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TXT下载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全文阅读

作者:贝洛克     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txt下载     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33章 无功而返

    正面决战了一场后,王凯和孙策很快便各自收兵折返了回去。

    回到大营的王凯立即召集了麾下群臣并说道:“诸位,今日一战我军虽然占据上风,但没想到江东步卒虽然战力不强却韧性十足,继续与孙策硬碰硬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听到这话,郭嘉向王凯进言道:“主公,臣有一计可破江东军。”

    “奉孝请说。”

    “主公,西陵县虽然是江夏郡郡治,但此地却只从陆路连接江东领地,而且这中间还隔着一座大山,江东军的补给来源必定是走水路,臣以为我们可以派遣一支偏军攻打下雉县。”

    “下雉县乃是江东军进入江夏的关口所在,只要我军拿下了下雉,孙策必定仓皇撤兵。”

    听完郭嘉之言,王凯立即命人取来一份江夏郡的草图。

    待王凯仔细的观察了一下,他顿时开口道:“下雉县的地理位置的确很重要。”

    紧跟着,王凯对秦琼说道:“秦琼听令。”

    “末将在。”

    “吾命你率领两万人马突袭下雉县。”

    “末将遵命!”

    领命之后的秦琼很快便出发向着下雉县杀去了。

    与此同时,孙策这边在回城之后,周瑜也是向孙策进言道:“主公,今日一战我军虽然抵挡住了王凯的进攻,但臣以为王凯绝对不会再这样僵持下去。”

    “公瑾,你有何想法?”

    “主公,王凯在西陵县与我军僵持的够久了,今日一战他没能击溃我军,那么他必定会另辟蹊径。”

    “另辟蹊径?”

    “正是,臣以为王凯接下来的目标必定会转向下雉或者蕲春县,此二地乃是我江东军进入江夏郡的门户所在,一旦这两地任意一县陷落,王凯军便可沿江封锁。”

    听到这里,孙策也是大感不妙。

    “公瑾,那你可有破解之法?”

    “主公,臣以为王凯要想突袭下雉或者蕲春县必定会走陆路,我们只需增兵下雉县,那么王凯便无法断我军的后路。”

    孙策听后毫不迟疑的赞同了下来。

    紧跟着,孙策询问诸将谁人愿意镇守下雉。

    这个时候,黄盖站了出来请缨了。

    孙策见状立即给黄盖下令让其前往下雉县驻扎。

    黄盖领命后也是立即出发了。

    因为周瑜算到了王凯的打算,秦琼率部杀到下雉县时,黄盖也早已加强了下雉县的守备。

    最终,王凯和孙策的战争任然没有发生改变。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大半年的时间。

    眼看着秋收将至,王凯无奈的下达了撤兵的命令。

    随着王凯撤军,孙策这边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就这样,王凯和孙策围绕着江夏郡的战事再次无疾而终。

    王凯留下了必要的防备后便启程返回了长安。

    同时,王凯也是传令让薛礼撤兵归来。

    再说孙策见到王凯无奈撤兵后,他立即找到了周瑜并对其说道:“公瑾,如今王凯虽然撤兵,但他对江夏郡的野心绝对不会终止,你认为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主公,为今之计只有和曹丞相议和将北面的江东军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力以赴的迎战王凯。”

    孙策听到这话后一时间还是拿不定主意。

    最终,孙策留下了程普坐镇西陵后便带着其余诸将返回了宛陵县,他打算召开一次全体人员参会的大议会。

    随着王凯和孙策各自罢兵归去,王凯第二次攻打江夏郡的战事最终仍然没有成功。

    过了半月,王凯终于率部返回了长安。

    待大军解散修整,王凯再次召集了麾下群臣并说道:“诸位,此次攻打江夏郡的战事仍然没能成功,吾有意暂缓进攻继续发展。”

    听到王凯这么说,群臣都是面露忧色,毕竟两次攻打江夏郡的战事都是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这个时候,房乔出言赞同了王凯的话。

    其余群臣见状大部分都附和了起来,少部分没有附和的也没有表达反对的意见。

    自此,王凯这边再次罢兵休战了。

    再说孙策回到宛陵县后,他立即召集了麾下的群臣并说道:“诸位,此次王凯虽然没能打下江夏郡,但他屡次三番前来挑衅实在烦人,吾有意与曹操议和再全力以赴出兵江夏,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江东群臣突然听到孙策这么说,大家也是有些错愕。

    很快,江东群臣便议论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张昭向孙策进言道:“主公,我们毕竟趁机从曹操手中夺下了淮南,只怕曹操不会与我们议和。”

    听到这话,鲁肃站了出来接道:“张大人此言差矣!”

    “鲁大人有何见解?”

    “张大人,如今天下三分之势已然形成,但幽州境内仍然有袁氏余孽,曹操想要争夺天下必定会先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短时间内,曹操绝对不会改变重心,我们派人去议和倒不如说正合曹操的心意。”

    孙策一听顿时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张昭也是反应了过来。

    紧跟着,张昭说道:“鲁大人果然是深谋远虑,我们和王凯相争便能让曹操坐收渔利。”

    “自是如此,我们只要派人议和,曹操必定不会拒绝。”

    孙策听到这里顿时询问起来:“不知何人愿意出使?”

    这时,张纮站了出来请缨了。

    孙策见张纮请缨,他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

    张纮领命之后也是立即回府准备了起来。

    这个时候,周瑜向孙策进言道:“主公,只要曹操答应议和,臣以为我军可以顺势攻打荆州南郡。”

    听到这话,孙策也是楞了一下,毕竟他们之前一直都是战略防御。

    待孙策缓了缓,他还是认同了周瑜的话。

    鲁肃见状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王凯的实力强于江东军,战略进攻不是明智之举。

    周瑜见鲁肃反驳自己,他顿时也是据理力争起来。

    孙策仔细的考虑了一下周瑜和鲁肃的意见后,他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周瑜的建议,毕竟老是任由王凯主动进攻也不是长久之计。

    鲁肃见孙策的决心难以更改,他也只能放弃了劝说。

    再说张纮出使后,他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来到了冀州面见了曹操并向其转达了孙策的意思。

    曹操听完张纮的话后,他果然毫不迟疑的答应了下来。

    随即,张纮也是启程返回了江东。

    又是一个半月过去了。

    待张纮回到宛陵县后,他立即面见了孙策向其转达了曹操的意思。

    孙策得知曹操同意议和时,他立即开始调度起了兵马。

第434章 孙策反攻

    首先,孙策下令调张辽、徐盛前往了淮阴县驻扎。

    二人之中以张辽为主将、徐盛为副将。

    他们共同统御三万兵马。

    然后,孙策又下令调遣了黄盖、鲁肃、陈武前往寿春驻扎。

    这其中以黄盖为主将、陈武为副将、鲁肃为军师。

    他们也率领三万兵马。

    至于其余的兵马则尽数被孙策抽调。

    待孙策在宛陵县集结了十万大军后,他当即率部朝着江夏郡进发。

    随行的包括了周瑜、韩当、赵凡、太史慈、周泰、蒋钦、董袭、凌操、潘璋、丁奉。

    而孙权则领着张昭、张纮、步骘、诸葛瑾、顾雍等一众文臣留在了宛陵县主持大局。

    随着孙策举兵而出,江东境内的锦衣卫立即将消息传递了回去。

    很快,长安城中的锦衣卫镇抚使李儒便收到了江东那边的来信。

    当李儒见到了红色信件后,他立即拿着信件赶往了王凯的身边。

    王凯见到李儒急匆匆的赶来时,他立即询问道:“文优何事惊慌?”

    “主公,江东传来急件。”

    “什么?快拿与我。”

    李儒听后立即上前将红色信件呈给了王凯。

    王凯接过红色信件后立即打开看了起来。

    待王凯看完,他顿时说道:“好一个孙伯符,没想到他竟然敢举兵犯我。”

    李儒听到这话立即问道:“主公,孙策可是举兵来犯了?”

    “正是,孙策集结了十万大军朝着江夏郡赶去了。”

    猛然听到这话,李儒也是吓了一跳。

    这个时候,王凯说道:“文优,你即刻传我口令,让众人来太尉府议事。”

    李儒领命之后立即前去传信去了。

    很快,郭嘉、法正、杨素、高颎、房乔等人也是来到了太尉府。

    王凯见到群臣后立即说道:“诸位,锦衣卫暗探传来消息,孙策起兵十万往江夏郡去了。”

    听到这话,王凯麾下的群臣也是大吃了一惊。

    紧跟着,房乔进言道:“主公,孙策突然大举进兵看来是来者不善呐!”

    “玄龄以为孙伯符的目的是什么?”

    “主公,若臣所料不差的话,孙策定是打着谋夺南郡的目的来的。”

    “玄龄之言亦是吾的想法,看来吾之前没能击溃江东军倒是留下了隐患。”

    这个时候,郭嘉进言道:“主公,臣以为此次孙策进犯反而是我军谋夺江夏郡的绝佳机会。”

    “奉孝何出此言啊?”

    “主公,孙策举兵十万可以说是出动了其麾下的大半兵力,我军只要正面击溃他们,那孙策必定一蹶不振。”

    王凯考虑了一下也觉得有理。

    “奉孝,你说的的确有些道理,但孙策既然能出动十万大军,吾认为曹操定是和孙策达成了某种协议。”

    这时,法正进言道:“主公,其实此事完全不必担忧。”

    “孝直又有何意见?”

    “主公,曹操就算与孙策达成了协议,但他也不可能出兵帮助孙策,毕竟孙策趁曹操北上之际打下了淮南地区,臣以为曹操和孙策的协议最多也就是不趁机捣乱。”

    王凯想了想渐渐的放宽了一些心。

    随即,王凯说道:“既然孙策举兵十万,那吾也只好率部迎战了。”

    群臣听后也是纷纷赞同了起来。

    紧跟着,王凯又传令召来了麾下的大将们。

    待秦琼等人到齐之后,王凯立即开始安排人手准备出征。

    宇文成都、裴行俨、罗成、赵云、黄忠、长孙晟、秦琼、庞德、严颜、苏烈、郭嘉、法正、杨素、高颎被点了名字。

    点将之后,王凯立即率部从长安开始出发。

    与此同时,宛城的薛礼也是不断集结兵力。

    待薛礼集结了三万大军后,他立即带着傅肜杀往了江夏郡。

    至于徐勣则留守在了宛城。

    除此之外,李严和宗预二人早已经被调往并州分别担任云中郡太守和五原郡太守。

    再说孙策这边。

    孙策麾下的十万大军进入江夏郡后很快便与西陵驻扎的程普汇合了。

    随即,孙策召集了麾下群臣开始商讨起了进军的策略。

    这个时候,周瑜向孙策进言道:“主公,臣以为我军可以兵分两路进军。”

    “一路沿江西进攻打南郡江陵县,另一路则北上攻打云杜县、南新市县和安陆县。”

    孙策考虑了一下立即说道:“公瑾,你擅长水战,攻打江陵的任务我就交给你了。”

    “臣领命。”

    接着,孙策又下令道:“韩当、周泰、蒋钦、凌操、董袭听令,吾命你们五人跟随周都督。”

    韩当、周泰、蒋钦、凌操、董袭五人得令后立即领命下来。

    余下的程普、赵凡、太史慈、潘璋、丁奉则跟随孙策北上攻打云杜、南新市和安陆三县。

    孙策领兵五万杀到安陆县后,安陆县内的两千守军以全军阵亡的结果坚守住了城池三日。

    这个时候,薛礼带着傅肜和三万大军终于赶到了云杜县。

    就在薛礼入城修整的时候,安陆县两千守军全军阵亡的消息也是传到了薛礼的耳中。

    薛礼收到消息后顿时心想起来:‘安陆县的兄弟们,吾定不会让你们白白死去的。’

    感慨过后,薛礼也是加强了云杜县的守备。

    与此同时,王凯的大军也是在前往江夏郡的路上了。

    再说孙策攻破了安陆县后,他立即率部朝着南新市县赶了过去。

    当孙策兵临城下时,南新市内的兵马早已经撤往了云杜县和薛礼合兵了。

    面对空城,孙策毫不犹豫的拿了下来。

    然后,孙策留下了程普坐镇南新市县,而他自己则带着太史慈、赵凡、潘璋、丁奉杀往了云杜县。

    很快,孙策的大军便兵临云杜县了。

    城中的薛礼从斥候的口中得知江东军只剩下了四万多人时,他顿时心想起来:‘看来孙策果然兵分两路了,这样也好,吾只要拖住他便能为主公争取时间。’

    想到这里,薛礼立即上城查看起了江东军的情况。

    待薛礼观察了一下后,他顿时觉得坚守城池方为上策。

    与此同时,孙策的大军在云杜县外驻扎下来后,孙策也是召集了麾下的众人商讨起了破城之法,但赵凡、太史慈、潘璋都是纯粹的武将,他们根本给不出有效的意见,至于丁奉,他虽然有点谋略但毕竟身份低微。

    最终,孙策也是白发问了。

    见此情形,孙策只得让众将退了下去。

    这个时候,周瑜率领的水军则是长驱直入连破江边的沙羡和竟陵两县。

    随着竟陵告破,江陵县驻扎的鱼俱罗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紧跟着,鱼俱罗也是整顿兵马准备迎战周瑜。

第435章 江夏之战(一)

    周瑜率部拿下了竟陵县后,他留下了韩当坐镇竟陵便率领着余下的四万水军朝着江陵重镇杀去。

    不到三日,周瑜麾下的水军便赶到了江陵附近的水域。

    随后,周瑜立即派出了斥候前去打探江陵的消息。

    斥候观察了一下江陵的守备后立即回去向周瑜汇报了情况。

    周瑜得知江陵的守备很是牢固时,他顿时沉思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周瑜叫来了周泰、蒋钦并对他们说道:“周将军、蒋将军,从此地到江陵县的江边有数座烽火台,吾希望你们二人分别率领五百士卒前去镇压这几座烽火台。”

    周泰、蒋钦听后立即便领命下来。

    很快,周泰、蒋钦分别点齐了五百士卒开始朝着烽火台的位置摸去。

    不出一个时辰的时间,六座明面上的烽火台全部被周泰、蒋钦拔除了,但鱼俱罗还布置了一座隐蔽的烽火台。

    最终,这座隐蔽的烽火台点燃了篝火。

    江陵城中的鱼俱罗看到青烟冒起时,他立即下令关闭了城门。

    再说周泰、蒋钦看见还有一座烽火台冒起了青烟时,他们只得派人去向周瑜报信去了。

    周瑜得知岸边竟然还有隐蔽的烽火台时,他立即下令加快了行船的速度,但江东水军仍然没有赶上。

    最终,周瑜只得率部强攻起了江陵县。

    鱼俱罗见到江东水军从南门发起进攻时,他立即指挥麾下的士卒迎战了起来。

    两军激战一场后,周瑜率领的水军最终还是没能破城。

    无奈之下,周瑜只得撤兵返回了竟陵县。

    再说鱼俱罗见周瑜撤兵后,他立即派人将江东军进犯的消息传递了出去。

    与此同时,孙策也是举兵攻打起了薛礼镇守的云杜县。

    待孙策连续进攻了数日,王凯的大军终于赶到了宛城。

    徐勣得知王凯赶到后,他立即出城迎接了王凯。

    王凯见到徐勣时立即询问起来:“懋功,江夏的战事可有新的动静?”

    “回主公,孙策举兵十万进入江夏郡后便兵分两路,一路由孙策率领正在攻打薛将军镇守的云杜县,另一路由周瑜率领从水路西进了。”

    听到这话,王凯也是沉思了起来。

    ‘看来孙策是想在云杜县阻拦我军从而帮助周瑜攻打南郡。’

    想到这里,王凯立即传令让众人入城修整。

    大军入城之后,王凯立即召集了麾下群臣并将江东军的动向告知了大家。

    这个时候,郭嘉向王凯进言道:“主公,江东军兵分两路意在南郡,臣以为我们可以直取蕲春县断了江东军的后路。”

    这时,高颎进言道:“主公,郭参军之言臣认为太过于冒险,万一江陵重镇落入江东军之手,江东军便可以此为据点抽调荆南的兵马北上,到那时,我军必定陷入被动的局面。”

    “昭玄,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主公,臣以为我军的首要目标还是守住江陵。”

    王凯仔细的思考了一下郭嘉和高颎的话后,他顿时又询问了法正和杨素的意见。

    法正和杨素见王凯发问,他们二人也是各自支持了郭嘉和高颎。

    看到这个情况,王凯只得自己思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王凯终于下定了决心并开口说道:“奉孝和昭玄之言皆有道理,吾打算集合优势兵力攻打蕲春县。”

    听到这话,高颎和杨素无奈的应允了下来。

    随即,王凯留下了苏烈、严颜协助徐勣镇守宛城,而他自己则带着其余兵马朝着蕲春县赶去。

    虽然王凯不打算驰援江陵,但他早已暗中密令文聘、来护儿率领三万荆州水军前往江陵县支援鱼俱罗。

    再转向竟陵县。

    周瑜率部归来后顿时思考起了破城的办法。

    待周瑜苦思了五日,他终于有了想法。

    随即,周瑜找来了董袭、凌操并给他们下达了密令。

    二将听完周瑜的话后立即领命而去。

    之后,周瑜又找来了周泰、蒋钦并给他们安排了任务。

    周泰、蒋钦得令后也是立即准备了起来。

    两日后。

    周泰、蒋钦二人率领着江东水军朝着江陵县再次进军了。

    这一次,周泰、蒋钦并没有刻意隐藏,因此,江陵县内的鱼俱罗也是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随即,鱼俱罗立即往南门加强了兵力。

    这个时候,东门外隐藏起来的董袭、凌操二人发现东门的守军被调走时,他们立即商议起来。

    “董将军,事情果然如周都督预料的那样,我们现在就发起突袭吧!”

    “凌将军勿急,城内的守军刚刚离开,我们再等等吧!”

    凌操听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董袭和凌操这才率领着东门外隐藏的士卒朝着江陵县发起了进攻。

    城楼上的守军看见东门这边也有敌军来袭时,他们立即敲响了敌袭的警钟声。

    同时,城门校尉也是立即派人前去通知鱼俱罗去了。

    再转向南门这边。

    周泰、蒋钦率部赶到江陵县的南门后也是立即靠着斗舰、楼船朝着江陵县发起了进攻。

    鱼俱罗指挥大军抵挡了一阵,他突然发现这边的情况有些不对,江东军的进攻丝毫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就在他预感到不妙的时候,东门那边赶来报信的士卒也是立即将东门的情况转告了鱼俱罗。

    当鱼俱罗得知东门那边也有江东军出现的时候,他顿时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

    ‘没想到江东军竟然给我来了一个声东击西,我必须马上冷静下来,若是再被牵着鼻子走,那江陵县必定告破。’

    赶来报信的士卒见鱼俱罗丝毫没有行动的意思时,他很是焦急的等待了起来。

    这个时候,鱼俱罗也是冷静的思考了起来。

    ‘江东军的水军战力明显强于步卒,现如今江东军却是以水军为饵用步卒攻城,以周瑜的能耐,他绝对不会想出以己之短攻彼之长的战法,看来真正的杀招应该还是在南门。’

    想到这里,鱼俱罗立即让东门赶来报信的士卒回去转告城门校尉,他要求城门校尉务必抵挡江东军两炷香的时间。

    报信的士卒见鱼俱罗竟然是这般要求时,他虽然很是不解但也只得回去复命了。

    东门处的城门校尉得知了鱼俱罗的要求后,他顿时只得带领东门的剩余守军坚守了起来。

    再说周瑜这边。

    周瑜安排了周泰、蒋钦、董袭、凌操四人出动后,他则是带着剩下的一万水军缓慢朝着南门杀去,他的战术布置完全如鱼俱罗猜想的那般。

第436章 江夏之战(二)

    待周瑜与周泰、蒋钦汇合之后,他立即向二人询问起来:“周将军、蒋将军,南门这边的情况如何了?”

    “回周都督,南门这边的守备好像没有削弱。”

    周瑜听到周泰的话后很是惊讶。

    ‘按照我的设想,江陵县的守军应该已经被吸引到了东门才对,为何江陵县的守军没有行动?难道说江陵守将已经看穿了我的意图,若真是如此,王凯麾下的能人未免也太多了吧!’

    想到这里,周瑜立即下令道:“周泰、蒋钦听令。”

    “吾命你们即刻向江陵县发起猛烈进攻。”

    周泰和蒋钦听后毫不迟疑的应允了下来。

    很快,周泰、蒋钦便率部发起了强攻。

    鱼俱罗见状顿时心想:‘看来周瑜的计谋被我猜中了。’

    想到此处,鱼俱罗当即率部抵抗了起来。

    周瑜在战船上观战了一阵发现南门的守军丝毫没有势弱时,他无奈的叹息了一声并自言自语道:“看来此次又拿不下江陵县了。”

    随即,周瑜无奈的下令鸣金了。

    听到鸣金声响起的周泰和蒋钦随即便撤了回来。

    紧跟着,周瑜派人联系了董袭、凌操让他们撤兵归去。

    正在攻城的董袭和凌操收到周瑜的军令后立即便撤兵了。

    再次守住江陵的鱼俱罗也是心有余悸的回忆了起来:‘还好当时没有乱了阵脚,若吾稍微心急一点驰援了东门,只怕江陵县已经落入江东军之手了。’

    想到这里,鱼俱罗再次派了信使前去催促援军,他不能保证下一次还能识破周瑜的计谋。

    就在鱼俱罗的信使开始北上的时候,文聘、来护儿率领的荆州水军终于赶到了竟陵县附近。

    当水军斥候发现竟陵县已经被江东军攻占时,水军斥候立即回去向文聘、来护儿复命了。

    文聘、来护儿得知江东水军已经攻占了竟陵时,来护儿当即向文聘进言道:“文将军,竟陵可是进入南郡的门户所在,我们必须夺回此城。”

    文聘听后也是深以为意。

    “来将军,竟陵县我们的确要拿回来,但我们现在不清楚江东军的实力,吾认为现在还是应该先联系江陵城中的鱼将军。”

    来护儿听后并未反驳。

    随即,文聘让来护儿前往江陵。

    来护儿领命之后立即带着小股兵马朝着江陵而去。

    至于文聘,他则是率部停靠在了竟陵附近的小湖当中。

    周瑜这边无功而返的时候,薛礼和孙策也是大战了几场,但孙策却没能攻下云杜县。

    眼看着薛礼将云杜县守的是固若金汤,孙策终于停止了强攻。

    随后,孙策派人向薛礼下了战书。

    薛礼收到孙策下达的战书时,他想了想竟然答应了下来。

    很快,孙策也是收到了薛礼的回信。

    当孙策得知薛礼竟然答应了出城迎战时,他很是欣喜的准备了起来。

    就在决战的前夜。

    薛礼找来了麾下的部将傅肜并对其说道:“傅肜将军,今夜我们夜袭江东大营,你即刻整军备战。”

    傅肜突然听到这话时也是有些惊讶。

    但是很快,傅肜便反应过来并领命而去。

    薛礼见状后顿时心想起来:‘孙伯符,今夜你就等着败北吧!’

    待傅肜整军之后,薛礼立即率领着城内的三万大军杀出了城去。

    很快,薛礼部便赶到了江东大营外。

    当薛礼发现江东军的防备果然松懈时,他立即大喝一声杀进了营中,其麾下的士卒也是紧随其后杀进了江东大营。

    随着薛礼部杀进大营,正在熟睡的孙策也是猛然惊醒了过来。

    这个时候,孙策的亲卫进入了帅帐向孙策进言道:“主公,大事不好了,敌军杀进营了。”

    “什么?”

    大吃一惊的孙策顿时大骂起了薛礼,因为第二日就是决战之日,他没想到薛礼竟然在决战前夜夜袭大营。

    怒骂之后,孙策立即穿戴好了盔甲并传令众将士迎战薛礼。

    太史慈、赵凡、潘璋、丁奉四将得令后也是各自收拢兵马迎战起了薛礼部。

    因为江东军失去了先机,薛礼部明显占据着优势。

    两军乱战了一会儿,傅肜误打误撞对上了赵凡部。

    赵凡厮杀了一阵发现了傅肜的身影后,他立即挥枪杀向了傅肜。

    傅肜见到一员持枪的大将杀奔自己而来时,他因为不清楚赵凡的实力就这么傻愣愣的冲了上去。

    很快,赵凡和傅肜便迎面撞上了。

    超一流的赵凡面对一个二流的傅肜时完全是碾压的状态。

    最终,傅肜只在赵凡手下坚持了十招便被赵凡一枪刺穿了喉咙。

    随着傅肜阵亡,其麾下的士卒一下便士气大跌。

    很快,赵凡便率部击退了傅肜率领的兵马。

    这个时候,薛礼也是指挥大军杀到了孙策的帅帐。

    孙策看到薛礼率部杀了过来时,他立即挥枪冲了上去。

    薛礼见状毫不畏惧的迎向了孙策。

    率先出招的是疾驰而去的孙策。

    待孙策快要撞上薛礼时,他当即朝着薛礼的心脏刺了一枪。

    薛礼看到孙策出招后,他立即挥舞方天画戟挑向了孙策的长枪。

    一击不中的孙策跟着便连续刺出了数枪,但薛礼乃是超一流的猛将,只是一流中的孙策很难伤到薛礼。

    待孙策抢攻了三十招后,薛礼这才开始发力。

    一时间,孙策也是渐渐落入了下风。

    眼看着孙策就快败于薛礼之手时,太史慈终于赶到加入了战团。

    面对孙策和太史慈两个一流中的武将合力,薛礼仍然不落下风。

    三人连续激战了一会儿,薛礼觉得缠斗下去不是明智之举,他当即虚晃一戟摆脱了孙策和太史慈。

    孙策、太史慈见状也不敢深追下去,毕竟薛礼的武艺超过他们太多。

    再说薛礼刚刚回到指挥位时,他终于收到了傅肜阵亡的消息。

    得知这个消息后,薛礼很是吃惊。

    待薛礼稍微缓了缓,他立即下令鸣金了,因为缺少了傅肜的帮助他很难彻底击溃江东军。

    薛礼麾下的士卒得到撤军的命令后,大家迅速跟随薛礼朝着云杜县撤去。

    孙策见到薛礼竟然率部撤军时,他并未下令追击,毕竟遭遇袭击的他们需要时间重整旗鼓。

    天亮之后,孙策也是命人清点了战损。

    当孙策得知自家的兵马折损了数千人时,他不得不下令朝着南新市县撤去。

    至于薛礼,他这边因为阵亡了一员大将也不敢贸然出击了。

第437章 江夏之战(三)

    孙策撤兵回了南新市县后,他便率军留在了城内。

    这个时候,王凯则率领着大军绕过了云杜、南新市和安陆三县朝着西陵县赶去了,因为西陵县是通往蕲春县的必经之路。

    就在王凯朝着西陵进军的时候,来护儿终于来到了江陵县面见了鱼俱罗。

    然后,来护儿和鱼俱罗互换了情报。

    紧跟着,鱼俱罗对来护儿说道:“来将军,既然水军将士已经在竟陵附近,我们不妨合兵一起将竟陵县夺回来。”

    来护儿考虑了一下立即回道:“鱼将军,此事吾需回去禀报文将军。”

    “无妨,那就有劳来将军再跑一趟了。”

    来护儿随即便辞别了鱼俱罗朝着文聘的位置赶了过去。

    待来护儿回到文聘的身边后,他立即向文聘转达了鱼俱罗的想法。

    文聘听完来护儿的转告后,他顿时沉思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文聘当即对来护儿说道:“来将军,鱼将军的办法太过于冒险,江陵重镇是绝对不能有失的,我看还是由我们迎战江东水军吧!”

    来护儿见文聘否决了鱼俱罗的建议时,他并未感到意外,因为他也不怎么赞成鱼俱罗的计谋。

    随即,文聘立即派了信使前去告知鱼俱罗让其不要轻举妄动。

    信使出发后,文聘、来护儿也是起兵向着竟陵县杀了过去。

    很快,竟陵城中的江东士卒也是发现了江面上的荆州水军。

    紧跟着,城楼上的士卒立即将消息禀报了上去。

    当周瑜得知竟陵北面出现了荆州水军时,他立即下令集合了将士们。

    待水军将士登船之后,周瑜亲自带队出了竟陵县朝着荆州水军杀了过去。

    正在向竟陵行军的文聘看见了江东水军后,他立即下令开始摆阵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荆州水军的艨艟、走舸也是将楼船保护了起来。

    再说周瑜见到文聘摆开的阵势后,他也是立即指挥斗舰、楼船、艨艟、走舸开始列阵。

    两军摆开阵势之后,周瑜立即下令让艨艟、走舸开始突进。

    文聘见状后也是四平八稳的派出了艨艟、走舸。

    很快,江东水军和荆州水军也是厮杀了起来。

    双方小船上的士卒厮杀了一会儿,周瑜终于下令出动了楼船、斗舰。

    同时,周瑜也是让艨艟、走舸上的江东军撤了回来。

    文聘见状后也是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因为上一次文聘就是这样与周瑜打成平手的。

    再说周瑜见到文聘竟然采取了和上次相同的战法时,他顿时轻笑一声。

    然后,周瑜指挥江东军突然变阵。

    充当箭头的楼船突然为其身后的斗舰让开了道路。

    文聘见状还是没有引起警觉,因为他认为斗舰其实和楼船差不多。

    就这样,文聘错失了进攻的先机。

    待江东军的斗舰靠近了荆州水军的楼船后,江东军的士卒利用斗舰上的装备成功压制了荆州水军的楼船。

    最终,荆州水军和江东水军的水战变成了近身搏斗。

    两军厮杀了近三个时辰,荆州水军最后还是败下阵来。

    见此情形,文聘很是懊恼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来护儿得令后也是跟着开始撤退起来。

    周瑜见状却是一路掩杀。

    最终,荆州水军的数艘楼船被毁。

    侥幸逃脱的文聘、来护儿当即率部逃往了附近的湖泊之中。

    这个时候,周瑜却是率部返回了竟陵县,因为周瑜的重心仍然放在了江陵县上。

    再说文聘、来护儿逃进湖泊之后,来护儿当即向文聘进言道:“文将军,我们此次败于江东军之手,周瑜接下来的目标肯定还是江陵,吾认为我们应当弃船前往江陵协助鱼俱罗将军守城。”

    文聘考虑了一下还是允诺了下来,毕竟他也需要将功折罪。

    随即,文聘、来护儿立即弃了战船并带着残兵朝着江陵赶去。

    与此同时,周瑜也是召集了麾下众将。

    紧跟着,周瑜对众将说道:“诸位,此次我军大败荆州水军,江陵县的援军在短时间内肯定难以抵达,吾打算趁机再次向江陵发起进攻。”

    听到周瑜这么说,韩当进言道:“周都督,您打算如何破城?那江陵守将鱼俱罗并不是好想与的。”

    周瑜听后立即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众人。

    韩当、周泰、蒋钦、董袭、凌操五人听完周瑜的话后顿时便准备了起来。

    一切就绪之后,周瑜再次留下了韩当坐镇竟陵。

    而他自己也是再次率领江东水军朝着江陵杀了过去。

    待江东水军快要临近江陵县的时候,周瑜让周泰、蒋钦假扮成荆州水军前去诈门。

    很快,周泰、蒋钦便带领着三千换装成荆州水军的士卒前往了江陵县的南门。

    随着周泰、蒋钦靠近城门,他们立即请求开城。

    城中的士卒见状并不敢擅自做主。

    随即,立即有士卒前去禀报了鱼俱罗。

    鱼俱罗得知一支三千人的荆州水军出现时,他很是疑惑的心想起来:‘文将军不是说要去攻打江东水军吗?怎么南门又有援军了?’

    有些疑惑的鱼俱罗立即上了城楼查看。

    当鱼俱罗见到周泰、蒋钦伪装的荆州水军时,他立即开口询问道:“你们是哪位将军的部下?”

    听到鱼俱罗这么说,周泰和蒋钦立即按照周瑜的办法回答了起来。

    鱼俱罗听完周泰、蒋钦的话后,他顿时沉思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鱼俱罗竟然下令开城了,因为周泰、蒋钦的回答基本符合。

    周泰、蒋钦见到城门正在缓缓打开时,他们也是按耐住了内心的激动等待了起来。

    很快,江陵南门终于打开了。

    周泰、蒋钦随即率部开始入城。

    待江东水军进了一半的时候,鱼俱罗突然发现入城的水军没有荆州水军特有的旗帜,如梦初醒的他立即下令攻击起了周泰、蒋钦。

    周泰、蒋钦见状立马率部迎击了起来。

    待两军厮杀了一阵,周瑜率领的大军终于赶到支援起了周泰、蒋钦。

    一时间,南门这边也是混乱不堪。

    鱼俱罗见江东水军源源不断的登上了城楼时,他很是懊恼的和江东军的士卒厮杀着。

    待鱼俱罗部与江东军厮杀了近一个时辰,来护儿和文聘率领的兵马终于赶到了江陵县。

    当二人听到江陵县内传出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时,他们立即便请求东门处的守军开城。

    东门的城门校尉看到来护儿时,他毫不迟疑的打开了城门。

    随后,文聘、来护儿立即率部赶往了南门增援。

第438章 江夏之战(四)

    文聘、来护儿率部赶到南门时,江陵的南城楼上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江东士卒。

    见此情形,文聘、来护儿立马率部增援了过去。

    随着文聘、来护儿加入战斗,鱼俱罗这边终于稳住了阵脚。

    当鱼俱罗发现文聘、来护儿已经赶到时,他立即大声的振奋士气让将士们把江东军赶回去。

    鱼俱罗麾下的士卒得知援兵赶到时,他们果然士气大振。

    周瑜见到这个情况后立即传令众将不要退缩。

    一时间,江东军和江陵县的兵马展开了激烈的拼杀。

    过了一阵,来护儿和文聘分别对上了凌操和董袭。

    率先交手的是来护儿和凌操。

    二人碰面之后,来护儿率先使了一招直刺。

    面对来护儿这又快又平的一枪,武艺只是二流的凌操十分凶险的躲了过去,但他紧跟着就被来护儿一阵猛揍。

    凌操坚持了十招左右,他终于坚守不住了。

    眼看着自己就要命丧黄泉时,凌操突然发现了身边不远处就是河水。

    随即,凌操朝着河水的方向翻滚了过去。

    来护儿见状也是不断的将手中的长枪刺向了地面。

    最终,凌操成功的翻到了河水之中。

    来护儿见状毫不迟疑的追了上去。

    很快,凌操便和来护儿在水中扭打了起来。

    虽然凌操的水性了得,但来护儿的水性也丝毫不差。

    打错算盘的凌操最终被来护儿按在水里淹死了。

    与此同时,文聘也是和董袭交起手来。

    二人过了十招左右,董袭便发现自己不是文聘的对手。

    最后,董袭以伤换命从文聘手中逃离了。

    这个时候,鱼俱罗也是一人独战着周泰、蒋钦。

    身为一流顶的鱼俱罗面对一个一末的周泰和一个二顶的蒋钦时完全没有露出败象,反而是周泰、蒋钦二人险象环生。

    周瑜观察战场后发现凌操阵亡;董袭受伤撤退;周泰、蒋钦二人合力不敌鱼俱罗时,他不得不下令鸣金了,若是再打下去,他麾下的四员大将恐怕全部要交代在此。

    周泰、蒋钦、董袭三人听到鸣金声后,他们立即开始撤退了。

    鱼俱罗、文聘和来护儿见状则是率部掩杀了起来。

    一场大战之后,周瑜攻打江陵的计划再次泡汤。

    无奈的周瑜又率部撤回了竟陵县。

    随后,周瑜派人将江陵的战况传递了出去。

    这个时候,王凯的大军终于杀到了西陵县附近。

    待王凯派出斥候打探了一下西陵的情况后,他顿时召集了麾下群臣并说道;“诸位,斥候将西陵县的情况摸清楚了,驻扎在西陵的江东军大概有一万左右。”

    听到这话,郭嘉进言道:“主公,西陵重镇孙策竟然只放一万兵马,看来他们十分笃定我们会驰援南郡。”

    “奉孝,我们出其不意正好断了江东军的后路。”

    随即,王凯立即安排起了夺城事宜。

    众将得令之后也是准备了起来。

    天色渐暗进入傍晚后,严颜和庞德当即率领士卒向西陵县发起了突袭。

    西陵县内的江东守军措手不及下终究还是没能防住王凯的进攻。

    三个时辰后,王凯的大军正式进驻了西陵县。

    败逃的西陵守军一部分前往了孙策的所在位置,另一部分则朝着江东撤退。

    再说王凯拿下西陵之后,他当即兵分两路。

    一路由秦琼率领驻扎西陵,另一路则跟随王凯攻打其余县城。

    驻扎西陵的除了秦琼之外,还包括了严颜、庞德和法正三人。

    余下的众人则跟随王凯。

    就在王凯杀到邾县的时候,南新市县的孙策也是见到了西陵败逃而来的士卒并得知了西陵失守的情况。

    猛然得知西陵失守时,孙策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是孙策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

    还没等孙策缓过神来,周瑜的信使也是来到了孙策的面前。

    孙策见到周瑜的信使后立即询问起来。

    待信使将江陵的战况向孙策汇报之后,孙策很是震惊的说道:“公瑾竟然没能打下江陵县!”

    连遭打击的孙策一时间也是有些后悔主动进攻王凯了。

    这个时候,周瑜的信使又向孙策转达了周瑜的话。

    孙策听完信使的话后,他立即便答应了下来。

    随即,孙策当即点兵离开了南新市县并朝着竟陵赶去。

    孙策撤兵之后,云杜县内的薛礼也是收到了锦衣卫的消息。

    当薛礼得知孙策竟然撤出了南新市县时,他毫不犹豫的率部将南新市县收复了。

    之后,薛礼又分兵将安陆县收复了回来。

    与此同时,王凯这边也是势如破竹的拿下了邾县并朝着蕲春县杀去。

    再说孙策这边。

    孙策一路急行军只用了三日便赶到了竟陵与周瑜合兵了。

    二人碰面之后,孙策立即询问起了周瑜为何没有拿下江陵。

    周瑜随即面带苦色的向孙策详细讲了一下江陵的战况。

    孙策听完周瑜的话后,他立即将西陵失守的消息告诉了周瑜。

    周瑜得知王凯的主力竟然前去攻打西陵时,他当即向孙策进言道:“主公,西陵乃是我军钉在江夏的钉子,如今西陵失守,我军要想再夺回来恐怕有些困难了,为今之计我们只有两条路可选。”

    “哪两条路?”

    “其一,我和主公合力争取在王凯军驰援之前打下江陵;其二,我们现在就从竟陵出发从水路返回荆南。”

    孙策仔细的考虑了一下周瑜的进言后,他当即回道:“凌操将军不能白白牺牲,西陵也不能白白陷落,公瑾,我选第一条路。”

    周瑜确认了孙策的想法后立即向孙策进献起了破城良计。

    孙策听完周瑜的话后,他有些疑惑的回道:“公瑾,你打算故技重施?”

    “主公,之前我的计策失效除了江陵守军有所察觉之外,还有一点便是臣麾下的兵力稍显不足,如今主公和臣合兵,臣定能助主公拿下江陵。”

    孙策见周瑜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时,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之后,孙策亲自带队朝着江陵摸了过去。

    随行的还包括了大将赵凡、太史慈。

    至于水军诱饵则还是由周泰、蒋钦担任。

    孙策率部日夜兼程只用了一日便赶到了江陵附近隐藏了起来。

    之后,周泰、蒋钦也是率领水军朝着江陵杀去。

    待周泰、蒋钦出发之后,周瑜则带着程普、潘璋、丁奉紧随其后。

    韩当和受伤的董袭则留守在了竟陵县。

第439章 江夏之战(五)

    随着周泰、蒋钦杀到了江陵县的南门。

    城中的鱼俱罗、文聘和来护儿也是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紧跟着,鱼俱罗立即带着文聘、来护儿赶往了南门。

    这个时候,周泰、蒋钦也是率部向着江陵县发起了进攻。

    面对江东水军的攻城,鱼俱罗当即指挥将士们迎战了起来。

    待周泰、蒋钦攻打了一阵,东门外的孙策也是举兵攻打起了东门。

    东门的城门校尉再次见到江东军来袭时,他立即派人去通知了鱼俱罗他们。

    很快,南门的鱼俱罗、文聘和来护儿也是收到了消息。

    紧跟着,鱼俱罗立即让文聘、来护儿到东门帮忙。

    待文聘、来护儿率部离开后,鱼俱罗也是率部和周泰、蒋钦部激战起来。

    过了一会儿,文聘、来护儿终于来到了东门协助起了守城。

    城外指挥的孙策见到东门的江陵守军稳住了阵脚时,他顿时心想起来:‘看来公瑾的计划应该能够成功。’

    想到这里,孙策十分耐心的继续攻打着城池。

    又过了一阵,周瑜率领的兵马终于与周泰、蒋钦汇合了。

    随后,周瑜指挥江东水军迅速逼近了江陵城。

    城头上的鱼俱罗见到城外出现了许多江东战船时,他一时间也有些愣神,因为江东军的战船比上次明显多了许多。

    待鱼俱罗缓了缓,他立即派人向文聘、来护儿求援去了。

    与此同时,周瑜率领着水军战船露面之后,他又暗中命程普率领一支兵马前去增援孙策,因为这一次的主攻点应孙策的要求换成了东门,毕竟孙策、太史慈和赵凡的武艺都不弱。

    文聘、来护儿收到鱼俱罗的传信后,文聘当即让来护儿前去增援。

    来护儿领命之后迅速率部赶往了南门。

    这个时候,程普带的兵马也是与孙策汇合了。

    孙策见到程普率军赶到后,他立即找来了太史慈并对其说道:“子义,如今程老将军的兵马已经赶到,吾命你在两炷香内攻上城楼。”

    太史慈听后毫不迟疑的领命下来。

    很快,太史慈便率领着一支兵马开始向着城楼突进。

    待太史慈临近城楼后,他立即找了一架云梯开始攀登了起来。

    此时,文聘因为正在忙着厮杀从而忽略了正在攀登的太史慈。

    太史慈趁此机会迅速攀登完了云梯。

    随着太史慈上了城楼,他当即挥抢掩护起了麾下的士卒登城。

    过了一会儿,文聘终于发现了太史慈这边的情况。

    紧跟着,文聘立即大叫着扑向了太史慈。

    太史慈见到文聘杀来时也是立即挥抢迎战了上去。

    很快,同为一流中的文聘和太史慈便展开了厮杀。

    二人缠斗了三十个回合后,城外的孙策见江东军还没有打开城门时,他当即亲自上阵攀登起了城楼。

    程普见状又阻拦不了只得让赵凡随同。

    赵凡领命后迅速跟在了孙策的身边开始攀登。

    这个时候,因为文聘被太史慈纠缠,孙策和赵凡轻而易举的登上了城楼。

    上城之后,孙策亲率士卒朝着城门杀去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缺少主将指挥的守军瞬间便丢了城门。

    随即,孙策下令将城门打开了。

    城楼上正在厮杀的文聘突然听到了城门打开的声音时,他也是出现了短暂的愣神。

    太史慈见状趁机伤到了文聘。

    文聘负伤之后哪里还敢纠缠,他当即弃战而逃。

    拿下城门后的孙策当即集合了城外的兵马一起杀入了城中。

    随着孙策举兵杀进城内,南门这边的鱼俱罗和来护儿也是很快便得知了东门失守的消息。

    大惊过后,来护儿立即向鱼俱罗进言道:“鱼将军,江陵已经守不住了,我们弃城而逃吧!”

    鱼俱罗听后却是产生了犹豫。

    来护儿察觉到鱼俱罗的想法后立即劝说起来:“鱼将军,我们丢了江陵乃是非战之罪,鱼将军切不可产生轻生的念头啊!”

    鱼俱罗听到这话后终于还是答应撤兵了。

    随即,鱼俱罗和来护儿率领着兵马开始西逃。

    南门外的周瑜见到江陵守军开始撤退时,他立马便联想到是孙策得手了。

    紧跟着,周瑜也是命周泰、蒋钦、潘璋、丁奉四人开始突进。

    不一会儿的功夫,江陵县彻底陷落。

    这个时候,鱼俱罗和来护儿带着残兵逃往了西面的夷陵,而文聘则北上逃往了当阳。

    与此同时,孙策也是召集了麾下的群臣并询问起了周瑜。

    “公瑾,江陵的守军已经败逃,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进军?”

    “主公,虽然我军攻下了江陵,但王凯必定不会坐视不理,臣以为我军可以依托江陵的有利地形坚守在此。”

    孙策考虑了一下还是同意了下来。

    随后,孙策立即派人前往荆南抽调兵马。

    就在孙策攻下江陵的时候,王凯这边也是打下了蕲春县。

    待大军修整了一晚,王凯留下了杨素和裴行俨二人驻扎蕲春,而他这才率部朝着江陵赶去。

    王凯大军走到半路的时候,王凯收到了锦衣卫传来的消息。

    当王凯得知江陵重镇竟然失守时,他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没想到鱼俱罗镇守的江陵县竟然被江东军打下来了。’

    想到这里,王凯立即下令加快了行军速度。

    急行三日后,王凯的大军终于逼近了竟陵县。

    这个时候,竟陵城中的周瑜也是很快便收到了消息。

    随即,周瑜传令众将开始加强守备。

    周泰、蒋钦、赵凡、韩当四将得令后迅速行动了起来。

    再说王凯这边。

    王凯带领大军赶到竟陵城外后,斥候很快便将竟陵城的情况向王凯汇报了。

    王凯得知竟陵城内驻扎着江东军时,他立即下令在城外安营扎寨了。

    待王凯军驻扎下来后,王凯立即召集了麾下的群臣并说道:“诸位,如今竟陵县也落在了江东军的手上,我们必须尽快夺回城池,不知大家可有破城良计?”

    听到王凯这么说,群臣一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王凯见状很是无奈的解散了众人。

    与此同时,周瑜这边做好了守城准备后,他也是派人去往了江陵。

    就在信使出发之后没多久,王凯便向着竟陵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周瑜见状则是指挥将士们坚守起来。

    翌日傍晚,江陵的孙策也是收到了周瑜的来信。

    当孙策得知王凯的大军已经杀到竟陵时,他留下了程普、丁奉之后便带着太史慈、潘璋朝着竟陵增援了过去。

第440章 江夏之战(六)

    孙策率部前往竟陵的时候,王凯也是继续向着竟陵发起了进攻。

    周瑜坚守了五日,孙策终于赶到竟陵与周瑜合兵了。

    有了援军相助,周瑜守城的时候更加自如。

    连续攻打了数日也没能打下竟陵的王凯见江东军的守备又增强的时候,他也是猜到了江东军的援军已至。

    随即,王凯立即下令停止了攻城。

    然后,王凯在大营之中召集了麾下群臣并说道:“诸位,今日攻城时吾发现周瑜守城更加的自如,吾料定江东援军必定到了,继续强攻下去只怕于事无补,吾打算暂时休兵。”

    听到这话,群臣都比较赞同。

    计议已定,王凯当即派人高挂免战牌。

    城内的孙策和周瑜得知王凯竟然悬挂起了免战牌时,他们二人也是面面相觑。

    紧跟着,孙策向周瑜询问道:“公瑾,你怎么看王新豪高挂免战牌?”

    “主公,臣暂时还未参透。”

    “公瑾,那你觉得吾今夜袭营可有胜算?”

    “主公不可,王新豪绝不是等闲之辈,我们之前主动进犯已经吃了一个闷亏,以我军的实力还是应该以防御为主。”

    孙策听后很是无奈的应允了下来。

    再说王凯这边。

    趁着高挂免战牌的时间,王凯连续数日和麾下群臣探讨着破解当前局面的办法。

    众人连续探讨了三日后,长孙晟站了出来向王凯进言道:“主公,臣有一计。”

    王凯见长孙晟站了出来时,他立马追问起来:“季晟,你且说来听听。”

    “回主公,臣以为江东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什么弱点?”

    “那就是他们太过于深入。”

    听到这里,王凯以及郭嘉、高颎都有点反应过来了,但他们并没有说破。

    这个时候,长孙晟继续开口道:“主公,孙策舍弃江夏攻占了江陵看上去占据优势其实却是作茧自缚,我军只需围困城池断了江东军的粮道,孙策必定不战自退。”

    王凯听后也是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这个时候,高颎和郭嘉也是齐声称赞起了长孙晟的计谋。

    王凯见状顿时开口道:“季晟,你且继续说下去。”

    “主公,我们接下来只需在蕲春县和邾县两地布置铁索横江,那么江东水军便无法从水路运粮。”

    “一旦形成这个局面,孙策必定只能依靠荆南的粮食,可荆南的世家被孙策大肆屠杀已经十分凋零,臣敢断定,不出半年,孙策便会乖乖的撤出江陵。”

    王凯听后深以为意的点了点头并说道:“季晟之谋的确可行,吾可以密令秦琼、杨素进行准备,但此计却无法助我军拿下竟陵,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吗?”

    听到这里,高颎当即进言道:“主公,听了长孙将军之计,臣亦有了攻破竟陵的办法。”

    “昭玄且说来听听。”

    “主公,孙策此人好勇斗狠,臣以为我军可以发出战书邀请孙策决战,若其应战,我军可以从正面削弱江东军的实力,若其不应,我们也可以佯装决战暗中抽调兵马绕过竟陵直接包围江陵,如此,孙策必定回援江陵。”

    王凯听后也是思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王凯当即便采纳了高颎之言。

    紧跟着,王凯派人向城内的孙策发出了战书。

    当孙策收到王凯的战书时,他果然有些按捺不住想要迎战。

    这个时候,周瑜想出一计向孙策进言道:“主公,我们不能正面迎战。”

    “公瑾,你让我一直忍让我都照做,可如今王新豪主动发出战书,吾若是不应岂不是让人耻笑?”

    “主公,臣不是这个意思。”

    “那公瑾是何意啊?”

    “主公,臣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利用王凯发出的战书。”

    “利用?如何利用?”

    周瑜随即凑到了孙策的耳边小声的嘀咕了起来。

    孙策听完周瑜的话后他总感觉似曾相识。

    很快,孙策便大叫了一声。

    周瑜见状却是疑惑的询问起来:“主公这是何故?”

    孙策随即将自己中了薛礼之计的事情告诉了周瑜。

    周瑜听后也是颇为震惊的想到:‘没想到王凯麾下竟是如此能人辈出。’

    待周瑜缓了缓,他再次向孙策进言道:“主公,臣之计虽然与那薛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们出动的却是水军,主公大可安心。”

    孙策想了想还是赞同了下来。

    随即,孙策回信一封邀请王凯到江边决战。

    王凯收到孙策的回信后,他很是疑惑的召集了麾下群臣并将孙策的要求告诉了大家。

    众人听后也是一头雾水,他们完全不明白孙策为何会要求在江边决战。

    过了一会儿,郭嘉总算是猜到了点眉目。

    紧跟着,郭嘉向王凯进言道:“主公,臣好像有点明白孙策的意思了。”

    王凯一听立马追问起来。

    “回主公,孙策要求在江边决战想必是想利用战船来压制我军。”

    王凯想了想还是觉得茫然,因为决战之时让战船上的士卒放箭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实在猜不透孙策想法的王凯最后也不再多想。

    随即,王凯也是再次回信和孙策定下了决战之日。

    再说孙策这边。

    随着王凯和孙策定下了决战之日,孙策当即命周泰、蒋钦、韩当三人暗中率领江东水军到了附近的芦苇丛待命。

    虽然江东水军是趁夜出发,但锦衣卫暗探却是将此情形尽收眼底。

    很快,锦衣卫暗探便将此消息传递回了王凯大营。

    王凯收到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后立即召集了麾下群臣商讨起来。

    群臣得知江东水军竟然潜藏进了附近的芦苇丛时,大家也是震惊不已。

    过了一会儿,高颎突然察觉到了其中的异样。

    “主公,臣以为江东水军潜藏进入芦苇丛想必是打算在决战当日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昭玄且继续说下去。”

    高颎随即将自己的猜测讲了出来。

    听完高颎之言后,郭嘉也是十分认同。

    见此情形,王凯立即询问起了破解之法。

    这个时候,高颎又进言道:“主公,我们只需派遣小股兵马埋伏在芦苇丛附近即可,待决战开始之时,这支兵马只需放火烧掉芦苇丛便能让江东军自顾不暇。”

    王凯想了想立即采纳了。

    紧跟着,王凯命长孙晟带一半的神臂营士卒前去埋伏。

    长孙晟得令后迅速率部出发了。

    待长孙晟部埋伏下来后,王凯和孙策也是各怀鬼胎的等待着决战之日。

第441章 江夏之战(七)

    等了一日,决战之时终于到来。

    周泰、蒋钦、韩当三人当即率部开始出发了。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晟也是收到了江东水军出动的消息。

    随即,长孙晟立即传令让麾下的神臂营士卒朝着芦苇丛放起了火箭。

    转眼之间,芦苇丛便燃起了熊熊大火。

    正在行进的周泰、蒋钦、韩当三人突然见到芦苇丛燃起大火时,他们都震惊不已。

    很快,韩当反应过来并对周泰、蒋钦说道:“周将军、蒋将军,芦苇丛燃起大火定是我们的行踪泄露了,还请你们速速去联系主公。”

    周泰、蒋钦听到韩当这么说,他们二人立即跳入了水中。

    与此同时,韩当则是指挥将士们将船队附近的芦苇丛分离出来以免大火烧到战船。

    就在韩当这边手忙脚乱的时候,孙策和王凯终于来到了江边的决战之地。

    当孙策发现江边没有出现江东战船时,他很是疑惑的向周瑜询问起来。

    周瑜见状也是一头雾水。

    此时,王凯则向麾下的众将询问起了谁人愿意出战。

    最后,宇文成都、赵云、罗成、黄忠四将全都请战了。

    王凯扫视了一圈最后还是决定派出赵云。

    赵云领命之后迅速纵马而出并大喝道:“常山赵子龙在此,谁人敢与我决战?”

    孙策听到赵云的叫喊后,他暂时将目光转向了赵云。

    然后,孙策对周瑜说道:“公瑾,韩当、周泰、蒋钦他们现在还无法出现,我们还是先迎战王凯吧!”

    周瑜听后并未反驳。

    随即,孙策亲自上阵迎战起了赵云。

    赵云见到孙策挥抢杀出时,他也是迅速迎战了上去。

    很快,孙策和赵云便交起手来。

    同为使抢高手的孙策和赵云在前五十招基本是不分胜负,过了五十招后,赵云渐渐的开始占据上风,毕竟赵云乃是一顶战将,而孙策却还是一中,但孙策距离突破也已经是一步之遥。

    孙策和赵云激斗的时候,周泰、蒋钦终于赶了回来向周瑜汇报了芦苇丛那边的情况。

    当周瑜得知自家水军被困在了芦苇丛时,他很是焦急的等待着孙策撤回来。

    转向芦苇丛这边。

    韩当下令将战船附近的芦苇丛分离出去后,大火终究还是没能烧到战船上,但韩当率领的水军也无法离开芦苇丛。

    与此同时,长孙晟引燃了芦苇丛后,他便派出了士卒观察着芦苇丛的情况。

    很快,长孙晟便得知了江东水军困在芦苇丛的情况。

    得知这个消息后,长孙晟却是颇感意外的说道:“没想到江东水军竟然没能伤到分毫,不行,我必须将此消息传递回去。”

    紧跟着,长孙晟立即派人前去通知了王凯。

    当王凯得知江东水军竟然躲过了大火时,他立即对着身边的郭嘉、高熲二人说道:“奉孝、昭玄,季晟传来消息,江东水军并未受到火攻的影响,他们现在困在芦苇丛中等待着大火熄灭,我们必须抢先一步击溃江东军,如若不然,只怕我军将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郭嘉和高熲听后十分赞同王凯的意思。

    随即,王凯下令发起了冲锋。

    还在和赵云厮杀的孙策瞟见了王凯军的动静时,他跟着便大声的呼喊起来。

    周瑜听到孙策的呼喊后毫不迟疑的下令发起了冲锋。

    很快,两支兵马便展开了厮杀。

    乱军之中,孙策、赵凡、太史慈也是分别迎上了赵云、罗成和黄忠。

    两军厮杀了一阵后,韩当终于等到大火熄灭并率领水军出动了。

    埋伏在附近的长孙晟得到消息后迅速率领神臂营的士卒来到了江边。

    然后,长孙晟指挥着神臂营的士卒朝着江面上的战船开始抛射。

    船头上的韩当看到长孙晟部的攻击后,他立即下令让麾下的士卒躲进了楼船和斗舰之中。

    最终,长孙晟的伏击根本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无奈的长孙晟只得撤离了江边。

    韩当得知长孙晟部撤退后,他并未理会而是直接率部朝着决战之地赶去。

    这个时候,王凯的大军终于压制了江东军。

    见此情形,周瑜立即派人联系了孙策让其下令撤兵,毕竟战局已经很难更改了。

    孙策收到消息后最终还是下令撤军了。

    王凯见状只是掩杀了一阵便收兵回营了。

    韩当快要赶到决战之地时,周泰、蒋钦二人也是回到了韩当身边向其转达了孙策的命令。

    韩当听完周泰、蒋钦二人的话后最终也是率部归去了。

    自此,孙策和王凯的决战暂时告一段落。

    回营之后的王凯立即召集了麾下群臣并说道:“诸位,今日一战,江东军虽然落败而逃,但他们的实力并未削减多少,吾打算舍弃竟陵直奔江陵。”

    郭嘉、高熲二人听后很是赞同。

    随即,王凯立马安排了起来。

    与此同时,孙策率部回城之后也是立即找来了周瑜与其商讨起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周瑜随即向孙策进言道:“主公,今日决战我军没能讨到丝毫的便宜,臣以为我们应当静观其变。”

    孙策听后很是无奈的答应了下来。

    再说王凯这边。

    待王凯准备就绪之后,他当即率部连夜撤离了竟陵。

    翌日。

    当孙策得知城外的大营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时,他立马找来了周瑜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周瑜听后也是颇为惊讶。

    待周瑜沉思了一下,他当即大叫了一声不好。

    孙策见状顿时追问起来:“公瑾,你可是猜到了什么?”

    “主公,王新豪明明决战小胜却突然撤离了竟陵,臣以为王新豪必定瞄准江陵而去了。”

    孙策一听也是大感不妙。

    紧跟着,孙策立即传令诸将准备返回江陵。

    最后,孙策只留下了韩当坐镇竟陵。

    再说王凯这边。

    王凯大军离开竟陵后便开始绕道当阳。

    待孙策率部返回江陵之后,王凯却是来到了当阳县。

    当阳县内的文聘得知王凯的大军突然出现时,他立即出城迎接了王凯。

    王凯看到文聘竟然在当阳时,他立即向文聘询问起了缘由。

    待王凯听完文聘的解释后,王凯最终还是留下了文聘的性命让其将功折罪。

    随后,王凯开始调遣兵马准备从当阳南下攻打江陵。

    同时,王凯还给益州刺史杜如晦传令让其派出益州的兵马从夷陵而出包围江陵。

    安排完了这些事情后,王凯这才慢悠悠的朝着江陵赶去。

第442章 江夏之战(八)

    王凯军向着江陵赶去的时候,西陵的秦琼和蕲春的杨素也是布置好了铁索横江。

    与此同时,孙策在江陵左等右等也不见王凯的大军赶到时,他当即找来了周瑜询问起来。

    周瑜见到这个情况也是疑惑不已。

    因为摸不清王凯的真实意图,周瑜和孙策就这样困在了江陵。

    过了一段时间,王凯的大军终于赶到了江陵县的北门。

    得到消息的孙策立即带着麾下众人来到了北城楼。

    当孙策看见王凯军正在安营扎寨时,他立即对身边的周瑜说道:“公瑾,你觉得王新豪在打什么算盘?”

    “主公,王新豪时隔数日才来到江陵县,臣暂时也没参透他的打算。”

    孙策听后很是无奈。

    再说王凯这边。

    王凯率部抵达江陵之后,他除了下令安营扎寨之外便没有了其它的举动。

    一连数日,城中的孙策见王凯军丝毫没有攻城的意思时,他一时间也是有些烦躁不安,毕竟王新豪这样围而不攻实在是让人静不下心来。

    周瑜见孙策烦躁不安时,他除了劝慰孙策之外也是毫无办法。

    王凯陈兵在江陵一段时间后,南阳和南郡的援兵也是赶到了江陵的北门外与王凯合兵了。

    兵力大涨的王凯顿时兵分两路把江陵的东门也包围了起来。

    江陵城中的孙策和周瑜得知东门外也出现了王凯的兵马时,周瑜终于有点明白王凯的打算了。

    随即,周瑜面见了孙策并对其说道;“主公,臣好像明白王新豪的意图了。”

    “公瑾且说。”

    “主公,王新豪是打算围困我军。”

    “围困?如今长江之上由我江东水军称雄,王新豪如何围困我们?我们随时都可以从江陵的南面水门而出。”

    “主公,臣以为王新豪肯定暗藏着阴谋,我们还需小心为上,臣以为主公可让竟陵城中的韩当将军也撤兵返回江陵。”

    孙策见周瑜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他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

    待竟陵城中的韩当收到孙策的消息后,他立即点齐兵马离开了竟陵并朝着江陵而去。

    数日之后,韩当终于赶到了江陵与孙策合兵了。

    这个时候,孙策找来了周瑜并对其说道:“公瑾,如今我军的兵力已经不差王新豪了,吾有意出城与王新豪再战一场,不知你意下如何?”

    周瑜想了想立即回道:“主公,王新豪兵分两路包围了江陵,臣以为主动进攻试探一下也未尝不可。”

    孙策听后也是听出了周瑜的赞同之意。

    随即,孙策当即点齐了兵马出城叫阵了。

    王凯见到孙策率部而出时,他并未打算理会。

    孙策叫喊了一阵发现王凯竟然如缩头乌龟一般不出战时,他很是不解的大骂起来。

    营内的王凯见孙策实在是烦人,他最后派出了罗成出战。

    孙策见到王凯大营冲出来一员大将时,他立即询问起来:“王新豪何在?他为何不出战?”

    “孙策小儿休要逞口舌之利,看枪!”

    说着这话的时候,罗成也是冲向了孙策。

    孙策见状顿时挥枪迎战了上去。

    很快,孙策便和罗成交起手来。

    二人过了五十招后,孙策再次落入了下风,毕竟罗成和赵云的武艺相当。

    面对这个情况,孙策很是憋屈,因为他和王凯麾下的大将对战时就没一次讨到过好处。

    罗成占据优势后顿时说道:“孙策小儿,你还是回家再练练吧!”

    孙策听到罗成这侮辱性极强的话,他一时间竟有些失去了理智。

    眼看着情况不对,太史慈当即纵马而出。

    待太史慈赶到战场后,他立即协助起了孙策。

    罗成见状却是丝毫不惧。

    三人三杆枪你来我往斗的是不亦乐乎。

    城内的周瑜见孙策、太史慈二人和罗成难以分出胜负时,他当即下令鸣金了。

    正在厮杀的太史慈听到鸣金声后立即招呼着孙策让其撤离。

    这个时候的孙策早已经清醒了过来。

    紧跟着,孙策和太史慈立即撤退了。

    罗成见状也是纵马返回了大营。

    王凯见到罗成归来后,他顿时询问起来:“士信,那孙伯符可是撤退了?”

    “回主公,孙伯符的确撤退了。”

    “那就好,待益州的兵马赶到之后,我军便可将江陵彻底包围起来。”

    又过了数日。

    一支益州兵马在大将雷铜的率领下从巴郡而出赶到了夷陵和鱼俱罗、来护儿他们汇合了。

    随着雷铜将王凯的军令告诉了鱼俱罗和来护儿,二人当即与雷铜合兵向着江陵赶去。

    五日之后。

    鱼俱罗、来护儿、雷铜率领的大军也是赶到了江陵的西门外驻扎了下来。

    随后,雷铜也是派人将消息传递给了王凯。

    王凯得知益州的兵马终于赶到了西门外后,他终于可以放心的围困江陵了。

    再说城中的孙策、周瑜得知西门这边也出现了王凯的兵马时,他们再次迷茫了。

    疑惑不已的孙策只得向周瑜询问。

    周瑜苦思良久仍然不得其解。

    就这样,时间慢慢的耗了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孙策、周瑜终于收到了蕲春、邾县的情况。

    当周瑜得知了蕲春、邾县的消息后,他这才如梦初醒的向孙策进言道:“主公,我们中计了。”

    孙策一听却是询问起来:“公瑾何出此言啊?”

    “主公,随着蕲春、邾县被王凯军用铁索封路,我军水运的便利便荡然无存,接下来我们的补给便只能从荆南获取,除此之外,那就是让士卒从陆路运输,可是这样一来,我军的补给线实在太长,稍有不慎,我军便可能陷入无粮可用的窘境。”

    听到周瑜的分析后,孙策这才慌张的追问起来:“公瑾,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主公,为今之计要么是和王凯大战一场,要么就只能撤离江陵,现在的江陵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了鸡肋。”

    孙策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殊死一搏。

    周瑜听后也是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随即,孙策开始整军备战准备再战王凯。

    待孙策做好准备后,他当即向王凯发出了战书。

    王凯收到战书时却没有应战,因为他的部署已经完成,现在只需拖延时日就能让孙策自己撤兵。

    因为王凯不应战,周瑜这殊死一搏的计划最后也落了空。

    无奈的周瑜随即向孙策进言让其撤兵,毕竟继续拖延下去只会对他们更加不利。

    孙策见周瑜苦劝自己,他虽然很不甘心但最后还是无奈的同意了下来。

第443章 五大都督

    随着孙策撤出江陵,王凯当即进驻了江陵县。

    自此,荆北三郡再无江东的兵马。

    由战略防守变为战略进攻的孙策不仅没能打下南郡还倒丢了江夏郡。

    虽然心有不甘,但孙策还是率部从荆南返回了江东。

    与此同时,王凯收回江陵后,他还是留下了鱼俱罗坐镇江陵。

    然后,王凯率部朝着襄阳而去。

    待王凯抵达襄阳后,他立即下令让大军修整了起来。

    同时,王凯也是调出了隋唐英雄召唤录。

    因为江夏之战结束之后他又获得了80的军功。

    再加上他还剩下的20军功,他又可以召唤一名大将出来了。

    待王凯仔细的挑选了一下,他最后选择了刘仁轨。

    王凯完成召唤仪式后,刘仁轨也是在司隶境内现世了。

    这个时候,王凯的军功全部耗尽,他的政绩也只剩下了40。

    召唤过后,王凯顿时思索起了荆北三郡的布置问题,他认为孙策丢掉江夏之后绝对不会就这么算了,他必须做好荆北的防御问题。

    待王凯深思熟虑之后,他终于开始部署荆北三郡了。

    首先,王凯任命薛礼(荡寇将军)为荆北三郡的都督并率领三万人坐镇襄阳。

    其次,王凯任命长孙晟(鹰扬将军)为荆北三郡的副都督并率领三万兵马坐镇宛城。

    鱼俱罗(中郎将)、霍峻(校尉)率领两万人镇守江陵。

    来护儿(中郎将)、文聘(中郎将)率领三万水军镇守西陵。

    黄忠(虎翼中郎将)带领神臂营驻扎襄阳听候薛礼的调遣。

    向宠(校尉)亦留在襄阳听候薛礼调遣。

    除此之外,魏延(中郎将)、严颜(中郎将)二人则留在了宛城听候长孙晟的调遣。

    至于江夏郡太守,王凯任命了荆州老臣伊籍担任。

    安排了荆北的事宜后,王凯这才启程向着长安归去了。

    待王凯走到半路的时候,孙策也是返回了宛陵县开始休养生息。

    再说王凯这边。

    王凯回到长安后,他又安排起了河洛四郡。

    首先,王凯任命秦琼(折冲将军)为河洛四郡的都督并率领三万人坐镇洛阳。

    其次,王凯任命徐勣(军师中郎将)为河洛四郡的副都督并随同秦琼坐镇洛阳。

    徐荣(建威中郎将)、段雄(校尉)二人领兵三万镇守虎牢关。

    刘磐(中郎将)、邓芝(校尉)二人领兵三万镇守怀县。

    张任(中郎将)领兵两万镇守伊阙关。

    甘宁率领锦帆水军驻扎洛阳听候秦琼的调遣。

    布置完了河洛四郡,王凯又安排起了并州东面三郡。

    首先,王凯任命李靖(破虏将军)领兵五万坐镇晋阳。

    李道宗(中郎将)领兵三万镇守壶关。

    周仓(校尉)、胡车儿(校尉)亦留在壶关。

    高干(偏将军)跟随李靖留在晋阳。

    陈到(虎翼校尉)率领无当飞军留在晋阳听候李靖调遣。

    安排了东并之后,王凯接着又开始安排起了北并。

    北并包括了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和定襄郡。

    首先,王凯任命了马腾(平北将军)担任北并都督。

    他将领兵三万驻扎在定襄郡善无县。

    其次,王凯任命了法正(军师中郎将)担任马腾的军师。

    廖化(校尉)领兵两万驻扎在临戎县。

    马岱(偏将军)领兵两万驻扎在九原县。

    吴懿(中郎将)领兵两万驻扎在云中县。

    冷苞(校尉)被调往了马腾麾下听候调遣。

    赵云(虎翼中郎将)率领白马义从驻扎善无听从马腾的调遣。

    荆北都督、河洛都督、东并都督、北并都督依次部署完成后,王凯终于部署起了最后的一个都督--西凉都督。

    西凉都督将辖制武威、金城、陇西三郡。

    这个都督,王凯任命了第一届武举状元苏烈担任。

    同时,王凯还册封了苏烈为破羌将军。

    他将带领三万兵马驻扎在姑威县。

    张绣带领三万兵马驻扎在允吾县。

    庞德带领三万兵马驻扎在狄道。

    至于马超,他被王凯改封为伏波将军并调回了长安。

    安排了五大都督,王凯又开始安排起了并州的太守。

    除了李严和宗预二人之外,并州仍然缺少太守。

    王凯依次安排了费观担任上郡太守,庞羲担任西河郡太守。

    高熲被王凯派往了并州担任并州别驾。

    杨素被调往了太尉府担任太尉府主簿。

    随着王凯的政令传达了出去,王凯麾下的群臣也是按照王凯的部署开始行动了起来。

    除了这些人之外,王凯只留下了宇文成都、裴行俨、罗成、尉迟恭、张士贵、李正、高顺、马超、吕雯、李秀宁、马云禄在自己的身边。

    因为王凯麾下的众人进行调动需要时间,王凯这边也是进入了全面修整的阶段。

    趁着这个时期,王凯召集了贾诩、皇甫鸿、郭嘉、杨素、李儒、房乔、杨纶。

    待众人到齐之后,王凯当即对众人说道:“诸位,如今吾已经设立五大都督,边关之地皆有大将镇守,吾打算趁现在这个时候将科举制彻底完善,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众人听到这话时,郭嘉率先站出来附和了,毕竟郭嘉出身寒门。

    紧跟着,李儒也站出来附和了。

    见此情形,房乔当即站出来进言道:“主公,此时推行完善的科举制是否太过于冒进了?”

    “玄龄可是在担忧世家大族的反噬?”

    “正是。”

    王凯听后顿时看向了皇甫鸿、杨素、杨纶三人,因为只有他们才算的上大世家。

    这个时候,皇甫鸿毫不迟疑的站了出来附和起来。

    毕竟王凯和皇甫家的渊源颇深,皇甫鸿觉得王凯就算要清理世家也轮不到他们。

    王凯见到皇甫鸿表态后也是欣慰的笑了笑。

    这个时候,杨素当即站了出来进言道:“主公,我弘农杨氏也没有问题。”

    杨纶见到杨素表态后,他立即跟出来附和了。

    见此情形,王凯当即对房乔说道:“玄龄,你以为呢?”

    房乔见状也不再劝说。

    随即,王凯拟出了一份告示并派人开始在各郡各县开始张贴。

    王凯的告示一经贴出,凉州、并州、益州、司隶、荆北三郡都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还不止,科举制的告示也是像长了翅膀一般传到了孙策的领地和曹操的领地。

    随着科举制的完整推出,有些小世家嗅到了起家的良机,而一些大世家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第444章 各地人才赴长安

    科举制的消息传遍整个王凯的领地后,益州境内、凉州境内、司隶境内、并州境内、荆北境内的有才之士也是相互聚到一起交流起了科举制。

    一时间,王凯的领地掀起了一股科举热。

    荆州的鹿门学院当中。

    寒门子弟徐庶得知了王凯颁布的科举政令后,他也是找来了自己的好友孟建、石韬、崔均、诸葛亮四人。

    随着几人齐聚,徐庶很是兴奋的对着他们说道:“公威、广元、州平、孔明,王太尉颁布了新的科举告示,上次我们讨论的事情果然成真了。”

    四人听后也是轻笑起来。

    这个时候,诸葛亮轻摇羽扇对着徐庶说道:“元直,你如此兴奋可是打算前去参加考试?”

    “孔明,如今天下已成三分之势,王太尉又如此重视寒门子弟,吾的确打算到长安一试。”

    听到徐庶的话后,孟建当即接道:“当初王太尉颁布武举考试的时候我们便猜到他定会推行文举,既然此次文举考试已经开设,元直,北上长安也算我一个。”

    “好啊!有公威作伴,此行长安必定别有一番风趣。”

    徐庶刚说完,石韬当即接话道:“公威和元直都去了,那吾也不能落下。”

    徐庶和孟建听后也是十分欢迎。

    紧跟着,崔均也接话道:“公威、广元、元直都去了,那吾也去长安试一试吧!”

    徐庶、孟建、石韬、崔均都发表了意见后,他们顿时将目光转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见状顿时摇了摇羽扇并轻笑着回道:“你们看我干吗?”

    徐庶随即问道:“孔明,你不打算去长安吗?”

    “元直,吾现在才疏学浅,恐怕难以入得了王太尉的法眼啊!吾打算在鹿门学院继续学习一段时间。”

    听到这话,石韬顿时吐槽了起来:“孔明都说才疏学浅的话,那我们四人岂不是更加不堪了?”

    孟建、崔均和徐庶听后也是纷纷表达了相同的意见。

    诸葛亮见状却是笑而不语,因为他认为自己现在还不是投靠王凯的时候。

    这个时候,徐庶再次问道:“孔明当真不去长安?”

    “此次就算了吧!”

    听到这话,徐庶也放弃了劝说。

    最后,徐庶、孟建、石韬、崔均四人也是各自回家收拾起了行李准备北上长安。

    待四人收拾好了之后,诸葛亮也是亲自送别了自己的四位好友。

    与此同时,向宠的叔父向朗也离开了鹿门学院朝着长安而去。

    除此之外,荆州的有志之士也是纷纷开始北上长安。

    再说诸葛亮送别自己的四位好友之后,他也是回到了隆中继续等待起了时机。

    这个时候,鹿门学院另外一位大才庞统也是面见了自己的叔父庞德公。

    随着二人碰面,庞统当即向庞德公行了一礼。

    庞德公回了句免礼后顿时说道:“士元,你可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来?”

    “果然什么也瞒不过叔父啊!”

    “士元,你心中已有定计何故又来问我呢?”

    庞统听到这话顿时便告退了。

    最终,庞统也没有前往长安,他和诸葛亮一样在等待时机。

    荆州人才开始北上的时候,益州、并州、凉州、司隶的人才也有一部分向着长安而去。

    虽然各地人才朝着长安而去,但背后却是暗潮涌动。

    转向江东这边。

    正在休养生息的孙策得知王凯拿下江夏之后就开始实施科举制的时候,他也是召集了麾下群臣并将王凯推行科举制的事情告诉了大家。

    群臣听完孙策的话后也是有些惊讶,他们没想到王凯竟然这么快就开始实施了。

    紧跟着,孙策说道:“诸位,王新豪推行的科举制真乃创世之举,吾也有意在我江东试行,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世家出身的张昭等人都是脸色大变,他们没想到孙策竟然还念念不忘推行科举制。

    这个时候,周瑜站了出来对孙策进行了劝谏。

    孙策听到周瑜的话后,他只得暂时打消了试行科举制。

    待群臣散会后,孙策单独召见了周瑜并对其说道:“公瑾,今日会议上你为何澳阻拦我推行科举制呢?”

    “主公,我江东世家根深蒂固,若是主公贸然跟着王新豪推行科举制恐怕会彻底触怒江东世家,到那时,我军的兵源都会成问题。”

    “公瑾,难道你就没有办法解决如今的局面吗?虽然吾放纵世家蓄养私兵,但私兵的战力实在不敢恭维,吾若想继续开创基业就必须学王凯和曹操那样组建常备军。”

    “主公,臣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摆脱对世家的依赖。”

    “哦?什么办法?”

    “主公,我们可以收编江东各郡的山越部落和武陵郡的五溪蛮。”

    突然听到这个提案时,孙策也是吓了一跳。

    待孙策缓了缓,他立即回道:“公瑾,山越各部时常与地方豪族勾结破坏我孙氏统治,他们真的能收编?”

    “主公,山越各部皆是未开化之人,他们和地方豪族勾结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我们只需给出山越无法拒绝的条件便能将他们收编。”

    听完周瑜的分析,孙策顿时觉得收编山越好像可行。

    “公瑾,按照你的设想,收编山越倒是可行,但武陵郡的五溪蛮又该如何收编呢?”

    “主公,要想收编五溪蛮其实并不难,据臣所知,五溪蛮有一位名叫沙摩柯的首领,此人自负武勇,主公只需战胜他,五溪蛮便可归于主公。”

    “好!那吾这就准备一下前去讨伐五溪蛮。”

    “主公勿急,要想讨伐五溪蛮,我们还需做一些准备才行。”

    “公瑾有何想法?”

    “主公,讨伐五溪蛮之前,您还需安抚一下麾下的世家大族。”

    孙策听到这话虽然恨不情愿,但为了大局着想,他还是听从了周瑜的意见。

    随后,孙策也开始部署起了麾下的众人。

    张辽被孙策封为广陵太守兼任裨将军坐镇淮阴县。

    徐盛、潘璋、陈武被调派到了张辽麾下任职。

    张辽将统兵五万镇守淮阴县。

    鲁肃被孙策封为九江太守坐镇寿春。

    董袭、丁奉、朱治三将被调派到了鲁肃麾下任职。

    鲁肃将统兵五万镇守寿春。

    周瑜被孙策封为荆南都督兼任长沙太守。

    赵凡、周泰、蒋钦三将留在周瑜手下听候调遣。

    除去这些大将,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四将则跟随在孙策的身边。

    再说文臣方面。

    张昭担任扬州别驾。

    吕范担任扬州治中。

    薛综担任扬州长史。

    阚泽担任扬州治中。

    顾雍担任丹阳太守。

    诸葛瑾担任庐江太守。

    孙权担任吴郡太守。

    张纮担任豫章太守。

    严畯担任会稽太守。

    虞翻担任零陵太守。

    步骘担任桂阳太守。

    程秉担任武陵太守。

第445章 科举的影响

    待孙策部署完毕后,他再次找来了周瑜并对其说道:“公瑾,吾已经安抚了一众世家,现在我们可以准备讨伐五溪蛮的事情了吧!”

    周瑜听后立即应允了下来。

    随即,孙策召集了麾下群臣并向他们宣布了讨伐五溪蛮的事情。

    群臣听后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

    见此情形,周瑜当即站出来说道:“此次主公讨伐五溪蛮意在解除我军的后顾之忧,如今江夏已失,我们再想攻打荆州便只能从荆南进军。”

    那些反对的臣子见周瑜出来解释了一下,他们仍然不怎么同意,毕竟孙策一出兵,各大世家便需要出动私兵帮助。

    孙策见状却是强制下令了。

    反对的大臣们见孙策拿出了主公的威严,他们最后也只能妥协了。

    随后,孙策开始整军备战准备攻打武陵郡的五溪蛮。

    就在孙策备战的时候,十分向往当女将军的孙尚香再次偷偷摸摸的离开了孙府并朝着荆北而去。

    此时的孙策因为忙着备战也忽略了对孙尚香的看管。

    最终,孙尚香成功离开了孙府并踏上了去往荆北的旅途。

    待孙策备战完毕后,他这才得知了孙尚香失踪的消息。

    情急之下的孙策立即派出了大量士卒前去搜寻,可孙尚香这一次是一个人偷偷跑的,孙策找了数日也未将孙尚香找回来。

    眼看着大军都等候多时了,周瑜终于面见了孙策并向其进言道:“主公,大军已经等候多时了,还请主公即刻出征。”

    “公瑾,家妹失踪,吾现在真的是无心出征。”

    “主公,此次若是不成,只怕以后就再无机会了啊!还请主公以大局为重。”

    孙策听后很是纠结,一方面他很担心孙尚香的安危,另一方面他也不想错过收编五溪蛮的机会。

    周瑜见孙策面露犹豫之色时,他再次进行了劝谏。

    孙策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同意先打五溪蛮。

    紧跟着,孙策找来了孙权并对其说道:“仲谋,寻找小妹的任务吾就交给你了。”

    孙权听后立即便答应了下来。

    叮嘱了孙权之后,孙策这才举兵开始向着武陵郡进军。

    说完江东这边。

    再转向曹操的领地。

    当曹操得知王凯竟然已经开始推行科举制后,他一时间也是颇为佩服王凯的勇气,毕竟他虽然也在打压世家却不像王凯这样挖世家大族的根。

    感慨的曹操却也产生了推行科举制的想法,但他深知世家大族根深蒂固,所以他打算徐徐图之。

    在这之前,他需驱逐刘备夺下幽州之地。

    为此,曹操也是开始部署了起来。

    曹仁被封为豫州刺史都督豫州军事。

    荀攸被调派到了曹仁手下担任军师。

    越兮、徐晃、乐进、高览、李典、蔡阳、满宠、李通、曹真归于曹仁辖制。

    曹仁将领兵十万镇守汝南郡平舆县。

    荀攸、越兮、蔡阳、曹真跟随曹仁驻扎平舆。

    乐进、高览、李通领兵五万驻扎颍川郡许县。

    徐晃、李典、满宠领兵五万驻扎沛国向县。

    夏侯渊被封为徐州刺史都督徐州军事。

    陈登担任夏侯渊的军师。

    臧霸、张郃、朱灵三将归于夏侯渊辖制。

    夏侯渊将领兵十万镇守下邳国下邳县。

    陈登、臧霸、张郃、朱灵亦跟随夏侯渊驻扎下邳县。

    夏侯惇被封为兖州刺史都督兖州军事。

    程昱担任夏侯惇的军师。

    于禁、曹休、李进三将归于夏侯惇辖制。

    夏侯惇将领兵十万镇守陈留郡陈留县。

    程昱、于禁、曹休、李进亦跟随夏侯惇驻扎陈留县。

    除了这些人之外,典韦、许褚、曹洪、曹纯、张燕、夏侯尚、韩琼、麴义、文稷则跟随在曹操的身边准备北伐幽州。

    武将们安排妥当之后,曹操还对麾下的文臣们进行了调动。

    部署完毕后,曹操再次向天子刘协进言请求迁都。

    刘协这个时候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傀儡皇帝,他根本无法拒绝曹操的提议。

    最终,曹操再次迁都并将都城定到了冀州的钜鹿郡钜鹿县。

    完成这一系列的安排后,曹操也是厉兵秣马准备攻打刘备所在的幽州。

    随着曹操开始备战,幽州的刘备也是做起了迎战的准备。

    再转回长安城。

    王凯颁布了科举告示后,他也是为科举考试做起了一系列的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世家大族因为不满王凯要挖世家的根,这些世家暗中联合起来找了许多刺客,这其中也包括了王越。

    王越虽然也接下了刺杀的任务,但他其实并不打算刺杀王凯,他打算前去保护王凯,因为王凯乃是难得的好官。

    打定主意的王越随即找来了自己的首席大弟子史阿。

    史阿见到王越后立即行礼道:“师父,您找我!”

    “史阿,你去收拾一下,我们出发去长安。”

    听到这个要求,史阿很是疑惑的询问起来。

    王越见史阿询问,他却不打算回答。

    史阿见王越不想解释,他也不再追问。

    紧跟着,史阿立即回去准备起来。

    待史阿收拾妥当,王越当即带着史阿出山向着长安赶去。

    这个时候,其余的刺客们也是前赴后继的向着长安赶去。

    回到长安这边。

    王凯为了准备科举考试,他也是不断出府视察着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

    因为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将同时进行文举和武举,所以王凯也是十分忙碌。

    一日。

    王凯如往常一样进行视察工作的时候,几名黑衣人突然杀到了王凯的面前。

    宇文成都看到一些黑衣人提剑杀向了王凯时,他一个健步便赶到了王凯的身边开始护卫起来。

    待宇文成都厮杀了一阵,长安的治安部队终于赶到将刺客们尽数剿灭了。

    惊魂未定的王凯随即让宇文成都护送他返回了太尉府。

    很快,房乔、贾诩、郭嘉、罗成等人也是闻讯赶到了太尉府面见了王凯。

    王凯得知麾下的群臣都来了太尉府后,他立即召见了众人。

    群臣见到王凯后也是关心起了王凯的安危。

    王凯回了句无事大家这才稍微的安心。

    这个时候,房乔进言道:“主公,不知这些刺客乃是何人?”

    “吾已经让锦衣卫镇抚使李儒前去搜集线索去了,想必他很快就会过来。”

    话音刚落,李儒便求见了王凯。

    王凯随即宣了李儒。

    李儒来到太尉府的大堂后当即向王凯进言道:“主公,刺杀您的刺客已经打探清楚了,他们都不是长安本地人。”

    听到这话,王凯一下便反应过来,但他并未戳破。

    至于房乔、贾诩这些谋士也是猜到了些什么。

第446章 刺杀

    王凯虽然猜到是一些世家暗中搞的刺杀,但他并没有深追下去,他打算放长线钓大鱼,毕竟科举制一出必定要站到世家大族的对立面上,他想趁机看看麾下的世家哪些可以继续用,哪些只有斩草除根。

    刺杀事件过后,王凯也是和往常一样继续视察起了科举考试的准备工作。

    没过多久,王越和史阿二人终于抵达了长安。

    入城之后,王越突然感觉到了一股极强的杀意。

    随即,王越对着史阿说道:“徒儿,你先去太尉府暗中保护王太尉。”

    “师父,那你呢?”

    “为师自有安排。”

    史阿听后只得答应了下来。

    待史阿离开之后,王越当即顺着散发杀意的地方赶了过去。

    很快,王越便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小院,但那名杀手却已经消失不见。

    看到空荡荡的院子,王越顿时心想起来:‘没想到竟然有高手进入了长安。’

    想到这里,王越也是离开了小院。

    没过多久,王越便赶到了太尉府附近和史阿汇合了。

    史阿见到王越归来,他立即对其说道:“师父,您回来了。”

    “徒儿,我刚才走的时候你没遇见什么状况吧!”

    “回师父,太尉府一切正常。”

    “那就好。”

    之后的一段日子,王凯再也没有遭到过刺杀。

    眼看着科举考试的日子即将临近,李儒暗中求见了王凯。

    王凯得知李儒求见时也是立即传召了他。

    待李儒来到王凯的面前,他当即对王凯说道:“主公,经过锦衣卫的探查,刺客的幕后主使已经浮出水面了。”

    “文优,想要刺杀我的都是哪些人?”

    “回主公,幕后主使主要是弘农杨氏的另外一位族老杨丞和荥阳郑氏家主郑林。”

    “好!辛苦文优了。”

    “主公言重了!此乃臣之本分,不知主公如何处置杨丞和郑林?”

    “此事不能操之过急,科举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不宜节外生枝,文优,你只需派出锦衣卫密切监视要想取我性命的人即可。”

    “臣领命。”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

    终于,科举考试即将再次展开。

    前来参加考试的考生也是陆陆续续的进入了长安待考。

    随着不断有人进入长安,杨丞当即找来了自己邀请的那名杀手李丹。

    然后,杨丞对李丹说道:“李丹,吾已经安排你参加武举考试了,吾希望你能在考试当日了结王凯的性命。”

    李丹听后当即回道:“杨大人,不知我的赏银何时能够拿到?”

    “只要你能杀了王凯,赏银立马就给你。”

    “好,还请扬大人记住自己的承诺。”

    与此同时,王越也是找来了史阿并对其说道:“徒儿,再过几日便是科举考试了,为师替你报了武举考试的名,吾希望你能在考试当日近距离保护王太尉。”

    史阿突然听到这话也是吓了一跳,他对此完全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

    但是最后,史阿还是答应了下来。

    再转向王凯这边。

    王凯见科举考试的日子即将来临,他当即召集了麾下群臣并说道:“诸位,三日之后便是科举考试开考的日子,吾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让此次科举圆满完成。”

    群臣听后也是纷纷应允了下来。

    三日后。

    武举和文举考试同时在长安进行了。

    文举考试这边,费祎、蒋琬、孟建、石韬、崔均、向朗、王甫皆进入了最终的考核阶段。

    至于徐庶则报名参加了武举。

    转向武举考试这边。

    王凯观察了一下正在考试的考生后,他也是频频点头。

    很快,科举考试终于来到了比武的阶段。

    过了三轮后,李丹终于上阵和自己的对手比划了起来。

    二人你来我往斗了一阵,李丹突然舍弃了自己的对手并提着长剑冲向了观战的王凯。

    面对这个意料之外的情况,王凯也是有些愣神,他没想到杨丞、郑林二人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敢在戒备森严的武举考试地中刺杀自己。

    李丹提着长剑快要冲到王凯面前的时候,史阿突然跳了出来拦在了李丹的面前。

    很快,史阿和李丹二人便展开了厮杀。

    这个时候,王凯才如梦初醒的让麾下的士卒将武举考试地封锁了。

    正在参加考试的徐庶、孙尚香等人也是对此情形颇为震惊。

    再说史阿和李丹交手了一阵,史阿竟然渐渐的落入了下风。

    待史阿又坚持了一阵,王越终于赶到了场地之中换下了史阿。

    李丹见到王越出现后,他终于不再恋战利用轻功逃离了武举考试之地。

    王凯见状立即下令让麾下的士卒前去追杀李丹。

    然后,王凯来到了王越和史阿二人的面前行礼说道:“多谢二位壮士出手相救!”

    王越听后当即回道:“王太尉言重了!”

    这时,王凯又说道:“还未请教二位壮士尊姓大名!”

    “在下史阿,在我身边这位乃是家师王越。”

    王凯听到王越和史阿二人的姓名时,他一时间也是颇为震惊。

    不仅王凯如此,就连参加考试的考生们也是颇为震惊,毕竟王越帝师的身份已经是天下皆知。

    待王凯缓了缓,他连忙开口道:“原来是帝师王越!真是失敬。”

    “不敢当!王太尉言重了。”

    说到这里,王凯觉得考试之地不是说话的地方,他当即对着考生们说道:“诸位考生,此次考试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吾宣布,此次考试将推迟几日。”

    听到这话,参加考试的考生们也是颇为理解。

    很快,考生们便离开了考试的地点。

    这个时候,王凯邀请了王越和史阿到太尉府一叙。

    王越受到王凯的邀请后立马便应允了下来。

    没过多久,王凯便带着王越、史阿来到了太尉府之中。

    然后,王凯也是询问起了王越:“王剑师,不知你今日为何会出现在武举考试的地点救下我呢?”

    王越听后顿时轻笑着回道:“王太尉可是在怀疑在下?”

    “王剑师说笑了,吾并无此意。”

    王越沉思了一下这才解释起来:“王太尉,其实吾是收到了刺杀的任务,但吾认为王太尉乃是当世英杰,若是就这么死去未免太过于可惜,故这才带着弟子前来。”

    王凯听后终于了然。

    紧跟着,王凯又问道:“王剑师,吾还有一个疑问,您不是帝师吗?为何会到吾的领地?”

    “实不相瞒,在下早已不是帝师了,如今的我在熊耳山建了一座剑庄。”

    听到这话,王凯顿时起了心思。

第447章 消影响重用王越

    当王凯想到王越乃是天下闻名的剑客时,他立即开始招揽起了王越。

    “不知王剑师可愿入吾麾下任职?”

    突然听到这话,王凯麾下的群臣都是颇感意外。

    至于王越,他并未感到意外,因为他就是以这个目的来帮王凯的。

    待王越佯装深思了一下,他立即回道:“王太尉相邀吾倍感荣幸,只是不知王太尉打算让吾担任何职呢?”

    听到王越这话,王凯麾下的群臣都很是不喜,但王凯却丝毫没有不喜的意思,因为他认为王越天生就是干锦衣卫的料。

    随即,王凯回道:“王剑师放心,只要您愿意出仕,吾定不会亏待于您。”

    王越见王凯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他也是沉思了起来:‘如今乱世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之前吾已经试探了曹孟德,此人虽然胸有大志却受制于世家无法发挥人皇之剑的威力,而王太尉推行的科举制却能让其摆脱世家的桎梏。’

    想到这里,王越终于答应了王凯。

    王凯得到王越的肯定答复后,他也是欣慰的笑了起来。

    紧跟着,王凯让王越、史阿二人暂时留在自己的身边保护自己,因为等科举结束之后他就会拿杨丞和郑林开刀。

    安排了王越和史阿二人后,王凯也是前往了文举考试的地方视察。

    待文举考试结束后,王凯也是从考官蔡邕那里得知了许多有名的大才。

    为了尽快将并州的官员补齐,王凯准备将费祎、蒋琬等人安排到并州任职。

    费祎将担任并州治中。

    蒋琬将担任并州长史。

    孟建将担任上党郡太守。

    石韬将担任太原郡太守。

    王甫将担任定襄郡太守。

    崔均将担任雁门郡太守。

    向朗将担任朔方郡太守。

    处理完了文举之后,王凯又监督着将武举考试进行完了。

    最终,刘仁轨、徐庶以及用假名的孙尚香喜提前三甲。

    武举考试结束后,王凯终于以雷霆的手段将荥阳郑氏和弘农杨氏的杨丞一家除名了。

    各大世家得知王凯竟然在一夜之间将杨丞一家和荥阳郑氏屠戮殆尽后,这些世家一下便被王凯杀破了胆。

    有些胆小的世家受此影响竟然举家朝着曹操的领地迁移。

    锦衣卫收到消息后迅速将消息呈报了上去。

    很快,王凯便得知了境内的情况。

    有所预料的王凯并未做什么挽留的举动,因为工科院早已经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给弄出来了,只要蔡邕的教学院正式亮出来,王凯根本不怕人才的流失。

    王凯这边经历了一场风波之后,其麾下的可用之才也是流失了许多,毕竟汉末主要还是世家把持着大量的人才。

    面对大量低级官员挂印出走的情况,房乔也是很快便面见了王凯并向其汇报了此事。

    王凯听完房乔的汇报后,他当即回道:“玄龄不必忧虑,教学院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我们马上就可以广收寒门子弟来填补低级官员的空缺。”

    房乔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是颇感意外,因为他还不清楚教学院的最终目的。

    王凯见房乔面露疑惑之色,他当即解释起了教学院的作用。

    房乔听后久久不能平静,他没想到王凯的谋划竟然达到了如此之远,这也难怪王凯不顾一切的屠杀了荥阳郑氏和弘农杨氏的杨丞一家。

    紧跟着,房乔也是对王凯说道:“主公深谋远虑必能结束乱世还天下百姓太平。”

    王凯听到房乔的恭维时却是微微一笑。

    没过多久,王凯便将教学院的事情公之于众了。

    寒门子弟得知王凯竟然开设了学院培养人才时,他们顿时更加拥护王凯了,至于王凯麾下的世家得到消息后却是久久不能释怀。

    虽然如此,但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世家并不打算脱离王凯,他们认为结束乱世之人必定是王凯。

    这个时候,王凯终于找来了王越和史阿二人。

    同时,王凯还召见了李儒。

    待三人来到王凯的面前,王凯当即对着王越和史阿说道:“王剑师,如今派出刺客刺杀我的世家已经被我连根拔起,吾的身边已经不需要您的保护了,但吾麾下的一些世家虽然此次没有冒头,但他们对我的不满吾还是能够察觉的到,吾希望王剑师和您的高徒能进入锦衣卫替吾训练一些剑客来护我周全,不知王剑师意下如何?”

    听到锦衣卫这个名字时,王越一时间也是有些疑惑。

    “王太尉,何为锦衣卫?”

    “王剑师,锦衣卫乃吾独创,此部主要是以刺探情报为主。”

    听到这里,王越顿时有些失望,因为刺探情报这种事实在不是他这种身份去做的。

    王凯见到王越有些不乐意,他当即再次说道:“当然,这只是普通的锦衣卫,除了明面上的锦衣卫之外,吾还会组建一支暗面的锦衣卫,这支锦衣卫将会归并到吾麾下的王牌部队,其地位与亲卫军、飞熊军等王牌部队相当,也算是吾麾下的十三虎翼之一。”

    听到这里,王越终于来了兴趣,因为王越也是对王凯组建的王牌部队有所耳闻。

    王凯见王越来了兴致,他当即开始讲解起了暗面锦衣卫的职能。

    待王越听完之后,他彻底对王凯心服了。

    紧跟着,王越十分恭敬的向王凯行了一礼并说道:“臣王越愿助主公一臂之力。”

    这个时候,史阿见自己的师父认王凯为主了,他也是跟着认王凯为主了。

    王凯见状后连忙搀扶起了王越并回道:“王剑师能助吾一臂之力吾甚是欣慰,吾现在就封你为虎翼中郎将为吾训练一支四千人的暗面锦衣卫。”

    “臣领命。”

    紧跟着,王凯又对着史阿说道:“史阿,吾封你为虎翼校尉协助你的师父。”

    “臣领命。”

    随着王越和史阿领命,王凯的第十二支虎翼军终于有了雏形。

    王凯见状后,他又对着李儒说道:“文优,暗面锦衣卫的人选就让王剑师到锦衣卫中进行挑选。”

    “臣领命。”

    安排完了李儒后,王凯当即让他们退下去了。

    再说王越离开太尉府后,他越发觉得王凯必定能够驾驭人皇之剑。

    过了几日,王越在锦衣卫中挑选了一些好苗子后,他当即单独求见了王凯。

    王凯得知王越求见时,他立即召见了王越。

    二人见面后,王越当即进言道:“主公,臣有一事奏请。”

    “王剑师请说!”

    王越随即开口道:“主公,臣的家族世代守护人皇之剑,先祖曾言,若值乱世便将人皇之剑进献给当世英豪以免此剑明珠暗沉,臣以为主公之才定能让人皇之剑重现辉煌,故特来向主公进言。”

    王凯听到这话后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193/ 第一时间欣赏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最新章节! 作者:贝洛克所写的《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为转载作品,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介绍:
汉失其鹿,群雄共逐。
董卓文有李儒,武有超一流吕布,军有飞熊军;
曹操文有荀彧,武有超一流越兮,军有虎豹骑;
袁绍文有田丰,武有超一流韩琼,军有大戟士;
孙策文有鲁肃,武有超一流赵凡,军有丹阳兵;
……
意外穿越至此的历史系大学生如何才能在这乱世中存活下去呢?
别怕,有隋唐英雄召唤系统来帮忙。
斗将有秦琼、罗成、尉迟恭……
谋略有房乔、高熲、杜如晦……
这还不行?那就组他个十三虎翼王牌军。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