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零七章 五千兵卒

    有些事情和不同的人讲道理也不一样。

    和程处默这样的人讲道理,就是没事找事。

    这人的脑回路就不是一个正常水准。

    李正长叹一口气,“没事了。”

    程处默摸着下巴琢磨,“这件事要好好从长计议。”

    李正又问道:“处默兄,你知道要怎么生孩子吗?”

    程处默皱眉正在思考,稍稍摇头。

    很好,看来程处默还是一个钢铁直男,心中莫名放心了不少。

    尉迟恭还没来到泾阳,李绩倒是先来了。

    “见过李绩大将军。”李正匆匆行礼说道。

    随李绩而来的还有军中的录事,录事向李正行礼说道:“见过将军。”

    录事是副将的下级,一般来说就是军中记录事情的,属于军中的文官。

    录事说道:“这次前来是按照陛下的吩咐来给泾阳的护卫编入龙武军,泾阳所有护卫都要编入。”

    部曲进入龙武军就是龙武军的兵卒。

    可以拿军中的俸禄,李正问道:“大将军,那我的护卫岂不是要听从大将军的安排?”

    李绩冷笑说道:“怎么?你不愿意?”

    李正感慨着说道:“我不是不愿意,只是我这里的护卫都是村子里的种田汉,哪里能入龙武军的法眼。”

    李绩有些无所谓地说道:“军中卫府那个兵卒不是种田汉出身?”

    “可是我这些护卫都只是用来看家护院的。”

    “看家护院的拉出去练练就可以打仗了。”

    李正拉着尉迟恭走到一旁说道:“我村子里的护卫都只是护院而已,再说了大多数都只是有家有室的,保护村子也是保护他们自己的家人,很多人说不定并没有入伍的想法。”

    李绩说道:“你这么一说有些道理,倒是陛下的决定不合适了?”

    李正点头,“那肯定是陛下的原因。”

    李绩:“嗯?”

    意识到这话不太对,李绩朝着长安拱手说道:“李正口无遮拦末将看管不力,望陛下不要见怪。”

    李正心想李世民在皇宫又听不到,还是对李绩说道:“大将军,咱们先商量一下如何?”

    李绩点头,“也好。”

    拉着李绩来到护卫队的营地,几人坐下。

    李正先说道:“大将军,不如这样,我这里的护卫队人手先不写进兵册之中。”

    录事当即说道:“五千兵员进入你的泾阳可不是一件小事,还是要登册造案才好。”

    李正说道:“且听我说完。”

    李绩古怪地看着李正又示意录事先不要说话。

    “我们泾阳护卫如今也就两百多人,当然了到时候尉迟恭大将军的人手到了之后,尉迟恭大将军的人算是已经退下来老兵对不对?”

    录事点头。

    李正再次说道:“先另外起一个册子,把我的泾阳护卫队列为龙武军的预备役。”

    “预备役?”

    “就是实习,先从实习开始不是正是的龙武军成员,至于军饷可以先不给,我会给他们工钱。”

    录事思量着李正的说法。

    李绩说道:“李正,你知道陛下和尉迟恭大将军担心的是什么吗?”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担心这些人会成为我的私军?”

    李绩说道:“不过你是龙武军的副将,你自己带一支兵马也无可厚非,既然是你带着的兵马就只能是龙武军的,也是朝中的。”

    “那是自然。”

    李正连连点头,“既然如此,就先编入预备役,若是朝中有兵马需要出征,泾阳一带的所有护卫必定义不容辞。”

    李绩对参军录事说道:“就这么办吧。”

    大将军都说话了,录事也只好点头。

    李绩接着说道:“老夫还有一个条件,这也是陛下的条件。”

    “大将军请讲。”

    李绩说道:“你泾阳的护卫队除了复合弓这些兵器,不可以再多配备兵器,手里若是没有刀兵也可以放心一些。”

    李正放下手中的扇子,“这也是陛下的吩咐?”

    李绩笑着摇头,“这不是陛下的吩咐,这是老夫给你的忠告。”

    李正连忙说道:“在下一定谨记大将军的教导。”

    朝中的将军需要有人接班,现在朝中年轻的将领中,新上来的小辈能才堪大用的人不多。

    李正算是一个,这一点李绩心里很清楚。

    一代要是不如一代军中的良将只会越来越少。

    当年的老将领,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哪一个不是杀出来的。

    年轻将领没有体会过那种杀伐。

    对兵法与军事没有那种敬畏。

    就连程咬金这个老匹夫都知道打仗就是人命。

    李正这小子有本事,可惜被李靖收为弟子,若是有机会李绩打算亲自教李正。

    做一个军中的将领最重要的是听命行事,这也是李正最大的缺点,李正是不是一个会按部就班听命行事的人。

    心中感慨完,李绩站起身对录事说道:“你去办事吧,按照李正说的做,至于陛下那里老夫会去分说。”

    录事参军走了之后,李绩又盯着李正。

    避开李绩的目光,李正说道:“大将军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吩咐。”

    李绩说话道:“如今突厥的结局,就是你的生意造成的?”

    李正拱手说道:“让大将军见笑了。”

    “见笑?你用一桩生意就可以把突厥逼到如此境地,这可不见笑。”

    “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

    李绩一脸嫌弃的说道:“确实见不得人。”

    李正:“……”

    行吧,不和李绩计较,比较人家比自己早活了这么多年,在后世生意几乎和战争无异。

    因为生意引起战争,因为资源引起战争,用生意控制战争这种事情在后世有很多的例子。

    在这个刀耕火种的年代,士农工商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种田是一份光荣的职业,从古至今农业都是基石。

    做生意的往往不事种田,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感觉。

    好在如今大唐的民风还算开放,并不是那么歧视商人,包容性也不错。

    尉迟恭带着五千兵卒总算是来到了泾阳。

    李绩和尉迟恭笑呵呵打着招呼。

    知道大队人马而来,李恪和程处默也急急忙忙赶来。

    尉迟恭对李正说道:“臭小子,这些兵卒可都是老夫一手带出来的精锐便宜你了。”

    “多谢大将军。”李正稍稍行礼说道,嘴上这么说着,这些兵卒又有多少人是李世民的眼线。

第四百零八章 遣散回家

    大多数皇帝都有被迫害妄想症,有道是总有刁民想害朕。

    尉迟恭对身后的兵卒说话道:“以后你们听凭长安令的吩咐,这长安令也是龙武军的副将,以后你们说不定就是龙武军的人。”

    一群士兵纷纷议论着,龙武军跟其他的卫府不一样,那是陛下直属的大军。

    而且是长安最神秘的一支大军。

    李正是龙武军的副将不是秘密。

    但是知道的人不多。

    能够进入龙武军都会被其他的卫府高看一眼。

    士卒们纷纷议论,有些人显然很兴奋。

    观察着这些兵卒,这些兵卒的年纪都很小,看起来也就十五六岁,像是尉迟恭特意挑选的都是年纪小的少年。

    还是孩子啊,就出去打仗了。

    高矮胖瘦都有,李正对李恪说道:“护卫队的营地需要扩建了。”

    李恪抱着横刀说道:“这些士卒我会安排。”

    “麻烦蜀王殿下了。”

    “当初答应做你的护卫,现在和我这么客套做什么。”

    李正咧嘴笑道:“我也就客套一下。”

    程处默倒是有些挑肥拣瘦,把一些比较强壮的兵卒带到他自己的一边。

    尉迟恭对这些士卒说道:“你们都听好了,你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护好泾阳,泾阳是当今皇后的地盘,若是出了什么岔子,老夫把你们腿打断!”

    “喏!”

    五千士卒大声答应。

    声音很响亮,嗯!就很精神。

    尉迟恭看向李正,“你有什么吩咐吗?”

    见李正有些犹豫,尉迟恭一把拉起李正拉到这些士卒的面前。

    一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李正尴尬拱手说道:“在下李正,见过诸位。”

    “见过将军!”

    一群士兵大声说道。

    李正瞧着这一大片士兵说道:“我知道你们戍守边疆这么多年都不容易,现在很想回家去看看吧。”

    场面很安静,士卒都齐齐沉默。

    李正再次说道:“刚从边关回来又要来泾阳戍守,你们有多少人还没回家去看一眼。”

    一片安静,很多士卒都低下头。

    都说战死沙场,可谁又不是爹娘生养的。

    说着为国报国,心里牵挂的还是那个家。

    尉迟恭和李绩也沉默了。

    从边关回来之后,第一个想法谁又不是想回家。

    李正再次朗声说道:“我给你们三个月时间,你们可以回家去看看家里,陪陪家里的家人,三个月后你们想要来泾阳跟着我的,带着你们的家人来泾阳,我给你们养家的工钱,可以给你们的家人住的地方。”

    “你们带着你们的户籍,迁入泾阳,从此住在泾阳,若是无家可归的,从此落户泾阳,在这里安家。”

    话音说完一片安静。

    只有风声吹过,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有些士卒眼里都带着眼泪,离家这么多年。

    说不想家是假的,谁不想回家。

    “喏!”

    不知道是喊了一声。

    一时间五千士卒齐齐单膝跪下,大声喊道:“喏!”

    尉迟恭小声对李绩说道:“这小子收拢人心有一手。”

    李绩笑道:“能收拢人心也是讲究诚意的。”

    尉迟恭稍稍点头,表示认同。

    李正再次说道:“你们现在就可以回去,三个月后的今天我还在这里等你们!”

    开始有士兵三三两两的离开。

    一直过了半个多时辰这五千士卒才散去。

    尉迟恭带着李绩吃酒去了,许久不见两个老将军有很多话要说。

    还有三个月时间可以准备用来收纳这五千士卒。

    五千士卒拖家带口就是上万的人口进入泾阳。

    要安排住处,需要建一些房子,还有扩建营地。

    李世民听着王鼎的禀报疑惑道:“刚刚派过去了五千士卒,李正就把他们给遣散了?”

    王鼎回禀道:“李正说是给士卒三个月,让他们先回家看看,若是三个月后还想去泾阳可以带着家人一起住到泾阳去。”

    李世民一边批阅着奏章说道:“这小子真是……”

    王鼎低声说道:“如今那些士卒都已经回去了,也不知道回来的会有多少。”

    李世民低语道:“李正这是在收拢人心,不过这小子办事倒是地道。”

    王鼎点头。

    阳光照在立政殿外,皇宫中只有来来往往忙碌的宫女。

    李丽质坐在殿内正在看着女诫。

    一旁的武媚也跟着看着。

    最近李丽质和武媚走得很近。

    如今的武媚也十一岁了。

    看着手中的这卷女诫,武媚心不在焉,不过看身旁的长乐公主看得这么专心,武媚也只好耐下性子。

    许久之后,见长乐公主放下书卷,武媚也跟着放下。

    “公主殿下嫁人是一种什么感觉。”武媚说道。

    “还没嫁人呢,我怎么知道。”长乐公主笑着说道。

    武媚手撑着下巴,“我什么时候也可以嫁人。”

    武媚还小,对嫁人这种事情没有什么感觉。

    宫女走来禀报道:“公主殿下,武士彟已经离开中书省了。”

    武媚站在身说道:“公主殿下,我跟爹爹先回去了。”

    李丽质整理着书卷点头。

    离开立政殿,武媚还回头看了一眼,心里很喜欢长乐公主身上的气质,有一种从容与尊贵,像是与生俱来一般。

    武媚也想自己身上有着这样的感觉,心中很羡慕,长乐公主又可以嫁给李正这样人。

    武士彟看到自己女儿失落的走出立政殿说道:“又闯祸了?”

    武媚低声说道:“没有。”

    观察着,武士彟讶异地发现自己的女儿竟然有心事了。

    长安还是一如既往地繁华,带着自己的女儿武士彟看到了一个穿着非常显贵的人,让他注意的是这个人是突厥人却穿着关中人的衣服,而且穿着很名贵。

    若不是他的外貌还真不觉得这个人是突厥人。

    不过也没多在意,收回了目光。

    默呕与武士彟擦肩而过,走在朱雀大街上,来到西市的家中。

    与自己的妻儿嘱咐了一番离开。

    默呕再次来到泾阳。

    李正上下打量他说道:“你现在日子似乎过得不错,人都发福了。”

    默呕单膝跪地说道:“都是长安令所赐。”

    李正低声说道:“有一批人我要送入突厥草原。”

第四百零九章 做咸鱼的真理

    默呕依旧低头单膝跪着,“如今的突厥很乱,不知道长安令要如何做?”

    “这些你不用管,我先跟你打声招呼,我的人要进入突厥草原。”

    默呕稍稍点头,“小人明白了,一切听凭长安令吩咐,小人亲征这些日子都在东突厥,小人会吩咐下去若是遇到中原人绝对不会冒犯。”

    李正倒下一杯热茶说道:“喝杯茶吧。”

    默呕抬头看了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小人不敢。”

    李正坐下说道:“喝吧,我让你喝。”

    “喏。”

    默呕站起身小心翼翼拿过茶杯喝下一口。

    李正笑道:“你现在是越来越像中原人了。”

    默呕放下茶杯躬身说道:“突厥身份是个臭皮囊,小人此生只愿做一个中原人。”

    李正又给默呕倒满茶水,“最近西突厥的形势如何了?”

    默呕回答道:“如今西突厥王室只有一个小王子,整个西突厥的贵族也所剩无几,现在西突厥的王廷都是小人的亲信。”

    李正摇着扇子低声说道:“杀了不少人吧。”

    默呕笑了笑,看起来还有些得意。

    “都是为了长安令的大计,杀几个蛮夷而已,也没有杀多少人,西突厥的人都不聪明。”

    李正颔首说道:“成气候了,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默呕得意的表情僵硬在脸上,脸上的笑容没有消失,只是凝固在脸上,像是带着一个石膏面具一般。

    李正接着说道:“你会不会把我给你的兵器,你转手卖给别人?”

    默呕当即跪下说道:“小人不敢,小人的一切都是拜长安令所赐,若有这种事情小人天打雷劈。”

    “其实你要卖给谁,我无所谓,我要的只是生意而已。”

    默呕跪着伏在地上。

    李正把一粒药丸递给他,“这是解药。”

    手有些颤颤巍巍地接过药丸,默呕低声说道:“多谢长安令。”

    吃下药丸,默呕拿出一份羊皮卷说道:“这是订单。”

    李正接过订单看了起来,“这一次的买卖倒是比之前大了不少。”

    “如今西突厥的国库就在小人的掌控之中,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只不过……”

    “只不过西突厥的国库财富是有限的?”

    默呕没有反驳。

    看着默呕的神情,看得出来这个人眼神里的眼中厌倦,或许他想着做完一切之后可以回到关中,以一个中原人的身份在中原身份下去。

    似乎这个人骨子里就有一种对中原人的崇拜,还是说对我有一种接近扭曲的崇拜,李正心里想着。

    放下手中的羊皮卷李正对他说道:“你的功劳我都会记着的,货物咱们按照老计划。”

    默呕躬身行礼,“小人明白了。”

    “你回去吧。”

    “明白了,小人这就去准备。”

    等到默呕走远之后,许敬宗这才走到马圈。

    “吐蕃那里如何了?”李正摇着扇子问道。

    “目前来看一切都很顺利。”

    “我还以为你想说这件事急不得。”

    许敬宗听到这话无奈笑了笑,确实这种事情急不得,松赞干布不是一个蠢人,一个在吐蕃最困难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人口口声声说着可以拯救吐蕃于水火。

    要是自己是松赞干布,或许会觉得那人是一个想要骗吃骗喝的骗子。

    可这人还真的做到了,甚至让吐蕃的局势更加好了一些,这也会让松赞干布警惕对方的用心。

    坐在马圈边上,许敬宗说道:“这个默呕的变化很大。”

    李正点头,“人都是会变的,而且大多数人都会变。”

    许敬宗满脸的疑惑,显然有些不理解,不过想了又想还是说道:“是不是默呕已经有野心了。”

    李正又说道:“人是会随着环境改变的,大多数时候一个人无法改变周遭的大环境,而环境很容易就会改变一个人,和你说句实在话其实很多年前我们都是猴子。”

    “猴子?”

    “是的,为了捕猎,我们的祖先学会了直立行走,学会了思考,便开始有些智慧。”

    许敬宗一脸茫然。

    “听不懂是吧?”

    “确实听不懂,在下愚钝。”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环境会改变很多事情,就像是动物为了适应冷暖,它们会长出毛发,就像是水鸟为了捕鱼吃,它们就会长出很长的喙。”

    许敬宗听完又是一阵思量,“这不是自古就是吗?”

    “你说的自古是在认知之前,我说的是在蛮荒年代,你的认知和我的认知相差好几万年。”

    许敬宗倒吸一口凉气,“长安令果然高才,竟然前连万年以前的事都知晓。”

    李正惆怅着说道:“亿万年以前其实你是虫子。”

    许敬宗听到这话如雷崩在地,“长安令为何骂我。”

    “这是事实。”

    “何故?”

    “这件事要从生物的进化说起,很复杂的。”

    许敬宗嘴角使劲抽了抽,越发听不懂李正的话语了,这个时候为人处世老道的他开口说道:“长安令的话语高深莫测,在下受教。”

    没错在这个年代,你和他们讲进化论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古人信奉上苍,皇帝是天子。

    你要说皇帝的祖先是一只猴子,很有可能会被当做妖言惑众给抓起来。

    或者被绞刑,被五马分尸,亦或者活活烧死。

    在这个傻乎乎的年代,做一个傻乎乎的人挺好。

    你要是想要提出颠覆这个年代的议题。

    下场也往往不是太好。

    毕竟有这么多的前例。

    上辈子为了梦想拼搏了这么久,现在还想让我为了真理拼搏?

    做一个咸鱼的真理,首先就是要活得糊涂一些。

    李正自顾自喝着茶水,众人皆醉我独醒或许就是这种感觉了吧。

    默呕醒得很早,天还没亮就已经醒了。

    和妻儿叮嘱了一番,默呕披上外衣走在宵禁刚刚解除的长安城街道上。

    最近长安也发生了一件事情。

    执失思力被当今陛下流放了。

    默呕回头看了一眼承天门方向,承天门后面便是皇宫。

    默呕收紧自己的衣衫,走路的时候站得笔直。

    执失思力是罪有应得,中原人是这么想,默呕也会觉得自己也应该这么想。

第四百一十章 邪风

    还是和往常一样,默呕等到那支古怪的商队而来,便默不作声的进入这支商队朝着关外而去。

    又是一笔二十万贯的生意,默呕或许已经快要把西突厥的国库掏空。

    现如今前些日子收来粮食也已经卖得差不多。

    徘徊在村子外想要买粮食的商户也早就散去。

    买粮食最多的人是松赞干布,现在的吐蕃是粮食最多的一方,像是为了长远打算。

    短时间内若是不发生剧变,吐蕃很难会再有需求。

    李正打着太极对李泰说道:“吐蕃还是要打啊。”

    李泰也跟着打太极,“如何打,你去打。”

    李正缓慢地打出最后一圈然后收工,“最近很忙怕是没有机会去打吐蕃了。”

    李泰也收工,“我和父皇说的。”

    “放心,你父皇绝对不会让我脱离他的视野半步。”

    李义府风风火火而来,“长安令,程咬金大将军来了。”

    李正吃着早饭说道:“告诉他,我身患重病见不了大将军,让他回去吧。”

    李义府又说道:“已经进村子了。”

    “没拦下来?”

    “打不过。”

    “……”

    李正长叹一口气,“民风本就如此彪悍,也不怪你。”

    李义府:“……”

    “没事的,你不用自责。”

    见李义府不搭话李正疑惑说道:“怎么了。”

    看他又小心翼翼指了指自己的身后,李正回头看去就瞧见了一张大脸。

    李正咽下一口粥说道:“咦?当面好眼熟呀。”

    见过老夫竟然还能如此镇定。

    程咬金鼻孔出着大气,很不客气地坐在饭桌旁拿起一只包子便吃了起来,“怎么几日不见,不认识老夫了?”

    李正喝着粥说道:“程大将军所来何事?”

    程咬金吃着包子说道:“老夫只是来你这里讨口吃的。”

    “大将军请便。”

    程咬金吃着包子不得不说李正做的包子很好吃。

    看了一眼李正,这小子竟然还很淡定地看着书。

    吃完一个包子,再次拿起一个包子吃着,这个包子竟然是野菜馅的。

    前一个是肉包子,这一个是野菜馅吃起来倒是很解腻。

    再看一眼李正这小子依旧看着书,竟然还泡了一杯热茶。

    再次拿起一个包子,程咬金盯着李正一口接着一口吃着,似乎在吃某个人的肉,吧唧吧唧的咀嚼声很大。

    程咬金坐近了一些,依旧盯着李正。

    而李正淡定地翻过一页书。

    程咬金伸手再去拿包子,发现盘子里的包子已经吃完了。

    “老夫已经吃了六个包子了。”

    程咬金瓮声说道。

    李正目光依旧在书上,“程大将军的胃口不错。”

    程咬金:“老夫都吃了六个包子,你就不多说几句吗?”

    “几日不见,程大将军比以往更加雄壮了。”

    “就这样?”

    “程大将军食欲如此之好,说明身体很好。”

    程咬金打了一个饱嗝又说道:“你小子再装糊涂,老夫就不客气了。”

    李正收起书本疑惑问道:“敢问大将军,小子我是需要知道什么事情吗?”

    程咬金一拍桌子说道:“你小子什么时候把人派入草原。”

    “过两天就可以出发。”

    “老夫的儿子不能去。”

    “我也不会让处默兄去草原,刺探军情这种小事让处默兄去做也未免太大材小用了。”

    这么一说倒是放心了不少,程咬金拿过李正的茶杯灌下一口茶水,“吃了这么多包子,老夫口都渴了。”

    李正看了一眼程咬金用着自己的茶杯,只好再拿了一个新做好的杯子。

    灌下一口大茶水,程咬金又打了一个饱嗝,“李正,处默以后是要承袭老夫家业的。”

    “程大将军是一家之主,大将军做主便是与我有何关系?”

    这话一说程咬金思量好一会儿,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李正再给程咬金添上茶水。

    程咬金捧着茶杯说道:“李正啊,最近也不知道我家小子着了什么邪风,满大街找婆娘。”

    “有这事?”

    程咬金非常认真地点头。

    “那处默找到了吗?”

    “那倒没有。”

    “瞧不上眼?”

    “倒也不是?”

    “那是程大将军瞧不上眼?”

    “老夫的眼光也没这么高,只要能生儿子就好。”

    又喝下一口茶水,程咬金像是在感慨人生,“这小子有一份为家里开枝散叶的心是好的,可也不能满大街找是不是?”

    “满大街找?”

    “可不咋滴,吓得长安那些待字闺中的姑娘,一听到程府的名声,便关紧了家门。”

    “也没这么过分吧。”

    程咬金长叹一口气,“想我程咬金英明一世,我老程家门风建树如今怕是毁于一旦。”

    “那赶紧拦住处默兄,找媳妇也不带这样的。”

    “已经拦住了。”

    程咬金面无表情地说道。

    “莫非是程大将军亲自出马了?”

    “老夫倒是想出马还没来得及拦住他,处默这小子就先被你的京兆府官兵拿下了。”

    “这……”

    “如今长安的姑娘一见到老夫的儿子就跑。”

    “确实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咱们以茶代酒,满饮此杯。”

    程咬金举杯一口喝下。

    李正浅唱一口说道:“那处默兄应该没什么大事吧。”

    程咬金很熟络地拿起水壶给他自己又满上了一杯,“处默没什么事情,不就是个调戏良家姑娘的罪名,你是京兆府长安令你看着办。”

    “没事就好,处默兄傻人有傻福,咱们再喝一杯。”

    “也对,这小子傻人有傻福。”

    说完这句话,程咬金惆怅说道:“可惜老夫又被罚了三年俸禄。”

    “可喜可贺!满饮此杯。”

    程咬金:“????”

    与程咬金这种老匹夫伤春悲秋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这个老家伙喝茶倒是喝得也非常爽快。

    程咬金说道:“你们年轻人就是不懂我们这些老匹夫当年的豪情云天。”

    “大将军豪气云天,在下佩服,再喝一杯。”

    程咬金一拍桌子说道:“老夫要解手。”

    李正指了指茅厕方向。

    着急着就要去茅厕,程咬金又说道:“李正啊,你早点让你的京兆府放了某的儿子,他找媳妇的事情就拜托给你了。”

    “什么?”

第四百一十一章 土地又不够了

    上完了厕所;李正还想说什么,程咬金找了一个由头便离开了。

    好吧,完全不给自己讲条件的机会。

    说不定这家伙就已经想到自己会讨要好处,程咬金这个老匹夫精明到了骨子里。

    我是那样的人吗?我肯定不是那样的人,李正心里这么想着。

    让大虎叫来了许敬宗,李正对他说道:“你去一趟京兆府。”

    “京兆府?出什么事了吗?”许敬宗好奇。

    “程处默被我京兆府的官吏给抓了,你让他们放人,就说是我说的。”

    许敬宗点头。

    要是就这么放了程处默好像也不太合适。

    “慢着。”李正叫住就要去办事的许敬宗。

    “长安令还有什么吩咐。”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你让程处默写一份检讨书。”

    “检讨书是何物?”

    “检讨书是……”

    李正犹豫了好一会儿说道:“就是反省,把反省的文章写下来。”

    许敬宗感慨道:“长安令不愧是当世大才,就连反省都要写文章。”

    许敬宗匆匆来到京兆府,向李崇义说明了事情。

    李崇义知道来由之后带着人来到京兆府的牢房。

    “京兆府的牢房关押着的大多数都是小偷小摸的人,平日里在长安闹事打架的人都会被抓到这里。”

    “这里管着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像大理寺动不动就是人命案,大案。”

    “京兆府就是一个做小事的地方。”

    李崇义带着许敬宗一路走一路说着。

    来到程处默的牢房门口,门口就有两个小吏候着。

    程处默坐在牢房中正在大吃大喝。

    见到人来了,程处默招手说道:“崇义,你来啦,过来咱们一起喝一点。”

    许敬宗上前一步说道:“程小将军。”

    程处默看到许敬宗放下手中的鸡腿,“许敬宗?你怎么来了?”

    干笑几声,许敬宗瞧着牢房的环境,“程小将军在这里的日子不错,也难为程大将军为小将军奔走了。”

    程处默用自己的袖子擦了擦嘴说道:“是不是李正让你来放我出去了。”

    许敬宗点头,拿出纸和笔墨放在程处默的面前。

    “这是做什么?”程处默问道。

    许敬宗解释道:“若是平白放小将军出去难免外面的人会不服气,毕竟这件事长安这么多人都看在眼里,要一个交待。”

    “什么交待。”

    “写一份检讨书。”

    “检讨书是什么?”

    “就是一份悔过书。”

    这么一说程处默就明白了,提起笔就要写,毛笔还没落下动作便停下了,“检讨书三个字怎么写?”

    李崇义叫来一个小吏,让别人代笔来写。

    最后程处默就连口述都不口述,愣是让他人代笔写满了整整一篇。

    忙活了大半个时辰,才把人接出了京兆府。

    回到泾阳的程处默对李正发着满腹牢骚。

    “我为了咱们家传宗接代我有错吗?”

    “我不就是在长安的大街上,问了几个姑娘愿不愿意,凭什么就抓我。”

    “这世上还讲不讲理了?”

    ……

    对程处默这些牢骚,李正听在耳中有心无力。

    “处默兄,你家老货来过了,除了让我把你捞出来还说了让我帮忙给你找媳妇。”

    程处默一拍大腿说道:“好事呀。”

    李正长叹一口气。

    程处默又说道:“你比我灵醒,你帮我找一定靠谱。”

    李正搭着程处默的肩膀说道:“处默啊,找媳妇不是说看到一个女子,就可以做你媳妇的。”

    “反正有你帮我,我还怕什么,这么多年你李正办事哪一件办岔了?”

    “这种事情看缘分。”

    “什么缘分,某要是看上了谁家闺女,杠回家不就行了。”

    “你这是强抢民女,是不好的。”

    “也对!”

    程处默惆怅地说道。

    要是不帮程处默,这家伙说不定还会做出什么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帮你看看吧。”

    “好!刚从牢里出来,我先去洗洗。”

    三个月后五千个士卒就该回来了,虽说回来的会又多少,就算只来一半也能完成任务。

    一个士卒就是一户,一户保守估计有三口人。

    把这些住户全部编入自己的属地之后,系统的人口任务也可以完成。

    拖家带口,每个士卒都有一户人。

    住处是一个问题。

    如今的泾阳空房子不多了。

    李正叫来了李义府说道:“我们又要建房子了。”

    见李正看着如今的泾阳地图低声问道:“长安令,新房子要建设在何处。”

    从一开始的一个小村子,到现在的有上万人口的大村子。

    泾阳一直都是从中心开始往四周发展。

    除了住宅区,泾阳大多数的地都用来种田。

    还有养殖场与工坊。

    手头上的土地似乎又有些不够用了。

    四千六百亩的土地,有一大半都用来种粮食。

    村子里的房子再不够也不能把田地填了来建房子,村民们也不愿意。

    这年头少种一亩就少一口粮。

    粮食的事情对百姓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护卫队的营地就挨着住宅区。

    李正看着如今护卫队营地说道:“我们现在操练护卫队的场地占地有三十顷吧。”

    李义府点头说道:“算上营地大概就是五百亩,也差不多是三十顷。”

    “把护卫队的营地和住宅区连成一片,把这片地全部建成住宅区。”

    李义府小声问道:“那以后护卫队去哪里训练?”

    李正指着村口说道:“就在村口训练,在那里重新建设一个营地出来,也可以当做一个关口,出入泾阳的防卫也可以更加方便。”

    李义府点头,“明白了。”

    记下李正的话语,李义府接着说道:“派到突厥去的一百人昨日就已经挑选好了,长安令,他们什么时候出发呀。”

    “再等一段时间。”

    “好,在下先去准备建房子的事情。”

    说完李义府便拿着册子匆匆离开。

    五千户人口又是一个建设房子的大工程。

    手中的土地资源又开始不够了。

    要不是建筑不能逾制,整想建一个大高楼。

    心里再次把帝王专制鄙夷了一通。

    经济发展离不开建设。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

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手也不够了

    徐慧带着最近的账本而来,看到李正一脸愁眉不展,“长安令,这是这个月的账本。”

    如今的徐慧比刚来村子的时候变化很多,可能是村子里伙食好了,才十六的徐慧已经长开身体。

    都说女大十八变,现在的徐慧看起来比之前更加自信了许多。

    可能是出身书香门第的缘故。

    她身上没有那种千娇百媚,倒是有一种恬静清丽。

    “你们来村子多久了。”

    “快有大半年了吧。”

    徐慧说着便收拾房间。

    看到徐慧把茶杯放在自己的面前,她是个有心思的女子。

    李正低声说道:“以后泾阳坊市的账目都交给你办,还有村子里工坊的账目也你来办。”

    徐慧点头,“喏。”

    把账本交给她,见徐慧还站在原地,李正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徐慧抱着账本小声说道:“最近在查账的时候,发现泾阳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大钱进入,不是程家酒坊的份子钱,也不是咱们泾阳工坊钱。”

    “这些你不用管,你只要管好我交给你的账就行。”

    “明白了。”徐慧稍稍一礼便转身离开。

    每个月不明地进入十多万贯的钱财,这些钱财也没有写明白来路。

    接手泾阳的账本以来,徐慧才知道李正到底有多少钱。

    有些事情不该多问,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公主的陪嫁宫女。

    村中又要开始大兴土木,消息便很快传遍了全村。

    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赶着把粮食收完赶紧建房子。

    平时村子里就很忙,工坊这么多,现在又多了一个织棉布的工坊。

    虽说现在还在造水力纺车,不过明年棉布一定会开始大批生产。

    刚秋收完的田地还要用来种棉花。

    各个工坊忙得焦头烂额。

    也好几次说过人手不够的事情。

    只是都不会向李正提,泾阳的村民基本上人手都有活要干。

    现如今又要建房子,人手更是捉襟见肘。

    李正要建房子,村子里村民都聚在一起商量着。

    一群村子里的男人聚在一起。

    老村长说道:“既然是正儿要办的事情,咱们大家伙都想想办法,怎么样把人手给凑够了。”

    “我媳妇在工坊里每天忙天到黑,我还要在酿酒作坊办事实在是忙不过来,要不咱们晚上干活。”

    “养殖场也是一大堆的事情,那些猪也需要照料。”

    “……”

    一群村民商量了好半天。

    张公谨看在眼里,这里的村民都很勤劳,也很有凝聚力。

    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这个场面,等到一群人散去之后,张公谨对老村长说道:“有对策了?”

    老村长说道:“正儿带着大家伙过着这么好的日子,这点事情总要办好,大家都腾出一点手也要把人手给凑齐了。”

    张公谨笑着说道:“老村长莫要烦恼,会有办法的。”

    老村子又说道:“你是做官的你一定有办法吧。”

    张公谨点头说道:“这件事不难办,过些日子就会有人来干活的。”

    张公谨耐心向老村长解释着。

    大牛和李治这段时间除了每天做各种实验与读书。

    每日都会花上半天时间在泾阳西面的村子里种树。

    如今往泾阳西面看去以前一脸荒凉的黄土,现在已经郁郁葱葱一片。

    大牛带队带着一群孩子一起种着树苗。

    李治也顾不得身上衣服,折腾得一身都是泥。

    “大牛哥我们为什么要种树。”

    “老师说要绿化。”

    “绿化?”

    “嗯,老师说长安一带黄土多,而且由于过度的开垦与砍伐,现在水土流失很严重,多种一些树木来固土。”大牛给刚种下的树苗浇水又说道:“而且我们还要种很多很多,或许要种到陇右一带,出了陇右就是荒漠,那里风沙很大,树木还可以防止风沙,到了以后这里的土地更加牢固之后,土地肥沃了还可以用来种一些菜。”

    李治听着大牛说的话,又充满干劲的开始干活。

    长安,不出朝中众多言官的所料,程处默被京兆府给放了出来。

    京兆府还抄录很多份悔过书,据说是程处默写的。

    听到这个消息秦琼笑了笑,“程咬金的儿子字都认不全,这悔过书八成是别人写的。”

    牛进达喝下一口酒水说道:“肯定又是李正的招数,用来堵住朝中言官悠悠众口的手段而已,不过确实高明。”

    秦琼低声说道:“都说李正命不久矣,都过去这么久了李正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牛进达思索着说道:“是呀,这长安多少人盼着李正可以早点过世,这李正怎么还活着。”

    秦琼感慨道:“李正是神医,医术高明,老夫近来按照李正的食补方法,没有吃多少的汤药身子倒是好了不少。”

    “莫非李正找到了延年益寿的办法?”

    “鬼知道呢,这小子年纪轻轻修身养性,而且平日里可以说是滴酒不沾,不近女色。”

    牛进达点头也说道:“老夫也听说了,据说李正这小子每日准时准点地睡觉,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早起必须要打拳,中午肯定会睡午觉。”

    “如此养生不应该是一个短命的。”

    “或许是真的命不久矣才会这样吧,人都是知了天命,活到了一定岁数要不就是知道快死了才会如此惜命。”

    “李正一身才华,莫说是天妒英才。”

    “多少五姓的人盼着李正早点死,多少门阀权贵打算等李正死了之后,瓜分李正的生意。”

    ……

    秦琼和牛进达两个将军在府中议论着。

    长安的另一头,五姓如今因为当初的事情,现在各家之间分歧很大。

    崔家族长崔林拄着拐杖问着回来的崔家子弟,“李正呢?还没死吗?”

    几个崔家子弟神色犯难。

    崔林用拐杖敲着地说道:“看来还活着。”

    “如今李正确实还活着,只不过李正的病情怎么样我们还无从得知,据说一直都在泾阳养马,很少出现在人前。”

    “很少出现在人前?”

    崔家子弟回禀道:“只是很少出现在人前,究竟现在是如何我们也进不去泾阳村子,探听不到情况。”

第四百一十三章 准备工作

    又有崔家子弟说道:“泾阳有活字印刷术,那是当今皇后的生意,看守森严,一时半会儿混不进去。”

    崔林的神色很不好,而且最近身体也越来越差,靠着等李正死去的消息一直撑到了现在。

    崔家子弟说道:“李正与长乐公主的婚期就要到了,明年开春,也就是三个月后。”

    崔林有低声问道:“李正的那些粮食都卖出去了?”

    “已经卖出去了,李正买的时候是十五钱一斗米,现在卖出去卖给吐蕃是六十钱一斗。”

    崔林叹息说道:“这小子办事还真是稳赚不赔,从来都不会吃亏,若是此人出自我博陵崔氏,咱们崔家百年兴盛有何愁。”

    一群崔家的子弟神情各异,各自有各自的心思。

    这一切崔林都看在眼中,心中不免有些悲凉。

    崔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

    崔家到了自己手里逐年式微。

    李世民明里暗里都想按住五姓。

    有时候想问问贼老天,为何一身的天资本事都给了李正。

    崔家子弟说道:“不论李正现在怎么样,等到李正和长乐公主成婚的那日,他一定会来长安,到时便可知。”

    崔林长叹一口气。

    秋风萧瑟吹过长安城的上方。

    这些的日子王鼎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李正和长乐公主就要成婚。

    虽说明年开春才会进行婚礼,皇宫里却已经喜气洋洋。

    李丽质如今也已经十五岁了,长孙皇后看着她,若不是当初李正搅局,说不定早在几年前丽质就嫁给了长孙冲。

    现如今一直拖到了贞观八年,一直搁在长孙皇后心头上石头也终于可以落地。

    李丽质看着宫女不断送来衣服说道:“母后,这都已经穿了一天了,还有多少衣服。”

    长孙皇后帮着李丽质穿着衣裳说得:“这些都是宫里从今年就开始做的衣服,就等着你出嫁的一天让你也带过去。”

    李丽质瞧着这些衣服,“也不知道李正的宅子够不够大,能不能装得下这些衣服。”

    长孙皇后笑道:“你呀你,什么事都想着李正。”

    十岁的高阳公主坐在立政殿门口,好奇地看着自己的皇姐不停地换着衣服。

    小兕子才刚刚会蹒跚走路,牙牙学语有些口齿不清的说着什么。

    长孙皇后耐心说道:“一直都有泾阳的消息送入宫中,李正虽说一直住在马圈,不过泾阳倒是已经给你们建好了新家,也是泾阳最大的宅院。”

    “泾阳离长安这么近,女儿随时都可以来看望父皇母后。”

    长孙皇后笑着点头,“最近你皇爷爷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你父皇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想用你和承乾的婚事,给你皇爷爷冲冲喜。”

    李丽质也知道皇爷爷的病情,太医署的太医没少往武德殿跑。

    孙神医也来过几次,说是情况也不是太好。

    总算试穿完了衣服,还有试穿上百双靴子。

    李丽质:“……”

    李世民正在甘露殿批阅着奏章,听王鼎禀报是太医署的监正徐照邻来了,当即说道:“让他进来。”

    经过通报,徐照邻这才进入甘露殿躬身说道:“陛下,太上皇的病情如今看来不是很好。”

    李世民皱眉说道:“不是很好,是到了何种地步?”

    “只是太上皇不肯服药,若是长此以往药石难医。”

    李世民浑身无力地坐着低声说道:“你先退下吧。”

    “喏。”

    坐在安静的甘露殿中,李世民扶着自己的额头,再怎么说也是父子一场。

    当初玄武门的事情之后,就一直想要弥补这段父子关系。

    “王鼎。”

    李世民低声说道。

    王鼎上前一步,“陛下,老奴在。”

    李世民瓮声说道:“再请孙神医来看一趟吧。”

    “喏。”

    “等等!”李世民又喊住他,“李正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王鼎回禀道:“最近泾阳一直都是在种树,而且说是还要建房子。”

    “这小子还真是老样子。”

    “长安令淡泊名利,看起来像是那种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人。”

    “真让他派去刺探军情的人派出去没有?”

    “还没有。”

    李世民点头说道:“退下吧。”

    王鼎躬身小步走出甘露殿。

    急匆匆来到泾阳之后,王鼎先是让宫里的几个小宦官送孙思邈入宫,自己便去村子里找李正。

    瞧着铁匠铺旁,李正正在射箭。

    王鼎上前说道:“长安令,可找到你了。”

    刚拉满的弓又放下,李正说道:“王公公,你怎么来了?”

    王鼎瞧着四周的场面,远处还放着几个木桩,“长安令这是在练箭?”

    把手里的弓箭交给薛仁贵让他们接着练,带着王鼎走到一旁,李正说道:“王公公这次来,是陛下有什么吩咐吗?”

    王鼎习惯地把双手揣在袖子里,“这次来是来请孙神医去宫里给太上皇看病。”

    “人请到了吗?”

    “孙神医已经去宫里了。”

    “原来是这样。”

    王鼎狐疑地看着李正。

    李正疑惑道:“还有什么事吗?”

    王鼎看了一眼四下小声说道:“长安令,你的护卫队什么时候去突厥啊,这都多少天过去了。”

    “去之前我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今日陛下提及了,怕是陛下会怪罪。”

    “现在打仗的是西突厥人和东突厥人对不对?”

    王鼎点头。

    “既然他们打仗,我们也就看个热闹,他们打得越热闹越好。”

    说完李正拿出一副甲胄往王鼎身上一比对,“看来很合王公公的身,就送给王公公了。”

    接过李正递来的这个古怪的甲胄,王鼎又说道:“长安令,莫要胡闹,老奴怎么能穿甲胄。”

    李正收拾着这里说道:“这个你可以穿在里面,平日里用来防身也挺不错。”

    王鼎摸着这个黝黑的甲胄,似乎也不是这么重,也并不是很厚。

    更像是一件背心。

    薛仁贵一箭射出,箭矢非常精准地落在木桩上。

    李恪当即去看箭矢的情况,箭矢没有伤到甲胄后的猪肉。

    “应该可以了。”李恪说道。

    “以薛仁贵的臂力,加上复合弓,这力量怎么说也有十石以上。”程处默也说道。

第四百一十四章 婚期将近

    李恪也说道:“突厥人骑射功夫虽好,但力量不怎么样,这个甲胄应该好用,只要不是十石弓,防御其他箭矢应该不是问题。”

    现在就该人对人做实验了,程处默穿上了新制的甲胄说道:“薛老弟,你千万不要客气,往某身上来就是。”

    薛仁贵举起复合弓拉满了弓对准了三百步外的程处默。

    王鼎小声问道:“长安令,这是在做什么?”

    李正瞧着眼前这一幕说道:“做实验。”

    薛仁贵拉弓就对着程处默,王鼎着急说道:“这会出人命的。”

    王鼎刚说完,就响起了一阵弓弦的震动声。

    箭矢应声而出,带着破空声射中了程处默。

    一声闷哼,程处默倒在地上。

    几人连忙上前看情况,程处默吃力地站起身,“薛老弟,你这一箭的力道可真不小。”

    李恪上下看着程处默的情况。

    见人没什么异样,程处默脱下甲胄这才发现箭矢的一部分已经穿过了甲胄。

    正好停在程处默的胸口前,胸口还有些带血的红印。

    李恪说道:“这也太险了,若是在入三寸你程处默就生死难料了。”

    程处默还是爽朗地笑着,“这个甲胄确实好用,穿在身上也不重。”

    李正观察甲胄的破损情况,这个甲胄是从后世的防弹衣上来的灵感。

    甲胄最外层用的自己村子铁匠铺打造出来的金属片,中层放了软木,用来吸收箭矢的动能是一个缓冲层。

    在最后一层就是铁片挡板。

    这么一副甲胄大概有二十斤的分量。

    防御一些冷箭倒是可以,但要面对面打仗还是需要铠甲才行。

    去刺探军情当然不能穿着一身铠甲大明大晃的进入草原。

    这种甲胄可以穿在衣服里面,外面用衣服挡着。

    伪装成一个商队,在寒冷的突厥草原看起来也就是穿得多了一些而已。

    王鼎算是看明白了,“原来这就是长安令的准备啊。”

    “万无一失嘛,我的人出去后要全须全尾的回来才好。”

    王鼎拿着李正给自己的甲胄说道:“那老奴这就去向陛下复命了。”

    李正说道:“王公公慢走。”

    送走了王鼎,李正对李恪说道:“蜀王殿下,你让许敬宗找几个通晓关中话和突厥话的人。”

    李恪点头,“知道了。”

    把手里的甲胄放到一旁,李正说道:“蜀王殿下,你难道就不问问我想要做什么吗?”

    李恪:“你这么做自然有你的道理,有些道理就算你和我解释了我也不明白,所以不如不问。”

    这觉悟还是挺高的,李正心里感叹,转而一想说道:“我是想让薛仁贵他们学一些简单的突厥话,还可以找个向导进入草原。”

    李恪还是面无表情地点头,“我会和许敬宗说的。”

    “那就交给蜀王殿下了,秋收过后就出发。”

    “好。”

    正是秋收的关键时候,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民夫来造房子,李义府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

    又要打桩夯土,还要采办石料,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

    又要扩建住宅区,而且这五百亩说大不大说小一点都不小。

    好在邹国公张公谨向尉迟恭大将军打了一个招呼,军中发了一部分人手过来建房子,不过还是要给工钱。

    熬过这一阵子,等到秋收结束之后就好了。

    李义府心里这么想着。

    半个月后,一切都安排妥当,薛仁贵带着一百个泾阳护卫队的人手来到马圈。

    照道理来说部曲可以被朝中征用,更别说泾阳护卫名义上就是龙武军的兵马。

    看了一眼穿戴整齐的人手,每个人的行囊并不多。

    李正对薛仁贵说道:“当初把你叫来做了这么多年的护卫,现在才让你去建功立业。”

    薛仁贵单膝跪地说道:“长安令是卑职的贵人,没有长安令或许我还在河东种田。”

    “行了。”李正扶起薛仁贵。

    薛仁贵站直说道:“突厥话现在我们都能简单的应付几句。”

    李正对薛仁贵说道:“有几句话我还是要交待一下。”

    “长安令请讲,卑职一定谨记。”

    “如今突厥草原上的形势不明朗,默呕带着西突厥兵马和东突厥的各个部落打得水深火热,进入草原之后你们只要记录下西突厥和东突厥的形势就可以,不论遇到东突厥和西突厥的人,你们都说是我的人,他们双方都不会为难你。”

    “还有就是关注薛延陀的动向,阿史那如今正在伺机而动,说不定就快有动作了。”

    “进入草原之后低调行事,只要别人不向你们动手……”

    “我们也不动手。”薛仁贵说道。

    “若是他们先动手。”

    “那我们也不客气!”薛仁贵响亮地回答。

    “很好,每个人去马圈挑匹好马,出发吧。”

    “喏!”

    泾阳的护卫队出发了,朝中将领议论纷纷。

    各个卫府都有想要立军功的人。

    其中更不乏骁勇善战的将领。

    “你们说陛下怎么就派了泾阳郡公李正的部曲?”

    “我们军中哪个卫府不是操练了这么多年等着建功立业,到头来比不上人家一群部曲?”

    “说不定这里面有陛下的自己的意思。”

    “据说是尉迟恭大将军举荐的。”

    “谁知道呢?”

    “李正就要娶公主做驸马了,那是陛下的女婿,陛下能不帮他自己的女婿吗?”

    “不就去草原看看人家打仗,有什么难的。”

    “说不定就是在关外走一圈就回来了,捞个军功而已。”

    几个军中将领私底下在议论着,这种事情当然不能宣扬,也只有在将军层面的人知道一些小道消息。

    这些日子李正一直在铁匠坊忙活着,烟花这东西一定要做出来。

    婚期一日日近了,虽说现在自己也才十六岁,明年才能行冠礼。

    要是婚礼没了烟花,显然会少了很多味道。

    铁大看着李正忙活着急说道:“长安令,要做什么,吩咐一声我们来做就好。”

    “我要做炮仗,准确说应该是礼炮。”

    “什么是礼炮。”

    李正一边忙活着说道:“我还要做一些铝和镁的粉末。”

    “什么?”铁大听得有些懵。

    “你们读书少,等我做出来给你们看看,什么叫做神迹。”

第四百一十五章 喝醉再算

    自从按照李正的方法用新的炼钢法。

    打造出此生最应以为傲的刀兵之后,铁大从心里已经对李正的话不再抱有怀疑。

    看着李正鼓捣着一些石料,铁大小声问道:“长安令,咱们的煤又要用完了。”

    李正观察着这些石料说道:“你让李义府派人再去采一些就好。”

    铁大点头,“有件事小人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你是说煤石不够用?”

    “现在还够用的。”

    铁大有些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

    李正倒也不在意,“咱们用多少采多少,现在我还不想大面积开采。”

    铁大连忙说道:“小人多嘴了。”

    “没事,你把外面的石料都拿进来。”

    “好!”

    铁大招呼着铁二铁三拉石料。

    这种石料叫做白云石,白云石用来提取镁最重要的一种石料,这种石料一般都在矿藏周围。

    李正对铁大说道:“把这些石头全部当作铁矿石那样烧。”

    “好!”

    做个烟花还要从最基础的金属冶炼做起。

    李正心里把那些整日只知道之乎者也的人痛骂了一个遍。

    炉子开火,开始烧着白云石。

    李正来到河边洗着被烟熏黑的脸,“那些家伙整日捧着论语,要是有空搞点科学研究,老子也不用折腾这样。”

    “什么科学研究?”

    张公谨站在李正的身后说道。

    回头看了一眼,李正用袖子擦干净脸说道:“邹国公,今日可好?”

    张公谨笑呵呵说道:“你刚刚说那些家伙整日捧着论语们,要说什么搞科学研究,这是什么意思?”

    李正坐在河畔边看着流淌的河水说道:“没什么,就是发发牢骚而已。”

    镁这种东西到了后世才被广泛使用。

    在这个以吃饱饭为前提的年代,人们都把力气用在了活下去这件事上。

    饭都吃不饱了谁还会想着研究科学。

    吃饱饭才是真理。

    张公谨笑着说道:“李正,老夫发现你总是不想说太多。”

    “我说了你们也不懂。”

    “你这样不够坦荡。”

    “我是个小人。”

    李正摸着下巴说道。

    张公谨低声说道:“知道自己是小人还如此坦荡地说出来,你应该比君子坦荡。”

    李正站起身,“不过还是谢谢邹国公帮忙解了泾阳的一时之急,修房子若是没有邹国公的帮忙,怕是会耽误。”

    张公谨摇头道:“不是大事,纵然老夫不帮你,你也有办法的。”

    李正拱手说道:“还是感谢。”

    张公谨似笑非笑,“现在你可以和老夫说说科学研究到底是什么吗?”

    看来求知欲还挺强,李正说道:“其实科学研究就是论证和应用而已,就像我的水力纺车,水流动可以带动水轮,这就是科学研究。”

    张公谨思量着。

    李正接着说道:“就是和事物较劲,理解并且透彻万物的构成,从而利用它们来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张公谨深吸一口气,又斟酌了好一会儿,“李正,你知道吗?这世间的学说都是先贤杜撰的。”

    “我知道。”李正点头。

    “老夫觉得你想要做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张公谨的神情有些担忧。

    “我知道分寸。”

    说完便重新走入了铁匠坊,继续忙活烧白云石来冶炼镁。

    到了夜里,张公谨还是对李正今日说过的话语耿耿于怀,李正很狂妄,也有些一意孤行的架势。

    似乎他认准的就一定是对的,目前看来李正所做的一切都成真了。

    透彻万物的构成,多么狂妄的话语。

    历代先贤对世间万物的阐述早就已有。

    也已经成了如今众多人心中的印象。

    张公谨苦涩一笑,“李正还真是大言不惭啊。”

    突厥不断有战报传入长安。

    李泰一大早下了朝之后来到马圈,“李正,突厥又出事了。”

    正在吃着豆花看着杂志的李正说道:“魏王殿下看看,这是我们泾阳新出的杂志。”

    李泰对杂志不感兴趣,当即说道:“阿史那已经回到的薛延陀,而且带着三万大军已经进入突厥腹地。”

    大虎端着一碗豆花而来,李泰接过一边吃着一边说道:“李正,你说这个阿史那是不是想要收取渔翁之利啊。”

    李正一边吃着说道:“估计是的。”

    李泰凑近又说得:“那我们不能让阿史那得逞,我们筹谋了这么久,这果实不能让他们摘了。”

    “阿史那是突厥草原可汗血脉的正统,他现在来收复突厥各部落的人心,是最好的时机。”

    “那岂不是更加不妙?”

    李正放下手里的这碗豆花,又拿起一个包子说道:“魏王殿下稍安勿躁,敢问现在突厥还剩下多少兵马。”

    “不多了吧,都打了这么久了,据说人都快打没了,西突厥的人灭了东突厥好几个部落。”

    “现在薛延陀入局,咱们不如接着坐山观虎斗,他想做收渔翁之利,我们黄雀在后。”

    李泰着急说道:“现在薛延陀也加入了战局,那万一西突厥见势不妙退兵了呢。”

    李正淡定说道:“不会这么退兵的。”

    “何以见得。”

    “我说得。”

    看李正这么有把握的样子,李泰小声问道:“李正你该不会是算到了什么吧。”

    “我能算到什么?”

    “就像上次你算到陇右地震一样。”

    “上次只是凑巧。”

    李泰又说道:“李正,要不你再喝醉一次?”

    “喝醉?”

    “你上次喝醉不就是算到陇右地震,还有南海海啸吗?我跟你说上一次你说得全部都发生了。”

    “所以魏王殿下就想请我再喝醉一次?”

    李泰使劲点头。

    李正放下手中的杂志说道:“魏王殿下凭什么以为我喝醉之后就可以算出事情。”

    “上次不就那样吗。”

    “那是巧合,不会有下次了。”

    “再试试?”

    “不试了,我今天很忙。”

    帮着大虎给马儿喂好了饲料,李正便去了铁匠坊接着鼓捣镁。

    铁大一大早就已经开工打铁了,做的都是村民们要用到的农具。

    整个泾阳村可以制造兵器的也就这个铁匠铺,护卫队是蜀王李恪在打理。

    印书坊也是皇后的人在看着。

第四百一十六章 行冠礼

    李世民对泾阳的监视从来没有停止过,他对自己从来就没有信任过。

    想要得到李世民这样的皇帝的信任,除非你是个木头人。

    他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

    昨天烧的白云石,还需要继续烧。

    需要煅烧的温度很高,散上些硅石粉之后,李正看着大火炉里窜出来的火焰,一次烧完之后打团接着烧。

    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

    等到煅烧的第三天,一大块白云石就只有鸡蛋般大小的一块。

    铁大拿着这块镁说道:“这也不是铁呀。”

    “这个是镁,和铁不一样。”

    李正把这块镁拿出铁匠铺,整块的镁锭还需要磨成镁粉。

    用一把小刀刮了一些镁粉出来。

    在铁大的目光下,李正拿着一根烧着火的木条慢慢靠近镁粉。

    当白色的镁粉遇到火焰,镁粉顿时燃起非常妖艳的火焰。

    铁大凑近看着妖艳的火焰,也顾不上燃烧的白烟与刺鼻的味道。

    “长安令,这火焰为何如此诡异。”

    “因为这是镁。”

    铁大瞅着燃烧后的镁粉已经成了黑色的接连,鼻子凑近还闻了闻,“好像没有刚刚那种味道了。”

    “纯度虽然不够高,但是也够用了。”

    李正说完接着煅烧白云石,用量不需要太多,够一场烟花用的就行。

    这种煅烧的方法其实非常地污染环境。

    神迹嘛,只要一次就好。

    长孙无忌从陇右回长安,这些日子为了陇右门阀的事情少奔波。

    马车一路朝着长安前行,还有些颠簸,不过就快到泾阳了,到了泾阳就可以上非常平整的新路。

    风吹起车帘,长孙无忌看向远处,原本这里是一片荒凉的黄土地,现在看去郁郁葱葱的一片。

    还有几个孩子正在一起种树,树木都是一些小树苗。

    长孙无忌赫然看见了晋王李治也在其中。

    感叹这一片的变化之大,也感叹李正如今小小年纪就得到了如此圣眷。

    突厥依旧不断有战报传入长安,每一份战报都会被送入承天门由当今陛下亲自看。

    李世民会如此关注突厥战事还有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只有朝中少数人知道。

    房玄龄低声对杜如晦说道:“看来陛下东征的心思已经很明显了。”

    杜如晦冷笑道:“小小高句丽而已,若不是陛下顾全大局为了稳住朝堂。说不定早就出兵了。”

    房玄龄看向窗外繁华的长安城,“李正和长乐公主的婚事就在明年开春了吧。”

    杜如晦点头,“既然要娶公主,就算是刀山火海李正都要来一趟长安。”

    房玄龄无声笑了笑。

    “你笑什么?”

    “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以前陛下发脾气的事。”

    立政殿,李世民最近的心情一直很不好,看着自己的女儿正在为了婚礼做着各种准备,心中越发不快。

    不停地往嘴里倒茶水,抖动的腿暴露着当今陛下的不甘心。

    李世民看着自己忙碌的女儿对长孙皇后说道:“观音婢,你说朕是不是应该悔婚。”

    长孙皇后思量半晌说道:“陛下,箭在弦上了。”

    李世民黑着脸说道:“就这么便宜李正了。”

    李丽质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朝中上下里里外外谁不知道长乐公主是当今陛下的掌上明珠。

    长孙皇后无奈摇头,又瞧了一眼李世民不悦的老脸。

    才十岁的高阳跑来抱住李丽质手,撒娇着说道:“皇姐,我也想跟着皇姐嫁给李正。”

    这话逗得李丽质笑了。

    听闻这句话,李世民的脸更黑了。

    伺候在一旁的王鼎看到李世民的脸色不好,连忙小声问道:“陛下可是要如厕?”

    “不用!”李世民从牙缝里蹦出两个字。

    王鼎收回目光,低头在一旁继续安静地站着。

    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道:“陛下,高阳只是觉得丽质嫁出去之后,就没有人陪她了,高阳太依赖丽质这个姐姐了。”

    李世民再次灌下一口茶水,站起身说道:“朕要去练剑。”

    有些话不能说出口,身为李世民的妻子,陪着李世民这么多年过来。

    他的心思长孙皇后都明白。

    陛下不是一个会轻易服软的人,从年少时起陛下的心里总有一份倔脾气。

    李正是一个有本事有才华的人。

    陛下想要收拢天下人杰。

    让天下的人杰都帮着治理江山社稷。

    偏偏李正就不是一个容易收服的人。

    一来二去,陛下甚至用婚事来等着李正上钩。

    奈何这小子油盐不进。

    到了眼下李正依旧没有收服。

    长叹一口气,长孙皇后现在开始担心李正与丽质婚后,李正这个皇家女婿与陛下之间是不是还要继续较劲。

    长孙皇后看向殿外,陛下已经在练剑了,练得毫无章法甚至还带着一些杀气。

    看来李正这次来长安娶公主,不会轻易善了。

    长孙皇后招手叫来一个宫女小声吩咐道:“传话给李正,让他到时候来长安迎娶公主时早做准备。”

    “喏。”

    宫女小声回话,快步离开去传话。

    关中还是秋天,草原上已经下起了茫茫白雪。

    薛仁贵带着队伍一路出关进入草原倒也没遇到阻碍。

    从怀里拿出书院里带出来的指南针,分辨着方向,又对照着地图说得:“我们往东走,先去看看东突厥怎么样了。”

    说完,带着一百人的队伍往东突厥方向而去。

    一个月后的泾阳,今日是李正行冠礼的日子。

    村子里最有出息的一个孩子要成年,整个村子都是喜气洋洋的。

    高兴之下,村子里杀了二十多头猪来庆贺李正成年加冠,一时间泾阳充斥着猪的嚎叫声。

    李大熊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儿子说道:“小子!你现在也是一个大人了,切不可像以前一样毛毛躁躁。”

    李正很想说我什么时候毛躁了,村子里就来了不少客人。

    老村长组织着村民开始摆宴席。

    李泰一手搭着李正的肩膀,“再过两年本王也成年了。”

    李正打量一眼胖子说道:“魏王殿下,减肥的事情不能落下,我看你最近的肉好像又有了长回去的架势。”

    李泰尴尬的收回手,“这么好的日子,你能别说这么扫兴的事情吗?”

    李义府匆忙而来说道:“长安令,李靖大将军来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赐字

    听到这个消息李正有些恍然,好一会儿才回过神说道:“人呢?”

    已经接进来,现在一群老将军正在来这里的路上。

    李靖是大唐军神,也是贞观一朝整个大唐军事实力的标榜。

    相比白起死于帝王将相的猜忌,李靖是一个不贪权的将领。

    还在想着,就听见爽朗的笑声。

    这魔性的笑声一听就知道是程咬金。

    程咬金提着一把马槊而来,“小子,听说你今天加冠,老夫没什么好送的,这把马槊陪了老夫十多年就送你了。”

    李正接过这把沉甸甸又有些锈迹斑斑地马槊。

    程咬金上下打量着,“像你这个年纪的孩子长得快,一转眼就跟老夫一样高了,当初见到你小子的时候还是一只手可以提起来的孩子,跟个小鸡一样。”

    李正:“……”

    这马槊都已经生锈成这样显然是搁置好多年了。

    秦琼走来说道:“李正,你可别嫌弃这马槊,程咬金不知道用它杀过多少人。”

    程咬金提了提裤腰带说道:“每次想起那些死在老夫刀下的刀下魂,我程某人就觉得非常爽利。”

    李正一阵苦笑,这老匹夫果然重口。

    看到李正的脸色,程咬金说道:“怎么?你小子还嫌弃了?”

    李正小声说道:“程大将军你看你,来一趟还这么客气。还带礼物来,”

    程咬金笑道:“你收着便是。”

    李正小声说道:“下次不用送礼物了,咱们也没这么物质,直接给红包吧。”

    虽说有些听不懂李正的话,程咬金大致可以猜到不是什么好话。

    秦琼拿出一本书卷说道:“武人也没这么讲究,这是老夫自己编撰的一本兵书。”

    接过这卷书,李正连忙行礼说道:“多谢秦大将军。”

    秦琼点头说道:“李靖就在村口,你去见一见吧。”

    “哎。”

    李正把手中的兵书和马槊一股脑塞到李泰的手里,便往村口走去。

    程咬金看着李正的背影说道:“秦二哥,你说这李正看到老夫的马槊为何如此的嫌弃。”

    秦琼也看着李正着急离开的背影说道:“李正会明白你这个老匹夫的意思,这份心意他断不会推脱。”

    来到村口,李正见到了站在路边的李靖,便上前说道:“大将军,去村子里坐坐吧。”

    李靖观察着李正许久说道:“这是老夫第二次见你了。”

    李正尴尬一笑,“对。”

    看了一眼村里的方向,李靖低声说道:“就不进去了,这一次是来和你说几件事。”

    “大将军请讲。”

    “如今你才刚刚行冠礼,却行事锋芒毕露。”

    “大将军的意思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老夫不会强求你怎么样,也就只能这么对你说一句。”

    “大将军真的不去村子里坐坐吗?秦琼大将军,程咬金大将军他们都在。”

    李靖看着村口方向还是说道:“就不进去了。”

    李正连忙说道:“那小子等过后送一些吃食送到李靖将军府上。”

    “出尘让你查虬髯客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她也只是随口一说。”

    知道李靖说得是他的妻子,红拂女本名张出尘。

    “这个虬髯客当初为何不留下来和大将军一起打天下呢?”

    李靖眼神里闪过落寞的神色,“老夫也不知道。”

    “那我还查吗?”

    李靖安静了一会儿。

    今日的天气有些冷,李正收紧自己的衣衫。

    “不着急,慢慢查。”

    李靖终于开口了。

    “在下明白了。”

    李靖解开腰间的一块玉佩递来说道:“这块玉佩送你,以后不论遇到什么事情,这块玉佩可以保你一命。”

    接过玉佩,李正打量着玉佩的成色,不得不说这是一块好玉。

    这样的玉佩怎么也得值上千贯。

    转身要走,李靖停下脚步又说道:“你聪明但是你树敌太多,你做事毫无顾虑,将来可能会寸步难行。”

    李正笑道:“大将军说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李正也有自己的活法。”

    李靖稍稍点头,坐上了自家的马车离开。

    送别了李靖,李正重新走回村子里。

    按照规矩,男子成年加冠是需要去祭祖,去宗庙祭拜的。

    当初李大熊迁入泾阳算是外来户,家中祭祀李大熊也从来不做。

    空荡荡的房间里也只有自己生母的一个灵位,李氏熊家亡妻顾氏,孝子李正敬上。

    堂堂郡公家里的没有祖宗的灵位,没有宗祠。

    泾阳的宗祠没有李大熊家的祖宗。

    还要等到李大熊死后,若是他的灵位出现在泾阳宗祠上,李正才能去泾阳宗祠参拜。

    李正跪在自己生母的灵位前。

    老村长说着一些祷词。

    李大熊亲自给李正梳理头发,带上发冠。

    本来这件事应该是生母做的。

    李大熊的手很笨,折腾了许久,看得一旁的婶婶都着急了。

    好一会儿李大熊这才把发冠戴好。

    “陛下旨意到。”

    太监王鼎带着几个小太监带着一道旨意而来。

    走到人前,王鼎打开旨意说道:“泾阳郡公李正,为社稷献上新式兵器锻造法,为军中进献三轮车铸造法,治理泾阳,教导晋王有空,赐字,尚敬!”

    当今陛下赐字对李大熊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朝中有多少权贵门阀的孩子都得不到的殊荣。

    秦琼说道:“当今陛下亲自赐字,实乃本朝第一个吧。”

    程咬金点头小声对秦琼说道:“看来陛下还是看重李正。”

    一个人的名是父母所起,字可以由长辈起。

    在成人礼上,赐字的人对一个刚刚成年的年轻人来说意义重大。

    相当于认了半个儿子。

    从此以后史书上写上李正的名字,要写李正,字尚敬。

    秦琼小声也说道:“陛下的赐字,这个尚和这个敬,看起来颇有深意啊。”

    结合李正以前的种种作为,程咬金也想当然地点头。

    “上进?”李正听着便小声问着王鼎,“莫非陛下是觉得我不上进?”

    王鼎笑呵呵把李世民的圣旨递给了李大熊。

    李大熊不认识字,也小声问道:“莫非陛下真觉得某的儿子不上进。”

第四百一十八章 打雷

    秦琼解释了一番才说明白这个尚敬不是那个上进。

    李正也悄悄看了一眼。

    成人礼继续开始,听着老村长的祷词。

    李正一次又一次的磕头。

    结束之后,村民们散去,村里也正式开席。

    全村上下一万多人都在。

    李大熊平日里很节俭,在自己儿子的大事上非常阔气,一出手就是请全村人吃饭。

    李正有钱,这点钱经得起造。

    全村都在喜气洋洋地开宴。

    只有李正跪在家里,还要跪上一天不能吃东西。

    李大熊不动声色的丢下一张貂皮。

    李正也趁人不注意放在了自己的膝盖下。

    李大熊非常默契地点头,关上了门加入外面的宴席。

    安静的房间中,李正瞧着自己母亲的灵位,惆怅地长叹一口气。

    为什么自己的成人礼,吃宴席的人家,只有自己跪在这里。

    心里批判着这种腐朽的规矩,听到身后有门打开的吱呀声。

    回头看去门打开了一条缝,大牛提着一个食盒进来,又迅速把门关上。

    “你怎么进来了。”

    大牛坐下打开食盒端出饭菜说道:“村长爷爷让我送来的,说是跪一天不吃东西,会饿坏的。”

    “这不是规矩吗?”

    大牛笑着说道:“老师是村子里最有出息的一个,老师的身子要是饿坏了,全村上下怎么办?”

    李正看了一眼已经重新关好的门。

    大牛说道:“老师放心,不会有人进来的。”

    李正端起饭碗问道:“你吃了吗?”

    大牛摇头。

    把碗里的饭分给大牛一半,“咱们一起吃吧。”

    等吃完,大牛带着食盒离开。

    一天过去,果然没有一个人进来。

    门重新打开之后,外面的人也都已经散去。

    李大熊走入家中看李正还跪着说道:“你还真跪了一天啊。”

    李正诧异,“这不是规矩吗?”

    李大熊感慨,“也就只是做个模样而已。”

    李正吃力地站起身,“早说呀。”

    李大熊坐下说道:“从今以后你就是大人了。”

    李正又问道:“我生母的事情……”

    李大熊低声说道:“现在还不能告诉你。”

    走出自己的家门,宾客已经散得差不多了。

    很快村子里又过上正常的一天。

    李正走到老村长身旁,看向远处几个婶婶忙碌着,“村长爷爷,现在不是应该下班了吗?婶婶们还在忙什么呢?”

    老村子慈眉笑着说道:“你马上就要成婚了,娶得还是公主,虽说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你的婚事要办体面。”

    李正挠着后脑勺说道:“其实不用这样。”

    “什么不用这样,咱们村子这么有出息的一个孩子成婚自然要体面。”

    村子里的一番好意不能拒绝。

    李正走回马圈,就看到李泰正醉醺醺的帮忙喂马。

    “李正,你回来啦。”李泰靠着马圈的栏杆说道。

    给李泰倒上一杯热茶。

    喝下之后李泰的酒醒了不少。

    “魏王殿下,问你件事。”

    “但说无妨。”李泰坐在躺椅上。

    “李靖大将军是不是有个保命的玉佩。”

    “保命的玉佩?”李泰思索着,好像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不过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

    “和我说说。”

    李泰撑着昏沉的脑袋说道:“这还是父皇刚刚登基时候的事情,当初父皇和李靖大将军密谈了很久,说是后来李靖大将军放了兵权,从此很少会主动进入朝中和卫府。”

    “父皇也给了李靖大将军一块玉佩做信物,说是将来可以保李靖大将军一命。”

    李泰已经闭上眼了,不一会儿便睡着了。

    李正拿着手中的玉佩,照这么说这块玉佩就是李世民给李靖的一块免死金牌。

    李靖本就是一个不贪权的人。

    李世民还是给了李靖这么一块玉佩。

    多么狗血的桥段。

    重新收好这块玉佩,李正对大虎说道:“照顾好他。”

    “喏。”

    正在收拾着马圈的大虎点头。

    烟花的制作还要继续,一个个竹筒都已经嗮好了。

    有了镁,烟花的制作就有谱了。

    接下来就是用火药填充,先做一个炮仗出来。

    李世民坐在宫中,听着王鼎的汇报。

    王鼎小声说道:“今日李靖大将军去了泾阳。”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奏章说道:“去看李正了?”

    王鼎点头,“不过只是到了村口,见了一面李正之后便回来了,没有出现在人前。”

    李世民点头说道:“朕知道了。”

    王鼎给李世民倒上热茶,退下站到一旁。

    泾阳的夜里,夜空中响起一声巨响。

    李泰被这声巨响惊醒,慌张问道:“什么动静。”

    李正淡定地说道:“打雷了。”

    “打雷?”

    李泰茫然无措地看着满天星辰的夜空,“这也不像会下雨的样子啊。”

    李正捧着书本喝着茶水说道:“估计是有男人在发誓了吧。”

    李泰收紧盖在自己身上的被褥,还警惕地多看了夜空几眼。

    “这和男人发誓有什么关系。”

    “因为那个男人在对天发誓,而且是天打雷劈的那种。”

    “是吗?”

    李泰将信将疑,闻了闻四周,“什么味道。”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刚刚我们烤鸡翅来着。”

    “烤鸡翅膀?”

    李泰又使劲闻了闻还有些刺鼻,“烤鸡翅膀会有这种味道?”

    李正依旧神色淡定,“烤糊了。”

    “烤糊了?那鸡翅膀呢?”

    “吃完了。”

    “鸡骨头呢?”

    李正抬了抬下巴看向拴在马圈旁的大狗。

    古怪地看了一眼四下,李泰裹着被褥打算去自己的房间里好好睡一觉。

    “对了,我睡着前你问我什么来着?”

    李正翻过书的一页说道:“没有啊。”

    “我记得你问我来着?”

    “魏王殿下喝糊涂了,在下什么都没问你。”

    李泰又琢磨了好一会儿,抬头再次看了看夜空,这才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

    等屋子里传来李泰的鼾声,大虎从角落里出来,“是刚刚那样吗?”

    李正缓缓点头,“这件事保密。”

    “明白了,卑职绝对不说出去。”

    大狗趴在地上目光盯着四方,耳朵竖着警惕,显然是被刚刚烟花在夜空中炸开的声音受了惊吓。

    李正摸着它的脑袋安抚着。

第四百一十九章 孔颖达造访

    大狗摇着尾巴重新端坐下来,看样子是平静下来了。

    烟花的第一次试放不是很成功,镁经过火药的高温炸开之后,燃烧出来的烟花很小,有一种散不开的感觉,只有零星的几点。

    不过既然可以试放成功,接下来就是调整火药与镁的比例就可以了。

    再次想起李世民的赐字。

    一个尚,一个敬其中意味已经很明白了。

    李世民喜欢听话的臣子,大多说皇帝都喜欢听话的臣子。

    尤其是有本事又听话的臣子。

    李世民想要的就是这样的臣子。

    很多人都喜欢把忠孝二字当作标榜。

    甚至有人活成了愚忠。

    李正打心里不喜欢把性命完全交付给一个皇帝的人。

    把皇帝当作比自己家人还重要的人?

    一个人可以为了家人,为了亲人,父母孩子倾尽所有,这是最基本的人性。

    作为皇帝,他需要臣子对他绝对的忠诚。

    就算是许敬宗和李义府,这两个人跟随自己这么久。

    其实他们心里也有小九九,跟随自己也不过是为了他们两人自己的利益。

    反而李义府,许敬宗这样的人活的很现实,也活得很明白。

    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水,李正看向东方的天际,等着第二天黎明的到来。

    第二日一早,李泰早早起床便去上朝。

    吃了早饭之后,李正递给大虎一份清单。

    “按照我上面写的,去采集一些过来。”

    大虎看了一眼清单上的东西便收好。

    “不用太多,也不要太引人注意。”李正叮嘱道。

    “明白了。”大虎翻身骑上一匹马儿便离开。

    这个深秋的风很大,李正拿起一件厚实的大衣,这件大衣有点像后世的军大衣,衣领上是貂绒。

    煮好一壶水,泡上一杯热茶,李正铺开纸开始勾勒烟花筒的模样。

    徐慧拿着账本而来远远看到李正坐在马圈旁。

    带了发冠的李正比以前看起来精神了不少,也更加端庄了不少。

    以前的李正都是梳了一个马尾辫了事,发髻也不整洁。

    现在把头发梳起来,李正的脸庞也干净了不少。

    这么一看还挺舒服的。

    一些随意荡下来的发髻,看着也还有以前那种随性的味道。

    冷风吹过,徐慧一回神才发现自己已经看了好一会儿。

    脸上闪过一些红晕,徐慧小步走上前说得:“长安令,这是这个月的账本。”

    最近坊市的生意比以往少了很多。

    李正看着账本点头,肥皂这个东西一旦过了新鲜感之后,也就成了一个生活用品。

    大家也不会大量地购买了。

    红烧肉虽说是泾阳坊市的独一份,生意和以前相比没有太大的起色。

    徐慧低声说道:“长安令,小女子有个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喝一口茶水,李正说道:“你先说说看。”

    徐慧说道:“为何不增加铺子呢?就比如说去别的地方开一家。”

    “你的说是开分店?”

    徐慧点头,“应该就是分店的意思吧。”

    “我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

    看完了账本,李正对徐慧说道:“现如今泾阳的新路和长安旧官道相比如何了?”

    徐慧想了一会儿,“现在走我们泾阳新路的人越来越多了,倒是官道上没什么人走。”

    “这些日子你留意一下,路过咱们泾阳的商户有多少。”

    “明白了。”

    见徐慧还没走,李正收起笔说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徐慧有些扭捏地说道:“恭喜长安令加冠成年。”

    说完徐慧便拿着账本快步离开。

    “这小丫头今天怎么怪怪的。”李正嘀咕着。

    重新安静下来,再看这眼前这个设计图,见过后世的礼花样子,但是自己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徐慧是个好姑娘。”

    突兀的一句说话声,吓了一个激灵,李正回头看去就见到了李江山。

    “杀手姐姐,你能不能别突然出现在我身后。”李正说道。

    “皇后让我带话给你。”

    “说吧。”

    李正拿起杯子喝下一口茶水。

    李江山抱着横刀说道:“皇后让人带话来说是迎娶公主的事情让你早做准备。”

    李正疑惑道:“娶公主还要准备什么?”

    嘴上说着,心里想着买卖兵器的生意每个月给李世民十多万贯钱财,一年的收入堪比大唐一年的赋税了。

    “我也不知道要准备什么,不过是这么说的。”

    “就这样?”

    李江山点头。

    李正:“皇后的话,我收到了。”

    又看了一眼李江山,李正又说道:“杀手姐姐,你什么时候来的。”

    李江山一脸酷酷地说道:“我来的时候,徐慧就在那边看着你。”

    李正看了一眼李江山的看的方向,又古怪地看了一眼李江山。

    李江山扭头说道:“你戴了发冠的样子,看着还挺舒服的。”

    李正惆怅说道:“杀手姐姐还有什么其他事情吗?”

    “没有。”

    “那杀手姐姐请便。”

    李正接着琢磨礼花的图纸,烟花的炮筒需要牢固。

    炮筒的材料可以用竹筒来代替,这是最省事的办法。

    李江山刚走不久,李义府便来了。

    “长安令,孔颖达老夫子来了。”

    “请进来吧。”

    孔颖达来到马圈,打量着四周说道:“许久不来这里,泾阳的变化可真是天翻地覆啊。”

    “孔颖达老夫子可是稀客,今日怎么有闲情来我这里了。”

    李正热情地给孔颖达倒上一杯热茶。

    孔颖达笑呵呵说道:“昨日你带冠成年,朝中事情诸多老夫没来得及道贺。”

    “老夫子你是当时大儒,不敢让老夫子牵挂。”

    看向桌子上的纸张上画的东西,孔颖达好奇问道:“这是?”

    “这是图纸。”

    “图纸?”孔颖达细细看着,“你这个图纸倒是新奇。”

    “这是我们泾阳的一种新式画图纸的方式。”李正指着图纸上的点线说道:“您老看哈,这个标注是直径,这个是半径,这个高度。”

    孔颖达苦涩一笑,“李正,你的这些新学问都在交给你们泾阳的孩子们。”

    “当然。”

    “还有教你说的科学。”

    “对呀,还有一些数理化。”

    “除了这些呢?”

第四百二十章 后世名

    古怪地看了一眼孔颖达,李正又说道:"还有褚遂良会教孩子们书法,邹国公张公谨偶尔还会教孩子们为人处世之道,还有上官仪也会教孩子们一些礼仪。"

    "其他的就没有了吗?"

    "暂时就这些。"

    孔颖达放下茶杯,长叹一口气说道:"难怪啊。"

    "难怪什么?"

    孔颖达眼里带着担忧,"老夫也是一些道听途说。"

    李正瞧着孔颖达。

    "李正。"孔颖达坐正说道:"李正不教授孩子们儒学吗?"

    "儒学?我又不懂儒学,哪里教得了?"

    孔颖达低声说道:"数百年来,儒生遍布天下,世间学子又有哪个不读儒家经义。"

    自始皇帝焚书坑儒之后,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之后,天下读书人就皆是儒生了。

    暴秦的做法是错误,在很多读书人的认知里焚书坑儒这件事也是错误的。

    天下儒生就会对始皇帝做过的一切进行批判。

    文人墨客闲着没事,不专心鼓捣学问就只剩下批判了。

    当然这种批判是顺应民心,儒生越批判得到人心就越多。

    经过几代帝王的扶植,天下的儒生越来越多。

    李正问道:"孔颖达老夫子是要我教孩子们儒学吗?"

    孔颖达摇手说道:"当然不是,老夫只是担心你的那些弟子,外面的几家世家子弟都说将来不会让你的弟子步入**。"

    李正换了一个坐姿翘着二郎腿说道:"谁说我的学生就一定要入**了。"

    "不入**学问何用?"

    "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种说法我是不认同的。"

    "那你的认为呢,如今天下读书人不论老的年轻的谁不是读儒家典籍。"

    李正端着茶杯说道:"儒家就一定是对的吗?"

    "老夫..."

    孔颖达一时间语窒。

    "无为而治也是对的吗?"

    孔颖达一时间也说不上来。

    李正接着说道:"历代帝王尊崇儒术,但是他们施行的还是法家之法,依法治国是根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旦真的是无为而治,这天下还不乱套了?"

    孔颖达失落的低头说道:"李正这一次很多人向陛下谏言,你李正为师,却不教儒家典籍此举有违人师之道。"

    李正琢磨着说道:"孔颖达老夫子说得很对,我确实要教儒家的东西,儒家是一个值得举例的范例,让我的学生知道儒家的弊端,儒家的不足之处,儒家之道有多么不适合治国。"

    孔颖达说道:"李正,你的弟子只有少数,你是要与天下读书人为敌。"

    李正冷笑道,"这天下读书人都快成世家的工具了,孔颖达老夫子这就是你们儒家的初心吗?"

    孔颖达感慨地说道:"世家如此收容天下读书人,确实不对,老夫也知道,陛下也知道。"

    "老夫子的意思是要我退一步吗?"

    "李正,退后一步没什么不好的。"

    "我若是不退呢?"

    孔颖达看着悠闲的马儿说道:"史书是那些人写的,李正你觉得以后你在人们的心中会怎么样?你斗得过这些人吗?他们一代传一代。"

    看李正满不在乎的神情,孔颖达问道:"你不在乎?"

    李正把图纸收好,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人世间的世人,能够得到真正历史真相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很多坚持真理的人或许只有零星几个。"

    孔颖达喝着茶水听着李正接着说下去。

    李正接着说道:"那些名垂青史的人物并非都是大英雄,那些揭示真相,讲述真相的人可能都会惨死在尘埃中。甚至几百年之后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只剩下强有力的污蔑下遗臭万年,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我在史书上很有可能被写成一个伪君子,而且没多少人会知道我做过什么,打个仗,过几个朝代就没人记得了。"

    孔颖达说道:"是非功过正邪谁人能辨呢?"

    李正站起身说道:"孔颖达老夫子,世家控制着读书人,他们的控制不是长久的,总有一天会失败,知识是自由的,它不会永远成为一个笼络人心的工具。"

    孔颖达长叹一口气,"李正,老夫言尽于此,你好自为之。"

    说完孔颖达站起身要走。

    李正送着孔颖达走出了村子,看到他上了马车。

    等人离开了之后,李正看向远处正在和李义府聊天的许敬宗。

    收到李正的目光,许敬宗快步走来说道:"长安令,有什么吩咐吗?"

    "最近长安有什么动静吗?"

    "动静?"

    "世家子弟的动静。"

    许敬宗拿出小册子看了几页说道:"确实有,最近各家的儒家子弟走动比较多,有不少人都在弹劾长安令。"

    "还有呢?"

    "还有?"

    李正看了一眼许敬宗,"许敬宗,你给我做事还藏着掖着吗?"

    许敬宗尴尬一笑说道:"被长安令看穿了,只是长孙无忌是当朝国舅,就连太子殿下都要叫长孙无忌一声舅舅,长安令现在我们势单力薄不是人家的对手啊。"

    "能鼓动这么多人来弹劾我,平日里都不奇怪,我都习惯了,可是这么多人用一个理由来弹劾我,这里面没有猫腻我不信。"

    许敬宗小声说道:"其实这些都是赵国公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在走动。"

    "还有呢?"

    许敬宗又说道:"他们说是长安令教授弟子,不教儒家典籍有违为师之道,长安令又师出无名,不能作为人师。"

    "理由还真是挺充足的。"

    "是啊,一时间人神共愤,就差来泾阳把长安令生吞活剥了。"

    "咱们的记者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还是老样子盯着呢?"

    "这段时间盯得紧一些,弹劾过我的人都记下。"

    "明白了。"

    许敬宗点头又说道:"长安令放心,就算长安令恶名在外,在下也一定追随长安令。"

    "好听的话,就免了。"

    "哎,那在下去办事了。"

    回到马圈,找来张齐的几个木匠用来做烟花的木筒。

    皇后的话倒是提醒了自己,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总有人要来**。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哼!你的日子还真是悠闲。"身后传来李丽质的说话声。

第四百二十一章 张公谨意难平

    "公主殿下,你怎么来了?"

    李丽质来到马圈旁坐下说道:"还不是你我要成婚了,宫中一大堆的事情。"

    李正点头说道:"所以公主就偷偷跑出来了?"

    李丽质一手撑着下巴,神情落寞地说道:"我每日都在宫里要应付各种安排,到了泾阳我才知道原来你每日过着这么清闲的日子,"

    "公主殿下,此言差矣,其实我挺忙的。"

    "我知道,你最近都忙着种田呢。"

    "其实种田也是一种事业,等到下一季,采棉花的时候我又可以大挣一笔。"

    李正一脸憧憬,看向远处的棉花地仿佛看到数不清的银饼。

    "果然是个死要钱的。"李丽质小声嘀咕道:"李正,你上辈子你是不是穷死的。"

    李正长叹一口气,"被公主殿下发现了。"

    李丽质站起身说道:"最近朝中有很多人弹劾你。"

    "我知道。"

    "母后说这一次你来长安娶我,肯定不会这么容易。"

    李正还是点头,"几天前你母后带话来,让我提前做准备了。"

    今天的风还是有些冷,李丽质看着远处的风景。

    从厨房的炭火堆里取出两只番薯,李正递给李丽质一只,"冬天就要吃烤地瓜。"

    接过滚烫的番薯,李丽质小心翼翼用一块布包裹着,细心剥着地瓜的皮。

    一口吃下滚烫的番薯肉直烫嘴。

    "好吃!"李丽质眯眼笑着。

    看着还不过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眼看就要嫁给自己了。

    刚刚认识李丽质的她才十岁。

    转眼快六年了。

    十五六的女孩子应该做什么?

    哪里能想到十六岁的孩子就要嫁人。

    李丽质看到李正的表情问道:"你在想什么?"

    李正一脸忧愁地说道:"我感觉的良心在谴责我。"

    李丽质捧着热乎乎的番薯,坐在椅子上双腿晃荡着,一边看李正又咬下一口番薯。

    番薯入口滚烫,咽下之后感觉五脏六腑都温暖了。

    "你的良心为什么要谴责你呢?"

    听到李丽质的问话,李正叹息道:"公主殿下才十五岁。"

    李丽质抬起下巴说道:"过了今年我就十六岁了。"

    李正瞅着李丽质,"为何我看你还有些小骄傲呢。"

    李丽质吃着番薯说道:"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难不成要等到人老珠黄了吗?"

    李正痛苦的扶着额头,"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莫非你不愿意娶我?"

    "我也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

    "觉得什么。"

    李正又说道:"我们认识多久了?"

    李丽质回想着:"有五六年了吧。"

    "对呀,咱们都这么熟了对不对?"

    李丽质点头。

    李正接着说道:"所以呀,咱们太熟了,我有点下不去手。"

    "..."

    听罢李丽凶狠地咬下一口番薯,站起身就要走。

    走了两步又停下,她回头说道,"李正!我皇爷爷最近身体不好,你来长安娶我的时候,记得给我皇爷爷看病。"

    李正端着茶杯点头,"知道了。"

    "哼!"

    李丽质抱着番薯快步走远坐上了回去的马车。

    收起情绪,李正拿起自己的这只番薯。

    "皇帝的女婿不好做吧。"

    顺着声音看去,李正瞧见了邹国公张公谨。

    把番薯掰开一半,递给张公谨李正说道:"邹国公,你什么时候来的?"

    "来了有一会儿了,只是公主在不好打扰你们。"

    吃着番薯,张公谨又说道:"这个番薯是好东西,每日早上用它做一碗汤,喝完之后非常舒坦。"

    "刚刚说皇帝的女婿不好做?"

    张公谨嘴里咀嚼着番薯点头。

    李正小声问道:"邹国公,能明说吗?"

    张公谨微笑说道:"对陛下来说天下就是一盘棋,没有什么是不能利用的。"

    "陛下利用我?"

    张公谨还是摇头,"错了,陛下利用的是长乐公主,连自己的女儿儿子都可以利用。"

    两人坐在马圈旁吃着番薯。

    张公谨接着说道:"李正,你以后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说起这个李正眼里又有了精神,"我想做一个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人。"

    张公谨又是点头,"想法很好。"

    "是吧,我也这么觉得。"

    "你觉得陛下会让你只做一个富家翁吗?"

    "我知道,陛下想要我为江山社稷做贡献。"

    "没错,你现在已经成年了,以前陛下对你还可以放纵,因为那时候你怎么看都还只是一个孩子,现在你既然已经加冠就是一个成人。"

    "只要我娶了长乐公主,我就上了陛下的贼船是不是?"李正说道。

    张公谨点头,"所以最近陛下的心情不是太好。"

    "此话怎讲?"

    "你是一个聪明人,陛下想要收服你做大唐的臣子,甚至不惜用公主的婚事先绑住你,不想你为他人所用,可如今看看你觉得现在陛下收服你了吗?"

    "邹国公的意思是陛下不仅没有收服我,还赔了个女儿。"

    张公谨非常郑重地点头。

    "事情没办成,还赔了一个女儿?"李正倒吸一口凉气,"那陛下还不急眼啊。"

    张公谨又说道:"你这次去长安城娶公主回来,看来凶多吉少。"

    李正一脸紧张地说道:"到时候该不会已经安排了刀斧手一刀剁了我,以解陛下的心头之恨?"

    "很有可能。"

    李正又说道:"我现在是不是应该问邹国公,有什么可解决的办法?"

    张公谨淡定说道:"你现在可以问。"

    李正来脸上原本紧张的神情立刻消失,反而笑着说道:"邹国公,你刚刚那番话像极了一个算命先生。"

    "此话何解?"

    "您先找个话题铺开来讲,再给我引入一个套之中,说的事情很严重,就像我大难临头为得就是让我紧张,让我害怕,然后我便会有求于你对不对。"

    张公谨神情诧异。

    李正又说道:"不得不说,您的道行很老道,可惜啊,忽悠人在下也挺在行的。"

    张公谨一时间语窒。

    "还要多谢邹国公的提醒,在下去长安的时候会带好保镖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