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合伙人TXT下载大明合伙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合伙人全文阅读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大明合伙人txt下载     大明合伙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三十五章 送英亲王上路(感谢“团团的小靴靴”两千币打赏成为堂主!)

    正在冲锋的和度脖子上突然泛起一朵妖艳的血花,他的身体一个踉跄,然后狠狠的扑倒在地。

    他眼睛瞪得大大的,身体一抽一抽,鲜血快速流淌而出,将身下染红一片。

    傅勒赫则尽量躲在别人的后面,想借助前面的人身体抵挡,让自己能够冲得更近一些。

    因为他太想杀几个勇卫营士兵了,不然他会非常的不甘。

    但他没想到,在如此近距离,线膛枪的穿透力非常强,子弹洞穿前面人的身体之后,以不可抵挡之势又迅速钻进了他的体内。

    前面的人纷纷倒下,或许他的执念太强,依然踉踉跄跄的向前冲去,可他的身形已经完全暴露在了枪口之下。

    砰砰砰……

    傅勒赫仿佛触电一般,一连中了七八枪,他努力的坚持着不想倒下,甚至还拼命的想要向前挪动脚步。

    可是,鲜血的狂涌而出,不停的带走他身上的力量。

    他终究只能挪动半步,然后再也支撑不住,好像突然踩中陷阱一般,猛的摔落下去,再也爬不起来。

    劳亲也有同样的执念,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一直没有机会上战场与明军交战。

    今天是最后的机会,错过就是永远了,所以他也无比想要击杀一个勇卫营士兵来祭奠自己的死亡。

    否则这一生活得也太不值了,今天杀那么多人,却都是自己人。

    他的运气似乎比两个兄长要好很多,一直冲到距离最前排勇卫营不到十步时,才只是手臂擦过一枚子弹。

    疼痛刺激着他的大脑,让他越发疯狂,继续扑来。

    砰的一声,一枚子弹在他的胸口钻出一个血洞,然后从他的后背穿出。

    劳亲低下头,看着胸口涅涅的流出鲜血,好艳丽。

    他缓缓抬起头,然后像行尸走肉一般东倒西歪的向勇卫营靠近过来。

    几个射出子弹的勇卫营士兵没有退下去,也来不及装填弹药,直接持枪跨前一步,然后狠狠的捅刺而去。

    劳亲能够看到,脑海中还有反抗意识,但却无法调动身体做出反应。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柄柄锋利的刺刀捅进自己的身体,抽出来,再捅进去,再抽出来……

    没一会儿,他的身上不知道被捅出了多少个血洞,捅得他惨叫连连,捅得他鲜血狂喷,捅得他双腿发软,然后像一滩烂泥一般软倒下去。

    不知过了多久,枪声变得稀疏起来,然后越发单调,直到彻底的停了下来。

    在勇卫营身前的地面上,已经铺满了尸体,他们死状凄惨,鲜血染红了大地,少数还未彻底死去的伤者在发出痛苦的哀嚎。

    不过在这些尸体中间,有一个孤零零的身影却分外显眼。

    因为他并未躺倒在地,而是一只手拄着战刀,一条腿半跪着。

    他缓缓的抬起头,正是阿济格。

    因为他的身份非常鲜明,早被同行的何洛会亲信认了出来,所以勇卫营士兵射击的时候,也尽量的避开了他。

    只是战场太过复杂,即便没有刻意的瞄准他射击,但还是有一枚流弹击中了他的腿,所以他才保持这种姿势。

    阿济格神色狰狞的扫视着周围数不清的尸体,突然脑袋猛的后仰,朝天张狂的大笑起来:“哈哈哈哈……死了,都死了,死绝了。”

    “沈浪,我阿济格是你手下败将,几年前就应该死在京师城外。苟活至今日,老子绝不会向你投降,杀……”

    阿济格猛的一站而起,牙关紧咬,一瘸一拐的向着勇卫营靠近而来,杀气腾腾。

    因为腿受伤,所以他的速度快不起来。

    正在这时,负责指挥这支明军的勇卫营参将接通了沈浪的无线电通话。

    “督师大人。”

    “不用活捉阿济格了,让一个局的勇卫营给他送行吧。”

    这个参将稍微品味了一下沈浪的意思,连忙回道:“是。”

    随即,他立即对一个百总交代一声,这百总一声令下,迅速率领自己的麾下上前,然后围成一个半弧,半弧中间正是一瘸一拐过来的阿济格。

    看到这个阵势,阿济格只是微微一顿,然后咧嘴露出一个阴森的笑容,便继续前进。

    “预备。”

    一个局百十号勇卫营士兵打开击锤。

    “瞄准。”

    一百余支火枪举了起来并瞄准。

    看着一百多个黑洞洞的枪口,阿济格神色一厉,猛的挥舞手中战刀,咆哮一声:“杀……”

    “射击。”

    “砰砰砰……”仿佛炒豆子般的枪声争先恐后的响起,阿济格身上顿时绽放出朵朵血花,血肉横飞。

    扑通一声,一个血肉模糊的身影重重的砸在尸体堆中,面目全非,只有从他身上的棉甲样式能大概认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两个勇卫营士兵上前,将阿济格的尸体抬到一边,然后一队明军冲上来对剩下的尸体进行补刀。

    沈浪原本的命令是对所有亲王都尽量活捉,而之所以这个命令在刚才对阿济格有所改变,是沈浪突然觉得阿济格这种性格的人,恐怕很难驯化。

    而且,相比于多尔衮,沈浪更加敬佩阿济格一些。

    因为多尔衮心眼太多,计较利益得失太多,非常阴险。

    反而是阿济格这种大老粗,不会那么多弯弯绕绕,该战就战。

    权力斗争,多尔衮能够甩这个兄长好几条街,但打仗方面,他还真不如阿济格。

    阿济格是真正的职业军人,他就是为打仗而生的,他没有多尔衮那般会争权夺利,也没有多铎那般风流。

    对这样的人,只要不是正常的生老病死,他最好的归属就是战死在沙场上。

    所以沈浪觉得自己应该成全他,因为沈浪就是通过在京师城外击败阿济格才稳固了自己在大明的地位,可以说是直接踩着阿济格上位的。

    当初就是用新成立的勇卫营击败的他,如今在这样一个场合下再遇到老对手,用一百来个勇卫营士兵送他上路,不是为了羞辱他,而是对他最大的敬意。

    随着阿济格带来的人全军覆没,皇宫中再也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力量。

    这勇卫营参将按照沈浪的命令,下令其他明军全部退出皇宫,皇宫由勇卫营全面接管。

    沈浪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皇宫受到破坏和劫掠,毕竟勇卫营的军纪要远远好于其他明军。

    随即,所有勇卫营分散进入皇宫中,去搜罗潜藏的人员,并抓捕顺治、博尔济吉特氏等后宫嫔妃。

    没有多久,他们就在崇政殿发现了那凄惨的一幕,又在其他后宫嫔妃居住的宫殿中发现了一具具早已死去多时的尸体。

    消息传到沈浪这里时,沈浪也不由的很是震惊,他知道这应该是孝庄的手笔。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正史中,大明灭亡时,崇祯还不是下令后妃自缢,并亲手砍杀两个公主。

    只是这一幕现在是在满清宫廷中上演罢了。

    沈浪下令士兵不要妄动那些尸体,然后派来几个随行的小太监将这一幕用视频给记录下来,准备回去放给崇祯看。

    因为崇祯很喜欢这样的视频,所以沈浪让人在这一路上拍了不少精彩的镜头,这会让崇祯有非常大的成就感。

    若是让他看到正史中最悲惨的一幕在满清宫廷上演,想必崇祯会有很多感触吧。

第四百三十六章 满洲第一勇士又如何?

    一面面代表明军的“明”字旗和勇卫营的“勇”字旗在皇宫几个最高的宫殿顶上竖了起来,表明整个皇宫已经被明军占领,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

    随即,明军还用大喇叭进行宣扬,证明自己占领了皇宫,清廷已经灭亡。

    还在一些街巷中抵抗的建虏见到这一幕更加绝望,除了一些顽固不化的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还在拼死抵抗之外,其余人的斗志纷纷瓦解,不得不放下兵器跪下乞降。

    靠近内治门大街的一条胡同中,鳌拜带着二十多个建虏边战边退,显得很是狼狈。

    其实,鳌拜在几年前因为支持豪格而被多尔衮打压夺职之后,到现在都是白身,没有任何官职。

    但是今日明军攻入盛京城之后,他再也顾不得其他,立即组织府内十多个青壮自行抵抗。

    慢慢的,一些老兵也自发的归于鳌拜麾下。

    毕竟,鳌拜可是先帝皇太极身边的巴牙喇纛章京,不论战功还是勇武都是赫赫有名,以满洲第一勇士著称。

    在此刻如此不利的战局下,自然容易得到其他人的拥护和支持,也能够凝聚人心,提升士气。

    可是,随着鳌拜身边聚集的士兵越来越多,也吸引来了更多的明军。

    起初他们遇到的还是其他明军和汉军,没有勇卫营,而且双方兵力相差也不大,所以并不落下风。

    鳌拜凭借其勇武,一马当先,反而一度将明军打得不断后退。

    但是明军有千里传声筒,无法取得上风就迅速的呼叫支援。

    没有多久,一个局的勇卫营带着几百个明军赶来支援。

    这个局的勇卫营百总分出一个旗队带领一百多个明军迂回到胡同的另一边,迅速突击,直接将鳌拜所部一分为二。

    鳌拜本人和其一百多个麾下更是直接被堵在胡同中。

    勇卫营立即从胡同的两头疯狂射击,鳌拜麾下死伤惨重,他自己左臂也中了一枪。

    知道硬拼不过,鳌拜无奈之下只得在几个麾下的掩护下撞开旁边一间院子的后门冲了进去,然后从另一边逃了出来。

    随即,明军从各个方向围追堵截,鳌拜边战边退,身边跟着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二十余人。

    直到,一行人跑进一条死胡同内,鳌拜知道自己最后的时刻要到了。

    他很是感慨,自己跟随先帝时,南征百战,建立战功无数,深受先帝信任,一步步成为先帝身边最精锐军队的最高将官。

    可多尔衮摄政之后,自己却没有再上过一次战场,更是屡遭针对,以致赋闲在家。

    今日再战,却是最后一战,而且还是在盛京城中,鳌拜心中五味杂陈。

    不过现在却没有多少时间让他感念过去,一个旗队的勇卫营迅速列成三排,直接将胡同口一堵。

    鳌拜神色一厉,大吼一声:“多尔衮无能,致我大清如此,鳌拜今日便要追随先帝去了,随先帝再创我大清辉煌。”

    “大清勇士,随我杀。”

    “追随先帝,杀……”

    “砰砰砰……”密集的枪声响起,子弹在狭窄的胡同飞梭,一个个身影惨叫着倒下。

    鳌拜手中战刀掉落,口中鲜血狂喷,喉咙中艰难的挤出一个声音:“满洲……第一……勇……士又如何?还是狠……不过勇卫营的……火枪。”

    扑通一声,鳌拜魁梧的身躯直挺挺的倒下,双眼圆瞪。

    满洲第一勇士的倾倒,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随着鳌拜这支抵抗规模最大的反抗力量被消灭之后,城中的抵抗越来越弱了,明军迅速的席卷全城。

    在下午临近申时,明军全面控制了全城。

    沈浪立即下令收押俘虏,组织全力救火,并救治伤员,处理尸体。

    走在一片狼藉的街道上,看着连片被烧成废墟的房屋,闻着挥散不去的血腥气息,沈浪没想到古代的战争也能残酷血腥到如此程度。

    整座城池几乎损毁了超过八成,放眼望去,很难见到一栋完好的建筑,也很难找到一条未经历战争洗礼的街巷。

    沈浪没有走遍全城,只是在鼓楼南大街和附近的几条街巷巡视了一圈,然后就回到了自己的临时指挥部,同时也是他的住所。

    沈浪没有选择奢华又能体现身份的皇宫,而是选择了距离天佑门不远的郑亲王府,也就是济尔哈郎的府邸。

    由于郑亲王府距离天佑门不远,而且济尔哈郎本人又不在,其最大的长子才十三岁,所以在勇卫营冲进郑亲王府时,迅速一片大乱,根本没办法做出应对。

    正因如此,济尔哈郎的家眷基本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而且勇卫营的军纪非常严明,沈浪下令不要轻易妄杀,所以在济尔哈朗的家眷没有反抗能力时,也没有太过为难他们,只是将王府内一些拼死抵抗的侍卫给剿灭了。

    王府内没有发生太过激烈的战斗,建筑也基本保存完好,所以稍微清理一下便能入住,作为指挥部也是绰绰有余。

    亲兵队长李东华呈报上来一份战报,主要是俘虏的一些重要人物名单。

    这份名单里,身份最尊贵的自然是豪格,虽然他被多尔衮夺爵,但身为皇太极长子的身份是无法改变的。

    除了豪格,清廷的重臣还有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等几人。

    这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都没有选择率领全族拼死抵抗,然后成了明军的俘虏。

    除了满洲大臣,最多的就是汉臣了,如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等大汉奸都被抓住了。

    由于这些汉臣都没有领兵权,在明军兵临沈阳城外后,他们除了上朝议事,其他时间都只能躲在家中。

    待明军入城时,他们反而成了最弱势的一方,因为他们都担心已经疯狂的满洲人会将怨气撒在他们身上,所以都大门紧闭。

    但这也阻止不了一些满洲人要将他们当成发泄对象,逼得范文程和宁完我不得不偷偷的派出家人从地下跑出去引来明军帮忙。

    听说洪承畴一度还准备上吊,但犹豫太久,绳子还没系好,勇卫营就冲进来把他抓住了。

    而范文程和宁完我在见到明军之后,连忙率领全族人主动投降,显然对他们来说,谁是主子并不重要。

    沈浪对这些汉奸的兴趣不大,这些人在自己出现在大明之前就已经归顺满清了。

    特别是洪承畴,被崇祯如此信任,最终却投降了敌人,对崇祯的打击可想而知。

    如今,他投降的主子被大明所灭,想必崇祯很想亲眼看到洪承畴的反应吧。

    所以,沈浪决定将这些汉奸全部带回去交给崇祯自己去处理吧。

第四百三十七章 给清廷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翌日,沈浪命人打造几十口棺木,将顺治、博尔济吉特氏,以及皇子公主后妃等几十人的尸骸全部收敛。

    死者为大,沈浪没打算随意丢弃或污辱这些尸体,没有意义。

    随即,沈浪又派人将豪格、索尼、苏克萨哈等满洲贵族大臣都带来。

    他们都是只听其名,未见其人,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沈浪的真容,没想到会如此年轻。

    而且,沈浪身上也感受不到与其身份匹配的杀伐、威严之气,仿佛就是一个相貌还不错的公子少爷罢了。

    若不是觉得没有必要,他们真的怀疑眼前的这个沈浪是不是假冒的。

    索尼和苏克萨哈几人还能沉得住气,只是低头不语,没有跪拜,也没有不敬。

    倒是豪格,还是有些愤愤不平,大义凛然的道:“沈浪,是英雄就不要为难孤儿寡母,要杀要剐冲我豪格来便是,休想我豪格向你投降。”

    沈浪只是淡淡的道:“你豪格投不投降,你以为我很在乎?”

    “至于我沈浪是不是英雄,也不是你豪格说了算,就算我灭了你全族,谁敢说我不是英雄?”

    “你……”豪格一惊,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知道眼前这沈浪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一句话将豪格堵住之后,沈浪又继续道:“我沈浪不是嗜杀之人,只要你们不自己找死,我也不会滥杀无辜。”

    “只是可惜,很可惜,你们的小皇帝、皇太后,还有那些皇子公主后妃不知道。”

    “他们都以为我大明天军入城之后,必会屠城,甚至玷污他们,纷纷赴死。”

    “若他们地下有知,济尔哈朗的家眷,还有你豪格的家眷都安然无恙,如此白白丢了性命,恐怕会追悔莫及吧。”

    豪格显然不是很赞同,又连忙回应道:“他们是为我大清而死,死得其所,他们绝对不会后悔。”

    沈浪冷冷的道:“那你和你全族为何不为大清而死?你们连城中的普通百姓都不如。”

    “你……”豪格的脸色再次的一阵红一阵白,这沈浪虽然不胡乱杀人,但是说出的话,却仿佛钝刀子割肉一般,钻心的痛。

    不过,这些话也是事实,他豪格是有机会让全家一起为大清殉葬的,但是最终也没有下定决心。

    既然说不过,豪格有些气急败坏的道:“沈浪,今日你招我等至此,就是为了羞辱吗?”

    沈浪淡淡的道:“我可没那么无聊,你豪格也没有资格让我来专门羞辱。”

    如此扎心,豪格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沈浪继续道:“虽然立场不同,各为其主,但是对于顺治、博尔济吉特氏他们,我还是很敬佩的。”

    “所以,我准备好好的收敛并安葬他们,按照你们满洲族的习俗来。”

    “这些你们几人懂,我准备让你们几人协助操办,有什么需要,我会尽量满足。”

    听了这些话,不单是豪格,就连刚才一直沉默不语的索尼、苏克萨哈几人也不由的抬起头来,不可置信的看着沈浪,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此话当真?”索尼连忙问道。

    “我沈浪还须如此诓骗你们?”

    索尼神情激动,连忙躬身行礼道:“谢沈督师高义。”

    苏克萨哈几人也纷纷行礼道谢。

    虽然知道沈浪可能是在笼络人心,但豪格还是没来由的有些感动。

    因为身为皇族,他最能感同身受,若是能入土为安,甚至是进入昭陵,那也算是死后有了一个最好的归宿。

    豪格在面子上有些抹不开,没有开口道谢,但还是躬身向沈浪行了一礼。

    于是,沈浪给了他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进行商议。

    最终,他们决定将顺治,博尔济吉特氏,皇子公主以及所有后妃都葬入昭陵。

    原本按照礼制,其中不少人是没有资格入葬昭陵的,但是现在连大清都没有了,再死守这些规矩也没有什么意义。

    再说,他们都是为大清殉葬的,就让他们全部进入昭陵,到昭陵去陪伴先帝吧。

    随即,他们在程序和形制上又进行了一些商讨,还有日期等等。

    不过他们也知道,不可能按皇帝和皇太后的身份来制定相应的规格进行安葬,不现实,沈浪也不可能答应,其他人也是如此。

    所以,他们不敢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生怕得寸进尺而致沈浪反悔。

    半个时辰过去,由心思细腻的索尼代表几人向沈浪提出要求。

    沈浪仔细的听了一遍,这些人还算识趣,要求都不算过分,但沈浪还是拒绝了其中一条。

    因为他们请求分几批下葬,顺治和博尔济吉特氏都单独下葬,皇子同一批下葬,然后是公主和后妃同一批下葬。

    “我只会安排一天时间给他们送葬,若你们只想顾及顺治和博尔济吉特氏,那其他人我就不管了。”

    索尼连忙道:“还望沈督师息怒,是我等考虑不周,那就一起送葬吧。”

    沈浪点点头道:“好,其他的条件我都满足你们。”

    “谢沈督师。”几人连忙行礼致谢,豪格的态度也不由自主的恭顺了一些。

    三日后,豪格和其家眷、济尔哈朗的家眷、还有索尼等满洲贵族大臣及百姓代表上百人。

    他们身穿寿衣,在勇卫营的护送下,运着几十口棺木向沈阳城外北面的清昭陵浩浩荡荡而去。

    随着这些人的下葬,也算是给清廷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皇太极建立的清也成为了过去。

    沈浪的大军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他抽出六万大军分几路继续北上,准备将建州女真的老巢全部占领并控制。

    而且这支大军的东路军两万余人还有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追剿多尔衮残部。

    从目前锦衣卫获得的情报分析,多尔衮很可能真的没死。

    因为岫岩、镇江堡、凤凰城等几个重要城池的建虏虽然都在撤出,但是相对的还算是比较有秩序,甚至还留下了部分兵力据守断后。

    他们的目的地也非常统一,都是前往宽奠六堡方向,显然是有人在组织。

    而在这个时候还能让这些城池的主将听令,除了多尔衮,恐怕也很难有其他人能做到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一路向北

    岫岩至九连城、宽奠六堡一线,道路崎岖难行。

    狭窄的小路上,绵延十几里的人群正在缓慢前行,每个人脸上都显露出疲惫之色。

    一个老人走着走着,突然毫无征兆的一头栽倒。

    “阿玛,阿玛。”一个中年男子连忙扑上去悲痛的叫喊着,老人却只是虚弱的睁了睁眼,连话都说不出来。

    周围的人只是略微扫了一眼便移开了目光,然后面无表情的继续赶路。

    因为这段时间这种事情太多了,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倒下去了再也爬不起来。

    路难走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肚子还填不饱,而且明军一直在后面疾追,根本不敢停下来好好休息,又累又饿又乏。

    时间长了,别说老弱妇孺,就是一些青壮也吃不消。

    这一切,多尔衮自然知晓,但他却无能为力,也没心情去管,因为体弱的他再次生病了,一路上还需要亲兵抬着走。

    若是没有其他人的照顾,他肯定也是倒在路边中的一员。

    经过半个月的不停赶路,终于抵达了宽奠六堡,与先一步从凤凰城方向赶来的人汇合了。

    不过,这代价也非常大,沿途上不断的有从其他铺堡赶来汇合的士兵和百姓,人数应该有三万三四千人。

    但是到宽奠六堡后,只有两万两千左右了,减损达三成,这不下于一场大规模战斗的损失了。

    从凤凰城方向来的损失同样不小,因为他们后方也有明军在不停追击。

    而且明军是轻装上阵,都是青壮,而己方浩浩荡荡的队伍中,形形色色的人,拖家带口,老弱妇孺都有。

    若不是提前几天就迅速选择撤离,若不是对道路也相对熟悉,恐怕已经被追上了。

    在此情景下一旦被追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两路人马汇合之后,带病在身的多尔衮也不敢多作停留,稍微休整一下便下令继续北上。

    可是刚动身不久,几个披头散发的人便追了上来,来到多尔衮面前,多尔衮一眼认出正是自己派到盛京的亲信。

    他一惊,本能的就想要从担架上坐起来,两个亲兵连忙上前帮忙。

    “盛京如何了?”多尔衮急切的问道。

    几个亲信扑通一声跪在他身前,为首的一人顿时悲泣的道:“摄政王殿下,我等赶到的时候,明军援军已经先一步抵达并围城。”

    “奴才无能,没能进城将摄政王殿下的话传进去,请殿下降罪。”

    “盛京,盛京,盛京失陷了。咱们大清,大清……”

    说到最后,他再也说不出来了,但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虽然知道这是迟早的结果,但是听到这个消息,多尔衮还是忍不住一阵心口绞痛。

    他努力的平息心情,然后追问道:“可知我大清皇族有多少人被明军抓住?”

    那亲信羞愧的回道:“回殿下,奴才不知啊。”

    随即又悲愤的补充道:“盛京出了叛逆啊,明军援军傍晚才抵达城外,第二天早上就有人打开天佑门和德盛门放明军进城。”

    “明军兵不血刃的控制了两门,半天时间就占领了盛京,奴才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啊。”

    “明军入城不到半个时辰,城内四处起火,越烧越大,有多少皇族被明军抓住,奴才无从知晓,请摄政王殿下降罪。”

    听了这些话,多尔衮猛的一惊,一城之人有叛逆不可怕,可怕的是竟然能够直接打开两门,说明叛逆的地位非常高啊。

    “叛逆是谁?叛逆是谁?”多尔衮虽然愿意收容敌方投靠过来的人,但却不允许己方出现叛逆,竟然有人直接开门放明军进入盛京,这可是十恶不赦啊。

    “守卫天佑门和德盛门的主要是正蓝旗的人,还有少部分镶蓝旗的。”

    听到主要是正蓝旗的,多尔衮的目光顿时一凝,然后咬牙切齿的挤出一个名字:“何……洛……会。”

    突然,多尔衮的脸色一变,嘴巴猛的一张:“噗……”

    一口鲜血喷出。

    “摄政王殿下。”

    “主子啊……”

    周围响起一阵惊呼,连忙上前搀扶住多尔衮。

    多尔衮之所以这般气愤,是因为何洛会能有今天,都是他多尔衮一手提拔起来的。

    而偏偏,他还知道何洛会是个卖主求荣的小人,因为何洛会就是从豪格麾下投靠过来的。

    可为了能尽快的除掉豪格,多尔衮不但没有嫌弃这种奴才,反而予以重用,将其任命为盛京将军,这就为今日之祸埋下了巨大的祸根。

    这不就是直接打他多尔衮的脸吗?

    虚弱的躺回担架上,多尔衮开始反思皇太极死后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错了很多吗?

    皇太极登基后,为了收拢权利,手段和方式也并不比我多尔衮温和,但大清在他在位时却是蒸蒸日上。

    可为何,皇太极死后,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大清就这样亡了?

    多尔衮不愿承认是自己做错了,更不愿承认是自己无能,而是明国在皇太极死后崛起太快了。

    多尔衮顿时想到了当初从明国传出的太祖显灵的说法,真的是朱元璋显灵了吗?

    肯定是这样,这是天要亡我大清啊。

    想到这里,多尔衮更没信心与大明争斗,只想尽快的远离明军,离得越远越好。

    退回建州肯定也不安全,建州离辽东太近了,沈浪肯定不满足于只收复辽东,很可能会趁机恢复明国早已失守的奴儿干都司。

    所以,要摆脱明军的围剿,就只能尽快离开辽东和奴儿干都司的范围。

    离开这片广阔的区域有两条路,一是跨过鸭绿江进入朝县,另一条路就是北上。

    北上的路更远,也要辛苦很多,但多尔衮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条路。

    因为他知道,臣服大清的朝县对大清并非真心臣服,只是慑于大清的强大,其内心还是更偏向于明国。

    如今大清已经没了,朝县必然会转投明国,在此时进入朝县,完全是自寻死路。

    所以,其实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一路向北。

    想到此,多尔衮越发急切,他不顾身体的虚弱,立即率领主力八千人脱离队伍,先行北上。

    他要尽快、尽可能的带走能带走的一切。

    这无异于是在与明军争夺时间,谁的动作更快,谁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第四百三十九章 远东格局

    在多尔衮一路北上的时候,沈浪却率领两万余人南下,准备打道回府了。

    因为从京师派来的总督和其他官员已经抵达沈阳,准备重建辽东镇,这是行政方面的事情,沈浪不懂,也懒得掺和。

    当然,大明肯定是有意恢复奴儿干都司,但不是现在。

    毕竟奴儿干都司太大了,也很复杂,军事上占领的难度不是很大,但要进行直接统治却需要不小的精力和资源。

    因为之前大明在奴儿干都司的统治是使用的土司制度,如今大明在西南的改土归流已经进入尾声,废除了土司制度,由中央朝廷直接派流官进行统治,加强了中央朝廷对边疆的控制。

    若再收复奴儿干都司,自然不会再实行土司制度,届时必然会引起不小的反抗。

    所以,在辽东还未稳定下来之前,大明暂时还不准备向奴儿干都司下手。

    正因如此,沈浪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便向崇祯申请回京。

    崇祯自然是欣然同意,沈浪便立即率军两万和那些重要的俘虏回撤。

    至于多尔衮,虽然沈浪已经基本认定他还活着,但却不再以他为重要对手,没必要亲自去追。

    已经有六万大军进入建州卫,能剿灭多尔衮残余最好,若是没能剿灭,让多尔衮逃走了,也不用太过可惜。

    因为逃走的多尔衮想要生存和发展,必然不敢距离大明疆域太近,很可能会出了奴儿干都司的范围,进入西伯利亚。

    而此时,毛子的罗刹国在覆灭西伯利亚汗国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扩张,势力已经渗透到了西伯利亚东部。

    在三年多前,也就是皇太极暴毙的那一年,罗刹人甚至已经入侵到了奴儿干都司北部精奇里江达斡尔人居住的区域。

    只是没讨了什么好,被悍勇的达斡尔人击退,稍微消停了几年。

    正史中,再过几年,他们又会卷土重来,而且准备得更加充分,达斡尔人付出了惨重的牺牲。

    然后他们修建了尼布楚城和雅克萨城两个据点,准备进行实质上的占领,并进一步扩张,与清军有多次冲突。

    但当时清廷的重心还是在关内,无暇顾及,让罗刹人在黑龙江流域肆虐了几十年,直到康熙平定三藩后才腾出手来应对。

    最终双方爆发了雅克萨之战,虽然清廷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随后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中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北的小部分领土,以及以尼布楚为中心的蒙古东北部地区。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罗刹人通过《尼布楚条约》获得了贸易之便,渐渐的在苦寒的西伯利亚站稳了脚跟并发展壮大,为以后罗刹人的进一步扩张埋下了巨大的祸根。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作为一个后世人,沈浪对罗刹人始终保持着警惕,仔细研读过史料的崇祯自然也不敢小觑罗刹人的威胁。

    不过暂时大明与罗刹人还不会有直接冲突,毕竟大明还未将奴儿干都司收回并彻底控制,双方势力在地理上还有很远的距离。

    但是,以罗刹人疯狂扩张的本性,双方之间的冲突再所难免,事实也确实如此。

    沈浪不可能想不到,在他想来,若是多尔衮逃到了西伯利亚,也并非一件坏事,就让他和罗刹人先斗斗吧。

    罗刹人本性野蛮凶悍,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掠夺、征服,不可能想到与多尔衮联合起来对付大明。

    而多尔衮也有着自己的骄傲,连大明都不愿意臣服,怎么可能去臣服在西伯利亚势力还相对薄弱的罗刹人。

    双方最大的可能性是爆发激烈的冲突,罗刹人是掠夺,多尔衮是为自己争取生存和发展空间,双方之间的利益追求就是最大的矛盾,必然是不死不休。

    而在这个时候,大明一边坐山观虎斗,一边收复并加强对奴儿干都司的控制,这对以后大明与罗刹人的争斗为其重要。

    不然的话,光是后勤补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当然,这都是后话,远东的格局发展如何还有很多变数。

    多尔衮能不能活着逃到西伯利亚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能不能在西伯利亚打下一块生存空间,那得看他的能力。

    沈浪大军一路上除了必要的休整,几乎没有停留,直到来到锦州城外。

    此时的锦州城已经被吴三桂、李定国他们围困月余,也被热气球轰炸了月余,整座城已经是一片狼藉,到处残垣瓦砾。

    济尔哈朗也想到了阿济格的应对方式,组织城内百姓扩大地窖,然后挖出通道将地窖连通起来。

    经过日以继夜的努力,锦州城地下也被挖出了一个可以让全城百姓容身的地下城,物资也尽可能的转入地下。

    为了预防大孔明灯的轰炸,济尔哈朗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示警系统,各门都安排了专门观瞭的士兵,一旦发现大孔明灯升空并向锦州方向飞来,立即吹号角示警。

    然后城中各处会挂起显眼的大红灯笼,并鸣金传达警示,以确保全城的人都能听到,然后第一时间往地下躲避。

    所以大孔明灯轰炸威胁就小了很多,也不再显得那般可怕。

    六年多前的松锦之战,明军坚守锦州两年,济尔哈朗觉得凭借城中的力量,自己不说坚守两年,一年半载应该还是可以的。

    这么长时间,应该足够摄政王派出援军来支援了吧,这也是他唯一的希望。

    可这天,他的所有希望瞬间破灭,因为传令兵先后给他带来了两个重磅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从北面来了一支军队,打着“明”字旗和“勇”字旗,兵力可能有两万人,停在了北城外。

    第二个消息有些奇怪,这支明军出现在北城后,没有发起进攻,反而派出了两个人。

    是的,只有两个人,而且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少年,穿着显眼的满洲服饰,以证明他们满洲人的身份。

    然后他们靠近城门方向,那女人手中还拿着一个明军经常用的大喇叭。

    原本以为是明军的把戏,想通过满洲人来劝说自己投降,没想到这个女人靠近之后,没有劝降,而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我是郑亲王侧福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旁边是王爷长子富尔敦,我们要面见王爷。”

    这让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懵了,郑亲王的家眷不是在盛京吗?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而且他们还是跟随明军来的。

第四百四十章 稳如狗的郑亲王

    听说自己的女人和儿子就在城外,济尔哈朗差点惊掉下巴。

    他第一反应这肯定是圈套,明军想把自己引出来弄死。

    可是明军的大孔明灯没有飞上天,火炮也没有看到,怎么弄死我?

    再说了,自己要破这种圈套也很简单。

    想了想,济尔哈朗乔装打扮了一番,然后低调的来到北城方向。

    在亲信的带领下,他躬着身子来到一段女墙后面,然后用千里镜通过射击孔向外面看去。

    仅仅一眼,济尔哈朗便心头巨震,真的是自己的女人和儿子,他脑袋一阵嗡嗡作响,顿时有种非常不好的预感。

    不过,他依然保持理智,没有显露自己的身份,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悄声离开。

    除了少数几人,没人知道济尔哈朗来过北城。

    从城垣上下来之后,济尔哈朗就近躲到北城主将的地下指挥部中,然后招来几个亲兵下令道:“快去,先把他们带进城,别伤着人。”

    几个亲兵立即应令,他们自然不会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将人放进来,那样风险太大了。

    他们先上到城垣,通过吊篮下到城去,然后再从城垣上面吊下来一艘小船。

    几个亲兵将小船推进护城河中,将两人接过来,然后再通过吊篮进到城内。

    整个过程明军没有过来阻止,因为沈浪本就是让两人给济尔哈朗带些话,看济尔哈朗如何抉择。

    进城之后,两人第一时间被带到济尔哈朗面前。

    “王爷……”看到久违的郑亲王,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泣不成声。

    济尔哈朗连忙将不相干的人全部挥退出去,只留下一家三口在这昏暗的地窖中。

    “你们怎么会来这里?”济尔哈朗迫不及待的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更加悲痛,泪如雨下的道:“王爷,大清,没……了……”

    听到这般回答,济尔哈朗恍如五雷轰顶,踉跄着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整个人都忍不住一阵颤抖。

    接着,他似是不敢置信的喝问道:“本王在锦州城内只有几万兵力就能坚守几月,盛京有十多万大军,据此千里,墙高池深,为何会亡?”

    “不可能,一定是,一定是你被明军收买,故意诓骗本王,扰乱军心。”

    他猛的站起,扑上来直接抓住低头不语的大儿子富尔敦道:“快,快,快告诉阿玛,你额涅说的都是假话,假话。”

    才十二岁的富尔敦被状若疯狂的济尔哈朗吓得脸色大变,都不敢说话。

    “说……”济尔哈朗咆哮一声。

    富尔敦吓了一跳,连忙大哭道:“阿玛,额涅说的都是真的,盛京被占了,皇上和皇太后他们都死了,我们全家都被明军抓住了。”

    济尔哈朗只感觉一阵头晕目眩,又踉踉跄跄的回到椅子上坐下。

    其实,在妻儿突然出现在城外,他便有这般猜想,只是不愿相信罢了。

    但他也是身经百战,还是努力的平复了自己的心情,然后才艰难的追问道:“和本王说说这几月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虽然成功的守住了城池,但也彻底的与外界断了联系。

    一转眼,大清没了,这锦州城守得再久又有何用?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止住哭声,然后一五一十的将她知道的一切讲述了出来,其中的不少事情还是沈浪派人告诉她的。

    济尔哈朗没想到自己来锦州短短几个月时间,后方就发生了这么多天翻地覆的大事,而自己却像个傻子似的钉在锦州。

    “既然皇上、皇太后、皇子公主、礼亲王、英亲王他们和家人都为大清殉葬,为何你们还苟活至今?”济尔哈朗悲愤的问道。

    “王爷,王府中连个当家的男人都没有,明军从天佑门入城,直奔王府而来,我们哪有时间做出应对。”

    “若王爷认为妾身丢了咱大清的脸面,王爷赐给妾身一条白绫即可。至于还在明军手中的家人,王爷只要宁死不降,他们自然也都活不成。”

    “王爷自己,也可以为大清尽忠了。”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似是有些怨言,这番直白的话直接让济尔哈朗无话可说。

    随即,他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而是有气无力的问道:“谁派你们来的?”

    “是沈浪沈督师。”

    济尔哈朗一惊,追问道:“你是说城外两万明军,是沈浪亲自率领的?”

    “是,他还亲口告诉妾身,若是王爷继续顽抗,他就在城外杀了郑亲王府上下,然后再命肃亲王率领降军攻城。”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气得差点儿一口老血喷出:“无耻至极。”

    “肃亲王乃先帝长子,为何会降敌,他何以面对先汗先帝在天之灵啊。”

    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不关心豪格投不投降,她只关心自家王爷如何抉择,于是连忙道:“王爷,沈督师只给你一个时辰的时间,若一个时辰还未做出决定,他就要攻城了。”

    “一口一个沈督师,你是不是被沈浪收买了?”

    “若沈督师愿意,妾身自然甘愿被他收买,好换我儿勒度的命,他才十岁啊。”

    济尔哈朗不由一窒,现在难题交到他这里了,如何抉择?

    继续顽抗,自己全家就要先走一步。

    更可气的是,沈浪不直接派明军发起进攻,而是命令豪格率降军先攻,这打来打去,不是满洲人互相残杀吗?

    时间一点点过去,济尔哈朗还是难以抉择。

    不过这也说明他心中并非那般坚决,甚至更倾向于投降。

    否则的话,想要顽抗到底,根本就不需要犹豫这么久。

    “王爷,大清都没了,再死那么多人有用吗?死的还是满洲人。”

    “唉……”济尔哈朗长叹一声。

    不知是被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说服了,还是自己想懂了,他喃喃的道:“降吧。”

    做出了决定,他反而松了一口气,于是不再纠结,立即派人去召集各门主将前来商议。

    但他还未等其他几门主将抵达,便直接命人降下帅旗,挂起白幡,然后将北城城门打开,放下吊桥。

    因为距离沈浪给出的最终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能再等了。

    从各个方向赶来,还以为是要商讨战事的各主将都懵了。

    济尔哈朗没有直接出城乞降,而是先派出亲信至沈浪帐前请求再宽限一点时间,他需要一些时间让全城的人都接受大清已经灭亡的事实,不然肯定会发生动乱。

    沈浪欣然应允,也不担心济尔哈朗玩什么猫腻。

    没有多久,大清灭亡的消息在全城传开,整座城池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根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一些愚忠的人甚至怀疑是济尔哈朗自己背叛,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让全城人放弃抵抗,从而向新主子邀功。

    于是,他们疯狂的叫嚣着死战到底。

    可济尔哈朗是清廷中仅次于多尔衮的存在,辅政王之一,而且城中的军队有不少是他麾下镶蓝旗的。

    军政大权全部系于他一人之手,少数人根本左右不了他的意志。

    济尔哈朗毫不客气的直接镇压,因为他担心一旦局势无法控制,很可能会导致沈浪恼羞成怒,从而引发屠城的惨局,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果然不愧为稳如狗的郑亲王,正史中几次卷入重大的权力斗争中还能自保,并位极人臣,还得以善终的存在,这次又渡过了如此重大的危机。

    在满清的诸王中,当真是无人能及。

第四百四十一章 打完收功

    济尔哈朗在稳住锦州城内的局势之后,便立即率军出城向沈浪投降,锦州城随为明军接管。

    随即,沈浪又让济尔哈朗亲自到松山、塔山、广宁三座还未被明军攻占的城池外劝降。

    济尔哈朗拿着大喇叭将大清已经灭亡的事实,以及如今的形势向城中守军讲述清楚,再以辅政王、平西大将军的身份命令他们出城投降。

    塔山和广宁的主将在经过一番纠结之后,最终也选择了出城投降。

    但是松山城主将是皇太极麾下精锐的巴牙喇甲喇章京出身,宁死不降,也禁止城内任何人投降,甚至准备搬出一门火炮炮击济尔哈朗。

    不过天上的热气球时刻关注着城内的异动,第一时间将刚搬出来的火炮炸掉,然后让济尔哈朗撤离。

    沈浪也不再废话,直接下令攻城。

    炮兵先聚集十门攻城炮、榴弹炮和十多门红夷大炮,共计二十多门火炮对松山西城进行狂轰滥炸。

    天上还有十几只热气球升空,对西城方向一些重要的防御建筑进行定点清除。

    一时间,炮声隆隆,如天雷滚滚,松山西城完全被硝烟笼罩,整整持续了一个时辰。

    待炮声一停,亲眼见证这一幕的济尔哈朗目瞪口呆,这仗还能这样打?他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

    此刻的松山西城已经被轰得千疮百孔,到处是残垣断壁,几乎看不到一处完整的地方,好几处位置还大面积的坍塌。

    “还有活人吗?”这是济尔哈朗的第一念头。

    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之下,松山西城方向还有人能存活吗?即便躲在地下也无法幸免吧,太可怕,太疯狂了。

    炮击之后,沈浪立即派出一万明军和五千勇卫营,天上的十多只热气球分成两个波次,以策应下方军队的进攻。

    这段时间,明军虽然没有攻下松山城,但是城外的壕沟、陷阱等都被破除了。

    城垣上的火炮,也早已被热气球给摧毁殆尽。

    即便还有少量保存着的,也没办法拿出来使用,因为天上的大孔明灯一直盯着,只要被看到,就会被迅速的炸掉。

    于是,城中守军只能再次眼睁睁的看着明军推进到护城河边上。

    这个时候没办法再龟缩不出了,一些守军不停的从地下和四面八方的街巷中冒出来,向城垣上支援。

    天上的热气球迅速展开轰炸,下方的建虏只能被动的承受,畏缩不前的人被疯狂的督战队毫不留情的宰杀。

    大清都已经没了,这些疯狂的人不会再吝惜任何人的性命,包括他们自己。

    “砰砰砰……”五千勇卫营分立两侧,几千支火枪在百余步的距离对着城垣方向疯狂倾泄,仿佛冰雹一般。

    坚硬的砖石上瞬间布满密集而清晰的弹痕,即便是躲在射击孔后面射击的建虏也难以幸免,若是不小心将身体直接暴露在外,瞬间就会被打成筛子。

    在天上和地下的联合疯狂打击下,西城的建虏死伤甚重,而反击却显得很是苍白无力。

    明军迅速的将过濠车推进只有几丈宽的护城河中,然后争先恐后的冲上去,跨到护城河对岸,再汹涌的从倒塌的城垣处冲进城内,五千勇卫营迅速跟上。

    失去了城垣的保护,暴露在勇卫营火力之下的建虏,根本无法阻挡明军汹涌的进攻,防线迅速被冲垮。

    于是,他们退守在房屋内、地下进行殊死顽抗。

    而明军也毫不姑息,相比于攻打盛京城,此次明军明显要凶狠得多,放火烧、火药包炸,只求以最短的时间歼灭敌人,根本不计较消耗。

    一时间,爆炸声四起,火浪滔天,浓烟滚滚,整座城池都仿佛在炼狱中挣扎。

    直到两个时辰后,城中的战斗声才渐渐的停歇下来。

    一万多明军从城内相继撤出,并押出来一千多个狼狈的俘虏。

    十多只热气球再次全部升空,疯狂的向全城倾泄着燃烧瓶,没有多久,整座城池完全被大火笼罩,仿佛将天空都给烧红了。

    松山城注定将成为一片废墟,整座城也会成为一座死城。

    见到这一幕,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洪承畴了,仅仅四年前,他便是在这里兵败如山倒,并为清军所俘,开启了四年的汉奸生涯。

    回首过往,除了落下个汉奸的骂名,一事无成,如今又成为明军俘虏,是多么的讽刺啊。

    若四年前如今日这般与松山城一同毁灭,就不会落得现在的下场,真是悔不当初啊。

    曾经的蓟辽总督,如今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除了同为汉奸的范文程、宁完我几人,都没人再看他一眼。

    一千多个俘虏被驱赶到一起,千余勇卫营士兵上前,并举起火枪。

    “砰砰砰……”一个个被捆绑的俘虏惨叫着倒下,直到再没有一人站着。

    一队明军冲上前,将一桶桶燃料向这些尸体泼洒而去,几支火把飞过来,落下。

    随着嗡的一下,火焰迅速蔓延开来,将所有尸体点燃。

    “啊……”一些还未死去的人发出凄厉的嚎叫。

    济尔哈朗、豪格、索尼等满洲贵族大臣及其家眷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幕,一些胆小的妇孺直接被吓哭了。

    他们亲眼见证了松山城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仅仅几个时辰就被攻陷了,整座城池也被彻底摧毁,城中所有人都被当成顽抗者剿杀一空。

    松山城已经成为过去,哪怕以后在废墟上再建一座城池,那也与松山无关了。

    济尔哈朗深吸一口气,脸色微微有些发白。

    原来,不是明军不能攻下锦州城,而是明军一直都没有使出全力啊。

    若是明军一开始就以如此凶猛的进攻攻击锦州城,锦州城怎么可能坚持到现在。

    沈浪之所以突然这般凶狠,是因为这是辽东最后一场大战,打完就收功回去了。

    所以,就不用过于考虑后勤的弹药补给,把储备的弹药一次性打完都没事。

    此举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震慑豪格、济尔哈朗、索尼等人,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做大明治下的顺民。

    别再想着所谓的大清,更不要想着还能反明复清,在战力无双的大明天军面前,根本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顽抗者最终也只有被屠灭的下场。

    回归途中顺手平定辽西走廊的战事之后,沈浪随即不再迟疑,率领大军和大批俘虏入关回京。

第四百四十二章 深厚的君臣之情

    得知沈浪的回程日期后,崇祯亲自率领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

    如此高规格的接待,整个大明朝都屈指可数,可见崇祯对这一战的胜利是多么的看重。

    当初平定流寇,崇祯都没有这般激动,因为平定建虏和平定流寇是完全不一样的。

    流寇是内患,而建虏是外患,带给崇祯的耻辱更甚。

    如今,流寇、建虏两个大患全部得以平定,压在崇祯心中的两块大石双双落地了,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

    在见到崇祯的车驾之后,沈浪便立即下马,然后迅速率领众将上前见礼。

    崇祯连忙从车辇上下来,大老远的便伸出双手做出拥抱之势。

    “微臣见过陛下,谢陛下隆恩!”沈浪连忙行礼道。

    “微臣(末将)见过陛下,谢陛下隆恩!”众将也连忙跟着行礼。

    崇祯快步上前,一把扶住沈浪,激动的道:“兴明免礼,快快免礼。”

    “谢陛下。”

    崇祯又看向周围风尘仆仆的将官,大声道:“诸位爱卿也快快免礼。”

    “谢陛下。”

    崇祯立即转头对身后的王承恩道:“王伴伴,快请我大明功臣上车,咱们一起回京。”

    “是,陛下。”王承恩笑咪咪的应声,然后连忙下去吩咐一声。

    而崇祯则一把抓住沈浪的手臂,哈哈大笑的道:“兴明,走,与朕同驾。”

    “陛下,万万使不得。”沈浪连忙委婉的拒绝道。

    崇祯脸色一板,假装不快的道:“有何不可?朕说使得就使得。”

    沈浪沉吟了一下,说道:“陛下,要不这样吧,我坐外面。”

    然后又压低声音补充道:“不然的话,必然会有人说我居功自傲、目无尊上。”

    “陛下清楚,我最怕这些麻烦,不喜朝堂之事,现在回去就想和陛下告个假,好好清静清静。”

    崇祯还准备说什么,沈浪连忙抢先道:“还请陛下成全。”

    崇祯有些没好气的道:“兴明啊兴明,你啊你……”

    崇祯没再说什么,他也知道沈浪的用意,这个年轻人还是如此的通情理,即便立下如此大功,也丝毫不做逾越之事。

    此次攻下沈阳之后,自始至终都未踏入皇宫一步。

    崇祯觉得自己要找个时间好好的开导一下这小子,我崇祯难道在你眼中那么没有容人之量,怕你功高盖主吗?

    真的以为我崇祯如史书上形容的那般刚愎自用,疑心过重吗?

    其实不然,沈浪可没这般想,至少现在他认识的崇祯不是这样。

    而是沈浪很懂得这些人情世故,并且坚信。

    不管是关系再好的合作伙伴,在很多场合下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你真把对方当成完全平等的亲兄弟一般无所顾忌的时候,也就是双方关系崩碎,甚至是结仇的时候。

    当然,也许有例外,但例外的机率太小了。

    连现代社会都如此,在上下尊卑更分明的古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沈浪的理念很简单,我自己先管好自己,不居功自傲,不做逾越之事,这是他给自己和崇祯之间划的一条红线。

    若我做到这个份上了,你还对我有提防之心甚至是不满,那不好意思,我不陪你玩了。

    不过直到现在,崇祯还没有给沈浪有这种感觉,所以沈浪还愿意留在大明,继续实现自己的一些抱负。

    虽然沈浪没有接受崇祯的好意,让崇祯心里多少有点小郁闷,但心底深处还是很欣慰的。

    当初,沈浪率领二十万大军,几乎带走了大明的所有精锐,崇祯难道没有一点担心?

    稍微有点心眼的都会担心吧,何况是一国之君。

    在沈浪取得大胜,灭掉满清的时候,崇祯会不会担心?自然会,而且会更担心。

    因为此刻的辽东有着巨大的权利真空,山高皇帝远,沈浪手中掌握着如此强大的力量,真要找借口懒着不走,谁拿他也没办法。

    再在辽东细心经营一番,奉调不奉宣,俨然可以成为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幸好,沈浪不是吴三桂、左良玉之流,不是那种所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所以沈浪不但丝毫没有留恋二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也没有找任何借口故意留在辽东,反而主动请求回返,而且只带两万兵力。

    是沈浪想不到这其中的巨大利益和权力吗?自然不可能。

    他如此做,反而证明他很清楚,这些举动也是为了打消崇祯的担心。

    而崇祯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以如此高规格的迎接,肯定与此也有着不小的关系。

    沈浪都已经做到这种程度,自然不想再因为其他的一些小事而受人以柄,不值得。

    而对于崇祯来说,一个愿意尽心尽力做事,不贪功,又不去挑战你权威的下属,哪个领导不喜欢?

    若是沈浪当着百官的面和他崇祯勾肩搭背,同乘一驾有说有笑,没有上下尊卑,他的心里能真的高兴吗?

    就算现在不在意,迟早有一天也会不满的。

    所以,崇祯的心里不会因为刚才沈浪的婉拒而有什么不快,反而会对沈浪更加信任。

    而沈浪也一直在告诫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得意忘形,自己在大明虽然混得有声有色,但别忘了,平台是崇祯提供的。

    所以,在崇祯没有做什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之前,自己对他保持敬意也是应该的。

    这也说明,沈浪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而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人,他与崇祯之间也是互相成全。

    崇祯一直扶着沈浪的手臂没有松开,两人一起向着崇祯的车辇走去,崇祯对沈浪不停的嘘寒问暖,深厚的君臣之情落在所有人的眼中。

    走到车辇边上时,沈浪扶着崇祯进到了车内,然后一个纵身直接坐在车前方,与赶马的侍卫并排,不过他不用牵绳赶马。

    “起驾……”

    随着一声令下,庞大的车队调转方向,向着京师的方向而去。

    而李天龙、刘大虎等将官每人都坐上了一辆精致的马车中,这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殊荣,一个个激动得不行。

    本来应该有周遇吉一席之地,但是他被留在了沈阳,因为沈浪离开后,一些重要军务便交到了他手上,他辽东总兵的位置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有周遇吉在,沈浪和崇祯都不用担心辽东能再出什么大乱子。

    浩浩荡荡的车驾从德胜门进入京师之后,引起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因为建虏被灭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全城。

    曾经谈虏色变,如今建虏灰飞烟灭,岂不可喜可贺?

    “大明万岁……”

    “陛下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崇祯听到也不由心情激荡。

第四百四十三章 你们就是反贼

    接下来的一阵子,京师可谓热闹非凡,举城欢腾。

    崇祯下令犒赏三军,并在皇宫宴请以沈浪为首的凯旋将士。

    甚至,在沈浪的建议下,他还下令让人将此次伐清的过程编排成戏剧在全城巡回演出,并顺势成立大明戏剧院,接下来他们将会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

    这种文化传播,既可以宣扬大明的强大,同时也可以增强百姓的自豪感,以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

    《明报》不但会提前预告演出的时间和地点,还会进行全程报道。

    这几个月来,借助对伐清过程的持续报道,给大明百姓带来最新的辽东战况,《明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各省相继都开办了分社。

    每期出版,几乎都是供不应求,甚至还衍生出了报纸租赁的生意,和沈浪小时候租书看小说差不多。

    崇祯自己也没闲着,他又是参拜太庙,又是祭祀皇陵,和先祖分享大明取得的辉煌战绩,以告慰先祖在天之灵。

    大家似乎都很忙,沈浪却反而闲了下来,他是真的闲了下来,因为很多热闹他也不喜欢凑。

    大部分时间呆在宫后苑,陪小昭仁玩玩,听着朱媺娖新习得的曲子,好不惬意。

    期间他也多次回到现代社会,但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反而显得比较平淡,因为在这个和平的国度,无法经历大明的波澜壮阔。

    这与沈浪的性格有着不小的关系,他觉得闲暇时在现代社会消遣倒还不错。

    所以,在暗中考察了一下医院和护理对母亲的照顾没有什么问题之后,他便又放心的回到了大明。

    此时崇祯已经开始在着手处理俘虏的问题了,这些俘虏主要包括投降满清的汉人俘虏,还有像豪格、济尔哈朗、索尼这些重要的满洲人俘虏。

    不过,让沈浪有些意外的是,崇祯直接下令将洪承畴、范文程、宁完我、孔有德、尚可喜等重要汉奸全部处死,根本没有要见上一面的意思。

    甚至在洪承畴乞求能见他最后一面,崇祯都拒绝了。

    沈浪原本以为崇祯会当面对这些人进行奚落一番,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有眼无珠,然后带着巨大的悔恨下地狱。

    也可以让其他人看看,背叛大明是没有好下场的。

    但崇祯并没有如此做,也没有下令施以酷刑,就是最简单的杀头。

    沈浪稍微一想也就明白了,若是放在几年前,崇祯很可能就会这么做了,不然无法消解心头之恨。

    但放到现在,就显得没什么意思了,连满清都没了,奚落这些满清的奴才又有什么意思?这些奴才配吗?换成多尔衮或皇太极还差不多。

    不过,豪格和济尔哈朗两个亲王,还有索尼、苏克萨哈几个大臣倒是有资格让崇祯见上一面。

    崇祯没有先召见豪格,而是召见了济尔哈朗,因为豪格还是有些抗拒,怎么说呢,有些像当初的洪承畴。

    入京之后,沈浪特意将豪格和他的女人安排在了一起居住,反而将其他子嗣与其分开,然后进行窃听。

    豪格自然不知道大明还有窃听这么高超的手段,所以在和他的女人单独相处的时候也少了很多顾忌,心里的一些想法自然就表露了出来。

    有时候女人的想法也更加现实一些,既然没有勇气全家为大清殉葬,就要接受现实。

    若还一味的抗拒大明的招抚,崇祯的耐心随时都会耗尽,因为如今的大明不像以前的大清,一个肃亲王投不投降对大明的影响真的不大。

    豪格显然也不傻,从他的言语上分析,心里防线已经松动了,只是还抹不开面子,和当初被满清俘虏的洪承畴一个德性。

    皇太极可以假惺惺的对洪承畴予以关怀,给他一个台阶让他能心安理得的投降。

    但是崇祯对豪格却不会如此,不值得,所以干脆就懒得理他,晾他几天,若还是扭扭捏捏,把他的家眷抓出来几个砍了就是。

    相比于豪格,济尔哈朗就要务实多了,见到崇祯之后,没有丝毫迟疑的直接下跪,叩首道:“罪臣济尔哈朗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崇祯玩味的道:“哦,罪臣?你何罪之有啊?”

    济尔哈朗稍微沉吟了一下便道:“这些年罪臣与大明天军的战斗中,手上沾了大明天军的血,乃大罪也。”

    “还有呢?”

    “罪臣不知,还请皇帝陛下明示。”

    崇祯的声音转冷:“你是真的不知,还是假的不知?”

    “罪臣真的不知,绝不敢欺瞒皇帝陛下。”

    “那你告诉朕,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之流,是不是反贼?”

    听到这个问题,济尔哈朗只是伏低身子,没有立即回答。

    “抬起头来。”

    济尔哈朗不得不小心的抬起头。

    “看着朕,回答朕刚才的问题。”

    济尔哈朗是聪明人,知道崇祯是要他说什么,他有些纠结,但最终还是说道:“诸申乃大明治下之民,他们起兵反明,窃居辽东,自然是反贼。”

    果然,济尔哈朗还是那般的务实,当初他父亲和两个兄长被努尔哈赤所杀,他都没有任何怨言,还对皇太极忠心耿耿,尽心辅佐。

    如今,在生死存亡之际,说努尔哈赤等人几句坏话自然也没有那么难以启齿了。

    而从济尔哈朗口中听到这个答案,崇祯的心里也舒服了不少,什么一代雄主,就是反贼。

    崇祯本就对济尔哈朗也没有太大的恶感,既然此人这般识相,崇祯也没有过多的为难他。

    随即下令道:“济尔哈朗听令。”

    “罪臣在。”

    “朕今册封你为智顺伯,戴罪立功,协助我大明整治诸申一族,令诸申一族安分守己,不再招惹事端。”

    “罪臣谢主隆恩,必尽心尽力效忠大明。”

    “好,你且平身吧。”

    “谢陛下。”

    “带索尼上来。”

    没一会儿,索尼便被带了上来,他自然一眼就看到肃立大殿中央的济尔哈朗。

    崇祯没有让济尔哈朗退下,就是为了给索尼做个榜样。

    在得知济尔哈朗已然认罪,并亲口言明先汗、先帝乃反贼之后,虽然心里有些不耻济尔哈朗的行径,但他也迅速的认命了。

    因为他很清楚,若自己不愿承认,很可能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在接下来进到大殿的人中,虽然都承认自己有罪,但是有两人却不愿开口说出先汗、先帝是反贼的话,然后就迅速被拖了下去。

第四百四十四章 鸿门宴

    “哼,看看这些大清的忠臣,转眼就心甘情愿的做了明国的奴才,还要劝说本王和他们一样,简直无耻至极。”

    原来,这两天济尔哈朗、索尼、苏克萨哈等人先后上门拜访豪格。

    却没想到,深受先帝信任的济尔哈朗、索尼已经完全忘却了故国,站到了明国一边,劝说他豪格尽快接受现实,免得惹祸上身。

    身为先帝长子,豪格首先想到的是可耻的背叛,自然非常的愤怒。

    不过,他也只敢在背后骂骂,不敢当着这些人的面痛斥。

    因为他担心这些已经背叛大清的奸贼会在崇祯面前嚼他的舌根,说自己坚决反明,不可能投降,那就真的要惹上灭族的大祸了。

    三日后,几个勇卫营士兵直接闯入豪格的住处,直接对他道:“我们沈督师沈大人有请。”

    豪格虽然有些不满,但也知道自己根本没办法拒绝,只得动身前往。

    当他抵达沈浪位于大时雍坊的住宅之后,发现沈浪请的不只他一人,济尔哈朗、索尼、苏克萨哈,还有贝子汉岱,贝子屯齐等人都在。

    “这怕不是什么好宴,不会是场鸿门宴吧。”豪格心头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边请。”一个亲兵对豪格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豪格便来到沈浪左手边的首位坐下,他的对面是济尔哈朗。

    待最后来到的豪格落座之后,坐在上首位的沈浪才出声道:“我是代我们陛下宴请的诸位,算是抚慰弃暗投明的俊杰。另外,我也顺便给几位送送行。”

    前面半句话好理解,但是后半句话却是让人捉摸不透。

    送行?给谁送行?送什么行?

    但是也没人敢开口问。

    豪格倒是心里一突,不会是自己吧。

    济尔哈朗和索尼几人也若有若无的瞟了豪格几眼,也第一时间想到了豪格。

    豪格心头沉重,崇祯和沈浪的耐心真的已经耗完,要对本王动手了吗?

    若真如此,我豪格苟活至今图什么?

    说不后悔是不可能的,豪格悔不当初在盛京狠心让全府上下为大清殉葬,那样起码还能落一个好名声。

    如今要是被押到京城后处死,真的是死得一文不值啊,还会为他人耻笑。

    “来,我先代我们陛下敬诸位一杯。”沈浪神情温和的举起酒杯。

    济尔哈朗、索尼等人纷纷举起酒杯应和,唯独豪格好像没有听到一般。

    “豪格。”济尔哈朗沉喝一声。

    豪格似是才回过神来,微一沉吟便举起酒杯。

    沈浪只是淡淡的道:“我从不劝人饮酒,愿者饮,不愿者可滴酒不沾,诸位请自便。”

    说罢,沈浪直接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济尔哈朗和索尼几人也连忙饮完杯中美酒,然后就听到纷纷的夸赞声。

    “好酒。”

    “好酒,真是好酒。”

    豪格虽然还是拉着一张脸,但也仰头将酒一饮而尽,只是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酒过三巡之后,沈浪似是不经意的道:“在坐的诸位,除了豪格没有明确向我大明效忠之外,其余人都在陛下面前表过忠心。”

    “只是这份忠心,有多少真心,又有多少假意呢?”

    听了这话,所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沉默不语。

    沈浪接着认真的道:“有没有人揭发?揭发那些虛情假意者,因为他们犯了欺君之罪。”

    “此乃大罪,揭发者有赏,犯欺君之罪者,论死。”

    果然不是什么好宴,所有人都神情凝重。

    时间一点点过去,整个场面寂静无声,没有人开口说话。

    还是沈浪自己打破沉默,他继续开口道:“既然没有人说话,那我就来提个醒。”

    沈浪清了清嗓子,说道:“肃亲王殿下,好汉不吃眼前亏,何不先留得性命,假意归顺,再图以后。”

    “明国让我等投降,无非是想让我等帮他们治理辽东还有建州卫,以及原明国奴儿干都司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其他诸申人。”

    “咱们暂且先忍一忍,只要我等回到辽东,就有机会再如先汗一般起兵反明。”

    听到这些话,几乎所有人都变了脸色,这可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啊。

    可是,沈浪怎么能知道得这么清楚?是他编造的,还是真有其事?

    场面再次陷入寂静。

    “怎么,还没有人愿意揭发欺君罔上者?也没人主动站出来承认吗?”沈浪的声音转冷。

    各人神色各异,今天肯定有人要遭殃了。

    济尔哈朗和索尼几人眉头紧皱的看向豪格,因为刚才那几句话中,只提到了豪格。

    但从那意思中,是别人对豪格说的,而不是豪格自己说的。

    若是豪格还不表示什么,今日恐怕难逃此劫了。

    他们虽然归顺大明,但是身为前清大臣,自然也不愿见到先帝的长子豪格殒命在此而无能为力。

    可豪格的心里又哪能平静,他自然清楚沈浪刚才说的那些话是事实,更可怕的是,好像还一模一样。

    “是谁?是谁出卖了我?”

    豪格心中无比的愤怒,简直要发狂,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笑话,从拜音图,到何洛会,再到现在的谁谁谁,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啊。

    这些人的每一次背叛,都让自己如坠万丈深渊,如此致命,连爬都爬不起来。

    “豪格,沈大人在问你呢,你还不从实招来?包庇欺君罔上者,那可是同罪。”索尼忍不住大喝一声。

    豪格知道自己要再次面临那样艰难的抉择,是选择全族上下同死,还是出卖信任自己的同伴?

    沈浪淡笑道:“既然如此,看来还得我自己把人揪出来了。”

    听了这话,最终,铁骨铮铮的肃亲王哀叹一声的开口道:“是贝子屯齐和贝子汉岱说的。”

    屯齐和汉岱两人猛的一惊,似是不敢相信这话真的是从豪格口中说出的。

    济尔哈朗连忙接话,斥责道:“你们两个混帐,自己找死,不要牵连我诸申一族万千性命,我诸申一族已经改过自新,不会再起任何异心。”

    索尼也跟着道:“你二人狼子野心,死不足惜,勿要再连累诸申一族,诸申一族已经犯错一次,不会再犯第二次。”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斥责,争相与两人划清界限。

    “肃静。”

    听到这简短的两个字,所有人都立即闭嘴,因为这是沈浪说的。

    待场面安静下来之后,沈浪看向豪格道:“豪格,你可不要冤枉好人啊,确定是他们二人所说吗?”

    豪格显然已经认命了,直接回道:“沈大人既然能清清楚楚把那些话说出来,想必心中已经知道是谁。”

    沈浪随即哈哈笑道:“确实,还真是他们。”

    “拿下。”

    屯齐和汉岱知道无法逃过此劫,立即做出戒备神色,准备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屯齐更是猛的一掀茶几站起,指着豪格喝道:“竖子不足与谋,你枉为爱新觉罗家族一员。”

    “还有尔等贪生怕死的鼠辈……”

    七八个亲兵不待他们说完,直接扑将上来,将两人死死的按住。

    两人疯狂的咆哮、挣扎,但都徒劳无功。

    “欺君罔上者,死,拖下去,枪毙。”

    两人迅速被拖了下去,没有多久,便传来几声清脆的枪响。

    而这几声枪响,也彻底的打碎了豪格最后一点尊严,狠狠的震慑了其他人。

第四百四十五章 最毒是阉人(上)

    豪格为了保全家人,最终出卖了两个同伴,也出卖了灵魂。

    随即,他接受崇祯的召见,被册封为东顺侯。

    《明报》对此事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皇太极的长子归降,并接受大明皇帝的册封,从侧面反应了爱新觉罗一族对大明的臣服。

    此事对整个辽东,以及奴儿干都司的诸申肯定能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让他们尽快的承认被大明征服的事实。

    当然,崇祯和沈浪对豪格施以恩惠的另一个原因是,多尔衮还真的逃出生天了。

    他率部抵达建州卫之后,根本没有多作停留,将能带走的物资带出城之后,就迅速毁城北上。

    并且,他尽量靠近海岸线一带行进,这就逼迫己方军队跨越更远的路程追击。

    出了辽东,就进入了原奴儿干都司的地界。

    对辽东,明军还相对熟悉一些,但更北方的奴儿干都司就复杂得多,因为大明失去对奴儿干都司控制的时间太久了。

    而奴儿干都司是多民族混杂的区域,蒙古人、女真人、吉里迷人、达斡尔人等等,民风彪悍,汉人相对较少。

    几十年来,由于建州女真的崛起壮大,以及血腥征伐,满清早已经取代了大明在这里的影响力,他们对满清自然更加认可。

    甚至直到现在,这里的很多人还不知道满清已经被大明覆灭了。

    而即便知道,甚至接触到了明军,他们也不可能一下子转变观念,立即向大明臣服,所以一路上明军遇到重重阻力。

    而随着战线的持续拉长,补给也越发困难,追击的难度自然更大。

    考虑到多尔衮逃走也并非完全是坏处,沈浪和崇祯商议之后,便让周遇吉只推进到建州女真的腹地即可。

    至于庞大的奴儿干都司,等稳定辽东之后,再慢慢消化。

    而逃往北方的多尔衮,为了寻求发展,除了各种资源,必然还会觊觎奴儿干都司的人口。

    长期以来,满洲族的人口一直是他们的短板,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多尔衮,一直都在努力的壮大满洲族的人口。

    甚至不惜通过战争的形式掠夺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和他们同宗同源种族的人口,然后强行归化。

    如今,满清在这次灭国之战中人口损失惨重,所以多尔衮即便在撤退时,也都尽量的带走各城堡的人口,可这肯定还是远远不够。

    待他找到合适的栖息地,必然会想办法争夺奴儿干都司,甚至是辽东的人口。

    这种情况下,豪格便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了,这就是留着豪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豪格在得知多尔衮还活着,甚至已经逃脱明军追捕后,他不但没有丝毫欣喜,反而非常的愤怒。

    他和多尔衮之间的恩怨,自然不必多讲。

    但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大清灭亡的罪魁祸首,就是多尔衮。

    是多尔衮用卑鄙的手段窃取了摄政王之位,是多尔衮派出阿济格征明以致大败,让大清的实力大损。

    然后,又是多尔衮亲率大清精锐主力在与沈浪的作战中惨败,葬送了大清赖以生存的根本,以致大清灭亡已成定局。

    大清不是他多尔衮的,而是他豪格这一脉的,自己的弟弟福临被逼殉国,自己成为明国俘虏,反倒是导致大清灭亡的多尔衮逃出生天,豪格的心里能平衡吗?

    若说之前被逼着效忠大明,豪格心里还有些不情不愿,但现在他的心里舒服多了,因为他誓要找多尔衮将新账旧账一起算一算。

    可他也知道,若得不到大明的支持,自己什么都不是,根本没办法和多尔衮相争。

    所以,真心的效忠大明,被大明认可就是唯一的选择。

    相比于多尔衮和豪格的遭遇,还有一个人不能遗忘,那就是多铎。

    多铎的悲惨经历相比于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上次因为贪嘴,导致二兄弟被废,成了没有净身的太监。

    可是伤势在那种尴尬的位置,多铎根本不能成行,哪怕是被萨克达和阿卜萨两人抬着赶路,他也是极其痛苦。

    无奈之下,三人只得躲在分水岭的茂密山林中,准备待多铎的伤好了之后再上路。

    这一待就是几个月,以防再次遇到锦衣卫或明军,三人谨慎了很多,能不生火就尽量的不生火。

    所以,三人大多数时候只能以野果充饥,甚至是生食生肉。

    几个月下来,三人身上早已经破破烂烂,蓬头垢面,和山中野人几无两样。

    由于一直躲在与世隔绝的原始山林中,三人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所以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但他们清楚,整个辽东应该已经被明军占领了,所以从山林中出来以后,也是尽可能的低调。

    他们昼伏夜出,避开大路,一路向北的打探着消息。

    直到他们活捉了一个进山打猎的猎人,从猎人口中得知多尔衮还活着,并且逃出了建州北上。

    而建州,也已经被明军控制。

    他们在将猎人灭口之后,就尽量的绕过建州的地界,一路逃到了海西女真生活的区域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明军占据建州之后就没有再北进了。

    当然,他们也不敢放松大意。

    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尽快找到摄政王的大部队汇合。

    也许是苦尽甘来,也许是霉运已经过去,他们在乌拉城西南十多里外遇到了一支百余人的八旗军。

    对八旗军极其熟悉的多铎经过一番确认,认定这就是自己人。

    于是,他立即掏出一块腰牌,让萨可达上前去交涉。

    没有多久,萨可达就带着那支八旗军匆匆赶来。

    为首的竟然是一个梅勒章京,堂堂梅勒章京,麾下只率领百余人,太寒碜了。

    看到萨可达没事,多铎这才放心的现身出来,立即显露出了豫亲王的威严。

    那梅勒章京率领麾下在十丈左右的距离停下,然后迅速的翻身下马,快步向多铎走来。

    在多铎身前几步外,他停下脚步,小心的打量起来。

    因为此刻豫亲王的形象实在是不敢恭维,若是在半年前,他一眼就能认出,可现在真得好好辨认一番了,万一认错人了可是非同小可。

    突然,他的脸色猛的一变,完全确认了多铎的身份。

    他快速的拍打双袖,单膝跪下行礼道:“奴才那满,见过豫亲王殿下。”

第四百四十六章 最毒是阉人(下)

    “豫,豫,豫亲王?”萨可达和阿卜萨二人脸色大变。

    虽然他们早就猜到自己精心照顾的富勒塔大人身份尊贵,但怎么也没想到是摄政王的同母弟豫亲王啊。

    惊骇之后,两人心中狂喜,飞黄腾达了,飞黄腾达了,这些时日吃的所有苦都值得了。

    但两人的面上都没有表露出来,也连忙上前行礼。

    萨可达跪下惶恐的道:“奴才不知是豫亲王殿下,没有照顾好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阿卜萨也连忙上前跪下道:“奴才有眼无珠,竟不识得豫亲王殿下,罪该万死。”

    多铎笑道:“是本王刻意隐瞒,与你二人无关。你二人一路照顾,本王必铭记在心,你们先起来吧。”

    二人大喜:“谢殿下。”

    那满本是奉多尔衮之令,趁明军还未影响到乌拉城这里,率军而来是为了加强八旗军在此地的影响力,以尽可能的获取更大的利益。

    实在没想到,竟然会有如此大的意外之喜,侥幸遇到了豫亲王,那满自然再无心其他,准备立即护送多铎去见多尔衮。

    不过在这之前,多铎肯定要好好的打理一番,不能以此面目去见兄长,那满自然知道安排。

    而多铎也没有忘记萨可达和阿卜萨两个奴才,亲自交代那满也给安排一下,两人诚惶诚恐之下,心中越发欢喜。

    在一条溪边,那满让人搭好帐篷,并烧好热水,准备让三人好好的清洗了一番,然后再给三人剃头修面。

    那满正好是镶白旗的,他直接将自己身上的棉甲脱下来给多铎穿上。

    换上棉甲,多铎豫亲王的气势更加显露了出来。

    他微一沉吟,问向一旁的那满道:“萨可达和阿卜萨现在何处?”

    那满连忙道:“就在旁边的帐篷中,奴才按殿下吩咐,让他们多洗一会儿,所以他们还在沐浴。”

    多铎点了点头道:“好,你去安排两个信得过的手下过来,然后将其他人清退开。”

    那满微微一惊,但不敢多问,连忙应令道:“喳。”

    没有多久,那满召集了两个最为信任的亲兵过来,然后进到帐篷对多铎道:“殿下,人安排好了。”

    多铎立即招招手,示意那满靠近过来,那满不敢耽搁,连忙上前两步。

    多铎嫌他还不够近,于是自己又上前两步,贴近那满的耳边交代了一句。

    那满脸色猛的一变,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整个人直接愣在那里。

    多铎目光微冷,喝问道:“没听明白?”

    那满一颤,连忙道:“明白,明白,奴才明白,奴才这就去办。”

    随即,他连忙躬身退了出去,低声的向外面的两个亲兵传达了命令。

    两个亲兵一人从篝火那边提了一桶热水过来,在那满的示意下,向着旁边的帐篷行去。

    此时的帐篷里面热气腾腾,萨可达和阿卜萨两人面前各放着一个木桶,正悠哉悠哉的搓着澡。

    已经好长时间顾不得洗澡了,身上都发臭了。

    此刻托豫亲王的福,才能这般美美的洗个热水澡,太爽快了。

    想到自己与豫亲王殿下同甘共苦几个月,有过命的交情,两人似乎看到荣华富贵正在向自己走来,心情无比的激动。

    萨可达的脑海中更是想入非非:“以后,就不是老子自己在这里搓了,肯定要几个小美人帮老子洗。”

    “真是迫不及待啊,这么长时间都快憋出个鸟来了。”

    “不对,可不能在豫亲王面前提鸟了,这会戳中殿下痛处的,这个秘密要彻底烂在肚子里。”

    正在这时,又有两人提了两桶热水进来了。

    萨可达连忙道:“嘿,兄弟,热水就不用再准备了,澡已经洗得够久了,肚子都洗饿了,有没有准备吃的?”

    其中一人连忙回道:“已经在准备了,有酒有肉。”

    “好,好。”萨可达和阿卜萨皆是大喜,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上一次喝酒吃肉还是在好几个月前,结果还没有吃进嘴里,锦衣卫就来了,然后命都差点丢了。

    虽然最后小命得以保住,但是豫亲王殿下却是废了,想想都是泪。

    哎,不说了,不说了,此事绝对不能说,想都不能想。

    两个亲兵将热水提到萨可达和阿卜萨两人跟前,随即对视一眼,然后微不可察的挪近到两人身后。

    他们的右手都伸到背后,并已经握住了一柄锋利的短刀。

    两人再次对视一眼,互一点头。

    说时迟,那时快,他们迅速的伸出左手将萨可达和阿卜萨两人的嘴巴一捂,右手快速环向他们身前,猛的一刀扎向了他们的心口,干净利落。

    萨可达和阿卜萨只看到一道寒光从眼前划过,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就感觉心口一凉。

    “怎么会这样?”这是两人脑海中第一时间蹦出的念头,荣华富贵没来,死亡倒是迫不及待的先来了。

    在意识消亡前的一刹那,萨可达似乎想明白了:“你这个阉狗,你好毒啊,早知如此,老子就应该宰了你。”

    他很想大喊一声,多铎是太监,让所有人都知道。

    但是,已经没有机会了。

    两个亲兵松开手,两具尸体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用刚提来的热水将手上和刀上的血迹清洗一番,两人迅速的退了出去,准备向那满复命。

    却没想到,那满就在帐外,而且豫亲王殿下也在。

    “安排人埋了吧。”多铎丢下一句,就回到了不远处的帐篷内。

    那满目送多铎离开,感觉这其中的事情恐怕并不像豫亲王所说的那般简单。

    因为多铎之前告诉他,这两人一直不知道他多铎的身份,期间多有怠慢,甚至起了杀心。

    若是如此,根本没必要这般隐密的除掉,反而像是在掩盖什么。

    那满是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去探究,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要烂在肚子里,不然自己很可能会惹祸上身。

    而让多铎需要用灭口的方式去除掉萨可达和阿卜萨两人,自然是那难以启齿的痛楚。

    他多铎如此落魄的一面被人看到,他现在可以接受,但是成为太监的事实,绝对不能被外人知晓。

    所有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必须死,因为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所以,他早就对这两人起了杀心,只是之前还需要依仗他们照料和保护。

    如今两人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自然是除之而后快。

第四百四十七章 身份洗白,老子不是太监(上)

    满清被灭,震慑最大的莫过于曾经投降满清的蒙古各部了。

    三年多前,随阿济格征明的大军中,就有蒙古各部的兵力参战,最终也跟着一起惨败。

    甚至察哈尔部一支在第一战就因为损失太大,不愿成为炮灰而主动向勇卫营投降。

    正因如此,他们获得的待遇比俘虏的满洲兵要好得多。

    现在,曾经强大的主子直接没了,蒙古又不得不再面对大明这个争斗几百年的对手了。

    大明还是那个大明,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衰落,但迅速的壮大了起来。

    而蒙古却是彻底的沉沦了下去,分崩离析,然后被满清各个击破,最终不得不成为满清的附庸。

    如今连强大的满清都不是大明的对手,蒙古各部还有与大明争斗的资格吗?

    察哈尔部第一个向大明递上了降表,因为他们对满清也多有不满,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向满清归顺。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察哈尔部距离大明最近,直接与大明接壤。

    当初阿济格战败逃跑后,明军便迅速的冲出边墙进入察哈尔部,察哈尔部损失惨重,让察哈尔部对满清更加痛恨。

    因为正是满清的失败才导致明军入侵察哈尔部,而辽东反而相安无事,他们心里自然不平衡。

    也是通过这一次,察哈尔部很清晰的认识到了大明的强大,察哈尔部对上大明,绝对不是对手。

    而随着满清的灭亡,大明的强大又进一步得到印证。

    于是,察哈尔部所有台吉聚在一起,经过一番简单的商议,便决定立即归顺大明。

    赶早不赶晚,说不定因为最先归顺,还能得到更大的利益。

    果然,察哈尔部递上降表没几天,察哈尔部可汗阿布奈就被崇祯册封为察哈尔王。

    要知道,就连皇太极长子豪格都没有被封王,仅仅是一个东顺侯,相差好几个级别。

    察哈尔部在漠南蒙古各部中,算是实力很强大的。

    有了察哈尔部带头,除了位置更北,与满清关系更加紧密的科尔沁几个部落,其他部落都陆续递交了降表,选择了归顺大明。

    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只是为了求存,投满清是投,投大明也是投,换个主子而已,习惯就好。

    就这样,大明还未派出一兵一卒,就轻松的收服了满清花费几十年才征服的蒙古各部中的一大半。

    大明先祖征战两百年都没有做到的事,被自己这般轻松的完成,崇祯喜悦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

    不过在此之际,却突然爆发出了一个惊天秘闻,简直太过骇人,直接牵连到了当今大明最大红人沈浪沈督师的头上。

    原来功高盖世、如日中天的沈浪沈督师,竟然根本没有净身,乃堂堂正正的真男人、大丈夫,根本不是太监啊。

    这原本没有什么,可是他冒用宦官身份入了宫,并借助王承恩的势,迅速博得了陛下的极大信任,然后才当了监军。

    这可是大罪,欺君的大罪啊。

    一时间,朝野震动,全城震动,瞬间盖过了蒙古各部投降的新闻。

    一些没有被揪出来的东林余孽和对沈浪充满敌意的人连忙跳出来大肆抨击,朝堂上几个给事中和御史也想借助此事为自己博取名声,纷纷要求严惩沈浪。

    “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欺君自古以来就是杀头的大罪,岂能纵容沈浪一人?”

    “此前沈浪名声不显时,其假冒的宦官身份都能好好的隐藏,如今其贵为当朝第一人,手握雄兵几十万,怎可能突然被揭穿了身份。”

    “很可能此事就是沈浪自己故意暴露出来,就是想借助功劳为自己洗脱罪名,其心可诛,其罪更可诛。”

    “望陛下明察,切不可姑息养奸。”

    更有甚者,直接提议对沈浪施以宫刑,让他不用再冒充太监,直接成为真正的太监。

    这看似在保沈浪的性命,实则极其恶毒。

    沈浪乃堂堂真男人,剿反贼、灭流寇、除建虏,何以能受此奇耻大辱。

    若真的为了苟活而受此等大辱,以后又何以立足?这就直接断了沈浪的前程,还成为笑柄,没了任何威胁。

    其实,这些人敢公然站出来抨击沈浪,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揣摩圣听,猜测这很可能是陛下崇祯的意思。

    沈浪的功劳太大了,在军中的影响力太深了,功高盖主,若不除之,必成后患。

    若是没有合适的借口,沈浪自然是妄动不得,但他自己犯了欺君之罪,这就怪不得别人了,这不正是陛下除掉他的大好时机吗?

    所以这些人感觉自己摸透了崇祯的心思,只是陛下不好亲自出面,以防落得个枉杀功臣的骂名。

    于是,他们纷纷跳出来。

    反正有陛下在后面撑腰,怕什么,这可是只赚不赔的买卖。

    相比这些大多只为个人利益的无耻之徒,同情和支持沈浪的人也有不少,特别是军中的武将,听说沈浪不是太监,反而更加高兴。

    毕竟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有几个喜欢阴阳怪气的死太监,而且大明的太监名声大多不好。

    以前还想着,沈督师什么都好,赏罚分明,爱兵如子,不论何时何地,都与全军上下同甘共苦,深得全军上下将士的信任和敬重。

    唯一的一点,就是太监的身份有点可惜,所以所有人都选择性的遗忘沈督师这个身份。

    可是没想到,沈督师这个最让人诟病的身份,竟然是假的,他们怎能不高兴?

    可这样一来,沈督师就要惹上大祸了,他们自然不能见死不救,于是纷纷为沈浪求情。

    就连远在辽东的周遇吉,在听闻此事之后,也第一时间致电电讯司,要求将自己的原话转达给陛下。

    “我周萃菴最早跟随沈大人,沈大人的为人,沈大人的功勋,周某最是清楚。”

    “在京城城外击败建虏大军的勇卫营,就是沈大人一手建立并训练的,没有这支勇卫营,我大明万千生灵,必遭涂炭,陛下也必然再次受辱。”

    “正是这支勇卫营,让明军第一次击溃入寇的建虏,重振我大明军威?何其快哉!”

    “接下来短短几年,沈大人先后平定应天府另立朝廷的反贼,剿灭流寇,再到今年覆灭满清,那一件不是旷世奇功?”

    “沈大人隐瞒身份所犯的欺君之罪,未有造成太大过错,只是让陛下颜面有失,可是沈大人为陛下挽回了多少颜面?”

    “这点过错,怎能抵得过沈大人挽救我大明江山社稷之功?”

    “兴明兴明,我大明中兴就是自沈兴明起啊,他是天降我大明的福星啊。”

    “若重惩沈大人,岂非自断臂膀,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比之当初袁崇焕枉杀毛文龙更甚,必让逃出辽东的多尔衮在睡梦中笑醒。”

    “周萃菴泣血恳请陛下一定要三思啊,沈兴明不可重罚,更不可枉杀啊!”

    电讯司的人不敢隐瞒周遇吉的这份陈词,记录下来之后,第一时间呈报给了崇祯。

第四百四十八章 身份洗白,老子不是太监(下)

    宫后苑,堆秀山,御景亭。

    周皇后和朱媺娖相伴崇祯左右而坐,沈浪坐在崇祯对面,王承恩则在一旁服侍。

    场面一片和谐,似乎丝毫不关心外面正在闹得沸沸扬扬的假太监事件。

    假太监的当事人沈浪竟然还好好的坐在这里,这要是让外人知晓,恐怕会瞬间惊掉眼珠子。

    而知道沈浪假太监身份的人,除了不在场的太子朱慈烺,其他人都在这里了。

    这些都是崇祯最信任的人,若是没有崇祯的允许,他们肯定是不会泄露出去的。

    那这件事情突然被曝出来,难道是崇祯授意的吗?当然不是。

    倒是被有些人给猜中了,沈浪假太监的身份被曝光出来,确实是沈浪自己推波助澜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他想要洗白这个身份。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太监的身份比头上顶着一片青青草原还让人难以接受。

    当初沈浪捏着鼻子给自己安上一个宦官的身份,就是为了更快的上位,然后尽快的做些实事。

    若是没有自己这么巨大的牺牲,哪能取得如今的成就?

    “老子为大明付出的牺牲太大了。”

    沈浪不止一次这般想着,所以他每时每刻都想着怎么摘掉太监这顶帽子。

    直到这次灭清回归,他觉得时机到了,若这次都摘不掉,那以后就更难了。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向崇祯提出了此事。

    崇祯立即应允并支持,毕竟这可是自己未来的女婿,若沈浪无法洗白太监的身份,那接下来怎么迎娶娖儿?

    周皇后也大力支持。

    可是,崇祯即便是皇帝,整个大明也不是他的一言堂,不是他一张嘴就可以将这件事情直接揭过去。

    所以,此事还需要小心运作一番。

    前段时间,《明报》每期至少有一半的版面都在为沈浪造势,大力宣扬沈浪这几年来的各种事迹和数不清的功劳。

    同时,又编排一些剧目在全城进行巡回表演,让沈浪的形象更加光辉高大。

    锦衣卫还在暗中将舆论向沈浪这边推动,引导人们对沈浪更加崇拜。

    在这样一番联合操作之下,几乎全城的人都对沈浪敬畏有加,将沈浪当成了拯救大明于水火的天纵之才,是大明的大英雄。

    时机差不多后,再将沈浪是假太监的事情放出风去,然后就闹出了如今沸沸扬扬的假太监事件。

    崇祯将刚才从下面呈上来的一份奏报推到沈浪面前,笑道:“你看看,这周萃菴为了你,可是连自己的前程都不顾了。”

    沈浪连忙拿起来看了一遍,原来这是在辽东的周遇吉通过无线电给自己求情的话,句句动人肺腑。

    沈浪大为感动,因为周遇吉根本不知道事情的原由,只是单纯的从道义和感情上来为自己求情。

    一般人恐怕是唯恐避之不及,要是心再黑一点,坐到周遇吉这个位置,还巴不得压自己一头的沈浪倒下,这样自己就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了。

    但是,周遇吉却没有。

    而且他其中的一些话说得很直白,甚至都没有顾及到崇祯的感受,这要是计较起来,他自己都要惹祸上身的。

    沈浪感叹一声:“这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不为私利,不为前程,只为心中的那份坦荡。”

    崇祯笑道:“你们两人倒是惺惺相惜。”

    沈浪连忙道:“周萃菴的性子陛下也清楚,不会官场上的那些弯弯绕绕,一个典型的职业军人,有时候说话不过脑子,容易得罪人,还望陛下不要和他计较。”

    崇祯故意脸一板的道:“幸好这些话只有我们这些人知道,要是他在朝堂之上,当着百官的面这般说,看朕会不会和他计较。”

    “什么叫只是让朕的颜面有失,难道朕的颜面在他周萃菴的眼中,就这般一文不值?”

    沈浪苦笑:“陛下息怒。”

    周皇后也在一旁插话道:“咱们大明就需要沈大人、周大人这般纯粹的人,他们不比那些只会讨陛下欢心的人强百倍?”

    “如这次攻讦沈大人的那些人,有几个是真正为咱们大明着想的?”

    “连臣妾都能想到那些人肯定以为是陛下要查办沈大人,所以才想讨陛下欢心,不遗余力的肆意攻讦。”

    “若陛下不加以遏制,党争恐怕又会死灰复燃。”

    周皇后很少在政见上发表言论,但这次还是有些忍不住了。

    毕竟这次的事件直接牵扯到了拯救大明、拯救自己一家于水火的沈浪,这可是朱家和大明的大恩人呀。

    而且,沈浪还是自己的未来女婿,自家人不帮自家人,帮谁?

    更有甚者,竟然提议将自己的未来女婿施以宫刑,简直岂有此理。

    若不是有些说不出口,周皇后真的恨不得请求陛下将这些人统统给阉掉,这些混帐太恶毒了。

    沈浪也记住了这些家伙,他娘的,简直不是人啊,这些文人搞起人来,一点不比锦衣卫逊色。

    不过,任由那些渣渣怎么都不可能想到,他们根本不是在与沈浪一人对抗。

    而是在与沈浪、崇祯、周皇后、太子、公主、锦衣卫、甚至是东厂一起抗衡,这简直是最强天团了。

    而且,他们还是在明。

    不过,沈浪和崇祯也没有大意,所以这几天也是让锦衣卫继续引导舆论。

    京师百姓并没有因为假太监事件对沈浪抱有什么恶感,反而都很同情。

    毕竟沈督师的功劳太大了,若是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严惩,那是大明的损失,军中将士恐怕也会寒心。

    收到锦衣卫调查的反馈,沈浪和崇祯都觉得火候差不多了。

    于是,崇祯亲自出手了,他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叙述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时间引起巨大轰动。

    原来,假太监事件是沈浪不想再欺瞒陛下,主动到陛下面前真心悔过而自曝出来的。

    所以,若是沈督师不主动说,根本没人会知道。

    同时,崇祯还在文章中写到,沈浪这几年在宫中,除了隐瞒未净身的事实之外,并未做出任何出格之事,更没有做任何对大明不利的事情。

    反而在大明遭遇巨大危机时,挺身而出,为大明灭虏平患冲锋陷阵,呕心沥血。

    另外,崇祯表示自己也相信沈浪是真心悔过,不然沈浪完全可以在辽东的时候说,而不是选择在回京之后。

    这样一说,大多数人都瞬间明白了,在辽东时,沈督师可是手握二十万精锐之军。

    若是在那种情况下请求陛下赦免其罪,陛下恐怕也要三思吧。

    可是,沈督师并没有,反而仅率军两万回京,然后只身入宫在陛下面前陈述此事,这是何其的真心啊。

    一时间,所有人对沈浪更加敬佩和同情。

    而在文章最后,崇祯公开表示,自己虽然有些愤怒,但对沈浪这个忠义又能力出众的忠臣良将,实在是恨不起来。

    可是,此事又涉及到皇家颜面和大明律法,他一时也不好决断。

    所以,他决定让全城百姓一起来处理此事。

    若是全城百姓都觉得沈浪之罪可从轻处罚,朕便特赦他,若全城百姓觉得其罪可诛,朕也必定不轻饶他。

    这还用问,全城百姓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对沈浪从轻处罚。

    事情这般戏剧性的转变,一下子打乱了很多人的计划,之前一些疯狂攻讦沈浪的人,连忙见风使舵,又开始为沈浪求情起来。

    崇祯顺势而为,立即在朝堂上宣布,将此次沈浪率军灭清的功劳进行功过相抵,既不叙功,也不定罪。

    虽然很多人为沈浪感到可惜,但这个结果也基本让支持沈浪的人感到满意,大呼陛下英明。

    至此,沸沸扬扬的假太监事件算是圆满的划上了一个句号。

    沈浪心满意足的摘掉了太监的帽子,可以光明正大的喊出来,老子不是太监。

    头顶上那道挥之不去的阴霾彻底消散了,心情也极为舒畅。

第四百四十九章 蒸汽汽车(上)

    假太监事件的结果成功的达到了沈浪的预期目的,但沈浪并不想让人们再继续讨论此事,毕竟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尽快让它过去最好。

    而要让一个热点新闻最快的消退方式,就是用另一个新的热点新闻将其掩盖。

    作为现代人,沈浪自然深谙此道。

    于是,一个新的热点应运而生。

    《明报》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则重磅消息:大明第一辆蒸汽汽车即将诞生!

    然后每天都有关于蒸汽汽车的各种消息在全城传播。

    对于站在科技最前沿的京师百姓来说,蒸汽机他们已经不怎么陌生了,即便没有亲眼见过,但几乎都听说过。

    在此之前,大明已经掌握了蒸汽帆船的技术,并且成功的应用到了水师的战船上,在上次的灭清过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那些蒸汽帆船只在海上航行,只闻其名,未见其身,很是遗憾。

    而据《明报》报道,此次蒸汽汽车问世,将会在除夕这一天在京师城外面向所有人,感兴趣的可以到现场进行观看。

    不管是哪一个时代,人们的猎奇心里都是一样的,何况是这种第一次出现的新事物,自然迅速的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关于沈浪假太监事件的热度迅速消退。

    舆论的策划,是沈浪在背后操控,但是蒸汽汽车的发明,却是太子朱慈烺在鼎力支持。

    身为皇太子,又是科学院的副院长,他现在真的是将一门心思都花在了攀登科技树上。

    恨不得科学院将他知晓的各种事物都给发明出来,让科技革命在大明国土上彻底绽放开来,使大明更加的繁荣昌盛。

    再现,甚至是超越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不世之举。

    而此次对蒸汽汽车的宣传,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不过,这也是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宣传这种新事物,所以千万不能出现什么事故。

    否则,必将贻笑大方,导致人们对蒸汽汽车的不信任。

    更严重的还会让一些腐儒将科学归为奇技淫巧加以抨击,并阻挠科学的流行,连带着他皇太子的声誉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所以在除夕来临之前,朱慈烺不敢有丝毫懈怠,亲自监督这台已经造出来的蒸汽汽车进行各项测试。

    可要说对汽车这种东西谁最熟悉,朱慈烺第一个想到自然是自己的老师沈浪。

    蒸汽汽车这种外燃机车在老师那个时代早已经是淘汰的东西了,比之结构更加复杂的内燃机车简单得多。

    而这台蒸汽汽车能够这么快造出来,也是得益于老师带来的大量资料和视频,甚至还有几台成型的蒸汽汽车模型。

    所以,大明第一台蒸汽汽车,不管是在外观、操控性、动力等各方面性能,都比正史中刚出来的那些蒸汽汽车要领先得多,让大明向前跨越的脚步更大。

    朱慈烺不是没有想过让沈浪给看看,但是老师提供的帮助已经够多了。

    而且老师刚从辽东回来,奔波劳累近半年,难得的休整放松一下,他实在是有些开不了口。

    而且以后还会发明更多的新东西出来,不能总是找老师来试吧,否则把老师当成了什么?

    在科学院西侧的操场中,朱慈烺亲自对着五个精心挑选出来的司机道:“距除夕只剩三天了,这三天时间你们轮流多练练,尽可能的找出这辆车可能存在的问题。”

    “此次试车非常重要,三天之后,你们谁对这辆车最熟悉,就是此次试车的司机。若是能找出这辆车存在的问题,还另有重赏。”

    “是,殿下。”五人在忐忑中,心中又异常的激动,因为他们都清楚,这次机会是改变自己命运的阶梯,必须尽一切努力去争取。

    “好了。你们去训练吧。”

    五人连忙行礼离开。

    朱慈烺直接转身,不过他的身形顿时一愣,原来是他在不远处的操场边上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

    朱慈烺大喜,连忙跑过去。

    “老师,皇妹,你们怎么来了?”

    原来,这两人正是沈浪和朱媺娖。

    沈浪笑着道:“再过几天就是除夕了,来看看你的蒸汽汽车如何了?”

    朱慈烺听到不由一喜,连忙道:“那太好了,我正想找老师看看呢。”

    沈浪却是突然正色道:“你刚才和他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

    朱慈烺微微一愣,有些疑惑的道:“老师觉得有何问题吗?”

    沈浪微一沉吟,解释道:“你让他们这样去竞争,从而选出最好的人选,是没错。但是,人性,是不能这般去考验的。”

    “刚才你的许诺对普通人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可他们每个人成功的的机会大概只有两成,有些太低了。”

    “若他们五人中有心怀不轨者,很可能会用不正当的方式去陷害对手,只要每淘汰一人,自己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大一些。”

    “更有甚者,若是嫉妒心太强,自己选不上,也不愿意让对手飞黄腾达,说不定会在蒸汽汽车上动什么手脚。”

    听到沈浪这样说,朱慈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从一开始自己就没有想那么多,以为这只是一个择优录用的正常过程,可这背后却隐藏着对人性最残酷的考验。

    他仔细一想,老师说的很对呀。

    若是那些人只是直接向竞争对手下手还好,可要是把主意打到蒸汽汽车上,万一在除夕那天出事,那就不是他们互相之间的事情了,也会将他朱慈烺给坑害惨了。

    幸亏老师及时出现,不然真的不敢保证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既然发现了问题,朱慈烺立即虚心接受,连忙请教道:“老师,若是你来处理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做?”

    “我会直接选择发挥最稳定,心理素质最好的那个,然后单独给他一些激励。另外再暗中预备第二个人选,但是不告诉他,除非第一个人突然出了什么变故才会让他顶上。”

    朱慈烺再一惊:“老师为何不选技术最好的那个?”

    “蒸汽汽车的操控并没有那么难,相信他们五人都能胜任,而现在你还不能确定是谁的技术更好,说明他们五人的技术水平相差很小。”

    “在这种情况下,发挥稳定,心理素质更好就尤为重要了。”

    “因为除夕那天必然会有很多人围观,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对一个从未见过如此大场面的司机来说,心里考验很大。”

    朱慈烺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沈浪又继续补充道:“而只选择一人,那他肯定会像爱惜自己的性命一样爱惜这辆车,因为这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

    “所以他也会尽一切努力的去找出这辆车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希望它在除夕那天试车出现什么差错,从而让自己前途尽毁。”

    朱慈烺忙不迭的点头,说得太对了。

    而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只露出恬静笑容的朱媺娖,则一脸崇拜的看着沈浪。

    若白天可以看到星星的话,那一定在她的眼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8973/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合伙人最新章节!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所写的《大明合伙人》为转载作品,大明合伙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合伙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合伙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合伙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合伙人介绍:
一个偶然的机会,走投无路的沈浪发现自家的仓库居然连接大明皇宫,于是便与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有了跨越时空的交际。
差点砍了这个不速来客的崇祯帝在得知大明王朝只剩一年寿命时,双方终于有了合作的基础。
合伙人Q裙:931787875大明合伙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合伙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合伙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