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来看热闹的李世民

    除了村子里的芒种,老村长已经开始组织村民开垦荒地。

    赶着时节要把田地开垦好,再把粮食种下。

    垦荒这种事情老村长非常的上心,以前老村长这一辈人都已经穷怕了。

    要是有能种的地,把粮食种子种在地里才是最踏实的。

    李治和狄仁杰带着一些书院的孩子开始布置着这一万八千亩地。

    李世民再次来到泾阳,看着眼前泾阳坊市的热闹对身边的房玄龄说道:“这泾阳坊市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啊。”

    房玄龄回话道:“自从泾阳与洛阳的道路修好之后,又不少商客从洛阳来,只用十多天的就可以到洛阳。”

    李世民迟疑着说道:“以前需要多久。”

    “以前需要一个月的路途。”

    洛阳也是一座大城,不论是从汉开始还是南北前隋时期,洛阳的繁华一直都在。

    李世民低语道:“李正为了修这条路也是为了生意。”

    房玄龄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可能陛下现在也明白了李正修建这条路的真正意义。

    泾阳的道路与洛阳相连这可不仅仅是生意上的区别。

    就像是现在从长安出兵,前往洛阳同样只需要半月时间。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说要不要多修几条这样的道路。”

    房玄龄低声说道:“如今长安调动兵马前往洛阳如果急行军半月之内就可以抵达洛阳,这样一来朝中对洛阳的控制就更强了,如果再多修几条这样的道路,横贯东西南北,天下皆在陛下手中。”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中原这么大,谈何容易。”

    以前都说征召民力的坏处。

    但谁又能看到后世千秋之后的益处。

    李正的这条路连接长安和洛阳,一条平整的官道直插中原腹地洛阳。

    这不仅仅为了李正他自己的生意,这更是巩固了权力,如果中原发兵刀洛阳只要半个月。

    洛阳一带想要出现乱子没这么容易。

    有人想要造反也要掂量掂量这条官道的重要性。

    房玄龄心中有一个图景,如果一条条的大路通往中原各地,这世上是不是就会没有叛乱。

    权力会更稳定,兵力的快速输送可以让一地的战乱在出现的之初就能快速扑灭。

    李世民在泾阳坊市的一个铺子坐下。

    吃着这里的酒肉。

    一边喝下一口羊肉汤,李世民舒坦地长叹一口气,“还是泾阳的味道地道。”

    房玄龄低声说道:“李正为了这个坊市动了不少的心思。”

    “客人,以前我也在长安买羊肉,可长安租子太贵了,这里便宜咱们就都来这里。”

    李世民又喝下一口酒水,对房玄龄说道:“你听到了吧,长安城的租子太贵了。”

    长安城很多地产都在权贵们手中。

    这些地产也是权贵们的收入来源。

    也是盘剥普通人的工具之一。

    一旦租子上涨,这种小商小贩是最难生存的。

    他们每日挣来的钱甚至都交不起租子。

    这这种事情能告谁呢。

    告权贵吗?

    告了有用吗?

    普通人没得选。

    吃饱之后,李世民这才朝着泾阳村子里走去。

    从泾阳的后山走下来,远远望去就能看到一片人在田地里忙碌。

    这场面房玄龄看了也是心头一阵触动。

    上千人在田地里种地开垦,田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麓才到头。

    知道李世民来了。

    李义府急急忙忙钱来迎接,“拜见陛下。”

    李世民一路走着说道:“李正呢?”

    李义府说道:“这段时间长安令都很忙,眼下应该在开垦陛下赐下来的土地。”

    “什么叫朕赐给他的,那是朕抵押给他。”

    李义府尴尬地笑着又说道:“陛下这边请。”

    李世民一边走着说道:“好大的胆子,竟然觉得朕会赖账。”

    一边骂骂咧咧,李世民跟着李义府找到李正。

    李正坐在一棵树下烤着一只野兔子,一旁还坐着程处默。

    程处默刚给孔颖达送行回来。

    他手里拎着一只大羊腿,看起来狂野很多。

    “妻子和孩子已经回家了?”

    李正一边给烤兔子翻着面说道。

    程处默的妻子就是孔颖达孙子,这一次孔颖达去世,对她孙女的打击挺大的。

    程处默一边烤着羊腿,一边往上面撒着辣椒粉。

    李世民走到近前说道:“你们两个够惬意的。”

    见到李世民来了,李正和程处默稍稍一礼便又重新坐下。

    李世民闻了闻烤兔子的味道说道:“这个烤兔子闻起来不错。”

    李正撕下一只兔腿递给李世民,又给房玄龄另外一只兔腿。

    “陛下怎么有闲心来泾阳了。”

    李正给兔肉分给李义府。

    程处默不仅往烤羊腿上撒了辣椒,一只手提着羊腿,一只手拿着辣椒。

    一口羊肉一口辣椒嚼着,狂野的样子让人咋舌。

    来时已经在泾阳坊市吃过了,李世民还吃着兔腿肉,这个兔肉烤的确实好吃,不论是火候还是调料,都是上等的。

    李世民的目光看向李正,“近日朝中平静,也没什么大事,朕闲得慌就来泾阳散散心,你不欢迎。”

    李正皮笑肉不笑,“岂敢岂敢。”

    这李世民话里似乎带着一些得瑟。

    李世民又说道;“朕听说你的泾阳这几日忙得不可开交,知道你这个女婿一定已经忙得团团转,朕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女婿不应该吗?”

    李正皱眉说道:“我怎么感觉陛下像是来看热闹的,知道我很忙就想来取笑我?”

    “朕是那种人吗?”

    “不像吗?”

    程处默看了看李世民又看了看李正,再次嚼下一口辣椒,生嚼的那种。

    对程处默来说这红彤彤的辣椒和一般的菜没什么区别。

    惹得李世民时不时侧目要看一眼程处默,这吃法光是看着就让人感觉辣得慌。

    也不知道这小子怎么吃得下去。

    自从泾阳有了辣椒之后,程处默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

    李世民吃完兔腿上的肉有些意犹未尽,“如果你泾阳实在忙不过来,朕可以让朝中派人帮你。”

    “当真?”

    “君子无戏言。”

    李正换了一个坐姿,“现在我们泾阳需要的是高精尖人才,比如说杜尚书。”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书院学子的理念

    李世民说道:“杜如晦如今在朝中身兼数职,怕是一时间离不开。”

    房玄龄站在一旁,心说李正的胃口倒是大。

    杜如晦身居朝中要职,如果杜如晦离开朝堂,眼下还真没有人可以替代他的位置,以前杜如晦病重的时候陛下想过一个人选,如果杜如晦病逝,长孙无忌可以替代杜如晦位置。

    现如今杜如晦的病情得以好转。

    又因为长孙无忌的妹妹又是当今皇后。

    避免非议上,又或者别的,陛下让朝堂和长孙无忌之间保持着距离。

    尽管现在朝堂上有很多长孙无忌的门生。

    但长孙无忌他自己并没有身居要职。

    只不过是在中书省给了一个位置。

    李世民的回答没有出房玄龄的意料。

    程处默吃完了手中的羊腿,起身说道:“陛下,在下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示意程处默可以离开。

    李正说道:“口口声声说着朝中可以帮忙,我要人你又不给我?陛下你是拿我寻开心?”

    李世民颔首说道:“不如这样,你让你书院的孩子参加科举,朕可以让你挑选其他的。”

    李正尴尬一笑,“泾阳的孩子实在是不适合科举。”

    李世民咧嘴笑道:“你不让书院的孩子试试吗?朕觉得那些孩子还是都挺不错的。”

    吃完手中的烤兔子肉,李正思索着说道:“我要十个文吏,我可以让书院年纪合适的孩子去参加科举。”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稍稍点头。

    “那就这么说定了,朕随便走走。”

    “陛下请便。”

    瞧着这里的场面,房玄龄跟上李世民的脚步。

    看惯了宫里的殿宇。

    看腻了长安城的繁华。

    偶尔出来看看着眼前的山水人间,不失得为一件美事。

    李世民对房玄龄说道:“科举的事情就安排下去吧。”

    房玄龄稍稍点头,“那十个文吏的事情……”

    李世民开口说道:“朕要的是他书院的学子,弘文馆挑选十个文吏给他就是。”

    “喏!”

    朝中本就是用人之际。

    核心的官吏,李世民当然不愿意交给李正。

    李世民想要的是真正的青年才俊。

    回到长安之后,房玄龄便开始为了科举的事情忙碌。

    开垦荒地的事情还需要时间,一万亩地开垦哪有这么容易。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荒地的开垦这才停下。

    村民们忙了一天,纷纷回家。

    李正和村民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大牛说道:“老师那一万亩地都用来种粮食吗?”

    李正点头,“作坊和养殖场的扩建用八千亩地暂时够了。”

    算上这一次朝中的质押土地,泾阳的土地面积已经一路延伸到了渭水河。

    魏征听说泾阳有这么大的土地,很讶异。

    不过转而又听说这是朝中质押给泾阳的土地,为了修缮边关。

    这件事确实做得没什么问题。

    朝中还不用到处征召的民力。

    百万贯的银钱也不是小数目,朝中这么做倒也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那些土地是质押的,又不是泾阳名下的。

    魏征有些迷茫,这件事找不到弹劾的方向。

    李正来到书院和李泰说到了与李世民的交易。

    坐在李泰的房间,那个姑娘现在也不怕生了,还给自己端茶倒水,看她的笑容。

    李正又疑惑的看向李泰,“你俩不会已经……”

    那姑娘红着脸低着头,小步离开了这个房间。

    李泰喝着茶水说道:“父皇给你十个文吏?”

    李正说道:“你该不会真的已经把那个姑娘给……”

    “你还让书院的孩子去参加这个月的科举?”

    “这么好的姑娘,你就这么下手了?”

    ……

    两人驴嘴不对马嘴说了好一会儿。

    李正说道:“魏王殿下,咱们一定要这么聊天吗?”

    李泰惆怅着说道:“确实有点累。”

    “魏王殿下,我希望你可以坦诚一些,你真的已经对那个姑娘下手了?”

    “还没呢,最近只是时常一起坐着谈心,时常一起看云起云落。”

    “还挺浪漫的。”

    “你放心!我真的没有对她下手。”

    看来李泰和那个姑娘正在热恋期。

    这个时候做电灯泡是一件很煞风景的事情。

    李正对他说道:“书院学子参加科举的事情你安排一下,我就先回去了。”

    李泰点头道:“交给我吧。”

    关中的各个河道,水量充沛。

    从中原各个地方来的学子,在今天都站在承天门前。

    今天是五月的十五。

    时隔一年,贞观朝的第二场科举考试开始了。

    李崇义带着人主持考场的秩序。

    一天的考试结束。

    一份份试卷送入朝中。

    房玄龄挑了几份比较好的文章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这些文章一边对房玄龄说道:“那些书院的学子考得如何了?”

    房玄龄迟疑着说道:“这……”

    “怎么了吗?”

    “今日的文试,泾阳书院的学子考得不尽如人意。”

    “什么意思?”

    房玄龄躬身说道:“泾阳书院的孩子们似乎不太会写文章,他们的文章写得都不是太好。”

    房玄龄另外拿出一份答卷递给李世民。

    答卷上的文章题目不是很难,考得尚书中的咸有一德这一篇。

    李世民眉头紧锁的看着,这是书院学子所答的文章,所答的竟然是妇女撑起半边天的理念。

    一边看着,李世民说道:“妇女能撑半边天?这种观念朕闻所未闻。”

    房玄龄低声说道:“按照这些书院学子的说法,如果可以让妇女加入劳动之中,并且得到男女一样的报酬和待遇,那么就可以多得到一支生产力。”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答卷,“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

    房玄龄躬身回话道:“事涉到伦常,臣不敢多言。”

    对,事涉伦常。

    这些书院的学子答卷显然不能被这一次科举采纳。

    “他们的答卷都是这个回答吗?”

    “还有说土地兼并问题的,涉及土地又关系到封地,这又是朝中的大忌,显然也不能被采纳。”

    李世民黑着脸说道:“那这一次有能用的吗?”

    房玄龄低声说道;“听着有道理,但这些人一个都不能用,若是采用被人知道这种文章,怕是……”

    李世民拍桉说道:“一个都不能用,朕还配了十个文吏。”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铅球

    房玄龄低声说道:“泾阳书院的学子写出这些文章已经犯了读书人的大忌了,再者事涉土地,甚至还有人说工业力量可以改天换地,改天换地这种说法太过无道了。”

    李正是答应了让书院的孩子参加这一次的科举,可谁能想到这些孩子一个都不能用。

    做官?那些孩子写出这种文章能用吗?

    光是这种文章就足够让人口诛笔伐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这些文章还有哪些官吏看到了?’

    房玄龄开口说道:“审阅答卷,中书省三十多名考官都看到了。”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李正到底给泾阳的孩子教了什么”

    看李世民恼怒的神情,房玄龄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按照约定李正确实是让书院的孩子来参加科举了,但朝中不录用是朝中的事情,难怪李正会说这些孩子不适合参加科举。

    这些孩子在泾阳所学的知识,和中原其他地方根本不一样。

    有点标新立异?

    李世民开口说道:“如果这些孩子收录朝中会怎么样?”

    房玄龄低声说道:“审阅卷子的考官这么多,这件事瞒不住,如果录用了朝臣们也不会答应的。”

    心中越发不痛快,李世民又说道:“给李正的十个文吏派过去了吗?”

    房玄龄回话道:“开考的时候已经派过去了,现在应该在泾阳了。”

    李世民灌下一口茶水,这个哑巴亏是咽下了。

    房玄龄又说道:“要不是这一次科举,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里李正的书院教的是什么,如此大的忌讳怕是泾阳的学子为读书人所不容,如果这样的学子越来越多,怕是以后会出乱子。”

    会不会出乱子还两说,毕竟泾阳只有这么一个书院。

    大多数的读书人看的还是六典五经等儒学书籍。

    李世民说道:“那朕接下来要如何?”

    房玄龄躬身说道:“泾阳学子的文章肯定会在读书人中传播,会有很多的声音出来,这个时候陛下应该做出表率。”

    “什么表率。”

    李世民的神情凝重。

    房玄龄低声说道:“以后泾阳的学子,朝中绝不录用,这样那些孩子便不能做官,大家互不冒犯,不论泾阳学子学的是什么都不能影响其他读书人晋升,自然就对读书人没有威胁,读书人的声音也能平息不少。”

    李世民苦笑道:“李正不再乎骂名,为读书人所不容的事情,李正以前就做得太多了。”

    房玄龄行礼道:“臣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点头,示意他可以离开。

    走到殿外,房玄龄心中思量着,泾阳的孩子是这般,那么李正呢?或许从一开始李正就抱着这种理念。

    当初看不懂李正,也看不透李正。

    现在房玄龄心中有些明白,李正的心里一直藏着的是什么。

    而且李正心中所藏的东西非常危险。

    忧心又有些无奈。

    房玄龄甚至感觉自己老了。

    泾阳

    朝中派来的十个文吏,上官仪很快着手安排。

    现在的泾阳地盘这么大,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县丞府衙可以负担的。

    光是上官仪一个人就忙得脚不沾地。

    现如今多了十个文吏来办事,上官仪也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

    来到李正的面前,上官仪说道:“长安令都安排好了,三个做主簿,三个典史,四个录事。”

    泾阳是个大县,而且比关中任何一个县都要大。

    从来没见过一个县和人家一个郡一样大。

    泾阳的县丞府衙人手也不一样,人家县丞府衙只有一个史,一个主簿和录事,泾阳则有好几个。

    而这十个文吏主要管的还是这质押的一万八千亩新地。

    现在的泾阳面积一直向北都到了渭水河,横跨泾河与渭水。

    李正拿出一个圆球说道:“上官仪,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上官仪疑惑地看着说道:“这是什么?”

    李正低声说道:“这个是铅,铅球。”

    对村子里新奇的东西,上官仪已经习惯了,用铅做个球也不足为奇。

    李正对他说道:“你知道吗?其实有一个运动叫作扔铅球。”

    “扔铅球?”

    “对。”

    说完李正把铅球递给上官仪,“扔一个试试?”

    手里拿着脏兮兮的铅球,上官仪越发不解,“为何?”

    李正指着一个方向说道:“往远处扔。”

    迟疑了一下,上官仪还是把铅球用力扔向远处,扔的不远,只有四五步远。

    李正把铅球捡回来,站在上官仪的位置。

    在上官仪不解的目光下,李正用一个奇怪的姿势,再次把铅球扔出,这一次铅球扔的有十多步远。

    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上官仪说道:“长安令这是做什么?”

    李正说道:“这是一种运动。”

    “运动?”

    “我都想不起来上一次玩这个是什么时候了。”

    说着,李正又玩了一遍,“嗯,就是这种感觉。”

    看李正有点疯癫的样子,上官仪哭笑不得,“在下就先回去忙了。”

    “去吧,去吧。”

    李正一次又一次的玩着。

    玩累了这才把铅球放在一边,坐下树下李正感慨着:“真怀念呀。”

    其实铅球还有另外一个用途,有一种叫作铅弹的东西。

    重新站起身,李正拿着铅球往家中走去,手里还把玩着。

    一群孩子从眼前嬉笑着跑远。

    路边几只狗叫着。

    铅球的运动可以追朔到很早的时候。

    说法也有很多,有人说早在很早的时候人们会用石头打野兽,来获取食物。

    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说法古时候的人没什么娱乐消遣的活动,扔石头玩,比谁扔得远,就有了扔铅球这种运动。

    还有说法是中世纪的时候炮兵在闲暇之余喜欢玩投掷炮弹的游戏。

    也就有了铅球这项运动。

    说法有很多,争议也很多。

    回到家中,李正把铅球扔在一旁,仔细洗了洗手,准备开始做饭。

    走入厨房的时候,徐慧已经在忙着做饭了。

    虽说这还没入夏,眼下的天气就有些闷热,徐慧在厨房忙碌地额头都是汗水,顺着脸颊流下。

    看到李正回来了,徐慧擦着汗水微笑着说道:“长安令,饭食马上就好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立夏

    李正说道:“我来吧,我也好久没有做饭了。”

    徐慧点头帮着切肉说道:“养殖场送来了一些鸭血,村民们发现鸭血可以熬汤很好吃。”

    鸭血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食材。

    小兕子和李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现在也是最能吃的时候,饭量大,而且还要营养齐全。

    李正拿过她手里的菜刀说道:“你去休息吧。”

    “嗯。”

    徐慧看着李正的神情,小步离开厨房。

    在李正身边徐慧总能感觉到一种很温暖的感觉。

    李正和其他男子不同,或许在别的男子眼里,做饭并不是他们的事情。

    但李正会主动去做菜。

    除了做菜生活的平时上,李正也会自己收拾家中的事物。

    很多是下人的活,李正也会自己主动来做。

    就像院子中的小菜园,他时常会打理菜园。

    李正看待家中的侍女,不像是在看下人。

    这种感觉是在别的男人身上感觉不到。

    那是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小兕子和李治在饭点的时候回来。

    和往常一样,李治还是那个吃饭吃得最快,吃得最多的那个。

    小兕子喝着鸭血熬成了的汤说道:“好喝。”

    饭后,李正坐在院子里喝着茶水。

    小兕子很懂事帮徐慧收拾碗快。

    尽管徐慧几次都说不用公主殿下收拾。

    ……

    夜里,凌乱的书房中,李丽质的额头还有些汗水坐在床边安静的穿着衣服。

    床的另外一边已经塌陷。

    刚刚的疯狂让本就并不宽敞的床,终于支撑不住了。

    李正看着她近乎完美的后背。

    李丽质慢条斯理穿着衣服,单薄的衣衫盖住后背,她略显吃力地站起身。

    月光下她的神情还有些疲惫。

    李丽质俏目看着床说道:“你这个床也太小了,你看看床脚都已经坏了。”

    李正也瞧了瞧说道:“下次我自己做个质量好点的。”

    皎洁的月光照入书房中,李丽质看着李正,如果穿着衣服并不会觉得李正有多健壮,但长年累月的圈养龙武军的战马,也都是体力活,其实脱下衣服,他还是很健壮的。

    瞧着眼前的狼狈,这床显然是睡不成了。

    李丽质穿好衣服走出书房。

    侍女安静地进来收拾房间。

    徐慧扶着李丽质就要去楼上卧房,李丽质回头说道:“晚上你来楼上卧房睡吧。”

    说完她径直走向了楼上的卧房。

    今晚的月色不错。

    李正呼吸着夜晚的空气,来到院子里用冷水洗着身子。

    冷水从头顶浇下,登时清醒了不少。

    换了一声衣服,李正坐在院子里给自己倒上一杯热茶。

    楼上卧房,李丽质站在房间里看着院子里的李正,他正喝着茶水看着夜空中的月亮。

    李丽质的目光也看向月亮,徐慧走入卧房说道:“公主殿下,热水已经准备好了。”

    “嗯。”

    李丽质低声应着,她看着夜空说道:“以前李正说过一句话,他说不管过几千年,这星空是亘古不变的。”

    徐慧微笑着低声说道:“看起来长安令还是不愿意来卧房睡。”

    李丽质无奈摇头。

    第二日清晨,李正在自己家院子里睡了一夜。

    在院子里睡觉的结果就是被蚊子咬了好几个包。

    小兕子和李治早早就去书院上课了。

    李正嘴里啃着一只馒头,在敲敲打打修着床,顺便再把自己的书房整理一下,书房里的东西太多了。

    泾阳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整个泾阳都开始为了新一年的致富开始努力。

    张公瑾和孙思邈走在村子里。

    孙思邈说道:“现在的泾阳是关中最富有的一个地方了吧。”

    张公瑾说道:“如果说泾阳的村民是关中最富有的村民的话,那泾阳就是关中最富有的地方,很多地方看起来富裕,但富不在民,而是在权贵和地主。”

    孙思邈点头。

    泾阳的村民确实很富有,看泾阳孩子们身上穿着的衣服就知道。

    光是穿着就和权贵家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肉,也不用为了明天的生活烦忧。

    新地的开垦已经步入正轨。

    一个月之后,李正终于收到了系统提示:

    属地四千六百亩,人口一万九千三百四十一人。

    任务完成:垦荒一万亩。

    任务奖励:农作物三阶段。

    新任务:建设房屋三千幢。

    任务奖励:图书馆四阶段。

    李正看着现在的系统阶段。

    药店三阶段

    农作物三阶段

    图书馆三阶段

    看着系统农户作物三阶段中的杂交水稻,改良的猕猴桃,西瓜和柑橘…

    李正感慨着,终于有杂交水稻种了。

    因为要赶时节,李正还要忙着把这些种子种下,西域的西瓜并不是很大,也不甜。

    眼下有改良过的大西瓜,看来西域的瓜商以后要破产了。

    他们那种小小的西瓜怕是要没人买了。

    李正在田地里带着村民忙活着。

    水稻的种植需要水田,田地一直延伸到渭水河畔,引水灌既田地还要改建沟渠,水车也需要搭建几个。

    别说建设三千幢房屋了,眼下泾阳的事情都忙不过来,这一年到秋冬时节为止都别想好好休息了。

    长安,皇宫中。

    李世民正批阅着奏章。

    王鼎在一旁说道:“陛下,泾阳已经派出了好几支人手开赴各个关隘,前去开工修建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朕知道了。”

    王鼎拿出一张张图说道:“这一次修建工事由泾阳学子带队,而且他们还带了一些比较奇怪的工具。”

    李世民疑惑道:“这些泾阳的学子还能担此大任?”

    说完李世民又拿过王鼎递来的图,上面画着的是泾阳学子所带的一些工具,这些工具有的看起来是个架子,有的看起来又像是一个大磨盘……

    既然李正派人去修缮边关,朝中只要等结果就行了。

    李世民对王鼎嘱咐道:“派出眼线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修缮工事所有细节都要记录下来。”

    “喏!”

    ……

    五月过去,立夏带着六月匆匆而来,夏季的热风吹遍了整个关中。

    李丽质一边吃着饭食看着账目,莫名一阵想要呕。

    徐慧连忙说道:“是饭食不合胃口吗?”

    让人换了饭食,结果李丽质一吃东西,还是止不住的想要呕出来。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身孕消息

    李丽质放下手中的快子,皱眉感受着自己身体的状况。

    同样身为女人,徐慧虽然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但也知道一些人事。

    心里算着日子,徐慧连忙走到李丽质身边低声说道:“公主殿下,莫非……”

    李丽质想到自己的月事,神情有些忐忑,毕竟没经历过这种事情。

    徐慧抚着李丽质的后背说道:“公主殿下,不要太紧张。”

    李丽质扶着桌子站起身,稍稍点头。

    徐慧连忙对一旁的侍女说道:“告诉长安令,赶紧去请孙神医。”

    “喏!”

    侍女匆匆离开。

    正在田地里忙活的李正看到侍女匆匆跑来,家里的侍女平日里也不出门。

    见人到了眼前,李正疑惑道:“怎么了?”

    侍女说道:“公主殿下,身体不舒服,已经去请孙神医了。”

    李正把手里的锄头交给村民,也急匆匆跑回家里。

    心说李丽质的身体一直挺好的。

    刚到家门口,就看到孙思邈拄着拐着也朝着这里走来。

    李正说道:“打扰孙神医了。”

    孙思邈说道:“不妨事,去看看公主殿下吧。”

    李正扶着孙思邈走入院中。

    李丽质正神色忐忑地坐着。

    见到李正来了,李丽质说道:“我……”

    李正低声问道:“怎么不舒服了?”

    李丽质低着头低声说道;“吃不下东西,想吐。”

    她像是再说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

    孙思邈观察着李丽质的神情,开口问道:“贫道把个脉吧。”

    李丽质重新坐下来,伸手让孙思邈诊脉。

    站在一旁,李正看着孙思邈的神情,又看看李丽质的神情。

    孙思邈点了点头抚须问道:“公主殿下,这段时间的月事如何了?”

    李丽质摇了摇头。

    孙思邈笑了笑走到李正面前说道:“恭喜长安令了。”

    李丽质红着脸坐着。

    李正还没回过神来。

    孙思邈拍了拍李正的肩膀说道:“你也是要做父亲的人了。”

    李正指着自己,“我要做父亲了?”

    孙思邈点头,“公主殿下已经有身孕了。”

    听到这个消息,李正愣在原地,虽然活了两辈子,但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

    事先又没有防备,突如其来的消息,像是一道雷噼在天灵感上。

    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回过神李正连忙说道:“那平时要注意什么,吃的方面呢?或者说要服用什么药吗?”

    孙思邈说道:“现在还早,平日里多注意休息,别太劳累,其他时候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如果孕相明显了,再看情况。”

    李正连连点头,送走孙神医。

    重新看向李丽质,李正说道:“我要做什么父亲了?”

    李丽质红着脸点头。

    李正又说道:“你要做母亲了?”

    李丽质俏目瞪了一眼李正,便回到了屋内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这怎么说两句还跑了呢。”

    李正挠了挠头。

    徐慧捂嘴笑道:“恭喜长安令了。”

    “恭喜长安令。”

    一群家中侍女行礼。

    “恭喜长安令。”武媚和王乔儿也说道。

    消息很快就送入了宫中。

    正在看着奏章的李世民收到消息讶异地说道:“当真?”

    王鼎说道:“公主殿下家中的侍女送来的消息,孙思邈已经问诊过了,确实是有身孕。”

    李世民笑了笑,“丽质和他有孩子了。”

    王鼎也笑着说道:“这是大喜事。”

    李世民很高兴,李正一定更高兴,但一想李正这小子一定高兴的睡不着觉了。

    李世民又重新冷静了下来。

    离开甘露殿,李世民来到立政殿。

    长孙皇后还在整理着衣服,眼下正是换季。

    见到李世民来了,长孙皇后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说道:“丽质有身孕了。”

    手中的衣服放下,长孙皇后连忙追问道:“真的吗?”

    李世民坐下来说道:“孙神医诊的,侍女也回禀了,不会错。”

    长孙皇后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这么多年了,丽质也有了身孕。”

    “是啊。”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脸色说不清是高兴还是忧愁。

    长孙皇后又说道:“妾身要赶紧做些婴孩的衣服。”

    得知丽质和李正终于有了孩子,长孙皇后的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李正和丽质可以走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长孙皇后看了看李世民的神色,身为丽质父皇的李世民的神色却有一些忧愁。

    “丽质有了身孕是喜事,陛下怎么还苦着脸。”

    李世民回话道:“丽质是嫁给李正了,也有了身孕,朕再想要不要把泾阳村外的兵马收回来。”

    这么多年来身为陛下李世民和李正之间的芥蒂到如今也没有放下。

    朝中事情长孙皇后也不愿意多问。

    一切都由李世民自己做主。

    李世民对王鼎说道:“送点金玉器具过去吧,过些日子朕和皇后亲自去见见他们夫妻俩。”

    “喏。”

    长孙皇后多希望李正和陛下之间的关系不要这么一直剑拔弩张。

    就不能和其他的翁婿那般和和气气的吗?

    泾阳

    李正亲自做饭,亲自给李丽质端茶送水,甚至还开始参与作坊的经营。

    李丽质看着李正来来回回忙着说道:“我只是有了身孕,又不是生了什么大病。”

    “那也要小心。”

    除了李正,还有家中的侍女。

    李丽质感觉自己都快要被供起来了。

    回家的李大熊扛着锄头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自家的儿媳有身孕了。

    一个人回到家,李大熊灌下一口酒水看着空荡荡的家里脸上带着笑容。

    拿起一把锄头,李大熊来到院子里的角落,默不作声地在墙角挖出一个洞,里面有一个木盒子。

    李大熊把木盒子拿了起来,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把横刀。

    用力拔出横刀,这把横刀上锈迹斑斑。

    看着横刀李大熊一改以前粗咧咧的神情,他郑重地对着这把横刀说道;“孩子他娘啊,正儿有有后了。”

    拿着横刀跪在地上,李大熊抬头看着夜空又说道:“你在天有灵看到了吗?孩子长大了,他也要在做父亲了。”

    坐了许久之后,李大熊缓缓站起身走入屋中。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碗

    别的东西吃不下,李丽质到可以吃一些酸菜炒肉。

    李正又做了一碗糖醋排骨和野菜豆腐汤,这些李丽质都能吃。

    李丽质说道:“村子里的婶婶们说只要把孕吐的日子撑过去就可以了。”

    李正给糖醋排骨夹到她的碗中说道:“那也要吃东西,注意你这个时候是最需要营养补充的。”

    李丽质还是听话的吃下糖醋排骨。

    小兕子缠着李丽质说道:“皇姐怀着小宝宝?”

    李丽质溺爱地看着的小兕子说道:“对呀。”

    知道李丽质怀孕之后,小兕子很黏李丽质,晚上都要在李丽质那里睡。

    小兕子说道:“小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出来?”

    听到这个哭笑不得的问题,李丽质说道:“还早着呢,估计是在明年的春天。”

    小兕子一边嬉笑抱着李丽质的手臂。

    在家中提了一壶酒水,李正走出家门去见李大熊。

    这个消息要让李大熊知道。

    坐在家门口正,李大熊坐在家门口正吃着一张饼。

    尽管家里这么有钱了,他还是过着以前简朴的日子。

    李大熊看着李正,小时候看着他像是和自己当年一样,长大之后越看他越像他娘。

    虽然日子过得简朴了,好歹李大熊手里的饼卷着肉。

    李大熊低声说道:“已经知道了,生的不管是孙子孙女都好。”

    李正提着手中的一壶酒说道:“咱们父子坐下来喝点?”

    “好!”

    李大熊点头走回了屋中。

    院子里和屋子都和以前一样。

    李正看着说道:“你说咱们家都这么有钱了,就不能过得好一些。”

    李大熊说道:“过惯穷日子了,那富贵日子过不习惯。”

    父子俩坐好,李正给他倒上酒水。

    李大熊喝下一口酒水。

    李正也灌下一口。

    相顾无言好一会儿。

    李大熊先开口说道:“不知不觉过去这么多年,你也长大成人了,也是一个做父亲的人了。”

    李正又把酒碗倒满,“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想给你这个婆娘续弦的。”

    又是一口酒水灌下,李大熊说道:“你长大了,做爹的打不动你了,这么多年一个人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挺好的。”

    李大熊的胡子有些泛白,是之前没有注意到还是最近才长出来的。

    再次灌下酒水,李大熊拿出一把横刀放在桌上。

    李正看着刀:“这把刀以前在家里没见过。”

    李大熊默不作声看着刀。

    拿过刀试了试分量,李正说道:“买来的?”

    把刀拔出刀鞘,刀身上锈迹斑斑,李正皱眉道:“你是被人骗了吧,怎么买了这么把破刀。”

    李大熊笑道:“这把刀给你了。”

    看着这把刀,李正看着刀疤上挂着一个绳结,绳子是红绳。

    李大熊喝着酒水目光还看着刀说道。

    李正把刀收回刀鞘。

    李大熊低声说道:“最近也怪忙的,家里还有三亩地没有整好。”

    说完他就扛着锄头往田地里走去。

    李正把碗里的酒水喝完,提着刀走出家门,李大熊哼着不知名的歌调,走在田埂间。

    似乎心情还很不错。

    村子里的建设还在进行,加工场也快落成了。

    自从有了这些文吏之后,李治也不会整日帮着上官仪做事,可以铁匠坊帮着铁家三兄弟一起解决锻造技术上的难题。

    为了让锅炉的燃烧更充分,提高运转效率。

    这一次新锅炉的改造,还要花一些时间。

    回到家中,李正磨着这把锈迹斑斑的横刀。

    李丽质看着好奇,“你磨这把刀做做什么?”

    李正往刀上上浇下一些水,锈迹很牢固,像是有些年头了。

    “我爹给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给我这么一把刀。”

    “既然是父亲给的自然要收好。”

    李丽质说道。

    磨了好一会儿,这才磨去大半锈迹。

    刀身很厚实,但刀身并不长。

    像是大唐军中用的最早时期的横刀。

    徐慧走来说道:“长安令,公主殿下,王公公来了。”

    李正把刀放在一旁,看到王鼎笑着招呼道:“王公公,你怎么来了?”

    王鼎脸上带着笑容,“陛下知道公主殿下有了身孕,让老奴送点东西过来。”

    一箱金玉器具送入院中。

    李正小声对王鼎说道:“你说咱们陛下也太小气了。”

    王鼎双手揣在袖子里打趣地说道;“怎么能说陛下小气呢?说不得。”

    李正一手搭在王鼎的肩膀,“能送这么多金玉器具,怎么不把我这么多年的俸禄结一下,还有细盐的份子钱他是不是想赖账。”

    王鼎笑着,笑容有些尴尬,“长安令说笑了。”

    李正对他说道:“我没有说笑,我很认真。”

    王鼎小声说道:“这种事情老奴也说不上嘴,全看陛下的意思,再说了朝中处处要用钱,朝中现在的官吏越来越多,那些人的俸禄也是一大笔钱。”

    这番话说的理直气壮,李正看着他的神情,“我的俸禄不是钱吗?“

    “长安令你都这么有钱了。”

    “那些钱是我挣来的,能一样吗?”

    看李正不依不饶,王鼎退后一步烧烧一礼,“这些话老奴会给陛下说的,宫中还有事情要忙,老奴就先告辞了。”

    话没有多说几句,王鼎便带着宫里的人离开了。

    李丽质拿着一个玉碗说道:“这是朝贡才有的器具,就是那些国公与宗室中人都不见会被赏赐这东西。”

    李正拿起几片金叶子,“你父皇肯定不缺这些钱,与你父皇的那些生意中两个月的银钱,就可以挣会这一箱子的东西。”

    “不过……”李正又拿起一对玉快子说道:“寻常人就算是赏赐也最多是几片金叶子,像这些东西的价值看起来是很高,就算是只有我们独一份也不实用。”

    李丽质笑了笑,“确实家中不缺碗快。”

    李正拿出一个金碗说道:“光着在家里摆着也是浪费,这个碗以后给咱们孩子当夜壶用。”

    李丽质俏目瞪了一眼李正,“哪有孩子拿金碗当夜壶的。”

    李正冷哼说道:“就当夜壶用,就这么决定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就按这个生活标准来养。”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泾阳真正的野心

    听李正这么说,李丽质也是无奈的笑了笑。

    将这把很刀磨好,虽然不是锃光瓦亮,但好歹看起来舒服很多。

    仔细看李正还发现这把刀的刀刃上有很缺口。

    这是刀兵碰撞之后才会有形成的缺口。

    这种缺口不止一两个。

    仔细看着这把刀,李正说道:“这是一把充满故事的刀,嗯。”

    李丽质说道:“上过战场?”

    李正说道:“或许吧。”

    接下来的日子,因为李丽质有了身孕,家里的一日三餐李正全包了。

    荤素都要有,李丽质的孕吐很严重还要调整口味。

    保证营养的同时,还要顾好胃口。

    对孕妇来说很重要。

    如今孕相还不明显,泾阳的经营李丽质还照看着,如果将来孕相明显了要把主要的经营交给徐慧和武媚。

    李丽质也明白泾阳的收购计划还是不够快。

    泾阳控制不了粮食的价格。

    粮食的价格朝中看的很严。

    虽然动不了粮食的价格,但泾阳可以通过粮食的产出来影响粮食价格。

    谷贱伤农,粮食的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李丽质皱眉看着账目说道:“最近关中的粮食价格有点高了,粮食价格一旦太高,其他的物价也会跟着太高。”

    徐慧低声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

    李丽质思量着说道:“今年我们土豆的产量有多少。”

    徐慧拿出一本账目看着说道:“如今泾阳的二十三个粮仓存放着的土豆四万六千石,这都是可以吃的,至于那些存放过久的土豆只能作为种子,这些土豆也是最多的,足足有五万石左右,是这两年积累下来的也吃不了。”

    土豆的存放是一个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

    一旦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长芽,到头来只能用来做种子了。

    徐慧又说道:“不过每过三个月左右土豆有可以收一波,下个月有一批土豆成熟,应该有三千石左右的土豆可以卖出去。”

    李丽质问道:“其他粮食呢?”

    徐慧翻看着账目,“玉米粒三万石,黍米八万石,其余作物都三百到一千石有余,包括南瓜等但都是时季粮食。”

    李丽质说道:“将土豆的种子全部卖出去,有多的玉米和黍米能卖就卖一些,我们的泾阳的粮食也该清仓了。”

    徐慧点头说道:“明白了。”

    在掌握关中经济的道路上,这是李丽质第一次尝试去对抗整个关中的粮食价格。

    一个小小的尝试要触动整个关中的粮食价格。

    与粮食价格对抗就是和整个关中的经济对抗。

    这是第一次试探,也是第一次挑战。

    李丽质很想看看后续会的结果会怎么样。

    在账房中,李丽质在墙上画下一个图表,用这个图标来记录关中经济的走势,包括盐价和粮价。

    很久以前李丽质就看过这种图表画法。

    这么多年相处,李丽质虽然没有去书院上课过,但也了解一些书院的学识。

    这是算数术的一种方法。

    用李正的说法,这就是数据。

    一个巨大的图表画在墙壁上。

    几条不一样的眼神的数据曲线走动代表着这两年每个月的各种货物价格变化。

    徐慧拿着账本继续画着曲线的走向。

    武媚看着这个巨大的图表许久没有说话。

    站在李丽质身边,武媚知道这个图标彰显的是长乐公主的野心,这是泾阳的野心。

    这份野心直指关中经济。

    这就是长乐公主所想要掌握的力量。

    心中确定自己没有跟错人,长乐公主现在的实力就是自己心中一直想要活成的样子。

    女人也该有这样的野望,不甘臣服,用自己的力量来抗衡,哪怕千夫所指。

    十五岁的武媚双手握拳,目光从图标看向长乐公主。

    现在长乐公主的脸上有着温柔的笑容,但长乐公主要做的是多少男子想都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

    在弱势的时候泾阳积累实力,步步为营,慢慢向外伸张。

    等到实力足够夺取心中所渴望的力量。

    这才是女人该活出的样子。

    ……

    除了亲手包揽家中的一日三餐,李正还要忙田地里的事情。

    最近马圈也没空去了。

    下午便来到田地里忙活。

    书院学子的动作很快,在一群孩子们的努力下三架水车高高立起来,水车转动带动的水流,进入沟渠,一片片水田形成。

    如今是夏季,在这个季节种下水稻赶在秋季的还有收获。

    脱了鞋子,卷起裤腿李正和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脚踩着田地种着粮食。

    谁也不会想到这些种田汉中就有一个大唐最富裕的人,在这个干活。

    带着村民播种水稻,李正亲力亲为。

    关中基本上不种水稻,村民们对水稻这种粮食的播种没太多的泾阳。

    李正心中盘算着这种杂交水稻应该能够适应关中的土地。

    忙活到下午,带着几十个村民种了六亩水田。

    李正坐在田地边放松着自己的腰。

    大牛帮着给李正按腰。

    “你家里有没有帮你找媳妇。”李正感受着酸疼的腰椎说道。

    “找了几个,学生没有点头。”

    大牛神情平静地说道。

    今年大牛也才十七岁,年纪轻轻大牛去过西域打仗去过吐蕃对抗过大食人。

    见过大世面,也领略过关外的风景。

    他是泾阳书院的孩子中人,生经历天花板级的人物。

    多少学子的偶像。

    将知识用在战争上,这是大牛最大的成果。

    回来后的这两年,大牛也在书院带学子。

    他的眼神比以往更加深邃,经历过大是大非,也经历过最险恶的环境,这是将经历和所学沉淀后的样子。

    大牛说道:“老师,默呕的几个孩子现如今怎么样了?”

    李正躺在一块大石头说道:“上个月来过信,现在默呕身边只有两个孩子在帮着他,其余几个孩子都各奔东西了,有的去了长白山,还有的去了突厥草原以北的地方,还有的去了天竺或者大食以西的地方,应该是地中海一带吧,估计已经见到西方人了。”

    大牛说道:“留在默呕身边的是阿大和老三吧,我见过他们两个,这两人是默呕的孩子中最出色的两个人。”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别以为朕不敢杀你

    在吐蕃和西突厥混乱的时候,默呕收养了几个孩子。

    这些孩子是十三四岁时候,就开始以莫先生的名字买卖关中兵器。

    只是默呕养孩子几乎是放养的模式。

    等孩子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便放手了,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

    留在身边的有两个。

    其余的孩子都到放养在外,有一种让他们自生自灭的架势。

    说来默呕本就是突厥人,或许突厥人养孩子就是这样的吧。

    李正说道:“当初你在西域的时候和他们打过交道吧。”

    大牛回忆着说道:“见过几次,我只见过其中几个,没见过其他的孩子,我见过老三和老二,还有老大,这些孩子做事谨慎,他们身边还都有护卫,一开始兵器买卖是默呕在做,之后就全部交给了这些孩子。”

    “而且这些孩子会很多的语言,因为他们要和波斯,天竺,或者西域的小国打交道,需要学的语言也很多。”

    李正点头说道:“默呕交给这些孩子们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学语言,最开始学的是关中话。”

    如通有一天默呕的孩子来倒中原,说着一口流利的关中话也不意外。

    在田地边又坐了一会儿,李正这才走回家中。

    李丽质有了孩子之中,家中忙碌不少。

    小兕子很黏李丽质,她甚至对侍女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从东西轻拿轻放,甚至是打扫卫生。

    小兕子只有十四岁,她数落侍女的时候还是挺有大人样的。

    这些侍女当初是和徐慧一起来到泾阳的。

    甚至比李丽质还来的早。

    小兕子也到了任性的年纪,但李丽质一个眼神,她就熄火了。

    李正在厨房里忙活着,煮饭,炒菜,熬汤。

    就这么过了一个月,李丽质的孕吐没有之前这么厉害了,可以吃一些肉。

    李丽质走入李正的书房说道:“我觉得我有一些胖了。”

    李正瞅着她的肚子说道:“还这么小。”

    李丽质看了看自己的肚子,“你怎么比我还着急。”

    徐慧走来说道:“长安令,陛下和皇后来了。”

    想想李丽质有了身孕,皇后也陛下来看看也正常。

    来到家门口,就看到李君羡驾着一辆马车而来。

    马车在近前停下,李世民先走下马车,李丽质行礼说道;“父皇。”

    李世民扫了一眼说道:“兕子和稚奴呢?”

    李丽质说道:“在书院上课呢?”

    李世民冷哼一声说道:“青雀是打算老死在书院里的是吧。”

    话外音应该指的是李泰到现在还是单身这件事。

    长孙皇后也走下马车,看到李正她笑着点头。

    李正稍稍一礼,“见过皇后。”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这么多年没见你都这么高了。”

    李正说道:“确实很多年没见了。”

    李丽质上前挽住长孙皇后的手说道:“母后。”

    看到李丽质,长孙皇后笑着母女两人进了院子。

    李世民站在家门口,目光看向整个村子,“那几间屋子是用来做什么的?以前朕怎么没看到。”

    李正说道:“是最近建好的,这个是加工厂。”

    泾阳一直都在变化,李世民已经习以为常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我翁婿换个地方说话。”

    看了看李世民的神色,李正点头,“去马圈讲吧。”

    “可以。”

    李世民点头。

    翁婿两人一路没什么话走到马圈。

    大虎见到是李世民来了,连忙站起身泡好茶水。

    看了看四周,李世民坐下说道:“泾阳只有这里一直没什么变化。”

    李正说道:“经济要发展总是需要一些变化,泾阳不会一直保持不变。”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听闻你派了一些书院的学子去修建边关?”

    这种事情李世民肯定让人盯着。

    李正澹然地说道:“知识可以改变生产力,有了书院学子帮忙工事可以完场的更好,这也是为了甲方考虑。”

    “甲方?”

    “就是契约上的甲方,也就是陛下,边关可以的修的好,陛下付钱也安心,我收钱也放心。”

    “呵呵呵……”

    一番无法反驳的话,让李世民笑出了声。

    李正又说道:“不过陛下的消息还真灵通,我派了什么人去修建工事陛下都知道。”

    李世民看着他:“你的工程队很庞大。”

    李正摇头,“不庞大,在职的也就一千多人。”

    李世民说道:“朕听说的可不是只有一千人。”

    李正说道:“还有三千个是学徒。”

    大虎懂事地给君臣两人添上茶水,然后安静的站在一旁。

    阳光有些炎热,李正给自己摇着扇子。

    李世民擦去从额头留下来的汗水,这小子难道不觉得朕也会热吗?而且朕穿得还比他多。

    又坐了一会儿,李世民有点坐不住了,站起身说道:“朕还听闻你铸铜了?”

    李正对他说道:“陛下到低在我的地盘安插了多少眼线,连这种事情都知道。”

    他不说铸铜的重罪,还敢来质问朕。

    李世民转头看着李正说道:“你好大的胆子。”

    李正惆怅着说道:“铸铜的是晋王殿下,你陛下的儿子。”

    “呵!”

    李世民冷笑道:“稚奴还小,一定是你蛊惑的!”

    马圈里的马匹打了一声响鼻,像是有些不耐烦。

    大狗叫唤了一声,马匹又老实的伏在地上。

    李正说道:“陛下怎么不去问问晋王殿下知不知道这是重罪。”

    问罪自己的儿子?

    这里面肯定有李正的事情。

    李世民不信李治会主动去铸铜,开口说道:“朕让稚奴拜你为老师,可你呢?你一天到晚在教他什么东西?”

    看了看天色,李正说的:“陛下知道锅炉带给泾阳的产能有多大吗?印刷坊的产量陛下是看在眼里的吧。”

    有了锅炉之后印刷坊的产量确实翻了几倍。

    就连张公瑾也送来奏章说了锅炉的妙用。

    可看李正的模样,李世民越发看得不顺眼,他竟然还挑衅地笑了笑。

    李世民低声说道:“有时候朕想想,朕真的想杀了你。”

    李正说道:“陛下有这个想法肯定不是一次两次了,说不定我已经在陛下的梦里死了几百次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将来的丽质

    看着李世民的神情,李正说道:“我说得话对吧。”

    李世民讶异地看着李正,这事记得没和人说过,“你怎么知道的?”

    李正冷笑道:“陛下,那我在你梦里的死法一定也挺丰富的吧。”

    李世民重新坐回来,他的目光盯着李正,“最近泾阳还卖出了很多粮食?”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确实有这件事,我们泾阳的正常生意行为而已,陛下不用见怪。”

    眼下阳光让人燥热难安,李世民擦去汗水,“如果朝中官吏弹劾你铸铜的事情,朕也无法帮你收场,现在泾阳铸铜不是少数了吧。”

    这话听着像是威胁。

    李正长叹一口气,“陛下不会动自己的儿子,如果要找替罪羊,肯定是我这个晋王的老师没教好的缘故吧。”

    “呵。”李世民冷哼着。

    传了一个坐姿,李正对他说道:“陛下知道锅炉可以提高生产力,朝中就不想要锅炉吗?用来制造细盐,或者给陛下铸铁,造点别的。”

    李世民的表情一阵,沉默了片刻喝下一口茶水。

    李正接着说道:“锅炉造出来也可以给朝中,只要朝中对泾阳放开铁器控制和铸铜的事情。”

    话语说话,李世民还在犹豫。

    李正低声对他说道:“陛下在的担心什么?”

    李世民还是板着脸,缓缓开口说道:“朕有一个条件。”

    “陛下请讲?”

    “泾阳所有铸造的铁器铜器都不得外流,并且不得铸造刀兵,由张公瑾来监管。”

    听李世民说着,李正深吸一口气感慨着说道:“陛下明明在泾阳已经布置了这么多眼线了,还跟我说让邹国公来盯着铁器铸造,何苦多此一举。”

    “这也是必要的。”

    李正也说道:“这么看来陛下还不打算杀我。”

    有这么一个想杀又杀不得的女婿,李世民感觉头疼,这个李正的肚子总有吐不完的货。

    杀了可惜,不杀留着他时常让朕上火,还让朕和他同流合污。

    当然锅炉这个东西除了好奇之外,它能提高的产能是实实在在看见的。

    李正说道:“陛下,那我们以后是不是可以合作愉快了?”

    李世民苦恼的扶着额头,“与你合作是一件非常让人不愉快的事情。”

    把杯中的酒水喝完,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时候不早了,回去吧。”

    带着李世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着李正说道:“听说之前科举的事情,我们书院的学子一个都没有录用?”

    说到这是,李世民的老脸又黑了下来,“你觉得呢?你成天给你们书院的孩子教的是什么!”

    李正感慨着说道:“我都说了,我们书院的孩子不能参加科举,是陛下一直要求的。”

    吃了科举的哑巴亏,本来这件事都想忘了。

    现在李正还故意提起,李世民心中的杀意渐起,一定要榨干李正的价值,然后把他杀了。

    心中有了杀意,但来到李正的家中又是其乐融融又温馨的场面。

    李治和小兕子也回来了。

    在家中坐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留下来吃了顿午饭,下午的时候就离开了。

    坐在离开泾阳的马车中,长孙皇后对身边的李世民说道:“今日丽质说起了一件事。”

    李世民闭着眼,放松着身体说道:“说什么事儿了?”

    长孙皇后小声说道:“丽质说了,青雀有看上的姑娘了。”

    李世民稍稍睁开眼,想了一会儿又重新闭上眼,只是点了点头。

    长孙皇后又说道:“说来青雀的婚事妾身也考虑了许久,没想到他自己找了一个喜欢的姑娘。”

    李世民的身体随着马车的晃动的摇着,“皇子的婚事不是他想要娶谁就能娶谁的,朕看过长安城的姑娘们,阎立本的女儿就不错。”

    长孙皇后一脸愁容,“丽质还说了,那姑娘只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没什么身份,丽质想要收她做义妹。”

    “她要收义妹?”

    李世民的眼睛终于睁开了,眼下也没了睡意。

    长孙皇后接着说道:“还说了,妾身这个母后能不能给一个郡主的名分。”

    “给一个郡主的名分?丽质倒是想得挺周到的。”

    “妾身以为丽质不会无故说这种话,她一定深思熟虑过。”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青雀和李正素来交好,青雀有了喜欢的姑娘,知道这事不好成,才会找到李正帮忙,别把自己的女儿想简单了。”

    话语像是在数落。

    长孙皇后脸上挂着骄傲的神色,这反而说明了丽质这个孩子成长了不少。

    事情想得周道,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分寸把握的很好。

    就像陛下说的不要小看自己的女儿。

    作为丽质的母后,现在长孙皇后自己也能感觉到,丽质的变化,比之很多女人,丽质的身上更多有一种从容又自信的感觉。

    和丽质交谈的时候,长孙皇后甚至有些接不住自己女儿不动声色中表露出来的那种气场。

    谈吐适当,却又能掌握局面。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妾身觉得丽质比当年的妾身会更厉害,更有手腕。”

    李世民说道:“朕和她说了一些话语,倒是没觉得。”

    “那是因为她没在陛下面前表露出来,还能收放自如,在陛下面前还是那个懂事的女儿,但不在陛下面前呢?她可是掌握着整个泾阳所有的生意。”

    长孙皇后是带着丽质长大的,相比李世民她更了解自己的女儿。

    女儿成长了,也懂事,也有手腕。

    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样的丽质更加让父皇和母后放心。

    可这么一想李世民又更不放心了。

    说明现在的李正身边有一个很有潜力妻子,她的妻子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女人。

    “朕怎么就把丽质许给他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惋惜和懊恼。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夜里的泾阳,李正收到了徐慧递来的信件。

    打开信件,李正看着上面的内容,阎立德和段纶造的船只已经成功在倭国和东海来回走了一趟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朝堂不两立

    段纶和阎立德的船厂终于开始上路了,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消息。

    看完手中的信,李正将信用烛火点燃,看着信烧毁。

    李正的目光看向徐慧。

    徐慧低声说道:“长安城还有什么吩咐吗?”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将我们余下的粮食都送到东海的造船厂,让他们运到倭国。”

    倭国和高句丽虽然又开战了,但眼下倭国没有来信说有粮食的需求。

    徐慧说道:“倭国那边没有来信。”

    李正笑道:“来不来信不重要,我们用做饲料的陈粮都运到倭国,就算是他们吃不下去,也给我塞下去!”

    知道李正的意思,徐慧说道:“明日就去安排。”

    泾阳的粮食是充裕的,积攒多年的陈粮不可能一下子都卖完。

    粮食这个东西谁都不会嫌多。

    可能今年倭国还有富余的粮食。

    眼下已经有了李世民话语,泾阳可以放开手脚铸造铜铁。

    船厂的船都已经可以上路了。

    锅炉的铸造是一个吞金巨兽。

    延炼铸造需要大量的钱。

    需要大量的经济来支撑起原本没有的工业底子。

    既然路已经铺好了,向倭国倾销就可以开始了。

    李正看着空洞的黑夜,心中的想法很多,眼下的泾阳的建设任务繁多,还需要更多的人手,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

    第二日的一早。

    李正早早起床就去了田地里,看了杂交水稻的情况便来到了马圈。

    一边收拾着马圈,李正听着李义府的汇报。

    “长安令,突厥送来的消息,阿史那和薛延陀走动很频繁,似乎有一种要结盟的意思。”

    李正说道:“突厥的动作还是要盯着,这个阿史那看起来贼心不死。”

    李义府也这么认为,“当初就该杀了他。”

    清理完马圈,李正擦去汗水说道:“上一次锅炉的铸造把长安城铁匠的底都摸清楚了没有。”

    李义府点头,“大致摸清楚了,哪些铁匠师傅的手艺比较好我们都记着。”

    李正灌下一口凉水:“只要价钱不是太过分,能请的就把人请到泾阳来,这件事办的低调一些。”

    “可是铁匠铺装不下这么多人。”

    “咱们泾阳也该造一个工业区了。”

    “明白了。”

    李正答应给李世民锅炉,李世民也答应了对泾阳适当的放开炼铁之权。

    但是泾阳招收铁匠的事情,也被朝中知道了。

    如此大批量的铁匠被招收如泾阳。

    朝臣的弹劾越来越多。

    一时间李世民的桌桉前也堆满了奏章。

    科举结束之后,朝中有补充了一百多名官吏。

    这些官吏有的直接被指派到几个郡州,又有的在直接留任了朝中。

    而泾阳学子在科举时候作的文章也被那些士子发现了。

    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道:“虽然当初没有录用,可现在还是有不少人在声讨泾阳书院。”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奏章,这些奏章都是弹劾李正的,不仅是现在的招收这么多铁匠,还有书院的学子作的文章。

    头疼的长叹一口气,李世民说话道:“那些人是怎么声讨泾阳的。”

    房玄龄回话道:“陛下已经下旨以后书院的孩子,朝中永不录用,眼下不少书生士子都说泾阳与朝堂不两立。”

    现在的李世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看热闹的。

    看着泾阳被这么多的读书人声讨。

    那些文章上的观念也确实是现在读书人所不容的。

    李世民苦涩的笑了笑,“不两立?可他们不知道泾阳从来就没有想过和他们争。”

    房玄龄又说道:“陛下,或许在泾阳书院的眼里,那些书院的孩子就没有把朝中的读书人当作对手。”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低声说道:“这些事朕也不能不做表态,传旨泾阳铁匠招收不得超过百名,并且不得有人去泾阳做学工。”

    “喏!”

    旨意很快就送到了泾阳。

    李崇义先一步把消息送来了过来,李正和李泰听着他的讲述。

    李正把玩着手中的圣旨。

    李崇义说道:“总之,现在坊间的声音对泾阳很不利。”

    李泰筹措道:“这是在扼杀泾阳的发展!”

    看李正不以为然的神情,李崇义说道:“看来泾阳的主人好像并不着急。”

    李正说道:“虽然泾阳招收的铁匠不得超过百名,而且泾阳所有铸造的铁器都不得外流,但我们自己造自己用,而且已经招了五十多位铁匠老师傅,手艺上都是很顶尖的,我们自己就可以让那些老师傅教出新的铁匠。”

    “短时间内不会影响我们的脚步,就是名声差了点。”

    李崇义摇头感慨道:“我觉得有一天就算是天塌了,你李正也是最澹然的一个。”

    李正说道:“我都习惯了,虱子多了不怕痒而已。”

    李崇义低声说道:“如今你李正已经是大唐第一佞臣,有人恨得你牙痒痒,他们却拿你没办法,反而更恨了。”

    李正惆怅着说道;“要不再对外面说我得了大病,命不久矣了,他们说不定会好受一些。”

    “哈哈哈哈。”李崇义没忍住笑出了声,“我觉得没什么用,一次就够了,就算是你死了我估计外面那些人都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当初对付五姓的时候,很多人都信了你命不久矣,现在你还活蹦乱跳的,他们不会信的。”

    话语一转,李崇义又说道:“不过近日长孙冲倒是整日饮酒卖罪。”

    李泰:“长孙冲?”

    李崇义点头,“兵器桉查了这么多年,现在大理寺少卿因为作风问题被剥去了官衣,多少线索都断了,长孙冲怕是要放弃了。”

    李泰讶异道:“这么多年还在查?”

    李崇义也是长叹一口气。

    朝中颁布了旨意,泾阳的书院的学子朝中永不录用。

    但这丝毫不影响书院的正常运转,更没有打消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从二楼看去,书院里的孩子有玩闹的,也有讨论做题的,或者在做实验的。

    这一切都没有变化。

    李泰还在外面招了不少孩子进入了书院。

    对书院不仅什么影响都没有。

    李世民的这道旨意又何尝不是对泾阳书院的一种保护呢?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李泰的终身大事

    书院的建成本就不是为了这些孩子能够当官才建成。

    以前的初衷也是为了提高村子里的文化。

    李正对李泰说道:“丽质把收义妹的事情和你母后说了。”

    李泰顿时来了精神,“母后是怎么说的。”

    李正低声说道:“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不过并没有和你父皇说,也不知道你父皇会如何态度。”

    李泰走上前,抓住李正的手激动地说道:“李正,不愧我把你当作出生入死的兄弟,我的终身大事全靠你了。”

    “呵。”李正冷哼道:“当初是你说对那个姑娘下不了手,这个时候你倒是着急了。”

    李泰委屈地说道:“那也是每日陪伴才有的感觉,我们的感情是很真挚的。”

    李正看着他说道:“你下手了没有。”

    李泰使劲摇头,“没有,还是有些下不去手。”

    李正说道:“再怎么说也要等人家有个名分再下手,不然你对不起人家姑娘。”

    在李丽质没有成功收下义妹,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没点头。

    万一李泰把人家姑娘给办了,这可如何是好。

    要是肚子也大了更加不好收拾。

    李正苦恼地说道:“和皇子做兄弟果然是一件烦人。”

    李泰咧嘴笑道:“不烦人,你我义薄云天。”

    喝完了杯中的酒水,李崇义站起身说道:“我也回去了,长安城有什么事情我会第一时间告知你们。”

    李泰对李崇义说道:“你让宗室中人多去打听打听父皇对这件事有没有看法。”

    “知道了,知道了。”

    李崇义点头说道。

    李孝恭现在就是宗室大臣,管着宗室的事情。

    让李崇义去打听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尤其眼下关系到李泰的婚事。

    这件事朝中应该有什么风声了。

    把手臂从李泰的手中抽出来,李正无奈说道:“我还是要警告你,千万不要太禽兽了,不然我还要给你收拾。”

    李泰拍着胸膛说道:“你放心,我绝对不会做出那种事情。”

    李正摇头叹息,“你自己看着办,我能帮的尽量帮你。”

    离开书院的时候,李正看到大牛正在带着书院的孩子做车娇的模型。

    多看了一眼,如今大牛不在专研火药上的事情。

    倒是全身心投入了书院中。

    这是一件好事。

    大牛对火药的掌握越多对他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在徐慧的安排下,村子里又有一大批的粮食被运往东海。

    这些粮食都是往年积攒下来的陈粮,原本是用来喂鸡鸭的。

    陈粮消耗不完对泾阳的库存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长安城的铁匠们都已经进入了泾阳干活。

    李义府走上前说道:“这些工匠暂时把他们安置了加工厂里,长安令觉得要怎么安排。”

    李正低声对他说道:“当初挖人的时候是怎么说动他们的。”

    李义府放低语气说道:“三倍的工钱,并且包吃住。”

    “就这样?”

    “对,就这样。”

    李正一手搭着李义府的肩膀,“把他们家中的亲人也都接到泾阳来住,咱们泾阳有的是房子,往后我们还要建更多的房子。”

    李义府点头,“将他们的家人也接过来,一旦定居他们就不好再离开泾阳,长安令好手段。”

    李正又说道:“铁家三兄弟对锅炉的制造熟悉,你让铁家三兄弟来带着他们干活,除了三倍的工钱,并且还要承诺他们可以在泾阳接其他的私活,比如耕具或者一些生活用品,但是……”

    话语顿了顿,李正强调道:“绝对不能让他们碰刀兵,并且我给他们每个月再多一贯钱,让他们在泾阳挑选年轻人做他们的徒弟。”

    李义府犹豫着说道:“很多铁匠手艺都是只传家里人,这个涉及他们吃饭的本事,一般不外传。”

    李正说道:“那就砸钱,加钱!加到他们同意为止,反正我现在有钱没地花。”

    李义府不停地点头,“在下知道怎么办了。”

    有了铁匠就暂时有了生产技术。

    眼下铸铁打造锅炉的工业基础不好。

    薄弱的工业基础下,需要很多很多的银钱来支撑现在的泾阳工业。

    李正看着瞧着眼前的村子,看来还是要对倭国收割得更狠一些才行。

    他们的银矿必须要加快时间吃完,就算是杀鸡取卵。

    抢也要把银矿都给抢过来。

    李大熊正在和李绩,张公瑾几人聊着。

    注意到自己的眼神,张公瑾眼神示意算是打了一个招呼。

    看来李世民的交代他已经收到了。

    以后泾阳的铸铁,他会一直盯着。

    泾阳的眼线还真多呀。

    在村子里逛了一圈,李正又看了看新地的开垦进度。

    回到家中的时候李丽质正在和小兕子讲解着账目。

    李正来到厨房做着菜。

    把饭菜端上桌,小兕子已经去账房跟着武媚她们学账目。

    李丽质说道:“也不知道小兕子怎么了,突然想学如何做账目。”

    李正说道:“谁让你是她皇姐,咱们小兕子的皇姐可是这个中原最厉害的女强人。”

    “什么女强人?”李丽质俏目瞪了一眼。

    一家人吃完饭,李正看着家中的账目。

    以前李丽质做生意突出的是一个稳当。

    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

    如今却是行事大胆了许多,已经收购了不少作坊,更是买下了长安城不少商铺生意。

    李丽质为了掌握关中命脉正在一步步进行着。

    “看到我的成果,你觉得怎么样?”

    李丽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正低声说道:“还不错,进度还是挺快的。”

    李丽质说道:“武媚做事有手腕,徐慧办事细心,两人配合倒是相得益彰。”

    李正喝下一口水,感受着李丽质的双手搭在肩膀说道:“我这里也还不错。”

    站在屋檐上,李江山面无表情地听着夫妻俩的对话,也听不出夫妻俩到底在说什么,什么进度?什么不错?

    李江山站在屋檐上听了好一会儿,也不是很明白夫妻俩在说什么。

    等到李丽质回房间之后,李江山也离开了屋顶。

    李正听到瓦片轻微的响动,吹拂着飘在茶水上的茶叶,喝下一口茶水。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将李正大卸八块

    在李江山的面前夫妻之间说话不能说得太明白。

    如今李丽质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关中经济。

    在如今大唐经济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掌握了大唐的经济命脉,也能反逼李世民就范,天下生民离不开的就是衣食住行。

    泾阳需要自保的实力。

    虽说这么做有些诛心。

    可泾阳需要这样的实力。

    需要可以抗衡皇权的实力。

    回到自己的书房,李正打开一张图纸,这是中世纪滑膛炮的图纸。

    有点像明朝时期的弗朗机炮。

    在泾阳开设加工厂不只是为了铸造锅炉。

    在这个落后的时代,谁先掌握了高精尖的五金技术,谁也就掌握了步入工业时代的先机。

    天亮的时候,李正叫来了阎立本,打算在泾阳的北面建造一个工业区。

    几人来到马圈,李义府把一张巨大的地图铺开。

    这是整个的泾阳的布局图,从这个上面可以看到种植区,田地的分布,住宅区,还有作坊区,养殖区,当中最大的一块区域,是留给泾阳书院的扩建。

    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地图,李正对李义府说道:“我想把养殖区办到村子的南面,然后将整个养殖区再次扩大。”

    阎立本看着地图思量半晌说道:“这么一来养殖场就在泾阳河道的下游,倒也不是不可以。”

    李正指着北面的一块空地说道:“在这里我想布置一个工业区,铁匠作坊和铸铁作坊都放在那里,然后将整个作坊区也搬过去。”

    听李正说着,阎立本的神色很凝重,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先不说要建起来一个工业区需要多少时间,光是将整个作坊区搬过去,就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完成的。

    阎立本低声说道:“如果真按照长安令的办法来办,这么做的话,泾阳现在所掌握的土地还是不够。”

    李正稍稍点头,“现在看起来确实不够,所以泾阳的工业区也只是权宜之计,主要是为了掌握技术,专研技术,书院的学子掌握几何学,这是我们能够掌握五金技术的好基础。”

    阎立本疑惑地说道;“权宜之计,长安令还有另外的打算?”

    李正笑了笑说道:“吐蕃的上千顷土地还在我手里,如今的吐蕃短时间内拿不出钱;来赎自己的土地,五百万贯他能这么容易拿出来吗?”

    见阎立本依旧是一脸疑惑,李正解释道:“以后我想把更大的工业区往西北搬迁,在吐蕃一带建一片更大的工业区,让西域人每天给我们九九六干活。”

    泾阳土地紧缺,即便是李世民给了几千亩地。

    阎立本更加地担忧的是眼下的泾阳发展,对李正来说就是一个无底洞。

    随着泾阳的版图越来越大,李正需要的土地和各种资源越来越多。

    而且眼下大唐所掌握的技术根本不能满足李正的需要。

    好在李正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民生而去。

    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好,不论是肥皂和书院。

    李正都没有违背这个初心。

    阎立本低声说道:“我会留在泾阳帮助你建设,当然我也在你的书院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很感激你,但我希望你的所有建设都是为了让人们过得更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李正看向阎立本,“当然。”

    这么多年以来,李正确实也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三人简略说了关于接下来泾阳改建的过程,布置完地图,阎立本长出一口气,这才建设完加工厂不久,不说边关的修建工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眼下就是泾阳几个区域搬迁,也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身为匠作世家出来的阎立本,一次一次挑战着自己的匠作上限。

    以前都是简单地设计一个宫殿。

    简单地建设一个房子。

    但是在泾阳接手的工事一次比一次大,动辄几千人的大工程。

    不过每一次工事完成之后都有新的体悟。

    不像是在宫中修建一个工事无非就是那几样技术。

    学到头了。

    也只有在泾阳才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地提升。

    宫中建设殿宇是为了帝王。

    但是李正修建工事是为了更好地民生。

    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也是阎立本放下朝中官职来跟着李正的一个重要原因。

    阎立本收好图纸说道:“这就去安排人办事。”

    李正说道:“麻烦阎大匠了。”

    阎立本摆手说道:“无妨。”

    等阎立本走之后,李义府拿出一份信件说道:“这是最近西域的各项动作已经王盛给他姐姐的信件。”

    李正拆开信件看着,也不顾他姐姐会不会反对,李正看完之后长叹一口气,把信件收好。

    李义府又说道:“长安令,在下有一件事情不解。”

    “说吧。”李正看着大虎赶着马群。

    李义府说道:“既然要建设工业区,长安令为什么不直接把工业区建设到西域去。”

    李正一路走回家对他说道:“技术是需要培养的,我要在泾阳把技术培养出来,你看看那些铁匠纵然是有手艺,但要达到铸造锅炉的水平还是很吃力,我需要的不仅仅是铸造锅炉的手艺。”

    李义府躬身说道:“原来长安令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看李义府又要拍马屁的架势,李正说道:“你赶紧去把人手组织好,耽误了作坊搬迁的工事,我拿你是问。”

    李义府笑着说道:“一定办妥,一定办妥。”

    说完李义府急匆匆离开。

    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这个李义府做事还是这么不着调。

    李正无奈摇头。

    回到家中,李正把手中的信交给王乔儿说道:“这是你弟弟从吐蕃送来的信。”

    王乔儿放下怀中抱着的账本,接过信件看信件已经打开了。

    李正说道:“我随手拆开了,我也想知道他最近在做什么。”

    王乔儿倒也不怪,温声细语说道:“这么做也是应该的。”

    李正点头,“反正你弟弟现在在那边挺好的。”

    王乔儿打开信件看了起来,看着信中的内容她原本静雅又清柔的神情立刻就变了,信中内容:姐姐,你是没事,李正这个禽兽没有对你做什么吧,我一定会在吐蕃好好活着,等我回来我定要将李正大卸八块,救你出来……

    “这信长安令真的看了?”

    王乔儿抬头神情木然地看向李正。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李夏?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当然看过了,你看看你弟弟过得多好,而且还能想着把我大卸八块呢。”

    王乔儿神情犯难,“我……”

    话还没说出口,王乔儿见李正满不在乎地进了屋。

    手里拿着弟弟的信,现在可以确认了自己弟弟在吐蕃过得很好。

    而且也没有性命之忧。

    只是过了这么久了,没想到自己的弟弟还对李正这么记恨。

    看李正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王乔儿站在原地心里有点悲凉,又有点愧疚。

    回头看去,王乔儿发现李正已经进了他的书房。

    壮起自己的胆子,王乔儿走入李正的书房。

    李正皱眉看着看着书,见到王乔儿来了问道:“怎么了?”

    王乔儿躬身说道:“小女替弟弟向长安令道歉。”

    李正感慨着说道:“不用了,年轻人谁还没点脾气。”

    年轻人?李正也不过比王盛大了几岁。

    王乔儿这才离开书房。

    李正苦恼地放下手中的书,她的衣领有点太低了。

    过了立夏之后,关中的天气热了起来。

    泾阳的大建设还在继续。

    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

    重新来到账房,王乔儿接着忙手头的事情。

    武媚疑惑问道:“刚刚和长安令是怎么了?”

    王乔儿摇头说道:“没什么,就是弟弟从吐蕃来信了。”

    武媚稍稍点头。

    徐慧听着两人的对话,不禁笑着摇了摇头,整理好眼前的账本,三人才松了一口气。

    今天的账目总算是做完了。

    如今泾阳的书院学子也会在书院帮着处理泾阳的账目。

    手头上的事情不像以前这么繁杂。

    几人只要处理交上来的总账进行核对就好了。

    武媚也有了时间去安排收购作坊的事情。

    王乔儿和武媚一起走出院子。

    走在村子里,王乔儿说道:“长安令还真是活得豁达呀。”

    武媚说道他确实和很多同龄的男子都不一样。

    王乔儿说道:“长安城那几家大商户如何了?”

    武媚低声说道:“眼下他们不答应,不过已经和下游的商户打好招呼了,他们不答应也要答应。”

    一起共事这么久,王乔儿了解武媚。

    武媚做事的手腕很强硬。

    泾阳确实需要这样的手腕。

    徐慧是一个能善后的人。

    也需要李丽质站在后方稳住全局。

    泾阳的经营需要这个局面。

    立夏之后天气热了很多。

    一声汽笛声在铁匠坊响起,李正和李治看着这个新锅炉。

    这个锅炉比现在印刷坊现在在用的锅炉小了不少。

    但若干铸造精度也很好。

    李治琢磨着说道:“现在看来我们可以加大产量了。”

    说完他看向李正。

    李正喝着茶水似乎这件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李治冷哼一声说道:“你是不是想说锅炉是我造出来的,怎么安排是我的事情,和你没有关系。”

    李正感慨道:“晋王殿下深知我心,那么我就不用多说了。”

    还真是这样……

    李治突然感觉自己说了一句废话。

    嗯,他在欺负我!

    尽管李治很不愿意去安排锅炉的后续铸造事宜。

    他还是苦哈哈地安排制作流程了。

    招收了铁匠之后,人手的问题缓解了很多。

    铁家三兄弟做铸造锅炉的工程师,李治做总工程师。

    其余铁匠提供铸造手艺。

    一个锅炉工程部门就有了雏形。

    立夏时节,原本是农闲的时候,但泾阳开足了马力到处都在建造。

    李正坐在家中正看着书。

    李丽质走过来说道:“你在看什么呢?”

    如今的李丽质已经隐约有了孕相。

    她穿着宽松的衣服,坐在一旁。

    李丽质说道:“孙神医说过有了孕相之后也要多走动。”

    考虑了一会儿,李丽质说道:“你还没给我们的孩子取名字呢。”

    李正把手放在李丽质的小腹上,现如今还没有胎动的迹象,皱眉说道:“现在是立夏了,就叫他李夏。”

    “李夏?”李丽质思量着说道:“好随便的名字。”

    李正说道:“越随便的名字越好养活。”

    李丽质轻声笑着,心说家里这么多银钱了还养不活孩子?

    李江山看着李正和李丽质坐在一起,李夏?

    将来长安令和长乐公主的孩子叫李夏?

    李江山暗暗记下,她的目光看向幸福的李丽质和李正,心中有一种羡慕。

    不过回过神来,李江山很疑惑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还是第一次体会到这种酸楚。

    就像是当初李正和自己说过,你难道从没想过为自己而活?

    站在屋顶上,李江山看着整个泾阳村子,自己难道真没想过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是什么样子?

    天空响起了雷声,天空阴云密布雷雨要来了。

    “杀手姐姐,雷雨天不要站在屋顶上。”

    李正的话语打断了自己的思绪。

    低头看去,看到李正和李丽质正在看着自己。

    李江山从屋顶跳下,然后一路朝着长安方向走去。

    李丽质知道家中有哪些侍女是父皇和母后的眼线。

    那些人可以信任,那些人不可以信任。

    雨水很快就落了下来。

    家中的侍女赶忙把衣服全部收入家中。

    小兕子从书院急匆匆回来,看到李丽质便扑入了她的怀中。

    李丽质溺爱地看着小兕子说道:“今天怎么这么早从书院回来了?”

    小兕子笑着说道:“我马上就要升高年级了,准备考试就可以了。”

    说完她又把耳朵贴着李丽质的小腹说道:“小宝宝长大了没有。”

    李丽质低声说道:“哪有这么快。”

    李正看着一份份书信,这都是边关各个工程队送来的开工情况。

    开工的情况大体看起来还算顺利,有几处地方有些困难,好在能够克服。

    泾阳工程队先到施工地点,首先就是建造施工设施。

    并不像别人那样说干就干。

    对泾阳的工程队来说还要先勘察地形,然后对照设计图进行实地的施工设计,再是建造施工设施,准备好一切才开始建设。

    李丽质怀胎已经是第五个月了,从春季到立夏,李正思考着这个时节是不是应该吃茶叶蛋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不论男孩女孩

    李正从厨房中拿出一些鸭蛋,煮一锅茶叶开始煮茶叶蛋。

    李丽质帮忙着洗鸭蛋。

    茶叶的香味从锅里出来,李正问道:“最近孕吐好点了没?”

    李丽质把洗好的鸭蛋放入锅中,“好多了,没之前这么严重了。”

    两夫妻坐在小炉子边,低声说着话。

    家中的侍女看着这一幕纷纷投来羡慕的神情。

    夫妻俩坐在一起还像是热恋时的样子。

    长乐公主和长安令的感情能够一直这么好,人生夫复何求。

    李正思量着说道:“我怎么感觉是个女儿呢。”

    李丽质笑着说道:“人家都希望生长子,你怎么就想要一个女儿?”

    李正思索着,“长女是个女儿好,姐姐容易管得住弟弟,我们又不是只生一个。”

    李丽质拧着李正腰间的软肉说道:“你还想我生几个。”

    “多生几个热闹!”

    “又不是你生!”

    李丽质俏目瞪着。

    李正小声问道:“孙神医看得出是男孩女孩子吗?”

    锅中的水沸腾,鸭蛋也跟着在锅里翻滚,李丽质的目光看着锅里,“哪有人真的能够从脉象中就看出男孩女孩?孙思邈都没有这种本事,多半都是骗人的。”

    李正所有若思点头,“不论是男孩女孩,反正咱们孩子的生活水平不能低。”

    李丽质坐在李正身边温柔地笑着。

    茶叶蛋出锅,李正坐在院子里剥着茶叶蛋,又把天工开物拿出来看着。

    在天工开物作咸篇有记载工业制盐的方式。

    汉代齐民要术中也有制盐的方法。

    但没有明代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那么详细。

    初具工业规模的明代,盐的产出也高了不少。

    其中最大的产出就是海盐的发展。

    如今大唐盐贵,贩盐更是一种重罪。

    虽说早年前已经把制作细盐的方式告诉了李世民。

    但这么制造海盐的方式,不论是产出还是规模都没有海盐大。

    如果没有完善的海盐提取方式,嗮出来的海盐是苦的,其中还有很多杂质没有提炼干净。

    明朝的时候就有海盐大规模地生产了,在海禁之前也造就了沿海的富裕。

    李正翻过一页继续看着,将天工开物中有关海盐提取的方式记录下来,递给正好要走出院子的李治。

    接过李正递来的一卷图纸,李治好奇说道:“这是什么什么。”

    李正搁下手中的笔说道:“你皇兄,也就是魏王殿下,他的红颜知己发现了海盐提取之法,从此大唐的盐产出可以提高数倍,实在是可喜可贺,盐价便宜了,天下生民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是吗?”

    李治看着图纸上的内容。

    李正又说道:“确实如此。”

    看着墨迹没干的图纸,李治冷笑道:“呵,明明就是你做的图纸。”

    李正说道:“魏王殿下说笑了,这明明魏王殿下的红颜知己所画。”

    李治提着图纸说道:“你骗人,明明上面的墨迹都没有干,就是你刚刚画的。”

    李正惆怅着说道:“最近天气比较潮。”

    “你当我的是傻子吗?”

    “你怎么这么多话。”

    “哼!”

    李治一跺脚提着图纸离开,来到书院就把图纸交给了李泰,“李正说这是皇兄的红颜知己所画的。”

    李泰皱眉看着图纸,上面还有不少的注解,“这都是啥呀。”

    李治看着图纸说道:“这是海盐的提取方式。”

    “海盐?海水不是苦的吗?”

    “齐名要术记载中的海水确实苦的,但李正说这是海洋提取方式,就应该是的,海水取之不竭,可想而知这图纸的价值有多大。”

    李治低声说着。

    李泰满意地看着图纸又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说道:“还是你聪明。”

    李治好奇道:“皇兄是不是又要欠李正人情了?”

    “一口一个李正,他是你老师,以后要叫老师!不要显的没礼数。”

    知道皇兄和李正是穿一条裤子的,李治心中很清楚。

    但长兄如父,李治又不好反驳李泰躬身,有气无力地说道:“皇兄教诲,一定谨记。”

    李泰又说道:“李正虽说性子古怪,你从小也在泾阳长大,要记住李正的教诲。”

    “明白了。”

    李泰又拍了拍李治的肩膀,“皇兄是没什么出息了,你以后可要好好跟着李正学本事,这小子一定还有很多本事没有拿出来,能多学点就多学点,这一次确实没想到他还有将海水变成盐的方法。”

    大海汪洋,海水取之不竭,如果海水可以用于制盐,那大唐子民很快就可以摆脱吃不起盐的问题。

    这可是一件福报。

    对天下人来说那都是大好事。

    李泰眼神火热,越看越满意,越看越觉得自己的终身大事有着落了。

    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李泰收拾着图纸打算过些日子呈给父皇。

    一个女子走入李泰的房间,默不作声地把饭菜放在桌子上。

    李泰对她说道;“坐下来一起吃吧。”

    她站在一旁拘谨地说道;“小女怎能和魏王殿下坐在一起。”

    看着她的面容,李泰低声说道:“你这是何苦?”

    她笑了笑没多说什么,转身走出了房间。

    李泰追到门口说道:“这辈子,我绝对不负你!”

    她的脚步停下,站在原地好一会儿也没回头。

    在李泰的目光下又加快脚步离开。

    吃着眼前的饭菜,这些都是她亲手做的菜。

    将眼前的饭菜吃完,李泰便急匆匆离开了书院,一路朝着长安城而去。

    敢面对的事还是要面对,李泰一路来到长安前。

    三年了,已经三年没有来过长安城了。

    看了一会儿长安城的城墙,李泰迈开脚步一路朝着城门走去。

    宫中,王鼎急匆匆来到李世民身边说道:“陛下,魏王殿下来了,现在正朝着承天门走。”

    李世民低声说道:“倒是难得他能从泾阳的书院中出来。”

    王鼎躬身说道:“陛下,魏王殿下是一个人来的。”

    李世民批阅着奏章说道:“你去城门迎接他吧。”

    “喏!”

    说完,李世民抬头又说道:“对了,承乾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王鼎回话道:“禀陛下,太子殿下这些日子经常在中书省帮着处理政事。”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都会谈条件了

    李世民说道:“把李泰带来。”

    “喏。”

    王鼎一路走到殿外,朝着承天门走去。

    这才刚刚走到承天门,就看到李泰快步朝着这里走来。

    王鼎笑呵呵说道:“魏王殿下这是来见陛下?”

    李泰点头说道:“那是自然。”

    “陛下已经等着了,魏王殿下请吧。”

    跟着王鼎一路走入承天门。

    宫中还是往日的样子,不像泾阳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变化。

    相比泾阳,宫中似乎一直都是一尘不变的。

    李泰并不喜欢这种感觉,可能是习惯了书院那种一直能够做出来新东西的原因,反而眼前的皇宫看着有一种很陈旧的感觉。

    一路走着,李泰也见到了李承乾。

    如今的李承乾也有了胡渣。

    兄弟俩相遇脚步,李泰看着他说道:“好久不见了,皇兄。”

    李承乾也看着李泰,“这么多日子不见你,你没有以前胖了。”

    “皇兄说笑了。”

    李泰重新站直身子说道。

    李承乾释然地笑了笑,“孤还是喜欢你以前的样子,快去吧,父皇就在甘露殿等着你。”

    王鼎看得出来太子和魏王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

    如今李泰已经离开长安,一直都在泾阳的书院中。

    李泰的这个态度已经说明了,不会再和李承乾相争。

    李承乾完全可以高枕无忧,好好坐着太子之位。

    其中芥蒂就在,李泰在泾阳,泾阳有谁?有李正。

    太子不可能不对李正忌惮。

    这兄弟俩的关系看来是好不了了,王鼎长叹一口气。

    李泰一路走着说道:“太子这些日子一定吃得好睡得好吧。”

    王鼎尴尬地笑着说道:“老奴也不是很清楚东宫的事情。”

    不屑的笑了笑,李泰加快的脚步,“这长安城还有你不知道的事情?你就不要装了。”

    王鼎只能依旧摆着一副笑脸,没再说什么。

    来到甘露殿前,李泰看着昏暗的殿内迈步走入。

    许久没见父皇,李泰躬身说道:“儿臣见过父皇。”

    李世民点着头说道:“许久没来宫里了。”

    李泰开口说道:“书院事情太多,脱不开身是儿臣疏忽了。”

    李世民拍了拍身边的靠椅说道:“坐吧。”

    在李世民的身边坐下,李泰看着李世民的神色,“父皇,你有一根白发。”

    李世民也四十多岁了,他皱眉说道:“是吗?”

    “儿臣帮你拔了。”李泰伸手拔出一根白发。

    李世民看着这根白发说道:“不知不觉过去这么多年了。”

    王鼎看着眼前魏王与陛下之间的亲情,安静地在一旁,太子和魏王关系不好,可眼前这父子之情不就是人间的温暖吗?

    都说皇家无情,魏王还能帮陛下挑白头发。

    就像是寻常人家的父子一般。

    这才是最好的结果,皇子公主们还有陛下与皇后都平平安安的,对王鼎来说比什么都好。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奏章,“这一次来有什么事情?”

    李泰拿出图纸说道:“儿臣想要进献一份海盐提炼之法。”

    图纸铺开在桌桉上,李世民看着说道:“朕也在古籍上看过关于海盐的记载,只是都说海盐很苦。”

    李泰回话道:“那是因为提取方式不同,海盐很苦是因为,海水中的杂质没有去除干净。”

    “这都是书院的知识。”

    李泰站到一旁心里说道:“不瞒父皇,儿臣结识了一位红颜知己,是她进献的海盐提炼之法。”

    李世民稍稍点头。

    李泰又说道:“那女子虽是寻常人家,但儿臣不能辜负她,也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李世民沉默半晌,久久没有说话。

    甘露殿内又安静了下来。

    见父皇久久不说话,李泰跪下来低头说道:“还请父皇成全儿臣!”

    李世民的目光依旧在图纸上,“你知道皇家的婚事不是小事,你也不是不可以娶她,只是她不能做你的正妻。”

    李泰闭着眼又重新睁开,“父皇,那儿臣只要此妾,愿意一生不再娶妻。”

    目光看向李泰,李世民看着李泰许久说道:“都长大了,一个个都能跟朕谈条件了?”

    李泰还是跪在地上。

    李世民重新抬起头说道:“丽质也是,高阳也是,你也是,朕的孩子还真没有一个省心的。”

    喝下一口茶水,李世民又说道:“这海盐提取图是李正的手笔吧。”

    李泰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沉默地跪着。

    李世民将这份图纸收起来,“有了这个图纸,一年可以有多少海盐,朕要能吃的海盐。”

    李泰回话道:“书院估算过,如果时节一年可产海盐三万石,规模越大越多。”

    又是书院的事情,每一次面对书院,李世民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书院是个被天下读书人千夫所指的地方。

    书院更是有这么很多新奇的东西,还能提高泾阳的民生,商业也很兴盛。

    李世民低声说道:“很久以前,朕又一次去泾阳见到那里的房子上写着一句话,知识创造财富,你在书院这么久,你也这么认为的吗?”

    李泰回话道:“父皇知识不仅仅可以创造财富,知识更可以让大唐更强大,让大唐更国富民强!”

    “好一个国富民强。”李世民眼底终于有了一些光,“这海盐图这么大的一份礼,朕也不能不收,朕给你一年时间,让书院的人去提取海盐,一年不用三万石海盐,如果有一万石海盐,朕也可以给她一个郡主身份,成全了你。”

    李泰行礼朗声说道:“谢父皇成全。”

    李世民把图纸重新交给李泰,“去见见你母后吧。”

    “喏!”

    李泰行礼走出甘露殿,朝着立政殿走去。

    王鼎跟在身边,李泰脚步很快,一边走着说道:“王鼎,本王警告你,不准去打扰她的亲人。”

    知道李泰的意思,王鼎回话道:“魏王殿下放心,老奴知道分寸。”

    李泰走到立政殿,迈步走入见到了正在看着书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看到李泰笑道:“瘦了。”

    李泰快步走上前,看到母后眼角的皱纹低声说道:“母后,父皇答应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