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皇宋锦绣TXT下载皇宋锦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皇宋锦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皇宋锦绣txt下载     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动朝野

    从陕西到汴梁的官道之上,一个挂着特殊旗子的骑士,正在策马狂奔,这是负责传信的八百里加急。

    从灵州,1800里,需要换4个骑士和最少16匹马,北宋专门为紧急军情设立的通道,可以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送到了中枢。

    逢关必过,封卡必冲,特殊的哨声和服装,让没有任何一个的,敢于阻挡他的马头,在经过了的无数的传递到,最终抵达汴梁的时候,正好是城门开的时候。

    热闹的汴梁城,早晨也聚集着大量的人员,他们正在等待进程,这么急促的马蹄,打破了早晨的平静。

    一些懂得人,早早的就避开了,负责快马的驿道,这本身不允许阻挡,说不定就会被撞了,而一些不懂的,甚至在考虑,为什么,会有人在策马狂奔。

    城门官早就注意到了,立刻拉开阻碍,并且驱散阻在驿道上面的人群,一通忙活之后,骑士连丝毫停留都没有,越过了城门,向着枢密院快速行进了。

    而此时,看着骑士绝尘而去之后,城门官却一脸的忧郁,因为他认出来,骑士身穿的是属于西北服饰,同时,位置也在西北。

    12年的城门馆,类似的加急的,他最少接了的上百次,几乎每一次都不是什么好消息,莫非,西北又有什么事情了,多灾多难的北宋啊,西夏都不能消停点。

    有懂得的,开始卖弄,一些的人甚至开始想着,把东西囤积一些,战争到了,几乎肯定的,粮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是会涨价的,到底涨多少,那不知道了的。

    同时,马蹄声也打破了枢密院的平静,类似的八百里加急,还是特别是上了红色旗号的,是可以直接的送给枢密使的,连普通的司官都没有接到的权利,不是紧急军情,并且盖上总管的大印的,谁敢这样。

    韩琦在西北,并且为了这一次的军事,做出了很多的准备,可是兵凶战危,在战场上面,是任何东西都有可能发生的,难不成,韩琦遭遇了什么危险,战败了不成。

    在军事消息只能通过驿道,通过这些加急传递来传送的时候,类似韩琦这样一些,顶着枢密使头衔的,他们只要不后退,在外作战的时候,不主动的跟后方联系,后方想要知道他的信息,那是真的不容易,整个北宋中枢,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贾朝昌正好当班,当骑士被引到了他的面前,他略微的知道了方向之后,脸色阴沉的,似乎森然的说道:“说吧,什么事情,这么紧急的!”

    “恭喜贾相爷,大喜事!”

    “大喜事!”贾朝昌翻了翻眼睛,都动用了八百里加急了,还大喜事,你是来逗比的吧。

    骑士也不多做解释,拿出了信件,贾朝昌验明了上面的铅封引信,一切都没有问题了之后,这才大开了包裹。

    包裹内部,信件不少,而且数量很不少,在上面有一个简单的说明,韩琦用了很简短的话,写下了整个过程的,拿下灵州,攻陷兴庆府,瓜分西夏。

    “什么!”哪怕是稳定如同贾朝昌也忍不住失声的叫出来。

    要知道,韩琦的这一次行动,是有所争议的,在这次的行动之中,贸然的惹怒辽国和西夏,会不会迎来后果。

    韩琦是用真正的情报,加上其他等方方面面的东西,特别是大名府的物资支持,这才说服了这边,而且枢密院的要求是,必须万无一失。

    当然了,到了韩琦这样的程度,不可能的让他立下军令状之类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某一件事情,罢免一个高官,这也太过分了,可是必要的限制是有,必须要万无一失才可以。

    在贾朝昌看来,就算是韩琦,也不过是占据一些边境的城市,让未来,北宋对于西夏,处于较为有利的程度,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是灵州。

    贾朝昌顾不得什么,直接开始翻阅,一目十行的把所有的信件看了一个分明的。

    几乎是屏住呼吸,几乎不放弃任何一个细节,这才用了一炷香的时间,看完了全过程。

    怎么说呢,没有惊心动魄,没有小心大胆,仿佛是非常的简单,就是平稳,一步步的就达成了最终的目的。

    灵州就这么的占据了,还向前推动了30里,占据了老大的一片土地的,兴庆府也占下了,是北宋取得的先手,最终为了防止触动的辽国,主动的退出,没有选择占据,拿到了一些补偿。

    当然了,补偿很多,巴拉巴拉贾朝昌也没有在意,他关注的是元昊。

    元昊没有抓住跑了,可是影响不大,因为在兴庆府最少损失了70万人,其中包括了20多万的军队,还有50多万军民。

    西夏总共才多少人,几百万人撑死了,兴庆府,还有之前,损失不下百万的,这些大部分都是青壮,都是可以作为基础的青壮这些人的损失,比起土地更加的可怕,元昊哪怕真的能够打败辽国和北宋,也永远不可能有西夏以前的威风了。

    一个作为北宋心腹大患的的就这么的被干掉了,虽然最终的罪魁祸首,元昊还没有抓到的他已经逃出去了,退守到了肃州,并且借助着肃州的军马,击中了大概3万人左右。

    不甘心失败的元昊,彻底的变成了流寇,他开始疯狂的攻击的所有辽军,甚至开始进入到了辽国的境内。

    这些也说的通,是辽国战斗力太强大的关系么的,这有些可能,可是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就这么的任由北宋获得这么多的好处。

    45万头的牲口,其中十几万的是牛和马,贾朝昌是枢密使,可是他对于朝政,还是知道的,他很清楚10万头牛,对于北宋的好处,这可不是这个价格能够决定。

    可是当他看到了最后,韩琦说的,跟辽国达成协议,在的边境互市,用25万套左右的步人甲还有其他装备,换取辽国的牲口的时候,他的心中大怒,这不是拿着国之重器来资敌么,可是看了后面的数字的时候,连他都坐不住了。

    直接站起来,拍案而起的说道:“这不可能!”

    步人甲是国之重器,哪怕韩琦作为宰辅,贸然的决定这个,也容易受到弹劾,这可是辽国,北宋最大的敌人,帮助辽国,跟北宋身上捅刀子,有什么区别。

    可是看了之后的交换对象之后,就连他也说不出话了,这个交换比例,这个交换数字,甚至不客气的说,哪怕只有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他都无法拒绝。

    50万匹马,不提质量,只要是活的,就是一大笔,更别说200万头的牛,650万头的羊,这些到了北宋,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的,那是难以想象,用这一笔加起来近千万头牲口,换取之前也不过是值200多万贯价值东西,现在连20万贯都不到,恐怕不是脑子进水的人,都会同意这个交换吧。

    之前反对韩琦的理由,在这一个可怕的数字面前,再也不复存在了,贾朝昌唯一怀疑的是这件事情的真伪。

    怀疑韩琦不至于,做到枢密副使这个级别,韩琦不可能是没有脑子的人,不可能因为政绩这玩意,编造一个明显有漏洞,并且很容易,就判断出来的东西,到时候,这么大量的东西,他要变出来。

    他担心是有些人,在浑水摸鱼,比如说买通了驿站,伪造这些东西,虽然这个可能性有些低,但是跟近千万头牲口的交易起来,还是容易接受一点。

    不过宰辅的引信,包括总管的引信,是不停变化的,甚至铅封也有讲究,这个不可能是底层驿站能够接触,他之前也都检查过了,没问题。

    可是使者拿出来的另外一件东西,打消贾朝昌的顾虑,因为,除了韩琦的这封信之外,还有另外一份合约,韩琦跟辽兴宗草签的合约的正本。

    这个正本上,有韩琦的临时签名和辽国方面的说明和引信,不但盖有的辽兴宗的玉玺,也盖了辽兴宗的私印和辽国首相的引信。

    辽兴宗本身是加盖玉玺就完事了,在韩琦的要求之下,在加上有求于北宋,最终形成了这么一个结果,各方面的引信都完备。

    这是正式的合约,有一定的规格,甚至其中属于辽国一方引信规格,只有理藩院知道,这甚至连的贾朝昌都不知道,这要怎么造假。

    难道是真的?无数不可能之中,也只有这个有合理的解释的,底层不可能知道引信,更不可能知道辽国方面的规格和引信,这要理藩院证明,这个是合理,那也就只有这件事情是真的这个可能了。

    贾朝昌已经信了**成,这可是大事啊,一直都压在北宋身上的大问题,西夏比彻底的搬开了,哪怕元昊可以翻转,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土地,要怎么翻转,他们拿下了灵州这个关键的所在,哪怕元昊恢复了,对西北的压力也会减少,真的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理藩院派人去请人,同时贾朝昌也开始准备朝议的奏折,之前准备的全部作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未来一两个月,北宋的朝政,将会彻底的以这个事情为主,不可能有别的选择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军制和缺钱

    送走了理藩院两个官员,贾朝昌的脸色不变,在预料之中,这个合约上面的东西,是符合标准的,在理藩院,刚刚完成了对于澶渊之盟的修订,准备不久以后换约,就算是澶渊之盟,都没有这个这么的高规格,皇帝的玉玺,私章,还有首辅大臣的印章,这些代表着最高的法律效率。

    真的如此,之前贾朝昌就有些不相信,没错,西夏一直以来,都是整个北宋的噩梦,每年占据了一千多万贯的军费的,一旦有风吹草动,都会引发整个北宋朝野的震动。

    之所以把韩琦派往西夏,原因就是因为陕西遭受了灾害,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没有一个镇得住脚的大臣,镇住陕西,一旦爆发民变,西夏趁机攻击,那么结果不堪设想。

    西夏和北宋之间的协定,一直在商讨之中,为了一个和谈就谈了几年的功夫,顶住了对方一连串的讹诈,甚至在漫长的讨论之中,让了无数步,这才完成了这个的合约的雏形,不是赵信的出现就几乎已经同意了。

    韩琦的这个计划,在枢密院也不是一致同意的,只是几个人的支持,加上叶清臣也想要试一试,可是连叶清臣,甚至韩琦在内,他们也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拿下了,这么的简单?

    韩琦的亲笔信,印章,还有来自辽国的文件,无不证明了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甚至的,提前出发牲口,从兴庆府弄回来的45万,已经通过道路,慢慢的往陕西运了,这些都做不得假。

    可是1000万头牲口这个数字,还是差点把贾朝昌给砸晕了,不说是汴梁的价格,哪怕全是羊,一头5贯,也有5000万贯,牛马就更多了,付出的是谁什么,武器装备,一部分的粮食。

    韩琦认真的看了一下,步人甲只会在西北交易10万套,剩下的将会全部在河北这边交易,西北还会交易的一部分的粮草,这是一个大问题。

    粮草价格被定位了5贯一石,这个价格不高,要知道,,在西北,粮食价格很高的,每石粮食高达5贯,几乎是汴梁的7倍以上的,有些时候甚至会有所超过。

    用粮食换,确实不划算,却也不是不能做,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还是能够降低一些的,特别是一些除了大米之外的杂粮,1石的粮食,可能只是300文左右。

    无论从哪个方面,交换这个,也都是足够了,这对于北宋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的,一个赚钱的机会。

    距离早朝还有一点时间,记录了要奏报的东西,贾朝昌再一次的翻开了韩琦的信,这个未来是要送呈御览,在不认真看的,恐怕要到秘书局去看了。

    这么认真一番,还真的就看出来了点东西,他们除了灵州和兴庆府之战之外,韩琦还打了一场野战。

    或许是西夏被灭亡,还有那个可怕的交易太过惊人,他几乎是下意识的漏掉了这个,现在看来,对于枢密院而言的,最为重要的东西,恰恰是这个。

    长弓跟重步兵和重骑兵的结合,居然能够跟重骑兵交手,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

    枢密院是军事机构,也就是北宋军方的最高机构,他管理着所有跟军事有关的东西,军队功劳,也就是枢密院的功劳。

    之前,在韩琦前往西北之前,曾经提到过,长弓和棱堡的好处,棱堡的好处看的见,北宋本身就是以防御著称的,棱堡只要简单的说出强度,造价,就可以知道这个投入产出比。

    因为投资不大,2500多贯的投入,最少可以相当于大型城市的防御,可以灵活的放在整个防线上面,这对于现在的枢密院来说,不成问题的。

    防御这玩意,就是放在那里的,指标一说就好了,可是攻击这种东西,要怎么评价,哪怕韩琦把长弓说到了天上,在演习上面,也表现的很好,甚至有保州之战的经历,歼灭几千的叛军的经历,可关系到了整个大宋禁军的军制,怎么可能轻易的改变,能够默许韩琦,在西北做出改变,已经是极限了。

    可是现在,4万禁军,在野战之中干掉了3万铁鹞子,而且是自身无损的全灭,不管有多少的前提条件,但是结果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因为种种情况,打了很多的折扣,单纯这一点上面的,就已经证明了可取之处,这可是军职的提升。

    贾朝昌越看越心动,顿时一通的来写,很快的,就把这一项给补上去了的,他是枢密使的缘故,甚至很多步骤都可以省去,就可申请一笔资金来。

    按照韩琦的说法,这个长弓耗费的不多,好像在枢密院就有留存,如果真的不多的话,枢密院就可以提前的开始,至于全部的换装,必须要等到三司给钱了才可以。

    贾朝昌把主意打在了叶清臣的身上,叶清臣最近也有些头疼的,他正在头疼钱的问题的。

    按理说,伴随着铁料和各方面的减负的进行,三司的财政支出大大的减少,再加上赵信支援给仁宗的一些资金,几乎大部分都被叶清臣拿走,作为的启动资金。

    在经过了上半年的大规模的支出之后,后半年开始大规模的回笼,三司的财务状况终于好转。

    没庆历四年,对于三司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变化巨大。

    三司终于扭转了以往的情况,把赤字彻底的去掉了,刚开始使用铁料和节约开支的时候,很多的资金并没有真正的减少起来,毕竟是拨款出去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还较为加强。

    可是慢慢的,这些行政拨款,都是固定的数量,节约的幅度相当的惊人,三司终于有了大规模的款项趁机下来。

    这时候,叶清臣很自然的,就开启了新的项目,一直都在他心中,却没有执行的大型水利建设。

    本身,他准备动黄河的,大凌河的建设,是一个重点,也算是为奔腾的黄河上面,拉一个配上一个马鞍,可是赵信的提议,他还是上心的,黄河太过重大,必须要小心从事,一旦贸然上马,一旦失利,那可就影响大了的。

    黄河流域,河南府,汴梁,应天府,还是整个京冀地区,还有河北,这些区域,无不是北宋政治军事,都非常关键的区域,万一黄河决口,那么后果不看设想。

    赵信的提议,还是说服了叶清臣,大型工程的可怕,京杭大运河这个造福千秋的工程,不就是隋朝灭亡的号角。

    虽然说,北宋现在,有了钱,却也不是可以上马这些项目的时候,必须从长计议,先从零散的地方进行修补,然后,等到时机成熟,再来大的工程。

    大笔的资金,当然不可能躺在账面上面,这一点,赵信也非常的清楚,所以,在否决了叶清臣的这个黄河计划的时候,也提出了一个替代性的计划,那就是北方的综合治理。

    河北,山西陕西,这个在古代,算是跟中原并列的地方,特别是山西陕西,这个被称为关中,是唐朝和秦朝的龙兴之地,这里几乎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可是千年的时间流转,让本来富庶关中平原不堪重负的,过渡的耕种,加上一些保护不利,本来应该是丰美富庶的山西陕西,变成了黄土高原的雏形,水资源严重紧缺。

    虽然有黄河,还有众多的支流,可是气候和本身条件的变化,却让情况逐步的恶化下去的。

    赵信的目的就是这个,不做黄河,却在原有的基础上,丰富农田水利建设,这个也只有政府才有这个能力推进下去,一个县,州,府为核心,如同都江堰水利工程那样的,通篇考虑,以纵横的沟渠,干渠,支流,还有分流,这些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利用黄河和支流的水源,湖泊,甚至是一些地下水,保证足够多的水,浇到地里,而不是白白的奔腾下海。

    这个工程看起来简单,叶清臣在收获了海量资金的前提下,摊子铺的有些太大了,第一批就是的200万贯投入下去,在6个路同时开启,利用的就是秋粮之后的机会,大量的派出了人手的。

    钱和人都齐备的前提下,效率是非常惊人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6个路都被清理了一遍,不但找出了很多的隐患,及时整改了很多,同时大规模的扩张的水浇地的范围,对于洪涝灾害的抵挡也有了巨大的提升。

    这些眼睛就看得到的好处,当然是推动叶清臣继续下去的动力,甚至地方和中枢的一些官员也叫好,可是在这么的叫好之下,一个问题出现了。

    叶清臣有些错误的估计了这个项目的资金量,他以为的连续5年,1000万贯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于三司现在的财务状况来说,一年200万贯根本不是事。

    可是这些项目本就是不大的项目,趁农忙的时节,人力集中,加上资金集中,一下子就彻底铺开了,预计的2年的就可以完工,每年的投入,也比之前预料的要多,要800万贯,总计投入1500万贯左右。

    这可就要了老命了三司有钱,也不是随便拿出来七八百万贯的,要这么放弃,把2年的工期,转变成5年,又有些不甘心,他正在为这个来挪用,甚至想方法,从定海军弄点钱出来,却不知道,贾朝昌已经把目标打在他的身上了。

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议惊雷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早朝,最近,似乎北宋有些风平浪静的,没有什么大事,北方的灾害,由于各个宰辅的坐镇,逐步的平稳,基本上,不会出现多少问题,临近年末,正好是冬季,冬藏之下,就算是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出现。

    按理说是照本宣科,在总管太监宣布早朝开始之后,没有什么人上前。

    有本上来,无本退朝,这是议事的常态,仁宗以为,自己又要度过的平常的一天,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可能不用半个时辰,就要结束了。

    正在这个时候,枢密使贾朝昌突然站出来,略带高声的说道:“臣有本奏!”

    作为的枢密使,日常的事情众多,也有些是可以拿到廷议上面来说的,贾朝昌的奏报很正常,就连仁宗也不在意,点点头,对旁边的太监示意。

    按照程序行礼之后,贾朝昌拿起东西来念,在念的时候,他甚至有些恶趣味的看着周围,所有的参知政事和仁宗,看着他们丝毫不以为意,完全没有意识到,可能会发生什么的时候,他就忍不住一阵的好笑,这些人不会意识到,接下来的,将会是什么!

    石破天惊也不为过啊,他一本正经的念诵道:“西北四路总管韩琦奏报,于庆历四年十月初五,拿下平西府,占灵州,于十一月的二五,助辽国攻占兴庆府,西夏灭!”

    简单的一句话,只有十个字,在贾朝昌一本正经的念诵之下,真的有一点点的四平八稳,可是其中话语却石破天惊,前两句很正常,西北四路总管,韩琦没错,都去好几个月了,没有消息,传来消息也正常,可是接下来,却一个比一个劲爆。

    十月初五拿下西平府,占灵州,十一月二五拿下兴庆府,那是什么地方,那是西夏最重要的地方啊,西夏灭,这是廷议啊,不是小儿开玩笑的地方。

    参知政事没有个能够安稳住状态的,就连高座玉台之上的仁宗,也一个趔趄,差点没有从御座上面摔下来。

    贾朝昌满意的看着这个的状态的,装作不知情的看着仁宗,说道:“陛下,还没说完,我要继续么?”

    “等会!”仁宗此时已经有些慌不择言了,连俚语都说出来了,可是此时他顾不得殿前失仪,大声的说道:“你是说,韩琦在西北,拿下了灵州,还跟辽国一起攻克了兴庆府!”

    韩琦去西北的事情关系重大,是枢密院内部做了决定,并且报请仁宗通过的,这中间有一个伺机而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只要辽国跟西夏消耗,对于北宋就是一件好事情,有没有占据一定的领土,这问题不大。

    连枢密院都认为,以北宋的战斗力,最多就是敲敲边鼓,占据边境一些要点,沾点便宜就好了,谁也不会想到,会有这么惊人的战果。

    这也真的是如此,太惊人了,打个比方,就如同战国时期,六国畏惧秦国的时候,甚至为了秦国,几次的派出联军,可是这个时候,李牧告诉赵君,秦国被他的一个偏师给灭了。

    虽然不远,也差不多了,接下来,参知政事和仁宗关注的重点,就是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没错,韩琦奏报的,贾朝昌拿出来,而且还是廷议,无论是这两者任何一个,都可以证明,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板上钉钉的,可是他们还是不相信。

    太惊喜了有没有,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特别是三司使的,他的感触更深,甚至顾不得,他还在为资金而操心,现在的什么资金都不用考虑了,西夏灭亡了,每年数百万贯的固定支出,加上随时有可能动用一些储备,将会不复存在了。

    叶清臣忘记了一点,这是战功,而且是灭国大功,有功必赏,这是固例,光是要犒赏有功之人,就需要一笔为数不小的资金,这些钱,还是三司来出。

    “我这里有详细的过程,甚至还有攻陷兴庆府之后的一些介绍的!”贾朝昌一比一眼的说道,这些都是韩琦信上的内容,很详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很严谨。

    这些并不能证明什么,不能说不能证明什么,是这件事情,太过关键了,一个困扰北宋几十年的时间,一直以来都袭扰不断西夏,就这么就完蛋了的?

    不确定情况,谁能够相信,连大军云集都不能够做到的事情,韩琦依靠着西北的那点兵力,甚至没有要求中央的支援,就这么的完成了?

    是韩琦太过逆天,还是之前的人太笨蛋,不,不能这么说,好水川之战,韩琦也是主将,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什么时候,变化如此之大了。

    廷议顿时成为了菜市场,中层官员和底层官员,没有资格说,可是参知政事,枢密使们七嘴八舌的话语,让整个廷议乱成一团,关键就是在于,证明这件事情是真的。

    可是在最后,贾朝昌祭出杀手锏,那就是韩琦跟辽主灵州合议的正本,这个等待着北宋盖上玉玺和大印之后,就能够正式刊行的合约正本。

    没有人去管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假的,为什么会有辽主背书,更别说,这个合约上面的数字。

    叶清臣的眼,直接就直了,开什么玩笑的,近千万头的牲口啊,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资金问题凸显的时候,叶清臣的眼睛里面,几乎全部都是钱了。

    有了钱,才有一切,他甚至为了钱,不惜再拿出仁宗的名义,到定海军去化缘一番,这个灵州合议就冒出来了,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千万头伤口,这代表什么,代表着白花花的金银,只要把这个消化掉了的,一切还是问题么的,别说一个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再多几个,也完全不成问题。

    廷议被终止了,一系列劲爆的消息,在这个廷议上面公开,这是贾朝昌故意,但是仁宗不可以让他继续下去。

    同时这件事情,也关系到了整个北宋的走向,在三国争霸变成两国,未来还有一个可怕,数量级可怕的交易的时候,也就只有参知政事能够参与到其中,其他的人,都不可以,清场是必须的。

第三百四十四章 修路的问题

    偏殿,只剩下这些参知政事们,这些作为北宋最顶尖的这一批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这个庞大的国家,超过亿人的生计。

    可是今天,核心就在远在千里,甚至是书2000多里外西北。

    之前,在廷议上面,只是简单的说明,没有涉及到详细的东西,到了这个偏殿的,只有十来个人,就没必要掩饰,来自韩琦的奏折,加上辽国合约正本的,也都让所有人传递了一遍。

    这下子,这些最顶尖的朝臣,才看到了具体的细节,趁着辽国和西夏的战争的关键时刻,悄无声息的占据了灵州。

    这需要精准的判断和时机,而不惊动西夏和辽国,悄无声息的把灵州经营好,保证一个基础,这才是一个稳重的大臣应该做到的。

    这一切,韩琦都做的非常的好,无论之后的事情,到底如何的发展,一个基础是奠定下来的,那就是北宋按下了灵州。

    灵州是西夏攻击北宋的基地,在地理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水草丰美,是一片富庶之地,在历史上面,河套平原,也是经略西域的重要之地,拿下了这里,等于说,在两国的争斗之中,占据上风。

    如果说攻占灵州,还可以接受的话,他们如果在足够的情报支撑下,还勉强可以做到,接下来的东西,就有些可怕了。

    趁辽国攻占兴庆府的关键时刻,进入到攻击战之中,跟辽国达成协议,用特殊的武器,毁掉城墙,最终一举的攻占兴庆府,这个需要东西太多了,甚至还需要辽国方面的配合。

    有任何一丁点的问题,就不可能达到,所有人还专门询问了那个武器。

    北宋是以防御著称的,防御能力冠绝天下,在战线上失利的前提下,他们往往做出来的选择,就是修建一系列的城墙,用链状的防御体系,抵御住对方的攻击。

    一款可以对北宋城墙有着巨大破坏力的东西,这无论如何都需要掌握到手中。

    问道这个问题,贾朝昌就麻瓜了,因为赵信的要求,韩琦对于这个是保密的,甚至连奏折之中都语焉不详,只是提到了是定海侯的新产品,数量有限,同时,对于棱堡没有威胁。

    又是定海侯,这下子这些宰抚们才发现,今天听到这个名字,实在有些太多了。

    制定计划是定海侯提议的,当时就在保州,禁军的改装,也是定海侯建议的,长弓在这一战,展现了可怕的作用。

    兴庆府一战,语焉不详,能够表现出来的作用,也被炸掉兴庆府的城墙这个更加劲爆的给掩盖了,可是之后,在伏击之中对付3万铁鹞子,这可是实打实的战功,完全展现了长弓的可怕。

    这些全部都是跟定海侯有关系,如果再加上铁料和一些体系的改变,整个北宋的朝政,几乎都受益于的定海侯。

    不过,很快的,包括贾朝昌在内,都住嘴了,定海侯是一个禁忌的字眼,不是说不能说,只不过,这个场合,不方便来说。

    仁宗也是感慨,如果大名铁匠作坊,展现的是赵信赚钱的能力的话,那么这一次,则是对整个北宋有巨大影响的,西夏就不复存在了的。

    仁宗坐在皇位上面,还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根据韩琦的奏折,元昊没死,西夏没有灭亡,但是跟灭亡已经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对于北宋而言,是心腹大患的西夏,再也不复存在的了,带甲数十万,不停的骚扰北宋的西夏,就这么的变成了辽国的对手,甚至缩小到了很小的程度。

    五洲之地,只剩下一州之地的前提下,这种情况之下,根本就没办法的的,支撑起元昊的攻击的。

    或许是因为这个合约,或许是因为破罐子破摔,辽国也开始疯狂的搜刮,就可以看出来,已经达成这样了,辽国干脆,就的把西夏的所有的东西的拿到手中。

    这也是这么海量的牲口的来源,在奏折之中,也有的韩琦的简单的解释,西夏占据的土地上面,就可以拿出来1000万头牲口,草原上面的承载能力,远比他们想的更高的。

    韩琦也提出了一个想法,把这个互市给继续下去,类似步人甲的交易,只是这么一次,辽国也没有那个资金,继续的下去,反倒是粮食和其他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可以继续下去。

    搜刮干净了西夏的财物,大草原上面,还是可以生长出更多的牲口,只要保持这个互市,就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那么粮食是最必须的,也是游牧民族急切需要的,可是相对于铁器兵器这种,粮食的利润较低。

    毕竟,路途遥远,粮食也是大宗的,送到河北还不算明显,到了的西北,一石粮食的价格,会翻出七八倍来,在汴梁这边700文,甚至是在江南只有三四百文的粮食,却高达5贯,这样成交的价格不高。

    在确定了前面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可能的前提下,最终的这个问题,也成为了讨论的重点。

    因为别的没得讨论了,确定真假还可以讨论一番,当确定是真的前提下,还讨论什么,连跟辽国的合约都商定了。

    这多少有些不合理,可是在巨大的收益面前,没有人会去说。

    账面上,25万套步人甲,加上其他的配备,价格超过350万贯,可是那是在账面上,这些步人甲最少都使用十年以上了,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在铁器不值钱了。

    没错,从大名铁匠作坊,介入到了北宋的他铁料之中,铁器的价格就大幅度的降低的,按照新的标准,步人甲每斤的价格,只有60文,是之前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一批货物,价格最多也就是百万贯。

    可是交换到的,却是千万头牲口,无论大小,品种的,一贯买10头,就是是羊,还是那种刚刚出生没多久,就没有多少肉的小羊,也足够让人惊喜,更别说,其中最少有四分之一是牛马这样的大型牲口。

    血赚是肯定,2000万贯只是打底,说不定三四千万,都有可能,这恐怕是北宋在历次战争之中,获得的最大的收益了,有了这个,就算是给辽国一百年的岁币都划算了。

    该谈的都谈完了的,很自然的,放在了这个可能会持续的互市交易上面,按照韩琦的评估,在原来西夏土地上面,一年最少可以产出700万头羊,100万头牛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马,哪怕是把这个拿出十分之一,就足以支撑这个交易继续的做下去。

    可是,需求的只是粮食,而不是大量的铁料,同时大量的铁料也不太合适广泛的输出,韩琦签订的,已经是极限了,能够做出的,也就只是粮食交易。

    粮食送过去,有些亏了,5贯粮食,跟对方交换,或许,获得的只是一丁点的利益,这让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北宋高官,有些难受。

    要如何降低粮食的成本呢?

    一个参知政事突然提出了一个办法,修路啊,把路修好了,不就可以降低成本么,在一定程度,还可以的运用水运的方法。

    没错,这是一个的足够的切入点,为什么同样是前线,河北前线的粮食价格,就远比陇西那边低,就是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存在。

    水运相对于陆运,几十分之一的成本,就算是关卡,运费,这些全部夹杂在一起,也不高,这也是江南的稻米,送到汴梁只有700文,到河北也不超过800文的根本原因。

    可是陇西不一样,黄河虽然有,可是只有少部分地方通航,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依靠人,用车,或者是背,生生的弄过去的,哪怕路上,消耗的的粮食,已经是数倍于的运送的粮食本身。

    谁都知道,把路修好一点,大规模的使用马车,是可以让运费减少,而且减少到很多,可是北宋没钱,仗也不是时时刻刻的打,往往是打仗的时候想起来了,拨点款,修一点或者干脆就没修,到战争之后,就又恢复原样了。

    可是现在,不但是有千万头牲口,急需要运送到境内,还有未来每年最少是200万头牲口的交易,修好一条路,大量的使用马车,并且做好补给的话,粮食的运费,最少,可以减少八成,这八成的,可都是利润啊。

    一条路的修建费用,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贯,可是架不住利润丰厚,哪怕每年200万头的交易量,这个交易就是千万级别,八成运费节约下来,每年获利,可能就是几百万贯以上,拿出一部分,甚至预先拿出来修路,这不是不可以的。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叶清臣,叶清臣是三司使,最近三司的日子好过了,各方面的节约,可能达到千万贯以上。

    注意到了朝臣们的眼光,叶清臣暗暗叫苦,如果换成开启农田水利工程之前,这笔钱他二话不说就可以拿出来,甚至可以加码,可是现在,他几乎都投入到了这个农田水利之中了,未来巨大的期许,让他投入的有些多,本来想要去丁海军化缘,可是现在,西北的军功要犒赏,还有这个修路的计划,他去哪里弄钱回来,难不成,把农田水利给停下来?

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协 定海速度

    没钱,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字眼,之前,一直是中枢不可能回避的东西,任何一项投入,都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过伴随着铁料的更换和一些改进,从庆历四年的下半年,逐步不在出现。

    一些以前没有投入,或者说,不敢去投入的项目,在这一个时间段,成功的立项,一批批的工程投入。

    现在,又来了这么一个久违的字眼,这让众多参知政事们面面相觑。

    “不是,今年的计划还没有完成么?”章得象略显不确定的说道。

    “北方农田水利,占据了大量资金!”叶清臣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不过这句话说完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了。

    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由叶清臣首先提出之后,立刻得到了整个中枢的同意。

    粮食是关键,特别对北宋来说,北方人口众多,可是多年开发的土地,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人口的消耗,依托着京杭大运河,从南方进入大量的粮食,漕运,已经成为了北宋重要的命脉的。

    北宋的南方,虽然文坛鼎盛,可是除了四川和南方少数地区之外,真正进入到朝堂的,少之又少,多是北方人。

    这些人的宗族,家庭,甚至是社会关系,都根植于北方,开发北方,让北方更好一点,这是一个天然的正确,更别说,北方也有实际的利益。

    叶清臣最初的投入,只有500万贯左右,3年500万贯的投入,会整理整个的中部地区12条河流,包括长江海河等重点河流,建立的最少100个蓄水池和池塘,保证足够的抗旱和应对水灾的能力。

    通过这些为节点,在北方的平原地带上面,建设大量的水渠,支流这些的,通过合理的布局,会让整个中国北方,增加30%左右的水浇地,并且让水更加合理的利用。

    水浇地相对于旱地,粮食产量几乎提升一倍,北方土地面积虽然没有南方那么的庞大,按照田亩的统计来说,大概占据全部土地的40%左右,也就是3.2亿亩左右。

    只要每亩地的平均增收在0.3石,预计,每年能够提升1000万石,实际上,3成水浇地的增加,就可以增加1亿亩的水浇地的,这个可能粮食增长就在8000万-1亿之间。

    减少了接近一亿石的粮食的运输,自给率增加,特别是在北方,这基本上,也是节约,同时增加社会稳定,这对于北宋而言,也是一个重要无比的事情。

    叶清臣简单的介绍了目前的现状,特别是遇到的困难,还有效果的提升的,造成了总投入从最开始的3年500万贯,提升到1000万贯的时候,谁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了的。

    农田建设,占用了一两百万贯的投入,未来可能会更多,这一点,关系到百年大计,西北的互市,确实可以获得一些利益,可是跟百年大计来说,还是弱了一些。

    叶清臣也在犹豫,说实在,西夏的灭亡也是他期盼多年的。

    在三司的计划之中,最大的一个不确定性就是西北。

    本身,三司有一笔钱,不算多,大概是百万贯左右,是为西北准备的,可是当韩琦驻扎西北之后,叶清臣给了30万贯,叶清臣觉得韩琦坐镇哪里没有问题,在给予30万贯之后,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资支持,就挪用了,投入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

    当时主要是想,农田水利建设,更加重要,同时,西北如果有事情的话,物资和其他的一些资源都是现成的,可以快速支援过去,其他的再想办法。

    可是没想到,韩琦一下子给弄了一个大新闻,毫不客气的说,这是北宋最愿意的看到的,却是他最不愿意看到。

    西夏解决了,那么什么物资,兵员装备的,都不用了,需要钱,实打实的奖金拿出来。

    本身就有些困难的三司使,因为庞大体量,挪用出百万贯,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问题,可是这笔钱要盖上奖励和修路这个盖子,那就有些难为叶清臣了。

    有功必赏,对于武将,北宋是采用打压的态势,随时防止他们造反,可是对于底层的士兵来说,却是相当犹荣的。

    禁军士兵的月俸,可以以一己之力,完成一家20口生活,更别说战场上面,还有立功之后。

    虽然这一次,西北动用的人员不多,只有4万人,哪怕每一个人平均10贯的奖励,就是40多万,还有后勤和其他附带,可能总数不多,60万贯是必须的。

    当然了,如果把战利品折算,可以减少支出,可是最少,也需要40万贯左右。

    40万贯是必须要支出的,那么就算挪用出百万贯,也一下子少了一半,剩余的,完全不够支出。

    可是放弃修路,也不是叶清臣愿意看到的,修路是必然的,一方面,可以减少边境的支出,另外一方面,加大交易量,获取更多的收益。

    未来,稳定住整个西域,灵州的开发是重点,在西夏手中的灵州,那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开发的,几乎把一个富饶的河套,变成了牧场一样的存在,要开发起来,需要众多的的东西,粮食,人员,工具。

    这个本来会投入巨大,成为西北稳定之后,最大的包袱,可能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渐渐的稳定下来,多了韩琦的这个突发奇想,边境互市和这一次的合约的,大量的交易,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都会在灵州留下足够多的资金。

    以现在运输到西北运费,要完成这一切,浪费是巨大的,中枢可能每投入一贯,最终,成功的运用到灵州,可能只有200文到300文左右,其他的都是运费,这是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几乎必然会耗费百万贯,甚至是几百万贯的前提下。

    白白的浪费到路程上面,不但效率不高,还不会产生任何的利益。

    如果改造一些道路,把这个生意在一两年之中做完的话,对于整个的北宋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这个好处在长期时间之中,对北宋的影响不大,一旦辽国跟北宋的边境互市关闭,可能前期的投入都会打水漂,能够起到的,只是稳定灵州的作用的。

    这个作用也会在灵州的开发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而减弱下去。

    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全面的建设比较高的驰道,维持不方便,投入还巨大,可是临时的修补,起效不大,这既是两难的境地。

    叶清臣还不知道的,在定海军,铁路已经出现了,哪怕是马拉铁路这样最为初级的这个的铁路的,可是对于平原地带来说,简直是可怕的作用。

    不用过多的修建的,只要把汴梁到陇西的这1000公里给修建完成的,哪怕是投资巨大,对于整个西部的支撑,也是巨大的,根别说,1000万头牲口的的这个交易。

    最终,在仁宗和各个参知政事的商谈之中,叶清臣答应,挤出来50万贯左右,用于修缮西北的道路。

    最少保证从河南府到长安的这一条道路,必须要完善,这有利于加强汴梁同河南府还有长安的联系。

    作为汉唐的国都,长安拥有大城市的底蕴,哪怕到北宋已经残破,也是关中和西北的中心,这一条路,值得花大力气来修建,哪怕因此浪费。

    可惜,叶清臣一直以来的计划,是没有办法达成了,他本来想要找机会,把挤出来资金,用在北方的建设上面。

    三司的体量,挤出来100万贯,已经是极限了,再挤出来,是肯定要出问题。

    叶清臣作为三司使,是不可能犯这样低级错误。

    叶清臣非常苦闷,想办法从各方面挤出资金,这样的事情,之前他经常做,在庆历四年之前的几年时间,他经常的在做,北宋能够用巨大的赤字,保持了平稳,叶清臣能力是关键。

    在仁宗中期,他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核心官员,但是在皇佑年,他病逝之后,北宋的财务状况,就开始恶化了。

    越来越多的消息汇聚,包括正在移动的战利品,还有逐步确定真相的各种密谍,方方面面的消息汇总,最终,证明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真。

    朝堂上,听到了贾朝昌奏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最终慢慢扩散开来,北宋的心腹大患,西夏,就这么被干掉了。

    欢声雷动,这就是目前汴梁的现状了,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之中,西夏一直都是北宋的心腹大患,连续损失了大量的士卒,其中大部分都是西北的,可是禁军数量一点都不少。

    累积下来,最少也有七八万以上,北宋的禁军,整整80万,大部分的都在汴梁安家,也是汴梁人口众多的原因之一,七八万,怕只有三四个,就代表着三四万的家庭,跟西夏有着血海深仇。

    现在,压在他们头上的这个大石头,一直都无法报的仇终于报了,这是何等的解恨和欢声雷动。

    喜悦的消息,总是疯狂的传播的,很快,通过运河和宋朝的各个水系,传播到了北宋的核心区域,当然,也包括远在海边的定海军。

    如果北宋有航拍的话,此时略过定海军的上空,一定会吃惊不已的,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从庆历四年初成立,到现在,才十个月不到的时间,可是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定海速度成为了关键,经过了苗家庄的雏形,大名府的发展,到定海军的时候,已经相当的成熟的,合理效率,出色的配合,还有各种工具的使用,最终创造了奇迹。

    一个在一穷二白之中,诞生大型海港城市,越来越多的成型,容纳的人口越来越多,同时生产力也开始可怕的攀升的。

    从大名府转到定海军之后,赵信一直都没有离开,穿越者的见识,加上合理的布局,最终让定海军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6个月的时间,定海军已经变了一个模样,看起来,赵信每天并没有处理很多的东西,大部分时间,也好像是在的闲着,可是他的到来,却让整个定海军的发展更加的快速,一步步坚定的推动的整个城市的发展的。

    之前4个月的时间,定海军的变化很多,却没有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了很多的东西,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

    现在,在赵信的全力以赴之下的,把一步步的捋顺了所有的东西,把之前已经弄好的东西,调整了一些不适合的东西,当跟大名铁匠作坊差不多的建设奇迹,就这么的出现了。

    这不是一个作坊,不是一个小镇,而是一个城市,特别是有足够的后续人口。

    大名铁匠作坊借助着运河便利的条件,还有高昂的工资,弄来了足够多的人口,后期铁匠作坊这边,已经有超过15万人了。

    在定海军更加明显,通过铁匠作坊的输送,还有这边受灾人口,还有从各地收拢过来的低收入人口。,

    因为定海军新成立,各方面都比较的放松,人口什么的,只要有要求,本人也同意,就这样就可以完成迁徙,这样定海军的人口开始膨胀了起来,从最开始5万,10万,如同滚雪球一样,扩张起来,到了现在,接近庆历四年的年底,已经差不多逼近百万大关了。

    在普通的眼光之中,百万人口的城市,需要做到的事情很多,很多都是多年,才逐步的累积下来,可是在定海速度之下,就是这么简单。,

    一个超越了北宋所有的城市,仅次于汴梁的城市,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在定海军诞生了,为了保证这些人能够平稳的生活下去,定海军也做了巨大的努力。

    4个月的时间,一共完成了25万间房屋,虽然说,还是集体居住,没有开放个人和家庭的住宅,可是在冬天的海边,刺骨的海风之中,在房间中,跟在帐篷之中,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城市的基本框架完成,在不大的区域之中,修建了200公里左右的水泥路,完成了主干区域的建设,并且划分了城市的功能区,顺便的,还完成了37公里的铁路,这才是最大的成果,联通了从钢铁厂和港口,所有钢铁厂的产出,都可以迅速的送到定海军和港口,行销到整个北宋。

第三百四十六章 水泥路 铁路

    定海军港口,在几个月的时间之中,已经基本完成了,首先开发的,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开发的那个港口。

    不同于这个时代的港口布置,这时代的港口,说起来是港口,不如说,只是一个简单的锚泊地,在一些海边的合适的地方,设立一些可以停靠船舶的地方,可以供给船只停靠,并且有一块地方储存货物并且装卸货物。

    最大的类似杭州,泉州这样的地方,也不过是这些停靠点多一点。

    可是定海军的港口,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初步具有了现代化特性的一个港口,宽广的海岸,选择的是台风和海浪无法影响的地方,一个巨大的防波提还有众多的布置,挡住了外海的惊涛骇浪。

    并且内部,一条条特别锚地,可以在短时间之中,停靠大量的海船。

    目前开发度只有2%左右,现在只有最小的一处停靠区域,在特别的布置之下,可以同时停靠200艘以上海船。

    在其他的地方,还预留了大量的区域,甚至可以停靠200米,甚至是500米以上超级船只,赵信可以说,把未来的发展,放在首位。

    还没有电力和蒸汽,这些能源的前提下,可是单纯人力,在足够起重装置的前提下,就可以减少很多事情,提升效率。

    天车和各种的塔吊,遍布在了港口的各个位置,经过传导,可以灵活的把货物运送到任何的地方。

    效率上面,比之前的港口,最少提升百倍,一艘4000料左右船只,最多就是2个时辰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卸货。

    在宽大的港口的后方,是一片巨大无比的开阔地,这些全部都做出了水泥的硬化,整齐而又平坦,定海军对这么庞大开阔地的,颇有微词,因为这是浪费,没有意义的。

    赵信建设这里,是预留的集装箱码头,集装箱相对于普通的船运来说,有着巨大的优势,一个周转快这一点,就足以改变一切了。

    现在,别说是集装箱滚装船,就算是先进一点的新式帆船,都很难的弄出来,这一片巨大的空场,更多的是浪费的。

    港口,是定海军的基础,不但的铁路贯通到了港口,公路也是,在港口的东侧,最少有4条巨大的主干道,贯通到港口。

    通过这些主干道,可以进入到定海军的每一个角落。

    目前的定海军,建设远没有结束,只不过纵横的主干道,已经建成了,这些道路不是后世常见的柏油路,而是水泥路。

    泊油路的主要材料是沥青,后世修建泊油路,一方面是因为材料多,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方便,一条沥青路,从铲掉到最终的修建完成,可能快的只用小半月的时间,甚至完成了基础的挖掘之后,铺设可能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不必等待水泥路长时间的凝结,在铺设完毕,一两天的时间,就可开通了,效率相当的高,是城市建设最好的选择。

    可是现在,在没有大规模的铺路设备,还有原料沥青,这些都是根本性的问题。

    定海军目前修建的主体就是水泥路,也只能够是水泥路。

    水泥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搞定钢筋混凝土的配方,哪怕没有足够筑路机械,也可以通过手推车和铁板进行修建,耗费的只是一个功夫就是了。

    在中国发展初期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机器设备,仅仅依靠人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北宋寻找劳动力最多的城市,那么定海军虽然在人口上面,无法跟汴梁相比,少了几十万的样子,可是青壮年的劳动力,却是完爆的。

    定海军是一个新兴城市,不能说完全没有老人,可是老人是很少的,不是定海军不要老人,是因为一个新的城市的一般性规律,造成了老人和孩子很少。

    定海军人口的来源,最初的时候,是来自淮南东路的受灾人口。

    大自然是以为伟岸的力量,大自然的选择是一个可怕的选择,是残酷的几乎冷血的,在自然面前,任何的仁义道德甚至是亲情什么的都不复存在,只有冷酷的选择。

    通过和不通过两种选择,通过代表着活下来,不通过代表着死亡。

    早在去年就遭灾了,哪怕是经过了政府的救济,勉强活下来的,都是壮年和孩子的,老人和体弱的,几乎是提前淘汰掉了,饿死这个最为可怕结果。

    灾民是这样,厢军和工匠,他们有父母老人,但是一定程度上面,先过来的,都是壮年人,最起码也是能够工作。

    100万人的城市,可以重体力劳动的年轻壮年,居然有50万男性,这些是定海军劳动力的主力,还有20万健妇,剩下少年还有半大的小子,也有不少。

    之前的几个月,没有快速的发展,就是因为,孙吉等人,还是以北宋经验来发展定海军的,没有什么疏漏,却效率不高,每一个人只要干好上面布置下来的一点点的工作,就可以了,没必要在做其他的。

    这种的效率,在数十万人的庞大人力面前,每人干一点点,聚沙成塔下来,结果也非常可观,当赵信抵达的时候,整个定海军已经有了一个城市的样子了。

    本以为,这样的结果,会让赵信非常的满意,可是的赵信到来的时候非常不满意。

    效率低下是关键,另外一方面,一些无用功,会重复劳动,在这样的前提下,最初的时候,赵信更多的工作,都是放在协调上面,协调整个人力配置,协调钢铁厂的生产,协调整个定海军的布局。

    工业化跟封建社会的明显不同就是,效率,用更少的人力,更加方便快捷的完成工作。

    封建社会讲究的是陶渊明,采菊东南下,悠然现南山,就算是最为辛苦的农人,除了农忙时节会忙碌一点,在平常时间,都相当的空闲,甚至还有老婆娃子热炕头的生活,只要是有足够的粮食,也就是农民们最大的期盼。

    可是工业化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效率,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当这个人的劳动,嵌入到无数的人的劳动上面,最终哪怕一个人有一点点的提高,最终的提高却是几何数字。

    工业,合作和生产,这些产生的化学效果,足以提升定海军的效率。

    在孙吉等人目瞪口呆之中,定海军的发展,开始迅猛加速。

    毫不客气的说,定海军目前生产效率,最少是北宋的上百倍以上,或许还比不上大名铁匠作坊的效率,却也相差的不多。

    大名铁匠作坊,能够用几万人的人力,生产处整个北宋,几十万铁匠,甚至是上百万的人手,都无法生产出来的铁料,效率提升是关键。

    在百万人辛勤的双手面前,定海军获得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一天一个样子,公路是终点,一条条主干线联络,让这个城市拥有了血脉,现在通行在这个血脉上面东西不多,却让定海军变的更好。

    在用脚走和用轮子来走的情况下,当然是轮子的效率,比双腿来丈量来效率更高。

    轮子改变了世界,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简单的发明之中,轮子是最为有效率的一个,增加了效率,提升了速度,让人类改变自然的速度开始加速,最终形成了璀璨未来文明。

    现在,定海军同样以这个为起点,轮子在土路上,就是缓慢行进的牛车,轮子在平整的土地上,就是的更快进发的马车,当轮子作用在铁路上面,这就是改变时代的发明的。

    铁路,在定海军的发展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彰显效率的一个项目,从一开始没有人看好,变成了一条重要血脉通道的,他的任何影响,都会让整个定海军瘫痪的程度。

    如果换成的现代的铁路,哪怕是十**世纪,雏形状态的铁路,修建的难度也很大,每一条铁路,无不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才兴建起来的。

    换做公元十一世纪,也同样是如此,这个铁路却是雏形状态的,首先定海军生产的钢铁,已经达到了一战初期的程度,这个钢铁的质量,远比铁路诞生时代更高。

    铁路最关键的,就是钢铁的质量,钢铁质量上去之后,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

    特别是现在,是马拉火车,火车的重量,对于陆基的要求,甚至是其他的部分,都比较的低,甚至不需要蒸汽车头,这种情况之下,修建的速度就开始加强。

    在最初的时候,用来测试的3公里长的铁路,只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30多公里,根本就用不了4个月,其中一系列的尝试过程,着实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不过,对于一些不超过300米长的河流,桥梁的修建,还有一些低矮的小型山区和丘陵,是有一定尝试的,这样的前提下,这个铁路本身,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现在,用了三个多月完成铁路,成为了定海军最重要的一个风景线,他长时间运行在钢铁厂跟港口之间,承担了巨大的任务,他把钢铁厂跟港口联络成了一个整体,从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最多一天不到的时间,就可以送到港口,然后通过海船,运到各地去。

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铁路 消息

    钢铁厂,是赵信最得意的地方,本来,按照正常的发展,定海军应该先走轻工业。

    轻工业见效快,利润大,只要有一丁点的改进,就可以获得庞大的收入,而且不愁销量。

    可是阴差阳错之下,赵信最终选择了铁作为突破点。

    北宋的铁的价格较高,远远超过基准值,而且用量巨大,以赵信的身份来说,铁比其他东西更加适合。

    赵信也没有想到,在大名铁匠作坊建设的过程之中,会发现牛大力这么一个天才的研究者。

    赵信同样是一个研究者,他是通过后世科学培养起来,专攻历史的研究者,他充其量是流水线上面的产物,如果不是卡牌系统,如果不是穿越者的眼光,他在研究了领域,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效果。

    可是牛大力是一个难得的天才,他是天才的研究者,只要给牛大力一点点的便利和指引,最终迸发出来的结果,会让世界震惊的。

    实际上,牛大力也是这样回报赵信的,在大名铁匠作坊,那么薄弱的环境下,他把北宋的所有的经验,都整合到一起,最终如同插上了翅膀也一样,变成了目前的状态。

    在大名府,因为各方面不太健全,再加上,赵信也没有打算,把高炉炼钢这个大杀器给拿出来。

    到了定海军,一切都没有问题,赵信很相信牛大力,把一切都交给了牛大力,牛大力也没有辜负赵信的期待,最终钢铁厂成功的定型投产。

    钢铁厂的产量,在4个月之后,已经达到了巅峰的状态,不是一个高炉,而是数十个高炉一起生产,虽然烟雾遮天蔽日,目前日产量高达2万吨。

    这样算下来,每年的产量高达700万吨,以传统运载方法,30多公里的道路,用马车每一辆半吨左右的运输量,一天就最少需要4万辆马车,才能够把这些给运出来。

    先不说,定海军能不能凑齐这么多的马车,就算能够的凑够这么多的马车,要多宽的道路才能够容纳下来。

    定海军面积不小,可是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岛,赵信为了全面发展,在初期,一定会以定海军为重点,这样的话的,大规模的道路,还是能够容纳4万辆马车的这种,不太可能出现。

    铁路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30多公里的铁路,可以承接100辆车厢的,每个车厢15吨,100辆就是1500吨,2万吨,只要来往十来趟就可以了。

    车厢在马拉之下,速度相当的快,效率也很高,可承担这个运送的工作。

    实际上,钢铁厂的产出,大部分都是支撑的定海军的建设,运出去的很少。

    定海军的建设,每天耗费大量的铁,无论是道路,铁路,甚至是房屋的建造都是如此。

    定海军的地盘不小,几百平方公里,在后世,上海和北京的核心区域,也就是几百平方公里的样子,可是这些要加上工业区和一些不适合作为主宅和工业的地区,能够利用的地方不多。

    除了赵信来之前,胡乱建设的那些房屋,现在都是七八层的整齐的房屋,这样看起来有些单调,却可以容纳最多的人口。

    经过了37公里的铁路的建设,特别是在2个月的时间之中,陆陆续续的实验,最终形成的经验,要修建一条更长的铁路,这不成问题。

    定海军也有了修建更长铁路的打算,可是这个铁路却不能在定海军。

    岛上,能够修建37公里的铁路,已经是极限了,未来可以修建一条复线,让这个铁路的效率更高,并且融入到整个城市之中,作为快速的环线,用于在外面快速的交通状况。

    铁路的交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哪怕是马拉火车这样的火车,也足以对整个北宋产生巨大的变化。

    从3公里到37公里,接下来,就是稍微长一点,在目前北宋的地面上,其他意义重大的铁路项目很多,可是对于定海军有直接帮助,就只有一条了。

    这也是接下来的修建目的,一条300里以上的铁路,就要在的洪泽湖和海州之间修建。

    要想富先修路,从钢铁厂的产能,就可以看出来,当彻底工业化的定海军,能够迸发出何等的生产力。

    现在,定海军绝大部分的产能,都放在建设上面,一栋栋的大楼拔地而起,当这个建筑的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几乎必然的,要转向其他的领域。

    目前,定海军发展的最多的,就是以钢铁为主体的制造业,可是其他轻工业,也在规划之中的。

    一个完全工业化的城市的,将会拥有何等可怕的生产能力的,这些产品,如果是堆砌起来,只会让库存逐步的提升,只有依托于市场,把生产出来的东西,销售出去,才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收益。

    运输,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依靠着淮南东路的帮助,再加上资金的大量注入,定海军迅速的形成了一个,拥有上百艘各类型海船的一个船队,可以通过航运,把产品运到任何的地方。

    可惜,对于北宋的核心地带,就要绕行很远。

    赵信选择定海军,是因为在后世,连云港是世界上有数的海港的,定海军经过发展之后,也可以通过海运的,联络道各个地方。

    可是要进入到北宋销售,海运就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个时代,还没有铁索一样,横在长江之上的长江大桥,长江的通行能力是巨大的,可以通过长江下游上溯,只能够到江宁府。然后通过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进行运输。

    如果这个销售的轨迹,是对长江流域而言的话,这个绕行不多,可是对于中国的北方,特别是在京杭大运河核心地带的北宋最繁华的区域,可是这个绕行,最少是数千里。

    打个比方吧,如果销售的目的地是大名府的话,这个绕路可就超过了3000里,这对于效率来说,就有些浪费了。

    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海州和定海军的简单航线,然后修建一条沟通海州和京杭大运河水系道路。

    这样的话,最短途的,就是从海州到洪泽湖的这一条道路。

    洪泽湖有无数的港口可以建设,同时淮河下游足够的水量,可以让物资可以很容易的进入到北宋最核心的地带,获得足够收益。

    在没有别的交通作为辅助的解决方法的时候,水运是最廉价,也是最为方便快捷的一种运输方法。

    铁路的通行里程,每增加一个数量级,难度也会增加很多,300里的铁路,比起37公里,提升了5倍左右,不过,只是海州到洪泽湖的铁路,其中也没有经过很多的河流湖泊,也没有什么山峰之类的,其中的难度不大,也就是定海军的铁路的简单重复而已,只要做好勘探工作,就可以进行。

    只要这么也一条铁路修建完成,把两条铁路,借助着海运这个纽带联系起来,再加上定海军港口出色的装载效率的,来自定海军的货物,一定可以源源不断的注入到了洪泽湖,然后依托着洪泽湖这个天然的港口群,顺利的运到整个北宋的各个区域。

    所以,这么一项工程,也成为了庆历四年到庆历五年的重点工程,赵信亲自关注,甚至把最为出色的精兵强将都派到了这里。

    在钢铁厂,几乎一半的产能,都会向着铁轨倾斜,甚至为此,不惜延缓定海军的发展。

    原因很简单,一旦这个铁路建成,定海军将会改变孤悬海外的局面,未来,整个定海军的发展,将会被插上翅膀。

    就在赵信为定海军的发展,书画一个完美的蓝图的时候,来自西北的消息传来,韩琦携带着宋军出马,一战下灵州,二战下兴庆,三战阵歼3万铁鹞子,三战全胜,西夏灭亡。

    说实话,刚刚接到的西夏被灭亡的消息的时候,赵信愣在哪里半天,他都有些反应不过来的。

    他实在没有想到,西夏就这么灭亡了的,这也太超乎想象的时候。

    这一个历史上面,难得的时机,为北宋的发展提供时间,在设计的时候,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他跟的的北宋,为此付出了接近百万贯的资金,还动用了一个珍贵的死间。

    这个死间,本身可以在更重要的场合发挥作用,却在这里浪费掉了,他曝光在了整个辽国高层的面前,逐步步入更高的层次,或许可以在一些秘密领域提醒北宋,其他的,反倒是没有之前那么的方便了。

    最好的结果的推测之中,赵信只是估计到,让西夏和辽国持续的的消耗,减轻西北的压力,两国都遭到相当的削弱的,为北宋发展提供宝贵的时间。

    以赵信的能力,在定海军,用上三五年的时间,就能够让科技攀升到足够的程度,到时候科技和资金的碾压,任何游牧民族,都无法挑衅北宋,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安全。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西夏就这么灭亡了,这也有些玄幻吧,这么一个强大的,如同搅屎棍一样,日夜袭扰北宋的国家,就这么简单的就灭了。

第三百四十八章 飓风翅膀

    这就是蝴蝶的翅膀,而且不是蝴蝶了,而是一个飓风了,花费百万贯,调动了一些力量,最终的结果却是整个西夏都不复存在了。

    不复存在,也有些过了,元昊还没有死,西夏还有一个州存在,可是跟之前五洲的西夏相比,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甚至只要辽国顶在前面,对于北宋威胁最大的西夏就不复存在了。

    赵信的出现,确实改变了很多,北宋的财务状况就是很大的一个改观,从根基深处,增加北宋力量。

    可是这一次,翅膀扇的太多了,赵信是历史学家,他很清楚北宋的这一阶段历史的,西夏在历史上面,连辽国灭亡了,甚至是金国,都快要灭亡的时候,西夏才灭亡。

    取代了辽国的金国,灭亡于1234年,西夏灭亡在1227年,只差了7年,并列的三国之中,西夏是存在时间相当的长,甚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是陨落在了夏下之战中。

    这么一个北宋,甚至是后来金国和蒙古的梦魔,居然在现在,在1044年,就灭亡了,足足提升了快的200年,这个改变不可谓不大,有些石破天惊的感觉。

    赵信更加的关注细节的,他当然不能要求,贾朝昌把韩琦的奏折给送过来,按照他之前跟韩琦的约定,韩琦会把比较详细的东西送过来。

    因为千头万绪的缘故,韩琦给赵信资料,比第一手要晚上两三天,同时也不是800里,而是600里。

    比起汴梁,大概晚了五天的时间,收到了详细资料的,比起给仁宗的的奏折,这个上面的内容更多,牵扯到的秘密更多。

    韩琦第一时间送来的资料,不但包括了整个枢密院和皇城司,对周文秀的应用,也有周文秀送来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双方的力量对比,几乎把整个辽夏之战的全部过程,都还原了下来。

    赵信看完之后,只能够感慨一句,一切都是命运,这是北宋的命运,也是西夏的命运。

    辽兴宗最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灭亡西夏,否则的话,也就不会是派遣10万大军,而是倾国而攻了。

    辽兴宗只不过是想要敲打一下元昊,让他明白,谁是老大,让他不要耍一些小动作,听话的跟着辽国一起压制北宋。

    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元昊,一直到守城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西夏就要灭亡。

    甚至连北宋到了兴庆府之下的时候,元昊还没有意识到,西夏就要灭亡了。

    辽国还想着两面来,一方面,大幅度的削弱北宋,如果能够在韩琦被削弱,咬韩琦一口,让北宋巨大的损失,让元昊认输,这是完美的结果。

    赵信看到,元昊退守,在兴庆府城下进行防御作战的时候,就已经猜到了事情的结果。

    辽国的战斗力比西夏大,可是要想占据兴庆府,还是有些困难的,炸药的出现,就是改变一切根源。

    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还都是在准备,一点消耗都没有,直接一下子的,把兴庆府拿下了,在西夏的灭亡已经无可逆转的时候,辽国当然不可能挽救,他们很自然的就拿到最大的的好处。

    韩琦的不争也是争,辽国拿下了在西夏的最大的好处,那就有可能对北宋放松一点。

    这么多的牲口,如果不换成钱,或者是其他的东西,对于辽国来说,是没有用的,单纯辽国自己的东西,就已经超过了的总量了,如果不是的跟西夏之间的默契,共同的对付北宋的话,这些物资早就可以进入到交易的行列了,这实际上是辽国统一灵州合约的根本原因。

    不管后悔不后悔,西夏已经灭亡了,辽国在吞并了西夏之后,明面上面的势力是大增了,这种情况之下,些许的资源,应该就没什么了。

    事实上,西夏控制在辽国的手中,没有控制在元昊手中那么的可怕。

    元昊是什么人,那是一个疯子,偏偏他战争意识和运气非常的强,几乎可以说在整个仁宗时期,西夏的威胁,比辽国更大的。

    现在在西夏灭了之后,对于北宋而言,从辽国手中获得好处是必须,辽国和西夏,什么最多,就是牲口,这些是北宋最缺乏的。

    而一头牛,对于辽国而言,可能就是一贯钱而已,甚至还不到,现在可以卖到1.5贯,等于一头牛最少可以多获得六七百文。

    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的,这对于辽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促进,他们有更多的钱,在整顿武备,甚至可以换到北宋的装备。

    在辽国看来的,他们的战斗力是在北宋之上的,再获得足够的装备的话,效果可是一加一大于二,可是辽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次交易,他们获得的好处并不多。

    表面上看,北宋在这一次交易之中,获得了大量实际的利益的,单纯是交易,就是五六倍,一头牛最少可以获得10贯的收益,可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一头牛只是能够提供10贯左右的作用么?

    如果单纯是吃肉的话,或许差不多,在辽国也就是1贯左右,在北宋,要昂贵许多。

    在北宋,牛是重要的物资,可是牛肉还是有价格,一斤牛肉的价格要超过羊肉,在200文以上,一头千斤的牛,杀了吃肉,也在500斤也上,单纯肉的价格也高达10贯,还有牛皮,牛角,牛骨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把价值结合到一起,就会展现出不错的价值。

    进口大量的牛,把他杀了吃肉,那是21世纪才有的事情,这不亚于杀鸡取卵一样的短视。

    牛,最大的用途不是吃肉,而是农耕。

    农耕社会,最关键的就是各种适合农耕的牲畜,有牛跟没有牛,着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头健壮的耕牛,它的工作效率极高,大概是人力10倍。

    用牛来耕田的话,需要一定犁,也需要一定的人手来控制,牛不会自己去犁地,这样扣除一到两个人,也最少是三四倍的样子的。

    对于生产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同时牛车也是一个非常方便快捷的工具,更别说牛车虽然比不上马车,却也是大宗东西运输的最好的东西,一头牛,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可以做到的事情是很多。

    按照现在,整个北宋的农田开发情况,100万耕牛,等于是提供了400万的人力,还不会有较大的投入,在整个北宋的层面上,是对于基础的巨大的提升,增加粮食产出,增加总体效率。

    北宋缺乏劳动力,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平原地带,可以说占据了后世最精华的区域,按照北宋8亿亩的数量来说,应该还有大量未被开垦。

    一些劳动力缺乏的地方,因为劳动力而造成了平均亩产的降低,只要这个牛马进入都了中国之后,再通过政府的层面,安排下去,北宋的农业生产效率,就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农业是什么,是基础,为什么世界上各个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有这么庞大的人口,面积只是一个方面,发达的种植技术,可以让较少的土地上面,养活更多的人,有了粮食才有人。

    韩琦的这个合约,不但让北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而且给农业奠定了基础,只要在接下来的时间之中,完成这个合约之后,就会获得巨大的好处,这个好处,会在几年之中展现出来。

    哪怕在韩琦的这个记录之中,并没有提到,修路减少支出,但是如此大宗的交易,未来,在辽国彻底的控制西夏之后,畜牧业也会迎来较大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交易。

    在这种情况之下,赵信很自然的,就想到了修路。

    换成之前,这个路就只能够修建水泥路,可是现在,37公里长的铁路,已经让定海军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正准备开启从海州到洪泽湖的铁路,有西夏这个事情作为先导,那么那一条铁路就可放下了,先完成这么一个。

    铁路的事情事关重大,不但整体的投入巨大,也需要冶炼厂进行配合,赵信先去冶炼厂,跟牛大力越好,接下来一段时间,冶炼厂7成左右的产能,都转向铁轨,在短时间,积累足够多的铁轨,为大规模的修建奠定基础,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准备资金。

    铁路的修建难度并不高,每公里的耗费,大概在1000贯左右,一条1000公里的铁路线,也不过是百万贯,加上复线,也不过是200万贯。

    对于现在的定海军来说,200万贯,真的不是什么大钱,甚至连泡沫都滚不起来,可是花在定海军,跟花在北宋,这完全是两码事。

    铁路跟别的不同,需要征地,需要建设,甚至对对方的控制,这些或许北宋不知道,可是对于赵信来说,是非常清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的时候,帝国主义的霸权,实际上,是通过铁路延伸的,铁路修了多远,就可以延伸多少。

    关系重大,不是投钱,就可以,赵信在稍稍犹豫之下,决定去一趟汴梁,亲自过问这一条铁路。

第三百四十九章 争议和同意

    现在的赵信,可是跟之前不一样了,之前,只是在有心人的眼里,他是一个皇子,有着难以想象的意义,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只是一个透明的存在,只要不暴露身份,哪怕是消失一段时间,也没有任何的影响。

    可是现在,赵信不但是定海侯,定海军的控制者,而且还以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北宋的政局,特别是介入到铁料之后。

    这一个开端,是大名府开始,从大名铁匠作坊,拦下了北宋的贴料订单之后,就开始展现了力量,一直都是整个北宋的风暴核心,掀起了众多的风暴的。

    一场铁料的更迭的,直接让北宋的财政状况,从最为危险红色,变成了最健康的的状态,叶清臣也因此过了好多天的舒服日子,一直到后来,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巨大开始,这才重新苦逼了起来。

    而接下来,政府和财务的一系列改制,也跟定海军和赵信有关系,很多的制度,都是在定海军运行良好之后,这才会转到北宋运行。

    这些制度相当的严密,几乎挤占的就是灰色地带,让一些原来可以动手脚的地方,彻底的不存在了的。

    现在,西夏的事件,也跟赵信有关,当然了,知道的,都是高层,枢密院之中,也只有最核心的那几个副使,知道这件事情是赵信提议的,之后才是在韩琦的主推之下,获得发展的。

    一次次的出手,都影响了整个朝政,甚至连西夏都扇掉了,这种情况下,哪怕高层心知肚明,赵信的身份,也不得不高看一眼。

    赵信也是很清楚这一点,在抵达了定海军之后,赵信甚至连大名府都没有回去,只是待在定海军,无论定海军有任何的发展,对于整体的局势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面,这是属于赵信的私人地盘,影响不会太大,也可以减少很多的关注。

    这一次,有些不一样了,赵信要离开定海军,前往汴梁,除了安顿好定海军的各项事宜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在东府报备,提出申请。

    地方官员,特别是定海军这样分封的首脑,会有诸多的限制的,不能说,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然的话,不是就乱套了。

    赵信抵达定海军几个月的时间,一直以来,都深居简出,这是第一次的提议,直接的派了一个600里加急的,就送出去了。

    这一封看起来平常的信,送到了东府之后,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是北宋最好的时刻,不但财务状况大大的改善,只要撑过这几年,当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还有从辽国得到的1000万头牲口都交付了之后,北宋的农业会异常的强大。

    灾害性的天气的破坏力在减弱,人力增加,开垦出更多的农田,顺带的收获更多的粮食。

    北方的一石粮食的增多,可是有实际意义的,如果说现在贫瘠的关中平原,恢复曾经一半左右的能力的话,对于整个北方的发展,就会有巨大的好处。

    更别说,西夏的完蛋,北方终于不用大规模的驻军,逐步的裁撤和转换了之后,再加上棱堡等的普及带来的减少,财务支出会大大的减少的。

    长弓跟重步兵的组合,对重骑兵有着巨大的威胁,说不定,当强大起来的北宋,甚至拥有威胁到辽国的时候,北宋收回幽云十六州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增加。

    一个强大北宋出现了,同时,因为赵信的事情,采用了8个继承人的方法,现在正在培养的,他们对将来充满了信心,可是唯一担心的,就是赵信。

    可是现在,赵信离开了定海军,直接前往汴梁,这很自然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那些有资格竞争最后的位置,也都非常的惊恐,因为他们害怕赵信再一次的获得这个位置,虽然按照法理来说,这是不可能的,现在定海军牵动了多少人的利益,会不会因为利益,而发生某些改变,顿时,所有的继承人和身后的家族开始活动了起来。

    反倒是高层之中,看法是另外的一个样子的,特别是章得象,贾朝昌这样的中枢高层,他们并不担心。

    赵信已经用这段时间的表现,表明了他无心,最少说,不会如同惯常的办法,积累势力,没有的在高层之中和地地方之中,大肆的发展,连作为边境军州的定海军,也只是保留了3000人左右的队伍,其中还有1000的水军。

    没有足够的军力,怎么可能给他巨大的支撑的,定海军成立的基础,是以边境军州的模式成立的,在边境军州之中,可以拥有1-3万左右不等的军队,只要军队的数量,不超过这个的数字,都是符合规定。

    可是定海军没有,他只是保持了3000人的数量。

    哪怕是不怎么看重军事的北宋,也很清楚的,3000人根本一点都办不到,哪怕这3000人,人人都是孙吉这样的超级将领,也没有什么用,数量在一定的程度上面是必要的,不增加军力,不联络臂助,就这样的在定海军发展,这肯定是无心其他的事情。

    不过他这么突然间的离开了定海军,想要来汴梁,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什么意义么?会不会是改变想法了。

    这一封请求,成为了东府研究的重点的,到底赵信想要做什么,要如何应对,究竟该不该批准他离开定海军前来东京汴梁。

    只是一千里的距离,甚至在水陆兼程,可能来回都不需要半个月旅程,反倒是因为更多的想法,变得难产了起来。

    单单是参知政事级别的讨论就进行了不下10次,甚至包括章得象和贾朝昌在内的讨论,都有3次。

    讨论的东西,说起来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赵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可惜他们手头上面的东西有限,有的只是的赵信的申请,他想要到汴梁处理一些事物,并且对相应的部门进行拜访。

    这些部门都是对定海军有帮助的部门,不属于很实权的部门,这才是重点。

    在这一封的申请上面,看不到任何的倾向,可是他们没办法制约赵信来到汴梁之后的事情,这是讨论重点。

    最终,还是微弱的多数,同意了赵信的这一个要求,而认定的基本事实则是,虽然不知道,赵信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汴梁,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判断,他没有改变朝堂想法和能力,或许只是一个突发奇想。

    但是对于赵信的监控,还是要上升一个台阶,毕竟,他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他的到来,会影响到接班人的稳定,这不,高层暂时影响不到的继承人们,开始疯狂的活动的,中低层的官员,都被大量的造访过。

    如果赵信知道这些高层的想法,一定会笑醒的的,他从来都不曾放弃过,皇位,是必然要落入他的手中。

    当然,他没有选择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走的道路,用权利和武力来拿回来,而是选择走一个外部影响内部的道路。

    没错,定海军没有什么军队,那是因为没有必要,传统的陆军,哪怕是长弓手这样的军队,没有足够的数量的话,就算是满格的3万人,或许是一只强大的力量。

    定海军的能力,有实力支撑整个军队的建设,给这些人配备最为出色的装备,训练,还有营养,一定可以成为一只精锐的力量。

    可是哪有什么用,那样只会让别人警惕,3万人的精锐部队的,还是武装到牙齿的那种,定海军拥有海量的资金,还控制着北宋的不少领域,这些结合到一起,就会形成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权利会让人疯狂,一个皇子都被人堂而皇之的刺杀,他如果还不小心点话,这样的事情会继续下来。

    在不得已,已经开始逐步深入的搅动整个北宋的风云,无论是铁料的交易,还是制度的改变,赵信已经在相当的层次之中,开始深入到了北宋的各种事物之中了,适当的低调还是必须的。

    赵信未来不会选择冷兵器,而是会直接选择,热武器,当近代模式建立的军队,并且普及了热武器,就如同19世纪和20世纪时期的英军那样,冷兵器再多,也只是一个数量的。

    真正的现代化海军,现代化热武器军队,对于级别的上升,那是另外一个概念,近代军队,哪怕拼刺刀,都会的比冷兵器时代的军队有优势,这是一个理念方面的问题。

    正因为这样,赵信对于军队的建设要求不高,3000人的军队,已经足以保证,整个定海军的安全和运转,有棱堡和长弓,再加上其他的配制,自保足足有余。

    这种情况之下,赵信选择的是稳扎稳打,慢慢捋顺现有的军队的建设,然后积极投身到海洋之中,在建设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海军之后,再考虑兴建一个基本上热武器和冷兵器相结合的军队,隐藏他的野心。

    按照之前的预想,最少3年之内,他都不会轻易的离开定海军,用3年的时间和庞大的投入,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的时候,西夏灭亡,打乱了他的计划。

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来信

    西夏的灭亡,带来的自然是最为良好的结果,北宋的压力为之一空,三个国家,跟两个国家,这是不一样的政治局势,最少说,直接军队上面的压力减轻了。

    辽国的侵略性,也没有西夏那么强,这种情况下,单纯军事支出上面的减少,就会让北宋是可以获得不小的收益的。

    韩琦是一个出色政治家,在这个时刻,他的所有的举动,都是对北宋比较好的,无论是进攻兴庆府,还是歼灭3万铁鹞子,还有对辽兴宗泄愤而来的处理,不但成功制止了战争,还让辽兴宗同意了非常的不错的合约条件,

    从这一次何谈之中,可以看出,辽国实际上,在西夏的收益巨大,否则,不会拿出来近千万头牲口,作为交易的条件。

    单纯这一次的收益,就足以支撑一条繁忙道路的建设,更别说未来,当西夏被辽国接收之后,会产生多少收益的,这也是赵信离开定海军的根本原因。

    现在定海军,实际上,还脱离不了赵信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赵信离开之后,定海军的发展必然会拖住。

    一个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海军的发展,几乎被挤占。

    按照原定的计划,在各方面捋顺,甚至是铁匠工厂都已经步入正规之后,发展海上,是唯一的选择。

    海上的重点,在这个时代,不是钢铁,而海船,海船的结构和性能,远没有发展到极限,赵信哪怕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21世纪的资讯时代,哪怕不专注于关心,也知道一些,更别说,一直喜欢冷兵器的他,几乎自然的关注了大帆船时代。

    先进海船,他已经有了一个雏形,只要找到合适的船匠,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

    冶炼厂里面,也生产出了足够合适各种的钢材,甚至拥有硝酸这个军事工业,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只要有相当的时间,做出研究,并且进行适当的调整,进入到热武器,已经不成问题了。

    可是赵信不能着急,热武器跟其他的武器一个明显的不同的,那就是威力巨大,在没有足够的自保和控制能力的时候,贸然的介入,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在北宋已经相当发达的造船业的面前,提出修改,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赵信只能够一步步的来做的。

    他实际上,已经在想这个方面,做出准备了,在冶炼厂,给牛大力安排的最新的一个任务就是研究船龙骨,用钢铁替代木质的龙骨,用锻造的方法,让海船拥有一个钢铁的骨架。

    制约大船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龙骨,巨大的树木,是一条船的根基所在,有多么高大的树木,就可以做出来巨大的船。

    中国开发出了组合式的龙骨之后,解决了每一艘船,都必须要用的庞大的大树的这个限制,让整个的船舶制造业,开始向更大的发展,从北宋开始的大规模的中国福船,到明朝的大型船舶,那些都在航海业上面,达成了一个新的高峰。

    冶铁业的不行,也让钢制龙骨没有出现的,哪怕是是郑和的海船,高达4万料以上的巨型的海船,而已使用木质的龙骨,在高手匠人的工作之下,最终拼接成型。

    越是大的船,对于龙骨的要求也就越高,哪怕是使用拼接的工艺,大型的宝船,如果拼接的太多的话,也不太合适的,这就从一定的程度上面,制约了海船的吨位。

    一直到铁龙骨和钢龙骨的出现,这才解决了问题。

    现在,因为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的出现,让北宋,提前的进入到了钢铁的时代。

    的相对于用几十年,甚至百年才能够成长起来的木材来说,钢铁是最容易成型的,并且性能更加的出众,可以承受着大海之上惊涛骇浪的侵袭,不至于在狂风暴雨之中解体。

    龙骨的好坏,直接的决定了整个船只的抗沉性能,拼接龙骨的大船,在风浪之中解体,成为了在古代,最容易沉船的原因之一,当大自然用无穷的力量,对船进行攻击的时候,组合龙骨往往承受不住这个巨力,而断裂,最终解体。

    赵信如果不是怕跑的太快了,有可能扯到蛋的话,说不定,就直接上全钢的船了,可是这必然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就是因为整体的比重这个问题,这也是让钢能够浮在水面上的根本原因,浮力这个问题,很是关键。

    本身预计,在庆历五年的时候,第一艘经过了改装,拥有远洋海船态势的还穿就会出现,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改进,西夏变局出现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铁路,这个本身在略微靠后一点的计划,不得不提前了,西夏变局,已经足以影响到整个北宋了,哪怕是为了北宋不损失利益,并且保证逐步的向好,赵信都不得不走一步。

    按道理说,赵信如果目的是拿下的整个北宋的控制权,那么削弱北宋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为以后减少障碍。

    可是赵信的目标更大,是为了整个民族和种族的崛起的,北宋越强大,生产出来的财富越多的,未来基础就越好,至于阻力,当热武器席卷一切的时候,当周围,所有强大的国家都被拿下来的时候,睿智的北宋朝臣,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目标的突然转移,带来了众多的变化,本身投入到的船用钢的生产,被削减到了只剩下龙骨的研究,剩下的,全力以赴的投入到铁轨的生产之中。

    1000公里铁路,使用的钢材数量巨大,再加上附属备件,也就是定海军冶炼厂能够提供如此的可怕的产量。

    在产量没有爆发的时候,制约铁路的建设速度的,永远是钢铁的产量。

    布局铁路,就不能只选择一条,汴梁到陇西的铁路,是必然要第一时间保证的,通过这一条铁路,增加对陇西,甚至是未来西域的控制力,到未来逐步蚕食,拿下河套平原之后,单纯依靠着河套平原,北宋就进可攻退可守的。

    另外一方面,在跟辽国达成1000万,甚至是未来更多的一个牲**易的得前提下,这一条铁路,就有了建设的可能性,会获得巨大的支持。

    钱虽然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却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的,一些可能会遭到的阻力,在巨大的价值和利润面前,将会不复存在。

    牛马等牲口,就是最大的利益,或许,当北宋,各种的牲口都饱和了之后,会降低利润,但是在初期,最少说最初10年之中,北宋最少可以承受3000万头以上的牲口。

    一个地皮和的修建,还需要众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只要一个大前提存在一切都不是什么问题,那就是持续不断的交易。

    赵信大概是10天之后,接到了正式的通知,准许他前往东京汴梁,但是一些规则,还有仪式之类的,也要遵循,从成为定海侯之后,他就不再是皇子,以前皇子的所有东西,都不复存在。

    10天的时间,赵信把一些必要的事情都给安顿好,定海军已经形成了一个快节奏的工作体系,可是每天需要注意的东西还不少,必然会产生反复和效率下降的问题,这是必然要遇到的问题,没有办法。

    赵信当然不能奢望,定海军在离开了他之后,依然可以很好的运转,能够保持住一定的效率已经不错了,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关于造船业和航海业,还没有开启,只是在小范围的试探之中,不然的话,浪费会更大。

    已经做好了准备的,不用携带多少东西,只是把孙吉还有一些贴身的护卫给带上,当然了,好不了给仁宗和贵妃的礼物,定海军的这些新产品,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众多的产品问世,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行销整个北宋的。

    赵信拿出的,更多的是没有问世的新产品,这些新奇的东西,会成为未来,整个定海军的新产品,盈利的机器。

    不过,在临出发的时候,一个六百里加急,送来了一封密信,当赵信看完了之后,有些默然。

    这一封信,是来自仁宗的,走的却不是官方的渠道,而是捎过来的。

    赵信从官方的渠道,申请进入到汴梁,或许最初的时候,东府生怕引起了仁宗的注意,不会告知仁宗,到最后,尘埃落定,通知赵信的时候,几乎肯定,会告知仁宗。

    仁宗知道了之后,也是沉默了许久,这么一个儿子,是他的牵挂,更别说是这么优秀的一个儿子,一个铁料如同神来之笔一样,一举解决了整个北宋的财务问题,并且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可是这个儿子,却不得不成为了定海侯,脱离了宗室的身份,顶着苗家的身份存在,这何尝不是一个让人煎熬的事情。

    以前,他只能够听消息,还有赵信寄回来的信来知道赵信的消息,现在赵信都要回归汴梁了,他能不能见见他的,当然了,仁宗用委婉的口气,苗贵妃想念他,想要见一面。

第三百五十一章 贵妃探家

    父母,这是赵信有些回避的问题,从穿越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离开了汴梁,转折数年,一直都没有回到汴梁去,说实话,他有些害怕,见到父母怎么说。

    有神授这一点,哪怕是胡说的,但是这个时代的神秘特性,按理说,他不会有怀疑,而且之前离开汴梁,实在太过幼小,一年多的时间,也成长了许多。

    虽然也才5岁,快6岁的样子,可是身高已经超过了1.4米,在卡牌系统的支撑下,已经有了一个少年的样子,特别是气质方面,就更加是如此了。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赵信如果贸然的进入到皇宫之中,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这是他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条铁路而已,建成了之后,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北宋的实力,让西北的交易,成为一个常量化,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可是真的不修建,就有问题了,无外乎是增加一些消耗,1000头牲口这么庞大的数量,哪怕没有铁路,也可以逐步的进入到北宋,这样产生的效果一点都不会小。

    作为一个穿越者,大局观,就是赵信最为强大的地方,他很清楚,仁宗的借口,他想要见一下赵信。

    赵信很清楚,如果他这个时候进宫的话,会造成怎么样的影响,他一直以来都营造的东西,将会荡然无存。

    哪怕赵信再怎么的说,对于皇位没有任何想法,秘密进宫,面见仁宗,这一点上面,都会说不清楚,不但所有争夺皇位的勋贵,还有那些对他有初步好感的高层,都会有别样的想法。

    叶清臣,曹刿,韩琦这样的人,之所以愿意跟他交流,就在于他的一切都是对北宋有好处,北宋正是因为赵信的存在,这才获得了现在的财务正常,并且还有余钱,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赵信如果还要获得自己的位置,哪怕这个位置,就是他的,也存在问题,当夺嫡的争斗开启的话,整个北宋良好的条件,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多少的王朝,都以为这个争斗而衰弱,而到了宰辅这一个级别,也不想因为这个而考虑到战队的问题,更别说赵信这个独特的关系,朝堂上面的平衡,就要结束。

    赵信考虑的就是这一点,他斟酌了再三,最终,还是给仁宗去了一封回信,入宫的要求被他拒绝了,但是同意,如果母亲愿意见他,可以探家。

    仁宗既然是拿母亲作为借口,那么赵信最好的选择,也同样是拿着苗贵妃来说事,在身份上面,他属于是苗家的嗣子,也就是苗家的第三代,应该是问苗贵妃叫姑姑的。

    这样的建议,也是解决他现在问题的最好的办法了,后宫探家,往往是巨大的荣耀,一般一个皇帝一生之中,愿意给后妃的,也就是一两次,往往这是皇后都不曾拥有的,这代表着巨大的恩宠和地位。

    信通过正规的渠道传递到了汴梁,赵信没有选择密信,直接通过的皇城司传递到禁宫之中,而是听过正常的手段,以勋贵和后戚的身份,恳请仁宗给予恩典,让苗贵妃可以回家探视,小住些日子。

    这是很正当的要求,在朝廷之中,后妃的家族,几乎每年都会上这么一个要求,可是最终批复的,一个没有的。

    当这个要求传送到东府之后,东府有些古怪了,之前仁宗的迷信,虽然他是走的秘密渠道,可是到了宰辅这个级别,只要稍稍的留心的,也都心知肚明的。

    仁宗心中有什么想法,或许仁宗只是想要看看这个孩子,可是作为宰辅的他们,不愿意这样的,这会带来巨大的变数,特别是针对那些继承人宗室们。

    本来,有可能迈进最后一步,哪怕只有八分之一的机会,可是现在,赵信的出现,或许连这么八分之一的机会都不复存在了,这是他们所无法接受的。

    好在,赵信很聪明,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走了这么的一个渠道,这也就是在高官哪里,亮明了立场,不再是秘密的进入皇宫,以人子的身份的,面见皇帝,却可以以后戚的身份,给予贵妃荣耀。

    后宫的事务,外臣不得插手,东府看到这个,也只是简单的备案,任何的一切东西,都有仁宗决定,最多是仁宗在做出了决定之后,告知他们规格,他们会在规格的种类和数量上面,进行调整和限制的。

    这一封要求,通过东府的默认,最快的速度送到了仁宗的面前。

    见到这个,仁宗叹息了一声,他很不希望是这个结果,他跟儿子之间,不应该是这么公式化的,类似于君臣之间的对答,可是不得不说,这是目前赵信选择的最佳的方法。

    从这个上面,可以看出赵信的成熟,他在冷静之中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赵信对于皇位的坚持,那么他的办法这的可行么,这的不用他的任何帮助么?

    该怎么办,到现在为止,仁宗朝,还没有一个后妃归家的恩宠,也苗贵妃的身份,稍稍差一点,可是现在的恩宠,也足够了,只是,这会不会有阻挠。

    可是仁宗在考虑之后,还是决定让贵妃探家,并且以中旨的名义,发送到了东府。

    这个决定,本来应该会引发巨大的争议的,甚至会造成后妃之争,皇后还活着,这个荣誉,代表着地位的不同,本身贵妃就是最接近皇后的一个位置,如果再更进一步,那是什么?

    但是这一次,包括中枢,甚至是后戚,都没有任何的反对,连本来应该激烈反应的皇后一族,也没有强烈的反对。

    或许,对于中层官员来说,这个是一个秘密,不太可能知道的,可是所有有心的人,都会知道,特别是当请求送到东府之后,更是隐瞒不住。

    谁都知道,这一次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让苗贵妃见一下儿子,实际上,有很多的解决方法,没必要搞这么大,只要秘密把赵信接入宫中,那就可以了。

    仁宗的密信,很多人只是猜到,还是经过结果来猜到可,可是但是这么高调,也就是表示,赵信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介入到继承权这一点。

    这已经安了很多人的心,甚至连皇后那里,仁宗也过去主动的安抚,告知了这一次的目的,也因此,没有多少的反弹。

    在汴梁城内,暗流涌动的时候,赵信已经在启程的路上了,这一次,他不是孤身秘密前往的,而是乘坐着巨大的沙船,携带了最少20多船的礼物。

    从苗家庄开始,一年多的时间,到定海军成立,还不到一年,可是定海军已经发展成为了,百万人的庞大城市。

    在合理的布置和运作之下,定海军的发展极为的迅速,一些常人无法想象,甚至连基本作用都判断出来的新产品,陆续的出现,有些已经逐步的投向市场了,可是更多的,却是在赵信的手中,比如说棉布和印染。

    棉花,在中国的种植,不过最早是在新疆这里,而且植株也是非洲的草棉,这种棉花,产量低,种植的难度也大,一直以来,都没有向国内蔓延,只是在新疆哪里。

    更适合中国,而且产量更大的是木棉,也就是原产于印度的棉花,世纪上,早在五代十国的时期,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只不过没有推广,慢慢的发展,很多时候,如同野草一样的长着。

    赵信当然知道,棉花意味着什么,棉花代表着一种廉价的,更容易加工制作的纤维,同时,当棉花大规模的普及和推广之后,南方战胜北方才成为可能。

    北方高寒,恶劣的气候,让不熟悉水土的南方人,很难的适应,再加上地域的不同,北方的人种更高一点,力量也更强大一点,所以,在明以前的朝代,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很少有南方统一北方的。

    棉花出现不一样,更加保暖和贴身的衣物,让南方人在寒冷的状态下,依然可以发挥出足够的战斗力,再加上火器的出现,解放的人力,让力量和人种的差距不那么的明显,这才有明朝的南方统一北方的出现。

    在搜集各种东西的时候,赵信已经开始注意,并且收集了大量的种子,并且让一些来自印度和阿拉伯的商人,进行种子的收购,几个月的时间,也培养了一批,种植了一批,数量不多,大概就是3000亩左右的小规模种植。

    生产出来的棉花,一部分被织布,另外一部分,则送到了专门的作坊,用于制作火器,硝化棉是一种最容易得到的发射药,比起火药,要好很多的。

    因为产量有限,一亩地的棉花,只有几十斤的样子,3000亩,也不过是的十几万斤,这个根本不用工业化的大生产,仅仅手工也就能够生产完毕,一共是5000匹各种样式的布匹,还有一些专门印染和剪裁的衣物,这些称谓了礼物之中的重点。

    除了棉布和衣物这些新产品之外,还有大量其他新奇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钱,一方面,赵信会给仁宗带来不少钱,另外一方面,如果说服了叶清臣,让定海军介入到铁路修建领域,这个初期的经费,朝廷肯定拿不出来,也只有他能够拿出来。

第三百五十二章 体术 宿迁

    洪泽湖到汴梁,这一条大概的420多公里的,走水路,要绕行一些,基本上是走淮河,然后在中间,转入了京杭大运河西段,最终通过运河抵达开封。

    这一路不但是北宋最为精华的一路,并且在赵信抵达定海军之后,在一定的程度上面,还加强了许多,一些比较崎岖或者是水量不大的地方,还专门的进行开挖的,现在效果非常的不错,800料的大船可以通行。

    来到汴梁的行动,是临时起意,可是从决定到最终的成行,单单是等待汴梁方面的许可,就用去了10多天的时间,以定海军的实力,早已经准备的非常好了。

    赵信不是金枝玉叶的公子哥,在连续的颠簸之中,特别是在卡牌系统改造了之后,已经远比年龄强大的多,又从孙吉哪里学到了简单的体术。

    孙吉的身体状态如此之好,天生,只是一个部分之一,关键还有体术。

    赵信在学到之后,在身体素质的加持之下,居然迸发出了更好的效果。

    卡牌系统来自于后世,比起21世纪,领先了一千多年的时代,他们的科技大道了巅峰的程度,依靠的是纳米机器人和对于基因的修补,这个从某种意义上面,是基础素质方面的提升。

    可是呼吸术和体术,跟多的,是对潜能部分的提升,两者结合在一起,居然迸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效果。

    不知道,为什么在卡牌系统之中没有记载,或许这只是一个玩具,提升基础的,或许这样的体术在后世失传。

    战乱造成的重复选择,让人种一定程度上面弱化,在秦汉时期,哪怕是普通的农民,也有足够的体魄,到了宋朝,这个在历史上被称为弱宋的存在,在身高体量等诸多数据上面,真的不比后世21世纪差。

    屠杀,灾害,或者是别的什么方面的原因,让优秀人种,慢慢的退化,就如同优势的马种进入中国之后,不断阉割,最终退化一样,没有了足够的体量,这些术法根本修炼不成功,也在各种情况之下,缺失和失传,这也是可以理解。

    赵信虽然到现在,还没有感觉到气的存在,这一点孙吉很肯定的告诉他,是有的,只不过没有武侠小说之中说的那么的神奇,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境界,是对身体,对于每一分力量,都掌控其中的感觉。

    不能练出武侠小说之中的内功,赵信略微的有些失望,不过也肯定了一点,这种修炼方法,应该是对肌肉的一种控制。

    力量,除了基础素质本身的展现以外,还有技术,对于肌肉的控制。

    人体身上,有639块肌肉,对于这些肌肉力量,强度做了一个科学的研究,这些肌肉,如果受到控制,向一个地方使用的话,一个人可以拉起数吨的重量。

    科学证明,人的肌肉不可能向着一个方面使用,与其在这个方面深研下去,还不如研究外置骨骼。

    实际上,科技的发展,就是向哪一步进行研究的,可是在古代,没有这个条件,一些这方面武者,另辟蹊径,在存在即有道理的前提下,开启的这个体术,就是向这个方向而来。

    这一点,赵信在初步的接触,就已经感觉到了,通过呼吸,锻炼,还有其他的一些不知道原因的方法,逐步的让一部分的肌肉群,开始联动和整合,当浑身的力量,整合到一起的时候,再增加肌肉的力量,往复提升之下,造就了孙吉的神奇。

    孙吉的肌肉,单纯本身的力量,最多就是一个后世的举重冠军的体量的,可是在这个神奇体术的配合之下,在特定的前提下,比如说射箭,比如说战斗,可以发挥出远比举重冠军高出三四倍的力量。

    这就是体术的可怕,也是孙吉超人的根基。

    可是赵信不一样啊,他拥有来自更远未来的卡牌系统,对于人体基因,还有医学医疗已经进展到了极致,对于肌肉,还有遗传基因的研究也已经达到极致的状态之下,迸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

    赵信才7岁,已经拥有了普通天才少年14岁都不曾拥有的体魄,而属于学者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又让他对于云里雾里到的体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两者叠加在一起,显示了可怕实力。

    就体术这个上面,孙吉已经达到了九层之中第七层,可以控制浑身三分之一的肌肉群,并且有一定的增幅。

    赵信勉强可以控制五分之一,但是基础力量的提升,已经拥有400斤左右的力量,可以打开3石强弓。

    这个效果,别说是孙吉7岁的时候,就算孙吉15岁,已经开始进入军中,并且崭露头角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可怕的战斗力。

    按照孙吉的话,赵信很有可能,成为他们门中,千年都不曾诞生的天骄,可以在10年时间之中,有可能就超越孙吉的程度。

    对于此,赵信是不置可否,在身份上面,赵信几乎不可能成为孙吉的角色,体术的锻炼,更多是增强身体,一定程度上面,有一个自保的能力,真正决定胜败了,一定是热武器。

    因为没有神奇的内力,只是对于肌肉的控制,力量敏捷,还有其他的一些身体机能,像是一个超人,可是实际上,还不是超人。

    **还是**,强大的肌肉,也无法停住子弹,一旦遭遇大量的热武器集火,很容易被干掉的。

    了解了这个时代体术的优劣之后,赵信并没有打算放弃这个体术,这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同时孙吉的一些散手,似乎也比后世军训的时候,学到的简单的军体拳,杀伤力更大。

    因为没有多少累赘,货物之类的,早就提前运送到了洪泽湖,并且已经开始装船,他们全部都是骑马,300多里距离,不过是两三个时辰,当庞大的马队,在官道上面呼啸而过的时候,路上,是络绎不绝的商队。

    从定海军的成立到现在,已经有**个月的时间了,就算是赵信来到定海军,也超过了4个月,特别是后面四个月,不但定海军传统的优势,加大了生产的力度,一些其他产品也大量的出现。

    有的,是北宋已有的,在变态的产能和成本面前,变得更具有竞争力,有的,干脆就是北宋从来都不曾有过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了大名府的经验,一些有实力的商家,很快就从大名府转向了定海军。

    商人是追逐利益的,哪怕在非常危险,各方面都不健全的古代,也有大量的海船,远渡重洋而来,原因很简单利益。

    一匹价值一贯左右丝绸,到了阿拉伯地区,可以卖到100贯,甚至是200贯,到了欧洲,甚至可以达到千贯,庞大的利润,是让他们远渡重洋的基础。

    在北宋,虽然没有那么的明显,可是多走一些路,可以多赚一倍,甚至更多的利润,还是吸引了的大量商人的前来。

    从海州到洪泽湖的官道,是经过了修整的,定海军在这阶段主要的力量是放在定海军本身,可是稍稍的漏出来点什么,就足以修缮这一条官道。

    洪泽湖,在过去,并不是一个重要的交通点,虽然有着淮河终端的位置,可是这里有什么,洪泽湖的鱼虾?还是海州的什么破烂。

    这一片几乎是荒废的,也就是洪泽湖的旁边,有一些淤积的水田,还有些捕捞的渔民,甚至连这些也不多。

    洪泽湖是淮河的终点,因为没有一条入海的通道,洪泽湖的面积越来越大,可能今年在湖边能够作为村屋兴建的建筑,明年水就到旁边了,田地也同样如此。

    淮河作为中部水量巨大的一条河流,如果不如海的前提下,每年的水量蓄积,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实际上,从淮河丧失了入海口之后,洪泽湖就在不断的增大。

    这样一处地方,对于生产力并不发达北宋来说,是一个梦魔之地,明明靠着水边,却无法开垦水田,甚至连捕鱼都很困难,更别说建立港口了。

    定海军的抵达,改变了洪泽湖的现状,一方面,挑选地势较高,不容易越过去的地方,这个在洪泽湖上面,仔细找,还是有点的,另外一方面,开始控制水量,用挖掘和开垦池塘,并且用沟壑引出水量的方法。

    一方面,可以增加周围的灌溉的程度,另外一方面,也算是稳定洪泽湖,最好的方法,是开凿一条运河,帮助洪泽湖入海,也从另外一方面,解决交通的问题。

    只要运河的宽度足够的话,从定海军的中型船舶,就可以直接开行到洪泽湖,然后跟整个中原水系相连,无论是转运,还是直接走,都会方便不少。

    这是后话,甚至连洪泽湖到海州官道,也只是简单的修建,可是络绎不绝的商队就开始出现,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拥堵。

    不过定海军的旗号,在这里的影响巨大,看到这个旗号,所有的车队都明显的避让,让赵信只用了5个时辰,就抵达洪泽湖宿迁港,这是定海军在洪泽湖建设的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河港。

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

    宿迁,实际上,是厢军刚刚抵达洪泽湖附近,驻扎的地方,当时驻扎在这里,只是这里比较方便,靠近水源地。

    对于厢军来说,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很喜欢这些地方,跟全部供给,类似于公务员待遇的禁军不同的是,厢军的供给可能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在一些地方驻扎的时候,厢军都会找点活来干,否则,养活不了自己,在外面驻扎的时候,也会选择容易获得食物的地方,天然的湖泊,是最佳的地方。

    当时只是带队的厢军一个想法,到现在,伴随着赵信分封到了定海军,他也考虑到了定海军未来的物流状况,主动跟海州方面商议,把洪泽湖周围的土地,划拨一部分过来,可以用钱来买,也可以用解决多少的受灾人口来交换。

    如果是别的地方,任何一个湖边的土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北宋的名臣们,在地方上面最出色的造诣,就是淤田,这个在河道,或者是湖泊之中,弄出来土地,在后世,这是一个非常违反防洪的措施。

    却成为了北宋普遍的采用的方法,原因很简单,淤田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长江上面的淤田,可以轻松获得上万亩,甚至是数万亩的良田,这种完全是河泥淤积下来的土地,异常的肥沃,普通土地的产量,可能只有一两石,可是淤田高达7石以上,一亩地当做三四亩来用,还不用多操心。

    这些在洪泽湖,就很难的存在了,因为洪泽湖是一个内陆湖,还要承接水量非常雄厚的淮河的注入,每年都会有变化,三五年之间,就会有一次大的泛滥,这种情况下,除非是脑子进水了,否则谁也不会选择在洪泽湖安家,种植的粮食,可能一场暴雨下来,就会淹没了,白费力气。

    这么一个烂摊子,有定海军接受,这没问题,当然了海州也提出了治理的问题,赵信当时考虑了一下,答应了。

    洪泽湖的治理问题,从北宋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中原王朝的重点,大量水的注入,特别是一些暴雨季节,水量加大,不但会让洪泽湖泛滥,也会让整个淮河出现险情。

    说白了,就是一个完全只有注水管,没有出水管的池塘,不泛滥,可能么,在水量也忽快忽慢的时候,更是可怕。

    解决的方法,最简单的,就是用人工运河的方法,开凿一个入海口,实际上,新中国就是这么解决的,可是这个工程有些太大,暂时,没有计划,但是简单的环节,治标的方法还是有的。

    很简单的方法,用开挖巨型池塘的方法,开挖蓄水池,顺带的,在洪泽湖比较低洼的地方一同开凿,并且兴建环湖大坝,当承受水量的能力,超过了一年注水量的时候,最少在这么一年的时间之中,不会泛滥。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理,也是一个无底洞一样,需要不断的投入,但是没问题,赵信和定海军,更看重洪泽湖的未来的。

    宿迁所在的位置,距离洪泽湖水边,还有十几米的距离,加上港口的扩建,更是后退了大大的一步,大概是500米左右的距离,暂时通过一条长达2里左右小型运河,同洪泽湖连接。

    以定海军现在的实力,开凿一条超过300里,甚至是是500里的运河,这有些困难了,定海军有这么多的资金,也有足够的人力。

    可是这样的结果却是,跟定海军建设有关系的一切的工程,全部停工,这个代价是赵信所不能承受。

    他只能够在洪泽湖的沿岸,进行一番的开发,对于低洼的地区,不停的掘进,并且开凿了一系列的湖泊。

    跟运河相比,湖泊的开挖难度小了很多,只要是挖深就可以了,甚至不讲究的话,连边堤坝都不用修建,在原地施工,也比行走施工,要方便很多,也集中很多。

    这种情况之下,短时间,最少在一两年之中,不必考虑水患的问题,同时可以帮助洪泽湖的附近,进行一些沟渠水利的建设,也算是变相的增加这边的土地肥沃程度。

    这个工程,最终跟港口的工程一起开工,到现在依然没有完工,但是港口的却是兴建完毕了。

    经过了一系列的开挖,施工,在距离水面超过30米左右的高出,兴建了也一个完善的港口,这个就是目前的宿迁港。

    通过开挖,引水的,这个港口也基本上投入使用了,拥有可以停泊800料大船的泊位20个,中小泊位超过百个,在整个北宋的整体来算,也算是一流以上的河港,当然了,每天的吞吐能力,也远远超过其他的港口。

    更高的位置,更远的距离,如果洪泽湖按照现有的速度的话,哪怕20年的时间,也无法淹没宿迁港,这是因为地理位置决定的,湖泊要淤积,按照水的特点,总是要先进入到低地,然后逐步的抬升的,宿迁这里,有足够的高度。

    如果加上每年必要的治理,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淹没宿迁港。

    这已经足够了,赵信当然不可能做千秋万代的工程,解决洪泽湖的问题,就是让洪泽湖入海的,并且修缮这一边的农田水利建设,让淮河的水,得到充足的利用。

    20年的时间,飞速发展的定海军,还无法完成这个工程的话,那是不可能的,连定海军只用了一年不到,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一个300多里的运河,有什么困难的。

    那是远景,未来,通过运河,真正让定海军融入到整个北宋内陆的水系之中,甚至一些还没有贯通的水网,也通过一些人工开凿的运河联通,让整个北宋的水运四通八达,在另外一个意义上面,打造一个运输体系。

    此时此刻,宿迁港才是一个关键,这里已经成为了海州这边,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位,除了定海军之外,最快速度,从个一片荒地,变成一个繁忙的城市的记录。

    从一个不闻一名,连人迹都没有的荒地,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容纳了最少5万人,并且繁忙无比的城市。

    无数从定海军那里购买过来,通过海州到这里的官道,运送到这里的货物,会在这里分别装船,每年的吞吐量逐步的提升,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程度,才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到现在,扩建工程已经开启,完成之后,吞吐量还可以达到现在的5倍以上。

    宿迁已经成为了整个北宋,最繁忙的河港,除非是来自江南的海商,否则,大部分的商人,都会通过北宋发达的水系,来到宿迁,然后前往定海军购买商品。

    商人们,有的携带了巨大的船队,有的,就是孤身前来,定海军早已经把很多的东西,都准备好了,船队也是最先兴建的,在原来的基础之下,定海军拥有了超过1000条船,总量高达20万料的庞大船队,每天往来于运河之上,把触角深入到了整个北宋的每一个角落。

    宿迁就是定海军庞大船队基地之一,并且常年有大量航线通行,未来会建立一个庞大的展示中心和交易所,把定海军最少一半商品,拿到这里来交易。

    此时的宿迁港,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30艘体态庞大的船舶,他们清一色的,是800料的沙船,全部都是江南的产物,都是刚刚下水不久的新船。

    本来都有主的,却被定海军用高价买到,这些就是赵信去往东都汴梁的座驾。

    赵信对于这些船,有些不满意,最好的船,不应该是这样的简单的中国式帆船,而应该是有些类似于车船的庞大船舶,依靠着帆和浆,甚至在内部,可以通过踩踏传送的叶轮,快速前进的船。

    只不过,这些船,太过先进了,定海军虽然有钢铁基础,也拥有机械制造的基础,但是要贸然的进入这里,还需要相当的时间。

    造船厂的扩大,不单单是人到位就可以了,还有材料,技术,机械等诸多的方面,在这一切都不具备之前,拿来主义,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个时代,传统的工艺条件之下,完成一艘船,不但需要庞大的投入,也需要时间,短则一年,多则两三年。

    不过,对于赵信而言,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切都不是问题,一艘800料沙船,价格大概在400贯左右,定海军直接拿出了1000贯,几乎是他的两三倍,不为钱而折腰的,没有接,一艘船,两三年的时间,也赚不到两三倍的利润,大不了拿了一千贯,继续下达订单。

    赵信除了大量的购买船只,也大肆的扩大河运的队伍,大量雇佣所有跟水有关系的人员。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之中,对于走水上生意的这一批人来说,是一个福音,因为不但有了大量的工作,还有被长期雇佣的机会。

    河工很苦,一些从事着河上工作的人,往往是吃青春饭的,依靠着辛苦的劳动,才能够赚到微薄的薪水,船老大和船上的,稍稍好一点,可是一次倾覆,就足以让无数的家庭,陷入到最苦难的境地之中。

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运布局

    水上讨生活,从船夫,到艄公,再到纤夫,一条水路,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在北宋这一点尤为明显,因为北宋是商业活动最发达的时代。

    跟其他的历史时期完全不同的北宋,几乎整个经济和人口,都依托于这一条京杭大运河连接的水系,水运在北宋整个过程之中,都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

    运输业,只要有足够的强度和量能,应该不会多微薄的,甚至在北宋,一定程度上面,跟水手的工资标准,还是相对较高的。

    这些水上讨生活的,他们的悲惨,来自于不确定性,虽然说,水上的风险,比起大海上,不知道缩小了多少,对于一般实力不强的船东来说,风险还是有的,而且位数不少。

    就算是21世纪,也会出现大型轮船倾覆的消息,那多是一些来自江面上的旋风,破坏了整个船只的平衡,最终导致的问题。

    这个时代,更多一点,帆船遭遇旋风,比起轮船要稍稍好一点,本身就是比水轻的东西,不容易全部沉默,可是风浪,破坏,解体,触礁,这些在后世,几乎不会出现的东西,次第的出现了。

    一般的小船东,他们能力有限,有时候接活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当然不可能给船上布置好安全设施,更不可能调查每一寸的水路,把所有有可能出现风浪和礁石的地方给记录下来,甚至有些时候,为了生存,连已经老旧的无法修缮的船只,都会拿来运输。

    这些船,就如同后世的废旧车辆一样,或许不会出现问题,可是一旦出现问题的,就是大问题的。

    北宋没有统计,也不知道,一年下来,到底有多少船倾覆,死了多少人,可是流传的消息,为数不少。

    赵信当然不会这么涸泽而渔,再说了,在组建船队的初期,全部都是新船,只要稍稍注意,就不会有安全隐患,甚至为了某些方面,还刻意的增加安全性,哪怕因此增加成本。

    成本是赵信最不用担心的问题,本身处于买方市场的定海军,每年有足够的产能,这些产品需要运送到北宋的各个地方,仅仅凭借着这个,就可以支撑这个庞大的船队的总量,还可以吃的饱饱的。

    因为安全方面,所产生的成本,相对于庞大的运量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不说生产和销售产生的附加值,这才是定海军的核心所在,有了这些,才能够有定海军现在,如此庞大的局面,就算是普通的运费,也可以支撑起庞大的船队的运作。

    船舶运输,是考验运输密度的一项,实际上,所有的运输都是同样,去一趟,基本上就能够包下来回的成本,有时候,为了不回去空趟,有些车辆甚至要等上十天半个月。

    船运也是如此,以目前定海军的产量的,别说是1000条船,就算是三五千,也没问题。

    赵信又通过了科学的方法,调整了一个来回运输的比例,除非是有丰厚利润的,否则,会按照一个稳定的运行图的运转,这样把成本降低到了最低,利润也足够保证。

    为了组建一个,遍布到整个北宋各地的庞大水运系统,他不顾一切的投入,累积购买各种的船只1000只以上,这中间,除了一部分的小船,是直接买的现货之外,其他的,都是在其他船主那里截留的。

    要想获得对方马上要交工的船舶,唯一的办法就是钱,3成,5成,甚至是一两倍,原来较为低廉的船的价格,被抬高了不少,单纯这个的花费,就超过了50万贯。

    这只是组建这么一个庞大的水运系统的一个基础,一个运输体系,船只是一个起点,港口,储运点,各地的办事处,交流和通讯体系,这些的投入更大,有时候,甚至为了相间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种港口和库区,数量要相当的庞大。

    现在,只是一个简单体系,同样的,除了在船只和港口上面的庞大投入之外,除此之外,还挥舞着钞票,全方位的吸纳跟船有关的各种人才。

    定海军是一个发展可怕的工业城市,一旦步入了正规之后,在建设上面的投入,全部的投入到了工业生产上面,爆发出来的力量是可怕,如果因为交通的制约,无法吧东西运往北宋的各个地方的话,这对于定海军的商业也是一个打击。

    在封建社会,东西多了,无外乎是价格下降而已,可是工业品的生产,不一样,当库存量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对于一个企业的上海市巨大的。

    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工厂,跟手工业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海量的产量,一旦开动,就很难的停下来,哪怕是亏损也是一样,没有足够的销售渠道,吧这些东西销售出去的话,可怕的生产效率,会成为整个工业的噩梦。

    类似后世,工业化之后的英国,为了殖民地,为了商品倾销地,他们甚至不惜,不远万里,打一场可怕的战争。

    战争是最耗费资金的,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因为长时间的战争灭亡,可是商业国家,不得不这么打,因为如果他不打的话,可怕的生产,造成的供过于求危机,就足以让这个国家灭亡了。

    定海军远不到这个程度,却需要居安思危,甚至要考虑的,未来可能会暴涨出来的产量,同样的,也需要为远景的目标积累人才。

    赵信要为遍布在整个北宋河运区域准备人才,这些在江河上面活动的水手,未来可以进入到海军之中,相对于河运,赵信对于海洋,期待更多。

    河运可以帮助定海军,快速的把产品,销售到北宋的各个地方,可是海运才是真正开疆裂土的,化腐朽为神奇。

    远洋已经开启,但是,最多是在招募现成水手的基础上面,进行一些强化的训练,一些新式的帆组,也会进行一定的陆上训练,大规模的投入远洋,必须暂时放开,甚至大型的造船厂,都是在筹备阶段,甚至发展的并不是快的。

    招募跟水有关,甚至是远洋船队上面干活的人,这都不难,泉州和杭州两大城市,讨这碗饭的不少,那些一年两季的船员,他们到了陆地之后,获得的只是基本生活费。

    这已经是船东的大量了,又不用出海冒险,在平地里面,甚至没有本地人方便,船东们能够做到这一切,已经是不错了。

    大部分海员,他们表现就是,季风到了,就紧张的出行,在季风间歇的时候,喝酒,花钱,或者干别的,现在有一个不错待遇的航海工作,还不用走太远,怎么可能不同意。

    单纯把这个需求放出去,就迎来了不少想要这份工作,来自海外的人员,跟海外水手相比,远洋的中国水手,还是少了一点。

    只不过,到造船这一点,就遇到问题了,北宋的远洋船舶业非常的发达,在泉州,在杭州,甚至是长江沿岸,一系列的船厂,能够造超过4000料大船的,最少有几十家。

    4000料,已经不小了,按照一料0.325吨来算,4000料高达1300吨,这在欧洲航海时代开启的时候,已经算是非常可怕的大船了,更别说现在,公元11世纪,这个时候,欧洲的那些所谓的航海家的先祖们,还在玩帆板。

    可惜这些船匠,要么集中在制造司,北宋虽然制造大船不多,可是在一些外海的卫所,还是会有一些大船的存在,最少也是2500料以上的,这些船需要船匠来建造。

    不过,总体而言,官方控制的造船坊,他们任务更少一点,控制下来的船匠不多,这些船匠,大部分都是地方上选举的,水平都不错。

    一些出色的,有名的船匠,在船东的举荐之下,在官方的考察之下,有了官面的身份,哪怕只是一个工匠,这对于底层的工人来说,也是趋之若鹜。

    这一点,也算是北宋特色,一个铁料的更迭,就让铸造司这些地方,裁撤了十几万人,北宋臃肿可见一斑。

    可是从另外的也一个方面来说,也代表着北宋待遇更好,一个禁军的士兵,就能够养活一下20多口,进入到政府序列的工匠,哪怕地位很低,可是一个铁饭碗,就足以让所有人羡慕,更别说,在体制之内,还可以继续升迁,稍稍不慎,更获得一官半职,这代表着一个质的不同。

    可是船匠不同于铁匠师傅,铁匠师傅们,已经面临着实业的危险,因为大名铁匠作坊,提供了更加廉价,质量更好的铁料,很自然的,政府就会裁撤,不然白白养着,一年下来,可能要几十万贯的支出,甚至更多。

    船匠们,没有来自定海军的竞争,再加上北宋旺盛的船舶的需求,过的可是较为滋润。

    北宋发达的造船业,官方的生意不多,可是在私人船厂挂个顾问,指导一下,每年可以获得不菲的收益,再加上官方的身份,过得不要太滋润。

    哪怕是那些私人船厂的船工,大部分都是几代人的关系,甚至还拥有一些股份,特别是一些大匠们,他们本身就跳出来成为船厂老板,这样就更难的吸引。

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

    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可是地位和身份,是不能解决的,特别是针对封建社会这样阶层分明的时代,你用钱可以换的权利么,或许在一定层次可以,开一个大地主,大财主,在底层,还是很受追捧的,可是更高呢?

    在更高的领域,钱就有用了么,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钱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甚至可以影响到朝堂的运作,可是距离买到一切,这就有些遥远的太多了。

    用钱能够换到皇位么,甚至在中央王朝之中,连最基本的爵位都很难换到,沈万三就是一个,他几乎用一己之力,建起了一个应天府,可是最终,等待他的,是抄家流放。

    因为在统治者的眼里,这个威胁太大了,在无法动用官面上很多力量的时候,赵信只能够挥舞着钞票,可是对于这些有官身的人而言,钞票能够起到的组欧勇,是非常有限的。

    哪怕是用尽全力,也不过是吸引了一小部分,还都是没有出师的学徒,能够独立建造一艘200料的小船的,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点,赵信也很无奈,他的影响力,暂时影响不到江南,整个大宋的造船厂的核心,就是江南了,在没办法影响到哪里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的,只能够是近一点的地方。

    海州和淮南东路,略微有些关系,他动用了一下,借调过来了20多位大匠和一部分工匠,其中有能力单独开工1000料以上大船的,一个都没有,最多拥有一些经验,或者是独立建设800料的河船。

    这已经无奈的选择了,虽然说,赵信要求的,只是最基础的制造,能够完整的制造任何一艘船,剩下的就是计算和简单的放大复制,或许,有一些类似铁匠大匠一样的秘方,这些秘方,对于科学的建造法来说,用途并不是非常的大。

    可惜,要形成体系,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建造工厂,单纯依靠这些大匠,数量还是太少了,赵信对于他们的要求也有些太高了。

    不但要完成钢骨架龙骨,还需要对于船进行调整和改变,那是真正的海船,而不是大宋的福船这样,只能够依靠着海岸线,不停的作为跳板近海海船。

    所以,组建了定海军造船厂,现在,还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哪怕有诸多的先进工具,到投产,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有些着急,可是却也急不得,远洋,这是关系了未来1000年发展的大计,关系着当北宋的耕种实力提升之后,能否容纳这么多的人口的关键。

    土地跟人口,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几乎永恒的话题,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灭亡的根基。

    换成之前的北宋,或许一直会缓慢的增长,人口最终可能会增长到1.2亿,或者1.3亿的程度。

    在北方的土地逐步的贫瘠,在小冰河控制之下的水旱灾害,越来越多的前提下,单纯因为自然灾害而减少的人数,大规模疫病之中死去的,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的,这也是人口难以大规模产生的根源。

    可是赵信到了这个时代,赵信会逐步改变这个时代,对于水旱灾害的抵挡更加的强大,可以获得足够的粮食,甚至拥有大量的医生,普及各种的卫生标准。

    因为各种意外,最终死去的人数,会大大的减少,这样会在短时间之中,造成人口攀升,以没有计划生育的北宋,从1亿人扩张到10亿,可能不用三五十年的时间。

    10亿这在后世,已经是一个可怕的数据,整个世界上,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也就是中国和印度,其他国家,甚至连这个三分之一都不到。

    可是在11世纪的中国,达到了这个人口,到时候怎么办,后世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也不过是养活了十几亿人,还是在杂交水稻,还有其他的粮食作物都大量发展的时代,赵信有何德何能,保证10亿人的消耗。

    地大物博,一直都是中国的宣传,为祖国伟大的同时,也要明白,中国的地大物博,是有选择的,一些特定的东西上面,还真的不能算是博。

    粮食是一个关键点方面,广大的土地,真正可以成为耕地的,真的就不多,

    可是在中国周边,向北不说,哪里更加的贫瘠,单纯冬天的寒冷,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可是向南,那真的是一片膏腴之地,大自然赐予的乐土。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得天独厚的局面,却养育了一大群的懒人。

    没错,就是懒人,彻头彻尾的懒人,他们的懒不是性格早就的,是天生的地理环境早就的。

    地理条件对于一个人种特性的影响,是后世研究的一个关键,原则上面说,真正优良的人种民族,大部分都是温带造就的。

    四季分明是一个方面,不努力就会被淘汰,就是另外一个促进点,这个给温带人带来的崛起的基础。。

    热带人,普遍的懒惰,遍地都是食物,哪怕是不用动弹都可以吃饱吃足的前提下,又有多少人会很勤快。

    至于寒带,人种的优势则是身体方面,身体强大,这一点,远远高于温带,更高于热带,可是这些地方的主流是野蛮,却很难形成固定的文明。

    这也是一个特点,原因从远古时代就注定的,人停留的地方,决定了这个人种最终产生的变化。

    热带,几乎不用去劳动,躺着,就可以吃到足以填饱肚子的食物,稍稍种植点东西,就可以获得收获的,让他们有艰苦和耐劳的习惯,这几乎不太可能。

    至于寒带,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都要跟天地争斗,这样才能够勉强的果腹,活下来,在大自然的争斗之中,磨炼出来的强大的**。

    可是大自然的强大,远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抵挡的,或许一场大自然的风暴到来,就足以毁灭一个部落,活下来的,只是极少数的人。

    在这样的自然选择之下,部落就成为最好的发展,就算建立国家,也很快的,就在自然的风暴面前,灰飞烟灭了。

    只有在温带,不算严苛,文明可以得到延续,也不算很好,不可能躺下,就可以吃饱,必须要不断努力,让日子过的更好。

    让一群懒惰的土人,连一点点的文明都没有发展起来的土人,统治着一片膏腴之地,这是赵信所不允许,赵信信奉的是民族主义,不是儒家那种仁义道德,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会带来另外一个民族的噩梦,当蒙古的铁骑席卷整个世界的时候,对于任何其他民族而言,那是噩梦,那是梦魔一样的杀戮者,可是对于蒙古民族本身而言,他们不是英雄么?

    陆地上面,只要是热武器发展起来,辽国,女真,甚至是蒙古,都不会是北宋的对手,可是那些地方,放牧可以,用来种田和发展,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准,真的有些太困难了,人定胜天,也不能逆着自然的规律。

    那么,唯一办法就是向南,南方,整个东南亚,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看起来跟北宋差不多,可是他们的可开发的耕地面积,是北宋数倍以上,更别说,一年三熟的收获,还有多变,丰富动植物群落,这些都是巨大的财富。

    他们可以丰富北宋的资源,别的不说,一旦找到来自东南亚的橡胶树,蒸汽机,车轮,一切跟橡胶有关的东西,都会得到大量的应用,一个真正的橡胶时代,就会来临。

    更别说那些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各种香料,以香料著称的海岛,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矿藏。

    或许,东南亚,不是各种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可是他们拥有的矿产资源的种类,跟世界相关的各种矿产资源的品味和储量,都是相当的高的,这是一片富饶之地。

    看起来,不算远,从最南端的广州,到东南亚,不算远,从广西的山区,就可以从陆路上过去,可是最佳的方法,实际上还是航海的。

    这些地方的海图,都是现成的,甚至,赵信已经开始着手组建船队,开始了前期的工作,通过购买阿拉伯人,还有大食人的一些海图,了解东南亚的一切,并且为以后做好准备。

    厚积薄发,要想获得跨越式的发展,要想在北宋意识之外,组建一只力量,远洋是唯一的选择,同时,如果想要从外部包围北宋的话的,解决辽国,女真,甚至是蒙古,从海上,也是不错的选择的,

    中国实际上,很早就迈向海洋,三国时期,就有尝试着远洋运输,甚至在唐朝时期,也有跟日本和朝鲜的海上交流,也曾经有征服他们的想法,只不过这些想法,都没有实质性的完成。

    现在,赵信的介入,如同一个蝴蝶的翅膀一样,首先把西夏给扇没了,现在,更是把目标放在了东亚和东南亚,这些国家,还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从那一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就是已经注定的了,只要定海军的远洋战舰,可以完成,那么他们将会迎来一个灭顶之灾。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046/ 第一时间欣赏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皇宋锦绣》为转载作品,皇宋锦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皇宋锦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皇宋锦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皇宋锦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皇宋锦绣介绍: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
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皇宋锦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皇宋锦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皇宋锦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