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我的主世界在火影TXT下载我的主世界在火影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的主世界在火影全文阅读

作者:爱你36度6     我的主世界在火影txt下载     我的主世界在火影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章贾敏姐妹

    连续半年后贾敏证明这是普通世界,没有特殊能量。可以说是某电视剧的宅斗红楼梦世界。这也好也不好。

    如果是原书世界有神佛的话贾府大多数的人命都是有定数的。例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个很好理解。林黛玉死于上吊。薛宝钗会死在雪地里。就是有神仙看着故事发展。贾敏敢捣乱一巴掌拍死。

    如果是电视剧世界例如八七版红楼梦最多出现一僧一道。马道婆的能力也一般般。这种世界最好,凭借贾敏的手段也有一拼之力。若是在多给些时间改朝换代也是可以的。

    而红楼更多的是戏剧和电影。大多拍成爱情剧或宅斗剧。没什么神神鬼鬼的。如果在这种红楼世界贾敏虽不能武力超群。但也能护的下一个黛玉。就怕收到贾府牵连。不说什么大军,就算来十几个壮丁也不是贾敏能对付了的。

    但贾敏所在的就是第三类,这个世界大家都是平凡人,不能用查克拉贾敏的生存环境必须经营好。如果是现代社会还好。大不了掌握一些高科技也行。但古代别说芯片这些东西。就连最基本的铜铁都属于管控物资。盐铁在古代私自倒卖都是大罪。而铜却是流通的钱币。

    人家钢铁侠徒手造机甲但人家身边有电脑。导弹上面也有芯片,电池,液压装备。就连钢铁侠身上的钯元素反应堆也是从导弹上卸的。让他拿着矿石自己提炼钯元素累死他他也造不出来。没有基础工业基础和电脑辅助钢铁侠能做个香蕉吧啦。

    贾敏假装身子一直没好。过年时收到贾府来信说不行来京城看病。毕竟御医手段了得云云。甄家也来人看望。说来这个人还算贾敏的姐姐。是个小妾所生。贾敏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大姐加入史家。夫妻相爱生了女娃叫史湘云,后来随丈夫去了边关。按照原著应该已经死了。二姐和三姐是小妾所生。二姐没留住小小的就去了。这个三姐嫁给了甄家。虽然嫁的不是嫡系子孙。但也过的和和美美。

    今日三姐送来不少补品。三姐一进来就嘘寒问暖。但贾敏无论在信里还是记忆里都没这个人的印象。也只是和她说说自己一病不敢见人。黛玉更是不敢让她进屋甚是想念。还有就是听她说说别人的八卦。

    三姐说了一小会也感到贾敏不怎么说话。其实贾敏只是强行记下她说的一些人的姓名官职。以后可能用得上。但没见过真人也只能当个情报听听罢了。

    晚上林如海宴请这个姐夫。贾敏有病在身不能上桌陪酒。就连林黛玉也只是在门外磕头后就被奶娘带走。

    闲来无事贾敏让丫鬟把姐姐带的礼物拿过来看看。

    丫鬟甲:“三小姐这次带来不少补药。虽然南方也有人参。但终究没有朝鲜那边的好。”“噢?你还知道朝鲜人?”:“朝鲜人。日本人。暹罗人。还有色目人。他们都是坐大船来咱们国交易的。”(啥国好?不如叫大玉国好了。林黛玉。贾宝玉。)

第七章下毒手法

    贾敏查看药品。现在贾敏身上没有外挂,但还保留穿越多次次的一身智慧。很快就发现这些药材味道不对。

    贾敏不放心用指甲掐下来一小块品尝。这些药里果然带毒。这种手法是吧毒药刷在药材上晒干后反复五六次。这样毒药药力就会渗入在药材内部。当有人熬药时毒药也会融入在药汤中。这种伎俩就是个慢工细活。没个一年半载的根本不能把一根上好的山参喂成毒参。

    这是三姐的手笔还是甄家的意思?贾敏知道红楼梦中贾敏和林如海都是病死的。而林黛玉也是自幼体虚多病,小小年纪便也死了。什么仇什么怨让甄家下了这么重的手?

    有人说曹雪芹写红楼映射甄家的意思是真的家。贾家的意思就是假的家。

    “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就这个官。大概是皇帝钦差江南文化部长兼任江南织造一把手。财政文化一把抓,要实权有实权,要财权有财权,要名声有名声。可谓风头无人可及。

    在宫内甄家还有个“老太妃”坐镇。而在老太妃薨逝后不久,甄家就被抄了,从这一点,也可以证明,老太妃就是甄家的靠山,没有老太妃,甄家的一切都是一场空。当年太祖皇帝四次南巡,都命甄家接驾,还让甄家“拿着皇帝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也就很清楚了。这位老太妃在太祖皇帝面前,应该是非常得宠的。

    甄家在江南一言九鼎,地位也是超燃的存在。但为了保住家族在江南的地位也必须为未来投资。但林如海就是扎在江南的一根刺。盐税虽然是朝廷的关税,更是甄家的钱口贷。林如海就是朝廷扎在口袋上的一根绳。可能当年皇帝也是为了看在贾代善的面子上给了林如海的一个肥差。毕竟甄家和贾家都是四大家族之一。林如海去江南也会得到甄家庇护。

    但林如海是个死读书死读书的,祖上也是曾袭过列侯的。一心中心爱国督讨盐税。头一两年爱于甄家贾家和当今的面子,盐税多给也就给了。但林如海年年如此又完全照章办事,不给任何人面子。这就入了皇上的眼。被皇帝器重必然要加加担子。这样林如海这个也管管那个也管管也就挡了很多人的财路。碍了许多人的眼也是正常。

    从林如海来往的信件中可以看到许多说情的,托关系的。还有一些劝诫的。但林如海的为人就是一根筋。得罪了不少人。加上贾代善死后贾家就几个女人撑家。贾赦的处境在贾家给人的感觉也是被圈养状态。这就使得甄家和一群盐商拿林如海出气。既然这个人不听话就换个听话的。估计附中下人多有被收买了。

    先到此处贾敏去了小药房。果然甄别下来许多药都是被做了手脚的。尤其人参。这个法子够狠!无论家里主子谁得了什么病必然会寻医问药。大夫只管开方子。下人只管熬药。但取的人参之类草药熬好后再好的方子也成了毒药。吃了药人死了。就算查下来人死了也是病死的。因为大夫开的方子没问题。熬药的又是自家的家生子。这个法子果然够狠。

第八章黛玉

    贾敏看到家中人参多被做了手脚。就想起死去的小儿子。林如海和贾敏肯定宠爱这个独子的。不是吃什么汤药。就算平常吃的药膳人参也是用的不少的。就算普通地主人家偶尔还会吃个人参鸡汤什么的。

    儿子死了说是病死。贾敏死了说是思念成疾。林如海死了说是忙于公务。最后林黛玉死了说是生来身子就不好。呵呵好一个生来。是贾敏身子不好?还是林如海根子不好?人死了也不得安生。

    贾敏就这么看着小药房的账目。何时请大夫开了什么药。何时谁谁在药房提了药走。或是做了个鸡汤。或是拿去做了什么药膳。讽刺的是许多是拿来制病的药。这那里是治病。完全是取毒药慢性自杀。

    偶尔看到一页随笔。小公子不肯吃药。小姐前去喂食。丫鬟看着贾敏看着那一页开口说道:“小小姐对小少爷极好的。每次都是自己先尝一尝药后在喂给小少爷吃的。”每次都尝一尝吗?

    本来贾敏看到林黛玉现在还没吃那个人参养荣丸还以为林黛玉现在无事呢。但她唱了药怎能不会中毒?是了是了。原著说了贾敏病后林黛玉衣不解带侍候。但贾敏死后林黛玉就大病一场。然后林黛玉被贾母叫去了京城贾府,可能贾母知道了什么暗中给黛玉调养。或是因为没有继续吃毒药。身子总算养回了一些。

    然后林如海病重。林黛玉又一次以身试药。最关键她回京时把一些药材制成了人参养荣丸。导致她越吃身子越不好了。最后说是被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气死。其实是毒发攻心而死。

    现在林黛玉中没中毒是个关键。

    贾敏回房找了个小荷包。虽然是丫鬟秀的,但古代丫鬟秀的东西也算主子房里的东西。贾敏找了一些带有吉祥如意的小银刻子。

    林黛玉现在只不过是个四五岁的孩子。但却是个孝顺孩子。虽然不让她在贾敏穿前尽孝。但每逢初一必来窗前尽孝。贾敏暗中观察林黛玉果然每次尝一尝药温在把药给病人吃。(现在林府的药都是被贾敏换过的。所以林黛玉试药并不用担心。)

    贾敏:“玉儿,我身子不便也不能带你出去玩耍。我这里有些些碎银。你若喜欢什么就去让王妈妈去给你买来。”说完就从床头拿出准备好的小荷包。林黛玉也没多想。母亲给的就拿呗。

    贾敏在递荷包时给黛玉把脉。虽然只是短短几秒钟,但也能看出她体内有着微量毒素?林黛玉也中毒了?哪里中的毒?唉…贾敏心中一谈。林黛玉给谁喂过药?这不明摆着吗?附中唯一病人就是死去不久的林黛玉的弟弟。林黛玉每次喂药只尝一口。那个孩子却是一碗一碗的喝。这可不就这么死了。

    贾敏虽然有些心疼。但这种感觉多是见孩子死去或是原身带来的感觉。穿越百年生死见的多了。而且还是没见过的孩子。说到底这个贾敏也只不过是来改命的。林如海死了贾敏也不会掉眼泪。

第九章回京治病

    林府是个是非之地。以贾敏的性格定是杀个血流成河。但现在贾敏身子虚弱。而且这个世界没有内力。就连暗杀现在的贾敏也做不到。

    现在贾敏能做的只有激流勇退,明哲保身。这个世上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不说时不时的毒药暗手需要劳费心神算计。日子长了林家没人去死。那些人定会知道林家有人识破了他们的计谋。到时派遣一二死侍。林家离灭门不远矣。

    本来贾敏若是能劝动林如海腿做事圆滑一些还罢了。但林如海观其人就是个轴娃。就是那种为了理想为了皇上粉身碎骨终不悔的那种人。

    正好贾母来信说京城王太医与贾家是世家之好。他父亲,他爷爷都给贾府看过病。贾母信上还说以前就让贾敏带着儿子回京看病。但林如海怕孩子小,有病赶路会有不测。如今闺女也病了,无论是死是活也要来京让太医看病。她信不过扬州的的庸医。

    贾敏给林如海看了信后说道:“如今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这次回京养病少则一年半载。长则这就是咱们夫妻最后一面。我那几个大丫鬟虽然给你当了通房(勘查几日就能知道)如今我走前你把她们提一提备份。当个小妾我走了也能安心。”

    林如海也是看过贾母的信的。儿子死后说他没后悔过是不可能的。其实贾敏也是看出林如海是个书呆子才这样直白的和他说话。这种情商低的人你就有话直说。换成别人也许会多想是不是你觉得过的不好想回娘家了?但林如海才不会往歪处想。给你的答案只有成或不成。让去或不让去。林如海的思维就是太医有本事。贾敏有病。贾敏去京城找太医看病。很好很好。

    就是林如海这种脑回路的人最好忽悠。例如贾雨村就把林如海忽悠的找不到北。后来贾母接林黛玉也是拿道理忽悠他。最后临死前贾琏还把家产也给忽悠走了。这种书呆子只要和他讲理时引经据典就行。虽然他可能感到不对,但固有思想绝不会违背书上说的。

    贾敏走了。回京没带林黛玉。只要回到京城,贾敏无论生死用不了半年贾母就会把林黛玉忽悠到京城。置于林如海有几个姨娘照顾贾敏到不担心。只是估计用不了多少时日他就会从新对盐政动手。置于怎么死的贾敏毫无办法。如果林如海听话贾敏还有些手段。但那种人是不会听女人话的。他就是那种如果女人干涉朝政就能撞死在金銮殿柱子上的钢铁直男。如果国破家亡他死前也会为了你好一刀捅死老婆的人。这种人贾敏看多了。不能说猪队友。但对贾敏而言绝对是扯后腿的。

    江边林黛玉哭的很伤心。贾敏让雪雁多照顾下小姐。让那些小妾努力为林家开枝散叶。(林如海也中毒了。多努力或许还有机会生个娃。但几率不大。)最后贾敏又抱了抱林黛玉。嘱咐了下王嬷嬷。小姐若是生病就去找保安堂的徐师傅。药也别用府里的。就让徐师傅熬好药再给黛玉喝。虽然这次贾敏把所有被动过手脚的药带走了。但保不齐还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动手脚。这种事不得不防。

第十章到家了

    贾敏一路北上不敢耽搁时间。只说身上有疾,赶去京城治病。好在船家信以为真,加上贾敏宝船一路紧赶。就连吃食也只是让小厮上岸买些烧饼、馒头、烧鸡、腊肠什么的快去快回。不用一月就到了京城。林黛玉用了四十九日。

    贾敏上岸并自然有贾府的人迎接。倒不是贾府的人早早的到消息。只是有小厮前一夜走驿站骑快马通风报信。

    贾敏上了马车一路上贾敏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贾敏暗暗记下一些商铺买卖。一是搜集情报。二是以后做买卖也要找好商品定位。

    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贾敏下了马车进入小娇。众婆子起轿子进了西小门。穿堂过园。后面的正房大院。(贾敏病着呢。没让她走路。而且古代正门是很少开的,只有婚嫁大事或者迎接贵客、上级官员的时候才会走正门。)

    :“敏姑姑来了了!敏姑姑来了!”这是小丫头禀报。抬轿的婆子把轿子落在正堂的走廊下。贾敏下轿后看到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站在门口,旁边一群人将她围绕在中间。贾敏立刻下跪:“不孝女给母亲大人请安。”贾母伸手:“我的儿,苦了你了,快快起来!”说着就要迈下台阶搀扶贾敏。

    贾敏:“母亲万万不可。别传了病气可不是好。”然后就这么着跪着往后退了半步。这是孝心。怕把病气传染给贾母。

    这时一女子说到:“姑姑一路劳顿。侄媳以为您备好您以前的小院。那个院子您走后老祖宗就让元春宝玉和三春住着。去年元春进宫就是宝玉和三春住着。这不今早小厮通报今儿您回来就把仨小丫头赶到荣喜堂后的小抱夏去住了。宝玉也挤到老祖宗的碧纱橱去住了。”

    贾敏抬头看了她一眼。贾母:“这是你链儿媳妇。”贾敏对她点了一下头。这时晚辈。自然要给见面礼的。但贾敏现在身上带着病气也不能送什么。只能淡淡的说句:“劳烦侄儿媳妇了。”

    王熙凤带着贾敏去了她原来小院。就是贾母后面的院子。就是原来三春的院子。

    这次贾敏带的人不多。原来的随身丫鬟都成了陪房。现在留在林如海身边当了姨娘。随身的就两个老妈子。毕竟小丫鬟伺候病人没老妈子仔细。

    王熙凤告辞后贾敏躺在床上就睡过去了。做了将一个月的船。这个身子却是乏了。

    隐隐约约有人唤醒了贾敏。贾母就在床头不远处。:“敏儿醒了么?王太医已经来了。你梳洗梳洗我这就叫他进来。”身边一不认识的丫鬟拿来毛巾给她擦脸。

    贾敏谢过母亲后用湿毛巾擦了擦脸。王太医进来后给贾敏把脉。时间慢慢过去。王太医脸上一松说到:“无甚大事。我开两副药稍微调理一下就无事了。”贾敏:“不知王太医用什么方子给我解毒?”

第十一章娘家

    贾敏询问解毒房子吓了贾母一跳。:“敏儿你中毒了?那个贱人做下的此事?”

    贾敏:“烦劳母亲叫来哥哥。有些事我需要哥哥们助我。”贾母:“好。敏儿你记住。无论发生了什么贾家都为你撑腰!”

    贾母让下人去叫贾政来贾敏的院子。不一会家政与贾赦来到屋内。

    贾敏当着太医面说到:“去年我儿去了。从此我一病不起。大夫都说我忧思成疾。本以为我就这么去了。但有一日我发现汤药里的参片熬过后呈现红褐色。小时咱们贾府炖个鸡汤用的都是几十年份的山参。熬煮后什么样子我自然是见过的。此时我不敢声张,也信不过林府任何一人。每次吃药我都偷偷吐出。说来也怪,我不吃这些劳什子的药身子竟然慢慢好了。”说完拿出账簿。:“林府的这些贵重的药大都是江南盐商送来的。我借故回京看病把这些东西都拿来了。王太医。您给掌掌眼这些都是什么害人东西。”

    贾敏说完这些话贾政与贾赦面面相觑。王太医拿起人参看了又看。起初也没看出什么名堂。贾敏拿起人参切开,人参的外皮有一圈颜色比较深。贾敏用小刀把皮剥下来后在让太医查验。王太医也发现其中的蹊跷。拿起这些外皮放入嘴中咀嚼。

    王太医:“这是一品红,内汁呈白乳色。你看这外皮纹路定是反复粉刷晒干后才会侵蚀成这样。这种害人的手法闻所未闻。”

    贾敏拿出礼物名单和一包药材说到:“哥哥,我想去告御状。如海快被她们害死了。我若让他避避他定不会肯。我想这样,先让王太医配合我们,就说我到达京城后病情爆发。让哪位哥哥去江南把黛玉借来。等黛玉来京后我就去告御状。总不能堂堂二品大员不能就这样白白死个儿子!”(古代女子一般都靠娘家兄弟撑腰,男子也为给自家姐妹撑腰为荣。哪怕姐妹做事不占理也给出来撑腰闹事。如果被传出自家哥哥没给姐妹们撑腰的话出来那就和说这个人不孝是一个等级。)

    贾敏不会去掰扯甄家。首先宫里还有个得宠的老太妃在。再者送参的可是她三姐。若是现在把甄家牵扯出来甄家也会找个背锅侠。到最后甄家只会不疼不痒的被斥责一下罢了。

    在等一两年,贾敏羽翼丰满些。或者自己动手。或借势搞垮他们。

    贾母本来想让闲着的贾赦去江南办差。但想了想后还是让贾政去比较好。首先贾政办事稳妥,就算接黛玉进京也不会多说什么。第二贾赦擅自离京当今或许会多想。虽然那件事后太上皇传位当今。但贾母也怕当今皇上会往别的地方想。思来想去还是贾政去比较合适。但又怕路上家政会遇到什么不测。到了最后只得派赖管家去接林黛玉。对外只说贾敏病重。家里人离不开。

    原著是贾琏去的。那时贾母虽然担心外孙女。但还着没想那么多。更不知道女儿是中毒死的。若是知道江南如此危险贾母最多派遣一位旁支去接林黛玉。

    三个月后赖大接林黛玉进贾府。贾敏在后院装病。林黛玉认识了家中姐妹后来到贾敏床前请安。

    贾敏看着黛玉说到:“这里就是娘的娘家。以后也是玉儿的家。”

第十二章告御状

    林黛玉入京,贾敏已经没了后顾之忧。但告御状还是很有讲究的。若是十几年前还好。太上皇没退位。贾代善也还活着。说不定骑着马就进宫讨说法去了。

    但现在贾母还是想凭着关系去找老太妃打官司。而贾政确是想林如海给皇家办事自然要去找皇上断个是非。到最后两条路只能看贾敏的意思。

    贾敏考虑的是如果绕开老太妃可能导致甄家起疑。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绕开当今以后免不了让皇帝心里不顺。别忘了十年后贾府就会被抄家。如果现在能在当今面前展示贾家为了给当今办差导致外孙被害。女儿中毒的真相和委屈,哪怕十年后还有抄家的时刻说不定当今能网开一面。

    贾母:“既然要告御状就堂堂正正的去告。写好褶子去朝堂上让诸公评理。一群商贾竟然敢毒害朝廷二品大员?”贾政:“母亲说的是。离十五朝会还有几日。我去拜访一些好友在朝会上呼应一二。”

    贾敏:“不可。那些盐商在朝堂上结交了不少高官。哥哥你去了保不准就有人通风报信,这消息就能传到那些人的耳中。到时有人找你来说项你是应还是不应?这种断人财路的事更有可能结仇。咱们谁也不用说项。直接在朝会上以势压人。商贾毒害官员放到哪朝哪代都是个造反的罪名。到时就算拿了银子手软的人也不得不站在官员的这一边。而且到时就是当今说了算了。他们可能搞小动作保下一两个人。但在大势面前总归要杀一批的。毕竟当今手里也缺银子不是。到时那么大一块肥肉在前谁挡了谁的财路还说不定呢。”

    贾母听完贾敏的分析直叹气,连连说到贾敏是个男儿身就好了。

    十五朝会。平时贾政作为五品官员一般只能在店外听听。来或不来都一样。几年了大家都没听过他一个屁声。今日竟然有本启奏。这倒是个怪事了。

    贾敏虽也到了,但只能等在大殿门墙之外等候。大约两刻钟后有个老太监对门口的小太监说了些什么。然后看了贾敏一眼又回去了。

    估摸又是两刻钟的时辰后又几个小太监拎着四名老头从贾敏身边经过。其中一人就是王太医。四人在大殿门口站好后稍微整理了下仪容。

    小太监大声唱到:“大理寺李大人到!刑部邢大人到!都察院杜!太医院王太医到!(起名废。主要怕以后出场我记不住名字)”

    见四人进殿后不久就有小太监宣贾敏进殿。:“草民叩见皇上。”(山呼万岁也不是啥时候都能喊的。)“起来吧。既然苦主到了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其实现在已经没什么好问的了。二品大员死了独子。然后妻子发现异常后脱身回京。现在王太医已经验出这药的炮制手法。若不是贾敏自幼识得人参药理说不定也死在江南了。并且贾敏还带来了礼单。从礼单上和药物一一对比后那些人送了毒药。那些人送了补药一目了然。

    但人是个很奇怪的生物。总会有些人会提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把事情带偏。这种事在现在叫做歪楼。

第十三章只求严惩

    礼部一书呆子站出:“敢问林夫人。你来京城告御状如海兄知否?”贾敏:“他不知。我来京城是来养病的。”:“那为什么不在江南把此事解决。反而来京告状?”

    贾敏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说到:“我在江南看病。这两三年来进府的大夫不下十余人。我不敢说他们都被盐商收买。但却没一人说药被人动了手脚。我也不能因为他们是庸医就把他们怎么样。随性来京养病把那些药带来找名医检验才让我安心。”

    哪位继续问道:“林夫人。作为人妻应守本份。抛开丈夫独身来京告状有所不妥吧?”贾敏:“我知道你想说我失了妇德。我儿子被毒死了。我吃了几年的毒药随活了一命但也亏了身子。这辈子是不能有子了。我临走前给如海提拔了七位姨娘我也算对得起他们林家的。大不了休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这位大人还是说说咱们弄死盐商吧。一直往我身上泼脏水也不能耽误他们秋后上路的良辰。”

    :“夫人请自重。我说的是。”贾敏没让他说话:“你无论说什么我都认了。我只求给我儿报酬。该抄家的抄家。该砍头的砍头。事情完了你把我的故事写成画本也无碍。那些眼中只有银钱的盐商只想毒死我全家满门。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想让皇上为我等臣子,做主怎么了。我相信朝廷律法。我若有错自担千古骂名。”

    得了人家一不怕休妻,二不怕坏名声。只求盐商速死。贾敏都说求皇上替臣子报酬的话题了。这个皮球被贾敏踢给了皇上。皇上也知道自从林如海上任后国库轻松了不少。也正是林如海帮衬皇上丰裕了国库才招来了灭族之祸。于情于理皇上都给迅速解决此事。

    晚上贾政贾敏回到贾府与贾母禀报。皇上下令三思会审。速办!严办!江南近半盐商都要被抄家灭族。贾母连称皇上圣明。

    然后叫来家里内眷与贾敏黛玉相识。三春年纪还小。黛玉现在才七岁。宝玉八岁。一群小屁孩。贾母重点介绍王熙凤。:“你嫂子是个念佛不理事的。我年老也不爱费那脑子。你得闲了就帮她看看账。别让人糊弄了去。”贾敏应下后贾母又到:“你们姑姑前些日子就是来告御状的。在院子里装病一装就是两三个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明日叫个戏班子热闹热闹。”(李纨比贾敏低一辈。邢夫人虽是王熙凤婆婆。王熙凤是王夫人这一边的。)

    林黛玉昨日来京后直到今日还没见到母亲心中忐忑。到了晚上才知母亲去了早朝告御状。听说弟弟是被毒害致死更是泣不成声。贾敏见她伤心遍先行告退。到底是小孩子,哭累了自然也就睡了。

    第二日晌午贾敏带着黛玉给贾母请安。几个小丫头和宝玉在地毯上玩耍。贾母:“昨夜黛玉睡的可好?我这几个丫头都是些没心没肺的。从没见鬼那个会哭成那个样子。快过来让我瞧瞧眼睛肿了没?”

    这是有人来报赖嬷嬷带个小丫头来了。

第十四章赖嬷嬷

    赖嬷嬷昨日听说贾母要开小戏班今日来凑个热闹。带个小丫鬟来看戏。

    赖嬷嬷见了贾敏就呼喊小姐多年受苦了。赖嬷嬷是跟随贾母的老人。小时候还带过贾敏。贾敏不敢露出马脚。也只是抹泪一直念叨嬷嬷老了。身体安健什么的。随后看到赖嬷嬷身后有个小丫头。

    贾敏看这个小丫头十岁左右。眉眼很像黛玉。开口道:“你看这丫的眉眼和黛玉一样一样的。我若不说别人还以为她俩是个姐妹。”

    赖嬷嬷:“我说怎么见了这孩子就有眼缘。原来这眉眼竟和小姐如此相似。这丫头天生手巧的很。就连我这老太太身上绣的花花草草都是小丫头绣的。”

    贾母见这丫鬟也喜欢的很。见黛玉身边只带了个雪燕遍吧这个小丫头讨来送给黛玉。这个小丫头就叫晴雯。贾敏也到:“黛玉胆子小心思多。什么话也不敢说,我看晴雯是个大方的。有这孩子在身边也能调调黛玉的性子。”

    贾母:“既然你要调理黛玉的性子不如多带几个。没事还能当个玩伴。”贾敏:“好啊。如此还能热闹些。”

    正聊着小戏台开启。是不是什么大班子。但也有十七八个曲目。贾母点了两出戏先唱着。王熙凤找到贾敏拿出账簿请贾敏过目。王熙凤现在刚嫁入贾府五六年。接手府中上下事物也就这三五年。还不像以后那样户食。

    贾敏看了看账目后带着王熙凤叫上赖嬷嬷到了一间小院。院内隐隐还能听到场戏的声音。贾敏并没有和王熙凤说什么。只是让赖嬷嬷看账簿。过了一炷香后贾敏开口说道:“嬷嬷,我一直当今是自家长辈看的。这账目里的猫腻我就不说了。赖大也是明白人。有些东西他做的有些过了。”

    赖嬷嬷只知道赖大动了府里的东西。要不他家也不能盖了那么大的院子。但也没想到账目上有这么大的缺口。

    王熙凤不知道她们在打什么哑谜。她年纪轻轻有心求教。贾敏以后就想把黛玉养大。最多在把三春调教好。贾府这乱摊子她也不想多管。贾敏:“熙凤,你可识字?”王熙凤:“就认得几个字。文邹邹的就不了。”(都说王熙凤不识字。她只是不善诗词歌赋。一般字还是会写的。)

    贾敏取来一张白纸。一张写了十来年的进项。另外几张写了支出。例如伙食水粉立银。然后当王熙凤的面做了曲线图。田里进项随有好有坏。但终究是越来越少。甚至还有向贾府借银子过年的。而出项却越来越高。贾敏指着头两年的曲线图说:“你看以往收支虽然有好有坏,但还算均衡。而近几年,也就是你姑妈接手后收成越来越少。钱那去了?而支出越来越高。钱给谁了?”

    王熙凤虽然知识储备不多。但看图还是会的。果然如贾敏所说王夫人接手后曲线图波动越来越大。甚至王熙凤她自己接手的这两年竟然还有亏空。这一两年也就罢了,如此以往偌大的贾府早晚败光。

第十五章指点熙凤

    王熙凤看完算了算。这样下去贾府撑不了几年。原来他也没注意。现在看了才发现贾府收入如果没有下面的孝敬早就败了。

    王熙凤:“还请姑姑教我。”(王熙凤现在才19岁。因为贾敏的关系黛玉早了一年进京。)

    贾敏:“首先咱们给先吧这些年节孝敬单另账目。虽说马无夜草不肥。但没有那个世家拿着横财过日子的。这样下来你看庄子上的收成是不是还不够养活一家人了?”

    王熙凤点头。贾敏:“你看这么大的田庄没有出息,那么是不是有人侵占了贾府田产?这种事你去查免不了牵扯出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也不必亲自去查。管家管家,他没管好这个家就是他的错处。让管家带人下去查。如有反抗就抓去送官。这样你也省心。”

    王熙凤:“人抓走了以后的管事还贪默田产进项如何?”

    贾敏:“虽然咱们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但照着以前的旧历收租总会把?或收实物。或要银两。你就当个地主婆不管他们种的好坏只管收银子。当地主就这点好。你交的起租子地就租你。交不起租子我就换人。这有什么难的。抱地的先缴三成保证金,年底在一起结算。这还有个好处。田地租谁不租谁都是你说了算。租子是公帐给入库的。但佃户给的孝敬确是你的。忙一年总给听个响不是?女人最重要的就是腰。一个是腰前的肚子,一个是腰后的袋子。老话说得好兜里有粮心中不慌不是。”

    王熙凤体会一番。她后来弄印子钱也是没钱闹的。为了银子还包诉讼。其实也是贴补了府里。她也只是不想有人瞧她不起硬撑罢了。

    说完贾敏看了赖嬷嬷一眼说到:“嬷嬷,下面的人太贪了。您看看有什么家生子愿意包地的。到时给熙凤个单子,但首先给把那些麝鼠抓出来。咱们贾家也不是不念旧情的人家。补上一半就由他们去了。否侧就别怪我们抄家了。”

    赖嬷嬷表示明白。王熙凤又问府中开销如何控制管理。

    贾敏:“首先这吃食一块就有漏洞。咱们府上人多,进菜只有比市面便宜的道理。那有比市面还贵的道理?再说城外的庄子就让他们种菜。咱们自己种自己吃还能贵到哪去?这鸡蛋也是。鸡蛋分三六九等。这二两银子一枚的鸡蛋回去只是主子吃的。现在姨娘们吃了也就罢了。但你看这数量连个丫鬟也吃上了。她们多少月钱吃这个?普通人就吃普通蛋。这些丫鬟一天吃五十个普通蛋也不这二两银子的药蛋便宜不是。”

    贾敏又看了看:“这蛋糕点心以后就给几个主子屋摆放吧。姨娘丫鬟咱们就从月盛斋进就行了。你知道个价格就成。从外面买比自己做便宜咱们就从外面买好了。这种东西保障几个主子吃好用好就成。你每日都让月盛斋多送个十盒八盒的也比府里做的便宜。”

    王熙凤:“那这乌鸡也主子吃,姨娘和丫鬟们吃普通鸡楼?”

    贾敏:“嗯就是这个样子。你知道这个东西一将就起来十倍百倍的花销都是她。虽说咱们说主子吃啥丫鬟们也吃啥。但主子和丫鬟吃的都一样谁是主子谁是丫鬟。还有厨房没有油水可捞就会不好好做饭。到时丫鬟们吃的差了可会骂你。”

第十六章酿酒

    王熙凤听说丫鬟敢骂她就喝到:“那个贱皮子敢骂我?我给她松松骨,扒她一身皮下来。”贾敏就那么看着她。:“姑姑我说错什么了?”贾敏:“算了你也是拎不清的。赖嬷嬷,让你儿媳妇去厨房看着点。那个厨娘做的差了就早早打发了。别怀恨在心往主子食里放乱七八糟的东西。”“敏儿我记下了。”

    :“好了”贾敏看了一下自己整理的手册交给王熙凤。但“先找着这个办。你给学会放权。你和你姑一样。什么都想抓手里。所以这个人贪一点。那个人贪一点。但大家谁也管不了谁,所以谁都装看不到。你把权利放出去也等于把责任放出去了。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也是管事监督不利。到时该罚罚该打打。谁也糊弄不过去。”

    王熙凤:“我记下了。”王熙凤也松了一口气。她还以为贾敏会“夺权”呢。贾敏见她松口气便笑到:“就这点东西你还怕我惦记?”王熙凤惊到:“这点东西?这些东西已经不少了!”

    贾敏想到王熙凤以后那么疯狂捞银子可能就是看宝玉长大家产。爵位。都注定会是宝玉的。她最后啥也捞不着心里不忿吧。

    贾敏:“这府里在大也和咱们没甚关系。你和贾琏婚事是因为什么别说你不知道。”王熙凤:“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吗?”

    贾敏:“傻孩子。当时贾赦袭爵,贾政当家。一边一个王夫人。这样贾家军中人脉用在了王子腾身上。我和你姑姑向来不和你知道为什么?”

    王熙凤:“为什么?当年你姑姑家给我哥,但你姑姑脑子不好使还爱小算计。我娘(贾母)对她不喜。你姑姑还想让王子腾娶我来着。到时我嫁给王子腾,贾家人脉尽归王子腾所用。但我却嫁给了林如海。破坏了你姑姑的算计,所以把你嫁给贾琏从新稳固联姻。但我这个小姑子没听小嫂子的话也让她记恨上了。别说我说你姑姑闲话。她那个人太自私了。现在也就是宝玉小。等他长大了你姑会慢慢收权给她儿媳妇的。你猜我要是你姑会给宝玉找什么样的儿媳?”

    王熙凤有点傻。还想自己的姑姑一直在利用她。本来也是,两房的人早晚要分开的。这么大的家产是给宝玉还是给外甥女还用想吗?

    贾敏:“所以我让你把孝敬分开。以后肯定宝玉呈爵。家产也是留给宝玉的。到时家里缺什么就给宝玉找一个家里有什么的姑娘。宝玉想当官就找个宰相之女。宝玉却钱就找个商户之女。到时分家你能分到什么?”

    王熙凤:“分家吗?是了,老祖宗去了定是要分家的。”贾敏:“所以我让你把孝敬和进项分开。进项是给府里的。孝敬是给爵位承接人的。现在爵位是贾赦的。以后是以后的。现在这些就是贾赦的。以后就是贾琏的。这个规矩不能乱。你和你公公说说。让他注意这点。别告诉贾琏。他要知道自己能继承那么一大笔孝敬肯定藏不事。”

第十七章地瓜酒

    王夫人心黑手狠但又爱惜羽毛。原著她把王熙凤耍的一溜够。最后王熙凤的结局和她不无关系。王熙凤脑子也好使。现在提点她她就不会犯傻做傻事。

    贾敏最后对赖嬷嬷讲:“嬷嬷。您和赖大赖升说好。他们想出人头地可以帮我做事。但千万别用贾家名义放印子钱。若是被我发现了我就直接报官。”

    赖嬷嬷:“印子钱这个我老婆子懂。那种缺德的买卖我们家是不干的。那我就舍下这张老脸求姑娘拉扯一把啦。”

    王熙凤:“你这来货到会顺杆爬”她反应过来贪污银子的人指定有赖家一份。正生气呢。贾敏:“你也别恼。没了赖家还有别家。你管理有漏洞自然容易出岔子。我这有个买卖不如你也掺一脚?”王熙凤:“我可没钱掺合。”贾敏:“不用钱。”然后写下了个方子。“这个是用地瓜酿酒。地瓜产量高。你嫁妆里总有些田产吧?你就让他们种这个。年底地瓜入股。你,我算,再算上赖家。第一年咱们先试试水。就你那几亩地还怕亏了不成?”

    王熙凤也觉得几亩地一季产出不值当什么。便应下了,她也想弄点银钱在手里花花。贾敏知道她不放心,就让赖嬷嬷收五百斤地瓜试试水。让她们看看地瓜酿酒味道如何。

    第二日贾敏把赖嬷嬷拿来的地瓜洗净切碎蒸熟。凉温后和酒曲一起搅拌。然后把地瓜放入发酵坛中发酵,发酵8-15天左右,室内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然后让王熙凤去库房找蒸馏器。原来贾代善喝葡萄酒时葡萄酒从XJ运到京城会有些酸。给在家中蒸馏一次才能入口。蒸馏器皿大唐时就有,最早汉朝也有出土。贾敏:“好了。十日后咱就有酒喝了。”

    这十天贾敏从外面找了个女先生。教几个小丫头识字讲古(就是说书)讲一段故事教几个字。不但宝玉三春等人爱听。就连老太太(贾母)也爱听。贾敏又做了跳绳毽子小皮球给小丫头们玩耍。小孩子还是多跑跑的好。

    到了第十日贾敏用蒸馏器酿出地瓜烧。大玉国对于粮食酒把控极其严格。但对非粮食酒就不怎么管了。市面多为果酒葡萄就。白酒的售卖价格极高。贾敏弄出地瓜烧这种酒不算粮食酒(五谷酿的酒)并且酷似粮食酿的白酒。这种烈酒还没卖出王熙凤和赖嬷嬷都看出此物的利益。也必须庄子上的地瓜什么时候能收了。她们恨不得直接去市面收购地瓜酿酒。

    贾敏:“赖嬷嬷,我和熙凤坐着个买卖可以给赖大两层干股。但首先他给把贾府上下整明白了。让他上点心,别让下面人给我们找麻烦。我会让京城附近的庄子上种上地瓜。到时也让赖大看着些。这里也有你们赖家的股份。尤其店铺的买卖。但每年你们赖家最少也能分几千两红利的买卖千万别耍小聪明。”

    赖嬷嬷:“谢姑奶奶提拔。我老婆子亲自看着他们。那个小崽子敢伸爪子我老婆子就亲手剁了他的爪子。”

第十八章史湘云

    酒厂办起来了。用贾家的地种地瓜。酿酒后由王熙凤和贾敏从嫁妆里出店铺。最后由赖家人管理。贾敏和王熙凤各占四层股赖家出人管理占两层股。王熙凤着急见回头钱直接先自己进货。地瓜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几个大子就一斤。如今一两银子就能换一千三百文。不到几十两纹银别说王熙凤,就连赖大也不会因为这点破事张嘴说什么。

    贾敏在房中看着几个小姑娘玩家家酒。有贾敏用木头做的娃娃。有小丫头们做的小衣。王熙凤看了一眼羡慕的很。她小时候有个剪纸人就很了不起了。更别说还能给小人做衣服。就算有个小布人也是缝的和妖精似的。

    李纨抱着贾兰。(贾兰比黛玉小两岁所以四岁)笑道:“你看着眼热就坐上去玩呗,又没人笑你。”

    王熙凤:“你说也怪。我找人教这些小姑子做些针织女红她们学不会。敏姑姑弄了几个小人她们就能把小人的衣服弄的私模似样。你看看还秀上花了。”

    李纨:“可不是。上次郡王夫人带着丫头老串门子。好摸哭着闹着不走啊。最后抱着俩小人才肯离开。”

    王熙凤:“不和你说了。我找姑姑又事说。”李纨:“去吧。这里我看着呢。”(也就是看着丫头和婆子。别让她们偷懒不仔细)

    王熙凤找来和贾敏说:“(好像应该叫四姑,但写上去感觉好违和。所以直接叫姑了)敏姑姑。这是这也的红利。”说着王熙凤拿出三百多辆银票。“这东西真的好卖。咱们这月就卖了几千辆。可惜酿酒篓子太少了我让赖大去订。下一锅肯定能大卖。”

    王熙凤一想到一个酿酒器一月就能赚几千辆。十几个酿酒器就是几万两。整个大玉国。这给多少银子啊!就非常激动。因为贾府在贾敏来之前仅靠着炭火孝敬度日。府里进项就那么仨瓜俩枣的。和酒钱一比啥也不是。而且卖酒钱是实实在在能落在自己兜里的。想到未来自己能赚出个贾府来就两眼放光。

    贾敏一看王熙凤的眼神就知道她的想法:“慢慢来。金陵和京城咱们还算有些人脉。东北找找你舅舅王子腾也能站住跟脚。咱们可以在这三个地方生产。然后和人合作拿出去卖。摊子铺得太大容易丢了酒方。做酒的人多了酒就不值钱了。”

    这种事熙凤一想就明白。毕竟古代对于秘方是狠执著的。很多人宁可破家灭门也要保住方子。

    六个小家伙:三春,宝玉,黛玉,和史湘云。史湘云是大姐的孩子。可怜小小父母双亡。但史家确实侯门大族。贾母也只能偶尔带她来贾府玩。

    史湘云生母随是贾敏的姐姐。但她和史家接亲后丈夫就去了边境。聚少离多,使得史湘云比林黛玉出生还晚一些。而且丈夫在沙场战死后大姐难产也就跟着去了。所以贾母最爱林黛玉和史湘云。有时有史湘云有的东西三春反倒没有。而且三春一个是贾赦的闺女。一个是贾敬的闺女。就算有个贾政的闺女还是姨娘所生。原著贾母只让宝玉和黛玉留在院子里。三春去了王夫人那里住也就有情可原了。在贾母眼中林黛玉和史湘云是一样的。而且史家还是贾母的娘家。自然有些时候贾母对史湘云比林黛玉还好些。

第十九章蜡笔

    贾敏和王熙凤交代好后回屋继续看孩子。李纨扫了贾敏的小荷包。贾府没有秘密。无论做什么都会穿的满府皆知。

    李纨其实也是苦命的。贾府以后都是宝玉的。分家她也得不到什么。再说她父亲李守中虽然是国子监祭酒但却没什么值钱嫁装。一些古书绝本便是她屋里的全部了。

    今日女先生告假没来。贾敏和老太太说咱家就有女先生,然后看着李纨说。李祭酒家风可是无论男女都知书达理。李纨推说不懂教孩子本想推辞一下。贾敏这有什么?写个四个字的成语。讲一段故事。上学堂前能识得几个字。出门在外懂一点道理。不难的。

    李纨为了这次讲古琢磨了半宿。准备了三个故事。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此时的故事都是文言文。李纨给把这些东西改成孩子能听懂的说。

    贾母无事也来看听听李纨讲故事。王夫人扶着老太太坐在榻上。地上铺着厚厚地毯。原来这些地毯也就铺在床脚下的那么一块。或者从门口到正坐的哪一块。磨损了或许赏给丫头垫在床下。贾敏找人把同花色的小地毯拼在一起。这样孩子想玩就能坐在地上玩。茶水弄脏了只需拆换即可。这样孩子在地上打闹也不怕着凉。

    现在孩子们就直接坐在地上听李纨讲成语故事。贾敏找来几个手巧的丫鬟用毛笔在白纸上画了李纨故事的图样。等李纨讲完贾敏拿出六个小盒子来。每个孩子都分到一个,打开盒子里面是六只小蜡笔。红黄绿,蓝黑紫。然后让丫鬟搬来小几。拿来刚画好的样子让孩子们填颜色。

    贾母:“就你的花样多。这东西你是怎么想的。”贾敏:“这叫蜡笔。就是把白蜡化了加上燃料。外国人到咱们大玉国海上风浪大。毛笔是用不了的。后来就有人用黑蜡笔做图。慢慢的外国将军们就会随身带着蜡笔。随时传达个命令,画个地图什么的。尤其骑兵。一边骑马一边写点东西。后来这东西传入民间。因为写字画画方便就弄出很多颜色的蜡笔。这比用水彩方便多了。熬上一锅能做不少支笔。”

    李纨是个书香门第几眼就看出蜡笔的门道:“好是好。但颜色单调了些。”

    贾敏:“呵呵呵。人家蜡笔也传了有百年了。也是给外国皇帝画画的东西。我这就有36色的蜡笔。明我送你一盒。”

    贾母听着新奇:“36色?人家怎么琢磨的。这么多颜色有什么用?”

    贾敏对晴雯说:“把柜子里那蜡笔,颜色最多的拿来。还有我给黛玉话的画册也拿一副。”

    不一会晴雯就拿来画纸和36色的画笔。贾母拿着画纸说:“这纸怎么这么厚实?”贾敏:“这个是羊皮纸。外国商行就有卖的。”然后就让贾母看林黛玉的写实肖像画。

    贾母:“呦呦呦。这和真人一摸一样啊。这可比宫廷画师画的还好。”其他人也拿着林黛玉的画看。这就是个写实蜡笔画。虽然和照片差远了。但和现在的人物画比却强了不少。请参照明朝皇帝像。

第二十章全家福

    贾母对林黛玉的画像来了兴趣。:“敏儿你这是找的那个画师画的?看看,这要不是我手里拿着还以为这小人就蹦出来了!”

    贾敏:“这是我找修道院修女画的。”

    贾母:“修女?专门画画的女画师吗?”

    贾敏:“您可以理解为道姑或是你姑。只不过外国和尚信的自然是人家的外国神仙。”

    贾母:“哦我懂了。修道院和寺庙的意思差不多呗?赶明你替我捐俩香油钱,请大师来家里坐坐。也给姑娘们留个影。等大了拿出来也是个念想。”

    贾敏:“呵呵呵。这个好办。南边也兴这个。问下二哥那天休假。咱们画全家福不能把他漏了。”

    贾母笑呵呵的应了,还说全家就贾政文笔好。画好了全家福后还给让他题字。然后让小厮在门口候着二爷。

    贾政得知有女先生(修女)来家画全家福本来很高兴。但看到宝玉和一群女孩子一样涂画就感觉他玩物丧志。说什么都要让他去家学上了。

    贾敏知道家学是个什么样子。便开口道:“就咱们那个家学?贾代儒考上秀才了吗?贾家学堂也只是让他教人识字罢了。他自己什么都不懂教还能教出什么来?”

    贾政有些不高兴。:“妇人之见,贾代儒德高望重。为我贾家培养。”

    贾敏:“得得得。我可不与你理论。我就知道自从他上任之后我贾家少出童声,再无秀才。你若是让宝玉上学还不如去煤炭胡同的义学。好歹人家夫子当过五品官。虽没培养出个状元。但好歹培养过两个探花郎。”

    贾母:“这么有本事吗?如果是真的不如请到家里来”

    贾敏:“娘。咱们族学出个秀才就恨不得放鞭炮了。人家的义学不是举人根本不敢大声说话。进士探花也是有的。这差距都没法比。人家很定请不来的。二哥,你收下那么多人难道就找不出个先生?非给去族学耽误功夫。”

    贾母:“是啊。不就找个先生家里读书吗?你若是找不到我就去打听打听。”

    贾政:“母亲不必操劳。孩儿明日就去找。”

    能在家里读书总比去外面墙。贾母很欣慰。然后就谈起请修女画全家福的事情。

    几日后两位修女来到贾府。贾政把人带到荣喜堂。贾母坐在右手。左手留一空位。这是全家商量着把贾代善也画上。贾政贾赦贾敏和几位夫人等成人站一排。三春黛玉宝玉和史湘云等孩子坐在椅子上在最前面。

    修女一开始只是用炭笔勾勒出图形。大半日后贾敏昏昏欲睡。小的们也坐不住了。

    然后贾敏的主意。要不大家一直摆造型也太累了。画好布局后就由丫鬟来当替身。只需丫鬟们穿着衣服摆造型。面部描画也是可以一个一个的来。

    这主意得到全票通过。本来丫鬟婆子能给小主当替身还挺高兴。但站了有一个时辰后双腿就开始抖了。毕竟溜达着还不显。干站着越战越累。贾敏看后:“傻丫头!累了就换人啊!这几个丫头笨死了。”

    几个孩子一边看修女画化一边偷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71/ 第一时间欣赏我的主世界在火影最新章节! 作者:爱你36度6所写的《我的主世界在火影》为转载作品,我的主世界在火影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的主世界在火影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的主世界在火影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的主世界在火影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的主世界在火影介绍:
第一本书。也许就是最后一本。快穿小说可以随便写。写崩了可以直接回城。一百万子小目标已经达成。向五百万子努力。我的主世界在火影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主世界在火影,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的主世界在火影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