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穿越1640TXT下载穿越1640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1640全文阅读

作者:铅山汤粉小小人     穿越1640txt下载     穿越1640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86章 上台

    新年刚过,时间进入到了1644年1月20日

    备受关注的澳洲大选,此时谜题已经揭晓,就像是很多人不用猜测就能想到的答案一样,激进派上台,保守派成为在野党。

    悬念在大选前一直没有揭晓,但是在今天确是正式的揭开了所有的谜题,随着二月底周爱国的卸任,新一届的内阁政府将会组建,原本的一些重要岗位将会发生变化。

    特别是激进派这次成为了最大的热门之后,对于掌控各部门的力度将会有所加大,这是他们最佳扩张势力时期,相信黄福那家伙绝对不会错过,不过作为合作伙伴。

    中间派在这一次的选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力量,在协助的过程中给予了激进派以压倒性的方式支持,至于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外贸部和国土安全部这两个重要的部门的管理权不变。

    当然黄福也知道,自己即使把他们撤换掉了也没有用,这两个部门的人都是赵世杰和刘云一手带出来的,对他们俩可以说非常衷心,安插自己的人进来根本难以掌控局面。

    最重要的是,激进派需要他们在海外的势力,未来激进派要走的路是海外扩张,对于他们来说收集更多的情报和商业信息是他们必要的。

    以私人资本为主的激进派上台后必然要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扩张,同时提高本土各项产业产能和出口数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他们上台时提出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保证,否则以他们维持现有状态的情况下,根本不足以提供这样的保证。

    周爱国的离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损失,尤其是保守派阵营,对于他们来说周爱国的离任意味着在未来四年的时间里都很难在发出有力的声音。

    但对于曼城大学来说却是另一种新的开始,周老将会把自己的余生都奉献给这里。

    黄福对于周爱国的离任表示了高度的赞赏,代表了激进派成员对他的高风亮节表示肯定,同时也对他在任时所推出的一些政策予以肯定,总之整个过程黄福就对周爱国赞赏个不停。

    接下来的就是新当选为总统的黄启水负责组建内阁。虽说按照时间来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才会进行交接,但是提前组建内阁处理相应的事务这已经是惯例。

    黄启水虽然是总统,但他的主要幕僚其实黄福黄胖子。黄福因为年龄的原因,这一届被选上的可能性太低,所以推举了黄启水出来,黄老这人对政治不太感兴趣,可以说他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日后内阁的主要话语权肯定还是黄福手里。

    在新一届的内阁名单上,黄福被任命为国务卿,虽然距离总统的未来还有一小段距离,但只要熟悉澳洲政治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肥差,也同时是最具有潜力的位置。

    内政部,教育部,司法部,等都是激进派成员,国防部和外贸部以及国土安全部没变之外,其余部门的负责人都有变化。这一次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外交部长的位置换上了激进派人员。

    至于保守派的领导人老吴的去处也已经定了,农业部就是他的归属。

    这次人事上的变动,可以说是自穿越以来变动最大的一次,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大选,激进派已经与军队达成扩军协议,会加大力度支持他们的扩军,为开阔更广阔的市场提供优良的保障。

    激进派需要扩张,扩张便需要军队的保驾护航,同时他们的扩张政策也是符合军队里一批扩张主义所提倡的大国沙文主义。

    这次激进派上台。军队里首个收到好处的就是,海军,据说黄福已经私下透露将会在今年四月拿出六十万元对海军舰船的建造和维护,虽然钱不多。但在如今这种经济情势下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实属不易,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各项基础设施的修建都需要大量资金。

    可见新一届政府对于扩张的决心,绝不是口头上说说那么简单,绝对是动了真格的,要不然也不可能一上台就首先拨款给军队。即使要干预大明事务,现在也不是时候。

    激进派的上台,一些政策还没有实施出来就已经开始流传了开来,尤其扩大生产加大国民收入这个消息,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是最具诱惑的,因为普通百姓想的只是怎么提高收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收入提高了自然生活也就好了。

    老百姓是没有那么多考虑的,而且他们也不会在乎谁上台,只要日子越来越好就行。

    正式的交接时间定在了2月中旬,因为新老一届内阁都需要一个磨合期,所以黄启水与周爱国商量,最好是提前两周让新内阁成员参与到政府的事务中来,这样有利于新一届政府的工作。

    既然都决定已经退出政界的周爱国,自然大方的同意了,虽说两百有争执,但毕竟在很多地方大家的目标还是相近的,而且大家还必须为接下来的事情做全力准备。

    李自成的进京,后金的入关等都是急需解决解决的问题,以及驱逐荷兰在东南亚的势力。

    接下来的这一年可以说是澳洲历史上最为忙碌和关键性的一年,因为澳洲的出现,蝴蝶翅膀的挥舞之下已经不是原本那个所熟知的历史世界。

    大选的投票结束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庆功宴,几个月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下,这对于黄福来说绝对是一件最为高兴的事情。

    这几个月来他为了大选,做出的努力所有人都能看到,东奔西走还要处理自己生意,用工作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战斗满满的,从黄福的身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人的**一旦被唤醒的可怕,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人到中年的黄福也是蛮拼的,就连赵世杰和刘云这些年纪相对比他小的人都没有那么拼。

    不过老黄也给激进派里的年轻人上了一堂课,让他们知道要努力,不管有大胜券,都要全力以赴。(未完待续。)

第487章 来降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就在澳洲大选落下帷幕的同时,发生在大明的局势也已瞬息万变来形容最为不过了。

    李自成新胜,占领西安后,在一帮手下的簇拥下,登上了帝位,正式建立大顺朝,这个消息传到京城自然是让崇祯愤怒不已,一方面召开紧急内阁会议,一方面命令大同等地的军队做好出战的准备。

    但这道命令就像是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了音信,虽然眼下大明的军队还有几十万人,可是真正能够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的恐怕只有山海关的关宁军可以与之一战。

    大同等地加起来的几十万军队,看起来是非常大的数量,可是真正实力如何,就连朝廷中的那些大臣们都不相信,要是实力强悍也不至于一败在败。

    更让人可恨的是,前方统军的将领对朝廷的旨意不回应,朝中的大臣们对于李自成的到来已经在做准备,这些读书人对于辞旧迎新虽说没有做的明显,但是暗地里的商量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东林党人一方面在朝堂上打压对手,一方面确是和关外的后金以及李自成的大顺军秘密联系,企图在李自成的大顺军入京后再次保持自己的地位。

    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想法和李自成身边缺少人才和读书人有很大的关系,东林党自认为自己是读书人,只要新朝建立,必定是要重用读书人,可是他们没有想过,李自成这家伙是一个农民起义家。

    他攻打下一座城市和土地便宣布免除三年赋税,这个政策虽然好,但同时也给他自己带来了很大经济危机,先不说他的庞大的几十万军队依靠什么去养活,还有占领地内的官员俸禄的支出等。

    有时候不得不说,李自成的想法其实有过太理想话,虽然依靠这种方法可以拉拢人心,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是致命的伤害。

    为了筹集军饷。李自成颇有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情怀,只要被他抓住的官员都会逼着交出金银作为军饷,甚至有时候说使用的手段之残忍。

    但即使是这样,东林党对于他还是抱有很大的幻想。毕竟自己是读书人,这家伙要治理天下,就必须要用读书人,你在怎么打仗都没用,没有读书帮你管理。出谋划策你就是一个莽夫。

    带着强大的自豪和自信心的东林党们频繁的与李自成接触,双方甚至商量一旦闯王入京如何迎接的地步。

    这些人吃里扒外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即使崇祯i听到一些消息,也不敢轻易的动这些人。

    天下人什么人最得罪不得,这些读书的嘴可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主,你要是给他们来意什么罪名,立马就能给编制出一个什么理由。

    读书的除了嘴巴厉害之外,就是写文章最拿手,而且这一时期的东林党很是团结,你敢治罪他们能把你骂死。

    历史上的大明亡。和东林党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崇祯自己作死,原本以宦官集团为一派的和东林党形成相互制衡,他一登基直接来了个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这不是正好和了东林党的心意吗。

    没有了制衡,对于帝王来说就非常可怕了,古代的明君基本上都是懂得如何玩制衡之术的,只有两派人不断的争斗,最终皇权才会最为稳固,因为他们双方都需要皇帝的支持。这个时候皇帝的支持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崇祯是自己作死有很大原因,除了这个之外,就是碰到小冰河时期,遇到粮食减产。几种原因加在一起,大明也就自然亡了。

    历史上李自成能快速进京的原因还有一个,大同宣府,居庸,阳和等镇几十万大军的投降给了李自成不费吹灰之力就带着大军浩浩大荡的杀入了京城。

    如果李思思上,这几十万人可以有效的抵抗一阵。或者是遇到一个名将,李自成想要入京可能还真的没那么容易,只要他不入京,吴三桂也就不会反叛投靠后金,大明也就能继续得以延续。

    但历史就是历史,曾经穿越众里有人提议过是否可以在这几个关键点将几位总兵和将领杀了,以此延续大明的寿命,可是没有得到通过,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合格统兵将领,即使这几十万人不投降最后也会投降,光靠杀几个人是不够的,而是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太弱了,又缺乏一位强有力的统军将领,自然是投降。

    其实李自成一路走来可以说挺顺风挺顺水的,基本上没有受到过太大挫折,这也是为什么他手底下人认为是天命所归,应该进京的主要原因。

    在加上各路大明的总兵游击等的投降,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唯一感觉受到了阻力不容易的时候是,遇到了周遇吉,同时面前方还有几十万人的军队在等着他,第一次他感觉到如果朝廷的军队都这么顽强抵抗,自己是否能够入京。

    就在他犹豫不觉得时候,与他一样想法的另外两位大明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通亦二人也在思考何去何从,说着的这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而且最重要是荣华富贵,如果自己这个时候投降新朝建立,自己就是有功之臣。

    眼下李自成势大,几乎一路走来投降者甚多,就能说明一切,不头像肯定是不行的,继续抵抗肯定也不行。两人一合计干脆就降了,反正迟早这天下都是他老李的,老朱家气数已尽,自己这个时候头像也不算什么背信弃义有负圣恩。

    既然打定了主义投降,二人自然是要在心里不断给自己洗脑说服自己,不然心里肯定会说不过去。

    二月初姜王二人派出使者送去降表,并且开城门欢迎李自成,正式的投降大顺,这个消息一出不但震惊了京城,同时各地的总兵游击也开始更加关注起局势来,一旦这两地的总兵投降也就意味着进京的路线如无人之地,在也没有大规模的军队能够抵抗。(未完待续。)

第488章 入京

    姜王二人的投降,让北方的局势瞬间发生了变化,原本还在思索是否出兵回援京城的吴三桂,立马改变了主意,以后金进犯为由,回复了崇祯。

    崇祯等一干大臣,在看过回信之后,不但没有治罪于吴三桂,还夸其深明大义,这个时候走不得,一走就会让后金趁虚而入。

    其实东林党的那帮子伪君子们,已经猜到吴三桂不会回京,眼下各路总兵皆投降缴械,他吴三桂难道会一根筋的答错走到底,这种事情是绝不会发生的,甚至可以说吴三桂就是在等一个机会,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

    只要能李自成能顺利入京,这个机会就会到来,东林党人又何尝不是在等待一个机会,他们也在等待李自成入京,好继续保持自己的高官后路,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李自成最后会把他们杀了。

    顺风顺水的李自成大军终于要入京了,作为另一股强大势力存在的张献忠却是突然攻破成都,进驻巴蜀,自封为大西王,建立历史是上的大希望王朝,这到是可历史的上时间有些出入,不过相差并不大。

    穿越众眼看因为自己的到来导致时间上的事件的变化,也更为关注起大明来,因为李自成已经宣布进京。

    这个消息一出,崇祯并没有感觉到害怕,而是轻捏的笑闯贼异想与天开。

    不管是李自成异想天开还是怎么样,但他入京已经再无阻力,加上吴三桂的观望,将会直接导致大明的提前灭亡。

    虽说此时投降的趋势一片倒,但是南方此时还是相对平稳的,并没有出现什么过大的波动,历史上后来几个几个被拥护为皇帝的朱家王爷还没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朝堂之上仍然是争吵不休,此时东林党人可以说已经完全将筹码压在了新朝上,期待着李自成的进京给他们加官进爵。

    不过李自成在收编了姜王二人的部队后,并没有立马进京。而是对部队进行了一番整肃和补员,使得人数超过了五十万。

    号称五十万大军杀入京城,并派人给崇祯写去了一封信,让他遵从天意。退位让贤,以免百姓受苦。

    崇祯自然是不会退位,而是骂闯贼无耻,以及那些投靠李自成的家伙贪生拍死,一面又在次征召敢战之士。

    说是征召。但没有钱的崇祯根本召集不了人,即使有热血青年愿意加入,但最终也会因为没有武器而最终不得不得放弃。

    想要从那些东林党大臣们手里募捐,简直想都别想,崇祯即使自己一天吃两餐也不够再次招募新军。

    眼下各镇的部队是根本不可能用了,这些人在战场上不来个倒戈相向就非常不错了,更何况是这个时候。

    为了让将士们努力抵抗李自成,崇祯也算是下了血本,各种口头的封赏已经毫吝啬,这种口头不用实物的东西。只要能让他们卖命抵抗就非常不错了。

    不过即使这样,但还是没有多大成效,那些统兵的将领似乎已经看准了大明的气数已尽,自己在这么跟着耗下去便是死路一条,就在姜王二人投降不久,接着又有几镇统兵和县衙知府带着人投靠李自成。

    局势越发对崇祯不利,也让身处南方的沈犹龙感觉到了不对,两广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一旦北方发生了不好的变化,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南方一定会陷入到一场短暂的混乱,自己看来是要做好提前准备。

    新军招募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尾声,目前正在体能训练,而另外一项工作也在进行中。就是税务改革的制度,目前算是得到了大部分的商人支持。

    一周前,张天文通过领事馆给沈犹龙准备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是提醒他要做好准备,李自成很可能进京,到时大明的天下将会陷入到一场更加混乱的局面。同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自成会与吴三桂开战。

    这些秘密可以说都是澳洲人通过自己的情报网获得和分析的,沈犹龙对于澳洲人在大明有一张如此强大的情报网感到害怕,如果他们真的对大明有所企图的话,恐怕大明根本没有还击之力。

    虽然这些提醒有些骇人听闻,但是根据眼下的局势,的确有这种可能性,而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可能性。

    北方已经基本无兵可调,南方的总兵们也没有渡江北上救援的意思,自己虽然身为两广总督,督军两广军务,但是实际上手里的兵力不多,就是想到去救援也没有这种可能性,所以沈犹龙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了新军上,只有这只部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自己能够调动的。

    从澳洲运来的武器弹药已经存放进了军火库,澳洲人对于两广的新军可以说非常重视,这支部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关乎到未来大明的国防军。

    南方各地像沈犹龙一样准备着的还不在少数,福建的郑家,据说已经准备一旦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话,立马就扶持唐王上位,这位善于投机取巧的老郑的到是想的挺快的。

    不过不管他的想法如何,澳洲已经为他制定了去处,他只能去南越发展,和郑彩一样,南明的未来必须交由沈犹龙来管理,这位具有改革精神的总督大人就是未来的内阁首辅。

    澳洲人已经秘密制定了一份扶持计划,计划里还有一份名单,这些人都是未来南明政府所需要招揽的人才。

    就在沈犹龙和南方等一干总兵在静观其变的时候李自成的号称五十万大军杀入了京城。一路毫无阻挡之下,只是用了短短的十天时间,便正式入主了京城。

    这一年是1644年2月21日,历史记载闯贼入京,崇祯皇帝煤山上吊自杀,历史事态发展到是没有改变,可是时间上却是整整早了两个月,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是否会继续朝着历史的事态发展下去,穿越众们也很想知道,但是可以肯定一点,吴三桂与李自成已经陷入到了敌对状态。(未完待续。)

第489章 历史的一刻

    1644年3月1日

    李自成一如历史上记载所样,入京后先是安抚了一番城中的百姓,接着为了补充军饷,放纵士兵搜刮大臣王公贵族的家,将所抄没的金银财宝充作军饷。

    接着又派出几百人前往山海关劝降,其实吴三桂是早有投诚之意,一直没有主动去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手里掌握着大明目前来说最具战斗力的部队,关宁军。

    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可以说一点也不低于八旗军,要不然后来,吴三桂的部队也不能一直从北打到南,被封为平西王。

    就是这样一支军队统帅,他怎么可能会和其他总兵一样,贸然选择投诚,即使要投诚也要达到自己的心里要求。

    不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派人抓起了吴三桂的家人,而且把他们杀了,这让吴三桂非常愤怒,劝降的人还没到就直接派出人对李自成的人进行伏击。

    面对这种情况,李自成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原本只是想威慑一下吴三桂让其投诚,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顽抗,甚至做好了与他一战的准备。

    历史上写吴三桂与李自成开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陈圆圆,但真实的原因其实主要还是李自成将吴三桂的家人杀害,所以双方刀兵相见,最后吴三桂引后金军入关。

    这段历史其实是为了增加可看性,所以被人给故意加以点缀。

    不过现在双方肯定是会发生一场大战,这场大战的最终结局是李自成败走,最后还死在了回去的路上,那张龙椅还没坐热就已经死了,相比于和他一样的张献忠相比,那就要聪明的多了,老实的待在四川不出来。

    李自成几十万大军来攻,吴三桂的关宁军虽勇,但也对抗不了那么多人。为了应对李自成,他与多尔衮进行了接触,一直关注中原事态发展的多尔衮,也在近期与吴三桂有过接触。

    原本就对鹿鼎中原有很大野心的多尔衮。知道李自成与吴三桂是不可能在一起了,所以派出了人接触,希望双方合作,把李自成击退,而后金入主中原。对吴三桂的封赏也是非常高。

    吴三桂本就投诚之意,加上多尔衮给出的高官厚禄,吴三桂终于在李自成来攻打时做出了选择,开关放后金的军队进来一同抵抗。

    多尔衮是一位久经战阵的老将,在加上关宁军的战斗力和八旗组建在一起,自然也就不同凡响了,不是李自成这种完全依靠农民充数的军队所能比拟的,甚至可以说完全虐他数倍。

    两支最为精锐的部队加在一起,战斗力自然是更上一层楼,历史的轨迹就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即使你在怎么改变,很多事情还是会照着同样的轨道发展。

    李自成败走,多尔衮率领大军迅速入京,顺治在那座百年皇城里举行了登基仪式,一切都照着历史发展。

    这让南方的大明官员还没回过神,这皇帝就换了人,接着南方也开始上演了一出争夺皇位的闹剧,鲁王,唐王,等在自己的支持者下登基。继承大统,各自宣布自己是正统。

    他们的使者前往还没有陷落的城市,开始招揽各地的官员,像两广这样的重地。沈犹龙又是老臣,自然是各方所极力拉拢的对象,纷纷邀请他们前往自己的地方上任,共同商讨驱除鞑虏的大策。

    当然他们一边招揽也不忘记一边谩骂吴三桂这个汉奸,有负皇恩,愧对先皇。但不管怎么骂,人家就是活的好好的,而且还没有一点事情,后金对他更是礼遇有加,即使以前双方闹过矛盾也不要紧。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多尔衮这个人是顾全大局有王者风范的人,用好了吴三桂可以说对于后金统治中原至关重要。

    光凭后金的八旗军想要守住那么大片的江山是不可能的,而且南方还有几十万残明的力量,这些军队就是战斗力在不怎么样,但也至少能抗衡八旗一阵,八旗总共才十几万人,能耗多久。

    所以利用汉人统治汉人才是关键,后金的将领喜欢看三国演义,打战基本上抱着三国来打,处理政务也自然会想到里面的一些典故,其中诸葛亮七擒七纵是多尔衮最为喜欢的。

    虽然对吴三桂没有这么做,但至少也算是大方,抛弃了前嫌,重要吴三桂让其带兵。

    吴三桂当然也要为新主子递上投名状,后金入关了,他的关宁军也就可以腾出手来,继续开始了征伐。

    南方各派还在为谁是正统打的火热之时,而入主中原的后金已经在加快北方的控制,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一统天下。

    几位先后登基的皇帝,都派人来劝沈犹龙加入自己这方,此时他的新军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形成战斗力,但至少在两广的地界沈犹龙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得到了当地的官员和士绅的支持。

    如果他能加入可以说就能迅速的让自己一方实力壮大,沈犹龙在江南一代的影响力非常大,在加上他和澳洲人有过来往,都知道他能从澳洲人那里弄来钱,新朝廷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有了这层关系在,拉拢沈犹龙就更有必要了,不过张天文给他的建议是静观其变,一旦他加入了任何一方其实对于他来说都不会有太多的好处,毕竟他不是最先支持者,而且也不可能成为权力的话语者。

    有了张天文的提醒,沈犹龙对于这些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免疫力,私底下澳洲人给他透露,桂王朱由榔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要想继续保持现在的地位,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支持者,一个完全是自己扶持上位的皇帝才能给予他最大的利益。

    沈犹龙虽然对于利益不重视,但对于名留青史却是异常在乎,而且这是一个不错的好机会,所以他必须把握住,就在几方势力派出代表与他谈的时候,他也派出亲信前往桂王的驻地与之磋商。(未完待续。)

写给2016,告别过去

    1640这本书快要完本了,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写的烂,特烂,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味如爵蜡。

    一本好的小说应该是有鲜明的人物,还有冲突的设定合理等,但是在1640里这些基本上可以说没有。

    唯一能有可取点的就是这本书写了一百多万字,在以字数多为王的网络小说世界,一本一百万字的小说其实并不算多,但是对于作者君我来说,这的确是我写的最长的一本书,也是坚持的最久没有太监,虽然期间有过断更,但是我记得应该不超过十次。

    说实话,这本书还没上架的时候,我就一直担心能不能上架,后来问编辑能安慰上架吗,毕竟写书也想拿一点稿费,因为拿到稿费至少代表一部分人对你的认可,写过书的都知道,有时候卡文写不出,那是一件很苦逼事情,尤其是玩单机还没有钱拿,是最难熬的时候,很多新人之所以没熬到上架就太监了,和这个也有很大关系。

    算起来我正式写网文,应该是1640这本,之所以说正式是因为这本我坚持的最久,看过澳洲传奇那本的都知道,那本书是写写停停,而且不到三十万字,准确点的来说那本是一本同人,写的阿土的新世界同人。

    之所以写群穿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心中多年有个殖民帝国梦,梦想着自己去创建一个帝国,二是看了几本群穿小说之后,自己手痒忍不住就开始写了。

    于是,澳洲传奇和1640就出来了,当然可能有老朋友会知道我还有另一个马甲写了本1840,那本书已经被封了,不过结局也是太监。

    记得一年前,我还问过阿土如何把一本小说写长,那个时候觉得能写到一百万字是怎么写出来的,等到自己真正做到了。才有醍醐灌顶,原来是这么写的啊,虽然我这本书水的太厉害,但是自己还是学习到了一些东西的,其中也少不了一些人帮助,阿土其中之一。

    在毅力上我在开新书已经是没有问题了,还有就是设定和情节上也学习到一些方法,知道了要怎么写长。

    写长,写好,这个很难,真的需要学习,认真学习才能做到。

    自问我自己写1640并没有多认真,因为没有大纲,很多时候我都是想到哪写哪,这样的后果就是水的自己都看不下去,有些坑挖了都不知道怎么填。

    说实在的,安慰上架的时候我真的好害怕我这书会是零订阅,毕竟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知道啊,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下定决心,不管这本书怎么写,怎么水我都要写到至少六十万字吧,于是写到了六十万字,在到八十万,最后到一百万,其实按照书里的故事发展的话,这本书水到一百五十万字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不能为了水字数就那么一直水吧,我感觉这样做对不起那些一直订阅我书的书友,是在浪费你们的钱,真的很感谢你们能订阅,每次感觉无力支撑下去的时候,看着新增的订阅我就信心满满,我对自己说应该坚持。

    因为坚持,所以我才更想认真好好的写出一本书来,不辜负支持我的书友,所以这本书即使能在写个几十万字甚至一百万,我觉得也没有啥看头,所以最近几章的故事情节有推近,好加快后续的情节来完本。

    关于新书,说说新书吧,有两个题材方面的,一种就是继续历史文,当然不会是写群穿了,说真的群穿文需要积累的知识储备真的很大,我很驾驭住,要不是从小看的书杂,我可能根本水不到一百万字。

    所以,如果写新书历史的话,应该是那种轻松种田文,这类书籍相比于群穿文需要好一些。

    另一个题材就是都市类,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也是最为接近现实的,所以我很有可能写这个,毕竟以前写的历史,也有些枯燥乏味了。

    最后的最后,就是2016年祝所有人都快乐幸福,有梦想的一定要坚持,因为努力了才不会后悔啊,努力总会有收获。(未完待续。)

第490章 乱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切都在按照历史的进程发展,沈犹龙无疑是各方拉拢的最重要对象之一。

    尤其是浙江鲁王小朝廷,原本实力就不如福建的唐王朝廷,不像是郑家拥有十万精兵,又在海上拥有百条战船,没有强大的外力支持一直是他们的内伤,所以能够拉拢沈犹龙的话,绝对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唐王因为有郑芝龙的支持,所以在金钱方面可以说没什么后顾之忧,老郑家有钱,光是海上的那些收入就足维持整个福建地界官员的俸禄,现在他们既然支持了唐王,那就必须让其成为正统,受到更多的人支持。

    所以那些闲赋在家的大臣或者是北方流亡过来的人,都被他们招揽了,不为别的,就为名气,这些人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影响力还是有的,在加上很多人其实也不寂寞,对名利**驱使自然就加入。

    这些人与沈犹龙不同,老沈是实打实的实力派,手上有兵,掌握着两广的大权,在加上两广的人口和规模,这才是最难拉拢对象。

    郑芝龙其实对老沈这样的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他后面有澳洲人的背景别人不知道,他还会不知道吗,更何况老沈推行那项新政策几乎就和香港那边的一样。

    香港那套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对于郑芝龙来说目前不适合,到是沈犹龙的改良版很适合自己,他已经派人去了解它的详细运作过程,准备将他实行的那套税务法用到福建来。

    目前郑家的军队已经集结吗,准备发动对浙江鲁王朝廷的战争,只有先将身边的这可存在的危险消灭掉,扩大势力才能将更多的人纳入自己的馈下。

    相比于郑芝龙来说,鲁王的势力的确不如人家,而且张国维、钱肃乐二人虽然有一部分兵力,但手中无钱靠的完全是士绅商人接济维持运转,这个时候鲁王朱以海。并没有登基只是以监国的名义掌管大权。

    但是唐王不同,他在郑芝龙的支持下已经登基,并且对朱以海等人来投诚,这对于血统更接近继承大统的鲁王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严厉的一番措辞之后,双方的文臣们展开了了口诛笔伐。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郑芝龙决定出兵鲁东浙江,随即收复南京,只要拿下南京对于唐王来说是关键性的一步只要拿下南京在对其他省份出兵就可以说是名真言顺了。

    朱以海其实更希望沈犹龙的支持。因为两广位于福建的腹背,如果能从他的后方进行出击,将会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奇胜,也可以有效的拖住郑芝龙进军浙江的战略。

    但是沈犹龙并不想参与他们的之间的斗争,两广的官员们也在观望,看到底谁会笑到最后,要说鲁王的实力真的是没法和郑芝龙相比的。

    老郑从陆海两个股方向联合出战,打的朱以海等人根本毫无还手之力,除了这些之外,主要原因还在浙江的兵力不足。主要以当地的卫所兵为主,这些人就是农民,要说种地可能还行,至于打战就不要想多厉害了。

    郑芝龙的部队虽然也不咋样,但毕竟人家的部队属于正规军,平时没事的时候还是训练过的,上了战场至少见血不会晕。

    相比较起来,郑芝龙的手里还拥有大量的澳洲武器,这些武器可以说帮助了他不少忙。

    光是在运用火炮上就比浙东的鲁王要多,就别说其他方面了。

    鲁王与唐王之间的战争也再次让沈犹龙看到。这两个势力并不是自己所希望加入的,眼下后金入关已经占据了北边大片江山,在加上起义军可以说形式非常严峻,这个时候还打的你死我活。这可不是什么名之举,而且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谁也讨不了好。

    看来扶持桂王上位才是自己的明智之举,老沈可是和桂王已经接触过了,对方到是对成为大明的皇帝有些兴趣,不过还没有答应。

    至于桂王顾忌什么。顾忌沈犹龙也知道,毕竟现在已经有两个皇帝了在来一个恐怕不好,只会加速南方的灭亡而已。

    双方你打我打你,这些后金都是一直看在眼里,毕竟多尔衮可是等着随时大军开拔了。

    多尔衮命令吴三桂以及阿济格率军南下,趁着南方局势未稳,无暇顾及北方的领土所以趁机一统长江以北之地,除此之外他还让多铎追击李自成,两路大军同时并经,可见后金对于一统天下的雄心。

    有了一干汉臣谋士的帮助,后金一统天下就相对容易多了,即使人数上不占据优势也不要紧,只要将士绅阶级搞定,对于普通来说就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澳洲的出现,后金想要一统天下肯定没有那么容易,沈犹龙的新军,最近正在加紧的训练之中,澳洲人在香港的部队也有增加,这些表面现象放在前面就可以看出,两广之地应该会有一场军事行动。

    这场行动会是怎么样,目前还不知道,不过澳洲人一旦参与进来就麻烦了,所以为了避免沈犹龙将澳洲人引进来,鲁王和唐王政权分别放出了假消息,说沈犹龙卖国求荣,为了获得管理两广的权利,不惜让澳洲人进入大明的领土。

    老沈这会也是有口难辨,不过关键时刻桂王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并且表示自己将以护国大将军的身份来暂管两广之地,誓要收复北方领土。

    说的到是慷慨激扬,但是历史上这位可是逃跑的最快,别说什么抵抗了,往往都是人还没到他就先跑了,最后死在了吴三桂的手中也算是够悲剧的了,要是能够强硬一回,当时以他手下的几员可用将领,要想保住一方,徐徐图之还是很有可能的,只是这位太过胆小。

    当然沈犹龙支持他,肯定不会在让其没命的逃跑,这是肯定的,除此之外桂王日后也只会是一个傀儡的皇帝,不可能掌握大权。(未完待续。)

第491章 南下

    李自成山海关一战伤了元气,一路逃回京城,屁股还没坐稳,紧接着后金的军队和吴三桂的联军就追来了,无奈之下,只好收拾细软,带着残余的力量一路撤回老家陕西,只有到了那里他才能感觉一丝丝的安全。

    可是老天注定是不打算让他回到老家,可自从山海关内战败的消息传来,先前那些投诚的明军总兵,瞬间竖起了自己大旗再次加入了大明朝廷一方。

    眼看退路被堵,要想强行撤回陕西是不可能了,而且目前他手底下的兵力有限,一旦发生硬仗,将会彻底的陷入到绝境之中,思考来思考去,李自成还是决定来一个大迂回,从河南南下,进入两湖之地,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在两湖站稳脚跟,南退可以朝两广发兵,东进可拿下福建浙江。

    这个想法虽好,但同时两湖之地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这里毕竟处于四战之地,一旦周边的明军合围,他同样会陷入到绝境,不过眼下这种问题不存在,他甚至觉得这是天不亡他,南方的小朝廷发生内讧,双方正在开战,在加上其他总兵存在着一些想法,导致南方各路势力复杂,根本难以拧成一股绳来对抗他。

    所以李自成可以确定,只要自己入了湖北,一旦站稳了脚跟就能将南方的各路势力各个击破,至于两广的沈犹龙在他看来也不过如此,一个靠着火器侥幸胜利的家伙能有什么统兵作战经验,不足为据。

    自大的李自成此时并没有因为山海关内的战败好好自我反省,到时做起了一统南方然后再次打败吴三桂的千秋美梦。

    这让他手底下的一些真心看清局势谋士唏嘘不已,湖北之地前期已经被张献忠收刮过一遍,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捞的,谋士们毕竟是读书人出生,有些人看清的很,眼下最大的问题解决后金的突然入关,这才关键之本。

    后金是异族,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前有蒙元统治中原的暴政历历在目,一旦让后金站稳了脚跟就麻烦了。

    南方各派之间你争我斗,而北方入关的后金各大贝勒和旗主们却是团结一致对付残余的明朝的势力和农民起义军,这种做法与南方各派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南方各派不能保证一致对敌的话。最终的结局就是被后金各个击破一统江山,所以一些有学之士发表了的自己见解,让各方放下成见一致对敌。

    虽然崇祯死了,可是南方还是掌握在大部分明朝官员的手中,朱明的皇室还在。只要大家一致对抗外地,将其驱逐出山海关,在来讨论谁继承大统也不迟。

    有识之士的想法是好的,只是他想的太过简单了,各方为了争夺正统继承权已经开战,怎么可能放下成见从新坐下来继续谈判,尤其是鲁王和唐王二人更是不可能坐下来继续谈判。

    双方发生的战争冲突已经升级,造成了几千人规模的伤亡,在加上新胜的郑芝龙,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坐下谈判。只要将对方打败一统南方,自己将会是大明内阁的首辅,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这根本就不在话下。

    现在你让他放弃成见,绝对不可能,也绝对不会放弃,甚至想都想,更何况澳洲人对于大明的局势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关注,只是知道他们在香港增兵,很有可能是帮助沈犹龙和桂王势力。自己只要不去打两广就一定没事。

    郑芝龙心里明镜似的,只要不触碰两广自己绝对能活的好好的,这些日子他也观察过,那澳洲人对整个大明并不是有非常大的兴趣。要说出兵的话可能性太小了,据森儿信中说,澳洲地处南洋之南地广人稀,一点也不比大明小,对于重返中原恢复故土恐怕是没有多大的兴趣。

    澳洲人对于整个大明是绝对没有兴趣的,但是两广就很难说了。毕竟这里和澳洲之间的产业牵扯太深了,距离香港近,而且最主要的问题是这里澳洲货输送大明市场的前沿阵地,这个地方对澳洲人来说非常重要。

    郑芝龙之所以能做出这个判断的原因主要在于,澳洲近几个月在东南亚的军事动作可以说太大了,大的连他都觉得荷兰人不能忍了,可是荷兰人居然就这么忍了下来。

    不过东南亚的局势有些复杂,郑芝龙不知道,英国人已经插手进来,这件事也就没有那么好处理了,现在荷兰人面对的不是一个澳洲,而是西班牙和英国三国势力的挤压,这里面以澳洲的势力最为强大,即使荷兰人在这一地区在怎么强大,但遇到澳洲人还是要差了一些,就说武器上也不是他们能比的。

    老郑看的清楚吗,所以才会鲁王系开刀,当然李自成看的也是清楚知道南方残明势力互相攻伐,所以他才迂回像南撤退,只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老李会被村民误杀这事估计还是很有可能发生,另外张献忠还缩在蜀地静观其变,一旦各方打的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时候,很有可能这家伙就突然出兵了。

    不敢对两广之地下手,对李自成和其他势力下手他还是敢的,更何况李自成还带着从京城收刮来的大量珍宝,这些东西可是用于招募士兵的资本,一旦能获得这些宝贝,张献忠也就可以扩充部队,逐鹿中原也不是没有可能。

    此时李自成南下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对于他的南下有人喜有人忧,喜的人是看上了他所带珍宝,忧的人是感叹自己的部队不是他的对手。

    所谓有喜就有忧,总有人会不喜欢,李自成虽然山海关内受到重创,在加上在河南等地的多场奋战,人数已经不足十万,但这几万人却都是实打实的战斗部队,是他的精锐所在,不像是以前几十万人里就有二十几万是滥竽充数吓唬对方的,所以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还是很可观的。(未完待续。)

第492章 进逼徐州

    后金入关后,先是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随后在一干汉臣谋士的出谋划策下,来了一招收服民心的举措,对煤山上吊自杀的崇祯以及被李自成杀死的皇亲国戚等发丧。

    这么做至少给人一个信号,就是后金对于大明皇帝是心存敬意的,自己也并不是化外蛮人也是懂得礼教的。

    收服民心是关键的一步,接下来就是多尔衮宣告要为崇祯皇帝报仇,用李自成的人头来祭奠先皇,说的很是感天动地,好像死去的崇祯就是他亲爹一般,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收服民心,一统中原的举措罢了。

    多尔衮会那么好心,要说崇祯的死完全怪人家李自成也说不过去,要不是你们后金在后面托后退,山海关的关宁军也不能不会一直驻扎在那里,只要他们调回来参战,整个局势就会改变,不说完全消灭李自成的贼军,但重创是绝对的。

    就因为后金的不断扣关,使得崇祯放弃了调军前来参战,最终导致了他自己上吊煤山的悲剧。

    稳定了京城局势的后金,自然是要像南方扩张的,不过目前北方还未统一,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消灭北方的所有残明势力。

    原本多尔衮等后金贵族对于统治中原的野心并不是那么大,但在一干汉臣谋士的挑动下,让他们对统一中原更加有了信心。

    看吧,南方的那些朱明王爷们还在为谁是正统争斗的你死我活,而北方的后金八旗兵已经开始了统一之战。

    其中以阿济格和吴三桂的军队为主力,他们的目标是一面追究李自成一面收服其余未投诚的城池,这一路下来到是没有打什么硬仗,追击的李自成屁股后面一路跑也没有追到,这李自成的部队逃跑到是挺快的,主要他们走的都是山区,以骑兵为主力的后金军队也就发挥不了他们长项。

    追不上但是其他城池还是要收复的,后金贵族现在对于一统中原已经非常有信心,只要南方的朱明王爷们继续作死。后金就有可能一统天下,至于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就更别提有什么可以惧怕的了。

    阿济格带领的部队是两白旗的主力,这支部队长年跟随多尔衮征战,在加上所配备的武器里26磅火炮的数量最多。所以一路下来几乎没有出动什么力量就收服了不少城市。

    吴三桂现在虽然已经投靠了后金,但对于他的信任却是没有放松警惕的,毕竟双方可是有过不愉快的前科,所以在统军方面多尔衮没有让其独自领着关宁军征战,这个时期也是考察的时候。看看他是否真的诚信归降,如果诚心的归降那一切都好说,要是不诚新,多尔衮也会让其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聪明的吴三桂自然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不说别的,就说他现在这情况要是离开了后金,很有可能就会遭受到以前那些同僚的攻击吗,在一个他的手下也不允许他这个时候归顺大明,南方小朝廷可给不了他们多少好处。后金给予他们的好处的确是够大的。

    利益面前谁都经不起诱惑,更何况是这些长年生活在苦寒边关的军士,他们对财富对名利需求打过一切。

    阿济格的大军追着李自成一路南下,在河南与之一战之后,李自成败退下来的部队选择了进入山林,有效的避开了后金骑兵的优势,虽然山林人烟稀少路况不好,但至少可以保存住实力,这是农民军惯用一种经典战术。

    李自成根本不用人教就知道,阿济格眼看李自成进入了山区自己的骑兵也发挥不了优势。还有可能成为被动的一方,随即开始调整作战方案。

    后金的追击李自成只是一个借口,一统北方大地才是他们的最终真实目的。

    所以追击李自成对阿济格来说并不是什么首要的任务,眼下既然对方已经退入了山林。那就去攻打其他未投诚的城池,军队像南推进,到达了徐州,这里目前还控制在明朝官员手中。

    历史上的扬州十日,就是在徐州之战之后发生的,不过因为蝴蝶翅膀的效应。统军的多铎变成了阿济格,但如果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的话,很有可能悲剧会再次发生。

    徐州的守军据说对于阿济格的到来已经有些胆颤,甚至出现了逃兵现象,对于后金军队的恐怖,现在还不是最厉害的时候,历史上南明的军队战斗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带来的心里阴影在作怪,导致他们不敢继续抵抗,最终让后金一统了江山,稳固的做了两百九十多年。

    当然这一时期的明军战斗普遍低下,这是真的事实,徐州是像南推进的重镇之一,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前明官员,以及士绅老小,阿济格与吴三桂联军二十于万人,只是用了十天不到的时间就势如破竹的杀到了徐州城下。

    大军围城,自然让守城的官员一阵心慌,这个时候他们效忠的南明鲁王朝廷又派不出援兵来救援,那种孤立无助的感觉可想而知。

    南明鲁王朝廷对于阿济格的突然进军也是很慌张,对方可是二十万大军来袭,他的手里所掌控的军队总数加起来还不到十万人,又怎么可能派出军队去救援,更何况此时郑芝龙还在一旁虎视眈眈盯着。

    阿济格的突然改变行军路线,让南方各路势力一时半会陷入到了短暂的停止攻伐状态,他们现在所要面对的将是后金的大军入侵,应该如何应付,如果单靠单打独斗的话,恐怕只有两广和郑芝龙有这个实力。

    毕竟沈犹龙的背后有澳洲人支持,郑芝龙有私军十万,在海上战船百条,更是有海上贸易支撑作为军费开支,鲁王小朝廷就不同了,他们的税负主要依靠士绅的捐赠和收取的当地农税,所以鲁王政权是最为担心的。

    就在各方为阿济格的南下感到担忧时,澳洲人在香港的军舰数量却是猛然间增加到了十艘,这个举动更是让局势扑朔迷离起来。(未完待续。)

第493章 救援行动

    徐州被围,距离扬州十日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这样的结果是澳洲早就预料之中的,在去年底,澳洲进行了一套突发演练,演练的项目就是应对大明朝突发变动的情况。

    原本今年四月才会发生的突变,却是提前了两个月发生,同时也为澳洲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不为别的,就为调动军队前往香港就做出了不少调整。

    现在整个香港码头聚集的军舰数量总数超过了十艘,两处海外领的驻防军舰加上本土的一艘防御的军舰全都调集了过来,目前整个澳洲国内的所有军舰数量几乎击中在了香港。

    除了本土和圣诞岛留守的两艘军舰之外,现在如果发生海战,整个澳洲的沿海将都会暴露在敌人的登陆范围之内。

    为了应对这次的突发事件,澳洲已经命令郑彩和赵德二人,停止从广州运送移民的行动,将船开往扬州接送移民,目前扬州虽然还是比较安稳的,但是阿济格二十万大军已经在徐州,随时都有能杀过来,这个时候周边的城市百姓不是朝南逃就是躲在乡下。

    派出船舶前往接应的目的就是让一部分已经有了逃走打算的人登船,不过这些人上船自然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除了移民澳洲海外领的之外,如果只是搭船去南方的话是一定需要交纳一笔费用的,澳洲还没圣母的这么明显。

    对于澳洲人突然行动,郑家和沈犹龙都在关注,其中浙东的鲁王小朝廷也在观望之中,他们都在看澳洲人会如何出手,这个时候澳洲人要从海上出击登陆作战的话,整个南方沿海都在他的登陆范围之内,而且澳洲完全可以沿着长江出海口进入内地。

    但是澳洲并没有这么做,除了增加军舰的数量之外,他们并没有在这一地区增加多大兵力,陆上作战完全依靠的陆军。没有强大的陆军数量是很难占领下一块大底盘的,澳洲既然没有增加陆军士兵的意思,那就是对陆地没有兴趣。

    只要对陆地没有兴趣就好,还别说澳洲这个强劲的对手一旦加入到入主中原的游戏中来。保证会让局势更加混乱不堪不说,还有可能陷入到永无止境再现五代十国之时的情况也未曾没有可能。

    所以南方的各路势力都知道最好别惹上澳洲老为好,惹上就麻烦了,这些家伙就像是狗皮膏药一般,只要你给惹上了就立马贴过来刮你一层皮。这事郑芝龙最有体会也最有发言权。

    澳洲的军舰调动也让东南亚的荷兰人与西班牙好不紧张了一会,这么大规模的军舰聚集在一起,是澳洲从未有过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战争准备。

    因为消息蔽塞不留通,荷兰了人目前还不知道发生在大明的事情有多重,只知道一群野蛮人攻进了大明的皇宫,他们的那位皇帝自己自杀死了。

    这是多么一件悲剧的事情啊,要是发生在欧洲,那些领主和国王绝对不会这么做,他们一定等待着被流放或者下狱等待机会的到来。

    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就在于次。西方的国王和领主们能忍受这种耻辱,但是大明朝的皇帝不一样,他们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大明朝是什么朝代,号称不和亲天子守国门的那么一个朝代,也就崇祯比较傻,人傻,不知道变通,在看看现在南方的这些朱家子孙,哪一个要是有那么一点气节,但凡一点。后金也不可能势如破竹般的一统天下,至少划江而治是有很大可能的。

    现在澳洲人的出现绝对是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至于唐王鲁王等最后的生死是如何,澳洲不会管。桂王这个傀儡是一定要掌控好的,最好把这家伙的儿子和女儿弄几个到澳洲去留学,为将来培养亲澳势力做准备。

    这个消息已经透露给了沈犹龙让他去说服桂王,桂王如今是名义上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但实际上他手里没有一兵一卒,行事完全靠沈犹龙拿主意。当然沈犹龙这人还算不错,至少在礼仪上是不会逾越的,这一点桂王非常高兴。

    只要沈犹龙拥护他,管他是傀儡还是什么在这个乱世能保住一条性命就不错了,桂王的心里可没那么多想法,对于他来说报名和享受显然是最重要的,从目前的情况来说沈犹龙能提供给他这些,而且对他非常尊敬,事事都会拿来与他商量。

    桂王也知道自己完全依仗的对象是谁,他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是自封的,就和那些鲁王监国什么的一样,但他还是封了沈犹龙一个副元帅的官职,为的是让其更好的调动军队。

    虽然不过问太多朝政,但有些时候,桂王还是会装模作样的问上几句,就比如澳洲人进来级别大量军船在香港所谓何意,这是不是又要开战了还是。

    面对桂王的提问,沈犹龙只好老实回答,澳洲地广人稀眼见北方难民不断涌入南方就想了方法将他们移民到澳洲去,到了那里给土地给房子,而且一年内还不用交税。

    这么好的优厚条件,桂王一听的确是该去,要是自己恐怕都会去,这澳洲果真就人烟稀少的这种程度,难道一点都对故土没有想法。

    桂王不放心澳洲这些人,毕竟这些人可是前宋后裔,对于故土没有想法恐怕是假的吧,除非是有什么其他原因,这原因可以有很多种,不过他没有想到。

    沈犹龙固然是知道的,外界都说他与澳洲人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肯定知道,只是对方不准备告诉他,而且好像并不愿意多谈吉澳洲的事务。

    “王爷,您安心,澳洲对咱大明的土地没有兴趣,更可况眼下局势那么乱,他们不会参与进来的,要说有兴趣最多也就是对咱们的人比较感兴趣一点,毕竟他们那里幅员辽阔,人口太少,需要人去开发垦荒,这是我与他们官员交流指导的一个信息。”

    有了沈犹龙的这句话,桂王朱由榔总算安心不少。(未完待续。)

第494章 救援行动(二)

    澳洲动用十艘军舰调往香港并不是要开战的意思,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给扬州的百姓提供一个安全庇护所,只要能逃到码头就能得到澳洲人庇护。

    目前军队还没有做好打战的准备,新招募的士兵也孩子训练和磨砺之中,可以说根本不适合上战场,老兵又多有驻防任务,而且人数较少,一旦抽空了兵力对于本土和几处海外领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大麻烦。

    这个时候加入战争是最为不明智的,澳洲还想接着后金的手消灭调福建郑家以及南方的其他势力,最后只保留两广的沈犹龙进行,傀儡一个就好,太多反而会陷入到不断的麻烦之中,更何况其他势力也不会心甘情愿的听从澳洲安排。

    沈犹龙和澳洲人可以说已经完全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光是和澳洲签订的那些不等条约就够他吃上一壶了,更何况他的心里对澳洲还是比较感激,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大明想要东山再起,不依靠外力是不行的。

    难民的数量庞大,后金的军队又势如破竹,李自成的残军又在南下,巴蜀内还有一个坐山观虎斗的张献忠,这家伙可是随时准备着来摘桃子呢,只要各方打的个你死我活这家伙绝对毫不心软的出兵在补上一刀,这是他的强项。

    香港的军舰目前已经有三艘组成了编队开往嘉定,这里是澳洲重点防御的区域之一,其余的军舰也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陆续开往扬州待命。

    作为南下的先行官,阿济格不可能没有受到消息,澳洲人的军舰出动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后金的水师部队从两面夹击的优势,澳洲军舰的威名可是在东海赫赫有名。

    光是船体上那黑森森的炮口,就让人不寒而栗啊,后金的水师中大多数是大明的朝的投诚过来官兵,他们对于澳洲人和郑家的海战可是有所耳闻过的。

    光是用一艘军舰就将郑家的一支舰队全力压制住了,这等战斗力可是自己等能比的吗。

    不想死的还是在海上多溜达几圈。可千万别去触碰这眉头,这澳洲人不好惹。

    原本围攻徐州的阿济格此时也陷入到了思考之中,澳洲人是否会突然出兵帮助南明很难说,传闻这些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能帮助对方做任何的事情。

    阿济格不敢妄动。只好派人将消息送往京城交由多尔衮定夺,要说后金与澳洲之间也是有一定关系来往的,毕竟澳洲人的火炮卖给了后金,光是从上面来看的话,澳洲人应该不会与后金发生冲突。

    当然这是从常规的分析来判断。若是不常规的来,澳洲人可能会为了金钱帮助南明那般遗老遗少也说不定。

    受到信的多尔衮对这个问题很重视,可以说不是一般的重视,澳洲人有多厉害是可以预见的,而且自己部队所装备的火炮就是澳洲人提供,威力可是要笔记仿造出来的大得多。

    多尔衮给阿济格回了信,让其谨慎行事,最好不要和澳洲起冲突,看看他们想干什么,而且根据他的分析澳洲人没有登岸就说明其并不是来抢地盘的。

    澳洲人虽然像八旗兵一样勇猛。可毕竟人数过少,距离大明又相对较远,并不会放着些不利的条件来抢地盘。

    为了保险起见,阿济格还是准备派人去与澳洲人交谈一下,毕竟双方有过合作,而且后金需要澳洲提供的火炮来作战。

    这次救援行动的负责人是海军上少将孙阳,编队的所有事宜由他负责,军舰虽然开进了扬州内河,但士兵们除了在岸边活动活动筋骨之外,并没有做出其他的什么安排。就连安营扎寨都没有。

    孙阳的考虑是最大限度的不和后金兵起冲突,一旦双方起了冲突也就意味着澳洲提前进入战争。

    理智告诉他不能驻军,不然很可能会起冲突,士兵里有很多来自大明的移民。一旦他们看见后金兵的屠杀场面那种情形能受的了,恐怕受不了吧。

    徐州被围,投降是迟早的事情,所以扬州也坚持不了多久,要想避免悲剧发生就是现在让大伙像南撤退,在前期的劝说下。城里已经相当一部分的人乘赵德和郑彩的船去了广州或者移民马六甲。

    现在没有走的基本上都是舍不得故土的一些人,他们认为朝廷不可能就这么不管他们,事实上南方的几个政权还真的没打算出手,阿济格可是有二十万大军,任何一方出手都会伤到自己元气。

    鲁王这个靠的最近都没有打算出手,就更别提郑芝龙还隔着一个省的了,所以澳洲人出手他们也并没有多少话说,毕竟澳洲人出手比他们自己要好的多。

    阿济格派了人到码头拜见,来的是一个生人,不过打扮看样子是大明的读书人,孙阳邀请对方坐下。

    来人先是带来了阿济格对澳洲的问好,感谢提供这么优质的火炮,接着又侧面问起澳洲人为什么突然会在扬州和嘉定。

    孙阳也不隐瞒对方,澳洲地广人稀需要人开阔所以眼下大明这里战争,最适合招募人去开荒,所以派出船舶运送。

    这么直白的告诉对方就是希望不要误会,毕竟澳洲海军随船来的陆军士兵只有一百多人,要是真的打起来对抗人家几万人,你在怎么船坚炮利也没有用。

    打消了阿济格心里的猜测就减少了双方之间发生的冲突,这是国防部一再交代的,在救援行动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与后金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孙阳将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别看孙阳已经是少将了,但要是犯了军法照样被审,一点也不会留情。

    军队内部的条例永远是更为严厉的,这一点不管是穿越众还是普通移民都是一视同仁,这里没有特殊待遇,只有军规。

    所以孙阳必须保证自己的手下不和阿济格发生冲突,否则他不但要被革职还要送上军事法庭,现在对方既然知道了自己的意思,那一切都好说了。(未完待续。)

第495章 成军仪式

    不管澳洲人在嘉定与扬州的行动如何,后金很是自觉地选择了不与之发生冲突,这种选择也是在澳洲不愿加入到这场大混战的前提之下进行的,否则不管后金愿不愿意,这场战争都会发生。

    其实对于南方的各方势力来说,他们都希望澳洲人与后金的军队能够直接对上,这样至少可以为南方势力的整合流出一点时间,谁都想整合了谁,可最后谁又都不愿意听谁的话,这种情况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

    但战争的发生会带来什么,各方都知道,后金这个时候重兵压境,只要各方有任何异动都会被其趁虚而入。

    老郑家已经表态最近不会有有什么军事行动,并且对于澳洲人的移民计划表示支持,原本唐王和鲁王处于对峙状态下边境陈兵,也基本撤了,这么做的目的不言而喻。

    双方都在避免继续事态扩大,此时后金的军队已经拿下了徐州,徐州在无援兵情况下只能投诚,阿济格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扬州。

    另外吴三桂的军队已经先行南下嘉定,逼近浙江,此时鲁王紧急调集所效忠的部队迎敌,可以说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而在两广,自封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桂王却是宣布两广的新军成立。

    新军部队的人数以沈犹龙两百护卫队为基数扩编成了一个加强团两千人,武器装备全部采用澳式化。而且就连军服和军帽都带着严重的澳洲军采用的迷彩服式样。

    虽说桂王对这种花里花哨的衣服颇有微词,但沈犹龙却是坚决要用这种他自己设计出来的军服,他认为澳洲军队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大,并不是完全依靠武器装备的先进,还有一整套的配给制度在里面。

    就拿这个衣服来说吧,他绝对是有其作用的,澳洲军服的采用多口袋拉练式制服,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布匹能够快速风干,这是目前大明军队穿的麻布衣没有。

    老沈此时可谓意气风发,自己也弄了一套从澳洲定制的将军服。胸前还特意弄了几个胸章作为点缀,头顶着一顶大檐帽,手里拿着一把长剑,腰间别着一把左轮。脚上却是一双布鞋。

    原本这个装扮怎么看都有些很酷的感觉,可就是脚上那双布鞋大打折扣,让老沈的形象瞬间跌落了不少,到是那位逃跑天子桂王一身澳洲定制的将军府颇为气宇轩昂,很有将军的味道。

    新军成立。天下兵马大员帅的他,自然是上台讲话的,他讲完之后则是沈犹龙这位主角开口。

    老沈的发言稿到是比桂王要好的多,上台就直接来句经典的,国破山河在,闯贼入京,鞑子入关等,又以汉唐之典故来引经据典,到是把手底下的一杆子士兵忽悠的哦哦叫的。

    驱除鞑虏还我河山,驱除鞑虏还我河山。

    这句经典的口号。是张天文特意发电报给沈犹龙的,听说他的新军成立举行仪式,所以发了这么一句贺词给他,沈犹龙觉得这个用在仪式上最为贴切,所以在最后就把这话说了出来,没想到反响特别大。

    这些新兵里有很多都是北方逃过来的,虽然没有经历后金入关的一路烧杀抢掠,但也听后来的难民说起了一些。

    此时他们对后金的不满全都爆发了出来,所以叫喊声震耳欲聋,光是这杀气就让那些各方势力的探子们吓得屁滚尿流。

    按照澳洲给出了建议。沈犹龙要想军队战斗力更强,完全可以招募那些和后金军有血仇的难民,这些人一旦招募进来,进行一番好好的训练。在战场是绝对能发挥奇效的,至少在投诚上这事上绝对不会发生。

    两广新军的成立,在各方势力的关注下进行,沈犹龙一时成为了焦点人物,唐王批他这是拥兵自重,私募军队所犯律法。而鲁王则唱起了反调,夸奖沈犹龙的新军必能复大明江山。

    主角没有说话,这两位配角就开始了口水战,唐王知道沈犹龙不可能投靠自己,所以才敢这么说,要是沈犹龙能拉拢过来,打死他也不会这么开口,只是桂王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居然让沈犹龙支持他。

    桂王到好,也不登基称帝,而是自封了一个兵马大元帅,这是什么鬼,啊,虽然没有明说继承皇位,但也至少说明了一件事,这家伙不甘寂寞啊。

    崇祯一死,陷入的权利真空状态,让很多野心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郑芝龙扶持唐王难道只是为了混个大明第一权臣的位置,恐怕不是那么简单,他是想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

    既然大家都有想法,那就只能用武力解决,只是现阶段后金的突然出现,让各方都腾不出手来大打出手。

    两广新军的成立,将会打破南方的力量平衡,这一点是绝对可以肯定的,两广新军传承于澳洲军,就算战斗力没有其师傅那么强悍,但至少也会有一半吧,这一点至少可以肯定。

    而且从他的武器配属来看,完全采用的是火器,26磅火炮的装备非常多,光是两千人就装备了三百多门的火炮,这个数量远远的超过了南方其他的势力。

    这样一支武力超群的部队就在身边,也让其他人感觉到了压力巨大,原本只是担心后金的力量,现在还要随时防备垫付在身边的这么一支强大力量纯在。

    要说唯一不担心的可能也就实力最强的郑芝龙,广东与福建虽然靠的近,但在海上他可以袭击对方的码头,所以沈犹龙即使要扩张势力也不会首先打到自己头上来。

    两广新军成立的仪式自然是逃不过后金细探的眼睛的,他们将消息送了回去,多尔衮第一次感觉到,后金要想统一南方两广将会是最为棘手的一处,这里使用的火炮和火器最多,也是和澳洲人走的最为贴近的,在购买澳洲装备上靠着海直接就可以运来,所以多尔衮下令继续监视两广新军的动向。(未完待续。)

第496章 与澳洲人合作

    尝试到了澳洲火器厉害的后金贵族,深刻的认识到作战除了需要勇猛的士兵之外,武器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就拿攻城来说,几十门火炮往城下一放,就把大明守军将领吓得不行,要是直接开炮,还没两下,他们就直接开城门投降了,所以武器的重要性一直被多尔衮多次在军事会议上提到。

    后金的大神器加农炮还在制造中,多尔衮对这样的神器一直比较关心,他认为光是把这个炮摆出来就能把对方吓的立刻投降,所以让后金的营造坊工匠加班加点的研究澳洲人的火炮。

    据说不久前他们已经试射了一次,不过是一次失败的试射,不但炸死了几名试射的工匠,炮弹没有打出去直接在炮管里就爆了炸,当时要不是离的远,多尔衮恐怕也就要追随他的哥哥皇太极一起去了。

    所以试射新炮是一个危险活,多尔衮自打有了这个教训之后,防是试射仿造出的火炮,都会让汉人奴隶来做,工匠是个稀有货,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从这点来看,多尔衮对工匠还是比较好的,和对读书人尊重是一样的,虽然有时候对他们凶了一点,但也知道工匠的作用。

    从广州发回来的消息,让多尔衮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沈犹龙组建新军高喊着驱除鞑虏复我大明,这样的口号就绝对表明了他不会投诚,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坚决的反对派,面对这种人往往的做法就是打败他,然后杀了他,让更多向他一样的人知道,不投诚就只有这个下场。

    当然后金与沈犹龙的正面冲突还没那么快,毕竟前面还有弘光政权需要对付,和两广正面冲突可能性太小,现在只能对他们进行关注,不过有一点是绝地可以提前做的。

    如果能和澳洲人合作。让其不要贩卖武器给对方的话,那将会大大减少日后的阻力,不过要说以和澳洲人之间的关系,沈犹龙明显要比后金与他之间的关系亲密的多。双方不但亲密的合作伙伴,就连军队都是澳洲人帮着训练的。

    要想让澳洲人不卖武器给沈犹龙,就必须拿出更大利诱出来,否则以澳洲人的那点心思可不会这么轻易答应。

    就拿澳洲人现在在扬州的行动来说,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于是给了澳洲人面子的。大军原本可以直接开往扬州,却是绕道了别处,就是为了避免与澳洲人直接冲突。

    就是吴三桂南下嘉定,也没有直接围城,而是在三十里外驻扎,观察澳洲人的行动。

    澳洲的军舰和雇佣的商船已经连续载人一周了,这一周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跟随澳洲人走,因为后金的军队已经逼近,在加上一些从后金控制地区逃过来的难民诉说的暴行,更是让一些贪生怕死的感觉到要尽快离开。

    虽然前往澳洲这样一个不熟悉的地方生活。但是至少能保住性命啊,这是富户士绅们的想法,他们当中当然也有部分选择前往广州和香港的,一些对局势分析的比较透彻的则会直接前往澳洲,认为目前只有那里才是最为安全的。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是没有选择的穷人,他们要么走,要么就是在这等死,走的话,澳洲人能给他们分房分地,还负责发放耕种的种子。这样的好事可不是哪里都能找到的,一些实在不愿意远距离移民的则被安排在了大员岛。

    这些人去哪里对于后金来说并没有问题,相反的是,他们觉得大明的人口实在有点多。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在那,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威胁,毕竟后金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一旦没有了汉人的支持他们根本统治不了这片江山。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对于澳洲的拉人行动他们自然就睁一眼闭一只眼懒得管了,而且暗地里还有意的将一些人往南方敢。

    阿济格和吴三桂对扬州和嘉定分别没有攻打。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问题,根据冯自海送来的消息,后金贵族内部正在商讨与澳洲展开合作的可能性。

    这个合作当然只是生意场上,如果是军事合作,那就意味着大明的江山要分一半给澳洲,多尔衮自然是不愿的,好不容易打进了关,到手的江山分一半出去,那自己还费那么大劲干嘛,不如直接收兵好了。

    消息已经送回了国内,国内对于这个消息很是重视,因为后金这次是要想澳洲合作,从哪个方面来说澳洲都不应该在和后金合作,这样会有损在大明百姓当中的形象,同时也会让沈犹龙反感。

    现阶段,这位老爷子虽然是听澳洲的话,可是一旦澳洲和后金有合作了,那可就说不定了,这位可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事情,所以在权衡利弊上澳洲必须要考虑清楚。

    与后金的合作最多是生意上,尤其军事武器上,这个政府是绝对不能参与的,现在后金与南方的大明势力已经有了接触,澳洲火器也不能在这么明目张胆的贩卖了。

    沈犹龙据说就已经过问过这个事情,看来人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说罢了,以前后金没有入关,自然是可以卖,管不着,现在入关了可就是正面冲突了,那就是不一样的态度了。

    澳洲国内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一旦也不比多尔衮差到哪里去,要求近期在大明的商人要尽量避免与后金的直接交易,以此减少南方政权对澳洲的怀疑态度。

    澳洲高大上的形象必须保持住,可不能因为一点生意就坏了名声,要知道澳洲还准备打算从这里移民的呢。

    所以与后金的合作以及大炮计划的实行,必须要做出调整,不能在明面上让大明人看到澳洲政府也参与到了这件事情中来,即使被发现也要让人误以为只是民间的私自行为,这样才有利于澳洲日后为抽身做准备。

    对于后金贵族的想法,澳洲政府决定让冯自海继续监视。(未完待续。)

第497章 避难

    发生在大明的大事件经过曼城日报的报导,让生活在澳洲的所有国民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崇祯上吊,闯贼入京,吴三桂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这一切都的一切对于来自大明的移民们都太震撼了,简直不敢想象,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区域据说已经沦落在了八旗军的控制下,京城的皇宫里也换了主人,如今是真正的异族皇帝坐在那张龙椅山。

    对于吴三桂这个大汉奸,很多人比恨李自成还要恨之入骨,这家伙简直太没有人性了,先皇待他不薄,居然有负皇恩,放八旗军入关也就罢了,还帮助他们攻城掠地,简直可恶。

    一想到自己还生活在大明的亲人,有些老移民就非常担忧他们的安全,报纸里可是将满清的罪行写的清清楚楚,甚至还富有插画。

    一时间澳洲国内个城镇陷入到了一片低潮之中,大部分从大明来的移民都不自觉的拿出一些香纸在门口祭拜起来。

    对于民众的祭拜行为,政府自然是不会管束的,也会阻止,甚至对于这种行为还比较赞成,只有将仇恨拉到一定的点才能在未来出动军队干涉的时候不至于遭到反对。

    而且现阶段军队正在扩编之中,一些从大明来的移民知道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事情之后,对于参军也会更加积极。

    报纸几乎每周都会报道一次大明的局势以及澳洲军事专家的分析和见解。

    看报是每个留学澳洲的留学生必须学会的一件事,因为从报纸中他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国家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最新的国内新闻,其中曼城日报里有专门分别设定的版块为大明,以及东南亚版块的报导。

    这几个版块的新闻都是从这些地区和国家专门收集整理而来,最具有看典型的新闻。

    郑森知道崇祯煤山自杀的消息是两周前,当时他还不敢相信,李自成的军队居然能一路攻进京城,简直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因为据他了解大明至少还有几十万军队和他对峙着,怎么打也没有那么快。

    可报纸的报导却是那么真实。军事专家的分析解释说,如果那几十万军队不投诚,大明的局势也许会是另一种局面,八旗军也不能可能入关。

    所以这里面还是存在着统兵将领有着自己的想法。就拿吴三桂来说,他是可以出兵来救驾的,但是他没有,而是选择了保存实力,难免不是想着增加与李自成谈判的筹码。

    只是李自成这个蠢货。居然杀了吴三桂的家人,造成了不可谈判的后果,最后导致吴三桂开关放清军入关,共同对抗他,最终败走。

    所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可以说已经不具备在问鼎的实力了,经过山海关内的一战,在加上一路撤退所受到的阻击,李自成的部队已经没有多少人了,目前人还在大山里转悠没有出来。

    据说他的目的是湖边,两湖总督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只是有一点让郑森非常恼怒的就是。南方的这些势力居然到现在还没有认识到危机的来临,不能团结一致恢复北方失地,而是在内讧争夺谁是正统的位置上真的你死我活。

    最让他受不了的是,自己父亲居然也是参与者之一,来到澳洲留学郑森经过近一年多的学习,已经有了完全的改变,知道什么叫大局观,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澳洲了内部也有党派,只是人家在对外的事务上,几乎是一致的。同一个声音出口,这样的国家不想强大都难。

    郑森也深刻的认识到,澳洲的强大不完全只是武器装备上的强大,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是大明的数倍。在关乎到国家未来战略问题上的事情,他们总能很好的解决。

    大明发生的事情,郑森已经通过自家的商号捎来了信件,让其在澳洲好好念书不要挂念,近期会将一些郑家其他子弟也送往澳洲求学。

    虽然信中没有明说,但是郑森可以感觉到。父亲应该是感觉到大明的局势会越来越不稳,而且战争就要爆发了,所以把家族中的子弟送到澳洲来避祸的意思。

    郑家将后辈子弟转移到澳洲来看样子,郑芝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眼下能算的上安全的地方估计也就澳洲了,至于说香港,那地方距离广东太近了,一旦发生战争,这澳洲人完全乘船离开,其他人就难说了。

    至少这段时间把家里的后辈送出去避一避,是绝对没有错的,甚至老郑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还让唐王也把孩子送到澳洲去,毕竟吴三桂与阿济格的联军已经到了嘉定。

    就浙江鲁王那点兵力想要抵抗人家,根本就和鸡蛋碰石头差不多,不在一个级别,一旦没有抵挡住,自己就是最先受到冲击的对象。

    看出父亲大人的意思的郑森,想着国破家何在,这等时候了,自己应该回过为朝廷效力,正是朝廷需要自己的时候,他不信八旗军就强大到如此地步,郑家有十万私军再不济也能抵抗一阵。

    想到十万私军,郑森就对父亲的短视感到悲哀,要是早听自己的将军队按照澳洲人的训练方式来训练,至少现在郑家的军队会成为南方派系里主力部队,完全有能力抗衡住八旗。

    两广成立新军的事情他也通过报纸知道了,沈犹龙能够这么开明有见解的承袭澳洲的将军制度,未来两广这支军队看来会是主力。

    越想到如此,郑森就越觉得自己该回去,只是来送信的家将告诉他,如果他回去,老爷就与他断了父子关系,让其好好安心留在澳洲求学,将来学成,郑家的军队改革就靠他了。

    听到这句话,才让郑森安心不少,看来父亲大人也不傻,知道未来的军队必须走澳洲模式,否则难以生存下去,就连八旗军都开始配备大量的火器了,要是在不变化就只能等死。

    望着海港外不远的一艘客轮,郑森陷入到了漫长的思考之中。(未完待续。)

第498章 有理想有抱负

    郑家的避祸也可以说是战略性转移,郑芝龙早年有做海盗的经历,所以懂得狡兔三窟这样的道理,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一个地方。

    把人送到澳洲,将一部分资产也随其转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大明的局势不好,真的到了待不下去地步了,那就去澳洲,扬帆出海,自己拥有几百条船,定能混个一官半职,据说郑彩那家伙都混了什么官。

    随着远处的客轮越来越近,等船靠岸后他的眼睛就一直没有离开下船的乘客。

    “大哥,大哥。”

    一个身穿儒杉的少年,叫喊着,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样打扮的男女,以及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中年人,这些都是郑家的老人。

    这次把人送来澳洲,郑家已经在曼城购买了一栋大别墅供这些子弟居住,并且与澳洲商谈过让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学习。

    那名少年叫喊着就想要跑过来,不过被港口的一名士兵给拦住了,这样来自大明的客轮乘客,必须是要在港口的浴室经过洗漱才能进入市区的,这是为了保证他们身上的传染性疾病不至于传染给曼城市民。

    这一点郑森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朝着那名士兵走了过去,拿出了自己证件,士兵看了看证件,随后敬了一个军礼,让郑森走了进去。

    “先去浴室好好洗漱一番,换上干净的衣服,这是入境澳洲的规矩,待会在带你们回家把行李放好,晚上我在黄鹤楼订了一个包间给你们洗尘。”

    郑森走了过去,拍了拍少年的肩头,很是一副大哥大的派头说道,随后又对着那几名年龄相对较大的中年人笑着称呼。

    “仲叔,丽姨娘,你们一路来辛苦了,弟弟妹妹们可没有少给你们添麻烦吧。”

    “不麻烦。他们可乖着呢,大木,那番兵咋让你进来,其他人不让。”仲叔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个嘛。肯定大木哥在澳洲做了大官呗,”那名少年呵呵笑道,他是郑森的弟弟郑恩,与大哥的关系也最为要好,所以两人见面格外亲近。

    “恩庆。不可胡阳,大哥我只是见习少尉,因为陆军士官学校的是军官学校,所有学员在入学后都是带有军籍的,而且还是见习少尉,虽然没有实权,但普通士兵见了还是必须敬礼的。”

    郑森解释,为什么那些士兵会给自己敬礼,原因是陆军士官学校的学员只要一入学都是见习少尉,毕业后到了军队任职经过一年的考核才可以转为正式军官。

    这一项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将一部分富家子弟和军官子弟与普通人之间的晋升之路拉开了一定距离。不过这也属于对那部分加入军队穿越众的福利。

    军队同样要有将门世家,和政治世家一样,只要这些家族能够真正的为这个国家考虑,不去做太多损坏国家的利益的事情就可以。

    这次郑家派来的人总共有十几人,据说这批是第一批,如果局势在不好,还有有第二批人过来。

    郑森带着人去浴室那边洗澡,自己则外面等着,这次来的弟弟妹妹们虽然已经被安排到澳洲留学,但是具体学习方向还没有定。

    郑芝龙在信中说。由他参考看看弟妹们适合学习哪些。

    几位弟弟妹妹的情况,郑森也有所了解,男孩子要说在这个时候还是以进入军校最为好不过了,可是军校向来严厉。几位弟弟从小娇生惯养恐怕吃不了那些苦,别进了去,最后丢郑家的脸,这可就让父亲大人非常难堪了。

    所以几位弟弟还是去学习一门学问,天文地理这些东西其实都是有用的,到了澳洲的郑森知道每一门学问其实都有他的特定道理。都是相互相成的,学好了地理可以制定出准确地图,对于行军作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至于妹妹们的学习,他觉得就不用太过重视了,随她们自己吧,毕竟女孩子迟早是嫁人的,相夫教子才是她们的重任。

    想到弟弟们的性格,谁适合学习什么,谁又不适合学习什么,郑森的眼睛就转遛个不停,直到郑恩等人出来还在思考。

    “大哥,我想好了,我也要去读军校,和你一样威风。”郑恩披着一头湿漉漉的头发走到郑森面前突然说到自己的想法。

    “读军校,你,恩庆,你可知道军校不是一般的学校,管理学习是非常严格的,尤其是对新入学的学生,你会受不了的。”郑森对于自己这个弟弟在了解不过了,他要是能吃的那个苦,也就不会被送来澳洲了。

    “有多苦,我都能吃,大哥你都能坚持,难道我郑恩就不能,你小瞧人。”郑恩不服气自己被看扁,有些生气道。

    “恩庆,你大哥也是为你好,这读军校和当兵吃粮是一个道理的,不能任着性子来的,你到时吃不了那苦想要退出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仲叔在一旁好声劝说。

    郑森像仲叔投去一个赞赏的目光表示他说的极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么回事,他对自己的弟弟还是非常了解的,恐怕只是一时兴起就想要读军校。

    “仲叔,大哥,你们都小瞧人,我一定要读军校,我就不信我吃不了那苦,我郑恩好歹也是将门虎子,有理想有抱负的。”

    “呵呵,好,恩庆,既然你有如此抱负,可不要后悔,这军校也不是你说想读就能读的,我会找赵部长举荐你入读,不过你最好需要准备一个月,这个军校的入学体能考试是首关,若是这一关你都过不了,军校也就不用读了。”

    陆军士官学校的招生方式有三种一种是高考填报志愿,另一种是军队举荐,另外一种则是官员举荐,不管是哪一种,都必须要进行入学考试,否则军队不成了专门收留关系户的庇护所了,那还有啥战斗力。

    郑森口中的赵部长自然是赵世杰,何语当初特别交代过有什么事情可以找他帮助。

    既然弟弟如此有抱负,那作为大哥的他不可能一再阻拦。(未完待续。)

第499章 郑公馆

    郑芝龙将老小迁往澳洲暂居,这是事先像澳洲政府召会过的,而且用的是大明朝官方的身份。

    很是正式,也很规矩,郑芝龙知道自己和澳洲人之间虽然有过小的摩擦,即使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双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澳洲人不会拿这些人来威胁他。

    这也是郑芝龙为什么敢把老小送往澳洲的原因,除了这一层考虑之外,他的意思很简单,如果郑家的子弟能够多结交一些澳洲的权贵那就在好不过了。

    有了澳洲内部的关系,郑家在福建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得到澳洲的资源的扶持也会更多。

    郑家买的别墅位于曼城西区一处新开的的靠海大别墅,郑家也算是出手大方,知道一栋房子住不下那么多人,所以将买的一栋别墅号码为12的周边几栋别墅全都买了下来,然后拆了围墙,将他们重新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别墅群内部小群落。

    这里就是郑家在澳洲的居住所在,为了让人知道这里是郑府,郑芝龙特意交代郑森一定要在大门口挂上一块门匾,写上郑府二字,不过留学澳洲已久的郑森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挂上了一块郑公馆的牌匾,这样看起来也更加接地气不少。

    “仲叔,这牌子怎么样,郑公馆,即郑府的意思,既然要融入澳洲的社会就要接受这里的文化,澳洲有名的大户人家基本都用公馆二字来代替府字。”

    “恩,不错,不错,既然来了要融入,不然就显得咱们有些格格不入了,是这个理。”

    仲叔对于郑森的办事能力还是比较赞赏的,毕竟是郑家的家主接班人,这点小事还是办的不错的。

    只是这房子,让仲叔这郑家的老人看的有些不舒服,澳洲的别墅采用希腊古典风格。与住惯了那种搭青砖黑瓦房有些不适应。

    “仲叔这房子你们就暂时凑合着住吧,如果你们真的不满意的话,也可以在郊外买一块地自行建造,只要获得批准就行。”

    看出了仲叔不满表情的郑森。赶紧解释,免得这位对房子不满意说出一大堆话来。

    进了房,宽敞明亮的大客厅瞬间就吸引了郑恩这些人的注意,而且他们对这房子很满意,不像仲叔这种老人。

    等到其他人去看房间之后。仲叔找了一张沙发坐下,与郑森开始交谈了起来。

    这次你爹让我们避祸澳洲,其实是做两步打算,实在不行的话,就全都到澳洲来,这满清的八旗军太厉害了,一路杀来几乎没有人挡的主,所以你爹认为,福建迟早是不安全的,到不如早做些打算。

    郑森知道父亲大人的意思。这次来澳洲肯定就没有那么简单,估计有部分人是要留下定居的,另外光是从郑芝龙口中说融入澳洲社会就能听出其他意思。

    “这郑芝龙的野心不小啊,居然把主义打到了澳洲来。”另一边国土安全部的办公室内,张天文笑着说道。

    郑芝龙准备把年轻的一代放在澳洲发展,让其参与到澳洲的社会当中来,另一部分人回国发展,如果在澳洲发展的到一定程度,那么就很有可能帮助在大明的获得更多的澳洲资源,当然他们也可以互相依靠。

    你还别说。郑芝龙的主意打的挺不错的,至少这样能让郑家更上一层楼。

    这也算是郑家的另一种渗透计划,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对于大明的那些传承几百年的家族来说。必然也能看到这点,澳洲移民的同时也就要想到,他们会不会进行这种渗透的行为,最后超控政府。

    说白了这就是新老势力的碰撞,作为本土老势力的代表穿越众自然是属于一方的,而那些新移民的士绅家族自然会站在一起。

    几十年后。这个国家还能不能完全照着穿越众所想的那样发展下去,还真的很难说。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应该现在思考的,我们应该想想郑公馆的事情,这郑家可是把周边几栋房子都买下了,这次带来的人不少,里面的间谍也不少啊。”张天文提醒道。

    老郑家往澳洲派间谍也是不是第一次了,这次还派必然有其他目的,澳洲能够被窃探的秘密太多了,所以必须严谨的对待。

    这里面最有发言权的是刘云,他没有做声,就说明他的心里有数。

    看了眼赵世杰,刘云突然开口,“郑森估计会来找你要举荐信,他的弟弟郑恩希望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就读。”

    郑恩想要读士官学校的事情,当时只有郑森和郑恩二人在场,周边的人也不多,而且还据有一定的距离,这都能被刘云知道,这国土安全部的间可以说是太厉害了。

    当然此时,赵世杰他们当然不知道刘云获得这条消息是怎么来的,只是对那名叫郑恩的少年开始感兴趣了起来。

    郑森之后还有人想要加入陆军士官学校,按理说郑家未来是要被安排到南越去的,如果培养太多军事人才,万一在福建站的更稳了不是给自己挖坑吗。

    “你们是怎么考虑的,这封信估计是一定要写的,只是他能不能进的了入学考试就很难说了。”

    赵世杰知道这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军方的意思还没有摸清楚,万一他们放水呢可不好说。

    “所以我觉得这事情,你应该去和军方共同商讨一下,对郑家的事情上有些特殊。”刘云提醒,对于好朋友他总是会给他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军方那边我会去联系,不过郑家的进房喜酒可是邀请了不少人,看来这位叫仲叔的应该善于交际,否则老郑也不会派他来坐镇。”

    刘云点了点头,对于赵世杰的话算是默认了,毕竟这位叫仲叔的在郑家内部扮演的角色就是善于交流各方面的人物,把他派来澳洲自然有目的,郑家要在澳洲发展,就必须拥有一定的人脉,光靠郑森留学认识的那一点人,根本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所以仲叔来,就是建立一张另外的情报网。(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8/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1640最新章节! 作者:铅山汤粉小小人所写的《穿越1640》为转载作品,穿越1640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1640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1640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1640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1640介绍:
一艘21世纪的游轮载着543人前往西沙观光,途中因为一场迷雾意外穿越到了1640年澳洲,他们该如何生存下去。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穿越1640》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穿越1640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1640,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1640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