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开元4316年TXT下载开元4316年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开元4316年全文阅读

作者:隐宗宗主     开元4316年txt下载     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一十九章 剿寇

    杨三、赵平按照黎安明的命令,也顺利的到达了鸡笼屿的位置。不过就当他们准备按照预定计划登陆时,却发现了一个意外情况。

    “杨兄,好像是红夷人的军舰!”赵平举着望远镜看了一会儿后说道。

    杨三闻言也举起望远镜看了看:“还真是红夷人的军舰,他们在这里干什么?”

    只见在他们预定登陆的岸边,正停靠着一艘与他们军舰类似的船只,作为黎安明亲信的他们知道,在大明除了黎家,没有谁有这样的军舰,只有濠镜澳的红夷人拥有。

    “怎么办?”杨三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便问道。

    “看来公子说那些红夷人也在打这个岛的主意果然没说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是来探查这里的。”赵平答非所问的回道。

    说着,他拿出地图看了看说道:“你看,据我所知,这些红夷人也在这倭人做生意,你看,如果他们占据了这里,把这里当做一个补给点,不管是去我大明还是去往倭国,都会很方便。”

    “那我们该怎么做?”杨三抿了抿嘴问道。

    赵平收起地图后,才说道:“公子说过,红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里是我大明的领土,由不得他们乱来。这样,派一艘军舰前去交涉,看看他们到底在这里干什么。其余各舰做好战斗准备,一个时辰后不管结果如何,给我准时进攻。”

    杨三闻言点了点头,也很赞同这个做法,随即想到一个问题,便问道:“我们这里可有懂红夷人语言的吗?”

    “不巧,我手底下正好有一个,还是何伯在濠镜澳招募的呢。”赵平笑了笑说道。

    说着,他就命人去叫了一个看上去有些文文弱弱的,带着眼镜的白面书生来。赵平也不废话,直接说道:“眼镜儿,你看到对面那艘军舰了吗?有个任务要交给你,带一艘军舰前去和他们交涉,看看他们在这里干什么,你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我会准时发起攻击。”

    眼镜儿,原名叫何开祥,是何源从濠镜澳招募来的,他的这副眼镜还是黎安明送他的,不过他平时一般不带,只有在看地图或是看书时才会带着眼镜。不过别看他文文弱弱的,但他经过训练,现在已经是一艘军舰的舰长了。

    此刻听到赵平的话,何开祥连忙立正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去吧,小心些,如果情况不对,允许你自由开火!”赵平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是!”何开祥打了一个敬礼后便转身下去了。

    ............

    另一边,黎安明攻上岸后,却是不急于继续进攻了,这一次的时间充沛,他主要以求稳为主,避免不必要的牺牲。自己已经从容不迫上了岸,又有十几门火炮的远程掩护,现在只需要平推碾压即可,根本不需要搞什么花招取巧。

    一切准备就绪后,黎安明列阵开始推进,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个渣。如果不是黎安明太过仁慈,知道这里有许多人不是海盗,而是受害者,他就不会在炮轰了外围据点后命令停止炮击了。岛上的建筑物都在炮击范围,一顿炮火过后,放一把大火,这些木质结构的简易建筑还不火烧连营啊!

    然后枪手和弓箭手躲得远远地拾遗补漏,一个个射杀从火场冲出来的敌人,连重步兵突刺都省了。

    财物被毁也无所谓,反正银子又不是纸币,烧化了还是银子,一样的当钱花。

    黎安明定的军规就是不许滥杀无辜,他得带头遵守才是,在登岛时黎江就已经打探清楚了,这里的海盗只占了一小半而已,剩余的大多数都是无辜的百姓。

    一千多步战兵在黎安明的指挥下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齐头并进,后面是一个叫陆斌的骑手带着五百余骑兵跟着,再然后是黄沣带着的十五门火炮组成的炮兵营压阵,海面上则是黎江带着的舰队在巡航围剿着逃跑的海盗船只。

    所有人都是穿着一副武装到牙齿的板甲,后面还有强大的火力为后盾,将近两千人围剿这一千余海盗,简直就是欺负人。

    “兄弟们,喊话!”到了海盗营地,黎安明便高声喊道。

    黎安明话音刚落,他手下的士兵们便齐齐的喊道:“大明官军剿杀海盗,放下武器免死!”

    “大明官军剿杀海盗,投降免死!”

    一遍又一遍的吼声在这清晨的岛上响起,很快,便有一群挥着雉刀的花脑壳出现了,黎安明知道,这时倭寇特有的打扮。

    对于倭寇,他可就不那么客气了,直接命令道:“第一排,开火!”

    “嘭”“嘭”“嘭”随即黎安明就见到最前方一个倭寇的身体多处喷出血雾倒下了,其他负隅顽抗倭寇的命运同样如此。

    接下来有遇到了几拨反抗的海盗,黎安明同样干净利落的下令解决了。

    所有战士的呼喊声依然在继续,“明军剿寇,投降免死!”

    黎安明见这样行动太慢了,于是下令道:“自由行动,凡抵抗者,杀无赦!”

    “是!”听到黎安明的命令,士兵们就像一群饿狼一样四散开来。

    他自己则扛着一把线膛枪,骑着马,身边跟着几个同样骑着马护卫他的家丁。优哉游哉的在海盗营地里逛着,看到遗漏的海盗抬起就是一枪。

    “大人,我知道哪里还有海盗。”这时一个老者突然对着黎安明跪了下来,哭喊着说道。

    黎安明连忙让一个家丁去把他扶了起来,笑着说道:“老人家,您说,哪里还有海盗?”

    那老者闻言又准备下跪,亏得那个家丁连忙把他扶住了,黎安明的家丁都知道,自家少爷最不喜欢的就是动不动就下跪。

    那老者见状,顿时拱了拱手说道:“回大人,这后面还有一个寨子,里面住着的都是海盗,那里一般不让我们进去的。”

    “多谢老人家了,你们注意保护好自己,看到我们官兵就赶紧扔下武器,免得被误伤!”黎安明先是拱了拱手对那老者感谢道,然后又拱手对周围的百姓说道。就在这一会儿的工夫,这里就已经围了许多衣衫褴褛的百姓了。

    “呜呜呜……,官兵老爷,小的们可盼到王师了。呜呜呜……。”顿时喜极而泣的哭喊声不绝于耳。

    。。。。。。。。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二十章 清剿

    黎安明当然不会听信一人之言,告别了那个老者后,黎安明又派人陆陆续续的向其他人打听了一番,在最终确认了那里确实是海盗窝的事实。于是他便对一个家丁说道:“去让黄沣把他的炮兵营给我拉来!”

    有几个汉人百姓主动做了带路党,于是黎安明的目标更加明确了。等黄沣的火炮拖到,黎安明直接指着那个寨子说道:“那里面都是海盗,不用管其他的,给我轰!”

    “好勒公子,您就瞧好吧!”黄沣本来有些郁闷,从自己费劲巴拉的把十多门火炮运上岸,却是一炮未发,尽拖着火炮跑东跑西的了。此刻终于等来了开炮的机会,他怎能不兴奋?

    这里的海盗头子是一个叫肖鸿龙的汉人,原本福建的一个渔民,后来活不下去后就从贼了。此刻他睡梦中被枪炮声惊醒,随即就听到了振聋发聩的吼声,他顿时有些吓坏了,如此大的动静,如此密集的火铳声,这一下子来了有多少敌人啊?

    他反应很快跳下床铺拿起刀根本来不及穿盔甲,而是用褥子胡乱包起这些装备背着就往屋后跑,这时已经有几个心腹也跑来了。

    “当家的,是明军,来了好多人,火器犀利得很,许多弟兄都死了。”一个惊魂未定的海盗跑过来哭喊道。

    “明军?我们和他们并无瓜葛啊,他们为何来打我们?”肖鸿龙闻言顿时有些疑惑了,实在想不出明军为何会看上他。

    另一个小海盗见状连忙说道:“当家的,小的看到是陈首领他们引来的。”

    “混蛋,老子就说过别他娘的去惹官军,这下好了吧,老子的地盘就要毁了了。”听到属下的话,肖鸿龙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骂骂咧咧的吼道。

    他的几个心腹见状连忙劝道:“老大,咱们快去山上洞里躲躲吧,那些明军凶恶的很,不容分说直接放铳射箭不把咱们当人啊!”

    这个寨子的后山上有一个山洞,他就是因为看上了这个山洞才决定住在这里,平时也不让其他人知道。

    “姓陈的人呢?”肖鸿龙怒气冲冲的问道。

    “跑了,抢了我们的马就往南边跑了。”

    肖鸿龙闻言狠狠的跺了一脚,道:“走,上山!”

    此刻,跑是没地儿跑了,海面上肯定已经被封锁,南边肯定也有追击的官兵,现在就只有上山进洞里躲一躲了。山洞里是这一股海盗藏匿金银财宝和粮食物资的地方,他们匆匆忙忙溜了进去,很快,又有几个手下跑了进来。

    十几个海盗惊魂未定,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外面,黎安明基本没费多大力就完全占据了这里,因为海盗们和普通百姓混在了一起,导致清剿有些困难。

    黎安明见状,对准一个挥舞着肋差长相凶狠的海盗,“呯!”一声枪响,给他来了个一枪爆头。道:“全部放下武器,举起双手跪地投降,否则杀无赦!”

    “跪地投降者免死!”黎安明手下的士兵们众口一词的重复着这样的喊话。

    “当啷、当啷、当啷……。”兵器落地声不绝于耳,没一会儿的工夫,他们面前跪倒了数十个。

    “官老爷,小的是大明百姓啊!小的是被倭寇抓来的啊!”

    “官老爷,小的刚才还杀了一个倭寇呢,大家都看见了……。”

    黎安明顿时被这些哭喊声弄得有些头疼,此时他正好看见了跪地的人群中的一个老人,正是刚才给他指明后山海盗寨子的那个老者,见状,黎安明连忙招他过来问道:“老人家,还未请教尊姓大名。”

    “不敢劳烦官爷过问,小老儿曹明德,宁波府人,万历十六年被劫掠至此。”那老者连忙恭敬的回道。

    黎安明点了点头,道:“您能区分这里的海盗和普通百姓吗?”

    “回大人,小老儿对这里很熟悉,谁是海盗小老儿一清二楚。”曹明德笑着回道。

    “很好,那烦请老人家帮个忙,帮我们揪出藏匿在百姓中的海盗,事后在下必有重谢!”黎安明闻言拱了拱手说道。

    这个任务很简单,在黑通通的枪口下,明晃晃的军刺面前所有人都像乖宝宝,连真海盗都不敢造次,更别说普通百姓了。

    很快,在曹明德找来的几个汉人的帮助下,就有数百个海盗被捆了起来。

    “其他人都不是海盗吗?你能够保证?这可是与你们今后的身家性命有关的哦。”黎安明看着曹明德的眼睛逼问道。

    曹明德见状连忙战战兢兢地跪下来说道:“大人,小老儿用性命担保剩下的百姓都不是海盗,他们跟海盗都有仇呢。”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并且,小老儿已经把和海盗有关系的几个人也绑了起来。”

    黎安明见状连忙让一个士兵把他扶了起来,道:“辛苦您了,等我们清剿完这里后,再来聊重赏和赔偿的事儿。”

    正在这时,负责在海上围剿的黎江来到黎安明身边汇报道:“少爷,所有海盗船只已全部控制,无一逃脱。”

    黎安明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时又见黄沣跑过来禀告道:“少爷,一些海盗跑上山了,听说那里有一个海盗藏匿金银财宝和粮食物资的山洞。”

    “少爷,除了一部分骑马向南逃脱的外,这里的海寇已基本肃清!”骑兵营的陆斌也来汇报道。

    “骑兵营前去追击,务必堵住他们的退路。”黎安明闻言想了想便安排道。前面有黎小娅和杨三堵住的,逃他们肯定是逃不掉的,就看什么时候能歼灭他们了。

    “是!”陆斌打了一个立正后便转身下去了。

    黎安明则继续安排道:“对于逃到山上的那伙海盗,黎江,你去,不要急于攻击山洞,先把已经斩杀和俘获的海盗集中起来让岛上的百姓辨认,看以此能否推断出山洞里海盗的数量,再看看有没有知道山洞里面情况的人,多找几个熟悉内情的人仔细询问,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

    “是!”黎江闻言也打了一个立正后下去安排了。

    另一边,眼镜儿何开祥带着一艘军舰打着旗号靠近了停在岸边的那艘红夷船.........

    。。。。。。。。。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二十一章 结束

    大约一个多时辰后,黎江便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道:“少爷,已经解决了!”

    “没出什么意外吧?”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问道。

    “没有,那海盗头子还以为他们藏在那里不会有人知道呢,被属下带人扮成海盗进去突然袭击了,根本没费什么力气就轻松的抓获了他们。”黎江摇了摇头回道。

    黎安明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抓紧时间打扫战场,清点伤亡!”

    “是!”黎江打了一个立正后便转身下去安排了。

    而黎安明则带着几个家丁去找曹明德等几个老人聊天,以便了解了解这里的情况。

    “老先生,看您的谈吐举止,您是读书人?”黎安明笑着问道。

    曹明德闻言顿时苦笑着说道:“大人说笑了,小老儿二十几年前还可以说是读书人,现在嘛,不过是一普通渔民而已。”

    “既如此,那您怎么会沦落至此?”听他确认了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后,黎安明更加好奇了,在他的心里,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可是自命清高的。

    “唉!”曹明德闻言叹了一口气,道:“看大人您的年纪,应该不到二十岁吧?那您应该不知道,万历十九年,宁波先是发生海溢,后又遭倭寇劫掠,百姓死伤无数。小老儿家那时也被倭寇洗劫,全家被杀,只因我是读书人,才逃过一劫,被他们劫掠至此。”

    海溢黎安明是知道的,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海啸。海啸在现代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更别说在这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了。面对海溢,大多数百姓可能也就等死而已。

    “那你们在这里平时靠什么为生?”黎安明没有在那个沉重的话题上多聊,转而问道。

    “大人您看!”曹明德闻言指了指不远处的稻田,道:“这些海寇让我们每人种五亩地,收上来的粮食八成上交,余下的两成就算是一年的口粮了。这里唯一的好处就是,一年可以收获两次,基本能保证不挨饿,除此之外,就是偶尔偷偷摸摸的下海捞一些鱼来充饥了。不过今年这一茬,收获肯定得降不少。”

    看着被破坏得很严重庄稼地,黎安明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叹了一口气,他虽然已经极力的避免了自己这边踩踏庄稼的事情发生,但他没法阻止慌乱的海盗不去毁坏。

    好在这里气候适宜,就算这一季被破坏了,马上又能种第二季,倒也是饿不着百姓们,再说,黎安明可是运了不少粮食来。

    想到这里,他便开口说道:“这样吧老人家,我看您也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一会儿我派人跟着您去统计一下各家各户的损失,然后我这边会适当的给一些补偿,您看如何?”

    “那就多谢大人了!”听到黎安明的话,曹明德几个老人连忙激动的站起来拜谢道。

    黎安明喊来几个文人,交待他们一起去统计各家损失以及顺便考察考察能再开荒的土地。

    其中刘国正和周能是于启晨的学生,不过被黎安明招来这里了,他们将负责这里的农业方面的一些事情;吴茂才和欧阳浩是黎安明亲自培训的人才之一,既然这里是属于自己的地盘,他当然得重新弄一套行政体系出来。

    “少爷,战果统计出来了。”没一会儿,黎江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回禀道。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看你的样子,恐怕收获不小。”

    “正是,少爷,除了去追击的骑兵营没法统计外,此战我们几乎零伤亡,就十几个受了点伤,但都不严重,只是轻微擦伤。”黎江兴奋的说道:“另外,我们缴获了粮食三千多石,白银七万多两、黄金九千多两,火药一万多斤,珠宝奇巧有三十多个箱子,还有生丝、茶叶、布匹、瓷器等。”

    听到这儿,黎安明也有些兴奋了,“看来这伙海盗还挺富裕的啊,还有呢?”

    “主要是这伙海盗前几天劫掠了两支商队,被我们捡了个便宜。”黎江咧嘴笑了笑,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我们光是在这小琉球头就缴获了大小船只一百余艘,其中大福船类似的十一艘,草憋船、快船、马船等共计三十余艘,其余的多是渔船和小船。另外各种火炮也缴获了不少。”

    “好!”黎安明顿时兴奋的拍了拍手,这下他的舰队算是真正的起来了,至少在东番岛地界,可以说他至少可以横着走了。

    当然,黎安明知道,之所以收获这么大,主要还得感谢那个在岱山岛打自己主意的商人,如果不是他引来这么多的海盗的话,黎安明也不可能收获这么大。

    “对了,俘虏了多少人?”高兴之余,黎安明又问起了俘虏问题。

    黎江想了想回道:“回少爷,除了一部分逃脱的外,加上在海上俘获的,总共俘获了一千五百余人。”

    “好,这下有免费劳力可以用了。”黎安明一向的准则是,除了首恶外,其他的一律劳动改造,这样既避免了大规模的杀戮,同样也能节省不少成本,毕竟光是修路修城建码头,就得要不少人力物力,有免费劳动力为何不用呢。

    第二天下午,黎小妹、刘阿福已及杨三、赵平两方人马也相继赶了过来,至此,黎安明的登岛事宜算是圆满完成了。

    “二哥,我抓到了几条大鱼,并且还得到了一百多匹马呢!”一见到黎安明,黎小娅就蹦蹦跳跳的跑过来颇为兴奋的炫耀道。

    黎安明见状顿时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自己这小妹不管表现得再怎么成熟,不过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罢了。

    “行了,知道你厉害,怎么样?没受伤吧?”黎安明仔细打量了一下她后关心的问道。

    “没有,二哥,不得不说,你打造的这种盔甲真厉害,我被砍了一刀一点事也没有。”黎小娅闻言连忙笑着回道,说起这个她现在都还有些后怕呢。

    听到她的话,黎安明顿时松了一口气,道:“没事就好,以后自己小心些!”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走,咱们去看看,是谁在打咱们的主意!”

    。。。。。。。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二十二章 信仰

    来到关押重要人员的地方,黎安明就见到了先前在海面上见到的那个商人和海盗头子。

    黎江找来一把椅子,黎安明就这样大大咧咧的坐在了绑着的两人面前,道:“说说吧!”

    “呸!老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你记住了,你爷爷我叫陈发。”那海盗头子吐了一口口水后叫道。他倒是干脆,因为他也知道,自己身为海盗,落在朝廷官员的手里,只会成为他们升官发财的一个工具而已,并且还是一次性的。

    黎安明没有理会他,而是转向那个商人问道:“你呢?还未请教高姓大名啊,从一开始你似乎就在打我的主意,说说你背后的人是谁吧?我不相信这么一个海盗头子能给你那么大的胆子。”说着,他还很嫌弃的看了那个陈姓海盗头子一眼。

    “哼,我劝你还是识相的早些把我放了的好。”那个商人可就没那么有眼色了,此时还是一副高傲的样子。

    黎安明见状嘴角划过一丝冷笑,道:“看来你还没有看清自己的处境啊,就算你身后的人再厉害,他能远渡重洋来这里救你?我想不会吧,他或者他们把你推出来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就没作用了。”

    “哼,你也不想想,你身后的人为什么不直接出面,而是找你掺和这么一脚?”说完,黎安明便不再管他们,起身离开了,留下黎江负责招呼他。说实话,现在的他已经不怕任何人打他家的主意了,东番岛已在手中,就意味着退路已经安全了,不服的话,直接干就是了。

    “二哥,你觉得会是谁?”黎小娅边走边歪着脑壳好奇的问道。

    黎安明闻言撇了撇嘴,道:“除了那些个文官们,还能是谁?也只有他们最没底限了。不过具体是谁,等一会儿黎江审问出来就知道了。”

    果不其然,兄妹二人还没走远呢,就见黎江满面笑容的跑了出来,道:“少爷,小姐,还没等小的动手呢,他就吓得招出来了。”

    “快说说,是谁啊?”黎小娅颇为好奇的催促道。

    “回小姐,是一个叫周道登的官员。”黎江回道。

    “周道登?”黎小娅闻言歪着脑袋想了想,发现自己不认识后便问黎安明道:“二哥,你认识这个人吗?”

    黎安明也是想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这么一号人,这位可不就是后世有名的“愚蠢阁老”吗,还是一位动不动就装孙子的首辅。

    想到这里,黎安明便笑着说道:“应该是礼部的一个官员,不过不足为虑。”

    按照历史轨迹,明年周道登才会升任礼部左侍郎,紧接着就会因为遭弹劾而主动致仕,等他再次为官的时候已经是崇祯年间的事了。

    不过黎安明之所以能记起他,主要还是因为历史上后来六十岁的周道登买了十四岁的柳如是当妾。

    正在这时,杨三和赵平以及眼镜何开祥走了过来,黎安明便就不在这个问题上深究了。

    “公子,我们缴获了一艘红夷船,并且还俘虏了三百多红夷人。”刚一走近,杨三就兴奋的禀告道。他是内陆人,第一次见到大明人之外的其他人的样子,并且这些人还是被他们俘获的,光是想想就让他兴奋。

    “红夷人?他们不在濠镜澳好好的呆着,跑到这里来干什么?”黎安明闻言顿时有些疑惑了。

    赵平见状连忙说道:“回公子,他们不是红夷人,是西什么牙人,具体的眼镜知道。”

    何开祥闻言连忙上前说道:“回少爷,据属下和他们的交流来看,他们是占据吕宋的西班牙人,来此是想找一个地方建立港口。”

    昨天眼镜带人前去交涉的时候,不过让他没想到这些西班牙人却干净利落的直接投降了。

    黎安明记得西班牙来台湾应该是1623年以后的事了,难道他们这么早就已经开始打主意了?不过仔细一想似乎也说得通,现在已经1620年了,等他们考察完回到吕宋,差不多就得是1621年了,然后再报回国、再回来,也差不多是1623年以后的事了。

    来到关押西班牙人的战俘营,黎安明率先看到的却是一张有些熟悉的面孔。他还没想起来是谁,一旁的黎江却已经认出来了,“少爷,那个不是您在濠镜澳遇到的那个卖主求荣的通事吗?”

    经黎江这么一提,黎安明顿时就想起来了,那时却是见到了这么一号人,后来他还让黎江去打探了一番。没想到的是此人竟然又做起了西班牙人的通事了,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他们的话你能翻译吗?”黎安明转头问向一旁的何开祥道。

    何开祥闻言连忙回道:“没问题!”

    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指着那个通事说道:“既如此,这个人就没用了,带下去,让他去修路筑城吧,被浪费了劳动力。”

    “是!”黎江闻言连忙招来两个士兵,把那个颤抖着想说什么的通事直接拖了下去。经过了黎安明灌输了民族主义的他们,对于卖国求荣的人,最是没有好感。一个带着外国人来考察占领自己国家土地的人,死不足惜。

    “不,你不能这样做,主是不会原谅你的!”这时一个西班牙人见状颇为愤怒的吼道。

    黎安明通过何开祥的翻译知道了他的意思,于是笑了笑,道:“可惜的是,你们的主管不到我们的头上。”

    “你们只是一群没有信仰的可怜虫而已,主的福音你们是听不到的,有什么好得意的?”那个西班牙人颇为藐视的说道。

    “我们没有信仰?”黎安明闻言顿时有些好笑了,怒道:“当洪水来临时,我们想的不是等着别人来救,而是自己着手治理;当被一座大山挡住家门时,我们想的不是搬家,而是移开那山.。”

    “正所谓天地不仁,万物已为刍狗。当然,这么深奥的问题你们是不会懂的。总之,我们信仰的是我们的祖先,我们信仰自然万物,敬拜天地风雨。”说到这里,黎安明突然自嘲的笑着摇了摇头,道:“和你们说这些干嘛,你们又听不懂。所以啊,别以为信个教就有什么了不起。”

    “哼,我劝你最好是放我们离开,不然等我们西班牙国的舰队一到,哼!”说不赢黎安明,那个西班牙就开始改威胁了。

    不过黎安明也不是那么好相与的,嘴角冷笑着问道:“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你们西班牙国向我们大明宣战吗?”

    。。。。。。。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二十三章 整顿

    “不不不!”听到何开祥的翻译,其他西班牙人连忙七嘴八舌的说道:“这位先生您误会了,这个蠢货的话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

    黎安明见状伸手打断了他们的话,指着其中一个说话最大声的西班牙人问道:“现在由你来回答我的问题,你叫什么?”

    经过何开祥的翻译,那人连忙回道:“尊敬的将军阁下,我叫布尔科,是一个外科医生。”

    “外科医生?”听他这么一说,黎安明顿时心中一动,这时他才想起来,此时的欧洲,,外科学早已成为独立的医学专科。与其自己这个半吊子辛辛苦苦的培训医生,还不如直接从欧洲引进相关的人才来教授培训。

    虽然现如今的大明也有部分外科医术,但系统的却是没有,而反观欧洲,他们早在公元十三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医科大学了,相比于现如今的大明,他们的医学确实要比我们完善不少。

    想到这里,黎安明便试探性的开口问道:“这位先生,你也见到了,这里刚结束了战争,有不少伤者,不知你是否愿意伸出援手救救这些病人?”

    虽然他自己带了不少学过战场救护的人来此,但总的来说他们也只会简单的包扎处理,真正遇到严重的伤者时他们也无能为力。

    “这是我的职责,尊敬的将军阁下!”布尔科闻言,连忙双手抱胸微微鞠了一躬说道:“另外,请允许我再介绍几个我的伙伴给您认识,他们都是出色的医生。”

    “哦,是吗?那太好了,凡是愿意为我工作的,各位请放心,酬劳一定会让大家满意的。”黎安明闻言顿时眉开眼笑的说道。

    听到黎安明的话,布尔科连忙拉过六七个人,一一介绍道:“尊敬的将军阁下,这位是汤姆森,也是一位出色的外科医生,这位是罗宾斯,.........我们都很乐意为您效劳!.”

    “欢迎各位!”等布尔科介绍完毕后,黎安明学着他们的礼节微微行了一礼说道:“愿意给我工作的,现在我就给你们自由,但切记不可逃跑,否则后果会很严重的。”

    “将军阁下请放心,我们工作只是为了金钱而已,犯不着为此丢了性命。”布尔科闻言连忙保证道。反正都是工作,对他们来说哪里都一样。

    黎安明点了点头,随即招呼黎江把他们带下去安排好,并把在他们舰上缴获的医学方面的物品还给他们。

    “尊敬的阁下,我叫西蒙斯,是“胡安”号战舰的舰长,我也愿意为您工作。”布尔科等人刚下去,一个大胡子西班牙人就站出来说道。胡安”号战舰,便是被杨三、赵平等人俘获的那艘西班牙战船了。

    “欢迎您,舰长先生,相信你的选择不会让你后悔的。”黎安明连忙满面笑容的说道。

    接下来,陆陆续续的又有好些个西班牙人站了出来,黎安明也不挑剔,都一一收下了。不过自愿为他工作也没多少,加起来还不到一百人,其余的要么是普通水兵,要么就是看不上黎安明给的工作的。

    黎安明也不在意,反正那些愿意为他工作的就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不过对于剩下的人,他可就没那么友好了,直接让眼镜何开祥宣布了几条战俘营的规则。

    “第一、不要靠近篱笆墙,如果夜间上厕所,直接去了就返回,不许到处乱转,否则我们会开枪!不要试图逃跑,逃跑的必受严惩!实行连坐,十人一个班,一个逃跑,其余人受罪!你们安心在此等候,我们会派人去找菲律宾当局,让他们出钱赎回你们。我们不会虐待你们,会保证你们能活下去,当然,活得很好是不可能的。不要闹事,遵守纪律,违纪的话,相信我们会让你们生不如死!”何开祥最后说了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

    这两百多人也算是免费劳动力了,不用白不用,而所谓的派人出菲律宾传话,也不过是为了暂时安住他们的心而已。开玩笑,现在黎安明在东番岛还没完全理清呢,为何要去引狼上门呢?

    ..........

    花了几天的时间,黎安明才完全在这里站住脚后,便召开军务会议,开始了他的军队改革。现在有了自己的地盘,他当然得实行他自己熟悉的一套行政体系。

    “现在我们可以说已经在东番岛站住脚了,接下来采取步步为营,慢慢蚕食的方针进行下去就没问题了。”站在原来海盗们的议事厅,黎安明直接开门见山的对到来的众人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有几件事要宣布。”

    “首先一点,荃叔已经在福建等地开始招募移民了,何伯那边也会送一些移民过来,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一批批的移民到来,大家务必做好安顿方面的工作。”黎荃早在黎安明带人出发前两天就已经带人前往福建了,福建本就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地方,只要买通了当地官员,招募移民也很容易。本来那些地方每年的饥荒就够他们头疼的了,此时有人愿意接受,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再说了,黎安明手中可是有朝廷任命的文书的。

    “另外,我们初来乍到,一切物资都要靠岱山岛来补给,所以海军方面务必得保证岱山岛到东番岛的这条补给线的安全。”

    “我们成军这么久,一直都没有一个番号,所以今天我们便把这些事定下来。接下来,我就先宣布一下关于军队的改革。”

    接下来,他先介绍了一下后世解.放.军的军团、军、师、团、营、连、排、班的序列和“三三制”的原则编制方式。这是黎安明思考良久后才确立的,虽然军衔制度他暂时不会拿出来,但编制是没问题的,以后他的军队主要是以火器部队为主,再按以前的军队编制确实不好指挥。

    “首先,海军方面,目前我们马马虎虎的可以成立两支舰队,赵平、刘阿福各负责一支舰队,我给你们的要求是,尽快把海军的编制补满,至于兵员怎么招,你们下去自己讨论后报上来就是了。”海军陆军及炮兵的概念连忙早就给他们普及过,此时不过是再次提出来落到实处了而已。

    “是!”赵平、刘阿福闻言连忙立正应道。

    顿了顿,黎安明接着说道:“至于陆军方面..........”

    。。。。。。。。

    (求收藏、求推荐!)

    (ps:今天中午两点后大家在客户端的免费页——历史专场看到本书。)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再临濠镜澳

    万历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在安排好岛上的事务后,黎安明便乘船渡海再次来到了濠镜澳。

    此次跟随他一起来的,出来他的几个护卫外,还有何开祥等几个海军方面的学员,他们将跟随黎安明一起去遵义,学习一些远洋航行方面的知识。

    如果黎安明所记不错的话,今年英国的“五月花”号三桅盖轮船就会载着包括男、女及儿童在内的102名船员由英国南安普顿出发。其中35人为清教徒,67人为“陌生人“(非清教徒人员)去往北美大陆,开始了对印第安人长达百年的屠杀。

    虽然黎安明不会去阻止,但对大航海时代,他得参与进去才行。再说了,现在有了自己的独立地盘,蒸汽机等一个引发工业革命的东西可以提上日程了。而要想蒸汽机运行良好,橡胶又是必不可少之物;除此之外,金鸡纳树也是他急迫想要寻找到的东西。

    而这些,都在遥远的美洲大陆,想要得到,就必须得穿过茫茫大海才行。

    经过黎安明的询问,何开祥第一个报名参加了远洋航行的培训,他是黎安明手下接触西方最全面的人了,他也迫切的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另外几个曾经都到过日本或者菲律宾,对于黎安明组建的远洋航行很感兴趣,所以也一便来了。

    护送黎安明到这里的则是赵平手下的两艘军舰,不过到了濠镜澳外海便停在了那里,转而又黎安明带着几艘商船、马船上了岸。

    因为已经有过合作关系了,黎安明便直接带人抬着一个大物件来到了万奴行。

    “尊敬的黎先生,很高兴再次见到你!”见到黎安明进来,万奴.卜加劳连忙起身右手捂胸微微鞠了一躬行礼道。

    黎安明也有样学样的回礼微笑着说道:“又见面了,卜加劳先生!”

    “请坐,黎先生!”

    黎安明依言坐下后,才抬头笑着说道:“卜加劳先生,此番我又来找你合作了,不知我需要的马匹什么时候能到?”

    “很乐意为您效劳,黎先生!”万奴.卜加劳闻言先是感谢了一番后,接着说道:“至于您需要的马匹,我们已经就近从菲律宾、巴达维亚等地给您运来了七百匹,现在就在濠镜澳,您随时可以运走。另外,我们还从西班牙本土购买了两千余匹,现在正在来的路上,今年冬天或者明年的春天会相继运到。”

    “很好,那就先谢过卜加劳先生了!”黎安明闻言满意的拱了拱手笑道。

    顿了顿,黎安明又问道:“不知卜加劳先生做不做人口生意?”

    听到黎安明的话,万奴.卜加劳顿时脸色一变,连连摆手说道:“不不不,黎先生,我们不做奴隶买卖。”他还以为自己贩卖人口被发现了呢,顿时有些不自在了起来。

    “卜加劳先生误会了,我也不做奴隶买卖,并且,我很讨厌奴隶买卖,沾着人血的金钱很臭,我不喜欢。”黎安明面带笑意的说道。他知道这些欧洲人背后都在做奴隶生意,这其中甚至还有大明的人口被贩卖。不过他现在实力不够,还管不了太多,在这里稍稍提醒对方一下就是了。

    听到黎安明这么说,万奴.卜加劳顿时松了一口气,问道:“那黎先生的人口生意是?”

    “我需要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只有卜加劳先生你能招来,价钱好商量。”黎安明笑了笑说道。自从看了布尔科等几个所谓的外科医生进行了一次手术后,他便不对这个时代的外科手术报什么希望了,外科医生还得自己培训,反正现在已经有吴又可这个大拿坐镇了,慢慢的总会培训成材的。

    不过医生方面不行,不代表其他也不行啊,欧洲方面总会有领先大明的知识,只要是人才,黎安明这个半吊子从来都不会嫌多的。

    万奴.卜加劳闻言点了点头说道:“那好说,只是这工钱方面.........”

    “只要有真材实料,工钱方面包他们满意!”对于人才,黎安明出钱向来是很大方的。

    “这就没问题了!”万奴.卜加劳闻言顿时眉开眼笑的说道:“其实我们那里的人是很向往东方的富饶的。”

    黎安明点了点头,接着说道:“另外,卜加劳先生,此次我需要再订购一些火炮,数量大概在两三百门左右,以及相应的火药炮弹,你这边什么时候有货?”

    西南眼看着就要起大战了,倒是遵义那里生产的火炮肯定是没法供应台湾的,所以他只得从卜加劳铸炮厂购买,反正他也是用玻璃镜子换大炮而已,对他来说损失不大。

    万奴.卜加劳闻言想了想回道:“现在我们炮厂没有订单,加紧赶工的话,最多明年的夏天就能完成。”

    “这就再好不过了!”黎安明顿时笑了笑说道,说着,他向一旁的护卫打了有一个眼色。

    那护卫见状点了点头便转身出去了,没一会儿就找了两人抬着一块东西走了进来。

    “卜加劳先生,为了表示感谢,这东西便当做是定金了!”说着,黎安明扯开盖着的黑布。

    万奴.卜加劳看去,顿时眼睛都直了。无他,黎安明给的是两块长三米多,高一米多的玻璃镜子而已。

    这是黎安明做的试验品,不过现在来说已经成功了。这恐怕是这个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镜子了,不说卜加劳了,任谁见了它都不会淡定的。

    “尊敬的黎先生,您放心,您要的货物我们会尽快备好。”此时的万奴.卜加劳显得更加的热情了。

    黎安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于是趁热打铁的问道:“不知卜加劳先生做不做粮食、矿石之类的生意?”

    “只要有银子,一切都好说!”万奴.卜加劳闻言双眼盯着那面镜子,头也不回的说道。

    顿了顿,他又说道:“如果黎先生还能拿出这样的镜子,您需要什么我们都能给您买到。”

    “那就好!”说着,黎安明递过去一张购物清单,继续说道:“这便是我需要的物资了。”

    清单上面是各种矿石以及粮食等,这些都是黎安明目前需要的,矿石之类的自己开采太麻烦,还不如直接找人去东南亚买来得自在。

    万奴.卜加劳接过仔细看了看,有些不解的问道:“怎么没有数量?”

    。。。。。。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二十六章 回程

    黎安明闻言笑了笑,回道:“没有数量就是不限量的意思,你能买到多少我通通都会收下。”

    “那马匹方面您是只要西班牙马吗?”万奴.卜加劳想了想又问道。

    “当然不是!”黎安明笑着说道:“不管是荷兰的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也好,还是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马、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洋曼马、德国的奥登堡马、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与纯血马也罢,只要你能运来,我都要,但前提必须是战马。”

    以上这些马是他能想到这个时代西方最好的战马了,西方的战马是分轻重骑兵的,哪怕只是轻骑兵的战马,如果引入到东方繁殖,那么都可以承担东方的重骑兵任务,因为东方人身体普遍瘦弱,穿上铠甲后基本上才能达到西方轻骋兵的体重。一旦列装,东方的重骑兵可以达到西方的轻骑兵连度,如果引到了西方重骑兵使用的战马,那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大明朝廷缺乏战马,边军也就后来的关宁铁骑拿得出手,虽然其中有天灾人祸的原因,但是缺马却是事实。战马的缺乏不仅仅影响陆军骑兵,在没有汽车的时代,无论什么东西的运输都依靠马力,就是黎安明的红旗军要使用大炮,那也得需要马匹来拉着才行。

    而西南叛乱就在眼前,红旗军陆军是势必要扩张了。而陆军扩张最大的问题则是陆上补给问题。不同于海军,海军扩张容易,因为海运的便利使得后勤压力小。一艘补给船基本上就解决了很多战舰的问题,但是陆运的后勤压力是巨大的,因此陆战军也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万奴.卜加劳闻言顿时笑容满面的说道,如果是这样,那马匹生意就太好做了,光是在巴达维亚,他就能买到两三千匹荷兰马。

    接下来,黎安明又与万奴.卜加劳商定了一下交易方式,决定由他送去东番岛交易后,这次长达数年的大宗贸易,就这么愉快的定下来了。

    随后,万奴.卜加劳带黎安明去把那七百匹西班牙马运送上船后,就互相告辞离开了。

    “告诉荃叔,这些马好生照顾,顺便建一个马场来专门养马,后续还会有更多的马匹运到,让他注意接收。”来到外海,黎安明对负责押送的陶垚说道。

    “是!”陶垚是第一舰队也就是赵平负责的舰队下的一个舰长,此次负责护送黎安明到濠镜澳,并押送在濠镜澳购买的物资回去。

    和舰队分离后,黎安明等人便搭乘一艘商船去往广州,从那里骑马回遵义。

    “公子,用那么大一块镜子换物资会不会有些太贵了。”路上,何开祥忍不住开口问道。他是不知道玻璃镜子的生产成本的,所以才有此一问。

    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贵吗?我一点都不觉得,你恐怕还不知道吧,那么大一块镜子,成本还不到五两银子。”

    现在制约黎安明的是碱,现在大明市面上的很多都是天然碱矿里产出来的碱,对于需求量很大的遵义来说,光是靠买,碱的供应是万万不够的。

    “什么?这么便宜?”何开祥闻言顿时有些惊讶了。

    “不然你以为呢?”黎安明见状有些好笑的说道:“那些外国人,把巴掌大小的玻璃镜运到大明,就敢卖到两三千两银子一个,你说他们赚不赚?”

    “现在你还觉得用玻璃换物资贵吗?”最后,黎安明笑着问道。

    何开祥连忙使劲的摇了摇头,还贵个毛啊,这完全就是占便宜的事。想到此,他便又有些疑惑的问道:“既如此,他们为什么还会花高价购买我们的玻璃镜子呢?”

    “那是因为大块玻璃技术现在只有我们大明有,只有我有!”黎安明笑了笑说道。

    说笑间,一行人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广州。

    “见过二少爷!”来到福运来会馆,何耀便上前见礼道。

    “何大哥不必多礼!”黎安明见状拱了拱手说道,这何耀便是何源的独子,负责黎家在广州的福运来会馆及城里的商铺。城里的商铺是新开的,专门用来收集各种情报的,不过对于这点何耀肯定是不会知道的。

    坐下后,黎安明才开口问道:“怎么样?近来生意如何?”

    “回少爷,这福运来的生意倒还尚可,就是城里的商铺有些供不应求,基本上半月没东西可卖。”何耀闻言拱了拱手回道。

    这倒在黎安明的预料之中,广州本来就是对外商贸中心,在此居住的富人肯定不少,而黎安明售卖的又是紧俏货,缺货是肯定的。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黎安明有意为之,另一方面,确实是运送困难,广州已经是他家目前在最南边的商铺了。

    想了想,黎安明便说道:“这样吧,从现在开始你这里也招募移民去东番岛,每次送移民过去后,都可以随船带一些商品回来,这样也就不会出现缺货的状态了。”

    现在岛上急缺人力,黎安明得想方设法的往上面送移民过去,广州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移民召集点。

    “这样那就太好了!”何耀闻言顿时喜笑颜开的说道:“广州这里人口本来就有些多,很多无地农民就成了流民在城中乞讨,官府也颇为头疼。不过这对我们招募移民来说倒是大好事。”

    “嗯,这方面你自己就看着办吧,反正移民是多多益善,东番岛上现在人力缺口很大。”黎安明点了点头说道。

    “是!”何耀连忙拱手应道。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黎安明一行人就打点行囊,装好干粮和水囊,便骑着马朝遵义飞奔而去。今天已经是七月初一了,再有二十天,万历皇帝就该驾崩了。

    不过等他的死讯传到遵义的时候,差不多应该是八月中旬了,那时泰昌皇帝朱常洛差不多也要驾崩了。到了那时,大明官员百姓将会在两个月内体验接连驾崩两位皇帝的刺激。

    而对于西南的各大土司们,这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黎安明得尽快赶回去早些做好准备才是........

    。。。。。。。。

    (求收藏、求推荐!)

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丰收(求首订)

    经过快马加鞭的赶路,黎安明一行终于在七月二十日回到了遵义。

    回到家,黎安明还未来得及休息,就被父亲黎文海叫去了书房密室——因为父子二人的对话事关重大,在黎安明和黎文海第一次深聊后,黎文海便在自己的书房建了一个密室。

    “你这么急着赶回来,看来是京城里的那位快不行了吧?”黎文海坐在书桌后面的椅子上沉默了良久才开口问道。

    黎安明也不隐瞒,直接抱拳回道:“回父亲,据孩儿在昏睡中所见,明日便是.......”

    没等黎安明说完,黎文海便伸手打断了他,道:“唉,看来西南是真的要乱了。”

    “父亲可有收到什么消息?”见状,黎安明颇为好奇的问道。

    黎文海递过一张信纸,说道:“为父接到消息,永宁的奢氏、水西的安氏、水东的宋氏皆是接着援辽的借口,在大规模的招兵买马,可惜的是朝廷却看不见。”

    听到黎文海的话,再看了看手中的信件,黎安明顿时了然了,果然,这西南叛乱真的提前一年爆发了。

    “父亲不必介怀,我们该做的已经做了,像那些流官那样剥削下去,这西南迟早要乱。”黎安明见父亲黎文海有些担忧的样子,便开口劝慰道。

    “东番岛的事情安排妥当了?”黎文海摇了摇头问道。

    黎安明笑了笑回道:“现在已经基本站住脚了,最多用不了两年,东番岛就完全被我们家控制在手中。”

    “这样也好,就是事有不逮,家里人也好有个退路。”黎文海闻言点了点头道。从这一点上来说,黎安明和黎文海还真像两父子。

    “退路方面不用担心,孩儿早就安排好了,现在我们静待事情发展就好了。”黎安明笑了笑说道。

    黎文海倒是很赞同的点了点头,道:“也罢,这段时间咱们就装着什么都不知道吧,这粮食不是快收获了吗?咱们就专心扑在粮食问题上吧。”

    顿了顿,黎文海继续说道:“对了,据军民府上下官员的预计,今年的水稻产量比往年要高了不少,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

    “孩儿不敢当,这些都是农业部于启晨他们的功劳,孩儿不过是动了动嘴皮子。”黎安明闻言连忙谦虚的说道。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黎安明一心扑在了武器制造和军队训练上,自从被黎安明送了三四千兵力出去后,林皓这里又陆陆续续的招募了许多兵丁,现在光是新兵营就已经有一万多人了,加上各地的卫所兵,遵义地区的兵力妥妥的超过了两万人。

    “抓紧训练,最多还有几个月就要打仗了。”黎安明对着林皓交待道。

    “是,少爷放心,老爷近来一直在督促我等训练。”林皓点了点头拱手应道。

    对于父亲黎文海的担忧,黎安明倒是知道的,无非就是对这次平叛没有底而已。不过黎安明倒是没有多大的担心,毕竟武器优势摆在那里。

    想到此,他便又问道:“现在武器配备怎么样?”

    “回少爷,火器部队除了三千多装备了燧发枪外,另外还特别训练了一千线膛枪部队;此外,长枪兵有两千、刀盾手一千、骑兵一千、弓箭手一千,火炮营那里的两千士兵是单独训练的。”林皓回道。

    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这样看来,武器配备方面倒还算齐全,不过他也知道,这恐怕也是库存的极限了。毕竟前段时间他往岱山岛调去了不少,而现在因为劳动力缺乏的问题,生产量本就不大。

    接下来他把军旗和军队番号的事交待给了林皓后,就直接来到了工坊区。

    “现在除了农用器具的制作外,其他一切的民用劳力全部转为军用,开足马力给我造枪造炮。”见到刘老三,黎安明话不多说,便直接安排道。

    除了玻璃、香皂、印刷等几个商用作坊外,其他的作坊几乎是可以通用的,这就是流水线和标准化的好处。一个人只掌握一个部件的制作技术,需要时拉上去就能用。

    就这样在紧张忙碌中,时间过得是飞快,一转眼便是金秋八月了,艳阳高照,农田中的水稻已经变得金黄,收获的季节到了。

    黎安明也从军营里抽身而出,准备着秋收的事了。

    “黎公子,今年比较旱,玉米已经可以收获了。”见到黎安明,于启晨脸上顿时笑出了花一样,对于这位神奇的黎公子,他是不得不服了。

    现在据初步估计,水稻、小麦等都比往年要多收不少,此外,土豆也终于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地方了。

    “那就让农户们收了吧!”黎安明摆了摆手说道。反正玉米从栽种到收取、到晾晒,他已经一股脑的教了下去,再说,这初期他也没指望玉米能有多大的产量。

    黎安明则带着人行到地头,让人挖开一块红薯地。他关心的还是这红薯的产量,只要有足够的红薯,就能在这生产荒废的乱世活人,不至于损耗了太多元气。

    挖了一亩地,拿到秤上一秤,又算了一下,一亩产量大概2000多斤,离后世的亩产万斤相差甚远。又陆续让人挖了几亩地,亩产最高的不过4000多斤,不过极少,最低的不过1500斤。

    现在这红薯的最高产量与后世的最低产量相差无几,对此,黎安明已经很满足了,毕竟现在可没有化肥之类的玩意儿。有这个产量也已经不错了,就算是最低的1500斤,也比小麦水稻的产量高出了四五倍。

    现在离霜降还有一段时间,产量还能提一些,不过顶天也就再长一个多月,产量最多也就高个两三百斤。

    黎安明又安排人挖了几亩和玉米套种的红薯地,产量差不多在1000斤左右,加上玉米,也差不多了。

    “恭喜黎公子,有此一物,又可以活人无数了。”知府王远志也来了,此时他双手捧着几个红薯,满面笑容的对黎安明说道。

    以前的他,是不事农桑的,对农业方面的事情也不了解,遵义从去年到今年的风风火火的农业改革,参与其中的他,也终于放下了高高在上的文人性子。

    对于是东林党的王远志,黎安明一开始是很不喜欢他的,不过在听说了一些他的所作所为后,黎安明倒是对他改观了不少。

第一百二十八章 红薯(求首订)

    “王大人,同喜同喜,下官可不敢居功,这是遵义军民府上下全体官员以及那些农业人员的功劳。”黎安明朝他拱了拱手说道。

    王远志也没在这个话题上深聊,而是说道:“如果本官所记不错的话,今年开春军民府上下可是种下了大概上百万亩红薯,按照两千斤的均值来算,至少得有两百万担的收成。而按照约定,农户们前两年按照“三谷八薯”的地租交税,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成,黎公子可想好如何处理了?”

    今年遵义军民府上下每人最少都分到了五亩地,加上后来又陆陆续续的开了不少山地、荒地,算下来,每人十亩地是有的。种玉米的地里黎安明基本都要求套种了红薯,新开垦的山地里他也要求种了红薯。反正新开垦的山地肥力也不够,种什么产量都不高,索性就中红薯了,因为红薯在贵州还有一个名字,叫山萝卜,山地对它没什么影响。

    这样算下来,遵义军民府前前后后确实是种了不下百万亩,不过均产量应该达不到两千斤,能有个一千五百斤就不错了。因为农户们肯定不会像黎安明的试验地里这么精细的打理,所以产量上最多有个两千多斤就不错了。

    “相信今年我们遵义种了新粮食的消息已经在周围各省传开了吧,等下再找人把这红薯的产量传出去,王大人,您说会怎样?”黎安明笑着问道。

    王远志闻言一愣,随即说道:“那一定会有人来购买种子和耕种方法。”

    “其他不说,光是云贵川桂湖广这些山地多的地方,知晓了有一种在山地里产量也很高的粮食后,大部分肯定会争相来购买种子的。”黎安明点头笑了笑说道。

    这年头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贪赃枉法,还是有很多一心为民的好官的。而对于西南山区,能种在山地里收获还颇丰的粮食,无疑与是救命粮了。

    小麦在山区的产量还不足一旦,水稻稍多一些,估计也就三担多些,但种植水稻的水田却是不多,再加上沉重的赋税,这些地方的百姓一年到头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依黎安明的估计,红薯之所以在明末推广不开,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推错了方向,南方本就是稻米产地,北方则是小麦产地,这两个地方的主粮产量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本就不俗了,谁还愿意来种植那个只能用来填饱肚子的红薯?

    而西南山区就不同了,不管在这里种小麦也好、种水稻也罢,产量都是提不上来的。如果有一种能在这里种植且产量高的粮食,基本不用怎么推广,老百姓自己就会要求种的。

    王远志闻言点了点头,道:“这样一来,起码能去除五六十万担的库存,再留下二十万担的种粮,这就去了一半了。眼看着西南就要生乱了,口粮留存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来,确实所剩无几了。”

    不愧是能做到知府的人,这一套一套下来,就把黎安明的意图摸得一清二楚了。

    趁着聊天的工夫,黎安明连忙生起一堆火,丢了几个红薯进去盖着碳灰烧了起来。王远志见状有些疑惑的问道:“黎公子你这是何故?”

    “王大人,一会儿您就知道了。”黎安明笑了笑卖了一个关子说道。这是他在现代的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不管是在山上放牛,还是家里生火做饭,他总喜欢丢几个红薯进火里烧着。

    半个时辰后,黎安明丢下手中的锄头跑了回来,用一根树枝掏出已经烧熟的红薯一看,有几个有些糊了,火太大。

    他拍了拍红薯上的碳灰,抬头问向一旁的王远志和于启晨道:“二位不介意这有些粗鄙的吃法吧?”

    “无碍,本官正想尝尝这红薯的味道。”王远志不介意的摆了摆手说道。于启晨就更加不用说了。

    见状,黎安明便摘下几张树叶,把红薯包裹半截后分别递给他们,道:“把皮剥了就可以吃了,小心烫哦!”

    说完,他自己也同样拿起一个剥开吃了起来。在现代他也是十多年没有吃过这样烧的红薯了,火炉里烤的他倒是一年能买一两回来吃,不过味道嘛肯定就没小时候的那么香了。

    “这味道倒是挺香甜的。”王远志尝了尝赞叹道。以前他只是听说过这个东西,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要不是被分配到这里来,这样的“粗粮”他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尝到。

    一旁的于启晨见状张了张嘴说道:“王大人,这东西好是好,就是不能多吃,吃多了.........”

    后面的话他有些不好说出口,黎安明见状直接说道:“吃多了屁多!”

    红薯里含有大量气化酶,在胃酸的作用下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导致肚子涨,放屁。当然,这些他没法给他们解释,简单粗鄙的“屁多”两个字比解释什么都有效。

    “不过对于填饱肚子来说,这红薯还是很不错的,不但如此,这东西还有药用价值呢,东璧先生的《本草纲目》载:“番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之功效”。”于启晨连忙尴尬的接话说道。作为跟着徐光启学习的学生,这红薯的习性他是了然于胸的,不过像黎安明这样直接丢火里烧着吃,他倒还是头一次见。

    王远志也没有在意黎安明那粗鄙不堪的话语,颇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了品尝手里的红薯上。吃完一个后他还有些意犹未尽的看了看地上那几个已经烧好的,不过一想到黎安明说的“吃多了屁多”几个字,顿时又按下了自己的口舌之欲。

    “农户们的地窖都挖好了吧?”吃着红薯,黎安明突然想到了红薯的储存问题,便对于启晨问道。

    于启晨闻言点了点头,道:“挖好了,早在春忙后,我们就已经安排人去各村各户监督挖好了。”

    “既如此,那就准备开始秋收事宜吧。”这遵义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得开始备战了,趁着现在时间还算充沛,粮食还是早日归仓的好。

    而就在黎安明带人忙着秋收的时候,八月十七日,经过近一个月的加急传递,万历皇帝的死讯终于传到了四川,传到了遵义...........

第一百二十九章 祭奠 (求首订)

    黎府,黎文海书房,密室。

    “果然如你所说,陛下在七月二十一驾崩了。”黎文海有些伤感的说道。作为臣子的黎文海,对万历还是有一些君臣之情的,此番万历驾崩,黎文海的心里难免会有些伤感。

    “现在估摸新帝已经登基了吧?”虽然还没有消息传来,但黎安明知道,短命的泰昌帝朱常洛已于八月初一登基,不过按历史所记来看,现在的朱常洛已经卧床不起了,再过十来天的八月二十八日,他便会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朱由校出来见他们,意味着已经开始托孤了。

    黎文海摇了摇头说道:“暂时还不得而知,不过太子倒还算体恤将士,以先帝的遗诏为名,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紧接着又罢免了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着手运转中枢。这样的殿下如果能坐上皇位,不得不说是百姓之福。”

    “遵义是否要准备祭奠仪式?”黎安明问道,对于朱常洛,史书记载很少,他不了解,所以便不准备多说什么,反正他也没几天好活了,等木匠皇帝上位后,估摸着这里也差不多乱起来了。

    黎文海叹了一口气道:“为父已经吩咐由知府王远志带着文官们在准备了,各处城池村镇屯堡,于公文到曰,设坛搭棚祭拜,允许军民百姓前往哭灵吊孝。遵义军民府于各处寺庙设水陆道场,为大行皇帝祭拜。公文到时,各处停止屠宰三天,行斋戒之事。虽然这里天高皇帝远的,但是该有的礼节不能丢,为人臣子,当尽臣子本分!下午便会准备闻丧,你也参加吧!我已经让你娘在帮忙准备孝服了。”

    “孝服?不是披麻戴孝?”对于大明的各项典章制度只能说一知半解的黎安明有些汗颜,原本以为丧服就是一身白色孝衣,但是从父亲黎文海的语气里明显觉得似乎不是那么简单。

    不过闻丧他是知道的,一般在大殓或小殓之前,从这一天开始,京城内的寺观各要击钟三万杵,为大行皇帝造福冥中。京城内禁屠宰13至19曰不等。分封在外地的亲王、郡王、王妃、郡王妃、郡主及文武官均于本地面向宫阙方向哭临致丧。

    黎文海也知道黎安明不懂这些,便随口解释了一句:“成服之前,文武官员服素服,冠乌纱、腰系黑色犀角带,成服后服“斩缞服”,即是用粗布做成而不缉边的孝服。”

    “孩儿明白了!”黎安明闻言连忙拱手应道。

    ..........

    遵义府署内,一捆一捆的白色粗布被从库房里搬出来,分发给各级官吏将士,顿时,遵义城各处立时变成了一片白色。

    用巨大的竹子、杉木搭建而成的灵棚便设在宫城前。巨大的供桌上,香烛灵位俱全。一口巨大的铜缸在灵棚入口处,前来哭拜的人们先要在这里为万历皇帝焚化厚厚的一摞纸钱。

    巨大的香案之上,按照礼仪定制陈列爵三、茶一、汤二、饭二、菜四、炙肉一、炙肝一、肉骨一、油饼一、角儿一、栗一、枣一、圆眼一、荔校一、胡桃一、馒头二、羊肉一、系肉二、汁壶一、酒壶一。除此之外,正案之前还摆设着黑牛一、羊一、猪一等所谓的太牢之礼。

    接连几天,从仁怀县到遵义县、绥阳县、桐梓县再到最边远的正安州,立时变成了一片白色,白色的幔帐,白色的孝服,白色的纸钱在铜盆里很快变成黑色的蝴蝶。。到处是一片哭声,到处是焚烧纸钱产生的黑色烟雾和一朵朵黑色的蝴蝶在风中迅速的被吹散。

    即便是工坊区各处的工人在上岗之前,也要到摆设有万历皇帝灵位的桌案前,行三拜九叩之礼,由工头代为上香,之后方可以上工。

    不过黎安明在第一天由父亲黎文海带着行了一次礼,祭奠了一番后,便没再去了。经过这几天的观察,黎安明基本明白黎文海这么做的意图了。按说遵义只是一个小小的军民府而已,再怎么尽君臣之礼也不会搞这么大排面。

    黎文海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告诉那些新归附的土司土民们,死的也是他们的皇帝,他们是我大明的臣子百姓!他是要让万历皇帝的丧礼,成为打造遵义各族各处百姓认同感的一个大活动,只要达到这个目的,便是花再多的银钱,办再大的排场也是值得的!

    现在可不是后世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虽然归大明官员管辖着,但此时的很多少数民族人民几乎只认他们的土司,不认朝廷的。

    不得不说,黎文海这样一番运作下来,让黎安明颇有些自行惭愧,以他的见识是办不到这些的。

    所以,在第一天祭奠完后,他便不在去了,这么费力的事,还是交给城府颇深的黎文海来做吧,这样的事不适合他这种政.治小白。

    此时正是秋收农忙的时候,祭奠完后他便又加入到了秋收的队伍了。

    “黎公子,预计今年各地的番薯总量是两百三十多万担,这其中还不包括七月种下的。”于启晨这几天一直在忙着红薯收获的事,今天终于见到黎安明闲了下来,便赶紧汇报道。

    红薯一般六七月还可以种植一次,不过收获不会太大,因为用不了多久就会霜降了,到时很多红薯就会腐烂在地里了。

    “土豆收成如何?”黎安明点了点头问道,红薯的事情他基本已经猜到了,现在就是土豆的问题了,因为还在试验阶段,所以今年便没有推广开来,而是专门划了十万亩地给于启晨培植土豆。

    听到黎安明问土豆的事,于启晨顿时眉开眼笑的说道:“黎公子,不得不说,您真是一个博学的人。恩师一直没有发现的问题,倒还真被你找对了。”

    被他这么一夸,黎安明顿时感觉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可是背负着远超这个时代四百年的知识。说实话,当初他也以为是土豆在明末没有推广开来,不过到这里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像徐光启等人已经在极力的推广了,但奈何产量有限,老百姓都不喜欢耕种。

    “具体说说,产量多少?”不过听他这么一说,似乎产量还可以,黎安明顿时有些好奇的问道。

第一百三十章 打谷机(求首订)

    “按照黎公子你给的方法,我们在种植土豆块的时候,撒了一些草木灰,今年的产量还不错,平均亩产十二石左右,比恩师那里高了五六倍。”于启晨有些激动的说道。

    十二石,按现在的标准,也就一千两百斤左右,差不多符合黎安明的预期。毕竟他加了草木灰和牛粪当肥料,又在这块和土豆的原产地气候差不多的土地上培育,要是还到不了亩产十石以上的话,他就真怀疑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

    牛粪就不说了,牛粪当肥料,相信农村待过的都知道。

    草木灰含有很多的矿质元素,它不仅是一种很好的肥料,而且还有减轻病虫害的作用,一般在种植土豆时沾上一层草木灰最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土豆的成活率,因为在种植这些土豆前都是用刀切成了块状,如果不用草木灰包裹上一层,那么埋在地里的土豆发芽率、成活率都不会高,而且还会有烂掉的可能,沾上一层草木灰就好比给土豆穿上了一件保护衣,有了这层灰不仅能起到施肥料的作用,还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这样成活率和产量都会高。

    现代的黎安明小时候种植土豆时,最不喜欢的一道工序就是丢撒草木灰,因为干这项农活不仅灰尘大,容易弄脏身上,还特别呛人。

    来到这个没有化肥的时代,黎安明只得把后世的一些常见的土办法搬了过来。

    见黎安明很淡定,于启晨便又开口说道:“黎公子,十二石啊!百姓一亩地产出不过二石粮食,一亩土豆抵得上五六亩稻米,一个三口之家就按三十亩土地算,土豆、红薯、玉米、稻米等都种起来的话,一年再怎么样都饿不着了,不但如此,一年到头就算交了粮税,也还结余不少,这可是大福啊!”

    “现在这产量还算小的,还得继续培育,争取亩产能达到二三十石,和红薯的产量齐平,那时才是大福。”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

    不说三十石了,就算能达到二十石,黎安明就已经很开心了,那就意味着,等崇祯大旱来临的时候,他又能救活不少人了。

    “二十石努力努力的话还是有希望,但三十石的话就有些困难了。”于启晨闻言说道。

    “没事儿,相信你总有一天会实现这个目标的。”虽然后世的最低两千公斤黎安明不敢想象,但是亩产两三千斤还是能努努力达到的。

    “那就借黎公子吉言了,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于启晨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对了黎公子,现在红薯已经推广开来了,明年是不是该把这土豆也推广出去?毕竟仅凭着土豆、红薯之利,在下相信遵义百姓很快便能富庶起来。”

    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道:“今年收获了土豆后,把种粮培育出来吧,明年争取在军民府最少也种植个上百万亩。”

    “好的,黎公子放心,今年收获的这些土豆,差不多应该能种植上百万亩了,在下已给恩师写信,今年会再运送一些土豆到这里来的。”于启晨点了点头应道。

    “也行,但是该给徐大人的银钱一定不能少了,毕竟这不是他的私事。”黎安明点了点头道,他知道,徐光启可是自掏腰包在推广培育土豆红薯的事。

    “那就多谢黎公子了,在下会照办的。”于启晨闻言拱了拱手谢道,他也知道徐光启是自掏银两,家里要不是还有生意帮衬着,早就败家了。

    “玉米的产量如何?”自从上次知道玉米可以收获后,黎安明还没有关心过玉米的产量呢。

    闻言,于启晨抿了抿嘴说道:“比水稻小麦好一些,最高亩产量只有六百多斤,少的只有三四百斤。”

    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这倒还在他的预料之中,毕竟现在的玉米还很原始,几乎没有经过培育,能有这个产量就不错了。

    和于启晨聊着,在经过一片稻田的时候,这里有农户正在收割稻谷,不过他们使用的方法很原始,用的是打谷斗打谷,很费力。

    见状,黎安明便有些疑惑的问于启晨道:“现在没有打谷机吗?”

    “打谷机?那是何物?”听到黎安明的问话,于启晨也有些疑惑了,道:“现在大明用的都是这种打谷方法啊。”

    “是吗?”后世的那种脚踏式打谷机,黎安明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听他原本还以为那么简单的物件早就有了呢,现在看来还没有出现。

    “那于先生您先去忙吧,我去工坊区做个小玩意而出来!”见此,黎安明黎安明告别于启晨,紧急的赶往工坊区。他得趁现在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收割水稻,快些把打谷机给做出来。

    来到工坊区,黎安明先按照自己记忆中的样子,把打谷机整体模样画了出来,然后在细细的拆分画图。

    记忆中,黎安明是在上了小学五年级才接触打谷机的。记得第一次上机,脚颤颤抖抖地踩着打谷机传动踏板,双手小心翼翼抓住稻禾往打谷机内塞,生怕一不小心没抓稳把手卷进打谷机里面。坚持了不到两分钟,他的脚就开始酸痛无力,再也无力坚持一下子没站稳跌倒在倒稻田里。

    一直到后来上了高中,到田里帮忙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他才没有接触打谷机了。不过对打谷机的记忆黎安明可是很深刻的,毕竟这是他童年的记忆。

    画好图后,黎安明把各部件图纸分别交给木匠和铁匠,木匠主要负责外面那个斗和里面滚轴的制作,铁匠则负责打造其他铁制部分。

    对于工坊区的工匠来说,这些构件都很简单,分工下去差不多一个多时辰后就完成了,接下来黎安明便带着他们按照图纸组装了起来。

    好在组装并不繁琐,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没一会儿一台崭新的脚踏式打谷机便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公子,这是何物?”看着面前这个有些怪异的物件,众人这才纷纷开口问道。他们都知道黎安明的规矩,在做事的时候从来不会发问,等做完后才问。

    黎安明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发现离天黑尚有一段时间,农民们应该还在田里忙碌着,便说道:“走,想见识一下的就抬着跟本公子走!”

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谷(求首订)

    听到黎安明的话,众人黎安明七手八脚的就去抬那台打谷机,黎安明见状,顿时没好气的说道:“笨蛋,你们不会把那个滚轴下下来分开抬啊,那个滚轴不好抬,找个背篓背着不就是了。”

    众人尴尬一笑,连忙照做。

    来到田间,先前黎安明看到的那户农家还没有走,还在田里卖力的打着谷子,不但如此,连于启晨也在这里帮忙。

    见到黎安明来,于启晨停下手中的活,笑着说道:“我就猜到你还会回来,左右无事,便在这里帮他们忙等你了。”说着,他看了看黎安明身后的一帮人已及他们抬着的东西,问道:“你这是做好了?打谷机?”

    “对!”黎安明笑着点了点头应了一声,随即对着田里那户有些局促的农户问道:“这位老伯,我叫黎安明,请问一下您们家这还有多少没有收割啊?”

    “二少爷,我们认得您!”见黎安明这么彬彬有礼,顿时有些放开了的回道:“托黎大人的福,我们家这里一共有水田七亩,今天已经收了快两亩了。”

    “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帮你了。”黎安明闻言笑了笑说道。

    那农户闻言连忙摆了摆手,道:“二少爷,这可使不得.........”

    “没事儿,正好我做了个新玩意儿出来,这附近就你在收谷子,正好来试一试,如果成了以后,你们以后收谷子就不那么累了。”没等他说完,黎安明就笑着打断道。

    见拗不过黎安明,那农户只得张了张嘴说道:“那好吧,就辛苦二少爷了。”

    见状,黎安明顿时笑了笑,对着跟他一起来的人喊道:“来,搞快些组装起来,其余人拿上镰刀去帮忙割稻谷去。”

    众人闻言,连忙动了起来,组装打谷机的组装打谷机,拿着镰刀的则下田帮忙收割稻谷。

    那农户见状顿时又有些局促了起来,一时不知道该干嘛。

    “老伯,您跟着他们学习一下吧,这东西一会儿成功了的话,就送给您了,以后您得会用才行。”黎安明见状笑了笑说道。

    那农户闻言正准备说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那些匠人给拉过去,开始手把手的教他怎么拆卸,怎么安装了。

    没一会儿,那台打谷机便又重新安装好了。由于现在还没有齿轮油,黎安明便用豆油替代了,反正都是润滑。

    “这怎么使用?”于启晨上前好奇的打量了一会儿后问道。

    黎安明也没有解释,下田抱起一把稻禾,学着记忆中的样式,很快便发动起了打谷机,等里面的滚轴转圆了后,他便小心翼翼的吧手里的稻禾塞了进去,没两下,就只剩下一把空的稻禾在他手里了。没有理会其他人,趁着现在还在行头上,把手中的空稻禾扔在一旁后,黎安明紧接着又抱起一把稻禾重复着做了起来。

    于启晨见状,也有样学样的跟着做了一会儿,知道累得脚开始酸痛无力后,他才气喘吁吁的停了下来。见黎安明还有劲,便一脸佩服的说道:“黎公子,在下是真服你了。”

    黎安明只是笑了笑,随即对着周围的人问道:“现在你们都看会了吧?”

    “会了!”包括那农户在内,众人都了然的点了点头回道。

    见状,黎安明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说道:“好,既然如此,那你们就来试一试吧!记住手别伸得太进去了,小心受伤!”

    等确保众人的确都会了后,黎安明才来到田边一屁股坐了下来,他也不嫌脏,好久没这么干过农活了,一时有些很畅快的感觉。

    “怎么样?比起用手甩开膀子打,这个是不是要省力不少?”这时黎安明才一脸笑意的问一遍同样累得腿酸的于启晨道。

    于启晨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右腿,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确实要省力不少,并且脱粒也比较快。如果此物推广开来,百姓又能省下不少时间来做其他事了。”

    不大一会儿,这户农户的主人也走了过来,坐在了黎安明的不远处,揉着发酸的腿说道:“二少爷,这东西真稀奇,比我那个甩开膀子打的要快多了,就是有些废脚力。”

    黎安明闻言笑了笑,道:“老伯,你以后踩的时候别太使劲儿,只保证能踩转就行了,那样会省力不少。”

    初次使用脚踏式打谷机的人基本都会使劲的踩,这样脚不酸才怪呢。黎安明记得他初次接触打谷机的时候也是一样,被爸妈教了好久才改过来。

    坐着又聊了一会儿天,黎安明见天色不早了,便喊停了割稻禾的匠人,也让他们来试了试。

    黎安明看着稻谷在打谷机中翻滚,稻穗一粒粒地脱落跌入谷仓中,一种成就感由然而生。

    一干人等采取人歇机不歇的方式,终于赶在天黑之前,把割了的稻禾给打完了。

    “老伯,今年这一亩田能收多少稻谷?”趁着装袋的工夫,黎安明问道。

    那农户捆好一布袋后,才回道:“回二少爷,今天上午我们家收了一亩,背回去称了称,生的谷子有八百多斤呢,如果晒干后,也能有七百多斤的样子。”

    “是吗?看来是比去年收成好了不少。”黎安明记得,明朝的稻谷平均亩产量应该是六百六十多斤左右,经过自己的科学化种植后,倒是增加了一些产量。

    现在已经是九月了,因为没有下雨,稻谷的含水量还算正常。

    “可不是嘛!”那农户顿时颇为激动的说道:“以往这些田里能收个五百斤就算是最好的了,今年托了二少爷的福,让咱们按您给的方法种田,可是多收了两百来斤呢!”

    黎安明不但强制让他们用宽窄行种植水稻,还要求他们在耕田时撒了草木灰,水稻种好后还让他们在水稻根部的位置丢了牛粪,这就相当于双重施肥了。

    虽然恶心是恶心了些,但胜在有用,没办法,谁叫他现在没办法弄出化肥呢,只得用土办法施肥了。

    一行人帮着农户把打的稻谷搬上牛车后,便相继离开了。

    在黎安明离开时,那农户一家准备跪下道谢,黎安明连忙阻止道:“老伯,你知道的,咱们不兴跪,这打谷机就当今天打扰您一家的农活的赔礼了,以后使用的时候小心些,别受伤了。”

    说完,黎安明便转身离开了,背着他们摆了摆手,只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

第一百三十二章 红丸案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遵义军民府上下终于赶在十月前把主要的粮食收回了仓。

    就在遵义军民府上下为粮食的丰收而感到喜悦时,在大明的另一边,一个短命的帝王即将走完他的一生。

    本来泰昌帝以为新君继位,会有一番作为,不想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

    内阁首辅方从哲是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资格入阁的,他在万历朝担任了七年首辅,很能处理君臣间的关系。万历皇帝对于方从哲替他草诏的各项谕旨,几乎没有受到过驳斥,那是由于方从哲设法结交了万历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的缘故。

    九月二十日,方从哲刚来到朝房,内廷就送来了一道紧急公函。原来是泰昌帝有病乱投医,昨天竟擅自斥退太医院医官,而请内侍崔文升给他看病。崔文升开了一个方子,皇帝吃后大泻不止,一夜之间如厕三四十次,现已昏迷不醒,急请内阁处置。

    见此,方从哲连忙带着阁臣进宫。等他们赶到太和门时,内廷已经乱成了一团,皇帝昏迷不醒,太医们束手无策。

    天近中午了,几位御医才从宫中出来。领班的御医已经七十多岁了,平日与方从哲交往很深,一见面就压低了声音说道:“陛下的病情不妙。”

    闻听此言,方从哲有些疑惑了:“陛下刚刚四十出头,怎会病成这个样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上精损过重,所以太医们一向使用固精建中之类的药物。这类药物本是慢工,岂能神仙一把抓?皇上埋怨服之无效,而滥用泻药,以致我们数月调治之功毁于一旦。”那老太医闻言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

    方从哲闻言脱口问道:“莫非当真不好办了?”

    老太医再次叹了口气说道:“如果不再乱用庸医,只以充血生精之药调理,还是有望的,只怕……”

    “我当进宫劝谏,请皇上按太医院的医案调养。”不等老太医说完,方从哲赶紧说道。

    送走老太医,已经过了午时,方从哲匆匆用了一点午餐,正准备写劝谏皇帝相信太医院的札子,却听到太和门里一迭声的传呼:“皇上急召首辅入宫。”

    见状,方从哲不敢耽搁,连忙又火速的进了乾清宫。

    等方从哲见了礼,泰昌帝朱常洛把他招到近前,伸出有些颤抖的手握住方从哲的手,说道:“朕这几日头目眩晕,身体软弱,不能临朝,一切大事都烦爱卿操劳了。”

    “万岁天恩浩荡,老臣敢不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方从哲闻言赶紧应道。

    泰昌帝见状微微的点了点头,道:“朝中政事爱卿可代朕朱批,太子生性懦弱,也望爱卿多多扶持,后宫妻妾尚未来得及册封,爱卿亦可依旧例拟定名分。”

    这几句话无疑是交代后事了,方从哲忙安慰道:“万岁春秋正富,偶染小疾,原无大碍,望安心调养,千万不要误信流言,作践龙体。”

    泰昌帝苦笑着摇了摇头,突然问道:“寿宫可曾齐备?”

    闻听此言,方从哲感到十分为难,思索了一阵才说:“万岁放心,大行皇帝已安葬完毕,天寿山地宫于前天开始复土……”

    “朕问的是朕之寿宫。”没等他说完,泰昌帝打断道。

    方从哲见状慌忙颤声劝道:“太医院御医已禀报,万岁目前不过是体质虚弱而已,哪里会有天崩地裂的事?”

    泰昌帝厌烦地摆了一下手,说道:“太医院一帮庸医,朕信不过。”

    “万岁若信不过太医院,臣当传檄天下,广召名医。”方从哲闻言连忙说道。

    听到广召名医几个字,泰昌帝就问道:“听说鸿胪寺有官员来进药,如今为何还不送来?”

    “鸿胪寺丞李可灼曾上本说他有仙方可治万岁病症,但臣与内阁诸臣计议,以为不可轻信,所以已将李可灼斥退了。”方从哲闻言张了张嘴,回道。

    听他这么一说,泰昌帝面露嗔色:“太医无用,仙方又不可信,难道叫朕束手待毙?”

    见状,方从哲吓得连连叩头说道:“微臣怎敢?只是李可灼之言实不可信,望陛下三思。”

    泰昌帝颇为不耐烦的挥了一下手,说道:“你传旨下去,朕要试试这个仙方。”

    方从哲知道,从万历帝的爷爷嘉靖帝起,就信奉道教,求炼长生不老的仙丹,这股风气由来已久。看来泰昌帝也迷信“仙方”,劝是劝不过了,他只好推托道:“待臣与六部九卿商议后,再来禀明皇上。”

    泰昌帝挥了挥手,示意方从哲不要再说,方从哲见状便匆匆退了出去。

    接连三天,宫里不断来人催问:“李可灼的仙丹是否送来了?”

    方从哲只是推托,到了第三天下午,皇帝的亲随太监来到体仁阁,说道:“皇上降旨,着李可灼速带仙丹进宫。”

    方从哲无奈,只得与阁臣韩火广议定,由他二人陪同鸿胪寺丞李可灼带所进之药进宫见机行事。

    鸿胪寺丞李可灼是个五十开外的老人,他举止飘逸,确有点道骨仙风。所进的“仙丹”盛在一个十分古朴的锦匣内。

    泰昌帝显得比前几天更消瘦了,体质虚弱。但他的神志十分清楚,见方从哲进来就问道:“仙丹可曾带来?”

    “回陛下,李可灼已携仙药进宫,究竟能否治病,臣尚不敢妄言,请陛下明断。”方从哲连忙跪着奏道。

    这时,李可灼也捧着“仙丹”跪在后面。

    泰昌帝见状,满意的笑了笑,赶紧示意李可灼把药呈上来。

    李可灼连忙称是,不过他见周围大臣有疑虑神色,便先自服一丸,确定无虞后,大臣们方才放心。

    而泰昌帝一见仙药,于是命人取水来,急匆匆地把药吞下去了。

    过了会儿,泰昌帝睁开双眼,坐了起来,好像一下子健康了许多,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夸:“果然是仙药,仙药!”又称赞道:“李可灼是个大忠臣。”

    说罢探出身来叫道:“李可灼可在!”

    李可灼闻言连忙伏地轻应道:“微臣在。”

    泰昌帝打量了他一会儿,说道:“朕服仙丹果然奏效,请爱卿明天再进一丸来,大概就可痊愈了。”

    李可灼顿时喜笑颜开的答道:“臣家中尚有一丸仙丹,但仙长曾指点过,需在第一丸后三天再进第二丸,臣当于三天后再献灵药。”

    泰昌帝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朕病好后,一定给你加官晋爵。”

    虽然泰昌帝的脸色看起来的确好了不少,但方从哲和众大臣的心里却是隐隐有些担忧..........

第一百三十三章 乱世将起

    自吃了李可灼的“仙丹”后,泰昌帝的病好似一下子被驱走了一半。两天来,他除了时常坐在龙案前养神外,居然还有两次走出了殿门。

    三天前在皇上的催逼下,方从哲引李可灼进宫献药,虽然当时就收到了效果,但凭他多年的阅历,总觉得这似乎是心理作用所致,并不一定是药的神效。

    当天回到府中后,就有几位心腹幕僚前来打听情况,他们都劝方从哲不要再引李可灼进宫。尤其是太医院的几位太医异口同声否定“仙丹”的作用,他们表示,如果首辅再引人送什么“仙丹”,他们就集体辞官了。

    其实方从哲也很想阻止,不过他却是毫无办法可言。

    第三天一早,也就是九月二十五日一大早,泰昌帝就派人催仙药,并发下圣谕,如果内阁阻拦进药,就以抗旨欺君论处。方从哲这才无可奈何地将李可灼召到内阁,再三叮问,李可灼力保仙丹有神效后,方从哲这才拉上韩火广一同陪李可灼进宫。

    进了宫,李可灼看泰昌帝服罢药,跪请他上床休息,泰昌帝却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说:“用不着,朕今天精神很好,李爱卿献药有功,来日定当封赏。”

    不过,他这个诺言是做不到了,九月二十六日五更,本来已经康复了的泰昌帝,服了一粒并非御医进呈的红丸,在夜里猝然死去。

    听到泰昌帝驾崩的消息,方从哲已预料到明早就会有无数指劾他的奏本飞进来,弄不好很可能被扣上一顶“弑君”的帽子。

    按明朝旧例,皇帝驾崩,遗诏需由内阁首辅代拟。方从哲想来想去,觉得只有利用拟遗诏的机会,申明服用红丸是皇帝自己的意见,把责任一股脑推到大行皇帝身上才算上策。

    果不出方从哲所料,泰昌帝的暴卒引起了整个朝廷的注意,要追查皇帝死因的奏折两天之内就达数百件。其中有的奏本已经公开指出,给泰昌帝服泻药的内侍崔文升,最初曾在郑贵妃属下任职,后来才由郑贵妃转荐给泰昌帝。崔文升竟敢用泻药摧残先皇,其背后必有人指使。

    于是方从哲迫不及待地征得了阁臣同意,颁布了由他亲笔起草的遗诏。遗诏中以大行皇帝的口吻夸奖李可灼,并诏赐银币。遗诏一下,群情鼎沸,朝臣们都知道遗诏出自首辅之手,无形中更把方从哲与红丸案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十月中旬,追查“红丸案”的呼声达到最高潮,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上了两道令人瞩目的奏疏,孙慎行指出:“从哲纵无弑君之心,却有弑君之罪。欲辞弑之名,难免弑之实。”这给追查“红丸案”元凶定了基调。

    方从哲思来想去,他写了一道很长的奏本,一面仔细为自己辩解,一面十分诚恳地提出了退隐的要求。方从哲奏本递上去不到十天,天启皇帝的批准谕旨就下来了。十一月初,这位执政八年的老臣,离开了京城。

    而就在方从哲离开京城时,远在西南的黎安明也终于收到了泰昌帝朱常洛驾崩的消息以及天启帝朱由校登基的行文。同时而来的,还有朝廷同意奢崇明、安位等土司援辽的请旨。

    这次黎文海没有安排大操大办,而是就在府署设了一个灵堂,用的几乎还是上次的物品。

    泰昌帝的消息,除了上层官员外,底层百姓几乎无从得知,所以也就没必要大操大办。

    自从收到消息后,黎安明对祭奠的事毫不关心,几乎每天一有时间他就在自己小院的躺椅上躺着,此时的他全身心的看着朝廷下发的同意西南土司援辽的请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历史上要明年才发生的事,经过黎安明的小翅膀扇了那么一下下,就要提前一年发生了。

    “公子,您这是怎么了?”看着自家公子这样发呆已经好几天了,喜鹊不由得鼓起勇气开口问道。

    黎安明闻言勉强笑了笑,把手中的信纸递给她,道:“咱们西南要乱起来了!”

    喜鹊接过看了看,有些不解的问道:“少爷,这些大土司不是都自请调去辽东了吗?怎么还会乱?”

    “这些只是表象而已。”黎安明摇了摇头说道。别人或许不知道,但熟悉这段历史的他知道,奢崇明就是利用自请调兵马入辽的机会,派遣其婿樊龙、部党张彤等领兵两万至重庆,趁机起兵杀死巡抚徐可求等军政官员二十余人,发动叛乱。

    而就在黎安明忧心忡忡的时候,永宁宣抚司却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完全看不到他们是被派去苦寒之地辽东的样子。

    “父亲,既然朝廷已经同意了我们的请旨,您看我们何时动身?”议事大厅,永宁宣抚司的一干主将全部聚集在了这里。奢崇明之子奢寅看了看朝廷同意他们请旨的回信,有些迫不及待的的问道。

    将来是龙还是虫,就看这一战了。

    奢崇明没有言明答案,而是对其婿樊龙问道:“各大土司联络得如何?”

    樊龙闻言连忙拱手回道:“回岳父大人,水西安氏和水东宋氏已经明确答复,只要我们一动,他们会紧跟着响应;此外,重庆的乔氏、袁氏、陈氏等几大土司也言明,只要我们能占据重庆,他们便答应归附。除此之外,其他联络到的土司大多处于观望状态。”

    “很好,只要安氏响应,我们的大业也就成了一半了。”奢崇明满意的点了点头,安氏是川贵两省势力最大的土司,有他们参与其中,也就为永宁这里引开了一半的朝廷军队。

    “遵义罗氏呢?”随即他又问道。遵义是他必须要攻占的地方,那里不但有粮食,还有一个他最看重的工坊区。

    这时部将扶国祯起身回道:“回首领,遵义罗良佐表示,威远卫指挥使黎文海似乎已经盯上他了,如今遵义军民府就他一姓土司还存在着,他不敢擅动。”

    “他们如今还没看清吗?这汉人明显是要取消土司制度,彻底的改土归流。”部将张彤闻言颇为气愤的说道。

    其实明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还是半土半流的行政制度,对于被朝廷剿灭的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由流官治理;而那些没被改土归流的地方,则还是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即世袭土官的制度,让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当地长官,负责管辖当地。

    奢崇明摆了摆手,再次问道:“那平越军民府黄平州罗氏又作何反应?”

第一百三十四章 经略去职

    “平越罗氏早已有叛明之心,只要我们和安氏这里顺利,他们也会立马响应,迅速攻占平越!”扶国祯回道。

    奢崇明闻言顿时大悦,哈哈笑道:“很好,今日已是十月十六了,时不我待,成败与否,在此一举!”

    “请首领下令!”下方众人见状,顿时起身齐声喝道。

    奢崇明忽然站起身来道:“好,徐可求不是要在重庆校场演武点兵吗?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樊龙、张彤听令!”

    “属下在!”樊龙、张彤连忙应道。

    “着你二人领兵马两万,以援辽的名义,三日后出发,趁机杀掉重庆所有汉人官员,攻占重庆!”

    二人连忙拱手应道:“属下领命!”

    奢崇明点了点头,继续下令道:“扶国祯听令!”

    扶国祯连忙应道:“属下在!”

    “待重庆得手后,着你领兵两万,务必拿下遵义!”

    “属下领命!”扶国祯拱手应道,对于首领能把遵义重镇交给自己,他无比的激动。

    “罗乾象、奢寅听令!”

    “属下在!”二人闻言连忙上前应道。

    “待重庆得手后,着你二人领兵一万,迅速拿下泸州卫,然后北上拿下泸州!”

    “属下领命!”

    ...........

    辽东,辽阳城,辽东经略府。

    看着朝廷准许了自己去职的请求,熊廷弼一时间有些心灰意冷,眼见着辽东刚有些起色,此刻自己却被小人弹劾,悲哉!哀哉!

    今年六月,努尔.哈赤久攻辽阳、沈阳不下,反被明军打得狼狈而逃。八月,努尔哈赤听闻万历死讯,再次领兵攻打辽沈二城,熊廷弼亲自督阵,再次击退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怒而转攻蒲河所,致明朝将士散亡七百多人,不过贺世贤等将领也有斩敌俘敌的功劳。

    然而给事中姚宗文却在朝廷里腾舌诽谤,熊廷弼因此无法再安心职守了。

    姚宗文这个人原先任户科给事,因守丧离职回乡。回朝以后想入补做官,而吏部的几次申请递给明光宗以后都被放置几年,不予批准,姚宗文引以为忧。后又假借各种名义,托执政的大臣推荐自己,荐章上了几次,仍得不到任用。

    姚宗文没法可想,就写信给廷弼,让他为自己请求一官。熊廷弼没有随从他,姚宗文因此怨恨廷弼。

    后来他一路巴结,才复职于吏科,到辽东来检阅兵马,与熊廷弼议事,大多意见不一。

    辽东人刘国缙原先做过御史,在三年一次的考绩中受到贬职处分。辽地战事起来后,朝廷决定用辽人,于是他才做了兵部主事,参与军务。刘国缙主张召募辽人为兵,按他的办法召募了一万七千多人,后来有一半以上逃跑了。熊廷弼把此事报给朝廷知道,刘国缙也对熊廷弼产生了怨恨。

    而姚宗文本出自刘国缙门下,他们两个从此更加勾结在一起,倾轧熊廷弼。

    当初,熊廷弼接手辽东残局时,最怕的不是敌强,也不是兵弱,而是御史言官的牵制。

    现在,他的担忧终于成真。天启皇帝上位后,朝廷中主张速战的一拨人,声称看不惯熊廷弼的防御战略,指责为龟缩战略。他们要的是战争的结果,而不是为战争做准备。

    “爹爹,既然朝廷已经准许了您去职,那咱们还是早些离开吧!”熊嫣然看着父亲心灰意冷的样子,不由得开口劝说道。

    熊嫣然是熊廷弼的小女,年方十七,长得文文弱弱,小家碧玉的,一看就知道是官宦人家之女。

    一旁的熊廷弼长子熊垗珪也是连忙开口劝道:“是啊父亲,您在这辽东苦寒之地坚守,换来的不过是几纸弹劾。咱们回湖广去吧,反正朝廷已经同意了您的去职了。”

    “不,就算要走,为父也要走得清清白白,这里该是怎样的情景,得要朝廷派人来调查清楚才行。”熊廷弼闻言却是突然站了起来,语气坚定的说道。

    “父亲,孩儿以为黎兄说得对,新帝初立,朝中言官正是需要表现的机会,而遭小人污蔑的您,正是他们针对的对象,就算朝廷派人来此调查,无论如何,父亲您都会是罪浮于功的。”熊垗珪见状再次劝道。

    此刻听到自己儿子提到黎安军,熊廷弼坐下后问道:“对了,那小子呢?”

    熊嫣然闻言脸一红,有些害羞的回道:“回父亲,黎公子已经回去连云岛了,他收到他父亲的信件,说是西南可能有变,他不放心,准备回去了。”

    熊廷弼见状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道:“也罢,你们也收拾收拾,待为父再给朝廷写一道奏折后,咱们便顺路跟着他一起离开吧!”

    ..........

    十月二十日,吴洋急匆匆的找到黎安明,禀告道:“少爷,奢崇明派其婿樊龙和部将张彤,领兵两万,于今日出发前往重庆了。”

    “什么?消息属实?”黎安明闻言一惊,问道。

    吴洋点了点头,道:“属实,这是永宁和泸州传来的消息。”

    “还有什么消息吗?”黎安明又问道。

    “除了已经派出去的两万人马外,永宁宣慰司还在厉兵秣马的准备着,其中有两万人在往遵义方向移动。”吴洋回道。

    “再探!”黎安明闻言点了点头道:“另外,给我盯紧永宁的一举一动!”

    “是!”吴洋应了一声后便转身下去了。

    黎安明也急急忙忙的找到黎文海,说道:“父亲,他们已经动了,您这边是否已经提醒了?”

    “唉,已经提醒了。”黎文海闻言则是叹了一口气,说道:“不过那些官员却是不信,还斥责为父挑拨离间,破坏援辽大计。”

    听到父亲黎文海的话,黎安明顿时冷笑一声,道:“既然如此,咱们已经仁至义尽了,既然他们要找死,那就随他们去吧!”

    “你确定这奢氏一定会叛?”虽然对自己的儿子信任不疑,但黎文海还是张了张嘴问道。这毕竟不是小事,事关西南数百上千万黎民百姓,他不得不谨慎。

    黎安明闻言很严肃的点了点头回道:“孩儿确定,奢崇明已经派了两万人马北上,但永宁却还有数万兵马在,其中两万兵马已经剑指遵义了。”

    “既如此,那咱们也该准备准备了。”说着,黎文海起身朝外喊道:“来人,擂鼓聚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5617/ 第一时间欣赏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 作者:隐宗宗主所写的《开元4316年》为转载作品,开元4316年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开元4316年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开元4316年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开元4316年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开元4316年介绍:
开元4316年,亦黄帝历4316年,既公元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
这一年,大明在萨尔浒之战中以明军主力全军覆没而告终,至此,明军谈金色变!
这一年,也是辽响开征的第二年,加剧了各地对农民的剥削!
这一年,因地方流官的长期剥削,以奢崇明、安邦彦等为首的西南土司正磨刀赫赫的准备着,一场长达十七年的叛乱即将爆发!
也是这一年,扑街作者黎安明不小心闯进了这个汉家王朝的末年........开元4316年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开元4316年,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开元4316年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