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六章 五行缺钱的人

    苦恼地收起账目,李承乾心中安慰着自己都是值得的,都是值得的!

    一定要趁着现在李泰不在长安,把李泰给比下去。

    以后少花点就是了,心中这么笃定着,拿起一本战国策接着看起来。

    泾阳县

    李泰端着一碗面坐在孙思邈身边,从这里可以远远看到李正和一个东宫的属官有说有笑。

    孙思邈整理着草药说道:"魏王殿下,李正的日子一定很舒服吧。"

    李泰吸溜着面条点头,"还有人赶着给他送钱,他的日子能不舒服吗?"

    孙思邈看着情况,李正似乎拒绝了别人送来的钱。

    再过一会儿看到对方拉着钱离开。

    孙思邈看着好奇又问道:"李正为什么拒绝了?"

    李泰瞅着事情一定不简单。

    孙思邈又是一阵点头,"不被金钱收买,看来李正是个好孩子,贫道的眼光没错。"

    吃完一碗面连带汤喝了个干净,李泰说道:"孙神医,你高看李正了。"

    李泰拿着空碗走向李正问道:"太子送你的钱你都不要,这不像你李正的作风。"

    手里摇着蒲扇,李正说道:"胖子,在你眼里我的人品有这么差吗?"

    李正爱钱李泰知道,要是有人送钱他估计都要笑开花。

    发生这种事情只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见鬼了。

    还有一种可能,李正在憋大的,他的招式还没出完。

    李泰狐疑地对看着李正,"李正,你是不是吃什么脏东西了。"

    "那是太子的钱我能随便收吗?"

    李泰点头,"倒也是,不收也好。"

    做事稳一点,没错。

    东宫

    李承乾听着东宫属官的禀报。

    竟然不要送过去的钱,李承乾着急问道:"他说了他为什么不要这些银钱吗?"

    东宫属官禀报道:"李正让我们带回来话说,太子殿下误会他了,他李正不是那样的人,就算太子殿下送再多的钱过去他也不会收的。"

    "当真?"

    李承乾心里分析着李正的话。

    思量了好一会儿之后,李承乾又说道:"再送五千贯过去。"

    "喏。"

    东宫属官立刻去办事。

    李承乾的心在滴血呀,五千贯。

    这是要攒多久才能攒够。

    第二日,东宫的属官再次来报说道:"太子殿下,李正还是不收。"

    "怎么还是不收。"

    李承乾着急地来回走动,心中一横咬牙说道:"给孤送一*贯过去。"

    等到几个东宫属官拉着一车又一车银钱而来。

    李泰也看得目瞪口呆,知道东宫的钱一定比自己多,没想到这一出手就是一*贯。

    东宫属官对李正说道:"县侯,这是太子的一些心意烦请县侯一定要收下。"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既然太子殿下这么有诚意,我就勉为其难收下了,下次不许这样了。"

    "明白,明白。"

    东宫的属官笑呵呵点头。

    李正拿出一份竹简递给他说道:"我这人做事讲究个礼尚往来,这是我的回礼请交给太子殿下。"

    东宫属官珍重地接过这份竹简。

    等到东宫的人离开之后,李泰盯着在清点一车车银钱的李正。

    "胖子,你也帮我数数,这么多我一下子数不完。"

    李泰有些恍惚,回想着之前的种种,"李正,你真不见兔子不撒鹰。"

    "过奖了。"

    "你李正果然还是李正!"

    李正稍稍拱手,"客气了客气了,太子破财你应该高兴才对。"

    李泰:"..."

    一走神,李正会想着,"咦,我刚刚数到哪儿了。"

    "..."

    李正意犹未尽,"罢了,我再数一遍。"

    李泰走回院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甩手就关上了房门。

    东宫

    李承乾看着东宫属官送来的竹简,看了一遍又一遍地感叹道:"这个李正真是一个世外高人啊,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不过那一*贯确实花得有些心疼。

    李承乾把竹简上的策论抄写下来。

    一路来到甘露殿,把策论交给了李世民。

    再看自己父皇专心看着策论,李承乾心底暗暗肯定父皇一定会采纳的。

    李世民看完之后交给房玄龄,而后陷入沉思,盯着李承乾看了许久。

    房玄龄接过竹简看了许久说道:"工人的工钱不得低于货物售出价格的两成,平衡了物价也可以平衡工钱,商人不敢卖得太贵,劳工的工钱也有了保障,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如此一来这件事好办了。"

    杜如晦看着这份策论上又写着,"户部统管商户开设举报衙门。"

    "这么一来监管也有了。"

    "所有劳工到工坊工作必须有契约,劳工被工坊辞退,必付给劳工赔偿。"

    看到这里杜如晦点头赞叹,"如此一来工坊也被约束不敢随意替换劳工,让劳工的工钱更加稳定,这可以促进工坊之间竞争,工坊会拿出更多的好处让劳工留下。"

    只要有了保障,劳工们也会回来。

    商户也不敢肆意抬价。

    房玄龄说道:"陛下,这份策论可以让商户与劳工之间的约束更好,上下相扣相辅相成。"

    如今的劳工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工钱的不稳定。

    有时候还会被工坊主随意替换。

    今天干了这家,明天又要找另外一家。

    第一天找到活干,第二天可能就会找不到活。

    现在看来劳工们也不会有后顾之忧。

    工钱也不是由工坊随意来定,这也提高了劳工的工钱。

    杜如晦说道:"太子殿下的这份策论,实乃是解了燃眉之急。"

    李世民说道:"中书省制定好章程便下发下去,挑选几家工坊试试。"

    "喏。"

    房玄龄和杜如晦告退。

    李世民又看了一眼李承乾说道:"你也退下吧。"

    李承乾心中窃喜地离开甘露殿,李正的策论果然好用。

    甘露殿里,李世民问一旁的太监,"这份策论当真是太子所想吗?"

    太监小声回话道:"东宫的眼线来报,太子送了李正一*贯钱。"

    一*贯!李世民眉头直跳,"朕的太子这么有钱吗?"

    太监把事情前前后后都说了一遍,"还说是李正五行缺钱,太子这是在给李正治病。"

    李世民听完黑着老脸。

第一百零七章 白吃白喝的贯彻

    真要是李承乾做错了,倒也算不上,至少这个办法确实是个好办法。

    可李世民心中越想越不舒服。

    之前就是李泰和李承乾赶着给李正送钱。

    听完太监的禀报,李世民心中讶异,这里面竟然还有李恪的事。

    李承乾,李泰,李恪这三个小子没一个像样的。

    李恪也就算了,李承乾作为太子竟然还要向李正买主意。

    原本以为李泰在李正的身边,怎么也可以时不时劝导李正入朝为官。

    可以为江山为社稷出力。

    现如今李泰不仅**劝说李正,竟然还帮着李正一起敲太子的钱!

    好在如今长安的乱象有了解决的办法。

    李世民黑着脸,李正想必是笑开花了吧。

    有道是就怕后院起火。

    朕与朝臣绞尽脑汁想着办法,太子却赶着去给李正送钱。

    莫非下一次朕也要求着李正不成!

    现在李正建设村子的钱都是从哪里来?

    那可都是朕的!

    心里越想越气,李世民看了一眼左右喝道:"朕的剑呢!"

    李丽质刚刚赶到甘露殿外就听到了自己父皇的一声大喝。

    停下脚步又转身离开,回到立政殿,李丽质对自己的母后说道:"母后,最近父皇怎么越来越喜欢练剑了。"

    长孙皇后用针线正在做着一件衣服,听到丽质的话语微笑说道:"可能你父皇也不服老吧。"

    说来李世民也才三十多岁,正是壮*。

    父皇也还没到老的时候吧。

    心里想着,李丽质看着自己母后的孕肚,笑着说道:"母后,我是不是又要有一个妹妹了?"

    长孙皇后笑着说道:"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弟弟呢。"

    长孙皇后已经快要生产了,太医署的御医说就是这两个月的事情。

    这些日子也一直在立政殿,可不敢有什么差错,现在是最需要照顾的时候

    乖巧地给自己的母后盛了一碗粥,李丽质的目光看向宫门外。

    长孙皇后看着自己女儿的神态说道:"是不是又在想李正了?"

    李丽质的脸一红立刻扭过头,"哪有。"

    尽管嘴上这么说,长孙皇后怎么会不知道李丽质的心思。

    看着李丽质的神色,低声说道:"你父皇没少为李正的事情费心,只是这小子抗拒**,不像是个想要做大事的人,却是一个喜欢逍遥快活的人。"

    "对他来说他的大事就是建房子。"

    长孙皇后无声地笑笑,"这样的人也好,朝堂是个池子,进这个池子的人有多少人可以完好地出去。"

    李丽质问道:"那母后也不希望李正进入朝堂?"

    长孙皇后叹息道:"可能这就是李正高明的地方吧,只要他不碰权力,你父皇可以保他一辈子高枕无忧。"

    说完长孙皇后看着李丽质的神色,这丫头的神色里竟然还有一些骄傲。

    李正确实是一个本事人,一直在宫中,也不是**听过李正的事迹。

    这样的一个孩子,能够抗拒人世间这么多的诱惑,确实难得。

    这世间的诱惑很多。

    五姓的招揽,皇子的拉拢,甚至连****都请他做官。

    可是这些李正都拒绝了,他宁可躲在泾阳县种田。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一个孩子对很多事情都会好奇。

    如果换成一般的孩子说不定李正就入朝为官。

    或者成了五姓的女婿。

    可是李正**选择这些,他反而隐居起来。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总感觉他有些暮气沉沉。

    就像是那些厌倦的凡尘中的世俗一般。

    隐居在青山绿水之间。

    房玄龄来到国子监。

    正在国子监看着学子文章的孔颖达,见到房玄龄来了好奇问道:"房相,你怎么来了。"

    房玄龄微笑说道:"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孔颖达比房玄龄还要*长,房玄龄说完做辑行礼。

    "据说现在工坊商户的事情已经有了决策,还有什么事情困扰房相。"

    房玄龄惆怅说道:"你说太阳什么时候距离我们最近。"

    太阳?

    孔颖达下意识看了眼窗外的太阳便说道:"自然是早晨和傍晚的时候。"

    房玄龄又说道:"那为什么中午的太阳是最热的呢?"

    孔颖达放下手中的文章,陷入了思索。

    房玄龄又说道:"这个问题是泾阳县的几个孩子问出来的,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似乎里面埋着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孔颖达苦笑说道:"不瞒房相,其实李正之前也交给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倒像是一个新方向。"

    "哦,是吗?"房玄龄来了兴致又问道:"是什么问题。"

    "老朽也不好形容这个问题,若是能够想明白说不定要打破千百*来的世俗观念,有些事情老朽不愿意去相信,可真到眼前的时候,却发现有时候李正说的也不是**依据。"

    就像是大唐的学问圈子里进入了一个异类,这个异类不是那么地嚣张。

    可若是你要去纠结这个异类的对错,你也**办法去反驳他。

    孔颖达想过很多,或许李正的脑子里装着很多的知识。

    只是他不愿意表现自己。

    更不愿意用他那些不一样的学识来和大唐的这些老顽固分个高低。

    房玄龄对孔颖达说道:"咱们以后就看看李正教出来的那些小子会是什么样。"

    孔颖达也点头说道:"老朽也想看看李正教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

    到了傍晚时候天空乌云密布。

    李正看着天色急忙收拾家里的衣服,要下雨了。

    天空响起几声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收拾着衣服,李正急急忙忙走入屋中,见到正在吃着煎饼果子的李泰。

    "胖子你说你就不能做点活吗?"

    李泰又是咬下一口煎饼果子,"李正,你说太子现在应该高兴坏了吧。"

    "你能不能不要转移话题。"

    ...

    李泰又是一阵叹息,"这么好的事情被太子给拿走了,李正!虽说我是魏王,其实我的日子也很苦,你为什么不来帮帮我。"

    看来这个胖子是要把奉旨白吃白喝给贯彻到底。

    李正对李泰说道:"胖子,你什么时候回长安。"

    李泰也面色愁容地说道:"等到朝中的日子不再这么拮据了吧。"

    果然是要贯彻到底了...

第一百零八章 皇家的托儿所

    贞观四*七月,这是长安入夏以来的第一场雨。

    大雨下了一个时辰就停歇了,等到第二日,朝中发布的新商令,很快就在坊间实施。

    货物的价格以非常快的速度降了下来。

    商户们不敢卖得太贵,立刻恢复到了正常的价格。

    劳工们也慢慢地回来了。

    长安城的商业又恢复了正常。

    新商令从长安传出,立刻发往大唐的各个郡县。

    "我就说****不会不管我们的。"

    "当世明君怎么会眼看着那些商户**。"

    "可不是,****是一个好陛下。"

    ...

    长安城的百姓们也恢复了笑颜。

    李世民坐在太极殿听着各部的汇报。

    果然李正一出手问题就迎刃而解。

    虽说心里不太乐意。

    但这个新商令是真的管用。

    除了被这个李正这个小子坑了钱以外,心情还是不错的。

    李世民回到甘露殿,看着凉州传来的战报。

    执思失力带着三*骑兵从侧翼包抄了吐谷浑兵马,李大亮守住了凉州城,又有玉门关相互呼应。

    吐谷浑见久攻不下已经撤兵,在吐谷浑的后方他们又遇到了吐蕃的兵马拦截。

    现在吐谷浑已经三面受敌,看完了奏报。

    李世民感觉反攻吐谷浑的机会来了。

    太监来禀报说道:"陛下,太子求见。"

    "不见!把李恪叫来。"李世民果断说道。

    太监躬身去回禀了李承乾。

    李承乾狐疑地站在太极殿外,怎么父皇不见自己了。

    在甘露殿外站了好一会儿,还在想父皇怎么不见自己,就看到一个太监领着李恪进入了甘露殿。

    李承乾心情失落地离开这里,心中还是好奇为什么父皇见李恪不见自己?

    李恪走入甘露殿面对李世民,"父皇。"

    李世民收起军报问道:"这些日子你都在做什么?"

    "儿臣..."

    李恪想了想说道:"儿臣今日一直在左武卫与秦琼大将军,整军,调任巡街的兵马。"

    李世民笑了笑问道:"听说你做了李正的护卫?"

    听到这话,李恪当即行礼说道:"当时是儿臣一时冲动。"

    李世民接着问道:"既然做李正的护卫,这些日子你怎么又不去泾阳?"

    "儿臣...其实儿臣很少去给李正做护卫,他只是让儿臣帮他挖蚯蚓,给他递茶,就是这些..."

    这些活倒不像是护卫该做的。

    李恪去给李正护卫,这个李正竟然把李恪当作下人使。

    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李恪连忙行礼说道:"父皇,儿臣知错了。"

    "你没错。"李世民淡然说道:"既然你要做李正的护卫,就好好做。"

    "可是儿臣..."

    看着有些唯唯诺诺的李恪,李世民大声喝道:"大丈夫一言既出,岂能反悔,左武卫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好好在李正身边做护卫。"

    李恪失落地点头,"儿臣明白了。"

    离开甘露殿,和自己的母妃告别。

    一路离开皇宫,李恪心里想着母后说的果然没错。

    真不该和李承乾与李泰他们争。

    刚从中书省回来的李承乾,正走着见到就要出宫的李恪,上前问道:"李恪,孤刚刚看到父皇召见你。"

    "没什么。"李恪摇了摇头说道:"多谢皇兄,这些日子的照顾。"

    说完李恪一路走出承天门,离开了皇宫。

    李恪这句话有些深意,回到东宫的李承乾几番询问,才知道李恪给父皇革了在左武卫的军职。

    李承乾也在思量,莫非孤找李正帮忙解决了父皇的燃眉之急,是孤做错了?

    泾阳

    正准备和李泰打牌,李正见到李恪来了,连忙招手说道:"来!一起打牌。"

    李恪也盘腿坐下,三人围坐着。

    牌局刚刚开始,李泰一边打牌一边和李恪讲着玩法。

    第一把李恪毫无意外的一张牌也没输。

    李正咧嘴笑着说道:"一人五文钱,给钱还是打欠条?"

    "先让我熟悉一下规则。"李恪面色犯难说道。

    "输了就得付钱,这是学费!"

    "学费,什么学费?"李恪一脸的茫然。

    "你读书也要交学费的吧,打牌输钱就是一种学费,这得认。"

    李正一本正经地说完。

    李恪还是很迷茫,看向一旁,李泰正在写着欠条。

    一时间也看傻眼了。

    为什么青雀打欠条如此的娴熟。

    李恪坐正说道:"李正,我没钱。"

    "没钱,没关系先打欠条,以后有钱了还我。"

    说完李正递给李恪一根竹简说道:"和胖子一样,写下欠条就行。"

    李恪还是写下了欠条。

    几局牌下来,李恪也渐渐明白了规则。

    李正几乎是一直在赢钱,反而自己一直在输钱,李泰倒是也有赢,不过输得更多。

    看着李泰双眼带着血丝的盯着自己的牌,李恪说道:"青雀,我已经输了三十文了。"

    李泰打出一张牌对他说道:"不碍事,我已经欠李正好一千多贯了。"

    李恪倒吸一口凉气,一千多贯?!

    从小跟着自己的母妃长大,自己的母妃生活拮据,李恪平日里也很节省。

    李泰就已经欠了一千多贯,李恪心里暗暗算着自己现在已经欠李正三十文。

    若是这么下去岂不是会和李泰一样。

    突然好想回长安,其实左武卫的日子也还是不错的。

    李正开口问道:"对了,蜀王殿下怎么今日来我这里,平日里你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李恪解释道说道:"父皇不让我在左武卫了。"

    "那让你去哪里?"

    "父皇说大丈夫一言既出岂能反悔,说是既然答应了做你护卫,就要好好的做。"

    李正打量着眼前这两个李世民的儿子。

    莫非李世民把自己这里当成他儿子托儿所。

    以后会不会更多他儿子送来。

    一个李泰白吃白喝还不够,还有一个李恪。

    看来必须得多打几局牌才行,李正收拾好牌重新开始发牌,又是一局开始。

    一个多时辰下来,李恪转眼就输了一百多文。

    跟着李泰,李恪小声问道:"青雀,咱们欠了李正这么多钱,要是还不起了怎么办?"

    李泰叹息说道:"赢回来!"

第一百零九章 伤兵

    李恪也用力点头说道:"嗯!赢回来!"

    时光荏苒的一个月后。

    已经到了贞观四*的八月。

    凉州一战至此打退了吐谷浑人。

    尉迟恭和李大亮正在准备反攻,李世民对吐谷浑的领地有了心思,拿下了吐谷浑也就拿下了河西走廊这块要地。

    只要有了河西走廊,之后攻略突厥还是吐蕃又或者是西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隘口。

    不少的伤兵从战场上退下来。

    在泾阳的三千幢房子的建设已经接近了尾声。

    两*多人的努力下,最后一间房屋落成。

    属地检测:属地三千六百亩,人口一*三千六百零一。

    任务完成:建设房屋三千幢。

    任务奖励:开启药店二阶段。

    任务发布:人口增加至三*。

    奖励:农作物二阶段

    奇怪了,人口怎么突然多了一个。

    一拍脑袋李正才想起来,大牛他娘又给他生了一个弟弟。

    这样可以增加人口。

    李正再仔细看了看系统面板,药店的二阶段东西就多了,有青霉素,有生理盐水,竟然还有手术刀...

    回过神看看现在的系统开启的情况。

    药店二阶段

    农作物一阶段

    图书馆一阶段

    水泥余量:三百吨。

    生石灰余量:两千六百吨。

    三*人口...

    正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孙思邈走来说道:"李正,最近长安来了很多伤兵。"

    "嗯?"

    孙思邈又说道:"和贫道一起去治病。"

    "我..."

    孙思邈又说道:"他们已经来到泾阳县村口了,李正你就打算这么见死不救吗?"

    跟着孙思邈来到村口,李正就看到不少人士兵穿着带血衣服。

    有的缺了胳膊断了腿,有的昏倒在木车上到现在还没醒。

    看着他们的情形李正心里也发悚。

    从来**经历过战争,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

    来到村口的李泰见到这幅场景立刻就吐了出来。

    李恪倒是还好一点。

    李正朝着李恪问道:"朝中就不管他们了吗?"

    李恪的神情也很黯然,"这些伤兵能从战场上活着下来已经很不错了,对他们来说还不如死了算了,死了之后朝中的抚恤可以给他们的家里,可是没死的,那些缺胳膊断腿的,可能这辈子就是一个废人了。"

    拍了拍李正的肩膀,李恪说道:"他们都知道泾阳有神医,还有孙神医,他们活着的希望就只有你和孙神医了。"

    李正看着这些伤兵,有些人的伤口都**处理过,血肉模糊地就暴露在空气中。

    "李义府!"

    听到李正的大喊,李义府急忙赶来。

    "县侯什么吩咐。"

    李正对他说道:"你赶紧让村民搭一个棚出来,越大越好"

    孙思邈正在观察着一个又一个的伤兵一边说着:"能活着回到长安也不容易。"

    李恪对李正说道:"我在陇右打过仗,***哪一个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你一定要救他们。"

    这个*代还真是残酷,这些伤兵从战场上下来肯定不如正常人。

    拿了军饷或许可以过一段时间,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生活就没了保障。

    能活着全看运气,半死不活是最倒霉的。

    为了边疆他们舍身忘死,可战后谁又来好好对待这些老兵。

    李正对也在围观的大牛喊道:"大牛,你过来!"

    "老师,有什么吩咐。"

    "你把这些伤兵整齐排好,不要这么乱,把伤势轻重缓急的也分好,我去一趟医馆。"

    大牛用力点头,"学生知道了。"

    回到自己的医馆关上门,李正从自己的系统拿出一瓶又一瓶的酒精,再拿一堆生理盐水,与一些青霉素,消炎药,退烧药...

    李泰见李正离开之后久久不会来,对李恪说道:"李正该不会退缩了吧。"

    回头看了一眼医馆方向,李恪说道:"他不会的,我相信他不会丢下伤兵不管,再说了他不是让大牛和李义府先忙活起来了吗?"

    李义府把村口的一个大棚简易改造了一下,应该可以容纳这几百个伤兵。

    治病救人的事情可不敢怠慢,不少村民都参与进来。

    废了两个时辰的功夫,村名的手脚也麻利,至少遮风挡雨是没问题了。

    孙思邈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问着大牛,"李正还不来吗?"

    大牛站起身说道:"这就去叫老师。"

    又急忙忙来到医馆门口,大牛见到李正把一些从来**见过的东西搬上一辆牛车。

    "老师,孙神医在催了。"

    "我知道。"李正把一袋袋生理盐水放到牛车上,又对大牛嘱咐道:"伤兵来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带着病,你让村民们不要再围观,要是有瘟疫就不好了。"

    "明白了。"大牛点头。

    "还有。"李正接着说道:"李义府的大棚怎么样了。"

    大牛朝村口看了一眼,"村口其实就有现成的,李义府叔叔改建了一下,现在应该就可以用了。"

    "很好,你对李义府说大棚用黑布挡起来,我在治病疗伤的时候谁也不要靠过来,大棚里煮一大锅水。"

    大牛听完这些吩咐又急忙离开。

    还在村口的李泰忐忑地自语,"李正怎么还不来,该不会是他真要退缩不管了吧。"

    一直到了傍晚李正这才拉着一车的医疗物资而来。

    李泰还没问什么,李正已经推着车进了大棚,把黑布拉上,一副不让人进去的样子。

    "这..."

    李恪笑了笑说道:"可能李正什么秘方不能让别人知道吧。"

    李正把手术刀全部放入锅中煮着消毒以备使用。

    大牛说道:"老师,伤势重的和轻的已经分好了。"

    孙思邈看着李正的一大堆东西也好奇,倒也没多问,低头接着开始给这些伤兵治疗伤口。

    李正提着一罐酒精拿着针线纱布来到一个还在昏迷的伤兵身边。

    看着他的伤势,右腿只剩下皮肉连着了。

    探了探他还有微弱的呼吸。

    检查了一遍他身上应该**其他伤口了。

    先给他打了一支青霉素,李正对大牛说道:"把他的断腿卸了吧。"

第一百一十章 李崇义

    听到李正这话,大牛看那血肉模糊的腿,已经隐约可以闻到一股臭味。

    大牛转过头去说道:"老师我下不了手。"

    李正从锅里拿过煮过的手术刀,把这个伤兵腿上已经发白的肉一点点刮下来。

    切断连接的皮肉,用酒精倒在伤口上,再刮去一层外面的肉。

    直到有新鲜血液流出来,这才停止。

    李正再看这个伤兵依旧没什么反应,接着处理伤口。

    大牛实在忍不住,跑到大棚外呕吐了起来。

    给他的断腿包好纱布,李正又给他挂上一瓶生理盐水。

    学过一些护理知识,这人失血一定很多。

    能不能醒过来还是要看他自己。

    真不敢想象自己竟然做好了。

    孙思邈看了一眼李正,暗暗点头,接着给自己这边的伤兵处理伤口。

    李正又来到另外一个伤兵边上,他的身体正在高烧。

    胸口处有好几道触目惊心的豁口,皮肉都已经外翻了,伤口正在流脓。

    好在伤口还**伤到内脏。

    看这个伤兵还有意识,李正对他说道:"有点疼,你千*要忍住。"

    伤兵点了点头。

    李正用酒精洗了洗手,掰开他的伤口,流脓的情况很严重。

    发烧也可能是伤口感染的关系。

    孙思邈走来小声说道:"这人贫道看过了,抬出去吧。"

    李正看了一眼孙思邈的神情,意思是这个人已经没救了,死也是迟早的事情。

    "不急,让我试试,我有抗生素。"

    见李正执着,孙思邈摇头叹息,这或许就是医者的通病,明知治不好了还要治。

    孙思邈想起自己*轻的时候也是这样。

    李正用酒精和碘伏先给他清创,流脓的伤口特别不好处理。

    倒是这个伤兵一直咬牙忍着。

    先给他喂了两粒抗生素。

    擦去额头的汗水,李正把伤口里多余的流脓给清理完,将坏死的肉剔除。

    再看这个伤兵已经疼晕过去了。

    缝合好伤口,李正用纱布给他包扎。

    大牛又走回大棚内说道:"老师,我来吧。"

    "你行吗?"

    大牛使劲点了点头。

    一直忙到了深夜,李正疲惫地坐在大棚外。

    孙思邈看了一眼大棚内不少伤兵挂着生理盐水,走出问道:"你这用的都是什么方法。"

    "我自己的方法。"李正苦笑道。

    李义府带着几个村民守着这里,不让其他人靠近。

    村口又送来了几个伤兵。

    从接纳伤兵开始,现在会有源源不断的伤兵送来。

    从凉州下来的伤兵可能绝大多数都会送到这里。

    好在只要系统没限定数量的东西,可以一直取出来,不怕不够用。

    孙思邈又看了一眼之前伤口流脓的伤兵,没想到已经不烧了。

    呼吸也均匀了很多,脉搏虽然有些虚弱,但也很稳。

    还真被李正救回来了。

    孙思邈看向忙碌的李正说道:"贫道去取一些草药。"

    李正只是微微点头,手上的包扎伤口的动作**停。

    一直忙碌到天亮,李正感到自己头晕目眩,见**伤兵再送来靠在大棚外便睡着了。

    闻到草药的味道,李正醒来已经是正午时分了。

    孙思邈正在大棚外熬制着草药。

    提了提神李正重新走回大棚内。

    不少伤兵也恢复了精神。

    还有几个正在发烧的伤兵给他们吃了退烧药,只好看他们自己能不能挺过来。

    大牛端着孙思邈熬制的药一口一口喂给这里的伤兵。

    李正细心地给一些伤兵的伤口换药重新包扎。

    有些还在流脓的伤口只能再次清洗清创,挖去坏死的肉。

    抗生素不能多用,青霉素也不能多用。

    李正知道这些常识,检查一遍之后,再次按照病情把这里的伤兵都区分开来。

    已经**大碍地搬到一边,还在高烧和还没苏醒地放到另外一边。

    忙碌完这些李正再次走出大棚,疲惫地坐下。

    接过孙思邈递来的一张饼吃了起来。

    "你的医术很好。"孙思邈说道。

    李正吃着饼说道:"其实我懂的不多。"

    孙思邈慈眉笑着说道:"你治病的方法也很特别,不过很有用。"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

    孙思邈又说道:"贫道觉得大牛这个孩子确实不错。"

    李正嘴里吃着饼说道:"那你愿意收他为徒了?"

    孙思邈点头。

    两人又安静了好一会儿,孙思邈说道:"李正,你是一个好孩子。"

    "孙神医过奖了。"

    孙思邈叹息说道:"里面的这些伤兵,有些贫道以为没救的,还是被你救回来了,有些奄奄一息的,你也不放弃。"

    "我只是觉得该救还是要救。"

    孙思邈点头,"没错,作为医者确实应该这样,你也知道那些伤兵就算有的人痊愈了,他们可能还是会成为一个废人。"

    "没关系,我的村子要人,他们可以帮我做事。"

    正说着又送来一个伤兵。

    这个伤兵来的场面有些大,十多个士兵护送着。

    来人穿着盔甲一看就不是普通的士兵。

    "泾阳神医,孙神医救人。"

    来人是被抬来的,孙思邈认出了这个搬着伤兵来的人,这是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儿子,李崇义。

    李崇义单膝跪地大声说道:"还请两位救救我的袍泽。"

    孙思邈对李正说道:"跪在地上的是河间郡王李孝恭的儿子,李崇义。"

    李正暗暗点头。

    看着这个伤兵的伤势,孙思邈说道:"手臂肯定是保不住了。"

    听到这话,李崇义有些不相信再次说道:"真的保不住了吗?他的箭术高超,在凉州杀敌数十个。"

    李正看着伤势说道:"若是不把他的手臂截了,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孙思邈也点头,"要保命还是要手臂,自己选吧。"

    李崇义犹豫了好一会儿说道:"还请两位神医救他性命。"

    李正和大牛把人抬入大棚。

    李崇义问孙思邈,"那位便是治好皇后病症的泾阳神医吗?"

    孙思邈点头,"你放心,他的医术应该不在贫道之下。"

    李崇义再次单膝跪地说道:"有劳了。"

    孙思邈说道:"回去吧,你们在这里也没什么用。"

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矜持一下

    李崇义带着人和村民一起站在不远处守着这里。

    长安,李世民知道了伤兵的事情,来到长安的绝大多数伤兵都去泾阳求医了。

    李世民看着前来禀报的杜如晦问道:"是不是可以增加伤兵的军饷。"

    "陛下,若是伤兵的军饷比死去的士兵要多,那些家属肯定不愿意,可若是伤兵的军饷少了,那些失去劳作能力的伤兵要怎么为生呢?"

    从江山平定以来。

    李世民也不是**见过伤兵的落魄。

    有些伤兵甚至沦为乞丐。

    这些*打仗多,伤兵的问题一直都不好处理。

    甚至有人在战场上受伤了就会选择赴死,对他们来说让家人养他们一辈子还不如死了给家里多一笔军饷。

    伤兵的问题李世民一直很想处理。

    看到拼杀在战场上的袍泽最后落寞。

    到头来流落街头,他们对朝堂失望。

    他们劝说*轻人不要去当兵,不然只会沦落到和他们一样的**。

    李世民神情黯然,"中书省商议一下吧。"

    杜如晦点头,"臣明白了。"

    有些不放心的李世民问道:"泾阳怎么样,伤兵他们都收治了吗?"

    杜如晦点头说道:"都收治了,孙神医和李正一个不落的收下了。"

    李世民自嘲一般的笑了笑,"杜如晦,你觉得朕真的是明君吗?"

    见杜如晦沉默,李世民嘱咐道:"伤兵一定要得到照顾,还有...替朕谢谢李正。"

    "是..."

    杜如晦也**想到李世民会这么说。

    替朕谢谢李正,这句话的分量,杜如晦知道有多重。

    一路离开甘露殿,杜如晦去了一趟中书省吩咐了李世民的安排之后,径直赶往泾阳。

    此刻的泾阳依旧在卖冰,生意还是那么的红火。

    杜如晦问了几个村民知道了李正治疗伤兵已经一天一夜没回家了。

    来到大棚前,杜如晦见到李义府和李崇义。

    李义府连忙上前问候,"杜尚书,你怎么来了?"

    杜如晦看了一眼这里的把守说道:"老夫来看望李正,能过去吗?"

    李义府犯难说道:"敢问杜尚书有什么吩咐。"

    "陛下有话让我带给李正。"

    李义府还是说道:"泾阳令有令,闲杂人等不能过去,不过下官可以告诉泾阳令,杜尚书稍等。"

    说完李义府进入大棚,好一会儿出来之后说道:"杜中书可以进去了。"

    守卫这才让开一条道,杜如晦来到大棚前,见到了衣服上都是血迹的李正。

    走出大棚,李正招呼着说道:"老杜,好久不见了。"

    老杜?这声问候让杜如晦有些诧异,倒也不见怪地说道:"确实好久不见了。"

    李正用热水清洗自己手上的血迹问道:"这次来有什么事情。"

    看着李正依旧瘦弱的背影,这孩子的衣服上带着斑驳的血迹。

    可他的神情又是这么的淡定。

    普通孩子说不定看到这么多伤兵已经跑了。

    李正整日要面对那些鲜血淋漓。

    他才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

    他的这份淡然与淡定,杜如晦打心里有些心疼。

    "李正,当初你被赶出长安的书舍,你怨恨过吗?"

    李正一边洗着手说道:"没怨恨过。"

    杜如晦又问道:"那你有责怪过谁吗?你心里有记恨过谁吗?"

    李正还是摇头,"**。"

    "这是你的真心话吗?"

    杜如晦在李正的身边坐下,"老夫像你这个*纪的时候看到血就会害怕,不像你这般可以从容淡定。"

    "其实我也挺慌了,咬牙坚持下来之后其实也没什么,见多了,看久了也就习惯了。"

    杜如晦又问道:"这些伤兵伤势好了之后,你打算怎么安置他们,其实朝中也讨论过很多次。"

    李正咧嘴笑道:"老杜,你知道这些伤兵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吗?"

    "在哪里?"

    "他们当过兵,我最近很想给村子建立一个治安队,有当兵经历的人最好。"

    杜如晦点头,"谢谢你。"

    说出这话杜如晦看着李正神色,观察着他的反应。

    见李正的神色依旧淡定,杜如晦说道:"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还真有。"

    "你尽管说能办到的我尽量帮你。"

    把带血的手帕丢在一旁,李正说道:"我要人。"

    还是要人,杜如晦想起当初第一次到李正的时候,这小子讨价还价的模样,问道:"你这回要多少人。"

    李正竖起两根手指,"两*。"

    杜如晦苦笑道:"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可**两*流民可给你了。"

    粮食就要丰收了,流民也回去的回去,找到落脚地的流民也安置下来了。

    李正小声对杜如晦说道:"怎么没人了,我看过在泾阳南边的一片地,那里的居民就有三*多,又近又方便。"

    杜如晦想了想说:"泾阳的南边?"

    "对,南边。"

    看着方向,杜如晦又说道:"若是老夫记得没错,那里是长乐公主的封地,住在那个地方的村民可都是长乐公主的食邑民户呀。"

    "能行吗?"

    "不行!"

    "你口口声声说着要帮我,你现在又不行!你们这些做官的还有**点人文关怀了。"

    杜如晦说道:"若是那里的居民都搬迁到你泾阳县了,公主的封地怎么办?每个皇子公主的食邑封地可都是有定数的,不能轻易动,动了就乱套了。"

    思虑了好一会儿,杜如晦说道:"其实也不是**办法,长乐公主封地民户从一定的意义上是可以动的。"

    "有办法吗?我就知道咱们大唐政治开明!好办,对不对。"

    若有所思的点头,杜如晦说道:"只要你娶了长乐公主,别说人了,地都是你的。"

    李正长叹一口气,"这个..."

    杜如晦暗示道:"长乐公主可是****和皇后的掌上明珠。"

    瞅着杜如晦,李正说道:"你说你个做臣子的,撺掇我打你家陛下女儿的主意,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你不愿意吗?"

    李正翘着二郎腿稍加思索,"我矜持一下。"

第一百一十二章 轮椅

    杜如晦想了会儿说道:"长乐公主的婚事,陛下一拖再拖,现如今也该到嫁娶的*龄,你可要想好了,满朝文武可都看着这门婚事,娶了长乐公主以后陛下的眷顾不可估量啊。"

    见李正一脸犯难,杜如晦又说道:"怎么?你还是不愿意成婚是吗?"

    拿起水囊往自己嘴里灌了好一会儿凉水,李正说道:"老杜,这不是娶不娶的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

    李正叹息道:"太小了,我下不去手。"

    杜如晦说道:"这有什么,早成亲也不是一件坏事,老夫的儿子像你这个*纪也该成亲了。"

    十二岁就成婚,这也太禽兽了。

    古人果然可怕。

    杜如晦:"你刚刚说老夫什么?"

    李正回过神一脸疑惑,"我刚刚说话了吗?"

    苦笑了一阵,杜如晦接着问道:"不过想来也对,你小子一直都在拒婚,你们全村上下都为了你的婚事。"

    李正叹息说道:"娶公主?我还是别想了,多喝热水少做梦。"

    听完杜如晦拍了拍了李正的肩膀站起身。

    "两*人,还有**其他办法了?"

    杜如晦笑道:"民户怎么能随便迁,何况还是两*人。"

    "刚刚说好的帮我,你说话不算话。"

    杜如晦意味深长一笑,"老夫帮你向陛下说,能不能成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说完杜如晦看了一眼大棚里伤兵的情况后,就离开了。

    等杜如晦离开之后,李正重新回到大棚给伤兵们换药。

    大牛在一旁细心地帮忙。

    断了腿的伤兵苏醒过来,抓着李正的衣衫说道:"神医,我不想活了,你别治了。"

    看着他的神情,李正说道:"别死不死的,你要死换个地方死去。"

    伤兵泪眼婆娑说道:"我不想下半辈子做个躺在床上的废人。"

    "我知道,我知道。"李正点着头对他说道:"放心,你不会是废人,我保证你不会半辈子躺在床上。"

    伤兵哽咽着闭上眼。

    大牛看着很有感触。

    没体会过战争,但看这些伤兵也可以感觉到凉州战事的惨烈。

    说是大捷,可有多少人丧命在凉州又不得而知。

    给这些士兵换药又是花了一个时辰。

    生理盐水已经不需要再吊着了,把这些收起来。

    大牛看到李正把这些东西全部放入火里烧了有些不解。

    老师这么做一定有老师的道理。

    大牛心里想着。

    把遮盖大棚的黑布全部拉开,让大棚里的空气流通,这样士兵也可以舒服一些。

    大牛小声问着:"老师,那些伤兵还能治好吗?他们的腿不是已经..."

    摸着大牛的小脑门,李正说道:"当然还能好好活着了。"

    大牛似懂非懂地点头。

    到了下午,给伤兵们喂了一些米粥。

    看着他们睡着,李正从系统的图书馆里拿出一本书《图解木工操作技术》

    打开第一页是前言,再看第二页是目录。

    又翻过一页,安全守则。

    "嗯!果然还是要先看看安全守则。"

    见李崇义走来,李正又收起书问道:"怎么了?"

    李崇义低头想了一会儿问道:"我刚刚听李义府说了,你要收留这些伤兵。"

    李正点头。

    李崇义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我代这些伤兵谢过泾阳县侯。"

    连忙把他扶起,李正说道:"我叫你崇义哥吧,你比我*长,其实对其他人来说这些人是一个负担,可这些老兵对我来说真的有用,你千*不要这样。"

    李崇义依旧单膝跪地,"也谢谢你救了这些袍泽一命,以后若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客气了,客气了。"李正扶起他说道。

    李崇义说道:"我要回长安办一些事情,先回去了。"

    "崇义哥慢走。"李正送别他。

    等人离开之后,李正按照书上的内容开始勾勒着轮椅的图纸。

    手轮,手柄,铆子,锁扣。

    要做的东西有点多。

    嗯...

    李正看了许久收起书,术业有专攻,果然看不懂...

    还是先从画图纸开始吧。

    废了好半天劲才画了一个大致的图纸。

    孙思邈提着一竹篓草药而来问道:"你这画的是什么?"

    "图纸。"李正头也不回的说道。

    看李正画的图纸还有模有样地又问道:"你这画的是椅子吗?怎么还有轮子,有些不伦不类的。"

    李正朝着正在不远处看守的李义府喝道:"李义府,过来!"

    李义府急急忙忙而来,"县侯什么吩咐。"

    "你去帮我叫几个木匠过来,手艺要好,最好是做过马车的。"

    李义府点头,立刻去办事。

    画完图纸,李正舒展着筋骨说道:"这个叫做轮椅,孙神医**听说过吗?"

    "**听说过,倒是这种车子的模样贫道在哪一本古籍上看到过。"孙思邈思索着。

    轮椅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来着?

    李正想了想。

    记得是先秦还是东汉时期就有了。

    杜如晦回到了甘露殿,向李世民禀报道:"陛下,李正把那些伤兵治得很好,还有孙神医在,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李世民稍稍点头,"应该还有不少伤兵从凉州回来,让太医署也准备出长安城接纳伤兵。"

    杜如晦又说道:"陛下,李正说起了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杜如晦想了一会儿说道:"李正说是要两*人口。"

    "两*?他要这么多人做什么?"

    杜如晦摇头,"不知道,他没说,不过他想要长乐公主封地里的那些民户,说是距离近也方便。"

    李世民思量着说道:"他还说了其他的吗?"

    "倒是**了。"

    两*人...

    坊间不是**人迁居。

    可从来**这么大范围的。

    动辄两*人,其他郡县还要不要人了?

    人口的移动带来的就是赋税的变动。

    人口的多少决定了赋税的多少。

    李世民心里思索着李正到底想要这么多人做什么。

    泾阳县这么多人给李正造房子还不够吗?

    杜如晦又说道:"陛下,河间郡王的儿子,李崇义回来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吐蕃的第一次来使

    李崇义回到长安的事情,李世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李孝恭已经退出军中,现在他儿子在带兵。

    玄武门的事情之后,那些兄弟大多数都离开了长安。

    李孝恭还算是留下来的一个。

    虽说不是李渊的儿子,也是宗室堂亲。

    当初一起平定天下,李孝恭军功卓著,一直以后两兄弟也是无话不谈。

    李世民的神色黯然,自从玄武门之后到现在。

    李孝恭一直闭门不出,封了他礼部尚书,他也一直说抱病在身。

    其实就是不想来面对自己,玄武门的事情,他心中有芥蒂。

    这些*都是流连歌舞,要不就是整日游宴。

    长安,河间郡王府上。

    李孝恭正在家中喝着酒水,见到李崇义回来了就问道:"怎么现在才回家。"

    李崇义回答说道:"孩儿去了一趟泾阳。"

    喝下一口酒水,李孝恭又说道:"老夫都听说了,李正不仅要治疗这些伤兵,据说还要收容他们。"

    李崇义苦笑一番,"父亲的消息可真快。"

    "你身边的护卫都是为父安排的,为父自然清楚,你说了什么话,都做了什么,为父自然清楚。"

    李孝恭看着自己的儿子嘱咐道:"你这些日子都不在长安,最近长孙家很不对劲离他们远一点。"

    "孩儿明白了。"

    李孝恭又丢给他一份奏章说道:"礼部的事情,倭国,吐蕃,还有西突厥,吐谷浑,还有天竺都派了几个使者过来,过些日子你去礼部把事情安排一下,把人接到长安。"

    "孩儿明白了。"

    李孝恭又嘱咐道:"多与李正交好。对你**坏处。"

    "是!"

    李孝恭虽然不在朝中,任职礼部尚书。

    看起来对朝中不闻不问,李崇义心里明白,朝中形势自己的父亲很清楚。

    转身离开家门,李崇义朝着礼部走去。

    走在大街上,李崇义很想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这种想法其实小时候就有了。

    泾阳

    李义府带了十多木匠。

    "县侯,这是长安有名的木匠班,据说还给皇宫里做过东西。"

    李正拍了拍李义府的肩膀,"你办事我放心。"

    几个木匠见了图纸之后,这个木匠班的工头找到李正,"县侯,你这个图纸能否卖给我。"

    "你要图纸做什么用?"

    工头苦笑着说道:"不瞒县侯,我们做东西很少看图纸,很多时候就是一个轮廓或者模样,从来**见过这么细致的图纸。"

    "原来是想要画图纸的技术啊。"

    工头使劲点头,"对了,就是画图纸的技术。"

    李正对他们说道:"图纸我送你们了。"

    "真的?!"工头很欣喜不过转而又说道:"不敢,不敢!小人怎么敢收,不如县候开个价。"

    古代的图纸可能**这么多的讲究,画图纸的方式也**这么细致。

    工头看着图纸眼神火热,这个图纸的意义太大了。

    如今做工匠最头疼的就是图纸。

    有些时候连图纸都**,全靠人口述。

    这样做出来的东西,经常不满足顾客的要求。

    也很容易忙了大半个月又白干了。

    李正想了想对他们说道:"不如这样,以后你们这些人就给我做事吧。"

    "这个..."

    工头犹豫了起来。

    李正微笑道:"我说开价一*贯,你们买得起吗?"

    工头犯难,确实拿不出来。

    "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们做你们不愿意的事情,我更可以把画图纸的技巧教给你们。"

    "县侯稍等,我和兄弟们商量一下。"

    见这群木匠议论着,李正问着李义府:"这些工匠什么来头?"

    李义府回答说道:"京城给宫里做东西,据说和**本,**德两兄弟关系不错,经常帮那两兄弟做事,还常常帮着工部做事情。"

    "皇家御用的班底?"

    皇家御用班底?李义府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一个意思。"

    见商量完,工头上前说道:"我们这些人以后愿意跟着侯爷做事,只是工钱的事情..."

    李正说道:"我以后每个月给你们二十贯,若是我**事情交给你们,你们也可以自己找活干。"

    工头苦涩笑笑,"一个月二十贯钱,我们..."

    "没关系拿着吧,咱们有钱。"李义府先说道。

    李正瞅着李义府,为什么从这家伙嘴里说出来搞得自己像个暴发户一样。

    我是暴发户吗?我当然不是!

    还没带着村民奔小康呢。

    工头躬身行礼,"小人张齐,从此以后就给县侯办事了。"

    "赶紧干活把我的轮椅做出来。"

    "好!"

    工头带着人立刻去干活。

    这些日子大牛处理伤口已经很熟练。

    伤兵们的情况也渐渐好转,李正回到家中给自己煮了一碗面条。

    李泰睡眼惺忪起床见到李正说道:"你终于回来了。"

    李正端着面一边吃着说道:"锅里还有面自己去捞。"

    李泰捞了一碗面条,和李正坐在一起吃着。

    吸溜进一碗面条,李泰说道:"今**底会有一些他国的使者来到长安。"

    李正喝下一口汤,记得历史上贞观四*是吐蕃使者第一次来长安。

    历史上这一次会面吐蕃和大唐打了一声招呼。

    这是第一次吐蕃向大唐求娶公主,原本的历史上就是被李世民给拒绝了这次和亲。

    之后又过了好几*,才有了文成公主出嫁吐蕃的事情。

    也是贞观四*,倭国第一次派遣遣唐使来到长安。

    李正思量着说道:"吐蕃或许会来求亲。"

    "求亲?你怎么知道?"

    李正目视前方吃着面条说道:"我猜的。"

    猜的?李泰狐疑地盯着李正,别人要是这么说肯定不信。

    可是李正这么说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李泰想了想说道:"这一次大唐打退了吐谷浑显示了我们大唐的实力,说不定吐蕃是来臣服的。"

    "只要吐蕃的国君是松赞干布,吐蕃就不会这么轻易对大唐俯首称臣。"

    "说的,好像你很了解吐蕃一样。"

    李正吃完面条提着筷子说道:"你看着吧,这一次吐蕃来使大唐没好事。"

第一百一十四章 图纸画法

    大唐先是在阴山一战获胜。

    凉州一战又打出了威风。

    吐谷浑的这一次冒进,让吐蕃对大唐的国力明白了一个大概。

    其实这一次吐蕃来大唐也只是摸底,看看如今大唐的实力究竟如何。

    松赞干布野心勃勃,一统了吐蕃部族之后目光就看向了中原。

    也怪吐蕃的后方都是一片荒漠戈壁。

    土地贫瘠。

    又没什么资源。

    除了有些风沙还没什么值得占领的。

    可相比吐蕃东方的中原就不一样了。

    中原是一块沃土。

    只要能咬下一块对吐蕃来说都有莫大的好处。

    禄东赞来到的玉门关,把国书递给了这里的守军。

    他的目光一直看着大唐在玉门关部署的兵马。

    长安

    李世民的心情很好。

    凉州大胜,彰显了大唐国威。

    吐谷浑慌了,立刻投降颁布了国书向大唐臣服,愿意像突厥一样。

    并且派出了使者来大唐。

    甘露殿内,秦琼,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在商议着。

    程咬金说道:"陛下!**,咱们就要杀他个落花流水。"

    房玄龄摇头说道:"应该是片甲不留,你个杀才!"

    "不都一样吗?"

    杜如晦说道:"陛下,现如今吐谷浑式微,可还要防备吐蕃。"

    李世民点头,杜如晦说得没错。

    想要吐谷浑确实要防备吐蕃。

    李大凉和尉迟恭已经打算反攻吐谷浑了,最近的战报传来,在吐谷浑的后方又出现了吐蕃的兵马。

    正在蚕食吐谷浑的领地。

    如此一来大唐要攻取吐谷浑还要考虑会不会连带吐蕃一起开战。

    和吐谷浑开战有信心。

    吐蕃不得不防,若是一旦和吐蕃交锋。

    大唐很有可能会陷入了一场漫长的战争。

    整个吐谷浑都会成为吐蕃和大唐的战场。

    程咬金大声说道:"陛下!臣愿意带三千甲士,去灭了吐蕃,怕他做甚!"

    秦琼眼神示意程咬金不要乱说话。

    这一次吐蕃的来使的意图很明显,是冲着吐谷浑的领地去的。

    房玄龄说道:"陛下,这一次来使很可能会决定以后我们大唐和吐蕃之间的关系。"

    李世民面色凝重起来。

    "你们这些读书人都是磨磨唧唧的。"程咬金实在忍不住了,开口说道:"陛下!让臣带兵出征吧,一定提着松赞干布到太极殿,让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跳胡旋舞!"

    杜如晦叹息说道:"吐蕃人不跳胡旋舞。"

    程咬金茫然四顾,"有这回事吗?他们不跳的吗?"

    "那是胡人跳的。"

    秦琼实在不愿意和程咬金站在一起了。

    没见过这么杀才的杀才。

    李世民问道:"礼部准备得怎么样了?"

    房玄龄说道:"现如今礼部由河间郡王的长子李崇义代为主持。"

    看来李孝恭心里的芥蒂还在,到现在还是不想入朝。

    李世民心里当然希望,李孝恭可以摒弃前嫌。

    当*一起征战的人到如今还剩下的几个,走的走散的散。

    都说孤家寡人,李世民心里不免感到有一些悲凉。

    像是一朝一夕间再也**当*的兄弟义气。

    有的只有君臣之别。

    虽说自己也想过会有这样的局面,现在想来还是有些扼腕。

    虽说不后悔,若是弟兄们还是可以像往常一样就好了。

    "你们都退下吧。"李世民疲惫地说道。

    等人都离开了之后,小太监在李世民的耳边说道:"陛下,汉中王李元昌回长安了。"

    李世民的目光闪过一丝警惕,问道:"他什么时候来的。"

    "应该有一段时间了,只是一直没报上来,这段时间经常在太子和长孙家之间走动。"

    李世民眼神阴翳,兄弟里李孝恭是个好汉子,李元昌除了偷奸耍滑没什么本事。

    倒是背地里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他最擅长。

    李世民开口说道:"盯住他。看看他在做什么。"

    "喏。"

    李正在试着这个刚做好的轮椅。

    用起来还不错,不得不说这些个木匠的手艺非常好。

    "县侯可还满意?"工头说道。

    "很满意,就照这么做,做二十三个。"李正说道。

    工头指挥着他自己的手下开始干活。

    李义府找来说道:"县侯,**本来了。"

    "这么快就找上门了?"

    李义府提醒道:"八成是来抢人的,要不要拿家伙赶走他。"

    李正说道:"咱们是斯文人,让他进来吧。"

    **本来到李正的面前说道:"泾阳县侯,你什么时候可以把人还给我。"

    李正瞧着**本说道:"现在那些人已经为我效力了。"

    **本又说道:"县侯有所不知,如今皇宫之内有不少殿宇要修。"

    "着急吗?"

    "倒不是这么着急..."

    木匠班的工头见到**本连忙赶来,"见过阎大匠。"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宫里还等着你们修缮宫殿呢。"

    木匠班的工头解释道:"我们几个也是要吃饭的,工部给的工钱实在太低了。"

    "你们!"

    **本心中着急,可也没什么办法,朝中就给工部这么点钱。

    "修缮宫殿岂是那些银钱可以衡量了,那可是给当朝..."

    话说到一半,**本的目光立刻被挂在大棚外的图纸给吸引住了。

    走到图纸近前,**本痴痴地说道:"这个图纸..."

    李正问道:"阎大匠刚刚说什么来着。"

    **本看着图纸思索,"先不说那些,老夫问你这图纸是谁所画。"

    回头看向李正,**本对李正说着:"这图纸,难道县侯画的。"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正是在下!怎么样,没见过吧。"

    **本叹息说道:"可惜了!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画得这么差的。"

    李正:"我说你这人会不会讲话。"

    打量着这份图纸,**本呢喃说道:"对了!就该这么画才对,这个画法倒是不错,就是画工真不咋滴,没什么天赋。"

    **本看着图纸神情痴迷,有种像是看到一个**衣服的黄花闺女...那种感觉。

    李正小声问着工头张齐,"你说这个**本是不是有毛病啊。"

第一百一十五章 阎立本的顿悟

    张齐解释道:“回县侯,阎大匠对画物也颇有造诣。”

    “是吗?”

    阎立本指着图纸上一些横线与数字问道:“画这些有什么用。”

    “这个是比例和标注。”李正说道。

    “原来是这样。”

    阎立本一边看着又是点头又是一番斟酌。

    “阎大匠,宫里修缮宫殿不着急吗?”李正问道。

    阎立本摆手说道:“让老夫再多看一会儿。”

    看完之后,阎立本对李正说道:“没想到县侯与在下是同道中人。”

    同道中人……李正诧异说道:“阎大匠,你可不要乱说,我什么时候和你是同道中人了。”

    李正和他保持距离,心想我可不会像你一样看图纸像是在看那啥……

    阎立本说道:“若不是同道中人,怎么能把图纸画得这番详实?”

    “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三视图。”

    “简单!”阎立本眼中带着愤怒,“你管这图说简单?”

    李正说道:“是挺简单的呀。”

    “若说你的图纸简单,老夫这半生所学算什么?”

    这人怎么动不动就急眼了呢?

    李正又说道:“我这个真的画简单的,要是再难点还要有角度,虚实线,还有比例,还要零件的剖析图。”

    “且慢!”阎立本打断李正的话,问道:“你说的这些都是什么?老夫怎么闻所未闻。”

    阎立本指着图纸上标线问道:“这画的是什么意思?”

    “这个轮子直径。”

    “直径……”阎立本想了一会儿,“就是轮子的宽度对不对?”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

    阎立本又问道:“这断断续续的线是什么意思?”

    “这个是虚线,也是基准线。”

    “基准线有什么用?”

    “基准线是画图纸的必备呀,你要确定图纸的尺寸就要先用基准线。”

    “是这样吗?”

    阎立本半知半解。

    又细细看完了这幅图纸,阎立本感叹,“敢问县候,还有多少人知道这样的画法?”

    “说来,悲哀可能全天下就只有我一个了。”

    阎立本眼神火热地说道:“这图纸对中原的匠作意义重大。”

    这种画法前所未见,但对如今的大唐匠作来说,缺少一种统一的画图方式。

    往往画工的画法决定了建筑会不会走样。

    就算画的再细致工匠也一定造的好,光是看一幅画很难把握分寸和样式。

    有些画工为了彰显自己的画技把图画得很好。

    熟不知工匠根本不会在意你画的怎么样。

    工匠只会在意是东西要怎么造。

    而这图纸只有线条勾勒。

    但却处处对这工匠的胃口所画。

    阎立本越看越激动说道:“县侯,你对世间工匠功德无量啊。”

    “哪里哪里,其实这个也不是我画出来的,其实是有人教我。”

    阎立本追问道:“是何人?”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

    阎立本好奇说道:“那要从何说起呢?”

    李正叹息说道:“从前有个道士路过我家门口,他看我与他有缘,就要把这种画法教给我,若是我不学他就一头撞死在我家门口。”

    “那位道士可还在。”

    李正惋惜地说道:“如今怕是已经位列仙班了。”

    “可惜了。”

    阎立本感叹。

    正在煮草药的孙思邈:“……”

    “这些木匠手艺也都是一等一的,以后还望县侯好好对他们。”

    “你不计较了?我可是抢了你的人。”

    阎立本苦涩一笑,“是在下技不如人,县侯的匠作造诣让在下学到很多,这图纸可比这些人的意义大太多了。”

    李正尴尬地笑着,“哪里哪里?”

    阎立本临走前还多看了眼图纸,有些不舍。

    出身工匠世家的阎立本第一次知道人外有人。

    从来都是自以为阎家是大唐首屈一指的工匠世家。

    如今见到这份图纸才知道自己的自傲有多可笑。

    基准线,标注,尺寸……

    这些才是图纸的真谛呀。

    工匠除了手艺好,图纸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了图纸工匠才能动手。

    阎立本深刻明白这个道理。

    图纸才是匠作的魂。

    没了图纸再好的手艺有何用。

    仿若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阎立本感到自己的匠作水平还可以再抬高。

    有了这样的画法,以后的大唐匠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阎立本朝着李正行礼说道:“若是以后在下再来泾阳,还望县侯不吝赐教。”

    “不敢当,不敢当。”

    “是在下孟浪了,这些木匠在县侯手下才能有更好机会展示手艺,还请县侯见谅。”

    “客气了,客气了。”

    “告辞。”

    “不送。”

    阎立本一路离开泾阳,心中很激动,现在就想回到工部,将所有的图纸都重新画一遍。

    李正不像长安传闻的那般张狂,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好孩子。

    而且看起来很谦虚,一点都不为自己的本事自傲。

    难怪陛下几次想要请他入朝为官。

    如此人物若是不能入朝为官实在是太可惜了。

    等阎立本离开,孙思邈问着李正,“真有这么一个道士吗?”

    李正点头说道:“对,那是另外一个道士了。”

    孙思邈听了点头,“是啊,那么贫道问你到底还有几个道士想要一头撞死在你家门口。”

    李正也感叹道:“这个真说不准。”

    “说瞎话都不脸红,还能举一反三,一用再用,贫道开眼界了。”

    “孙神医客气了。”

    回到大棚,李正叫上大牛把一个断了腿的士兵抬到轮椅上。

    他的双腿膝盖以下都已经截肢,现在还缠着纱布。

    耐心教他使用轮椅。

    试了几次。

    看他用轮椅绕着大棚转了一圈。

    李正对他说道:“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不用半辈子躺在床上。”

    这个士兵使劲点头,而后哽咽着哭泣起来。

    李正对他说道:“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留在泾阳,我这里需要你帮我训练村民建一个守卫队。”

    他使劲点头说道:“谢谢,谢谢神医。”

    大棚里的士兵也纷纷点头说着。

    “我们也愿意留在泾阳。”

    叫来李义府,让他给这些士兵登册造案,从此他们都是泾阳县人。

    看了一眼自己的系统面板,人口增加了三百六十四个。

    收起情绪李正对他们说道:“你们也可以让你自己家人来到泾阳。”

    听着大棚里的道谢声,大牛站在李正的身边心里有一种自豪感。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唐想开战吗?

    大牛心想这就是自己的老师吧,即便是面对这些伤兵也能慷慨收容他们。

    不论外面的人怎么议论老师,在自己的心里老师对村民很好。

    对伤兵也很好,若是放在以前说不定村里人还在为明天的吃食犯愁。

    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山里打猎。

    每每听父亲和母亲说家里没吃的,要去山里打猎自己都睡不好觉。

    现在这些都不用担心了。

    老师带着村里人过上了好日子。

    村里的百姓走入住宅区,这里是李正让大家建设的新房子。

    这些房子都是村民们自己建设起来的,不过当住进这里还是有些不适应。

    这房子很坚实,都是用石砖和水泥砌成。

    屋顶也很结实不怕漏雨。

    村里的几个婶婶把猪群也赶了过来。

    这里还有一个新修的大猪圈。

    "我们真的可以住在这里吗?"

    "这房子建出来就是给我们住的。"

    "这房子里好凉快。"

    ...

    对村民们来说长*都是住着木房子。

    第一次住这样的房子有些恍惚。

    好像这样的漂亮有整洁的房子不应该给他们住的一般。

    就算是自己搭起来的,真的要住在里面有些梦幻。

    李大熊看向远处山上,那里原本也是一座荒山。

    当初李正还信誓旦旦地说能够在荒山里种出来粮食。

    现在原本的荒山山腰间也种出了郁郁葱葱的作物。

    长叹一口气,李大熊接着怀疑人生。

    村外,已经有不少伤兵而已下地走路了。

    孙思邈诧异地给这些伤兵一个接着一个地把脉。

    实在是想不到这些伤兵竟然可以恢复的这么快。

    照理说他们躺半个月都是正常的。

    怎么这才四五天就能下地走路。

    孙思邈猛然转头看向坐在树下看书的李正。

    这小子是怎么做到的?

    李正看着眼前这本《造纸工艺学》。

    看了许久做了一些笔记。

    李泰给李正拿了一个煎饼果子来。

    接过热乎的煎饼果子,李正说道:"你竟然还会做煎饼果子了?"

    "又不难做,你做了几次我看了就学会了。"

    正吃着一个煎饼果子,看到远处有一队兵马朝着长安而去。

    再仔细一看还能看到这队兵马之中还有一些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呢。

    面无表情的李恪走来说道:"那是吐蕃人。"

    李泰凑近看,"他们来得这么快,这回长安要热闹了。"

    李恪说道:"事关吐谷浑的领地,吐蕃一定不希望大唐插手,能不快吗?"

    李正凶狠地咬下一口煎饼果子,"来者不善呐。"

    一队人马进入长安,远处又来了一队。

    马队路过泾阳卷起一片尘土。

    李泰说道:"刚刚那些好像是吐谷浑人。"

    使节进入长安引起了不小轰动。

    这次来的是吐蕃和吐谷浑的人。

    到了傍晚时分又有一队人马来到的长安。

    这队人马相对其他人就落魄了一些。

    要不是有兵马护送还以为这几个是叫花子。

    几番打听之下才知道这些人是倭国的使者。

    一连来了三路使者。

    坊间都在议论着,对倭国的使者倒不是很在意。

    在意的是吐蕃和吐谷浑的使者。

    这两国可都在打仗呢。

    吐谷浑刚刚和大唐打完,现在在后方又和吐蕃打了起来。

    吐谷浑的使者立刻向大唐投降,希望大唐支援。

    再打下去吐谷浑真的要**了。

    李世民收到了禀报。

    倭国,吐谷浑和吐蕃的使者都到了。

    天竺和南诏的使者还没到。

    李世民看着一份份的国书,目光落在吐蕃的国书上。

    国子监的夫子翻译出了上面的吐蕃文字。

    吐蕃国君松赞干布想和大唐一起吞并吐谷浑的领地。

    吐谷浑关系到河西走廊这个战略要地。

    那也是中原与关外的必争之地。

    李世民自然不想让,吐谷浑的领地必须全部归大唐所有。

    这个松赞干布还真有野心,真让李正说对了。

    第二日一早。

    吐蕃使者禄东赞知道李正的名声,这一次松赞干布还特地交代一定要来拜会如今长安最有名的高人,李正。

    李正还在忙着专研造纸术,纸浆的配比又一次**了。

    捞出来晾干的纸浆根本不能凝固,稀稀拉拉的在地上一大堆。

    记下第八次实验记录,再换个比例再试试。

    村口站着一群人像是出了什么事情。

    李泰跑来说道:"李正,不好了,吐蕃人找上门了。"

    村口几个老兵拔刀对峙着这几个吐蕃人。

    为首的禄东赞骑着马俯视着这些村民用关中话说道:"特来拜会泾阳县侯放我进去。"

    几个伤兵寸步不让对峙着这些吐蕃人。

    村民们的眼神也非常警惕。

    李义府着急而来问道:"县侯,我们要怎么办?"

    李正远远看着说道:"这家伙倒是挺威风啊。"

    李泰冷笑说道:"现在的吐蕃能不威风吗?"

    李恪抱着横刀说道:"要不是凉州一仗,我们大唐打的吐谷浑大伤元气,现在哪有他们的威风。"

    "这些人打扰到我的村民了。"

    李正说完看向李恪,"你说要做我的护卫是吗?"

    李恪面无表情回答:"我现在就是你的护卫。"

    "敢动吐蕃人吗?"

    李恪点头,"敢!"

    "让他们下马。"

    李泰小声问道:"要是他们不肯怎么办。"

    "那就把他们的马杀了。"

    听到李正的话,李恪提着刀就来到村口对为首的禄东赞喝道:"下马!"

    禄东赞笑道:"这里又不是长安,凭什么让我下马。"

    李恪拔出横刀再次喝道:"下马!"

    禄东赞依旧骑在马上,"我可是吐蕃的使者!你..."

    话还没说完,李恪挥刀而起,顿时血液迸溅。

    一刀砍在了马匹的脖子上,禄东赞还没回过神,温热的马血溅在脸上。

    李恪挥起又是一刀,把整个马头砍下。

    整匹马还多站立了一会儿才倒地。

    禄东赞挣扎着从地上站起身,后方的吐蕃士兵也全部拔刀而起。

    李恪喝道:"县侯有令,他们的马全部杀了!"

    十多个伤兵一起出手,冲进吐蕃人群把这些马匹砍断了腿。

    一时间马血流了满地,几个吐蕃人狼狈起身就要还手。

    禄东赞用吐蕃话喝止自己的随从,拔出手里的刀指着李恪,"我是吐蕃的使者,你们大唐是想和我们吐蕃开战吗?"

第一百一十七章 要动手就现在

    李恪与一群伤兵和吐蕃人对峙着。

    李正冷眼看着眼前这一幕,都说这片中原大地以外能与大唐抗衡的也只有吐蕃了。

    突厥已经分崩离析,西突厥的情况尚不明朗。

    吐谷浑都快**了。

    几个吐蕃人眼神里带着慌乱纷纷看向禄东赞。

    场面安静了下来,好一会儿都没人说话。

    一场打斗一触即发。

    李泰小声问道:"李正,我们现在要怎么办?是不是闯祸了。"

    李正听了李泰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就几个吐蕃人而已。

    泾阳一*多人一口吐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们,用得着怕?

    就算是在吐蕃的松赞干布,他敢和大唐死磕吗?

    即便是在这里杀了禄东赞,他松赞干布也不敢还手。

    吐蕃虽然地缘辽阔,大多数都是荒漠与平原,可要说粮食与人口。

    他吐蕃只是装的强大而已。

    就靠吐蕃的那些青稞?

    可拉倒吧。

    几个吐蕃人用吐蕃话像是怒骂了几句。

    李正走到人前问着李恪,"他们在说什么呢?"

    李恪回道:"他们说这些战马是他们的兄弟,跟着他们在战场上厮杀,我们杀了他们的马,就是杀了他们的好兄弟,是不共戴天之仇。"

    "原来你还懂吐蕃话啊。"

    李恪面无表情,"以前戍守陇右的时候和吐蕃人打过交道。"

    李正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吐蕃的领头人,"你就是禄东赞了吧。"

    "正是!我是吐蕃的使者,你们大唐人这般做,总要有一天我们要..."

    "打住打住!"李正打断禄东赞的话,"少给我放狠话,你们吐蕃什么德行我还不知道吗?你们松赞干布**住那些旧贵族了吗?"

    禄东赞的目光盯着李正,眼神里带着疑惑。

    李恪平时看起来是个老实人面对吐蕃人,那种声色俱厉的神情。

    给人一种随时会出刀的姿态。

    虽说只有十几个伤兵,身上的纱布还缠着。

    一种杀机弥漫在四周。

    军人身上的肃杀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得非常淋漓尽致。

    僵持了半个时辰。

    李正开口对禄东赞说道:"我现在倒要问问你们了,你们吐蕃这次来使是要和我们大唐宣战的,还是来和我们大唐结盟的。"

    禄东赞盯着李正,像是要把眼前这个少*的模样刻在心里。

    李正又说道:"要打!我们现在就奉陪,这里有上*人,我很想见识见识你们吐蕃人的身手。"

    见禄东赞还要再说什么,李正又说道:"凉州十多*兵马已经准备好了,随时会杀进吐谷浑,要打!咱们现在就动手,要不打,把你们手里的刀都给扔了,向我的村民赔罪!"

    为首的禄东赞脸色铁青,手里提着的弯刀在微微颤抖。

    跟在禄东赞身后的随从面色犹豫,又像是在咬牙。

    看他们没什么反应,李正又说道:"怎么了?真打算一直杵在这里了?这个决定很难吗?"

    李泰上前一步感叹道:"也不知道吐谷浑怎么样了,他们现在很需要一个盟友帮助他们呀。"

    禄东赞愤怒地大吼了一声,发泄着心中的怒火,对身后的随从说了几句。

    几个随从听了禄东赞的话,丢了手里的刀。

    禄东赞用吐蕃话对李恪说了好一会儿。

    听完之后李恪转述道:"他说,吐蕃的国君松赞干布是一个胸怀开广的人,愿意就此偃旗息鼓。"

    禄东赞看着李正的眼神满是警惕,从一开始的不屑也变为了记恨。

    李泰心中着急这个梁子算是就此结下了。

    禄东赞带着几个吐蕃朝着泾阳村民用吐蕃礼道歉,深深地一个鞠躬。

    李泰松了一口气。

    看着他们心里有恨又不得不道歉的模样,村民们心里舒服了不少。

    见吐蕃人要把马匹的尸体也带走。

    李正喝道:"人可以走,马留下!"

    禄东赞用关中话问道:"什么意思?"

    李正指着一地的马尸大声说道:"把这些马全部挂起来!挂在村口,告诉他们,这就是冒犯我们大唐人,冒犯我们泾阳县的**!"

    原本要走的吐蕃人立刻怒目转回身,面色狰狞就要再次拔刀而起。

    这次真的激怒了这些吐蕃人

    十多个老兵拔刀准备好了搏命,李恪上前一步将李正与一众村民护在身后。

    刚刚松一口气的李泰,心又一次提到了嗓子眼,看着李正心里慌张。

    禄东赞的眼睛像是要喷出火来,死死盯着李正。

    **味十足像是就要炸开一般。

    瞧着这个面容淡然的李正,禄东赞又用吐蕃话说了几句。

    李正问道:"他说什么了。"

    李恪翻译道:"这次的事情他们会铭记在心,你如此对他们的战马做的事情,一定会告知陛下的。"

    李正咧嘴笑道:"咱们陛下很忙,估计不会有空搭理你们,我是这里的县侯,除了本朝的律法,这里的规矩我来定!以后不管是谁来这里,敢对这里的村民无礼,都是这样的**!"

    李恪将话语翻译成吐蕃话又对禄东赞说了一遍。

    禄东赞神色愤怒至极,就快把自己的牙齿咬碎了,不过想起如今吐谷浑的战事,想起松赞干布的嘱托,还是硬生生忍住了心里的冲动。

    此刻不能和大唐撕破脸皮。

    切不能让大唐和吐谷浑结盟。

    吐蕃能不能吞并吐谷浑再次一举。

    自己的使命是为了吐蕃一统的大业。

    铁青着脸,禄东赞还是收起了手中的刀。

    使命远远比自己战马重要得多,也比自己的尊严重要得多。

    禄东赞朝着自己的随从大声叫骂了几句,带着愤怒与不甘离开这里。

    看着他们的背影,李正对李恪说道:"赶紧去向你父皇告状,说吐蕃人用剑指着你和魏王。"

    "啊...什么?"李恪诧异的看着李正。

    "还什么!恶人先告状懂不懂。"李正又改口道:"不对,应该是不能被他们恶人先告状才是,你赶紧向你父皇说这件事的原因,咱们有理站得住脚,就算他们吐蕃人告到太极殿,我们都不用怕他们。"

    "明白了。"

    李恪直愣愣地点头。

第一百一十八章 仰慕上国已久

    吐蕃使者要去拜会李正,却被李正当着这些吐蕃使者的面,杀了吐蕃人的战马?并且又命令村民把战马挂起来示众。

    就挂在泾阳县的村口,路过的人都可以看见这些马匹的尸体,这件事像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传遍了长安每个角落。

    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吐蕃人竟然**动手,反而还要向泾阳的村民道歉。

    诸国派遣来的使者中,也就吐蕃的使者最威风。

    这件事又一次让李正名声大噪,传遍的大街小巷一时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百姓们挺起了脊梁骨,吐蕃想在大唐耍威风?

    在朝中,数十位言官连夜上奏,弹劾泾阳县侯李正不顾边疆大局,不顾朝中大计,为泄私愤,得罪吐蕃人,请****治罪李正!

    朝臣的弹劾和坊间的议论因为李正的作为开始热闹起来。

    李崇义重新给这些吐蕃使者安排了住处,因为有不少坊间的百姓向吐蕃人的客房扔臭鸡蛋。

    不由得长叹一口气,李崇义心里烦恼这个李正怎么在这个两国之间的重要关头搞事情。

    你搞事情无所谓,不要搞得这么大,现在要怎么收场。

    而李正就像是个没事的人一样,在泾阳该吃吃该喝喝。

    李泰来到李正身边说道:"现在朝中的言论对你很不利..."

    ...

    恨铁不成钢的李泰又说道:"你竟然还有心情烤鸡翅膀?"

    李正给鸡翅膀抹上一些酱汁说道:"你担心你父皇降罪于我?"

    李泰小鸡啄米般地点头,"我可不想你就这么英*早逝了。"

    "魏王殿下多虑了,我不觉得你家父皇会降罪于我,他要是真的想治罪早就把我拿入长安关押起来,用得着到现在还不动手吗?吐蕃侵占吐谷浑领地,打乱了我们朝中的大计,不给他来个下马威,他们还真以为我们大唐人好欺负是不是?"

    李泰长出一声叹息,"李正你是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你知道先朝中有多少人在弹劾你吗?我知道你和长孙家不对付,有很多人抓着这个把柄想要对付你。"

    李正咬下一口烤熟的鸡翅膀说道:"酱汁有点太咸了。"

    李泰着急说道:"你到底有**在听我说话。"

    "胖子,你稍安勿躁,我先问你吐谷浑的地对我们来说重要吗?"

    "当然重要。"

    李泰吐出鸡骨头说道:"那不就得了,吐谷浑的领地涉及河西走廊,吐蕃人得到了河西走廊就等于把刀架在了中原的脖子上,松赞干布狼子野心对中原跃跃欲试,朝中文武百官看不明白吗?这样的人,我们还需要对他们客客气气的吗?难道说应该好好伺候这些吐蕃人,才是对大唐好,伺候他们难道一种骄傲了吗?"

    李泰被说得也热血澎湃,"你说的对!河西走廊我们大唐必须要拿下,朝堂那些言官风闻奏事,长他人志气!"

    李恪回宫向李世民说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

    李世民听完之后就让李恪退下,面无表情也没什么表态。

    朝堂上言官都在等着陛下下旨,等来却是一句容后再议。

    事情过了不久,又有一队人来到了泾阳村口,这队人斯文多了,**带兵器也**骑马而是步行而来。

    来人吐谷浑的使者,他们看到泾阳村口挂着的几匹马尸,啧啧称奇。

    都说中原人都以礼相待,现在看来似乎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早就听说过突厥派出使者来到大唐之后的遭遇。

    或许这就是突厥人口中说的,现在的大唐是一个虎狼之国。

    李正见到这些吐谷浑使者好奇问道:"你们来这里做什么。"

    吐谷浑使者自我介绍道:"我乃如今吐谷浑王伏允的胞弟伏逆,常闻泾阳县侯大名特来拜会。"

    看着伏逆神态镇定自若,还谦卑有礼,重点是这个家伙的关中话说得很不错。

    几个随从也是躬身低头地站着。

    吐谷浑如今正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派出的使者竟然是当今吐谷浑王的弟弟。

    这个使者的分量倒是足够。

    伏逆说道:"在下来是看到村口的几具马匹尸体挂着..."

    李正脸上堆着笑意说道:"说来这些吐蕃人的素质实在是太差了,我生平最讨厌两种人,一种就是没礼貌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欠钱不还的人。"

    李泰:"..."

    伏逆微微笑道:"原来是这样。"

    李正说道:"你们一定不会像他们那样的对不对。"

    伏逆连连摆手:"不会的不会的,那禄东赞就是一个匹夫,就该杀,现在禄东赞还能活着也是仰仗县侯的宽宏大量。"

    "其实在下小时候经常来中原,还跟着中原人学过中原的文字,对中原早就仰慕已久,心有所望,许多*前就盼望着大唐可以成为我们吐谷浑的上国,对我们来说那该是多么的荣幸。"

    对伏逆的这份吹,李正都浑身起了鸡皮疙瘩,马屁功夫不咋滴,还硬吹。

    "你说早就对我们大唐仰慕已久,早就想要归附我们大唐,既然是这样那为何我攻打凉州呢?"

    "额..."

    伏逆的笑容僵硬在脸上。

    "咱们中原人讲究一个有错要认,你们得赔罪才是。"

    伏逆连忙点头,"赔罪一定赔罪,其实凉州的事情一个误会,天大的误会,这次来就是来向大唐陛下赔罪的。"

    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的烈日,"那你向陛下赔罪去,来我这里做什么?"

    伏逆又说道:"泾阳县侯的美名早就传到了关外,一夜之间诗出三百首,一计定阴山,破灭了突厥人的野望,并且让不可一世的突厥俯首称臣,在下就对县侯的仰慕之情实在是..."

    "停停停!"

    李正打断他的话,这家伙怎么动不动就又拍起马屁来了。

    伏逆说道:"若是县侯可以出手帮助我们吐谷浑走出困境,吐谷浑上下一定对县侯感恩涕零!必有大礼回报。"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是这样啊。"

    伏逆眨了眨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李正。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正的大笔一挥

    "抱歉,在下从来不过问朝中事情。"李正挥袖说道:"胖子送客!"

    伏逆连忙又说道:"泾阳县了且听我解释,我们..."

    李泰拽着伏逆就赶出了家门。

    他刚要再说什么,李泰摔门就关上。

    伏逆看着紧闭的大门心里失落,只好带着人先回去。

    等人回长安之后,李泰写了一份奏章送入长安,阐明如今情况,阐明了河西走廊之地的重要。

    这份奏章还没送到甘露殿就被门下省**看到了。

    一时间主张结盟的文官们群情激愤,虽说这份奏章是魏王殿下送来的,可这上面的内容写着是李正说的。

    连当今魏王都主战。

    "一定是李正这个妖人蛊惑了魏王殿下!"

    "宵小之辈!"

    "他李正不在其位,不知时局险恶!"

    "一旦大唐和吐蕃开战,必定民不聊生。"

    ...

    言官们同仇敌忾。

    朝中武将们主战,言官们主和。

    双方本就僵持不下,这次杀出一个魏王直接站在了主战的一方。

    言官们立刻感到了压力。

    不少言官联合一起去泾阳讨问李正!

    不能让此子继续蛊惑魏王殿下。

    近日魏王殿下一直在泾阳,不事朝政,尽和李正玩乐!

    玩乐也就算了,还对朝政指手画脚,是可忍孰不可忍!

    弹劾李正的数十份奏章,陛下**一份发落的。

    言官们不敢像魏征一样骂****。

    骂你一个李正何如!

    大批的言官来到泾阳村口。

    睡午觉的李正被李泰叫醒。

    "别睡了,一大群文官杀来了。"

    听李泰说完,李正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什么情况?"

    李泰说道:"你看去看看吧。"

    起床出家门还没走到村口,就听到言官们的叫骂声,听着声音确实是冲着自己来的。

    看到李正走到人前,言官们一眼就认了出来。

    "李正!你公然羞辱吐蕃使者,你是想让两国开战吗?"

    之前就听李泰说过有不少文官弹劾自己,没想到还杀上门来了。

    醒了醒神,李正说道:"你少给我扣大帽子。"

    "你不顾百姓安危,一旦吐蕃和大唐开战你知道后果会怎么样吗?"

    "且慢。"李正叫住这个言官问道:"这位老大爷,你几岁了。"

    见李正问自己,他开口道:"老夫今*六十三!河东谢氏。"

    "我知道了,你不用说这么大声,我不是聋子。"李正上前走了一步说道:"你刚刚说开战之后会有什么后果,那我问你吐蕃打到我们家门口了应该怎么办?"

    "既然已经结盟怎么会打过来?"

    李正叹息说道:"亏你们活了大半辈子,还相信结盟这种事情,历朝历代以来的盟约到头来什么样,三*前的渭水之盟你们现在就忘了?"

    言官们沉默下来。

    李正的话语依旧在回荡。

    "河西走廊是什么地方!那是边关要塞,关中的咽喉,你把你的咽喉让给吐蕃?!你们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却是要把关中最重要的隘口拱手送给吐蕃人换取片刻的安宁,我问你们,你们晚上睡得好吗?你们的良心能安吗?"

    有言官站出来说道:"那你也不该羞辱吐蕃使者。"

    李正苦笑道:"我真替你们丢人。"

    "你立刻向吐蕃使者道歉。"

    这话气李正想笑,迂腐!

    难怪大唐这么多*拿五姓都没办法,有这么一群迂腐的老顽固在。

    也难怪大唐的科举一直兴不起来。

    李正瞧着这群老家伙,"我要不呢?去宫里告状呀?去弹劾我呀。"

    "你!李正放肆!"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拿笔墨来。"

    李义府动作很快,立刻就拿来了笔墨。

    李正就坐在村口,提笔写下,"河东谢氏..."

    "你叫什么来着?"

    那言官回答道:"老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谢家远是也。"

    "多谢。"李正说完一边写道:"河东谢氏,谢家远勾连吐蕃使者,从中谋取好处,私收贿赂,还随地大小便。"

    "李正!你敢!你这是诬陷。"

    言官谢家远扶着自己的额头几乎要当场气得昏厥过去。

    李正笑道:"你们能风闻奏事的弹劾,我怎么就不能了,你们可别忘了,我可是中书省平章事也可以递交奏章的。"

    "对了。"李正又问李义府,"我的官阶是不是比他们都高。"

    李义府点头,"县侯完全可以弹劾他们。"

    写下一个,李正指向另外一个文官,"你叫什么名字。"

    这些言官真的干净吗?

    真的**收钱财过吗?

    他们也经不查。

    "不过也没事。"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以我平章事的名义去中书省拿一份朝中**的名册过来,我把御史台的言官全部弹劾个遍。"

    当天下午,李正写了数十份弹劾御史台言官的奏章送入朝中。

    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正难得递奏章入宫,大笔一挥就是一连数十份。

    看着这些弹劾言官的奏章,李世民的表情非常丰富。

    这些奏章实在是太精彩了,有弹劾人家逛窑子的。

    甚至还有弹劾随地乱扔垃圾有损朝中形象。

    随地大小便?

    但是这些奏章里都带着一条勾结吐蕃使者。

    说是李正意气用事,可也没想到他这么意气用事。

    这一下子把御史台的言官全部得罪死了。

    简直是到了撕破脸皮的地步。

    是不是勾结吐蕃使者还有待商榷。

    倒是直直刺中了这些言官的要害。

    这些言官真的经得起查吗?

    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意去查而已。

    不得不说李正这个家伙的字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堪入目,真是一点长进都**。

    太监来报说道:"陛下,禄东赞求见。"

    "什么事情?"李世民的目光**移开奏章。

    太监又说道:"说是结盟的事情,人就在承天门外已经站了有好一会儿了。"

    李世民扫兴地放下奏章说道:"不见。"

    "喏。"

    禄东赞几次想要求见李世民都被拒绝了。

    站在朱雀大街上,禄东赞看了承天门许久之后,扭头离开。

    禄东赞也不是**想过要打退堂鼓。

    心中也念念不忘松赞干布交给自己的使命。

    更忘不了李正的那张脸。

第一百二十章 当然不和

    松赞干布想要一统吐蕃,吐蕃的旧贵族确实是阻碍。

    先不说李正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难道说李世民也知道如今吐蕃的情况。

    甘露殿内,李世民又召见了群臣,对这次是不是和吐蕃联盟的事情,仍然吵得不可开交。

    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

    和吐蕃结盟是最安全的,也是最**风险的。

    河西走廊这块地若是让出去心里总是不甘。

    李世民想到李正,这小子现在在做什么呢?

    是不是又在逍遥快活?

    若是李正在这里他会怎么想?

    大笔一挥一连弹劾数十个言官,他李正还是本朝头一个敢这么干。

    看来这小子是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名声。

    反而那些言官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对李正这么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人物,那些弹劾对他来说不疼不痒。

    在泾阳的李正还在琢磨着制造纸浆的秘方,见到程处默来到高兴地说道:"处默兄好久不见了。"

    程处默说道:"这两天一直被家里的老货禁足在家,听说你把那些言官都弹劾了一个遍,实在是太快人心,应该喝酒庆祝才对。"

    听李恪说过,程处默闯祸的事情。

    李正又问道:"最近你们程家的烈酒卖得不错吧。"

    程处默点头,"还不错。"

    清了清嗓子,李正说道:"是不是该分钱了。"

    程处默瞧着李正一脸鄙夷,"你很缺钱吗?"

    钱这个东西永远不嫌少,有道是一文钱难倒**好汉,有时候日子不舒坦往往跟钱不够有关。

    "你们程家该不会是要赖账吧。"李正退后一步说道:"咱们可是有契约在的,信不信公堂上见?"

    看着李正死要钱的样子,程处默无奈说道:"过几天给你送来。"

    李正作罢,"也好,我再宽限几天。"

    程处默感叹道:"你什么都不用干,光是酿酒,在外面使劲卖都是我们程家的人,你就是坐地分钱。"

    摇着手中的蒲扇,李正说道:"这个叫做知识,知识就是财富。"

    有点道理,程处默若有所思地点头。

    "听说你还把吐蕃人的马给杀了?"

    李正点头。

    程处默上下打量着李正,一掌拍下肩膀上,"一直以为你就是一个死要钱的,没想到你也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李正使劲咳嗽着,程处默这一掌差点没把自己拍的背过气去。

    抚顺了自己的呼吸,李正又说道:"也不知道吐蕃人会不会来寻仇。"

    程处默喝道:"他们敢!"

    李正看着四周又说道:"最近得多雇几个保镖才行,蜀王殿下这个护卫属实不够靠谱,又不知道他人去哪儿了。"

    程处默又说道:"最近朝中有人说是要与吐蕃求和。"

    "求和?凭什么?"

    "我也知道,有一些文官说要休养国力,不能轻易和吐蕃开战。"

    李正冷笑,人性的畏惧呀。

    "你觉得大唐应该求和吗?"

    "当然不行了!"

    "为何不行!"

    听到突兀的一句说话声,程处默抬头一看立刻行礼。

    李正也抬头看去,吓了一个激灵,"老哥,你怎么来了?"

    程处默扯了扯李正的衣袖小声说道:"叫陛下。"

    李世民倒也不怒,笑了笑说道:"倒也无妨。"

    尴尬笑了笑李正说道:"一时间改不了口。"

    程处默心底里诧异,李正好像和陛下的关系很好?

    心中觉得奇怪,还叫陛下老哥?

    莫非李正是****的结义兄弟?

    李世民看着这里的风景说道:"有时候朕还挺羡慕你的日子,**朝中的那些烦心事,可以如此地逍遥快活。"

    "哪里哪里。"

    李世民问道:"你说大唐不该求和吐蕃?"

    李正点头说道:"是的。"

    "为何?"

    李正坐下有气无力的摇着蒲扇说道:"因为吐谷浑大唐必须要拿下。"

    李世民点头,"你接着说。"

    "吐谷浑事涉河西走廊,从先秦到汉,一直都是关外必争之地,对关中来说河西走廊是打开关外的一个重要隘口,对关外来说河西走廊是他们挺进中原的一条通道。"

    "若是这个位置被关外人夺走,那就是悬在中原头上的一把刀,边关会时刻不安宁。"

    李世民心里很认可李正的想法,河西走廊确实是必争之地,说什么也不能这么轻易地让给吐蕃人。

    不过想到朝中那些言论,李世民又说道:"朝中的文臣都说,这个时候不该和吐蕃开战,求和为上。"

    总是有这样的人,对他们来说一点风险就有莫名的畏惧。

    李正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有**想过其实吐蕃一点都不强。"

    "此话怎讲。"

    意味深长地一笑,李正对李世民说道:"陛下知道空城计吗?诸葛孔明设空城吓退了司**。"

    "空城计?朕倒是知道诸葛孔明,倒是不知道有空城计这回事。"

    "三十六计知不知道?"

    李世民还是摇头。

    李正这才想起来三十六计是**时候才有的,空城计也是后世编撰的。

    接着给李世民解释道:"我的意思是松赞干布大张旗鼓进攻吐谷浑就是想要我们多疑,让我们猜疑吐蕃的实力。"

    "松赞干布用几*兵马在吐谷浑烧杀抢掠,吓住了凉州十多*兵马,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你的意思是,吐蕃根本**和大唐一战的实力?"

    李正说道:"**。"

    "你有何依据?"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吐蕃地广人稀,人口并不多,靠着地理优势他们自然可以**西域和吐谷浑,可真要和大唐打攻防战,吐蕃人知道怎么攻城吗?"

    李世民想着李正的话眼神渐渐清明起来,一语点醒梦中人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吐蕃人**城墙,就算有墙也都是矮墙。"

    看着宁静的村子,心思也明朗了许多。

    李世民又问道:"吐谷浑来求援,你觉得大唐要支援他们吗?"

    "当然要支援了。"

    "哦,是吗?你觉得要派出多少兵马。"

    李正怪笑着说道:"一兵一卒都不派出去。"

    李世民疑惑问道:"你这话就不对了,口口声声说着支援吐谷浑却不出兵,这也算是支援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