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零四章 再起波澜

    见李丽质目光震惊地看着自己。

    李正有些不好意思的收紧自己的衣衫,"公主殿下,不要这么看着我。"

    李丽质诧异地说道:"你怎么知道父皇看中了秘书丞苏亶的女儿?"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我还知道你父皇已经准备举行太子的婚礼。"

    李丽质惊得站了起来,"这你都知道了?我父皇和母后最近确实商量是不是要在最近的日子才娶苏氏,因为现在她的年龄还太小。"

    李正摇着手中的鹅毛扇说道:"在下人送外号半仙,我能算到很多很多事情,我甚至可以算到公主殿下今天中午会吃什么。"

    "真的吗?"李丽质转而又脑子一醒,"你个骗子,做菜还不是你做,吃什么还不是你说了算。"

    感觉自己被戏弄得李丽质,举起小拳头就在李正身上一阵锤。

    小丫头的暴脾气还是一如既往,和他父皇一个德行。

    李丽质锤完李正之后心里想着,李正似乎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当初的雪灾就是李正算到的。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李治才回来吃饭,见到李丽质在这里李治很高兴,"皇姐。"

    李丽质拉着李治小声问道:"姐姐问你,李正说的维生素是什么东西?"

    李治想了一会儿便说道:"不知道。"

    吃饭的时候李治一边吃着饭菜问道:"老师,学生有一件事情不明白。"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讲。"

    李丽质也吃着饭菜,李正做菜的手艺一直不错,只是有些意外稚奴这一声老师怎么叫得这么自然。

    李治放下碗筷,"老师有手艺有很多的秘方,只是想不明白烈酒生意为什么老师要和程家的人做而不是自己做,很多生意都是让村子里的人去经营而不是老师自己经营。"

    让李治这个小子来泾阳学习,这小子还是满脑子的生意。

    李正勉为其难地说道:"我再和晋王殿下讲一个故事吧。"

    李治坐正之后说道:"老师请讲。"

    "从前有一个人他种了一棵枣子树,这棵枣子树呢,一天只能结十颗枣子,平时呢等枣子熟了他分给其他人一人一颗,自己得一颗,这样他得到了十颗的一颗,用生意上的话来说就是十层之中的一成。"

    李治点头。

    李正接着说道:"可是那个种枣子的树的人心里不服呀,他想着是他种出来的枣树他只得到了一成,而后他把这颗枣树的枝干去了,并且想方设法不让枣树长得高大,于是乎这颗枣子树每次只能结出五颗枣子。"

    "这个时候分起来他就得到了五颗中的一颗,也就是十层中的两层,他虽然自得意满以为得到了两层利益,可是他还是只得到了一颗。"

    李正接着说道:"大地的另外一边,还有一个人他也种了枣子树,可是他并没有像前面那个人这么做,他让这颗枣子树茁壮地成长,直到这颗枣子树可以结出一千颗枣子。"

    "分枣子时候他还是只拿一成,但是他得到的是一千颗中的一百颗枣子。"

    利益还是只有一成,可是数量是不一样了。

    这是一个金融问题,非常容易明白。

    李治听完这个故事问道:"老师什么样的枣子树可以结出一千颗枣子啊。"

    "..."

    李正解释道:"这只是一个故事,这样的枣树也只能在故事里。"

    "哦。"李治这才点头,"所以说老师的烈酒生意就是枣子树,想要挣得更多,就需要让生意足够大就像是让枣子树长得足够大是一样的。"

    "看来晋王殿下还不算太笨。"李正欣慰的点头。

    李治有些不乐意地说道:"皇姐,李正说我笨。"

    李丽质回道:"放心,回头让父皇母后教训他。"

    李治吃了午饭便又去书院上课了。

    李丽质小声问着,"李正,你说稚奴他学得会经商吗?"

    李正收拾着碗筷一边对她说道:"做生意这门本事说简单也简单,踏踏实实地做就好,可要把生意做大,人情世故什么都要懂一些说难也难。"

    "就比如说在下不懂什么人情世故,生意让自己打理不如交给别人打理,要是我自己来经营说不定一言不合就会得罪人,与其这样不如让别人去打交情,不如让别人去说错话,让别人去得罪人。"

    "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容易得罪人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我负责收钱数钱就好,多美的事情,何必给自己寻不开心。"

    李丽质嫌弃地看着李正,"明明听起来有些缺德的话,为什么本公主听你说出来这么的理直气壮。"

    "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有时候厚脸皮活着也挺好,就像我把生意交给了程咬金家,在下慧眼如珠一看程咬金就知道他是其中高手,要说厚脸皮,在下与程大将军相比还是逊色了不少,这个我认。"

    李丽质抬着下巴娴熟地磕了一颗瓜子。

    李正坐在一旁开始洗碗。

    "所以你就把生意交给程大将军。"

    李正一边洗碗点头道:"正事如此,程大将军深得厚黑一道,烈酒生意在他的手里一定可以发光发热,最后发扬光大,程大将军光耀了门楣,我发了财,一举两得,共同受益,皆大欢喜。"

    李丽质点头说道:"李正,你会发财的。"

    "那就承公主殿下吉言,祝我在三十岁之前早日退休。"

    泾阳风平浪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发展,修路的工事也接近了尾声。

    村子里的孩子们最近也胖了不少,不再是以前那样瘦骨嶙峋营养不良的样子。

    李大熊拿出许多年没做穿的兵甲,已经烂得不成样子,现在都不能穿了。

    既然已经入军了,总要穿着盔甲才合适,既然自己的儿子是自己上将,是不是以后要给自己的儿子站岗?

    眼看入夏,已经到了夏至时节天气越来越热,许敬宗回到马圈对李正说道:"县侯出事了,之前被程小将军揍过的一个和尚,在大理寺地牢死了。"

第三百零五章 大理寺异常

    "死了?怎么死的。"李正开口问道。

    许敬宗拿出一份卷宗递给李正,"不清楚,这是大理寺仵作的验尸结果,下官废了好大劲买了一份出来。"

    李正看着这份大理寺的卷宗迟迟没有打开,"戴胄知道这件事吗?"

    许敬宗回道:"人倒在地上的时候,大理寺卿就让人找大夫了。"

    "我说你买大理寺卷宗这种事情,戴胄知道吗?"

    许敬小声说道:"一般这种卷宗大理寺都会存档两份,对仵作来做他只是多写一份而已。"

    看着这份卷宗里的内容,上面写着的死因是病死。

    至于是什么病仵作并没有写,现在的这个年代也就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许敬宗再次说道:"县侯这个和尚的死状很诡异,七窍流血。"

    李正放下手中这份卷宗,这个世道恶人太多,好人太少,总有一些人想要为了自己的利益搏一搏。

    死了这么一个和尚,对朝中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尤其是死相如此不好的和尚。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让你查清河崔氏的事情查得如何了。"

    许敬宗连忙又拿出一份卷宗,"只是下官所查到的,清河崔氏的把柄很少,不过当年李建成还在的时候,清河崔氏是站在李建成这一边的,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是不承认李世民的正统。"

    "里面有一条,清河崔氏还保留着当年和隐太子李建成来往的信件。"

    李正笑着说道:"清河崔氏,百年风骨呐。"

    许敬宗低声说道:"县侯,我们要怎么做。"

    清河崔氏,百年风骨!

    从东汉的这句话流传下来,清河崔氏都在为了他们风骨而活。

    李正很看不上这种风骨,这要说风骨看起来有些像是迂腐不化。

    李世民得位正不正统重要吗?

    一旦清河崔氏站定了立场,与他们相对的立场都是和他们为敌。

    什么狗屁风骨,清河崔氏要是真有这样的风骨,何必投袁绍,何必投曹操!

    从许敬宗的这份卷宗上记载的清河崔氏的脏事不少。

    更多的是崔家子弟的一些龌龊事。

    李正问道:"崔家老一辈就没有坏事吗?"

    许敬宗躬身说道:"下官还没有打听到。"

    李正嘱咐道:"之前写过的八卦你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

    李正笑着说道:"写清河崔氏的八卦你能写吗?"

    许敬宗有些犹豫,"这个..."

    "真真假假都可以,只要捕风捉影就给我把事情放大了写,但是现在千万不要写和李建成有关的事情,凡事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你都给我撰写成八卦,让印书坊拓印,要让长安人皆知。"

    许敬宗点头,"喏!"

    活字印刷术是一门大杀器,要不是和李世民有约定,也不敢这么做。

    虽然你李世民想要心急开拓寒门学子的道路,这天底下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是寒门学子。

    李世民依旧是想要做一耳光万人敬仰的人。

    这个皇帝有些急功近利,事情要一步步地做,不能一口气全吃完了。

    说到底你李世民有难我不得不帮啊,要是这天下大乱,我的小日子可还怎么过。

    相比如诗书百姓更喜欢的还是八卦。

    相比那些大道理,百姓们更喜欢茶余饭后的谈资。

    许敬宗再次离开去办事了。

    村子里的稻米不多,整个长安的稻米也不多。

    主要种的还是黍米和麦子。

    当然长安的人们也喜欢吃稻米,可能从秦岭以南运来的稻米很少。

    如今长安做稻米喜欢把稻米洗干净之后,像蒸馒头一样蒸。

    李正则喜欢把稻米洗干净,直接倒入锅中,再倒上水,生火盖上锅盖便开始煮饭。

    煮完之后锅里还可以有锅巴。

    李治和李泰还有程处默与***几个孩子赶着饭点回来了。

    李正瞅着饭桌越来越大,一起吃饭的越来越多。

    李泰,李治,李恪三人,看来自己的这个地方距离皇家托儿所的存在越来越近了。

    孩子们吃饭很快,李治和***一群孩子吃完就合伙一起去抓萤火虫。

    毕竟李治这个晋王在这里,而且还是李世民的弟子。

    做哥哥李恪要一路陪着。

    夏日里的萤火虫不少。

    饭桌上只剩下了自己和程处默还有李泰三人。

    李正把锅巴从锅里铲出来,三个人分着吃,"我看他们在着里,我就不好意思吃了。"

    李泰看着锅巴说道:"这不是锅盔吗?有什么好吃的。"

    "我这个叫做锅巴。"李正吃着还热乎的锅巴,"一锅米饭的精髓所在就在锅巴,做过红烧肉的锅做出来的锅巴更香。"

    "是吗?"李泰吃着锅巴说道:"还不如稻米饭呢,味道不咋滴。"

    程处默也是牛嚼牡丹,根本不知道风味所在。

    李泰吃下一块又拿起一块吃着说道:"不过不得不说,吃惯了你这里的大鱼大肉,吃这种锅巴还挺有滋味的。"

    程处默摇头说道:"没觉得。"

    说完程处默又在锅巴上涂上一些辣椒酱,一口咬下说道:"这样吃着才带劲。"

    李泰无奈一笑,"牲口,你不觉得辣吗?"

    程处默也是咧嘴笑着,拿起辣椒酱说道:"我给魏王殿下的锅巴也上点辣椒酱。"

    李泰立刻端起自己的这碗锅巴躲着程处默喝道:"你少来!"

    大理寺内发生的事情没有和程处默说。

    只要是和这个家伙说了也没用。

    反而只会让情况更不好。

    黑夜里的远处一盏灯笼慢慢而来,大狗叫唤了两声,看来来的是生人。

    李正递给大狗一根骨头,它才停止叫唤。

    等到人来到近前,李正才看清了来人,是狄知逊和之前见过的武士彟,跟在武士彟身后的还有一个怯生的小姑娘。

    李正安抚着大狗让它不叫唤。

    大**应就是用舌头舔着自己。

    狄知逊笑呵呵说道:"老夫刚刚看到我家小子和晋王殿下在一起。"

    李正摸着大狗的脑袋说道:"他们去捉萤火虫了。"

    武士彟见到魏王李泰和程处默也是行礼说道:"见过魏王殿下,见过程小将军。"

第三百零六章 武媚的事情

    李泰也只是回头看了一眼武士彟便不在意地和程处默接着斗嘴,似乎正在讨论锅巴的正确吃法。

    给狄知逊和武士彟倒上一人倒上一杯茶水,李正说道:"今日的夜色真好啊。"

    狄知逊笑着点头,"是啊。"

    李正注意到跟在狄知逊身后的小丫头一直悄悄注意着自己。

    武士彟也察觉到了异样,有些无奈说道:"县侯,这位是老夫的女儿,她缠着老夫要来见你,实在是执拗还望县侯不要见怪。"

    说完武士彟对武媚严肃喝道:"见到县侯还不行礼!"

    武媚站直之后稍稍行礼说道:"小女武媚见过县侯。"

    听到这个名字李正的心里咯噔一下。

    杯中的茶水也差点溢出来。

    武媚小声说道:"这一次随父亲前来,是来谢过县侯之前送的香水。"

    李正神情恢复镇定,看着这个小丫头似乎比高阳还要小个两三岁。

    从厨房拿出一份蛋糕递给她李正说道:"没奶油了,还望不要嫌弃。"

    武媚看到新奇的蛋糕有些不知道如何下嘴,只是咬了一个眼睛就发亮,享受地吃了起来。

    李正又拿了一盆瓜子来招待狄知逊和武士彟。

    狄知逊说道:"最近朝中事情很多,县侯不问世事,过着这般闲云野鹤的生活,我们这些老家伙羡慕的紧。"

    李正笑呵呵说道:"你们正值壮年,有什么老的。"

    狄知逊笑着说道:"其实这次来还是有生意想要和县侯谈。"

    "生意?细细说来。"李正又热情给狄知逊和武士彟续上茶水说道:"我这人没什么爱好,挣钱以外的事情我都没有兴趣。"

    狄知逊笑着说道:"是这样,武家并州也有一些田产,想着和我们一起做茶叶生意。"

    李正想着说道:"也不是不可以,就看武叔叔可以给我多少茶叶。"

    武士彟思量了一会儿说道:"不会比狄知逊多太多,也不会太少。"

    狄知逊解释道:"一年大概也有数千斤的茶叶,并州一带茶树不少,是一个可以种茶叶的好地方。"

    "那好!"李正一拍大腿说道:"按照狄叔叔的规矩来,你们负责种茶叶,我负责给你们打包销售,如何?"

    狄知逊和武士彟相视一眼。

    武士彟听说过狄知逊的茶叶生意。

    对李正的这些新词概念和听狄知逊说过,武士彟回道:"不知道县侯可否给我们一个武家茶叶的品牌。"

    "当然可以,但是你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大规模和足够好的品质才行。"

    武士彟点头。

    唐朝的国策还不错,至少在商人一块没有限制得太死。

    虽说士农工商,在大唐的经济流通之中商人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有书生士子认为经商者不事生产,只有买卖。

    可若是没有买卖只事生产又有何用。

    三人一拍即合,李正邀请道:"不如我们坐下来一起喝酒?"

    武士彟和狄知逊对和魏王吃饭有些犹豫,还是拒绝道:"我等已经吃过了,还是不多叨扰了。"

    说完两人便对魏王稍稍一礼告别。

    武媚也跟着武士彟离开了。

    李泰问道:"你和武士彟很熟?"

    "不是很熟,见过的次数数得过来,只是狄知逊介绍他来和我做茶叶生意而已。"

    "嗯。武士彟是给太子办事的。"李泰纠结道。

    李正也若有所思地点头。

    李泰接着说道:"而且我还是武士彟似乎和太子还有东宫的那些属官相处得不好。"

    李正嘴角抽了抽说道:"你不会是想要把太子的人抢了吧。"

    "呵。"李泰冷冷一笑,"我府上的门客可都被太子给搜刮了一个干净,他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为了魏王殿下的身体健康着想,想要拉拢武士彟之前,在下建议为魏王殿下先减肥。"

    李泰提了提裤腰带说道:"本王明白。"

    第二日醒来,李正带着一群孩子吃了早饭,就看到了李丽质又来到马圈。

    "公主殿下到来有失远迎,还望见谅。"李正一边给马圈里的马儿喂饲一边懒洋洋地说道。

    李丽质走到李正的身边说道:"见过武媚了?"

    李正狐疑地看着李丽质,"莫非这一切都是公主殿下安排的?"

    李丽质捂嘴笑了笑,李正还是看到她的小虎牙。

    "这个小丫头一天到晚苦苦求着想要做你的弟子。"李丽质笑道:"本公主小施手段,听稚奴说你和狄知逊有茶叶生意便从中言语了几句。"

    李正点头,"公主殿下手段高明,在下佩服。"

    李丽质问道:"你觉得武媚这个小丫头做你的女弟子怎么样?"

    "我可不敢收她做弟子。"李正摇头叹息,武则天是什么人?这可不能招惹。

    "为什么不敢,她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而且他父亲又是武士彟,是我的大唐开国的功臣,虽说比不上那些大将军,可是他毕竟也是从晋阳开始就跟着皇爷爷的功臣。"

    李正叹息道:"这个武媚不简单啊。"

    "如何不简单了?"

    李正喂好了饲料坐在马圈旁说道:"难道公主殿下没有察觉到吗?"

    李丽质坐在李正的身边想着,"察觉到什么?"

    "这小丫头年纪还小心思不浅。"

    李正说完从后腰拿出了鹅毛扇。

    却被李丽质一手夺过她自己扇了起来,问道:"她的心思如何不浅了,你一个都快成年带冠的人居然说一个小丫头心思不浅,居然敢说一个小女孩的坏话。"

    李正小声说道:"公主殿下难道不觉得她做什么事情都带有目的吗?"

    还没想这句话的意思,李丽质注意到李正的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搭在了自己的肩膀上,两个人的距离什么时候这么近了。

    红着脸李丽质赶忙往旁边坐了一些。

    李正也往李丽质身边又靠近了一些说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公主殿下。"

    李丽质又挪远自己的位置,"对防人之心不可无,要防着你。"

    李正抬头看向一群女侍卫吆喝道:"你们刚刚看到什么了吗?"

第三百零七章 戒指

    一群女侍卫也是脸色一红,非常的懂事齐刷刷背过身。

    李正翘着二郎腿说道:"公主殿下,你看她们什么都看不懂。"

    李丽质一咬牙就揪住李正腰间的软肉用力一拧威胁道:"你让不让武媚做你弟子?"

    李正忍着疼痛说道:"这个真不行。"

    李丽质着急说道:"本公主好说歹说,两次向你提及,你都不愿意。"

    "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李丽质又是用力一拧,"那你是不把本公主的话放在心上?"

    "臣不敢。"李正忍着痛苦着脸。

    李丽质这丫头会用剑,还能用***。

    有时候很怀疑李世民的家教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堂堂一个大唐公主应该知书达理才对。"李正忍着疼痛说道。

    "知书达理?"李丽质的语调高了几分,"本公主的还不够知书达理吗?"

    "公主殿下应该温柔优雅,怎么如此的彪悍"

    李丽质:"..."

    "动不动就掐人软肋,实在是岂有此理。"

    李丽质双手叉腰说道:"我大唐女子就是从不弱男子,当年我姑姑驰骋疆场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见李丽质已经松开了手,李正连忙保持距离,"公主殿下,你我现在算是未婚夫妻,咱们应该以礼相待才对。"

    "你不让武媚做你的弟子,你就让本公主对武媚失言,过来!自己来领罚。"

    李正确认一下和李丽质的距离冷笑道:"呵,想得美。"

    李丽质俏目一瞪,拔出女侍卫的长剑喝道:"李正!"

    见到这一幕李正倒吸一口凉气,怕是这辈子要栽在这长乐公主手里了。

    大虎骑着马儿而来,李丽质看了一眼大虎又只好收住手,迅速恢复一个公主该有的姿态。

    见李丽质作罢,李正也长出一口气说道:"我觉得有必要向陛下建议加强公主殿下的家教。"

    李丽质扭头不屑地说道:"我父皇才不会呢。"

    李正从自己的屋子里翻出一个简陋戒指递给李丽质,"这个给你。"

    李丽质看着这个小圆环说道:"这是什么?"

    "我管这个叫做戒指。"

    "戒指?"李丽质看着手中小圆环,"这不是指环吗?"

    指环的说法是从先秦开始的,这个时候还没有叫做戒指的说法。

    李正解释道:"我做的我就叫它戒指,在下家境贫寒,没有玉石钻石在上面做装点,就是用废铁料打造出来的,样子丑了点还望公主殿下不要嫌弃。"

    李丽质试了试尺寸正好可以带在她自己的手指上。

    看到她脸上的笑容,显然是对武媚的事情不生气了。

    李丽质看着戴在手指上的戒指反复看了好几遍,"看在你送给本公主戒指的份上,本公主这次就原谅你了。"

    李正点头,你看!自古女人都抗拒不了首饰的诱惑,一个戒指就哄好了,显然李丽质还不知道戒指的意义。

    李丽质说道:"还说家境贫寒,这长安就数你李正最富有了。"

    "随公主殿下怎么说吧,其实最富有的是你父皇,除非你父皇用他的江山做嫁妆,那我才是最富有的那个。"

    李丽质手撑着下巴问道:"你真的不愿意收武媚做弟子?"

    李正重新坐到李丽质的身边,"公主殿下觉得我应该收她做弟子吗?若是公主殿下吩咐,在下莫敢不从,谁让你是公主呢。"

    李丽质又瞪了李正一眼,不过细细一想又沉默了下来。

    长乐公主和李正的事情,大虎都知道。

    大虎更知道长安地界那些寺庙倒塌的事情就是李正做的。

    李正拿过大虎递来的包袱问道:"这些是什么?"

    大虎说道:"这是龙武军的一些兵册和调度记录,要将军批复。"

    "知道了。"李正点头,"你去把龙武军再拿一些铁料过来,这里的铁料要用完了。"

    "喏!"

    大虎再次翻身上马离开。

    李正从报过来拿出一份份竹简说道:"公主殿下,你看我还是挺忙的。"

    李丽质说道:"父皇给你什么官不好,偏偏给你一个将军。"

    "将军多好,将军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多风光啊。"

    "是啊,可有多少将军去了战场没回来的。"

    气氛有些不对劲了,李正对李丽质说道:"现在太平着呢。"

    "太平?中原也只是看似太平,我时常听父皇和大臣说起什么地方又出了乱子,河西走廊的驻军还要经常应付一些盗匪,西突厥和吐蕃也在打仗。"

    李丽质看了一眼李正说道:"不过我觉得你做将军一定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将军。"

    "公主殿下何以见得。"

    李丽质低声说道:"从认识你以来,你不去朝堂做官是为了保命,你拒绝五姓的拉拢也是为了保命,你拒绝太子和皇兄的收买也是为了保命,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保命,对你来说进士及第什么,还不如保住自己的性命,我说的对吧。"

    李正感慨道:"公主殿下这话就有些偏颇了,其实..."

    "其实什么?"

    李正凑到李丽质身边说道:"要说是为了保命,其实我更愿意挣钱,你父皇给我官位我宁可用来折现,换成钱多好,你看我也不是这么贪生怕死,我只不过更愿意坚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而已。"

    李丽质盯着李正的神情,"你知道你说谎的时候就会眨眼睛。"

    "有吗?"李正使劲眨了眨眼。

    "..."

    气氛安静了好一会儿,李丽质说道:"李正?"

    李正看着李丽质,"怎么了?"

    "..."

    李丽质满脸羞红看着李正搭在自己的肩膀上的手说道:"你能把手拿开吗?"

    李正这才收回了自己的手,"不好意思公主殿下,在下不知道怎么了最近总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失礼了失礼了。"

    李丽质的脸颊越来越红再次说道:"既然你知道失礼了为何还要把手放在本公主的腰上。"

    "有吗?"李正无辜地眨了眨眼。

    李丽质咬着牙小声说道:"小心我向父皇告发你,你轻薄我。"

    "呵,公主殿下有证据吗?"

    "我..."

    "有人证吗?"李正看向远处背对着这里站成一排的人墙说道:"也没人看到啊。"

第三百零八章 杂志

    "你个登徒子。"李丽质瞪着眼说道。

    李正看着那些背对着自己的女侍卫说道:"现在连人证都没有,若是公主殿下向陛下告状在下可以说是诬告。"

    李丽质朝着背对这里的女侍卫喊道:"谁让你们背对的,全部转过来。"

    这些女侍卫这才转了回来,一个个都低着头。

    李丽质站起身说道:"天色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慌乱地离开马圈,李丽质一路走着脸颊还是不自觉地红了起来。

    外面传闻李正不近女色,李正几次三番拒绝婚事,有时候连自己都会猜想李正是不是吃素的。

    不过现在李丽质放心了不少,至少从之前的动作看得出李正是对自己有想法的。

    跟在李丽质身后的女侍卫问道:"公主殿下,是不是李正欺负你了。"

    李丽质回头看了一眼说道:"没有的事,你们不许乱说。"

    一群女侍卫沉默不语,但都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

    她们相互间看着,身为李丽质的侍卫而且都是女儿家。

    侍卫们大致可以猜到李正和公主之间发生了什么。

    看着如今的李丽质,大家都是看着公主长大了,护卫了公主这么多年。

    看得出公主的心事,女侍卫们也很高兴。

    虽说皇家无情,皇家的婚事什么时候轮得着一个公主自己做主。

    现如今看来至少李正和李丽质的婚事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

    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最好的,虽说如今婚事还没办,但是陛下已经下旨了。

    李正坐在马圈旁垂头丧气,果然做禽兽太难。

    许敬宗来到马圈看到愁眉苦脸的李正好奇问道:"县侯这是怎么了?"

    李正拧巴着脸,"太小了下不去手。"

    许敬宗愣是没想明白,"什么太小了,下不去手。"

    李正回过神说道:"没什么。"

    拿出写好的一本小册子交给李正,许敬宗说话道:"县侯,这是在下写的不知道行不行。"

    拿过许敬宗的册子,李正看了好一会儿。

    许敬宗:"怎么样?"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很不错,尤其是其中一条崔家子弟竟然喜欢闻别的人脚,实在是太重口了。"

    见李正满意,许敬宗笑着说道:"其实下官也是按照县侯之前写的八卦上学来的,都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许敬宗这人说话确实好听,虽说这家伙是个老渣男。

    李正看着上面的内容说道:"不过我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许敬宗一伙问道:"不知道少了一些什么?"

    李正指着册子上的内容说道:"就比如说你崔家子弟崔游喜欢闻别的人脚,这种恶趣味虽说听着好玩,但也就是好玩而已,没什么特别的。"

    "县侯的意思是?"

    李正接着说道:"不如这样,你在前面多写一句,比如说是崔游的朋友透露的消息,或者说根据一次长安的权贵宴席之上听闻。"

    "朋友透露?"许敬宗思量着说道:"这么写管用吗?"

    "当然管用了,你不用指名道姓是谁,你崔游的朋友中选择一个人,也可以是他的堂亲表亲?这样一来有了来源考究可信度就会更高,即便是我们捏造他们也解释不清楚。"

    许敬宗思量着,"不管真假只要被人知道就好,想要辩驳都没有办法,说明来源更加可考究,更能嫁祸他人。"

    想完之后,许敬宗躬身说道:"县侯的这招实在是..."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是不是有些太缺德了。"

    许敬宗感慨道:"实在是太妙了。"

    把册子重新交给许敬宗李正嘱咐道:"稍稍润色一下其中的内容,你去长安找几个画师,加上一些图,图文并茂岂不是更好?"

    "怕是以后崔家子弟会越加声名狼藉。"

    "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李正笑着说道。

    许敬宗点头,"下官明白要怎么做了,县侯放心。"

    本来也想过报纸,不过报纸这种东西有些太敏感,加上李世民又是会不会对报纸有什么想法?

    还是先从杂志开始为好,李正递给许敬宗一个钱袋子嘱咐道:"你去长安花点钱,找几个手下专门给你搜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许敬宗看着钱袋子说道:"这个...下官又不太明白了。"

    "消息来源需要一个渠道,这样别人才能更加相信我们写的东西,总之长安有这么一个帮人专门记录别人的好事坏事。"李正接着嘱咐道:"尤其是关于五姓的坏事,找到的消息越劲爆,我给的钱就越多。"

    "好。"许敬宗接过银钱。

    "若是不够再找我来要。"

    许敬宗稍稍作辑。

    李正再次问道:"大理寺的和尚死了之后他们有什么动作吗?"

    许敬宗回道:"现在还没有什么风声出来,县侯放心我们的人会盯着的。"

    李正点头答应着。

    许敬宗拿着沉甸甸的这一袋子银饼,"县侯,下官再多嘴问一句,县侯是打算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吗?"

    "当然了。"李正点头,"以后的大唐会有一种叫做杂志的书,上面记录着大唐发生的各种事情,有好事有坏事,还有很多人间不平事。"

    许敬宗点头道:"那下官知道要怎么做了,县侯放心,下官一定会找可靠的人来办这件事。"

    拿了钱许敬宗便离开去办事。

    李正长叹一口气,李世民啊李世民,这件事办成之后你又欠我一个人情。

    为了你李世民的科举大计,我可是连杂志这种东西都搬出来。

    本来也想做报纸的,但是在这个年代信息的传播效率太差。

    报纸的效益不高,信息太过滞后。

    杂志的价格还可以卖的高一些。

    有李世民的许可,有手中的印刷术,李正很有信心让更多的人成为记者。

    记者信息的源头要抓在自己的手中,活字印刷术在自己手里,才能让李世民放心,也可以让自己放心。

    传播的工具有利有弊,就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如果这种刻意大批量印刷的手段落在别人手里。

    不排除会不会有人想要煽动造反。

第三百零九章 三轮车

    活字印刷术很简单,其实就是一种模具的灵活使用。

    铁家三兄弟的铁大扛着一辆已经打造好的三轮车而来。

    除却链条和传动装置比较难做以外,其他的部位做起来并不难。

    铁大憨厚得笑着说道:"不知道做成这样是不是和县侯所想得一样。"

    李正上下打量着这辆三轮车,骑上之后踩着踏板便动了起来。

    骑行了一段距离发现还挺稳当的,大多数都是木材结构,感觉承重不会太好。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技术性的突破了。

    李正骑着自行车一路进入村子里。

    铁大一路跟着跑,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造出来的东西竟然这么地神奇。

    一路骑行进入村子里,看到李正踩着那三个轮子的东西路过村民们几乎要惊掉了下巴。

    村子里两三个正在晾嗮衣服的婶婶们看到这一幕也是瞠目结舌。

    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李正一路骑行来到书院门口,便有一大群的小孩子跟了上来,纷纷来围观这个可以自己动的怪物。

    程处默见到李正骑着的东西,惊得跳脚而起,"呔!这是什么怪物!"

    李正想要停下三轮车,这才发现忘记在这辆三轮车设计刹车了,愣是撞到一棵树这才停下。

    程处默凑上前问道:"李正,这到底是什么怪物。"

    "没见过吧。"李正从三轮车上下来说道:"这也不是什么怪物,这个是三轮车。"

    "三轮车?不就是三个轮子吗?"程处默一脸讶异地说道。

    "对呀。"李正点头,"你看看就是三个轮子,多么形象的称呼,我管这个叫做泾阳三轮车。"

    程处默围着三轮车看了一圈又一圈,"这东西是怎么做成的,竟然不用牲口拉,自己就能动起来。"

    身为如今朝中大匠的**本,见到这种事物自然不能放过。

    连课都不上了,急匆匆跟着而来,**本和程处默一样观察着这个可以自己动的三轮车。

    **本说话道:"李正,这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就是一种传动的原理。"李正对程处默解释道:"我踩动踏板,随着踏板动起来会带动齿轮的转动,齿轮会带动链条,链条再带动后方的齿轮,同时带动轮子转动。"

    "所以它就可以自己动起来?"**本问道。

    "就是这么简单。"

    **本抓着自己的后脑勺,看着这个三轮车的结构确实很简单。

    简单得有些不像话,可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却没人造出来。

    **本感慨道:"老夫知道,当年墨家公输的工匠技艺巧夺天工,这世间有多少工艺失传了。"

    说话间**本的神情也开始激动起来,像是一种对墨家和公输的向往。

    在古代其实在工业还不发达的如今,很多工匠都会把公输与墨家当作自己的先祖。

    他们是手艺界的祖宗,才会有了如今流传后世的这么多手艺人。

    **本问道:"李正,既然如此简单,你为何不把这个东西早点做出来。"

    "以前没有需求。"

    "需求?"

    李正说道:"对,就是需求。以前村子里没有这么多的货物需要拉,现在村子里的生意越来越多,村子里也就这么两头牛,现如今有了这个三轮车就可以方便一些。"

    听了李正的这番话,**本仰天长叹:"竟然是为了方便。"

    李正又说道:"难不成,我还为了散步散心吗?"

    **本着急问道:"不知道县侯什么时候会觉得不方便。"

    李正奇怪地看着**本,"阎大匠何出此言啊?"

    "若是县侯还可以造出更多的奇巧之物,还望县侯可以告知在下。"

    看得出**本心中对匠作技艺的渴求。

    李正感慨道:"其实这些都是知识,我在书院的书中有记载,这就是运用了一种力量传递的原理,我们摇动树木可以晃动树干,树干晃动的时候树枝也会跟着晃动,接着树上的果子就会掉下来,想必不用我多说,阎大匠也一定明白这个道理。"

    "这个老夫自然明白,只是..."

    **本说完又是长叹一口气,拱手说道:"下官没有考虑到这么多,这么多年以来,老夫见过很多工匠,他们都在自己的手艺精湛而志得意满,可是他们又何曾想过造出什么样的东西。"

    "老夫自小知道将匠作一途总归是要造福世人,却成了那些手艺人比拼手艺的名利场,何尝又不是一种悲哀,只顾比拼精细却不知如何造物,实乃悲哀。"

    李正安慰着**本说道:"这是知识的拓展问题,追求手艺精湛没错,这确实是值得引以为傲的。"

    无论是从先秦到如今的大唐都是,匠都是后世所有工匠的祖宗。

    大唐的横刀工艺已经非常精湛了,直到一千多年以后,横刀的制造锻造技术还是会被后世津津乐道。

    这些可都是老祖宗也是大唐这一辈人留下的智慧结晶。

    虽说自己知道更加高超的锻造技术,可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这些知识来自何处。

    程处默兴奋地说道:"李正,我能试试吗?"

    "当然,处默兄尽管试,我还是试试这种三轮车的质量,而且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程处默笑着,就跨上了三轮车。

    "尽管试,处默兄千万不要客气。"

    "好!"程处默深吸一口气,便用力踩动踏板。

    在程处默的蛮力下三轮车的行驶速度非常快,这家伙完全就是把三轮车当作马匹,一味的追求速度,就是程处默的三观,对他来说没有什么精细的食物,能吃饱的就是好食物。

    够烈的酒才是好酒,以至于现在程处默还在对自己给他的第一碗酒耿耿于怀,似乎程家酒坊的烈酒酒精含量还不是很满足。

    **本看着不用马匹拉就可以飞快行驶三轮车几乎看得老泪纵横。

    三轮车不用牲口拉,不用人来拉,只要踩动踏板就可以让自己动起来。

    李正注意到**本看自己的目光,仿佛在这个家伙的眼里,自己就是鲁班在世。

第三百一十章 都有难念的经

    李正对**本说道:"阎大匠,不过是一辆三轮车而已,你这么激动让我有些不适应。"

    **本又是摇头又是叹息,"匠作一道,老夫只是觉得专研半生不如你的奇思妙想,若是将来的大唐匠作水平可以比肩当年的诸子百家的墨家和公输,老夫也不枉这一辈子了。"

    李正安慰道:"其实我也只是耍耍小聪明而已,真要说手艺,我还是不如像阎大匠这样的手艺人。"

    **本勉为其难地挤了挤笑脸,不过还是难掩他脸上的失落。

    三轮车在村子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程处默像是打了鸡血一般,脚踏踏板飞快地骑着自行车。

    绕着村子骑行了十圈之后,程处默扛着已经报废的三轮车而来。

    "这东西骑着还不如骑马呢,太慢了。"程处默把三轮车放下说道。

    铁大看着三轮车的破损情况,看完之后说道:"县侯,车头到车尾的支架已经断了。"

    李正稍稍点头,"你再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固一下,大虎又带了一些铁料来就放在马圈,想要铁料可以去马圈拿。"

    "喏!"铁大躬身回应拖着已经坏了的三轮车离开。

    这是第一辆三轮车,需要好好改进。

    想要足够好的成品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实验。

    直到质量和工艺达到最好的效果。

    检验质量程处默是最好的,这家伙一身的蛮力可以试出三轮车的极限。

    就像是一个大型的质检器。

    程处默放松着双腿说道:"这三轮车骑着怪费劲的,才用了这么一会儿就坏了。"

    "质量上确实需要提高。"李正琢磨着点头,"若是想要速度快一些,下次咱们可以造一个双轮车。"

    "双乱车?"

    "和三轮车差不多,不过两个轮子的速度可以快一些。"李正一边走回马圈说道。

    程处默一路跟着,"我觉得还是不如马匹来得好。"

    李正又瞅了一眼程处默,"那我是用来拉货的,不是给你撒欢的。"

    一个和尚死在大理寺的三天后,长安出现了不少人一手拿着空白书卷,一手拿着笔的人。

    这些人经常走动在平康坊和东西两市之间,看到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就会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每一个热闹的地方都会零星出现这么几个人。

    这些天有源源不断的消息送入泾阳,李正感觉自己的马圈都快成了一个信息集中站了,长安发生的事情都会被送过来,谁家丢了一只鸡,谁家姑娘嫁人了,谁家出门没有看黄历丢钱了。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记录并且送到泾阳来。

    许敬宗站在李正的身边,看着如山一般的卷册有些头皮发麻,"县侯,这些卷册要如何处理为好。"

    李正也有些麻爪,"确实有些头疼,以后专门盯着权贵就好了,至于寻常百姓的事情就不用记录了。"

    "喏!"许敬宗点头。

    等到了晚饭时分,李泰来到马圈看到如小山一般堆积着的卷册说道:"李正,你到底做什么了?"

    李正一边把这些卷册挑拣着说道:"饭菜都已经做好了,魏王殿下先吃吧。"

    李泰走过来拿起一份卷册看着上面的内容,"西市吴氏家的孩子刚学会走路就咬了一口家门口的狗..."

    再拿起一本,李泰看了起来,"程咬金家的牛又摔断了腿。"

    "河间郡王李孝恭出门丢了五文钱。"

    "**大将军冯盎酷爱随地大小便?"

    ...

    李泰看完这些卷宗倒吸一口凉气,"李正都在做什么?"

    "在给你父皇办事呢,有些事情你父皇不知道怎么,要我这个准女婿给他出谋划策。"李正说道。

    李泰想着如今朝中正在发生的事情,"科举的事情?"

    李正点头,没有否认。

    "这些事情要和科举有关系。"

    "有!"李正使劲点头说道:"有大关系。"

    李泰放下卷册也不再去看,"我怎么越看你的这些卷册,和当初的杂志有些相似,这该不会又是你的发财之道吧。"

    "算是其中一部分吧。"李正低声说道,眼神还在挑选着卷册。

    李泰去吃饭了,李正看着一份份的卷宗,其中有一份卷宗写着永嘉公主的事情。

    李泰告诫过自己,上次送钱的人就是永嘉公主只是这笔钱给充公了。

    卷宗上写着是永嘉公主和贺兰僧伽的关系有些不同寻常。

    贺兰僧伽?李正想着这个人的来路,出身名门望族,贺兰一家在北周的时候就是名门贵胄了,除却五行之外他们是权贵,也延绵百年的权贵和虞世南一样都是出身名门望族。

    他们和五姓不一样。

    五姓常常是有立场的一直以来和皇权有纠葛。

    可像贺兰僧伽这样的权贵,一般来说他们都是避世不出的权贵。

    这些权贵不太会参与名利场上的事情,他们有自己的利益,谁做皇帝和他们并没有关系。

    在地方上这些权贵就是土皇帝,不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渊,又或者是**,这些名门不会太掺和那些天下大事,顶多为了利益他们会和皇帝有些不对付。

    他们是旧权贵与秦琼,程咬金都不一样。

    关陇集团也是旧权贵。

    只要他们利益没有受损他们就不会掺和朝中的事情和天下大事。

    不过这些旧权贵在地方的声望很高,想要对付他们也很麻烦。

    谁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在吐蕃松赞干布有一本难念的经,吐蕃看似被松赞干布一统了,可吐蕃的那些旧部落还是会和松赞干布有冲突。

    中原也有中原难念的经,五姓七望,权贵名门。

    李正感觉有时候李世民和松赞干布似乎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一个是吐蕃的君主,他想要完成的事前人没有完成过的事情,那就是真正统一吐蕃。

    李世民是中原的皇帝,他也想要功业,也想要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成就,给天下寒门学子**,大破五姓世家的垄断,从汉开始世家便诞生了,那时候的天下学子还未皆出世家。

第三百一十一章 饲料问题

    曹操的儿子曹丕到底是想要扶持世家还是制衡世家未尝可知。

    司**却把天下学子录取之权交给了五姓世家,自那时候开始,不管皇帝是谁,这天下五姓屹立不倒。

    天下学子皆望五姓,延绵数百年。

    名门和五姓不同,名门望族大多数是靠功勋起家的,当然了只要这些名门权贵对朝堂没有兴趣,五姓也乐得不掺和权贵的事情。

    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

    贺兰僧伽?这还真是没有想到永嘉公主和这些旧贵族有关系。

    一直到了天亮,李泰起床之后看到李正还在挑拣着这些卷册。

    "你一夜没睡吗?"李泰问道。

    "马上就完了。"李正继续挑选着这些卷册把它们分门别类。

    "这些活你教给其他人就好。"

    "还是我自己来吧。"李正顶着黑眼圈说道,有些信息对如今的人来说可能不足为奇,有些事情的开端往往决定着一些历史事件,这些预兆只有自己知道。

    就比如说唐玄奘什么时候会回到长安,李世民什么时候会去九成宫避暑,这些也都只有自己知道。

    就比如说意外地在这些卷宗中发现了王玄策这个名字,若不是自己看怕是要错过这个人物了。

    "魏王殿下认识贺兰僧伽这个人物吗?"李正问道。

    "贺兰僧伽?贺兰家的吧。"李泰说道:"听说过,现在在左卫当值。"

    "了解得多吗?"李正再次问道。

    李泰想了想便说道:"了解得不多,也就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出身名门望族,父皇也不过给了他们家的子弟一个虚衔而已,很多望族权贵大多都在长安有一个虚衔。"

    "其实我父皇对他们这些人没什么好感,这些都是我皇爷爷在位的时候任命的,很多都被我父皇给打发了,你问他做什么?"

    "没什么事了,我去给魏王殿下做早饭。"

    李泰心中狐疑,李正不会无缘无故问起这件事情,心里暗暗猜测着。

    李正来到厨房做了一碗面条和荷包蛋。

    李泰在工地免费打工包吃包住也无可厚非。

    李治和李泰吃完了面条,便去忙各自的事情了,李治最近一直在和大牛与***他们一起做实验。

    修路的工事也接近了尾声,现在是收尾的阶段。

    李义府来禀报养殖场和现在泾阳坊市的情况。

    "县候,近日红烧肉一直都是供不应求,店家说能不能多给一点。"

    李正看着账本点头,"可以多做一些,一天两千份搞一个促销加打包服务。"

    "促销?什么是打包服务?"

    李正解释道:"意思就是说买一碗是原价,买两碗可以便宜三成的价格,加上我们的坊市只有这点大的地方,打包服务就是可以让他们自己带碗带着食物把红烧肉装走。"

    "这一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红烧肉。"李义府心里想着,"县侯的生意手段实在是高超。"

    李正不以为然不过就是一些后世营销手段而已。

    账本上诉说着如今的泾阳生意变化,如今泾阳的肥皂是卖得最好的。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把我们做剩下的那些肥皂边角料全部卖给突厥人,多少也能挣一点。"

    "喏!"李义府点头说道:"还有就是如今已经有了八千多只鸡蛋存着,小鸡有六千多只,就是饲料每日都用得紧巴巴的。"

    鸡饲料也是粮食,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最好是用陈粮来喂。

    如今在关中也刚刚从前些年的灾害中挺过来。

    正是稳定恢复元气的时候,这时候的粮食也是弥足珍贵。

    想要有足够多的饲料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粮食。

    村子里的粮食倒是够用,眼下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候。

    若是以后再加大养殖场的规模一定会缺少饲料。

    再加上如今养殖场的小鸡越来越多,饲料只会越来越不够。

    饲料的大头还是谷物,总不能一直用菜叶子吧。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去长安打听一下,有没有认识的**人。"

    "喏。"

    李义府最近很忙,也没有多问太多。

    冯盎坐在自己的家中,前段时间程家的小鬼程处默便让人带来过口型,说是李正想见自己。

    冯盎笑着说道:"一个小辈不来拜访,还想让老夫去见他?这长安的孩子真是越来越不知规矩了。"

    来到长安之后的冯盎过得很好,只要自己肯交出兵权,自己也可以和长安的权贵们一样过日子。

    更没有那时候传闻的那样,刀斧加身。

    李正?李正?

    话说在自己能够来长安也是拖了李正这个小子的从中作梗。

    李承乾太子,李泰又是深得圣眷的嫡子。

    李正在这个两个皇子之间游走不定。

    冯盎觉得李正是在玩火。

    站队皇子本身就是有很大风险的。

    冯盎的心里很清楚,这一次李世民会对自己真的很仁慈吗?

    若不是自己肯交出兵权,很有可能又会是再一次兵进**。

    毕竟现在李靖还活着。

    和中原的大多数权贵名门一样,只要李靖还活着。

    谁敢造次,就算是李世民好惹,只要有李靖在谁也不会大动干戈。

    在比较行军打仗这样的事情上没人敢说自己的兵法一定胜过李靖。

    还有就是如今大展锋芒的李正。

    李正是李靖的弟子,现如今李正还有龙武军的军职在身。

    龙武军是直属李世民的大军。

    加上李正和长乐公主之间的婚事。

    冯盎不止一次想过,李世民是不是想让李正成为第二个李靖,但是李正这个孩子到目前为止除了他自己的部曲,从未领兵。

    而且李正的部曲据说还都是蜀王殿下掌管着。

    也就是除了有钱,李正什么都没有。

    李世民看起来给了李正做县侯,任职龙武军,还让李正成了大唐最年轻的中书省平章事。

    可细细一想,其实李世民什么都没有给李正。

    封地?天下都是李世民的,还用着谈封地?

    可能这也和李正这小子的古怪性格有关,这小子就是不肯去朝中做官,愣是有一种让李世民去求他做官的意思。

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冯盎做生意

    李正和李世民这对君臣关系倒很古怪。

    李靖只有一个,再如何李靖也是人,他总有老去的一天。

    若真有一天李靖老了,大唐江山又能让谁来震慑四方。

    冯盎想着这些,家中的下人便来报,"家主,最近泾阳派人一直在打听**人。"

    "**人?"冯盎笑着问道:"老夫也是**人,他怎么不来找老夫?"

    下人回答说道:"说是要去做生意。"

    "做生意?不来找老夫,老夫刚从**回来。"

    "这个就不知道了,目前已经物色来几个**的商客。"

    冯盎心中思量着,莫非李正知道自己不去见他已经放弃和老夫做生意了?

    想到这里,冯盎一咬牙便说道:"备车马,老夫要去泾阳!李正这个小狐狸要和别人做生意了。"

    李正坐在马圈终于把这一大堆的卷册都分门别类处理好了。

    大虎来报说道:"将军,有个叫做冯盎的人要来见你。"

    "带进来。"李正把这些卷册收拾好之后说道。

    冯盎来到马圈的时候,李正也正好煮好了一壶茶水。

    打量着这个自己还是第一次见到的少年才子,冯盎上下看了一遍说道:"没想到李正原来是这么一个孩子。"

    李正稍稍行礼说道:"泾阳县侯李正见过冯大将军。"

    "听说你还是李靖的弟子。"冯盎说道。

    "确实是李靖大将军收在下为弟子。"李正邀请道:"冯将军请坐。"

    冯盎坐下看着李正给自己倒茶问道:"听说你小子还打算和**人做生意。"

    "确实有生意要做,**是个好地方啊,不仅粮食多而且水果也多。"

    "这倒是。"冯盎点头说道。

    李正接着说道:"在下确实想和**人做生意。"

    冯盎喝下一口茶说道:"老夫问你,既然你想要和**人做生意,为什么不和老夫做生意,和程咬金那个匹夫做生意有个甚意思。"

    李正咧嘴笑了笑说道:"冯大将军是大忙人岂敢打扰,在说了在下之前也找过冯将军,这不是冯将军没空嘛。"

    "那你的意思是这都是老夫自找的。"

    "没有,在下绝对没有这么想过。"李正连忙说道。

    "是吗?"冯盎依旧是将信将疑。

    李正长叹一口气,"好吧,冯大将军也在长安,其实我这里都是小本经营怕冯将军看不上。"

    "看不上?你小子一年挣的钱比得上其他人一辈子挣的钱,就你还小本经营,李正啊你未免也太谦虚了。"

    李正也坐下说道:"对了冯大将军这次来是为了什么事情?"

    "不是你让老夫来的吗?"

    "是吗?"李正悻悻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说道:"在下其实就是想要目睹一下冯大将军的风采,现在也目睹完了冯大将军请回吧。"

    冯盎:"..."

    "不送了。"李正说道。

    冯盎盯着李正说道:"小狐狸,是不是老夫不来见你你就找别人做生意了?"

    李正抠着自己指甲缝说道:"在下也没有想找冯将军做生意,误会了。嗯,误会了。"

    "你!"冯盎盯着李正说道:"那你想和谁做生意。"

    "做生意的人多了去了,关中和**的生意来往虽然不多,可是一直都有,找谁不是找。"李正朝着长安方向行礼说道:"再说在下和当今皇后还有生意做,想必皇后也一定会支持的。"

    "老夫算是看明白了,你小子有恃无恐。"

    李正尴尬笑道:"在下越来越不明白冯大将军的话了。"

    冯盎坐正说道:"老夫就是**人,你要和**人做生意不如和老夫做生意。"

    "原来冯将军想做生意啊。"李正点了点头,"是这样的,我最近打算收购一批陈粮,麸皮,豆子,凡是谷物我都要。"

    冯盎说道:"这没问题,这些东西老夫都有。"

    "至于价格上的事情..."李正看了一眼冯盎说道。

    冯盎思量了许久感情这小子在这里等着,想了片刻冯盎说道:"是不是老夫的价格不让你满意,你就会找别人。"

    李正也勉为其难地说道:"我这人做生意就要讲诚意,若是冯将军有足够的诚意,在下自然乐意。"

    "诚意,长安不少人都说你李正活得像一只小狐狸,很多人在你手上吃亏过。"

    "哪里哪里,我是那样的人吗?"

    冯盎说道:"起初老夫也不信,现在老夫见到你算是信了,说你李正是狐狸那可真是夸狐狸了,你小子可比狐狸贼多了。"

    李正说道:"那不如这样,冯将军可以给我多少陈粮?"

    冯盎反问道:"你要多少。"

    "大将军给我多少,我要多少。"

    "好!够爽快。"冯盎说道:"老夫可以比长安的市价低三成,老夫倒要看看你能买多少。"

    "客气客气。"

    冯盎说完便站起身说道:"就这么说定了,你不许和其他人做**的生意。"

    李正也拱拱手说道:"只要冯将军有诚意,在下保准也有诚意。"

    "对了!"李正有说道:"有甘蔗吗?"

    "甘蔗?"

    "对,就是甘蔗,这和生意无关我自己要。"

    "这次来长安带的不多如今都分完了,不过现在正是甘蔗收成的时节,到时候老夫让人给你带一些过来。"

    "在下要的不多来个几千杆就好。"

    "你要的可真不多。"冯盎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

    李正依旧是面带微笑,既然冯盎肯做,以后的饲料就有着落了。

    冯盎打量着四周的环境,"你就住在这里?"

    "平日里要照顾马圈,陛下让在下养马来着,只要好好的看管着。"

    "老夫来的时候就觉得奇怪,你这里一个下人都没有。"

    李正不紧不慢地解释道:"主要是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自己来,而且我也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让人家伺候。"

    "堂堂县侯日子过成你这样还真是丢人。"

    "冯将军这话就不对了,生活是自己选择了,再说了在下家境贫困也雇不起下人。"

    "家境贫困?咳咳咳..."一口茶水呛在喉咙里,冯盎不停地咳嗽着。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东征的念想

    李正拍着冯盎的背帮他顺气再次说道:"不满冯将军,别看长安的人都说我有钱,其实我每日花钱如流水,昨天到了银钱今日就要花出去,这银钱还没有焐热就成了别人的了。"

    "再说泾阳村子距离脱贫致富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冯盎总算是抚顺了自己的呼吸,就你李正还穷?

    "你还穷?据说突厥人都要抢着给你送钱。"

    "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不得不说突厥执失思力挺客气的,算着时日也该到了交付第一笔款项的时候了,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送来。"

    李正如今明明已经家财万贯,还口口声声说着他自己很穷,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要挣到多少钱才够。

    冯盎一个劲往自己嘴里灌着茶水,本以为李正是一个多么充满才气的人物。

    没想到是一个如此狡猾又市侩的人。

    心中的落差莫名感觉有些大。

    "冯将军,不如去村子里走走。"

    "老夫就不去了。"冯盎心中纠结了一番又说道:"最近朝中说起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李正问道。

    冯盎盯着李正说道:"当初杨广三征高句丽的事情你知道吗?"

    李正摇着手中的鹅毛扇稍稍点头,"在下没有经历过,倒是听说过一些。"

    冯盎说道:"前些日子,老夫和一群将军饮宴的时候,说起一件事情,高句丽依旧是拒绝进贡称臣,陛下因此勃然大怒。"

    李正叹息道:"陛下的身体应该少动怒才对,容易高血压。"

    "什么是高血压?"

    "就是一种人到中年很容易得的疾病。"李正解释着又问道:"莫非陛下想要东征高句丽了。"

    "陛下倒是没有说起,只是最近陛下一直在看高句丽的地图。"

    李正若有所思地点头。

    冯盎问道:"都说你李正了事如神,连李淳风和袁天罡都要向你请教,老夫问你陛下会东征高句丽吗?"

    李正摇头道:"我哪里算得上料事如神,只不过是都是看一些迹象猜测而已。"

    "你说说看,老夫听着。"

    李正摆手说道:"在下可不敢揣测陛下的想法,朝中的事情在下也不想参与。"

    "你放心,老夫觉得不会把你算到的说不出去,有道是天机不可泄露老夫省得。"

    "不是在下不愿意说,实在是在下也不知道陛下在想什么。"

    冯盎笑着说道:"若是陛下要出征高句丽,朝中的将领必定响应,太多的人想要军功了,老夫也想要。"

    "军功?"李正苦涩一笑,"高句丽可不好征讨。"

    冯盎朗声说道:"弹丸小国何足挂齿,给老夫三千兵甲老夫踏平了他。"

    "将军威武霸气,在下佩服。"

    冯盎爽朗笑着说道:"那还是陛下威武霸气。"

    李正朝着长安方向行礼。

    "知道你李正神算,你算准了那次雪灾,别以为老夫不知道,就连吐谷浑的事情也是你算到的。"

    "是吗?在下都忘了有这么一回事。"李正寻思,这情况不对呀,自己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大神棍了。

    以后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着大唐第一神棍?

    想到这里李正倒吸一口凉气,解释道:"其实都是科学而已,雪灾是有迹象,吐谷浑的事情也是有迹象的,哪里是什么神算,冯将军谬赞了谬赞了。"

    "谬赞?那老夫问你,你是怎么知道老夫早就有意想要来长安的,老夫可以打听的一清二楚。"

    "冯将军还真是门清儿啊。"

    冯盎不屑地笑道:"还不是太子手底下有一个幕僚是魏王手下的,那几个幕僚喝醉之后说跑嘴的。"

    李正叹息一声,"这么和冯将军说吧,冯将军的儿子在长安你着急自己的儿子,是也不是?"

    冯盎点头,"确实有这么一回事。"

    李正又说道:"当初冯大将军还被李靖大将军打得满地找牙,更不敢招惹如今的李靖大将军,若是惹恼了陛下换来的可能是十万大军攻打**,到时候冯将军的狗命保不住得住难说,给**带来的兵灾将军在**的威望也就没了。"

    "若是来长安不仅可以换个体面,还可以让**的百姓以为你会进言给陛下,让**人过得更好,所以在下一推断,冯将军若是不想众叛亲离献祭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来长安。"

    冯盎看李正的神情变了,先前觉得这个小子只是市侩,现在看来这个小子把自己的心思算得十***。

    李正又说道:"其实都很好推断,就像有人得罪了我,那人很惶恐,我事先就知道,所以我安排一个算命的家伙拦住他的路,告诉他要大难临头,留住他之后再猜个七八分准,那人就上钩,一算一个准。"

    "而且还能宰他一笔钱,给我解恨岂不美哉,不失为一条财路对不对?"

    原来还能这么玩,冯盎对算命这种事情刷新了认知,以后再也不相信那些劳什子算命道士。

    看着李正冯盎忽然想到了什么问道:"你是不是这么干过。"

    李正尴尬地清了清嗓子说道:"想这么干来着,就是太忙了。"

    "也有些缺德了。"冯盎说道。

    李正也是点头。

    李世民后期东征高句丽这件事确实有发生。

    高句丽不过是海角的一个小国,充其量比倭国还要小。

    不过历史上征讨高句丽的动作一直都有,自大秦一统中原之后,高句丽就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的领地。

    期间也是反反复复,更是看不上这种边陲小国。

    高句丽和倭国都是靠海而生的小国。

    生产力落后,农业不发达,对现在的倭国来说,一场台风都会让倭国有被灭国的风险。

    相反的高句丽还算是和中原接壤,对中原来说高句丽有长白山这个天然屏障。

    想要征讨高句丽的成本很大,收效也不过是高句丽的忠心而已。

    在两汉时期,高句丽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侵略性的国度。

    高句丽太需要土地,他们一直想要对外扩张。

    杨广三征高句丽耗费的国力可不是一点半点。

第三百一十四章 后方先安定

    三征高句丽也是导致隋末暴乱的一个原因。

    也有人说杨广三征高句丽是为了消耗门阀的力量。

    战争和建设不能共存,皇帝怎么想下面不一定怎么做。

    杨广想法是好的,做法确实错了。

    李正长叹一口气。

    当初汉一统天下之后,并没有高句丽一说,只有高句丽人,那时候高句丽就是汉的领土,汉四郡就是现如今的高句丽。

    本就是大汉的领土。

    按照现如今中原士族的说法,高句丽就是一个小偷,他们趁着中原混乱甚至都快拿下了辽东的一带。

    领土甚至超过了鸭绿江以南。

    历史上评说很多。

    杨广东征一说是为了夺回属于中原的汉四郡。

    一说是为了消耗山东士族的力量。

    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是早晚的事情,如今需要积蓄国力。

    杨广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李世民不会轻易重蹈覆辙。

    如今的大唐国力并不富裕。

    但李世民一定会这么做,杨广目的李世民不会不知道。

    汉人这个身份是中原人的烙印,夺回汉四郡势在必行。

    杨广失败了,可是他的失败给了后世皇朝一个信号。

    话说现在的李世民是膨胀了这么快就想要东征高句丽了?

    这个想法其实挺危险的,想要东征高句丽先想想自己的后顾之忧,也就是吐蕃的动静。

    一天不拿下吐蕃,一天不把吐蕃揍个鼻青脸肿的,想要东征高句丽还是太难。

    一旦东征开启,若是河西走廊防御松懈,松赞干布很有可能会借着这个机会拿下河西走廊,到时候群龙无首朝中必定一片大乱。

    只要后方安定了,李世民想要东征倒是没事。

    说到底还是李世民膨胀了好大喜功了。

    李正对冯盎说道:"要说东征现在还不是时候,几年内东征都不是一个好时机。"

    "你为何如此认为。"

    "杨广三征高句丽都没有打胜,而且战事一旦开始就是消耗国力,也不知道是不是杨广他打急眼了,才会三次征讨,所以在下认为现在东征高句丽并不是一个好时机,风险太大,收益太小,容易让大唐陷入战争的泥潭。"

    "战争都是要有付出的,拿出一百万贯的战争准备,想要回本就要打回三百万贯收入才算是有收益,这就是战争的成本,若是拿不回收益一百万贯白白付出,坏的更是名声。"

    "一旦出征就一定要拿下,给军功,给军饷,给封爵,这些都是必要的,国战一旦开启关乎的会是整个中原的利益,亏空一百万贯或许不是小事,但是失去了民心就不见得可以收回来了。"

    "若是拿不回收益,陛下想要继续加注很有可能会步杨广后尘。"

    "高句丽迟早要收回来,可不是现在,至少在大唐的西边还未平定之前,都不是出征的好时机。"

    听李正说完,冯盎看这小子目光越加不一样了,分析得头头是道。

    之前和房玄龄秦琼他们也私底下议论过,确实不是一个出征的好时机。

    房玄龄和李正的话也基本上吻合,房玄龄也是这么认为,现如今要东进高句丽不是一个好时机。

    这小子说得很对,战争是有成本的。

    一场大战要付出的钱财何止百万贯。

    当年杨广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几乎掏空了前隋的百年积累。

    这才落得万劫不复。

    一旦收不回来足够多的好处,赢了还好,一旦输了丢了民心就不会是小事。

    李正说得比房玄龄更加通透,这小子似乎很明白战争的本质。

    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能用这样的态度来看战争确实很难得。

    战争又何尝不是一桩生意,渭水之盟的时候,突厥人已经都快杀到长安城门前。

    这对李唐江山来说是一个耻辱,李世民积蓄国力咬着牙发动了阴山一战的反攻突厥。

    最终大胜,从此大唐得到了阴山天险,这场胜利之后的所得可想而知非常的丰厚。

    突厥进献的牛羊不计其数,若是没有阴山这场大胜,也就没有现在的天可汗。

    冯盎放下手中的茶碗,"李正,你不做官真的可惜了。"

    李正摆手说道:"不可惜,在下就不是做官的料。"

    冯盎站起身说道:"老夫该回长安了,如今老夫身份很不好,离开长安太久不行。"

    "那在下就不送冯将军了。"

    冯盎拍了拍李正的肩膀,"老夫觉得你适合做一个文臣,不适合做一个将军,陛下让你在龙武军任职实在是太浪费了,像你这样的人应该时常在陛下出主意才是。"

    李正笑容凝固,"冯将军说笑了,那是太监的事情,我爹就我一个儿子,我还要给家里留个后呢。"

    冯盎笑着说道:"你知道老夫说得不是这个,这次来的匆忙,若是以后得空了,老夫一定要和你好好喝一杯,你小子虽然贼得像个狐狸,不过活得通透,话也说得通透,老夫可以和你做个朋友。"

    李正急忙说道:"在下不敢高攀。"

    "高攀?不敢?哈哈哈。"冯盎朗声笑道,"你小子以后一定可以挣很多的钱,老夫年轻的时候走遍中原,见过很多很多的人,像你这样的人可以活得很久。"

    "多谢冯将军吉言了。"

    "老夫告辞了。"

    李正还是行礼说道:"不送了。"

    冯盎离开了泾阳,李正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来到印书坊,许敬宗已经把杂志写好了准备刊印。

    李正把许敬宗拉到一旁问道:"老许,我问你件事。"

    看着李正有些着急神情,许敬宗一头雾水,"县侯请讲?"

    "现在长安的人是怎么说我的。"

    许敬宗回答道:"他们都说县候是当今第一才子。"

    "还有呢?"李正又问道。

    "还有..."许敬宗想了想说道:"县侯不近女色,喜欢钱财,不要做官,通晓百工。"

    "是不是有人说我料事如神?"

    许敬宗恍然大悟一般地点头说道:"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他们说县候乃是知晓天机的人,就连袁天罡平日里都说县候的本事连他都自愧不如。"

    李正自语:"我真的成神棍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科学是什么

    李正很想告诉全天下,自己并不想做神棍。

    许敬宗又说道:"不过还有很多人议论,县侯是不是道门中人。"

    李正长吁短叹说道:"我当然不是道门中人了,再说了我也不是什么神棍,我之所以可以算得准都是因为科学。"

    许敬宗也是了然地点头,"对,都是因为一些科学。"

    李正扫兴地长叹一口气。

    许敬宗把手中的杂志交给印书坊的人去刊印,当然不敢走进印书坊,其他的事情倒也还好,可是印书坊是泾阳的重地。

    当初**本就想要走入印书坊差点没了性命。

    如今的印书坊虽说在李正的手里,可是李世民也很看重这里。

    印书坊落成之后泾阳出来的书就很多,纸张更是廉价。

    皇后的人立刻进驻了印书坊,一直都盯着这里。

    李正的印书方法说不定李世民早就已经知道了。

    若不是李正一直没有心思扩大这个印书坊说不定现在的大唐书籍已经变得很廉价了。

    李义府走来说道:"老许,刚刚县侯和你说什么呢?"

    许敬宗看着李正远去的背影说道:"聊科学。"

    "科学?"

    许敬宗小声问道:"你说县候的野心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此话怎么讲,县候像是有野心的人吗?"李义府疑惑地看了一眼四周,"在下看来县候只是想要管好这个一亩三分地,要说县候有野心的话也可能只是想要挣很多的钱。"

    许敬宗小声对李义府说道:"若是县候先要自创一门学问呢?"

    "自创?"

    许敬宗接着说道:"儒家,道家,包括工匠,在下以为若是县候真有什么野心,可能也就是科学。"

    李义府琢磨着说道:"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如今只是村子里的孩子们就是学科学,就像你说的县候要自创一门学问,可县候又不广收门徒,门庭不兴盛,谁人来给县候在外面说科学?"

    许敬宗思量着,李义府说得或许也对,若是没有足够多的门徒,县候的科学就难以发扬出去。

    以李正如今的身份和名气只要李正大开门庭,肯定会有很多的人想要拜在李正的门下。

    可是现如今李正的亲传弟子只有这么几个孩子。

    唯一一个身份比较好的就是晋王殿下。

    开山立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许敬宗很想问问李正是不是想用他的科学来自成一派。

    科学?许敬宗看着如今的泾阳书院。

    科学到底是什么呢?

    许敬宗心里猜测着,按照李正的说话,似乎科学可以解释很多的东西。

    就像是气候也可以预测,可以用科学把人送上天,可以用科学造出很多奇巧的东西。

    有时候感觉李正的科学似乎和如何的很多学识都是相悖的。

    如今的泾阳书院已经修缮过好几次了。

    来到泾阳书院门口,就看到刚刚从书院走出来的大牛。

    "许叔叔。"大牛笑着喊道。

    许敬宗看着大牛,大牛是李正的第一个弟子。

    "我有话要问你。"许敬宗说道。

    大牛也站定好奇问道:"许叔叔想要问什么。"

    许敬宗问道:"科学是什么。"

    大牛想了一会儿说道:"老师说过科学是一种有序的知识,科学的门类有很多,一生学不到头。"

    "是吗?老夫还是不明白科学讲的是什么。"

    大牛微笑着回答道:"科学并不是具体讲什么,不是儒家的学说也不是法家的治国,科学囊括世间万物,它是一种解释的方法,实践的方法,我们时常想要看透一些,科学就是用来讲述这些道理的。"

    大牛指着天说道:"就像天上下雨你们都说神灵在降雨,其实用老师的科学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气候的循环,什么时节下雨比较多,什么时间下雨比较少,若是学到一定的境界就准确到哪一天会下雨。"

    许敬宗听着大牛的话。

    "这就是老师说的科学,科学是一种认知和解释,就像是老师造出了三轮车,三轮车就是应用的科学中的物理现象。"

    许敬宗听完大牛的话语,倒吸一口凉气,"你的意思是科学是用来解释的?"

    "没错。"大牛又说道:"我还要去做实验就先告辞了。"

    许敬宗回过神,这孩子已经离开了。

    又找到了在书院的上官仪,上官仪这个人物许敬宗并不熟,但是大家都是给李正办事的。

    上官仪吃着番薯问道:"有什么事吗?"

    许敬宗看着上官仪手中的番薯说道:"我怎么看你一天到晚都是吃番薯,你就不会吃点别的吗?"

    上官仪笑呵呵说道:"吃了番薯之后身子轻落了不少,孙神医说吃多了没什么坏处,对身体有好处就吃着。"

    许敬宗接着问道:"你说李正的科学到底是什么?"

    "科学啊...我也不清楚是什么不过很厉害。"上官仪接着说道:"我看过那些孩子做实验。"

    说完上官仪用书院里的纸折了一个纸飞机,朝着远处一扔纸飞机盘旋了好几圈之后才落地。

    "这..."

    上官仪说道:"你知道吗?若是有足够的力量,它可以飞得更远,你想飞吗?"

    "飞?"

    "对,就是在天上飞。"上官仪又对许敬宗说道:"我还看过这些孩子的作业,他们研究风,研究压力,研究阻力,将来说不定真的可以飞。"

    "那不是仙人了吗?"

    上官仪笑了笑说道:"其实李正是最不信仙人的,他的科学用来解释世间万物,就是与神明冲突。"

    "对。"许敬宗点头:"当初李正送人上天的时候,就有人说过,那是对神明的不尊敬。"

    "没错。"上官仪长叹一口气,"若是哪一天李正真的做出了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情,造出了一种可以让人在天上飞的东西,这世道怕是要变了。"

    "那些孩子最近还了解了蒸汽的用途,若是李正的科学真有这样的力量,将来的事情就不好说了,不知道是好是坏,我总觉得会天翻地覆。"

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帝欠钱

    许敬宗深吸一口气,科学到底是什么力量。

    解释?许敬宗看着蓝天说道:"科学到底想要解释什么呢?"

    褚遂良端着一锅茶叶蛋来,"来吃茶叶蛋。"

    许敬宗看着一锅的茶叶蛋,"你们哪里来这么多茶叶蛋。"

    "村子里的乡亲们给的。"褚遂良也递给许敬宗一颗,"这里的乡亲可好了,我们给孩子们教书,经常会送东西过来,还多东西我们几个都吃不完,许兄以后可以常来。"

    褚遂良以前也和自己一样是同朝为官的。

    许敬宗问道:"你想着回朝堂吗?"

    褚遂良吃着茶叶蛋说道:"不想回去了,忽然觉得这里也挺好的。"

    许敬宗剥着茶叶蛋的壳也说道:"确实挺好的。"

    "在这里我可以每日都写字,还可以教孩子们写字,不用整日顾着其他的事情。"褚遂良对许敬宗说道:"不像你们整日都是忙里忙外的,我就很喜欢有一个可以让我安心写字的地方,这里就很不错。"

    上官仪吃完番薯就去睡午觉了。

    褚遂良和上官仪两人每日都是两堂课。

    上午一堂课,下午一堂课。

    教完了孩子们之后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上官仪平日里喜欢睡觉,他像是有睡不完的觉。

    褚遂良喜欢写字,在这个安宁的村子里,褚遂良感觉自己的书法境界就快要有所突破了。

    马圈旁,李正看着李大熊穿着破旧的盔甲。

    "大虎在,你去村子里就好。"李正对李大熊说道。

    李大熊瞧着李正说道:"当爹的我现在你的裨将,吃着朝中军饷自然要给你站岗,难不成让我吃空饷不成。"

    "没有吃空饷这一回事,朝中已经欠我们家一年的俸禄了,自从我成了龙武军的都尉开始就没有军饷。"李正对李大熊又说道:"皇帝欠咱们家好多钱呢。"

    听了李正这句大不敬的话,李大熊连忙朝着长安方向行礼。

    李正吸了吸鼻子说道:"我到现在也没有见过一文钱的俸禄,还要咱们给他打工?"

    李大熊小声对李正说道:"臭小子你怎么说话呢,人家陛下能欠咱们家钱吗?这能叫欠吗?咱们是本分人家,不能说这样的话,天恩晃荡。"

    "不是天恩晃荡,是天恩浩荡。"李正纠正道。

    李大熊坐在李正的身边看着马圈说道:"以后可千万不要说这些大不敬的话。"

    李正小声对李大熊说道:"可是陛下也不能不给钱,咱们家安安分分给陛下办事对不对?到现在为止差不多欠了咱们家有个几千贯钱。"

    李大熊差点叫出声:"这么多?"

    李正用力点头,"确实有这么多。"

    李大熊倒吸一口凉气,"这确实不太对。"

    李正说道:"可不是,他是陛下咱们又不能上门去要,他要咱们干活,咱们不得照办?陛下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听李正这么说,李大熊急忙看了一眼四周,好在大牛还在远处赶着马匹,没有人听到李正的这番话。

    李大熊小声说道:"下次可不要这么说,怎么能私底下说陛下的坏话呢。"

    李正一脸颓废地说道:"人家魏征还在太极殿指着陛下的鼻子骂呢,他老人家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还活蹦乱跳的还是国公呢,说不定你儿子多骂几句,咱们家也可以做国公。"

    "有这么一回事吗?"李大熊问道。

    "有。"李正用力点头。

    父子两人在坐在马圈旁低声谈了好一会儿,李大熊最后站起身问道:"陛下说要把公主嫁给你,都过去有一年了,怎么还没一个口信。"

    李正单手拖着下巴说道:"我怎么知道,要不去问问?"

    "家里还有几亩要拔草,忙得很。"李大熊说完便离开了。

    李正摇着手中的鹅毛扇思考着现在的情况,怎么就成了神棍了呢。

    大虎策马而来说道:"将军有个人要见你。"

    "什么人?"李正疑惑问道。

    "那个人叫做段纶,在秘书监任职说是要见县侯。"

    "不见!"李正当即拒绝道。

    "喏。"大虎又策马离开去传话。

    回到自己的房间,李正开始琢磨着王玄策的事情,如今的王玄策任融州黄水县令,今日到长安是来述职的,按照正常的流程他应该交代完就要回去继续当他的县令。

    这个人物说什么的都要留下他。

    王玄策这个人物比较低调,在后世的很多历史传记中没什么太多的记载。

    有时候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王玄策的功绩没有单独列传没有人传颂。

    偏偏觉得唐玄奘这个和尚去了一趟天竺,回到大唐带了一些经书回来,反而就风光无限了。

    历史上从贞观十一年开始不论是在军事和外交上,王玄策这人的功劳都不小。

    可是偏偏是一个唐玄奘最风光,想想也是挺讽刺的。

    第二天,许敬宗又带着第二批的卷宗来了,对李正说道:"县候,这是第二批卷册了,这一次记录的事情比较少,不过在下依旧没有放弃查探五姓和权贵的举动。"

    李正点头,"记住了,我们的查探不能暗中进行,一定要明着进行。"

    "那不是明着给别人看吗?"许敬宗小声说道:"县候,打不了以后我们暗中招呼更多的人手,顶住那些权贵的激动。"

    "想早点死,你这么做我也不拦着你。"李正看着一份份卷宗说道。

    许敬宗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给许敬宗干这么一个活,这个家伙怎么总是往情报组织发展?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记住了,我们只是贩卖八卦和谈资的生意而已,你可千万不要过线了。"

    许敬宗笑道:"在下明白了,那我们要不要加大人手?"

    "加。"李正当即说道。

    许敬宗明悟一般的一笑,"在下明白了,只是生意而已,至于我们看到什么记下了什么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县候这招实在是高。"

    李正看这一份份卷宗说道:"有贺兰僧伽的消息吗?"

    许敬宗在这些卷册中翻找着,看着一份份卷册上挂着的标签说道:"就是这份。"

第三百一十七章 王玄策

    打开这份卷册,李正看着上面的内容,写着的是贺兰僧伽与一群和尚见过面,两方在家中谈了很长的时间。

    许敬宗拿出一本册子又说道:"这是那时候找印书坊印的。"

    李正拿着成本的杂志看着,这一次满意了很多,图文并茂的果然观感非常好。

    "这一次很好,以后就这么来。"

    "明白。"

    "王玄策这个人现在就在长安,是融州黄水县令现在还在长安述职,你帮我去找到他,带他来见我。"李正低声说道。

    许敬宗躬身说道:"这就去办。"

    送来的消息越来越多,李正发现自己房间就装不下了,自己的房间本来就有很多的书籍。

    李正找到了张齐和他的工匠,最近这些工匠都在忙着改造三轮车。

    见到李正来了,张齐说道:"县候,三轮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整改好。"

    "这个不着急,我想要造两间房子。"李正说道

    张齐问道:"要造在何处。"

    李正看了一眼村子,指着书院说道:"就造在书院的旁边好了,房子要大,周围的空地能用上就用上,我要放很多很多的书卷。"

    "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张齐招呼他自己的工匠班这就去仗量准备开工。

    现如今工匠们的事情比较少,就算不干活也会给他们工钱。

    这些人办事麻利。

    王玄策这个人不难找,每年来长安述职的各地官员都会住在驿馆。

    许敬宗来到长安的驿馆打听了一下便找到这个年轻的黄水县县令,看着王玄策也就只有二十岁不到的模样。

    王玄策见到人问道:"敢问当面是..."

    许敬宗客气地行礼说道:"在下许敬宗,现在给泾阳县侯办事。"

    "原来是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许先生。"王玄策也是还礼。

    许敬宗很喜欢对方这么称呼自己,这辈子最高的荣耀也就是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了。

    "既然县侯要见下官,还请带路。"

    "这边请。"

    段纶回到了长安来到了秘书监,回想着李正竟然不见自己,有些意外。

    知道李正这个人心气很高,一般人他也不会见。

    像他这样的人眼界高确实也没什么。

    毕竟李正有很大的功劳,不像自己,虽说娶了李渊的女儿,当今太上皇的公主,好歹是一个驸马。

    自从李世民即位之后自己便被打发到了秘书监。

    到头来反而被冷落了,出头之日一直没有,想着以后会不会就这样过一辈子就有些不好受。

    秘书监的人对段纶还是很恭敬的。

    段纶出身很好门荫入仕,而且随着太上皇在晋阳起兵就跟随了,而且还是纪国公。

    太上皇的国公,不论这个人以后怎么样想必都一定可以过得很好。

    至少比秘书监这些出身不是这么显赫的人都要好。

    段纶不想一直留在秘书监也想要做一番事,至少让李世民正眼看自己。

    在秘书监闲着没事干,段纶离开这里去钦天监找袁天罡聊聊。

    秘书监的监丞看到段纶散漫的模样都已经习惯了。

    段纶这人本就不适合做这种四平八稳的事情。

    段纶找到袁天罡,想要让他算算自己这辈子如何才能焕发人生的第二次机会。

    泾阳

    李正终于见到了王玄策。

    这个时候王玄策看起来也就比自己大了几岁的模样。

    王玄策也见到了这个名动长安的人物,看起来比自己的还要年少。

    "见过泾阳县侯。"王玄策躬身行礼。

    "不用多礼。"李正亲自给王玄策倒茶说道:"最近王兄过得可还好。"

    一上来就是像是熟人一般问候,王玄策有些不适应疑惑问道:"县侯以前见过我?"

    "没见过。"李正摇头。

    "是吗?在下最近过得挺好的。"王玄策感觉有些不自在,"有劳县侯牵挂了。"

    李正给他倒上一杯茶水说道:"最近朝中安定,王兄治理有方,想必距离升迁也不远了。"

    王玄策躬身行礼说道:"要说升迁不敢,只是做好分内的事情而已。"

    李正小声问道:"王兄想要升官吗?"

    王玄策有些疑惑反问道:"升官也是说升就能升的吗?"

    "难道王兄想要一直做一个县令?"

    王玄策颔首说道:"人生在世当然不能只是做一个县令,只是在下..."

    "只是你在朝中没有人引荐,没有人推举,想要升迁一直遥遥无期对不对。"

    被李正说破,王玄策低下头,"确实没什么人脉,其实在下家中给了不少钱财,说是要在长安多结交一些人,将来也可以有机会通过别人引荐,只是来到长安才知道,在下的囊中有多么的羞涩。"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现在王兄认识了我。"

    "县侯可以帮我?"

    李正淡然自若地说道:"你知道吗?如今朝中有很多的能人,对王兄来说唯一的出头之路就是现如今的科举了。"

    "科举?谈何容易?"王玄策说道:"在下确实读过书,可要说读书,那些世家子弟比在下的学识更加渊博,实在是..."

    "有心无力?"李正看着王玄策一直没动茶碗说道:"不如先喝一口茶。"

    王玄策拿起茶碗一口就喝完了,"好茶,解渴。"

    李正只是小小喝了一口,这家伙喝茶的架势和程处默有得一拼。

    再次给王玄策倒上一杯,李正接着说道:"科举是科举,可陛下想要什么人还是陛下说了算,就算五姓子弟的学识再渊博,他们的身份看似很不错,但是他们身份也是他们的一个阻碍。"

    "陛下开科举是为了什么?"

    王玄策想了一会儿也没明白,"不是为了招收能人异士吗?"

    "还有呢?"李正说道。

    王玄策又想了一会儿,"为了民心?"

    "王兄不妨再想想。"李正小声暗示道:"陛下要的可不只是五姓子弟。"

    王玄策神情异样地看着李正,"县侯的意思是,陛下想要的不是五姓子弟,想要我们这些低微的人?"

    "这么说不一定对,但是说出了一个大概。"李正对王玄策说道:"有些事王兄看不懂其中利弊,但是在下看得到,只要王兄可以留在泾阳,在下将来送王兄一番造化如何?"

第三百一十八章 故人何在

    王玄策意外地看着李正,心中对这个比自己还年幼几岁的人有些警惕。

    一个名动长安的年轻人就这么自愿地愿意帮助自己?

    李正也在观察着王玄策的反应,等着他回话给自己。

    "当然了,在下也不会强求。"李正微笑着说话道。

    "以后在下是不是要给县侯办事?像许敬宗一样?"王玄策再次问道。

    王玄策会有这样的迟疑也在意料之中,李正接着说道:"在下还是那句话不会强求,直到陛下的科举开始。"

    王玄策拱手说道:"在下与县侯素未蒙面,这确实有些..."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的也是,有道是受惠于人必受制于人,若是突然冒出来一个家伙说想要结交我,我也会很警惕,对方是不是不怀好意,是不是会对我有什么图谋不轨的想法。"

    王玄策点头,"我相信县侯不会对我图谋不轨。"

    李正摇着手中的鹅毛扇说道:"你十岁的时候便开始读书识字,十二岁的时候家中有长辈过世,十四岁的时候你想要随军出征却被家中父母阻挠,十五岁的时候投卷,投卷的内容不错但是融州的刺史没有看上你,加上黄水县又是一个中下县。"

    "下面的掌事看黄水县缺一个县令,你又是黄水县唯一一个识字有那么一些学识的人,正好可以补上这个空缺。"

    许敬宗笑着没说话,观察着王玄策的表情变化,其实这些都是之前查到的。

    对王玄策的底细已经打听的七七八八了,朝中户部还有每一个朝中官吏的卷宗,朝中没一个吃着俸禄的官员朝中都有调查过。

    不说如数家珍,也知道个大概,想要做官就算是个县令也要上查三代。

    至少要身家底下干净才行。

    王玄策讶异地看着李正。

    "王兄是不是很吃惊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王玄策点头。

    李正看了一眼马圈里的马匹说道:"其实我现在还知道你虽说现在是一个县令,但是你一直很想做一个武将。"

    看着王玄策的神情,李正接着说道:"说来都是缘分。"

    "缘分?"

    "对,都是缘分啊。"

    要说李正知道自己的背景可能也不是很难,可有话只是和家里的人说过。

    李正是如何知道的。

    王玄策沉默地看着李正,安静许久之后说道:"县侯,你曾经去过黄水县?"

    "没有。"李正摇头说道。

    王玄策再次沉默。

    李正长叹一口气对王玄策说道:"王兄是这样的,其实以前有一个故人托付我,让我有机会就帮一帮你。"

    "什么故人?"王玄策当即来了精神问道。

    李正接着说道:"那个人不愿意让我告诉你他的身份,只不过他确实是这么说的,我能说的就这么多,答应那位故人的我一定会做到,若是王兄不愿意领这份情,在下也不强求。"

    王玄策站起身躬身行礼问道:"还请县侯告知那位故人是谁?"

    李正看着天边说道:"王兄不用知道他是谁,都是王兄以前结下的善缘所致,有道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李正拍了拍王玄策的肩膀,"王兄好好想想再做决定,我不强求。"

    "多谢县侯提点,在下一定铭记在心,还请给在下三天时间。"

    "很好。"

    李正背过身点头说道。

    王玄策看着李正的背影,心里久久缭绕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当年的善缘?

    虽说自己比李正的年长,不过看着李正的背景王玄策又觉得李正是一个很高深的人。

    躬身行礼,王玄策说道:"在下先告辞了,三天内一定给县侯答复。"

    李正依旧没有背对着自己,王玄策多看了一眼转身离开。

    等到王玄策离开之后,李正深吸一口气装高深果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有些事情说三分,点三分,不要说透容易破功。

    李正感觉自己的忽悠人的境界又高深了几分,怕是要走大神棍的路上又要多走了几步。

    一场谈话,许敬宗从头听到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好发人深省的一句话,敢问县侯这句话出自何处。"

    李正摇着手中的鹅毛扇说道:"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有道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许敬宗斟酌着这句话,不交僧道,便是好人。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简单明了,句句看似朴实其中深藏道理。"许敬宗感慨道。

    "可不是嘛,当初为了背这些名篇可没把我给累得够呛。"

    许敬宗接着好奇问道:"这增广贤文可有篇章所在,能够借在下看一眼全篇。"

    "暂时不行。"

    "为何?"

    许敬宗愣住了刚刚听到一句可以秉行一生的话可是李正偏偏又不下去了。

    李正不想和许敬宗解释得太多,增广贤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内容比较模糊,也很片面。

    里面存在了太多的小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

    这篇文章放在不对的立场之上,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和李世民想要的万民一心不同。

    增广贤文阐述其中的更多是利己的**。

    李正感叹一声,大唐尚武民风之中带着彪悍与血性。

    李世民渭水之盟隐忍一时,咬牙攒够实力拿回了阴山。

    虽说他人品似乎不是太好。

    还是那句老话,有时候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有些事情还没到算帐时候,骨子里的血性让中原子民都有一颗收回河山,光复河山的决心。

    这种抗争自大秦一统中原,大汉接过棒安定中原,自此有了汉人与匈奴人的区别。

    在匈奴的强势下隐忍多年,汉人们厚积薄发打出了大汉的血性。

    这股血性不能被磨灭。

    李正知道自己身在这个知识匮乏的时代,增广贤文不适合出现在如今的大唐。

    自己可不想成了****,李正自嘲地笑了笑。

    许敬宗小声问着李正,"真有那位故人的对县侯有所托付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