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熬鹰航空业TXT下载熬鹰航空业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熬鹰航空业全文阅读

作者:中克希德     熬鹰航空业txt下载     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早有准备

    骤然间听说美国人已经开始了中型四代隐形机的研发工作,这消息还是让人有些吃惊的,整个会议室都是中航西南公司的中高层领导,也是航空制造业从业人员,对于美国人的实力,那也当然清楚。

    只要清楚了对手的实力有多强,自然也就明白现在的压力会有多大,当然,此时最为头疼的,肯定是属于洪都方面,这是不看都知道的。

    正常情况下,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应该如此,只不过这次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作为洪都方面参与此次会议的大佬,石屏并没有打架预想那样震惊地眼珠子掉一地。

    仿佛是早就已经知道了消息,脸上也是一副我已经预料到的表情:“听到这个消息,我其实并不惊讶,美国人开始中型四代机的研制工作是明摆着,从三代机时代的F-15和F-16搭配,我们就可以得出推理,现在美国人的重型四代机研制进度走了一大半,那就没有理由不开展中型四代机的研制。”

    道理很简单,说出来之后,几乎所有人心里都是明白很,事实还真就是这个道理,三代机时代的美国就因为成本原因选择高低搭配,现在四代机的造价更加高昂,美国人就更没有理由不走高低搭配之路,这实在是太明显。

    想到这里,倒是对这突然到来的消息有些理解了,而既然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自然就不会继续震惊,反而心里对洪都方面这次能够事先预料到美国在中型四代机的研发而感到非常满意,一家优秀的企业,不仅仅要有技术、魄力,更要对自己的对手清楚地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眼看其它兄弟单位都对洪都的表现很满意,石屏作为洪都的总师,就多说上两句:“不仅如此,我们甚至预计这次美国研制中型四代机项目,很大的可能就是要打算接过F-16在三代机市场的定位,之前装备采购F-16的国家,都有很大可能在更新战机的时候继续选择美国飞机,因此,这款飞机将是我们中四最大、最难缠的对手。”

    说话的时候,整个人的肢体语言也清楚表现出洪都公司,以及石屏本人对美国人的中四战斗机之重视,这绝对不是刻意所能表演出来的,而是来自对行业对手清楚了解之后所产生的紧迫危机感。

    “美国人这次开始中型四代机的研制工作,这将是.......”

    石屏还要继续说,杨辉却没有打算继续听下去,即便心里也清楚JSF项目最后拿到了巨量的订单,但那又如何,现在这一位面可不是上一位面的军用战斗机市场格局,很多变量因素都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杨辉还是有一定的信心,准备在四代机军火市场中啃下一块肉。

    洪都那边既然对美国的中四项目早就有了预料,并且又立下军令状,誓要重新抢回之前落下的项目进度节点,那现在就不用在继续敲打,只需要骑驴看唱本就行。

    “话说的没错,这次美国开发新的第四代中型战斗机,确实有要接班F-16在三代机市场中外销明星地位的想法,但我们现在也有自己的优势嘛,只要我们的中四做好了,同样也能够在国际高端军火销售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国际高端军火销售市场,现在这一位面的共和国是有一定能力的搏一搏的,中航西南在三代机时代追上了国际水平,并且又占据一定的军用战斗机市场,至少是有了一定的市场底气。

    对此,杨辉分析地很透彻,并且也愿意把这些情况掰开来说道说道:“现在的情况看似很危急了,美国人的到来必将把四代机市场搅得风起云涌,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

    现在中四有自己的优势之处吗?当然有了,毫不夸张地说,这年头,只要能研制第四代军用战斗机,这本身就已经算是一种优势,更何况现在的中四还占有一定的先机,研发进度方面绝对是要超过JSF项目。

    各种优势地加成之后,杨辉还是有理由相信中四发展下去,一定能够成为一款性能优秀的四代军用战斗机,一款真正的名机。

    “至少现目前而言,全世界研制中型四代机军用战斗机的,也就只有我们和美国,这和三代机时代群雄混战有这很大区别。除开美国人的传统市场以外,法国、英国、乃至俄罗斯,这三个传统航空制造业强国都没有四代机军用战斗机开发项目,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蚕食这些市场,只要能够把这些市场消化了,那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别说全部蚕食英国、法国、俄罗斯的军用战斗机市场,即便只能蚕食这些国家传统市场的一半,中四也就能够成功发展壮大起来,要知道中四项目是得到了共和国军方的支持,到时候国内也会有大量的采购订单,这加起来想突破1000架也是可以做到。

    ...........

    拿到了订单,并且订单的所有盈利也留在总公司自己支配,这个时候就很有意思了,所有人都看着这笔大订单,以及现在拥有大笔资金可供使用的总公司。

    “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具体在型号上不要求从总公司手里拿钱,但是基础技术研发方面,这就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公司这些年虽然一直有发动机销售业绩,但是新发动机的研发更是不少,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做基础研发。”

    发动机方面要钱,马上就有更加需要用钱的单位跳出来,并且火气还很大。

    “你们那算啥,我们工艺研究所才是真正的清水衙门,没有可以直接出售赚钱的项目,兄弟单位使用我们的工艺技术所给的研发费用,那简直是杯水车薪。就说你们发动机方面,去年说我们合作开发电液伺服式线性摩擦焊技术,我们把钱投进去,已经展开了前期开发工作,但是到现在,你们的资金在哪里,一直都没有到位吧?”

    说起这事,联合航空发动机也挺光棍:“你看你这说的,摩擦焊技术我们当然要投入啊,至于钱的问题,你也知道我们现在都挺紧张,但是你放心,这次总公司拨款下来之后,我第一个就把和你们合作的项目资金补齐,绝对!”

    得,这钱都还没有分清楚,一个个都已经开始算着要往哪里用,这也是够了。不过还好在这些都能接受,有些钱确实是省不了。

    “都安静,怎么拨款总公司自有一个章程,这次主要是给你们说一下这次资金主要用于那些方面,哪些项目可以申请资金支持的问题。主要就包括这以下几大类:先进成形制造技术、基础科研测试设备建设、行业关键性基础技术、行业前沿技术预研,以及........”

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一些“小成绩”

    一百亿美元的订单看起来是挺多,但是真的刨除各种成本之后,再细细分配到中航西南那么大的一个摊子,就会发现这资金其实和流水一样没了,而且属于是那种一年半载之内,甚至都别想听到个声响。

    当然,杨辉选择了把资金投入到各种基础科研领域,心里也明白,像这些资金大概什么时候能够看到产出,因此也比较耐得住性子,还可慢慢来。

    1996年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上半年是搞得整个国家都紧张兮兮,感觉一不小心就是开干的动作,下半年的时候,对于中航西南公司而言就要好很多,主要是拿到订单之后确实值得高兴,而手里有钱就更加有底气。

    一直等到97年的年中,这时候才有了一些还算不错的成果出来,首先是从无人机行业的大发展开始,基于模块化无人机平台开发是越发深入,加上中继卫星系统的成功发射组网,集成侦察和打击任务为一体的地狱猫无人机,在共和国大西南的某机场腾空而起。

    没错,无人机方面,这一位面的共和国是从一开始就和美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领先,这比起上一位面共和国的无人机行业还要更加风光。

    无人机行业风光无限,连带着研制无人机的西南特种飞机公司也一连好几个好消息不断,毕竟特种飞行器公司还要研制预警机,考虑到之前空警100预警机已经对外公开,并且有了外销订单,再加上这飞机本来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性能并不太好的事实。

    鉴于此,在军方强烈要求下,考虑到研制相控阵雷达所急需的T/R组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新一代预警机的研制也自然是悄然拉开。

    伴随着德国MM公司试飞的C-320多用途运输加油机机的试飞工作推进,来自各方的订单虽然有很大一部分还在犹豫当中,但总是些愿意为德国信仰进行充值的国家,他们是选择了直接签下采购订单。

    总总迹象表明,C-320也必将成为一款优秀的大中型喷气式运输机,到时候中航西南也能够小赚一笔,德国人是既吃上了肉得到了里子,又有了研发大型喷气式运输机的面子,那简直是人生赢家的节奏,所以说,中航西南肯定也要吃上一口肉才行,毕竟C-320项目也是中德合作的产物。

    固定翼飞机项目一时间,是大有狂飙突进的意思,但就在同一年,一直被陆海空三军寄予厚望的直18直升机项目,也终于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小批量生产试飞。

    直升机的研制试飞任务比起固定翼飞机而言,那绝对是只多不少,而直18恰巧又是一款计划中要三军通用的通用直升机,这肯定对飞机的基础设计更加严苛,对可靠性的要求是相当之高,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只能是依靠多多地试飞来暴露问题。

    小批量生产一批,可以明显提升试飞效率,而且试飞完了之后也不会有浪费,到时候还可以直接将这些原型机进行各种附件改装,然后就可以试飞海军型,空军型。

    站在机场,看着两架已经执行过试飞任务的直升机,心里还是止不住地欢喜,再想想这款飞机的研发过程,那可是.....

    “还记得两年前,也是在这里,那时候飞机首飞的时候,连发动机都还没有完全定型,整个过程可是相当冒险,也不知道你们哪来的胆子。”

    首飞的时候使用一款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发动机,虽然是采用双发设计,看起来可能会保险一点,但是谁都知道,那只是一个心理暗示而已,没有定型的发动机只要有设计制造上的问题,那么绝对是两台发动机都有问题,到时候双发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回忆起往昔,又让一旁直18飞机动力系统MZ-2200发动机总师很赞同,现在他都一直在想,自己当时哪来的勇气提出直18首飞的时候使用一款还没有定型的发动机,这里面所涉及的责任和风险,在现在想来,简直是让人后怕。

    不过好就好在这期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事故,这才让现在的项目总师能够和杨辉一起谈笑风生,并且还自信满满地开展发动机的后续改进计划。

    “当时那也是确实是火烧到眉毛了,我们若是不冒险首飞直18,那么国内当时嚷嚷着要引进米171生产线一事,那可能就真的成了,这对我们直18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我们不得不冒险。

    关于之前国内引进米17之事,杨辉倒是知道那么一点,那时候中航东北和毛子走得比较近一些,双方一直在谈米17以及当时被苏联放弃的米28武装直升机项目。

    那个时候的国内陆空军还真是差一点便被忽悠到了,一方面是米17系列价格低廉到令人发指的采购单价,再加上马上就可以拿到现货。

    特别是毛子又附带提出,只要双方在米17项目上合作愉快,就连米28重型武装直升机业可以谈,那家伙要是成功谈下来的话,整个共和国在直升机方面的短板就直接弥补的差不多了。

    正是因为中航东北和毛子双方合作,这给了景德镇/昌河方面巨大地压力,连带着发动机研发方面都风声鹤唳,三方合计之后,这才搞出了一个冒险的首飞计划。

    对于当时直18首飞背后的故事,杨辉虽然隐约知道一些事件背景,但也并不是十分清楚这里面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这次直18快要成功了,杨辉才知道这背后的详细故事。

    “你们都是好样的,没有给中航西南公司丢脸,咱已经到手的项目,那怎么也不能让东北那帮家伙撬开嘴给抢走,不多说,等到飞机定型的时候,我做主,由总公司给项目所有人员都发大奖,到时候评院士的时候,公司准备推一两个直升机研制方面的院士。“

    这个时候的中航西南在工程院院士的评选方面,影响力已经是不可小觑,要说院士的数量,质量,那都是杠杠的,这次只要直18成了,靠着这个项目出一两个院士,还真不是什么问题。

    MZ-2200发动机的后续改进工作已经开始,发动机需要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做针对性优化:高原/海军/民用,甚至通过魔改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把它作为重型直升机的动力系统,也都是可以期待的。

    无人机,直升机是中航西南的亮点工程,是弥补产业链短板的工程,那么战斗机就是塑造强大企业形象的重点工程,一切的一切,资源都向战斗机方面倾斜,特别是新一代隐形战斗机得研制工作。

    也是通过各种前期工作得推进,总归还是要有一些成果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跨入新时代(一)

    景德正的直18直升机已经小批量下线,并投入全面试飞工作,按照乐观的估计,再有两年时间,大概就可以交付一批陆军使用的直18直升机进行各种作战测试,海军方面的需求可能也会在2000年左右开始上舰测试。

    靠着直18项目的拉动,整个将西省的航空制造业得到了一次有力的加速,让这个有着五十年航空制造业历史的中部省份,又一次在航空制造业上迎来新的发展。

    作为一个老牌航空制造业大省,若光是直18直升机项目的拉动,那是绝对不够的,能够称之航空制造业大省、强省,光是一家航空制造业单位能行?

    也就在距离直18直升机研发地点景德镇大约200公里的另一处地方,同样也准备着一次注定要被载入共和国航空制造业历史史册的大事件。

    将西-南沧,中航西南公司旗下的南沧飞机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军工单位,这里聚集了前所未有的庞大观礼队伍,因为在这里,即将首飞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机。

    海空军双方的巨头到位是肯定的,但整个观礼规模还不仅仅如此,提前到达的海空军大佬要是在平时,肯定就已经在安排好的观礼台坐下,然而这次却一反常态,双方倒是在一旁空旷处等待着什么。

    杨辉作为中航西南公司的掌门人,同样也知道这次首飞都要来一些什么样子的大人物,这时候也一样是在一旁站着,时不时还要再检查一下现场的接待情况还有没有疏漏之处。

    “保卫处发来消息吗,车队已经朝我们这边过来了。”

    匆忙走来的秘书在耳边简单说了汇报,杨辉心里已经有数,直接往早就划出来的停车场走去,而军方那边似乎也得到了消息,所有人都是抖擞精神等待着,如同马上就要被检阅的部队一样,看来军人果然都是这样。

    .....

    大概是两分钟,或者不会超过三分钟的时间,车队已经已经缓缓开进指定的停车区,随着车上的人一个个都下来,这时候杨辉也把之前名单上的人全部对号入座。

    队伍由当今大领导打头带领,随后跟着的,倒不是什么国内的其他高官,更多的是杨辉的老熟人,其中就有穿着中东地区传统服装。

    没错了,这次随着大领导一起来的,还有国外的各国代表,其中显眼的。自然是是阿联酋的观礼团,杨辉倒是在之前同阿联酋签订100亿订单合同的时候见到过这位,这次他果然是来了。

    中四项目有阿联酋的投资,因此在首飞的时候出现阿联酋方面的高层是肯定的,这同样也是中航西南所喜闻乐见。

    来的都是些大佬啊,有这些人出现在首飞仪式上,中四想不火、不被关注都困难,杨辉是对此很是满意,倒是再看到这时候已经靠过去的军方领导,杨辉发现自己似乎是挤不过去了,这些军方的大佬云集,自己也凑不了这热闹啊!

    没办法,既然这边接待的人已经到位,那自己就再往后面多看看,这次车队一共是四辆车进来,正好后面几辆车也陆陆续续有客人下来,杨辉肯定还是要去看看的。

    首飞仪式不仅有阿联酋来人,之前杨辉就接到有关单位的消息,另外还有几个对中四感兴趣的国家,这次也来凑热闹了,这些都该好好接待一下,要是项目成了,这就是钱啊!

    对于这几位从后面的车上下来的人,杨辉大致还是知道一些,巴基斯坦是肯定不能少,特别是之前阿联酋明确了歼18的事之后,巴基斯坦倒也是对中四也有了兴趣,这毕竟是新一代战斗机,对于现目前的巴基斯坦而言,尤为重要。

    1996年11月,印度对外宣布苏30MKI的采购合同,整个合同金额比起中航西南同阿联酋签下的100亿订单,绝对是不相上下,而当时苏30MKI战斗机,在性能上可是被吹得天上地下,世界第一。

    再看巴基斯坦,这边是自从八十年代初期引进了F-16之后,早年甚至保持了对印度在空军战斗机型号上的隔代优势,那时候可真是风光无限。

    到了后来,米格29引进到印度,隔代优势就不再了,但是F-16和米格29之间的优劣对比之后,巴基斯坦还是不太担心。

    直到印度引进苏30MKI之后,双方的战斗机型号、数量上来说,巴基斯坦都开始落下风,此时要是再不做出点准备和反应,那就怪了。

    正好,现在共和国研制新一代军用战斗机,飞机属于中型机,也可以外销,而且和苏30MK有隔代优势,这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无疑就是最佳选项。

    更加绝妙的是,共和国就服役有苏27系列的战斗机,肯定会对这一系列的战机性能很了解,在研制中四的时候,绝对是针对苏27系列战斗机的作战进入行优化,甚至是直接针对印度的苏30MKI进行各种对应的设计,这都是可能的。

    如此一来,巴基斯坦还有什么理由不采购这款战机?

    所以说,这次除开阿联酋之后,巴基斯坦就是对中四第二感兴趣的外国客户,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巴基斯坦比阿联酋还要更重视,这中四几乎就可以算是为巴基斯坦量身订做的下一代军用战斗机了。

    巴基斯坦之外,沙热倒也是得到了一些消息,只不过仅仅是象征性地派了点人来看看,好歹中沙之间的军售项目也不少,双方关系都还算是不错,来看看也不打紧。

    至于说其它的国家,有的是不知道中四这款现目前半保密的战斗机,有的要不就是基于各种原因,还没有要把战斗机队伍升级到第四代的打算,毕竟冷战结束之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迎来了和平。

    聊上几句之后,杨辉带着就往观礼台去,那边是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位置,最适合这次首飞重要嘉宾观礼。

    “大家先坐下,我们先把飞机的首飞看了再说,之后有什么要问的,我会给大家作答,首飞大概还有10分钟就会开始,现在飞机在那边跑道做最后的准备。”

    不用杨辉说,其实这些嘉宾们早就已经看到了另一头的跑道起飞点,那边还有首飞配套各部门做最后的检查,飞机大致的样子倒是因为距离有点远还看不太清楚,但相信到时候的飞机滑跑到观礼台前方一段跑道时,也就能看清楚了。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这就飞了?

    但就说飞机的首飞工作,这种场面杨辉已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按道理说,内心已经不会再有多少激动,处变不惊是最基本的素质。可实际上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不仅洪都方面的现场人员心里激动、担心,甚至整个中航西南,乃至现场所有观摩中四首飞工作的人,又有哪一个是完全放心,哪一个不激动?

    “哎!那个...那个中航西南公司的总经理杨辉在哪里?先把他叫过来,我可记得之前他是向我诉苦好久,那这次首飞我就让他在旁边看着,不能再让他给跑了,上次还口口声声地给我说什么中四项目进度延后,要放宽进度节点,但现在看来,他手下这些设计研发团队不配合他啊!”

    大领导还记得之前了解中四项目进度的时候,杨辉当时说什么都要把项目进度往后拖延,后来大领导都已经对此事接受,却没有想到,这次突然又来消息说项目进度追上来了,大概也算是一个小惊喜。

    这才当着一众军方兵种大领导的面,把之前的事儿一股脑全部抖出来,这次一定要把杨辉给纠过来,就是要看看这家伙吃瘪的样子。

    而杨辉被“纠”过来之后,心里也是一阵尴尬,这大领导不是存心要逗自己玩儿嘛!这年头,项目进度提前,难不成还错了?

    被一众将星强势围观的感觉,杨辉表示咱真是有压力啊:“领导啊!这个真就不能怪我,之前我得到洪都的项目进度表,确实就是我当时说的那样,但谁知道上次我回去之后,把您批准的资金拿出来,这就不得了,那洪都是第一个下军令状要抢回节点,现在能够有这么快的进度,全都是因为资金到位的缘故!”

    别的不好说,但牵强附会这种事,杨辉还是可以很容易地扯到一起,把洪都中四项目进度的加速归结于之前大领导批准的资金缘故,这既解释了中四项目进度加速的原因,又间接说明了杨辉在之前资金分配的规则,顺便还不着边际地拍了拍马屁,也算是刚好挠到了痒处。

    必须承认,这杨辉的回答让大领导非常满意,当着众人的面摇摇头:“得了,你就是想说你们中航西南上下都是眼开,只要有钱什么都好说,对吧?可惜,你说的再好,国家也不会再追加投资了,就算算现在你们公司手里的项目,那一大堆的,哪一个的耗资能小?国家现在是没有多余的资金,你就不要再上眼药了。”

    被一句话道破心中所想,杨辉表示咱也没办法,这洪都就是这样的德行,谁都拿他没有办法。再说,杨辉也不认为再继续追加资金就能再一次加速中四的进度,有的时候达到了上限之后,必然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领导,您这话说可是冤枉我们中航西南了,单就说这次的洪都,现在能够有这进度就已经是加班加点的结果了,飞机的总设计师可是把家都安到了办公室,为了这次首飞,相关人员封闭式集训,大家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和家人见面,这次是真的拼命!”

    杨辉一直反对加班加点的超负荷工作,但是反对有时候也很苍白、无力,整个中航西南的公司文化都已经形成,那就是拼命也不能落进度,再加上整个共和国的航空工业从一开始就这种精神贯穿始终,洪都面对项目进度落后的情况下,要拼命硬干,杨辉都不好多说什么。

    一群人围着杨辉很无奈,另一边的飞机首飞则是箭在弦上,所有准备完全就绪,当座舱盖关闭的那一刻,飞行员的心跳肯定是不同寻常,毕竟这是飞机的首飞,毕竟观看此次首飞的大佬们都是对这款飞机寄予厚望啊!

    老规矩,先和塔台方面进行沟通,得到起飞指令,这才稳稳地推动发动机节流阀,轻载状态下的中四开始轻快地向前滑行,飞机绝对是一款好飞机,秉承洪都设计战斗机的传统理念,起降距离一定要短,中四被计划成一款具有短距离起降能力的战机。

    当然,此时的首飞机由于是使用俄制造AL-31F/N发动机为动力,而这款发动机并不具备推力矢量能力,因此按照常理,现在中四的起飞滑跑距离是达不到设计中所要求的那样短。

    这些问题因素是洪都在设计中四原型机时候就已经有所考虑,甚至现场首飞总指挥还综合考虑了首飞机的轻载状态,再次将战机的起飞距离进行了估算,万无一失之后,就只等顺利首飞。

    千算万算,首飞的过程中也是什么可能都会发生,比如这一次,伴随着飞行员将节流阀推到预定位置,飞机按计划是可以平稳的从观礼台前面滑过,之后再顺利起飞。但时间刚过去不久,座舱中的飞行员已经感觉到飞机现在有些不听指挥,似乎机头已经抑制不住要有抬头趋势。

    这就有点尴尬了,计划中的飞行是应该优雅、缓慢地从观礼台滑过之后再起飞,但现在坐下这战机,怎么突然就如此家桀骜?感受到那股来自战机翼下的强大力量,再看着前面马上就要到的观礼台,是时候做决定了。

    飞行员都已经能够感觉到飞机的前轮开始若有若无地飘起来,是到了起飞决断时刻,绝对不能犹豫!也不管观礼台的嘉宾会是神马表情,首飞中的试飞员有绝对的权利来驾驶飞机,只要飞行安全就好。

    平常的起飞,战机到了起飞速度之后,会有一个拉起的动作,但这一次不一样,试飞员并没有拉起,战机就已经小角度脱离跑道,在距离地面五米的高度,战机从观礼台前面平滑地掠过。

    “报告,战机最低起飞速度预算错误,我机提前进入起飞阶段,完毕!”

    都不用飞行员报告,现场总指挥就已经发现了这一情况,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飞机起飞所需的速度居然比预计还要慢一些,这意味着什么?

    这明摆着就是中四的设计太优秀,整机升力系数要远高于设计中的整机升力系数,这就证明战机的气动设计是非常成功的,是超出了预定的要求,这是一个让人心惊动魄地惊喜。

    “收到,具体原因我们会马上进行分析,现在首飞工作继续进行,完毕!”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这才是高大上

    飞机的首飞就是一次仪式性的事件,只要能够顺利起飞,这差不多就算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务进度,而这次中四的起飞虽然经历了一段小插曲,但其本质是没有问题,起飞的过程是成功的。

    说起来,这次首飞机虽然是“拼拼凑凑”,甚至整个航电系统都是从歼18上面移植过来,但客观地说,这一套航电系统其实也足够先进了,这年头就算是顶尖的F-22战斗机,其航电显示布局不也是一平三下的传统设计?和现在歼18、中四的航电相比起来,实际上还真就没有拉出跨代差距。

    因此,中四的首飞机,应该算是少有能够装配上完整的航电系统的首飞机,要知道,其它型号的军用飞机在首飞的时候,还真没有几个是拥有了完整的航电系统,大都是只要是能够满足飞行需要就行。

    航电系统相对成熟,飞行员首飞的时候就要更加放心一些,成熟可靠的航电系统能够让飞行员对整个战机的运转情况更加清楚,显示更加直观地感知,更何况这次首飞在地面保障方面,也不再是以往那样简单。

    地面首飞指挥测控中心出现,让这次中四的首飞和以往的飞机首飞有了天壤之别,和传统的军用战斗机飞行测试相比,这次是有了很大的提高,至少在地面保障上,洪都这边建设的飞行测控中甚至是类似后世航天指挥测控中心的存在。

    整个飞行测控中心能够实时接收试飞机上面各种传感器测得的飞行数据,并通过测控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实现数据分析,几乎能实时将飞机的各项飞行参数模拟出来,并投放在测控中心的大屏幕当中,这也让测控中心的所有人都能看到模拟的首飞机3D动画飞行状态,这绝对是一次巨大地进步。

    在以往,要想看到战机的3D飞行动画模拟,那就必须是战机降落之后,手动提取飞机的飞参数据,并且对飞参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才能够得到计算机模拟的3D飞行数据,而现在能够在飞机飞行中就实时模拟,这在以往几乎是想都不敢想。

    这一切都是技术进步和成吨资金砸出去之后所带来的质变,中四飞参数据在以往,那是很难在录入存储的时候又实时发送出来,就算能够发送数据,在传输方面也是极大的问题,而这一次,则是通过伴飞的特种飞机MPC-75做信号中继来实现数据传输效率放大,以此加速传输速度。

    当然,由MPC-75所改装的特种测控机,其本身也携带有大量的数据监控载荷,在伴飞的过程中,也能够监控到中四大量的飞行数据,以此作为中四本身传感器数据的补充。

    大屏幕所展示的首飞机3D飞行动画模拟,能够清楚、直观地展现出战机的飞行姿态数据,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若是飞行测控中心只有这一点功能的话,那未免就太小看这测控中心了。

    在测控中心的大屏幕下方,又呈弧形分列了诸多排测控工位,上百台PC电脑不断显示刷新着各种数据,而这些数据就不再是飞行姿态数据了,这上百台电脑所显示的东西,有些甚至是正常飞机的飞参数据都没有记载,只不过是首飞机为了万无一失才有测控。

    这些电脑都有对应的工作人员专门监控、分析数据,每个人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各项数据绝对负责,只要显示的数据一有异常,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消息,并马上做出反应。

    杨辉这时候也恰好带着几位领导一起,走进了繁忙的飞行测控中心,有些小声地介绍着,是生怕打扰了这些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飞行测控中心,整个测控中心能够实时测控整个首飞机的所有飞行数据,我们天上的飞行员是一个人在飞,但是地面的测控中心却有好几百人为其保驾护航,我们保证能够监控所有异常状况,在第一时间将异常问题扼杀在萌芽当中。”

    领导们确实见多识广,但也着实是没有见过一架飞机首飞能够有这么大的阵仗,1996年的时候位于帝都的航天指挥测控中心才挂牌成立,现在也不过是1997年中下旬而已,距离航天指挥测控中心建成并运行还有好长一段时间,领导们自然也没有见过测控中心这种阵仗。

    这次中航西南这边搞出这么大的规模,绝对是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其高大上程度,简直是亮瞎众人眼。而另一边的测控副总指挥陪同着,也适时候给出了测控中心对这次首飞任务测控的答卷,做出一个比较简短地汇报。

    “报告,我们测控中心已经成功分析出刚才起飞时飞机提前飞离跑道的原因:飞机同等动力输出的情况下,现场迎头风力数据、侧风数据都比我们预计风力等级有中等幅度的增加;飞机总体重量相比正常重量轻了百分之六点七;机翼升力系数保持正常范围,但机身升力体的升力数据超过我们风洞测试结果,提供了更多的额外飞行升力;综合计算模拟,结束是飞机会提前在XXX/s时候达到起飞速度,这和我们飞机这次现场飞行数据吻合。”

    汇报已经很简短了,但是各种名词、数据,在非专业人士看来依旧有些挠头,不明觉厉是必须的,但大家大致上还是能够听出来,那就是这测控中心非常的牛逼,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得出事故原因,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内心还有些震惊的大领导这个时候也笑了:“很好,你们这个就非常好,要再接再厉,一定要再接再厉,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得,这大领导肯定还不知道,就这飞行测控中心,在国际上也是绝对地高大上的存在,强如波音、洛马这些一线大牌,用上这东西也没几年时间,那些稍微落后一点的飞行器研制单位如达索、苏霍伊、米格什么的,现在是绝对用不起这些高端设备滴。

    这时候,测控中心也实时响起各部门的监控数据分析汇报:“推进系统;空气流量正常;发动机转速正常;冷却正常,滑油正常.....”

    “气动系统;翼面压差正常;涡流控制正常;翼根气动冲击能量正常......”

    飞控系统....

    航电系统....

    ....

    也就这时候,不和谐的声音来了:“推进系统报告,两侧进气道流量差值小幅度超标!”

    这边的问题刚汇报出来,飞行姿态监控系统部门就给出了可能的结果:“飞机姿态左转偏航,可能导致以上问题。”

    马上环境监控又来了:“现场侧风X级,可能导致以上问题。”

    两部门给出了可能导致两侧进气道流量差值超标的原因,正好这边进气道空气流量差值又恢复:“数据恢复正常,完毕!”

    再一看大屏幕,首飞机也刚好由偏航状态调整到直线飞行,这也就间接证明了之前小问题的原因,有了完整的实时数据测控能力,可谓是问题来的快,去的也快。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各怀心思

    飞行测控中心所表现出来性质是绝对高大上,不仅前来观礼的军方兵种大佬从没看到过,就连见多识广的大领导对此也是赞不绝口,这等情况绝对是要大出风头。而共和国领导们都如此了,更何况那些国外来的观摩团,正好阿联酋、巴基斯坦、沙特都各自来了一位负责人跟着参观飞行测控中心。

    对于这些没有什么工业基础的绿教国家而言,如此高大上的测控中心,那真的是想都不想,现在看到中航西南为中四的研制工作需要,直接建造一整套的相关设施设备,那叫一个放心啊!

    要说放心啥?不用说,肯定是对中航西南的科研设计能力一百个放心啊,没的说,这中四项目肯定靠谱。

    “看到了吧!我就说这个中航西南的科研设计能力是靠谱的,现在一看,果然不出所料,至少我对后续研发资金的持续投入算是放心了,阿联酋空军未来三十年的担当,就要在这里起飞和成长!”

    说话的阿联酋方面很激动,人家好歹也算是第一个中四的海外用户,说时髦一点就是海外首发国家,因而在之前的多方谈判中,阿联酋甚至获得了和共和国自己军方都相差不大的待遇:共和国军方接收中四进行作战能力测试和试飞时,阿联酋也能派出飞行员前来参与,并且还保证第一批批量生产的中四能够给阿联酋分配出四架。就说说,再看看,这简直就是超标准的贵宾待遇啊!

    兴奋的阿联酋自不用多说,全部都表现在脸上了,那么另外的巴基斯坦和沙特就各自心情上有些不一样了,这又该怎么形容呢?

    至少沙特心里是有些羡慕的同时,也免不了还些嫉妒。想当年,要不是咱沙特投资中航西南的歼教七飞机,中航西南能够快速发展,还能够有今天?到现在,中航西南能够如此牛叉,咱沙特也是劳苦功高啊!而现在看这款中型四代机,明显又是一代名机的节奏,可惜沙特居然在这上面失了先手。

    想到这里,再想起之前才从美国采购的F-15战斗机,那订单当时看来好倒是好了,只不过现在看来,似乎又缺少了一些什么,总感觉是哪里有写落后了啊...

    沙特这想法确实很牛逼,要是让波音知道沙特现在各种嫌弃F-15战斗机性能落后,那恐怕是一口老血喷出好远,还是开了加力的那种,要知道这年头的F-15,那可是绝对得世界一流的三代重型战斗机,即便是美国人自己也不敢说F-15已经落后了,这可是主力、主力啊!

    沙特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但这次前来考察的带队人也知道,单就以现目前沙特的情况来说,由于刚签了新一批F-15的采购订单,是绝对不可能再签中四的采购订单。沙特虽然有钱,但也不是这样花的,况且这款飞机也才刚首飞,具体型号到定型并且把各方面性能稳定下来,没个十年左右的时间是不可能的。

    想到这里,心里也就释然了,就当是来做了一次单纯的考察观摩好了,以后多关注一下这款飞机的进度就好,多少可以作为沙特下一次战斗机采购项目的一个有力的竞争选项吧。

    沙特有钱,又刚采购了F-15战斗机,现在正感觉到无比地安全,对于邻居那几只老掉牙的破烂猫,沙特大抵是又有了更大的信心能够抵抗,要知道沙特之前可是高薪花钱找到美国方面,特意针对伊朗现役的F-14A战斗机做了对抗培训,心里还是“有底”的!

    和沙特想法大相径庭的是巴基斯坦,这时候的巴基斯坦已经彻底不淡定了,在见识了中航西南强大的科研设计能力之后,这次巴基斯坦对中四项目充满了信心,再加上之前中航西南的良好口碑,想不信任都困难啊!

    这年头,巴基斯坦倒也不是没有在国际上听人吹过四代隐形战斗机,大一点的如苏联,据说早就有一款重型隐形战斗机在研制中,小一点的什么波兰、德国、甚至阿根廷都在捣鼓四代隐形战斗机,只不过这些所谓的四代机和中航西南的中四比起来,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啊!

    真要说对抗印度苏30MKI的光荣使命,就必须要压在现在所看到这款飞机上面,巴基斯坦的三代机从F-16开始,而四代则以共和国的中四为开端,至于印度的话,大概就慢慢地跟在后面吃灰好了,咱就先走一步!

    中四项目已经有共和国和阿联酋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发,想必就算巴基斯坦再加入的话,也是不用投入太多的研发资金,反正巴基斯坦的情况就只有那样,阿联酋和共和国也都知道情况,到时候绝对不会让巴基斯坦出太多资金就是了。

    想到这些,巴基斯坦方面高兴啊!心里甚至已经开始计算需要采购多少飞机才能够对印度现目前咄咄逼人的态势做出有力反击,巴基斯坦是穷逼这个问题是肯定的,那么中四的采购资金从哪里来?

    阿联酋已经说了要送巴基斯坦一大堆歼18战斗机,肯定不可能再出钱帮着承担巴基斯坦的中四采购,这点自知之明还是要有的,倒是沙特那边,或许还可以研究研究;对了,之前海湾战争的时候,和科威特的关系搞得好像也还不错,或许可以找科威特去化缘也有可能。

    嗯,没错,是这样的.....

    当然,完全靠别人出钱来组建自己的国防,这也是绝对不靠谱的,对于巴基斯坦来说,除了外援军费之外,很大一部分还是得要靠自己,特别是遇到了中四这种完全对自己胃口的飞机,那实在是太难的。

    要说一次性拨付几十亿美元用于采购中四,这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巴基斯坦还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只能采取东拼西凑的办法或许会有点可能,反正日子都是这么过来的。每年让巴基斯坦军方凑出一架或两架中四的钱,想来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存上个十来年,好歹也能够买上一二十架飞机了。

    又或者,可以选择把之前美国那扣压的那批F-16转手卖掉,反正现在看这F-16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虽然这是一款好飞机,但飞机再好,人家美国拿了钱之后要给你耍流氓,巴基斯坦也没办法,还是赶快止损为上策。

    果然是东拼西凑,巴基斯坦这位观摩团的带队人还是很有头脑的,若是按照他的办法来,说不定还真就能让他给倒腾出一个联队的中四战斗机采购资金了,这可是相当不得了,绝对是搞后勤的人才啊!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落定

    中四的首飞无愧于其“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七字之评价,首先是飞行测控中心得首次投入使用,就让这次首飞变得更加可控、风险更低,做到了有的放飞,而测控中心在大致接待了杨辉带来的参观队伍之后,内部气氛又紧张起来。

    飞机的首飞过程中,能不能起飞来是一个坎,飞的稳不稳也是一个坎,但真正得鬼门关则是要看你能不能成功降落下来,根据调查统计,其实很多飞行事故也都是发生在降落阶段,就是这非常要命的几分钟,对于首飞的飞机来说,这就更加要命。

    测控中心的大屏幕所显示的飞行姿态模拟动画,清晰地表明飞机已经处于标准的降落姿态当中,整个测控中心已经彻底安静下来,之前来做汇报的副总指挥也是以工作为中心,明白地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这种紧张的气氛不用做任何的人为渲染,它早就已经弥漫在整个测控中心。

    对这一幕,领导们还是很满意:“我们走吧,也就不要打扰这边的工作了,还是该去迎接我们的首飞英雄,能够首飞我们新一代军用战斗机,这是前无古人的历史性事件,我为你们所有项目工作人员感到自豪!走。”

    当先一步,大领导带头离开飞行测控中心,看得出来,这时候的大领导心里是很高兴的,对中航西南在这个项目上的努力和成绩很满意。

    而这样一来,也算让杨辉心里暂时放了下来,不管怎么说,也就在一年多之前,中航西南和大领导不是一条战壕里面的,虽然后来大领导和刘副主席是和平过渡,但中航西南没有亮眼的成绩做出来,大领导那边随时都有可能变卦,那时候可就惨了。

    ......

    从测控中心到飞机停机坪,其实也并不远,一行人到了停机坪的时候,飞机正在最后的滑行减速阶段,就现目前飞机的速度来看,已经是不会再有出什么太大纰漏的可能了,所有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特别是洪都方面,那更是喜极而泣了。

    这可是战斗机啊,想想上一次洪都试飞军用作战飞机的时候,那应该是1970年,记得那是歼12战斗机项目,只可惜到最后,飞机是定型了,但并没有获准投入批量生产。之后的洪都就一直没有什么大项目,只能围着各种教练机花心思,顺便把老掉牙的强五也玩儿出了花来,其实,那些也都是无奈之举啊!

    作为标准的军用作战飞机研制生产单位,洪都最高的理想就是研制主力军用战斗机,蛰伏二十年之后,终于才又回到了这个世界大舞台之上,真的是太难的啊!

    这一路上的洪都,也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好在这彩虹终于是有幸看到了,此刻的洪都,似乎又在这一瞬间,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那种百年老国企的沉沉暮气,似乎在此刻已经完全消失。

    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噪音很大,即便是现在的中四从来都没开启过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推力也仅仅只保持了飞机最低滑行速度所需,但发动机只要还继续运转着,那刺耳的噪音就能够掩盖住各种声音。

    当飞机滑行到指定的停机点,发动机引擎关闭之后,这才算是彻底停稳下来,早就迫不及待的首飞现场总指挥,也是亲自拿着登机梯轻轻地搭飞机,试飞员将座舱盖打开,收拾一下仪容仪表,努力平复着还依旧激动的心,虽然他知道这没什么太大的效果,但这也是一个心理安慰。

    转过头,对着站在一边人山人海的观礼嘉宾们挥挥手,更是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大门牙雪白雪白,军记这时候也终于开窍,手中的照相机迅速咔咔咔拍上几张,这是历史性的镜头。

    和登机梯上得现场总指挥互相道贺,两人都知道对方为这次首飞到底付出了多少,这一刻感情流露显得更加真挚,不带有丝毫的表演成分。

    大概是十多秒之后,现场总指挥才想起正事,连忙笑着帮试飞员收拾一下,确认没问题之后,这才有些颤抖地走下了登机梯,把整个舞台交给飞机和试飞员,首飞成功的这一刻,他们两搭档是所有鲜花和掌声的追逐对象。

    缓缓出舱,再一步一步稳稳地下飞机,那坚实的背影,以精密的现代化战机为背景,这一刻是如此和谐,随即,这又是一阵快门按动声音响起!

    当脚踏上坚实地地面,本来这对于一位长年承担高危试飞任务的飞行员来说,应该是最为期待的时候,今天,却一反常态,居然感觉有些舍不得,是舍不得刚才一起并肩上天的战友,他对这战友是足够信任。抖擞精神,转过身来,背后就是战机,面对无数期待,笑的很从容。

    每次首飞成功,献花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次前来献花的不是公司女同志,而是洪都的老一代总师陆总,他这次也拖着年迈之躯,要亲自要来为成功归来的首飞英雄送上一捧花,虽然此举动在现在看来和他的身份有些不合,但老人家今天高兴,多少年了,真难得啊!

    老人家是高兴地,走起路来都比往常要更加矫健,几步来到试飞员面前,话却没有多说,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已经包含了满意、认可、期待、祝福......

    试飞员万万没有想到,陆老会亲自来给自己送花,这又是何等之荣耀啊!就算找遍整个试飞员大队的试飞员,好像也没有谁获得过如此殊荣吧!

    其实这位试飞员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这次事件的开头,后续共和国但凡有新飞机首飞成功,送花这一传统都变成了由飞机总设计师,而且是首飞机的飞机总设计师来完成,这是总设计师表达其本人对试飞员的感谢,都试飞员的信任。

    接过花之后,试飞员才发现在这束花上还飘着丝带垂下,上面也写着一首小诗,大概是陆老心情好的缘故吧,老一辈的总设计师都是很有些文化的,诗人、音乐家、运动员都有,这一首小诗什么的,也不在话下。

    仔细看看,赫然是:人世稀能百,难得几次飞。一朝冲天起,风雪雷电退。宾客远道来,定要满载归。岂能不与杯,壮志在心扉。

    一首简短的小诗,这赫然是老人家对整个人生经历的感悟,是几十年青春奉献的记载和见证;战机一飞冲天时,却退牛鬼蛇神、艰难困苦的自信;是对各国观摩团到来感到欢喜,也是对中四外销的格外看好;更有对那些投身航空工业的后来者的勉励与鼓舞,是对试飞员豪情壮举的钦佩,同时也倒出了所有航空人为心中所执着追求目标,在不断奋斗途中的辛酸喜乐。

    这是共和国的航空人,纵然是杨辉重生带来先知先觉,但杨辉更明白,中四成功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航空人不谢努力的结果,这一刻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属于四代机的时代终于在也共和国拉开新的篇章。

    (全书完)

完本感言

    本书到这里就完了,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我都没有写出来。比如另一个让大家期待的重四项目三方竞标,共和国三大耻辱没有改变,这等等都有,但是我觉得这书到这里已经够了,再多也没什么意思。

    关于重四,有时间我会出番外,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文章里面的重四最后谁应该出线,是611方案的历史惯性?还是011的常规重四带着各种新技术强势杀出,亦或者601的绝地反击。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军迷也有自己的战斗机优劣评判标准,这个是不一而足。我只能说,有的时候失败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成功也不值得大肆宣扬。比如YF-23失败了,但依旧不妨碍它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代经典。

    当然,这本书到现在也经历了很多,从开始头十万字的各种硬伤,看了让人头疼等问题,但我一直都没有改,虽然这会让很多新读者看不下去,但我觉得这是本书一路成长的轨迹。

    其实这书一开始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大纲还并不完善,这也是导致最后我为什么结尾各种断更的原因,好在这段时间沉下心来之后,又找回了感觉,才把这本书完结了,可能有那么点烂尾的感觉,但我觉得至少算是有头有尾。

    还是要感谢各位读者大大们两年时间陪伴,没有你们的支持,是走不到今天的,群里各种讨论,思想碰撞也给我各种灵感,能够认识大家,我很高兴。

    关于新书的问题,这个我已经大致有了明确的方向,还是大家熟悉的工业文,不同之处在于新书不会是完全走军工路线,军工这块雷太多,穿插着写一点就好。

    大纲已经出来,正完善人物设定和细钢,预计下个月就能和大家见面,到时候还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

终于,开新书了!

《工业之流光岁月》

    重生到1983年,这是一个充满传奇和创造传奇的时代。

    一代光学工业巨头横空出世,其技术配套辐射到军工、集成电子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一切早已是资本的力量自己在滚滚向前,并碾压一切妄想挡车的螳臂!

    什么,你说单反?

    不好意思,那只是我们最基础的业务!

    集成电子?

    不好意思,我们也是巨头之一!

    军工?

    不好意思,我们也曾经洗劫过一个准发达国家!

    新书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原来的起点,希望大家能够收藏、推荐!

    传送门在此:book./info/1009645139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36/ 第一时间欣赏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 作者:中克希德所写的《熬鹰航空业》为转载作品,熬鹰航空业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熬鹰航空业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熬鹰航空业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熬鹰航空业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熬鹰航空业介绍:
杨辉,共和国航空专家。特殊年代后的第一批航空专业大学生,伴随着共和国航空工业的涅槃。直到那一次震惊国人的事件后,他重生了。看他如何继续第二次的航空工业人生。
尽管共和国各项基础都不足以支持航空业的腾飞,但是只要想办法总还是能跨过千难万险。哪怕去偷,去抢,只要能达成夙愿,管他是白是黑。
看孱弱的共和国航空工业如何杀出巨头的重围,从低端小飞机一步步蚕食高端市场,分一杯羹,站一块市场,杀得国外航空企业直呼狼来了.............。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熬鹰航空业》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熬鹰航空业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熬鹰航空业,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熬鹰航空业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