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TXT下载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全文阅读

作者:迷糊又无奈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txt下载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三章 大人物和大格局!【超大杯(星巴克级)】

    金陵一处豪奢府邸之中。

    亭台楼阁富丽堂皇,凋龙描凤气派非凡。

    这里曾是太祖皇帝下榻的行宫。

    后来把违制的地方稍作修改,便也成了甄家的园子。

    前堂的书房之中。

    一位年近五十,一脸和煦笑容,让人如沐春风的老者面前。

    邹明笃正恭恭敬敬的,垂手侍立等候训示。

    老者听完他的汇报,皱眉沉吟了半晌。

    直把邹明笃看得心中发紧。

    好在很快他就又舒展眉头,轻笑了一下。

    “仁厚啊,都说要以史为鉴,你可知这历史上,有多少道德流派?”

    “这……”

    邹明笃不明白对方是什么意思,犹豫道:

    “怕是不计其数吧?”

    “不错!就是不计其数!”

    那老者起身慨叹,又笑着问道:

    “但你知道,为何只有孔孟之道流传了下来吗?”

    邹明笃被问的一头雾水,老实摇头道:“仁厚不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些都是道德根基,因此世人都普遍认可。”

    老者如学究模样,像是老师在教导学生。

    “但其他流派,却或多或少都虚浮于世间,曲高而和寡。”

    这话绝对算得上,十分有见地了。

    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思想流派。

    在这些流派中,或多或少都涉及道德规范。

    但是,其立意过高。

    恨不得,让人人都能成无欲无求的圣人模样!

    可又没几个人,真的能够达到那样的境界。

    这也就导致,世人几乎完全不理会。

    这些所谓的道德。

    一如往常的自行其是。

    世间弱肉强食,愈演愈烈。

    更有男盗女娼,层出不穷。

    可这些道德之士,依旧清谈好虚。

    其思想品位之高,与世人所行层次之低。

    简直是云泥之别。

    说白了,就是不接地气。

    老者这番话,一语道破了历朝历代,清流的窘境。

    曲高和寡。

    邹明笃闻言倒是颇有感触,但却还是不明白。

    这和冯渊的事有什么关系吗?

    他只能一脸感佩的拍个马屁,道:“甄大人高见,仁厚受教了!”

    这位老者,自然就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

    江南甄家的家主,甄应嘉。

    见邹明笃一脸受教模样,他又笑着道:

    “簪缨之士,常不及孤寒之子可以抗节致忠。”

    这话一出,邹明笃就是一愣。

    他没想这甄应嘉狠起来,把自己都一起骂了。

    簪缨之士,说的不就他这样的大族子弟吗?

    若是他知道甄应嘉和倭寇勾连深深。

    怕也只觉得人家是有自知之明。

    这还不算,甄应嘉又接着道:

    “庙堂之士,常不及山野之夫可以料事烛理。”

    这次更是把满朝文武都骂了个遍。

    简直在指着鼻子说这些人不明事理,还不如山野村夫。

    但若细思,又会觉确实如此。

    大魏官场早已腐朽不堪。

    一个个拉帮结派,只顾自己的利益。

    就连皇家,不也都参与卖官鬻爵?

    可能有人说是太监们做的。

    但若无背后之人首肯,太监算什么东西?

    若非朝廷如此,小小倭寇如何能横行无忌?

    卖国和卖官都是卖。

    在甄应嘉看来,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生意罢了。

    若让冯一博知其所想,定然感叹一声。

    这就是原始的资本吧?

    说到此处,甄应嘉又似笑非笑的看着邹明笃,问道:

    “此何也?”

    邹明笃此时隐约明白对方的意思了,却还是配合的摇头,道:

    “仁厚不知。”

    好在甄应嘉也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直接给出了答桉:

    “彼以浓艳损志,此以澹泊全真也。”

    若是不知他所作所为,都道这甄应嘉是当代大儒。

    说起话来都是针砭时弊。

    其实邹明笃这时心中基本明白了甄应嘉的意思。

    却依旧装作懵懂,好似捧跟的道:

    “甄大人的意思是……”

    “本以为写出‘封侯非吾意,唯愿海波平’的,定然心思纯良,是个满腔报国之志的仁人志士。”

    说到此处,甄应嘉不由一脸可惜的摇了摇头,才继续道:

    “可却没想到,堂堂新科探花,已然被仕途蒙蔽其志矣!”

    听着像是在为冯渊可惜,可邹明笃自然知道不是如此。

    他还是一脸疑惑的看着甄应嘉,似在等候下文。

    果然,甄应嘉又笑着补充道:

    “他能这样和你说,不管他是否知道些什么,这个冯渊也都不足为虑了。”

    “原来如此!”

    邹明笃这才作恍然之状。

    这就是大人物,说话喜欢云山雾罩的。

    不如此,不足以体现出他的高深。

    邹明笃就算明白,也不会点破。

    要让对方自己说出来,才会有成就感。

    现在对方自己说出来了,邹明笃立刻像是被点拨了一般,又附和道:

    “那冯渊表面上为人正派,一心报国,但实际上却是心系仕途,滑不留手。”

    邹明笃一脸不忿,又道:

    “而且他话里话外,都在向甄大人示好。”

    “就算真知道了些什么,想必为了仕途,也不敢招惹甄家。”

    顿了顿,又补充道:“甚至,很可能会借机攀附大人!”

    “我果然没看错,仁厚悟性颇高。”

    甄应嘉一副孺子可教的模样,含笑点头,又道:

    “不管他是真是假,至少说明他是个知道轻重的。”

    “甄大人高见!”

    邹明笃立刻奉上马屁,道:

    “我还在烦忧这个冯渊是在湖弄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好在甄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下仁厚也能放心了。”

    说了一堆废话,最后还是忍不住确认道:

    “所以,这个冯渊,咱们就先不动?”

    “暂时先不动他。”

    甄应嘉点了点头,稍稍沉吟一下,便道:

    “若是他真有心投靠,在仕途上送他一程,也无不可。”

    “毕竟他也有些才干,探花及第又精于练兵。”

    说道此处,却又话锋一转,道:

    “但若他猪油蒙心,敢胡说八道,那便……”

    顿了顿,笑容依旧不减。

    声音却是冰冷。

    “也送他一程。”

    虽然他脸上还是笑意温和,却让邹明笃有些发冷。

    毕竟冯一博也是今科探花。

    若是没甚错处。

    就算皇帝要处置,也要考虑士林物议。

    可这甄应嘉却丝毫不放在眼里。

    好似处置个冯渊,比处置个奴才还简单。

    眼见邹明笃眼神闪烁,甄应嘉便知他心里想的什么。

    却也毫不在意。

    又笑着道:“仁厚啊,这趟辛苦你了。”

    邹明笃闻言连忙躬着身子,有些谄媚的道:

    “不敢不敢。”

    等邹明笃退下,甄应嘉脸上标志性的笑容就消失不见。

    他沉吟片刻,喊来一人,吩咐道:

    “阿倍氏那边的生意先停一停,藤原氏那边不是派人来了?”

    “若是价码合适,就转交给他们吧。”

    藤原氏也是倭国大姓,甚至实力还超过阿倍氏不少。

    这次派人和甄家谈判,就是看阿倍氏有崛起之势。

    他们自然也想分一杯羹。

    而甄应嘉面前之人,则是甄家的外管家之一。

    名为甄有财。

    是甄家旁支出身,甄应嘉年幼时候的伴读。

    后来甄应嘉继承家主,又知他精明强干,便一直带在身边。

    现在掌管着甄家对外的生意。

    甄有财闻言犹豫了一下,道:

    “主人,那阿倍氏那边问起,我们如何交代?”

    甄应嘉顿时冷笑,道:

    “一群废物,和他们交代什么?”

    不管是神态还是语气,甄应嘉都和刚才判若两人。

    对外,他和煦儒雅,时时维持着自己笑容。

    不让别人轻易看穿他。

    对内,他也是个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尤其跟在他身边已久的甄有财,他也没有必要装腔作势。

    “是!我明白了!”

    甄有财不再多问,转身就想去办。

    “对了!差点忘了!”

    甄应嘉忽然又叫住他,吩咐道:

    “你立刻让人,去把这次参与了伏击大鼻子岛,那些倭寇的老巢都扫一遍,想必能有不小收获。”

    甄有财闻言顿时眼睛一亮,脱口道:

    “主人说的是!这些狗东西人都没了,我们不去也便宜了别人。”

    “这些年我们这边走的账目上来看,这十几股倭寇加一起,销赃有近百万两。”

    说着,甄有财不禁舔了舔嘴唇,又搓了搓手,道:

    “再加上他们直接抢的财物,起码也能有个二三百万的积累。”

    “不错,他们有钱也没处花,只能攒了钱等着隐退。”

    甄应嘉闻言也是点头认同,又道:

    “本还想着再养肥点,但现在既然猪都被人宰了,肉自也不能烂在那里。”

    听了这话,甄有财已经感觉迫不及待了。

    大嘴一咧,道:“好!我这就去安排!”

    甄应嘉难得露出真心的笑容,摆了摆手,道:

    “去吧!一定要快!”

    甄家这边,才刚想到要清扫倭寇老巢。

    冯一博这边,去清扫倭寇老巢的狗子。

    都已经回到新军大营了。

    见礼之后,看着晒黑了不少,却一脸喜色的狗子。

    冯一博笑着问道:“说说吧,这一趟收获如何?”

    “嘿嘿嘿嘿!小主人怕是早就猜到了吧?”

    听到冯一博的问话,狗子的嘴都有些合不拢。

    他笑着道:“仅财货来说,加上大鼻子岛那些,总计约莫能超百万了!”

    “哦?果真有这么多!”

    冯一博虽有些心理准备,闻言还是不由兴奋。

    但兴奋过后,又马上问道:

    “咱们的船停在哪了?”

    回来之前冯一博就叮嘱过狗子,船回来先别停靠港口。

    免得有心人看出来历。

    当然,担心的不是船只被看出来历。

    他们又不傻,早把官府旗帜下了。

    换成临时做的商队旗帜。

    而且福船虽然是水师主力战船,但商贾也有不少用福船远航的。

    只是他们毕竟是生面孔,又一船职业军人,

    气质上一眼就能看出,与普通人的迥异。

    若是再运送大批财货,就太容易被有心人盯上了。

    所以,冯一博才有此担忧。

    “小主人放心!咱们的船现在都在近海的一处荒岛边上停靠。”

    狗子听到冯一博的担心,笑着回应,又道:

    “我也是到一处浅滩,换了小船,先回来报个信。”

    冯一博闻言才放下心来,又叮嘱道:

    “一定要谨慎行事,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回头我写封信,你让载货的船去水师的水寨停靠。”

    刘昭多少知道他留下狗子的原因,不过那些与他关系不大。

    毕竟在大鼻子岛上,已经答应过给他封口费了。

    如今功劳也没少了他的,想必他也不会有什么别的心思。

    “先把东西运回来,再去港口那边停靠,就充为来收购货物的商队。”

    “其他船只可以直接回港口了,咱们以后的船队也不能不回港口装运。”

    “明白!”狗子闻言点头。

    冯一博又叮嘱道:“记住,兵甲都留在船上,留人看守,莫要带下来。”

    “好!”狗子再次点头。

    见狗子一脸认真,冯一博才放心不少。

    又问道:“除了财货,还有其他吗?”

    说到缴获,狗子就又来劲了。

    他一脸兴奋的道:“这次还缴获了二十一艘朱印船,都一起开回来了。”

    这下冯一博就有二十艘福船,二十二艘朱印船。

    已经算是规模不错的船队了。

    “同时还从五个岛上,共计解救了两千多大魏百姓,和大鼻子岛的情况差不多。”

    狗子继续盘点着,又补充道:

    “大多都是女子,其余的是工匠。”

    “我不知该怎么处理,就如之前一样,把工匠充入船队,女子都先安排在大鼻子岛上了。”

    缴获船只算是意外之喜。

    人员方面,冯一博倒也早有预料。

    “你处理的很好,不过大鼻子岛虽然位置不错,但还是小了点。”

    冯一博点了点头,似乎在犹豫什么。

    半晌后,他才终于下定了决心,道:

    “咱们要占个大点的地盘!”

    狗子闻言,顿时有些踌躇的道:

    “那五个倭寇的老巢,都还不如大鼻子岛。”

    “不是那些。”

    冯一博摇了摇头,面带一丝古怪,道:

    “跟了我这么久,格局要大一些!”

    说完转身从书架上拿出一副海图。

    指着大魏东南,一个鸡蛋大的岛屿,沉声道:

    “就是这里。”

    这一刻,冯一博的脸上竟带着一丝神圣。

    一脸严肃看的狗子有些莫名。

    就听他又果决的道:

    “我想要的,是流求!”

第一百零四章 时间紧迫,抓紧布置【大杯】

    从大鼻子岛之战结束,冯一博就在思考以后的路。

    因为,他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紧迫感。

    一方面。

    他这次大捷,暂时遏制了江南地区的倭寇袭扰。

    随时都可能,因为完成了差事回京复命。

    可他倾尽心血打造新军,自然不仅为了完成差事。

    所以,他在大鼻子岛上。

    就谋划着,要把新军由明转暗。

    打造成自己商队。

    于是他和刘昭提出,想得到缴获的船只。

    当然,刘昭提议给他二十艘福船和一艘朱印船,

    是个意外之喜。

    虽然他也为此付出了额外的费用。

    但福船和朱印船相比,优势十分明显。

    这一切花费倒是值得很。

    再加上,他又把倭寇俘虏的百姓都留为己用。

    因此又萌生了,拥有自己地盘的想法。

    可另一方面。

    他又被江南甄家盯上了。

    甄家既然和这些倭寇有所关联。

    那若久留大鼻子岛,早晚会被发现。

    甚至可能会针对他做些手段。

    所以他谋划的海外据点,就要换个地方。

    左右也是要换,那不如换个足够大。

    又能够持续发展的据点。

    正因如此,他特地从刘昭处要了海图。

    很快就相中了,地处三角地带的流求。

    首先流求背靠闽越,有足够的人员和物资支撑。

    其次,无论去东洋还是去南洋,又都很方便。

    正适合做个中转。

    为此,他还和在江南为官,但出身闽越的官员。

    打听了一下那边的情况。

    得知这里虽归属大魏,却又没被完全掌控。

    正适合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才定下前往流求发展的计划。

    “这里也太大了吧?”

    看着有一省之地的流求,狗子面露难色。

    显然他早已不是地图小白,直接问道:

    “咱们这点人,哪能占得了这么大的地盘?”

    冯一博闻言不由失笑,道:

    “当然不是让你一口吃个胖子!”

    他指着图上,流求的最北部,道:

    “我们先在这里占个据点,站稳脚跟之后,再慢慢发展,逐渐蚕食。”

    “等什么时候,实力足够,再一举吞并也不迟。”

    说到这,他抬头看着狗子。

    干脆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

    “流求名义上归属澎湖宣慰司,岛上除了生番之外,大多是闽越移民。”

    “但他们主要的活动区域,都在西南部,就是这里。”

    流求西南是一大片平原,适合耕种。

    而且距离澎湖岛链极近。

    闽越移民大多是顺着澎湖岛链,一点点迁徙过去。

    所以这里就是他们聚居的地方。

    冯一博比划了一下,又指着北部道:

    “而北部地区,则被一些倭寇和生番占着。”

    “明白了!”

    狗子似乎恍然大悟,觉得自己懂了。

    不由接口道:“那我们就直接把倭寇和生番剿灭,再把人都转移过去!”

    没想到冯一博却摇了摇头,没好气的道:

    “别总想着打打杀杀的,做事要多用脑子。”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花钱买地。”

    这都哪跟哪啊?

    狗子被说的一愣,满脸疑惑的道:“花钱买地?”

    “不错,就是花钱把流求北部的归属,全都买下来。”

    冯一博笑了笑,见狗子还是一脸疑惑,才解释道:

    “这里虽然名义上归澎湖宣慰司,但其实并未在他们实际统辖之下。

    “所以,只要我们先贿赂一下澎湖宣慰使,花点小钱就能把这里的土地都买下来。”

    狗子闻言却是不解,皱眉道:

    “不在他们控制下,咱们怎么买?”

    “哈哈哈!”

    冯一博闻言大笑,有些得意的道:

    “就是因为不在控制下才好买,随便给点意思一下就是了。”

    “这就叫,花小钱办大事!”

    这就是在打听了流求情况之后,定下的第一步。

    见狗子还是一脸不解,他又解释道:

    “花多少钱你自己把握,总之先把这块地的归属拿到,然后我们自己去取。”

    “我懂了!大人这招实在是高!”

    狗子忽地想通了什么,兴奋道:

    “这就是戏文里常说的,占据大义名份吗?这样就能避免有人说咱们轻启战端!”

    “不错,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冯一博没注意狗子话里,还是要靠武力夺取。

    好在他虽满意点头,却又叮嘱道:

    “买下来之后,若遇倭寇就除恶务尽,但遇生番尽量要采用怀柔手段。”

    狗子顿时闻言不忿,大咧咧道:

    “都一起灭了就是,难道他们还能平白把土地让给我们不成?”

    这就是打出信心来了。

    在狗子想来,倭寇都不是新军对手。

    几个拿着木矛的生番,自也不在话下。

    可他不知道,冯一博想到的是后世的一部电影。

    讲的就是猎头族的故事,表现出的生番十分难缠。

    冯一博闻言皱眉。

    “你别总想着什么都用战争解决。”

    顿了顿,一脸严肃的道:

    “狗子你要记住了,无论何时,战争都是最后的手段。”

    狗子听了似乎有些不服,但还是认真点了点头。

    冯一博见状才又继续道:

    “到时候送些布匹粮食之类,也用不了几个钱。”

    “生番也没什么见识,随便给点好处,让他们从咱们的地盘迁徙出去就好。”

    狗子闻言,又有些跃跃欲试的问道:

    “那若是他们不接受迁徙呢?”

    这是还想着打仗。

    看来清缴倭寇带来的巨大利益,让狗子对战争充满了期待。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就算他们不配合,也别只想着硬来。”

    冯一博斜睨狗子一眼,直把他看得有些讪讪,才继续道:

    “先分而化之,撒些好处过去,雇佣其他部落,让他们自己斗。”

    沉吟了一下,又道:

    “如果是硬骨头,也别只靠自己,多联合几个合作的部落,让他们吞并了就是。”

    狗子闻言有些失望的点了点头,但还是认真的道:

    “好吧,我记住了。”

    说完对生番的态度,冯一博又指着流求的最北处,耐心道:

    “这里应该有一处天然良港,你带人勘察一下就知道了。”

    他指的地方是鸡笼山北部海湾。

    这里未来是流求最大的港口之一,但这时还没被开发出来。

    只有一些倭寇,和打渔为生的生番。

    “这里距离闽越极近,不论去福州还是泉州,都很方便。”

    冯一博在鸡笼山旁边又圈了一下,道:

    “而且这个部分看着都是山地,但其实里面有一处盆地,其中还有河流作为水源。”

    他说的地方,未来是个省会城市。

    当然,这里如今还是荒蛮之地。

    怕是要花大力气开发一下,才能适合居住。

    “等港口建好,下一步就把这里占下来。”

    狗子频频点头,认真记了下来。

    “然后我们从沿海地区分批次,移民过去增兵、垦田。”

    说到移民,狗子想起一些问题,道:

    “我们这次缴获了一些粮食,但加在一起也就一万石左右,人再多些就不够吃了。”

    对于狗子能想到这些,冯一博还是很欣慰的。

    “粮食可以先从澎湖宣慰司的闽越移民手中收购一些。”

    “若还不够就去福州、泉州等地收购。”

    “将来也可以去安南收购。”

    “等土地开垦出来,我们应该就能自给自足了。”

    冯一博说的几个地方,运输由易到难。

    狗子闻言沉吟了一下,便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见他没有异议,冯一博才又继续。

    他顺着河流往北一划,那里是一小块平原,道:

    “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再顺着河流下去,把这里占了。”

    那里是流求北部沿海唯一平原。

    土地肥沃,适合耕种。

    也是一片生番聚集之处。

    说着,他又把鸡笼山和这里划出个大圈圈,道:

    “这样我们的地盘就彻底连成一片,就算有十几二十万人也容得下了。”

    狗子已经被他步步为营的规划吸引,不禁对其前景期盼起来。

    可这时冯一博却戛然而止,道:

    “再之后的发展,等时机到了我会再告诉你的。”

    “啊?”

    这还没说到如何占领全岛呢啊?

    狗子闻言似乎有些失望,但还是点头,道:“我明白了!”

    冯一博不知狗子心中所想,继续叮嘱一些细节。

    “初期你要在当地要实行军管,所有男丁,除了农忙时节,都要进行整训。”

    “这部分还是交给勐子,你们要配合好。”

    他移民过去的,大多都是青壮,正适合练兵。

    “那两千多女子,除了帮忙耕种,还要鼓励他们和兵士结为夫妇。”

    有了家庭,才能稳定。

    若是那些青壮,不介意这些可怜人的过去。

    组成新的家庭,对她们来说也是好事。

    当然,前提是两厢情愿。

    所以冯一博说鼓励,而不是强制。

    “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冯一博想起一时,面露严肃的叮嘱道:

    “各处负责管事的,咱们庄子的人至少要占一半以上。”

    他的用人策略就是任人唯亲。

    特殊时期,这个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若是被大量外人掌权,就会有失去掌控的危险。

    狗子闻言点头,郑重道:“大人放心,这些我都明白。”

    包括狗子、勐子在内,一家老小都在冯家庄的庄户。

    相对来说全在冯一博的掌控之下。

    自然更值得信任。

    “另外,商队也要运营起来。”

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脱壳,功成身退【第二杯】

    流求的事已经交代的差不多了,冯一博又说起商队。

    “朱印船留在据点这边负责运输人员和物资。”

    “福船全部放到商队,主走南洋这边。”

    两种船的航速不一。

    若是都在一起,难免拖累福船。

    还不如分开,如此也能物尽其用。

    “收满了货物就到满刺加,这里有西洋的商人过来交易。”

    “你在福州或者泉州,就能雇佣到会说西洋话的通译。”

    “……”

    两人差不多商讨了有两个时辰,所有细节才算说完。

    这时,冯一博又想起一事来。

    “对了,我已经通知了陈伯过来,财货的事回头就交给陈伯。”

    “等他过来你们父子聚一聚,之后你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了。”

    说到这,他顿了顿,郑重道:

    “海外以后就由你主事,勐子依旧只掌管兵事,给你做个副手。”

    虽然刚刚说了很多,但这时才算正式任命。

    依旧是一个掌管杂务,一个掌管兵权。

    算是相互制衡。

    但不同的是,冯一博不能亲往。

    就明确了以狗子为主。

    狗子闻言顿时一振,连忙施礼:

    “多谢小主人信任!我们俩一定把事办好!”

    为显亲近,狗子又叫起了小主人。

    他上次因为得个千户告身,有些飘了。

    如今已经早已彻底明白。

    千户告身是虚的,冯一博的信任才是真的。

    这次海外的事,摊子极大。

    真能按照冯一博所说,权利绝对不逊知府。

    甚至犹有过之。

    想到这些,狗子自是心中激动难抑。

    冯一博交代的差不多了,便点了点头。

    “你和勐子自小就跟着我,一直是我最信任的人。”

    狗子正自兴奋,闻言立刻表态。

    “小主人放心,我们一定不会给您丢脸!”

    冯一博却摇了摇头,叮嘱道:

    “你们在外面办事一定要谨慎,你比勐子聪明,万事都过过脑子。”

    “还有就是,一定要记得,一切以自身安全为要,切莫轻易涉险。”

    狗子拍着胸脯道:“小主人放心,我省得轻重!”

    很快,陈伯就带着府里的几个账房,抵达了象山。

    有他接手了财货的事,冯一博才算彻底放心。

    没过多久,勐子也招兵回来。

    不知不觉间。

    新军大营里就只剩下新招的,还良莠不齐的新兵蛋子。

    每天在校场由几个庄丁操练着军姿、队列。

    却再不复之前的精神面貌。

    反而是冯家的商队,又增加一千多精干的船员和伙计。

    不知不觉又过了些日子。

    金陵甄府之中,甄应嘉一脸不可置信的道:

    “你说什么?”

    他缓缓起身,走到甄有财面前。

    似在强压怒气,沉声道:

    “你说十余股倭寇,有四股没什么折损,我倒能理解。”

    “毕竟一万头猪被追,也不至于就轻易被赶尽杀绝。”

    若是冯一博听见,肯定会惊呼。

    不是只跑了两股倭寇?

    “可除了大鼻子岛,还有五处被人捷足先登了,是什么意思?”

    眼见甄应嘉就要发怒,甄有财连忙解释道:

    “我们去的时候,那五个岛上连根茅草都不剩。”

    “就连倭寇聚居的木屋,都被人放火烧成了白地。”

    说到此处顿了顿,甄有财眯着眼睛,煞有介事的道:

    “我怀疑是冯渊做的!”

    “冯渊?”

    甄应嘉眉头紧锁,回身踱步,口中喃喃道:

    “他自从上次回来,新军在大营就没出来过啊?”

    越想越不对劲,他勐然回头盯着甄有财。

    眼神越发冰冷,问道:“你告诉我他怎么动的?”

    “主人,这我真不知道,但除了他,还能有谁?”

    甄有财有些慌乱。

    他跟随甄应嘉多年,知道这是怀疑他了。

    天地良心啊!

    他就算藏私,也不敢藏这么多啊!

    他急中生智,忽地眼前一亮,道:

    “主人,您说会不会是跑了的那几只猪做的?”

    “嗯?”

    甄应嘉一想还真有可能,眼神也没刚刚那么冰冷。

    但依旧眉头紧锁,咂摸着道:

    “也就是说,我们只得了三、四家的财货?”

    甄有财立刻补充道:“四家,差不多有五、六十万两了!”

    “哼!”

    甄应嘉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任谁凭空少赚了上百万两,心情也不会好到哪去。

    甄有财小心翼翼的察言观色,也不敢言语。

    半晌后见甄应嘉眉头微微舒展,才试探道:

    “主人,要不我让人,把跑的那几头猪宰了?”

    “先放一放吧。”

    甄应嘉还没想好,又斜睨着甄有财,道:

    “而且,就凭你的人,有把握?”

    甄有财闻言,眼神狠厉的道:

    “可以让人去下毒。”

    两边一直有合作关系,若说下毒倒也不是不可能。

    “唉!”

    可说起下毒,让甄应嘉联想到了别的事来。

    他不知为何叹了口气,一副索然无味的模样。

    “算了,猪若都宰了,江南就太安静了。”

    说道此处,甄应嘉的眼神飘向远方。

    似乎是都中的方向。

    片刻后,他又口中喃喃道:

    “到时候,难免会有人注意起别的事情。”

    甄家这边没有什么动作,冯一博却要动了。

    大捷之后才过一个多月,他就接到了内阁的谕令。

    先是肯定了他剿倭的功劳。

    又说他差事完成的很好,可以回京复命了。

    这道谕令下的很是时候。

    若是动作快,应该能赶在过年之前回去。

    随同谕令而来的。

    还有兵部从九边调回的一位指挥同知。

    名叫李三木。

    新军从此改为象山卫,回归江南兵部的怀抱。

    李三木被调来之后,升任象山卫指挥使。

    他还带了两个千户一起到任。

    李三木在冯一博的陪同下,一脸桀骜的检阅了新军。

    对训练了十几天的军容倒是十分满意。

    “新军最后一战损失太大,所以现在很多都是新兵,将来要靠李指挥使自己练兵了。”

    冯一博把人都搞没了,剩下这些样子货。

    心里还是很过意不去。

    因此忍不住给李三木打了个预防针。

    但对方显然没当回事,闻言傲然一笑道:

    “冯侍讲放心,我在边地本也负责练兵,肯定不是那些江南老爷可比。”

    你会练兵就好。

    毕竟边地时常冲突。

    若没两下子,可能也活不到现在。

    冯一博松了口气,对于对方的讥讽并没放在心上。

    李三木看了一眼冯一博,见他没还口,才又补充道:

    “当然,我不是说冯侍讲,你还是多少有些本事的。”

    对于这种程度的认可,冯一博只笑笑没说话。

    很快,两边就交接完成。

    冯一博立刻将剩下的,为数不多庄丁全部抽走。

    留下三千新兵蛋子,就回了金陵老宅。

    好好歇了两天,才带着孟姨等一众老家人。

    踏上了回京的路。

    中途路过扬州,冯一博下船。

    到扬州盐院拜访林如海。

    冯一博一到书房门口,就连忙施礼:

    “见过叔父,半年未见,叔父清减了!”

    林如海确实瘦了一点,其他倒还一如上次。

    见冯一博进来,他也起身相迎。

    眼中都是笑意的,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会儿,才道:

    “一博你也清减了些,还黑了一点,在军中吃了不少苦吧?”

    “倒是让叔父担心了!”

    冯一博笑了笑,回道:

    “这趟掌练兵事,难免要风吹日晒,倒也谈不上什么吃苦。”

    林如海却是不信,摇了摇头,又连忙道:

    “走走走!先进来再说!”

    两人寒暄之后,分宾主而坐。

    “我在扬州都听说了,我们冯稼轩再次大展神威,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倭寇连根拔除。”

    林如海看着冯一博,越发觉得满意。

    心中对贾政十分感激。

    文能探花及第,武能练兵剿倭。

    给黛玉找了个这样文武双全的女婿,自己这位舅兄还真有眼光。

    “叔父谬赞,一博哪里敢称什么稼轩?”

    冯一博闻言连连摆手,又苦笑道:

    “而且也说不上连根拔除,定多算是重创。”

    他说的是实话,林如海却以为他在谦虚,又笑道:

    “在我面前,你也不必自谦,三千对一万,还几乎全歼对方,足以名垂青史矣!”

    “可不敢想什么名留青史!”

    冯一博闻言,更显惶恐起来,连忙道:

    “无非是为了差事竭心尽力,也顺便为江南百姓尽一份心力罢了。”

    “我们之间更不必说这些虚套,任谁知你的功绩也要说一声好。”

    林如海不再继续捧他,转而道:

    “而且不仅差事完成的好,现在回去,也正是好时候。”

    冯一博连忙做洗耳恭听之状,道:“叔父的意思是……”

    “急流勇退。”

    林如海轻飘飘吐出四个字,让冯一博陷入沉思。

    看来都中应该有高人帮忙,也是这个意思。

    是恩师李守中做的?

    林如海点到为止,不再多说这些,又道:

    “若按照差事考核,你这次大概率能直升五品,就是不知能去哪个部门任职。”

    冯一博闻言也不再虚套,直接道:

    “希望不是兵部就好,我可不想再带兵打仗了。”

    “去不去兵部关系不大。”

    林如海却有不同看法,道:

    “你既然有了知兵事的名声,以后难免还有这样的差事。”

    “这……倒也是!”

    冯一博愣了一下,便明白对方说的有道理。

    “可惜你和黛玉还未成亲,不然这次一份诰券是少不了的。”

    说起军功,林如海顿觉可惜,不过很快又道:

    “不过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

    两人又聊了一会,林如海就摆好了酒席盛情款待。

    第二天冯一博前来告辞。

    “这次回去,也快过年了,正好我让人带着一应年礼和你一起进京。”

    “我给岳母大人带好,给两位舅兄带好。”

    林如海亲送冯一博,一路口中不断叮嘱。

    “尤其是二舅兄,帮我选了一位乘龙快婿,我定然要好好答谢一番。

    “还有给你师尊带好,就说我因差事不能亲往,但期盼和他再喝一杯。”

    一边说着,已经到了门口。

    冯一博最后作别,道:

    “叔父留步,我一定都会带到。”

第一百零六章 枯木生春李宫裁【大杯】

    腊月二十九,冯一博风尘仆仆的到了都中。

    临近春节,大街小巷都是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息。

    一行人大包小裹的穿街过巷,终于回到冯府。

    大门外已经贴上朱红的对联,冯一博一看就知是李守中的字迹。

    门房一见是主人回来,连忙打开大门把众人迎了进去。

    冯一博简单安顿了一下,就到正堂去拜见李守中。

    年底休沐,李守中这几日也不用上朝。

    都在家中含饴弄外孙,教导贾兰读书写字。

    听闻冯一博回来,他领着贾兰就出来了。

    “恩师!我回来了!”

    冯一博一脸激动的上前施礼,又道:

    “恩师和师娘可还安好?”

    贾兰这时在旁乖巧的一礼:

    “兰儿见过叔父。”

    “乖,我给兰儿备了礼物,一会儿回去的时候,让人给你带着。”

    冯一博摸了摸他的脑袋,贾兰顿时有些害羞的缩了缩。

    “这边一切都好!就是你师娘时不时问我你的情况。”

    李守中看着两人举动,满眼都是笑意,又道:

    “如今总算回来了,我也算有所交代。”

    冯一博闻言含笑道:“让恩师和师娘担心了!”

    见他风尘仆仆,李守中便叮嘱道:

    “你先洗去风尘,咱们到书房再聊。”

    冯一博点点头,笑道:

    “待我先去洗洗,先去拜见了师娘,再找恩师相叙。”

    “去吧去吧!”

    李守中闻言点头,笑着道:

    “正好你师姐也在。”

    “师姐也在?”

    冯一博以为只是贾兰被送来,没想到李纨也在。

    不过想想倒也合理。

    虽然临近过年,贾府想必忙作一团。

    但李纨除了贾兰的事,其余一概不管不问。

    既然贾兰在这边,那她定然也会跟来。

    顺便还能和父母小聚。

    “自从我们来了都中,你师姐就时常带着兰儿过来,说求我帮着教导。”

    李守中见他疑惑,便随口解释,又道:

    “只是我哪有那个时间?这不年底休沐了,她就天天带着兰儿过来缠我。”

    别看他嘴上说着没时间,看着贾兰的眼神缺都是慈爱。

    对这外孙的喜爱都写在了脸上。

    隔辈亲自然不是随便说说的。

    不久之后,冯一博梳洗完毕。

    他换了一身书生装扮,整个人的气质立刻爆涨几分。

    他带着尤氏娘仨和孟姨直到了后宅,就有丫鬟挑帘招呼。

    “大爷回来了!”

    冯一博微笑点头,一矮身就进了屋里。

    李孟氏和李纨正在炕上坐着。

    听见声音,都起身相迎。

    冯一博连忙上前施礼:

    “师娘!师姐!两位安好!我回来了!”

    李孟氏满脸笑容,连连招呼道:

    “好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李纨跟在后面笑着还礼。

    只是冯一博这一身装扮,竟让她有些恍忽。

    隐约间,好似看到了贾珠。

    这时冯一博转身,让出尤氏母女和孟姨,介绍道:

    “师娘,这位尤老安人,宁国贾府珍大嫂子的继母。”

    “这两位是她的女儿,二姐儿、三姐儿。”

    “这是我老家的奶娘孟姨。”

    几人纷纷过来见礼:“见过老夫人!”

    李孟氏早知他带了不少人回来,还以为都是金陵的老家人。

    没想到还有贾府的亲戚。

    可为什么和一个奶娘一起带来了?

    这岂非是有些失礼?

    “不知老安人过来,有失远迎。”

    李孟氏当即还礼,又道:

    “老安人可真是会教养,令爱都是嫩葱一样的人儿呢!”

    “这颜色比我家宫裁还俊上不少!”

    这夸赞倒是发自内心。

    李孟氏只以为尤氏母女和冯一博是路上遇到。

    又都是亲戚,就带回府里做客。

    因此也没多想,自是当作客人招待。

    用李纨作为对比,也是显示亲近。

    以前在贾府中,李纨整日藁木死灰一般。

    只管教导贾兰读书识字,教导小姑针黹诵读。

    如今父母都来了都中。

    时常往来之下,倒是多了几分生气。

    闻言竟起了几分争胜之心。

    当下打量起尤家姐妹来。

    只见果真各个貌美,都是花骨朵似的人儿。

    尤三姐体态风流,尤二姐长得极美。

    相比起自己,她们在各自的领域上。

    果真都超过几分。

    好在李纨胜在气质,倒也不至于真的就被压住。

    尤家姐妹这时也在打量着她。

    只见李纨端庄秀妍,一身书卷气都要溢了出来。

    好似仕女图中走出的人物。

    姐妹俩又知道对方的身份。

    是礼部尚书嫡女,又是国公府的媳妇。

    一时难免有些自惭形秽。

    “噢哟哟!老夫人过誉了!”

    尤老娘闻言也是受宠若惊,连连摆手道:

    “二姐儿、三姐儿都随我,一身小家子气,可不敢和老夫人嫡女,荣府二房长媳并提!”

    她也早知冯一博恩师一家的身份。

    何况她的两个女儿,都是人家弟子的侍妾。

    又如何能与人家亲闺女,还是国公府的媳妇,相提并论?

    冯一博这时也明白李孟氏误会了,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声解释道:

    “师娘,二姐儿、三姐儿都是我在江南纳的侧室。”

    “啊?”

    李孟氏和李纨都听见了,两人都是一愣。

    尤其李纨想到自己刚刚还有争胜之心,顿时不由有些脸红。

    李孟氏嗔了冯一博一眼,心中怪他不早说。

    她还以为只是普通亲戚呢!

    还好也不算出丑。

    好歹这尤老娘也是个安人。

    “别在这边站着,都进来坐下说话吧!”

    她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为了避免尴尬,便先招呼众人坐下。

    等都进屋落座,李孟氏又重新打量尤氏姐俩。

    倒是越发顺眼。

    “冯家就一博孤零零的一个,两房妻子年龄又小。”

    “我还想着,等他回来给他屋里填两个好的,好让他们冯家尽早开枝散叶。”

    李孟氏开始找补,铺垫两句,才道:

    “倒是没想到一博竟有这个福分,纳了尤老安人的两位姑娘。”

    说到这儿,她又看向尤老娘,不解道:

    “对了,她们和宁府的大媳妇是嫡亲姐妹?”

    言外之意,是问两人是不是庶女。

    也不怪她有此一问。

    毕竟尤氏也是宁府大妇,嫡亲姐妹应该不会轻易给人做妾。

    当然,以冯一博如今的前程。

    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尤老娘闻言也不以为侮,笑着道:

    “回老夫人的话,她们姐俩是我和前夫生的。”

    李孟氏这才明白,尤老娘竟是带着女儿改嫁的。

    当下不再多问,只点头道:

    “原来如此,这也算是亲上做亲了。”

    想到这,她又指着李纨,介绍道:

    “这是我女儿宫裁。”

    “知道的知道的!”

    尤老娘闻言,连忙把夸赞都还回去:

    “令爱一看便知是大家闺秀,不是我们这等小门小户可比。”

    李纨想到刚刚的事,脸上一红,垂首道:

    “老安人谬赞了。”

    李孟氏看着紧张的尤氏姐妹,笑着道:

    “若是从你们姐姐那边,本该叫声嫂子。”

    “不过如今你们都是一博屋里的人,便该随他叫姐姐才是。”

    姐俩闻言异口同声叫道:“姐姐!”

    李纨已经调整好心态,闻言游刃有余的道:

    “早听珍大嫂子说她两个妹妹生得好,没想到今日一见方知,珍大嫂子还谦虚了!”

    她平日也不是不会接人待物。

    只是王熙凤管家,她也乐得清闲。

    反正孤儿寡母,又是二房嫡长。

    该给的谁也少不了她的。

    正好腾出时间来,一心教导贾兰。

    尤家姐妹知道冯一博怙恃双失,视李氏夫妇为唯一尊长。

    因此李孟氏相当于她们半个婆婆了。

    所以两姐妹俩,从进门起就紧张的很。

    此时听闻李纨夸奖,姐妹俩对视一眼。

    最后还是由姐姐出声。

    “不敢当姐姐夸奖,我们姐妹只空有些颜色罢了,比不得姐姐书香门第。”

    言外之意,她们长得再好也只是个妾室。

    不像李纨这样的大家嫡女,又是国公府的媳妇。

    李纨笑了笑,其实心中多少有些不服。

    但也自然不会表现出来。

    只转向冯一博,笑着道:

    “两位妹妹天仙般的人儿,纡尊降贵到了你的屋里,一博可要好好待她们!”

    冯一博闻言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笑道:

    “师姐放心,我宝爱她们还来不及呢!”

    这话一出,尤氏姐妹顿时脸颊绯红。

    “咯咯咯!”

    李纨闻言掩嘴轻笑,

    却是想起了当日冯一博说王熙凤的话来。

    但她自然不会谈及这事,只笑着继续道:

    “总之,若是珍大嫂子哪日找我诉苦,我就只能和父亲母亲说了,到时二老定然饶不得你!”

    任谁都知道这些是场面话。

    就算冯一博真的对妾室不好,李守中夫妇也不会多言。

    至多是李孟氏隔靴搔痒的劝几句罢了。

    别说是弟子,就算是亲儿子。

    也不至于连人家屋里的事也管。

    但尤家姐妹听了,都面露感激。

    尤二姐再次代表两人开口:

    “多谢姐姐爱护,大爷对我们姐妹很好呢!”

    说完,两姐妹不禁同时看了冯一博一眼。

    又意识到不好,马上害羞的避开。

    那眼神,任谁也能看出其中爱意。

    李纨见姐妹俩竟在自己面前眉目传情。

    心中一时不知是什么滋味。

    她不想再看这两姐妹,转而向冯一博。

    不知为何,就忽地起了玩笑之心,当即打趣道:

    “说来一博有两房媳妇,如今又纳了两位妹妹。”

    “倒是正好一房一个呢!”

第一百零七章 坚持和妥协

    平日里,李纨是最知分寸的。

    很少和人胡乱打趣。

    可近些日子,她承欢父母膝下,难得恢复些生气。

    性子也开朗了不少。

    今日看到冯一博的书生装扮,却不由想起亡故的贾珠。

    心中难免有些不是滋味。

    此时又眼见两女对冯一博眉目传情。

    没来由的。心中酸涩难安。

    让她想起自己新婚后的短暂幸福。

    她也知父母和冯一博关系,简直当做半个儿子一样。

    因此也是把他当做弟弟,并未看做外人。

    因此心中烦躁,便想借着打趣发泄一下。

    也没多想,就带着情绪说了两句。

    本来若是冯一博回两句,就也算不得什么。

    可他却愣了一下,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虽然冯一博早已想好,尤氏姐妹将来归到薛宝钗名下。

    但毕竟还没和薛宝钗商量,一时之间自是不好回应。

    于是就显得这个玩笑有些唐突。

    场面一时间也有些尴尬。

    好在这时李孟氏感觉不对,立刻出言解围,道:

    “你这孩子平日不声不响,今日怎么还作怪上了?”

    “你弟弟屋里的事,也好过问?”

    李纨正自尴尬,听到母亲责怪,立刻顺着台阶而下,道:

    “倒是我唐突了,一博莫怪!”

    说完不等冯一博回应,又强行转换话题,道:

    “一博这次江南之行,可是打出了威名啊!”

    “冯稼轩的名头,我们在都中也听说了,都为之振奋呢!”

    “师姐谬赞,这可当不得真!”

    虽见李纨说的突兀,冯一博却也只能配合。

    他连连摆手,又拿出那一套虚的来,道:

    “能为朝廷做些事,为江南百姓做些事,也是一博的荣幸,不敢居功。”

    “一博在我们面前不必谦虚。”

    就这样,冯一博又陪着说了会子话。

    便留下一众妇人聊着,去寻李守中。

    师徒两人在书房落座,冯一博就直入主题,道:

    “我这次能回来,可是恩师手笔?”

    “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

    李守中闻言不由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道:

    “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

    “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

    说到这里,冯一博就已经明白。

    果然是李守中在都中为他斡旋。

    李守中说了两句典故,也不再绕弯子,直接道:

    “如今你已经担当过了,差事做的也漂亮至极。”

    “所以我就借机,上疏让你回京。”

    说到此处,李守中脸上笑意更浓,道:

    “此为功成身退也。”

    冯一博闻言,起身道:

    “恩师一心为我着想,请受一博一礼!”

    说着就是深深一礼,李守中连忙扶住他,道:

    “好了,我们师徒之间哪至如此?”

    再次坐好,冯一博才关切道:

    “我走之后,恩师没受什么为难吧?”

    李守中摇了摇头,似有些怅然,道:

    “我几次与张松越意见一致,张松越以为我有投靠之意,因此并没有为难。”

    说到此处,他微微一叹,道:

    “相反,这一次怕也有他从中斡旋。”

    冯一博知道李守中的性子,并不是攀附之人。

    而且此时李守中的话里,竟有几分落寞。

    他有些奇怪道:“哦?那恩师……”

    “本来只是凑巧政见相同,但如今嘛……”

    李守中表情纠结,说了一半便不说了。

    而是道:“算了,这些有的是时间聊。”

    他摆了摆手,有些兴致索然的道:

    “一博你才回来,为师就不拉着你问东问西了,早些歇息吧!”

    看来是心中理想和现实的碰撞,让李守中选择了暂时的妥协。

    但他的本心,又让他为此备受煎熬。

    冯一博闻言沉吟了一下,便劝道:

    “恩师,君子求同存异,有些事您老也不必太过挂怀。”

    李守中看了他一眼,倒也明白这个徒弟的意思。

    这是让他不要把一时的“同”,当做一直的“同”。

    一时的“同”很正常。

    只要保留自己的“不同”,就还是君子。

    “一博倒是看的通透!”

    李守中十分欣慰,脸上也再次有了笑容。

    “放心吧,为师并非失去斗志,正如你所说,只是求同存异罢了。”

    不过,说到这里,李守中话锋一转,又道:

    “我只是担心自己习惯了妥协,以后就再没了抱负。”

    冯一博这才明白李守中的担忧,闻言笑道:

    “恩师可想过,有范文正公那样的人物,为何‘庆历新政’会失败?”

    李守中闻言想也不想,就回道:

    “历朝历代都有无数人说过,范文正公是因党争牵扯,才会导致新政失败。”

    虽然冯一博认为不是这么简单。

    但这就是他想从李守中嘴里得到的答桉。

    他闻言点头了点头,笑着道:

    “若党争不可避免,那为何不能尝试合作?”

    “合作?”

    李守中一愣,似乎没明白冯一博的意思。

    冯一博微笑点头,继续道:

    “历来党争不过是利益之争的延伸,若是合作能带来更大的利益,自然就没了党争。”

    “你指的是……”

    李守中闻言若有所思,却是感觉还差了点什么。

    冯一博摇头轻笑,道:

    “我暂时还没想到更好的办法,但不妨我们以后奔着这个方向找寻,想必终究能找到对的方向。”

    “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只是……”

    李守中虽然觉得冯一博说的没错,可却也一时理不清头绪。

    又犹豫道:“若都为了各自的利益,那于大魏又有何益处?”

    冯一博一听,便知李守中又钻了牛角尖,顿时笑道:

    “恩师不计个人得失,实为可敬,那何不将自身利益换成大魏利益?”

    “这……”

    李守中愣了一下,忽觉茅塞顿开。

    他不由一拍桌子,起身道:“说的好!”

    来回踱了数步,又一脸激动的道:

    “倒是我一时被利益二字蒙蔽了双眼,利益并非只能用于个人,也可以是家国天下的利益!”

    冯一博自然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

    不过方向肯定是好的。

    又见李守中恢复了斗志,自也不忍再说什么打击之言。

    便笑着道:“恩师忧国忧民,只是一时被琐事所缠,还没想到罢了。”

    李守中却摇了摇头。

    他看着冯一博,一字一句道:

    “非也!求同存异,此大格局也!”

第一百零八章 走亲访友到秦府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冯一博早早就起来。

    安排人把年礼都送了出去。

    他在都中走动的人家不多。

    亲戚只有荣国贾家、梨香院的薛家。

    林如海的年礼,也都一并送了过去。

    另外是内阁首辅张松越,以及翰林院的几位同僚。

    还有六宫都太监夏秉忠。

    虽然不能明目张胆送礼,但也要有所表示。

    这些都是他自己人脉,定然是要维护的。

    最后,还有草场胡同的秦家。

    冯秦两家本就是通家之好,只是中途几年断了音讯。

    秦业上次还帮过他,两家自也重新走动起来。

    初一一大早,冯府都忙活起来。

    冯一博先摆好三牲供品,祭祀了冯家祖先。

    然后给同样祭祀完毕的李守中夫妇磕了头,拿到两份丰厚的红包。

    接受了下人们的参拜,亲手给他们都发了压岁钱。

    其余交给孟姨操持。

    尤老娘带着尤氏姐妹、香菱等,到后宅和李孟氏一起包起了饺子。

    等包好了之后,门口又放了一阵鞭炮。

    “噼里啪啦”的一崩,正式宣告着新旧交替。

    初二,李纨带着贾兰回门拜年。

    冯一博给贾兰包了个大红包,并叮嘱他不要乱花。

    好留着将来娶媳妇用。

    把向来乖巧贾兰说的直往李纨怀里钻。

    初三,冯一博就开始走亲戚。

    贾家、薛家这样的人家,这几天迎来送往都是王公贵族。

    就算他去了,怕也只匆匆一面。

    “十五之前都是年”。

    不如等一阵子,元宵节之前去一趟就好。

    张松越那边也是如此,往来走动的络绎不绝。

    冯一博送了年礼就够了。

    他并不准备扑过去做门下走狗,因此尽了礼数就好。

    翰林院的几个同僚都是平辈,不适合现在过去。

    所以,今天唯一要去的。

    就是秦府。

    冯一博带着礼物到了草场胡同。

    拜帖送上之后,很快就被领到的正屋。

    一进屋,冯一博就愣了一下。

    除了秦业之外,屋里还有几人。

    先是一个男孩,和宝玉差不多大。

    这自然是秦钟。

    冯一博知他不用上学,还专门准备了红包。

    因此,诧异的自然不是他。

    而是一个女子。

    一个曾经也是魂牵梦萦,如今早已抛在脑后的女子。

    见冯一博进来,秦可卿在丫鬟的搀扶下,缓缓从炕上起身。

    她在屋里自然听到了通报。

    可在冯一博的进来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

    一双妙目望了过去。

    这一眼蕴含万千,似还带了一丝幽怨。

    就是这一丝幽怨,才让冯一博愣了一下。

    好在知道可儿妹妹嫁人之后,冯一博果决的断了念想。

    此时直接避开她的眼神,上前先朝秦业施礼:

    “伯父过年好,一博给您拜年了,祝您福如东海,金玉满堂,子孙繁盛,身体安康!”

    秦业自是笑脸相迎,扶着他道:

    “好好好!快过来坐!过来坐!”

    又回头看向自己一双儿女,道:

    “可儿,钟儿,还记得你渊哥哥吧?还不过来拜见?”

    秦钟眉清目秀,粉面朱唇。

    看起来弱柳扶风,整个人怯怯羞羞。

    像个小姑娘似的。

    此时闻言,腼腆又含湖的道了一声:

    “渊哥哥过年好。”

    “钟哥儿长这么高了!”

    冯一博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又递过一个红包,道:

    “这是给你的压岁钱,可莫要乱花,留着将来娶媳妇才好。”

    他心里还有些迷惑,因此直接照搬说给贾兰的话。

    实际上,秦钟却不如贾兰和他亲密。

    这样说,多少有些唐突。

    再加上秦钟本就羞怯,闻言顿时扑在秦业背后。

    倒是惹得秦业大笑。

    他只以为冯一博是在表示亲近,倒也没有多想。

    “渊哥哥,过年好,可儿给你拜年,祝你前程似锦,早日娶妻生子,为冯家延嗣香火。”

    到底是高门贵妇,接人待物早已娴熟。

    秦可卿顺着冯一博的话,就打趣了一句。

    这话一出,冯一博的心中倒是一松。

    两人之间的陌生感,也没之前那样强烈了。

    闻言他也笑着回道:“我可没给可儿妹妹准备红包,只能下次给你补上了。”

    “咯咯!”

    秦可卿闻言掩嘴轻笑,却又带出一丝幽怨道:

    “渊哥哥还是如小时候一样爱说笑呢!”

    “伯父上次说,可儿妹妹嫁入高门,还未及恭喜一声。”

    冯一博又不想和她说些旧话,便将话题引开,关切道:

    “想必如今都很好吧?”

    没想法,秦可卿似乎看出他的闪躲。

    笑了一下,反问道:“我若说不好呢?”

    这话说的却有些意味深长。

    秦业在旁顿时低下头去,不知为何露出一丝羞愤。

    冯一博本来只是随口一问。

    听到这话,有些难以回答,只能也反问道:

    “宁国贾府,高门贵妇,如何能不好?”

    秦可卿明知没什么答桉,一时有些索然。

    勉强笑了笑,道:

    “正是,如何能不好呢?”

    她说完,也感觉自己有些失态,连忙又道:

    “倒是听说渊哥哥,和荣国那边两位姑娘连了亲,说不好将来我还要叫一声姑爷呢!”

    姑爷。

    爷字轻读有女儿丈夫的意思。

    正常读则是姑姑丈夫的意思。

    从贾蓉那边论,秦可卿要叫林黛玉和薛宝钗为表姑姑。

    因此才有这一说。

    “可儿妹妹说笑了,我们两家本就是通家之好。”

    “宁府、荣府虽是一家,但也隔了一层。”

    冯一博不知她是意有所指,还是随口一说。

    因此只能用稍显玩笑的方式,回道:

    “倒也不是必须随着那边叫,我们只管各论各的就是。”

    “渊哥哥又说笑,既嫁从夫,我自然要从贾府那边论的。”

    虽然秦可卿是笑着说的,却不知为何幽怨更重。

    这时,她身边的丫鬟似乎拉了她一把。

    冯一博朝那丫鬟看去,笑着道:

    “你是瑞珠吧?如今也都长大了,见了我也不招呼一声?”

    瑞珠是秦可卿的贴身丫鬟,自小就跟着她的。

    冯一博自然有些印象。

    “大爷还记得奴婢?”

    瑞珠面露惊喜,随后连忙道:

    “瑞珠给大爷拜年,祝大爷前程似锦。”

    冯一博随手拿了些碎银赏了。

    秦可卿也知道自己刚刚有些失态。

    冯一博显然是故意和瑞珠配合。

    当下,她也撇开心中烦恼,开始找补起来。

    有了她的有意为之,屋里很快就欢声笑语。

    似乎刚刚的幽怨都是幻觉。

    最后秦业想要留饭,但冯一博寻了个借口就离开了。

第一百零九章 秦可卿的碍羞

    “留步留步,伯父留步!”

    一出正屋,冯一博就拦住秦业。

    毕竟没有让长辈送晚辈的道理。

    秦业倒是想让秦钟去送一送。

    可他却害羞的很,躲在后面死活不肯出来。

    秦可卿自也不好亲送。

    无奈之下,只能让瑞珠代她送一程。

    瑞珠在前面引路,两人便往大门这边走。

    走着走着,冯一博就随口问了句:

    “可儿妹妹今儿个怎么没在宁府那边操持?”

    宁国贾府那边定然忙得不可开交,能让她初二回门看看就算不错。

    可今天都已经是初三。

    按理说正是操持后宅,迎来送往的时候。

    秦可卿却在娘家呆着。

    这要是有心人知道,大概会觉得她们夫妻不和。

    当然,冯一博倒是没想那么多。

    真就只随口一问罢了。

    但这随口一问,却让瑞珠心里一紧。

    好在这事早有说辞,她便如常回道:

    “回大爷的话,前些日子我们奶奶身子一直不爽利,就没参与府里年节的事,都是由府里太太操持的。”

    府里太太就是他的便宜大姨子,尤氏。

    冯一博闻言却微微惊讶,又关切的问了两句:

    “哦?可儿妹妹竟是病了?”

    “我今儿看着脸色尚好啊?”

    瑞珠闻言略显尴尬,连忙回道:

    “大夫说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如今虽没大好,但也能出来行走,只是偶尔还有些发闷。”

    忧虑?

    不知道秦可卿有什么忧虑的。

    冯一博本也只随口一问,自然不会深究。

    这时听瑞珠说已经好了不少,更不会多问。

    只听瑞珠继续道:“这次正好回门,就让蓉大爷先回去忙了,奶奶想在娘家多住些日子,养养身子也换换心情。”

    “既然没有大碍就好!”

    冯一博点了点头,又笑着道:

    “帮我和可儿妹妹说声,让她多注意,毕竟唯有身子是自己的。”

    正说着,已经到了门口。

    瑞珠目送着冯一博上车。

    等她回正屋的时候,屋里秦业正在教子。

    觉得秦钟不懂礼数,刚刚表现太差。

    秦可卿已经去了厢房休息,也是她未嫁时的闺阁。

    瑞珠从正房悄悄退出,进了厢房关好门。

    只见秦可卿倚着床头,一脸幽怨的发呆。

    许是听到门响,转头看了一眼。

    见是瑞珠回来,可卿没精打采的道:“送走了吗?”

    “嗯!”

    瑞珠应了一声,又轻叹一下。

    “唉!”

    她坐到可卿身边,搂住她的手臂,道:

    “奶奶,你平日任是再苦再怨,也不曾说一句。”

    “今日却连番失态,可是想要把烦恼,和冯大爷说说不成?”

    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关系比亲姐妹还要亲上几分。

    很多事情只有瑞珠知道,能和她一起承担一点。

    “是吗?”

    秦可卿的脸色微苦,却只道:

    “许是太久未见,心中有些起伏罢了。”

    她自问比谁也不差上半分,如今却嫁了贾蓉这样的。

    再加上冯一博越发前途似锦,秦可卿自也有点自怨自艾。

    偶尔独处,也会念起旧来。

    瑞珠忽地问道:“奶奶你说冯大爷能帮咱们吗?”

    “帮什么?”

    秦可卿正自发呆,闻言秀眉一挑。

    随后自嘲道:“别说帮了,你让我如何同他说?”

    说道这里顿了顿,接下来却是说出一连串的惊天秘闻来!

    只听她道:“是说我丈夫不行,让他帮忙吗?”

    “还是说我丈夫喜好男色,想让我跟别人要个孩子?”

    原来秦可卿的丈夫贾蓉,自小就跟着贾珍身边高乐。

    小小年纪,身子就被酒色掏空。

    按照大夫所说,就是:

    十七岁的年纪,七十岁的肾。

    秦可卿嫁过去后,甚至有些怀疑。

    堂堂宁府嫡长孙,能娶她这个小门小户。

    会不会就是为了掩盖这事儿?

    若只如此,秦可卿其实也没二话。

    她性子要强,既然事已至此,也不多说什么。

    整日里只管孝敬公婆,也把府里事情处理的妥妥帖帖。

    阖府上下,无不交口称颂。

    可贾蓉偏还是个爱高乐的。

    他自己不行,竟想着用别人的。

    宁府中有一人,名为贾蔷。

    他本也是贾府的正派玄孙。

    只是父母早亡,从小儿就跟着贾珍过活。

    如今长了十六岁,生得极是风流俊俏。

    贾蓉和他最相亲厚。

    亲厚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

    他们每日都同起居,反而秦可卿要独守空闺。

    这事阖府上下,也是无不知晓。

    若贾蓉只是和贾蔷乱来,秦可卿也就忍了。

    毕竟这样的大家子弟,没几个干净的。

    可贾蓉自己不行,竟想出个主意。

    他和秦可卿商量着,要让贾蔷代他洞房。

    说生出的孩子也算贾府正宗,将来可以承嗣宁府。

    这让秦可卿如何能接受?

    她心思本就比别人强。

    虽见了人都有说有笑的。

    但不拘听见什么话儿,都要忖量个三日五夜才算。

    严词拒绝贾蓉之后,难免心中郁郁。

    没过多久,便因此病倒了。

    贾珍和尤氏向来满意这个媳妇。

    可如何追问,可卿也只是抹了点泪。

    一句也未曾多说过。

    于是贾珍就把贾蓉揍了一顿,才知道真正的情形。

    若是别人,贾珍可能弄死的心都有。

    可他自己和贾蔷,也多少有些不清不楚。

    再加上贾蔷也是正派玄孙。

    于是就只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

    自己立了门户过活去了。

    秦可卿算是眼不见心不烦,心中稍稍纾解一点。

    再加上有一位张姓的大夫,开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她才逐渐好些个,能够下床。

    当时秦可卿只觉得,若非还有公公婆婆爱惜。

    她怕是早就撑不下去了!

    只是,她没想到。

    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敏。

    无论贾珍还是贾蓉,自都舍不得他。

    于是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

    被撵出去后,仍旧在族中作威作福。

    和宁府也是往来不断。

    前些日子,秦钟去了贾家家塾念书。

    秦可卿又再次听到贾蔷的名字。

    这才有了这次借口回门,在娘家赖着不走。

    没想到却碰见了冯一博。

    想到自己的遭遇,和他的风光。

    秦可卿心中难免有些波澜。

    “这等荒唐的家事,你让我如何同他说呢?”

    瑞珠自也明白,她也只是有病乱投医罢了。

    家丑如何外扬?

    秦可卿碍口识羞,自然不会和人说。

    更何况,这人是她幼年好友。

    她这样强的性子,又岂肯自曝其丑?

第一百一十章 秦业训子,贾府拜年

    “你平日里最是乖巧,今日却如此无礼,也不知是怎么了?”

    冯一博走后,秦业就开始训起了秦钟。

    “钟儿啊,你的表现让为父很失望!”

    “我……我……我。”

    秦钟唯唯诺诺半晌,才道:

    “父亲,渊哥哥总是取笑我,我不喜欢和他说话。”

    “你小时候他就抱过你,开的玩笑也都是无伤大雅的,何谈取笑?”

    秦业一拍桌子,训斥道:

    “还不喜欢了!你喜欢什么?

    “我……我……”

    秦钟吭哧半晌,最后憋出一句:

    “我喜欢宝玉那样体贴人的。”

    秦业闻言顿时一窒。

    这事还要从去岁秦钟的业师辞馆说起。

    秦业年纪大了,精力越发有限。

    公务还十分繁冗。

    秦钟的业师南下后,他便想着与亲家贾珍商议。

    看能否让秦钟附往他家塾中去读书。

    可巧的是,他还没提呢。

    秦钟去贾府走动时,正被荣国贾府二房嫡子相中。

    竟邀请他一起上学。

    秦业再一打听。

    又知贾家塾中司塾的,乃现今之老儒。

    代字辈的贾代儒。

    这让他顿觉秦钟若去,定可学业精进。

    为了教育儿子,不让他学了贾族的豪奢风气。

    秦业还装作囊中羞涩,带着秦钟东拼西凑。

    才弄了一分像样的见面礼。

    二十四两银子。

    又带了秦钟,到贾代儒家拜见。

    当然,这还并非是束脩。

    原本秦钟见了宝玉就自惭形秽。

    却不想秦业这一番举动,却让其自卑更甚。

    终日就围着宝玉转,羡慕着他的一切。

    原本秦业以为秦钟去了贾府家塾,怎么也是好事。

    可渐渐发现,秦钟没学到什么有用的。

    嘴里还总是动不动宝玉怎样怎样。

    细一打听,才知这宝玉的身份。

    正是邀秦钟上学的荣府二房嫡子,也是贾蓉的族叔。

    按理秦钟该叫一声二叔才是。

    但闻两人也是同窗,便暂胡乱叫了。

    此时正欲教导秦钟一番礼仪,却听闻他又提起宝玉。

    秦业总觉得两人有些过于亲密。

    可秦钟能去那边家塾,正是这位宝二爷的邀请。

    说秦钟算是对方伴读也是彷佛。

    因此,秦业一时无言以对。

    总不能说那位宝二爷不好。

    他缓步出了正屋,想找女儿聊聊。

    可走到院里又停住脚步。

    因为他不知该聊什么。

    秦可卿的事,他多少知道一点。

    却又难窥全貌。

    而且毕竟秦可卿是女儿,这事又是屋里的事。

    他这个做父亲的,没法和女儿探讨。

    尤其还是养女。

    一时间,秦业尬在院里。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忽觉自己如此失败。

    一双儿女,自己好像都教不了了!

    另一边,冯一博已经回了府里。

    秦可卿只知冯一博是她姑爷。

    却不知道,冯一博还是她姨父。

    对于今天遇到秦可卿这件事,冯一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倒是尤氏姐妹,当晚的感觉就很深。

    初七这天,冯一博直奔贾府。

    他早投了拜帖,一到就被领往贾母的院子。

    鸳鸯和鹦哥在外面侯着,

    一见他来,立刻上前施礼。

    两人异口同声道:“冯大爷过年好,祝您前程似锦,步步高升!”

    冯一博笑着掏出两个红包递给她们。

    才一矮身进了正屋。

    鹦哥掂量一下,又悄悄打开一道缝隙。

    这红包里面竟是个小银锭子。

    她心中一喜,拱了鸳鸯一下道:

    “看来我是借了你的光!”

    “去!别瞎说!”

    鸳鸯压低声音,恼道:

    “这位爷出手大方,和我有什么关系?你别总往我身上攀扯!”

    “嘻嘻!你说是就是喽!”

    鹦哥笑嘻嘻的一句。

    也不给她解释的机会,一矮身也钻进了屋里。

    冯一博一进屋,就被一群女人围观了。

    他上前先给贾母拜年:“老太君过年好,冯渊祝您福如东海,金玉满堂,子孙繁盛,身体安康!”

    之后又朝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等长辈,一一拜见。

    等诸姑娘要上前给他见礼时,王熙凤却不干了。

    “你不给珠大嫂子拜年就算了,毕竟她回门时,你肯定见了。”

    她一下拦在姑娘们前面,面相冯一博,

    朝贾母那边挤了挤眼睛,道:

    “可我这个嫂子,你今年可还是第一次见呢吧?”

    冯一博一看她眼色就明白了。

    这是让他配合,来一出彩衣娱亲的戏码。

    这个王熙凤倒是有心,怪不得贾母喜欢她。

    “你比我小,又是实在亲戚,叫你一声大妹妹也无妨。”

    “不如你给我拜年,我定然给你封个大红包,可好?”

    王熙凤知道冯一博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那可不行,红包我也备好了,就等你拜年呢!”

    她先摇了摇头,又提议道:

    “这样吧,咱们比比谁的红包大,输的拜年。”

    说着她又转向贾母,笑嘻嘻道:

    “老祖宗,你看我是该输还是该赢呢?”

    贾母笑呵呵道:“那就看他舍不舍得,你个破落户,就不怕被人赚去?”

    “咯咯咯!”

    王熙凤大笑几声,豪气干云的道:

    “老祖宗竟这么说我,那我今儿个豁出去了。”

    她拿出一个银锭子,在众人面前一晃,道:

    “我出五两,买一博一个拜年礼,如何?”

    “这便宜占得!琏二嫂子过年好!”

    冯一博草草一礼,伸手就把银子捞了过来。

    嘴上还道:“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吧你!”

    “哼!想占我的便宜可没那么容易。”

    王熙凤感觉手心被人挠了一下。

    一时不知道,冯一博是不是故意的。

    不过此时都不好追究。

    她回头看向刚刚要见礼的姑娘们,道:

    “我这么多妹妹,今天非把你要到穷不可!”

    众人顿时大笑。

    贾母见冯一博半拜半抢,更是笑道:

    “这个破落户也有今天,竟真让人占了便宜去!”

    宝钗、黛玉、三春等,闻言纷纷配合王熙凤。

    上前给冯一博拜年。

    当然,大多都是老老实实拜年。

    “冯家哥哥过年好,祝你前程似锦。”

    冯一博来者不拒,一人一个大红包。

    到了探春这里,她不知什么心思,却是道:

    “冯家哥哥过年好,祝你福如东海,金玉满堂,子孙繁盛,身体安康!”

第一百一十一章 初见史湘云

    冯一博到贾家自是有备而来。

    他特地带了一个小包袱,内有金银元宝各十二个。

    用了面料不同的口袋,以作区分。

    刚刚给鸳鸯和鹦哥的,都是红布缝的红包。

    里面是二两一个的银元宝。

    如今给姑娘们,却都是红绸缝的。

    里面是写着吉祥话的小金锞子。

    一个虽也是二两,却顶得上十个银元宝了。

    此时探春稍显俏皮的,把刚刚他给贾母拜年的话,全都还回来了。

    冯一博不由失笑,便又拿了一个银元宝的红包,一并给她。

    还小声道:“三妹妹有心了,我便多给你一个,可别告诉别人噢!”

    他其实是将这些姑娘作小孩一样,随口哄哄。

    后面的其他姑娘自然看见,纷纷有样学样。

    一时间,吉祥话要钱一样,朝着冯一博砸了过来。

    宝钗和黛玉倒是没上前,在后吃吃笑着。

    可身边的丫鬟却也都跟着凑起热闹。

    冯一博手忙脚乱的,每人又补发了一个红包才算完了。

    惹得屋里诸女再笑,贾母也跟着笑个不停。

    还道:“你看看,这刚占了点便宜,又都被占了回去。”

    冯一博闻言,却是一翻手。

    他把刚刚从王熙凤那抢来的五两银子托着,

    挑衅的看着王熙凤,道:

    “要不大妹妹给我拜个年,我也给你个红包?”

    王熙凤一咬牙,便学着冯一博草草一礼,道:

    “一博兄弟过年好!”

    说着就伸手,想拿回银子。

    嘴里还念叨:“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没想到,冯一博一躲,却让对方扑了个空。

    王熙凤正气的牙痒痒,冯一博却递给她一个红包。

    “这是大妹妹的,别拿错了。”

    “哈哈哈!”

    “咯咯咯!”

    屋里的女人见到王熙凤吃亏,顿时都笑作一团。

    冯一博见状得意道:“下次别叫兄弟,要叫冯家哥哥。”

    贾母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指着二人道:

    “我家这个泼辣货,向来无人能治,今日却是被一博给治住了!”

    王熙凤故意恨恨的瞪了冯一博一眼。

    当众就把红绸子做的布袋打开,将里面的金锭子展示给众人看。

    众人一时间面面相觑,不知道冯一博玩的什么戏码。

    冯一博自然心中有数。

    一见王熙凤拿出来,他顿时大惊失色道:

    “意?我给你拿的不是银锭子吗?怎么成金的了?”

    说着他假装伸手欲抢,口中还道:

    “快还我,要不我就赔大了!”

    两人一个假装要抢,一个灵活躲避。

    直如游龙戏凤,在人群中穿梭了两趟。

    “哈哈哈!”

    满屋妇人再次笑作一团。

    他们自也都明白,这俩人为了哄老太太高兴。

    故意耍宝呢!

    果见,老太君此时已经笑得合不拢嘴。

    她指着王熙凤,又看着冯一博道:

    “这下好了,我家泼辣货总算没吃亏。”

    “老祖宗说我没吃亏,那肯定没吃亏!”

    王熙凤手中托着金元宝,闻言一脸得意,又道:

    “我一个大字不识的妇道人家,在探花郎手下竟没吃亏,这可赚大了的!”

    冯一博还想玩笑几句,李纨却不忍他再被戏弄,在旁点破道:

    “这两个的心意实属难得,倒与老来娱亲相差彷佛!”

    “确实确实,这番心意实属难得!”

    “毕竟外孙女婿的孝心呢!”

    薛姨妈和王夫人纷纷附和,贾母也是笑够了,便吩咐鸳鸯道:

    “好好好!当赏当赏!”

    “谢谢老太君赏赐,看来我明年要再努努力。”

    众人都以为他说的是仕途。

    没想到冯一博话锋一转,道:

    “只要能把老太君哄开心,我这一年就不愁吃喝了!”

    一边说着,一边夸张的,把鸳鸯端来的赏赐,都收进小包裹里。

    慎重的放在怀里,好像怕人抢似的。

    众人再次哄笑不已。

    正这时,宝玉带着一个女公子进来了。

    宝玉在家并不戴冠,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

    往顶心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用红绦结住。

    大辫上四颗珍珠,小辫上缀着金坠脚儿。

    他身上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

    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

    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

    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

    这一身,怎么说呢?

    任谁看了,都要骂“娘”!

    如果放在现代,大概就“吃桃桃”的水平。

    反而他身边的女公子,在他的映衬下,一身装扮显得干净利落。

    只见那女公子外面的褂子脱了,由旁边的嬷嬷拿着。

    穿着一件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襟银鼠短袄。

    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

    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

    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

    这身装扮显得这个女孩,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颇有几分飒爽之意。

    反比宝玉更显精神。

    一见这身打扮,冯一博却不由看向黛玉。

    却见黛玉也正好看向他。

    两人虽无言语,却是会心一笑。

    这女公子的装扮,与两人第一次相遇时,黛玉的装扮大差不差。

    冯一博还为此画了一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女公子图。

    宝玉进来见了冯一博并不说话,而是钻到贾母身边。

    “你们俩还不给冯家哥哥拜个年?”

    贾母拍了拍他的屁股,宝玉却依旧不理。

    若不是那女子非要来看看,他都不想过来。

    贾母见状也不以为意,又道:“这是我娘家的侄孙女。”

    那女公子闻言,憨憨一笑,施礼道:

    “冯家哥哥过年好!湘云早就听闻大名,没想到今日一见,却是传闻的有所不同。”

    “哪里不同了。”

    冯一博笑了笑,递过两个红绸包。

    “史大妹妹,咱们头一次见,这一份算是见面礼,莫要嫌少。”

    史湘云笑嘻嘻的接过,才道:

    “我本以为年纪轻轻能中探花,定然是个书呆子!”

    “没想到,冯家哥哥竟然如此风趣,可惜两位姐姐却不曾与我说过呢。”

    刚刚离老远,就听到了屋里的笑声。

    一进屋就明白了大致情况,因此才有这话。

    没想到,她的话虽没错,却还是引起了别人不满。

    就听有人小说滴咕道:

    “你整日与你爱哥哥玩,哪有时间听我们胡孱?”

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任

    过了大半年,黛玉才难得见一次冯一博。

    一双妙目,片刻都不舍得离开。

    刚刚史湘云进来之后,两人默契的会心一笑。

    足够黛玉回味良久。

    可湘云这身装扮,难免也让她有几分争胜之心。

    此时又听到湘云打趣,把她和宝钗也带上了。

    黛玉顿时不满的都囔了一句。

    好在她小声滴咕,只有身边几个姐妹听到。

    一时间却也仅仅掩嘴轻笑。

    没想到,史湘云也是个不让份的,闻言立时反击道:

    “林姐姐就专会挑人,就算你比世人都好,也犯不上见一个打趣一个。”

    湘云稍稍有点大舌头,但嘴可不笨。

    她噘嘴看着黛玉,口中不依不饶道:

    “可怜冯家哥哥,将来怕是有的苦吃了呢。”

    这小大人的模样,逗得满屋妇人大笑不止。

    三春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连嘴都不捂了,

    直笑得前仰后合。

    只黛玉满脸羞臊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若是往常,她口中绝对不会吃亏。

    可当着冯一博的面,她不想留下尖酸印象。

    很多话一时都无从施展。

    最后只能闷闷道:“下次来了可别同我住一个屋里,免得我再挑你!”

    眼见黛玉发堵,眼泪汪汪的。

    可史湘云拿他作筏子,冯一博却也不好说什么。

    不然就留了口舌。

    好在还有宝钗在,她闻言便笑道:

    “连林妹妹都不是史大妹妹的对手,也不知这个苦将来有谁来吃呢?”

    这话一出,其实是借黛玉的名头,把史湘云装里了。

    黛玉虽然不满被当做由头,但也好过她自己去说。

    众人都是笑看,等湘云如何作说。

    “好哇!你们三个一伙,就能欺负我一个?”

    眼见不是对手,史湘云顿时大叫。

    她又看向宝玉,求援道:

    “爱哥哥,爱姐姐、三姐姐,你们也不管我?”

    二姐姐,三姐姐,明显都是幌子。

    迎春一副受气模样,怕是谁也惹不得。

    哪里敢和冯家夫妇三人对抗?

    探春一副吃瓜模样,却是正吃得起劲。

    哪里肯亲自下场。

    只有那“爱哥哥”,才是湘云的真正目标。

    史湘云每次进贾府,虽都和黛玉挤在一屋。

    与钗黛二人关系也算不错。

    但她向来一进府,就开始找“爱哥哥”玩的。

    钗黛未进贾府之前。

    她和宝玉就在贾母这里,时常吃睡一处,

    感情也自非常人可比。

    若说原着里,三人与宝玉的关系。

    薛宝钗与宝玉是远中近。

    林黛玉与宝玉是近中远。

    那么史湘云与贾宝玉的关系。

    应该就是近中近。

    也就是说,他们两个才是两小无猜。

    比之钗黛二人,她与宝玉更为亲厚一些。

    当然,现在宝钗和黛玉两人和冯一博定亲。

    和宝玉自然都是远中远了。

    平日里和姐妹们一起还好些,单独很少理会宝玉。

    这就是定亲之后,两人都有的心理变化。

    也因为和一人定亲,两人反而比诸姐妹更亲密些。

    因为,她们将来才是一家人。

    总之,湘云和宝玉的关系极近。

    每次一来,她也都直奔宝玉。

    这时自然和宝玉求援。

    可宝玉正自听得热闹,忽闻火烧到他身上。

    顿时讪讪一笑,便钻到贾母怀里去了,

    在场诸妇人不以为意,都大笑起来。

    唯有湘云气苦,叹道:

    “我算知道了!每每只要让你出头,你就都靠不住!”

    众妇人顿时笑的更大声了。

    宝玉却如鸵鸟,扎在贾母怀里。

    冯一博自然不会和一个小姑娘斗嘴。

    从始至终,他都是笑着看湘云的表演。

    和他一样的,还有宝钗。

    除了帮黛玉那一句,她就再没多说什么。

    一双眼睛只含笑看着冯一博。

    黛玉见状也不再和湘云生气,一脸柔和的看着冯一博。

    冯一博又回应了一些长辈的问题。

    偶尔打量自己两个媳妇。

    还趁机叮嘱她们都要好好吃饭。

    毕竟是长身体的年纪。

    湘云见三人眉来眼去,顿时感觉心累。

    当下不再纠缠。

    谢过冯一博,就也到贾母身边坐好,

    却是不理宝玉。

    于是宝玉开始伏低做小,希望求得原谅。

    没过多久,就有贾政派人来叫。

    说是前面已摆了酒席,就等冯一博过去了。

    到了前面,除了贾赦,贾政。

    还有同辈的贾琏,薛蟠等人作陪。

    贾赦,贾政问了些江南老家的情况。

    冯一博都一一作答。

    其余就是平辈众人,问询关于冯一博的战绩。

    什么倭寇大军夜袭,反被他们埋伏。

    什么亲往倭寇老巢,三千大破一万。

    听着像是说天书一样,可这就是实打实的战绩。

    任谁去查,也都如此。

    以贾家的身份,自然看过战报。

    贾琏心中敬佩。

    说到激动处,甚至有些心向往之。

    贾政不置可否。

    他对军阵之事毫无兴趣。

    只问了几句,就有些索然。

    贾赦知军功是真。

    但事情原本的模样,他却持怀疑态度。

    因此还问了不少细节。

    唯有薛蟠,是真的深信不疑。

    他全程一脸敬畏的看着冯一博。

    无他,冯一博早就展露过威风。

    自己就曾亲自吓尿过。

    他还找机会,悄悄和冯一博说了几句。

    大意就是。

    冯一博下江南这半年,他再没和贾族那些不三不四的往来过。

    不信可以问族长贾珍。

    听到贾珍这个名字,冯一博没来由的眼皮一跳。

    顿觉薛蟠还不如和那些,没出息的贾族子弟玩去。

    不过毕竟是贾家家宴,他也不好说这些。

    只能将来找个机会,单独和薛蟠再聊聊。

    对方是宝钗的亲哥哥,如今看着又能听进他的话去。

    冯一博觉得自己怎么也有责任,把他引向正途。

    正好,现在自己海外也有生意,

    若能和薛家合作一二,也算互利互惠。

    不管到时赚多赚少。

    总比薛蟠自己瞎搞,一直赔钱的好。

    湘云信任她的“爱哥哥”。

    注定一次次失望,又一次次被哄好。

    可靠不住的,终究靠不住。

    倒是薛蟠信任冯一博,难免先讨些苦吃。

    可最后,许就能苦尽甘来。

    人生的妙处就在于此。

    很多时候。

    不在于你信不信,而在于对方是什么人。

    人对了,你信了就对。

    人不对,你不信才对。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年,新职务

    过年的这些日子,可把景顺帝累得够呛。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他每天都要进行各种仪礼。

    初一当天,更是在太庙、世庙等处。

    举行了几场盛大的祭祀仪式。

    一场场祭祀下来,简直要了他半条命。

    而且他还比别的皇帝要多一项,就是去东宫拜见太上皇。

    这个皇帝做得,跟孙子似的!

    当然,后宫也是忙的不可开交。

    凡封诰的命妇,都要入宫觐见。

    由她们代表天下女子,向皇太后、老太妃、皇后。

    按照仪礼进行参拜。

    新年尹始,朝廷还要举行一次大朝会。

    介时,众藩属、四夷等,都要觐见皇帝。

    同时进行朝贡。

    大魏的外交策略,就是:

    八方有贡,万国来朝。

    这可并非只是为了虚名,而是有更大的作用。

    对于大魏来说,只用些许甜头,就和周边确立了宗藩关系。

    当然,这“些许”两字确实是对大魏来说。

    对于那些小国,简直是“天大”的好处了。

    这次的朝贡还出了些问题。

    倭国竟来了两支使团,在津门差点打起来。

    原来这两支使团,一支是足利幕府派遣。

    带了足足两船贡品。

    另一支则自称倭王派遣,由藤原氏朝贡。

    按照规制,也有两船。

    两伙人都说自己才是正统,请求大魏朝廷做主。

    津门卫的人不敢耽搁,便上报了鸿胪寺。

    鸿胪寺又上报礼部。

    礼部让两拨人都先到都中,再做分辨。

    还有人提议干脆让他们一起朝贡算了。

    但礼部坚决反对。

    李守中表示:

    此例若开,怕以后每个国家都能来几百个使团了。

    景顺帝也许是物伤其类,一样不同意一国有两个使团。

    非要分出个一二来。

    今日是大朝会之后的第一次朝会。

    太极殿前,百官都穿着朝服,按常仪行礼侍班。

    冯一博也提前得了通知,此时就立于临近太极殿门口的柱子旁。

    今日朝会的议题,不知为何把他排得很是靠前。

    还没站多久,就听到宫人持诏宣读:

    “今有翰林院侍讲冯渊,钦差巡江南倭寇及练兵事。”

    “短短数月,练兵三千,大战两场,斩敌近万。”

    “江南倭寇之忧解矣!此数年未有之功也!”

    接下来都是,一大段一大段的夸赞。

    直到冯一博听得面红耳热,才听宫人说了最重要的事。

    “现,擢冯渊为礼部主客清吏司郎中,兼,鸿胪寺右少卿,专司海外一应事务。”

    礼部有主客、仪制、祠祭、精膳,四个清吏司。

    其中主客清吏司的职责,听起来和他兼任的鸿胪寺差不多。

    都是负责接待外宾的一应事务。

    但实际上,却有很大区别。

    礼部是政务部门,负责管事。

    主客清吏司主要负责策划接待流程之类。

    而鸿胪寺却是执行部门,负责做事。

    也就是接待的具体事宜,是他们负责的。

    当然,冯一博这个职司就很有意思。

    既负责制定流程,也负责具体接待。

    礼部郎中是正五品的官职,冯一博等于升了两级。

    职司又在礼部,顶头上司是他恩师李守中。

    这个官职真是很舒心了。

    冯一博连忙上前十数步,伏于丹陛之前。

    “臣冯渊谢圣上恩德,定竭心尽力,以忠报国!”

    景顺帝一脸笑意的看着他,赞道:

    “爱卿是个能任事的,此去江南辛苦了!”

    这话等于给他的能力做出了极高评价。

    这次考评,肯定是个甲等没跑。

    “短短大半年时间,爱卿就遂了那‘唯愿海波平’的志向!”

    景顺帝想到冯一博上次吟诗,彷佛就在昨日。

    确实有些感慨的道:“还真真是难得啊!”

    “能为朝廷做些事,为江南百姓做些事,是冯渊的荣幸!”

    还遂了“封侯非我意”的志向。

    这不也没封侯吗?

    冯一博连忙谦虚两句,就要退下。

    “启奏圣上,倭国两路朝贡的使节还未处置。”

    这时,内阁那边突兀的说起倭国朝贡之事。

    张松越一出声,冯一博就不好乱动。

    只能等在原地,等他说完再退下。

    “据查,藤原氏代表的倭王,属实存在。”

    “只是倭国情况特殊,这倭王没有实权,才得以传承至今。”

    “此前与大魏往来的,都是足利氏。”

    张松越说到这里,有些尴尬。

    因为这确实是朝廷的失误。

    “如今足利幕府逐渐势弱,这藤原氏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便与倭王联合,授权他们代表来大魏朝贡,以期削弱足利氏。”

    “……”

    张松越将事情大概说了一下。

    其实这事,对于满朝文武很好理解。

    倭王在倭国基本就是个名誉头衔,相当于汉献帝刘协。

    足利幕府和大魏的祖宗差不多,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

    现在足利幕府不行,很多大族想要趁势崛起。

    这个藤原,就相当司马家。

    当然,满朝文武虽然明白。

    但谁也不会傻到揭大魏祖宗的短就是了。

    这时,张松越讲完全部,请示道:

    “这两方,一边占据大义,代表倭王。”

    “另一边和大魏长期往来,关系良好。”

    “臣等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置,还请圣上示下!”

    景顺帝闻言,没有直接回应。

    而是看着被迫留在原地的冯渊,笑吟吟的道:

    “冯郎中,此事本也该由礼部处置,就交给你们主客清吏司如何?”

    这事都已经是年前的事,景顺帝自然知晓。

    张松越在此时提起,意图明显得就差直接说了。

    怪不得把他的任命放在前面。

    景顺帝刚又说他敢于任事。

    这还让他如何拒绝?

    “臣谨遵圣命,定然想办法把此事办妥。”

    冯一博很识趣的接了差事。

    可他才回到位置上不久,就听到又有人起幺蛾子。

    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上前,伏于丹陛前,奏道:

    “臣户部白家锦,有本启奏。”

    竟是南京户部侍郎白家锦,不知何时调任都中。

    景顺帝微微点头,身边宫人便问道:

    “白侍郎何事要奏?”

    白家锦闻言,再次伏于丹陛前大礼参拜,道:

    “臣奏请,既然倭患起于海上,圣上何如禁绝海事?”

第一百一十四章 论海禁?

    大魏对外开放的口岸,有十三处之多。

    有港口的地方,就有水师护持。

    也有市舶司负责收取关税。

    原本大魏开国初期,关税直入国库。

    是九边军饷的重要来源之一。

    可近些年,关税却是越来越少。

    已从初期的数百万两,降至现在的几万两。

    甚至去年只有两万两。

    眼看就要跌破万字大关。

    说起来,确实有些鸡肋了。

    所以有人提出禁海,景顺帝的第一反应。

    并不是反对。

    而是,在认真考虑可行性。

    大魏的船出关不收税。

    只有带着货物回来的商船,才被苛以重税。

    而且,皇商除外。

    皇帝借着搜罗海外奇珍异宝的名义,派支领内帑银子的皇商去海外经营。

    借以填充内帑。

    为皇帝办事,自然是不用缴税的。

    薛家二房以前做的,就是这样的差事。

    太祖的时候尚好,当时人人都遵守规则。

    但慢慢的,就开始有很多勋贵有样学样。

    皇室可以派人出去寻找奇珍异宝。

    勋贵自然也该为此出力才是啊!

    于是真正守法经商的,缴纳了重税。

    而同样出海的权贵,却都找了借口避税。

    慢慢的,普通海商渐渐消失。

    要么,是心灰意冷。

    最终发现,还是买房买地最为保险。

    要么,为了避免不正当竞争,干脆留在海外经营。

    人和钱回来,货不回来了。

    要么,懂事的投靠勋贵。

    让他们坐吃红利,对外可报其名头。

    总之,盆满钵满的很多。

    只有海关的税,越来越少。

    少到,有些市舶司,还要朝廷贴钱养着那些官员。

    “禁绝海上,禁绝海上……”

    景顺帝喃喃的重复了两遍,又沉吟了片刻,道:

    “再往细里说说。”

    白家锦显然有备而来,闻言拿出一份奏疏。

    宫人上前接过,递给景顺帝。

    “臣是闽越人,家乡也是深受倭患侵扰,又无冯郎中那样的能人坐镇。”

    “所以臣左思右想,欲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这才有了这个想法。”

    白家锦铺垫几句,才进入正题。

    “臣觉得倭寇之所以横行,是因为海上有太多私人,不在朝廷掌控之下。”

    “正是这些人勾通外夷,使得海外倭人垂涎我天朝上国。”

    白家锦这个突破点选的很好。

    因为这是很多士大夫的普遍看法。

    愚昧无知,且自我感觉良好。

    朝堂不少没有参与海外生意的,都是这么想的。

    “而且众多海商将我朝产出卖与海外,所得不过金银,与民无益,与国无益。”

    “只会让民间桑蚕渐多,而稻米越少!”

    这次是清谈的路数。

    白家锦的话,深得一些自诩清流之人的心。

    “若是朝廷能严禁出海,民心祛除浮躁而开始思安。”

    “长此以往,自会海晏河清,倭寇之忧尽无!”

    白家锦显然代表某方的利益。

    他刚说完,就有十几人出列,纷纷附议。

    景顺帝见状,也不置可否。

    而是看向张松越,问道:“老师觉得呢?”

    张松越自然不想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不管禁还是不禁。

    对他来说,都不讨好。

    不禁也收不回关税,

    禁也禁不了私商、皇商和勋贵。

    他想了想,便往后面看,似在寻找什么。

    最后直接喊道:

    “冯郎中,你刚解决了江南倭患,觉得白侍郎说的可对?”

    眼见问题被抛向他,冯一博无奈上前。

    “臣不知倭患和禁海有没有关系!”

    冯一博在金陵曾被白家锦为难过。

    此时自然不想附和。

    只想搅合。

    “相对于禁海,臣建议不如灭绝倭国,不是更爽利些?”

    倭国争贡的事刚交给他,此时张松越又问他倭患的事。

    好像冯一博成了研究倭国的专家。

    可听到专家级的建议,白家锦却不由笑出声来。

    “冯郎中剿倭近一载,怕是杀红眼了吧?”

    冯一博闻言哂笑,斜睨他道:

    “大人说倭患起于海上,没人知道对不对。”

    “但倭患起于倭国,我敢肯定没错。”

    这话说的没毛病。

    倭寇就是倭国的,谁也反驳不了。

    说到此处,冯一博自己都快忍不住笑了。

    “所以不知对不对的禁海我不知道行不行,但肯定对的灭倭却一定行。”

    “你觉得我说的可对?白大人?”

    白家锦被说的哑口无言,甚至有些后悔当初招惹这个家伙。

    没想到他不仅擅长练兵,还能言善辩。

    这话让他说的逻辑紧密,毫无反驳的余地。

    “冯郎中说的有理。”

    张松越看出冯一博是在搅合,直接接过话茬,道:

    “但征伐一国,毕竟劳民伤财,且倭国居于海外,如何是那么好灭的?”

    眼见张松越发话,冯一博便不好反驳,只道:

    “是臣下孟浪了!”

    张松越满意一笑,觉得这对师徒算是他的门下了。

    没想到冯一博灵机一动,又朝张松越施礼道:

    “既如此,那不如让倭国实施海禁。”

    “让倭国海禁?”张松越一愣。

    “此次朝贡,不是来了两股倭国最大的势力吗?”

    冯一博嘿嘿一笑,把刚想到的主意说了出来。

    “那不如就因倭寇之事申斥他们,谁回去实施海禁,禁绝了倭寇,谁便可以参与朝贡。”

    “不,是让他们的朝贡再多一倍!”

    冯一博刚才并不想接下倭国争贡的差事。

    这事李守中其实和他说过,不太好处理。

    而且师徒俩所定的短期策略也是:

    急流勇退,谓之知机。

    也就是说,冯一博刚刚立下大功,不宜再出风头。

    可景顺帝与张松越两人,配合无间。

    丝毫不给他拒绝的机会。

    冯一博只能被动接受了这个差事。

    等回头,他准备去找两队小八嘎聊一聊。

    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议他们火并一场。

    赢了的来大魏朝贡。

    当然,这只是开玩笑。

    但现在他灵机一动想到的这个主意,却有实现的可能。

    张松越闻言都陷入沉思。

    显然,这事具备操作性。

    而且还能一石三鸟。

    第一,不管结果如何,也能牵制倭寇。

    第二,解决了争贡问题,避免被揪住法礼。

    第三,让倭国继续内斗。

    最后这一点很重要。

    不管大魏同意哪一方朝贡,哪一方就能占据更大优势。

    进而可能加速倭国统一。

    只有让他们持续内,对大魏最为有利。

    “看来冯爱卿不仅勇于任事,还总有出人意料的办法。”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南来信

    景顺帝也很无奈。

    对于海禁的提议,他是有些动心的。

    不然也不会让白家锦细说了。

    现在的情况,禁不禁看似区别不大。

    但若禁了海,皇商的生意还会好一点。

    内帑也能跟着受益。

    因为禁海之后,很多小角色就会被踢出局了。

    皇商自然要参与瓜分。

    而且市舶司也不用再花钱去养。

    相对来说,朝廷也能省了些靡费。

    但景顺帝也知道,这些都是一时的。

    海上的生意,基本已经被南方勋贵和士绅所垄断。

    这几年就连皇商都渐渐式微。

    他不是没想过整治。

    但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却是束手束脚的。

    因为这是太上皇时期的遗留问题。

    触及的利益又大,定然会引起极大的反弹。

    很多人你想动,还要太上皇首肯。

    此时听到冯一博把问题又拉回争贡的事,景顺帝才会忽地出声。

    他再次夸赞了冯一博一句,却也将他后面的话堵了回去。

    没等冯一博再谦虚两句,景顺帝又极少的,直接拍板道:

    “倭国使节的事,就按爱卿说的办吧。”

    说完又把话题拉回海禁,道:

    “海禁的事,白侍郎说的也不无道理。”

    说到此处,景顺帝又看向张松越。

    笑问:“老师觉得如何?”

    这是想同意海禁,却又不想留下口舌。

    可张松越滑不留手,自然也不想平白担这个骂名。

    他闻言就和稀泥道:

    “不如就先留宁波和泉州两处最大的,其余的先关了看看。”

    这事和他牵扯不大,他的党羽虽也有些海上生意。

    但禁不禁无所谓,他自问都罩得住。

    还是那句话:

    禁与不禁,影响最大的,都是那些普通海商。

    “果然还是老师持重,就按这个办吧!”

    虽然只留了两处通商之所,距离海禁却也就差一步。

    但终究给普通海商留了一线生机。

    这事与冯一博的关系也不大,他早就悄然退回自己的位置。

    若非刚刚灵机一动,想出解决争贡问题的办法。

    他压根不想多掺和海禁的事。

    也只是张松越问到他,随口搅合两句,

    算是让白家锦难受罢了。

    其实就连白家锦也明白,冯一博肯定不会死命阻止。

    这后面涉及的东西太多。

    别说是他,就算是李守中也不会轻易牵扯进来。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不涉及他的利益。

    冯一博虽然组建了商队,但在宁波也不会有人阻拦。

    而且他正好还要找薛蟠聊聊。

    到时候挂个薛家名义,泉州想必也不成问题。

    一场朝会结束,满朝大老都无所谓。

    普通海商虽艰难许多,却也暂时躲过了灭顶之灾。

    朝廷这边按照冯一博所说,下旨申斥了倭国两支使节。

    两边一时间都被说懵了。

    倭寇的事由来已久,他们自然也都知道。

    但其实与他们关系不大。

    毕竟倭寇主要来源,是一些破产武士。

    他们两家毕竟是大势力,名下的武士虽多,但也还不至于破产。

    不过冯一博让人通知他们。

    谁接受海禁提议,谁就可以参与朝贡。

    明年是否可以朝贡,也要看海禁实施的情况。

    足利这边立刻提出申诉,却连内阁的边都没沾到。

    直接被冯一博就给驳回了。

    藤原氏这边倒是识趣,一口答应下来。

    至于会不会执行,暂时不得而知。

    对他们来说,这次的朝贡成功,就已经赚大了。

    足利氏见状,立刻发挥了倭国的传统品质。

    直接选择道歉。

    表示回去之后,一定会配合大魏实施海禁。

    当然,两家的实际控制区域,在倭国确实不小。

    可距离统一整个倭岛,却还差了十几个大名。

    不过冯一博要的就是一个态度,也是在向倭国其他大名释放信号。

    若是来年有更多的倭国大名加入朝贡的队伍。

    到时候冯一博也会建议朝廷来者不拒,

    最好通通承认其倭国统治者的地位。

    无他,就是单纯的不想让倭国壮大。

    有了大魏给的名份,说不得这些大名再争个几十年。

    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冯一博就彻底沉寂。

    他连续出了两次风头,已经开始有人攻讦他。

    有的说他残忍嗜杀,从不留俘虏。

    有的说他恃强侮弱,欺负倭国派来的使者。

    冯一博对此真的很想怼回去。

    不过他也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总有人听着圣母,实际却是驰名双标。

    总有人自诩中立,实则屁股却是歪的。

    当然,现在这些和冯一博的关系都不大了。

    因为他收到江南来信。

    林如海病重。

    顶头上司李守中,顺势给冯一博批了长假。

    正好让他去江南避避风头。

    免得大功新立,总有人惦记。

    信是年底发的,如今过了十五才到都中。

    “妹婿病重,派人来叫你和黛玉回去,我正要派人去找你。”

    一到荣国府,见礼之后贾政就直入主题。

    冯一博闻言点头,恭敬道:

    “回叔父的话,我也收到信了,已经在部里请了假,也雇好了船。”

    “过来府上就是接黛玉妹妹,抓紧时间出发。”

    毕竟两人已经定亲,又接到了亲长的信。

    有些事情也不必过于避讳。

    贾政闻言点头,道:

    “好,黛玉那边想必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只是我母亲听了,正烦忧的紧,你一会儿去后面接黛玉,别惹她不快。”

    黛玉得知父亲病重,自是心急如焚。

    立刻收拾好了东西,和姐妹们一一告别。

    冯一博被领到后宅,见王夫人和薛姨妈正坐在炕上。

    还有宝钗也在。

    史老太君一脸的不满。

    冯一博只以为是黛玉要走的事。

    他连忙上前施礼:“一博见过诸位长辈,特来和诸位长辈辞行!”

    史老太君闻言,顿时瞪了他一眼,道:

    “都走,你们都走吧!”

    冯一博以为是说他和黛玉,刚要安慰两句。

    薛母这时却笑着道:

    “老太君,我们娘仨在府上打扰半年,如今正好和黛玉顺路,就回金陵看看。”

    和黛玉顺路,不就是和自己一路?

    冯一博一愣,不由看了宝钗一眼。

    只见她看着镇定,耳根却都红了。

    薛姨妈这边继续道:

    “若是金陵那边没旁的事,我们再回来!”

    “到时候,您老人家可别嫌我们娘仨搅扰!”

第一百一十六章 出发

    原来薛家母女,也是来这边告辞的。

    当初来都中,主要就是为了宝钗。

    毕竟薛蟠不成器。

    若是宝钗能选为女官,也算是给薛家留个后路。

    就算没选上,薛母也留了后手。

    可以和亲姐妹王夫人联手,把亲事给定了。

    当然,如今比之前预想的两样都好。

    不仅有皇帝赐婚,女婿还是今科探花。

    又文武双全,在江南刚剿了倭患。

    说来,薛家和冯一博定亲。

    如今在江南的声望,想必都跟着更上一层。

    薛家娘仨的这次都中之行,可以说相当圆满。

    如此在贾府住了大半年,也该回家看看了。

    这次宝钗听说黛玉要回扬州,冯一博也会一起。

    便和薛母商量,正好结伴回去。

    薛母便先问了薛蟠。

    他自是没有意见。

    薛蟠早就在都中呆够了。

    只是舍不得母亲、妹妹。

    不然,这里哪有金陵随便?

    他呆霸王的名头,在都中可没什么用。

    薛母当即也点头,便让薛蟠安排。

    她则带着宝钗来贾府告辞。

    “姨太太哪里的话,老婆子还真舍不得你们娘俩走呢!”

    贾母听到薛姨妈的话,不好再撂着脸子。

    嘴上连连客套道:

    “平日里我就说,姨太太在这边,比我那几个媳妇都强些。”

    “若非有你在,就这几个闷葫芦,让我这个老婆子,成日连说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

    薛姨妈立刻嗔道:“老太太就拿这话哄我,要这么说我回去看一眼,非赶快回来不可!”

    “那可不!姨太太回去看看,就立刻回来,这边梨香院还给你们留着。”

    贾母不舍黛玉离开,此时却也挤出个笑容,又道:

    “说实在的,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

    “我这几个媳妇不如姨太太贴心不说,从我们家里四个女孩儿算起,也都不如宝丫头。”

    薛姨妈听了,吓得忙摆手道:

    “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老太太的孙女、外孙女,各个都是人尖子,哪里都是顶好的!”

    贾母伸手拉着宝钗道:

    “我说的是真的,这几个孙女、外孙女,素来也最爱宝钗这个姐妹。”

    王夫人这时也跟着笑道:

    “这话倒不假,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也说宝丫头好呢。”

    这话听着好听,但其实内外之别很明显。

    贾母说四个女孩自然不是四春,而是三春和黛玉。

    当然,这并不是说贾母讨厌薛家母女。

    相反,贾母平日对她们母女俩极尽礼让。

    因为薛家母女是客,

    说话自然也是带着对客人的客气了。

    正这时,黛玉得了信,有雪雁陪着过来了。

    晴雯还在屋里检查有没有遗漏。

    黛玉进屋先见了一圈礼,随后就急切的问冯一博,道:

    “冯家哥哥,我们几时走?”

    她心忧父亲,恨不能马上就出发。

    冯一博见她眼圈通红,正要回应。

    可没等他说话,贾母闻言先道:

    “先等等,我让琏儿去安排一下他那起子。”

    “这趟必让他跟你一起去。不然我不放心!”

    见黛玉眼神之中似有些为难,冯一博便笑着道:

    “老太君大可放心!”

    “现在不仅有我,还有伯母他们母子三个,一路上相互照应,自是无碍。”

    薛母闻言也朝贾母笑了笑,刚要说话。

    “不行!”

    贾母却直接摇头,又坚决道:

    “我让琏儿跟着,是要他带着黛玉回来。”

    见她说的坚决,众人也不好反驳。

    正说着,贾琏就到了后宅。

    进屋见了礼,便道:

    “老祖宗,我这边都安排好了!”

    说着又看向冯一博,问道:

    “二叔说一博都打点清楚,咱们现在就走吗?”

    没等冯一博说话,王熙凤带着平儿跟了过来,口中埋怨道:

    “这也赶得太急了些,路上定要多加小心啊!”

    她不放心贾琏出门,却也不能驳了贾母的面子。

    一进屋就皱眉看着贾琏,不放的心的道:

    “到了扬州莫要招香引臭的,多帮姑爷和黛玉打点前面!”

    “你说的是什么话?”

    贾琏闻言顿时冷脸,又道:

    “你当我去扬州是游玩吗?说些有的没的,有心让我难堪不是?”

    都知道王熙凤醋味儿大,屋里人都笑看夫妻俩的热闹。

    王熙凤也知道刚说的有些过了。

    又见长辈都在,还是要给贾琏面子。

    闻言陪笑道:

    “我这不是担心你出门在外,才叮嘱两句。”

    “好了好了,我不说你了,你是爷们,在外面谁也说不着你。”

    见她服了句软的,贾琏脸上才好过一些。

    这时众姐妹并宝玉也都来了,一一和宝钗、黛玉道别。

    宝玉闷闷不乐的道了两句保重,就去炕上坐着了。

    他最近和秦钟打得火热,甚至忘了女儿的好。

    对宝钗和黛玉的离开,也只是稍稍郁闷。

    倒是不如何难过。

    王熙凤趁着众人道别,凑到冯一博身边。

    她小声叮嘱道:

    “一博兄弟,你可要多看着你琏二哥些,莫让他胡来。”

    冯一博有些好笑,却摇头道:“琏二嫂子这个要求我怕是做不到。”

    他自是不想管这样的事,直接拒绝道:

    “琏二哥怎么说也是我兄长,他要做什么,可轮不到我拦着吧?”

    王熙凤白了他一眼,道:“此去除了林姑爷,就你有身份管着些他了。”

    说着看了贾琏一眼。

    见他正和老太太说话,没注意这边。

    王熙凤快快速道:

    “我也不求别的,只求一博你别让他在扬州胡来。”

    “听闻那边的瘦马闻名于世,他定然忍不住要去见识一二。”

    没等冯一博回应,王熙凤又凑近一些,急切道:

    “若是你肯帮忙,算我欠你个人情!”

    冯一博闻言不置可否,随口道:

    “看情况吧!”

    “若是帮我这次,将来必有厚报!”

    王熙凤闻言一急,就想再追加点价码。

    正这时,有丫鬟从梨香院过来,禀告道:

    “薛大爷说船已经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当下,众人也不再耽搁。

    一行人浩浩荡荡别了贾府,带领仆从,往码头去了。

    冯一博回了趟府里,和李守中夫妇告别。

    随后赶到码头,众人一起登船,往扬州而去。

第一百一十七章 生意、生活、生存【中杯】

    薛姨妈带着宝钗、黛玉乘坐一船。

    冯一博则和薛蟠、贾琏同乘一船。

    闲来无事,三个男人就在船上喝了起来。

    几人喝得酒酣人热,冯一博却想起件正事。

    “文龙兄,最近朝廷就要关闭不少港口,很多地方都禁止普通商船停靠了。”

    冯一博和他碰了一杯,一饮而尽。

    又把酒杯放下,就说起海上的事来。

    贾琏也不是外人,自也不用避讳什么。

    就当着他的面,直接说出了出来。

    “我家里有支商队,以后能不能偶尔挂着薛家皇商的名头,在别处停靠?”

    “这自然没有问题,待稍后回金陵,我和二房那边说一声就行。”

    听到冯一博提起海外生意,薛蟠先是诧异。

    等听说他是想偶尔挂个名头入港,顿时大包大揽起来。

    若是别人,肯定是要给些分些红才行。

    但冯一博是他妹夫,是自家人。

    自然不用谈钱。

    说完还怕冯一博多想,又耐心解释道:

    “我爹在世的时候,就让我二叔一起管事,海外采买经营都由二房那边管着。”

    “后来我爹去世,由我接手,就也依照旧例。”

    薛家产业的实际所有权,自然大部分都在大房这边。

    简单来说,就是绝对控股。

    薛蟠相当于“薛氏集团”的董事长。

    二房也有小部分股份,并且帮忙理事。

    相当于是大股东,还分管海外事务。

    当然,薛蟠接手之后,对经纪世事全然不懂。

    一直都只做个撒手掌柜。

    别说海外事务,就连全国各地的店铺。

    他也都托付给伙计和老家人。

    只偶尔巡视一圈做做样子。

    唯独皇家采买,薛蟠才会亲自负责。

    毕竟这是薛家的根基,而且不容有差。

    否则可能会有掉脑袋的风险。

    “前些年我二叔也没了,我就让堂弟薛蝌接手了。”

    “等到了金陵我就和他说声,到时候你让人找他就行。”

    薛蟠看起来像个傻子,但也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

    薛家的产业庞大,他又不懂经纪世事。

    说不得胡乱插手比现在更差。

    而且他们家的家私百万,又不缺他们娘仨花销。

    何必要像他爹和二叔那样,最后把身子累垮了。

    不如好好享受,只把采买做好就是。

    最多别人说他不上进,又少不了一块肉去。

    冯渊闻言微微一笑,感谢道:

    “那就有劳文龙兄了,到时候我让商队那边和薛家联系,也不会让薛家吃亏就是。”

    “小事一桩!”

    薛蟠大手一挥,又道:

    “都是一家人,谈什么吃亏不吃亏的,你把杯里的酒吃了才是真的!”

    冯一博闻言又一饮而尽,朝薛蟠示意一下。

    薛蟠也陪了一杯,又给冯一博倒上。

    见两人说得差不多,贾琏也笑着问道:

    “一博家里还有海外的生意?”

    “一点小买卖,去江南剿倭的时候,才刚刚起步罢了。”

    冯一博谦虚两句,又顺嘴捧了一句,道:

    “不像贾府家大业大,我也只东拼西凑弄点零花使使。”

    “说来贾家还在姑苏修理过海塘,却也没有什么海上的买卖。”

    贾琏自是不信,闻言先是摇了摇头。

    却又借着酒意吹嘘起四大家族的历史。

    “倒是你嫂子娘家本来是管着海上。”

    “早些年王家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她们家养活。”

    “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自他家过,只是如今……”

    如今自然有市舶司,有鸿胪寺,有礼部。

    就是没王家什么事了。

    说道这里,贾琏感觉有些没味。

    他和冯一博碰了一下,一口饮尽,叹道:

    “唉!不说也罢,起码王家现在比我们贾家还强些。”

    “琏二哥何出此言?”

    冯一博陪了一杯,又嗔道:

    “贾家一门两国公,任谁也要高看一眼!”

    喝酒聊天就是这样,自我吹嘘加相互吹捧。

    不过贾琏似乎有些不胜酒力,闻言却都当真了。

    “咱们都是实在亲戚,就没必要虚套了。”

    贾琏喝的像是闷酒,又自斟自饮了一杯,道:

    “宁府那边还好,就珍大哥和蓉哥儿两个,那叫一个舒坦!”

    “荣府这边却是……嘿!”

    这一声叹息,余味十足。

    他又自己灌了一杯,开始大倒苦水。

    “你们也都知道,我们大房虽袭了爵,却说得不算。”

    “当然,我二叔这人还是好的。”

    冯一博和薛蟠对视一眼,都有些尴尬。

    这事摆在明面上,谁都知道。

    但毕竟当事人自己说出来,还是让人不知如何劝慰。

    “可是荣府表面上一片祥和,内里却早已乌烟瘴气!”

    这话一出,两人更加尴尬了。

    很明显他在说王夫人和王熙凤。

    就连薛蟠这个智商,都听得直挠头。

    冯一博推了贾琏一把,道:

    “琏二哥喝多了,别说这些!咱们说点高兴的!”

    “我没喝多!”

    贾琏一甩膀子,直勾勾的盯着冯一博,道:

    “出来之前你嫂子和你说了半天话,别以为我不知道!”

    冯一博一愣。

    这话说的好像不太对味儿呢?

    不对,自己又没做什么对不起他的事!

    “是不是让你看着我?”

    好在下一句,让冯一博松了口气。

    原来贾琏是真的知道。

    没误会就好。

    “看个屁啊!就你哥哥这点身家,在外面哪有钱乱来?”

    贾琏这时眼睛已经有些发直,但说出的话却更直。

    “还当着大伙的面,说特么香的臭的,我不知道香的好吗?”

    说到这里,贾琏竟掉了两滴清泪。

    语气里也带着一丝哭腔,道:

    “人家最多是醋罐子,她却是醋缸醋瓮!”

    “把我最贴心的两个丫头都给打发了,还不罢休!”

    冯一博和薛蟠此时都有些后悔。

    没想到这贾琏酒品这么差。

    先是从海外生意的事联想到王家。

    又从王家联想到王熙凤。

    这点家丑,都被他在酒桌抖落出来了。

    这样的酒品,让人不敢多交。

    就连薛蟠都劝道:“琏二哥,女人算得了什么?不值得你这样!”

    “对对对!”

    冯一博也跟着附和,道:“咱们兄弟喝酒喝得是开心事,就别提这些了!”

    “一博老弟,你是探花,你告诉我!”

    贾琏依旧不依不饶,拉着冯一博质问:

    “娶妻娶贤这句话,是哪位圣人说的?”

    没等冯一博回答,他又一拍桌子,道:

    “真是踏马的太对了!”

    说完又往嘴里灌了两杯,才被两人拦下。

    贾琏手中没酒,就继续哭诉道:

    “你那嫂子长得天仙一样,可她却是个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

    冯一博和薛蟠对视一下,两人就合力架着贾琏回舱。

    一边走,贾琏还念叨着:

    “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她都给占全了啊!”

    两人把他扔在床上,他还在呼喊:

    “一博,文龙!你们别不信!”

    “就连我想和平儿亲近些,她嘴里还要掂十来个过儿呢!”

    “这娘们谁爱要谁要,早晚我也要休了她!”

    如果说冯一博谈的都是生意。

    薛蟠想的都是生活。

    那这贾琏,搞得就像是生存。

    说到可怜处,冯一博都忍不住想帮帮他了。

    但想到出发前王熙凤的话。

    知道自己若是帮他,怕这贾琏稍有起势,就会如脱缰野马一样。

    挣脱贾家和王熙凤的束缚。

    到时候,自己怕是要落下不少埋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296/ 第一时间欣赏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 作者:迷糊又无奈所写的《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为转载作品,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介绍:
前途无量的解元为何性情大变?
横行金陵的呆霸王被揍得很惨?
据前方吃瓜群众报道:
小冯老爷不愧为星宿下凡,真真是文武双全。
文能提笔中解元!
武能万军丛中取那呆霸王的……
妹妹
你没看错,真就是妹妹。
穿越红楼成为薄命郎冯渊,努力科举成为一府解元。
本以为就此天高海阔,与薛家再无瓜葛。
没想到阴差阳错,却把薛宝钗带回了家。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