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皇宋锦绣TXT下载皇宋锦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皇宋锦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皇宋锦绣txt下载     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三十五章 了解元昊

    赵信也没有想到,韩琦会问这个问题,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道:“韩相似乎是认为,应该帮助西夏么?”

    “没错,辽国的威胁,应该更大一点!”

    这是韩琦的心声,他刚刚在赵信的要求之下,指导了赵信元昊会发起的位置,却对赵信的做法有些微词,在他看来,为什么要帮助辽国,帮助辽国不是更好么。

    这不但是韩琦的想法,也是朝堂上面很多大臣的想法,在他们的眼里,辽国是比西夏更大的威胁,辽国更大,自成体系,最重要的是,还掌控着北宋的命脉,燕云十六州。

    正因为燕云十六州,北方最大的屏障被夺走,他们处于被进攻的位置,必须要大量的建设城塞,甚至还出现了初期的地道,最长的一个居然达到数十公里。

    这也是在平原地带的创举,因为一览无遗的平原,是骑兵们活动的舞台,单单依靠城市,还没有办法阻挡骑兵的步伐,地道也是无奈的选择。

    正因为对辽国的惧怕,这才绝的西夏打败辽国,是最佳的机会。

    赵信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北宋没有介入到这一战中间,或许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发现,可是当两国大打出手的时候,北宋怎么可能不知道,因为两国之间已经爆发了数十万人的战争了,他们就是在旁边的,肯定会知道的。

    北宋知道,朝堂上面的官员都知道,只不过的,他们担心的不是辽国会败,是担心西夏会败,只要是失败了,西夏会不会全面导向辽国,到时候,本身就强大的辽国,在得到了西夏的力量之后,他们在力量上面,就会压倒北宋,说不定,北宋的噩梦就到了。

    只要是知道这一个战争存在的,都会这么想,只有韩琦是例外,有赵信的提点,他发现,如果元昊真的按照这个方法来的话,打败辽国可能性非常的大,

    这不是北宋所希望的,辽国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就代表着被削弱,他们就无力跟北宋争锋了。

    如果按照一般的来考虑,是这样,西夏打败了辽国,大量的削弱辽国之后,对北宋的好处很大,就算是赵信也不得不承认。

    可是元昊非常冷静,把大部分的俘虏和缴获都还给了辽国,这样辽国被削弱之后,削弱的程度不强,反而让辽国认识到了西夏的实力,

    这是所有人都不曾想到,可是对于西夏来说这是神来之笔。

    “你认为,西夏在战胜了辽国之后,会大幅度削弱辽国么?”

    韩琦点点头,很理所当然的问道:“这不是板上钉钉么!”

    赵信奇怪的看着韩琦,半天之后,这才说道:“韩相,你有没有研究一下元昊的崛起!”

    “元昊的崛起!”韩琦默然了,他从来都没有研究过,甚至在大部分北宋将官之中,或许会研究对手是谁,惯用的战法,却没有一个人去研究元昊。

    在北宋的记载之中,元昊是背叛北宋的存在,他辜负了北宋对他的好处,悍然造反。

    可是看着赵信清澈无比的眼睛,韩琦突然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对啊,从来就没有人提过这个问题。

    一个能够创造出西夏的人,会是简单的?

    以前或许还可以俯视西夏,西夏在北宋看来,只是边患,可是伴随着一场场的战争打下来,西夏已经有了跟北宋平起平坐的能力了,这跟今年的庆历合约就有很大的关系,到了这么一个程度,元昊都是一个开国帝王了,还没有资格被他研究么?

    韩琦略显有些后悔,也清楚,此时此刻,说什么都有些晚了,他呆呆的看着赵信,他知道,赵信一定有元昊的经历,否则,他就不会这么说。

    叹息一声,赵信当然有元昊全部资料,作为北宋时期,最大的搅屎棍和不稳定因素,元昊的西夏,是需要着重研究的。

    赵信开始讲起,从元昊的出身,到立身之战,到建立西夏,再到定国三战,短短41年的时间,几乎每年都在打仗,而元昊出色的军事素养,可以完爆整个北宋的将领,甚至连狄青,似乎也不是他的对手,可以说是战功标榜。

    除了战斗能力之外,政治能力,还有作为一个皇帝的能力,也相当出色,如果说有弱点的话,就是莫名其妙的发疯,很多时候,他都因为个人的好恶,把一个大好的局面彻底的断送了。

    不过,纵观元昊从年轻到现在,这样错误和发疯,并没有出现在战争上面,更多的是出现在女人身上。

    跟辽国的一战,虽然是起源于女人,可是基本上跟女人无关,也就是说,元昊有很大的可能发挥正常。

    一个发挥正常的元昊,是战场上面的无敌战神,之前韩琦策划的那个,还有一丝的担心,有可能无法执行。

    可是听完了元昊的履历之后,他甚至觉得,没有人比元昊执行的更好,甚至会比他预料最好的结果还要好。

    更加可怕的还有后者,赵信提到的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西夏在战争辽国之后,到底如何选择。

    在韩琦看来,是俘虏,消灭辽国,极大的减少辽国的实力,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占据一定的辽国的领土,让西夏的实力大增。

    了解了元昊的一切和心态之后,就不能再以以前的想法来评价了,元昊拥有着可怕心性和洞察力,如果单纯辽国和西夏争霸,那么西夏毫不犹豫的会这样,如果能够削弱辽国就削弱辽国。

    可是在西夏和辽国之外,还有一个大宋,表面上,北宋是被他们压着打,也没有骑兵,可是实际上,只有两国的首脑才知道,北宋是多么可怕。

    他们积年累月,才能够积累起的九万重甲,可是北宋一年都能够更换一批。

    步人甲这个北宋最强的铠甲,两国也缴获了一些,并且进行的仿制,除了在表面的坚固程度上面,不如北宋的,也算勉强可以使用了。

    可是最终,没有大规模的装备,首先因为这是步兵的战甲,辽国和西夏都是以骑兵为主,另外一方面,这个铠甲太重了,超过了他们承受程度,小规模的装备还可以,大规模装备,西夏和辽国承受不了。

    他们疯狂的挤压北宋的空间,不时的过来掠夺,就是怕北宋利用他们的优势,在别的方面,执行的漏洞百出,可是在禁马这一项上面,西夏和辽国都相当的默契,甚至连其他国家运往北宋的马匹都被截留了。

    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之中,生生的让北宋强大的静塞军,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这还是两个国家做的事情。

    赵信平静的讲述,却合情合理,韩琦不敢去赌,虽然说,辽西之战之后,元昊把俘虏都给还给辽兴宗,以换取辽国跟西夏的和平,对于北宋没有影响。

    只不过,在明白了先后关系之后,他不借助这个机会,给北宋争取到最大的好处,就对不起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了。

    哪怕只有不大的几率,元昊会选择跟辽国和平,他就不敢赌,或许不可能直接肢解西夏,但是让双方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埋下仇恨的引子,这都是正常。

    “殿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给辽国提供帮助呢?”

    赵信不好意思的看了韩琦一眼,韩琦算是问道了点子上面。

    这一次行动,是拍脑门决定的,在苗家庄的时候,还没有想到这一点,在保州兵变告了一个段落之后,赵信才想起来,辽国和西夏还有一战,利用好的话,是可以获得利益。

    韩琦看到赵信的窘迫的,就知道,他一下子抓到了要点,之前看着赵信娓娓道来,连他这么个枢密副使都有些吃瘪,有些忘记了赵信还是一个孩子,现在的表情才真实。

    “韩相!”赵信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是准备让孙吉过去!”

    “孙吉,不行!”韩琦摇摇头说道:“先不说孙吉能不能联络到辽兴宗,只是他的身份,都不可能让辽兴宗采信,到时候你怎么办,直接把物资给他们?”

    “给他们不行么?”

    “你觉得,在危机的关头,在10万大军就要被全歼的前提下,有人会接受来历不明的粮食么?”

    赵信木然的摇摇头,可韩琦还不愿意放过他,继续说道:“就算是接受了这些粮草,也不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赵信何尝不知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有时候,一点点的疏漏,就会输的彻底,可是他是突然的想到的,再加上没有别的支持,他就只能够先做到这个程度,未来的等到事情到来的时候随机应变,反正以孙吉的实力应该可以随机应变。

    韩琦看了越发窘迫赵信,忍不住哈哈笑道:“这件事情交给我好了,我会让它顺利的完成的!”

    “要怎么完成!”赵信愣了一下,他都没有办法完成的,韩琦要怎么完成?

    “暂时还需要保密,我需要联络一下,把这个计划发到的枢密院,应该没问题吧?”

    赵信木然的点点头,这当然没问题了,虽然北宋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有一些为了钱而背叛的人,可是如果连枢密院都出了问题,那不是灭顶之灾么,这些高官宰抚是可以信任的。

第二百三十六章 战略眼光

    韩琦不愿意说,赵信也没有追着去问,看样子,应该是牵扯到什么秘密,也没有多问,转身离开了。

    未来会怎么发展,他不知道,有他的介入,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他无法确定,历史都是很多偶然造成的,当蝴蝶的翅膀扇起来的时候,天知道会怎么样,但是无论怎么的发展,都不会更坏。

    这是赵信第一次,深度的介入到了国际事务之中,之前无论是保州兵变,还是九龙夺嫡,都只能够算是大宋内部,以三国的关系,就算会有影响,也是十几年之后,但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场战争,直接关系到了未来10年,20年时间之中,三国之间的走势,千头万绪之下,很难判断。

    最好的结果是,辽国打败了西夏,西夏损失巨大之下,还是守住了最核心的区域,丢掉了大片领土之后,保持着西夏的称号,却跟辽国结下死仇。

    这是最适合的,北宋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利用这短暂的时间,逐步的发展,改变自己的弊端,到时候,君临整个东亚。

    事情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元昊也不是那么短视的人,在事情不对的时候,他就会选择归附,这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是最正常的,除非是某些极端的情况,游牧民族在征服对手之后,往往不会选择屠杀,一般情况下,会并立。

    这对于草原上的民族而言,这是最佳的扩充实力的办法,从匈奴,鲜卑,党项,再到蒙古,无不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从一个小小的部族,打造成了可怕的席卷天下的铁流。

    在赵信看来,这是最可能出现的结果,不过真的西夏导向辽国那也没有什么关系。

    西夏跟辽国之间距离太远了,在封建社会,疆域过大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管理困难,一些造反,和鞭长莫及,就是这样出来的。

    再说了,只要辽国,不杀死元昊,甚至不禁锢住元昊,野心勃勃的元昊,怎么可能屈服,当时弱小的时候,依附于北宋,也是听话的很,一旦有机会,就会反叛。

    别说辽国的治理更好,西夏跟辽国不同的种族,必然户产生很多的矛盾,会起巨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机会,元昊怎么可能不抓住这个机会。

    无论是走向哪一点,哪怕是辽国也比较克制,还是之前的结果,对于北宋影响也不大,赵信只是让他们消耗更大一点,并没有想过依靠阴谋诡计来取得胜利。

    战国时代,有人多说纵横家的好处,说是纵横家决定了历史的发展,可是纵横家最多,是给予了一个有利的条件,真正决定性的,是力量。

    如果不是秦拥有着的横扫**的能力,拥有着战斗力最强,最旺盛的秦军,他能够做到之后的一切么,换成所有的纵横家都齐聚鲁国,他能够挽救鲁国的命运么?

    把希望寄托在阴谋诡计上面,永远是下下之策,他会发现,他哪怕完美的使用阴谋,不但没有削弱对手,反而让对手逐步的加强,最终贻误战机。

    赵信要的只是一段时间的平稳发展时间,外部环境不过是趁势而为,让辽西两国,大量的损耗,在这段时间,不来烦北宋,然后借助着这个机会,把棱堡和长弓,推进到的西北,只要有一年的时间,一切都可以解决,到时候,迎接西夏的,将会是铜墙铁壁。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内部争取时间,北宋大厦,已经逐步老朽,各方面的问题已经凸显,外部环境只是诱因,关键的都是在内部。

    就如同明末的历史一样,如果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农民军的起义,八旗再强大,又能够灭掉明王朝么,连瓦剌,蒙古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小小的八旗能够做到。

    后世不少人曾经说过,李自成是嫁衣神功大成者的,神助攻,没有李自成的搅屎棍的,明王朝都不会衰弱到那种程度,哪怕到了最后,明王朝都未必会败给满清,集全国之力,守住北京还是可以做到的。

    可是李自成抽调了最后一根积木,明王朝轰塌,他自以为强大的农民军,面对着八旗,不堪一击,他只能够依靠自己,明朝不落井下石就是好了,种种机缘巧合,让满族入关,定鼎中原。

    赵信必须先固化外部,别到时候,改革还没有进行,势力还没有起来,外部敌人已经攻破了,反而让北宋过的更惨。

    只要有足够时间,工业化的发展速度的远超过任何人的想象,三年的时间,一个比汴梁更加繁华,产值更高,怪物一样的城市,会出现在定海军,而最度10年,一个完全热武器形成的军队会出现,还可以生产出小规模的火炮,

    热武器是冷兵器时代的终结者,也是骑兵死亡的掘墓人,可靠的火枪,加上上便于携带的火炮,这就是近代的军队,在面对着全面的冷兵器兵种的时候,是全面的碾压的,说句不客气的话,那就是排枪枪毙,重现英法联军,歼灭蒙满数万骑兵,而自身无损的神话,也没有问题。

    西夏和辽国的骑兵又是再也没有了,哪怕平推,也可以吧的他们给平推了,面对着热武器的,野战的胜利者,将不会是骑兵,这是经过历时和时势最终证明过的。

    韩琦是也一个聪明人,已经感觉到了,他再回到中枢的的难度非常的大,作为范仲淹的铁杆支持者,他,欧阳修,富弼,还有其他的几个,在接下来的时间之中,会陆续外放,与其等待着时机,还不如首先出动,他是在西北倒下的,虽然说,大责任有夏竦担着,当时的他是最高的统帅,也是他的污点之一,如果能够接着这个机会,洗刷这个污点,那么他为什么不做呢。

    哪怕对赵信是非常相信的,也认为赵信不会骗他,他还是要通过一定的渠道,确认这件事情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韩琦做到枢密院副使这个位置上面,哪怕非常年轻,却已经累积了相当的人脉,他通过几个渠道,去了几封信。

    很快的,信就回来了,都是一些信息渠道,有国内的一些东西,也有国外,北宋的密谍系统还是比较完善的,只是缺乏了一个统筹和整理的过程。

    根据现有的情报,韩琦掌握的,加上赵信提供,韩琦已经可以推算出了一些东西,辽国跟西夏之间矛盾,应该是不可调和的。

    说白了,就是人和地盘,有人,才能够控制地盘,跟中央集权的北宋不一样,游牧民族往往是以部族,以游牧的方式生存的,你说的控制,更多的是名义上面,可是这个主人,代表的意义不同,比如说,一定程度的供奉,比如说,一旦征兵了,提供人马,再比如说,实际控制的地盘。

    西夏渴望获得更多的土地,跟北宋碰的头破血流不同,慢慢的,通过威逼利诱蚕食辽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辽国不是北宋这样,疆域相当的明确,有时候,很大的地盘,只要地盘上面的民族他同意了,辽国甚至不知道,这些地盘已经改了主人。

    刚开始,只是一个个小小部落的侵蚀,然后就是逐步变大,特别的羌人跟党项有一定的渊源,让元昊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辽国或许不太在意西夏蚕食的那些小地方,跟辽国广阔的疆域比起来,北宋那个铜墙铁壁,不是真的没钱或者灾害,元昊真不想去。

    辽兴宗或许不在意,下面的人在意,本身孝敬的东西,突然没有了,短时间还没什么,时间长了,会怎么办,就会调查一下,这些事情是很难隐瞒的。

    名义上两个主人,交两分钱,这一点,游牧民族出不起,元昊也不会给出,那跟没有有什么区别。

    就这样的,两者的矛盾已经出现了,在富弼出访的时候,就有过一些记载,元昊被辽兴宗叫来训斥了一顿,让他不再侵蚀羌人的利益。

    当时,在富弼的奏折之中,一笔带过的过去,却被韩琦重新翻过来,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现在从这个角度上面来看,还真的是有机会,同时还是很大的机会,

    辽兴宗把元昊叫过去斥责,无论是对辽兴宗,还是对元昊,都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点,他们的心态变化了,之后的一切,又都证明了这一点,辽国越来越强硬,西夏也丝毫不退,这已经是明确的战争信号了。

    或许说,韩琦这样的,大局观不行,不能说不行,他从来都是以朝堂上,或者是士大夫的眼光来看问题,缺乏全局的,整个时代和国家的大局观,中央之国的想法,外面都是蛮夷的认知是深入人心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几个人会考虑地缘政治,有几个人会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认知,别说是北宋,一直到后世的清朝,面对着已经通过大航海时代,站立起来的欧洲诸国,还以为是东南亚那种弹丸小国,最终,拒绝开眼看世界,拒绝追上世界先进水平,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打开国门,屈辱的近代史。

第二百三十七章 死间

    赵信点破的这一点,就如同打破了某一种思维的定式,北宋文明昌盛,各种的奇人很多,特别是跟韩琦相交的,哪一个不是的简单的人。

    这其中,不得不说富弼,这个可以说比韩琦还要耀眼的存在,外交上面非常出色,军事上面,也没有韩琦那样,好水川之败,可以说每一个地方都做到了很强的地步。

    韩琦刚开始,只是找他打听辽国的事情,后来居然牵扯到了一些秘密渠道的事情上面。

    韩琦是在保州平叛,现在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的,保州兵变早几个月就平复了,现在正在收尾,突然提到了辽国,难道辽国产生了威胁?

    跟韩琦同样为枢密副使,可是他的侧重点跟韩琦不一样,韩琦偏军事一点,主要是统帅军队,甚至是出来平叛,可是富弼更加偏重于外交领域,比如说密谍还有出外的一些外交斡旋上面。

    他更加的敏感,当韩琦第二次询问的时候,主动过来询问。

    韩琦之前知道了情报之后,就已经知道,赵信没有骗他,辽西之间,必然会诞生一战,那么他就必须要寻求支持,之前他的一些想法,也必须要得到富弼的支持,索性就把一切和盘托出。

    富避愣了一下,之前他更多的是放在外交的一些斡旋上面,把情报利用到这些方面。

    有时候,情报什么都已经得到了支持,而且执行的相当好,最终却没有取得什么效果,现在赵信的举动如同敞开了一个新的门,没错,有什么比战争的破坏更大,还是其他两个国家之间。

    他对于情报机关更加的熟悉,提出的方案更加的具有可行性,在韩琦的简单做法之中,进行了完善,不但更加的合理,也拥有可执行性。

    在跟富弼等人商议完成之后,韩琦再一次把赵信找过来,本身,富弼觉得,这件事情,韩琦起个头,把计划做出来就好了,剩下的交给他们,交给密谍系统来完成,这样更加的好。

    可是之前赵信跟韩琦说过,他会支援一批物资和武器,放在河曲,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关键,以密谍的能力,或许可以派遣一个人过去,要想弄物资,这很难,特别还是在其他地方弄大笔的物资,他也想知道,赵信能够做到什么地步,这对于这个计划相当的有帮助。

    看到韩琦,没有寒暄直入主题,赵信也想知道的,韩琦所说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主动询问。

    韩琦也没有什么好瞒着赵信的,主动说道:“殿下听过死间么?”

    “什么?”赵信大惊失色的说道,他当然知道死间是什么,死间那是密谍最高级别的秘密,一般都掌握在最高级的人的手中,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的一个最高级别的间谍,要动用的时候,必须要关系到国家命运,甚至是非常危险的情报的时候,才会动用。

    韩琦点点头,说道:“没错,这个计划,值得我们动用”

    赵信听完韩琦说完之后,就沉默了他的想法很简单,支援辽兴宗一批物资,主要是的粮食和一部分武器,可是在富弼看来,完全不用,如果真的支援的话,一个谋士足以。

    这个谋士从北宋这边肯定不行,必须要在辽国,那就是死间了,韩琦觉得还是两者合二为一,有谋士,同时也需要有一批物资,两者结合,在关键的时刻,才能够提供改变。

    这一次,韩琦问的关键就在物资上面,这点,赵信当然觉得没问题,有了具现系统,只要他跟孙吉两个人,潜入河曲就可以了。

    河曲都是在境外,却不太危险,哪里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比较地广人稀的,很少有人的,西夏和辽国,对于国土的控制的远没有北宋那么稳定,以孙吉等人的力量,带着赵信,化妆改样,进入河曲这没有任何的问题。

    再三确认的这一点之后,韩琦把完善的方案给拿出来了,韩琦加上富弼,两个枢密副使能够调用的资源多了,很快的,就梳理了一套方案,这个方案是脱胎于赵信的支持,他没有瞒着赵信,仁宗的二皇子,没理由出买大宋了,赵信这才知道,原来北宋对辽国的渗透,也相当的深,死间不少,而且不止一个。

    在众多死间之中,挑选了一个合格存在,在辽国都城,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官,大概就是相当于**品的样子,不过位置非常关键,也相当的年轻,上升趋势相当的好。

    有权贵拉拢这位年轻官员,他不为所动,一直秉承本心,因此在辽国清流之中,地位相当的高。

    这个名叫周正秀的年轻官员,就是15年前,北宋安插进来,作为死间的他,会一直等到一二十年之后,逐步攀升到更高的职务,这才可以发挥作用,可是现在,不得不动用了。

    看到赵信的表情,韩琦还以为赵信不舍,实际上,这么级别的死间,在北宋也不是多到可以随便舍弃的,跟他相提并论的,可能只有三四个的样子,,连忙是说到的:“这只是一个的露脸的机会而已,他如果能够成功,最少可以节约5年以上的时间,再说了,针对的又是西夏,可以完美的发挥出他的聪明才智,不用权衡利弊!”

    韩琦还讲起了的他的来历,周家本身就是烟云大族,在石敬瑭敬献幽云十六州之后,一部分周家留在了辽国境内,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是真定哪里鼎盛家族。

    不过在60多年前,周家联络上了位于辽国的就在,这一支仰慕北宋,经过了几次考验之后,得到了宋庭的认可,并且给予他们一些帮助,让他们在辽宋之间可以平稳的过度。

    周正秀,正是目前周家家主的孙子,,早早的就被送到大宋培养,经过了6年的启蒙和训练之后,才送回去,甚至在学习之间,他还有一定的时间回归辽国,在家人和自己的帮助下,制造出外出游历学习的假象,没有人注意到,他并不经常在辽国。

    一个在真定居住轻重的大族,相当于大宋的望族这个级别的,虽然不是代代都有宰抚出现,却也相差不多,这么一个家族,为什么会投奔宋朝。

    这本身应该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可是询问了韩琦之后,韩琦并不在意,汉人心系北宋,这不是很正常的么。

    他这才明白,北地的汉人仰慕是有的,特别是在北宋如日中天的时候,更是如此,这个时代的北宋,可不是北宋末年甚至南宋的时候,元蒙时代,北宋的强大,甚至连辽国和西夏都要忌惮的。

    富庶,强大,文明,这就是北宋在这个时代的代名词,北宋的顶级文豪,诗词大家,在其他国家之中,就如同明星一样的存在,是受到众人追捧的。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苏东坡,哪怕在最惨的,被贬谪到了越南的时候,妻妾儿子之类的都没有追随,还有日本人送上来的待妾,亲自的服侍,为的就是把他的新的诗词,第一时间传回的日本去,甚至这些待妾,都不是简单的,有贵族血统,甚至皇室血统的,比比皆是。

    看起来如此如日中天,可是在历史上面,宋朝时代是整个汉民族最屈辱的,甚至有人说过,就算北宋有能力占据幽云十六州,也不会得到迎接,那有些过了,真正没有人心向的,应该是几十年后的北宋末年。

    那么多的汉人为什么到最后,投奔金国,元蒙,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已经看不到希望了,北宋,南宋都已经弱到无力反攻,甚至连掌控自己的地盘,都非常的困难的前提下,他们只有寻找别的路,这才是真正的人性,什么民族大义之类的,没有利益做为支撑,又有多少人愿意为此付出呢?

    周正秀就是如此,周家在过去的60年之中,获利非凡,在体制内没有较大的提升,可是家族的财力大大的增加,宋朝这边提供情报,资源,帮助周家在体制内上升。

    周正秀也是如此,甚至他在知道之后,根本就不会反对,又不是针对辽国损害,这一点,他可以大刀阔斧的来做,甚至不必担心被人发现的危险,这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都是最佳的选择。

    了解了这些之后,赵信算是放心了,至于这个人的基本素质,他并不担心,他相信韩琦的选择。

    这个人的情况,也被韩琦介绍了,当时共同过来的有近百人,其中9成以上被淘汰,因为被淘汰的关系,并没有回归辽国,而是在大宋的南方定居下来,富家翁就是他们一辈子生活了。

    虽然少了这么多人,对于各自的家族来说,有些麻烦,可是只要不回去,那就没有问题,不存在什么泄露的问题,以封建时代超高的婴幼儿死亡率从,一个孩子要想从婴儿的状态,最终长大成人,这需要很大的运气,夭折几个,甚至全部夭折,都不是不可能。

    在上百人之中,只有不足10人回去,之间陆续淘汰,最终只剩下了3人,周正秀是三人之中最出色的哪一个。

    百里挑一,还是经过了特别的训练,在一系列的体系和淘汰之中,脱颖而出的最强者,的这样的人有什么不放心的。

第二百三十八章 尘埃落定

    一个拍脑袋,最终获得了良好的解决,依靠的是赵信的眼光,可是更多的是韩琦等人的完善,如果让赵信去弄的话,可能只是在孙吉的带领下,去博一个几率。

    这个几率到底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周正秀的出现,哪怕是没有物资的支援,也很可能产生成功,物资只是他向上的一个渠道而已。

    到这个时候,赵信知道,这个计划已经偏离了他的掌控,他只用到时候,把物资弄过去,然后等待着计划的完成就可以了,剩下的一概不用去管了。

    正要跟韩琦告别,却发现韩琦的表情有些古怪,果然,长叹一声,韩琦说道:“我要离开了!”

    这个意思,非常的明确,那就是韩琦去陇西的事情,做好了,果然,他的身份是曾经夏竦的身份,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

    跟西夏关系最为密切的四路,全部都在他的监管之下,包括了永兴军。

    这就是起点,距离辽西之战,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需要先过去,做好前期准备,也随时准备动手。

    辽国跟西夏之战,北宋必须要摄入进来,特别是有了周正秀的存在之后,就更加是如此了,更加方便,他们可以游刃有余的在中间获取好处,一些在西夏立国之战之中,失去的战略要地,要一个个的拿下来,趁着西夏被削弱的时间,占据一个战略上面的优势。

    这种情况下,在关键时刻,必须要对西夏作战,如果换任何一个人,或许都会因为某些顾虑,而需要请示中枢,然后再决定。

    陇西偏远,哪怕是八百里加急,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传递过来,中间如果再加上朝堂之上,争吵和犹豫的时间,可能一两个月就过去了。

    战场上面的局势,瞬息万变,别说是一两个月,一两天的时间,战局也就变化了,这一点,韩琦早有准备,甚至去陇西条件之一,就是有独立的权利。

    韩琦的地位和身份,让他可以这么做,有了这个为前提,可以让他独断专行,在辽国和西夏大战的时候,他会迅速出手,趁着元昊的大军,被拖延在贺兰山的时候,选择攻占一些关键城市,去的战略优势。

    西夏的地盘很大,可是绝大部分跟辽国那样,只是依附,属于是松散化的管理,可是他的精华地盘,就是河套盆地这边的5个州,只要占据任何的一两个,对于北宋而言,就是大收获,真的趁这个机会,打残西夏,到时候,辽国一定会看到,说不定,彻底的大败西夏,甚至是肢解西夏,都有可能。

    赵信的提议,让以前模糊的概念,变的清晰化,辽国之所以不打,一方面,辽国相对稳定,拥有一定的造血能力,不打仗,不掠夺,也可以过的下去。

    西夏不行,他的五个州,只是让他有了立足的根本,并不是可以让他的过下去的,或许说平时还可以,一旦遇到了灾害,他们就没办法了,必须要出外掠夺。

    这也是从西夏成立之后,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寇边,甚至在极端的状态之下,连连的大战。

    西夏是韩琦的心腹大患,也是目前整个中枢的大患,边境局势的不确定性,让军费变得无法统计,一旦西北爆发大战,花钱就如流水,不说彻底解决,占据战略要点,向前推进,压缩对方的战略纵深的话,对于北宋,对于中国的西北,才是最佳的选择,这一点,韩琦责无旁贷。

    韩琦匆匆的离开,他这样的级别,要坐镇陇西,还真的是很适合,从夏竦之后,陇西就少一位重量级的人物,韩琦当年只是一个副手,可是经过了枢密副使的职务,在中枢这几年,他的资历也够了,特别是这一次的保州兵变,他率领大量禁军,短时间就平叛完成,更是在基础上面,又平添一个档次,是时候下去独当一面了。

    韩琦也早该离开了,从保州兵变之后,他基本上就驻扎在保州,军事的行动结束之后,更多处理的是欧阳修,甚至说,欧阳修也处理的差不多了,只要是朝廷派遣人员,接替就可以了。

    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临时派出的官员,就能够处理的,必须要地方官员长期的来处理。

    对于一个灾害来说,临时的机制,只是临时的,用于解决临时的事情,当最大的问题解决了,平稳了之后,在慢慢的解决。

    时间永远是抚平一切的神奇大手,很多在当时很难以解决的事情,在时间的平复之下,慢慢的都可以解决,任何一个从政经验丰富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可惜在保州,这件事情出了变数,韩琦和欧阳修基本上处理完了,可是接下来的任命迟迟不来。

    他们也算是熟知政务的,很快就从中间嗅到了,也就安静的等待,果然,当韩琦主动,下方地方,去担任陕西四道总管,关于欧阳修的任命也下来了,扬州太守。

    欧阳修的级别,去担任扬州太守来说,是贬谪,却不是贬谪的太过,显然,赵信的这个蝴蝶,还是扇起来了,本身韩琦是去陕西,却不是四道总管,欧阳修也不是去扬州的,是去滁州,后来才迁的扬州,可以说,都节约了不少的功夫。

    保州兵变最终还是告了一个段落了,韩琦会先行离开,禁军都已经回归了,在保州的只有一个军,这也是接替云翼军,留在保州的禁军,他们不会离开。

    欧阳修要再等上几天,他需要等人前来保州交接,而交接完毕之后,他也不回汴梁,顺着运河直接下扬州,哪里前期的交接已经在进行了。

    就因为保州兵变而聚集过来,两位年轻的高官,都已经准备离开了,至于保州兵变的罪魁祸首,也需要离开了,苗家庄的搬迁,未来留在这里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庄园,虽然因为保州兵变而扩大了差不多2倍,可是在整个苗家的序列之中,将会不再重要。

    苗定被定位为嗣子的那一刻起,苗家的整个重心,都会向着他来偏移,在苗远转交的信之中,苗家在各地的庄园,全部的体系,都在搜罗工匠和劳力,这些会陆续的送来大名府或者定海军。

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航

    韩琦是很快就离开的,本身就没有什么东西,然后又归心似箭,他需要去一趟汴梁,然后在汴梁转到去陕西,几个月的时间,看起来不是特别的着急,可是稍稍耽误一下,说不定,要在路上走上几个月的时间,那就耽误大事了。

    算下来,抵达苗家庄之后,也有了半个月的时间了,第一批出发的移民,早已经坐船前去了,估计一两天之内,送他们去了洪泽湖的船就会回转,他们还有新招募的一批船,会前来苗家庄。

    铁匠生意关系到未来的重中之重,铁本身的价值不菲,从铁到钢,又有了不小的提升,工业就是这样,后世很便宜的钢,在原材料截断,价格是非常低,伴随着一步步的加工,精度越高,讲过越困难,最终的价格就巨大。

    放在北宋,也是同样的事情,一些普通的铁,价格80文左右,加工成普通工具,大概会提升50%左右,更精密的钢,是好几倍,钢制工具再翻50%,到了神兵利器,更是价格远超过普通的铁的标准。

    韩琦的离开,苗家庄的搬迁,再留下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一些苗家庄的村民们,略微的有些不舍,可是赵信的威信,在这里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威信本身就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威信高的人,说出来的话语,权威性就高。

    赵信在过去几个月之中,用实打实的表现,赢得了众多民众的满意,一个一年到头,能不能转到2贯的家庭,每一个人,都可以收获3-4贯的收入,一些全家四五口人在工坊上班的,更是一个月收入超过20贯。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这代表着30石大米,50石面粉,还有近百石的杂粮。

    吃饱已经不是什么奢望的事情了,单纯30石大米,就足以让一家是十几口人,吃饱和吃好,剩下的,还能够有更多的追求。

    赵信已经许诺,到了定海军,待遇不但不会比现在差,甚至一定程度上面,还会更好,这才是他们的期望。

    过了更好的日子,谁愿意回到原来,一年可能就是一两贯,有个头疼脑热,连医生都看不起,甚至吃肉就如同过年一样。

    现在,对于苗家庄的这些村民们而言,吃肉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一个人的薪水,可以买一斤多,更别说馒头包子还可以打折买。

    铁匠方面,这不一样,牵扯的更多,这其中,一部分大概有一百多个,是苗家庄周围,还有从保州这边雇佣的,还有一部分是军营之中的。

    军营之中的铁匠,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之外,其他的都没有编制,不属于是常备军,多是在执行军事任务的时候,临时征兆的徭役,这些人过的并不是很如意。

    在跟着赵信的短短时间之中,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掌握了神兵利器的炼制方法,也赚到了不少钱。

    无论古今中外,钱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矛盾是在于分赃不均,很多变化,也同样是因为钱。

    赵信用实打实钱,证明了跟着他,才有钱赚,最关键的,其实,还在于身份。

    这些铁匠们,他们过的并不好的,士农工商,看起来工比商高,可是实际上,因为商人更有钱,在大部分时候,商人可以用钱买劳役,可是工匠就不行,商人可以被代替,工匠怎么代替,总不能随便一个人上来,就可以打铁吧,那不是开玩笑么?

    只要有征兆,只要有劳役,工匠们就跑不了,唯一两种可以免除的,一种是当官,成为官员可以免除劳役,哪怕只是**品的小官,可是工匠体系之中,连一个工坊的大匠,都未必是官,更别说普通的工匠了,这是基本上不太可能的事情。

    另外一种就是,找一个不出劳役的对方,这些地方不是普通的道或者州,是边境军州,只要这个军州不遭遇战火,他们就不会被征招,一般而言,边境军州的军队,也不会随便的调动。

    可惜,这样的好事情争夺的人多了,轮不到他们。

    赵信的出现就是一个机会,定海军啊,不是在辽国边境,也不是在西夏边境,这是一个靠近海边的边境,从某一种的意义上面说,这是一个很安全的所在,恐怕北宋都陷入战火之中,这里都未必,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或许对于别的工匠而言,还需要挑选,等待定海军的征招,可是这些已经在这里的铁匠们,纷纷放弃了回归的想法,想要加入定海军之中。

    对于这些,赵信是来者不拒,可以说,跟随者韩琦来的铁匠,七八成都被他征招了,这个数量很多,大概有180名左右的铁匠,还有400个铁匠学徒。

    这些人先跟随着赵信前往定海军,当定海军的一些户籍和文官到了之后,就会给他们办理一些手续,只要这个手续完毕了,就可以成为定海军的一员。

    无论是招募的,还是跟随着的,他们都相当的听话,也都按照赵信所说的去做的,不但是在试验尝试的过程之中,也在搬迁的过程之中。

    苗家庄这边,也准备的差不多了,首批出发的铁匠们,已经开始打包好了东西,要搬迁的东西不多,除了随身携带的工具,就是一些个人物品了。

    前往的大名府,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同于的肥皂和馒头,这是注定要风靡整个大宋的生意,大量的出色的铁器,还可以提升的整个大宋的生产效率。

    进入到了铁器时代之后,铁质工具的使用,增加的生产效率,可是铁跟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特别是对于农具来说。

    钢比铁更加的锋利,也更加的省劲,使用的材料也会更加的少,同时使用的年限会有很大的增加。

    不过,在没有科学的方法,并没有认识到钢和铁到底有什么区别的时候,从铁到钢,不但需要耗费巨大的劳动,也需要机会。

    材料之中一点碳都没有的情况下,就算是千锤百炼,甚至是千锤万炼,也不可能把铁变成钢,这是自然规律。

    赵信的出现,首先,跨越了这个过程,他不但知道铁跟钢之间的区别,同样知道一些冶炼的方法,直接让在北宋开启了钢的时代。

    生产力,永远是发展生产的第一个要务,要提升生产力的水平,那就必须提升工具,从普通的木质或者石头工具,到青铜器,再到铁器,这些提升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实际上,最大的变革还是在近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取代了原来的水和风等简单能量的运作方法,把自然燃料转换成动能,极大的改变了这个世界,已经不同于从材料上面进步的结果了,工业时代,如同一艘可怕加速的猛兽,冲掉一切,发展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未来,赵信在北宋,肯定会开启这个蒸汽机为主体的工业革命,对于世界上各国来说,没有比中国这么有利的条件了,因为煤炭储量绝对是世界第一,这本身就拥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同时,靠近的东南亚地带,还有橡胶。

    只不过,有没有大量生产和种植,这成为了关键,不过就算没有橡胶,赵信也可以通过卡牌系统,合成出合格的物品出来。

    在苗家庄又等待了2天,其中已经分批触发了2个船队,都是10艘左右200石帆船,因为铁匠们的工具众多,每一艘大概可以容纳10个铁匠,还有他们的所有的物资,加上一部分原材料和半成品,20艘船,只是带走了150人左右,还有差不多四分之三的人。

    终于之前运送了5000多人员,前往洪泽湖的船队,终于回归,那是一个拥有150艘船舶的大型船队,他们平均30人的载重量,把整个苗家庄绝大多数人都送到了遥远的洪泽湖,在哪里会简单的安顿下来,然后才前往定海军。

    询问了一下负责的人员,洪泽湖那边,已经开辟了一个简单的营地,实际上是曾经厢军驻扎的地方,现在,已经废弃了,经过了简单的打扫之后,勉强可以使用,他们暂时安顿下来,接近5000人,要想跨越洪泽湖到定海军的距离,这有些不现实,现在定海军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他们会用1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建设一个基础交易市场,并且陆续的进入定海军。

    大型船队抵达,也代表着苗家庄的搬迁进入到了尾声,剩下的所有铁匠,工匠,还有剩余,愿意跟他们前往定海军村民们,都会上船,剩下的,也不会是留在苗家庄。

    苗家庄是苗家的私产,当苗远离开之后,会有管事的过来接替,未来,这里就不存在经营,只是一个普通种地的农庄,至于所有收入,还能够给谁,当人是给四少爷苗定了。

    用了两天的时间,搬运上船,号子声响起,一艘又一艘的船,缓缓的开启,再浆的作用下,向着遥远南方而去,他们也是定海军的开启力量,这一天也载入史册。

第二百四十章 风生水起

    在没有火车,没有告诉公路等快速的交通工具之前,水运是最为方便快捷的一种方式,京杭大运河也是同样,他联络了整个中国,最为重要的五条河流,把整个北宋的精华地区,都纳入其中的,促进了相互之间的联络。

    北宋的商业发达,跟运河的水运,不无关系,任何一个商业发达的社会,交通都必须是便利的,否则,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交通成本就是货值的数倍,贩卖也就没有什么利润了。

    700里左右的路程,用船的话,可能需要20多天的时间,好在,赵信给的钱很足,日夜兼程的,可能最多10天就可以抵达,效率比陆地上高很多。

    在启程之前,赵信还专门的用快马,哪怕每天200里的距离,也只用了两三天就抵达大名府,他们会比整个船队早上七八天的时间抵达,由现在在大名的王松,负责提前的安顿。

    大名府很繁华,可是要安顿下来一千多名铁匠和劳力,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上一次经过大名的时候,赵信就让王松准备,现在已经差不多了,按照之前的通讯,位置已经找到了,正在紧张的施工,争取等到他们抵达的时候,可以直接的入住。

    王松这段时间,在大名府混的是风生水起的,不但是地位提升,迎来送往的也很多。

    钱不能使绝对的,可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北宋特殊的环境,让商人的地位比起之前有很大提升,可是最尊贵的还是官,王松作为下人,最少说明面上的下人,他的身份,会随着苗定的身份,水涨船高。

    在之前,去海州之前,苗定的身份只是开国侯,保州候的招牌,用来震慑宵小,这没问题,一般的普通家族,根本惹不起这样的权贵,可是稍稍高一点的,或者是跟一些大一点的家族有点关系的,都不会太在意。

    他们是权贵之中的中坚,也是人数最多的,他们不可能知道苗定真实身份,保州候只是一个跟他们平起平坐基础,要想看重,那是不可能的,一些退出一线将门,祖上甚至是开国公,一个后封的开国侯,算的料什么。

    在这么短的时间之中,赵信的地位变化,从保州候到定海侯,级别上没有什么变化,同样还是开国侯,可是前面那个职务发生了变化,定海军节度使。

    唐朝的节度使,可以说是的权倾一方,因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让北宋对于节度使相当的警惕,一般的节度使的封地都不会很大,还在各大道之间,隐隐起到监视和限制的作用。

    正因为这样,有了防备,对于节度使的管理,也就放松很多,一个节度使,不是虚衔而是实质的那种,不但地位上很高,不管定海军大小如何,节度使却是转运使一级。

    在一定程度上,节度使甚至比转运使更大,在实质的节度使上面,跟唐朝一样,同样是军政一把抓,对于内部的控制力度,权位的重要,可是更上一层楼的。

    现在,哪怕没有二皇子这个身份,仅仅依靠赵信本身的地位的,也足以在大名府这个地方站稳脚跟,一些人或许没有求到节度使的程度,也也不会得罪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家伙的。

    这种情况下,这些权贵才真正重视起了定海侯,更别说发现了风靡整个大名府的馒头包子和肥皂,这些的都是这边出的,还有神兵利器。

    神兵利器的影响力,比起馒头包子更大一点,馒头包子只是底层民众的食物,量很大,也很挣钱,可是隐蔽性太好了,谁也不会知道,几文钱一个的馒头包子,聚沙成塔之后,会有那么大的利润。

    人们忽视,恰恰是因为,他太多了,就在生活之中的,这也就是思维的误区,谁都认为,珠宝玉石这些东西,最赚钱,没错,他们的营业额是高,只要卖出去,一个就是成千上万,甚至是十万百万,可是这样的销量能够有多少。

    神兵利器,就是北宋珠宝玉石,甚至比珠宝玉石更加吸引眼球,4件兵器万贯,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北宋虽然崇尚文,可是武将地位只是在朝堂上面不高,跟京城的宰抚集中不同,大名府作为北方抵御辽国的关键所在,将门相当的集中,北宋除了顶级将门和后戚家族之外,绝大多数的二线将门和普通的二将军世家,都是在大名府。

    北宋的权利掌握在文官手中,对于文官荣养之后,管理较为严格,士大夫的操守,也不可能贪婪,可是对于武官。

    从太祖杯酒释兵权开始,钱就成为大部分的追求了,在做到一定程度,就有一个很高的天花板,超越了这个天花板,你应该懂事的急流勇退,到时候,大量赏赐和金钱,足以让你做到富家翁。

    一些将门也是如此,他们长期为官,更加熟知北宋的政治环境,他们根本就没有在军旅更多的发展,做到一定级别就去经商,就去赚钱,以权力和头脑,还是赚到了不少,很多将门都是非常有钱的,锦衣玉食。

    3个月4把神兵利器的,这是赵信定下来的数字,实际上,有些低估大名府的消费水平,同时,刚开始第一次,这个神兵利器还没有展现出力量,只是简单操作和追捧。

    可是之后,在被人家买了之后,它的不少功效开始出现了,人是群居动物,买下来宝物是做什么,炫耀,我有你没有,才是炫耀的精髓。

    对于兵器而言,最基础的炫耀,就是展现它的性能,削铁如泥,这只是最基础的,关键在于,大宋最顶级的步人甲,根本就挡不住这一把神兵利器,只要稍稍用力,就可以削断步人甲。

    这可不是一般的功能,之前把它作为神兵利器,只是立足于吹毛短发,削铁如泥上面。

    前者容易达到,一些很锋利的武器,或者说是可遇不可求,还是可以达到这一点的,削铁如泥有些夸张的,最多就是切金,断玉都有些困难,更别说制式铠甲了,几乎很难听说过,轻而易举可以斩断铠甲的武器,即便有,也都是珍藏的。

    步人甲作为整个北宋,最强悍的防御性武器,被誉为永远无法穿透的额铠甲,这么的一个铠甲,居然被这个神兵利器轻易的穿透,而且完全无损,同样的,这个武器,还不是可遇不可求的神兵利器,是一次性拿出4把的。

    能够成为权贵,成为大名府上层势力的一员,哪一个不是人精,哪一个不是头脑清晰的,很快就从4把一起上面,看出来是量产的,最少不会跟神兵利器那么少。

    一些有关系的,甚至打听到,这样的武器不止4把,只不过没有放出来,未来要隔着几个月放出来。

    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有这么一款威力无穷的武器,谁不愿意拥,就算是一些家境不怎么强的,也很喜欢,关键时刻可以保命。

    3000贯这样的而数字,对于一个稍微好一点的家庭来说,拿出来都没问题,只不过不像是巨富那样,随便就可以追捧,拿出来买了当收藏,他们必须要有真正的需求,才会购买。

    现在,证明了这么一个武器是非常实用的一个武器,对于任何的将军来说,在关键时刻,拥有这么一个武器,或许就会救命。

    不同于普通的士兵的,将军们更加是如此,也因此,一些有资格就会来找王松,有意无意的套着近乎的,想要跟定海侯拉上关系。

    这种情况之下,王松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甚至一些以前走不通的关系,也开始逐步的走通了。

    县官不如现管,当整个大名府,所有的圈子,所有的途径,都跟王松扯上关系的时候,王松在这里做任何事情,都方便了不少。

    在经过了众人的请求之后,也认识到了之前的武断,三个月四把有些少,可以增加到八左右,也就是说,他在最近放出风声,半个月之内,会还有4把神兵利器问世,其中就包括了一把重武器。

    没错,是重武器,冷兵器时代,单兵武器跟重武器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这是一款意外得到的武器,本身是打造成单刀,在打造的时候稍稍出现了点问题,重了许多,经过了工匠的调整,变成了一个长刀的胚子,再配合精铁制作杆,最终就合成了这么一把重武器。

    对于力量足够的武将来说,单兵武器只能够护身,真正的重武器,才是攻城拔寨的杀手锏,特别是可以破开步人甲的。

    能够破开步人甲,整个北宋,甚至是这个时代的中国,能够挡住他的铠甲,一个都没有,他也吸引了很多顶级将门,比如种家,杨家和郭家,他们也都明确的表示,要加入争夺之中。

    拍卖这玩意,不就是多多益善了,有众多的人的追捧,这件武器才能够水涨船高,借着这样的机会,王松顺利的完成了赵信的要求,在距离大名府很近的地方,找到了未来铁匠坊的地址,不但非常的大,而且交通相当的方便。

第二百四十一章 冶铁作坊

    庞大的船队,在运河之上,算是比较少见的,却因为的定海侯的旗号,没有受到多少为难,定海侯,这样的侯爷,在整个运河之上,还是相当的唬人的。

    赵信的船队没有在大名府停留,他们在接近大名府的时候,就得到了王松的快马报讯的,地址已经选好了。

    这并不是在城市的旁边,只是靠近运河,交通稍稍方便一点的地方,在大名府要做到这一切很难,大名府的地盘有限,在大名府周边,甚至是个个县里,这样的地方,可是依照一把抓,太多了。

    王松在大名府,通过的神兵和生意,笼络了不少的人,几乎每一个县,靠近运河,而且可以被开辟为铁匠作坊的地方,都被敞开了让他选,在差不多十来个的地盘之中,最终选定了一块地盘。

    这个地盘距离的大名府大概25里左右的,在大名府靠南边一点,跟南乐距离也不远,之所以选择这里,这里各方面的情况是必备的条件,位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

    保州城在大名府北边,可是当大量居民,还有工匠的离开,苗家庄已经废弃掉了,只能够做为一个农庄的存在,当然了,那个棱堡,会驻扎3个都的军队,作为保州城的屏障之一,这对于守军而言,这不算什么,却增加了保州的防御强度。

    未来赵信的核心是在定海军,虽然现在的定海军,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荒岛,可是现在是,不一定未来是,定海军是在南方,这里更容易跟定海军联络,哪怕少几十里,也是少。

    大名府已经是整个北宋,最精华的区域靠近北方一点了,这样的布局更合理。

    船队越过大名,让一些想要跟赵信联络的人微微有些失望,可是这些消息灵通人士都知道,在大名府向南30多里的地方,一座非常庞大的作坊正在兴建,听说是铁匠作坊?

    什么时候,一个开国侯居然涉足铁匠了,虽然说,北宋对于武器相当的控制,可是大规模的铁匠作坊略微的涉足兵器,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们也不认为赵信能够造反,想要造反,早就跑到穷乡僻壤之中了,在大名府这个北宋北方的核心地方造反,那不是嫌命长么?

    船队到了,在一个临时的小码头上面,简单的停靠,站在高大的船上,赵信也可以一览无遗王松的劳动成果。

    这应该是运河上的一个转弯,正好有一片平摊的盐碱地,如果换成是良田,这些底层官员或许会犹豫,毕竟要毁掉良田,这跟一贯的做法不相符,可是盐碱地就好说了,再说了,王松也没有白要,盐碱地都拿出了中田的钱,这就让底下的人容易接受,甚至没有使用官府欺压的方式,简单一个交接,钱到了就可以了。

    不过接下来的工作就很多了,需要建设的部分很多,到现在,只是一个初具规模。

    赵信看到了王松的劳动成功,非常的满意,从位置上面说,这个位置选的很好,地势开阔,没有大量的树林之类的,还有的交通方便,有一条大概500米长的小路通往运河岸边。

    关键的是,小路的尽头,还有一个小小的镇子,有一个港口。

    港口虽然不大,跟现在的港口不太一样的是,那是一个固定的港口,而不是一个临时的港口,可以停靠更多的船。

    赵信的船会直接停在这个临时港口,是因为王松想要给赵信惊喜,让赵信看看这个庞大工程做的怎么样,可是更方便的还是那个港口。

    在运河上面,有港口跟没有港口,完全两个概念。运河交通很方便,可是却受限于港口,港口虽然不能决定他的上限,却可以决定他的下限,下限是最重要的。

    运河就是后世的高速公路的话,那么码头就是高速公路的入口,高速公路的好坏,决定了整个通行能力的上弦,可是开口的位置,开口的多少,则决定着下限,在很多时候,下限才是决定一切的。

    一个小小的港口,停靠大量船只,不过这就不是能够买到的,临时借用还可以,买到,就有些问题了。

    赵信也不在意,他不在意是否控制港口的所有权,但是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好港口周围,靠近运河岸边,还有一片大概百亩左右的土地,赵信想了想,让王松争取把他买下来。

    港口属于小镇可以,他可以借用,可以签订合同,甚至租用一些仓库,这边则是需要单独建设的,跟港口对接,扩大港口的容纳程度,未来,这个铁匠基地,耗费巨大未来产出也大,需要一个良好的港口。

    将来会在这个港口的基础上面,进行了一定的扩建,这个工程,在王松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的,王松在得到赵信的要求之后,就去购买那些土地。

    跟随着赵信半年多的时间,王松对于赵信的心里摸得相当的准确,他既然已经决定的事情,那就是无法改变的,必须要不打折扣的必须要完成,否则,就是呵斥。

    王松不愿意赵信呵斥,更重要的是,作为奴仆,他的命运已经跟赵信结合成一个整体了,赵信的地位,就代表着他的地位,就跟最近的,在大名府的情况一样的。

    土地很重要,对于任何时代都是如此,但是又不重要,听起来有些矛盾,可是实际上,一点都不矛盾。

    有价值的土地很贵,任何人都不愿意放弃,没有价值的很便宜。

    如果说,靠近港口这边的土地,放在大名府,那绝对是很值钱,大名府寸土寸金啊,可是放在这里,甚至距离港口还有一定的距离,那就不算太值钱。

    王松很大方,用中田的价格买下了他们,然后开始了兴建。

    对于这个时代的港口来说,特别是运河上面的港口,要想建设并不困难,。

    跟海港不一样,不用避风提,也不用大量的泊位,一个平整的,可以停泊船只的地方,再加上一些仓库就可以了。

    实际上,仓库是最多,也是最先兴建的设施,在赵信到来的时候,位于铁匠作坊的仓库已经开始建设了,在砍伐了一部分的木头之后,港口这边也会兴建。

    未来,这一片土地,将会成为的最少有的20个200石泊位的的港口,这算是否诶长庞大的一个港口,除了运河上,少数的大型节点之外,最大的。

    可惜,这个不够,未来,如果有可能的话,赵信甚至希望,这会成为年吞吐量超过20万吨的大型河港,未来这里会成为北宋最大的冶炼基地的。

    这个基地是冶炼为主的,因为没办法树立炼钢炉,那需要不断的试验和完善,暂时准备当道回到定海军在做,这里还是传统的冶炼设备,但是量相当的大。

    未来会有1000个冶炼台,这些冶炼台还是传统的方式,但是赵信会对这些台子进行修改的,稍稍修改之后,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之后,每天可以产出400斤铁。

    听起来不多,可是当这个400斤乘以1000这个数字之后,也就意味着,每天的产出,可以达到40万斤,听起来非常天方夜天,因为在后来的清朝,一年才几万吨而已,单纯一个作坊就可以达到7万吨,这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个单台的产量,是在苗家庄验证过的。

    单独一个铁匠为核心,辅助几个帮工还有劳力,在14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生产400斤,如果赵信在这里推行三班四班的轮班制,这个数量还可能更多,说不定可以达到600斤。

    北宋铁的产量在15万吨以上的,这不是开玩笑,而是真正存在的,依靠的不是大型炼钢炉强化生产,依靠的就是这些普通的,一个个细微的小铁匠,小炼铁台。

    改造只有炼铁炉,比不上高炉,却可以24小时运作,在北宋,比较平和的环境之中,铁匠们采用的是订单每天可能打出一炉就可以了,这样存在着极大的浪费。

    一次性打造一把农具,跟打造一把其他的东西,着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赵信采用的,是一次性成型的打法,有时候,会采用铁是液体的关系,进行磨具制作、

    虽然说,北宋的冶炼,还没有达到把铁炼制成的液体的程度,1500度左右的温度很难,加上密封,再加上一些添加剂和催化剂,应该可以提升一点,可是放在钢上,就很容易,钢的熔点只有1200度,这就极大的降低了,在密封和一系列的手段达到的前提下,让冶炼铸造成为了可能性,这就极大的增加了效率。

    只是几个小小的区域,却让整个效率提。1000个台子,每天可以产出大量的铁,然后铸造成各种的物品,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想要的话,一天可以持续24小时,换人不换设备,甚至可以再增加一倍。

    此时冶炼作坊,正是一团糟,从确定位置,只是完成了平整的过程,从周围雇佣过来的工人,加上前期抵达的铁匠们,正在紧张的工作着,一些最先动工的铁匠台,已经快要完成了,因为条件有限,连房子都没有,只是一个棚子。

第二百四十二章 标准的力量

    1000个铁匠台子,不代表只有一千多个铁匠,这是一个分工协作,在保州的时候,就已经研究过了,一般而言,需要一个大匠和几个帮工,还有一些必要的劳力。

    不是说普通的铁匠做不了劳力的活,是没有必要,按照3班倒来说,1000个铁匠台子就需要3000个大匠,和近乎一万多普通工匠,这对于人力的压力相当的大。

    北宋地大物博,读书人很多,识字的也多,可是合格的铁匠不算多,因为还是沿用旧有的打铁方法,必须要有一定经验。

    实际上,已经尽可能的简化了,把一些关键性的步骤给固定下来,其他的,不太专业的,用学徒,帮工来替代,最不重要的劳力,就是普通人,这是最没有技术含量。

    3000多铁匠的缺口,在保州带来了大概200人左右,他们都是可以作为铁匠的主导存在的,在大名府和周围市镇之中,又招募到了800铁匠和2000个学徒,这些人如果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就可以充当小组的负责人,其中一些快要出师的,也可以填充到队伍之中。

    实际上,招募这些人很容易,不是每一个铁匠都可以开铁匠铺,也不是每一个铁匠铺都可以赚钱的,以保底5贯的铁匠工钱,2贯学徒工钱,还有1贯左右的劳力的工钱,这个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有诱惑的数字。

    这样的情况下,周围的铁匠几乎蜂拥而来,甚至最远,在京畿,甚至是淮南路的,也都蜂拥而来的。

    运河上面,方便快捷交通,还有消息传递的渠道,到现在为止,还陆续的有人赶来。

    对于这些人,赵信是来者不拒的,专业技术人员越多越好,就算是这个铁匠工坊人满了,还可以应用到定海军。

    从工业社会之中走出来的赵信,很清楚人的效果,如何利用更多的人,让所有都发挥出效果,是工业社会的关键,而专业的技术人才,更是倍增器,一个普工跟一个专业的技工,一个专业技工跟一个技师,伴随着实力的提升,他们在工业之中发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北宋这个时候,要出一个的技师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专业技工都不可能,但是铁匠是少有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在铁匠工坊这样,基本上沿用了旧有的铁匠冶炼方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面,稍稍的有些改变的,更是需要这些专业人员。

    铁匠有1000个,可是合乎作用的也就是200个,以苗家庄过来的200个为主体,先开启了200个台子,未来在逐步的磨合了之后,会逐步的加大开启的力度,最终到全部开启的状态。

    当然了,暂时而言,不可能沿用3班倒或者2班倒的方法,人没有那么多,先把人控制在1000人左右,未来增加的铁匠,也会放入到有些小组之中,暂时适应着,一直到超过1500人,甚至是1800人的时候,才会小批量的进行三班倒。

    之前,在小型港口那边,已经开始等岸了,不过前期抵达的20艘船之中,过来了差不多100多个铁匠,他们已经安顿好了,住的地方不怎么样,在旁边的村落,租了大概20多套房屋,以高低床为主,甚至这些高低床,也是保州兵变的时候,棱堡之中使用的。

    原来,可能一间房间,只能够住三五个人,就算是大通铺也是如此,现在,有了高低床,几乎一倍,估计勉强能够把这些人给安顿下来。

    在建设工作之中,房屋的建设,被放在了后面,这不是必须,可以稍稍的晚一点

    ,铁匠们已经逐步下来了,铁匠们携带的东西并不多,一些必备的物品,其他的,早就在王松的准备之下的,20天的时间,或许1000个不太可能,500左右的铁匠台,还是可以制作完成。

    1000个铁匠台,完成了500个左右,这些太子相当的简易,他们没有房间,只是一个简易的棚子,却可以使用了。

    铁匠台全部都是新的,这种情况之下,他们简单的安顿下来之后,就投入到了劳动之中,那些前面安顿下来的,已经自主的结合,形成了一个个的小组,浓浓的黑烟冒起来,整个工坊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对于这些铁匠来说,他们月俸是从开始劳动的那一天开始的,在过去,在没有开始之前,王松给予简单的津贴和每天必备的东西的,可是这跟最终的挣钱相比,有较大的区别。

    补助能够有多少,一天几文钱,就算是一日三餐,也不可能都是大鱼大肉,只是一个基本,这跟之前答应,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说没有准备好,他们可以等等,现在铁匠台都是合用的,材料什么也有,为什么不开工。

    材料这东西,王松早就准备好了,大名府附近,没有铁矿,不过,交通便利,再加上他很早的准备,到时积累了一批铁矿石,还有煤炭。

    在赵信没有来之前,就有人提议,特别是那些新来的,被王松拒绝了,王松知道,赵信对于所有的东西,都会有一个统一的布置,跟传统的绝对不一样,哪怕那些铁匠们威胁,也不为所动,一直到前期抵达的铁匠们到达,才在询问之后开工。

    甚至为了保守,他只是让保州来的,组成小组,最多派遣了一部分的帮工。

    此时,差不多有100多个炉子,冒着黑烟,他们已经开始两天了,最开始只是熟练工具,没有进行精细化的加工,而效率和质量,也让后来的那些铁匠们目瞪口呆。

    他们本身还想要比一比,可是看完了保州来的铁匠们的效率和速度之后,他们一个都不敢开口,老老实实的跟着学习。

    明明所有的过程都很简单,而且都是他们能够做到的,可是偏偏,对方居然有这么高的质量和成功率,特别是知道的,流行大名府的神兵利器,也是其中的师傅冶炼,他们更加不敢说话了。

    每一个铁匠,都是有追求的,神兵利器就是他们的终极追求,这段时间,在贵族圈子内流行的神兵利器,也多多少少传到了铁匠的圈子之中,一些出色的铁匠,甚至被请去,检验这个神兵利器的成色,可以说是佩服万分,现在只做这个兵器的神匠,就站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不敢有丝毫放肆,听话的跟在身边学习。

    赵信对于传统冶炼方法,改动的不多,实际上,冶铁从春秋战国开始出现,到现在,差不多就有一千年的历史了,在聪明的工匠的代代传承之下,技术已经相当的熟悉了,赵信对它做出的改变,程序上不多,更多的是细节和认知上面的。

    冶铁,就是把铁矿石之中其他化合物去掉,留下来单质的铁,这是一个化学的过程,在高温和其他的一些材料的作用下,逐步的返回,这个过程已经很熟练,可是从铁到钢,再到各种材料的合金上面,这个永无止境。

    铁可以跟碳,跟其他的微量元素,慢慢的作用,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转变为合金,合金实际上跟铁,已经不算是同样的东西了,哪怕是最简单的钢。

    不对材料,对于合金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仅仅依靠着手工摸索的经验,根本无法推动材料上面的巨大提升,赵信不懂冶铁,但他清楚钢是什么,清楚后世的一些试验和尝试的方法,用这个调整配方和记录试验结果的方法,逐步总结出来的规律,这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

    这也是这些铁匠们,每一个步骤都知道,可是组合到一起,却看不明白,看着简单的操作,最终出来结果却跟他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不知道,这些步骤,都是在一步步的试验之中,一步步的失败之中,总结出来。

    在工坊,纪律是最为重要,严格的压制每一个人的创造性,用机械的,多次重复的方法,总结出一整套的方法,实际上,从苗家庄出身的每一个铁匠,都有这么一个过程,最开始他们是不理解,可是质量和最终的成品,让他们跟着改变。

    没错,在苗家庄,固定的只是月俸,如果你愿意拿这个,看起来是比以前当铁匠高的多,可是实际上,跟最终的数字无法相比。

    按照平均每斤2文提成,一天400斤就是800文,一个月30天的时间,就是24贯,这可比之前一月5贯最少高了五倍。

    钱,永远是吸引人的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他们发现,不按照这个来,效率会降低,而且降低很多,废品率也会降低,这就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就会自动的改变了。

    都是铁匠,使用的也是惯用的方法,只是在一些细微的地方需要调整,并且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和纪律,在钱的诱惑下,只要有人愿意来改变,最终,很快就出师了,大概两三天的时间,就从200个左右的台,增加到了600个,只是因为铁匠台的制造跟不上,这才放缓了下来,不过铁匠工坊已经步入了正规,钢铁开始大规模的产出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调整和改进

    铁匠台上,没有使用北宋经常使用的木炭,而是煤炭,还是经过处理过的焦炭。

    煤炭是植物在地下埋藏多年,最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因为植物的不同,还有形成机理的不同,燃烧值也不同的。

    在蒸汽机刚刚使用的时候,船用的煤炭,往往是热量极高,这样才能够保证船舶的效率。

    北宋的开采条件,甚至检测方法,无法判断出煤炭的热力,不过,当把煤炭做了炼焦处理之后,热力就可以较大的增加。

    使用煤炭,是苗家庄铁匠改革之中最大的变革,相对于木炭,煤炭的价格更低,特别是他们所处的位置,这可是大名府,后世河南山东交界的地方,是有大型煤田存在的。

    大名府附近到时有不少煤矿,实际上,整个北宋,煤的使用量创了新高,在简单的炼焦之后,焦煤的热量上升,效率也开始提升了的,这也是铁匠作坊的核心竞争力的。

    实际上这个工艺,很多东西都调整的不多,可是最终的调整,就会展现到了造价上面。

    在苗家庄的时候,最开始,还是跟普通的炼铁差不多,后来逐步降低,在离开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标准,不但效率高,浪费的减少,成本降低。

    不过因为没有使用高炉炼铁,比起来大规模的炼铁,成本降低的不多,交通便利,各方面都管理跟上,还有使用煤炭,减少的成本,提升的效率,最终一斤铁的价格,最终达到了37文,比之前,最少下将了接近一半左右。

    这不是极限,在赵信看来,如果能够把高炉炼铁和炼钢结合起来,铁的成本会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七八文的程度,这才是最符合客观规律的价格。

    只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赵信现在最关键的,是赚到钱。

    实际上,37文的价格,竞争力非常的高,单纯的铁,价格都非常有竞争力,以70左右的价格,少10文一斤,基本上可以碾压一切了,

    看起来从80文降低到70文,这个幅度不多,所有的铁制品,可不是一两斤,一把铁棍都有十来斤的重量,这种情况下,减少10文的成本,对于成品来说,可能就是一两百文,这个价格非常的有诱惑力。

    虽然说,定海军千头万绪,赵信还是没有离开,他需要先把这里给捋顺了,工业化的生产,有很多东西是可以调整,这跟之前铁匠的调整不太一样。

    原来的馒头肥皂这些的东西,暂时没有什么可以提升的地方,畸变有,都是细微之间的,可是工业化生产,这不一样,一点点的疏忽,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一点点的提升,就会让成品率和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在北宋这个时空,没有人能够替代他做出这个调整。

    工业化生产,是一种全新无比的东西,比如说一些协调统筹,让所有人都的投入到一个事情上面,让每一个环节之中,都差不多的前提下,看起来,每一人的工作量没有太大的提升,可是最终,整体的效率提升的非常的高,在一系列的环境之中,进行一些调整,这算到了每一个单位之中,就可以的提升不少。

    估计,不可能如同之前,一下子腰斩,可是最少也可以压缩个十文左右,也就是说,铁的价格降低到30文以内。

    10文左右,看起来不起眼,可是一天如果是40万斤的话,一天就可以节约成本4000贯,在这个总量提升到一定程度上面的的,最终的量能可怕到要命。

    大型工业产品,别说是10文了,半文都是一个可怕到极点的数字,特别是量能突破的程度。

    赵信为什么选择铁,因为在一定的量能到达之前,铁的需求量是不会减弱多少的,甚至伴随着价格的降低,一些新的用途会开发出来。

    比如说,北宋现在,铁的用途大部分都是菜刀,农具,一些铁棍等必须的铁制品,还没有进入到其他的领域。

    可是当铁的价格降低的时候,可以利用的领域也就会多了,比如说餐具,比如说各种的日常用品,甚至是一些机器工具。

    铁是一个可塑性很强,性能很卓越的一种材料,他可以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之中的各个领域,只不过因为价格高昂关系,还没有大规模的运用到生活之中。

    赵信在简单的了解了一下工坊的情况之后,没有离开大名府,而是留下来了,他需要亲自的看看,这个冶炼的过程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这对于他们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他关系到了最终的成本,而成本决定了利润。

    如果这个工坊,能够全力以赴的话,每天可以生产40万斤的铁,他的成本每降低1文,就是400贯,而生产量每提升10万斤,就又是很可怕收入提升。

    200多个台子,进展到了600多个,伴随着人员的增多,一些问题开始出现。

    比如说,之前在苗家庄从来都没有出现的配合问题,已经出现了,煤炭,原料,铁,钢,这基本上,就是冶炼的几个重点,之前小规模生产的时候,不容易出现他们之间的配合,在这里出现了。

    之前,铁匠只是因为每月5贯的月俸而来的,现在,知道了这个提成的标准,每天400斤铁的话,可以得到800文,一天就是快一贯,顿时投入了巨大热情。

    一些人延长的工作时间,一些人加大的工作强度,这就造成了基本上,每一个铁匠台,都微微的有些超出。

    这是一个好事情,可是好事情汇聚到一起,就不好了,原料跟不上,铁,钢必须要一定的比例,炼制的过程也微微有些不同,而相对于铁而言,钢的性能更好,提成更高,很多人就少冶铁,多炼钢。

    这是人之常情,是人都想要多赚点钱,这没什么,可是比例失调之下,原料没有了,最终造成了长达1个时辰的彻底停摆。

    这只是大规模冶炼遇到的第一个大的问题,其他的小问题,也层出不穷。

    王松都被这样的问题弄得是焦头烂额了,这才600台,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以后,跟赵信说的,1000台,甚至两班三班倒的时候,该有多少问题啊。

    王松甚至求助于赵信,却没想到,赵信听了王松的话之后,就笑了,他有些太杞人忧天了。

    是工业生产,就必定会出现问题,而且各种各样的问题还不少,怕的不是出问题,而是不出问题。

    赵信不可能长时间的在这里,定海军,还有厢军,这些都是千头万绪的,定海军才是根基,大名府的铁匠作坊,是为了赚钱而出现的,不能顾此失彼。

    在大名府的时候,不能够把问题处理完毕,等到赵信离开的时候出现那个麻烦可就大了。

    他准备趁这个机会,做出一个标准,就跟之前的炼铁一样,总结出最适合的一条标准,大家按照这个来就好了。

    原材料配比的问题,这是一个小问题,只是一个协调的问题,在布置的时候,流出来一定的余量,并且强制的命令某些状态之下,必须要做出来一部分的铁。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总结经验,在王松目瞪口呆之中,整个铁匠工坊规章制度,以肉眼看的到的速度,迅速的成型,从最初到最后,从简单的物料的配比,到一些配合,甚至是工作的时间上面,都有详细的要求。

    总之规定的非常详细的,事无巨细的。

    对于任何人来说,改变都是不容易的,让人从无序的工作转为有序的工作,这是相当困难的,很容易就产生反弹。

    可是这一点,在这个工坊之中,是没有的,不是没人挑战之前的冶铁规章,甚至那个规章也不是硬性的布置下来的,可是所有挑战者都会受到惩罚。

    或者劳动强度加大了,以前可能用8个时辰就可以做好的工作,现在10个时辰都未必能够做的好的,而且产出也降低了,在加上一些废品率,不但不赚钱,还亏钱。。

    正是有这个例子,这个规章制度,也顺利的推行下去,所有人都吃惊的发现,只是按照这个规则来,整个工坊不再乱糟糟的,一些不应该出现的浪费,就没有出现,所有的东西都井井有条,该出现的东西就会出现,效率提升了3成都不止。

    大规模生产,本应该比小批量的生产慢,因为人多了,相互出现影响,可是在赵信的调整之下,相互之间的影响,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反而产生了类似催化的效果,比如说,一些半成品,可以直接的送到另外的冶炼台上,这有些类似于流水线,又有些不同的,让效率增加。

    本身一个台大概是400斤的产量,增加到了570斤左右,效率提升,耗费降低,整个成本进一步的降低。

    赵信很清楚,到了现在这种程度,规章制度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需要在逐步的生产和摸索之中,逐步的提升,虽然有空间却不大。

    他没有打算在这个冶炼深入进去,将来必然会被炼钢炉取代,差不多就得了,在生产量稳定了之后,他必须要考虑产品的方向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工业的威力

    做什么东西,实际上,在苗家庄,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如要是给铁的表面,加上一层钢,表面哪怕是一点点的一层,都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整个铁器的强度。

    这是最基本的,后世那些流传很久远的铁器,比如说什么张,什么泉的,都是类似,这种技术发展到极致,就是表面镀膜技术,那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技术了。

    在一些廉价的钢铁或者合金的表面,用表面镀膜的技术,镀上一层的昂贵的,性能突出的合金金属,让两者结合,即让材料廉价,又保持了很强的特性,在覆膜支撑镀膜层,可以表现出大部分的功效。

    那不是现在能够企及的,甚至在21世纪,都是高精尖的技术,多用于的军事领域,一直到发展到极致,才慢慢的转为民用。

    镀膜是高科技,加一层锋刃,这并不困难,钢和铁的相性相近,本身就具有结合到一起的能力,甚至摸索出一定的工艺,还可以直接的成型。

    西在传统的铁器上面,加一层步骤,用做好钢快,跟原来的胚子相结合,然后通过打造,淬火等一系列的手段,让他们成型。

    赵信对于淬火知道的不多,却也知道,不只是水淬火这一个方面,水淬火会造成应力大量的散失,内部失去支撑,整个材料较为脆,失去了性能的优势。

    他没有时间来研究这个,只能够在冷热淬火之中挑选,并且使用大量其他液体,甚至是化学原料进行淬火。

    实际上,淬火的研究,在苗家庄已经进行过很久了,相当的成熟了,只是在那些方案之中选择一个,油和一般溶液。

    这个溶液是添加了少许化合物的水基淬火,既保证了淬火的效率,又不会产生普通水的脆的问题,在苗家庄使用的比较广泛。

    借助卡牌系统的监控,对于这个溶液的浓度进行了少许的调整,最终让性能处于比较好的程度。

    在一般的兵器上面,刃锋的硬度,已经达到了5.8,仅次于神兵利器的5.9

    实际上,如果从这个意义上面说,这个兵器也是名副其实的神兵利器的,兵器的强度,来源于本身,甚至从一定意义上面说,内部性能不大,只是一个支撑和缓冲,表面的一层,只要不被破损,不出现问题,就代表整体,这也是后世镀膜材料的根本。

    有些航空材料,为了追求重量,在轻的高分子材料的表面,进行金属镀膜,既保证了材料的特性,又减轻了重量,这是新材料利用的最集中的地方。

    高强度的钢铁结合,这不是主体,对于铁匠而言,硬度在5.5左右,是经常能够做出来的,以上的就是运气了,除非是赵信全程监控。

    在普通铁的4.0到5.5,已经是一个质的提升了,在高,那就是细微的,赵信不可能让每一件东西,都达到神兵利器的程度,那没必要,带来的成本也高,最终,标准定为菜刀一类的刀具,基本标准在5.3,普通的农具,大概在5.0左右。

    来到这个铁匠作坊,大概有几天了,因为最初的磨合,炼制的都是材料,铁和钢,效率最初8万斤,提升到之后22万斤,虽然跟最终的40万斤这个数字,还有巨大的差别,可是7天的时间,也积累了差不多100万斤的铁和钢,是时候制作实物了。

    实业,就是这么的不同,只要他生产,就会有耗费,工资,材料,各种的耗材消耗,只有生产出成品,然后卖出去,才能够回笼资金。

    55万斤的铁,45万斤的钢,实际上,原材料已经产生了价值,只要把这些材料卖出去,那就是钱,哪怕按照铁70文一斤,钢150文一斤,这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日子的生产,足以创造20万贯总价值。

    可是付出也不小,亏得在苗家庄,还有大名府的生意,积累了足够多的钱,这么短时间之中,成本就高达7万贯。

    这也是赵信停止了规模的根本,在产品没有打开销路之前,这个铁匠工坊,将会是一个吞噬资金的大户。

    以苗家庄最出色20个铁匠为主,再辅助最近时间冒出来200个优秀铁匠,他们从基本冶炼之中脱身出来,用于冶炼成品。

    说是成品,实际上,因为熔铸和磨具的帮助,胚子不用他们打造,已经通过磨具铸造好。

    这个仿佛神迹一样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就拿菜刀为例,他们之前,那一次不是千锤百炼的打造,才把菜刀打造成型,一个胚子,最少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可是现在,在一个特别的炉子之中,(实际上就是类似炼钢炉一样的炉子。)保证了密封和分层,把打造好的铁,放入其中,不用调整配比,只要保证受热均匀,然后猛火把他们熔炼,然后顺着轨道注入到一个个模具里面。

    一次性,可以熔炼2万斤的铁,可以制作各种胚子上万个。

    工业化跟手工的不同,在这里体现出来,2万斤的铁,不过是10吨,换算了铁的密度,也就是一个多立方的样子,这个炉子很小,在密封和燃料的问题得到解决,只是融化这一点,不需要特别独特的设计,把耐火材料和样子弄好就成了。

    然后磨具和传递更没啥问题,沙模这是最基础的,找人做好就成了,只是数量有些大,当液体顺着高度和轨道注入到他们之中的时候,当热气散去,就是一个成功的胚子。

    胚子只是最基础的,他只要结合成形状就好了,淬火和后期处理都不必要,他的性能只是内部支撑,无论多脆,多软,只要外层弄一层钢,什么都解决了。

    往日里,上万人可能要大半天才做好的胚子,在工坊之中,只用了20个人,加上制作模具的,也不过100人,其中大部分还不用什么经验,有些冶铁都不懂,只要有力气就好了,却可以一次性的完成上万,甚至是几万个胚子。

    这样的效率,让所有人震惊,哪怕是在苗家庄有过见识的那些人,他们的见识,更多的是神兵利器,那些怎么说,也是手工打造,可是这样,一次性2万把的壮举,别说是见过了,连想过都没有想过。

    这极大的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效力,从铁或者钢,打造成物品,这需要不小的工时,而铁匠工坊之所以这么吸引人,就是因为工钱给的高,一斤铁都给2文钱,一个菜刀这样的成品,当然给的更多,这也是手艺好的匠人们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

    一个个的胚子很粗糙,不过没问题,赵信早就准备好了磨具和砂纸,一些大的毛刺,会用更坚硬,更锋利的材料,直接的削去,一些小的,会用砂纸打磨,哪怕是加上这个过程,一百多个人,最多用两个时辰的时间,也就完成了。

    20个胚子送到张小宝的面前,张小宝依然觉得有些不真切,2万斤铁,就这么的,如同变戏法一样,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变成了这个胚子,胚子黑黝黝的,打磨的很光滑,拿起来,一斤多的重量,不算坠手。

    作为一个资深的铁匠,他很清楚铁器的质量,这个胚子,或许不会跟他打造出来的精品相比,却比一般的铁匠打出来的好的多,结构致密,硬度尚可,整个形状,浑然一体,特别是背部,比起刃锋,稍稍的厚了一点,可以让整个菜刀用力均匀。

    叹息一声,张小宝顾不得继续感慨,今天的工作要开始了,他需要的是,把准备好的材料钢,打造在这个菜刀的刃锋上面,这个步骤,早在苗家庄的时候,就已经完成,用一个长条打造的比较薄的钢,然后附着到表面,通过敲击打造,形成一体,最终淬火成型。

    淬火的也不是说,而是一个看起来像水,却散发着独特的味道的液体,这种液体张小宝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但是他知道,那些神兵利器之所以那么的强,就是因为这个。

    甚至他也尝试过不用苗家庄的方法,用他之前打造方法,制作出的百炼钢,用这个淬火,产生精铁兵器的几率也上升了5成以上。

    他忍不住感慨,明明的定海侯是个孩子,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难不成,这是贵族的秘传。

    可是在这个工坊的,可不止他一个铁匠的,有些人甚至在工部局待过,甚至做到了大匠的位置,只不过年老了之后,这才退下来,虽然不能打造了,却带着徒弟,也被请来了,作为技术顾问,他都没有听说过。

    总之,在张小宝的眼力,定海侯很神秘,仅仅凭着这些秘方,多出几倍精铁的效率,还有这些大规模生产,不但不相互影响,反而促进的方法,他就知道,这个工坊肯定要红火的。

    铁是必需品,哪怕放在民用上面,他之前的铁匠铺,每天5把菜刀打造效率,就支撑着十几个伙计,现在,这里效率肯定是远远超出。

    收摄心情,张小宝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钢条,仔细回忆之前的操作步骤,然后开始打造,在不停上升的炉温和整齐而带着韵律的敲击声中,钢条逐步跟胚子结合成一体,然后变的光滑起来。

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

    整个炼制的步骤,看起来非常的繁琐,可是实际上,就是作为胚子的铁刀,作为添加的钢条,钢条相当的少,大概不到一两的样子,把钢条熔铸到胚子上面,也比想象之中,耗费的更少的。

    以往打造一个菜刀,最重要的就是成型的过程之中,现在本身就有的形状,只用把钢条融入其中就好了,烈火焚烧之下,熟练的铁匠门,最多一刻钟就差不多了,这代表着什么,一个上午的时间说不定,就是十把左右。

    实际上,效率就是这么的快,张小宝还不算熟练,一个上午2个多时辰的时间,完成了11把,而最多的一个,曾经在苗家庄待过的大匠,完成了21把,

    这样下来,一天下来,可能一个人最多,能够完成80把,甚至是更多。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真实出现的,在大规模锻造已经展现出了工业的实力的前提下,个人的效率是会显著的增加的,后世一个小小的加工厂,一年都可以生产60万套菜刀,那不是单独一个的,那是一套包括几个刀具,剪子,磨刀石在内最少五六个。

    菜刀是最简单的,也是销量最大的,然后就是剪刀,一些常见的刀具,这些跟菜刀是一脉相承,只是稍稍调整,就可以进行加工了。

    在菜刀有了一定数量之后,就开始了另外一个大类,农具类,主要是锄头和铁锹。

    这两个大类,实际上,在整个北宋,并不多见,菜刀之类的,大部分家庭都必须有,因为切菜,总不能用木头,或者别的材质吧,再加上菜刀不贵,小一点的,也就是两三斤,不超过300文,可是出头和铁锹就不一样了,因为是农具,经常在耕地的时候使用,稍稍差一点的,就容易磨损,必须要上好的,可是上好的,价格就贵了很多。

    铁作为根本,然后加入表面的钢,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甚至因为材质的关系,可以把出头和铁锹的,弄得相当的轻薄,最轻薄的,甚至一把出头尖头,一把铁锹头,就是两斤左右。

    至于效果,还真的是不错,锋利程度上面,效率上面,都比以前哟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耕地用的犁,本身他的木质结构就较多,现在加入了一些铁质的部件,在加上了锋利的刃,顿时,性能更上了一个台阶,在耕地之中使用的时候,磨损很小,可以长期使用。

    铁的硬度才4,钢却可以达到5.5以上,不要小看这么1.5点的提升的,带来的硬度上面的提升,非常的好,而且付出的成本也不高。

    关键还是在于钢铁本身的成本,铁的成本降低到了30文以内,钢降低的就更多了,原来最少在300文一斤的钢,一下子可以降低到了65文左右,比起铁还是贵了一杯,可是也就是原来的铁的成本,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添加的不多。

    拿一把很宽厚,同时也比较大的菜刀来说,一斤左右的重量,在锋刃的地方,使用了大概一两左右的钢,成本也就是44文,加上工钱,费用,其他的,也不会超过60文,可是原来一把的铁刀,价格可是在300文以上的。

    300文的菜刀,是怎么样的,那是最低级的铁匠打造出来的,只能够称之为铁刀而已,稍微一些名牌一点的,比如说实力更高的铁匠打造出来的,也差不多在800到1贯左右的,这样菜刀都可以卖的很好,现在100到150文左右的,质量上面,赶得上之前的名牌,当然销售的前景好了。

    菜刀,这是每一个家庭都需要使用的,之前价格较高,原因就在于重量,一般的使用的菜刀,最少也在3斤铁左右,因为太少的话,这个刀磨损的就有些太快了,使用一段时间,就必须要磨制的,可是有了钢刃,就可以做的较为的轻薄。

    在铁匠工坊,最大的菜刀他的重量大概是1.2斤左右的,最小的只有6两多,其中还要扣除木头柄子的一二两的重量,这种情况下,使用少了成本就低了。

    不是每一个人愿意使用沉重的菜刀,虽然说,切菜对于厨师而言,是一个基本功,可是长期积年累月的使用使用,轻一点,而且不是请一点半点他们使用取来,就比较的方便了,也相当的轻薄,适合大部分人的使用。

    菜刀,厨房之中的各种刀具的,农具,还有一些生活的用品,一些铁锹铲子之类额,还有其他一些东西,这就是冶炼厂现在的主力了,可以说,只要是日常生活之中,经常用到,都会生产。

    不过,对于作坊来说,不可能每天都生产,因为熔炼和建模,这个需要时间,一次性完成两三万个模,然后够一段时间的使用,接下来再建模。

    在赵信在的时候,要把每一个步骤都走一遍,最少说,短时间,在对于冶炼没有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会开启一些新产品的。

    这些调整都是细微之间的调整,从建模,到成型,再到专门的生产线,一步步的生产,看起来有些不起眼的一个个的步骤,居然到了最后,让效率大增。

    原来一个铁匠小组,一天最多就是50把菜刀,还是不停的,从早晨到晚上,不眠不休的额进行,可是用了一部分的工具,甚至连建模,都是有专门的机器,这样极大的加大了效率,一般一个7人的小组,一天可以完成的500把左右的菜刀,平均每一个人都超过了70把,也不是太累,一些体力的,或者是耗费较大的活,都是由辅助设备帮助,极大的增加了效率的。

    单纯到每一把菜刀上面,实际上的工钱,是在减少,一般的铁匠,打造一把菜刀,起码也要60文到80文的工钱,可是在这里只有15文左右,看起来,单纯一把刀,他们的收入是减少了,大幅度的减少,可是架不住多啊,这样算下来,一个人一天,就差不多是1050文。

    每天的纯收入超过一贯,这还是平均收入,大匠们肯定要多拿一点,他们是整个小组的灵魂,没有他们,小组就撑不起来,然后是帮工,最后是一些扫尾的或者体力。

    可是最终算下来,大匠大概在每天1.8贯左右,帮工是1贯,其他的人300文,看起来差距是很大,大匠几乎是普通帮工的6倍,可是对于普通帮工来说,一个月9贯的收入,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他们那里能够在北宋找到,更好的,待遇更高的活去。

    这只是一个开始,只是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以降低劳动成本,提升生产力,让这些铁匠高兴的是,对于生产的调整还在继续,各种各样的调整,各种各样方位的调整的,虽然有些讨厌,有些烦,有时候刚刚熟悉了一个生产步骤,很快的,又调整了这个生产步骤,让人有些无法适从。

    不过这样的调整,除了最开始的时候,有人有些微词之外,后来,就没有人的反对的,因为每一次调整,看起来简单的步骤调整,让最后的生产效率,有了巨大无比的提升,整体的幅度不大,可是都在进步,在刚刚抵达,最初的时候,每一个人平均每天就是70把,现在,都提升到了85把了。

    每多一把菜刀,就代表着15文的利益,这笔钱可真的不少了,多了2成,代表着他们的收入又提升了。

    赵信一直以来,对于底层的工匠待遇都不错,王松似乎提过,对于工匠们的待遇太好了,应该降低一点,让一把菜刀的工钱降低到5文,甚至是3文就可以了。

    以现在平均每天85把左右的速度,就算是降低到3文,工匠们平均240文,大匠多一点,差不多可以拿到400多到500文,跟他们之前相比,也是有足够的利益,平均一个月也超过12贯,这几乎是一个官员的收入。

    可是赵信并不在意,这又不是的机械化大生产,更多的是依托着手工,他们已经通过成本和控制,把造价降低下来了,一把8两左右的菜刀,成本大概是35文,加上15文的工钱,最终也才50文,翻上3倍,就是150文,运河上面便利的水运,一路上的运输和销售成本根本不高,一个200料的沙船,就可以运输几万,甚至是十几万把铁器,没有必要压榨。

    更高的待遇,不代表着他损失,只不过在合理的区间之中,给与他们利益,这在后世非常正常。

    而给予的利益,也不是就给他们了,没人是葛朗台,死守着钱不花,现在在大名府还不起眼,未来到定海军,那是一个岛屿,一个被他重新规划的城市,那里面的商业和其他活动,才是全部有他来控制,到时候,这些发下去的钱,会形成一个市场,一个庞大的,拥有者购买力的市场,如何把市场之中的钱推动和流通起来,才是重点。

    相对于把心思花在工人们的这些微薄的工资上面,赵信更愿意看到整个工厂的向好,在初步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规则和生产的方法了之后,赵信又提出了一个奖励。

    每一个对生产环节,后勤环节,提出有利的意见的,都可以得到奖励,从500文到500贯不等,看效果和提升情况来奖励。

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跃获奖

    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工坊之中,匠人们是应该改进的,这是他的本分,再加上铁匠工坊又不是拿着月俸,是拿绩效工资,也就是说,他们的劳动成果越多,最终拿到的钱就越多,这样不是画蛇添足么。

    很多人都不懂,包括王松在内,赵信也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他却没有在意,有奖发明,这在后世,是常有的事情,任何一项对工厂,对于生产流程,有巨大贡献的,都可以获得奖励,放在这个时代也是恰如其分。

    有绩效工资,可以保证工人们的劳动状态,能够全力以赴的,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可是并不代表他们会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这个时代,还有一些秘传和秘方,这些或许无法直接拿过来用,却可以触类旁通。

    刚开始,没有人相信,没听说过,拿出来解决方法,还能够给钱的,甚至有些小道消息传闻,会不会,这就是骗他们的祖传秘方的。

    在这个铁匠工坊,他们长了见识,从来不知道,冶铁还能够这样,可是传统,再加上一些森严的规定,让一些人在犹豫。

    赵信并不在意,只要心动就可以了,心动是一切的开始,总有吃螃蟹的是。

    事实上,还真的有,500文到500贯,500文暂且不说,大匠们的绩效工资,已经接近2贯,不用费那个心思,可是对于一些帮工们,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第一个吃螃蟹的,不是大匠,也不是帮工,而是一个普通劳力,相对于大匠他们,他对于这个钱更加的看重,他在自己劳动的过程之中发现,有一个步骤是重复的,拿过去,又要拿过来,而且这个步骤只是让匠人们看一看,而不是在铁匠台上面操作,他感觉,能不能让帮工们过来一下,这也可以节约一两个步骤。

    他只是感觉,甚至没有提出来一个解决的方案,可是这里是哪里啊,这里是铁匠工坊,不但有赵信这样,熟知冶炼,并且还有后世眼光的人,还有那些资深的匠人。

    一些老师傅,他们算不知道统筹或者科学的道理,却有丰富的经验,赵信设定的评估组,就是由他来牵头,最终联合这些人兴建的。

    一个普通劳力,拿出来的方案,刚开始,没有太多人在意,只是感觉走走过场,可是一看之下,果然如此,这个步骤可以节约两个步骤,让冶炼的速度提升一点点。

    看起来一点点不多,可是集中到整个产出上面,可就多了,节约了时间,特别是劳力们,最关键的是,这是一个思路。

    铁匠工坊成立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冶炼,也就是从铁匠的角度来看,从来都没有从劳力上面看。

    在众人的一般认知之中,都会觉得,铁匠才是工坊的主导,可是劳力何尝不是,他们也是重要的一环。

    从节约,节省时间,关联上面,居然发现了最少200多个步骤,当将这些步骤优化了一边之后,劳力们的劳动强度下降了35%,劳动效率上升了20%,连带到整个生产效率上面,提升了7%。

    7%这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可是也足以让人侧目,按照7个人一个小组,平均每天完成600件各种工具,如果当生产效率提升7%,那不是代表着,一个小组每天可以多打造40多件的。

    每一件都是钱,单纯一个小组,每一天就可以增加600多文的数字,哪怕是平均的分配的,每一个小组都能够获取的快百文的奖金,算到整个工坊3万多人,每天增加可想而知。

    不过在评定等级的时候,有些犹豫了,这个最初的提升,超越了第一等500文,可是跟第二等1贯有些距离,毕竟他提出的只是一个方向。

    当方案报到赵信哪里,赵信一看,忍不住笑了,这个方向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这个帮工能够做出这个推算,哪怕是基于自身,也足够出色了。

    而且提升7%的效率,对于总量达到现在程度的铁匠工坊来说,也相当的可观,本身生产能力已经非常庞大,再增加7%,看起来,支出增加了,可实际上,他的商品增加了。

    这些商品达到都拥有不错的性能,只要宣传合适,进入千家万户,只是一个时间的关系,那么更高的产量,也代表着更高的利润。

    哪怕只是每天,这个利润已经超过了500贯的奖励,他之前还真的没想到,到了这种程度还有这么大的提升。

    想想之后,在500贯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团体项目,对于整个工序有较大提升,5%效率以上的,设立了一个团体奖的,因为这个奖项不太可能是一个人提出来并且完善的,这个奖项被暂时设定为3000贯。

    提出这么一个概念的帮工,被定位最大贡献者,获得了总体奖项的30%,负责完善,并且找到后续改进方案,并且改进12名大匠,则按照贡献多少,均分了剩下的。

    3000贯少了900贯,那就是2100贯,12个人均分,每人也差不多200贯,这对于这些大匠们而言,也是非常满意的一件事情,可是其中最满意的,恐怕真的要数那个帮工了。

    他不过是提出了一个方案,本意只是想要最低级的500文,他字几都没认为,自己提出的方案,会获得超额的奖励,之前最高的奖励才500贯,现在他一个人就独得了900贯。

    这可不是北宋末年,或者南宋时候,物价飞涨的年代,一艘最大的河运漕船,也不过是1000贯,900贯,几乎可以买一条船了的。

    就算不去买船,大名府一个普通的宅院,甚至是一些不那么起眼的小店铺,差不多也就是1500贯到2000贯,对于任何一个平民而言,这可是一辈子的积攒,是最大的财富,可是对于这个年轻的劳力来说,犹如天上掉馅饼一样的,砸在他的脑袋上。

    赵信重奖,一方面是这个提议,确实非常不错,对于整个工序都有巨大的提升作用,让整个工坊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个价值巨大,不奖励有些过不去,另外一方面,合唱没有千金买马骨的想法。

    这个计划提出来之后,愿意提出的很少,终于有了一个,还是一个帮工,提出来的又是对整个环节提升巨大,这不是正好是机会和爆点么,后世福利和体育彩票,刚开始的时候那么火爆,不就是2元可以换500万这个噱头么。

    果然,这件事情,在整个工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赵信的要求下,王松还开了一个大会,整个工坊几万人,都集中到一起,公开表彰。

    3000贯,全部都是铜钱,一贯8斤,3000贯,2.4万斤,别说是一两个人,来上十个八个,都未必拿的走。

    现金的冲击力是巨大,特别是实打实的钱,一个连帮工都不是的劳力,居然能够得到这么多,900贯,几十亩地啊,并且在这件事情之后,他也提升了两级,成为了1000名帮工的一个大队长,月俸直接跟手下的帮工挂钩,哪怕是最普通的,只要完成了基本任务,就比大匠还要高一点。

    愿意出来打工的,不都是为了钱么,否则,谁愿意背井离乡的来到这里,劳力事迹,别说劳力羡慕,就算是有些大匠也有些羡慕异常。

    之前的规矩,操守,在**裸的金钱面前,变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之前没有人行动,那是没有一个吃螃蟹的,现在不但有了,还是吃这么大的一个螃蟹,900贯啊,这是多么大的一笔钱啊,哪怕是大匠们,按照现在的标准,也要连续工作超过3年的时间,才可以赚到,现在,提出一个条件就可以了。

    甚至一些大匠还在想,他提出一个方法,并且把这个方法付诸实施,那就不是的900贯了,那是3000贯独得。

    3000贯,别说是普通的大匠,那些被选到评委会的资深大奖,也是深深喜欢,在万贯家财已经是超级富豪的时候,3000贯的奖励,跟后世500万,甚至是1000万,没有多少的区别。

    接下来,提出的方案开始踊跃了,各个阶层的都有,赵信知道,这是一个好事,但也不是一个好事,就跟卖彩票一样,特别是那种即刮的彩票,为什么中奖都要鸣放鞭炮,那是为了告知大家,我们的奖很多,大家快来买吧。

    赵信的担忧,并不存在,这么多的铁匠,这么多的人,每一个都有不同的角度,甚至一些人的手中,还有一些祖传秘方,在3000万贯这个数字的刺激下,什么都顾不上了。

    从第一天开始,奖励就不停,大多数是500文,甚至1000文的小奖,可是不断的奖励,刺激了所有人的神经,甚至一些人开始考虑,如何找到合理的途径,把这个奖励拿到手。

    事情发展到开始奖励的第10天,达到了一个巅峰,因为这一天又有一个超级大奖诞生,而且不是之前劳力那样,只是提出了方向,后续让大匠们完善,而是一个人提出了一个方法,让整个生产效率提升了11%以上,最关键的是,他是一个人完善了整套方案,独得3000贯的奖励。

第二百四十七章 各种革新

    这个方法是一个姓苏铁匠,这个方法被称为两相法,是一种的快速熔铸的方法,需要添加一种特殊的粉末,同时还有跟这个相配合冶炼方法。

    这个苏铁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之前没打算把这个祖传秘术,用在这里,可是3000贯的奖金,特别是这个铁匠作坊的一些制度很合乎他的想法,索性就拿出来,并且做了一个简单的尝试。

    在整个铁匠流程前提下,两相法是特别的珠联璧合,效率提升很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在冶铁,炼钢,还有打造之中,都有不同效果。

    最好的是冶铁之中,比之前的效率提升了27%,同时节约了大量燃料和时间,炼钢稍稍差一点,大概是18%,炼制之中,却提升不多,7%左右。

    这样算下来,整体的效率,被估算为11%左右,这已经比之前劳力的7%提升了很多,对于整个冶炼作坊的好处也很大。

    这件事情,再一次的惊动了赵信,他没有想到,在针对的劳力这个角度也给补齐了之后,还有这样的提升。

    也研究了苏林的粉末,拿都拿出来了的,还有什么保密的,这种粉末是一种天然的岩石磨制出来,是天然的粉末。

    通过卡牌系统一看,赵信才知道,原因在什么地方,这是一款催化剂,确切的说,是一种脱硫和脱磷的催化剂。

    中国的铁矿石品位不高,而且绝大多数的铁矿石,含有磷和硫,这两种材料,对于钢铁的危害很大,都会影响到钢铁的品位,所以,在炼铁的过程之中,不停的捶打,一些独特的动作,都是为了脱去他,这也造成了炼铁的时间相当的长。

    从赵信改动炼铁流程之后,温度和密封程度已经达到了,可是对于流程没有较大的改进,原因就在于,改进了之后,效果不好。

    可是有了这个催化剂就不一样了,赵信当然知道,后世,在炼铁和炼钢之中,都有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之中,他本身不会变化,加入之后,却会促进反应快速进行,或者是降低反应条件,在工业之中的应用相当的广泛。

    赵信只是一个历史学家,能够通过后世的咨询时代,知道一些炼铁方面的知识,已经相当不错,如果要让他知道催化剂,实在是难为他了。

    可是这个天然催化剂的出现,填补了空白,这个不但可以在这个铁匠工坊使用,未来大规模的高炉炼铁,同样可以使用,这就大大的节约了时间。

    自然界的化合物,天然的矿物这么多,总不能一个个的试验吧,这样下来,先不说时间上能不能达到,就说这个成本上面,已经是非常可怕的。

    苏林在催化剂的使用上面,只是初级阶段,他甚至只是按照祖传的讲述来添加,虽然提升不小,可是对于这个的使用,还有些问题。

    在卡牌系统的介绍之中,并且加入了自己对于炼铁的理解,赵信调整了整个步骤,果然,苏林没有开发出这个催化剂的全部功效,冶铁的最终提升,不是25%,而是三分之二,也就是说,效率提升了三倍以上。

    同样的,这个催化剂,对于钢铁的提升是最大的,钢的提升在4成,成品勉强的达到了1成。

    看起来总的提升应该是15%左右,可是赵信却不那么看,任何一方面的提升,换算到总体上,都不会那么低,这需要调整,需要统筹和调控,这一点,北宋的人不知道,他却是一清二楚的。

    铁钢成品,这是炼铁作坊的三大支柱,他们产量出现了变化,其中的调整是必须,赵信为此,专门花了4天的时间,重新的制作出了一个流程。

    这还是得益于之前的经验,因为之前的调整,根据产量,根据相互之间的配合,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律,虽然这一次改动比较大,可是还在可以协调的范围之中。

    这次协调之后,很容易的把协调的结果都融入到了生产之中,总体的效率提升了50%,这是包括了铁,钢和成品,以为铁和钢的效率提升了,负责哪一个环节的人员减少了,同时,最近一段时间,各种细微的调整,不足以提升到整体方面的,也融入了其中。

    聚沙成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最终效果非常的不错,整个工坊的生产效率,再一次的获得了巨大的提升。

    因为这一个功效的巨大,特别是催化剂,对于未来的钢铁工业有巨大的效果,这个催化剂,或许比不上后世,专业化生产的催化剂,可是在效率和性能上,已经相当可以了,最少说,以北宋这个条件,初期是可以使用的。

    这种情况之下,最终,赵信做主把这个奖励提升到了5000贯。

    实际上,这种催化剂的出现,对于成本的降低非常可怕,保守估计,冶铁的成本还会再下降一倍,达到每斤铁大概17文左右,比之前预计的30文左右,下降了很多,钢铁和成品,也会跟着下降,而且幅度不小。

    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中,因为奖励的关系,提升了两次奖励的标准,最高的标准已经上升到了5000贯,这让所有人都疯狂了起来,以前还藏着掖着的配方,开始纷纷的拿出来,是都想让好运气落到他们的身上。

    实际上,还真的有,中国的炼铁,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到北宋这个时段,已经超过了1000多年,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之中,加上王朝更替,多少秘方和绝活,最终都找不到了。

    现在暴露出来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在这些秘方之中,有价值的催化剂一共12种,可以用于多种钢铁的炼制,甚至是未来钢材的炼制之中,不但节约了很多的时间,也让效率提升了。

    虽然没有一款是比苏林的效果更高的,可是这些催化剂,也都给出了2000贯到4000贯不等的奖金,其他的一些细微的调整也在继续,铁匠作坊开始疯狂前进的步伐,效率比之前刚刚试运行的时候,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这些铁匠们是亲历者,他们亲眼看到了通过调整的变化的,一个个的秘方,甚至是拿出秘方的人,他们这才明白,秘方是这么用,还有这种操作。

    效率的提升,不但造成了产量的大规模提升,平均每天,每一组铁匠,炼铁数字是1500斤,也就是说,以2000组为数字的话,每天的达到了300万斤,也就是1500吨,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个看起来只是普通组合的铁匠作坊,可能每年的铁的产量,高达50万吨。

    这几乎比得上一个的大型的钢铁厂了,当然了只是铁,钢的产量还不行,一方面,钢的产量不需要的那么多,另外一方面,生产钢的效率,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的多,至于成品,那就更慢了。

    不同的铁匠,分工合作之下,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用于生产铁,三分之一生产钢,剩余的在生产各种成品,这样达到了比较正常的程度。

    这样算下来,每天的铁的产量大概是375吨,同样也是一个惊人数字的,剩下的一部分转化为钢,一部分转化成各种成品。

    一个月的时间,调整和改进,逐步的磨合,再加上陆陆续续抵达的这些铁匠们,最终,在大名府的铁匠总数达到了3700多人,其中有1000多人,是从资深学徒之中升级。

    对于工业化的生产,简单化和扁平化,是一个突出的方面,铁匠们为什么那么难的成为,因为铁匠必须熟悉打铁的一切技能,从冶炼,到炼钢,再到打造成型。

    在北宋,一个合格的铁匠,他必须要撑得起一个铁匠铺的所有工作。

    可是对于炼钢作坊,完全不用这样,每一步都有流程,大部分的流程都相对简单,只要有一定的铁匠的知识,正好是这里需要的,就可以成为大匠,比起一般的铁匠,这好多了。

    虽然一些资深的大匠,对于这种做法,颇有微词,可是对于当事人来说,这可是好事情,本身是帮工的身份,却可以拿到大匠的活,当然是踊跃了。

    一些简单的考核,说白了,就是上来实操,整个工坊之中,也就是十几二十个产品,只要能够熟练的带领人员,把这些产品炼制出来,或者是在炼铁和炼钢的操作上面完成,就可以成为大匠,一旦独立出去,就享受大匠的薪水。

    这种奖励加上调整,让整个铁匠作坊热火朝天,而且每天的产出也开始攀升新高,工业化所产生的威力,彰显出来,可是对于王松来说,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愁眉苦脸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这个铁匠作坊,目前用人已经超过了2.3万人,其中大概4000个不到的铁匠,还有大量的帮工和劳力,按照平均月俸15贯这个数字,一个月的月俸的,就是30万贯。

    这还是其次的,关键是铁矿石和各种原材料,虽然他们所占的比例不高,可是一个月的期间,也差不多要60万贯,也就是说,两者相加过百万,如果不加快销售,恐怕,工坊就支撑不下去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销售途径

    工业化的可怕就在于如此,越是大的企业,停摆一天所造成的损失,就非常的可怕,大型钢铁企业,面对着钢铁价格下跌,一年的损失可能是数十上百亿,明知道赔钱,还要生产,这是脑残么?

    实际上,不是的,如果完全停工,总的损失比这个更大,坚持下去,说不定,就可以坚持到价格回暖的一天。

    看起来,一个月的时间,各种材料快要支出90万贯,实际上,还没有那么多,有些付出只是账面上的,比如说工资,30万贯的工资,按照约定,是一个月结束进行统计计算,到第二个月下旬发放,这就有50天左右的账期。

    铁匠工坊,负责所有人员的伙食,住宿,这个暂时不会掏钱,却也会记账,这会冲抵一些,一些材料价格,加上工费,才会有60万贯这个数字,实际支出的,也就是三四十万贯。

    就算是这个,也非常可怕了,按照目前北宋的标准,就算是一些富裕的州,比如说,扬州,杭州这些地方,每年上缴的税负超过百万,可是现金,基本上没有那么多,大部分都是实物。

    后来,王安石变法之中,最大的革新,把粮食变成了铜钱和银两,看是起来是一样了,可是对于老百姓的盘剥更加厉害。

    本身,老百姓卖粮,就受到了粮食商人的盘剥,在丰年,在粮食下来的季节之中,粮食价格暴跌,到了青黄不接,粮食没有下来的季节,粮食的价格就非常高昂,保守可能是两三倍的样子。

    以前就是这样,现在,到了两税期间,必须要卖掉粮食,换取金钱,用来缴税,在一个必须要做的前提下,粮食商人还不可劲的压价。

    看起来是公平的税制,减少了政府的时间,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这就是神宗变法的实质,就连明显利民的青苗法,都被执行的不伦不类,更别说这样的税制改革,给予弄到钱的前提下,立刻被下面利用上了。

    扯那些就远了,铁匠作坊发展,实际上是出乎赵信的预料的,一个几乎是手工的作坊,只是把大量人员集中起来,使用了后世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技术,就爆发出了还么大的量。

    不说成品,就说炼钢和炼铁,从原来方法到现在,效率何止提升了10倍,同样的工作条件下,10倍的效率,本身就代表着成本的降低,更别说使用煤炭,加强铁匠台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环节和浪费。

    最终,最大的效果实际上是催化剂,为了几种催化剂,单纯奖金,就付出了超过5万贯,看起来很高,可是对比他的成本的话,一点都不高,这为后来奠定了基础,却又加重了资金的压力。

    现在,馒头包子和肥皂生意,已经顺着大名府拓展了,大名府,是整个北宋北方,最精华的地区之一,依靠着京杭大运河的发达交通。

    馒头包子,是即时性的食品,运输和销售的时间,不应该超过3个小时,否则,有了棉被,也不行。

    按理说,他的销售范围,就是在大名府,最多在比较近的近郊,可是实际上,在运河上,还有一个更加便利的交通工具,可以把馒头包子,快速的运送到其他地方。

    那就是车船,车船的最初起源,在南北朝时期,到了唐朝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北宋之后,伴随着北宋对于京杭大运河的依赖更加的加剧,车船也就大行其道。

    一般的沙船已经足够便利了,可是万一有更加重要的事情,或者更加紧要东西呢?

    唐代一骑红尘妃子笑,说的就是用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不远千里,博得妃子一笑的故事,在北宋也并不是没有。

    产于江南的各种新鲜水果,通过车船,大笔的运送到四京之中,成为了贵族们桌上的上品。

    馒头包子,虽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可是一个车船的容量也不少啊,又不是长途,最多在1个时辰之内运到,这样运费虽然不低,却也在接受的范围之内。

    短途运输,这种从来都没有人注意的东西,开始在北宋出现了。

    没错,车船的价格不菲,按照现在,一个车船上面装上3万个馒头包子,也就是2000多斤的样子,一个时辰之内的运费为1贯,平均到每一个馒头包子上面,就是30个一文,这个运费相当的高了。

    换算到一个100斤的人身上,就是70文,一个时辰100里,比起平常快的多,却也不足以花费70文这么多,可是放在馒头包子上面,这算什么,增加的成本,跟销量相比,完全没有问题。

    也就是说,周围100里之内的区域,都是市场的。

    大名府是北宋最为精华的所在,是北方的陪都,周围的城市圈也相当的密集,人口在5万以上的城市,多达12个之多,整个区域圈子之中,差不多有700万人。

    保州才几十万,就已经让每天的收益在2500贯以上,现在人口多了30倍,又是比较富庶,驻军更多的地方,销量还不翻翻。

    甚至在后期,王松看到了车船的效果之后,主动的购买了一批二手车船,自己雇佣进行运输,看起来,消费也不少,车船都是重型劳力,他们的消耗也大,可是从单途变成了双途,前往那些城市,也会附带的运送回来一些东西,或许是一些原料,或许是一些其他的特产,只要不赔钱就好,这就变相的又节约了成本。

    现在,馒头包子还有肥皂,在整个大名府周围,彻底的推广了,每天大概是7000贯左右的收益,一个月,可以达到惊人的21万贯。

    看起来是很多,如果没有铁匠工坊的话,这一笔收入,勉强可以支撑定海军的建设,可是有了铁匠作坊之后,铁匠作坊就如同一个吞进猛兽,开始疯狂的吞噬着资金。

    在最初,生产出来的东西的,经过测试之后,比起市面上的东西要好的多,甚至是一些名牌的精品,也比不过铁匠工坊产出的最差的一个,王松在大名府,还有周边的各个城市之中,进行试探性的销售,效果不错,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每天的销量只是在3000贯左右,相对于产出,就是杯水车薪。

    按照后期,375吨,也就是75万斤铁的产量,全部消耗完毕,打造出来铁器物品总量,为60万件,可是大名府周边,目前的销量,只是在每天5万件左右,有时候还达不到。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产量疯狂,销售却不行,生产出来的东西,无法完成销售,大量的堆积在铁匠作坊,一天高达55万件,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让王松头疼不已,有时候,甚至忍不住跟赵信提起这个问题。

    赵信当然知道这个问题,销售不畅,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现在的销量并不能够让他满意,可是这已经是北宋这边的极限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到了铁器时代,可是普通人,还没有这个认识,铁更多的是军事上面的。

    虽然赵信弄出来这个铁匠作坊,本意是向着民用,可是他也没想到,这个铁匠作坊产量,会是如此的可怕,比他料想的提高十倍,他之前只是想想着,日产40吨左右,年产量能够突破1万吨,已经不错了,谁知道,现在,已经奔10万吨去了,如果全力生产,甚至可以达到50万吨。

    那么民用就不合适了,必须要转向军用。

    可是如何突破呢?已经退出了皇族身份,转而成为定海军节度使,他本不应该介入到军事方面,可是这么大的铁匠工坊,总不能废掉,一月百万的花销,不寻找销量,不出3个月,这个铁匠工坊就会崩溃。

    大规模的打造兵器,那是做梦,没有工部局的授权,没有中枢的允许,任何大规模的打造兵器的行为,都视为造反,现在,汝南郡王自身难保,不可能盯着他来看,可是他也不能这么做出格的事情啊。

    不对啊,应该是有解决的方法啊?

    赵信一边考虑着现状,一边仔细的思考着解决的途径,一定是某一项没有想通的。

    突然,手边的一个东西让他眼前一亮,这是铁匠作坊的第一炉铁打造的铁片,被工匠们用神奇的作用,打造成为一个镇纸的样子,浑然一体,圆润无比,虽然廉价,却很得赵信的喜欢。

    没错,铁就是突破口,铁匠铺的一切,实际上是以铁为基础的,后世的钢铁厂,可能有特种钢铁锻造用品,可是实际上,他的基础就是钢铁本身。

    铁匠作坊,经过了赵信的调整,铁钢成品的比例合适,最终的产品,主要是成品,可是现在,成品太多了60万件的日产,一年可能要2亿件,平均北宋子民,每年都要平均到2件,对于还没有熟悉钢铁的人来说,这个太多了,人手一把菜刀,才一亿,这已经是极限了。

    有一个东西是没有止境的,那就是军队对于钢铁的需求,铁镇纸给了他灵感,他不能大规模的打造兵器,可以跟军方商议,提供铁料,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对于军方而言,还是非常有吸引力。

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刿

    军队对于铁的需求是第一大户,首先就是装备,80万禁军,虽然没有完全的普及步人甲,却也差不多了,一套步人甲30斤左右,换算到80万禁军上面,就是2400万斤,如果在算上其他的兵器,短兵器长兵器,还有各种弓箭和箭矢,平均一个士兵可能要消耗100-150斤的铁。

    这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的,如果全面换装铁匠工坊的装备的话,以现在的生产能力,每天几75万斤,差不多就是大半年的时间。

    看起来时间不长,可是不要忘记了,军队不单单是这个,大量的棱堡会消耗大量的钢铁,还有一些重武器,比如说铁箱车。

    铁箱车是一个不错的武器,强大的防御,让他可以给后勤车队提供足够的帮助,以前生产的少,恰恰是铁比较贵,现在,似乎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大量的使用,毕竟,遭遇到袭击的时候,几十辆车相互的组合,就是一个堡垒,足以应对任何的袭击。

    这是赵信能够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哪怕只有150天,可是所有的铁又不是全部供给军方,只是一个很大的量,在漫长的时间,足够产品向外销售,并且开发出新的用途了。

    因为没有韩琦,不方便直接联系枢密院,但是赵信有一个渠道,那就是大名留守。

    这个级别上,跟枢密院副使差不多职务的,却管辖了大名府周围几个道军政大权的官职,最关键的是,之前打过交道。

    在拍卖神兵利器的时候,跟他有过一点交流,他也知道赵信是谁,赵信让王松通报,主动的找上门去。

    大名留守曹刿,听说赵信要来,有些吃惊,他自问跟这个曾经的二皇子,没有什么交流,也没有想过要稍冷灶。

    想到那一把神兵,哪怕高价拍到这个神兵的人,都觉得很划算,他就更是了,他的儿子曹泽,不愿意科举出身,是走的武将这一条路,这一把战刀就是给儿子买,儿子很喜欢,他也很高兴,那么见一见吧的!

    赵信成功的见到了曹刿,果然曹刿的态度有些防备,赵信也不多说,开门见山的拿出了东西。

    口说无凭,你说的天花乱坠,对方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你空口没有用,只有拿出实在的东西。

    “留守的大人,我是来跟你做一个生意的!”

    曹刿微微一挑眉头,他没有想到,他担心赵信跟他谈政治,现在赵信不跟他谈了,却是生意。

    脸色变了变,曹刿道:“要不我帮你引荐行会会首!”

    北宋拥有大量的行业协会,会首对于一个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有时候,已经不低于政治上面的。

    赵信虽然是定海侯,是节度使,可是大部分会首不知道,赵信又不可能低到自己去介绍身份,那个人他丢不起,被拒绝的可能性不小。

    可是曹刿就不一样了,他不但是大名府留守,还兼着枢密院副使,无论你是哪一个身份,都是大大有名的,他牵线搭桥,肯定不会被小看的。

    赵信明白曹刿的意思,如果他谈的不是军事的话,真的会接下来,只要把日用品,铁器,农具等一系列的行会都打通的话,他的销售额一定会比之前高,还是高很多。

    不过,那些再怎么说都是民用的,虽然通过会首减少了销售的环节和宣传,可是对于他的销售来说,只是节约了一点点的时间,他更希望更大的渠道和更大的量。

    “这件事情,必须跟留守来谈!”赵信说完,顿了一下道:“我想卖铁!”

    王松在大名附近,搞了一个铁匠作坊,这件事情,曹刿知道,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把铁匠集中起来,不是白费力气么,而且集中的铁匠都是什么人,有名的没有几个,大部分的实力还残次不齐。

    他们是准备看赵信笑话了,没想到笑话还没看到,赵信找到了曹刿。

    曹刿哀叹一声,果然,虽然赵信弄出来馒头包子和肥皂,还有神兵利器,可是一次性的偶然,跟必然,这是两码事,这件事情求到他的头上,他倒不好拒绝,想到左右有多少呢,答应了。

    最终,曹刿还是留了一个心眼,要求只要合格就行。

    谈好了之后,一切就好办了,口头上的约定也是约定,他们两个大佬就坐在那里饮茶的,检验和商议,都交给下面的人来谈。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曹刿的副职有些表情古怪的过来,看到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进来。

    曹刿咯噔一下,副职是什么性格,他非常的清楚,一个在他看来很小的事情,副职都解决不了,那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个铁的质量太差了。

    曹刿心中一阵不满,可是赵信在这里站着,他又不能多说什么,全当那一把刀,他用正常的价格买到了,他补贴一点的,大名府再的补贴一点,差不多就行了。

    把副职叫进来,正要开口,副职趴在他耳边小声的把事情讲了一遍。

    跟曹刿想的完全不一样,不是太差了,而是太好了。

    一共拿过来50块,400斤,质量比整个大名府的最好的铁匠打造出来的还要好,各方面的指标都可以,如果能够熔铸,那么做步人甲是没有丝毫的问题,都是上品。

    曹刿吃了一惊,然后就了然了,毕竟是能够炼制出神兵利器的,做出来这些也还可以,质量可以的话,价格高一点也没问题,他所受到的压力也就小了,又不用自己掏钱。

    曹刿轻松了很多,正要吩咐的副手把东西收下来,送到工部局就好了。

    可是接下来,副手的话,又让他大吃一惊,东西不但不贵,还非常的便宜,大概是普通铁一半不到,寻常的铁的价格是80文每斤,这里的价格是35文每斤。

    这是好事情,大名府在军需,特别是铁上面的用量很大,每年的用量,多达百万贯,如果这个钱节约下来,或许落不到曹刿的手中,可是对于整个大名府的花销,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可是副手依然是一脸便秘的表情,最终爆出来一个数字,每天30万斤。

    曹刿立刻石化了,他的表情其实就是副手之前的表情,副手的职级不高,在曹刿不太管理杂事的前提下,他的责权很大,30万贯以下的交易,他可以直接的进行,只要最后在曹刿这里报备一下就可以了。

    节约5成以上的花费,还是军队之中,使用最多的铁,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可是30万斤的这个数字,让他大吃一惊,他刚开始还以为是听错了,是一个月,还是一个季度三十万斤。

    可是王松明白无误的告诉他,这是一天的产量,如果大名府需要的更多的话,还可以提升。

    按照一斤35文,30万斤,就是1050万文,也就是1万贯,大名府每年在军费上面,耗费百万贯,这是所有的加在一起的花销,单纯铁这一项上面,就超过了365万贯,难怪副手那个表情的。

    相对于副手,这是着眼于大名府,曹刿还兼任枢密院副使,他的眼界更高,再三确认,铁匠作坊的产量之后,听说最高,甚至可以达到300万这个可怕的数字的时候,他坐直了腰杆。

    曹刿正色的对赵信说道:“大名府承接有限,现在可以把一个月150万斤铁交给铁匠作坊,不过等我消息,未来可能更多!”

    赵信的目的就是如此,在冷兵器时代,钢铁的作用非常的强大,他代表着最终的力量,不能说钢铁越多,战斗力就越发的强大,可是足够的钢铁,却是提升实力的根本。

    赵信弄出来铁匠作坊,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之前估计的产能,有些低估了他们的产能,更多的产能,并不能这么的浪费掉,那么把他拿出来,填充到北宋的军中,一定程度上面,减少军方的花销,这才是必然的选择。

    曹刿是枢密院副使,他比韩琦在枢密院,甚至是北宋中枢,渠道更多,只要这一批便宜的铁,进入到北宋军中,对于北宋的影响也就造出去了。

    辞别了的曹刿,王松丝毫都没有,一个月销售出150万斤而开心,这才多少钱啊,6万贯左右,相对于产量,还是杯水车薪,他还以为,能够一次性销售30万斤出去。

    看着王松沉闷的脸,赵信笑了,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依靠军事,销售到可怕的数字的,军队只是一个标尺,军队使用之后,当是第一批铁进入到大名府的军方之后,就是大规模宣传的开始。

    接下来,他要求铁匠作坊,保质保量的完成,第一批,尽可能的按照军方的要求,在征求了大名府工坊之后,以步人甲铁片的标准,提供这一批铁。

    这对于铁匠工坊而言,这是没什么难度的事情,只要在熔铸的时候,磨具选择一些就行了,不过是稍稍费事一点,可是对于工坊而言,可是大好事,他们本来拿到铁,一个重要打造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成本,现在,一切都解决了,还是这么便宜的价格,当然是皆大欢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046/ 第一时间欣赏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皇宋锦绣》为转载作品,皇宋锦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皇宋锦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皇宋锦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皇宋锦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皇宋锦绣介绍: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
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皇宋锦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皇宋锦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皇宋锦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