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皇宋锦绣TXT下载皇宋锦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皇宋锦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皇宋锦绣txt下载     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九十二章 朝会焦点

    汴粱的夜色,越发的深沉,远处,似乎依稀有灯光映照过来,在整个世界都陷入到黑暗之中时刻,汴粱的夜晚,已经很亮了,可是跟定海军相比,还是暗淡了很多。

    汴粱更多的是在室内,伴随着蜡烛的出现,室内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可是蜡烛这个东西,几乎没有办法遮挡,灯笼的出现,那个透明度并不高。

    玻璃的出现,黑夜的亮光非常的有帮助,任何的东西,一个透光性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只有透明的玻璃,才能够这样。

    大量的煤气灯,独特设计,不受风的影响的,就足以让野外亮起来,更别说,之后的汽灯,他的设计更加的精密,亮度也相当的高。

    汴粱可以说是更加适合的城市,在接近百年的发展之中,已经拥有了大城市的一切迹象,只要针对相对的地方,进行改造,就可以让汴粱成为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城市。

    可是这不是赵信现在能够去管的,他已经对北宋的改变够大了,现在,只有把重心放在定海军上面。

    通过驿道,还有水运,快速的把赵信的一些命令,送到了那些施工队。

    早就准备好施工队,也在寒冬腊月之中,开始动工了。

    从定海军来的施工队,基本上,就是技术性人员,真正劳力,还是雇佣周围的村民。

    北宋算是整个封建王朝,民众的生活水准较高的,可是那是在一些大城市,比如汴粱,应天府这样的。

    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别的方面,就是城市跟农村的差别是巨大,哪怕跟汴粱只有100里左右的地方,也跟其他的北宋农村没有多少的区别。

    一条铁路,要跟水道进行互补,甚至很多时候,还不是重合的。

    河流这些,是根据这地形而来的,在两者之间连接,并不是最短的距离,也并不是直线。

    铁路是尽可能的取直,两点之中,直线的距离最短,无论是投入,还是效率,都比较高。

    这个时代,一些大山,还有大河这样的东西,在目前定海军和北宋的技术水平,无法跨越的前提下,必须要绕过,这样,就更加不可能,跟水路齐平。

    在这些地方,好的乡村很少,在冬季之中,绝对算是农闲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之中,有人花费比较高的代价,比如说,一天80到100文的价格,又是在不远处干活,很多人都愿意过来。

    这是第一条铁路,几乎关系到未来整个北宋的铁路布局,哪怕不能够在中间占据股份,就算是投入这些,对于定海军,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商业的产生,就是通过交通的流通,伴随着交通工具的一步步的提升,商业也越发繁盛。

    北宋还是一个封建社会,可是整个定海军,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一个普通的城市,对于物资的消耗,只是食物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可是工业化的社会,他更大的需求是各种的原材料。

    工业化之后,生产效率是手工的数十倍,上百倍,甚至是上千倍,这种情况早已经在大名府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大名府,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后世,附近也有大型的炼钢厂,附近有煤矿和铁矿,最远也不过是上百里,只要修好了官道,再加上改良马车,就可以基本满足。

    一个大名府,充其量只是一个半手工的作坊而已,可是到了定海军,却是一个庞大钢铁厂,年产量数百万吨,几乎是大名府的数十倍,这还只是定海军其中一个产业,水泥,玻璃,手工业,还有未来,赵信计划之中的大量的产业。

    他们需要进口数量庞大的原料,然后通过工业生产,把这些变成产品的,运送到北宋各地。

    在整个封建社会,恐怕也只有北宋最为合适定海军的出现,北宋对于商业上面,比较的开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没有京杭大运河联通的,遍布到整个北宋各个区域的水道,就算是他能够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恐怕利润也会大打折扣。

    在后世,商业流通的成本,其中很大程度上面,是运输的成本,在21世纪,淘宝出现之前,传统商业成为了主导,就算是有快递和普通的电话购物的存在,他们的成本也相当的高,运送一个包裹,仅仅是运费,就高达几十块,这个成本,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承担的,特别是一些小件的产品而言。

    商家大批量的进货,然后通过层层批发,零售的方法,成为了销售的主流。

    可是淘宝的出现,把互联网跟传统的商业,结合到一起,然后大力的发展了物流和快递的产业,化零为整,重新的创造了一个产业,并且把快递的成本,降低到了最低。

    这就是运输的成本跟销售的成本,如果换成交通不方便的时候,没有便捷的水运,定海军的一大半的成本,就运费上面,那么他绝对不会有如此庞大的销量。

    哪怕在封建社会,任何的销售额,都不会是无限的,他会有一个限量,通过各种方法,让民众们通过劳动,然后扩大的市场,那需要时间,甚至一件商品,当他价格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利润虽然很高,可是产生的总销量是会降低的。

    原因无他,一些低收入,或者是在一定层次的人,就无法进行消费。

    这些是后世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如果说利润放在定海军这里,还可以接受,但是利润放在了运输上面,那就无法接受了。

    定海军靠海,也在进行船舶方面的研究,毫不客气的说,未来,当大容量的船舶,行走在北宋的海域的时候,海运将会成为最为廉价的运输方式。

    安全性,运输成本的降低,连粮食这样的最普通的生产资料,都可以通过贩卖,获得利润,更别说是其他的原料。

    可是海边,从来都不是什么资源丰富的地方,真正资源丰富的地方,几乎都在群山之中,恐怕距离海边最近的,也在一百多公里,一个完备的铁路网络,将会贯通南北,进一步的降低,北宋的成本。

    新春大会,这个汴粱大小的官员,所有述职过来的高层们,都会参加的大会,赵信没有例外,也参加了。

    这也是赵信以定海侯的名义,回归到汴粱之后,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作为节度使,这是超品的官员,在大会之中,是站在最前列的,仅次于东西府和三司的官员,甚至站在六部人员的前方。

    作为研究北宋学者,赵信当然知道,节度使的地位,他小心的站在所有的节度使之后,几乎不跟人交流。

    可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这么第一次的亮相,还是吸引了不少有心人的目光。

    哪怕赵信眼观鼻,鼻观心,不看任何的地方,可是敏锐的直觉,还是感觉到了无数到的目光,在他的身上扫来扫去。

    一场朝会,走的是固定的流程,祭天了之后,然后就是一节节的封赏。

    很显然,赵信之前提供的资金,在这个年节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仁宗的手上,比往年宽裕了很多,几乎每一个朝官的封赏,都比之前上了一个档次。

    听着按照顺序的封赏名单,这就是一个固定的,按照职级的顺序来的,当然了第一位并不是章德象和贾朝昌这样的东西府首脑,在这个朝堂之上,还有一些资格更老的,职级虽然不高,可是虚职却相当高的,还有一些宗室成员。

    基本上,四五十个之后,才轮的上他们,东西府,三司使,还有一些比较资深的参知政事之后,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了,韩琦。

    赵信微微吃了一惊,没有听说过韩琦回来啊,没想到,他居然回来了。

    韩琦确实回来了,在西北的一年多时间之中,他已经立下了可怕的功劳,无论是奠定灵州一战,拿下兴庆府一战,再到后面,商议灵州和议,这三个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他拥有成为枢密使的功劳的,更别说,后来,通过调整,利用灵州协议的一部分,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西北水利体系。

    这才是第一年,整个西北水利体系,还没有最终完工,可是在西平府附近的水利工程已经展现出了威力了。

    在五六月份,最后一批种植粮食的时候之前完成的部分水利体系,让西平府一下子增加了500万亩的水浇地,还有300万亩的旱地。

    通过种种方法,吸引了足够的民众,再加上出色的农具和牲口的帮助,这些土地被种植了下来,哪怕只是收获了一季,水浇地3石左右的收成,旱地1.5石的收成,也让灵州收获了1650万石的粮食。

    水利工程,包括土地去,都是属于灵州的,所以他们会收取大概一半收益,剩下的归种地者,地广人稀之下,整个西北才涌入了60万人,剩余一半粮食,足够养活他们了,而灵州获得的大概是800万石左右。

    800万石的粮食,这是西北怎么想,都不会想到的可怕收成,哪怕是按照汴粱的价格,这笔收入也高达560万贯的,更别说,在西北,粮食远比汴粱高的多的。

    正是这么庞大的粮食,让韩琦最终,还是被召回来了,之前没有让韩琦回来,那是因为,整个西北的水利,包括西北的军事,也离不开韩琦。

    可是现在,一切都稳定了,虽然水利工程还没有最终完工,可是主体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枝节的问题,移民和建设,也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关键时期,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是差不多的官员,就可以让灵州持续下去。

    相对而言,韩琦自身的威望,在西北达到了巅峰,有统兵的能力,有了灵州和议的巨额财富,现在,又有了粮草,哪怕是防备上面,也必须把韩琦调回来。

    韩琦是在接近年关的时候,接到命运的,本身要求他不用那么着急,可是一切基础奠定之后,归心似箭的韩琦,居然直接轻车简从的骑马回归。

    以前统兵过的他,骑马并不陌生的,从灵州的汴粱,不过是2000里左右,他一共用了10天的时间走完,抵达汴粱的时候,已经是腊月20以后了,因为相当的低调,甚至没有回到枢密院,只是到了仁宗这里报备了一下,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回来了。

    听到了韩琦这个名字,整个大会之中,不少人注意了过来。

    韩琦回来的非常的快,又比较的秘密,知道他回来的,也就是最顶层的寥寥几人,剩下的全部不知道。

    可是这一年半之中,韩琦在整个汴粱的名声,可不是一般的大,单纯西北一战,只是名将的话,接下来的灵州和议,还有西北水利工程,那就是神奇了。

    化不可能为可能,这么出将入相的人才,就算是文星闪烁的北宋,也算是少见的,最关键的是韩琦还年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韩琦已经接近四十了,可是在整个北宋的政坛,真的算是年轻的,曾经三十多岁,就做到枢密副使的位置,那是跟着新法出来的,并不稳定。

    可是现在,当西北一连串功劳之下,以前的级别,再怎么的有些虚,也变成实的了,这么悄无声息的回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一些急于抱大腿,开始在心中盘算着新的想法,而一些有直接利害冲突的,则是另外的一番想法。

    比如说贾朝昌,他本身是准备明年进军,当时估摸着,韩琦虽然立下了大功,可是变法出身的他,在范仲淹受到打击的档口,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回来。

    可是他却回来了,在这个时候,他会担任什么位置,本身枢密副使,又在西北立下大功,更进一步是必然的,那么什么身份么,三司使,枢密使,还是首相。

    正因为无法确定,所以贾朝昌的脸色非常的难看,本身之准备到春暖花开在动手,可是很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必须要等到年节过去之后,就动手了。

    类似想法的人不多,抱大腿的却不少,聪明人哪里都有,总之,韩琦一下子,成为了整个朝堂上面的焦点,无数人的眼光,投向了他。

第四百九十三章 韩琦来访

    神采飞扬,这就是现在,韩琦的样子,哪怕站在那里,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可是表现出来的那种气息,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一年多之前,韩琦不过是一个根基不稳的变法派成员,他甚至不能够称之为变法的领袖,最多,只能够被称之为范仲淹的助手。

    如果不是仁宗为了保护青年才俊,保护一下他们,他们恐怕要跟范仲淹等一起,被贬谪,几乎永远不可能返回的朝堂。

    当时,前往西北的韩琦,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还好赵信出现,带来了长弓和棱堡,还有炸药,这三种东西,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造就了西北之战。

    少了任何一种,对于西北之战来说,都是没办法完成。

    一年多的时间之后,韩琦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他已经是整个北宋最为功勋的存在了,占据灵州,几乎把整个河套平原,都纳入到了北宋的体系之中,帮助辽国,拿下兴庆府,灭亡西夏,解决掉北宋的后顾之忧。

    再到后来,因利是导,拿下了灵州协议,并且借助着灵州协议资金,兴建了灵州的水利体系,一举的解决了整个西北的问题的,韩琦有足够的底气,面对任何朝堂上的问题。

    在整个新春朝会之中,最为瞩目,并且获得封赏最为丰厚的,就是韩琦。

    以韩琦的功劳,这些封赏,不但不多,反而少了很多。

    毕竟,几个功劳,无论任何的一个,落到任何一个人的身上的得,都是难以封赏的功劳,这些功劳,落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要么是封无可封,要么就是现在这样,大幅度的减少。

    对于这个,韩琦没有丝毫的在意,依靠着跟定海军的合作,韩琦家族,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收益,在钱多到了一定的时候,已经没有意义了。

    韩琦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抱负,以自己的意志,改变整个北宋,而不是赚到海量的金钱。

    可是就算是减少了很多倍奖赏,在绝对数字上面,已经非常可观了,单纯的金钱奖励,就超过了2万贯,还有封地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更多,是一种荣誉。

    封地无法被贵族直接利用,更多的是一个数据,在收取了一定的数据之后,减少一部分的费用,交给贵族。

    这部分的钱很少,每一户,可能只有一点点,就算是实封上百户,甚至是千户,每年的钱也没有多少。

    北宋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对于这些进行了一定的建制,就算是贵为宰抚,能够实封千户的,已经算是不错,千户,每年才多少,能够有几百贯,已经算不错了。

    丰厚的奖赏,让人人侧目,加在一起数万贯,在万贯已经成为庞大财富的前提下,几万贯,绝对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

    朝会的焦点,到了韩琦这里之后,之后就有些平淡了,作为定海侯,赵信也在封赏之列。

    仁宗很清楚,赵信对于这些,并不是特别的看重的,钱这玩意,赵信不缺。

    单纯给仁宗的钱,就几百万,接近千万了,任何的奖励,对于他而言,都没有太多的效果。

    再说了,赵信的敏感身份,加上赵信低调的作风,仁宗也不可能把他,放在聚光灯之下,给了合乎规矩的奖励,不高也不低。

    韩琦是整个朝会的焦点,赵信,不过是一个小透明,虽然也有一些人注意他,但是当赵信丝毫不起眼的前提下,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变动。

    出了朝会,还有几天,年过完之后,赵信的这一次汴梁之行,就要进入到尾声了。

    汴梁的行程相当成功,最大的目的,铁路的建设,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又见到了这个身体的母亲,并且定海军的各种新产品,在汴梁销售的非常的不错,以玻璃制品为核心的一些珍贵的玻璃艺术品,已经成为了目前汴梁的新的潮流。

    只要有一年的时间的发酵,就可以获得海量的资金,接下来,珍稀的玻璃制品的数量,就会逐步的减少,普通的玻璃制品,将会成为主流,这些目前已经在定海军开始普及,最起码,大型平板玻璃制作的玻璃镜,也开始逐步的使用,明窗净几,将会成为定海军的标准配备。

    不过,今天,定海侯府,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韩琦来了。

    实际上,在北宋这些宰抚之中,包括叶清臣在内,跟赵信的关系比较好的,也就是韩琦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韩琦在西北去的成绩,一大半的成绩,都跟定海军有直接的关系。

    没有长弓,韩琦就不可能组织一个,可以跟西夏和辽国的重骑兵,正面的抗衡的部队,没有了棱堡,面对着辽国的十万骑兵来攻击,他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里面,面对着10万骑兵,除了西北的少数城市,其他就根本无法抵挡。

    至于没有火药,能不能攻下兴庆府,都是一个问题。

    虽然说,西夏学习北宋并不那么的靠谱,可是兴庆府毕竟是西夏的大本营,这是李家经营了数百年的老巢,特别是西夏立国了之后,把兴庆府作为首都的存在,更是投入巨大的资金。

    青砖糯米,高大的城墙,完备的防御工事,还有相当多的士兵和准备,可以说,西夏已经把所有做到了极致,元昊当时,也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别说是单纯一个辽军,就算是韩琦的跟辽国练手,面对着防御到了极点的城池,也很难彻底的拿下来。

    最大的可能是,围城数月,甚至一年,在极大的削弱了西夏的力量之后,最终,围城的军队,粮草什么的无以为继,然后后退,攻下来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实际上,西夏之所以能够到了南宋年才灭亡,甚至连金国都灭亡了一百年左右的时候,这才被蒙古拿下,就证明了这一点,就连不世统帅王韶的出现,借助腾挪,好容易从西藏哪里打开了突破口,可是到了兴庆府附近的时候,却望洋兴叹。

    以防守著称,攻城能力一流的宋军,面对着西夏的城市,如同强弩之末,是不能够穿鲁缟,根本没办法。

    兴庆府,正是最强悍的时候,面对着这个一个城市,就算是真的北宋和辽国,用了吃奶的力量去打,打下来了,自身的损失,也会惨重。

    炸药出现改变了一切,哪怕是保州曾经用过,却没有想到,兴庆府用的这么顺畅,兴庆府的防御,比保州还要高出一个档次的,同时,兴庆府的驻军也更多,可是偏偏,对于攻城而言,哪怕是占据优势的守军,城破之后,对于守军心理的打击,也是巨大,结果不言而论,西夏的精锐部队,几乎都损失在了兴庆府,西夏灭亡了。

    韩琦主要是来感谢的,虽然,在之前,在双方的通信之中,感谢的话,已经说过不少,可是现在真正遇上了,那就面对面的去说。

    到了韩琦这样的层面,有些顾虑已经没有那么多了,赵信的真实身份,如果说整个北宋,知道的人之中,韩琦是最早。

    在保州兵变,当时仁宗派遣韩琦前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救援赵信,虽然当时的希望有些渺茫,可是赵信的身份,还是明白无误的告知了。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如果说,北宋的政坛,对于赵信最了解的,恐怕只有韩琦了的。

    在大名府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赵信所掌握的实力的可怕,一个可怕的钢铁厂,只要想,随时都可以转为兵器生产工厂,定海军的战争潜力可见一斑。

    正因为这样,韩琦对于赵信的态度比较的复杂,是又亲近,又警惕。

    亲近的原因在于,有这么一个强大的,随时都有新的东西出现人,在一些的特别的需求的时候,可以找到他帮助。

    警惕的原因是,任何一个想要登上宰抚那个位置的,都不希望有一个强番的存在,这对于强大的中央政府来说,永远都是一个隐患。

    韩琦再怎么的出色,也不可能跨过历史,来看待问题,他不可能知道,火枪这样的热武器,对于战斗力的划时代的改变。

    一个士兵的训练的,最少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甚至这些士兵,上了战场,还是一个定时炸弹,没有什么见识的新兵,到战场上面,面对着残酷的杀戮崩盘的,比比皆是,在战场上,简直是一个精确到了极点的工具,特别是正面作战,一个地方崩盘,产生的连锁反应,恐怕神仙也救不了。

    可是热武器不一样,不存在意志和拼杀,特别是在热武器对冷兵器的时候,那几乎就是排队枪毙,不存在什么意志的问题,再加上热武器更容易上手的特性,一般人,有个半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勉强的拿出来用用了,真的训练3个月以上,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部队了,再加入几次战斗,那就是精锐。

    从最开始,赵信就没有准备打造大规模的陆军,无论他把定海军经营的怎么样,他是依附北宋存在的节度使,不可能绕开北宋,单独的存在,只要大规模的组建步兵,那就必然会被发现。

    反倒是海军更好一点,实际上,在热武器的初期,步兵并不是变革最大,不断加大的武器的威力,必然要用更加沉重,更家厚实的炮管,相对于陆地上,不可能无休无止的增加火炮的口径,到了海上,就好说很多。

    在二战时候,极限甚至会出现800毫米以上的火炮,这可不是大型臼炮,那玩意放在战舰上,几乎不行,射程近的,威力不大,真正的舰炮,全部都是拥有足够的管身比,威力强大。

    一个完整的舰炮的重量,甚至可以达到150吨以上,这还不包括下层舱室和上面的防护装置,加上备弹,轻松可以超过200吨,16英寸的火炮,单纯弹头的重量,都超过了1.2吨,哪怕是备50枚,都超过60吨的重量了。

    相反,在陆地上,火炮的重量是受到限制,类似之前的大型臼炮这样,更多的是通过炮车,在铁路上面运输的,就算是到了之后,要展开,也需要加上混凝土的支座,否则就没办法,单纯一次射击的后坐力,就足以让铁道和炮车毁掉。

    可是在海上,就没有这么的问题了,哪怕是在宋朝,最高也可以兴建超过5000料海船,这就一千多吨了,在一千多吨的船上,或许安装上一百多吨的火炮,这很难,可是10吨左右的,那就非常轻松了。

    而在陆地上,在铁路没有兴建,复杂的地形条件之下,别说10吨,就算是几百公斤的,都非常的困难,必须要在专门的道路上面行驶。

    火炮从出现之后,最初是应用在陆地之上,可是,当第一门火炮装载到了船上之后,舰炮的发展,就远远超过了陆基火炮,在战争之中,火炮往往会成为一个限制,一个拖累了行军速度的限制。

    哪怕到了一战的时期,也有为了某一个战役,必须要等火炮的,历史上大放异彩的大贝吉塔炮,就是这样,一战时期,从8月3日宣战,到次日早晨,就从到了列日要塞的面前,可是久攻不下,一直到8月13日,也就是9天以后,大贝吉塔炮的到来,才重新开启了战事,用了4天的时间,机会毁掉了所有的炮台,这才拿下了列日要塞。

    海军作为发展的方向,技术要求更高,更加的封闭,一旦到海上,又很难的跟陆地进行联系的军队,更容易隐藏的,定海军是港口,又是孤悬海外,海军是唯一的,也是最佳的选择。

    韩琦看不到这些,只是看目前定海军的发展,没有任何军事上面的尝试,这让韩琦放松了很多的警惕,虽然说定海军还是一个很有钱的地方,可是再怎么的有钱,只要涉足到军事方面,就无所谓。

    这一次韩琦来的目的很简单,他是要来问问,这个铁路到底是一个怎么回事,也就是回来之后,他才接触到这件事情,在大会之后,稍稍的了解了一下,发现了这个铁路蕴含着无数奥秘之后,直接上门找赵信问个清楚。

第四百九十四章 桥梁搭建

    七九河开,**燕来,这个在民间俗语之中的说法,在小冰河时代,并没有那么的准确,起码,现在河还没有开。

    在一片黄色和绿色的背景之下,旷野显得那么的清冷。

    早春的天气,勤劳的农民们,已经开始了辛勤的劳作,而在农田的另外一侧,靠近的一条小河之上,一个巨大的工地,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

    这不是一条很大的河流,河面的宽度,只是8米左右,是两岸农田的最主要的水源来源,浇灌着周围的土地,在河面上,本身有一个简单的木桥,为周围提供便利的交通状况。

    而现在,一条庞大的铁路桥,开始在这里修建。

    这是最快几个桥梁之一,实际上,使用了水泥预制件之后,对于一些不超过10米的桥梁,修建的速度相当的快,只要地基完成,然后混凝土的浇灌,然后就是把水泥预制件给送过来,然后通过吊车,运送到上面。

    几乎是如同儿童搭积木的样子,把桥梁搭建在一起,本身合理力学平衡,再加上一些粘合剂等的使用,让他们足够的坚固,足以抵挡住铁路带来的沉重的重量。

    这才多长时间,大半个月的时间,施工队一共有40名专业的人员,加上从周围雇佣的200名工人,完成了庞大的工程量,底部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包括在河两侧的挖掘的巨大的基座。

    按照力学来说,施工速度最快的,应该是单孔拱桥,因为不必在河道之中挖掘,修建桥墩这样的东西,无论是这个时代,还是21世纪,在河道中央,挖掘修建桥墩,总不是那么容易的。

    必须要挖掘一个,隔离的水的区域,然后在河底继续向下挖掘,然后才是灌注钢筋混凝土,构成一个坚固的桥墩。

    拱桥的拱形,有一定的限制,后世甚至可以修建几十公里,甚至更长的跨海大桥,可是单孔的拱桥,最长的,也就是一百多米而已,这中间的差距巨大。

    不过,单孔拱桥,没有那么高的技术难度的,赵州桥这个始建于隋朝的单孔拱桥,全长50多米,单孔的长度也超过了30多米。

    使用了水泥和钢筋这样新式的材料,这个技术水准,应该是远高于赵州桥,这一点,已经在之前的兴建之中实验过了,只要孔径不超过50米的,都可以使用这个技术。

    50米长的河面的,这个看起来不太长的距离,实际上,在中华大地上面,河流分布真的很多,一般平原上面,地表径流非常之多,一个流域河流,全流域的各种的支流汇聚在一起,非常之多。

    可是真正超过50米的河流,还真的不多。

    50米以下,除了少数的河流,其他的很少有通航能力。

    卡主应天府到汴梁的水路咽喉的汴河,最窄的地方,也超过了150米,就这样的河流,在庞大的运力压力之下,已经有些不足了。

    汴河不能够称之为大河,可是在中国的北方,这样的河流,真的不多见,在应天府到汴梁的300里范围之中,几乎最多的,就是这样的桥梁。

    300里的距离之中,超过50米河流,只有不足6条,最宽的,也不会超过200米,这也是应天府到汴梁铁路的有利条件。

    没有经过很著名大河,或者是黄河的一些大型的支流,基本上,只是区域性的一些河流,这些河流,在这个时代,一般而言,都没有很宽。

    这个距离汴梁最近的一条河流,实际上,他是汴梁汴河的一条小的支流,水量不大,却跨度在关键的区域,通过了这里,就不必前往汴河最宽的地方,这也是铁路选择的一个关键。

    河流一个很多特别的地方,河道的宽度,并不是固定的,有宽,有的窄,比如说,大名鼎鼎的长江三峡,为什么称之为三峡,原因就是因为狭窄,原来近千米,甚至更长干流宽度,在三峡,被限制到了几百米,最窄的地方甚至才四五十米。

    水量庞大充沛的长江,一下子缩小了这么多,再加上两侧独特得山区,形成了三峡壮美的风光,当然了,在壮美之中,却蕴含了无数危险。

    当宽广平静的江水,突然被集中了起来,落差又大的前提下,水流当然会非常的湍急,在三峡综合治理之前,在大坝出现之前,三峡几乎是鬼门关的,每年不知道多少的船只在这里沉没。

    汴河当然无法跟长江相比,这一个被称为小王庄桥的桥梁,也没有三峡大坝那么的伟大,只是一个汴河支流上面,较为狭窄的地方,不足8米的河面宽度,水流也并不快捷,设计一条桥梁并不困难。

    地基完成浇筑,然后,就是把水泥预制件给分别的搭建在底座之上,而早已经搭建起来的基础架子,已经把整个桥面给托起来,然后吊装预制件,通过水泥和钢筋等,进行编制链接,让原来,技术含量很高的建桥工作,变成了非常简单的积木。

    因为桥梁较小,再加上靠近汴梁,人员布置较多,进度也加快了许多,原定大概40天完成的桥梁,实际上,进度已经快了很多。

    现在,已经到了预制件的搭建工作了,而一些怪模怪样的东西,树立在了旁边,一些技术人员,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

    在朝会之后,韩琦拜访赵信,已经向赵信询问了铁路的一些东西,相对于叶清臣这样的三司官员,韩琦更加看重的是铁路的运输能力。

    作为北宋唯一一个,现场指挥长弓为主题禁军战斗的统帅,他可以说对于长弓的了解很深。

    长弓确实不错,很好的解决了反应速度和射程之间的关系,整体的投射能力,也在加强,可是却诞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对于后勤的压力巨大。

    哪怕赵信做出了专门生产箭杆的工具,只要携带足够的机器,获得足够多的木材,就可以在短时间之中,加工出大量的箭杆,这很大的减轻了后勤的压力,只要携带箭头和尾翼,这几乎减轻了箭的一半的重量,而小的箭头和尾翼,也很容易的打包,而不是长达1.5米的箭杆那样,需要专门的打包。

    可是比起一般的箭手,多出了四五倍的投射能力,加上原来的禁军之中,弓箭手的比例,最多,也就是一成,现在高达七成,这给耗费量,是之前的几倍。

    寻常的士兵,如果没有了粮食,短时间还可以接受,甚至某些情况下,破釜沉舟之下,还有可能战胜,可是弓箭手,一旦没有了弓箭的前提下,那就真的抓瞎了,根本无法战斗的。

    一个能够改变整个北宋交通状况的铁路,对于军事上面的提升,会有多少,这一点,正是韩琦看重的。

    哪怕韩琦尽可能的高估了铁路的可怕,却没有想到,铁路会可怕到这种程度之下,一节车厢2500石的运输量,放在箭头上面,按照1斤16个箭头来计算的话,一节车厢就可以运送400万箭头。

    哪怕是对4万的禁军来说,400万箭头,也足以支撑,这一只禁军,进行一段时间的高强度战斗了。

    箭头,不同于箭杆,只要不是射中硬物,破损掉的,基本上,是可以回收的。

    只要不是打了败仗,在战斗之中,长弓射出的箭头,绝大部分是可以回收的,这样,这些箭,可以支撑的战斗时间,就会更长了。

    只要将来,汴梁到灵州的铁路贯通,灵州获得的支持,就更大了,有了粮,有了武器,那么,就不是守住灵州这么的简单了,扩张都有可能。

    北宋在历史上面,给人的感觉,是很软弱的,经常被人欺负的存在。

    不代表北宋不会的扩张的,北宋如果不会扩张,北宋能够形成的这么庞大的土地,就是因为不停的战争,而跟辽国的澶渊之盟,之前却是有一系列的摩擦,其中不少,还是北宋发动。

    如果,北宋有能力拿下对方,根本不会跟他们客气,到时候,灵州甚至不会成为最弱的一环,会成为最强的一环也说不准。

    之后,每隔几天,韩琦都会过来,主要讨论的还是铁路,从铁路的效率,到铁路的兴建,还有基本原理。

    这不,听说,赵信要来观看汴河支流的这一个桥梁的修建,被韩琦知道了,也硬要跟着过来。

    赵信到来,没有打过招呼,施工方甚至不知道。

    应天府到汴梁的铁路,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目前定海军最重要的一项工程,甚至在海州到宿迁的铁路之上,一旦贯通了这些,未来,整个北宋,将会兴建无数的铁路。

    空口白牙的讲述,没有多少人动心,可是真真正正的,摆在众人面前的东西,真的可以说服很多人。

    来到了工地之上,赵信的到来,还是引发了一点骚动,工地的负责人,都亲自的过来了的,不过在赵信的嘱咐之下,并没有停下施工,整个工程继续的进行。

    韩琦对任何的东西都比较新奇,桥的样子,并没有什么,在北宋,拱桥,虽然不多,却也不是没有,赵州桥就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个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屹立不倒,到现在还发挥作用的桥梁。

    韩琦在河北多年,对于赵州桥也很熟悉,在知道了这个桥梁是类似赵州桥那样的,也就明白了,他更加关注的是那些高高的,看起来很奇怪的东西。

    韩琦奇怪的东西,是吊车,基本上,就是后世的样子,不适用电子产品和动力产品的前提下,吊车的改变很小的。

    借助这一体机,制作出来一些滑轮,被密封起来,形成了一个的固定的体系,这样方便携带,而只要通过固定,让吊车拥有较大的自重的前提下,就可以通过蓄力进行操作。

    通过无数的滑轮组,可以让力量节约到八分之一,这就可以的搬起很大的重物了,按照一组牲口,大概可以拉起的5吨左右的重物,这个吊车的极限是40吨,对于后世来说,只是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数字,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非常的可怕的。

    一吨大概等于20石,一次性40吨,大概相当于800石,几乎是一条河面上,最常用400料大船的船身和货物的重量。

    水泥预制件的比重,大概在2.5左右,也就是说,40吨,可以一次性形成16立方钢筋混凝土件。

    16立方,相当于两个两米见方的水泥,按照铁路桥的宽度16米,厚度2米,一个水泥预制件,就可以让桥面前进0.5米。

    当然了,40吨的东西,不太可能通过陆路运输送过来,考虑到了现实的问题,绝大部分的预制件,都会固定在10吨左右。

    这个重量,也已经超过了陆地的承受能力,最好四轮马车,他们的运输能力,才2吨左右,还是对于路面要求非常高的。

    好在桥都是在水上的,哪怕是这么一个小小河流,只有8米宽,水量也不算很大,可是运输20吨的东西还是可以的,一吨相当于20石,20吨才400石,换算成料的话,也就是不足70料,这样重量,对于水运而言,非常简单。

    对于一个总长不超过15米的桥梁而言,所要用到的水泥预制件并不算多的,大概是100个左右。

    来参与施工的,都是整个定海军最出色的工匠,他们很熟悉的使用起重机。

    在知道了起重机的作用,就连韩琦也有些动容了,葫芦吊这种简单的起重装置,早在西北的时候,韩琦就见识过,甚至大量的开启棱堡的建设,这个东西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可是这种东西,局限性也相当的大,只能够直上直下,在一些特定的场所,才可以使用,不少棱堡施工之中,大部分都是依靠人力。

    这个起重机不同,韩琦看着起重机把船上的巨型预制件,吊装起来,然后如同搭积木一样的放在桥面上,川流不息的船只,按照一定顺序,把预制件运来,工人们,熟练的把这些东西吊装上去,有条不紊进行,很快,一座桥就初具规模了。

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观收益

    韩琦并不是只读圣贤书,不通庶务的那种,相反,他之所以加入到范仲淹的麾下,支持变法,也是因为对底层的了解。

    北宋的发展非常的不均衡,虽然北宋的发展,冠绝整个封建王朝,可是北宋的财政状况,却在仁宗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到了庆历年间,矛盾已经出现了,赤字越来越大,还没有到危机的程度,可是只要稍稍有些眼光的人,就可以看出来,危机已经在酝酿了。

    正因为这样,韩琦对于底层的了解,在北宋是顶尖的,这样才能够在短时间,在西北打开局面。

    换做另外一个,哪怕拥有长弓和棱堡这样划时代的武器,单纯一个争权夺利,都需要相当的时间,更别说在西北打开局面了。

    进入到西北,从长弓的普及,到棱堡的修建,几乎每一步,韩琦都参与进来,甚至有一些棱堡,韩琦还亲自的参与修建,那些方便的葫芦吊,很是帮了大忙。

    很显然,这个看起来奇怪的东西,跟葫芦吊起到的作用一样,在之前棱堡的建设上面,韩琦用过葫芦吊,可是那跟吊车,是两回事,吊车更加的方便,不再是直上直下,而是可以进行小范围的横移动,这对于十几米长的桥梁是有用,对棱堡就更加的有用了。

    “这是什么东西?”韩琦有些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在西北没有!”

    “西北的时候还没有做出来,这是新产品!”

    韩琦点点头,没有继续的追问,赵信也没有过多的解释,他们过来,是要看整个施工的,这个桥梁的进度不错,一个个巨大的水泥预制件被一个个的吊起,说白了,这样的工作,就是节约时间,这样的效率是翻倍的。

    在没有水泥之前,砖石结构的桥梁,更多的是等待,让这些石头,一点点的凝结在一起,修建的时间很长,到了水泥出现,因为方便和性能,施工的速度已经大大的加快了,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是按照传统的修建模式,水泥凝结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跟桥梁的修建相辅相成,就成为了修建桥梁的主要时间,水泥的凝结,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一步步的完成,使用大型工厂提前的构筑预制件,成为了节约时间的有效方法。

    后世,在机械化大量推进的前提下,水泥预制件的使用也相当的广泛,这一点,赵信非常清楚。

    在修建应天府的铁路之前,定海军就已经在沿线,修建了最少4个大型的预制件工厂。

    建立这些工厂,并不困难,跟其他的工厂不一样,水泥预制件厂,只要有足够模具,搅拌器和一些钢筋水泥等基本原料,有一定的技术的前提下,这个就可以长期的生产。

    铁路是必须要开启的,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也不怕,赵信本身来到汴梁的时候,做好了准备,如果没有说服仁宗他们,他甚至会自己掏钱,让出比较多的利益的前提下,兴建这个铁路。

    没有北宋政府的支持,没有上层力量的压制,一个节度使,对于地方根本没有多大的作用,到时候,真的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单纯一个征地,就会花费天文数字的。

    现在,说服了叶清臣之后,一个实验性的铁路,应天府到的汴粱的铁路,几乎是整个的北宋最为繁忙的铁路,必然会起到巨大标志性的作用,到时候,就不用愁了。

    300里长的铁路,最终的投入不足40万贯,一条1000公里长的铁路,不过是400万贯,就算是1万公里,也不过是4000万贯,这笔钱,对于北宋的政坛来说,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对于赵信而言,没有那么的重要。

    单纯定海币的出现,已经让定海军享受了丰厚的造币收入,现在,定海币只能够通过卡牌系统具现,可是不锈钢的配方已经做出来了,只要实验室里面研究出来,制造出来只是时间问题,到时候,那可是暴利啊。

    以北宋的体量,按照平均每个人100贯平均数字来计算,这是在相当低层次下的平均,总规模也会超过100亿贯,这中间,可以产生多少的效益0。

    当然了,如果赵信不傻,不会还让不锈钢币占据市场,他会调整配方,或者用贵金属,或者用信用货币,总之,体量大到可怕的货币,会创造出丰硕的利益,更别说,定海军还把持着整个北宋的制造业。

    只要北宋走向工业化的道路,那么交通问题就必须解决,一个通畅的通道,可以让产品的占有率进一步的提高,甚至以前,一些不太昂贵的产品,也可以流通到北宋各地,比如说,食品,比如说,一些简单的日用品。

    叶清臣的同意,减少了赵信的耗费,甚至他给仁宗的钱,也被叶清臣使用了,未来,在铁路的划分之中,定海军会投入30%的资金,加上施工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获得20%左右的收益,剩下的都归三司。

    不得不说,叶清臣还是非常的有眼光的,哪怕铁路是新兴事物,可是在简单介绍之中,叶清臣也敏锐的把握到了关键,铁路会非常的赚钱。

    就算是按照现在普通商业行为,来计算运费的话,这个铁路的回报率,已经会达到非常可怕的程度,就算是参考客观规律的,铁路出现,降低了一定程度运费,在运费降低到很大程度之后,还能够获得巨大的收入。

    不得不说,叶清臣的选择是正确,按照后来,应天到汴梁的铁路通车之后一年之内的数据,客运收益达到了23万贯,货运收益达到了72万贯,抛开必然的成本,运营费用,收益高达26万贯,要知道,整个铁路的成本,也不超过40万贯。

    2年回本,这对于一个商业来说,并不是什么耀眼的成绩,一些商人,甚至获利百倍甚至是千倍,有时候,投资一个生意,三四个月的时间,翻一番的都比比皆是。

    可是铁路不一样,这玩意本身就是一个体量巨大的东西,翻上好几番的,那都是总量不大的,比如说,投资个500贯,获利2000贯,看来是4倍了吧,可是这样的生意有几个。

    大规模商会,他们经营着数以百万计的商业,可是年收益才多少,在庞大的数量之中,能够有10%的收益,已经算不错了。

    一个总规模100万贯的商会,每年收益10万贯,恐怕商会的人员都会笑醒,10万贯,对于一个庞大的商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利润。

    所有的商人都在寻找适合的商机,可是大部分的翻倍,甚至是数倍的商机,他们的体量都不大,在短时间形成的商品需求,会很快因为大量涌入的商品,而迅速的回升,第一个吃到螃蟹的,肯定是赚钱的,其他的,就是赔钱。

    就目前而言,大宗商品之中,最挣钱的就是盐铁,这个都是受到市场管制的,另外一个大宗的商品是粮食的,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可是真正插手这个的却不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运费,运输费用很大的前提下,周边的粮食就会平抑这个价格,在一个固定的区间之中,只要运输稍稍出现问题,就会赔钱。

    铁路不一样,一个短短的,应天府到汴梁的铁路,投资也达到了40万贯,这个收益非常的恐怖,要知道,更长的铁路呢?

    北宋需要多少铁路,可是单纯从现在的主要商路,就可以推断出来,最少也在万里以上,这样的整体的投入,可能就是2亿,甚至更高的体量。

    赵信跟叶清臣讨论的重点,就是西北的铁路,或许之前,不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从汴梁到灵州,恐怕就是输送的关系,最多稳定整个西北边境的局势。

    别说是有铁路,就算是没有铁路,为了平稳西北的局势,每年耗费数百万贯,甚至是千万贯,都要放在西北上面,支撑着西北的驻军,西夏犯边的时候,耗费就更大。

    现在,有了铁路,各方面的支出会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单纯运费,从之前的几百万贯,降低到几十万,甚至更低的程度,这笔钱,北宋出的起。

    现在,灵州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灵州已经成为北宋发展最快的一个州,当然是去掉了定海军的。

    灵州以前,在西夏的手中,只是一个不怎么发达的牧场而已,可是现在,灵州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伴随着韩琦对于灵州的改变,特别是投资巨大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封建王朝,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就算是政府都没有办法投入的起的工程,可是一旦体系化的完成,所产生的作用,却是绝大的。

    在刚刚发展的时候,灵州通过水渠和水浇地的,都已经收获了800万石的粮食,单纯这个,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收益,这还只是一个开始的,伴随着水利工程的蔓延,还有灵州的人口的增加,在未来三五年之中,这个数字,还会大幅度的增长。

    一个粮食,就足以奠定灵州在边疆的基础了,整个北方和西北的边陲,那个地方不缺粮,可是灵州不是只有粮这么的简单了,种植粮食,只是灵州一部分的产出,主要的产出还是传统的畜牧业。

    牛马跟其他的财富最大的不同就是,财富这玩意,不会自己主动增值,必须要人们炒作,或者是运作起来,产生利润,这个利润有可能是正的,也有可能是负的。

    牛马这东西,是会繁育的,从辽国手中,获得了数量可怕的牛马,这些牛马,在渭州牛马大会的时候,已经收获了海量的资金,可是这些,只是这一部分牛马的很小一部分。

    在封建社会,交通是最大的限制,哪怕是那些庞大的商会,他们动用了巨大的人手,也不过是运送了微不足道一部分的牛马,剩下的牛马,基本上都放在灵州。

    韩琦的做法,不是任由这些牛马自生自灭,而是主动的养育。

    在灵州天然的马场,还有定海军支持的畜牧技术之下,这些牛马也发生了截断的变化。

    最主要的就是变散养为半圈养,进一步加强了卫生管理,增加繁育的成功率,这些简单的步骤,放在牛马上面,效果非常好,繁育成功率提升了两倍以上,代表这更多的牲口出现。

    寻常的牛马,自然繁育率,大概在5到7之间,可是通过简单的管理,可以让这个数字提升到15%到20之间,这个提高可就大了。

    整个灵州,3000多万头的各种牛羊马,虽然其中大部分是羊,相对于牛马这样的大型牲口,羊的繁殖率本身就高,在特别提升之后,甚至可以达到三年二胎的程度,这代表着什么,代表这接近2000万头的羊,一年就可以增加600万头的小羊。

    刚刚繁育宝宝,不可能用,可是灵州拥有足够的草场的前提下,只要稳定个两三年,每年可以固定产出牛马300万头,羊500万头。

    这玩意的总价值,比粮食更加的可怕,可想而知,伴随着灵州,大规模的产出牛羊马,这些本来在北宋,较高价格的东西,必然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价,可是怎么的降价,他们也会有一个基本的数值。

    连猪肉,都是几十文一斤,这些东西降价,也不可能降价到猪肉的价格上面,保守估计,一头羊,按照出肉20斤来算,按照最低的60文一斤,也价值1.2贯。

    这些是基础的数据,贩卖就会产生收益,当每年灵州产出的价值,超过了1500万贯的时候,这个基本的数字,就可以给铁路一个基础。

    更别说,一条连通汴梁到江南的铁路,会创造多少的收益。

    哪怕当铁路修多了,利润会降低下来的,不说是两年回本,就说是10年,甚至20年回本,这对于一个商人而言,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这代表着固定的收益,代表着每年,源源不断的收益,只要铁路还存在,这个收益,就会持续下去。

第四百九十七章 预制板和吊车

    铁路的收益,那是以后的事情,也就是叶清臣掌握,韩琦虽然也通庶务,可是他更多的是在军事上面来考虑的。

    跟运河有枯水和丰水的不同,丰水期间运载量大,枯水的季节会降低,同时,还有诸多的限制,船只不可能跑太快。

    这一点,对于铁路来说,不存在,只要养护的及时,就算是都冬天,都可以运作,而快马的速度,又完爆快船,按照一个时辰100里来计算,一天12个时辰,就是1200里,那是真正的日行千里。

    从汴梁到灵州,全程通车的话,2天就能够抵达,就算是中间的节点,比如说关中,不适合直接贯通,这个时间也可以减少到10天左右。

    那就不是步兵的速度,而是骑兵的速度。

    在这样的前提下,就算西夏不灭亡,西北再发生战事,他们也会轻松很多。

    只要准备半个月左右的粮草,就可以支撑短时间的战争,战争结束,也可以快速的把军队送回去。

    军队永远在驻地,是最节约,长期形成的驻扎习惯,不但更加舒服,还耗费更低,这就等于客观的减少了投入。

    更别说运费上面的节约,按照赵信简单计算出来的成本,结合定海军本身的运作,一石粮食2000里的运费,最多也就是150文,听起来很高,甚至比运河的运费还要高,可是时效性这一点,就是运河无法提供的,也远低于过去的运输成本。

    从汴梁运送到灵州的一石东西,最少的运费都在3贯以上,这也是边疆的粮食贵的根本原因,本地缺粮,粮食几乎都需要外界输入,高昂的成本,让驻军成为了巨大的问题。

    这也是西夏跟北宋固有的问题,哪怕军事非常严峻,在整个西北,驻军的数量,也就是几万而已,不能太多了,太多了的话,单纯粮食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现在多150文而已,就算是在汴梁,一些时节的粮食波动,都足以抹平这个差距。

    从军事上面考虑,铁路有诸多的好处,甚至不用贯通到汴梁,就算是贯通到京兆府,产生的好处都是巨大的,关中再怎么的贫瘠,能够承受军队数量,也远超过于边疆。

    铁路的大体介绍,已经通过赵信的几次介绍,讲述了一遍,马车牵引和铁路本身,韩琦不怎么的清楚,可是桥梁的作用,他很清楚。

    大军开行,粮草是最关键,可是还有一个也是要先行的,那就是先锋,先锋不但是需要鼓舞士气的先头部队,还是必须要修桥开路的,没有先头部队打下基础,后续的部队要想行进,就非常困难了。

    桥梁在北宋,已经不能算是少见了,可是能够通行大军的桥梁,真的是不多,关键在于,行人跟车辆的不同,可是哪怕有一座可以通过普通步兵行进的桥梁,对于一个军队的开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

    一座桥,按照北宋的理念,哪怕是普通桥梁,都不是短时间修建完成,那些著名的桥梁,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赵州桥,他从开皇十五年,一直修建到大业二年,历时长达11年,或许这才是赵州桥坚固的根源。

    现在单纯应天府到汴梁,大大小小的桥梁不下50座,其中,长度不亚于赵州桥的就有四五座之多,这些桥梁,要在40天到60天之中,完成修建,这让韩琦多多少少有些不敢相信。

    或许,水泥可以加快桥梁修建的工期,这跟城防工程一样,原来可能要一两年完成的工程,只用一两个月就可以了,可是一个长达五六年,甚至是十来年的桥梁,怎么也不可能拉低到一两个月的时间。

    可是看了整个修建的过程,他就明白了,原来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方法,巨大的水泥预制件,一个个的通过吊车,按照一定的顺序,搭建到了桥面上面。

    本身它们就是有独特的设计,就算不适用粘合剂,都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加上了粘合剂,还有一些钢筋和水泥浇灌,只要凝结起来,整个桥梁就会相当的坚固。

    力学就是这样,并不是只有现浇才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后世的一些新材料建设的房屋,更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独特的特性,甚至不用的粘合剂,独特的机关卡在一起,就可以拥有强悍的强度。

    韩琦在旁边看的很有兴趣,除了吊车之外,他更多的询问的是水泥预制件,在知道了水泥预制件的由来之后,他似乎思考了半天。

    好半天之后,韩琦向赵信询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棱堡使用大量的水泥预制件,采用吊车的话,一定可以让棱堡建设的效率提升很高。

    赵信听了韩琦的要求,愣了一下,韩琦所说的,可以用于棱堡和房屋上面的这个东西他异常的熟悉,不就是水泥预制板么,用钢筋和水泥结合,形成的带孔的板子,可以用于楼板的建造。

    这种在中国七八十年代,大为流行的一种建房的方法,在此之前,楼板的建设方法,都是用现浇,可是有了这个预制板之后,一层层的搭建,只要完成了之后,就不必考虑承重性的问题,继续兴建。

    这种修建的方法,让房屋的建造,节约很多的时间,修建速度很快,在一段时间,相当的流行,几乎大部分的自建房,甚至少部分的单位楼房的,也采用这样的方法。

    预制板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抗震性不好,一旦震动产生,超过了承受能力,水泥板就会成为致命的杀。

    整体现浇的房屋,整体性能好,可是水泥板,本身跟其他的不容和,它们在受到了震动之后,会首先的掉下来,这时候,不说震动带来的真当,单纯这样的水泥板掉下来,就足以要命,特别是一层层的楼房,经过震动之后,绝大部分的水泥板都震动下来,这对于居住在其中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噩梦。

    水泥预制件并不都是洪水猛兽,之所以预制板这么大的恶名,一方面是生产它的地方,多是一些小作坊的,质量很次,只要看起来差不多好了的,强度上面,也根本达不到建设的目的。,

    同时跟后续的的粘合有很大的关系,普通的住宅,自建房这种的,他们没有考虑到各种材料的粘合问题,只是用普通的水泥砂浆,进行粘合,只是薄薄的一层,甚至没有一些固定的措施的,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反倒是后世的大型工程,比如说桥梁,大量预制件的使用,只要力学合理,加上粘合固定的作用,就足以抵挡足够震动的地震。

    赵信的思维,还是放在21世纪,当时预制板的名声已经烂大街了,特别是那一场灾难,很多倒塌产生的伤亡,都是由着些预制板造成的,这种习惯,赵信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韩琦既然提出来了,打破了他思维的惯性。

    连关乎铁路咽喉的桥梁的修建,都可以大量的使用水泥预制件,为什么更加简单的房屋,却没办法使用,只要合理的设置,再加上后续的工程管理,似乎可以把这个危害性降低到最低。

    或许他的抗震系数上面,依然比不上现浇,可是却相差不大,反倒是水泥预制件的另外一个出色的性能,那就是方便快捷性,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应用。

    这一点,也是韩琦提出的关键,那就是施工的速度的问题的。

    棱堡为什么能够在西北之战之中,起到那么大的作用,方便快捷的施工,是关键,真的跟原来的城防工程来说,半年,一年的时间才建设完成,那就耽误大事了。

    在封建社会,时效性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最关键的,有些县太爷,甚至半个月,一个月审一次案子,也就是在军事上,比较的重要。

    兵贵神速,有时候,一两天的差别,就是一个天上地下的结果,在战争之中,别说是十几天,就算是提升一两天的时间,已经非常关键了。

    打个比方,两军对垒,这应该是野战,可是一方在野战对垒的时候,进行了一些处理,在关键的点位上面,用几天的时间,完成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堡垒,这对于另外一方而言,绝对是噩梦。

    攻城战,从来都是最困难的,一个固定的堡垒,这对于一方的支撑作用非常的大,只要合理运用,对于战争,将会起到决定的作用,至于强度的问题,在战争的目的前面,将会不存在的。

    韩琦这么提出来了,赵信的仔细一想,还真的是这样,能够节约一半的时间,再加上起重机的效率,一座本身可能三四十天修建完成的棱堡,可能只要20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完成。

    更加丧心病狂的考虑,一定程度上面,楼板这玩意,都不用现浇,简单的搭建就可以,或许会有一些隐患,可是只要外围的砖头,凝结的和合理,基本的棱堡的体系完成,对于棱堡的影响,就会降低到很低的程度,

    这样就能够快速布局,甚至在占据了战略要地的时候,立刻的兴建各种的棱堡,当他们一出现,就算是刚刚占据的地盘,也相当的稳定了,哪怕只是一个样子货,也会有相当的防御,比起原来坚城都要强大,这会成为北宋的杀手锏的。

    想通了之后,很多念头就会冒出来,赵信点点头,这玩意,很简单,只要配方研究出来的的的,有一个简单的场地,有一些人员和一些技术人员,就可以生产出来这个。

    无论是技术,还是配方,这对于赵信而言,都不是什么大问题的,赵信也没有想着,拿着这个配方换钱。

    可是起重机,就不一样了,看起来,这么容易的运作起来,技术难度非常的高。

    这个起重机,是赵信一手制作出来的,最初的时候,只是一个塔吊,还有一个简单的滑轮组起重机,能够节约力量不超过两倍,也就是说,本身能够举起一吨的重量,现在举起两三吨而已。

    跟现在,起重机二三十倍比起来,差的不知道多少。

    为了这个准现代化的起重机,赵信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的实验,比如说,起重机的起重臂,这是一个关键的所在,举起5吨重物的起重机,和举起30吨,甚至40吨的起重机,他们的力臂强度,绝对不同。

    后世,甚至丧心病狂的弄出来可以其中8000吨起重机,这个重量,真的是可怕到了极点。

    30吨以上起重机,对于北宋而言,也是丧心病狂的,哪怕有了卡牌系统,有很多出色的材料,可是落到起重机上面,就需要慢慢的尝试。

    现在在桥梁施工之中使用的起重机,它的身上的各种材料,几乎全部都是手工制作出来的,更加强大的钢铁,那些精工锻造的滑轮组,甚至是里面使用的油,都是通过精心配制的,这些都不是量产的型号。,

    手工,还有卡牌系统具现的关系,让这些起重机生产速度很慢,卡牌系统,还承担着定海币的具现,从中间截留,大概生产了30台左右,已经基本上应用到了应天府这个铁路上面,未来,只要这个铁路建成之后,继续开启的铁路计划,需要的吊车数量,还是会加大,保守估计,最少要100辆,要300辆以上,才得勉强足够。

    看着韩琦期盼的脸,赵信考虑一下转让个10台,帮助北宋军方,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个速度上面,3个月之内,是别想了,之后,每两个月1台,一直到最终全部到位为止。

    韩琦也是随口这么一说,这么一款装备,应该是定海军的杀手锏,没那么容易到手,谁知道,赵信居然吐口说给10台,一台就有这么大的功效,10台的话,边疆普及棱堡的速度,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的,至于说,要两年以上,才能够完全配备,他根本不在意,只要东西到手就好了,关于北方体系完成,也需要时间,到时候,一个完整北方体系完成修建,大宋肯定是固若金汤的。

第四百九十八章 统筹

    韩琦没想到,他随口一说,却得到了赵信的保证之后也放下了心,有了这个起重机,对于边疆的棱堡的修建,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

    北宋的策略,偏防御,哪怕是取得了无上战功的韩琦,在考虑战争的时候,也不会考虑进攻而是防守。

    也只有贾朝昌这样,被逼到了绝路上面的,才会考虑主动出击。

    棱堡,几乎满足的北宋对于边疆防御的一切需求,只要不是本身疏忽,不会被人偸城的前提下,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根本就别想拿下。

    一般的边疆城市,在疏忽之下,都有被偸城的可能性,可是在棱堡上面,这种可能性降低到了最低。

    这不是传统的,军民两用的城市,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什么人进出,棱堡的高度较高,再加上有望远镜这样的逆天神器,就算是相隔10里以上,也会被棱堡的瞭望手发现的,短时间大量聚集的部队,哪怕有完善的东西,也不可能一次性的进入棱堡。

    按照整个棱堡的防御规程上面,除非是在绝对安全后方,或者是输送粮草之类,否则,是不允许的打开棱堡的大门的,一般传递信息,或者小幅度的补给,往往是用吊篮的方式,这样效率不高,却胜在安全。

    把偸城的危险性,降低到了最低,要想拿下棱堡,就必须强攻。

    起重机和简化棱堡的出现,进一步的降低修建棱堡的时间,只要资金足够,恐怕未来,在北方边境,全部都是棱堡。

    棱堡一定程度上面,取代了长城的作用,防御强度更高,效率更强,这会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噩梦。

    在西北的时候,韩琦一直都全心全意的放在西北的开发上面,从布局拿下灵州,灭亡西夏,再加上灵州和议签署,西北获得了足够多的资源,因利是导,开发了整个灵州,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是哪怕立下了这么多,庞大的功劳,任何一个拿出来,都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可是韩琦很清楚,这些可以为他以后登顶打下基础,可是现在,直接登顶的可能性不大。

    金字塔结构的官场官职,越往高层,越少,可能在北宋,有几百个县长,上千个六七品的底层官员,可是到了越高的位置,就越来越少,比如说,州转运使这个级别,北宋一共才二十多个,也就是说,这个级别的官员,就是按照这个数量的倍数而来。

    至于在往上,整个北宋而言,大学士,参知政事这个层面的,怎么也有几十个,可是具体到职务上面,最顶级的只有三个人。

    东府首相,枢密使,三司使,这些就是北宋最重要的三个的部门的首脑。

    东府,也就是中书门下省,在原来三省六部的中书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门下省的职权,可以说是文官的最核心的,东府首脑,也是俗称的首辅的,为文官之首。

    西府,也就是枢密院,是武官之首,三司使就是三司的首脑。

    一个文官,一个武将,一个财务,这三者,是北宋名义上面的最高首脑,这中间,东府是公认的第一人,所有有抱负的读书人,都想要坐上那个位置,之后,则是军队和财务。

    本身,韩琦所担任的枢密副使,是枢密副使之中比较靠后,北宋的官员太多,再加上皇帝刻意的轮换,一些担任过东西府首脑的,在一些错误,或者是某些情况下,会下方去,到各路去担任知州。

    比如说,仁宗在位期间,单纯首相就换了十几二十个,这些,不是每个人都是告老的,很多因为种种原因,下放下去了。

    有过首相,或者是枢密使这样经历的,哪怕贬谪之后,他们的地位也相当高,这样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批人。

    韩琦直接从地方,提到枢密副使,等于是越级提升,按照固定的轨迹,需要上下沉浮几次,才能够更上一层楼,跨过从副职到正职之间的距离。

    当然了,范仲淹被贬谪,韩琦被派往西北的,哪怕担任四路总管,却也是一个临时,不具备迈向更高资格。

    之后的一系列大功,等于说跨过了这个界限,任何人都知道,韩琦会担任一个正职,可是现在,这三个职务还没有空出来,还在等待机会。

    换做以前,哪怕是取代叶清臣的位置,韩琦也很高兴,可是庞大的功劳支持之下,几乎不可能再从事三司使。

    当然,直接跃升到东府首脑,也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强如范仲淹,背负天下之望,被仁宗寄予厚望的变法,也只是以枢密副使的职务。

    暂时,韩琦没有一个施政纲领,再加上他立下的功劳,几乎不可能以某一个职务暂代,那么一个正职是必须的。

    去掉了三司使这么一个最低的,东府首相又不可能达到,那么枢密使这个,就是可以遇见的。

    这也是韩琦更多的在关注军事上面的棱堡的根本原因,他有一种直觉,他很有可能先去枢密院,在枢密院过度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前往的东府,迈上巅峰之路。

    这不是韩琦一个人的想法,这是几乎北宋所有中高层都明白的东西,这也是贾朝昌着急的根本,如果没有一个拿的出手的战功稳定住位置,很可能,仁宗会抓住一个由头,撤换掉。

    贾朝昌的才能并不算出色,他是通过机遇和自身的努力,才坐到这个位置的,好容易,熬过了变法的危机,低头做小,终于熬败了范仲淹,本以为终于出头了,却冒出了一个更加光芒万丈韩琦。

    为了抵抗韩琦的冲击,他甚至放弃了以前的稳重的做法,秘密的决定准备一场针对辽国的战争,甚至连接口都没有去准备,这个举措,已经激进到了极点。

    韩琦光芒万丈的,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可惜,底蕴差了一点,他太年轻了,家族底蕴也并不强悍,还没有历经沉浮多年,最终成为三朝元老的权臣,他现在,只是一个的普通的,新锐参知政事。

    时间的缺失,让韩琦拥有着地位,却没有跟地位相匹配的网络,贾朝昌又进行的相当秘密,韩琦还不知道,贾朝昌为了对抗他,甚至不惜跟辽国开战的地步。

    丝毫没有意识到,未来的职务将会迎来波折韩琦,专注的观看整个修建桥梁的过程,只要有足够起重装置,可以快速的兴建,而这在以往的桥梁修建之中,是最为艰难,一旦这个减少了大量的时间,当细小部分,进行加固和修补,建设的速度非常的快。

    韩琦并没有注意到,在整个施工过程之中,一直都在第一线,却不参与到施工之中的人员,他们也是工程效率非常的关键。

    三大体系工程,那是在20世纪中期,甚至是二战之后,才出现,并且发展起来的体系,讲究的就是降低无效的劳动,增加整体的效率,在一些普通的工程上面,或许不起眼,可是对于一些涉及到千万人的大型的科研任务的时候,就可以发挥出可怕的作用了。

    并行工程,这个太高级,在没有电脑和通讯的存在,在没有对控制和工程本身,有什么理解的前体系的,没办法实行。

    赵信不是什么专业人员,只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的知识,根本无法支撑他在定海军开启。

    可是另外一个比较简单的统筹,还是可以实行的,早在定海军开启工业化的时候,就使用过这些简单的原理。

    基本上原理很简单,把一些需要等待的时间,去干别的事情,把顺序来做的事情,变成相互的镶嵌,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可是逐步的熟练,模块化的步骤,还是可以节约很多的时间的。

    无论是大名铁匠作坊,还是定海军,都在工业化生产中起到了可怕的效果,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的。

    统筹的基本理论简单,最初级的,就是曾经课本上面的那个,烧一壶谁需要10分钟,烙一个饼需要5分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之中完成。

    根据桥梁兴建之中的一些顺序,进行调整,保证整体都有序的完成,不存在一些效率不一,要等待的过程,看似不快,可是实际上,效率非常高。

    单纯上百船只,在吊车,还有运输的过程之中,丝毫都没有出错,一个个的水泥预制件,在紧张的施工之中,一个都没有出错,这就可以见细微之中的控制了。

    这一点,韩琦当然也感觉出来了,他感觉到施工现场顺序很好,也很顺利,却没有多想,只是因为,这是熟练的结果,却不知道,熟练是一方面,规矩是另外一方面的。

    这些负责统筹的,他们会根据现场施工的效果,一部分按照经验来,细微的地方调整。

    实际上,就在韩琦观看的过程之中,类似的细微调整,已经超过10次了,每一次只是局限于一两艘船,或者是停靠的角度的问题,可是这些细微的地方,却提升整体的效率。

    统筹的效果,永远不是简单的看,能够看明白的,仿佛平常的效率之下,也没有见加紧工期,可是效率,却偏偏提升起来。

    这些不了解的,永远只会以为,这是熟练,可是不了解本身的理论,单纯去练,却永远都练不到这个程度。

    从早晨就快马抵达,到现在,几乎在这个施工现场,停留了差不都4个多时辰的时间,甚至午饭,韩琦都是跟着赵信一起,在工地上面吃的。

    这个伙食相当的令人满意,韩琦主动要求,并没有开小灶。

    作为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施工项目,哪怕其中并不都是定海军的人员,伙食标准也相当的高,达到了每顿饭20文。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拿着20文下馆子,就算是在普通的城市,也没有多少,一张炊饼都10文呢,20文最多就是一碗素面加一个炊饼而已。

    可是用在大宗的伙食,其中一部分,还是采购定海军的商品来说,那就便宜多了。

    定海军的粮食,都是在江南直接运送过来的,水运和大宗购买的关系的,让粮食的成本不高,一石大米才不过300多文,面粉和其他杂粮,价格更低。

    定海军开始规模性的捕捞,再加上养殖的普及,各种肉类的价格,也不高,按照今天中午的标准,大锅菜,大白菜,白萝卜,肉类和粉条。

    每一个人,会获得最少2两荤素搭配的肉片和其他的菜,每一个人标准是3两左右的馒头两个,还有简单的紫菜蛋花汤。

    这种味道鲜美的汤羹,别说是普通的农民,就算是韩琦吃了也赞不绝口。

    可是实际上,这东西真的不贵,在外海,礁石密布的地方,紫菜到处分布,一大碗汤,耗费的只是一点点,可是味道却很好。

    良好的伙食,并不是吸引人的关键,可是在丰富的待遇和良好的伙食加起来,就是了。

    在家门口就能够挣到钱,吃的还好,比起过年的待遇,都不遑多让了,这种情况下,农民们,也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礼遇,当然是干的非常的起劲,几乎很少会怜惜力气。

    劳力们疯狂的的工作,也很快的,通过负责统筹的人员,汇总到了指挥方面,然后在定海军的统筹人员的指挥下,让一切都井井有条的。

    一天的时间,效率非常之高,大量的船只,川流不息的运送各种的材料,在起重机的帮助下,不断把预制件放到了桥上的各个位置上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韩琦不会相信的,效率会如此之高。

    整体的效率上面,这一座不大的桥梁,单纯巧妙桥面的二工程,一共完成了三分之二,因为统筹的关系,加上桥面上面,还有众多的支架,哪怕没有完全完工,整个桥的强度,也非常的高的。

    这种情况下,不是全面的水泥粘合,细微的进行,也会节约很多的时间,一旦完成加固的工作,就可以铺设铁轨,再加上周围两侧的辅助桥梁的,跟铁路进行相接,到时候,一座桥梁就会成功的出现在了这个河水之上,这就是属于制造的奇迹。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进度

    韩琦很满意,他满意的不是桥梁的修筑,桥梁的修筑,不过是一个热闹,对于修建桥梁,他并不懂得,可是其他方面他懂得不少。

    在观测这个铁路的时候,居然还有起重机这样的意外收获,哪怕是简单的了解,也知道,可以节约棱堡三分之一的时间,这对于已经认识到了棱堡的好处的韩琦非常重要,在肯定的回答了韩琦,关于预制件的问题,给棱堡的修筑,提供一些预制件的支持之后,赵信还提出的另外一个解决的方案。

    之前,赵信给韩琦的,是一个完整版的棱堡,甚至,跨过了棱堡从雏形到成熟的过程,直接给的就是最成熟的棱堡。

    哪怕经过了一些调整和统筹,极大的降低了修建的难度,在完成一个棱堡的修建,都需要三四十天,如果天公不作美,浪费个十几二十天的时间,也算是正常的。

    韩琦之前提出了预制件,这让赵信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给出了一个半成品的棱堡。

    这种半成品的棱堡,就是把一些不必要的地方,都给去掉,不考虑内部的一些设置,用最简单,甚至是临时木板的结构,而不是防护性的东西,构筑棱堡内部。

    外侧,只是修建墙体就好了,这样下来的棱堡简称的速度,甚至可以提升一倍,最多15天时间,就可以完工。

    这种半成品,他们的防护程度会降低到一个最低值,可是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棱堡的强大是全方位的,精巧的设计,内部的空间,还有灵活多变防守方法,都是棱堡的强大之地,可是真正树立棱堡的强悍的,永远是在棱堡的城墙上面。

    一个25米以上高度的城墙,是棱堡强悍的原因之一,哪怕没有内部的布置,不能够灵活的运用,可单凭的城墙,就足以让棱堡拥有强大的防护能力。

    不过少了内部的布置,单纯只有城墙的话,棱堡的防御能力,最少减少了三分之二,也不是永远无法攻占的,

    那又什么问题,再怎么简化的棱堡,也不是10倍,甚至20倍能够简单攻下的的,单纯攻占城墙来说,就需要付出守军5被,甚至是10倍伤亡,才有可能攻占下来棱堡。

    赵信不过是随口一说,既然韩琦都想要用预制件来简化棱堡的修建过程了,那不如再简化一些,在关键地方,这种半成品的棱堡,可以很快的发挥作用,在战场上面,起到不小的战术作用。

    可是在他详细的跟韩琦一说的时候,却没想到,韩琦的眼直接亮了。

    不同于赵信的不同军务,韩琦可是从沙场上面,走出来的文官,大大小小参加过的战争,不知道凡几。

    棱堡很强大,这一点,在西北之战,已经着实的见证过,可是隐隐,韩琦总感觉有些浪费。

    一个永远无法攻破的堡垒,在防御作战上面,是不错,可是这样的防御,对于战术上面,就不太适合了,命名知道无法攻陷的堡垒,又有多少人会去攻击呢?

    可是这么一个半成品,看起来,防御是下降了,可是战术作用,却提升了。

    一个棱堡,500人标准,最少消耗的2500人,真的布置了10个棱堡,这就是2.5万人,这些可不是简单的炮灰,这些全部是精锐,哪怕是三国之中最强的,辽国,也不可能面部改色的,让大量精锐,就这么消耗。

    同样的,修建速度快,减少了内部布置,耗费也减少了很多,单纯外墙,可能投入只有1500贯,甚至因为节约的问题,未来要形成完整版的,会浪费个300到500贯,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浪费的行为的,效率提升了的,效果也提升了,韩琦这样的统帅,从来不认为,永远无法攻陷的最好。

    在实际应用之中,两军对垒的时候,考验指挥官的,就是如何更加精准的利用军队。

    慈不掌兵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真正能够成为统帅的,从来都不会惧怕牺牲,在关键的时刻的,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人。

    一将成功万骨枯,用一部分的军队,消耗对手,这才是统帅应该干的,一比二都有人愿意了,更别说一比五。

    500消耗2500人,甚至更多,任何一个统帅都会做出这样的兑换的的,除非是一些关键性的地方,一旦放弃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的。

    听完了韩琦的讲述之后,赵信忍不住叹息一声,果然,他不适合当统帅,这么冷血的布置,他真的做不出来,可是仔细一想的,韩琦所说的非常有道理。

    用一些虽然强大,却不是攻占不了的防护,来吸引对方来攻,防御战,永远是防守者比较轻松,一个永远无法攻占的防御,对方也会想尽千方百计的,绕过这些。

    可是用一层层的防御,层层削弱对方的攻击,当真的到决战战场的时候,敌人已经被消耗到了极点了,当然战无不胜了。

    关于军事上面,赵信没有多少的发言权,他最多只能够建议,韩琦既然觉得这样做很好,那就这么做的,反正不管现在,北宋怎么发展,都不会出现问题的,有长弓和棱堡打底,就算是最强悍的蒙古打过来都不怕,更别说远远不如的辽国。

    一座比较咽喉,却不算很重要的桥梁,就在赵信和韩琦的眼皮底下,开始慢慢的完工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工地,在整个应天府到汴粱的300多里范围之中,类似的工地还有很多。

    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就是因为,这他是最适合繁衍的地方,有城市的地方,必然有水,必然有河流,中原因为黄河的出现,水网密集程度不如的江南的那么的发达,可是在一条直线上面,每隔三五里,就有一条河道,这也算是正常的,有些时候,甚至会近到一两里。

    在整个铁路施工的路线上面,大大小小的河流,最长的和最短的,甚至差了10倍以上的距离。

    这些提前施工的,将会决定了整个工期的进行程度,而在春节过后,伴随着一座座的桥梁的逐步完工,铁轨的铺设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在300里的距离之中,一共被分成了10个标段,每一个标段不过是30里的距离,然后招募了大量的壮年劳力,进行施工。

    修建铁路,在这个时代,几乎全部是要劳力来执行。

    铁路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的建筑材料,枕木,还是有铁轨,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便利的交通状况,单独的铁轨并不沉重,按照后世的标准,12米一根的铁轨,平均每米的重量在2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一节12米的铁轨,也就是300公斤,这基本上一个两轮马车,可以拉起两根。

    四轮马车,可以拉的更多,差不多能够拉起六七跟,只不过那样马车,对于道路的要求非常的高,按照之前的计划,整个工程部门,大量征集的马和马车开启了原料的运输。

    能够本地解决的就本地解决,比如说,就近开设了沙场和石头场,甚至一部分的砖厂,为此,甚至泄露了一些技术,让红砖开始逐步的出现在在北宋。

    对于这些,赵信基本上是不在意的,实际上,类似水泥,砖头这样的基础建筑材料,如果当运输的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本无法占据市场,一般水泥厂的辐射范围有几百里,不超过1000里,可是砖厂,就基本上是城市的附近了。

    一块几分钱,甚至更少的利润,当运输成本激增的前提下,直接会让这个厂黄掉。

    类似水泥和砖头这样的基础的建筑材料,在逐步的发展之中,赵信是准备放开的,比如说,水泥的配方,就已经交给了北宋,逐步放开这个配方,只是专注于高端。

    铁路的修建,除了水泥砖头和枕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铁轨了,这个,是没办法放开的,也只有丁海军的钢铁厂,才能够生产铁轨。

    这些铁轨需要通过水运,从丁海军运送过来,其中会在洪泽湖进行中转。

    应天府到汴粱的铁路,通过的河流不少,可是能够通行的,只有汴河和少数大一点的支流。

    汴河属于是的北宋京杭大运河体系的一员,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遏制住咽喉的,这一条铁路的修建,就是为了缓解这一切。

    刚刚过了春节,寒冷的北国,冰雪还没有完全的融化,可是在破冰船的帮助下,汴河已经可以保持通航了。

    这倒是帮助了这个铁路的建设,汴河在除了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都是繁忙无比的,到处都挤满了船只,要想在中间运送铁轨和其他的建筑物资,是非常困难。

    一条150公里长铁路,两根铁轨就是300公里,一米25公斤,公里就是25吨,总共需要铁轨就是7500吨,加上其他的铁器和物资,总共的运输量最少在5万吨以上。

    这个运输量,对于本就繁忙的汴河来说,在寻常的时间,简直是噩梦,恐怕要把各种的物资运送上来,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现在,几乎独占的前提下,大量物资,通过水运,运送到了各个港口,以这些港口为节点,建设了大量的仓库,从定海军运输过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这些仓库,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时间,让每一个铁轨从港口运送到工地的距离,不超过50里,这对于整个铁路的兴建,也是一件很有好处的事情。

    相对于白天施工,晚上就停下来的其中体系,其他的工程队,几乎是日夜赶工,特别是最简单的土方,他甚至会工作到晚上,在一些马灯的灯光照耀下继续进行。

    如果有一个航拍的无人机在的话,就可以看到,300多里的距离之中,无数人员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挥洒着汗水,正是他们的努力,一个划时代的工程正在快速的完成。

    在这中间,还有一个更大的统筹体系,他们几乎如同润滑油一样,融入到了整个铁路的兴建之中,通过快马,把整条铁路的施工状况,汇总协调所,通过计算和协调,调配整体修建的速度。

    比如说,一些小一点桥梁,会放少一些人,慢慢的完成修建,一些大一点的,会多放人。

    当然了,其中也有例外的,赵信他们观察的这个桥梁,就是一个例外,这个比较小的桥梁,本身的建筑优先级,远低于的其他的,甚至起重机也会在一周之后抵达,一周之后,才是它建设的高峰。

    赵信和韩琦的到来,改变了这个进程,让它提早了也一个星期,不可避免的,对整体的计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一个最长不过是十几米的桥梁,对于全局的影响并不大,先修建就修建了的,只要稍稍的调整,最终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实际上,现在的施工进度,远比计划的更快,较为发达的水运系统,没有阻挡的独立运输,再加上因为出色的待遇和伙食,所激发的劳力们的积极性。

    这个时代,普通的农民,还是比较淳朴,要到大城市和繁忙的港口,才能够找到100文一天的工作,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而且伙食的标准还非常的高,这种情况之下,这些淳朴的农民,当然会拼命的工作了。

    如果没有统筹的话,这样的拼命工作,根本无法提升效率,每一段都有固定的工期,你这边提升了,那边不提升,也是没有办法,一些桥梁,都是有固定的时间的,不是说调整就可以调整的。

    可是有了统筹就不一样了,最少布置了120个统筹人员,在这个工程上面,他们会通过快马,进行联络和数据计算,然后找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法,甚至有时候,一两天的时间,就会有上千的劳力,调整工作的地点,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整个铁路,分成了十几个段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效率不低的,原定,可能需要的3个月时间,才能够修建完成的铁路,可能不超过2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修建完成,这样的效率,非常的高。

第五百章 韩琦的请求

    第二天一大早,赵信再一次的准备出发,这是最后一次视察,按照昨天询问的工程进度,今天,整个桥面的吊装水泥预制件的工作,就会完成,铺设的工作,昨天进行了一部分,今天会完成几乎大部分的链接的部分,然后就是浇筑之后,等待凝结的过程。

    今天的视察,注定时间不长,赵信在汴粱已经待的时间够久了,再待下去,也不会有更多的用处了,虽然在汴粱,跟贵妃之间的距离更近一点,可是赵信不能随便的入宫,更不可能进入后宫,如果单纯通信的话,依靠着丁海军发达物流体系,保证3天收到一封信,还是可以。

    趁着早晨,出城较为容易的时间,赵信快速的出城,可是刚刚走出坊市,就遇到了韩琦。

    韩琦当然不是偶然经过这里,他是故意的,昨天视察,让他收获巨大,当天回到了汴粱之后,就召集手下的负责人,商讨半成品的棱堡,还有起重机使用的问题。

    半成品的棱堡,这个只是对于现有的棱堡,进行一定的调整,一些步骤被减少了而已。

    能够修建棱堡的工匠,只要有了这么一个创意,按照这个创意来,也能够得到差不多的结果,甚至某种程度上面,比赵信给出的解决方案更好,可是起重机就不一样了。

    赵信虽然给韩琦,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起重机的作用,可是这个理论,还有起重机之中的滑轮组这种东西,还是非常陌生的,哪怕赵信打了包票,这个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的,只要稍稍的了解一下使用的方法的,然后相互配合一下,就能够最终使用起来。

    可是不了解还是不了解,甚至非常的陌生,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能够让他放心。

    本身韩琦只是准备观看一天,修桥有什么好看的,虽然丁海军的施工方法,非常的出色,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速度也相当的快,可是看一天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看第二天。

    可是摸不清楚起重机的工作原理,这让韩琦很是头疼,他跟幕僚们商议了一下,从幕僚之中挑选了的2个比较年轻和伶俐的,想要趁起重机的工作间隙,进行操作。

    看到韩琦的车队,赵信也有些吃惊,知道了韩琦的目的之后,赵信也是满口同意,这玩意,就是一个的举手之劳,或许在昨天,因为起重机的工作量比较的大,抽不出来多少的时间,可是今天,最多就用半天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全部的造作的前提下,实验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韩琦是整个北宋政坛,少数被赵信看中的官员之一,叶清臣的能力不低,甚至在一些方面,跟赵信很有共同语言,可是他习惯相对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

    赵信也跟他讲述了,关于开设银行,建立信用货币的体系,可是叶清臣没有任何的表态。

    信用货币,在整个世界上面,也是从北宋开始的,北宋拥有着庞大的经济体系,民间的商业活动相当的活跃,可是北宋的基础货币是铜。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可是在一些主要矿产上面,并不能称之为的博,比如说,高品味的铁矿,比如说铜,以铜币为原料的话,整个北宋,最少也需要数百亿贯的铜币,才能够支撑整个庞大的市场。

    数百亿贯,那可是上千亿公斤的铜,上亿吨,对于北宋而言,这是一个根本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整个北宋,整个铜币的总量,也就是几亿贯而已,货币供应量的严重不足的,已经影响到了北宋的基本的经济了。

    各种替代的货币开始出现,铁币,当五,甚至是交子的出现,这些实际上,都是无奈的选择。

    如果以北宋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合理发行数量和兑换方法,这未尝不能开启一个新的篇章,单纯铸币和发行的收益,就可以的支撑北宋的财政的相当一方面,北宋的财务赤字,不会恶化到这种程度。

    没有一个统筹的货币眼光,甚至不知道经济学,在发行交子获得了第一批的收益之后,政府开始把交子当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考虑实际的增发幅度,疯狂的增发。

    让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比较抢手,几乎是很新奇的交子,很快就没落了。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冒出问题,交子基本上都是在四川流行,很少出现在外,可是叶清臣还是不敢轻易的下定决心的。

    定海币的出现,不但没有引起整个北宋金融市场的变动,一方面,定海币制作精美,就算是北宋官方,都没有办法完成复制,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整个北宋货币不足,别说是一点点的定海币,就算是10倍,甚至是100倍,也没所谓。

    赵信本身,寄希望于,让三司主导,成立一个的类似于发币行的银行,统筹整个金融事务,只要稍稍调整,就会比现在的定海银行发挥出更高的效用,对于缓解整个北宋的资金危机,非常的有帮助。

    叶清臣的保守,实际上,是浪费了这么一个机会,赵信的一些做法,绝对是比整个北宋,还要激进的多,这样激进的做法,当然会引起保守一点的官员非常的不适,就算是韩琦,也不可能全盘接受,更别说是叶清臣。

    可韩琦在这一点上,比叶清臣好了很多,相对于保守一点叶清臣来说,只要有明确的好处,或者利益,韩琦都会去做,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样的性格和习惯,很容易走上高位,就算是将来,赵信的目的达成了之后,从外围拿下足够的筹码,进而获得北宋权柄的时候,这么一个较为开放的,并且有能力的宰辅,也是可以利用的。

    一方有意,一方有心,双方就快速的达成了共识,再一次的前行,前往施工现场,不过相对于之前,这一次的阵容大了很多。

    在没有见到赵信之前,韩琦也是心中没底,他也怕赵信推脱,再得到了赵信的肯定的答复之后,放松了许多。

    两天的时间,韩琦跟赵信参观桥梁的修建,看着的如同的积木一样的搭起来的桥梁,几乎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在完成。

    至于那两个选出来,未来作为起重机操作者的幕僚,他们对于施工,也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之前从韩琦口中听到,跟现在眼前看到的,完全不同的。

    之前听说的吊装的水泥,他们还以为,是千斤左右的,甚至稍稍大一点的巨石,可是现在看到的,却完全不一样,这完全是数万斤,甚至是更大的巨石。

    这一点都没有说错,每一次8个立方,也就是20吨左右,可不就是4万斤么,这在传统上面,那是人力所无法达到的力量,几十个人,上百个人,都未必弄的动。

    可是起重机凭借着滑轮组的省力,偏偏能够把他们拉起来的,一想到自己就要操作这么强悍的东西,他们就忍不住高兴了起来。

    可惜还要等待,按照赵信跟韩琦的约定,今天上午,整个桥梁预制件的搭建工作,就会彻底的完工,到时候,进行一些基础物资运输,比如说,水泥,钢筋和一些铁质的工具的时候,才会用到吊车。

    这种使用,较为松散,对于速度和准确度的要求不高,这些可以他们来操纵。

    果然,中午时分,在全部的预制件,都已经放入到了不同的位置上面之后,在赵信命令下,开始换人了。

    每一个吊车,一般有两个位置,一个主,一个次,也被用上,一个尝试者在资深者的帮助之下,进行起重机的操作。

    起重机的操作,因为赵信的关系,更加的注重操作的,上下左右,非常的分明,而调整稍稍复杂了一点,对于正常的智商人而言,稍稍熟练和指点一下,就明白了。

    看到手下,跌跌撞撞的开始了操作,韩琦饶有兴趣的看了一下,可是一会之后,就有些无聊了,失败很多,就算是成功了之后,也是平平淡淡的。

    一个吊车的操作,又不是炫技,讲究的是稳定和效率,而不是炫酷,当然没有什么好看的。

    这时候,桥面开始的施工了,大量的人员聚集在桥面之上,这让韩琦有了兴趣,一个才两天时间,就基本上完成了雏形的桥梁,哪怕只是一个很短的桥梁,也很有趣,他甚至会饶有兴趣的,到桥梁上走了一圈。

    哪怕还没有完全的粘合,一些预设的机关,让铁环还有预制件的不同的部分,都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的,已经拥有了渡过行人的强度了,未来了,当一层层的水泥,凝结完毕了之后,就会形成相当坚固的桥梁。

    那才是真正的,承重能力极强的桥梁,铁路桥,比起一般桥梁,甚至是一些古代的传奇桥梁,承重能力都要强的多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用途。

    不说铁轨,枕木,等铁路本身的重量,单纯火车本身的重量,因为整个车厢,不像后世的车厢那样,达到60吨那么的可怕,对于车厢的强度要求非常的高。

    15吨的重量,只要稍稍的加固一下,拥有高强度的钢板就可以了,自重没有那么的大,可是单纯车厢,最起码也有7吨左右的重量,加上马,等附属装备的,一节车厢的重量,最少也在30吨左右。

    这个程度,大大的超过了普通行人的重量,就算是一些新式的四轮马车,他们的总重量也不会很高。

    水泥在没有凝结的时候,还有凝结之后,他们之间的额强度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是就算是没有凝结的水泥,只是预制件之间的联络的,就足以承受住庞大的重量了。

    另外一边,那些韩琦的幕僚们,他们的进度非常的不错,10台起重机,已经准备交付给北宋了,韩琦带来的幕僚,也会成为第一批,操纵起重机的人,对于他们,丁海军的熟练者,也没有任何的藏私,甚至是平常总结出来的一些小技巧,也一一的传授。

    因为简单,这个操纵,只是在牲口提供动力的前提下,开始以一定的速度,把东西,从低处,运送到高处,然后通过力臂和位置的移动,运送到合适的位置之中,这对于这些操作者来说,充满了新奇。

    一天的时间,就在这样的参观之中,非常充实的过去了,韩琦收获巨大,他在跟派出来的人员了解了一下,知道他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或许无法单独的执行,可是摸索一下,还是可以。

    这个起重机的操作非常简单直观,适应性非常好,哪怕没有人传授经验,也可以很快的上手,而且效果出众,最大的其中重量是500石,也就是25吨左右,这比他们之前估计的,不知道高出了多少。

    韩琦心满意足,他终于可以把新式的棱堡,投入到实战之中,未来,在短时间之中,一大批这样的棱堡都会建设起来,甚至在战争之中,也会伴随着战争格局的加大,不停的向前延伸,给军队以强大的支持。

    韩琦收拾收拾,他准备在接下来,枢密院的例行会议之中,提出这个,并且把目前在北方兴建的棱堡体系,从成品,变成半成品,减少防御的同时,也大量的减少成本,同时,会把起重机,放在北方边境的。

    按照跟丁海军的协议,会每隔2个月提供一个,这样虽然时间久了一点,可是起重机出色的性能,足以弥补了这一切。

    韩琦是跟赵信一起来的,可是回去的时候,赵信并没有跟着韩琦一起回去,赵信来到汴粱的目的已经达成,

    在春节过后,赵信就应该离开了的,这一次来到汴梁,时间长达40多天,当然了,也办成了很多的事情,无论是新产品在汴梁的销售,还是铁路的项目的落地,都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治愈在这个过程之中,投入了多少资金,对于赵信而言,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种情况下,回归汴粱,就是一个浪费时间,回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五百零一章 最长的桥

    韩琦在下午的时候,满意的离开了,虽然他贵为宰辅,就算是深夜回京,也不会进不了门,可是这样特权,就算是韩琦,动用起来也比较麻烦,哪怕这里距离汴粱,快马就是半个时辰的距离,他们也会提前回去。

    韩琦走了,赵信没有走,当天晚上,赵信实际上,就是在工地附近住下了,离开是已经决定好的,甚至昨天晚上,赵信还给贵妃送了一封信,他可以想象,贵妃接到新的表情,不过,温情虽然好,他不能够再沉迷下去了。

    定海军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程度,不算是关键的攻坚阶段,却也离不开他掌控的。

    虽然说,按照既定的目标的,丁海军的大局上面,不会产生多少的问题,可是细微的问题,肯定是会出现的,越早回去,就可以越容易解决,对于工业化而言,一些细微的问题,也足以引起重视,轻则影响效率,重则影响某一种产品的方向。

    实际上,在丁海军最初发展的三年之中,除非是关键的事情,否则的话,赵信,是不适合离开丁海军的。

    最初的三年,是丁海军发展最快的三年,发展已经步入了正规,哪怕因为污染的问题,一些项目没有涉足和的领域,减少了大量的收入,可是仅仅是目前的收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的。

    要知道,单纯汴粱来说,丁海军的各种直营店,在汴粱的销售,半年4000多万贯的销售额,在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台阶,玻璃制品,绝对可以称之为,整个北宋的奢饰品,

    经过了调整之后,引发的风潮,不停的酝酿,最初的时候,就达到了接近千万贯的销售额,一直到春节过后,都没有减弱多少。

    这跟赵信的估计,有些的差异,他没有想到,汴粱和辐射区域,购买力会如此的强悍的,这是北宋最精华的区域,哪怕是在后周后汉时期,也没有经过多少的战乱,从后汉一直到目前仁宗年间,几乎百年的和平,又是首都,让汴粱附近,非常的繁华。

    这个数据,赵信实际上是判断错误的,他是按照大名府,还有周边的数据,来计算的,大名府,虽然也是北宋四京之一,甚至在五代十国年间,还是战乱之地,北宋建立之后,也有被攻破的经历,面临着辽国的威胁,民众和富豪能够有多少。

    可是汴粱不一样,它是首都,又承平接近百年,这种情况下,积累起足够的财富是正常的,再加上丁海军的各种产品,非常合适普通人使用,所以才产生这么大的销量,并且在春节之后,还持续下来。

    这样的前提下,加上之前的产品的各种的销量的,预计整个年度,在汴梁的销售额度,可能会超过1亿贯。

    一亿贯啊,这是之前,没有人能够想到的数字,如果放在整个汴梁人身上,平均每一个人会花费100贯,这有些多了,虽然有些人,甚至花费万贯,10万贯都面不改色的,可是大部分人花费都是一个定量的数字。

    可是汴梁辐射,可不单单是汴梁本身,而是整个汴梁周边,涉足到整个水系之中的范围。

    这个涉足的,可是千万人口,甚至一些富商和官员,也会随着官职的更迭,还有一些其他的移动过程之中,进入到汴梁。

    这些哪怕毛利润,也超过了30%,真的算是真正的成本的话,高达80%以上的,这可是一倍可怕到了极点的数字。

    这些,只是单纯的在汴粱的一些销售,汴粱或许在整个北宋政治经济的版图上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就算是辐射的人口来说,也占据了整个北宋的十分之一,可是要说,汴粱的销售额,占据整个北宋的绝大多数,那就是说笑了。

    十分之一的人口,哪怕人均的消费额较高,相当于寻常地方一倍,甚至两倍,还有可能,再高,那是不可能的。

    丁海军生产的产品,不是专供高端的奢侈品,如果算是高端的,也只有玻璃制品这一项,未来,当玻璃制品,收回了一定的资金之后,也会迅速降价的。

    相对于产出较为困难,价格高昂的高端产品,还是最初级的产品,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利益,或许要成千上万的数量,才能够达到原来,销售一件产品获得的收益,可是以工业的生活从那速度,生产成千上万的产品,并不比的一件精品的困难。

    就算是现在,除非赵信使用卡牌系统具现产品,以正常的方法,手工来生产的话,哪怕是手艺精湛的师傅,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和熟练,要生产出一件精品的话,也需要好几天,甚至是十来天的时间。

    可是如果这样手艺精湛的师傅,进行工业化的生产的话,只要有一定的机器辅助,再加上一定的生产流程,足以生产出成千上万的成品,这一点,从大名铁匠作坊就可以看出。

    或许,炼铁跟玻璃的制造,不能够等同视之,可是也算是差不多的,大规模的玻璃产业,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础产业之一。

    因为眼光的问题,赵信从来都不会考虑那种暴利的行业,暴利的行业,永远不会长远,除非是在材料和工艺上面的,否则的话,单纯的秘方,永远不可能长期的保存。

    威尼斯人,对于玻璃制品的保护,可以说是严格到了极点,在没有通讯工具,没有飞机和卫星的时代,找一个偏僻无人的荒岛,全部派遣死囚来生产,让威尼斯保持了几百年的时间,可是最终还是泄密了,当整个欧洲的玻璃制造工艺飞速的发展。

    保持秘方,对于一家一户而言,那是巨额的财富,一个简单的秘方,就足以支撑一个家族数百年,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那就是障碍。

    换成21世纪的,找到某种的关键的没放,当然是要保密,可是在这个时代,整个世界,连原来的科技水平,都没有发展到北宋的高度的,更别说丁海军这么提升幅度科技的,用相对开放的态度,兴建整个丁海军的科技基础的,然后,就是自由的发展了。

    一夜无话,赵信的身体素质,再加上野外的帐篷,也不是那么简陋,最少说密封性相当的好,一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天刚刚亮,太阳还没有彻底的升起,趁着微薄的晨曦,看着已经在忙碌之中桥梁的,这个从无到有,在短时间贯通的桥梁,只是这一片土地上面的一部分,而在晨曦的另外一边,在山峦遮挡住的平原地方,还有一条寄托着丁海军的期望的铁路,在紧张的修建。

    只要铁路完成了基本的施工和修建,庞大的运力,带来效率,绝对会让整个丁海军的产品,获得更大的销售结果。

    工业社会,供需是关键,一手原材料,一手销售,原材料上涨的,带来成本的大量上升,最终下降利润的,或者被迫涨价,影响销售份额。

    这中间,交通的问题就非常关键,后世很多工业区,多是兴建在交通发达的地方,一些贫穷的地方,哪怕人工成本低到很低的程度,也无法吸引到大型级别的工厂,核心就在于交通问题。

    北宋的交通条件,已经比绝大部分的朝代好很多,北宋是最为重视京杭大运河,借助着京杭大运河的水系,贯通中国最重要的几大水系,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几乎把整个中原最重要的水系,都囊括其中,水运异常的发达。

    哪怕是最传统的水运,只要规模起来,保证来回的运输,也能够保证把运费降低到非常低,这个运输,支撑了整个丁海军的生产和销售。

    伴随着丁海军的体量越来越大,河运的方法,就有些不太合适了。

    水运在任何时候,都是比较廉价的,可是真正廉价的,那是海运,海运才能够全天候的运输的,只要不是封冻港,并且海运的承载能力,只要技术标准,能够兴建多大的船,就可以使用多大的船来运输。

    在同等吨位的前提下,越大的船的,运输费用也就越低,除了人力成本之外,还有运输等一系列的成本。

    河运就不一样了,大河的承载能力强大,小河的承载能力较小,同时,还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区别,甚至北方还有冰封,这对于体量较小的丁海军,影响不算很大,可是当丁海军继续发展,特别是掌控了整个北宋的日常消费的时候,需要的物资可是天文数字,这样的数字,河运虽然可以,却不能成为主力。

    这才是赵信花费了40天的时间,专门到汴粱的而结果,现在,已经成功完成了,他当然应该功成身退了。

    赵信是跟韩琦一起离开汴粱的,他的船队,还留在汴粱,实际上的,这个船队过去的40天时间之中,已经来回汴粱和洪泽湖两次了。

    赵信这一次到汴粱排场巨大,可是丁海军需要的物资和运送的商品,是海量的,一只巨大的船队,当然不能就这么的趴窝在汴粱,它们肩负的任务很庞大,需要满载各种的货物,来往于河道之上。

    现在,最后一次运输,在2天之前,完成了卸货,就等在汴粱,这不,赵信出来,船队也跟着出来,目前,就在汴河之上。

    赵信没有直接上船离开,既然已经看了这么一个桥梁,那就多看看,应天到汴粱的这个铁路,很短,却非常的关键,不但是向北宋高层展示的舞台,也是关键的咽喉,一旦建成,从应天府到汴粱,货运能力,将提升很多倍。

    甚至一定程度上,还会提前催动客运的产生,封建社会,对于户籍管理比较的强悍,可是短距离移动,还是没有问题的,一些在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之中打零工的,也有不少。

    只要铁路修好,价格又不是很高的话,一些远在应天府的农民,甚至可以跑到汴粱之中打工,原来,只是四五十里左右距离的人来,现在300里距离,也是大半天的时间而已,这对于农民来说,只要负担的起车费,过来是没问题。

    因为这些方面的考虑,赵信没有直接的离开,而是沿路视察了一遍。

    铁路实际上,没有问题,有丁海军修建的经验,修建已经不成任何的问题了,关键的节点,永远是桥梁。

    在这些桥梁之中,之前些通过的那个桥梁,不过是一个小地方,真正关键的地方是那些大的桥梁的。

    超过10米的桥梁,施工难度都在加大,特别是更长的,二十米,三十米的桥梁,建造难度就会显著增加。

    制约这么一条铁路最大的关卡,实际上是应天府到汴梁之间的一条桥梁,这是跨度最大的桥。

    这一作桥梁,这个单纯河面的距离,就超过了80米,整体桥梁,最少也是180米以上的桥梁,可以说,是施工最大的难点。

    桥梁的长度,提升几倍,带来的工期和工程量,提升也非常高,在小河上面,桥梁的修建,已经进入到了尾声了,只要是水泥干涸了之后,就可以铺设铁轨,完成最后的修建了。

    可是更长的桥梁,比如150米以上的,现在,连基础都没有打造完毕,60米长的河面,在一定程度上面,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

    赵信就是听说了这个关键性的桥梁,之前就想要过来参观,可是有韩琦的出现,他不得不选择距离汴粱最近的一座桥,没有能够看这个最关键的工程,可是现在,自由的过来之后,这一座桥是必然的。

    300里长的铁路,如果分成更多段的话,施工速度明显还能够上一个档次,关键的问题,就在这么一座桥上,这个桥,可能是整个铁路修建之中,耗时最久,技术难度最高的桥,不但有4辆起重机在这里,整个丁海军,修建铁路和桥梁,最出色的技术人员,也都在这里。

    几乎绝大部分的技术力量放在这个桥上,这一个桥建设,依然缓慢,原因就在于,这不是一个单孔的拱桥,而是一个三孔的拱桥。

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

    中国古代的桥梁,在桥梁分类上面,主要是梁桥和拱桥,至于吊桥,多存在于两山之间,借助着绳索或者是铁索这样的,构筑的桥梁,多是临时性的解决交通问题,无法通行车辆。

    在中国古代,梁桥也被称之为平桥,多是在水深并不高的,流速不快,通航程度不高的地方修建,因为比较简单,再加上技术难度不高,成为了绝大部分的桥梁的主题。

    虽然说,修建平桥,对于定海军而言,同样不是问题,一个180多米的平桥,真的修建起来,那么河道就断绝了。

    修建梁桥,桥墩就是一个重点,就算到了21世纪,也必须要隔绝水了之后,才能够修建桥墩,同时,要保证足够高度的话的,桥墩就要修建的非常的庞大。

    哪怕现在北宋的水泥和钢筋的技术,已经相当的不低,混凝土,也通过不同的配比之下的,变得非常不错,可是大型的桥墩,还是有些困难。

    如果桥墩没办法修建的非常高的话,那么这个梁桥,就是断绝水道的,一些稍稍大一点的船队,就无法通行,只能够通行一些小帆板,或者渔船之类的的。

    水运在整个北宋的版图上面,是占据着重要的作用的,哪怕是一条小河,也不能够随便的断绝。

    定海军虽然开始修建铁路了,可是北宋的水运不能断,一断就要出大问题的,这是目前维系整个北宋存在的关键,它出现个一丁点的问题的,就是大问题。

    北宋本身拥有着水运的条件,本身的京杭大运河,只要稍稍运作,就可以增加通航能力,更别说长江。

    这一个世界级的天然水道,南京可以通行3万吨,到武汉可以通行万吨,可惜,这个天然水道,被一座大桥给挡住了,后世不少提议,要求炸掉的南京大桥。

    可惜,如果只是一座南京大桥,炸了就炸了,以这个为标准,不知道修建了多少这样的桥梁,一旦都炸掉,代价太大了,这也是的一条世界级的黄金水道,周围也是整个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可是这么一条水道白白浪费掉了。

    北宋的水道,虽然没有后世长江那么的发达,应天到汴粱的航道上面,除了一条汴河比较关键之外,其他的河流也没有那么的重要,可是赵信不会打万一的主意。

    在铁路没有密集到,可以取代河运的时候的,拱桥恐怕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了,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吊桥的,特别是斜拉式的吊桥,这种桥梁,技术难度更高,甚至一些力学和的材料学上面的要求,比起梁桥和拱桥来说,要高的多,基本上不可能选择,除非力学和材料学进入到一个新高度,一些后世的更加深入的公式也推到出来。

    中国古代,架桥的技术相当的发达,特别是拱桥,留存到21世纪,最著名赵州桥,他的孔径高达37米,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赵州桥的跨度就超过了几十米,以水泥这样的材料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为了保证效率,一旦超过了40米,就必须要用多孔的方式。

    这一条最长的,180米长的桥,就是采用的多孔的形状,两侧分别一个15米左右的小型拱桥,中间是一个大型拱桥,会产生一定的坡度,却会用填充和其他的一些方式的,进行调整,会让铁路平稳度过。

    中国古代,拱桥的建设工艺,已经相当的熟练和完善的,类似的拱桥,关键就是连接处,类似于桥墩的东西,却要比一般的桥墩要高。

    河水,特别是天然的河水,总是两侧浅,中间深,在之前定下了标准的时候,也刻意的进行了调整的,选择的就是两侧相对比较平衡的那种。

    这种河水,一般丰水季节,会扩展到了整个河床的位置,到了秋冬季节,枯水季节,或者是封冻的季节,两侧实际上也是干的。

    这就极大的解决了问题,要知道,以现在定海军的技术水准,在河流之中开挖密封槽,进行桥墩的建设的话,真的很困难。

    或许,水泥和钢筋的强度达到了,可是力量的平衡,就不好计算了的,必须要多大的深度,抵挡多少的水流,这样才能够让桥梁稳定,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累计和计算才能够得到。

    现在,两侧的枯水干涸的,除了沙子多一点之外,也就跟陆地上面的施工差不多,这种情况之下,还有什么问题,开挖施工就好了。

    力学上面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的,那就增大的容纳度,当这个力量的承受能力,超过很多的时候,即便其中有一些小问题,也不会影响全局。

    甚至,在建设上面,在效率跟质量相对比的时候,更加相对于效率。

    这种方式,效率比较的高的,也节约了工期,定海军,没有的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的,花上几年时间,建立一个百年的工程。

    以铁路的繁忙和发展程度,最多几十年,就必然会重新的翻盖。

    在铁路的发展史上面,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几乎每一个机车之间,相隔了几十年,甚至接近百年的时间,在漫长的时间之中,更新换代的速度,不会很快。

    可是这个传统的,固定的攀升科技树的方法,在定海军,不存在,只要技术研发到了,火车的升级换代,就可以立刻进行。

    现在还是最传统的,马拉的方法开行的火车,可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只要密封材料找到了,蒸汽火车就可以立刻上马,然后是内燃机车。

    虽然现在的,蒸汽机车这玩意,还是没有什么头绪的,可是只要解决了密封的问题,要建设这个,就根本就不是问题了。

    普通的蒸汽火车,还可以使用原来的铁路,通过原来的桥梁,可是到了内燃机的程度的时候,就没办法使用原来的铁路和桥梁了。

    内燃机车出现之后,庞大的内燃机车,会带来沉重的重量的,到时候,铁轨的重量,会增加到35,甚至是45公斤的,到时候,这些桥梁,肯定无法承受如此强度火车带来的压力,这种情况下,这个桥梁根本支撑不了后面铁路的重量。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实际上,走过的时间并不长,1794年,瓦特改良蒸汽机,让原来只是理论和零散用途的蒸汽机,变成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可是5年之后,也就是1799年,法国人就提出了内燃机的蓝图。

    不过理论到现实,走过的路非常的漫长,第一款可以使用的内燃机,是1860年出现的,有过了30年,这才逐步的完善,内燃机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中间的更换,如同润物细无声,可是对于定海军来说,这不存在。

    从定海军的成立,到现在,一个百万规模的庞大城市,定海军只走过了1年的时间,至于蒸汽机,也不是没有办法,只不过,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

    实际上,在卡牌系统之中,已经找到了类似的密封材料,不过合成比较困难,成本较高,就算是用卡牌系统具现,也是价格高昂。

    以现在,定海军的发展来说,目前的人力,畜力还有水利,已经够用了,暂时没有必要攀升,都是火车,还是有用途的,只不过要研究出来,就需要时间。

    赵信准备用5到10年的时间,逐步投入到蒸汽机的领域的,推动蒸汽机的进展,同时,也不会放过内燃机。

    实际上,从内燃机的发明开始,也只是蒸汽机改良之后的几年,只不过当时对于石油等可燃烧的气体,了解的不多,最初的实验,也是使用煤油来做的。

    在裂解石油气的时代,只有煤油这一项是挣钱的,其他的都是附带的,可是在内燃机领域,汽油和柴油,却最终后来居上,成为了主导型的可燃气体。

    内燃机的发展缓慢,材料是一方面,少了大量的可燃气体也是一个关键,可是在现在,定海军都可以进行小型的裂解石油的尝试了,这种情况下,内燃机的研发也不成问题,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材料这个关键的问题解决掉,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只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这个理论,对于赵信来说,困难么?

    哪怕赵信是学文科的,研究的也是历史,可是他怎么也是一个博士,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博士,日常生活之中,也开车,平时里面,接触的也有,四冲程,二冲程,火花塞,气缸,档位这些东西,还是了解的,虽然不全面,只要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按照这个来研究就可以了,而汽油和柴油,这两个后世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可燃气体,也会纳入到内燃机的里面,到时候发展的速度更快。

    保守估计,从马拉火车,过度到蒸汽火车,也不会需要10年的时间,至于从蒸汽火车,过度到内燃机车,可能连10年就要不了。

    也就是说,目前建设的这些铁路,最多也就是15到20年的寿命的,这跟历史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同,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赵信的才做出了这个决定,在考虑到速度的前提下,适当的放开质量。

    这个放开,并不是弄一些豆腐渣工程,可是类似一些百年,甚至是千年的工程,还是没有必要了。

    赵州桥之所以伟大,不单单是,他是后世现存的,世界上最长的单孔拱桥,也在于他屹立不倒了1400年。

    可是这个1400年的屹立,是建立在长达11年的工期上面,一座跨度37米,总长度不过是五六十米的桥梁,后世一个简单的施工队,就可以进行施工,甚至建起来的效果会更好,可是使用了钢筋水泥的这些桥梁,敢说一定可以屹立千年不倒么。

    根本就不可能,工艺上面就达不到,实际上使用上,也没有必要。

    任何的东西,只要是诞生的初期,一定是飞速发展的,更别说,有赵信这个穿越者和拥有卡牌系统这么一个金手指,只是一个整体的运作,伴随着定海军各种的体系的,完成了之后的,就会如同井喷一样的喷薄出来的。

    明知道未来会有更好的,甚至短时间就有更好的,就不建设了,那也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为了等待蒸汽机,不修建铁路,不可能因为内燃机要出现,修建比较高档的,或者是超前的铁路,万一一个规格的问题不达标,之前投入的,不都是浪费掉了。

    以现有为基础,哪怕只是五年和十年的使用期限,也需要建设,而且需要大亮点建设。

    铁路对于整个北宋,甚至是定海军的提升是巨大的,毫不客气的说,对于市场的占有,还有各种资源的利用,绝对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

    有了铁路和没有铁路,对于定海军的发展,是绝对不一样的,有了铁路,最少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丁海军的发展,都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现在来说,整个定海军的,面积有限的,能够在这么小的范围之中,能够集中这么多人,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的的,可是之后,只要稍稍有点准备,拿下一些近海岛屿还是没有问题的的,这中间台湾,绝对是其中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一个虽然历史上面有记载,却孤悬海外,哪怕是三国时期,东吴就曾经开启的岛屿,可是从三国之后,几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没有多少记载。

    在技术有限的古代,海洋永远是变幻莫测的,一场大规模的风暴,别说是古代的海船,就算是现代的,也没办法避免,对于大海的敬畏,除了近海的那些岛屿,远一点的,基本上都跟大陆是脱开关系的。

    可是这个岛屿却非常好,距离大陆不远,整个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135公里,最宽,也不过是150公里,这个不算很长,同样的位置,他辐射整个南方,北宋的南方已经发展了,是富庶之地,一些手工业作坊也已经出现,容易辐射,最关键的是,他地盘够大。

    一个定海军,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一个城市是够用了,对于一个工业基地是不够的,台湾,虽然大部分是山区,可是平原也不少,最关键的是,总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地方,简直是最完美的工业基地。

第五百零三章

    这个年节,对于北宋而言,过得相当的舒服,上层不用说了,就算是过的最苦逼三司使叶清臣,他也第一次见到回头钱了,哪怕北方农田水利建设,耗费巨大,结余的资金大部分的投入进去了,可是从仁宗,还有其他方面,结余的资金,聚集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不,从仁宗第一次在年节时分,提高了奖励标准,就可以看出来。

    普通民众,也享受到了好处,虽然,收入没有增加多少,可是东西便宜了。

    从定海军的各种产品,冲击市场开始,大量的东西都开始降价,最明显的就是铁器,本身供给了北宋军方之后,又占据了庞大的民用市场的,铁的价格从80文每斤,暴跌到了30文每斤,大量的铁匠铺倒闭。

    不过,这部分人,也没有多凄惨,因为绝大多数,都被招募的到了定海军,待遇还不错。

    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要用的,就那么的几个,这些,也是定海军生产的重点,因为价格的降低,相对而言,要么是花钱少了,要么是花同样的钱,得到了更多的东西,不管是哪一种,老百姓,也算是受到了不错的实例。

    定海军的影响,已经在整个北宋的范围之中,凸显出来,并且展现出越来越厉害的效果。

    定海军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再加上灾害没有很多,定海军也消化了一些过不下去的灾民,毫不客气的说,整个北宋的民众过的非常不错。

    北宋处理灾民的方法非常的不错,把灾民给囊括起来,形成一个厢军,用于转化灾害带来的影响,之所以变成灾害,原因不是这个方法不好,而是北宋忽视了灾害的持久性和烈度,当北宋无力支撑这么庞大的厢军的时候,这就成为了一个绳套,套在了北宋的咽喉之上。

    可是,对于定海军来说,这没有问题,先不说定海军发达的多的工业,可以轻而易举的让这些劳动力,在同样的时间之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就算是养活这些灾民,定海军的怕么。

    按照一个壮年劳力,一天2斗粮食来算,一年下来,差不多就需要8石粮食,这中间,就算全部是米,也不过是5.6贯,如果换算成各种的面粉,杂粮的话,两三贯就差不多了。

    白白养活百万人,也不过是三五百万贯,这个对于一般的人或者是家庭而言,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可怕的天文数字,可是对于赵信,对于定海军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单纯从大名府开启工业之后,赵信给仁宗送上的,就接近千万贯,以这个来计算的话,他甚至可以养活500万人。

    500万人,对于普通的地方官员来说,是一个可怕的数字,甚至减少100倍,5万灾民的出现,都会让地方官员胆战心惊的,一点出现大规模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可怕的灾难。

    可是如果是工业化的定海军,他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毫不客气的说,真的按照计划蓝图来制定的话,别说是500万人,1000万人都不算多。

    定海军未来的目标就是后世的上海,用大量的高层建筑,合理的布局之下,容纳几千万人,有些天方夜谭,容纳个千万人,并且产生巨大的效益,是很明显。

    在这一次的年节,哪怕是工业生产的压力不低,赵信也大度的给予了半个月的年假,对于这些普通农民来说,只有一部分把家族,甚至所有的亲朋好友,都给转移到了定海军,剩下的,绝大多数的亲属,都是在家乡的。

    春节这么一个传统的节日,回家是一个传统的,定海军的根基不稳,现在还没有办法,强行的留下这些人在这里工作,当然了,更高的工资是可以的,可是把工资和回家放在一起的时候,回家,依然是最多的选择。

    赵信的想法,更多的是阳谋,说白了,北宋民众,过的并不好,以现在定海军的工资水平,只要是想要改变家庭现状,肯定都被会吸引到这里。

    这也是赵信想到的,最大限度的增加定海军的人口一个关键,哪怕增加不了多少固定人口,可是流动人口,依然是增加定海军的劳动力。

    定海军第一年达到了120万的,接下来的纪念非常关键,如果年均以百万的数量增加,定海军的规模一定会大幅度的增加的。

    在定海军飞速发展,超乎想象的扩大,在北宋逐步恢复实力,一点点的把原来失去的给夺回来的时候,在整个东亚的另外一边,哪一个庞大的草原上面,就不是这么的安定祥和了。

    中原王朝,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哪怕是那些窃据为王的游牧民族,也很容易受到中原王朝的影响,或许,农历的春节,不会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却也开始越来越热闹了。

    现在,这个春节,无论是辽兴宗,还是元昊,都没有那个心情过,对于元昊,这是兴庆府被攻陷之后的第一个春节,对于辽兴宗则是,元昊在辽国捣乱,给辽国沉重的打击,让他不得不在冬日里面,不停的赶路,回到辽国。

    大草原上,一场大战正在酝酿,数十万军队开始向着大草原汇聚,而目标,正是在大草原腹地之中的元昊。

    元昊的军事水平,在三国首脑之中,绝对是称得上最强的,就算是把三国的这些统帅,都拉到一起去,元昊也能够排名前列,他几乎拥有名将的一切特质,再加上本身身为帝王,他可以动用手下的一切,这也是元昊能够立国,并且能够立足的根本。

    元昊选择辽国,是为了发展,可是天下怎么可能有不透风的墙,哪怕是一路的截杀,不停的干掉的所有有可能走漏消息的,可是秘密永远不可能彻底的封锁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在杀掉了来自辽国中枢的那一批使者之后,这些人的衣服,印信,甚至是一些战马,都不一样,或许底层的骑兵,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元昊是肯定知道的。

    在知道了这一点之后,表面上面,元昊是不动声色,可是在内心就非常的肯定,消息走漏只是时间问题,虽然整个草原上面,杀戮在进行,可是他适当的收缩了兵力。

    这个收缩,当然是他绝对控制的,并且经过了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力量。

    这个会成为未来他崛起的重要班底,哪怕是外围的那些兵力,全部都损失了,元昊也不会心疼,可是这些,他不会允许他们随便的损失的。

    分布在周围,不停调查的探马,还没有发现有辽国围攻上来的迹象,可是对于元昊而言,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正在他考虑是不是再干几票,就选择回归的时候,一个意外际遇,打破了他的计划。

    在汉人的春节之前,在一次行动之中的,元昊碰到了一个神秘的使者,这个使者用他无法拒绝的条件,见到了他的,并且在短时间,跟他商讨了一次交易。

    这么一个突然冒出来的人,特别还是直接开门见山,要来见元昊,还是突然出现在中军附近的,见到他的探马,根本不敢自己决定。

    最终层层上报到了元昊哪里,元昊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的地位,心思缜密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则是疯狂的想法。

    正是对元昊的理解,这个负责的皇城司的密探,没有慢慢的接触,而是直接的开门见山,告知了这么一笔交易的。

    元昊刚开始,只是想要看看这个人到底是哪一方的势力,这么一场交易,让元昊明白,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2万件大宋的制式装备,还特别的改成了重骑兵的制式,这是一个巨大的交易,也同样是一个巨大的馅饼。

    元昊跟北宋打交道多年,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对于北宋相当的熟悉,起家的资本,都是来自于北宋,如果没有从北宋身上劫掠的资本,西夏根本不可能那么强势。

    西夏的灭亡,是辽国和北宋共同作用的结果,甚至北宋用秘法炸开兴庆府的城墙,是西夏灭亡的真正原因,元昊应该更加恼怒北宋。

    在其他事情上面,比较难以捉摸,可是在军事上面,元昊还是非常的慎重的,如果西夏还存在,凭借着几十万的骑兵,欺负一下北宋,只要不被围歼,就不会有问题,可以不停的从薄弱环节,获得好处。

    哪怕是遭遇大灾大难,他也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回血,这也是在几年的时间之中,西夏不停的寇边的真正原因。

    以西夏李家的底蕴,维持一个的割据势力,尚且不容易,之前还是依靠北宋给的,这才维持下去,一点反叛出去,一切都要靠自己,就只有抢这么一条路了。

    在西夏存在,跟西夏不存在,手中实力大小,这样选择对象,是绝对不同。

    在西夏灭亡之后,只有一两千的精锐,就算是带领着的军队,也不过万,这样的部队,根本跟北宋打不起来,原因很简答,北宋到处都是强悍的防御,元昊没有接触过棱堡,并不知道,在西北,在韩琦的帮助下,棱堡已经遍布到了灵州的各个地方,他考虑的,只是北宋边疆随处可见的寨子和各种的军事话的城市。

    一两万人,到了北宋境内,或许刚开始,会占据一点便宜,可是之后,就会越来越难,别说是发展了,就算是勉强的维持下去,都会非常的困难。

    正因为清楚定位,元昊才能够以微小的国力,在三国之中左右逢源,达到现在的程度,一旦少了这些,

    元昊的选择也非常正确,在辽国没有意识到的空挡,进入到了辽国境内,首先拿下了党项族,拥有了足够的,可以扩张人口基础,之后就是不听烧杀抢掠的过程。

    至于因此惹怒辽国,甚至引来报复,或许在之前的西夏,元昊会考虑,现在,只有肃州这么一个地盘了,就算是辽兴宗就在兴庆府,都没有兴趣去追杀,更别说回到辽国之后,再怎么多,增加了两三千里距离,这对于封建设代来说,这几乎是致命,就算是是骑兵为主的辽国,都不可能派遣大军前来。

    这个时代,游牧民族,更多的是弓马纯熟,还没有发展到蒙古那样的轻骑兵程度,他们更多依靠的,就是重骑兵,东亚的三强,无论是辽国,西夏,还是北宋,都有过,或者曾经有过一只可怕的重骑兵的,这些是被称为国之重器的主力。

    这也是元昊选择辽国的原因,不惧怕最终的报复,还可以通过辽国松散的部落,迅速的积累实力。

    不过,辽国虽然很好,在辽国的一切发展都相当的顺利,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对辽国产生了巨大的打击,可是西夏冶炼技术很差,辽国的冶炼技术,也没有比西夏强多少,甚至更多的,是集中到幽云十六州的汉民聚居区,而不是在草原之中。

    对于普通马匪而言,一匹骏马,一些武器和弓箭,已经算不错了,可是在当过西夏国主的元昊来说,这些武器装备太薄弱了,碰上一般的军队还好,真的碰到了精锐,甚至是重骑兵,这部分军队,真的不够看。

    有人突然送上门的通商,元昊是警惕的,看到了样品,超过的1000套的重甲,就知道,这绝对不是来自辽国的。

    北宋虽然看起来很薄弱的,可是他对于步人甲这宗东西,防护的非常严密,如果说100套,或许辽国能够拿出来,1000套,1万套,别开玩笑了。

    如果北宋防御的这么的疏漏的话,早就灭亡了,他们铁鹞子,也不会只有那么多了,不说全部都是铁鹞子吧,翻上一倍的都是没有问题的,有了这些,对北宋的压力也会巨大,他就能够获得更多的钱,滚雪球的来发展。

    哪怕是刚刚知道这么一笔交易,甚至连八字都没有一瞥的时候,元昊已经在内心深处,做好准备,这么一批东西,那是必须要拿到他的手中的,哪怕为此付出一些代价。

第五百零四章 疯狂交易

    知道这些人的背后,肯定是北宋,元昊狠狠的压价,他很清楚,北宋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他作为完成这个目的的棋子的话,必须要得到足够的好处。

    元昊很清楚,目前所处的处境,他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地盘,在辽国大闹一场,也是为了增强自身,只有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够在三国之中立足下来,毫不客气的说,现在对他而言,什么战略问题,已经不用考虑了,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生存。

    失去了的铁鹞子,还有西夏的精锐部队,当时只剩下一个肃州的元昊,几乎是弱到了一个极点,这也是元昊抵达了肃州之后,立刻清缴了本土势力根本原因。

    依托着强悍的近卫,直接让肃州血流成河,元昊用最极端的办法,拿下了肃州的控制权。

    这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让元昊迅速的把肃州的实权掌握在手,可是肃州的潜力已经被消耗了,比起平稳的前提下,他能够掌控和操纵的力量,最少减少了50%以上。

    这也是元昊之后,不得不跳出肃州,想办法的真正原因,肃州虽然偏远,可是一旦辽国在西夏站稳脚跟,哪怕是一个偏师,都能够灭亡他,这也是元昊目前最惧怕的地方。

    在这个时代,实力才是根本,没有实力,根本无法享受到待遇,他只有尽可能的抢,抢到了很多的牲口,还有大量的财富,可是真正能够提升战斗力的不多。

    以现在的三国局势,元昊必须要保证1万以上的精锐重骑,才有可能有自保之力,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甚至是恢复曾经的荣光,需要的就是更多。

    西夏没有冶炼基础,以前积累下来的铁鹞子,那是在多年的战争和搜索积累之中,才积累起来的,就这样,每一个铁鹞子,基本上都是父子相传的,因为只有一套战甲,没有战甲,就没办法成为铁鹞子。

    战场的损耗之下,铁鹞子的绝对数目,一直都是减少的,只有在战争之中,抢到更多的东西,才能够不停的扩充。

    五州之地的西夏,花费了那么长的时间,才积累了几万而已,单纯自己生产的,微乎其微,大部分,都是抢到,现在失去了四州的精华之地,要想恢复,就不知道是多少年了。

    北宋人的目的,元昊非常的清楚,无外乎是搅乱整个辽国,让辽国更大的损失,另外的,获得足够的利润。

    尽可能对辽国产生伤害,这本身就是现在元昊做的事情,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面,更进一步而已,这对于元昊来说,只要有足够利益,他可以做任何的事情。

    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价格了。

    对于步人甲的价格,这个西夏用买的,几乎是一套都没有,无法判断它的价格,可是铁鹞子的铠甲,在西夏是有价格的,几乎一套大概是150贯到200贯之间。

    元昊当然想要用铜钱结算,用的当然是铁鹞子的价格,200贯,这笔钱不少了,以步人甲的价格,三十贯左右,加上马甲的价格,也不过是60贯左右,几乎是三倍的利润。

    可是对元昊有相当深入的了解的情报人员,很清楚,目前元昊手中掌握了大量的金银,这是最容易的,可是他们却希望得到更多,比如说,元昊手中最重要的马,特别是战马。

    北宋当然不会狮子大开口,要出超过很多得到价格,而是按照辽国和西夏的价格,直接获取200贯价格的战马,差不多就是20匹马,其中还有最少6匹骏马。

    洗劫了大半个草原,特别是清理了整个契丹的部落,获得马匹是数以十万,甚至是百万计的,这中间,除了挑选最精锐的,最神骏的,作为麾下骑乘之外,剩下的不少都丢弃或者是扑杀掉。

    20匹马,在辽国的价格,大概是在60贯左右,6匹骏马,也不会超过120贯,加起来也不过是180贯,还没有顶着最大的数字。

    换做别人,说不定,就会同意这个交易,拿着手中不怎么重要的资源,去换取最急需的资源,这样得的交换,是真的可以的。

    元昊不但的熟悉辽国情况,也熟悉北宋的情况,很清楚,在北宋,一匹马就高达百贯,两匹普通的马,就可以换取这么一个战甲,这等于说付出减少了10倍,最关键的是,元昊还感觉,他都充当北宋的棋子了,应该再获得点好处,减半是最好的。

    一匹马换取一个重骑兵甲,这就是元昊给出的价格,从价格上面,北宋并不亏,还稍微有些利润,这一批的东西,是必须要给元昊的,这是贾朝昌定下的计划,这是不容修改的。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就是目前的状态,元昊不想多给,北宋这边想要多弄点。

    不过看透一切的元昊,还是占据主导权,很快的,双方就达成了一个简单的共识,不会如同元昊那样,一匹马换一套铠甲,那样这样的铠甲未免太廉价了,却也不是最初的数字。

    1套铠甲换4匹马,其中必须要有一批是骏马,同时,一套铠甲需要支付60贯左右的金银。

    钱,对于元昊来说,除了赏赐之外,就没有别用处了,这一场变故,元昊增加的实力,却彻底的得罪了辽国,可想而知,他的钱就画不出去了。

    虽然说,北宋或许能够有些支持,可是在辽国的隔绝之下,要跟北宋交易,最少都要跨越千里,几乎说,钱就没有多少作用。

    2万套,单纯钱来说,就是120万贯,用金子的话,不足万斤,银子也不过是10万斤,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真正多的是马,哪怕每一套换4匹,总数也差不多8万匹,要送走,需要很多的时间。

    这些,都不是元昊要考虑的问题,他只要拿到那些铠甲。

    或许还是西夏国王的时候,元昊不会选择,过分的削弱辽国,甚至让辽国失去跟北宋抗衡的力量。

    可是现在,在辽国和北宋之中选择的话,元昊必然会选择北宋,原因很简单,北宋没有攻击性。

    就这么的,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中,交易就完成了,至于8万匹的马,是一个很大的目标,为了把这些东西送回来,很是耗费了一些努力。

    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脱胎于元昊,元昊的万人队,都能够在辽国的草原上面纵横,北宋的精锐,也未尝不行。

    从整个边疆,抽调了8000人左右的精锐部队,都是马上的精英,很多人,都有放牧的经验。

    这些人,冒险的进入到了辽国腹地,并且是全副武装,他们迅速跟元昊做了交易的,然后一个人负责10匹马,迅速的离开。

    那个时候,辽国的包围还没有来,对于已经是筛子一样的,让元昊突破的辽国,要寻找一条路,送这些马到的北宋,这不存在任何的问题的。

    说实话,元昊本身,并没有报什么好心,如果,北宋过去交易的力量,太过弱小的话,他说不定要把一切都给吃掉,已经得罪了辽国,对北宋也差不多,不在乎再多得罪一个了。

    不过全武装的8000重骑,打消了他的念头,毫不客气的说,在没有重骑铠甲之前,元昊没有跟重骑兵对抗的勇气,就算是能够干掉这8000人,他也损失惨重,刚刚积累下来的家底,就这么灰飞烟灭,这绝对不是他的第一目的。

    在实力作为后盾之下,双方最终还是平稳的完成了交易的,双方各取所需,枢密院获得了足够的利润,8万匹马,其中2万匹骏马,还有120万贯钱,这些都是硬通货,哪怕用于购置新的装备,单纯金钱也可以购买大半,更别说还有8万匹马,除去一些必要的费用,绝对是大赚。

    动用了8000重骑,也安全,不必昼伏夜行,也不必绕道,直接选择合适的位置凿穿就可以了,选择最近的路,最多就是五六百里的距离,可能快马加鞭,一两天的时间,就回来了。

    夜长了梦就会多了,真的遭遇了意外和阻挡,直接干掉就好了,至于干掉之后的后果,那些就不是北宋需要考虑的问题了,这个锅,当然是元昊来背了。

    这个没有告诉元昊,就算是告诉了,他也是虱多不痒了的,都把辽国境内打了一个底朝天了,害怕背这么一个黑锅。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可是收获依然不小,那些骑兵铠甲的样品他看过了,非常之满意,在大批量得到装备的时候,就正常的想法来说,也会降低一个档次,谁知道,一点每降低,这是意外的惊喜。

    实际上,这一批装备,全部都是禁军改装换下的,这些本来应该回炉重造的东西,却可以创造出利润,改造的工作,对于熟练的匠人来说,并不困难,这一笔交易,虽然不如灵州和议,那几乎是辽兴宗头脑发热做出来的,可是利润依然不低。

    而且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来回加起来就是四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次对辽国境内的入侵,这对于北宋来说,是一次冒险,可是冒险成功之后,就是丰富的收益。

    元昊也是可以接受的,他甚至提出,想要更多的装备,这个无礼的要求,当然是被拒绝了,元昊也不以为意,能够得到2万套已经不错了,再多的话,他也没有那么多的士兵来装备啊。

    就这么的,在辽国腹地,元昊在背诵的帮助下,组建了2万精锐骑兵,或许这个精锐兵,比起铁鹞子,在经验和战斗力上面有些差,可是无论是战马,还是铠甲,都比原来的好,甚至人员上,更加的精壮,这一部分的力量,又被元昊所培养,战斗力会非常惊人的。

    元昊的手腕非常的强大,哪怕是杀的血流成河的肃州,都在他的手腕之下,在短时间之中,控制下来,成为他可以利用的地方,对于最初逼迫的党项族,经过了一系列的分化瓦解,现在已经牢牢的把握在他的手中了。

    元昊本身就是年轻党项人的偶像,实力强大,军力无双,这样的人格魅力很容易影响人,在加上手段和杀戮,4万多人的队伍之中,挑选出2万的精锐,还是没问题的。

    这些人,不是特别训练出来的,可是都是年轻人,而且从小的就在弓马之中长大,又经过了半年多的杀戮,可以说,直接在最惨烈的屠杀之中,走出来的这一批人,有了这些重骑兵装甲的加持,几乎可以看出来,战斗力的增强。

    跟北宋的交易,除了2万套的重骑兵装甲,获得了2万精锐的重骑之外,还有就是得到了北宋的消息的。

    为了让元昊跟辽兴宗,拼一个两败俱伤,北宋除了跟元昊交易之外,还提供了一些情报。

    元昊在西夏灭亡之后,最大的损失,实际上就是这些情报,他已经尽可能小心了,同样的凭借和自己实力,判断现在的战略形式,可是他最多就是掌控500里之间的东西,更远的,他也接触不到。

    北宋的到来,弥补了一点,除了提醒他,他的行踪已经暴露了,不但在辽国腹地,已经准备大军围剿,甚至在遥远的西夏,辽兴宗也已经回归了。

    聪明的元昊,根本不用过多的点明白,有些东西,点到即止,就可以了,辽兴宗为什么回来,不就是为了他么,换做之前,没有重骑兵装备的时候,元昊肯定有多远跑多远,跟随着元昊,去西夏作战的军队,绝对是整个辽国,最精锐的军队,可是现在,似乎有那么点机会。

    元昊一边继续的杀戮,一边等待着辽兴宗回归,当然了探马遍布四方,广阔的草原上面,将会成为他的战场,他必须要做好战场上面的情报侦查。

    还没有等辽兴宗回归,从辽国中枢调动过来的大军,已经抵达了草原上面,当得到了这个消息,元昊丝毫都不吃惊,没有等到主力回归就过来,显然是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就算是之前,没有2万套铠甲,他都会努力一下,现在,更加不在话下了。

第五百零五章 残酷诱饵

    元昊在周围300多里之中,广布探子,甚至就地取材,就是牧民的样子,这些探子,本身就是当地的牧民,换上装束,口音,甚至对于周围的了解,远在远道而来的辽军之上的,就算是碰到辽军,也不容易引起怀疑。

    一方有心,一方无算的前提下,大量的信息向着的元昊汇聚,这是从辽京派遣而来的军队,抽调了4万铁林军,还有其他的贵族武装。

    在辽国,虽然是成立了一个国家,可是游牧民族的气息还非常的明显,毫不客气的说,还保持了过去部落的那种特点,南院北院大王,这种明显是游牧民族的称呼,就可见一斑。

    辽兴宗虽然御驾亲征了,暂时在兴庆府,没有回来,剩下的,就是文官体系运转,可是文官体系没有军权,最终,相隔数千里,交通和通讯不便的前提下,由宗族体系派遣出来了军队,用于围剿元昊。

    元昊不但大体上了解了这些辽军的组成部分,基本数量也了解了,总量很大,超过了12万,可是战斗力却良莠不齐,如果说战斗力最强的,就是那只有四万人的铁林军。

    可惜,这些人没有把铁林军当做是绝对的主力,以铁林军为核心,来组成战斗核心,而是随意的分成了不同的部分,这也给了元昊机会,元昊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等待辽军的到来。

    从中京而来辽军,自视极高,在三国之中,辽国是最为强大的国家,他们跟元昊没有交过手,并不知道,元昊的战斗力。

    在他们看来西夏已经灭亡了,兴庆府被攻占下来的时候,几乎绝大部分的主力,都被留下来了,之是一小部分的力量逃走了,只要大军前来,拿下元昊,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按照本来,辽兴宗的命令,他们必须要稳扎稳打,控制住草原的几个重要的节点城市,防止元昊的深入,等待辽兴宗的部队到来,然后进行合围。

    可是这样命令,却不是强制性的命令,这就给了他们机会,就算是北宋,军功也是极为丰厚的基础,更别说以武力起家的辽国了,为了获得军功,为了更进一步的封赏,他们当然想要单独拿下这个功绩。

    哪怕元昊已经不是西夏的皇帝,可是辽兴宗御驾亲征,都没有拿下的西夏前皇帝,落到他们手中,最少一个大功是少不了。

    利益,就是永恒的追求,这些人,没有考虑到抓捕元昊的难度,更不知道,现在元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的还是元昊本来的样子的,被攻下了兴庆府,只有千余人逃走,这才多长时间,他能够拉起怎么样的势力。

    在前景的吸引下,这些人开始贪功冒进,为了尽快的抓住元昊,他们选择了,分兵。

    如果辽兴宗在这里的时候,绝对不会这么做,哪怕辽夏战争并没有进行多长时间,可是在短时间之中,辽国已经见识到了西夏军队的威力,还有元昊的反应能力,在辽国复地这么自由自在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也拉起几万人了么,一点辽军散布成一两万人的程度,很容易,被对方攻击的。

    可惜,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方便快捷的联络方式,辽兴宗知道的,这边不知道,这边知道的,辽兴宗不知道,辽兴宗还以为,这边老老实实的按照他的命令,在摆铁桶阵的时候,却没想到,这边已经把自己陷入到了危险之中。

    如果说,铁林军为核心,4万人为主力,然后辅助其他的兵力,超过12万的军队,如果抱团的前提下,别说是元昊现在的军队,就算是4万精锐的铁鹞子,也不敢啊。

    可是现在,当辽国的军队,选择了分兵之后,元昊果断的留下来。

    元昊也是一个狠的,在知道了这边来的军队分兵,其中最重要的主力,4万铁林军也同时分兵的时候,直接把目标放在这个上面。

    铁林军是辽国的王牌部队,一直以来,都是辽国的根基,可是因为重骑兵不太适合长途奔袭,所以前往西夏的铁林军数量并不多。

    辽国是三国之中,最强的一个国家,最少是一直以来都是这么的认知的,再加上现在,连西夏都给灭了,更是气势如虹,虽然听说,元昊携带者大量的军队,在辽国兴风作浪,可是谁都没有吧他放在眼里。

    在分兵之后,最大的一股只是2万人的铁林军队伍,他们的统帅也是一个激进的,没有跟其他的部队,配合着前行,而是首先的突出,想要拿到头功。

    2万的铁林军,这可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可是元昊偏偏来啃。

    只有把这个难啃的,最困难的骨头,给打破了,接下来的战争,才会顺利,最难的,永远要先做,然后秋风扫落叶一样,横扫其他,跟2万铁林军相比,其他的不在话下。

    元昊研究过兵法,并且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之中,验证过的这些兵法,在短短的时间之中,他制定了一个非常精妙,而且残酷的计划。

    先用了1.5万的骑兵做诱饵,明知道铁林军到来,却装作不知道,在疯狂的进攻一个中型部落,并且在攻击的时候,就已经暴露了。

    这个中型部落的位置,实际上,已经在靠近草原的边缘,同样的,这个绝大部分都是契丹人的部落,跟附近的一些高官比较的密切,甚至拥有了大量的制式装备。

    在遭到了1.5万人的围攻的时候,特别是攻击方已经先露出了痕迹的时候,这个部落,迅速的派出使者,向周围求救,并且做好了防守准备。

    之前,元昊横扫草原是怎么办的,哪怕横扫一个只有几千人的部落,也会派出数千的军队,最关键的是,用种种的方法,减小他的防御。

    比如说,用几天的时间准备,拦截一些牧民,还有青壮年,烧毁粮食,帐篷,总之,用一切的办法,减弱了这个部落的防护能力,然后才用重兵,进行攻击。

    本就占据绝对的优势,又尽可能的减少对方的实力,这样下来,攻击当然是没有任何的问题,往往会以很少的损失,就拿下一个部落。

    可是这个部落,虽然人员不多,可是在整体的实力上面,却是少数几个很强的,不但拥有8000左右的壮年劳力,还有一些的制式的装备,甚至还有一批战弩。

    弩是为了战场,特别是为了防御而生的武器,在弓箭手,很容易被木盾抵挡的前提下,弩的强悍的穿透力,可以起到突破的作用的。

    东亚三国,都是有弩,甚至曾经,神臂弩,也是西夏的杀手锏,辽国也是如此,或许在冶铁技术上面,辽国不如北宋,生产不出更加优质的弩,可是只要是弩,就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对无防护的轻骑兵而言。

    用1.5万人,还是那种比较弱,攻击最少有8000壮劳力的部落,就比较勉强,对手如果还有制式装备和军弩的话,那就更加的困难。

    这一点,元昊很清楚,因为他就躲在7里外的一个山区,2万重骑都被他弄来,埋伏在这个附近。

    这个中型部落,也不是随随便便的选择的,要想设局,必须要有天时地利,天时是要创造的,地利却需要寻找,这个中型部落,复合他作战的一切要求,当然是首选了。

    最狠的还在于,这1.5万人,根本就不知道元昊的全盘计划,他们的任务就是攻占这个部落,因为他们的族人,100人左右组成前导部队,已经被这个部落给干掉了。

    这些已经在不停的杀戮之中,杀红眼部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被元昊当成额炮灰,在之前的时间之中,元昊很是照顾他们,他们不但强多的金钱不少,自身的损失,也不算很大的,这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有仇,并且还很富裕的部落,这么也一个大肥肉,之前,是从来不曾全面的落入到他们手中,贪婪和仇恨,蒙蔽了他们的头脑,这么一股脑的冲上来,在第一时间,就吃了大亏。

    今天的天气不错,在山峰的树林之中,登高来望,可以清晰的看到战场的局势,整个战争非常让他满意,虽然,这部分吃了亏,可是他们的人力还是占据优势的,渐渐的挽回了局面,虽然伤亡数字在增加,可是明显,部落明显落入了下风,被攻占只是一个时间关系的。

    现在,关键就在于,铁林军是不是可以及时的得到情报,并且迅速的赶来了。

    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他们动手时候,铁林军实际上,就在40多里开外,而整个攻击的过程之中,因为军弩的出现,让攻击的时候,稍稍放缓,在整理了一下战场,重整旗鼓上来的时候,已经浪费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再加上现在,差不多2个时辰,足够铁林军赶过来了。

    在元昊的角度,已经可以看到,2万的铁林军,已经赶路到了附近,并且在不足3里的地方着甲。

    对于重骑兵来说,不可能赶路的时候,也是全身着甲。

    对于重骑兵来说,加上骑手,装备,武器,整体重量超过250斤,哪怕所有重骑兵的战甲,都是精心挑选出来,比较雄壮的战马,却也不能全副武装的赶路,重骑兵的冲锋距离,大概也就是四五十里左右,在赶路之中,已经耗费了马力,面对着战争该怎么办。

    一般的重骑兵的队伍,都会有一匹或者两匹的替代性的马,用于驼装备,骑士,主力战马,甚至连马甲都没有批,只是轻装,而抵达战场附近之后,会立刻进行换装,有经验的骑士,可以在短短半盏茶时间之中进行换装,然后发起冲锋。

    战马冲锋的速度,超过35公里每小时,3里的距离,只要稍稍遮挡一下,肉眼根本看不到,更别说,已经陷入到了战争之中的骑兵,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可怕的怪兽,已经到了周围。

    35公里每小时,一小时大概是70里,全力冲锋的话,大概是三四分钟,也就是半盏茶的时间。

    铁林军来的非常的突然,选择的角度,又非常合适,这边攻击部落军队,根本没有意识到,等到马蹄声隆隆,大地震动的时候,却看到一片黑色的铁线前来。

    这些人,曾经不过是党项族的青年而已,在辽国,并不是高层,草原上面的牧民,正规辽军,或许见过几次,可是辽军之中的精锐的铁林军,他们根本没有见过,可是如同凶兽一样骑兵,浑身上下,都是狰狞的铠甲,气势汹汹而来,这种气势,直接先声夺人,攻击者的阵营立刻有些慌乱了。

    铁林军的统帅,心中一喜,对方的人数众多,哪怕是攻击多时,却最少还有一万多人,这些武备比较齐全的部队,哪怕是铁林军,攻击起来也不容易,当然了,击败不存在问题,要想全部拿下,就需要问题了的。

    统帅好容易遇到了西夏的这些军队,当然要全部拿下,这样才能够尽全功。

    这个铁林军的统帅,也算是不错的,在契丹年轻一辈之中,也算是后起之秀,可惜他们没有多少战场的经验,特别是大军团的战争。

    辽国从澶渊之盟之后,已经超过数十年,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唯一一个,就是辽夏之战,还是10万人规模的,平常的镇压草原部落,打击远在东北女真人的,几乎都是小军团的战争,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军队是饵。

    当然了,调查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连元昊都这么长时间才发现,连元昊在这么长时间之中,到底干过什么,扩充了多少的军队,根本几不知道,只是通过估算,知道元昊有一股不小的军队,这么1.5万,很自然的,就被认为,是元昊的大部分的主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不知己,更不知道彼,那就是噩梦了,他们以为,这是一个战功的机会,可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为了他们精心设定的,残酷的陷阱,1.5万人,还是青壮年的军队,就被元昊抛出来,作为诱饵了,判断失误的结果,就是灭顶之灾了。

第五百零六章 苦等的时机

    铁林军的到来,让攻击这个中型部落军队,微微有些慌乱,在军心被夺,又不占据优势的前提下,只要稍稍的因利是导,一场大胜是非常可能的,可惜铁林军的统帅,却做错了选择。

    情报上面的不对称,让他们不知道,元昊的手下,到底有多少的力量,人上一万浩浩荡荡,哪怕在横扫草原的时候,有一些幸存者,可是这些幸存者,只能够提供一个大概的数字,比如说,超过一万,一两万人,可是具体的数字,还真的是说不清楚。

    这种误差,让他们天然的认为,元昊就不会分兵,直接携带着所有的军队,这也是大多数游牧民族的做法。

    元昊的吸引力有多大,不说他在辽国现在的造下的杀戮,就说他曾经是西夏皇帝的身份,就足以吸引所有人。

    正是这种对于战功和封赏的渴望,让这个铁林军的统帅,忽略了危险,甚至在面对对手的时候,选择了围杀的方法。

    围杀,不同于围三缺一的攻击方法,那是全团包围,不给一丝的活路,要求最起码也是全员投降的结果。

    困兽之争,哪怕是一头野兽,在没有活路的时候,也会拼死一击,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别说,全副武装的战士,在知道,逃不掉的前提下,他们只有拼死一战。

    至于投降,或许在最初元昊招募他们的时候,还有投降的可能性,可是现在,每一个壮年的战士,他们的手上,都不止数十的杀戮,4万多人,累计造成了400万以上的杀戮,平均下来,每个人高达百个,这样的结果,就算是投降,也绝对没办法活下来。

    这一点,不是他们看出来的,而是元昊在之前的潜移默化之中,传递的,为的就是让他们在跟辽军战斗的时候,保持足够的斗志,拼死一战。

    现在,只剩下1.2万人的军队,哪怕是锐气以消,哪怕是装备战斗力,都不占优势的前提下,依然稳住阵脚,跟铁林军争斗了起来。

    或许说,之前,铁林军的统帅,还是猜测,可是现在,1.2万人的普通轻骑兵,居然能够跟2万人的铁林军,打的忽悠胜负,最少说,最前的几次攻击,并没有冲破他们的阵营。

    这时候,不得不说,元昊狠,明明,他的主力精锐部队,已经在附近了,可以救下这1.5万人了,可是偏偏不救,生生的看着他们跟铁林军拼杀。

    小山的位置,距离战场距离不远,站在小山的密林之中,可以把一切都看的清晰。

    元昊看的重点并不是铁林军,造成了多大的杀戮,而是默默计算体力。

    元昊是西夏皇帝,西夏也拥有一支强大重骑兵的国度,作为整个王国的主力兵种,对于重骑兵的使用,他非常的清楚,知道他的优势,更是知道他的弱点。

    重骑兵,被称之为,冷兵器时代的坦克,全身全面的铠甲,不惧怕弓弩,在战场上面,除了最强的床弩或者是神臂弓这样的武器,其他的武器对重骑兵根本没有办法,特别是这样的东西,还不是单独出现的,每一次,都是一批批的出现,最少也是1万骑。

    当一万重骑兵浩浩荡荡而来的时候,除了城市,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抵挡住这样的装甲洪流的。

    这么一个完美的,几乎是集中了速度,防护攻击力在内,所有能够考虑到的东西,在全胜的时候,几乎可以是战场上面的不败兵种,可是他却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持久度的问题。

    哪怕重骑兵挑选的,都是最为雄壮的马,这种马的各方面的实力,都要比普通的马,甚至是普通战马,强大很多,这样才能够背起来250斤以上的骑士和铠甲。

    可是力量,总有尽头,这种沉重的负担,这不是机器所能够承受的,就如同后世一样,谁都知道,把装甲弄的厚一点,就可以让坦克的防护能力提升,增加战场上面的生存能力,可是在保证速度,攻击力的同时,还要保证防护能力,这就成问题了,如何平衡,才是设计师的关键。

    在21世纪的坦克上,是这样的,对于曾经的冷兵器时代的坦克也同样适用,甚至重骑兵都没有办法选择,续航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而言,最多一个时辰左右,马力就会消耗殆尽。

    也就是定海军,对于北宋钢铁的改进,一套马甲,如果全部都使用精钢制作,并且进行表面处理还有淬火,会减少整体重量一半以上。

    重骑兵除了骑士本身的重量之外,马甲和铠甲的重量,占据了很大的方向,仅仅是这个,就可以节约50到80斤的重量,这对于重骑兵来说,效果非常好,续航程度可以提升很多,这也是新式的重骑战甲的作用。

    目前辽国,只有萧惠的手下,有一些新式重骑,留在中都的铁林军,使用的,还是原来的铠甲,这种重骑兵,跟曾经元昊的重骑很是相似,这种重骑兵的续航能力,他非常清楚。

    哪怕下面,是一片残酷的战场,几乎每分每秒的,都有战士死去,这些都是曾经元昊麾下的战士,可是他依然冷着脸,平静的看着,默默计算着铁林军的消耗。

    冲锋跟普通的战斗,消耗是绝对不一样的,因为保密的关系,再加上防止泄露消息的,元昊并没有派遣人员,用于这场战争之中,1.5万人,是被他抛弃的,但是抛弃也是要有代价,如果着1.5万人,连一点的效果都没有,就被铁林军给击溃了,也不符合元昊的想法。

    不过一切都向着正常的方向发展,这些被元昊寄予厚望的军队,也着实发挥了他们的作用,在死战之中,很聪明的,没有跟的跟铁林军正面的对抗,而是骚扰,游斗,甚至还小范围的分割包围。

    可惜,实力上面的差距,让任何的动作都是徒劳的,他们这样做的结果,不过是让他们苟延残喘,或许造成了铁林军更大的损失,却只是在微不足道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点而已。

    好在,元昊根本没想过,1.5万的军队的,能够对2万铁林军造成多大的杀伤力,重骑兵作为战争之中的王牌兵种,能够对付重骑兵的,只有是重骑兵,有时候,人数并没有力量保持的幅度有作用,只有尽可能的消耗重骑兵的体力,精力,看起来没有多少损失,可是实际上,战争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了。

    因为这些士兵的困兽之争,不但让铁林军消耗了足够的体力,也支撑了足够的时间,除了第一次的冲锋,造成了1000多人的损失之后,其他时候,损失都在一定的程度,为了尽可能的解决掉这个部队,铁林军居然在短短的1个时辰之中,组织了7次冲锋。

    这是致命,短距离的快速冲锋,是重骑兵最重要的攻击方式的,当加上骑士和铠甲,接近千斤的重骑兵,排山倒海的而来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阵营,可以抵挡住这样的攻击。

    在对手防守和游斗的时候,冲锋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当加速起来的重骑兵,可以截断对方,给对方造成杀伤。

    这样的7次冲锋,每一次都带走几百上千战果,一个时辰的时间,1.2万的骑兵的,很快就降低到了8000人左右,分布在庞大的战场上面,被分割成了最少10个部分。

    一个时辰,1.5万人,损失到了不足6000人,几乎崩溃,铁林军虽然没有太多的损失,一两千而已,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冲锋的时候,撞击造成的,而不是被反击造成。

    对于铁林军来说,这一战已经基本上,到了尾声了,之前,聚在一起的那些骑兵,或许会对铁林军,产生一定的威胁,可是现在,分割成10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最大也不过是1000人左右,丢盔弃甲,士气全无的前提下,这部分的部队,对于铁林军,又有什么威胁,他们只能够尽可能的跑起来,生怕被铁林军逮到。

    或许说,在这个时间之中,只要被铁林军的主力,或者是冲锋给碰到了,那么这些人,几乎没有任何获救的可能,直接被重骑兵的集群给撕碎了,剩下的,也都是惶惶不可终日。

    这是普通的版本,甚至一定程度之下,铁林军的统帅,已经准备好,活捉元昊,彻底的瓦解掉这个攻击了的。

    可是他丝毫都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降临。

    小山之上,一直都关注着整个战场局势的,在默默的计算,或许,重骑兵的体力,还没有到达谷底,却已经差不多了,连续在一个时辰之中,进行了7次冲击,其中第一次的冲击,距离最长,足足有5里,剩下的,或者两三里,或者三四里,可是加在一起,整个重骑兵的集群冲锋,最少在40里以上。

    看起来不起眼,就算是重骑兵,也可以连续的作战2个时辰的,可是这个两个时辰,不是不听,持续短距离冲击的2个时辰,2个时辰,最多就是行进80里左右,其中还不能全部是冲锋。

    也就是说,整个重骑兵的体力,已经消耗了五成以上。

    寻常的部队,5成左右的体力,最多是让人感觉到疲惫,无法继续下去,战斗力,会减弱一些,可是对于重骑兵来说,失去了马的体力,代表着整个力量的大幅度的减少,只要元昊的重骑兵队伍,能够在短时间,在铁林军没有发现的时候,进入到战场的话,最终的战果已经决定了。

    这个时候,元昊已经做好了准备,在山坳之中,隐藏的非常隐秘的2万骑兵,开始着甲,沉重的铠甲佩挂上阵的,给了这些骑士巨大的信心一些人在其中不停的鼓动,主要是述说双方的优势,而这些优势,进一步的树立了信心。

    元昊也回归到了集群之中,作为皇帝,可是元昊在过去的10年之中,不停的上战场,对于北宋的入侵,几乎都是元昊亲身经历的,正是这种经验,让元昊对接下来的一战充满了信心。

    2万精锐,都是元昊精心挑选出来,在各方面的实力都出众的,最关键的,是在长达多半年的时间之中,在元昊和手下的刻意笼络之下,已经对于元昊是言听计从的,别说只是同族,哪怕下面的,是父母兄弟,他们也能够默而识之。

    比起训练有素的铁林军,整个着甲的过程进行的非常的缓慢,跟铁林军一样的半盏茶的时间相比,足足慢了数倍,大概是一炷香左右的时间,甚至还要超出一点,重骑兵终于完成了着甲的过程,开始准备出征了。

    此时,战场上面,已经进入到了尾声,一盏茶的时间,铁林军继续进行了几次攻击,又留下了差不多1000个战果,在战场之中,苟延残喘的西夏军,不过是5000人左右,可是铁林军,却进一步的分开,已经持续一个时辰战争,如果是有埋伏,早就出来了,越来越强烈的抵抗,更是让他们感觉,元昊就在其中。

    就连铁林军的统帅,如果是抓到了元昊,都活得到无限的封赏,更别说底层的这些士兵,对于他们而言,几乎是要一步登天。

    所以,铁林军的绝大部分部队,并不是在战争,或者围追堵截剩下的西夏军,而是在疯狂的抓捕,就算是被干掉的,也一一的进行辨认,他们或许不知道,元昊长的什么样子,可是明黄的衣服,是第一个选择的,只要穿了这个,很有可能就是。

    清理尸体的,找寻特征,这就是这些人做的事情,这样的不务正业,进一步的减少了他们的实力,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2万人的强大军队,就在他们的周围,已经足足等了1个半时辰了,现在,所有的准备已经完成,他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对铁林军进行攻击了,最近的不足3里,可是他们丝毫都没有感觉到,战争,从开始的那一瞬间,最终的结果已经决定了。

第五百零七章 势如破竹

    当所有队伍都披挂完毕,做好了准备之后,立刻从山的旁边绕出来,然后快速的向着铁林军扑去。

    山的位置,处于战场的附近,元昊选择的角度,又是非常合适的,比起铁林军,切入的角度更好,只有不到2里距离,最多就是一百多息的时间,重骑兵就可以跨越他们之间的距离。

    突然的马蹄声,打破了战场的局面,属于党项族的骑士,一阵的振奋,一个铁林军,已经足以干掉他们,让他们无法逃走,就算有别的辽军过来,也不会这么的快马奔腾。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来自元昊的援军,这些惊魂未定的骑士,还没有意识到,元昊把他们当做饵了,可是逃出升天的感觉,还是让他们庆幸无比。

    跟党项族的庆幸不同的是,铁林军却是一片的慌乱,他们为了尽可能的拿下这些骑兵,投入了全力,连一点点的预备队都没有留下,连统帅都亲自的上阵,抓捕元昊的诱惑,如同魔鬼一样,吞噬着他,让他疯狂的进行攻击。

    谁也没有想到,这些骑兵,并不是全部,还有埋伏,或许还想不到的,这些人是怎么到了附近的,可是如果不把力量集中起来,那就被动了。

    可惜,100多息的时间,在战场上面,只是一个非常小,非常小的时间,分散在周围数里的铁林军,最大的一股,也不过是2000人左右,根本就的集中不起来。

    在短时间,铁林军的统帅,做出了取舍,命令最近的那部分,就地转身,进行反冲锋。

    如果说,来的只是普通骑兵,轻骑兵无法跟重骑兵抗衡,别说是2000重骑,就算是200重骑,都有极强的冲阵能力,可惜,他们面对的,是依托着北宋装甲,组装起来的重骑兵,在装备上,比起铁林军还要高出一个层次,这第一次碰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太远的距离,加上马匹卷起的烟尘,让铁林军的统帅,无法判断,到底遭遇的是什么,可是更近了,不足一里的时候,再怎么的烟尘,也这挡不住的黑色的骑士。

    浑身上下,都笼罩在狰狞的铁甲之中,带着庞大的气势,冲过来的重骑兵,这让他绝望。

    双方都在相对而行,在短短100多息的时间,碰撞到了一起,本来势均力敌的战争,因为一方的体力消耗而悬殊了起来,在第一次的碰撞之中,最少有1000骑铁林军,被撞下来,与之相对的是,元昊麾下不超过30。

    10比1的战损,让这个战斗,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结束了。

    2000匆忙上阵的重骑,跟养精蓄锐,在最好的时机之中,冲出来的重骑兵,本身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更别说数量相差悬殊,

    2000重骑最终的战果,是不足100人的战果,可是他们永远的跌落尘埃了。

    早知道2000骑,一定是会败的,10比1的数量对比,还能够胜利,这几乎不可能,可是这么快的失败,还是让剩下的铁林军慌乱了起来,很显然,这些部队,恐怕比起他们全胜的时候,还要更胜一筹。

    铁林军从来都没有遭遇如此恶劣的局面,为了拿下这些骑兵,他们拼杀了一个时辰,无论是体力,还是锐气,都被消耗到了相当的程度,这种情况下,一股不差于他们,更强一直队伍出现,结果就注定了。

    这也是铁林军判断失误的原因,如果按照一般的思维,万人的以上的骑兵,损失过半,甚至剩下的,都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崩溃的时候,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而且这些人也是死战,丝毫都没有隐藏的态势。

    这个诱饵未免装的太像了,几乎是用上万的生命,最终换取了这个战场局面,这样残酷的统帅,他们真的不担心手下会哗变么?

    这就跟元昊的情况有关系,这些手下,除了很少的一部分,剩下的都不是元昊麾下的精锐力量,毫不客气的说的的,这些全部都是可以牺牲的,只要打到最终的战果,别说1.5万人损失过半,就算是全部损失,那又有什么问题。

    从来,元昊就是一个功利性很强的人,他的绝大部分的选择,都在利益上面进行选择,当西夏皇帝的时候,或许还要考虑到底线,有一些表面功夫来遮挡。

    现在失去了一切之后,做的更加没有底线,对于他来说,只要达成目的,什么都可以牺牲,甚至这些党项骑兵,他们发现了被利用,想要反抗的话,他也不在意的全部干掉。

    当第一个2000人被干掉,整个战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已经耗费了大半体力的重骑兵,已经没有可能从敌人的追杀之中逃走,那么唯有死战了。

    可是,哪怕这个铁林军的将军,做出了死战的选择,他却发现,他根本就没办法集中部队,为了追杀那些的骑兵,他把2万人,分成十多个部分,这样追击的效率,提升了很多,可是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攻击,他们将会被各个击破。

    哪怕尽可能的整顿,尽可能的让部队汇合起来,但是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元昊的战斗经验非常的丰富,他当然知道,对手,到底想要干什么,他好不容易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当然不可能,放弃这个优势。

    2万对2万的死战,或许相互之间的实力相差无几,无论是士气还是体力,都耗费殆尽,2万重骑兵,噩梦一般存在的对手,一个接着一个的冲破了铁林军的防线,当被歼灭的人数上完了之后,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强悍的攻击,直接让铁林军崩溃了,2万铁林军,除了少部分,不足2000人逃走,剩下的,都被全部歼灭。

    元昊这边,损失的微乎其微,只有不足2000人的伤亡,大部分还是可以在一定时间之中恢复的伤势。

    四散逃走重骑兵,元昊并没有放过,继续派遣人员在后面追赶,他心中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必须要保证这些败兵,不能把他的真正实力给泄露出去。

    在干掉了铁林军之后,哪怕还没有攻破的那个部落,最终选择投降,可是结果却是,元昊把他们交给了那些幸存的骑兵。

    失去了一半以上实力的骑兵,面对着罪魁祸首,他们开始了疯狂的杀戮。

    对于此,元昊早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在**个月的时间之中,类似的杀戮不知道进行了多少,400万人的杀戮,元昊的心里已经坚硬似铁,这些黑暗的杀戮,还不如的考虑一下收获。

    之所以选择最硬的骨头,干掉了这些骨头之后,一切就是坦途,只要本身的损失,是在承受的范围之中的话,接下来,其他的部分,将无法挡住元昊的兵锋。

    同样的,铁林军是重骑兵,他拥有全部的装别,这是元昊能够利用,并且以之扩大的根本。

    进入到草原之中,创造了可怕的杀戮,劫掠了数量可怕的财富和牲口之后,可是装备的提升还是原地踏步。

    这也是元昊,明知道宋人是包藏祸心的,还是决定更宋人交易的根本原因,错开了这个机会,他不可能的组成强大的军队。

    只有重骑兵,才能够对付重骑兵,这是公认的事实,在正面战场的对抗之中,才有可能获得收获。

    现在,2万铁林军几乎被全歼,哪怕损耗了部分,剩下的装备,也足以让元昊满意。

    经过了打扫战场和挑选整编,元昊的手下的重骑兵,从2万人,增加到了3万人,势力大大的增加。

    2万铁林军,实际上,缴获的装备大概是1.8万套,其中有一部分是破损了之后,拆开作为零件,完整的都有1.5万套,还有众多,经过了训练的战马。

    这些真正的战马,或许,最优的,比不上元昊从成百万的马之中挑选出来的,可是他们是经过精挑细选,最适合的重骑兵的马。

    在马的更换上,几乎全部更换,到时铠甲,经过了补充之后,还剩下差不多5000套,这也是3万重骑兵的由来。

    在大量军队围上来的时候,选择反杀,并且取得了干掉2万铁林军的战果,这样的战果,就算是在西夏皇帝的时候,都足够的耀眼,可是这并不是的元昊的最终目的。

    如果是最终目的的话,他会选择只有1万人,甚至是不足一万人的铁林军,那样那不做布置,不设置陷阱,消耗了铁林军大量的体力之后,才获得成功的。

    在人数差不多,训练程度甚至还要若一旦的前提下,他们的埋伏,如果被对方发现的话,稍稍利用,落于下风的,恐怕就是他们了。

    连最大的,最强大的2万人的铁林军,都能够战胜,剩下,分布在不同地方,最多只有1万的铁林军,更加的不在话下了。

    元昊的野心非常大,在稍稍整训了之后,带领着的3万大军继续的出发,遍布在整个草原上面的侦骑,开始源源不断的把各种的信息,都传递到了元昊这里,元昊经过了认真的分析,他敏锐的发现了,在干掉了这两万人之后,辽国的阵营有些断了。

    本身,辽国就是以2万的铁林军为核心的,这是最强的力量,辽军的统帅,根本不认为,有什么能够威胁到他们的铁林军。

    这是信心的表现,却也埋下了败亡的根基,元昊这么不按常理出牌,冒险之中,又获得了良好的基础,天然拥有了各个击破的基础。

    在这个被屠杀殆尽的部落之中,停留了两天的时间,进一步的弄清楚铁林军的情报,两天之后,元昊再一次的出发了,这一次,他的目标是一个万人队。

    再重复之前的故技,那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代,没有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保证了在军团之间的联系,再加上的元昊的小心,铁林军还真的不知道,元昊已经组成了如此庞大的力量的。

    有了3万人作为基础,不必在费时费力的设置诱饵,只要找准了队伍,直接冲过去就行了,最多,是出其不意,选择最不可能的角度攻击,让重骑奠定一些优势。

    接下来的几天,一切都进行的非常的顺利,从第一个万人对开始,5天的时间之中,又干掉了2个1万人对,短短几天的时间,一下子干掉4万铁林军。

    就算对于财大气粗的辽国而言,4万的铁林军,也是一个数字庞大的数目。

    如此巨大的损失,当然引发了辽国的震动,不但领兵的将领,他们的家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就算是辽兴宗,也大吃一惊,他的10万大军,正在赶来,依靠着中枢还有的他们的部队,差不多20万,围剿元昊,可是不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让元昊开始做大。

    保守估计,最少元昊的手下,有4万的精锐骑兵。

    此时,元昊,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所有的财物,要么跟北宋交换城了铠甲,要么的被运送到了肃州,可以说,来到辽国,大部分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甚至一部分缴获的铠甲和部分精品的北宋铠甲,也都送回到了肃州,就算是这4万人回不去的,他们也足够有2万的准备,这是在乱世,安身立命的本钱。

    做到了这一切,就算是全部失去,也有一些后招,元昊这才重新的整理心情,他准备用现在的,差不多4万人的精锐力量,将会成为元昊手中的刀,来自中京的辽军,在失去了4万铁林军之后,只能够守住现在的位置,而不能够参与到围杀元昊的过程,而负责攻击元昊的主力是辽兴宗。

    一个皇帝,在短时间之中,就上战场两次,似乎证明了英武不凡,可是他参与指挥的战斗的,未必一定会胜利,贺兰山下,兴庆府下,这些的战斗,如果不是韩琦的帮忙,早就败了,现在,为了对付元昊,他再一次的选择战争。

    战争永远是相互的,辽兴宗希望用战争的方法,打败元昊,元昊也一样,特别知道辽兴宗正在日夜兼程的赶来的时候,元昊也最终做出了决定,他还是想要给的辽国一个深刻的教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046/ 第一时间欣赏皇宋锦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皇宋锦绣》为转载作品,皇宋锦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皇宋锦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皇宋锦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皇宋锦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皇宋锦绣介绍:
宋朝在文治上面做到了顶峰,诞生了无数可以铭刻到历史上的人物,大文豪,政治家,圣人,军事家,却被蛮族攻破,历史沉沦。
穿越本应该死掉的仁宗二子,改变必死的命运,改变将靖康之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看一介皇子如何,祛除弊政,强悍自身,追亡逐北,一统天下。皇宋锦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皇宋锦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皇宋锦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