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皇宋锦绣TXT下载皇宋锦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皇宋锦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皇宋锦绣txt下载     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

    排污系统的建立,避免了污染对于定海军的影响,避免了定海军青山绿水的消失,却进一步的挤占了定海军的土地资源,一个保证原来产能工厂,土地面积扩展到了的原来的两倍左右。

    这样下来,本就缺少的土地,变得更加的稀缺了起来,大量降解污染绿化带的建立,也占据了庞大土地,剩下的50平方公里土地,如果真的规划的话,也规划不了多少的项目。

    本身准备上马的大型日化和石油化工产业,最终因为炼钢厂的事故而搁置,哪怕不挣钱,也不可能盲目的进入到危险的行业之中,相对于钢铁这样的企业,化工的危险性更大。

    钢铁的危险,充其量就是火灾,坍塌,钢水横流,这些就算造成了大规模的危险,也是单纯生产区域本身,等闲不会蔓延。

    水的可怕,在于它的流动性,当洪水蔓延的时候,除非是高高的堤坝,其他的东西,根本就挡不住洪水的肆虐。

    钢水也是如此,相对于洪水来说,更加可怕,不说它的整体的数量,就说它本身的温度,超过1300度的温度,就足以灭绝一切了,除了少部分的金属和石头,其他东西,都无法抵挡钢水的冲击,沸腾和流动的钢水,所过之处,可以摧毁一切。

    只要是生物,都无法抵挡之后这样可怕的温度,高温对于任何生物而言,都是毁灭性。

    人体的重要部分,就是蛋白质,水,碳水化合物,这些东西,在高温之下,都无法保留,一旦遭遇高温,少量的话,会产生烫伤,可是成20吨的钢水之下,人被从上到下浇注,几乎连渣渣都不存在。

    不过,洪水之所以可怕,是在他的破坏力,甚至是旷日持久,洪水除非是渐渐被吸收,或者退去,否则,不会产生变化。

    钢水就不一样了,这是通过煤炭等手段,人为的加热温度,他在特定环境之下,比如说炼钢高炉之中,可以长时间的沸腾和存在,底部不停的加热,可以赋予它巨大的温度。

    可是一旦从炼钢高炉之中出来,高温跟日常的环境格格不入,在奔流出来之后,就会跟自然界快速的交换。

    整个自然界的温度,会形成一个天然的平衡,从高温到低温流动,当钢水丧失了温度之后,就会产生变化,铁的三态,钢水的临界值在1064度,也就是说,原来1300度左右的温度,只要降低200度,就会凝结。

    钢水的可怕,在于他的流动性,在泄露之后,天然的四处流动,这就会增加破坏性,当钢水会丧失温度,当温度降低到凝结温度的时候,钢水就会开始凝结,丧失了流动性之后,破坏力也就会大大的减弱了,只要不靠近,就不会有问题。

    在发生事故之后,用了2个月的时间,对于整个钢铁厂进行了彻底的整改,高炉跟其他车间,建筑物的距离,加大了起来,就算再出现这样的事故,影响的,也只是生产区域的这些人,就算是流动,也很难流动到外面。

    这就将危险性,控制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就算是发生大规模的事故,也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中。

    化学品就不一样了,一旦发生意外,当几种化学产品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有毒有害气体的时候,结果是不可控,一些危害度比较小的化学品,他们的危害,可能只是让人生病,不舒服,或者是中毒的反应而已,可是如果是剧毒化学品呢,那就非常可怕。

    世界上最可怕的化学品泄漏的事件,不能说比核泄漏更可怕,历史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造成的影响更大,他的影响,甚至800年都未必能够平复,可是化学品泄漏的危险,那是瞬间发生的,产生的伤亡也非常的惨烈,会在短时间,直接死亡,然后接下来7到10天的时间之中,是密集的死亡时间,接下来,影响就逐步放缓,主要是伤残。

    比如,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当场死亡人数高达2.5万,后续间接死亡高达55万人,这57万多人,都是在短时间之中,悲惨的死去,20多万人永久的残疾,这种毒性的爆发力非常的可怕。

    要知道,毒气笼罩的范围,也就是100多万人,在这个笼罩的范围之中,死亡率高达七成以上,这是可怕的噩梦。

    赵信不会在化工工厂之中,做剧毒农药,可是谁能够保证不发生意外,绝大部分的化工产品,都带有着毒性和腐蚀性,一旦误操作,造成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本身,准备在炼钢和水泥两大支柱产业步入正轨之后,开启新的产业,日化产业和石化产业,就是新的选择。

    前者是日常生活之中使用比较多的,在原有的肥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大规模和产出,形成一个规模完善的现代化日化产业链,后者,则蕴含着很多工业化急需的东西。

    比如说,裂解石油产生的最原始的东西,汽油,柴油和煤油,这种东西,都是非常好的燃烧物,特别是没有,在内燃机没有发明,没有大行于世的情况下的,煤油是照亮夜晚的唯一选择,比起传统的油灯,煤油灯更加的明亮,更加的节约。

    赵信相信,只要找到了部分石油资源,单纯依靠煤油,就可以创造一个不低于水泥和钢铁的产业,可惜的,这个庞大的计划,依然必须要延缓的。

    没办法,化工产业的不可控性,裂解石油气,看起来简单,只是一个加热蒸馏的过程,可是石油是什么,天然的易燃易爆的产品,在易燃易爆的前提下,还要裂解,只要稍稍有一个方面不完善,或者说,出现了问题,那可就是一个大的灾难。

    在没有办法解决安全性的这个问题之前,这样危险的产业,不适合开辟。

    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效益,并且会推动化学工业发展,可是后果不是现在的丁海军所能够承受的,只能够暂缓,好在,还有别的替代的产业的。

    工业化来源,是在开辟新的产业,一个水泥的出现,就开辟了一个适用范围很广,并且大规模使用的行业,可是更多的,还是在旧有的产业上面,进行深化提高。

    技术的提升,会让一个古老的产业,换发生机,原来比较困难,加工成本比较高,效率比较低的,变得效率比较低,这本身就是工业化的正常发展,这样等于是生产成本的直接降低,可以避免一些的前提的宣传投入,更快的融入到销售之中。

    这些产业的,实际上,也是最近半年来,定海军逐步调整的产业,可是这些传统的产业,要么很难的进行工业化,比如说,雕刻,这些需要熟练的工人来操作的,在类似的机器没有大量产生之前,是无法大规模的使用。

    传统北宋的工艺,经过了部分工业化的改造,就可以大规模的降低成本,这些在原有的技术的基础上面,进行调整之后,没有发生巨大的改变,只是在工业化的理念上面,增加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这样工艺,很难的造成污染,甚至有些就是纯粹的手工,没有化学和冶炼的过程,当然不可能产生污染了。

    打个比方说吧,一些工艺品,还有日用品,可能一个小小的,几百上千平方米的厂房,就足以容纳这些工厂。

    这些工厂甚至可以存在于多层的厂房之中,因为污染性和危险性比较小,一些大规模的楼宇,都可以容纳这些工厂。

    可能成百个,甚至是上千个工厂,也就是占地很小,跟水泥厂和钢铁厂的巨大规模完全没有办法相比。

    剩余的土地还有很多,不过,赵信经过了一番考虑之后,已经有了计划。

    这个项目是赵信一直都在进行之中的项目,就算是现在,把重点都放在造船上面,赵信一点都没有放松,这个同样是整个北宋没有涉足的项目,这个项目那就是透明的玻璃。

    玻璃同样是一个规模化的产业,也是一个使用比较多的产业的,可是从古到今,都没有大规模的生产的行业的。

    中国古代,也有玻璃,古代的玻璃称之为琉璃,在古语之中,是玉的一种。

    在玻璃被意外制造出来之后,因为当时独特的样子,就直接被定位为了的玉的替代品,中国古代以玉为尊,玉石的品级,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用玉器作为赏赐,基本上是古代封赏标准之中的最高标准。

    这样价格高昂的玉,不但是财富和功绩的象徵,还是权利者争夺的焦点,有时候为了一方美玉,有灭城灭国的记载。

    在所有玉器之中,最为出名的,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就是如此,秦国以和氏璧的名义,进攻赵国,然后在蔺相如等努力下,消化了这一个危机,这个大名鼎鼎的美玉,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面,最具有传奇的色彩的玉石。

    特别是始皇帝把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雕刻之后,更是成为王朝的象徵,从秦朝开始,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一直都是正朔的象徵。

    和氏璧一样的传世美玉,那不是寻常人能够的使用的,可是也因此,玉石成为了一种贵重的礼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玉石是一种较为稀缺的资源,特别是古代的开发条件,深层次的矿脉比较少,一些后世发现大规模的玉矿,都没有被发现,也无法开发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寻找各种玉的替代品方面,是不遗余力的。

    炼丹修士意外的得到琉璃,这种跟玉相像的东西,立刻被命名为琉璃,开始流行的。

    玉的特点是温润,柔和的手感是关键,透明从来都不是中国玉石的优点,这个实际上是白玉的特点,特别是羊脂玉,这种被中国认可的顶级玉石,在任何时代,都是昂贵的代名词。

    琉璃作为玉石的替代品的琉璃,当然也会兼容玉石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古代玉石的特点,温润柔和,色彩缤纷。

    说不定,在中国古代,也曾经有透明的玻璃出现,却被当做废料给扔掉了。

    这就是参照物的不同,不透明的琉璃的参照物是玉石,而透明玻璃的参照物是水晶,在中国古代,水晶从来都不是最顶级的宝石,更别说他的参照物,就算是有人偶尔做出来,也会当做垃圾丢掉。

    这只是一种假想,不过在中国古代,对于格物并不重视,有能力的工匠,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记载,更别说并不怎么重要的琉璃,从先秦到汉,再到唐朝,有一些的科技,反复的出现,甚至断绝失传,这就是不重视记载,敝帚自珍的害处。

    比如说,唐朝的佰刀之所以失传,钢铁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连关系到武器重要基础钢铁都会失传,更别说琉璃,一些古代的特色琉璃,到了宋朝,已经无法建造了,后人往往是在前人书的描写之中,试着制造。

    在这些文人的描写之中,透明玻璃,是不可能出现在描写之中的,在美轮美奂的色彩,温润如玉的手感之中,出现一个冰冷的透明的玻璃,这算是怎么回事。

    赵信当然知道,玻璃,特别是透明的玻璃,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在明清时候,伴随着西方的透明玻璃镜进入中国,中国才知道,原来还有比铜镜清晰这么多的宝物,在明朝时期,一个巴掌大小的椭圆玻璃镜,甚至高达数十两白银的价格。

    作为历史学者,赵信很清楚的知道,古代没有出现透明的玻璃,这不重要,没有出现,代表着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利益。

    能够在众多的产品之中,成为穿越者的三**宝的,玻璃的制造的,是有巨大的利益,可想而知,现在如果在定海军,出现一面半人高的巨大穿衣镜的话,会造成这么的影响。

    跟影影绰绰看到人的铜镜相比,可以让脸上的毛孔都可以清晰的被照出来的玻璃镜,简直是神奇无比的宝物,可想而知,会有多么大的市场。

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

    赵信关注玻璃,利润肯定是关注的重点,在明清的时候,一块巴掌大小的镜子,都能够高达百两,物以稀为贵是肯定的,在最初的时候,镜子的配方,一直都掌握在威尼斯人的手中,为此,他们整整保存了400年。

    所有生产镜子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囚犯,被孤立到一个岛上的生产,这个生意也成为了威尼斯人最暴利的生意。

    后来伴随着研究和时间的推移,玻璃的配方开始流传,可是一直以来都解决不好玻璃制品之中的气泡的问题,当时,只有威尼斯人,能够制造出完美的玻璃制品,其中包括了一些高档的,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还有大型的镜子。

    这些工业品,几乎可以称之为宝物级别的,每一件都相当的昂贵,很多人,一直都在寻找关于他的秘方。

    最终,用了几百年的时间,花费了不少的代价,最终得到的秘方却非常简单,就是一句话,均匀的搅拌。

    在加工玻璃液体的时候,通过均匀的搅拌,就可以清理掉玻璃之中的气泡,就这么的简单。

    气泡是因为玻璃之中的一些矿物,通过加热之后,发生了热反应,最终变成玻璃这一种化合物的过程,在变化过程之中,会产生一些气体,传统的方式的,不注重清理气体,这些气体之中的大部分,都被封存到玻璃之中,形成了难看的瑕疵,这也制约了玻璃价值。

    真正完美的玻璃,那是不能够有气泡,而且拥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在没有秘方之前,往往要几百次,甚至是几千次,才能够成功一次。

    赵信也是当一个故事听到了关于玻璃的东西,他可以说,掌握了玻璃制品的最高秘诀,可是他却没有入门的知识,现在,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法,制作出透明的玻璃出来。

    可是,这没问题,知道了玻璃的基本材料,就向着这个方面努力就好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实验方法,总是能够制作出来的。

    只要制作出来,以玻璃镜,还有玻璃本身变换多端的形态,可以融入不同的色彩和图案,可以随意的制造的形状,这个玻璃制品,肯定能够获得海量的收益。

    钱,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可怕的,足以容纳千万人的城市,就算是在后世,都需要无数的投入,深圳这个中国最新型的大城市,也是在天时地利,甚至在国家资本的支持之下,用了足足2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有了千万的规模,那已经是21世纪了。

    可是在北宋,依靠着现有的科技条件,需要的投入就更大了。

    就目前定海军,容纳120万人城市,还有大规模的工业,看起来是半年之中兴建起来了,可是其中的投入是多少,不说本地生产的,节约的费用,单纯一些原材料和必要的商品的购买,就超过了2亿贯。

    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可怕的,在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兴建一个城市更加的可怕,看起来,这个城市,没有亭台楼阁,没有宫殿楼宇,也没有什么看起来花钱的地方,可是就是这么的细微之处的花费巨大。

    什么东西,哪怕再怎么的便宜,当这个基数达到巨大的时候,最为可怕,比如说,盐,在北宋价格算中等,可是乘以整个北宋亿万的人口之后,就非常的可怕。

    定海军别的不多,就是各种基数大的东西多,40多万套房子,1000多栋工厂,还有类似钢铁厂,水泥厂这样的大型工厂,甚至单纯种植的抗污染作物夹竹桃,在可怕的面积之下,耗费就超过了千万贯。

    钢铁和水泥,会伴随着产量的继续增大,价格不断的降低,赵信也想过,保持10年到20年的时间的高利润,可是最终,还是被他放弃了。

    无论是钢铁,还是水泥,都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力量,足够的钢铁和水泥面前,游牧民族的铁骑将会寸步难行。

    原来,一座座的城市的兴建,是耗子巨大,可怕到了极点的投入,可是现在,伴随着钢铁和水泥的应用,真的打起仗来,城市就会变成丛林,钢铁兴建的丛林,让任何敢于进来的,都葬身其中。

    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的,以定海军的七八层楼房为例来说的话,首先高度,25米以上的高度,只要封闭了下面,就是一个天然的炮楼。

    钢筋混凝土和水泥,阻燃性也比较好,不容易被烧着,传统的攻击方法,很难对他的主体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天然的堡垒,只要有所准备,整个北宋大地上面,各个城市,甚至是乡村,都是这样的话,游牧民族的骑兵再怎么厉害,还能够纵横么。

    明末的满清,满万不可敌,说是夸奖,实际上,满清满万的有多少,在崇祯二年的那一次入关,虽然说,打到了北京城下,可是不是势如破竹的打过来的,那是一路的避重就轻的过来的,几个关键性的城市是有攻城,可是大部分的城市是放开的,甚至一些坚固一点村寨,都没有顺势的打下来。

    草原的承载能力,让游牧民族在人口上面的比较,远不如农耕民族,之所以强大,一方面,是北方恶劣的环境,跟天地对抗,产生的更加强大的体魄,再有就是马。

    可是当水泥和钢铁的大量应用,当长弓这个准热武器标准的武器的大量使用,可以把堡垒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或许,有些地方,会让游牧民族的骑兵出其不意的攻破,可是再如同的之前那样,迂回的长驱直入,那是不可能的,甚至在攻击的过程之中,会崩掉他们的牙。

    当游牧民族跟农耕民族,拼起消耗来,别说是一比一,甚至一比二,都能够把游牧民族给换光了。

    在钢铁和水泥,未来可能会降低到合理的利润水准的前提下,在定海币也没有办法大规模的量产的前提下,寻找其他的财源,则是必然的选择的。

    在石化和日化这两大化学产业,因为安全性的原因,不得不暂缓发展,放在积累实力的实验摸索的过程的时候,玻璃就应运而生了。

    玻璃也算是一种化学反应,可是他的整体,跟炼钢类似,都是通过热处理,让一些原料进行混合,其中,不可控有毒有害气体,也不算很多,这就成为了几乎必然的选择。

    玻璃,肥皂,火药,被称之为穿越者的三**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容易制造是肯定的,这三者,都能够在古代的环境之中,找到原材料,并且通过摸索制造出来。

    特别是后两者,根式容易,一个人,小作坊,留能够做出来的,玻璃是三者之中的技术含量最高的,也是难度最大的,可是只有有几个帮手,有一定的资金,摸索一下,也就差不多了,做出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当然了,钱虽然是赵信选择,是选中玻璃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在某种意义上面,还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玻璃除了赚钱这一个的选择之外,还有他的实用性。

    玻璃,在后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工业产物,玻璃产业,跟钢铁,跟水泥一样,也都是大宗的产业,是庞大企业的代名词,玻璃也分化出了无数的品种,成为了日常生活中间,最重要日用品之一,可以说,生活之中的每一个行为,都跟玻璃有着不小的关系。

    最日常的使用,就是镜子了,后世从玻璃镜开始,穿衣镜,卫生间镜子,化妆镜,甚至是随身携带的镜子,几乎遍布到了家庭和身边的各个位置。

    一个家庭的,如果家里没有几个玻璃镜,就真的不能够称之为的家庭,有些家庭,甚至以玻璃和镜子为主题进行装修,也算是一个另类的风光。

    除了玻璃镜之外,日常用具之中,玻璃器皿,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一些喜欢玻璃用具的家庭之中,甚至跟瓷器什么的,不相上下。

    至于实验室之中,更是没办法拒绝玻璃的存在,以玻璃为主的器皿,成为了实验室之中的标准配置,各种器皿对于精度和小幅度的加热,都有巨大的作用。

    这些都是赵信投入到玻璃研究上面原因,却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赵信这么投入到玻璃上面,原因只是为了制作出可靠的玻璃窗,也就是传统的,大型平板玻璃。

    玻璃窗在后世,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了,这个一般家庭必备的东西,甚至有无数的玻璃种类进行挑选,透明玻璃,单面玻璃,毛玻璃,还有其他的,所有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个人的喜好,对玻璃进行挑选。

    赵信现在,连玻璃都没有做出来,对于玻璃工艺也没有摸清楚,他却非常需要玻璃窗。

    定海军的房屋是钢筋混凝土,这种跟北宋原有的建筑截然不同的房屋,目前,使用的却是传统的木质纸糊。

    建筑物,跟材料相匹配的,纸糊的窗户,中国使用了几百年,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了,可是在高层建筑上面,却不太适合的。

    低矮的房屋的,因为植物的遮挡,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效用,贴近地面的风很少有很大的,在经过油脂处理过的纸,可以遮风避雨,同时可以保暖,可是在更高的层上,比如说,五层以上,相对较高的地方,风就很少得到遮挡,这样的风力是相当强的。

    在大规模的普及了高层建筑之后,三层以上,纸窗的破损率就很高。

    本身,改进一下造纸,也不是很难,可是在确定了污染的问题之后,赵信经过一定的犹豫之后,停下了这个步伐。

    后世任何人都知道,造纸是一个污染非常严重的企业,一些先进的造纸集团,往往要承担很大规模的治理污染的费用,所以才会有一些小型造纸厂,他们选择流窜的方法的,到穷乡僻壤之中排污,或者是直接深埋在地下的排污管道进行排污。

    赵信对于纸一知半解,如果花费力气和资金,在集中了工匠的前提下,未必不能把更加廉价的纸给制造出来的,可是那样有什么用,还要承担着的污染的危险。

    定海军对于纸张的需求,并不算很多,北宋的各种纸坊也相当的发达,分门别类的数百种纸,完全可以满足一切需求。

    可是这个需求,是在传统的消耗之上,这个糊窗户的纸,就不在计划之中,这样大规模的破损,不但耗费资,跟定海军自己可以生产的东西不一样,所有的纸都必须要外购。

    外购也无所谓,定海军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大量外购,可是就怕,购买也购买不到。

    定海军是工业化的生产,劳动效率和工作效率,被摆在第一位的,所以支撑起体量那么庞大的炼钢厂和水泥厂。

    可是其他的北宋工坊,那就是一个手工作坊,加上对于秘方之类的控制,他们的产能非常的有限的,定海军的介入,已经让纸的领域,有些缺乏,再加上新增的这些,这是突然出现的增长额,要想在短时间之中,平衡这个供需关系,比较困难。

    既然平衡不了,类似的产能恒等,需求加大的前提下,那就自然而然的根据市场的规律而来了。

    市场规律是什么,供需失衡,在供小于求的前提下,几乎必然会涨价,在更高的位置,寻求新的平衡,这对于定海军而言,是无法接受。

    定海军需求可不是什么小数目,无论是研究,学习,甚至单纯是糊窗户的纸,这个从40多万户之中,聚沙成塔,已经非常可怕。

    资金的压力,永远是次要的,在掌握了定海币这个利器之后,钱是不缺的,可是物资不是钱能够直接变回来,就算增加价格,抢了别人的货物,也不是无休止。

    可偏偏定海军的需求,增长到了可怕的程度,每个月都带来的增长,可能会让纸的价格上天去。

    这是赵信不愿意看到的,当每月的采购量,基本上不能满足的整个定海军70%需要,关于类似纸张的价格,又有巨大的提升的前提下,选择替代物,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

    钱的问题,只是促成玻璃发展的一个部分,却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玻璃窗的优点,这才是玻璃窗取代老式窗纸的根本原因。

    跟传统的纸糊的窗户相比,玻璃窗更加的坚固,玻璃除了脆,易碎之外,硬度是非常达标的,硬度几乎要比的上玉石了。

    玻璃易碎,那只是对于大型平板玻璃,玻璃球就没有那么易碎,平板玻璃如果固定好,单纯用划的话,也很难切割,后世大部分的玻璃刀,他的尖端,都是有金刚石的存在的,否则,很难的切割。

    更大的强度,也代表着不容易损坏,只要不是用力的敲打,单纯的风,几乎很难的吹碎玻璃,台风,当然是一个例外了,那已经不是普通的物品能够抵挡的东西了。

    台风是海洋上面,形成的强对流天气,在热量的极具不平衡之下,形成的强风,他的能量,可比普通的风,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别说是玻璃,有时候,就连一个房子,都能够吹走,在后世关于台风视频之中,一个几十吨的水泥车,都被吹起来,更别说玻璃了,一股强风吹过,所有的玻璃门窗,不管是钢化的,还是防爆的,一律吹烂。

    坚固耐用,不容易更换,同时比较的廉价,这是玻璃不错的优点,可是对于一个窗户,身为窗户本身的特性,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要有窗户,是为了白天的透光性,如果房子没有任何的窗户,白天黑夜一个样,这对于没有电灯等照明手段封建王朝来说,那是不可想象的。

    北宋以发达经济,创造了东京这么一个不夜城,大规模使用的蜡烛,也让黑夜跟白天一样的精彩。

    可是黑夜毕竟是黑夜,蜡烛这种东西,也无法取代太阳的光线,特别是对于普通的平民而言,夜里没办法,在一些必须要有光线的时候,点燃一些蜡烛,还可以接受,可是白天也要点燃蜡烛,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玻璃相对于窗纸,当然效果更好点,相对于窗户纸这样的半密封的环境,玻璃的保暖性更好,至于透光性,一个几乎透明的玻璃,跟一个半透明,只能够蒙着看窗纸,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没有窗户的时代,楼房在建设完成之后,要形成可以住人的住宅,需要投入的时间,甚至会是之前的两倍的,目前的木窗和窗户纸,这个制造和安装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相反,玻璃就容易许多了,就算是没有铝合金和塑钢窗这样的新材料,单纯是钢窗,也会让整个的效率提升很多。

    跟木窗需要雕琢制造不同的是,钢窗可以锻造,然后固定玻璃的东西,更是可以开采出来,这就极大的加强了效率。

    从丁海军成立开始的,效率已经是深深刻入到丁海军的根基之中的东西,没有足够的效率,丁海军的商品,就无法取代北宋传统的商品。

    在玻璃研究的同时,只要是大型平板玻璃完成了之后,以此为契机,可以开发出大型的平板镜子。

    在北宋这个时候,别说一人高的穿衣镜,就算是一个巴掌大小的镜子,都可以获取暴利。

    除了玻璃窗和玻璃镜之外,玻璃还有众多的用途,比如说,温室。

    塑料大棚是最佳的材料,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的性能好,是因为他便宜,哪怕在21世纪,玻璃的价格极为廉价的时候,兴建一个大型的玻璃温室,也需要很高的成本。

    这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或许玻璃温室的使用年限更长,不像是塑料大棚,可能短的一两年就需要更换,可是一亩地高昂的费用,却是农户无法承受的。

    塑料大棚也就应运而生,只有玻璃几分之一的成本,是他成功的关键。

    现在的北宋,到了冬天,那是除了萝卜白菜,不北宋应该叫菘菜,没有任何的绿色植物的时代,能够吃点腌制的东西,已经不错的时候,在冬季里面,利用反季节生产,用玻璃大棚的方法,生产出大量蔬菜,能够在丁海军,在北宋的汴粱,创造出多少的价值。

    更别说,玻璃大棚在农业上面的好处,赵信已经知道,生物是在不断的进化发展的,通过选择优势种子,经过几代,甚至是几十代的培育,就可以制作出高产的种子。

    或许,这个时代,还研究不出来,父本母本,遗传基因这些东西,可是单纯的精耕细作,科学施肥,再加上精细化管理,可以让种子的发育更好,发育更快,这也是的一个研究的方向。

    可是传统来说,那是一年一季,最多不过是两季的种植,就算是生长期最短的,也需要4个月左右的,北方的冬季,不适合大部分的植物生长。

    有了温室就不一样了,只要在日照可以保证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一年三季,甚至是四季,寻找一些生长期短的,更适合气候的,更加高产的粮食,这才是一个根本的科研方向。

    如果说,钢铁和水泥,是增加北宋的硬实力的话,他会让北宋更硬,在抵抗外敌的时候,不容易被攻破,能够抵挡更久的时间。

    可是农业方面的提升,却是软实力,最基础实力的提升,别的不说,如果北宋八亿亩的农田,从平均的3石,提升到5石,甚至是8石的话,带给北宋的,将会是可怕的变化。

    原来,北宋能够容纳的极限,2亿已经不少了,再加上从海外购买的粮食,差不多能够达到2.5亿,可是一旦良种和科学的种植方法的普及,平均达到8石的话,等于说,整个北宋拥有着6亿的体量。

    在任何的时代,人口基数,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类似荷兰葡萄牙的那种发展的,只能够称之为昙花一现,甚至说,如果不是荷兰和葡萄牙,就处于欧洲,背靠着欧洲巨大的土地和人口基数,这样才有可能发展,真的扔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是他科技突破天际,也不可能称霸整个世界。

    到了一战二战时期,人口和国土面积就尤其的明显,德国为什么打俄罗斯总是打不赢,无论是国力,还是科技水准,德国在一战的时候,都比俄罗斯强大太多了,可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土面积和超过一亿的人口,就是俄罗斯的底蕴,在武器和科技,没有形成代差的前提下,人口和国土面积,会形成巨大战略优势。

    北宋不小了,1亿以上的人口,将会成为北宋巨大无比的底蕴,在工业的开启之下,会发展的更快,可是赵信还想让他更快一点。

    寻找北美的高产作物,这是一个方向,未来,当海军建设,达到一个基础之后,必然会开启前往南美的航线,把美洲的三大高产作物,都给弄过来。

    可是就算是现在,三大作物在手,也不可能立刻改变,一个粮食作物的普及,大量的应用,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就算是到了后世,红薯,土豆和玉米,成为了基础农作物之后,也没有动摇小麦和水稻的地位,这两者,依然是种植的首选。

    哪怕是对于三大高产作物,培育良种也依然有效,一个合适的,容易适应环境的种子,跟一个还没有经过培养,还是在南美状态的种子,种植下来,完全是两回事。

    除了在农业还有温室上面的作用,玻璃器皿也是实验室的重要基础工具。

    为牛大力建立钢铁研究实验室开始,赵信在目前,比较微薄的人力之下,逐步建立起了整个北宋的研究体系。

    科技改变一切,这是后世所公认,落后就要挨打,当热武器走上舞台的时候,武器形成代差,那么的武器的作用也就至关重要了,这跟其他没有什么关系了。

    实验室,关系到未来定海军的各个领域,或许,对于现在的丁海军来说,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成立时机,甚至连基础的研究人员都没有办法凑齐,可是赵信还是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可以说,在整个投入之中,除了丁海军本身的建设之外,实验室,已经是一个吞进猛兽了。

    这一点,在实验人员的素质不过关的前提下,就尤其如此,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许有专业的人员,可能几十次就能够做出来的,这些人员,可能是几百次,上千次都做不出来。

    对于此,赵信没有别的办法,科技就是这样,领先一步的,更是如此,在没有合格的人员的前提下,只有不断的练手,让他们逐步的提升实力,没有别的办法解决。

    当然了,赵信尽可能的提升实验室的条件,比如说,密封的无菌环境,这样可以减少意外的发生,或许可以节约个一两成的成本,这对于投入亿万的实验室来说,已经非常重要了。

    使用现在北宋的窗户的话,就很难全面的封闭,有时候,在实验的关键条件之下,一个大风刮过,吹过的沙尘,打破了窗纸,立刻就会影响到内部实验。

    至于因为光线的缘故,造成的影响,更是比比皆是,实验室的精确度很高,一些色彩上面的变化,非常快速,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的,一些可以点燃蜡烛的地方,可以用点燃蜡烛的办法,照亮光线,可是在本身就容易生成可燃性气体的实验,要怎么做,只要点燃,必然会发生大爆炸,这点常识还是有的。

    这种情况下,要么是露天实验,要么,就是必须要使用透光性能更强的玻璃。

    在钢铁厂出现了大规模的事故之后的,他更加的重视,可是传统的纸糊的窗户,不但亮度不到,就连密封性能,也不是很好。

    实验室如果出现危险,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实验室,那个影响可就大了去了的,要知道,现在目前丁海军的实验室,是通过无数的投入,在不停的实验之中,逐步的建设起来的,一些主要的研究人员,他们是在废掉了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贯的投入,这样才培养起来的,一旦出现问题,这样的人损失个一两个,那就完蛋了。

    玻璃的如此之多的用途,加上逐步影响到了丁海军的各个领域,也让赵信有些焦急,他保证了足够的资金,资源,人手,甚至在关键时刻,还抽调了大量研究员,补充到玻璃的研究工作之中。

    在赵信看来,玻璃的生产,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不说后世看到的穿越者文章,可能几个人就能够把玻璃制造出来,就说他现在所掌握的人力物力来说,单纯有过陶瓷,烧砖的经验的,都不是一两个,那是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小组。

    玻璃,也是一种烧制的产物,他或许更加复杂一点,可是只要找到合适的配方,影响玻璃产生的问题就不存在。

    烧制玻璃的温度,大概上比水泥高出一点点,却高出的很有限,甚至是在烧制的时候,所需要的环境,也跟水泥和砖窑有些相像,在最初,找到几个这方面的人员,特别是从汴粱重金挖到了一个烧制琉璃的工匠之后,赵信觉得,这个玻璃应该不难。

    可是从稳定到丁海军到现在,差不多十个月的时间了,经过了最少上百次,甚至是千次的实验之后,玻璃依然难产,或许说其他方面,比如说,琉璃上面,有一定的收获,可是在透明玻璃上面,一直都是难产,耗费上百万的资金,还没有什么收获。

    玻璃相对于砖头,水泥和瓷器,他更加的困难,对于配方的要求非常的高,赵信哪怕再怎么的博闻强记,也不可能的记录起玻璃的完整配方,只是一个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这个配方,指导了玻璃研究的开启,让研究者知道,玻璃是什么,可是跟透明玻璃,这完全是两回事。

    玻璃是用石英等天然的硅的化合物,进行调配,煅烧,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不同组成部分,有着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的特性,透明和不透明,也就是跟材料的组成有关系。

    赵信偏偏不知道,透明玻璃的配方到底是什么,这极大的困扰了整体研究的进度,甚至让研究者都有些迷茫的程度。

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

    早在苗家庄的时候,赵信已经开始了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了,可惜当时因为的战争在即的关系,他没有办法的直接建立大规模的窑洞,专门的烧制玻璃。

    因为相对于玻璃,水泥和砖窑这种东西,要求不高,可是对于战争更加的有作用的。

    这一点,也在之后的西夏战役之中,得到了证明,如果没有棱堡,辽兴宗气势汹汹而来,哪怕韩琦拥有着长弓这样的部队,进行攻击,或许在战斗力上面,跟辽兴宗的重骑兵差不多的前提下,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才能够逼退辽国的重骑兵,而不是现在这样,轻而易举跟辽兴宗,进行战斗,甚至在最后,获得了整个合约的全部过程。

    到了大名府,全部的重点又放在了钢铁上面,相对于玻璃,钢铁更加的重要,实际上,钢铁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不但给定海军获得了一个巨大的财务来源,单纯目前的收益,每年在钢铁上面,就高达数千万贯,在这样的前提下,这个收益,足以抵消了一切。

    也就是到了定海军,把一些都给稳定下,这才放在玻璃上面,特别是现在,窗户纸越来越不适合现在定海军的发展的前提下,玻璃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可是这个玻璃却不顺利,跟钢铁厂依托于卡牌系统的帮助,还有大宋之前的传统不一样,玻璃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钢铁厂有众多铁匠的秘方,这些秘方有很大一部分重叠还有无用,可是单纯发现的十几种催化剂,就极大的促进了钢铁产业的发展,更别说,还有牛大力这样,百年不遇的钢铁人才。

    整个北宋这么庞大,类似的人才应该不少,也应该有一个玻璃方面的天才,可是,他们并没有出现在赵信的面前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说的,整个北宋的基数之下,这个数量更加的可怕。

    现在定海军,从某种意义上面,甚至连一个稍稍懂得玻璃的都没有,依靠的还是原来烧制陶器的那些,陶器跟玻璃,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这些人又没有牛大力这样,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多就是在实验上面加以提升。

    赵信无法改变这些研究人员的情况,就只能够依靠着在其他的方面提升,比如说,更加合适的实验过程,比如说,更加完美的材料,把这些都加在一起,形成实验的外围,而不能够影响到实验数据本身的。

    赵信建立了大量的小型窑洞,以控制花费,每一次的材料也严格的控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记录。

    科学的记录方法,是完善最终实验过程的关键,在这个意义上面,玻璃应该不成问题。

    赵信不可能奢望,如同是那些穿越的文之中,很快的就获得玻璃,却也没有想到,这个过程会如此的困难,困难到难以想象。、

    基础学科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耗费巨大的,在没有一个明确的配方的前提下,那就需要用穷举法慢慢的来研究。

    最开始,赵信只是兴建了3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太重视,也就是玻璃的需求越来越重要的时候,才开始加大这个需求的过程。

    现在最少有100组人,这些人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对玻璃没有什么了解的,因为定海军最终搜集到对策玻璃方面的人才,最终才7个人,这些人被分成了7个小组,每一个组都是用精兵强将,集中到了一起,进行研究,他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可惜,这些人,没有定海军的这些实验的记录,哪怕是在一些人的辅助之下,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样的过程之中的,艰难的前行。

    一定的程度下,这些人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取得突破的,还是原有的,一些在烧制砖头,或者是瓷器上面,有些突破,熟悉了整个定海军研究的过程的人。

    赵信当然知道,这些这些过程急不得,可是从某种意义上面说,玻璃,已经成为了定海军投入巨大的过程。

    当然了,在半年多的时间之中,他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最少说,对于琉璃的制作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的,甚至制作出来了最少20种廉价漂亮的琉璃配方的,单纯在琉璃这么一个领域,已经拥有了雄厚的实力了。

    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有一些的工艺品,他们的价值,已经不低于宝物了。

    玻璃之所以被称之为琉璃,一个关键的原因来说,他就是玉的替代品,这样的东西,很大程度上面模仿玉的,因为这些人更加熟悉这个配方,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面,是走了很大的弯路的,透明的玻璃没有多少,可是关于琉璃却有很多。

    这个副产品,也没有放过,算是无心插柳之下的一个收获,从某种意义上面,这个只要大力发展,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方向,虽然说赵信并不在,可是那些几乎把利益当做一切的定海军的中层,还是从中间挑选了一些比较适合的东西,然后制作成不同的工艺品。

    跟玉石相比,琉璃的色彩缤纷,可塑性非常的强大,一定程度上面,玻璃制作出来的物品的,他们的硬度非常的强大,玻璃的硬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面,跟玉石差不多。要知道,后世切割玻璃的那是金刚石,那是硬度指标上,达到10的天然的矿物,整个人工合成的物品之中,少有追的上他的硬度的。

    当然了,巨大部分的玻璃刀,他也是人工合成的金刚石,否则的话,也不会那么的廉价。

    可是距离透明的,还有比较长的一条路要走,要知道最好的,只是一个半透明的,相当于比较透亮的玉石那样,如果这个制作成玻璃窗的话,差不多就是一个的毛玻璃,透光性比起纸来说,已经提升太多太多了,

    换成一个没有见过21世纪玻璃窗的,或许会以为,这就是非常不错的玻璃窗,可是真正见过21世纪的玻璃的赵信,很清楚,这不是真正的透明玻璃。

    透明的玻璃,分成了好多种,赵信也没有想过,直接就弄出来可怕的光学玻璃,那种完全不存在任何的问题的,可以使用在望远镜和光学镜头的那种,那种就算是到了21世纪,也是一些绝密的东西,一般的国家,就算是投入巨资,也未必能够的研究出来,一般的普通玻璃就差不多了,这已经是极限了

    赵信虽然说非常的焦急,可是他也知道,这个东西急不得的,特别是越是基础的研究,越是这样,经过了之前的简单的焦急,甚至有些不计成本的投入,赵信也从焦急之中醒悟了过来,他放轻松了,因为年底就要到了。

    或许是无心插柳的关系,真正焦急的等待,20多种不同的琉璃的配方,都没有形成一种无色的玻璃,可是在放下之后,不到10天之中,就有了好消息,其中一个小组,终于成功的制作出了透明的玻璃配方。

    赵信当然知道,这个透明的玻璃配方,到底有多么的重要,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着代表着技术的一个飞跃,他几乎是第一时间,用卡牌系统把这个玻璃配方给记录了下来。

    不过,让他兴奋的是,这个小组,是一个科学的小组,对于实验的全部过程,都做了一个完美的记录,在不到2个小时之后,又重现了这个过程。

    这跟中国古代的研究,截然不同,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古代的那些研究,更多的是碰运气,在运气碰到的时候,就可以做出来,要重现,对不起,那就很难,也就是在一次次的跌跌撞撞之中,最终走到了这个过程,有时候,很多是无用功。

    现在,赵信在定海军普及了这种科学的记录方式,每一次,投入了多少东西,哪一种矿物,都有了清晰无比的记载的,伴随着玻璃的重现之后,接下来,就是在这个配方上面进行分析。

    赵信当然知道,整个玻璃的配方,到底有多少,可以说成百上千种,可是赵信要求的只是一种,然后就根据这一种的方法,进行调整,减少成本,增加他的性能,整个40多个小组,都全力以赴的研究这个,之前的所有的过程,都停止了。

    看起来,这是一种拔苗助长,可是实际上,这种拔苗助长是非常的有用的,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关于透明的玻璃配方的东西,最少研究出了上百种之多,甚至一些非常出色性能的玻璃,也都研究出来了,定海军,拥有了制造玻璃的可能性。

    之后,就是一个从实验室生产到工业化的过程了,相对于之前的,这个更加的容易,一定程度上面,在实验室的同时,工业生产也在继续,在不懈努力之下,大概是12月底,第一个透明的玻璃制品,成功的出现了,这也代表着玻璃真正的进入到了定海军的产业体系之中。

    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配方,然后就是最著名的气泡的问题,这在琉璃之中,不存在问题,其中的气泡,也会形成特别的图案的,让这个琉璃更加出色。

    可是在透明的玻璃之中,这就很成问题了,这样也制约了玻璃的大小的,可是这对于赵信来说,很容易解决。

    气泡,是在制作玻璃的过程之中,没因为液体逐步的凝结,封入到其中的气体,形成的气泡,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搅一搅,

    用玻璃棒,在液体之中搅拌,让因为反应产生的大量的气体的,在反应之中,被释放掉的,然后就不存在气泡了,或者是气泡非常的微小,不足以影响问题。

    至于镀银的工艺,也在摸索之中的,现在,正在逐步的摸索,有了一些头绪。

    可是现在,已经生产出来的大型平板玻璃之后,一些玻璃方面的应用,也开始展现出来了的,比如说,玻璃窗,改变了原来的纸糊的窗纱,明亮度更高,保暖性能也更好的,比较适合在定海军这样海风比较大的地方。

    同样的,玻璃温室也开始出现的。

    这一个举动,彻底的改变了原有的是平衡,定海军的土地面积有限,工业用地和各种的主宅用地,是最多的,这些玻璃温室的出现的,也极大的丰富了定海军的市场的。

    玻璃器皿的出现,对于新成立的实验室的,则是最好的东西,有些东西,反应非常的直观的,没有一个透明的容器,很难的看到整个反应的过程,这不利于实验,第一批高品质,精度的玻璃器皿的,成为了实验室的标准配备,极大的提升了研究的效率的。

    就这样,通过调整和改进,不知不觉之下,已经到了年底了,虽然因为炼铁厂的关系的,赵信停下了去汴梁的脚步,可是他的心中一直都记挂着这个事情,铁路,对于整个北宋的提升,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现在,玻璃已经完成了生产,镜子也差不多完成了,或许不是最佳的配方,可是在某种程度上面,已经是可以接受了,简单的镜子,已经小批量的生产了。

    这些已经可以作为定海军的一个新的商品,投入到了真个定海军的商品之中,为定海军创造利润了,整个定海军的发展,也进入到了良性的轨道,这种情况之下,再一次的出行势在必行

    赵信再一次的准备成行,跟4个月之前的成型相比,他这一次,准备的更加的充分。

    原来,30艘的千石船只,现在,提升到了100艘,甚至的需要汴梁准备一个专门的的码头的,来停靠这些的船只。

    这一次,赵信的同样的把这个作为展现定海军势力的一个方法,他几乎带去了全部的新产品,当然,包括了还没有最终扩大生产的玻璃和镜子,这些作为重要的商品被携带了起来。

    跟之前的匆忙为了钢铁和铁路出行,这一次,更加的准备充分,不但携带了大量的货物,还有大量金钱,这一次,是赵信真正的展示力量的舞台。

第四百六十六章 携带礼物

    跟三四个月之前相比,现在的宿迁,又有了大量的变化,第一点,就是,进一步的扩张了的港口。

    围绕着整个洪泽湖,形成了4大5小不同的港口,每一个港口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里,然后各有侧重的兴建了一系列的仓库和市场。

    比如说,定海军的产出,就分成了4个部分,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港口,然后,传统东西,以洪泽湖为一个节点,开启了一个真正贸易的时代。

    赵信虽然没有办法,让定海军的海洋实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下子变出来一个可怕的远洋船队来,但是海洋贸易已经开启了。

    中国目前,南方是丝绸,大米,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之类的,这些东西,传统的方法,往往是通过长江,然后转入到京杭大运河,然后辐射到北宋腹地的。

    这样的运输方法,不能够算是错,但是有一点就是,一些沿海城市的商品,需要绕好几个点。

    现在,定海军成立之后,先不说本身的产能,定海军生产的水泥和钢铁,这两种东西,不可能是定海军本身产的,几百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岛,就算是矿产资源再怎么的发达,也架不住这样的用,所以,大量的物资,都是通过大船,从外面运送过来的。

    这本身就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运输市场,在这样的基础上面,赵信又进行了引导,让南方的产品,形成了大宗的产品。

    为什么海运最便宜,原因非常简单,大宗,跟寻常的河船,300石,500石,算是正常的,大一点的千石,可是在海船之中,两三千石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五六千。

    同样,河船上面,动力基本上是靠人力,风力和流动有,却不是主体,可是在海上,有固定的季节,洋流加上季风,可以极大的节约人力。

    河船,在长途贩运的时候,可能一天最多也就是四五十里,可是对于海船而言,一天150里,并不是不可能。

    不说风帆的巅峰,可以以10节以上的速度行进的舰船,就说这个时代的普通海船,在吃满了风和洋流的配合之下,也差不多能够达到4节左右的速度,这样算下来,一小时高达14里,一天哪怕再怎么的少,也有10个小时,150里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正因为如此,从杭州方向,泉州方向,到定海军的海船,不但耗费更低,而且速度更快,把江南的各种物资给整合一下,一部分供给定海军越来越高涨的需求,另外一部分,就输送到了洪泽湖。

    在赵信开发了洪泽湖之前,洪泽湖交通位置,没有人重视,虽然说,他是淮河的末端,淮河作为京杭大运河联通的几大河流之中,处于最佳的位置。

    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任何时候,黄河跟长江中间的位置,也都是封建王朝,人口最为稠密地方,也是销售的重点。

    淮河处于黄河和长江的中央,是一条很重要的河流,可是对于海洋了解不深,再加上传统分销体系,让这里被忽视掉了。

    可是赵信出现,在开发定海军的时候,在洪泽湖这边,建立了大规模的港口和市场,这种情况下,海运就形成了可能性,本身就旺盛的商路,再进行开发,附带着就形成了大量的市场。

    目前,以丝绸,手工艺品,陶瓷,还有粮食为主体的南方的这些物资,在洪泽湖的周围,形成了一大片的市场,这些以洪泽湖为中心,开始在水路向中间蔓延,形成了一条完全新的商路。

    4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从海州到洪泽湖的300多里的铁路贯通,虽然已经开始修建了,从两侧开始,一共分成了5个部分,可是目前为止,只是建设了一半左右,距离彻底的通车,还有半年。

    没有贯通的铁路,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还不如一条普通的路线,现在,海州跟洪泽湖的联通,还是之前定海军修缮的那一几条路,不是水泥路,只是三合土碎石共同修建的,现在已经背无数的马车给压实了,形成了一条真正的通道。

    不同于之前准备的仓促,这一次,赵信用了长达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各种的物资,这一次前往汴梁,一定程度上面,是赵信的一次展现实力的机会。

    在宿迁的码头上面,停泊了30艘1200石的大船,到现在,定海军的造船业,还没有办法形成规模,甚至没有办法,制造大量的船舶,可是对现有的船舶进行一定的修改,还是可以的的。

    比如说,传统的船只,进行了一定的改造,铁器物品,全部都用了定海军的铁料,还有一些必备的防护。

    一些龙骨的部分,没办法采用钢铁巩固,却进行了一定的加固,比如说,用一些钢筋,编制在龙骨的边缘,增加强度。

    内部也进行了一定修改,改变一些舱体的结构,用铁料作为支撑,增大一些容量,传统的800-1000石的船只,可以增加20%左右的容量。

    100艘船,平均的容量增加到了1200石左右,30艘,总共容量达到了12万石,可以说,会携带很多的东西。

    12万石,差不多就是4万多的吨,哪怕是纯粹装载粮食,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更别说现在,赵信准备了很逗的东西,都是高价的东西。

    绝大部分,都是类似玻璃和镜子这样的新产品,这些产品成本不高,可是最终的价格却高,会给汴梁带来一股新的风尚的。

    跟上一次相比,这一次,赵信的准备更加的充足,无论是人员,还是物资,都是相当的充足的。

    现在的宿迁码头,哪怕是到了夜间的,也是灯火通明的,新式的煤油灯,开始出现在了码头上面。

    跟传统蜡烛不一样,煤油灯不容易被风影响,特别是玻璃出现之后,封闭式的煤油灯,甚至可以挂在外面,不受风的影响,而且亮度很高,可以负担外界照明的作用。

    宿迁码头,是整个洪泽湖码头的核心,从原来,每天吞吐100艘船只,增长到现在,接近2500艘船,日吞吐能力达到100万石,可以说繁忙异常的。

    无数工人,在码头上面行动,因为河港较小的关系,无法容纳那么多的塔吊,可是简单的葫芦吊和吊车,还是比比皆是的,效率比起其他的码头要高很多。

    赵信准备带到汴梁的礼物,早已经准备完毕了,主要就是定海军的一些新产品。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玻璃,在无色玻璃出现了之后,大部分基于透明玻璃的工艺品,比如说,各种玻璃日用品,传统形状的工艺品的,经过了玻璃的制造,一定程度上面的,形成了新的门类。

    不过,最让赵信重视的,还是各种各样的镜子,现在,经过了一定的公关,平板玻璃的大小,已经从原来一尺方圆,增加到了3尺方圆,没有达到后世,一米,甚至一米以上大型镜子的,却已经差不多了。

    3尺等于一米,摆起来,也可以把一个人的大半身,都给照亮,经过了银镜反应,形成的光洁的表面,可以把人照的是非常的清晰,这一点,从定海军销售,就可以看出来了。

    哪怕是一尺见方的镜子,在定海军刚刚上市的时候,也引发了狂潮,就怕货比货,原来还精致的铜镜,哪怕面对着最简陋的,用普通的木头构筑的支撑的镜子,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概念,一直下来,都模模糊糊的,现在却清晰无比,功能性可以说形成到了最多的。

    在赵信准备的东西之中,最大的是一面2米见方的镜子,这个是意外得到的一块平板玻璃,甚至再怎么手艺好的匠人你,也没办法重现,用这个制作出来的超巨型的镜子,也作为赵信携带的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礼物的。

    赵信召集了差不多12位高手的木匠,用珍贵的红木,。雕琢了一个巨大衣柜,而这个镜子被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面,周围分别镶嵌了各种的宝石的,单纯这些宝石的造价,就高达10万贯,而整个家具,在造成的那一刻,听到消息巨富,甚至愿意拿出来200万贯来购买。

    当时,赵信还真的多多少少有些动心,一块镜子,投入10万贯,加上工钱,可能也不会超过15万贯,却可以获得200万贯的资金的,这样的利润,肯定是巨大。

    可是最终,赵信还是没有把这个宝物给卖出去,这个东西在赵信看来,从制作出来开始,就是属于仁宗,哪怕仁宗性格比较的内敛,可是作为一个皇帝,总要有皇帝的体面。

    类似的镜子,用不错木料,加上各种的宝石构成,总数高达5000件,其中最大的是3尺,最小的只是巴掌大小的,用于随身携带的镜子。

    5000面镜子,听起来数量很庞大,可是除了最大的那块,已经被制作城了家具的那个,非常的庞大,其他的占地都不大,镜子相当的薄,可以折叠的安放,5000面镜子,加上各种附属的东西,这些只用了一艘船就装得下了,甚至还没有装满。

    在赵信开发之中,太过超乎于这个时代,并不准备快速的拿出来,之前或许还会考虑,现在就不这么想了,有了铁料还有这些改进之后,定海军的商品已经是够用了。

    铁料和定海币,已经赚到了足够多的钱了,再把整个北宋的资金聚拢过来,也没有意义啊。

    在所有的船之中,还有5艘特别重要,其中,最大的那一艘,赵信就在其中,孙吉等大部分的护卫,也在其中,而装满船商品,不是什么珍品,只是一些钱币。

    没错的,整整五船的定海币,120料的船,载重大概是390吨吨左右,定海币当然不能装390吨,差不多也就是300吨左右。

    按照一公斤5贯标准,一吨就是1000公斤,5000贯,10吨差不多就是5万贯,300吨价值150万贯,5艘船,整整装了750万贯的定海币。

    这些钱,在目前的定海军而言,只是一个小钱,不过完全是现金,就有些可怕了,现在定海币跟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大,已经占据了整个北宋大量的区域,开始越来越被人所认可。

    这些钱,不是拿到汴梁进行物资购买的,是拿去让仁宗零花用。

    定海币只是在大名府周边,还有定海军的周边流通,在大名府,已经跟北宋的铜钱同时的流通,甚至因为定海币容易辨别,携带方便的关系的,还很瘦欢迎。

    大名府和定海军,目前的体量已经相当的大了,再加上他们辐射的关系,其他地方已经有零星的出现了,高达数亿贯钱币,不流通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在外地,更多的是尝鲜,是纪念品,当然了,如果有定海军的直营店的话,也可以进行交易和兑换。

    汴梁就是定海军的一个大本营之一,各种类型的直营店,最少在100座以上,给仁宗的这些定海币,就是怕被叶清臣再拿走。

    虽然,赵信也明白,叶清臣的能力,拿走它们只是时间关系,最多,也就是费费功夫,在直营店之中,兑换成铜钱而已,750万贯,对于现在的北宋朝政而言,不算小,甚至可以称之为大。

    明明知道会这样,可是赵信还是义无反顾的拿出了这些钱,定海军的发展,离不开整个北宋的支持,没有北宋足够的人口支持,没有庞大,可以随意流通的市场,定海军的工业生产能力再怎么的强大,也不可能创造出这么大的价值。

    跟别说,赵信有些野望,让定海币融入到了北宋的体系之中,北宋的币荒,就是货币不足造成的,跟铜钱相比,高强度的不锈钢更多,原材料只是铁,虽然现在没办法在炼钢厂之中的,大规模的生产,可是未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到时候,不容易仿造,切容易辨别的定海币取代铜钱,这也算是一个进步而已。

    到时候,整个北宋,数十亿造币,产生的利润,这个比起什么生意所创造的价值都要大,而且是大很多的。

第四百六十七章 启程汴梁

    一年的时间,让赵信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一个落难的皇子,到定海军的枢密使,到现在,掌控了一个庞大的城市,整个北宋都算的着的庞大无比的城市。

    赵信的态度,决定了120万定海军民众的命运,甚至间接上影响的更多。

    定海军的工业产量非常的可怕,辐射了超过北宋的一半,以整个京杭大运河为依托,辐射了整个北宋,大部分的关键城市。

    单纯依靠定海军的商人,都超过了10万,其中辐射的各种人口,最少是千万。

    这就是权利带来的好处,在出行的时候,他不用等待,提前安顿好就可以了,100艘船,除了20艘,是装着送给仁宗和贵妃的礼物,可是剩下,都是送往汴梁的货物。

    北宋的汴梁,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以汴梁为中心,辐射四京的庞大地盘,人口几乎占据了整个北宋的二十分之一左右,也是最精华,消费程度最高的民众。

    就商业上面来说,整个汴梁,算的上是商业上面的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赵信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城市,或许在别处,他还会遭到一些阻击,在汴梁,拥有着仁宗作为后盾,只要赵信不胡作非为,按照正常的商业行为来运作的话,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汴梁到现在,已经拥有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铺14个,还有数量众多的小型商店,这些商店,负责着整个定海军商品的销售,已经越来越融入到了整个汴梁之中。

    定海军,或许在上层的政局之中,没有多少的影响,可是在中低层,特别是商业市场上面,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定海军的商品,已经慢慢的融入到了整个汴梁普通生活之中。

    赵信他们依然是骑马来的,半年多的时间,让赵信成长了不少,卡牌系统虽然没有升级,可是潜移默化的改变,特别是那些的生长素之类,通过时间,慢慢的发挥出来,现在的赵信,看起来,已经是一个英武少年了,看起来已经超过10岁的样子,可是赵信才5岁多,不到6岁。

    实际上,在更加健壮的身体之中,却拥有着爆炸的力量,从孙吉哪里学会的呼吸法,配合着瑜伽在内的一些锻炼方法,当然了,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基因药剂,这些方法,不过是促进了基因药剂的更好的发挥。

    现在的赵信,已经可以开启3石强弓了,无论是身体的力量,还是柔韧性,已经超过了禁军之中的精锐士兵了,甚至在格斗之中,都有自保之力。

    现在赵信,已经看不出来一年多之前的稚嫩了,身材的长高,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在古代,已经有了成人的态势了,一般十二三岁的小孩,在北宋,都有成婚的,特别在农村的小地主家庭,读书不成,那么提前结婚,传宗接代也算是正常。

    赵信除了身材上面的变化,气质上面,就更是如此了,本身就是21世纪的穿越者,在一个四五岁的孩子的身上,驻扎了一个三四十岁的灵魂,更别说短短的2年时间之中,从一个落魄的王子,变成了一个位高权重的节度使。

    北宋,之所以设立节度使,也就是为了实边,可是在北宋,节度使都是非常小的,很少有横跨一个州,甚至是几个州的,这就是为了避免安史之乱的后果。

    可是在已经设定的节度使之中,权利非常的大,军政两方面的特权。

    北宋的边境军州,往往要承担着比较重的军事任务,军事是重点,政务反而放松了,定海军却反其道而行之,更多的发展的是经济,而不是军事,可就算如此,整个定海军的一切事物,都由赵信来决定,除了不封王立国之外,跟国中之国,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路风驰电掣,赵信在路上,还看了那些铁路工程,经过了在定海军上面的积累,定海军的铁路施工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铁路的修建速度也越来越快,现在,差不多完成了6成多的工程量,预计,越过年去,到明年的五六月份,一条从海州前往宿迁的铁路,就会修建完成。

    这是定海军第一条超级长的铁路,哪怕只有300里,却牵扯了很多的东西,征地,桥梁建造,各种交通口,沿线的一些设计等诸多的方面,也亏得赵信,对于后世的铁路,有了一些了解,所以没有走发现问题在改变的方法,而是提前布置到位。

    这是一条全封闭的铁路,周围也会布置大量的铁丝网,同时,也会进行一个系统的宣传的过程,让周围的村民们认识到,穿越铁路的害处。

    同时,在铁路跟周围相交的前提下,几乎每隔三四里,就会有一个通道口,除非是必要,否则,没有多少人,会为了抄近路,翻越这些难以翻越的铁丝网,冒险的穿过铁路。

    铁路,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哪怕是最简单的马拉铁路,也足以改变整个北宋的交通状况,交通,不但可以改变北宋的军事基础。

    更加方便交通,可以让大量的力量,集中到一起,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到时候,强干弱枝的北宋,就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通过铁路,前往任何的一个边境,只要三四天的前提下,驻扎在边疆的军队,可以进一步的减少,这样耗费更少。

    这一次,铁路,也是赵信众多目标之中的终极目标,携带5船定海币,总额超不多750万,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三司到底有多少钱,赵信基本上掌握的差不多了,因为西北的结余和灵州和议的签署,他能够有500万到600万的结余。

    这部分的结余,到底能够剩下来多少,那就不好说了,庞大的帝国,在各方面还不完善,随意性相当的强,而下面的政府,在渴了这么久了,日积月累,集中下来众多的问题,之前是政府没钱,值得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就算是申请也未必能够获得,现在,终于有了结余,哪怕是试一试,也会申请。

    这些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是不解决,也容易出现问题,这样算下来,就算是叶清臣再怎么的卡着,最少有一半的资金花出去了。

    如果再加上绵延时间较长的北方农田水利建设,哪怕叶清臣下了狠手,也不可能彻底的解决问题,必须要的花费,也需要做出来。

    铁路目前的兴建费用不高,关键是炼铁厂的成本,直接筑造的铁轨,平均下来的,比起之前,节约了太多太多,目前算下来,每公里,可能就是2000贯左右,跟一座棱堡差不多。

    双线修建的话,1000里,大概是200万贯,这笔钱很庞大,北宋当然不可能只要一个千里的铁路,上万公里,甚至更多,都能够建的下来,这样的情况下,投入会非常可怕。

    赵信不担心铁路会赔钱,连清朝最简单的一条入关铁路,就可以创造出可怕的效益,成为整个清朝为数不多的高利润的项目,掀起了投资狂潮。

    北宋的商业性能,远比的清朝更高,人口不低,再加上还有定海军的存在,干线铁路,只要修建出来,肯定不会吃亏。

    可是启动资金会有,还要赢得从上到下的同意,赵信当然愿意全部自己来拿,可是这样有些突兀,最好的,就是一个合作的态势。

    如果是半年之前出发,或许会有些仓促,赵信只是在灵州和议的基础上面,进行说服,可是现在,半年的时间,赵信哪怕是把精力放在协调定海军上面,可是这个铁路也没有放过,哪怕没有开启计划,前期调查和研究,还是开启了。

    现在,赵信的手上,就有一条以汴梁为中心,7条铁路的兴建,这些铁路其中有4条是经过汴梁,几乎形成了米字型的交叉结构,其他的3条,则是外围的铁路,这些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主要是在整个水系的过程之中,再一次的联通。

    时间长了,所以赵信做的更加的详细,不但记录了整个地质和修建的难度,把整个铁路的计划资金都给做出来了。

    资金只是一个方面,更大的是商业方面的,后世的所有的计划,都必须要考虑到商业性能,一条铁路的贯通,军事上面的作用,或许无法引起重视,可是商业上面,是必不可少的。

    从沿途的城市,资源,商品等诸多的方面,当这些通过铁路的旺盛运输,送到合适的地方之后,所产生的效用,会让北宋的商业,再一次的上一个台阶。

    这也是赵信充满信心的根本原因,因为物资和其他的东西提前的到达,所以赵信他们骑马速度很快,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越过了从海州到宿迁的300里的距离。

    抵达宿迁的时侯,正好是过午,没有休息,当赵信等人上船了之后,100艘组成的庞大船队,早已经就做好了准备,在赵信他们抵达了之后,就立刻出发了。

    在宿迁港目前,已经扩大了很多,这个时代,靠近湖边,特别是洪泽湖这样,淮河的重点的湖泊,水灾是非常多。

    跟传统的长江黄河奔流入海不一样,淮河没有入海口,水都直接注入到了洪泽湖中,洪泽湖开始慢慢扩张,这是寻常的平稳的状态下。

    一旦到了夏季,上游的降水量加大,不说全流域的洪峰,就说是大半个流域的洪峰,都会让洪泽湖惊涛骇浪。

    宿迁是经过了方方面面的挑选,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可是真正可以兴建港口的地方,距离洪泽湖有一段距离,为此,专门兴建了最少4里长人工水道,并且最初就扩张到了足够宽的程度。

    100艘大船,在港口一字排开,然后缓缓的向前,到洪泽湖的差不多几百米的水道之中,到了洪泽湖之中,这才加快的速度。

    从淮河逆流而上,大概要好几百里,才能够接触到京杭大运河,是逆流的关系,需要船夫,在一些关键地方,也需要纤夫,好在,这是一个很短的路程,最多也就是十来天的时间,这还是慢慢的行进,如果增加纤夫的数量,时间最少还可以减少一倍。

    摇曳的航船,在河面上面,相当的平稳,一年多以前,赵信就是坐着小了很多的船,开启了一场穿越之旅,现在,稳定了很多,最少不担心有人刺杀的问题,对于未来的路,认识也更加的清晰了。

    北宋肯定起了变化,就算是他就此离开,北宋也不会走到原来那么危险的境地之中,8个继承人,几乎不可能落到赵曙的身上。

    宗室的实力,因为8个继承人的关系,进行了分化,之前,仁宗对于赵曙是存在着感情和亏欠,所以对他们过于照顾。

    可是在保州兵变之后,赵信不但没死,还活了下来,汝南郡王在中间插手太多了。

    按照证据方面,汝南郡王手段非常的高超,甚至连王家都没有涉足太多,很多的秘密都被斩断了,可是对于上位者来说,怀疑,已经足以解决一切了。

    前世,对方是成功了,仁宗在丧子之痛之后,没有及时的调查,失去了关键点时间,时过境迁之后,或许认识到了这一点,却因为汝南郡王的实力进一步的扩大,也没有一个子嗣的诞生,最终不得已捏着头皮认了。

    可是这一次,赵信不但没死,还给出了最合适的选择,就算是现在,8个人选,选谁不行,干嘛要选赵曙。

    没有了赵曙,再加上从小培养的竞争关系,也就几乎不存在濮议之争的问题。

    再加上现在,解决了西夏,对于北宋朝政也不会出现神宗因为资金的问题,而变法的事情了。

    资金充足之下的北宋,只要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军事和政治上面的改革,几乎必然会向外扩张,首当其冲的就是辽国。

    连一直都比较保守的贾朝昌,都向着对辽国动手,更别说其他的激进派,只要在初期,产生了一定的优势,接下来的,收复燕云十六州是没问题的,再进一步,打赢辽国,在辽国收获大片的土地,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四百六十八章 望远镜

    北宋在三国之中,应该是最为弱势的一个,无论是辽国,还是西夏,都是北宋巨大的威胁,不管后人为他们怎么的洗白,岁币都是一个无法抹杀的东西。

    或许,有人会说,北宋的经济总量非常的可怕,单纯岁入高达2000万贯以上,单纯每年几十万,不足百万的岁币,无法影响到北宋运作。

    落后才会给予岁币,这是无法辩驳的,你要是战胜了,那就是别人给你岁币,对你称臣了。

    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不算弱,可是先天不强,没有大量骑兵的前提下,没有足够的机动性,在战略上面,本身就处于劣势。

    战胜的前提下,没办法扩大战果,无法追上对方,失败了,那就更加完了,会被对方一直追击,从小胜扩大到大胜。

    先天的弱势,如果再加上游牧民族跟农耕文明的不同,这些融合在一起,就造成了更大的后果。

    农耕民族所创造的财富更大,拥有的体量也远远的超过游牧民族,可是放下这些,单纯真刀真枪的拼杀,这个真的不是游牧民族的对手的,掌握着令兵器时代,最可怕的陆军武器的骑兵,也让北方游牧民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的北方的巨大威胁。

    对于掌握了强大战斗力势力来说,如果遭遇到过不下去的灾难的时候,他们不会想着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比抢来的更快。

    三国之中,无论是辽国,还是西夏,他们在困难的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到北宋抢一圈,哪怕仗打输了,只要稍稍有些收获,就可以度日。

    这本来是一个无解的问题,辽国和西夏,一直都配合着,牵制着北宋,让北宋进入到了难以摆脱的泥潭,短短百年的时间,威震辽夏,可以跟铁鹞子,铁林军正面抗衡的北宋禁军,到了北宋末年,变成了样子货,别说10对1,100对1,都无法对金军产生影响,真的从一个北宋的中流砥柱,变成了一个样子货。

    历史在这个时代,发生了变化,西北一战,一举定灵州,兴庆府一战灭掉西夏,一举干掉了西北最大的威胁,同样的,从辽国哪里,获得了海量的牲口,这些只要潜移默化的进入到北宋,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

    北宋现在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政治局势非常好,连军队上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骑兵,就算是在灵州和议之后,获得了大量的马,有可能组成庞大规模的骑兵,可是短时间没办法发挥作用,最少要5年以上的时间。

    可是,用马来代步,已经可以发挥作用了,长弓加上马,就可以快速的机动,再加上少量的重骑兵和骑马步兵,组成的机动兵种,或许比不上天生在马背上面的民族,却也可以发挥作用了。

    野战之中,只要不是遭遇战,就不可能失败。

    骑马步兵,依靠的就是马的机动能力,真正上了战场,是要步战的,只要步战足够强大,在马上的影响也不大,除非是对手不给他任何的时间,让他无法展开阵营。

    遭遇战,哪怕是骑兵,在10里的距离之中,也需要不短的时间,赵信没办法砍掉的对方的马腿,让对手跑不快,却可以增加北宋发现他们的机会的。

    两军交战,最重要的就是侦查,这一点就是铭刻在孙子兵法之中的战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战争之中,在没办法设立间谍的前提下,侦查就成为了军队最重要的步骤,侦查和反侦察,迷惑和反迷惑,这些造成了无数的战术,也然战场上面复杂了不少。

    抛开一些专门,战术和战斗侦查之外,大军前进,所有的侦查工作,都是由夜不收来完成,他们是在北宋之中,战斗力比较强悍,弓马娴熟的那种,他们哪怕是落单遇到了敌人,只要小心,也容易逃脱。

    用少量的弓马娴熟的骑兵的,扩大侦查的范围,是常用的办法,却很容易被游牧民族破解。

    在骑术,弓术,甚至是个人的战斗力上面,北宋跟辽国,跟西夏,都有一个不短的距离。

    骑术这一方面,北宋要想比游牧民族更强,那需要多么可怕的天赋,要知道,哪怕是一个游牧民族的小孩,只要不是身体有问题,那么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

    至于射术,游牧民族,没有那个资格,对着箭靶练习,可是他们是在草原上面,用狩猎来练习的,只要不遗余力的十几二十年,出几个精锐射手,那是绝对没问题。

    跟别说身体素质,北方的身体素质,本身就比南方的要强大,越是高纬度越是如此,跟别说,草原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肉食,吃肉长大的,在肌肉力量和个体实力上面,就有先天的优势。

    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否则,在个体实力上面,跟游牧民族都有很大的差别,夜不收就更是如此。

    本身只是北宋特有的,在跟辽夏战斗之后,被对方学会了之后,他们抽调最精锐的力量,组成的夜不收,也是噩梦一样的存在。

    只要对方有所针对,最终的结果,很容易就是宋军的夜不收失败,在关键性的战役之中,一旦出现这种状况,那么等待宋军的将会是灭顶之灾。

    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强悍的侦查手段,没有一队强大的夜不收队伍,骑马长弓兵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哪怕长弓兵携带的装备不算多,可是对阵营的要求就更高了,没有阵营的长弓兵,所展现的实力,连短弓都比不上。

    长弓也注意了这方面的训练,可是哪怕训练有素的长弓手,也需要时间,只要对方的骑兵部队熟悉了之后,很容易对这个方面下手。

    解决方案,就是集中夜不收之中的精锐力量,给予足够的,没有遗漏的侦查,防止被偷袭。

    赵信却推翻了原有的方案,给出了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不需要足够强大的夜不收,这个在北宋找起来,也不多,他另辟蹊径的增加了反应时间。

    没错,就是望远镜,这个在航海,在军事上面,有独特的用途的武器,对战争的改变是划时代。

    玻璃和镜子才刚刚完成,光学镜片已经立项了,却没有太多的进展的,透明的玻璃,跟光学镜片,那是两回事的东西的,玻璃是一个什么层次的东西,天花板很低,可是光学镜片,到了后世,一些高端的光学镜片,整个世界,也只有少数几个公司才能够做出来。

    赵信当然不可能奢求那样规模的光学玻璃,他要的只是一个望远镜而已,在光学镜片和通透性很强的玻璃制作出来之前,玻璃望远镜是无法做到的,可是在整个自然界,还有无色透明的东西。

    没错,就是水晶,质地极好的水晶,他的透光性能,甚至在普通的光学玻璃之上,只不过这种水晶较少而已。

    可是北宋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或许一些普世性的东西,没办法全部满足,一些水晶还是可以的。

    从立足定海军开始,赵信就开始搜索各种的水晶,还真的给他找到了大量的透明的水晶,然后找高手匠人,进行光学镜片的处理。

    或许玻璃是一个很难以达到的,可是水晶就很容易,找到了合适透光性能的水晶,然后按照望远镜的方式,进行磨制。

    赵信不懂望远镜的制造方法,但是光学的基本规律他还是知道的,光的直射性,进入到透镜之中,会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折射,这些只要多磨几次,多试验几次就可以造出来了。

    从最简单的1倍,到2倍,到8倍,赵信制作出了一些高倍度望远镜,甚至到现在,没办法制作出来双桶的望远镜,可是单筒望远镜,早就制造出来了。

    哪怕是最简单的5倍望远镜,对于军事上面的作用,也非常可怕,可以扩大看到的景色五倍,原来,肉眼看到的景物,超过1里,就会模糊,就算是大军触动,超过4里,也看不清楚到底是不是军队还是作假。

    可是有了这个望远镜,最起码的距离就是5里,任何一个视力正常夜不收,都可以在白天看到5里之外,这对于保护夜不收相当的给力。

    夜不收的损失,往往是被埋伏,无法逃脱的,必须近距离的作战,现在,扩展到了5里,除非是哪种非常不合格的,很大意,不然很难被围杀。

    同样的,望远镜也增加了反应距离,原来,可能是一两里,对于骑兵,高速行进的骑兵,可能就是两三分钟的时间,这对于任何的军队来说,都反应不过来。

    之前北宋的重骑兵,哪怕是能够骑马前进,一两分钟连组成阵营都没办法,跟别说战斗了,可是当这个时间扩张到10分钟的时候,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哪怕是重骑兵都能够成功列阵,更别说重骑兵跟长弓的组合体了。

    长弓的攻击力,加上骑马的高速机动,在后勤充足的前提下,长弓可以跟两倍重骑兵对抗,可以跟5倍的轻骑兵和其他的兵种对抗,这就是北宋的优势所在。

    实际上,优势更大的还是在炸药炸城,哪怕是原来北宋重步兵,只要携带火药,把军队推进到对方的城市下面,就可以势如破竹的攻城,就这一点,就可以发挥出重步兵的作用。

    以往孤军作战最关键的问题,彻底的解决了,他完全可以以一个个的小目标,攻占一两个城市,然后停下来,把后勤和后路给做好,然后稳扎稳打就可以了。

    这实际上就是湘军对付太平军的做法,结呆阵,打呆仗,稳扎稳打,不给对方任何的机会。

    北宋有了长弓,有了骑马弓兵,有了望远镜,同样的有了火药,在这么一个时代是无解的,无论是攻城还是野战,都不存在任何的问题,只要自身的后勤不出现问题,那是不可能失败的。

    现在北宋的从上到下,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贾朝昌之所以对辽国下手,不是因为他知道,北宋有足够的能力,打破辽国的防御,给辽国沉重的打击,最终拿下燕云十六州,而只是因为抵消韩琦带来的压力。

    一旦当贾朝昌支持下,取得第一战的胜利,接下来,就无法阻挡了,恐怕制约北宋取得战果的,恐怕就只有后勤问题了

    长弓队已经有了一些热武器的特征了,在单位时间投射能力,是长弓的关键,不追求个体的力量,追求整体的力量,借助着覆盖的攻击,然后取得足够的杀伤。

    这种方法,对于冷兵器时代,几乎是无解,唯一制约的,就是后勤的问题,一个长弓手,在一场战斗之中,投射180只箭,这几乎是普通短弓手4倍以上,再加上长弓长度和质量,单纯投射能力,长弓对于后勤的要求,起码是短弓的10倍左右。

    实际上,不止十倍,在长弓展现出威力之后,北宋的将军们,都已经认识到了长弓的可怕,因为廉价和威力的关系,基本上把禁军的主要兵种设定为了长弓,这样的话,一个完整的禁军部队,几乎有6成以上的长弓手,这就是之前的10倍以上,这样算下来,一个禁军部队的后勤压力就更大了。

    哪怕是有足够的马作为后勤,在境内还好办,一旦深入到辽国境内,那个麻烦就大了,可能需要10天的时间,才能够储备足够连续高强度战争的物资,这样的话,就如热武器时代一样,后勤对于战斗起到了绝对的影响,七天战斗和10天战斗,就会成为规律。

    这一点,北宋这边,还没有意识到,可是赵信当然知道,与其要等到后勤产生问题的时候,造成北宋的损失,还不如提前提出来。

    赵信这一次,就是为了添砖加瓦的,不单单是军事上面,经济上面,也是如此,发达的交通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交通问题,是大问题,轮子改变世界,这一点都没有错,整个世界闻名的发展史,是以工具的改变的造成。

    工具的材质,成为了划分社会的一个关键,从石器,到青铜,再到铁器,可是一个王国的扩张,却跟工具没有关系,跟交通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形成王朝开始,王国的扩大,跟轮子有直接的关系,没有合适的,普世性的交通工具,王国就不可能扩大。

第四百六十九章 煽动的翅膀

    研究历史,总是从一些偶然之中,总结出一些必然的东西,整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工具的作用,第一个划时代的工具就是木质工具,人类在使用了树枝等作为工具之后,才跟动物划分开了。

    火更是让人类在残酷社会,获得了可以自保的能力,并且吃上了熟的食物,寿命大幅度的提升,也真正开始了扩张之旅,在辞之后,野兽所占据的范围越来越小,人类活动的轨迹开始扩大。

    哪怕各种工具的使用,火和各种的房屋的出现,让人类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增加,可是国家的出现,却不是这一系列的改变之中的。

    原始社会,只是凭借着脚的话,又能够丈量多少土地,故而原始时代,都是一个个的部族,再怎么大的部族,能够掌控的范围,也就是步行一两天的距离。

    方圆百里已经算是很大了,至于纵横千里,那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最多是影响力。

    历史,就是这样,在偶然之中存在着必然,以历史学家的眼光,看着封建王朝,什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无外乎是在土地是整个封建王朝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他的数量是恒定的,在王朝之初,经过了建立王朝的战乱,天下民众数量较少,战乱已久,天下居安思定,也就容易产生大治。

    可是三代五代之后,伴随着长时间的安居乐业,整个王朝的人口开始急剧攀升,可能100年的时间之中,就会翻上好几倍,原来,随便就可以生存下来民众,就开始艰难了起来。

    既得利益者,又加剧了这个过程,一些贵族,还有依托着王朝产生的新兴贵族,这些人开始占据了数量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土地。

    当土地的粮食,无法解决整个王国人口的食用的时候,那些没饭吃的民众,唯一的选择,就是揭竿而起,用命去活下去。

    这才是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在历史的眼光之中,时代的变化,也是如此。

    当马,马车,还有各种的交通工具,出现了之后,才会出现更加强大的国家,最终完成的统一。

    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依靠着可怕的制式青铜武器和战车,统一了整个中国的,让统一的皇朝,成为了深入人心的存在,交通问题就没有明显的改变。

    大部分的皇朝都热衷于修建运河,水利是一方面的问题,交通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普通的行军和运河上面的行船,这是两个概念,相对于劳师远征的陆上行进,船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隋炀帝因为开凿京杭大运河而灭国,贪功冒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可是京杭大运河优势摆在那里,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都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甚至到了北宋,干脆就是建设在京杭大运河之上的,没有京杭大运河,唐朝很早就会出问题,至于北宋,富庶程度最少下降一半。

    在铁路的出现之前,运河是最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可是相对于铁路,运河限制性非常大,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无论是强大的,还是弱小,运河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条,原因就在于,运河不是随便修的,必须考虑到水量的问题,还有流动性的问题,随时随地,生生建造出一条运河,那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一条运河,需要有河道的配合,也需要地势上面的高低,否则的话,运河之中没有水,要什么来行船。

    这一点,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都是这样,所有有河道,有运河的,交通也就发达,北宋更是把这一切都提升到了极点的,整个北宋的精华,都是的以运河为依托的五条大河。

    铁路,却是另辟蹊径,在陆地上形成了跟运河一样效果,甚至更强的一条交通要道,一条比起京杭大运河更加方便,更加快捷的路。

    普通的河船,无法发挥出水运的极限,中国实际上,拥有世界级的天然水道,比如说长江,这一条世界罕有的长河,又不是跟尼罗河,亚马逊河那样,地处在无人的区域。

    尼罗河大部分的流域是在沙漠区域,就算是埃及,两侧人口也不多,亚马逊河也是一样,河道两侧,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这些河流哪怕更长,河道更加宽阔,却没有多少的作用,没有多少的运力。

    长江处于整个的中国最精华的地区,整个长江流域,几乎有数亿的人口,天然的黄金水道,就可以发挥作用。

    可是那是在21世纪,在封建社会,除非是钢铁的轮船,其他的船,很难得承载庞大的运量,单纯依靠普通的木船,哪怕是1000石的大船,也不过是上百吨而已,跟后世的万吨,甚至是数万吨的海船比起来,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可是铁路不同,虽然说,速度不算快,接力的马拉之下,一般速度能够达到30公里左右,一些出色的马,甚至可以达到60甚至是80公里,而运输来说,铁路跟轮子之间的摩擦可以减少到最少的程度,动力轻一点,不过是让运输量减少一点,这个减少算下来,也就超过了运河的程度。

    当然了,这不是铁路的极限,伴随着大量西夏马的进入,一定有出色的马替代现有的马,到时候,只要平均速度能够达到45公里左右,铁路的容载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了。

    后世,在没有高速铁路和火车提速的前提下,平均速度120公里已经足够可怕的了,着代表着,铁路的容载能力,达到了,后世的三分之一左右,接下来,就是逐步的配合,让他们达到最高的容纳程度而已。

    一条京杭大运河,就足以改变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一条跟京杭大运河差不多,甚至更高的程度,这样的道路,对于北宋的影响,绝对可以称之为历史性的。

    赵信正是清楚这一点,才不顾越轨的前往的汴粱,后来,因为事故的关系,推迟了行程。

    在深思细想之后,他也觉得,这样略微有些孟浪了,可是思前想后他还是觉得,必须要推行。

    一条铁路,甚至是N条铁路,对于整个北宋的提升,可以说是跨越级的,一个京杭大运河,就造就了北宋发达的经济,一条纵横北宋所有州郡的铁路,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在蒸汽机没有诞生的时代,在工业革命,没有深入的开展的时候,铁路是一个非常难以完成的东西。

    12米铁轨,就算是按照20世纪初的标准,每米25公斤左右,也就意味着,1000米铁路,一公里铁路,最少需要25吨的铁轨。

    这还是单纯铁轨本身,没有说铁路的附带的东西,不说按照精铁的价格,北宋的精铁的价格,在300到2000文不等,就算是按照普通铁的价格,一斤80文,一吨的价格高达160贯,那么一公里的铁轨,高达4000贯以上。

    铁路不是单纯的铁轨,还有各种的桥梁,高架等在内,对于钢铁的消耗就更大了,保守估计要翻倍,也就是说,一公里铁路,平均需要50吨左右的钢铁。

    钢铁的价格,就是铁路诞生初期,铁路昂贵的根源。

    中国幅员辽阔,哪怕是北宋,也拥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单纯一个京杭大运河,就高达1800公里左右,就以这个为例,建设一个的铁路的话,就需要9万吨的钢铁。

    京杭大运河之所以方便,是因为它联通了五条水系的,在很多时候,可以借助着这些水系的作用。

    铁路无法借助这个,要发挥出京杭大运河的作用,里程起码是京杭大运河的三四倍以上,这就更高了的。

    见惯了21世纪,亿万吨的庞大产量,可是几十万吨的钢铁,对于工业革命初期的强国,都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数字,更别说是的封建社会了,哪怕北宋每年的产量巨大,也有数万吨,可是那是无数铁匠汇总到一起的总数。

    可是这一切,在丁海军出现之后,就没有任何的问题了,一个年产几百万吨钢铁的炼铁厂,足以支撑数万公里的铁路和桥梁的建设,丁海军的钢铁,质量上,已经超过了铁路诞生初期,唯一的差别就是,没有合格的蒸汽机。

    赵信当然知道,蒸汽机的重要性,有了蒸汽机,代表了原来人力和水力这样的不稳定的能源,变成了蒸汽机这样更强的,效率更高的能源,对于一个产业结构的提升非常的明显。

    丁海军的科技水准,还是薄弱了一些,加上制造力方面的问题,蒸汽机虽然在研究,却没有太多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以钢铁组成的铁轨为基础,再加上马的代替,不伦不类的完成的这个铁路,也足以解决问题。

    一条铁路的贯通,除了交通方面的好处,可以极大程度上面,增加北宋的控制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控制力说难很难,说不难,实际上,也很难,一个庞大的帝国的,要想控制下来,那是难上青天,就算是后世,科技和通讯都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有些政令下来都会变形,在封建社会就更是如此。

    政令不下乡,也就是说,一般下来的政令,最多就是到县这一级,县以下的,那都是宗族管理。

    就这样,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一些吏员甚至可以凭借着积年的经验,还有各种的手段,把七品县令给架空。

    原因就是在于,天高皇帝远,反倒是在京畿这边,太近了,只要稍稍有些问题,就可以反应,不容易出现问题。

    可是当铁路贯通之后,就代表着另外的一个意义,人行进的速度,何止提升了10倍。

    这个可不单单是速度的提升,原来,京畿为什么叫做京畿,那是在京城直接辐射的距离,无论是上级官员下来视察,还是下面事物的反馈,都会非常顺利,所以,大部分的封建王朝,对于京畿的控制都是最为容易的。

    原来,因为交通的问题,哪怕是有运河的存在,京畿可能只是京城周边一两百里,基本上,是一两天路程的地方,未来可能会达到千里。

    或许表面上看,提升的不多,可是对于中央的实力提升却是巨大,就算是中央集权到很高程度的北宋,也只是尽可能的增加京畿,汴梁和京畿附近,超过数百万的人口,可以说占据了整个北宋十几分之一。

    用庞大的城市,来替代政令不长,甚至还建立了4个京城,共同的管理,这些地方管理,稍稍的好一点。

    当铁路贯通,有铁路通行的地方,千里之地,都是直接管理,这代表着中央的实力扩大了十倍,原来,方圆一两百里直接支撑京城,现在,变成了方圆千里,以一个圆形来计算的话,几乎达到了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后世,一些发达国家,他们面积,也就是这个数字,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大强国,除了俄罗斯这个另类之外,包括英国,法国和德国在内的欧洲强国,全部都不超过80万平方公里。

    中央可以很简单的影响京畿,以经济作为发展之地,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辐射到整个背诵,这对于北宋而言,是何等的可怕,这些地方只要发展好,皇权就永远不会落空,因为权力更大了,力量也更加的集中。

    赵信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有2年的时间了,整个东亚的历史,实际上,已经偏离的轨道了,别的不说,本来应该在200多年之后,在北宋都灭亡了多年的时候,这才被蒙古攻占的西夏,几乎已经灭国了,只剩下一个肃州元昊,可能也翻不起多少风浪。

    各种铁器,无数的日常用品的改变,让北宋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北宋已经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就算是没有赵信的继续挥动,也不会走上原来的哪一条路,遭遇靖康之耻,甚至一段时间累积实力时候,灭掉辽国也不是不可能。

    一个重文,重商的北宋,在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之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的,这一次的铁路,赵信只要做好这一件事情,可能会扇起的翅膀更大。

第四百七十章 锚泊地

    1200石的大船,在淮河里面行进,还是有些太大,如果两艘对面而来,交汇就非常的困难。

    不过现在的淮河,甚至说,整个北宋,拥有超过1000石的大船的,几乎都没有,也就不必担心这个,至于遇到其他的船,100艘这么庞大的船队,前后下来,连绵数十里,远远的就能够看到,渔夫们那里敢跟他们对上,基本上,远远看到,就靠岸了。

    赵信当然不是那种飞扬跋扈的那种,可是平民百姓当然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看到这些明显位高权重的,怎么敢把自己的命运,放在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上面。

    淮河比起长江,平稳了不少,特别是在中下游,在风和浆的帮助下,缓缓前行。

    跟寻常的船,通过壮汉在船的两侧划桨,还有艄公在旁边帮助的不同的是,这些船的动力,被用传动装置和螺旋桨来取代。

    更舒服位置,更加出色的齿轮传动,可以让力量节约很多,目前整个船的速度,是船底20多个壮汉不停的踩踏造成的,速度上面是得到了保证,一堆的船只,稳定的在河道上面行进。

    赵信所在的舱室,在整个船只的最高处,可以透过两侧的窗户,看到周围的一切,正值隆冬,两岸都是一片白雪。

    后世零度线,实际上,是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可是在北宋这个时代,小冰河气候的控制下,气温明显的低了很多,本来是不结冰的地带,却满是白雪。

    赵信本身也担心,汴河结冰,作为跟京杭大运河连接的汴河,他一旦结冰,整个汴粱的交通也就断绝了,一些冰封时间较长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汴粱的稳定,对于一个百万人的城市而言,一旦粮食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到整体的稳定。

    连淮河两岸,都是白雪皑皑的,更加北边的汴粱,也不例外,不够,按照情报显示,目前的汴河还没有结冰,他们路上会经过10天左右的时间,中间或许会因为气温低而逐步的结冰,但是冰层不会太厚,赵信也是准备了破冰船和部分其他的手段,相对于汴河,路上的转运,在冰雪的世界,实在有些太过困难。

    2年的时间,蝴蝶的翅膀,扇动的不算小,可是对于整个北宋来说,影响的地方还不算大,西夏是给,定海军是一个,其他的,只是潜移默化,甚至说淮河的两岸,也除了工作的机会多了一些,灾害什么的,该有的还是有。

    定海军地处淮南东路,对于两淮了解也比较多,就在去年,依然有十多个地方遭灾,不过比往年好的是,他们不用去逃荒。

    因为开发洪泽湖的关系,宿迁等几个大型港口的开发,让经过淮河到洪泽湖的船只增多了很多,淮河很多的港口都受到了直接的收益,需要的人员越来越多,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定海军。

    定海军从工业化的运营之后,对于人力的需求,简直是日益提升,毫不客气的说,真给个几百万,上千万人,或许现在赵信有些困难,可是养起来是没有问题,在现在的发展速度之下,可能一两年时间,就能够消化的千万的劳动力。

    这个消化,还是单纯的指定海军,现在定海军控制的区域,可不止是定海军这么的简单了,还包括洪泽湖。

    相对于定海军几百平方公里的岛屿,洪泽湖这边的土地更多。

    因为淮河尽头的关系,这里每年都会泛滥好几次,洪泽湖周围20公里的范围,那是灾区,几乎每年,都会被淹没,除非是那些活不下去,否则,不会有人在这里种植庄稼的。

    这些看起来,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土地,却成为了新建设土地,洪泽湖可不是一般的大,几十公里的方圆,也差不多有上千平方公里,在通过一定的手段,在淮南东路和中枢,把这一片区域给固定下来之后,定海军只是稍稍改变,也就让这里变成了可以利用的土地。

    洪泽湖的泛滥,那是因为淮河的水量注入,如果是一般的时间,那会慢慢的增长,可是在洪水泛滥的时间,那就不一样了,大量水的注入,超过了湖边拦阻的,最终泛滥开去,影响周围,这也称为了洪泽湖的灾害的根源。

    解决的方法非常的简单,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造一条300里的运河,让淮河再拥有入海口,这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远景的做法,一条跟海上相连,贯通定海军和洪泽湖的水道,对于整个定海军和洪泽湖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帮助商贸往来更好。

    只不过,一条300里的运河,还是那种,可以海路联动的,那不是一般的困难,最少可以保证3000吨以上的船只进出,这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困难度就很高。

    再说了,这么庞大的一条水路,每年注入到大海的水量,这对于淮河也有影响,洪泽湖的水灾没有了,洪泽湖的水量也会减少很多,这不利于农业生产。

    最好的方法是,跟韩琦在西北做的一样,人工修建一个大型的农田水利,然后让水灾遍地的淮河流域,真正的从水患灾难之地,变成一个丰产的膏腴之地。

    不过,这就有一个问题,洪泽湖沿岸的几千平方公里,这对于淮南东路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在地方官员眼里,那就是一片荒地,甚至还需要每年救济,交给了定海军之后,他们就不用怎么管了,何乐而不为。

    赵信要这些土地,可不是白要的,规矩,是赵信一直都崇尚的,只有讲规矩了,才能够跟任何人进行谈,并且把一切都给固定下来,防止朝令夕改的。

    对于这些土地,赵信付出了每亩1贯的高价,单纯土地购买的价格,就高达600万贯,这对于洪泽湖周围的地方官员来说,却是意外的惊喜,谁也不知道,这些在湖边,经常遭灾的,除了泥泞和杂草之外,什么都不长的土地,能够有这么大的价值。

    洪泽湖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赵信很清楚,那是一个水陆联动的商业地带,一个需要陆地二次周转,跟一个可以直接水陆周转,节约了最少2次转运的时间,甚至,在完善了港口布置和仓位之后,所产生效率会更高。

    大规模的港口跟普通的港口,甚至是小港口,那是完全不同。

    可惜,这个地盘,也只有在定海军,在赵信的眼里,才有作用,在北宋任何的官员眼里,不但不是一个好地方,反而是一个麻烦的地方。

    一些麻烦的地方,一亩一贯的价格,可以说,是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但是当这个价格放在农田上,那就不一样了。

    淮河流域的,还没有发展成后世的粮仓,可是因为气候和靠近淮河的原因,整体算的上是中等,还有大量的水浇地,在这里的基础上面,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甚至比在北方更困难,一亩无用的土地一贯,那么一亩耕地呢,水田呢?

    这些,在铁路的兴建上面,就已经展现了,铁路只有300里不到,再拿出了足够的资金之后,最终还是解决了,农田水利,这个牵扯的重大了,水渠到哪里,不到哪里,影响巨大,复杂的宗族关系和地方官员,这些都需要解决。

    赵信只是定海军的枢密使,而不是淮南东路的转运使,一条铁路,还可以说是联通定海军和洪泽湖,而且占用的土地不多,也影响不到什么,可是一条水利工程,这已经是涉足到了地方官员的治理上面了,任何一个有抱负的官员,都不会让一个外人插手这个东西。

    赵信深深明白这一点,除非是类似叶清晨那样,体系内高层,要么,就只有自己控制,这都距离他太远了,哪怕他有再多的办法,改变整个淮河流域,甚至是让定海军发展的更好,都只能够压下来,这些是未来的事情。

    不过,赵信绝对控制的领域,还是让他非常满意的,一年时间120万人,在今年过年之后,还会引来更多的人,保守就是50万劳动力,这些人,如果能够留下来,只要几个月之后,当他们的直系亲属全部都过来的时候,可能就会增加到100万到150万人口。

    两三年的时间,一个接近300万人的庞大城市,在11世纪的时间和科技下,能够达成这些,已经非常不错了。

    想到这里,赵信的脸上,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目前的发展速度,比起他之前最高的估计已经高了,或许就是这行飞速发展,让他心中产生了些许的遗憾,对于这些遗憾,他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

    北宋,会在他的影响和发展到什么程度,这完全是一个快车道,会发展到让他都无法猜度的程度了。

    再怎么的发展,都无法影响到赵信了,定海军才是赵信的真正根基,北宋的发展,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少了定海军的变化和支持,北宋的发展,就会成为了无根之水,无法继续下去了。

    外界的任何的变化,都不如丁海军本身的发展更好,从钢铁入手,再到火药这样的热武器,哪怕只有弹丸之地,只要人口上面不处于弱势,国土面积这些东西,对于定海军的影响就非常小,就如同19世纪英国吊打清朝一样,一个只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岛国,挑战国土千万,人口四亿清国,还战而胜之的。

    既然不存在问题,那么加强北宋的现在,也就节约了未来的功夫,赵信的目光,从来都不只是北宋,他的着眼点已经扩张到了整个太平洋和美洲了,在这个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还没有进行的时代,整个外界,将会是一个个美食,等待着北宋来享用。

    在这个前提下,还纠结于小小的淮河入海口,有什么意义,这些跟海军,跟火器,甚至是未来远洋的发展比起来,对于丁海军的影响,已经是微不足道的小了。

    长长笛声传来,大型船队,用汽笛就是最好的方法,不然的话,一艘船10米左右,中间的距离算50米吧,100艘,就最少是6公里,12里的距离。

    不说看不到前面,可是要想传递信息,就非常的困难的,用喊,用快马,用快船之类的,都容易出现问题,一个经过了简单处理,用蒸汽冲击的汽笛声,足以绵延数十里远,可以通过简单的布置,设定一些简单的命令,比如说停靠。

    因为有辅助的设备,不全是风帆推动船队,走的相对比较快,一个时辰最少18里以上,一天6个时辰,就是差不多百里。

    这样的行船,在白天可以,夜晚就绝对不行,不同于运河上面比较平直通畅的航道,天然航道,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黑夜,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以船队的规模,还有单独每一个船的规模,只有相当的港口,才能够容纳下这些船队,整个淮河流域,这样的港口非常少,甚至从洪泽湖到汴粱,一路上,恐怕也只有应天府和汴粱算是,其他的或许有两三个勉强的,剩下的都不足以容纳这个庞大的船队。

    好在,携带了足够的补给的前提下,速度也相对较快,左右就是10天的时间,他们会选择一些避风的港湾,进行停靠,直接锚泊。

    这样的地方也不是随便可以找的,提前定位下来,每天会走固定的路程,有时候早一点,有时候晚一点,现在,天还没黑,可是已经到了锚泊的地点了,船队必须要停下来,然后聚在一起进行休整。

    对于劳累一天船夫来说,这是解脱,对于赵信而言,这是距离汴粱更进一步,这已经是出发的第三天了的,还有七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汴粱。

    汴粱,这个北宋的核心和首都,这个11世纪,整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因为他的穿越,已经让出了第一的位置,可是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对于汴粱,赵信心中的想法非常的复杂,这个在他的记忆之中,已经有些模糊的地方,会给他不一样的感觉么。

第四百七十一章 定海币

    淮河在京杭大运河上面,处于中段,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淮河的干流之后,就逐步的转入到了支流,淮河干流,一直向西南方向,最终到达河南南阳的桐柏山,虽然同属于河南,可是跟汴梁,可是差十万八千里。

    有运河还有一些支流,在这些支流之中,可以一直行进到应天府,然后转入到其他的河流之中。

    说起来,从宿迁过来,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从淮河直接走京杭大运河,然后转入黄河,不过这一条路,实际上,在这个时代,那是不可能,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黄河,现在不全是在北宋的手中,北宋掌握的只是到河北附近,然后接下来,就属于辽国的地盘了。

    这一条路,实际上是不通的,应天府也就是在跟淮河的这一条支流的联通之中,形成了前往江南的一条路,成为四京之一。

    500多里的距离,以船队超过了100里每天的速度,也就是5天的时间,当然了,因为宿营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实际上,赵信抵达应天府的时间,超过了5天,达到了7天,可是到达了应天府之后,应天府到汴梁的路,就非常的简单了。

    这是整个北宋水域之中,最重要的一条水域了,这是一条联通整个北宋的生命线,每年运送到汴梁和京畿的物资,都是从这里运送过去。

    不过上百艘的超级大船,在这个时候,还是相当的引人注目,大船在这一条航道上面,并不是很少见,可是上百艘聚在一起,还是以这么快的速度行进,就非常少见了。

    在应天府,本身,这一个船队是会遭遇阻拦的,四京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汴梁多一条屏障,防止被人随随便便的进入。

    一条如此庞大的船队,不问问情况,肯定是不行的,可是当他们看到了整个船队的旗号之后,就收起了心思。

    赵信前往汴梁,是按照规则,提出了申请,并且得到同意的。

    或许,中间晚了半年的时间,可是对于这些枢密使来说,别说半年的时间了,就算是晚上一两年的时间,也算是比较正常的,这些枢密使的事务繁多,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能够前往汴梁,已经不错了。

    在高层之中,赵信的名声不小,甚至在顶尖高层之中,赵信的身份,也是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或许,因为赵信的到来,会让一些人警惕,可是这些人注定不包括应天留守。

    北宋的四京之中,最强的当然是东京汴梁,这是一个北宋的首都核心,城市的规模,远远大于其他的四京,几乎是10倍的差距,可是在汴梁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大名府。

    大名府是北方的重镇,是北方抵挡辽国的重镇,一旦双方的关系紧张,北宋必然会派出一个重臣到大名府驻扎,同样的,大名府也是除了汴梁之外,驻扎禁军最多的一个城市。

    相对于汴梁和大名府,其他的两京,就差了很多,在这个相差之中,河南府又在应天府之上。

    河南府,也就是原来的洛阳,虽然经过了时代的变迁,现在的长安和洛阳,已经不是唐朝时候的长安和洛阳了,可是他们的历史和底蕴,让他们的重要程度依然不低,这中间的,完全没有底蕴的应天府,就差了很多。

    跟大名府的留守,兼任枢密副使,河南府留守兼任京西西路的转运使,应天府却不是京东东路的转运使,就这一点,就看出来应天府在四京之中的地位。

    赵信抵达应天的时候,正好时间在中午,他们预定停船时间,在3个多时辰之后,应天府,虽然是四京之一,赵信却没有想要停留,见到了大名府,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大失所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起大名府还差一个档次的应天府,当然引不起他的注意。

    应天留守一门心思过来,却没想到,连赵信的面都见不到,这种感觉分外的不爽,可是他却没有丝毫的办法,整个船队,甚至连应天府都没有停留,直接就出去了,他甚至连拜访的机会都没有。

    赵信当然不会把心思放在这里,他关注的,是接下来的道路。

    从应天府到汴梁,差不多要300里的,这虽然说是一条比较出色的水道,可是这里是隆冬,哪怕他们已经提前预见到了问题,变化依然有。

    在4天之前,因为冷空气的入侵,京畿地区,下了3天的大雪,伴随着冷空气和大雪,气温急剧下降,目前,运河已经有了冻结的迹象了。

    好在,这一场雪不算很大,三天的时间,也积累的不多,天放晴了之后,气温迅速的提高,在这样的气温之下,冰层并没有进一步的加厚,在汴河之上,只是浅浅的薄冰。

    赵信的庞大船队,当然不会是单纯的船队本身,必须要有前导和后卫的,这个前导,主要负责打前站,为他们清理宿营地带的问题,防止有人阻挡,能够容纳100艘1200石大船的宿营地,这不是简单的找的,整个行程之中,才勉强的找到这几个。

    其中,最近的一个只有70里的距离,为了迁就这个宿营,赵信的船队,甚至才开了六七个小时,就停下来了,驻扎下来。

    过了应天府之后,因为这一条航道,是北宋最为重要的航道,类似应天府这样的港口,也很多,到时不用选择,直接找到城市周围进行宿营就好了。

    定海军的旗号,还有东府的同意,这都是较为正常得,再加上定海侯的身份,在每个地方,都可以得到礼遇。

    如果说,在淮河的流域,还有淮河的支流上面,赵信的动作,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伴随着过了应天府之后,这里已经是整个北宋的精华区域,从这里算下来,已经可以被称之为京畿了。

    在任何封建社会,京畿都是最重要的地方,不说京兆,就算是,京城周边普通的县,都是比一般县要高配,最少高出一品或者是半品。

    这些人比较的精明,或许不可能如同应天府留守那样,可以知道赵信的根脚在哪里,可是他们也知道,赵信这么一个定海军的,代表着什么,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只要有稍稍倾向,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一笔难以想象的资本。

    这几年之中,定海军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已经占据了整个北宋商业的各个领域,哪怕为了获得一些便宜的物资,他们也想要获得更多的份额,这对于他们当地的发展非常的关键。

    虽然说,这些官员,还没有意识到,商业的发达,对他们的好处,可是直觉告诉他们,不能放过这个机会,难得定海军的老大来到了他们附近,哪怕是按照普通的官员之间的迎来送往,他们都应该发出邀请。

    有时候,有一个聪明任就够了,官场是错综复杂的,特别是这样摆在明面上的事情,更是无法瞒住别人,有一个人邀请,就有另外一个人邀请,然后,整个京畿,只要是在港口和河道周围的,几乎都发出了邀请。

    接二连三的邀请传来,可是连应天留守,赵信都没有去理会,其他人,当然也是如此了,一些知县,知府,知州之类,根本就入不了赵信的眼。

    赵信当然是一一的拒绝,任何人都不会去理会,作为一个节度使,他有这个底气。

    不过赵信没有这个功夫管这到这些,直接上路,甚至没有在每一个地方停留,就算是在城市的港口附近进行宿营,也没有选择按照官面的身份,而是用普通的商业的身份,在港口购买了足够补给之后,这才离开。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有些过于严格了,类似官员们在运河之上的行进,是有固定的标准的,虽然那些官员,他们携带的人员和物资,没有定海军这么多,可是平均每一个官员,都会挤占一些公共资源。

    赵信却一个都没有占据,这也是他必须要表现出来的态度,他是穿越者,还拥有了卡牌系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掌握着一张可怕的王牌,甚至现在,定海军才刚刚发展的时候,就拥有了超过百万的劳力,还有大量的资金。

    这些是赵信最大的底蕴,毫不客气的说,在大名府的时候,赵信已经成为无可争议北宋首富,整个北宋财富广大,人口众多,甚至一些盐商,一掷千金都面不改色的,可是这些人,他们的全部的资金,从固定产到浮动产,这些加在一起,都没有赵信的钱多。

    工业化所展现出来的力量,那是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工业完成了比较廉价的生产,然后就是占据市场的过程。

    北宋的富庶,是遍布在每一个角落的,一个城门官,就比同时代,甚至是之后一两百年,欧洲的国王过得好,这一点都不夸张。

    看起来城门官,非常的不起眼,在普通的禁军士兵眼里,这恐怕是他们最佳的将来了。

    城门官听起来简单,可是他已经算是官了,以北宋庞大官僚体系,他不能算是高的,是最底层之中的最底层,可是再怎么说,也有了官身,如果放在汴梁这种地方,**品的,还是可以承受。

    可是这些**品的官,进入到了官职体系,也就享受到了北宋养士的好处,再加上北宋庞大产出,让一些有钱的官员,可以过的非常好,哪怕是**品的小官,也比这个时代,甚至是之后几百年的那些王国的过往更高。

    庞大的人口,带来了庞大的市场,定海军就依托着这些潜移默化的资金,慢慢的聚沙成塔,一些覆盖面比较广的产品,在普通人哪里,收获了不菲的资金,这些资金结合到一起,就成了可怕总数。

    除了各种的商品的销售,定海币的流通,才是真正影响到整个北宋的金融市场。

    最开始的时候,赵信小心,不让定海币向外流通,可是伴随着大名府的商业,还有定海军的商业,再加上定海钱庄的遍布各地,这个流通的过程,已经不单单是定海军了。

    定海军100万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定海军的绝大部分的商品,都是非常珍惜的,绝对是买方市场,人人都需要的。

    在有足够的支撑的前提下,定海币的发行就非常的顺利的,一些东西,只能够用定海币来购买,特别是当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的了之后,定海军,海州,还有大名府,这么多的使用之后,定海币也开始大规模流行。

    实际上,定海币出现之后,民众的接受度非常的高,一方面,它几乎可以说是永不磨损的,在这个时代的各种物质之中,很少有能够在他的上面留下痕迹的。

    硬度6.2以上不锈钢,天然的,除了刚玉,金刚石这样天然的宝石,比他的硬度更高之外,其他的,都比他低的多。

    平民百姓,日常接触到的东西,根本就硬度比他小的多。

    如果不易磨损是一个好处之外,卖相就是另外一个好处,画面清晰,那种高手匠人精心雕琢出来的图案,惟妙惟肖,单纯这个,就不可复制,还有本身的质量,只要找到防伪的东西,用这个还方便很多。

    定海币的精雕细琢,不说上面的图案,就说周围呈现出整齐的锯齿,都是一个巨大的防伪点,锯齿是为了防止有人切削下部分的质量,然后造假,虽然说,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远比白银和黄金更高,不容易被磨下来,可是赵信是从后世而来,硬币旁边锯齿,就是一个习惯。

    这一个也算是无心插柳,这一点就隔绝了绝大部分人,就算没有图画,单纯这些锯齿,耗费的工费,一枚硬币,可能就超过本身的价值了,更别说上面美轮美奂的图案。

    这些只要见过一次,就不会忘记,那些锯齿,浮起来,感觉有非常好手感的图案,这些就是定海币最大的防伪,只要稍稍解释一下,让普通民众们明白,几乎是一目了然的,这就从侧面刺激了定海币的流通范围。

第四百七十二章 破冰船

    距离汴粱,只有三天路程了,可是这个路程,却不是那么好走,前面几天的冷空气,还下了大雪,让汴河结了点冰,哪怕是比较的薄,可是经过了几天的时间,还是积累了相当的厚度,哪怕船队再怎么的庞大,也不可能冲着冰面而去。

    好在,赵信早有准备,在众多的船只之中,有一艘破冰船,破冰船,说白了,就是用特别的钢铁包裹着船头,利用船的动能,破开冰层。

    后世,中国派遣破冰船和科考船前往南极,连南极的冰山都能够破开,汴河上面的这些冰层,当然不在话下,但是那是21世纪的科技,并且有雷达和卫星的诸多支持。

    在这个时代,连基本的动力都没有,蒸汽机定海军已经开始研究了,可是没有橡胶,高分子复合材料也没有多少的进展,在密封不怎么的到位的前提下,蒸汽机几乎就是一个概念,最多是做出一些概念而已。

    破冰船也是如此,用定海军最强大的钢铁,制作的实心船头,加上船只,用20个人推动,来撞向那些冰层。

    这个破冰船,可以说非常的简陋,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是在汴粱最寒冷的季节,冰层非常厚的前提下,这些破冰船跟厚厚的冰层比起来,根本没有办法。

    好在,今年的冬天,汴粱还不太冷。

    冬天,对于任何时代来说,都是一片肃杀之地,特别是封建社会,更是如此,冬天之中,任何人出行都不是特别的方便。

    汴粱之所以交通发达,就是因为各个水道,还有连通五大河,还有京杭大运河的水道。

    可是这些水运,到了冬天,就会被断绝,以往繁忙无比汴粱各个码头,现在却变的冷请无比,连个人都没有。

    不过,在今天,汴河上面,发生了变化。

    汴河两岸,因为交通的关系的,再加上汴河对于周围的灌溉,一直都是北宋的核心区域,周围的人口众多,那些港口,哪怕没有工作,也有大量的仓库,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是需要人进行看管。

    不过,今天,被兵锋的汴河之上,来了最少10艘特别的船,冰封的河面,禁绝了一切船只的行动,可是这些船,却可以自如的在河面上走。

    刚开始,那些在港口的人,以为这些船,只是被困在这里了,不知道汴河的冰层到底有多么的厚,所以贸然的行进。

    可是后来,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些船,并不是商船,也不是汴河上面常见的船只,他们分明是破冰的。

    船只不大,最多也就是两三米的宽度,在汴河上面,根本不能算是大船,这是北宋最重要的航道,经过了几次扩张之后,这个航道的已经可以停靠超过1000石的大船,周围商业往来也是络绎不绝,这些小船,有些像是车船,速度很快,却不适合载货。

    破冰船确实是车船改装,只有车船才能够有足够的速度,一个破冰的船头,整体是钢铁构筑的,最少也在1.5吨以上,这还是不算太大前提下,钢的比重七点多,一立方米就高达7吨,1.5吨,甚至连零点二立方米都不到,必须要集中使用,形成了一个纯粹钢铁构筑的船头。

    20个人,在船舱之中,疯狂的踏动,坚硬的船头,给了他信心,别说是冰层,就算是前方是石头,他们也敢于撞过去。

    锋利的船头,在速度之下,冲向了前面的冰层,赵信也见过一些破冰船,他是在北大工作,雪龙号出动的时候,他也有同学跟随,已经相送了4次了,不知道雪龙号之中的具体布置,可是形状,他还是清楚。

    穿越者就是这些好处,或许,他可以不知道,某一些形状,到底是干什么用,也不会知道,这些形状,集中了多少科学家的心血,他只要拿过来用就好了。

    就如同北宋跟21世纪的巨大差别一样,可是单纯某些的东西上面,只要讲明白了,训练一下,未必是不能用的,真的他穿越的时候,拿几个手机过来,教会北宋人锁屏和解锁,北宋人未必不可以拿着它来玩游戏的。

    集中了流体力学,还有其他,赵信甚至连想都没有想到的知识,可是效果却是非常好的。

    斗舰在几十个人的疯狂作用下,大概以6节的速度,冲向了冰层,6节的速度,在后世不起眼,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非常快的了,几乎超过了10公里每小时,而且独特的船头设计,也让这些船只,在破冰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的滞涩,速度几乎没有见怎么的减少,可是冰层,却整片整片的被破开,当5艘破冰船,分别破开了冰层,让完整的冰层开始破裂了之后,后面的船只进一步的破坏。

    还有这样的操作,这是周围的人没有想到的,他们长期的生活在汴河两岸,当然知道,只要汴河结冰之后,那就是绝地,连汴粱缺粮的时候,都没办法通过汴河运粮,更别说其他的。

    现在,却发现这么一个简单的斗舰,居然能够破开冰层,哪怕只是暂时的,这对于汴河来说,也是一个了不得的变化,说不定,以后真的需要的时候,能够用上。

    破冰船,大概是在整个船队30里之外行动,他们用几个小时的时间,清理出一条道路,不耽误主力船队的行进,这不,到了中午的时候,破冰船,已经向内深入了,逐步的向着的汴粱而去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出现在了汴河之上。

    哪怕是在夏季,水量最丰美的时候,也不曾有这么大的船队。

    汴河之上,最大的船,也就是1000石的船,可是那些船,最多也就是三五艘,毕竟,在北宋,除了定海军,其他的生产能力都有限,就算是前往汴粱的漕运船只,也是以州府为单位,很少有大规模的,这个时代,还没有意识到,大规模运输的好处,能够超过5艘的,已经了不得了。

    现在,庞大的,几乎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船队,庞大的,极具压迫力,这时候,这些人意识到,之前的那些船是干什么的,这是这些船的前导,为他们扫平道路的。

    看这个船,就知道这个船队不简单,100艘这么大的船加在一起,这个身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这些码头上面的工人和商人是这么看的,可是途径州府,却不一样了。

    无论是前面的破冰船,还是后面的这些庞大的船队,都不是简单的,实际上,之前破冰的时候,就已经惊动了这些官员了,他们不知道这些船到底来干什么,万一影响到了汴河,那就麻烦大了。

    现在,更是这么庞大的船队,在冬季结冰的时候,这么一个船队,这么气势磅礴的前来,到底想要干什么。

    无论是守土职责,还是其他的,这些人都需要表现一下他们的存在感,纷纷的过来汴河。

    可是到了汴河这边,看到了船队和船队上面的旗号了之后,他们立刻就明白了。

    定海军,这个在一年多之前,还是默默无闻,现在,却是如雷贯耳的,一个掌握着可怕的财富,甚至还有神奇的定海币的存在,这不是他们能够得罪的,同样的,之前他们也接到了上级的通知,最近的定海军枢密使的要来,让他们注意接待。

    在整个高层的眼里,赵信最有可能,是从陆路前来,却没想到,会是这么强势的从水上而来。

    冰封之后汴河,是不通任何的船只的,可是这一点,却在这里发生了改变,从此,冬季之中,汴粱这边就多了上百艘的破冰船,在关键的时候,破开冰层,方便船队进出,让汴粱这边,真正的一年都是通航的。

    因为船队并没有在所有的县城停靠,汴河很是宽广,再加上冰封的关系,没有任何的船只,只要停留在河面上就可以了。

    实际上进入到汴河之后,伴随着破冰船的破冰,他们就没有任何的停留,有熟悉的人作为向导,很容易的就走过了这一段最后的旅程。

    这些地方官员,当然不会只是看着,本身做好准备,如果定海军停留,他们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招待好定海军,定海军太有钱了,随便拔根汗毛,就足以让他们吃饱了,就算是不停留,他们也会通过他们的渠道,向汴粱报信。

    大雪封路,人马难行,可是不怕困难,只怕有心人,马毕竟要比船还要快一点,在无数人报讯了之后,汴粱这边,也知道了赵信的抵达。

    对于赵信这么出人意料的,从水上过来,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可是破冰的方法,这也是之前没人想到的。

    以前,因为冬季太过寒冷的关系,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的,汴河冰封了超过2个月的时间,远比平时的时间多的多。

    汴粱可是有一百万的人口,这些人口,肯定不可能储备到,足以让汴粱吃上整整一个冬天的粮食,一旦冰雪融化的时间较晚,那么对于汴粱来说,就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有人也提出来,用破冰的方法,可是那个破冰,几乎让人绝望。

    在平常的时间,一个人花费一点时间,总能够挖出几个土方,可是在对付冰,跟土是不一样的,冰几乎有石头那么的坚硬,最关键,还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一旦冰层接近水,就容易造成危险。

    可是用船的方法,命名无法对付冰层的船只,却如同破竹一样的打破冰层,开出一条足以1000石的船只度过的道路,哪怕这只是在初冬,冰层并不坚硬,这个毕竟是一个方法。

    一些管理汴河的,甚至把注意打到了这个破冰船上,如果汴粱拥有这些破冰船的话,一定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利用。

    赵信距离汴粱越来越近,汴粱也在准备,特别是那些码头,到了冬天,整个汴河都冰封了,繁忙的汴粱码头,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不但各种民夫都没有了就连码头本身,也平静了很多。

    现在,赵信是从水路过来的,而且是100艘1000石大船的船队,这种情况下,距离汴粱还有一两天的前提下,他们必须要提前做出准备,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员,负责接待和停靠,顺便的搬运东西的话,这些船上面的货物,就卸不下来。

    1000石,想象就非常的可怕,100艘,差不多就是10万石,哪怕一次性可以拿下来一石的东西,也需要10万次,如果是找到1000个人的话,最少要卸下100次才可以。

    如果换成平日里,别说找到1000人,1万人,也非常的轻松,汴粱是北宋水路最重要的城市,整个汴粱之中,最少有18个以上的大小码头,围绕着这些码头,每一个码头工作的,都超过了2000人,也就是说,差不多有三四万人,在围绕着整个水运生活。

    现在,还有不足30天就过年了,再加上冰封的关系,整个汴粱的水运都断绝了,来自周围人员,大部分都回家过年了,一些长期在码头上面打零工的人,辛苦了一年,积累了足够的钱,也会去休息一下。

    这些人没有,仅仅凭借着在汴粱的,最多能够找到不足1000人,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顺利达到。

    毕竟,整个汴粱城这么大,在行动只能够用走和马车的前提下,对于这些劳力来说,肯定不可能坐马车,他们只能够用脚。

    赵信马上抵达,这个卸货要怎么办,不过,很快的,有聪明人就想到了方法,开始联络枢密院,经过了一番交涉,一个2500人的禁军,脱掉了全部的武装,离开了驻地,前往赵信就要停靠的码头,位于枢密院附近的码头,他们会负责把船上所有的东西都卸下来,并且按照定海军的要求,送往特别的仓库。

    定海军在汴粱的实力,已经相当的大了,不但形成了遍布在汴粱各地的店铺,也在各个的港口,设立了大量的仓库,而枢密院附近的,则是最大,因为定海军跟北宋的最大宗的生意,就是的钢铁,运过来的货物,不可能当场就使用掉,只能够在港口附近设立仓库,进行存放,然后陆续的放出去。

    现在,冬天里面,大部分的仓库都空下来了,正好给这一次的货物之用。

第四百七十三章 必然一战

    在赵信向着汴梁而去的时候,在西北,辽兴宗也准备离开了,用了巨大的代价,最终还没有彻底完成交易,可是东西已经调动了,他的命令,已经下达了,以辽国的富庶,再加上辽主的权威,要达成这一个,根本就不成问题,他实际上在等那些更加美轮美奂的丝绸。

    冬季已经到来了,在冬季里面行军,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对于一年时间,最少有半年的时间,在外面游猎的就辽兴宗来说,在哪里度过冬季,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

    在这里,有西夏的美女,财富,还有来自大宋的丝绸和各种宝物,也算是一个另类的选择。

    可是现在,他不得不回去,原因很简单,在目前,辽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辽国虽然是游牧民族的根基,没有如同北宋那样,严密到了极点的组织结构,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可是从元昊进入到草原,开始针对党项族,还有契丹族进行行动到现在最少也有100天以上的时间了,就连北宋都收到消息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能够得到一些情报。

    实际上,发现这个事情的原因,还是在党项族,党项族因为辽夏之战,被看管起来,可是只是禁止他们随意的活动,他们负担的一些赋税,还是不少的。

    按照规定,党项族,需要给北院送去5万头牛,还有3000匹骏马和10万头羊。

    辽国保持了原有的传统,对于春节并不是特别的看中,可是受到了北宋的影响,到了年节的附近,还是各种税负上交的时间。

    党项族晚了,也算正常,几天的时间,没有人注意到,可是几十天的时间,那就值得注意了。

    为此,北院派出了最少3波的调查人员,第一波,第二波,都被元昊清理掉了,北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是第三波,是从另外的方向,进入到了党项聚居区的,可是他看到的,是一片空荡荡的狼藉。

    几十万党项部族就这么的消失了,这也有些太可怕了吧,或许,在辽国,这些党项部族,是最底层的,甚至受到了看管的对象,可是这些人,都走了,这对于辽国来说,也是一个打击啊。

    党项部族也就是几十万的样子,可是却战斗力出色,跟西夏之间的联系也更大,是不是元昊搞的鬼。

    实际上,很快就已经确定了,就是元昊搞的鬼,不但是这些党项部族,在整个辽国西部的这些部落,都遭到了元昊的攻击,一下子,烽烟处处。

    对于辽国来说,这种游牧民族的部族的样子,可以说,基础就是这些大部落,他身边的这些军队,其中有相当的部分,是从这些部落之中抽取到了。

    因为抽调了大量的人员,参加到了军队之中,这些部落有些防御弱点的,可是这些弱点在辽国看来,并不重要。

    在辽国看来,北宋不敢动手,西夏已经灭亡了,有些问题,只是有问题而已。

    可是谁也不曾想到,元昊居然会这么大胆,用了几千骑兵,就冲入到了辽国之内,直接抓住了软肋,他们没有以卵击石的去碰触大部落,一些大规模的部落,也不是元昊的几千骑兵能够对抗的起。

    他们首先找到了同族同源的党项族,在杀戮和威逼利诱之下,元昊在党项部族获得了足够的骑兵,用利益和杀戮,压迫了党项族,然后把壮年都集中到一起,形成了滚雪球的力量,然后开始大杀特杀。

    在短短的2个月的时间之中,他一共攻破了的127个大型部落,800多个中小型部落,涉及到人员,高达的400万。

    要知道,整个辽国,也不过是一千多万的人口,这等于说,3成的力量,在这一次杀戮之中被干掉,更别说党项族的几十万人,几乎超过了四成的人口损失,这对于辽国的影响巨大。

    哪怕辽国高层,再不懂得人口基数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这么多的部落,损失的这些人口牲畜,这代表着三分之一的财务收入是不复存在的,针对于本就因为北方越来越冷,灾害越来越大的辽国而言,不亚于雪上加霜。

    或许,辽国这一次灭夏之战,在西夏收获巨大,可是其中的大部分,主要的牲口和物资,都换成了北宋的财物,本以为是锦上添花的,可是在这样的**面前,真的是无法弥补了。

    北院根本不敢善专这件事情,当然了,辽兴宗虽然带了10万大军,前往西夏,可是在辽国境内,还有大量的主力兵种,北院开始调兵遣将,开始围堵元昊,防止元昊的力量继续蔓延,一边飞报辽主。

    本身,在兴庆府,正过着不错生活的辽主,享受着西夏的美女,欣赏着来自北宋财物,甚至兴庆府的高大城墙,也挡住了北方的冷空气,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

    可是这个紧急军情的报讯,这下子,连辽主都坐不住开始回归,连那些丝绸也顾不上了。

    这个消息一直严密的封锁,元昊跟辽国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他就是享用他的恐怖,来彰显力量,以吸引更多的草原部族,归附到他的账下,这种情况下,已经别无选择的元昊,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现在,元昊麾下的实力进一步的扩大,契丹族,这是不用想了,可是辽国也不单单是契丹族一个种族,除了党项之外的,还有众多其他的种族,这些种族分出亲疏远近,一些比较远的,再加上元昊的直接威胁,居然也加入到了元昊的麾下。

    到现在,元昊麾下的骑兵,达到了4.5万,跟之前,西夏的骑兵无法相比,可是也属于是庞大的力量,整个草原上面,再怎么大的部族,也挡不住他的锋芒,特别是在遭遇到了北院的调查队伍之后,他已经知道瞒不住了,开始攻击辽国的城市。

    骑兵的攻坚能力不强,可是草原上面的大部分城市,就是一个土堡子,甚至马匪策马都能够冲上来,更别说元昊的骑兵,整个草原上面,立刻风烟滚滚的。

    这下子,整个的草原上面,都变的热闹了起来,辽国的军队,元昊的骑兵,还有一些浑水摸鱼,世仇的那种,几乎每天都征战不休。

    辽兴宗回去,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可是这个损失已经造成了,未来这个损失还会加剧,甚至辽兴宗回去了之后,要灭掉元昊,也需要时间,元昊的手下,那是在疯狂的杀戮之中,培养出来的人,这些人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

    不管未来怎么样,在目前的前提下,两个国家都被削弱了,西夏被攻破,兴庆府占领,损失了海量的牲口,还有差不多七八成的人口,只剩下肃州这么一个片源之地,可是在辽国,元昊获得了80万左右的党项族,还有一些其他的种族依附,实力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处于对辽国的痛恨,元昊对于所有不依附他的,选择了用审判的方法,全部杀掉,仅仅是他麾下直接造成的杀戮,就高达一百多万,因此附带的产生的损失就更多了,这些人永远都活不过来,是直接的净损失。

    可怕的杀戮,蔓延在草原之上,这种情况下,就显现出来了辽国这样的政体的不足了,

    游牧民族的政体,说好听了是首领制度,说不好听了,那就是一个部落大集合,辽主对于下面的控制,仅仅限于他的强大,这些民族只是奉辽国为主,而不是如同北宋的那个政体,从上到下的中央集权的控制。

    对于辽国来说,哪怕是威压西夏和北宋,可是自己的后院起火,先是金国反叛,女真最终取代了辽国,而取代了辽国的金国,也没有多长时间,就被蒙古取代,一代代的北方民族,取代南方的帝国,这就是宿命。

    强盛的部落,总不能得压的住局势,就算是蒙古,横扫四方之下,最终,他的结果也不好,猜百十年的时间,就最终被明朝驱逐。

    中央王朝,之所以成为中央王朝一些固有的东西是存在的,比如强大的中央,合理的谨慎制度,还有就是农耕为主。

    元朝,疯狂的圈地,把富饶的中原,变成了一片牧场,看起来,似乎很强悍,可是实际上,牧场所能够承受的容积率,远不是农耕那么的大的。

    这也是草原上地广人稀的根本原因,不断开垦的农田,和中央集权的国家,可以的承担人口爆炸的后果,元朝根本就不行,虽然元朝人口增长人口很慢,跟其他封建王朝比起来,差了很多。

    可是承平的时代,人口还是会大量的繁衍,这是主流,当粮食没办法支撑整个王朝的食用的时候,最终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当然了,元朝的残暴,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汉民饱受压迫,也有反抗的想法。

    粮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他直接决定了一个王朝的稳定人员,一个稳定,赋税教轻的王朝,自然政局稳定,一个依靠着压迫,反潮流的王朝,就很容易被推翻。

    同样的战况,如果换成北宋,早在元昊寇边的最开始的时候,就会注意到,一边用边关的军队,延缓元昊的脚步,然后得就是调兵围剿。

    或许,元昊能够在薄弱的环节,出其不意的,对北宋造成损伤,可是借助这北宋逐步的发展,把北宋境内的党项人都给囊括到其中,那是根本不不可能的。

    在最初的时候,元昊才多少人,1万多的骑兵,还是那种半民办兵的,可是到现在,差不多五六个月过去了,元昊又有什么实力。

    最少4.5万的精锐骑兵,还有裹椰的差不多12万的军队,居然一下子拥有了接近20万的人员,还有大量的民众,牲口和资源。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元昊的做法,直接打在了辽国的软肋上面,辽国的强大,不是国土,而是军队,军队的基础就是民众。

    辽国被严重的削弱,几乎失去了4成左右的人口,可是西夏几乎快要亡国,他受到的损失的更多。

    西夏的人口,本身就远不如的辽国,更加不如北宋,一个汴粱就100多万人口的,那已经是辽国的三分之一了,京畿的人口,都远远超过辽国的总人口的。

    西夏全胜的时候,总人口差不多300多万人,直接被辽国干掉了100万,还有被北宋俘虏的接近40万还有送来的20万的精壮,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西夏已经去掉了大半壁的江山了。

    元昊在辽国做的,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不说党项族人,被带走了接近150万,就说举起屠刀之后,杀了差不多5个月的时间。

    哪怕草原无限的广大,地广人稀,在5个月不收刀,疯狂的杀戮之下,最终的数据非常惊人,250万,也就是说,

    元昊把辽国施加于他身上的,还给辽国了的,两者损失的加起来400万,对于只有910万的辽国来说,那是伤筋动骨了。

    辽国和西夏,还没有意识到,人在这里面的巨大作用,辽国来说精锐的军队,还有高层的力量,没有损失,可是真正为一个国家创造出财富的,恐怕就是这些最底层的人员,他们的损失,直接影响到了未来的收入,甚至对于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之中,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场北国两大国的对决,即将拉开了,这可能是之前辽夏之战的延续,疯狂元昊,根本就没有考虑后果,如果他是精通游击战的天才,肯定会抓住辽国的软肋,在吃到好处之后,立刻的退走、

    只要到了肃州,辽兴宗就算要报复,还需要在兴庆府向西上千里,这对于任何军队来说,都是一个可怕的负担,就算是辽国,也需要漫长的时间准备才可以。

    可是元昊不知道,他还是停留在草原上,两个雄主之间的一战,无可避免。

    这对于北宋来说,却是最好的结果,不管这一战谁胜谁负,对北宋来说,都是极大的削弱了他们双方的力量,为之后,北宋雄踞于东亚的北部,非常重要。

第四百七十四章 汇报和抵达

    汴梁东门码头,这个往日里面,人头攒动的码头,此时也算热闹,早在昨天,破冰船已经来来回回的清理,今天早晨,也同样的出动,把夜晚因为寒冷结冰的河面,再一次的清理了一遍,保证船队的通行。

    一个军的禁军,2500人,还有在周围找到的劳力,差不多4000多人,聚集在码头上面,因为结冰打滑的路面,早已经铺上了稻草,为卸货做出准备。

    相对于枢密院的高层,已经知道赵信前来船队规模,这些禁军和普通劳力,并不知道,到底来的是什么,会卸下多少货物,他们在稍稍交流之后,就知道,来的人不简单。

    禁军啊,这可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如果说厢军,或许在一些时候,还当劳动力使用,禁军,完全不存在的。

    可是现在,禁军也动用了,还是整整一个军,这不但要求财大气粗,也需要实力超群,他们纷纷议论,这一次来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来头。

    “来了!”前方传来了一阵阵的骚动,在仓库之中等待官员们,也都得到了消息,走了出来。

    京官尊贵,别说是赵信一个小小的节度使,就算是曹刿,韩琦这样位高权重的枢密副使到来,也不可能有高级官员前来迎接,他们也不需要。

    一般回京之后,除非是有重要的使命,否则的话,都会暂时归家,休息一两天才处理事务,或者上朝,或者去枢密院,没有必要迎接。

    赵信又不一样,从大名府的铁匠作坊开始,已经逐步控制枢密院外购货物的很大方面,之前,单纯只是铁料,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各种成品,水泥,钢材,等一系列的东西,特别是现在,贾朝昌已经决定在明年过完年,对着的辽国动手,专门从三司申请了大量的物资,这笔物资目的地,正是在辽宋边境,兴建大规模的棱堡。

    按照一个棱堡2500贯来说,水泥的价值就高达1000贯,这可是一笔超过了40万贯大宗交易,如果算上其他方面的使用,比如说,在城防的修缮上面,在各种物资的补充上面,枢密院跟定海军之间交易额度,超过了2000万贯,这中间,任何的一丁点的波动,都会让枢密院结余。

    贾朝昌当然不可能来,甚至连一些实权中层官员,也不可能来,他们都是三四品的大员,他们的出动,会引发波动的,可是司官,五品左右的,来的不少,有兵器司,守备司,还有新成立物资司的主官。

    物资司之前是没有的,他们掌握的东西,是兵器司,守备司和锻造司,现在锻造司已经名存实亡了,其他的两个司也大受影响,基本上,都是在物资司收回的东西,再分配的作用,反倒是异军突起的物资司,有些位高权重。

    顶头上司到来,汴梁这边的负责人,早在昨天,就快马到了船上迎接,并且找赵信汇报了半年多来,在汴梁的发展。

    定海军,从无到有,成立的这一年的时间,是定海军发展最快的时间,从一个不闻一名的小岛,变成了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汴梁的可怕城市。

    人口还是在其次,关键是产值,可以说,短短一年,定海军或许还没有追上北宋的产值,可是在一些方面之中,已经超过,比如说,铁,比如说日用品,这些成为了定海军的拳头产品,在汴梁开疆裂土。

    汴梁作为整个北宋的首都,是整个北宋财富和权利的集中之地,哪怕普通的民众,他们不可能如同官员富翁那样的有钱,可是架不住人多。

    定海军的产品,为什么有这么庞大的竞争力,并不是说,定海军走奢侈的路线,卖出的都是利润超高的奢侈品,这种东西会有,却一定不会多,真正赚钱的,永远是普及面最广的产品。

    在北宋各项税收之中,处于很重要位置的盐税,就是其中之一,是人都要吃盐,北宋的盐税还相对比较高,这就成为了一个另类的人头税,每年超过千万贯的收益,成为了北宋重要支撑。

    如果,将来,赵信控制北宋的话,一定会把盐的价格降低下来,现在还不是时候,虽然说,在定海军,也开辟了大规模的盐场,用晒盐的方法,大规模的生产盐,可是这些盐,却只是用在定海军的日常上面,或者工业生产上面,严格控制他们的流动。

    盐不能搞,看起来是丧失了很大的一批财源,可是实际上,在目前的北宋,能够搞的项目太多太多了,日用品,各种铁器,甚至是肥皂香水之类的,这些都可以面对普通的大众。

    就是凭借着这个,哪怕是北宋同样生产的东西,定海军都可以在中间找到工业化生产的规律,或者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提升质量,总之各种各样的优势。

    哪怕是不降低价格,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更别说降低了价格。

    定海军当然不是再打价格战,铁这种对于军事,对于国力有重要影响的,可以打打价格战,其他的就没有必要了,基本上,都是在市面上价格九成,或者是九成五,可是就算如此,定海军出色的质量,在口碑相传之下,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压得其他的产品喘不过气来。

    一个100万人的庞大城市,辐射1000万人的京畿,会产生多大的市场,哪怕一个人,每年花一贯,就是1000多万贯,可实际上,平均下来,每一个人不只一贯。

    按照汴梁负责人提供的数据,下半年,整个汴梁销售数据大概是4700万贯,其中利润差不多占据了四分之一。

    1000多万贯的收益,对于这个负责人来说,是一个极高的数字,可是在赵信的眼中,那就又不一样。

    工业化的产生,就是让价格逐步的降低,压缩生产成本,压缩人工成本,最终产生价值。

    哪怕是没有机器,没有动力,单纯借助着工业化的规模生产,所产生的效果,都不是人们所能够想象的。

    目前送入到汴梁的产品,都是定海军的拳头产品,他毛利润,赵信恰恰知道。

    出厂的价格,跟变量规定的价格,这是不同的,众多产品,按照热门程度和销售价格的不同,会给汴梁留出两成到四成的利润不等,汴梁完成的销售,获得四分之一的利润,也就是来源于这个。

    可是这些根本不是出厂价,出场的价格更低,最低甚至只有汴梁售价十五分之一,最高的那个,也只有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个利润,要加个两三倍。

    这就是定海军,工业化的现状,哪怕随随便便涉足的产业,随随便便的销售,就创造了比北宋的岁入更加高昂的利益,当然了,这些来自于北宋庞大的基础和人口,换成他,如果穿越到西夏,哪怕他手眼通天,能够走私物资到北宋,所获得的利益,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满意听了负责人的汇报,并且做出了调整,这个调整主要是价格上面,伴随着产品越来越多,销量越来越大,一些已经开发出来的市场,已经慢慢的被填满了,哪怕一些是固定销量的产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爆出巨大的销量,这就需要开发新的市场。

    宣传和广告只是一部分,在没有电视,没有广而告之的前提下,这个不现实,那么,降价和增加新产品,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负责人当然是一个懂得经商的,却不知道这些商业里面的一般规律,他只是按照北宋的商业习惯,进行操作,好在,赵信选择的他,能力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实际上还是听话。

    赵信的策略很简单,用30%左右的新产品,冲击原有的市场,并且推动原有产品的降价,从15%到25%不等。

    这么快就降价,这让负责人有些不太明白,在他看来,这些产品都是很好的产品,质量也非常不错,日常使用都非常的方便,他不会考虑到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原有市场饱和的关系,实际上,这个已经出现了。

    赵信从定海军的成立之后,就严格的要求表格制度,每天的销量,销售额,利润,商品数量,等等这些,都会做一个记录,虽然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却在从上到下的高压和奖励之下,勉强的实行下来了。

    这个数据,在目前的北宋看懂的不多,可是赵信却是其中之一。

    任何东西都可以骗人,但是基础的,第一手没有造假的数据,却骗不了人,在整个汇总的数据之中,从最初半个月的峰值出现之后,后面逐步的平淡,可是每10天的销量,都在缓慢的下降,到了第四个月开始,出现了一波较大的下降,然后平稳,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这个负责人看不懂,甚至还引以为荣,毕竟,总量是那么大,可是赵信看懂了。

    年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日子,哪怕是手里没什么钱的平头百姓,都会给家里添置一些东西,这种情况,在大城市也特别明显。

    第四个月的下降,已经是一个明显的讯号了,市场已经饱和了,该购买的,大部分已经购买了,不会有太大的增幅,接下来,应该逐步的下降的,可是年节的出现,阻断了这个过程,让这个指标先对平稳。

    对于负责人是这样,他感觉这是稳定,可是在赵信看来,却是非常不好的讯号。

    连年节到来的时候,销量都没有大幅度的提升,那么当年节过后,春节之后再回来的时候,销量一定会有断崖式的下降,之前被年节补充而来的数据,几乎全盘掉落回去,也就是说,两个月差不多持平的销量,可能会有两三成,甚至是五成的下跌。

    以汴梁的盘子,哪怕是下跌,也是非常的可观的,最少说,每年还有两三千万的销量,这对于任何的商家来说,都是值得满意的,可是赵信不再其中。

    工业化,利润是必要的,可是市场更加必要,没有足够的市场消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堆积起来,只要不销售出去,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或许现在,利润率超高的前提下,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可是这毕竟是浪费。

    降低价格,把一些本来买不起这种产品的人,吸引进来,开发更多的市场,然后用更新换代的新产品,去抢夺高端市场,两者兼顾,两者都硬的前提下,才是最正常的方式。

    赵信心中寻思的这些,负责人都不懂,也没有必要懂,降价,并没有压缩他们的利润,比例还是差不多,还有新产品,想来会进一步的刺激销售,这对于他来说,是好事情,作为负责人,他是要收一份红利的,哪怕非常吵,可是4000多万贯的销售额,他一年下来的分红也超过了4000贯,未来更多,当然分的更多。

    一天的行程,都在汇报和宣布计划之中度过了,老实听话的负责人,也让赵信很放心,只要按照这个销售计划来,明年的销量,不会有较大规模的下降。

    哪怕放弃了很多的市场,用于维系那些商家,可是一个汴梁,就给定海军留下了足够的利润,也侧面证明了计划进行的不错,明年继续了。

    船停靠到了岸边,负责人先下来,当前引导,他知道,会来一些官员,却不知道会是这么多,特别是物资司的主官,那可是4品官员,按照京官高一级的来说,只要下放,立刻是方面大员。

    不敢怠慢,他立刻给赵信介绍,赵信当然知道他们来的目的,一个节度使的身份,还不足以让这个物资司的主官过来的,简单的寒暄了两句,他又拿出了另外一个杀手锏。

    定海军跟枢密院的大部分主要产品,比如说,钢铁,武器,水泥这样的,在明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幅,从5%到12%不等。

    这也是这些官员们听到的最好的消息,枢密院跟定海军商业往来,高达2000万贯,哪怕是5%的降幅,也等于说少支出了100万贯,更别说总体差不多是9%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明年最少少支出200万。

    热情寒暄,差不多用了一个多时辰,才在码头脱身,此时船队已经彻底靠岸,在劳力的帮助下开始卸货,而赵信则钻入到一辆豪华马车,向着汴梁城内快速而去。

第四百七十五章 樊楼新楼

    定海军对于汴梁的影响,或许还无法影响到整个汴梁,可是赵信乘坐的,却是一辆四轮马车。

    在整个中国古代,一直都没有四轮马车,只有两轮马车,原因就在于,牵引和转向的装置,相对于两轮,四轮更加的庞大,虽然他的载货能力非常的高,可是一个转向的能力,就制约了他的普及。

    或许在封建社会,甚至在西域的一些地方,还有四轮马车出土,可是在真正的主流历史上面,四轮马车,一直都没有出现。

    可是技术方面,只要点破了之后,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一个合适的牵引和转换的轮子,这些在后世,甚至只是玩具车上面的一些设置,利用一个单独的牵引,就可以让马车顺利的转向,方便快捷。

    在解决了转向这么一个巨大的问题之后,四轮马车的优势彰显了出来,相对于两轮的马车四轮马车对于马的压力更小。

    两轮马车,马主要是牵引作用,可是整个马车前方,还是压在马上的,两个轮子,并不能平稳的站在地面,必须要马匹的三点支撑。

    这样下来,几乎肯定的,马要承担一定的支撑,这个支撑,哪怕是再小,也是马的负担。

    四轮就不一样了,三点成为一个面,四点更加是平衡,哪怕是抛开马不说,单纯四轮马车本身,也可以平稳的站在地面上面,保证住平衡,那么马只是起到牵引的作用,这一定程度上面,增加了马的作用。

    四个轮子承载整个重量,让平均受到的压力,降低到了最低,载货能力也就上升了,对于地形的要求或许会高,可是一切都齐备的前提下,他的速度也会提升的。

    汴梁是什么地方,整个北宋的首都,所有的中央机构和皇宫的所在地,一条宽阔的御道,几乎是整个皇城的象征,更别说,现在一切向好。

    本身道路条件就非常出色的汴梁,又多了水泥这么一个划时代的武器的前提下,相当的平稳,四轮马车也大行其道,从大名府开始出现,到现在,汴梁已经拥有四轮马车800多辆,几乎遍布在了整个权贵的家庭。

    透着窗帘,赵信把汴梁的一切给纳入眼帘,或许从小是在皇宫里面长大,可是皇宫给他的印象,已经模糊了,甚至汴梁更是如此,在赵信的心中,更多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中的描写。

    在图像,影像,甚至是十字画都已经遍布的时候,作为一个搞历史,特别还是搞北宋历史的,清明上河图永远都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清明上河图绘制的是12世纪汴梁场景,那个时代,北宋已经内忧外患了,已经产生了疲惫的态势,哪怕是清明上河图非常的恢弘,而是其中,却有不少难得一见的市井场景。

    现在,却不一样,仁宗一朝,是整个北宋最为强大,最为富庶的时代,特别是赵信的穿越,彻底的改变了北宋的格局。

    韩琦在西夏,不但拿到了另种这么一个,在黄河中游非常重要的一个城市,占据河套平原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的地盘,也成功的利用炸药的帮助,撬开了兴庆府的大门,在辽国的帮助下,灭掉了西夏。

    一个心腹大患的灭亡,不但是实质上面的,对北宋的利好,对于民心上也同样如此的。

    或许,在高层官员的眼里,西夏是辽国灭掉的,甚至在市井之中,也有传言,可是兴庆府毕竟是韩琦攻下,最少说破城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当然要把功劳记载头上。

    如果只是政治上面的,这还不能彰显汴梁的变化,定海军带来的改变才是,马车,不过是出行工具的一个,还有方方面面的其他改变,特别当赵信经过了一个正在兴建的工地的时候,更是如此。

    这个工地他知道,是樊楼在核心区域的一个新店铺。

    樊楼,作为北宋的第一楼,可以说是北宋餐饮的一个地标,在普通的小店,三五十文一道菜的时代,樊楼之中,哪怕是最简单的一道凉菜,他的价格也在一贯以上,平均花费几十贯,上百贯的,比比皆是。

    樊楼是由五座楼宇构成的组合型建筑,楼层都不高,在三四层的样子,最多就是10米左右,而且是木质结构居多,就这样的建筑,已经是北宋的地标性建筑了。

    在水泥出现之后,樊楼凭借着在高层和枢密院的关系,第一次认识到了这种材料的好处,一个高20多米防御性建筑,可以抵御千军万马,如果应用到樊楼之上,会是什么。

    一想到,一旦水泥和这种兴建的方法,在北宋流行开来的时候,樊楼的周围,将会全部都是这样的建筑,到时候,樊楼别说是地标了,周围都比他高了,真的是一个矮子。

    财富和地位,甚至是伸到各方面的触觉,让樊楼应声而动,他们很快的联络到了定海军,要求兴建一个新的樊楼。

    这个樊楼非常的高大,达到了8层,这已经没有电梯的楼房最高层了,真的要是**十来层,高是高了,可是走着也累不是么。

    你让豪门权贵,走上三四层,登高望远还可以,真的走上**层,吃个饭就气喘吁吁的,也不是个事啊。

    不过樊楼的楼高较大,每一层大概是4.5米,也就是说,最高处,几乎超过了35米,这一点比起棱堡还要高,一旦兴建完成,一定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

    樊楼的野心,定海军并不去关心,可是这个要求,却是定海军看重的,定海军为了兴建房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行进了数十万套的房屋,基本上让定海军,全部的民众,都安居乐业的,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一个生意。

    钢筋混凝土的房屋,或许现在不是定海军的独门绝活,毕竟,为了给北宋兴建棱堡,一些基本的建造方法,还是教授出去了。

    可是这种是兴建棱堡的,也能够按照这个来兴建房屋,要想达到某种美感,那是不可能,定海军却在赵信的指导下,在不同的实践之下,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樊楼的要求送过来的时候,定海军只是稍稍的犹豫,就决定了接下这个单子,当然了,价格,也是一个关键的所在。

    一个棱堡的造价2400贯,樊楼的造价,却高达1.5万贯,由此可见樊楼的富庶,同时樊楼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足够高,然后比之前的樊楼美观就可以了。

    这算什么要求,一个36米以上,加上各种的装饰,无愧于一个地标性建筑的存在,就这么的简单的出现在了目录之中,当然了,因为樊楼是餐饮,主要也是餐饮,包括了下面三层大型裙楼,面积高达6000平方米庞大建筑,还有上层的这个高楼。

    这个方案,立刻吸引了樊楼的注意力,在经过了核算之后,价格继续的推升,达到了2.5万贯,可是樊楼毫不犹豫的就把第一批5成的资金打进来。

    这也成为了新成立的定海房产公司的第一个项目的,保守估计,利润高达7成。

    赵信在这个项目上面,也算是有所耳闻,房地产在后世是最赚钱的行业,在这个时代也更是如此,他对于这方面没有研究,比不过经常实践的定海军专业人员,但是他提到了一个问题,也就是高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方便的攀登的问题。

    高为上,在以前,酒楼里面,没有足够的高度,可是两三层的酒楼,二层的肯定比一层的好,三层的又肯定比二层好。

    这一点,在普通的三层以下的酒楼,非常正常,可是三层以上呢,樊楼是经过了对比,用层高4.5米,总高度超过36米的建筑物,如果按照高低来评价的话,那么最高的八层,肯定是最高端。

    不能这么的来评价,八层相当于32米以上攀登,这对于贵族来说,这不小不大也是一个负担,在电力没有普及,电梯没有开发的前提下,如何良好的应用成为关键。

    对于此,赵信提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类似电梯设计方式。

    电梯,不过是电力驱动,让电梯间升高和降低的一种方法,这个动能是电力驱动的,有一定的自动化。

    电力目前来说,对于定海军都很难实现,虽然在做技术储备,却没有深入下去,连蒸汽机都没有研究和发展,更别说电力了。

    可是也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案,赵信的参考方案,正是乡村的一些方案。

    在没有电力的时代,要想建房子,需要的只是一个滑轮组和绳子,就可以用人力,把一桶桶的水泥,一包包的砖,从下面送到上面,当然了,到电梯这个程度,不可能用人力,人力也没有这么大,可是牛马,还是可以。

    参考了塔吊和滑轮组,赵信组合了一些东西,在补偿多300公斤重物的前提下,可以快捷进行上下。

    300公斤,抛开电梯间不说,那是能够最简单的构筑的,大概100公斤,那么,就可以乘坐200公斤的人,这样的话,胖一点的两个,瘦一点的三四个,就可以上下了。

    或许,这个使用畜力的土电梯,有这么样那样的毛病,甚至是上下人,都需要用喊,可是对于那些贵宾来说,不用自己走,可能一盏茶的时间,就能够从底层到了30多米的高处,享受高出带来的感觉之外,又不用自己劳累,这是多么的舒心的选择。

    当然了,楼梯也是有的,真的有兴趣,想走楼梯的话,樊楼也不会拒绝。

    虽然说,樊楼把这个兴建的工程,交给丁海军,是处于对定海军的拉拢,也是对赵信的投资,樊楼能够在北宋,长达百年屹立不倒,那不是一个有钱能够办到,他的背后还是有一些权贵的,他们或许,不会告知樊楼的经营者,赵信的真实身份,却会点清楚,不会让他们得罪他。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额基础,可是之后,这个电梯的画龙点睛的一笔,打动了经营者。

    毫不客气的说,能够把樊楼经营成开封第一楼,那不是一个权利能够解决的,菜品,大厨,服务质量,品牌的,这些都非常重要。

    一个简单的升降装置,就解决了权贵们,进入到更高楼层的一切问题,登高望远,又不用抬步,这简直是把权贵们的心思分析到了极点,这才是樊楼,舍得掏钱的原因。

    樊楼是大酒楼,他的兴建,不同于定海军的简易房舍,也不同于棱堡,在新式建筑,没有在汴梁大规模的出现的时候,樊楼还是开封第一楼,没有必要这么急,慢工出细活。

    实际上,樊楼的工程已经进行了4个多月的时间了,因为精心的关系,再加上楼层较高,基本上比的上定海军十一二层的建筑了,这对于施工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好在,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了5层,最多还有小半年的时间,加上装修,也最少一年,就可以完工,到时候,一个真正意义上面的豪华大酒店,即将出现在汴梁。

    甚至这一次赵信的到来,其中还有对樊楼后续变化商谈,这主要是玻璃上面的,玻璃最适合建造的,就是玻璃窗,当美轮美奂,各种不同色彩的玻璃窗,在灯光的照耀下,显示出不同的色彩的时候,这对于一个大酒店来说,将会是迷幻。

    赵信不担心樊楼不同意,樊楼既然会找到定海军,兴建这个真正意义上面的汴梁第一楼,那么绝对不会拒绝这个美轮美奂的玻璃,他担心的是代价。

    2.5万贯的建设费用,对于樊楼来说,恐怕也不是随随便便拿出来的,玻璃,在定海军,或许是普通家庭都能够用的起的,可是放在汴梁,绝对是奢侈品,这一点他携带大量的玻璃镜,就准备用拍卖的方法,在汴梁卖出高价,玻璃窗或许不如玻璃镜,也不能太廉价。

    按照赵信计算,拿一个普通的玻璃窗500贯来算,整个樊楼,一共需要500面窗子,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这几乎是25万贯,这对于樊楼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到时候成与不成,都不容易判定。

    马车很快绕过樊楼,向着内城而去,赵信的目的地当然不是苗家,苗家是肯定要去的,可是他要落脚的地方,却是一年前被赐予的定海候府。

第四百七十六章 江南园林

    赵信按照正常的手续,从定海军回到汴梁的,行程住址之类的,都有严格的规定,他不可能住进苗家,必须要住进定海侯府邸。

    说实在的,这个府邸从去年赐予之后,赵信还没有见过,不过进入之后,却发现很大。

    按照之前知道的,这本身应该是一位郡王的府邸,因为犯下错误,被宗人府剥夺了,重新修缮之后,就成为了定海侯府。

    对于住而言,赵信并不是十分的看重,在定海军的时候,就住的非常的简单,这么一个庞大的府邸,当然住的下。

    一天的喧嚣,哪怕是坐船和坐车的,可是心态上,却是有些疲惫,赵信看着窗外,黑乎乎的夜空,思绪万千。

    北宋汴梁,被称之为不夜城,并不是说,北宋的汴梁,到了黑夜之中,依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不可能的,在没有电灯,汽灯的时代,想要让野外都拥有光明,那是几乎不可能的,要多少的蜡烛才能够做到,还必须要考虑到风问题,用了灯笼,不怕风了,可是明亮度也大大降低了。

    不夜城是说的一些特殊的区域,比如说,一些风月之地,大量使用蜡烛的前提下,哪怕是夜间,也有明亮的场所,那只是在室内,室外,同样是一片黑暗。

    从决定回到汴梁,赵信的心里,略显忐忑,从穿越到现在,他有无数的机会可以回来,甚至,在之前那个决定的时候,也可以不做出退位的决定,只要回归宫廷,以他能力,再加上仁宗的唯一的独苗,坐稳的太子之位,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可是他之所以没有回来,选择另外一条路,一条更难的路,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缘故,更大的缘故是怕。

    没错,他是一个穿越者,占据的是赵昕的身体,对于以前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当然了,穿越时候只是一个小孩子,不记事,再加上2年的时间,历经波折,淡化了记忆,都可以解释,他甚至搜集了一些关于仁宗和贵妃的情报,不至于完全陌生,可是心中未免有些忐忑。

    近乡情怯,或许就是这种说法吧,按照规定,他明天,需要到礼部去做一些登记,外面的节度使回归,都要走这个套路,同样的,也需要到东府进行述职。

    枢密使的述职,一般都是走走过场,赵信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也不担心有人使绊子,可是该走的程序,必然要走的。

    天凉夜重,赵信在迷茫之中,呆坐半夜,然后睡去,第二天,马不停蹄的走走过场。

    好在,提前都已经打点好了,几万贯对于现在的赵信来说,根本就是要给小钱,可是对于这些普通的京官来说,却不少。

    这只是一个顺水人情,赵信的述职,按照程序上面来的话,最少要三天,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核对和询问,可是时至年底,谁也没有这个时间,本身就是一个过场,现在更是金钱开道,才小半天,就已经结束了。

    结束了之后,还有点时间,赵信来到了苗家,他没有提前通知,是悄悄的来。

    这一次回京,除了推动铁路的事情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见到苗贵妃。

    她是赵昕的母亲,也是这个身体的母亲,虽然赵信从未见过,可是隐隐感觉到一丝期待,这或许是身体之中,残存的意识吧。

    在赵信决定前往汴梁之后,贵妃就决定省亲,并且在赵信推迟,也跟着推迟,名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赵信的身份,在高层那一拨,几乎没有什么秘密。

    在宰抚们,还有那些被挑选的宗室们看来,只要赵信守规矩,不私进皇宫的,跟仁宗私自见面,见见贵妃有什么。

    后宫不干政,这是北宋的铁律,北宋是士大夫与官家共治天下,不是士大夫于太后共治天下,哪怕是刘太后这样,权势滔天,并且政治手腕很强的太后,只要皇帝可以亲政,立刻会得到士大夫的支持,枕边风,从来都不是北宋皇室的重点。

    贵妃省亲的地点,是定在了苗府,而不是定海侯府,虽然说,高层都知道,赵信就是赵昕,是贵妃的亲儿子,是仁宗的唯一子嗣,可是在宗室之中,已经假死除名,那就真的死了,现在,赵信是苗家的嗣子,这样的身份,不足以承担起迎接贵妃资格。

    为了贵妃省亲,最开始,只是临时起意,赵信只是决定来汴梁,贵妃就决定省亲。

    按理说贵妃探家,这是何等的荣耀,一般而言,要提前个半年,甚至是一年来通知,拥有这个荣耀的家族,也会为贵妃兴建一系列的行宫之类的,这是巨大的开销,也是必须要完成的。

    可是这一次,从通知到探家,只有不足的20天,苗家就算是有登天之力,也没办法建设一个行宫的,只能够挑出来一个干净的院落,进行了简单的布置。

    不过好在,之后赵信推迟了,算是有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为此,苗家开始大兴土木。

    如果换成之前苗家,还真的没办法弄好,苗家最大的一个产业,也就是在保州的那一处庄子,那才多少,每年能够有几百贯,已经不错了。

    京官不易,京城的贵族,更加是不易,迎来送往,人情往来,这些加在一起,这些花销,每年都是不够的,如果不是仁宗和贵妃的补贴,苗家早就待不下去了。

    从赵信横空出世之后,立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哪怕只是保州的馒头和肥皂的生意,就让每个月超过5000贯的收益,更别说的定海军送来的四时年节之礼,他们有这个资格,财大气粗的进行投入。

    不过,这个土木动了没几天,就被赵信知道了,赵信立刻通知,停下来,等待他的命令。

    很快的,一个最少有100人的施工队,来到了汴梁,他们带来了定海军的施工方法,还有大量的新式材料。

    在赵信看来,他没办法给贵妃更好的生活,半年的多来,钱给了几百万贯,甚至上千万贯,可是据他所致,这些钱,都没有在仁宗这里过多的停留,几乎都在一定的时间之中,被弄到了三司的手中了。

    当然,仁宗不会一点都不留下,他跟贵妃,都不是什么奢侈之人,不会胡乱的去花费,留下的一点,不过是让日子更好过了一点。

    别说是身为节度使的赵信,就算是还是皇子,甚至被立为太子的赵信,也不可能影响到仁宗和贵妃的生活,他只能看着,或许隔一段时间,给仁宗一些资金,哪怕是被叶清臣挤占,也会有一些好处。

    现在,这个省亲的宅院,却是贵妃住的,哪怕只有几天,可是苗府就在京城,住着舒服了,每隔几年,依照惯例省亲一次,小住几天,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赵信可是花了大力气来制造,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历史挖墓这是本行,可是古建筑也是一个渠道,通过古建筑和一些碑刻之类的,了解那一段历史,也是研究历史,常用的方法。

    赵信对于宅院很熟悉,他当然不会建设北宋,或者更古老的,而是更加倾向于明清的宅院。

    奇石和亭台楼阁,在北宋兴盛,可是到明清才是达到巅峰,后世留存的那些大型宅院,基本上都是明清的大商人的宅院,历史感和美感十足。

    赵信有幸参观过,也记录下来一些,当然了,时间太短,没有时间,去真正弄太湖石之类的,劳民伤财到是称不上,现在的定海军,日进斗金,单纯半年汴梁商铺的收入,就超过3000万贯了,弄上几十万贯的石纲,那完全不是问题,只要花钱,就不算什么劳民伤财。

    可是时间不够,赵信估摸着,最多也就是半年的时间,铁路的修建宜早不宜迟,最少在年底之前,必须要成行,趁着过年,过来汴梁这里看一看。

    石纲的价格什么的,在赵信看来,真的不是问题,可是真的要找到合适的,同时要融入到整个景色之中,却是不容易了的,那需要精挑细选。

    好在,赵信也不在乎这一点,他有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利器,水泥,虽然说,打不到奇石的程度,可是形象上是够了,以水泥制品和造型,构成一个园林的基本,再建一个类似明清苏州园林一样的宅院,这根本不成问题。

    在赵信的大包大揽之下,苗家再三要求,赵信都不为所动之后,最终还是同意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一直到按照这个来修建的。

    如果说,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玻璃,当时赵信根本不知道,到来汴梁的时候,玻璃能不能的制作好,透明的玻璃窗能不能出现,在保守起见,就只能选择旧的布置。

    好在,玻璃窗本身就不是园林之中的东西,也不算很搭,所以,用老式的窗纸,还算可以。

    赵信来到苗家,就是看这个布置的,还有5天,就是苗贵妃归家的日子,也就是他要见到母亲的日子,他只能够竭尽所能,对这个园林进行最后的修正。

    园林很满意,哪怕他们没有这个经验,按照赵信的图纸和介绍,还是显露了江南园林的风格,小桥流水,奇石假山,藏于林木之中的房屋,还有移步换景的水榭,这是精雕细选的存在。

    不过赵信,还是发现了一个问题,室内的装潢。

    之前的图纸,介绍,只是基于外面的,内部,真的是赵信疏漏了的,或许已经打造了一些家具,可是给赵信的感觉,却有些单调。

    这怎么办,赵信脸色变了,虽然说,从苗家拿过来一些,全新的东西,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园林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其中很多的东西,都跟这个时代,不怎么的一样,这种的情况下,怎么通用,反而更加的不搭。

    好在,携带了大量的货物,其中就包括了一些的棉布的印染品,这些东西,用来布置室内,还是非常不错的,加上一切其他产自定海军的物品,赵信有把握,在两三天的时间之中,把这一处,院落布置的更好。

    知道赵信到来,苗家人很快得到消息了,这个园林的建设,一直都是秘密的,到交付给苗家的时候,才让苗家震惊,也真正感觉到了赵信的神奇,为了防止意外,每天都有专门的人员看守。

    赵信的到来,当然惊动了这些人,他们不敢怠慢,赵信是谁啊,名义上的嗣子,是他们未来的家主,也是整个家族爵位最高,节度使啊,哪怕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可是实权很大,最重要的是有钱。

    很快苗家家主都到了,他们来到赵信身边,立刻大礼相见。

    苗家人对赵信的态度,那是极为的恭敬,特别是苗家的家主,虽然说,从身份上,他们应该是赵信的外公外婆,表面的身份,也是爷爷奶奶,可是皇子跟外戚的不同,哪怕是赵信这么一个失去身份的皇子。

    在几次三番的劝说,没办法之下,赵信索性也就不在劝说了的,这不过是一个态度,他们要坚持,那就没办法了。

    苗家在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因为赵信的遭遇的,甚至最终变成了苗家的嗣子,要想对赵信好,苗家是绕不过去的,这种情况之下,对于苗家的加封,开始上扬,苗贵妃的父母,国公是肯定的,还是最顶级的国公。

    荣养和蒙荫也是一个不少,基本上,整个北宋顶级家族所享受的,苗家都享受的到。

    其实最大的变化,还在于钱。

    国公只是一个身份,北宋别说是国公了,就算是王,甚至是亲王,他们一年的定数也不多,钱或许解决不了一切问题,可是有了钱之后,却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以前,苗家只是家主,还是直系的一些人员在,不是不想,那是养不住,很多,都是放在了分封地,甚至是务农,现在,有了个国公的身份,再加上庞大的财富,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支脉都给接来了,周围几个街区,几乎都被苗家买下了,用于安置这些人员。

    人多了,人才就多了,加上蒙荫,只要几代之中,有几个出色的,一个庞大兴盛的大家族,也就产生了,这是很多贵族发展的轨迹,现在,又落到了苗家的头上了。

    追述本源,这一切都是赵信带来的,不管是真正的身份,还是实际的实利,这些都是赵信地位的来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046/ 第一时间欣赏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皇宋锦绣》为转载作品,皇宋锦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皇宋锦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皇宋锦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皇宋锦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皇宋锦绣介绍: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
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皇宋锦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皇宋锦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皇宋锦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