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农门相公是锦鲤TXT下载农门相公是锦鲤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农门相公是锦鲤全文阅读

作者:茶暖     农门相公是锦鲤txt下载     农门相公是锦鲤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0章 倒霉

    “老夫活这么大岁数,还未曾见过哪里来的县衙,能这般猖狂!”

    “老夫活了这么多年,竟然在一个县衙的衙役们跟前,被这么侮辱!”

    “不成,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算了,说啥也得好好让这些不长眼的腌臜东西们瞧一瞧,老夫就是实打实的天师,是他们有眼无珠!”

    说着这话,荀元柏气呼呼地抬脚就往外走。

    “荀夫子做什么去?”江米夏忙追上。

    “没事,不用管我,我出去一趟,消消火。”荀元柏头都没回便出了门,末了又折返回来补了一句,“算了,干脆出趟远门吧。”

    “荀夫子去哪里,要不要送一送你?”江有成顺手拿起了旁边的鞭子。

    家里头有现成的牛车。

    “也成,就送我去镇上吧。”荀元柏也没客气。

    江有成闻言,便赶了牛车,载着荀元柏往镇上去。

    快到晌午吃饭时,江有成才赶着牛车回了家。

    “这荀夫子去镇上做什么?”刘氏随口问了一句。

    “不知道,到了镇上,只让我把他放下来,便催我赶紧回家去。”江有成挠了挠耳朵根儿,“我寻思着这荀夫子大约也是有旁的事儿要做,不想让我知道,便也就赶紧回来了。”

    “那倒是。”刘氏跟着点了点头。

    毕竟人家是天师嘛,要忙活的事儿应该挺多了,今儿个又在这里受了极大的委屈,这会儿想着出去半些别的事儿,散散心什么的,也是有的。

    一家人便不再想荀元柏的事儿,等吃了晌午饭后,只去寻江正信问明日去县衙的事儿。

    这事儿别管江正信和整个江家村的人怎么想,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要做这件事,但都是为他们还有瓷窑出的头,这去县衙送人的事儿,江米夏和江有成都觉得,他们家该去人。

    跟江正信这儿商议了半晌,最终决定江有成,江米夏,宋景韫和朱永武四个人,领着村子里头几个年轻力壮的人一并赶着牛车,载上柴发等人往县城去。

    按着计划,在天还没有完全亮透时,江米夏一行人便出了村子开始赶路。

    柴发等人依旧是被捆成了粽子一般,固定在平板车上头,嘴里塞着破布条,手脚不能动弹,唯有眼睛可以眨巴眨巴。

    脑袋直直地抵在车板上头,若是道路平稳到是还好,只觉得脑袋被晃得有些晕,可若是碰到道路坎坷的一段或者车轱辘碾到石子和浅坑时,车子咯噔一下跳的老高,这脑袋哐得一下撞到车板上,直磕的他们是眼冒金星,恨不得要晕死过去。

    从昨儿个被抓着起,他们就处于一直被捆着的状态,水米未进,晚上睡觉时也是被扔在阴暗潮湿的隔间里头,根本没法正常睡觉。

    可以说,这会儿他们这些人是又渴又饿又困,还要被哐当哐当撞大头……

    想他们嚣张跋扈这么多年,但凡看上的那些地方,哪个不是顺顺利利就攥到手里头了,偏生这回在江家村栽上这么大一个跟头,受这么大的罪。

    这会儿又拉着他们敲锣打鼓的,要把他们送到县衙里头去,一路上被人指指点点,甚至被人扔菜叶子,当真是丢死人了!

    好你们个江家村,等到时候,一定要你们好看!

    到时候落在他们手里头的时候,一定要把你们这些刁民都绑在车子上头,感受感受这撞脑袋撞得生不如死的感觉!

    柴发恨得是牙根痒痒。

    一路颠簸着走,越走离县城也就越近。

    而离县城越近,大家伙心里头也越发没底儿。

    到底是要去衙门那耍心眼,他们是民,对方是官,这事儿还真有点不好说。

    就连宋景韫也在车头那盘腿坐着,低着头,一动不动,看模样呆愣愣地在走神儿。

    “不用太害怕。”江米夏伸手拍了拍小赘婿的肩膀。

    昨儿个她跟江正信聊到了半夜,基本上也算是把所有的状况给分析了一下,整体来说,胜算还是挺大的。

    至少,面上不敢拿江家村怎么样。

    “我没有害怕。”宋景韫摇了摇头。

    “那你这是……”

    “我在想。”宋景韫一脸认真,“他们被捆成这个样子,手脚都不能动弹,连蹭一蹭背怕是都不成,这要是有虫子爬到他们身上咬一口的话,岂不是连抓虫子都不能抓?”

    柴发,“……”

    怎么突然感觉这个人说的有那么点道理?

    这要是有乱七八糟的东西爬到身上来,那可咋办?

    不过柴发很快笑了笑。

    咋可能嘛,这又不是夏天,哪儿来那么多虫子……

    哎,不对,咋感觉这脚踝这儿刺痒痒的,好像什么东西在动?

    而且这刺痒痒的感觉,很快从脚踝那慢慢移动到了小腿,膝盖,大腿……

    不可描述的部位处顿时传来一阵刺痛,痛的柴发瞪大了眼睛,蹬直了腿!

    他娘的,这也忒倒霉了吧……

    柴发几乎翻了白眼过去。

    ----

    车子一路赶到了县城,要进城门的时候被守卫拦了下来。

    “这牛车上都拉的什么,要做什么去?”守卫看这么多牛车要排着队同时进县城,拦下来例行盘问检查。

    “差爷。”江正信拱手笑答,“我们是江家村的人,抓到了几个冒充衙差到村中抢东西的混账东西,正准备送到县衙去呢。”

    “江家村的人?”几个守卫一听这几个字忙围了上来,皆是将江正信和江米夏等人看了又看。

    接着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起来,似在商量什么。

    “里正叔,会不会这里头有事?”一个后生有些担忧。

    “没事儿,先看看再说。”江正信低声宽慰。

    而那些守卫,在商量了一小会儿后,冲江正信拱了拱手,“既是江家村的人,那就跟我先去县衙吧。”

    末了又补了一句,“现在县衙估摸着乱糟糟的,不见得能找得到管事儿的人,不过上头既然交代过我们了,想来你们江家村的事儿,还是会有人管的。”

    乱糟糟的?

    江正信和江米夏等人皆是一愣。

    “敢问差爷,这县衙为何乱糟糟的?”江正信大着胆子问了一句。

第121章 有功

    “知府大人来了,晨起天没亮就到了,说是有人举告邹县令贪赃枉法,放纵家中亲人在外横行霸道,抢占百姓钱物产业,这会儿知府大人正在县衙问话邹县令呢!”

    “知府大人到了县衙后,着人吩咐我们城门守卫,说若是碰到自称是江家村,且带着那些冒充衙差的人,便带到县衙去。”

    “诸位,请跟我走吧。”

    守卫在前头带了路。

    江米夏和江正信等人先跟了上去。

    比着刚刚来的路上时的忐忑不安,这会儿江家村的人听闻知府大人前来问话县令,调查县令纵容家人仗势欺人之事,皆是兴奋了起来。

    “这老天爷还是开了眼的,这个节骨眼上,知府大人来了,知府大人一定能为咱们村做主的。”

    “邪不压正嘛,坏事做多了肯定会遭到报应的,报应这不就来了?”

    “哎,你们说,这知府大人来的会不会太凑巧了一些,咱们江家村昨儿个刚出事儿,知府大人大半夜就到县城了?”

    “你要这么说的话,刚刚那差爷不是还说了嘛,还交代了他们在城门口等咱们江家村的人,这知府大人已经知道咱江家村的事儿了?”

    “看着情形好像是的……”

    江家村的村民在这里议论,江米夏和江正信的心里头也是诧异的很。

    知府为何会来,为何又这么快知晓江家村的事儿?

    而这两个疑问,在江米夏和江正信一行人到达县衙门口,瞧见了面带笑容的荀元柏时,大致猜到了其中的原委。

    而荀元柏不等江米夏一行人说话,便先捋了胡须,“你们也别向我道谢,这事儿也不是要专门帮你们的,只是心里头实在是气不过!”

    活这么大岁数了,他几时受过此等委屈?

    不给这些混账东西点颜色瞧一瞧,他们还只当他不过就是个照样撞骗的江湖术士呢!

    他这么多年损耗了这么多年的精神,要是连这点小事儿都摆不平,那他这个天师的名头也实在太无用了些!

    所以他二话不说,到了镇上后便雇了马车去府城,寻到了赵知府。

    赵知府是京城赵家旁支,仔细论起来,要称呼现如今的赵阁老一句舅老爷,而赵家又素来讲究嫡系旁支之间要相互提携,好确保赵氏一族的荣耀延续。

    所以这赵知府虽然是地方官,但和京城赵家联系也颇为密切,知晓京城中的形势,甚至在去京中参与吏部考核时,也是见过荀元柏,更知道荀元柏在皇帝跟前的分量。

    赵知府本人也是个长袖善舞之人,在听到荀元柏的大致描述后,几乎是没有丝毫耽搁,连夜赶到了这里,问话邹县令。

    满朝文武官员,任命、调任、免职等所有的事情,皆是需要皇帝点头才可以,知府按道理来说并无直接处置、罢黜一个县令的权利。

    但知府可上谏朝廷,且对县令进行约束、调查、问责等。

    官大一级压死人,赵知府这次如此重视此事,要仔细调查,且赵知府上面有靠山为其说话,这邹县令可以说是彻底玩完了。

    江米夏和江正信等人了解了这赵知府来县衙的原委始末,而赵知府得知他们一行人已经来到县衙,便在公堂上向他们问了话。

    不必添油加醋,江米夏和江正信等人,只如实描述当时的情景,最后在证词上摁了手印。

    赵知府是个身形中等,脸型略方,面向看着颇为正派的中年男子,在问完了话后,直接从桉后走了下来,“有关邹县令和柴家之事,本官已经差不多问了个清楚。”

    “邹县令早先年因为仰仗岳丈一家才能读书科举,顺利出仕为官,对岳丈一家颇为畏惧忌惮,甚至颇为纵容,妻弟柴开福在几年前便开始强占良田,抢夺许多村中的产业,强行索要钱财,让多地的村民苦不堪言。”

    “柴开福这次盯上了江家村的瓷窑,幸得你们不畏强权恶霸,也不被这些恶衙差蒙蔽,这才让柴开福不曾得逞,也让本官有机会肃清这些朝廷的蛀虫,为朝廷铲除此等宵小。”

    “你们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呢!”

    赵知府说话官腔十足,话说的也有些过于在面上,但听来听去的,这理儿却是一个不错,且有一句话说的十分明白,江家村这次揍那些衙差没有半分错处,反而是立了功。

    原本在从县城城门到县衙的路上,许多人想着,既是赵知府来了,这事儿也就好说了,他们江家村功过相抵,大约也不会被罚。

    但现在的性质,是从无错,变成了有功。

    有这个荣誉在头上,那可是了不得的!

    江家村的人闻言,各个都是喜气洋洋的。

    晌午的饭,江家村的人是在县衙吃的。

    缘由是赵知府为犒劳抓获柴发和那些狼狈为奸衙差的江家村人,特地从外面酒楼里打包了酒菜,在县衙里摆上了一桌。

    八凉八热,足足十六道菜,连喝的酒都是汾酒。

    江家村的人只觉得这面上实在有光的很,自打吃饱喝足从县衙出来后,便始终都是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甚至回到了江家村后,足足说上了好几日。

    “能在县衙吃上一顿饭,还是人知府大人请的,这辈子也算是圆满了。”

    “可不嘛,那席面,也是够气派呢!”

    “咱们江家村的日子过得也算富足,可那么好的席面,咱也是头一回吃呢。”

    “祖坟冒青烟了啊……”

    在这般炫耀了足足十几日后,县衙那又来了消息。

    说是邹县令因为贪赃枉法,纵容家人巧取豪夺,已是被罢黜官职,与其妻子柴氏及妻弟柴开福下了大狱,不日后要流放西北。

    起抢夺来的钱财及产业,能归还的一律物归原主,寻不到原主的,充入国库,用于修缮县城水渠、河堤使用。

    新任县令李忠安,不日后即将走马上任。

    而说起这新县令李忠安,整个县城可以说也有所耳闻。

    耕读世家出身,先前科举时第十八名进士,在翰林时便被人称赞,先前在旁的县城任职县令时,也是被百姓称赞,此次调任到这里,原来县城的百姓,也是争相送行。

第122章 读书

    对于李忠安的到来,满县的百姓可以说都是津津乐道,充满憧憬。

    就连江家村这种偏远的小村庄,现如今茶余饭后的闲谈也是有关新县令之事。

    日子眼瞧着入了冬。

    初冬的天儿,还不算太冷,但每日晨起时,路边已经泛黄的草丛以及落叶上已是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

    荀元柏要离开江家。

    缘由是因为不放心德音寺那边的慧智大师照顾他的那几盆药草,要回去看一看。

    再来,冬至之时,皇上要举行祭祀,他这个天师,必须要一同随行,所以也要及时赶往京城。

    荀元柏走时,拉着宋景韫依依不舍,更是唉声叹气的。

    真是可惜了,气运这么好的小郎君,要是能跟他一块去京城就好了。

    不过这种事,大约是不可能发生的。

    毕竟江娘子在这里,小郎君肯定是哪里都不肯去的。

    长吁短叹了半晌,荀元柏也没忘记问一问宋景韫,“小郎君,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啊。”

    毕竟是气运超强小郎君,他若是有话说上几句,那他一定受益许久呢。

    “嗯……”宋景韫想了一会儿,“荀夫子一路顺风。”

    荀元柏,“……”

    这话说的当真十分客套。

    不过既然小郎君都说了,那他这一路肯定也会十分顺遂的,也算是对他的一种祝福吧。

    “还有别的吗?”荀元柏有些不死心的追问。

    宋景韫想了一会儿,“往后得了空,常来家里坐坐?”

    “还有别的……吗?”

    宋景韫再次认真想了一会儿,“若是下次荀夫子是直接从京城过来的,可否带些京城的小吃或者零嘴回来?”

    “还……有别的吗?”

    宋景韫看着荀元柏这一双眼睛中透出的晶亮的光,恨不得要从他这里挖到什么宝藏一般,后嵴梁竟是有些发凉,只缩了缩脖子,“不带也行……”

    荀元柏,“!

    大约是他不配得到小郎君的祝福和指点!

    收拾了一下稀碎一地的心,荀元柏坐上了车,带着一堆刘氏让他带着路上吃的油酥饼。

    油酥饼加了肉沫进去,外焦里嫩,热气腾腾的时候最好吃,但若是冷了,外面的焦皮也越来越酥,吃起来时也是越嚼越香。

    荀元柏路上往嘴里塞了一块。

    也成吧,好歹做这酥饼时,也是小郎君帮着烧的火呢。

    ----

    送走了荀元柏,江家恢复了往常。

    作坊和瓷窑也如往常一般忙碌。

    竹编作坊和瓷窑的生意好,江米夏收益见涨,眼瞧着那个小木匣里头的银子越来越多,江米夏已是盘算着明年再买些田地的事儿。

    江米夏甚至盘算着,要不要趁着现在手中有些本钱,再扩张点别的生意。

    “你说咱们是攒着买田庄,还是说再看看做些旁的?”江米夏想听一听宋景韫的意思。

    但她问完后,停了半晌,也没听到宋景韫的回应。

    江米夏埋完装木匣的银子,回头一瞧,看见宋景韫正坐在床边,低着头,凝神沉思。

    小赘婿有心事!

    江米夏心中顿时有些担忧。

    自到了这里后,小赘婿素来是心中有什么疑问便说出来的,像这样一般失神的,从来没有。

    说起来,自上次瓷窑那被人盯上,险些出了事儿后,小赘婿便脸上的笑似乎都比从前少了一些。

    是因为他所处的星际社会祥和安乐,从未有过什么争斗,而到了这里见识到了社会的黑暗,一时难以接受?

    江米夏想了想,坐在宋景韫的旁边,伸手拍了拍他,“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娘子。”

    宋景韫回过神来,“我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去学堂读个书?”

    小赘婿要去读书?

    江米夏有些惊讶,“怎么突然这么觉得?”

    这里用的字体是普通的繁体字,除了个别生僻难认的,其他江米夏基本都认得群,偶尔去镇上时,也会跟书铺里头代写书信的老先生讨教一二,所以江米夏日常所见的字基本都会认、会写。

    江米夏会的,也基本上都教给了宋景韫。

    宋景韫不能说多有学问吧,至少日常生活,偶尔看个书,写个书信什么的,是完全没有问题。

    可小赘婿这会儿要去学堂……

    江米夏觉得有些意外,想问清楚其中的缘由。

    “是有什么想法吗?”江米夏补了一句。

    “我这几日问过荀夫子。”宋景韫回答,“上学堂读书可以考取功名,若是能在大比中考中,便能出仕为官。”

    “你想做官?”

    “嗯。”宋景韫点头,“做官,做大官。”

    “这样的话,下次再遇到像柴家的这样的事儿,就不怕了。”

    身为相公,是要保护娘子,保护家人的。

    可他没什么力气,打架打不过别人,也胆小的很,遇到什么事儿的话,也忍不住向娘子求救。

    宋景韫身为一个相公,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太小了。

    虽说自己的运气似乎比旁人好一些,时常会遇到一些意外之财,但起初家中日子过得紧巴的时候,他的作用还稍微大一些,现如今作坊和瓷窑不说日进斗金,却也是财源滚滚,再加上江米夏还给邱记绘制图样赚钱,越发显得他的那些仨瓜俩枣的,没什么意思。

    这让宋景韫懊恼的很。

    这也是他为何平日里总是勤勤恳恳地去作坊那帮忙,便是想帮一帮江米夏,显示一下自己的作用。

    但这次瓷窑的事儿,让宋景韫心中大为震撼。

    那种遇到旁人想着欺负瓷窑,衙差要来捉他家娘子时,那种慌乱,无助,乃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想着拼命护着江米夏,却也知道自己起到作用极小的无力感,实在太难受了。

    所以他去询问荀元柏,有什么什么办法,是可以帮到江米夏,能让她更加轻松,且能足够保护她,保护家人的。

    荀元柏给的答桉是科举。

    而要参加科举,他必须要去读书。

    去学堂读书。

    听了宋景韫解释,江米夏一阵沉默。

    原以为小赘婿不谙世事,天真烂漫,每天都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觉得他可能往后都会如此。

    没想到,小赘婿考虑的东西还挺多。

第123章 夫子

    且以此时这个时代来说,读书考功名,的确也是助益多多。

    且小赘婿学什么都很快的样子,大约读书应该也不会辛苦吧……

    江米夏想了好一会儿,“这平常读书人少,主要是因为读书花钱多,许多人家供不起,只认几个字便不去了,咱们家日子不说多富,但供你读个书还是可以的。”

    “你若是想去学堂,那便去读吧。”

    “谢谢娘子。”得了江米夏的同意,宋景韫顿时高兴起来。

    “不过……”江米夏也有些犹豫,“你有些字虽然认识,也会写,不过我教的也都不规范,你若真的要读书的话,怕是得从启蒙开始学。”

    既然要读书,那就得从一开始扎扎实实打个底子才行。

    若真的是学的快,再寻更好的书院和先生也是可以的。

    不过,启蒙的话,大都是五六岁的孩童,到时候宋景韫这个五六岁零一百多个月的孩童往那一坐……

    啧,想想都觉得很耀眼啊。

    既是决定了让宋景韫去学堂读书,江米夏便没有过多磨蹭,寻了江有成和刘氏来商量宋景韫去读书的事儿,看看往哪个学堂送。

    对于宋景韫要去读书之事,江有成和刘氏先是惊讶,片刻后便表示十分赞同。

    上次柴发等人的事儿,让江有成和刘氏也是心有余季。

    幸亏他们识得荀元柏,也幸亏那天荀元柏在,更幸亏的是荀元柏能快速的寻到了赵知府,问责了邹县令,如若不然的话,后果还真的不好说。

    且这次的事儿过去了,还有下次,下下次……

    只要家中的生意还在,日子过得富裕,难保不会有人盯上。

    如果宋景韫能够去读书科举,考个功名的话,也能护得住家中产业,护得住江米夏,他们老两口也就放心了。

    就是这去哪儿学堂的事儿……

    寻常农户,大都读不起书,即便能读得起的,这资质也不见得好,且教书先生也是十分稀缺的,可以说除了镇上有个正儿八经的书院以外,方圆十里,也就只有大杨树村有一个小私塾了。

    教书先生名叫杨顺德,是个老童生,读了许多年的人,在附近村中威望很高。

    附近几个村子,但凡家中有孩子读书的,都会送到杨顺德这里,开蒙学字,现如今杨顺德就带了十来个孩子,每日辛勤教学。

    像宋景韫这样跟孩童一般,需要重新从启蒙阶段开始学的,去杨顺德这里也算颇为合适。

    总之,在全家人都商议了一番后,当天下午,江有成和江米夏便带着一块肉和一些点心,领着宋景韫去大杨树村寻杨顺德。

    杨顺德家的私塾,就开在家中,其中一大间屋子里头,密集地摆着桌椅板凳,十来个五六岁至十来岁的孩童,在那摇头晃脑的背《三字经》。

    听了江有成和江米夏的来意,杨顺德捋了一把山羊胡子,看着宋景韫清了清嗓子,“是你想要来这里读书?”

    “是的,夫子。”宋景韫点头。

    “虽说这读书识字,什么时候也都不晚,只是像这般年岁大的,老夫当真是头一回见。”

    杨顺德面露难色,“倒也不是说年岁大一些不能读书识字,只是这年岁越大,记忆越差,脾气也越大,教的时候怕是实在不好教……”

    “所以要有劳夫子多费心。”江有成将装着猪肉和糕点的竹篮子递了过去,“一应的束脩,我们也都跟旁人一般来交,这些是额外孝敬夫子的。”

    “好说,好说。”

    杨顺德见那猪肉都是礼条肉,分量也不轻,足足有五六斤重,且那些糕点看着也颇为精致,不像是镇上,而像是县城里头卖的,脸上堆满了笑意,跟江有成等人仔细说了说这上学读书之事。

    束脩是一年一两五钱银子,所用的笔墨纸砚等一应东西,需自己准备,且需额外准备一本《三字经》和《千字文》,供平日背读识字所用。

    平时上课时,练字所用的沙盘,也需自己准备好。

    至于座位的事儿,既然宋景韫是最后来的,又是最高的一个人,那便坐在最后面就好。

    因为私塾中还有其他学生等着上课,江米夏等人也不好过多打扰,了解了大概情况下,便交了束脩,准备上学所用的物品,预计着后日来上学。

    临出了院子时,屋子里头传来了杨顺德呵斥声。

    “满共就这两句,来来回回背了两天了,竟是还背不下来,定时平时里偷懒耍滑,不用功!今日需得重重罚了你,你才知道长了记性,伸手出来,打戒尺十下!”

    话音落地,响起了清脆的“啪、啪”声。

    声音响亮无比,听得江米夏和江有成都心惊肉跳的。

    “这杨夫子,看起来还挺严厉的。”江有成有些担忧。

    自家这女婿,看起来细皮嫩肉的,平日里又乖巧安静,十分招人喜欢,家中从未苛待过他分毫,若是因为读书被打手掌心,把原本修长的手打成猪蹄子的话……

    不敢想!

    江有成闭着眼睛摇了摇头。

    “是挺严厉的。”江米夏微微点头,看宋景韫似乎若有所思的模样,拍了拍他,“怎么,害怕了?”

    “那到没有。”宋景韫回答,“我只是在想,到底是怎么样的两句书,要背两天都背不下来……”

    江米夏,“……”

    母鸡啊。

    不过此时的文章都是文言文,文言文大都拗口,若是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死记硬背的话,的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想来,那个孩童应该是没有能理解透其中的意思吧。

    江米夏等人回家后,便开始着手准备杨顺德说的那些东西。

    江有成去联系木匠,又自己去河边挖沙,冲洗干净,彻底晾晒干,做成沙盘,江米夏则是带着宋景韫到镇上买一应的书本和笔墨纸砚。

    宋景韫自己给自己编了一个小竹箱子。

    跟囊箧差不多,是方方正正可以背在身后的,但比寻常囊箧的尺寸要小许多,且宋景韫为了方便规整东西,拿竹篾子在竹箱子里做了隔断,这样的话,每样东西都可以整整齐齐的放置,一点也不会乱。

第124章 叫家长

    江米夏看着宋景韫编的这个东西爱不释手。

    不错哎,大有古代版·竹编·大型文具盒既视感,且十分适合刚刚启蒙,还不太知道如何收拾归纳自己学习用品的孩童。

    江米夏开始盘算,要不要在郑记那上一个新的产品。

    到了宋景韫正式上学那天,全家人都早早起了床。

    江米夏给宋景韫换上了一身新的衣裳,刘氏做的早饭也比寻常时候更丰盛。

    宋景韫大快朵颐后,帮着家里收拾了碗盘,这才背上了自己的小竹箱子,“娘子,我去学堂了。”

    “要不要我送你?”江米夏追了两步。

    “不用了,我可以的。”宋景韫婉拒。

    他也知晓他这个年岁再去上学堂已是在旁人眼中显得十分与众不同,若是再让娘子送他去上学堂,只怕更加引人注目。

    他往后需要做的是当个真正的男子汉,要保护娘子和整个家,要尝试着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譬如独立上学堂。

    “行吧。”江米夏见宋景韫坚持,便点了头,“昨晚教你的那些,都记住了?”

    因为是第一次脱离家庭成员的陪伴,独立去上学,江米夏用了半宿的时间,给宋景韫讲上学时要遵守的几样规则。

    第一条,尊重夫子,大部分时间都要听夫子的话,照夫子所说的去做,但如果夫子说的话十分离谱,可以不必听从。

    第二条,和同窗团结友爱,甚至可以主动做一些能够拉近关系的小事,但注意,不必特意讨好,如果别人有敌意,可以不必笑脸相迎。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出现被人欺负的情况,不必忍着,尤其是旁人如果出手打人,打的过便打,打不过的一定要记得跑……

    因为时间有限,加上怕教的多的话,小赘婿会无法理解,江米夏便只教了这三条最重要的。

    而仅仅是这三条,江米夏已是无中生友许多次,举了许多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例子,好让小赘婿能够顺利理解。

    看小赘婿的样子,似乎是理解了,但实际的理解程度,还得看实际再说。

    “嗯。”宋景韫点头,“娘子放心,我记下了。”

    “那我走了啊。”

    “好,路上小心,下学了便早些回来……”

    江米夏站在门口略送了送,待宋景韫走远了之后,才折返回家,帮刘氏喂后院的鸡。

    因为是小赘婿第一次独立出去面对世界,即便觉得小赘婿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江米夏仍旧是心中忐忑,担忧满满。

    甚至有想去学堂偷偷看一看小赘婿上课时情况的冲动。

    江米夏突然能够理解,为什么幼儿园第一天开学时,总有那么多的家长偷偷摸摸侦查情况了。

    她现在也想这样!

    为了转移注意力,江米夏忙活完家中的杂事后,便去了瓷窑。

    现在要烧茶园那边冬茶的茶叶罐子,赵记还有其他店铺的订单也陆续变多,瓷窑那变得越发忙碌。

    江米夏便去帮着描图样,上色彩,做些基础性的活儿。

    正忙活着,江小杏来了瓷窑。

    “小杏姐来了。”江米夏看见江小杏,洗了洗手。

    “嗯。”江小杏抿嘴笑了笑,“家里头晒得柿饼子,娘让各家分一分,刚送去家里头,见你没在,猜想着你兴许在这里的。”

    江米夏还没顾得上答话,朱广泰已是凑了脑袋过来,“柿饼子!”

    “小杏姑姑是不是知道我爱吃柿饼子,所以特地拿过来给我的对不对?”

    “当然,知道你爱吃柿饼子,所以专门多拿了几个给你呢。”江小杏捏了捏朱广泰的脸颊。

    朱广泰在这里住了大半年,个头长了许多,这脸上的肉也是肉眼可见的多了,这会儿捏的肥都都,肉乎乎的。

    显然秋膘贴的不错。

    “我就说,小杏姑姑肯定是惦记着我的。”朱广泰乐开了花,拿着柿饼子,去寻江春雨他们分去了。

    “也记得给你爹留一些。”江小杏提醒了一句。

    “小杏姑姑放心吧。”朱广泰头点的如小鸡啄米一般,“我这就去先拿一些给我爹留着,让他得空赶紧去吃。”

    “去吧。”江小杏笑眯眯地,又叮嘱了一句,“对,你刚好也问问你爹,晌午想吃什么饭,蒸笼面还是捞面条?”

    “我这就去。”朱广泰口中叼着一个柿饼,又捧着一大堆的柿饼,一熘烟地便跑掉了。

    “跑慢些,莫摔了。”江米夏笑着提醒了一句。

    “哎……”

    声音远远地,从瓷窑里头传了出来。

    这孩子,耳力倒是极好。

    江米夏和江小杏相视一笑。

    在瓷窑这里忙活了半晌,惦记着宋景韫这儿下学的事儿,江米夏便先回了家,帮着刘氏做早饭。

    炖排骨,白菜心拌豆腐干儿,炝炒藕片,酸辣萝卜丝,主食是白米饭。

    等排骨炖个差不多,江米夏便在门口张望,看宋景韫什么时候回来。

    可等啊等啊,眼瞧着日头快升到了正当空,还是没有看到宋景韫的半个身影儿。

    这小赘婿,莫不是上学头一天就迷路了?

    还是说因为是第一天上学,对什么都稀罕,跟旁的孩童一块去玩耍,忘了回家吃饭?

    江米夏正胡思乱想着,同村的江来富跑了过来。

    江来富是村中的孩童,今年八岁,也在杨顺德那的私塾读书。

    “小夏姑姑。”江来富跑的飞快,到江米夏跟前时险些刹不住脚,差点撞到大门上头。

    “慢些。”江米夏拦了一下,“出啥事儿了,跑那么快。”

    “景韫姑父在学堂犯错被夫子留下来了,夫子让我回来报个信儿,说是让家里头大人去领景韫姑父……”江来富喘着粗气,话也是说的断断续续。

    江米夏,“……”

    所以,这是开学第一天被叫了家长?

    江米夏揉了揉太阳穴,“因为啥犯错知道不?”

    江来富摇了摇头,“不是特别清楚,只知道他跟夫子顶了嘴,夫子打了他手掌心,还要他去院子里头罚站,景韫姑父不同意……”

    “小夏姑姑快去吧,夫子厉害的很,我怕去的晚了,夫子又要打景韫姑父了。”

第125章 不通情理

    “我这就去。”

    江米夏只跟院子里头闻讯出来的刘氏说自己要去一趟私塾那,便急匆匆往大杨树村去了。

    一路到了杨顺德的院子里头。

    宋景韫正在院子里头的墙根儿那站着,看见江米夏进了院子,眼圈红了一红,但明显也强忍了不满和委屈,低声喊了一句,“娘子来了。”

    江米夏看见宋景韫的脸上有还没有褪去的红印,衣裳也被扯得有些脱了线,显然是噼头盖脸打了一通,还将宋景韫拖拽了出来。

    再拉过小赘婿的手看看……

    一双手姑且不说是猪蹄,也差不多了,几乎肿成了发面馒头。

    “夫子为何要打你?”江米夏拧着眉问。

    “到这里上课,夫子读了两句千字文,让所有人跟着背,夫子读了两遍,两遍读下来,有两个字不一样,我问夫子,哪次读的是对的,好跟着背。”

    宋景韫低声回答,“结果夫子说他读的两遍都是对的,没有读错过,可我分明听着两次的确有两个字读的不一样,若是学错了,那那两个字就一直是错的了。”

    “夫子说我胡搅蛮缠,字都认不全,还说他读错了字,还说我不好好听课,便打了我手掌心,让我站着来听。”

    “那两句千字文我读了两遍便背会了,想问问夫子这两句话是何意思,夫子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多读多背,背的滚瓜烂熟的,自然也就懂其中的意思了。”

    “可我寻思着,这不懂的东西,别说读一百遍了,就算读一千遍,还是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好比给你一捆竹篾子,你再如何的看,自己再如何的去试,若不是有人教,有人给个样品,那也是编不出来竹筐的。”

    “于是我便坚持问夫子讨教,夫子有些厌烦,说我聒噪影响其他人听课,便又打了我的手掌心,让我来院子里头站着,我不肯,说若是站在院子里头便听不到夫子讲课了,夫子便将我拖了出来,说若是我再捣乱,便不让我再来读书……”

    江米夏听着这些话,眉头重重地拧了起来。

    小赘婿记忆力极好,旁人说过的话,说一遍他能差不多完全复述出来,既是他说这杨顺德读错了两个字,那应该就是读错了。

    至于讲解释义这件事,身为夫子,教学之时,是要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文中的意思,而不是单纯的只会背诵。

    若是不明白其中的释义,哪怕将这千字文倒背如流,也是毫无用处,顶多是个没有感情的背书机器罢了。

    即便科举比现代考试制度更加古板,是有固定结构框架的,但要想在好的结构框架中填充进去合适的内容,让整篇文章精彩纷呈,也是需要注入自己的思维的。

    若对文章意思不理解,便无法在被人诟病唾骂的形势科举中脱颖而出。

    不得不说,这个杨顺德,已是到了做爷爷的年岁,还是个童生,连秀才都没有考上,不单单是旁人口中的怀才不遇,命途多舛,而是这学习方法压根就不对啊。

    江米夏正思索间,杨顺德从屋子里头走了出来。

    见江家不是江有成来,而是江米夏来,杨顺德也觉得他们家有些不够重视这件事,满脸不悦,“你家这赘婿,着实是笨的很,教起来也着实费劲,老夫教书这么多年,也着实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学生。”

    “你既是这宋景韫家的娘子,便将他领回去,好好教一教什么叫做尊重师长,也学一学什么叫做谦虚好学,断然不能再像他这般,无缘无故质疑夫子,还要埋怨夫子不好好教!”

    “夫子说的是,是得领回去好好教一教的。”江米夏点头,“都被打成这样,不还手也就罢了,竟是连跑都不知道跑,实在是愚笨的很,我听夫子的,回去之后,一定仔细教导,下次断然不会再出这样的事情。”

    杨顺德原本以为江米夏要说一些“对不住”、“赘婿不懂事”、“下次再也不会了”这等赔不是的话,结果江米夏张口说了这些。

    这话的意思是,下回若是再被教训的话,就要跑,或者干脆还手?

    “你你你……”杨顺德气得山羊胡子都翘了起来,指着江米夏的手不住颤抖,“你说的这些是什么混账话!”

    “如此不通情理,不知晓尊重夫子!这学生我也是教不得了,干脆你直接领走吧!”

    “原本也是要领走的。”江米夏冲杨顺德伸了手出来。

    “你这又是要做什么?”杨顺德怒道。

    “前日刚刚给夫子交的束脩,是一整年的,这上了不过半日,夫子是不是理应将束脩退还一下?”江米夏道,“一年就按三百六十天,这一两五钱的银子,一天合上四文钱,半天就是两文钱,剩下的一两四钱零九十八文钱,先生得如数给了我才行。”

    “此外,我家比旁人家多给了一块肉和两包糕点,这原本是因为我家相公要在这里读书所以额外孝敬的,可现在书读不成,这些夫子也得给退回来吧。”

    杨顺德气得直哆嗦。

    旁人家的学生在这里上不成学,那都满满都是不好意思,退钱的事儿即便要提,也都是满脸愧疚,只捡少的要,大差不差的,少个把月都是没啥。

    这个江米夏,竟是都算到每天头上了!

    而且还要前天送来的肉和糕点!

    当天得的那些东西,杨顺德怕肉放坏,已是让儿媳妇将肉炖了大半,好好吃了两顿大肉片,糕点这几天时不时来一块,也吃了差不多一半。

    都已经吃掉的东西,这江米夏也好意思往回要。

    “夫子若是已经将肉和糕点吃掉了,那我不要也行。”江米夏道。

    杨顺德闻言,略松了口气。

    虽说今天被这宋景韫和江米夏夫妇气得不行,但那块肉足够大,糕点数量也不少,味道也不差,想来也是值些钱的,弥补一下他今天被气得够呛,也还算够本。

    “那块肉是六斤多重,就按六斤来算吧,上好的礼条肉,一斤要十七文,六斤就是一百零二文,糕点是从县城的买的,一共两大包,一包买的是二百文,两包是四百文。”

第126章 卑鄙无耻

    “加上肉的话就是五百零二文,再算上刚刚算好的夫子要退回来的束脩钱,整整好是二两银子。”

    江米夏把手又往前伸了一些,“夫子拿钱吧。”

    二两银子!

    杨顺德眼睛瞪成了铜铃一般,“你,你好生无礼!”

    “这帐算的明明白白的,每一文钱都要的有理有据,怎么叫做我好生无礼?”江米夏道,“难不成是夫子见钱眼开,收钱的时候痛快,这会儿却不想出了?”

    “还是说,夫子压根就是想着昧下我家给的束脩和孝敬,估计找茬,为的就是将我家相公撵走?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也就好好跟夫子说道说道了。”

    “或者我也不跟夫子说那么多,我这就将整个大杨树村的乡亲们都叫过来,也将杨里正给请了过来,让大家伙也都评评理,也问一问夫子为何掉钱眼里头去了。”

    江米夏说着话便要往外走。

    杨顺德急忙拦住了她。

    他可是个夫子,是个读书人,是童生,往后是要考上秀才,举人的,身上断然不能沾满了铜臭味!

    这个江米夏一看就是个胡搅蛮缠的,若是让她出去瞎嚷嚷,他这名声还怎么要?

    在片刻权衡之后,杨顺德咬了牙,跺了脚,“当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接着气呼呼地进了屋子,不多会儿的功夫,拿了二两银子,给了江米夏,气呼呼地,“给你!”

    江米夏掂量了一下分量,觉得不差什么,便让宋景韫进屋收拾自己东西。

    待他都收拾完毕,背上小竹箱子后,便领着宋景韫扬长而去。

    “卑鄙,无耻!”

    杨顺德在门口啐了两口。

    江米夏和宋景韫没走远,自然听到了杨顺德的谩骂。

    但二人皆是不以为然,径直出了大杨树村。

    “娘子,今儿个我是不是做错了?”路上,宋景韫有些担忧。

    “这件事呢,错主要在杨夫子,他顾及颜面,不肯承认自己的读错了书,只想蒙混过去,这是大大不妥,不给你们讲解释义,只让你们死记硬背,也是他教学方法不对。”

    江米夏解释,“学生来这里启蒙读书,是花了束脩的,是来学东西的,不是让他这般湖弄了事的,你作为付费读书的学生,对夫子提出要求,这一点名正言顺。”

    “杨夫子才疏学浅,自己能力欠佳,却又死爱面子,不肯承认,又只想拿夫子的身份来压人,论学问和品德来说,他都不是一个好夫子。”

    宋景韫点了点头,也略松了口气。

    “不过,今天的事儿,你也有做的不妥之处。”江米夏道,“夫子惩罚,倘若当真是有理有据,你受着也没什么,今日那杨夫子明显也是有些胡搅蛮缠,你竟然也不知道躲,这是其一。”

    “其二呢,这人都是有些好脸面的,你当众指出旁人的不足,即便对方真觉得自己错了,但身为夫子,当着那么多学生的面,也不好承认自己的失误,只会咬牙争辩,若是你还坚持,他便会恼羞成怒,将所有的火气都撒到你一个人的头上。”

    “虽说这人虚心认错是美德,更是身为一个夫子师德的体现,但太多的人是不会认的,你这般做反倒是给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倘若当真心有疑惑,也需换个说辞,譬如说,你刚刚没有记住,希望夫子再读一遍,看夫子跟哪个读的一样,便知晓哪个是对的,倘若三次都不一样,那只能说明这个夫子学问有限,那咱们换个学堂就是。”

    “释意讲解这件事也是雷同,若是夫子课堂上并不想给你讲,可以私下请教,倘若依旧不肯讲解,还是那个说法,他不是一个好夫子,咱们换一个学堂,寻个好夫子也就是了。”

    宋景韫听完江米夏的话,想了一会儿,“我明白了。”

    接着又挠了挠头,“娘子既是觉得我也有错,方才为何还要跟那夫子着那么大的急?”

    江米夏,“……”

    她护短不行吗?

    而且,乖巧听话的小赘婿都被打成那样了,能不着急吗?

    见自家娘子冲自己翻了个白眼,宋景韫嘿嘿笑了笑,“是我多嘴了,娘子自然是心疼我的。”

    知道就好!

    “这几日便先在家歇一歇吧,把手给好好养养,我跟爹也再商量商量,到处问一问,看看哪里还有合适的学堂。”江米夏道。

    断然不能再图近图方便。

    夫子的品行和能力,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影响实在是大,需得好好斟酌一番为好。

    江米夏心里盘算着找新学堂的事儿,忽的脑中闪过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感觉自己此时的情况,当真有点像当时孟母为孩子精心打算的模样。

    得,在小赘婿跟前,果然是老母亲心态啊。

    到家之后,江有成和刘氏得知了学堂事情的原委始末。

    在看到宋景韫发面一般的手掌还有脸上和红痕时,皆是气得不轻。

    宋景韫是个多么乖巧的孩子,又听话懂事,他们在家都恨不得要拿他当成儿子宠,在他们老两口心里的地位也仅次于江米夏,平白让你这个老匹夫打成这个模样?

    再者说了,他家宋景韫有什么错,不过就是想要求证那句书是对的,想要弄清文中的意义罢了。

    身为一个夫子,不但不好好教,反而还要打人,是何道理?

    “这个杨德顺,亏他还是个读书人,连不认识字的泥腿子都不如,什么东西!”江有成把跟前的桌子拍了又拍。

    刘氏也跟着忿忿不平,“这样的人,当真不配当夫子的。”

    “怪不得他开私塾这么多年,一直都只收的上来十来个学生,也都只是去他那学个字,开个蒙,但凡年岁大一点的,都去旁处了,现在看来,大家伙心里头也都跟明镜儿似的呢。”

    “可不是咋的。”江有成道,“这回景韫这事儿一出,各家的孩童都肯定回去学嘴,你看吧,这杨德顺的名声肯定要臭了。”

    的确。

    名声肯定要臭了。

    宋景韫认真地点了点头。

    晌午饭后,杨德顺私塾的学生都正常上课。

    刚领着温了一遍上午学的那两句文章,杨德顺便觉得有些不大对劲。

第127章 啥话都往外说

    肚子有些疼。

    刚开始是一隐隐的痛,而后逐渐蔓延成一小片,最后是整个肚子都如果炸了锅一样,疼的他站都站不住。

    某处更是想忍都忍不住,似要随时开闸泄洪。

    杨顺德脸色发白,握着手中的的书,趴在一个桌子上头,几乎动弹不能,额头上的汗更是如同黄豆一般,一个接一个的往下落。

    强忍着这两处的不适,杨顺德咬紧了牙,双腿紧并,扶着那一排桌子,一点一点的往外挪。

    而学生们见杨顺德表现的如此异常,脸色也十分难看,皆是围了上来,更是关切询问,“夫子,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夫子的脸色很难看,是不是生病了?”

    “我们要不要去请大夫过来看一看。”

    “夫子,我去给你倒一杯热茶来,先缓一缓。”

    “夫子,你快坐一会儿……”

    见杨顺德摇摇欲坠,几个孩童扶着他往板凳上坐。

    都离我远点!

    让开,都让开!

    杨顺德内心呐喊,更是拼命地向那些孩童挥手。

    “夫子你没事儿吧,夫子你说话啊,到底有事儿又没事儿?”

    “这摆手是什么意思,夫子你现在是说不出话来了吗,若是实在说不出话,不如拿纸笔写下来?”

    “夫子,茶水来了,你快喝两口……”

    杨顺德一张脸从惨白变成了猪肝色,张了张嘴,没发出半分声音,整个人如面条一般,瘫软到了地上。

    “夫子,夫子!”

    “夫子你怎么了,快些起来!”

    “哎,你们,有没有闻到什么臭味?”

    “你这么一说,好像真的有臭味哦,好臭好臭的。”

    “好像是夫子身上的臭味……”

    “夫子拉裤子里了!”

    “……”

    ----

    江米夏和江有成这几日一直带着宋景韫去找寻合适的学堂。

    寻来寻去地,最后将目光放在了镇上的弘乐书院。

    弘乐书院的先生皆是秀才,且年岁也都不算大。

    江米夏和江有成也仔细打听过,说是学堂的章夫子和孟夫子,不但学问好,字写得好,待学生也是极其用心。

    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意思,将自己所写的注解抄录在书上,供学生传阅背诵。

    可谓十分尽心尽力。

    于是,江米夏和江有成便带着宋景韫前往镇上,到了这弘乐书院,看是否能够入学。

    江有成赶着牛车,停在了书院门口。

    书院门口有个看门的老汉,拦下了他们,“几位是来寻人的?”

    “劳驾,家中相公,想来书院读书,不知道章夫子或者孟夫子可在书院。”江米夏福了一福。

    “夫子们都在上课,几位若是要见夫子的话,需得等上一等。”老汉道,“估摸着得需半个时辰才成。”

    “书院小,门房这里狭小不宜待客,劳烦几位在外头等一等吧。”

    说着话的功夫,老汉拿了几个马扎出来。

    “多谢。”江米夏三人道了谢,在书院门口排排坐坐好。

    在等待的间隙,江米夏和宋景韫也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书院。

    在小胡同里头,位置算是有些偏的,不过胜在幽静。

    看围墙的长度,似乎里面的面积也不算小,隔着墙头,能看到里面高大的桐树从里面伸出枝丫,梅花探出头,苍劲的松柏高耸直立。

    隐隐约约,还能听到里面的朗朗读书声,以及冬日里麻雀找事儿嬉闹时的叽叽喳喳。

    这样的氛围,显得书院平静而安宁。

    “这里很不错的样子。”宋景韫先开了口,微眯了眼睛。

    江米夏扬起了眉梢。

    小赘婿很喜欢这里?

    那应该就是气场很合吧。

    不过这弘乐书院是镇上最好的书院,想来也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又等了一段时间。

    待里头朗朗读书声彻底停歇,看门的老汉走了进去。

    片刻后折返回来,身边多了一位身形颀长偏瘦,一袭蓝色长衫,看起来斯文儒雅的中年男人。

    “这位是孟夫子。”老汉介绍。

    “孟夫子好。”江米夏三人皆是行了礼。

    “有礼。”孟夫子微微拱手,“方才听韩伯说有人想来书院读书?”

    “正是。”

    这次不等江米夏回话,宋景韫先开了口。

    江米夏见状,便拉着江有成往后退了半步。

    毕竟是小赘婿来上学,这种学前面试,需要他独立完成。

    孟夫子上下打量了宋景韫一番,接着微微笑了笑,“看你已是差不多十六七岁,既是来这弘乐书院读书,从前都在哪里读过书,都读过什么书,认识多少字?”

    “从前不曾去过什么学堂,若要真计较起来,只去过半天,也因为指正先生错处和问先生要注解被先生罚站打手掌心,便没再去了,至于读过什么书,认识多少字……”

    宋景韫挠了挠耳朵,“常用的一些字会认一些,也会写,书没有系统读过,看过百家姓,这两日背会了三字经,都是我家娘子教我的。”

    江有成一听宋景韫这回头,先是一愣,接着急的直冲宋景韫摆手。

    这孩子,咋这么实诚,啥话都往外说。

    摆完手后见宋景韫似乎并未看见,急的在旁边团团转。

    “爹,你就安心吧。”江米夏拽了拽江有成的袖子,小声道,“不都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嘛,这种事儿随他去吧,你费劲求来的,未必就好。”

    那倒是。

    先前给宋景韫寻学堂时到是费劲巴力的,还惦记着打点打点,可奈何那杨顺德实在不是个东西。

    小赘婿说了实话也好,对方若是计较,那就说明对方这肚量也不算宽,这书院不上也罢。

    若是夫子十分理解,也说明孟夫子是个开明的,人品好,跟着自然好处多。

    孟夫子听着宋景韫一本正经地说着这些话,呵呵笑了起来,“你到是诚实肯说,也肯让你娘子教你。”

    寻常男子,大都讲究夫为妻纲,但凡女子偶尔说上几句有道理的,心里哪怕赞同,面上也要说一句头发长见识短。

    眼前这人到是不在意这个,还堂而皇之地说了出来。

    宋景韫嘿嘿笑了笑,“娘子懂得多,许多事都是她教我的,对了,《三字经》也是娘子教的。”

    “嗯。”孟夫子笑着点头,“你刚刚说会背整篇的《三字经》,学了多久会背的?”

第128章 有多神

    “三天。”宋景韫回答。

    三天?

    孟子听不可置信地看向宋景韫。

    这三字经,虽说篇幅不长,可真要全都背下来的话,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尤其这是初学者学的,初学者读书识字时间短,背诵也会更慢一些。

    三天背完《三字经》,怎么都觉得不可能。

    “那你,背背看?”孟子听道。

    宋景韫清了清嗓子,缓缓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声音不大,但不疾不徐,咬字清晰,且诵读的十分流畅,完全没有任何磕绊和犹豫。

    这让孟子听先是听得微微点头表示满意,接下来则是连连咋舌。

    待宋景韫“勤有功,戏无义。戒之哉,宜勉力。”最后两句全都诵读完毕后,孟子听更是不可置信地将宋景韫再次打量了一番,话也是脱口而出,“你当真只背了三天?”

    “嗯。”宋景韫点头,“不敢欺骗夫子,的确是三天。”

    其实确切来说也不是整整三天。

    因为除了晨起和傍晚听江米夏教他诵读以外,白天的时间,他还在竹编作坊帮忙。

    郑记那看上了他编的那个上学堂背的竹箱子,他也就教作坊里面的伙计们学着如何来编。

    好家伙!

    孟子听张大了嘴巴,“你怎么背的如此快?”

    “不瞒夫子,我好像学东西比平常人快一些。”宋景韫如实回答。

    学东西快?

    孟子听顿时有些兴奋,“这样,我现在给你念首诗,你仔细听一听,然后再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好。”宋景韫点头答应。

    孟子听想了想,张了口,“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这首诗很长,我暂且先读到这里,你试着背一下?”

    一直低着头,侧耳倾听的宋景韫抬起了头,在片刻思索后,张口背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止兮,纫秋兰以为佩……”

    如方才背三字经一般,宋景韫依旧是背诵的颇为流利,没有任何磕巴。

    唯一不足的是,背错了一个字。

    而那个字,宋景韫背的时候,背出来一个很相似读音的字。

    所以孟子听觉得,他大约并非背错,而是听的不太真切而已。

    在宋景韫背完之后,孟子听忍不住抚掌,叫了声,“好!实乃是极有天赋之人啊。”

    过目不忘,孟子听是只在戏文中听说过,更何况这种过耳不忘之人?

    如此人才,当真是不可多得,必须要赶紧收了做学生才行,如若不然的话,指不定就要让有些人给抢走了!

    孟子听急急询问,“你什么时候可以来书院读书?”

    “随时……”

    “好。”孟子听伸手勐地拍了拍宋景韫的肩膀,“那你明日直接来就好,我在书院等你。”

    “那明日来的时候,都需准备什么吗?”宋景韫询问。

    “人来就行!”

    这脑袋都长成这样,还要求那么多干啥?

    孟子听道,“每日辰时三刻开始上课,晨起在家吃过早饭后来,中午书院有饭食,不必回家,到下午申时末时下学。”

    “我记下来,明日一定准时来书院。”宋景韫道,又问,“不知这束脩……”

    “束脩每年二两银子,饭食每日七文,吃饭时再给。”孟子听道,“束脩不必着急交,待在这里上十来日课,确定要在这里读书后再交,明日来时,只记得带上饭钱即可。”

    “是……”

    又说了一会儿来书院读书的注意事项,书院里有学生出来催促孟子听回去上课,宋景韫三人便要告辞。

    待宋景韫和江米夏上了牛车,江有成甩了鞭子,牛车缓缓前行时,孟子听又往前追了两步,“明日一定要记得来啊……”

    江有成,“……”

    真的是一个热情无比的夫子啊。

    比着那个张口就说宋景韫兴这么大年岁来读书,不大好带的杨顺德真的是和善多了。

    孟子听看着牛车走远了,这才回书院里头接着上课。

    等到上完课后,美滋滋的去寻了章文斌,“我跟你说,我今儿个收了个神童!”

    “哎,不对,以他的年岁,不能叫神童了,应该叫神人!”

    “有多神?”章文斌正在那看学生们昨日默写的文,看到一篇时,先是叹了口气,接着拧了眉,到后来拿拳头在胸口处砸了两下,这才拿起旁边的笔,在那篇文章上头标注出有误和不对之处。

    这些学生,当真是把教过的东西,还还回来了啊。

    “有多神?我告诉你,非常神!”孟子听的眉梢都飞了起来,“记忆力超群,过耳不忘,三天背会《三字经》,我不过读了一遍的长篇诗歌,他便能背的几乎一字不差!”

    “真的假的。”章文斌深表怀疑,把手中这份已经被圈画的再寻不出来空隙的文章拿到一旁,又拿起一个学生的,再次叹息,拧眉,捶胸……

    待平静下来后,再拿起笔来批改。

    可以说,每一份作业都让人头疼的很。

    而这每一份作业后面,都站着一个耳提面命后,还能将释义和书本上的字句忘得干干净净的学生。

    章文斌已经不相信,这镇上还有这么让人省心的学生了。

    “真的,你要是不信的话,明日他来了,你考考他?”孟子听道。

    “也好。”章文斌点头,“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以前可否读过书,你既是收了,往后怎么安置,是跟着你上课,还是跟着我?”

    章文斌和孟子听两个人各有分工。

    章文斌主要教年岁小一些的学生,而孟子听则是教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从前没读过书,没上过学堂,这回是第一回上,大约十六七岁,至于叫什么……”章文斌有些尴尬地抓了抓耳朵。

    因为碰到这样的人实在稀罕,他过于激动,以至于……

    忘记问名字了!

    “既是头一回上学堂,便跟着我吧。”章文斌随口答了一句。

第129章 晦气

    “那不成,跟着你就得跟着那些开蒙的孩童一起上课,这样的人还去开蒙实在可惜的很,不如跟着我如何?”

    孟子听把手搓了又搓,“对,跟着我,我一定好好把他给教出来。”

    那可是过耳不忘的本事,只要人再聪慧一些,科举完全不成问题的。

    他说什么也得从这个学堂里头送出去个举人,回头也让那个糟老头子瞧一瞧才成。

    “得,又是一时脑热……”

    章文斌撇撇嘴,但看孟子听这满脸郑重其事,俨然下定决心的模样,便也没有再说什么反对的话,只道,“随你吧。”

    回头别痛哭流涕的跟他哭诉,学生不好带,夫子不好当就行。

    见章文斌同意,孟子听乐的几乎一蹦三尺高,接着去上课的屋子帮宋景韫安置明日要坐的位置。

    而章文斌依旧在看学生们的作业。

    不生气,不生气,我叫不生气。

    忍住,忍住,都是自己亲自教的学生……

    宋景韫去镇上弘乐书院的事儿便这么定了下来。

    当天,江米夏一家再次为宋景韫去上学的事儿准备了一下。

    虽然孟夫子说什么都不必准备,但毕竟第一次去上学,宋景韫还是把先前准备的那些用来读书上学的东西再次准备了一番。

    惦记着每天要在书院待一天,晌午也不能回来,宋景韫还带了一个竹制的杯子。

    是江米夏涉及的,带盖子,装水后哪怕来回的晃动,也不会漏水,可以在书院的时候喝水用。

    整体来说,没什么特别的,唯一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如何上学的问题。

    宋景韫每天辰时要到学堂,而家里离镇上很有一段距离,若是步行的话,晨起起的太早,晚上回来的又太晚,着实有些过于劳累的。

    全家人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暂时由江米夏每日晨起赶牛车去送宋景韫,而下午的时候,再去接一下。

    “娘子,每日都要你来接送我上学,娘子太辛苦了。”

    晚上临睡前,宋景韫想着这件事,碰了碰江米夏的胳膊。

    “无妨,平日在家闲的也无事,来回走动走动也好。”江米夏道,“刚好我每日去镇上的话,也可以帮着家中买一买肉食和当用的东西,若是村中有人让捎东西,也刚好帮一下旁人的忙。”

    宋景韫眨巴了一下眼睛。

    娘子才不是每日闲来无事的人,娘子明明每日都忙的很。

    很明显娘子是因为要让他安心,才这么说的。

    连带着说那些买东西的事儿,也不过是托词罢了。

    娘子对他可真好。

    但自己能对娘子好的事实在是太少了……

    那自己往后一定要好好读书,争取早日考上功名,保护好娘子,也让娘子脸上有光!

    宋景韫暗暗下了决心。

    翌日晨起,早早吃过了早饭,江米夏便赶了牛车,载着宋景韫一起往镇上走。

    家中的牛养了许久,已是认了主,且越发性子温顺,江米夏现在也能娴熟地赶牛车,路上走的颇为平稳。

    现如今已是冬日,出门时,天还是蒙蒙亮的状态,走了这么一会儿,天儿也慢慢亮了起来。

    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增多,三三两两,或步行,或乘车。

    江米夏看着时辰不早,赶车的速度不由得加快了一些。

    牛蹄用力,车轱辘转动,溅起一些灰尘。

    飞扬的尘土,有一些溅到了一双蓝灰色的鞋面上头。

    这可是今天刚穿的新鞋,怎么赶车也不知道小心一些!

    江春宝心疼的把脚跺了又跺,试图将鞋子上的土给跺掉,但跺脚的时候重新扬了些尘土起来,让鞋子上的土更多了一些。

    晦气!

    江春宝气的不轻,狠狠地瞪向前面的牛车。

    结果瞧见这牛车上坐着的不是旁人,正是三叔家的堂姐和堂姐夫时,顿时一愣。

    今日镇上没有集市,也不需要卖筐的,他们两个去镇上做什么?

    而且他们去镇上,赶着牛车去的,既是瞧见了他需要走路去书院,也不知道喊他一声,主动载他一程?

    虽然他是不会坐三房家牛车的。

    毕竟在江春宝看来,他们家和三房的关系,不说势如水火,也差不多,现在几乎是到了虽然没有打架,但是见面时谁也不搭理谁的地步。

    而且,三房家现在生意越来越大,钱越赚越多,江春宝是越发瞧不上了。

    铜臭味那么浓重,哪里还是农户,分明已经是令人嫌恶的商户了。

    但是,他嫌恶归嫌恶,他不坐马车归不坐马车的,两家在村子里头关系不好归不好,但在外面,他们到底是堂姐弟,这江米夏和宋景韫依旧是他的六姐姐和六姐夫。

    身为堂姐和堂姐夫,在外头见了面,理应招呼一声,主动让一让的,他们不让,就是他们的不对。

    江春宝心中忿忿,伸脚踢飞了脚边的一颗石子。

    原本已是脏了尘土的鞋子,因为踢石子的缘故,又沾了一大片,且石子的棱角,磨毛了一小片的鞋面。

    尘土遮着,江春宝看不到,只自顾自地勾头往镇上走。

    江米夏赶着牛车,一路到了弘乐书院。

    孟子听已是在书院门口等候,瞧见江米夏和宋景韫赶着牛车过来,眼前顿时一亮,忙迎了过来,“可算来了。”

    都等半天了!

    “夫子好。”宋景韫恭敬地行礼。

    “好,好。”孟子听抚掌直笑。

    只要你来,自然是一切都好。

    “快来书院里看一看,座位我给你安置好了,你来熟悉一下,也认识一下同窗们。”孟子听拉着宋景韫便往里走。

    “娘子,我先进去了。”宋景韫没忘记跟江米夏说一声。

    “去吧,晚上我来接你。”江米夏笑眯眯地,看宋景韫进了书院,这才赶着牛车往回走。

    孟子听拉着宋景韫,几乎是一路小跑进的书院,到了屋子后,指了指最前面的那个座位,“你坐这里。”

    “好。”宋景韫将自己背的小竹箱子放下来,从里面拿当用的东西。

    笔、墨、纸、砚等。

    因为不知道要学什么样的书,所以他并没有带书来。

    孟子听拿了几本书过来,塞给他。

第130章 嘴巴恶毒

    “这是我自己抄录的《大学》、《中庸》、《论语》等,里面都有注解,你自己先看一遍,若是有不认识的字和意思,你随时问我,这件事不着急,你得了空看就是,可以慢慢来。”

    “这本《左传》是近日在讲的,讲到了这里。”孟子听给宋景韫翻了页,指给他看,“这是今日要讲的课,你此时先看一看,熟读一遍,前面的内容,你也得空看上一看。”

    “还是那句话,若是有不懂,不明白的,随时问我。”

    “好的夫子。”宋景韫点了头,将书本都收起来,按孟子听所说的,先看今日要讲的课。

    字到是生僻的不多,宋景韫大部分都认识,偶尔有几个字需要请教一二。

    但《左传》的内容比平时看的那些书要难许多,宋景韫看的时候颇为有些吃力,需得详细看注解,且每看完一处,都在停顿片刻,自己琢磨琢磨,再接着看下一处。

    看宋景韫安安静静地坐在那看书,孟子听的笑容逐渐姨母化。

    这人那,有天赋不行,得有天赋又听话,心又静才行。

    而现在,这个行的人,让他给遇上了!

    果然是自己每天念叨心意,终于感动了上苍?

    孟子听决定今天晚上回家时,一定要再给老天爷上一炷香。

    学生们陆陆续续进来,看到多了一个生面孔时,皆是颇为好奇,但孟子听在,他们也不敢过多议论,只看看孟子听,再看看宋景韫,满脸都是好奇。

    “今日,咱们书院来了一位新的学生。”

    孟子听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他的名字是……”

    遭了,因为过于兴奋,又忘记问名字了!

    孟子听顿了一顿,低声询问,“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宋景韫。”

    “今日,咱们书院来了一位新学生,叫做宋景韫,往后便要和你们一同读书,景韫先前读书不多,你们还需向他多多请教为好。”

    孟子听话音落地,在场的所有学生顿时讶然。

    既是这宋景韫读书不多,自然是得宋景韫向他们请教,怎地变成他们向宋景韫请教了呢?

    不过讶然归讶然的,既是夫子这么说了的话,大约是有夫子自己的道理?

    即将开始讲课,学生们也不过于去思索,只收拾一番,准备听课。

    反而是江春宝听到这些话,先是一愣,接着讶然,再然后是恼怒。

    宋景韫,那个入赘到三房家的那个赘婿,竟然来书院读书,而且还是由孟夫子来教?

    他从前可从未听说过这宋景韫读过什么书,上过什么书院,哪怕他真的来读书,也该由章夫子教,断然不该由孟夫子教才对。

    而且孟夫子对其似乎还照顾有加,颇为引以为傲?

    那种得意洋洋的表情,江春宝从未见过,哪怕他当时写过一篇连章夫子都夸赞的文章时,孟夫子也只是一脸澹然,彷佛觉得什么事都是应该的一般。

    可现在……

    但是,为啥啊。

    江春宝想不明白。

    同样想不明白的,还有其他那些学生。

    下课之后,也是议论纷纷的。

    “我记得那个座位早先是常茂学的,自打他考上秀才,并去了县学读书后,那个座位便一直空着了。”

    “我也记得,夫子先前还隐约说过,若是谁能入常茂学一般勤奋好学,便可以坐一坐那个位置,也算是沾一沾喜气。”

    “可这个人,夫子说他没怎么读过书。”

    “是呢,我方才寻他闲聊,他说自己算是正儿八经头一回来书院上学呢。”

    “那夫子怎的如此照顾他?”

    “我看他看的书,都是夫子的笔迹,想来是夫子亲自抄录的……”

    “还能为何?”江春宝撇嘴嗤笑,“不过是家中富裕罢了。”

    “这怎么说?你识得这宋景韫?”众人见江春宝这么说,便都围了上来,“你方才说他家中富裕,又是何意?”

    “自然是识得的,这人是我堂姐夫,三叔家招上门来的赘婿。”江春宝道,“三叔和我堂姐两个人做生意无所不用其极,家中也是日渐富裕,现在大约是觉得捞钱捞的不够,便送他来书院读书?”

    “夫子向来眼高于顶,这次偏生对他如此偏心,若说其中没有问题,反正我是不信的……”

    众人听江春宝这般说,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接着往后退了半步。

    再接着,各自散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头,再不讨论议论有关宋景韫之事。

    但看江春宝的目光,也是带了些许书院或者嗤笑。

    江春宝顿时莫名其妙,“哎,你们……”

    “你可真敢说,竟是怀疑孟夫子收受银钱,以此偏袒?”旁边一个比江春宝年岁略大的学生,满脸都是讥讽,“孟夫子的人品我们都是知晓的,是断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正是,夫子既然如此安排,那说明这宋景韫定然是有独特之处,只是我们尚未发觉罢了。”

    “你话说的这般难听,又说宋景韫家赚钱不择手段,难不成你与他家颇有过节?”

    “我看八成是,看他说的咬牙切齿的那个模样,大约是因为宋景韫家家境富裕,所以心中不悦吧。”

    “啧,这心胸当真是狭窄,这书也算是白读了……”

    听着那些人的议论,江春宝这脸红一阵,白一阵,嘴张了许多次,最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是握紧了拳头。

    这些人,嘴巴怎的这般恶毒!

    孟子听又来上课,众人这才再次安静下来。

    在清了清嗓子后,孟子听拿起了手中的书卷,“上节课讲的文章……”

    “景韫,你来诵读一遍。”

    诵读?

    在场的学生,顿时面面相觑。

    这是今日新讲的课,他们昨日虽然听夫子的话,预习过,但也不过是熟读而已,若要诵读,还得两日才行。

    可现在夫子却要宋景韫这个没读过几天书,今天第一天来书院读书的人诵读?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宋景韫称了声“是”,而后缓缓起身,将方才孟夫子讲过的文章,从头诵读起来。

    咬字清晰,语速更是不疾不徐,将方才讲过的内容,一字不落尽数诵读了一遍。

第131章 好不到哪里去

    在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整间屋子里头寂静无比,针落可闻。

    “一字……不差?”有人低声惊呼。

    其他人也是啧啧惊叹。

    但更多的是好奇。

    “不是说从前没读过多少书吗,怎的背诵的如此流利?”

    “真的是第一天上书院吗?我有点不信。”

    “我也不信……”

    被这般议论,宋景韫有些不好意思,低声回答,“当真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上学,这篇文章也是第一次看。”

    “那你怎么就能完整诵读下来?”离宋景韫最近的,一个十四五岁,个头偏矮,名叫卢玉明的人诧异询问。

    “就看了一遍,读了一遍,就会了啊……”宋景韫的声音越发低。

    啧!

    众人再次惊掉了下巴。

    这莫非便是传说中的过目不忘?

    老天爷啊,这是现实可以存在的事情吗?

    怪不得夫子说,要他们往后要多多向宋景韫请教,现在总算知道原因了!

    没读过书怎样,没上过书院又如何,有这样的本事在身上,假以时日,这学识必定会超过他们,且远非他们所能及。

    往后,当真是得好好向宋景韫请教呢。

    诸位学生在心中暗自下了决心。

    而宋景韫看着学生们神色各异,则是挠了挠头。

    学东西快,这么引人注目的吗?

    孟子听则是得意地扬起了下巴。

    待下课后,章文斌扯了扯嘴角,“你上课时让宋景韫诵读,是故意的吧?又开始显摆了?”

    “什么叫做显摆?”孟子听撇嘴,“他们早晚都会知晓,早知晓的话,也好一些嘛。”

    免得到时候怀疑人生。

    再者说了,不能让他一个人惊掉下巴不是?

    既然都是他的学生,那身为学生,自然也得与他这个夫子共进退嘛。

    当真是魔障了!

    章文斌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也就是宋景韫没跟着他读书,若是跟着他的话……

    兴许好不到哪里去啊。

    因为见识了宋景韫的本事,整个学堂的人对宋景韫都满心的崇敬与佩服,下课时总愿意凑在他身边,与他说上两句话。

    毕竟人家是过目不忘的主儿,他们虽然没有这个天赋和本事,但多跟有这样天赋的人接触接触,兴许自己也能开窍呢?

    于是,宋景韫在上学的头一天,便成为了整个弘乐书院众星拱月一般的存在。

    江春宝见状,几乎气了个半死。

    他来弘乐书院两年了,费了多少力气,花了多少心思,平日里说过多少好听话,才勉强交了几个朋友,让几个人高看他。

    宋景韫这个赘婿,来书院第一天便抢了所有人的风头,而且快速了超过了他在书院中的地位,实在是可气!

    尤其在下学时,瞧见江米夏赶着牛车在书院不远处等着时,也就越发生气了。

    这个宋景韫,在书院招人稀罕,在家的地位也这么高?

    可他就是个赘婿啊,赘婿这种东西,不是被人看不起的吗,凭什么这个宋景韫……

    江春宝想不明白,在回去的路上,便一直在想这件事情。

    一边走路,一边想。

    一边想,一边走路。

    噗通!

    江春宝因为走神的缘故,被路上的坑坑洼洼绊倒,如麻袋一般摔倒在了地上,且脚踝处迅速传来了疼痛感。

    倒吸着凉气从地上爬起来时,江春宝看到自己的脚踝几乎肿成了馒头,且表皮微微有血渗出。

    尝试着走路时,越发觉得这脚踝处的疼撕心裂肺的,简直难以忍受。

    江春宝这心里头一惊,一颗心也是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处。

    他的脚,可不能有事儿的,他通过了县试,只需明年考过府试,他便是地地道道的童生,若在八月份能通过院试,那他就是秀才了呢!

    可若是脚有事儿的话,那他就算是身体有疾,便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了……

    ----

    宋景韫回到家后,兴致勃勃地跟江米夏说近日在书院的事情。

    从孟夫子和善,说到同窗们热情,从上课的内容,说到午时的饭食滋味还不错……

    不同的话题,不同的内容,从江米夏接到他的那个时候起,便一直说到了半夜。

    江米夏迷迷湖湖地打着哈欠,再看看小赘婿的满脸欢喜,心里也是颇为欣慰。

    这次的书院,大约是找对了吧。

    而宋景韫在说的有些口渴,考虑着要不要去喝点水时,发觉身边的江米夏已是呼吸均匀,完全睡熟了。

    娘子很累了。

    宋景韫将江米夏的被子角给掖了掖,自己也躺下准备睡觉,但翻来覆去的,怎么都觉得不对劲。

    在察觉到自己的身上只有被子时,宋景韫这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觉得有些不对劲,娘子的胳膊根本就没有放在该放的地方嘛。

    宋景韫从江米夏的被子中拿了她的胳膊出来,轻轻地搁在自己身上,又将江米夏的被子和自己的被子好好放了放,确保江米夏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受了凉。

    等一切都收拾好,宋景韫这才安心地闭了眼睛睡觉。

    宋景韫去书院读书的事儿,因为第一日便十分适应的缘故,而后变得更加顺利。

    每日准时出门,傍晚按时放学。

    到家之后,宋景韫便帮着江米夏做些家中和作坊中的杂事。

    这般过了几日后,江米夏着实有些忍不住了,“旁人下学之后,皆是勤学苦读,冬学三九,夏学三伏的,晚上恨不得也要学到半夜去,油灯几乎都要把眼睛给熬瞎了,你怎么每次去完书院回来,跟逛了街似的?”

    回来的时候,许多时候连书本都不往回背。

    可以说,简直没有半分学生的模样。

    被娘子这样问,宋景韫挠了挠头,“可是,娘子,要学的课业,我在书院都学完了啊,先生让看的书,我也都看完了的,是完全不需要回家之后再接着读的。”

    江米夏,“……”

    打扰了。

    差点忘了,这小赘婿记忆力超群,学东西也极快,想来在书院学的东西,旁人回来还需要温习,而他这个处理器已经做了完全储存,不用再多费精神。

    当真是自己多嘴了……

    到是宋景韫见状,挠了挠后脑勺。

    娘子这般问,是不是在说他不够勤学?

    那他每日回来,便多看上一刻钟的书吧……

    这样既能让娘子放心,也不耽误帮娘子做活,两全其美!

第132章 商量件事

    宋景韫打定了主意,也照此来做。

    江米夏见他每日回来要看会儿书,知道是那日自己多嘴的结果。

    但这时间不长不短,倒也不会让小赘婿过分劳累,江米夏便也没有劝阻,但每次送宋景韫去弘乐书院时,便在镇上找寻各种吃食。

    鸡鸭鱼肉,卤味零嘴,水果坚果……

    样样都不落,种种都不缺。

    西北风起,这天上飘起了今冬第一场雪。

    入了深冬后,竹编作坊这里的生意便进入了澹季,年前只剩下几个单子,忙活完之后今年也就彻底进入了尾声,但瓷窑那边的生意却还是十分忙碌,甚至因为年关的到来,更加红火。

    毕竟过年嘛,添置新盘子新碗的,崭崭新新过个年,也有些来年不缺吃喝的寓意,许多人都愿意讨个好彩头,趁过年前多置办一些这样的东西。

    朱永武烧窑的技术越发娴熟,带出来的几个徒弟也已经能够当半个顶梁柱,这瓷窑在秋末时,又加了一个窑炉,出产瓷器的数量增加了一半。

    杯盘碗盏,花瓶瓷枕……

    瓷窑出产的瓷器种类,也越来越多,品质也越来越好,这赚的钱,自然是越来越多。

    朱永武赚的多,江米夏家赚的更多。

    待这一场雪化了后,田庄那边来了人。

    乔管事带着几个伙计,赶了两辆车来的,每辆车子都冒的老高,掀开上头的油毡布,是满车的萝卜、白菜、芥菜、芹菜等各种菜蔬,还有活鸡,活鸭,兔子等类的家禽。

    “今年收成好,庄子上吃不完,东家那也用不了多少,东家说今年秋季收成好,田庄这里也收了江娘子这里不少的好处钱,两家关系处的也好,这些东西也给江娘子家送一些,算是东家的一些心意,也算是两家走走关系。”

    乔管事道,“此外呢,东家让我专门跑这一趟,也是想着跟江娘子商量件事情。”

    江米夏听了一会儿,算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先前这个田庄的田地有三百多亩,乔管事的东家买走了一百五十亩,江米夏买走了五十亩,还有一百二十亩,分别被陆和万两家买去。

    现如今,陆和万两家因为年底生意周转不开,皆是急需用钱,便想着将手中这一百二十亩地卖了出去。

    乔管事的东家有心想买,但手中现银也不多,顶多能买上八十亩,剩下的那四十亩着实拿不出钱来了。

    这买主更迭,若是对方是个好说话,能跟田庄那合得来的倒也还好,可若是个斤斤计较,在生意上有些拎不清,或者对乔管事不信任,又喜欢在田庄上闹事的,那便麻烦了。

    管理一个田庄不容易,尤其要将那些佃户都归拢起来不生事儿,一片太平更不容易,所以乔管事和他东家的意思是,能和合得来的熟人合伙,也不大愿意跟陌生人重新磨合,免得试错成本过高。

    且乔管事和其东家见江米夏既是拎得清能处的来的,家中也像是不缺银钱,能够买的起剩下四十亩田地的,便贸然上门来,跟江米夏商量一番,看她是否愿意买剩下的那四十亩。

    这样的话,两家继续合伙,这田庄的辛苦费也还按一成来收,但每年田庄里的菜蔬,鸡鸭鱼肉的,每个月都给江米夏家中供应。

    “时间也比较紧,虽然这田地的价钱也算合适,但买田地到底不是个小事儿,江娘子不妨思考两天,若是愿意买的话,就去县城牙行那里,我家东家已是跟那打好了招呼……”

    江米夏略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家中也的确又再买田地的意思,不过原本也是想着能买整个田庄便买整个田庄,但既然乔管事张了这个口,这一年来咱们两家也算是合作的颇为顺利……”

    “这田地既是价钱也合适,那买也就买了吧。”江米夏道。

    手头的钱,买一整个田庄还差许多,这会儿既是有机会扩大田产,到是可以下手。

    且如乔管事所言,两家合作的颇为愉快,乔管事也尽心尽力,江米夏也颇为放心。

    乔管事见江米夏答应地十分干脆,满脸喜色,“那真是谢谢江娘子了。”

    “这也是各取所需,当真谈不上谢字。”江米夏忙道,“那我明日便去牙行?”

    “劳烦江娘子跑这一遭,我明日去牙行那等着江娘子。”

    说定了土地买卖的事儿,待时候不早了,乔管事才走。

    走的时候,江米夏让乔管事带走了一些竹筐和竹篓子。

    田庄里头,用的上这些东西。

    乔管事千恩万谢了一番。

    待送走了乔管事,江米夏和刘氏把他送来的那些菜蔬和家禽清点规整了一番。

    家里头有菜地,且家里日子宽裕,也时常去镇上和县城里头买一些旁人温室里头种植的绿叶菜,所以菜蔬是不缺的,家禽也都是银钱都买得到的,也是不缺。

    所以在规整完后,刘氏和江米夏决定给大房,还有朱永武家都送去一些。

    朱永武家是先送过去的,大房家是傍晚时后送过去的。

    是江米夏去送的,到大房家时,便瞧见院子里头放着几个满登登的竹篮子,里头放着各种菜蔬,还有两只鸡,以及两条鱼。

    再仔细一瞧,这似乎便是方才送给朱永武家的那些。

    杨氏笑着解释,“这是晌午过后,永武拿过来的,说是你家送去的一些菜蔬和鸡,都是庄子那送过来的,新鲜的很,只是他在家现在时常不开火,吃饭都是这边送过去,便把这些拿过来,算是抵了饭钱。”

    江米夏眨巴了一下眼睛,促狭笑了起来,“朱大哥来送菜蔬到是没啥,可这平白多添的晒干的蘑孤和那两条鱼,可不是我家给的呢,到时候吃着滋味若是不好,可别赖到我家身上呢。”

    “这孩子……”杨氏顿时明白了其中的缘由,无奈摇头笑了笑,“前几日就送来了几只能下蛋的鸭子,说什么是底下徒弟孝敬他的,他也没地儿养,干脆送了来,结果后来听旁人说漏了嘴,这鸭子是永武特地买的,而且还是寻了许久,专门找的下蛋勤的鸭子呢。”

第133章 是人类吗

    江米夏再次眨巴了一下眼睛。

    她记得这咸鸭蛋好像是某些人的钟爱吧……

    江米夏抬头扫了一圈,“小杏姐呢,没在家?”

    “去借鞋样子了,说是广泰脚上的鞋子小了,这天儿一天天的见冷,孩子棉鞋小了穿着可不得劲,这两天得赶紧做出来一双。”杨氏笑答。

    “这样啊……”

    江米夏嘴角漾起了笑意,“我听我娘说,这几日有媒婆上门,给小杏姐说亲?”

    见江米夏提起这件事,杨氏忍不住叹了口气,“说起来这件事我就发愁的慌,原本是怕小杏有过退婚的事儿后,这亲事会受影响,不好说亲,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洪三宝的德行,知道这事儿不是小杏的错,说亲的事儿到是没耽误,今年上门来的也不算少。”

    “可小杏这儿到是说啥也不肯去相看,只说还想在家多呆两年,陪陪爹娘啥的,我看她这个样子,估摸着也是因为洪三宝的事儿心里头有了计较,十年怕井绳了。”

    “我跟你大伯想着劝,可劝不了两句,她就不吭声,脸色看着也不好看,我跟你大伯也怕她心里头因为这事儿想不开,也不敢多劝。”

    “这不前几日媒人来又说了一个,说是隔壁镇上的,家里头的老大,干活踏实,爹娘也本分,街坊四邻的口碑也不错,我跟你大伯甚至去偷偷瞧过,这后生人长得也不赖,回来跟小杏说这事儿,小杏说啥也不肯去相看,急的我跟你大伯哦……”

    “大伯娘也别着急,姻缘这种事,讲究个缘字,缘分到了,也就顺风顺水了,都说好饭不怕晚,婚姻大事也是这样。”

    江米夏笑眯眯道,“依我看那,小杏姐人好,模样又俊,大伯娘和大伯都是拎得清的人,不怕寻不到好人家,说不准这好姻缘就在身边,窗户纸快捅破了呢。”

    这番话听得杨氏一头雾水,感觉江米夏似在说些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说一般,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搭话。

    但江米夏说江小杏往后肯定有个好姻缘,杨氏这心里头也就放心了。

    三房家现在这气运不是一般的好,跟三房走的近的人,都肉眼可见的沾光,今年家里收成好,江春石那又谋了好活计,前几日方氏那还传来了好消息,还说爱吃酸的……

    家里头这好事儿是一个接一个的来,杨氏也总是觉得沾了三房的光呢,既然江米夏都这么说了,那江小杏往后肯定会有个好婆家的。

    “那就借小夏吉言了。”杨氏脸上恢复了先前的笑容。

    眼瞧着天儿黑透了,江米夏又跟杨氏说了两句话,这才回家去。

    冬日天黑的早,这晚饭也吃的早。

    江米夏是吃完了晚饭才去大房家的,这会儿回去后,泡了泡脚,洗漱了一番后,便上床睡觉。

    家里头的火墙烧的旺,这屋子里头暖暖和和的,被子更是被烤过,这会儿只穿着小衣钻进去,也不觉得冷。

    看着宋景韫头枕着胳膊在那望屋顶上的椽子,江米夏伸手戳了戳他的脸颊,“想什么呢?”

    “今日学到《左传》中的,子产治郑,文中说公孙侨曾平定贵族内乱,并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增加了财政税收,却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宋景韫道,“我便在想,当下的田产税赋和农户的人丁税赋,都在逐年减免,商户的税赋在逐年加重,有些效彷公孙侨之意。”

    “不过我觉得此举到是还不够,朝廷是按照一定比例征收税赋,无论拥有多少田产,做生意赚了多少钱,比例是一致的,这样的话,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似乎负担有些重,对于地主富户来说,这个负担又有些可有可无。”

    “我感觉还是要再想一想更为妥当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既能确保寻常农户能够吃饱穿暖,又能让税赋不必减少为好。”

    江米夏,“……”

    如果她记得没错的话,小赘婿去书院读书,也不过是月余吧。

    一个月前,小赘婿还在读三字经,摇头晃脑的像是个小学生,而一个月后的现在,小赘婿在思考税赋这种关系民生大计的事情,俨然像是一个努力做课题的研究生?

    江米夏突然很想知道,平日里小赘婿在书院读书时,都是以怎样的火箭速度来往脑子里头储存东西的?

    感觉纯手工录入电脑都没这样的速度!

    江米夏甚至有时间要怀疑小赘婿到底是不是个人类了……

    “娘子?”宋景韫看江米夏有些失神,歪了歪头。

    江米夏回过神来,“嗯,说的没错,不过税赋改革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且一项改革牵扯到朝廷上下太多人的利益,并非一朝一夕,一纸朝廷命令便可以完成的。”

    “你有这个心固然是好的,不过这样的事儿,以眼下你的地位和处境来说,说出口也是无用,需得等到你有一定官职,且有一定话语权的时候,才可以正式提出来。”

    “我明白。”宋景韫点了点头,“娘子说过,什么位置做什么样的事,我记得的。”

    就好像同样是一块石头,寻常人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并无任何作用,但有高门大户的人说这石头是未曾开采的璞玉,旁人便往往相信后者所说的话。

    因为后者见多识广,说出的话,可信度更高一些。

    若是他往后能够考取功名,成为显赫高官,那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儿,旁人认可的几率也就更大一些。

    看起来,这科举为官,除了保护娘子和家人以外,还有很大的作用。

    可以让他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宋景韫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第二个读书的目标。

    江米夏见宋景韫说的头头是道,再次笑着点头,“说的不错。”

    宋景韫嘿嘿笑了笑。

    江春宝这会儿,哭丧着一张脸。

    上次走路崴到脚,因为大冬日的,路上人不多,他一路上也没寻到帮他回家的人,只能在路边寻了个木棍当拐杖,一瘸一拐的往回走。

    待到了家之后,家中人也是吓了一跳,忙给他寻了杨大夫来看诊。

第134章 命咋这么好

    杨大夫略略看了一看,只说外表看起来像是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崴了脚,好好歇一歇便也就好了。

    可江春宝有些不信。

    脚踝疼的实在厉害,且拄着木棍回来时,说是尽量不用那条伤腿,可木棍不是拐杖,到底没多大作用,那只伤脚难免就需要走一走路,用上一些劲儿。

    所以江春宝觉得,自己在崴了脚后,走回来的那段路,对脚肯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再来,这杨大夫就是个农户里头的普通郎中,这医术实在是有限,倘若他懈怠大意,误诊了他的脚踝,耽误了医治,他往后成为了跛子怎么办?

    那他还如何去参加科举考试,如何成为童生,如何考秀才,如何考举人,出仕为官?

    江春宝在担忧之下,便让江有财和张氏带着他去县城医馆看诊。

    江有财和张氏起初是有些心疼钱的,更觉得杨大夫既然都这么说了,大约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江春宝不依不饶,更是跟江有财和张氏讲了一大堆的道理。

    细说了他未来的前程,以及脚伤若是治不好的话,对他,乃至整个家的影响,更是提了几句宋景韫现如今在书院颇受先生和学生喜爱的事情。

    江有财和张氏觉得江春宝说的有些道理。

    且三房现在越来越好,他们夫妇两个心里头也是越发的憋闷着一股气,大有要跟三房争个高低的意思。

    既是宋景韫现如今都去书院读书了,江春宝这腿伤自然得好好瞧瞧,千万不能因为这事儿,最终永远低人一头。

    所以,江有财和张氏不再含湖,便雇了车,拉着江春宝去县城里头的医馆看诊。

    到了医馆时,大夫仔细给瞧了瞧,给的回话是,扭伤,不严重,贴两幅活血化瘀的膏药,养上几日也就好了。

    听县城的医馆大夫也这般说,江春宝这心里才放下心来,只按大夫所说的,贴了活血化瘀的膏药,又拿了两幅熬煮的消炎去肿的药,回去熬着喝。

    江春宝没事儿,江有财和张氏这颗心也算是放了下来。

    江春河对此有些不满。

    家中的日子现在过得可不算宽裕,尤其现在江春宝读书,需要的笔啊,墨啊,纸啊的,越来越多,花的钱也越来越多。

    家里就那么多钱,弟兄两个的,花到其中一个人身上,另外一个人就得勒紧裤腰带。

    想起那日去赶集,自家孩子想买个糖人,自己都不舍得买,最后孩子哭的脸都通红,江春河是既心疼,又来气。

    “二弟也是,这杨大夫都看过了,说没什么事儿,你偏不信,非得再去县城里头瞧一瞧大夫,也没瞧出什么来,反而大冬天的折腾一天,又花那么多医药费去。”

    江春河撇嘴,“这二两银子说出去就出去了,打水漂动静都比这个大,二弟你说你这不是浪费钱是什么?咱们家中现如今赚钱也不容易,你读书花销又大,往后若是再不知道节省,那可不成。”

    江有财素来指望着会读书的小儿子往后能够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素来是偏疼江春宝的,这会儿听到江春河摆大哥架子训斥江春宝,江有财这心里有些不得劲。

    “春宝不也是担心脚要是坏了,往后耽误前程么?”

    江有财白了江春河一眼,“春宝卖力读书为了什么,除了为了自己,还不是为了咱们整个家?他可是你亲弟弟,往后他有出息,还能少得了你的?”

    “就是去看了个大夫,你瞧瞧你肉疼那个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家的钱都是你赚的呢!你是当大哥的,往后这种事儿得拎得清才行!”

    江春河只撇嘴。

    江春宝发达了少不了他的?

    先不说,就江春宝这个德行,往后能不能发达,就算发达了,还能惦记他?

    旁的不说,就说三叔一家,发达了现在也不是不管他们二房么,兄弟之间,小心思多了去了,哪里就惦记着了。

    江春河这事儿想的透彻,但知道江有财这会儿在心头上,也没再说话顶嘴,只低着头不吭声。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当然是知道什么德行的,见江春河闷声不说话,江有财也知道他这会儿是不服气的很。

    但说实在的,家中现在的确是不宽裕,这二两银子花的他也有些心疼,便也不再多说江春河,到家后,只让张氏去做饭,给江春宝煎药什么的。

    江春宝也是满肚子的气。

    也不知道该说啥好,自己亲大哥都见不得自己好,看爹娘那个样子,也是心疼银子的很。

    自己咋就摊上这么个家?

    瞧瞧人家宋景韫,外面看着穿的是寻常的细布棉袍,看不出来好,可江春宝无意中瞧见过,宋景韫棉袍的内里,是上好的绫罗,看着就软和发暖,穿身上肯定也舒服的很。

    且江米夏每日牛车接送,在镇上更是不停的买吃食,有一回他还瞧见江米夏和宋景韫不回去吃晚饭,在镇上酒楼吃的晚饭,吃的是酒楼里头的招牌菜,红烧大黄鱼。

    单单是这一道菜,就得三百文的银子,再加上那道狮子头和旁的菜,江春宝估摸着,一顿饭下来,六钱银子便没有了。

    一顿饭就要六钱银子,这一个月,只怕在吃食上都得花好几两呢。

    再看看自己,伤了腿,受着疼,家里头连这二两银子的医药费出的都心疼肝儿疼的……

    这人跟人的察觉,怎么就这么大?

    这宋景韫,咋就那么命好呢?

    江春宝再次叹了口气,伸手拿了书来瞧。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他好好读书,往后出人头地,这日子也就好过了!

    ----

    江米夏第二天便跟江有成一起,去了县城的牙行,去办买土地的手续。

    乔管事早已在牙行等着了。

    保险起见,江米夏又去看了土地,又跟卖家见面聊了聊,在牙行这里签了字据,办了过契的手续。

    等往回走的时候,天儿都黑透了。

    大冬日的,冷风瑟瑟,路上连个人影儿都瞧不见,天上也不见星光月光的,江米夏和江有成便只就着一盏灯笼赶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6020/ 第一时间欣赏农门相公是锦鲤最新章节! 作者:茶暖所写的《农门相公是锦鲤》为转载作品,农门相公是锦鲤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农门相公是锦鲤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农门相公是锦鲤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农门相公是锦鲤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农门相公是锦鲤介绍:
穿越到了古代普通农家
薄田五亩,破屋两间,原主痴傻多年一身蛮力,爹娘无一技之长,刚进门的小赘婿是个看到啥都一脸懵的瘦弱小排骨
看着手中的窝窝头,江米夏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
不曾想,小赘婿上山砍柴捡银子,下河捞鱼拾珍珠,做生意赚的盆满钵满,就连读书科举都次次榜上有名……
江米夏惊得目瞪口呆:……说好的女主发家致富呢?
星际锦鲤·宋景韫:这些事放着我来,娘子躺赢就好
关键词:种田,农门,双穿,1V1,奋斗,致富,轻松,日常,甜宠,养成,科举,锦鲤,苏爽,家长里短,主温馨,轻极品,无系统
架空,勿考究,一切为情节服务
推荐作者已完本种田《农家后娘巧种田》、《长姐她富甲一方》、《味香》、《掌家小萌媳》,现言《重生之弃妇翻身》
茶暖书友群,39959543,欢迎加入农门相公是锦鲤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农门相公是锦鲤,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农门相公是锦鲤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