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都督TXT下载大明都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都督全文阅读

作者:奔叔     大明都督txt下载     大明都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72章 近乡情怯

    笔架山最高的建筑是三清洞,峰顶上六层石塔里,老道人点燃的油灯,为黑暗大海上过往渔船引路,这是一份修行功德。

    当毛文龙来到他的面前请教的时候,老道人长叹一声:“笔架山上合计有三千多人,但被佟养性汉军隔绝在锦州和义州的百姓还有十几万,官府不管他们,毕麻子残暴暴虐,虽然也抗金,但更害民,盼大帅救民水火啊。”

    毛文龙点头道:“我来的目的就是这样,现在辽西即将成为大明和后金拉锯之地,所以我想将这里的百姓尽可能的都运到旅顺去安置。”

    “也没有多少人口啦,被建奴掠去辽河东岸几十万,杀在了辽河岸边,被王化贞裹挟了几十万去了山海关,因反抗而死的更多,如果大帅再不来,等毕麻子被汉军打败,这仅存的十几万也将被屠杀殆尽啊,大帅,赶紧的吧。”

    毛文龙就道:“我用海船运输,希望利用笔架山天桥的地利,在这里临时充做码头,您可知道水文地理?”

    老道人就道:“贫道在这里土生土长,当然知道,笔架山连接大陆天桥,在落潮时候可通车马,涨潮时候淹没水下,每日三次涨落,正好可为大家撤退百姓提供便利,但船多地方狭窄,运输不块,请大帅雇请百姓,将我这三清洞的殿宇拆毁搭建简易码头。”

    毛文龙深深为这千年道观一日损毁而惋惜。老道人却道:“道家讲究救世,除魔卫道,区区一座道观算的什么?何况还有一些全石建筑可供我栖身。贫道老了,杀不动敌了,我就留在这里,看顾着石塔上的几百年没有熄灭的灯火,为往来船只点个亮,我有五个徒弟,也在我这里学了些三脚猫的功夫,就请大帅带上,为你马前驱策,替三清大道杀几个混魔。”

    说着,就叫过来五个徒弟,指着他们道:“这个是青风,青云,青月,青空,青了,都是我打小抱上来的孤儿,虽情同父子,但国难当头,必赴国难,还请大帅收留。”

    毛文龙当然希望几个武林高手在身边,同时也知道,自己这番举动,将来笔架山道观必将被建奴报复,这些人也难逃劫难,当时欣然同意。

    五个弟子背上宝剑,充当了毛文龙的护卫和向导,开始施行毛文龙的大撤退行动了。

    岛上的难民已经挤上船,一部分战船已经杨帆出海,这时候潮水落下,天桥显现,毛文龙整顿带过来的两千将士,开始向内陆锦州义州开进,他要会一会那个不知道轻重的毕麻子。

    努尔哈赤的主力撤回辽东后,因为要镇压辽西百姓的暴动,于是就留下了三百建奴和五千汉军,交给佟养性指挥评乱,镇压暴动。

    其实,三百建奴和五千汉军和十几万十三山的义军对阵,其实也不过是旗鼓相当,但坏就坏在了这个毕麻子,在这个非常时期,还眼红权利,竟然带着一群心腹,杀了正义的大侠杨三,让本来铁板一块的起义军内部分崩离析,堡垒在内部先攻破了。

    内部纷争,外部压力,十三山起义即将倾覆,这时候,毛文龙来了。

    毕麻子的大本营建在当时义州南的七里堡,不大的堡垒是毕麻子的驻跸之地,堡外就是密密麻麻的难民营,东倒西歪的栅栏,破烂杂乱的窝棚,死气沉沉的气氛,都在预示着失败。

    毛文龙赶到的时候,还是有些人在远处预警的,毛文龙就被拦截住了。

    王强上去和拦截人通报之后,那个人转身往七里堡里跑去,将大明王师到来的消息通报给了毕麻子。

    毕麻子正在啃一只半生不熟的鸡,听说官军来了,当时不是欣喜而是皱眉:“他们来做什么?难道是来抢老子的地盘吗?”这样的想法要是让毛文龙听到,能把鼻子气歪,这都什么时候啦还想着圈地为王呢。

    张半仙也就是毕麻子的军师就凑上前道:“据报,官军不过有一千五百,但装备奇好,刀枪盔甲俱全,若是将他们扣留,那对我们是绝对的好收获,对我们的战斗力也是一个长足的帮助,所以大当家的,我们何不将他们引进来,然后大军包围将他们缴械?”

    毕麻子一听,当时来了精神,满脸的麻子也变得熠熠生辉,将半只鸡丢在桌子上,对着外面大吼:“来人,在这大堂之外埋伏下三十刀斧手,等我一声号令,杀了来人。”

    毛文龙被引进难民营,一路行来,引起无数百姓的围观,当得知是王师来接应自己等的消息后,整个难民营沸腾了,所有的人都将这支明军当成了救星,簇拥着他们来到了七里堡门前。

    到了门前,毕麻子的手下将毛文龙的将士挡在了外面:“只能你一人进入,其他人不得进去。”

    毛文龙当然知道了毕麻子的心态,就是一个有前科的家伙,怎么能让自己夺了他的手下夺了他的兵权?

    这时候就是要用自己的威名和皇权的威慑镇住外面的义军,然后快刀斩乱麻,干掉毕麻子,哪里有那心思和他唧唧歪歪。

    于是也不废话,先是对围在外面的义军百姓举起了手中的宝剑:“本帅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前来救援你们撤退到旅顺安顿,这是天子剑,上马杀将,下马杀官,如有不从,杀无赦。”

    所有的义军一见,当时欢呼一片,大家总算是有了出路了,再加上毛文龙的大名已经是尽人皆知,威望冲天,最主要的是他手中的那把天子剑,那可是皇帝的象征,几千年皇权教化早就让百姓对皇权在骨子里生出敬畏之心,于是呼啦啦纷纷拜倒。

    然后毛文龙直接对王强大吼:“杀了毕麻子他们。”

    结果王强还没动,就听一阵宝剑出鞘的声音,五道青影闪动中,惨叫与鲜血标飞,青家五兄弟已经展开了杀戮,是的,是杀戮,五个剑道高手对一群乌合之众,那真的是砍瓜切菜般轻松。三十刀斧手转眼之间就被斩杀殆尽,老大青风拖死狗一样,将毕麻子丢在了毛文龙的身前,然后默不作声的站到了毛文龙的身后。

    这样的武艺当时让王强佩服的五体投地。看来自己的大帅得到这五个兄弟,算是捡到了宝贝。

    毛文龙满意的看看青风,对他道:“我说的是杀了他而不是俘虏他。”

    青风点头:“明白。”然后一剑将毕麻子斩杀当场。

第371章 霹雳手段

    建奴屠杀不从的汉人太狠了,直杀的人口十去其八,无论毛文龙怎么想要快速恢复旅顺,但没有人口是绝难实现再次振兴。

    中原人口密度过大,百姓无地而流离失所,但故土难离,百姓不愿意搬迁,二来建奴猖乱,辽东就是死地,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来,所以,人口成为了毛文龙发展旅顺的最大阻碍。

    到哪里去获得足够的人口这已经成为了当下之急。

    但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坐镇皮岛的王洪亮给毛文龙送来了一个消息,埋伏在辽西的锦衣卫探子禀报,辽西十三山起义失败了,大批难民被困辽西无处可逃,看看毛文龙是不是用一批战船接纳一些过来。

    毛文龙立刻眼睛就红了,因为前世的毛文龙就是锦州义县人,而十三山起义的百姓,正是自己几百年前的老乡,老乡有难,怎么不救?

    于是毛文龙亲自带领二百条大小战船,从旅顺浮海直奔锦州,救援十三山失败落难的百姓。

    天启二年正月,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后金军渡过辽河进攻广宁,辽河以西的人民纷纷逃人深山之中,躲避后金军的抢掠烧杀。

    努尔哈赤在辽西得手之后,决定迁移锦州百姓到辽河以东的辽阳,迁移义州的百姓到辽河以东的盖州、威宁营。

    锦州和义州的百姓不愿迁徙做奴隶,又有一些人逃奔深山之中。这样,先后逃到十三山山城(锦县城东)的有四万余人,逃到前寺山的万余人,逃到查角山的有四万余人,此外还有人聚集在义州城南的戚家堡,锦州城南的双堡、十官屯等地。以上这些人拒不归降后金,他们在总领导人大侠杨三的指导下,拼死抵抗后金军的进攻。

    当时佟养性率后金军前来进攻,先后杀害起义者五六百人,但仍无法清剿起义者。

    后来起义者内部发生纷争,混入暴动者队伍中的毕麻子火并了起义军。九月十六日,十三山起义被后金军扑灭,毕麻子仅仅带着两个贴身心腹二人逃人关内。

    辽东地区汉民反抗后金暴政的武装暴动,先是由于经抚不和,得不到熊廷弼和王化贞的武装支援;后来由于新经略王在晋、高第实行消极防御的龟缩政策,得不到王在晋和高第的武装支持;有作为的辽东经略孙承宗在十三山坚持苦斗时,又因朝廷掣肘不能伸出援助之手。总之,明廷的辽东大员没有一个人给辽东汉民的武装暴动以切实支持,最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暴动的百姓被屠杀殆尽。

    现在是六爱,月,毕麻子火拼了杨三的悲剧已经发生,毕麻子还没逃跑,还在坚持,但已经是大势已去离这败亡不远了,现在去救那些百姓还来得及。

    好吧,辽西的百姓你们都不救,那么就由我来救吧。于是,怀揣着一份老乡情结,毛文龙急匆匆亲自带两千人马,驾驶所有能动用的船只二百浮海救援。

    月黑风高,风大浪急,整个船队在艰难前行,也不知道行了多远,已经慢慢习惯了海上风浪的毛文龙心焦的手扒着船舷极目向北张望,他希望能尽快见到陆地,能够尽快的将乡亲们救援出来。

    正在他眼睛都瞪的发酸的时候,桅杆上的瞭望突然朝着下面大喊通报:“前面有一座岛屿,上面有灯塔。”

    揉了揉眼睛,果然看到水天一色之间,黑黝黝中有一点微弱的灯光若隐若现,毛文龙立刻扭头问船长老把式那是什么地方。

    这个老船长就低头默算了一下,再看了看手中的罗盘,最终肯定的道:“大帅,前面是笔架山,锦州到了。”

    总算是到了,毛文龙的眼泪差点出来,感觉上自己离自己的根越来越近,但心情却更加焦急,于是连连催促。所有的船夫就一起奋力摇桨,老船长紧张的调整风帆角度,大船就带着归心似箭的毛文龙如飞冲向笔架山岛。

    笔架山不大,能停靠舟船的地方更小,毛文龙却不管,他的大船第一个靠上去,也不等跳板放稳,就第一个冲上了海岸,然后双脚踏上土地的一瞬间,止不住心潮澎湃,虽然这里离着自己的生长之地还有百多里,但一股家乡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闻着海风里的泥土气息,竟然是那么的香甜甘美。

    正在毛文龙感受家乡故土气息的时候,王强突然大吼一声:“谁?出来。”

    随着他的一声断喝,黑暗里静了一下,转而一个带着哭音的声音响起来回应:“是汉人吗?是大明王师吗?”

    毛文龙赶紧紧走几步上去观察,就看见一个骨瘦如柴的老人,身上仅有麻袋半条,拄着一根木棍正惊慌失措的看着自己。

    毛文龙就拉住了他的手:“老人家,我是汉人,我是大明东江镇毛文龙,我来接您们来啦。”

    这个老人就死劲的揉着眼睛,拉起毛文龙的衣角,仔细的辨认了一番之后,转过身,对着黑暗里声嘶力竭的大喊:“乡亲们,王师来啦,王师来接我们啦,乡亲们啊,我们有救啦——”

    随着他的喊声,一群黑亚亚的百姓在黑暗里走了出来,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容颜枯槁,没有欢呼也没有话语,就那么走过来,默默的围住了毛文龙。

    看着这些前世的乡亲如此凄惨,毛文龙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看到一个女人怀里抱着一个毫无生气的孩子,不由得喃喃:“好了,孩子,这以后就不必再受苦了,长大了就不再是奴隶了。”但他的手摸上那孩子的额头时候,却是冰冷无比,根本就没有体温。

    毛文龙的手就停在了那里,然后转头,又看到了其他人怀里的孩子,一个个也是如此,毛文龙大惊,赶紧一个个抚摸过去,却都已经死去多时,当时毛文龙跳脚大怒的询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孩子怎么都死去了?为什么,谁干的,我和他拼啦。”

    一个麻木的母亲,在毛文龙的连番询问下,脸上痛苦的扭曲着,好半天才低声的喃喃自语:“是我们自己捂死了我们的孩子。”

    毛文龙大惊,赶紧问到:“为什么?”

    “孩子一哭,就会惊动建奴追杀,我们这一群几千口子就都得当奴才,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做奴才。”

    毛文龙呆呆的站了一会,猛转身,冲到了一边,蹲在地上捂住自己的脸,压抑的呜呜痛哭,这就是我们的汉人脊梁,这就是我们汉人的血勇,为了不做奴才,他们总是和无数侵略者抵死抗争。

    痛哭发泄了一阵之后,毛文龙再次回答大家的中间,对着乡亲百姓道:“我现在先将你们接到旅顺去,在那里先给你们土地耕作,但我保证,我总有一天会带着你们,打回老家来,重回祖宗之地。”然后跺跺脚,踩着坚硬的土地:“我发誓,我将坚定不移。”

第373章 默契配合

    毛文龙行霹雳手段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杀了毕麻子,不但没有激起民变,反倒获得了一片欢呼,可见毕麻子如何罪大恶极。

    掌握了这支难民队伍的权利,毛文龙立刻派出五百战士,组织百姓开始紧急向七十里外的笔架山撤退,然后登船去旅顺。又派一千人,在义军里招募五千汉子,面对义州列阵,打出了自己的大旗,装备为撤退的百姓做阻击,毛文龙亲自坐镇军前,准备来一场血火阻击战。

    十三山义军大营有变,当然第一时间传到了密切注意义军动向的义州城内的佟养性这里,当他站在城墙上遥望远处那高高飘扬的毛字大禱的时候,不由得暗暗心惊:“这毛文龙怎么跑到这里来啦,这小子这不是捞过界了吗?”

    经过林畔之战,佟养性在心底已经对毛文龙有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了。

    这时候身边的牛录就装做满不在乎的邀战:“且让本将带三百勇士杀了这个该死的家伙。”

    佟养性当时一把拉住这个蛮牛:“将军万万不可啊,毛文龙可不比别人,这家伙是真的能打啊,就连骁勇善战的阿敏旗主带着五千大军,我和李永芳带着六千汉军都让他弄的几次灰头土脸,咱们这么点人马,可绝对不是他的对手,千万不要莽撞啊。”

    其实这个牛录也不够是装装面子,找找场子,毛文龙的大名已经在建奴后金里传开了,说良心话,大家都打怵和他对阵,在兵力弱小的情况下,能不和他对阵,谁也不愿意找那霉头。

    “但毛文龙若是来攻取义州该怎么办?”这个牛录小声的问。

    佟养性就回答:“皇上已经放弃了辽西,不过是让我们收拾后续首尾,做个前哨预警,防备老孙头突然反攻,这义州丢和不丢,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要不辽东经略老孙头真的带兵过来,我们也是要放弃的,既然怎么的都是放弃,那我们何必拼命?”

    看看若有所思的牛录,佟养性接着劝解:“面对能打的毛文龙,单凭你的三百牛录勇士是不成的,到时候你的兵打没了,那你还是牛录吗?”

    这个是实际情况,现在八旗兵员都是自己族人组成,打光了需要补充,还是从族人里出,自己的族群不大,为了一个没有必要的战斗就损失不多的族人,这的确不划算。

    “而我的汉军在上次对阵毛文龙的时候,两次遭到巨大的损失,好不容易得老皇上开恩,又让我拉起了一支,结果还让李永芳那狗娘养的拉走了五千,我现在就剩下这点啦,再拼,我就成为光杆一人啦,到时候老皇上说不定就不让我再拉队伍啦,兄弟,咱们这里也没有大人物监视,我们就睁眼闭眼吧。”

    被这同病相怜的一番劝导,这个牛录也就借坡下驴不再提出击的事情了。

    但毛文龙的目的不明,大家还是仔细防备为好,于是佟养性就派了一个稳重老成的汉人出城,悄悄的打探一下毛文龙的目的。

    毛文龙的目的很明确,也不想隐瞒,不但如此,还大张旗鼓的四下宣传,希望那些逃散的,躲进山里的都能出来跟着自己走出这苦难之地,所以,很明确的情报就传达到了佟养性的耳朵里。

    这样的情报让佟养性长出了一口气,只要毛文龙不给自己找麻烦就好,至于他将那十几万的百姓带走,那就让他带走吧,反正当初皇帝分派给自己的任务也是杀光这些暴民,怎么的都是在辽西让他们消失,怎么都都是消失,结果也是一样,那何必大家做那根本就没有必要的事情呢?

    于是,佟养性就心安理得的站在义州城头,看着十三山的百姓开始南撤,最终在第二天的时候,毛文龙的大军也撤走了。

    于是,佟养性就带着大军开始“追击。”一路追来,却是脚程过快,在锦州附近就追上了毛文龙,佟养性赶紧来一个紧急刹车,立刻驻扎在薛家屯,然后继续等待毛文龙撤退。

    三日后,佟养性吸取了教训,先让巡哨好好的测算了距离,然后大军和毛文龙保持在三十里,双方无害的距离,慢慢的“追击”

    毛文龙对佟养性如此知趣,也是非常欢喜,毕竟自己出来不是战斗的,是来接人的,真要打起来,那可真就是一个两难的事情。

    一路掩护慢慢撤退中,王强对青家五兄弟的武艺佩服的那是五体投地,整日和五个兄弟纠缠比试。

    但最终毛文龙给出了评判,论技击技能,五兄弟绝对是上上之选,但那不过是一种单打独斗的本领,而真的在战阵上,万千敌军之中,五兄弟保住性命的机会并不大,反倒是王强的技能更加实用。

    经过这样的评价之后,毛文龙认为将他们兄弟五人放在自己的身边保护自己,其实是有些屈才了,这时候就想起当初自己要建立一支侦查部队,交给李柱子带领的想法,那么这兄弟五个正好适合干那个兵种,刺探,刺杀,奔袭千里。这才是真的人尽其才。

    大队人马撤到了笔架山,然后这天桥前设立防御阵地,掩护百姓上船。

    自己掌握的二百条战船,紧急调过来的五十条借调朝鲜的战船夜以继夜的往来运送,但人实在是太多了,于是,旅顺的商家拥有的商船也被毛文龙雇佣起来,大到几千料的商船,小到舢板,反正是所有能下海载运人的都动员起来,足足用了五日五夜,总算是将十几万百姓撤离清了,如此,历史上十三山义军仅剩两人的惨剧就被毛文龙给消解了,为辽东保存了一丝元气。

    当毛文龙最后登上战船的时候,三清殿六层的石塔上云罄清扬,在云端海上清响,毛文龙就冲着石塔恭敬拱手施礼,然后面对越来越远的家乡默念:“我的故国家园,我一定会回来的,我一定不会让你再遭受几百年的奴役腥膻。”

第374章 最佳拍档

    毛文龙在这里努力的建设着新的治所,前线南关,终于响起了第一声炮响,皇太极的正白旗来了,南关之战正式开打。

    不能让毛文龙在陆地上站稳脚跟,这是皇太极和他的一群兄弟们最终决定的,也是整个大金避免两线作战的选择。

    原先整个努尔哈赤的集团,一直很是瞧不起这个毛文龙,认为这不过是癣疥之疾,一个没有后方根基的家伙,带着一群流民,要饭花子,借助着朝鲜的一个贫瘠的小岛上,最终能翻出多大浪头,大家都是非常乐观的。

    但是在清剿长生岛的战役里,他们突然间领教了毛文龙的顽强和强大,他们实在没有想到,就在这短短半年时间,毛文龙竟然翻云覆雨,不但在皮岛站住了脚跟,而且还发展壮大,由原先的流民大军,突然间变成真正的大明军队精锐,这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

    如果按照这样的发展下去,再让毛文龙占据辽东半岛的一部分,占据了旅顺,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首先整个明金形势就对毛文龙有利。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明难得的第一次用对了面对后金政权的两个人,一个是懂军事,一心为国的孙承宗坐镇辽西,还有一个,就是一直威胁着沿海各地的登莱巡抚,走马上任了袁可立。

    孙承宗懂得军事,而且一心为国,不以自己私利为己,而他的手下还有一个能臣,那就是袁崇焕。

    现在孙承宗和袁崇焕,得到了朝廷里,最主要是得到了天启皇帝的绝对支持,户部没有钱,也不愿意给钱,但是天启皇帝却下了血本,一批又一批银子在内帑里拨付出来,源源不断的流向了辽西,流向了孙承宗和袁崇焕。

    随着一笔又一笔银子的到来,已经被推进到山海关下的战线,因为毛文龙在身后搞了那么一场,让后金不得不放弃撤退,结果袁崇焕就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始实行他的筑垒徐进的策略,他的第一步,就是在距离山海关00里的距离上,开始不惜耗费巨资,修筑宁远城,以当时的大明游击祖大寿为驻守,将战线向东推进,很明显,他的下一步目标就是锦州,而后就是再占广宁,将大金辛辛苦苦打出来的成绩化为乌有。

    而孙承宗也没有坐镇后方闲着,他开始摒弃了劳民伤财削减其他地方镇压百姓暴动的力量,抽调各地精锐进入辽东的做法,喊出了当时朱由检“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提议,开始在滞留在辽西的难民里,招募和后金有着血海深仇的百姓加入军队,经过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孙承宗就已经招募了6万人,并且开始装备训练。

    而孙承宗也吸取了大明以步兵为主,面对建奴骑兵优势只能被动挨打的教训,开始在蒙古等地收购军马,打造一支关宁铁骑,他提出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支15万人的真正骑兵部队,现在他将这支部队,就交给了山海关总兵马世龙,而他的手下就有一个关键的将领,祖大寿的妹夫,今年的武进士,时任守备的吴襄,当时他有一个儿子叫吴三桂,因舅舅和父亲的关系,走进了军营,而后在崇祯元年考中武进士,最终成为了关宁铁骑的中坚,最终成了统领,最终,成了最大的汉奸。

    有人说辽东出汉奸,其实不然,是因为别的地方想当汉奸,他得有那机会不是。

    而袁可立可了不得,以刚正不阿闻名天下,在杭州,就以小小的杭州推官砍了当时礼部尚书董份,大家可是要知道,董份不单单是礼部尚书,而且其家财“富冠三吴,田连苏湖诸邑,殆千百顷。有质舍百余处,各以大商主之,岁得利息数百万两白银。家畜僮仆不下千人,大航三百余艘”。如此有钱有势,就连接手案子的苏州巡抚知府都干脆弃官,他一个小小推官硬是办了,当时轰动一时。

    而后他在天启年便是天启皇帝的经筵老师,和孙承宗为伍,深得天启信任。

    此时的登莱已经成了与后金占领的辽南一水相隔的前沿,担负起了光复辽东的重任,同时也是辽海前线的后勤和练兵基地,而首任登莱巡抚陶郎先则刚刚因贪赃被免,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遭逮捕论死。朝野震动,京师戒严。天启帝日夜为边事所忧,先后将孙承宗和袁可立两位帝师忍痛推出赴边。天启二年四月十四日,帝以“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加左通政袁可立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

    他一被天启任命为登莱巡抚,立刻提出了七个治理方案,那就是“一收残兵,以省调募,一出奇兵,以图制胜,增强毛文龙,牵制后金,一明赏罚,以振法纪,处置熊廷弼王化贞,嘉奖毛文龙等有功之将。一慎防守,以固封疆,一多储资粮,以防未然等等,全部切中要害。

    而他最要命的一个就是,他向天启上书:登莱惟北岸旅顺口,实咽喉总区。诚宜得一大将,量提水陆兵驻扎。

    现在,是大明历史上用人最恰当的一个时代,孙承宗带着打手袁崇焕,而袁可立带着恶奴毛文龙,如果历史就按照这样的进程进行,说不得复辽真的就有希望了。但可惜,一山难容二虎也好,朝廷内斗也罢,最终这最完美的两个水陆搭档被拆散,最终还自相残杀,彻底的葬送了最后灭金的大好机会,后世想来,怎么不让人唏嘘。

    本着战争就是犯拧的原则,既然是敌人重视的,必须不能让敌人所得的原则,所以,建奴也对旅顺相当重视,旅顺绝对不能丢。

    于是,皇太极向辽阳新都的努尔哈赤父皇禀报了旅顺丢失的状况,努尔哈赤立刻下旨皇太极,再增援正蓝旗三千,并且派来二百门大炮做为攻城所用,以皇太极为帅,拿下南关从而将旅顺再次夺回,不得让大明对后金的两线战线形成,以便大金全力对付即将形成的辽西防线。

    于是,皇太极在金州休整十日,带着五千正白旗和三千正蓝旗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南关,东江镇著名的南关之战,提前五年打响了。

第375章 主动出击

    青泥洼口,也就是后世的大连湾,向内陆伸展,形成一道很长的内陆海湾,分别是青泥洼桥、香炉礁、甘井子、大孤山、鲇鱼湾这一大半圆形的海湾。在靠海的地方又合拢成一个不宽的水道,成为金州到达南关岭的必经之路。

    张盘能够单人夹着一把大刀,就敢独自进了阿敏的大营追杀叛徒,可见这个人是多么的胆大。

    面对气势汹汹1万建奴的进攻,他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利用青泥洼那道海湾的天然地形,给皇太极来一个半渡而击。

    当他将这个想法在会议上提出来的时候,第十营程攸,王东,第十一张忠、杨春四将都认为张盘这个办法实在是太过冒险。

    程攸谨慎的道:“张将军此法过于冒险,如果一战不利,我们在那片平坦之地和建奴纠缠上,那么以我们步兵对阵骑兵,我们将吃大亏,一旦在那里损失过大,就削弱了我们守城的兵力,我认为不妥。”

    张忠也反对道:“建奴不善攻城,我们凭借坚城利炮,再加上我们四千将士,完全可以守住南关,在南关这里和建奴对耗上,对我们是有利的,等时间久了,建奴也就退去了,这才把握一些。

    对于配属给自己的两个营的营头如此稳健的主张,张盘只能耐心的说服:“这是建奴过来,可是带着00门大炮的,那是攻城的利器,一旦他们日夜轰击,我们的南关即便是铁打的,也经受不住敌人如此的打击,早晚必有被攻破的可能,所以这一次我们主动出击,在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的同时,我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他们的那些大炮毁掉,让他们只能凭借云梯等办法来和我们消耗,所以必先排除隐患,不让他们将大炮运到我们的城下,这让我们防守起来才能轻松。”

    大炮这个东西,后金不给予重视,但是所有明朝的将领都明白,这东西的确是攻守之间的重器,这要是敌人摆开00门大炮,在城墙下,日夜不停的轰击城墙,的确是一个非常难办的事情。

    “而诸位担心我们伏击不成,被剑奴的骑兵缠住,这个倒是大可不必担忧,因为我们手中有大帅交给我们的利器——抬枪,还有我们捆扎出来的炸药包,一旦战事不利,我们就以台枪做后卫,炸药包做阻挡,然后缓缓退去。”

    抬枪的威力在这一次黄古堡战斗中,得到了充实的展现,而炸药包这个利器,更是在当初镇江堵门之战的时候,酣畅淋漓的发挥了他们的效果,如果运用得法,的确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

    于是在张盘耐心的说服劝导之下,为了消除敌人攻城时候的大炮威胁,最终还是准备对后金实行半渡而击。

    为了达到快进快退,张盘收集了南关城中所有的马车,用来运输将士们,同时这一次出击的目的,只要能将他们大炮在运输过程中毁掉就成,所以出兵并不多,只出动一千二人,其中五百是长枪兵,用来保护抬枪营,剩下的就是六百抬枪士兵,按照偷袭一把就跑的原则,尽量做到便捷轻快。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还是决定以张盘为指挥,程攸副之,然后悄悄的出发,赶赴到埋伏的地区。

    青泥洼口是海湾在这里自然形成的一个狭窄水道,成为东西联系的交通要道。冬天大海封冻,人马从冰面上来往,而开春冰雪消融了,就靠摆渡通行,所以,就在相对两岸修建了两个码头渡口。

    原先的时候,这里有私人经营的渡船来往,但最近战争不断,行人断绝,渡口也就寂静了,只剩下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几条破船丢在那里,任风吹日晒日见残破。

    这里没有险要的地形,一眼望去,四下里全是盐碱滩,但好在这里长着遮天蔽日的芦苇,绿油油的一直延展到目光所及之处,不要说张盘带来的一千人马,即便再多十倍百倍,埋伏掩藏在这里,敌人也是看不出来的。

    “这的确是一个天然打伏击的好地方啊。”张盘站在芦苇当中不无感慨:“只是可惜了,不是秋冬,要是芦苇枯黄的时候,正可一把大火,直接烧了那些该死的女真建奴。”

    程攸就笑着道:“水火无情,那东西就是六亲不认,真的要是秋冬,估计建奴也会事先过来一把大火下来,绝对烧的你我鸡飞狗跳。”

    张盘就是哈哈,也不管这粗人自带自骂:“好了,我们就在这里埋伏下来,等着建奴上来。”然后对程攸道:“老哥,你选出百个精干的,在前面埋伏。”

    “做什么?”

    “截杀建奴夜不收啊,皇太极是个谨慎的人,事先不可能不先派人过来巡查的,到时候我们先截杀他们一批,封锁消息。”

    程攸摇头:“如此便是打草惊蛇了,我们还是退后一些,然后等夜不收回去之后我们再上来才是办法。”

    张盘想了下,点头称是:“还是老哥经验老道我所不及啊。就按照老哥的办法办。”

    “这都是当年东山起事的时候,和建奴汉军打出来的血的经验啊。”

    张盘其实从始至终就没有真正打过仗,实在是没有战阵经验,但这个人很谦虚,做到了从善如流。

    对于大帅如此重用张盘,大家倒是没有什么抵触,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独自带刀独闯阿敏大营杀叛徒的事迹实在是一个传奇,让大家无不肃然起敬,还有就是十人夺取铁山,为大家寻到根基更是让人称赞传颂。还有一个,就是这个年代对文人那种骨子里的尊重崇拜,他们当然相信,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格言,所以,虽然张盘没有经过真正的战争,虽然比大家都年轻,但有这两个原因就足以让兄弟们敬佩服从了。

    既然决定以下,大军立刻行动,将车马隐藏在远处芦苇荡深处,将士们退出夜不收搜寻的外沿,然后大家就耐心的等待敌人的到来。

第376章 半渡而击

    现在军队出征,绝对不以保密为原则,不但不如此,反而要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弄得天下人皆知,后金建奴更是将这种事情做到极致。

    头一天,皇太极带着他的出征兄弟们,要沐浴更衣,素食敬神,第二日吉时已到,还要请资深的大萨满巫师进行跳萨满求神保佑,请求神的指示,一番折腾绝对是轰轰烈烈张扬无比。

    而复辽军早就对金州的敌人进行严密的监视,每一个风吹草动都在张盘的掌握之中。

    从他们开始跳萨满开始,不断的就有汉人跑过来通报消息,张盘就仔细的计算着敌人的行程。

    皇太极祷告天地之后,宝剑一挥,八千建奴,押着,是的,是押着二百门大炮和两千汉军炮手,以及强征的两万民夫,轰隆隆出了金州,杀向了南关。

    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不但有八旗正兵八千,而且还抬着所以的攻城器械,比如云梯,比如撞车,比如箭楼,比如攻城拍,比如——所有能想到的器械。

    按照皇太极的话说:“我们女真人善于骑射,但我们从反抗大明暴政那一刻起,就不能停下来,就要面对大明一座又一座坚城,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攻坚,那么,就从现在起,从南关开始,我们开始在血火里学习攻坚吧。”

    这才是最明智最睿智的人该想的和做的,皇太极的思维已经走在了他所有兄弟的前面,走在了所有女真人的前面了,所以,他注定是未来女真人的头领。

    队伍逶迤前行,在傍晌午的时候,来到了青泥洼渡口。

    大军铺开,将携带的木筏船只推下水,将大炮等等重要的东西装上,随时准备渡海。

    然后,皇太极派出了夜不收小队,开始对对面施行战场搜寻。他当然认为,汉人听到自己要攻击他,而且是足足的8000人马,他们必然胆怯的龟缩在城里,他们是没有胆量出来和自己在野地对战的。如果汉人真的有那个胆子,那就不是汉人了。

    但学习三国学习诸葛亮,就要将诸葛亮的精神学透,就要融会贯通,比如诸葛亮的一生用兵为谨慎,所以,按照规矩,大军前行,就要放出夜不收去巡查探路,规矩就要遵守,虽然女真人就是规矩破坏者。

    对于皇太极的谨慎,其他兄弟伙是嗤之以鼻的,但这支队伍里是皇太极说了算,那就听他的好了。

    于是,五十个最精锐的夜不收被放了出去,他们坐着小船摇摇晃晃的渡过了海湾上了对岸,然后大家商量了一下,就进入了那扯地连天的芦苇荡里去了。

    芦苇荡太密太高了,人一进去就再也看不到天空,即便是当地人,如果是一两个人都不敢走进去太深,因为一走进去就会转眼把自己给弄丢了。

    于是,夜不收们就往里走了不足一里,就彻底的迷糊了,只能顺着原来自己留下的痕迹再走出来,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他们走的最远的距离,也是安全的了,自己这些人精都如此艰难,汉人就更不必说了。

    一个又一个夜不收走了出来,然后站在对岸的皇太极仔细的数了一下,还是有大约十个人走丢了。

    夜不收都是八旗里精锐中的精锐,是十分难得的人才,结果丢了十个,那就等于损失了个牛录的普通旗丁,在这么巨大的损失面前,皇太极也就不想再让他们往纵深里去了,也就没有责怪他们的敷衍了事。

    既然对岸是安全的,那么大军就开始渡河了。

    首先是一个甲勒的一千五百人马渡河,占领对岸,掩护其他大军渡河。

    一千五百人马,那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人和马被吆喝着,乱哄哄的上了携带来的木筏船只上,逼迫着汉人划动船只,慢慢悠悠的靠上了对岸海滩。然后再乱哄哄的下船,就在对岸那个简陋的码头上整顿出了队形进行戒备,在得到了安全的提示之后,皇太极下令,大炮开始渡河。

    一门门各种火炮开始渡河了,大家嗨哟嗨哟的喊着号子,奋力的划动木筏渡船,缓慢的向对岸靠拢,一不小心,一个载运红衣大炮的木筏一个打横,木筏一歪,木筏上的人就惊慌大吼大叫一阵慌乱,结果越是慌乱越出错,最终还是没能稳住,轰隆一声,倾覆在了海湾里,溅起巨大的水花也让上面的人落水。

    结果水花过大,竟然带动周围木筏船只晃动,又让两个木筏倾覆。

    皇太极看着这样的场景,就对身边的人吩咐:“杀了那些落水的以儆效尤。”

    一批八旗旗丁就冲出了队伍,对着落水的船夫炮手就是一阵乱箭覆盖,一时间惨叫声起,海湾里漂浮起一片尸体鲜血。

    “告诉他们,再将火炮倾覆,杀他们全家。”

    一声声军令传达过去,行船的人更加小心起来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两百火炮在沉海八门之后,总算是到达了对岸,这让皇太极松了口气。火炮,可是自己攻城的凭借,损失不得,但好在损失的数目还在自己可以忍受之内。

    一门门火炮被暂时安置在海滩之上,一群群惊魂未定的炮手民夫一个个瘫倒在了岸上。

    甲勒额真蹲在海滩上无所事事的四处张望,当他再次看向对面那密密麻麻的芦苇荡的时候,他发现,在芦苇荡里一阵晃动之后,露出了一个又一个黑洞洞茶杯口粗细的管子,甲勒额真就纳闷:“那是什么?”

    而就在他疑惑的时候,身边的一个见过世面的家伙突然惊恐的尖叫大吼:“二人抬,是二人抬。”

    海湾边上的所有人立刻就炸了锅,民夫船手炮手尖叫着四处奔逃,八旗骑兵也开始慌乱起来。

    甲勒额真立刻跳起来,一边往马上爬一面大吼:“上马,敌袭,冲锋,不,保护大炮,不,撤退到海边去。”

    这种惊慌失措的胡乱命令,让一千五百手下更加混乱,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片巨响响起,一阵硝烟弥漫中,这个甲勒额真突然感觉自己的胸口似乎被针扎了一下,低头看去,一个母子大的血洞正在往外标飞着献血,他用手下意思的捂住,还不忘低声咒骂一句:“妈的,倒霉,我中弹了。”然后就在飞溅的献血里,仰面倒在了海滩上。

第377章 火器发威

    经过了黄古堡之战,火器营的兄弟们不再是畏缩恐惧的一群了,他们知道,他们是被保护的一群,他们的身前,有一群悍不畏死的兄弟在保护着他们,在他们没有安全的撤离之前,他们的生命是有保证的,所以,这次的出战,他们不再恐惧惊慌,面对曾经让人丧胆的建奴,他们也变得从容起来。

    第一排一百二人台轰击出去之后,枪手赵明在兄弟的肩膀上撤下二人台,然后在自己的腰带口袋里拿出一小包定量的火药,从容的装填上。

    现在好了,火药都是定量装填的,不再像以前那样随着个人的经验,弄不好就炸膛,现在这种定量都是经过反复实验的结果,只要枪管冷却,连续击发二十枪绝对是安全的。这样一来,也让二人台的枪手们感觉到了绝对安全,所以他们的击发更加从容,准头也更好了。

    从容的将火药夯实,再在兄弟后背的背篓里拿出一小包定量的铅子塞进枪口,用通条夯实,然后将二人台架在兄弟的肩膀上,枪手就斜着眼睛看着站在最前面的那个军官手中的小旗,等待着他的指挥发射。

    两排巨响过了,赵明在这期间,早已经瞄准了离着自己不远的一群建奴,是一群,因为二人台这个东西,就是小型的霰弹炮,打出去就是一片,一枪下去,绝对能放倒一片建奴。

    屏气凝神,双手稳稳地托住枪,这时候,他看到那个军官将手中的小旗猛然往下一放,于是他便将火折子凑到了火门上,轰的一声巨响,然后赵明就伸长脖子观察自己的战果,前面抬枪的那个兄弟兴奋的喊着:“打倒了三个,好样的兄弟。”

    结果旁边的那个枪手却一撇嘴:“打到三个算什么?我刚刚在一枪,撂倒了五个。”

    赵明就继续慢条斯理的装填,嘴上不服的说道:“等下一枪,我一定打倒的比你多,咱们就好好的比试比试。”

    这样的竞赛,带来了更高的热情,所有的兄弟都仔细的装填完毕,等着下一次的发射。

    六排发射之后,海滩上的建奴更加混乱了,他们已经损伤了大半,尤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一片芦苇荡里到底有多少敌人,只是感觉无穷无尽的铅子扑向他们,收割着它们的生命。

    而最让他们恐惧的是,那些铅子炽热无比,只要打到他们的身上,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个黄豆粒大小的铅子打到胳膊上,他们就会溶解在他们的血肉里,将整条胳膊生生的撕下来。

    而打到自己的胸口,后背就会出现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真的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

    对面的抬枪依旧在不断的轰鸣,没有了最高的指挥官,这个甲勒就彻底的混乱起来,勇敢的牛录们开始带着他们幸存的人,向芦苇荡发起冲锋,但是迎接他们的,依旧是一排又一排密密麻麻的铅子,将他们打倒在冲锋的路上。

    而那些胆小的八旗子弟,却开始骑上战马,向狭窄的海湾冲去,冲进海水里,准备利用战马的力量逃回到对岸去。

    在赵明第六次击发之后,带队的将军大声的下令:“扎枪兵,全体都有,出阵。”

    五百扎枪兵就端着长长的扎枪,越过火器兵,排开横列从芦苇荡里走了出去,走向了海滩。

    六轮一千八百枪下去,海滩上已经没有站着的建奴了,扎枪兵出击是打扫战场去了。他们排成横列,用扎枪对每一个躺在海滩上的建奴补枪,不管死的还是没死的,都要扎上一枪,复辽军没有收拢战俘的习惯。

    将海滩上所有的建奴全部刺死,然后将汉人百姓民夫还有炮手圈起来,准备带回南关,现在,毛文龙的东江镇最需要的还是劳动力,这可是好宝贝。

    在扎枪兵扫荡了海滩之后,在确认没有对火器兵有威胁了,将军再次下令:“火器兵,推进到海湾前线,阻挡建奴进攻渡海。”

    赵明就将装填完毕的二人抬放在前面兄弟的肩膀上,两个人喊着一二一的口号,跟着大队向海滩推进,直接走到海边才站住,然后将枪口对准了对面。

    海湾很宽,二人抬是打不到对面的,就只能阻挡住敌人的二次强渡。

    三百黑洞洞的枪口指向对面,对面的建奴只能忍气吞声的忍着。

    而就在这时候,张盘已经开始观赏海滩上那一百多接近二百门火炮了。

    “真的可惜了,这都是好东西啊,当初大明的工匠也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心血铸造他们,但却不能为我们所用,真的是太可惜了。”

    是的,真的是太可惜了,因为这些火炮的确太过笨重了,笨重的要想将他们缴获为自己所用,那就会拖慢整个队伍,最终被建奴的骑兵追杀。

    “毁了吧,大帅已经说过了,只要给我们时间,我们最终会自己造出无数的大炮的,大炮兵,是大帅的追求。”

    这话的确是毛文龙说过的,大炮是战争之神,神这个东西你不用来用,而只是用来拜,那就是浪费。其实拜神也是为了用的,祈求神仙帮助自己达到目的,那还不是在用吗?

    而毛文龙对大炮是有着后世人绝对的崇拜的,想当初,后世的解放军在朝鲜战争之后,就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而整个解放军的建国后过程就是,将这个顽疾最终变成不可救药的癌症。在老山战场,一场炮战,从早上打到晚上,炮弹打没了,炮兵团长直接晕倒在了阵地,不是劳累,而是心疼焦急,心疼焦急于步兵兄弟没了火力支持,那将是一个怎么样的结局?

    所以在法喀山的战斗中,往往是炮打坏了,但炮弹没有打没。那种万炮齐发的令人发指的洗地经历,前世的毛文龙(奔叔亲历)还记忆犹新。

    等后来和印度的对峙里,解放军一个火箭炮实弹演习的规模,就让印度彻底的回归理性。不回归不行啊,一顿火箭炮的齐射,就将八平方公里的面积彻底的洗了一遍,那才叫真的寸草不生。

    所以,在南关教导炮兵的时候,毛文龙就下定决心,要组建自己的炮兵营。

    看着眼前现成的大炮,因为战场情况,最终只能炸毁,张盘实在是心疼,但情况就是这样,心疼也没有办法。

    于是,一个个炸药包被塞进炮口,然后用老榆木将炮口夯实,最终点燃火门。

    一个又一个大炮在闷响里炸裂,一个又一个大明无数金银,无数匠人们的心血就化成了泡影。

    没办法,当这些本来应该是守卫自己家园的利器,因为那些无能的混蛋成为了敌人掌握的,被用来对付自己的利器时候,就要坚决的毁掉他。

    炮炸了,一辆辆马车奔驰而来,然后大家收割完人头之后,坐上车,就那么扬长而去。

第378章 皇太极的皇权神权

    皇太极的心在滴血,无论自己如何谨慎,但最终还是被敌人打了一个伏击。就在这一场伏击之中,渡河过去的1500个八旗勇士,浮海跑回来的不足500,被打死和被掩毙在海里的,足足有一千人。

    在战争中,损失一千人马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却要看什么样的前提,在敌人根本没有一个人死伤的情况下,自己一方就损失了一千人,而且是在正常情况下,一千的女真八旗就应该追着两三万大明军队漫山遍野逃跑的情况下,这样的损失绝对让人难以承受。

    莽古尔泰见到对面的八旗勇士被屠杀的时候,他立刻组织了自己的队伍,准备强渡海湾,增援对方。但是这样的举动,最终还是被皇太极阻止了。半渡而击,这是兵家大忌,如果在这个时候强渡增援,只能打成一个添油战术,面对排列在海岸边上的黑洞洞的一排又一排枪口,自己即便是派过去再多的人,其结果最终只能是送死。

    皇太极选择了最明智的办法,他就冷眼看着对岸自己的将士被屠杀,一门又一门的大炮被敌人炸毁,只能也仅能是无动于衷。

    看着敌人扬长而去,皇太极最终淡淡的说道:“这不过是战争刚刚开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继续组织队伍过河。”

    皇太极表示出了他的淡定,但并不等于整个军心士气依旧高昂,通过这一种一面倒的屠杀,整个出征大军原先被萨满巫师鼓起来的勇气,彻底的低落了,所有的八旗勇士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再也没有了原先的精气神儿。

    于是皇太极下令,将那个假巫师抓过来沉海,用以对他的惩罚。

    那个巫师就在海滩上挣扎哭喊,根本就没有了原先的那种高高在上蔑视天下生灵的神秘,而他的弟子们一个个浑身颤抖,噤若寒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师傅,被绑上几块巨大的石头,丢进了海湾里,连挣扎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莽古尔泰看着已经沉入海底的巫师,就对身边的皇太极道:“我一直在说,萨满这个东西根本就不能够指导我们什么,最终还是要依靠上帝。”

    天主教已经在辽东地区流行起来,但真正信仰他们的,是原先根本就没有信仰的女真人。真正的汉人,依旧信仰着各种各样的教派,但最根本的,就是什么也不信,还是依旧信仰着自己的祖宗。

    对于五哥虔诚的信仰那个所谓的上帝,皇太极并不置可否:“上帝也好,萨满也好,其实都是虚无缥缈的,信和不信之间,只能取决于人,真正的上位者,并不是信仰崇拜他们,而是应该研究怎样利用它,这才是神佛对统治者应起的作用,萨满巫师,或者说是你的那个上帝,不过是在我们出征的时候,鼓舞一下人心士气罢了,胜利了,当然皆大欢喜,如果失败了,就像刚刚这样,就让他们来替我们顶缸,不过如此。”其实,皇太极说的,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千百年没有被神权取代君权的根本,教派,一直被利用而不是被信仰约束。

    睿智的人就是睿智,他们所想所思,的确是与众不同,就比如说现在的皇太极,他并不是想着用宗教来束缚自己,用宗教来管束自己,他想的是,怎么样利用宗教来,为自己所用,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所以,一直崇拜上帝的蒙古尔泰,最终只能成为一个打手,而利用宗教的皇太极,最终成为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

    “敌人撤退了,我想他们绝对不会再留在对岸,再给我们来一场伏击,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放心大胆的渡河了。”皇太极一脸平静的吩咐着身边的人:“将所有的渡船和木排放到水里去,我们全军渡河,目标南关。”

    渡河继续进行,黑压压的人铺满了海滩,无数的木排和渡船铺满了狭窄的海面,最终连成了东西的通道,一批又一批将士度过了这个狭窄的海湾,然后在对岸整顿,然后开始沿着那个芦苇荡中间的道路,向西行驶。他们没有去看海滩上那些没有头颅同伴的尸体,原因就是这样的场景已经习惯了,生逢乱世,征战中厮杀,如果不将生死看淡,最终的结局只能将自己逼疯。

    皇太极最终踏上了西岸,脚下踩着坚实的土地,让他有一种踏实的感觉,然后回过头来,对着达尔汉道:“你留下来负责辎重后勤,将所有的船只连接起来,用铁链锁住,在这两个码头之间搭建一个浮桥,保证大军往来畅通,绝对不能再出现被敌人半渡而击的状况。”

    达尔汗很是失望,一个真正的勇士,不能上阵厮杀建功立业,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尤其是在蒸蒸日上的后金,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军功,用耀眼的军功,来证明自己的勇敢。结果却被莫名其妙的派来负责后勤辎重,怎么能够让他开心?

    看出了达尔汗的不快,皇太极淡然开导:“我们从白山黑水中走出来,刚开始面对的,不过是一群想要攻击我们,剿灭我们的敌人,我们在野战里和他们对攻,当时我们的行动方针就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完全的流民战术。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们有了自己的根基,有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时候,打的过就打不过就跑的流民战术,就不再适合于我们了,尤其是我们,通过抢掠来保证后勤的方式,将来真不再适合我们,我们需要堂堂正正之战,我们需要攻城拔地,如此一来,就要有一套完备的后勤体系,从我们的后方,运送粮草物资来支援前方,这才是真正的战争,而不再是强盗。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属于我们自己的后勤辎重官员,我希望你能肩负起这个重担。”

    “可是我认为,冲锋陷阵才是我最恰当的工作。”达尔汗辩解着。

    面对这个总是提出异议的家伙,皇太极依旧充满了耐心:“不要小看了辎重物资管理,这里也是一个大学问,同时也是责任重大,一场战争的胜负,七成要取决于后勤,所以,每次战争结束,负责后勤的官员的军功,其实要大于前面征战的将士,所以诸葛亮每次在战争结束的时候,都要最先奖赏那些后勤的官员,这一点还要请注意。”

    对于后金人总是拿三国演义说事,达尔汗也只能闭嘴。

    其实她内心里非常清楚,由于自己是二哥的人,皇太极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在尽量的将自己排除在他身边的小集团之外。

    但是没有办法,现在人家说了算,自己只能忍耐着了,于是就悻悻的冲着皇太极拱拱手,跑到后面指挥一群民夫去了。

第379章 提振民心

    南关,其实全称应该叫南关岭,一座不大的城池建设在一个山岭上,俯瞰着辽东半岛的蜂腰,因此也就成了现在整个辽东半岛西面的门户,如金刚一般,保护着他身后的土地人民。

    张盘的突然出击,让整个南关的百姓无不将心提升到嗓子眼,所有的人都在默默地祈祷,祈祷大军能凯旋而回,希望将士们能平安回家。

    在所有的人的心中,张盘带出去的将士在野地里和建奴战斗,不被全歼就算万幸,如果能回来一半,那就是奇迹。

    然而,当站在城头上紧张瞭望的一个士兵,突然间兴奋的大喊:“回来了,我看到张将军回来了。”这个消息就像春风一样,转眼之间便刮遍了全城,无数的男女老幼全部放下手中的活计,蜂拥着冲向了东面的城门,他们要看一看出战的将士。

    真的回来了,那杆大明的火红旗帜,高傲的随风飘扬,引领着他身后显得格外威武的军队,正在脚步铿锵的向城门走来。

    张忠焦急的站在城门口,打量着这支长长的队伍,凭借他的经验,竟然没有人员减少,更没有看到负伤的兄弟,也没有看到兄弟们的遗骸,这让他不得不拉住张盘的手,小声的询问:“没有碰到敌人吗?”然后又长出了一口气:“没碰到也算不错,就当大家去春游了。”

    结果在后面的程攸却哈哈大笑:“张老哥哥,你看看我们后面大车上拉着什么?你就准备石灰腌制人头吧。”

    张忠就顺着程攸的手指头看过去,这一看,却将他唬了一跳,一车又一车的人头,吃牙咧嘴的东西在车上,好半天才算明白过来,不由得激动的询问:“这怕是足足有三四百吧。”

    “七百,足足有700,这还不算直接打烂的,不算那些跳到海里淹死的,而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将建奴的00门火炮,当着皇太极那个狗东西的面一门又一门炸毁,那种心情,真的是太舒爽了。”

    “歼敌近千,毁炮00门,这是大功,绝对的大功。”程攸兴奋得手舞足蹈。

    自从在林畔之后,毛文龙带的队伍,每一次与敌死战,虽然都能有所斩获,但所付出的都是敌人成倍的代价,一批又一批将士前仆后继的扑倒在战场上,成了皮岛忠烈祠里一缕又一缕英魂,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之后,竟然没有损失。

    “不但如此,我们还解救了1万汉人青壮。”跟在后面的杨春骄傲的汇报。

    这又算是一个大功劳,这又给东江镇增添了一个丰厚的实力。

    张盘显得非常平常:“小矬敌锋,却也不算什么,并不是一件能够左右整个战争局势的决定胜利,没有可以值得炫耀的,不过庆贺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因为,我特意拉回来三百匹死马,可以给城内的百姓和将士们每人分上一斤马肉,可惜我手中带去的大车不多,否则我足足能给你拉回800匹死马。”

    一说起马肉,程攸和他们的兄弟就反胃并期待着。

    想当初,就是林畔之战缴获了500匹死马,才让自己的军队不再出现饿死,才绝处逢生,最终大家靠着这个,走进了铁山城,今日又有00匹死马可以打打牙祭,虽然马肉并不好吃,但对将士们来说,却是一种情怀。

    程攸却不无遗憾:“可惜敌人环视,不能仔细打扫战场,丢在战场上的刀枪铠甲真的是太可惜了。”

    张忠就欢快的道:“将士们能安全回来就比什么都强,至于丢在战场上的刀枪铠甲,现在我们这里也用不上,丢了就丢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现在就请诸位将士们进城。”

    整个南关彻底的沸腾了,无数的百姓奔走相告,纷纷涌向一个又一个分发马肉的地点,领取战争的红利。对于很少见到肉的百姓,这的确是难得的美味,但更让他们欢喜的是将士们带来的胜利。

    南关之战将是惨烈的,这是所有南关城里的百姓共识的,在战争开始之前,张盘就派人劝说百姓离开南关到后方去躲避战乱。

    但是所有的百姓都拒绝了张盘将军的好意,原因大家都明白,南关守住了,大家的家园就在,如果南关丢失了,即便撤到后面去,最终的结局一样悲惨。建奴惨绝人寰的杀戮,大家都是领教过的。与其躲到后方,对前方不确定的战事提心吊胆,还不如就守着自己的家园里,随时能知道结果,这样反倒比在后面心里更踏实一些。尤其这些拼死保护家园的将士,真的一个个都是仁义之师。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百姓们也认为,在这守着家园里,等到前面战事紧张的时候,大家还能出一把子力气,说不定就能将这南关守住,将魔鬼一样的建奴挡在南关之外。

    结果今日一个出击,便取得了让人出乎意料的大胜,斩首了敌人上千,军心士气一下子就被鼓动起来,让所有的人看到,建奴也不过如此,守住南关已经根本不在话下。于是你走在街道上,进入到每一家每一户里去,你都会看到端着马肉汤的百姓,在兴奋的谈论着这场大捷,演说着他们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场景,于是一个又一个版本就在城市的百姓里流传,每一个版本都让人兴奋无比。

    营副王东就蹲在一群兄弟们中间,嘴里叼着一节马的肥肠,吃的是满嘴流油,说的是兴奋无比。结果正在说着的时候,他的屁股就被踢了一脚,杨春笑骂道:“你别不要这样厚脸皮行吗,这场大捷,你根本就没有参与,还在这里白话什么?赶紧将你的那半截肠子吃掉,去大堂开会,领受军情。”

    王东就尴尬的将嘴里的半截肥肠吃掉,然后冲着那帮被自己说的云山雾罩的兄弟们连连赔罪:“对不起对不起!刚刚讲的我临阵冲锋,阵斩敌酋的过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然后就在兄弟们一阵善意的大笑声中,屁颠儿屁颠儿的跑回了守备大堂,接受军令去了。

第380章 朝堂考量

    “张盘,我果然没有看错他,果然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帅才,南关交给他,我真的放心无比。”毛文龙拿着张盘传过来的大捷报告,对着身边的许杰和朱明夸奖着张盘,不吝惜任何赞美之词。

    手下出来一个如此能征善战的大将,放在任何人的心里,都是值得骄傲的。

    一盆热乎乎的马肉端了上来,有筋有肉,还有解毒的杏仁的淡淡的苦味,但却更有了一番美味。

    这是张盘连着战报送来的战利品,这让毛文龙等人大饱口福。

    用小刀切了几块,沾点酱醋,每每的吃了一口,毛文龙就不无感慨“|人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但大家却偏偏不爱吃马肉,其实啊,那西死马哪里去了?还不是当了驴肉卖了,不过就是大家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许杰和朱全吃的很文明,慢条斯理的吃,听着毛文龙这天南海北的胡说。

    “其实啊,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很多,但我的确没想到,就连两位帝师,以刚正不阿出名的孙承宗和袁可立也是这样,真的让人感觉到悲哀啊。”毛文龙就一边吃,一边抱怨。

    收复旅顺大捷的报告已经打上去了,分别给两个顶头上司,一个是登莱巡抚,刚刚上任的袁可立,还有一个就是辽东经略,现在叫做督师的孙承宗。

    结果这么大的大捷,报上去之后,却如泥牛入海,再也没了音信,真的让人琢磨不透。

    朱明对这样的事情其实非常关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上面对自己的定性,必经自己曾经背叛过大明投降了后金,这就关乎他的身后名誉问题,怎么能不心急?

    许杰斯斯文文的喝了一小口酒之后道“孙师傅那里没有音信,我是知道原委的,孙师傅想要拨付一批钱粮过来的,但我们的袁崇焕大人却以修筑宁远,急缺粮草为名,生生的给压了下来。”

    毛文龙就只能长叹一声了,袁崇焕在后来都不惜断绝毛文龙的粮草以逼迫毛文龙就犯,现在就搞些小动作,其实还不是眼红军功。

    许杰不管毛文龙怎么想,接着道:“但我猜想袁可立巡抚那里是因为难办,才迟迟不给个回音。”

    毛文龙就皱眉道:“何以说?”

    许杰就用筷子在身边的地图上点了一下:“旅顺身处要冲,关乎到后金后背安全,据在京我们办事处的两位将军传话过来说,袁可立接任登莱巡抚,直接上了七策,可谓是句句珠玑,而其中就有派得力干将守卫旅顺,形成对后金的夹击之态势,如果真的能按照他的这个办法施行下去,后金的灭亡,早晚的事情。”

    苏其民和丁文礼两个退休的将军,在得到了皮岛的一笔银两资助之后,在京城里为皮岛开办了驻京办事处,两个人也算是兢兢业业。

    不过文贵武贱这已经成了定局,何况他们这两个闲差,他们没日没夜的四处奔走,联系感情,但往往都是热脸贴上了人家的冷屁股,工作开展非常艰难。

    虽然人脉没有连接多少,但是京城里的大事小情,开始能够随时掌握,并且向毛文龙汇报。

    袁可立被任命为登莱巡抚,这件事情毛文龙在历史里就已经记住了,并且他还记住,这个袁可立对毛文龙是抱有着巨大期望的,在毛文龙孤立无援,被满朝文武官员抨击的时候,袁可立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替毛文龙辩解,而且在艰难的时候,还能尽力挤出钱粮来接济皮岛,在内心里,无形中毛文龙就对袁可立生出亲近。

    袁可立这次上书言事,其中多次提到毛文龙。

    “刚刚上任,就接手一个烂摊子,也算难为了袁可立大人,尤其我们东江镇却光复了属于登莱丢失的旅顺,虽然是个天大的大捷,但却也打了登莱许多官员的脸,就比如你的那个老搭档王一宁,他是不愿意看到你的好的。”许杰就依旧习惯性的从他的阴暗心理出发,去考量别人的想法。

    本来这种阴暗的心理考量别人想法是不对的,但在现在的这个大明官场,这样的考量却是最正确的办法,这真的是有点让人啼笑皆非。

    对于王一宁,毛文龙真的是充满了怨毒,当初自己在林畔的时候,和他约好的他派登莱水师助战的,结果就因为嫉妒,就放了自己鸽子,从而让自己手下无数的百姓将士白白的死去。

    还有一个,那就是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时候,其中一条,纵兵杀山东官吏,劫掠山东百姓,其实也是出于这个家伙的手笔。

    当时毛文龙因大风被吹到山东,只是落脚休整了一下,然后就急匆匆的跑回了皮岛,结果这个王一宁就上书朝廷,说了那上面的事情。当然了,真正的奏折上是写着风闻两个字的。而要命就要命这风闻上了,这就是当时御史们惯用的春秋笔法,我不过是风闻,道听途说,真有其事,那么就是我提前弹劾,如果没有其事,我不过是听说罢了,我也没错。

    结果就这一个风闻,就成了杀毛文龙的一大罪过,这笔帐,毛文龙一直想跟他算算。

    现在王一宁是登莱赞画,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己没来由的得罪了这个家伙,真的是无妄之灾。

    “但不管袁巡抚怎么样为难,支援我们一些粮食还是必须的吧,现在我们就等于是在坐吃山空,如果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粮食运进来,那必将会引起百姓的动乱,那事情可就不好了。”朱全就小心的抱怨着。

    对于这样的事情,毛文龙也没辙,最终只能对朱全道:”吃完饭,你再召集一下粮商们开个会,让他们多找找以前的关系,多从北方购买粮食过来应急,南关之战也不知道打多久,给他们尽可能的储备些粮食才是正经。至于价格吗,我再给他们提高一钱。”

    得到毛文龙的吩咐,朱全直接放下了饭碗站起来道:“我现在就去办。”然后就风风火火的走了。

    看着这个精干的小伙子的背影,毛文龙很满意他的能力,只要粮食解决了,渡过这个冬天,明年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381章 再却敌人

    被张盘来了一个半渡而击,皇太极在谨慎的搜索了方园三十里之后,才姗姗来迟。已经气沮的八旗,面对那一排又一排黑洞洞的炮口,皇太极的心中是拔凉拔凉的,就从这一点上看,自己想要拿下南关重新夺回旅顺,其实就已经是一个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作为前线的第一指挥官,当然不能表现出气馁,带着一群兄弟手下围着南关城跑了一圈,希望能在这其中发现敌人的防守漏洞,但可惜,张盘将整个南关的防御,安排得就像铁桶一样严密,根本就没有漏洞可言。

    而最让皇太极痛苦却不可思议的是,就在城上那些士气高昂的明军士兵身边,总是闪动着百姓的身影。

    后金攻城拔寨,全靠的就是城内人的暴动,来个里应外合。

    辽东人其实对大明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因为原先有个矿监叫高淮的太监,彻底将整个大明的声誉败坏殆尽,所以辽东百姓们刚开始的时候,对待女真反抗大明是持有支持态度的,所以他们在后金打过来的时候,往往是给予支持的,所以才有了熊廷弼辽人不可信的断言。

    但从南关这里的情形来看,却让皇太极大大的失望,因为他已经很明显的看出来,在这里,大明军民就如同鱼水一样,搞策反,那是想也没想。

    一旦百姓支持守城的将士,那么一个小小的城池就这样变成不可逾越的堡垒,想当初南宋的时候,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所以这种小小的城堡能够坚持几十年不倒,就是因为有百姓的支持。

    “看来这一次我们碰上了一个硬钉子,在这里我们将进行一场惨烈的攻防战,诸位兄弟们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对于这样的结果,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张盘的一个半渡而击,斩杀了近千八旗勇士,毁掉了全部攻城用的火炮,对这次出征的八旗将士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时也让他们看到,对面的守将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将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皇太极也看到身边兄弟的士气低落,于是就轻描淡写的道:“这一场仗,能不能拿下南关倒是其次,我们主要是训练一下攻防战,让大家在这里练练手,也好为以后我们进军中原做些准备。”

    这是皇太极第一次展露自己的野心,也是整个后金强盗集团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目标,那就是横扫中原的那个花花世界。

    同时皇太极这么说,也是为自己预留后路,一旦这南关攻击失败,也能给自己留一个台阶下。

    当一个人做事,总是留有后手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没有了勇往直前的锐气。

    南关城虽然不大,但毕竟是一座城市,仅仅凭借自己7000人马是不能将他们围困住,所以这种皇太极选择了攻打其一点,以图中心突破,于是他便将他的大营扎在了南关东门外五里的地方。

    随着一声令下,水军抓来的民夫开始准备营地,呼呼喊喊的,就在天黑的时候,总算是将营地建设完毕。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城上的大炮突然间轰响起来,一枚又一枚事先烧红的铁弹丸如流星一样飞了过来,直接扎进了皇太极的大营里,烧红的铁弹丸并没有给八旗将士带来多大的损失,但是他们却引燃了营地里的帐篷,一时间,大伙处处点燃,借助着夜风,转眼就烧的是扯地连天。

    当皇太极的正白旗大旗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张盘就斜倚在城墙垛口上一脸轻松的看着。

    该来的早晚会来,在半路上打了他一闷棍,毁掉了他所有的火炮,对他的军心士气就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再加上没有火炮作为支援,那么这场胜利,毕将属于自己,正如大帅常说的那句,为此我坚定不移。

    张盘这么想着,就冷眼看着皇太极在城外呼啸来去,观察着自己的防御缺点,竟然一点都无动于衷。

    董大炮看着敌人如此嚣张,当时相当气愤,直接请战道:“将军,就让我给他一炮,说不定也能建立一个像象关那样的奇迹大功。”当董大炮听说了在象关那一炮干掉了一个后金的五大臣,他就总有了这种梦想,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干掉一个奴遒,让自己这个副字早点去掉。

    张盘就眯着眼睛,笑着摇摇头:“敌人飞马奔驰呼啸来去,就凭咱们的大炮,是绝对打不准的,而象关的那一炮,绝对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千万年也弄不上一个。”

    看着有些气馁不平的董大炮,张盘就拍拍他的肩膀:“炮总是要打的,你现在就告诉炮兵兄弟们,提起精神准备好,等一会儿,我就让你们打一阵热闹的。”

    一听说有炮可打,老炮手们跃跃欲试,新炮手们好奇无比,也想将刚刚学到的东西一试身手,于是大家就热火朝天的紧急擦拭调整大炮,准备给敌人来个突然袭击。

    站直了身子,冷眼看着皇太极就在离城五里的地方开始扎营,等到皇太极忙活的快差不多了,张盘下令,将一个又一个熊熊的炭火盆抬上城头,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铁弹丸丢进炭火盆里,烧到火红。

    然后董大炮就开始指挥城墙上聚集一起的00门大炮,进行装填调试,一阵有条不紊的操作之后,董大炮就邪恶的笑着,将手中的小旗猛的挥动,00门大大小小的火炮立刻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00枚烧红的铁球飞向了敌营,转眼间将敌人扫荡一遍,虽然没有给敌人造成多大的杀伤,但是这炽热的弹丸,却点燃了易燃的牛皮帐篷,还有为战马准备的干草,转眼之间,皇太极的大营就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浓烟与烈焰遮天蔽日,将刚刚黑下来的天空再次点亮。炮声平息,城头上就是一阵又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

第382章 黔驴技穷

    皇太极也知道敌人大炮的厉害,但是没有办法,为了能够攻城方便,只能将自己的大营扎在火炮打击范围之内,不过在他认为,五里路的距离,已经是最大火炮的射程了,而单个弹丸打过来,也不过是造成一些慌乱,毕竟比起来,退后十里扎营,每天对城墙进行攻击,往返十里路累得人困马乏要强上许多,风险这个东西到什么时候都有,两军对阵,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安全。

    但当二百枚烧红的弹丸打过来的时候,皇太极这时候才算真正明白了大炮的作用,了解了它的打击距离,它不单单能够打弹丸杀敌,打霰弹阻敌,感情还可以打出烧红了的铁球放火。

    就这简单的00炮过来,就将他辛辛苦苦垒建起来的大营烧成了一片火海,而这已经是六月份,正是天干物燥的时候,大火烧得更肆无忌惮,炽热的烈焰刮着旋风,四处飞舞,根本就让人不能靠近,现在救火,就是在飞蛾扑火。

    扈尔汗心疼得连连跺脚,辛辛苦苦从金州运过来支撑大军半月的粮草,就这么转眼之间,化成了灰烬。

    耽误大军进攻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咱们大清朝廷穷,这么多的粮草可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知道杀了多少汉人,掘地三尺才积攒起来的,结果就这么一把大火被别人烧了,怎么能不让他心痛?

    而最让人沮丧的是,这次出兵真的不利,刚刚半路就让人来了一个半路而击,折损了一千兄弟,被炸了00门火炮,还跑了1万多奴才,这本身已经让士气低落。可到了这个南关,战斗还没正式打响,就让人火烧联营,烧毁了所有辎重,这对军心士气的打击简直就是无法估量的。

    现在怎么办?士气低迷不算,粮草辎重全无,你总不能让将士们空着肚子攻城吧,而最要命的是,那些在金州辛辛苦苦打造的工程器械,也在这一把大火里烧的是一干二净,你总不能让将士们丢弃战马,然后徒手爬城吧,那就是去送死。

    接二连三的打击,已经让扈尔汗对攻取南关彻底的丧失了信心,于是,他和其他兄弟一样,萌生了退意。

    找到一脑袋黑灰的皇太极,扈尔汗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军心士气已泄,粮草辎重俱毁,我看我们还是撤回金州以图将来吧。”

    正在懊悔自己大意的皇太极没了往日的优雅,血红着眼睛坚定的道:“不,我绝不退却,我要死战南关。”然后大声的,接近咆哮的对达尔汗下令:“你连夜赶回金州,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去偷去抢,去杀人,一定要在明日早晨给我弄来粮草。”

    看到接近疯狂的皇太极,达尔汗也不敢犟嘴了,赶紧一捂脑袋,骑上马一溜烟的跑向金州筹集粮草去了。

    “五哥,扈尔汗大人,立刻清点整顿将士民夫,驱赶民夫在那个八里的小山后面再建营地,我们和毛文龙决战南关。”

    南关八里小山包后,唯一的几顶幸存的帐篷中的一个,油灯彻夜未灭,血色已经从皇太极的眼睛里褪去了,换上的是血丝,他正在油灯前,字斟句酌地给自己的父皇写着奏折。

    白天突然间的暴怒已经被现在的冷静所取代,皇太极再次恢复成了温文儒雅的文士,提笔之间,思路清晰明了。

    现在,皇太极已经开始为自己刚刚的暴燥莽撞后悔了。

    知错能改,其实要比那些顽固的将错误进行到底要强上许多倍,为了大局而不是单单为了面子,这样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首先他向自己的父皇努尔哈赤,详细的说明了这一场战争的整个过程,从皇古堡之战开始,到眼前,客观的记述了整个战争的过程,同时也没有避讳自己的失误,但这里却是更多的总结。

    这个时候的后金满清折子,还没有出现后来的那种文绉绉,大家习惯性直来直去,所以,皇太极开篇明意。

    “毛文龙已经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这已经成为定局,他那屡战屡败,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看到了当初我们1副铠甲起兵时候的样子,而最可怕的,是他那超乎常人的恢复能力。每一次他战败,虽然都是损失惨重,但他却能有办法快速的恢复过来,现在我面对的毛文龙的军队,无论是在精气神上,在装备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明正规的军队,他们已经不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种叫花子军队了,在大明里,他已经成为精锐中的精锐,原先我们八旗子弟,一千人可以击败万人的明军,但现在我们对付毛文龙,同样是一千人,如果在战场状况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击败他000,而如果战场对我们不利,一千人马只能和他对抗,这是局势的改变,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毛文龙。”

    总结毛文龙的特点之后,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皇太极还是站在冷静的角度上,详细的报了战场情况之后,最终落笔写下:“以我们精锐去攻击一座坚城,尤其在两次挫败之后,已经不再现实,同时现在毛文龙的实力大增,他已经在沿辽东半岛这几个岛屿上,驻扎了他的嫡系部队,而且他还在旅顺缴获了至少00条战船,如此一来,他就可以轻松的运兵到我们沿海的各个地方,直接掐断我整个大军的粮草输送,让我们前后顾此失彼,而在金州复州地区,我们所有能搜刮到的东西,已经全部搜刮完毕,如果再继续坚持,只能是杀人充饥,如此对我大军的士气将是更一个打击,所以这次我请求父皇,请准许我带着所剩珍贵的将士,退回金州,以金复为防线,只要能将毛文龙的势力限制在这里,我们的目的基本也算达到了,还请父皇俯允。”

    写完了,天已经放亮,晨曦已经铺满了这片破烂的营地,皇太极一边将奏折放在信封里密封,一面走出帐篷,站在低矮的山坡上,看到因为没有辎重帐篷而躺的漫山遍野的将士,最终咬咬牙,叫过来一个信使将手中的奏折递给他:“800里加急,直达皇帝。”

    然后对从晨雾里走出来的扈尔汗道:“我们收军回金州。”

    扈尔汗就如释重负的长出了一口气,这才是拿得起放得下的皇太极。

第383章 战事结束

    六月的深夜,燥热难耐,而真的惊醒皇太极的,是一阵刺耳的云板声,这让他不得不在皱眉长叹之后,招呼几个小太监过来,服侍自己穿戴,然后到朝堂上去处理政务。

    从十三铠甲起兵,到万历四十六年,在兴京告天七大恨发动对明作战,攻克抚安、三岔、白家冲三堡,到四十七年击败明朝十万大军,到天启元年攻克辽东最高首府辽阳,再到二年攻取辽西重镇广宁。原先压在自己头上的明朝帝国,在辽东苦心经营两百余年的基业,就被自己用了短短四年时间就取而代之。

    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明朝的猛将名将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刀下之鬼?又有多少精兵劲旅被旋风一样的八旗铁骑击垮?川兵、浙兵、白杆兵、血脉仅存的戚家军、辽东铁骑,哪一个又不是威名赫赫名镇一方,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和荣耀。

    可这些都在后金铁骑那疾风般的冲锋和马背上势如泰山般的挥劈前荡然无存,没有一个将领没有一支军队,在他们面前取得过胜利哪怕是平局。

    甚至明朝将领和八旗铁骑交过手没死逃回来,都可以立即升官,如果是且战且退,部队没有被打乱建制那简直就可以官拜总兵,不过鉴于在辽东当总兵的危险性,这些人纷纷表示打死都不干。

    自己不是曹操,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大旗;他不是朱元璋,没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道德制高点;他不是苻坚,没有“投鞭断流”的庞大军队;他也不向历史上那些霸主,有着数不过来的文臣武将左膀右臂;他甚至不同于任何一位朝代的开创者,没有天下大乱揭竿而起,没有烽烟四起遍地烽火,没有地方割据宦官干政的大背景,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挑战统一的中央政权的,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在他身上没有应验,不仅躲开了子弹还啄瞎了猎人的眼睛。

    他是噩梦,是明朝的噩梦,是一块笼罩在明朝上空的阴云,努尔哈赤的名字虽然没有达到小儿止啼,但它的效果也十分不错,最起码努尔哈赤这个名字出现在大明朝堂的时候,朝臣们都是鸦雀无声你看我看你。

    但是,现在努尔哈赤却是每日三惊,让他夜不能寐,倒不是毛文龙那个小强折腾他的,而是现在辽东统治区内的糜烂状况让他寝食不安。

    因为他终于明白了,汉人的一句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自己和自己带出来的一群强盗有着众多缺陷。

    这些缺陷可以总结概括为两大不会:这样不会那也不会,但不会不是因为努尔哈赤傻,相反他是一个十分精明的人,从杀无谷之人的决定就可以看出努尔哈赤已经看到了后金统治的根本问题在于粮食,今天十三山被消灭了(佟养性是这么报告的)

    但是,不等于天下太平,军情四起,逃民遍地。随着他的一个又一个法令的颁布,逃亡和反抗成为了大金统治下辽东大地的主旋律,没奈何,努尔哈赤下紧急命令,在自己汗门皇宫大门口设立竹板、铜锣、大鼓,并规定:在夜间,凡是报告军情的,则敲打竹板;报告逃人情况消息的,敲击铜锣;如若是好消息,就捶鼓。

    从此努尔哈赤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刚躺到床上还没闭眼呢就听到锣声又得起来,努尔哈赤感觉自己耳朵旁有一个一天4小时不间断的广场舞,昼夜不停,而声音也越来越大,音调啊也越来越激昂。

    人们都习惯说“敲锣打鼓”,有锣声必有鼓声,可到了努尔哈赤这里这个习惯变为了“敲锣打板”,以至于竹板和铜锣都因为敲打过多而换了好几次,可一旁大鼓上光灰尘就落了一指厚。

    又是云板响起,皇太极不得不以六十二的年纪,披衣起来处理政务军情。在这个年代,这绝对应该是颐养天年的老人了,但努尔哈赤依旧雄心勃勃。

    新建的大殿还散发着老松木那特有的香气,闻着倒是让人神清气爽。

    小太监猫一样的端来了烛台,亦步亦趋的跟在皇帝是身旁错过半步的地方,时刻提醒着皇上脚下。

    走到大殿的东暖阁,火炕保证干爽舒适,随时等待皇上的驾临。

    坐下来,直接在炕桌子上拿起了一个奏折:“是这个吗?”

    哪个近侍小声的回答:“是这个,八阿哥递上来的,八百里加急,刚到。”

    老八一项沉稳,能够动用八百里加急,能够在夜晚需要敲响云板,一定是出了特殊紧急的事情,否则他能解决的,绝对不会惊动自己。

    翻看了火漆,没有被动过,然后拿起一把小刀,将火漆剥落,展开内容,先看了一下页数,这是努尔哈赤的习惯,从页数上看轻重缓急,页数越多,其实倒是事情越不急,反倒是寥寥的几个字,倒更可能是紧急公文,需要小心处理。

    将信纸凑在灯光下开始看,结果越看努尔哈赤越心惊,最后不由手都开始轻轻的抖动起来。

    他从来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文龙,从一群叫花子难民在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竟然发展壮大到如此厉害,竟然真的成了自己的心腹之患。

    看到皇太极的建议,努尔哈赤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实按照正常的规律来讲,越是向毛文龙这样,却也需要在他还弱小的时候,就将它掐死在萌芽状态,一旦让他得到了从容的发展空间,那么其所造成的后患将更大。

    但是老八说的也对,再结合自己现在的状况,的确是让努尔哈赤左右为难。

    头年腊月的时候,为了对付这个毛文龙,镶蓝旗的阿敏就损失了足足000女真八旗,开启了一场大战损失最多的先例。

    而后至今在正月的时候出兵广宁,虽然在物资上获得了巨大的补充和缴获,但真实的战果,也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土地,却没有得到,这等于是半途而废,功败垂成。

    结果还是这个毛文龙继续在自己的身后搞东搞西,虽然给自己军队造成的损失并不大,还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是却裹挟了巨大的人口,抢夺了自己无数民间的财富,根本的还是杀伤了自己无数的子民,这样的损失,不低于一场大战。

    然后紧接着就是眼前这对长山岛的一个小小的剿灭战,而衍变发展起来的一场连番的大战,结果的结局竟然打到了这个地步,真的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其实,这个时候,整个八旗军队连续征战,已经是筋疲力尽,未战先受大挫,已经是军心沮丧,一旦强为,后果不堪设想,而对毛文龙的战争,不会获得任何的抢掠战果,倒是需要源源不断的从国库里往外掏东西。

    在左思右想之后,最终努尔哈赤长叹一声,提笔给皇太极写了一封圣旨:“保住金州复州一线,我们来年再战。”

第384章 兄弟情深

    6月的北京城,分外的干热,小冰河期的气候已经渐渐形成,气候的绝对两端已经显现出来。夏天是干热少雨,而冬天变得干冷,这样的气候在慢慢的侵蚀着人们的认知。

    陕西的榆林已经三年没有滴雨降落,无数的百姓已经成为流民,逃难已经造成榆林这个陕西重镇几乎成为了一座空城,人相食的场景随处可见。朝廷的赈济是杯水车薪,当地官府为了完成政绩,依旧在敲骨吸髓,酷吏为了继续过着他们花天酒地的生活,对百姓更是无限压榨,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的令人发指。但这都是锦衣卫报上来的,当地官府上报的国情奏折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一种是国泰民安,天下大吉,一种是灾害遍地,民不聊生,这让身处朝廷的高官们,就有了选择性为政的借口和机会。

    粉饰太平天下平安的官员,当然就拿着这些天下太平的奏折,去攻击那些还多少有些良心的官员。而报灾荒的,则是想法的掏国库内帑的钱以便中饱私囊。反正是,每日里朝堂上就是你来我往的互相撕咬,真正能够在朝堂上处理的大事,简直是少之又少。

    就这样没有主题的争吵,就更让天启心烦,上大朝的次数就更少,大部分都是在集英殿召对几个主要的大臣,然后就回到木匠房做一会木工,疲乏了,就到御书房来看司礼监筛选出来的奏折。

    御书房的小院子不大,黄瓦红墙圈起一个在皇城角落里的地方,远离了喧嚣,就有了一份安静。

    院子中间,有一株不知道是几百年的垂柳,已经有合抱的粗细,树中间已经腐朽的成了空心,站在那个巨大的漏洞外,可以通过里面腐烂的空心向上抬头,可以直接看到那依旧翠绿的树冠。

    树木的生命力是旺盛的,这一个不知道几百年的垂柳,就依靠着外面巴掌厚的树皮,支撑着不倒,依旧将她那柔软细腻的柳条,遮挡住这寂静院子的一片天空,柔弱的挥洒着,给人一种舒爽安逸的境况。

    “哥哥,这棵老柳树已经彻底的腐烂了,砍掉它吧,种上一株松柏,那种傲然挺立的身姿让人看着有精气神。”小弟朱由检不止一次的向自己的哥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几百年腐朽的树木,矗立在这个核心区域里,是一个不好的霉头,尤其树中间时刻散发出的那种腐烂的味道,简直就难以让人忍受。

    在没有外臣的时候,朱由校和朱由检这两个亲兄弟,就没有了正统皇室的那种称呼尊卑,反倒是更显得亲情。

    就比如说有一次,有个小太监跑到朱由检的书房里,传达哥哥皇帝的旨意,结果说的是文绉绉的,让人云山雾罩,而朱由检最理解自己哥哥,于是就不耐烦的问道:“我哥哥到底想说什么?”

    结果这个小太监最终尴尬的回答:“皇上口谕,你去给我看看那个小兔崽子到底在干什么?总是埋在书堆里,难道要成傻子吗,我给他留的参汤水,马上就凉了,再不给我滚过来,我就倒了它喂狗。”(这一段绝对不是奔叔杜撰,而是真正记录在明朝的起居注里的)

    所以在没有外臣的时候,朱由校,朱由检兄弟的谈话和心情,更亲近于平常人家。

    朱由检如此抱怨这棵树,其实在他心中最不能忍受的,还是这棵柳树展现的柔媚。

    辉煌大明,从先祖到现在,无论是对内对外,呈现的全是他的刚烈和风骨,尤其是现在这种多事之秋,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更应该踢出这种抚媚,代之以刚烈。

    要说现在大明朝廷多事之秋,其实已经是一种保守的说法了,说是四面楚歌确实更恰当一些。

    就在去年的时候,江南爆发了奢安之乱,奢崇明于天启元年九月于重庆起事,围成都达一百多天。安邦彦于天启二年二月起兵,进围贵阳两百多天。叛乱发生后,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反抗,土司的判兵,和不愿意离开故土出山海关的叛乱明军配合,声势浩大无比,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死难,贵州巡抚王三善死难,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兵败自刎,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

    西北连续大旱颗粒无收,贪官酷吏的无情压迫,造成流民遍地,各地流民纷纷上山去荣成杆子,一时间战火熊熊。

    而九边之外,原本臣服于大明国朝的蒙古鞑子,也因为这干冷的气候,造成草原上草木不兴,牛羊死亡,于是他们就抄起了屠刀,开始进入大明的北部边地施行打谷草,就在今年的月份,蒙古鞑子的铁骑已经达到了延绥巡抚的治所之地延绥城下,大明边军已经开始走向腐烂,他们只能困守城市而任由蒙古鞑子在广大的村镇肆虐,最终让这些蒙古鞑子杀了数万人,抢够了才退去。

    东面的后金更不用说了,已经逼迫到了京畿门户山海关,要不是有了老师傅孙承宗亲自坐镇,后果也不知道会糜烂到什么程度。

    躺在这棵老垂柳之下逍遥椅子上的天启,看着这个年纪不大,但充满忧国忧民之心的兄弟,心中是非常欣慰的,不过军国大事,怎么会因为一棵树的问题就能解决呢。

    斜着眼睛看了一眼这弟弟,心中还是不由的有一种失落感,弟弟如此优秀,假以时日,定然是国家栋梁之材,只是可惜这祖宗的规矩,皇室的子弟,绝对不能干政,即便是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必须封一个闲散的王爷,然后让他去他的封地,将他困在一座豪华的王府里,像猪一样的豢养起来,最终自生自灭。

    头一段的时候,孙承宗老师父就曾经提到过赶紧册封这个已经慢慢长大的兄弟为王,然后让他出宫到封地去,外面已经风言风语了,正所谓人言可畏。

    但依着天启的心情,自己兄弟两个的母亲过早去世,自己的父亲当了几十年的太子,郁郁寡欢,更是不关心自己两个兄弟,这在无形之中,就让两个兄弟有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他怎么能忍心让自己的兄弟过早的离开自己?唯一的兄弟离开了自己,那么自己是多么的孤单?

    还有一点,天启一直认为自己的这个兄弟聪明天纵,就这么早早的放他去封地做个猪,实在是于心不忍。

    于是外臣们每日里都在为这件事情鼓噪,但是天启都以兄弟还小,或者干脆拿出来,自己早已经准备送自己这个弟弟为王了,连王号都想好了,那就是信王。

    这个封号当时是得到全部大臣的赞同的,于是天启皇帝就拿这个说事:“我的皇弟封为信王,但是这里边就有个关键的问题,在这天下,就没有一个叫信的大城市可以封赏。”所以,让未来的信王出京就番的事情,就一直拖到了现在,而且在内心里,天启皇帝还准备一直拖下去。

    面对自己弟弟对一棵大树发出如此浮想联翩,天启皇帝就摇了摇手中的奏折,微笑着说道:“国运兴衰,并不是一两个祥瑞就能镇住的,也不是一棵树能决定的,你如此作为,正像佛家说的,着了相了,在这难得的好时光里,我们还是看一看让我们开心的奏折吧。”

第385章 兄弟对答

    批阅奏折,历来是历朝历代皇帝们最痛苦的事,尤其现在,整个大明的官员做起事情来,越来越流于形式,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每日必上一道奏折,然后在奏折里,云山雾罩,东拐西拐,根本就不知所云。

    这样一个坏毛病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这也算是积弊难返,想当初洪武爷的时候,一个户部尚书上书,洋洋洒洒写了15000字,竟然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上,为此事,洪武帝朱元璋狠狠的打了一顿这个尚书大人的板子。

    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刹住这种空洞无物之风,反倒让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因为明朝的士子文官心目中,能够被皇帝打一顿板子,这不是屈辱,而是一种荣耀,因为得到了皇帝的一顿板子,这些文臣们绝对不会到外面去说自己一顿莫名其妙的废话,耽误了皇帝的时间,消磨了皇帝的耐性,惹怒了天子,而是说他们直言敢谏,逆了龙鳞,这是魏晋风骨,所以他们的名声就会一跃而起,得到天下士子们的拥戴敬仰。

    正因为如此,在大明朝又出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文臣们为了博取直言敢谏之声,专门挑拨皇帝打他们的屁股。

    就比如说天启皇帝的爷爷的爷爷明仁宗时候,其中有一个大臣,用尽了含沙射影,几乎将皇帝的祖宗18代都骂了一个遍,这时候,仁宗皇帝气的是面色发白浑身颤抖,但他最终还是咬牙切齿的低声告诫自己:“这是这个混蛋在故意的惹恼自己,让自己打他一顿板子,为他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我是绝对不会上他的这个当的。”

    将自己获得一个好名声的机会,放在去诟病皇帝的基础上,这难道是一个为人臣子应该做的吗?

    但是大明朝廷的皇帝就是这样,除了几个被文人诟病不确定真正暴虐的皇帝之外,他们对文臣的忍让程度,绝对不下于北宋。

    但是最终这个蹬鼻子上脸的做法,被已经无法忍耐的一个皇帝彻底的打破了,这个人就是站在天启皇帝面前的朱由检,未来的崇祯皇帝。

    当他对文臣们彻底失望之后,他的板子绝对不是轻轻落下,而是往死里打,最终的结局是,文臣们上朝之前,都要在家里准备好后事,最终这种双方绝对的极端对立,造成了大明最后的皇帝和大臣彻底的背叛,加速了大明朝廷的灭亡速度。

    而在朱由检痛下杀手之前,面对这莫名其妙的空洞无物的奏折,大明的皇帝最终选择了逃避,因此上,皇宫内,由有文化的太监组成的司礼监就应运而生。设立这个部门,最初的初衷是,皇帝让这些有文化的太监,将那些空洞无物的奏折剔除出去,让他们真正能读到一些,关乎到国朝政事的奏折,避免空费时间。

    然而太监们就通过这个权力,也进行了有选择的选择,最终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权倾朝野的太监。

    太监和文官的对立,就这样形成了,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文官造成的,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几次规模空前的文官集团的灾难,其实都是他们自作自受,这又怪得谁来?

    不过最近懒得看折子的天启皇帝,却愿意在这清风拂柳之下,躺在逍遥椅里,看一个人的奏折,这个人就是毛文龙。

    毛文龙的奏折和别人的奏折不同,没有天南地北的胡说八道,没有文绉绉舞文弄墨的莫名其妙,开头就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万岁圣安,然后就用大白话直接写他想要写的东西,而且将一个很深奥的事情,都能用平话娓娓的道来,这让本来文化不高的天启,读着这样的奏折,其实更像是一个平画小书,让人在平和中,接受他的观点。

    而更让天启皇帝感觉到欣慰的是,每一次毛文龙的奏折,带给他的绝对不是忧愁,而是好消息。

    现在天启皇帝手中拿着的就是毛文龙的奏折,看了一段之后,就无奈的摇头,然后冲着还在跟着这颗古柳较劲的兄弟道:“毛帅又上来奏折了,这一次他说的是关于里通外国,晋商八大家的问题,从他奏折上所说的,晋商八大家的确是祸国殃民,是我们大明国朝的叛徒。”

    对于这个问题,朱由检还是有一些风闻的,提到这件事,朱由检就攥起了拳头:“臣弟在市井也有风闻,晋商八大家,早就应该抄家灭族了,如此祸国殃民的叛徒,我们必须使用雷霆手段,立刻派出铁血侦骑,将他们锁拿下狱,将他们抄家灭门,否则将贻害无穷。”

    天启皇帝就躺在逍遥椅上,心事重重的摇头:“小弟,你的性格过于操切了,有一些事情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果你一直是用猛火猛油,只能将你做的菜做的焦糊。”看着还愤愤不平的兄弟,天启皇帝就耐心的向他解释:“现在山西陕西灾情汹汹,正是干柴烈火的时候,而按照毛文龙和锦衣卫上报来的消息看,晋商八大家每年的收入都在两千万两白银左右,想一想,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如果我们贸然发动,将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用手中掌握的这笔巨大的钱财,加上他们和南方通达的粮食渠道,就可以行狗急跳墙之事,转眼就能召集起来一批人马流民造反,那样的结果,是相当可怕的。

    朱由检听到哥哥这么说,当时也不由得震惊了。

    还是那句话,历朝历代打压商人,冠冕堂皇的对外借口是商人逐利,与民争利,但究其根本,还是商人的巨量积累起来的财富,让作为皇帝者忌惮,尤其是在现在这种风口浪尖的时候,如果真的要将晋商八大家逼急了,拿出海量的钱粮来,收买那些走投无路的流民造反,那天下真的是万劫不复了。

    “难道说我们就容忍他这种卖国的行径吗?”朱由检心有不甘的恨恨说道。

    结果天启皇帝就将手中的奏折扬了扬:“毛帅与众不同就在于,他不但能够看到事情,而且还能够拿出解决事情的办法,这就是朝堂上那些尸位素餐的所谓良臣不可比拟的,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能臣干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041/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都督最新章节! 作者:奔叔所写的《大明都督》为转载作品,大明都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都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都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都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都督介绍:
和魏忠贤称兄道弟,对天启指手画脚,对东林磨刀霍霍;保天启不死,建万世基业,斗东林,兴工商,扭转毛文龙的宿命开始,再经历一次他传奇而争议的一生。
大明都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都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都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