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宋吹TXT下载宋吹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宋吹全文阅读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     宋吹txt下载     宋吹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四十二章 三年十九

    高俅一到西北就将西北各军将领召集到了一起。

    高俅很洒脱,坦陈自己不知兵,也不知道怎么打,能有今天全是皇帝的信任。。。

    高俅的坦陈也引起了西北诸将的好感。

    对于这些军中将领而言,战争是要死人的,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技不如人战死沙场也就认了,最怕的就是那些不懂装懂的文官瞎指挥,不知道有多少将士死在了这种自己人手上!

    如今高俅自己承认不知兵,那么也代表了高俅有自知之明,不会乱来,那么军中将领的一颗心也算是安稳了,至于说其他的,这些将领也不敢奢求。

    不过令这些将领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高俅竟然放权了!

    高俅表示这场战争只能赢不能输,自己不知兵,那么就只能劳烦在坐的各位了!

    用高俅那句杀气腾腾的话来说就是,仗怎么打,别问我,你们自由发挥,还是那句话,只要能打赢,你们想怎么打都行,想杀人就杀人,想放火就放火,万事有我高俅担着,我有皇帝的信任,朝堂上的那些相公们也不能拿我高球怎么遭!但是打输了,那就别怪我高俅不客气,第一个砍了你的脑袋向朝廷请罪!

    高俅这么说也只是表明一个态度,也不可能真的让军中将领各自为战,真要这么打的话,局部也许可能会有小胜,但是想打赢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高俅主要还是要让军中将领放开手脚去打,灵活一点,不要怕这怕那的,自己是皇帝的心腹,只要能打赢,文官集团再怎么唧唧歪歪,都有自己这皇帝的心腹为诸将领请功!

    但是具体到整个战役层面,肯定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监军童贯。

    对于童贯的军事才能,不但朝堂的那些相公们是认可的,就连西北这些将领也是认可的,虽然童贯目前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但是人家童贯有个好义父啊,那就是李宪。

    在说李宪之前,就得先说说西夏是如何建国的。

    党项人属于羌人系,大唐鼎盛之时,李世民收留了被赶出家园的党项人,并把他们安置在了黄土高原一带。

    对大唐而言,党项人要比中原藩镇更忠诚。

    黄巢起义军打遍大唐帝国的时候,党项人挺身而出,参加了长安争夺战,上千党项壮士血染东渭桥。

    正是因为这次流血鏖战,大唐朝廷开始重视党项人,封其首领拓跋思恭为夏州节度使、置定难军,辖夏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

    这就是定难五州,也是西夏建国的基本盘。

    羌人系的特点,就是内斗比外斗凶猛。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折家就是党项人,而且与西夏建国的李姓是不共戴天,打西夏,折家都不需要动员,打起来比宋人都狠。

    羌人系的这个特点原本注定了想要建国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五代十国是个奇葩时代: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于是,党项人的心思就被激活了。原来还可以采纳这个逻辑,那就意味着自己也能当皇帝。

    但就是这样,羌人系内斗的特点还是注定了其内部的混乱,建国遥遥无期,直到高梁河车神闪亮登场!

    宋太宗赵光义非要郡县定难,即用大宋的朝廷命官治理定难五州。

    于是在宋人的外部压力下,党项人想不团结都不行了。李继迁硬是被赵光义给逼成了党项人的领袖。

    李继迁诱杀宋朝将领,从而占据了银州,攻占了会州(现甘肃靖远),彻底和宋朝闹翻了。

    李继迁跑到辽国表示“臣服”,于是,辽国给了顶帽子“夏国王”。

    投靠了辽国爸爸的李继迁开始进一步激怒宋朝,又是抢粮草,又是围城,并大败宋廷派出的五路大军。

    宋真宗时期,宋朝基本上默认了西夏国的存在。

    最终,夏、绥、银、宥(现陕西靖边)、静(现陕西米脂)成了李继迁的地盘。

    宋人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那些苦寒之地也犯不上劳命伤财,你想要就给你吧,只要你以后老实点,名义上服从我的统治就行了。

    宋人太天真了,辽人把李继迁扶持起来有那么简单吗?

    李继迁占据了西北要地后,旋即掐断宋朝和西域的商道。

    西域商道被掐断后,宋人才发现上当了,不但西域的战马再也进不了宋境了,而且西域的朝贡也进不来了,也就是赵宋与西域的联系断了。

    西域这些小国一见与赵宋断了联系,没有办法了,只能跑到辽国去朝贡了。

    尝到了甜头的辽人出于进一步牵制宋人的想法,给了党项李姓更大的支持。

    党项李姓经过了几代人的经营,也终于滋生出了更大的野心,在辽人的支持下,李元昊悍然称帝,西夏建国了。

    西夏一建国,宋人连最后的一块遮羞布都没了,那就只能打了,横山成为了两国的必争之地,基本上两国的战争都是围绕了横山进行。

    横山,在陕西省北部(今陕西横山县)。从战略角度看,横山之地对于宋夏双方都很重要。

    对西夏来说,它直接关系到西夏能否立国,并日趋强大。西夏据有横山当自德明始,在这之前,西夏仅据有银、夏、绥、宥等州,因为没有占据横山,远居漠北,与北宋以沙漠为界,在同宋对垒时,往往处于不利境地,自得横山之后,如虎添翼,凭险拒守,聚兵就粮,从而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

    对北宋来说,失去横山,西夏人“居高以临我”,使北宋沿边一些州县均暴露在西夏人的眼皮子底下,为了守住这些地方,不得不调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加强其前沿阵地。同时,宋军主动出击,也因失去横山,刚出宋界,便入水草、人烟俱无的荒凉沙漠地区,一旦兵饷粮运供应不上,只好不战自退。

    历史上北宋用武力夺取横山虽然开始于英宗治平之际,但其最早谋划则出现于仁宗庆历年间。从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首议开始到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最终夺取为止,共计77年。

第八百四十三章 三年二十

    1042年,姚嗣宗、范仲淹首次提出了渐复横山的方案:将主力分三路,每路步兵一万,骑兵三千,使三路军互掠于横山。先鄜廷军,引诱西夏军来应,我方则退守边寨或据险要,不与之战。待其困乏撤军之际,则派出环庆军继续引诱其回兵应战,此时再派出泾原之师加入战斗,使西夏军奔命不暇。这是总结历史上在作战经验而编制的夺取横山的比较完整的作战方案。

    方案再好,也得有人去执行,于是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为相,“奋然将雪数世之耻”,变法图强,励精图治。

    熙宁年间向西攻取青唐吐蕃和角厮罗等政权,拓地两千余里,建立熙河路,对西夏逐渐开始占据战略主动。与熙河拓边同时,宋神宗也开始尝试攻取夏土。他先是选取了横山方向对西夏发起进攻。治平四年(1067),宋将知青涧城种谔率兵逼降西夏绥州嵬名山部。

    熙宁元年(1068年),建昌军司理参军王韶上《平戎策》,认为“西夏可取。欲取西夏,首先应当收复河湟,如此则夏人腹背受敌,不攻自破”。神宗认为王韶之议颇为有理,决定在对夏关系上改变长期以来的守势,采取主动攻取的方略。

    在此期间,一颗将星冉冉升起,不过此人身份特殊,历史评价毁誉参半,此人就是李宪。

    李宪是赵宋从监军变为独掌军权的武装太监的第一人,军事才华出众,征战西北,开疆拓土,但是反对他的人也称他为北宋的“四凶”太监。

    要知道因为汉唐宦官执掌兵权的历史教训,尤其是唐朝的鱼朝恩等大宦官可以掌握皇帝的生死废立,给宋人留下了极大的心理阴影,赵宋一朝的宦官们一直处于被文官集团打压的状态,李宪能突破极限,一方面和神宗皇帝的信任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李宪过人的军事才能。

    熙宁三年(1070年),神宗派大臣韩绛经略陕西,开幕府于延安。李宪在韩绛幕下担任走马承受。韩绛的爱将种谔想谋取被西夏占领的横山寨,李宪极言不可,但种谔不作理会,率兵袭败西夏军,带兵三万人修筑罗兀城(今陕西榆林镇川镇境内),又派都监赵璞、燕达修筑抚宁故城呰(今陕西米脂境内)。李宪认为此时分兵,有失掎角之势,一旦形势有变,各路均将难以自保。时隔未久,夏人果然攻取顺宁呰(故址不详),之后围攻抚宁。当时种谔正在绥德军(治今陕西绥德),闻得此信,茫然失措,以至于垂泪而不能下笔。这一战,夏人大获全胜,宋军新筑诸呰全都重归夏人之手。朝廷得知战报之后,贬种谔为汝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韩绛亦因此谪知邓州。由于李宪此次参与军务,言之切当,遂得神宗倚重,又被派往河东路(治今山西太原),在经略使赵禼幕下担任走马承受。当时,赵禼对李宪的军事才干也十分看重,两人对边事的论见往往不谋而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北宋王朝针对北方强辽的军事防御力量。

    熙宁六年(1073年)初,王韶上奏请求兴兵收复河湟之地。神宗准奏,并专意委派李宪前往巡视督师,与王韶协力进兵。不几日,北宋大军便攻占河州(今甘肃临夏),拓地一千多里,招抚人口三十多万,连河州羌酋木征之妻亦被俘虏,史称“河州之役”。北宋在此设置熙河路(治今甘肃临洮),任王韶为经略安抚使,李宪亦因战功加封东染院使、御药院干当官。

    夏人对此次役失利耿耿于怀,旋即开始报复,然而在牛精谷(故址不详)、珂诺城(后改名定羌城,今甘肃广河)两次战役中,宋军却再战再捷。宋神宗十分赞赏李宪的军事指挥才能,留他在熙河路安抚司干当公事,与王韶相为表里。

    就在此年二月,表面上平息的河湟之地战事再起。本来宋神宗以为河湟已定,遂调李宪前往鄜延路督师,但是被赶出河州的夏人酋长木征又联合董毡、鬼章羌兵卷土重来,攻占河州踏白城(今甘肃积石山癿藏旧城村,故址尚存)。新任河州知州景思立闻讯,连忙集结兵马杀到踏白城,但因出师匆忙,加之敌我众寡悬殊,战斗刚一开始,景思立所部便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夏人复仇心切,蜂拥而上,宋军官兵死伤极为惨重,连河州知州景思立也战死在乱军之中。攻破踏白城的木征等人,旋即把河州城团团围住。按照常理,木征攻进河州易如反掌,但他不急于攻城,只在城外喧嚣,声言要杀尽宋军官兵。

    十万火急的战报接连送进京城,宰相王安石等人主张保存实力,放弃河湟地区。宋神宗-时也拿不定主意:不弃河湟,可能导致西北战事更为惨重的失利;可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好不容易夺回土地,就这样放弃,未免太失大宋皇威。思之既久,还是降旨准许了王韶的请缨之奏。

    此时李宪正赶往鄜延路(治延州,今陕西延安)按视军情,行至兴平(今陕西咸阳境内),听到河州兵变的消息,立即停了下来,静候朝廷旨意。时隔不久,就等来了宋神宗的旨意:诏令李宪赶赴熙河路(治熙州,今甘肃临洮),与王韶汇合,共同应对河州之变。

    王韶是一位有勇有谋的老将,他深知木征等人久围河州而不取,势必是想伏兵于河州城外以待消灭北宋援军,而一旦失去外援,再攻河州即如探囊取物,况且他们已与结河羌人结成掎角之势,互为照应。一旦北宋援兵到来,便可合力图歼。鉴于此种形势,王韶决定先破木征的合围之势,再反过来攻其外援,这样,河州之围可以不战而解。而李宪主张以赏赐激励将士,突杀木征。

    王韶、李宪二人在战术上有了分歧,又一时难于说服对方,最后只好折衷处理:各率一路,各依其计而行。王韶遂率锐师绕开河州,直袭定羌城,出其不意全力攻打结河羌,切断了西夏通道,继而命偏将进入南山要冲。李宪则率所部在河州城外督兵力战。

    早在李宪巡视西北之前,宋神宗曾赐给他一面黄旗,旗上御书七个大字:“用命破贼者倍赏。”他深知西北将士心向王韶,随己而征者斗志不盛。于是,出征前手执黄旗立于军营门口,号令三军将士说:“此旗乃天子所赐,众将士望旗而战,即如天子亲临督战,敢不用命!”将士们果然精神振奋,争呼誓死向前。李宪又督促众将士将傍山建造的所有营帐烧掉,以表示死战之决心。之后,开赴河州前线,与木征所部在河州城下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这一仗,直杀得天昏地暗,双方折损极为惨重。直到李宪又生一计,命部将抄后路烧毁了木征等人的毡帐时,羌人这才人心大散,纷纷逃往踏白城死守。李宪顺势挥师,大破敌军,一举攻取踏白,并进至余川(故址不详),连破十余座城垣堡寨,木征见大势已去,遂率残部来宋营投降。

    河州之役的胜利,犹如给宋神宗注射了一支兴奋剂,满朝文武亦大事庆贺,李宪以功加昭宣使、嘉州防御使。回还京师后,又升为入内内侍省押班、干当皇城司事,均为令人侧目的恩宠。

    李宪深知朝臣对他担任西疆帅臣颇为不满,为了博取宋神宗的宠信,不给朝臣以抨击他的口实,他决心在西北边疆建功立业。熙宁九年(1076年)五月,羌酋隆吉卜等率众扰边,羌人降将木征请求带兵征讨,以报效宋朝不杀之德。李宪部将大都认为不能予以应许,唯恐木征有诈,但李宪却支持木征,说“有何不可?羌人天性畏惧贵人。木征本为贵人,当能取胜。”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拘谨,况且当此关头,如果朝廷对木征将信将疑,反而会加深他对北宋王朝的贰心,不如因势利导,给他一个报德机会。于是力排众议,派遣木征带兵征讨。

    木征盛装出征,与隆吉卜所部对面列开兵马。隆吉卜手下大都是临时凑集起来的散兵游勇,见到木征如此威风,先自没了斗志。木征挥戈掩杀,李宪的后续部队也乘机而上,于是大获全胜,酋首隆吉卜也战死于乱军之中。这一仗是李宪重返西北的第一次大捷。不久,另一支由董毡率领的吐蕃军队也迫于宋朝神威,前来归顺。消息传到京师,宋神宗自然恩宠倍至,加封李宪为宣州观察使、宣政使、入内副都知,后又迁为宣庆使。

    当时,由于北宋王朝对西夏连年用兵,国家财政颇为吃紧,粮饷军需物资往往匮乏不继,朝臣对此早有不满。神宗又诏命李宪兼管熙河、秦凤两路财政。李宪受命,果断裁减了十分之六的冗费开支,使得西北财政顿时缓解,可谓经制有方。同时,李宪为了讨好神宗,每年将西山(今甘肃和政境内)的巨大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师,以供神宗营修宫殿。为此,宋神宗专门在京师瑞皮坊赐给他一座华丽的园宅。

    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发生政变,西夏惠宗李秉常失位被囚,国内一片混乱。是年五月,西夏保泰统军禹藏花麻以李秉常罹遭囚禁为名,敦请北宋王朝发兵进攻梁氏(西夏外威梁太后摄政)。北宋王朝认为这是对西夏用兵的难得机会,于是神宗御笔亲书伐夏之命,发动五路大军进攻西夏,李宪不仅参与其事,而且被任命为五路统帅,掌有节制诸路之重权。

    此次伐夏,可以说动用了北宋王朝西北军事全部精锐:熙河路经略使李宪领兵出熙河;鄜延路总管种谔领兵出鄜延;环庆路经略使高遵裕领兵出环庆;泾原路副总管刘昌祚领兵出泾原;河东路经略使王中正领兵出河东。五路大军,共集结五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围攻西夏。宋军的作战计划是:泾源、环庆两路先取灵州(今宁夏吴忠境内),然后直取兴州(今宁夏银川兴庆区);河东、鄜延两路会师夏州(今陕西靖边),再取怀州(今内蒙准格尔旗境内),最终直逼兴州,企图一举荡平西夏。这在宋神宗给李宪的诏书里也有明确的表述,说:“此番用兵,非一般战事耳,意在荡平项羌。此决非小事矣,若不上下一心,将士协力,何以致胜?故当不惜爵赏,以励三军将士,一举图之!”这说明北宋王朝是抱着消灭西夏的决心来进行这场大规模战争的。

    八月,李宪率师先进入西夏境内。驻守在西夏西使城(今甘肃榆中三角城)的党项族首领讹勃哆闻风而降。粱乞埋(梁太后弟)派兵数万赶去增援西使城,行至半路,听到讹勃哆降宋消息,只好退守龛谷城(今甘肃榆中小康营乡境内)。龛谷城本是西夏粮仓之一,李宪占领西使城之后,乘胜挺进龛谷城,大获全胜,遂改城为寨,所储大量粮谷尽为宋军所得,加之弓箭等兵器无数。至此,李宪已夺得伐夏头功。接着,他派副将驻守此地,又挥师向西攻取兰州。

    正当此时,鄜延总管种谔率部在米脂寨(即毕家寨,今陕西米脂),击败梁永能八万大军。接着,相继攻克石州(故址不详)、夏州(故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村)、银州(治今陕西省横山县东,后移治永乐城,即今陕西省米脂县西北)三重镇。环庆经略使高遵裕迫降西夏清远军守将嵬名讹讥。河东经略使王中正所部因一路尽是沙丘沼泽,行动缓慢一些,但抵达宥州(今内蒙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古城)之后,夏兵也闻风溃逃。宋兵入城,城中老弱病残五百余户杀戮殆尽。泾原副总管刘昌柞入夏后,在葫芦河与夏人决战,结果夏人大首领没罗卧沙、监军使梁格嵬被杀死,梁乞埋之侄讫多埋等二十多人被俘。刘昌祚乘胜攻入呜沙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市),得到夏国库粮百万余石。在此节节胜利之际,李宪在兰州上疏宋神宗,请求筑兰州城建立帅府,以震慑西夏。

    十一月,刘昌祚率军五万首先攻到灵州城下。接着高遵裕也率兵赶到。就在刘昌祚即将入城之际,高遵裕害怕这次战功被刘昌祚拔定头筹,便利用节制刘军的权力阻止刘昌祚攻入灵州,定下了所谓合围灵州的下下之策)。

    当时,宋神宗也深恐刘、高孤军深入兴、灵二州有所不测,急命李宪亲率重兵、押运粮草从兰州赶往兴、灵二州,董毡也率吐蕃军协助同往,以为后援。

    在进发兴、灵二州的途中,因为遇到了夏人的阻截,李宪错误地决定折道天都山(今宁夏中卫境内),焚烧了西夏的南牟内殿和所有馆库,迫使西夏统军星多哩鼎退守葫芦河流域,然后班师回到了兰州。

    就在这时,高遵裕、刘昌祚围困灵州城十八天却仍旧不能破城,早已粮饷不继,又值天降大雪,兵卒饥寒交迫,斗志渐渐衰颓,可谓进退维艰。粱太后见时机已到,便下令决开黄河七级灌渠,淹灭高遵裕围城大军。可怜宋兵十余万众,冻溺而死者不计其效,夺路逃生者仅有一万三干多人。这次大规模的伐夏行动(史称“灵州战役”),除李宪所部之外,其他各路大军均困于灵州,因粮草断绝,先后惨遭溃败,北宋王朝共计损失近四十万人。

    战报传至朝廷,神宗大为恼怒。元丰五年(1082年)正月,降旨高遵裕责授郢州(今湖北钟祥)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种谔、王中正、刘昌祚分别受到降职处分。

    李宪未能率部及时赶到灵州相援,董毡所部也严重失期,两人均出师无功。同知枢密院孙固认为李宪未能如期会师,按律当处斩刑。然而在对李宪的处理上,神宗与朝臣发生了严重分歧。神宗认为李宪经营西北数年,功大于过,并且此役确实客观上保存了熙河路大军,于是只是诘问董毡失期的原因,对李宪以粮不济为借口而赦其无罪。

    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宋神宗委派给事中徐禧、内侍李舜举巡边来到鄜延与种谔商议,准备在夏、银、石三州交界地段修建永乐城(又名银川砦,今陕西米脂县西)。又命李宪与徐禧掎角而守,互为应援。种谔认为此地依山而无水,有犯兵家所忌,不应当建城。神宗不听,反而下令徐禧率领蕃、汉兵民兴工修筑,并限十四天把城修好。徐禧筑起永乐城后,留下副总管曲珍领兵一万驻守。因为永乐城的修筑对西夏的确构成了极大威胁,加之夏人新胜,斗志正盛,于是从全国调发三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永乐城。徐禧同诸将登城西望,但见夏兵弥原遍野,难以看到边际。西夏骑兵“铁鹞子”也渡河来攻,势不可挡。

    徐禧不懂军事,且贪功生事,以兵万人列阵城下,结果遭遇溃败,只得以残兵退入城中后。永乐城便被夏人团团围住,并切断了水源,城内士兵乃至于绞马粪汁以饮,渴死者大半。夏军又派出两支强悍部队截住了李宪、沈括两路援兵,种谔怀恨未予援救。随后,夏军乘雨夜急攻,永乐城终致陷落,宋军数万士卒阵亡,损失将吏二百三十多人,得免者十无一二。一心想在兰州建立帅府的李宪并非想要坐观永乐城陷落,但客观上既害死了徐禧,也损害了自己。夏人在攻破永乐城后,即遣重兵入侵兰州。

    元丰六年(1083年)二月,西夏进犯兰州,首破西门关。兵马钤辖王文郁募集敢死队七百余人,在黑夜缒城而下,手持短刀突袭夏军营地,西门关得以收复。李宪因守城不力被降为宣庆使。李宪认为兰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西夏必争之地,尽管西夏曾经多次聚兵却假装平静无事,意在集结重兵以寻求时机大举进攻。因此,命令增修城守堑壁,积存城守器械,积极做好了守城准备。

    次年冬,西夏果然大举进攻兰州,步骑兵号称八十余万。由于李宪做了充分发准备,西夏围城十余日而未能攻克,终因粮草不济被迫撤兵。神宗诏令李宪联系阿里骨夹击,他又遴选精骑追击,果然取得了胜利。但李宪在事后夸大战功,激怒了朝中大臣。御史中丞刘挚上疏神宗,终使其被罢去内省的职事。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立,由其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临朝称制。

    高太后为了平息众怒,于是先降他为永兴军路副都总管、提举崇福宫。次年,刘挚再上疏称李宪“贪功图名,屡于西北边疆滋生事端,罔上害民,贻患国家。五路会师兴州,李宪失期;夏兵围攻永乐,李宪羁而不援;后又屯兵兰州,遗患至今”,将其与王中正、宋用臣、石得一等三位宦官称为“四凶”,请求将他们罢黜。高太后见刘挚所疏,遂降李宪为宣州观察使、提举明道宫。

    李宪一生征战西北,开疆拓土,其军事才能就是那些对其厌恶之人也不得不承认,《宋史》对他的评价是“宪以中人(宦官)为将,虽能拓地降敌,而罔上害民,终贻患中国云。

    李宪之所以落得如此评价,都是党争惹得祸。

    李宪是变法的积极附和者,也是重要的军事行动的参与者,并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展现了其突出的军事才华,但这也是他的一大罪状。

    在《续资治通鉴》当中,李宪的军功,统统变成“邀功生事,皆是积恶已久,罪不容诛”,甚至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当中有更加恶毒的评价:宪劳民伤财以取不毛之地,灵武之期,永乐之援,以逗遛败事,不诛幸矣……。

    开疆拓土在这些因为党争而变质的士大夫眼中成为了劳民伤财以取不毛之地!开边大捷成为了“贪功图名,屡于西北边疆滋生事端”!

    悲哀啊!悲哀!赵宋的武人何其悲哀!

    来看看这些士大夫的嘴脸吧!

    刘挚:宦者李宪,贪功生事,渔敛生民膏血,兴灵、夏之役,首违师期,乃顿兵兰州,遗患今日。

    苏辙:况自去岁以来,朝廷废吴居厚、吕嘉问、蹇周辅、宋用臣、李宪、王中正等,或以牟利,或以黩兵,一事害民,皆不得逃谴。

    吕陶:至如章惇悖慢无礼,吕惠卿奸回害物,蔡确毁谤不敬,李定不持母丧,张诚一盗父墓中物,宋用臣掊敛过当,李宪、王中正邀功生事,皆是积恶已久,罪不容诛。

    赵鼎:宪劳民伤财以取不毛之地,灵武之期,永乐之援,以逗遛败事,不诛幸矣……。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旧党!

    再来看看两位中立人士的评价吧。

    曾巩:比自临洮,率众躬将。摧殪丑虏,恢复故疆。鼓行羌中,屡以捷告。

    王珪:朝廷以边事属押班(李舜举)及李留后(李宪),无西顾之忧矣。

    以这两位的身份是犯不上拍李宪的马屁的。

    这就是党争的悲哀!

第八百四十四章 三年二十一

    李宪经营西北多年,诸将多出自其门下,童贯是李宪的义子,诸将自然与之亲近。

    如今高俅放权,那么监军童贯自然就成为了实际掌控人。

    童贯掌控兵权,高俅是一点不担心,因为童贯有把柄在高俅手上。

    现在的童贯还不是历史上那个能与蔡太师抗衡的童媪相,在赶赴西北的路上就已经被高俅三言两语就收复了。

    童贯因为帮着蔡京咸鱼翻身,又与高俅交好,这才得以有了外放监军的机会,这也是童贯自认自己师承李宪,不甘寂寞,有心做出一番大事业。

    之前童贯也不甘寂寞,所以怂恿了高俅这个不知情之人推动了掠夺东南计划,这是一步险棋,非常的危险,要知道以当时章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也要避嫌,那些口水直流的豪门权贵也只能静待入场,你童贯一个小小的中人竟然敢在皇帝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推动,还推动成功了,你究竟想干嘛?万幸的是高俅为了自己没有把童贯给供出来,童贯也因此逃过一劫。

    高俅没把童贯供出来,不代表高俅就此会放过童贯,因此在赶赴西北的路上,高俅故意将掠夺东南计划说给了童贯。

    掠夺东南这四个字一从高俅口中崩出,童贯就知道自己完了,万劫不复!

    悄悄推动掠夺东南计划的严重后果,童贯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得很清楚!但是童贯不甘心啊,自幼跟随义父李宪转战西北,童贯是见识过人生的精彩,岂能甘心在深宫中侍奉他人?

    童贯并不知道那晚张府发生的一切,也不知道高俅并没有供出自己。

    如今高俅知道了掠夺东南计划,那么高俅只需向皇帝稍微表露一下当年设立供奉局是受了自己的怂恿,那么以高俅的无能与皇帝的信任,高俅大概率是没事的,但是自己就不一样,基本上就是自己的终点了。

    无能就是高俅的护身符,很奇怪吗?一点都不奇怪!

    高俅如果有童贯那样的军事才能,那么那晚在张府,赵佶再怎么信任高俅,高俅也难免一死!可以说是无能救了高俅一命!

    高俅经此一事,也算是大彻大悟,才能对自己来说就是个累赘,是杀身之祸,自己要什么才能啊,自己唯一需要的就是皇帝的信任和张安安的友谊!

    高俅被派往西北主持战局就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将无能进行到底!

    可是灭夏一战寄托了朝中那么多权贵的长生之梦,高俅也不敢大意,真要是打输了,自己的小命也许能保住,但是就没有以后了。

    所以高俅决定将童贯收服,将西北战局的指挥权全部放给童贯,反正打赢了,功劳少了谁也少不了自己这个主帅。

    至于说童贯会不会因此做大,高俅是一点都不担心。

    童贯表现得越出色,那么童贯就一天不敢不听自己的。

    道理也很简单,童贯越出色,那么只要自己稍微透露一下童贯是知道掠夺东南计划的,那么才能就是童贯的催命符,自己虽然也受影响,但是童贯却是死定了。这是两败俱伤,不到万不得已,高俅也不愿意使出来,但是足以控制童贯了。

    童贯认命了,自己已经被高俅拿捏得死死的了,这条罪名是越有才华死得越快,无能才是保命符!可是自己又怎么甘心平凡一生呢?

    童贯也想开了,被高俅控制就控制吧,自己又不想造反,高俅也绝无可能去造反,那么被高俅控制对于目前的自己而言也是利大于弊,不管怎么说,至少自己在西北用兵会得到来自高俅的绝对支持,这一点很重要。

    童贯的目标是走义父李宪的武装太监之路。

    纵观李宪一生,战功无数,最后却也落得郁郁而终,皆因皇帝的信任是有了,朝中的反对者太多。

    再观高俅,有着皇帝的绝对信任,又与张安安交好,朝中的权贵们只要日后有求于张安安,就绝不敢得罪唯一可以安安称呼仙尊之子的高俅。

    高俅不知兵,自己是高俅目前所能控制的最能打的那个,也必定会得到来之高俅毫无保留的支持,也是自己大展拳脚的一个大好机会。

    想通了此点的童贯立即向高俅献上了忠心,多谢高俅救命之恩维护之义,并献上平夏方略。

    高俅很满意,童贯很上路,完全明了自己的意思,反正以后赢了是自己指挥有功,败了是童贯自作主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次赵宋朝廷万众一心,就是奔着灭夏而来,一路上数百颗血淋淋的人头都在提醒着那些习惯了雁过拔毛的地方官吏,谁敢耽搁西征大事,朝廷绝不姑息!

    高俅、童贯到达西北大营之后,高俅潇洒地做起了甩手掌柜,仗怎么打去问童监军,老子就干两件事,一是向朝廷伸手要资源;二就是打赢了,老子负责为你等请功,该谁的功劳一个都少不了!

    高俅也没办法啊,自己是真的不知兵啊,也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已经很努力学了,也始终学不会!最后还是童贯给自己出了这个主意,想着童贯也不敢骗自己。

    高俅很忐忑啊,军中主帅有这么做的吗?但是也没办法,就姑且一试吧!却不料效果出奇的好,尽收军心。

    高俅看得出来,那些打老了仗的骄兵悍卒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自己啊,虽然想不通是什么原因,但也不得不佩服童贯。

    其实道理很简单,将士们最怕三件事:

    一、外行瞎指挥。

    二、得不到充足的资源保障。

    三、拼了命得来的功劳被那些文官给叽歪了。

    如果高俅这三点都做到了,那么将士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这么好的主帅上百年没遇到了,绝对要珍惜啊!

    如今,高俅至少做到了不瞎指挥,直接把指挥权交给了童贯。

    西北诸将与童贯是非常熟悉的,当年年幼的童贯跟在李宪后面可没有少于这些将领打交道,被西北诸将视为自己人。

第八百四十五章 三年二十二

    各路物资也陆续运转到各路大营,高俅承诺的物资也到位了,西北将士们士气高涨,一些下级将士已经喊出了“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包定也赶到了西北前线。

    对于包定的到来,高俅还是很惊讶的,在了解到情况后,抚掌大笑:“有财神爷兜底,这一战必胜!”

    张安安失踪的消息一传到大辽,包定就再也坐不住了,连夜辞别了萧奉先,要回去找少爷。

    萧奉先也不敢拦着不放啊,况且人家包定还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好了,只能命人护送包定回宋。

    包定回到东京的时候,正值赵默默带着张府众人在东南大开杀戒。

    包定是杭州人,古人的乡土情节还是很重的,连夜辞别了长公主赵梦月回到了杭州。

    包定一回到杭州,那些苏杭富商们算是找到了救星。

    张安安失踪,赵默默等张府众人杀气冲天,满腔的怨气都撒到了东南。

    普通百姓是没有能力掺和进张安安失踪一事的,赵默默也看不上眼,但是那些地方豪强、大户人家就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赵默默、鲁智深这些张府众人是讲理的人吗?只要有人向赵默默告发当地有豪强与明教交往,那么赵先生就上门大开杀戒了。

    谁敢管?谁能管?朝廷为了让赵默默杀得名正言顺,胜德营的番号都给了!

    祸害东南的供奉局是废罢了,但是来了一个更狠的!

    人家供奉局除了冯明节这个奇葩之外,只要给钱就能保平安,但是赵默默这里,钱管用吗?

    赵默默虽然在东南大开杀戒,但是在民间的名声却极好!那是赵默默只杀豪强不扰民。

    那些豪强之所以被赵默默找上门,一方面是有心人故意引导,另一方面这些豪强本身在当地的口碑也不是太好。

    这些豪强被赵默默所杀,空出来的利益东京自然有人来接上,但是那些欠着豪强印子钱的当地百姓也因此摆脱了代代相传的一座大山,就差把赵默默供奉起来了。

    那些接手利益的权贵也在这件事上网开了一面,这倒不是这些权贵改性做善事了,而是慷他人之概收拢点民心,减少点阻力,另一方面也能博取同样杀气腾腾的古御史一点好感。

    东南大变天,东京权贵蒙声得好处,当地百姓得实惠,苦得就只能是那些地方豪强和大户了。

    杭州黄大郎黄老爷就被人盯上了,被人向赵默默举报其与明教有染。

    对于按耐不住杀气的赵默默来说,宁可杀错绝不放过,自然就带着张府众人杀上了门。

    眼看一场杀戮就要展开,黄家老夫人急忙高喊自己与包定有通家之好,还是黄轩的家人。

    包定在张府的人缘极好,还是圣母派来的转世财神来侍奉张安安的,赵默默也得给点面子,而且黄大郎的女儿黄轩目前还是长公主赵梦月的侍女,有了这些关系,黄家算是逃过了一劫。

    黄大郎也向赵默默解释了一下,明教在东南势力极大,自己是个生意人,平时难免和这些三教九流之人打交道,但是与明教有染那是万万不敢,自从贵人失踪的消息传来,我等也是心急如焚,动员了所有力量来找寻一切线索。。。

    苏杭富商本是一体,黄大郎逃过一劫,其他的富商也是纷纷效仿,出人出力为赵默默寻找一切与明教有关的线索,来洗脱自己与明教有染的罪名。

    但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些富商早就被东京权贵们盯上了,赵默默这把刀没用上,那就再找一把刀。

    这些富商心里也是门清,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自己早晚是权贵们的盘中餐。

    包定的回来让这些东南富商们看到了希望。

    包定在张府的这些日子里,与这些权贵们可没少打交道,自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可是面对苦苦哀求的黄大郎等人,包定也不能不管啊。

    包定先是将黄大郎等人痛骂一顿,当初我等受供奉局迫害,是谁救我等于水火之中?是我家少爷!如今我家少爷被明教绑架失踪,你等还在与明教眉来眼去,还是人吗?

    “可是,可是。。。”黄大郎有些支支吾吾地说道。

    明教在东南的势力极大,黄大郎这些富商平时走的那些商道,如果没有明教的保驾护航,那些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好汉们能让黄大郎等人寸步难行。

    包定对此也是门清的很,知道黄大郎等人要说与明教有染,那是没有的,也就是平日交点保护费换个商道顺畅而已。

    “糊涂!”包定痛斥黄大郎:“明教犯下如此祸事,覆灭就在顷刻之间!你等还在与其藕断丝连,这不是将把柄送予他人!你等还不将功赎罪,将这些劫匪的信息送于赵先生!”

    黄大郎等人这才恍然大悟,连赞包定高明。

    要说这些劫匪与明教没有关系,这些富商自己都不信,只是以前自己势单力薄做不到,这才不得已受明教的盘剥,如今明教犯下大事,正好借赵默默之手除去这些祸害!

    有了这些东南富商的帮助,赵默默这才顺藤摸瓜将明教杀得无所遁形,甚至还抓到了几个明教的重要人物,最终捣毁了明教在东京的联络处,找到了方百花留下的画像与留言,证实了明教直接参与到了绑架张安安的铁证。

    如果光是这样,这些东南富商最后还是难逃被人瓜分的下场,是包定以皇家商行的名义直接将这些富商收编了,不但如此,就是那些之前权贵们已经吃下肚的利益也吐了出来,纷纷归于皇家商行名下。

    赵宋的三大利益集团(文官集团、武将集团、宦官集团)都在皇家商行有股份,而且所占比的股份都是按照势力大小划分的。

    包定将东南的这些富商都收编到了皇家商行名下,对于这些权贵而言,虽然能分到的利益会少点,但也能接受。

    这些权贵们拿到东南的利益也不会自己去经营,只会通过代理人,那么代理人能白干吗?过手就是油!肯定是要截留一部分利益的。

    如今东南的富商被皇家商行收编,其实就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权贵们的代理人,权贵们何乐而不为呢?

    况且此举避免了动荡,避免了生灵涂炭,对于皇帝而言,那是最好的选择。

    最主要的就是此举还能避免权贵之间因为东南利益而产生的平衡失控。

    就像之前将门世家中势力最小的王家仗着手快,跟在赵默默后面吃下了几块大肥肉,那么其他几家将门能甘心吗?皇帝也不乐意啊,这块蛋糕只能朕来划分!

    包定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皇家商行的股权是权贵们经过了明争暗斗这才形成的,是一个所有方都能接受的结果,那么东南的利益都纳入皇家商行,皇帝也不用担心失去平衡,大小权贵们也心服口服,于是那几个手快的权贵只能被迫吐出已经下肚的肥肉。

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年二十三

    包定兵不血刃地搞定了东南利益,避免了生灵涂他,避免了赵宋气运流失,赵佶是相当的满意,同时赵佶还有感觉,随着古胜在东南官场的大开杀戒,赵宋流失的气运也在慢慢回转。

    古胜带着那柄御赐的三品之下皆可斩之的宝剑下了江南,第一站就是苏杭供奉局,除了新任供奉官秦元正之外,余者皆斩!

    古胜将张安安在东京处置无忧洞的方式搬到了东南,将苏杭供奉局上下当着东南百姓的面公审。

    公审那天,受尽供奉局迫害的百姓蜂拥而至,哭诉供奉局的罪状。

    古胜秉公办理,只要罪状确认,当场一剑毙命。

    古胜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下江南的,知道这些人之所以能到江南祸害百姓,背后都是有人的,怕侩子手事后被人迁怒,连侩子手都省了,亲自上阵,反正古胜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当公审到秦元正的时候,令人差异的一幕出现了,许多百姓竟然纷纷为秦元正求情,说这是个好官!

    秦元正是梁师成的干儿子,当日曾目睹过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张安安是如何就在宫里暴打梁师成的,影响之深刻就是到了江南也挥之不去。

    秦元正上任之后,因为惧怕张安安,不得已和苏杭富商们签订了协议。

    秦元正是旱涝保收了,但是供奉局其他人的收入就骤减了。

    这些人之前跟着童贯、冯明节那可是相当的肆无忌惮,如今收入骤减又如何能忍受,于是就把魔爪伸向了以前看不上眼的小家小户。

    饕餮大餐面前,蚊子肉就没人看得上眼了,但是饿起来的话,蚊子肉虽小也是肉啊!

    江南的百姓水深火热了。

    供奉局以前对江南的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主要是在心理层面,那些富商的惨状使得百姓担心哪一天会轮到自己;如今这一天终于来了,因为协议,供奉局把魔爪伸向了百姓。

    富商都扛不住的供奉局,普通百姓又怎么扛?

    就在江南百姓绝望之际,秦元正站出来了,虽然无法杜绝供奉局胡作非为,但总算使得供奉局有所收敛,甚至还为一些受害的百姓做了一下主,惩罚了两个供奉局的人,顿时被百姓视为救星、青天大老爷!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秦元正站出来那是不得已,因为协议,秦元正有义务不让供奉局扰民。

    供奉局对普通百姓下手,苏杭的富商们怕啊,怕供奉局收不住手一发不可收拾,于是集体向秦元正施压要断供。

    断供是秦元正万万不能接受的,可是人家说得也没错啊,完全就是按照协议来的呀,于是只能出来作个秀,让下面的人收敛一下,注意点吃相,顺便将两个平时仗着有点背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家伙收拾了一下,至于说杜绝嘛,那是不可能的,大家到供奉局来就是为了发财的。

    也就是这番作秀使得秦元正犹如一股清流被淳朴的百姓给记住了,在这等关键的时刻直接救了秦元正一命。

    这年头的百姓是真的淳朴啊,也不好好想想,供奉局向普通百姓下手是在秦元正上任之后啊,是因为一纸协议啊!

    百姓不知道,古胜知道啊,可是看着这些还蒙在鼓里的百姓不惜以身挡在秦元正面前,维护着他们心目中的好官、青天大老爷,古胜犹豫了。

    古胜是出了名的一诺千金,当日曾当众发誓绝不放过一个坏人,可是如果把真相说出来,看着眼前这些淳朴的百姓失望,古胜是真的不忍心啊!

    最后,古胜还是狠不下心告诉百姓真相,这一路走来,黑暗的事太多了,还是让这些淳朴的百姓对世间保留一丝美好吧!

    古胜食言了,不过看着这些淳朴的百姓因为自己放过了秦元正而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古胜也释然了,值得!

    看着释然的古胜,朱勔一颗心也总算是放下来了。

    朱勔虽然是古胜的副手,但是朱勔是正经的科举出身,还是这一届恩科的探花,远不是古胜这个靠着生了个好女儿混进文官队伍的武人能比的。

    况且朱勔以前就曾在蔡京身上下重注,助蔡京咸鱼翻身,而且很会做人,从不曾挟恩以报,蔡京自然是记在心里的。

    蔡京之前不曾提携朱勔,一来朱勔没个出身,二来当时的蔡京还立足未稳。

    本来以朱勔的水平,想要正儿八经地考取功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但是张安安偏偏来了个如此奇葩的恩科,正中朱勔强项,一举夺得探花。

    朱勔有了出身,那么蔡京自然不吝提拔,于是被选中成为了古胜的副手。

    朱勔本就是杭州人,回到杭州之后如鱼得水,搞起了轰轰烈烈的舆论工作,先是大肆宣扬古胜的一诺千金,给东南百姓极大的信心,这才有了百姓的踊跃举报。

    有了朱勔的全力配合,古胜这才能放开手脚,将供奉局一网打尽。

    因为出发之前有蔡京的交代,朱勔很清楚这次江南之行就是挽回人气,聚拢气运,所以当百姓力保秦元正的时候,朱勔是非常紧张的,生怕古胜说出真相不放过秦元正。

    秦元正死不死,对于朱勔来说,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百姓知道了真相是如此黑暗,会不会不再相信世间的美好,这对自己好不容易挽回的人心有着很大的影响。

    好在古胜最终违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则,选择让百姓保留一些美好,这也使得朱勔如获重负。

    朱勔之所以这么紧张,实在是人与人不能比啊,古胜虽然融不进文官集团,但是人家有个好女儿啊,曾逼得皇帝亲口答应保古胜一世平安,这才有了那场与众不同的恩科,也就是说朱勔这个副手是来背锅的,但凡出了差错,古胜肯定没事,朱勔就完了。

    江南之行对于朱勔而言是如此凶险,但是朱勔还是挤破了脑袋要进来,只因朱勔此人功利之心极重,喜欢冒险,也明白富贵险中求的道理,从当年以举家之力资助蔡京东山再起就可以看得出来朱勔的赌性很重,一旦看准了敢于下重注。

第八百四十七章 三年二十四

    这次朱勔同样赌对了,正是朱勔的主动请缨使得蔡京大为满意,交给了朱勔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掠夺东南!

    张安安失踪了,赵佶很不安,曾与蔡京私下讨论过这个问题,以张安安的身份能让其以如此诡异的方式失踪,怎么看都是老天爷所为啊。

    那么问题就来了,老天爷为什么要这么做?

    赵佶有个很不好的预感,那就是张安安在前几天的武林大会上算计了气运之子,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惩罚!

    这个问题其实蔡京早就想到了,而且比赵佶想得更远,现在既然皇帝自己说出来了,蔡京也将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在蔡京看来,张安安的失踪绝对就是因为算计了气运之子而遭受到了惩罚,不然真的没有别的可以解释张安安的失踪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惩罚有很多种,为什么老天爷偏偏要选择让张安安失踪呢?

    因为张安安的身份特殊,犯下再大的错也就是罚酒三杯下不为例,那么老天爷为了不让张安安掺和进气运之争,只能让这个侄儿暂时消失一段时间了。

    赵佶大惊失色,这一层自己没想到啊,如今被蔡京这么一分析,觉得太对了,再结合张安安失踪的时间点,正好卡在与赵梦月订婚的前一晚,实锤了!

    只要张安安与赵梦月的订婚仪式一成,也就代表赵梦月正式进了张家的门,仙尊圣母就不能不管了,在这个时间点让张安安失踪,既能让张安安避开之后的气运之争,又能保全张家的面子,看来气运之子才是真正的天子啊!

    赵佶慌了,彻底地慌了,没了张安安的支持,自己拿什么去和气运之子争啊?仙尊之子算计了气运之子尚且如此,自己这个即将被抛弃的假儿子能行吗?

    看着彻底慌了神的皇帝,蔡京安慰道:“之前因为圣母求情,半壁江山还是有的!气运之子既然不可力敌,那就静待机会,须知气运之子的后代可没有气运傍身!”

    蔡京这番话犹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照亮了赵佶,对啊,蔡京说的对啊,自己搞不过气运之子,那么自己就学学司马懿,搞不过你熬死你,自己比那个阿骨打年轻这么多,等得起!

    当然了,这是最坏的打算,灭夏还是要进行的,张安安曾说过只要灭了西夏就有长生,以其的身份是绝对不能出尔反尔的,那么只要灭了西夏,老天爷也不能拦着张安安出现兑现承诺啊,不然张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可是灭夏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兵无常势,被人绝地翻盘的事历史上多了去了,现在张安安又失踪了,赵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啊。

    赵佶决定灭夏与迁都同时进行,不要西夏没灭掉,半壁江山也不稳固!

    赵佶仔细推算了一下,按照张安安的说法,赵宋将保留半壁江山,那么这半壁江山只能是东南了,因为气运之子在北方啊,于是掠夺东南又被赵佶提了出来。

    掠夺东南本来就是为了迁都而制定的,主要就是先肃清地方势力,形成利益真空让中央权贵进场,从而保证因为迁都而带来的权力和利益流失。

    可是掠夺东南有伤天和啊,会造成气运流失,万一这个气运多流一点,那半壁江山也没了,该如何是好?

    赵佶都快哭出来了,难道自己注定是要穿着妇人衣服跳舞供人取乐不成?

    蔡京不愧是为君排忧小能手,立即献上一计-掠夺东南升级版!

    所谓的气运就是民心,所谓的地方势力无非就是那些乡绅土豪,章惇的掠夺东南无非就是将这些人逼反,然后朝廷可以名正言顺地一锅端。不过这样一来,民心肯定是没有了。

    既要保住民心,又要将这些地方势力铲除,其实也不是办不到,眼下就有一个好机会可以利用。

    张安安失踪了,是被谁搞失踪的?是方百花!

    方百花是江南人,还曾经是明教的圣女,这在江南是人尽皆知的。

    那么张府众人下江南杀明教为主人报仇占据了大义名分,天下人谁敢说个不是?

    而且据说被供奉局祸祸的东南百姓都已经将张安安当成了活菩萨供起来了,那么只要将张安安失踪一事说成是与供奉局勾结的明教不甘利益受损从而绑架了张安安,那么东南的百姓会站在哪一边?

    于是赵宋皇家最忠心的老狗赵默默被放了出来,带着张府众人在东南展开了定点清除,与张安安的失踪、与明教有没有关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地方上已经形成了势力,控制了巨大的利益。

    张府众人在东南造成无边的杀戮,天下人也无话可说,人家老爷失踪了,寻找线索的时候手段激烈了一点也是难免的嘛,关键人家没找错人啊,与明教勾结的证据都有啊!

    这个操作迷惑性很大,东南的地方势力直接被打蒙了,一开始还以为张府众人是真的来寻仇的,以致于一开始就没有团结起来,被赵默默各个击破。

    终于,东南的地方势力也察觉了不对,这个寻仇针对性很明确啊,但是苦于真假难辨,于是发力在朝堂上提出异议,张府如此行事是不是有违朝廷法度啊,张安安可是最注重有法可依的。。。

    但是这个时候才醒悟已经太晚了,朝廷也不装了,直接露出了獠牙,是啊,你说得对,那就给了番号名正言顺地杀吧!胜德营怎么样啊!

    东南的地方势力一口老血喷出,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那就拼吧!于是就有了明教伏击胜德营一役!

    可惜仓促之间组建起来的乌合之众又如何是武装到牙齿的胜德营的对手,不但被全歼,还留下了实锤!之前就说明教要造反,你们不信,现在伏击官军,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赵默默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地杀了,而且赵默默背后还有高人指点,每杀到一处,先找勾结明教的证据(这个肯定有,没有也会有),拿到证据展开杀戮!杀完之后再施恩于当地百姓,免除债务,这样一来民心不掉反升,甚至有些地方的百姓还主动前来高密,一路欢送胜德营!

第八百四十八章 三年二十五

    所谓的地方势力,不光是那些乡绅土豪,还有那些与之相勾结的地方官吏,所以光是赵默默这一把刀还不够,还得有另外一把刀-古胜!

    赵默默杀民,古胜杀官,确切地说应该是吏。

    古代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做大,采取了异地为官制度,此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地方作乱,但是也留下了隐患,那就是地方官员往往受制于当地势力。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只是为了剧情需要,大概也觉得只有张麻子这样的悍匪才能对付黄四郎这样的恶霸,这才有了悍匪摇身一变成为了县长的桥段。

    在古代,一个县就只有这么几名朝廷任命的官员,想要开展工作,如果没有地方势力的点头,那是想都别想!

    可是官员背靠朝廷,也不是那么好惹的,地方势力如果不配合,把官员惹毛了吹哨子,把官军引来,那就是寸草不生了。

    不过官员也很不愿意吹哨子,因为朝廷是让自己来治理的,吹哨子就代表了自己的无能,不到万不得已官员是不愿意用这样两败俱伤的手段的。

    双方博弈都是两头怕,那么最后肯定是要坐下来搞个平衡的,于是地方势力就提出来,那些杂事繁琐,大人千金之躯也不适合做这些,不如招些人手来做吧,这就是吏。

    吏的出现,一方面确实有好些事是需要人手来做;另一方面也是朝廷与地方势力的妥协,所以吏虽然受制于官,但是屁股却在地方势力这一边,可以看作是地方势力的代言人。

    所谓的吏治败坏,其实就是官员不作为又或是被地方势力架空,地方势力通过吏这个代言人鱼肉当地百姓。

    所以要清除地方势力,不光要清除那些乡绅土豪,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但是吏的身份很特殊,由于其经办的事往往又代表了朝廷,所以要杀就只能朝廷来杀,还必须杀得天下人明明白白,知道其自有取死之道。

    这便是蔡京交给朱勔的任务,对于朱勔而言,学问也许不是其强项,但是要论起嘴皮子,那还真没服过谁,这也算是蔡京知人善用吧。

    朱勔同时还肩负着胜德营与古胜之间协调。

    胜德营这边把地方土豪屠戮一空,朱勔的人就会立即赶到善后,不光是接收利益,主要还是稳定人心,告诉百姓不要怕,人家胜德营不是乱杀一气,那些被杀的都是和明教勾结的。。。

    朱勔的人顺势再介绍一下古胜。

    千金一诺古大侠知道吧,现在应该称呼古御史了!古御史见不得百姓受苦,在京城,当着官家和天下的面指天发誓绝不放过一个坏人,被官家委以重任御赐宝剑可斩三品之下,来江南为民做主了!

    尔等平日里受尽欺凌,如今还不赶紧抓住机会,有冤伸冤,有仇报仇,只要证据确凿,古御史定会还尔等朗朗晴天!

    什么?你说你不识字,不会写状纸?没关系!你说,本官来写!本官乃本届恩科进士,受官家和顾问教诲要心系百姓,甘愿追随古御史,为的就是为民做主!

    朱勔这些人专挑那些家境困难或者一脸怨气之人,自然是一问一个准。

    地方土豪被胜德营清空了,那些吏的背后势力也就没有了,面对朱勔这些朝廷命官还如何能有反抗之力,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也就只能一一伏法。

    古胜对于朱勔的办事能力极为满意,个个都是铁案,在没放过一个坏人的同时也没有冤枉一个好人,索性将找寻罪状的事都交给了朱勔,而自己就负责审核、杀人!

    古胜在朱勔的建议下,杀也杀得很有章法,公开审判,宣读罪状,最后再明正法典。

    民间有句话“生在公门好修行”,说的就是一些官吏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会抱着一颗善心维护百姓,行善积德。

    而有些小吏行善积德的也因此被百姓所爱戴,在百姓的求情声中,古胜不但放过了这些人,还将这些人委以重任,让其帮着朱勔等人收拾残局。

    古胜一行所过之处,百姓是欢欣鼓舞夹道相迎,地方官吏则是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官员还好一点,毕竟本朝有着不杀士大夫的铁律,但是在青溪县,这一铁律被打破了。

    青溪知县段天德生性贪婪,在方家的金钱攻势下沦为了方家的帮凶,助着方大同豪夺了青溪县大半的产业,方大同被人称为方半城,段天德功不可没,也因此被青溪百姓戏称青天大老爷段天!段天、段天德,缺了一个德!

    古胜一行来到青溪县,段天德也认命了,却不慌,只因古胜一路走来虽杀官吏,但是从不曾杀过一个科举出身的官员,而自己就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

    古胜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下江南的,他可不管什么本朝不杀士大夫的这些规矩,只要罪证确凿,古胜是照杀不误。

    古胜之所以在青溪之前没有开了杀士大夫的先例,那是无人可杀。

    不杀士大夫是本朝文官集团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是绝对不可能让古胜毁了的,但是古胜下江南是不可阻止的,这涉及到了赵宋的气运,于是在古胜下江南前的那几个月,整个东南的官场出现了罕见的大调动,官员纷纷被调离,而那些新上任的官员也早就得到吩咐,纷纷开启了不作为模式,不做不错嘛,以致于东南的很多百姓连父母官是谁都不知道。

    当然了,百姓的怨气是需要发泄的,状纸不断地递上来,状告的都是前任官员。

    朱勔这个时候就会告诉百姓,这件事黄押司已经认了,当日是他假借知县相公之名,知县相公并不知青。。。很多锅就这么甩给了那些经办的小吏。

    但是还有一些是甩不了锅的,比如那个祸祸良家妇女,总不能本尊不上让下面的人上吧!

    对此,朱勔也不强行保护,反正人都已经调离了,还是京城的大佬们头痛吧!将罪状送去了京城。

    这次事关国家气运,朝堂上的大佬们也早就达成了统一,除了不杀士大夫这条铁律不能破,其他的只要是爆出来的都要处理来挽回气运,不过到此为止,绝不牵连其他。

    罪状送到京城,朝廷的反应也很迅速,该罢官的罢官,该流放的流放,实在是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那就自裁吧。

    同样是死,被杀与自杀的区别可大了,至少不杀士大夫这条铁律是守住了。

    可惜朝堂上的这些相公万万没有想到最后还是在青溪破了戒。

第八百四十九章 三年二十六

    青溪,江湖上大名鼎鼎的方家就在此地,曾经是多少江湖豪杰的向往之地,能与青溪方家攀上交情,不敢说天下,至少在东南那是可以横着走了。

    可是随着方腊身死,方家被赶出京城之后,青溪就大变天了。

    青溪的知县相公段天德,原本与方家相交甚好,当日方家举家前往京城的时候,段相公还亲自前往相送,并一再对天发誓,一定会保护好方家的产业。

    可是当方家被赶出京城之后,段天德就敏锐地感到了变化,不但当即与方家划清了界限,还亲自带队查抄了方家的产业。

    昔日的合作伙伴一旦翻起来脸来,那是比谁都狠,专挑方家的软肋下手,要用方家旁系的人头来向朝廷表明自己与方家绝无牵连。

    段天德的这一系列操作,朝廷大佬也是很满意,不过对于段天德递上来的调动申请却无人敢接手。

    别的地方该调动都已经调动了,段天德也通过了渠道知道了古胜要下江南一事,岂能不紧张,凭着自己这些年在青溪的所作所为,若是被古胜抓到了把柄,那就完了,于是花费了大量的钱财疏通关系,希望能尽快调离青溪。

    不过青溪这个地方是方家的大本营,朝堂大佬们就算再怎么爱财,这点分寸还是有的,谁敢为段天德调离啊,万一被人参上一本,说自己与方家有染,会被群殴致死的。

    不过中间人收了钱财岂能退回去,于是告诉段天德,朝廷已经安排好了,这个时候调离你会被古胜穷追猛打的,一动不如一静,你只需安排好,将一切都推到下面的小吏身上便可,不大了背个失察的罪名,命是可以保住的,再花点钱,官帽子也是可以保住的。。。

    中间人原本是不想退钱一顿忽悠顺便看看能不能再让段天德吐点钱财出来,没想到居然说中了,古胜一行下江南果然只杀小吏,段天德也因此又花费了一笔巨资来保住官帽子。

    古胜一行来到了青溪,段天德也是相当的配合,下面的那些小吏也已经被早有准备的段天德控制了起来。

    段天德见到古胜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自己势单力薄,下面的小吏都被方家控制,背着自己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直到天使巡查江南,小人惶惶不可终日,自己这才夺回了对青溪的控制权,将这些人都控制了起来,就等天使前来。。。

    古胜都被段天德精湛的演技给蒙骗了。

    古胜是江湖人,自然知道方家在青溪的势力有多大,架空知县对于方家来说难度并不大,加上一路走来,也确实有很多地方知县被当地豪族架空的事实,因此也相信了段天德的话,毕竟段天德是在用事实说话,那几十颗方家旁系的人头就在一旁,还有那些已经被段天德以家人性命威胁,做通了思想工作的小吏们也纷纷指认一切皆是方家指使。。。。

    青溪的公审大会如期举行,段天德虽有失察之罪,但情有可原,事后又积极拨乱反正,因此居然也坐在了公审席位上。

    段天德的所作所为瞒得过古胜却瞒不过朱勔,不过朱勔也不拆穿,毕竟蔡相曾交代,下面的官员一定要保护好,吏可以杀,官绝不能杀,就算要死,也只能是畏罪自杀!不杀士大夫这条底线一定要守住。

    公审大会举办得很顺利,那些小吏自持难逃一死,也痛快地承认了所有的罪状,并言一切皆是方家指使,知县相公并不知情。。。

    本来当所有人都以为青溪也会像其他地方一样,但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李素心,青溪李裁缝的小女儿,长得如花似玉,登门求亲的人是络绎不绝,最后还是开绸缎铺子的王员外凭着与李裁缝几代人的交情,成功让自己的独子抱得美人归。

    李素心嫁入王家之后,琴瑟和谐,孝敬公婆,当铺子来了女眷的时候出面接待一下,还凭着一手好针线使得铺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小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可惜这一切,随着段天德的上任,都没了。

    古代的官员都是异地为官,还很少带家属,段天德同样也不例外,但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段天德就分外感到空虚寂寞冷,于是在递上橄榄枝的地方豪强方大同的拉拢下堕落了。

    王家的绸缎铺子生意红火,方大同很是眼红,于是也开了一家绸缎铺子。

    但是方家蛮横不讲理在青溪早就深入人心了,方家的绸缎铺子再好也没人敢光顾啊,方家的绸缎铺子不但没赚到钱,还因为管理不善引起了火灾,亏掉了一大笔钱。

    方家的管事也不敢回去说是自己管理不善导致的火灾,而是把账目改动了一下做成了盈利,再把盈利的钱财都投到了绸缎上面,最后被一把火都给烧没了,哭诉是因为自己经营得当,抢了不少王家的生意,招来了王家的忌恨,派人烧了铺子。。。

    派人烧铺子的事,方家经常干,以己度人,也没有好好调查就信了管事的鬼话。

    方家的那些好汉们怒了,是真的怒了,竟然有人敢烧自家的铺子,这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啊!

    方大同喝止了这些脑袋一发热就要灭人满门的族人们。

    这并不是说方大同发善心了,而是王家在青溪也不是小户人家,得妥善安排一下,不但要灭了王家满门,还要夺了王家的产业。

    方大同找到了段天德,提前打个招呼,说是王家得罪了江湖上的好汉,很有可能被人灭门。。。

    收下小礼物的段天德也是心领神会,假装为难地表示若是自己的治下出现这种恶性事件也是很麻烦的。。。

    段天德这是嫌弃方大同的礼物太小了,索要更大的好处。

    方大同与段天德交往多日,对段天德的为人清楚的很,当即表示事后必有重谢!

    但是这一次,段天德却出乎了方大同的所料,开始诉说起了自己的空虚寂寞,若有有一小娘子能每天陪自己聊聊人生理想就好了。。。

第八百五十章 三年二十七

    段天德和三国时期的曹老板有着同样的爱好-人妻!

    初上任的段天德有次无意间路过王家绸缎铺子的时候,曾惊鸿一瞥过李素心,当即惊为天人,可惜王家在青溪也算是大户了,并不是初来乍到的段天德可以轻易拿捏的。

    段天德也因此只能将这份小心思按捺了下去。

    如今方大同摆明了要搞王家,段天德的心里早就乐开了花。方大同来找自己商量,说明方家想借此吞并了王家的产业,而自己一个外地来为官的,只要浮财不要产业,双方各取所需嘛,顺便将李素心作为搭头也是小事一桩嘛!

    方大同之所以要和段天德提前知会一声,就是因为方家想要吞并王家的产业,若是离了官府的配合,那也是办不成的,如今段天德隐晦地表示了想要王家媳妇李素心,对于做惯了杀人越货的方家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最近青溪县人心惶惶,开绸缎铺子的王家昨晚被一群强人闯进府中杀害了,满门三十余口一个都没逃脱,事后被人一把火烧了个干净,那叫一个惨啊!据说是王家小郎君王自申之前在方家赌坊玩耍的时候得罪人,这才招来的报复!

    这个流言一出来,青溪县的百姓根本就不信,王家小郎君出了名的清高,从来就不去勾栏瓦舍赌坊这些地方的,一心只在家中苦读圣贤书。。。

    但是事实又由不得百姓不信,因为就在刚刚,方家已经拿着王家小郎君画押的借据告上了县衙,据说王家小郎君是个烂赌徒,一直瞒着家里,在方家赌坊已经累计欠下了八万贯的赌资,现在连本带利已经翻到了十二万贯了,方家正在请知县相公做主。。。

    王家刚被灭门,这边方家就拿着死无对证的借据来了,王家的亲朋好友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但是一来方家强势,二来知县相公段天德已经完全倒向了方家,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人死债不消,将王家的产业都判给了方家。

    王家的那些亲朋好友自然是不服的,但是方家的拳头也不是吃素的,在一通拳脚说理之后,王家的那些亲朋好友也只能屈服了。

    方家顺利地得到了王家的产业,不过仍有一人不服,坚持喊冤,并扬言要进京告御状,为女儿女婿一家讨个公道。。。

    此人正是李素心的父亲李裁缝。

    李裁缝深知女婿王自申不但从不参与赌博,而且对于赌博深恶痛绝,况且方家拿出的那张借据,上面的手印虽然是自家女婿的,但是这个日期对不上,因为李裁缝清楚地记得按照借据上面的日期,女婿王自申那几日分明因为感染风寒在家卧床休息,并不曾出门,又如何会去方家赌坊?

    李裁缝请来了当日为女婿王自申看病开药的胡医师来作证,但是面目青肿的胡医师决口否认了此事,李裁缝也因此挨了一顿板子。

    看着被打得血淋淋的李裁缝在撕心裂肺地呐喊,胡医师虽然内疚,但还不得不坚持否认那天曾给王自申看过病。

    方家在得知了李裁缝要请胡医师来作证,就已经派人将胡医师的家小都控制了起来,并将胡医师好好教训了一顿,祸从口出,想好了再说话,免得连累家人。。。

    事后,胡医师也无颜再见李裁缝,带着家小离开了青溪县。

    养好伤的李裁缝收拾好行李,想偷偷上京告御状,但是刚出青溪县就被人打断了一条腿和三根肋骨。

    李裁缝之所以能活着,那是因为段天德和方家需要用李裁缝来羁绊住李素心。

    王家被灭门那天,李素心就被方家掳走了。

    看着公婆和相公被人杀死再一把火烧了,李素心也不愿意苟活于世了,几次寻死却又被救了下来。

    方家以李裁缝的性命要挟李素心好好侍奉知县相公,不然就。。。

    想起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的老父亲,李素心屈服了,成为了段天德的妾室。

    李素心虽然屈身于段天德,但是一颗复仇之心从未熄灭过,只是父亲李裁缝的性命捏在段天德和方家的手里,而且段天德和方家在青溪一手遮天,李素心有冤也无处申!

    皇天不负有心人,李素心终于等来了机会,在得知古胜下江南之后,李素心便开始了计划。

    对于古胜,李素心虽然从未谋面,但略知一二。

    李素心死去的相公王自申虽然一心苦读圣贤书,不过对于江湖上的一些奇闻轶事也非常的感兴趣。

    青溪县因为有方家的存在,经常会有江湖豪客来拜访,王自申便曾经结识了一位江湖豪客,曾听其说过古胜的一些事迹,对于古胜不顾自己性命也要对一个死人恪守承诺的行为是大为赞赏,回去之后更是和李素心说起古胜此人,还曾戏言若是家中发生变故,只有古胜这样的豪杰才值得信赖!

    如今王自申口中值得信赖的古胜来江南了,李素心也泛起了一丝希望。

    因为古胜下江南,整个江南的官场都人心惶惶,段天德也是忙着自救,不免就对李素心的看管松懈了几分。

    李素心也是抓住机会,使出了浑身的手段将段天德伺候得舒舒服服,并不断地向段天德索要钱财,说是自己也想通了,斯人已逝,自己也认命了,只想多攒积些钱财。。。

    段天德也是真信了李素心,毕竟这些年来李素心并无异动,而且只要李裁缝的性命一天还在自己的手上,就不用担心李素心这个大孝女。

    等到古胜来到青溪县后,段天德还是作好了准备,将李素心锁在了家里,不过随着朱勔给段天德吃了一颗定心丸之后,段天德知道自己这次能过关了,心情一激动,又被李素心伺候得爽了,于是解开了李素心的锁链,只是让两个老妈子看紧一点。

    那两个老妈子之前就已经被李素心用钱财喂饱了,这次再得李素心许诺下了一笔重财,于是就趁着今天段天德忙于公审大会之际,悄悄将李素心放了。

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年二十八

    李素心逃脱之后,先是悄悄去见了父亲李裁缝。

    李裁缝这些年过得苦啊,自从腿被人打断之后,就一直卧病在床,生活都失去了着落,全靠着青溪县的一些百姓接济度日,可是这样终究不是个办法,好在县衙黄押司不畏方家,给了李裁缝一些力所能及的零活,这才勉强度日。

    李裁缝心里很清楚,黄押司根本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不过迫于生计,这才勉强接受。

    李裁缝是羁绊住李素心最重要的砝码,段天德自然不会轻易让李裁缝死去,半死不活地吊着李裁缝才是段天德的目的,黄押司正是受段天德的指示。

    黄押司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借机接近李裁缝并取得其信任,一定要探听出李裁缝上京告御状的底牌来。

    古代法律有两个基本规则,一不许越级申诉,二是反坐。越级申诉意思是,这案子应该归县里审,你就不能去州府告。现代程序法也有类似规定,越级申诉不予受理。

    但是赵宋得国不正,历代帝王非常害怕下面的人有样学样架空自己,是非常欢迎民告官的。

    宋朝民告官有三特点:第一是随便怎么告;第二是谁都可以告;第三是什么都能告。

    随便怎么告的意思有两个,怎么告都无罪,允许睁眼说瞎话,诬告无罪,不许官员打击报复,终宋一朝,从来没有因告官而获罪者;另外允许越级,去那里告找谁告都允许。

    所以当时老百姓告官,那么相当的踊跃。景定建康志说:“诉讼日不下二百。”黄庭坚山谷文集则说:“(平民)一不得气,(便)诋郡刺史,讪诉官长。”

    对于越级,宋朝更是做到了极致,县州府都不喜欢?那好,您来告御状。宋朝开设了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专门受理民告官,登闻院直接对皇帝负责,所有案情都要呈皇帝过目。如果登闻院不受理,还可以拿着判决(不予审理通知书),跑去拦御驾当面告御状,放心,不会把你当刺客斩成肉泥,没有任何责任风险。

    登闻鼓是古代悬于朝堂之外的大鼓,凡百姓等有冤情或重大事项,都可以击鼓上闻。胡三省注《资治通鉴》中说:“登闻鼓,令负冤者得诣阙挝鼓,登时上闻也。”据现有史料记载,登闻鼓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至隋唐时正式成为一项法律制度。在《唐律·斗讼律》中,就有关于“挝登闻鼓”的规定,但除了所反映的情况不能“不实”外,没有太多的限制;对于纠正和平反错案冤案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更多的是一种摆设而已。

    到了北宋时期,登闻鼓才真正成为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登闻鼓能够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对于北宋初期致力于中央集权的君主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助益的。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击登闻鼓上诉的事件,君主一般都会亲自过问。

    “无冤民”是设置登闻鼓的最终目的。登闻鼓作为一项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加强司法监督、纠正和平反错案冤案,但在实际运作中,已不限于刑事案件。如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大理寺详断官仇象先等人因“议狱不当”,被开封府法官定罪,给予“削官一任”的处罚。仇象先等人不服,“诣登闻诉理”,宋真宗命大臣复审。复审官员认为仇象先等人虽有过失,但“法不至追官”。于是撤销处罚,各复旧职,而开封府的法官反过来被追责。

    也有因击登闻鼓上诉的案件中发现法律错误,从而加以改正的。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就发生了这样一起因婚骗财的案件:京城开封百姓娶妻后,带着财产和妻子的陪嫁逃走了,但法律规定,丈夫逃亡的,需六年之后才能改嫁。妻子迫于饥寒,只得到登闻鼓院上诉。为此专门下诏规定:“不逞之民娶妻,绐取其财而亡,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

    此外,一些具有重大争议的事项,也是通过击登闻鼓得到解决的。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开科取士,引起争议,进士徐士廉等人击登闻鼓控告主考官李昉等“用情取舍”,宋太祖下令让相关人员重考,并亲自在殿堂上阅卷,“自兹殿试遂为常式”,“殿试”制度也由此确立下来。

    在宋朝,民不但可以告官,甚至连皇帝都可以告。

    仁宗时有户人家跑到开封府告状,说儿子娶媳妇,过门没三天,禁中派了人过去,把媳妇带走了,到现在还没消息。

    能当得起禁中这个称呼的,只有三个人,皇帝、皇太后、皇后。皇太后皇后都是女人,不会干这种事,这不分明是说皇帝强抢民女吗?

    当时的开封知府叫范讽,是个嫉恶如仇的人,直接就进宫找皇帝去了。

    仁宗也承认了,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后宫新进了一名美女,但他还没见过,等他回去问问。

    范讽坚持说:“不行,现在就放。人家都已经过门了,您还要抢进宫,像什么话,传出去得多难听?今天要是不放人,我就不走了。”

    仁宗没办法,只得当庭降旨,把女子叫出来,交给范讽带走。

    宋朝开明的司法制度也是很多人将宋朝视为最美好的时代的主要原因。

    赵宋的君主是非常鼓励百姓告官的,有些官被告理由,简直匪夷所思。

    南宋有个官叫方回,买不起房,寓居旅社。这个方回可能没娶亲,或者家眷不在身边,不清楚原因,总之某天他跟婢女做羞羞的事情,动作有点大,惊扰到了隔壁邻居。

    动作有多大呢?“撼落壁土”,把邻居墙壁泥土震下来了。看上去应该是床的质量问题,摇晃幅度过大,撞到了墙上。

    隔壁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扭头就把方回告了,方回也由此成为史上第一个,因为房震动静大而被撤职的官员。

第八百五十二章 三年二十九

    在赵宋,民告官是非常常见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底线的,那就是状告之人必须有真凭实据才会受理。

    在王家灭门一案中,段天德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在方家侵吞王家产业一案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方家有按着王自申手印的借据,但是谁能想到那几天王自申因为感染风寒卧病在床,根本就没有出门,还有证人胡医师。

    好在方家及时控制了胡医师的家人,使得胡医师作了伪证,将这个破绽弥补了过去。

    但是这始终是段天德的一块心病,尤其是得知李裁缝要上京告御状之后,更是有了杀人灭口之心。

    方家好不容易拿到了段天德的把柄,使得县衙全面倒向自己,自然不会让这把柄轻易消失,于是派人打断了李裁缝的腿,留了其一条性命。

    断了腿的李裁缝自然上不了京了,段天德也安心了,不过这件事始终是段天德的一根刺,于是指示黄押司一定要套出李裁缝手中到底有没有证据。

    段天德的判断很准确,李裁缝手上确实有证据,那就是胡医师为王自申看病时开的方子,上面有日期,正好对应了方家拿出的借据上面的日期,这也是李裁缝要上京告御状的底气。

    那天得知女婿一家被灭门,李裁缝曾跑到烧焦了的王家翻寻女儿的遗体,但是所有的尸体都烧的不可辨认了,只能伤心而归,不过也因此找到了那张烧得有点焦黄的方子,当时李裁缝也没当回事,随手放进了兜里。

    但是等到方家拿着王自申的借据到县衙告状时,李裁缝发现方家拿出的借据与胡医师开的方子是同一天,也就是说方家的那张借据根本就是假的,女婿王自申都卧病在床了,哪里还有力气去方家赌坊豪赌啊?也因此推断出王家灭门惨案的真凶就是方家,因为借据上面女婿王自申的手印是真的。

    李裁缝留了心眼,并没有拿出那张方子,而是直接说明了当日女婿王自申感染风寒卧病在床,有胡医师可以作证。

    方家百密一疏,谁能想到随手写了个日期,居然会有如此破绽,于是立即派人控制了胡医师的家人,由于时间仓促,过程很暴力,胡医师不得不鼻青脸肿地前去作了伪证。

    看着鼻青脸肿的胡医师,李裁缝什么都明白了,自然不敢将方子说出来了,不然这唯一的证据就要被方家和段天德销毁了。

    李裁缝也不是小孩子了,黄押司的刻意接近,很明显是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哪怕黄押司一再循循诱导,李裁缝始终一口不曾露过半点口风。

    不过李裁缝始终有一点想不明白,为什么方家和段天德要留自己一条命?方家联合段天德的权势,完全可以在青溪县一手遮天,杀了自己并不是什么难事,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呢?

    李裁缝虽然想不通,但是坚信恶有恶报,只是时候未到,自己一定要留着这条残命好好看看方家和段天德的报应!

    果然天道轮回饶过谁,方家因为得罪了供奉局的小人,被整得惨不忍睹,李裁缝还为此浮一大白。

    但是随后又传来了方家傍上贵人,化解了危机,令李裁缝大骂苍天无眼!

    不过苍天没有让李裁缝失望,没过多久就传来了方家在京城做下弥天恶事,个个都遭到报应!

    这一天,李裁缝喝得酩酊大醉!

    现在的李裁缝只有一个心愿,好好活着看着段天德的报应!

    随着古胜的前来,李裁缝看到了希望,但是段天德又怎么会留下这个破绽呢。

    早在古胜下江南之际,段天德就有心除去了李裁缝,但是考虑到李裁缝在青溪县也是有亲朋好友的,在这关键的时候,一动不如一静,不要生出事端,只是让心腹之人暗中看紧了,只要李裁缝稍有异动,立即灭口。

    李裁缝有着小人物的智慧,自古道官官相护,先看看古胜到了青溪县的所作所为再做决定,也因此逃过一劫。

    可惜令李裁缝失望的是,在朱勔的运作下,段天德只是背上了失察小罪,还因之前严厉打击方家,成为了这次公审大会的座上宾。

    李裁缝很失望很失望,段天德干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最后居然都是那些小吏背锅,天理何在?

    再说李素心逃出来之后,知道段天德在青溪县是一手遮天,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为死去的夫家讨还一个公道。

    李素心心里最放不下的是父亲李裁缝,于是想着先去看一眼父亲再去告状。

    就是这个决定救了李素心一命。

    段天德老奸巨猾,又怎么会觉察不到李素心的那点小心思呢。

    李素心的刻意屈从、讨好,落到段天德眼中是那么的幼稚,尤其是李素心竟然用钱去收买段天德安排看管李素心的那两个老妈子,简直就是太小看段天德了。

    段天德如果没有一点手段,能放心让这两个老妈子看管李素心吗?是用点小钱就能收买的吗?

    这一切都是出自段天德的指使。

    段天德做事很小心,从来就不留什么把柄,这也是段天德能将一切都推到下面的小吏身上,唯有帮助方家吞并了王家产业和李素心这两件事才是段天德最担心的。

    段天德对李素心是真爱,爱得很深,也因此明知李裁缝手中有证据,也要留下了李裁缝的一条命来羁绊住李素心。

    不过段天德最爱的还是自己,在得知古胜下江南之后,李裁缝和李素心就成了段天德必除之人。

    不过段天德之前就曾派人将李裁缝的家里搜了底朝天也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因此断定李裁缝必定将证据托付给了他人。

    段天德在得知李素心收买老妈子之后,便心生一计。

    段天德深知李素心是个大孝女,逃跑之后是绝不会扔下李裁缝一人的,那么李裁缝父女相逢,李裁缝会不会把证据交给李素心呢?那是一定的!李素心本身就是苦主!

    也就是说,只要段天德布置得当,能将自己的心头大患一举除去。

    所以段天德做了完全准备,只要李素心跑出去之后,不是往李裁缝家去,那么暗中埋伏的杀手就会取了李素心的性命。

    而李素心也没有让段天德失望,果然先是去了李裁缝家。

第八百五十三章 三年三十

    看着推门而入的李素心,李裁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女儿竟然还活着!抱着李素心相拥而泣!

    在李素心口中得知了段天德的所作所为之后,李裁缝这些年的困惑也终于解开了,原来是用自己的这条命羁绊住女儿!

    李裁缝挣扎着从床上滚下来,爬到墙角挖出一个铁盒,里面放着的正是当日胡医师给王自申开的方子。

    李裁缝一再告诫李素心,千万不要去公审大会,拿着方子上京击鼓鸣冤告御状。。。

    就在李裁缝告诫李素心的时候,只听哐当一声,大门已经被踹开,人未到,一阵嚣张至极的笑声已经传来:“哈哈哈!知县相公料事如神,贱人果然藏了一手!合该你我兄弟领这赏钱!”

    来人是李裁缝的邻居金氏兄弟,由于此时清溪县的百姓都去看公审大会了,金氏兄弟是相当的肆无忌惮。

    金氏兄弟自小没了父母,是李裁缝看其可怜,与众街坊一起合力养大的。

    可惜吃着百家饭长大的金氏兄弟不但不念着李裁缝等街坊的恩情,反而成为了欺凌弱小的泼皮。

    等到王家灭门之后,李裁缝要进京告御状的消息就是金氏兄弟告诉方家的,其后更是被段天德收买监视李裁缝。

    老大金光狞笑着对老二金亮说道:“还不动手了结了这老狗!”

    老二金亮却一脸淫笑地看着李素心说道:“哥哥,不如你我兄弟先快活快活!”

    “不要多生事端,免得夜长梦多!得了一千贯的赏钱,你我兄弟找个窑子好生快活!”金光不悦地说道。

    “哥哥!窑子里的姑娘哪有李姐儿漂亮啊!再说了,现在所有人都去看公审大会了,这里哪里还有人啊!”金亮说着已经一脸淫笑地上前搂住了李素心。

    李素心一个柔弱女子,根本就反抗不了金亮,只得大声地叫喊,却惹得金亮越来越兴奋:“李姐儿!你就喊吧!你越喊我的小亮亮就越兴奋。。。”

    “动作快点!我先解决了老东西!”金光掏出解腕尖刀,就要上前动手。

    李裁缝趴在地上,双手捶地,痛苦呐喊:“畜生!畜生啊!你们这是要遭报应的!。。。”

    “报应?”金亮不肖一顾地说道:“当年是我兄弟二人向方家通的风报的信!报应呢?老子现在就抱一个,给你个老东西看看!”说着张开大嘴就向李素心亲去。

    金光也是一脸狞笑:“报应?这年头杀人放火金腰带!好人是没有好报的!”

    就在金氏兄弟嘲笑报应的时候,报应来了。

    只见原本被金氏兄弟掩盖上的房门又是一脚被人踹开:“天道轮回好报应,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李裁缝家的大门这次终于没顶住,哐当一声倒下了,砸在地上激起满屋的尘灰。

    “何人多管闲事?”金光手持解腕尖刀,恶狠狠地扑向了门口,金亮也将李素心推倒在地上,转身拎起一把椅子砸向了门口。

    只听“哎呀”一声,金光被人一脚踹在了胸口,直接倒飞着撞到墙上,不知生死。

    金光被人一脚踢得不知生死,金亮就知道来人不可力敌,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来人正是戴宗和公孙胜。

    自从张安安失踪后,戴宗和公孙胜就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中,若非有张府众人还有刘混康等人开解,只怕二人就要自杀谢罪了。

    说句实话,张安安的失踪固然与二人脱不开关系,但是换了谁都一样,难道张安安要做那羞羞的事,还能让人旁观不成?

    二人虽然在众人的劝解之下也放弃了自杀谢罪的念头,不过也因此对方家、对明教恨之入骨!在江南的时候,凡是与方家、明教牵连的,二人杀起来是丝毫不曾手软。

    由于戴宗的特殊天赋,二人是胜德营与古胜、朱勔这边的联系人。

    这次古胜来到青溪,戴宗过来与朱勔联系决定下一步胜德营的动作。

    今天,戴宗与公孙胜来到青溪,正好撞见金氏兄弟一脚踹开李裁缝家的大门,不过由于距离比较远,等二人赶到时,金氏兄弟已经将房门掩盖了。

    赶到的二人并不急着救人,而是站立在门口听了一会,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

    在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后,戴宗再也忍不住了,一脚将房门踹开,而飞扑出来的金光也被含愤出手的公孙胜一脚给踹飞。

    戴宗已经举起装填好子弹的火枪,却不想金亮这般的没骨气,竟然跪地求饶了。

    在李裁缝和李素心口中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后,公孙胜一言不发,上前就将不知生死的金光的脑袋给割了下来。

    戴宗则是命令金亮背起李裁缝:“走!去公审大会告状去!”

    李裁缝不知戴宗、公孙胜二人的来历,有些担心地说道:“好汉不知,段天德在青溪一手遮天,这次又不知使了什么手段蒙骗天使,就怕连累了二位好汉!”

    “老丈放心!我二人与古大侠相识,素知古大侠为人,他定会为你做主!”戴宗斩钉截铁地说道:“今天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救不得段天德!好德军说的!”

    听到戴宗二人是好德军的人,李裁缝的眼睛亮了,拉着戴宗的手,哭着说道:“来了!你们终于来了!苍天开眼啊!”

    要说起这好德军啊,其实应该叫胜德营,只因胜德营上下杀人的时候最喜欢将“上天有好生之德”挂在嘴边,因此又被百姓称为好德军,就连胜德营上下也是纷纷认同,觉得好德军更对自己的胃口。

    好德军在东南掀起了无边的杀戮,但是在民间的名声却是出奇的好。

    好德军根本就没有其他军队的那些陋习,所过之处从不扰民,只杀豪强,还免除了地方百姓的债务,因此深受东南百姓的喜爱,视为上天派来的救星。

    而好德军之所以在东南大开杀戒的原因也通过了朱勔等人的不懈宣传,终于被东南百姓所了解。

第八百五十四章 三年三十一

    好德军是由东京张府门人为主力组成的。

    之前青溪方家就是凭着方家百花的姿色抱上了张府主人的大腿,在东京城横行无忌,就连开国功臣潘美之后,七大将门的潘家也不得不献上价值十万贯的宅子以求平安。。。

    就是这样,方家仍旧不满足,最终就连张府主人都看不下去了,派出府中管家赵先生前去问责。

    方家仗着百花受尽张府主人的宠爱,根本就不把张府管家赵先生放在眼里,竟然就在大街上殴打了赵先生,要知道张府管家赵先生当年有救驾大功,是先帝御赐的杀人无罪赵先生,文武百官见到了赵先生,都是要上前拜见的!

    官家得知赵先生被人当街殴打勃然不怒,派出禁军将方家下了大狱!

    可惜张府主人念着方家百花的旧情,开口为方家求情,最后官家却不过张府主人的情面,法外开恩,放了方家百花。

    方家百花不知悔改,竟然劫持了张府主人的妹妹,逼迫朝廷放人!

    至此,张府主人也终于看清了方家的真面目,对方家百花彻底死了心。

    在张府主人的协调下,方家百花也终于如愿的救出了方家众人,不过也因此被官家赶出京城,勒令永世不得入京!

    方家离开京城后没了落脚之处,受大名府铁枪王家少主王寅邀请前往大名府落脚。

    到了大名府,方家见到王家的富庶,竟然又动起来坏心思,假意要与王家结亲,麻痹了王家,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晚上,偷袭了王家,要想杀尽王家谋夺王家的产业!

    多行不义必自毙,也许是老天爷也看不下去了,在王家危难之际,王家一支族人因为得知少主要结亲的消息正好连夜赶到,成功救下王家,并反杀了方家。

    王家少主念着张府主人的恩情,放过了方家百花。

    方家百花不知悔改,联合明教妖人,利用张府主人的旧情,成功接近了张府主人,将张府主人绑架,用张府主人的性命要挟朝廷,要朝廷出兵灭了王家满门!

    王家并没有做错什么,难道被人杀上了门束手等死还不能反抗了不成?这还有天理吗?

    张府主人不忍朝廷为难,毅然跳入了汴河!而方家百花也被愤怒地张府门人砍成了肉酱!

    事后,朝廷和张府寻遍了汴河每一处,都没有找到张府主人的尸体,却意外得知原来方百花绑架张府主人是受了明教的蛊惑。

    明教勾结供奉局危害地方壮大自己,可惜被张府主人向皇帝建议废罢供奉局坏了好事,于是迁怒张府主人,蛊惑方百花绑架了张府主人。

    当张府主人毅然跳下了汴河,埋伏在附近的明教妖人趁着慌乱,暗中捞起了张府主人,并将其带回了江南!

    张府在查知到这个消息后,由管家赵先生带队,下江南,救主人!朝廷为了方便张府行事,特赐番号胜德营!

    这番说辞虽然漏洞百出,但是却有着朝廷背书,而且大名府少主王寅更是现身说法,配合着痛诉方家的恶行,比之朱勔的那套带点颜色的说法更获得了江南百姓的认可。

    李裁缝也听说过胜德营的这些事,知道这天底下但凡是与方家、与明教扯上关系的,胜德营是向来宁可杀错绝不放过,自己女婿一家的遭遇只要被胜德营知道,那么就如戴宗所言的那样,段天德死定了,天王老子来了也救不了!

    来到公审大会,青溪县的一些老人见到李裁缝还有李素心纷纷动容,知道必有大事发生,纷纷让出一条通道。

    主席台上的段天德见到李素心也是脸色大变,起身就要跑,却被戴宗上前一把揪住拖了下来。

    见到如此愤怒的戴宗与公孙胜,古胜和朱勔也知道出大事了,喝止了身边的护卫,亲自上前。

    在戴宗口中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朱勔的头一下子就大了。

    对于朱勔而言,段天德死不死真的不在乎,但是朱勔在乎自己的前程啊!以目前段天德的所作所为来看,段天德是死定了,尤其是此事竟然还涉及到了方家,朱勔根本就不敢为段天德说话。

    但是出京之前,蔡京一再关照过朱勔,不杀士大夫这条底线不能破,如果朱勔完不成这个任务,以后的仕途也就终止了。

    朱勔这边还在苦思两全其美之策,古胜已经命人将段天德捆绑起来,就在这公审大会上接受审判了。

    李裁缝和李素心上台控诉了段天德的罪行,并拿出了那张胡医师开的方子。

    青溪的百姓也都默不作声,看着古胜到底如何判决!

    古胜命人翻出了当年的卷宗,经过仔细对比确认,并由数名青溪县的老者上前辨认方子是否是胡医师所开。。。

    每一个医师都是自己独特的笔法,这是外人很难模仿的,经过一番仔细的辨认之后,确认方子确实是胡医师所开。

    而此时那些原本闭目等死的小吏们也开始了反水。

    好死不如赖活,能有生的希望谁愿意死去啊!

    原本那些已经认命了的小吏看到段天德被公审,心中纷纷生出了生的希望,比如这位黄押司。

    黄押司是段天德的心腹,段天德的很多事都是黄押司经手的。

    原本黄押司自持难逃一死,在段天德答应了照顾其家小后,便将所有的罪状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而段天德只背上了一个失察的轻罪。

    小吏们之所以认命,那是因为这些小吏深知官吏二字虽然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官就是官,吏就是吏,有着天壤之别。自己是吏,朝廷杀起来不会手软,段天德这样进士出身的官员就不一样了,赵宋有着不杀士大夫的潜规则,段天德最多就是个罢官流放。

    而且就算牵上段天德,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毕竟段天德向来都是高高在上,那些伤天害理的坏事都是通过自己这些小吏去做的,倒不如听了段天德的话,反正是一死,不如将所有罪名都揽在自己身上,也好为妻儿留条后路。

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年三十二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古御史摆明了要彻查当年王家灭门以及方家倾吞王家产业一案,并且矛头直指段天德,若非朱勔苦苦相劝,古御史已经几次按耐不住要请出御赐游龙剑了。

    这个时候,黄押司等人这才幡然醒悟,流言害死人啊,说什么不杀士大夫,说什么官官相护,人家古御史根本就不吃这一套!

    黄押司等人看到了生的希望,纷纷出言喊冤,推翻了之前所认的一切罪状,这些都是知县相公指使,我等办差而已,有罪但不至死啊。。。

    黄押司为了活命最是积极,身为段天德的心腹,举报了段天德在青溪有一处私宅,就是之前安置李素心的那套宅子,里面有一口枯井,这些年段天德在青溪所捞的钱财就都藏在那里。。。

    黄押司指出,若是段天德只是失察,那么这些钱财又作何解释?

    朱勔一看如此,也知道今天段天德是死定了,自己的前途也完了,于是悄悄靠近段天德,递上一把小刀,在段天德耳边轻轻说道:“自裁吧!免得朝堂诸公为难!”

    段天德自杀,那么不杀士大夫的底线还是能守住的,这是朱勔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了。

    但是段天德又哪里舍得死,一把推开朱勔递上的小刀,大声说道:“本官乃绍圣四年(1097)丁丑科进士,你古胜一介武夫,靠着女儿姿色的幸进小人又有何资格治本官的罪!”

    事已至此,段天德仗着本朝有着不杀士大夫的潜规则彻底豁出去了,对着古胜就是破口大骂,有本事你真杀我呀!

    段天德不知道,朱勔知道啊,别人不一定敢杀官,那会招来文官集团的报复,但是古胜不一样啊,先不说古胜本来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下的江南,就是当日古大小姐怕古胜下江南被人算计,曾逼着皇帝指天发誓要保古胜一世平安,旁人就根本奈何不了古胜,谁有胆子让皇帝失信天下啊!

    古胜不善言语,此时已经拔出了御赐游龙剑,却被朱勔苦苦拉住:“大人,扒了官服再杀!扒了官服再杀!”

    不杀士大夫这条底线,朱勔是一定要守住的,可是朱勔也没这个能力拦着古胜杀段天德,于是只能折中一下,扒了官服再杀,扒了官服就不算是官了,也算是快遮羞布吧,勉强能守住不杀士大夫这条底线,自己回去也能有个交代。

    见到古胜真敢动手,段天德是非常的害怕,但是也知道求饶已经没用了,色厉内荏地叫道:“本朝不杀士大夫!古胜你若是杀了本官,朝堂诸公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段天德说的是实情,不杀士大夫是文官集团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古胜只要敢杀段天德,那么文官集团为了维护这条规则,是一定要让杀一儆百,让古胜付出惨痛的代价的。

    朱勔也劝说道:“大人三思啊!”

    就在此时,一柄火枪塞进了段天德的嘴里,令色厉内荏的段天德彻底熄了火。

    自从张安安失踪后,公孙胜的心中就充满了戾气,眼看段天德越发的嚣张,公孙胜二话不说,直接就将火枪塞入了段天德的嘴里,冷冷地看着段天德,就像是在看一个死人。

    就在公孙胜扣动扳机的那一瞬,一声“公孙道长且慢动手”的声音传来,是古胜叫住了公孙胜。

    段天德原本以为自己死定了,却不想峰回路转,竟然是古胜叫停了公孙胜,顿时精神大震,以为古胜终究还是怕了。

    公孙胜深知古胜为人,虽有不解,但还是松开了扳机。

    古胜命人将段天德被扒去的官服重新穿上,手抚游龙剑说道:“当日圣上赐下游龙剑时曾说过三品之下可任意处置,古某一日未敢忘!古某下江南之前曾阅遍我大宋律法,可惜未曾见到有任何一条规定了官不能杀!”

    古胜将游龙剑抵在了段天德的脖子上,继续说道:“朝廷让你穿上这身官服,是让你治理地方造福百姓!而你却将这身官服视为为害一方荼毒百姓的保护服!今天我古胜就要让天下人知道,官,是可以杀的!”

    古胜说罢,命人大声宣读段天德的罪状,手起剑落,划过段天德的脖子,将段天德斩杀当场!

    “青天大老爷啊!”

    随着段天德人头落地,青溪百姓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日,纷纷动容地哭喊起来,百姓也都知道大宋不杀士大夫,古胜这是赌上自己的前程与性命,为青溪的百姓讨还一个公道!

    段天德的死在地方官场引起了轩然大波,地方官员们惶惶不可终日,杀官了,终于杀官了!

    然而到了朝堂之上却是波澜不惊。

    不杀士大夫是文官集团趁着天时、地利、人和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一项事关切身利益的福利,若是放在以往,谁敢破坏这条铁律,那么文官集团必定会展开疯狂的报复杀一儆百!

    古胜正是知道这一情况,这才抱着必死的决心下了江南。

    朱勔也正是知道这一情况,这才拼死维护这条底线。

    但是对于朝堂大佬而言,能打败利益的唯有利益。

    在长生面前,其他都是浮云!

    只从出现了长生的希望后,党争已经无人再提起了,争个你死我活的,到头来还是坟中枯骨一堆又有何用?还不如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先凝成一股绳,灭了西夏,把长生搞到手了再说吧!

第八百五十六章 三年三十三

    灭夏已经成为了朝堂大佬们继寻找张安安的第二等大事了,那么其他的一切都要为灭夏先让路了。

    赵宋因为不杀士大夫,也使得有些官员肆无忌惮,贪污成风!

    朝堂大佬们很清楚下面这些官员的嘴脸,以前几次西征失利,其中难道就没有这部分的原因?武将集团贪功冒进是一个原因,但是粮草难以为继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这其中就有很大的水分了!

    这次西征,赵宋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倾举国之力,是要一战定乾坤的,若是失利,那么赵宋再怎么富庶,五年之内也绝难发起第二次,不然就可以参考隋炀帝了,那么以这些朝堂大佬的年纪,又有几个能再等得起五年?

    所以对于这些已经上了年纪的朝堂大佬们,比如蔡京之流来说,这次西征只能成功,一旦失利,自己就很有可能倒在了长生路上,这是朝堂大佬们无论如何不能忍的。

    那么为了这次西征,朝堂大佬们是绝对不会容忍半点瑕疵的,早就达成了一致,要用血淋淋的人头来遏制这股贪污的邪风。

    可是规则一旦形成,想要破坏,那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下场会很惨的,朝堂大佬们谁都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于是古胜被推上了前台。

    古胜好啊,本身不涉及任何派系,背后有仙尊之子这尊大佛,是个最佳人选,况且东南局势糜乱成这样,不杀一个有分量的官员又如何能收回人心,而段天德这个绍圣四年丁丑科进士正合适。

    段天德就是朝堂大佬们的弃子,留在青溪给古胜杀的。

    这些话,蔡京是绝对不会和朱勔说的,让朱勔一定要守住不杀士大夫的底线,无非就是蔡京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底线我是一定要守住的!

    这就是典型的既要做婊子,又要树牌坊,虽然很矛盾,但这是朝堂生存的必要技能。

    随着段天德的死,不杀士大夫这条底线也就被打破了,只要有了开头,那么后面的事也就顺理成章了,西征补给线上的官员被杀得人头滚滚,血淋淋的人头在告诉那些官员们,有些可以伸手,有些是不能伸手的。

    段天德死后,为了安抚地方上那些官员的情绪,古胜也被紧急召回了京城,原因是蔡京上了一道折子,表彰了古胜在江南的所作所为,为古胜请功,要皇帝为古胜升官!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明升暗降,因为古胜从文官一下子转到了武官,这在赵宋是独一份啊!唯有古胜甘之如饴!

    对于武人出身的古胜而言,当个文官实在是太累了,远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历史上蔡京能在赵宋做到权倾朝野的蔡太师,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不但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而且还顺利得收回了古胜这把刀!

    打打杀杀只是手段而已,利益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之前的东南被地方势力经营的密不透风水泼不进,一门三状元的吕家也铩羽而归。

    如果一开始就提出收编,那么东南的地方势力会甘心吗?会老实吗?

    只有古胜和胜德营这两把刀将东南杀得人头滚滚,让这些地方势力知道厉害,皇家商行的收编才会顺利,那些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残存的地方势力才会哭着喊着请求皇家商行的收编。

    古胜的回京述职就是一个信号,一个向东南地方势力释放的信号,现在可以来谈条件了!谈不拢那就是明教残余势力,休怪胜德营杀上门来!

    是被收编吃点残羹剩饭还是死无全尸,对于东南的那些残存势力是一个无需多想的选择题,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还需要多考虑吗?

    所以就有了包定的江南之行!

    要说包定啊,自从遇见张安安之后,这个财神属性算是彻底激活了,走到哪,财运就跟到哪,草原一行为辽皇赚得盆满钵满,直接为之后辽皇的挥军南下打下了基础。

    要知道钱财乃帝王之信心,帝王有了钱之后可以参考汉武帝,怼一切不服!

    在得知张安安失踪的消息后,包定在草原上就再也待不住了,哭着喊着要回去找少爷,辽皇一再挽留,甚至许下高官也没有打消包定的念头,最后不得已才恋恋不舍地将包定送往了大宋,曾言“大辽的大门永远为包先生而开!”

    回到赵宋的包定一下子就把财运带到了大宋,令权贵们又喜又恨的是,特么赚的又是我等的钱,但是这个钱掏的比谁都快。

    这事还得从阿骨打说起。

    阿骨打回到女真之后,将与张府签订的协议拿了出来,召集女真各部落准备货源。

    女真各部落首领看到这张协议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世上还有这等便宜的买卖?

    阿骨打怒了,张府主人是什么身份,宋皇得喊哥哥,辽皇也得喊哥哥,请人吃顿饭,话没说全,被人理解了请满城吃饭,整个东京城的百姓愣是没有半点怀疑,乌泱泱地造啊,人家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全认了下来!更是喊出了“穷得只剩钱了!”这句名言!我等这样的穷鬼有什么值得这样的人物来骗。。。

    阿骨打话音刚落没几天,一艘载满货物的宋人海船就来了,不但带来了令女真勇士念念不忘的狼牙棒,还有各色日用品,锅碗瓢盆应有尽有,甚至还带了五名医师免费给女真人看病!

    这五名医师是包定的主意,是包定行商多年积攒的经验。

    当年包定行商就喜欢带上一名医师,不但能照顾自己人,还能收获当地百姓的友谊,如今牛刀小试在女真,直接就把生病靠扛的女真人给收服了,眼泪哗啦啦地流啊,终于有人把俺当人了!

    当张府的海船装了一半要回去的时候,阿骨打直接大手一挥,来一趟不容易,装满了回去,那些就当是下次交易的定金,甚至还请包定的人回到大宋问问,有没有愿意到女真来定居的医师,帮忙找几个,不但给钱还封官!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374/ 第一时间欣赏宋吹最新章节! 作者:花花和尚老道所写的《宋吹》为转载作品,宋吹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宋吹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宋吹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宋吹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宋吹介绍:
意外穿越,遭遇地狱模式开局,穿越福利迟迟不到,菜市口一日游即将开启,怎么办?
张安安表示自己还能再吹一会。宋吹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宋吹,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宋吹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