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TXT下载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全文阅读

作者:天河恋歌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txt下载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66.夏日随风而去(2)

    【当改革推进到教研分离、职称分级改革等措施的时候,完全从零开始建立研究所的弊端就出现了——一方面,科研人员数量不够多,中国的其他科研机构并没有类似的制度,无法发起联动改革;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参与工作都不到五年时间,甚至连非科研岗的人员也是如此。按照参与科研工作的时间分级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行的。这可能是希羽组迄今为止碰到的最大阻碍。但这样的阻碍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的解决,这可能也是夏希羽的研究所化改革,即第一阶段改革的时间在计划中被划定到今年的下半年结束的原因之一。

    ——汤霄,1982.8】

    夏希羽虽然也觉得热,但也立刻明白了她们的其他打算:“先说晓烨的问题,再说我的毕业论文的事。”

    于是,三人只得不再继续脱衣服,开始认真地讨论起来。

    ……

    在回研究所的路上,瓦格纳装作若无其事地忽然对说了一句:“现在看来,夏希羽真的很看好你。”

    听到瓦格纳说中文的肖柳静先是一愣,随后向她问道:“瓦格纳小姐,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每当夏希羽说出类似的发言的时候,他总是会动不动工作到半夜。据我所知,受他的影响,童晓伊和符雨霄由于日常学习和研究需要,参加她们所在的71082【1】和夏希羽所在的73082班的班会的频率越来越低。”

    “不过,没想到瓦格纳小姐的中文竟然能说的这么好。”

    瓦格纳只是摆了摆手,毫不在意地解释道:“如果学语言不够快的话,我未必能活到现在。你可能很难想象我从小到大去过多少国家,学过不知道多少门语言。怎么,你对我会说中文很意外吗?”

    “非常意外!毕竟您既不是中国籍,也不是华人或者华裔……”

    “就我所知,研究里会说中文的外国人相当不少。目前为止,除了来自罗马尼亚的史蒂夫,可以确认他几乎完全不会中文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或多或少的会一点。对此我只能说,学习和工作环境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的吗?”

    “嗯……”

    就在这时,路边忽然冒出了一个骑着自行车的蒙面男子。

    瓦格纳却一脸不在乎地向着研究所走去。

    然而,正当她拉着肖柳静准备向前走的时候那蒙面男子却伸出一只手想把肖柳静薅上车。

    只是,蒙面男子等到的却是自己被瓦格纳踢中腰腹部后瞬间倒地不起。

    “踢废自行车对我来说,比把人踢成两截更容易。但是我没有那么做的理由很简单:他肯定是为了把我们家中的一人拐走,那么我就别无选择,只能让他死了。对他和我们来说都是解脱。肖,你先回去休息,之后你如实配合警察做个笔录就好。”

    面对正处于战斗状态的瓦格纳,肖柳静忍着心中的疑惑和恐惧向她问道:“我马上回去。”

    这时,持械接应瓦格纳的蔡萌“那您呢?”

    “我准备拿几个潜伏在附近的人贩子练练手。陆宇,你去找汪星悦和汤霄,让她们通知警察秘密封锁周边的……六个街区。蔡萌,你和我一起把他和自行车拖进研究所。”

    “是!”

    于是,在肖柳静在研究所门口消失后,瓦格纳也消失了好几分钟。

    接着,等待着这次袭击的发起者们的并不是这件事结束,而是瓦格纳和汪星悦两人合作开展的群殴模式。

    随着几声响彻整个研究所的枪声响起,在研究所周边聚集的多个小股人群发生了溃退,期间还夹杂着喊叫声和嘶吼声。

    瓦格纳接过汪星悦递给她的夜视望远镜,确认了下一步命令:“定制的反器材狙击步枪,我的选择果然没错。可以回去了。”

    “他们不会再来了?”

    瓦格纳一边跟着汪星悦撤出射击点,一边对她解释道:“听说了被击毙者的惨状的话……我觉得普通人恐怕不会。夜间无光照情况下,五百米以外且可以一次性地贯穿多人的精确射击,在这个时代是几乎不可能的,至少在这片土地上是不可能的。他们根本无法想象我是怎么做到的。”随后,瓦格纳补充道,“只是,这里毕竟是魔都,好歹也是个大都市区,即使是我也不可能再没有任何机动车辆支援的情况下,完全搜查整个城市里的所有潜伏的袭击者。你帮我收拾一下我这边就行,研究所外的工作不要打扰其他人,交给本地军警和其他安全部队就好。”

    “好。”

    ……

    与此同时,夏希羽在收到了研究所这边的消息后只是给了瓦格纳与汪星悦全权之后,并没有多做反应。

    这并不代表他不关心研究所的安全,而是因为他在不久前刚刚接到了来自修改器的特别提醒:“最新科研成果已成功被目标期刊接收,您的独立科研点数已达到预定值,可满足您的行动目标——对决议“科研秘书化”后,剩余80独立点数。”

    于是,做出了最后决定的浅野明日香、赵黎霞、林晓烨一起成为了新一批的科研秘书。

    “怪不得所长和研究所外的一切格格不入。五十年后的世界已经变成我们完全不认识的样子了。”

    林晓烨的感慨得到了她身后二人的同意,她们先是盯着夏希羽看了好一会,随后一拥而上地抱住了他。

    直到次日清晨六点半前后,三位来客才一起在夏希羽与沈涵曦的陪同下,一起回到了研究所。

    ……

    次日下午,夏希羽正在听冯琪诺对他即将推出的一项改革举措的可行性进行报告。

    “H指数(H-index)【2】、适用于副教授以下的i-5指数【3】以及适用于副教授及以上的i-10指数这三个标准的统计结果如何了?”

    冯琪诺给出了并不令人满意的解答:“按照你的要求,我只计算了独立通讯作者、多作者中唯一的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属于的不计入。目前为止,水野教授恰好发表满足上述条件的论文11篇,所以她的H指数和i-10都是9,但总引用数已经上300了,但目前暂无法查清是否上了400。至于你的话……你在国际数学界的的知名度和现已发表的论文数量比她只高不低,但H指数和i-10也就是两个12而已。”

    说到这里,冯琪诺把自己手中的报告翻了页,随后继续说道:“你们俩之外的其他人……副教授一级的综合评分从高到低排下来是:浅野、斯蒂夫、符雨霄、沈钢、童晓伊。按照这一档去算李佳悦的得分情况时,因为论文只有三篇,按副高级序列计算的话,是要吃分数惩罚的,因此没法参与排名。当然了,很多大数学家在活着的时候发过的论文不到两位数,但却没有人质疑这些人是否是大数学家,所以我并不支持用这种方式来作为主导。基于现状,我建议在研究所内维持‘十二月会议’那会提出的方案。”

    夏希羽点点头,随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267.夏日随风而去(完)

    【这款由林语堂先生发明的明快打字机经过现代化改造而成的新型中文打字机,在只使用了部分电传系统的情况下,让夏希羽写中文手稿的速度比过去快了将近一个量级。我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希羽组研究所在计算机时代前夕拿出的一款划时代的发明。这一点也得到了魔都交大校内对这一领域有所研究的单俊老师的认可【1】。

    但据我所知夏希羽并不希望它的出现干扰我国自主开发更先进的汉字印刷系统的工作,因此夏希羽暂定将在明年的一月份起对外采用计划预购制,起售价9900元,一口价15000元。

    ——汤霄,1982.9】

    “佳悦的主攻是天文学,而天文学的研究周期、论文数量、一流期刊数量和引用量都和其他学科大相径庭,因此下次给她定职称的时候先按助理研究员去定,但待遇还是根据特殊研究方向的照顾政策,给予副高级的待遇。这点你要向她说明。”

    “没问题。接下来是讲师一级,从高到低的综合评分依次是凌艺洲、洪雪枫、危静怡、沈涵曦,以及今年早些时候出了大论文的肖柳静。其他人……按照新的综合评分体系来算,只有吴晓慧、白舒、赵黎霞三人可以勉强压线,其他人恐怕都不行。”

    夏希羽略一沉吟,随后询问了另一件事:“这个排名和我的预期差不太多……也就是说,教研分离和教职分流都不行?”

    “都不行,研究所科研人员就那么几个,现在没法推进。强行推进的话,水野、浅野,以及明年或后年开始准备带学生的斯蒂夫,恐怕会在评定和工作方面遇到很大的困难。我倒是觉得人数不是太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研究所里的人都太年轻了,绝大多数的同志参加工作的累计时长连五年都不到,而数学领域的科研论文产出的平均周期远远长于大多数其他学科。而五年的时间的……才能勉强区分。我建议把相关的改革放到至少四年之后再说。”

    “那好,这个排名暂时先放着,等到明年的时候再说。报告上的内容交到乔公手里的时候,对所有经手人必须要求一个字都不准少。除此之外,我没有其他的意见了。”

    冯琪诺在记下自己和夏希羽的对话后,先是轻轻地点头,随后带着汇总报告离开了办公室,前往档案室找魏思瑜。

    夏希羽锁上了办公室的房门,随后开始躺在沙发上。

    接着,他闭上双眼,开始认真地研究起了修改器新增的“成就系统”模块。

    “目前能领取的奖励也没几个,而且意义并不大……打印机,我问问有没有谁需要,没有的话就先不领取奖励了。明快打字机确实很不错,但另外两台机器过于显眼,SS级生活秘书我也暂时不缺……我向其他人征求下意见吧?”

    于是,在征求意见后,目前为止可以领取的成就奖励在8月23日的傍晚八点整——所有自己人把夏希羽家集中警戒的时候,以汪星悦开车运货的方式出现在了夏希羽的家中。

    在与其他自己人一起对着修改器提供的说明书进行简单的秘密学习后,夏希羽开始了对这款经历了现代化改造的明快打字机的首次使用。

    8月31日,上午八点半,夏希羽对研究所内的全部在读研究生进行了一次集中谈话。

    上午十点半,夏希羽敲完了一份手稿。

    正当他准备用笔对手稿中可能的错误进行修改的时候,他发现沈涵曦已经出现在了他的桌前,办公室的门被她用新安装的防盗链锁住了。

    沈涵曦看向新敲完的文字稿,一时间有些疑惑:“《纪元1900:独白》……你这开头这不是《海上钢琴师》的原著小说吗,还是查重率百分之六十六点六的那种?”【2】

    “嗯,我想写一个属于自己的版本。不过,你不觉得咱们几个就像那个海上钢琴师即将上岸时的样子吗?”

    沈涵曦被夏希羽若无其事的询问愣了一下,这句问话让她一时间有些出神。

    没过一会,回过神的她转过身看向一脸苦涩的夏希羽,随后帮他放下了停在他手上的笔。

    “我一直以为你到现在已经适应了的,原来你也没有适应啊,亲爱的……”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界能活到2030年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比现在适应的多,但我们还要等将近47年的时间。”

    “或许吧……毕竟,那才是属于我们的时代。”

    沈涵曦的话语让夏希羽忍不住回忆起了自己上辈子那二十多年的人生以及自己两年零八个月的学习生活。

    夏希羽决心放下手中的笔,与她继续聊天。

    “或许……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和你一起继续适应这个世界,可以吗,诺雅?”

    “雷诺,如果是你的话,我当然可以。”

    两人一起走到了研究所的床边。

    而他们暂时还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门外站着正把整个人贴在门上、伤心欲绝的符雨霄——沈涵曦与她顺路过来,并让她在门外先行等待。

    远在帝都、正在对着翻译稿复习的刘晓涵在得到沈涵曦的同意后,也通过符雨霄提供的共享视野听到了门内人说出的每一个字——此刻的她已经无法分辨门内的那个男生内心里藏着的是不是一位唐璜。

    然而,办公室的门终究没有被打开。

    门外,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所化改革的研究所内,夏希羽的同事们忙碌依旧。

    门内,一对老相识正在谈情说爱。

    在他们身旁,敲完了一整本《纪元1900:独白》的现代改型明快打字机正被定格在桌上。

    它散发出与不远处的英文打字机完全不同的金属光泽。

    它的主人们将带着它向着河对岸的罗马进军。

    ……

    同一时间,魏思瑜的两位妹妹——SS级生活秘书2号魏思静和3号魏思齐,已经到达了希羽组研究所附近的正在前往研究所的路上。前者将与方谦一起负责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后者将以天才厨师的身份担任研究所的新任主厨。

    夏希羽与他领导的希羽组研究所在完成了第一阶段改革后,即将迸发出新的生机。

    ——全书正文(第一部)完——

第五卷卷尾语

    改革像一条忒修斯之船——没有最开始的这条船,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

    改革不像忒修斯之船——一个周期结束后,它还有更多个周期,并且它几乎不可能与原先一模一样。

    我们希羽组研究所在第一阶段的改革就是如此。

    我们认为:科研院所的价值绝对不只是所有学术成果在一段时间的总和,而是如何将这些成就以及保障这些成就得以产生的体系延续下去,并让后人记住后加以不断改革。我们所描绘的美好蓝图激励了后来的科研工作者开拓进取,也将确保我们的研究所改革不息、万古长青。

    ——希羽组研究所正门(原址)一楼大厅中心展示墙上的铭文(中文版),1982.9

    {刻印者:瓦格纳}

后记(QA-S1)

    Q1:为什么感觉你这本书的男主像个机器人一样,完全没有正常人类的喜怒哀乐?

    A1:其实一开始我是希望把男主(夏希羽)和女主(沈涵曦)都设计成疯批的,但写着写着我就觉得有些偏了,结果一不小心就把男主写成了机器人,把女主写成了一只普通的粉切黑……

    Q2: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本小说?

    A2:主要是受到本菜鸡在大学期间某些自不量力的奇特经历(与同班的其他三十多位大佬相比)的影响,我在偶然之间了解了模糊数学这门学科以及它的历史脉络之后,就一直对扎德教授的去世带来的分崩离析感到惋惜。

    此外,同样让我惋惜的,还有我国在这门学科上的黄金时间(我目前了解下来是70年代末-90年代结束,但读的资料还不够多,或许未来会对相关历史的理解有所变化)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各类理论和实践成果很少……尤其是国内外的整体水平差距相当的大。

    因此,我希望写一本历史向的小说,用一位穿越者的视角展现这门学科以及它的黄金时代的那段历史,并且试着去改变它。但当我写完第一卷的那五章的时候,我发现了太多问题……

    Q3:比如看上去完全是莫名其妙地出现的“民族精神补正修改器”?

    A3:是的,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根据玩过的HOI4,设计了一个“决议”系统,让男主保证最基本的安全——黑化后的符雨霄上门准备给男主一个柴刀结局、性格强势的童晓伊准备动用建立关系掌控男主、时不时有心生邪念的失业知青准备对他这样一个在克服恐惧之前必须独立在外居住的中产家庭(70年代末的工人+教师,姑且可以算是吧?)出身的男生下黑手。

    但在我查了更多资料之后,我才发现夏希羽要想做更多研究,人才的问题和安全问题一样可怕,于是才有了“生活秘书”以及更多的补正。

    再往下,写到男主准备带浅野明日香等人一起去斯特拉斯堡那里的时候,我才最终敲定了“迫害”东海建工的打算……

    Q4:所以你一开始是不准备写成带系统的小说的?

    A4:对,我本来是这么打算的。不论是迄今为止保持的“基于文献等资料”的“真实历史”这一基本操作,还是对部分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学者等重要人物的存世成文资料进行相当的研究后,尽可能地给出每一个人物的不同言行习惯,都是这一思路的遗产。希望能有读着理解我这样的努力。

    说回系统流的事——如果不使用系统,夏希羽就算勉强完成了费马猜想,恐怕也不能免于被神话或被质疑的命运。

    至少,在1980年前后,刚成名不久的陈景润是真正的大数学家,相比之下,男主只算是一个才能一般的普通人;就算躲得过1980年必然碰到的三大危机事件(符雨霄、童晓伊、失业知青),也不可能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安全(治安)问题。

    因此,本来被我抛弃的准系统流大纲立刻被弄成了现成的版本——不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我和我的夏希羽(刘初夏)在出身、才能、学历、工作(学习)经历、眼界方面,都无法和志鸟豚(“志鸟村”)与他的杨锐以及钓鱼娘(“新手钓鱼人”)与TA可以来回穿梭的徐云相提并论。

    后二者尚且需要系统或金手指类似物,作为我这个新手作者的“夏希羽”作为穿越界的后辈,拥有这些于是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命运。

    Q5:男主“刘初夏”和“夏希羽”的两个名义是怎么来的?

    A5:先说前者。“初夏”来自于小说《女子学院的男生》里的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女主——叶初夏。至于姓氏……熟悉我的人一般都叫我“刘天歌”(也是本人所著短篇《青梦余音》的男主名字),于是“刘”姓就此确定了下来。

    至于后者……“夏”姓继承了“夏零”这一我首个创造出的男性角色(参见本人第一本小说《国象雾途》),“希羽”一名的来历更加简单——“希望有朝一日,得以羽化飞升,永远无忧无虑”。

    Q6:你这本小说里有现实中认识你的人读过吗?

    A6:有的,不止一位,但没有人在书友群里(就算有我也要保密)。

    Q7:那么,作者你准备什么时候写完本作的完本感言并开始续作的编写呢?

    A7:前者还请各位读者等待我对本作在完本前的最后一轮修订,后者看最近的工作情况。(家里人对我无法找到工作表示忧心忡忡,但我始终找不到可以接受我的正常公司,于是找工作和写小说只能双线进行)

    Q8:那就希望作者大大你的写作水平能有所提升了。我读下来,觉得这本小说的故事性很差,如果可以在下一本续作里有所改善就更好了。

    A8:有书友曾提到过我“异于常人的写作手法”,对此我表示十分遗憾(对我自己)。

    由于现实中的本人内向、嘴笨、知识量低下,说话经常口齿不清,全凭自己死撑至今才勉强读了大学,却也没能找到一份既不严重依赖体力,也不用离开本省,更不用我违反科学规律做事的文职类工作,因此我个人的写作能力比常人严重偏低,但表达欲却不低于我周边的多数人。于是,就有了包括本作在内的好几部读者寥寥的失败之作。

    迄今为止,我写小说几乎纯凭兴趣爱好,本作虽有签约意向,但签约遥遥无期。于是我放弃了,并选择了以续作的方式在不远的未来继续写作下去,去书写一个对21世纪有相当影响的、一门小学科的短暂前半生。

(提前)完本(但不完全完本)感言

    【题目】希羽组论文回顾(1980-1982.8)

    【作者】天河恋歌(刘天歌)

    【所属单位】无

    【摘要】希羽组的创始人夏希羽自1980年2月以来,在1980年间参与发表了14篇数学论文。此外,他基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开设了首个专门研究模糊数学方向的科研小组——“希羽组”,并邀请校内对该领域有极大兴趣的符雨霄和童晓伊两人一起开展了研究。本文以文献综述和回忆性叙事的方式,以公开报道、回忆录、直接相关人员的口述史、文学作品及学术文献为主要依据,回顾了从夏希羽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开始到研究所建立后,直到1982年8月底为止,期间全部15篇模糊数学领域的论文及其他相关论文(包括了一部分不分先后署名的学术论文)背后的故事。同时还以时评的形式对希羽组研究所在短期的发展方向上进行预判。

    【关键词】希羽组;模糊数学;文献综述

    1【正文】

    1.1【IFSCA学会成立之前的早期研究】

    早在“希羽组”成立之前的1980年1月,夏希羽基于自己对明应教授的个人兴趣选择了听论文,但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他受到了模糊数学理论的创始人拉特飞·扎德(LotfiA.Zadeh)教授的吸引,转而改变原计划前去聆听扎德教授关于模糊数学的讲座。

    这次讲座是扎德教授首次访华,在来到魔都之前,他已经在帝都进行了三场演讲。包括亲历者的口述的会议在内的全部现有资料表明,在这次演讲开始之前,还未改名为夏希羽的夏萌与扎德教授进行了一段简短但不简单的对话。

    期间,他们讨论了模糊数学理论的应用前景以及模糊数学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在演讲结束后,夏希羽先是根据自己的原计划,把自己的名字从“夏萌”改为了“夏希羽”,接着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他平生第一篇论文(实际上是综述)的初稿,并在得到了扎德教授的首肯后,选择了联合发表。夏希羽成为了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随后,夏希羽在汪星悦的牵线搭桥以及时任所长的邀请之下,以技术专家的身份携符雨霄、童晓伊,以及在3月初开始担任法语家庭教师、后负责合作研究期间的外文文献翻译工作的刘晓涵一起参与了吴港研究所的技改工作。(在研究期间,夏希羽一行人遭到非法监禁,并最终自救脱困,其他涉案人员全部被刑事拘留。经公开资料确认,时任所长是五年前的一起重大案件的主谋,最终被判处死刑。)

    在之后的4月20日,原先准备与吴港研究所合作发表,但最终被夏希羽以独立作者身份投稿的TOPSIS法创始论文被《JournalofFuzzyFrontier》收录。

    事实上,在前往吴港研究所之前,夏希羽投稿了多篇论文,由于这些论文均属于改进性的论文,因此本文不对论文内容做更多赘述。

    接着,他基于托马斯·萨蒂教授创造的AHP法,对其进行了模糊数学改进,进而提出了FAHP法,最终被SCI1区【1】期刊《APPLICATEDMATHSFRONTIER》收录并全文见刊。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后,夏希羽又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分别创造了ELECTREIS和ELECTREIV(请读者区别于基于I的Iv),为此时只有I、II、III的ELECTRE方法族增添了两种新的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

    在这一年的7-8月期间,夏希羽迎来了受自己的论文影响而从星港国立大学慕名前来的沈涵曦,经过严苛的面试,并与星港国立大学协商同意后,后者被夏希羽聘用为科研秘书,夏希羽也相应地成为了她的本科导师。此后,从有关报道来看,夏希羽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的论文数量与沈涵曦同他之间的配合的密切程度增加呈正相关。

    此后,在1980年的整个九月期间,夏希羽仅仅在沈涵曦提供部分生活上的支持的情况下,一边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业,一边根据过去的成果独立完成了费马猜想的证明,并最终于两个月后,在国际数学界的三大特种级的顶尖期刊上成功以背靠背论文方式发表三篇论文,这也让他成为了国际公认的菲尔兹奖和沃尔夫数学奖的候选人,并与他过去的主攻方向——“模糊数学”一起一举成名。

    在写完上述三篇论文之后,夏希羽本人基于其独立提出的TOPSIS法,完成了他的首本专著——《AnewmethodinMCDA:TOPSISanditspossiblecombinations》。截止本文截稿为止,该专著现已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超一万本,有外国出版机构预计,该书的年出版量可能仍会保持较大增长。

    之后的夏希羽主要以合作研究形式与希羽组内外的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此处不做赘述。

    1981年1月25-26日,夏希羽带着希羽组全体成员参与了国际模糊数学学会(IFSCA)的创始大会。IFSCA的创立标志着模糊数学的发展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一个成体系的学科,并使这一点成为了国际共识。而该学会的首次国际会议被放在中国举办,也意味着夏希羽为代表的、我国模糊数学的研究在国际上得到了模糊数学界同行的广泛认可。

    会议期间,夏希羽本人发表了一篇会议论文,并在大会上作正式报告。此外,他还与包括扎德、萨蒂、罗伊三位数学家一起成为了学会的常任理事。

    模糊积分理论的提出者高野道夫教授最终在1982年的大会上被推举成为了排在上述四人之后的第五人,其所在的东京工业大学也成为了第五个创始成员单位,同时,希羽组研究所代替了魔都交通大学成为了该学会的常任理事单位。

    1.2【希羽组研究所成立之前】

    经历了两个月的忙碌后,夏希羽于1982年4月发表了这一年的第二篇论文《基于利普希茨连续的1型模糊连续集》。

    该论文的发表被学界公认为是夏希羽统一整个模糊数学界的一次重要而有力的尝试。但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笔者可以确信:夏希羽本人对这篇论文的评价相当之低,甚至不如1980年发表的几篇创立了新的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之有关论文。

    在投稿完成之后,夏希羽带着自己研究组的成员、来自乔办的一些干部以及乘坐法航的航班前往目的地——巴黎,这也是夏希羽平生第一次离开中国。

    在这次行程期间,夏希羽通过伯纳德·罗伊的渠道,认识了后者的博士生——浅野明日香,并深入地了解了罗伊教授负责的多个项目,其中就包括参与了欧共体统一货币讨论的决策小组。

    除此之外,有消息显示,夏希羽通过特殊渠道认识了后来来华攻读硕士学位的赵黎霞小姐【2】,并借此渠道前往斯特拉斯堡东部地区进行旅游与简单考察。相关的唯一成文资料仅有现存于马奇诺防线遗址内的夏希羽《叹马奇诺》中文手稿,除此之外暂无其他口述史资料或录音录像资料证明有关行程信息。

    当年五月中旬,夏希羽回国时,带回了为此后成立的研究所带来重大影响的浅野明日香以及赵黎霞——夏希羽通过前者的介绍,在新建立的希羽组研究所内认识了慕名前来的天才数学家水野遥佳,并聘请对方担任研究所的副所长,接着又通过后者的介绍得到了科研之外的其他帮助。

    此后,在汪星悦的协同下,虽然经过了不少的意外,甚至还因此意外导致了我国第一例国企破产的事件发生,但研究所却也因此成立了起来,研究所内部机构框架逐步完善。

    研究所成立早期,夏希羽担任所长,水野遥佳担任副所长,符雨霄、童晓伊、浅野明日香分别领导一个科研组,沈涵曦担任科研秘书。

    1.3【研究所成立至今】

    研究所成立后,它并没有迎来如创立者们预期的“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的、令人足以感到乐观的奇怪局面。

    在确定了研究所的初步发展路线后,希羽组接收了四位原先在吴港研究所工作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四人中的洪雪枫则在1982年发表了其进入研究所后首篇(外文)论文。

    此前,由于前文所述的水野遥佳经浅野明日介绍后经面试入职一事,让研究所的科研重点实现了多中心化,即从夏希羽为主的非传统学科论文转向传统与非传统学科并存的情况。

    在1981年末到1982年初,罗马尼亚籍数学博士——史蒂夫副教授、美籍韩裔(也可能是韩籍)天文学硕士——李佳悦为代表的一批入职时即为中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在经过慎重考虑后,被希羽组吸引或主动联系夏希羽请求入职。迄今为止,他们也都投稿了入职后的第一篇SCI论文。

    现有的一批已公开文献显示,最晚早在1982年的春节过后,夏希羽就开始构思了这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多所大专院校进行的1981学年校招,由于现有交通手段十分有限、校招人才要求很高以及计划中的校招时间非常短暂等原因,在校招时间内留下了希羽组成员们的足迹的院校不过24所。

    最终,经过希羽组研究所的初步筛选,最终确定了11名校招生,但经过进一步调查后退回了三位学生。最终有包括5位科研岗校招生在内的8名校招生加入希羽组。

    虽然他们暂时签订的都是三年期的劳动合同,但从最新的一批校招培训动态来看,他们有望长期留在希羽组,并成为希羽组研究所的新一批中坚力量。

    即使是在如此紧张的工作条件下,夏希羽仍旧留出了时间投入到研究工作中。这一年的7月3日,他拨冗与担任第二作者兼通讯作者的水野遥佳联合发表了《Aretrospectiveviewoffuzzycontrolsystems》一文。该论文回顾了模糊控制系统领域的大量研究,并指出了一大批有极大潜力的研究方向。笔者认为,后者与夏希羽通过发表综述论文本身这一行为一起构成了它最终被一份SCI一区期刊直接收录的原因。这篇论文是夏希羽在1982年迄今为止唯一一篇已发表的正式论文。

    2【展望】

    基于现有情报资料的分析,希羽组将在维持现有商业合同与其他学术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转入“先研后教”的策略。夏希羽本人将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后,转向模糊控制与模糊逻辑系统的研究,同时继续领导整个研究所的改革工作。

    接下来,从半年内的短期来说,夏希羽除了要去一趟英国的ARUP公司进行一次早在去年的万圣节前就已经有约定,但因为各种原因至少被拖延到今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的访问之外,还有很多研究之外的事要进行。

    然而,由于夏希羽本人的作风与习惯暂不明确,因此笔者上述提到的一切是否如笔者预测的那样发生还仍未可知。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所化改革只是开始——在这段时间进行的改革有许多基于组织原因和技术原因而妥协的地方,但这样的暂时妥协不可能维持下去,而夏希羽及其领导的希羽组研究所在未来将会真正地走向世界。

    它和研究所里其他跟着夏希羽一直走下去的人或许会在经历无数挑战与磨难,创造了更多人类未曾拥有的知识之后,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机构,实现“希羽组”创立之初的梦想。

    关于对夏希羽本人的期望——笔者可以确信的是,即使夏希羽在得到它迄今为止本应得到的奖项和荣誉之后,也必然不会止步于现有的成就。或许他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费马猜想时的巅峰状态,但他仍旧会尽力争取再创巅峰。唯一可以准确确定的是,他在未来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他创立的希羽组研究所。

    3【致谢与声明】

    本文从2022年的6月开始至今,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此感谢近百位收藏者们的支持,也对本作的十余位新书期投资者们表示歉意。虽然我不觉得(也不希望)本作会就这样简单结束掉,但也希望读者们尽可能地考虑作者作为普通人类的创作规律——出于更大规模的历史文献与学术文献的阅读、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存稿的需要,本作的后续将在本章发布的数月后{暂定为今年下半年或2024年第一季度}以新书的方式发布于起点中文网(即本站)上{暂定},还请各位读者们届时积极关注支持。

    经严密调查确认,本文作者与包括希羽组研究所所有人物、本作涉及的所有历史人物(学者、政治家等)本尊、本作虚构人物或人物原型均无经济与学术等利益相关,且无生物与医学上的足够相关性。【3】

    迄今为止,本文的创作仅有来自书友“DC”私下提供的10元赞助,无其他外部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一书及其中涉及的近百篇论文、报告、历史文件、标准、回忆录、口述史在内的各类文献(此处不做赘述),除此之外无需其他文献资料

重大勘误提示(1)——关于“EURO”的翻译问题

    众所周知,EURO作为单词“欧洲”(英语:Europe)的前四个字母,有时会以“EUR”或“EURO”作为这个名词的简写,此外还经常用语代替“欧元”这个货币单位。

    然而,自从本作正文137章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查期间,我受到翻译器提供的参考翻译(主)以及当时的一些特定时代的历史事实(次),认为这个词应当翻译为“欧元”(即多数翻译软件给出的翻译)。

    直到在最近为本作第二部的写作做准备时,我才发现我的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根据更多的历史事实,与有关学术组织的资料,有关伯纳德·罗伊(BernardRoy)的有关介绍资料及纪念文章中出现的“EURO”均应当视作“(The)AssociationofEuropeanOperationalResearchSocieties”的简称,即“欧洲运筹学学会”(该组织的首次大会举办于1975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这一学术组织的英文简称。在此对本人犯下的错误对读者带来的困扰表示歉意。

    (不过,我也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本作第一部中的最后一次。)

    本章发布时,原文内容以及因为这一重大勘误带来的部分人设变动都已经开始进行。(因此读者们大概率不会看到错误的原文)

    特此发单章说明。

    直接导致的文本中可见错漏处(3处):正文137章、143章、250章。

    天河恋歌

    2023.5.2

关于《模糊会士》系列作品的特别通知【入坑必看】

    下文中,如无特别说明,“本作”指《模糊会士》系列,“(本作)第一部”指本站连载(已完结)的《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本作)第一部正文”指《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正文1-267章、各章的卷首语与卷尾语。

    在第二部的写作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知识量和搜索能力的弱势,因此在写完《模糊会士》系列第六卷(第二部)手稿后,对有意入坑的书友们作出以下决定和通知:

    (0)

    (0-1)【关于本作第一部《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的各种缺失、错误】

    由于第一部的创作过程非常急促(事实上,从形成创作想法,到写完第一卷和全文大纲,不到一周时间),且成文前后码字和引用资料的过程中多有错漏,因此在第二部发表前后,第一部的内容会发生一些大规模、小幅度的修改。

    除此之外,在部分书友的建议下,第一部将与第二部保持对同一事物的称呼一致,因此在修改的过程中,会以不影响情节的过程中,对设定类(修改器、补正、生活秘书相关)的内容介绍进行必要的缩减(删减),以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

    对正文的修改——根据经过二审的第二部的手稿内容以及现有的参考资料(划重点),我会以第二卷的需要为优先,尽可能地、逐字逐句地修改《模糊会士》里出现的错别字、科学(知识性的)错误、历史(事实性的)错误,甚至本作的个别非核心设定(人物和背景)。【算是一次“重制版”】

    如果因此导致了第二部中引用第一部的情节发生错误,还请读者在评论区中指出。

    (1)【关于书友群】

    本作唯一指定书友群群号(QQ群):226433168

    书友群群名(自建群至今的现用名):黑森林同盟最高议会

    回答本作第一部书名“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或简称:模糊会士)或第二部书名“模糊入数:1982”(或简称:模糊入数)即可入群。一般情况下,一切与本作有关信息将会首先发布在书友群里。

    作者本人(已成年)担任群主,管理员均为成年且已入群至少半年的资深读者或早期读者,请放心入群。

    其他所谓“读者群”之类的组织均为假冒伪劣,如加入这些所谓的“读者群”组织,本人将不会对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2)

    【关于注释与参考文献(参考资料)】

    对第一部的重修期间,会对文献与其他参考资料的格式进行整理,对过时的资料进行更换。

    第二部起,将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比修改后的第一部规范文献与其他参考资料的格式。

    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许多资料并不是以标准格式出现的,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现在已经没有密级(不论有关资料在有关国家的历史上是否有密级,或是否现行许可出版、发行)的:

    B站(或其他平台)的视频【平均而言B站视频的参考价值在中文互联网环境中相对较高】;

    各国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文件、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教材(有时会以碑文、泥板、石板等其他书面文字形式出现);

    媒体报道片段(文字{可能含电报原稿、打孔纸带};

    图片(含照片实物);

    视频(含网课视频、全息影像等形式);

    网站链接(含【可能付费的】网络小说原文,我会注意除了提及情节需要的“文抄”设定之外,引用仅限于参考文献的范围);

    公开的裁判文书、商业合同;

    公开(开源)的代码;

    以及其他非传统资料。

    由于本人现有软硬件非常稀缺,我的检索能力和检索范围也很有限。

    即便如此,我仍会尽量确保读者可以直接根据我提供的信息立刻查到相关资料(至少是节点资料)。

    由于部分章节需要的全体历史资料较多、信息来源交杂、表述严重不一、置信水平不同,导致字数总是(远远)超过500字的“作者的话”限制,因而某些章节的“注释”、“参考文献”或“注释与参考文献”会单独列出放在“作品相关”中,届时请读者移步“作品相关”自行查阅。

    另外,个别参考文献无法找到电子书全文(可能是因为这些书本未经历电子化+开源+停止再版印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将会考虑后,选购部分二手书(旧书)后直接从原书中引用,具体引用的页面将会出现在(1)所述的书友群中,有需要的读者可加入书友群寻找。

    相应地,如未能够采购,则将不会作为本作情节的依据(即这些书中的情节因为我没有引用,而“不存在”于本书的时间线中),还请读者理解。

    (3)【关于本作主线】

    本作内容纯属虚构,请勿代入现实!

    本作内容纯属虚构,请勿代入现实!!

    本作内容纯属虚构,请勿代入现实!!!

    从第一部开始,本作全文是在以“1980年的中国引进了方便面和杯面,却没有引进可乐”(第六卷以后会就此展开相关情节)的半架空世界线进行的,本作将继续揭示这一情景下的后续影响,请勿代入真实历史线(以下简称OTL)。

    第二部仍旧坚持学术主线为主,将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还原相关的学术史(包括学派争端、理论发展等客观存在于OTL的事实,且会因为夏希羽等人的存在而发生变动),展现学科的发展过程——

    例如,OTL里的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nternationalFuzzySystemsAssociation),简称为“IFSA”,这一模糊数学领域的国际性学术组织是在1984年7月在美国夏威夷筹建、1985年7月在西班牙成立的;本作则是成立于1981年1月的希羽组研究所,且简称是“IFSCA”。(详情见第三卷有关章节原文)

    以现已写完手稿的第二部第六卷为例,该部分将会在本作的半架空世界线中,涉及OTL里华罗庚与关肇直的之间的学术问题在内的各类历史问题(本作简称为“华关之争”)。

    真实历史中,这一矛盾随着两人在1982年(关)和1985年(华)先后去世,最终成为了谜团。

    但由于这两人对中国数学界有重大影响(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的中科院开始),因而在本作的半架空历史中,不会回避这一重要的、构成了第六卷全部主线以及后续数卷情节走向的学术史事件。

    类似事件的最终走向并不会与历史线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这可能未必让读者满意,甚至不能让作者本人满意——不论如何,请读者们的有关讨论都不要超出小说范围。

    我能保证在我的搜索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的是:对所有重大事件的定性推导均基于现有文献照片视频等史料进行(一般地,中文为主);如有条件进行定量推导的重大事件,则会根据现有数据集、论文中的参考资料或经历过同一有关事件的多位书友评论进行。

    (4)【关于科学家(学者)、工程师(技术人员)在内的重点历史人物(包括史实人物、半史实人物和完全虚构人物)】

    为方便读者在阅读之余了解有关学者们的个人经历、学术成就、学术观点,经慎重考虑后决定:

    第二部起除情节需要而特设的完全虚构(可能有部分设定来自史实)人物(“老林”、弗朗索瓦教授、沈钢)、特殊(史实人物、半史实人物)人物(“高野道夫”、“明应教授”、“乔公”)之外,我决定对真实历史中存在且有公开报道的一般(被广泛认为现已没有密级或重大历史问题)人物均使用真名(例:谢希德、苏步青、华罗庚、陈景润、关肇直、志村五郎、托马斯·萨蒂、拉特飞·扎德),以降低对本作世界线的影响。

    中文姓名中,使用繁体字的将酌情改用简体字或二简字,例如:陆家义(義)。

    外文姓名翻译时会尽量考虑到各人所在的文化对译名造成的影响,但首先使用官方通稿中对特定国家的特定姓名的通用译名,一般不会跨国家区/文化区/语言区通译(例:约翰【若望】、胡赛【何塞】、伊萨克【艾萨克、以撒】、大卫【达乌德】、苏莱曼【所罗门、撒罗满、索洛蒙、沙罗】、康斯坦丁【君士坦丁】、穆罕默德【马哈茂德】、亚伯拉罕【易卜拉欣(辛)、伊布拉希姆】等)

    除华罗庚、关肇直等存在暂未解开的历史谜团的涉事学者,或束星北(50年代起)、沃森(涉及种族歧视)等真实历史中有爆出过学术问题(比如确证无疑且未翻案的学术造假【例:小保方晴子】)或其他学术人物的非学术问题(不论是否已经盖棺定论【例:阿伦尼乌斯-门捷列夫】)的科学家之外,本作对其他学者和技术人员尽量避免讨论学术、教学、生活习惯之外与本作主线和主要支线无关的问题。

    再次提醒诸位读者:请勿将本作时间线中的科学家言行带入到OTL中——历史人物属于人类范畴,历史人物的言行和判断都会受到时代大环境和周边小环境的影响,历史人物的性格可能会因为一件事发生变化甚至反转,OTL中的历史人物在类似环境下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

    比如,原本选择出国的人可能会因为在本国获得高薪而回国,原本态度保守的人在获得各种支持后可能会变得激进,原本激进的政策可能会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动变得保守甚至不能执行,反之亦然。此处不做赘述。

    (5)【关于本作特有的修改器、生活秘书、补正、架空历史事件与其他意外事件概率赋予】

    本作的全部架空历史事件中,因夏希羽以及生活秘书们的行动而产生的国际和国内事件,将会生成一个可选择是否接取的任务的形式出现。

    本作中的重大意外事件将会以OTL为基准,在不超出技术条件的范围内随机分布在不同时间。(例如:OTL中飞机因劫机导致坠毁,但在本作的世界线中,在相近时间的飞机上,可能有希羽组的人直接或间接地采取积极行动,导致与劫机者发生搏斗,进而使飞机幸存或部分损坏等特殊情况均属于合理范畴,反之亦然)

    考虑到读者普遍对本作的“民族精神补正”、“紧急决议”、“阵营”等设定表示难以适应,因此,我将会在P社四萌、2KGames的《文明6》等参考设定来源游戏中被选用的设定进行适当拼合,进而简化设定(第六卷会逐步开始简化,设定将以较晚更新的正文内容为准)。敬请期待。

    (6)【关于科学理论名称等的翻译问题】

    除我国重要文件或重大报道中,有明文确定使用的译名之外,不论是否有现有译名,均使用作者本人使用的翻译名称。如有书友认为译名不够恰当,请在评论区以学术交流的方式友善讨论(或提供类似姓名的官方翻译惯例{但必须是成文的惯例,不包括土政策之流}亦可)。

    (7)【关于原创诗词和其他周边内容】

    第一部中,已经有了本人原创的《叹马奇诺》作为试点。

    第二部中,我将会在正文中适当地为部分角色穿插本人原创的诗词(含古体和今体)。

    在此感谢书友“DC”基于其相关的创作经验为我提供的指导。

    为保证正文的阅读体验,对应的诗词注释请读者届时移步“作品相关”自行寻找,原文中将不再额外注释一次。

    天河恋歌

    2023.10.16

19章-注释与参考文献

    【1】Roy,B.,1968.Classementetchoixenprésencedepointsdevuesmultiples:LaméthodeELECTRE.Revued’InformatiqueetdeRechercheOpérationnelle2,57-75

    【2】Roy,B.,1978.ELECTREIII:Unalgorithmedesurclassementfondésurunereprésentationflouedespréférencesenprésencedecritèresmultiples.CahiersduCentred’EtudesdeRechercheOpérationnelle20,3-24

    【3】Roy,B.,Skalka,J.M.,1984.ELECTREIS--Aspectsméthodologiquesetguided’utilisation.DocumentduLamsade24,UniversitéParis-Dauphine,67p

    【4】{DOI:10.1007/978-1-4757-5057-7}

    {DOI:10.1016/j.omega.2020.102317}

    (作者提示:后面这篇论文的两位作者我都认识,他们也都认识我,因此即便内容我不是很懂,我也敢用)

    【5】(作者提示)目前的现实中不存在这样的玩意,至少在作者认知的范围内没有。此处为本作情节需要,下文将在正文中称之为“初夏的MCDM简化法”。

关于本作后续内容的情况说明

    因其他平台签约及相关审核原因,本作268-278章及相关内容不能在本站以任何形式发表,有关问题请在书友群咨询,不要在本作评论区留言。

    279章及以后的内容暂定将无限期推迟发表。

    感谢书友们从2022年6月本作发表至今的陪伴。

    希望我们在下一本将于本站发表的书中再见面!

    天河恋歌

    2023.11.23

第六卷卷首语

    【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

    ——吕西安•费弗尔【1】】

    《希羽组研究所关于对中国科学院邀请我方参与关肇直纪念会被拒后二次发函的公开回复声明》(中文版)

    作者:夏希羽、沈涵曦、秦若华、水野遥佳、冯琪诺、汪星悦

    定稿时间:(GMT+8)1982.11.15,15:45

    感谢中国科学院对我方拒绝函的二次发函回复,也感谢中国科学院长期以来对中国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日前,中国数学家、原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关肇直委员不幸逝世,我方对此表示沉痛哀悼。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以关肇直委员为代表的有胆识、睿智的科研工作者前辈们引领中国的科学研究走过风风雨雨。在世界大变局和技术革命带来的三次浪潮中,他们给予人们灵感和力量。他们树立的榜样将鼓舞我们不懈努力,确保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够拨乱反正,最终继续行进在正确轨道上。

    当前,中国科学院、浦江交大、六机部等多家有关单位和部门与希羽组研究所之间的关系正在朝错误方向发展,有外部观察者公开将其形容为“自由落体”。自希羽组研究所于1981年5月末成立以来,这些双边关系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

    但如今,令人高度警惕的是,有人企图同时否定中国科学院建院以来的历项重大成果,以及希羽组二十余名科研工作者和科研秘书们与数十名非科研岗同事们一同通过艰苦卓绝努力取得的成就,蓄意将双方推向更严重的对抗和冲突。

    在三次浪潮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因石油危机遭受重挫的情况下,中国的各科研机构,尤其是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和国家重点大专院校之间亟需开展合作,上述局面则对现有及潜在的合作构成严重干扰。

    这些双边关系的加速恶化还重创全国科研工作者们的信心,给全国的科研工作者和全国人民都带来严重后果。

    有一些人热衷玩弄旧时代的政治手段,搞“大国竞争”和“战略对抗”。

    回顾本世纪以来发生的李森科事件对中国的恶劣后果,两败俱伤的“华关之争”带来的、中国数学界隐形的学术分裂,以及当前希羽组面临的多重双边关系恶化,这三大危机无疑都是战略性的,但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威胁,无一能靠传统的、类似于国际政治领域的“大国竞争工具箱”的此类过时方案加以彻底解决。

    世界已经变了。

    各个科研机构之间固然会有学术上的分歧,甚至有意或无意间的科研竞争,但这不是搞对抗甚至煽动武装侵略的理由,更不是在同一主权国家内维持“科研地方保护主义”的借口。

    今天,推动我国科研机构合作的力量远远大于推动分裂的力量。

    搞污名化不会令任何人伟大,搞“意识形态十字军东征”不能解决当今中国科研界的任何问题,注定遭到失败。

    也许有人认为,搞对抗有助于遏制希羽组研究所的发展,甚至更迭希羽组研究所的正常秩序,这是痴心妄想。

    历史反复证明,不论是武力威慑还是非暴力的压迫,外部压力只会使希羽组成员们更加团结、希羽组内部更加凝聚、希羽组的中长期科研能力更具韧性。

    一些人如此沉迷于“冷战”一词,甚至把它用在希羽组目前碰到的问题上,或许是认为他们可以学习美国一样在可见的未来赢得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但不应忘记世界各国迄今为止为冷战付出的代价。

    即便是在冷战期间,迄今为止也已经发生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两场阵营间的热战,使美国及相关国家在这些代理人战争中,付出惨痛代价。我们不应让这段超级大国的悲惨历史在中国学术界重演。

    如果希羽组目前的、多重双边关系恶化的负面趋势继续发展,希羽组研究所可能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但“科研新冷战”的发起者也必须仔细掂量自己将付出的代价,以及给我国学术界和全国人民带来的灾祸。

    “丧钟为谁而鸣”,将来会有算账的一天,勿谓言之不预。

    当前,多重双边关系恶化的根本问题在于:在希羽组研究所正加速与人类世界现有的学术秩序深度融合的情况下,其他科研机构能否容纳希羽组研究所,与一个科研目标、科研共同体文化和组织管理制度可能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科研机构和平共处?

    从希羽组研究所成立直至今天以前,各方仍对我方期待的选择心存疑虑,即各方必须和平共处、共同演进、管控分歧、扩大合作,发展全面、稳定和建设性的关系,加强合理且必要的学术交流。

    我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否定历史,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沿着更危险的道路滑下去。

    希羽组研究所始终是科研体系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和贡献者。

    同时,希羽组研究所作为一个拥有举世瞩目的专业能力的新兴科研机构,融入现有的学术共同体体系将不可避免地为之带来一些变化,学术共同体体系内部也要相应作出调整,首先应当调整的就是我国的学术界。这如同化学反应一样,完全自然、合理。

    但希羽组研究所暂无意对现有体系进行“革命”或自己创建全新体系,而是希望在融入、适应的同时,积极推动根据形势变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进行相应改革。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总结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冲突时,说道:“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我们研究所内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

    翻译成当代语言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必然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然而我们认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而政治领域的问题在生产关系相对落后的学术世界中将很可能以类似的方式存在。

    国内各方是否愿与希羽组研究所共同努力,确保学术秩序和学术共同体体系符合全国的科研工作者与全国人民的需要,携手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还是任由局面失控,沉迷于“新冷战竞争”的零和游戏、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国内各方都必须紧随希羽组研究所作出根本性的选择。

    “后冷战世界”的建设为上述合作提供了难得良机。那将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国际经济结构和供应链深刻调整,我国的经济指导思想也将发生变化,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如何应对必将发生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专家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等社会问题、以及如何应对我国留学生在海外滞留不归等重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新形势下,国内各方应加强人才政策协调,并对我国科研体系进行改革,特别是在人才梯队建设、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领域。

    面对重要任务和严峻挑战,各方都应作出正确选择,在相互理解和尊重基础上,不仅为构建“后冷战世界”新的学术共同体和科研秩序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发展更稳定、更具前瞻性和更强有力的中国科研力量和科研人才梯队建设。

    我方一如既往致力于与各方一道,克服困难、面向未来,构建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多重双边关系。

    近期,我方已就此发出一系列清晰信号——希羽组研究所代理所长、医学博士秦若华女士发表讲话,从纵观历史的角度阐述对希羽组研究所现有的多重双边关系的看法;目前暂位于海外的希羽组研究所创始所长夏希羽先生等多次发表文章和接受采访,重申希羽组研究所坚定致力于推动中国学术界健康发展。我们期待得到有关各方的积极回应。

    也许有人认为,我方在等待中科院全体学部委员大会的会议结果。我愿声明,我方没有等待,更不愿在等待中浪费时间。预测或影响中国科学院内部人员变动与院内改革走向远非我方所能,我方既无意愿、也无兴趣卷入其中。

    十年前,美国的尼克松先生首次来到我国时,曾引用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今天,我们仍愿只争朝夕,随时随地与各方现有领导班子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希望分散于各方的一些人尽快摆脱恐惧和偏执,因为这正使他们失去常识,甚至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我国科研领域各方都应高度警惕任何试图将希羽组研究所的多重双边关系推向对抗冲突的险恶图谋,坚决防止“意识形态十字军东征”的邪恶行动回潮,积极扩大交往合作,推动有关联系尽快回归正轨。

    【我与沈涵曦、汪星悦一起挑选了“苔”作为1982年的汉字,会让来自中国本国的同志们想到中学课本上学到的一句古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我选择这个字的理由中,无需回避的是,理所应当地包括了关肇直在内的一大批中国数学界重要人物的退休和逝世。

    但是,随着中国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从事“四化”建设,其中还有一部分加入了刚成立不到三年的希羽组研究所,这些事实让我确信:那些前辈们的离世绝不意味着“英雄”凋零,而是研究所的同志们越来越成熟的表现——我确信,所有同志们都或多或少地认识到了: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工业化的过程中,我们终于发现,1982年的世界是一个坐在火药桶上的、巨大的草台班子。

    所以,我们绝不可以把社会寄托给完美的超人,更不能指望自己变成超人。卡里斯马式的权威是不可能在一个健康的组织里持续太久的,在研究所内受这种权威的正面影响消失之前,我们必须不断前进,才能找到全新的道路。

    任何可以设想的人类组织,本质上都是草台班子——不论是目前仍跟在我身边的一位外科手术水平世界顶尖的天才医生原先所在的无国界医生组织,还是赵黎霞所在的共济会大东方会,又或者是伯纳德·罗伊教授主持筹办的欧洲运筹学学会(EURO),它们都是如此。

    因此,理所应当地,从一个只有不到十个人到正式成员已多达数十人的希羽组研究所也是如此。

    我在此在欧亚大陆的另一侧,向所有目前仍是希羽组成员的同志们在1982年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致敬。

    同时,也祝各位同志们在1983年找到更多的草台班子。

    ——夏希羽,1982.12.31{改编自《2023睡前消息年度字:“苔”》,2023.12.31,原文作者:马督工}】

第六卷注释与参考文献

    {268-278}

    (主要,含直接和间接参考文献,不分主次):

    【1】百度百科:蔡元培、李石曾、华罗庚、关肇直、中研院、北研院

    【2】孙宅巍.中@央研究院的来龙去脉[J].民国档案,1997(01):119-126

    【3】..........

    【4】专著《中国问题》,作者:罗素,学林出版社,1997年

    【5】谢树英《今后我国大学教育应有之趋向》,《大公报》1935年1月5日,第4版

    【6】王扬宗,数学家华罗庚缘何预计中国科学“推迟五十年”?.2015年3月18日

    【7】王扬宗,数学江湖上的“关肇直之谜”.《中国科学报》,2016年8月5日

    【8】依现有资料判断,此级别即为当时的副教授/副研究员(副高级职称)的最高一级。

    作为参考,根据现有资料推断:在OTL的同一时间节点(1982年9月)上,王元、陆启铿是研究4级,陈景润是研究5级,都低于1950年代就已经定级的华罗庚。

    【9】此处为SouthKorea的简写。

    由于此时正值冷战,两国尚未建交(至少在理论上仍处于敌对关系),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希羽组在此时文件中涉及研究所成员国籍与族裔时,一般不使用“韩”或“南朝鲜”两词。

    【10】依现有资料判断,此级别即为当时的讲师/助理研究员(中级职称)的最高一级。

    【11】有关详情见本章注释与参考文献(8-1)。

    【12】报告文学《家羲,你走得太早了》,作者:湘霖,《报告文学》1985年第3期。

    【13】{真实历史人物}张淑琴(1940-2018),女,放射科医生,副高级职称(退休时)。陆家羲的妻子。

268-278.1982年的两朵乌云

    【在希羽组一看来原本应当在七月份就确定下来的事,结果在九月份急转直下,而事情的全过程竟然以青年同志们意想不到的过程发展下去。

    ——汪星悦,《关于中科院历史遗留问题的希羽组视角报告》(简称《希羽组历史观报告》),1982.9.22】

    1982年9月23日清晨,乔公从“老林”手中接过了汪星悦直接发到乔办的《希羽组历史观报告》

    最终,发到乔公的报告原文如下——

    1928年4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国立中(央)研(究)院(AcademiaSinica,本作简称:中研院)院长。

    同年6月9日,在浦江东亚酒楼召开中研院第1次院务会议,标志中研院正式成立。

    1929年9月9日,国立北平研究院(本作简称:北研院)正式成立,留学法国的李石曾首任院长。

    此后长达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由于独立于其他机构的中研院与隶属于ROC教育部的北研院互不统属,且后者在事实上成为了与前者为并列的大型综合科研机构(而非李石曾当时提议的“局部或地方性的研究机构”),并由被分别视作“留英美派”和“留法派”头子的蔡、李二人在海内外争抢人才等内外因,导致两边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各种冲突。

    因留学国别的不同,民国学界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留学集团”,互相之间的矛盾很深,引出种种人事纷争,并因之而对民国学术的发展造成了不可言说的伤害。

    当时两大国立研究机构中,中研院组成人员基本上是欧美留学生,而北平研究院清一色是留法毕业生。留美学生创建有中国科学社这样的社团组织,留日学生成立中华学艺社与之对立,而没有留学经历的“土鳖”们成立中华自然科学社抱成团,这三大综合性科学社团不仅各自为政,而且往往还相互拆台。1920-1921年在中国访问的罗素已经敏锐地看到这一点,“从不同国家归来的留学生之间时有分歧”。

    1936年,与国立清华大学内的学者沟通并不顺畅的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至1937年回国。

    抗战爆发后,中研院各机构由金陵、浦江外迁并在抗战结束后迁回宁、沪。

    1940年3月5日,时年72岁的蔡元培病逝于香江。

    抗战后期,中研院开始筹备数学研究所时,华罗庚一度非常积极参与。他热心地为数学所从美国募集到一些书刊资料。

    1944年初,他曾写长函向中研院代院长朱家骅陈述他对建立数学所的一些看法,还同数学所筹备主任姜立夫教授交流过想法。

    华罗庚认为一个比较完备的数学所,应当包括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三大部,而每部则包括若干重点领域。但华罗庚对数学所筹备的一番好意,却引来了一些流言,他只好申明自己“不在研(究)所任职以明心迹”。

    1947年3月,已经秘密入党的关肇直成功考取公费留学,赴法国巴黎大学庞加莱研究所留学。

    1947年7月,中研院数学所正式成立时,姜立夫被任命为所长,其弟子陈省身为代理所长,当时旅美的华罗庚被聘为专任研究员。

    1948年,中研院首次评议和选举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院士,共有包括华罗庚在内的81名院士,分为数理、生物、人文3组,开创国内院士制度先河。

    1948年冬,因战争缘故,8名院士以及部分机构的图书和科研设备被ROC方面抢运赴台。

    1949年4月23日,金陵解放;5月27日,浦江解放。

    实际上,民国学界可谓派系林立。不仅因不同留学国别造成留日、留美、留欧之间的派别,国内不同学校毕业也有其派别。时人批评说,在中小学则有某大学派,某师范派,在大学则有英美法德日等派,派别之中,复有以地域而分化为小派别者,名目繁多,不胜枚举,“留英美派”与“留法派”的冲突只是最明显、最知名的一部分。

    派系的权力虽然无形,其影响却超过了校长的权力。

    然而,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冲突的余波仍未消散。

    以上为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情况,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情况——

    据《竺可桢日记》记载,出自清华的钱三强起初其实“极不赞同”华罗庚出任所长。但在筹备数学所的过程中,钱三强等人逐步转变了看法。

    华罗庚回国后,很快就有华罗庚想当所长的传言,尤其是从清华大学传出华罗庚“胃口太大”的风言风语,甚至被批判为“政治上的骗子,学术上的商人”。

    1950年12月23日,华罗庚主持中科院筹备处会议,正式推举华罗庚出任所长。

    最晚1951至1952年,华罗庚在一些人眼里就成了问题人物。由于他曾加入KMT,并受到常凯申的召见,在一些人看来这都是重大的“政治历史问题”,因而被作为重点对象受到了很不公正的批判。

    1952年,他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并在数学研究所从事数学研究。

    1952年8月起,华罗庚的工资关系转到中科院,与清华大学脱离了关系。

    1954年,中国科学院(本作简称:中科院)成立,下设数理及化学学部、生物学地学学部、技术科学学部、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等4个学部,并在之后评定了包括华罗庚在内的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

    1957年后,华罗庚在中科院数学所被边缘化。

    期间,关肇直担任数学所的副所长,并兼任中国数学会秘书长,成为数学所和数学界的实权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关肇直长期认为华罗庚有强烈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热衷于追求个人名利,是中国数学界的大学阀等等。在学术上,关肇直不仅批评华罗庚从事纯粹数学研究是理论脱离实际,甚至认为其学术水平停滞不前、知识老化等等。在这一年之后,两人矛盾公开化,加上本来就对华罗庚有成见的一些人推波助澜,华罗庚的处境日益困难。

    1962年,关肇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组建了中国第一个控制理论研究室,并兼任室主任。

    1963年,在政治上受到严重歧视的华罗庚在中科院数学所内申请入党无望,就想辞去所长职务。最终,院领导让他继续当挂名的所长,但同意他把人事关系转到中科大。

    1964年,华罗庚向中科大党委提出入党申请,却再次在中科院数学所党委面前碰壁,三年后再次申请入党仍无结果。

    1960-70年代,华罗庚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间,有说法称华罗庚曾建议中科院数学所和中科大的部分中、高级科研人员进行费马最后猜想的研究,但未见文字证据,且目前未有证据证明关肇直对此是否知情。

    1970年,关肇直被停职并检查交代问题。

    1973年9月30日,时年92岁的李石曾病逝。

    1974年经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关肇直作出自我检讨后,恢复了所革委会委员等职务。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际,华罗庚出任中科院副院长。

    为了解决数学所的矛盾,中科院于1979年决定将数学所一分为三,其中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以华罗庚为首的原应用数学推广办公室为基础组建)由华罗庚担任所长,系统科学研究所则由关肇直担任所长。

    从既往历史来看,此时数学所的矛盾实际上是“华罗庚派”和“关肇直派”的矛盾,更是民国时期蔡元培为首的“留英美派”与李石曾为首的“留法派”矛盾的延续。

    1979年6月,华罗庚被批准入党,并在1980年1月27日被《人民日报》公开报道。

    1980年1月1日,夏萌改名为“夏希羽”。

    同年,国家恢复学部委员制度,有包括关肇直(数理学部)在内的283人在这一年被增选为新的学部委员,其中50岁以下的学部委员包括了杨乐在内的共六人。

    1980年9-11月,专攻模糊数学研究且在高中期间对费马最后猜想产生极大兴趣的夏希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证明后,就在10-11月期间独自在美国《数学年刊》上以三篇背靠背论文的形式,发表了对费马最后猜想的证明,并在之后的近两年时间里陆续获得了国内外所有主要数学研究机构以及包括志村五郎、卡尔·西格尔、格罗滕迪克等数学家的一致公认,费马最后猜想被正式更名为“费马大定理”。

    1980年12月,夏希羽创立以模糊数学相关学科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希羽组研究室。

    1981年4月-5月,夏希羽赴法访问兼病假疗养。期间,夏希羽因在费马最后猜想相关的研究中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先后获得了巴黎第六大学、巴黎第九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并秘密会见了格罗滕迪克。

    归国后,夏希羽在1981年6月正式宣布由希羽组研究室希羽组研究所成立。希羽组研究所开办的全部费用除少数外国学者无偿捐助之外,大多由夏希羽以个人的稿费、版税等个人所得承担。

    1982年上半年,以苏步青为代表的七名数学家共同提名夏希羽参选于当年七月颁发的“国家最高自然科学奖”。

    1982年7月,因在“费马最后猜想研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华罗庚、关肇直在内的六人被授予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2年7-8月,希羽组研究所多次上诉,未果。

    1982年9月1日,经过夏希羽授意,沈涵曦代表五人会议对外通电,内容如下——

    “众所周知,我们一贯主张在学术交流中探索真理,并解决学术理论上的矛盾。”

    “一部分有关单位在断然拒绝我方多次释放出的善意时,竟煽动部分职工子女、近亲属与社会闲散人员持械向我所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

    “我所别无选择,只有对于这种猖狂的、高度掠夺性的侵略行为进行最坚决的回击,最终迅速结束了战斗,取得了全面胜利。”

    “还有一部分有关单位蓄意挑动矛盾,对我所基于科研人员所获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声誉与学术上的客观贡献进行职称评定申请的合理请求,进行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甚至公然蔑视和掠夺我所的科研成果。上述这些令人不齿的暴行对我所的科研人员造成了巨大伤害,甚至已经在研究所内造成了部分同志的精神状态异常。”

    “为保证我所有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所将在维持不低于原有待遇的前提下,暂时停止一切现有职称的使用,全部以研究所内部的特聘职称代替原有的一般职称与特聘职称合用之职称制度。同时也不承认研究所外的中国籍科研人员的一切职称,中国籍访问学者的待遇一律按照研究所内部评分标准确定。”

    “上述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必须负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的全部责任,勿谓言之不预。”

    1982年9月5日,希羽组收到了来自上级的一封电报,并在这天的五人会议讨论起见在会议室内公开了内容,部分原文如下——

    “……你所现有的职称定级,拟按照如下安排:

    研究7级【8】——水野遥佳(日)、浅野明日香(法)、都铎·斯蒂夫(罗马尼亚);

    研究8级——夏希羽、秦若华(美);

    研究9级——沈钢(原高教10级)、李佳悦(SK【9】);

    研究10级【10】——凌艺洲;

    研究11级——符雨霄、童晓伊。

    其余维持现状。”

    据我所知,所有人看完这张表格后的疑惑都首先在特定的一点:作为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兼做出了世界领先成果的数学家,夏希羽仍旧只是副教授——甚至不如1976年时的陈景润【11】,与此时的华罗庚、王元更是差了至少3级。

    除此之外,这场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夏希羽和希羽组拒绝花大量的精力,去为了菲尔兹奖做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的动员和宣传,只在所有人同意之下,由夏希羽亲自给乔办高教司、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等有关各方分别写信,之后就没有为菲尔兹奖做更多的事。

    会议结束后的当晚,在确定行程人员期间,夏希羽最终否定了夏希羽的北上计划——给出的公开理由是整个行程期间的安全问题。

    实际情况是,我与冯琪诺发现:之前的冲击事件的参与者中,也有人来自部分留法学者的家庭——甚至还包括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留法派”。

    因此,另一份可能随时启动的出行计划被制定完成,并在之后获得全体参与行程人员的全票通过。

    1982年9月中旬,夏希羽配合从樱国接来了一批在政治上遭到打压或者因政治危机而选择离开樱国的数学家,并亲自接待了其中的一部分。

    1982年9月上、中旬,水野遥佳代表希羽组把在组合数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业余数学家陆家义【12】、其妻子张淑琴【13】及女儿们一起从鹿城接到了希羽组,并由瓦格纳为主导,其进行了初步治疗。

    1982年9月21日,夏希羽、沈涵曦邀请克洛伊进行四人会谈,并最终与林晓烨一起在吉斯卡尔德西餐厅会面。

    看完上述正文后,乔公又看到了结尾处“以上为迄今为止的情况,希羽组本月的情况看上去很平静,但夏希羽、沈涵曦等核心成员的愤怒几近溢于言表。”的结语后,这才把整份报告放在了书桌上。

    他摘下眼镜后,对“老林”感叹道:“小夏同志……唉,中科院和中科院的老同志们让他失望了。感觉失望的不只是小夏同志一个人,原因也不只是七月份的颁奖大会,没有我们之前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小林,请你立刻代我去医院探望一下关肇直同志,顺带把报告的最后两页纸外的内容给他看一下,我想了解他的想法。”

    “老林”应了一声,随后立刻执行乔公的指示。

    “小夏同志不仅要领导一个研究所,还要背上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近现代以来数十年年的包袱,实在是太重了,必须要在我去见马克思之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最终,抱着上述想法的乔公在思考了近一分钟后,最终在报告的写下了批示:“……加紧推进中科院的改革,不论有多少阻力,不论这些阻力来自于何处,一至两年内必须对类似的严重关切做出回应,彻底丢掉自中国兴办近现代教育以来的历史包袱。否则我们将会给以小夏同志为代表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以及他们的后辈们留下甩不掉的重大问题。”

    窗外的月色依旧清晰可见,但观测者们都可预见的是,两朵前所未有的庞大乌云会迅速笼罩正片夜空,带来一场雨量不明、伴生的现象与次生灾害不定的显著降雨——一朵名为“历史包袱”,一朵名为“现有利益”。

    而引来这两朵乌云且无法被拦截的催雨弹名字叫——希羽组研究所。

    观测者们目前能达成的共识暂时只有一个——不要站在沟壑纵横、空旷无垠的农田中间,让自己成为最显眼的制高点。

279.全员疲劳(四千字大章)

    【直到我回到乔办前夕,我发现整个研究所内,自夏希羽和沈涵曦两人以下,竟然有十几人被判定为暂不适合继续工作。

    在向瓦格纳小姐问询了具体情况后,她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虽然研究所内的几乎所有人员薪资普遍不高(相对发达国家标准),科研岗人员工作时间安排尤其自由,但在希羽组整体的气氛之下,研究所内几乎所有岗位的工作强度实际上并不低于我去过的大多数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

    也就是说,这些同志们的单位工时的工资收入并没有高出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同行,但工作难度和强度都不低于我国的其他同类科研单位。在这样的环境下,认为自己不适合继续工作或被五人会议判定为‘暂不适合继续从事现有工作,需要进修或转岗’反倒是很合理的事情。

    ——《驻希羽组研究所工作期间的报告》(选段),邓瑜,1982.9.30】

    9月23日傍晚,沈涵曦正在陪夏希羽看望仍旧躺在床上的陆家义,期间还向瓦格纳询问了他的情况。

    “说不上太失望。我的初步判断有了偏差,我没想到仅仅是严重的疲劳竟然能造成这么严重的身体问题,不知道是你们中国人的特有症状,还是其他原因。总之,我在其他地方都没见过这种情况。”

    “除了疲劳之外,还有别的问题吗?”

    瓦格纳接着说道:“我能判断的是,除了早在1980年之前就有的神经性牙疼之外,他的心脏也有些问题,不过都可以通过药物和充足的休息就可以解决。我现在的推断是,陆副教授最近十五年到二十年的工作强度过大才导致了现在的状况,能撑到现在还没倒下已经是奇迹了,如果没有外部干预,还是按照原来的工作强度继续保持工作和研究双线进行,最多活一年。原先的疗养周期恐怕要延长了。”

    “延长而已,研究所这边肯定没有问题。让陆老师他们好好休息,暂时先不讨论让他们恢复工作的问题。涵曦,研究所内帮他整理手稿的同志们工作得怎么样了?”

    沈涵曦稍加回忆后,立刻回答道:“三天之内可以完成全部手稿的整理工作。不过,陆老师在来到研究所后,还是忍不住每天花两小时研究数学和写论文,他说他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做,于是,瓦格纳和其他两位医生大姐稍稍合计了一下,允许他每天最多研究两个小时。张小姐的胃病已经送到浦江的其他大医院去治疗了,目前她的状况良好。我们原先是提出过免费送陆老师去医院的,但是他认为去医院的话不方便他继续研究……”

    “好吧,如果情况没有恶化,或者他能按照现在的安排继续休息,我们允许他不去住院。否则必须第一时间送院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

    见瓦格纳并不反对,夏希羽才感到安心。

    随后,夏希羽在另外问了些问题后,就带着沈涵曦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真的有必要好好休假一次了。我怕自己变成下一个陆老师。”

    “你的工作强度确实可以和陆老师相比,但在数学才能上,水野和陆老师并列还是有可能的,你就不要去和陆老师比了,你没这个资格。”

    夏希羽苦笑着摆了摆手:“我知道,我知道的,我这辈子能把上辈子想搞的模糊数学研究搞好就够了。只是,张晨奕在前天告诉我,我们手上已经有了‘100+10’。”

    沈涵曦追问道:“是一百万元和十万美元?”

    “反了。美元是一百万。还不包括我们的机动额度。”

    沈涵曦一脸茫然地看向夏希羽,数息之后她又茫然地看向希羽组研究所的研究大楼所在的东北方。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每年度可以用的大概是将近九万美元?”

    夏希羽继续说明了听上去有些超出常理,实际上的确反常的实际情况:“对,最大的原因在于,我根据我那边的历史给出了重要的投资建议。”

    “除此之外,微羽集团的收入状况稍稍超出预期——具体来说,在于拳头产品的销量比预期还要高出超过四分之一。按照最近一次的年中审计,研究所目前的外汇券大都支付给了水野、浅野这样的专家身上。水野和浅野两个人的薪资、科研费用以及她们培养的研究生加在一起,就分掉了将近一万美元。”

    言及此处,夏希羽两手一摊,随即继续说道:“其他的科研岗人员加在一起都没有给这么多。我们手上的本币过于少了,因此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恐怕不得不发外汇券了。之前的调侃成为了现实。如果在没有外汇担保项下本币贷款【1】的情况下,我们还不这么做,我们恐怕不得不用外币发工资了。”

    沈涵曦:??????

    研究所外的大多数中国科研人员: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

    数分钟的沉默后,沈涵曦忽然问了一句:“迄今为止《黎明之剑》第三部带来的收益也包括在这些钱中?”

    “当然。从目前来看,《走近修仙》的创作工作要无限期推迟了。如果我们整个阵营里的所有人创造的历史是一本小说的话,那么我必须指出的是,迄今为止,这本小说的作者恐怕都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写一些什么了,TA和我们一样,都累得很——身体情况不好说,但心理情况恐怕是一样的。”

    夏希羽自言自语着,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忽然说道:“不行,毕业论文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目前的内外部压力之下,既无法正常在所内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也没有一定要由我讲的课程,更没办法开重要的学术会议……无论如何,我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面对有些语无伦次的夏希羽,沈涵曦对他的建议只是点头表示赞同,除此之外她选择保持沉默。

    “诺雅,陪着我,好吗?”

    沈涵曦擦干彼此脸上的眼泪后,轻声说道:“当然可以。雷纳,我一直在这里,一直在这……”

    此刻的夏希羽和沈涵曦两人,正如与秦小梅分手后前往乌家坳支教的苏春阳走到天河边,再次碰到秦小梅时那样——一样地拥住了对方,把对方抱在怀里,生怕对方再次离去;一样地把彼此的嘴唇合在了一起;一样地带着温暖的体温与满含颤栗的、需索的、渴求的深情。【2】

    这天的深夜,两人在大分裂之后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他们在这后半生期间将永远不再分开。

    至于是否在现实中结婚,可以无限期推迟讨论或搁置——虽然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

    对于这天之后的夏希羽(刘初夏),沈涵曦的想法很简单:他不再是一台机器,而是开始像一个人了。

    她不确定这是不是她的错觉,但至少此刻的她是这么认为的。

    ……

    9月24日下午三时,夏希羽拉着五人会议的其他成员主动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为他与沈涵曦一起放弃前往帝都的行程,转而进入休假状态做好准备。

    当天傍晚七时一刻,夏希羽手持全英文印刷的《纪念埃米·诺特100周年诞辰研讨会论文集》,用英语对所有的女同事介绍了欧洲第一位获得数学博士的女性——柯瓦列夫斯卡娅,同时还讲述了大数学家科尔·诺特小姐的事迹【3】。

    期间,他也提醒在场的众人不要保持过高的工作强度,可以适当地放缓工作节奏,为长期科研或提供科研相关的周边工作做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夏希羽给水野遥佳和浅野明日香放宽了科研方向的限制,并向特别提醒她们可以适当地考虑给自己放一个长假——享受年假是符合研究所规定的,不被剥夺的权利,当事人只需在假期期间注意安全和把控行程时间。

    演讲结束的一小时后,在确认邓瑜满足生活秘书化的条件的情况下,夏希羽借邓瑜回帝都的临行前最后一次面对面答疑,在向她交代完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联络童森(童晓伊的亲叔叔)后,用手中为数不多的点数把邓瑜拉到了自己的阵营,顺带在她的请求下,出于对方的需要不得不把她推倒。

    从此,自1949年出生起单身至今的邓瑜,成为了迄今为止阵营内年龄最大的成员,希羽组的“自己人”就此又多了一位。

    9月25日,接到高教司通知的邓瑜于这天中午吃完最后一次午饭后,在稍晚些时候就立刻踏上了回到帝都的飞机。

    夏希羽亲自在研究所门口为她送行,并特别请雷雯婷完成她休假前的最后一次驾驶任务——开车载着汤霄,与汪星悦一起护送邓瑜前往机场。

    9月26日起,夏希羽对研究所内宣布无限期地暂停自己在研究所和校内的所有学习、研究、教学、管理工作,并暂定为停薪留职状态。

    在考虑了途径地最近的天气情况——尤其是得到最近的198219号台风KEN消亡【4】这一重要消息后,在西园寺绫音的帮助下,通过她在英国驻华大使馆的朋友,得到了英国ARUP公司提供的国际航班机票,且确认研究所内外目前形势暂无重大变化的夏希羽一行人立刻决定:

    所有参与此次行程的人在9月28日清晨五点三刻,秘密地从浦江起飞。

    这次出行的随行人员全都是处于休假状态的研究所同事。其中就包括了外籍的沈涵曦、司璇,也包括了中国籍的魏思瑜、张晨奕、海雅岚、雷雯婷以及汤霄。

    除了夏希羽、沈涵曦、雷雯婷之外,其他人全部以安全人员身份持械随行。

    事实上,夏希羽这次的行程除了在新加坡休假之外,还包括了按计划前往英国的ARUP和一些英国的大学进行学术演讲——当然,后续的这一切都是在夏希羽完成第一阶段休假之后。

    然而,由于此时的新加坡并没有直接与中国的直达航线,因此夏希羽一行人这次的行程必须在香江中转,随后从香江起飞,至去年刚兴建完毕的樟宜机场【5】降落。

    因此,在制定出行计划前,就决定在香江停留至10月2日,随后在当天中午前往新加坡。

    即使是乔办也只是通过汪星悦和汤霄知道大致行程,具体的行程安排表是在当天吃早饭时才告知随行的其他人。

    至于这次回国的时间?

    即使是夏希羽也没有确定下来,其他人就更不知道了。

    夏希羽的行动太出乎研究所外不少观察者的意料: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改革的希羽组已经能做更多的事了。形势稳定可以再进一步,在国家级研究室中争取到更高的地位,出了问题也有副所长、代理所长和科研秘书处背锅,躲在二道门内发号施令,不论是否做研究都可以……

    总之,在不少观察者看来,希羽组研究所的所长是个“美缺”,甚至还有不少人暗地里垂涎着这个位置——他们不知道的是,稍稍了解希羽组内部情况的人们几乎都不这么认为这是一个值得争抢的位置。

    后者只是无法理解夏希羽此时忽然放下了手中的一切工作,特地在他即将毕业的时候长期离开国内的原因。

    毕竟,没有人知道,研究所外的其他与希羽组有关的各方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拥有修改器的夏希羽不会在相关各方不愿意放弃对希羽组的某些宣称的情况下无故受气。

    夏希羽坚信: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这次的转移只是开始,他在研究所已经留下了足以应对的方案,唯一的问题是:

    他不能亲自把这些牌打出去。

    于是,夏希羽在前往上机场之前,对研究所内的送行者们留下了一段用英语说出的话:

    “我距离随时为了我迄今为止的工作而被浇奠并为之付出政治和学术生命,恐怕只剩一步之遥。那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斗争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理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自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按着公义审判的历史,到了裁决之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各位恪守历史唯物主义的同事们。【6】既然如此,我要争取为研究所多做些事,顺带好好看看这世界。”

280.邓瑜的述职报告

    【瓦格纳小姐还具体举出了一些例子:

    依托充足的燃料供应,雷雯婷在教一些对驾驶感兴趣的同志们学习驾驶,她本人也在积极地学习法语、英语和车辆工程,甚至还准备通过高考攻读车辆工程类专业;

    方谦和魏思齐在研究所内外积极开设计算机培训班的同时,也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研究,甚至还不断地有SCI论文产出,以至于水野遥佳曾称‘魏思齐和方谦将组建研究所内的第六个科研组’;

    魏思静负责的食堂内,香江华侨游晓莎以高中生的身份在明年报考我国的留学生,今年考上了德济大学的罗慧楠以及东海理工大学的楚文也各自有了新的发展想法;

    即使是近期尤其繁忙的瓦格纳小姐,她也根据自己过去当雇佣兵和全科医生的经验,分时段地给研究所内的同志们进行安保、防暴与医疗卫生培训。

    ——《驻希羽组研究所工作期间的报告》(选段),邓瑜,1982.9.30】

    9月26日上午,早已到达帝都的邓瑜向自己的上级完成简单的报告后,立刻开始了工作报告和述职报告的撰写。

    “研究所里有太多东西可以讲了,但真的能提供给其他单位的经验不多,更多的还是教训。”

    面对临行前夏希羽给自己的一大堆材料,邓瑜感到十分为难。

    最终,她在极度纠结下,以越来越快的手速写下了初稿(以下仅显示部分)——

    首先,夏希羽做数学研究的起步资金是他自己写的科幻小说和各类歌词作品。就这一点来说,全国上下能写出《黎明之剑》系列水平的文学作品,还有办法让外国读者也喜欢读的,若是人数限定在一位数,恐怕有些夸张,但“人数最多只有两位数”的判断应该没有错。

    其次,夏希羽通过找到了一个我国国内几乎无人问津,但在国外有极高流行度的科研方向,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的学生、学者甚至是不从事科研的人员通过雇佣关系为其提供科研以及科研相关的周边服务。

    相比之下,从总体来说,我国在引进人才方面严重缺乏经验。仅在大专院校系统内,就出现过几百上千例因不适当的人才政策等原因,导致被引进者的合理诉求不能得到满足,进而对我国产生厌恶并因此回到原国家的案例。

    但迄今为止,希羽组研究所内没有发生过这样的负面案例,表达负面情绪的更是只有一例:因为众所周知的安全原因,斯蒂夫教授不得不在赵黎霞小姐和黄晗小姐的陪同下,一起去教堂做祷告,而不是他希望的独自前去。

    此外,根据今年2月20日起,为期一周的、以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的工作讨论会期间,多位科学家在多项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将讨论期间的一些内容与希羽组研究所的情况进行比较,会发现后者更多的特性。

    根据吴明瑜同志的分析可知:1982年前后,全国民口的科研经费每年在28-30亿元之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不超过1.2亿元,占民口科研经费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五;在科学院内部,用于基础研究的大约在百分之十到十五之间,初步估计不超过六千万元。【1】

    在我看来这一占比总体还是比较合适的,但绝对数额也不算多,伸缩弹性十分有限,总量更是严重不足。

    考虑到中国科学院是一个目前有大约七万七千人,且内部人际关系高度复杂的庞大机构,即使是目前由华罗庚领导的数学所也有近两百人,两者的科研经费中位数和科研人员的中位薪资收入实际上都是十分紧张的。

    如果把这两项大致数据与希羽组的相比,希羽组就显得宽裕的有些过分了,差距可能将达到10倍甚至20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但在希羽组研究所内,仅有符雨霄副教授的一组全部研究以及浅野明日香教授的三组内的部分研究并不完全属于理论研究——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既包括了对决策理论的探索与优化这种纯基础研究,也包括与技改项目等活动相关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因此,基于王绶琯委员【2】的观点,我依据现行标准进行了如下的简单对比:

    我国的全国民口的基础研究科研经费占比不超过百分之五,中国科学院的占比不超过百分之十五,(预估)数学所不超过百分之五十。

    但在希羽组研究所,即使是从希羽组研究室至今,基础研究费用超过七成——这个比例是希羽组迄今为止的低谷。【3】

    如果要按照刚性的严格标准来说,这样的分配比例不符合目前的文件精神,但这却是希羽组获得成功的必要非充分要素——在夏希羽的有力领导下,我们可以确信,有这样的分配比例不一定能做出成果。

    但没有这样的比例,希羽组一定难以维持现有的科研产出水平……(此处略)

    本月早些时候,我国明确提出了到20世纪末,中国工农业年总产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并将科学技术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高度强调了科学技术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对于这一提法,我曾认为“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科学技术工作”这一被简称为“两侧重、两提高”的提法恐怕不太合适。

    我曾希望我们的四化建设,必须在某些学科试点“让科学技术研究首先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以下简称“面向、依靠”)。

    理由很简单:从国内外的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来看,不依靠科学技术,到20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就有落空的危险,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这个目标有实现的把握……(此处略)

    然而,对于上述提法,现在的我仍旧觉得不合适,因此上文特别用“曾以为”而不是“认为”。

    我担心自己“面向、依靠”的观点一提出,可能会遭到大量科研人员的抵触。

    依我的预计,一部分人或许会认为,科学的使命是认识世界,属于哲学,高于政治、经济、文化,怎么能“必须面向经济”?另一部分人会认为目前的“两侧重、两提高”的方针已经很完善了,不需要大幅调整,就算要调整也应该分步地进行。

    比起上述两类意见,我更担心的是,由于缺乏国际视野、过去的行为逻辑带来的惯性、部分同志的思维中仍存在“左”的思想认识等上述原因,目前在经济工作战线上的很多同志也对科技如何进入经济不甚了了。

    这意味着他们不一定能认真而准确地执行新的方针,反而会让目前的工作进入困顿之中,因此我虽然觉得做出重大改革是必要的,但还是希望我的意见应当被审慎地讨论。

    因此,此处仅提供一些从公开情报中得到的数据作为学习的参考:美国的基本科学研究投入在1960年时占总民口的百分之八点九,在1979年时已经达到了八分之一。同年,日方已达到百分之十五点六。【4】

    考虑到美、日两国在基本科研与技术引进的发展方向,我个人建议先行以美国的比例配置为参考……(此处略)

    过了许久近乎发疯地以文思泉涌的状态写完了整份报告后,邓瑜直接趴在桌上睡着了。

    梦里,她见到了自己在希羽组里见到的各类精美食物。

    正当她准备对着这些“食物”开始大吃特吃的时候,她忽然被门外的喊声惊醒了。

    “瑜姐,吃饭了!”

    邓瑜虽然有些郁闷,但还是不得不在简单地清理了桌面后打开房门。

    “瑜姐,我喊了有一两分钟了,你刚刚睡着了吗?”

    “差不多。”

    最终,邓瑜把自己刚刚写完的报告整理好后,就跟着门外喊自己出门的同事洛奕昕出门吃饭去了。

    晚饭期间,她再一次想起了自己在希羽组的每一餐——眼前的食品只能勉强与希羽组的早餐在某些方面相比。

    然而,这里已经是位于帝都的乔办内了,其他同类单位或者外地的类似单位的情况只会更差。

    “你怎么了?回帝都还没适应?”

    “在那边工作的有些久,两边的伙食差太多了,抱歉。”

    当其他同事想继续询问的时候,邓瑜却只是摇头拒绝了进一步的讨论,随后继续吃饭。

    洛奕昕看着心事重重的邓瑜,准备说些什么缓解气氛顺带提出自己的疑惑,但终于没有说,于是也跟着继续吃饭。

281.只是开始

    【我曾在欧加登战争期间,偶然与莫伊拉·克拉苏·瓦格纳小姐出现在同一个战区。

    我甚至有幸近距离地见过她,并同她在一个战场上暂时地合作。

    仅仅是半天时间,我就觉得她比我见过的任何将军、士兵都要更适合这个战场。因为她的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服役,而是在欧加登结束之后立刻退役。

    我相信自己手中的武器,我也相信我周围的同志们和我们身后的人民。但这些对她或者可能存在的她的同类来说,这些都毫无意义。

    因此,我不想在下一个战场见到她,而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永远离开军队。

    ——某不愿留下姓名的苏联军官,1979】

    在邓瑜完成报告后的当地时间10月3日傍晚,正在吃晚餐的夏希羽迎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名金发男子和一名亚裔男子。

    两边寒暄了几句后,声称受“国际数学家大会”派遣的金发男子对夏希羽最后说了两句:“……您是最后一位,也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一位。所以,我们才选择在最后来当面请您……”

    夏希羽还未等对方说完,就立刻用自己戴着手套的双手,拿起对方递出的电报稿开始看了起来。

    看完电报纸上的内容后,夏希羽猛地把它拍到桌上。

    紧接着,整个客厅里响起了数秒连绵不断的枪声,两名来客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瞬间倒下。

    即使是事先有了些准备的汤霄,也被夏希羽等人的果断决定震惊了。

    在枪声结束的十几秒后,在最近距离上看到了这一切的雷雯婷的脸色仍旧被吓得惨白的状态。

    至于叫喊?

    她们都已经被吓到失声了。

    见此情形,夏希羽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又喝了一口在这两人进来前刚开始放凉的温开水后,说道:“‘温水斩刺客’,我说到做到……汤霄,你过会把刚刚在这里发生的事用明文对外发布,现在可以公开我的行踪了。”

    汤霄有些困惑:“嗯?为什么是过一会?”

    此刻的夏希羽还没等汤霄问完问题,就在确认雷雯婷仍旧被吓得六神无主之时,立刻制服了雷雯婷。

    随后,他直接从张晨奕的手中接过她扔出的武器,并把它的枪口对准雷雯婷。

    “说说吧,雷雯婷大姐,你是谁在我们研究所埋下的钉子?刚刚你也知道了我做事的风格,因此我建议你,认真考虑一下该说些什么。”

    随着夏希羽几句话一出口,整个场面瞬间变得白热化。

    雷雯婷的声音中带着止不住的颤抖:“所长,您怎么会……这么认为?”

    夏希羽毫不犹豫地用冲锋枪将枪口转向雷雯婷的头,并确认其他人手中的枪都对准了她后,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知道我现在所处位置的,除了一小时前的水野之外,其他人全在这个房间里,始终没有离开过。刚刚那两个不速之客是什么来历,你应该比我更清楚。”

    “另外,根据汤霄的汇报,在最近几天里只有你有异常的外出报告。你现在最好尽快说清楚,否则的话,只要汤霄或者涵曦发一封电报,你老家那边会发生什么,我们就不好说了。”

    本就入局不深的雷雯婷确信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在恐惧稍有缓解后,竭尽全力说明了自己的困境。

    夏希羽立刻恍然大悟,于是他将武器归还后,坐在她的身边,接着说道:“李佳悦和我闲聊的时候介绍过,但我也有其他的秘密情报来源。刘晓涵还在读书的那会,她曾被一个人邀请外国教英语和中文,甚至还答应为她找对象,但被她果断拒绝。”

    “瓦格纳曾经和另一位麻醉医生出身的女同事,在前几年被这个组织在非洲开设的医院邀请去当医生,她们在自行查明之后也拒绝了。这些所谓的医院背后,都是你说到的那个组织。看来你应该是碰到了弗朗索瓦教授的某位朋友经历过的类似情况。”

    夏希羽说到这里,这才质问雷雯婷:“那么,你是他们的成员,还是仅仅收到他们的指使?”

    处于极度恐惧中的雷雯婷早已接近语无伦次,但夏希羽仍旧明白了她遭到胁迫的事,这与修改器里的最新资料完全一致。

    于是,他让沈涵曦等人用床单和绳子轻轻地包裹雷雯婷之后,这才稍稍放松下来。

    “希羽,你已经确定情况了?”

    面对汤霄的疑惑,夏希羽用了不到一分钟就把前后逻辑解释得明明白白。

    “希羽,你是说,刚刚派人刺杀的,是与弗朗索瓦教授的朋友碰到过的跨国组织差不多的存在?”

    夏希羽并不准备完全回答汤霄的问题,而是说道:“嗯,本来是想找个时间进行必要的宣传,结果因为他们的资料不足可能导致宣传效果不够强,这才一直拖到了现在,甚至闹出了今天这样的事……”

    夏希羽对汤霄交代了几句后,在其他人分头清理现场以及把雷雯婷带到其他房间时,夏希羽撤销了原先的明文电报指令,并亲自起草了一份有关此事的电报简稿。

    电报发送完毕后,夏希羽这才说道:“明天继续休假。今晚的事很可怕,背后的问题更严重。我要写一份更长的报告,到时候需要汤霄想办法把报告秘密往上送。”

    说完后,夏希羽立刻开始转写报告,数分钟后毫不犹豫地睡下。

    沈涵曦看着夏希羽,顿时觉得十分无奈,她只能拿着它留在桌上的报告,拉着汤霄出门并与她一起做后续工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479/ 第一时间欣赏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最新章节! 作者:天河恋歌所写的《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为转载作品,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介绍:
一位偶然进入数学专业的水硕——刘初夏毕业后,在自己的初中母校担任数学教师期间,因为使用黑板而被年久失修的黑板与一整面墙砸死了。
死后,他借着“夏萌”这个名字听上去有些女性化的男大学生的身份,来到了一个只存在于父母口中的时代——1980年,以及一个陌生的架空世界里的华夏。
于是,他下定了决心:第一步,要成为FuzzyFellow(模糊会士)级别的存在。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