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亮剑之军工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远征士兵     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     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59章 坦克发动机

    zw443sx

    王学新要做的,就只是在太原指挥部坐等奉天的消息……战斗打到这程度拿下奉天已毫无悬念,不确定的只是能夺回多少物资和装备的问题。

    不久,陈松勇就拿着电报跑到王学新面前,从他脸上兴奋的表情王学新就能看出是好消息。

    果然,陈松勇激动的报告道:“团长,奉天军械厂和‘南满陆军造兵厂’这两个兵工厂都基本完好,其中‘南满陆军造兵厂’部份火炮生产线被毁,其余的包括‘虎式’生产线在内都完整被我军缴获!”

    其它的就不需要说了,因为王学新最关心的是这两个兵工厂。

    至于物资,比如弹药、粮食,它们虽然重要但还没有重要到兵工厂的程度……兵工厂不仅关系到后续装备生产的问题,还关系到八路军科技和军工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王学新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与他估计的相差不大:尽管奉天城内的情报人员在开战之前已无数次的讨论甚至演练怎么迅速拿下两个兵工厂,但‘南满陆军造兵厂’依旧有难度。

    原因是‘南满陆军造兵厂’有超过一半的是从鬼子本岛来的技术人员、研究员,甚至还有几个科学家。

    这是鬼子将战略重心转到华夏大陆的第二步:军工人才转移一部份到“满洲”。

    (注:第一步是加大“开拓团”的力度也就是增加本岛对“满洲国”的移民)

    不管是增加移民还是转移军工人才对鬼子这个计划都很重要。

    增加移民可以为鬼子提供打游击的土壤。

    而转移军工人才则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同时也是为鬼子军工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一旦鹰酱舰队包围本岛而军工人才却在本岛,那么鬼子军工就可以说是走到尽头了。

    因为‘南满陆军造兵厂’大多都是鬼子,因此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有反抗而且还是从内部发起的反抗,这就给了他们破坏设备的时间。

    而奉天军械所,它主要是华夏百姓组成的工人,虽然也有鬼子监工,但工人一造反马上就将鬼子和汉奸控制住,设备就保护得比较全面。

    不过奉天军械所生产的主要是鬼子的轻武器,比如三八大盖、子弹、机枪、掷弹筒、手榴弹之类的单兵武器。

    这些王学新已经看不上眼了。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史上八路军缴获了鬼子的步枪和子弹生产线可以说是如获至宝,因为这些生产线不仅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的装备,还一直运行到志愿军出国作战初期……初期志愿军精锐部队就是全套三八大盖,因为鬼子的装备配套最齐,普通部队用的都是拼凑起来的万国造,有很严重的补给混乱问题。

    现在的八路军,在王学新的努力下已经能自产春田式步枪了,另外还能生产连发步枪,对三八大盖生产线当然不感冒。

    不过话说回来,三八大盖生产线对八路军在东北的作战还是很有帮助的:从百姓中拉起来的部队全都用三八大盖装备,那三八大盖是一堆一堆的,有在战场上直接从鬼子手里缴获的,有从仓库里缴的,后方还有兵工厂生产……这队伍一拉就是几十万。

    然而,这依旧没有鬼子的“虎式”生产线重要。

    原因是八路军装备的T44发动机存在缺陷,而这些缺陷不是八路军自己能解决的。

    确切的说,就连毛熊都无法很好的解决。

    最终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将毛熊的发动机与汉斯发动机的优点结合进行互补。

    现代华夏就是这么做。

    许多人以为华夏坦克是承袭自毛熊,其实并非如此。

    华夏从汉斯那购买了“豹2”同款的柴油发动机……由于技术封锁问题汉斯出售的是民用版。

    但这对现代华夏的工业水平而言已足够了,科研人员很快就吃透了它的技术并将其与自己的发动机技术结合,于是就有了华夏最强坦克99式。

    王学新认为,要解决T44发动机的问题,比如寿命、故障率等,结合西方发动机技术是必要的。

    因为毛熊的发动机直到现代依旧有这些毛病。

    王学新没多想,马上就给陈松勇下令:“命令百战旅,立刻派出部队保护两个兵工厂,尤其是‘南满陆军造兵厂’!”

    “是!”

    陈松勇刚要转身去传令,又被王学新给拦住了。

    “另外!”王学新说:“保护的对像还有‘南满陆军造兵厂’俘虏的鬼子研究员,明白吗?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是!”

    王学新之所以要补充这句话,是因为那些鬼子研究员脑袋里有东西,他们能为八路军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技术。

    八路军有优待俘虏的纪律在那当然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但受够了鬼子虐待的百姓和工人……那就说不准了。

    所以说起来也讽刺,在这时候鬼子居然需要八路军的保护!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他下这命令还是略迟了一步,鬼子研究员有许多都被起义的百姓乱棍打死,其中就有几个“虎式”生产线的研究员。

    这边下完命令后,王学新马上就给苏教授打了一个电话:“苏老,你安排一下,让几个在发动机方面有研究的技术人员到奉天学习!”

    “奉天?”苏教授又惊又喜的问:“咱们拿下奉天了?”

    “是的!”王学新这才意识到外界还不知道解放奉天的消息。

    “好,好哇!太好了!”苏教授一激动,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只知道一个劲的说好。

    王学新没看到的是,电话那头的苏教授已是老泪纵横了。

    也难怪苏教授这么激动,拿下奉天代表着八路军已经在东北站稳了脚跟,接下来就是跟鬼子关东军比看谁耗得过谁了。

    过了好一会儿苏教授才想起王学新的命令,他回答道:“放心,团长!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带两个人亲自去,看看能不能让‘虎式’坦克生产线重新运行,最好,是能改造一下T44发动机!”

    这问题王学新一早就跟苏教授谈过了。

    T44这玩意发动机的问题一旦解决了,毫无疑问就是这时期最强悍的坦克,“虎式”都不是它的对手。a>vas>div>扫码下载红袖联合潇湘送福利新人限时全场免费读div>div>div>

    zw443sx

第1060章 成本

    奉天战役就此以八路军的全胜结束。

    此战八路军以两万余人的伤亡击毙鬼三万余人。

    八路军两万余人的伤亡大多都是新兵。

    这些新兵遭受损失往往是鬼子冲杀进他们防守的战壕之后造成的,但让王学新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新兵绝大多没有放弃与鬼子斗争,他们没有被凶狠且素质占优的鬼子吓得崩溃而逃,而是选择顽强的与鬼子肉搏。

    这是八路军一道道防线都能稳住并最终拿下奉天的主要原因。

    鬼子的伤亡相当一部份是在奉天。

    奉天城破时,鬼子驻军是内有百姓起兵伪军投诚外有八路军围城,说是“内忧外患”是一点都不夸张。

    佐佐木静江也干脆,他在发现情况已不可控后当机立断就带兵突围。

    他突围的方向选择得很好,百战旅主要是防鬼子从东面突围,因为这个方向距离鬼子大部队最近,因此百战旅的主力大多集中在东面。

    然而佐佐木静江却选择从南面突围,他们乘着夜色打穿八路军封锁线与南线鬼子分师,接着再与南线鬼子一同突围。

    这突围计划就连王学新都不由为之拍案叫绝:

    从南面突围让百战旅投鼠忌器无法放开手打。

    当时是黑夜,百战旅早就准备好了半履带装甲车准备追击鬼子的突围部队。

    李长富知道应对鬼子的突围死防硬挡是很难挡得住的,因为鬼子是集中兵力进攻一点,而且是出其不意,总能让鬼子突出去一部份。

    为了不让佐佐木静江逃掉,重点是要能追上他的突围部队。

    半履带装甲车就是最好的追击逃兵的装备,它速度快火力猛,鬼子逃兵在他手下非得脱一层皮不可。

    然而,这却是对鬼子从东面突围而言。

    鬼子出乎意料之外的从南面突围……半履带装甲车就派不上用场了。

    南面是八路军封锁区,鬼子乘夜色冲进封锁区与八路军打成一场乱仗,有些敌我不分的乱打乱杀,这时候半履带装甲车要是还冲进去,就很有可能被藏在暗处的鬼子混水摸鱼了。

    因此李长富始终不敢有什么作为,甚至援兵都不敢派……援兵派过去也一样存在无法识别敌我的情况,守在防线上的友军还会误以为冲过来的都是鬼子突围部队。

    李长富能做的,就只是尽量用火力封锁住鬼子打开的缺口杀伤其有生力量。

    最终,等天亮时李长富就得到佐佐木静江已经突围的情报。

    不过鬼子也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个师团一万多人,倒在突围路上的就有四千多人,被困在城内歼灭的有三千多人,还有一千人没能逃走打到弹尽粮绝后被俘。

    另一边,八路军在四平的军队也在新一团的带领下突围而出。

    丁伟的突围方向同样出乎鬼子的意外,它是东面沿着鬼子的补给线也就是铁路线突围……这个方向是往鬼子腹地,越打就被鬼子包围得越严,鬼子怎么也没想到八路军会往这方向打。

    但丁伟就这么干了,而且还一路炸铁路缴火车,运兵的火车被打烂了两列,运弹药运补给的火车被烧毁了七列,一时鬼子主力部队的补给都出了问题。

    就在鬼子慌忙的追击八路军时,丁伟就绕了一个弯完美的打回了东线与八路军会师。

    这一仗把梅津美治郎打得头皮发麻,当对关东军参谋长感叹道:“八路军,一个机械化团就有这样的实力吗?”

    参谋长艰难的回答:“大将阁下,据我所知,他们的机械化部队才是真正的机械化部队,我们的机械化……”

    说着参谋长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在鬼子的军队里,很多东西是不能说的,尽管那是绝大多数心知肚明的事。

    鬼子机械化部队相对八路军的确不够看,他们的运输工具还是以汽车为主,坦克主要是95式97式,这要是跟八路军的“谢尔曼”和半履带汽车撞上……瞬间就灰飞烟灭。

    这也是之后梅津美治郎看到佐佐木静江时没有治他罪的原因。

    因为梅津美治郎认为,佐佐木静江很可能是少有的几个真正知道八路军实力的指挥官之一,关东军需要收回他们自大的目光低下高昂的头颅正视眼前这支曾经被他们瞧不起的部队。

    王学新这边,等一切尘埃落定后,他才终于有了点休息的时间。

    这时从研究所那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激光近炸引信研发成功了。

    基于激光的近炸引信从原理上说并不困难,它实际上就是测距仪,其难点主要集中将其小型化到引信大小并保证精度。

    为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尝试了许多次都没成功,手工制作存在很大的误差,而引信是装在高速飞行的防空飞弹和空空飞弹上的,只要有很小的一点误差都有可能让飞弹在距离目标数百米外爆炸。

    最终还是苏欣的数控机床起了作用……用数据机床生产就能把精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这是件很神奇的事,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彼此之间似乎都是互相依存的共同发展的。

    不过对这个成功苏欣却没有太多惊喜,她迟疑着对王学新说:“团长,虽然研发成功了,但因为我们的数控机床数量太少,导致产能远远跟上需求,所以……”

    “那就生产数控机床!”

    “可如果这样的话……”苏欣说:“那激光近炸引信的成本也许会很高!”

    王学新能明白苏欣这话的意思。

    也就是生产数控机床的钱都要算在引信的成本上了,而这每一台数控机床都要配上一部计算机,而且还是晶体管计算机……电子管容易烧容易裂,在机床上震动几下就完了,肯定不适合。

    此时的晶体管是紧缺的战略物资,一枚晶体管的生产成本就在八美元左右,如果要为数控机床配上一台计算机,那成本自然就水涨船高甚至根本配不起:就算王学新愿意出这个钱也没那么多晶体管。

    (注:史上晶体管发明出来后生产成本是十美元一个,考虑到华夏的人工较便宜才以八美元计)

    王学新却胸有成竹的说:“你那先做准备,这些问题我会想办法!”

第1061章 集成电路

    王学新转身就去研究所找图灵。

    王学新走进办公室看到图灵时不由一愣,他差点就没认出面前这个坐在文件堆里的图灵了:胡子拉渣面庞削瘦,头发又长又乱眼球里还满是血丝,就像一棵要枯死的老树似的。

    “什么情况?”王学新转身问翻译:“是伙食不好还是住得不习惯?”

    “不不,都不是!”翻译赶忙解释。

    图灵明白了王学新的意思,他代为解释道:“与他们无关,团长同志,这里的伙食和条件都很好!”

    这话王学新是相信的,因为这是他特地交待过的,就算八路军过得再困难也要尽一切努力满足图灵及其团队的起居饮食问题。

    王学新认为这很重要,现在正是八路军……应该是华夏需要这批人的时候,不能舍不得小钱让他们有了思想上的波动和情绪。

    因此,王学新甚至不惜重金让鹰酱帮忙购买一批符合图灵等人生活习惯的家具来。

    至于饮食,王学新就用不着操心了。

    国外的饮食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种,不是面包就是披萨,或者就是三明治、汉堡、蛋糕……先不说做这些东西不难,华夏随便一个菜系都能把它们干翻。

    这段时间图灵等一帮科学家那是轮着吃都不重样,到现在还没把吃完一半,吃到现在前面的就忘了是什么味了,又得重来!

    这一来王学新就觉得奇怪了,他问:“那图灵先生这是……”

    “是我自己的原因!”图灵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晶体管在王学新面前亮了亮,说:“晶体管虽好,但现在生产成本太高了,一只需要八美元!”

    图灵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而我制出的计算机,你知道它需要多少晶体管吗?800只,也就是一台能实现最基本功能的计算机,仅仅只是晶体管的成本就需要7000美元,如果算上其它的材料和制作费用,这计算机仅仅只是成本都需要12500多美元!”

    (注: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是1955年研制出的,一共用了800多只晶体管)

    一万多美元在这时期可不是个小数目,这时代一千多美元就可以买一辆家用车了,鹰酱一个白领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300美元。

    “你是在想办法减少晶体管的生产成本?”王学新问。

    “是的!”图灵点了点头:“只有把晶体管的生产成本降下去,才有可能大批量生产,才有可能在发展,否则,它只会是富人的专属品!”

    王学新没想到图灵还有这情节,就是希望穷人也能跟富人享受同样的东西。

    不过这似乎不奇怪,因为图灵的出身就介于穷人和富人之间……他祖上比较富裕,是上流社会的商人,但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就没落了,他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

    或许,图灵是希望至少像他父亲那样的人能用得起?

    “巧了!”王学新说:“我这次来也是想跟你谈谈成本的事!”

    “我知道!”图灵回答:“生产成本高,就意味着你们在军事上的需求远不能满足……”

    这时图灵就有些好奇的问了声:“你们在军事上用到哪一步了?我问过这个问题,他们都不愿告诉我!”

    这其实是王学新交待的。

    图灵几年后还要回英国,军事机密怎么能随便让他知道。

    王学新也没有透露太多,他只是说了一些现在全球都知道的东西:“比如炮侦雷达,还有空空飞弹、反舰飞弹……”

    “反舰飞弹?”图灵惊叫起来:“你们居然研发出了反舰飞弹?用来打军舰?”

    “是的,当然!”王学新说:“你知道晶体管的特性,它耐得住冲击,可靠性好、体积小、耗电量少,那为什么不用呢?”

    然后王学新就及时收住了嘴:“我们的晶体管主要就是用在这两方面了,它在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帮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打败了敌人!”

    其实晶体管的应用远不只这些,比如还有空空飞弹、激光测距仪、激光近炸引信等,它可以说无处不在,只要是需要计算或智能化的设备都少不了它。

    “你现在走到哪一步了!”王学新随后翻了翻图灵面前的文件并把话题拉回正轨:“我是说,在降低成本方面?”

    图灵颓然摇了摇头:“我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使用更的廉价的材料,又或者缩小体积、减少生产工序等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

    图灵很尴尬的摊了一下手:“抱歉,团长同志!我一事无成!”

    也许这就是图灵现在看起来如此糟糕的原因,因为没有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所以打击到了图灵的信心。

    不过王学新却知道这不算什么。

    历史上在晶体管发明出来后,全球科学家都在寻找降低其成本的方法,但找了十年都没找到。

    直到十年零一个月,鹰酱一个研究所里,其它员工都去度假了,一个新员工因为没有资格度假独自守在空荡荡的实验室,无聊之余他就想独自折腾点什么……两周后,人类第一块集成电路就诞生了。

    王学新拖过椅子在办公室前坐下,说:“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是你考虑的方向错了!”

    “方向?”图灵迷茫的望向王学新。

    降低成本,不就是从这三个方向吗?

    要么使用更廉价的材料,要么减少工序,要么就是缩小体积也就是减少原材料的使用。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方向呢?

    也难怪图灵会这么想,这是上千年来人类减少生产成本的惯性思维。

    而且这种惯性思维一直以来都是对的,直到集成电路的出现。

    集成电路,说穿了就是用一块芯片上当作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上千,现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更是能集成十万个以上的电子元件在其中。

    这一块芯片的成本虽然没有下降,甚至还提高了。

    因为它多了一道将电子元件集成在其中的工序。

    然而,它的成本还是比所取代的电子元件成本之和要低得多!

第1062章 晶体管

    王学新没有直接给出图纸,因为他认为这会让图灵心生怀疑。

    王学新问了三个问题。

    “图灵先生!”王学新问:“电阻可以用硅制作吗?”

    图灵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当然可以,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这没什么问题!”

    “硅可以制作电容吗?”王学新又问。

    “可以!”图灵很肯定的回答,接着他脸上就带着些疑惑:“你问这个做什么?”

    王学新没有回答,他紧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既然电阻、电容、二级管、三级管都可以用硅制作,而一个完整的电路又只需要这些,那为什么不把它们全部在一块材料上制作完成呢?”

    图灵一愣:“在一块材料上制作完成?你的意思是,在一块材料上把所有器件刻出来?”

    王学新点了点头。

    图灵马上就明白了这个想法的意义,他惊叫起来:“上帝,团长同志!这真是一个天才的想法,把所有元器件刻在一块材料上,这就是把一块材料当作几个元器件用了,这,这……这如果能成功的话,就能把成本缩小到几分之一!”

    王学新只是笑了笑不说话。

    其实这能节省下的成本何止是好几倍!

    这时代10美元只能买到一个晶体管,现代同样是10美元,就能买到集成在芯片上的两千万个晶体管。

    如果把这两千万个晶体管按10美元的价格出售的话,其价值就是2亿,而且还是美元。

    不过王学新当然不会跟图灵说这些,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图灵很难想像将来会有这程度的发展,就像集成电路的发明者基尔比也想像不到自己的发明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变化一样。

    得到王学新这个建议后的图灵,马上就一头扎进他的试验室……他急着要把王学新说的变成现实,于是就没空理王学新了。

    王学新也不介意,科学家大多都这样,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他们的理论和数据,没有多少交际的空间。

    接着王学新顺便去了对面的兵工厂一趟。

    有时王学新都不太分得清兵工厂和研究所了。

    按王学新最初的想法,是研究所专职搞研究并培养研究人才,兵工厂就负责生产武器装备。

    但发展到现在,就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也就是研究所里摆满了武器装备,兵工厂里也随处可见研究人员。

    王学新仔细想想会出现在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此时是战时,研究所绝大多数都在研发武器装备基本没有民用方向的……就算有民用利益也暂时不考虑,比如激光测距仪就有很大的民用价值。但现在这时候军用都不够哪还会去搞民用的。

    于是研究所自然而然的就跟兵工厂融合在一起了。

    比如现在,当王学新在工厂里找到苏欣时,她正和苏礼国、陈杰风几个人在数控机床前一边看着图纸一边生产。

    看到王学新上来,苏欣就迎了上来问了声:“你来了啊?”

    王学新“嗯”了一声,看了疲惫的苏欣一眼,回了句:“苏厂长,辛苦了!”

    苏欣眼圈一红,轻轻的点了下头,眼里尽是幽怨,不过很快就抬起头对着王学新笑了笑,回道:“不辛苦!”

    虽然只是一个眼神交流,对话也很平常,但王学新却能理解苏欣的心情。

    苏欣这是怪王学新这么长时间都没来看她了,这下要是能敞开了说,她准会生气的瞪起了眼睛:

    “小王同学,你已经有半个多月没踏进兵工厂了吧?”

    “兵工厂是后娘养的还是离你很远?就这么不受你待见?”

    “怎么说这兵工厂也为国家为部队输送了那么多的先进装备,关注下有那么难吗?”

    ……

    苏欣永远不会说“你就不能来看看我”这样的话,她会找一大堆借口。

    所以她才感到委屈,但她同时又能理解王学新……

    “这一仗才刚打完呢!”

    “人家不是忙着吗?”

    “这又是研发装备又是指挥的,还得应付鹰酱毛熊那帮人!”

    “自己都知道这些,怎么还能怪他!”

    ……

    然而,这越发让苏欣感到委屈,因为她就连生气的理由都没有,还得自己说服自己。

    不过,王学新只叹了口气,带着些许苦涩朝苏欣笑了笑,苏欣就感觉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团长!”

    “团长!”

    ……

    苏礼国几个人也围了上来。

    王学新看了看正在运行的数控机床,问:“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苏礼国回答:“其它的没什么问题,激光近炸引信已经试验成功了,精确度比无线电近炸引信更高,问题就在于它需要用数控机床来保证精度!”

    这些王学新是知道的,他问了一声:“一台数控机床需要多少个晶体管!”

    这个问题就要由负责这项目的苏欣来回答了,她说:“理论上一共需要两千多个!”

    (注:第一台数控机床于1952年研制成功,一共用了2000多个电子管)

    王学新被这数字吓了一跳。

    图灵的一个计算机只需要800个,而一台数控机床却要2000多个。

    不过想想又觉得不奇怪,图灵的那个计算机只是能满足基本的运算需求,也就是说图灵只是用来做实验的,没有希望它能做什么。

    但苏欣的这个数控机床却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做事的,其中不仅有计算单元还有控制单元反馈单元等等。

    苏欣补充道:“能用电子管代替的我们都用电子管代替了,但至少还需要七八百个晶体管……”

    王学新明白苏欣说的,用电子管取代晶体管虽然降低了成本,但必然就存在安全性可靠性不足的问题,工作时只要有哪个电子管烧了、坏了,就足够苏欣和技工们忙上一阵子了。

    苏礼国又上前说了句:“团长,我们发现激光制导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要想保证精度就要用数控机床生产。所以,我们现在很缺晶体管,应该说紧缺,可我们现在每天还要给鹰酱2000个晶体管,这是不是可以缓缓?”

第1063章 虹吸效应

    “不能缓!”王学新想也没想就否决了苏礼国的说法。

    王学新能理解苏礼国的想法,甚至可以说这不是苏礼国一个人的想法,研究所许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咱们华夏国自己用都不够,还得给鹰酱每天提供2000个……这钱咱们不赚还不行吗?

    说实话卖给鹰酱的晶体管赚不到多少钱。

    成本8美元却只卖10美元,这利润可以说是白菜价。

    “团长!”苏礼国问:“你这是担心鹰酱改造航母的项目?”

    “算是吧!”王学新说。

    其实鹰酱改造航母的项目只是原因之一:华夏保证出口晶体管的数量,鹰酱则保证改造航母的进度。

    但即便如此,晶体管的价格就不能更高些吗?

    比如卖个15美元,鹰酱不一样也得买吗?

    王学新更深层的考虑是鹰酱对晶体管的研发进度。

    他是这么考虑的:

    将来鹰酱研发出晶体管发现其成本是10美元,而华夏那同样质量的晶体管却买10美元甚至更低,那么鹰酱还需要自己生产吗?直接买不就行了?

    但华夏这边如果卖的晶体管是15美元,是不是就倒逼鹰酱抓紧时间研发出晶体管并大规模投入生产?

    王学新更希望鹰酱处于第一种状态,购买华夏便宜的晶体管导致研发和生产的动力不足。

    一旦鹰酱的研发和生产动力不足,其进一步研发集成电路的动力就会滞后。

    只有这样,鹰酱才会一步慢步步慢始终落后于华夏。

    否则,以鹰酱此时的工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华夏这边生产出什么就相当于给鹰酱科学家提了个醒,那他们生产出来还不容易吗?

    比如集成电路。

    它本身并不困难,不过就是将电阻、电容与二级管、三级管一起全用硅制造,然后将一个完整的电路整合在一张芯片上。

    现代的芯片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将电路做得越来越小,小到几纳米,甚至最近还传出鹰酱攻克1纳米技术,这些技术能将几十万甚至百万数量的元器件集成在一块小小的芯片上。

    (注:这里用“传出”是因为笔者持保留意见,鹰酱最近几年在科技方面干了许多虚报成果刺激股市的事,比如可控核聚变所谓的“净能量增益”)

    集成电路的研发,最关键的点其实是“创意”,科学家们一时没能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想不到可以这样做。

    一旦想到了,即便是这行业新手基尔比在两周内就能将其设计出来,之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就测试成功。

    如果鹰酱知道华夏能把多种元器件集成在一张芯片上,受此提示的鹰酱科学家难道研发不出来吗?

    如果鹰酱科学家想到了集成电路,而其工业水平和科研水平又明显高于华夏,他们在这方面难道不会超越华夏吗?

    因此,王学新打算从两方面拖延鹰酱的研发进度……其实说不上拖延,你鹰酱就按正常的历史进度搞出这些东西就行:47年发明第一个晶体管,58年发明集成电路。

    想要做到“拖延”,就只有从两方面下手:一是保密,二是降低鹰酱的研发动力。

    所以,提供给鹰酱的晶体管应该量大管够,而且还要便宜。

    不过当然,这些话王学新是不会明说的,说了也没有多少人明白……这些在现代已几乎是人尽皆知的理论,在这时代还没多少人能理解。

    王学新给苏欣的命令是:“你们可以当作我们有足够多的晶体管继续进行!”

    接着王学新又补充了一句:“是所有的电子管都换成晶体管,而不是部份!”

    苏欣欲言又止,她想不明白晶体管明明就不够,怎么能“当作”足够……这东西是要实实在在生产出来的,难道进口?

    不可能,目前只有华夏能生产!

    不过最终苏欣还是没有多问,因为她相信王学新能解决问题,理由只有一个:王学新从没让她失望过。

    离开前,王学新还把苏礼国带走了,他对苏礼国说:“苏老,最近这段时间,其它东西咱们可以先放一放,图灵试验室里的东西……咱们一定得学会喽!”

    “放心,团长!”苏礼国信心十足的回答:“那边一直没落下呢,我已经安排了十几个人在那帮忙,他们会英文能很好的跟图灵先生交流,其中还有一个成为图灵先生的得力助手!”

    王学新听到这才稍稍放心了些,这么看来研究所一直都没有放松搜集人才。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方面是由苏教授的功劳。

    苏教授是利用石油的运输为人才打开了通道……以前吧,人才要从顽军那输送到八路军根据地还需要经过情报人员九死一生的把人偷偷带来,但现在,这些人才只需要先到石油基地,再以各种理由调到八路军根据地就可以了。

    但这又不能说苏教授的功劳。

    因为这些人才到了根据地后,苏教授一问投奔八路军的原因,不是觉得八路军更有希望打败鬼子就是在顽军那没有发展空间。

    这两样原本是顽军的长处,也是一直以来顽军有更多的资金和人才的主要原因。

    但在王学新的一系列运作下,尤其现在还打到了东北取得一系列胜利,甚至把不可一世的关东军都打得一地鸡毛,形势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转变了。

    这时候,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八路军在华夏更有前途,即便是抱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心思也更应该支持八路军。

    科研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八路军能生产飞机、半履带汽车、大炮,甚至还有连鹰酱和毛熊都没有的晶体管。

    而顽军除了买之外就还是买,科研人员在它手里基本就是浪费,即便有人想要投奔顽军却发现毫无用武之地。

    于是不用想,只能投奔八路军。

    这就是一种虹吸效应:当自身资源、科技、军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而然的吸纳其它地区的人才。

    苏教授知道后不由感叹:“他们哪里是我找来的,都是王团长打出来的!”

第1064章 装备选择

    史上基尔比用了两周时间设计出了第一个简单的电路集成在芯片上,图灵及其团队用了三天……毕竟是一个团队,而且还是王学新给出了一个确定的方案。

    基尔比在发明集成电路时,据说曾经在某个科研场合提出过他的想法,结果用他的话形容,就是:“他们多了一个谈资!”

    这里多了一个“谈资”,指的不是其它人认同他的想法,而是觉得这根本就不可能,基尔比的想法只是给他们增加一个笑话八卦。

    这也让基尔比怀疑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其实是一直在犹豫着进行自己的设计的,所以它的设计才会在别人都去度假只有他自己在实验室时成功……如果有别人在,他的设计只怕又会被别人笑话。

    现在不一样,图灵认同王学新的说法,同时他还有一个团队,能在三天内设计并测试成功并不奇怪。

    王学新当时没有在场,他不可能时时都泡在研究所里等结果,手头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比如奉天两个兵工厂装备的清点和接收,哪些生产线要重启哪些是不需要的,这些都要经过王学新首肯。

    不过绝大多数生产线都是要的,这时候应该是不嫌装备多,但只有两样例外:一是歪把子机枪二是王八盒子。

    前者的问题就不用说了,可靠性差、不适合寒冷天气、人机工程恶劣等一堆缺点,八路军就算是在缺枪少弹的情况下缴获这种机枪都不爱要……

    这不是说八路军大气,而是这玩意保养困难动不动卡壳八路军用起来很困难,另一个它又是机枪,对人均只有三到十发子弹的八路军而言实属鸡肋。

    现在这情况,王学新认为就更加不适合重启生产线了。

    原因是奉天兵工厂生产的装备主要是用来装备从百姓中拉起的民兵……八路军正规部队因为大量换装春田步枪,虽然还有部份装备三八大盖但从鬼子那缴获的步枪就足够战时补充。(正规部队之所以还有许多装备三八大盖,原因之一就是担心缴获的物资没法用)

    而如果奉天生产的装备是给民兵的,如果歪把子机枪还在其中,民兵能用得了?

    这得学多久的日常保养?

    而且就算学会了,上了战场天气一冷一热就故障,那还不是跟烧火棍一样?

    歪把子机枪这玩意,就只有在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季节,并且在精心擦拭保养以及战斗烈度柔和的理想条件下,它的故障率才会低一些……他娘的,在这情况下也只是“故障率低一些”。

    所以王学新想也没想,就直接把它给PASS掉了!

    什么玩意?

    这东西是用来打仗的?

    至于王八盒子,这东西给民兵使用就太危险了……这枪号称“除了自己外什么敌人也杀不死”的手枪是有原因的,它由于设计失误导致很容易走火,且穿透力极差连门板都打不穿。

    不过后来有人认为它名不副实,因为它连自杀都无法保证(卡壳过于频)。

    至于取代它们的装备,王学新则认为无所谓。

    奉天此时由李长富的百战旅负责,王学新是这么对李长富说的:“民兵只要有步枪就差不多了,如果可以就补充些96式机枪,要不就多给几个‘定向雷’!”

    其实民兵更喜欢要‘定向雷’,因为它操作简单故障率低,平时还不需要保养,炸起来那效果一点都不比机枪差。

    然后奉天那边就热火朝天的拉起了一支十万人的民兵队伍。

    这十万还是八路军对兵员素质有一定要求的情况下拉起来的,否则人数会更多。

    首长和参谋长在总部听到这消息后就乐得合不拢嘴。

    首长说:“好嘛,现在点起一把大火了!看是鬼子把这大火压下去,还是我们把鬼子烧死!”

    参谋长说:“有王学新同志主持大局,鬼子又丢了奉天,还想把这大火压下去,可不容易了!”

    情况果然就像参谋长说的那样,梅津美治郎对眼前这情况十分头疼。

    关东军在边境周边布有重兵而且还有完备的永备工事没错,问题是八路军这一仗是从内部打起来的,这些工事完全不起作用。

    摆在梅津美治郎面前的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继续守着工事要塞,还是撤回内部对付八路军?

    继续守着要塞肯定不行,八路军越打越顺,不久之后就会从内部占领整个东北,到时关东军的要塞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塞的弹药补给始终都是来自内部,它不会自己产生弹药和粮食,到时八路军甚至不需要打,只需要困都能把鬼子困死。

    然而,放弃要塞去对付八路军?

    那要调多少兵力回去才能对付现在已经发展成四十万大军的八路军?

    虽说毛熊多半不会进攻,但那只是“多半”。

    万一毛熊等的就是帝国军队把要塞兵力调空时再捡便宜呢?

    梅津美治郎怎么想都觉得这场仗是难上加难。

    最后寻思良久,他才叹了一口气,下令:“命令前线部队,坚守自己防线,不准后退一步!”

    “是!”

    梅津美治郎想的很简单,他是在用缓兵之计,也就是用前线的抵抗和空间换取一些时间。

    这样,一来关东军有可能从棒子那调一批援军来,二来他希望等海军打赢了鹰酱舰队再回过头来增援关东军。

    王学新这边没有马上下令进攻。

    此时不是“乘胜追击”的时候,八路军刚拉起的部队急需休整训练……还有大批的民兵连枪都不会用,这样就派上去打伤亡就太大了。

    在处理这些事时,图灵那边电话就打来了。

    “我们……我们,成功了!”图灵在电话里激动得大叫:“团长同志,我按你的建议设计了一个电路,在测试中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结果!真是太棒了,这肯定……是是是……伟大的发明!”

    由于图灵说的是英文,王学新不太听得懂,但想也知道是集成电路成功上线了。

    图灵那头,翻译在电话里刚要翻译一遍却被王学新打断了。

    “很好!”王学新说:“接下来,就让图灵先生设计数控机床需要的电路!然后马上投产,越快越好!”

第1065章 平面化技术

    然而,王学新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就听到图灵疑惑的声音:“可是,团长同志,我们短期内或许还无法规模化生产这种电路,至少现在我还没找到规模化生产的方法!”

    然后图灵还问了声:“这是不是太快了些?”

    图灵问的才是正常的,才刚刚生产出雏形,马上就要求规模化生产应用在数控机床上取代晶体管……这其中要考虑的东西也就是过渡的过程全被王学新给忽略了。

    其实王学新不是忽略,而是他根本就不懂这些。

    因为不懂,于是就想当然的以为既然集成电路已经测试成功就可以生产并用上了!

    当王学新应图灵的要求赶到研究所看到那块“集成电路”后,才明白图灵说的是什么。

    第一块集成电路有一节小指大小。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自己误会了,这一节小指大小的东西其实是用来固定集成电路的金属板,真正的集成电路其实是正中粘着的一个长条形小硅片,旁边的金属板上钻着小孔,几根零乱的电线连接硅晶片的不同位置,电线另一头有些连着电源有些接地,还有几根空着的,估计是输入输出电路。

    图灵用电笔小心翼翼的指着中央硅晶片的几个部位说道:“我在这个部位的硅晶片上制出三级管,在这个部位的硅晶体中少量掺杂制出了我想要的电阻,最后在这个部位制出反向二级管代替电容,再用铜线将他们连成一个电路……它由由于制作困难,所以我们是在一块较大的晶片上完成制作,最后才切割成现在的0.12乘0.4大小!”

    (注:这是第一块集成电路真实的情况,其中0.12乘0.4是英寸,换算成厘米是0.3乘1厘米)

    接着图灵又激动的说道:“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团长同志!我们在这么小的晶片上集成了5个元件,5个!而且耗电量、速度等都比五个元器件优化了许多!”

    优化的意思,就是耗电量更少速度更快,总之就是效率更高。

    这并不奇怪,耗电量少是因为每个元器件和电线都有电阻,而集成在一起的元器件其它的不说,中间用于连接的电线就不需要了,于是在耗电量少的同时速度也有了提升。

    看着激动得不能自己的图灵,王学新有些无语。

    这如果是在现代,这样大小的晶片随便也能集成几万十几万个甚至更多的元器件吧?现在只能5个,而图灵还高兴成这样?

    不过想想就觉得正常,时代不同,现在又是从无到有,用这么一小块晶片集成了五个元件能取代40美元的东西而且还得到更高的效率,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而且这还才只是开始,后续集成度肯定会进一步提高。

    “那么,问题在哪?”王学新问:“我是说规模化生产……”

    话还没说完王学新就皱了皱眉头,他已经意识到问题出在哪了。

    果然,图灵回答道:“它是纯手工生产的,而且,没有一定的技术无法从事这种操作,比如我要把某个部位变成电容而某个部位要变成三级管!我们需要培训大量的高水平技工!”

    王学新马上就把图灵这说法给否决了。

    图灵或许是个出色的科学家,但他们不明白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是永远也不可能依靠培训工人然后手工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它必须往机械化方向走,也就是流水线生产。

    现代是用什么方式将它规模化生产呢?

    这方面王学新只能求助系统……

    “系统提示:‘平面处理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一亿军工币!”

    我去,居然要一亿军工币,这是不是太贵了点?

    不过想想这技术能创造的价值,王学新认为这价格还算公道,甚至系统似乎还要少了……

    没想到念头刚起,那价格就开始涨了,一亿军工币随着数字跳动上涨到一亿两千万,接着一亿三千万……

    而且上涨的势头还一点都没停的样子。

    王学新大吃一惊,马上就把这技术给买下了,手慢了点买到时已经涨到了一亿五千万。

    王学新忍不住骂了声:“你他娘的还实时涨价啊?”

    系统回复:“涨价是市场规律,需求度越高价格越高!”

    王学新明白了,下一回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脑袋里千万不要想着它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

    脑海里打开“平面处理技术”手册的同时,王学新把意识回归现实,装出若有所思的样子说:“不,图灵先生,我们不能这么做!”

    “不这么做?”图灵不解的望向王学新:“那应该怎么做?”

    王学新朝晶片扬了扬头:“我们应该把它设计成更简单、更适合工厂流水线操作的样子,技术上的活可以由少量高水平技工完成,其它的就由普通工人按部就班的制作,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说着,王学新带着图灵走出了试验室,随手从旁边的工作人员手中拿过记录本和笔,一边画一边说:“比如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平面化,所有元器件全都设计在一块板上,这样便于安装和机械化制作。另外,我们还可以用细金属丝与能导电的氧化物结合与硅片连接代替电线,使组件和导线能够合为一体。这样,所有的元器件就有可能在一次生产中实现!”

    说完,王学新在记录本上最后添了几笔,一个平面化集成电路的设计就完成了。

    王学新把记录本递给目瞪口呆的图灵,问:“要实现这个有困难吗?”

    “不不……这,这,并不难!”图灵结结巴巴的说:“可是,可是你是怎么想到的?在这么短的时间……”

    图灵眼神里有一丝沮丧,因为他觉得自己在王学新面前简直就是个白痴。

    王学新很想告诉他:你已经很棒了,你没想到是正常的,这需要一段发展和过渡时间……我只是用钱买了而已!

    靠,一想到多花了五千万军工币王学新就一阵阵肉痛!

第1066章 测试

    平面化后规模化生产问题就不大了。

    平面化设计就是为了流水线生产而生的,史上这种设计并不比第一块集成电路发明晚,它们是同时出来的……

    当时是个叫诺伊斯的人发明出了这种设计,谁也不知道它和基尔比谁早谁晚,但基尔比先一上注册了专利……

    两人打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法院只能判定两者都拥有专利。

    图灵有了王学新的提示后,马上就着手进行数控机床的电路设计并将其平面化用于工厂流水线生产。

    据图灵的报告王学新知道,原本用于生产一个晶体管的材料成本和人工费用,大概可以折算成30个元器件。

    之所以要这样折算,是因为两者的材料成本和人工费都是不一样的,图灵没法说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可以相当于多少个晶体管。

    王学新对此很满意,因为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减少到原来的三十分之一。

    数控机床原本不是需要2000多个晶体管吗?

    这2000多个晶体管不是成本太高吗?

    给它一集成成本缩小到三十分之一,那就是还不到100个晶体管,顶多就是800美元,这成本就完全可以接受了!

    而且数控机床这玩意将来还可以卖的对吧?

    现在全球就只有华夏有数控机床,用着用着用旧了再高价丢到市场上……别国还抢着要,这就是妥妥的是笔赚钱的生意!

    所以不用想,肯定要批量生产。

    不过王学新学觉得如果要卖的话还得谨慎,因为鹰酱那边有一天如果研发出晶体管的话,买了这带有集成电路的数控机床拆开一看:“上帝,原来还可以这么干!”

    于是马上鹰酱就有集成电路了。

    所以为了防止技术外泄,高价卖二手货的想法就不太现实了。

    数控机床那边,苏欣、陈杰风与和志民三人还愁眉苦脸的对着数控机床设计图发愣。

    数控机床的研发工作主要是由他们三人完成的,苏欣负责机械部份、陈杰风负责计算机、和志民则负责数据部份。

    上次王学新来的时候和志民不在场,所以他就多问了一声:“苏厂长,团长他真的说咱们这数控机床按全部都使用晶体管发展?”

    “是的!”苏欣点了点头,但又不自信的问身旁的陈杰风:“小陈也听到了吧?我没听错吧?”

    “我……”陈杰风犹豫了下:“好像,是这么说的吧!”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苏礼国当时也在,要不去找他确认一下?”

    也难怪几个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没有那么多晶体管怎么能当作有呢?

    正发愣时,苏礼国就带着几个研究员提着大包小包的来了。

    “苏老,你来得正好!”苏欣迎了上去:“团长说的是不是真的?”

    “什么是不是真的?”苏礼国疑惑的问。

    “就是,数控机床按全部使用晶体管方向发展,并且批量生产!”

    “当然是真的!”苏礼国想也不想就回答:“团长的话还能有假?”

    “可是……”苏欣一脸懵:“咱们哪去找那么多晶体管啊?所有的产量都不够……”

    苏礼国也不说话,从包里小心翼翼掏出一块嵌满了硅晶片的板子,说:“不就在这吗?谁说不够了?”

    几个人愣愣的望向苏礼国,陈杰风似乎看出了点门道,他着急的问了声:“苏老,这是啥?”

    苏礼国“呵呵”一笑,不答反问道:“小陈,你说说咱们数控机床的计算单元一共需要多少晶体管?”

    “一千多个吧!”陈杰风回答。

    数控机床的运算和编程会比图灵那款基础型计算机要复杂一些,它除了对数据处理外还需要对机械进行控制,所以需要的晶体管就会多一些。

    苏礼国微笑的点了点头,说:“一千多个晶体管,全在这了!”

    “什么?”和志民冲上来一看:“在哪呢?就这玩意?”

    陈杰风看着板子上的硅晶片瞪大了眼睛:“不会是……这不可能吧!”

    苏欣笑了起来:“苏老,您就别消谴我们了,这就一块板而已,怎么就是一千多个晶体管了?”

    苏欣还以为苏礼国是在开玩笑,但看到苏礼国一脸的严肃,这才意识到苏礼国是认真的。

    “苏老,您说的是真的?”苏欣脸色变了变:“这一块板子能抵得上一千多个晶体管?”

    苏礼国点了点头,说:“能不能抵得上还不知道,因为这是咱们生产出来的第一块,图灵先生说先测试一下看看有没有问题!”

    说着就转头望向苏欣:“要不咱们试试?”

    “试,马上试!”苏欣将信将疑,她还是不敢相信。

    由于这块集成电路就是为数控机床设计的,因此线路很快就连接好了。

    其实线路连接并不复杂,因为老式的数控机床运算单元虽然用了一千多个晶体管老大的一台,但说到底就是电源给它通电,然后输入数据,运算完后再输出数据控制各个端口运作。

    此时的测试,就只需要给集成电路通上电,然后接入输入输出数据线就可以了。

    只不过这数据输入输出比现代的要复杂得多了……

    现代计算机只需要一根数据线往接口上一插,就成了。

    这时代的数据线,每一根细电线接一个位置,密密麻麻的一个都不能错。

    不过陈杰风对这些已经很熟悉了,没几下就麻溜的接好,一开机测试……就发现数控机床居然可以正常运转。

    居然!

    苏欣难以置信的望着这一切,接着又尝试着换了几个指令,全都没有问题。

    “这……苏老!”苏欣又惊又喜的望了望那块板子,又激动的望向苏礼国,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它真的可以……就这么一块板子?这不是在做梦吧?”

    “这不是做梦!”苏礼国笑着回答:“这是王团长和图灵先生的功劳,他们管这个叫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陈杰风看着板子两眼放光,就差没有流下口水了。

    和志民又是欣慰又是无奈:

    他已经完全不理解这些神奇的东西了,这样下去还有他们这些老家伙什么事啊?

    唉,长江后浪推前浪喔!

    苏欣脸上挂着自豪的微笑,又是那个小王同学……

第1067章 发光二级管

    集成电路研发成功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小型化、轻量化。

    炮侦雷达最明显,原本它的体积是比汽车后车厢稍大用汽车拖着还有些吃力的,在公路上得减速行驶的,这么一改就只有半截车厢大了。

    受益最大的那就是坦克部队。

    之前就有许多坦克兵说:“激光测距仪是好用,咱们这算那算的都算不准,速度还慢,这在战场上是要命的!但激光测距仪只要这么一开,那就是又准又快,总能比敌人快一步!”

    如果是坦克与坦克的对决,能比敌人快一步那就是生与死的区别了。

    比如说上一回,八路军坦克与鬼子“虎式”在新民大战。

    八路军的坦克手不能说是新兵,他们在运城打过仗也受过训练。

    但鬼子驾驶“虎式”的坦克兵那可是举一国之力从万千坦克兵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乘员再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其素质肯定不是八路军坦克兵能比得上的。

    但敌我开火几乎同步,最后八路军又大胜,这都有激光测距仪的功劳。

    然而,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坦克兵们抱怨:“可这玩意,很多时候都没法用,老大的一个箱子捆在后头,坦克在路上颠几下就有可能故障,或者几发子弹打过来几个弹片命中……就不管用了!”

    所以,很多时候坦克兵甚至都不带激光测距仪。

    坦克团团长孙泽明是这样向王学新报告的:“激光测距仪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许多乘员不希望自己对它产生心理上的依赖从而影响到自己对敌时的心态!”

    这说法也没错。

    如果激光测距仪能靠得住的话,那依赖就依赖没什么大问题。

    但如果激光测距仪只能用一两次……然后突然间就故障了,这时又要靠炮手自己算距离,炮手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种失落感,会患得患失甚至手忙脚乱,一紧张其表现可能会比原来更差。

    于是,王学新就同意孙泽明这个请求:想带的就带,不想带的可以不带。

    但有了集成电路后这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冰箱大小的一个箱子马上就整成了一个手提箱大小的玩意,而且还有进一步减少体积的空间。

    这体积这重量装在坦克内部就完全不是问题,于是安全性可靠性就得到了保障,将来坦克兵就再也没有不带的理由了。

    然而,不久王学新就发现即便如此,激光测距仪还是不完善。

    这是王学新无意间发现的,有天他走出指挥部在外面的操场上散心的时候,看到几个警卫员正背着一个“黑箱子”在操场上跑来跑去。

    一问才知道那是研究所刚研发的激光测距仪,他们先发了两部给警卫员帮忙测试,警卫员图新鲜也就没拒绝。

    王学新拿过那激光测距仪一看,对着那后头密密麻麻的小灯泡发呆。

    “这是做什么的?”王学新问。

    “报告团长!”警卫员回答:“这是读数的,第一行是百位,第二行、第三行分别是十位和个位!”

    王学新看着每一行灯泡下都有标号就明白了:这时代读取数据没有显示屏,更没有什么操作系统,读数据就是看灯泡,比如第一行9的那个位置亮了,就是900,之后以此类推。

    王学新迟疑了下,就拿着激光测距仪往研究所走。

    不久王学新就知道自己找错地方了,陈杰风在对面的兵工厂……研究所更多的是解决研究方面的问题,批量生产最终还得兵工厂来,这会儿陈杰风就在兵工厂忙激光测距仪以及激光近炸引信的事。

    王学新找到陈杰风,第一句话问的就是:“激光测距仪还没有批量投产吧?”

    “报告团长,还没有!”陈杰风回答:“不过我们测试得差不多了,没什么问题,打算这几天就投产!”

    陈杰风还以为王学新是来催进度的。

    “先缓一缓!”王学新说。

    陈杰风一愣,再看看王学新手中的激光测距仪就明白了:“团长,是测距仪有什么问题吗?”

    王学新把测距仪往桌上一放,指了指后方的几排灯泡,问:“我们一直都是这么读取数据的吗?”

    “是啊!”陈杰风不解的回答:“就算是图灵先生的计算机……也是这么读的!”

    然后陈杰风又小心翼翼的问了声:“团长,这没什么问题吧?”

    王学新只是“嗯”了一声没回答。

    图灵的计算机这么读数据没什么问题,因为他们都是专家,是在搞研究,他们甚至有助手帮忙读数据不需要自己动手动脑。

    但在战场上就不一样了,炮手如果还这么读数据一是不可靠,二是速度慢。

    不可靠是因为灯泡容易烧,只要烧了一个就有可能读不准,比如百位的烧了而目标恰好就是在这位置上呢?这误差就大了!

    速度慢不只是灯泡反应慢……白炽灯发光是需要一定时间,只是不容易察觉到。

    更影响速度的,还是炮手读取这数据有一个看三位数并将其相加的过程,还要确定它是否超过一千米。

    (超过一千米有一个单独的红灯提示,不过这个红灯可有可无,因为炮手一读数据再看目标距离很容易就能分辩出是否超过一千米)

    考虑了一会儿,王学新就对陈杰风说:“叫苏礼国同志来一下!”

    “是!”

    不一会儿苏礼国就风风火火的赶来了,他还以为自己在测距仪上犯了错误,王学新这是找他算帐的。

    苏礼国小心翼翼的说了声:“团长,是……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问题!”王学新目光依旧看着测距仪,随口问:“苏老跟了图灵那么久,二级管应该会做了吧?”

    苏礼国不由暗松一口气,原来是为了这事。

    “会!”苏礼国很有信心的点了点头:“每个步骤都详细记录,而且我还亲手制作了一段时间!”

    王学新满意的点了点头,他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兢业精神还是很放心的。

    “那么!”王学新说:“是时候生产发光二级管了!”

第1068章 数据显示

    发光二级管就是现代的LED灯,它是1962年研发的,现代大量使用于数码显示。

    比如交通显示用的红绿灯、电子表上的数字、电梯上的数字等等。

    这东西其实并不复杂,就是用镓这种半导体的化合物作为原料制成二级管就能释放出特定颜色的光线:砷化镓发出红光、氮化镓发出绿光、铟氮化镓发出蓝光等等。

    它相比普通白炽灯有很多优点:寿命长、耗电少、散热少、响应速度快、可以频繁开光等优点(传统白炽灯频繁开光很容易烧坏)。

    尤其这东西发出的光线还不像白炽灯那样刺眼,所以很适合用来数据输出。

    这算不上什么高科技,之所以这么迟才研发仅仅是因为在此之前没人发现镓的化合物还有这特性。

    王学新知道这些,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他当即把任务分配了下去:苏礼国负责用氮化镓制二级管,陈杰风则负责将数据输出转化为可以识别的数字。

    苏礼国那边没什么问题,对他来说都是制作二线管,现在只是换一种材料而已,他只是不太相信用这材料制成二级管就能发光……还有这么神奇的事?

    但不相信归不相信,程序和技术上没什么难度,于是点头就应了下来。

    可是陈杰风就一脸懵了。

    “团长!”陈杰风说:“您的意思是,我们能看到‘1’、‘2’、‘3’这些数字?就算这种二线管能发光……咱们怎么才能把数据变成这样呢?”

    这不怪陈杰风,有许多在现代司空见惯的东西,放到这时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意。烟囱

    王学新一边在稿纸上画一边说道:“我们可以把七根发光二级管排列成一个‘8’字,然后,周边六根亮就是数字‘0’,右边两极亮就是数字‘1’……”

    接下来就不用说了,陈杰风马上就明白王学新的意思,同时他吃惊的发现,用这方法的确可以轻松的显示从0到9的每一个数字。

    至于百十个位,就只需要把它们放在相应的位置就行了。

    陈杰风看了看稿纸又看了看王学新,他简直不敢相信王学新这个创意居然以信手拈来。

    “能实现吗?”王学新看着呆愣当场的陈杰风问。

    “呃,能……当然!”陈杰风回答。

    难的是这个显示的创意,具体到编程方面就算是个新手都能实现了……编程时只需控制哪几个二级管有电就能正确显示。

    “很好!”王学新说:“设计好程序后就交给苏老,让它将程序集成在芯片上!”

    “是!”

    做完这些后王学新就松了一口气,又解决了一个难题,现在似乎可以放松一下了。

    去看看苏欣在做什么吧!

    免得她下次看到自己又是那一副幽怨的表情。

    然而,王学新才刚走几步通讯员就找上来了:“团长,黄参谋电话,说是航母改造那边有什么问题!”

    王学新一听航母改造出了问题,马上就心急火燎的赶回指挥部了。

    “什么情况?”王学新抓起电话问:“出什么问题了?”

    他心里有些奇怪,航母改造是鹰酱一手负责的,而且还用2000个晶体管的出口作为保证,应该不会出问题才对……就算出了问题也要你鹰酱解决,否则每天2000个晶体管还要不要了?

    黄参谋那边报告道:“团长,是这样的,鹰酱打算用炸药炸!”

    “什么?用炸药炸?”王学新眉头一皱,鹰酱搞什么名堂!

    “是的!”黄参谋回答:“不过被我拦下了,不过奥布里博士希望能与你通话!”

    “让她接电话!”

    不久电话里就传来奥布里博士的声音:“团长同志,我是奥布里!”

    “你们是打算暴力拆除吗?”王学新问。

    “呃,差不多!”奥布里博士回答:“如果你打算三个月内改造完成的话,就只有这样做了!”

    “你们能保证它不破坏舰体的结构?”王学新反问。

    “开什么玩笑!”奥布里笑了起来:“它的甲板有四百多毫米厚,我们‘暴力拆除’的仅仅只是空间小很难切割的舰岛上半部而已!”

    接着奥布里又补充道:“另外,你已经把飞行甲板减少到60MM了,如果这样的‘暴力拆除’都承受不了,我认为这艘‘航母’根本就不需要开出去!”

    “如果不这么做,需要多久才能完工?”王学新问。

    “至少要延迟一个多月!”奥布里解释道:“中央舰岛部位是工程难度最大的部份,拆完后还要加装飞行甲板,之后才拆除烟囱!”

    按常理说是要把中央的舰岛和烟囱都拆了才能装飞行甲板,因为战列舰上就这两东西最高……其它地方还好,只要抬高飞行甲板的高度就能将其覆盖在下层机库中。

    比如舰炮只是拆除了主炮,炮塔没拆,直接就用作飞行甲板的支撑点和弹药库。

    奥布里在烟囱上还走了个捷径:她先没拆烟囱,而是在中下部开了个口将新建一根倾斜23度至边缘的烟囱,排烟就这位置被拦截了。

    剩下的烟囱就先拆露出飞行甲板的部份,然后再统筹规划拆除剩余部份。

    这些不需要王学新考虑,此时的他只想着:一个多月……虽说这时间不长,但如果这期间出什么状况需要应急呢?

    战时的情况可是说不准的,有时错过一两分钟都有可能错过一次机会,何况是一个多月!

    想到这,王学新就咬了咬牙,说:“按你的想法拆吧!”

    “明智的选择,团长同志!”奥布里说:“不过有言在先,如果在拆除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概不负责!”

    “你刚才说没问题的!”

    “那只是估计!”奥布里解释道:“但凡事都有万一,比如……这军舰质量不过关,又或者发生什么意外,这不是我能控制的!我们只负责改装!”

    “好吧!”王学新无奈的点头道:“不需要你们负责!”

    这事,即便想让奥布里负责她也负责不起。

    不过王学新只要打个电话给孙尔威,只要孙尔威明白这跟每天2000晶体管挂钩……奥布里就会小心从事了。

第1069章 好消息

    三天后王学新就接连收到几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就是航母的“暴力拆除”进行得很顺利。

    奥布里打电话来对王学新说道:“你们的运气很好,什么情况也没发生!”

    奥布里电话里的声音十分兴奋外加庆幸,这让王学新感到有些奇怪:“你原本估计它会发生什么意外,是吗?”

    “是的!”奥布里回答:“我原以为爆炸有可以震裂烟囱,但它没有……”

    “你之前不是这样说的!”王学新打断了奥布里的话:“你说它的装甲有四百多毫米厚,我们不需要担心什么!”

    “你们的确不用担心它的装甲!”奥布里回答:“我说的难道不是事实么?”

    王学新被奥布里这话给噎住了。

    什么世道啊?

    科学家也会玩这一套骗人的把戏?

    而且王学新还给狠狠的坑了一把!

    如果这烟囱被炸裂呢?

    是不是就会沿着裂绞不断往下扩大接着又是一个大工程甚至还留下安全隐患?

    幸运的是这一切没有发生,于是航母改造就有可能在计划的三个月内完成了。

    第二个好消息,就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已经顺利进入模拟甲板飞行阶段,除了一次有惊无险的飞行事故外飞行员零伤亡。

    负责训练飞行员的鹰酱教官塔恩上校说:“这只是暂时的,希望您有心理准备!”

    接着塔恩上校又问了声:“你确定不为航母配俯冲轰炸机吗?”

    “确定!”王学新回答得很坚定:“以后不要再问这个问题了!”

    这已经是塔恩上校第三次问这个问题了。

    “好吧!”塔恩上校无奈的回答:“之后会出什么状况,那是你们的事,与我无关!”

    “当然!”

    王学新这种做法的确与这时期舰载机的编制格格不入。

    这时代航母的舰载机通常由三部份组成:

    一是战斗机。

    它负责侦察、巡逻、争夺制空权以及保护其它飞机作战。

    二是俯冲轰炸机。

    顾名思义它就是挂载着航空炸弹俯冲目标军舰实施精确投弹的。

    三是鱼雷轰炸机。

    这种轰炸机主要是挂鱼雷朝敌人投放鱼雷。

    理论上一艘航母这三种舰载机都要,尤其是第二种也就是俯冲轰炸机应该说是取胜的关键……它是炸毁敌舰的主力,鱼雷想要命中机动中的目标十分困难。

    但王学新却一反常态的取消了所有的俯冲轰炸机保留了十架鱼雷轰炸机。

    也就是说,航母可以装载的47架舰载机里有37架都是“野猫”战斗机,另10架就是“复仇者”鱼雷轰炸机。

    这让塔恩上校感到匪夷所思,因为这样一来这艘航母几乎就没有攻击力。

    王学新却不这么认为。

    因为他知道俯冲轰炸机将会被淘汰:如果能在战机上装飞弹,这种直接用战机对着目标俯冲投弹的做法就是很危险而且也没有必要。

    战机为什么要靠敌舰那么近去面对敌舰的防空火力?

    隔远了在其火力之外发射飞弹不香?

    战机为什么要俯冲投弹保证精度?

    用激光被动制导不就行了?

    如果飞弹足够先进,甚至就连鱼雷轰炸机都可以省了。

    但王学新却知道这时期的飞弹还不足以将敌舰击沉,就像上回打“武藏号”一样,命中了那么多飞弹烧了那么久也只是破坏其防空火力及上层建筑,甲板下的设施几乎毫发无损。

    在将来的战斗中依旧有可能出现这情况,到时就需要鱼雷轰炸机去发射鱼雷将其击沉了。

    第三个好消息,就是苏礼国那边的发光二级管顺利研发成功了。

    会这么快的原因之一是在此之前苏礼国就另外组建了一个实验室。

    这并不是说苏礼国有什么东西想瞒着图灵,而是苏礼国把这个实验室当作自己和华夏研究员的学习基地,苏礼国和他的学生就在这个基地互相探讨共同促进。

    在此之前,这个被用作学习基地的实验室已经能独立生产出二级管、三级管了。

    现在王学新一要求,正好就把实验室转化为正式的研究所。

    王学新的确不希望这个项目让图灵知道……将来图灵是要返回日不落的,没必要让他知道的当然就得藏着揶着,这关系到国家利益问题没有一点私情可以讲。

    原本王学新还以为苏礼国在“镓”这种稀有金属上会有困难。

    这东西从发现起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说是史上第一种先推测出来然后才发现实物的金属:门捷列夫制作元素周期表时缺了一个坑,然后他就推测有这样一种东西并推测出它的性质,结果不久后还真找到了。

    王学新还以为这种新玩意,华夏或许都没有,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苏礼国应该很难找才对。

    谁想到因为镓这玩意在这时期根本就没有经济价值,而且获取相对廉价容易所以在这时代很便宜,一美元都能买到几百克……

    (注:镓是用生产铝矿锌矿的废渣中提取的,原料价格几乎为零,铝厂还得感谢你帮其清理了垃圾。镓的价格是在发现它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也就是计算机大发展后价格才被炒高的,直到现代也只需要两元人民币一克。)

    知道这个后,王学新就发现自己的思维错了。

    镓这玩意的确是稀有金属,市场规律也的确是“物以稀为贵”,问题是市场对它需求更少:它仅限于给科学家做实验,人们还没发现它的作用,于是不便宜才怪了!

    所以,苏礼国不仅知道镓,他手里还备了几十克。

    王学新跟他说起用它制作发光二级管的时候,苏礼国的确有些吃惊。

    他一是吃惊王学新居然也知道这玩意,看来的确不是常人!

    二是吃惊全球都没人发现镓有这用处,王学新却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想了想,苏礼国又觉得这很正常:晶体管也是王学新发明的,那么他对晶体管肯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研究,会知道某种半导体发光也是情理中的事吧!

因为担心水字数的嫌疑,另开免费章说说镓

    现代时华夏因为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于是使镓这东西为人熟知……在此之前许多人并不知道它是用来生产LED灯的原料。

    镓这东西虽然是稀有金属但其实并不贵。

    华夏宣布出口管制后就涨价了,但涨价后也只有326美元也就是2000人民币左右每公斤,换算成克就是2元人民币每克。

    相比之下银大概是10元每克,金则是100元每克左右,由此可知其价格低廉。

    网络上有自媒体把2000人民币想当然的转换成美元了,他们认为稀有金属肯定贵,一公斤卖2000人民币不太可能,于是就自作主张将其换成美元。

    之所以镓这么便宜,是因为它提取简单而且原料廉价:它是从制铝、制锌后的废渣中提取的,过程简单粗暴,先将废渣磨成粉,然后用强酸溶解用强碱中和再沉淀烘干得到金属镓,最后再电解提纯。

    从其价格就可以看出它的提取并不困难,就是又是酸又是碱的,还要电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能源的消耗。

    但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如果仅仅只是这些的话,发达国家也撑得起。

    华夏之所以会选择对镓进行出口管制而发达国家受不了,原因其实是它是铝的附加生产物且提取量很小。

    华夏的铝产量超过全球的一半,从其废渣中提取镓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产量不仅能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能出口。

    但发达国家的铝产量很少甚至完全依靠进口,另一方面其半导体产业却十分发达国家和军事上都需要大量的镓……这怎么破?

    如果是其它可以直接从矿物中提取的金属,那好说,缺什么就生产什么,大不了就是砸点钱。

    但如果是镓……

    要提取它是不是得先把铝厂建起来?

    铝厂建起来后老子不要铝我只要渣,再从渣中提取镓!

    厉害……

    这代价就太大了!

    有些读者会想:把铝厂建起来生产铝,那不是也可以卖钱吗?

    要知道那可是发达国家,人工贵得要命,建起铝厂生产出来的铝成本必定高得可怕,也就是铝厂本身就要赔钱,生产出铝也要赔钱,从废渣中提炼出镓还要赔钱!

    所以,对华夏而言很便宜的镓,对发达国家就可以是天价了。

第1070章 四平

    发光二级管研发出来后,就给了坦克兵很大的方便。

    其实不只是坦克兵获益,另外还有炮兵、海军、空军都用上了这种数字显示模块:炮兵最突出的就是炮兵雷达,海空军则是在发射飞弹时需要跟踪飞弹的位置信息,计算机也只需要连上这个小装置就可以轻松读取数据了。

    之后苏礼国还有了一串很实用的衍生发明:比如之前三球定位系统就利用石英晶片共振精确的计算时间,现在又有了发光二级管显示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为各部队制作精度很高的数码钟?

    别小看只是一个报时的数码钟,在作战时部队与部队之间往往因为表走不准而出现协同问题,比如约好几点发起进攻,炮兵的表如果迟了或快了,都会给步兵造成损失。

    有了数码钟这个问题就完美的解决了,它可以轻松精确到毫秒。

    另外还有信号指示灯等等,尤其在航母上使用又节能又安全,这对能源有限要计算着用的航母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帮助。

    这些事王学新就不去考虑了,也要让研究员们发挥发挥,否则什么事都自己包了一是忙不过来,二是无法调动研究员的积极性。

    王学新重新将目光盯向了四平。

    八路军之前是收复过四平的,但为了能保住防线站稳脚跟不得已将其放弃了。

    据说鬼子重新控制四平后在那展开了令人发指的大屠杀,百姓被枪杀、斩首、活埋的不计其数。

    这使来自四平的民兵十分愤怒,争相向上级请战要求打回四平……八路军从四平撤离时带出许多愿意从军的青年,他们没想到恰恰是因为从军才逃过一劫。

    所以,如果不从感情上说纯粹从战略意义上看,鬼子这个举动其实并不明智。

    如果是抗战初期鬼子十分强大的时期,他们采用这种屠杀泄愤的方式的确能镇慑住一部份人起到一些作用。

    因为那时大多数人相信华夏无法打败鬼子,反抗就只有一个结局,就是被鬼子屠杀,这造成许多百姓都不敢帮八路军,甚至还因为担心受牵连而告密。

    但现在,在大多数人都相信鬼子会输的情况下,鬼子如果还这么做那就越发激起百姓的反抗之心,而且还让百姓知道只有反抗这条路可以走。

    如果不反抗会是什么结果?

    鬼子倒台那一刻他们会怎么做?

    以鬼子的残暴,他们临死时已经没有顾忌了,难道还会让百姓好过?

    事实也的确如此,史上毛熊打败鬼子关东军时,鬼子知道自己不敌就将屠刀伸向了华夏百姓。

    事实上,残暴嗜血的鬼子不只对华夏百姓这么干,鹰酱攻进琉球时鬼子同样也实施过集体大屠杀,比如逼百姓跳海、跳崖等,要不就是一家人发一枚手榴弹围成一圈拉燃导火索。

    这也让百姓看清了这样下去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八路军一起将鬼子赶出国门才有可能活命,甚至就连伪军也有这样的想法。

    从角度来说,鬼子应该尽量安抚百姓而不是还在幻想着能威慑住百姓。

    威慑威慑,首先你得有那个“威”才能达到“慑”的效果,否则就会起反作用。

    “团长!”陈松勇上前报告道:“鬼子也知道我军想要打四平,所以在附近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布署了两个师团!”

    王学新“嗯”了一声没说话。

    两个师团对现在的八路军来说并不可怕。

    八路军在拿下奉天后在东北的军力已经迅速扩充到了四十万人而且还在增长中。

    就算民兵用于进攻可能会存在战斗力不足的问题,但十万正规军打鬼子两个师团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王学新却认为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就像之前所说的,四平是个交通枢纽,它四通八达的连着鬼子的各个城市要地,这就意味着四平很容易获得鬼子各地的援军和弹药,包括鬼子布设在边境要塞的主力。

    于是,这场进攻四平的战斗很容易就会打成消耗战。

    虽然八路军拥有制空权和炮火坦克的优势能将防御战打成堑壕战……但现在鬼子是守方而八路军是进攻方。

    守方在工事上占了便宜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抵消进攻方先进装备的优势,这一点从之前八路军与鬼子的无数战例就可以看得出来,将来志愿军与鹰酱的战斗同样如此。

    因此,王学新马上就猜到梅津美治郎的意图了:消耗八路军主力,再考虑各个击溃其它部份。

    梅津美治郎的确是做这个打算。

    在八路军成功收复奉天后,梅津美治郎发现自己犯一个错误。

    “我们,总是希望一战就能击溃八路军!”梅津美治郎说:“用华夏人的话说,就是‘欲速则不达’!”

    东北的战事的确像梅津美治郎说的那样,从八路军攻入东北起,佐佐木静江想的就是断八路军补给线将其一口气包围,直到最后梅津美治郎也是类似的打算。

    然而,断八路军的后勤补给线真的能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吗?

    其它的不说,八路军在收复大连后,缴获的补给和物资就够全军使用几个月了,鬼子这么干不仅注定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暴露自己的进攻意图。

    参谋长在旁边说道:“可是大将阁下,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打么?”

    如果不这样打,还能怎么打呢?

    梅津美治郎摇了摇头,说:“不能这么打,此时的八路军就像在‘满洲’烧起了一片大火,我们这里打一点那里打一下,就算熄灭了这里那边又重新烧起来。这片火,就永远也灭不完!”

    参谋长微微点头,他感觉现在的形势的确像梅津美治郎说的那样,甚至这火已经烧到帝国控制区了。

    “所以!”梅津美治郎说:“我们应该先消灭引火的源头,这样才有可能把其它火势压下去!”

    说着梅津美治郎就指着地图上的四平:“关键的地方,我认为在这里!”

第1071章 通化

    梅津美治郎其实是看到了更细致的东西。

    他知道在现在这种装备情况下,即便是八路军新兵构筑的防御工事帝国军队也很难突破。

    这从奉天战役可以得出结论。

    当帝国军队朝八路军防线冲锋时,遭遇到的是步兵无法承受的打击:

    空中是八路军的火箭战机发射的火箭弹,偶而还有直升机的扫射。地面是八路军的炮火压制。再冲近一些要面对的就是铁丝网的阻拦以及各种地雷,在步兵速度被迟滞时,从火箭弹及定向雷打出的钢珠就会像雨点一样朝他们倾泻……

    这都还没算上八路军的步枪和机枪子弹。

    这种防御完全可以忽视步兵素质上的差距,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都毫无疑问的会倒在冲锋的路上。

    如果有什么可以突破这种防御,就只有配上战车了。

    但帝国的战车在八路军的战车、火箭筒以及反战车飞弹面前又是如此不堪一击。

    结果就是,八路军的防线几乎无法突破,哪怕是新兵防守的防线。

    偶尔突破,八路军很快就会撤到第二道防线继续重复之前的场景。

    也就是说,八路军可以犯很多次错,犯一次错不过是让他们丢了一道防线后退一步,有时八路军主力还会发起反攻把失去的阵地再夺回来。

    但帝国军队,即便没有犯错也要用大批的兵力往敌人的枪口上堆。

    这样打下去是没有胜利的希望的。

    所以,梅津美治郎希望能“以守代攻”。

    也就是与八路军换一个攻防角色,让八路军进攻而帝国军队防守。

    这样一来可以拖延时间等海军那边打完他们认为具有决胜意义的一战,之后再增援“满洲”。

    二来,更重要的是梅津美治郎认为这可以消耗掉八路军主力。

    原因是八路军如果是进攻的话,那就只能用主力……新兵防守有余进攻却不足,他们不知道怎么互相掩护也不知道步坦协同、步炮协同,也缺乏面对敌人火力时收放自如的节奏。

    如果八路军只能用上主力,那么帝国军队就先把这支部队解决掉,接下来的事就容易多了,八路军的防线就会出现许多漏洞了。

    所以,梅津美治郎很自然的就看中了四平。

    梅津美治郎会看中四平并不奇怪,这不只是四平是交通枢纽的问题,更是四平距离新京(长春)只有区区一百多公里。

    要知道新京是伪“满洲国”的首都,这要是都被八路军打下来了,对关东军的士气乃至整个东北的人心向背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这是鬼子的执念,首都在鬼子的想法里就像是一面旗帜或是一种信仰,就像他们信奉的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一样,一旦首都被占领士气马上就矮了半截。

    这也是当初鬼子打南京并展开大屠杀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打下顽军的首都就能摧毁顽军的士气乃至华夏人的心理防线,然后华夏就会投降了。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首都在华夏人眼中更多的是指挥中心,虽然重要但还没上升到信仰的高度,顽军甚至早已做好了放弃南京迁都重庆的准备。

    鬼子因为有这方面的执念,于是新京自然就成了他们的必守之地。

    而四平是新京的门户,它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八路军的必攻之地。

    然后,梅津美治郎就可以展开他的战略了:在四平布下重兵,构筑好防线甚至测好风向在上风位准备好毒气弹。

    一旦开打,就算八路军占尽了各种优势,要突破这样的防线也要死伤惨重。

    毒气弹是王学新最担心的问题。

    鬼子防线不是打不下。

    鬼子进攻八路军防线是打堑壕战,拿人命去怼八路军子弹、炮弹,但八路军进攻鬼子防线却并非如此,八路军可以用坦克开路强行突破然后迅速穿插。

    问题在于鬼子有毒气弹。

    王学新首批从毛熊那购买的一万套防毒面具已经到货了,但这并不代表就万事无忧了。

    毒气是会被皮肤吸收的。

    进攻时把全身皮肤都包得严严实实的?

    但进攻时的战术动作比如匍匐前行连袖子、裤子都能磨穿,怎么可能严实。

    何况还有子弹击穿、弹片击穿、铁丝网勾破、地雷等等。

    在鬼子毒气的影响下,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伤都可能变成失去战斗力的重伤甚至死亡。

    更严重的还是,八路军失去了进攻的主动性:

    八路军戴防毒面具进攻,鬼子就可以不戴防毒面具选择肉搏。

    八路军要是不戴防毒面具,鬼子就放毒气。

    王学新甚至想到灵活作战,也就是戴着防毒面具但不戴,等鬼子放毒气后再快速戴上。

    但这同样也有弱点。

    如果鬼子使诈怎么办?

    比如鬼子打出带有颜色的烟雾弹让八路军戴上防毒面具,乘着这时候鬼子又发起反攻……

    所以,面对这种人性之外的武器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躲在战壕里戴着防毒面具防御而不是进攻。

    一旦部队处于进攻状态与防毒面具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戴上后会影响视线和视野打枪都打不准了,因为面具上的玻璃片会对光线产生折射。

    这点折射或许对走路、跑步等行动影响不大,但打枪却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东西,哪怕只是偏一点点无法命中目标。

    所以,鬼子要是有准备的派着重兵守着四平,就一定不能进攻四平,这么打就如鬼子愿了。

    王学新马上就把目光转向了另一个方向,通化。

    奉天距通化两百多公里,八路军防线最前沿距通化一百八十公里左右,如果往这个方向打……鬼子会是什么反应?

    想到这里,王学新就下令:“命令百战旅,准备向通化进军!”

    “是!”陈松勇应了声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这可以说是声东击西,也可以说不是。

    看鬼子做出什么选择。

    以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兵力和此时的战斗力,打四平可不需要十万那么多,完全可以分兵两路甚至多路进攻。

第1072章 以快打慢

    王学新进攻的如果是其它地方,梅津美治郎也就“呵呵”一声就完了,但王学新进攻的却是通化。

    通化或许没那么有名但妥妥的是个战略要地……现代能有名的通常是经济好的大城市,但战略要地往往不是发展经济的好地方,因此不为人熟知,四平就是其中之一。

    史上鬼子占领东北后,其特别发展的就俩城市,一是新京,二就是通化。

    发展新京不是因为它是战略要地,而是将其作为样榜城拍电影作为宣传用途的,发展通化则是因为其地理位置重要。

    鬼子之所以如此看重通化,一是因为它位于长白山之间三面环山卡在了棒子至新京的重要运输线上。

    (注:东北到棒子主要有三个运输节点:一是西南临海的丹东,二是中部经通化集安,三是东北部的图们。)

    此时奉天已被八路军收复,如果八路军再打到通化,伪“满洲国”与棒子的联系几乎就可以说被拦腰截断了。

    更重要的,是通化这地方是鬼子计划将本岛搬到华夏后定的“首都”。

    之所以定在通化,是因为这地方地处长白山之间易守难攻,同时又很符合鬼子与鹰酱打游击的战略……鹰酱要是打过来了,鬼子也可以退守至长白山与其打游击,还可以在棒子和华夏两国来回倒腾让鹰酱难以兼顾。

    这样一个地方要是被八路军拿下,即便关东军能接受鬼子本岛也无法接受。

    于是,当获知八路军主力部队往通化进军时,梅津美治郎不由大惊失色,第一时间就调动部队赶往增援。

    梅津美治郎一开始还有些怀疑,他说:“这会不会,是八路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希望我们将四平的军队调往通化?”

    “很有可能!”参谋长附议:“我认为八路军的目标很可能还是四平,新京的诱惑力会比通化大得多!”

    顿了下,参谋长又说道:“但我们又不能不调。除非,我军继续从边境要塞调兵……”

    “不!”梅津美治郎想也没想就否决了这个提议。

    边境要塞有上千公里的防线,帝国军队虽然有三四十万的兵力,但在这上千公里的长度上一分……一公里平均只有三百多人。

    这不是重点,如果边境线上没有敌人的话,平均一公里有三百多人已经不算少了。

    问题在于同样的防线毛熊那边却是一百多万人。

    这让梅津美治郎怎么能放心将其兵力调空。

    沉默了一会儿,梅津美治郎就下令:“把第20师团调往通化,做好阻击八路军的准备!”

    “是!”

    王学新这边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第20师团?

    之前在奉天败逃还未来得及休整并补充兵员的溃军?

    这显然只是在做做样子!

    不过王学新不急,鬼子如果觉得这样做做样子就能对付得了百战旅,那就看看是什么结果吧!

    这场仗王学新就没干涉,全权交给李长富指挥。

    两天后百战旅就与鬼子第20师团遭遇,前线的情报就像雪片一样朝王学新办公桌送来。

    “凌晨三点四十三分打响战斗!”

    “百战旅分出半履带汽车连夜强行军直扑鬼子第20师团防线!”

    “鬼子第20师团似乎没有料到百战旅速度这么快,而且还是在夜间强行突破,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

    王学新暗道这个李长富还是有点本事的。

    虽说他擅长打硬战,但硬战也有硬战的艺术。

    比如此时,李长富的强行军很容易被认为是“劳师远征”、“轻敌冒进”,而鬼子却是“以逸待劳”。

    战术这东西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劳师远征”、“轻敌冒进”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兵贵神速”。

    打仗很多时候是看结果分析过程:打输了就是轻敌冒进,打赢了就是兵贵神速。

    这没什么不对,因为打仗要的就是结果!

    但王学新却认为李长富的选择是对的。

    一:鬼子不认为李长富这种具有优势装备的部队会选择在夜间突破,但李长富偏偏这么干了。

    二:战斗如果不在今晚打响,就有可能在鬼子的层层防御中又推迟一天,这意味着鬼子又多一天的准备时间。

    三:最重要的是鬼子可能有毒气弹,而毒气弹在夜间很难发挥作用。

    原因无它夜间漆黑一片敌我两军绞杀在一起,鬼子就算手里有毒气弹也不知道往哪打!

    李长富也是这么判断,他一路上其实都忧心忡忡的。

    政委还从来没见李长富这表情,就说了句:“老李,对面的不过是鬼子第20师团,手下败将丧家之犬!咱们以前啥都没有时都不怕,现在又有坦克又有半履带汽车,怎么还愁成这个样子?”

    李长富摇了摇头:“政委,你还别说,我真是有些怕!”

    “怎么?你这是……”政委不解的看着李长富。

    “政委!”李长富眉头紧锁:“您想想,鬼子第20师团刚刚才被我军打败,现在又是春季,长白山一带冰雪融化到处是泥泞,鬼子在棒子那的援兵一时半会过不来!也就是说,这个第20师团一没士气二没补充,它顶了天也就一万人,拿什么跟我们百战旅打?”

    “这就对了!”政委说,接着又奇怪的问:“那你怕什么?”

    “咱们知道这些,鬼子会不知道这些?”李长富回答:“如果鬼子知道这些,他们为什么还要派这支部队来拦我们?我看这事不简单!”

    被李长富这么一说,政委觉得也对。

    “那你的意思是……”

    “毒气弹!”李长富很肯定的回答:“这个第20师团手里有毒气弹,而且很可能准备了不少!”

    政委脸色“唰”的一下就没了血色。

    毒气弹所过之处是寸草不生,谁能不怕?

    李长富手指移到地图上,找到鬼子第20师团大概的位置轻轻的敲了敲:“虽然我们备了三千套防毒面具,但真打起来这些防毒面具只怕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认为咱们还是要以快打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78/ 第一时间欣赏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远征士兵所写的《亮剑之军工系统》为转载作品,亮剑之军工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亮剑之军工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亮剑之军工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亮剑之军工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亮剑之军工系统介绍:
退伍军人宁波回到他所熟悉的电视剧成为一名新兵蛋子
八路军干部成天叫唤的是啥?
李云龙最眼馋的是啥?
独立团最需要的是啥?
装备,装备,还是装备……
偏偏宁波就带了个军工系统去
于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轻轻松松打鬼子
——————————
交流群:953838560亮剑之军工系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亮剑之军工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