冤案进行复查,对百姓们最深恶痛绝的地痞流氓、土匪强盗、恶霸地主、邪教帮会等进行最严厉的打击。

    由于董兆恩案先例在前,其他官员都深受震撼,因此就算是装模作样,都得先折腾一回。因此不少地痞流氓、土匪强盗、恶霸地主、邪教帮会被清扫,让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好了些。

3364【引蛇出洞】

    解决董兆恩案之后,项南回到军机处,吩咐军机首辅傅恒,“刘墉办事得力,不畏强权,勇于任事,任刑部侍郎之职。”

    “皇上,犬子才疏学浅、德行卑微,当三品按察使已经勉强。何况此次查案,多有赖于皇上鼎力支持,他不过是做了臣子该做的事,不应升官嘉奖。”刘统勋却道。

    “哎,老中堂此言差矣。有过则罚,有功必赏。为人臣子能够做好该做的事,就已经值得嘉奖了。”项南摆手道,“朕就是要立刘爱卿这样的榜样,只要勇于任事,认真做事,不负朕望,就能得到嘉奖。”

    “臣代犬子拜谢皇恩。”刘统勋磕头道。

    “快快起来,老中堂。”项南笑着将他搀起来道,忽然他捂住额头,双眼一翻,栽倒在地。

    一时间军机处众人都大吃一惊,急忙将项南扶起,请太医来看。

    太医到了之后,一诊项南的脉搏,就发觉脉象混乱,似有若无,好似命不久矣。

    “皇上,皇上……”众大臣都颇为慌张,连声唤道。

    “朕……头痛欲裂……怕是天不假年……朕一旦去后……傅爱卿、刘爱卿、尹爱卿、汪爱卿……你们几位就从……朕养心殿的暖阁……《百寿图》后面……拿出传位诏书……”项南说罢,一口气没捯上来,再度晕去。

    太医再探脉搏,发现已经绵软无力,气若游丝,可以说已经命悬一线,命在旦夕,估计最多不过两三天的命了。

    众军机大臣面面相觑,都觉得事情颇为棘手,项南一向很是健康,都很少宣太医,却没想到一病就病得这么快,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

    随后,项南被送回宫中,搁在暖阁的床榻上。

    後宫众嫔妃得知此事,也是慌得不得了,没想到项南出去时还好好的,回来时就传出病危的噩耗,让她们简直难以接受。

    因此纷纷围在养心殿,想要服侍皇上。关键时刻,还是琅嬅拿出皇后的架势,命其他嫔妃都去安华殿为皇上祈福,自己则在榻前侍奉汤药。

    其他嫔妃虽不乐意,但谁让她是皇后,所以也只得遵命去了。紧跟着,九位阿哥都来到养心殿,跪在殿前为项南祈福。

    到了深夜时分,夜静更深,琅嬅悄悄来到暖阁内悬挂的《百寿图》前,轻轻卷起花卷,从其中拿出一个精致的雕漆盒子。

    随后,她将盒子打开,就见其中有一个纸卷。再将纸卷打开,就见卷上写得是“传位于皇三子永琪。”满汉文字各写了一遍。

    琅嬅一见,大吃一惊。

    她的儿子永璜是嫡长子,身份最为尊贵;儿子永琮也是嫡子;三子永琏是皇帝即位后的第一子,称为贵子。

    这三个儿子中,永璜身份最为尊贵,还监國近十年时间,朝野内外都有极高的声誉;永琮勇冠三军,熟悉兵法,之前的征战屡立战功;永琏文才出众,勤奋好学,这几年也跟着南征北战,同样立下不少战功,堪称文武双全……

    可是皇上居然没选她这三个儿子,反而选了三皇子永琪做太子,简直岂有此理,实在太让她震惊了。

    要知道永琪的额娘是海兰,当初进王府的时候,不过是个绣女的身份,阿玛额尔吉图是个被革职的员外郎。

    所谓子凭母贵。有这样的额娘,凭什么永琪还能继任为帝,而自己的三个儿子却都没份儿?

    一时间,琅嬅气得咬牙切齿,恨不能把项南从榻上拽起来,好好的质问他,为什么要这般偏薄她们母子。

    不过,她也知道这样做是徒劳的,因此连忙将纸团放回木盒,又将木盒放回画后面,随后才走出养心殿,将永璜给叫了进来,并将项南传位给永琪的事说给了他。

    “什么,阿玛要把皇位传给三弟?”永璜一听,都忍不住大吃一惊。

    他一直以为自己这太子之位应该是稳得,但没想到最后却是永琪得利。

    “没错,我看得清清楚楚。”琅嬅点头道。

    “皇阿玛怎么会这么选,那我所做的一切,岂不是白费了,反而为永琪做了嫁衣?”永璜不悦的道。

    “你做了什么?”琅嬅一愣,随即问道。

    “额娘,别怪儿子不孝,皇阿玛之所以头痛欲裂,直至昏迷不醒,都是儿子的功劳。”永璜随即说道。

    “什么,你怎么能做这种事?”琅嬅一听都震惊道。

    “额娘,孩儿不想像前太子一样,做四十年太子都捞不着登基。儿臣今年已经三十六岁,监國都监了十年了。

    而且,皇阿玛年前派孩儿出访欧洲,您真以为是他要传位给儿子么?不是的,他是要借机铲除儿子的羽翼。

    户部尚书于敏中、刑部尚书勒尔谨都是儿臣的人,现在被囚禁的囚禁,被贬职的贬职,皇阿玛已经在对付儿子,儿子不能坐以待毙,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了。”永璜解释道。

    “这……好吧。”琅嬅点点头,随后又问道,“知道此事的还有谁?”

    “太医院的崔太医、阿玛身边的进忠、宫女良子。”永璜随后道。

    “这几个人一定要处置好,绝对不能走漏消息。”琅嬅嘱咐道,“另外,找人伪造你阿玛的笔迹,我偷偷放进盒子里。”

    “是,额娘。”永璜点点头道,正要转身离开,忽然吓得呆住。

    琅嬅见状,不禁一愣,“永璜,你怎么了,快去办呐。”

    “皇……皇……皇阿玛……”却听永璜结结巴巴的道。

    琅嬅回头一看,顿时也吓呆了,就见项南好端端的站在他们母子近前,气色如常,精神如常,两只眼睛都放出光来,那像是一个要死的人。

    “你们干得好事!”项南怒斥道,随即上前,一巴掌抽倒永璜,一脚踹倒琅嬅,随后高喊一声,“来人!”

    门口的八位阿哥、四位顾命大臣听到声音,连忙走了进来,见到项南纷纷跪下磕头,“儿臣(微臣、奴才)给皇阿玛请安!”

    “哼!”项南恨恨的看了他们一眼,他们虽然不像永璜一般有篡逆之心,但是也有几人对他的病情,根本都不在意,哭得一点都不伤心,令他可是大失所望。

3365【夺嫡】

    “皇长子永璜,素行悖乱,专擅威权,鸠聚党羽,意图谋逆,着削宗籍、除玉牒,交由宗人府严加看管。”项南随即说道,“皇后富察氏于朕病危之际,不念与朕多年恩情,荧惑失道,助纣为虐,谋算皇位,罪在不赦……”

    “皇阿玛饶命,皇阿玛开恩……”永琮、永琏两兄弟连忙叩头道。

    永琪、永璂、永珩等众位阿哥也连忙叩头求情,只有四位顾命大臣一语不发,尤其傅恒,哪怕永璜是他外甥、琅嬅是他姐姐,他也不敢吭声。

    因为事关皇权,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的话,怕是整个富察家都完蛋了。

    “姑念与其近四十年的恩情,又育有两子一女,朕不便废后。关入长春宫,非死不得出。朕已不想再见她。”项南最终说道。

    “皇上,臣妾知错了,臣妾一时糊涂,臣妾再也不敢了……”琅嬅一听,连连求饶道。

    “皇阿玛儿臣错了,儿臣再不敢了,皇阿玛开恩,皇阿玛,儿臣是您儿子啊……”永璜也频频叩头道。

    项南却已不再理他们,随即又吩咐道,“拿下太监进忠、宫女良子、太医院陈太医,交由慎刑司,严加审讯。”

    当下,太监进忠、宫女良子,以及陈太医便都被抓了起来。而皇后琅嬅也被带下去,囚入长春宫,大皇子永璜也被带去了宗人府。

    ……

    当天晚上,偌大的紫禁城,几乎无人睡得着,就连京城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失眠。

    监國太子被废,皇后形同被废,如此大的动荡,令後宫嫔妃、前朝大臣们各个瑟瑟发抖,唯恐自己被牵连。但也有人跃跃欲试,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

    转过天来,项南便又下旨,让皇贵妃如懿暂管六宫事,愉妃海兰晋为愉贵妃、舒妃意欢晋为舒贵妃;纯嫔苏绿筠晋为纯妃;沈文卿、吉兰、谢灵芝、湄若、陈雯英、何馨封嫔;贺雨菡、巴特尔·赛娅、李月奴、福灵等封贵人……

    一时间,宫内众人都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惶恐。

    “皇上,皇后犯下这件事,皆因她爱子心切。”如懿劝道,“她好在从潜邸就跟着您,总有近四十年的情谊,您就饶了他这一次吧。”

    “如懿,朕知道你心地善良,不喜欢与人争斗,总想着得饶人处且饶人。”项南点头道,“朕也想给你这个面子,但是这件事朕真的办不到。

    正因为她从潜邸跟着朕,朕也以为跟她伉俪情深,不似亲人胜似亲人。可是没想到,当听到朕被毒殺时,她不仅没有丝毫悲伤,反而还趁机帮永璜篡位。

    如此毒妇,实在是深负朕望。朕有哪一点对不起他们母子,他们居然对朕下此毒手。如果这件事,朕再不出手,今后还不知有多少人想要算计朕。”项南解释道。

    如懿见他这么说,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点了点头。

    “只是皇上,康熙爷末年,九子夺嫡,搅得朝政不安,乾坤动荡,父子失和,兄弟离心,您还是要小心呀。”如懿又道。

    项南点了点头,“皇子争储,寡人是不怕的。有竞争才会有动力,皇阿玛也是在九子夺嫡中,用心谋划,用心做事,击败众强敌,最终胜出,才能乾纲独断,厉行改革。

    像‘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样的政策,如果没有相当魄力,怎么可能推行的下去。

    朕的皇子们如果连自己的几个兄弟都争不过,将来怎么跟朝上的百官,朝下的万千士绅们斗?!

    我只是恨永璜能力平庸,想竞争,想争储,靠得不是自己的才干、智慧,而是用下毒这种龌龊手段。

    朕要不是想引蛇出洞,故意给他制造机会,他哪能轻易拿到锦盒,更不要说替换其中的诏喻。

    要争皇位并不是罪过,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有进取心是对的,朕这些阿哥哪个不想当皇帝。

    可是蠢就是罪过了,关键他还是又蠢又坏。有这样的儿子,朕都觉得丢人。不殺他,已经是顾念父子之情了。”

    如懿听项南这么说,一时也无话可说,却只觉得遍体生寒,知道九子夺嫡的故事,有可能再次上演。

    毕竟嫡长子永璜原本是最有资格继位的。因为她身份最高,既是长子,又是嫡子,天时地利都占全了。

    所有朝臣,所有外使,都认为永璜就是下一任帝皇。就连其他阿哥,基本也都已经认命了。

    但现在他却是被削宗籍、除玉牒,以后再不是皇室中人,彻底失去继位的机会。如此一来,其他阿哥就都有机会了。

    那他们肯定会蠢蠢欲动的,毕竟皇位只有一个。到时候,不知要掀起多少腥风血雨。而自己的儿子永璂,自小体弱,才干一般,会不会在这九子夺嫡中,遭人暗算呢?

    一时间,让她也是愁肠百转,忧心不已。

    ……

    项南随后给七位阿哥都派了差事。永琮去工部任事,永琪去户部任事,永璂去刑部任事,永珩去兵部任事,永琏去礼部任事,永瑭去理藩院任事。

    还有一位永璘,如今年纪还很小,只有十三岁,暂时还不能够任事,还得在尚书房好好学习才行。

    另外,项南还允许七位阿哥上朝,参赞军政大事。

    “如今朕把机会都给你们了,谁要是对皇位有兴趣,那就要好好表现了。”项南看向自己的七个儿子道。

    “儿臣不敢。”众阿哥连忙跪地道。

    大阿哥已经因为争储被废,他们可不敢表露争储的心思,唯恐步了大阿哥的后尘。

    “都给我站起来。”项南呵斥道,“明告诉你们,我不怕你们争,我就怕你们不争。你们要是敢争,那就表示你们还有血性,还有雄心,还知道上进,还敢于任事。

    那些不敢争的,只想做个富贵王爷,稀里糊涂过日子的,才是让朕瞧不起的。

    不过争归争,你们要知道该怎么争。拿出自己的智慧,好好做事。朕会一一瞧在眼里,臣子们会瞧在眼里,百姓们也会瞧在眼里。

    否则,就算你凭借鬼蜮伎俩赢得一时,也赢不了一世。百年之后,还是被人唾弃,受万民咒骂。比如秦二世胡亥,比如隋炀帝杨广……

    何去何从,你们自己思量,推下去吧。”

    “儿臣告退。”七位阿哥面面相觑,随即都退了下去。

3366【物竞天择】

    乾隆三十一年,项南废大阿哥永璜,并将七位阿哥送入六部做事。

    此举被朝臣们视为是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之兆,一时间反对者有之,恐惧者有之,跃跃欲试者有之……

    反对的是担心皇子夺嫡会造成党争,而党争不仅会造成皇朝的分裂,更会使朝廷空转,行政效率变得极其低下,而且还会造成官场动荡,就连无关之人都可能被牵连。

    好像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新党旧党之争,明朝的阉党与东林党党争……这些党争都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而加剧了國家的衰败,以至于最后都引致全军覆没的下场。

    比如牛李党争导致藩镇势力、宦官势力大涨,从而削弱了唐朝皇室。从此之后,藩镇割据,军阀林立,就连宦官都敢肆意更换皇帝。

    宋朝新旧党之争,从宋神宗时期一直持续到宋徽宗,导致国力日衰,被辽國、金國相继入侵,最终导致國灭。

    明朝阉党、东林党之争,更是导致国弊民贫,动荡不休,令后金趁势崛起,最后一统寰宇。

    康熙末年九子夺嫡,都导致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雍正在位十三年,都没有消除这些矛盾,还是项南即位之后才开始平息。

    所以反对者担心九子夺嫡,会重复那些党争的下场,自然不支持。

    ……

    恐惧的是担心会遭到党争的牵累。

    因为党争是不分善恶,不分对错,只在乎自己党派利益的。凡是对自己党派有利的,对自己党派无利的就反对。

    而党争一起,百官们就只能被迫站队,否则先被打压的就是中间派。等中间派被打压下去之后,剩下的几派就开始乱斗,直到两败俱伤为止,基本不会有任何赢家。

    其中很多受害者都是无辜受牵累的。比如唐朝诗人杜牧、李商隐等都因为牛李党争受到牵连。一代才子报国无门,蹉跎一生,实在可惜。

    因此很多官员恐惧党争,害怕自己一个没站好队,结果就被碾成齑粉了。

    当然,也有野心家对此跃跃欲试。

    毕竟一旦从龙成功,那可就是一世富贵。比如九子夺嫡中,支持四爷的年羹尧、隆科多,在雍正即位之后,都受到了重用。

    一个是抚远大将军、一等公;一个是吏部尚书,一等公。若不是二人作死,居功自傲,结党营私,两人的富贵一辈子都享不尽。

    因此不少人都在揣摩,皇帝到底会选哪个皇子继位,而自己则应该向哪个皇子靠拢。

    ……

    项南对大臣们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特地在朝堂之上面谕朝臣,“自朕废除大阿哥永璜,并命众阿哥到各部任事之后,众爱卿多有上折子进行反对的。

    诸位爱卿担心诸皇子为争储位,会掀起党争,导致唐末、宋末、明末的党争之祸。你们的顾虑朕都知道了,

    不过朕并不准备改变主意。一来要做明君,必须要会做事。虽然自古相传,黄帝、尧舜垂拱而治,无为而治,凭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就能令万民俯首,天下太平,但朕可以告诉你们,那都是屁话。

    历来所有明君圣主,都是励精图治,改革创新,才能换回國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比如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秦孝公力主的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凿空西域,唐太宗的科举制度……

    阿哥们生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本来就没多少见识。若再不出来做事,锻炼一下,将来即便继位,也会被你们这些臣子肆意愚弄,成为龙椅上端坐的傀儡而已。”

    “臣等不敢。”众臣子见项南措辞如此严厉,赶忙跪下请罪道。

    “哼,以后谁敢跟朕提什么‘垂拱而治,无为而治’,讲什么‘修德就可以令四夷宾服’的屁话,朕就把他送去东南亚,那边现在还有很多有食人风俗的土著。

    朕倒要看看,你们这些道德君子能不能教化那些野人,让他们心甘情愿臣服归降。”项南冷冷的道。

    众臣一听,顿时吓得冷汗直流。

    “诸爱卿应该看过朕从西方带回来的著作,其中的《生物学》中就有一条至理,叫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就像我们人一样,鲜卑本是游牧起家,进到中原之后,照样会变成农民。而汉人去到草原之后,也会变成游牧民……为什么会这样?环境使然。适应不了环境的,就只能被穷死、饿死。

    狗是狼驯化而来,诸位爱卿都晓得吧。但狗性温顺,狼性凶恶,为什么呢?因为驯化的这些年里,不温顺的狗都被打死了。所以只有温顺的狗,才会传下后代,一辈辈的传,一辈辈的训,狗就越来越温顺了,这也是适者生存的道理。

    阿哥们要想争储成功,就必须要学会竞争。否则,凭什么取信于朕,取信于百官,取信于万民。

    不过争归争,朕看得是你们的工作,而不是你们勾心斗角,揪群结党,互相攻讦,互相拆台。

    告诉你们,朕还没死呢,朕也没老糊涂。谁敢做下这种事,大阿哥永璜,就是你们的榜样,你们尽可以试试。”

    “儿臣不敢!”永琮、永琪、永璂等也跪下道。

    “敢不敢不是靠说的,朕也不会相信你们说得话,朕要看得是你们的行动。谁是真正做事的,谁是正事不做,整天想着投机取巧的,朕会看得一清二楚。”项南冷声说道,“行了,起来吧。”

    “谢皇阿玛。”众阿哥都一脸惶恐的起身道。

    “你们这些大臣也是。”项南冷冷的道,“朕不在的这几年,你们都干了什么,别以为朕察觉不到。

    告诉你们,好自为之。朕继位三十一年,其中一半时间在打仗,刀已经磨得非常利了。现在无仗可打,朕可是寂寞的很,手里的刀也早嗡嗡叫了。

    所以你们最好给朕老实一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否则的话,朕免不了要拿你们祭刀。朕话说前面,勿谓言之不预。”

    “臣等谨记皇上教诲。”众臣都吓得一哆嗦,纷纷跪地叩头道。

3367【琅嬅去世】

    接下来的几个月,项南的确不断地在杀人。

    贪污腐败的官员要殺,欺男霸女的流氓要殺,装神弄鬼的巫婆要殺,坑蒙拐骗的拐子要殺,蛊惑人心的邪教要殺,抢劫殺人的土匪要殺……

    从京城到到秋决了,就直接砍头。

    砍得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殺气冲天。吓得七位阿哥、朝中百官,名流士绅、富商地主,甚至街面上的流氓混混,都胆战心惊。

    七位阿哥现在是明白了。项南让他们七人去各部任事,看似是给他们争储的机会,其实是把他们放在烤架上烤。

    毕竟项南不是康熙爷。康熙晚年之所以会发生九子夺嫡,主要还是因为他执政后期,过于宽厚仁慈,别说对自己的儿子多慈爱,就是对贪污受贿的臣子,往往都网开一面。

    由此导致康熙末年,贪腐盛行,国库空虚。雍正继位的时候,国库只有八百万两白银。而也因为康熙爷的宽仁,不舍得重责,所以九个儿子才争斗不休。

    相比康熙爷,项南就狠多了。

    按他自己的说法,继位以来,一半时间都在打仗。灭准葛尔,平大小金川,征安南、收吕宋,出征罗刹,吞并欧洲、天方、天竺……

    神武圣功,和历朝历代的皇帝比,都是独一份的。

    而且项南聪明绝顶,钢厂、玻璃厂、火器厂、铁路、列车、蒸汽轮船……全都是他发明创造的。

    并且,他极善理财。在他继任以来,国库年年结余,现在储银已达二十亿两白银之巨,不敢说后无来者,起码也是前无古人。

    也因此在这样一位聪明绝顶,又心狠手辣的阿玛跟前做事,他们想躺平都不行,必须要努力工作,而且还要谨小慎微,一举一动都要小心在意,不能被皇阿玛挑出一点错。

    可以说,比当个富贵王爷惨多了。

    而且要是谁敢乱动心思,真的被项南查出来,那可就是灭顶之灾。

    到时候,不仅争储无望,还会被关入宗人府,一辈子都出不来了。因此他们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行差踏错。

    众百官见项南整顿吏治,是真的敢殺人。看着那么多人头滚滚,他们也是吓得心惊胆战,不敢麻痹大意,行差踏错,唯恐自己也成刀下之鬼。

    因此一时间,朝廷吏治都为之一新。

    ……

    乾隆三十二年,琅嬅含恨离世

    她原本体质就不算太好,再加上年纪已高,已近六十岁的年纪。何况幽闭宫中,心中抑郁不已,由此导致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最终,在多半年后,琅嬅终于支撑不住。

    得知她命不久矣,项南念在多年夫妻之情,特地来到长春宫探望她。

    就见她已经将皇后的衣冠穿戴上了,而且还盛装打扮过,看起来倒还有几分光彩,只是眼神黯淡无光,可见已命不久矣。

    “臣妾参见皇上!”见到项南,琅嬅挣扎着还想起身。

    项南连忙上前,将她给扶住了,“好了,不要动不动跪来跪去的,你知道朕最不爱这些。”

    “是,皇上一向仁爱宽厚,是臣妾辜负了皇恩。”琅嬅低头认错道。

    结婚这么多年,项南的表现算是相当不错了,对所有嫔妃都是一碗水端平,对所有嫔妃都是和和气气,有说有笑的,没有摆着皇上的架子。

    只是她为了帮永璜夺位,再知道项南是被儿子害死时,不仅没有悲痛,没有为他伸冤,甚至还联合永璜一起篡位,真的是对不起项南几十年的情谊。

    “别这么说。你是永璜的生母,再加上当时朕已死,你为他考虑并不算错。”项南摆摆手道,“只是朕身为皇帝,这件事不得不这么处置,你不要怪朕就是了。”

    “都是臣妾的错,臣妾怎么敢再怪罪皇上。”琅嬅垂泪道,“是臣妾教子无方,没有管教好永璜,以至于他有今天,臣妾真是万分悔恨。”

    “也是朕的错。朕本不该给他不切实际的幻想。”项南摆手道。

    他一直都没想过要立永璜为太子,但却让他做了近十年的监國,等同于皇帝无异。

    这样做无形中助长了永璜的野心,以至于在他觉得自己要被皇阿玛收拾的时候,才决定铤而走险。说到底,有他自己的责任,也有项南和琅嬅的责任。

    “皇上,臣妾临死之前,想跟您提最后一个请求。”琅嬅开口说道。

    “你说罢。”项南点点头。

    “臣妾希望皇上能够将永璜放出宗人府。他虽然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但终究是臣妾和您的第一个孩子,是您和我看着长大的。”琅嬅说道,“臣妾希望看在父子情分上,您把他放出来。这样臣妾死也能瞑目了。”

    “好吧,既然这是你最后的心愿。朕就满足你。”项南点点头道,随后向李玉道,“快去宗人府,将大阿哥接出来。恢复他的玉牒、宗籍,从定亲王降为贝子。”

    “嗻。”李玉立刻道。

    “臣妾谢皇上!”琅嬅又要下拜道。

    “好了,你不要动了。”项南摆手道,“你说得对,永璜毕竟也是朕的儿子,其实看到他被关,朕又何尝不痛心呢。”

    “是,皇上宅心仁厚,福泽天下。对臣民都爱护备至,何况是自己的孩子。”琅嬅点头道。

    “好了,琅嬅,你好好休息,朕先出去了。”项南又道,“永琮、永琏、璟瑟,你们进来吧,陪你们额娘说说话。”

    璟瑟是雍正十二年生人,乾隆十七年,许配给一等忠勇公马礼善的儿子图铎为妻。马礼善的祖父图海,最高担任太子太傅、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正黄旗都统,封一等公。

    父亲诺敏曾任护军统领、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大哥马尔赛曾任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授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抚远大将军等职。

    只是雍正九年因为与准葛尔作战不利,因此削去爵位,处以死刑。在他死后,弟弟马礼善袭爵。总而言之,这一家也算是忠臣之后,上等人家。

    项南没有让任何女儿送去蒙國各部和亲,而是都许配给了京城的王公贵族。因为他舍不得女儿到草原吃苦。毕竟草原气候、饮食都不行,哪比得上京城繁荣富庶。

    他也不怕蒙國王爷们挑理,毕竟准葛尔他说打就打了,这些蒙國王爷还能翻起什么浪花。

3368【炼油厂】

    永琮、永琏、璟瑟等听到项南的话,随即走进殿内见额娘。

    见到额娘如今已经换好皇后盛装,显然自知命不久矣,不禁都失声痛哭了起来。

    毕竟母子连心,不是一句空话。

    项南不忍见此一幕,退出了殿外,让他们母子好好说说话,就听屋内哭声渐止,隐隐有声音传出。

    项南不忍听,就站在长春宫外。

    这时大阿哥永璜风尘仆仆的赶了来。

    “儿臣拜见皇阿玛。”见到项南,他立刻下拜道。

    “别拜我了,去看看你额娘吧”项南摆摆手道,“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了。”

    永璜含着泪点了点头,走进长春宫中。

    过了片刻之后,就听永璜、永琮、永琏、璟瑟等人大放悲声。

    项南一听,都忍不住落下泪来。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生活在一起都有几十年的两口子。如今她一朝身死,自己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李玉,传旨内务府和户部,皇后的丧仪一定要隆重。”项南随后宣旨道。

    “是,皇上。”李玉立刻点头道。

    这时,如懿、海兰、诸瑛、婉茵等人也都过来了,听到长春宫内大放悲声,不少人也是红了眼圈,垂下泪来。

    她们很多都是老姐妹了,从潜邸一起走出来的。相互之间,虽然也曾有过不愉快,但这么多年相处下来,说没感情是不可能的。

    尤其素日与皇后交好的高晞月、吉兰、福灵等几人,更是哭得泪眼婆娑,伤心不已。

    “你们都进去,送她最后一程吧。”项南说道。

    众嫔妃点点头,随后便都进去,看了琅嬅最后一眼。

    ……

    琅嬅的丧礼随后隆重操办。

    虽然她生前一度失宠,被幽禁于长春宫中,但她临死之际与项南和解,因此项南为她安排的丧仪规格依旧十分隆重。

    一、皇帝辍朝九日,仍循以日易月之制,服缟二十七日;二、妃嫔、皇子、公主服白布孝服,皇子截发辫,皇子福晋剪发;三、亲王以下,凡有顶戴的满汉文武大臣一律百日后才准剃头;四、停止嫁娶作乐二十七天;五、京中所有军民,男去冠缨,女去耳环。

    琅嬅的丧仪规格,在历代皇后丧仪中也算是极隆重的了。项南亲自为琅嬅穿孝服,为她的丧礼担当主祭,率领阖宫嫔妃、阿哥、公主等为琅嬅守灵。

    并让内阁拟谥号,最终由项南钦定为孝贤皇后。

    ……

    而随着孝贤皇后的死,後宫之中,开始暗流涌动。

    毕竟皇后之位只有一个,谁都想坐。而如懿虽然是皇贵妃,当年也有少时情谊。但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其实皇上对哪位妃子都不错。

    如此一来,很多人都开始有了不该有的心思,想要争一下皇后之位,有意在项南面前卖巧弄乖。

    项南何等聪明之人,一眼就能看穿她们的心思,随后便嘱咐如懿道,“孝贤皇后薨逝,皇后之位空悬,让有些人开始坐不住了。

    如懿,替朕敲打敲打她们,别打这些不该有的主意。朕的下届皇后之位,只可能是你的,不会是别人,让她们别错打算盘了。”

    “其实,臣妾并不在意能不能当这个皇后,只要皇上对臣妾好就行了。”如懿摆手说道。

    “痴儿。”项南一听,笑着摇摇头,“男女之间,争风吃醋,邀宠献媚之事,你可以不屑做,可以置身事外。

    但皇后之位,至关重要,关乎社稷,关乎国本。後宫不稳,前朝就不稳。後宫蠢蠢欲动,前朝也会有人随波逐浪。

    这是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是会见血的。孝贤皇后那么贤惠,都因为永璜行差踏错,可见坐这个位置有多难。

    朕後宫嫔妃虽多,对朕也多有情意,但终不及你与朕青梅竹马,情深义重。所以你在朕身边,朕才最安心。

    而且诸妃之中,属你最聪明。後宫若有人不安分,瞒不过你的眼睛。”

    如懿听罢,点了点头。

    随后几日,项南一改往日一碗水端平的成例,都是歇在如懿宫中,让那些想要邀宠献媚,争锋上位的嫔妃们都知道了,谁才是下一任皇后的有力人选。

    再加上如懿之后不露声色的敲打,後宫某些不安分的人再次规矩起来。

    ……

    後宫的事,项南其实没多在意。

    他相信如懿的聪明和手腕,有足够的实力压服後宫。她是不想争,不是不能争,更不是不敢争。

    他现在正在琢磨着,建造大清第一座炼油厂。

    油可是好东西,军事、工业、民用……简直无所不包。

    柴油、煤油、汽油都可以做燃料,而且热能是煤炭的两倍。更关键的是,燃油可以做内燃机,效率更高,个头更小,速率更快。

    有了内燃机之后,就可以研发出汽车、摩托车、拖拉机、收割机等等一系列机器,生产效率将大大提升。

    而且像坦克、飞机、装甲车等军事武器,也都可以研制出来了。笨重的蒸汽机,显然做不到这点。

    石油还可以提炼苯、乙烯、丙烯、芳烃等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药物、油漆、润滑剂等等等等。

    另外,石油还可以生产化肥。像尿素、硝酸铵、磷肥和钾肥等,都可以用石油来炼制。总而言之,石油是好东西。

    而项南专门学过能源工程,对于如何炼化石油是心知肚明。因此在他的主持之下,大清第一座炼油厂正式兴建。

    这座炼油厂位于京北,至于原油是从三秦之地取来。

    那里自古就产石油,宋朝科学家沈括就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有石油,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

    元代时,那里就打了第一口石油井,不过主要是用于取暖、照明,以及治疗牲畜的皮肤病。

    到了光绪年间,那里打出了中國第一口现代意义上的油井。而至今这口油井现在还在出油,日产量能达到一吨多。

    听上去虽然跟中東大油田没法比,但暂时够用了。

3369【黄河大桥】

    乾隆三十二年,孝贤皇后琅嬅去世一周年后,项南正式封如懿为皇后,并且举行了盛大的封后仪式。

    除此之外,海兰晋为皇贵妃,意欢晋为贵妃、寒香见晋为容妃。

    另外寿康宫太妃,以及各宫嫔妃月例银涨一倍,春夏秋冬四季头面、衣服涨一倍。其他福利也多翻一倍,诸如平时的饭菜、茶叶、点心、瓜果,冬季的炭火等等。

    如此一来,大家都有益处,自然阖宫欢喜。

    ……

    同年,京城到新郑的火车开通。如此一来,京、冀、豫三地便连在了一起。虽然黄河大桥正在兴建,暂时火车驶不过河,但是连通三地,照样能拉动经济发展。

    以往豫州之人要来京城,走陆路的话就是走官道,走水路的话就是走永济渠,两条路其实都不太好走,走十天半拉月都不稀奇。

    如今通了铁路之后,最多半天时间就到了,一下子节省了好几天时间。如此一来,两地人员、货物交流都变得大为便利。

    而且豫州自古多灾,不是干旱就是涝,通车之后,一旦遇到灾情,赈灾粮可以马上运到,也可以少死好多老百姓。

    除了京郑铁路开通之外,新郑到汉口、汉口到金陵、武昌到徽州、徽州到苏杭等多条支路也已经开通,现在也已经通了火车。

    如此一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已经连成一片。苏杭的丝绸、徽州的茶叶、沪市的洋货,都可以通过铁路运输。

    另外,黄河大桥、长江大桥、徽州到五羊、五羊到邕州、邕州到河内、河内到万象、万象到曼谷的铁路,都正在加班加点的进行建设。

    预计两座桥梁,以及诸段铁路通车之后,不只能贯穿中國南北,更能够贯穿东亚和东南亚。如此一来,东南亚就再也丢不了了。

    ……

    另外,亚欧铁路也在紧张铺设中,到现在为止,已经铺了两千多公里,估计要全面贯通,还要再等五六年时间。

    但是现在铁路已经穿过伊斯坦布尔,进入奥斯曼帝國,与中東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中東的物产,已经绵绵不绝,通过欧亚铁路北线输入中原,其中多金银、宝石、香料、椰枣、可可等等。

    不过中東自古不太平,铁路在修造过程中,常常遭受袭扰,导致工程进度迟缓。

    为此项南已经组成联军,沿着铁路线进行驻扎,并对沿线的酋长进行拉拢和打压。对于这一手“合纵连横之术”,中原人士再熟悉不过了。

    而且,项南也在不断往中东掺沙子。

    以往中東是天方教的地盘,十字军东征,两个教派的战争持续了两百多年,最终十字军也没能打下中東。

    而如今不用打仗,欧洲人就可以到中東朝圣,还可以在那里居住。自然大批教徒前往。而他们到了中東之后,就难免跟当地人起冲突,甚至彼此之间都起冲突。

    比如基督教就分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而天方教也大致分为四派,互相之间,彼此看不上眼,因此斗争在所难免。

    当他们执着于彼此间的争斗时,项南就可以超脱物外,拉一派打一派,坐山观虎斗,乐享其成。

    就像二战之后,不列颠故意把希伯来族安置在中東一样,明显就是在那里楔进一根钉子。果然到了现在,那个地方还不太平。

    ……

    进入到乾隆三十三年,黄河大桥首先建成。

    此桥全长三公里,共一百零二个孔,为双线双层桥梁。上面一层过人、过车,下面一层过铁路。

    整座大桥用了三万吨钢材,以及四十万吨的水泥,总耗银高达五百万两,可以说是一座天价桥梁。

    但这座桥梁的架设,对于中國来说,却是破天荒的存在。

    大桥建成之后,黄河便不再是一条天堑,从此南北往来将畅快之极。人员来往、物资交流,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自古以来,黄河就是一处天险。虽然不像长江那么难过,但是要想过河也不简单。

    北宋时期,就是靠着黄河天险,阻止了金人的南下。若无这条大河阻路,金人早就一马平川,把北宋给灭了。

    而如今大国一统,不需要黄河天险。建此大桥,只为了便利民生经济。从此之后,长江以北与中原便连在一起,项南在京城乘火车,就可以直接到金陵去了。

    黄河大桥的顺利落成,也为大清培养了大批有技术,有经验,有实践的桥梁专家,水利专家,这也加快了武昌——汉口长江大桥的建设。

    而且新郑大桥落成之后,还可以西进到长安、甘州。只要在甘州再建一座黄河大桥,那么就可以直通西域了。

    之前,中欧铁路北线是从山海关经乌兰察、归绥、九原、河套到甘州,是绕了一大圈,把黄河给绕过去了。

    毕竟当时的建桥技术有限,要修两座黄河大桥,难度实在是有点高。而这样绕的结果,也可以加深内蒙与中原的联系。

    不过路程总归多出上千公里,不是太方便。现在有了人才,再加上熟练地建桥经验,搭建甘州黄河大桥,也就不难了。

    ……

    同年,项南进行了官制改革。

    六部由之前的礼部、吏部、刑部、户部、兵部、工部,改为教育、组织、司珐、财政、民政、外交、水利、国防、交通、监察等。

    六部之下的知县、知州、知府、道台、藩台、抚台、臬台等一律取消,改为县长、区长、市长、高官……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解决冗官的问题。

    其实按照规制,清朝的官僚机构其实并不臃肿。整个清朝有正式任命的文官只有区区四千人左右。

    从从九品的司狱、司晨、吏目、巡检到正一品的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兼管总督等,只有四千多编制。

    可是用区区四千多人管偌大的國家,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朝廷编制之外,就有许多的冗官、胥吏。

    比如旧官去任,新官未到,封疆大吏应按规定临时派人代理其职务,可督抚们却把吏部分发的即用官扣留在省城,改派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去署理。

    比如让实职府州县官离开任所,到别的府州县署事,使其以苦缺署肥缺。这是疆吏向属员示恩和索贿的手段,致使“文员调署纷繁,不惟易存五日京兆之心,即书吏亦呼应不灵。”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冗官。

3370【改革官制】

    因为冗官过多,使得朝廷行政效率极其低下。六部之中的官员经常互相推诿,堂倌推给司员,司员推给书吏,常常是一些重要的文件变为一纸空文。

    外省督抚大臣要办一件事,往往要从县一级开始逐级上报,到他们手上最快有时也要数月。

    而为了起到互相节制的作用,朝廷还常常在一个职位上设置数人,最后各个官吏均懒于从事,导致一事无成。

    比如清初漕运每年四百多万石,运米本来是商人的事,朝廷却设总督一级的官员办理,沿途各舱搬丁、搬运船丁等多达十万人。

    由于冗员过多,致使每担米的运费高达十八两,仅漕运一项,国家每年要支付千万两白银,成为财政上的一大负担。

    而且冗官、冗员过多,也会严重败坏官场风气。导致在职官员大多委琐因循以自保,而等待上位的官员则拼命钻营。

    如此上行下效,自然令官场黑暗无比。所以才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

    至于胥吏就更多了。

    据史料记载,清朝中期,直隶省大县胥吏一千余人,小的也有数百人、百余人。

    乾隆年间,有的知县下乡验尸,带着仵作、刑书、门印、签押、小使、六房、三班,以及本官仪卫、皂隶、马仆、轿夫一同前往,多达一百多人。

    而这些胥吏大多是没有正式编制的,也就是说县里不会发给工资,最多只是管饭而已。

    如此一来,那些胥吏要想赚钱,自然是想方设法,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甚至盘剥百姓,敲诈勒索。所以古代才有“无吏不贪”之说。

    ……

    因此项南才要改革官制,一来明确各部官员的职能,免得有事没人做,出错没人背;二来解决胥吏的问题。

    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人完成,既不造成工作积压,也不造成人员闲置。

    这样一来,多出的胥吏就不允许再有了。往后每查出一个胥吏,就直接找官员问责。

    另外就是给胥吏提升的渠道。

    胥吏之所以有“无吏不贪”之说,除了没有编制,没有工资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胥吏不能升职,甚至连科举都不能参加。

    明太祖朱元璋专门立法,把皂隶、马快、步快、捕役等胥吏与倡优等行业一起,列为贱民,这些胥吏及后代不得参加科举。如有违反,杖责一百。

    清朝时候对胥吏稍微开恩,规定每五年进行一次考试出职,但所获得的职务最高不能超过九品。

    胥吏的升迁之路被堵死,又没有工资领,那除了以权谋私、营私舞弊之外,也没得可做了。

    毕竟胥吏虽是朝廷不入品级,比芝麻绿豆还小的人物,但在老百姓的心中,他们却都是手握重权的大人物。

    单是看城门的兵丁,都敢肆意勒索过路的百姓、商贩,不给个过路钱,不留下点什么,都不让从城门过。可以说是雁过拔毛,大粪车经过都得先尝尝咸淡。

    所以他们对百姓伤害也最大,因此才有“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之说。

    而如今,项南改革官制,解除对胥吏的禁令。

    胥吏能够升迁,能够参加科举,能够担任大官。

    官和吏都是三年一查,优等的升迁。比如捕快升做巡检,巡检升做主簿,主簿升做县丞,县丞升做通判,通判升做御使……

    其实吏因为负责具体事务,办事能力甚至是强过官的。毕竟官大多是来自科举或捐官,学得多是四书五经之类,或者单纯有钱买官做,之前并没有做过官,没有实际行政经验。

    很多官员上任之后,面对一县大大小小的事,头都大了。甚至连《律例》都不知道,审案都不知该用哪条法。

    相比起来,负责刑名的胥吏,是不会不熟悉《律例》的。对于审案,他们就比官老爷懂得多得多。因此把他们拒之门外,实在不公平。

    ……

    项南大手一挥,要改革官制,百官们是无人不敢顺从。

    一来,项南威望够高,这些年开疆拓土,富国强民,在百姓百官中都拥有极高的声望。

    二来,项南手段够狠。这些年严查贪官污吏,每年被殺头就多达上千人,至于抄家的、流放的、杖责的、贬官的,更不知道有多少,比之明初的朱元璋下手还狠。

    三来,冗官冗员,也的确是历朝历代之弊,是必须要进行整顿的。

    以清朝为例,虽然朝廷编制未改,但是顺治年间,朝廷每年为百官发放的薪俸只有两百万两。到了乾隆一朝,就增加到了六百万两。编制还是那么多,开支却增加了两倍多,就是因为冗官的增多。

    比如六部的额外郎中、员外郎,行走、章京等都是无定数的,所以六部官员便大肆扩招,然后将本属于自己的工作,交给这些下员处理。

    如此一来,导致各部虽然名义上没增加编制,但其实各部领饷的人却多得出奇,已经相当的臃肿。

    有识之士都知道必须要改革才行,自然赞同项南的改革。而那些保守派大多另有心思,有些是卖官鬻爵,通过扩编捞银子的,有些是多养点手下,到时候好推诿塞责的,就不是很赞同项南。

    就像《是,大臣》里的汉弗莱,身为文官首领,就巴不得文官数量越来越多。当大臣吉姆·哈克想裁员的时候,他甚至建议要再雇几千人才行。

    只是那帮人没胆子拦在项南前面,毕竟相比权力,还是小命要紧。

    随后,六部便被拆成了十二部。每一部都各司其职,互不统属。

    当然很多事需要多部门合作,比如在水上架桥就需要多部门配合,到时候具体事务,具体分析,总而言之,就是要将责任明确到部门,明确到个人。

    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没人做事,没人担责,竟是一群尸位素餐,无所事事的懒虫。

    另外,项南还特地拔高了监察部、司珐部的权限。监察部负责监察百官,上到王公贵族、一品大员,下到守城小吏、役卒捕快,只要敢犯法就有资格检举。

    司珐部则按照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原则进行办案,务必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最妙的是,司珐部、监察部直属上级管,资金和薪水也由上级拨发,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人牵制。

3371【教育改革】

    官制改革之后,项南随后又进行了教育体系改革。

    在此之前,他虽然在各村、各乡都开办了学堂,让孩子们都有书可读,大大提高了百姓的识字率。

    而且,科举增加了数学、物理、地理、外语等多门,筛选出了一批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但是随着帝国的壮大,以及发展的需要,单是这些人才还是不够。

    人才的培养机制还是太慢,而且培养出的人才,技能还是有所欠缺,供不上发展所需。

    比如化学人才就相当稀缺、土木工程、地质学、高端物理、机械设计等,也都面临着巨大的缺口。

    而靠着科举,每四年才选一批人才,每批不过两百来人,哪里够用。要知道,二十一世纪,中國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可是足有千万之巨。

    按照人口比例来算,乾隆三十二年,全國人口两亿,那么每年毕业的人才,应该高达一百多万才对。可如今四年才出两百人,自然是不够用的。

    所以要改革教育体系,多出人才,方为正道。

    项南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由学堂、县学、州学、府学、国子监,改为小学、中学和大学等,

    其中小学九年、中学三年、大学四年。小学九年,不交学费,不交杂费,不交书本费,中学到大学开始收费。各省拨款建立中学、大学。

    其中中学每县一座,大学每州一座,硕士站每省一座,博士站只有京城一座。按成绩录取。

    小学学习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地理,中学增加生物、化学,大学增加物理、化学、金融、生物、医学、海洋、土木、机械、法律、化工等科目。

    并在未来二十年内,逐步废弃科举,改从大学、硕士站、博士站招收人才,提拔重用。

    ……

    如此改革,其实不算激进,毕竟这么多年来,科举制度已经大幅改变。

    绝大部分年轻学子,都是从小进学堂学习外语、物理、地理、数学等科目,而且最近几年科举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像物理、外语、数学、地理等科目比例越占越高。

    刚开始,科举虽然也考这些科目,但并不计入总分,还是看八股文章写得如何。到后来这些科目就占到总分的一半,与八股文章平分秋色。

    而到了如今,八股文章已经不再重要,只跟数学、物理、地理、外语占同样分数。这样的变化,新一代学子已经适应了。

    而且,他们对这种改革更欢迎。因为往年要考上举人,才可能有官坐。考上进士才能确定有官坐。

    科举四年一考,一科只录取一两百人。导致多少读书人皓首穷经,从年轻考到老死,最后也只是一介寒氏。

    但现在不同了,只要成绩优秀,就可以上中学,上完中学上大学,只看总成绩说话,毕业之后就分配工作,这可比四年一度的科举稳当多了,所以大家都非常欢迎。

    至于老一代的读书人,那就对不起了,跟不上时代,就只能被时代所抛弃。

    ……

    而科举制度的逐步废弃,也导致之前的秀才、举人的特权逐步被削弱。

    比如秀才不用服徭役;不用交税粮;见官不拜;秀才犯法,如果不是重罪,只由儒学处分了事,在学校除籍之前地方官不得用刑;秀才可以戴方巾、穿绸衫,可以使唤奴婢。

    举人相比秀才,待遇还要更高一级。举人可以免除一百五十亩土地的田赋,免除十几户人家的徭役;

    举人犯罪,地方官员不能随意逮捕拿问的,需要申报给省学政,由省学政出面,对举人进行教育和处分;举人若屡试不第,朝廷会给安排个小官,每月能够领一份薪饷。

    等教育体系改革完毕,科举制度作废之后,秀才、举人的特权自然也就没有了。尽管那些秀才、举人都很不服气,但是面对朝廷却也是无法可想。

    原因很简单,清朝三百余年统治下,秀才才只有四十多万人。也即是说,乾隆朝的秀才最多也不过十万,举人和进士的数量就更少了。

    这么点人,还不及旗人的数量多。项南当年改革旗务,几百万旗人都没放在眼里,十几万秀才又算得了什么?

    况且自古说得好,“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一帮读腐了书的人,项南才不会放在眼里。

    ……

    当然,秀才、举人们之所以没闹起来,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现在赚钱的门路多了。

    有能耐,有本事的人,不用科举也能发财。

    比如现在贸易发达,各处生意对账房、书办、襄理之类的人才都十分渴求。

    若是读书识字,又会外语,又会算账,那保准大把人请,根本不怕没钱赚。

    再有本事的,自己开买卖,往欧洲倒腾丝绸、茶叶、瓷器,再从欧洲倒腾皮毛、火腿、香料……一来一回都赚不清。

    而中國的老百姓就有这点好处,但凡能活下去就不会造反的。

    那些秀才、举人再怎么没特权,也比老百姓日子好过多了,因此让他们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他们最多也就是抗抗议,上上折子罢了,见朝廷就是不改,他们也就只得算了。

    ……

    而随着教育体系的改制,很多科技发明,被项南公开了出来。

    比如蒸汽机的原理、设计与制作,比如香皂、玻璃的制作,比如水泥的制作,比如纺纱机、织布机的设计……

    甚至向私人出售蒸汽机,让他们可以纺纱、织布、采矿,这可比用人工快多了。一台蒸汽织布机的功效,顶得上八十位训练有素的织工。

    而蒸汽织布机不用领工钱,不知道疲惫,可以二十四小时工作,而不休息,因此很多大老板愿意买回去。

    另外就是很多矿山老板,看中了蒸汽机的力气,比使用马匹强多了,所以他们也购买了。最终蒸汽机数量越来越多,有能人还开发出了越来越多的使用途径。

    比如将蒸汽机安在商船上,就可以在水上自由航行,而不必再用纤夫拉纤;比如用蒸汽机作动力制作面粉,顶得上多少匹骡子、马;比如用蒸汽机造纸,纸浆打得又细又匀……

    因此蒸汽机受到越来越多的商人欢迎,工业革命开始由上而下,逐步普及开来。

3572【千里传信】

    乾隆三十四年,长江大桥正式落成。

    如此一来,大江南北全线贯通,再没有一丝阻碍。

    火车可以直接从京城前往苏杭,再不用骑马、捯船之类。

    以往从苏杭到京城,如果骑快马的话,都要五天时间。如果是走京杭大运河,那就需要十八天。如果是走海路的话,坐蒸汽船也要三四天时间。

    而如今坐上火车之后,一两天时间也就到了。而节省时间之后,像南方产得水果、蔬菜,就可以及时运抵北方。

    另外稻米、茶叶、丝绸等,也可以轻而易举通过火车运往北方。而北方的药材、皮毛、棉纱、钢材等,也可以轻而易举通过火车运往南方。

    自古北方苦寒,尤其东北,入冬之后,除了白菜、萝卜、大葱等,几乎见不到什么像样的蔬菜,因此才养成了吃酸菜的习惯。

    如今火车一通,南方的蔬菜就可以源源不断运往北方。试想别人还在啃萝卜时,自己的餐桌上,却能有一盘水灵灵、翠嫩嫩的拍黄瓜,那绝对气派。

    因此长江大桥贯通之后,货物往来就十分密集,简直就像是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

    而在这一年,大清第一座石油炼化厂也正式竣工,随后开始投入运营,炼出中國第一滴煤油、第一滴汽油、第一滴柴油。

    其实早在古埃及时,石油就已经被用来照明。不过和石油相比,经过加工之后的煤油,燃烧起来不仅明亮,而且没有气味。

    而煤油的诞生,大大降低了照明的成本。

    在此之前,老百姓晚上根本不舍得点灯。

    因为当时的灯油都是来自动物和植物油脂,比如欧洲一度用鲸油做照明工具,以至于抹香鲸差点被灭绝。

    中國古代用得灯油多是植物油脂,上等的人家用芝麻油,普通老百姓用桐油、火麻油。这类油价格也不便宜。

    元代的《庶斋老学丛谈》记载,“每夜提瓶沽油四五文,藏于青布褙袖中归,燃灯读书。”由此可见,一碗灯油钱就要四五文,一年就要一吊半钱,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起的。

    所以古代才有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典故,实在是穷百姓烧不起灯油,被逼无奈的法子。

    而达官贵人照明多是用蜡烛。蜡烛是用蜂蜡、羊油及其他动物油炼制,价格十分高昂。古代一支上等蜡烛的价格可以达到四百文,普普通通的一根蜡烛,价格也要二十文钱。

    因此晋朝王恺、石崇斗富,才出现石崇用蜡烛当柴烧的事。如果蜡烛不贵,就不必写在史书上了。

    现在煤油推出之后,不仅明亮而且价格低廉,自然很受百姓们的喜爱。

    ……

    而汽油、柴油主要是用于内燃机和发电机的。

    内燃机相比蒸汽机,体积更小,功率更大,重量更轻,操作更灵便。而且不必时时的往里添煤,也不必经常的加水。

    有了汽油、煤油之后,内燃机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到时候,内燃机驱动的火车、汽车、摩托车、坦克、飞机、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用途简直是比想象中还要广泛。

    项南已经派人打造内燃机了,用它驱动的火车,最快速度能达到一小时三百里。即使是去苏杭,一天之内也能跑个来回。

    当然,现在内燃机火车跑不了那么快,一小时能跑两百里已经不错了。

    但就是这样的速度,也相当不得了了。速度相比蒸汽机车提升了两倍多,比最快的奔马还要快。而速度的提升,带来的就是效率的提升。以后用内燃机车去欧洲,时间也会节省到一周以内。

    也就是说,如果欧洲出现叛乱的话,大军可以在一周时间及时赶到,镇压一切叛军。

    ……

    而发电机就更有用了。

    电是好东西,军事、工业、民用……简直无所不包。

    项南需要发电机,最主要的原因,倒不是为了工业生产,也不是为了在宫里照明,而是为了通讯之用。

    如今大清疆域遍及全球,从亚洲到欧洲,从欧洲到美洲,从美洲到澳洲,到处都有大清的地盘。

    就算是项南有聚兽调禽之术,每天可以用飞鹰传递消息,但是消息也会迟滞几十天的。因为地球半径近万里,而鸟飞行速度再快,一天飞三四百里已经是极限。

    在这种情况下,帝國对疆域就不能做到有效的管制。

    而在古代,之所以中國的疆域只是那么大,一大原因就是因为通讯技术落后,导致边疆的信息迟迟传不到中枢,因此就算边疆出事,朝廷也是鞭长莫及。

    等收到消息,再集齐人马、聚齐粮草,出兵边疆时,可能边疆已经陷落,黄花菜都凉了。

    也因此,通讯技术的落后,限制了疆域的扩展。

    不过项南知道,无线电报技术,可以破解这一难题。

    而刚巧,无线电报机他可以制作。

    但是要造无线电报机容易,可无线电需要发射器、接收器、天线等才能发挥作用。尤其是远洋无线通信,就更需要功率强大的发射器、接收器、天线才可以。

    项南现在虽然已经能做干电池,但是干电池不足以支撑远洋无线电通讯,所以还是需要发电机。

    好在发电机也好、无线通信技术也好,都难不过项南。

    他已经派人制作发电机和无线电报机。到时候,他会把这些机器放到东欧、西欧、南欧、中東、天竺、东南亚、东瀛、美洲……

    如此一来,通过无线电报机,这些地区就可以实现畅通无阻的通讯了。再加上两条亚欧铁路,贯连始终,那这些地方就很难失去了。

    ……

    很快,发电机、无线电报机便已制作完成。而第一批电报员也随即训练完成。

    项南进行了第一次远洋通信,从京城发电报给巴黎。五分钟后,巴黎便传回了“收到”的消息。

    项南见到这份电报,兴奋不已。

    众朝臣得知此事,更是惊得目瞪口呆。

    虽然书上有“千里眼”、“顺风耳”、“千里传音”、“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之类的说法,但都是夸张虚构居多。

    可是如今,他们当真看到了“千里传信”,这就相当了不得了。有了如此神奇,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在咫尺,对于统治真的是太方便了。

3573【首次南巡】

    乾隆三十四年,长江大桥竣工之后,项南下旨要进行第一次南巡。

    康熙当年曾经六下江南。一是为了巡查河防。黄河、长江、淮河、运河、钱塘江等都是非常桀骜难驯的,几乎每年都有水患发生。

    一旦发生水灾,沿河两岸就要倒霉,不只粮食颗粒无收,百姓也会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到时候,甚至会动摇帝國的统治,因此河防至关重要。

    皇帝这一路从运河走,因此可以一路查看运河的情况。另外,南巡还经过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地。康熙帝同样也会视察当地河务,看看周围百姓的生活。

    二是拉拢民心。南巡这一路,皇上会赦免沿途百姓的赋税、钱粮。如果有灾的话,会立刻安排赈灾。还会视察当地吏治民风,对贪污腐败,草菅人命、欺压良善、为非作歹之辈予以惩治,自然能赢得百姓的支持。

    其实普通百姓才不再乎谁当皇帝,只要能对他们好就行了。

    历史上,乾隆也是六次南巡。

    但跟他祖父励精图治,关心河防、收买人心不同,乾隆六次南巡,都是奔着摆谱去得。

    每次南巡,都是带着皇后、嫔妃、王公大臣等一起去,这么多人,要动用一千多支多支大船,为此还要专门扩宽运河。

    到了路上气派更大,须要马六千多匹,大车四百多辆,骆驼八百余头,征调的民夫多达万余人。

    而且沿途各府各县都要修路,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还要修建数十座行宫供皇上休息。每一座行宫都极尽华美,古董文玩、陈设摆件并花盆景致等应有尽有。

    为了助皇上的游兴,美食、美景、美女自然也少不了。如《红楼梦》所说,钱花得如淌海水似的。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六次南巡,单是户部就花了两千余万两银子,占到国库岁入的三成左右。这还不算地方上为了接驾,花了多少银子呢。

    乾隆晚年的时候,都后悔自己六次南巡,“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

    ……

    而项南要南巡,并不是为了摆谱儿,主要是查看沿路的民风吏治,以及运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的河务。

    项南改革政体之后,虽然提升了监察部、司珐部的权限,有资格、有能力辖制百官,打击罪犯。

    但政治没有那么简单。不是模拟经营游戏,点几下鼠标,那些NPC就会照着办了。

    事实上,就算到了现代,那么多审查制度,那么多监控技术,那么多曝光渠道,依然免不了杜绝类似事件,更何况古代了。

    项南能做得,也只有杀一儆百,以儆效尤,让那些人伸手之前,好好考虑考虑后果。

    而现在虽然通了铁路,海路也很畅通,使得运河的作用没有之前那么至关重要了。

    再加上化肥的使用,以及东南亚、欧洲、美洲的粮食输入,使得朝廷现在也不缺粮了。就算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都发大水,朝廷也有足够的财力和粮食赈济。

    但是能不出事,自然是不出事的好。毕竟每次水患,不只要损失数十、数百万两白银,更可能造成几万、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因此吏治、河务都很重要,所以项南要南巡视察一番。不过为了避免騒扰沿途百姓,项南特地下旨嘱咐地方官员,不要修建行宫,不要增加赋税,不用敬献礼物,不要敬献美女,不要征调民夫……

    而且,他是坐火车出行,火车随时会停。到时候,他会微服私访,查探民风吏治。所以地方官也不要想着粉饰太平。地方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就算瞒得了一时也瞒不了一世。

    接到这样的旨意,各地方官都直嘬牙花子。

    若是换做别的皇帝南巡,他们巴不得把握机会,好好孝敬一番,以此赢得皇上青睐,来谋求进身之阶。

    可是项南是铁面天子,比包青天还狠,是个对贪官嫉恶如仇,对污吏恨之入骨,对恶霸地主、流氓地痞更是欲斩之而后快。

    因此一旦被他查出来,那绝对丢官罢职,抄家流放,所以各路官员为了避免此事,连忙在自己辖区内开展严打。

    把名声较坏的官吏,街面上的地痞流氓,乡村里的土豪劣绅,自己先给收拾了。免得到时候项南查出来,牵累了自己。

    ……

    五月,项南正式南巡,陪同他的还有九位阿哥、二十三位嫔妃,以及一众王公大臣。大家乘坐火车一起出行。

    往常大家都闷在京城里,阿哥、王公、大臣,住在宫外,还能见见世面。像项南都难得出宫一次,更不要说那些嫔妃了。

    和民间传说以及影视演义中,乾隆常常微服出巡不同,历史上乾隆从没有微服出巡过。因为真实的乾隆是很忙的。

    根据《乾隆起居录》记载,乾隆后半夜三点就起床,四点钟到坤宁宫朝祭,五点钟御门听政,也就是让各部官员汇报工作;六点钟用早膳,七点钟召见臣工、批阅奏折,一直忙到下午两三点开始进膳。

    清朝时候,皇上一天也只吃两顿饭,到了晚上饿了会进些点心。进完午膳后,会有一小时休息时间,接着又是批奏折,召见大臣商议国事,一直忙到晚上六七点。

    六七点之后的时间,乾隆可以自由安排,看看书、写写字,做做诗之类。此时敬事房会让乾隆翻牌子。

    八点钟嫔妃沐浴之后送入乾隆寝宫,通常为三十到四十五分钟,然后再被抬回去。这样的制度,是为了避免皇上沉迷女色,延误国事。

    这时到了九点钟,乾隆就可以自己歇息了,转天三点接着起来工作。除了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以及自己的生日,几乎一年到头都要这么过。

    因此乾隆别说微服私访,一天睡觉都不到八个钟头,哪有那么大兴致去宫外逛游。

    而且乾隆虽然被后世诟病,但其实他取得的成就是很高的。灭准葛尔,收复青藏,拉拢蒙國,征讨蒲甘,平尼泊尔……

    在他的治下,清朝国土面积达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乾隆晚年,中國人口更是突破三亿大关,GDP占世界经济的四成以上。

    跟中國古代历朝历代相比,乾隆都算得上是佼佼者了。光论开疆拓土、繁衍人口这两项就无人能及。

    只是偏赶上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再大的成就都显不出来了。

3574【皇上驾到】

    能跟项南出游,众嫔妃都很高兴。毕竟久居深宫,就算紫禁城再漂亮,也都逛厌了,如今能出去转转,真是太好了。

    “皇上,你看好多庄稼~”

    “皇上,你看,那是黄牛吧?”

    “皇上,你看,那么多人聚在那儿~”

    她们围着项南唧唧喳喳的道。

    项南也乐意她们闹腾,总比在後宫,死气沉沉要好得多。

    火车从京城出发,经直隶省会保州、正定、邢州、广平、邺城、汤阴等县市抵达新郑。

    一路驶来,项南往外望去,见田中禾苗甚是茁壮,行人得穿搭也算齐整,虽然不是人人穿绸裹缎,但粗布衣服也算齐全。

    不像清朝老照片中,无论哪的老百姓都穷得苦哈哈,身上衣服不只是补丁摞补丁,甚至都称不上是衣服,就是破破烂烂一团烂布,裹在身上,好不凄凉。

    最重要的是脸色看上去都不错,起码说应该是能吃饱饭得,不像是常年忍饥挨饿的穷相。

    ……

    到了新郑,火车停下之后,项南及九位阿哥、王公大臣等,特地在当地官员带领下,深入民间走访。

    “乡亲们粮食够吃么,亩产粮食有多少,一年要交多少粮食,有没有受官府欺负,有没有受流氓欺负……”项南向百姓询问道。

    被询问的百姓自然都说好,粮食够吃,亩产过千,除了要缴的公粮、税赋,再不需要缴纳其他杂费,官府也很清正廉明,没有流氓小偷之类,简直就是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项南听了这些话,自然是笑容满面。

    不过他也知道,这些百姓多是被安排好的,但他也只能装不知道。

    因为所谓皇帝微服私访,惩治贪官污吏、地痞恶霸之类的事,本就属于是民间故事。本质上还是“青天大老爷”那一套,只能治标却不能够治本。

    要想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靠得不是皇上微服私访,而是制度。

    项南身为统治者,就是要创建这样的制度,而他也是这么做的。

    自从监察部、司珐部从刑部分离出来,而且财政独立之后,对百官的辖制已经很强了。最佳的例子就是,这一年来惩治贪官污吏的数量,比往年多了三倍多。

    不只是县长、区长之类的官,就算是封疆大吏都会受到弹劾,而且罪名五花八门。有自己贪污受贿的,有纵容家丁为非作歹的,有懒政怠政尸位素餐的……总而言之,执法比之前严格多了。

    而且,项南还准备经常将双方对调,比如监察部的官做两年之后转做地方官,地方官做两年之后转做监察官,而且还是调去不同辖区。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员时常流动,就可以避免他们互相勾连,互相包庇。也可以避免监察机关内部滋生腐败。

    ……

    参观完百姓家之后,当地官员请项南等人住在当地士绅之家。

    新郑当地颇有几位富有家产的士绅,修建的高墙院落,与紫禁城自然没法比,不过接待皇上一行暂住还是够的。而且,这对他们来说,也是莫大的荣耀。毕竟能让皇上住在一晚,也能沾沾龙气儿不是么。

    项南却予以了拒绝,“朕此次南巡,不想过度惊扰百姓。依朕看,朕就在城中的客栈住宿吧。”

    康熙皇帝南巡的确喜欢住在士绅府邸,比如曹雪芹家就接驾了四次,简直可以说是无上恩宠,但是曹雪芹家却也因此欠下了近两百万两的巨款。

    因为朝廷把康熙在曹家驻跸期间的花销,全都算在了曹家的头上。曹家看似无限荣宠,但其实却是赢了面子,丢了里子,赔本赚吆喝。

    项南不想像康熙爷那样,自己快活把债甩给别人。

    而且,他也不愿有人借此生事。

    他如果借住在士绅之家,难保这士绅将来狐假虎威,称霸地方,为所欲为。

    就像《雍正王朝》中的刘八女一样,因为有着一块康熙御笔亲题的匾额,就敢在江夏镇称王称霸,将整个江夏镇都变成自己的私产,宛如私人王國一般。甚至四爷、十三爷贵为皇子,都不得不受他的怨气。

    所以项南宁愿住在客栈。这样等他走后,还能给客栈添几分生意。

    ……

    “皇上万金之体,住在客栈,未免太委屈了吧。”地方官员一听,皱起眉头来道。

    “有什么可委屈的。朕当年御驾亲征,沙窝、草地、雪地、荒坟都曾睡过,难道你们新郑的客栈,还不及沙窝、草地舒服?”项南摆手道,“再说往来行商都住客栈,既然百姓住得,那朕也住得,你休要啰嗦。”

    “是。”地方官只得点头道。

    随后,项南一行便来到新郑最大的客栈。

    客栈老板已经收到消息,大喜过望,连忙将所有客人赶走,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小二一行,把房间都重新收拾好,连被窝、褥子都换成了新的。

    那些被赶走的客人,本来还颇有不满,听说是皇上要在此下榻,顿时都不敢再吱声了。齐刷刷站在客栈门口,等着盼着见皇上一面。

    随后就见几队兵丁赶到,将客栈团团包围,随后分成两列,隔一步站一位,将百姓们拦住,让出一条路来。

    过了好一会儿,就听哐哐锣响,跟着就见到兵丁打着肃静、回避牌列队而来,又有兵丁手持长鞭开道,将鞭子抽得啪啪直响。

    “快跪下,快跪下,皇上驾到!”负责维持秩序的兵丁立刻喝道。

    众人一听,纷纷跪下,口呼万岁。

    随后就见大队人马唰唰而来,众人不敢抬头,只看到数百只马腿,数十辆大车从眼下经过。

    鼻子里则闻到一阵阵香风,馥郁之极,令人心折,芍药、牡丹、蔷薇、百合……没有一种花,能有这般奇香。

    有人实在忍不住好奇,偷偷转头瞥上一眼,就见骑马之人虽多,独有一人骑着一匹黢黑的黑马,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高高大大,精气十足,真如天上的龙变得一般。

    而马上的人,比那匹黑马还惹眼,精神抖擞、玉树临风、贵气逼人、不能直视,让人看一眼就觉得自惭形秽,不敢再看第二眼。

3375【黄河筑坝】

    项南住进新郑的旅馆之后,吩咐客栈厨子做点当地美食。

    “皇上,这些都是粗鄙之物,哪能入您的龙口呢?”当地官员一听,连忙阻拦道。

    “你给我住口!”项南一听,大声呵斥道,“朕这次南巡,就为了遍访民情。而民以食为天,朕就是要跟百姓吃一样的食物,如此才能了解民情。你这么横拦竖挡,是不想朕与百姓亲近么?”

    地方官员被项南这通训斥,顿时被吓一跳,再不敢啰嗦。

    随后,客栈的厨子们便开始忙着为项南等人做菜。

    其实身为新郑最大客栈的厨子,他们的厨艺自然是好得。就算比不上御厨,但也能拿得出手了。

    三下五除二,便整备出好几桌酒菜,其中多是新郑当地的特色。诸如鲤鱼焙面、锅贴豆腐、炸紫酥肉、灌汤包儿等等。

    大家吃得都很高兴。

    其实在後宫,皇上也好、嫔妃也好,可吃得菜的种类并不多。

    因为御膳房做菜,都是按照宫中代代传承的固定菜单。这些菜单都已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检验,无论口味还是安全性,都四平八稳最为稳妥,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古老而无变化”。

    御厨们的宗旨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很少去尝试开发什么新口味新菜式新食材,免得因口味不合皇帝心意或者让皇帝肚子不舒服,惹上麻烦。

    再加上御厨也怕把皇上的嘴吃刁了,所以饭菜、水果、茶叶等都上得不是最好的。

    而且皇上的御膳大多是提前做好,然后上菜时再去热一下送上来,所以大多菜式都已经不新鲜。

    每道菜还需要试毒的太监试菜,等到了皇上面前的时候,大多都已经凉了,根本不好吃。根据清末宦官的回忆,御菜的特点就是“毫无滋味,令人发腻”。

    溥仪也回忆说,大多数御膳都是摆样子,只能看不能吃。而且为了节省成本,甚至都腐烂变臭了,还要继续往上摆。

    皇上也都知道御膳不好吃,所以大多会在饭点的时候,去後宫嫔妃那里蹭饭吃。因为嫔妃们多有自己的小厨房,称为“内膳房”。

    因为不像御膳那么讲牌面,所以滋味反倒更好。而嫔妃们也乐意用膳食争宠,经常会安排亲信太监、宫女向民间厨师学习厨艺。

    因此客栈大厨做得菜,他们都吃得不错,还特地给厨师打了赏钱。

    ……

    转过天来,项南带众阿哥、众臣子在地方官的陪同下巡察黄河防务。

    他们骑马在黄河大堤上一路奔出二三百里,随机查看黄河大堤的修筑工程。

    自即位后,项南就一直调重金修补黄河大堤。以往黄河大堤多是用砂石、泥土混合稻草砌成,有用归有用,但遇到大洪水之时,还是禁不住洪水的冲刷,而经常出现垮塌之事。

    因此项南继位之后,改由混凝土混合钢筋铸造大堤。尤其是一些紧要所在,更是筑起高高的堤坝,谨防大水漫堤。

    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缮,下游大坝已达三百多公里之长,动用的土方、砂石料、水泥都达到千万吨级,耗银超过八千万两。

    也因此近年来,黄河水患基本已被制住,造成的损害比往年要小得多了。

    项南一路看过去,但见黄河大堤全用混凝土、钢筋制成,固若金汤,在河水的不断冲刷之下,依旧不见丝毫破败,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

    “你们总算没辜负朕的期望,这河堤建得还算可以,足以庇护百年了。”项南点头道。

    “都是皇上英明神武,护佑万民,臣等不敢居功。”地方官连忙跪下道。

    “等到将来在黄河上兴建几座水坝,就能彻底制服水患了。”项南又道。

    “黄河上筑坝?!”众人一听,都不敢做声。

    小河筑坝倒是听说过,黄河筑坝,想也没有人敢想。

    因为黄河太宽,最窄处都有三百米,而且水流十分湍急。就算是再大的商船,被大水一冲都稳不住。这样的河流如何能筑坝?

    “怎么,伱们认为不可能?别忘了,在这黄河大桥没架起之前,谁能想到,黄河上也能架桥呢。”项南笑道,“永远不要小觑人的智慧,现在我们的技术或许还做不到,但是假以时日,我们一定会做到的。”

    “是,圣上说得是。”众人都点头道。

    项南则是感觉有些遗憾。

    在他有生之年,怕是在黄河上建不起大坝了。

    主要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还缺少足够的工程机械。不说别的,光是运砂石的大车,没有一两百辆来回运都办不到。毕竟运得少了,基础就不够稳,河水一冲可就跑了,只能是留待后辈了。

    好在相关的人才已经在培养,相关的技术已经在传承,如果子孙后代不是太蠢,那么迟早有一日,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上,都将建起水坝。

    从此之后,华夏大地将永无水患。

    ……

    看完黄河大堤之后,项南等人还一同到嵩山少林寺上香。

    少林寺有禅宗祖庭之称,达摩面壁之所,历朝历代香火鼎盛,信众甚多。明朝末年,少林僧众曾经参加过抗清斗争,因此清军入关之后,曾对少林寺多方打压。

    比如取消少林寺不纳税赋的特权,取消少林寺僧兵编制和粮饷,朝廷不再任命少林寺的方丈,也就等于失去了官方的承认……如此使得少林寺日益凋敝。

    到了康熙年间,朝廷统治渐渐稳固之后,对少林寺的态度才有所缓和。康熙曾为少林寺书写匾额,雍正也曾大规模重修少林寺,乾隆更是曾经下榻少林寺。

    而虽然在武侠中,一直将少林寺视为武学正宗,武林泰山北斗。但其实少林寺的武功并不算强,基本都是吹嘘居多。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曾经仰慕少林寺的武功,上山去观摩。结果发现寺中僧人所演示的武功,都不过是样子货而已,因此出言表示不屑。

    少林众僧自然不乐意,纷纷上前挑战,结果都被打败。之后,倒是俞大猷传了少林寺一部分功夫,让少林寺僧人视为至宝。

    项南此番上少林寺,不是为了比武去得,而是为了上香和旅游。嵩山是五岳中的中岳,少林寺也是千年古刹,还是有很多景点的。

3376【立国之本】

    逛完嵩山、少林寺之后,转过天来,项南等人离开新郑,乘坐火车前往汉口。

    当火车驶上黄河大桥的时候,所有阿哥、嫔妃、王公大臣,都发出阵阵赞叹声。

    如此大的一座铁桥,横亘在黄河南北,将这一天堑变为通途,实在是太妙了。

    “吾皇德比三皇,才高八斗,竟能化天堑为通途,实在是我大清之幸,万民之幸。”傅恒躬身说道。

    “黄河架桥,这是自古未有之事。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亦不能为。由此可见吾皇真是神武英明,天纵奇才,才能完成如此壮举!”军机大臣尹继善也道。

    “这不是朕的功劳,这是科技的功劳。”项南摆摆手道,“诸位臣工,造这座桥,需要地质勘探,需要桥梁设计,需要钢材水泥,

    而每一项都需要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工业各科目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朕才会进行教育改革,就为了多出人才。

    否则,别说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就算是孔圣人再世也造不出来。所以我大清立国之基就是科学。”

    众大臣听了,脸色骤变。

    他们很多都是当年科举考出来的,对于孔夫子可是无比憧憬,尊称是“至圣先师”。而如今听项南的语气,显然对孔圣人并不感冒。

    而且大清立国之基,明明是儒家倡导的“三纲五常”、“礼义廉耻”。

    儒家一直宣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今项南却说立国之基是“科学”,这可真让他们有很多话要说。

    “皇上,微臣斗胆建言,咱大清立国之基,应是‘三纲五常’、‘礼义廉耻’,不应轻易改动,否则纲常败坏、四维不张,國无幸事。”军机大臣刘统勋直言道。

    “老中堂此言也有理。”项南点点头笑道,“礼义廉耻是推动精神文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物质文明。

    春秋时期,管仲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让一个穷到快饿死的人,再遵循什么‘礼义廉耻’,就真的太难为人了。所以贾谊才说,‘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而要想百姓生活富余,就要提高生产力。本朝靠着科技手段制成了天机肥,使得亩产普遍翻了一番。一亩田地就可以养活更多人口。

    蒸汽织布机,一台机器顶得上几十人做工,令棉布的价格跌了数倍,让老百姓也能穿上新衣服,这就是科技的功劳。

    要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这时候再用‘礼义廉耻’、‘三纲五常’教育他们,他们才会听训。

    所以朕并不鄙弃‘礼义廉耻’、‘三纲五常’。只是想要告诉你们,‘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众位大臣听了,似明白似不明白,还是有些想不通。

    ……

    “敢问皇上,何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军机大臣尹继善好奇地求教道。

    “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力,上层建筑就是政治制度。”项南解释道,“众位爱卿都知道,上古年间是禅让制。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科技落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朝不保夕,所以必须有一个聪明睿智,强壮有力的首领,才能带领族人活下去。这就是禅让制得由来。

    如果改成世袭制、家天下,换上一个庸才来领导,怕是阖族都要被灭了,所以民众也不会同意的。

    咱们大清云贵一带的山民,东南亚蛮荒丛林中的部落,还有西伯利亚的猎鹿人,现在还是这种制度。哪位爱卿若是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看看。

    而等到科技发展之后,到了大禹的那个年代,人们有房住,有地种,日子过得比上古年间好多了。

    这时候,大禹通过治水掌握了权力,而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力,击败了反对他的诸侯。从而由禅让制改为继承制。这就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众大臣听罢,若有所悟。

    “敢问万岁,如果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本朝经济如果再发展下去,会成为什么样子?”刘统勋好奇的问道。

    “这件事就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项南笑道,“但无论到了什么时候,牢记‘礼义廉耻’四字,知行合一,都会是个好人。

    所以朕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让老百姓吃饱饭、穿暖衣,也要让老百姓知道礼义廉耻。”

    “皇上说得极是。”众臣一听,方才点头应承道。

    既然皇上承认“三纲五常”、“礼义廉耻”,那他们也就不争竞了。不然就算他是皇上,他们也得好好理论理论。为了维护名教,何惧一死。

    ……

    列车过了新郑黄河大桥,又经过许都、汝南、义阳直到汉口。

    抵达汉口之后,项南照例巡视长江大堤。

    汉口是长江、汉江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拿下它之后,东可以取金陵,西可以取襄阳,北可以取中原,南可以取两湖……

    而它之所以易守难攻,凭借的就是长江天险。

    不过长江好处是有,坏处也不少。最大的坏处就是,几乎每年都有水患,导致沿河两岸百姓受苦。

    所以历朝历代都没间断治河。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夫差就开凿胥溪、胥江和邗沟。

    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河网交织,湖泊密布,地方官府带领人民开始筑堤防,垦洼地,出现了早期的圩田。

    战国时期,天府之国的蜀地太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天府平原,开垦稻田,于是形成千里沃野。

    汉朝时,汉江流域中游的南阳地区、襄樊地区和上游的汉中地区,地方官府组织人民开沟挖渠,引水灌田,成为著名的农业灌溉区。

    洞庭湖平原及湘江流域、鄱阳湖平原及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也成为著名的农业灌溉区。

    到了两晋时期,随着北方战乱,大量移民来到南方,南方水利工程得到进一步推动。

    之后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沟通了长江、钱塘江水系;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不断围湖造田、筑造堤坝……

    但即便如此,长江还是没那么容易驯服,几乎每年都要闹一次水患。即便到了乾隆年间,项南已经下大力气整治,依旧只是治标不治本。

3377【预防水灾】

    项南巡视长江河堤,见这河堤修得倒还结实。

    只是每年洪汛期间,洪水还是经常冲垮堤坝,导致两岸农田被淹、房屋被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这坝若还挡不住洪灾,那就继续加固。”项南提醒道,“现在朕在长江上游也安了电台,下游也安了电台。

    如果有洪水到来,上游会及时通知下游。到时候,你们这些地方官,务必要疏散下游民众,尽量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物资损失。”

    之前,长江上游、下游隔着几百里地,就算有洪峰到来的消息,骑马也赶不及统治下游。因此一旦遇到洪峰,上游也只能干着急,下游收不到消息,自然难以组织百姓疏散。

    因此下游百姓往往吃亏,人畜伤亡、房屋被毁、毕生积蓄毁于一旦。

    而如果上下游能在汛期及时通气,百姓们可以及时疏散,带着牲口、鸡鸭、钱财等躲到高处,那就能避免相当部分损失。

    就像现代,在洪峰来临前疏散百姓,也仍然是预防水患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地方官员一听,当即点头。

    如果上游在洪峰出现时,及时给下游报信的话,那么的确可以避免不少损失。起码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都可以降一个台阶。

    再加上长江大桥修起之后,就算有灾,粮食也可以及时起运,因此长江水患,对灾民来说,已不再是灭顶之灾。

    ……

    在汉口待了两天,项南等人依旧是住在客栈中。

    随后,大家乘坐列车继续出发,跨过长江大桥。离着老远就见上层桥上,来来往往的客商、行人简直是络绎不绝,人挨人,人挤人,简直水泄不通,真的好热闹。

    大量南方、北方的货物,就通过这座大桥往来运输,比靠船运还要快多了。

    而对长江大桥,众臣也是赞叹不已。

    像黄河,在枯水期的时候,还有人在河面上搭浮桥,勉强是可以过车、过人的。所以在黄河上建桥,虽然也很厉害,但也不是不可想象。

    可是长江的水流可比黄河急多了。据统计,长江一年水流量超过九千六百多亿立方米,而黄河一年的水流量才五百八十亿立方米,差了近二十倍之巨。

    也因此在长江上建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比在黄河上大桥难度高出十几倍。但也正因此,长江大桥的建成,才正说明项南的厉害。

    让他们一干臣子都是钦佩不已。

    ……

    从汉口出发之后,众人随后抵达豫章,随后登上了天下四楼之一的滕王阁。

    其实现在这座滕王阁,跟唐朝王勃所见的滕王阁,已经大相径庭了。

    原因是滕王阁经常遭遇火灾,历史上重修了近二十次。光是康熙年间,滕王阁就被大火焚毁五次。但因为滕王阁实在太有名,所以每次焚毁之后,都有人愿意重新修葺。

    现在这座滕王阁,是兴建于乾隆元年的,由当时的总督、巡抚修建。虽然如今已过去三十余年,但是该楼依旧巍峨耸立。

    站在楼上往下观看,遥想千百年前古人的风姿,实在是令人感慨不已。

    ……

    在豫章逗留一天之后,众人再度乘车经瓷都来到黄山。

    值得一提的是,通了列车之后,瓷都的瓷器贸易直接翻了四番。

    以往瓷都的瓷器要出货,往北方出货,要先走陆路,再走水路;往南方出货,则只能走陆路,不只时间长而且成本也高。

    现在通了铁路之后,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能够直通南北,甚至可以直接运到内蒙、中亚、东欧、北欧、西欧、南欧、中東、天方等地。

    那些地方对于国产瓷器可以说是相当喜爱,也因此瓷都的老板各个都发了大财。

    而黄山的风景也是极好的。自古有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项南带着众嫔妃、众阿哥、众大臣等,好好的游览了一下黄山。

    等逛完黄山之后,随后才又上车前往苏杭。

    到了苏杭,项南先去视察海塘。

    所谓海塘是指沿海岸以块石或条石等砌筑成陡墙形势的挡潮、防浪的堤,又称为陡墙式海堤。

    由于钱塘江每年都发大水,海水倒灌入陆地,会造成不小的破坏。

    而钱塘一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越国国都,十分繁华。

    隋朝开凿大运河,苏杭正好处于交通枢纽,号称“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水牵卉服,陆控山夷”,因此当地经济飞速发展。

    唐朝末年,苏杭一地的纳税金额,就占到全國税收的百分之四,有唐诗盛赞此地曰:“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极言其富庶繁荣。

    到了南宋时期,苏杭更一度成为国度,因此就更加繁盛了。而到了元明清三朝,苏杭的地位依旧极高。

    所以为了防止这座经济大市被海潮侵害,历朝历代都筑造了海塘。其中尤以乾隆年间修筑的海塘最为坚固可靠。

    因为堤坝都是用钢筋混凝土筑造,凝成一个,重达万斤。就算是潮水再汹涌,也是再也冲不垮了。

    ……

    “很好,做得好。”项南视察完海塘之后,笑着向地方官员道。

    “谢皇上,都是皇上神武圣功,乾纲独断,臣等不过是遵照皇上指示,为皇上效犬马之劳罢了。”地方官员连忙谦虚道。

    项南一听,哈哈一笑。

    “皇上,这些都是当地盐商敬献的宝物,请皇上预览。”地方官员见项南兴致颇高,连忙又道。

    随即就见众盐商捧着宝物来到近前。有四五尺高的五彩珊瑚,有上千颗珍珠穿成得珠帘,有用黄金打造得精美摆件……总而言之,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项南一听,却是把脸一板,冷声呵斥道,“都拿回去,朕不要他们送礼。朕来时也下过旨意,群臣不得不要修建行宫,不要增加赋税,不用敬献礼物,不要敬献美女,不要征调民夫……你们这是把朕的圣旨,当成一纸空文了么?”

    “臣等不敢,这是盐商们自愿的孝敬,纯属一片忠心。”地方官员一听,立刻跪下谢罪道。

    众盐商也是齐齐下跪,口称不敢。

    “哼,若是你们做生意时,心存公道,积极纳税,不送礼物朕也不会为难伱们。”项南撇撇嘴道,“可若是你们偷奸耍滑,偷税漏税。就算给我送重礼,朕也一定不饶,拿下去。”

    “是!!”众盐商不敢啰嗦,赶紧把礼物撤了回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767/ 第一时间欣赏拯救诸天单身汉最新章节! 作者:纪墨白所写的《拯救诸天单身汉》为转载作品,拯救诸天单身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拯救诸天单身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拯救诸天单身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拯救诸天单身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拯救诸天单身汉介绍:
拉杰什·库萨帕里希望找到一位相伴终身的伴侣;谢永强希望和王小蒙相伴一生;纪晓岚不想再辜负杜小月的情义;袁华不希望再将秋雅拱手让人……
觉醒系统,穿越万界,拯救诸天单身汉!
我是项南,我在努力!拯救诸天单身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拯救诸天单身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拯救诸天单身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