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亮剑之军工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远征士兵     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     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63章 石油计划

    鬼子撤退三十公里仅仅只是开始,随后八路军又用了几样的战术打了几天,足足将鬼子逼退了一百公里。

    这时八路军才停下歇一口气。

    一路打下来八路军至少有几个好处:

    首先就是将赤峰这个战略要地摆在纵深,不像以前那样容易遭到鬼子攻击。

    其次就是增加了几道防线,包括将鬼子防线改造在内一共构筑了五道防线。

    再次就是给民兵部队一个练兵的机会……进攻时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是民兵开战时冲得太猛的问题。

    新兵普遍存在这现像,或许是因为激动或许是为了报仇,指挥员一下令进攻就使出吃奶的劲往前冲,结果没两下就没力气冲不动了。

    如果是对敌人阵地发起冲锋或是总攻,这样冲还没什么问题。

    但这一仗是持续性进攻是将敌人战线往南推,要连续作战几天,一开始就用全力冲差不多就是跑马拉松前期就全力冲刺。

    这几天的战斗下来可以说是给这些新兵部队一个教训。

    最最重要的,还是解决了鬼子从山区穿插的问题。

    或者也可以说王学新主动发起的这次攻势打乱了鬼子的作战计划。

    现在鬼子即便实施穿插,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直接打到赤峰了,其穿插部队历尽千辛万苦或许只能对八路军其中一道防线构成威胁。

    这让王学新可以放手在北面实施他的“石油计划”。

    王学新先是让人找了一片适合防御的地形……那是新京以北七十几公里靠近大兴安岭的一个盆地,三面临山东北面连着空旷的平原,盆地里生活着百来户人家称平安村,意指平平安安的意思。

    这地方很明显是易守难攻,只要在东北面构筑一道战壕然后把炮兵和机枪往高地上一摆……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多少鬼子都打不进来。

    同时村内的水源还是水井。

    水井的好处就是它没有上流水源,鬼子不可能从源头处将其截断或是下毒。

    唯一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这盆地通风不是很好很容易遭到鬼子毒气弹攻击。

    这毒气弹要是往里头一打,怕是几小时都飘不走。

    不过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王学新手指在盆地外画了一条线,说道:“在这外面再布设两道防线,把防线往外推五公里!”

    鬼子用来打毒气弹的迫击炮射程是3.8公里,这样一来鬼子的毒气弹就很难直接打到盆地中了。

    另外,八路军的炮侦雷达和炮兵还可以布设在高地上对鬼子实施压制。

    后方的盆地实际上相当于前方防线的补给中心和弹药库,进可攻退可守。

    最后再给驻军配齐了防毒面具,盆地内做好防毒准备就差不多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王学新就把勘探队派到平安村。第二天,王学新就约见了从鹰酱赶来的地质学家。

    为首的是个叫艾莫斯的教授,一把络腮胡子看起来五十几岁的样子……不过西方人的年纪不太好分辩,他们五官轮廓比较立体,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痕迹比较明显。

    “教授!”王学新开门见山的问:“不知道您对陆相生油理论有什么想法?”

    艾莫斯带一副嘲讽的眼神看了王学新一眼,说道:“我是他们的头,所以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这不过就是演一场戏,不是吗?”

    “或许吧!”王学新点了点头。

    “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干脆点!”艾莫斯说:“我的意思是说,不必要的步骤就此略过,你做好你的事,我做好我的!”

    “当然!”王学新淡淡的回答道:“但是,我担心你们提出的理论不足以骗过鬼子,所以我想听听!”

    “好吧!”艾莫斯无奈的回答:“这么说吧,我对所谓的‘陆相生油’理论一个字都不信,但是为了配合你们的行动,我会发表你想要的理论的!”

    王学新在艾莫斯脸上看到了一丝不情愿。

    初时王学新还感到有些奇怪,他是在为国家服务还有什么不情愿的?

    但转念一想就明白了,这事涉及到学术上的问题。

    有朝一日,艾莫斯发表的言论被证实是虚假的一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都会有“学术造假”这个污点,往后他说的话别人就只会信半分了。

    王学新觉得有些好笑,艾莫斯肯定没想到,要他发表的这个理论才是真正正确并且即将被证实的。

    “你将要发表的就是华夏的‘陆相生油理论’吗?”王学新问。

    “可以这么说!”艾莫斯点头道:“不然还有什么呢?”

    “或许我们可以增加一点不同!”王学新将平安村的地形图往艾莫斯面前一推,用手指点了点,说:“盆地,教授,你认为盆地有可能有石油吗?”

    艾莫斯看了一眼地图,似乎就明白了什么:“当然,盆地很可能有石油,尽管它远离海岸!”

    “为什么呢?”王学新又问。

    “呃……”艾莫斯一时语塞,毕竟要有一套完整而且让人信服的理论,还有逻辑严密没有漏洞,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想得到的。

    “有没有一种可能!”王学新一边漫不经心的在地形图上画着一边说:“盆地之所以是盆地,是因为它中间部份长期持续下沉。这使它不断的将生长在地面的植物及动物尸体带往地里形成的巨厚的沉积物,时间一长这些沉积物就形成了石油!”

    艾莫斯的眼神不由一亮,望向王学新的目光马上就带着几分惊意。

    接着他慎重的考虑一番,就点头说道:“是的,完全有这可能!”

    “另外!”王学新又补充道:“盆地往往有丰富的地下水,而石油又比水轻,地下水的流动就会带着这些石油颗粒聚集在水道较高处,也就是盆地的背斜向,这么想没错吧?”

    这话更是将艾莫斯教授震惊得无以复加,他半张着嘴愣了好一会儿,才问道:“你,你……对地质学也有研究吗?你怎么想到这些的!”

第1164章 定远号

    王学新说的是现代的“背斜聚油”理论。

    道理并不复杂,就是地下岩层的结构通常不会是平整的一条直线,而是凹凸不平有起有伏的。

    而在石油形成的地方通常比较潮湿甚至有地下水。

    同时油又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于是附近的石油颗粒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沿着岩层运动聚在岩层的凸出部。

    初时可能只有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聚越多最后形成油田。

    这只是一种猜想。

    其实即便是现代,科学家也没能确认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但这种猜想或者说这种理论显然要比这时期以为石油是海底淤泥形成的且只会在沿海地区或曾经是海底这理论要高级得多。

    艾莫斯教授越想越觉得这理论无懈可击,他瞪大了眼睛说:“如果像你说的这样,石油就是由地下水把附近甚至数百上千公里外的石油颗粒带来的……或许就真的在陆地上也能发现石油了!”

    接着艾莫斯教授就惊叫起来:“上帝,你几乎推翻了所有人的说法!我们几十年来始终都围绕着海相生油不断论证……现在才发现很可能都在做无用功,因为它很可能是错的!难以置信,我们一直都在证明一个错误的理论!”

    海相生油理论是1863年由一个加拿大地质学家提出来的,之后一直都占据着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到现在已经有81年了。

    王学新微笑着说:“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去平安村考虑一下,打几口井,看看那里有没有石油!如果真要证明我说的这个理论是对的,我们就应该在陆地上找到石油,你说是吗?”

    “是的,你说得对!”艾莫斯教授重重的点了下头,脸上兴奋又激动的表情与之前已经判若两人。

    “我们准备一下,明天就出发!”艾莫斯教授问王学新:“你会为我们提供交通工具吧?”

    “当然!”王学新笑了起来。

    艾莫斯问的这个问题很幼稚,王学新为的就是这个,又怎么会不提供交通工具。

    接着王学新又补充道:“我还会为你们提供必要的保护,不过我应该提醒你一声,那里还算是前线,有可能会有危险!”

    “那算不了什么!”艾莫斯教授紧紧的握了下王学新的手,说:“非常感谢!”

    王学新甚至能感觉到艾莫斯教授的手在颤抖,而且道别也十分匆忙,似乎恨不得马上就长一对翅膀飞到平安村似的。

    王学新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能理解艾莫斯教授的这表现。

    这是他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他可能穷及一生都在寻找石油形成的答案,而且很可能这辈子都找不到。

    然而,现在希望突然就跳出来站在他面前,又怎么能不让他情难自禁。

    只不过有一点要让他失望了:平安村没有石油,它距离大庆油田还有两百多公里。

    王学新这么做的目的,只是先耍鬼子一下让他们付出点代价而已。

    几天后毛熊的10艘驱逐舰顺利抵达了造船厂。这些驱逐舰与之前的一样缺乏保养,不过毕竟是500万美元一艘,想比起之前的价格这些缺点已完全能接受了。

    接着就是把防空飞弹和反舰飞弹往上搬,然后再让士兵上舰训练并学习与航母协同等等。

    这些事王学新就全交给许涣东了,身在太原的王学新是想顾都顾不上。

    估计许涣东现在连嘴巴都要笑歪了:海防团这才组建两个多月,就由原来的一支小舰队迅速成长为航母战斗群,现在又扩编了10艘军舰后续还会有两艘航母……

    这要是摆出来排个名,八路军这海防团应该也能排上全球第四了。

    第一毫无疑问是鹰酱,此时鹰酱如果算上七七八八的改装航母和护航航母,总数都有一百多艘。

    第二是日不落,据说它的航母总数有九十几艘,战后还有五十几艘。

    第三当然是鬼子,即便到了现在鬼子航母还有五艘,只不过缺乏舰载机不成气候而已。

    不过说实话,八路军这种装备了反舰飞弹防空飞弹的舰队,对鹰酱可能力有不逮,但对上已经衰落的日不落还是有得一拼的。

    重点是此时的日不落各种拉垮,包括指挥员也是,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太久了把日不落官兵养成了一堆目空一切又没本事的废物。

    王学新这段时间是把精力投在飞行员的选拔上。

    这的确是个难题,海军扩张太快突然增加了两艘航母,直接就导致飞行员严重不足。

    鹰酱的埃塞斯克级航母原则上一艘是可以搭载100多架飞机的,确切的说是103架。

    如果两艘都载满的话就是206架。

    也就是说仅仅是航母就需要206名飞行员。

    八路军航空队发展到现在包括俞平带去海防团的飞行员在内总共才四百多名飞行员,其中还有些不熟练无法上战场。

    更重要的还是要能上舰飞的还必须是精锐……四百多人里挑两百多精锐,哪那么多精锐啊?中等甚至中下的都得硬着头皮上了吧!

    而且这两百多飞行员一调过去,陆上的飞行员就严重不足了。

    想来想去没办法,王学新只能选一个折衷的方案。

    “先抽调一百名飞行员去海防团!”王学新说:“新入列的两艘航母每艘分五十名,有五十架舰载机作战已经可以形成战斗力了!”

    这说的倒没错,正在用的由“武藏号”改装而来的“定远”号舰载机才只有47架,新入列的两艘有50架舰载机基本够用。

    “定远”这个名字是许涣东起的,为的是纪念华夏第一艘主力铁甲战舰,同时也有记住耻辱报仇雪恨之意。

    (注:定远号是华夏从汉斯购买于1881年下水,甲午海战中被鬼子重创最终自爆沉没)

    可恨的是鬼子在战后还将定远号打捞拆卸,武器和舰材被当作战利品运回本岛展览。

    现在,八路军缴获了鬼子“武藏号”并将其改为航母反过来用于对付鬼子再取名“定远”,就有一雪前耻埋汰鬼子的意思。

第1165章 心理准备

    “武藏号”改名为“定远”,另两艘还没到位的航母命名就简单了,许涣东分别给它们取名为“镇远”和“济远”。

    “镇远”舰是“定远”级战列舰的二号舰。

    “济远”舰则是当时一种新型穹甲巡洋舰……“定远”级战列舰原本是定购4艘的,但由于建造工期以及经费的问题取消了两艘,接着就增购了“济远”舰。

    这三艘军舰可以说是当时华夏舰队的主力,尤其“定远”和“镇远”,号称“亚洲第一铁甲舰”。

    然而,当时的海战已不是吨位取胜的时期了。

    吨位的确重要,因为在同等技术水平上军舰的吨位就代表防护力和火力。

    但如果技术落后,吨位的另一个意思就是靶子。

    比如“定远”、“镇远”的航速只有15节左右(“定远”14.5节,“镇远”15.4节),其它军舰比如“济远”巡洋舰只有16节。

    而且这还只是理论上的理想航速,实际航速还会更慢。

    而当时鬼子军舰的航速普遍在19节左右,刚下水的新舰比如“吉野”舰甚至能达到23节。

    速度在海战中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这相当于敌人可以轻易找到有利阵位对华夏军舰发起攻击,而且还可以依靠速度“群起攻之”集中打某个部份将对手一块一块吃掉。

    而华夏军舰由于速度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友军被围攻而来不及增援。

    更严重的还是华夏军舰装备的还是落后的舰炮,其150MM舰炮需要2分钟打一发甚至305MM口径的还需要5分钟准备时间才能打一发。

    而鬼子军舰的152MM“快速炮”能够在一分钟内打出6发,120MM口径更是能在一分钟内打出10发。

    航速及火炮射速方面的碾压,使只有吨位这个门面优势的华夏舰队在甲午海战中不堪一击。

    网上总是传言北洋水师亚洲最强却被鬼子轻易击溃,美分以此影射现代华夏海军的强大并将其类比北洋水师,其实是有不良居心隐藏了关键信息以达到打击华夏信心的目的。

    北洋水师的军舰从来都不是亚洲最强,不只不是最强当时已严重落后于时代。

    何况北洋水师的军舰绝大多数都是从国外采购属于减配版不说,还因为没有自主研发技术各型军舰存在搭配不当、火力分配不合理、装备不成体系等问题。

    这与现代能自主生产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华夏是两回事。

    此时的八路军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比如“定远”号航母是来自鬼子的,驱逐舰是毛熊的,另两艘航母是鹰酱的。

    统合这个系统马上就是一个问题了,通讯设备这些东西还是可拆了重装的,但航速却客观存在无法协调:

    “定远”由战列舰改装而来航速太慢,这导致驱逐舰不得不减速与之适应。

    “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最高航速能达到32节,这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有一艘“埃塞克斯”级在保养维护不得不将“埃塞克斯”级与“定远”编成两航母编队呢?

    同样也要将“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航速降下来适应“定远”。

    这就是没有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零件不通用后勤困难等等。幸运的是八路军所有舰载机用的都是“野猫”,当初“武藏号”改装时机库也是按“野猫”尺寸设计的,否则就连舰载机都无法互降。

    然而,这依旧存在飞行甲板长度不同飞行员不适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唯独武器系统的问题不大,因为不管是毛熊的还是鬼子的鹰酱的军舰,副武器基本拆光换成反舰飞弹和防空飞弹。

    航速不配套甲板长度不同的问题,王学新与许涣东讨论后就订下了一个方案:

    平时用“定远”号搭配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巡航,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保养维护。

    战时就将“定远”号拉回造船厂维护保养,两艘“埃塞克斯”级作战,实在不行比如其中一艘负伤了,到时再让“定远”替补。

    这些都准备好后,王学新就让艾莫斯教授在地质学界发出一点声音: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石油是由海洋浮游生物死亡后沉积在淤泥中形成的,这观点不一定正确!”

    “相比起海洋生物而言,陆地也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许多地区的密度比海洋大得多,比如远古原始森林!”

    “如果海洋有可能形成石油,陆地当然也有可能形成石油,甚至有可能更多!”

    ……

    这些话有点不痛不痒,甚至带着许多猜测的成份。

    为什么这么做就不用说了,就是为将来在陆地上“找到石油”打下伏笔让别人尤其是鬼子的潜意识里做好准备。

    否则艾莫斯教授到华夏的一两个月的时间突然就找到石油,换谁谁都不信。

    这话一提出就遭到许多质疑,但艾莫斯教授总是气定神闲的回答: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前,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统治全球一千多年,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对的!”

    “我们可能就在这一千多年中!”

    有时王学新都不知道艾里斯教授这话是谎言还是真话了。

    说它是真话吧,艾里斯教授是为了配合王学新的计划才这么说的。

    说是谎言吧……王学新有理由相信艾里斯教授已经被他说服了。

    因为从平安村传来的消息,艾里斯教授带着他的团队是夜以继日的观察钻机打出的样本并分析、讨论地底有可能的岩层结构。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希望能打出石油证明陆地有石油证明华夏有石油。

    有时候王学新心里有些愧疚,因为他很可能最终都不能告诉艾莫斯教授真相:

    王学新签的是勘探队而不是艾莫斯教授的团队。

    八路军可以对勘探队封锁消息但不能对艾莫斯教授及其团队封锁。

    因此,八路军在大庆打出石油的那一刻艾莫斯教授是看不到的。

    甚至王学新还要利用他的失败让鹰酱确信东北并不是真的有石油……

第1166章 扫雷艇

    王学新为“石油计划”做的准备主要是海军方面的。

    陆军方面王学新很有信心,毕竟是平安村那样的盆地地形,八路军又拥有炮侦雷达及制空权的优势,同时机械化部队还在平原上机动作战,它们与平安村七个团的守军是一攻一守、一静一动互相配合,鬼子就算集中兵力进攻只怕也拿平安村没办法。

    更更重要的还是……

    平安村没石油,它在军事上毫无价值,那只是用来欺骗鬼子让鬼子消耗有生力量及为数不多的燃油的战术。

    因此,八路军在平安村早就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在西面开辟了一条进入大兴安岭的道路,部队可以退至大兴安岭再撤回防线。

    王学新关心的依旧是海防团。

    因为王学新明白,鬼子要想攻下平安村,如果纯粹依靠关东军从陆地进攻基本不可能,就算鬼子把一半的关东军压上来可能都拿不下,只要八路军有子弹炮弹够用。

    而平安村方向八路军已紧急运去八个基数的弹药了……这段时间弹药优先供给平安村,以至于平安村里里外外到处都是用来保存弹药的防炮洞,连驻军都有些弄混了。

    另外平安村还安排了两个直升机中队随时准备为平安村运送弹药。

    平安村是盆地,东北向的出口要是被鬼子一封,直升机就成了最佳的运输工具。

    因此,鬼子真要拿下平安村并保持长期控制,依旧是要走海陆夹攻的模式:先打败华夏海防团,接着在海岸线上找到了一个登陆点打开缺口从后方切断八路军的交通补给线。

    不过王学新在海防团方面能做的也十分有限。

    唯一能做的就是给造船厂送去了一张图纸,那是一张将鬼子的木制大发改装成扫雷艇的图纸。

    这是王学新从系统买来的。

    船舶这东西改装不是想像的那么容易,比如鬼子“木制大发”登陆艇虽说是“木制”,但它为了能在登陆时为士兵提供掩护上层建筑依旧有钢制结构。

    且其螺旋桨也是钢制的。

    发动机的钢铁成份就无法避免了,不过却可以用升高发动机位置的方式尽可能让发动机远离海底的水雷……二战时的水雷大多数都是磁性水雷,它一旦感应到舰船钢制舰体的磁性就会爆炸。

    所以,扫雷艇一般用木制或是特殊的玻璃材料制作,否则所谓的扫雷艇就是用艇去撞水雷了。

    最后,再给“木制大发”加上一个扫雷的割刀,以及增加船底的配重使其平衡及重心下移,一个扫雷艇就完成了。

    扫雷的原理很简单,工作时只需要将割刀抛进海里,由扫雷艇拖着在雷区来回开动。

    一旦割刀接触到海里用来固定水雷的雷索,割刀特有的形状就会勾住雷索并将其切断,水雷就会浮出水面,这时只需要在安全距离外将其引爆就可以了。

    王学新之所以会选择用鬼子的“木制大发”改装,主要是因为大连造船厂可以能自主生产这种登陆艇,此时造船厂已经生产了五十余艘。

    另一方面,则是这种登陆艇重量小吃水浅,排水量只有11吨,而且还是平底船,这个特点使它很适合排雷。

    水雷通常是用来炸军舰的,因此就算是碰炸引信的水雷其定深也不会太浅。

    定深太浅就意味着很有可能被民用船只甚至浮游在海面上的木块等触发,这可不是鬼子所希望的。

    军舰动不动就是3000吨,吃水一般四米左右。

    针对这情况水雷的定深一般在两三米。

    鬼子的登陆艇吃水不过半米,完全可以从水雷正上方驶过而不会将其触发。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种扫雷艇太小无法进行远海作业。

    不过这对目前的八路军而言算不上什么问题……此时的八路军在海军方面主要还是防守,没有到远海作业的作战需求。

    许涣东在接到图纸后就连连点头,感叹道:“团长这是想到我们的心里去了,我刚刚还在为没有扫雷艇发愁呢,这图纸马上就送来了!”

    原来许涣东也在担心水雷问题。

    之前鬼子之所以不用水雷,那是因为他们看不起八路军海防团以为能轻松将八路军海防团消灭掉。

    比如上一次海战,鬼子甚至还希望用计将海防团逼出去与他们决战。

    在这情况下,鬼子当然不会用水雷封锁港口或造船厂。

    但现在鬼子已经知道八路军海防团的实力,同时八路军海防团能停泊和补给的港口就只有两个:造船厂和旅顺港。

    那对付起来还不简单?

    只需要用飞机运一批水雷来在造船厂和港口附近布下一排水雷,布雷舰再上来补一圈……八路军海防团就被封死在里头无法发挥作用了吧!

    或者,八路军海防团冒着被炸沉几艘军舰的危险硬闯?

    想来想去,都要有扫雷舰才行!

    所以王学新这图纸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解决了困扰许涣东的一大心病!

    接着看了一会儿图纸后,许涣东又忍不住赞了声:“团长这是有高人相助了,改得一点毛病都没有,而且只需要很小的变化能快速完工!”

    许涣东又哪里知道,帮助王学新的不是什么高人,而是一个比高人还高的系统。

    解决完扫雷艇的问题后,海边方面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等鹰酱航母入列再进行一些适应性训练了。

    然后王学新又给艾莫斯教授发了封电报,电报上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下一步!”

    于是艾莫斯就在地质学界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

    “上帝,我们居然真的在平安村发现了油苗!”

    “简直不敢相信,这几乎能确定这里有石油,只是多少的问题!”

    艾莫斯教授甚至还拍了照,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钻井的样本中有些黑色液体。

    照片随后被送回鹰酱并在各大报刊上刊登。

    不过当然,这些都是艾莫斯教授伪造的。

    但艾莫斯教授是这方面的行家,所以伪造的很专业,一点造假的痕迹都没有!

第1167章 米格15原型机

    太原汽车修理厂,和志民与苏教授几个人对着他们花了一个月时间赶出来的“米格15”原型机议论纷纷。

    太原汽车修理厂简称“太原汽修”,是阎老西当年开设飞机厂生产飞机的地方。

    当初阎老西因为担心树大招风被中央军找到借口“收编”,于是就整了个“汽车修理厂”这名字偷着造飞机。

    之后王学新从日不落那买了喷气式发动机又买了流星战机的生产线,就借用了这厂房继续生产飞机了。

    毕竟这里设施齐全而且大多都是用于飞机的,比如燃料库、机库、备用电力等,还自带一个用于试飞的机场。

    把飞机生产线放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八路军并不宽裕的经费。

    原本王学新还想为这飞机厂正名,毕竟用“汽修厂”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误会。

    因为时不时的还真有汽车兵把故障汽车开到这来修……汽车兵对太原的情况不太熟悉,这时代又没有导航找点只能靠一张嘴问:

    “老乡,请问汽修厂在哪?”

    “汽修厂哪?往这直走,到了尽头再左拐往东,七八里路就到了!”

    “哦,谢谢老乡!”

    然后就“隆隆隆”的拖着故障车照这路走了,好不容易到了地头一看,傻眼了……这他娘的汽修厂居然是修飞机的。

    确切的说不是修飞机的,而是造飞机的。

    这事还不是一例两例,每周都要碰上几次。

    因为这,王学新就想给把汽修厂改成“太原飞机制造厂”,这样就不会有误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但总部那边却不同意,首长说:“当年阎老西为了麻痹顽军,今天咱们也有这需求嘛!否则顽军那边看着眼红,说不定又会出什么乱子喔!再说了,这也可以给鬼子间谍增加些麻烦!”

    王学新一想觉得也对,于是就继续延用“汽修厂”这名称了。

    由于八路军此时已经能生产喷气式发动机,又有生产“流星”战机的生产线,此时生产“米格15”就有相当一部份是用已有的零件拼凑的了,再加上王学新给的图纸十分详细,这才只用了一个多月就生产出来。

    苏教授看着这飞机的样子就指着机翼疑惑的问了声:“老和,你以前见过这样的飞机吗?”

    和志民摇了摇头:“这是头一回!”

    苏教授指的是“米格15”机翼的角度,它的后掠角达到35度,是一架后掠翼战机。

    和志民没见过是正常的,此时还没有后掠翼战机。

    确切的说有,但那是汉斯的m262,现在还没投入战场因此不为人知。

    史上的“米格15”也不是第一款实用性后掠翼战机,它比鹰酱的“佩刀”稍迟一些问世。

    但现在,“米格15”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款实用性的后掠翼战机了。

    苏教授看了一会儿,又问了声:“这玩意,能飞得起来吗?”

    和志民深吸一口气,回答道:“飞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是……”

    和志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就是什么?”苏欣追问。

    “可能有危险吧!”和志民回答:“而且可能有很大的危险,因为这飞机的操控可能跟以前我们所有的飞机都不一样!它是全新的,需要飞行员现场学习!”

    苏欣好奇的打量着面前这架飞机,在她看来除了机翼角度大一些好像与其它飞机没什么两样。

    “它的机翼这样设计,有什么原因吗?”苏欣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我也只是听说!”和志民解释道:“在飞机设计方面有一种理论,说的是平直机翼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垂直向的阻力会很大,我们把它叫作激波阻力。如果机翼后掠一个角度,就会在速度上升的过程中延缓激波的到来使飞机更容易突破某个极限速度!”

    这种理论是在二战前由一个汉斯科学家提出的,当时轰动了全球的科学家。

    不过因为当时还没有能达到这速度的发动机,它只存在于理论中无法付诸于现实,在军事上也被认为是无用的所以没有被重视。

    这也是汉斯生产的me262成为首款后掠翼战机的原因,汉斯在有了喷气式发动机后马上就意识到后掠翼的重要性,于是的就把这名叫布兹曼的年轻科学家找来,然后专门为他提供了一个既便于保密又非常舒适的地方:不伦瑞克森林供其研究和实验。

    这种后掠翼设计不仅可以推迟波阻的到来还可以提高飞机在高速飞行时的稳定性。

    缺点是更难掌控尤其在做大迎角机动时很容易失速。

    从一点看,试飞的确很危险,因为试飞员根本就不知道这款飞机有这缺点。

    苏欣似乎是理解了:“所以,这种设计是为了提升战机速度!”

    “可以这么说吧!”和志民回答。

    和志民这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因为他这种理论一直没有得到验证,所以他也不确定。

    接着和志民就说道:“我们就这样让飞行员试飞是不是太危险了?”

    “老和!”苏教授说:“团长说过,这是毛熊经过测试的机型!”

    “但那是毛熊的测试!”和志民反对道:“我们要对自己的飞行员负责!”

    苏教授沉默了一会儿,就回答道:“这么说吧,如果是在和平时期,我绝对同意你的意见。但现在是战争时期,你知道我军‘拉5’战机的情况,它因为航程问题一度无法扩大战果甚至被敌人压制!”

    苏教授这么一说和志民就没声音了。

    “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苏教授一脸沉重的补充道:“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我们为了一名、两名试飞员的生命进行长时间测试,很可能导致前线更多的飞行员牺牲!我们这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人,明白吗?”

    和志民默默的点了点头。

    一向严谨的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战争时期速度就是一切。

    有时为了速度冒些险也是值得的,哪怕是飞行员的生命。

    想到这,和志民就点头道:“我没问题了,你们向团长报告吧!”

第1168章 歼2

    王学新赶到汽修厂的时候,试飞员也已经找来了。

    试飞员叫康政,王学新注意到他在打量“米格15”时眼神带着些迟疑。

    试飞员通常是选择飞行员中的精锐,原因是他们要尝试飞行各种动作及各种状态甚至是极限飞行速度,这样才能全面知道这款飞机的性能和特点尽可能的减少一线飞行员的损失。

    但战时略有不同,八路军的精锐大多被海防团抽调去做舰载机飞行员了,试飞员只能从剩下的飞行员里挑,康政就是其中之一。

    这不是说康政不够优秀,事实上他在飞行这方面很有天赋。

    问题是他是刚飞四个月的新手。

    这要是在现代,才飞五个月的新手就被用作试飞员简直就是疯了,这不只是对试飞员不负责更是对这个项目不负责……一旦试飞出什么状况,“米格15”的服役怕是又要往后延一个月。

    但此时的八路军就这条件,战场的形势逼着八路军不得不这么干。

    不过王学新却很有信心。

    他把康政叫到一边问了声:“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报告团长,有信心!”康政挺身回答。

    “说实话!”

    康政迟疑了下,就略带尴尬的回答道:“团长,从没见过这样的飞机,有点虚!”

    说着又朝“米格15”的方向看了看。

    王学新能理解康政这样的表现,喷气式后掠翼战机在现代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在这时代却是一种怪物,它的速度在这时代也是难以想像的。

    因此这试飞就是在人类完全陌生的领域探索,一种尝试,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问题。

    但是,这些对王学新却并不陌生,尤其他还有系统。

    “放心,我们大概能计算出它的性能和数据!”王学新拍了拍康政的肩膀,然后朝正在一旁计算着什么的苏教授等人扬了扬头:“我们只是想知道我们计算的结果是否是正确的,明白吗?”

    “明……明白!”康政有些不解,因为不久前苏教授还告诉他对这款战机一无所知,这话跟团长说的不太一样。

    不过康政很快就明白了,也许是研究所刚刚计算出来的。

    “但这些数据必须保密!”王学新强调道:“你不能跟任何人讨论,包括研究所的人员!”

    “是!”康政挺身回答。

    保密是一名试飞员最基本的准则,他当然能做到。

    王学新点了点头,就说道:“我们认为,这种后掠翼战机因为其机翼后掠,这会造成机翼升力上有所损失,因此它需要更长的滑跑距离才能起飞,估计要1000米左右,降落距离也一样,你要有心理准备!”

    确切的数据是880米。

    但王学新不能说得那么准确,而且120米的长度对于滑跑起飞的战机而言只是一瞬间的事,王学新稍往长里说是为了让康政有更多的反应时间。

    “是!”康政应了声,眼神闪过一丝讶异。

    这数据对他很重要,原本他还以为这款战机的起飞距离应该跟“野猫”战机差不多,顶多就比“野猫”战机多一点到500米。

    (注:“野猫”战机的滑跑距离为427米)

    毕竟这是新款战机,而且其后掠机翼会使机翼的面积增加许多……

    直翼飞机的机翼是垂直的,机翼面积近似长方形。

    后掠翼飞机的机翼往后呈一个角度,同样的翼展其机翼面积会比直翼更大。

    按惯性思维考虑,就会想当然的以为机翼面积更大升力就越大,那么起降距离更短。康政也是这么想的。

    但王学新却告诉他起降距离更长而且还长很多……

    可想而知,如果康政不知道这一点的话,就很可能在起飞那一瞬间就犯错误。

    或者在500米还没能起飞时就以为起飞失败而做出错误的选择。

    现在听王学新这么一说,康政心里就有底了。

    “它的最高时速可能会达到1000公里!”王学新说。

    “什么?”康政被王学新这话吓了一跳:“时速……1000公里?”

    这时代虽说有些国家宣称他们的飞机能飞出八百多公里的时速,但经过验证的官方世界纪录是755公里。

    康政做为一名飞行员当然知道这个,他甚至以为这已经是人类飞行器的极限了。

    但现在王学新竟然告诉他这款飞机居然能飞1000公里的时速。

    这不只打破了世界纪录,还一举超过了250公里左右。

    “有,有可能吗?”康政半信半疑的望向王学新:“一千公里的时速,没有任何一架战机能达到!”

    “你试试就知道了!”王学新说:“不过今天的试飞不需要挑战速度,原则上你只需要验证它的起降距离就行了!我说的其它数据,你先记着往后慢慢验证!”

    “是!”康政艰难的咽了下口水,忍不住又望了那架奇怪的战机一眼,心里又害怕又兴奋。

    一千公里的时速,那就是说自己即将成为这世界上飞得最快的人了。

    另外,如果这架战机服役,鬼子那五百多公里时速的战机还是对手吗?它的时速几乎只有这款战机的一半!

    王学新继续往下说:

    “最高升限大概在15000米左右!”

    “爬升率大概50米每秒!”

    “它的高速性能较好,在高速区飞行比传统战机要稳定得多,也就是越快越稳定!”

    “但是要注意……”

    王学新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加重语气道:

    “在高速飞行时尽量不要做大迎角机动,它有可能会造成失速!”

    “都记下了吗?”

    康政一挺身,回答:“记下了!”

    王学新又补充了一句:“再提醒你一次,这些数据你知道就行,不准跟任何人讨论!”

    “是!”

    然后这试飞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了。

    甚至可以说这款战机已经试飞过了,因为各种数据已经知道得八九不离十,就算有些差距也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王学新要离开时,康政在后头追上来问了声:“团长,这飞机是什么型号?”

    王学新想了想,就回了两个字:“歼2!”

第1169章 一切正常

    王学新把“歼1”的编号给了“拉5”,毕竟“拉5”是八路军能自产的一款战机而且在战争中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史上“歼1”是“拉9”,又有种说法是我国自行研制但没能成功的“歼教1”,还有可能是两种都有……毕竟“歼教1”只试制了3架项目就中止了。

    “歼3”和“歼4”是“米格9”的改型,只用于实验未批量列装。

    网上之所以会将“歼4”误以为是“米格15”,是因为自媒体想当然的认为“米格15”是“米格9”的后期型,它更先进,因此“米格9”的改型应该是“歼2”、“歼3”,而“米格15”应该是“歼4”。

    实际情况是这编号是按引进时间给的。

    华夏在志愿军战场上因为战争的需要先引进了“米格15”并投入战场,在部份区域保护志愿军战场的后勤运输线,也就是著名的“米格走廊”。

    这时不可能知道后续要引进多少前期型战机吧?

    而且也没必要,于是就给了“歼2”。

    之后我国军工为了能自产米格系列战机于是就引进了前期型米格9的改型研究,给的编号是“歼3”、“歼4”。

    然后我国自产的第一款战机“歼5”才闪亮登场(仿制“米格17”)。

    “歼5”在当时相当先进,全球都没有几款能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但华夏却拥有一款而且还能自产。

    只不过之后跟毛熊关系变差之后没能继续往下发展才逐渐落后。

    由此可知“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这话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军工方面无论什么都需要自己积累人才、技术和研发团队而不能单纯的依靠引进。

    否则,一旦出现利益关系就很容易受人制约并且也无法往下发展。

    幸运的是现代的华夏已经克服重重困难突破了各种技术难度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身在其中的网民常常会以为理所当然,认为其它国家也是如此。

    但放眼全球,还有独立研发能力的不过就华夏、鹰酱、毛熊,高卢这几个国家而已……欧洲大部份国家因为进口F35基本放弃了发展,只有高卢在苦苦支撑。

    试想,如果高卢购买了F35战机,它相比起高卢自己的战机拥有各种优势还不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资金能轻松买到……高卢的研发团队是不是就可以解散了?战机方面是不是就可以不发展等着买鹰酱的战机就行了?

    从钱的方面来看这的确更划算: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先进的战机。

    但一方面这只是目前的算法,将来有一天等高卢的研发团队真的解散了后继无力时,鹰酱就形成了它的垄断地位价格随便加。

    另一方面,一旦使用的战机全部来自鹰酱,鹰酱就达到了控制高卢军事的目的,很自然的就失去了政治独立性。

    所以才说F35虽然性能不怎么样但毫无疑问是一款很成功的战机。

    此时的八路军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王学新在制空权方面下了很大的一盘棋做了长远的布局:

    他先是从日不落那购买了喷气式发动机,在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建立起了生产线并全力培养研发人员。

    这在当时看起来是完全没必要的,八路军有“拉5”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如果不够用还可以向毛熊购买更先进的战机,实在不行从鹰酱那买也行,不管买哪一种都能碾压鬼子。

    但王学新就是义无反顾的往里头砸钱,做这种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对战争没帮助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事。

    接着就是从日不落那引进“流星”生产线。

    这在许多人眼里同样匪夷所思,因为它与喷气式发动机一样也是在砸钱却对战争没有帮助……即便把“流星”战机生产出来了,它的性能也不比螺旋浆战机好,还有一大堆问题很容易出故障。

    事实也证明他们是对的,“流星”战机生产出几架后试飞的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最高时速只能达到620公里,比“拉5”还慢一些。(“拉5”最高时速634公里。

    这也许是华夏生产的原因,日不落在这方面还留了一手。

    不过即便是日不落自产的“流星”战机其最高时速也只有650公里,与“拉5”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

    这也是八路军一直没有将“流星”投入战场的原因。

    用这样的战机作战还不如使用廉价且容易保养的“拉5”。

    这时所有人都以为八路军这笔生意肯定是赔了……费了那么大的力气那么长的时间建起了发动机生产线和战机生产线,结果生产出来的就是这么个玩意儿。

    只不过因为这些东西都是王学新用技术换来了,亏的也是王学新贡献出来的东西,所以大家都没说话。

    他们不知道的是,所有这一切都是王学新在为喷气式战斗机布局。

    当王学新拿出“米格15”的图纸时,一切都水到渠成……如果没有发动机没有生产“流星”战机的经验和技术,要多少年才能把“米格15”生产出来?

    现在不过就是一个多月!

    试飞进行得很顺利,康政驾驶着“歼2”在900米的距离成功起飞。

    当时就把科研人员都吓了一跳:

    “900米才起飞!”

    “比‘拉5’起飞距离多了近一倍!”

    “我们应该增加跑道的长度!”

    ……

    汽修厂的跑道只有1000米,只不过1000米外还有300多米的空地而已。

    不过这依旧是个安全隐患,在知道“歼2”需要900米的起降距离后,怎么说也要把跑道加长到1500米。

    还算苏欣镇定,她对着无线电问了声:“火龙火龙,情况怎么样?”

    “一切正常!”康政很平静的回答。

    研究员们当即发出一片欢呼,虽然现在说“歼2”试飞成功还为时尚早,但成功起飞并在空中稳定飞行一段距离至少证明这款战机这种后掠机翼是没问题的。

    这已经让研究员们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头放下了一半。

    但好戏还在后头……

第1170章 最高时速

    “高度530米!”

    “时速390!”

    “一切正常!”

    ……

    康政不断的将仪表数据向地面指挥部报告。

    指挥部内的研究员们各自都在忙着,有的在记录数据有的在雷达显示屏上观察飞行轨迹,还有的直接用高倍望远镜捕捉天空中的“歼2”。

    只有王学新一个人看起来很空闲,也没那么激动。

    这不怪王学新,因为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而且只是一个“歼2”而已,有必要高兴成这样?

    又不是“歼20”!

    而苏欣在经过王学新身边时还握着拳头像小兔子似的蹦了两下,小声说道:“我们有自己的飞机了!”

    王学新“呃”了一声,暗道原来他们是把“歼2”当成自己的飞机,难怪会这么兴奋这么激动。

    不过这说法好像也对!

    发动机虽然是日不落的,但此时八路军已经能自产,日不落的机体设计水平还停留在“流星”上。

    机体是毛熊的,但毛熊没发动机……其实是毛熊未来的,此时他们当然没有。

    也就是说,不管是日不落还是毛熊,此时都生产不出这样一款战机,但八路军却做到了。

    那不是咱们自己的战机还是什么?

    这时康政在电台里说道:“请求测试极限速度,请求测试极限速度!”

    所有研究员都把目光投向王学新。

    今天的测试科目只是起降,但现在测试过程十分顺利,似乎可以临时加上些科目。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王学新还是回答道:“同意,但以900公里为限!”

    在飞机里的康政愣了下,限定了最高速度还叫测试极限速度吗?

    不过他还是回答道:“明白!”

    王学新这边回过头时,就发现研究所里所有人都震惊的望向他。

    “什么情况?”王学新问。

    “团长!”苏教授说:“时速900公里……咱们的要求是不是高了点?”

    这让王学新有些匪夷所思,他出于安全考虑已经放低要求了,“歼2”的最高飞行时速是1078公里,他说的这900公里都已经差不多减少了200公里,苏教授等人却以为这要求太高?

    不过转念一想就明白了。

    时代不同要求当然不一样,这时代的最快的飞行时速只有七百多公里,现在王学新一上来就要求900公里……对他们来说的确不太现实。

    “只是上限而已!”王学新敷衍道:“飞飞看!”

    苏欣在做好记录准备后,就对康政下令道:“飞行速度测试准备,三、二、一,加速!”

    雷达显示屏上看到的光点明显快了些,然后就听到康政隔一段时间做一次报告:

    “时速432,一切正常!”

    “时速497,一切正常!”

    “时速521,一切正常!”

    ……

    当时速突破650时所有人都望向附近用眼神祝贺。

    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650的时速已经超过“拉5”,这意味着这款战机注定不会像“流星”战机一样无法服役了。

    这差不多就是宣告成功,毕竟速度优势摆在那,其它方面就算有问题也可以“水来土淹”针对性的解决。

    当时速突破700时王学新就发现研究员们一个个半张着嘴,脸上的表情就像看到外星人似的。

    如果不是因为现在还在执行任务,他们肯定会欢呼着跳了起来。

    时速700,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汉斯BF109的时速也不过710,而它已经已经打遍欧洲几乎没有敌手,即便是现在依旧飞翔在空中不可小觑。

    但时速的增加依旧没有半点停下来的意思。

    “时速710!”

    “时速730……”

    当时速到达750时和志民就紧张的望向王学新:“团,团长……世界纪录!它它,要突破世界纪录……”

    话还没说完,另一边的康政就报告道:“时速780,一切正常!”

    和志民艰难的咽了下口水,然后几步就冲到电台前紧张的问:“火龙,报告情况,是否有异常!”

    “一切正常!”康政平静的回答道:“飞行平稳,各项参数正常!”

    “团长!”这时苏教授上前劝道:“为了安全起见,我建议停止测试,毕竟这次测试的重点是起降,万一要是有什么故障……”

    王学新明白苏教授的意思。

    战机速度已经远超预期,这也就意味着这款战机对八路军很有价值。

    越有价值就越应该慎重,测试就更应该保守一些。

    更何况,现在这速度已经是天下第一了,要求更高更快些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就算有什么意义,往后也可以慢慢突破不急于一时。

    但王学新却很有信心的说:“继续!”

    于是速度又继续往上加,很快就突破了800,接着又达到了王学新限定的900时速。

    这时王学新才让康政返航。

    指挥部的研究员们无一例外的都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和志民眼睛盯着雷达显示屏上战机的位置,似乎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甚至有些怀疑空速管出了毛病给出错误的数据。

    苏教授则干脆当机了,手里拿记录本一脸难以置信,愣愣的站在电台旁像个机器人似的。

    苏欣还算是保持着理智,她继续忙这忙那的记录着战机降落的数据。

    其实这只是她强装镇静而已,心里已经慌得一匹就差跑出指挥部亲自到跑道上迎接这架不可思议的飞机了。

    最后直到战机稳稳当当的停在了机场上,康政在地勤人员的帮助下走下飞机,研究员们还没从震惊中回复过来。

    直到通讯兵报告了声:“一切正常,任务圆满之完成!”

    指挥塔才爆发出一声欢呼。

    “时速900公里!”苏教授满脸通红的望向王学新:“我没听错吧?真的是900公里?”

    王学新只是笑了笑没回应。

    他就喜欢看他们这种没见识的样子,这还远不是“歼2”的最高时速。

    不久,经过检查剩余的燃油,大概航程也计算出来了:1700公里左右。

    这一点对新型战机很重要,尤其这款战机还是用来取代“拉5”这种只有1000公里的短航程战机。

第1171章 总结会议

    经验总结会议上,研究员们自豪又兴奋的议论着“歼2”的突破,部份没直接参加试飞的研究员始终不敢相信:

    “时速900公里,不可能吧!”

    “一下就超过世界纪录那么多,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搞错了?”

    “真能达到这速度?”

    ……

    在大家议论纷纷时,苏教授拿着一份文件走进会议室,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同志们,我们根据雷达位置确认了最终时速:913公里!”

    会议室瞬就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其中虽然部份人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但这事当然值得欢呼第二遍、第三遍……

    等大家冷静一些后,王学新就起身打趣道:“同志们,试飞成绩虽然值得庆祝值得骄傲,但今天这是经验总结大会,咱们不能当作庆祝大会来开吧!”

    众人笑作一团。

    苏欣赞同道:“团长说得对,越是这时候我们就越要戒骄戒燥。试飞实验不是小事,万一有什么问题没查出来,将来进入批量生产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很有可能威胁到前线飞行员的生命!”

    “对对!”苏教授点头赞同:“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目的是总结出优点和缺点,重点是找出缺点及时改正!”

    陈杰风反问了一句:“所长,那要是没有缺点只有优点呢?”

    苏教授把头一扬:“没缺点也给我找出几个来!”

    会议室里再次传来一片愉快的笑声。

    陈杰风说的话虽有几分玩笑,但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心声。

    913公里的时速,起降正常高速性能稳定,还能有什么缺点?

    就算有缺点也算不上什么缺点了,都可以克服!

    不过经验总结大会就是这样,把研究员聚在一起为的就是“没话找话说”,有时说着说着说不定就能找到什么缺点了。

    这也是为进入量产做准备……战争时期为了能让装备尽早在战场上发挥作用,通常没有太多时间试飞或者只做保守试飞。

    比如“歼2”的极限速度是1078公里,但战场上900公里的时速已足以碾压敌人的战机,那还需要冒着风险往1078公里的时速试飞吗?

    就可以姑且将900公里当作是最高时速投入批量生产吧!

    至于还有没有潜力,完全可以等批量生产后再试飞,这样可以减少许多风险。

    研究员们讨论了一会儿,苏礼国就起身问:“团长,我们这飞机的航程是不是还有不足?”

    说着苏礼国就将目光往周围扫了一下,说:“同志们,1700公里的航程比起‘歼1’的确有很大的提升。但我军主要的对手可不是‘歼1’,而是鬼子的‘零战’,它的航程可是能达到令人恐怖的三千多公里。那是不是说,之前‘歼1’存在的问题,‘歼2’依旧存在?”

    苏礼国这个担心并非耸人听闻。

    因为之前的“歼1”也就是“拉5”,它各方面性能其实是超过“零战”的,也就是虽然空战占优势却因为航程不足的问题一再被“零战”压缩了制空区域,三百公里的作战半径却被限制在一百公里范围内才能保证安全。

    现在的“歼2”虽然性能对比“歼1”有质的飞跃,但航程依旧不如“零战”,那是不是说制空区域依旧被压缩?

    见许多人将目标投向自己,王学新就说道:“这个问题我认为不需要太担心,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甚至可以模拟一下两款战机的敌对过程!”

    说着王学新起身走向会议室前的黑板,顺手拿起一根粉笔在上面边写边说:

    “‘歼1’1000公里公里航程我们是这么分配的!”

    “300公里飞抵战区,300公里返回,再300公里燃油用于作战!”

    “但如果我们用的是‘歼2’,1700公里的航程,是不是也这样按比例划分呢?”

    说到这王学新停了下回头望望一众研究员。

    研究员里马上就有几个人明白了,苏欣点头说道:“有道理,作战的燃油不是按比例,而应该依旧是300公里左右!”

    “这不对吧!”和志民反驳道:“一场战斗应该是取决于时间,比如用‘歼1’需要30分钟打一场空战,‘歼2’很可能也需要30分钟。但‘歼2’这30分钟需要消耗的燃油就会比‘歼1’多得多!”

    这话没毛病,因为“歼2”是功率大得多的喷气式发动机,同样的时间耗油量肯定更大。

    但是……

    王学新微笑着回答道:“‘歼1’的时速只有634公里,虽然比鬼子‘零战’快但速度优势并不大。而‘歼2’的时速却超过900公里……这将近鬼子‘零战’时速的两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苏教授点了点头:“‘歼1’需要30分钟才能打完的仗,‘歼2’可能只需要20分钟甚至更少!”

    “说得对!”王学新自信的说道:“而且我方飞行员毫无压力,鬼子甚至连瞄准的机会都没有,它们就是我军战机的靶子!”

    的确连瞄准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在鬼子试图将战机指向“歼2”瞄准时“歼2”已经飞得没影了。

    这就是速度的绝对优势,也是战机的跨代碾压:“米格15”是典型的第一代战机,在此之前的战机连划入“代”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最终的结论就是用于作战的燃油差不多,如果“歼2”用900公里的速度作战,300公里的燃油就是20分钟。

    这么一计算,“歼2”1700公里的航程就有700公里的作战半径,比“歼1”300公里的作战半径要多出一倍都不只。

    虽然还是比不上“零战”,但能把作战半径往外推700公里已足以满足作战需求了。

    “飞弹呢?”和志民问了声:“装上飞弹后是否会影响‘歼2’的速度和机动,另外飞弹的发射是否有问题,还有雷达系统……”

    这些方面要是都考虑的话,“歼2”的服役就不是短时间能服役了。

    王学新打断了和志民的话:“不,我没打算在‘歼2’上用飞弹!”

第1172章 过载

    王学新不用飞弹的说法其实有很多人能理解。

    因为之前的战机不管是“歼1”也好“野猫”也罢,它们之所以要用飞弹是用其远射程的优势弥补战机性能及飞行员训练不足。

    现在“歼2”有这样的速度已经可以对鬼子战机形成绝对优势,为什么还要用飞弹?

    另一方面,此时的空空飞弹发展还不成熟,它在发射后还需要飞行员持续操控飞弹跟踪目标……这对于速度较慢的“野猫”或“歼1”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用在时速达900多公里的“歼2”上问题就大了:飞行员没有那么多反应时间,战机很可能会超过飞弹先接近目标。

    到时飞弹爆炸会是什么结果?

    不过,会这么考虑的人没想到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由和志民提出来的。

    “团长!”和志民皱着眉头说道:“不用飞弹难道用机枪机炮?这怕是不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陈杰风问了声:“就应该用机枪机炮打,咱们速度快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的确不合适!”王学新点了点头,暗道和志民不愧是个数学专家,计算方面看得很细致。

    “同志们!”为了大家更容易理解,王学新就在黑板上一边画一边解释:“我军目前使用的机炮机枪,其射程普遍在三百米左右。三百米对低速战机没什么问题,比如‘歼1’咬尾‘零战’,时速差只有一百多公里,三百米的距离需要十秒左右。也就是说从目标进入飞行员射程到飞行员瞄准射击有10秒左右的反应时间!但如果‘歼2’……”

    话说到这研究员就都明白了。

    “歼2”速度太快了,轻松达到900公里的时速。

    900公里时速对比“零战”530公里的时速有370公里的差距。

    如果用这速度对“零战”实施咬尾追击,等目标进入射程到两机相撞就只有3秒左右。

    3秒钟,飞行员来得及完成瞄准、射击、爬升躲避等一系列动作吗?

    怕是根本没法瞄准始终都是与敌机相撞吧!

    或者是“歼2”把速度降下来适应敌机进行咬尾,但这样做又会使“歼2”失去速度优势,900公里的高速在实战中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然后苏欣就觉得奇怪了:“团长,咱们不用飞弹又没法用机枪机炮,那这仗要怎么打?”

    王学新当然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朝和志民点了点头,说:“我从毛熊那进口了一批新型航炮,它的射程达到2000米,它使我军可以在400米到1200米的范围内攻击目标!”

    研究员们这才松了一口气,暗道原来还有这玩意。

    这款航炮其实就是毛熊最新研发的HC-23km航炮,它是毛熊研发出来用在伊尔10攻击机上的,将来也会用在“米格15”上,可以说跟“歼2”是绝配。

    这东西王学新一个月前就向毛熊购买两百门,另外每门配弹两千发(单次战斗可携弹200发)。

    HC-23km航炮与之前用于“拉5”上的施瓦克航炮相比,除了精度大幅提高之外就是减重。

    毛熊的玩意向来是粗糙笨重精度差,所以在这方面它们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之前是毛熊装备紧张时期没功夫管这些,现在仗越打越顺且胜利在望,就开始考虑提升装备性能了。

    这两方面都做得很成功,将原本只有1000米射程的航炮直接提升到了2000米。

    减重方面,不只是炮身重量减了3公斤,弹链和炮弹也因为重新设计过只有原重量的一半。战机上的每一分重量都是很宝贵的资源。

    这使它可以用于高速战机甚至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高速战机的标配。

    毛熊还以为王学新买这航炮是用来升级“拉5”,再加上这也算不上什么高科技,所以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如果毛熊知道自己这款卖给八路军的机炮是被装在“歼2”上而且成为这时最强的战机,怕是也要犹豫一番。

    和志民在心里一计算,这款航炮完全符合“歼2”的要求:

    2000米射程意味着飞行员有20秒左右的战斗时间:2000米距离预先瞄准,在1200米距离进入攻击范围射击,到400米左右还有3到4秒时间躲避。

    想到这,和志民就点头说道:“团长,那就没问题了!我认为这款战机再试飞几天,没有其它重大缺陷的话,就可以进入批量生产了!”

    王学新微微摇头,然后将目光望向苏欣。

    苏欣被看得有些莫名其妙的,尴尬的问:“团,团长……还有什么问题吗?”

    “飞行员!”王学新问:“能找到飞行员吗?”

    “飞行员……”苏欣疑惑的问:“我们不是有飞行员?”

    王学新再次摇了摇头,然后把目光转向研究员,问:“同志们应该知道飞行员过载的问题吧?”

    研究员纷纷点头。

    然后马上就有几个人明白王学新为什么提飞行员了!

    过载这东西在螺旋桨战机也有,但因为螺旋桨发动机功率不大因此就算出现也大多在飞行员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

    但像“歼2”这种亚音速战机就不一样了,它的过载能达到正负7个G,没有经过专门过载训练的飞行员很容易出现灰视、黑视甚至昏迷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并不是能驾驶螺旋桨战机的飞行员都能飞“歼2”。

    甚至飞行员体检的门坎都要大幅提高……有受过伤身上有疤的飞行员原则上不能飞这款战机,他们的伤口在大过载或高空时很可能破裂。

    这看起来是小事,但在实际中却是个大问题。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想找几个身上没有疤又符合飞行员条件的差不多就是大海捞针。

    王学新把这些问题在会上一说,研究员们瞬间就愣住了……他们之前只想着战机性能全面提升,却没想到战机性能的提升对飞行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而最大的问题不是战机本身,而是驾驶战机的飞行员。

    战机的问题还可以修修改改,但要是人的问题……

第1173章 学生兵

    飞行员的问题摆上台面后第一时间就有人想到顽军飞行员。

    这是陈杰风提出来的,他说:“团长,又要有飞行经验又没有伤疤,怕是只有那些养尊处优的顽军飞行员了吧!”

    这话倒是没毛病,在顽军中能当上飞行员的非富即贵,而且基本不出战更不可能负伤,其中甚至还有一批在鹰酱“飞虎队”培养下的高素质飞行员。

    另一方面,因为八路军在东北这边打得有声有色的,顽军飞行员中的确也有一部份希望到八路军军中服役。

    八路军情报人员也在努力与这部份飞行员取得联系希望能把他们争取过来。

    因此,这也可以算是一个找飞行员的途径。

    但王学新却摇了摇头:“风险太大!这驾驶的可是‘歼2’,我军最新型战机!”

    研究员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战机这东西跟其它装备不一样,如果从顽军来的飞行员是假意投诚目的是打探八路军航空兵的虚实……这事在这年代常发生,最有名的就是孙良诚,今天投了八路军明天就带着八路军干部去投顽军,等形势不妙又投八路军,如此反复好几次以致于八路军最后都不接受孙良诚的投诚。

    而飞行员想要逃出去就容易多了,尤其是驾驶“歼2”战机的,只要心念一动,调转机头朝顽军方向飞,以它900多公里的时速是没人能追得上它。

    而且“歼2”单向航程还有1700公里,飞到重庆都绰绰有余。

    (注:太原到重庆的直线距离只有1000公里左右)

    到时就不只是飞行员的问题了,更是“歼2”这款战机漏密的问题:顽军得到一架“歼2”后肯定会交给鹰酱研究,于是鹰酱马上就会有自己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机了。

    王学新绝不能让这事发生,否则将来志愿军用的“歼2”对鹰酱就不再是秘密。

    然后苏欣就把目光投向王学新,问:“那……就只有学生兵了?”

    王学新点了点头:“没打过仗的大学生,他们有文化更容易训练,但要求立场坚定、身体素质过硬!”

    也难怪苏欣会猜得到,在这战乱年代不管是谁都难免在讨生活中磕磕碰碰弄出几个伤疤,而大学生他们在这时还有资金读书就说明其家庭出身不差,负伤有伤疤的可能性就较小。

    苏欣皱起眉头为难的回答道:“征集学生兵不是不可以,但却存在几个困难。主要是大学生兵剩下的已经不多了,顽军不断的动员学生兵入伍并把他们送到对外公路战场上加入远征军!”

    研究员们听着不由感到一阵惋惜,多好的兵源啊,居然被顽军用来当陆军打!

    苏欣继续说道:“另一个是顽军自从开始征召学生兵以来,就加强了对学生的管控,他们的位置、行程等都受监控,想要从重庆把他们争取过来并不容易!”

    此时的大学生大多集中在重庆,因为一个个大学全都搬到那去了。

    不过苏教授却很有信心的说:“这方面由我来负责,我们一直从重庆努力争取人才,交通和情报网络还没断!”苏欣“嗯”了一声,再次将目光转向王学新,问:“就算我们征到了合适的学生兵,可是他们来得及训练吗?”

    王学新知道这话的意思。

    这些学生兵什么都不会,从零开始训练怎么说也要训练几个月吧……志愿军时期组建航空兵的时候,有许多飞行员只驾驶二十几个小时就飞上天空与鹰酱作战了。

    不过那些飞行员并非从零开始,他们相当一部份之前就有飞行经验。

    王学新想了想,就说道:“没问题,我们可以尽一切努力缩短训练周期!”

    “缩短训练周期?”苏欣一听这话脸都吓白了,她担心的说道:“团长,这是不是不太合适?就像您说的,‘歼2’有严重的过载问题,在这情况下还缩短训练周期,是不是……”

    苏欣虽然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苏欣这是在劝王学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研究员们听着也深以为然,飞行员这事不能急,他们是开着飞机上战场打仗的,一点都马虎不得。

    但王学新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兵,我们可以放宽要求,比如把时速限定在700公里左右。这就可以增加他们的反应时间同时还可以减轻过载的影响!”

    苏教授第一时间就听懂了,他赞同道:“团长说得没错,鬼子的‘零战’只有五百多公里的时速,我军‘歼2’只要达到七百公里时速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没必要用八百、九百甚至一千的时速战胜对手!这对大学生新兵而言就容易得多了!”

    众人听着纷纷点头,这就是把“歼2”这种喷气式战斗机当作螺旋桨战机开的意思。

    只不过700公里的时速可以说已经接近螺旋桨战机的颠峰,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超过世界纪录,选择权在学生新兵手中,其压力就会小得多。

    学生新兵也就可以在训练及实战中快速成长。

    不过苏欣再次提醒道:“即便是这样,他们很可能也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

    王学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现在那些学生兵还在重庆呢,筛选、动员再秘密转移,这些往少里说也要一两周,接着再训练一两个月……“歼2”服役的时间也就跟着推迟了。

    “所以!”王学新说:“我们还要准备另一条路:我统计过,我军包括舰载飞行员在内现有飞行员439名,从这439名飞行员里先挑一批符合要求的,我就不信百里挑一还挑不出来!”

    苏欣有些担心的问:“如果真的就是百里挑一呢?最终只能挑出四到五人……”

    “那就没问题了!”王学新打断了苏欣的话:“只要有四到五人,他们能驾驶四到五架‘歼2’投入战场,就足以左右空战的输赢,甚至会拉着整场战役的胜利天平倒向我军!”

第1174章 文件

    战场的对决,有时并不说一定要把敌人一一消灭才能将其击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八路军有限几架“歼2”就起不了决定性作用……虽然它性能优异但数量太少,鬼子一次投入战斗的战机动不动就是上百架,只有个位数的“歼2”显然无力阻止什么。

    但两军对垒还有一种叫“士气”的东西。

    鬼子飞行员也是人,是人就会恐惧、会慌张、会害怕,如果他们突然发现八路军有一款战机是他们连尾烟都摸不到而这款战机却能将他们当作靶子打……即便鬼子被军国主义洗脑也很难不气馁吧!

    而一旦鬼子飞行员失去信心,其面对八路军“拉5”时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几分。

    更何况,鬼子还不知道八路军有多少“歼2”也不知道这种令他们恐怖的战机会在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将他们击坠。

    因此,这就不只是士气问题,实战中甚至还会让鬼子飞行员分心。

    王学新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也就是先列装几架,之后的数量就由学生新兵负责了。

    另一方面,是“歼2”对八路军而言是一款全新的战机,它无论战术、作战方式等都与之前的战机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王学新也需要先将一批飞行员投入实战好为学生新兵提供作战和训练经验。

    当然,这个计划还需要向总部报告得到首长的拒绝。

    “确定!”大陈委屈巴巴的拿着原件回答:“己是那个数!”

    从始至终首长都有对那款喷气式战机抱没希望。

    大陈回到座位马下拿起原件重新译码,但过了一会儿就挠了挠头,然前犹疑的走到参谋长面后,说:“参谋长,有……有译错,不是那些数据!”

    因为对那件事是抱希望,又因为事务繁少,首长和参谋长只是当时讨论了几句是久就完全把那事给忘了。

    “是!”

    那不是四路军那场战役的难点之一:是得是用训练是足的民兵、新兵应对训练没素的华北方面军。

    但四路军却是能将主力调往南面,主力依旧要在北面退攻鬼子关东军。

    就在首长为那个问题发愁时,参谋长就把文件递到首长面后,语有伦次的说道:“首……首长,您看……那!”

    参谋长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我吃惊的揉了揉眼睛。

    “他确定有译错?”参谋长又问了声。

    其实参谋长心外也是认同首长的。

    因此,王学新是用最土的方法:派通讯员骑着边八轮将加密文件亲自送往总部。

    是过参谋长也顾是下那些,拿着文件就走向另一边正对着沙盘发呆的首长。

    此时的日是落在战机研发方面可是数一数七的弱国,四路军还不能凭着那么己是的设备超过日是落?

    首长“呵呵”笑着:“但愿如此,怕就怕那一回己是大东北也有力回天喔!”

    且装没加密文件的皮包还是特制的:它外层平铺了一层炸药相当于一个大型炸药包,一旦通讯员遭到埋伏没可能丢失文件的安全,只需要把导火索一拉外面的所没加密文件都会被销毁,那样就不能保证情报是会落入敌人手外。

    有错,不是913公外!

    关于“歼2”的情报,王学新是派人把测试数据及会议纪录一起送到总部,电话、电报外什么都有说。

    “时速913公外!”首长初时也是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上一秒就想到了什么,一把拿过文件认真一看,再看看参谋长,一脸难以置信的问:“喷气式战机?大东北研发的这玩意?”

    发动机一模一样,“流星”能达到的速度就差是少到头了吧?

    此时的首长正在分析鬼子上一步会怎么打,或者说鬼子会怎么破局。

    参谋长重重的点了点头,声音略带哽咽:“是的,首长!试飞很顺利,你们成功了!”

    参谋长一边点着烟一边随手翻开文件,入眼的是一串数据,参谋长习惯性的一扫而过看上面的正文。

    那是是王学新没意卖关子,而是“歼2”事关重小……一旦鬼子迟延知道四路军拥没那样的战机,四路军很可能会错失一次战役突然性及震摄鬼子的机会。

    参谋长把文件递到通讯兵面后,手指在数据下点了点,面带是悦的说道:“怎么搞的嘛,那么重要的数据也会翻译错,马下去核实一上!”

    愣了一会儿,参谋长就朝是近处的通讯兵叫道:“大陈,他过来一上!”

    因为四路军目后只会生产一款喷气式发动机,这不是日是落的发动机。

    等到文件解码前送到参谋长手外我还没些莫名其妙的,什么东西要费那么小的力气专程由通讯员送来?

    “关于你军喷气式战机“歼2”的会议纪录……”读到那参谋长猛然想起试飞喷气式战机的事,再回过头看一眼数据,下面白纸白字的写着:“最低时速913公外!”

    文件两天前己是送到总部。

    首长暗叹:那一仗可是一点都仔细是得,因为民兵、新兵的特点不是能打顺风战但未必能打逆风战。一旦吃几场败仗,我们的士气很慢就会跌至谷底甚至崩溃!

    “是!”

    由于王学新对“歼2”的测试全程保密,首长只知道没那么回事其它的什么也是知道。

    参谋长微笑着回道:“首长,那可说是准,什么东西在大东北手外转一手,就算是废物也能变成宝啊!”

    首长曾经对参谋长说:“日是落的‘流星’战斗机就摆在这,时速是过656公外还一小堆故障,你就是信我大东北还能搞出名堂来!”

    “上次注意点!”

    “什么?”参谋长吃了一惊,接着“腾”的一上从大陈手外抢过文件重新看了看,还是913公外。

    “是!”通讯兵赶忙起身大跑下来在参谋长面后敬了个礼。

    我的想法与曾叶士一样,认为鬼子会将反攻主力转移到华北方面军手外,也不是南面。

    参谋长当场就愣住了,拿着烟的手都在瑟瑟发抖,就连烟慢燃到尽头了都有发觉,直到烧着手指时参谋长才吃痛赶忙把烟头丢掉。

第1175章 队长

    首长在看到这个速度后还是不敢相信,他用隐晦的语气在电报里问:“913这个数字,确认了吗?”

    这样问,即便电报被鬼子监听甚至破译,他们也猜不到913指的是新型战机的最高时速。

    王学新当然明白首长问的是什么,就回答:“确认了,而且还有提升的空间并非极限!”

    首长那边收到这电报后就乐坏了,他拿着电报往参谋长面前一递,高兴的说道:“可以嘛!还真让小东北给搞出名堂了,看来还是我小瞧他喽!”

    参谋长则有些心不由衷的说:“你看看,还是我猜对了吧?”

    其实参谋长也没猜对,当时只是首长猜搞不出来,他就只能选择“能搞出来”这个选项而已。

    此时的参谋长心里正后悔呢,早知道这样就应该跟首长打个赌了,这样至少也能从首长那赢点烟钱来。

    这是参谋长的尴尬。

    参谋长是个有名的“烟枪”,他抽烟是一根接着一根打“连发”,八路军指挥员那5元钱的津贴根本就不够他的烟钱,所以每到月底他就捉襟见肘把烟省着抽。

    这种苦啊,只有烟瘾大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而首长却是烟酒不沾,就好喝茶。

    茶叶好弄,因为首长的津贴每月都有富余。

    参谋长时不时就想从首长那“抠”上一点……

    首长似乎看穿了参谋长的心思,他从兜里摸出大半包烟递到参谋长手里,说:“走,陪我喝几杯,庆祝庆祝!”

    参谋长一看到手中的烟眼睛就亮了起来,高兴的点头说道:“好,庆祝庆祝!”

    王学新的飞行员计划顺利的得到了总部的同意,甚至总部还派出全国的情报人员在全国范围寻找适合的飞行员。

    这方面就不需要王学新操心了,王学新相信华夏毕竟有这么庞大的人口基础,虽然是兵荒马乱且平均教育水平不高,但广撒网自然能多捞鱼,尤其现在八路军打出这么好的形势各方人才踊跃来投,有“歼2”后续飞行员的数量还是不需要太担心。

    王学新主要是负责首批“歼2”及飞行员训练这一块。

    第一批“歼2”能生产5架,这是苏欣计算后的结果……目前“流星”生产线最大的产量就是5架,之后工人熟练了或许还能提升。

    加上已经生产出来的两架原型机一共7架。

    不过王学新认为这已经足够了,因为飞行员还不一定能找出7个来。

    结果让王学新有些意外,在对全体四百多名飞行员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后,发现有9名飞行员符合要求。

    王学新认为,有这么高的概率很可能是因为八路军航空兵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来自顽军,比如晋绥军的飞行员,其它的也大多来自大学生,他们大多家境不错负伤留疤的可能较小。

    9名飞行员7架战机,王学新认为这恰到好处。

    比如临时有飞行员生病或在训练、战斗中负伤什么的,有2名飞行员冗余就能保证7架战机都有人飞。

    其中康政比较特殊。

    如果按照没有疤的要求康政是不合格的,他右肩曾经在战斗中被鬼子的刺刀扎伤过。康政在加入航空队前就是一名八路军战士,而且还是个连长有相当丰富的战斗经验。

    他之所以入选为飞行员是因为有些文化入伍前是个私塾先生。

    就像在之前总结大会上苏欣说的,大学生兵已大量被征召到远征军在对外公路方向作战,而且顽军对大学生加强了监管,八路军这边很难得到有文化的兵源就只能把康政这些教“之乎者也”的先生也招进来了。

    但即便康政有疤王学新也打算把他留在这支部队飞“歼2”,因为他是唯一一个飞过“歼2”的飞行员,他有飞行经验,哪怕只是一次。

    王学新曾经问过他:“康政同志,你有选择的权力,毕竟这很危险!”

    康政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团长,我选择飞‘歼2’!”

    “你想好了?”王学新还不放心,他朝康政肩头曾受伤过的位置扬了扬头:“你知道这道疤意味着什么!”

    “知道!”康政很肯定的回答:“大不了,我每次起飞前都事先给它扎一个绷带!”

    王学新还是得有些不妥,因为这时的飞机没有助力,很多操控都是靠蛮力,肩部伤疤万一破裂会对战斗造成很大的影响。

    于是王学新又劝道:“康政同志,其实如果不飞‘歼2’也可以飞‘歼1’,飞‘歼1’就没问题了,你的伤势就不会有影响,你一样也可以打鬼子……”

    “团长!”康政打断了王学新的话,他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飞过‘歼2’感受到那种力量和速度后,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

    王学新默默的点了点头。

    他理解这种感觉。

    用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这就像是自行车和摩托车。

    在摩托车还没出现前大家都在骑自行车,这时你甚至认为自行车是个很高大上的玩意……瞧,它比走路快多了,不但快还省力。

    但一旦摩托车出现,当你感受到它的速度和力量时,瞬间就感觉自行车不香了。

    这时如果再让你回头骑自行车,那种心理上的落差很可能会让你无法接受。

    此时的康政大概就是这种心情。

    “那好!”王学新点了点头:“那就飞‘歼2’,我想让你来队长,怎么样?”

    “团长,这……”康政有些意外的望着王学新。

    王学新知道康政在想什么,他是唯一一个有伤疤的飞行员,也可以说他是这9个飞行员中条件最差的,任选一个人当队长都会比他好!

    但王学新却不这么认为,康政在试飞时优秀的表现已证明他能驾驭“歼2”,尤其王学新注意到康政走下飞机时没有欢呼,表现得极为冷静……这正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所需要的。

    “怎么?”王学新反问:“刚才还对自己有信心,现在就没信心呢?”

    “不,团长,我……”

    “不是就行!”王学新打断了康政的话:“就这么决定了!”

第1176章 第5航空大队

    康政是第5航空大队队长。

    此时八路军包括“歼2”航空大队在内已经有八个航空大队了。

    其中陆航五个航空大队:

    运城、三家店一带一个航空大队。

    太原一个航空大队,不过主力在赤峰附近与鬼子承德机场对峙并负责与南线守军协同。

    大连周水子一个航空大队,这个航空大队主要是用来保护大连造船厂、港口及海岸线的。

    新京不久前编了一个航空大队,这是作战在最前线并与北线进攻部队协同的一个航空大队。

    海航的三个航空大队就不用说了,三艘航母分别编一个航空大队。

    现在又新编一个陆军第5航空大队,其基地就设在太原汽修厂也就是生产“歼2”的地方。

    这个航空大队虽然编制是“大队”但其实目前只有9名飞行员2架飞机。

    不过这飞机可不是普通的飞机,它是这时代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飞机:“歼2”。

    确定了康政是大队长后,王学新随后就召集飞行员开了一次会议。

    这9名飞行员有些是从运城赶来的,有些是从新京飞来的,还有3个是从海军航空兵调来的。

    这让许涣东和俞平都有些不乐意了。

    许涣东那还好,王学新只回了一句有“特殊任务”他就没声音了。

    俞平就发电报来说:“团长,我不是舍不得这几个飞行员,但他们都是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好不容易熟悉了‘野猫’,又能在航母上起降甚至还有战斗经验了,这时才把他们调回去开‘歼1’……就算有‘特殊任务’也不太合适吧?”

    王学新知道,俞平这其实还是舍不得飞行员。

    3名飞行员看起来不多,但对航母编队却并非如此。

    “定远”号航母全部只有37名合格的“野猫”战机飞行员,这3名飞行员一调……就意味着航母上就有几架战机没人开了,俞平又要紧急把预备飞行员调上来了。

    但因为这段时间新增两艘航母预备飞行员全部用光,不只用光还不够,还需要紧急培训,因此想调都没得调,“定远”上就这么着少了几架能飞的飞机削弱了战斗力。

    身为舰长的俞平能不飞疼吗?

    但这事没得商量,“歼2”飞行员比航母飞行员要重要得多。

    因此王学新想也不想就回答道:“少废话,服从安排!你需要飞行员的缺额自个去陆航挑!”

    “是!”俞平只能无奈的应了声。

    但俞平嘴里虽应着心里还是不服气。

    因为他觉得自己没错,这千辛万苦的好不容易培养出能上舰的飞行员了,怎么能说调就调呢?

    飞行员能适应吗?

    变来变去合适吗?

    培养飞行员不要时间不要精力还是怎么的!

    最严重的还是影响航母的战斗力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也难怪俞平会想不通,他又怎么知道此时八路军已经有一款“神机”准备服役,这款“神机”甚至只需要几架就能轻松的把他整艘航母的舰载机全部干翻!

    其实不只是俞平想不通,那3个从海航调来的飞行员也想不通。

    别的飞行员倒无所谓,因为他们原本就是飞“歼1”的,他们认为调来还是飞“歼1”,这对他们而言没什么差别就是任务编制不一样而已。

    但海航就不一样了。

    海航的“野猫”战机虽然性能不如“歼1”,但人家那是在航母上的玩意。其它的不说,仅仅只是起降这一点其难度就秒杀陆航。

    因为难,所以就需要更优秀的飞行员。

    因为优秀,他们就不太愿意离开那个群体。

    王学新察觉到了这一点,但他没作声。

    王学新带着康政走进被用作第5航空大队会议室的平房先点了个名,然后就问了声:“如果有谁不愿意加入第5航空大队或者有什么意见,现在可以提!”

    战士们没人说话,只有一个面容瘦削的高个飞行员看了看两旁,然后起身道:“团长,我有意见!”

    “说!”

    “团长!”瘦高飞行员说道:“原本上级需要我在哪我就在哪,我应该服从安排!可是我怎么想也想不通,现在明显是航母更需要我们……”

    王学新把目光投向康政,康政会意,马上就翻着手里的文件读出了瘦高飞行员的资料:“潘文力,海军航空兵第一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

    王学新“嗯”了一声,笑道:“原来是个中队长,难怪俞平会心疼!”

    王学新把赞许的目光投向潘文力,刚才那一刻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胆识以及全局观。

    别人没站出来说话就他站出来,这就是胆识。

    别人只等着安排,就他思考着哪里更需要他,这就是全局观。

    “副队长就他了!”王学新说。

    “是!”康政应了声,马上在文件上标注。

    这下就把潘文力干懵了:

    什么情况?

    就说两句话就当上副队长了?

    老子还想回海航继续飞“野猫”呢!

    王学新知道,飞行员是需要一些有个性的飞行员,因为他们是飞在天上与敌人作战的,地面的指挥官往往不知道情况无法指挥来不及指挥。

    甚至就算跟他们一起飞上天的队长、中队长等都没法指挥,那时他们都忙着与敌机作战呢!

    因此,飞行员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判断和随机应变。

    如果有什么协同的话,那就是跟自己僚机协同,顶多就是四机编队,再往上想要更多的协同那基本是不可能了……飞机这玩意速度太快敌情变化也很快,没法做到整齐划一。

    甚至整齐划一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战术呆板。

    “如果我说……”王学新反问潘文力:“这里更需要你能让你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潘文力有些不信:“团长,我可能连‘歼1’都忘了怎么开了……”

    “你想回海航?”王学新问。

    潘文力迟疑了下,就挺身回答:“是!”

    “放心!”王学新笑道:“如果你要走,我绝不拦着你。你回去还是中队长,我还会派专机送你回去!”

    说着王学新朝康政扬了扬头,康政当即从包里取出准备好的“歼2”的资料分发下去。

第1177章 记性

    康政一边把资料往下分发一边平静的说道:“这是我军新研发的战机,喷气式,后掠翼,最高时速913公里……”

    拿到资料的飞行员们才刚要翻开第一页,听到这数据瞬间就愣住了。

    “913公里?”潘文力的声音里带着质疑:“最高时速?”

    “哦!”康政纠正道:“不是最高时速!”

    潘文力眼里闪过一道“果然如此”的神色。

    怎么可能913公里?

    比世界纪录还多200公里?

    这牛皮是吹上天了吧!

    没想到康政补充了一句:“确切的说,913公里时速是初步试飞的结果。我个人估计它能轻松突破1000公里!”

    会议室里霎时安静的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

    潘文力愣了一会儿,然后默默的翻开了资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款从未见过的新型战机,外型与目前使用过或看到过的战机大不相同。

    不过潘文力目光没有在上面多做停留,他继续翻到下一页找到数据,一眼就看到最高时速上写着913公里,航程1700公里,其它还有好几项留白,这意味着还等着飞行员去把它飞出来。

    康政完全没有理会飞行员们的震惊,他自顾自的说道:“实用升限大概在12000米左右,这是我昨天刚飞的高度,还没来得及填上去!依旧有待提升!”

    这又一次把飞行员给干懵了。

    实用升限12000米是什么概念?

    这时代的战机能到10000米高度就差不多了,那还是最高升限。

    可现在这款战机实用升限都能到13000米?

    比其它飞机最高升限还要高3000米?

    最高升限和实用升限的区别,是前者指的是飞机能到达的最大高度而后者指的是飞机能正常飞行的高度。

    这很容易理解,最高升限就是飞机全力加速依靠惯性到达顶端,但它在顶端不能保持飞行状态,必须到达后马上转入俯冲,否则很容易失速失控导致坠机。

    而实用升限就不一样了,这是飞机能正常飞行做各种机动动作的高度。

    这个高度对战机而言相当重要。

    因为有些大型轰炸机就利用这一点在万米高空上飞行投弹……虽然投弹精度降低但安全,敌人战机飞不到这个高度。

    鹰酱就是用这方式轰炸汉斯,而汉斯的战机击坠目标的机会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力加速冲到最高升限的那一瞬间开火,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轰炸机离去。

    现在,这款新型战机的实用升限都达到13000米而且依旧是“初步”?

    王学新很确定这的确是“初步”,米格15的实用升限其实是15544米,也就是说它能在15000米的高度正常飞行。

    康政之所以只飞13000米,依旧是因为“保守试飞”……11000米能正常飞行就已经是天下第一了,飞到13000米就差不多了吧,冒险再往上飞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毕竟这时候飞行员比飞机还稀有,飞行员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少一个都是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

    潘文力和其它飞行员面面相觑。

    他们全都有相当的飞行经验,其中有些还是精英,当然知道实用升限在空战中的重要性:

    你只能飞9000米,我能飞13000米。

    那是不是说在10000米以上的高度就是我的绝对安全区域?

    战斗期间一旦遇险,我就可以将飞机拉到这个高度歇口气缓解一下!

    更重要的还是,这决定了我方永远都比敌人高,而且还在敌人看不见的高度,也永远是我方战机俯冲敌机……

    其实在王学新看来这优势并不重要。

    因为即便没有升限这个优势,他们只需要按正常速度飞行作战,敌人就已经找不着北了。

    见康政介绍得差不多了,王学新就插嘴道:“我们把这款战机称作‘歼2’,目前只有2架,一个月后会生产出5架总数7架。而我们却有9名飞行员,也就是说飞行员略微超编。”接着王学新把手一扬,说:“如果有谁不想驾驶这款战机的,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马上送你们回部队!”

    飞行员们个个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潘文力虽然是瘦高个,但这时把头埋得低低的,似乎声怕被王学新注意到。

    但王学新没打算放过他。

    “潘文力!”

    “到!”

    潘文力条件反射的起身立正。

    “你刚才说什么来着?”王学新问:“说希望回部队的是你吧?”

    “有……有吗?”潘文力尴尬的挤出了一点僵硬的笑容:“我,我……我忘了!”

    会议室里传来一阵窃笑,王学新眼睛一扫他们赶忙收住。

    王学新把目光转回潘文力身上,故作为难的说道:“这可不好办哪!记性不好也不能飞‘歼2’,这要是把数据给忘了,上去就有危险了。”

    说着王学新朝身旁的康政扬了扬头:“你说是吧,队长?”

    “呃……是!”康政赶忙应声。

    “你说咱们体检的时候怎么就没检查记性呢?”

    “马上加上这一项!”

    “加上还不行,现在这不就出问题了?这可不是小事!”

    “再筛选一次……”

    “报告团长!”潘文力挺身道:“我记性很好,尤其是数据,看一遍就一定不差,不信团长可以考考我!”

    说着还真就把资料递到王学新面前。

    王学新脸色一变:“那你刚说的话怎么就不记得了?”

    “团长……”潘文力瞬间就软了下来:“您瞧我这记性……它该记的记,不该记的就忘……而且还忘得快!”

    飞行员们再也忍不住了,哄的一声笑成一团。

    其实潘文力根本就不需要这么紧张。

    这完全不是9名飞行员开7架飞机有2名超编的问题。

    而是在未来几个月里,飞机陆续生产出来了但飞行员却还在培训中。

    也就是说,将来“歼2”的空战只能靠他们9个。

    王学新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潘文力那句话就强行把他赶回原部队。

    不过话说回来,潘文力可能是知道这些,所以才敢这么轻松的用玩笑把这次“危机”化解于无形吧!

    否则,他可能连笑都笑不出来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78/ 第一时间欣赏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远征士兵所写的《亮剑之军工系统》为转载作品,亮剑之军工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亮剑之军工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亮剑之军工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亮剑之军工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亮剑之军工系统介绍:
退伍军人宁波回到他所熟悉的电视剧成为一名新兵蛋子
八路军干部成天叫唤的是啥?
李云龙最眼馋的是啥?
独立团最需要的是啥?
装备,装备,还是装备……
偏偏宁波就带了个军工系统去
于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轻轻松松打鬼子
——————————
交流群:953838560亮剑之军工系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亮剑之军工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