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亮剑之军工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远征士兵     亮剑之军工系统txt下载     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20章 三球定位系统

    这个问题让王学新也很为难。

    用电子管计算机显然不行,这不仅是因为体积,更因为电子管是玻璃包裹的真空管,这玩意如果用在飞弹而飞弹发射时又有可能瞬间达到800多公里的时速……其冲量足以让弹体内的玻璃管碎得一塌湖涂了。

    那么用晶体管?

    可晶体管要47年才发明出来,距今还有四年。

    王学新先把这东西整出来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果研究要从晶体管开始,然后再计算机,接着再应用到飞弹上……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八路军眼前就急需这款飞弹防空了。

    其它的不说,此时的鬼子在顽军有意退让下已经打通了南北交通线,下一步就要回师围攻八路军了,那时八路军如果还没有把这防空导弹整出来,只怕会有危险或者要付出很大的伤亡了。

    怎么才能解决敌我识别的问题呢?

    马克3型雷达很难办到,它毕竟是一款中波雷达,空中飞着敌人的飞弹、飞机,还有自己的飞弹对它而言只是一个点。

    距离较远还有可能识别,计算机可以根据轨道的延续跟踪识别,这就是陈杰风编程的问题了。

    但如果敌我目标距离太近,近到300米范围内雷达已经把两者当成同一个目标或是互换了,也就是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就是错的,陈杰风就算把程序编得再完美也没法识别。

    如果用雷达无法做到,就只有……

    王学新突然想到一点,就说道:“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定位!”

    “换一种方式定位?”苏欣疑惑的问:“除了用雷达,还能有什么办法能定位?”

    苏欣说完就将目光投向苏礼国,这方面他是专家。

    苏礼国茫然的摇了摇头,这毕竟是飞在空中的东西,而且还时速800公里,他也想像不出除了雷达外还有什么能做到。

    王学新说:“同志们,你们听说过三球定位系统吗?”

    “三球定位系统?”所有人听到这个名词都是一脸懵。

    王学新拍了一自己的脑袋,自己怕是傻了吧……三球定位系统是近现代GPS定位的方式,这时代的科学家又怎么可能听说。

    看着众人好奇的目光,王学新就一边在纸上画着一边解释道:“原理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知道基站与目标的距离,那么我们就能以基站为圆心,以距离为半径画一个球面,目标肯定就在这个球面上。”

    众人纷纷点头,在座的不是科学家就是数学家,如果连这都听不懂那就是滥竽充数了。

    王学新接着说道:“一个基站可以确定一个球面,那么两个基站就可以确定两个球面。即目标就在这两个球面相交所得到的圆上!”

    这同样不复杂,目标既在这个球面上又在那个球面上,当然就是求两个球面相交的公共点,这公共点就是一个圆。

    说到这时苏礼国就明白了什么,他“哦”了一声,说:“如果三个基站就会得到三个球面,三个球面相交就会得到两点,而这两点中必然有一点是在地面以下可以排除,另一点就是我们要定位的目标的位置!”

    “对对!”王学新说:“这就是三球定位系统的理论,其实并不复杂,而且精度很高!”

    现代的GPS卫星定位就是这么做的,GPS要在这么远的距离同时为那么多个单元服务,就要求它必须得用一个简单实用且精确的方法,这方法就是三球定位。

    由三球定位理论可知,如果要准确定位至少需要三颗卫星同时工作,这三颗卫星通过与定位目标的数据联系知道自己与目标的距离,然后就用三球两两相交的方法计算出目标的位置。

    所以要实现全球定位至少需要24颗卫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球任何一点的上空至少有3颗卫星。

    (注:实际定位大多是用4颗卫星,第4颗卫星用于较准)

    苏礼国看了看众人,就说道:“团长,理论我们是理解了,但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目标与基站的距离?”

    王学新不答反问:“苏老,您还记得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吗?”

    “这……”陈杰风疑惑的问:“这跟距离有什么关系?”

    王学新解释道:“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就使用一种超声波,如果我们把这种超声波装置装在飞弹上让它朝地面基站发射,在已知其速度的情况下,我们再知道它的时间差,是不是就可以计算出两者间的距离?”

    这是很简单的物理公式:“路程=速度*时间”。

    只不过这路程是用超声波的速度及时间差计算的。

    苏礼国明白了王学新这话的意思,他说:“团长,按你这意思,我们在飞弹上还需要一个发射时间,同时基站上还需要一个接收时间?”

    “对!”王学新点头道:“有这个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才能计算出时间差。”

    “可是团长!”苏礼国又说:“超声波的速度可是一秒能走340米,咱们这时间只要有一秒的误差,就超过雷达的误差也就没意义了!”

    “所以,我们要有一款高精度计时器!”说着王学新就直接从系统中调出了石英电子表。

    石英电子表的制作并不复杂,它就是利用石英晶体受电池电力的影响会产生十分稳定的震动的原理(每秒钟震动32768次),因此它就能精确到32768分之一秒。

    (注:这就是石英表走时准确的原因,一块粗糙的石英电子表每天的误差也不超过0.5秒,制作精良的石英电子表则可以达到每月误差0.1秒。

    有了石英电子表就能精确计算出时间差。

    有时间差就能计算出距离,而且是精准的距离。

    计算出各自的距离,就能用三球定位系统对飞弹进行精准定位……

    现代的卫星定位也是这么干的,区别只是卫星定位系统用的是精准度高得多的原子钟……据说这玩意每2000万年的误差才只有1秒。

    不过当然,王学新只是要求对最远只有十几或几十公里的飞弹定位,石英电子表已经完全能满足要求了。

    (注:网上有更详细的三球定位系统的解说,还有图解)

第721章 较准

    众人听完分析后全都一脸震惊的望向王学新。

    王学新说的这些其实都不难,比如三球定位系统理论,这玩意只要有初中文化水平都能理解。

    甚至可以说它实现起来也不难,所要用的设备大多都是现成的,比如超声波就可以直接用水银延迟存储器的零件,基站可以用水银延迟存储器的接收器,连声波到数字的转换都自带了。

    如果说有什么新发明,那就是石英计时器了……这玩意是在67年发明的,虽说提前了二十几年但科技含量不高,主要是人们没有发现石英这种特性,也就是它在电压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每秒三万多次的稳定共振。

    知道这一点就好办了,王学新甚至都不需要将其转化为时间,只要简单按某一周期比如用超声波脉冲每秒传送十次共振次数就可以了,另一边的基站也有一个石英晶片共振,把两边的共振次数一减就得到了时间差。

    理论不难,实现也不难,难的是能想到这方法,就像第一个竖起鸡蛋的人。

    而王学新就是想到这方法的人。

    苏欣忍不住问了声:“小王同学,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唉!”王学新略带尴尬的回答:“不就是……乱想么,运气好就想到了!”

    王学新这当然不是乱想,也不是运气好,而是现代这些理论已经相当成熟甚至都写进教材了。

    (注:三球定位系统理论写进高中地理课本)

    现在想想,人的想像力真是无穷的,尤其计算机发明后,许多以常理无法想像的事用计算机都可以轻松实现。

    比如这三球定位系统,王学新降低要求每秒计算十次定位,也就是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完成三球交点的计算……地球上肯定找不出能这么快解出答桉的人类,但对计算机而言就是小菜一碟。

    所以,这理论之所以能实现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计算机。

    会议室的几个人虽不能说是全球顶尖,但在华夏却也是顶尖人才,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对王学新提出的理论惊为天人。

    不过他们对王学新却没有半点怀疑。

    这一来是王学新是现场在这里碰到困难时提出的解决方法,而且的确有可能想到……谁说不能是灵光乍现就想到了呢?而且王学新还想到了那么多点子发明了包括计算机在内的许多东西。

    二来是这世上还没有这什么三球定位系统,王学新是提出这理论的第一人,当然不可能是别人的想法。

    王学新对此有些汗颜,他还真是借用了别人的想法。

    苏教授等人似乎都习惯王学新这种超强的创新能力了,自嘲着感叹一番后又把讨论的焦点转到了定位系统的实现在。

    陈杰风是学数学出身的,他沉默了一会儿就说道:“团长,咱们的飞弹要是能做到这一步的话,那为什么不进一步对目标实现精准定位呢?”

    “对目标精准定位?”王学新有些疑惑,他倒不知道这该怎么做。

    和志民在计算方面也有专长,他回答道:“小陈,团长这方法是依靠装在飞弹内的装置发射超声波实现精准定位的,我们可以在自己的飞弹内安装这装置,但没法在敌人的飞弹或飞机内安装这装置,所以不能用在拦截目标上!”

    “和老,我知道这个!”陈杰风解释道:“但是,咱们的马克3型雷达的误差不是300米吗?而我们对自己飞弹的定位精准度却很高,误差可能连一米都不到吧……”

    说着陈杰风就把目光转向王学新,他不确定这个三球定位的误差是多少。

    实际上王学新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民用GPS的误差大概是15米,但人家那是从两万多公里高度的卫星上做的定位,王学新这个对飞弹的定位只有十几或几十公里,这误差……

    “差不多!”王学新只能这么回答:“具体是多少要等做出来才知道!”

    陈杰风嗯了一声,然后劲头一上来就拿过纸笔一边画一边说道:“团长、和老,你们看,我们从基座到我方飞弹的定位是精确的,而我方飞弹却不断的飞向目标,也就是精确的定位会不断逼近目标。同时我方飞弹又有近炸引信,近炸引信其实就是一个小型雷达……”

    和志民“哦”了一声:“你的意思是,以我方飞弹为基础较准目标坐标?”

    “对,可以这么说!”陈杰风继续解释道:“近炸引信上的雷达虽小,但也有发射源和接收端……”

    每个雷达都有发射源和接收端,雷达其实就是发射出超声波然后再接收到反射来的超声波由此知道目标的位置,近炸引信的雷达虽然体积小、探测距离短,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东西都有。

    陈杰风继续说道:“近炸引信的雷达虽然精度不高,但胜在与目标距离近所以误差不大,我们为什么不借助这一点得到两者之间的距离呢?如果得到两者间的距离,再结合我方飞弹精准坐标以及敌方飞弹的方位角,是不是就可以缩小马克3型雷达因为机械和波长问题造成的误差?”

    众人“哦”了一声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陈杰风这方法虽然只得到一个距离无法精准定位,但问题是马克3型雷达同时也侦测到目标,而且还有方位角和距离,只不过因为雷达本身的原因精度不高。

    如果把这两者的数据相结合,也就是用马克3型侦测到的方位再用飞弹的坐标以及侦测到的距离计算出较准确的距离,应该能让目标的位置更准确。

    “我看这方法能行!”苏礼国高兴的笑了起来:“这么一来,就不仅是把我方飞弹定位的问题解决了,还把雷达误差的问题也解决了,命中率就大多啦!”

    和志民大点其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集思广益这思路就越来越清晰……”

    “诶!”苏教授打断了和志民的话:“老和,你这话就不对了,团长能算是臭皮匠吗?他怎么着也可以抵一个诸葛亮吧?”

    众人哄的一声就笑了起来。

    知道内情的和志民还瞄了苏欣一眼,一语双关的回道:“老苏,你这都开始护短了啊?”

    苏欣听着这话不由两颊一红,眼神略带慌张的看了王学新一眼。

    好在王学新根本就没听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第722章 防御

    王学新本来还想在三家店多呆几天,但利源那边发来电报说宁北火车站遭到鬼子人操飞弹的轰炸损失惨重,王学新只能把研发的事交给苏欣一行人自己匆匆赶回了利源。

    一赶到指挥部,陈松勇就迎上来向王学新报告道:“团长,鬼子往宁北火车站投入了三十多枚飞弹,宁北火车站被炸成一片废墟,其中包括我们停在宁北火车站补充燃料的一列运送弹药的军列,另外存在宁北仓库的一千多桶航空燃油也被炸毁了!”

    王学新“嗯”了一声,随手接过陈松勇手中的战损报告翻看了几页,然后就再次递还给了陈松勇。

    “团长!”陈松勇接着报告道:“我们虽然掌握着制空权,但鬼子总是利用凌晨这段时间对我军发起袭击,再加上鬼子现在把目标从机场转移到火车线路,使我军很难防范……”

    这些不用陈松勇说王学新也明白。

    八路军的机场其实是做好被轰炸准备的,比如燃油并不是存放在机场,而是分用在机场周围几里外,仅仅只是隆息机场就有十一个燃油仓库,而且全是小型的地下仓库。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鬼子飞弹不知道炸哪……鬼子飞行员从空中往下看根本就发现不了仓库的位置,就算瞎猫撞到死老鼠让他们炸掉其中一两个,八路军的损失也不大。

    这么做就是会给机场的调度多出一些麻烦……万一战机起飞量大,燃油和弹药就很可能来不及运输会有中断的情况。

    不过为了安全做出这点牺牲还是值得的。

    只是没想到,现在鬼子由炸机场改为炸火车站了。

    火车站就有些防不胜防,因为火车站就是批量装运货物的地方,物资通常比较集中……不集中也不行,就算分散开了,火车一到也得从四面八方集中过来装运,因此分散开没有多大的意义。

    王学新想了想,就下令道:“从今天起,火车运输尽可能选择在白天和黑夜能完成一次装运,避免在凌晨时间段停靠!”

    “是!”

    “另外!”王学新说:“各火车站也要做好防空准备,运到的物资最好当晚就离开车站,实在无法离开也要就地疏散,避免遭到鬼子的轰炸出现损失!”

    “是!”

    陈松勇把命令传达下去后,又给王学新递上了一份文件,说:“团长,这是鬼子最近兵力调动的情况,他们在大同方向集结了两个师团的兵力,另外还有三个防空联队和两个炮兵联队,看来他们的目标很可能是大同!”

    王学新“嗯”了一声。

    鬼子会把目标定在大同是王学新意料中的事。

    张家口有长城和大镜门为屏障易守难攻,雁门关也同样如此,大同虽然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同的地理环境是南下阴山、东来燕山、北上吕梁山、太行山,是北方四大山脉的交叉通道。

    问题就是八路军在太行山的部队还没发展起来。

    这不仅仅是装备问题,如果只是装备不足,这段时间八路军就可以全力利用铁路、公路甚至是运输机为太行山的部队运送武器装备。

    但就算装备运到部队手里也不可能马上形成战斗力,就算形成了战斗力也不可能马上适应新的作战方式。

    吕梁山一带的八路军就算有王学新在,那也是一路用了三三制再使用引进坦克引进战机进行步坦、步炮、空地协同等各种打各种练,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才刚刚成形。

    其它的不说,八路军走出吕梁山到平原与鬼子正面交战都有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付出了许多战士的生命,再加上有三家店兵工厂的支持才有与鬼子正面抗衡的能力。

    如果让太行山的八路军也这么打……

    子弹炮弹和补给怎么保证?

    有坦克有飞机有大炮吗?

    就算有这些会协同作战吗?

    没有这些跟鬼子硬碰硬是不是以卵击石?

    因此,依靠着太行山为屏障的大同就成了八路军的弱点,鬼子会以它为目标就不足为奇了。

    或许是因为这几天王学新在三家店搞科研,这时突然回到利源就有点不在状态了,他考虑了一会儿也没什么头绪,就问陈松勇:“陈参谋,你有什么建议?”

    陈松勇一愣,他似乎没想到王学新会问他的意见……王学新在作战方面一向都很有主见,而且直到现在除了一些不可控的意外外,陈松勇几乎就没见过王学新出过错。

    想了想,陈松勇就回答:“团长,鬼子既然要全力进攻大同,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准备大同的防御。敌人投入两个师团……我军至少需要六个主力团,另外战机掌握制空权也必不可少!”

    王学新沉默了一会儿,就说:“这样一来就是跟鬼子打消耗仗了,第一批六个主力团我们有,但如果跟鬼子势均力敌互相消耗掉,另一面鬼子的兵力却又源源不断的从南线调来,我们怎么应对?”

    陈松勇霎时就没了主意。

    王学新说的对,鬼子此时在华夏的兵力已经超过了20万,在顽军消极抗战的情况下这些兵力至少有一半能调回华北对付八路军,即便如此也是10万兵力。

    而八路军总共才只有十三个主力团4万人,4万人与10万鬼子打消耗战……能顶得住吗?

    主力团的八路军能用超过2比1的代价换掉鬼子?

    即便能换掉,鬼子还可以从关东军和国内继续抽调部队,而八路军却已经把主力团全打光了!

    陈松勇沉思了一会儿,就为难的说道:“可是团长,这大同咱们又不得不守啊!如果大同一丢,张家口就被鬼子分割在北面而且无险可守了,雁门关还会遭到鬼子两面夹击,我军最近取得的战果将全部化为乌有,部队还有可能遭到惨重的损失!”

    “我没有说要放弃大同!”王学新回答:“只是我觉得我们不能这么打!”

    “那……”陈松勇这时就想不明白了,如果要守大同,不这么打还能怎么打?

    王学新看着地图若有所思的说道:“我认为……我们或许可以把主力团放在太行山上!”

第723章 山地部队

    “把主力团放在太行山?”陈松勇听着不由一阵愕然。

    常人的想法,如果要守大同当然是把装备好、素质好擅长打硬仗也知道怎么协同的主力团放在大同,但王学新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擅长打硬仗的主力团放在太行山上。

    王学新点了点头,说:“如果把主力团放在太行山上,一来可以使太行山成为大同的屏障,二来鬼子如果强行通过公路绕过太行山进攻大同的话,在太行山上的主力团就可以从后方切断鬼子的补给线将其包围,这会使鬼子不管主力轻易不敢进攻大同。更重要的还是,主力团放在太行山还可以迅速扩编把驻守太行山的部队带出来!”

    这就是八路军三三制的优点,一支部队可以一分二甚至一分为三每个老兵带两个新兵,也就是六个主力团进入太行山马上就会变成十二个团甚至十八个团,这么一来太行山的防御马上就会上升而且会随着战斗的进行越来越坚固。

    在此之前,八路军这样拆分带新兵的一般都是非主力团,但现在为了能让太行山的部队快速跟上八路军的发展脚步,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另一方面!”王学新指着地图上的张家口说道:“我们拿下张家口后就得到了一个优势:张家口连着燕山,沿着燕山的支线努鲁儿虎山往北就能一直沿伸进入东北到达CF市,再往北就是大兴安岭,这两条山脉相邻贯穿整个东北将其分割成东西两个部份,如果我们往这个山脉投入山地部队……鬼子的关东军就有得忙活了!”

    王学新这话让陈松勇目瞪口呆,他说:“团长,您的意思是……咱们现在不只是考虑防守,还要主动进攻?”

    “当然!”王学新回答:“张家口在我军手里,我们可以源源不断的利用山地往东北腹地渗透部队在鬼子内部打下钉子让鬼子难受,为什么不?”

    陈松勇迟疑着说道:“可是团长,我们没有山地部队……”

    话还没就完陈松勇就想起来了,当初王学新在运城时组建过一支山地部队,只不过因为这支部队一直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陈松勇差点都把它给忘了。

    王学新却一直在跟踪着这支部队,因为他知道八路军将来肯定会有用到山地部队的时候,所以他一刻都没有放松。

    王学新回到椅子上坐了下来,弯腰从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往桌面上一丢,说道:“当初我们在中条山训练的山地部队只有一个连,现在已经扩编到了一个独立团一千多人的规模!团长就是当时的连长,饶七!”

    “对对!”这么一说陈松勇就想起来了:“我们都叫他老七!”

    陈松勇拿起文件看了看,就担心的说道:“可是团长,一千多人的规模,是不是太少了?”

    “他们到张家口还可以再扩编!”

    陈松勇“哦”了一声然后点了点头。

    这是八路军的优势,八路军因为军纪严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在这情况下想要扩编山地部队还不容易?

    当地百姓总有靠山吃山的人吧?

    比如采草药的、打柴的、打猎的、挖人参的等等,这些常年在山里跑的都是潜在的好苗子,而且他们还熟悉地形。

    另外,八路军还可以全军号召把部队中有山地活动经验的全都集中起来派往张家口。

    接着只要对这支山地部队稍加训练,再配上多功能工兵锹教他们学会攀岩、野外生存等技能……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渗透进东北给鬼子压力。

    这甚至都不能用“压力”来形容,因为有朝一日八路军主力部队挺进东北或是对东北纵深实施穿插时,这些在山区里的山地部队就会是主力部队强有力的后盾。

    远的不说,眼下鬼子关东军就会因为有山地部队渗透进东北而不敢放心的分兵增援华北,这也可以说是以攻代守了。

    陈松勇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同时心下暗赞了王学新一声:团长早在运城时就开始布局了,那时训练的山地部队到现在派上用场,这想得也太远了!

    此时的王学新却在考虑另一个问题:

    沿着山脉渗透进东北虽说会让鬼子头疼,但这么做对八路军而言也是困难重重。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问题:山地部队虽说有野外生存的能力,但有些必需品野外无法获得的呢?比如食盐、枪支、弹药等,这些总不能也让山地部队自己解决吧?

    初时渗透进燕山也许问题不大,因为人少而且距离也近,还可以派出运输队为他们提供补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得越来越远运输队已不可能运到呢?

    另外,东北这地方的冬天冷得不像话,那时在野外就很难获得食物,部队一多会不会出问题?

    进入大兴安岭开避根据地和游击区的战例不是没有,抗联部队就这么干过,电视剧《林海雪原》说的也就是这个故事,但那都是规模不大的部队且极其艰难。

    现在王学新想要投入的却是成建制的山地部队,还要保持战斗力,那就不应该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了。

    该怎么为他们提供补给呢?

    就在王学新想着头疼的时候,警卫员上前来报告道:“团长,孙尔威同志来了!”

    王学新一愣,孙尔威这时候来又是为了什么?

    转念一想,王学新就明白了……应该是日不落那边继电器计算机的事泄漏给鹰酱知道了。

    果然,得到允许后,孙尔威就气急败坏的走了进来,说:“王,你也太不够意思了吧?你们明明有更先进的计算机,却把落后的机械式计算机卖给我们,而且还以那么高的价格……”

    “孙尔威!”王学新摆出一脸无辜的样子回答:“你也许忘了,当初我并不想卖,是你求着我要卖给你的!为了这,我还失信于日不落呢!你该不会对日不落说我卖给你们了吧?”

    孙尔威被王学新这么一说就被噎住了。

    当初还真是求着王学新卖的,那还能怪谁呢?!

第724章

    在与孙尔威进一步讨论前,王学新先让陈松勇去下达了几道命令。

    毕竟部队的调动刻不容缓,只要稍比鬼子迟上一步就有可能错失良机,所以王学新一点时间都不敢浪费。

    第一道命令是调了六个主力团到阳原县一带驻守两侧山地。

    阳原县的位置比较特殊,它整体呈带状,北部横着阴山余脉,南部就是太行山余脉恒山,这两条山脉夹着一条27公里宽的通道直达大同。

    因此阳原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它十几公里外(实际路程25公里)还有一个开阳古堡。

    只要能守住这个开阳古堡就能死死的卡住这条宽度只有27公里的通道,使敌人无法南下威胁大同和雁门关,因此史上的开阳古堡往往都有重兵把守。

    不过王学新却没有让部队去守这个开阳古堡。

    这并不是因为这个开阳古堡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而是王学新不认为八路军在鬼子已经从顽军那脱身的情况下还有能力与其硬拼……如果八路军以主力坚守开阳古堡势必会发展成一场消耗战,而八路军素质和兵力都不占优,打消耗战没什么好处。

    王学新的想法是将八路军主力团摆在开阳古堡两侧的山脉一南一北的卡在这咽喉要道的两侧。

    这样一来鬼子就难受了,他们要是无视八路军沿着通道深入腹地进攻100公里外的大同,就会被八路军切断补给路线……这通道的宽度才只有27公里,八路军一南一北的打每一面只要打十几公里就能将这个通道彻底封死,鬼子显然不敢冒这个险。

    但如果鬼子先解决掉八路军再前进吧……那就不得不进入山区与八路军作战。

    这就更是正中八路军下怀了,八路军甚至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太行山的部队让他们快速成长。

    到时,八路军就会越打越强而鬼子的兵力则越打越少越打越弱,而且始终都无法威胁到大同。

    具体选择哪一个,就是冈村宁次需要头疼的问题。

    王学新的第二个命令,就是调了三个非主力团驻守大同……只有守住大同才能关门打狗将鬼子围歼,因此三个非主力团大概五千多兵力是必须的。

    同时王学新还从三家店调来了一个火箭炮营和一个飞弹营……鬼子必须从沿着阳原一带只有27公里宽的通道前进,到时只要跟驻守在附近的八路军主力团协同,用火箭炮或是飞弹配合火箭战机对鬼子重点目标比如炮兵、辎重兵等实施轰炸,就能将鬼子堵在通道内进退两难。

    第三个命令,就是将位于中条山的山地部队调往张家口并马上面向全军和百姓征召熟悉地形适合山地作战的人员和兵员,以扩充山地部队对东北实施渗透。

    安排完这些后,王学新才又把注意力转回到孙尔威身上,他给孙尔威递上一根烟,说:“所以,孙尔威,你这次来是打算购买继电器计算机的?”

    “可以这么说吧!”孙尔威脸色十分难看的接过烟:“王,上次你就应该告诉我你们有继电器计算机!”

    王学新笑了笑,回道:“孙尔威,你会把鹰酱的军事机密透露给我吗?这对你而言是不是就是泄密罪或是叛国罪?”

    孙尔威无言以对,如果他把鹰尊的军事机密随便透露会被送上军事法庭,又凭什么要求王学新透露华夏的军事机密?

    王学新补充道:“更何况,当时继电器计算还未研发成功,就算是现在……它还只是一台原型机,图灵先生正在对这台原型机进行测试呢!”

    孙尔威“嗯”了一声,鹰酱是从日不落那了解到的计算机的情况。

    这事是日不落首相无意间说漏嘴才被鹰酱总统知道。

    两天前,日不落首相跟鹰酱总统喝着咖啡讨论着开辟第二战场的必要性的时候(诺曼底登陆),鹰酱总统无意间问了一句:“你们的万能解码器有获得新的情报吗?”

    日不落首相嘴里叼着老大根的雪茄,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皱着眉头不无感叹的回道:“这倒不是重点!让我不敢相信的是,在地球的另一端,八路军已经研发出另一款万能解码器,而且整整比我们的先进一代!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现在正在跟八路军合作这个项目!”

    鹰酱总统“哦”了一声,然后就不再多说什么了,他心里暗骂了一声:“去他妈的,这么说,我们买到的万能解码器是落后一代的东西!”

    鹰酱又怎么会愿意自己落后于别人?

    于是鹰酱总统没有多想,马上就下令必须搞到最先进的万能解码器。

    这就是孙尔威来找王学新的原因。

    此时的孙尔威听了王学新的话,心下暗想:既然这种继电器计算机才刚研发出来,那应该算是最先进的吧?买这款计算机才有意义。

    孙尔威没想到的是,继电器计算机刚研发出来没错,但另一边八路军也已经研发出更先进而且还用到水银延迟线存储器的电子管计算机了,甚至都用在实战上了。

    “那么,我们来谈谈它的价格吧!”孙尔威前倾着上身靠近了些,似乎是想给王学新一些压力。

    “你凭什么一定认为我们会愿意卖?”王学新反问。

    “很简单!”孙尔威回答:“如果你们不愿意卖,我们可以从日不落手里买,我相信你不希望看到这个结果!”

    王学新笑了笑坐回椅子上:“那么,请便!”

    “什么意思?”孙尔威不敢相信王学新这么快就拒绝了他的要求。

    王学新回答:“我们也同样如此,孙尔威,你们能提供的东西毛熊也大多能满足,虽然不是所有……但是,他们的东西往往更适合我们的情况!另外,我们希望在这方面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所以我们是不会轻易出售的。如果你们可以从日不落那买,那就去买吧!”

    孙尔威愣住了,他们还真没法从日不落那买,八路军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刚才孙尔威之所以会那么说,仅仅只是为了增加一点谈判的筹码。

第725章 直升机

    鹰酱的确无法从日不落那购买。

    二战时期鹰酱与日不落的关系可不比现代……现代的日不落其实就是鹰酱的附庸,鹰酱说啥是啥。

    二战时期日不落还是世界第一,虽说只是名义上的第一,但它在战争上依旧拥有主导权,这也是鹰酱的部队还要交给日不落指挥的原因之一。

    在这情况下,日不落手里掌握的技术就有自主权,也就是日不落有卖的权力也有不卖的权力……这要是现代,鹰酱随便给点压力日不落就不得不“合作”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代的日不落已经没有什么能让鹰酱眼红的技术了,倒是日不落各种拉垮……好不容易造出两艘航母吧,各种故障各种问题不说,就连舰载机都需要从鹰酱进口,而且鹰酱给的还是用在两栖登陆作战上的F35B。

    二战时期的日不落,心里其实知道能把它从世界第一的宝座拉下来的就只有鹰酱,因此,日不落虽然表面上与鹰酱和气融融,但暗地里却搞各种小动作打压鹰酱,战场上不断给鹰酱挖坑就是明证。

    在这情况下,日不落怎么可能会把自己最先进的技术交给鹰酱,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鹰酱总统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寻求从华夏购买而不是日不落。

    孙尔威见自己的虚张声势不起作用,只能放缓语气说道:“拜托,王,我们已经有过这么多回交易,而且合作的都很愉快!这一回也不会例外,你说是吗?”

    “孙尔威!”王学新为难的回道:“可是你知道的,这是我们跟日不落合作的项目,日不落方面……”

    王学新欲言又止。

    不过孙尔威马上就明白了:“王,你的意思是,日不落限制你们与我们交易?”

    王学新犹豫片刻就微微点头:“对此我也很奇怪,你们难道不是盟友吗?为什么会……他们看起来有些针对你们!”

    孙尔威“哼”了一声,说:“这些可恶的青柠,他们总是热衷于在暗中搞小动作!”

    (注:青柠是二战时期鹰酱对日不落的蔑称。起源是日不落海军总是携带柠檬补充维生素避免败血症,但因为柠檬需要进口而青柠可以从其殖民地获取更便宜,虽然维生素含量不多但日不落为了节约成本还是使用了青柠)

    孙尔威没想到的是,日不落方面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心思,王学新之所以这样说不过就是使了个离间计放大这两国的矛盾……

    这世上有种说法叫“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新兴大国挑战守成大国时必然会有一场激烈的战争,而鹰酱和日不落则是首个逃过这陷阱完成和平更替的国家。

    王学新认为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主要是日不落在二战后太拉垮了,完全没有守成大国该有样子,再加上鹰酱又研发出原子弹……日不落根本就没有与之抗争的资本,实力上的差距悬殊至抗争就是自取其辱,再加上日不落首相一系列骚操作给鹰酱的神助攻,结果就完成了这次交替。

    王学新有些好奇,如果以现代鹰酱的手段,就该扶持拉垮的日不落……如果日不落强大了,那么它们还能顺利的逃出这陷阱吗?

    “其实是这样!”王学新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们在技术上其实已经超过日不落,但受限于工业落后无法生产能稳定工作的继电器,不得已只能与日不落合作……”

    “我们能为你们提供继电器!”孙尔威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不不!”王学新说:“现在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继电器了!”

    王学新这说的倒是实话。

    确切的说不是继电器“足够”,而是八路军已经用上电子管而不需要继电器了。

    “那么你们需要什么?”孙尔威有些着急的说:“任何日不落能提供的东西,或者是毛熊能提供的,我们都能给你更好的!”

    孙尔威这话倒不是胡说,此时的鹰酱虽然名义上还不是世界第一,但工业规模已经毫无争议的是全球第一了,这也是鹰酱在二战时能够为盟军各国提供装备和资源的主要原因。

    由此也可知工业规模有多重要,这决定了一个国家进入战争时期的强大程度,决定了它是否可以被击落一架飞机就飞两架飞机到空中。

    可笑的现代依旧有许多人一讲到GDP或是国力就总扯上“人均”。

    王学新想了想,就回答道:“我们想要的东西,你们可能没有……”

    孙尔威笑了起来,他很自信的说道:“我不这么认为,王!没有什么是我们造不出来的!”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王学新说:“甚至我都不确定这种东西是否存在,我只是听说,孙尔威!我听说汉斯拥有一款可以在空中悬停的飞机,而且还可以吊运一门75MM反坦克炮?这太不可思议了……”

    “直升机?”孙尔威瞪大了眼睛:“你要的是直升机?”

    “它叫直升机?”王学新装湖涂。

    “是的!”孙尔威点了点头,说:“这是真实存在的,汉斯的确有这种飞机!”

    “你们有?”王学新问:“我们恰好需要这种飞机,你知道的,我们此时正利用山区与敌人作战,这种可以悬停的直升机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孙尔威迟疑了下,说道:“王,就像你说的,这是军事机密,我不能告诉你太多。不过……”

    “当然!”王学新说:“你应该去请示你的上级!如果有的话,我们很愿意与你们交易!”

    其实王学新一直都知道鹰酱有直升机。

    研发直升机的可不只有汉斯,事实上第一款实际意义的直升机就是鹰酱研发的,只是鹰酱一直没把他们研发的直升机投入到军用领域……在这方面汉斯走在了前面,汉斯研发出Fa223型直升机用于军用运输,比如给山地部队运送补给,它甚至还装备有一挺MG15机枪和两枚250公斤的炸弹。

    汉斯甚至在后期还研发出一款舰载直升机FL282,但依旧没能挽回败局。

    王学新认为此时的八路军正是需要直升机的时候。

第726章 技术优势

    直升机最大的优势,就是用于山区及复杂地形区域协助步兵的运输和作战。

    这一点是高速飞行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无法取代的,它们在平原上准确搜寻目标都不容易,更别提在地形复杂的山地了。

    比如运输机想要给地面部队运送补给只能通过伞降的方式,但在山地伞降随便偏一点就有可能是另一个山头或是悬崖的下方,甚至是敌人控制的区域,地面部队想要得到空投有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直升飞机就不一样了,它能够精准的把补给吊运到地面部队手里,而且只需要一个不大的空间就可以成为直升机起降的停机坪,能来回输送人员和补给,因此它在现代也被步兵称作是“空中卡车”。

    此时的八路军无论是防御大同还是渗透东北,都是地形复杂的山地作战:

    大同方向是在阴山余脉和太行山两个方向作战,这个方向虽然补给还算容易,毕竟距离大同只有100公里左右而且大多数路程还有公路支持,但在这里的部队是与鬼子打正规战,需要的补给数量庞大,有时还不可避免的会遭到鬼子的封锁。

    如果有直升机……就可以直接从大同为八路军提供运输了,不仅省时省力,还能避免被鬼子封锁。

    东北方向就更是如此。

    自燕山往北一路到大兴安岭全是山地,其部队虽少需要的补给也不多,但时间长运输困难,也一度让王学新很头疼。

    如果有直升机从张家口起飞为山地部队提供补给,那就解决了王学新的一块心病。

    鹰酱那边在接到孙尔威的电报后就展开了一番讨论。

    主要是直升机这东西此时在鹰酱还属于高度机密,鹰酱自己的部队甚至都没有装备……鹰酱用于运输的直升机直到战后也就是志愿军时期才投入军用,此时还处于改造升级阶段。

    事实上,在此之前鹰酱一直不太重视直升机的发展。

    主要是因为鹰酱没有认识到直升机的价值……他们不明白这种飞得又慢又不稳定的直升机在战场上会有什么用。

    直到汉斯把它们的直升机用于山地战运输补给鹰酱才勐然发现这玩意居然是山地运输的神器……普通运输部队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运送上去的补给,直升机只需要发动机一开,“突突突”十几二十分钟就运上去了,而且跨越山峰就跟玩儿似的。

    从此,鹰酱才开始重视直升机在军事领域的发展。

    只不过起步较晚现在根本就赶不上汉斯的脚步。

    不过这方面鹰酱倒并不是很担心……因为直升机这玩意需要制空权,如果没有制空权,直升机就是战斗机甚至是运输机、轰炸机的靶子。

    (这时期的直升机太脆弱了,几乎是轻轻一碰就能从空中掉下来)

    此时的汉斯已渐渐失去制空权,那么鹰酱当然不需要担心这种要以制空权为基础的装备。

    只是现在,这样一种对于鹰酱还能说是先进的装备,能提供给八路军吗?

    海军上将敲着桌子对此表示担忧:“先生们,如果是以前,给八路军提供这种技术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就算我们提供给他们,他们也无法彷制更学不会,他们没有这样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但是现在……八路军已经能生产‘拉5’战斗机,还能生产汽车发动机,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甚至还超过了日不落。在这情况下还把我们最先进的直升机技术提供给八路军,有一天是不是会导致我们反而八路军超过了?”

    从国家角度来说,海军上将的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谁都不会愿意把本国的先进技术传给它国给自己造成麻烦。

    但杜立特却有些无奈的说道:“将军,遗憾的是,八路军方面也是这样想的,他们也不愿意轻易让出自己的技术优势!”

    海军上将一愣,然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知道杜立特说的是计算机技术。

    想了想,海军上将就问了声:“那么,我们的科学家就不能独立研发继电器计算机么?听说继电器计算机就是简单的将机械元件换成继电器,那为什么还要用直升机去换这种技术呢?”

    杜立特回答道:“关于这一点,我向我们的科学家咨询过,虽然的确是把机械元件换成继电器,但却有几个问题无法解决,比如数据存储和输入的问题……这一点机械元件有先天优势,它们不需要保持通电状态就可以存储数据!”

    这个问题王学新之前也遇到过。

    如果鹰酱科学家最后知道这可以通过打点纸带完成,只怕会气晕过去……

    但科学技术往往就是这样,知道就掌握了优势,不知道就会陷入困境。

    此时鹰酱已经陷入困境,想要从中摆脱出来必须付出代价。

    见海军上将还在犹豫,杜立特又补充道:“将军,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我们在计算机方向上已经处于落后状态,我们要么继续落后,要么……”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了,要么就让出一种技术换来计算机的进步。

    至于选择哪一种,就看哪一个更重要了。

    海军上将考虑了一会儿,就说道:“其实我们在直升机方面已经没有优势了!”

    海军上将说的对,此时的汉斯在直升机方面尤其在军用领域已经超过了鹰酱。那么,对于鹰酱而言,用一种并不先进的技术去换一种世界顶尖而且相当重要的技术,显然是划算的。

    想着,海军上将就点头道:“那我们还犹豫什么呢?交易吧!”

    于是,另一边的孙尔威就兴冲冲的回到王学新的指挥部,说:“王,我们有直升机,而且上级同意交易了。说吧,你们需要多少架?”

    “不,孙尔威!”王学新想也没想就回答:“我们需要的不是多少架,我们需要的是生产直升机的能力!”

    孙尔威惊得好半天也没反应过来……这家伙要的居然是直升机生产线?

    这价开的也太离谱了吧!

第727章 直升机生产线

    “王,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孙尔威明知故问:“什么叫生产直升机的能力?”

    “生产线,孙尔威!”王学新回答:“我们需要的是直升机生产线!”

    “不,这不可能!”孙尔威想也没想就摇头否定了这个要求,脸上还带着轻蔑的笑容:“你知道这一整条生产线需要多少钱吗?它包括发动机、机体、螺旋桨等等,另外还有技术员,至少要两千万美元以上!”

    “那你们就要快一点!”王学新回答:“因为我要等你们把生产线建起来能生产直升机时,才会把继电器计算机给你们!如果你们想快点拿到计算机的话……”

    “你!”孙尔威当场就被王学新这话给噎住了。

    孙尔威气呼呼的在桌前来回走了几圈,接着又涨红着脸双手扶着桌子俯身对王学新气愤的说道:“这太荒唐了,王,没有人会开这个价提这样的要求!”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计算机!”王学新平静的回答:“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有多重要,孙尔威,所以,你这一套对我不管用!我认为你应该省点力气!”

    王学新知道,孙尔威现在的表现不过是在演戏罢了,他只是想压压价。

    只可惜他的对手是王学新,王学新知道鹰酱在计算机方面的需求有多迫切……这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有掌握它并且赶在日不落的前头研发,才能顺利的把日不落从世界第一的座位上拉下来并取而代之。

    确切的说是让鹰酱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坐稳。

    所以,一条直升机生产线又能算得了什么?

    两千万美元又算得了什么!

    王学新卖给毛熊的炮侦雷达而且还不包括技术在内就三千万美元了!

    见孙尔威不说话,王学新又补充了一句:“你应该明白,如果我们只是拿到几架直升机……对我们完全没有意义,我们是要将它投入战争,多少架才能满足这场战争?一百架,两百架?等它们消耗完了再向你们购买?不,孙尔威!没这么便宜的事!”

    孙尔威望着王学新的眼神里略带尴尬,王学新这话是把他的底牌都翻出来了。

    “所以!”最后王学新总结道:“要么把生产线运过来,要么就没有什么交易!懂了吗?”

    孙尔威刚想说什么,王学新就回道:“当然,你得问问你的上级!你做不了这个决定!”

    当孙尔威把王学新的意思发给鹰酱时,鹰酱会议室再一次为这事展开讨论……他们原本以为八路军的要求只是拿到直升机然后自行彷制,没想到居然要求鹰酱帮他们建立生产线。

    但这一次的争论并不激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重要的是技术而不是生产线。

    如果已经决定把直升机卖给八路军并允许技术外泄,那么生产线以及技术人员这些东西对鹰酱而言就算不上什么大事。

    于是孙尔威那就对无奈的对王学新说道:“好吧,他们同意你的要求了,王!不过他们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王学新问。

    “他们希望先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桉!”孙尔威说:“你知道的,我们的科学家不太相信你们能研发出继电器计算机,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能说服这些科学家了!”

    王学新“哈哈”大笑起来:“让我猜猜,孙尔威!他们要问的问题,不会是数据存储该怎么实现吧!”

    “你……你怎么知道的?”孙尔威一脸懵。

    “因为这是继电器计算机最困难的部份!”王学新摇着头说:“他们一定没有告诉你,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的科学家自己就可以把继电器计算机研发出来了!”

    孙尔威这才意识到自己被指挥部那帮人利用了……他们想骗的也许是王学新,但却没告诉孙尔威真相。

    “所以,你认为我会回答这个问题吗?”王学新朝孙尔威扬了扬头:“或者,你们是在做赖帐的准备?要不我们取消这次交易?”

    “不不!”孙尔威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我相信他们很快就会兑现承诺的,用不了几天!”

    这倒是让孙尔威给说中了,或许也是鹰酱希望快些得到继电器计算机,两天后鹰酱装满了设备和技术员的运输机就飞到了华夏,一共有二十几架,它们先在利源降落补充了燃料之后再飞往三家店。

    此时的三家店已经成为八路军的工业生产中心,而且还连着铁路和公路很适合将生产好的成品运送到前线。

    更重要的还是此时的三家店已经开辟了两个机场……一个作为民用运输物资,另一个作为军用。

    为了保证三家店不遭到轰炸,王学新在这里布置了50架“拉5”。

    另外在三家店外围的山地上还布设了十几部雷达,从鬼子那缴获的三十几门防空炮也布设在这一带。

    将来有一天,如果防空导弹研发成功第一个要布设的就是三家店……防空导弹可以省下很多资源,比如此时王学新为了保证三家店的安全不得不长期安排50架“拉5”驻守,而且这50架“拉5”每天都要巡逻,不仅浪费燃油还损失了“拉5”发动机的摩托时间,虽说没打仗却一直都在烧钱。

    防空导弹布设下去就不一样了,到时战机只需要保持一个飞行中队12架就足够了,防空导弹在周围多摆一些,这些玩意的维护和防空成本显然要比战机要少得多,而且效果好成本低……战机防空,是有事没事都得升空巡逻,时时刻刻都在烧钱,而防空导弹只需要在地上摆着就行,几乎没有损耗。

    所以,直升机生产线建在三家店是必须的,将来三家店会是八路军最安全的地方。

    不过有一架运输机却是停在利源没有飞往三家店。

    这是王学新谈判的结果……他让鹰酱赠送五架直升机并送来教官。

    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除了了解鹰酱直升机的性能外,就是提前训练直升机飞行员。

    否则,等八路军能生产直升机时却没人会驾驶,那时再培训飞行员就太迟了。

第728章 V300

    五架直升机是在利源组装的,型号是VS300。

    说起这型号,王学新相信鹰酱原本是想给早期型号的……VS300按研安和先进程度有好几种型号。

    最初的是VS300一型,这款直升机可以说是原型机,39年首飞成功……不过这个“成功”不能说成功,因为它只实现了悬停却不能前进,接着它就在之后的实验中被突然刮来的一阵风给吹倒摔毁了,这个事件就被称作“突风侧滚”事件。

    接着就是40年的VS300二型首飞,这才实现了直升机的悬停和前进。

    41年时VS300就发展到三型,这一型号已经实现了大部份功能,代号被改为VS300A。

    同年年底,VS300发展到四型,这一型号应该说是改进型,它在三型的基础上将机头改为更适合飞行的流线型,还加装了液压阻尼器系统,使直升机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

    之后就因为鹰酱参战把所有的资金都集中在航母和舰载机的研发上,直升机的研发和改进就基本停止了。

    鹰酱原本想给王学新VS300三型,也就是改进前的型号。

    鹰酱是这么想的:反正直升机是鹰酱的军事机密,别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鹰酱直升机发展到哪一步,那么在交易中给出了相对落后的第三型又有谁会知道呢?

    但这个想法很快就因为王学新的几句话而破灭了。

    “孙尔威!”王学新说:“我们购买这款直升机主要是为了战斗,你们虽然有直升机,但如果你们的直升机无法让我满意或者没有实战意义,那么……”

    “我知道!”孙尔威回答:“如果无法满足你的要求,那么你们就没有理由购买!”

    王学新点了点头,然后要求一定要把这句话转告鹰酱。

    王学新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为的就是避免鹰酱以次充好把落后的机型用于交易。

    鹰酱方面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把最新型也就是四型VS300交给八路军。

    原因很简单,三型VS300虽然也能勉强满足飞行要求却无法实战……这玩意因为没有加装液压阻尼器,飞行时整个机身都会像拖拉机一样随着螺旋桨的旋转剧烈的震动。

    这情况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直升机故障多、操作困难、飞行员易疲劳尤其加装武器后打不准的问题。

    而王学新又说过如果不能实战他们就会取消交易……为了避免横生枝节,还是用最先进的四型交易吧,至少已经表现出诚意了!

    所以,王学新在看到运来的零件中有液压阻尼器系统的时候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他知道这虽然不是最先进的直升机,但已经是鹰酱最先进的直升机。

    这款直升机的组装很简单,它就像网上购买的组合床一样,按照图纸将一个个支架装上必要时进行一些焊接就可以了,最主要的部份就是装上发动机并在内部布设好油管、电路以及调整好操控系统,最后在机头铺上蒙皮就可以了……这款VS300直升机,其尾部居然还没有蒙皮,钢架是裸露在外面的。

    飞行教官是个叫艾伯塔的少校。

    之所以一个教官都有这么高的军衔,是因为这个艾伯塔本身就是直升机研发团队的一员……鹰酱军方在此之前因为不重视直升机的发展所以没有培训直升机飞行员,因此能驾驶直升机的就只有研发团队的研究员,他们自己甚至都是边摸索边学习。

    “团长同志!”艾伯塔把资料递到王学新面前,报告道:“这是我们最先进的VS300四型直升机,采用4AC-199型升级版发动机,能提供100马力功率输出!”

    这些都不是王学新关心的,他接过文件看了看数据:最高时速128公里,最大航程约500公里……

    最大航程之所以用“约”,是因为其全部载重能力用于装油料的话,理论上能支持500公里的飞行,但实际飞行最长时间只有1小时32分。

    (注:这飞行时长在当时是世界纪录)

    毕竟驾驶直升机的是科研人员而不是专业飞行员,他们在随时有生命危险的高度紧张状态下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另外,直升机所有载重都用于油料也不现实,必须腾出一些载重用于安装自卫武器或者是装运补给,否则直升机能飞又有什么用?

    王学新继续往下看数据:升限约3000米。

    之所以用“约”,是因为没有人敢再往上飞了……直升机是新玩意,而且飞行不稳定,没人敢测试其极限升限。

    200公里航程载重500公斤。

    看着这数据王学新不由眉头大皱,这性能的直升机不说它有用,它勉强够八路军使用,或者也可以说是在没有直升机的情况下它是有用的,但这样的性能显然无法满足八路军的实战需求。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速度和载重。

    最高飞行时速只有128公里,这也就意味着一小时只能飞128公里,如果要载重500公斤的话,航程就只有200公里。

    从大同到太行山就有100公里左右,一来一回就是200公里,这其中还没有计算在空中悬停以及作战的油耗。

    在东北方向,张家口往北仅仅只是到达CF市也就是走完燕山山脉的直线距离就有300多公里,更不用说继续往北到大兴安岭了。

    载重只有500公斤,如果按一个成人80公斤计算的话,差不多就装六个人。

    这点载重量能运多少弹药多少补给?

    看着王学新的表情,艾伯塔就有些紧张的问:“团长同志,你对VS300有什么想法吗?”

    “它的性能似乎比汉斯的直升机差很多!”王学新说:“我听说汉斯的直升机能吊运75MM反坦克炮,它的重量显然超过500公斤!”

    “是的!”艾伯塔的神色变得有些不自然:“PAK40反坦克炮,它大概有1500公斤!”

    “载重居然相差三倍?”王学新疑惑的望向艾伯塔,就算鹰酱的直升机与汉斯的有差距,也不应该差这么多才对。

    艾伯塔解释道:“汉斯使用的布拉默龙式发动机输出功率达120马力,而我们的只有100马力,同时汉斯的直升机用了两台发动机,所以……”

第729章 改进

    详细问了艾伯塔后,王学新才明白为什么汉斯两台发动机的总功率并没有达到鹰酱发动机的三倍,但实际载重却由500公斤变成了1500公斤。

    其实FA223的载重还不止是VS300的三倍,如果FA223少加一些油只用于短航程,极端情况下甚至能吊运起2000公斤重的东西。

    之所以会出现这情况,是因为第一台发动机有太多的马力是用于克服直升机自身的重量……这是直升机起飞的基本条件,然后就没剩下多少马力用于载重。

    如果多加一个发动机,它的马力绝大多数用于载重,于是载重总和会比只用一个发动机要大得多。

    “那么!”王学新听了艾伯特的解释后就问:“我们为什么不用两台发动机?”

    “是这样的!”艾伯特少校取过夹在手臂下的公文包,在其中翻了一会儿就取出一张图片递到王学新面前:“这就是汉斯的FA223型直升机!”

    王学新接过图片一看,第一感觉就是很像现代鹰酱的鱼鹰倾转旋翼直升机,外形结构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在机身前部一左一右的伸出两个手臂似的机翼各装一个螺旋桨。

    王学新相信现代鹰酱肯定参考过汉斯FA223……这一点都不奇怪,二战时期的鹰酱就是名副其实的抄袭大国,比如春田步枪就是抄至汉斯的毛瑟步枪。

    战后鬼子在鹰酱的扶持下发展起来时,也同样是抄袭大国,各种抄或是购买鹰酱的技术。

    这其实是每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没有哪个国家能从不会突然就会突然就能创新,他们必须要模彷、学习,再模彷再学习,等学会了这些技术并融汇贯通后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创新。

    可笑的现代网络有太多人不知道这一点,当华夏也按照这个历史规律发展起来时,他们总是对华夏的彷制和学习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或是不屑的态度各种谩骂各种谴责,甚至还将此归咎于华夏的教育问题、文化问题说华夏没有创新能力云云。

    好在华夏坚持走自己的路,最终发展到现在实现赶超走在了世界顶端。

    (注:2021年华夏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为159万件,将近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一半,第二名鹰酱59万件、第三名鬼子29万件、第四名南棒23.7万件,第五名欧洲18.8万件……全部加起来还没华夏多,其它国家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专利申请量其实就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

    艾伯塔见王学新看着图片沉默不语,就介绍道:“我们的直升机没有安装两个旋臂,再加上发动机、油量以及螺浆都只有一份而FA223却需要两份,所以FA223的自重比VS300重了一吨!”

    这点很容易理解,FA223两个发动机两个螺旋桨当然会增加更多重量。

    艾伯塔继续说道:“再加上我们的发动机只有100马力,所以如果像汉斯这样设计的话,就会陷入一个鸡肋……载重量没有提升多少,但成本及油耗却大幅增加……”

    王学新听着就明白了。

    归根结底就是鹰酱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不足。

    功率不足就会陷入一种面多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恶性循环:为了装两个发动机而增加的重量就足以将另一个发动机的马力消耗到所剩无几。

    汉斯的直升机之所以能这么干,只是因为其发动机马力是120而不是100。

    虽说每台发动机仅仅只是多出20马力看起来不多,但恰恰就是这多出来的20马力起到关键的作用……多出来的这些马力是完完全全用在载重上的。

    这一来VS300的发展似乎就进入一个死胡同,它就连堆叠发动机提升性能都做不到。

    此时的王学新似乎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将勉强用着这种性能不尽如人意的VS300。

    二是等鹰酱生产出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前者没什么问题,八路军要是愿意接收也就意味着交易进行得很顺利,鹰酱也乐见这一点。

    后者就有些不现实了……就算鹰酱生产出功率更大的发动机他们也不愿意提供给八路军,他们甚至都不会让八路军知道。

    所以两个选择王学新都不太愿意,他不希望费尽心思拿到手的VS300投入战场上却是鸡肋……这毫无疑问会造成八路军战士的伤亡,其中也包括训练出来的直升机飞行员。

    考虑了一会儿,王学新就有了主意。

    确切的说不是王学新有了主意,而是他想到了毛熊在60年代研制的“米12”直升机。

    米12直升机同样模彷了汉斯的FA223……外形结构同样十分相似,一左一右两个机翼各顶着一个螺旋桨。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米12”直升机是4台发动机:每个螺旋桨用两台,这是这时期的科研人员没想到的。

    王学新犹豫了一下,他在想这个创意是不是有必要瞒着鹰酱自行发展。

    不过王学新最终还是放弃了。

    这个创意只是知道与不知道的区别,不知道就难,知道就很简单。

    有一天鹰酱看到八路军生产出来的四发动机直升机,以其生产能力要实现生产只是分分钟的事。

    那么还有必要瞒着他们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自主研发吗?

    于是,王学新就拿着FA223的图片对艾伯塔说:“少校,我对VS300并不满意,我希望生产的是这种直升机!”

    “团长同志!”艾伯塔摇头回道:“你似乎没听明白我的意思,我说过,以富兰克林发动机的功率,增加一个旋翼起不了多少作用……”

    “如果我们增加的发动机是三台而不是一台呢?”王学新打断了艾伯塔的话。

    “三台?”

    “是的!”王学新说:“每个旋翼两台发动机,它们使用齿轮结构带动一个螺旋桨,这样就实现单臂200马力的功率,全机一共400马力。少校,如果是这样,我相信它在载重、飞行速度以及升限等方面的性能就会大幅提升了吧!”

    艾伯塔一脸难以置信的望着王学新。

    VS300之所以一直没能实现军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发动机功率不够载重不足……载重不足就意味着带不了多少武器也带不了多少弹药,甚至用作运输机都没什么价值。

    这问题一直困扰着鹰酱的科研小组,没想到现在轻轻松松的就被华夏团长给解决了……

第730章 缺点

    艾伯塔第一时间就把王学新的改进方案发回鹰酱国内。

    海军上将看到这个改进方案时就问杜立特:“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个复杂的改进方案,是吗?”

    “是的,将军!”杜立特回答。

    “它看起来也很容易实现!”海军上将又问:“而且可以预见,它的性能会大幅超过汉斯的直升机,是吗?”

    “是的,将军!”杜立特感觉到有些不妙,海军上将的语气不是赞美也不是高兴。

    果然,下一秒海军上将就加重了语气问:“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科学家想不到这个改进方案?而远在华夏的一个团长,他只需要瞄一眼设计图就能得出结论!难道是因为我们的科学家没上过战场没有紧迫感吗?”

    杜立特不敢回答。

    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回答不是?

    杜立特相信华夏团长之所以能有这个简单实用的创意的确跟华夏的战场形势和压力有关。

    比如鹰酱,此时的他们有直升机跟没有直升机没有太大的区别……直升机或许的确可以用在太平洋岛屿上,但鹰酱进攻岛屿时都是把它先轰几遍再用大批的两栖登陆舰把补给运上岛。

    缺乏补给?

    这对于鹰酱大兵来说是不存在的,这是敌人才要考虑的东西。

    既然如此,鹰酱为什么又要急着改进直升机呢?

    八路军就不一样了,此时的他们基本是利用山地与鬼子对抗,其防线的每一处都可以说存在运输方面的巨大压力,他们急需用直升机补足这个短板增加部队的战斗力。

    在这种压力下华夏团长会想到改进VS300的方案就不足为奇了。

    但杜立特又不能这么说。

    因为他担心海军上将会真的把那些科学家和技术员派到战场去体验“生活”。

    沉默了一会儿,海军上将就带着无奈的语气下令道:“按照华夏团长的建议改,我是说,在他们的工厂实施改进工作!”

    杜立特有些奇怪的问:“我们国内不用同时进行吗?”

    “在华夏改进跟我们自己改进没什么区别?”海军上将回答:“我们完全可以等华夏的工厂改进成功并投入实战发现问题之后再在国内批量生产!”

    “是,将军!”

    海军上将这是为了减少成本,毕竟这时的鹰酱也到处打仗并增援别国物资,能省则省。

    后来鹰酱在装备的研发上就经常用到这种模式……每当他们研发出一款新装备并不是先给自己的军队使用,而是卖给第三国甚至免费赠送,等第三国投入战场使用一段时发现诸多问题并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后,鹰酱才批量生产并装备自己的部队。

    因为这个原因,理论上八路军位于三家店的直升机生产线正在试生产的直升机是此时全球最先进的直升机,鹰酱将其命名为VS300V型,最后一个“V”是第五型的意思。

    不过当然,王学新知道这只是“理论”上的最先进……八路军没有能力生产涡轴发动机只能依靠进口,那么这个“最先进”只能算是鹰酱而不是华夏的。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鹰酱才会放心的在八路军兵工厂升级研发。

    直升机的改进十分迅速。

    这一方面是因为鹰酱的动作很快,生产线不过两周时间就全部建设完成,另外还派来大批的技术人员进驻三家店。因为不放心八路军的航空燃油他们甚至还送来了自己的燃油。

    另一方面与此时的直升机相对简单有关:

    发动机是从鹰酱那进口的,一台发动机五千美元。

    这价格在现代看来是不可能的,简直便宜成白菜价。但此时一架野猫战机的价格才只有两万多美元,而且战斗机的发动机要比直升机发动机贵得多,这么看五千美元一台不算贵也不算便宜,只能说鹰酱没赚钱。

    其它的比如启动装置、起落架、机身、传动系统、螺旋桨等等就都在八路军的生产线上生产……这些部件的生产没有太多的技术难度,其中有些难度的就是液压阻尼器,不过很快鹰酱方面就运来新的设备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艾伯塔负责组织研发团队设计新的直升机。

    这方面的难度也不大,直接照搬汉斯的FA223就行,要做的就是增加发动机的个数再扩大机翼处的油箱……现在是战争时期,最好抄的就是敌人的东西,你要不服就来打我呀!

    然后艾伯塔等人又发现了FA223的一个好处:像这种双螺旋桨的直升机可以直接取消尾桨。

    尾桨的功能是用来抵消螺旋桨旋转时产生的反作用扭矩的,简单的说,就是如果没有尾桨,直升机机体就会跟着主螺旋桨一起在空中旋转。

    双机翼直升机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左边的螺旋桨顺时针旋转,右边的螺旋桨逆时针旋转,两者产生的反作用力刚好抵消。

    不过王学新却在这时提出一个新的问题。

    当时艾伯塔正与他的研究员讨论传动装置……VS300的传动是通过6根皮带实现的,尾桨则是通过一根传动轴与发动机连接延伸至尾部。

    所有人都为取消尾桨兴奋不已,因为这不仅能减轻直升机的重量还提升了发动机功率的利用率。

    但王学新却在这时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先生们,你们只想到取消尾桨的好处,却没想到取消尾桨的缺点!”

    “缺点?”艾伯塔看了看设计图,然后不解的抬起头望向王学新说:“抱歉,团长同志!我没看出它有什么缺点!”

    其它研究员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王学新说的缺点是什么。

    王学新指着设计图说道:“先生们,要知道我们用的是四个发动机,现在又取消了尾桨,这意味着只要其中任何一个发动机或是螺旋桨出现故障,飞机就无法保持平衡,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所有人听着这话就都明白了。

    这可不算是一个小慨率事件,尤其这直升机还是要投入到战场作战的。

第731章 协同装置

    王学新说的这个缺点,其实只要是直升机就都会有。

    VS300四型及之前的型号难道没有这个问题?

    汉斯的FA223会没有这个问题?

    它们无一例外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然而,VS300四型及之前的型号如果要出现不平衡的问题就只有两种原因,不是发动机出问题,就是尾桨被打坏。

    前者因为VS300四型只有一台发动机,如果发动机出问题就连主螺旋桨都不会转了,这时再考虑尾桨就是多此一举。

    后者,尾桨在战斗中被打坏的慨率很小,因为它是垂直于地面的,对于地面步兵而言被弹面积几乎就是一条线……要打坏它还不如将直升机整个尾部打断更容易些。

    VS300五型就不一样了,四个发动机再加上两个大面积的主螺旋桨,敌人机枪只要对着它随便打上一梭子主螺旋桨就有可能被打断或打伤。

    更要命的还是四个发动机出故障或被子弹命中的慨率也很大……发动机位于两机翼的顶端过于明显。

    这是不是说这种双旋翼直升机太脆弱了?

    脆弱到敌人轻轻一碰就在空中自己打转然后坠机?

    生存能力如此之差的装备怎么投入到战场尤其是山地……要知道山地可到处都隐藏着敌人到处都是危险。

    这时一名技术员就觉得奇怪了:“那么,汉斯的FA223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他们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艾伯塔回答:“所以这款直升机在战场上的生存率很低!”

    闻言众人不由沉默了,如果在直升机技术上位于顶端的汉斯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是不是也不用想了!

    “我们的五型生存率或许会比汉斯的FA223更低!”艾伯塔皱着眉头说道:“因为他们只有两个发动机,而我们却有四个!”

    四个发动机的故障率显然比两个发动机的故障率要高,而且不只高出一倍……原因是VS300需要两个发动机同时带动一个螺旋桨,这会使其传动装置更复杂更容易出现干扰。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艾伯塔一干研究人员束手无策,讨论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有的说:“这就是我们利用低功率发动机提高载重能力需要冒的风险!更可靠的应该是提高发动机功率而不是像这样用多个发动机堆叠!如果我们要使用这款直升机,就必须接受它的弱点!”

    还有的说:“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把它用在运输方面呢?也就是让它在相对安全的地区飞行,那么这种直升机应该还是有价值吧?”

    ……

    技术员们各说各话争论不休,意见大多是先把这种直升机生产出来再说,以后可以慢慢改进。

    但王学新却并不认为需要这样。

    “先生们!”王学新指着设计图说:“你们是否有想过,我们只需要在两旋翼之间设计一个协同装置让他们保持平衡,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艾伯塔眼睛一亮,问:“协同装置?你指的是什么类型的协同,能具体些吗?”

    “很简单!”王学新用手指在两旋翼之间一画,说:“我们只要把原本用于尾桨的转动轴转移到两旋翼之间作为备用件就可以了,必要的时候它可以连接到另一边旋翼上为其提供动力!”

    “这只怕不能起作用吧!”艾伯塔摇头否定道:“比如,另一边旋翼只坏了一个发动机,而我们使用转动轴为其提供额外的动力,难道不是依旧不能保持平衡?”

    王学新翻了下白眼,回道:“四个发动机,出故障的情况只有四种可能:一是单翼坏一个发动机,二是两翼各坏一个发动机,三是单翼坏两个发动机,四是坏了三个发动机。”

    王学新环顾了一下周围见没人反对,就接着说道:“对于第二种情况也就是两翼各坏一个发动机的,我们完全可以不必理会,因为它恰好能保持平衡。第一种情况也就是单翼坏了一个发动机……我们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另一个机翼的发动机关掉一个?这样就是第二种情况了!”

    艾伯塔听到这也明白了:“那么,对于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也就是单翼坏了两台或者只剩一台发动机时,我们就可以用到转动轴!”

    “是的!”王学新说:“这样一来四个发动机不仅不会增加故障率,还会降低事故率。”

    在座的众人都是技术员或是研发人员,他们当然能听明白王学新这话的意思。

    如果没有传动轴备用的话,四个发动机只要有一个发动机出故障直升机就会因为无法保持平衡而坠毁。

    但加上一个传动轴备用,就变成四个发动机只要有一个可以正常工作,都能带动两个螺旋桨转动。

    这其中当然有危险,尤其是只剩一个发动机能正常工作的时候,这时直升机很可能会因为过载而迫降,但即便如此也比在空中失去平衡打着圈坠机要好得多。

    “至于螺旋桨方面的问题!”王学新说:“我认为要做的就是增加它的韧性和抗冲击性,其它的就不是我们所能考虑的了!”

    艾伯塔对王学新的这个说法表示赞同,毕竟螺旋桨摆在那,除非不用,否则就只有从材料方面解决。

    方案定下来后,其它的问题就都好解决了,不久直升机就进入了生产程序并在第三周就生产出一架样机。

    样机试飞时王学新没在三家店,他当时正在利源指挥全局并组织直升机飞行员训练。

    王学新从电报中知道试飞进行得很顺利:样机稳稳当当的升上天空然后轻松飞出200公里的时速,接着又在满油的状态下吊起了2000公斤的重物。

    最大航程虽然还没有计算出来,但从油箱容积和耗油量计算可以飞700公里。

    王学新对这些数据十分满意,这才算是被称为“空中卡车”的直升机。

    就是单台发动机功率只有100马力让王学新还是有些不满意。

    王学新认为这方面可以打毛熊的主意……毛熊只是在通讯电子等轻工业相对落后,重工业尤其航空发动机一点都不比鹰酱逊色。

第732章 直升机飞行员

    对于直升机飞行员,王学新就没费力气去找有飞行经验的人了……事实上也没法找有经验的人,直升机刚发展起来才不过几年,就连鹰酱都没有多少会驾驶的更别说华夏了。

    如果说让战斗机飞行员来驾驶直升机,这完全就是两回事,对战斗机飞行员也是一种浪费。

    王学新选拔直升机飞行员就是直接从战士中挑选一些有文化、平衡感好、看着机灵的:

    有文化是为了学习速度快,否则连大字都不识就学什么都费劲。

    平衡感好是为了能正确感知直升机的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这方面要是比较迟钝就很容易出事故。

    要求比较机灵则是为了反应速度。

    王学新首批组建了一支两百人的飞行员队伍……从以往对飞行员的培训经验来看,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淘汰率往往会高达一半,也就是两百人的队伍最终合格的只有一百人。

    不过直升机的驾驶似乎没那么困难,主要是直升机的操作相对比较简单,飞行员的任务更多的是保持平稳的飞行运输补给而不是翻滚躲避战斗之类的。

    王学新记得在现代时就有个同学前后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直升机私照……私照要求较低,只需要飞行训练时长数达40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商照困难些,要求飞行训练时长达150小时。

    此时在战争的压力下而且一天几乎有二十小时在训练,然后学习训练再学习再训练,直升机飞行员差不多一个多月就可以掌握飞行技巧了。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一个多月已经把时间估计长了,这时期的直升机比现代的直升机要简单得多,驾驶上也没有那么多要求,前后一个月就可以出师。

    其训练是参照了训练战斗机飞行员的流程:先是学习理论和注意要点,并在地上用木制的模拟器训练,几天后就进行飞行观摩(教官飞,教员在旁边看),然后就是在地面模拟操作,接着就是在教官的陪同下实操飞行,最后才是独自飞行。

    这时代的鹰酱教官精神面貌与现代完全不一样,他们大多都很负责,八路军战士有不会、不懂、不理解的,鹰酱教官就一步一步不厌其烦的给他们解释,翻译不在就打手势、画图,或对着直升机摆弄。

    甚至还有几个教官在这过程中竟然学会了一些华夏语与战士们交流。

    这要是现代的鹰酱,只怕早就双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了。

    由此可知“勤劳朴实”这种美德,王学新认为跟国家和人种无关,而是大环境所致……此时的鹰酱是从经济大萧条时代转为经济大发展,再加上私企又是在良性竞争阶段,所以从上到下都充满了信心满怀着希望,也就是所谓的“上升通道没有关闭”。

    现代的鹰酱百姓,则是在优越的环境下太久了,尤其私企已经进入了垄断的恶性循环时期权力和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无法撼动(注:现代鹰酱1%的人掌握了42%的财富)。

    鹰酱整个社会甚至进行有意识的分层:有钱人进入私立学校接受精英教育(其实就是华夏的应试教育),普通百姓就进入公立学校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放羊教育、放任教育,用来愚民的,让普通百姓尽可能呆在底层无法跟上层社会的人竞争)。

    在这种“上升通道几乎已经关闭”的环境和氛围下,还想要求鹰酱百姓有当初的干劲的担当就不太现实了。

    所以,王学新有些庆幸合作的是这时代的鹰酱而不是现代的。

    不过同时也为此感到头疼……鹰酱同时也是华夏潜在的敌人,这时强大的鹰酱对华夏同样不是什么好事。

    在王学新忙着组建直升机部队时,另一边的冈村宁次在侦察到八路军的兵力布署时就有些不澹定了。

    “他们,居然将主力部队安排在阳原县两侧的山地上?”冈村宁次吃惊的问。

    “是!”筱冢义男回答:“从我们最新侦察到的情报,北侧阴山余脉大慨有两个主力团,南侧恒山及阴山一带……应该有六个主力团!”

    “‘应该’是怎么回事?”冈村宁次问:“难道你们还侦察不出他们到底有几个主力团吗?”

    “不,大将阁下!”筱冢义男为难的说道:“并不是侦察不到,而是八路军……他们把主力团扩编了,他们的主力团吸收了太行山的八路军,一个团拆成了两个团甚至三个团,以至于我们都不清楚哪些是主力团哪些不是。估计,最初进入太行山一带的,有四个主力团!现在则不确定!”

    “原来是这样!”冈村宁次自言自语的说,接着就看着地图上的太行山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八路军的这种兵力布署,让我们很为难啊!进攻也不是,不进攻也不行……”

    河野真太在旁边提醒道:“大将阁下,你还在想着进攻吗?如果八路军主力团在太行山一带站稳了脚跟,只怕整个山西都被八路军包围了吧!”

    也难怪河野真太会如此着急。

    山西的地形是西边吕梁山东边太行山,整体是直筒筒的一个长条形。

    以前鬼子是占据张家口、大同到雁门关,再南下至太原、临汾、运城,这一整条线路就是从两条山脉的中间穿过。

    这原本对鬼子是没什么危险的,因为以前鬼子在兵力、装备、补给等全面占优,八路军只能利用山区与鬼子打游击,这时是鬼子进攻八路军防御……甚至连防御都算不上,只能说是周旋。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张家口、大同、雁门关全被八路军占领。

    张家口被占领就断了关东军南下增援的可能。

    大同被占领就卡住了鬼子进入山西的门户。

    雁门关被占领则使太原的鬼子无法北上。

    从而鬼子北面的通道几乎被完全封死。

    八路军在西边吕梁山的防御已经成型,如果东边太行山再发展壮大……那山西不就陷入八路军的三面包围中?

    到时只要运城的八路军往东一推,包围圈就彻底封上了,山西的鬼子包括冈村宁次在内都无路可逃了。

第733章 阳原通道

    河野真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些着急。

    “那么!”冈村宁次反问:“河野君,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

    河野真太想也不想就回答:“大将阁下,我认为我们至少应该抢先占领一段太行山保证一个出口,这样才能避免被八路军包围,然后再考虑进攻大同!”

    冈村宁次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了另一个问题:“河野君,按你的计划,你认为需要多少兵力多长时间?”

    河野真太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说:“也许,需要三个师团,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冈村宁次摇了摇头:“不,至少需要五个师团,耗费半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做得到!”

    “五个师团!要这么多吗?”河野真太表示惊讶,不过他这惊讶其实是不赞同冈村宁次的说法。

    冈村宁次或许是看穿了河野真太的想法,就接着分析道:“太行山宽度在100公里到400公里之间,我们就以最窄的100公里计算吧,如果五个师团,平均每20公里就要一个师团驻守,没错吧?”

    河野真太一愣,他倒没有像冈村宁次这样分析过,他只是单纯的觉得三个师团的战斗力已足以击溃驻太行山的八路军。

    但现在看来……防御所需要的兵力是远超他能想像的。

    比如刚才冈村宁次说的,每20公里驻守一个师团就想防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任务是要求建立一条通道,也就是通道两面都需要防守,就算这20公里是平地也会变成40公里,结果就是平均每百米只有25人防御。

    这还是在平地,如果是在平均海拔一千多米的太行山山区,放大10倍都算少的了。

    这样一来靠这点兵力还能守住?

    能保证敌人游击队不会往其中渗透?

    只怕十个师团都未必够吧!

    冈村宁次接着说道:“就算我们能守住,用了半年的时间,到时再进攻大同……河野君,你能想像到时八路军会发展成什么样吗?”

    河野真太无言以对。

    此时八路军的主力团已经在太行山一个团拆成两三个团训练了,假以时日,这些部队虽然无法发展成主力团,但他们无论装备还是素质都会有质的提升。

    到时帝国军队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拿下大同?

    河野真太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可行,他面带惭愧的问冈村宁次:“那么,大将阁下,我们要怎么保证太原的安全!”

    冈村宁次摇了摇头,说:“不,河野君!我认为太原很安全,我们不必担心这个!”

    “很安全?”河野真太不解的看着地图,他可不这么认为。

    “是的,很安全!”冈村宁次很确定的回答,他指着地图上的两道山脉分析道:“吕梁山宽80到120公里,太行山宽100到400公里。虽然看似和北部的雁门关一起把我们三面合围在山西,但是……”

    冈村宁次扭头望向河野真太,问:“河野君,难道你认为八路军有可能跨越这80公里宽的吕梁山对我们发起进攻吗?或者从太行山方向对我军发起进攻?他们的补给怎么保证?从三家店兵工厂跨过吕梁山往东运?或者是用运输机空投?”

    河野真太半张着嘴巴恍然大悟,这就像帝国军队走进吕梁、太行无法运输补给一样,八路军同样也无法让补给穿过吕梁、太行。

    其中太行山或许不用穿过,但八路军在太行山一带没有兵工厂……其实是有的,不仅有还曾是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也就是着名的黄崖洞兵工厂,另外太行山上还有铁矿,原本只有一个柳沟铁厂,后来渐渐发展到六个铁厂。

    但这些兵工厂只能生产很简陋的武器弹药,比如复装子弹、五零小炮等等,它们跟王学新在吕梁山一带组建起来生产线相比落后太多了,在鬼子眼里几乎等同于没有。

    在这情况下,八路军拿什么进攻太原?

    子弹炮弹全都跟不上,拿着大刀长枪冲向太原的城墙?

    用运输机空投或许是一个方式,但空投一是不一定能精准的落在八路军控制的区域,二是空投的弹药对一支部队尤其是攻城的部队而言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这一点从史上汉斯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战役就可以证明:汉斯的空军司令一再保证能依靠空投满足被围困的部队的补给,结果……

    想到这里,河野真太紧崩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他很不喜欢这种四周都是敌人的感觉,但是听冈村宁次这么分析,河野真太又觉得冈村宁次是对的,太原很安全,八路军如果敢进攻太原就是自寻死路。

    “另一方面!”冈村宁次接着说道:“我们要把这个思路反过来用在八路军身上!八路军不是想利用部队驻守太行山巩固太行山的防线吗?如果我们用五个师团都无法完成其中一小段的防御,八路军又凭什么能做得到?因此,如果我军的部队在太行山采取攻势,也就是横穿太行山,同样会比防守要容易得多!”

    这个说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攻大于守”的规则永远存在,对于太行山这种险地就更是如此。

    虽说太行山有很多险峰要道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谁知道敌人会进攻哪个险峰要道?

    如果要把几百公里长一百多公里宽的太行山内所有的险峰要道都守住,那需要多少兵力多少补给多少弹药多少人力?

    如果八路军办不到,是不是就意味着帝国军队可以穿过太行山绕过阳原县进入八路军的防御圈?

    这时河野真太就有些不明白了:“大将阁下,您是想穿过太行山进攻大同?可是,补给问题怎么办?”

    冈村宁次刚才还说穿过两个山脉的部队无法解决补给问题,现在却又要穿过太行进攻大同,听起来似乎是前后矛盾。

    但冈村宁次却平静的回答道:“不,我们不是进攻大同,而是从后方切断阳原县与大同的联系!然后……彻底占领阳原通道!”

第734章 实验

    冈村宁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阳原通道。

    冈村宁次的想法很简单,派出一支部队从太行山秘密穿插,这支部队因为没有充足的补给,进攻大同这座城市或许实力不足,但绕到阳原通道的另一端切断大同和阳原的联系还是能做得到的。

    然后,空降部队及航空兵为其提供增援,另一面的正规军同时进攻阳原,这样就能快速占领并控制整个阳原通道。

    至于八路军布设在南北两道山脉里的主力团……如果帝国军队的兵力已经在阳原通道展开甚至还修复了公路和铁路,那就在阳原通道这个平原上跟八路军狠狠的打一仗吧!

    冈村宁次相信,在平原上帝国军队不会输给八路军,尤其是那些从山上下来的八路军……从山上下来的八路军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坦克没有半履带装甲车甚至连大口径榴弹炮都没有。

    对于这样的敌人,如果帝国军队还是无法战胜,那这仗也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接下来,如果阳原通道顺利掌握在帝国军队手中,这时再进攻大同甚至分出一部去夹攻雁门关就没太大的问题了。

    冈村宁次原本打算直接用空降部队空降到阳原通道的另一端执行这个任务的,但无奈帝国的空降兵实在难堪大任……自从上一回空降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后冈村宁次对空降作战就有心理阴影不太相信空降兵了。

    更何况,八路军在大同附近很可能还有机械化部队……半履带汽车可是空降部队的克星,在这情况下把部队空降到八路军的防御圈内几乎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然后冈村宁次就着手进行这个计划了。

    冈村宁次安排两个大队的兵力实施穿插,这两个大队的鬼子几乎将附近百姓的骡子、驴、马、牛等搜刮干净,其中尤其是骡和驴,它们体积较小很适合在狭窄的山路里穿行。

    用畜力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充作口粮:骡驴等背上可以驼着粮食驼弹药,等粮食或弹药用完了就可以把它们杀了吃,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为了保证不暴露行踪,冈村宁次要求这支穿插部队所过之处碰到的所有华夏人都得灭口……这虽然不能完全封锁秘密,但至少可以降低情报传到八路军耳中的概率。

    在冈村宁次做进攻阳原通道准备的时候,王学新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因为第一架VS300的测试进行得很顺利,加上八路军又急需使用直升机,因此一周后VS300五型就投入了批量生产,产量是一个月三十架,平均每天一架。

    这其实不能算真正的“产量”,因为主要部件也是最耗时的发动机是从鹰酱那进口的,而且一架VS300V还要用到四台发动机。

    八路军所谓的“生产”更像是“组装”,如果正儿八经的从发动机生产开始计算的话,一个月能有两三架的产量就不错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可不是想学就能学得会的,它对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比汽车发动机要高太多了。

    由苏欣负责的防空导弹也渐渐成型:计算机、基站与雷达都已改造完成并成功的做过两次定位运算。

    让王学新感到意外的是,使用了四氢吠喃加铝粉固体燃料的防空导弹的速度远超王学新的估计:它的时速不是800公里,而是2100公里。

    (注:使用这种燃料的红旗61最大时速达3马赫,也就是时速3672公里)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它拦截目标的成功率……防空导弹对目标的相对速度越大就意味着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追上它,而敌人飞行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就没时间反应并改变飞行状态。

    这其中要确定“定位成功”还是一件麻烦事,当时苏欣准备了几十个炮兵观察员用人工观测法实时记录时间和飞弹数据,之后多组数据一对照……的确有出入,但估计大多都是炮兵观察员人工计算精度不高造成的。

    所以,直到现在也无法确定定位系统是否准确也不知道它的精度有多少,因为在这时代没有任何设备能够证明它准确或不准确。

    苏欣只能给出一个模湖的答桉:“应该准确,与炮兵观察员计算出的数据出入不大!”

    王学新没有多想,当即下令进入下一阶段也就是拦截实验……想要知道定位是否准确似乎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看能不能准确击毁靶弹,战争就是这么现实,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实弹测试王学新依旧没去。

    按常理说,这可是华夏防空导弹的首发试验,这么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王学新应该参加。

    然而这是战争年代。

    战争年代一切考虑的都是作用、价值、利益而不是拍个照打个卡纪念。

    王学新亲自参加这个测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价值或者对八路军有什么价值吗?

    完全没有,就是去看一看而已。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他虽然没去但参谋长去了……王学新这个项目的研发总部很感兴趣并持续保持跟进。

    首长是这么说的:“用飞弹搞防空?这个想法很好嘛!如果能成功,那就是咱们的独门武器喔!防空炮全可以省喽,就是不知道小东北这家伙有没有这能耐!”

    实验的结果让王学新很满意,三发两中。有一发没能击落靶弹很可能是因为突然出现强风导致距离突然增大近炸引信太早爆炸的原因。

    这是近炸引信的缺陷。

    实际意义上的导弹应该使用复合引信,也就是用计算机与雷达结合计算目标的距离决定是否要引爆而不是像近炸引信一样单纯的计算距离是否增大。

    但此时的八路军还没有能力研发这种计算机同时也无法将电子管计算机装进导弹,于是只能用近炸引信凑合着用。

    身上利源指挥部的王学新在收到实验成功时脑海里想的其实不是防空飞弹,在有系统加持的情况下,这玩意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王学新考虑的是……现在这情况,收复太原的时机是不是已经成熟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78/ 第一时间欣赏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远征士兵所写的《亮剑之军工系统》为转载作品,亮剑之军工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亮剑之军工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亮剑之军工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亮剑之军工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亮剑之军工系统介绍:
退伍军人宁波回到他所熟悉的电视剧成为一名新兵蛋子
八路军干部成天叫唤的是啥?
李云龙最眼馋的是啥?
独立团最需要的是啥?
装备,装备,还是装备……
偏偏宁波就带了个军工系统去
于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轻轻松松打鬼子
——————————
交流群:953838560亮剑之军工系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亮剑之军工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亮剑之军工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