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TXT下载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全文阅读

作者:贝洛克     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txt下载     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73章 两路伏击

    先说长孙晟这边。

    当长孙晟得知袁衍部已经快要进入自己的伏击圈时,他立即传令全军偃旗息鼓以待敌军。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袁衍部数千人马终于来到了长孙晟设伏的密林之中。

    躲在密林中观察形势的长孙晟看到袁衍昂首挺胸走在最前方时,他顿时心想:‘袁衍,没想到你竟毫无防备的进入了我军设伏的密林之中,看来是天要亡你,那就怪不得我了。’

    想到这里,长孙晟取出身上的弓箭便瞄准了袁衍。

    此时的袁衍却是心想:‘这凌仕真是太无用了,不行,我不能就这么快的支援过去,我得让凌仕长长记性,好让他知道没有我袁衍他凌仕什么也不是。’

    想到这里,凌仕顿时传令全军让他们缓慢穿过密林,因为穿过密林后就到钱塘县了。

    魏军士卒得令之后只得依令行事。

    随着北魏将士放慢脚步,已经张弓搭箭的长孙晟突然产生了疑惑:‘这袁衍到底是在搞什么鬼?为何魏军放慢了脚步?难道说袁衍发现我军了?’

    越想越离谱的长孙晟突然放下了手中的弓箭。

    然后,长孙晟派出了斥候前去打探情况。

    斥候得令迅速开始寻找落单的魏军士卒。

    过了一会儿,西夏斥候抓了几个舌头来到了长孙晟的面前。

    长孙晟看到被擒来的魏军士卒,他立即让西夏士卒拿开了他们口中的抹布。

    魏军士卒看到周围全是西夏兵马时,他们立马求饶起来。

    长孙晟见状顿时询问道:“尔等可知魏军将士为何放慢脚步吗?”

    那几名被抓来的魏军士卒一听开始七嘴八舌的抢答了起来。

    面对嘈杂的局面,长孙晟呵斥了魏军士卒并让他们一个一个的说。

    魏军士卒随即按照指示开始一个一个的回答了起来。

    听完魏军士卒的回答,长孙晟的心里终于有底了。

    紧跟着,长孙晟传令全军快速向着袁衍部包围了过去。

    袁衍部的士卒因为收到了袁衍的军令,他们的行军速度也是极为缓慢。

    很快,长孙晟部便移动到了袁衍部的四周。

    此时的袁衍还未察觉到危险到来。

    长孙晟赶到袁衍附近后,他再次取出弓箭瞄准了袁衍。

    这个时候,长孙晟感慨起来:‘好一个袁衍,差点就让你逃之夭夭了,没想到你竟然在算计凌仕,害我还以为你有多大本事呢。’

    想到这里,长孙晟也是渐渐的调整了呼吸。

    然后,只听‘嗖’的一声,长孙晟手中的利箭便向着袁衍飞去。

    一眨眼的功夫,长孙晟的利箭直接射穿了袁衍的心脏。

    袁衍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于非命。

    随着袁衍被射杀,其麾下的北魏士卒瞬间便方寸大乱。

    此时,长孙晟一声令下,密林四周的西夏士卒便杀了出去。

    北魏士卒看到四周竟然还有伏兵,他们的士气一下便跌至谷底。

    一时间,北魏士卒各自开始逃命了。

    西夏士卒见状则开始围追堵截了起来。

    经历一场大混战后,袁衍部数千士卒只有极少数人逃出生天了,其余大多数人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就是被生擒活捉。

    取得一场大胜之后,长孙晟立即率部赶回了钱塘县。

    与此同时,张须陀所在的西北方向也迎来了邓北的大军。

    当张须陀得知邓北大军快要赶到渡口时,他立即命水下的士卒继续潜藏,而他则带着本部人马潜伏在了河边附近的小山包后面。

    不一会儿的功夫,邓北大军便急行赶到了渡口处。

    这个时候,邓北心想道:‘过了这条河就到钱塘县了,希望凌仕将军还没有丢掉钱塘县,不然我们肯定无法守住钱塘、余杭和富春三县。’

    想到这里,邓北当即命麾下士卒开始上桥渡河了。

    在小山包上观察情况的张须陀见北魏士卒已经开始上桥,他并没有立即下令让水中的伏兵出击,因为兵法云半渡而击之,他在等待最佳的时机。

    又过了一会儿,当邓北军的数千人马过了一半的时候,张须陀终于率部从小山包上冲了出去。

    正在带军前进的邓北突然看到西夏军杀出时,他一时间也有些慌神。

    “这里怎么会出现西夏兵马?”

    准备不足的邓北随即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这个时候,张须陀大声叫喊着杀向了邓北。

    其麾下的西夏士卒也是紧随其后。

    此时,潜藏在水下的西夏士卒听到喊杀声后,他们也明白是时候动手了。

    随即,水中的西夏士卒突然蹿出水面开始攻击起了桥面上的北魏士卒。

    面对水中士卒的突然袭击,北魏士卒也是措手不及。

    很快就有大量的魏军士卒被击杀掉进河中。

    邓北还没与张须陀的主力交手,他便听到身后出现了哀嚎声。

    更加震惊的邓北回头望了一眼便发现了水中的伏兵。

    看到这一幕,邓北哪里还不知道自己完完全全的中计了。

    就在这个时候,张须陀大喝一声直取邓北。

    邓北见张须陀直奔自己而来,他一挥大刀便迎战了上去。

    “贼将休要猖狂!”

    张须陀一听完全没有把邓北放在眼里,因为邓北起手那一招被张须陀看出了许多破绽。

    随着张须陀和邓北碰面,张须陀挥舞手中的长枪直取邓北。

    面对张须陀刺出的这一枪,邓北只觉得眼睛一花就被张须陀的长枪刺中了心脏。

    当邓北反应过来后,张须陀却已经收枪而立。

    邓北看了看自己的胸口然后便气绝身亡。

    张须陀见邓北已死,他立即举枪大呼起来:“尔等主将已死,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北魏士卒见邓北惨死于张须陀的手下,他们再也提不起任何的抵抗心思。

    很快,张须陀便彻底接收了邓北军。

    然后,张须陀命士卒打扫完战场便率部返回了钱塘县。

    随着长孙晟和张须陀先后归城,二人很快便在县衙外碰面了。

    紧跟着,张须陀向长孙晟汇报了自己的战果。

    长孙晟得知张须陀大获全胜时,他跟着便说道:“张将军,如今你击溃了余杭而来的邓北军,而我则击溃了富春而来的袁衍军,如此一来,只需再剿灭县衙之中的凌仕,那么钱塘、余杭和富春三县便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张须陀听后也是深表赞同。

    “长孙将军,我们不若用袁衍和邓北的首级来劝降凌仕?”

    长孙晟考虑了一下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随即,长孙晟命士卒将袁衍和邓北的首级悬挂在了县衙之外。

    同时,长孙晟呼喊着让凌仕投降。

    县衙之内的凌仕听到长孙晟的呼喊时,他一时间完全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第674章 吴郡大门开

    待凌仕稍微的平复了一下心情,他终于决定到县衙门口看看。

    很快,凌仕便从屋内来到了县衙门口。

    当凌仕发现县衙外悬挂着袁衍和邓北的首级时,他心里的防线彻底崩塌了。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晟再次高声呼喊着要劝降凌仕。

    凌仕听到呼喊时,他也是沉思起来:‘如今袁衍将军和邓北将军阵亡,我若突围只怕也难逃一死,若是不突围,最后也难逃一死,难道我只能投降了吗?’

    十分纠结的凌仕一时间很难做出决定。

    此时,张须陀见长孙晟招降不成,他顿时进言道:“长孙将军,这凌仕就像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我们不若直接杀进县衙中吧!”

    长孙晟考虑了一下顿时回道:“张将军,这县衙一看就十分坚固,强行进攻只会增添无意义的牺牲。”

    “长孙将军,若能招降凌仕当然最好,可若不能我们也不能继续围困下去。”

    “这是自然,我再给凌仕两天时间考虑,他若还不开门投降,我便下令进攻。”

    张须陀听后这才表示赞同。

    就在长孙晟和张须陀等待的时候,候君集派人将富春的战报送往了钱塘县。

    当长孙晟收到富春的情报后,他也是十分欣喜。

    很快,长孙晟便将富春战报告知了张须陀。

    张须陀得知富春已经被候君集拿下时,他当即向长孙晟进言道:“长孙将军,这候将军已经拿下富春,我们也要快点处理完钱塘之事。”

    长孙晟听后也是表达了赞同。

    这个时候,县衙之内的凌仕还在纠结自己要不要投降,因为他族兄凌操的儿子凌统尚在北魏水军中服役,他如果投降夏军恐怕会影响到凌统的仕途。

    很快,长孙晟定下的两日时限终于到来。

    紧跟着,长孙晟再次在县衙外呼喊了起来:“凌仕将军,如今两日时限已到,你可否做出决断了?”

    凌仕听到长孙晟的呼喊后,他顿时来到了县衙门口。

    此时,北魏士卒都看向了凌仕等待着他做出最终的决断。

    凌仕看了看四周的北魏士卒,他最终下令道:“将士们,打开大门吧!”

    北魏士卒一听犹如听到了天籁之音,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活下去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北魏士卒便打开了大门。

    县衙之外的长孙晟见县衙的大门打开,他顿时心想:‘看来凌仕将军终于想通了。’

    随即,长孙晟等候起了凌仕出门。

    再说凌仕等县衙内的魏军士卒都出门了,他这才缓慢走出了县衙。

    长孙晟看到凌仕出门后,他立即起身向着凌仕走去。

    张须陀见状也跟着走了上去。

    凌仕看到长孙晟和张须陀向自己走来,他下了楼梯便行礼起来:“败军之将凌仕见过长孙将军。”

    长孙晟听后立即搀扶起了凌仕并回道:“凌仕将军无需多礼。”

    然后,长孙晟又说道:“凌仕将军,你能弃暗投明实乃幸事,即日起你便留在我帐下听命如何?”

    “多谢长孙将军。”

    随后,长孙晟带着凌仕、张须陀进入了县衙,而北魏降兵则被西夏士卒抓到一起看管了起来。

    进入县衙落座后,长孙晟立即便询问起了凌仕:“凌仕将军,你坐镇钱塘县有一段日子了,不知你可愿助我军彻底平定钱塘?”

    凌仕听后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随后几日,长孙晟和张须陀在凌仕的协助下彻底拿下了钱塘县。

    然后,长孙晟当即起兵向着余杭县而去。

    与此同时,长孙晟也派人通知了候君集让其赶往余杭与他汇合。

    当候君集收到长孙晟的消息后,他当即点齐兵马离开了富春县。

    只用了两日时间,候君集部便赶到了余杭县内。

    此时,长孙晟部早已在余杭县之内了。

    当长孙晟得知候君集率部赶到,他立即命士卒将候君集带到了他的面前。

    候君集来到长孙晟的面前时,他立即行礼起来:“末将候君集拜见长孙将军。”

    “候将军免礼吧!”

    “谢长孙将军。”

    然后,长孙晟示意候君集坐下商谈。

    候君集来到位置上坐下后,他一眼便发现了一个生面孔,这人正是被招降的凌仕。

    颇感疑惑的候君集还没等长孙晟发话立即询问起了凌仕的身份。

    长孙晟见候君集询问,他顿时回道:“候将军,这位是北魏大将凌仕,吾在攻打钱塘县时招降过来的。”

    “原来是这样。”

    虽然嘴上说着这话,但候君集的眼色却表现出他十分看不上凌仕。

    凌仕察觉到候君集的蔑视后,他并未放在心上,因为当降将他就必须要有承受被轻视的心理准备。

    长孙晟看出候君集有些蔑视凌仕,他也没有多说什么。

    紧跟着,长孙晟说道:“诸位,如今我军已经成功夺取余杭、钱塘和富春三县,吴郡的大门已经被我军打开,接下来吾打算陈兵在此,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张须陀听后顿时接道:“末将附议。”

    而候君集这时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长孙将军,末将认为按兵不动恐怕不妥。”

    “不知候将军何出此言呢?”

    “长孙将军,我军在短时间内便拿下了余杭、富春和钱塘三县,北魏主将此时应该还未收到消息,我军若是乘胜追击必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听到这话,凌仕顿时犹豫着要不要站出来进言。

    长孙晟察觉到凌仕的异常举动后,他当即点了凌仕的名字并询问起来:“凌仕将军,我看你似有话要说。”

    凌仕一听很是纠结。

    这时,候君集插话道:“长孙将军,此乃我大夏的内部会议,一个降将能有什么见解?”

    凌仕见候君集咄咄逼人,他终于鼓起勇气向长孙晟进言道:“长孙将军,末将以为候将军的进言不妥。”

    候君集见凌仕出言反驳自己,他顿时接道:“区区降将安敢发言?”

    凌仕一听顿时又有些惧怕了起来。

    长孙晟见状顿时安抚了一下凌仕。

    然后,长孙晟提醒候君集暂时不要说话。

    候君集见长孙晟发话了,他哪里还敢忤逆。

    随即,凌仕在长孙晟的支持下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长孙将军,余杭县离乌程县十分之近,而乌程县距离太湖也没有多远,末将以为钱塘、余杭和富春失守的消息想必已经传达了出去,如果将军孤军深入,恐怕会有被伏击的风险。”

    候君集一听当即表示凌仕是在危言耸听。

    可长孙晟和张须陀二将都听了进去,因为凌仕之言确实有道理。

第675章 各部反应

    长孙晟考虑了许久,他最终开口道:“凌仕将军所言有理,孤军深入可谓犯了兵家大忌,吾打算陈兵余杭并向薛主帅请求指示。”

    听到长孙晟这话,张须陀立即便表达了赞同。

    候君集见状十分的无奈,因为他的地位比起长孙晟和张须陀来说差远了。

    随即,长孙晟立即派出了信使。

    然后,长孙晟部便驻扎在了余杭县。

    没过几日。

    太湖的水军基地内,北魏的水军都督朱涛便得知了余杭、钱塘和富春失陷的消息。

    颇为震惊的朱涛顿时心想:‘这夏军兵马竟然攻克了余杭、富春和钱塘三县,如此一来,吴郡的大门已经被打开,如果不能迅速集结兵马迎战,只怕吴郡就会落入西夏手中。’

    想到这里,朱涛立即派人将余杭、钱塘和富春三县失守的消息传往了吴县。

    坐镇吴县的大将朱灵收到朱涛的传讯后,他顿时感到十分不妙。

    “没想到西夏大军竟然从吴郡发起了偷袭,如今吴郡的南大门已经丢失,若不能尽快夺回,恐怕吴郡不保矣。”

    想到这里,朱灵顿时决定和水军一起夺回余杭、富春和钱塘三县。

    主意已定,朱灵当即派人联络了水军都督朱涛。

    朱涛收到朱灵的传讯后,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与此同时,朱涛还派人前往了宛陵县向夏侯渊传递军情。

    再转向襄阳城这边。

    过了数日,长孙晟的信使终于抵达了襄阳城并面见了薛礼。

    薛礼看到长孙晟的信使到来,他当即询问道:“长孙将军派你前来所为何事啊?”

    “启禀主帅,长孙将军已于前几日攻克余杭、富春和钱塘三县,如今吴郡大门已开,长孙将军此时正驻扎余杭县等候主帅指示。”

    薛礼一听十分震惊。

    过了一会儿,薛礼怒道:“荒谬!长孙晟为何不听军令夺取了余杭、富春和钱塘三县。”

    信使见薛礼动怒,他完全不明白原因何在。

    待薛礼稍微的平复了一下心情,他也是沉思起来:‘如今长孙晟夺取了余杭、富春和钱塘三县,想必魏军已经知道我军的主攻目标是吴郡了,一旦让魏军增援过去,之前制定的策略全都会化为泡影。’

    想到这里,薛礼的心情很是复杂。

    又过了一会儿,薛礼终于对信使说道:“你回去转告长孙晟,让其务必停留在余杭县按兵不动,若他再妄自更改本帅的军令,吾绝不手下留情。”

    信使一听连忙答应了下来。

    然后,薛礼放信使归去了。

    紧跟着,薛礼召集了麾下诸将并将长孙晟部的情况告诉了众人。

    听完薛礼所说,杨素立即进言道:“主帅,长孙将军这么一闹,魏军恐怕已经知道我军的主攻路线是吴郡了。”

    “杨将军说的没错,只怕现在宛陵县内的夏侯渊已经收到了消息,为了计划继续进行下去,我部兵马恐怕得提前行动了。”

    “末将附议。”

    薛礼见杨素附议,他顿时询问起了其余诸将。

    其余诸将考虑了一下也附议了下来。

    随即,薛礼传令全军准备动身。

    但在这之前,薛礼还需等待虎翼军赶到。

    又过了两日,宛陵县内的夏侯渊果然收到了朱涛的传信。

    当夏侯渊得知吴郡的南大门被夏军攻克时,他立即召来了自己的军师袁涣。

    袁涣来到夏侯渊的面前后,夏侯渊立即将吴郡的情况告诉了他。

    袁涣听完夏侯渊的消息,他立即对夏侯渊说道:“夏侯将军,吴郡境内有我军的水军基地,西夏兵马攻克吴郡的南大门,看来他们的目标必是太湖之中的水军,吾认为我们应该即刻发兵增援,若迁延时日,只怕吴郡的水军不保。”

    夏侯渊见袁涣这么说,他立即表示了赞同。

    “既如此,吾这就开始调集兵马。”

    再转向吴县。

    朱灵集结了本部人马共计三万大军后,他当即领兵从吴县出发向着吴郡的南大门而去。

    与此同时,朱涛也集结起了麾下的两万水军开始向着余杭、钱塘和富春的方向前进。

    随着魏军兵马出动,坐镇余杭县内的长孙晟很快也收到了消息。

    虽然如此,但长孙晟丝毫不惧。

    没过多久,长孙晟派出去的信使也回到了余杭县内向长孙晟复命了。

    长孙晟听完信使的汇报后,他顿时感到了一丝不喜,可为了大局着想,他并未记恨薛礼,毕竟是他违抗军令在先。

    随后,长孙晟召集了张须陀、候君集二人并将薛礼的意思告诉了他们。

    张须陀得知薛礼动怒,他立马表示道:“长孙将军,此次确实是我们立功心切了。”

    长孙晟一听也是深表赞同。

    这个时候,候君集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因为最先提出进军的人是他,如果长孙晟和张须陀把他供出来,那他必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可张须陀刚才那话是打算将罪责平摊,这让他对张须陀产生了一丝感激之心,但张须陀却并未察觉到候君集的心理变化。

    再说长孙晟见张须陀发完话后,他顿时看向了候君集。

    候君集见长孙晟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的身上,他顿时跟着说道:“长孙将军,张将军说的没错,我们确实是立功心切了。”

    长孙晟见候君集这么说,他却对候君集的印象变坏了,因为是候君集的提议他才会起兵攻打钱塘、富春和余杭三县。

    虽然如此,但长孙晟也不想和候君集闹的太僵,毕竟接下来还有大战要打。

    随即,长孙晟说道:“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接下来还是要向前看,根据消息,魏军兵马应该很快就会杀到余杭县了,我们既然受命薛主帅,那就应当守住余杭。”

    张须陀一听立即表示了赞同。

    候君集见状跟着也表达了赞同。

    就这样,长孙晟开始安排张须陀和候君集加强余杭县的城防。

    就在朱灵、朱涛大军向着余杭进军的时候,三支虎翼军终于赶到了襄阳城与薛礼汇合了。

    薛礼见到尖刀营主将尉迟恭、神臂营主将黄忠和赤羽军主将马忠后,他立即对三人说道:“三位将军远道而来,辛苦了!”

    听到这话,黄忠立即回道:“薛将军言重了,我等是奉陛下之命前来助阵,并无辛苦一说。”

    紧跟着,尉迟恭和马忠也附议了黄忠之言。

    然后,黄忠询问起来:“不知薛将军打算如何安排我们三部人马?”

    薛礼见黄忠直奔主题,他立马便开始思考了起来。

第676章 余杭交战

    过了一会儿,薛礼开口道:“三位将军,你们远道而来,按理说吾不应该派你们再次远行,可吴郡那边的形势若吾你们相助,只怕后果更加严重。”

    听到这话,黄忠立即便询问起吴郡的形势。

    待薛礼解释了一下,黄忠顿时感慨起来:“若是如此,恐怕我们还真得前往吴郡助阵。”

    尉迟恭和马忠二人听后也深表赞同。

    薛礼见状当即说道:“既然三位将军都已做出决定,那就请三位将军即刻出发赶往吴郡助阵吧!”

    黄忠、尉迟恭和马忠三人听后立即允诺了下来。

    随后,三人各自带着本部人马向着吴郡而去。

    待三支虎翼军离开襄阳城,薛礼传令命杨素准备战船,他打算从水路进攻丹阳郡以此来分散夏侯渊的注意力。

    杨素得令之后立即便开始安排了起来。

    再转回余杭县这边。

    长孙晟命张须陀和候君集加固了城防之后,朱灵的三万大军终于赶到了余杭县外。

    随着大军兵临城下,朱灵开始打量起了余杭县。

    ‘这余杭县看来被加固了不少,西夏方面恐怕是打算主攻吴郡了。’

    想到这里,朱灵当即传令全军就地扎营。

    北魏将士得令之后立即开始行动了起来。

    很快,城内的长孙晟便得知了北魏大军杀至的消息。

    紧跟着,长孙晟带着张须陀、候君集和凌仕三人快速登上了余杭县的北城楼。

    待众人抵达城门边,长孙晟一眼便看见了正在扎营的魏军士卒。

    这时,长孙晟感慨起来:“没想到魏军的援兵来的这么快,幸好我没有孤军深入,不然只怕会全军覆没。”

    听到这里,候君集的心中也是后怕不已。

    而张须陀此时却接话道:“长孙将军,这魏军来的这么快,看来此军应是吴郡兵马,若是刘将军他们造出了船只,那就能奇袭吴县一战而定,末将现在终于明白薛主帅的用意了。”

    长孙晟听后也是后悔不已:“早知是这个局面,我就不应该攻下余杭、富春和钱塘三县,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独自迎战魏军等候援军了。”

    张须陀一听立即表达了赞同。

    而候君集此时的内心很不好过,因为是他怂恿长孙晟变佯攻为主攻的。

    这个时候,长孙晟又说道:“看这魏军的大营数量,恐怕敌军也有数万之众,我们接下来还是以守城为主,没有我的军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城迎战魏军。”

    张须陀、候君集和凌仕听后纷纷允诺了下来。

    随后,长孙晟留下了张须陀镇守城门。

    而长孙晟自己则带着凌仕和候君集二人下了城楼休息。

    再转向朱灵这边。

    随着大营扎好,朱灵顿时心想:‘我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这西夏主将竟然没有趁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强袭,看来这西夏主将也不过如此,余杭、富春和钱塘失守恐怕还是邓北、凌仕和袁衍三人不和导致的。’

    想到这里,朱灵顿时进入了大营休息。

    其麾下的士卒除了必要的值守外全都进入了大营准备休息。

    天黑后,北魏士卒大部分都进入了梦乡。

    至于西夏这边,张须陀值守了四个时辰便与候君集换防了。

    候君集接管城防后,他看着城外的魏军大营顿时又动了心思,可他这一次并没有行动起来,毕竟长孙晟下了严令。

    天亮之后,朱灵部的将士终于调整好了状态。

    随后,朱灵亲自带队来到了城外列阵。

    候君集看到魏军摆开了阵势,他立即传令各部做起了迎战准备。

    与此同时,候君集也派人通知了长孙晟。

    长孙晟收到消息后迅速带着本部人马赶到了北城楼上。

    候君集见长孙晟到来,他再次向长孙晟汇报起了魏军的情况。

    长孙晟看了两眼顿时说道:“看这魏军的架势,他们恐怕要发起强攻,传我军令,命弓箭手时刻准备迎击。”

    听到这话,候君集立即传令下去了。

    很快,西夏的弓箭手们便登上了城楼准备迎击。

    就在这个时候,随着朱灵的一声令下,魏军将士开始向着余杭县发起了进攻。

    看到这个局面,长孙晟立即指挥了起来。

    而候君集、张须陀则各自指挥起了本部人马。

    待魏军将士靠近城门后,西夏的弓箭手们朝着魏军施射了起来。

    看到漫天箭雨,北魏将士则举盾阻挡了起来。

    虽然如此,但正在前进的北魏士卒还是死伤惨重。

    朱灵看到这个情况并不心疼,因为他派出去的士卒大多数都是弱旅,他手上的精锐部队还未派出去呢。

    不一会儿的功夫,城楼下便堆积了许多魏军将士的尸体,但北魏将士仍然奋不顾身的向着余杭县发起了进攻。

    长孙晟见状也是感慨了起来:“这些魏军士卒还真是拼命,只可惜这魏军大将不知兵法,若他能在合适的时间发起强攻,只怕我们还真有可能守不下来。”

    听到长孙晟的感慨时,在其身边的凌仕也是出声附和了起来。

    这时,长孙晟突然想到了什么并询问起了凌仕:“凌仕将军,不知道你对朱灵可有什么了解?”

    “回将军,朱灵此人乃北方人氏,末将对其并无了解。”

    长孙晟一听顿时叹息了一声:“可惜了,若是能了解朱灵这个人,那么我便能顺势制定策略。”

    随后,长孙晟也是把注意放回到了魏军这边。

    再说朱灵见魏军攻打了数个时辰之后,他顿时心想:‘没想到这西夏兵马如此坚韧,今日恐怕已经无法攻下余杭县了。’

    想到这里,朱灵顿时下令鸣金了。

    北魏将士听到鸣金时犹如潮水一般退却了。

    看到魏军撤兵,长孙晟等人也是歇了一口气,毕竟魏军的攻势还是带给他们很大的压力。

    随着北魏士卒撤兵,他们很快就在朱灵的带领下回到了大营之内。

    随后,朱灵进入了帅帐开始沉思起来:‘经过今日一战,这西夏士卒的实力我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继续强攻下去,只怕我军全军覆没都无法更进一步。看来还是只有等到朱涛将军的水军到来了。’

    想到这里,朱灵当即传令全军开始休息起来。

    这个时候,朱涛的两万水军也是跨过了乌程县向着余杭县而去。

    再转回余杭县这边。

    随着朱灵偃旗息鼓,长孙晟也是在城内与张须陀、候君集和凌仕三人商议。

    与此同时,薛礼这边终于整军完毕开始向着丹阳郡进发了,而夏侯渊这边也是准备着支援吴郡朱灵。

第677章 战事持续

    说回余杭县内。

    长孙晟见朱灵大军突然便偃旗息鼓时,他立即召集了麾下诸将开始商讨起来。

    “诸位将军,这朱灵突然停止攻城必有蹊跷,不知大家觉得朱灵可能在谋划什么?”

    众将见长孙晟发问,大家也都开始思索了起来。

    很快,张须陀便向长孙晟进言道:“长孙将军,末将以为朱灵很可能是在等太湖之中的北魏水军。”

    听完张须陀所言,长孙晟顿时陷入了沉思当中。

    这个时候,凌仕的心里也开始活跃了起来。

    ‘如今这个形势,恐怕夏军无法抵挡得住魏军的进攻,若我能联系上侄儿凌统,那么我便能将功折罪。’

    想到这里,凌仕也是苦思起了联络外界的办法。

    与此同时,候君集也是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

    过了一会儿,长孙晟终于开口道:“张将军刚才所说恐怕八九不离十,如果北魏水军赶到,我军后方便会出现动荡,毕竟钱塘县有水路连接太湖,一旦让北魏水军夺取了钱塘县,我军仍然会陷入孤军作战的局面。”

    这时,张须陀进言道:“长孙将军,事不宜迟,末将以为我们应当分兵守护钱塘,万一让北魏水军夺回了钱塘县,我军的处境就很微妙了。”

    长孙晟一听立即便答应了下来。

    还没等长孙晟下达任命,候君集便抢先站了出来申请镇守钱塘。

    长孙晟考虑了一下却回绝了候君集的请缨,因为他觉得候君集的性格太过激进,万一中了魏军的奸计那他的处境就很不好了。

    候君集见长孙晟拒绝了自己的请缨,他的心里也是有些失落,但他并没有再进行自荐。

    这个时候,长孙晟对张须陀说道:“张将军,镇守钱塘的重任我就交给你了。”

    张须陀见长孙晟任命了自己,他立即抱拳领命下来:“末将定不负长孙将军厚望。”

    随即,长孙晟分了一万人左右交由了张须陀。

    张须陀接管这支兵马后刻不容缓的便赶往了钱塘县,因为钱塘那边并无太多兵力。

    待张须陀领兵离去后,长孙晟考虑到富春县与钱塘、余杭互为犄角,他当即又对候君集说道:“候将军,富春县那边虽然不是特别重要,可其毕竟与余杭、钱塘互为犄角,若是此县被魏军夺去,我军的处境仍然堪忧,这富春毕竟是候将军拿下的,就请候将军领兵七千前往富春镇守吧!”

    候君集突然听到长孙晟这么说,他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过了一会儿,候君集这才如梦初醒的接令道:“末将遵命。”

    然后,长孙晟又给候君集安排了七千人马。

    候君集接管兵马后也是立即启程赶往了富春县。

    随着候君集也领兵离去,长孙晟还剩下一万多人的西夏兵马和数千北魏降卒。

    之后,长孙晟带着凌仕继续在余杭县镇守。

    凌仕见长孙晟把自己捆在身边,他顿时有些忧郁了起来,因为这样一来他根本就无法跟魏军通风报信。

    虽然如此,但城外的朱灵还是很快便得知了余杭县内的情况,因为北魏这边也发展了一支和锦衣卫相同性能的情报部门。

    随着朱灵得知夏军分兵,他也是沉思了起来:‘这西夏主将面对我部兵马竟然还敢分兵而去,难道说这夏军主将已经得知朱涛将军的行踪了?’

    想到这里,朱灵也是感慨万千。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朱灵决定派兵攻打余杭县。

    翌日一大早,朱灵便集结了本部兵马向着余杭县发起了进攻。

    长孙晟看到魏军发起攻城,他立即指挥城楼上的夏军士卒开始抵挡起来。

    待魏军强攻数个时辰,余杭县还是纹丝不动。

    看到这个情况,朱灵感到十分的挫败。

    与此同时,凌仕跟着夏军与魏军厮杀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人刚好是他原来的部下。

    看到这个人,凌仕的心思一下便活跃了起来。

    很快,凌仕便假装厮杀赶到了自己的老部下面前。

    随着凌仕杀到自己老部下的面前,这人也是大吃了一惊:“凌将军!”

    感慨过后,凌仕的老部下突然变幻脸色挥刀劈向了凌仕。

    凌仕接招之后立即说道:“范续,先别急着砍我,我有话跟你说,你跟我到旁边去。”

    “凌仕,你已背叛,我和你无话可说。”

    说着这话的时候,范续也是连连攻向了凌仕。

    凌仕一一化解后再次说道:“范续,我是有苦衷的,你能不能听我说完呀!”

    范续听后却是充耳不闻。

    凌仕见状很是无奈,可为了自己的计划,他只得继续与范续厮杀着。

    正在指挥的长孙晟突然发现凌仕已经与魏军接战后,他并没有再过多的关注凌仕,因为他看到凌仕被杀的险象环生,这也打消了他对凌仕的顾虑。

    再转回凌仕这边。

    范续持续进攻了数十招后,他终于也开始喘气了,毕竟凌仕的武艺要比他强上一些。

    凌仕见范续的攻势放缓,他顿时环顾了一下四周。

    当凌仕发现自己身边已经没有长孙晟的眼线后,他立即对范续说道:“范续,你我就别在打了,监视我的眼线已经离开,我有几句话需要你回去转告朱灵将军。”

    范续突然听到凌仕这么说,他一脸的震惊。

    “你说什么?”

    “我的时间不多,你只管带话回去即可。”

    “西夏兵马已经兵分三路,若朱灵将军有用的着我的地方,我凌仕愿将功折罪。”

    话音一落,长孙晟的眼线又出现在了凌仕的面前。

    凌仕见状顿时主动向着范续进攻了起来。

    范续一愣神的功夫发现凌仕主动进攻起来后,他顿时只得被迫迎战了上去。

    待两人又纠缠了一会儿,城外的朱灵终于下令鸣金了。

    听到鸣金声响起,范续顿时便找准机会摆脱了凌仕。

    然后,范续快速跑向了城门边开始撤退。

    而凌仕见状并未深追,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

    至于长孙晟,他也没有下令穷追不舍。

    很快,北魏将士便撤离了余杭县的城头。

    朱灵见将士们都撤了回来,他立即下令回营了。

    随着北魏将士归营,范续也是沉思起了凌仕对他说的话。

    过了一会儿,范续最终还是求见了朱灵。

    朱灵得知范续求见时,他十分疑惑的召见了范续。

    紧跟着,朱灵立即追问了起来。

    “范续,你有何事?”

    范续想了想最终还是将他在城楼上遭遇的事情告知了朱灵。

    朱灵听完后也是震惊不已。

第678章 北魏合兵联凌仕

    待朱灵缓了缓,他顿时说道:“范续,你说的属实吗?”

    “回将军,这是凌仕亲口告诉我的。”

    朱灵确认之后顿时沉思了起来。

    ‘若凌仕是假意归降西夏,那吾便能利用这点大展手脚,可若凌仕真的归降了西夏,那这个消息必定有诈。’

    犹豫不决的朱灵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选择相信凌仕。

    范续见朱灵一副愁眉苦展的样子,他只能静静的等待。

    过了许久,朱灵还是拿不定注意。

    最终,朱灵说道:“如今这个情况吾不好断定凌仕的真心,看来还是只有先与朱涛将军取得联系再说。”

    随即,朱灵下令让全军再次避战。

    翌日。

    当长孙晟发现魏军再次休战时,他一时间也有点摸不清楚朱灵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长孙晟还是以不变应万变。

    至此,余杭这边陷入了僵持。

    再转向朱涛这边。

    朱涛领两万水军从太湖出发后便一路向着钱塘而去。

    当朱涛的水军快要抵达钱塘时,张须陀部却早已进驻了钱塘县。

    随着北魏水军出现在河面上,西夏士卒立即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张须陀。

    张须陀得知北魏水军现身后,他立即集结兵马赶往了北城门这边。

    待张须陀登上城楼,他隐隐约约的看到了河面上的船只。

    这时,张须陀立即传令全军开始戒备。

    与此同时,站在船头上的朱涛很快也看到了钱塘县的情况。

    当朱涛看见钱塘县的城楼上插着夏字大旗时,他顿时感慨起来:“看来这西夏方面早有防备。”

    话音一落,北魏水军便成片的出现在了张须陀的面前。

    张须陀看到河面上密密麻麻的北魏水军时,他也是心有余悸。

    ‘还好我已率部赶到,若钱塘空虚,只怕不到片刻就会被魏军拿下,到那时,我军的处境就很微妙了。’

    感慨过后,张须陀传令让弓箭手们做好迎战准备。

    再说战船之上的朱涛看见钱塘县早已有所防备,他顿时心想:‘奇袭一事已经无法奏效,若继续攻打钱塘得不偿失,还是早日与朱灵将军汇合再做打算吧!’

    想到这里,朱涛当即下令开始调转船头。

    北魏水军看到主舰上的旗语后,他们顿时纷纷掉头准备撤离钱塘。

    钱塘城楼上的张须陀见北魏水军正在调转船头时,他一时间也是感慨起来:“这北魏水军的主将还真是当机立断,看到我军严阵以待直接便开始撤退了。”

    感慨过后,张须陀也只能目送着北魏水军离去。

    只用了半日时间,朱涛率领的水军便赶到了余杭县附近的水域。

    随后,朱涛派出了士卒前去联系了朱灵。

    当朱涛的信使见到朱灵后,他当即向朱灵转达了朱涛的话。

    朱灵得知朱涛的水军已经来到余杭县附近时,他立即对信使说道:“你回去告诉朱涛将军,我需要他的帮助。”

    信使听后立即便答应了下来。

    很快,信使便回到了朱涛的身边向其转达了朱灵的话。

    朱涛一听顿时心想:‘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余杭县竟然难住了朱灵将军,看来西夏方面的大将不容小觑啊!’

    想到这里,朱涛决定亲自面见朱灵。

    不一会儿的功夫,朱涛便进入了魏军大营见到了朱灵。

    朱灵看到朱涛到来时,他立即笑着上前和朱涛来了一个拥抱。

    二人相拥之后,朱灵示意朱涛就坐。

    待朱涛坐下,朱灵面带苦色对朱涛说道:“朱涛将军,这余杭县内的西夏大将甚是难缠,我已在城外迁延多日了,今日朱涛将军赶到,我终于可以和你一同作战了。”

    朱涛听后当即询问起来:“朱灵将军,不知这余杭县的主将是何许人也?”

    “这我就不清楚了。”

    朱涛一听很是尴尬,因为朱灵打了半天连自己的对手是谁都还不知道。

    虽然觉得有些荒谬,但朱涛并没有提醒朱灵,毕竟这要是说出来岂不是打朱灵的脸。

    紧跟着,朱涛说道:“朱灵将军,那接下来你打算如何夺回余杭县?”

    朱灵想了想顿时回道:“朱涛将军,前几日我部将士见到了投降的凌仕,那凌仕让他的老部下回来带了一句话,他说他愿意协助我军,不知朱涛将军以为我应不应该相信凌仕?如果凌仕说的是真的,那我军要想拿下余杭只在旦夕之间。”

    朱涛听完后也是有些吃惊。

    朱灵见朱涛一脸震惊,他顿时回道:“朱涛将军,你也怀疑凌仕吗?”

    朱涛缓了缓然后说道:“朱灵将军,吾认为凌仕没有说谎。”

    朱灵一听也表现的很吃惊。

    “这是为何?”

    “朱灵将军,这凌仕与我的部下凌统乃叔侄,我从凌统的口中了解过凌仕,他不是那种轻易背叛的人,如今他既然让自己的老部下带话,那便说明他虽然身在西夏但心还是在北魏,吾认为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联系凌仕。”

    朱灵见朱涛这么说,他也是沉思了起来。

    朱涛见状并未打断朱灵的思路。

    过了一会儿,朱灵终于下定了决心。

    “既然朱涛将军认为凌仕可信,那吾就试上一试。”

    朱涛听后也没有反驳。

    随即,朱灵联系了北魏的情报人员让其潜入城中联系凌仕。

    北魏的情报人员得令后立即便采取了行动。

    很快,北魏的情报人员便潜入了城中。

    可当北魏的情报人员刚一入城,城内的锦衣卫暗探便发现了他们的行踪,毕竟锦衣卫已经成立多年,他们的经验远胜北魏的情报人员。

    虽然锦衣卫暗探发现了北魏的情报人员,但他们并没有实施抓捕,而是悄悄的跟了上去。

    当北魏的情报人员进入凌仕的屋子后,锦衣卫暗探立即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其余的锦衣卫收到消息时立即将情报呈到了长孙晟的面前。

    长孙晟突然得知北魏的情报人员接触了凌仕时,他顿时心想:‘没想到这凌仕藏的还挺深,我本已准备信任他,没想到他心里还想着北魏,可这也正好让我将计就计。’

    想到这里,长孙晟传令给锦衣卫让他们密切监视凌仕但不要打草惊蛇。

    锦衣卫们得令后毫不犹豫的按照长孙晟的指示开始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北魏的情报人员见到凌仕后也是向其转达了朱灵他们的想法。

    凌仕一听立即拍着胸脯回道:“请朱将军他们放心,我一定照做。”

    随即,北魏的情报人员立即撤离了。

第679章 余杭难破

    待北魏的情报人员离开,凌仕顿时熄灯睡觉了。

    密切监视这边情况的锦衣卫们见凌仕熄灯,他们并未撤离而是继续守候了起来。

    过了半个时辰,北魏的情报人员逃出了余杭县回到了魏军的大营之内。

    朱灵见情报人员归来,他立即询问起来:“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启禀将军,我已见到凌仕并转达了您的要求,他立即便拍着胸脯答应了下来。”

    “看来这凌仕还真是假意归降。”

    “朱灵将军,我说的没错吧!”

    “朱涛将军,既然凌仕已经允诺协助我们,那我们也即刻准备起来吧!”

    “这是自然。”

    天亮之后,朱灵和朱涛开始指挥部众行动了起来。

    与此同时,城内的凌仕却什么也没有做。

    收到锦衣卫传信的长孙晟得知凌仕一直在屋中什么也没做时,他顿时感到十分的疑惑。

    ‘这凌仕不是已经与朱灵他们有所接触了吗?为何他到现在还没有行动?难道说凌仕拒绝了?’

    越想越觉得不妥的长孙晟开始犹豫要不要去质问凌仕,一旦他去质问,那他就从暗处走到了明处,这对他施展将计就计的策略十分不利,可他不去质问,那他一时间也很难摸清魏军的意图。

    十分纠结的长孙晟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当中。

    就这样过了整整一日,凌仕完全没有行动的意图,但魏军方面却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发起奇袭。

    再说长孙晟这边。

    眼看着一日已经过去,长孙晟还是没有收到关于凌仕的消息。

    心中急躁的长孙晟终于按捺不住赶往了凌仕的屋子。

    当长孙晟推开门时,只见凌仕正在读书。

    看到这一幕,长孙晟迷茫了。

    而凌仕察觉到长孙晟入屋后,他顿时放下了手中的书然后向长孙晟行礼起来。

    长孙晟见凌仕不急不躁的向自己行礼,他顿时疑惑的想到:‘这凌仕的样子怎么看上去这么平和,难道说那天他真的拒绝了回归北魏?’

    越想长孙晟便越觉得诡异。

    再说凌仕看到长孙晟一脸诧异,他顿时心想:‘看来这长孙晟还没有对我放松警惕,如此一来,朱灵将军他们必能攻破余杭县。’

    想到这里,凌仕却是面不改色。

    长孙晟平复了一下心情后开始和凌仕聊了起来,他打算从凌仕的口中去发掘。

    可凌仕早有防备,长孙晟的询问什么也没有套出来。

    无奈的长孙晟交流了一阵只得离开了。

    待长孙晟离去,凌仕心想:‘今日过后,朱灵将军他们必定发起进攻,我接下来只需等候时机召集旧部即可。’

    再说长孙晟回到自己的屋子后,他立即叫来了锦衣卫开始询问起来:“尔等近日当真没有发现凌仕有什么异常举动?”

    这时,其中一名锦衣卫回道:“启禀将军,那凌仕近日来从未出门半步,而且也没有任何可疑人员再接触过凌仕。”

    长孙晟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对。

    ‘这不合情理,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到底是哪里算漏了呢。’

    就在这个时候,朱灵、朱涛二人终于做好了夜袭的准备。

    随即,朱灵和朱涛兵分三路暗中包围了余杭县。

    虽然如此,但朱灵、朱涛他们暂时还没有发起进攻,因为他们准备就绪之后天色已经朦朦亮了。

    长孙晟从睡梦中醒来看到天色有些朦亮时,他突然灵机一动找到了关键的一环。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紧跟着,长孙晟带队直扑凌仕的屋子。

    而此时的凌仕还沉浸在喜悦中,他并不知道长孙晟已经发现了端倪。

    很快,长孙晟便带着亲兵来到了凌仕的屋外。

    凌仕突然听到门外有声音,他立即打开门准备查看一下。

    当凌仕看到屋外严阵以待的西夏士卒和长孙晟时,他顿时有些心虚的询问起来:“不知长孙将军前来所为何事啊?”

    “凌将军,你自己做过什么无须我多说了吧!”

    一听这话,凌仕虽然心虚但还是强装镇定的回道:“长孙将军这话何意啊?”

    “看来凌仕将军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来人,给我拿下。”

    西夏士卒得令迅速拿着武器逼向了凌仕。

    凌仕此时手中并无兵器,故而他连忙对长孙晟说道:“且慢,长孙将军,不知末将做了什么?还请将军明示。”

    “凌仕,你无须狡辩,给我拿下。”

    西夏士卒得令再次逼向了凌仕。

    凌仕因为手无寸铁只能被西夏士卒擒获。

    紧跟着,长孙晟说道:“凌仕,念你还有点用处,今日我不杀你,但我会把你囚禁起来。”

    说完,长孙晟便命人将凌仕关押了起来。

    凌仕被抓进大牢后很是无奈,可他却什么也做不了。

    再说长孙晟关押了凌仕后,他立即传令全军加强巡夜以免被魏军偷袭。

    很快,天色便再次昏暗了下来。

    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朱灵率先带着一支人马从余杭县的北门发难了。

    守城的西夏士卒见魏军突然攻城,他们一边迎战一边敲响了敌袭的警钟声。

    长孙晟突然听到警钟声后立即登上了北城楼开始迎战。

    朱灵在城下指挥进攻了一阵,另外一支魏军又从余杭县的西门发起了进攻。

    西门的夏军士卒见状也是立即迎战了起来。

    没过多久,朱涛率领的水军从东门又发起了进攻。

    随着魏军三面进攻,余杭县的形势变得岌岌可危了起来。

    正在北门进行防守的长孙晟突然得知西门和东门皆有魏军出现时,他终于反应过来:“不好,恐怕北魏水军已经与朱灵合兵了,我得速速请求援军。”

    想到这里,长孙晟立即派出了亲兵前去求援。

    一个时辰之后,从南门而出的西夏士卒终于赶到了富春县内向候君集求援了。

    候君集得知长孙晟竟然快要守不住余杭时,他当即留下了一千人马然后便带着余下的兵马杀往了余杭县。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候君集部终于赶到了余杭县的南门外。

    守城的夏军士卒见到援军已至,他们立即开城放候君集入城了。

    待候君集部入城,立即有士卒带领他们赶往了东门增援。

    东门这边眼看着就要被朱涛拿下时,候君集终于领兵赶到开始支援了起来。

    东门守军得到候君集的支援后,他们渐渐的稳住了阵脚并开始反杀。

    城外的朱涛见状最终只能下令鸣金了,毕竟水军将士可都是宝贝疙瘩,他可不想为了区区一座余杭县就损兵折将。

    随着朱涛撤兵,东门的西夏兵马又赶往了北门和西门进行支援。

    最终,激战一夜的北魏兵马仍然未能拿下余杭县。

第680章 全面入侵

    随着北魏撤军,城内的夏军士卒终于可以歇息了。

    已经与长孙晟汇合的候君集随即对长孙晟说道:“长孙将军,魏军终于撤兵了。”

    “候将军,此次若不是你支援及时,只怕这余杭县就被魏军夺回去了。”

    “长孙将军言重了,末将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而已。”

    虽然候君集十分谦虚,但长孙晟还是认为候君集占据了很大的功劳。

    再说魏军方面。

    随着三面攻城的魏军撤退,他们很快便回到了大营之内。

    朱灵与朱涛碰面后,他顿时对其说道:“朱涛将军,今日凌仕未能按照我们的计划在城中发难,依我之见,凌仕之前放出的消息恐怕是西夏方面怂恿他说的。”

    朱涛听后也感到十分的无奈。

    “朱灵将军,你说的恐怕八九不离十了,看来要想夺回余杭县只能仰仗我们自己。”

    朱灵一听也是深以为意。

    与此同时,长孙晟和候君集稍微休息了一会儿,长孙晟当即命麾下将士开始打扫战场。

    而后,长孙晟带着候君集向着县衙而去。

    候君集跟着走了一段距离,他发现投降的凌仕没有在长孙晟的身边。

    颇感疑惑的候君集跟着便询问道:“长孙将军,不知凌仕现在何处呢?”

    长孙晟听后十分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候君集见状更加疑惑了。

    这个时候,长孙晟终于解释起来。

    听完长孙晟的解释,候君集顿时大怒:“长孙将军,既然那凌仕是假意归降,那您何不直接杀了他?”

    “候将军,这凌仕或多或少还有点用处,我暂时还不会杀了他。”

    “一个三心二意的人还能有什么用处?”

    “候将军,这你就别管了。”

    候君集一听只得闭嘴。

    自此,北魏与西夏在余杭这边又陷入了僵持。

    这个时期,宛陵县内的夏侯渊终于整军完毕准备支援吴郡。

    与此同时,薛礼也带着水军主力沿着长江顺流而下。

    再转向虎翼军这边。

    他们从襄阳城出发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了吴郡。

    当长孙晟和朱灵再次陷入僵持时,虎翼军已经进入了会稽郡内。

    说回余杭这边。

    朱灵、朱涛部暂时罢兵后,他们二人也是凑在一起苦思破城的方法。

    可二人连续思考了数日仍然没有想出特别好的办法,因为长孙晟丝毫没有出城的打算,这让他们根本就无从下手。

    眼看着大军毫无作为,朱灵和朱涛二人也是心急如焚。

    又过了几日,朱涛面见了朱灵并对其说道:“朱灵将军,我们继续这样僵持下去于事无补,吾打算率领水军进攻钱塘县。”

    朱灵想了想当即回道:“朱涛将军,这钱塘县亦有西夏守军,你就算进攻钱塘恐怕效果也不大。”

    “那朱灵将军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总不能继续这样僵持下去吧!”

    朱灵又考虑了考虑这才说道:“如今这个情况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那就是全力强攻。”

    “不可,我部水军岂能用在攻城之上?”

    “朱涛将军不必心急,我不会调用水军。”

    “那朱灵将军是打算动用本部人马?”

    “如今这个情况也只能这样了。”

    翌日。

    朱灵率领本部人马向着余杭县再次发起了强攻。

    长孙晟得到消息后立即上了北城楼开始指挥防守。

    激战一日,魏军还是未能见到成效。

    虽然如此,朱灵还是继续派兵强攻了起来。

    七日之后,魏军方面折损了许多人马,但余杭县的防备也终于开始松懈了,毕竟长孙晟的手中兵马有限。

    看到强攻出现了效果,朱灵顿时打算再接再厉。

    这个时候,朱涛却劝阻了起来:“朱灵将军,经过七日的强攻,我军已经折损了数千人,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就算打下余杭县也无人镇守了。”

    “朱涛将军,这我当然明白,但不夺回城池,吴郡便会直接暴露在西夏大军的面前,一旦西夏出兵吴郡,我们根本就无险可守。”

    朱涛听后也很无奈。

    这个时候,夏侯渊终于集结了兵马向着吴郡开拔了。

    可还没等夏侯渊走多远,西夏水军入侵的消息便传到了夏侯渊的耳中。

    当夏侯渊得知西夏水军竟然进入了丹阳郡的水域时,他顿时感到后怕不已。

    ‘没想到西夏方面竟给我来了个声东击西,袁军师还是没能猜透西夏方面的意图啊!’

    想到这里,夏侯渊当即率部折返了回去。

    尚在宛陵县内的袁涣突然得知夏侯渊归来,他连忙出城迎接了夏侯渊。

    夏侯渊看到袁涣的身影后,他立即上前并对其说道:“袁军师,你差点坏了大事!”

    袁涣一听很是迷茫。

    “不知夏侯将军何出此言呐?”

    “刚才我收到急报,西夏水军已经全军出动入侵了丹阳郡。”

    猛然听到这个消息,袁涣也是震惊不已。

    “夏侯将军,此事当真吗?”

    “这还能有假?如果我率部离开了宛陵县,只怕宛陵县就不保了。”

    袁涣听后心有余悸的想到:‘没想到西夏方面的水军竟然出动了,看来此次西夏的入侵不仅仅是试探,他们恐怕是要动真格的。’

    想到这里,袁涣立即进言道:“夏侯将军,通过吴郡和西夏水军的消息,吾认为此次西夏方面是来者不善,我们必须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才行,一旦稍有迟疑,我军的情况就会持续变坏。”

    夏侯渊考虑了一下也觉得袁涣所言在理。

    “袁军师所言有理,我这就派人联系曹仁将军请求支援。”

    袁涣一听也是深表赞同。

    入城回府后,夏侯渊立即写下了求援书信并派人送了出去。

    与此同时,夏侯渊也是向袁涣问计道:“袁军师,如今吴郡告急,而西夏水军又顺流而下,为今这个局面我们应当如何解决?”

    袁涣快速思考了一下立即回道:“夏侯将军,西夏方面的主攻方向现在尚不明朗,吾认为我们应当集结各县兵马到宛陵集结,不论西夏主攻何方,他们的最终目标肯定是宛陵县,只有拿下了宛陵县,长江以南才会落入西夏之手。”

    夏侯渊听后最终还是认可了。

    就这样,夏侯渊开始往宛陵集结重兵。

    因为夏侯渊的注意被薛礼部所牵制,朱灵这边最终只能依靠自己去夺回失陷的城池。

    就在这个时候,余姚县内的刘仁轨和文聘二人终于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随即,刘仁轨立即派了信使前去通知薛礼。

第681章 交战

    刘仁轨的信使离开余姚县没多久,三支虎翼军终于抵达了诸暨县进行休整。

    当他们再次启程时,刘仁轨的信使正好撞见了他们。

    黄忠看到前方出现了一人一骑时,他立即命神臂营的将士拦截了信使。

    信使被抓到黄忠等人的面前后,黄忠立即询问起来:“你是何人?”

    刘仁轨的信使观察了一下顿时如实相告了起来。

    听完信使的汇报,黄忠对身边的尉迟恭和马忠说道:“尉迟将军、马将军,我等是奉薛将军之命前来增援的,如今刘将军既已造出渡船,我们不妨去与刘将军汇合。”

    尉迟恭听后却有些犹豫。

    “黄老将军,若我们去往余姚县,那长孙将军那边应该怎么办?”

    “以长孙将军的能力应该足以守住城池,我们与刘将军汇合可从水路绕到魏军后方。”

    这时,马忠接道:“我赞同黄老将军之言。”

    尉迟恭见马忠附和了起来,他考虑了一下最终还是赞同了黄忠的提议。

    随着尉迟恭也应允下来,黄忠、尉迟恭和马忠随即改变了行军路线向着余姚县而去。

    至于刘仁轨的信使,他则继续向着襄阳城而去。

    与此同时,余杭县这边的朱灵和朱涛也是苦思破城之计。

    最终,朱涛提出采用挖地道的方式攻城。

    朱灵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试上一试。

    很快,北魏将士便在朱灵的指挥下开始行动了起来。

    不仅如此,朱灵还亲自带队攻城来分散长孙晟的注意。

    长孙晟在面对朱灵的佯攻时毫不费力,也正因为此,朱灵这边挖地道的事情没有被长孙晟所察觉。

    就在这个时期,薛礼等人乘坐战船杀进了丹阳郡内。

    因为水军只能从春谷县靠岸,西夏战船也是直取春谷。

    再说夏侯渊得知西夏水军入侵之后,他立即便集结本部人马赶往了春谷县严阵以待。

    随着夏侯渊部进驻春谷,夏侯渊立即命麾下将士开始加固城防,不仅如此,夏侯渊还在长江沿岸设置了烽火台以便示警。

    没过几日,薛礼带着杨素、周瑜、来护儿、黄盖杀到了春谷县附近。

    当西夏水军出现之后,沿江的烽火台立即便燃起了狼烟。

    战船之上的杨素见四周狼烟四起,他顿时感慨起来:“没想到魏军竟然设置了烽火台。”

    听到感慨,薛礼顿时说道:“杨将军,魏军设置烽火台想必是对我军十分重视,这样也好,长孙晟他们便能趁机进攻吴郡。”

    杨素一听也是十分赞同。

    再转向春谷县内。

    随着狼烟升起,城中的北魏守军立即将此情况汇报给了夏侯渊。

    夏侯渊得知西夏水军杀至,他立即赶到了春谷县的北城楼。

    这个时候,城楼上的北魏士卒来到了夏侯渊的身边向其汇报了敌情。

    夏侯渊听完汇报后立即往城外望去了。

    只见此时,西夏水军在杨素的指挥下开始列阵起来。

    夏侯渊看到江面上的情况后立即喊道:“传我军令,命弓箭手速速登城备战。”

    魏军的传令兵得令立即将军令传达了下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夏侯渊手底下的弓箭手们便登上了城楼。

    紧跟着,夏侯渊命弓箭手们随时做好迎击的准备,因为西夏水军的战船已经快要逼近城门了。

    再说西夏的战船上。

    薛礼见杨素指挥战船向着春谷县的城门逼近,他顿时提醒杨素道:“杨将军,你等会发起进攻不要全力以赴,我们的目的是拖住魏军让其不能支援吴郡。”

    杨素听后毫不犹豫的允诺了下来。

    随即,杨素指挥西夏战船上的士卒开始向春谷县发起了进攻。

    面对西夏水军的攻击,夏侯渊当即命城楼上的弓箭手予以还击。

    经过几轮对射,杨素当即命西夏水军开始撤退了。

    夏侯渊见西夏水军撤退,他顿时心想:‘看今日这情况,要想守住春谷县任重而道远啊!’

    感慨过后,夏侯渊下令命麾下的将士加强巡逻。

    与此同时,薛礼则让杨素带队撤离了春谷县并赶往了附近的小湖泊驻扎。

    过了几日。

    襄阳城内留守的向宠见到了刘仁轨的信使。

    当向宠得知刘仁轨已经造好了渡船,他顿时开始集结大军准备赶往余姚县。

    不仅如此,向宠还派出了水路信使前去联系薛礼。

    这个时候,余杭县这边的战况出现了转机。

    因为长孙晟有些大意,朱灵这边成功挖通了通往城内的地道。

    待挖地道的北魏士卒向朱灵禀报过后,朱灵顿时心想:‘看来这西夏主将还没有察觉,破城之日就在今夜了。’

    随即,朱灵叫来了朱涛让其做好准备。

    朱涛得知地道已经成功挖好,他顿时感慨起来:“早知如此,我们何必去联系凌仕呢?”

    “朱涛将军,之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今夜便是我军入城之时。”

    “没错,朱灵将军。”

    说完,二人便整顿大军准备行动。

    至于城内的长孙晟和候君集还尚不知情。

    入夜之后,朱灵亲率一队人马从地道发起了进攻,而朱涛则组织余下的兵马向余杭县发起了佯攻,只有这样,地道内的魏军才不会被西夏士卒所发掘。

    随着朱涛部发起夜袭,长孙晟很快便收到消息并登上了城楼开始迎战。

    短短一会儿的功夫,夏魏两军便激战起来。

    因为两军交战时的喊杀声十分响亮,地道之内的朱灵部完全没有被发觉。

    很快,朱灵便率先从地道钻了出来。

    待朱灵来到地面之上,他立即环顾了一下四周,只见此处距离城门并无多远。

    见此情形,朱灵顿时心想:‘看来是天助我夺回余杭县。’

    随即,朱灵掩护着余下的士卒继续钻出。

    过了大概一个时辰,朱灵麾下的三千人全部钻出了地面。

    然后,朱灵一声令下便率部杀往了城门处。

    当朱灵部抵达城门附近时,西夏兵马正在全力以赴抵挡攻城的魏军。

    朱灵一见很是欣喜。

    ‘看来朱涛将军已经成功吸引了夏军注意。’

    想到这里,朱灵大呼一声便率部杀向了城门。

    随着朱灵大呼,城门处的夏军士卒顿时看向了发出声音的地方。

    当他们回头看见一支魏军兵马杀来时,他们立马慌了神,因为魏军出现的太过于诡异了。

    朱灵见夏军将士军心紊乱,他岂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很快,朱灵便杀进了人群当中开始大开杀戒。

    其麾下的三千将士亦追随其身后厮杀了起来。

第682章 地道破余杭

    面对朱灵部的冲击,城门处的夏军士卒根本就抵挡不住。

    眼看着朱灵部势如破竹,城楼上的长孙晟和候君集终于收到了消息。

    当二人得知城下竟然有魏军时,他们都表现的十分吃惊。

    还没等长孙晟回过神,候君集连忙进言道:“长孙将军,我们中计了,一旦城下的魏军打开城门,我们就只能正面硬抗,如今缺少兵力的我们恐怕是守不住余杭县了,还请长孙将军即刻下令撤军吧!我们退往钱塘还有一战之力。”

    长孙晟听后久久做不出决定。

    与此同时,朱灵部距离城门更近一步。

    长孙晟稍微楞了一下神最终还是同意了候君集的提议。

    候君集得令后立即转达了长孙晟的军令。

    西夏士卒随即按照军令开始撤退了。

    而候君集和长孙晟也是撤下了城头开始逃离。

    这个时候,朱灵终于来到了城门这里并亲手打开了城门。

    随着城门大开,城外的朱涛立即命麾下将士从城门杀入。

    北魏将士得令迅速杀向了城门这边。

    已经撤下城楼的长孙晟瞟了一眼发现城门已经失陷,他顿时心想:‘还好没有继续抵抗下去。’

    随后,长孙晟带着候君集直接向着钱塘撤退了。

    再说朱灵这边。

    朱灵虽然见到夏军正在撤退,但他并未下令追击,因为他觉得只要能拿下余杭有一个立足点足矣。

    过了一小会儿,朱涛终于来到了城门这里。

    当朱涛看见朱灵还在城门这里等候时,他立即询问起来:“朱灵将军,你怎么没有追击西夏兵马呀?”

    “朱涛将军,我军为了攻下余杭县已经损兵折将,继续追击西夏残兵得不偿失,吾觉得接下来的重点是夺回钱塘县,钱塘一克,我军的铁三角防线就能再次回到我军的手中。”

    朱涛见朱灵是这般考虑的,他也没有再继续多嘴,毕竟他只能管水军,他还管不到朱灵的头上。

    紧跟着,朱灵带着朱涛进入了余杭县内。

    然后,朱灵下令让麾下将士清除城内残存的西夏士卒。

    北魏士卒得令立即便开始挨家挨户的搜查起来。

    经过彻夜的搜查,余杭县内再也没有一名西夏士卒。

    不仅如此,北魏将士还把凌仕搜了出来。

    很快,立即有士卒将此消息汇报给了朱灵和朱涛二人。

    当二人得知凌仕竟然在城中,他们顿时面面相觑。

    “朱涛将军,你觉得凌仕为何还会在城中?”

    “朱灵将军,这我也不甚了解。”

    朱灵想了想决定去见一见凌仕再说。

    朱涛听后也没有反对。

    不一会儿的功夫,二人便来到了发现凌仕的屋子。

    随着朱灵和朱涛出现,凌仕连忙上前行礼起来:“末将凌仕拜见二位将军。”

    朱灵和朱涛见凌仕竟然还跟他们行礼,他们都表现的十分疑惑。

    紧跟着,朱灵说道:“凌仕,你之前未能如约行事,现在你被我们所擒获,你还有什么遗言要说嘛!”

    凌仕一听也是大感意外。

    朱灵见凌仕一副震惊的样子,他更加疑惑了。

    就连熟悉凌仕的朱涛也没能摸清楚凌仕在想什么。

    再说凌仕稍微的平复了一下心情,他当即开始解释自己为何没有如约行事。

    听完凌仕的解释后,朱灵和朱涛都是半信半疑。

    凌仕见状也很无奈,他总不能直言是朱灵他们泄露的消息,那样的话他死的更快。

    朱涛沉思了一会儿当即对朱灵说道:“朱灵将军,我看这凌仕不像是在说谎,我们不妨留他一命以待后效。”

    朱灵见朱涛为凌仕求情了,他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凌仕乃钱塘守将,有他在,他们能更好的夺回钱塘县。

    凌仕见朱灵绕了自己一命,他顿时感激涕零了起来。

    朱灵见状却提醒道:“凌仕,你还没有重新取得我们的信任,你也别高兴的太早,若你能助我军快速夺回钱塘县,之前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但若是夺不会钱塘,那就新账旧账一起算。”

    凌仕一听也是被唬住了。

    随即,凌仕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意外被发现的凌仕再次回到了北魏的军中。

    这个时候,长孙晟和候君集也是快速向着钱塘县撤退。

    只用了一晚的时间,长孙晟他们便抵达了钱塘县。

    待长孙晟自报身份,城内的西夏士卒立即为长孙晟他们开门了。

    很快,长孙晟和候君集便带着残部进入了钱塘县。

    当他们入城之后,张须陀很快便闻讯而去。

    随着张须陀与长孙晟、候君集碰面,张须陀立即询问起来:“长孙将军,候将军,你们怎么一脸狼狈?余杭县呢?”

    长孙晟叹息了一声顿时回道:“张将军,余杭县已经被魏军夺了回去,我们接下来的重心便是守住钱塘,如果钱塘失守,我军的战略目标便无法达成。”

    听到长孙晟这话,张须陀立即回道:“长孙将军,这余杭县也算是一座坚城,您怎么就把城池丢了?”

    “说来惭愧,我倒是有些小瞧这魏军主将了,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我军固守城池时突然被一支杀进城中的魏军打乱了部署。”

    张须陀一听也是大为震惊。

    “余杭县虽谈不上固若金汤也算是铜墙铁壁,这魏军如何从城内杀出的?”

    面对这个情况,张须陀、候君集和长孙晟都开动了脑筋。

    突然,候君集大叫了一声。

    长孙晟和张须陀见状连忙看向了候君集。

    候君集随即说道:“长孙将军,张将军,我明白了,魏军应该是挖地道入城的。”

    “挖地道?若是如此,为何我从未听到过任何声响呢?”

    长孙晟说完后,候君集立即便接道:“长孙将军,您再仔细回想一下,魏军是不是有段时间发动了数次进攻,但他们都没有全力以赴。”

    长孙晟想了想也大叫了起来。

    “好一个朱灵,没想到竟给我来了个声东击西。”

    张须陀一听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长孙将军,看来您真的低估了这朱灵。”

    “这是我的失误,我自会请罪,但接下来我们务必要守住钱塘县以便大军行事。”

    听到长孙晟这么说,候君集和张须陀都表达了赞同。

    随后,张须陀安顿长孙晟和候君集休息了起来。

    而张须陀自己则带着麾下士卒巡视钱塘县的防线以便迎战魏军。

第683章 钱塘再战

    就在长孙晟、侯君集退到钱塘县的时候,薛礼见到了向宠的信使并得知了刘仁轨那边的情况。

    随即,薛礼召集了众将并说道:“诸位,刘仁轨那边传来消息,他已完成渡船的建造,且向宠已经集结完襄阳城的兵马向着余姚县而去,吾打算即刻赶往余姚进攻吴郡。”

    众将听后毫无异议,因为这是事先定好的。

    然后,薛礼又说道:“周瑜、黄盖听令。”

    二人突然听到薛礼叫他们的名字,他们立马站了出来。

    “吾命你二人随我前往余姚。”

    周瑜、黄盖一听只得应允下来。

    最后,薛礼对杨素和来护儿说道:“杨将军,来将军,这佯攻春谷一事我就交由你们负责了。”

    杨素和来护儿一听也是立即便允诺了下来。

    交代完毕,薛礼当即带着周瑜、黄盖和部分水军士卒离开了水军驻扎的小湖泊。

    这个时候,向宠也是带兵向着余姚县而去。

    再转向余杭县这边。

    朱灵拿下余杭县稍微休整了几日,他当即召见了朱涛和凌仕二人商讨夺回钱塘的策略。

    “二位,如今我军已经休整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的重点便是夺回钱塘县,不知你们对此有什么好的提议?”

    这时,朱涛说道:“朱灵将军,这钱塘县的护城河是活水,我们可以水陆并进同时进攻钱塘县。”

    朱灵想了想觉得还算可行,但他并没有急着做出决定。

    紧跟着,朱灵询问起了凌仕:“凌仕,你之前乃钱塘守将,你觉得我军该如何才能更快的夺回钱塘县?”

    凌仕见朱灵询问自己,他连忙回道:“回将军,末将认为朱涛将军的计划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钱塘县的东面是护城河河水流入的地方,而西面则是陆地,我军从东西两面发起进攻必能事半功倍。”

    朱灵见凌仕也认可了朱涛的提议,他最后也是答应了下来。

    随即,朱灵让朱涛率领水军从水路进攻钱塘县。

    而朱灵自己留下了一部分士卒镇守余杭便启程向着钱塘进军了。

    很快,朱灵、朱涛部便杀到了钱塘县附近。

    随着朱灵部兵临城下,城内的长孙晟很快便与张须陀、候君集二人来到了城楼上。

    这个时候,朱灵纵马上前在城下叫阵起来,他打算为朱涛部提供掩护。

    城楼上的三人看到朱灵上前叫阵,他们顿时互相看了看。

    紧跟着,长孙晟说道:“这朱灵竟然主动叫阵,不知二位将军怎么看?”

    候君集一听立马就答道:“长孙将军,末将认为朱灵叫阵并不简单,之前我们从未见过朱灵出手,可今日他却一反常态主动叫阵。”

    长孙晟想了想也觉得有些奇怪。

    张须陀考虑了一下顿时接道:“长孙将军,这朱灵不是有一支水军相助吗?可据我观察,这城外的兵马并没有水军的身影,只怕这北魏水军正企图从钱塘县的东门发起进攻。”

    长孙晟听后立即看了一眼城外。

    “还真是如此!”

    张须陀随即请缨到东门镇守。

    长孙晟听后也是立即答应了下来。

    随即,张须陀率部赶往了东门。

    再说朱灵在城外叫了半天也没有人应战时,他顿时辱骂了起来。

    长孙晟听后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之前他有些轻敌导致余杭丢失,现在的他已经完全认真了起来。

    待朱灵又叫了一阵,他顿时心想:‘没想到这夏军主将如此沉得住气,如果西面这边没能交战,那么朱涛那边恐怕也无法成功。’

    想到这里,朱灵当即退了回去并下令发起了攻城。

    长孙晟见状后立即指挥城楼上的守军开始备战。

    待北魏兵马逼近城门,长孙晟一声令下便让夏军迎击了起来。

    很快,西城门这边便展开了激斗。

    没过多久,朱涛便率领本部水军抵达了钱塘县的东门。

    当北魏水军出现之时,张须陀立马就发现了敌军的踪迹,因为沿江到处都是狼烟升起。

    朱涛见自己被发现,他顿时感到十分诧异:‘没想到朱灵将军没能吸引西夏兵马的注意,但也无妨,就算夏军发现了我的踪迹,我也能发起强袭。’

    随即,朱涛传令全军继续向着钱塘县进军。

    城楼上的张须陀见北魏水军竟然直接进军,他当即传令命西夏将士准备了起来。

    待北魏水军逼近城门时,西夏将士在张须陀的指挥下开始迎击了起来。

    很快,东门这边也展开了激斗。

    虽然北魏兵马从东门和西门同时发起进攻,但城内的西夏兵马分别在长孙晟和张须陀的指挥下牢牢守住了城池。

    激战一整日,朱灵见形势不好便下令撤退了。

    至于朱涛也没有再继续强攻下去。

    撤离东门后,朱涛就近找了一个小湖让水军将士驻扎了下来。

    而后,朱涛赶去与朱灵碰面了。

    朱灵见到朱涛到来,他立即对其说道:“朱涛将军,今日一战,我军虽两面夹击却收效甚微,恐怕你的计策无法帮助我军夺回钱塘县。”

    朱涛听后也没有反对,因为他也感到了棘手。

    这个时候,朱灵再次向凌仕问计起来。

    凌仕见朱灵追问自己,他仔细的想了想然后回道:“朱将军,我想起来这钱塘县的东门水下有一条暗道,我们可以从此暗道发起奇袭,但此暗道一次只能通过两个人,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西夏兵马发现,不然无法成功。”

    朱灵一听顿时沉思了起来。

    朱涛考虑了一会儿顿时说道:“朱灵将军,我觉得不妨一试。”

    朱灵见朱涛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还是没有立即做出决定。

    紧跟着,朱灵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我再考虑一下,你们都先回去吧!”

    朱涛和凌仕听后只得退出了帅帐。

    帅帐内只剩下朱灵后,他顿时心想:‘这西夏主将已经着过一次道,此次若是故技重施恐怕风险极大,我到底应不应该冒险呢?’

    纠结了几日,朱灵最终还是决定试一试。

    得到军令之后,凌仕和朱涛也立即开始准备了起来。

    又过了三日。

    朱灵在西门这边发起了全力进攻。

    长孙晟见状也是带着候君集继续抵抗着。

    两军激战了许久,朱涛这边终于再次出动赶往了东门。

    这一次,凌仕算准了河面上会有浓雾,朱涛率领的北魏水军并未被烽火台上的夏军所察觉。

    很快,北魏水军便成功逼近了钱塘县的东门。

第684章 破钱塘无功

    朱涛见水军战船逼近了城门,他立即下令派出了水鬼。

    待水鬼下水,张须陀也得知了魏军利用浓雾杀到城门附近的消息。

    很快,张须陀便赶到了城楼之上。

    这个时候,魏军的水鬼已经全部潜入了水中。

    朱涛见状立即下令向着城门进发了。

    张须陀看到北魏水军离城门越来越近,他当即下令让西夏士卒以弓箭阻之。

    面对西夏兵马的箭雨攻击,朱涛部顿时躲进了船舱之内。

    最终,西夏士卒的箭矢没能对北魏水军造成太大的损失。

    很快,北魏战船便靠近了城门。

    船舱内的朱涛见战船靠近城门,他立即下令让北魏水军开始发起进攻。

    张须陀见北魏战船已经靠到了城门,他顿时亲自上阵与登上城楼的魏军展开了厮杀。

    就在这个时候,水下的北魏水鬼也是从暗道一一穿过。

    张须陀与北魏水军厮杀了一阵突然觉得事有蹊跷,他发现登上城楼的魏军并没有使出全力。

    察觉到这个异常后,张须陀快速思考了起来。

    突然,张须陀想起来城下有一条暗道通往城中。

    想到这里,张须陀立即命自己的副将前去堵截。

    张须陀的副将得令迅速带着一支人马杀了过去。

    张须陀见自己的副将领兵而去,他这才稍微的安心了一些。

    再说张须陀的副将赶到地方后,他一眼便发现了水下的异常。

    随即,张须陀的副将立即命弓箭手们朝水中放箭。

    随着箭矢射入水中,潜入城中的北魏水鬼顿时被射城了刺猬。

    后面跟进的北魏水鬼见前方已经是一片血海,他们再也不敢继续前进。

    很快,北魏水鬼们迅速从暗道撤退了。

    岸边的张须陀副将发现水下突然安静了,他顿时心想:‘看来敌军已经撤退了,但稳妥起见,我还是继续守在这里吧!’

    然后,张须陀的副将立即派人去通知了张须陀。

    当张须陀听完汇报后,他顿时感慨起来:“这魏军还真是狡猾,竟然打算故技重施,只可惜我已对钱塘县了如指掌,”

    感慨之后,张须陀再次加入战团与魏军厮杀了起来。

    再说朱涛在战船上等了许久都未能等到城门打开,他顿时嘀咕了起来:“这不应该啊,水鬼们已经下水这么久了,按理说他们早已经打开了水门,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动静?”

    刚说完,那些存活下来的水鬼们全部撤了回来。

    很快,这些水鬼们爬上了战船。

    朱涛战船上的士卒见水鬼们归来,他们立即接应水鬼们上船了。

    然后,立即有士卒前去向朱涛汇报了情况。

    朱涛得知水鬼们竟然撤了回来时,他立即命领头的水鬼前去见他。

    得令后的士卒迅速来到了水鬼们这边传达了朱涛的意思。

    领头的水鬼随即颤颤巍巍的来到了朱涛的面前。

    朱涛见状后立即质问起来:“说说吧,为何你们失利而回!”

    领头的水鬼随即将他们的遭遇告诉了朱涛。

    朱涛听完顿时心想:‘这从水下暗道潜入一事并无几人知晓,为何西夏士卒还能这么快反应过来?’

    想到这里,朱涛渐渐的怀疑起了凌仕。

    ‘看来凌仕此人大有问题。’

    无奈的朱涛最终只得下令撤军了,既然暗道无法潜入,那么他的进攻最终会变成强攻,这会让他好不容易创建的水军力量遭受严重的损失。

    随着朱涛下令撤军,北魏水军立即开始撤退了。

    张须陀见魏军突然撤军,他也是嘀咕了起来:“这魏军怎么突然就撤军了?”

    虽然不解,但张须陀也没有继续深究。

    不一会儿的功夫,北魏水军全部撤离了东门。

    张须陀见魏军全部撤走,他顿时下令让将士们不能放松警惕,他害怕魏军杀个回马枪。

    等了一会儿,张须陀见北魏水军是真的撤了,他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朱灵这边强攻西门也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

    眼看着天色就快昏暗下来,朱灵只得下令撤军了。

    北魏将士得令迅速撤军了。

    候君集见魏军撤退,他顿时对长孙晟说道:“长孙将军,这魏军终于撤了。”

    长孙晟听后也是感慨起来:“这魏军的攻势还算比较凌厉,只可惜钱塘县有护城河保护,我看这朱灵是夺不回钱塘县了。”

    候君集一听也是立即表达了赞同。

    再说朱灵撤回大营后没多久,朱涛便来到了大营面见了朱灵。

    朱灵见到朱涛到来,他当即询问道:“朱涛将军,今日你怎么没能杀进城中?”

    “朱灵将军,这恐怕得问一问凌仕将军了。”

    凌仕突然听到这话也是一脸的茫然。

    而朱灵听后却是沉思了起来。

    这个时候,凌仕连忙说道:“朱涛将军,您这话何意啊?”

    朱涛理都没理凌仕直接对朱灵说道:“朱灵将军,我部将士从暗道潜入时遭遇了夏军伏击,这才导致事败撤军,吾认为此事恐怕是凌仕泄的密,如若不然,夏军如何能知道我军的行踪?”

    凌仕一听连忙向朱灵求饶起来:“朱灵将军,我冤枉啊!”

    朱灵考虑了一下顿时说道:“凌仕,我看朱涛将军说的没错,你就是西夏的间谍。”

    凌仕听到这话一下便瘫软了下来。

    紧跟着,朱灵下令让士卒把凌仕抓了起来。

    凌仕被抓后也没有反抗,他知道自己已经必死无疑。

    很快,凌仕被士卒抓了下去看管了起来。

    朱涛见凌仕被抓走,他立即对朱灵说道:“朱灵将军,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朱灵考虑了一下最终说道:“看来要想夺回钱塘县只能兵行险招了。”

    “朱灵将军可是有办法了?”

    “既然钱塘县无法攻克,那我们不妨直取余暨县。”

    朱涛听后顿时惊叹道:“朱灵将军,你这是打算围魏救赵?”

    “没错!”

    朱涛考虑了一下当即回道:“朱灵将军,如果进攻余暨县,只有水军才能绕过钱塘。”

    “没错,我的意思就是让朱涛将军率领水军突袭余暨县。”

    朱涛沉思了许久还是不敢答应,因为他若深入西夏腹地,他的处境会比较危险。

    朱灵察觉到朱涛有些犹豫,他顿时说道:“朱涛将军,现在正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你还有什么课犹豫的?”

    朱涛听后最终还是答应了朱灵的要求。

    朱灵见朱涛应允了下来,他立即称赞道:“朱涛将军果然不愧是陛下看中的人,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

    朱涛见朱灵恭维自己,他却并没有失去理智,因为他深知西夏兵马的厉害。

第685章 朱灵用计

    计议已定,朱涛当即按照朱灵的要求准备进犯余暨县。

    此时,钱塘县内的长孙晟、张须陀和候君集还丝毫没有察觉。

    再转向虎翼军这边。

    折道赶往余姚县的黄忠、尉迟恭和马忠三人没用多久便到达了余姚县。

    当刘仁轨得知三支虎翼军来到余姚县时,他连忙出城迎接了他们。

    不仅如此,刘仁轨还通知了文聘让他一起迎接。

    很快,刘仁轨、文聘二人便看到了向着余姚县行进的三支虎翼军。

    不一会儿的功夫,三支虎翼军的主将便来到了刘仁轨和文聘的面前。

    刘仁轨、文聘随即向黄忠、尉迟恭和马忠打起了招呼。

    三位虎翼军主将见品级更高的刘仁轨和文聘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也是立即行礼起来。

    然后,刘仁轨询问起来:“不知三位将军怎么到余姚县?”

    这时,黄忠跟刘仁轨解释了一下。

    听完黄忠的解释,刘仁轨这才明白了过来。

    “原来如此!”

    “不知刘将军可否带我们渡河?”

    “这是自然。”

    听到这个答案,黄忠、尉迟恭和马忠的心里这才心安了一些,毕竟他们算是违背了薛礼的指示。

    随后,刘仁轨邀请三人进入了余姚县休息。

    黄忠、尉迟恭、马忠分别带着神臂营、尖刀营和赤羽军进入余姚县后,他们当即在刘仁轨的安排下驻扎了下来。

    就这样,三支虎翼军在余姚县停留了下来。

    这个时期,向宠带着七万大军一路向着余姚县而去。

    不仅如此,薛礼带着周瑜、黄盖也是直奔余姚县。

    再转向杨素这边。

    随着薛礼离去,杨素当即带着西夏水军向着春谷县发起了进攻。

    面对西夏水军的攻击,夏侯渊则亲率人马坚守起了春谷县。

    因为杨素这边是佯攻,夏侯渊这边的防守并没有遭受太严峻的考验。

    两军就这样在春谷县僵持了起来。

    没过多久,曹仁收到了夏侯渊的求援书信。

    当曹仁得知西夏兵马正在进犯扬州时,他立即叫来了自己的军师荀攸。

    待荀攸来到曹仁的面前,曹仁当即将夏侯渊的求援书信拿给了荀攸。

    荀攸看完书信后,他也感到十分惊讶。

    “曹仁将军,夏军进犯扬州是何时发生的事情?”

    “荀军师,按照求援书信送达的时间来推算,恐怕是半个月之前了。”

    “曹仁将军,既然西夏兵马正在进攻扬州,吾认为我们理应相助,毕竟扬州那边的情况还没有彻底安稳下来。”

    “确实如此,吾这就整顿兵马发兵驰援。”

    “将军不可。”

    “这是为何?”

    “将军,我们所在的位置亦十分重要,我看还是让徐晃将军领兵驰援吧!”

    曹仁想了想最后还是应允了下来。

    随即,曹仁传令命徐晃领兵五万驰援夏侯渊。

    当消息传到徐晃的手上时,徐晃当即带着李典和五万人马向着扬州支援而去了。

    这个时候,朱灵刚刚夺回余杭县。

    再转回钱塘县这边。

    朱灵定下计策后,朱涛很快便率领本部水军开始进军了。

    待朱涛部出发,朱灵命麾下士卒杀了凌仕来祭旗。

    凌仕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在了自家人的手中。

    祭旗过后,朱灵再次举兵向着钱塘县发起了进攻。

    面对朱灵部的攻击,长孙晟带着候君集顽强的抵挡了下来。

    此时,朱涛部已经抵达了钱塘县的东门。

    这一次,因为朱涛是打算偷渡,故而他在出发之后便派出了北魏士卒镇压了沿江的烽火台。

    因为烽火台上都是北魏士卒,朱涛部得以快速通过钱塘县。

    当朱涛部过境之后,张须陀这才得知烽火台的西夏士卒被击杀。

    大惊之下,张须陀连忙派出了士卒前去查看。

    待前去打探的西夏士卒查看完毕,他们迅速回城向张须陀汇报了起来。

    听完汇报之后,张须陀觉得事有蹊跷。

    很快,张须陀便留下了副将镇守东门,而他自己则赶往了西门那边想与长孙晟、候君集商议。

    当张须陀来到西门这边,只见北魏士卒仍在发起进攻。

    见此情形,张须陀顿时登上了城楼助阵。

    有了一流水平的张须陀相助,西门这边的西夏士卒开始反击了起来。

    长孙晟看到张须陀前来助阵,他虽然不明情况但还是顺势掩杀了起来。

    最终,魏军被成功击退。

    朱灵见将士们被赶下了城楼,他顿时也没有再继续纠缠。

    很快,北魏兵马便再次撤军了。

    长孙晟见魏军撤退后,他这才来到了张须陀的面前询问起来:“张将军,你怎么来西门了?”

    张须陀随即答道:“长孙将军,我有重要的事情要汇报,现在魏军被击退,我们回城内商议吧!”

    长孙晟见张须陀一脸严肃,他立马传令让将士们打扫战场然后加强巡逻。

    随后,长孙晟带着张须陀、候君集回到了钱塘县的县衙之内。

    待三人就坐,长孙晟立即询问起来:“张将军,不知你有何事禀报?”

    “回长孙将军,今日一早有士卒向我禀报,沿江烽火台上的士卒被击杀。”

    猛然听到这个消息,长孙晟和候君集都表现的很吃惊。

    很快,长孙晟便接道:“张将军,此事确实重要,不知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张须陀想了想然后回道:“长孙将军,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干掉烽火台上的士卒,此事恐怕只有北魏水军有这个实力,如今我那边虽然发现烽火台上的士卒被击杀,但却丝毫没有看到北魏水军的踪影,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北魏水军恐怕深入我西夏领地了。”

    听到张须陀的猜测,候君集立即便接道:“长孙将军,末将附议。”

    长孙晟见张须陀和候君集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北魏水军真的深入了我西夏领地,只怕薛礼将军暗度陈仓的计划会提前暴露,这对我军奇袭吴县十分不利,我们必须得想办法拦住北魏水军。”

    “长孙将军,若末将所料不差的话,这北魏水军首当其冲的目标恐怕就是余暨县。”

    听到张须陀这话,长孙晟也沉思了起来。

    这时,候君集请缨道:“长孙将军,末将愿领兵支援余暨县。”

    长孙晟考虑了一下然后回道:“候君集听令。”

    “末将在。”

    “吾命你即刻领兵八千前往余暨增援,若发现北魏水军的踪迹,你务必要阻拦他们继续深入。”

    “末将遵命。”

    随即,长孙晟点了八千人马交由了候君集率领。

    候君集接管兵马后即刻领兵出发向着余暨县而去。

第686章 候君集守余暨

    当候君集领兵向着余暨县进军的时候,朱涛部则已经抵达了余暨县。

    余暨县内的西夏守军看到河面上出现了北魏水军时,他们连忙敲响了警钟声。

    余暨守将顾哲得知北魏水军竟然出现在余暨县外,他连忙登上了城楼查看。

    这个时候,朱涛下令向着余暨县发起了进攻。

    很快,北魏水军的战船便向着余暨县靠近。

    顾哲见状立马命城楼上的弓箭手们以弓箭阻之。

    虽然夏军弓箭手立即便施射了起来,但北魏将士迅速躲进了船舱,西夏弓箭手的箭矢未能对北魏水军造成太大的损失。

    趁此机会,北魏战船快速靠近了城门,其船上的北魏士卒也是迅速攀登了起来。

    顾哲见状顿时感到十分棘手,可为了守住余暨县,他只能带着将士们拼死抵抗。

    激战了一会儿,朱涛见水军的进攻未能奏效,他当即下令撤兵了。

    北魏水军得令立即开始退却。

    顾哲见状后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很快,北魏水军便全部撤离了。

    之后,朱涛率部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停靠点进行休整。

    没过多久,候君集部便急行赶到了余暨县。

    顾哲得知候君集赶到,他连忙下令开城了。

    待候君集率部入城,顾哲立即赶到了候君集的面前。

    候君集看到顾哲出现,他当即询问起来:“顾哲将军,不知北魏水军可曾来过?”

    顾哲一听连忙大倒苦水。

    听完顾哲之言,候君集顿时心想:‘看来这北魏水军的主将并不敢死磕,这样的话我倒是好办了一些。’

    随即,候君集命顾哲将余暨县的防备情况告诉他。

    顾哲得令一五一十的将余暨县的情况汇报给了候君集。

    候君集听完后顿时有了退敌的办法。

    紧跟着,候君集命顾哲传令下去了。

    顾哲得令立马按照候君集的指示行动了起来。

    再说朱涛这边。

    水军将士进行休整的时候,朱涛也是思考着如何完成朱灵的委托。

    ‘没想到这余暨县的防备这么严密,如果找不到漏洞,继续强攻下去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朱涛顿时决定只围不攻。

    翌日。

    朱涛当即率领本部人马再次向着余暨县而去。

    随着北魏水军出现,候君集顿时感叹起来:“来的正好。”

    然后,候君集命麾下将士按兵不动。

    当朱涛发现西夏守军竟然毫无攻击时,他一时间也疑惑了起来。

    ‘这西夏守军在搞什么名堂,我军战船都已经进入弓箭的射击范围了,为何他们还是没有任何行动?难道说他们的弓箭已经用完了?’

    想到可喜之处,朱涛的心思也是活络了起来。

    随即,朱涛临时做出了攻城的决定。

    北魏水军的将士们得令之后再次进犯了起来。

    随着北魏水军的战船越来越靠近城门,候君集终于有所行动了。

    “传我军令,命水鬼们立即行动。”

    顾哲听后连忙将军令传达了下去。

    水下的水鬼们听到鸣鼓声响起,他们立即游向了北魏战船。

    然后,这些西夏水鬼开始凿击起了北魏战船。

    这个时候,北魏战船上的士卒还没有任何察觉,因为西夏弓箭手又出来射击了。

    朱涛见余暨守军仍有箭矢,他顿时大呼上当。

    紧跟着,朱涛连忙下令开始撤退。

    听到军令后,北魏水军立即便开始调转船头。

    可当后方的水军完成掉头时,前方的几艘战船竟然无法转头。

    朱涛看到这个情况连忙让战船上的旗手挥舞令旗。

    前方战船上的旗手看到旗语后立即回复了起来。

    原来他们的战船已经被西夏水鬼凿出了洞,故而他们根本就无法掉头。

    朱涛战船上的旗手看到旗语后,他也是大惊失色。

    很快,旗手便将消息传达给了朱涛。

    当朱涛得知前方的战船竟然被凿穿了船底时,他一时间也是吃惊不已。

    “这西夏水鬼凿船竟然没有任何人察觉!”

    虽然很生气,但朱涛却没什么好的办法挽救这个局面。

    就在这个时候,候君集命弓箭手装上了火箭。

    随着火箭发出,那些被凿穿船底的战船瞬间就被引燃了,因为无法动弹的战船已经成了活靶子。

    朱涛看到那几艘战船被引燃时,他的心里就像是在滴血,可他却什么也做不了。

    无奈的朱涛最后只得下令撤军。

    那些被抛弃的魏军将士见大火蔓延,他们只得跳水自救,可水中早有西夏士卒,那些魏军多数都被生擒活捉。

    待大火将北魏战船燃烧殆尽,候君集立即命顾哲领兵善后。

    顾哲得令也是立即便行动了起来。

    顾哲处理完魏军战船的残骸后立即回城向候君集复命了。

    候君集听完顾哲的汇报顿时心想:‘我今日毁了数艘北魏战船,这北魏的水军主将也该撤兵了吧!’

    再说朱涛这边。

    待将士们撤回停靠的地点,朱涛顿时大发雷霆,因为那些被烧毁的战船都是他的心血。

    虽然气愤不已,可朱涛也认为此时不应再与夏军纠缠,因为他摸不清余暨县内的情况。

    考虑再三,朱涛顿时决定静观其变。

    随即,北魏水军就这样驻扎了下来。

    候君集在城中等了几日发现北魏水军没有再犯,他立即派出了斥候前去打探消息,他要确认北魏水军是否撤退了。

    过了几日,候君集派出去的斥候发现了驻扎下来的北魏水军。

    很快,斥候们便回城向候君集汇报了起来。

    当候君集得知北魏水军遭遇重创也没有撤兵时,他顿时心想:‘看来这北魏水军的主将还真是顽强,明明已经遭受损失竟也舍不得撤退,可惜我的手中没有水军将士,不然我必将亲自驱逐他们。’

    想到这里,候君集最后也只能派出大批量的斥候密切监视北魏水军的动向。

    自此,吴郡和会稽郡的交界再次陷入了僵持。

    没过多久,向宠的七万大军终于赶到了余姚县。

    得知大军赶到,刘仁轨、文聘、黄忠、尉迟恭、马忠五人立即出城迎接了起来。

    向宠来到城门处看到刘仁轨等将时,他立即下马上前行礼起来。

    刘仁轨等将回礼后,向宠当即说道:“诸位将军,我虽已带领大军赶到,但我们仍需等候薛将军。”

    众将听后丝毫没有异议。

    随即,刘仁轨做主将大军安顿了下来。

    这个时候,薛礼这边也是带着周瑜、黄盖抵达了会稽境内。

第687章 西夏主力进军

    薛礼等人又用了五日时间这才来到了余姚县外。

    城内诸将得知薛礼赶到,他们连忙出城准备迎接。

    很快,薛礼便带着周瑜、黄盖来到了城下。

    此时,众将早已在城门处等候了起来。

    当众将看到薛礼他们抵达,众将也是纷纷向薛礼行礼起来。

    薛礼回礼后却感到十分的疑惑。

    “黄老将军,尉迟将军,马将军,你们三人为何会在余姚县?”

    听到薛礼发问,黄忠立即解释了起来:“回薛将军,我等中途得知刘将军已经造好渡船,便准备与刘将军一起渡河。”

    薛礼一听顿时有些不快,因为黄忠他们这是在公然抗命。

    黄忠察觉到薛礼的不悦后,他连忙解释起了原因。

    听完黄忠的解释,薛礼顿时说道:“黄老将军,此次就算了,我希望不要再有下一次。”

    黄忠听后十分恭敬的允诺了下来。

    尉迟恭和马忠见状也跟着附和了起来。

    随即,薛礼和众将进入了余姚县内。

    入城后,薛礼立即召集众将并宣布了接下来的行军计划。

    众将听完后纷纷允诺了下来。

    就这样,西夏主力在余姚县开始准备了起来。

    五日之后,薛礼亲自带队登上了刘仁轨所建造的渡船。

    待数万大军全部上船,薛礼一声令下开始发起渡河了。

    因为魏军的注意都被吸引,薛礼这边十分轻松就完成了渡河。

    随着大军抵达岸边,薛礼立即率部下了渡船。

    紧跟着,薛礼召集麾下诸将并说道:“诸位,如今我部兵马已经渡过杭州湾,接下来我打算先取海盐县和由拳县,然后直接北上拿下吴县。”

    听到这话,周瑜当即接道:“将军,吾认为我们还可以同时袭取乌程县,这乌程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我军拿下乌程,之后便能顺势进攻丹阳郡。”

    薛礼考虑了一下也觉得可行。

    “周将军所言有理,那就兵分三路。”

    “其中一路随我进取吴县,另一路进取乌程县,最后一路协助长孙晟击退魏军。”

    众将听后纷纷表示赞同。

    然后,薛礼开始安排了起来。

    “刘仁轨、文聘、黄盖听令。”

    三将听后立即站了出来。

    “吾命你三人领兵两万进攻乌程县。”

    三将得令之后立即便允诺了下来。

    随即,刘仁轨带着文聘、黄盖点齐了两万人马向着乌程县进军了。

    待刘仁轨、文聘、黄盖领命出发后,薛礼又对黄忠、尉迟恭说道:“黄忠、尉迟恭听令,吾命你二人即刻支援长孙晟击溃魏军。”

    黄忠、尉迟恭得令也是立即便领兵出发了。

    最后,薛礼带着周瑜、马忠、向宠三人向着吴县进军了。

    其麾下则有近六万人的大军。

    分兵之后,薛礼很快就杀到了海盐县外。

    海盐县的北魏守军看到城外出现西夏大军时,他们一时间也是人心惶惶,因为海盐县满打满算也才两千守军。

    这个时候,薛礼率部在城外列阵起来。

    紧跟着,薛礼在城外大声叫喊起来:“城内的人听着,尔等已经被我大军包围,若你们识相即刻开城投降。”

    海盐县守将听到薛礼这话,他丝毫没有答应的意思。

    薛礼等了一小会儿发现敌军主将毫无应允之意,他顿时示意麾下将士准备攻城。

    很快,周瑜、向宠和马忠三人便整顿好了大军。

    随着薛礼一声令下,西夏的五万人马当即向着海盐县发起了进攻。

    面对西夏大军的攻击,海盐县守将抱着与城池共存亡的心思与夏军厮杀了起来。

    过了一个时辰,海盐县两千守军全部阵亡无一人存活。

    虽然如此,但西夏这边也折损了近一千人。

    薛礼见魏军战至最后一人,他当即命向宠厚葬了海盐县守将。

    随后,大军稍微休整了一下便继续向着由拳县而去

    待薛礼部抵达由拳县后,由拳县的北魏守军一反常态直接便投降了薛礼。

    薛礼见状最后找个理由处死了由拳守将只留下了北魏兵马。

    因为海燕守将和由拳守将的差距太大,他不免有些看不上由拳守将。

    随着薛礼部拿下由拳县,薛礼当即命麾下将士暂时在由拳县休整了起来。

    过了一日,薛礼这才从由拳县启程向着吴县杀去了。

    与此同时,刘仁轨部则向着乌程县进军。

    至于黄忠、尉迟恭二人则带着虎翼军直取余杭县。

    这个时候,长孙晟也收到了薛礼的传信。

    当长孙晟看完书信,他立即叫来了张须陀并对其说道:“张将军,我们反攻的机会就快到了。”

    张须陀一听表现的十分疑惑。

    “长孙将军,你可是收到了什么好消息?”

    长孙晟随即将薛礼的书信拿给了张须陀。

    张须陀接过书信看完后,他顿时欣喜的说道:“长孙将军,黄老将军和尉迟将军已经带着神臂营和尖刀营支援过来,难怪你这么高兴。”

    “没错,有了两支虎翼军的帮助,我们必能击溃朱灵部。”

    张须陀一听也十分赞同。

    没过几日,黄忠、尉迟恭终于率部杀到了余杭县外。

    快要抵达余杭的时候,黄忠和尉迟恭商讨起来如何发起奇袭。

    最终,二人决定乔装诈城。

    到了傍晚,尉迟恭率领尖刀营的士卒假扮成了魏军败兵来到了余杭县的北门外。

    留守余杭的北魏将士看到北门外突然出现一支穿着破烂的北魏兵马时,立即有士卒询问起尉迟恭部的身份。

    尉迟恭随即解释起来:“我等是乌程县的守军,有一支西夏兵马攻破了乌程县,我们特来此报信的。”

    听到这话,士卒们并不敢擅自做主,他们当即将消息传给了朱灵副将。

    朱灵副将得知北门外有乌程县的败兵时,他一时间也很震惊。

    待朱灵副将平复了一下心情,他这才来到了北城楼上。

    当朱灵副将仔细观察了尉迟恭部后,他当即下令开城了,他打算亲自询问。

    尉迟恭见城门已开,他立即示意麾下的尖刀营士卒做好进攻准备。

    尖刀营将士得令之后也是握紧了手中的绣春刀。

    很快,尉迟恭便带着尖刀营的士卒来到了城下。

    此时,朱灵副将也下了城楼。

    当朱灵副将看到尉迟恭部进城,他立即上前询问起来:“尔等既然是乌程县的败兵,那速速入城告诉我乌程县的情况吧!”

    话音刚落,尉迟恭突然发难用腰间的双鞭击杀了他。

    尖刀营将士见状立即拔出绣春刀开始冲杀了起来。

    魏军将士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尖刀营的士卒击杀。

    镇压了城门处,尉迟恭迅速率领尖刀营杀进了城中。

    而后,黄忠也率领神臂营进入了余杭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193/ 第一时间欣赏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最新章节! 作者:贝洛克所写的《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为转载作品,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介绍:
汉失其鹿,群雄共逐。
董卓文有李儒,武有超一流吕布,军有飞熊军;
曹操文有荀彧,武有超一流越兮,军有虎豹骑;
袁绍文有田丰,武有超一流韩琼,军有大戟士;
孙策文有鲁肃,武有超一流赵凡,军有丹阳兵;
……
意外穿越至此的历史系大学生如何才能在这乱世中存活下去呢?
别怕,有隋唐英雄召唤系统来帮忙。
斗将有秦琼、罗成、尉迟恭……
谋略有房乔、高熲、杜如晦……
这还不行?那就组他个十三虎翼王牌军。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召唤隋唐英雄闯三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