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庶民帝国TXT下载庶民帝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庶民帝国全文阅读

作者:贫民帅     庶民帝国txt下载     庶民帝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20章 面君

    很快,王烨一行就来到了京城之中。赵钦宏自然是安排了礼部的官员来接待王烨。

    同时,赵钦宏也在京城之中给王烨安排了一座不错的府邸。据说,那里是先帝时期的,一位老臣的府邸。

    这个住处赵钦宏一早就给王烨安排好了。王烨之前也派人好好的探查了一下这里。在王烨住进去之前,他就已经知道,那里是没有问题的了。

    按例,这天晚上王烨是不用去见皇上的。王烨应该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正式拜见。但是这个惯例对王烨来说自然是没有什么用的。

    在王烨到京城的第一个晚上,王烨就来到了皇城之中拜见皇帝。既然赵钦宏免了王烨的跪拜,王烨自然也就老实不客气了。不过,总得来说,王烨的礼数也还算是周全。

    一路惯常的客套之后,王烨和赵钦宏就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两人现在的关系有些微妙,他们既是盟友又是对手。同时,他们也都有些好奇,对方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赵钦宏仔细的打量了王烨很久才说:“你真的好年轻啊!比朕想象得还要年轻很多。”

    王烨微笑着说:“臣的年纪确实比很多人想象得要年轻。”

    赵钦宏说:“那是因为大家都无法相信。你能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说起来,赵钦宏其实是有些嫉妒的。他嫉妒王烨的年纪,很多时候人最怕的就是这种。你的对手比你强大,同时还比你年轻。

    王烨微笑着没有接话。赵钦宏问道:“在你看来,朕如何?”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些危险的。在古代,评价君主,而且是评价一位在你眼前的君主,一向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情。伴君如伴虎,即便是想拍马屁,如果拍到了马腿上,那很有可能也是要完蛋的。

    但是,王烨自然是没有这个心理压力的。虽然出于礼貌,他也不想说得太过分。

    “陛下知道八大王吗?”王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句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可是,听到王烨的问题,赵钦宏的脸色明显变了一下。看到赵钦宏脸色的变化,王烨轻轻一笑。

    王烨说:“臣从前也是在流民堆里出来的。而且在林海之中,臣还听说了八大王和那位太保大人的故事。所以,臣认为,陛下应该已经懂了。”

    赵钦宏沉默了,王烨说的没错。赵钦宏确实懂了,他知道在王烨的心里面对自己的评价必然不高。

    赵钦宏淡淡的吸了一口气问道:“那你见到朕之后,有何感想?”

    王烨说:“看起来,陛下应该是个天资相当出众的人吧?”

    赵钦宏的嘴角微微上扬,同时心中不断的冷笑。王烨称赞了自己的天资,但是却没有称赞别的,那就说明,在王烨的心中,他还是认为,赵钦宏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赵钦宏也没有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他问道:“你这次来京城所为何来?”

    王烨坦诚的说:“两件事。其一,臣想见见陛下和两位辅臣。其二,臣想看看大梁的百姓,过得究竟如何?是否都像辽东那样?”

    赵钦宏有些沉默,王烨的潜台词他已经听出来了。王烨需要用自己的眼睛,来帮自己下定决心。

    他要来看看两位辅臣和皇帝究竟是不是合格的领导人?他们能不能带领这个国家走向强盛?同时,他也想看看大梁的百姓还会不会支持大梁这个朝廷?

    对此,赵钦宏是有些没有信心的。虽然,他是足不出户的天子,但是有些事情他还是知道的。

    别看他的大臣们总说:“我朝鼎盛,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但是,他却从来不敢相信大臣们的话。

    他相信,在京城之中,天子脚下。百姓的生活应该还过得去。但是出了京城之后,即便是京畿重地,百姓的生活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且他还知道,辽东的百姓在大梁全境应该算是过得不错的。毕竟曾鹏海主政辽东也有一段时间了。

    曾鹏海是个比较有能力的人。在王烨崛起之前,曾鹏海一直在辽东实行的就是休养生息的政策。辽东的经济情况,在大梁还算是不错的呢。

    之前,辽东虽然也闹了民乱,但是在曾鹏海的弹压之下,辽东的民乱并不算特别严重。如果连辽东那样的生活,王烨都感到痛心疾首的话,那其他地方的百姓,王烨怎么还能忍心看得下去?

    实际上,赵钦宏说的没有错。出了山海关之后,王烨确实路过了很多地方。要知道,那些地方也算是京畿重地了。可是,那里的百姓过得日子,王烨根本就没有忍心看下去。看到那些百姓的日子,王烨其实已经基本上下定了要推翻大梁的决心。

    不过,他还是想给这个皇朝最后的一次机会。如果这个皇朝确实还有延续下去的希望,他也不会把百姓引入战火之中。这最后的机会就在赵钦宏和两位辅臣的身上了。

    就连王烨自己都不知道,他究竟希不希望这三人把握住这最后的机会?

    赵钦宏自然是不知道王烨心中的想法的。他现在关注的是另一件事。

    说起来,赵钦宏确实是有趁着王烨来京城的机会做点什么的打算。

    不过,他并不确定,在自己的计划之中,王烨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赵钦宏真的要在这一次的计划之中加入王烨的角色。那辽东军能发挥作用吗?

    于是,他便问道:“世人都知道,辽东军的武力强大。但是听说者很多,真正见识过的人却很少。这一次你既然来了,能不能给朕展示一下,你们辽东军的军威?”

    王烨其实已经隐隐猜到了赵钦宏的想法。在两人之前的通信之中,赵钦宏曾经隐约的透露过。

    说实话,王烨是有一点失望的。自己的态度和想法赵钦宏也是知道的,可是即便如此,赵钦宏关注的,依然只是自己的武力。对于朝政,对于百姓的疾苦,赵钦宏没有任何要关心的意思。

    甚至于,赵钦宏关注辽东的武力,也只是为了权力而已。

第421章 京城

    虽然失望,但是,王烨也不会轻易的做决定。毕竟,他现在要做的决定关乎太多人的生死了。

    而且,他这一次也确实是有在大梁的君臣面前,展示辽东武力的想法。只有让他们彻底的明白辽东的武力,他们才不会轻易得动跟辽东开战的念头。

    辽东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只有辽东实现了工业化,王烨才有兼济天下的资本。所以,对于赵钦宏的提议,王烨自然也是欣然同意了。

    王烨微笑着说:“陛下既然有命,臣下自然遵从。”

    赵钦宏自然不会相信王烨的客套话。但是他还是很满意自己的想法可以实现。

    两人后来又聊了一些没什么营养的话。然后,王烨就回到了自己的官邸之中。

    他们两人的会面,自然是瞒不过京城之中的有心人的。很快,两位辅臣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后,王烨亲自去了一趟襄平侯府。之前,王烨已经将两姐妹送了回来。这一次,王英石也跟着王烨回来了。

    其实,王英石已经做好了以后就在辽东生活的准备。随着王烨的地盘越来越大,他留在辽东的心理负担就越来越小。

    见到王烨之后,王廷建是满脸的笑容。他哈哈大笑着说:“烨儿啊,我可是盼你盼了很久了啊!”

    实际上,听王廷建叫自己烨儿,王烨感觉是有那么点奇怪的。但是从辈分上来说,王廷建确实是自己的长辈。王廷建这么叫,王烨也只能接受。

    王烨毕竟是从后世来的。对这个世界的规矩他本来就不是很熟悉,而且后世的一些习惯他还是在的。

    王烨笑着说:“虽然早了点。但是,小婿还是叫您岳父大人吧。”

    王廷建一愣,他叫王烨烨儿实际上是有故作亲近的意思的。可是没想到,王烨居然直接来了一个更亲近的称呼。

    这样王廷建其实更高兴,王烨越是迫不及待的想叫自己岳父,就说明王烨跟王寒蓉的感情越好。

    王烨这次来,自然也一同拜见了王老夫人。王老夫人摆出一脸的慈祥跟王烨说话。王烨也做出一副好后生的样子跟他们说话。

    王烨的晚饭自然也是在襄平侯府之中解决的。这顿饭王烨吃得还算是开心,这也算是王烨第一次见家长了。而且家长对王烨还都非常满意,这一顿饭的气氛自然是很好的。

    不过,倒是有一个人的情绪不太高。那就是王烨名义上的岳母,王廷建的正牌夫人陈氏。

    在城外的庄园之中,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在守着王寒蓉的生母。这让陈氏的心里非常的不是滋味。

    王烨其实也并不是那么不懂事儿的人。他之所以用这么明显的区别对待,实际上就是想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已。

    现在,他人既然已经来了京城。该做的礼数他还是要做足的。他给陈氏带来了非常丰厚的礼物,礼物的规格已经有些明显的超出了女婿见丈母娘的规格。

    陈氏自然也知道这是王烨在向自己赔罪。所以,她虽然兴致不高,但是也没在席间给王烨什么脸色看。

    宴会结束之后,王烨回到了自己的官邸之中。晚上,在自己的官邸之中。王烨询问杨威:“怎么样?情况如何?”

    杨威说:“情况非常糟糕。比我们想象得要糟糕得多。这里虽然是京城,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去。相比起外面的人,他们也只是勉强能活下去而已。”

    包岑正说:“能活下去就已经不错了。外面的那些人还不知道有多羡慕京城中的人呢?”

    杨威不敢苟同,他轻轻的摇了摇头说:“但是,他们的日子实在是太让人心酸了。京城中的这些普通百姓,他们每天就是在拿用自己的命换钱,还未必能吃得饱。他们每天的工作量,怕是要有我们辽东的三倍以上。但是收入,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根本就不足以糊口。”

    王烨的心情沉重,虽然他也预料到了。在这个末世即将到来的时刻,即便是天子脚下。百姓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他也没有想到,百姓的生存环境居然会这么恶劣!

    杨威说:“侯爷,我觉得,我们可以下决心了。”

    杨威所说的下决心是什么意思?王烨自然是明白的。

    王烨摇了摇头说:“先不急着下结论。我们可以给大梁最后一个机会,至少,让我见见两位辅臣。让我找个机会跟他们推心置腹的谈一谈。”

    包岑正说:“恐怕侯爷的愿望未必能实现啊。到了他们这个地位的人,怕是已经忘了推心置腹是什么意思了。”

    王烨默然无语,他知道包岑正说的是对的。但是,他还是不想放弃最后的希望。即便这个希望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这天晚上,王烨有点彻夜难眠的意思。他心中的想法很多,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也不能确定自己的心意了。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希望两位辅臣和皇帝做什么?他不知道自己是希望他们拯救这个皇朝?让天下的百姓获得短暂的幸福?还是由他们和自己彻底的终结这个皇朝?然后,由自己来给予天下的百姓真正的解脱?

    整个晚上王烨基本都没有睡觉。他早早的就穿好了自己的朝服,准备去皇宫之中上早朝了。

    王烨一向不喜欢摆大老爷的派头,所以他没有乘坐早已经准备好的官轿。他是自己骑马上的朝。

    说起来,王烨的骑术在辽东之中还算是不错的。毕竟,在他没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他就已经会骑马了。虽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骑了,但是他上马之后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虽然他的精神不佳,但是这一路上他走得还算是四平八稳。

    他的仪仗在京城之中还是非常显眼的。因为他的家人装扮得,跟其他人明显非常不一样。更不用说他们身上的装备了。

    这一路上,王烨遇到了很多跟他一样赶着上朝的人。也有很多人掀开自己的轿帘看王烨。

    只要看一眼,所有人都知道来的人是王烨。朱袍玉带,这是只有正一品甚至以上的大员才能穿的。

第422章 大员

    京城之中的正一品及以上的官员,那都是随便跺跺脚都能轰动整个京城的人。在这些人之中,本来是不应该出现生面孔的。

    当大家看到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大员之后。再看看他的年纪,以及一派武官的作风,再联想一下最近京城之中最受关注的事儿。他们就猜到了,来的人绝对是王烨。

    于是,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多看了两眼。他们想多熟悉一下,这个最近轰动了整个大梁的人。

    看到王烨之后,他们所有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年轻啊!”

    王烨的年纪给所有人都带来了压力。也让他们有一些自惭形秽的感觉。同样的,也让他们对接下来的早朝有了一丝不安的感觉。

    王烨来京城,两位辅臣自然不会沉默。虽然不知道两位辅臣会不会立即行动?

    但是,如果两位辅臣真的在今天就展开行动了。那以王烨这么年轻的年纪,他还有那么强大的实力。他能忍气吞声吗?恐怕是不可能吧?

    京城之中已经够风雨飘摇的了。现在,又加上了王烨的这一把火,也不知道京城还能有安宁可言吗?这是所有看到过王烨的人心中最大的阴霾。

    王烨不知道的是,首辅邓文耀也看到了王烨。他并没有跟王烨打招呼的念头。他只是默默的看了王烨许久。

    然后,邓文耀放下了自己的轿帘。他静静的闭目养神,好久之后,他才轻轻的说:“太年轻了!让这么一个年轻的人掌握大权,恐非幸事啊!”

    说完,他自己又轻笑了一声:“也好。反正,他现在也是辽东的头目。他越不可靠,未来我们能赢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皇城的门口,王烨找到了自己的准岳父王廷建。王廷建实际上是特意在那里等着王烨的。

    王烨第一次上朝,朝堂上站位和排序可是非常有讲究的。虽然,昨天礼部的人,定然已经跟王烨普及了这方面的知识。但是,王廷建还是有些不放心。

    这是自己的准女婿第一次在权力的中心亮相。他可不能让自己的女婿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

    早朝之前,总有一些人在对着王烨指指点点。虽然他们自认为做得还算是隐蔽。但是,王烨又怎么会感觉不到?他微微有些不快,但是仔细想想,他又觉得似乎没办法责怪那些人。

    毕竟,对他们来说,自己就是一场喜宴上不请自来的闯入者。而且还是非常强势的那种,他们不关注自己就怪了。

    就在这时,王烨看到一群人簇拥着两个人向着人群走来。远远的,就有很多人在对着那两个人行礼。

    王廷建轻轻的冷哼一声说:“看到他们两个了吗?他们就是当朝的首辅邓文耀,还有次辅翟玉成。”

    王烨看着那两个人,其中一个身体虽然还算硬朗,但是看年纪就是没有七十恐怕也差不多了。

    另外一位明显要年轻很多,看起来最多五十多岁,绝对没到六十的样子。王烨在那个稍稍年轻的人身上停留了一会儿。

    他问道:“那个年长的想必就是首辅了吧?”

    王廷建点点头,王烨继续说:“看咱们那位次辅大人的年纪似乎也不大。能在他这个年纪做到这个位置,想必,他也是个非常人啊!”

    王烨开始有些期待跟这两人的交流了。尤其是那位曾经对自己释放过善意的翟玉成。从翟玉成向自己示好,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心思非常灵活的人。而且,他的想法在当时看来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

    “这样一个人,或许跟其他那些官员会有些不一样吧?”

    王烨在心中暗自期待着。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身边的王廷建,此时正有一口大槽不知道该不该吐出来。

    “你还有心说别人年轻?这满天下的大员之中,可有一个比你年轻的?你说翟玉成年轻?他孙子可能都比你年长!”

    翟玉成也看到了王烨,在他同周围的人客气了一会儿之后。他便告别邓文耀向着王烨走来。

    王烨也看到了翟玉成向着自己走来。他站在原地没有动,静静的看着翟玉成过来。

    翟玉成来到王烨面前,对着王烨行了个礼,王烨连忙回礼。翟玉成面带微笑的说道:“尊驾可是辽国侯、辽东宣慰使司宣慰使,王烨王大人?”

    王烨笑着说:“在下正是。大人可是当朝次辅翟玉成翟大人?”

    翟玉成微笑着肯定。然后他又补了一句:“辽侯是第一次来京城吧?如果在京城有何不便、或是需要人帮助的地方,尽可以来找在下,在下定然尽心。”

    王烨连忙表示感谢,但是他却有些摸不清楚,翟玉成这么跟自己说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找个机会跟自己谈谈?

    对此,王烨并没有多做理会。现在他还不必想这么多的事情。很快又过来一些人,王廷建的脸色更加的难看了。王烨问道:“领头的那两位就是两个国公吗?”

    王廷建点点头说:“年轻的那位是齐国公张子扬。”王烨看了一下,张子扬的年纪大概只有三十余岁的样子。张子扬一副浊世佳公子的样子,王烨微微的冷笑,也不知道他这一身的派头,是用多少民脂民膏堆出来的。

    另外一位,大概五十余岁的样子。那人的脸上满脸的微笑,看起来似乎是非常好说话的样子。

    王廷建说:“剩下的那一个,就是晋国公元家祥。”

    王烨说:“看起来倒是挺慈眉善目的。就是不知道本性怎么样?”

    王廷建说:“本性我就不予评论了。总之,若论贪赃枉法,整个大梁就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王烨问道:“手段怎么样?”

    王廷建说:“京营之中要是有十桩人命案。其中最少有七桩跟他有关。”

    王烨问道:“那最后的三桩呢?”

    王廷建深深的看了王烨一眼说:“最后的三桩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你只会查到是私人恩怨。跟另外的那位不会有任何的关系。”

    王烨轻轻的叹了口气。他已经明白了王廷建的意思。京城之中的人果然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啊!

第423章 朝议

    显然,京营之中发生任何事情都跟两位国公有脱不开的关系。只不过一个做得明显,而另一个做得隐蔽而已。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张子扬就要更难对付一些。到了他们这个位置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韬光养晦的重要性?如果有人没这么做,那你可就要小心了,因为这个人可能有更深的心机和目的。

    这两位到来之后,他们自然而然的就站在了武官和勋贵的最前面。王烨正好就站在他们的身后。

    京城之中只有两位国公爷,国公之后自然就是侯爵。侯爵之中又以王烨这种国侯是最尊贵的。

    一般在同等爵位的人之中,如果要论资排辈的话。那就要看他们的封号具体是什么。

    比如著名的齐楚燕韩赵魏秦再加一个晋国,这种春秋战国时期的万乘之国就是最尊贵的。如果要在这些封号之中再细分的话,那一般就是后来一统天下的秦最尊贵,其次就是齐楚晋、然后是燕赵魏,最次就是韩。

    在万乘之国下面的,自然就是郑鲁吴越宋这种千乘之国。这些千乘之国,要么曾经争霸过要么就曾经当过霸主,或者出过至圣先师那样的人物,也是很尊贵的。

    王烨的封号不属于以上的任何一种。但是,他的封号毕竟也是一个强盛国度的国号,因此也是比较尊贵的那种。

    而且在京城的侯爵之中。大多都是加美号的侯爵,比如果毅侯之类的。属于侯爵之中比较没排面的,连王廷建的襄平侯都比不上,因此在侯爵之中还真没有人能跟王烨比肩。

    张子扬看到王烨站在自己的身后,便问道:“这位就是辽东来得王侯爷吧?”

    王烨笑着回礼:“这位应该就是齐国公张大人吧?”两人客套了几句,一边的晋国公也跟着一起打招呼。几人没说几句,早朝就开了。

    今天早朝的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把王烨正式介绍给京城的大员们。正式见礼过后,众人就开始议论朝政了。

    像王烨这样的人进京,是礼部的官员们最为头疼的。因为有关王烨的接待工作就是一个大问题。

    按理来说,王烨只是大梁的土司。他进京就是大梁的官员进京,不用任何迎接仪式。

    可是,他又是一个实力强大的诸侯。而且他还很可能在窥视“神器”。这样一个人进京,又有些像是外邦人到访。

    如果仪式过于隆重,难免被人指摘。如果真的按照大梁自己的惯例来,又难保不会引起王烨的不快。如果王烨因为心里不痛快而闹出什么事儿,那礼部的官员们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好在,王烨本人并不在乎这些。他本人明确的要求,有关他的接待工作,要一切从简,而且要严格的按照大梁的规矩来。王烨可是很明白的,在接待自己的工作上大梁花费得越多,大梁的百姓,尤其是京城的百姓负担就越大。所以,他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于是,今天他就像所有进京述职的官员一样,在朝堂上跟大佬们见了面。大家虽然对王烨很好奇。但是,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很快,大家就开始议论朝政了。

    这些正是王烨感兴趣的东西。这里是大梁的中枢,这里能看到大梁的一切问题。也能看到大梁的君臣是如何应对危机的?所以他竖起了自己的耳朵,仔仔细细的聆听着。

    不过很快,他就失望了。因为大梁的君臣处理一切朝政的办法,都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拆东墙补西墙。

    比如,陕甘那里闹饥荒了怎么办?拨款救灾啊!没钱拨款怎么办?看看有没有别的地方能省下银子,比如边军的军费之类的。或者是皇上修园子的钱里能不能省下一些?

    如果省不下来,那就试试捐款吧!从地方上的士绅到京城的官员统统都要捐款。如果捐款也不够怎么办?那就只能用最后一种办法了,减免当地三年赋税吧!

    云贵那里有土司造反怎么办?让当地的其余土司带兵平乱就是了。那没有军费怎么办呢?许那些土司便宜行事之权就是了。什么叫便宜行事?说白了就是许他们可以合法的劫掠。

    王烨心里非常的失望。大梁没钱吗?要说没钱还真的是。大梁的国库应该确实是非常空虚了。但要说大梁有钱也没错。在场的任何一个人,包括皇帝和王烨在内,每一个人的家底拿出来,平息一场民乱或者赈灾都绝对足够了。

    王烨自己不想出钱是因为他知道,他出了钱,钱也不会落到百姓和前线奋战的将士们手里。其他人不想出钱他也明白,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大梁的问题就在士绅豪强太肥,而百姓又太瘦。不解决这个问题,大梁的一切问题都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到这件事。似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些一样。这种和稀泥的态度,让王烨几乎要彻底的失望了。

    等到其他的问题讨论得差不多了。赵钦宏点了王烨的名字问道:“辽侯初次来京城,对京中和其余地方的事务大概还不太熟悉吧。”

    王烨站出来承认:“臣初来乍到不敢妄言。”

    赵钦宏说:“辽侯久在边疆,对边疆的形势应该还算了解。不知可有什么要跟朕说的吗?”

    众人以为这是赵钦宏和王烨之间的默契。他们以为赵钦宏只是想找一个由头,来抛出他们之后要做的事儿。

    可是实际上,这两个人在现在还真的是没有什么默契。他们唯一的默契就是,之后要让辽东军在京城举办一场军演。

    王烨想了想说:“北方草原上,查干巴拉推翻了前任狼主,并且掌控了草原上的大权。这件事想必皇上和列位大人都已经知道了。”

    大臣们各个都是一脸的疑惑。他们不知道王烨在这个时候提起这件事是要做什么?赵钦宏也有些莫名其妙。

    王烨微笑着说:“臣初来乍到。不知有关这件事,陛下和各位大人是怎么处理的呢?因为这件事跟臣的辽东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臣格外关心。唐突的地方,还请陛下和各位大人赎罪。”

第424章 北狄人的威胁

    赵钦宏摆摆手说:“镇守辽东,本就是你的职责所在。你关心辽东的安全是理所当然的。北狄人的势力和辽东直接接壤,你关心北狄人正是你尽职尽责的表现,又何罪之有呢?”

    王烨躬身说道:“谢陛下体谅。”

    赵钦宏想了想问道:“首辅,这件事就由你来跟辽侯解释一下吧。”

    邓文耀站出来说:“北狄人的事,暂时跟大梁还没有什么关系?北狄人内部动荡,对我们大梁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能给我们大梁争取到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所以,当初我们朝议的结果,就是不插手这件事。”

    王烨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大家也都看出了他脸色的变化。甚至,有些人还在暗自窃喜,他们以为王烨是在担心辽东的安全。也有些人感到有些疑惑,辽东现在实力强大,他应该不会被一个查干巴拉吓到吧?

    赵钦宏就持有这种想法。所以,他便问道:“辽侯可是有什么不同意见?”

    王烨这时想起了包岑正当时问自己的那句话:“陛下有没有发现,这几年的天气越来越冷了?”

    众人都有些奇怪,赵钦宏看了看钦天监监正陈桐。陈桐会意,他站出来说:“回禀陛下。辽侯说得没错,近五年来,天气确实在逐渐变冷。而且,似乎是没有回暖的迹象。”

    众人一片哗然,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王烨说的天气跟北狄人有什么关系?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如果天气不断的变冷下去,对农业和大梁的影响都会非常的大。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担心,自家庄园明年的收成了。

    可是,在场的人之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傻子的。翟玉成便站出来问了一句:“辽侯可是要说,北狄人又可能会大举南下?”

    翟玉成的问题又引起了一片哗然。经过翟玉成的提醒,所有人都想明白了,天气变冷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更北边草原上的人。

    如果草原上的北狄人活不下去了,他们自然是要南下的。这已经在之前几年,被反复证明过了。

    王烨点点头:“不仅仅会大举南下,在下认为,在未来几年之内,北狄人定然会大举进攻大梁。而且规模......”

    说完,王烨观察了一下众人的脸色才说:“应该会空前的强大!远超在座任何一位预计的强大!”

    朝堂之上立刻响起了一片议论之声。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兵部尚书于锦鹏。他主管的就是兵事。大梁的兵部职权比较重,对外部危险的预测虽然严格来说算不上他的职责。不过,如果王烨说的那种可能真的有,他却没有提出来会显得他有些无能。

    于是,于锦鹏便站出来说:“辽侯莫不是在危言耸听吧?”

    王烨看了他一眼,于锦鹏便对王烨一躬身说:“在下兵部尚书于锦鹏。”

    王烨躬身回礼说:“我也希望我是在危言耸听。但是,我不得不说你们都忘记了一个问题。现在的北狄狼主可是查干巴拉!”

    赵钦宏微微的皱了皱眉头说:“查干巴拉这个人你很熟悉吗?”

    王烨微笑着说:“臣对这个人一点都不熟悉。”

    赵钦宏说:“那你的判断是从哪里来的?”

    于锦鹏说:“怕不是主观臆测吧?”

    王烨说:“我虽然不了解查干巴拉,但是我知道他做过什么?他刚刚结束了同罗斯人和大食人的战斗。他征服了庞大的土地。他正在重走他祖先的道路。”

    他的祖先是谁?所有人都知道,听他提起那个人,所有人的脸色都不由自主的变了。包括坐在上面的赵钦宏也是一样。

    王烨看了看他们的脸色说:“老天爷是公平的。我们这里冷,他们那里也是一样。查干巴拉征服了那么大片的土地,他需要养活的人口有多少?我想,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如果他那里都发生了饥荒,各位觉得,他会怎么办呢?”

    王烨的话让现场立刻嘈杂了起来。他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能供养一个帝国的。就只有另一个帝国了。所以,如果北狄人那么庞大的帝国真的出现了粮食危机,那就只有大梁有可能有能力解决了。

    可是,如果北狄人真的南下了。那大梁岂不是就要完蛋了?

    王烨继续说:“他现在征服过的土地。当年他的祖先也曾经征服过。前朝南下的时候,带来了多少兵力?又有多大的破坏力?我想各位也是知道的。”

    王烨的话没有说下去。在这个世界上,草原上的民族也曾经南下过。而且,那个草原民族也曾经征服了中原大地。现在的大梁正是推翻了北狄人的统治建立起来的,王烨的话勾起了他们内心最大的恐惧。

    赵钦宏不由得紧紧的抓住了自己的座椅。他深吸了好几口气,然后问道:“在你看来,他能聚集起他的祖先那么多的兵力吗?”

    王烨摇摇头说:“很难说。他的祖先是经过三代狼主的积累,才有了那么多的人马和地盘。据臣所知,查干巴拉现在的地盘虽然比不上他的祖先,但是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于锦鹏说:“那他现在的兵力岂不是也会跟他的祖先差不多?”

    于锦鹏现在已经顾不上,认同王烨的想法会不会对自己的仕途造成影响了。如果这件事处理不好,他的仕途才有可能真的会完蛋。

    王烨看了于锦鹏一眼,他知道,自己的话于锦鹏也听进去了。

    王烨说:“他毕竟没有经过三代的积累。他在那些土地上的统治基础也不牢固。想必,他还需要在那里留下足够多的兵力镇守。所以,如果只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他的兵力应该不会和他的祖先相当。”

    赵钦宏听出了王烨的话还有后半句。他追问道:“你似乎还有另外一个角度没说?”

    王烨说:“确实,这一点也是微臣最为担心的。”

    王烨心中确实有一个隐隐的担忧。他看过很多历史类的书籍,他知道很多很多的典故。他知道得越多,他心中的恐惧就越深。今天,他也算是有一个机会了,他要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也给大梁的君臣提提醒。

第425章 幼稚的王烨

    王烨说:“臣之前说的情况,只是按照正常的情况来判断的。可是臣想,陛下和各位大人都知道。饥民有多么的可怕?如果查干巴拉治下有大量的饥民,那他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内部矛盾转移到外部来。如果他告诉自己的民众,只要打下大梁他们就有吃不完的粮食。那么臣想,查干巴拉能带来的兵力甚至有可能比他的祖先还多。”

    这一次,王烨的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大梁刚刚因为饥荒闹了一次民乱。民乱的破坏力有多大?他们可是很清楚的。

    而且,想到民乱,很多人的脸色都有些奇怪。毕竟王烨的崛起,跟那一次的民乱有很大的关系。别的不说,王烨现在手下最重要的几位高官,可都是那次民乱的参与者。不管他们是自愿还是被迫,他们当初确实参与到了民乱之中。

    赵钦宏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他也想起了饥荒和王烨的关系。不客气的说,辽东现在已经成了大梁的一大心病。他可没有想到,饥荒还有可能给他带来另一大心病。

    良久,赵钦宏站起身来说道:“户部员外郎戚宿何在?”

    这时,从朝臣最末闪出一个人,跌跌撞撞的跪倒在地给皇帝扣首:“臣户部员外郎戚宿叩见陛下。”

    戚宿此时已经体如筛糠,王烨虽然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他也能猜到。此人,想必就是当初提出要削减北方边军军费的那个人了。

    事实上,王烨确实没有猜错。戚宿就是当初提出要削减军费的人。这次王烨说的这件事,无疑证明了他当初的建议不仅仅是错误的,而且是非常有可能给大梁带来巨大祸患的。

    往小了说,他这种就是无能。往大了说,他可能就是居心叵测了。所以,自从王烨开始说北狄人的事儿之后。他一身的冷汗就没有下去过。他一直躲在角落之中,希望皇帝不要想起他。

    户部员外郎只是从五品的官员。大梁的律法之中,没有具体规定到底几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上朝?具体谁可以上朝?还要看职务。

    就比如六科给事中。这个官职的品级不过和县官相当,但却也有上朝的资格。就是因为六科给事中有谏言和监察的权力,因为职责重大所以必须要上朝。

    戚宿这个户部员外郎也是一样。如果换成其他的朝代,他这个品级的京官是没有资格上朝的。但是因为他所在的位置对大梁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他也得到了上朝的资格。

    平时,他还为此洋洋自得,但是现在,他真心希望自己只是一个从五品,甚至是六七品的外放官员,那该多好啊?

    赵钦宏平静得说:“你可知罪?”

    戚宿不敢为自己辩解,他连忙说:“臣知罪。”

    赵钦宏说:“朕要把你赶出京城,永不录用,你可服气?”

    戚宿心中凄苦,他之前上那个奏章其实也有一点拍马屁的意思。现在,大梁最大的问题有三个。其一、边军将领拥兵自重。其二、辽东割据之势已成。其三、士绅豪强、勋贵子弟势力强大,百姓民不聊生,导致民怨四起。

    其他两条戚宿没有任何办法解决。借着这次北狄人的内乱,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说话的机会。虽然他的提议必然不能解决边军的问题。但是,他好歹可以在皇帝面前刷个脸熟不是?

    他想得确实没错,他确实是在皇帝的面前刷了个脸熟。皇帝也已经记住他了,这就要来收拾他了。

    戚宿只能叩首:“臣拜服。”对戚宿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虽然他的仕途就此完结了,但他好歹还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而且,他的家里还有几座庄园,后半辈子的生计也有着落,他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戚宿离开之后,众人也都想明白了。王烨今天的提醒确实是出于一片好心。只有一个帝国才能供养另一个帝国。辽东实力强大,但是毕竟供养不了查干巴拉的北狄帝国。

    如果北狄人南下攻打辽东,以辽东的实力,北狄人怕是占不到什么便宜。即便查干巴拉拿下了辽东,他境内的饥荒问题还是很难得到解决。风险太大、收益太小,查干巴拉虽然有些鲁莽。但是,这么不合算的买卖,他还是不可能会做的。

    这么一想,真正危险的就是大梁了。虽说,改朝换代之后,很多臣子不过就是换了一个皇上而已。但是类似北狄南下这样的事儿,可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这毕竟是一个民族取代了另一个民族的统治地位。在座的任何一个,即便是想投机,恐怕都很难在新朝取得多高的地位。因此,这件事是真的触碰到他们所有人的根本利益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确定了,王烨真的是像传闻中说的那样,是一个有一片赤诚的公心的人。

    因为北狄可能南下的这件事,还真不能说跟辽东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北狄南下,对辽东来说是个巨大的机遇。

    即便当年北狄的那位雄主,带着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也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北狄人现在想要覆灭大梁,难度必然非常的大。不打个几十年是不会有结果的。

    这么长的时间,两大帝国厮杀在一起。辽东有的是两边讨好甚至是渔翁得利的机会。

    不过,这么做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王烨必须不来提醒大梁。因为如果大梁做好了准备,北狄人的南下就有可能徒劳无功。毕竟,现在的大梁还是有很强的实力的。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北狄人想得应该也是想打大梁一个出其不意。现在有了王烨的提醒,北狄人想偷袭已经不可能了。到时候碰了一鼻子灰的北狄人,搞不好就会去试探一下辽东好不好打了。

    可以说,王烨这次提醒大梁,不仅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反倒有可能给自己引来祸患,甚至是给整个辽东引来祸患。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这样的举动无疑是非常不合格的。

    但是作为一个人来说,王烨的行为又是高尚的。

第426章 底气

    邓文耀站出来对着王烨行了一个大礼说:“老朽谢过辽侯。辽侯一片赤诚之心天地可表,老朽替大梁的百姓谢过辽侯。”

    邓文耀确实不愧是当朝首辅。他的话立刻就说到了王烨最想听的部分。王烨做这么多,并不是为了大梁的君臣。而是为了大梁的百姓,如果邓文耀代替大梁的君臣感谢王烨,王烨才不会在乎呢。现在邓文耀代表大梁的百姓感谢王烨,说明他确实比较了解王烨。他知道说什么话?能说进王烨的心里。

    王烨自然是不敢怠慢,他连忙扶起邓文耀连说不敢。就这样,王烨参加的第一次早朝,就这么结束了。早朝上决定下来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赵钦宏下令整备边军的军备随时准备迎战。

    朝廷的命令用六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到了边关将领的手中。在边关将领得知,北狄人随时有可能大举入寇之后。他们也紧张了起来。

    对这些将领来说,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最大依仗,就是手中的军队。如果他们不多做准备,导致自己的部队出现了损失。那他们的下场可能会非常的凄凉。

    这天下朝之后,王烨跟随王廷建来到了最近的一间酒楼之中。这座酒楼在京城之中算不上顶级,但是好就好在,这里平时就有很多官员来,所以每一间雅间的隔音效果都很不错。

    王廷建点了几个特色的酒菜,两人就在这里展开了他们的第一次私人交流。

    几句客套之后,王廷建问道:“贤婿,这一次北狄人真的会南下吗?”

    王烨点点头说:“我虽然不确定时间,但是他们会南下是肯定的。”

    王廷建有些焦急得问道:“那你的辽东不会有危险吧?”

    王烨微笑着说:“如果查干巴拉敢来辽东,那危险的可就是他了。”

    王廷建自然不会因为王烨的一句话就放下心来。他连忙追问王烨这么自信的理由。

    王烨也跟他阐述了一下。辽东虽然小,但是小也有小的好处。辽东虽然也有辽河平原在,但是围绕着辽河平原的却是各种天险。尤其辽西地区,那里更是只有一条辽西走廊算是平原地区。四周都被各种山岭保护,山岭上还有塞外长城以作屏障。

    可以说,辽东的地势非常险要,尤其是辽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这样的天然屏障,从草原上来的北狄人很难攻入辽东。

    事实上,在我们这边的历史上,倒确实很少有草原上的势力攻破辽东地区的记录。倒是有两次比较著名的,从关东攻入草原的记录,而且两次完成这个成就的,居然还都是同一个民族。

    其余但凡攻入关东的,大多都是从关内向关东攻打的。就比如司马懿灭燕国,和唐朝攻打高句丽的战争。

    总之,辽东特殊的地理环境,给了王烨很大的底气。当然了,他更大的底气还是来自于自己强大的实力。

    王烨微笑着说:“我虽然只有十万大军。但是岳父大人应该也明白,我们辽东的十万大军跟别人的十万兵可是不一样的首发

    听完王烨的话,王廷建也是满脸的微笑。当初王烨能以一万五千人,打赢曾鹏海的二十三万人。足以说明,辽东军的战斗力是不能用人数来衡量的。

    有地利的帮助,又有强大的武力。王烨确实不担心查干巴拉的威胁。所以,他才敢在朝堂上给赵钦宏他们提醒。如果没有这个底气,他还敢这么做,那他就是在拿辽东百姓的生命开玩笑了。

    说完王烨这边的问题,王烨也有自己的问题要问。他说:“赵钦宏这是准备动手了吗?”

    他虽然刚刚来到京城,但是他还是感觉到情况有点不对。他发现自己的到来似乎加剧了帝党和相党的矛盾。

    王廷建说:“没错。皇帝这边表面上来看,在武力上有绝对的优势。他有精锐的亲军,还有一部分京营的支持,如果他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话,他成功的可能性确实很大。”

    王烨问道:“如果他有这样的实力,那他之前为什么不动手?”

    王廷建摇摇头说:“之前情况不明,京营的态度谁都不能确定。皇帝和两位辅臣的矛盾发生在皇帝对勋贵下手之后。那个时候皇帝没有多大的把握。而且,皇帝在朝堂上的确实有些势单力孤。如果他不做好准备,即便他用强力手段解决了两位辅臣,恐怕也不能掌控朝局。”

    王烨摇摇头说:“不对!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如果两位辅臣手里真的没有兵权,他们是不可能有底气对抗皇帝的。”

    王廷建点点头说:“就是这样。虽然我不知道皇上和两位辅臣到底有什么秘密?但是我知道,两位辅臣的手中,必然有一支可以对抗皇帝的力量。所以,你的到来才能让皇上下定动手的决心。”

    王烨仔细想了想说:“我大概明白了。皇帝手中的实力虽然强,但是却缺乏足以一锤定音的王牌。而我辽东军应该就是这片天下最强的王牌了吧?”

    王廷建没有回话。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古时候打仗,别看动辄就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的大战。可是实际上,真正有能力决定战局走向的,人数往往会很少。

    就比如我们这边的明末,别看明末的将领手中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大军,实际上真正的战兵并没有多少,其中最有战斗力的,往往就是主将用自己的钱供养起的亲军。

    包括明末那位“不纳粮”的。在他被杀之前,追击他的敌人只有山海关来的一万人、关外来的两万人,以及两三万降军。可是,他手中的兵力却是敌人的数倍,为什么他会一路逃窜一路溃败?就是因为之前他九战九败,他手中最精锐的老营已经消耗干净首发

    王烨和王廷建现在可能就是被皇帝当成了类似亲兵和老营之类的存在,是能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力量。

    如果到了需要动手的时候,对手要是比皇上想象得要难对付。辽东军强大的武力,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战斗分出胜负!这一点王烨和赵钦宏丝毫不会怀疑,两位辅臣恐怕也是这么想的吧。

    喜欢庶民帝国请大家收藏:庶民帝国。

第427章 谜团

    “裴伯言就是那种心怀不满的亲兵?”王烨问道。

    郑流点了点头说:“没错,老裴是我们这些亲兵之中,跟随将军时间最久的人之一。将军将他遣散的本意,是希望老裴能帮他安抚那些心怀不满的亲兵。但是将军没想到,老裴就是那个怨念最为深重的人。”

    “所以,他跟耿太保的死有什么关系?”王烨疑惑的说:“难道他也参与了构陷你们将军?”

    “没错。”郑流说:“那个昏君是铁了心的想让我家将军死,朝堂上那些急于媚上的人,自然是要想尽办法达成他们主子的愿望。

    虽然,他们在青山先生那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他们中最阴险的那个却找到了老裴,他和老裴合谋构陷了我们将军。”

    王烨皱了皱眉头说:“这似乎是有点说不通吧?按照你的说法,你是同情裴伯言的,可是这个裴伯言明显就是一个叛徒啊!”

    听到这里刘介冷哼了一声,郑流则无奈的摇了摇头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老裴的本意并不是想将军死,他是希望将军能重返战场。

    如果将军要再次出征,那他自然要重招旧部,到了那个时候,老裴就有了回归将军麾下的机会了。”

    王烨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那位裴伯言是被人当枪使了。”

    郑流说:“没错,老裴明显是被人利用了,将军死之后,他也非常自责。他的家乡因为世受将军的大恩,所以那里的人也容不下他了,无可奈何之下,他就上山做了山贼。”

    “所以。”王烨说:“八大王痛恨裴伯言也是有原因的。”

    “没错。”郑流说:“这就是刘介说的,八大王有可能是将军后人的第二个原因,至于最后一个原因嘛......”

    郑流看了看刘介,刘介也叹了口气说:“都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可顾忌的?直说了吧,我家将军确实有个孩子逃过了一劫。”

    王烨倒不显得有多惊讶,他好奇的是另一个问题:“这个秘密知道的人多吗?”

    刘介摇了摇头说:“不多,那个逃过一劫的孩子是将军的私生子,所以虽然他从小就跟在将军身边。但是只有我们这些受将军信任的亲兵,以及将军夫人和几位公子小姐知道这个秘密。”

    “我懂了。”王烨说:“裴伯言也知道吧?”

    “他知道。”刘介说:“但是,他应该是不相信那个八大王就是将军的私生子。”

    王烨点点头问道:“你刚刚说,你们家将军家的公子、小姐甚至是将军夫人都知道那个私生子的存在?”

    刘介点点头说:“实际上,那个私生子在将军家也是入了族谱的。将军夫人非常喜欢那个私生子,她害怕私生子认为自己和这个家庭有隔阂。

    于是在夫人生下一位小姐的时候,她谎称自己生了双胞胎,不过其中一个早夭了。然后,她就将那个私生子的名字,当成是早夭的那个孩子写在了族谱上。”

    “这......”这一次王烨倒是惊讶了。“这似乎是不太吉利吧?”

    “只要当事人不介意,这就不是个问题。”刘介说:“事实上,当那位私生子得知了夫人的提议之后,他倒是真的痛哭流涕了,只不过是感动的。”

    王烨点点头:“听这个意思,那个私生子和将军一家的感情确实很好,那他就有足够的理由为将军报仇。”

    刘介说:“没错,而且在将军的所有孩子之中,他应该是最有天赋的一位,将军的本事他学的也最多。只不过因为出身的原因,将军不能公开认下这个孩子。

    否则耿家军的下一位统军大将应该就是他了,即便他因为出身的原因不能统领耿家军,将军还是将他最精锐的亲兵部队交给了他统领。”

    “所以,他应该也有化身为八大王的能力。”王烨说:“既然朝廷上没人知道他是耿太保的私生子,那他也有这个机会逃出来为耿太保报仇。”

    “没错。”刘介说:“所以,我们也不能肯定那个八大王到底是不是将军的私生子。”

    “你们没人见过八大王吗?”王烨奇怪的问道。

    “没有。”刘介说:“我跟老郑都没有见过八大王,如果我们见到了他,这个问题早就应该有答案了。不过,我家将军的亲兵之中,倒是有几位现在就在八大王的麾下效力。”

    “那,这就复杂了。”王烨摸着下巴说:“同样是亲兵,你们知道的,那些亲兵也知道,所以这些秘密就都不能用来验证八大王的身份了。”

    说着王烨看了看两人的脸色,他有些担心两个人多想,于是他便解释了一句:“我只是担心,你们过去的同僚中,有人为了报仇会不顾一切。”

    郑流苦笑了一下说:“其实我们也有这种担心,所以我们才始终没有确认,那个八大王究竟是不是我家将军的孩子。”

    王烨点点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他又问了一句:“那么,以你们对那个私生子的了解,再对比一下现在这位八大王的作风,你们觉得他们两个是一个人吗?”

    刘介和郑流对视了一会儿,这回是郑流开口说道:“我觉得有可能,当年将军一家行刑的时候,我们这些没有受到牵连的亲兵都亲眼目睹了全过程,包括我们说的那个人也是一样。

    看着自己的至亲死在了自己的面前,他的心性一定会受到不小的冲击,而且他一直就是一个比较容易感情用事的人。再加上,他对朝堂上的那些人也没什么好感。

    所以我觉得,八大王现在的行为,确实是我们说的那个人能做得出来的。”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王烨说:“你们之前一直强调的,那个人的出身不好,是什么意思?”

    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刘介和郑流明显是犹豫了一下,看得出来,这其中的秘密让两人有些难以启齿。

    王烨点点头说:“我明白了。我希望你们不要误会,我之所以想知道那个人的出身,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想知道那个人会不会因为他的出身而有外援。”

    “绝对不会。”刘介说:“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可以放心,在将军一家不在了之后,他就真的是孤身一人了。”

第428章 解答

    王烨还是有些疑惑:“可是,在帝相之争开始的时候。两位辅臣能拿的出足够的条件,让两位国公投靠自己吗?”

    包岑正摇摇头说:“恐怕不可能。所以,在下认为还有另一个可能存在。”

    王烨问道:“是什么?”

    包岑正说:“外援!如果相党在京城之中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抗皇帝,那他们在外面有外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之前鲁建木曾经说过,户部那个员外郎提出要削减边军军费的时候,翟玉成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同意。”

    这件事确实有些奇怪,毕竟边军将领拥兵自重对大梁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那个时候,北狄人内乱,看起来就是给了大梁这边一个非常好的理由削减军费,以此来削弱边军将领的实力。

    王烨恍然大悟:“如果那些边军本来就是相党的自己人。那他翟玉成是不可能会同意这项建议的!”

    包岑正说:“据属下所知,在翟玉成和邓文耀还没有合流之前。翟玉成最大的外援就是曾鹏海。现在,曾鹏海已经被我们取代。但是,翟玉成和邓文耀合作得依然很好,而不是沦为了邓文耀的附庸,属下觉得,翟玉成很可能找到了一个新的外援!而且是跟曾鹏海几乎有同等分量的外援!”

    王烨说:“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外援能对京城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

    包岑正说:“有可能!如果皇帝敢轻举妄动,最好的结果,自然是他成功的拿下了两位辅臣。可是如果这么做,那么毫无疑问,因为两位辅臣的倒台,大梁必然有大批官员要一起跟着完蛋。到时候,大梁的运转必定会受到影响。在那时,如果有一个有足够分量的外援,以清君侧的名义站出来,赵钦宏可能也抵挡不住。”

    王烨点点头说:“如果两位辅臣真的在朝堂上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和势力。那么他们倒台了,朝廷可能连正常调兵都要出问题,又更何况是平叛呢?”

    包岑正说:“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如果两位辅臣成功逃脱,那么有他们两个在,天下大乱几乎不可避免。要知道,在历史上可是出现过类似的先例的。”

    王烨默然,他知道包岑正说的是什么先例。可是杨威不知道,杨威连忙问道:“历史上出现过先例?什么时候?”

    王烨淡淡得说:“汉末,董卓乱政,擅自行废立之事!袁绍当面痛斥董卓,并横握佩刀向董卓拱手扬长而去。当夜,袁绍连夜离开洛阳。袁氏家族四世三公。所以,虽然袁绍当时不过就是一个太守,但是凭借袁家的名望,他还是很快就被推举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最终不得不迁都,至此汉末乱世彻底拉开了序幕。”

    包岑正说:“今天的这两位辅臣可不是当年的袁绍。他们自己就是门生故吏遍天下,他们不用仰仗祖先的名望,他们的号召力可比当年的袁绍强多了。当然了,赵钦宏也不是董卓,他毕竟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大义还是在皇帝这边的。可是,皇帝已经得罪了勋贵,如果再被天下的士大夫反对,他的这个正统名分能起多大的作用?恐怕还是未知数吧?”

    杨威说:“如果当年那个袁绍在当面痛斥董卓之后,他都能安然离去。那现在,这两位辅臣是不是也很有可能,可以从京城全身而退?”

    包岑正说:“非常有可能!”

    杨威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两位辅臣有外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王烨说:“这里面有一个时间节点的问题。还记得吗?翟玉成曾经试图联系我们做外援。但是,他却没有成功。也就是说,在那个时间点,他还是没有外援的。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两位辅臣现在拥有的外援肯定不止一家。只有这样,在曾鹏海被我们缠住的时候,他们才能有力量威慑赵钦宏。”

    包岑正说:“正是如此,如果翟玉成在这时又拉来了另一股外援。而两位国公又投靠了他们的话。别看在京城之中皇帝的实力更强,但是如果两边真打起来,实际上胜算更大的应该是两位辅臣那边。毕竟有两位国公的京营和家仆,再加上他们的隐藏势力,两位辅臣几乎可以肯定,绝对能安然的离开京城!”

    杨威做恍然大悟状:“所以,赵钦宏才会冒着得罪天下士大夫的危险和我们联合?就是因为只有我们加入了,他才能重新占据上风?”

    包岑正说:“没错。两位辅臣既是天下文臣之首。同时,他们也是天下文人之首。只要皇帝解决了他们两个,天下的士大夫阶层就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在他们重新推选出一个首领之前,只要皇上抢先跟我们决裂。那他就是天下士大夫天然的领袖!”

    杨威无奈的说:“怎么这么复杂啊?”

    王烨说:“并不复杂,现在的情况已经渐渐明确了。赵钦宏会想在这时动手的理由已经很明显了。有我们辽东军在,他在京城之中几乎就稳操胜券。即便有外部的敌人想要进逼京城,只要他打开山海关,我们辽东的大军就可以教一切人做人。现在,他确实已经掌握了主动。”

    包岑正说:“可是,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必须要配合他!”

    王烨无奈得说:“看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你们侯爷我可是要倒霉了。”

    事实证明,包岑正确实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的所料不差,翟玉成确实是重新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外援。

    本来,王烨就只是他的备选方案而已。王烨这边没能争取得来,他在他的首选目标那里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现在,他又重新有了外援,他也就有了跟邓文耀继续合作的底气。

    此时,在一间密室之中,邓文耀正和翟玉成相对而坐。

    “玉成觉得,王烨现在已经做好决定了吗?”邓文耀开口问道。

    翟玉成说:“恐怕还没有。”

    邓文耀丝毫不为所动,他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问道:“何以见得?”

    翟玉成说:“如果王烨已经做好了决定,那他根本就没有来京城的必要。他只要派那个刘介过来就可以了。他完全没有必要身犯奇险,他这么做的理由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要用自己的眼睛来帮他确定,自己要站在谁这一边?”

第429章 翟玉成的酒

    邓文耀说:“你觉得他会站在哪一边?”

    这个问题就有些难回答了。翟玉成想了好久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他只能说:“下官愚钝,还请首辅大人指教。”

    邓文耀叹了口气说:“局势不明,老朽也看不出王烨究竟会作何选择了!”

    说着,邓文耀不由得轻轻得皱了皱自己的眉头。他说:“按理来说,以王烨的性格,他应该是非常看不上那个皇帝的。他应该知道,如果天下还在那个,只顾着自己享乐和掌控权力的皇帝手中,他最在意的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得。”

    翟玉成接着说:“可是,他跟我们合作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从他的政策来看,他痛恨得可不仅仅是皇上,天下所有的士大夫都是他痛恨的目标。”

    邓文耀说:“既然他跟两边的合作基础都不好,那就说明,他倒向任何一边都有可能。”

    翟玉成说:“也有可能,他不会站在任何一边。”

    说着,翟玉成微微有些自嘲的笑了笑说:“当初我跟王烨也算是有些联系了。这几天,我尝试着再找机会跟他谈谈吧。如果可能的话,我就争取把他拉入我们这边。如果实在不可能,至少也要让他两不相帮。”

    邓文耀点点头说:“如果王烨能加入我们这边,那我们几乎就可以说是稳操胜券了。如果他能两不相帮,我们这边的胜算也会很大。这件事,就请玉成多多费心吧。”

    翟玉成点头答应。邓文耀并没有询问,当初翟玉成同王烨联系的原因和细节。不用问他也知道,定然是当初曾鹏海情势危急的时候。翟玉成想要发展王烨做自己新的外援了。

    很快,翟玉成就找到机会约见了王烨。这件事他完全没有掩饰的打算,因为根本没有必要。相党会拉拢王烨这是所有人都能猜到的。而且,两人第一次的见面恐怕也谈不到什么实际的内容,他们只不过就是相互试探而已,也没有什么掩饰的必要。

    两人寒暄了几句,谁都没提过当初他们之间的联系。翟玉成笑着说:“听闻辽侯在辽东大兴教育,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值得下官敬辽侯一杯。”

    王烨心中一动,他知道重头戏来了。他便连说不敢,然后喝下了翟玉成敬自己的酒。

    放下酒杯之后,翟玉成又说:“听说,辽侯在辽东施政,几乎不使用辽东的士子。不知是为何啊?”

    王烨微笑着说:“因为他们达不到我的要求。”

    翟玉成说:“人们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些士子都是饱学之士,如果辽侯尽心挑选的话。总能从中找到一些符合要求的人吧?”

    王烨知道,翟玉成并不是想为辽东的士子出头。他只是想试探自己的态度。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容不下天下的士子?

    王烨说:“挑选自然是要的。不过,凭借他们的学问,想在我辽东顺利推行政务还是力有未逮。所以,无论是谁?想要在我辽东为官,就必须接受我们辽东的再培训。”

    翟玉成微笑着说:“总听人说,辽侯精通墨家机关术。在春秋战国之时,墨家和儒家并称为显学。两家那时的关系不是很好,想必辽侯对儒家也不是很欣赏吧?”

    王烨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这个世界上的学问就以儒学一家独大。小侯说得可对?”

    翟玉成说:“正是此理,儒家创造了汉唐盛事。我中华一千多年来的繁荣,足以证明儒家的学说是天下唯一的至理,辽侯何故非要揪着古人的那点恩怨不放呢?”

    王烨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总说,我们中华治理天下的办法,是内圣外王。不知道次辅大人可同意这种说法?”

    翟玉成的脸色立刻就变了。他知道,自己可能是小看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了。这个年轻人的眼光要比自己想象得要毒辣很多。他居然轻易的就发现了自己话语之中的漏洞。

    从表面上来看,自己的话一点都没错。似乎确实是儒家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但是,这其中的问题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所以,王烨的话翟玉成一时还真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接话?

    王烨微笑着说:“次辅大人不说话。那小侯就继续说下去了,虽说自汉朝之后,表面上来看中华一直是内圣外王。可是小侯认为,应该说是外儒内法,真正治理着中华的其实是法家的学说。”

    翟玉成的神态已经恢复了自如。他笑着说:“辽侯慎言,我们大梁现在的科举考得还是儒家的学说呢。而且,即便辽侯说的有几分道理,不正是说明,我儒家兼容并蓄,既然儒家可以吸纳法家的学说为己用,那儒家同样可以吸纳墨家的学说为己用。辽侯虽然推崇墨家学说,何不试着也将你的学问融入儒家之中呢?”

    王烨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所说的话,大人可赞同?”

    翟玉成感觉情况有些不妙。他刚才虽说提议王烨用儒家重新包装墨家的学说,但是他毕竟不是很熟悉墨家学说。所以,他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上古之时儒墨两家会闹得那么不可开交?那就是因为,儒家学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务于君主的。可是,墨家的学说更偏重于关爱百姓。

    其中墨家最著名的兼爱、非攻对百姓来说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对推崇文治武功的君主来说,墨家学说自然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

    就这个时代来说,儒墨两家的学说,可以说就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学说。这两家又如何能融入到一起呢?

    孟子虽然是儒家的亚圣,但是孟子的话却没有被他的门徒坚持执行下去。别的不说,就看儒家对百姓和君王的态度就知道了。

    翟玉成正不知该怎么回答的时候,王烨继续紧逼:“如果儒家的学子能把孟子的话严格得践行下去,那么上古之时,儒家和墨家的矛盾想必也未必会有那么大了。”

    说着,王烨看了看翟玉成问道:“不知次辅大人认为。我辽东的军政现在如何?”

第430章 试探

    翟玉成说:“辽东的强大人尽皆知。但是,听从辽东回来的人说,辽东施政是墨家和法家结合。但是,辽侯莫不是不知道,信奉法家的秦朝二世而亡的故事。”

    王烨说:“首先,秦朝不是二世而亡,而是三世而亡。当然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秦朝确实是亡在了秦法之上。可是真正导致秦朝灭亡的,是他们的法令已经过时了,可他们却不思变法,最终才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翟玉成说:“那这岂不是正说明了,法家的学说是有问题的?”

    王烨说:“如果这就能说明法家的学说有问题的话。隋朝又怎么说呢?隋朝可是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的。如果小侯没记错的话,隋朝应该是第一个推行科举制度的吧?”

    隋朝如果没有跟唐朝联系在一起的话。它的存在感可能不会比新朝大到哪里去。但是,隋朝确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科举制度就是隋朝首创的,京杭大运河也是隋朝挖掘的。从此以后,漕运影响了中华一千多年。可是,这样一个皇朝最终还是二世而亡了。

    而且,在王烨的话中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陷阱。这个陷阱让翟玉成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跳过去?

    翟玉成觉得自己现在处处被动。他明白自己的被动在哪里?自己的被动就是因为自己有顾虑,有些话自己不敢说,而王烨可以肆无忌惮的说,因为他不害怕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和任何势力、甚至是这个世界的任何传统。可是自己不行!所以,自己才会处处被动。

    王烨继续说:“隋炀帝虽然倒行逆施。但是,他之所以倒行逆施,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要打击当时强大的门阀势力。而最终推翻隋朝的,也确实是门阀势力。不知道,在隋末之时不顾天下百姓死活,挑起乱世推翻隋朝,并且还在唐朝时刻影响朝局的门阀,信奉的又是哪一家的学说呢?”

    这就是王烨的陷阱。你不是说法家导致了秦朝二世而亡吗?那隋朝二世而亡又是因为哪家呢?隋朝可是信奉儒家的,而且还开创了科举,可以说隋朝对儒家是有大功德的。可是,最终推翻隋朝的那些门阀,信奉的可也是儒家啊!

    王烨说:“让唐朝统治者一直头疼不已的山东士族,又是信奉得哪一家学说呢?”

    翟玉成的心中一惊,他没有想到王烨居然连这句话都敢说。他连忙说:“辽侯慎言,别忘了,至圣先师的后人可还在山东呢。”

    王烨冷哼一声说:“次辅大人就不要跟小侯绕圈子了。对你来说,儒家创造了中华璀璨的文明。但是对小侯来说,儒家已经到了该变革的时候了。我的出现正说明了,如果儒家再不做改变,终究绝对是会被历史所淘汰的。”

    翟玉成说:“辽侯也不要太小看天下的英雄了。辽东虽强,但人口也不过数百万,在天下这四万万百姓面前,辽东还是太渺小了。”

    王烨说:“是啊!在四万万人面前,一切力量都是弱小的。不知道,那四万万人会站在哪一边呢?”

    翟玉成再次沉默,这其实是他最害怕的问题。每个人都知道,辽东的政策对百姓的吸引力非常大。如果让百姓自己选择的话,他们绝对会支持辽东而不是大梁朝廷。

    从前,他们没得选!因为所有争天下的人使用得都是儒家学说。可是,现在王烨出现了,他们有得选了!

    翟玉成觉得自己应该掌握主动。他现在已经知道了,有关士子和儒家的问题,王烨是绝对不会让步的!

    这已经算是一种成果了,他至少知道了,他们绝不可能跟王烨建立什么紧密的合作关系。那接下来,他就要知道王烨对皇权的态度了。

    翟玉成微笑着说:“既然辽侯已经心有成算。那下官这里就不多说了。听闻,辽侯快要娶亲了?”

    王烨说:“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到时候,如果次辅大人有空的话,还请到辽东赏个脸?”

    翟玉成打个哈哈说:“好说、好说。”

    其实王烨和翟玉成都知道,翟玉成是不可能去辽东的!

    此时,他们两个已经在这里交谈了一段时间了。他们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有很多年轻的士子正若有若无的观察着他们两个。

    见到自己等人的观察,没有引起两人的反感。那些士子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他们开始渐渐得靠近两人。两人也都没有表示反对。他们两个现在虽然算不上是在论战,但是也算是一种表态了,这种表态如果能被外人知道,那也算是件不错的事儿。

    毕竟,此时京城的局势已经够混乱了。如果他们的话,能让这个局势更明朗一些,对两人来说也算是好事儿了。

    不过,这些人的出现,也意味着接下来两人说话要更小心一些了。而且,他们两人现在都不能输。否则,如果他们输了,不说对他们的名望,对他们接下来可能要做的事儿,可能都会有不大不小的影响。

    翟玉成问道:“下官在这里提前预祝辽侯早生贵子。想必,辽东的百姓此时也在翘首期盼,自家侯爵的继承人出生吧?”

    王烨知道,这是翟玉成在试探自己对君权的态度。毕竟,自己现在手中掌握的权力,也可以勉强算是一种君权。从自己对继承人的态度,就能看出自己对君权和赵钦宏的态度了。

    王烨微笑着说:“那我们辽东的百姓可能要失望了。”

    翟玉成心中一动,他连忙问道:“此话何意?”

    王烨说:“我的儿子,毫无疑问是要继承我的爵位的。但是,他能继承的,也只能是我的爵位和宣慰使的官职。至于,他能不能继续带领辽东走下去,那就要看他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了!”

    翟玉成心中大喜。王烨这番话已经说明了,王烨并不打算把自己的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至少,在自己的儿子展现出足够的能力前不会。

    这足以说明,王烨对君权的态度也不是很好。这对翟玉成来说就是一个好消息了,至少,王烨在帝相之中保持中立的可能性大了很多!

第431章 刘会元

    王烨的话在现场引起了一片哗然。刚刚两人的交谈,士子们也多少听到了一些。

    王烨的毫无顾忌他们已经听出来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王烨连家天下的传统都要挑战。

    这可和之前不一样,王烨之前挑动的是儒家的利益。可是现在,王烨可是连自己一起下了刀了!这让他们如何能想得到?

    其中一位士子站出来问道:“辽侯,辽东这么大的家业。你舍得让给别人吗?”

    王烨微笑着说:“不是让给别人,而是还给辽东的百姓。辽东不是我的,它是辽东百姓的。如果没有我,辽东还是辽东。如果没有百姓,那辽东就只是一块无人的土地而已。我跟辽东的百姓之间,孰轻孰重就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士子继续问道:“可是百姓愚钝。如果让他们掌握辽东,岂不是要祸乱整个辽东吗?”

    王烨说:“所以,我才要教导他们。而且,我也不指望他们自己就能治理辽东。我为辽东留下了一整套官员的选拔和升迁制度。只要有这个制度在,辽东就不会缺乏足以带领百姓生活得更好的人。”

    士子继续说:“听闻辽侯精通墨家的学说。想来,对我儒家的学说自然是看不上的。”

    王烨说:“也不能说我看不上儒家的学说。而是我看不上被后人曲解的儒家学说。”

    士子不服气得说:“儒家学说经过历代大贤正义,又怎么会被后人曲解?”

    王烨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士子对王烨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说:“学生刘正阳,拜见辽侯。”

    王烨虚抬起自己的手让刘正阳起身,然后问道:“你可有功名在身?”

    刘正阳说:“在下不才,承蒙各位考官错爱,被定为此次春闱会元。”

    王烨不由得多看了这个刘正阳几眼。所谓春闱就是大概在每年二月举办的会试。会试由礼部主办,参考者都是由全国各地来的举人。

    所谓会元就是此次会试的第一名。也就是所有进京赶考的士子中的第一人。会试之后,一般是在四月左右举办殿试,殿试的第一名就是我们常说的状元了。

    刘正阳的话刚刚说完,就有一名士子补了一句:“正阳兄不仅仅是此次春闱的会元。他还是安徽的解元呢!”

    王烨再次深深的看了刘正阳一眼,所谓解元就是乡试的第一名。看来,此人是真有真才实学在身的。

    王烨微笑着说:“已经连中两元了啊,距离三元及第也不过是一步之遥了。”

    刘正阳不卑不亢得说:“辽侯谬赞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自古以来能三元及第者又能有几人呢?”

    王烨点点头,这个刘正阳态度不卑不亢,不被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吓到,也没有带着偏见。虽然不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至少也谦虚了一下,看起来应该还是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的。

    三元及第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都取得了第一名,连续拿下了解元、会元和状元。

    在我们这边的历史上,可以确定的曾经连中三元的只有22人。其中文科三元及第17人,唐代三人、宋代六人、金代一人、元代一人、明代三人、清代三人。另外明代和清代还各有两名武状元,加起来一共21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牛的人。他不仅连中三元而且还是连夺六首。这人是明朝的黄观,他在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之中都取得了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但是,这人却因为在靖难的时候站错了队,所以被后来继位的皇帝把记录删掉了。

    不过,他的事迹还是有史料记载的,因此他也确确实实是科举史上的第一人了。

    这个刘正阳现在虽然还不如以上几人。但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连中两元的人也已经很少了,他也确确实实是个人才。

    王烨问道:“既然你有如此才华。那你应该知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吧?可是现在世人都只称颂以德报怨。那我就想知道了,夫子当年的本意是以德报怨吗?”

    “这......”即便是刘正阳被问到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不知该如何回答。

    有关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的问题,现在已经算是人尽皆知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在王烨看来,儒家学说之所以在后来那么不受人待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后来的儒家,为了迎合统治者而肆意篡改夫子的学说所致。

    王烨继续说:“夫子曾说有教无类,夫子门下七十二贤之首,儒门五圣之一的复圣就出身贫寒。可是在下在辽东大兴教育,却被很多人诟病,说在下在挖天下士大夫的根基。不知,正阳认为,那些骂我的人遵从了夫子的教育吗?”

    刘正阳微微一笑,这个问题他早有准备。他说:“当然是遵从了。夫子虽讲过有教无类,但同时也说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见,夫子的本意,应该是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并不应该将教育普及到全天下的百姓身上。”

    王烨说:“你不觉得这句话很矛盾吗?既然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那为什么在教育百姓的问题上就要那么保守呢?在我看来,这又是后人曲解了夫子的本意。”

    刘正阳说:“是吗?这句话可是被无数大贤认同过的。辽侯可是认为,自己的学问超过了那些大贤?”

    王烨说:“我自然是没有那么狂妄。但是,我还是认为他们说错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说的那些大贤都是儒家的人。为了儒家的昌盛,他们自然要不停地迎合君主的想法。可是,我不会,所以我敢说真话。我不用讨好任何人,这是我比他们要强的。”

    刘正阳有些无语。王烨的肆无忌惮他已经见识过了,但是这种毫不留情面的说法,他也着实是有些不适应。而且他心里知道,王烨说的是对的。以他的才智,他自然早已经看出来了,夫子的话确实是被人曲解了。可是,作为士人阶级的一员,他又觉得自己有义务维护士人的利益。

第432章 学问

    刘正阳问道:“那不知在辽侯看来,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呢?”

    按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来断句的话。夫子的意思就是让老百姓按照领导者的指引走,没有必要让他们知道是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流传最广的。但是,这种说法恰恰就是跟论语中夫子思想冲突最大的。所以,有关这一句话的争议也非常大。

    一般大家都认为,这句话之所以看起来跟孔子的思想差距那么大。完全就是因为这句话的断句有问题。

    现在,流传比较广的有关这句话的断句有五种。也就是说,除了大家熟知的那一种之外,还有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王烨比较推崇的那一种是五种之中,最符合论语的语言规律,也最贴合孔子的思想的。

    于是,王烨便说道:“我觉得,这句话从断句上就错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对!我觉得正确的读法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刘正阳一听就发现了。这么断句似乎确实更符合论语的语言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么断句更贴合孔子的思想。

    这么断句的意思就是,如果老百姓可以任使,那就让他们听命。如果老百姓不可任使,那就让他们明理。

    刘正阳也知道,自己的屁-股现在坐得并不正。所以,如果这么继续跟王烨说下去,按照王烨这么肆无忌惮的方式,他根本不可能赢。

    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换一种方式来跟王烨辩论!王烨此时对这个刘正阳也有些失望,刘正阳的才学应该是不错的,可惜他却是旧利益的捍卫者。

    无论是他还是贵为次辅的翟玉成,因为他们都站在了错误的一边,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说不过有后世知识帮忙,而且还站在了正义一边得自己。

    王烨看出了刘正阳还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他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王烨站起身来,对着翟玉成行了个礼,然后又对在座的士子拱手告别。之后,他便起身准备离去。在离开之前,他还念了一首诗:“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明代名臣于谦的诗,在这个世界上明代是不存在的。所以这首诗也从未有人做过。

    作为一首可以名垂千古的诗篇,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其中的文学素养自然是不用说的。

    之前,王烨的形象就是一个精通墨家机关术的人。王烨或许懂一些奇技淫巧之术,但对“正经”的学问应该是少有涉猎的。

    可是,王烨刚刚表现出的对儒学的了解,自然而然得就打破了他们的这种想法。现在,王烨又展现出了自己的诗才,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之前是不是太小看王烨了?

    王烨自然不会去解释,这首诗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径直离开了这间酒楼。王烨和翟玉成以及刘正阳之间的辩论,自然是瞒不过赵钦宏的。

    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三人谈话的内容。看着情报上面的内容,赵钦宏满脸的微笑。

    作为东厂的领导者,夏玉光自然也知道情报上的内容。他此时也是满脸的笑容。

    赵钦宏看着夏玉光的笑容就知道,自己最忠心的奴才也看出了其中的奥秘。赵钦宏微笑着说:“你这条老狗,还真是机灵啊!这都能被你发现。”

    夏玉光笑着说:“奴才的这点小聪明又怎能当得起陛下的称赞呢?”

    赵钦宏说:“小聪明?你这可不是小聪明啊!你看看那位翟玉成,他不就没发现里面的问题吗?”

    夏玉光也笑着说:“这是因为那位次辅身在局中。所以,他自然看不出王烨话中的深意。可是奴才身在局外,自然就能看得更明白了。”

    赵钦宏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了。他看出了王烨的深意,自然也让他对王烨的胆大包天感到有些愤怒了。刚刚看到情报的时候,他还很开心,他觉得翟玉成和邓文耀想要拉拢王烨就是在痴人说梦。可是,当他度过了最初的开心,再想想王烨的目的,他就难免愤怒。

    夏玉光可以说是赵钦宏肚子里的蛔虫了。他微笑着对赵钦宏说:“陛下不必忧心。这局棋才刚刚开始下,不管那个王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最终还要靠各自的手段来决胜负。陛下富有四海,又兼天资绝顶,陛下怎么会输给那个王烨?”

    赵钦宏默然无语,他自然知道夏玉光是在安慰自己。而且他也知道,那个王烨绝不像夏玉光说的那么好对付。

    在同王烨谈话的时候,翟玉成确实是没发现王烨话中的深意。但是,当他将两人谈话的内容复述给邓文耀的时候,邓文耀的脸色立刻就变了。

    翟玉成有些奇怪,在他看来,这次谈话的结果应该还是不错的。可是邓文耀的智慧他还是知道的,他也明白邓文耀一定看出了什么,于是他连忙请教。

    邓文耀叹口气说:“看来,这次我们即便是想让王烨严守中立,也是千难万难了!”

    翟玉成连忙问道:“何以见得?”

    邓文耀说:“想必玉成也看出来了。王烨在对儒家的问题上是非常强硬的。如果儒家不改革?那他是一定会继续推行教育,而且一定会取缔士大夫的所有特权的。”

    翟玉成点点头,他虽然没有听出更深的深意,但是王烨的这个态度他还是轻易就领会到了。

    邓文耀说:“也就是说,他对士大夫的特权是绝不会妥协的。可是,你有没有发现,王烨对君权妥协了?”

    翟玉成一愣,他还真没发现其中的问题。在他看来,王烨对君权是同样强硬的。就是王烨自己的权利,他都不打算保障,他又如何能容忍别人继续掌握君权呢?

    翟玉成再次对邓文耀拱了拱手说:“下官愚钝,还请首辅大人赐教。”

    邓文耀说:“你也是当局者迷,你的脑子里满是你们谈话时的思路。你依然没有跳出你们的谈话内容。也难怪,以你的智慧,居然到现在都没有发现这里面的问题。”

第433章 奥秘

    邓文耀深深的看了翟玉成一眼说:“你没有发现吗?王烨虽然决心要取缔君权,但是,他却容忍了君主的存在。”

    翟玉成大吃一惊,他仔细想了想,他的冷汗不由自主的冒了出来。这么一想还真的是这样。

    仔细想想王烨之前说的话,他的爵位和宣慰使的头衔,他的孩子是可以继承的。他的孩子无法继承的,只是他统治辽东的权利而已。

    如果把王烨看成是一个君主的话,他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就是他的君主之位可以传下去。但是,君主的权力他却不一定要传下去!

    不得不说,相比起京城之中的这些人,王烨的智慧还是远远不足的。只是三言两语,而且还是在自己占据着绝对的话语主动权的时候,他隐藏在内心深处最深的想法,还是被别人窥探出来了。

    王烨确实考虑过君主立宪制,虽然他很不喜欢君主,也很不喜欢这个制度。但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不得不把这条路作为最后的退路。

    这只是王烨一直隐藏在自己内心的想法,却不想,这次居然这么轻易就被人识破了。

    邓文耀说:“虽然我不知道,他要如何保证自己的后人不会被人废掉?但是,我想他应该已经想到了一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他对君权的妥协,也可以看成是他对赵钦宏的妥协。甚至可以说,是王烨和赵钦宏合作的基础,而跟我们这边,他可是一点合作基础都没有的啊!”

    翟玉成的大脑飞速的运转:“首辅大人,那您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邓文耀说:“以不变应万变,现在毕竟还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该争取的我们一样要争取,如果实在争取不来,我们还是按原计划执行就是了。如果我们在京城真的没有机会,那我们就离开京城,在外面我们有天下士子的支持,还有机会再跟那个昏君还有王烨再决胜负!”

    京城之中,有能力看出王烨内心秘密的一共也没有几个人。所以,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王烨刚刚的话有多么的重要。

    但是,包岑正自然不在其中。听完王烨和翟玉成的谈话内容之后,包岑正叹口气说:“大人,恐怕,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已经被人猜到了。”

    王烨微微有些吃惊,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他喜欢明刀明枪的对决,他也推崇堂堂正正的做法。所以,他其实并不怕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还是有些惊讶,自己似乎也没说什么呀?怎么自己的想法就会被人知道呢?

    虽然他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但是自己的稚嫩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了。如果自己不了解这其中的奥秘的话,自己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呢?

    现在,包岑正就在自己的面前,他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于是,王烨便向包岑正请教,自己刚刚哪里做错了?

    包岑正把王烨刚刚的话分析了一遍。其中的内容同刚刚邓文耀推测得大同小异,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王烨沉默了,但是,一边的杨威却不淡定了。他来到王烨的面前问道:“老大,我们要不要早做准备?”

    王烨还在想着刚刚包岑正的话,他随口问了一句:“做什么准备?”

    杨威说:“当然是杀出京城的准备啊!大人的想法既然包先生能猜出来,那个皇帝老儿手下有那么多的能人,想必他们也能猜出来。那他还能饶了我们?”

    说完,杨威还不忘对包岑正说:“当然了,我也不是说你比不上那些人。”

    包岑正无奈的摇摇头,这个杨威还真是不会说话。王烨也有些哭笑不得。

    王烨无奈的说:“你老大的想法,那个皇帝老儿想必心里早就有数了。只不过,在他的心里面,他可能以为我的最终目的就是做个权臣。然后由我来做孟德,让我的儿子学一下曹子恒,来一出禅让的把戏吧?”

    杨威更急了,他说:“那我们岂不是非常危险?”

    王烨摇摇头说:“暂时还不会。不过小心谨慎一些总是没错的。”

    杨威说:“那要不要我把二团也调过来?”

    王烨说:“不用。我们在京城的人手已经足够了。再多就容易引起怀疑了,不过我们倒是可以运更多的武器过来。我岳父大人手下毕竟还是有几万兵马的。适当的武装他们一下也是可以的。”

    这段时间,王廷建在京营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能够直接掌握的人马也越来越多。虽然,这些人马现在还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只要王烨愿意武装他们,再给他们适当的训练,想必他们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这件事,到此基本就算是谈完了。包岑正这时又提起了另一件事:“侯爷,莫日根那边来人了。”

    王烨点点头,他倒是一点都不惊讶,毕竟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王烨问道:“来得是什么人?”

    包岑正说:“是莫日根的老师,也是一个叛逃出大梁的士子。他在莫日根那里的威望很高,是个有资格替莫日根做决定的人。”

    王烨说:“这个莫日根看样子是真的急眼了。”

    包岑正说:“那我们怎么办?”

    王烨问道:“郑流他们是什么意见?”

    包岑正说:“他们现在把人留在了万州城。他们的意思是在赵钦宏表态之前,侯爷最好还是不要见这个人了。”

    王烨继续追问:“那包先生的意见呢?”

    包岑正说:“我也是这个意见。毕竟莫日根的情况特殊,我们辽东的情况也不普通,我们两家的接触必须小心谨慎。如果没有赵钦宏点头,我们私自同莫日根缔结协议,是很容易被人诟病的。虽然我们并不在乎别人诟病,但是,如果能有别的办法,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再努力一下。”

    王烨点点头,他现在也确实是想跟赵钦宏再谈一谈了。包岑正之前的那个想法,王烨还没找赵钦宏验证呢。正好,这次又多了莫日根的事。

    王烨就打算,再去皇宫之中找找赵钦宏,把这两件事儿一起拿出来探讨一下。

第434章 询问

    第二天早朝之后,王烨就来到了赵钦宏的皇宫之中。他亲自向赵钦宏求证之前包岑正的猜想。事实果然如包岑正预料的那样,而且甚至可能比包岑正想象得还要严重。

    赵钦宏说:“两厂一卫之中肯定出了问题。虽然我不知道在哪里出了问题,但是在京城之中,有些事我和夏玉光知道的,可能比两位辅臣知道得还晚。”

    王烨在赵钦宏的话中听出了两层意思。其一,两位辅臣在两厂一卫之中隐藏的暗子一定很深。其二,夏玉光是绝对可信的,而且赵钦宏恐怕已经排查过两厂一卫的高层了。

    赵钦宏接着说:“如果朕的两厂一卫出了问题。那朕的亲军就不一定绝对靠得住了。所以,朕不久前更换了很多亲军的军官。”

    王烨点点头,想来,赵钦宏等待了这么久,才下决心对两位辅臣动手。应该也跟自己的亲军可能有问题有关。

    这也难怪,赵钦宏毕竟沉迷于艺术太久了。他给了别人太多的机会,那他就不要怪别人对他最亲信的人下手了。

    王烨说:“这样做,虽然能保证亲军的可信度。但是,在这么重要的时刻更换军官,对部队的战斗力也有不小的影响吧?”

    赵钦宏说:“两害相较取其轻,相比起让我的亲军继续不可靠下去。我宁愿损失他们的一部分战斗力。”

    王烨点点头说:“那两位辅臣在京城之中还有其他的势力吗?”

    赵钦宏仔细思索了很久才说:“勋贵那边应该跟两位辅臣早有联系。”

    王烨眉毛一挑,他连忙追问:“何以见得?”

    赵钦宏说:“除了我亲自下诏的那一次以外。我都已经想不起来,有多久没有人弹劾侯爵以上的勋贵了?”

    王烨默然无语,勋贵一直是朝廷之中最特殊的一股势力。按理来说,他们掌握着几十万京营,应该是朝堂上非常强大的一股势力。

    但是,因为京营的腐-败,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早就丧失得非常严重了。可偏偏,他们又一个个都是超品的贵族,他们的地位比内阁的阁老还要高。他们享受得特权,更是除了皇族之外最多的。

    这种不尴不尬的处境,让勋贵们似乎总是能闹出一些事情来。因为地位高、特权多,所以很多勋贵都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纨绔的,大错小错一起犯。

    这种地位高、话语权却不大、但是却又总有话柄给人的存在。向来都是言官们最喜欢弹劾的存在。因为弹劾他们风险太小了,但是弹劾他们能收获得名声却不小。

    如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人主动弹劾这些勋贵的话。那就说明,一定有人跟言官们打过招呼了。

    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身为文臣之首,甚至天下士林之首的两位辅臣了。所以,赵钦宏怀疑勋贵们早就跟两位辅臣有些默契是正确的。

    不过,王烨还是有点疑问:“那个时候,两位辅臣应该没有能力拿出足够的价码,让勋贵们倒向自己的那一边吧?”

    赵钦宏说:“朕也有这个疑问。不过在朕想来,那个时候,他们只需要京营保持中立就可以了。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给出了什么样的条件?但是看起来,勋贵们应该是动心了。这或许也跟朕当时想对勋贵下手有关吧。”

    王烨点点头,既然这件事连赵钦宏都没有掌握确切的情况。他也不想多问了,反正结果已经出来了,那就是勋贵们已经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那就没有必要继续究根问底了。

    王烨继续追问:“两位辅臣是不是跟九边的将领有所勾结?”

    赵钦宏仔细的思索了一会儿。然后他就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进行更多的回答。

    王烨对赵钦宏的态度感到有些奇怪。不过,他低头思量了一会儿之后,也就明白了赵钦宏的顾虑。

    如果,赵钦宏详细得跟王烨解释,那不仅暴露了两位辅臣在外面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在外的军事力量也被王烨知晓了。毕竟,天底下就这么两根大腿,要么是帝党、要么是相党,当然了,这是在不算王烨的前提下。

    九边将领这么重要的位置,即便是想保持中立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九位九边大将一定已经各自选好了阵营。

    王烨和赵钦宏在将来必有一战。虽然现在他们还是合作的关系,但是想来,赵钦宏也想给自己留下一些底牌,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

    虽然赵钦宏没有明说,但是王烨也明白,包岑正的预料确实都正确了。而且,情况似乎比包岑正想象得还要严重一些。如果皇帝亲军的战斗力有所缺失,对他们未来的行动绝对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自己的辽东军在这一场大戏之中,想必就要承担更重的戏份了。

    至于莫日根的问题,王烨决定这次暂时先不说了。因为刚刚赵钦宏的沉默让气氛有些尴尬,还是再找机会询问吧。

    赵钦宏这时又提起了军演的问题。这几天,王烨和他的辽东军也在筹备军演,而且他们已经做出了好几个方案。两人商量了几句之后,就基本敲定了军演的问题。

    第二天,在朝会的时候,赵钦宏当众宣布了辽东军军演的事儿。这让大家都非常期待,毕竟对辽东军的强大,大家之前都是耳闻,现在可以眼见他们自然乐意去看一看。

    两位辅臣自然是更加的关心了,毕竟,辽东军的武力将直接决定他们未来行动的成败。

    王烨看着他们的表情,心里不住的冷笑。这些大梁的高官们,直到现在都没有认清,辽东最可怕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他们到现在恐怕依然认为,只要他们找到了足以克制辽东武器的办法。他们就有办法打败辽东军。

    这让王烨非常失望。他来京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任何人真正认真的跟王烨讨论过辽东的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给辽东带来的改变。

    翟玉成和刘正阳倒是跟王烨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只是单纯的批判,没有任何想要深入交流的意思。

    王烨虽然不认为辽东的制度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至少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可惜,那些人对此却没有一点兴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7369/ 第一时间欣赏庶民帝国最新章节! 作者:贫民帅所写的《庶民帝国》为转载作品,庶民帝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庶民帝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庶民帝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庶民帝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庶民帝国介绍:
流民,不在天下四民之列。他们是人牙子眼中的钱粮、是官军眼中的军功、是统治者眼中的乱民,是天下祸乱的根源。除了他们自己,似乎没有人将他们当人。
王烨,末日生存专家。他自信自己可以赤手空拳的在末日废土之上重建人类文明。
一场意外,王烨来到了异时空的封建王朝。
当王烨看到流民们的惨状,他知道自己的一身所学终于有了用场。因为这里就是末日!
众正盈朝?天下太平?帝王将相们的繁华不属于百姓。
既如此,王烨就要将一切高高在上之人拉下来,他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繁华盛世!庶民帝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庶民帝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庶民帝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