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合伙人TXT下载大明合伙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合伙人全文阅读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大明合伙人txt下载     大明合伙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六章 古玩市场的人生百态(中)

    “先生贵姓。”女店员轻柔的问道。

    “啊,姓沈。”

    “沈先生您好。东西方便让我看看吗?如果我看不出来,会请里面的师傅掌掌眼。”

    沈浪没有多言,从随身的单肩包中拿出一个方盒,放到茶几上,打开之后,正是那块子冈牌。

    女店员小心的用双手拿起子冈牌,仔细的端瞧了一番。

    稍一会儿之后,女店员小心的将玉牌放进盒子里,笑道:“我水平有限,这块子冈牌的具体年份我看不出来。”

    “沈先生稍坐一会儿,我去请师傅来掌掌眼。”

    “好。”

    沈浪说罢,将盒子收了起来,显得非常的珍惜。

    其实,他这个动作是故意做出来的。

    毕竟,这玉牌得来得太容易,而且他也不是没见过百八十万的人。

    这光天华日之下,难道还怕被人抢了不成?

    他只是故意如此罢了,为接下来的谈判做准备,这还是刚才从外面学来的,现学现卖罢了。

    女店员是个观察入微的人,沈浪的神态自然是落入了她的眼中,脸上的笑意不减,告罪一声就进到店铺里间。

    没有多久,女店员带着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出来了。

    大叔一张国字脸,神情和善,给人一种亲切感。

    他在沈浪对面坐下,伸出手笑道:“沈先生你好,我姓张,你可以叫我老张。”

    沈浪也连忙伸出手,客气的道:“张老板,太客气了。”

    老张立即假装一脸不快的道:“我老张在这一块做生意是一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朋友,交一些古玩圈里的知心朋友。”

    “我们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以后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是不?打交道的时候多着呢。”

    “叫张老板太见外了,来我店的朋友,都叫我老张。”

    “虽然小沈你是第一次来,一样可以叫我老张嘛,我叫你小沈,这样大家都不吃亏。”

    沈浪没有这种自来熟的习惯,多少有点尴尬,但心里是反感不起来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说话间,女店员已经重新沏好了茶水,还端来了一些水果。

    老张没有急着看沈浪的东西,还聊了一会儿家常,然后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沈浪又拿出了那个盒子。

    老张打开盒子,双手小心的捧起子冈玉,开始认真的鉴定起来。

    稍一会儿之后,老张随意的问道:“小沈,这叫子冈牌,你应该知道吧。”

    沈浪点点头。

    “那子冈牌的来历你有没有了解?”

    “好像是和明朝的玉雕大师陆子冈有关,他的技艺传承下来了,后人就用他的名字作为这个品牌。”

    老张夸赞道:“不错不错,小沈你说得很对。”

    “我们老祖宗厉害的人有不少,但能以自己的名字传承下来的品牌,那可是凤毛麟角,可见这陆子冈大师非常的了不起。”

    “不过呢,这传承的久了,市面上出现的就非常的多,价值的高低和其工艺以及几个特定时期有不小的关系。”

    “首先呢,肯定是陆子冈大师本人的作品绝佳,但现在很难见到了。如果真见到了,我也吃不下。”

    “其次呢,就属明末清初的,还有就是清乾隆时期的工艺水平最高了。但清末民国,那档次就明显差了很多。”

    说到这里,老张笑着道:“小沈,你有没有查过你这块子冈牌是什么时期的产物。”

    “明末清初的。”沈浪直接说道。

    “哦?小沈你的依据是什么?”

    “我爷爷告诉我的,说这是我们家祖传的。”沈浪一脸认真的道。

    老张笑道:“小沈啊,子冈牌在古玩圈里是比较常见的东西,我这稍一掌眼,就能看出是哪个时代的产物。”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认真的道:“这中间可能是哪个环节弄错了,这绝对不是明末清初的,应该是清末民国的。”

    “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这三个时期的工艺有明显的不同,明末清初主要是延续陆子冈的工艺和风格,非常的精细精美。”

    “而到了乾隆时期,玉雕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用料也更为讲究,图案更加精细,甚至连蚊蝇翅虫的腿都刻画得清晰可见。”

    “而到了清末民国,因为时局动乱,玉料缺乏,工艺就粗糙了很多。”

    “各个时期的工艺特点,网上也有资料可查的,相信小沈你应该也有所了解。”

    说罢,老张捧起玉牌递过来了一些,对沈浪道:“小沈,现在我们来看看你这块玉牌,你用手摸摸这块。”

    老张将玉牌放在茶几上,指着一块地方示意沈浪自己摸一下,沈浪用手指摸索了几下。

    “怎么样?是不是很粗糙?”

    沈浪点点头,道:“是有点粗糙。”

    老张笑笑,又道:“你再看这里的图案,没有达到我说的蚊蝇翅虫的腿都清晰可见的地步吧。”

    “如果真到了这种地步,说明这玩意就是现代的了。”

    沈浪还是不相信的态度,严肃的道:“我爷爷告诉我,是他的太爷爷传下来的,不可能是清末民国的,肯定是明末清初的。”

    老张轻叹一声道:“小沈,我理解你的心情,心中一直认定的观点,突然被推翻,一时难以接受是肯定的。”

    “但是,古玩圈的事情,一切都是要按鉴定的事实说话。”

    “子冈牌是比较常见的东西,不难鉴定,我能在这里开店这么些年,一个子冈牌如果我还鉴定不出,我早混不下去了。”

    说到这里,老张的话风一转,语重心长的问道:“小沈,既然是祖传的物件,为什么要拿出来卖呢?是不是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急需用钱?”

    “是,家里出了点事,需要用些钱。既然老张你认定是清末民国的,想必这玩意儿值不了几个钱,这点钱帮不了我什么。”

    “那这东西我就收回去了,毕竟是祖传的,卖不了钱,卖它也没什么意义。”

    说罢,沈浪直接开始收东西。

    沈浪突然这番举动,是有些出乎老张意料之外的,他刚才说那句话就是为了给接下来的交易做准备的。

    结果,沈浪连谈都不谈,直接收东西。

    虽然出了意外,但他神情没有什么变化。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说出玉牌是清末民国的物件时,沈浪就已经没了兴趣,认定这人是骗子。

    老张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就是天王老子来了,这块子冈牌都是明末清初的。

    清初两个字都不用带,特么的就是明朝的,崇祯亲自赏赐给沈浪的,这还有假?

    如果不是站在上帝视角,沈浪差点就信了,说不定到时候被这家伙坑了,还得感谢他呢。

    演技真特么的好,真特么会忽悠。

    但是,沈浪没办法证明自己的东西,也就没办法拆穿这人的伪善。

    反正也没吃什么亏,他也并非一定要打别人脸,所以还是感谢的道:

    “谢谢张老板今天的款待,下次如果有好物件,我还来您这里。”

    沈浪本以为这人会挽留一下自己,没想到他只是笑呵呵的站起身,还责怪刚才沈浪又叫他张老板,并亲自将他送到店门外。

    PS:大家有推荐票的投个一两张,感激不尽啊^_^

第十七章 古玩市场的人生百态(下)

    沈浪刚走出文石馆一段距离,一个六七十岁的大爷紧赶慢赶的追来,在后面叫道:“小沈兄弟,等等,等等。”

    沈浪狐疑的转过身,心道自己在这里还有认识的人?

    但是,一见到这老头,他好像又有些印象。

    稍一回想,便想起来,刚才在文石馆好像见到过。

    这老头比自己进去得晚,自己和那张老板商谈的时候,他在女店员的陪同下在店里挑选那些摆件。

    沈浪不知道这老头出来追自己干什么,连忙问道:“老先生,找我有何事?”

    老头气喘吁吁的道:“小沈兄弟,我刚才也在文石馆,你和那老板在商谈那块子冈牌的时候,我也听了几句。”

    “我实话告诉你吧,那老板有些不实诚,有些话明显是诳你的。”

    “但是,这古玩圈有古玩圈的规矩,我虽然听出了问题,但在他的店里,我也不好拆穿他。不然,容易得罪人。”

    “小沈兄弟,你那子冈牌,能否让我也掌掌眼?”

    “你放心,只要物件好,老头子我,是绝对不会坑骗你这后辈的,价格也不会让你失望的。”

    沈浪稍微想了一下,便点点头,他本来就是来卖东西的,也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潜在的买家。

    反正自己百分百确认这东西就是明末的,谁愿意主动承认这一点事实,就有谈下去的理由。

    否则,自己不卖也不会亏。

    老头笑道:“我们找个清静点儿的地方吧,虽然这里是古玩市场,但是也有一些茶馆,咖啡店之类的。”

    “小沈你自己选一下,是到咖啡店还是茶馆,或者其他地方呢?”

    不远处就有一个咖啡店,沈浪指了指那里,说道:“就那里吧。”

    两人不再耽搁,立即进了咖啡店找了一个角落。

    在仔细的鉴定了一翻之后,老头认真的道:“这是清朝的子冈牌,大概是什么时期的呢?是在乾隆之前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清朝的子冈牌,工艺在乾隆年间达到颠峰。而这块子冈牌的工艺还稍微差点,又带有明朝的一些工艺特点。”

    “乾隆年间的子冈牌呢,清朝的特点非常显著。之后清末民国,衰落了,那就不说了。”

    沈浪眉头微皱的道:“老先生,我爷爷肯定的跟我说,这是明末清初的,不是清朝的。”

    老头笑道:“我没说这不是清初的物件,乾隆之前都可以称为清初嘛。”

    “这块玉牌虽然达不到乾隆年间的颠峰工艺水平,但也差得不是很多,一样是稀罕物。”

    说罢,老头拿出手机,迅速的找出了一些资料,递到沈浪面前道:“这是这些年子冈牌拍卖的一些信息。”

    “你看这个16年拍卖的,清乾隆年间的,最终价格96万。”

    “还有这17年拍卖的明末清初的,123万。”

    “其他的,价格就要低很多了,我们不作比较。”

    “小沈兄弟,实话实说,你这块玉牌,我看上了,很是喜欢,想要收藏。所以,我也不想诳骗你,都往实诚了说。”

    “价格方便,我绝对实诚,一口价,一百万,你看怎么样?”

    “虽然一百万的价格比那件拍卖的123万低一些,但是你想拿到保力那样的拍卖公司去拍卖,普通人是进不去的。”

    “就算拍出了123万的价格,他们是要拿佣金的,还有其他费用一减,也就剩百把万了。”

    老头子把账算得明明白白,非常的实诚。

    如果一般人,还不连忙同意交易,一百万啊,可不是个小数目。

    但沈浪的心里只想说,糟老头子坏得很,老子站在上帝视角,还怕你忽悠?再实诚也得让你现形。

    沈浪也不想多说什么,直接道:“我改变主意了,我不想卖了。”

    “这东西应该能升值,家里需要钱,我向我舅舅借一些就行了,没必要急着出手这个。”

    沈浪这出招方式让老头有点懵,连忙劝诫道:“小沈啊,子冈牌的价格相对稳定,短时间之内,是升值不了多少的。”

    “这样,你说说,你说个价,你准备卖多少?”

    沈浪毫不犹豫的伸出三根手指道:“三百万。”

    老头一幅不可思议的表情,而沈浪也拿出手机,将两个拍卖价格给他看了,一个两百八十七万,一个三百五十万。

    “小沈哪,这是子冈牌中最顶尖的货色,你这件达不到这种水平的。”

    “这样,我再加二十万,一百二十万怎么样?”

    沈浪的脑袋摇得像泼浪鼓一样,然后起身就准备走。

    老头叹息一声,拿出一张名片,对沈浪道:“我是真喜欢这件东西,小沈你再考虑考虑,如果考虑好了,随时可以联系我。”

    沈浪接过名片,道了声谢,然后毫不犹豫的抬脚就走。

    老头的嘴角一阵抽搐,也没心情再喝咖啡,连忙结账走人。

    可是,刚走出咖啡店门,他的脚步一顿,脸色随即一变,只见沈浪又被两个老头给堵住了,几人在聊着什么。

    沈浪很是郁闷,刚一出来就又被两个老头堵住,组团来忽悠了?

    不过,其中那个鹤发老者一开始就表明身份,“小兄弟你好呀,冒昧的打扰一下。”

    “我叫郑浩阳,是古玩圈里的收藏家,在本地也算是小有名气,小兄弟你稍微查一下就知道我是不是骗人的。”

    说罢,还递过来一张名片。

    沈浪接过名片,显示是一个家具公司的董事长。

    鹤发老者旁边那个身穿短褂的老者插话道:

    “小兄弟,老郑可是关注你有一会儿了。”

    “如果你那物件还未出手的话,可否让我们掌掌眼,如果我们想要收藏,保准给你一个不错的价格。”

    “毕竟,我们这些真正的收藏爱好者,收藏的初衷可不是为了赚钱的,所以也愿意为喜欢的东西出好价钱。”

    “如果我们有同类物件,不想收藏,也可以帮你介绍给圈里其他藏家,对你也无任何坏处?你看如何?”

    短褂老者说得也在理,沈浪的初衷还是没变,本来就是来卖东西的,也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潜在的买家。

    咖啡馆就在眼前,那就进去谈呗。

    一行三人刚一转身向咖啡馆走来,就看到之前那个老头离去的背影,两个老头相视一笑。

    三人来到沈浪之前坐着的那个角落,沈浪也不废话,直接拿出东西给两人看,然后准备听他们的评语。

    反正,只要说自己的东西不是明末清初的,什么工艺粗糙之类的话语,就直接拿东西走人。

    崇祯给老子的,琢玉作坊进贡到宫中的东西,那绝对是当时的顶尖货,怎么可能如此不堪?

    站在上帝视角就是好,哪怕是古玩圈里的小白,也不怕被人忽悠。

第十八章 成功出手

    郑浩阳和那个短褂老者两人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了子冈牌的各个细节,这才互一点头。

    短褂老者应该是这方面的专家,他首先出声道:“小沈啊,你这件子冈牌,应该是明末清初的。”

    “确切的说,很可能是明朝的,因为它明显带有琢玉作坊最早期的工艺。”

    “这琢玉作坊就是陆子冈大师创办的,而陆子冈则是嘉靖、万历年间的人。”

    这老者一开口,就提起了沈浪的兴趣,这才是真正的实诚话。

    虽然这块子冈牌是在1643年的时候被崇祯赏赐的,但不能说明它就是在1643年制作出来的,很可能提前几年甚至几十年就已经制作出来了。

    所以,说它是明朝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压根儿和清朝沾不上关系。

    沈浪不急着谈价钱,而是问道:“先前那文石馆的老板说,这块地方工艺很粗糙,从而认定我这块子冈牌是清末民国的。”

    说罢,他还将那块地方指了出来。

    短褂老者笑笑,解释道:“其实,这不是工艺粗糙,而是古人刻意为之,而这项创新工艺,还是陆子冈大师本人发明出来的。”

    “他故意将玉牌上所刻诗句和图案外的地子磨成砂状,粗糙得好像磨砂玻璃,称为‘碾磨地子’或‘毛底’。”

    “通过底子的粗,来突出表面主题的细,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这个工艺,也是我俩认定这件子冈牌是明朝的重要依据之一。”

    沈浪了然的点点头,说道:“那他应该不会看不出来,是故意诓骗我的吧。”

    两人只是笑而不语,没有接话。

    沈浪又问道:“先前那老头,是不是和文石馆的老板是一伙的?”

    这个问题似乎引起了郑浩阳的兴趣,他反问道:“小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没有直接看出来,猜的。”

    郑浩阳笑道:“你这年轻人不简单哪,能在他们两人联手下逃脱的,屈指可数哦。”

    沈浪开玩笑的道:“两位不会是第三拨吧。”

    郑浩阳一怔,连忙摆手道:“同样的招数,用一次就够了,再用也不会见效的了。”

    “在你拿出子冈牌之前,我连你手里有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我相信,能够让他们两位郑重对待的东西,应该不简单。”

    “碰巧看到老王从后面追上你,我也就鬼使神差的跟了上来,看有没有机会捡个漏。”

    “本来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他们居然失手了,看来今天我和这子冈牌,是有缘了。”

    “我们喜欢搞收藏的,有时也讲究个缘分。”

    郑浩阳只当沈浪也是行家,这才能够解释得通那两个老狐狸为什么联手还还失败了。

    因为只有行家才诓骗不了行家。

    但是,像沈浪这么年轻的行家,当真是少见。

    可他却不知,沈浪完全是因为站在了上帝视角,几乎立于不败之地,这才逃过了一劫。

    不然的话,可能在第一关就被那文石馆的老张给拿下了。

    解了心中疑惑,沈浪随即话风一转的问道:

    “郑总,那我这块子冈牌,是不是陆子冈大师本人的作品?”

    郑浩阳和短袿老者两人同时摇摇头。

    “小沈啊,老郑我也不诓骗你,我见过真正的陆子冈大师的作品。对比之下,这块子冈牌的工艺还是稍微略逊一筹。”

    “而我身边这位刘先利老师,是圈内有名的鉴定专家,尤其擅长玉器和字画。”

    “他也认定非陆子冈大师本人的作品,应该是陆子冈大师继承了他工艺的家人或者弟子制作的。”

    两人生怕沈浪一口咬定这就是陆子冈的作品,然后漫天要价,连忙开始解释起来。

    可没想到,沈浪压根儿没再纠结这个问题,而是直接问道:“那这块子冈牌值多少钱呢?”

    郑浩阳微微一愣,只当是沈浪肯定知道这不是陆子冈本人的作品,所以才没有纠结这个问题。

    这也从侧面说明,眼前这个年轻人是知道这块子冈牌底细的,甚至自身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和行家说话就没必要弯弯绕绕了,他直接道:

    “顶尖的子冈牌现在几乎都在博物馆或者收藏家手中,在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到了。”

    “像你这块品级的子冈牌,近几年在市场上没有遇到过。”

    “16年秋季拍卖会上的一块清乾隆年间的子冈牌,拍出了287万的高价,我觉得你这块不比那块差。”

    沈浪直接问道:“那郑总,你愿意出多少钱收呢?”

    郑浩阳稍微想了一下,道:“270万。”

    他出这个价是给沈浪留有一点讲价空间的,沈浪涨价到三百万以内,他都可以接受。

    可他又没想到,沈浪直接点头道:“好,今天难得遇到实诚人,那就270万吧。”

    沈浪之所以这么痛快的同意,是因为他看到了对方的诚意,而且270万的价格也不低了。

    毕竟16年那287万的价格是在拍卖会上拍出来的,而拍卖会上本就容易拍出高价。

    如果放在市场上,想卖出这个价格是很难的,而且拍卖会还需要收取佣金之类的,扣除下来还不到270万。

    虽然经过几年时间子冈牌可能有些升值,但沈浪相信不会升值太多,就算郑浩阳转手就拿去拍卖,估计也赚不了多少。

    而沈浪这么爽快接受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想交这样一个收藏家朋友,毕竟以后少不得打交道。

    下次再从大明收些宝贝回来,如果进不去拍卖会,可以卖给老郑嘛。

    就算老郑不收,他这样的收藏家,肯定是有一个圈子的,推荐给他圈子里的朋友一样没有问题。

    看到沈浪这么痛快的答应,郑浩阳意外的同时,也很高兴。

    “好,好,年轻人就是爽快。”

    沈浪想尽快出手,郑浩阳想尽快将宝贝拿到手,所以几人都没心情在这里喝什么咖啡了,何况沈浪已经是第二杯了。

    沈浪是第一次交易古董,所以在流程上自然没有郑浩阳熟悉。

    双方先拟定了一个合同,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互相签字。

    随后一个重要环节是交个人所得税,大概3个点,扣除下来,沈浪得到了二百六十万多一点。

    虽然之前连续遭遇诈骗,但和郑浩阳交易的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郑总爽快人,我手里还有一些宝贝,下次想转手的时候还找您。”

    听到沈浪说手中还有宝贝,郑浩阳也比较心动,很是高兴的道:

    “好说好说,以后呀,你也别叫我郑总,叫我老郑就可以。”

    郑浩阳为了尽地主之宜,好好的宴请了沈浪一番。

    酒桌上三人算是进一步加强了认识,建立了初步的友谊。

    而沈浪古玩圈小白的水平,也无法掩藏,他也没打算藏。

    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共同语言自然少了很多,但无奈沈浪手里宝贝多啊。

    他适时的将自己那幅唐伯虎书法的照片给两位看了看。

    两人鉴定之后惊叹不已,郑浩阳甚是心动,但沈浪表示暂时没有打算转让。

    有了这样一副书法作为桥梁,双方之间的联系不会就此中断了。

    PS:有推荐票的甩个几张过来,将感激不尽,哈哈^_^

第十九章 回归

    从南京回到家后,沈浪又忙碌了起来,首先是把医院的钱给交上,接着找到厂主老刘,将续租合同签了,免得夜长梦多。

    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完,沈浪就开始帮助崇祯皇帝干活了。

    他先买来打印机,再按照名单一一搜索资料,按姓氏排列,整理好打印出来。

    细心的沈浪,还将这些文字都转换成繁体字,以方便崇祯阅读。

    崇祯提供的名单,大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除了一些影响力较小的御史、给事中之外,其他人几乎都能够找到资料。

    当然,这些资料是不是完全准确,沈浪也没办法保证,即便是编辑这些资料的人和一些史学家,恐怕也无法确保其人真的完全如史料记载的那般。

    毕竟,即便是现代社会,谁都没有办法保证网络上议论得沸沸扬扬的人物,他的性格和行为就真如舆论中所说的完全一样。

    何况这还是媒体不发达的几百年前。

    虽然这样说,但这些资料还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比如像周延儒、陈演、魏藻德这种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庸才,怎么洗都洗不白了。

    再比如像孙传庭,周遇吉等为大明尽忠的人,他们对大明的忠诚也无用多怀疑。

    花了大约一天时间按名单将这些人的资料整理好并打印出来之后。

    翌日,沈浪又乘车到省会去最大的书店购买有关大明的各种史书典籍。

    书店如果找不到,那就在网上搜索购买。

    另外,还有一些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充电宝,户外电源,甚至以及一些生活用品,沈浪都有准备。

    因为他知道,这次再回去,可能会在大明停留一段时间。

    如果谈得好,以后自己可能会经常往返大明,所以有些东西可以提前准备准备。

    这一准备,沈浪就忙了个把星期。

    是夜,沈浪开着车将大大小小的包裹一下子装到了厂里,然后搬进仓库中。

    这辆车是新买的,因为之前的车早被他卖了去筹款,现在有些余钱买辆车很有必要,不讲究排场,以装货为主。

    所以,选择了五菱神车。

    前两天沈浪请了几个工人,花几个小时时间将旧仓库给清空了,现在这间大概百来个方的仓库显得空荡荡的。

    他将十几个装得满满的背包、编织袋、箱子放在传送门大致出现的位置,仔细想了下没什么遗漏的,立即拿出钥匙。

    心念一动,虚空仿佛微微一颤,一道金色大门拨开云雾缓缓的显现出来,充满神圣。

    可是,沈浪却微微一愣,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是站在大门后面的位置。

    这倒不是说金色大门出现的位置发生了偏移,而是他自己将位置记错了。

    之前有仓库内的一些东西做参考,现在仓库被清空了,位置便记错了一点。

    上次他没想过看看大门后面有什么,现在一看,金色大门背面就像是一堵金色的墙,连门缝都没有。

    沈浪围着金色大门走了一圈,甚至还伸手摸了摸,但是什么都摸不到,好像虚无的一般,手掌直接穿了过去。

    看不出什么名堂,他又跑到仓库外面绕一圈观察了一下,发现从外面根本看不到金色大门的金光,也就放下心来。

    再次回到仓库中,不再耽搁,立即将钥匙插入锁孔,一拧,金色大门缓缓打开。

    他绕到门后,提起两个箱子刚走到门前,神色微微一变。

    因为他发现其他背包和箱子直接透过正门就可以看到,豁然已经在门里面了。

    似乎有所新发现的沈浪连忙又将手中的两个箱子提回去,放到原位,再绕到门前。

    果然,发现所有的背包和箱子都已经在门里面了。

    “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放到门后面就可以直接在门内看到了呢?”

    沈浪一时有些想不明白,

    随即,他开始回想第一次传送,当时门后面还有铁架子和一些废旧模具之类的,自己进门之后却并没有发现这些东西,这是什么情况?

    突然,沈浪心头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再去看门里面,果然,那些包裹全部不见了。

    为什么呢?很简单,上次传送沈浪完全是懵懂状态,一方面是不知道这是传送门,另一方面是根本没想过传送。

    所以,进门之后就他自己和身上的东西传送了过去。

    而这次,他是有心里准备的,心里想着的就是要把这些包裹都带过去。

    而传送门是和他的心念相连的,将这些东西放在门后面之后,传送门就默认这些东西是需要一起传送走的。

    上次,因为心里没有想着要把门后面的铁架、模具之类的传送走,所以那些东西还是原封不动的呆在原地。

    经过刚才的实验,沈浪基本确定应该就是这个原理了。

    再心念一动,那消失的包裹又全部出现。

    “我就说嘛,这么高级的东西,肯定会很人性化的嘛。”

    沈浪不由为自己这个重大发现而暗自得意。

    不再多想,他一步跨入金色大门中,在他整个人进去的一刹那,大门轰然关上。

    而这次有了足够的心里准备,心态也放平和了,他发现传送过程也没那么眩晕了。

    不知过了多久,那个熟悉的大殿又出现了,还是那般的灯火通明。

    乾清宫中,崇祯怎么都无法集中注意力,自从上次沈浪走了之后,他的心里就很纷乱,担心沈浪就此一去不回。

    而这样的话,大明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就要灭亡的念头就一次次的在他脑海中回荡,让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

    几次从噩梦中惊醒,梦见大明灭亡的时刻,梦见自己手持宝剑斩杀后宫嫔妃和自己的孩子,让他惶恐不已。

    而且,这种心情还无法向人诉说。

    至于王承恩这个贴身太监,崇祯知道他除了忠诚之外,能力是很有限的,无法为自己分忧。

    作为当事人之一,崇祯的心情,王承恩是能够体会到的,他无法做什么,只能一次次安慰崇祯,沈浪是会回来的。

    突然,大殿中央一道金光划过,一道人影和十几个包裹突兀的便出现在那里。

    崇祯和王承恩皆是一惊,但迅速反应过来,所以两人都没有大叫,而是定睛看去。

    “兴明,是兴明,万岁,是兴明回来了。”王承恩认出是沈浪之后,兴奋不已。

    崇祯也终于认出沈浪,压下心中的激动,但难掩喜悦的神色,“沈卿回来了,朕甚是想念。”

    沈浪连忙上前躬身告罪一声,崇祯快步过来,并亲自上前扶起,郑重的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沈浪又立即问道:“陛下,上次我离开时,是否留下了一幅画和一块子冈牌,就是陛下赐给我的五件宝物中的两件。”

    崇祯点点头道:“是也。”

    随即又转头对王承恩道:“王伴伴,速速取来。”

    沈浪则是连忙制止,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我回家打开盒子之后,才发现这两样东西凭空消失了。”

    “后来,我思来想去,才找出原因。很可能是这两样东西在我那时代已经有主了,因此我才无法从大明将其带回。”

    “我查阅之下,吴道子的那幅画果然已经有了主人,而那块子冈牌虽然没能查出行踪,想必也是在某人手上。”

    “这就说明,几百年后有主的东西,我是无法带走的。”

    沈浪这样一解释,崇祯算是明白了,也解开了心中疑惑,之前对沈浪的怀疑消失无踪,心情更加愉悦。

    而沈浪之所以第一时间解释一番,也是这个目的。

    他猜测崇祯当时看到自己传送走之后甩出了两样东西,心里怀疑的同时,也很不高兴吧。

    很多时候,猜忌是会慢慢累积的,然后放大。

    而一旦被帝王猜忌,那可是会出人命的。

    所以,沈浪可不想在崇祯心中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哪怕是一件小事情。

    毕竟史料中记载,崇祯本就有些多疑。

第二十章 和崇祯一起看电影之《佣兵传奇》

    沈浪将一个个箱子,背包,编织袋都打开,拿出里面琳琅满目的东西,王承恩在一旁帮忙。

    这种事情暂时不能假于第三人之手,崇祯作为皇帝更是不能沾这种体力活,所以只能沈浪和王承恩两人干。

    为了不惊动外面的人,王承恩还特意出去将外面的殿廷卫士撤离得远一些。

    沈浪还好,王承恩作为大太监,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干过力气活了,所以今晚是累了个好歹。

    本来,沈浪是不让他动手的。

    但他可不敢把沈浪当成下人,深知沈浪的重要性比他王承恩更重要。

    不说将沈浪看得多高,起码要将沈浪当成自己同等地位的存在,所以他不好在一旁干看着沈浪一个人干活。

    将东西都分门别类的整理好之后,沈浪就开始介绍起来。

    他首先拿起一大本装订成册的资料对崇祯道:“陛下,这是按名单查找的资料。”

    王承恩连忙接过,崇祯有些好奇的问沈浪:“沈卿,那其他这些物件……”

    崇祯没想到沈浪除了带这些资料之外,居然还带了那么多的不知名东西。

    于是,沈浪开始一一介绍一些新名词:比如地球仪,充电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并大概的介绍它们的用途。

    另外,还有世界地图、国家地图、省级地图若干张。

    虽然这些东西崇祯大多都不认识,但他知道,沈浪不会无缘无故的将这些东西带过来给自己,肯定是有大作用的。

    于是,崇祯再也没有心情批阅奏章了。

    看到夜色还早,确认沈浪也不累之后,便和王承恩一起虚心的接受新世界的新知识,以拓宽眼界。

    沈浪首先拿出了世界地图和地球仪。

    “陛下,这就是我们现在住的地方,一个大球。”沈浪指着地球仪说道。

    他原本以为崇祯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在听到这个世界是圆的消息后会大惊失色。

    可是,崇祯的神色并没有多大变化,也没有追问这个问题,沈浪便明白自己的想法有些草率了。

    崇祯应该是知道这个星球是圆的。

    稍微一想,也可以理解,大明对西方传教士的接纳程度比较高,不少西方学说都流传了过来。

    西方人通过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传到东方被崇祯知道也很正常。

    而更让沈浪惊奇的是,崇祯居然还知道“地球”这个名字。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大明已经拥有了世界地图,而且不止一版,分别有《坤舆万国全图》、《山海舆地全图》、《两仪玄览图》。

    虽然在精密程度上无法与现代的世界地图相比,但是这些地图都标明了大陆版块、海洋的位置和名称。

    大部分都相对准确,连形状都很接近现代的地图了。

    而在《山海舆地全图》中,就有地球这个称呼。

    甚至,连地球仪这玩意儿,大明在天启朝就有了,所以不要想当然的认为古人这么没有见识。

    当然,知识储备还有些不够的沈浪并不知道这些,只是在心里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小看古人,否则迟早会被打脸。

    作为这方土地的人,崇祯自然更关心大明所在的位置,虽然形状已经有不小的变化,但崇祯还是迅速的锁定了位置。

    看着标记的完全不一样的名字,心里五味杂陈。

    抛开这些杂念,他继续浏览地图,便发现世界地图与《坤舆万国全图》也有很大不同。

    “这世间,竟有如此多国家?”看着明显比《坤舆万国全图》上标记得多很多的国家,崇祯很是惊奇。

    他原本以为,后世科技、军事等各方面这么厉害,大国吞并小国,国家数量应该会越来越少。

    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沈浪认真的点点头道:“是的陛下,我那个时代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两百多个国家,关系很繁杂吧。”

    沈浪认真的点点头,和崇祯简洁的讲解了一下现在的国际局势,并向前延伸。

    从清末列强入侵讲到民国建立,到军阀混战,再到一战,二战,朝战,冷战等等。

    向崇祯解释明白这种局势形成的原因,以及接下来两三百年世界局势变化之巨大。

    “世界大战?几十个国家加入战斗?”即便是崇祯,想想都觉得震撼。

    为了让崇祯更直观的感受到后世战争的残酷以及科技的强大,沈浪拿出一台已经充满电的笔记本电脑。

    这是他特意准备的,一共买了三台。

    怕电不够用,还预备了三个户外电源,并准备了太阳能电池板为其充电。

    这里自然是没办法上网的,但他将一些电影、纪录片、视频等等早已经下载了下来。

    他直接用左手端着笔记本,右手将上盖翻开,按下开机键,屏幕顿时亮了起来。

    因为有上次的手机事件,再加上对沈浪的信任,崇祯和王承恩两人并没有被吓退。

    而是惊疑的看着笔记本屏幕的变化,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电脑屏幕对他们来说,就是一面可以发光的镜子。

    成功开机之后,只见沈浪的手指在一块方形的地方划动着,那亮着的镜面上,一个小符标跟着动了起来,很是神奇。

    在那小符标落在镜面上其中一个小画上时,沈浪用手指轻敲两下,一个神奇的画面展开,完全将之前的镜面遮盖了。

    两人目不转睛的看着沈浪将一部电影打开:《佣兵传奇》。

    沈浪先给两人介绍了一下什么是电影,在两人似懂非懂中点播放。

    他没有从头看起,而是直接将进度条拖到大战开始的那一段。

    王承恩刚开始的关注点明显不在电影上,而是看到发光的镜子里面居然有人,有很多人,而且都是外国人。

    感觉神奇的同时,又震惊不已。

    “这是真实的战争,后人通过电影的方式拍摄了出来。而真正的战场,远比这电影里面残酷许多。”

    崇祯体谅沈浪长时间端着这个叫笔记本电脑的东西会很累,连忙道:“沈卿,将这个放到朕的书案上。”

    沈浪看向上方龙椅前面的书案,有些不确定的道:“陛下,这样不妥吧。”

    崇祯笑道:“无妨,你是后世人,朕怎能用大明的律例来那般约束你?些许小节,你和王承恩不说,谁会知晓?”

    王承恩在一旁神秘一笑,然后还特意对沈浪做了个请的手势。

    沈浪也不再推辞,端着笔记本放在书案上,又拿了一个无线鼠标出来,少不得又要解释一番。

    崇祯坐上龙椅,沈浪和王承恩一左一右在书案两旁站立,这已经有些逾越了,实不敢和崇祯并排坐在龙椅上。

    随即,沈浪介绍起电影中的背景道:“陛下,这部电影中讲述的是西方两个强国之战的一场战役。”

    沈浪在地图上指出了两个国家的位置,又接着道:

    “这场战役发生的时间刚好也是1643年,就是今年,说不定正在打着呢。”

    “哦?”崇祯很是惊异,这种感觉很奇特,自己正在通过几百年后的技术,来看西方世界两个强国正在发生的一场战役。

    战斗即将开始,西班牙是守方,法军是攻方。

    西班牙列出的是他们惯用的步兵方阵,密集的长矛手在中间,火枪手在外围。

    他们手上拿着的火绳枪很显眼,和大明的鸟铳样式很像,所以崇祯相对比较熟悉。

    法军的炮兵首先发起了炮击,那大炮的样式和大明的相差也不大。

    所以,在火器上,此时的大明和西方差别不大。

    冷兵器的配备上,双方则有显著的不同。

    几丈长的长矛成标准配制,大明现在恐怕只有秦良玉的白杆兵,才能有这么高比例的长矛配制了。

    没有弓箭手的影子,所用的短武器也不同,这些西方人用的是一种窄剑。

    还有在阵形上也有些区别。

    看出些不同,崇祯也比较好奇此时西方人打仗过程是怎样的,全神贯注的盯着屏幕。

    PS:有推荐票的甩个几张,感激不尽哈^_^

第二十一章 和崇祯一起看电影之《爱国者》

    炮击过后,法军先出动了骑兵,每个士兵手上拿着的是卡宾枪,就是一种短管火绳枪,可以单手射击。

    这一点上,东方骑兵和西方骑兵装备有很大的不同,东方骑兵几乎还是冷兵器。

    由于火绳枪的射击距离要比卡宾枪的远,西班牙火枪兵首先发起了射击。

    他们采用的几段击看不出来,但战术上和大明的三段击差不多。

    第一排射击完了之后就立即撤到后排装填弹药,后排装填好的补充上来射击,如此往复。

    在靠近了一些距离之后,法军骑兵也开火了,手持卡宾枪朝着西班牙军队密集的阵形射击,双方互相有人惨叫着倒下。

    终于,法军骑兵冲到了西班牙方阵近前,西军的火枪手迅速撤后,长矛兵将原本竖立的长矛放倒大约成45度角。

    在电影中可以看出,这长矛很长,至少有三人高以上,秦良玉的白杆兵所用的白杆长矛恐怕都没有这么长。

    长矛如林,像刺猬一般,法军的骑兵也不敢直接冲击,一些收不住的骑兵,直接被长矛刺死。

    法军骑兵只得绕着阵形寻找突破的机会。

    跟在骑兵身后,法军的步兵迎着几轮炮击压了上来,同样是长矛手。

    长矛对长矛,双方在靠近之后,却变得谨慎了很多。

    双方的长矛交错,脚步缓慢挪移,将锋利的矛尖一点点的指向敌人。

    矛杆碰撞发出噼哩叭啦的杂乱声响,让人愈发的神情紧张。

    突然,不知是谁先动的手,密集的长矛凶狠的捅向前方。

    伴随着长矛杆的撞击声,捅入敌人身体的入肉声,夹杂着各种惨叫声不断,血腥异常。

    王承恩都差点尖叫出来,但迅速的憋了回去,崇祯则表现得好了很多。

    而沈浪这个现代人,看到比这血腥的电影多了去了,早已经没有感觉。

    由于双方士兵都是平端着长矛攻击,所以下方大约半人高的区域就有了空隙。

    双方皆有士兵利用这个空隙拿着短武器杀向对方的长矛兵。

    因为长矛兵手持长矛,注意力也在对面的敌人身上,根本没有能力顾及攻向下盘的敌人。

    所以,长矛手一旦被手持短武器的敌人靠近,基本是死路一条。

    而另一方为了保障己方长矛兵的安全,也会有一些手持短武器的士兵猫着身子或者半蹲着身子截杀对方靠近的士兵。

    双方厮杀得非常惨烈。

    沈浪之前已经向两人解释过,电影中受伤甚至死人的场面都是假的,都是自己那个时代的人利用技术做出来的。

    其实,电影里面的人一点事都没有,连那些血都是假的。

    可即便如此,第一次看到这种血腥的战斗场景,两人还是有些不适应,因为太真实了。

    经过残酷的战斗,法军的第一波攻击被打退,但西班牙人的伤亡也不小。

    在第二次进攻前夕,法军派出了谈判代表,但西班牙人拒绝了法军的要求。

    于是,法军的第二次进攻再所难免。

    西班牙人的残军继续列阵,法军的第二次进攻开始,主角身边的战友被法军的火枪一个个击倒。

    随着主角持剑大叫一声的向镜头方向刺来,马蹄声回荡,影片结束,也预示着西班牙人的战败。

    光是看这一小段战争场面,崇祯自然是无法看懂这部影片,甚至分不清谁是谁。

    沈浪便将这场战争的背景讲解给他听,而这场战争也是欧洲正在进行的三十年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沈浪对外国历史研究得不多,所以了解得不是很清楚,但他提前把资料下载了下来,现在拿出资料讲解就可以了。

    通过沈浪的讲述,崇祯才知道,原来西方也同样不平静,十多个国家卷入残酷的大战中,已经打了几十年了。

    电影中的这次战役叫罗克鲁瓦战役,让崇祯的脑海中迅速的闪过大明的萨尔浒之战。

    而正是这一战,大明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罗克鲁瓦战役,佛朗机人,也就是西班牙人,则是欧洲霸主地位被打败他们的法兰西取代。

    “哎,成者王,败者寇,古来皆是如此。”崇祯不由如此感叹,也感同深受。

    如果历史照现在这般发展下去,鞑子建立的大清便要取代大明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新霸主。

    不行,我崇祯绝对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这部电影引发的思考告一段落,沈浪又打开了第二部电影:《爱国者》。

    沈浪先讲述了一下电影中的背景,正是大洋对岸那个还没有出现的国家的独立战争,发生在据今一百三十多年后。

    沈浪依然将进度条拖到战争场面,与上一场的《佣兵传奇》相比,《爱国者》的武器和战术明显有了不同。

    他们的鸟铳上有尖刀,而且没有火绳,不再使用三段击战术,而是密集的排成几个横排,然后举枪一起射击。

    更重要的是,射击时双方的距离非常近,似乎只要几个呼吸就能够冲过来。

    崇祯很是不可思议的道:“这是何种战术?岂非自杀?最后谁人多谁胜?”

    沈浪笑道:“这种战术叫线列步兵战术,我们后世给它们起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叫‘排队枪毙战术’。”

    “排队枪毙?”崇祯一听也觉得这个名字很合适,也说明了这种战术的残酷。

    既然如此残酷,为何还要推崇这种战术。

    “因为这时的火枪,射击的精准度依然不够,射击距离也不远,所以只有靠这种近距离的密集射击来达到杀伤效果。”

    “谁更勇敢,谁更能够使用好这种战术,就能够取得战场的主导权。”

    于是,沈浪讲述了英国红衫军是如何通过这种战术称霸世界的,特别是在与法军的一场战斗中。

    红衫军一直硬挺到距法军只有十八米,也就是大明12步左右的距离才开始开火还击。

    短短十分钟内,红衫军三轮齐射直接将对手打到崩溃,也就是这十分钟决定了战斗的结果。

    崇祯可以想象到这种画面,在敌人几乎贴着你的脸举起密集的火枪时,就问你怕不怕。

    而能够硬扛着伤亡拉近到如此近的距离,这已经充分的说明了这支军队的士气,难怪会称霸世界。

    说再多也没用,直接看电影中的实战表演。

    在电影开始20分钟的一场战斗中,米国人抢先射击。

    而英国红衫军只是排着整齐的线列靠近敌人,前方的士兵倒下,后方的士兵立即主动补上,以保持阵形的完整。

    直到英国红衫军认为他们已经靠近到了足够近的距离。

    此时的米国人因为几次射击和装填,阵形已经有些混乱,在红衫军举枪时,还有不少人正在慌乱的装填。

    红衫军举枪,一轮齐射,米国人成片的倒下。

    巨大的伤亡迅速让米国人崩溃,然后失败逃亡。

    电影五十多分钟的一场战斗,则更加直观的表现了排队枪毙战术。

    红衫军吹着笛子,敲着鼓,踏着欢快的曲子整齐的前进,任由炮火连天也丝毫不显慌乱。

    对面的米国人显然也学会了这种战术。

    双方竖着枪,都没有射击,而是保持队形拉近距离。

    米国人首先忍受不住,停下脚步,在指挥官的命令下,先行开枪射击。

    一个个行进的红衫军被射倒,但他们没有任何要还击的意思,继续保持前进。

    直到红衫军靠近到了足够近的距离,指挥官这才下令立停,然后举枪,射击。

    此时的米国人正在装填,随着砰砰砰的一阵密集声响,米军鲜血飞溅,成片的倒下,一阵慌乱。

    而随着行进,红衫军的炮兵也向前推进了一大段距离,在线列步兵后方射击。

    突然,一个大铁球直扑镜头而来,仿佛要从屏幕中飞出来一般。

    吓得正全神贯注盯着屏幕的崇祯一大跳,身子本能向后仰。

    沈浪和王承恩皆是大惊,连忙护驾。

    PS:感谢“轻衫白衣”的千币打赏,万分感谢^_^

第二十二章 和崇祯一起看电影之《八里桥之战》

    从惊吓中恢复过来之后,崇祯迅速的恢复神情。

    看到崇祯只是稍微受到惊吓,沈浪连忙告罪。

    他真不是故意的,他看这部电影已经有好多年了,忘记有这个镜头,所以才没有事先提醒。

    崇祯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怪罪沈浪,毕竟沈浪也早就和他说了,电影中发生的一切都是演出来的。

    里面的子弹炮弹,更不可能从这个叫电脑的东西里面跑出来杀人。

    但崇祯还是有些爱面子的,为了挽回刚才的面子,他让沈浪把刚才的镜头再放一遍。

    于是,沈浪将进度条向前拖了一点,然后再点播放。

    一个大铁球落地后,一个弹跳,飞快的直扑镜头而来,好像真的马上要砸到自己脑袋上了。

    看着真挺吓人的,哪怕是沈浪第一次看,准备不足之下也被吓了一跳。

    镜头迅速一转,铁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撞上了一个士兵的脑袋,他的脑袋直接消失。

    这次崇祯的神情平静了很多,也没有被吓一跳,但看到这般血腥的场面,他还是有些不可思议的道:“这如何演?”

    于是,沈浪暂停播放,临时给他科普了一下拍摄这种镜头的方法。

    当然,这也只是他自己的理解,导演究竟是不是这样拍的,他自己也不知道。

    说白了,就是镜头转换,剪辑,在铁球飞过来之前,那个士兵是真人。

    但是在头掉之前的一刹那和之后,应该就是假人了。

    再把这些剪辑的镜头拼接起来,就是电影中表现出的样子了。

    不管是不是这样,沈浪觉得这种解释还算合理。

    崇祯这个几百年前的人,更无法找到什么破绽了,再加上他对沈浪的信任,自然不会怀疑。

    电影继续播放,随着红衫军的骑兵从两翼包抄攻击,已经伤亡巨大的米军彻底崩溃,士兵们转身就逃,有的连武器都扔了。

    这次战斗,红衫军再次毫不费力的取得了胜利。

    崇祯也亲眼见识到了,同样的战术,不同的人使用出来,取得的效果真的完全不同。

    电影继续播放,沈浪一直快进到两个半小时的位置,双方正准备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大战。

    还是和之前一样,双方排列成整齐的队形互相靠近,米国人先一步停下,然后射击。

    随后,红衫军还击,双方都有不小的伤亡。

    但是,在士气方面,米国人与红衫军有不小的差距。

    一些士兵承受不了残酷的战争压力,心里防线崩溃,开始出现逃亡现象。

    而随着红衫军骑兵出动,米国人主动撤退。

    红衫军不再保持阵形,持枪在后追击,米国人疯狂逃蹿。

    直到,红衫军看到前方有敌军的完整阵形,而之前逃蹿的民兵迅速的趴伏在己方正规军的前面。

    红衫军指挥官当即发现不妙,下令停止追击已然不及。

    米国人迅速射击,阵形混乱的红衫军顿时伤亡惨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线式战术阵形的重要性。

    米国人重创了追击的红衫军,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红衫军第一时间投入了预备军,并且排着整齐的队形追了上来。

    看到红衫军整齐的队形,米国人的指挥官明显的有些慌乱,可以看出在他心里对阵形完整的红衫军是有些畏惧的。

    事实也证明,有准备的红衫军战力强大,米国人再次被击败,士兵开始溃退。

    这时,作为民兵主将的主角站了起来,接过旗帜又冲锋回去,正规军指挥官也响应,命令溃退的军队再杀回去。

    这一段的剧情,沈浪觉得有些不太合理。

    战场上,已经开始溃退的军队,真的这么容易就能组织起反击吗?

    脱离战斗拉开一段距离,重新整队再战还说得过去。

    可电影中双方并没有脱离战斗,红衫军还在大杀四方。

    主角摇旗呐喊两声,指挥官喊两声,米国人就像打了激血一般,反将阵形相对完整的红衫军打得措手不及。

    击破他们的阵形,并将其击溃,红衫军指挥官撤退。

    这应该是主角光环在起作用,沈浪也将自己的观点讲了出来,崇祯听罢非常赞同,真实的战场上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低。

    溃退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大溃败还差不多。

    大明和建虏的战斗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大明军真正在战斗中的伤亡反而不是很大,最大的伤亡是在溃败之后。

    而这种溃败也不是一开始就大溃败,而是少部分士兵和队伍带头逃亡,从而引起剩下部队的军心不稳,然后以点带面的迅速崩溃。

    鞑子抓住机会掩杀而来,从而引起明军更大的溃败,伤亡也就急剧上升。

    电影后面就没什么可看的了,随着米国人取得了这场大战的胜利,在战略上就取得了优势,开始反攻直至英国人战败投降。

    电影看完了,沈浪再度总结要点:

    线列步兵战术,非常讲究阵形和士气。

    火绳枪淘汰,燧发枪成为主要单兵火器,定装子弹成标准配置,并装配刺刀。

    近距离接战时,士兵直接手持带刺刀的火枪战斗,所以拼刺刀的技术很重要。

    骑兵装备手铳,并配备马刀。

    崇祯不时的点头,默默的将沈浪的这些总结记在心里。

    沈浪又笑着道:“陛下,这部影片中所使用的武器及战术,虽然是一百多年后的,但只要知晓其中奥妙,仿制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我大明完全可以借鉴过来。”

    崇祯听到不由一喜,也完全能够理解,很多事情没有挑明之前显得很高深,但一旦点拨通了,就非常简单了。

    就像火药,在发明之前,可能觉得非常的神奇,但在发明之后,也就那么回事了,仅仅几种东西混合而已。

    这就体现出了沈浪的巨大价值,他以后世人的角度,可以提前将一些技艺和知识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以更快的完成对别人的超越。

    就相当于拿着答案去参加科举一样。

    显然,沈浪想要灌输给崇祯的知识点并不只这些,他继续补充道:

    “陛下,其实这个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战术,电影上没有反应出来。就是步兵如何来对付骑兵。”

    “电影中骑兵虽然有几次短暂的亮相,但还未战斗,对方就迅速的崩溃了,没有体现步兵对付骑兵的战术。”

    “其实,这时的步兵在对付骑兵中,并没有想象中的不堪一击,反而可以做到对骑兵的全面压制。”

    听到沈浪这般说,崇祯很是惊奇,有些迫不及待的道:“还有这种战术?那是何种战术?”

    要知道,骑兵一直是步兵的恶梦,他还从未听说过有步兵能够全面压制骑兵的战术。

    对付骑兵,最好的方法还是骑兵。

    而骑兵,恰恰是大明军队的最大短板,别说比之建虏,比之蒙古也比不上。

    步兵完胜骑兵的战例有不少,接下来的这场战斗,沈浪其实很不想说,因为直接牵扯到自己的感情。

    但是,为了让崇祯认识到后世军事在各个方面的走向,也有必要让他看一看这场战斗。

    从而能够认知到己方与敌人的差距,然后作出改变。

    这,就是悲惨的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听到这个名字,崇祯有些熟悉,因为在通州外面就有一座八里桥。

    原名叫永通桥,因距离通州八里,所以也叫八里桥。

    崇祯之所以知道这座桥,是因为该桥是京师周围重要的桥梁之一,是通往京师的必经之处。

    沈浪点点头道:“正是这里。”

    看到沈浪神色凝重,崇祯心里也有种不好的预感。

第二十三章 和崇祯一起看电影之《救国同盟》

    沈浪只找到了几个有关八里桥之战的片段,没有找到完整的电影,而且这些片段的时间比较久,没有那么高清。

    影片开始播放,直接就是八里桥之战的那一段。

    英法联军布置好阵线严整以待,指挥官拿起望远镜。

    望远镜的视野中出现了崇祯熟悉的身影,通过装扮他一眼便认了出来,“建虏?”

    沈浪点点头道:“这是大概两百二十年后发生在八里桥的战役,而这时正是满清建立的清朝晚期,西方诸强入侵我华夏。”

    “此战,就是刚才的红衫军联合取代佛朗机成为欧洲大陆霸主的法西兰,组成联军与清军发生的战斗。”

    崇祯的脸色有些凝重,不知心里有何感想。

    因为不管是满清,还是英法联军,对此时的他来说,都算是外族。

    但不管如何,这片土地是华夏子孙生活了几千年的,他们在京师附近战斗,作为汉人皇帝,他的心里绝对不会好受。

    随着清军指挥官举刀一声大吼,成百上千的骑兵主动发起了冲锋,他们手上几乎都拿着长矛。

    英法联军立即进行炮击,清军骑兵成片的倒下,但是他们依然在冒死进攻。

    而联军步兵已经趴在战壕后面举枪瞄准,随着一声令下,步兵齐射,清军再次大量倒在了冲锋的路线上。

    终于,清军的精锐骑兵伏低身子躲在马身一侧,凭借精湛的骑术拉近到了一定的距离。

    然后用弓箭进行还击,对联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并借机冲入联军阵中。

    但是,也只有少量人冲入,他们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皆是敌人,他们手中握着步枪并带有刺刀。

    敌人可以刺,又可以射击,清军在战马上挥舞马刀,却根本够不着,很难砍到人,被迅速消灭。

    后面的清军还在前赴后继,但联军的火力凶猛,他们没能再次冲进联军阵中,全部倒在了进攻的路线上。

    看到这里,崇祯不自觉的轻叹一声,他看出了清军的勇敢。

    即便敌人火力凶猛,己方损失巨大,但他们没有撤退,也没有崩溃,视死如归的发起一轮轮亡命冲锋。

    是的,也只是徒劳无功的亡命冲锋,明眼人都能够一眼看出武器的巨大差距。

    可是,沈浪又说出了一个更大的实情,再次给了崇祯一击震慑。

    “其实,这个影片是我们自己拍的,所以有些偏向清军。”

    “真实的这场战役,清军出动了三万人左右,皆是精锐。其中包括精锐骑兵一万,以蒙古骑兵为主,由清军名将指挥。”

    “而联军只有八千人左右,最终的结局,清军损失过半,联军伤亡只有五十人左右,其中战死的仅仅只有五人。”

    崇祯一惊,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的问道:“只杀敌五人?”

    沈浪肯定的点点头,解释道:“因为清军根本没能靠近联军,冲得最近的还距离对方三十米,也就是二十步远。”

    “可有一点毋庸置疑,在这一战中,清军的表现是非常勇敢的,连对手都在作战描述中予以承认。”

    “可是,清军在武器,战术素养,士兵素质等方面差距太大,再勇敢也无济于事。”

    崇祯一脸骇然,差距真的如此巨大吗?伤亡一两万人,居然都没有碰到敌人,只是侥幸杀伤敌人几十人,真是闻所未闻。

    这,这,这是不是有些太可笑了?

    是的,很可笑,真的可笑,非常的可笑,但是,崇祯一点都笑不出来,甚至觉得很是悲哀。

    因为他在心里还是站在清军这一边的,不管怎么说,清廷已经取得了这片土地的统治权,已是正统,就像当初的蒙元一样。

    而那些长相和东方人完全不一样的人,他们才是彻底的异族,他们跑这么远来到这片土地上发起侵略战争,就是邪恶的。

    所以,抛开一些纷杂的感情不谈,崇祯还是希望清军取得胜利。

    可现实太残酷,这么骁勇的清军,居然败得这么惨,崇祯的神情难掩凄凉。

    沈浪开始总结这次战役清军战败的原因:装备落后是一方面,联军装备了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

    并且部分还使用了最新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在火力上对清军进行了绝对的压制。

    而在战术上,联军使用的三排阵列的线列步兵战术加上空心方阵,完全克制骑兵和以冷兵器,旧式火器为主的清军。

    崇祯知道,如果大明固步自封,不作出改变,清军的惨败就是大明的明天。

    其实,这段战争戏拍得并不太好,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等方面有关。

    并没有将步兵对付骑兵的主要战斗方式表现出来,只看到了一些步兵线列,空心方阵根本没看到。

    随即,沈浪又打开了一部电影短片:《救国同盟》。

    该影片讲述的是1825年发生在沙俄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故事,就是一群年轻的贵族军官为了改革而引发的起义。

    他们带领军队在广场上摆下几个步兵空心方阵,由每个方向三列的横队围成的空心方阵,方方正正,非常醒目。

    第一次看到这种阵形,崇祯很是惊异,不由追问道:“沈卿,这就是空心方阵,用来对付骑兵?”

    “是的陛下。”

    “这可真够空心的。”崇祯不由感叹,因为这个阵形看起来太脆弱了,每个方向仅仅三列横队,纵深太浅了,不够骑兵一个冲锋的。

    但是,刚才的八里桥之战的短片,已经让他知道,骑兵在步兵面前也有如此不堪一击的一面。

    所以,他没有再提出什么疑问,而是全神贯注的盯着屏幕。

    战斗开始,沙皇的骑兵发起进攻。

    骑兵挥舞着马刀发起了冲锋,空心方阵的步兵在指挥官的命令下,举枪瞄准。

    随着一声令下,砰砰砰……

    发起进攻的骑兵成片的倒下,从战马上摔落下来。

    仅仅几轮射击,原本密集的骑兵阵形变得稀稀拉拉的,甚至还未冲到近前。

    指挥官承受不了巨大的损失,不得不惊恐的下令撤退。

    就这样,骑兵的第一轮冲锋,被轻易的击败。

    步兵击败骑兵,就是如此的简单,崇祯已经有些木然,这无疑又是一次对他固有认知的颠覆。

    沙皇军队不再动用骑兵攻击,知道这样很难攻破空心方阵,即使攻破,骑兵伤亡也会非常巨大。

    于是,直接动用火炮,一炮轰出,倒下一片,好可怕。

    火炮的巨大杀伤立即引起那些步兵一阵恐慌,因为他们站在那里就像是一个活靶子。

    观察力不错的崇祯立即发现有些不对,这炮弹好像不对。

    影片没有暂停,继续播放,他终于看清,火炮发射出来的,不是一个大铁球,而是小得多而且数量更多的弹丸。

    这些弹丸威能强大,厚厚的木板,轻易的就洞穿一个大窟窿。

    于是,他立即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沈浪有准备榴霰弹的照片,他先调出照片,然后给出了解答:“陛下,这叫榴霰弹,就像这样。”

    “陛下,你再看这炮弹里面,有很多同样大小的小弹丸,可以多达几十上百枚。”

    “炮弹发射后,这弹体外部由于受到巨大冲击,直接破裂,里面的小弹丸就会向雨点一般扑向敌人,就像这影片中的一样,一打一大片,杀伤力极大。”

    “八里桥之战中,联军也是使用了大量的榴霰弹,才对清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而这部影片中的战斗,还是发生在八里桥之战前三十多年,炮弹的威力远不及八里桥之战时联军使用的炮弹。”

    “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中所使用的榴霰弹工艺难度不是很高,我大明的火炮完全可以借鉴。”

    崇祯就喜欢听最后一句话,可以借鉴,每当哪部影片中出现新式武器,沈浪说大明可以借鉴,他心中就激动无比。

    其实,大明也有类似的武器,崇祯也知道,比如虎蹲炮,佛朗机炮,红夷大炮等,都可以发射类似的散弹。

    但是在威能,以及野战能力上,显然远远不及刚才的火炮。

    PS:求下推荐票,有推荐票的甩个几张,万分感谢^_^

第二十四章 和崇祯一起看电影之《四片羽毛》

    《救国同盟》的关键知识点已经让崇祯看到了,就没必要继续播放下去了。

    接着,沈浪又打开电影《四片羽毛》,开始快进观看,并介绍背景。

    “这大概是发生在两百四十年后的一次战斗,就是八里桥之战后的二十几年。”

    沈浪在一个镜头前按了暂停,对崇祯道:“陛下,你看这人手上拿着的子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崇祯定睛一看,果然是完全不同。

    之前的电影,弹丸和火药都是由纸壳包着的。

    装填时先用嘴咬破纸壳,在药池中倒入火药,再将弹丸和发射药从枪口中塞进去,用通条将弹丸捣下去,然后完成射击。

    而这个黑人手里拿着的弹丸,好像是金属的,他还发现了一个更大的不同。

    这人装填弹丸,也就是子弹的时候,他不是从枪口塞进去的,而是在枪管下方翻起来一个盖子,然后把子弹放了进去。

    “还能如此装填弹丸?”

    崇祯能有此疑问很正常,因为后膛枪在发明后,甚至有不少名人名将都强烈反对。

    觉得用后膛枪好像就是在用屁股吃饭一样恶心,拒绝接受这种新事物。

    直到被现实一次次打脸,在后膛线在战场上体现出了强大的优越性之后。

    这些人才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了后膛枪的存在,接受了后膛枪淘汰前膛枪的事实。

    沈浪适时的解释道:

    “是的陛下,这时的人类已经发明了金属定装子弹,也就是将之前的纸壳变成了黄铜,将发射药和弹头都装在了一起。”

    “这个从后面装填子弹的火枪,我们叫做后膛枪。”

    “后膛枪的发明是火枪的一次巨大进步,射击的速度快了很多。因为枪管里加了膛线,射击的距离也远了很多,可以射杀近两里远的敌人。”

    “也就是说,在八里桥之战后,仅二十年左右,西方军队的武器又进行了全面革新,单兵的武器更厉害了。”

    沈浪又讲解了一下金属定装子弹发射的原理,以及何为膛线,以及膛线的作用。

    崇祯心里一阵发苦,之前沈浪说后世三百年的变化,远远超过人类几千年,他还将信将疑。

    现在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了。

    沈浪播放的几部电影,时间跨度分别是1643年,然后是大约一百三十年后的一七七几年。

    再就是大概两百二十年后的一八六零年,最后就是这个的一八八几年。

    人类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在迅速增强,而时间跨度却越来越小。

    说明什么?这说明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快了啊。

    让崇祯看到了武器的变化之后,沈浪继续拖着进条度,一直到空心方阵对付骑兵的那场大战。

    这是英国红衫军在非洲与苏丹之间的战争。

    红衫军在空旷的沙漠中遭遇敌军,迅速的结成空心方阵,苏丹军骑着战马和骆驼从四面八方冲杀而来。

    小小的方阵和四面八方汹涌而至的骑兵比起来,好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感觉非常的脆弱。

    结成空心方阵的红衫军等待苏丹军靠近到一定距离,在指挥官的一声令下,一起朝四面开火。

    砰砰砰,密集的火力将对手成批的射杀。

    苏丹军的骑兵也几乎都配备了火枪,骑在战马和骆驼上射击,红衫军也不时的倒下。

    但是,他们的射击效率明显无法与红衫军密集的火力相比,所以他们的伤亡也远远超过红衫军。

    可是,苏丹军人数太多了,杀不胜杀,他们汹涌的骑兵还是凭着巨大的伤亡靠近了红衫军的方阵。

    但是,战马、骆驼在看到密密麻麻的刺刀时,却根本不敢凶猛冲击,在空心方阵前生生的止住了脚步。

    对于眼前的骑兵,红衫军能用刺刀,就用刺刀直接刺,如果相隔远一点,就立即装弹射击。

    一时之间奈何不了红衫军的空心方阵,红衫军的骑兵增援也快到了,经受不住巨大伤亡的苏丹军只能撤退。

    红衫军立即出动骑兵追击,但接下来的剧情有些不符合逻辑。

    因为有部分苏丹军居然将自己埋在沙里,趁红衫军追击他们的溃兵时,突然从沙地里跳出来。

    然后举刀斩向红衫军的战马,把追击的红衫军骑兵杀了个人仰马翻。

    崇祯也看出了问题,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问道:

    “沈卿,这些人把自己埋进沙里,看他们埋得也不深,为何没被千军万马踩死?”

    “而且,就算他们没被踩死,他们都已经埋进沙里,为何能分辨出自己人和敌军?”

    “还能分清追击的敌人与自己的距离,跳出来就可以瞬间攻击敌人。”

    崇祯这几个问题把沈浪问得也有些尴尬,他只能解释:

    “陛下,有些拍摄电影的人,为了让电影好看,都喜欢用一些夸张的手法,甚至夸张得有些不正常。”

    崇祯似乎想起了之前那个电影主角,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当然,空心方阵也不是万能的,它能够对付骑兵的前提是方阵能够稳固,一旦方阵被突破,那骑兵迅速的形成了对步兵的优势。

    电影继续播放下去,苏丹军穿上红衫军的衣服冒充红衫军,红衫军果然中计。

    突然杀来的苏丹军打了红衫军一个措手不及,甚至来不及重新布置空心方阵。

    再加上指挥官战死,红衫军陷入混乱,随即便淹没在了苏丹军的骑兵洪流中。

    这部电影,沈浪想要崇祯看的内容已经看完了,所以没必要再看下去。

    接下来的一部电影是《战马》,背景是一战。

    “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沈浪和崇祯简单的讲过一战和二战,所以他知道这是后世人类史上最疯狂的两次大战。

    他也很想了解一下一战的战斗场景。

    沈浪将进度条拖到五十几分钟的时候,英军骑上战马,抽出骑兵剑,向德军的营地发起了墙式冲锋。

    德军准备不足,仓促中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疯狂的向树林中逃蹿,英军骑兵在后面掩杀而来。

    可是他们没想到,德军在树林中早有埋伏,一排机枪已经上膛,静等他们自投罗网。

    突然,哒哒哒……

    一排机枪疯狂的喷吐着火舌,弹链上的子弹被机枪疯狂吞噬。

    战马飞掠而过,但是马背上已经没了主人。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骑兵,转眼间被屠杀一空,战马和人的尸体倒伏一片。

第二十五章 和崇祯一起看电影之《战马》

    电影中有几个镜头特意从机枪上掠过,所以崇祯看得很清楚的,这种火器明显有很大不同,他也被刚才凶猛射击的镜头吓住了。

    于是,脱口而出的问道:“沈卿,这是何种火器?为何能如此快速的射击。”

    沈浪介绍道:“陛下,这种火器叫机关枪,我们习惯叫机枪,而这款机枪又是重机枪,威力比轻机枪更大。”

    沈浪拿出手机,开启秒表,指着手机屏幕道:

    “陛下看这里的数字变化,我们按这个速度数60下为一分钟。”

    “而电影中的这个机枪,一分钟最快可以射出六百发子弹。”

    崇祯看着手机屏幕上快速变动的数字,震惊的道:“这岂非吸一口气的间隙就可以打出十枚子弹?”

    沈浪肯定的点点头,补充道:“机枪的出现,基本上宣告骑兵时代的终结。密集的人海战术也不再适用。”

    崇祯再想到刚才电影中的一方摆出那么多机枪,那一口气得打出多少子弹啊,这简直就是一堵弹幕墙啊。

    难怪那些骑兵败得那么惨,如果换成密集的步兵,下场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伤亡会更大。

    崇祯立即发现一个问题:“这机枪无须装填子弹?”

    沈浪没有解释,而是将镜头向前拖动了一些,指着弹链道:“陛下看到有人用手托着的那东西吗?那叫弹链,子弹提前已经装在弹链上了。”

    “机枪开火时,里面的结构可以自动将弹链上的子弹装填进枪膛,在子弹发射完之后,空的弹链就从右边出来了。”

    “就是这种机枪,在一战的一次战斗中,一天就击杀六万人。”

    “也正是这一仗,让人们知道传统的人海战术在面对这种武器的巨大弊端,迫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战术应对。”

    崇祯听到一天就击杀六万人,不自觉的吞咽了一口口水,沈浪用的词不是击败,而是击杀。

    一天击杀六万人,岂不是尸体堆积如山,他的脑海中不由的浮现出蜂拥的进攻人群凄惨的倒在机枪前方阵地的场景,心中不寒而栗。

    不过,一想到射击速度这么快的恐怖武器,一天击杀六万人,好像也很正常吧。

    不正常的是,他实难想象两百多年后的人类,居然就能够发明出如此恐怖的兵器。

    而一战和之前一八八几年的那场战斗相隔的时候也不长吧,人类在武器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可随后沈浪告诉他,这款机枪其实在一八八几年就发明了出来,只是在一战中一战成名而已。

    很多战术和武器,都在提前几十年就发明了出来,但它们想要淘汰旧的机制,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一次次的证明。

    就像现在的燧发枪,早已经发明了出来,但到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的列装。

    崇祯点点头,看来不管在什么时代,人类接受新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

    但是,他崇祯就不需要了,再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接受这些新事物了,大明军一定要加快列装燧发枪,再配上刺刀。

    然后使用线列步兵战术,空心方阵,火炮再配备榴霰弹……

    他恨不得马上将这些新战术、新技术全部学来,这样的话,谁能灭我大明?

    沈浪又将播放进度条向前拖动,到下一场战斗的,其中一个给大炮装弹的镜头给了崇祯很大的好奇。

    “火炮的弹丸已经变成这样了吗?”

    镜头中的炮弹已经是现代炮弹的样式了,长筒形,弹头是尖的,和大明现在的大铁球完全不同,和之前的榴霰弹也不同。

    沈浪点点头道:“是的陛下,看起来像是放大了很多的子弹。”

    沈浪这么一说,还真是,和之前的机枪子弹很像。

    影片中,炮弹装好之后,就迅速的射击,崇祯立即又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

    炮弹发射时,大炮居然没看到动,而炮管却向后缩了一截。

    崇祯仿佛是一个好学的好学生,不懂就问,沈浪也很有耐心的解释。

    “陛下,现在的火炮在发射时,整门炮都会因为巨大的后座力向后退一段距离,我们称这种火炮为架退炮,意思就是射击时连同炮架一起后退。”

    “这样的话,架退炮下次要射击的时候,还要将火炮推回原位重新瞄准,严重影响发射速度。”

    “为了改良架退炮的问题,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出现了管退炮。”

    “管退炮的意思就是发射时,只有炮管向后移动,炮架还是在原地。”

    “通过炮管上的一个叫制退复进机的物件,炮管后退之后又会迅速的回到原位。”

    “再加上后膛装填炮弹,也省去了很多步骤,管退炮在射击速度、射击距离和精度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快的话,一分钟可以发射20发左右的炮弹,一般正常也可以发射6-8发炮弹。”

    “而现在的架退炮,两分钟左右才能发射一发,差距非常明显。”

    听完沈浪的解释,崇祯啧啧称奇,难道后世人真就比自己这个时代的人要聪明这么多吗?

    不然的话,他们怎么就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良发明那么多先进的武器,战术,工艺。

    电影继续播放,突然一发炮弹落进战壕中,几个士兵像破布一般被掀飞了起来。

    “这炮弹的威能也大了许多。”

    “陛下,在电影中,很多武器的威能都被刻意的削弱了,不然的话,就太过血腥,不适合普通人观看了。”

    “真实的战争中,这样一发炮弹落在人群中,几十人被撕成碎片很正常。”

    “如果是在空旷一些的地方,七八亩范围内的士兵,恐怕都要失去战斗力了。”

    “爆炸中心的人直接被撕成碎片,离爆炸中心稍近些的,会被活活震死。”

    “所以,一战中的军队都会在自己阵地上修建大量战壕。”

    崇祯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一炮七八亩地的范围遭殃,在被沈浪确认后唏嘘不已。

    崇祯一双眼睛再度死死的盯着屏幕,全神贯注的看着。

    战壕中布满英军士兵,外面炮声隆隆,被炸起的泥土像雨点般浇在士兵身上。

    在指挥官的命令下,他们都站在梯子旁,随时准备登上梯子爬出战壕发起进攻。

    虽然听不懂电影中的话,但崇祯能够通过一些士兵们的表明看到他们的恐惧。

    可是一想,能轻易将人撕成碎片的武器,能不怕吗?

    自己光是坐在电脑前,听到炮弹的尖啸声以及爆炸声,都有些心惊胆颤。

第二十六章 和崇祯一起看电影之《拯救大兵瑞恩》

    战壕内,一个英军指挥官站上梯子吹响进攻的笛子,战壕中的一个士兵跟着吹响了另一种古怪的乐器。

    崇祯不认识这种乐器,但沈浪知道这个乐器叫苏格兰风笛。

    这显然是一种冲锋指令,士兵们蜂捅的登上梯子,爬到地面上,然后前赴后继的发起进攻。

    但是,战场上的障碍物太多了,崇祯认出了拒马,但是一种带尖刺的线,他不认识。

    “陛下,这是铁丝网,就是在细细的铁丝上,再绑一些尖铁丝,然后将它们编起来固定在地上。”

    “敌人在进攻时,遇到一道道铁丝网,将寸步难行。”

    “这东西被用在军事上之后,就被各方广泛采用,在阻挡敌军进攻时非常实用。”

    “我之前说用机枪一天射杀六万人,铁丝网的作用就非常大。”

    崇祯点点头,他懂了,完全懂,这么密集的铁丝网,进攻方想要通过,行动肯定会非常迟缓,阵形也很难保证。

    因为几乎无法走直线,只能绕来绕去避开铁丝网。

    更重要的是,敌方还布置有大量的机枪,那么密集的火力对于进攻方来说,简直是灾难。

    “不过,铁丝网的工艺难度也不高,我大明现在就可以造出来。”

    “我在想,如果我大明的城墙上布满一圈铁丝网,只要城墙不塌,任你多少人恐怕都难以攻入。”

    “或者,在城外绕城布满铁丝网,挖上这种战壕。”

    听到这里,崇祯的眼睛不由一亮,这个好。

    沈浪将进度条向前拖动了一些,突然,一匹精壮的战马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飞奔,它很强壮,速度也很快。

    但动物始终不如人聪明,又是夜晚,它没能避开前面拦截的铁丝网,硬生生的撞了上去。

    它凭借强壮和速度,硬生生的将固定铁丝网的桩子拔了起来,然后拖着缠在身上的铁丝网继续向前跑。

    又突破了一道,还带起了桩子一起疯跑,可是桩子突然挂在了另一个桩子上面,铁丝网巨大的牵扯力量直接将它掀翻。

    它想奋力站起,拼命挣扎,但全身被铁丝网缠绕,终于精疲力尽的倒下。

    崇祯可以感受到这匹优良战马的痛苦和无奈。

    他可以想象,如果大明军队的阵地上也布满这种铁丝网,建虏的骑兵和数量巨大的流寇,除了围困之外,恐怕也只能望洋兴叹吧。

    电影继续播放,天亮了之后,有士兵去救这匹可怜的战马,崇祯看到了它身上捆满了带尖刺的铁丝网。

    如果这是要缠在人身上,应该会更痛苦吧。

    铁丝网这东西很容易导致进攻方的人员受伤,这个时代受外伤可不是一件小事,一旦伤口感染,很可能就直接导致人员死亡。

    可是,崇祯又有些想不通,沈浪说电影都是人演的,可这明明是马呀,马怎么也演得这么好?

    这铁丝网是真的捆在它身上,还是通过什么手段假的捆在它身上,它有没有受伤?

    崇祯这个问题把沈浪也有些难住了,其实他也想知道是怎么做到的,让动物那么配合。

    沈浪实话实说,他也不知道那些导演是怎么做到的,也许这匹马是训练过的,能够听懂人类一些简单的指令。

    崇祯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这个也没有一点用处。

    沈浪再度拖动进度条,英军在花费巨大代价之后终于攻进德军的一条战壕中,崇祯发现那里的德军居然都带着一个面具。

    沈浪告诉他,这个叫防毒面具,人类为了消灭对手,也发明了不少邪恶的武器,毒气弹就是其中之一。

    毒气弹释放出来,如果没有佩戴防毒面具,一会儿就会失去战斗力。

    轻则毒瞎眼睛,皮肤溃烂,重则痛苦的死去。

    刚解释完,毒气弹就来了,将进入战壕的英军淹没。

    然后,不少英军的眼睛被毒得看不见了,用布蒙住,还有很多人身体也出了问题,连走路都没有办法,需要战友扶着。

    关掉《战马》,沈浪又打开一部二战的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

    沈浪先给崇祯讲解了一下电影的背景,正是二战,然后将进度条直接拖到登陆诺曼底的镜头。

    只看到电脑屏幕上,一艘艘船中载满了士兵,向着滩头快速冲击而去,紧张和晕船让一些士兵忍不住吐了出来。

    终于到了岸边,船只无法再前进。

    突然,一艘船前侧的门打开,还未待这些士兵冲出,他们的身上便爆起一团团血花。

    镜头一转,只听到哒哒哒的连续声响,一种和鸟铳有些像的火器疯狂的喷吐着火舌。

    子弹飞射而出,打在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打在士兵身上,一个个士兵惨叫着倒进海里,被海水淹没。

    观察敏锐的崇祯迅速发现不对,“这机枪和之前的机枪是不是有些不一样?”

    沈浪夸赞道:“陛下果然好眼力,之前使用马克沁机枪的也是这个国家的人,但现在马克沁已经跟不上时代,不再被重用了。”

    崇祯一惊,“可是,按照你说出的时间,一战和二战之间,也就相隔二十年,如此威能的机枪,这么快就……”

    崇祯都有些结巴了,因为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变化速度太快了。

    “因为这款机枪更轻便,更容易冷却,威能也更大,它最快一分钟可以发射一千五百发子弹。”

    “一千五百?”才过二十年,机枪的射击速度就增加了一倍不止,这太疯狂了。

    大明在火器的工艺上,几百年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可是在后世二十年就有如此恐怕的变化,这太可怕了。

    这要是反应慢一点,不思进取耽搁几十年,岂不是要被别人甩到看不见影子?

    沈浪严肃的点点头,再次补充道:

    “这电影中放的是1944年的一场大战,据现在的大明三百年,却是我那时代之前的七十多年。”

    “即便是这款机枪,在我那个时候早已经过时了,我那时代最快的机枪,一分钟可以射出超过6000发子弹。”

    刚好,沈浪下载过M134型速射机枪的射击视频,于是切换一下视频。

    当看到M134速射机枪六根枪管疯狂转动的射击视频,弹壳如雨点一般哗哗的抛射飞出时,崇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只感觉脑袋一阵嗡嗡作响,觉得后世人太疯狂了,感觉没什么是后世人造不出来的。

第二十七章 神仙视角,重拾信心

    沈浪拖动进度条,让坦克出场,一个大铁疙瘩横冲直撞,坑坑洼洼的路面和各种障碍物都无法阻挡,又是开炮又是开枪扫射。

    而之前比较厉害的机枪打在它身上,除了擦出一些火星,一点毁伤效果都没有造成,让人震惊不已。

    “这叫坦克,在一战最后时段便出现了,但工艺不成熟,所以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款可以影响整个战场的恐怖兵器。”

    “坦克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重甲骑兵,只不过士兵不是骑在上面,而是躲在里面的。”

    “几百上千辆坦克一起快速推进,简直势不可挡,准备不足的防线,很容易被突破。”

    “一天突进几十上百里,打得对手溃不成军。”

    “如此这般,岂非无敌?”崇祯惊骇的问道。

    “一物降一物,没有最锋利的矛,也没有最坚实的盾,能够击毁坦克的武器也有不少。”

    “比如反坦克枪,反坦克炮,反坦克地雷,火箭筒等等,都有不错的破甲效果。”

    刚好这时,有两个米军士兵将炸药粘在轮子上,随着轰轰的两声,坦克履带被炸断了。

    沈浪指着屏幕道:“像这样也行,将它的履带炸断,它就动不了了,失去了大半威力。”

    崇祯立即明白,“这就像重甲骑兵,用破甲重箭击杀。或是让他们的战马失去作用,这个骑兵也就失去了大半战力。”

    “正是如此。”沈浪附和道。

    沈浪继续快进,突然,一辆坦克毫无征逃的爆炸,镜头一转,天上仿佛飞过一只大鸟,还发出嗡嗡的声响。

    “这是?”

    “飞机,这是最厉害的兵器之一。”

    “飞在天上,可以向下方投掷大量的炸弹,还可以从空中用重机枪进行扫射,所以对地面目标威胁非常大。”

    “对付飞机最好的方式,也是用飞机。实在不行,地面上可以用高射炮对其打击,但效率不高。”

    崇祯除了惊叹还是惊叹,“真是天上地下,难怪这样一座城池,几乎成为废墟,这些兵器都太可怕了。”

    “陛下所言极是,那时讲究立体战争,就是海上,陆地,空中力量全方位配合,以最强力的攻击,以最快的速度歼灭敌人。”

    “发动二战的这个国家。”沈浪在地图上指出德国的位置。

    “在战争初期,他们集中几千架飞机,几千辆坦克,突然发动攻击。”

    “在不到二十天内,向前推进了一千多里,打得同样强大的对手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最大的一次战果,是在其中一次战役中就消灭了上百万敌军。”

    “不到二十天内,消灭上百万人?”崇祯感觉自己要疯了,那岂不是像大明这样的帝国,瞬间就被灭了。

    虽然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大明身上,但崇祯的心里还是一阵狂跳。

    “这种战术,我们叫做闪电战。”

    “闪电战,果然如同闪电一般迅捷,干净利落的消灭敌人。好可怕。”崇祯惊叹不已。

    “是的陛下,这是一种在几百年后都很先进的战术,我大明也可以按照这种战术思想打造一支军队。”

    “如果有一支攻击力强大,速度又极快的部队,定是一支可以发起闪电战,所向披靡的强军。”

    崇祯心头一动,兴奋的同时,又有些小心的道:“沈卿,可大明没有坦克,也没有飞机,这样真的可以吗?”

    沈浪认真的点点头道:“可以的陛下,我心中已经有一些想法。”

    于是,沈浪立即将自己的一些构思讲给崇祯听,崇祯不时的点头,神色也越发愉悦。

    最后,激动的道:“好,好。沈卿,唯你担当此任。”

    崇祯非常的兴奋,因为沈浪不但给他提供了组建一支这样军队的思路,还给他提供了解决后勤的办法,甚至花费不了多少国库里的资源。

    要是大明有一支这样的强军,何愁流寇不灭?何惧建虏犯边?

    这才是朕的左膀右臂,真正的帮助朕解决大问题,还不需要多大的好处。

    随后,沈浪又先后点开了《偷袭珍珠港》《血战钢锯岭》等等电影,还有几部战争纪录片。

    当然,都是快进看的,专门看战争场面,一个比一个震撼,一个比一个血腥,海陆空武器全方位展示。

    这样的战斗方式,完全颠覆了崇祯的认知,因为和如今大明发生的战争场面完全不一样了。

    沈浪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崇祯的自信心,而是要告诉他。

    此后两三百年,是科技的时代,是海权的时代,是资本积累的时代。

    人类科技的发展超乎想象,乃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谁能够早先一步走上正确的道路,在未来就能够掌握整个世界的话语权。

    而从大明之后到二战结束,其中影响人类世界巨大变化的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沈浪刚才给崇祯看的所有这些,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让他清晰的感受到了工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而后世的中国,正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赶上,才落后挨打。

    倭寇也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却赶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仅仅通过二十年的发展,就成为了世界强国。

    沈浪就是要告诉崇祯,大明想要强大,就要提前推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谁赶上了谁就强。

    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那是二战后的事,涉及的技术太高端,没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作铺垫,根本够不着。

    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紧密联系,甚至可以同时发展,交叉进行,后世的倭寇就是如此。

    这一夜,开阔眼界,开放思想是沈浪带给这个封建皇帝的最终目的。

    崇祯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三观都重塑了,心中曾经的抱负不由自主的一点点释放出来。

    如今的大明,虽然也是内忧外患,但与几百年后的世界局势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崇祯觉得自己不应该被吓倒,更不应该在听到大明寿命只有一年时自暴自弃。

    沈浪明确的道:“陛下,一次性看完这些影片,对我自己的感触也非常大。”

    “我觉得,只要我们努力,别说一年,就算十年百年,我大明也不可能亡。”

    “因为,我们是站在神仙的视角啊,俯视着后世几百年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提前别人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三百年知晓这个世界的走向。”

    “如此这般,我大明怎么可能还会被流寇打败?怎么可能让满清入主中原?”

    “神仙视角,好,好,这个词很好,非常好。”崇祯极其认同。

    好比两个高手过招,我都知道你下一招是什么,做好了应对之法。

    这样如果还被你赢了,那是我自己真的太无能了,死也死得不冤了。

    这样情况可能发生吗?肯定不可能。

    崇祯的自信心暴增。

第二十八章 沈公公

    崇祯对沈浪越发器重,他能够明白这个年轻人的心思,陪自己看这么长时间的电影,和自己聊后世的风云变幻。

    无非是想告诉自己,与后世的一些困境比起来,现在的大明真的不算什么。

    所以,你崇祯不能被所谓大明只剩不到一年的寿命给吓倒,毕竟那是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

    既然知道了病根,对症下药,不说药到病除,能延长大明的寿命是绝对的。

    如果现在就自暴自弃,那一年后,大明必亡。

    打开心结,恢复信心,崇祯目光炯炯的看着沈浪,威严的道:

    “沈卿,朕希望得到你的全力帮助,大明的时政、军事、官场等各项事宜,你有何想法尽管跟朕提出。”

    “朕希望和你一起,匡扶我大明,不让我大明落后于泰西诸国。”

    崇祯手掌一拍世界地图,豪情万丈的道:“我大明必然傲立于世界之颠,为后世开太平……”

    沈浪也跟着神情激动的道:“沈浪绝不辜负陛下信任,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一旁一直静默不语的王承恩也立即跟进,神情振奋的道:“陛下万岁,大明万岁。”

    因为崇祯的豪情勃发,是真的感染到了他,他激动得都快哭出来了。

    自上次从沈浪那里听到大明寿命不足一年时,他能够感受到陛下的茫然、煎熬、颓废、无助、惊慌等各种负面情绪,越发的苍老了。

    可在这一刻,陛下似乎又年轻了几岁。

    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和陛下,和大明是捆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现在好了,他相信,有沈浪这个后世人的辅佐,大明绝对不会在一年后灭亡的。

    陛下,肯定能够成为大明中兴之主,带领大明走向世界之颠。

    虽然已经是深夜,但是崇祯没有丝毫睡意,开始和沈浪探讨大明以后的发展规划。

    而沈浪并不信口开河,也不会不懂装懂的胡乱指点江山。

    他会提供自己的意见,但也会将崇祯问的一些重要问题记下。

    准备回去之后,以写小说的名义去请教一些真正懂的人,再综合大家的意见。

    在得知沈浪的用意之后,崇祯更加欣喜,说明帮助自己的将不止沈浪一个人的智慧,而是后世很多睿智的人。

    这些人依托史料,可以清晰的找出大明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这对大明的帮助是极大的。

    这从侧面也说明沈浪的作用非常非常的重要。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次接触,崇祯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个年轻人,是真的将大明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而且不骄不躁,心思细腻,是个做实事的人。

    崇祯和沈浪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有问不完的问题,不知不觉间,天已经蒙蒙亮了,快到早朝时间了。

    得到王承恩提醒,崇祯才醒过神来,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崇祯非常的勤奋,哪怕是经常批阅奏章到凌晨一两点钟,早朝也是每天必到。

    而今晚,却是直接熬了一夜,虽然有些倦意,但精神依然亢奋。

    “沈卿想必是乏了,怪朕忘了时辰。”

    于是连忙对王承恩道:“王伴伴,立即安排沈卿去休息,不得怠慢。”

    沈浪不禁有些汗颜,连忙对崇祯道:“陛下,我那时代有一句俗话,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陛下之勤奋,让我等普通百姓,都甚是汗颜,但请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

    崇祯点点头,哈哈笑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通俗中隐含至理,朕今后会多加注意。”

    王承恩心中苦笑,他已经不知道劝过陛下多少次了,劝陛下不要太过操劳,龙体要紧。

    可是,陛下偏是不听啊,现在沈浪头一次说,陛下就听了进去。

    王承恩倒是没怎么嫉妒,他深知沈浪对陛下,对大明的重要性。

    而且沈浪的存在,也威胁不到他的地位,双方反而会互补,他王承恩的地位也会相应提高。

    沈浪再次回到了王承恩的住所,以后怕是要长时间住在这样的住所中了。

    而在这之前,沈浪就需要一个合适的身份了,以方便今后的活动。

    三人商讨一番,觉得没有比太监这个身份更合适的了。

    有了这个身份,崇祯才可以不分白天黑夜的随时召沈浪进见,以商讨对策。

    而且,太监是很容易提拔的,只要皇帝和大太监扶持一下就行,文武百官也不会计较一个太监升得太快。

    现在大家都知道,崇祯又开始重用太监,一些心腹太监也被派去监军,担当大任。

    而沈浪接下来要帮助崇祯做的一件大事,便是帮助大明建立一支听命于崇祯,而且善战的军队。

    太监这个身份也很合适,只要地位足够,直接就可以去当监军,权力比总兵都要大。

    当然,现在沈浪的身份还不够,崇祯再怎么宠信,也不可能直接将一个从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宦官提拔为大太监,这就需要运作。

    这种事情,交给王承恩最合适,太监都是有传承的,大太监带小太监,王承恩自己都是曹化淳这样的大太监带出来的。

    所以,先让王承恩给沈浪安排一个合适的身份,再让王承恩找个机会将沈浪名正言顺的带在身边伺候,再给些机会,提拔起来快得很。

    当然,不是真的将沈浪阉了去当太监,只是借用太监这个身份而已,就像韦小宝一样。

    如果真要把他阉了,沈浪是打死也不干的,哪怕是扮假太监,他心中也是百般不愿。

    但没有办法,他自己也知道太监这个身份是非常适合自己的,不当也得当了。

    更郁闷的是,他从王承恩那里得知,在宫内,不是每个阉人都能自称太监的。

    太监是有身份的,只有到了一定品级的宦官,才有资格称为太监,否则只能当作宦官了。

    而宫中宦官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太监。

    合着,他沈浪现在即使想当太监,都没有资格,先要从宦官做起。

    此时的沈浪在王承恩所住的直房中,站在自己带来的镜子前,望着旁边放着一的整套宦官衣服,心中微叹一声。

    上次他也穿过宦官的衣服,但那只是临时的,自己也一直呆在房中不出去,也没人认识自己,无所谓了。

    但现在,一旦穿上了,以后在大明就要经常穿这个了,心态肯定是不一样的。

    还好在大明,对宦官和太监的歧视远远不及后世,沈浪也只能这般安慰自己了。

    但是一想到以后别人一句一个沈公公,沈浪就浑身一激灵,鸡皮疙瘩暴起。

    老子为大明付出太多了,沈浪感觉自己很伟大。

    不想那么多,沈浪开始不太熟练的由内到外将一件件衣服套上,这还是王承恩亲自教导的结果。

    毕竟,一个宫中的宦官连穿衣服都不会,肯定会引起很大怀疑,所以宫中的一些礼节、习俗之类的,王承恩这阵子也都抽空给沈浪恶补。

    沈浪一边学习,一边用手机将王承恩说的话给录下来。

    而王承恩有空没空也会时常来麻烦沈浪,向沈浪学习他带过来的电脑、手机、充电宝、户外电源等高科技产品的简单使用方法。

    他王承恩学会了,再教给崇祯皇帝,有空的时候,他可以看一看下载下来的电影、纪录片,也可以在文档中查找沈浪下载下来的各种资料。

    毕竟关于后世的各种资料太多了,沈浪如果整理的话,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他懒是一方面,另一方便是他觉得存在电脑里查找起来也方便很多。

    这又不需要多懂电脑,多教几遍就会了。

    套上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假发,再戴上冠帽,一个标准的宦官出炉了。

    还别说,抛开这身衣服所代表的含义,穿在身上还蛮舒服的,再配把绣春刀,倒有些锦衣卫的作派了。

第二十九章 大胆周延儒

    每天的早朝如期举行,这段时间早朝谈论最多的问题,自然是建虏入寇的事情。

    还是像往常一样,基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

    他们不是争论商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而是将精力主要用来攻击对手提出方法的漏洞。

    轻则说你可笑,提出的意见仿佛孩童,重则说你与资敌无异,几乎是将大明为数不多的军力和物资送去给建虏消耗。

    又是嘲讽又是大帽子扣下来,另一方肯定要据理力争,最终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之前崇祯还会认真的听听,希望能够从中听取到一些中肯又实用的意见。

    现在,他真的没什么心情了,好像在看一群小丑表演一般。

    那些争得面红耳赤,一副忠君爱国的人,他已经知道是什么货色了。

    看他们如此卖力的表演,崇祯真的有些想吐了,不再对这些人抱任何希望。

    等这些人吵得不可开交时,崇祯让王承恩适时的拿出一份战报,是周延儒传回的捷报。

    他让人当众宣读这份捷报,止住这种毫无头绪的争吵,以昨晚批阅奏章太过乏累,匆匆结束早朝。

    百官很是意外,太意外了,皇上已经不知多久没有这么快的结束早朝了。

    可这几天,天天都早早散朝。

    但皇上给的理由又很充分,没人不知道皇上每天批阅奏章到很晚,他三十出头就头发花白就是很好的例证之一。

    散朝之后,百官议论纷纷,一些人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好多想说的话没有说出来,表演也没有表演出来。

    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一阵子,早朝下得都很快,皇上好像没有太多的心情与众大臣商讨各项事宜。

    而且,原本很容易被通过的奏章,也被打回或者留中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崇祯根本不觉得累,甚至还很亢奋。

    每天下朝之后,离开那些虚伪的大臣,他的精神就好了很多。

    只是稍微休息一下,就让王承恩带着沈浪去见自己,与沈浪商讨国家大事。

    下面递上来的奏章直接让沈浪查阅,听取沈浪的意见后批阅。

    这要是让那些大臣知晓,恐怕会惊掉下巴,陛下居然相信一个毛头小子,而不信任他们这一群大臣。

    沈浪心中还有些腹诽呢,跟着这样一个勤奋的皇帝,他这阵子也忙碌得不行,不分白天黑夜的被崇祯召见。

    按崇祯自己的话说,留给大明的时间不多了,哪怕拿自己的一些寿命去给大明多争取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等最危难的时候过去了,他就开始休养身体。

    不然的话,大明都亡了,身体保养得再好也没用。

    理是这么个理,自己家也经营过企业,虽然和大明这个庞大的企业比起来,只能算是小豆丁,但谁没有为自己的企业拼过命呢?

    不过沈浪觉得,批阅奏章是次要的,毕竟大明现在的问题不是把奏章批阅好了就能够解决的。

    崇祯和沈浪商讨得最多的,还是接下来大明的发展规划,一个简要的纲领,总算是弄了出来。

    好在,崇祯还算是个好老板,不是个只想让人干活,又不想给好处的人。

    知道沈浪喜欢古董,所以这阵子也不时的给一些赏赐,沈浪已经攒了十几件宝贝了。

    这天夜里,崇祯冷笑着将一些密报递给沈浪看,原来是周延儒要凯旋而归了。

    是的,凯旋而归,恐怕只有他自己这般认为吧。

    崇祯早已经让王承恩派人去查探了,也早已有了结果。

    正如沈浪所说的一般,这家伙将大军带到通州之后,压根儿就没有动弹过,和清军的距离超过百里。

    双方连照面都没有打,哪来的一次次大捷?

    只是崇祯隐瞒了下来,故意当着不知,甚至还将周延儒发出的捷报在朝堂上念了几次。

    因为他清楚,鞑子要主动走了,再戳穿周延儒的嘴脸逼着他去交战,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种庸才带兵,只会徒增伤亡而已。

    就等着他回来,秋后算账的时候到了。

    可此时的周延儒,心情极好,以凯旋之师回归,风光无限。

    想到陛下的几次赏赐,这次回朝,肯定还有更大的收获等着自己。

    只是让周延儒有些意外的是,面对连连奏捷的凯旋之师,陛下居然没有派人前来迎接。

    只来了自己的心腹吴昌时、董廷献等几人,而且还是他们自己来的。

    毕竟心里有鬼,周延儒还以为出了什么意外变故,询问几人,得知陛下今天早朝还念了捷报,这才放下心来,心满意足的回城。

    回来的第一件事应该是进宫面圣,但又出了点意外。

    王承恩告知他这几天陛下甚是乏累,已经休息,让明天早朝当着百官的面汇报战果。

    周延儒虽然有些狐疑,但也没有多想,因为他从吴昌时这里得知,这阵子陛下每天都如此,早早的散朝。

    翌日,午门外,天还未放亮,以周延儒为首的一群衣冠禽兽早已陆续抵达。

    “首辅大人,恭贺恭贺,奏凯而归,扬我大明军威。昨日未及时道贺,还望首辅大人见谅。”

    武英殿大学士陈演一脸笑意的走过来,主动与周延儒打招呼。

    其实两人根本不对付,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位的,周延儒也一脸笑意的回礼:“陈阁老客气。”

    正在这时,一人小跑而来,人未到,声先到,“首辅大人,恭贺恭贺,今日早朝,想必就是首辅大人独奏了。”

    来人正是魏藻德,他又一脸真诚的补充道:“首辅大人如此大功,陛下恐怕是赏无可赏了。”

    “魏阁老,过誉过誉了,为陛下分忧,是我等做臣子的本分。”周延儒客气的回应道。

    官员们前赴后继的上前和周延儒打招呼,大多是恭维之词,周延儒一一见礼,难掩愉悦之情。

    咚咚咚……

    突然,三声鼓点响起,听到声音的百官立即不再讨论,开始有序的一左一右排成两队。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大门为皇帝御用,平时不开。

    但是左右两边,各有一道小门,称左掖门、右掖门,百官由此入朝。

    又是当当当的几声钟响,文官随即从打开的左掖门依次进入,而武官则从右掖门依次进入。

    进入午门后,一直行进到金水桥之南,按品级排好队伍,等待鸣鞭。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奉天门丹墀之前,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侧相对而立,等待皇帝到来。

    奉天殿上廊正中间设御座,称为金台。

    台阶左右是钟鼓司乐队,殿门前间列全身铠甲的大汉将军,御道左右及文武百官身后侧,皆有校尉握刀站立。

    百官归位之后,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伞盖、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崇祯皇帝坐上御座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官员高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官员齐头并进步入御道,行一拜三叩之礼。

    行礼完备之后,早朝便正式开始。

    鸿胪寺官员先出班,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今天没有,所以不用觐见,在庭外行五拜三叩之礼,算是完事了。

    接下来,便是边关、战事奏报,最近重要的奏报皆是清军入寇之事。

    周延儒咳嗽一声,停顿几息之后迈步出班,行至御前跪下,呈上自己的奏报。

    鸿胪寺官员接过奏报呈上来,崇祯示意其宣读出来。

    随即,鸿胪寺官员声音洪亮的宣读起来:

    自建虏于崇祯十五年十月入寇以来,掳我百姓,毁我城池,烧杀抢掠,甚为猖獗。

    微臣深受皇恩,虽以微末之躯,愿为我大明鞠躬尽瘁。

    承蒙陛下信任,得以领军出战,将士上下用命,拼死力战。

    幸不辱命,与虏接战十余次,累有斩获,扬我大明军威。

    得虏首级千余,经兵部查验无误。

    我大明将士亦伤亡三千余,臣奏请陛下加倍抚恤。

    惟皇上圣裁!

    鸿胪寺官员的声音停下,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周延儒低垂着脑袋,静等崇祯大喜之后,再来一句“周卿请起。”

    可是,静谧良久之后,上方没有任何声响,他又不敢抬头去查看。

    正在他狐疑间,突然一个如当头棒喝的威严声音从上方传来:“大胆周延儒,一派胡言。”

    PS:求下推荐票,有推荐票的甩个几张,非常感谢^_^

第三十章 墙倒众人推(推荐票支持下,感谢感谢)

    周延儒有些发懵,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自己凯旋而归,昨天陛下还在早朝上褒奖自己,今天自己亲自奏报,怎么就成了一派胡言。

    可是,他心中本就有鬼,不自觉的生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却又听到上方的崇祯气愤的说道:“枉朕这般信任于你,你既是如此欺骗于朕?还不如实道来。”

    周延儒心中忐忑不已,但他还不确定是哪里出了问题?绞尽脑汁的想着。

    是斩获的人数造假被发现了吗?是兵部查验首级的人出卖了自己吗?

    如果是这个问题,他周延儒认了也没有关系,因为这种造假太常见了,明军每次战斗都有战果造假的情况。

    可如果不是这种情况,而是自己根本没有与鞑子交战,反而一次次报捷的事情被陛下发现,那问题就大了。

    这可是严重的欺君之罪,轻则夺职流放,重则抄家灭门啊。

    一想到这种情况,周延儒的头皮就一阵发炸,可这件事怎会泄漏?怎会如此快的泄漏?为何一点迹象都没有?

    周延儒的脑海迅速翻转,想找出应对之法。

    “陛下也未明说是何事,万不能不打自招,一旦认错罪,那可是千差万别。”

    于是,周延儒努力的恢复平静,伏低身子装着不知的道:“臣惶恐,若无心有所欺瞒,还请陛下降罪。”

    看到周延儒一副不进棺材不掉泪的作派,崇祯反而没那么生气了,只是冷笑的道:

    “你周延儒在通州一动不动,可建虏归途并未经过通州,你是如何做到与建虏交战十余次,并斩敌千余级的?”

    听到这句话,周延儒如五雷轰顶,整个人都瘫软了,没想到归来不是加官进爵,而是东窗事发。

    他本还有意狡辩,但陛下已然知晓自己在通州未动,建虏返回时也并未经过通州。

    只要认真细查,根本是难以隐瞒。

    即使平时能言善辩,此刻已不知如何开口。

    “说。”崇祯一声厉喝。

    周延儒吓得一颤,只能神情惶恐,一脸死灰的道:“臣有负陛下隆恩,臣罪该万死,请陛下降罪。”

    说罢,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这突然的变故,也是让廷外的文武百官有些始料未及,一些人眼珠子打转,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因为早朝的规矩还是很严的。

    崇祯突然站起身,声音威严的道:“周延儒欺君罔上,目无君臣,捏造战报,罪不可恕。”

    “来人,革除周延儒一切官职,贬为庶民。即刻押入刑部大牢,听候发落。”

    几个大汉将军立即应令,摘除乌纱帽,将已经瘫软的周延儒架起来拖走。

    堂堂首辅,昨日凯旋而归,今日东窗事发坠入大牢,让人唏嘘不已。

    可周延儒如果根本没与鞑子交战,就捏造这么多捷报,那是他咎由自取。

    没有人敢为他说话,包括他的死党吴昌时,董廷献等人,因为这个罪责太重了,很容易惹祸上身。

    于是,只能都闭口不言。

    而崇祯显然没那么容易消火,他厉喝一声:“骆养性。”

    心中有些可惜的骆养性猛的一惊,因为刚才他还在后悔自己为何不在昨日就向皇上告密,这样就有一件功劳了。

    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天,陛下自己就知道了,也不知道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

    此时再说自己知晓内情已然不合适,恐还会被怪罪,所以只能装着不知道,顶多是一个失察之责。

    看到骆养性没有走出班列,立即有鸿胪寺的官员上前引导。

    骆养性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走出班列,至御前跪下听宣。

    看到跪伏在下的骆养性,崇祯斥责道:

    “就在通州,与京师不足五十里,周延儒撒下如此弥天大谎,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竟一无所知?”

    骆养性立即惶恐的道:“微臣失察,请皇上恕罪。”

    崇祯斥责道:“你自任锦衣卫指挥使以来,碌碌无为,不及乃夫十之一二,朕要你何用?”

    说罢,又继续道:“革除骆养性锦衣卫指挥使之职,回家反省。”

    骆养性心中大惊,一个失察之罪,就直接革职了。

    但陛下现在在气头上,他也不敢有任何反驳。

    连忙道:“罪臣领旨。”

    前阵子以来,早朝都早早的下了,没想到今天的早朝突然这般的不同寻常,两位大员瞬间丢了乌纱帽。

    虽然说不上来,但有些官员已经发现,自己熟悉的那个陛下,好像有些不同了。

    究竟是哪里不同,又有些说不上来。

    首辅,现在应该叫前首辅,肯定会有更大的麻烦,甚至可能有性命之忧了。

    哎,大家以前一直把皇帝当成傻子,能骗则骗,能忽悠就去忽悠。

    现在好了,首辅带头玩这一套,把自己玩进去了,也给了一些人警醒。

    看来陛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傻。

    不然的话,以首辅的地位和手段,怎么毫无预兆的就露馅了呢?这事有些蹊跷。

    有些人已经打定主意要去查查内幕,他们可不想陛下手中还掌握什么隐密的,可以监控他们的力量。

    不然的话,这日子就不好过了。

    锦衣卫已经半废了,刚才连骆养性都被牵连了,那周延儒这事应该和锦衣卫关系不大。

    不是锦衣卫,那事情出在哪里呢?陛下手中还有其他什么秘密手段吗?东厂?

    奏报的环节已过,下面就是奏事。

    只听见几声咳嗽声几乎同时响起,鸿胪寺的官员立即上前引导,免得出现几人同时走出班列的尴尬局面。

    “臣武英殿大学士陈演弹劾周延儒其党吴昌时,董廷献二人假借周延儒之势,把持朝政,贪赃枉法,毒害朝臣……”

    陈演弹劾完了之后,之前在午门外对周延儒恭维有加的魏藻德也连忙站出,弹劾周延儒和其一干亲信。

    他口才好,一番痛斥,当真是义愤填膺,嫉恶如仇的模样。

    墙倒众人推,其他大小官员,给事中,御史纷纷弹劾。

    原本还想跟着首辅大人一起风光一把的吴昌时,董廷献等人,虽然尽力狡辩,但势单力薄,难堵悠悠之口,一个个面如死灰。

    虽然不耻陈演,魏藻德等人的嘴脸,但吴昌时,董廷献等人也确实奸佞无疑,崇祯也就顺水推舟的将些人统统下狱。

    就这样,周延儒和其党羽,仅仅一个早上便轰然倒台。

    散朝之后,魏藻德等人带头恭贺起了陈演,因为在他们看来,周延儒倒台,首辅的位置,非受陛下宠信的陈阁老莫属了。

    陈演虽然嘴上谦虚,但心里也是这般认定。

    他早已觊觎首辅之位很久了,本还想着怎么斗倒周延儒,没想到此人居然自掘坟墓,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和其他官员告别之后,坐着轿子,一路哼着小曲去坐班了,心情极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973/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合伙人最新章节!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所写的《大明合伙人》为转载作品,大明合伙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合伙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合伙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合伙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合伙人介绍:
一个偶然的机会,走投无路的沈浪发现自家的仓库居然连接大明皇宫,于是便与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有了跨越时空的交际。
差点砍了这个不速来客的崇祯帝在得知大明王朝只剩一年寿命时,双方终于有了合作的基础。
合伙人Q裙:931787875大明合伙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合伙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合伙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