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开元4316年TXT下载开元4316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开元4316年全文阅读

作者:隐宗宗主     开元4316年txt下载     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四十章 顺利

    “现在还只是我的猜测,不可说,不可说!等那天我证实了之后,再与你们细说。”见状,白邦铭却是故作高深的笑道。

    白再香见状有些好笑的说道:“叔父还卖起关子来了。”

    白邦铭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不是我卖关子,只是我猜测的事体颇大,在没证实前,小心祸从口出。”

    冉跃龙见白邦铭打哑谜的样子,倒是毫不在意的用三人才能听见的声音说道:“其实你不说我也已经猜到了,黎文海此举,所图必定不小........”

    “大人慎言!”只是冉跃龙话还没说完,就被白邦铭很是慎重的打断了。

    见状,冉跃龙只得有些不尽兴的停下了话头。

    “我们这样晾着奢崇明,他会不会改变计划?”白再香见状立马转移了话题,有些担忧的嘀咕道。

    “无妨,如果我们那么简单就答应了,他们才会觉得有诈,这样的谈判,没个两三次是定不下来的。”白邦铭摆了摆手笑道。

    听到白邦铭的话,冉跃龙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不过黎文海让我们想把法联系上少城里的人,给予些能所力及的帮助,这点你们怎么看?”

    黎文海在知道少城的情况后,也没那么着急,便把联络的事交给驻守南门的冉跃龙就打发了,对他来说,少城里的那些官员将士确实忠君爱国,不过四川的叛乱也与他们无休止的剥削贪腐分不开。

    况且因为这些官员的失职,导致成都城破,蜀王一系惨遭屠戮,朝廷为了颜面,等四川的叛乱平定后,这些人就算不会被当做替罪羊弹劾治罪,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白邦铭闻言抿了抿嘴说道:“这点我倒是打探到了,成都被奢崇明叛军攻破时,四川巡抚朱燮元等一应官员率领两千惨军退回了少城,抵抗至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里面应该早已经粮绝了,怕是出现了非人的事情。”

    “既如此,那就想办法联系上吧。”听了白邦铭的解释,冉跃龙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交待道。

    ............

    “如何?”王国才和叶木官一回到梁王府,奢崇明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实在是他已经到了危急关头了,由不得他不急迫。

    罗乾象、何若海等官员也是一脸期待的看着二人,与何若海等官员期待的能否成功突出成都不同的是,罗乾象却想通过二人今日出城的谈判看清黎文海的企图。

    罗乾象虽然已经把消息传出去了,但是他不知道黎文海的计划,所以他想通过此次的谈判看看能不能发现些蛛丝马迹。

    王国才见状连忙拱手回道:“回大王,微臣觉得有戏!”

    “哦,怎么说?”奢崇明闻言顿时一喜,连忙问道。

    “银子,冉跃龙已经收下了,不过他觉得少,让我们带着真正的诚意去和他谈。”王国才笑了笑回道。

    何若海闻言眉头一皱,问道:“这不会有诈吧?”

    王国才刚张嘴还没来得及回答,都御史袁升龙也跟着说道:“就是,按现在的局势,冉跃龙没理由跟我们冒险。”

    “大王、各位大人不用担心,来时我已打探到一个消息,明廷已经下旨让黎文海在四川进行改土归流,并且是彻底的改土归流,据冉跃龙说,经由此次我们反明带来的影响,明廷决定彻底取消四川的土司制度。”王国才笑了笑解释道。

    何若海闻言顿时了然的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冉氏去年还在辽东为明廷浴血拼杀,如今却这般过河拆桥,明廷此举恐怕是彻底的让冉跃龙离心离德了。”

    “这样好啊,明廷此举不但激怒了冉跃龙,恐怕川贵两省的土司都被激怒了吧?这倒是为我们的大业添了一道阻力。”听了王国才的话,加之何若海的分析,左丞相章守谓顿时有些兴奋的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一愣,随即皆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奢崇明笑道:“好啊,如此一来,只有我们能顺利离开成都,就算退回了大关,对我们的大业也没多大影响。”

    “大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的和冉跃龙达成一致,早一分突出成都,到达大关,就能多积蓄一些实力。”右丞相张向极想了想便上前一步拱手建议道。

    奢崇明点了点头,道:“确应如此,不过也不能太着急,如果我们太急的话,孤担心冉跃龙会坐地起价,还有,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小心些为好。”

    而就在成都黎文海的计划一切顺利的时候,杨愈懋亦在此时由永宁进入镇雄后,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克了威信司、安静司、镇雄、怀德司、归化司等镇雄府各地,而后由归化司进入了乌蒙府,率军抵达了大关城下。

    “大人,遵义的提醒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看着前方险峻奇特的大关,在回想起黎安明派人传来的通知,杨述程不由得有些担忧。

    此番他们已经进入了土司林立的腹地,可谓是孤军深入,一旦遭遇不测,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不用担心,我们有四万大军在手,区区土司叛军何足挂齿,本官倒是希望水西的叛军早日到来,好让我早些解决掉他们,然后挥师北上,这黎文海也真是废物,成都围了了那么久都还没有攻下来。”立功心切的杨愈懋闻言却是毫不在意的说道,末了还不忘编排远在成都的黎文海一句。

    他本来是准备去收复成都的,奈何黎文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就向成都围了过去,让他慢了一步,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黎文海已经率军进入成都境内了。

    奉旨平叛而立功心切的杨愈懋,只好把目光放在了叛军的老巢。

    “黎大人那里想必有什么计划是我们不知道的,杨大人,现在还是想想我们眼前吧,这一路过来,这些土司叛军皆是一触而溃,末将总感觉其中有诈。”对于成都的黎文海,杨述程不好多说什么,他只是担心他们眼前的局势而已。

    莫看他们此时势不可挡的样子,但杨述程总有一种感觉,好似中了叛军的奸计一样。

    听了杨述程的话,杨愈懋脸色也有些沉重了,虽说他看上去大大咧咧不在意的样子,其实他早已发现了异常..........

感冒了

    实在抱歉,身体不舒服,请假一天!!

第二百四十一章 就绪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杨愈懋虽然立功心切,但是他并不自大,自己率领的这支军队战力如何他自己知道。一支临时组编的卫所兵,就算土司叛军再不堪,也还远远没能到横扫的地步。

    从刚进入永宁作战就损失一万人马来看,后面再攻打永宁的时候,要是没有遵义兵马的策应,杨愈懋自认是很难攻下永宁的。

    而就是这样一支战力低下的杂牌军,进入镇雄后却是一路势如破竹,这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有鬼。

    “传令,让各军加强戒备,叛军用计把我们引到这里来,必有所图。”想到这里,杨愈懋便连忙对左右参将下令道。

    待参将领命而去后,杨愈懋才对杨述程说道:“从遵义的提醒来看,恐怕大战不远了。”

    “既然水西叛军想来此接应奢崇明,那咱们就不能让他们得逞。”杨述程想了想说道。

    听到杨述程的话,杨愈懋顿时颇为意外的看了他一眼,随即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虽然本官不知道黎文海的计划,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各方面分析,奢崇明是逃不掉的了。”

    “既如此,不管怎样,我们都得拖住这支援军,好让黎大人那里尽快解决奢崇明,到时大军南下,四川可就定了。”杨述程闻言顿时有些激动的回道。

    “是啊,四川就快定了!”杨愈懋见状苦笑着叹了口气道。

    ..........

    “大人,冉跃龙那里一直在加价,现在谈判了三次,已经加到了五十万两了,会不会坏了我们的大计?”接到冉跃龙与奢崇明第三次谈判的结果,威远卫指挥同知唐宋有些担忧的说道。

    黎安明、黎文海的计划除了他们各自的心腹外,其他人都没有告诉,威远卫里除了指挥佥事秦仪外,就只有两个指挥同知魏江和唐宋知道了,此外就是黎文海的师爷赵仕钦了。

    听到唐宋的担忧,黎文海下意识的看向赵仕钦,说实话,要不是黎安明坚持,他也心里没底。

    赵仕钦见状,轻松的笑了笑说道:“大人不必担忧,如果冉跃龙轻易的就答应了奢崇明,恐怕奢崇明就会起疑了,到时才会坏了我们的大计,如今这样,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属下估摸着应该快成了。”

    顿了顿,赵仕钦接着说道:“大人别忘了,冉跃龙麾下的酉阳土司衙门总管白邦铭也是一名谋事,他会把握好谈判筹码的这个度的。再说冉跃龙虽是土司,但其能把酉阳那一亩三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其才智也不一般。现在大人应该考虑的是,准备进城接管成都了。”

    黎文海闻言,仔细想想也是,虽然他未曾去过酉阳,但据他探得的消息,酉阳可是有着“世外桃源”的美称,想来也不会太差,可见其管理者冉跃龙的才智却是不错,不然的话酉阳恐怕又是一番民怨沸腾的景象了。

    还有,酉阳土司冉跃龙主政期间,英雄儿女辈出,除了他自己的多个兄弟侄子之外,其庶夫人白再香也不逊于男人,而且有才智,领兵作战的本事恐怕就是黎文海自己也不敢说能比的过她。

    “也是,有白邦铭在,还有他那庶夫人白再香也不是简单之辈,却是是我多虑了。”想到此,黎文海便松了一口气道。

    顿了顿,黎文海接着说道:“也罢,既然大事既定,那咱们就来商议商议接下来的安排吧!”

    受黎安明影响,黎文海现在也喜欢遇事找人商议了,独断专权固然霸气,但失误往往也多,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能力再怎么强悍,但总有限。

    “大人,眼看着就到秋收的日子了,虽然经由战乱使土地慌废了不少,但好在奢崇明也知道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没有大规模的破坏百姓的庄稼,如今奢崇明就要逃了,我们得防止奢崇明破坏即将成熟的粮食。”闻言,赵仕钦想了想便说道。

    黎文海闻言点了点头,道:“嗯,这的确是个问题,不过除了南门方向留给奢崇明逃跑的路线外,其他各地倒不用太过担心,不过还是得命令各军加强巡逻,保护好百姓的庄稼。”

    “大人,说到粮食问题,今年四川因为战乱,恐怕大多数百姓已经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了,接下来济灾也是个大问题。”等黎文海安排好上一个问题后,指挥同知魏江也上前一步拱手说道。

    以前的他们是不会想到这些问题的,经由黎安明带来的思想影响以及他制定的严苛军法,加之威远卫经常和红旗军混在一起,这些原本混吃等死的将官们,思想也转变了不少。

    赵仕钦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赞同道:“是啊,等四川一平定,今明两年内,境内的灾民肯定不会少,如果处理不好,恐又得生乱啊。”

    “嗯,灾民问题确实也是一个大问题。”黎文海闻言点了点头道:“关于战后灾民的安置以及赈济问题,光是我等也不一定能思虑全,这样吧,各位下去后仔细考虑一番,也把这个问题交待下去,群策群力,五日后再行议事。”

    “是!”众人连忙应道。

    确实,灾民处理不好,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流民,那时乱子可就大了,的确得慎重些。

    “各位想想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一并提出来,现在解决不了的,下去群策群力。”黎文海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众人陷入了沉思,没一会儿,秦仪拱手说道:“大人,因奢崇明对官员的大肆屠杀,如今四川境内大多数地方可还是属于军管状态,长期下去肯定不行,除了知府等重要官职需要朝廷委任外,其他官职则需要我们自行申报才行。”

    黎文海闻言,顿时有些头疼了,官员一直是遵义最紧缺的,如今的四川,被奢崇明肆虐过的地方,不管大小官职,官员几乎都被屠尽了,他一时间去哪里找那么多文人来任职?

    “这个问题也下来再讨论,官员事关一地安危,更加不能马虎,也不是本官能一句话说了算,四川巡抚朱燮元不是还困在城里面吗,等攻下了成都,这个问题便不是我们该考虑的了。”想到此,黎文海便拍了拍额头说道。

    赵仕钦闻言不由得提醒道:“大人,朱燮元就是被我们救出来了,以朝廷言官的尿性,他的失职之罪恐怕是免不了的了,加上蜀王一系的问题,他能不能安然无恙的退下来都是个问题..........”

第二百四十二章 结阵以待

    “王大人,你们大王得了蜀王那么多的财宝,就只舍得花这么一点来买命?”

    成都南门外酉阳土司军营,看着面前的几大箱金银,冉跃龙虽然很是心动,但话语中还是带着一丝轻蔑的对王国才几人说道。

    这已是双方第五次交涉了,冉跃龙知道,差不多了,再吊下去,对方可能会出变故,不过言语中他还是准备拿捏一下对方。

    王国才闻言,顿时苦笑道:“冉宣抚使,这已经是我们能给的最大的诚意了,此外,您应该知道,明廷如今的势头,这西南的土司怕已是人心不稳了,如我们大梁能觅得生机,倒是振臂一呼,不说其他,四川、贵州两地我们再夺回来不再话下,我们大王许诺,届时重庆、遵义思南三地归您。”

    两方人马来回的争论了好久,终于在天快亮时决定了下来。

    “既如此,那便定个日子吧,以免夜长梦多。”最后,冉跃龙颇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道。

    说实话,演戏也很累,特别是这种挖坑给人跳,还不能露出马脚来,着实很累,冉跃龙想早日定下来,而且,秋收就快到了,耽搁不起了。

    .............

    嘉定,峨眉山。

    黎安明率军到达嘉定后,并没有在嘉定李大虎的大营多待,而是带着几人到了峨眉山。

    峨眉山,云雾缭绕,雨丝霏霏,云雨的缥缈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宛如妙龄女子的蛾眉青黛,氤氲着仙雾薄纱般,给人一种既神秘又高贵的气质。

    青衣江旁,泛舟轻渡,摇橹清幽,游历江上,恍如身处在峨眉仙境的庇佑之下,更像是在婉约动人的情人怀中,给人无尽的心旷神怡。

    金顶的钟声响彻江畔,让人似乎忘却了一切烦忧、愁闷、凄苦、抑郁等,尽享梵音洗礼,身临峨眉山的黎安明,犹若醍醐灌顶,在其中得到心灵上最后一块净土。

    对于峨眉山名来历,众说纷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为城廓。”

    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其说不一。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

    “仙音绕耳!”一声感叹在山脚下的一块凉亭前发出,在此秀美清丽的峨眉山脚下也显得格外和善、平和。

    夹着衣袂声,竹剑的鸣空,倒也显得生机盎然,显得轻快活泼。凉亭旁或双手支颐在栏杆上、或坐上栏杆、或站在凉亭内,聚精会神地唯恐一眨眼错过眼前的景象,引人入胜地前面空地上的比划。忽而哄然大笑,忽而鸦雀无声,静的连掉根针都能听见,似乎在这闲暇之时,彼此切磋剑艺,成为这群十来岁孩童的玩乐兴趣。

    看着眼前这些无忧无虑、单纯可爱的还孩童,黎安明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也与他们一样,受武侠电视剧的影响,闲时就喜欢拉着一群小伙伴玩武打游戏。

    “和城里的孩子一比,这些孩子可真闲啊!”看着那些玩闹的孩子,随行的乌鸦吴洋倒是有了另一番感受。

    “是啊,这个时间段,有条件的孩童则在学堂里识文断字,朗朗书声。”王元一也感叹道。

    第一师政委朱莱见状摇头苦笑道:“就连太平日子里这些孩童都不能进学,更别说如今这战乱横生的念头了,能有眼前这短暂的安乐嬉闹,对他们来说已是知足了。”

    几人说着,皆是看向一旁双手在前杵着苗刀、笑脸盈盈的看着前方场中的黎安明。

    场中是一位裙带飘飘的妙龄少女,手中正持剑紧逼一位高出半头、年纪相若的少年。此少年不识别人,正是黎安明的护卫小虎,而那少女则似乎是那些孩童的老师。

    一行人经过这里,忽见一少女在这教授孩童们舞剑,小虎见到有些手痒,便征得对方同意后,下场比试了一番。黎安明也正闲,索性就留下看看戏也无妨。

    只见此少女剑招灵动,身形迅捷,既准又狠,在她身彩多姿的映衬下弥补力道的不足,却一丝也不见输于小虎,反而尽占优势,一剑刺去,凌空飞舞,宛若仙子下凡般扑朔迷离,小虎被少女逼得相形见拙,连退几步,不由惊呼出声,似乎被对方奇妙的攻势给吓住,却不料少女面带嗔怒,大有不愠。

    黎安明没有理会一旁几人的议论,如今正值乱世,他首先能做的便是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百姓们能无忧无虑的活下来就算好的了,至于进一步的进学,等战乱平定,才是他该考虑的事。

    正在这时,一护卫急急忙忙的朝众人跑了过来,双手递上一封信给黎安明道:“公子,老爷来信!”

    黎安明见状顺势接过,随即摆了摆手让那护卫下去后才打开看了看。

    “公子,大人那里有何消息?”王元一见状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鱼儿已经上钩了,计划开始了。”看来第一个消息的黎安明随口说道,随即继续看了下去。

    直到看完后,黎安明才接着说道:“奢崇明已经走投无路,和冉跃龙那里谈妥了,七月二十便会突出成都,我们这里也可以做好准备了。”

    “太好了,终于来了!”闻言,众人顿时有些兴奋的相互嘀咕了一句。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把手中的信递给了最近的王元一后,接着说道:“另外,我父亲那里已经在准备处理战后的一些问题了,我们也来讨论讨论。”

第二百四十三章 百年大计

    “什么问题?”除了看信的王元一外,朱莱、李大虎等人有些急不可耐的问道。

    黎安明闻言只是笑了笑,随即对比试完后下场的小虎笑着问道:“如何?”

    “她却是厉害,要不是属下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属下还真拿她没办法。”听到黎安明的问话,小虎顿时有些尴尬的回道。

    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倒是对那个此时在招呼那些孩童的女子感兴趣了,随口问道:“要不要给你招过来?”

    “多谢公子好意,还是算了,人家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就别让她卷入进这乱世了。”小虎闻言抿了抿嘴,最后还是拱手拒绝道。

    黎安明闻言倒是颇为惊奇的看了他一眼,其实他原本对武术之类的不是很感兴趣,奈何大学一个室友是个武术迷,三年影响下,黎安明倒是对武术之类的了解了不少。

    不过如今慢慢的进入火器时代了,个人武艺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没什么用,他也只是问问而已。

    当然,来到峨眉山,除了对其佛教文化感兴趣外,黎安明还感兴趣的便是其武术文化了,不过也只是感兴趣而已,如今大多数百姓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要他去传承发展是不可能的。

    一旁的王元一看过信后,便顺手递给了其他人,他则陷入了沉思。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问道:“如何?”

    “回公子,大人来信说的这几个问题,其实他们已经有了答案了。”王元一闻言拱手回道。

    在外面,黎安明还是喜欢下属称其为公子。

    “说说看!”黎安明顺势坐在了凉亭里的一个石凳上,说道。

    闻言,王元一抿了抿嘴,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官员问题暂且不论,粮食问题方面,只要挨到明年的秋收,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现今已到了秋收的时节,大多数百姓都会收获一定的口粮,剩余不够的,战乱平定后,四川肯定会大规模的修路、兴修水利等工程,到时我们再以以工代赈的形式赈济,问题也不大。”

    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道:“确实,就算没有修路、兴修水利等计划,为了赈灾,我们也得上马这些工程,此乃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不为呢?”

    “现在的问题是恐怕我们的存粮不太够。”朱莱看了信后,听到此言便插话道。

    “无妨,现在是秋收时节,粮食价格是正低的时候,可以从各地大量购买。”说到这里,黎安明随即对吴洋安排道:“通知何源,让他岱山会的交易折算成粮食、矿石等的形式折算,尽量少收现银,另外,让他通过海贸的形式,从安南、日本等地大量购粮。”

    何源坐镇岱山岛,除了岱山会在国内的贸易外,黎安明还让他重新组织起了海贸,如今台湾那里有两支舰队在手,海贸方面的安全问题黎安明就不担心了。

    想了想,黎安明又交待了一句:“还有,台湾的存粮应该不少,通知荃叔,让他安排人运到四川来。”

    虽说岛上红旗军占领的地方不多,但是以一年三季的产粮速度,岛上也能剩下不少粮食,此外,同濠镜澳等地的交易,也是以矿石、粮食等物资结算的。

    黎安明之所以要两线同时作战,除了占下台湾岛能快速的进行大航海和提供退路外,还有便是在必要时能提供一些后勤保障。

    “是,属下这就去安排。”等黎安明交待完后,吴洋才拱手应了一句转身就去安排了。

    “如此一来,粮食问题便解决了。”见状,朱莱便笑着说了一句。

    黎安明点了点头,随即拿过看完的信,挥了挥手道:“行了,这上面的问题我们就不用理会了,他们能提出来,便能处理好的。现在我们来说说你们先前讨论的教育问题吧。”

    “教育?”听到黎安明的话,众人齐齐一愣。

    黎安明没有理会他们的疑惑,自顾自的说道:“如今四川的战乱就快平定了,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教育历来是各朝各代重视的问题,而为了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扩展我们的理念,教育是避不开的关键。”

    “《教育为本》属下倒是知道,《教育为本》出自《礼记·学记》,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朱莱闻言点了点说道。

    王元一则是大有深意的看了黎安明一眼,小声说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这句话应该是出自隋炀帝在大业元年七月为兴办教育,拔擢人才而下的《求贤兴学诏》。其中“君民建国,教学为先”应该是改自《礼记·学记》中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此外,其父隋文帝还于开皇三年下《劝学行礼诏》,强调:“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治国立身,非礼不可”。”

    “此外,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七年颁《兴学敕》,申明“自古为政,莫不以学为先,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深博。朕今敦本息末,崇尚儒宗,开后生之耳目,行先王之典训。”.........”

    黎安明见状抬手打断了他的卖弄,和这些古人比卖弄这些古代学识,十个百个他也不是对手。

    随即黎安明还是点了点头,也没有否认:“把教育先行作为现实的决策,提到建国大纲的高度看,这是隋炀帝超越历代帝王的又一杰出之处。而后其创立进士制,更是在前朝官制上由举选制转为主要由开科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的影响深远的改革。”

    顿了顿,黎安明接着说道:“虽说其暴政不少,但是连他都能重视教育,可见正应了我那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话。我也不瞒各位,接下来我们的主要工作便是兴办教育,拔擢人才。地盘打得再大,没有人才来管理,都是空谈。”

    “公子,如果大办学堂的话,所需银两可不少。”王元一闻言还是小心的提醒道。

第二百五十四章 教育为本

    “无妨,就算投入再大,也改变不了我要兴办教育的决心。”黎安明闻言摆了摆手毫不在意的说道。

    要想在如今的明末搞工业革命难度不是一般大,除了要解决粮食问题,社会制度问题,各贵族门阀的问题等等外,人才技术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关紧。

    首先粮食问题,在别人都不一定能吃饱谁还会跟你搞工业革命,各朝代变迁除了制度问题之外,最主要的是各种天灾导致粮食产能不够才会发生大规模起义,只有起义杀掉一批人然后天灾杀掉一批人导致人口锐减剩下的人才够吃。

    粮食问题黎安明已经在着手解决了,对他来说,这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第二个是社会制度问题,各朝代到了一定程度制度都会腐朽但是腐朽之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或者说就算想改变但是会触碰到一些人的利益然后又打回原点。

    这一点黎安明同样也不用担心,如今的他要枪有枪,要人有人,待到时机成熟,这个问题也将不是问题。

    再一个是贵族门阀或是士族官绅,要搞工业革命,那就必然会触碰到他们的利益,除非你是贵族,而且是最上层那一批,可以先拉拢他们到了一定程度再搞掉他们,不然你会被他们吃干净。

    岱山会便是黎安明用来分化瓦解那些士族官绅的第一步,至于后续动作,同样待时机成熟,无非是清洗一批而已。

    工业革命的前提是资产阶级发展壮大,使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有着极大的需求,从而促使国家重视科学,重视提升技术,从而使工业近代化,提升了国家实力。也就是说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窃以为,别相信什么所谓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鬼话!明末的现实就是,官绅阶层自成体系了!所谓江南的资本主义萌芽,其实就是明帝国的官绅阶层。这个阶层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明帝国的统治阶级!

    而且,绝对没有资本主义!所谓资本主义,最核心的一点是私有制。而这一点,在中国是最薄弱的。无论是在中国哪一个时代,私有制都没有完好的发展起来。强取豪夺,才是中国统治阶级的习惯。

    其实明末和清末在资本主义发展上有绝对的相似,都是江南发展最好,都是以官僚资本为背景。。。如果没有外族入侵,都是腐烂到发臭!

    所以这种资本主义是不会想着技术进步的,没有官方背景的技术进步,也不过是给下一次强取豪夺输送养料!奇技淫巧,在没有被奇技淫巧的国家力量打破脑袋之前,是不会被书香门弟看重的!

    满清、沙俄、奥斯曼土耳其……这些近代政权是一类的:它们内部都没有爆发革命或大政变,统治集团依然是封建地主阶层的利益代表;但它们都因内忧外患主动向资本主义学习工业革命,例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依靠所学的东西续命一时。

    但它们最终都爆发了革命,因为不打倒封建主义是无法真正实现工业化的,或者说封建地主必然是阻碍进一步工业化的,这些政权主导下的工业化都在很肤浅的层次。

    工业革命需要高强度的人文科技做支持,一定程度上来说,因为八股文的出现,中国的思想就开始僵化了。所以要想在这个时期搞工业革命,培养自己的人才体系、打破僵化的传统思维必不可少。

    回想一下大教育家苏格拉底这样的伟人,他的教育方式并不只是努力地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人们来到他的身边也并不只是学习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或者得到一个有标准答案的哲学理念。而是想来苏格拉底身边学习知识以外的东西,学习他的思想,并不是谋求答案。

    王阳明在招收学徒的时候也是如此,并不只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的心学就是以培养学生思想而出名,这样的思想才能够流传千古。

    现在全球的教育体系,包括小学、中学以及大学这样的一套体系有多长时间的历史呢?其实非常短,只有150年左右的历史,这样的教育体系其实是为了满足工业革命所诞生的教育体系。

    在工业革命时代,机器的诞生使得生产效率惊人提升,人类的手工劳动根本不可能与机器相比。但是这些机器由于要人来完成关键操作,所以就需要将人作为机器的一部分进行不断重复、高度准确地进行训练。也因此,工业化教育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标准化的产品。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不得不说,儒学确实是一门高大上的学问,至少指引了华夏两千多年的文明走向。但它再怎么高大上,也只是一门的哲学。

    以后世科学的眼光来看,儒学可以当做信仰,但却无法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解读这个世界。指望着一门哲学,一种信仰就把全天下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现实吗?

    显然不现实,而且还有些幼稚。

    不可否认,华夏文明是伟大的,儒学思想也是伟大的。

    唐朝开始,华夏就是世界的中心,万国来朝。

    宋朝时,东南沿海就停满了阿拉伯商船,这个时候的大宋朝,已经开始从原始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形。

    西方传教士明朝就来到了这片土地。

    但是,没用!我们根本不信他们的。你说出大天来,还不是看着我大中华的繁荣流口水?说出大天来,你的国家不也没有我的国家强?我的,就是最好的!

    一直都是外族跟在我们的屁股后面学我们,哪有我们学外族的道理?

    孔子周游列国,见天下纷争不断、礼崩乐坏,这才有了儒学两千年的璀璨历史。孔子的本意是用儒学教化世人,尊礼治,重德治、尚仁治。

    儒学创立的初衷其实就是一门哲学,一门治世的哲学。这正对了咱们的胃口,来的正好!咱们吃的饱,穿的暖,缺的就是一门治世之学。

    于是,儒学一出来就火了,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脱颖而出。

    到了汉代,董仲舒更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推到了一个至高无尚的地位。儒学一下子变成了皇权统治百姓的手段,治理一切,解释一切,高于一切!

    再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开始,学儒成了下层百姓通往上层社会的唯一通道,自然科学的上升通道和生存空间彻底被封死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何意?

    意思是,就算你是研究原子弹的,也不如一个读书人考上科举,当一个九品小官儿有地位。

    就算你是把杂交水稻弄出,造福亿万国人,也不如写得一手好酸诗,被人传颂得更久远。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有能力,有条件的,都去读书做官了,谁还管什么科学不科学?

    所以,尽管我们发明的指南针,也只用他去看风水,而不是航向大海。

    尽管我们制造了火药,也只用它绽放花火,而不是建造巨炮。

    尽管我们在前秦之前,就已经初步的掌握了物质转换的奥妙,也只是用它来炼丹,而不是进一步探索世界的真谛。

    为何会如此?

    无他,火药、指南针、化学,都没有读圣人书有用,因为...当不了官!

    所以不管是从提高国民素质,或是自己想要工业革命的需求上来说,教育是黎安明要改革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说的这句话,放到三百多年前的如今也同样适用。

    国家发展,教育先行。一个国家、民族的竞争力归根结底靠人,而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至于发展教育所需的钱,或者银子,黎安明不缺,或者说,作为任何一个穿越客来说,只要不蠢,以超前的眼光见识,在古代赚钱是轻而易举的事。

    更何况黎安明早早的便把如今赚钱的玻璃、肥皂、香水等产品给做了出来,马上他还会涉足盐业、纺织业等行业,到时银子将会源源不断的进入他的口袋。

    银子多少,对黎安明来说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挣得再多,得把它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才值得...........

第二百五十五章 决战来临

    而就在四川平定叛乱的战局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天启元年六月,熊廷弼入京了。

    同时紧急奉诏进京的还有先后隶任四川总督、蓟辽总督的王象乾,以及刚刚平定苗疆叛乱的张鹤鸣和原山东巡抚王在晋。

    辽阳沈阳相继被后金攻破,朝廷臣请用引退赋闲在家的王象乾象乾,天启帝特遣官齎敕,召之至京。

    此时正值兵部尚书崔景荣谢事,朝廷即命王象乾代理兵部尚书一职。

    王象乾倒是干脆,以七十有几高龄,主动请缨,以年老目瞆不欲署部事,疏陈守御关外及招抚插汉诸部方略,拒绝留京掌管兵部,请求外任蓟辽总督。

    天启大称奖,正巧蓟辽总督文球因病致仕,遂同意了王象乾的请求。

    领旨后的王象乾于是招徕昔日旧部,急急忙忙的便出发了,去镇守蓟州!

    而张鹤鸣却是人精一个,接诏后一路托病缓行,等距离最远的熊廷弼到任后方才缓缓来迟,却意外留京掌管兵部。

    王在晋因之前一直负责保障后勤,遂受命以任户、工、兵三部左侍郎,一职三任,也是牛大发了。

    听闻熊廷弼即将到京,王在晋特意等了三天,等熊廷弼到后方才一起进宫面圣。

    而此时的熊廷弼算是王者归来,威望一时间达到了顶点。

    熊廷弼入京之日,都人焚香诰天,兵部衙门更是被挤了个水泄不通。

    当然,熊廷弼也不含糊,面圣时向天启分析了下辽东目前的局势:奴酋新据辽阳,根基不稳,辽人难服,要想恢复辽东,须三方布置:在广宁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

    “一军出广宁用马步兵对垒与三岔河,吸引后金主力,一军以海上督舟师乘虚入南卫,只需大张旗鼓动摇敌之军心即可,同时在东面联合朝鲜从后方打击后金,奴酋必然腹背返顾,奇正相倚,则恢复辽阳大有可为。登莱天津广宁三地并设抚镇山海适中之地经略节制三方。”

    熊廷弼三方布置之策一一出,朝廷各方一片叫好,天启也十分高兴,对熊廷弼那是有求必应,加封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命其驻守山海关,第二次升任辽东经略,经略辽东军务。

    熊廷弼也不客气,借此请尚方宝剑,请调兵二十余万,以兵马、粮草、器械之类责成户、兵、工三部。请为监军道臣高出、胡嘉栋,督饷郎中傅国昭雪,恢复官职,让他们理事。建议启用辽人原赞画主事刘国缙为登莱招练副使,夔州同知佟卜年为登莱监军佥事,原临洮推官洪敷教为职方主事,军前赞画,用以收拢辽人的心。

    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天启稍加思绪后,便都予以批准。

    昔日正三品的侍郎变成了正二品的尚书,曾经的四品佥都御史升级为三品副都御史,不但头衔吓人,天启还要求在熊廷弼出京之日,大小京官出郊践行。

    熊廷弼虽是辽东经略,但朝廷也不知怎么想的,同时又擢王化贞为辽东巡抚。

    王化贞此人原先只是个兵备道驻守广宁,当时沈阳陷落,王化贞就认为奴之得志非虏所欲寄希望花钱请蒙古人起兵灭奴。

    换句话来说,王化贞虽然有胆略,但是他对后金的军事力量估计不足,主张主动出击,三个月内荡平后金。二人一主战,一主守,也就造成了后来“经抚不合”的局面。

    七月,熊廷弼启程时,明熹宗特地赐给他一身麒麟服,四枚彩币,设宴于郊外,派文武大臣为他陪酒、饯行,这是少有的礼遇。又派用五千名京营选锋护送他赴任。

    结果十八相送没送出感情,却送出了事端。

    以苗功新掌兵部的张鹤鸣,估计同样是没把努尔.哈赤放在眼里,在熊廷弼面前大放厥词。

    熊廷弼性格刚毅好斗,喜欢骂人,听得张鹤鸣的大放厥词,当即拍案而起,二人便吵了起来。

    张鹤鸣又极度信任辽东巡抚王化贞,王化贞本是庸才,喜欢说大话,王化贞所建议的事情张鹤鸣全都同意,不受熊廷弼节制。这样熊、王两人矛盾日益加深,为边疆安全埋下隐患。

    除了张鹤鸣,让熊廷弼不省心的还大有人在,吏科都给事中薛凤翔认为,熊廷弼遥居山海关,去广宁甚远,巡抚王化贞该有便宜行事之权,应赐尚方宝剑。

    熊廷弼一听就炸毛了:既然巡抚被朝臣倚之为长城,那还要我这个经略干嘛?

    此时的他方才惊觉,悔不听黎文海之言,真不该来辽东趟这趟浑水。

    ..........

    四川新津。

    在黎文海、冉跃龙等人的有意纵容下,奢崇明在派出三路疑兵分别向成都东西北三门佯攻突围后,他则亲率主力“杀”出了南门,一路逃到了新津。

    过了新津,便进入眉州境内的彭山了,依奢崇明制定的计划,进入眉州后,大军转道丹棱进入雅州的名山,然后经由雅州、荣经进入黎州,绕过被红旗军控制的嘉定州。

    雅州、黎州等地的土司已经被奢崇明收服了,只要他甩掉尾随的明军,就意味着后路安全无虞。

    “孤总感觉我们突围太顺利了些。”歇息的片刻,奢崇明一边擦着汗一边疑惑的说道,此时亡命天涯,哪还顾得上学习的礼节。

    何若海见状也是抬起衣袖擦了擦汗,道:“大王,臣也觉得可疑,黎文海围困成都,南门那么重要的位置,不可能就让酉阳的土司兵来防守,臣担心其中有诈。”

    其实何若海早就发现有问题了,只是碍于奢崇明一直处于逃脱后的兴奋中,他不好提得,此番奢崇明自己提出来了,他也顺势开口道:“臣也是后知后觉,先前只顾着突围了,没曾细想。”

    何若海话音刚落,兵部郎中闵侍孔也面色沉重的站了出来,其他人或许看不出其中的猫腻,但掌管兵部的他却是看出了不少道道来:“臣也以为其中有诈,为了大王的安全...........”

    “不必了!”闵侍孔话还没说完,奢崇明便苦笑着打断道:“来不及了!”

拜年了

    岁末甫至,鸿气东来,值此新春佳节,向诸君拜年了!

    愿新年,胜旧年

    去岁千般皆如意,今年万事定称心!

    把酒碰盏,谢诸君伴;提笔蕴词,愿各友康。

    祝我岁岁常欢愉,祝君年年皆胜意。

    良辰吉日时时有,锦瑟年华岁岁拥。

    煮酒温茶,满饮此杯!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愿诸君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多喜乐,长安宁!

    祝君否极泰来,重申鲲鹏鸿鹄之志,惜时勤业,展望天地日月之光。

    万物更新,旧疾当愈,长安常安!

    烟火家乡,年年岁岁,团团圆圆!

第二百五十六章 绝望

    “报,大王,那支明军还跟在我们后面。”奢崇明话音刚落,不等何若海等人发问,一骑探马便走上前来回禀道。

    奢崇明颇为烦闷的挥了挥手,让那探马下去了。

    “前面便是眉州境界了,按说眉州的奢将军应该率军前来接应才是。”就算再不懂军事,此时的何若海也发现问题了。

    而他口中的奢将军,正是奢崇明亲支奢史都,奢崇辉率军在眉州歼灭来自贵州的张彦芳所部朝廷援军后,便留奢史都驻守在此。

    不过此时的奢史都并不好受,眉州已被红旗军攻破,他则亲率五千余骑兵突围向成都奢崇明来的方向而去,准备前去拦截报信。

    “报告将军,眉州叛军残余骑兵正向此地而来!”

    彭山,一骑探马的声音打破了早已奉命等候在此的红旗军三师师长张林的沉思,闻言嘴角涌上一丝笑意,道:“终于来了,看来公子那边应该是得手了。”

    随即他便下令道:“全军准备,速战速决!”

    他已接到消息,奢崇明大军已经到了新津了,稍有不慎,他的三师便会有腹背受敌之险。

    随着张林的声音落下,一段带有节奏的军号声响起,红旗军第三师的士兵们立刻按照计划动了起来。

    等待中,不远处渐渐出现了骑兵扬起的尘土,很快,叛军骑兵出现在了红旗军的前面。

    “吁~~~”

    看着前方列阵以待拦路官军,奢史都连忙勒停住了马。

    双方站定,彼此凝视,在死寂一般的沉默之后,奢史都扬起了手中的大刀,挥刀一引:“杀!”

    这一刻,他已顾不得许多了,既然明军已经在此拦截,那么可以确定,大王奢崇明肯定是中计了,奢史都必须得赶去报信,好让奢崇明改道,不然大梁就真的完了。

    再说了,现如今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已经容不得奢史都做选择了,至少往前冲一冲,还有机会与奢崇明的大军汇合,而后退的话,就必亡不可了。

    举着望远镜的张林看着叛军一窝蜂冲过来,不但没有紧张,反而露出了轻松的笑意,面对自己麾下的两万红旗军精锐,区区五千叛军残兵不足为虑。

    土司骑射的距离是五十步开始放箭,而火枪兵的有效射程是八十步到九十步,加上近来黎安明改良了颗粒火药,射程将会更进一步,完全可以在土司骑兵射箭之前开枪。

    望着越来越近的土司骑兵,列阵以待的第一排红旗军士兵举起了手中的燧发枪。

    此时铺天盖地而来的土司骑兵像是一股黑色的洪流冲向红旗军军阵,红旗军士兵们不但没显得慌乱,反而有一丝兴奋,自从围困成都开始,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正儿八经的打过一场仗了。

    此番虽是小仗,但足以能慰藉他们心中那番狂热的战意了。

    “开火!”就在土司骑兵进入射程之后,张林随即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砰砰……”一排白色的烟雾从第一排火枪手的枪口冒出。

    密集的队形下,铅弹如同雨点一样扑向土司骑兵,在一百步以内,土司骑兵巨大的目标成为子弹袭击的对象。

    顿时,人仰马翻,前面一排的土司骑兵如割稻草一般整齐倒下,后面的骑兵躲闪不及被前马绊倒同样摔在了地上。

    看着此番景象,张林等人不由得喳了喳嘴,感叹这新火药的威力的同时,也感叹敌我双方武器差距带来的优势,这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砰砰……”一排白烟再次冒气,三段射击中的第二轮射击开始。

    红旗军士兵的训练就是,敌人不完,三段射击阵型不停。

    枪声响起,又是一排土司骑兵倒下。

    为了不对新津的奢崇明打草惊蛇,张林没有动用火炮,仅仅是火枪,就能完虐这支残兵了。

    只是一瞬间,两千多骑兵倒在了红旗军的阵前,而剩下的骑兵继续迂回,但是一阵阵白烟过后,这些骑兵又纷纷倒下不少。

    还未近身,就已损失了一半的战力,就这还只是对面明军出动一个方阵来应战的结果,而这样的方阵在奢史都视线内还有三个未动。

    “魔鬼,这是魔鬼的武器。”一个土司骑兵惊恐地叫声引起了剩余骑兵的混乱,剩余的一千余骑兵眼睁睁看着其余三千余骑兵在白色的烟雾和火焰中不断倒下。

    而他们几乎没有给对面的明军造成任何伤亡,恐惧开始在这种残余的土司骑兵心中蔓延,这其中有些是曾经跟随扶国祯从遵义逃出来的,在这一刻,他们忽然回忆起了在遵义那里被支配的恐怖。

    剩下的土司骑兵一个个目露恐惧,战意全无。再这样下去,他们只会一个个死去,这不是勇气的问题,而是因为这是一场令人绝望的战斗。

    “杀,都给我冲上去!”敌人就在眼前,目的地就在前方,奢史都不甘心,他必须得杀出去,去通知他的大王。

    歇斯底里之下,奢史都吼道:“给我冲!后退者斩!”

    没有人听他的命令,骑兵们拒绝再次冲击。

    因为在他们眼中,眼前的明军现在拿着魔鬼的武器,这些武器只会给他们带来死亡,再冲阵也只是自取灭亡而已。

    “冲!冲!给我冲!”奢史都红着眼睛,手中的刀落下就是一个士兵被杀死。

    惨叫声不断响起,但是没有执行他的命令,而在他的狂暴之下,残余的叛军骑兵们开始四下溃散了。

    慌乱之下,这些残余叛军骑兵的阵型大乱,战马相互拥挤根本无法及时逃走。

    张林见状,果断的下达了命令:“全军出击,给我杀!”

    ............

    新津,看着后方慢慢尾随着的明军,奢崇明内心已经生出了绝望,他知道,他已经到了末路了。

    “大王,快走吧!”何若海等一众官员看着尾随而至的明军,顿时慌乱的催促道。

    奢崇明见状凄苦的哈哈一笑,道:“走?我们又能去哪儿啊?”

    “大王,现如今我们也只能往眉州去找奢史都将军汇合了,邛州在明军的手里,仁寿、简州也已无路可走,只有眉州一个方向了。”参军王光忠闻言面色沉重的回禀道。

    虽然明知道前方也可能有伏兵,但留在此地就是等死,也只能去闯一闯了,闯过了,大梁就还在,反之,大梁这个彝人朝廷便就亡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报,前方发现明军拦截!”

    “报,邛州明军正向我军杀来!”

    “报,简州明军正向我军杀来!”

    “报,后方明军忽然加快了行军速度,正向后军冲杀而来!”

    奢崇明大军刚进入眉州的彭山境内,一连四封军报顿时让大梁朝廷的一众官员慌乱了起来。

    “完了,果真中了黎文海的奸计了。”

    而早已预料到的奢崇明此时倒不显得有多慌乱了,故作镇定的吼道:“慌什么?我们有三四万人马,就算不敌,逃脱总不成问题。”

    其实他也知道这番话只是自我安慰而已,黎文海是不可能放任他逃脱的。

    此番奢崇明忽然有了一丝悔悟,他发现自己可能成为了一颗棋子,成为了黎文海控制四川的棋子。

    经自己这一反叛,奢崇明才忽然发现,黎文海竟然已经不疾不徐的控制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而剩下的一部分,也已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了,几乎唾手可得。

    想来也是可笑,奢崇明自认为是堂堂彝族之国君,竟然成为了大明朝廷一个小小番将的棋子,他此时才不由得觉得自己是有些坐井观天了,大明太大了!

    大到他自立的一国,只是大明的偏之一隅而已,明廷只是调了就近几地的驻军,就已经打得他走到了末路,就这还是贵州的安氏帮他分担了明军一大半的主力而已。

    彭山,红旗军第一师大营。

    “启禀公子,伪大梁朝廷自奢崇明以下一应官员将领皆已到达我军预设之地。”

    听到探马的回报,黎安明顿时哈哈一笑,道:“好,四川之乱局也该是结束的时候了,传令各军,向我部靠拢,给我死死的围住奢崇明,别让他给我跑了。”

    “是,末将等领命!”听到黎安明的命令,早已等候多时的各路传令兵顿时领命而去。

    等传令兵出发后,黎安明才笑着对李大虎、孙小虎、王二牛、朱莱、王元一等人说道:“神交已久,又让他当了那么久的棋子,我倒是想见一见这位彝族君主了,你们谁敢去跑一趟传个话啊?”

    “末将愿往!”李大虎等几个武将闻言,连忙齐声回道。

    朱莱、王元一等文人见状,不由得苦笑着互相看了看。

    王元一拱手道:“主公,这样的任务还是交由我等文人来做吧,他们这些武将去可能讨不到好,让我去吧!”

    他们以为黎安明和奢崇明神交已久是夸张说法,哪知道黎安明是真心实意的,毕竟跨越了三四百年呢。他在现代看到奢安之乱这一历史事件时,就对这位给明王朝落下了最后一块落井石的奢崇明产生好奇了。

    当然,那时的黎安明也只能是隔着历史凭空想象了,如今既然到了这个时代,而奢崇明又作为他的第一个对手,理当是该见上一见了。

    黎安明见状想了想,便同意了,说道:“好,你去告诉奢崇明,就说我在两军阵前略备薄酒,请他来品鉴一番。”

    ...........

    奢崇明大营,正当一众官员慌乱不堪时,忽然听得一声奏报:“报大王,明军遣使来见。”

    “让他们进来!”虽然不知道明军在打什么主意,但奢崇明还是有些烦闷的挥了挥手说道。

    王元一独自一人走进了奢军阵营,报了来意后既没有显得胆怯,也没有四下张望,只是淡定的站在那里等待奢崇明的召见。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人权在现代很受重视,但在封建社会可没有人权可讲,古代版的“日内瓦公约”,没有规定不能杀害俘虏及相关人员,相反,杀俘虏、屠城的事经常发生,例如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战俘,扬州十日等,大量战俘和平民惨遭杀害,古代战争虽然不能像现代战争那样尊重人权,但却很尊重双方的使者,即“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不成文规定。

    在处于白热化的战争中,使者是双方交流的媒介,负责传达己方的意思给对方,如果连对方的使者都不能幸免,表明已经没有了和解的可能。

    另外两方的将军也明白,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本质是利益诉求不一致,政治家谈不拢了,就只能战场上见,需要通过战争来获取所需的利益,例如常见的一些边境问题引起的战争。

    再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战争只是手段,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将军的士兵在战场上流血,马革裹尸还,最后可能连个抚恤金都拿不到,所以将军们是很不愿意打仗的,能和解最好不过,没有必要杀了对方的使者,引起对方的反感,断了和谈这条后路。

    还有就是一些政治家只是为了给对方增加些压力,并不想扩大事态,小打小闹之后,便会回到谈判桌上,如果那个将军不识相把使者杀了,最后只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所以聪明的将军看到对方来使,都不会不问缘由就杀。

    使者往往是没有恶意的,没有攻击性,他的目的只是为了传递信息,如果杀掉这么一个手无寸铁之人,是会被人看不起的,在道德层议论层面会处于下风。

    这一情况尤其是在注重礼仪的春秋时期特别严重,在那时候打仗十分讲究“规矩”,打仗如君子之交,参考宋襄公和楚国的作战,本来宋襄公可以在楚军渡河时候半渡击之,完全可以取得胜利,或者在楚军为列好队列时进攻亦可冲垮楚军,但宋襄公却认为这样不仁义,不合礼法,最终宋军惨败,古代连打仗这样的国家生死大事都可以讲仁义,还有理由杀一个手无寸铁的使节吗?

    当然,不杀使者也不是绝对的,杀使者也会起到鼓励己方的作用,不过大都是发生在抵抗侵略的情况下。

    例如蒙古人攻打南宋钓鱼城的时候,为了减少伤亡,就让使者进城劝宋军投降,但宋军却把使者的头砍了下来挂在城头上,以表决心,大大鼓舞了士气,并成功把蒙古大汗蒙哥击毙。又如东汉时期的将领耿恭被匈奴包围,匈奴人很敬佩耿恭,便派使者劝降,许诺美人、金钱,耿恭民族气节高尚,亲自把使者杀了,在城头上把使者尸体烤了,这也是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出处。

    不过王元一相信奢崇明是一个聪明的人,能率起一族反叛大明,奢崇明怎么看也不少一个愚蠢的人。所以王元一才会显得那么淡定,但同时他也会洁身自好,尽量不要有引起对方误会的举动。

    使者能够不被杀,自身的才能和胆量也是十分出众的,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刃于刀锋之间,诸葛亮就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张仪游说六国,实施连横战略,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等。

    古代“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大多数情况下交战双方还是会遵守这条不成文规定,不然以后谁敢当使者,处于政治需要、军事需要、礼仪需要,往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这位来使,我家大王召见!”传令官的声音打断了王元一的沉思。

第二百五十八章 西南总督到成都

    “见过奢将军!”来到奢崇明大帐,见到奢崇明后,王元一微微拱手见礼道。

    虽然对方是叛军,但该有的礼节他不能忘,不过奢崇明建立的大梁是没有得到认可的,所以王元一就只能称呼对方为将军了。

    奢崇明见状也没有在意,淡然的点了点头后问道:“来使来此所谓何事?”

    王元一闻言笑了笑,回道:“我家公子于两军阵前略备薄酒,想请奢将军一叙!”

    “大王不可,小心又中了汉人的奸计!”

    “汉人有句话说得好,君子不立于危墙,大王万不可涉险!”

    “..............”

    王元一话音刚落,奢崇明还没开口,何若海等各大臣们便纷纷开口劝阻道。

    奢崇明见状摆了摆手,制止了大臣们的劝阻,对着笑脸盈盈的王元一问道:“敢问你家公子是何许人?”

    “黎文海大人二公子黎安明,遵义红旗军司令!”王元一拱了拱手笑着回道。

    “是他!”听到王元一的回答,奢崇明顿时一愣,随即了然的点了点头,说道:“看来黎文海背后的高人便是这位黎二公子了。”

    在准备叛明时,奢崇明便已把四川各地的文官武将给了解清楚了,作为在永宁之侧的遵义守将黎文海,当然也是他关注的对象。

    不过根据他最先的打探,遵义的防备可谓是最弱的,唯一例外的是,在黎文海的二公子黎安明出事醒来后,遵义便开始朝着奢崇明看不懂的方向发展了,而今更是逼得他无路可逃。

    王元一闻言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而是笑着说道:“是与不是,将军见了我家公子便知,就看将军有没有那份胆色了?”

    何若海等人听到王元一这话,正准备发怒,奢崇明连忙挥了挥手制止了,随即对王元一说道:“你不用激孤,孤也正想去见一见这位黎二公子,孤也相信黎二公子不会耍那些卑鄙的手段来谋害与孤。”

    “那我就代我家公子恭候将军赴会了。”王元一闻言便笑了笑,随即郑重的朝奢崇明拱手回道。

    奢崇明点了点头,道:“告诉你家公子,孤会准时到的,送客!”

    王元一见状也不再多言,再次朝奢崇明拱了拱手后便转身出帐了,随即便沿着来路走出了奢军大营。

    “大王........”另一边,等王元一出帐后,何若海正开口准备说些什么,不过奢崇明直接抬手打断了他的话。

    看了看众大臣疑惑的神情,奢崇明忽然苦涩一笑,道:“孤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孤不会降,宁死不降!”

    ...........

    而就在奢崇明走进黎安明预设好的伏击圈时,秦良玉、鲁钦二人率领其麾下六千白杆兵、四千神机营也到达了成都城外。

    不过当二人正准备率军进城时,忽然整齐的从城里冲出了四五百士兵拦住了他们,打头的参将喝声问道:“来将何人?报上名来!”

    秦良玉制止了骚动的部下,笑着拱手回道:“本将秦良玉,奉命平叛。”

    “本官鲁钦,奉命总督川、贵、云、湖广、广西军务。”鲁钦虽然很愤怒被一个小小的参将喝问,不过见到秦良玉没在意,加上如今战乱刚定,倒也理解对方的做法,不过语气还是颇为不善。

    那参将闻言,顿时打了一个立正,对着二人敬了一个军礼,道:“红旗军驻成都第一巡防营营长潘祥见过二位将军。”

    对于潘祥的军礼,秦良玉、鲁钦二人早已在重庆就见识过了,加上沿途又见识了不少,所以倒也不显得怪异了,秦良玉没说话,鲁钦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问道:“本官可以进城了吧?”

    “回总督大人,您二人可以带些随从进去,大军需得驻扎在城外,不得扰民。”潘祥闻言打了个立正后回道,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语气。

    一路上已经习惯了红旗军的办事纪律,鲁钦、秦良玉二人也没再说什么,鲁钦转头对身后的刘常福交待道:“你留在这里,如今战乱初定,不得扰民。”

    “你们留下,别惹事。”一旁的秦良玉也对其弟秦民屏等人交待道。

    到了城门口,秦良玉发现守城的士兵一个个站的笔直,目不斜视,她不由得感叹,这红旗军的军纪着实令人钦佩。

    而鲁钦则是抬头看着城墙上那一排威严的火炮,心中羡慕不已。

    一路无话,到了成都守备衙门的时候,黎文海已经带着一众部下在门口迎接了。

    见到鲁钦到来,黎文海连忙拱手见礼道:“末将四川副总兵黎文海见过总督大人!”

    鲁钦老远的就已经在打量着这个如今名震四川的黎文海了,他很难想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卫指挥使,是有如何的魄力才做到如今这般名扬一省的。

    而秦良玉也是在打量着,不过她却是在打量着这个名义上的儿女亲家,毕竟秦榆婷名义上也是她的侄女。

    “黎将军不必多礼,本官奉旨总督川、贵、云、湖广、广西军务,四川这边还请黎将军多多协助。”见到黎文海见礼,鲁钦点了点头虚扶了一下后说道。

    黎文海直身朝北边拱了拱手回道:“末将已接到陛下旨意,会全力配合总督大人平定四川叛乱的。”

    他的言下之意,就是四川我可以配合你,但是贵州的叛乱却不在我的职责范围之类了。

    “总督大人请!”随即,黎文海便请鲁钦一行人进了守备衙门。

    大家坐毕,鲁钦才开口说道:“黎将军光复成都功不可没,陛下那里本官会为你请功的。”

    顿了顿,他便问道:“只是如今成都已光复,不知反贼奢崇明逃去哪里了?”

    黎文海闻言正准备开口,就见赵仕钦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朝众人拱手见了一礼后才对黎文海回禀道:“大人,叛军自奢崇明以下已全部被二少爷围在了彭山。”

    黎文海闻言只是点了点头,随即看向鲁钦,意思已经很明了。

    鲁钦见状连忙起身说道:“既如此,本官便不再耽搁了,如今战事紧急,得抓紧平定四川后还得去贵州平乱。”

    正在这时,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头子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开口便道:“听说有反贼奢崇明的消息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眼界

    鲁钦见状眉头一皱,暗道这黎文海的麾下太不懂礼节了,先前来一出,这又是一出。

    黎文海见状,赶紧起身对来人说道:“朱大人,末将为您介绍一下,这位是新任西南总督鲁钦鲁大人。”

    来人正是四川巡抚朱燮元,原本是一个胖胖的老头儿,成都城破后被奢崇明困在少城里几个月,弹尽粮绝的饿了几个月,早已不成人样了。

    作为四川主官,他还算好的,每天至少有一口吃的,其他人可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原本退守少城的两千余人,待黎文海收复成都救他们出来时,仅剩不到一千人了,其中大部分饿死了,还有的生病了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病死了,有的则是绝望之下自杀了..........

    而后,黎文海又对鲁钦说道:“总督大人,这位朱大人是四川宣抚朱燮元,率军在少城里抵抗叛军才成如今这般模样的。”

    鲁钦、秦良玉等人闻言,不由得肃然起敬。

    不等二人开口,朱燮元便再次咬牙切齿的问道:“黎总兵,是否有奢崇明这个逆贼的消息了?”

    黎文海见状只好苦笑着回道:“朱大人,奢崇明及其麾下一干人马已被我大军围困于彭山,鲁总督大人及秦将军正准备前往。”

    “那还等什么,走走走,我要喝其血,吃其肉,以解我心头之恨!”听到黎文海的回道,朱燮元立马面目狰狞的说道,说完便急急忙忙的朝朝外走去。

    此时的他与以往看上去温和慈祥不同,不由得把黎文海看得心惊胆战。

    鲁钦闻言,也不耽搁,对黎文海点了点头后,也跟了出去,秦良玉则朝黎文海拱了拱手后,也紧跟着追了上去。

    等他们离开后,黎文海看着一行人的背影,问道:“安军那边是否处置妥当?”

    听到黎文海的问话,赵仕钦笑了笑回道:“大人放心,罗乾象已经与大公子交接完了,大公子正亲自秘密的押送那些东西回遵义。”

    黎文海闻言顿时满意的笑着点了点头,道:“既然落入了我们的手里,谁都别想要回去,就是朝廷也不行。”

    他们说的正是原来蜀王府的财产了,奢崇明逃离时带走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则交给了罗乾象负责押运。

    奢崇明刚一离开成都,罗乾象便按约定开城投降了,那些被黎安明派人紧盯着的蜀王府财产,自然而然的便落入了红旗军的手里。

    “罗乾象手下的那支降军该如何处置?”想了想,赵仕钦便开口问道。

    “按安民的要求,愿意继续从军的则入营训练,不愿继续从军的则统一安排一个地方让他们解甲归田,那些将领同样如此,至于罗乾象等主将,等我向朝廷上疏请功后再做安排。”黎文海闻言不假思索的便回道,这是早在罗乾象秘密投诚时就已经安排好的计划。

    “是!”顿了顿,赵仕钦又说道:“另外,据情报部的消息,部分豪绅准备趁战乱初定,蜀内粮食紧缺时,抬高粮食价格........”

    “无妨,岱山岛的粮食已经在路上了,预计再有半个月就能抵达,等他们先蹦跶着,到时一网打尽。”不等赵仕钦说完,黎文海便轻松的笑了笑打断道。

    如果真让那些奸商肆意的扰乱市场,到时绝对会民不聊生,好在这一点黎安明早就考虑到了,从去年开始,岱山岛何源那里便就在囤积粮食了,等的便是川内叛乱平定这个时机。

    ...........

    彭山,两军阵前。

    “没想到我竟然是败在你这么一个娃娃手里。”奢崇明打量了黎安明好一会儿后才颇为无奈的苦笑道。

    黎安明没有接话,而是专心的在那里做着自己的事。

    在他二人之间的桌子上,摆着一瓶酒,两个玻璃酒杯,一碟水煮花生,一碟油炸花生米,几个烤红薯与土豆。酒是用陶罐装着的,口子闷着一块红布。

    黎安明正在做的便是先走一个酒杯里倒了一杯酒,然后把那个酒杯里的就倒在另一个酒杯里。

    “没必要,我相信你的人品。”奢崇明看出了黎安明在给他示意没毒,不等黎安明一套动作做完便不在意的打断道。

    见状,黎安明只好把杯里的酒水倒掉后重新倒了两杯。

    “作为我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对手,你值得我敬你一杯。”随即,黎安明率先端起一杯酒说道。

    奢崇明也端起酒杯哈哈一笑道:“作为我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对手,你也值得我敬你。”

    “请!”

    “请!”

    二人各自示意了一下后,解释仰头一口闷了。

    “尝尝,这些皆是我引进的新粮食,这西南地界,也只有遵义才吃得到。”黎安明笑着朝奢崇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说道,说完,便亲自一一示范了一遍。

    奢崇明也不讲究,直接用手开始一一品尝了起来,完了还大赞一声:“确实不错!”

    “大王可知这些粮食来与何处?”黎安明见状笑了笑问道。

    奢崇明没有回答,而是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遵义早就在等我反叛了吧?”

    黎安明闻言笑了笑,也没有回答,而是自顾自的说道:“这些新粮食分别叫花生、土豆、番薯,它们皆产自海外。”

    “临了我才惊觉,我竟然成了你黎家控制四川的一颗棋子。”奢崇明也是自顾自的苦笑着说道。

    “那么大王觉得,你先前所占领的四川如何?”黎安明见状笑着问道。

    奢崇明闻言叹了一口气,道:“对于我来说,四川已经足够大了,也足够富庶了。”

    “可四川对于大明来说,也不过偏之一隅而已,而大明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不过是偏之一隅而已。”黎安明闻言毫不客气的说道。

    “我知道,你不就是想说,我的目光太短浅了吗?”奢崇明苦笑着道。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据我所知,你们攻克永宁时,应该是能全歼我儿奢寅的吧,为何你要放他逃往水西?”

    “因为,他是我将来涉足贵州而安排的一颗棋子而已。”黎安明也没隐瞒,直接便说道。

    听到黎安明的回答,奢崇明张了张嘴,随即颇为凄惨的苦笑道:“看来,你们黎家的野心也不小啊!”

第二百六十章 对话

    “降了吧,你已经无路可退了,想必你是知道我红旗军的战力的,如果不出意外,此时应该还有数万兵马在赶来此地的路上,你是没机会逃脱的。”黎安明闻言只是摇头笑了笑,没有接话,而是直接说道。

    奢崇明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你认为我降了明廷会有什么下场?”

    黎安明闻言沉吟片刻,回道:“免不了菜市口走一遭。”

    他也没想过要奢崇明投降,再说了,就是奢崇明率众降了,以朝中大臣的尿性,无外乎两个结局,主和的一方大臣也许会让奢崇明活下来,以作为改土归流的表率;而另一个结局嘛,作为反臣逆贼,奢崇明大概率会往菜市口走上一遭,黎安明的心里,更加认可这第二个结局。

    “那就是了,再说了,我彝家男儿只有站着生,哪有跪着死的道理?”奢崇明闻言呲笑一声后毫不在意的说道。

    早在决定反明时,奢崇明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他知道,成了便是王侯将相,败了便是人头落地,所以他也没什么好在乎的。

    深受现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思想影响的黎安明闻言不由得肃然起敬,笑了笑说道:“如果在和平时期,我与大王或许会成为朋友,不过大王你犯了我华夏一统的大忌,所以只得抱歉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此时的大明或许还没有那么多个民族,但深受民族大一统思想影响的黎安明以为,管你彝族、苗族、土家族等,只要你认可华夏一统,只要认可汉家统治,那么他也能一视同仁。

    听到黎安明的话,奢崇明毫不在意的说道:“无所谓。”顿了顿,他便问道:“对了,我有一个疑惑,不知黎公子是否能解惑。”

    “说来听听!”黎安明再次给两人的就被盞满酒水后示意了一下笑了笑道。

    奢崇明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沉吟了片刻后说道:“从我起兵后遵义的反应上来看,你们似乎早有准备,难道你们知道我要起兵反明?”

    顿了顿,不等黎安明回答,奢崇明便接着问道:“难道你真的如世人传说的那样,得道成仙了?”

    奢崇明自问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在他的预料中,就算失败,也至少能拖个几年,没成想这么快就败了。而遵义那里的明军似乎早有准备,等他一叛,便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就扑灭了他的王侯将相梦,事出反常必有妖。

    不过历史上的“奢安之乱”却是持续良久,奢崇明更是要到后来的崇祯二年才会死于乱军之中,如果没有黎安明到来,如今也可能也一样。

    黎安明闻言摇头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那么奢大王可信仙?”

    因为时间紧急,黎安明来到这个时代后只想快速的发展自己的实力,其中少不了做了些让人怀疑的事,以前他或许会担心,可如今他已有十万兵马在手,不会再担心有人对自己不利了。

    “我连毕摩、苏尼都不信,何来信仙?仙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传说罢了,我这一生只信自己。”奢崇明闻言失笑一声,回道。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本民族的祭司“毕摩”、巫师“苏尼”在彝族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川、滇毗邻处的大、小凉山较为突出。

    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在彝语中“毕”为举行宗教活动时祝赞诵经之意,“摩”意为长老或老师。

    彝族人认为祖先去世后灵魂照样存在,可给活人以祸福,所以要加以崇拜,祈求其给子孙降福。彝族认为人死后有三个灵魂,其中一灵魂守火葬场和坟墓,一灵魂归祖界与先祖灵魂相聚,一灵魂居家中供奉祖先的灵牌处。但无论哪一个灵魂,其是否安适都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因此需要祈求祖先的佑护。

    安灵与送灵仪式是彝族盛行的两个重要祭祖活动,皆是由该族的毕摩主持。

    苏尼是彝族社会中的巫师,“苏”在彝语中意为“人”,“尼”意为作法术时的情景。

    苏尼并非世袭,男女均可担任,法器主要为羊皮鼓和木槌。苏尼不懂经文,也不诵经和主持重大祭祀活动,其主要社会职能是施行巫术,驱鬼治病。

    想到此,黎安明摇头笑了笑,说道:“那便是了,既然大王也以为仙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传说罢了,又何以为我是仙人呢?”

    顿了顿,黎安明接着说道:“我不过是意外伤重,感觉像是死过一次后想了太多罢了。至于为何有准备?那不过是我们用来改土归流时防备各土司罢了,没成想你们奢氏却早早的撞了上来。”

    这话半真半假,黎安明当然不会告诉奢崇明事情的真相的,就算说了对方也不会信。

    黎安明说完后,一时间相顾无言。

    对黎安明来说,他主要是想见一见这个历史上为祸西南、给大明落下了最后一块落井石的土司头子罢了;而对奢崇明来说,他也只是想看看这个葬送了他梦想的对手罢了,至于那些疑惑,也只是随口一说而已。

    沉默许久,黎安明才忽然一笑,举起酒杯说道:“那么大王,最后一杯酒水,敬你这个对手。”

    奢崇明见状也是笑了笑,跟着举起酒杯,看了一眼桌上的几个新粮食,最后洒脱一笑说道:“外面的世界或许很大,可能容我的地方,也就一捧黄土,一具薄棺罢了,不过我奢崇明已经过了皇帝瘾了,用你们汉人的话来说,将来的史书必定有我一笔,至少不会默默无闻、泯然于众,这辈子,我奢崇明值了。”

    说着,奢崇明一口抿了酒杯里的酒,然后又抓起桌上的酒瓶仰头灌了好大一口,最后起身转身边走边哈哈一笑道:“哈哈哈,好酒!黎安明,战场上见真招,就看是我奢崇明葬身于此,还是逃出去继续我的帝王大业。”

    黎安明没有起身,而是端着酒杯慢慢抿着酒,看着奢崇明洒脱的背影,有些无语的笑了笑..........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是结局的结局

    见谈话结束,不远处的小虎等人立马跑了上来,把黎安明给护在了中间。

    “公子,要不要.......”小虎看着前方同样被护着离开的奢崇明,开口问道,说着还做了一个抹喉的手势。

    黎安明闻言有些心动,毕竟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古人。没那么多讲究。不过他还是摇了摇头,说道:“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人所心悦诚服。做人要讲信用,信人也要信己,说了放他安全离开便放他安全离开。”

    说到这儿,黎安明便转身道:“走吧,回营!”

    人无信不立,特别是这更注重诚信的古代,就算他现在不择手段的杀掉了奢崇明,将来恐怕也不好立足。

    再说了,对于黎安明来说,奢崇明已经是案板上任人宰割的肉了,不急于一时。

    “公子,要发动进攻吗?”黎安明刚回到大营,李大虎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摇头说道:“不急,奢崇明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随时可以下锅,不过黎州、马湖、乌蒙等地还有不少忠于他的土司,特别是在大关与杨俞懋作战的奢崇辉手里还有数万人马,与其等我们歼灭奢崇明本部后再去一一平定,还不如在此来个围点打援,把这些人马都吸引到这里来一次性解决掉。”

    “属下明白了,奢崇明作为他们大梁的君王,想来那些土司是不会眼看着奢崇明被围歼的。”听黎安明这么一说,李大虎顿时明白了。

    “明白就好,传令各军,只做被动防守,切记不可把奢崇明给放脱了。”见状,黎安明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下令道。

    听到黎安明的命令,李大虎拍了拍胸脯保证道:“放心吧公子,各路兵马早已把他们围得死死的了。”

    顿了顿,李大虎接着说道:“不过从成都传来消息,朝廷册封的西南总督已经率军在来这里的路上了,怕只怕.........”

    “哦~,看来抢功的来咯!”李大虎这么一说,黎安明顿时明白了。

    李大虎见黎安明明白了,随即便问道:“那我们要不要抓紧时间灭了奢崇明?”

    “不必,还是按计划来就好。”黎安明摆了摆手毫不在意的说道:“朝廷大军的到来或许更加能刺激到奢崇明的各路援军呢。”

    顿了顿,黎安明莫名的看了李大虎一眼,接着说道:“再说了,我们红旗军什么时候需要在乎朝廷的嘉奖了?”

    被黎安明这么一看,李大虎顿时反应了过来,连忙拱手应道:“卑职明白了,多谢公子教诲!”

    “去准备吧!”黎安明见状点了点头说道。

    “是,公子!”李大虎闻言抱拳应了一声后便转身下去了。

    “公子,公子........”一旁的小虎见自家公子从李大虎将军离开后嘴里一直在嘀咕着什么,小心翼翼的凑近了些后他才听清。

    黎安明则是越嘀咕越觉得浑身不得劲,作为统军一方的军人,居然让手下一干将领在称谓上犯了大错,真是失败。

    想到此,黎安明便转头同莫名其妙的小虎说了一嘴:“军中应该要有军中的样子,看来是时候改制了。”

    另一边,李大虎慌慌张张的回到军营,顾不上周围属下的问候,便一头钻进了自己的大营。

    正在帅帐里等待李大虎回来议事的朱莱等见到李大虎回来时满头冷汗的模样,不由得有些奇怪,朱莱与周围人疑惑的相互看了看,随即问道:“师长您这是?”

    李大虎闻言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朱莱见状,便遣散众人道:“今天先就这样吧,你们先下去看好各自的防务。”

    “是!”众人闻言,只得起身离开。

    等众人下去后,朱莱才开口问道:“师长,您不是去公子那里请战了吗?这是为何?”

    “唉,我一时被即将到来的胜仗冲昏了头脑,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李大虎闻言懊恼的拍了拍额头,随即向朱莱说起了刚才的事。

    听完李大虎的话,朱莱倒是颇为轻松写意的笑了笑,说道:“师长倒是不必介怀,公子也许只是提醒您而已,或许并没有在意,您仔细想一想,公子如果真的在意您说的话,您此时恐怕早已被骂的狗血淋头了。”

    顿了顿,不等李大虎有所反应,朱莱接着说道:“还有啊师长,我们红旗军如今还属于私军,尚未得到朝廷的册封,您说的话容易让人多想,以后还是慎重些好。”

    多想什么?

    一个大将率军投靠朝廷?

    想到此,李大虎顿时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

    另一边,对于李大虎的话黎安明倒是没有多想,他也只是顺口说了一句而已,倒是没有其他意思,纯属他们自己多想了。

    此时的黎安明不由得一阵轻松,这奢崇明已经是死定了,四川也将平定,他来到这个时代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算是渡过了。

    想到这里,黎安明不由得把目光看向北方,那里,有大明最大的敌人存在,建奴已经崛起。

    南方海岸上,番夷已经进入,曾有不少中外学者公然讽刺说:“当西方人掌握了航海技术之后,利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开启了殖民时代,还用中国人发明的炮火将中国人打得落花流水,而中国人却利用着自己曾领先世界的技术,出海宣扬自己的国力强盛,放烟花赏玩,真是可笑”。乍一听起来,说得似乎在理,但细思极恐,因为这样的思维,是“以野蛮为荣”的逆文明思维。

    这是野蛮征服文明的时代,也是文明影响野蛮的时代。

    所谓强大,不是用自己的蛮力去征服与劫掠世界,而是用自己的友善去引领世界。因为真正的强大源自文明,而野蛮不是文明。

    不过,来吧,敬天也敬地,勤劳也抗争的中华子民在等着他们。

    曾经有个美国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美国人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在希腊的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可是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的祖先钻木取火靠坚强与不屑努力得来的!”

    “这就是区别,中国人用这样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后代要与自然作斗争。而面对末日洪水,我们西方人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中国人的祖先战胜了洪水!”

    “如果你们去读一下中国神话,你会觉得他们的故事很不可思议,抛开故事情节,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

    “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

    “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每个国家都有太阳神的传说,在部落时代,太阳神有着绝对的权威。纵览所有太阳神的神话你会发现,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当然,最后他累死了。”

    “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中国人的祖先用这样的故事告诉后代:可以输,但不能屈服。”

    “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成为遗传基因,他们自己意识不到,但会像祖先一样坚强。因此你们现在再想到中国人倔强的不服输精神,就容易理解多了,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一路风雨跌宕地走来,摔倒过,但从未趴下。与天地斗,与自己斗,我们用自己的精神信仰,闯荡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17/ 第一时间欣赏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作者:隐宗宗主所写的《开元4316年》为转载作品,开元4316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开元4316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开元4316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开元4316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开元4316年介绍:
开元4316年,亦黄帝历4316年,既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
这一年,大明在萨尔浒之战中以明军主力全军覆没而告终,至此,明军谈金色变!
这一年,也是辽响开征的第二年,加剧了各地对农民的剥削!
这一年,因地方流官的长期剥削,以奢崇明、安邦彦等为首的西南土司正磨刀赫赫的准备着,一场长达十七年的叛乱即将爆发!
也是这一年,扑街作者黎安明不小心闯进了这个汉家王朝的末年........开元4316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元4316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