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天道剑尊TXT下载天道剑尊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道剑尊全文阅读

作者:江影沉浮     天道剑尊txt下载     天道剑尊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5章 朝政

    典狱长离开后,益王独自立于大殿之上,像是在思考什么,他的面色凝重,眼神中夹杂着一丝疑惑,“奇怪,韩王既然知道了饭菜有毒,可他为什么还要吃下去呢,他这么做有什么目的”益王自语,阴沉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空灵而又沉重

    ……………

    接下来的几天,风雨欲来的长安城迎来了难得的宁静,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入秋以后,可以说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丰收年,边关无战事,吐蕃,西乞接连向大唐示好,缔结友好盟约,就连前些天雅王掀起的武林风波也渐渐平息了下来,历经浩劫的大唐竟有了重回盛世的迹象

    帝王龙颜大悦,朝堂之上谈笑声一片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吐蕃西戎主动交好,今年又是丰收大年,真是天佑我大唐啊”一名大臣恭维道,眼中满是激动

    “哈哈哈,秦大人此言差矣,我大唐出现如今蒸蒸日上的盛况,应该说是陛下励精图治的结果,陛下圣明啊”另一位大臣接话道

    “没错,没错,大唐有陛下这样的明君,臣子有陛下这样明主,乃天下之幸,百姓之福啊”

    “是啊是啊……”

    朝堂之上恭维声一片,无不是盛赞帝王的英明神武,帝王的脸上始终带着笑意,沉醉于被臣子津津乐道的太平盛世当中,代宗是一个清明廉政,善于纳谏的明君,他收复两京,平定安史之乱,实行养民为先的政策方针,无愧于贤明之称

    可及时这样,大唐王朝也一直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天宝之乱十年浩劫让大唐王朝元气大伤,藩镇割据,各个节度使拥兵自重使得李氏家族的统治岌岌可危,百姓的生活也承担着极大的负担

    已经很久没有好消息传来了,相比于百官的奉承,帝王更希望看到的是国泰民安,所以几天之中突然有这么多的好消息传来,帝王的心情是很不错的

    收成大年,意味着大唐可以囤积粮饷,扩充军队,吐蕃西戎示好意味着边疆暂时不用担心外族的威胁,可以集中兵力来对付那些割据一方的节度使,武林的风波平息,意味着双方同盟关系的稳定

    每一件都是值得高兴的事,帝王与满朝文武皆沉浸在捷报频传的喜庆之中,可唯有一人表情严肃,自上朝开始就一言不发,在人群之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宰相杨馆

    但他站在人群的最前面,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脸色,再加上今日捷报频传,百官同庆,也没有人过多的在意他,但不代表臣子不关注他,作为当朝宰相百官之首,在朝堂之上,他是连帝王都不敢忽视的存在

    “哎,你说杨相这是怎么了,前段时间事端横生,帝王为了武林和虎牢关的事情焦头烂额,百官各自献策,表达看法,可唯有杨相对此一言不发,如今捷报频传,帝王与百官同乐,可杨相却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好像朝廷之事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这可不是杨相的作风啊”

    杨馆侧后方的一位大臣注意到了宰相的异常,对着旁边的人小声的议论道

    旁边的大臣轻轻的摇了摇头,对此表示不理解“哎,谁知道呢,杨相的心思又岂是一般人能猜的出来的,不过杨相这段时间确实是太奇怪了”大臣语气沉重的道,脸上满是费解,大臣的疑虑也是许多官员的疑虑,谁不知道宰相杨馆一向直言善谏,不避斧钺

    面对帝王的过失与疏漏,其他的臣子都闭口不谈,可唯有宰相杨馆敢当堂指正,甚至在朝堂之上批评帝王,可这也是百官最敬重他的地方,杨馆虽然在朝堂之上不避祸嫌,甚至多次让帝王下不来台面,但帝王没有丝毫怪罪他的意思,因为代宗分的清忠奸善恶,他知道谁是忠良,谁是小人,及时宰相杨馆有时候弄得他很没有面子,可他还是对此人敬重有加

    代宗在朝堂之上说过,他得杨馆就如太宗皇帝得魏征一样,亦师亦友,他把杨馆与大唐名相魏征相提并论,也可以看的出来杨馆在帝王眼中的地位

    帝王也很快察觉到了宰相的反常,立马收起了满脸的笑容,看着杨馆询问道“杨大人,今天有这么多好消息传来,你怎么还不高兴呢”

    帝王一发话,朝堂之上立刻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宰相杨馆身上,尤其是之前议论杨馆反常的大臣们,此刻更是竖起了耳朵,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宰相大人会怎么说

    面对帝王的疑问,百官的目光,杨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异样,他仍是满脸严肃的表情,沉思片刻后他面向帝王缓缓开口道“皇上,这几天之中确实传来不少的好消息,可你觉得大唐的危机真的解除了吗,我们在朝堂之上谈笑风生是否还为时尚早”宰相直言不讳道,帝王闻言微微皱起来了眉头

    宣政殿之上响起了大臣们窃窃私语的声音,百官的小声议论,无不是言说宰相大人太过刻薄,有些不通人情,更有些平日里看不惯杨馆作风的大臣们言论宰相小题大做,不给帝王面子,但很显然,在这个百官同乐的日子里,宰相杨馆说的这些话有些不合时宜

    “宰相大人,忧国忧民,励精图治固然是好的作风,但大唐出现如今蒸蒸日上的局面是帝王的英明与百官共同努力得来的,大家为此高兴高兴也是正常的,你把正常的庆祝与天下危亡的思想混为一谈,未免有些哗众取宠,小题大做了”站在最前面的一位大臣对着杨馆反驳道,此人乃当朝太师,官居一品,位列三公,在朝堂之上也可谓是权势滔天的存在,他算是杨馆的死对头,朝堂之上敢这么对宰相这么说话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是啊是啊,我们都知道杨大人心系国家,可是一码归一码,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大家一起高兴高兴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太师旁边的一位大臣接话道,他是太师的同党,同样也是三公之一当朝太傅,可谓是位高权重

    “就是,再说了皇上一天日理万机,为国事操劳,本就非常辛苦,现在好不容易出现了边疆安定,百姓安居的新气象,皇上难得的可以松一口气,与百官共同庆祝一下,可你却偏要和大家唱反调,搅了皇上的好心情,到底是何居心”另一位大臣继续道,相比于之前的两位言辞更加的犀利刻薄,对宰相杨馆充满了敌意,说话的竟还是三公之一的当朝太保

    再看其他臣子,早已没了起初上朝时欢笑的表情,每一个人都神情肃立,低着头一言不发,东宫三师与宰相不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他们三人自恃位列三公,常常和宰相分庭抗礼,只不过他们三人与宰相的区别便是,宰相杨馆是真心实地的为天下着想,为百姓着想,而三师在朝堂之上争辩不过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功利心而已,他们习惯了那种居于人上,位高权重的感觉

    所以无论什么事情都想着压宰相杨馆一头,他们不喜欢看到别人比自己更出风头,其他臣子也是沉默不言,站在原地静静的观望,当三师与宰相起争执时,作为其他臣子就没有插话的资格了,这件事也只能有帝王来定夺

    面对三师的挑衅,宰相杨馆没有表现出丝毫愤怒的情绪,他没有据理力争,甚至都没有去看三人一眼,只是冷冷的回道“如果你们只能看到边关和平,百姓安居的盛景,而看不到断壁残垣,生灵涂炭的杀机,那么我大唐就真的离危亡不远了”

    太师冷笑一声,看着杨馆呵斥道“简直是一派胡言,危言耸听,我大唐现在蒸蒸日上,四夷臣服,百姓安居乐业,何来危亡一说”

    “太傅言之有理,杨大人未免说的太过分了,全天下都知道西戎吐蕃接连向大唐示好,全天下的人都看到今年是百年难遇的丰收大年,可你却说你看到了断壁残垣,生灵涂炭,难道你的意思是文武百官还有帝王都是瞎子吗,我们看到的盛景是假的不成”太傅接话道,言辞犀利刻薄

    见其他两位发话,太保自然也要站出来说点什么,他冷笑着看向杨馆,语气阴沉的道“宰相大人你当着百官与皇上的面,说大唐离危亡不远了,我倒是想知道,是杨大人心系国家,夸大其词了还是说……杨大人说这话有别的意思呢”

    太保的话音一落,其他臣子的表情离开变得复杂了起来,大殿下再次响起了大臣们窃窃私语的声音,有的在议论三师目中无人,太过放肆,但更多的是关于宰相杨馆的议论,在今天这个百官同乐的日子里,群臣对宰相杨馆说的一番话还是有很大意见的

    但宰相杨馆对此则是不屑一顾,他不愿去理会别人的看法,只遵从内心的正义行事,作为两朝老臣,他亲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整个历程,深知繁华锦绣的背后潜藏着无限的杀机,因此他比其他人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因此当他看到帝王与群臣因为大唐刚出现一点起色就津津乐道时不经担心起了天下的危亡,因为此情此景他想起了大唐当年的变故,从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的变故

    ………

第76章 黎民悲苦

    但宰相杨馆对此则是不屑一顾,他不愿去理会别人的看法,只遵从内心的正义行事,作为两朝老臣,他亲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整个历程,深知繁华锦绣的背后潜藏着无限的杀机,因此他比其他人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当他看到帝王与群臣因为大唐刚出现一点起色就津津乐道时不经担心起了天下的危亡,因为此情此景他想起了大唐当年的变故,从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的变故

    “肃静,你们都是大唐的肱骨之臣,朝堂之上肆意喧哗,这成何体统”,正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帝王威严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哗然声戛然而止,众臣感受到了帝王的怒火,一个个低着头,不敢直视帝王

    三师冷眼旁观,想看看帝王对于宰相杨馆的事情如何回应,后者仍是一副严肃的表情,他没有像其他臣子一样低头不语,而是抬起头直视帝王的眼睛

    帝王扫视群臣,随机又把目光投向三师,片刻后又收回了目光,对着殿下诸臣沉声道“我先不论其他事情,就先来说说礼仪,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大礼与天地同节”

    众臣低着头,一个个面色凝重,他们知道帝王可不单单是来讲述礼仪之道的,满腹经纶的背后一定指向了某些大臣

    果然帝王冷眼扫过众臣后继续开口道“我想问问站在这里的某些朝廷要员,你们位高权重,肩负着复兴大唐的重任,可你们连最起码的礼数都不懂吗”帝王言辞犀利的沉声道,说话时分明看向了太师等人

    三师闻言先是一愣,三人对视一眼,沉默片刻后才明白了帝王的意思,三人低着头,眼中闪过些许惶恐,好在帝王也没有在三人身上过多的纠结

    而是把目光又转向了群臣,他长叹一口气看着众臣缓缓开口道“我大唐是礼仪之邦,诸位都又都是我大唐的股肱之臣,所以我希望诸位以后以礼待人,尤其是要尊重老臣”…帝王说到这时稍稍停顿了一下,他看了一眼宰相杨馆,随机又看向诸臣继续道“宰相杨馆是百官之首,两朝元老,同时他也是朕的老师,论在朝时间,治国经验,我想你们都得称呼他一声前辈,所以我以后不希望再看到有人对宰相不敬”

    帝王的声音不温不火,比起之前和缓了许多,可这话在那些平日里喜欢与杨馆唱反调的大臣听来仍感到心有余悸,尤其是三师,听到帝王的话后表情也是难看到了极点,因为他们知道帝王这番话背后指向的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毕竟三人刚刚还在想方设法的让杨馆难堪

    杨馆对帝王拱手“多谢陛下抬爱,微臣惶恐”

    帝王轻嗯一声,看着杨馆和气的道“宰相无需多礼,朕虽然称不上什么千古一帝,可也分的清忠奸善恶,我绝不会做出让忠良寒心的事情”

    杨馆闻言愣了一下,随机对着帝王恭恭敬敬的道“陛下圣明”众臣也齐声回应,只是不知为何,在帝王说完那一番话后,杨馆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为人察觉的黯淡,不知是想到了什么不想回忆的过往

    就在杨馆沉思之际,帝王的声音又一次在他的耳边响起“杨大人,现在吐蕃与西戎向我大唐示好,边关和平,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也有一个好的收成,可朕也知道

    大唐的危机还远远没有解除,尤其是那些割据一方的节度使,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最大的威胁,朕的想法是趁着如今边关和平,我们集中力量对付那些拥兵自重的节度使,再加上今年又是丰收大年,我们可以大量的补充粮饷,征收兵员,以改变大唐境内守卫薄弱,兵力空虚的现状,然后寻找机会,将藩镇逐个击破,不知宰相与诸位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帝王看着诸臣询问道

    “陛下所言极是,我大唐连年征战,兵员损耗严重,境内各地守卫力量空虚,尤其是京师长安仅仅只有三万御林军驻守,我们应当趁着粮食丰收之际,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一位大臣附议道,他的话也是殿下多数官员的意思

    帝王闻言点了点头,随机又看向了宰相杨馆“杨大人,你的意思呢,我们此番做法是否妥当”

    帝王话音一落,包括三师在内的诸多大臣皆把目光投向杨馆,等待他的回答,宰相面色沉重,他思索片刻后长叹一声,看向帝王缓缓摇头“陛下,恕臣直言,此举不妥”

    什么,众臣闻言皆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他们不明白宰相为何要反驳这些政策方针,要知道大唐现在最缺的就是兵力

    帝王脸上闪过一丝错愕,他没想到宰相杨馆会否决扩充军队的计划,他有些费解的看向后者询问道“杨大人,不知此举哪里不妥当呢”

    杨馆沉思片刻,并没有直接回答帝王的问题,而是看着帝王反问道“陛下,十年前你平定了天宝之乱,为什么要颁布养民为先的政策方针呢”

    帝王闻言迟疑了一下,随机看着杨馆开口道“我大唐连年征战,百姓怨声载道,军队所经之处,可谓是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安史之乱更是十年浩劫,朕当年优先施行养民为先的政策,是不忍心看到这些民间疾苦啊”帝王说罢长叹一口气,想到大唐这些年的境遇,他不禁感到悲愤万千

    再看台下众臣此刻也是满脸凝重,宰相沉默,良久才看向帝王继续道“陛下,我大唐连年征战,国力损耗严重,地方官吏为了补充兵员,不惜强制征兵,为了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连年逾古稀的老人和10几岁的孩子也被迫应征入伍,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整个存村户连一口男丁都没有,这导致我们粮食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再加上这些年赋税沉重,更是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间早已是怨声载道,陛下您想,百姓辛苦劳作一整年,不就希望个交完粮租赋税后能靠着那点余粮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吗,但奈何这么多年来的天灾人祸早已让他们民不聊生,现在好不容易遇上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百姓都把这一年的收成当做未来几年的救命稻草,

    若此时朝廷下令补充军粮,征收军队,这无疑是会给百姓带来极其严重的负担,尤其是在农民看来,要他们的粮和取他们的性命没有什么区别,到那时百姓就会觉得,以前收成不好的时候他们吃不饱肚子,可现在是丰收年,朝廷却又大肆征收军粮,他们还是得忍饥挨饿,这种做法往往比天灾人祸更容易激发百姓的不满,使百姓与朝廷的矛盾加剧

    陛下,这是很危险的,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朝代,一旦失去了民心,那可就真的完了,所以老臣不赞同陛下的做法”

    杨馆语重心长的说到,百官在听完这一席话之后沉默了,他们也明白了宰相的良苦用心,殿上的人谁不是身居高位的国家重臣,他们深知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的道理,正如宰相所言,一个朝代如果输掉了战争,还尚有再次崛起的可能,可一个朝代如果失去了民心,那就真的为天道所不容了,大唐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浩劫动荡,可无论是天宝之乱还是藩镇割据都不足以让唐朝穷途末路

    但历朝历代,失去了民心的国家是万万不可能存在下去的,无不是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之中走向灭亡

    帝王满脸沉重,听完杨馆的一番话之后他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当下形式严峻,作为帝王他才是最为难的,就在这时,殿下响起了一位大臣的声音

    “可是现在的兵力已经不能满足守备的需要了,大唐境内守卫空虚,兵力严重不足,就连边疆的形式也是不容乐观,太子前段时间来报,说边疆已经出现粮草不足的情况,再这样下去同样也是很危险的”

    大臣分析道,说话的乃是当朝太尉,朝廷中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他的话句句在理,引起了诸多大臣的共鸣,宰相之意重在民心,而太尉之意重在国防,二人各有各的道理但又相互对立,众臣陷入了沉默之中,大殿立刻安静了下来

    再看帝王,此刻也是满脸凝重,不知该如何抉择,民心与国防,二者皆为立国之本可又偏偏无法兼顾,这可如何是好,帝王脸上满是为难,良久他才有些无力看向宰相询问道“杨大人,你说,这件事我们该如何抉择”

    宰相杨馆此刻眉头紧缩,他思索片刻后看向帝王缓缓开口道“陛下,民心与国防,我们不能舍一弃一,应该二者兼顾”

    “哦,如何二者兼顾”帝王下意识的询问道,太尉也赶忙看向宰相杨馆,期待他的回答

    杨馆顿了顿继续道“老臣刚才所言不同意陛下大肆征收军粮,扩充军队的做法,只是觉得陛下的想法有些操之过急了,依我大唐目前的形式要想彻底铲除藩镇时机还不成熟,大唐现在最需要的便是修养生息,恢复国力,而不是发动下一场战争,但这与我们补充军粮,加强守备是不冲突的,我们在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正常的征收粮草完全没有问题,这样就可以解决边疆粮草储备不足,供应不上的的问题”

    帝王点了点头,“宰相所言极是,稳重有度,以逸待劳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可是……宰相大人,我们现在的兵员严重不足,守备空虚,就连京师长安也仅仅只有三万御林军驻守,如果不扩充军队,我们要想修养生息恐怕也很困难啊”太尉眉头紧缩,看着杨馆询问道

    帝王也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杨馆,“杨大人,太尉所言不无道理,这个问题我们又当如何解决呢”

    ……

第77章

    帝王点了点头,“宰相所言极是,稳中有度,以逸待劳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可是……宰相大人,我们现在的兵员严重不足,守备空虚,就连京师长安也仅仅只有三万御林军驻守,如果不扩充军队,我们要想修养生息恐怕也很困难啊”太尉眉头紧缩,看着杨馆询问道

    帝王也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杨馆,“杨大人,太尉所言不无道理,这个问题我们又当如何解决呢”

    面对帝王和太尉抛出的难题,杨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手足无措,反而给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他先是看着太尉笑了笑,随机又转向帝王开口道“陛下,前段时间恩王殿下来找我,来和我讨论当下常备军不足,大唐境内守卫空虚的事情,关于这件事情,我们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哦,你们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帝王有些吃惊的道,眼中透着难以掩饰的喜色,太尉是个急性子,听到杨馆说有解决的办法当下看向杨馆急切的询问道"宰相大人,你和恩王殿下有什么好办法,赶紧说来听听,我为这事都快愁死了"

    杨馆微笑,沉默片刻后看着二人缓缓开口道"陛下,太尉,我们要想增强大唐境内的守备其实不一定非要通过征召兵员,扩充军队的方式,我大唐连年征战,人口锐减,大量征兵会给百姓造成沉重的负担也会给粮食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大唐现在百废俱兴,国库亏空,实在是难以承受庞大的军队开支,所以当下的情形已经不足以我们让我们大规模扩军了"

    "可是,我大唐境内常备军严重不足,不扩充军队如何加强守备呢",太尉有些疑惑的询问道,帝王也目不转睛的看着杨馆,期待他的下文

    杨馆继续道"我大唐在建国之初,一直沿袭前朝府兵制度,采取兵农合一的办法,在地方设立折冲府,农闲时集中民夫统一操练,农忙时就卸甲归田耕种土地,这种方法被称为农隙训练,这样既不会耽误粮食生产,还可以在战端发生时迅速集结军队投入战争,而且府兵制还会极大的减少朝廷的军费开支,不可谓周全之策

    但由于天宝之乱爆发,我大唐连年用兵,兵役繁重,再加上地方官吏贪污腐败,克扣府兵军饷,导致府兵征召困难,先帝不得以废除了府兵制,用募兵代替了府兵,但现在战火已经停息了,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启用府兵制度,如此既不耽误农民耕种,又能解决境内守备军不足的问题"

    杨馆详细的解释完,太尉还愣在原地,思索着宰相说的话,府兵制的内容太多,他一个粗人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

    殿下,传来了大臣们窃窃私语的声音,他们都在小声讨论宰相说的办法,帝王也坐在大殿之上久久不言,像是在思索什么

    片刻后,大殿下响起了太尉粗犷的声音"陛下,恢复府兵制可以极大的缓解当下兵力不足,守备空虚的现状,同时还可以保证我大唐的粮食生产不因征兵而受到破坏,可谓是一举两得,所以臣赞同宰相大人所说"

    "陛下,府兵制农隙训练,灵活多变,比募兵制适合我大唐当前的现状,微臣赞同宰相大人所言,重启府兵制"又一名大臣接话道

    "陛下,府兵制可以极大的节省大唐的军队开支,微臣赞同宰相大人所言……"殿下响起了大臣们接二连三的附议声,无不是赞同恢复府兵制度

    帝王在得到这么多大臣的赞同意见之后,心中也对恢复府兵制度多了几分自信,正待颁布命令,殿下又传来了一个人反对的声音

    "陛下,府兵制是前朝旧制,若非弊政,先帝也不会下令废止,历朝历代,制度都是在不断的变革,新政产生,旧令废除,还没有恢复前朝旧制之说,恢复府兵制属于倒行逆施,这是历史的倒退,对于恢复府兵制一说微臣万死不敢沟通"

    说话的乃是国子监,太学府最高行政长官,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率先站出来反对恢复府兵制,因为府兵制属于前朝旧制,恢复旧制在儒家思想看来是违背伦理纲常的,所以国子监身为儒生站出来反对到也在情理之中,他的话刚刚说完,又有一名大臣站出来反对恢复府兵制度

    "没错陛下,国子监大人所言非虚,先帝当年亲手废止了府兵制度,就是因为府兵制无法满足我大唐的用兵需求,它的弊端不言而喻,尤其是面对突发状况时无法迅速集结军队,缺乏机动性,当年天宝之乱爆发,就是因为各地府兵调动缓慢,无法迅速集结,敌军兵贵神速,常备军兵力不足,导致境内各地守备空虚,洛阳长安相继沦陷,我们现象重启府兵制,这不是在重蹈当年的覆辙吗"

    说话的不是别人,竟是三师之一的太保,同为武官,他从军事的角读阐述府兵制度的弊端,也颇有一番道理,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其他大臣的回应,尤其是以太师太傅为首的一批大臣率先站出来反对恢复府兵制度

    这给帝王造成了很大的心里负担,帝王神情肃立,陷入了沉思之中,不知该如何抉择,他知道府兵制有它的不足之处,那就是无法像禁军与常备军那样迅速调动,若是其他地方还好,就算有事端发生也不会是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完全有时间做出反应,集结府兵平定祸乱

    东都洛阳那边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有虎牢关作为屏障,就算有战端发生,虎牢关守军也可迅速驰援,解东都之困,要知道驻扎在虎牢关的军队有一半都是当年的赢家军旧部,镇西大将赢无殇一手训练出来的部队,这支军队压了西戎整整十几年都抬不起头来,可谓是骁勇善战,名声远洋

    虎牢关总兵大将白虎更是赢无殇昔日最得力的部将,此人八尺修为,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熟读兵法,擅长排兵布阵,是一名不可多得的骁将,尽管因为当年的事情,帝王对白虎等人心有忌惮,可若是守关戍边,保卫东都,帝王对赢家军的实力是绝对放心的,虎牢关守卫可以说是中原版图上最强的一环,没有哪支军队有赢家军那般强悍的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帝王不敢走马换将,不得不重用白虎的原因

    因为大唐西境,东都洛阳都得仰仗赢家军的镇守,所以重启府兵制,最大的难题便出在了京城长安,长安仅有三万禁军驻守,守备空虚,再加上匈奴吐蕃等一众势力对大唐虎视眈眈,一旦挑起战事,各地府兵无法迅速集结,出兵勤王,长安将陷入危局,帝王就亲历过这种悲剧

    天宝之乱初定,大唐的局面还处于混乱之中,吐蕃大军借机挥师东进,一举攻占了邠州,帝王这才意识到敌军已经兵临城下了,可防御军队还没有调集起来,不得已只得出逃长安,京城失守,尽管后来白虎星郭子仪亲率大军收复了长安,但京城被吐蕃军洗劫一空,还造成了君王出逃这样的奇耻大辱

    这件事也成了帝王心中的一个死结,尽管已经过去十年之久,可他对当年的事情还是耿耿于怀,当年吐蕃东进,长安失守,就是因为军队缺乏机动性,无法迅速集结导致的,而重启府兵制无疑是将京师长安的防御弱点进一步放大,可谓是后患无穷,当想到这个问题时,帝王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变得犹豫不决起来,他不知道应不应该恢复府兵制度

    殿下,众臣的议论声此起彼伏,无不是争论是否恢复府兵制的问题,以太尉为首的一众臣子主张恢复府兵制度,而以三师和国子监为首的大臣则反对重启府兵制,太尉和太保甚至还吵了起来,二人争得面红耳赤

    可宰相杨馆却没有参与群臣的争论之中,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恢复府兵制一开始就是宰相提出来的,众臣为此争论不休,帝王对此事也很是发愁,可一开始提出恢复府兵制的杨馆此刻却摆出一副置身事外对样子

    帝王犹豫不下,只能再次看向杨馆,询问他的意思,他看向杨馆询问道"杨大人,府兵制虽是兼顾民心与国防的一大良策,可也做不到万无一失,恢复府兵制无疑会让京师的防守陷入被动,如果做此考虑,我们还应该恢复府兵制吗"

    其他臣子也停止了争论,看向杨馆等待他的回复,恢复府兵制本就是是宰相最先提出来的,再加上他身为百官之首,两朝元老,对此事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当帝王开口询问宰相的意思时,众臣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他,期待他的回答

    宰相不紧不慢,与帝王对视一眼之后淡然开口道"陛下,对于旧的制度,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若按照国子监所言,旧制就是弊政,我们应该一律废止,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历朝历代,无论是何法度,都有其良性的一面,只是随着时间的演变,以新代旧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可取之处

    但也如陛下所言,不可能有什么制度是绝对完善的,每一种制度都有其弊端,我们应当择其利而为己所用,而不应用旧制全盘取代新制,更不应该全盘否定

    …………

第78章

    宰相不紧不慢,与帝王对视一眼之后淡然开口道"陛下,对于旧的制度,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若按照国子监所言,旧制就是弊政,我们应该一律废止,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历朝历代,无论是何法度,都有其良性的一面,只是随着时间的演变,以新代旧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可取之处

    但也如陛下所言,不可能有什么制度是绝对完善的,每一种制度都有其弊端,我们应当择其利而为己所用,而不应用旧制全盘取代新制,更不应该全盘否定,国子监,你觉得呢“宰相说完看向了国子监

    国子监表情严肃,正准备回话,太保却看向杨馆抢先一步开口道"可是宰相大人,就算府兵制有其良性的一面,但采用府兵制无法解决京师守备空虚的问题,匈奴吐蕃对我朝虎视眈眈,长安与帝王的安危难以保障,难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该实行府兵制吗"太保据理力争,看向杨馆发问道,这确实是府兵制最大的缺陷,也是有些大臣反对恢复府兵制的原因

    "杨大人,府兵制确实可以解决我地方上兵员短缺,守备空虚的难题,东都洛阳那边有十万虎牢关守军镇守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唯有京师长安,一旦有战事生起,我们很难应对啊"帝王也看向杨馆开口道,他眉头紧皱,看得出此刻非常忧愁

    宰相不紧不慢,沉默片刻后看向帝王淡然开口道"陛下,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我们只需要稍作变通就可以化解“

    "哦,杨大人又有什么好办法"帝王下意识的接话道,语气之中难掩欣喜之意,太尉太保等一众大臣也看向杨馆,期待他的下文

    杨馆继续道"重启府兵制,可以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解决地方兵员不足的问题,同时极大的节省了我们巨大的军费开支,这是府兵制的优势所在,但它的缺陷便在于机动性差,战事发生时难以迅速集结军队,无法解决京师长安守卫空虚的难题,

    可是募兵制恰恰相反,府兵制度的特点在于兵农结合,农隙训练,而募兵制的特点则在于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与稳定性,两者各有利弊,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两种兵制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呢"杨馆看向帝王详细的解释道

    帝王面色沉重,像是在思索什么,殿下众臣也陷入了沉默之中,各自琢磨着宰相杨馆说的话,片刻后帝王猛地抬头,看向杨馆恍然大悟道"宰相,你的意思是……"

    杨馆笑着看向帝王点了点头,他看出来帝王已经理解了他的说法,"没错,陛下,老臣就是这个意思"

    帝王满意的点了点头,看着杨馆赞赏道"不错不错,这着实是一个好办法"

    帝王与宰相相谈甚欢,倒是殿下的一众大臣愣住了,他们没有理解宰相那一番话的含义,太尉是个直性子,看见帝王与宰相打着哑谜,忍不住看向二人询问道"陛下,宰相大人,你们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怎么有些听不懂",再看殿下的其他大臣,此刻也是瞪大了眼睛,满脸疑惑

    帝王笑了几声,随后有些得意的看向杨馆道"宰相,看来只有寡人明白了你的意思,你给诸位爱卿解释一下吧"

    杨馆点头"遵旨"随机转头看向太尉及身后的一众大臣"各位大人,我知道你们对于采用何种兵制的看房不同,府兵制与募兵制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不足之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两种制度结合起来,趋利避害,取长补短呢"

    杨馆话说到这其他大臣都明白了什么,太尉看着杨馆恍然大悟道"宰相大人,您的意思是",他的脸上难掩欣喜之色,那反应和帝王如出一辙

    杨馆轻笑,看着众位大臣语重心长的道"我知道诸位大人都是替国家着想,只是着重点不同,观点不同,所以对于采取何种兵制的意见上产生了分歧,其实无论是府兵制还是募兵制,并没有好坏之分,它们只是一种制度,只是各有利弊罢了,只要能解决我大唐当下守备空虚的难题,采取何种兵制难道重要吗"杨馆满怀笑意

    帝王点了点头,看着众位大臣颇有些感慨的接话道"宰相大人所言极是啊,我们都太在意形式了,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无论是重启府兵制还是继续沿用募兵制都是为了解决大唐当下守备空虚的问题,可惜我们都局限在了形式上,只有宰相一人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啊"

    哈哈哈,宰相轻笑几声,看着众臣继续道"其实,我们重启府兵制并不是说就要摒弃募兵制,府兵制可以解决地方用兵不足的问题,但也暴露了京师守备不足的短板,而募兵制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口,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地方上实行府兵制,而在京师一带采用募兵制,这样以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宰相轻笑

    听完帝王和宰相的一番话,一众大臣陡然惊醒,太尉满是激动的感慨道"是啊是啊,在地方恢复府兵制,进行农隙训练,这样以来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解决了兵员不足,而在京师一带实行募兵制,扩充常备军,又解决了长安守备空虚的问题,而且两者结合,相通互补,这不就是一个万全之策吗"

    帝王满意的点点头,满怀期待的看向杨馆"宰相,府兵制与募兵制结合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你说吧,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杨馆思索片刻,看向帝王继续道"太尉说的没错,两种兵制结合,相通互补,在地方实行府兵制,虽然缺乏一些机动性和迅速集结的优势,但只要边疆无忧,境内也不可能出现大的战端,再加上我们现在得到了武林各大派的支持,就算有事端发生,也足以应对

    而且府兵制不会耽误粮食生产,完全可以在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征收粮草,这样又保证了边境的粮草供应,解决了边境粮草不足的隐患,至于京师的话,要实行募兵制,就必须要扩充常备军,我们可以在补充边境的粮草中抽出一小部分来用于京师常备军的招募,而且只在京师一带扩充常备军的话,不会对我们的财政造成太大的压力,大唐的国库完全可以支持我们在京师一带的扩军"

    帝王满意的点了点头,"嗯,如此以来,边境,地方与京师的防御就成了一条线,无形中加强了我大唐的守卫力量",帝王对宰相的计划表示赞同

    宰相迟疑了一下,随机看向帝王有些犹豫的道"陛下,不过老臣认为要想加强京师守卫,不能只是单单的在长安扩军"

    "哦,这是为何"帝王下意识的询问道,眼神中带着些许疑惑

    宰相顿了顿随机看向帝王继续道"陛下,京师长安位于潼关,武关,萧关,邠州等要塞中央位居关内,有这些要塞作为屏障,我们面对吐蕃,匈奴时便占据了地形上的优势,可若是把防守重心放在长安而忽视了潼关,邠州等地的防守,就相当于间接放弃了京师天然的防守优势,一旦战事爆发,吐蕃匈奴就会长驱直入,再加上长安城易攻难守,这就会使我们陷入被动,所以老臣建议

    把防守重心放在潼关,邠州等要塞,这样即使战争爆发,我们也可以据关而守,调度军队,可若是敌人兵临长安,我们就会和外界失去联系,到时就算长安城内有再多的军队,敌人也会困死我们,这样无疑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帝王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嗯,宰相所言不无道理,就按你说的去办,前段时间朝会提议加强潼关,邠州等京城要塞的守卫,恩王已经前往各地整治军务,传令给他,让他就地征兵,扩充各大要塞的常备军队,全权负责京师周围的军事守备"

    帝王沉声下令,"陛下圣明"众臣齐声高呼

    帝王见京城地方的守卫问题已解决,心情大好,准备提前退朝给百官放假,谁知他刚准备宣布退朝,宰相杨馆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刚刚安静下来的朝堂上响起了宰相略有些急躁的声音,帝王的屁股本已离开龙椅,但奈何宰相发话又不得不坐了回去,他看向杨馆客客气气的道"既然宰相还有话说,细细道来便是"

    "谢陛下"杨馆对帝王抱拳,思索片刻后看向帝王继续道"陛下,我们现在除了解决京师与地方的守卫问题外,还有两件事要做"

    帝王眉头微皱"什么事,宰相请说"

    杨馆继续道"要想社稷稳固,除了加强国防外,我们还需要抚恤民心,大唐连年征战,劳命伤财,民间各地早已是怨声载道,虽然陛下宅心仁厚,优先实行养民为先的政策,但奈何这些年天灾人祸,饿殍遍野,现在好不容易赶上一个收成年,我们应当趁此机会安抚民心,最大限度的减免赋税,除了边境用兵与京师常备军的粮草筹备之外,免除其余的苛捐杂税,让百姓切实的感受到皇恩浩荡"

    帝王点头"嗯,民生乃社稷之本,朕这就拟旨,除了边境与京师常备军的粮草筹措之外免除一切税收,地方官吏凡有贪污腐败者,格杀勿论,以儆效尤"帝王沉声道

    …………

第79章

    帝王点头"嗯,民生乃社稷之本,朕这就拟旨,除了边境与京师常备军的粮草筹措之外免除一切税收,地方官吏凡有贪污腐败者,格杀勿论,以儆效尤"帝王沉声道

    "陛下圣明"百官齐声称赞,帝王看向杨馆"宰相,另外一件事呢,除了安抚百姓外,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杨馆面色沉重,看向帝王严肃的道"陛下,我大唐这么多年来天灾人祸,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现在却迎来了百年难遇的丰收大年,这是上天的恩赐,所以臣建议在法门寺举行祭祀大典,昭示天下,大赦囚徒,这样才可以让百姓切实的感悟到皇恩浩荡,天地清明"

    杨馆正色道,本是一番平常不过的提议却让朝堂之上每一个人的心顿时崩了起来,大殿内竟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帝王沉默,不知是何缘故,他的脸上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阴晴不定

    再看殿下百官,此刻一个个面色沉重,压抑的气氛如同巨石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历朝历代都沿袭了举国祭祀的习俗,大唐几百年来也保有大赦囚徒,感念天恩的说法,只是这一次,却触犯到了一个禁忌,一个众人不敢提及的禁忌…………当朝韩王

    前些天,朝中大臣接二连三惨遭毒手,武林入世弟子频频被杀,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帝王下令,彻查此事,却不想这一场阴谋的背后竟指向了他的子嗣当今韩王,韩王也因此被打入天牢,永世不得放还,但这件事也给帝王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他平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自己的骨肉自相残杀,可历史却总是在上演着丑陋的一幕,无情最是帝王家,父子反目,兄弟相残是皇室永远无法摆脱的诅咒,就如同那青龙煞星的诅咒一般,让大唐帝王不寒而栗

    韩王事件之后,帝王就像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在朝堂之上对于司法囚徒之类的事物一概不论,全部丢给刑部负责,如果有什么重大事件刑部不敢擅作主张的,也都交由宰相决议,所以自那之后,朝堂之上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大臣们不在朝堂之上议论有关刑法的事宜,到后来甚至连天牢,囚徒等词都成了朝堂的忌讳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没有人敢触及帝王心中最敏感的痛楚,可宰相杨馆却打破了这个禁忌,在朝堂之上公然谈论释放囚徒,大赦天下之事,这如何不让众臣感到震惊

    帝王沉默良久,并没有回应杨馆的提议,只是有些无力的看着众人询问道"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吗"

    帝王此话一出,诸臣只觉得后背发寒,大殿之上,能清晰的听到大臣们粗重的呼吸声,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可谁也不敢率先开口,没人知道帝王是怎么想的,所以大家都感到害怕,害怕自己的看法恰恰触犯到了帝王心中的禁忌

    但也有睿智的大臣察觉到了宰相杨馆的言外之意,也读懂了帝王心中的真实想法,宰相提议大赦囚徒,从表面看来是祭祀上天,感召黎民,实则这番话更深层的意思不过是为把韩王放出天牢找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罢了,而韩王作为帝王最喜爱的子嗣之一,又怎么忍心自己的骨肉承受一辈子的牢狱之灾呢

    只是,有些话是没办法说的,作为父亲,他何尝不想赦免韩王,放自己的子嗣出狱,但作为帝王,他又怎能置大唐律法于不顾,而忽视天下人的眼光,但是,宰相杨馆的提议,却给释放韩王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

    帝王之所以不做决定,而是把问题丢给百官,不过是顾及颜面,害怕落人口实罢了,太师作为三公之首,察言观色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大臣,他在想清楚问题的本质之后当下向帝王提议道"陛下,祭祀上天,赦免囚徒,本就是高祖皇帝以来留传至今的传统,其做法上可感念天意,下可造福黎民,所以臣赞同宰相大人所言,昭示天下,大赦囚徒"

    帝王闻言只是轻嗯一声,也没有过多的说什么,但太师清楚的察觉到帝王的眼中闪过一丝不为人所察觉的欣喜

    倒是群臣一个个面露诧异之色,谁不知道太师可是宰相杨馆的死对头,平日里处处与宰相唱反调,可今天却率先站出来附议宰相说的话,况且这些言辞还是帝王与百官的禁忌

    但也恰恰是太师的反常,让一些大臣明白,这件事情并不像他们看到的这么简单,同为三师之一的太傅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一点,醒悟后的他当即看向帝王提议道"陛下,今年是收成大年,赦免囚徒可以向天下昭告陛下的宽大胸襟,让百姓切实的感悟到皇恩浩荡,所以趁赞成宰相大人所言,大赦囚徒,昭示天下"

    太傅话音刚落,越来越多的大臣领悟到了宰相杨馆的言外之意,平日里以三师为首的一众大臣纷纷站出来附议宰相杨馆的提议

    压抑的朝堂顿时变的熙攘起来,太保,国子监等一众位高权重之臣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表示支持宰相杨馆的决议

    片刻后,就连太尉这个公认的大老粗也站出来附议宰相的话,太尉对帝王抱拳道"陛下,监牢囚徒本是我大唐的子民,奈何这些年天灾人祸,把百姓逼上了犯法的道路,但这其中大多是心地善良的百姓,甚至有很多人是被贪官污吏所陷害,蒙冤入狱,我大唐现在刚刚起色,百废俱新,正是用人的时候,陛下此时大赦天下,定会让监牢囚徒感念皇恩,替大唐效力,可谓是是一举双得,所以臣同意宰相大人所言,昭示天下,大赦囚徒"

    帝王闻言思索片刻,随机冲着太尉点了点头"太尉言之有理,我大唐连年征战,百姓负担沉重,又有多少人被逼无奈,又有多少人是遭到陷害蒙冤入狱,哎,这些都是朕的失职啊"帝王故作哀叹,满脸愁容

    到现在,二品以上的重臣已经全部发表意见支持宰相杨馆的提议,其他大臣也大多反应过来宰相所言的另一层意思,纷纷站出来建议帝王昭示天下,大赦囚徒,还有少部分大臣没有领悟宰相的意思,但看到太师太尉这样的朝廷命官表示支持后,自然选择站出来支持宰相的提议

    帝王强装镇定,实则内心已然是波涛翻涌,他想放自己的儿子韩王出狱,但奈何作为帝王他无法在天日昭昭之下徇私枉法,现在宰相以祭祀为名提出了大赦天下囚徒,百官也顺水推舟送给他这样的人情,帝王自然不再退就,他看着太尉等一众大臣纷纷表态,知道时机已经成熟,思索片刻后他看着台下诸臣沉声道"既然大家都赞成宰相的提议,那就按诸爱卿的意思办吧,传旨下去,三日之后在法门寺举行祭祀大殿,昭告天下,大赦囚徒"帝王故作镇定道

    ”陛下圣明“诸臣齐声称赞

    帝王颔首,他此刻神情肃立,喜怒不形于色,但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顿了顿之后他看向诸臣吩咐道"大家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养好精神,参加三日后的祭祀大殿,现在,退朝吧"

    "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诸臣跪地参拜,帝王走后,诸臣也相继退出朝堂,宰相杨馆踏出宣政殿,正准备打道回府,身后响起一声及其阴柔的声音"杨相留步,老奴有话说"

    杨馆觉得这声音无比耳熟,回头看去,只见大内总管曹彰径直朝他走来,杨馆心中诧异,他和曹彰可谓是井水不犯河水,他看不上这种势力小人,平日里和他也没什么往来,曹彰找他能有什么事,可曹彰毕竟是帝王身边的内臣,他也不能直接拨了他的颜面

    他顿了顿看向曹彰淡然开口道"不知曹公公找我所谓何事呀"声音不冷不热,不夹杂丝毫的感情

    曹彰赔笑,看向杨馆毕恭毕敬道"宰相大人说笑了,您每天日理万机,操劳国事,老奴只是一个内臣,怎敢耽误杨相的时间,是陛下有事找你商量,特命我来请杨相到南书房一叙,但陛下也特意交代过,他一直视您为师尊,知道杨相操劳国事身心疲惫,若杨相想要休息,他明日去宰相府找你也可"曹彰传话道,在宰相杨馆面前,他没有丝毫平日里嚣张跋扈的气焰

    杨馆闻言先是一征,随机反应过来帝王找他所为何事,他轻笑一声,看着曹彰回应道"既是陛下吩咐,我与曹公公走一趟便是了,陛下是君,我是臣,哪有君临臣舍的道理,曹公公,带路吧,去找帝王"

    曹彰应了一声,对杨馆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杨相这边请",二人一前一后朝着南书房走去,南书房距宣政殿不远,没过多久,二人便来到了大殿之前,由于二人身份特殊,无需禀报便可直接进入大殿,守门太监见过两位大人之后便径直朝大殿内走去…………

第八十章

    杨馆闻言先是一征,随机反应过来帝王找他所为何事,他轻笑一声,看着曹彰回应道"既是陛下吩咐,我与曹公公走一趟便是了,陛下是君,我是臣,哪有君临臣舍的道理,曹公公,带路吧,去找帝王"

    曹彰应了一声,对杨馆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杨相这边请",二人一前一后朝着南书房走去,南书房距宣政殿不远,没过多久,二人便来到了大殿之前,由于二人身份特殊,无需禀报便可直接进入大殿,守门太监见过两位大人之后便径直朝大殿内走去

    南书房内,帝王正襟威坐,心绪不明,见曹彰与杨馆径直前来立刻打起了精神,看得出帝王心情复杂,好像很焦躁的样子

    "参加皇上"杨馆与曹彰齐声参拜,帝王示意免礼平身,二人起身听候帝王的吩咐,只是帝王好像并不想和曹彰多说什么,和他简单的交代几句之后便把他打发走了,杨馆站在原地,听候帝王差遣

    帝王确认曹彰离开后,立刻站起来走到杨馆面前,他紧紧握着杨馆的手,满脸激动的道"杨相,谢谢你,我知道你在朝堂上提议昭示天下,大赦囚徒名义上是为了祭祀,实则是为了寡人那逆子考虑啊"

    帝王说到这已是愤慨万千,他看向杨馆有些痛心的道"寡人的那些个儿子,为了储君之位拉帮结派,明争暗斗,老七那逆子更过分,竟然在府中暗养死侍,让朕痛心啊,但是话说回来,不管他犯了什么错,可毕竟是朕的亲生儿子,朕又怎么忍心看着他在天牢内过一辈子呢"帝王说到这时语气又软了下来,眼神之中满是暗淡

    杨馆颔首,对着帝王抱拳道"陛下言重了,老臣也只是替大唐江山考虑,无情最是帝王家,自古以来,又有哪个朝代能免得了嫡位之争呢,皇室之争最后损耗的还是我大唐的气运啊"杨馆语重心长的道

    帝王哽咽,听完杨馆的一袭话他此刻只觉得思绪万千,无情最是帝王家,作为帝王他比谁都明白这其中的痛楚

    杨馆安慰道"七皇子还年轻,难免犯错,可老臣看得出他本性还是善良的,而且他才德兼备,只要稍加引导,日后必会和恩王殿下一样成为一代俊杰,造福黎民苍生,何况太尉说的没错,我大唐连年战争,兵农锐减,牢狱之中大多数都是淳朴的百姓,甚至有许多蒙冤入狱之人,陛下赦免他们,不仅能让他们走上正道,为大唐效力,又能让天下人看到陛下的仁义贤明,所以于公于私赦免囚徒都是好的决策,陛下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才是

    帝王看向杨馆动容的道"杨叔,谢谢你,你真是了却了我最大的一桩心病啊,大唐有你,朕才能感到安心"

    杨馆轻笑"陛下不要想太多了,这几日要准备祭祀大殿,不用上朝,你就好好休息几日吧,三日后老臣亲自接七皇子出牢"

    帝王点头,这件事尘埃落定之后,杨馆也没有在南书房多做停留,作为宰相他要去安排祭祀大殿的种种事宜

    举国祭典的蝶文很快便通令全境,地方官吏响应号召,京城长安的准备工作也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在宰相杨馆的率领下,相关官员各司其职,为三日后的祭祀大殿做准备,与宰相会晤的第二天,帝王便带着文武百官早早的前往法门寺,宰相杨馆留守京师,主持大局

    太子镇守边境,无暇抽身,放弃参加此次的祭祀大典,恩王走马上任,接管京师各镇的军事防务,在向帝王说明缘由之后同样放弃参加本次的祭祀大典

    天牢接到了朝廷的命令,祭祀大殿结束前严加防守,保卫韩王的安全,由于太子和恩王军务缠身,益王和雅王接到帝王传旨,在祭祀大典开始的前一天动身前往法门寺,代表皇室出席本次的祭祀大典

    晨曦没有前往,而是留在恩王府照顾重伤的凌仓,在朝廷准备举国祭祀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凌仓也在悄然准备着自己计划,在祭祀大典的前一天晚上,他悄悄的离开了长安,只身一人前往虎牢关,他要去寻找白虎,因为他是唯一可能破除青龙煞星诅咒的那个人,…………白虎星降世

    次日清晨,晨曦和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为凌仓煎煮汤药,在她与凌仓表明心意之后,凌仓的心性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像刚出天牢时那般暴躁,整个人平静了许多,只是关于青龙煞星的事情他对晨曦只字不提,所以直到现在,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凌仓在见过韩王之后会心性大变

    但她也没有再过多的质问,她知道凌仓是患上了心魔所以导致心境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她要做的就是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面对就可以了

    入秋后的长安阴雨连绵,今日又是一个雨天,小亭中烟香四溢,不多时,便传来了大火煮沸的声音,这是煎煮药草的火候到了,晨曦熟练的将汤药盛入瓷碗中,可她做完这些工作之后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平日里凌仓都会起的大早,要么在恩王府的擂场修炼,恢复身体,要么就会早早的来后花园和晨曦一起煎煮汤药

    可无论怎样,平日里每当汤药煮好后,凌仓都会准时的坐在晨曦旁边,就像一个等待哺乳的孩子,可今日既没有在镭场见过凌仓,也不见他来后花园,晨曦多少感到有些诧异,凌仓怎么还没有过来,晨曦自语道,莫非是还没有睡醒

    想到这她当下端起汤药朝着待客厅走去,径直来到凌仓的房间,"凌仓",晨曦轻唤几声,没有得到回应,她便直接推门而入,屋内空无一人,哪里还见的凌仓的身影,晨曦诧异,凌仓重伤,这几日几乎没有离开过恩王府,就算要出去,他们二人也是形影不离,可现在,怎么突然不见了

    房间也被收拾的干干净净,就连行李也没有留下,空荡的就像从来没有人入住过,晨曦走到床前,被子和枕头整齐的叠在床边,伸手摸去,冰凉且夹杂着潮气,晨曦肯定,这张床昨晚绝对是空着的

    "一声不吭的又跑哪里去了"晨曦抱怨一声,正准备出门找人,突然看到桌上留下一纸白色的信封,她忙上前去打开查看,短短的几行话,可她一眼认出那就是凌仓的字迹

    "晨曦,我必须要走了,如果我的事情得不到解决,可能会给你,给华山派,甚至给整个大唐带来危险,我想了很久还是决定不能带你一同前行,你是大唐公主,也是我的爱人,我不希望你因为我而遭受危险,等我把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以后,一定就来找你,我们一起远离俗世的纷扰,相守一生"

    晨曦忐忑的读完凌仓留下的信纸,顿时感到一阵暴躁,"这个傻子,我跟你说那么多怎么就不听呢",晨曦此刻心烦意乱,她最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凌仓推开了她,独自一人去面对那不得而知的灾难

    晨曦把信纸扔回桌子上,径直朝门外走去,她打算去天牢找自己的七皇兄韩王,他不知道那一日韩王究竟和凌仓说了什么,可她清楚就是在那一次与韩王的会面之后,凌仓开始心性大变,患上了心魔,所以她要亲自去见韩王,了解那天所发生的一切

    或许是举国祭祀的缘故,繁华的京城没有了人群熙攘的景况,就连闹市也显得异常冷清,晨曦一路上纵马飞驰,没过多久便来到了天牢之前,晨曦下马径直朝前方走去,晨曦不止一次来过天牢,可不知为何,今日却感到一种极其压抑的气氛

    天牢前的守卫比平日多了好几倍,此刻一个个面色沉重,目视前方,而且晨曦看出,天牢门前站着的除了原先的守卫士兵外,分明还有宫廷最精锐的御林近卫,晨曦心中疑惑,天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御林军为何会在此驻守

    守卫见这个时候有人靠近天牢,悬着的心立刻紧绷起来,纷纷拉弓搭箭,对准晨曦,天牢这次直接接到了帝王手谕,祭祀大典期间保证天牢的绝对安全,帝王知道皇储之间并不像他看到的那般太平,为了保证韩王顺利出狱,他甚至调动了御林军驻守天牢,就是害怕有心之人趁此机会对韩王下手

    所以当他们看到晨曦靠近时才会这般紧张,因为韩王一旦有什么闪失,无论是天牢长官还是前来驻守的御林校尉都是死罪,好在那名御林校尉常年守卫宫廷,认出了晨曦的公主身份,他就是前段时间随恩王和曹彰一起前去虎牢关的御林军统领张校尉,在确定来人是晨曦公主后,他当即命令部下收起武器,上前几步晨曦参拜道"末将参加公主,不知殿下驾临请赎罪"

    晨曦示意免礼,并看着后者询问道"张校尉,你怎么会带着御林军来这,天牢出什么事情了吗"

    张校尉恭恭敬敬的回应道"回公主,属下接到了朝廷命令,带本部人马入驻天牢,保证天牢的绝对安全,至于其他事情,小的就不得而知了",张校尉如实回话道,倒也没有隐瞒什么,他的级别不够,更复杂的事情自然不会让他知道

    晨曦诧异,这倒是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恩王这几日远离长安,而她又一直呆在恩王府,对帝王举行祭祀大典,大赦囚徒的事自然不得而知,更不会知道帝王有心放韩王出狱的事,何况放韩王出狱这种事除了太师和那几位心照不宣的大臣外,本来就是帝王和宰相精心策划的预谋

    晨曦倒也没有多想,她是女儿身,对朝堂之事无法过多的干预,何况她来这里还有更要紧的事,他要去面见韩文,了解那天凌仓身上发生的一切

    想到这她当下看着张校尉命令道"你把天牢打开让我进去,我有非常要紧的事与皇兄商议"

    …………

第81章 韩王被杀

    晨曦倒也没有多想,她是女儿身,对朝堂之事无法过多的干预,何况她来这里还有更要紧的事,他要去面见韩王,了解那天凌仓身上发生的一切

    想到这她当下看着张校尉命令道"你把天牢打开让我进去,我有非常要紧的事与皇兄商议"

    张校尉闻言先是一征,随机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他并没有直接打开大门,而是看着晨曦有些犹豫不决的道"公主,非是小的不听命令,只是……只是宰相大人吩咐,祭祀大典结束前要我们死守天牢任何人不得介入,就连帝王也传过手谕,命我们严防死守,不得有误,所以小的实在是不敢啊"

    "什么"晨曦诧异,想不通朝廷为什么突然对天牢如此重视,竟同时接到了帝王和宰相的命令,可凌仓的不辞而别让她此刻心急如焚,她必须要尽快与韩王见面,想到这她当下看向张校尉,正准备开口

    身后却率先传来另一个人威严的声音"放公主进去吧,不要为难她"众人寻声看去,竟是宰相杨馆,他此刻身着正一品官服,在几名官员的簇拥下缓缓朝天牢走来

    张校尉赶忙向杨馆行礼"见过丞相,小的这就开门"说罢便朝转身朝天牢大门走去,杨馆与一众大臣很快便来到了天牢之前

    "参见公主"杨馆向晨曦见礼,身后的一众大臣也纷纷鞠躬致意

    "杨相是长辈,不必多礼"晨曦连忙把杨馆扶起,迟疑片刻后看向后者询问道"杨相,天牢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你和父皇会接连下令让御林军到此死守呢"晨曦耐不住疑惑询问道

    倒是杨馆闻言愣住了,看向晨曦有些诧异的道"殿下难道不知道吗,帝王在三日前发布了举国祭祀的檄文,今日就是祭祀大典开始的日子呀,帝王会在法门寺昭示天下,大赦囚徒,为了保证大典顺利进行,陛下和臣才命令御林军前来驻守的"杨馆耐心的解释道

    晨曦点头,她这几日在恩王府闭门不出,恩王早在几日前便去潼关等地接管军务,至今未归,所以她对举国祭祀之事确实不得而知,等等,晨曦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她看向杨馆有些激动的道"杨相,这么说来,我皇兄也可以被放出来了"晨曦眼眸放光,语气中透露着难以掩饰的欣喜

    杨馆轻笑"殿下说的没错,帝王昭示天下,大赦囚徒早已把韩王殿下考虑其中,此次派重兵前来驻守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保证韩王殿下顺利出狱,老臣此番前来就是专门迎接殿下出狱的"杨馆毕恭毕敬的道

    "是吗,皇兄可以出狱了,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晨曦自语,眼里满是欣喜,突然其来的好消息让她太过激动,一时间竟忘了她要来找韩王询问关于凌仓的事

    杨馆笑道"公主是来专程找韩王殿下的吧,快进去吧,你先和韩王叙叙旧,等时辰一到,帝王昭示天下,老臣亲自迎接二位殿下回宫"杨馆看着晨曦慈祥的道,他是两朝元老,可谓是看着晨曦长大的,每次见到自幼丧母的晨曦心中都多了一份叔父的慈祥

    晨曦点头,这才想起她是来询问关于凌仓的事情的,"杨相,谢谢你,我确实找皇兄有要事询问,就先进去了"她看向杨馆道谢,随后便径直朝天牢内走去

    天牢内此刻也是严阵以待,每个牢房前都有守卫把守,时不时会看到牢头带着狱卒交替巡逻,举国祭祀的檄文传遍全国,帝王昭示天下,大赦囚徒的消息不径而走,天牢内的许多囚徒也或多或少知道了朝廷的消息,囚徒们站在牢门之前,脸上透露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他们都在等帝王昭示天下的那一刻

    再看守卫狱卒,此刻则是满脸的严肃,每个人都紧绷着神经,生怕在这举国祭祀的重要日子里出现什么意外

    晨曦径直朝天牢深处走去,越往天牢深处,守卫愈加森严,关押韩王监牢的一段路上可谓是水泄不通,狱卒看见晨曦并没有阻拦,也没人上前见礼,众人手持兵器,在各自的守卫上严阵以待,各司其职

    晨曦没有停留,大踏步朝着关押韩王的牢房走去,在距牢房几步开外的位置,几名御林军严阵以待,这也是守卫韩王的最后一道防线,宰相专程挑选的一批御林军精锐,每一个都是5阶修为以上的高手

    为首的御林高手见有人前来先是一惊,可很快便看清了来人是公主晨曦,悬着的心又放了下来,御林统领上前两步对晨曦行礼"末将参见公主,不知公主到此请赎罪"

    晨曦摆手示意免礼,她与杨馆见过面,知道这些人是调遣至此来保护韩王安全的,她也没有过多的停留,只是向御林统领说明缘由后命他把监牢大门打开

    原本御林军接到的命令是不准任何人靠近监牢半步,但晨曦是公主,来此面见韩王又得到了宰相的允许,御林统领不敢抗命,当即命人打开了监牢大门

    晨曦穿过最后一道防守,径直向监牢走去,几息之间便来到了监牢门前,想到韩王用不了多久便可刑满出狱,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皇兄,我来看你了"晨曦轻唤,语气之中夹杂着难以掩饰的欣喜,奈何监牢内却无人回应

    她没有犹豫,大踏步走进监牢,韩王此刻正躺在床上休息,天牢得知韩王今日出狱,早早的命人送来了锦衣绸缎,但韩王并未更衣,锦衣放置在木桌上,他此刻仍是一身囚服,但发冠扎起,已不像之前那般披头散发,他应该是得知自己今天出狱,有意而为知的

    再次见到皇兄,一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上次来见韩王,他是阶下之囚,看到自己的皇兄承受着牢狱之灾晨曦只感到一阵心痛,但这次不同,帝王大赦天下,她的皇兄很快就要出狱了,兄妹见面再也不会像上次那样压抑沉重,有的只剩下由衷的欣慰和愉快

    "皇兄,几日不见,我发现你真是越来越懒了,这都什么时辰了还不起床"晨曦打趣道,边说边走到木桌前挑选天牢送来的绸制锦衣,皇兄马上就要出狱了,宰相亲自带一众官员前来迎接,再加上今天又是举国祭祀的重要日子,当朝韩王总不能穿着一身囚服出现在百官和京城民众眼前吧

    晨曦精挑细选,为韩王准备出狱的服装,她来天牢本打算询问关于凌仓的事情的,但韩王今日出狱,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她暂时把凌仓出走的担心抛之脑后,她打算先体体面面的把皇兄迎接回府,至于凌仓的问题,回到恩王府之后再向皇兄详细询问也为时不晚

    "皇兄,我听杨大人说父皇今日在法门寺举行祭祀大典,时辰一到便会昭示天下,大赦囚徒,今天可是你出狱归府的大日子,你怎么一点也不激动啊"晨曦笑道,边说便在众多锦缎中挑选合适的衣服

    "皇兄你知道吗,我在得知你要出狱的消息后,真的激动坏了,我想六哥也一定很高兴吧,到时我们三个就可以和以前一样尽情的喝酒,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你这次出来就不要再去争夺什么储君之位了,我们兄妹三人在一起谈笑风生,自由自在的,这样不是挺好吗,谁要储君之位让给他就好了,干嘛要和其他人明争暗斗,这样会很累的"晨曦喋喋不休的说到,韩王出狱她是打心底里高兴,一时间话多了起来

    只是她动容的说了许多,韩王自始至终也没有回一句话,晨曦倒也没有在意,只是觉得韩王睡着了,没有听见而已

    经过一番筛选之后,她终于为韩王选出了满意的服饰,一件黑色的长袍和发冠,虽比不是宫廷专人制作的那般奢华,倒也符合皇兄之前的喜好,依皇兄的身材来看也挺合身

    晨曦满意的收起衣冠,起身朝床边走去,"皇兄,该起床了,父皇昭示天下的时辰快到了,你赶紧更衣,我们去见宰相"

    无人应答,空荡的监牢只响起晨曦的回音,而韩王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就连呼吸的声音都戛然而止

    晨曦微微颦眉,"奇怪,怎么睡的这么死",她心中疑惑,因为在她的印象里,韩王的睡眠一直很浅,他不在自己的府中时甚至是睁着眼睡觉的,所以韩王沉睡多少让晨曦感到有些诧异

    她来到床前,轻轻拍了拍韩王,后者纹丝不动,晨曦心中闪过一丝错愕,作为5阶剑修,她能敏锐的察觉到旁人的气息,通过气息来判断对手的强弱,可她却感觉不到韩王的气息,也就是说韩王没有呼吸

    晨曦大惊,一种不安涌上心头,她赶忙靠近观察韩王的情况,在近距离看到韩王的一刻,晨曦愣住了,韩王已经没了呼吸,此刻的他嘴唇发黑,脸色青紫,有的皮肤已经溃烂了,这是中了剧毒…………韩王死了

    晨曦的心冷到了极点,她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悲痛,两行泪水从眼角滑落,发冠落地发出沉闷的巨响,监牢内的异常惊动了守在门外的御林军

    御林守卫听见响动赶忙冲了进来,"公主,监牢内怎么会传来响动,发生什么事情了"御林校尉慌不择失的询问道

    晨曦伫立在原地,目光呆滞,她沉浸在韩王惨死的悲痛之中,压根没有在意闻声感到的御林军

    "七皇兄……死了"晨曦楠楠道,不知是在回答御林校尉,还是在自语,那声音如同梦怡一般,听到晨曦回话后,在场的御林军无不感到大惊失色

    为首的御林统领此刻更是满脸的惊恐,帝王下昭让他们务必保证韩王的安全,他们这些天神经紧绷,一刻不离的死守监牢,可没想到在祭祀大典这最重要的日子里韩王遇害了,他们还有活路吗

    "出事了,韩王被杀了,快,快,快去向宰相大人禀报"御林统领慌不择失的对身边的部下吩咐道,他的眼中透着巨大的惊恐

    此刻的御林军看到眼前的一幕早已是慌了神,他们知道韩王被害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统领旁边的一名部下应了一声便急急忙忙忙朝天牢外跑去,找宰相杨馆汇报情况

    …………

第82章

    "出事了,韩王被杀了,快,快,快去向宰相大人禀报"御林统领慌不择失的对身边的部下吩咐道,他的眼中透着巨大的惊恐

    此刻的御林军看到眼前的一幕早已是慌了神,他们知道韩王被害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统领旁边的一名部下应了一声便急急忙忙忙朝天牢外跑去,找宰相杨馆汇报情况

    "皇兄,你醒醒啊,呜呜呜"晨曦坐在床边失声痛哭,今天是帝王昭示天下,大赦囚徒的日子,本以为她们皇妹三人可以自此团聚,像以前一样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可哪知天降横祸,他的皇兄还没来得及出狱,便死在了牢狱之中,晨曦的心中悲痛万分

    原本凌仓的出走就让她心急如焚,现在她最亲近的哥哥又惨死在狱中,更是让她感到心如刀绞,凌仓现在下落不明,一天之间失去了两个最亲密的人,如何让她不感到难受

    晨曦陪在韩王身边久坐不起,泪水打湿了衣衫,呜咽声在监牢内回荡,御林统领心如死灰,韩王遇刺,他们该如何跟朝廷交代啊

    没过多久,监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宰相杨馆和一众官员闻讯急忙赶来,宰相等人踏入监牢,便看到韩王一动不动的躺在床上,此刻脸色青紫,皮肤溃烂,看样子已经死去很长时间了,公主晨曦双眼通红,脸上挂满了泪珠,此刻静静的坐在床边为韩王擦拭脸颊

    奉命前来保护韩王的几名御林军错愕的站在一旁,满脸的惊慌失措,"哎,怎么会这样"看到眼前的一幕,杨馆忍不住抱怨一声,身后的官员也是满脸的震惊,谁能想到,当朝韩王竟会在天牢中被暗杀

    杨馆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对着御林军沉声下令"封锁整个天牢,给我查,一定要把凶手绳之以法"

    御林统领急忙领命,说罢便带着一众御林军出了监牢,御林军走后,杨馆又走到晨曦面前,先是对着韩王深深的鞠了一躬,随机又看向晨曦有些叹惋的道"公主殿下,人死不能复生,你也不要太过伤心了,要不老臣先派人护送公主回府休息吧"

    晨曦双眼通红,沉寂在韩王死去悲痛之中"我要陪在皇兄身边,送他最后一程"她声音沙哑的说道,说话时甚至都没有看向杨馆

    杨馆满脸沉重,他知道晨曦刚刚经历丧兄之痛,情绪十分低落,听到晨曦的话后也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对着晨曦抱拳道"公主放心吧,老臣一定会找到凶手,给韩王殿下一个交代"说罢便带着一众官员离开监牢,去调查韩王被杀一事

    韩王被毒杀的消息八百里加急传到了法门寺,举国祭祀的大典正在召开,法门寺主持地藏正在进行祭天仪式,燔柴炉内烟香四溢,益王和雅王在内,文武百官早早的来到法门寺庙门前参加祭祀大典,对大唐王朝而言,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祭拜天地先祖,既是为了感念天意,歌颂祖先功德,也是为了向黎民社稷昭示皇恩浩荡,天地清明

    除宰相和一小部分留守京师的官员之外,其余大臣官员一律身着官服,按品级高低在法门寺祭台前依次站立,众臣表情严肃,无不面露敬畏之色

    帝王在祭台前正襟危坐,面色庄重,等祭天仪式结束,他便会走上祭台昭示天下,大赦囚徒,这也是整个祭祀大典最重要的一环,因为这关系着他的七子韩王能不能名正言顺的从天牢里放出来,现在祭天仪式就快要结束了,一切都在按帝王和宰相的计划进行着,以祭祀天地为由赦免囚徒,韩王也会被顺理成章的放出来,帝王的嘴角勾勒出一抹弧线,眼中透着一丝不为人所察觉的欣喜

    雅王不动声色,在祭台下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片刻后,他看向旁边的益王小声开口道"皇兄,祭天仪式快要结束了,你确定天牢那边不会出什么变故吗,韩王一旦出狱,我们两个就全完了,别忘了他的手里可掌握着鬼谷占卜术"

    ,雅王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这件事关系着二王的命运,心思缜密的雅王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面对雅王的质疑,益王露出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他看向雅王淡然开口道"你就放心吧,皇兄跟你保证,韩王绝对无法活着走出天牢"益王轻笑,他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知道韩王中的是九阳断魂散,这种毒药……无解

    雅王点了点头,得到益王的保证后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祭天仪式结束了,法门寺主持看向帝王恭恭敬敬的道"陛下,天地祭礼,皇恩浩荡,陛下秉承天意,造化社稷,现乾坤朗朗,天地清明,还请陛下昭告天下,大赦黎民"

    "好",帝王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他等的就是这一刻,只见帝王缓缓起身,径直朝祭台走去,祭台下的官员一个个面色庄重,等着帝王宣读昭告天下的檄文

    帝王拿起祭台上早已拟好的圣旨开始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天宝之乱以来,我大唐连年战争,百姓负担极重,再加之天灾横祸,更是让黎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朕不忍看到民间疾苦,即位以来励精图治,收复两京,亲自平定天宝之乱,现战乱已除,天下安定,天意使然,我大唐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迎百年难遇之大好年景,为感念天意,造福黎民,朕特此昭示天下,大赦囚徒,京城及各地方州县牢狱之中,除天宝之乱重大反贼者,密谋造反大逆不道者,无视律法草菅人命者之外,其他囚徒皆无罪释放,还乡务农,钦此”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齐声参拜,京城与各地方州县已经接到了檄文,随着帝王昭书的发布,各地监牢之中,除罪大恶极者,其他囚徒便会陆续得到释放,这其中大多是淳朴厚道的老实农民,因战争被逼上了绝路,还有些是被贪官污吏陷害,抓进牢中替那些犯了罪的乡绅大户顶罪的,宰相向帝王建议赦免囚徒,不光是为韩王考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种做法还了天地间一片清明,不可谓仁义之举,同时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百姓与朝廷的矛盾,这是宰相杨馆的高明之处

    帝王表情庄重,面露威严之色,但此刻他的心中是愉快的,因为随着圣旨的发布,他的七子韩王也会从天牢中释放,按照之前的与宰相的计划,韩王现在应该已经出狱归府了,帝王心中这样想着,韩王是他最大的一块心病,现在心病已除,帝王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

    可就在这时,祭台外响起一声战马嘶鸣的声音,一名御林军翻身下马,慌慌张张的冲到祭台前"报……长安八百里急报"

    御林士兵跪在祭台前参拜道,他此刻满头大汗,神情慌张,看起来非常着急的样子,突如其来的急报让在场官员皆是一惊,八百里急报多是用于汇报边关紧急战事,京师长安距法门寺不过半天的路程,怎么会有八百里急报传来,莫非是吐蕃撕毁盟约,举兵犯境

    帝王闻言先是一惊,可对于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帝王来说没有什么事能让他惊慌失措,他面不改色,看向御林军沉声道"长安发生什么事了"

    见帝王发问,御林士兵急忙回话道"回禀帝王,天牢生变,韩王殿下被人毒杀了"

    什么,韩王在天牢中被杀了,全场哗然,在场的大臣无不面露震惊之色,可又无人敢大声议论,在场的大臣谁不知道此次祭祀大典就是帝王和丞相为了让韩王出狱而精心准备的,可现在大赦囚徒的诏书刚刚发布,韩王被杀的消息就接踵而来,大臣们能想象到此刻的帝王会何其暴怒

    听完御林士兵的汇报之后,帝王先是满脸的震惊与不可思议,但随机他的眼神暗淡了,他知道八百里急报意味着什么,宰相杨馆不可能跟他开这种玩笑,他的七子韩王真的被杀了,

    "好大的胆子,竟敢杀朕的儿子,朕要诛你九族,朕要把你满门抄斩"天子震怒,眼中有怒火燃烧,台下诸臣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言语

    "太师,你留下来和地藏大师主持大典,益王雅王即可随朕返回长安,传旨恩王,命他速速归京"帝王沉声下令,说罢便头也不回的离开祭台

    诸臣无不感受到天子之怒,连祭祀大典这么重要的日子都搁置了,足以看出帝王此刻有多么愤怒,诸臣面色凝重,一个个大气也不敢喘

    "老臣遵旨"太师颤颤巍巍的应了一声,双腿止不住的颤抖,益王和雅王对视一眼,表情异样,二人相继离开祭台,准备随帝王一起返回京城

    "皇兄,恩王的坐上宾毒杀了当朝韩王,而且此人还是朝廷通缉多年的赢家余孽,好戏开始了"雅王语气玩味,眼神中满是戏谑

    益王皱着眉头,看着雅王有些慌张的道"皇弟,我们这次会不会玩的太大了,说实话,说实话,看到父皇震怒的一刻我真的害怕了,我还从来没见过他如此暴怒"

    雅王轻笑"怕什么,成王败寇,皇室之争,本就腥风血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现在韩王已死,恩王也会在赢家余孽事件一蹶不振,我们最后联合推倒太子,平分天下"

    …………

第83章

    祭祀大典之日,韩王在天牢被毒杀的事件可谓是骇人听闻,消息很快传开,举国震惊,天子震怒

    宰相杨馆封锁天牢,任何人不得出入,帝王与益王雅王等一众大臣很快便返回长安,下令彻查此事,誓要找到凶手为自己的七子韩王报仇

    宣政殿之上,帝王气势汹汹,龙颜大怒,殿下诸臣更是人人自危,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说话,大典中央,典狱长和守卫监牢的御林统领胆战心惊的跪在地上,身体止不住的颤抖

    "天牢是我大唐禁地,这种地方怎么会遭到刺客攻击,不是你们无能给了刺客可乘之机,韩王又怎么可能遇害,你们告诉朕,朝廷养你们这些废物有什么用"帝王看着二人沉声训斥道,眼中有怒火燃烧

    众臣清楚的感受到了天子的愤怒,丧子之痛,触目惊心,天牢遭遇刺客,韩王被毒杀,作为天牢长官的典狱长和负责保卫韩王的守卫统领自然难辞其咎

    "小人该死,陛下赎罪,陛下赎罪啊"见帝王发怒,守卫统领连忙认罪,头在坚硬的石板上磕的砰砰作响,边磕便颤颤巍巍的解释"陛下,小人接到宰相命令,奉命守卫监牢,这期间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守卫期间除了晨曦公主也没有任何人靠近过监牢,而且宰相大人查验过尸体,韩王殿下在祭祀大典的前一天晚上就遇害了,而小人是在祭祀当天去的天牢,陛下,小人说的句句属实,还请陛下明察啊"

    御林统领慌不择失的解释,说完又是一阵磕头

    帝王闻言脸色微变,看向杨馆有些诧异的询问道"宰相,他说的是真的,韩王是在大典的前一晚遇害的?"

    杨馆面色沉重,看向帝王毕恭毕敬的道"回陛下,确实如此,在发现韩王遇害之日,老臣命人封锁天牢,并请太医查验过韩王的尸体,经太医查看,韩王殿下是中了一种很邪门的毒,也确实是祭祀大典的前一天晚上遇害的"

    帝王眼神冷厉,听完宰相的话之后他冷哼一声看向典狱长沉声质问道"如此说来,这应该是你的失职了吧,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帝王言辞不善,眼神之中有杀意浮现

    典狱长心中一个激灵,后背止不住的冷汗直冒,可他还是强装镇定,因为他就是毒杀韩王的凶手,此刻一旦慌张露出把柄那他就等着诛九族吧

    典狱长定了定神,看向帝王强装镇定道"回禀陛下,韩王入狱之时,益王和恩王两位殿下就对天牢下了死命令,命我们务必保护好韩王的安全,小的知道监牢内关着的是当朝亲王,又怎敢有丝毫的怠慢,韩王入狱之后,天牢就加强了戒备,除皇室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内,韩王的每餐饭菜也都由专人负责,做好之后由厨子轮流试毒,这期间没有出过任何问题,陛下,非是小的不好好办事,实在是韩王遇刺太过突然了,小的防不胜防啊"典狱长带着哭腔解释道,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谁又能想到他就是毒杀韩王的凶手

    "哼,说来说去,韩王遇刺还不是你的失职造成的,不杀你,难解朕的心头之恨,来人啊,把他拖出去斩了"帝王沉声训斥道,他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哪里听得进这些话,无论如何,韩王被杀,作为天牢最高长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凭这一点,帝王就可以要了他的命

    "父皇且慢"看着帝王要杀典狱长,益王当先站出来阻拦,他看着帝王抱拳道"父皇,七皇兄遇害,刺客逃之夭夭,典狱长虽失职有罪,但现在杀了他也于事无补,作为典狱长,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天牢的情况,留着他可以协助我们调查皇兄遇刺一事,说不定能发现什么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找到凶手"

    益王求情道,他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典狱长出事,毕竟他才是谋杀韩王的幕后黑手,典狱长一死,没准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他,而且他和雅王接下来的计划便是杀人嫁祸,把罪名推到赢无殇之子凌仓头上,这个环节可少不了典狱长的推波助澜

    只是帝王此刻怒火中烧,益王的求情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他冷哼一声,看向典狱长没好气的道"他熟悉天牢情况,还能让大唐的禁地遭遇刺客"

    "益王,朕没记错的话,他可是你当初保举的人选吧"帝王说这话时分明看向了益王,眼神中透着些许不满

    益王闻言低下了头,帝王如此暴怒,他实在没胆量再多说什么,这时,宰相杨馆站出来看着帝王劝诫道"陛下,益王殿下所言不无道理,典狱长虽犯了渎职之罪,但是在找到凶手之前,还是留他一命,让他将功补过吧"

    宰相求情,帝王的态度才稍微好转了一些,他冷哼一声,看向典狱长没好气的说道"看在宰相的面子上我暂时饶你过你这一次,你协助宰相一起追查刺客,要是这次再没有作为的话,就等着数罪并罚,以死谢罪吧"帝王松口,暂时绕了典狱长一命,他虽然愤怒,却不失明智,典狱长是天牢最高长官,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天牢的近况,留下他,对抓捕刺客还有作用

    典狱长见帝王眼中杀意退去,心里也长舒了一口气,他看向帝王感恩戴德道"多谢陛下开恩,小的一定不辱使命,早日抓住刺客,为韩王殿下报仇"典狱长眼里满是激动,说罢还不忘看向宰相杨馆,又是一阵千恩万谢"多谢宰相大人求情,小的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典狱长满眼的真诚,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谁又能想到他就是毒杀韩王的凶手

    在满朝文武看来,典狱长不过是犯了渎职之罪,此刻一定急切的想要找到刺客戴罪立功,就连帝王也被他的演技蒙蔽,而忽略了他才是那个最有机会杀死韩王的人

    帝王也没有继续追究典狱长的渎职之罪,而是转头看向宰相杨馆,对着后者询问道"杨大人,今天在场的人里,你是最早发现韩王遇刺的,也对此事进行了一番调查,有什么发现吗"

    杨馆满脸沉重,思索片刻后看向帝王毕恭毕敬的道"回禀陛下,经太医查看,韩王殿下死于毒杀,这是整个事件中最蹊跷的地方,韩王殿下入狱后,老臣亲自勘察过天牢对韩王的保卫工作,守卫不可谓不森严,韩王入狱期间,除了皇室成员之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天牢,更别说是接近韩王了,所以刺客几乎不可能来自天牢之外"

    帝王闻言眼神一冷,看向杨馆言辞犀利的道"如此说来,毒杀韩王的是天牢内部的人",帝王面露杀意,典狱长跪在地上能清楚的感受到到帝王的愤怒,尤其是帝王说出那句话时,他的身体止不住的一阵颤抖,眼中透着难以掩饰慌乱

    好在朝堂之上气氛沉重,压抑充斥着每一个大臣的心,自然也没人注意到典狱长的怪异表情

    杨馆眉头紧锁,看着帝王无奈的摇了摇头,轻叹一声回应道"回陛下,天牢内部也没有发现丝毫线索"

    帝王闻言冷哼一声,有些暴躁的道"刺客既不是外来的,也不是天牢内部的人,可偏偏杀人无形,来无影去无踪,难道还能是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帝王暴怒,以至于对宰相冷语相对,这是以前从来没出现过,但也可以看出帝王刺客有多么暴躁

    杨馆满脸沉重,看向帝王耐心的解释道"回陛下,太医查验韩王殿下的尸体时,发现他的胃部已经溃烂不堪了,此毒诡异,以至于数名太医都无法判断其毒究竟为何物,但可以确定的是,韩王殿下是食物中毒致死的"杨馆说到这停顿了一下随机继续道"老臣调查过天牢厨房,厨房每日有专人为韩王做饭,做好之后厨子轮流试毒,按常理来说,给韩王下毒之人本应在天牢厨房中产生,可天牢厨房的一个状况偏偏又排除了这个可能"

    杨馆眉头紧皱,思索片刻后继续道"厨子每日轮流给韩王试毒,如果下毒之人在这些厨子之中的话,至少会有一人在韩王之前出现中毒征召,可现在韩王殿下被毒杀,而所有试过毒的厨子则毫发无损,这就说明下毒之人不在其中,而韩王殿下每日两餐,除此之外没有过任何进食,韩王殿下的饭菜在试毒之后只会经过一人之手,便是厨房的厨师长,老臣和刑部已经对此人严加拷问过,现在也几乎排除了他下毒的可能,所以,老臣查遍天牢内部,也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天牢内部,也不像有刺客出现过"宰相耐心分析道,眼里透着一丝愧疚,调查韩王遇刺事件那么长时间还是一无所获,宰相的心中多少有些过意不去

    帝王闻言思索片刻,看向杨馆有些疑惑的道"杨大人为何凭试毒就排除了那些厨子下毒的可能,他们极有可能是下毒之后又给自己服下了解药,如此以来不就说通了吗"帝王的语气好了许多,不再像最初那般暴躁,或许是宰相的分析让他冷静下来了

    宰相长叹一口气,看向帝王缓缓摇了摇头

    看到宰相的反应,帝王下意识的询问道"宰相的意思是?"

    杨馆表情严肃,沉默片刻后满脸沉重看向帝王道"此毒,无解"

    …………

第84章

    宰相长叹一口气,看向帝王缓缓摇了摇头

    看到宰相的反应,帝王下意识的询问道"宰相的意思是?"

    杨馆表情严肃,沉默片刻后满脸沉重的看向帝王道"此毒,无解"

    什么,无解,这是什么意思,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大臣们的震惊打破了原有的寂静,大殿之内,议论声络绎不绝

    "杨大人,这世间怎么可能有无解之毒"帝王的眼神里写满了诧异,想不通宰相杨馆这句话的含义,就像他所说的那般,这世间根本不可能有无解之毒,无论是何种剧毒,都一定存在一种解药与之相解,这是用毒之人恪守了千年的规定,只是帝王不知道韩王中的是九阳断魂散,一种打破禁忌的剧毒之物

    杨馆满脸沉重,思索片刻后看向帝王解释道"回陛下,这也是老臣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按照常理而言,无论是何种剧毒,理论上都是可解的,毒物侵蚀肉体的过程,是由皮肤到经脉然后侵蚀内脏最后延伸至骨髓的过程,这是用毒杀人的规律,太医查验过韩王殿下的尸体,韩王的皮肤已经发生溃烂,可谓中毒颇深,但经太医查验,令人惊异的是,毒素对韩王皮肤的侵蚀程度,远远比内脏和经脉小的多,也就是说韩王中的此种毒药,从一开始就侵蚀了韩王的骨髓与内脏,直至韩王死去,毒素才蔓延至皮肤,所以,韩王中的毒药违背了用毒之人的禁忌,也超脱了用毒杀人的规律,这种毒药中之必死,无解"

    杨馆详细的解释后,朝堂之上又是一片哗然,众臣无不面露惊异之色,照宰相所言,这种毒药杀人于无形之中,且中之必死,如何不让人心生胆寒,难怪韩王会在重兵驻守的天牢被刺杀,实在是此等毒物太过诡异,让天牢守卫猝不及防

    而帝王则是感到一阵暴怒,他没想到贼子竟如此残忍,为了杀他的儿子无所不用其极,就连此等剧毒之物都用上了,不杀此人报仇,他誓不罢休

    帝王猛的一拍龙椅,嘈杂的朝堂立刻安静下来,帝王面露凶光,转头看向自己的两个儿子沉声询问道"益王雅王,贼子狡猾且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杀他不能解朕的心头之恨,你们二人可有办法抓住贼人"

    双王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杀人嫁祸然后让恩王引火烧身,帝王主动询问反倒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益王故作沉思,沉默片刻后看向帝王回话道"回父皇,刺客能躲过天牢的层层防守毒杀皇兄,可以看出此人阴险狡诈,但是……"说到这益王的眼神变得冷厉起来,顿了顿他看向帝王继续道"这天下没有天衣无缝的事,这世间也没有不漏风声的墙,儿臣不相信那贼人没有留下一点把柄"

    帝王眼神冷厉,听完益王的话后他轻嗯一声随机看向益王询问道"既然如此,你现在有什么好的注意吗"

    益王眉头微皱,故作沉思,他没有直接回答帝王的话而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转头看向宰相杨馆"杨相,你命太医查验韩王的尸体时,太医能否判断他是何时中的毒"

    杨馆表情严肃,思索片刻后看向前者回话道"益王殿下,老臣问过这个问题,韩王殿下死于祭祀大典开始的前一天,太医查验尸体,尽管无法得知韩王中毒的具体时间,但基本可以判断韩王中毒的时间不会超过十日"

    "十日"益王自语,故作沉思,随机他的眼神一冷,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看向帝王回话道"父皇,皇兄中毒至今不过十日之限,也就是说这十日之内刺客一定在天牢出现过,而且极有可能接触过皇兄,至少接触过皇兄的饭菜,按照宰相大人所言,天牢内部,每日接触韩王饭菜的不过天牢的数名厨子,而能接触皇兄本人的也不过只有每日给皇兄送饭的厨师长,

    但天牢的厨子每日都会轮流给皇兄试这无解之毒,他们至今无事,就说明下毒之人不会在这些厨子中间产生,而宰相大人和刑部官员也对厨师长严加审讯过,确定了此人也并非下毒之人,所以,刺客一定是来自天牢之外,我们只需要将那十日之内所有来过天牢的人逐一排查,便可查到刺客的身份,进而找到刺客"益王言辞凿凿的分析道,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谁又能想到他才是毒杀韩王的幕后黑手

    但益王的分析头头是道,他的建议确实很容易让帝王听进去,帝王思索片刻后点了点,表示对益王的认同,随后又看向宰相杨馆询问道"杨大人,这十日之内,有什么人出入过天牢,你可调查清楚了吗"

    宰相杨馆面色沉重,像是在思索什么,显得很是迟疑

    帝王眉头微皱,有些焦躁的询问道"宰相到底有没有调查过这件事"

    杨馆不言,沉默良久后才看向帝王缓缓开口道"臣已经调查过了,十日之内,乃至韩王入狱以来,出入过天牢的全部是皇室成员,恩王李连,益王李乃,雅王李逸以及公主晨曦,还有其他几位王爷公主,另外距守卫交代,有一位蒙着面纱的黑衣人进入过天牢,但他的身份也是当朝王爷,不过此人进入天牢的时间不在十天之内,而且也没有和韩王有过任何接触,不可能是下毒之人"宰相杨馆满脸凝重,说这话时明显有些为难,好像有什么苦衷,他也知道那个神秘人就是益王,可他并没有明说,只是一笔带过

    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众臣低着头无人言语,他们知道宰相这番话的背后意味着什么,皇储之争,毒杀韩王的是皇室的人,如此禁忌,也难怪宰相杨馆在谈及此事时会显得如此为难,谁不知道帝王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

    益王暗自心惊,他没想到宰相杨馆竟查出了神秘人进入过天牢,想必他也知道了那个人的身份,不正是那日秘密进入天牢,命典狱长除掉韩王的益王本人吗,不知是何缘故,宰相并未细究这件事,这对益王来说是个好消息

    帝王沉默了,他坐在龙椅上久久不语,其实他早该想到这样的结果,自韩王入狱之后,天牢就严加戒备,除了皇室成员之外任何人不得入内,现在已经基本排除了天牢内部毒杀韩王的可能,那毒杀韩王的除了皇室成员之外还能有谁,帝王的眼神逐渐黯淡,对一个父亲而言,有什么事是比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更让人心痛的

    朝堂之上一片压抑,众臣低着头,无人言语,宰相满脸凝重,其实他早就猜到了韩王被杀是皇室所为,他也理解帝王此刻的心情,但作为臣子他也不方便多说什么,益王也不再说话,他此刻低着头,眼中透着一丝不为人所察觉的慌张,雅王冷眼旁观,洞悉着朝堂上的种种风云变幻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打破了大殿的寂静"陛下,微臣有话要说,韩王入狱之后,除了皇室成员外,还有一个人来过天牢,而且接触过韩王殿下"说话的竟是典狱长,从上朝开始,他就像罪人一样跪在大殿中央,还差点丢掉性命,但他不是傻子,他一直观察着朝堂的动向,他在等待机会为双王杀人嫁祸的计划推波助澜,倒不是他对二王有多忠诚,而是因为这是他唯一可以保命的机会,此刻的他和二王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二王想要杀人嫁祸借机对付恩王,而他则需要把毒杀韩王的罪名推到那个倒霉的赢家余孽身上,这样他这个真凶才能摆脱嫌疑,独善其身

    帝王闻言满脸诧异,有些怀疑的看向典狱长道"你说的是真的,除了皇室成员之外还有别人接近过韩王"帝王心绪复杂,语气怪异,不知此刻是何心情

    典狱长强装镇定,满脸严肃的看向帝王道"回陛下,确实如此,几日前,有一人进入天牢,和韩王殿下独处了半日之久,现在想来,毒杀韩王极有可能是此人所为"典狱长信誓凿凿的陈述着早已想好的说辞,这是益王事先交代给他的

    帝王不言,不知在思索什么,片刻后,他看向典狱长正准备开口,大殿上却率先响起宰相杨馆的声音"韩大人,韩王入狱之后,帝王就向天牢传递了亲笔手谕,除皇室人员探望之外,任何人不得进入天牢,既然如此,你们怎么会允许有人在你们的眼皮子底下和韩王独处那么长时间呢"宰相满脸严肃,看着典狱长沉声质问道,作为两朝老朝,从政多年,老练的杨馆隐隐察觉到眼前这个人有些古怪,但至于有什么问题,他也说不上来

    面对宰相的质问,典狱长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张,他眉头微皱,故作沉思,片刻后看向帝王和宰相毕恭毕敬的道"陛下,宰相大人,数日前确实有一人来过天牢,不过他是和晨曦公主一起来的,微臣见公主在他身边,自然不好多说什么,可没过多久,公主殿下就离开了天牢,而与公主一起来的那个人则留在监牢,足足过了两个时辰才离开,微臣现在细想,此人身上有诸多的嫌疑"

    …………

第85章

    面对宰相的质问,典狱长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张,他眉头微皱,故作沉思,片刻后看向帝王和宰相毕恭毕敬的道"陛下,宰相大人,数日前确实有一人来过天牢,不过他是和晨曦公主一起来的,微臣见公主在他身边,自然不好多说什么,可没过多久,公主殿下就离开了天牢,而与公主一起来的那个人则留在监牢,足足过了两个时辰才离开,微臣现在细想,此人身上有诸多的嫌疑",典狱长满脸严肃,言辞凿凿的陈述道

    “哦,韩大人,不知此人身上有什么问题,你为何觉得他就是毒杀韩王的刺客呢"益王故作不明,看向典狱长沉声询问道,典狱长开口,他很快就明白了前者的意思,立刻站出来推波助澜

    见益王开口,典狱长知道时机已经到了,马上看向后者毕恭毕敬道"回益王殿下的话,晨曦公主探望韩王是因为二人兄妹情深,可那个人与韩王殿下非亲非故,甚至在这之前压根就不认识韩王,他为何要前来天牢,微臣觉得这个贼子一定是别有所图"典狱长满脸严肃的道

    益王故作不明,继续配合着典狱长演戏,他假装沉思后看向后者开口道"典狱长,那没准此人是晨曦的朋友,他陪着晨曦来天牢探望她的亲哥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你又怎能凭此判断他就是毒杀韩王的凶手呢"

    益王这样说话,典狱长马上心领神会,他轻哼一声,看向后者假装愤慨的道"益王殿下,恕微臣直言,若事情真的如殿下所言,那贼人来天牢只是陪公主探亲的话,又为何要把公主支走,和韩王在牢狱中独处两个时辰,要知道他们二人可是从未谋面,这不是别有用心是什么"幕后黑手和杀人真凶一唱一和,把杀人嫁祸的好戏演的似假还真

    帝王眼神冷厉,毫不知情的他已经把怀疑的目标放在了行踪可疑的凌仓身上,宰相杨馆则要冷静许多,他总觉得益王和典狱长二人的表现有种说不出的古怪,他思索片刻后看向典狱长沉声质问道"典狱长,你自己也说了,那个人进入天牢之前与韩王素未谋面,那我想问你,他和韩王无冤无仇有什么动机去谋杀韩王,难道他会不知道谋杀亲王是诸九族的大罪吗"宰相杨馆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洞察力惊人的他隐隐感觉益王和典狱长在有意蒙蔽帝王,把杀人的罪名推到那个和晨曦一起进入天牢的人身上

    不得不说宰相杨馆所言确有一番道理,益王和典狱长一时间有些哑口无言,帝王眼神冷厉,看向典狱长沉声询问道"那日和晨曦一起进入天牢的是什么人,他是什么身份,你可调查清楚了吗"

    典狱长先前已经得知了凌仓是赢家余孽的身份,正待开口,却看到雅王给他的眼神暗示,雅王示意他先不要说话,典狱长心领会神,立刻改口"回陛下,微臣当时并未过多的注意他,所以也没有调查过此人的身份,只是知道他和晨曦公主还有恩王殿下的关系非同一般"

    "晨曦和恩王的朋友"帝王轻语,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不知在思索什么,宰相看向帝王满脸严肃的道"陛下,既然如此,那就无法说明此人就是毒杀韩王的刺客,老臣建议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切莫因为无端的猜忌而随便给一个无辜的人定罪,这不是有心之人最愿意看到的结局吗"宰相言辞不善,尤其是说有心之人时分明看向了典狱长那边

    帝王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看向殿下众人沉声道"宰相所言不无道理,我们不能因为猜测就随便给一个无辜的人定罪,但是……"帝王说到这眼神一冷,顿了顿继续道"我们不能冤枉无辜之人,可也绝不会让凶手逍遥法外,这样吧,宰相你继续调查天牢那边,至于那个和晨曦一起去天牢的人,在找到证据之前先不要定罪,但是益王,雅王,你们要尽快查清楚此人的身份,我说过,我们不会冤枉无辜之人,可也绝不会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

    "帝王沉声下令,他并没有放下对凌仓的怀疑,一是因为韩王被杀,他对每一个有杀人嫌疑的人都充满敌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想比于皇室成员,他倒更希望杀人的是这个与韩王素不相识的外人,这样至少从情感上他不用承受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的悲痛

    宰相颔首,对帝王抱拳道"老臣遵旨,陛下圣明"

    典狱长察言观色,他想不通雅王刚才为何要阻止他继续说下去,只要把凌仓是赢家余孽的身份告诉帝王,帝王就会无条件相信杀人的就是那个赢家余孽,任宰相杨馆如何辩解都无济于事,这样不是正顺应了二王先前的计划,而他这个真正的杀人凶手也可以摆脱怀疑

    益王看了一眼雅王,眼神里透着一丝不解,他也无法理解雅王为何要这么做,这不是和他们原先的计划背道而驰了吗

    雅王与益王对视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雅王心思缜密,他之所以阻止典狱长继续说下去,是考虑到典狱长直接供出赢家余孽的做法太过明显了,难免引起帝王和宰相的怀疑,要知道一旦供出赢家余孽的身份,绝对会让朝堂之上惊天动地,让帝王乃至天下震动,这是他策划已久的大棋,朝廷,武林诸多势力乃至帝王都在他的布局之中,现在已经到了收关阶段,他又怎么放心让典狱长来下这盘棋,此人不过是他的棋盘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棋子罢了,他在等待时机,亲自出手

    现在,时机到了,雅王故作沉思,片刻后,看向帝王抱拳道"父皇,儿臣有一件事情不知当讲不当讲"

    帝王还在思考什么,雅王的话把他从思绪中拉了回来,帝王点了点头"嗯,有什么事你就说吧"帝王还在纠结如何抓捕刺客,对雅王的话并没有多在意

    雅王思索片刻,并未直接向帝王说明赢家余孽身份的事,而是率先看向宰相杨馆,以讨教的姿态向后者询问道"杨大人,我的皇兄韩王遇害,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最有杀人动机呢"

    听到雅王发问,杨馆先是一征,思索片刻后看向后者回话道"老臣觉得,杀人就需要动机,谋杀当朝亲王是诛九族的大罪,刺客甘愿冒着如此大的风险行刺韩王,无外乎只有两种可能"

    "哦,晚辈才疏学浅,还请杨大人指教,哪两种情况使得刺客甘愿冒着诸九族的风险去刺杀韩王"雅王不明所以道

    杨馆暗自诧异,雅王怎么突然在朝堂之上问他这种问题,这可不是他的行事作风,依他对雅王的了解,此子心思缜密,城府极深,一定怀着什么目的,但此人在朝堂之上一副诚心讨教的样子,当着帝王和众大臣的面,他也只能看向后者回话道"指教不敢当,不过依老臣愚见,甘愿冒着如此大的风险行刺韩王的,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韩王的存在威胁到了前者的利益,行刺之人不得已斩草除根,而第二种可能便是行刺之人与韩王有着不共戴天之仇,那行刺便是为了复仇"杨馆头头是道的分析,众大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宰相的说法

    雅王轻笑,看向杨馆毕恭毕敬道"宰相大人所言句句在理,晚辈受教了,只是……"说到这里,雅王停顿了一下,随机话锋一转看向后者继续道"那不知宰相大人认为,刺客毒杀韩王是出于哪种动机呢"雅王故作不明,仍是一副讨教的样子

    杨馆面色凝重,思索片刻后看向后者回话道"在真相未调查清楚前,老臣不敢妄下定论,不过韩王入狱之后,进入天牢的大多是皇室成员,不知这其中会不会藏着什么蹊跷呢"杨馆有些为难的说到,他并不想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从他的判断来看,韩王被杀极有可能是皇室之人所为,他不相信韩王遇刺是仇家寻仇,也就是说,韩王遇刺的背后实则是皇储之争,这是朝堂之上的禁忌,也是帝王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所以宰相杨馆并不想回答这样的问题

    帝王的脸色明显发生了变化,表情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宰相对雅王的回答含糊其辞,可还是触及到了他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

    面对帝王的禁忌,雅王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忌讳,好像早就预见了今天的情景,他思索片刻后轻笑一声看向杨馆淡然开口道"宰相大人的意思我听明白了,但赎小王直言,我并不觉得皇兄遇刺是皇室之人所为,皇兄绝不会是死于皇储之争"雅王言辞犀利的道,面对帝王的禁忌直言不讳

    他的话引得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大殿内响起了大臣们议论纷纷的声音,就连帝王也被雅王的言辞所吸引,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杨馆眼神一紧,看向雅王下意识的询问道"为什么"

    雅王神态自若,沉默片刻后看向杨馆淡然开口"正如宰相大人所言,杀人就需要动机,小王也赞成宰相大人所言,皇兄遇刺无非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他的存在威胁到了刺客的利益,刺客杀人为了斩草除根,要么就是韩王与行刺之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刺客杀人是为了报仇雪恨,而依宰相大人所言,韩王入狱之后,进入天牢的除了那日和晨曦一起去天牢的神秘人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皇室成员,所以宰相认为我的皇兄韩王是死于皇储之争对吧"雅王随意道

    宰相面色凝重,他并没有回答雅王的问题,而是选择了沉默

    雅王也并未在意,而是自顾自的说道"我想朝堂之上的诸位大臣包括父皇对这件事也是和宰相一样的看法吧"雅王直言不讳道,丝毫不在意自己谈论的话题触及到了朝堂的禁忌

    大殿之上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雅王身上,帝王满脸沉重,看向雅王沉声道"你继续说下去"

    …………

第86章

    大殿之上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雅王身上,帝王满脸沉重,看向雅王沉声道"你继续说下去"

    雅王颔首,思索片刻后继续道"在场的大臣都清楚,皇储之争是每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争端,此次我的皇兄遇刺,很多人都以为是皇室之人所为,毕竟皇兄入狱之后踏足天牢的几乎全是皇室成员,所以从表面来看,皇兄遇刺是皇室中有人为了争夺皇储而毒杀了韩王,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雅王反问

    朝中诸臣低着头无一人应答,帝王陷入了思索之中,坐在龙椅之上反复咀嚼着雅王说的话,宰相杨馆满脸沉重,他看向雅王沉声道"请雅王殿下继续说你的高见"

    雅王颔首,思索片刻后看向杨馆继续道",宰相大人你刚才也说了,杀人就需要动机,皇室有人要杀韩王那一定是你所言的第一种情况,韩王的存在威胁到了其他皇子的利益,也就是皇储之位,我想这也是杨大人觉得韩王死于皇储之争的原因吧

    杨馆满脸凝重,他并没有回答雅王的话,而是选择了沉默

    雅王冷眼扫视殿下诸臣,最后把目光放在帝王身上,众臣低着头无人应答,帝王眼神复杂,与雅王对视一眼后收回了目光,不知在想什么,雅王哀叹一声,他看向众人有些感慨的道"先不说韩王是我的亲哥哥,我们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就算按照宰相大人所说,皇子之中有人为了皇储之位而毒杀了韩王,可诸位是不是忽视了一个问题,韩王从入狱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失去了争夺皇储之位的资格,换言之,他已经对其他皇子没有任何威胁了,我的其他兄弟们有什么理由去杀他呢"雅王语重心长道,眼中透着一丝惋惜

    帝王表情复杂,不得不说雅王的话给他造成了很大的撼动,杨馆眉头紧皱,雅王所言句句在理他一时间竟无言反驳,而且雅王的话也改变了了他起初的看法,认为韩王是死于皇储之争的判断也受到了动摇,起初那些认为韩王是死于皇储之争的大臣们也开始相信韩王的死并非皇储之争导致的

    雅王哀叹一声,看向众臣继续道"不得不说刺客实在是太狡猾了,他行刺韩王后逃之夭夭,偏偏韩王入狱后有机会接触他的几乎全是皇室成员,所以韩王遇刺任谁看来都会是皇子之间为了争夺皇储而毒杀了韩王,这样以来朝廷的调查重点就会放在诸位皇子身上,而真正的刺客便可以瞒天过海,躲过抓捕,然后继续他的复仇计划"雅王言辞犀利的道,他的眼神不知何时变得冷厉起来

    益王暗自惊异,雅王不愧是权谋术大师,一招偷梁换柱就把帝王和众大臣全部带入自己事先布好的棋局之中,要不是他知道韩王遇刺的真相,就连他都会对雅王的话深信不疑,可雅王的话在不明真相的人听来就是另外一个意思……韩王的死是仇杀所致,至于仇杀他的人自然是那个和晨曦一起前去天牢的赢家余孽

    帝王和宰相自然也听出了这一点,宰相表情严肃,看向雅王询问道"雅王为何说韩王遇刺是死于仇杀,难道那个和晨曦公主一起进入天牢的人真的和韩王有什么深仇大恨吗"

    雅王轻笑,看向杨馆点了点头"正是"

    帝王闻言脸色大变,赶忙看向雅王询问道"那个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他和韩王有什么深仇大恨,还有,你说的他毒杀之后继续他的复仇计划又是什么意思"帝王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足以看出他此刻的震惊

    雅王思索片刻,随机看向帝王道"此人是华山派的入世弟子,现在是皇兄恩王的座上宾,和晨曦的关系非同一般"

    帝王皱眉,看向雅王有些不解的道"华山派是明确表示支持朝廷的,既然他是华山派的弟子,想必也是奉了华山掌门之命辅佐恩王的,恩王将他奉为座上宾也无可厚非,再加之他和恩王晨曦的私交甚好,又怎么会和韩王结仇去毒杀他呢"帝王满脸的疑惑不解

    雅王不言,片刻后看向帝王道"父皇,武林入世匡扶皇室,各大派入世弟子数以千计,可为何只有他和恩王的关系如此亲近,而且前段时间武林东窗事发,各大派入世弟子在民间频频遇害,各派掌门为弟子安全考虑,停止在民间的活动,召回各自的入世弟子,可为何只有那个人没有回华山派而是选择来到了长安,还凭借着和晨曦的关系进入天牢,诸位不觉得此等行径实在是有些太过古怪了吗"雅王看着诸人沉声询问道

    宰相满脸严肃,沉思片刻后看着雅王询问道"殿下的意思是此人别有用心,他与韩王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刻意接近恩王与晨曦实则就是为了靠近天牢行刺韩王"宰相满脸疑惑的询问道"此人到底和韩王有着怎样的深仇大恨"

    雅王纠正道"宰相大人,我觉得此人凭借着华山派入世弟子的身份刻意接近恩王与晨曦一定是别有用心,不过……"说到这,雅王眼神一冷,言辞犀利的继续道"此人不是和韩王有仇,而是和整个皇室都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什么,和皇室之间有不共戴天的仇恨,朝堂之上一片哗然,所有大臣的注意力已经全部放在了这个素不相识的华山弟子身上

    帝王表情严肃,"此人究竟是什么人",帝王明白,雅王一定知道此人的身份故此询问道

    雅王沉默,良久才看向帝王严肃的道"此人,和镇西大将赢无殇有关"

    什么,赢无殇,竟然和赢无殇有关,殿下众臣无不面露惊异之色,就连宰相的脸上也出现了难以掩饰的震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此人究竟是何人"帝王从龙椅上站起来,看向雅王急切的询问道

    雅王沉默,良久才看向帝王缓缓开口"父皇,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吧,是关于赢无殇当年逃出虎牢关的儿子,也是朝廷通缉了16年的要犯的事"雅王回话道,说完还不忘看向帝王身边的曹彰补上一句"哦,对了,这个故事我曾经和曹公公讲过"

    曹彰站在帝王旁边,听到雅王的话后表情立刻变得复杂起来,他当初得知赢家余孽的事情后并未立即出手,而是选择了观望,他不知道雅王现在提起这件事是什么意思

    不过帝王现在的心思全部都在赢家余孽的身上,此人一直是他的心腹大患,朝廷通缉了整整16年也没有找到他的任何线索,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关于此人的消息,他自然是万分重视,所以他只是看了曹彰一眼,便转头看向雅王迫不及待的道"你快说说你的故事"

    雅王颔首,思索片刻后看着众人淡然开口"16年前,镇西大将赢无殇勾结西戎,密谋造反,不料计划败露,父皇派曹公公前去诛杀了赢无殇,并将赢府上下屠了个干干净净,我想在场的诸位都知道这个曾经发生在虎牢关的故事"雅王淡然开口,面无表情的陈述着16年前人尽皆知的往事

    众人沉默,有人面带疑惑,不明白雅王突然讲这些有什么目的,帝王神情肃立,他想听听雅王接下来会说些什么

    雅王扫视众人,面对大臣们疑惑的表情,他话锋一转继续道"这就是故事的前半段",雅王的话引的朝堂之上一阵骚动

    帝王神情肃立,"那故事后半段是什么",不光是帝王,其他的大臣包括宰相在内,此刻全都看向了雅王,期待他的下文

    雅王沉默片刻,随机淡然开口,向众人讲述从夕雨口中得来的故事"赢无殇被赐死后,他的儿子逃出了虎牢关,流落街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华山剑灵方清晖收留,进入了华山派,自此便成了华山剑灵唯一的亲传弟子,而此次代表华山派入世的就是他"

    雅王淡然自若的说辞却让朝堂之上的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震撼,逆贼赢无殇的儿子是帝王的心腹大患,也是朝廷的通缉要犯,朝廷找寻了此人整整16年都没有任何的线索,可现在他突然出现在长安,还杀死了当朝韩王,这样的消息足以让天下震动

    帝王呆呆的站在原地,许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宰相杨馆满脸的不可思议,他看向后者震惊的道"殿下说的可是真的"

    雅王不言,沉默良久才看向杨馆缓缓说道"千真万确"随机又看向众人"诸位不觉得奇怪吗,为什么朝廷投入那么多人力找寻了此人整整16年却没有丝毫线索",雅王眼神冷厉,一一扫过众人"那是因为此人根本就不在民间,而是在华山派,他此番入世是为了什么,他刻意接近恩王与晨曦,又在不该出现的时间出现在了长安,之后凭借着晨曦的关系进入天牢毒杀了韩王"雅王表情严肃,言辞犀利的道"朝廷赐死了他的父亲,诛灭了整个赢府,他是来报仇的"

    雅王的话让大殿之内的每个人都感到触目惊心,这样的消息足以让整个朝廷为之震动

    帝王满脸的不可思议,难怪他身边的佛门高手无法卜算出赢家余孽的行踪,若按照雅王所言,那一切就说通了,赢家余孽身边有高人保护,这世间有能力遮掩佛门占卜的恐怕只有华山剑灵方清晖了吧

    宰相陷入了沉默之中,关于赢无殇的事情,他并不想发表什么看法,过了许久,他才看向雅王询问了一句"你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

    雅王轻笑,随机看向后者淡然开口"华山剑灵和青城剑圣是挚友,他曾对青云子提起过这件事,而我的恋人又是青云子唯一的亲传弟子,这一切都是她告诉我的"雅王随意道,面对宰相的提问没有丝毫隐瞒,因为他知道帝王和大臣们已经对赢家余孽的消息信以为真,至于雅王的消息从何而来已经没有人在意了

    大殿之内一片哗然,朝臣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宰相杨馆面色沉重,许久也没有说一句话

    帝王看向雅王沉声询问道"此贼子现在何处,你可知道"

    雅王对帝王抱拳,恭恭敬敬的道"回父皇,此人进入长安之日起儿臣就一直在监视他,在得知他的身份后儿臣还派出属下前去缉拿,只是……"雅王故作迟疑

    "只是什么"帝王眼神冷厉,语气之中满是愤怒

第87章

    帝王看向雅王沉声询问道"此贼子现在何处,你可知道"

    雅王对帝王抱拳,恭恭敬敬的道"回父皇,此人进入长安之日起儿臣就一直在监视他,在得知他的身份后儿臣还派出属下前去缉拿,只是……"雅王故作迟疑

    "只是什么"帝王眼神冷厉,语气之中满是愤怒

    雅王继续道"只是不知是何缘故,我的皇兄恩王从宫中调来了两大禁军统领从我的手上把人带走了"雅王故作不明的说到,他是想借此机会拉恩王下水

    果然帝王的眼中有怒火燃烧,他冷哼一声,有些愤怒的道"真没想到他会如此糊涂,被那逆臣之子所蒙蔽,枉费朕对他如此信任"

    帝王嘴上说着气话,可心理并没有太多的责怪,因为他知道恩王在与赢家余孽交好时一定不知道对方的身份,而且作为父亲他了解恩王的品性

    所以他并没有在这件事时过多的纠结,说了几句气话后便再次看向雅王询问道"那贼人现在具体在什么地方"

    雅王思索片刻,随机看着帝王抱拳道"回父皇,如果儿臣没猜错的话,此人现在应该还在恩王府"说到这雅王停顿了一下,随机想起什么似的看向帝王继续道"哦对了,曹公公应该比我更清楚此人的下落"雅王冷不丁的说到

    曹彰闻言一征,脸色变的异常难看,他知道雅王这是在拖他下水,可他一旦参合这件事就意味着要面对恩王,他的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但转头才发现帝王此刻已经看向了他

    曹彰无奈,只得看向帝王如实交代"回陛下,雅王殿下曾经给老奴讲过赢家余孽的事情,但那贼人整日和晨曦公主待在一起,老臣害怕打草惊蛇就派人前去监视,那贼人现在就在恩王府"曹彰有些为难的道,他的脸色有些慌张,这样以来不正好说明他早就知道了赢家余孽的消息而没有向帝王上报吗,但曹彰心中也是万般无奈,他当时并不能确定雅王的话是真是假,如果告知帝王前去拿人,外一搞错了,会惹恼恩王不说,他曹彰可是会犯下欺君之罪的

    好在帝王现在的心思全都在赢家余孽的身上,倒也没有追究曹章知情不报的问题,帝王在确认赢家余孽的行踪后,当即对着殿外传唤道"林将军何在"

    帝王发话,大殿之上立刻安静下来,片刻后,有一人缓缓走进大殿,来人身披金甲,背负战袍,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修行之人的气息,帝王身边的两大统领之一,武道八层的绝对高手,也是那日随恩王一起从黎烈手中救下凌仓的禁军统领……林将军

    林将军走到大殿之前对帝王跪地参拜道"末将参见帝王"

    帝王颔首,看着后者沉声询问道"林将军,你在几日前是否受恩王之命在长安救了一个人"

    林将军抱拳,看着帝王如实交代道"回陛下,确有此事"

    帝王面露威严之色,看向后者继续发问道"那你可知你救的是什么人吗"

    林将军闻言先是一征,不明白帝王为何为什么突然要问这个问题,可他还是毕恭毕敬的道"回陛下,末将只知道他是武林中人,和恩王殿下与晨曦公主的关系非同一般,至于其他的……末将便不得而知了"林将军如实说道,他是守卫宫廷的禁军统领,是直接听命于帝王的,自然不可能做任何隐瞒

    帝王眼神一冷,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看着林将军沉声下令"此人现在就在恩王府,朕命你即刻前去,务必要捉拿此人"

    "什么捉拿此人"林将军闻言一愣,眼神里满是费解,恩王前几天刚刚命他去搭救此人,他为此还折损了上百名部下,可这还没过去多少时间,帝王又命他前去捉拿此人,这是怎么回事,林将军满脸疑惑,他看向帝王小心翼翼的询问道"陛下,此人和恩王殿下还有晨曦公主的关系非同一般,不知他是犯了什么事了吗"

    帝王眼神冷厉,不怒自威,他冷哼一声看着林将军沉声说到"此人是逆臣赢无殇的儿子,朝廷通缉了16年的要犯,他出现在长安,毒杀了韩王,他是来找皇室复仇的"帝王言辞犀利的道,眼中有怒火燃烧

    林将军闻言大惊,此等消息可谓是骇人听闻,谁能想到他几天前舍命搭救的人竟会是毒杀韩王的凶手,朝廷通缉了16年的要犯,他为此还折损了上百名部下,想到这,一股怒火涌上心头,他冷哼一声,看着帝王抱拳道"此贼子欺君罔上,罪大恶极,末将这就前去除掉这个祸害"说罢便起身离去,大殿外响起了御林军集结的声音

    林将军走后,帝王还是不放心,思索片刻后看向曹彰道"这样吧,你和林将军一起去,一定要抓住此人"

    曹彰闻言一征,随机反应了过来,应了一声便急匆匆的走出大殿,和林将军一起前去拿人

    大殿之上一片寂静,诸臣还沉浸在赢家余孽突然出现在长安的震惊之中,此人可是帝王的心腹大患,单从这次同时派出禁军统领和曹彰前去拿人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帝王对此人的重视,宰相杨馆面色沉重一言不发,不知在想些什么,这不得不让其他的大臣心生疑惑,帝王对赢无殇的事情如此看重,尤其是他的儿子更是被帝王视为心腹大患,而宰相每次面对赢无殇的事情时都变得异常沉默,给人一种置身事外的感觉,帝王和宰相对待此事的态度截然不同,这着实让人费解

    益王和雅王对视一眼,彼此之间心照不宣,事情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完全按照二王的计划在进行,二王机关算尽,天下为棋,自以为世间一切皆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殊不知,他们不过是给一场浩劫拉开了序幕

    …………

    晨曦坐在床边,双眼空洞,床上躺着的是韩王冰冷的尸体,韩王遇害后,宰相命人封锁天牢展开调查,但是查遍天牢还是一无所获,在晨曦的要求下,宰相命人把韩王的遗体送回了恩王府

    看着皇兄浑身青紫的躺在床上,晨曦的心中一阵悲痛,她从没想过一天之内竟会发生如此多的变故,先是自己的恋人不辞而别,无故失踪,然后又是自己的哥哥被刺杀的消息接踵而至,意外的来之突然,让晨曦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奈和悲凉,好像一切都变了,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晨曦惆怅着,突然府外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人群熙攘的嘈杂声把晨曦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晨曦诧异,恩王府前怎么会有这么多战马的声音,她正待起身准备去看看怎么回事,门外便响起了府兵通报的声音

    "报,禀报公主,府外来了大批军队,说恩王府藏有朝廷重犯,他们要进府搜查"

    什么,晨曦诧异,恩王府怎么会有朝廷重犯,想到这她当下对着府兵询问道"来的是什么人"

    府兵赶忙回报"来人是禁军统领林将军还有大内总管曹彰"

    晨曦眉头微微皱起,此二人都是帝王身边的亲信,这次同时出马来恩王府查人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可恩王府又怎么会藏匿朝廷要犯,晨曦觉得此事有蹊跷,想到这她当下对府兵吩咐道"不要让她们进来,我马上过去"

    府兵应了一声便匆匆离去,晨曦走到镜子旁边,微微整理自己已经哭花的妆容,然后离开房间径直朝府外走去

    晨曦出来后,发现密密麻麻的御林军已经把恩王府围的水泄不通,看这不达目得誓不罢休的阵势想必是认定了恩王府内藏着朝廷的通缉要犯,军队的正前方站着两个人,晨曦都认识,正是禁军统领林将军和大内总管曹彰,此二人都是帝王身边的亲信,在朝廷之中可谓是位高权重

    恩王府前,数名府兵与之对峙,虽然实力相差悬殊,可来人也没有硬闯,只是规规矩矩的守在府外,毕竟这里是大唐恩王的住所,谁都没胆量在这个地方乱来

    晨曦缓缓踱步,走到恩王府大门之前

    "见过公主"林将军和曹彰对其行礼,看样子二人已经等候多时了

    晨曦皱眉,看着二人沉声询问道"曹公公,林将军,你们带这么多军队到此究竟意欲何为,你们可知这里是恩王府"晨曦言辞不善,今日发生的种种变故本就让她异常烦躁,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她自然拿不出什么好脸色

    曹彰皱眉,看着晨曦回话道"公主殿下,你的府内藏着朝廷通缉多年的要犯,我们二人到此是专程前来拿人的,还请公主行个方便让我们进去"老太监用阴柔至极的声音说到

    晨曦冷哼一声,看向曹彰没好气的道"恩王府现在除了我,就只剩下我皇兄韩王的尸体,你告诉我,我们两个谁是要犯"晨曦眼神冷厉,语气也没好到哪去

    林将军感受到了晨曦的愤怒,忙看向后者解释道"公主殿下息怒,我和曹公公确实是奉了帝王之命前来捉拿要犯的,此人是毒杀韩王的凶手"

    "什么,毒杀皇兄的凶手"晨曦满脸的迷糊"你在胡说八道什么,毒杀韩王的凶手怎么可能出现在恩王府,你确定不是搞错了吗"晨曦没好气的道,他这是把压抑了一天的火气撒在了曹彰和林将军身上,更重要的是,她觉得恩王府压根就不可能有朝廷的要犯,更不可能有刺杀韩王的凶手

    …………

第88章

    林将军感受到了晨曦的愤怒,忙看向后者解释道"公主殿下息怒,我和曹公公确实是奉了帝王之命前来捉拿要犯的,此人是毒杀韩王的凶手"

    "什么,毒杀皇兄的凶手"晨曦满脸的迷糊"你在胡说八道什么,毒杀韩王的凶手怎么可能出现在恩王府,你确定不是搞错了吗"晨曦没好气的道,他这是把压抑了一天的火气撒在了曹彰和林将军身上,更重要的是,她觉得恩王府压根就不可能有朝廷的要犯,更不可能有刺杀韩王的凶手

    林将军为难,正准备解释什么,恩王府外却率先响起了老太监阴阳怪气的声音"晨曦公主,我们是奉了帝王的旨意前来捉拿要犯的,你身为公主难道要抗旨不成"曹彰言辞不善,晨曦不是恩王,他可不会给后者太大的面子,否则在虎牢关时他也不敢那般刁难晨曦,何况他这一次是奉了帝王的旨意前来拿人的,可谓是奉命行事合理合法

    晨曦眼中有怒火燃烧,她看向后者冷冷的回应道"我皇兄尸骨未寒,我绝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还有这里是恩王府,还没有人敢在这个地方撒野,你们带兵包围恩王的府邸,当真以为恩王是好惹的吗"晨曦言辞犀利的呵斥道,同样没有给曹彰任何好脸,她早就看这老太监不顺眼了,再加上今天事故频发,晨曦的心情早就暴躁到了极点,哪里能忍受曹彰这般张扬跋扈

    林将军皱眉,他能感受到晨曦今日性情暴戾,毕竟刚刚经历了丧兄之痛,他能理解公主此刻的心情,可他毕竟是奉了帝王之命前来拿人的,这一趟要是无功而返,回去又怎么和帝王交代,想到这他当下看向晨曦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公主,那要怎样才能放我们进去呢,我们毕竟也是奉了帝王的旨意,如果不能把刺客缉拿归案的话,属下回去也不好交代啊,要不公主您就行个方便让我们进去吧,属下保证找到刺客马上离开,绝不会打扰到韩王殿下的"林将军语气谦和,看向晨曦客客气气的请示道,他是守卫宫廷的禁军统领,职责就是保卫皇室,所以在他看来公主就是公主,他对晨曦绝不会像曹彰那般无礼

    晨曦面无表情,看向后者冷冷的回了一句"我再说一遍,恩王府没有朝廷的要犯,更没有毒杀韩王的刺客"

    曹彰冷笑一声,看向晨曦阴阳怪气的道"晨曦公主,我看你是有心想包庇那刺客吧,早在虎牢关时我可就看出你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可他毕竟是朝廷的通缉要犯,还是杀你哥哥的凶手,老奴还是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把此人交出来"

    "什么,你是说凌仓",晨曦满脸的诧异,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曹彰满脸的不屑,看向晨曦阴阳怪气的道"不然呢,晨曦公主,你和恩王都被那个人骗了,他故意接近你不过是为了利用你进入天牢,然后刺杀韩王,他是朝廷的通缉要犯,你不会以为他真的是喜欢上你了吧"曹彰语气轻蔑,言辞之中尽是冷嘲热讽

    "住嘴,曹彰,你要是再敢胡言乱语污蔑凌仓,小心我割了你的舌头"晨曦彻底暴怒了,曹彰对她不敬她忍了,可要是有人污蔑自己的心上人那她绝不会答应

    看晨曦暴怒,林将军赶忙站出来解释道"公主殿下息怒,曹公公所言非虚,属下对此人有印象,上一次恩王命我在蒙面人手中救下了他,可公主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他是反贼赢无殇的儿子,和皇室有不共戴天之仇,他接近你和恩王一定是别有用心啊"

    "你说什么"晨曦满脸的惊异,"你说他是镇西大将赢无殇的儿子"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向后者诧异的道

    林将军接话道"没错,帝王已经查证清楚了,我们此番前来就是奉帝王之命前来捉拿朝廷通缉了16年的要犯的,而且他还是毒杀韩王的凶手啊"

    晨曦还沉浸在震惊之中,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感到不可思议,可如果细细想来,凌仓身上的一切倒是与林将军所言不谋而合,他出身虎牢关,年幼时家境生变被迫出走,而他被父亲赶出虎牢关没多久他的父亲便遭到了变故,他原来的府邸也人间蒸发般消失在了虎牢关,而凌仓的身世也蒙上了层层迷雾,还有那次在英灵殿祭拜赢无殇时,凌仓双眼空洞,脸上流露着从未有过的悲伤,若他和赢无殇真的没有任何关系,又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难道他真的是赢无殇的儿子

    晨曦还在思索着,耳边又响起了老太监阴柔至极的声音"怎么样,晨曦公主,现在你该相信我说的话了吧,此人是大反贼赢无殇的儿子,毒杀韩王的罪魁祸首,这样的人难道你还要包庇他吗"曹彰阴阳怪气的道,语气之中透着些许的不耐烦,他对晨曦已经没有多少耐心了

    晨曦情绪有些失控,她连连摇头"不,这不可能,就算他是赢无殇的儿子又怎样,赢无殇是赢无殇,他是他,何况他和韩王压根就不认识,为什么要毒杀他"

    曹彰冷笑一声,看向晨曦没好气的道"公主你别天真了,帝王当年赐死了他的父亲,命人把赢府上下满门抄斩,他和皇室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他接近你不过是为了毒杀韩王为16年前赢家灭门一事报仇的"

    "那也不可能,他对当年的事一无所知,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何来报仇一说"晨曦陈词激烈道,不管凌仓是不是赢无殇的儿子,可他绝不相信他会是毒杀韩王的凶手

    曹彰已经失去了耐心,他对晨曦冷笑道"那你又怎么知道他不是骗你的呢,赢家狼子野心,赢无殇勾结西戎密谋造反,他的儿子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曹彰言辞犀利道,说完他也不再废话,对着身后的御林军沉声下令"冲进恩王府,活捉赢无殇的儿子"

    晨曦还在思索之中,她没想到曹彰竟敢直接命人冲进恩王府,"谁敢"晨曦眼神一冷,对着御林军沉声训斥道"擅闯恩王府邸者,形同死罪",晨曦话落,身后的数十名府兵也立刻站出来,与御林军拔剑相向

    晨曦看向曹彰沉声质问道"曹彰,你当真不怕恩王吗"

    老太监眉头紧锁,看向晨曦有些无奈的道"晨曦公主,你当真要阻拦我们,违逆帝王吗,你可知你这么做不光会害了自己,也会害了恩王的"

    晨曦不言,只是冷冷的看着眼前的一众御林军,不知从何而来的冲动,她今天无论如何也不想让曹彰踏进恩王府

    看着场面一度激化,林将军赶忙站出来调和,他先是命御林军收起武器,随机又看向晨曦恭恭敬敬的道"公主殿下,您还是不要为难我们了,帝王命我们到此拿人,我们今天是一定要进恩王府的"

    晨曦不言,只是冷冷的站着,不说话也不放行

    "御林军,给我冲进去"曹彰不再忍让,看着身后的御林军沉声下令,前排的御林军上前,准备强行进入恩王府

    "我看谁敢"晨曦历声呵斥道

    "都住手,你们这是干什么"看场面失控,林将军赶忙站出来阻止,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对晨曦和恩王府府兵出手,可是……帝王交代的事情他也必须完成,晨曦公主无端阻拦,他一时间陷入了为难之中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远处有一人急匆匆的跑来,来人径直走到曹彰旁边,对着曹彰抱拳道"曹公公,不用进去了,你让我们盯着的那个人已经跑了,他在昨晚就离开了长安"此人是曹彰之前命令监视凌仓的太监,他一直守在恩王府附近,见曹彰带御林军前来离开冲过来汇报情况

    "什么,那贼子跑了",曹彰闻言一惊,随机看着后者沉声训斥道"那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我不是让你们盯着他吗,知道人要跑了为什么不阻止"

    来人见曹彰发怒,赶忙解释道"曹公公息怒,我们一直在盯着他,您之前吩咐不要打草惊蛇,所以我们也不敢贸然下手,昨天见他翻出恩王府离开了长安,我们的人都跟了出去,我留在这里给您报信,我们的人在路上留下了暗号,我知道他的行踪"小太监慌不择失的解释道,生怕曹彰怪罪

    曹彰冷哼一声,用极其阴柔的声音训斥道"一群废物,不知道早点禀报吗",小太监低着头不敢言语

    曹彰思索片刻,对着手下的那名太监吩咐道"通知我们的人,马上动手,一定要把此人抓回长安,记住,要活的"

    那名太监应了一声,便急忙跑去做准备

    林将军满脸诧异的看着曹彰询问道"曹公公,这……这是怎么回事"

    曹彰没有回答,只是看向后者沉声道"不用进去了,那贼子已经离开了长安,我们赶紧回去禀报帝王"

    "什么,人已经跑了"林将军大惊,赶忙集结军队准备回宫

    晨曦眼神冷厉,看着曹彰怒斥道"曹彰,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派人监视恩王府"

    面对晨曦的质问曹彰不屑一顾,只是看向后者冷冷的道"公主赎罪,我只是派人监视赢家余孽而已"说罢便转身,头也不回的离开恩王府

    晨曦一人伫立在原地,她表情麻木,双眼无神,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晨曦楠楠自语"凌仓,你真的是赢无殇的儿子吗"晨曦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她的表情变得痛苦而又狰狞"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我们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我们……又如何能够相守一生呢"晨曦自语,像是在梦怡,不觉间,她的眼中有悲伤滑落

    …………

第89章

    晨曦一人伫立在原地,她表情麻木,双眼无神,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晨曦楠楠自语"凌仓,你真的是赢无殇的儿子吗"晨曦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她的表情变得痛苦而又狰狞"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我们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我们……又如何能够相守一生呢"晨曦自语,像是在梦怡,不觉间,她的眼中有悲伤滑落

    ……

    在得知凌仓已经逃离长安后,曹彰和林将军没有在恩王府多做停留,而是迅速返回了宣政殿,向帝王禀明情况

    "陛下,我们去晚了一步,那贼子逃走了,现在已经离开了长安"林将军对帝王抱拳道

    帝王大怒,看着殿下众人沉声呵斥道"哼,亲王在都城被杀,刺客还能毫发无损的离开长安,我大唐建立几百年来还从未有过如此荒唐之事",帝王暴怒,凌仓出逃让他认定了此人就是毒杀韩王的凶手,同时,他通缉了整整16年的要犯好不容易出现在长安,可又眼睁睁的看着人从他的眼皮子底下逃走,这让帝王如何不感到愤怒,要知道,此人这一去,对大唐而言就是无穷无尽的后患,众臣能清楚的感受到帝王的怒火,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言语

    曹彰对着帝王抱拳道"陛下息怒,那贼子应该是猜到了自己的计划败露,故此连夜逃离了长安,不过我的人已经跟上了他,陛下放心吧,用不了多久,便可将那贼子抓回长安解除陛下的心头之患,为韩王殿下报仇"

    帝王眼神冷厉,思索片刻后看向沉声曹彰询问道"那贼子现在何处"

    老太监用阴柔至极的声音回话道"回陛下,老奴的探子传来消息,逆臣之子昨夜离开长安后一路向东,现在已经到了柞水一带了"

    "柞水……"帝王轻语"他竟然没有回华山派,向东做什么"

    说到赢无殇之子一路向东,曹彰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看向帝王解释道"陛下,一路向东可是虎牢关啊,大反贼赢无殇的老窝,那贼人不会是想去虎牢关吧"

    帝王皱眉"莫非那贼子真的是要去虎牢关"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一件事,虎牢关是大唐西境重镇,而虎牢关总兵又恰恰是赢无殇昔日最得力的部将,现在赢无殇的儿子刺杀韩王之后一路向虎牢关而去,他想干什么

    曹彰像是猜出了帝王的心思,看向帝王赶忙道"陛下,此事不可不防啊,赢家人狼子野心,而白虎一直以来都对赢无殇忠心耿耿,而且虎牢关守军有一大半都是昔日的赢家军旧部,这两个人凑在一起,那可是很危险的,老奴建议,应该尽快除掉白虎,断了赢家余孽的后路"老太监言辞恶毒,他这是想借此机会报那日在虎牢关的一箭之仇,赢家余孽突然出现在长安毒杀了韩王,身为赢无殇昔日大将的白虎少不了欲加之罪,帝王又怎可能对赢无殇的部下放心呢

    帝王眉头紧皱,赢无殇死后,他又何曾对白虎放心过,以白虎为首的赢家军将领一直以来都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帝王有多少次都想除掉他们,但奈何西戎强悍,再加上大唐现在藩镇割据,国内守备空虚,兵力严重不足,帝王这才不得已去用白虎这个想用又不敢用之人,可现在出现了变故,镇西大将赢无殇的儿子出现了,如果他去到虎牢关说服赢家军起兵反唐,白虎会怎么做,赢家军旧部会怎么做,到时难保虎牢关不会脱离控制,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帝王思索着,虎牢关那边现在还不能动,朝廷现在并没有合理的说辞去剿灭这支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功勋部队,更重要的是朝廷现在根本就不可能调集这么多军队出兵虎牢关,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除掉赢家余孽,防止他前去虎牢关,造成赢家军暴动

    想到这帝王当下对着林将军沉声下令"你带着本部人马立即出发,一定不能让贼子活着到底洛阳"

    林将军诧异,只为了抓一个人便出动数千御林军,这种事情可是前所未闻的,而且他还肩负着守卫宫廷的重任,带这么多军队离开难免担心宫中出现变故,林将军犹豫再三还是看向帝王小心翼翼的道"陛下,曹公公的人已经在路上了,而且只为了抓一个人就出动这么多军队,属下觉得是不是有点太小题大做了"

    帝王眼神冷厉,他看向林将军沉声道"不可大意,他毕竟是赢无殇的儿子,而且此人极度危险,一旦出现什么变故将会对大唐带来巨大的威胁"帝王语气笃定,不容丝毫质疑

    林将军不敢再说什么,领命后匆匆离开宣政殿去做准备

    对于帝王的举动就连大内总管曹彰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他之前派出去的那些人可都是帝王身边的内卫太监,平日里专程保护帝王的安全,每个人都是6阶修为以上的高手,而且功法诡异,手段了得,帝王是了解这些人的,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派林将军带军队前去拿人,从这一点来看,帝王对赢家余孽的重视简直可以用忌惮来形容

    可这还没有结束,林将军走后,帝王又转头看向二王吩咐道"昭示天下,毒杀韩王的刺客已经出现了,凶手是16年前逃出虎牢关的罪臣之子,赢无殇的儿子,通知沿途州县,对此人严加排查,一定不能让他抵达虎牢关,另外,知会武林让各大派通缉此人",帝王威严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震慑朝堂

    二王对视一眼,对帝王抱拳领命,雅王皱眉,沉思片刻后看向帝王有些为难的道"父皇,沿途州县是朝廷的势力,自然没什么问题,只是……"说到这雅王犹豫了一下,随机继续道"武林那边,要想调动各大派的势力恐怕还得恩王发话,毕竟皇兄才是百派同盟的盟主"雅王小心翼翼的道,看似是在为帝王考虑,实在是打着自己的算盘

    "恩王回来了没有"帝王眼神冷厉,看着殿下沉声询问道

    益王急忙应道"回父皇,儿臣在法门寺时就给皇兄传过信了,他应该很快就能回到长安"

    帝王冷哼一声,有些气恼的道"要不是他,那贼子也没机会进入天牢,等他一回来立刻让他来见我"

    帝王龙颜大怒,大殿之上一片寂静,从朝廷讨论关于赢无殇的事宜开始宰相杨馆就一言不发,自始至终也没有说一句话,其他大臣面色沉重,一个个低着头不敢直视帝王的怒火

    在大臣们看来,帝王这次如此暴怒,不惜调动军队也要把赢家余孽绳之以法,主要原因是他杀了当朝韩王,还有他是反贼赢无殇的儿子,朝廷通缉了16年的要犯,帝王忌惮他会像他的父亲一样起兵造反,可真正的原因只有帝王知道,那个诅咒了大唐千百年的宿命,青龙煞星的传说,也是让每一位大唐君王都为之颤抖的噩梦

    传说紫薇大帝李世明降服诸星转世之后,将青龙星宿斩杀,青龙星宿被紫薇大帝斩杀后,心有不甘,每隔百年便会下凡作乱,想要推翻紫薇大帝建立的唐王朝

    而青龙煞星的每一次转世带来的无不是战火连天,惊天浩劫,上一世青龙煞星带来的灾难至今仍历历在目,天宝之乱,十年浩劫,锦绣河山,付之一炬,大唐王朝的统治也变得风雨飘摇

    所以在帝王登基之日起,伴随其来的也是他这一生中躲不掉的宿命,找到青龙煞星的转世,杀掉他,否则大唐王朝将会在这一世青龙煞星掀起的浩劫中走向灭亡

    为保证大唐基业,几百年来,每一位君王继位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寻找青龙煞星的转世之人,而作为帝王自然清楚皇室与青龙煞星之间的宿命,帝王身边高人无数,韩王能占卜出青龙煞星的身份,那些效忠君王的修行者同样可以,而这一世青龙煞星的转世在16年前降临在东方,佛门高手多次占卜,卦象最终的指向正是镇西大将赢无殇之子凌仓,这才是帝王通缉此人整整16年的真正原因

    但是诸位大臣包括韩王之外的其他皇室成员,并不知道青龙煞星诅咒的事,所以众人一直不明白帝王这么多年来为什么要兴师动众去通缉一个生死不明的人,因为帝王害怕他,此人活着,大唐王朝就注定灭亡

    在帝王昭示天下,对赢无殇之子下达了通缉令之后朝会便结束了,众臣相继散去,离开宣政殿之后,益王和雅王并肩而行

    益王满脸凝重,看向雅王有些迷惑的道"皇弟,父皇怎么会如此忌惮赢家余孽,还有那小子怎么会突然离开长安呢"益王不解,帝王对赢无殇之子的态度明显不正常,他感到帝王对赢家余孽与其说是忌惮,倒不如说是害怕,还有凌仓突然离开长安也在二王的意料之外,毕竟毒杀韩王的凶手并不是他,难道他在这个时候离开长安只是巧合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476/ 第一时间欣赏天道剑尊最新章节! 作者:江影沉浮所写的《天道剑尊》为转载作品,天道剑尊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道剑尊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道剑尊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道剑尊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道剑尊介绍:
煞星降世,王朝倾覆
八荒炼狱,诸强皆陨
我既成魔,屠尽万佛
天道之下,青龙至尊天道剑尊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道剑尊,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道剑尊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