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TXT下载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全文阅读

作者:反游猫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txt下载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1章 不要耍小聪明!

    奉天殿外。

    吕氏焦急的来回踱步。

    安公公已经进去通报了,但是怎么这么久还没出来?

    御书房里面的人是老皇爷和朱允熥。

    老皇爷已经带朱允熥出去一天了,回来还有那么多话要说?

    他们究竟说什么呢?说这么久?

    老三不是一直闷不吭声的吗?怎么这一次突然变得这么多话了?

    吕氏的心仿佛灌了铅一样,越来越沉。

    就是朱允炆的脸上也是一片阴沉,手中提着食盒,愣愣的望着御书房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炆儿,这老三到底怎么回事?怎么突然感觉你皇爷爷突然亲近老三了!”

    吕氏心中煎熬,忍不住开口问向身旁的朱允炆。

    “炆儿,想什么呢?”

    见朱允炆没有回答,吕氏忍不住再次出声。

    朱允炆收回望着御书房的目光,看向吕氏,挤出一个笑容,道:“娘,没什么,我只是在想一会进去要跟皇爷爷说什么。”

    见吕氏还是一副焦虑的模样,朱允炆宽慰道:“娘,你就不要想那么多了,朱允熥你还不了解吗?三棍打不出一个闷屁来,他能跟皇爷爷说什么?怕不是今天出宫又有什么惹得皇爷爷不高兴了,皇爷爷气不过,教训他罢了!”

    “希望如此吧。”

    吕氏轻叹了一口气,刚想要说什么便又止住了。

    因为进去传话的安公公出来了。

    吕氏立马转身,帮朱允炆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自己也是换上端庄的脸色,带着朱允炆,有些迫不及待的迈步上前去。

    “娘娘,请留步。”

    安和如同老妇一般的尖细声音响起,让吕氏和朱允炆同时一怔。

    “怎么了,安公公?”

    吕氏努力的保持着脸上的微笑,问向安和。

    安和瞥了一眼吕氏,旋即不动声色的回道:“回娘娘,陛下说……他已经让御膳房那边准备膳食了,要和皇孙允熥一起用膳。”

    “什么?”

    刹那间,吕氏直瞪瞪地看着太监安和,露出了怎么也抓不住要领的神情。

    一旁的朱允炆则好似被人当头打了一闷棍似的,脑袋一片空白,像生根似地站住。

    “娘娘请回吧。”

    安和说了一声,便不再理这母子二人,转身离去。

    他在宫里呆了许多年,来到皇帝的身边也已经有些年头,这宫里的明争暗斗,波云诡谲,他见过太多了。

    原本他还是挺看好这个庶妃出身,现如今爬到掌管东宫的太子妃,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皇上似乎开始有些不待见这对庶出的母子了。

    所以精明的他,自然是要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了。

    别说安和想不明白,就是吕氏母子也想不明白。

    他们母子二人到底在什么地方惹恼陛下了,自从太子走了以后,已经有好几次了,他们被陛下拒之门外,这是以前很少会发生的事情。

    而且这一次,陛下非但拒绝了他们,还要跟一个以前没什么存在感的嫡子一起用膳?

    要知道以前,这可都是朱允炆的专属啊!

    怎么现在……

    回去的路上,吕氏越想越慌,袖笼下的手在微微颤抖着,就是声音也微微的有些颤抖:“炆儿,你快想想,你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惹恼了你皇爷爷啊?”

    朱允炆沉思良久,这才摇头道:“没有,我这段时间一直按照娘的吩咐,在吃斋礼佛为灾区祈福,再就是好好读书,连皇爷爷的面都很少见上,怎么会惹恼皇爷爷呢?”

    “那怎么会这样?难道是娘哪里做错了?”

    吕氏开始有些疑神疑鬼起来。

    两人失魂落魄一般,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的东宫。

    朱允炆猛地灌了一口茶水,才让自己稍稍平静下来,看向愁眉不展的吕氏,道:“娘,或许你和我都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小看了一个人。”

    “谁?”

    吕氏问完就反应过来了。

    还能有谁,只能是老三朱允熥了!

    想到这个名字,吕氏原本迷茫的眼神变得凌厉了起来。

    朱允炆一脸幽怨的道:“这一次是炆儿错了,恐怕娘之前说的是对的,朱允熥这么多年以来的木讷老实,怕都是装出来的!”

    “可是……”

    吕氏这是反倒是有不同意见:“可是老三只是一个孩子,他娘在生他出来以后就死了,没有人教导,他能有这么深沉的心机?把所有人都骗过了?”

    对于朱允熥,朱允炆一直是打心底里瞧不上的。

    所以刚刚听说皇爷爷要和朱允熥一起用膳的时候,朱允炆的心中就像用刀割一样难受。

    就是那种被自己瞧不上的人横刀夺爱的滋味。

    那种滋味让他到现在都还没有缓过来。

    吕氏刚刚的话,让他感到自己确实被嫉妒蒙蔽了心智,伪装一时容易,但是打娘胎里出来就开始伪装,那怎么可能呢?

    “娘,会不会是有人在背后教他呢?”

    “之前皇爷爷一有时间就出宫,这一次又带朱允熥出宫,回来之后,就发生了这一切。”

    “是了,一定是了,皇爷爷一定是带朱允熥去见什么人了!”

    朱允炆喃喃自语,却是越想越明朗。

    吕氏缓缓点头:“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自打你父王走了以后,你皇爷爷就隔三差五的出宫。”

    “当时娘就想要查清楚来着,但是因为江夏候的事情给耽搁了下来。”

    “现在想想,是娘大意了!”

    “一定是那个人在你皇爷爷的面前说了咱娘俩的坏话,这才让你皇爷爷疏远咱娘俩,这一次亲近老三,恐怕也是做给咱娘俩看的!”

    母子二人终是沉下心来商讨,心中渐渐有了答案。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话不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头脑风暴,远比一个人苦思冥想要来得有效。

    朱允炆的目光变得深沉,道:“娘,下一次皇爷爷出宫,你就派人跟着,应该就能知道那个人是谁了!”

    “不行!”

    出乎朱允炆意料,吕氏直接否定了他的想法:“你皇爷爷什么人?想要跟他,纯粹是自己找死!”

    说着,吕氏直勾勾的看着朱允炆,严肃的道:“炆儿,你要记住了,无论打谁的主意,都不要打你皇爷爷的主意,不要在你皇爷爷面前耍小聪明,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记住了吗?”

    不得不说,历史上的朱允炆能够上位,绝大部分的功劳是吕氏的教导与帮助。

    因为吕氏将深知朱元璋的厉害,在朱元璋的面前始终保持着敬畏,这给朱允炆加分不少。

    “炆儿记住了!”

    朱允炆点头回应,尔后问道:“那我们怎么办?总不能就这样一直下去,皇爷爷他……他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的。”

    吕氏靠近朱允炆,小声道:“不能跟你皇爷爷,但并不代表不能跟别人,只要跟紧老三,一定会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的!”

    朱允炆缓缓点头,目光渐渐变得凌厉……

    ……

    黄雄英怎么也不会想到,此刻的皇宫中,已经开始有几双眼睛盯向了他。

    他这个时候还在聚宝山的庄子那里捣腾他的玻璃大棚。

    老爷子偶尔会过来一下,看着他这个渐渐成型的透亮房子,不由得嗤笑连连,说黄雄英花费了那么大的功夫,搭出来的房子连太阳光都遮挡不住,光是好看,啥用没有!

    黄雄英也不做解释,因为有些东西真的很难解释得清。

    比老爷子来得勤快的反倒是他的孙子。

    对于这个通弟,黄雄英是越来越喜欢了。

    因为他真心把自己当成了亲大哥一样,眼神中是掩饰不住的崇拜,自己无论做什么,他都像一个小迷弟一样,言听计从。

    而且他也很努力,自己教他的军体拳,一开始还很笨拙,但是进步倒是很快,看得出来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黄雄英想着,什么时候带他实操一下。

    但是奈何没有什么机会。

    因为自己卖盐和卖酒的这两个行当,都相当的顺利。

    盐那边自然不用说,有曹国公李景隆牵线,盐运司那边不敢有什么为难,倒是不断的催促他们这边加大供货量。

    至于酒那边,名声也是越来越大,常常是供不应求。

    只是酒坊不远处的一间铺子里,二楼的雅间中,一位清丽的女子在抚完琴之后,偶尔会从窗户向这边望两眼。

    大多数时间里,是见不到她想要见的那道身影的。

    但是她却有些习以为常了,风从窗户吹进来,轻轻抚着她耳畔的发丝,也让那一身淡青色的衣裙随风轻轻摆动着。

    徐妙锦不想刻意的去做什么,如此这般,也挺好……

    却在今天,徐妙锦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不是别人,正是她大哥,左军都督府事徐辉祖。

    只见徐辉祖带着一群侍卫,拉着一马车的东西,进入了那间酒坊中……

第62章 吃得挺开心!

    徐辉祖受朱元璋之命,特意来给黄雄英送赏赐的。

    之所以送到酒坊这里,朱元璋是有考量的,他不想过多暴露他大孙在秦淮河畔还有聚宝山那边的住所。

    徐辉祖带人进入酒坊,见到郭氏兄弟总觉得眼熟,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是在哪里见过。

    毕竟宫中的侍卫众多,他也不能一一记住。

    表明来意后,郭氏兄弟连忙让人去找黄雄英。

    没多久。

    黄雄英便到了。

    “草民见过徐大人!”黄雄英拱手说道。

    “快快免礼!”

    徐辉祖笑呵呵的说道,然后上下打量了一下黄雄英,轻咦了一声。

    没想到制造出明镜这等神物的竟是一名少年!

    而且……

    这少年怎么长得与故太子有几分相像呢?

    正想着,只听黄雄英问道:“徐大人,怎么了?”

    “哦——没事!”

    徐辉祖笑了笑,道:“果然英雄出少年!”

    “徐大人谬赞了!”

    “哪里哪里,公子这一次可是立了大功啊!”

    徐辉祖没有一点魏国公的架子,非常的客气的笑着。

    他作为经办人,自然知道这少年提供给朝廷的明镜对于这次赈灾究竟有多重要。

    所以刚刚这一声赞叹,绝非恭维。

    徐辉祖也不再墨迹,开门见山道:“本官今天来,是奉皇上之命,给黄公子送赏赐来了!”

    黄雄英已经从老爷子的口中知道这件事情了,所以并不显得惊讶,而是客气道:“有劳徐大人了!”

    徐辉祖大手一挥:“把东西抬进来!”

    片刻,便有侍卫抬着一箱箱的东西进来,摆到了黄雄英的面前。

    徐辉祖给黄雄英递过一份清单,尔后道:“黄公子,还请清点一下!”

    黄雄英笑道:“不必了,徐大人亲自督办,草民岂有不放心之理?”

    “那怎么行!”

    徐辉祖摆了摆手,笑道:“公子的好意本官心领了,不过公子若是不清点,本官回去不好交差啊!”

    “那就依徐大人所言!”

    黄雄英点了点头,随后将清单交给了郭氏兄弟,让他们照着清单所录清点赏赐的物品。

    一个个箱子被打开。

    黄金银子,珍珠玛瑙,青花瓷器,金银铜器,古玩字画……

    可以说是让人眼花缭乱。

    如果是常人看到这些东西,不说流哈喇子,至少也会两眼放光。

    但是黄雄英却淡定得很。

    仿佛眼前的这些宝物,不过是平常之物罢了。

    黄雄英当然有他淡定的理由,他作为一名穿越者,心思压根就不在这些财宝上面。

    徐辉祖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这少年果真不是寻常之人,单单这份定力,就叫多少同龄人羞愧了。

    就在徐辉祖心中暗叹之时,黄雄英的眸子却突然亮了起来,紧接着整个眼睛都瞪圆了。

    下一瞬,只见他一把扑向其中的一箱宝物。

    拿起了箱子里的东西,黄雄英愣愣的看了好一会,那眼光,就仿佛一个处男看见胴体一般火热。

    “呵呵,呵呵——”

    黄雄英竟突然的笑了起来。

    徐辉祖:“……”

    这打脸也来得太快了吧,刚刚自己还暗赞这少年有定力。

    现在就拿着两根贡参在那里呵呵直笑给你看?

    那是西域一个小国进贡的人参,个是挺大的,比普通的人参大上一圈,但也不至于乐成这样吧?

    啪!

    徐辉祖正想着的时候,只见黄雄英啪的一声将贡参折成了两半。

    看着被掰开的贡参上面缓缓流出的白色液体,黄雄英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了。

    吭哧!

    在徐辉祖震惊目光下,黄雄英竟是一口咬了上去。

    咔吧咔吧的嚼了一会,黄雄英突然就大笑了起来,仿佛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宝物一般。

    这一幕,直接把徐辉祖给看呆了。

    自己没有搞错吧,真的是这少年制作出明镜这样的神物吗?

    一开始还挺正常的一少年,容貌,气质,谈吐,让徐辉祖都挑不出半点毛病。

    怎么现在突然就判若两人了?

    拿着贡参直笑不说,还冷不丁的就啃上一口,吃得还挺开心。

    这……

    怕不是有什么毛病吧?

    黄雄英一阵狂喜后,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了,把东西放回箱子后,去找了块手巾擦干手上黏黏糊糊的液体。

    这个时候,郭氏兄弟也清点完了,走过来向黄雄英汇报道:“少爷,清点完了,和清单上面的数目一致。”

    黄雄英点了点头,旋即对徐辉祖笑道:

    “徐大人,没有问题了,劳烦大人替草民向皇上谢恩,就说草民非常喜欢皇上的赏赐!”

    徐辉祖嘴角微微扯了扯,回道:“好,本官一定带到!”

    “有劳徐大人了!”

    “如果没什么事,本官就回去复命了!”

    “徐大人好走……”

    ……

    徐辉祖出了酒坊,心中还在想着刚刚黄雄英那出人意料的一幕,不明所以。

    “大哥!”

    却在这时,一个声音把徐辉祖叫住了。

    徐辉祖转头一看,只见一个清丽的少女笑盈盈的看着自己。

    “妙锦,你怎么跑出来了?”

    徐辉祖见到心爱的妹妹,不由得露出了笑容,随后转身对身后的侍卫道:“你们先回去吧!”

    “是。”

    侍卫们领命而去。

    徐辉祖则是跟着徐妙锦进入了她的铺子。

    徐辉祖坐下,上下打量了一下铺子,转而对徐妙锦道:“妙锦,听大哥的话,你就莫要开什么铺子了,咱徐家不缺你这点钱。”

    徐妙锦一边泡茶,一边笑道:“不开铺子妙锦能干啥,我又不能像大哥你们那样为朝廷效力,闷在家里还不得闷出病来?”

    徐辉祖正色道:“谁让你闷在家里了?你也到了嫁人的年纪了,前些日子,郭惠妃还上咱家说媒来了,她没有明说,但咱估计是想要给哪个皇子皇孙说亲来了,咱寻思着,要不你就答应了呗,像你姐她们那样相夫教子,不挺好的吗?”

    “不好!”

    徐妙锦微微嘟起小嘴巴,道:“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情,我才不要将就呢!”

    不得不说,徐妙锦是这个年代少有有这种思想的女子,这也跟她的教育程度有关,她和她姐姐女诸生一样,从小饱读诗书,更是受戏曲的影响,向往那种两情相悦的爱情。

    历史上的她,一生终未遇到要许之一生的良人,终生未嫁,最后削发为尼。

    “哎——”

    此时的徐辉祖却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道:“这里没有外人,哥就跟你打开天窗说亮话,我听说,皇孙允炆和燕王都对你有意,老实说,他们两个,你更喜欢哪个?”

    “我两个都不喜欢!”

    徐妙锦毫不犹豫的回道。

    “你……”

    徐辉祖气得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徐妙锦却是笑道:“哥,我的事情就不需要你操心了,好了不说这个了,你这一次来是给那酒坊送什么东西来了?”

    “公事,皇上让我给酒坊的东家送赏赐……”

    徐辉祖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下,咦了一声,问道:“怎么,你认识那酒坊的东家?”

    徐妙锦端了一杯花茶放到徐辉祖的面前,说道:“不认识,只是买孩子的时候见过一面,就随口问问而已。”

    “买孩子?”

    徐辉祖一怔。

    徐妙锦把之前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下。

    徐辉祖听罢,点头说道:“确实是个不错的少年,难怪会舍得去救灾区那么多的百姓!”

    “救灾区的百姓?”

    徐妙锦闻言,停下了手中泡茶的动作,好奇的看向徐辉祖。

    徐辉祖点了点头:“你知道那个被皇上命名为明镜的镜子吗?”

    “当然知道了!”

    徐妙锦道:“那个镜子那么火,整个京师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我怎么会不知道,我还买了一个呢!”

    说着,徐妙锦反应了过来,惊讶道:“你是说那个镜子,是他制作出来并交给朝廷售卖的?”

    徐辉祖点了点头,道:“这一次,我就是给他送皇上的赏赐来了。”

    “原来又是他。”

    徐妙锦低声呢喃。

    “又?”

    徐辉祖一怔,看着略微有些失神的徐妙锦。

    徐妙锦赶紧笑笑,道:“没什么,我是说……那个公子还挺厉害的呢!”

    “嗯。”

    徐辉祖点了点头:“是挺厉害的,不过就是……”

    “就是什么?”

    徐妙锦见徐辉祖顿了顿,忍不住问道。

    徐辉祖想了想,道:“怎么说呢,就是……就是有些奇怪!”

    “是有些奇怪……”

    徐妙锦下意识的点头,这让她不由得想起拿给朱允炆念的那首诗,至今想起朱允炆一本正经的样子,还被他母妃撞见了,徐妙锦就有些忍俊不禁。

    “你怎么知道他奇怪的?”

    徐辉祖微眯起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徐妙锦。

    徐妙锦连忙道:“没什么,我只是……只是觉得能酿出这么好的酒,还能制作出明镜这样的东西,是真的有些奇怪呢!”

    “对了,哥你说他奇怪,又奇怪在什么地方呢?”徐妙锦连忙转移话题。

    徐辉祖看了徐妙锦一眼,随后把刚刚在酒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下。

    “把金银财宝晾在一旁,捧着一根贡参呵呵直笑,最后还把贡参生吃了?”

    徐妙锦露出了一副不敢相信的神色。

    徐辉祖道:“是啊,你说奇不奇怪?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天才都是奇怪的,像你一样!”

    “胡说!”

    徐妙锦白了徐辉祖一眼:“我哪里奇怪了?”

    徐辉祖笑道:“你要是不奇怪,你问那么多干嘛?”

    “……那我不问总行了吧!”

    徐妙锦轻哼了一声。

    徐辉祖看了眼徐妙锦,笑道:“好了,我也该回去复命了!”

    说着,徐辉祖站了起来,突然又回头道:“哦对了,上一次老皇爷跟我说,咱爹有个最厉害的地方。”

    “什么?”徐妙锦好奇的问道。

    “眼光!”

    徐辉祖回道:“老皇爷说咱爹的眼光最厉害,我希望你也一样……”

第63章 出难题!

    奉天殿外。

    传呼太监遥呼传旨:“皇上有旨,传李景隆,铁铉,夏原吉进殿!”

    “李景隆,铁铉,夏原吉进殿!”

    风尘仆仆的李景隆,铁铉,夏原吉三人,急忙向奉天殿而去。

    奉天殿中。

    文武百官,手持笏板,分列两旁。

    李景隆带头高举着一份折子,铁铉,夏原吉在后,进殿之后当即拜倒:

    “臣,李景隆!”

    “臣,铁铉!”

    “臣,夏原吉!”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大手轻轻一抬,道:“起来吧。”

    “谢皇上!”

    三人齐声回应,尔后站了起来。

    “把折子拿上来。”

    朱元璋的话音落下,身旁的太监急忙从李景隆的手中接过折子,转呈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折子,看了起来。

    众大臣都是屏声静息,有些个大臣忍不住偷看两眼上位的神色。

    朱元璋看着奏折,脸上的笑意已经掩饰不住,将折子一合,对李景隆道:“李景隆,灾民都有粮食吃了?”

    李景隆大声回道:“皇上赈灾粮款足额拨到臣的手上,臣按照皇上的法子,顺利购买到了粮食,灾民们领到赈粮,无不感颂皇上的天恩盛德。”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冲缺的河堤都修好了吗?”

    李景隆朗声回道:“回皇上,十分坚固!”

    朱元璋再次点头问道:“景隆,你们这一次赈灾,去了多少天?”

    李景隆朗声回道:“一百零五天!”

    闻言,朱元璋不禁有些动容:“三个多月了啊,这一次,你们三个辛苦了!”

    李景隆连忙回道:“皇上心悬百姓的苦难,夙夕忧劳,这一次赈灾全仰仗皇上的运筹帷幄,臣等能够为皇上效力,是臣等的福分!”

    朱元璋点了点头,提高了声调,对在场的文武大臣道:“你们刚才都听到,黄河这次大水总算顺利对付过去了,灾民没有饿死,河堤稳固,这是最大的政德!李景隆,铁铉,夏原吉三人赈灾有功,当赏!”

    “谢皇上隆恩!”

    李景隆,铁铉,夏原吉三人再次拜下谢恩。

    “吾皇圣明!”

    一众文武大臣随后齐声高喝。

    朱元璋咧嘴一笑,挥手道:“此次赈灾,最大的功劳不在咱!这一次,咱也是仰仗的别人!”

    朱元璋并没有明说是谁。

    但是在场的文武大臣,基本上都知道朱元璋说的是谁。

    便是为朝廷提供明镜的那个人。

    但是至于那个到底是什么人,在场的没有几个人知道。

    除了傅友德,徐辉祖两个经手的人,还有刘三吾,他隐隐能猜到皇上背后那个人就是皇大孙朱雄英。

    看着皇上脸上那掩饰不住的骄傲,刘三吾更加确定了。

    真是皇大孙啊!

    看来皇大孙被立为储君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刘三吾心中震惊的同时,也在暗自高兴。

    因为立皇大孙为储,正合他的意!

    朱元璋继续笑着道:“这一次,那人不仅为朝廷提供了明镜,还举荐李景隆,铁铉,夏原吉办理这个差事,可以说荐人得当,调度有方,灾区出现恶意哄抬粮价的事件,也是那人出的主意,所以呀,他才是这次赈灾最大的功臣!”

    朱元璋的话,让在场的文武大臣大为震惊的同时,纷纷好奇,那个人到底是谁?

    为什么皇上不把这个人推到台前来?

    听皇上的描述,此人一如当初的刘基一样,帷幄奇谋,人莫能测!

    而朱元璋越是不说出那人是谁,就越引发群臣的联想与猜测。

    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站了出来。

    正是钱唐。

    钱唐行了一礼,道:“陛下,上一次,是老臣错了!”

    钱唐就是这样的人,够耿直!

    “上一次?”

    朱元璋故作疑惑的看着钱唐,道:“什么时候,咱都不记得了!”

    钱唐闻言,老脸微微一红,道:“就是……就是在奉天殿前,是老臣妄语了!”

    “哦哦哦——”

    朱元璋露出恍然的神色,笑道:“你要不说啊,咱都忘记了,呵呵!”

    钱唐面皮微微扯了扯,拱手道:“陛下,此人才学之高,令老臣汗颜,老臣,斗胆请陛下引荐!”

    在钱唐的想象中,这样的人,必然是像刘基那样的世外高人。

    他以前也是这样,虽名声在外,但誓死不仕元朝,直到朱元璋请他出山,他喜不自禁,想着用自己毕生所学,以济天下。

    而现在这个将明镜献给朝廷,且出谋献策,而又不讲究任何回报的高人,正是他最敬佩的那种人。

    不想,朱元璋却是笑笑,道:“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时候到了,咱自会将此人昭告天下!”

    皇大孙的身份敏感。

    朱元璋暂时还不打算将他推到台前来。

    这个时候,吏部尚书詹徽站了出来,大声说道:“臣,恭贺陛下!”

    “哦?”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看着詹徽,道:“你这是贺的什么呀?”

    詹徽朗声道:“臣贺陛下,贺大明,陛下上格天心,得高人相助,让我大明顺利渡过难关,实乃我大明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哈哈——”

    朱元璋大笑:“好,贺得好,贺得对!”

    老爷子的马屁不好拍,詹徽这一次却抓对了机会。

    因为他能够明显的感觉出来,老爷子对那人的喜爱之情,所以果断站了出来。

    “臣等,恭贺陛下!”

    其他文武大臣也跟着齐声高呼。

    但是拍马屁这东西可讲究先后,先拍的是智慧,后拍就要大打折扣了。

    跟着高呼的李景隆心中郁闷,忍不住腹诽,这詹徽他娘的把我的话给抢了!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道:“还有其他什么事情要奏吗?”

    群臣没有出声。

    朱元璋提高了声调,道:“既然没有其他事情,李景隆留下,其余的人退朝吧!”

    “是。”

    李景隆欣喜的回应,刚刚的郁闷一扫而空。

    “恭送皇上!”

    其余人齐呼,偷偷瞥向李景隆的几道目光中满是羡慕……

    ……

    御书房。

    御案前的朱元璋看了一眼恭敬站着的李景隆,道:“这一次辛苦你了!”

    “能够为皇上分忧,是臣……”

    “好了!”

    朱元璋直接打断李景隆的话:“就不要跟咱打官腔了,咱问你,这一次让你调查的事情调查清楚了吗?”

    “调查清楚了!”

    李景隆连忙回道:“是……是齐王!”

    “齐王?”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轻声道:“是他?”

    沉吟良久。

    朱元璋这才抬起眼睛,看向李景隆,道:“这件事情,你没有跟其他人说吧?”

    李景隆连忙回道:“除了陛下和微臣,绝无第三个人知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也不再去纠结齐王的事,而是问道:“知道咱这一次为什么派你去吗?”

    “知道!”

    李景隆回道:“因为皇大孙!”

    “知道就好!”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把你和咱大孙的事,跟咱说说。”

    “微臣跟皇大孙是在江夏候府认识的……”

    李景隆毫不迟疑的回答,不敢有丝毫的隐瞒,一五一十的都说了出来。

    甚至于在江夏候府发现东瀛画册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听罢,朱元璋不禁哑然失笑,玩味的看着李景隆,道:“李景隆啊李景隆,你还真是心思玲珑啊,知道咱大孙是条大腿,一把就抱了上去!”

    李景隆闻言,连忙拜下道:“臣第一次见到皇大孙殿下,就感觉到特别的亲近,殿下的举止,简直跟太子爷以前一模一样!”

    说到太子爷,李景隆不禁动容,道:“臣年少顽劣,若不是太子爷提携,臣恐怕这辈子就是一个膏粱子弟,不,不是恐怕,是一定!”

    “太子爷英年早逝,臣……臣心里有如万箭穿心般疼痛……”

    说着,李景隆一只大手忍不住抹了抹眼角的泪花。

    “那日见到皇大孙殿下之后,臣激动万分,之后殿下的才学更是让臣折服,臣是自愿追随殿下左右,绝无二心,日月可鉴!”

    李景隆说得情真意切,泪眼汪汪。

    就是朱元璋也有些被感染了,摆了摆手,道:“咱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起来吧!”

    李景隆这才依言站了起来。

    朱元璋打量了一眼李景隆,感慨道:“你老子是咱外甥,又是咱的义子,跟着咱出生入死,一片肝胆,咱希望你,也能像你老子对咱那样,对咱大孙!”

    “臣,明白!”

    李景隆再一次扑通一声拜下。

    他知道这是老皇爷对他追随皇大孙的认可,当初自己选择抱皇大孙大腿,真是抱对了!

    “对了。”

    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咱大孙淮安府朱桥镇那边拿块地干嘛?”

    李景隆想了想,摇头道:“臣不知,殿下也没跟臣说明,但看殿下的样子,好像对那块地很重视!”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你也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是。”

    李景隆饱含深情的应了一声,躬身退出……

    朱元璋这才轻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榑儿啊榑儿,你以前北征元蒙,出镇开平,也算立了赫赫战功,怎么就胡作非为,越活越回去了呢?”

    “你这是给咱出难题啊……”

第64章 红薯!

    紫禁城,东宫。

    这段时间里,这里仿佛笼罩着一层阴霾,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佛堂中,吕氏手里拿着一串佛珠,在虔诚的诵经。

    这时,一名上了些年纪的宫女迈着有些急促的碎步走到吕氏的身旁,低声道:

    “娘娘,查清楚了!”

    吕氏闻言,手中滚动的佛珠顿时停了下来:“快说!”

    宫女连忙道:“三殿下这段时间经常出宫,而且每次出去之前,都去老皇爷那儿通报一声,然后带上老皇爷的两名侍卫出宫。”

    “他去了哪里?”吕氏已经有些迫不及待。

    宫女回道:“他每次都是去聚宝山下的一处庄子那里。”

    “聚宝山的庄子?”

    吕氏终于缓缓的睁开了眼睛,露出疑惑的神色,问道:“他去那里干什么?”

    “不知。”

    宫女摇了摇头:“由于每次都有两名老皇爷的侍卫跟着,我们的人也不敢靠得太近。”

    吕氏继续问道:“那他去那里找什么人?”

    “暂时还未查清楚,因为……因为三殿下进去之后就不再去其他地方,而且一直呆到离开为止,我们的人尝试着去打探,却发现了老皇爷的侍卫,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宫女小心翼翼的回道。

    “废物!”

    吕氏忍不住骂了一句,皱眉问道:“就这些?”

    宫女连忙道:“还有……还有就是我们查到,那处庄子应该是老皇爷的,老皇爷以前经常去!”

    “皇上的庄子?”

    吕氏露出思索的神色,低语:“老三去那里做什么?玩耍?散心?种地?”

    吕氏有些想不明白,但一颗悬着的心却放下了一些。

    因为如果仅仅是去老皇爷庄子这样的话,那她反倒是放心了。

    之前就有过这样的情况,齐王朱榑就是被老皇爷放回了凤阳老家,让他接受农家生活的教育。

    朱允熥的情况估计也是差不多。

    这样反而说明了一件事情,皇上并没有把朱允熥当作储君来培养。

    因为若是当作储君培养,皇上就不应该让他经常出宫,而是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逐渐参加到国家大事的管理当中去。

    想到这里,吕氏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对身旁的宫女道:“让我们的人别再跟着老三了。”

    若是被皇上发现,那将得不偿失。

    因为这样一来,她这么多年精心的贤德形象就会崩塌,会被皇上认为是一个刻薄的妇人。

    到那时候就完了。

    她自己倒是无所谓,她害怕连累到她的儿子,那就万劫不复了……

    自从那日被老皇爷拒之门外以后,吕氏第一次迈出了东宫。

    她要去大学堂看看。

    红色的宫墙上,投映着斑驳的树影。

    吕氏踩在青石板的脚步也变得轻快了许多,这些天确实是自己疑神疑鬼了,那个一直被自己有意无意压制着,被自己瞧不起的老三,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变了?

    炆儿说得不错,输给谁,也不会输给朱允熥!

    自己要尽快把这个消息告诉炆儿,好让炆儿能够安心下来读书……

    ……

    “拜见太子妃娘娘!”

    大学堂门口,侍卫和宫人看见吕氏,连忙躬身行礼。

    “你们在这等着,本宫来看皇大孙读书!”

    朱雄英死了,她的炆儿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称为皇大孙。

    吕氏对身后的宫人淡淡的说了一句,便只身一人朝着学堂而去。

    如今已入秋,秋高气爽,午后的阳光少了几分炙热,多了几分柔和。

    从学堂的窗户外望进去,就可以看到那些年少的皇子们,一个个或东倒西歪,或挠头搔耳,或啃着笔头,一副神游物外的模样……

    “哼——”

    吕氏的目光在朱元璋的幼子们身上一扫而过,轻哼了一声。

    那道目光,缓缓扫视,最终落在了学堂中最前排的中间位置上,位置上的少年正襟危坐,腰板绷直,神情专注的听着老师讲的课。

    就在一瞬间,那道原本不屑的目光变得柔和,充满了骄傲。

    “好儿子!”

    吕氏的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笑容。

    一时间,吕氏看痴了。

    她骄傲,她庆幸,自己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她生活的意义!

    为了她的儿子,她愿意做任何的事情。

    正看着,只听今日的授课老师翰林学士刘三吾朗声说道:“这一次课业,完成得最好的是皇孙朱允炆,还有……皇孙朱允熥,特别是皇孙朱允熥,进步非常的大,各位王子,可要多多向皇孙朱允熥学习……”

    屋外正看着的吕氏,原本满是笑容的脸上却是渐渐僵住。

    朱允熥?

    老皇爷给你点阳光,你还真就灿烂起来了!

    你皇爷爷带你去郊外的庄子,是让你学习如何做一名体恤爱民的贤王,你不会真以为,你有机会了吧?

    看来不给你的教训,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

    吕氏心中想着,目光渐渐变得凌厉起来……

    “好了,下课!”

    随着刘三吾的声音落下,学堂里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但很快,这欢呼声便戛然而止,因为吕氏款款走了进来。

    “见过太子妃娘娘!”刘三吾连忙躬身行礼。

    “刘学士快快免礼!”

    吕氏微笑着说道:“本宫这一次来,是来看看皇子皇孙们读书的,刚刚听到熥儿进步很大,本宫这心里真是太高兴了!”

    “娘亲!”

    朱允炆连忙迎了上去。

    吕氏对朱允炆点了点头,尔后看向一旁站着的朱允熥,微笑着招了招手:“熥儿,过来!”

    朱允熥依言走了过去。

    吕氏笑着揉了揉朱允熥的脑袋,道:“熥儿,你有进步,为娘真的很开心,以后啊,不要再跟人打架了,但是被人欺负了,咱也不要怕,为娘会替你讨回公道的!”

    朱允熥被这突如其来的的关心整得有些不会了,只好点了点头。

    吕氏却是收起了笑容,看向其他皇子,沉声道:“上一次是谁打咱家熥儿的,站出来,给熥儿道歉!”

    沈王等人一怔。

    上次皇上不是已经教训了一番吗?怎么还来!

    没完了是吧?

    几个十来岁的小王爷脸上顿时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

    “沈王!安王!唐王!你们是想要本宫找你们母妃告你们的状吗?”

    吕氏开始点名了,这让几位小王爷一脸无语。

    这要真是找他们母妃告状,指不定又得挨上一顿揍了!

    无奈之下,沈王朱模只好带头走上前去,瞥了一眼朱允熥,勉为其难的道:

    “对不起!”

    “对不起!”

    其他小王爷也是只好跟着道歉,只是一个个把声音拉得老长,看着朱允熥的眼中有怨恨闪过。

    吕氏眼中却是闪过一抹笑意……

    ……

    京师,长安街。

    街上,人头攒动,各式各样的人们忙碌着……

    一老一少在并肩的走着。

    “瞧瞧,多热闹啊!”

    朱元璋笑呵呵的对身旁的黄雄英说道:“这小时候啊,咱村里除了山就是山,如果能够有这热闹的场面,咱那会非得乐疯了不可!”

    黄雄英笑道:“爷爷,您要这样想,还好当时没有这么热闹的地方,否则您呀也许就不是今天的您了!”

    “嘿!说得好!”

    朱元璋笑着,脸上浮现一抹落寞,道:“不过在这种时候啊,咱心里还是很难受啊,如果要是咱爹娘还在的话,咱每天就让咱娘听大戏,让咱爹喝酒吃肉!”

    黄雄英道:“爷爷,太爷爷太奶奶在天有灵,也一定很欣慰的!”

    “好了,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重新露出笑容,看向黄雄英道:“大孙,咱听说,你对皇上的赏赐,很满意?”

    黄雄英点了点头。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了,道:“一开始你看赏赐清单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怎么,见到实物后就改变主意了?”

    黄雄英笑道:“是也不是。”

    朱元璋露出疑惑的神色,问道:“这话怎么说?”

    黄雄英回道:“我在看到实物的时候,发现有一样东西和清单所录不符!”

    “哦?”

    朱元璋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眸中杀机升腾:“谁那么大胆?竟敢私自调包赏赐的物品?”

    “爷爷,不是这样的!”

    黄雄英摇头解释道:“那件物品不是调包,而是阴差阳错的搞错了,不过正是因为搞错了,孙儿这才欢喜!”

    “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顿时好奇得不行。

    到底是什么东西搞错了,竟让自己的大孙连金银财宝都看不上,光看上了那个搞错的东西。

    黄雄英笑道:“赏赐清单上的贡参,其实并不是贡参,因为那东西压根就不是什么人参!”

    “什么?”

    朱元璋眼中的杀机再一次升腾:“蛮夷好大的狗胆,竟敢骗咱……咱大明!”

    “爷爷,稍安勿躁,你先听孙儿把话说完。”

    黄雄英宽慰了一句有些激动的老爷子,尔后道:“那东西虽然不是人参,但是它的价值却比人参来得更高!”

    “哦?”

    朱元璋惊疑的望着黄雄英:“那是什么东西?”

    “番薯!”

    PS:明天上架,就不写什么感言卖惨了。

    说实话,作者也不惨,不过写东西是真的辛苦,所以还是在这里求个首订!

    作者话也不多,就静静写,争取多写,各位看官老爷要是觉得还行,就给个首订吧!

第65章 这饭好难吃!

    “番薯?”

    朱元璋皱着眉头,疑惑的问道:“什么东西啊?咱怎么没听说过!”

    “好东西,以后您就知道了!”

    黄雄英并没有急着说明,动不动什么亩产几千斤的,贸然说出来,别人只会以为你是傻子。

    他也不喜欢什么打脸古人的戏码,毕竟自己只是占了穿越者的优势罢了。

    番薯,又名红薯,山芋、红芋、甘薯、地瓜、红苕等等。

    这种东西在后世不过是稀疏平常之物,但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却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已经开始进入小冰河时期的大明朝而言。

    对于这个时期的人们而言,番薯可以称作是一种神奇的农作物,因为它不需要肥沃的土壤,也用不着辛劳的照料,人们为它投入的人力物力远不及稻谷或者小麦,而得到的产量却远远超越前者。

    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番薯约在万历年间传入中原,是一个叫做陈振龙的商人从吕宋(今天的菲律宾)带回来的。

    但是在当时,却没有得到朝廷重视。

    一直到了辫子朝,番薯才被重视起来,特别是到了乾隆王朝。

    经过康雍乾三朝的发展,中国的人口来到了2亿大关,远超此前历史上的任何时候,而那时候的经济却没有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

    不论是雍正的催逼垦荒,还是乾隆的地尽其利,都解决不了这种人地不能调和的矛盾,历朝的末代君王们都不同程度地尝试过,却无一成功,就拿明末来说,人口的大量增长也是其灭亡的原因之一。

    按照历史宿命,乾隆初年本该是一个福份已尽的时代。此时的人口增长已经接近原来的土地承载力的极限,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人被饿死,另外一些差点饿死的人当中,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果腹铤而走险……

    但是甘薯和他同伴们的适时推广,为清王朝续上了命,让他继续苟延残喘了两百多年,它的同伴们还有土豆、玉米、辣椒、烟草……

    可见,一个小小的红薯,对于小农经济的时代而言,有着多么大的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黄雄英第一次发现那个吕宋国朝贡的贡参是红薯以后,激动得在徐辉祖面前都失态了。

    爷孙两正说着话,一个店小二迎了上来。

    “二位爷,里边请,里边宽敞,在上面能够看到皇宫哩,要不要上去坐坐?”

    “哦?”

    朱元璋停下了脚步,望了一眼酒楼,问道:“这里面可有清净的地方?”

    小二连连点头:“有,有,楼上有雅间,清净得很呐!”

    “大孙,进去坐坐?”

    朱元璋笑着问向黄雄英,后者点了点头。

    “走,上楼!”

    朱元璋说着,龙行虎步的走了进去……

    见朱元璋和黄雄英进去了,他们身后的蒋瓛却叫住了店小二:“我家主子不喜欢吵闹,你把这上面全包给咱,不准人上去。”

    说着,蒋瓛从怀中掏出了一锭银子。

    店小二笑呵呵的连连点头:“好的,爷,我马上去办……”

    上了楼。

    店小二引着几人来到雅间前。

    黄雄英问向店小二:“小二,你们这里都有些什么招牌菜啊!”

    “客官,我们这主要是扬州菜,有扬州盐水鸭,烤方,将军过桥,鸭包鱼翅,扬州炒饭……”

    小二报了些菜名。

    黄雄英点了点头,道:“那就来一份盐水鸭,一份青菜,一份扬州炒饭,还有,去把对面街上的烧饼,还有鸭血汤,买一份过来。”

    “好,好,这个好!”

    朱元璋呵呵笑道,不忘嘱咐:“要快一点,不然一凉味就变了!”

    “好勒,我马上就去!”

    小二爷看得出来,这两位爷不是普通人,急忙按着吩咐做事去了……

    进入雅间。

    不得不说这雅间布置得确实非常的典雅,而且来到外面的走廊,视野就变得非常的开阔,近处,热闹非凡的长安街尽收眼底,远处,鳞次栉比的皇宫依稀可见。

    “大孙啊,看看,这就是咱大明啊!”

    朱元璋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脸上忍不住露出骄傲的神色。

    “是啊!”

    黄雄英点了点头:“洪武皇帝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建立大明朝短短二十多年,就收拾了蒙元留下的破败河山,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听了黄雄英的话,朱元璋的脸上跟喝了蜜似的。

    来自自己大孙的称赞,而且是在不知自己身份情况下的称赞,比那些个大臣的马屁舒心多了,也可信多了。

    “爷爷。”

    黄雄英看着皇宫的方向,道:“你知道孙儿最佩服洪武皇帝的一点是什么吗?”

    “什么?”

    朱元璋看似有些漫不经心的看了黄雄英一眼,眼底却是忍不住的期待。

    只听黄雄英徐徐道:“孙儿最佩服洪武皇帝一点就是,洪武皇帝是真心将天下百姓放在心中的,大明朝,百姓可以检举官员,在午门外设置鸣冤鼓,让普通百姓也能申诉冤屈,光是这一点,在历朝历代中就是绝无仅有的!”

    朱元璋听罢,却是轻叹一声,道:“可是咱听说,很多朝廷的官吏都在私底下抱怨,洪武皇帝太苛刻了,俸禄太低,千里为官,日子却依旧过得紧巴巴的!”

    “呵——”

    黄雄英轻笑了一声:“当官,难道就一定要发财吗?”

    唰!

    朱元璋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大手忍不住一拍栏杆,喝道:“好!好一句当官难道一定要发财吗?咱大孙说得太好了!”

    这话可以说是直接说到朱元璋的心坎里去了。

    他痛恨贪官,这种痛恨,既源于血液,又源于理智。

    作为贫民的时候,疾恶如仇是因为自己底层生活的痛苦经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痛恨则来自对自己创立的大明朝的爱惜,他生怕这些硕鼠咬坏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明朝。

    即为天下百姓,也为稳固自己朱家的统治。

    这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了,他朱元璋一手创立的大明朝才会江山永固。

    所以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痛下杀手,为公也为私。

    “大孙啊,你有这样的认识,爷爷真的是太高兴了!”

    朱元璋轻轻拍了拍黄雄英的肩膀,笑呵呵的道:“当初你跟咱说要从商,咱真的担心你走歪咯,想想这一次灾区周边的那些粮商,为了这些个钱财,脑袋都不要了!”

    “咱听说啊,这一次,皇上把他们全杀了,家中老小全部流放!呵呵,这些个商贾之风就该杀一杀,否则他们就会像野火烧不尽那样,风一吹,又给吹出来了!”

    黄雄英点了点头,其实他早就料到了灾区那边的粮商会是这样的结果。

    “发国难财的商人确实该杀,但是从商并没有错!”

    说着,黄雄英指着繁华的长安街,对朱元璋道:“您看看外面这些舞榭歌台,钱庄酒楼,并非全是坏处,他们同样是太平盛世的体现啊!”

    “您上次说得有道理,咱大明朝当然是以农为本,但若是没有商人,又怎么会有咱们眼前的繁华景象呢?就好比是,种树需要下肥,才能枝繁叶茂,而他们就是肥料!”

    “嗯……”

    朱元璋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片刻后笑道:“咱大孙说得不错,他们是肥料,不过啊……”

    “咱就要把好的肥料留下,恶的肥料通通铲除!”

    这个时候,店小二来上菜了。

    不得不说,这一家扬州菜还是相当正宗的,盐水鸭形态饱满,烂而不散,色黄油亮,扬州炒饭同样是颗粒分明、色彩调和、光泽饱满。

    还有从对面街买来的芝麻烧饼和鸭血粉丝汤。

    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大孙,吃!”

    朱元璋招呼了一声,兀自拿起他最心爱的烧饼,美美的啃了起来。

    “吃遍京师,还是咱大孙做的烧饼好吃!”

    朱元璋吃了起来,黄雄英的目光却看向了屋外守卫着的蒋瓛,招呼道:“蒋兄弟,别站着了,一起吃啊!”

    蒋瓛一愣,显然没有想到黄雄英会叫自己,连忙道:“黄公子,我……我不饿!”

    黄雄英笑道:“我点多了,我和爷爷也吃不忘,你不吃啊,可就要浪费了!”

    “我……”

    蒋瓛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应,只好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却是眼皮子也不抬,一边吃一边道:“听不懂咱大孙的话吗?咱大孙叫你吃,你就吃!”

    闻言,蒋瓛连忙抱拳:“谢黄公子!”

    自胡惟庸案之后,蒋瓛顶替毛骧坐上了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跟在老皇爷身边已有好些个年头,但何德何能与老皇爷同桌吃饭?

    所以在走过去的过程中,就是见惯生死的蒋瓛,一双腿都在微微的发抖。

    这可比让他杀人要难多了!

    好不容易坐了下来,蒋瓛还是控制不住偷偷看了老皇爷一眼,还好他发现老皇爷只顾着吃饭,压根就不理自己,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蒋兄弟,吃饭。”

    黄雄英动筷,顺便招呼了一声蒋瓛。

    蒋瓛连连点头,像极了第一次见公婆的小娘子,连忙拿起碗筷,生怕皇大孙冷不丁的给自己夹菜,那就折煞他了!

    当初看着周骥被剥皮,蒋瓛那手中的茶是越喝越有味,可是现在精致的扬州炒饭在口,却是食之无味。

    黄雄英和老爷子倒是吃得很开心。

    吃得差不多了,老爷子用袖子擦了擦嘴角的油渍,看着正吃着饭的黄雄英道:“咱老了,吃不了多少了,大孙你不一样,你可要多吃!”

    “嗯。”

    黄雄英点了点头。

    朱元璋笑道:“对了,咱刚刚说到哪了?哦对,肥料!”

    “好的肥料能让树木枝叶繁盛,但是恶的肥料,只会让咱种植的树越长越差,就像是灾区那边哄抬粮价的奸商,留不得!”

    黄雄英点了点头,回道:“奸商该杀,但是孙儿觉得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在洪武皇帝的治下,他们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在他们身后必然有一股势力在支持着他们。”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脸突然沉了下来。

    齐王朱榑,他的第七子,当初自己怕他好勇斗狠,长时间在青州待着,无人管教惹是生非。

    为了让儿子把这种好勇斗狠的精力用到对付敌人上,朱元璋便命他跟随他的四哥朱棣一起北征蒙古,为此,朱元璋还特意谕令齐王遇敌时自行作战,胜利时也不要与诸将争功,就是想让他知道收敛。

    但没有想到,这些年,这个当年被他送往老家凤阳体会农家之苦的庶子,却是变得愈发的骄纵。

    朱元璋沉声道:“他们背后的势力,是齐王。”

    “齐王?”

    黄雄英的眉头猛地一皱,显然他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竟然涉及到了就藩的王子。

    朱元璋缓缓的点了点头,

    黄雄英眼中的惊讶稍纵即逝,旋即压低声音道:“兹事体大,咱还是不要议论为妙。”

    这个齐王朱榑,黄雄英还是有些了解的。

    因为他的生母是定妃达氏,传言达氏是陈友谅的妃子,作为战利品被朱元璋纳入后宫,并为朱元璋生了两个儿子,即第七子齐王朱榑和第八子潭王朱梓。

    后世更有谣言,说潭王朱梓是陈友谅的遗腹子。

    这纯属就是无稽之谈了,第七子齐王不是遗腹子,反倒是更小的第八子潭王是?

    显然,这些都是辫子朝抹黑洪武皇帝的。

    如今赈灾的事情涉及到了一位数历塞上,战功显赫的藩王,就不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了。

    不料老爷子却是笑了笑,道:“晚了,老皇爷已经询问咱的意见了。”

    “什么?”

    黄雄英有些惊讶的看着老爷子,道:“那你怎么说?”

    朱元璋看了眼黄雄英,道:“咱也不敢胡乱回复啊,齐王前些年刚刚立下了不少功劳,这才不过两年时间,就犯下这样的大错,咱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啊!”

    “咱想听听,你对齐王的看法,也给咱拿一下主意!”

    黄雄英听完,已然是皱紧了眉头。

    而一旁的蒋瓛却早已听得心惊肉跳,坐如针毡,大气不敢喘一声。

    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处置王爷的事情上来了?

    老皇爷想听,可是我不想听啊!

    没事,他们说他们的,我吃我的饭就好了。

    蒋瓛不断的心中自我宽慰。

    可是他发现……

    这饭,怎么他娘的一点味道都没有?

第66章 打他娘的!

    “老爷子,这可是皇室的事情,真要说?”

    每次说到这些敏感的话题,黄雄英都不免要小心一些,毕竟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有些话都是不能乱说的。

    “老皇爷问咱,咱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所以咱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朱元璋说着,看了眼蒋瓛,尔后对黄雄英道:“放心吧,这里说的话,半句都不会传出去的。”

    “嗯。”

    黄雄英点了点头,也不再顾忌了,道:“你不胡乱回复老皇爷是对的。”

    “哦?”

    朱元璋露出好奇的神色:“这话怎么说?”

    黄雄英回道:“因为皇子犯法,对于老皇爷而言,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断然是不能像处理官员那般处理。”

    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头。

    自己为什么喜欢询问他这个大孙的意见?就是因为他大孙每次总能一下子就点到要害上。

    这让朱元璋愈发期待他大孙接下来的话。

    只听黄雄英继续道:“皇子乱纪之事,之前就有发生过,譬如秦王,晋王,乃至燕王,他们都曾犯过错,但是那个时候太子尚在,太子宽厚仁慈,数次保全了他的弟弟们,这也让太子在他这些弟弟的心目当中树立起了威信!”

    “只可惜太子英年早逝,太子走后,就没有人再去给老皇爷台阶下!”

    “老皇爷一生最是看重家人,可是一些家人却干了老皇爷最忌讳的事情,那就是为祸百姓,这是把老皇爷架在火上烤啊,杀了吧,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况是看重家人的老皇爷?不杀吧,某些皇子又禀性难移,继续为祸百姓,让老皇爷对天下臣民没一个交代!”

    “所以老皇爷询问您的意见,也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

    朱元璋听着,眼中已是掩饰不住的震惊。

    他大孙,真就说到他心里去了。

    在他听到是齐王为祸灾区的时候,心中极为的震怒,一度动了杀心。

    朱元璋当夜就把齐王的生母达定妃召来,训斥道:“昔帝王之子不才,以辱父母,教而不驯,故弃慈而杀子者,出于无奈!”

    然而面对达定妃声泪俱下的苦苦哀求,朱元璋的心又软了下来。

    一时之间,他真的没了主意。

    这当中的苦楚,就像他大孙刚刚说的那样。

    齐王这件事情,就像是一根刺一样,横亘在他心中,让他已经好几个夜晚没有睡好了。

    今天他来找他大孙,这件事是主要的原因。

    马皇后和太子都不在了,如今能跟他说这些事情的,就只剩下他大孙了,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大孙能够像马皇后和太子,给自己拿个主意,或者说……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大孙,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看似随口一问,实则心中却是有些紧张,因为他希望他大孙能够给他一个他希望得到的答案。

    黄雄英想了想,回道:“孙儿以为,您可以这样回洪武老皇爷,就说齐王有功,况且这一次并没有对赈灾造成实际性的损害,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建议老皇爷将齐王召回京师,严加训斥,让齐王知道错了,知道怕了,然后再稍加处罚,不必过多的追究,也让齐王知错以后能够对老皇爷感恩戴德,日后能够安分守己,谨言慎行!”

    听罢,朱元璋的眸中闪过一抹欣喜,道:“你的意思是,高高举起,尔后轻轻放下?”

    “嗯,孙儿正是此意!”

    黄雄英点了点头。

    朱元璋看了黄雄英好一会,终是露出了笑容,道:“甚好!咱大孙此法甚好!”

    实际上,黄雄英的法子和他亲爹朱标很像!

    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当年晋王朱棡就藩太原之后,也是不怎么守法,惹出了不少祸事,让朱元璋很是生气,想治他的罪。

    在太子朱标的劝说下,朱元璋才没有动这个儿子。

    说起来,朱标对自己的这些弟弟拿捏的很好,他很有威仪,朱棡后来在跟随朱标回京一段时间后再回到藩地,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据锦衣卫上报:晋王自是折节,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

    朱元璋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黄雄英听了老爷子的赞许,脸上却是不见喜色,道:“其实……其实这只是迎合洪武老皇爷的一个法子!”

    “迎合?”

    朱元璋的眸子猛地一聚。

    他平生最是讨厌别人迎合他了,迎合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意味着顺着自己的意思走,说白了,就是对方的心里还有着同的想法。

    仔细想想,还真就是这样,他大孙刚刚说的,不正是他心中一直想要的答案吗?

    难道……

    在大孙的心里,是想要杀了齐王不成?

    想到这里,朱元璋脸上刚刚掠起的喜色不见了,微微的沉了下来,问道:“大孙,如果……我说如果,如果你能决定一切,你会怎么做?”

    又来了!

    这老爷子还真是够大胆,什么话都敢说。

    黄雄英也开始有些习惯了,便不在墨迹,开口道:“孙儿以为,齐王好勇斗狠,居功倨傲,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嗯?”

    朱元璋一怔,黄雄英的第一句话就出乎了他的意料。

    只听黄雄英继续道:“洪武皇帝打天下的时候,曾有人发明了一个词,骄兵悍将,这个词如果放在太平盛世,那就是一个杀人的词,但如果放到战场上,那么它就变成了一种褒奖!”

    “为何,环境不同了!”

    “齐王也一样,他是一员猛将,配合燕王北征,开平围猎,齐王都展现出了不凡的军事能力!”

    “这样一员猛将,留在藩地内祸害百姓,实在是太可惜了!”

    朱元璋听着,眼中早已是精光乍泄。

    他原本以为他大孙要说杀了齐王,最不济也要废了他,却万万没有想到,他大孙是在想办法盘活齐王!

    好大孙,真是好大孙!

    朱元璋目光灼灼,只等着黄雄英继续说下去。

    黄雄英继续道:“在我看来,齐王,其实和蓝玉有些像,都是好勇斗狠,居功倨傲之辈,他们生性凶悍,在战场上是不可多得的猛将,但是,一旦他们离开了战场,就会无所事事,胡作非为,就想着打了那么多年仗,还不得好好享受享受?”

    “他们除了打仗,其他的都不会,而且他们喜欢杀戮,喜欢打仗,所以,像他们这样的人,就应该留在战场上!”

    一番话说下来,朱元璋止不住的点头。

    对于这些骄兵悍将,他的感触太深了,他见过的例子也太多了,光是他自己处理的,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不过朱元璋并非一味的去听,他也敏锐的觉察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他看着侃侃而谈的黄雄英,徐徐道:“大孙,你说得很好,可是你想过没有,如今大明的敌人在西北,为了对付他们,大明已经有诸多塞王,齐王也是其中之一,咱们的敌人北元已经被赶入漠北,难道要齐王独自深入漠北吗?”

    “再说了,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你开了大堆的药,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治病,不能没什么病就吃吃药,那可要吃坏的!治国也如此,国家不太平,用兵来勘定祸乱,等天下太平了,只需整修甲兵,操练士卒,备作国防而已。”

    “总不能让老皇爷,为了齐王,还有那些骄兵悍将,发起新的征战吧?你知不知道,一场战争,需要花费多少钱粮?”

    朱元璋谆谆教导。

    他年号洪武,一生征战无数,是从真正从马背上得来的皇帝,一生都以军事和政治作为自己的主业,但他却是一个谨慎用兵的皇帝!

    面对朱元璋提出的问题,黄雄英依旧从容的回道:“爷爷,西北的胡戎由来已久,可以说是累世战争,大明防备他们是对的。”

    “但是,除了西北,咱大明真的就天下太平吗?”

    黄雄英的反问,让朱元璋一怔,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黄雄英继续道:“爷爷,不用孙儿说,您应该知道,大明的东南沿海实际上并不太平啊!”

    “从咱大明朝建立开始,倭寇就对咱大明沿海地区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再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如果孙儿没有记错,洪武二年,倭寇对山东、苏州、淮安等地大面积侵扰事件,洪武三年,又发生倭寇侵山东沿海,接着转掠浙江明、台、温诸州,又入福建沿海郡县抢掠的严重入侵事件!”

    “近几年,倭寇侵扰更是日渐繁复,北起山东,南到福建广东,到处受到劫掠。”

    朱元璋看了一眼黄雄英,缓缓点了点头。

    好小子,有备而来啊!

    黄雄英继续道:“朝廷虽然筑海上一十六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一些成效,但倭寇远没有清除!”

    “倭寇之患,目前看似对大明朝的根基无甚影响,但爷爷您想想,这可是建立在咱大明国力强盛,重视海防建设的基础上,一旦咱大明这只老虎稍微打个盹,那些耗子们就会蹬鼻子上脸,愈发的猖獗,到时候想要赶走这些耗子,可是要费一番大功夫啊!”

    “就像您刚刚说的国家用兵犹如医生用药那般,何不在疾病刚刚开始的时候,就下药治好他?若等到了病入膏肓,花费数倍的药量,也不知道有没有效啊!”

    咕噜!

    蒋瓛下意识的咽了一口口水。

    好家伙,皇大孙教训起老皇爷来了!

    想动,又怕惊扰到这说到兴头上的爷俩,继续坐下去吧,又怕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话。

    还好,这爷俩,似乎都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平日间让无数人心惊胆颤的蒋瓛,此刻只感觉自己就像是一片可怜的小纸,被暴风雨随便吹打和蹂躏……

    朱元璋则是震惊的看着黄雄英。

    他大孙竟然用他的话,反过来教训了自己。而且很有道理,让自己无从反驳。

    特别是大孙说到自己若处置不当,将会给后世子孙留下无穷祸患的问题,不得不引起他的深思。

    多少年,他没再有过这种感觉了。

    自从马丫头走了以后,他大孙是让他愿意把话听进去的第二个人,就是他认为最完美的继承人朱标,都不曾做到过。

    看着黄雄英好一会,朱元璋缓缓的点了点头。

    黄雄英继续道:“倭寇之患,给沿海的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可不治啊!”

    听了黄雄英的话,朱元璋整张脸都沉了下来,从牙缝中吐出两个字:“该杀!”

    黄雄英道:“所以,与其让齐王祸害自家百姓,何不让齐王去剿寇,相信以齐王的手段,一定能让倭寇知道什么叫做痛苦和灾难,知道咱大明朝的厉害!”

    朱元璋点头。

    齐王朱榑的性子他清楚,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仍旧以砍杀鸽子,活活烧死小麻雀为乐,性格不可谓不暴虐,他也曾把他召回京城来教训。但是成果并不显著。

    让他去对付这些凶残的倭寇,着实是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道:“让齐王去对付沿海的倭寇,确实是一个好法子,可是,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啊!”

    国库有多少银子,朱元璋清楚得很。

    就拿这一次赈灾而言,若是没有他大孙给予的明镜,他都不知道上哪去找这个钱,大明朝看似蒸蒸日上,但国库着实是不充裕啊!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一直想要与周边的国家交好,反对穷兵黩武的原因。

    “不然。”

    黄雄英却是摇了摇头,反问道:“爷爷,您可清楚,齐王的藩地兵锋如何?”

    朱元璋想了想,回道:“老皇爷在处理云南问题时,将当地显赫了数百年的大理段氏家族迁往内地,其首领平章段世和宣慰段名,被迁往青州齐王军中效力。”

    “齐王在山东地面,称得上是兵精将勇,如果咱没有记错,山东都指挥使司并青州左护等卫军士总人数接近七万人,兵锋很盛!”

    听了老爷子的回答,黄雄英笑了,道:“朝廷这一次若是让齐王去剿寇,其实并不需要支出太多经费,一来,齐王在青州犯了错,这是他将功补过的机会,二来,朝廷可以许诺齐王,虽不给军饷,但剿寇获得的财物,俘虏等战利品,可以由齐王处置,让齐王以战养战!”

    “如此一来,以齐王的性子,断然会倾尽全力剿寇,还沿海百姓一个太平的同时,齐王也能够一展所长,立下战功,而洪武老皇爷也能很好的安置齐王。”

    “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听罢黄雄英的分析,朱元璋的眼珠子瞪得浑圆。

    他大孙的手段,远超他的想象!

    这性子可不随他老爹朱标,而是更像自己……以及燕王朱棣!

    不过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朱元璋,看问题同样深刻,一针见血指出道:“可若是平定了倭寇呢?齐王岂不兵锋更盛,更加的居功倨傲,若老皇爷不在了,可不好压制他啊!”

    说着,朱元璋饱含深意的看了黄雄英一眼。

    黄雄英却是淡定的笑了笑,道:“那就让齐王打出去,打到倭国的老家去,打他娘的!”

    哐当!

    蒋瓛手中的碗应声落地……

第67章 晶日分子?杀!

    打出去?打到倭国的老家去?

    还打他娘的?

    蒋瓛虽然不参与朝政,但也知道老皇爷对待周边这些蛮夷小国的态度。

    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决不伐之。

    然而今天皇大孙竟然说出有悖老皇爷教训的话来,就算老皇爷再喜爱皇大孙,恐怕脸上也不好看吧,老皇爷最不喜的就是有人违背他的意思……

    心中想着,蒋瓛忍不住偷偷瞄了一眼朱元璋。

    嘶……

    在看出去的那一刻,蒋瓛呼吸猛的一窒。

    因为眼前一双虎目正直勾勾的盯着自己,不是老皇爷更是何人?

    不等蒋瓛出声,朱元璋已经淡淡的吐出两个字:

    “出去。”

    “遵命!”

    蒋瓛连忙站起身来,恭敬的拱手。

    随后,宛如落荒而逃一般,蒋瓛走到门外看不见的地方,才缓缓而又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然后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雅间里。

    朱元璋微微眯起了眼睛,看着黄雄英,徐徐道:“大孙,这一次,咱不认同你的看法,咱以为,用兵能消除祸乱,但也能招致祸乱,倘若恃富逞强,好大喜功,惹是生非,就会结怨挑衅,招致祸乱,咱可以讲军事,但不能穷兵黩武!”

    “可是……”

    黄雄英刚想要干口,却被朱元抬手打断:“听咱说完。”

    “古之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俘虏男女数千人,然而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有什么用?不过为后世所讥罢了!”

    “蒙元贼子,穷兵黩武,疆域打得够大了吧,可是他们的王朝持续了多少年?不到百年!”

    “大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兴兵征讨,不见得是好事啊!”

    一生讲究洪武的朱元璋,此刻却这般谆谆教诲自己的大孙。

    朱元璋从小经历战乱,之后半生都是在战争中度过,他深知战争的疾苦,所以在上位以后,一直奉行着华夏天朝传统的和平外交,讲究怀柔远人之道,同时也是对蒙元统治者穷兵黩武,盲目对外扩张的否定。

    后来,朱元璋更是在皇明祖训中,亲自开列了十五个临近番邦为大明的不征之国。

    然而黄雄英却坚决的摇了摇头:“爷爷,这一次恕孙儿不敢苟同。”

    朱元璋一怔,只听黄雄英说道:“唐魏征曾言,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无数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事实,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冉闵旷古绝今的杀胡令,谢玄的北府军创造的淝水之战,杨家将的满门忠烈,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古之英雄志士不顾性命为的什么?为的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现如今,那些蛮夷小国为何臣服于我大明?还不是因为咱大明强盛?才能怀柔远人!”

    “一旦咱大明出现什么天灾人祸,或者是他们变强,他们就会不顾恩义,企图入侵我泱泱华夏,这是蛮夷的天性!”

    “就拿如今的倭寇而言,孙儿曾听从哪里逃荒来的百姓说,倭寇手段残忍,不仅杀人放火,掘坟挖墓,甚至还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心啼哭,拍手笑乐!

    “他们在沿海犯下的罪行令人发指,给沿海的百姓犯下严重的灾难,不可饶恕!”

    黄雄英说着,情绪都变得激动了起来。

    想想后世,就是这个曾被视为蛮夷的小小倭国,竟然入侵华夏,就是在自己现在所立的这片土地上,屠戮三十万同胞,犯下滔天的罪行,人神共愤!

    作为一个从后世而来的人,国之殇,黄雄英不能忘,也不敢忘。

    但是偏偏有些人,大肆否认,让亲者痛仇者快,枉为国人!

    这样的人,如果是在这个年代,黄雄英定然让他爷爷向洪武皇帝建议,一律抄家,打为贱民,妻女充教坊司为奴,地方官府记录在册,后世子孙不得读书,不得科举,不得从军,不得务农,不得务工!

    什么狗屁方方圆圆,什么狗屁震旦教师,什么狗屁青岛高薇嘉,什么狗屁瀚奸,这些个狗日分子,通通让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操持贱业,世代不得翻身!

    朱元璋微微惊讶的看着黄雄英,他有些搞不懂他大孙怎么说着说着就激动起来了,但是他大孙的那份爱国之情,他是能真切感受到的。

    “大孙……”

    朱元璋想要开口,这一次却被黄雄英打断了:“爷爷,让孙儿把话说完。”

    朱元璋一怔,点了点头,心中却在好笑:好小子,有王者之气!

    黄雄英道:“爷爷,孙儿知道您的意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朱元璋再一次点头,心中又好笑:好小子,这话,精辟!

    黄雄英继续道:“咱强盛的时候当然可以这么说,但是孙儿觉得,咱就应该在咱强盛的时候,去把这些蛮夷小国全灭了,通通纳入我大明的版图!”

    朱元璋笑了笑,道:“可是大孙你想过没有,征讨这些弹丸小国,费兵靡饷,得之无所有,不得无所损。”

    “嗯。”

    黄雄英点了点头,道:“这也正是孙儿要说的第二点。”

    “对于咱大明朝而言,去征讨这些弹丸小国,劳民伤财不说,还涉及到日后管理和教化蛮夷的问题,得不偿失。”

    朱元璋点头赞同,眼神示意黄雄英继续说下去。

    黄雄英继续道:“可是爷爷您想过没有,这就回到了齐王的问题上来了,大明朝藩王众多,有军事才能的藩王亦不在少数,他们拥兵自重,割地称王,老皇爷一旦不在,很难说不起祸乱。”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这个问题,在当初封王的时候,就有大臣向他提过。

    当时的他认为自己的威仪足以镇压诸王,事实上也是如此,所以并未加以重视,但是现在他大孙提起,这又不一样了。

    因为他大孙是未来的掌权者,而且是从民间归来,诸王又会不会服他呢?

    刘三吾也曾隐晦的跟自己提过。

    他想过骄兵悍将,淮西勋贵会影响未来的朝局,又何尝没有想过一众藩王呢?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愈发想听一听他大孙是怎么说的。

    只听黄雄英道:“可若是让诸王去征讨这些弹丸小国,征讨下来就由他们来管理,成为他们的封地,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此,朝廷就不需担心管理和教化的问题,而且这些小国,也将真正成为我大明的附属国!”

    “就算藩王如同齐王那般残酷,危害的也是蛮夷,不足为惜!”

    “而且这些小国内的管理和教化问题,就够藩王们喝一壶的了,他们也将不再有精力有其他想法。”

    “此举即可安顿藩王,又可除去这些弹丸小国潜在的威胁,何乐而不为呢?”

    朱元璋看着侃侃而谈,指点江上的黄雄英,心中满是欣慰、

    “这番惊世骇俗的话,也就你这臭小子能说出来,敢说出来,就是你老子生前也不敢跟咱这么说的!”

    朱元璋心中想着,脸上却满是笑意。

    他不怕他大孙犯错,他就怕他大孙不敢想,不敢做!

    但是显然,他大孙比他想的还敢想!谷

    而且说出来的东西虽然惊世骇俗,但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就是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虽然说可能有些纸上谈兵,但也不见得没有效果,而且一旦有效,那收获将是巨大的。

    朱元璋心中思虑着,徐徐道:“大孙,你说的话真是让咱大开眼界啊!咱回去会跟老皇爷说的,可以先让齐王去试一试。”

    说着,朱元璋的表情严肃了起来:“这些话,一句都不要传出去,懂吗?”

    “孙儿明白!”

    黄雄英点头说道:“也就是跟爷爷您,孙儿才敢毫无顾忌的说,孙儿也知道自己刚刚说的东西过于理想化了,而且一时之间也很难实现,但是若真能让齐王去实践一下,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而且蛮夷之地,绝非咱们想的那么贫瘠,我听说齐王喜欢强保媒,然后看人家洞房,之前我也认识一个倭国的商人,他说倭国人就喜欢洞房给人家看,齐王要真的去了,一定会喜欢得不得了的!”

    “哦?”

    朱元璋一怔,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臭小子,你这是引诱齐王,让他非把倭国打下来不可啊,哈哈……”

    黄雄英倒是笑而不语。

    朱元璋望了望外头,这才惊觉,原来天都快黑了。

    “大孙,咱要回去了!”

    朱元璋站了起来,道:“咱每次一来找咱大孙,就把时间都忘了,呵呵——”

    黄雄英过去扶着老爷子,笑道:“孙儿又何尝不是呢,只有跟爷爷在一起的时候,孙儿才能畅所欲言!”

    “嘿!”

    朱元璋笑了一声:“臭小子,就你会说!”

    “孙儿说的是实话。”

    “咱知道,咱知道……”

    两人说着下了楼,朱元璋又说了两句,便要带着蒋瓛离去。

    “对了,爷爷。”

    黄雄英突然叫住朱元璋,道:“若真的派齐王去沿海剿寇,孙儿这有一套阵法,指不定能帮上些忙。”

    “哦?”

    朱元璋停下脚步,转头笑道:“像你那个军体拳一样?”

    黄雄英笑了,点头道:“对的,有杀气!”

    “哈哈——”

    朱元璋大笑,摆了摆手,带着蒋瓛大步离去……

    回宫的路上。

    朱元璋悠悠道:“蒋瓛,刚刚咱和咱大孙说的话,半句也不能泄露出去,记住了吗?”

    “卑职谨记!”

    蒋瓛连忙拱手回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知道蒋瓛是没有那个胆子把话出去的,但还是忍不住提醒一句,因为他大孙刚刚的话,着实惊世骇俗。

    朱元璋望着面前巍峨的皇城,突然轻笑道:“厉害,咱大孙比咱厉害!”

    身后的蒋瓛一怔,心中惊涛骇浪。

    他跟了老皇爷这么些年,从未听过老皇爷对什么人如此评价……

    回到奉天殿。

    安和已经在那里候着,看见朱元璋回来,连忙迎了上去:“拜见皇上,皇上万岁!”

    朱元璋也不看他,而是要直接进入御书房处理奏折。

    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皇上……”

    安和却突然出声。

    朱元璋也不停下,一边走一边问道:“有什么事,快说!”

    安和急忙小步急趋,跟上去道:“皇上,今日皇孙允熥又跟皇子们打架了!”

    “什么?”

    朱元璋一下子停下了脚步,一双虎目猛地向安和望来,

    安和吓得连忙把脑袋垂下,只听朱元璋低喝道:“去把那几个混蛋给咱叫来!”

    片刻后,奉天殿中。

    朱元璋傻眼了,愣愣的看着眼前几个鼻青脸肿的儿子。

    “你们……”

    朱元璋大手指着几个幼子,不敢相信的道:“你们几个打不过一个朱允熥?”

    沈王安王唐王几个年纪稍大的儿子,垂着脑袋不说话。

    倒是只有四岁的朱?奶声奶气的道:“父皇,朱允熥他……他欺负我们!”

    “嘿!”

    朱元璋嘿了一声,指着几个儿子,骂道:“几个打一个还说被欺负了?你们可真是够笨的,几个人被一个揍了,偷袭都不会吗?老子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打架没输过!”

    沈王安王唐王被训得脸上一阵红一阵青的,尽是憋屈的神色,可比棍子打在他们身上要难受多了。

    朱?倒是屁事不懂,继续奶声奶气的道:“不是我们笨,是……是朱允熥狡猾,他背着我们偷偷练过了!”

    朱元璋闻言笑了,问道:“朱允熥的拳法是不是有杀气?”

    “嗯,有杀气!”

    朱?小脸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

    “哈哈——”

    朱元璋却是突然大笑起来。

    笑着,朱元璋似乎想到了什么,笑声突然停了下来,露出一抹思索的神色。

    他想起了今日黄雄英跟他说的一句话,他说他有一套阵法,兴许对剿寇有帮助。

    自己当时并不是太在意。

    因为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小子,能有什么阵法可言?

    但是如今见到朱允熥都能打他几个儿子了,他那套阵法恐怕也不简单呐……

第68章 请战!

    紫禁城,东宫。

    “什么?”

    听了贴身宫女的汇报,吕氏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你说朱允熥把沈王他们几个都给打了?”

    “是的,娘娘。”

    宫女回道:“那三殿下不知道怎么的,跟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几个王爷都不是他的对手,被他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纷纷求饶。”

    听着,吕氏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她原本想借几位皇子之手,教训朱允熥一顿,好让刚刚露头的他,再一次变回以前那怯懦的样子。

    但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允熥竟反手将几位皇子教训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

    非但没有让朱允熥变回原来的样子,反而让他展现出了强硬的一面。

    为什么会这样子?

    吕氏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着,良久,喃喃自语:“难道说……老三一直在藏拙?”

    想着朱允熥这段时间的变化,不仅学习上有了进步,就是拳脚功夫也突然变得硬了起来,竟隐隐给自己的炆儿构成了威胁。

    吕氏的眼神渐渐的凌厉起来。

    “老三啊老三,你还真是会挑时候啊,早不跳出来,晚不跳出来,偏偏在你父亲走了以后跳出来!”

    即使朱允熥一直在藏拙让人难以置信,但吕氏不得不让自己去相信。

    她这么多年费尽心思,难不成临到头来被人摘了桃子?

    想到这里,吕氏的心口就像是压上了一块石头,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

    自从朱雄英走了以后,吕氏就知道她的机会来了。

    从那时候起,吕氏就将朱允炆当作是未来储君来培养,对于朱允熥这个的弟弟,平日里都被她拿捏得死死的。

    怎么突然就仿佛脱离掌控了呢?

    吕氏阴沉着脸问道:“皇上那边怎么说?”

    宫女小心翼翼的回道:“安公公说,老皇爷把几个王爷叫去训斥了一顿,问清情况之后,又突然大笑了起来……”

    “啪!”

    宫女话还没有说完,吕氏便一把将桌上的茶具扫到了地上,吓得一旁的宫女瞬间把话吞了回去,伏下身子,噤若寒蝉。

    “娘,怎么了?”

    这个时候,朱允炆进来的时候正好撞上了这一幕,连忙大步走到吕氏的身边。

    吕氏一向礼佛,平日里看上去贤良淑德。

    怎么今日生这般大火气?

    吕氏听到儿子的声音,这才如梦中被惊醒似地,目光仿佛刚从遥远的地方摸索回来似的。

    “炆儿。”

    吕氏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心爱的儿子,尔后对伏在地上的宫女道:“你先出去!”

    宫女如获大赦,连忙告退。

    见宫女走后,吕氏这才把朱允炆拉到自己身旁,幽幽道:“炆儿,你父王临终的时候对娘说,让咱娘俩提防你那些叔叔们,但是我今天才发现,要提防的,反而是那个老三!”

    “怎么又是他?他又怎么了?”

    朱允炆脸上露出几分不耐烦的神色。

    在他眼里,朱允熥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弟弟,虽然嘴上不说,但打心眼里看不上这个弟弟,现在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惹自己母气生气忧虑。

    “哎——”

    吕氏叹了一口气,道:“你几个小叔去找老三麻烦,反被老三给教训了,你皇爷爷似乎对老三的做法很赞赏……”

    “什么?”

    不等吕氏说完,朱允炆已经忍不住惊讶出声。

    吕氏看着一脸讶色的朱允炆,徐徐道:“炆儿,娘还真是小瞧老三了,他一直防范着我们,就像一条毒蛇一样,蛰伏在我们身边,想要在关键的时候,给上咱娘俩致命一击啊!”

    朱允炆听着,一双拳头早已捏紧。

    良久。

    朱允炆再次看向吕氏时,已是目光如刀,幽幽道:“放心吧娘,孩儿不会输给他的!”

    吕氏这才缓缓点头,眸中却是闪过一抹狠厉……

    ……

    与此同时,奉天殿。

    此时已经入夜,但是这里却是灯火通明。

    处理完一部分奏折的朱元璋,思来想去,最终决定把一众文武大臣召来。

    赶上一个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大臣的日子也不好过,每天一大早就要上早朝,忙了一天公务后,晚上指不定还要被召唤,而且没有特殊的事情,随叫随到,今夜就是这个样子。

    众大臣来到的时候,屋内的朱元璋,还埋头在一堆高高的奏折后面。

    “都到齐了?”

    朱元璋淡淡的声音从奏折后面出来。

    “回陛下,到齐了!”

    传旨太监操着尖细的声音回道。

    朱元璋一边看着手中的奏折,一边道:“让他们进来吧。”

    门外。

    六部尚书,翰林学士,还有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长兴侯耿炳文等一众开国老将,可以说大明朝权利巅峰的一群人都聚集在了这里。

    不知皇上所召何事,众大臣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待进入后,众大臣齐齐行礼。

    “臣等拜见皇上,皇上万岁……”

    “行了行了。”

    朱元璋这才放下手中的奏折,道:“就不要在这万岁前万岁后的浪费时间了。”

    说着,朱元璋扬了扬手中的折子,道:“这是前些日子台州知州呈上来的折子,上面说,倭寇侵扰了台州的桃渚村,烧杀抢掠,杀害村民三十六人,掳走妇女一十五人,村民家中财皆被扫荡一空!”

    “你们天天说咱大明国泰民安,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

    朱元璋毫无感情的声音落下,屋内一片安静。

    “沈溍。”

    听到朱元璋点名,沈溍连忙站了出来:“臣在。”

    朱元璋直勾勾的看着沈溍,道:“你是兵部尚书,你说,怎么回事?”谷

    沈溍脑中飞快转动着,回道:“禀皇上,倭寇由来已久,他们勾结张士诚等南方的残余势力以及沿海走私商,盘踞海岛,不时侵扰沿海一带,现我大明已在福建沿海四郡筑海上一十六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倭寇行踪飘忽不定,防范起来极其的困难,难免会有百姓受到侵扰!”

    朱元璋看着沈溍,徐徐道:“那照你的说法,倭寇之患是没办法解决的了?”

    沈溍一时间沉默的低下了脑袋。

    朱元璋扫视一眼,道:“其他人呢?可有办法解了这倭寇之患?”

    话音落下,下方又是一片沉默。

    众大臣都是眼观鼻鼻观口。

    若是有法子,他们早就以折子的形式呈上去了,何必还会留到现在再说?

    朱元璋审视着诸位大臣,不怒自威。

    大殿中,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且不论对错,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个有咱大孙敢想敢说。

    朱元璋心中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无奈,徐徐开口道:“你们都没有法子,那就听咱说,咱以为,如此匪患,当以大军剿灭之!”

    闻言,众大臣都是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也太突然了吧。

    谁能想到,皇上深夜把他们叫来这里,竟然是要出兵镇压只是小范围侵扰的倭寇。

    要知道,皇上除了对西北以外,一直都是谨慎用兵。

    “皇上请三思!”

    刘三吾第一个站了出来,道:“为了提防倭寇,沿海布置的兵力已然不少,如今贸然出动大军,恐劳民伤财啊!”

    “是啊!”

    刘三吾的女婿,户部尚书赵勉也站了出来,道:“皇上,山东河南天灾刚过,各地又不时有灾荒,国库紧张,大军一动,那可都是钱粮啊!”

    “三思啊,皇上!”

    兵部尚书沈溍也是附和道。

    “呵——”

    朱元璋闻言冷笑了一声,道:“说办法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沉默,提问题的时候,倒是一个比一个踊跃啊!”

    说着,朱元璋眸子一凝,沉声道:“咱不仅要剿灭倭寇,咱还要把倭国给灭了,以绝后患!”

    话音落地,殿内更是直接炸开了锅。

    皇上这是怎么了?

    对待倭国的态度突然来了一个毫无征兆的反转。

    记得不久之前,皇上还在皇明祖训中写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

    怎么突然就要打起倭国来了?

    沉默许久的钱唐终于忍不住了,站了出来,梗着脖子道:“皇上,恕老臣直言,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够苦了,若皇上执意大动干戈,怕是两败俱伤,坏了社稷根基啊!”

    “是啊!”

    刘三吾再一次站了出来,道:“况且倭国乃弹丸小国,就算打下来了,于我大明也无甚好处啊!”

    方孝孺也是站了出来,道:“陛下,大举兴兵,得不偿失!怀柔远人,方是安邦之道啊!”

    事实上,这些文官说的问题,朱元璋早就从他大孙那里得到了答案。

    他不敢保证他大孙一定是对的。

    但是他想要试一试,特别是这些文官越反对,他就越要试一试,趁自己还健在的时候,他自信有能力给他大孙兜底。

    当初太子还健在的时候,朱元璋对太子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太子过于宽厚仁慈,容易受到这些文官的影响,他非常希望朱标能够强硬起来,闪耀出王者之气!

    大殿中,渐渐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朱元璋默默的看着这一切,并没有出声阻止。

    渐渐的,反对的声音多了起来。

    朱元璋听着大臣阐述利害,心中却在微微叹气,大明是否安定得太久了,已经失去了当初那股不可挡的锐气?

    “砰!”

    朱元璋宽大的手掌突然猛地拍在案台上,让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怀柔远人?”

    朱元璋扫了一眼文官,喝道:“咱问你们,建国之初,咱派使者出使四方诸夷,宣示蒙元已灭,当四方臣服,但,唯独倭国不臣服,乘咱大明未定,倭国率以零服寇掠沿海!”

    “洪武二年,咱又给倭国送去一封国书,警告倭国,如有不从,便将直抵其国缚其主,结果如何?咱派去的五位使者当场被杀,扣留咱大明的使者团!”

    “洪武三年,咱再次发书让其称臣,并且管理好他们的臣民,看看他们回了什么?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

    “咱还没有怀柔吗?可是你们看看,倭国是怎么对待咱的?”

    “你们这些读书人平时自称最有骨气,但是这个时候,你们的骨气都让狗吃了吗?”

    朱元璋厉声喝问,让一众文臣终是低下了脑袋。

    “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咱大孙说得对,拳头才是硬道理,只有拳头硬了才能讲道理!”

    朱元璋说得激动,一时间嘴都瓢了。

    大孙?

    在场的的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人都是猛地一怔。

    而这时,朱元璋则是直接站了起来,指着场下众文武,呵斥道:“咱看你们是安定得太久了,不仅连拼死一战的勇气都丢了!就连对敌人都变得慈悲起来!”

    “试想一下,若那些被杀的百姓,被抢走的妇女孩子是你们的家人,你们还会说这样的话吗?”

    “沿海的百姓遭受什么样的劫难?又有多少家破人亡?又有多少千疮百孔?”

    “贼,是防不住的,须灭之,方可安宁!”

    “咱此次势必灭了倭国,让大明的百姓们都知道,咱,能保住他们的家园!”

    朱元璋的话音落下,奉天殿中,落针可闻。

    片刻。

    大殿中就响起了一声爆喝。

    “皇上圣明!”

    只见宋国公冯胜站了出来,拱手道:“不瞒皇上,臣早年间就觉得憋屈,早有灭倭国之心,只是奈何没有机会,现有如此良机,臣愿当先锋,誓死一战!”

    “皇上,臣耿炳文愿往,剿灭倭寇,踏平倭国,还沿海一个太平!”

    “臣,傅友德,请战!”

    “臣,李景隆,请战!”

    ……

第69章 刘三吾的担忧!

    一时间,请战之声无数。

    一干武将站了出来,让奉天殿中血气上涌,热血沸腾。

    相反的,一众刚刚出声反对的文臣,则是悄然低下了脑袋。

    “好!”

    朱元璋终是点了点头:“这才是咱大明该有的样子!”

    说着,朱元璋坐回到座位上,看着殿下截然不同的文武两个阵营,目光转了一圈,当看向那些武将时,他们无不挺起了胸膛。

    朱元璋心中满意,笑道:“不过,机会还是要多留一些给年轻人,让你们这些老将军去剿寇,岂不是杀鸡用了宰牛刀?!”

    闻言,众大臣都是一愣。

    难道说陛下心目中已经有了统军的人选?

    正想着,只听朱元璋道:“这一次,咱决定派齐王去剿寇!”

    齐王?

    所有人都是露出愕然的表情。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朱元璋心目中的剿寇人选,竟然是齐王朱榑!

    齐王这些年的名声不好,他们也是略有耳闻。

    这一次为什么会是他?

    朱元璋提高声调,道:“青州地处沿海,而且兵精将勇,齐王作为塞王,当为国戍边。”

    “传旨。”

    殿中所有人跪下,聆听圣旨。

    “齐王为剿寇大将军,率青州护卫,山东都司,兖州护卫及徐邳二卫精锐马步军士,前往沿海剿寇!”

    “还有,速召齐王入京!”

    ……

    众大臣出了奉天殿,已是深夜。

    月明星稀,天朗气清。

    但一众大臣们却是心事重重。

    钱唐回首望了眼还亮着灯的奉天殿,不禁疑惑的问向身旁的刘三吾:

    “坦坦翁,我怎么感觉,陛下变了!以前陛下对于四方蛮夷,总是表示出极大的善意,时刻展现着咱大明作为大国的礼仪与气度,即使是像倭国这样数次忤逆圣意,陛下都是一再隐忍,怎么现在却贸然兴兵了呢?”

    刘三吾闻言,轻叹了一口气。

    钱唐继续道:“剿寇没有错,但是征讨倭国,我看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啊!”

    刘三吾终是忍不住道:“钱兄,依我看,此事怕是另有隐情啊!”

    “另有隐情?坦坦翁,何出此言?!”

    钱唐闻言,脚下一顿,目光灼灼的看着刘三吾。

    刘三吾却是摇头叹气:“钱兄,此事恕我不能透露过多,就此别过!”

    说罢,刘三吾便匆匆而去。

    他心里清楚,无论是明镜,还是如今冒险出兵征讨倭国,事实上,都是因为一个人,皇大孙朱雄英!

    皇上对外面那个大孙的喜爱不言而喻,直追当初的太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位必然是传给这位大孙。

    最初的明镜,让他打心眼里敬佩,但是现在的征讨倭国,他却不敢苟同。

    皇大孙聪慧过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他和他父亲不一样,善于弄险,喜欢刀兵,不是一个安分守己之人啊!

    这么一来……

    一个侵略性相当强的皇帝,将会把大明带向何方呢?

    想到这里,刘三吾不由得忧心忡忡起来……

    钱唐却是匆匆忙忙的追了上来,扯住刘三吾:“坦坦翁,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把话给老夫讲清楚了!”

    刘三吾皱眉看向钱唐,道:“钱兄,兹事体大,很快你就会知道了,恕我现在还不能跟你说!”

    钱唐却是非常的聪明,很快就想到了许多,道:“坦坦翁,跟老夫说实话,是不是跟给陛下献明镜的那人有关?”

    刘三吾惊讶的望了一眼钱唐,不再多说什么,匆匆离去……

    ……

    聚宝山下的庄子。

    花费了几个月时间,黄雄英的玻璃大棚已经搭建完成,足有两百个平方,他第一时间想着的就是培育番薯。

    看着手中的番薯,黄雄英心中一阵激动。

    不过怎么培育这些番薯种子,黄雄英不得不小心翼翼。

    虽说番薯的生长能力很强,有时候光是这样放着,它都能给你长出芽来,但那必须是一个潮湿温热的环境,否则番薯会给冻坏或者晾干了。

    如今已经入秋,京师的天气已经开始有些凉,他可不舍得将这些珍贵的番薯种子种到外面去,万一搞死了可就后悔莫及了。

    所以在这时,玻璃大棚完成得正是时候。

    黄雄英没有叫人,而是亲自动手,拿着一把锄头,就吭哧吭哧的翻起地来。

    小宝则是带着狗子在一旁玩耍。

    锄到一小半,朱允熥就来了。

    “哥,干嘛呢!”

    朱允熥笑呵呵的走入玻璃大棚。

    黄雄英停下来,用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道:“没看见吗?锄地呢!”

    朱允熥笑道:“哥,我来帮你!”谷

    说着,朱允熥便转头进入屋内找来一把锄头,跟着黄雄英一起锄起地来。

    虽然帮不上什么实质性的忙,但黄雄英也随他。

    毕竟对于这种养尊处优的公子哥而言,劳动劳动也是挺好的。

    小半天。

    黄雄英终于锄松了一小块地,在上面挖出一道道沟壑出来。

    沟壑深约十几厘米,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灰。

    番薯被黄雄英用刀切成了块状,将番薯块隔个三五厘米就种下一块,种好后,用锄头在上面铺上一层两三厘米厚的松土。

    这是育苗。

    等番薯长出苗,然后长到二十多厘米后,就可以裁苗,进行再次栽种……

    忙活了老半天,半箱的红薯被黄雄英种到了地下。

    然后在土里浇了一些水,营造出一个温润湿热的环境……

    忙活完这些,黄雄英才有心情去理会小宝,却见小宝一脸的幽怨的看着自己。

    这小妮子,倒是越来越有脾性了。

    不过黄雄英也懒得去理她,他觉得一个女孩子家,有点脾性也挺好,最主要是他的心里如今只盼着这些番薯能够顺利发芽。

    若真能把番薯种出来……

    黄雄英想想都有些激动,这番薯不仅产量高,最主要的是,它对土地的要求不高。

    不像其他作物那么娇贵。

    就拿南方常见的水稻来说,它对土地的要求就相当的高,不仅需要肥力好的土地,还需要有水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大明地域辽阔,耕地却是有限的原因。

    如果番薯真的能够推广起来,那么就真的是造福天下百姓了!

    前段时间,李景隆回来了。

    回来的第二天,李景隆就兴冲冲的来向自己汇报灾区赈灾的情况,言语之间满是感激之情。

    接下来,李景隆就继续他和黄雄英的卖盐大计。

    找了一个更大的场地,来进行粗盐的提纯,然后再卖给官府,白花花的精盐出去,白花花的银子又进来,李景隆忙得不亦乐乎。

    而黄雄英却懒得去管那些,因为这个时候在他的眼里,这天下事,都没有这番薯发芽来得要紧,至于去朱桥镇拿地的事情,都被暂时放下了。

    种完番薯,回到屋内。

    老徐也准备好了午饭,黄雄英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后,招呼朱允熥和小宝一起吃午饭。

    吃饭的时候,朱允熥有些兴奋的道:“哥,你知道吗?前两天,几个小叔又找我麻烦了,不过这一次啊,我用你教的拳法,把他们都狠狠的揍了一顿!”

    言语间,朱允熥是掩饰不住的开心。

    那模样,和他刚刚跟着老爷子来的时候,那副唯唯诺诺的样子,简直是天差地别。

    黄雄英给予了一个鼓励的眼神,点头道:“做得很好!”

    “嗯。”

    朱允熥重重的点头。

    正所谓长兄如父,大哥的出现,让朱允熥有了很强的安全感。

    也正是这份安全感,让他整个人都开始变得自信了起来。

    朱允熥本就聪明,缺的只是那一份自信,自信起来的朱允熥,并不比朱允炆差。

    “哥,老师昨天又给课业了。”

    “哦?是什么?”

    黄雄英一边吃饭一边应道。

    朱允熥来他这里,不仅学习拳法,也时不时的向他请教课业上面的问题,黄雄英也乐得去教自己这个弟弟。

    朱允熥道:“蒙元是为什么灭亡的?”

    黄雄英若有所思,通弟的这个老师还不赖,竟会给关于国政一类的问题。

    “那你自个是怎么想的?”

    “嗯……”

    朱允熥想了想,回道:“我觉得,前朝蒙元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他们的君主不修德行,荒淫暴虐,以致朝纲混乱,民不聊生,百姓纷纷起义,最终导致灭亡!”

    黄雄英点了点头:“说得不错!”

    得到黄雄英的肯定,朱允熥喜不自禁。

    “你说的只是大方向,谁都知道一个荒诞的君主会导致王朝破灭,你这个回答最多只能说是合格,具体的原因你要分析出来才行!”

    听了黄雄英的话,朱允熥想了一会,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黄雄英只好拿出了以前做历史分析题的劲头,开始给朱允熥分析:“蒙元的灭亡,最根本还是在于其政策问题,土地、民族、税收、纸钞四大根本政策都是失败的。”

    “其一,土地政策导致了兼并严重,土地向来是百姓们的生活保障所在,当大部分的土地都被一些贵族,官僚,地主所占有,失去自耕地的农民基本上都会沦为了佃户,所以这些佃农要承受住来自税收和佃户的双重剥削,生活十分的困难,当大量的农民觉得无法承受下去的时候,便自能群起而反元了。”

    “其二,蒙元的民族政策是极其失败的,他将各民族分成了四等,把人数最多的汉人位于第三和第四,这样的政策无疑是民族矛盾的催化剂,这为蒙元的灭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其三,蒙元的税负繁重,人们苦不堪言……”

    黄雄英侃侃而谈,一番长篇大论说下来,口水都有些干了。

    却在这时,门口响起了一声爆喝:

    “想得好!说得好!”

    黄雄英和朱允熥闻声望去,就见到朱元璋那张笑得眼睛都不见了的脸。

    而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两个人,一个是老傅,另外一个,黄雄英也没有见过……

第70章 基本国策之论!

    朱元璋大踏步的走了进来,笑呵呵的道:“大孙,讲得好啊!”

    “爷爷!”

    黄雄英笑道:“孙儿只是教通弟完成课业,随口一说。”

    “嘿!咱看啊,就是六部尚书就没有咱大孙敢说,会说的!”朱元璋呵呵笑道。

    “爷爷,您这就折煞孙儿,孙儿哪能跟六部尚书比啊!”

    黄雄英笑笑,也不欲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看向老爷子身后不曾见过的那个人,问道:“爷爷,这位是?”

    “哦,这位是你宋爷爷!”

    朱元璋笑着指了指身后的冯胜。

    冯胜整个人已经怔住了,心中满是惊涛骇浪。

    这个少年叫皇上爷爷,而皇上又叫他大孙,瞬间脑海中就出现了十多年前,皇上抱着他最心爱的大孙朱雄英那副欢喜的模样。

    恍如隔世一般。

    眼前的少年,眉宇间依稀可见太子当年的模样,若是在路上,他万不敢相认,但如今皇上这般叫出口,让他不得不去接受。

    而且看到跟在少年身后的三殿下时,冯胜更加确定了,这少年应该就是死了十年的皇大孙朱雄英。

    他不知道,一个死了十年的人为什么还会再次出现。

    但是他知道,若眼前的少年是当年的皇大孙,那么就意味着,大明的许多事情都要为之改变。

    同时他也明白,皇上为什么不直接介绍自己的名字,这就跟皇上一路上嘱咐的事情有关了,便是不要暴露了身份,自己是宋国公,称宋爷爷也正合适。

    “宋爷爷好!”

    黄雄英对冯胜作了一个揖。

    冯胜虽然已是花甲之年,但反应还是相当的快,连忙扶起黄雄英:“公子,不必多礼!”

    这时朱元璋却是皱了皱鼻子:“嗯,好香,大孙你们在吃午饭呢!”

    黄雄英笑笑,道:“爷爷,我也不知道你带这么多人来,你们先坐着,我现在去让老徐多做两个菜上来。”

    说着,黄雄英转身去厨房吩咐老徐去了,小宝还是不习惯见生人,也跟着一起去了。

    “臣,见过殿下!”

    黄雄英不在,冯胜和傅友德这才趁机对朱允熥行礼问候。

    “二位国公不必多礼!”

    朱允熥比以前淡定了许多,笑着回应。

    要是以前,朱允熥恐怕要小脸一红,说话都要打起结来。

    朱元璋看在眼里,眼中满是欣慰的笑意。

    重新坐下后,冯胜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问向朱元璋:

    “皇上,那黄公子真的是……”

    不等冯胜话没说完,朱元璋便已点了点头。

    真的是!

    冯胜呼吸都微微停滞了一下,皇上说是那就一定是,这一点冯胜从未怀疑过,特别是在子嗣的关键问题上。

    “那前不久帮忙解决赈灾问题的是皇大孙?还有这一次让齐王去剿寇,也是皇大孙……”

    冯胜一时间想到了许多。

    待朱元璋给出肯定的点头后,冯胜一脸骇然。

    “那……老傅早就知道了?”

    冯胜看了一眼镇定自若的傅友德。

    傅友德捋着胡子,笑而不语,脸上却有几分骄傲的神色。

    老小子,你骄傲个屁呀,又不是你孙子!

    冯胜忍不住腹诽。

    这时,只听朱元璋笑道:“宗异,这一次带你来,是因为咱大孙说他那有一套不错的阵法,你不是最擅长这些吗?咱想让你帮观摩观摩。”

    “臣,谢过皇上!”

    冯胜恭敬的回道,脸上满是感激之色。

    这本是小事,冯胜却会感激涕零,这是因为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宋国公。

    五年前,也就是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统帅大军,征讨元太尉纳哈出,大胜归来后,却有人举报他藏匿了诸多良马,并派门人向纳哈出之妻依次酌酒,以求大珠异宝,王子才死二天便强娶其女,因而丧失降、附之心,又损失濮英三千骑兵等等罪行。

    他的女婿常茂因为征战时与他出现矛盾,也趁机攻讦他的过错。

    因此导致龙颜大怒,非但诸将士没有赏赐,他的大将军印也因此被没收,从那以后,他就没有统帅过大军。

    所以这个时候的冯胜,位置其实非常的尴尬。

    而这一次,皇上竟然带着他来见尚未公开身份的皇大孙,让他帮忙观摩阵法,这是什么?这是信任!

    冯胜焉能不感激涕零?

    太子薨而皇孙幼且不谙事,皇上又年事已高,必然会猜忌甚多,聪明的冯胜自从那次被罚之后便想明白了许多,所以这几年来,他都是夹紧了尾巴。

    不过此刻的他,却敏锐的感觉到,整个局势似乎有了转机……

    正想着的时候,黄雄英已经让老徐添了几个菜以及几双碗筷上来。

    “来来来,几位爷爷,吃饭!”

    黄雄英招呼了一声。

    朱元璋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家,笑呵呵的就拿起碗筷就吃了起来。

    “谢公子!”

    见皇上动筷,冯胜和傅友德也跟着动筷,却不忘向黄雄英道一声谢。

    “蒋兄弟,一起吃啊!”

    黄雄英笑眯眯的看向站在门口的蒋瓛,吆喝了一声。

    “啊?不……不了!”

    蒋瓛一怔,连忙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回道:“小的……小的刚刚已经吃过了,就不打扰公子和老爷吃饭了,呵呵……”

    想起上一次在酒楼吃饭的经历,蒋瓛如今都还是心有余悸。

    他发现了,和皇上吃饭,其实也是一种境界。

    像他这种的,单单是和皇上平起平坐,就开始觉得犯晕,更别提吃什么饭了,简直是一种折磨。

    为什么?境界没到啊!

    蒋瓛也开始有些明白,为什么有些皇子怕皇上怕得要死。

    就拿潭王朱梓来说,因胡惟庸案中潭王的王妃的弟弟于琥牵涉其中被诛,皇上仅仅是让他去将潭王召入宫了解情况,不料潭王惊惧万分,竟携王妃一同自焚而死。

    事实上,老皇爷从未对他任何一个子孙动过刀子。

    所以自从上次吃过饭以后,蒋瓛对皇大孙就更加的崇敬了……

    黄雄英也不强人所难,回到座位上坐下。

    “大孙,咱刚刚听你说了导致蒙元灭亡的四大政策,民族、土地、税收、货币,对吧?”

    朱元璋一边大口吃着饭,一边道:“那你觉得,咱大明在这四大政策上,相对于蒙元而言,是否还存在什么问题吗?”

    听了朱元璋的话,傅友德和冯胜都不自觉的停下了筷子,齐齐看向黄雄英。

    这个问题,可比之前朱允熥提的课业问题要复杂,要深远得多。

    因为这些可都是基本国策啊!

    动辄任何一条,都会让整个大明朝受到深远影响。

    朱元璋也是静静的看着黄雄英,他希望他大孙能给他一个不同的答案,而不是老生常谈。

    黄雄英看了眼老爷子,苦笑道:“爷爷,你可真是为难孙儿了,这可都是国政大问题,孙儿又岂敢妄加评论?”

    “嗐!就当是咱爷俩说家常,想说啥就说啥,说错了,爷爷也不会怪你!”

    朱元璋摆了摆手,一脸鼓励的神色。

    “嗯。”

    黄雄英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徐徐道:“咱大明是一个多民族的王朝,那些少数民族大都聚集在边疆地区,因此咱大明面临着少数民族数量多、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等多重问题,如何采取能够被大多数民族认同的,并且能够巩固明朝统治的民族政策,就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在这点上,咱大明做得非常好,针对东北、北部、西北、西南四个主要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实行的民族政策上,采取了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的策略,总之保持了和平稳定的局面,孙儿以为是非常成功的!”

    听罢,朱元璋露出了一口大白牙,一脸骄傲的对身边的傅友德和冯胜道:“听听,听听,咱大孙说得多好啊,不愧是……是咱大孙,哈哈——”

    傅友德和冯胜也是连忙点头称是。

    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黄雄英,他就喜欢听他大孙夸自己。

    “还有呢?”

    朱元璋一脸的期待。

    黄雄英继续道:“至于货币政策,咱大明虽然比蒙元有所改进,但孙儿以为,这当中存在的问题还是相当大的。”

    “哦?”

    朱元璋的笑脸微微一僵,道:“说说看,大胆说。”

    黄雄英点了点头,道:“纸钞的由来已有不少年头,从北宋开始,四川就发行的纸钞交子,到了蒙元,纸钞更是流通天下,但宋元两朝统治者发钞无度,尤其是蒙元末年的开河变钞,让纸钞更是失信于民。”

    “洪武八年,洪武皇帝为了使民间的交易更为畅通,恢复了纸钞制度,刊印大明宝钞,令民间通行,同时禁止民间的金银物货交易,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钞法,实行以宝钞为主,钞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这本是极好的制度,也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但其中却埋藏了极大的隐患。”

    话说到这里,在场的几个人都是屏气凝神的看着黄雄英。

    黄雄英继续道:“大明宝钞的刊发没有计划,主要是通过皇帝赏赐,朝廷开支和救济的形式,作为主要的发行渠道,可是皇帝赏赐也好,救济也好,亦或者赐予外国朝贡者也好,都没有任何控制,想印多少有多少,完全是根据国家财政需求而定。”

    “这就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宝钞就会泛滥,公信力也会越来越低。”

    闻言,朱元璋缓缓的点头,露出思索的神色。

    “再者一点,宝钞的刊印还有一个漏洞,就是只出不进,朝廷只顾着往民间投放宝钞,但在实际税收的时候却只搭收少量新钞或干脆不收钞,如此一来,宝钞的稳定性何在?公信力何在?”

    “宝钞的稳定性和公信力越来越低,连国家收税的时候都不收了,谁还愿意收取和存储?”

    “如果你是老百姓,试问你希望手里存着的是十两白银,还是十两宝钞呢?”

    黄雄英一连串的反问,直接将朱元璋给问住了。

    这一点朱元璋也不是没有意识到,因为宝钞刊发的这些年间,已经开始有大幅度贬值的现象出现,洪武十八年,他也曾停止过刊印,因为他也害怕宝钞的价格继续下跌。

    洪武九年米一石准宝钞一贯,到了洪武十八年每钞二贯五百文代米一石,也就是说,宝钞在不到十年内下跌了六成。

    而傅友德和冯胜则是大气不敢喘,公然否定老皇爷的政策,这世上恐怕也就眼前的这位了。

    良久。

    朱元璋才咽了口口水,滋润一下干涸的喉咙,徐徐道:

    “朝廷刊发宝钞,实属无奈之举,大明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先前的蒙元别看垮得快,但跑起来也快,败退漠北之前,值钱的东西全卷走,尤其是北方各府库的金银,几乎卷的一分不剩,他们跑得痛快,可是大明朝就难了!”

    “洪武老皇爷也是鉴于蒙元的教训,铸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两样铜钱为货币,可咱大明哪来的铜啊?种地都缺人,哪有人开矿?没有铜,用什么来铸钱?”

    “可是咱大明处处都等着用钱,样样都急等着用钱,若钱的事情不解决,新开国的大明朝,不是活活穷死,就是活活乱死!”

    “洪武老皇爷用这一张大明宝钞,救了多少人,你知道吗?对北元战事最激烈的几年,明朝的军费开支,物资钱粮供应,几乎全是宝钞买单,宝钞撑起了明朝追亡逐北,终于打出和平环境的局面!”

    “还有,大明开国二十五年,单单是水利堤坝就修了五千多道,塘堰更修了四万多条,各类大大小小的民生建设更是不计其数,从满眼荒地,满眼非虚的破败山河,收拾到今天这个大多数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的程度,也是靠这张宝钞撑起来的!”

    听罢老爷子的话,黄雄英深深震惊了。

    他作为一个后世而来穿越者,他有更丰富的知识,更超前的眼光,而且可以站在后世的角度去评判历史。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黄雄英始终秉承着一颗敬畏之心。

    特别是老爷子,数次让他这个穿越者受益匪浅。

    包括现如今这一次。

    对于这张承载了如此重大意义的大明宝钞,自己的想法是干巴巴的,是简单粗暴的,他说的当然是对的,但却忽略了大明宝钞对于这个各方面情况都出名难的大明朝的意义。

    而且他刚刚说的那些问题,对于懂得用刊印纸钞来救国的洪武皇帝而言,不可能意识不到。

    这一刻,他也不得不感慨道:“洪武皇帝圣明,孙儿受教了!”

    闻言,朱元璋这一次脸上并没有露出得意的神色,因为他也知道,刚刚黄雄英说的那些问题都是存在的。

    “宝钞固然有宝钞的作用,但问题确实如你刚刚所言,咱和洪武老皇爷也商议过,但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大孙,你怎么看?”

    朱元璋说罢静静的看着黄雄英,他知道这个问题确实太难了。

    宝钞提举司无数次的商议,自己和一众大臣们对于宝钞的问题也是无数次的探讨,花费了无数心血,但都没有能够彻底解决宝钞的问题。

    果然,黄雄英皱起眉头思考了起来。

    如果是以前,他定然会用后世所谓的经济理论套上来来高谈阔论一番,但是现在他知道,不从所处的环境出发去思考,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好了,这问题确实太难,想不出来就别想了,能够看出这些问题来,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要知道,满朝文武,包括洪武老皇爷都没有办法。”

    朱元璋看着皱眉思索的黄雄英,知道这个难题,着实是为难他大孙了。

    却在这时,只见黄雄英摇了摇头,徐徐道:“孙儿觉得,没有办法也是一个好办法!”

第71章 过于强大的王者之气!

    “没有办法也是一个好办法?”

    在场的几人闻言都是一怔,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因为这话说得很奇怪。

    “嗯。”

    黄雄英点了点头:“大明宝钞的刊印,让大明朝从积贫积弱中走了出来,但与此同时,大明宝钞不稳定,贬值等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孙儿以为,大明宝钞也完成了它的使命,既然没有办法去稳住它,那就不需要再刻意想办法去稳住它了。”

    “啊?”

    闻言,朱元璋又是一怔。

    傅友德和冯胜也是表情怪异的看了看黄雄英,又看向朱元璋。

    这就是你说的没有办法也是一个好办法?

    就放任让它烂到底?

    是够没有办法的,但真的是一个好办法吗?

    朱元璋一脸不解的问道:“宝钞面值上的钱数,一不留神就暴跌,若不是朝廷禁令森严,将宝钞的价值拽回来,恐怕早就不知道跌成什么样子了,若再不想办法去稳住宝钞,那宝钞岂不是废了?”

    黄雄英淡定的回道:“孙儿的意思就是让宝钞自然而然的废了!”

    “胡闹!”

    朱元璋低喝了一声,脸上已然有不高兴的神色。

    傅友德冷汗涔涔,小子别胡说啊,之前每一次都说得挺好的,怎么这一次出昏招了啊?

    可别坏了你在老爷子心目中的形象呀!

    作为太子一脉的嫡系,他当然希望皇大孙能够顺利上位,不要整什么幺儿子。

    “皇爷,此为政事,黄公子不知也无妨。”

    面对傅友德的打圆场,黄雄英却是神色坚定的道:“爷爷,您且听孙儿把话说完。”

    “说。”

    朱元璋重新沉下心来,不说别的,他就喜欢他孙儿的这股坚持。

    黄雄英点头道:“爷爷,我问您,朝廷是否有足够的白银去作为准备金,去给百姓们兑换宝钞?”

    朱元璋摇了摇头,直截了当回答:“没有。”

    “那就是了!”

    黄雄英看着朱元璋道:“如果朝廷不能够提供足够的白银准备金,那就不可能稳定钞值,为何?”

    “因为市面上除了宝钞,还有白银作为其他币种在市面上流通,白银长期以来就是百姓认可的货币,又是一种金属货币,百姓的接受度非常稳定,所以当白银与宝钞发生竞争时,白银的货币优势立即显现出来,面对白银的竞争,宝钞只会贬值败退,被迫退出市场流通。”

    “一旦朝廷严令禁止白银流通,又不提供足够的白银作为准备金以供兑换,那么到最后,老百姓们更愿意以物兑物,届时,宝钞造成的问题只会更加的严重。”

    事实上,按照后世的经济理论,大明宝钞算是一种没有准备金的信用货币。

    一般来说,发行没有准备金的信用货币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有很高的货币需求,足以应付超发一定数量的纸币流通,二是人们对政府控制货币,维持币值的信心很足。

    可是大明宝钞不具备上述任何一个条件。

    所以按照一般穿越者的想法,都想着围绕宝钞做全一系列的措施,让大明宝钞保有很高的流通价值。

    因为纸币有很大的优势,携带便利,交易性高等等,优势不胜枚举。

    包括黄雄英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只要考虑到当下的环境,就知道大明宝钞被淘汰是历史的必然,是当前市场规律和经济法则双双作用的结果。

    而且用白银替代宝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白银作为货币可以使中国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开始联系起来,中国的商品开始走向世界,世界的白银也越来越多的流入中国。

    从这个角度上讲,大明宝钞的崩溃,间接的促进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话说当下,朱元璋听罢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他作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并非不明白黄雄英所说的道理。

    曾经也有大臣向他提议,朝廷应该提供足够的白银准备金,让百姓兑换宝钞,以此稳定钞值。

    但最终没有被他采纳。

    为何?

    还不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白银!

    朱元璋看着黄雄英,徐徐道:“大孙,你说的有道理,但也没有说出解决宝钞问题的法子来呀?”

    黄雄英回道:“孙儿以为,既然宝钞已经无法稳定,便不要再去想办法,而是让白银成为合法货币,实行银钱兼行的政策。”

    “银钱兼行?”

    朱元璋微眯起眼睛:“可是如此一来,宝钞岂不是要被淘汰了?”

    黄雄英点头道:“如果不被市场和百姓认可,淘汰也是它必然的命运!”

    朱元璋仍旧疑惑道:“可是……咱大明哪来那么多的白银啊?”

    黄雄英回道:“换!”

    “换?”

    几人闻言,都是露出疑惑的神色。

    只听黄雄英道:“咱大明朝的盐、铁、茶,丝绸,瓷器等这些,对于四方蛮夷,甚至于海外,都是十分值钱的,朝廷不是用茶叶去西部各番国那里换取战马吗?所以照样可以用这些东西跟四方蛮夷,以及海外诸国换取白银!”

    “这……”

    朱元璋疑惑道:“这真的能行吗?”

    黄雄英点头道:“能行!如今沿海地区就有许多走私商人,他们就是倾销走私商品,包括官营的盐、铁、茶,丝绸,瓷器这些物资,从中牟取暴利,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白银。”

    事实上,历史也是这样发展的。

    来自西班牙、日本等地的商人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向明朝采购货物,使得大明市场上的白银开始充实,逐渐满足老百姓的需要。谷

    一直到清朝,中国的银子都是十分充足的。

    只是清朝的数次割地赔款,亏空了大量的白银,单单辛丑条约,就赔款高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包括利息接近十亿两,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

    朱元璋听到这话,微微沉思,而后沉声问道:“朝廷命令禁海,那些沿海商人还敢如此大胆?不仅下海,还走私物资,公然违抗皇上的旨意?”

    黄雄英道:“爷爷若是不信,派人去调查一番便知!”

    “他们做的比爷爷想象的还要过分,勾结倭寇,控制官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网!”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他倒是想起了前不久的一封奏折,上面说,沿海的一个官府被倭寇袭杀。

    当时他没有太在意,现在看来,其中另有隐情啊!

    黄雄英见扯远了,又把话题拉回到货币上,道:“所以说,朝廷只要向四方蛮夷,以及海外诸国倾销盐、铁、茶,丝绸,瓷器这些物资,必然能够换取大量的白银。”

    “而一旦白银充足,宝钞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淘汰了!”

    “嗯……”

    朱元璋露出了思索的神色,他当然不会因为黄雄英的一席话就贸然改变国策,但是试一试倒是无妨的。

    若真的如他大孙所说的那样,能够从四方蛮夷,以及海外诸国换回大量的银子,那么还要这宝钞何用?

    事实上,他没有意识到的是,一旦朝廷用盐、铁、茶,丝绸,瓷器等物资的去换取白银,那同样会大大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

    大明这个时期的禁海,其实更大的原因是防止倭寇,而非禁止贸易。

    看着沉思的众人,黄雄英继续道:“这是孙儿的一点看法。”

    “一点看法?你这点看法啊,着实把咱几个惊到了,就你这份勇气和胆量,咱都不得不服,哈哈!”朱元璋大笑,显然已经知道黄雄英的套路,配合的道:“一点看法,看来还有两点咯?”

    “不错!”

    黄雄英又淡淡的吐出了一个字:“抢!”

    “抢?”

    简单的一个字,却让在场的所有人勃然色变。

    黄雄英道:“倭寇长期袭扰我大明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且爷爷您说洪武皇帝曾给倭国国书,让他们管教好自己的臣民,他们非但不听,还说什么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不灭之,更待何时?”

    “孙儿早前也接触过一些倭国的商人,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倭国的境内可有大量金矿银矿,而且埋藏浅,开采容易,咱大明若是占据了倭国,就可以让倭国男子去挖矿,女子去慰劳,如此一来,咱大明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白银!”

    “真的?”

    朱元璋两眼发光,看着黄雄英道:“倭国当真有大量的银矿?”

    黄雄英点头道:“你看孙儿何时骗过您?而且您也可以派人去调查,倭国虽是弹丸小国,但是确实存储了大量的银矿。”

    黄雄英并非刻意引诱朝廷去征讨倭国,16世纪,倭国根县大田市的石见银矿是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银矿,倭国成为当时世界屈指可数的产银国,以至于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产自倭国,倭国也因此被明朝中后期的人门称呼为“银群岛”。

    经历这这么长时间的接触,朱元璋对他大孙的话不再有任何的怀疑。

    每次他大孙的话听着惊世骇俗,但最终都证明是对的。

    原本对于征讨倭国,朱元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并没有下很大的决心,想着齐王若是能打下来最好,若是打不下来也无妨。

    但如今听大孙这么一说。

    他觉得,这倭国是非打下来不可了!

    一是为报当年不肯臣服,斩杀使臣之仇,二来打下倭国,将是一笔大赚的买卖!

    “爷爷,其实征讨倭国除了能够抢夺白银以外,还能缓解一个自古以来各个朝代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哦?”

    朱元璋露出好奇的神色。

    只听黄雄英道:“土地兼并!”

    闻言,朱元璋脸上的好奇变成了浓浓的期待,作为一国之君,他当然知道土地兼并问题,这也是之前他大孙所说蒙元灭亡的其中一个原因所在。

    历朝历代,历来都是开国强盛,到最后都会变得羸弱,除了君主昏庸以外,还有一个千古难题,那便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

    历代调整治理土地兼并的法令并不少,从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到后来明朝张居正草拟的一条鞭法,清朝康熙年间的摊丁入亩制度等等,都不曾彻底根治这一顽疾。

    个中原因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随着新朝建立,社会的稳定,土地会进行重新分配,原本有地的人豪强,达官贵人会越来越富有,转而拥有越来越多的地,最终导致富者阡陌成群,穷者无立锥之地。

    事实上,只要是社会制度承认私人拥有财富,无论财富还是土地,都必然会产生财富或者土地的集中。

    除非达到马列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对于土地兼并,不用黄雄英过多解释,朱元璋和傅友德几人都清楚得很。

    但是黄雄英的话,却是让他们眼前一亮。

    在几人震惊的目光下,黄雄英继续道:“土地兼并,想要从内部解决几乎不可能,历朝历代的先贤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们了,所以想要破局,就要打出去!”

    “土地兼并那就兼最大的,让所有土地都兼并到我大明的手中!”

    “那些蛮夷不是仰慕我华夏文化吗?那就统统纳入咱大明,就像我之前跟您说的,与其让藩王在国内割地称王,拥兵自重,何不让他们出去建功立业?让那些地方成为我大明真正的附属国!”

    “如此,国内的土地不够分了,那便去分外面的,所征服的地方建立的移民居留地,掠夺各种资源,就像去倭国抢白银那样,并且推行汉语汉字,把那些地方都变成我大明的领土!”

    唰!

    所有人都是瞪大了眼珠子。

    就是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现在才发现自己错了,他原本还担心他大孙像太子一样,恭谦有礼,宽厚仁德,没有王者之气。

    但是现在他却担心,他大孙身上的王者之气是不是过于强大了?

    他一生最大的雄心壮志只是想要征服神州大陆,而他大孙则是想要征服世界!

第72章 完美的剿寇阵法!

    “黄公子,慎言!”

    傅友德终于忍不住出声提醒。

    他知道皇上虽号洪武,但一生谨慎用兵,更是害怕子孙后代狂妄、轻浮、率意用兵,从而招惹祸害。

    在皇明祖训中,皇上明确的写道,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所以皇大孙这番攻击性如此之强的言论,会不会坏了他先前在皇上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不料朱元璋却是笑道:“无妨,咱大孙说得很好,咱很高兴!”

    事实上,朱元璋是真的高兴,他是武人出身,天下是他打下来的,当然知道这世间的真理都在刀尖上,若真是信奉儒家那套怀柔远人,那他现在就不是朱元璋,而是朱重八!

    后来他罗列不征之国,一来是不将这些个弹丸小国放在眼里,认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说白了就是觉得打下他们没有用,二来,也是大明朝立国不久,急需稳定,北方蒙元仍旧贼心不死,是大明最主要的敌人,东南边则是进行安抚便可,皇明祖训中也写道,胡戎逼近中国西北,世为边患,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总之,朱元璋谨慎用兵,但决不怕用兵。

    后世的子孙们实际上也没有遵守皇明祖训中的不征之国,朱棣上位后,往北打到了漠北深处,向南把安南收了,只不过这些地方,后世都还了回去。

    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冯胜却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公子,你说让各藩王去管制,他们几乎可以说是独立成国,若是几代人之后,他们难保不会造反!”

    黄雄英笑了笑,道:“就算是各藩王要造反,可你想想,他们是什么人?”

    冯胜一怔,不明白黄雄英为什么突然问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下意识的道:“什么人?那不就是反贼咯!”

    闻言,朱元璋笑骂道:“真笨,他们是汉人!”

    “对!”

    黄雄英重重点头:“汉人内斗,总好过被外族欺凌,况且世界之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孙儿闲时也曾读过一些杂书,上面说,大海一望无际,在大海的那头,还有着大量的土地,那里的资源,可供我大明后世子孙用之不竭!”

    “他们又何须造反?他们只需去征服更多的土地就行了!”

    朱元璋听着眼睛都冒光,他一生最在意的事情,就是希望他打下的大明江山永固,世代永昌,千秋万代。

    自秦始皇一统九州后,历朝历代,最长的不过是宋朝的三百多年,而且还分了南宋北宋,所以一个王朝的寿命大约就在两三百年间。

    两三百年后就会出现机构臃肿,土地兼并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大孙今天的话,可以说是让朱元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给了他一个解决这个难题的方向。

    况且朱元璋也知道,就算自己不打,他大孙上位了以后也一定会打。

    那何不趁自己还健在的时候,先把倭国打下来,也好证实一下,他大孙说的是否可行?

    想到这里,朱元璋顿时心情大好,笑道:“大孙说得在理,不过咱目前首先要做的,是先把沿海的倭寇给清除了!”

    “嗯。”

    黄雄英点头表示同意。

    朱元璋笑道:“今日我带你宋爷爷来,就是想要说这个事情,你上次不是说有一套对付倭寇的阵法么?你宋爷爷呀,熟读兵法,在阵法上造诣很高,咱就让他过来把把关。”

    “皇爷谬赞了!”

    冯胜谦虚了一声,但脸上却是不自觉间闪过一抹不易擦觉的傲意。

    刚刚黄雄英那一套关于基本国策的说辞让他大为震惊。

    皇大孙的想法真是大胆至极,极具开创性,难怪能制造出明镜这等神物来,也难怪皇上这么喜欢来这里了,除去皇大孙这层身份,这少年依旧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

    但是要说到兵法阵法,他在这个少年天才面前,同样有足够的理由骄傲。

    洪武五年,三路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都没有获胜,唯独他冯胜斩获甚众。

    一生南征北战,除了平章常遇春外,号称胜功最多。

    所以他也很期待,想要看一看皇大孙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阵法,他当然希望皇大孙能够给他惊喜。

    因为只有一个足够强势的皇大孙,他们这些战功赫赫的功臣才能免于皇上的猜忌。

    否则,皇上走之前,恐怕会把他们先送走了。

    “那小子便献丑了!”

    黄雄英说着,让老徐来将桌上的饭菜都拿下去,将整张桌子空了出来。

    “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闻言,冯胜微微颔首。

    只听黄雄英继续道:“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大部队兵力作战其实不易展开,而且倭寇作战灵活,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这也是沿海地区数次组织剿寇都成效不大的原因。”

    “所以想要对付倭寇,就必须行动方便,长短兼具,攻守兼备。”

    冯胜不住的点头,道:“说得好。”

    一生征战的他,当然知道因地制宜的重要,正所谓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朱元璋则是笑眯眯的看着黄雄英。

    “而我这套阵法,就是专门在这种地形上对付倭寇的!”

    黄雄英说着,站起身来,从一旁拿来数个茶杯,放到桌子上,尔后道:

    “你们看,我的这套阵法是以十一人为一小队,这十一个茶杯就代表了十一名士兵。”

    黄雄英拿了一个茶杯放到前面:“居首一人为队长,次二人在两旁,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箭矢、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

    黄雄英先在前面摆了三个杯子,而朱元璋冯胜傅友德三人则是一脸认真的听着。

    他们三人都是久经沙场之辈,目光如刀,若是有什么漏洞,他们几乎可以说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在三位超级高手的注视下,黄雄英倒也不紧张,徐徐道:

    “前面这三人再往后二人,则为狼筅,所谓狼筅,便是南方常见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三米左右。”

    “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

    说着,黄雄英又拿来了四个茶杯,放在狼筅手的后面,道:

    “这四名是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

    紧接着,黄雄英拿了最后两个杯子放在了整个阵法的后面。

    “最后再跟进的两名,是手持镗钯(农具,类似于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的士兵,他们主要担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

    黄雄英的话音落下,整个房间内一片安静。

    朱元璋冯胜傅友德三人都是皱着眉头,看着桌子上摆开的阵法,回想着黄雄英刚刚说的话。

    这阵法他们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首尾呼应,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当真如黄雄英一开始所言,行动方便,长短兼具,攻守兼备。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毛病,那就是这套阵法不适合大规模作战,只适合小范围作战,用于剿寇可以说再合适不过了,所以说,就是身经百战,堪称大明朝仅剩不多的三名战神,竟是一时间挑不出毛病来。

    完美。

    完美的剿寇阵法。

    冯胜脸上的那一丝傲色早已荡然无存,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起来。

    这皇大孙,竟和他爷爷一样,是军事上的天才!

    不说别的,单单说这个阵法,非深谙兵法,身经百战者摆不出来,而皇大孙却还只是个没上过战场的少年。

    朱允熥在一旁看着三位大人物近似于呆滞的表情,再看向黄雄英时,眸中尽是崇拜之色。

    就在几个愣愣的目光下,黄雄英长身玉立,面不改色的道:

    “这阵法还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

    “倭寇不是作战灵活,好短兵相接吗?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

    “若是咱大明剿寇的部队采用这套阵法,定能杀得倭寇片甲不留!”

    看着自信满满的黄雄英,三个大明战神一时间都出了神,看着黄雄英的目光都变了。

    好一会。

    冯胜才爆喝一声:“好阵法!”

    已经几年没有统过军的冯胜,此刻竟有种蠢蠢欲动之感,恨不得立刻就去试验一番这个阵法的威力。

    而傅友德则是捋着胡须,一脸的欣慰,在看了一眼朱元璋那张笑得见牙不见眼的脸,心中就两个字:稳了!

    “臭小子,你一开始跟咱说你有一阵法对剿寇兴许能帮上些忙,咱差点儿就忽略掉了,你该打知道吗?”谷

    朱元璋笑骂道,转而又笑眯眯的问道:“大孙,你这阵法叫什么名字啊?”

    黄雄英正色回道:“此阵名为鸳鸯阵!”

    事实上,此阵并非黄雄英所创,而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

    此阵法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无往不利,立下了赫赫功劳。

    倭寇惯用的武器是倭刀、弓箭、长枪,但在鸳鸯阵面前,倭刀难以近身,弓箭射不穿盾牌,长枪又没有明军的长,死活近不了身,堪称碾压。

    战绩说明一切。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仅牺牲陈文清等3人。

    白水洋一战: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仅牺牲陈四等3人。

    奇袭牛田倭寇:击溃数上万倭寇,斩首688颗,己方无一人牺牲。

    ……

    此类大胜,不胜枚举。

    就是后世公安特警队伍在面对持刀匪徒的时候,也借鉴了这套阵法。

    所以,朱元璋等人挑不出毛病也是理所当然。

    这一套堪称是里程碑一般的阵法,黄雄英当然要让他在更早的时候绽放出光芒。

    只是他不便将戚将军的名号说出来。

    不过在他的心中,对于这位抗倭名将更添了许多敬佩之情……

    “大孙,咱给你找十一个人,你帮咱把那……鸳鸯阵给练出来,咱也好跟皇上去说,可以吗?”

    朱元璋笑呵呵的看着黄雄英说道。

    黄雄英点了点头:“当然可以。”

    得到黄雄英的应允,朱元璋朝着门外喊了一声:

    “小蒋!”

    听到喊声,正在门外暗中观察的蒋瓛微微一哆嗦,连忙小跑到朱元璋的面前:“老爷,有什么吩咐?”

    朱元璋道:“去挑十一个身手不错的家仆,明日送到这来,交给你少主子,全凭你少主子吩咐,懂吗?”

    “小的明白!”

    蒋瓛连忙恭敬的躬身回应……

    ……

    与此同时,刘府,书房内。

    户部尚书赵勉,正上门拜访他的老丈人,翰林学士刘三吾。

    赵勉身居高位,但不过四十来岁。

    洪武十八年,赵勉登进士二甲第七十一名,同榜的还有沈溍、侯庸。

    在科举考试中,赵勉的成绩并不拔尖。但在为官的四年之内,赵勉却能够爬到户部尚书一位,可见他是有能力的。

    当然,他也有一个好老丈人,翰林学士刘三吾。

    赵勉和刘三吾聊了几句家常后,突然站起身来,走到窗户处左右望了两眼,将窗户关了起来,尔后压低声音道:

    “父亲,您说皇上怎么突然变了?以前倭国数次忤逆皇上,皇上都隐忍下来了,没有兴兵征讨,这一次怎么突然要大举剿寇,甚至要征讨倭国呢?”

    闻言,刘三吾瞥了赵勉一眼,并没有答话,而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赵勉看在眼里,好奇的道:“父亲,您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刘三吾还是喝他的茶,没有答话,只是眉头微微皱了皱。

    “哎——”

    赵勉见刘三吾不肯跟自己说,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道:“您是不知道,如今户部有多困难,之前几乎每一次兴兵,都是靠增印宝钞换取物资,如今宝钞在民间已经大幅贬值,百姓苦不堪言。”

    “上一次赈灾和蓝玉的出征,都不敢再赠印宝钞了,好在有明镜的出现,如若这一次再贸然出征倭国,户部除了增印宝钞,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而且……就算增印宝钞,怕是也很难再换到军需物资,若强行征收,又是苦了万千的百姓啊!”

    赵勉知道刘三吾心中最是挂怀天下百姓,所以便将百姓搬了出来。

    果然。

    刘三吾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许久,这才悠悠道:“陛下……怕是听信了谗言啊!”

    “谗言?”

    赵勉一怔,旋即问道:“谁的谗言?”

    刘三吾抬起眼睛,望了一眼赵勉,犹豫片刻,道:“此事事关重大,你还是不知道为妙。”

    “父亲!”

    赵勉心中的好奇之火已被引燃,怎肯就这么善罢甘休,站了起来,正色道:“您一向教导我们要刚正不阿,正直敢言,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怎么这一次,却唯唯诺诺起来了?”

    一番话,果断击中了刘三吾的要害。

    刘三吾愣了好一会,这才苦笑道:“想不到我坦坦翁今天,竟被自己女婿给教训了,呵——”

    “你说得对,咱们作为臣子的,就应该想办法匡正陛下的言行!”

    这么一说,赵勉反倒是不作声的坐了下来。

    刘三吾看着赵勉,道:“你不是想知道到底是谁给皇上进言要剿寇的吗?好,我告诉你,不过秦淮河畔一少年尔!”

    “一个少年?”

    赵勉猛地一怔,旋即不可思议的道:“皇上是不是糊涂了,怎么能听一个少年的呢?”

    刘三吾却是摇了摇头,徐徐道:“那少年的身份可不简单。”

    赵勉目光灼灼的看着刘三吾:“到底是什么身份?皇上能听他的!”

    刘三吾同样看着赵勉,缓缓说道:“皇大孙,朱雄英!”

    “什么?”

    赵勉把嘴张得像箱子口那么大,一下子就愣住了,接着他咽了两三口唾沫,好像是嗓子里发干似的。

    “朱……朱……皇大孙……他不是薨了十年了吗?”

    刘三吾摇了摇头,道:“人算不如天算,当年的皇大孙并没有死,只是流落民间,如今又被皇上给找回来了。”

    许久,赵勉这才勉强消化了这些信息,从震惊中缓过神来。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老丈人一直不肯说的原因了。

    洪武老爷子年事已高,太子前不久又薨逝,这个时候死了十年的皇大孙出现了,这整个局面怕是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啊!

    不过他也很庆幸,在他的一再逼问下,竟得到了一条如此重要的讯息。

    赵勉忍不住问道:“父亲,那……皇大孙现在在哪里?”

    刘三吾直勾勾的看着赵勉,幽幽道:“赵勉,你想找死是吗?”

    赵勉这才幡然醒悟一般,额头上冒出细细的汗珠,连忙道:“父亲,孩儿知错了!”

    刘三吾这才点了点头。

    “记住,这件事情你知道就好了,绝对不可以透露半个字出去,懂了吗?”

    “孩儿明白!”

    赵勉连连点头。

    “好了,你先回去吧,至于劝说皇上这件事情,咱们还要从长计议。”

    “嗯,孩儿告退。”

    赵勉说罢,就要起身离去。

    “等等。”

    刘三吾突然出声叫住了赵勉,皱眉道:“你回去告诉小女,让她好生收敛一些,否则就不要认我这个父亲了!”

第73章 王是什么?

    第二日。

    蒋瓛就带着十一个人来了。

    这十一个人,都是他在锦衣卫中精挑细选的好手,而且是人狠话不多的那种。

    褪下飞鱼服后,他们都换上了家仆的衣裳。

    “见过少主子!”

    蒋瓛恭敬对黄雄英拱手问候一声,尔后对身后的十一个人道:“这以后少主子就是你们的主子了,过来见过主子!”

    “见过主子!”

    十一个人连忙恭敬的齐声喊道。

    “大声点!”

    蒋瓛吼了一声。

    “见过主子!”

    十一个人中气十足的大吼,响彻整个院子。

    黄雄英看着这十一个嘶吼的汉子,真是越看越满意,一个个对自己异常恭敬以外,还都精壮得很,而且隐隐能看出是练家子。

    老爷子还真是不简单,一下子就给自己找来了十一个好手。

    黄雄英满意的道:“不错,下面开始自我介绍!”

    “属下山东人氏,卢剑飞!”

    “属下太原人氏,沈傲!”

    “属下山东人氏,裴川!”

    “……”

    黄雄英听着他们一个个大吼着自报家门,心中却是微微惊讶,好家伙,你们一个个的名字可不像什么家奴的名字啊,简直比自己的名字还要主角。

    “很好,很有精神!”

    黄雄英点了点头,肃声道:“听令,全部绕着聚宝山跑三圈,然后再回到这里集中!”

    十一个人一怔,互相望了一眼,便争先恐后的跑了起来。

    没过多久。

    十一个人就跑回来了,而且一个个都很轻松的样子。

    黄雄英心中微呀,这十一个人,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厉害一些。

    “很好,看得出来,你们都是有些底子的。”

    黄雄英扫视了一眼,点了点头后,竖起了三根手指,朗声道:“我对你们只有三点要求,听话,听话,还他娘的是听话!”

    因为鸳鸯镇最要紧的便是整体配合,令行禁止。

    不是个人的武力有多高,而是要讲究各种兵器分工明确,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种的操作。

    “是!主子!”

    十一人小队齐声高呼。

    黄雄英指着最先跑到的那人,道:“你,卢剑飞,作为小队长!”

    “你,沈傲,裴川,你们为盾牌手……”

    黄雄英分别给十一个人都安排了相应的任务,尔后看向老徐:“老徐,把武器分发给他们!”

    “是,少爷!”

    老徐领命之后,将准备好的武器分发给了十一个人。

    训练正式开始……

    ……

    奉天殿中,刚接见完臣公的朱元璋端着一杯浓茶,一边吹气一边喝着,天气开始有些转凉,上了年纪的他也偶尔有些犯困。

    “皇上,人已经送到殿下那儿了!”蒋瓛入殿复命。

    “知道了。”

    朱元璋放下茶杯,活动了一下肩膀,问道:“咱大孙还满意吗?”

    “殿下很满意!”

    蒋瓛恭敬的回道:“殿下已经开始带着他们训练了,殿下说,对他们只有三点要求。”

    “哦?”

    朱元璋露出了好奇的神色,道:“哪三点要求?说来听听!”

    蒋瓛回道:“殿下的三点要求便是,听话,听话,还……他娘的是听话!”

    “嘿,这臭小子练起兵还有模有样的!”

    朱元璋眉头一挑,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笑容,随后对蒋瓛摆了摆手道:“你先退下吧。”

    “是。”

    蒋瓛刚拱手领命,退下前不忘偷瞄了一眼上位的脸色。

    蒋瓛刚走,安公公就轻步走了进来,来到朱元璋的身旁,轻声道:“陛下,齐王殿下回到京师了,就在外面。”

    闻言,朱元璋的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从御案上堆得高高的奏折中拿下一本,翻看了起来,没有再继续说什么。

    安公公跟个人精似的,自然知道上位的意思。

    就是让齐王先在殿外候着……

    殿外,齐王等了好一会,越等就越是焦急。

    他从得知老皇爷召他入京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忐忑起来。

    恐怕老爷子已经知道他在青州的所作所为了。

    在青州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害怕,但进了京师,来到这奉天殿前,他的心就开始止不住的狂跳起来。

    要知道,就在前年四月初三,他的弟弟潭王朱梓就是因为他的王妃牵涉到胡惟庸的事情,从而被老爷子召见,活生生的吓得携王妃一同自焚而死。

    如今传话太监已经进去快半个时辰了,还没见人出来通传,怕是老爷子气得不轻。

    老爷子生起气来,这世上只有两个人能拦得住。

    一个是马皇后,一个是太子朱标。

    只可惜这两个人都已经走了,如今老爷子的怒火就是一把明晃晃的刀,没有任何遮挡。

    去年,二哥秦王也是因为在藩国胡作非为,被召还京师,当时若不是太子朱标从中劝解,秦王就差点被老爷子当场给宰了。

    就算不被宰,藩王的位置也不保了。

    如今自己和秦王的处境何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已经没有人可以站出来替他劝解了。

    此时的他恨不得给自己几个嘴巴子,这些个奸商平日里又是钱又是物的给自己上贡,可他娘的一旦出了事情,就往自己头上推。

    况且这些杀千刀的,都被老爷子杀光了,怕是死之前,不知道将多少屎盆子扣在了自己的头上。

    这一次灾区的事情,他怕是怎么赖都赖不掉了。

    齐王越想越头大,越想越害怕,身上的铁甲把腰压得都酸了,但他也不敢丝毫动弹一下,因为他知道,老爷子就跟长有天眼似的,看得见。

    就在齐王满头汗水,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个尖细的声音终于响起:“齐王殿下,陛下让您进去!”

    “呼——”

    齐王终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战甲,尔后又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步入殿内。

    “儿臣,拜见父皇!”

    进殿之后,朱榑走到老爷子的面前,躬身拜见。

    “跪下。”

    上方的御案后传来一道冷淡却不容置疑的声音。

    朱榑没有片刻犹豫,便撩起战甲,直接双膝跪在了地上,低垂脑袋。

    良久。

    御案后的声音这才再一次响起。

    “这些天,咱都没有睡好,因为这些天,咱一直在想一件事,咱给你们封王,究竟是对还是不对?”

    朱榑不敢说话,只得安安静静的听着。

    朱元璋继续道:“朱榑,你现在长大了,是王了,可是你知道,什么是王吗?”

    朱榑连忙道:“请父皇赐教!”

    朱元璋的声音陡然冷了起来:“赐什么教?洪武三年,你就受封为王,你当了二十二年的王了,就算是头猪也该知道了,说,王是什么!”

    朱榑的额头开始冒汗,脑子里面一团浆糊,本能的深深拜下:“孩儿……真的不知,请父皇赐教!”

    “呵——”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道:“好,那咱就再教你一次!王其实很简单,三横一竖,这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那一横,代表天地间的苍生百姓,而王,便是中间的那一竖!”

    “中间的这一竖,它顶天立地,统领苍生,这便是王,懂了吗?!”

    朱榑连忙道:“懂了,儿臣懂了!”

    “你懂个屁!”

    朱元璋冷哼了一声,语气开始变得重起来:“你要是真懂啊,就不会在藩国干出那些腌臜事来!”

    朱榑哪里敢争辩,连忙磕头:“儿臣知道错了,儿臣知错了……”

    看着眼泪夺眶而出的朱榑,朱元璋轻叹了一口气:“有时,咱在想啊,如果你们这些娃儿生长在寻常百姓家也挺好,省得一天天的踩在刀刃上,哪天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割得鲜血淋淋。”

    “求父王饶恕孩儿这一次,孩儿再也不敢了!儿臣回去以后,一定做一个顶天立地,统领苍生的王!”

    朱榑彻底慌了,朱元璋言里言外的意思,已经有将他贬为庶民的意思了。

    朱元璋直勾勾的盯着朱榑,问道:“你知道你们这个王啊,是从哪来的吗?”

    朱榑连忙回道:“是……是百姓们给的,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些王!”

    “错!”

    朱元璋冷声道:“你们这些王,是咱给的!咱给你,你才是王,咱不给你,你什么都不是!”

    “儿臣该死!”

    朱榑给了自己两个嘴巴子:“母妃就儿臣一个儿子了,求父皇念在母妃侍奉您多年的份上,再给儿臣一个机会!”

    朱榑往前爬到了御案前,痛哭流涕。

    他害怕,害怕老爷子真把他的藩王之位收回去,

    人呐,一旦习惯了身居高位,品尝过权力的滋味,想要让他跌到底层成为庶民,这种从高处跌落的痛苦,那可比杀了他还难受。

    “哼!”

    朱元璋冷冷的哼了一声:“若不是看在达定妃的份上,咱早就把你交给宗人府处理了!”

    听到这里,朱榑一怔,旋即连忙磕头:“谢父皇!”

    “别急着谢!”

    朱元璋淡淡的声音响起:“你这一次罪大恶极,若不是咱大孙拿出明镜这等神物,并且出谋划策,使得灾情顺利度过,你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大孙?

    朱榑又是一怔,皇孙朱允炆?

    正想着,只听朱元璋继续道:“咱可以保留你的藩王之位,但是咱要你去做一件事。”

    “儿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朱榑听说能够保住王位,连忙叩首表忠心。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咱命你为剿寇大将军,要你带你的青州兵去沿海剿寇,但是,一切粮草军需,你朱榑自己想办法,记住,不得收刮民脂民膏,否则咱绝不轻饶!”

    “这……”

    朱榑本能的犹豫了片刻,不等老爷子再说话,赶紧道:“儿臣领命!”

    为了保住王位,朱榑豁出去了,朝廷不提供粮草军需,恐怕自己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那些财富,要被消耗殆尽了。

    而且他常年在青州,当然知道倭寇有多难对付。

    朝廷已经在福建一带海上设置了一十六城,增巡检司四十五,得卒万五千余人,又在浙东、浙西诸郡整饬海防,筑城五十九,分戍诸卫。

    投入的兵力高达数万人。

    但依旧不能彻底消除倭寇之患,甚至有时候还被灵活的倭寇小团队偷袭,搞得海防大军苦不堪言。

    如今让自己出兵出资去剿寇,这是天大的苦差!

    怎奈何自己在藩国犯下错误,想要不答应也不行啊,怎么说都比被贬为庶人强。

    看了眼面露苦色的朱榑,朱元璋轻哼一声,道:“若不是咱大孙帮你说话,你捞不着这个机会的,别不懂得珍惜!”

    又是皇孙朱允炆?

    朱榑微微一怔,自己就藩的时候,皇孙朱允炆还是个孩子,而且这些年来,他与朱允炆基本上没有什么来往,怎么这一次朱允炆会帮着自己说话?

    而且看老爷子的意思,仿佛老爷子还挺信任这个大孙的。

    难道说……

    皇孙朱允炆要做太孙?

    想到这里,朱榑心头大震,脸上却是不动声色的回道:“儿臣明白!”

    “不,你不明白!”

    朱元璋摇了摇头,尔后道:“赶明儿有时间,咱带你去见一见咱大孙!”

第74章 你认识我?

    见皇大孙?

    朱榑一怔,显然不明白老爷子的意思,皇大孙不就在东宫么?用得着您老人家抽时间带去?

    难道是给皇大孙立威?

    想到这里,朱博连忙回道:“全凭父皇吩咐!”

    朱元璋也没有再多说什么,而是摆了摆手:“行了,你先退下吧,这两天就在鸿胪寺里呆着,好生反省!”

    “是,父皇!”

    朱博如获大赦,连忙躬着身子退下……

    ……

    出了奉天殿,朱博一身战甲内早已湿透。

    藩王就藩以后,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够擅自离开封地的,特别是入京,除非天子召唤,才能入京,否则按谋反大罪论处,即便是去世,也就直接埋在封国。

    虽然许久没回皇宫,朱榑很想去转悠一下,但都不敢,便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直接出宫,前往鸿胪寺安顿两天,等待老爷子的下一步安排。

    从西华门出了紫禁城,然后沿着西安门内大道向皇城外而去。

    大道两旁是深红色的宫墙,笔直宽阔,却鲜少有人,不想这时,却出现了一道朱榑说不上熟悉也说不上陌生的身影。

    故太子朱标的庶子,朱允炆。

    朱允炆也见着了朱榑,微微一愣之后,便走上前来,躬身问候道:

    “侄儿,见过七叔!”

    朱榑连忙伸手扶起了朱允炆,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道:“侄儿,不必多礼!”说着,朱榑上下打量了一眼朱允炆,“几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上次见你,你还躲在你父亲后面!”

    朱允炆一怔,显然没想到自己这个七叔会跟自己说这么多,所以突然间也不知该怎么说,只是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朱榑倒是一副打定了主意要套近乎的模样,继续笑道:“大哥还真是教子有方,很好,好小子,不错!”

    说着,朱榑的大手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

    “谢七叔夸奖!”

    朱允炆恭恭敬敬的回道,心中却是无限的纳闷。

    从他记事开始,他的这个七叔就不曾跟他亲近过,毕竟不是和他父亲同一个肚子生出来的,本来就没那么亲,更何况他还差了一辈。

    怎么现在突然向他展现出亲近的一面来了?而且还夸起他来了?

    正想着,只见朱榑笑道:“你七叔还有不宜在宫中久留,以后若有机会,咱叔侄再好好聊聊。”

    说罢,朱榑大踏步的往宫外走去。

    看着朱榑的背影,朱允炆突然想到了什么。

    前两天,两个老师齐泰和黄子澄就曾先后询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向皇上建议让齐王去东南沿海剿寇的?

    当时自己就一脸的懵逼。

    自己已经有段时间没能和皇爷爷讨论政事一类的事情了,每一次去见皇爷爷,皇爷爷都是问自己读书的事情,自己哪里有机会向皇爷爷建议让齐王去剿寇呢?

    况且什么齐王,什么剿寇,他压根就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两个老师听罢,也是一脸的疑惑。

    后来两人合计着分析,如果不是皇上口误的话,那应该就是皇上变着法子的在给他这个大孙立威,这也就说明……皇上有意立他这个大孙为太孙。

    分析来分析去,只能有这么一个解释了。

    朱允炆虽然听着心中不免兴奋,但还是疑惑,觉得这件事情有些不可思议……

    但刚刚见到齐王这番举动,朱允炆心中开始笃定了。

    皇爷爷到底是皇爷爷,悄无声息的就让自己在九大塞王之一的齐王心目中树立起了形象,实在是太厉害了!

    想到这里,朱允炆一阵激动,头皮都有些微微发麻起来。

    “皇爷爷,我就知道……您是最疼爱孙儿的,是孙儿误会您了……”

    朱允炆抬头望向奉天殿的方向,嘴角不自觉的扬了起来。

    今天,他原本是征得他母妃的同意,出宫散散心的,没想到碰上了齐王,就简单的几句话,哪里还需要散什么心?

    心中的阴霾早就一扫而空了!

    不过他还是要出宫,因为他本就是想借这次出宫的机会,去找徐家的小姐徐妙锦的。

    心情大好的朱允炆,哼着小曲,便出了宫门……

    ……

    大通街,这里依旧是热闹非凡。

    平凡的人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着,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黄雄英这样,随便拿个东西出来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就单单是盐和酒要纳的税,都够普通人不知道奋斗多少年的了。

    不过黄雄英绝没有偷税漏税,虽然他有很多手段能够避免这些,但是他觉得自己能够重活一世,来到这个时代,他心中充满了感激,他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让这个时代的百姓能生活得好一些,又怎么可能去做那种腌臜事?

    他知道,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们,撑起了整个大明太平盛世。

    他们兢兢业业,辛劳奔波,但同时也享受着太平盛世带来的安稳,以及生活中片刻安逸与欣喜。

    就比如大街上这些闲逛的人们就是这样。

    这当中就包括了黄雄英和小宝。

    小宝这些天可算是憋坏了,因为黄雄英一直在忙他的事情。

    一来是照料那些番薯种子,盼着它们快点发芽。

    二来是要训练那十一个人小队,这十一个人还真不让黄雄英失望,不仅身手利落,经验老到,而且令行禁止,没有丝毫畏惧,这个小队可以说把鸳鸯阵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黄雄英这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陪小宝。

    如今的小宝,与当初那个话都不会说的小可怜,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小宝上了街,就仿佛是一头脱了缰的小野马。

    哪哪都要拉着黄雄英过去瞅一瞅,瞧一瞧,还买了一大堆的小玩意。

    黄雄英也乐得放松一下,就随着她拿。

    很快,小宝的目光就落到了路边一家卖糖果的铺子上。

    “爹,我要吃糖!”

    小宝直接拉着黄雄英的手往糖果铺子而去,黄雄英无奈笑笑,问向伙计:“你们这都有什么糖卖呀?”

    “小店的糖可多了,有薄荷糖,冬瓜糖,蜂窝糖……”

    “蜂窝糖?”

    黄雄英笑了笑,道:“那来几块蜂窝糖!”

    “好咧!”

    伙计吆喝着,便去给黄雄英拿蜂窝糖去了。

    给了钱,黄雄英把蜂窝糖拿在手里看了一下,不由得笑了。

    蜂窝糖在后世也叫做椪糖,因为一个偷国的电视剧火了起来,被偷国偷去说成是他们的了。

    事实上,这种糖果玩具,早在华夏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也被称为大梨糕、蜂窝糖。

    只是华夏的传统文化实在是太多,许多都已濒临失传,反倒是被倭国,偷国偷去,说成是他们的了。

    小宝拿着蜂窝糖开心的玩了起来,却在这时,黄雄英突然停下了脚步。

    “爹,怎么了?”

    小宝发现黄雄英没有跟上来,急忙回头,小跑了过来。

    “嘘!”

    黄雄英却是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小宝仰着小脸,一脸疑惑的看着黄雄英,只见黄雄英在闹市当中静静的听了起来。

    隐隐约约间。

    黄雄英似乎听到了一阵熟悉的旋律。

    这旋律一下子把他拉回到了他的前世,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般,那么遥远,又近在耳旁。

    黄雄英静静的听了好一会,这才缓缓转头望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却发现那里正是自己原本想要盘下来的那间铺子。

    一时间,黄雄英全都明白了,不禁哑然失笑。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熟悉的旋律的原因,黄雄英竟是想要见一见这家铺子的主人。

    没有犹豫,黄雄英抬脚便走了进去,小宝不明所以,但也立马跟上。

    铺子里,一如既往的典雅清新。

    “客官,需要些……”

    婵儿迎了上来,话还没有说完,整个人就愣住了,小嘴微微张着:“是……是你!”

    黄雄英笑笑,道:“怎么?不欢迎我?”

    “不……不是……”

    婵儿缓过神来,连忙摇头,道:“公子里面请!您在这稍等会,我这就去通知我家小姐!”

    说着,婵儿便急急忙忙的往二楼雅间而去……

    没多久。

    婵儿就返回来了,对黄雄英道:“公子,我家小姐让公子上二楼雅间一叙。”

    “哦?”

    黄雄英微微一怔,颇有些意外。

    他完全可以猜得出来,对方一定是个女子,但没想到,在这个男尊女卑,观念保守的时代,一个女子竟会让他这么一个素昧平生的男子进入她的雅间。

    虽然不是闺房,但也是她的私密之地。

    看来楼上这个女子不仅琴艺出众,思想观念也较于这个年代的女性要来得开明一些。

    想着,黄雄英更加有些好奇了,没有再多说什么,便带上小宝,跟着婵儿上了楼。

    他可不当小宝是电灯泡,因为他压根就没有那一层意思,单纯的想要见一见这个女子而已,他也很少有机会跟这些大家闺秀接触。

    上了楼,婵儿先进去通传一声,然后便出来请黄雄英和小宝进入。

    房间古色古香,简约整洁,还有着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

    黄雄英就喜欢这种干净整洁,富有情调的环境,刚一进门,便心生喜欢,当看见房中的妙龄少女时,更是心情愉悦。

    少女二八年华,穿着柳绿花缎长裙,柳眉杏眼,面貌清秀绝伦,一双水灵灵眸子仿佛不经意的打量着黄雄英。

    这和黄雄英想象中的完美画面一致。

    雅舍,古琴,美人。

    当然,黄雄英并不在意对方的美丑,只是美女更加养眼,而且更符合男人潜意识中的想象不是?

    然而对于徐妙锦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

    在得知黄雄英过来的那一刻,心脏就莫明的突突了好几下。

    在她这十几年的人生当中,她接触的男人无非就是她爹徐达,还有她的三个哥哥,最多还算上她姐夫,还有和她从小便相识的朱允炆。

    但是他们这些人当中,都不曾给她这种心跳加速的感觉。

    也许是第一次和一个陌生男子见面的原因,也许是其他原因,徐妙锦自己也搞不明白。

    大隐隐于市,徐妙锦更喜欢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所以常常在这里抚琴自娱,这段时间更是越来越迷恋上这首意境优美,清新中带着淡淡伤感,而又有一丝丝洒脱的词曲。

    她的性格中有一点随她爹,那就是洒脱。

    所以她没有过多犹豫,便让婵儿去把黄雄英请上来。

    一来,她对黄雄英也算是有些了解,知道他并不是什么坏人,二来,她想着,就把黄雄英当作是老师,这般,就没有什么好避讳的了。

    在婵儿下去请人的时候,徐妙锦让自己平静了下来。

    可是,当婵儿把人带进来然后离去之后,徐妙锦的心又忍不住的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

    看来自己刚刚让黄雄英进来,确实是有些鲁莽了。

    还好有小宝这小妮子在,不至于让自己和一个陌生男子单独共处一室,否则她真有些不知所措。

    徐妙锦脸上露出了一抹好看的笑容,站了起来,让自己的动作尽可能的从容,做了一个请的动作,道:“黄公子,请坐!”

    “小姐请。”

    黄雄英点了点头,依言坐下,旋即反应过来什么,问道:“你认识我?”

    徐妙锦一怔,俏脸微微一红。

    总不能说自己已经悄悄观察你好长一段时间了吧?

    不过徐妙锦很快便镇定了下来,道:“实不相瞒,我兄长跟我说过公子。”

    “敢问小姐的兄长是?”

    “徐辉祖。”

    “哦——”

    黄雄英恍然,旋即露出惊讶的神色,道:“你是……徐妙锦?”

    ???

    这回轮到徐妙锦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怔怔的问道:“你认识我?”

第75章 对视!

    徐妙锦,大明开国元勋徐达的第三女。

    在后世颇有名声,不仅因为她的出身和才貌,还因为她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思想能够独立的女性。

    她的姐夫,也就是后来登上帝位的朱棣,在见过一次徐妙锦之后,一直对这位人间尤物的小姨子念念不忘,觊觎已久。

    在他的正妻徐氏走了以后,朱棣欲聘徐妙锦为皇后,但却被徐妙锦拒绝了。

    朱棣什么人?诛过人家十族的狠人,徐妙锦作为一介女子,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依旧能够遵从本心,不畏强权,属实难得。

    所以黄雄英一听到她兄长是徐辉祖后,瞬间就猜了出来。

    此刻的雅间中。

    面对徐妙锦的疑问,黄雄英笑笑,回道:“我也是听尊兄说的。”

    “原来如此。”

    徐妙锦笑意盈盈,看向滴溜溜盯着自己看的小宝,明知故问道:“这小姑娘是?”

    “哦。”

    黄雄英回道:“这是小女,黄小宝。”

    “小女?”

    徐妙锦微微一怔,她当然知道这小女孩是黄雄英捡来的,但没想到黄雄英竟然把小女孩认作了女儿。

    要知道一个少年就带上了一个拖油瓶,多多少少都会有影响的。

    然而黄雄英却丝毫不在意,这让徐妙锦心中对黄雄英更是多了一份信任,整个人也放松了不少。

    正想着,只听小宝奶声奶气的道:“姐姐,你真好看!”

    徐妙锦闻言,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伸开双手,道:“小宝,过来让姐姐抱抱,可以吗?”

    不得不说,好看的人真的男女老少通杀。

    以前老爷子想要抱小宝的时候,小宝都是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但是现在却欢脱的跑了过去,一把扑进徐妙锦的怀里。

    徐妙锦捏着小宝的小脸,一脸母爱泛滥的样子:“咱小宝,真是太可爱了!”

    小宝却撅着小嘴告状:“可是我爹和太爷爷说我是黑里俏,掉到炭堆里都找不着了!”

    黄雄英哑然,这小妮子闷不吭气的还挺记仇。

    徐妙锦看了一眼黄雄英,转而对小宝道:“黑里俏就是漂亮的意思啊,小宝长大了一定比姐姐还漂亮!”

    “真的么?”

    小宝一双干净的眼睛眼巴巴的看着徐妙锦。

    徐妙锦笑道:“当然啦,姐姐小的时候啊,姐姐的爹爹还说姐姐的鼻子跟让门板拍过的似的,可愁死他咯,天天抓着姐姐的鼻梁骨捏!”

    小宝听得咯咯直笑。

    一旁的黄雄英静静的看着,觉得老爷子有句话说得在理,这家里要有个女人那还真是不一样。

    “黄公子,你是听到那首曲子才进来的吧?”

    徐妙锦和小宝玩耍了一会,这才转头问向黄雄英。

    黄雄英点了点头。

    徐妙锦又问道:“这是你写的吗?写得真好!”

    黄雄英摇头道:“并不是我写的,这是我家乡的一首曲子,刚刚在外面听徐姑娘弹奏,很是感慨,所以便冒昧的进来一看,希望没有叨扰到徐姑娘。”

    黄雄英的实诚倒是有些出乎徐妙锦的意料,毕竟谁不想扬名,谁不想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赞扬呢?

    特别是在异性面前,而且还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徐妙锦笑道:“黄公子言重了,妙锦能够得到这么好的曲子全拜公子所赐,感谢公子还来不及呢,何来叨扰一说。”

    “不过公子家乡的曲子还真是特别,妙锦也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词曲,着实让妙锦受益匪浅。”

    黄雄英回道:“徐姑娘若是喜欢,我这还有不少呢!”

    “真的?”

    徐妙锦露出惊喜的神色。

    那些老曲子并非不好,只是这么些年,来来回回就那么几首,徐妙锦早就有些腻了,听黄雄英说有新曲子,她当然高兴。

    “不过……”

    黄雄英笑了笑,道:“不过徐姑娘可要为我演奏一曲我家乡的歌曲。”

    来到这个世界,黄雄英还没有机会享受听小曲的乐趣,这一次面对几乎可以说是京师最好的乐师,他当然是要享受享受。

    而且还是他前世熟悉的那些歌曲。

    “当然没问题。”

    徐妙锦嫣然一笑,把小宝放了下来,宛如青葱一般的手指轻轻放到玉琴上面,调整了一下状态,拨出了第一个弦音……

    一阵熟悉的旋律缓缓流淌而出。

    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徐妙锦轻轻的唱了起来,声音清脆平缓,仿佛在诉说着少女心事般,轻柔温婉,将那种优雅而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烟雨当中……

    黄雄英当然是静静的享受着。

    前世的歌曲中多是极尽各种乐器之所能,将它们融合在一起,让一首歌曲的元素显得非常的丰富,而眼前的演奏却显得简单许多,倒有种返璞归真的味道。

    而且徐妙锦的歌喉堪称天籁,就算没有乐器的配合,这歌声也足以让人陶醉。

    熟悉的旋律,优美的歌声,美丽的人儿……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就是小宝也不吵闹,呆在一旁,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徐妙锦,眸子中尽是羡慕崇拜之色……

    一曲奏罢,黄雄英依旧沉浸在旋律当中。

    在这个年代,听到了这深埋在记忆中的旋律,真有种时光错乱的感觉,不禁让他感慨万千。

    徐妙锦面露微笑,美目看了一眼黄雄英一眼,道:“妙锦琴艺不精,献丑了。”

    黄雄英回过神来,笑道:“徐姑娘若是琴艺不精的话,那这天下可就没人会抚琴了!”

    “可是……”

    徐妙锦瞥了黄雄英一眼,徐徐道:“可是我听说,有人说我的琴声空有技巧却无感情,为赋新词强说愁呢?”

    “啊?”

    黄雄英闻言微微一怔。

    女人,果然都是记仇的,不论大小。

    气氛微微变得有些尴尬,徐妙锦看似不经意,却忍不住暗暗看了一眼黄雄英。

    说实话,她虽然知道当时黄雄英说得确实有几分道理,因为那天那首幽怨的曲子确实是不适合她,但是仅凭一首曲子就否定了她,她心中多少有些不服气,所以刚刚她也是暗暗使了劲,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

    她并非小气,只是没想到自己这么介意,在听到了黄雄英的赞美后,竟忍不住的开起了这个玩笑。

    可话说出口后,徐妙锦就有些后悔了。

    徐妙锦啊徐妙锦,你这可让人家怎么回答呀,不是逼着人家认错道歉吗?

    正想要开口缓和一下尴尬的气氛,却见黄雄英干笑了两声,道:“徐姑娘误会了,若当日我不那般说辞,今日又岂有机会见到徐姑娘?”

    “呃?”

    徐妙锦微微一愣后,却是轻掩玉唇笑了起来。

    这家伙倒是实诚,不,不是实诚,姑且不论他这话的真假,这个回答巧妙的化解了尴尬,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的同时,无形中抬高了对方,让双方都能达到愉悦的效果。

    两人的关系也无形中拉近了一些。

    徐妙锦嫣然笑道:“公子刚刚不是说妙锦抚琴一曲,就赠公子家乡的词曲么?现在可轮到公子了。”

    “好。”

    黄雄英点头笑道:“那我来写,你来弹奏,可好?”

    “好!”

    小宝拍手直乐。

    而徐妙锦则是笑了笑,轻轻颔首,脸上却闪过一抹淡淡的红晕,因为这颇有一种琴瑟和鸣的味道。

    黄雄英并没有想那么多,直接寻来笔墨纸张,提笔便写了起来……

    ……

    铺子外头。

    朱允炆带着两个便衣护卫,兴冲冲的走进店内。

    “婵儿姑娘,你家小姐在么?”

    朱允炆看见柜台前的婵儿,三步做两步的走了过来,笑呵呵的问道。

    “奴婢见过殿下。”

    面对皇孙殿下,平日里调皮的婵儿也是连忙躬身问候。

    朱允炆连忙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我问你你家小姐在吗?”

    “在呢。”

    婵儿哪里敢欺骗皇孙殿下,老老实实的回道。

    朱允炆眼中顿时露出光芒,忙问道:“她在哪呢?”

    婵儿回道:“小姐……她在二楼的雅间。”

    “好!”

    朱允炆咧嘴一笑,就想要往二楼而去。

    “殿下!”

    婵儿却是突然出声叫住了朱允炆:“您……您请留步。”

    “怎么了?”

    朱允炆停下脚步,一脸疑惑的望向婵儿。

    婵儿回道:“小姐她,她正和……她的知音,哦不,她的老师在探讨词曲之道,她交代婵儿,谁来了也不能去打扰,所以……”

    “原来是这样子啊!”

    朱允炆点了点头,旋即笑道:“那我在这里等她。”

    说罢,朱允炆便在铺子中的椅子坐了下来,他知道徐妙锦的性子,如果自己真的贸然去打扰,定然会惹得徐妙锦不高兴。

    还不如好生等着,也好展现自己的君子风度。

    况且今天心情好,再多等一会也无妨。

    而且他在这里,也能隐隐约约听到二楼传来的琴声和歌声,能在这里静静的听着,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这个时候,婵儿去沏了一壶茶上来。

    朱允炆一边喝着茶,一边竖起耳朵去听二楼那隐隐约约的的琴声和歌声,脸上满是愉悦的表情。

    不过一壶茶喝完了,还不见人出来。

    朱允炆也不急,继续竖着耳朵听着,只听二楼飘来徐妙锦的声音。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天地一片苍茫。”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好词,好曲!”

    朱允炆忍不住击案赞叹,看来妙锦的这个老师不简单呐!

    能让妙锦和他探讨那么长时间的,想来一定是一个德高望重,一辈子浸淫词曲之道的学者吧!

    朱允炆耐下心来,静静等待。

    只是门口那越来越长的影子,让他逐渐有些焦躁起来。

    因为一旦天黑,他就要回宫了。

    如果回宫前不能见上徐妙锦一面,他今天的好心情铁定要大打折扣。

    终于天快黑的时候,二楼传来了一阵说笑声,好像是妙锦和孩子的声音,紧接着便有脚步声传来。

    朱允炆知道是徐妙锦出来了,连忙向楼梯口冲去。

    “妙锦……”

    朱允炆兴冲冲的喊着,可是在楼梯口映入他眼帘的并不是徐妙锦,而是一个陌生的男人。

    而且这个男人年纪并不大,看着和自己差不多。

    难道……难道是这个少年和妙锦在雅间中呆了一下午?

    想到这里,朱允炆的笑脸一下子僵住了,和眼前这个高自己小半个头的少年怔怔的对视着。

    这时,楼道上方传来一道奶声奶气的声音:“姐姐,我以后和爹爹能常来找你玩吗?”

    “当然可以啊,姐姐最喜欢小宝了!”是徐妙锦的声音。

    “那姐姐喜欢我爹爹吗?”奶声奶气的声音

    沉默了片刻,又听徐妙锦的声音:“姐姐不告诉你!”

    “哼,你不告诉小宝,小宝也知道!”

    “臭小宝,你这小脑瓜子,能知道什么呀……”

    “……”

    听着楼道上方的声音,朱允炆脑瓜子嗡嗡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似晴天霹雳当头一击,又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凉水,全身麻木。

    耳畔仿佛响起了刚刚的旋律。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天地一片苍茫。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659/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最新章节! 作者:反游猫所写的《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为转载作品,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介绍:
穿越到大明朝。
黄雄英开局死了个爹,朱元璋开局也死了一个儿子。
阴差阳错。
黄雄英将朱元璋认作爷爷。
两人就此成了爷孙。
可渐渐的……
黄雄英发现,他好像认错了爷爷,但又好像没错……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