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TXT下载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全文阅读

作者:万物为灵     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txt下载     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1章 郦道元是个地理学家

    李白依旧在草庐里隐居避世不问世事,他和他的狗小黄一直都在那里相互照应,而此时在牢房里的郦道元还在审讯那几位晋国的“拍摄人员”,基本上烙铁、皮鞭、老虎凳等刑罚该用都用了,但这些人就是不说,他现在是没有办法了,只能等着冯皓的下一道旨意了。

    当得知郦道元已经制不住那几个人后,冯皓又亲自来到了牢房里看了看那几位晋国的拍摄人员,这几位兄台的身上满是伤痕,胸口上都是烙铁印,还有一大堆皮鞭打出的痕迹,脸上也一堆伤疤,满脸狰狞。

    冯皓缓慢的走到他们几人面前,拽着他们沾满鲜血的衣服恶狠狠的地问道:“招还是不招?”

    被拽着衣服的晋国拍摄人员双眼微微睁开,脸色苍白地回答道:“哼……不招。”

    他知道这群人会回答这些话,冯皓还特意留了个后手,这些人的家人都在晋国国境内被控制着,如果把他们的家人都给抓在他们的手中,招只是时间问题。

    冯皓嘴角微微上扬的说道:“好,好啊!不招,不招的话,那就让你的家人来让你招供!”

    紧接着,冯皓扬长而去,郦道元也跟着冯皓离开了牢房,出了牢房之后,冯皓拉着郦道元的袖子说了几句关于招不招供的问题,对于他们这些死士来说,他们肯定不会屈打成招。

    “你越是打他们,他们就守得越严,一直到死,他们也会守口如瓶,但相反,好好招待他们,或许是又一个情况。”

    郦道元本身的性格就是刚直,对于权贵和敌特,他是一定不会放过一草一木的,一旦他们有所风声,朝廷一旦任命郦道元接手事情,他会追查到底的。

    当冯皓把治这些人的方法告诉给郦道元之后,他本身是不想用的,但是冯皓用那种很自信的表情点了点头,郦道元也不好反驳过去,也只好答应了下来,试试他的招数。

    郦道元刚要转身进入牢房继续审讯,冯皓拦住了他说:“等会儿,天下地形图绘制完了吗?”

    被叫住的郦道元听到这些话后脑袋一阵晃悠,他光想着审讯犯人的事儿了,把绘制天下地形图的事儿给忘了,不过也好办,只要把手头的工作全都办完他就能把地形图给弄好。

    不过绘制地形图的事情还得需要一些人来协助他,因此,郦道元又提出申请,调出一些人手来协助他绘制地形图,冯皓答应了,而且他定下了任务,五天内,马上把这些人的嘴给撬开。

    与此同时,王猛那边也得到了消息,让潜入在晋国的影卫把这些人的家人都给弄出来,五天内把任务都给完成好。

    王猛有些疑惑地问道:“这群人还没拿下来?”

    冯皓无奈的点了点头回答道:“是啊,这群人不是普通的奸细,而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死士,不然的话,不可能这么长时间没问出来一点儿事情。”

    王猛微微点了点头这才清楚,马上着手让晋国影卫分部让他们赶紧救人。

    回到牢房的郦道元看着面目全非的晋国密探叹了一口气,好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似的,这几个密探十分疑惑地看着郦道元,只见郦道元又叹了一口气坐在了那里翘个二郎腿看着眼前的几个密探。

    “你还想怎样!”三个晋国密探中的领导恶狠狠地看着郦道元吼道。

    郦道元双眼微微一眯说道:“如果你们要是招的话,或许我们可以把你们的家人救出来,但不招的话,你们的家人估计就生死难保了。”

    其实司马炎针对密探这些问题都做了很全方面的措施,只要密探落入敌方手中,不招我可以善待你的家人,但是都招了的话,家人就都别想活了。

    带头的那个密探头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怎么会,陛下不会骗我们的!”

    郦道元又采取了进一步的“进攻”说道:“你家陛下不分青红皂白就杀人,那是因为你们内部有人诬陷你们,说已经招了,司马炎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马上说要杀了他们。”

    他们三个半信半疑地看着郦道元,他们也不清楚究竟是不是真的,双眼呆滞的看着牢房周围的环境不知所措。

    隔了几分钟,带头的密探终于开口说道:“请给我们些时间,我们好好想想……”

    郦道元没有立刻做出特别高兴的样子,而是下令狱卒把他们放了,安置在一个阳光充足的房子里,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并且给他们疗伤,尽可能的让他们好过点儿。

    他们离开之后,牢房里只剩下了郦道元和一些狱卒在这里,松了一口气的他,身上都是冷汗,就怕自己说错了一句话导致整个计策的失败,但现在这情况还算顺利。

    “哎呀……一身汗。”

    一旁的狱卒们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对于郦道元这个人,他们还是比较拥戴他的,至少在他的带领下,牢房变得不再那么沉闷与枯燥,有时候没事,他还带一些自己做的吃的来这里慰问慰问牢房里的兄弟们。

    当他突然想起来还有地形图还没画,他身上的冷汗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热腾腾的热汗,忙完这活忙那活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干的工作,虽说难干,但这也让郦道元很充实。

    回到了大理寺之后,郦道元赶紧把所有闲余人员都拉了出来,并且又让王猛派出影卫探查天下各地的地形,拍下照片给郦道元。

    郦道元给王猛打了个电话说:“丞相,影卫现在还有空缺没有?”

    王猛有些无可奈何地回答道:“没有了……都被大王派出去了。”

    郦道元又说道:“这段日子还得辛苦辛苦影卫的弟兄,拜托他们在天下各地拍照片,我好根据照片来绘制地图。”

    现在的王猛很懵逼,影卫机构成立明明是为了监察你们这帮官员的,怎么就成了跑腿的了呢?这件事情传到了冯皓的耳朵里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影卫分成两个机构,一个负责外派,一个负责内部监察,这样就两不耽误了。

第112章 整治民生问题

    与此同时,关于楚国境内的“流民”也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这群人并非是楚国附近烧杀抢掠的山贼土匪,而是一支训练有素的诸侯军队,根据影卫的初步探查和楚国丞相范增提供的一些情报来看,这支四处游走的军队是号称“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大顺军队。

    至于为什么这支军队突然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就得问大明方面了,李自成本来就在蓟州地区消停本分的待着,压根就没想把自己的旧部拉回去继续打,本来朱元璋都重新上台了,他也没有必要再造反了。

    “还不是因为朱由校这个阴晴不定的孙子突然想起当年发生的事情,一瞬的功夫就突然暴起,一个劲的派人去李自成家里头骚扰他,不仅如此还把他的亲人都杀了,没办法的李自成只好就又开始了他造反之路。”王猛把大体情况告诉给了冯皓,这才知道为什么李自成会突然出现在他们国境附近。

    现在冯皓手中的事情实在是太多,根本就分担不过来,于是就把闲置在一边的萧衍和高欢给拉了过来,让他们协助自己分别办事情。

    这俩人不明所以地就来了,站在宫殿前面对着冯皓拜道:“拜见大王!”

    冯皓有些不耐烦了,这些礼仪在私下可以免去了,不过他还是很严肃地点头回应了他们:“起来吧,私下见面就不用行大礼了,有事情直接说就可以了。这次叫你们几个来,是给你们分配些工作。”

    一听到工作两个字,萧衍和高欢俩人心里直发颤,他们本来的职务就是管管京城治安问题啦,或者是城门换防问题啦,再就是城防军之类的问题,但是冯皓突然说起了工作,他们二人当场腿一软,差点儿又跪地上。

    坐在王座上的冯皓就这么笑眯眯地看着这两个人逢场作戏,合着你俩半天是压根儿就不想给我办事儿找理由呢。

    “你俩玩儿够没有?”

    看冯皓一直都在瞅着他俩笑,于是收起了他们的笑脸回到了主题,萧衍上前问道:“敢问大王,是什么工作?”

    冯皓也收拾了一下他的面容表情回答道:“你们俩现在的职务是一个负责治安,一个负责粮草后勤保障,这些活没啥力度,得给你们安排一个适合的工作。”

    究竟是什么工作能让冯皓这么看重这二人,高欢和萧衍二人不知不觉地就后退了两步,该不会是让他们充边当将军吧,这样的话就不好玩儿了。

    见这两个人这么害怕工作,冯皓当场就交代了他们的工作:“你俩至于吗,这工作,你俩不做也得做!听着,现在国内百姓需求不是土地,而是大量的商品贸易,所以,我需要你们二人和我一起商量商量如何改善民生问题。”

    早这么说不就不那么紧张了嘛,萧衍和高欢俩人如释重负,大石头从心悬着的位置掉了下来,不过这些工作不是都应该让丞相来处理吗,用得着他们吗?

    冯皓双眼盯着他俩的表情,或许他已经看懂了这二位大哥的意思,于是说:“丞相政务繁忙,这些天也累着他了,所以就让你们两个来帮帮,不行吗。”

    听冯皓的口气有些生硬,萧衍赶紧上去平抚冯皓即将爆发出来的怒气说:“臣…臣遵旨!大王莫要生气,气大伤身。”

    同时,驻扎在永怀郡的高思继也已经抵达到了安弋县,并且又得知李特被李自成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军事改革的问题就又搁置了一段时间,先全力以赴追捕这群亡命之徒再说。

    紧接着,高长恭和祖逖二人踏进王宫,见到萧衍和高欢二人点了点头,转过头来赶紧向冯皓禀报:“大王,这支军队的地点已经查出来了。”

    冯皓双手托着王座把手赶紧起身问道:“他们在哪儿?”

    祖逖回答道:“回大王,他们现在在昭通县附近,并且在那里驻扎一动不动,与百姓秋毫无犯,说来也怪,他们没有粮草来源,不抢百姓的粮食,他们靠什么生存?”

    这下是知道了,李自成起兵的时候靠的就是不抢粮食这个标准来的,自己也不能破了这个例,所以抢粮食对他们的起兵而言,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有可能他的部下会背弃他而离开。

    那么他们驻扎在昭通县附近是为了干什么?难不成是想靠着他们那些破刀破枪打县城?

    于是冯皓给祖逖和高长恭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你们也得给我查到他们究竟是什么意图,然后告诉我。”

    高、祖二人一同拜道:“遵旨!”

    他二人离开后,冯皓又开始了关于民生问题的探讨,虽说丞相忙着呢,尚书台那帮人你怎么就不找呢,他们一天天比我们都闲。

    反正冯皓就想找他俩,不愿意也得憋着。

    冯皓走了过来,双手拉着萧衍和高欢的手来到了王宫门外,现在已经是晚上了,看着天空中的点点繁星,但又想想现在国家现状,如果天下百姓都能像他们一样天天都能惬意的看着月亮星星,也就不用再愁了。

    不得不说,利用星星月亮的确可以引出一些问题所在,萧衍和高欢俩人终于主动参与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民生计划,并且向冯皓发誓,在三年之内,一定让昭国成为天下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这几个字,不光民生的工作让他俩给包了,经济发展的活他们俩也一起给包了过去,反正现在还没正式开始发展经济,只是阶段性的试验试验能不能稳定发展,结果很明显,十分稳定。

    听完他们那些话后,冯皓微微点头说:“好,那我就等着你们两个出结果,三年之后如果没有达到你们俩所说的那样该怎么办?”

    二人齐声拜道:“我二人愿立军令状!”

    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事情,这么一弄,基本上把事情都给做绝了,军令状一签,成败两结果,成,赏;败,杀。

    在此之前,冯皓把民生问题写在了一札竹简里,让他们两个人按照竹简说的话来处理一定会事倍功半的。

第113章 惊现李自成的踪迹

    关于民生问题,冯皓已经把任务都给派发了下去,现在就得全心投入到在昭通县附近的李自成所部了,而李特现在也已经清醒过来,并且告诉他们,李自成的军队不止几千人,在两山伏击的兵马也有几千,可以说李自成带来了有一万多人,但这一万多人他到底是怎么带来的呢?

    影卫又设立了一个分部,专门负责探马派遣,他们连续派了三路探马前去查探,得到的结果都是大概有一万多人,并且由李自成亲自带队,告诉冯皓之后,他断定这些人马是李自成的所有家底。

    紧接着,冯皓托腮盯着帐外喃喃道:“李自成怎么会突然蹦出来了呢……”

    而后,王猛把有关李自成的消息告诉给了冯皓。

    “大王,李自成这次进犯很有意思,不知道您知道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吗?”

    冯皓有些疑惑地回答道:“朱由校啊,难不成是朱由校干的?”

    王猛很明确以及肯定地说道:“没错,就是他!朱由校不知道抽哪门子疯了,知道李自成在大明京城里,朱由校擅自越权调兵直接抄了他的家,还把他家亲戚都给杀了,李自成也被羞辱了一番,这还不完,刑罚基本上都上了个遍,李自成全身遍体鳞伤啊。”

    这个消息的确出乎冯皓的意料,但如果站在朱由校的角度上看问题或许一切都合理了,他接手的大明本身就是摇摇欲坠的国家,但因为政策方针根本不适应实际,导致了农民起义,李自成的起义也是迫于无奈,俩人各有各的苦,互相体谅体谅也不是不可以,但国家都在他手中断送了,能不暴起吗。

    因此,冯皓叹了一口气说道:“哎……如果站在朱由校的角度上,或许可以理解,毕竟他接手的是个残局,外有强敌,内有祸患罢了。”

    嗖嗖嗖~~~

    冷风吹进军帐内,冯皓身体蜷缩了一下,看样子温度已经达到了最冷的时候了,于是他站了起来看着火炉,蹲下身捡了些柴放进了火炉里加加火。

    “哎呀,太冷了……”他不禁吐槽了一下现在的这个天气。

    紧接着,王猛又给冯皓汇报了一下有关于李自成的情报,得到的结果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根据情报来看,李自成又从昭通县附近运动到永怀郡附近,并且以分散式兵力部署围住了永怀郡,甚至还派了他们的人进入永怀郡,看样子是去探查情报的人。

    “李自成突然跑到了永怀附近,现在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都在按照企图攻打城池的章法在走,不知道大王有什么对策?”

    冯皓双眼盯着军帐外的飞雪陷入了沉思,但是冯皓接下来的回答,可能会直接地导致李自成胎死腹中。

    “听着,别管他们,影卫继续潜伏侦查,看看他们到底是什么意图,如果是攻城,命令刘知远调集他们附近的驻守兵力,歼灭他们。”

    “遵旨。”

    ………

    此时,在永怀郡外的李自成双眼迷离,部下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时间,李自成起身看了看帐外之前的永怀郡这座偌大的城池叹了一口气,这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场仗,绝对要打赢。

    总督大帅刘宗敏一身戎装走了进来,拜道:“大王,永怀郡城内只有秃发乌孤以及其麾下军队三万多人,守将高思继前些日子被冯皓调到安弋县了,所以永怀现在是淮州最为空虚的城池。”

    李自成点了点头说道:“好,就他娘的打这个永怀了!”

    紧接着他的侄子李过走了进来,看见刘宗敏也在,也就一起把他们探查到的情报汇报给了他们:“启禀大王,永怀城内多是些老弱病残,说是有三万大军,实际上能用之军,无非只有一万余人。”

    这下李自成算是放心了,合着半天这差不多是座空城啊,能打的只有一万多人,他们一路打到南也没见到过比他们还强悍的军队,楚国军队除外,剩下的国家军队他们都打了一遍,感觉没什么太强的,那只是他们的认为而已。

    要是这么说的话,每个朝代随便拎出来一个铁军级别的集团军打你们一个军队,看看到底是谁人多势众。

    李自成听完侄子的汇报之后起身笑道:“好,太好了!只要占领这里,我们就可以和其他国家一战了!”

    其实李自成还是没有挣脱思想的束缚,现在他还在认为只要打下一个国家就能够和天下国家一战,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已经不是和当年一样了,各国都有一定的思想和战略了,谁还会再用那种土法子来攻城略地啊。

    而得到军令的刘知远马上暗中集结永怀附近重兵,并且给驻扎在城内的秃发乌孤提了个醒,城池内部有一些探子,让他们注意注意,一旦发现有可疑的人,当场拿下。

    “别等着人家快跑了你们再追,不然的话就出大乱子了。”

    秃发乌孤在和刘知远的对话当中也知道了一些关于李自成的事情,并且他根据刘知远说的那些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行动,就看李自成敢不敢主动进攻了。

    “放心吧,城池问题不用担心。”

    对于李自成突然出现在永怀附近,所有人都一头雾水,在前往永怀的途中有不少兵马在那儿驻扎,怎么会怎么轻易就过来了。

    冯皓问道:“驻扎两城之间附近的是谁的兵马?”

    王猛想了想回答道:“是拓跋宏的兵马。”

    冯皓想了一会儿:“拓跋宏的兵马……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的防区附近有人经过吗?”

    这件事情得到了冯皓的重要关注,并且给拓跋宏打了一通电话,问问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没有阻击他们。

    电话接通后,拓跋宏有些委屈地回答道:“我们根本没有看见那群人啊,大王,是不是弄错了!”

    “你们没看见他们?”冯皓更疑惑了,这么一大堆的人马他们竟然一个人也没看见?

    “没看见呐!”拓跋宏肯定的回答道。

    那现在只有一个可能性了,那就是他们根本就没从拓跋宏的辖区走,看了看地图,唯独绕过拓跋宏先去最南面的山鸦嘴再通过天荡山最后到永怀南面最外围。

第114章 当文化经济出现了碰撞……

    如今,不仅仅是皇帝圈子里出现了大规模的碰撞,而且还在文化方面也出现了最激烈的火花,各国经济、政治以及军事比拼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但唯独文化层次上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碰撞,只是小范围的流传推广,诸如像元明清小说的出现产生了一些“血案”和乐趣。

    自从罗本被救了回去之后,朱元璋开始派兵驻扎在罗府周围保护罗本,他现在是大明财政收入的间接来源,只要他没事儿,大明的财政外部收入就能得到保障,但如果作者都丢了的话,大众好像不太买这个账……

    正当所有皇帝们都在积极参与经济军备竞赛的同时,元势力也出现了几位散曲大家,诸如像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等这些元曲名人,不仅如此,在历史上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现在也争先恐后的来到了大明,只因为忽必烈惨败,他们又惶恐不安,只能南迁避祸。

    在南迁的文人中,其中就有一位在历史上青史留名,他就是《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在途中,施耐庵举家南迁,为的就是能够在大明立足,何况当年和他一起中举的还有刘基,并且前段日子刘基也给他打了电话让他去大明,不当官不要紧,反正朱元璋曾经征他无数次为官他都给拒绝了,所以刘基只是让他搬过来居住而已。

    此时,大明宫殿内,朱瞻基一脸正经,好像是想说一些很重大的事情似的。

    看着朱瞻基的模样,朱元璋也绷不住问道:“太孙儿,为何做此表情?”

    听太爷爷这么问了,他这个当太孙的也不能不说话,于是他就回答道:“还不是因为罗本的事儿,前脚他回来了,后脚就翻脸不认人,说什么我们救人不力,让他受了苦遭了罪,什么人呢这是!”

    众人松了一口气,还以为是什么事儿呢,就因为这件事情和他怄气犯不上,朱元璋笑了笑,把朱瞻基叫上来后安抚了他一下,意思是说,他一个写书的,文人而已,犯不上跟他生气,一个人从危险中逃脱出来,救的一方如果不采取最快的措施救人,当然会这么说。

    “好了好了,不就是因为这件事吗,沈炼呢?”

    只一会儿,锦衣卫指挥使沈炼走上前来拜道:“陛下!”

    朱元璋牵着朱瞻基的手走了过来说:“我太孙儿让罗本给骂了一顿,你去处理处理。”

    “遵旨!”说完,沈炼转过身去带着宫门之外的锦衣卫大摇大摆地向罗府走去。

    望着远去的朱元璋转过头来宠溺地看着朱瞻基,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笑,然后又坐回了皇座上,对于朱棣这一大家子人,朱元璋其实是很器重的,因为太子朱标性格宽厚仁和,四子朱棣才是最像朱元璋的,因此朱棣才能坐镇北京,镇守元大都防御北方,虽说现在一大家子又都重新见面了,但是对于朱棣,他还是放下心来了,毕竟朱标的存在,朱棣的帝王之心也就收了起来。

    紧接着,锦衣卫指挥佥事陆绎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拜道:“陛下,从元国南迁过来的文人中,有一位自称施耐庵的人,说是诚意伯的朋友。”

    刘基走了出来询问道:“来人可姓施?”

    陆绎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并且来人指名道姓的要见大人。”

    这就对了,刘基向朱元璋说明施耐庵的来意,并且又说他的书和罗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基本上是一个性质的小说,并且在各地也有小火,如果把施耐庵的小说也同罗本的小说一并推广,本国的利润又能多赚一些。

    户部尚书郭资走上前来,说明了一下现如今大明国库的储备,根据近些日子来看,大明国库开支呈现收入多于支出的情况,并且现在的国库储备多达五千多万两白银,黄金以及丝绸等贵重金银珠宝折合成白银来算差不多也得有一个亿,可以说的上是富甲一方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其实心里面早就乐开了花,如果这么说的话,大明的经济实力应该是天下最强的一国,紧接着他又说道:“除了税收和地方资金流动,文化经济上能流通多少钱?”

    郭资拿出了一本折子,那是他这段日子总结的账目,把折子展开之后,估计得有一个成年人两臂全部伸开那么长。

    “回陛下,民间文化经济流动归到国库粗略估算了一下,一共约有一千三百七八十万两白银。”

    在大殿上的所有官员们都点了点头,并且以最骄傲的姿态互相看着各位同僚,他们对于这种经济态势来说可以说的上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一旁的刘基见朱元璋已经忘了门外还有人了,赶紧提醒一下,朱元璋反应过来后,赶紧召见施耐庵。

    紧接着,施耐庵本人和陆绎共同迈进大明宫殿,群臣在这里一动不动地扭着头看着施耐庵慢慢走向朱元璋的位置。

    刘基就站在胡惟庸的旁边盯着这位很久没有相见的朋友也感觉到了一些久违感。

    施耐庵来到朱元璋面前拜道:“草民施耐庵,拜见陛下!”

    坐在皇座上的朱元璋微微点头回答道:“起身吧。”

    “谢陛下。”

    群臣看着施耐庵的模样,看起来还算不错,刘基点了点头,他这个老朋友还是这么的质朴。

    朱元璋曾经被拒绝过,但这次前来却是想在大明这里发展他的书籍,所以就不得不亲自登门来见,让朱元璋给他个平台推广推广。

    “施公,好久不见了。”朱元璋笑道。

    “草民也好久没见到陛下了,真是想念呐。”施耐庵也顺着朱元璋的话爬了上去。

    紧接着朱元璋的脸色有些变化了说:“这次施公前来所为何事啊?”

    施耐庵整了整衣冠,将包裹中的《水浒传》拿了出来交给了刘基,让刘基给朱元璋呈上去,并且说道:“这是草民所编撰小说,请陛下过目!”

    他当然知道,梁山好汉和朝廷的腐败之间的悲凉故事和朱元璋的早年经历差不多少,毕竟他也经历过一些所有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水浒传》在朱元璋手里翻了几页后点了点头,他当年也只是看了几页,这么长时间没看了,也有些忘了,重新看一遍,回味无穷。

    于是朱元璋再次答应了施耐庵,帮他推广《水浒传》,并且给他最大的盈利标准,不过收入施耐庵明确提出,四六分,他四,朱元璋六,这么一商量,一拍即合,文化经济上又要出现一种爆炸性的碰撞了。

第115章 解决问题的方法(求推荐票)

    现在的问题很严峻,李自成的部队觊觎之志不死,非得绕着永怀郡不放,冯皓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于是找到了朱由校问问他有没有,没想到朱由校还真有他的联系方式,紧接着冯皓就给李自成发了一条好友申请,结果李自成把他给拉黑了……

    既然把冯皓给拉黑了的话,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你想打我家城池,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干!

    一月十日早上,冯皓在早朝上明确提出,一定要把李自成这个祸害给除掉,这颗毒瘤一日不除,国家安稳便一日不定,因此,冯皓命令檀道济、沈田子二人分领兵马向永怀靠拢。

    坐在王座上的冯皓脸色十分不好,盯着众人说道:“秃发乌孤势单力薄,其守军不过一万能征善战之军,留在那里的将士多是老弱病残,檀道济和沈田子二位将军务必在两天内奇袭李自成薄弱部分,趁着他们反应不过来,同城内和在外合围的刘知远形成策应援助,三方兵马统统压过去,我就不信李自成还能跑到哪儿!”

    这种办法的确可行,但是对于李自成来说,对方的士兵越精锐,他们的干劲儿也就越大,所以,动用精锐兵力未必都是好事,檀道济和沈田子在出征前,王猛就告诉了他们俩人,不要把最精锐的实力显露出来,利用技巧穿插取胜,是最不容易让李自成奋起反击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说,也是王猛这段日子派影卫探查出来的情报,根据他南下的规律来看,每次与敌军交战的时候都是精锐军,但是却被这些农民军打得不成样子,即使是没有粮草和后勤补给,士气和战斗力也会成倍增长。

    冯皓打开聊天群后,发现他们也开始谈着李自成的问题,并且有些人纷纷支持朱由校干得好,但没人想想现在冯皓的情况是如何的。

    “诸位仁兄,夸人也得有个限度吧,你们看看朱由校干的好事!祸水东引这招用的不错啊,把李自成一路往南引,你这是不把我折腾个半残废还不罢休了?”

    这句话很显然指向力很强,明显就是冲着朱由校去的,所有人压根就不知情,于是赶紧询问冯皓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冯皓把现在的情况告诉给了他们,所有人都有些感觉朱由校做的的确有些不太地道。

    唐高宗李治有些谴责的意思说:“你这有点儿不太地道啊,把人家的家人杀了就杀了呗,你还侮辱他,结果又形成了个农民军为非作歹,你看看昭王都成啥样了。”

    冯皓有些迷茫地说道:“我怎么看着这话有点儿不太对劲呢……”

    虽说西边的国家没有遭受到这群疯子农民军的洗礼,但是被洗礼过的宋、楚就没那么好话说了,项羽也是这几天才知道边境发生了那么大的问题。

    赵匡胤和赵光义俩兄弟冒了出来,最先提出抗议的是赵光义:“朱元璋你出来,这都你家的孩子干的事儿!你不好好管管,还让他掌事儿,到时候你们大明出了大问题,我们可不给你们背黑锅。”

    赵匡胤头一次看见弟弟说出了这么让人感觉到亲切的话,于是他也接着说道:“你要是再不给我们个说法,那我们就让你去跟我战死的弟兄们个说法吧!”

    看来李自成这件事情引起的事情还不少,甚至都已经动摇了这几个国家的同盟关系,实际上哪儿有这么干的,你把人给收拾了,人家起义造反你还不管,纵容人家一路瞎打,结果打着打着连盟友都打,这是不想好好过的意思啊。

    事实上朱元璋也很懵逼,他也是这几天才知道的事情,要说锦衣卫的话,他们分别去执行各自的任务了,锦衣卫总部能动的人一个也没有了,所以才导致这几天一直都被蒙在鼓里。

    “诸位实在是对不住,朕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你们刚才说的话我差不多大概理解了,这件事情要是放在各位身上是不是也得这么做?”

    虽说理是这么个理,但这毕竟是你们家的事儿,然后还出现纰漏了,人家举起反旗造反了不说,还到处瞎打,惹得这几个邻居国家一刻也不得安宁,今天必须得让朱元璋给他们个说法。

    冯皓很公平的说道:“如果你不知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没有必要非得在这里来回犟嘴啊。”

    他的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朱元璋发了一个表情表示赞成,并且他马上处理一下内部问题,说完他就下线了,而且所有大明皇帝和文武全都下线了,可以想到,朱元璋的整顿,是把本国所有人都拉出来整顿一下。

    紧接着,朱元璋又让所有大明皇家宗亲来到皇宫内,问问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情况,本来刘基在这里面知道些东西,但他就是一句话都没说,只要他说了,这件事情肯定又是个腥风血雨。

    站在大殿之上的朱元璋指着所有大臣们吼道:“你们难道不知道李自成不可取吗!还非得去主动招惹他干嘛啊?!”

    只见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之一的朱由校走了出来承担了这件事情,并且他也很清楚的把李自成的所有事情都念叨了一遍,这才知道朱由校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情了,说白了他就是想报仇,仇恨蒙蔽了她的双眼而已。

    事情都清楚了,李自成灭了大明在北京建立大顺政权,朱由校在煤山里上吊自杀含恨而终,说白了就是前朝皇帝都不是啥好东西,冲突矛盾频发,有时候上来就起义干仗,政策对不上口,光改革军事没有什么突破,将领也都因为他的判断失误杀得都差不多了,但是他还是不服气。

    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终究还是没有研究出来,所有人都在向大明提出脱离盟友和支持伙伴的举措,要是这么弄的话,那我们其他国家也都不用过了,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还搞什么?

第116章 昭国的商品售卖方针,(求推荐票)

    纵使是结合多方声讨,但是对于李自成这个十分强劲可怕的因素,冯皓选择了强攻,他只是让几个将军去讨伐一下,打完了就把人带过来,并且好好调解一番,说到底还是老朱家的问题,管教不严,而且还瞎折腾。

    派兵出去之后,冯皓就安心撒手去干国内财政经济问题了,把户部尚书刘宝找来之后,他们二人商量了一下关于国内和国际上的经济贸易往来问题,对于刘宝来说,这些问题根本就算不上太大问题,因为他本来就是商贾出身,和钱打交道他最熟悉不过了。

    基于国内经济问题,他们首先要调整的是民间贸易走向,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的经济商品可以说的上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南北朝所生产的漆器,以及玉石和玛瑙所雕刻成的饰品贸易广泛,在魏晋南北朝与西域交往之时,丝绸和蚕制品贸易广泛。

    而五代十国的陶瓷业也逐渐兴起,并且南方茶商贸易也逐渐成为一匹黑马登上了历史经济舞台,其余商品和南北朝的商品几乎差不多少,但是随着经济制品的精细加工和生产工具的进一步发展,五代十国的商品很显然要精于南北朝的商品。

    此时,堆积在王宫内的民间流通贸易商品得到了冯皓的亲密“接见”,这些商品都是从刘宝家中搬出来的,其实这些只是刘宝家中宝物的冰川一角,但这也足够让冯皓大吃一惊了。

    “你这是囤积了多少啊……”

    站在一旁的刘宝满面春光地回答道:“回禀大王,这些只是臣的一点而已……”

    不过冯皓并非像那些帝王嫉妒和不安,而是点了点头说道:“好啊,你刘宝如果将你的经商头脑统统用出来,我就不追究你私藏了这么多的宝物的事情了。”

    听到这些话后,刘宝很是信心的回应道:“大王放心,臣定会让本国成为天下经济第一!”

    说是这么说,但刘宝的头脑如果不迅速运作起来,很有可能被盟国的沈万三给挤兑掉,要知道沈万三即使是到了煤矿那个地方都能“变”出钱财来盈利,更别提一个十分富裕的环境下,他能不能把这些钱财全都再增长数倍。

    并且北面的大宋也有个首富,名叫秦悼,是南宋时期的富商,他的发家史可谓是难上加难,起家之初开茶馆,二十年经营餐饮业一跃成为行业龙头,赚得盆满钵满,他的出现也让天下经济贸易之争又有了一个新的态势。

    冯皓盯着眼前的金银珠宝和大小金银首饰以及各个器物小件,他对于这些东西来看,貌似不会有太大的贸易量,但茶叶这个品类,或许可以试试。

    “首饰之类的我感觉不太行,毕竟这群商人们谁没有个七八件的金银首饰,我的意思是把商品贸易售卖倾向到实用品上,你看如何?”

    刘宝默默地站在冯皓面前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实用品的话,除了女性所用的金银首饰,胭脂口红以外,剩下的就是平常的小物件,和被一些专业爱好的收藏家把玩的器物,以及茶叶之类的东西了。

    “大王的意思是说,把商品售卖转向这些东西吗?”

    看着刘宝指着那些小物件和收藏器物以及茶叶之类的东西,冯皓微微点了点头,的确是这些玩意儿。

    但刘宝很不解地问道:“这些小物件儿和器物他们手中都有啊,并且比我们的上好,最坏的可能就是一件也卖不出去。”

    冯皓却和刘宝的意见截然不同,他的意思是侧重这些物件茶叶之类的售卖,金银首饰为辅佐性的售卖,这样的话进行促销,比如买百斤茶叶,送个比较普通质地的漆器,这样的话也不算亏。

    再者,农民需要耕地,于是农具方面也要进行一场农业商品售卖的大战,现在唐势力的曲辕犁已经登上了经济售卖的舞台上,效果十分显著,但如果和他们抢肯定抢不过,冯皓在现代并非只在城市里居住,他幼时在农村居住过十年之久,知道很多农业工具的模样,并且也清楚它们的作用和使用。

    “农业方面的农具,诸如像,耙、锹、铲、镰刀以及锄这些东西,我给你们画张图,让工部作坊去做,并且动用全国所有铁匠批量生产这些东西进行试点售卖,卖得好了,开始向国外推销。”

    其实冯皓的想法是想把农具售卖全部垄断,农民需要耕地,还得干其他农活呢,要买农具可着多个国家售卖场来回折腾多麻烦,来昭国这儿的售卖场地应有尽有,不用折腾,打包就给你们带走。

    刘宝也开始对冯皓有了最新的认识,他的经商头脑也不差,他只想着普通老百姓的问题了,却没有想到还有农业这一茬,现在农具问题也解决了,现在还差什么东西。

    冯皓想了想,普通老百姓以及农民的商品已经定下来了,但是大户人家的商品除了金银首饰和器物茶叶以外,还得需要丝绸,要知道婚姻嫁娶最需要的就是皮制品和蚕制品以及纺织品,只要这些都到位了,才算真的到位了。

    说到了纺织品,冯皓又想起来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一个发明家哈格里夫斯,他所改良的纺织车珍妮机比旧式纺织车的速度快了八倍,并且冯皓还记得他曾经翻阅过相关改良书籍,哈格里夫斯是不小心踢翻了纺织车,扶正后他发现横着的纱锭立了起来自己运作,于是他就把所有纱锭全部立起来,速度提升了接近八倍左右,后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等一下,我们去趟工部作坊,找一辆纺织车。”

    紧接着,冯皓和刘宝来到了工部作坊找到了一辆纺织车,很显然这和元代的水力纺织机差不多少,毕竟英国的阿克莱水力纺纱机是在中国的水力纺织机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基本原理没差不多少。

    他把纱锭由横着的放成了立着的,开始纺织后,果然速度快了很多,于是冯皓指着现在这种状况的纺织机说:“看,纺织速度快了不少吧。”

    在作坊里工作的官员和匠人们走了过来看见这一场景纷纷向冯皓做出了惊讶的表情,随后对冯皓表示极高的崇敬,并且马上根据冯皓所指示的模样,大力生产改良后的纺织机并且投入市场售卖。

    这样一来,昭国的经济商品售卖的方针就全部定好了,但是刘宝却又想到了兵器售卖,冯皓摇了摇头示意这件事情先放一放,把这些计划实施正常后,再进行售卖。

第117章 大明首富沈万三

    正说着沈万三的事迹,朱元璋就把沈万三给拉了过来,现在大明的国力可以说的上是无人能敌,但是经济问题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他很清楚,各国皇帝都纷纷任用他们国家最富有并且具有商业头脑的商人来调控本国民间经济贸易问题,虽说沈万三经商头脑十分精明,但也折腾不起和诸多国家交手,因此他们就要想出最折中的办法。

    沈万三走进朱元璋的寝宫,只见朱元璋的马皇后正在给朱元璋梳头发,守在那里的朱文正走了过来拦住了沈万三说:“陛下正在梳洗,请沈先生稍后。”

    于是他停在了寝宫门口,站在这里能够看到寝宫里的环境,朱元璋坐在龙床上闭着眼睛享受着马皇后给他梳头发。

    不一会儿,马皇后停下了手,头发梳好了,看着沈万三站在寝宫外面,赶紧提醒闭上眼的朱元璋沈万三已经来了。

    睁开眼的朱元璋揉了揉惺忪的双眼说道:“哟,沈万三来了……快,召见他。”

    于是朱文正走了出去提醒站在宫外的沈万三可以进宫了,马皇后见现在已经不适合她在这里了,紧接着她离开了寝宫,给朱元璋和沈万三一些商讨的时间。

    一身白袍的沈万三来到了朱元璋面前拜道:“沈万三拜见陛下!”

    对于沈万三来说,朱元璋是个嫉妒他的皇帝,毕竟在历史上的沈万三也是因为他干得太好,朱元璋认为他经商头脑太好太好,于是心生嫉妒之心,你都比我国库富有了,经商能力这么强,不能在我身边待着,于是把他扔到了云南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一生。

    再度以商人的身份来会面朱元璋的沈万三就显得十分意气风发,因为各国都在极力任用各国的富商大贾力求本国民间贸易能够和国家财政接轨,所以朱元璋要想再动他,没什么太大理由动。

    “仲嵘啊,对于你的经商才能,朕是一点儿都不怀疑,当年朕嫉妒你,的确是朕的邪心在作祟,你每次在险境都能够化险为夷,而且都能变废为宝,这些朕都看在眼里……

    如今你我二人再见,已经数百余年,没有想到朕还能有求于你的时候。”

    这些话一说出来,沈万三就知道了,朱元璋对于他还是没有放下杀心,但是还必须有求于他,这就产生了自相矛盾的道理,也就是说,大明始终占据经济优势第一地位,沈万三的经商能力得以让他人延续下来,那么他本人也就没有了价值意义。

    “哈哈,陛下这是说的什么话,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陛下嫉妒我也好,痛恨我也罢,我不是在你手里死过一回了吗?我沈万三也不怕再被陛下杀一回,皇帝要让我死,我不得不死。”

    沈万三的回答倒是让朱元璋的杀心有所减缓,不过这种回答通常来说并非是想让皇帝安心,自己好留有退路,因为天下之大,他到哪里皇帝都能找得到他,这些话就是想让朱元璋放心,他沈万三在国家没有稳定民间经济之前,是不会撂挑子不干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较为满意地回答道:“你说的很好,朕很满意。”

    站在那里的沈万三松了一口气笑道:“陛下此次召我进宫,是为何事?”

    “朕召你进宫为的是让你做官,你敢不敢干?”朱元璋饶有兴趣地问道。

    他的身体稍微动了动,随后恢复了正常,脸色也由白恢复了正常颜色,看来朱元璋这次让他做官,也是为了这些事情。

    于是沈万三回答道:“既然陛下这么说了,我也就开门见山的跟陛下交个底,我没什么大问题,只要陛下说话,我就应着,为陛下效力!”

    朱元璋略微地点了点头说道:“很好,朕现在急缺户部官员,由于户部尚书郭资正在整理国家库存以及本国与各国贸易事务无暇顾及民间经济管理,因此,朕任命你为户部侍郎,与郭资形成互补状态,你来负责民间贸易,如何?”

    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沈万三后背已经被冷汗打的通透,听到官职任命的这一刹那突然一阵暖流奔涌而来,暖意直奔内心,看样子最危险的时候已经度过了。

    不过这些问题沈万三还是没有表露出于面色,而是以更为严肃的态度向朱元璋拜道:“臣沈万三,谢陛下厚恩!”

    只听朱元璋“嗯”了一声,然后命侄儿朱文正给沈万三赐座,今天除了早朝以外,任何人都不见。

    紧接着,朱元璋也抬了一张椅子来到了沈万三面前坐着,并且又让士兵抬了一张桌子过来,把江南最好的茶叶六洞茶用开水沏好端了上来,可见现在朱元璋对沈万三的态度转变有多么的大了。

    “仲嵘,对于国内民间贸易来看,你以为该以什么为重心为主呢?”朱元璋端着一杯茶抿了一口问道。

    “嗯……这茶还算不错。对于我国民间贸易,臣最为在意的是江南茶叶和陶瓷以及丝绸之类的商品。”沈万三也抿了一口茶啧啧赞叹,紧接着又回答了朱元璋的问题。

    放下茶杯的朱元璋陷入了沉思,对于本国民间贸易他有些力不从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由郭资处理的,他插手的机会几乎少之又少,他命朱文正将户部每年民间贸易商品的折子都搬了过来,根据折子上民间贸易的商品来看进行定夺应该是最准的。

    不一会儿,朱文正带着十个士兵把这一年的民间贸易商品的折子用箱子抬了过来,要不怎么说大明人口多呢,五个箱子都已经堆满了折子才搬了过来,还有些折子是无关紧要的,不然的话也一起搬过来了。

    沈万三和朱元璋简略地翻看了一下民间贸易商品的折子之后,果真如沈万三所说那样,民间贸易最多的是茶叶和丝绸,大户人家多以陶瓷和茶叶以及丝绸为主,茶叶主要用来待客,陶瓷主要赠送,丝绸就以衣服为主了,这三件基于大户人家来说很抢手,民间老百姓就是以粮食作物和普通小件作为买卖交易为主了。

    “嗯……果真如你所见,那就按照你的法子办吧。”

第118章 垄断小件商品

    根据各国富商和皇帝们的商讨来看,他们一致认为贸易商品的投入方向应该转向民间小件器物上面,并且提出以民为主,以富为辅的贸易方针,针对于百姓来说,廉价的小件器物,比如生活用品和日常吃的蔬菜和猪肉之类的,市场价格由官方调控,如果不合适,马上下调或者上涨,绝对不能亏,也不能太过。

    但是对于投入大户人家的倾销商品来说,金银首饰或者是丝绸陶瓷之类的较为贵重的大件,各个商人们一致认为应该减小对这些人的倾销,二者比重应该在2:1,之所以这么规定,其实也是现在的情况是商人之间的争斗,投入到金银之类的售卖反而会对自己不利,甚至还有可能陷入深渊之中。

    所以他们把经济贸易的商品往来策略定向了百姓民间商品,只要百姓满意,那他们这帮人就算是赢得了头筹,然后接下来就是大量的投入倾销,直到百姓富足了,商品售卖就应该重新定向了。

    此时,远在浔州皇宫内的刘备开始盘算着现在他们这里的商品究竟有多少可以卖得出去。

    “子仲,你来算算国家民间贸易商品都有哪些适合大量向外国出口的商品。”

    自从来到了这个世界后,所有皇帝们和这些古人们的世界观也都向现代化靠拢,不知不觉的,这个平行世界好像是在有意给这群人输送了一些现代的专有名词以及各种各样的现代术语,因此交流起来都比较有些官方化。

    糜竺用手机看了看现在的本国商品账目,由于他们蜀国以四川为根据地,商品也就是以蜀锦为主,但是还盛产银铁和皮革之类的资源,但现在天下经济格局十分限制,银制品是不能加大投入力度了,但可以从蜀锦和铁器下手。

    于是糜竺笑了笑说道:“陛下,臣有主意了,有传闻蜀锦吴绫,我蜀汉以蜀锦著称,因此售卖蜀锦是上上策,并且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在蜀锦之上绣出一些吉祥的图案,臣以为肯定大卖!”

    听完糜竺说的这些话之后,刘备当即同意了他的想法,并且命令诸葛亮颁布新的法令,民间蜀锦手工匠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或者是寓意来在蜀锦上刺绣。此令一出,百姓们踊跃参加,一匹匹蜀锦绸缎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祥瑞图案。

    并且在皮革铁器上面,糜竺打算利用这些东西向魏吴倾销,或者是向更远的秦国推销,一是来钱快,二是因为这几个国家互相熟悉,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好的倾销路线,如果可以,刘备把范围扩大,向更远的地方来销售。

    此时,昭国方向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李自成反攻的战争,双方交战一天时间胜负已定,李自成被俘,其麾下所有将士死的死俘的俘,基本上是一个都不落下,都送到京城去了。

    “李自成,虽说没见过你的真面目,但是我对你的事迹可是十分清楚,当年明朝政策腐败,官僚互相拥护,百姓民不聊生,你是忍无可忍才追随起义军向明朝发动进攻,这我很理解,但你灭了明,在北京城里不好好专心向皇太极迎战,却在那里歌舞升平吃喝玩乐,的确让我吃惊。”

    这些事情冯皓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跪在地上的李自成沉默不语,他默认了这些事实,但反驳又有什么用呢?事情已经发生了也不能再挽回,反正已经被抓了,是杀是剐悉听尊便。

    “我被俘,死而无憾!反正我的家人都被朱由校那个王八蛋给杀了,老子死了,好陪他们一起上路!”李自成倒是有骨气,死都不怕。

    但是冯皓却没有想杀了他的意思,走了过来给李自成松了绑,并且给他了个位置去坐,李自成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已经坐在了那个凳子上,但是为什么冯皓要这么做?李自成一脸懵逼。

    紧接着,冯皓的脸色意味深长地问道:“你想为家人报仇吗?”

    坐在那里的李自成听到这句话脱口而出:“想,老子要杀了朱由校这个天杀的废物!”

    冯皓点了点头,李自成现在内心里全是愤怒和仇恨,只要激起他的仇恨和愤怒,一切都能解决问题,只不过朱由校不能死,他要是死了的话,大明那边就没办法处了。

    不得不说,朱由校和李自成两个人的内心实际上都是相反的,朱由校认为他干得理所应当,他要报仇雪恨,李自成被剥削压迫,并且自己的亲人被杀了,他当然要起兵报仇啊。

    “这样,你先在我这儿待一段日子,我把俘虏都还给你,你就在我京城的大校场进行训练,什么时候我说让你去杀了朱由校,你再去。”冯皓打得一手算盘,留住他们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人慢慢地效劳自己而不是李自成。

    李自成思考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答应了冯皓的请求:“好,你何时出兵去打大明?”

    “时机不够,现在全天下的人都在赶着打经济战,哪儿还有时间真刀真枪的硬拼呐。”冯皓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在天下格局就是经济贸易,没有钱拿什么打?该怎么去打?

    因此,李自成就听了冯皓说的话那些话来说,他已经暗自下定决心,如果不杀了他,他誓不为人。

    离开后,王宫剩下了冯皓一人,于是冯皓又命刘宝来到这里继续商讨本国民间经济定向,现在已经确定的是茶叶和陶瓷问题,那么金银首饰问题需要降低一些手段,便宜也不能太便宜的方法的确合适。

    刘宝走了过来拜道:“臣拜见大王!”

    冯皓点了点头说:“起来吧,过来。”

    把刘宝叫到跟前后,冯皓根据他的想法给他说了一遍,感觉冯皓的想法和他有些雷同,但是又有些不大一样的地方,总归大体方向彻底落实下来了。

    “商品看准民间小件为主,能够让我们以最大的利益收回国库。”冯皓点了点头回答道。

    “遵旨!”

第119章 发展农业生产

    “今天是个好日子~~”

    在昭国王宫里,冯皓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而高兴唱起了歌,高长恭满脸疑惑,不知道他究竟因为什么而高兴,想要问,但他怕打乱了现在这个气氛,所以他选择了闭嘴。

    但高长恭不问,冯皓转过头看着他那满是疑惑的脸也会跟他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知道今天我为什么那么高兴吗?”

    见冯皓亲自问了,高长恭也毫不避讳地回答道:“不知道,难不成大王你找到新人才了?”

    冯皓笑了笑摇着头说道:“朱元璋援助了我们一些农业工具,这正好省下了我们一大笔钱来制造这些工具。”

    就在前一天正午时分,大明将领邓愈亲押三十多车的农具和丝绸金银来到了昭国京城,镇守城门的陈霸先一脸懵逼,于是赶忙报告了冯皓,经过这么一盘查,车上装的全是大明的援助物资,并且还有不少贵重礼品。

    虽然冯皓收下了这些礼,但是对于朱元璋这个举动来说,他是绝对不会无事献殷勤的,这么大一个国家的皇帝会无征兆的给一个发展中国家援助,而且是没有事先打个招呼就送礼。

    经过一系列的询问和多方面的探查,冯皓得到了一个很准确的结果,那就是:朱元璋想借着李自成这件事情讨好冯皓。毕竟是自家的丑闻,要是让冯皓给扬出去了,那就不好办了,何况李自成现在在昭国当一个编外人员,要是一个不小心成了编内人员,以后的问题大了去了。

    “原来是这样啊,我说朱元璋怎么会这么好心给我们送这送那的,前几天你不在京城,朱元璋派胡宗宪也来送了些武器,那些是大明工部新造的虎蹲炮和火炮,算起来的话,现在他们送的炮大概得有四十多门了,还不算虎蹲炮这种小型火炮。”高长恭回想道。

    并且,除了火炮以外,朱元璋和王猛又联系了起来,说是要给昭国提供武器援助和资源援助,要是缺什么少什么大明给他们补,而且北方战争欠他们的钱也都作废了,不用还了。

    这一系列的操作让冯皓知道了李自成这个人物的重要性,他可得好好利用利用李自成这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来给自己创造最大的利益。

    紧接着,新设立掌管农业生产的典农府令张全义向冯皓报告了关于国家农业生产的情况。

    “大王,我国土壤肥沃,适合大面积种植水稻和高产植物,根据天气来看,我国一年可以收获粮食和作物两次左右。”

    根据张全义的说法,昭国国土地处南方湿润地带,并且土壤常年湿润肥沃,适合大规模种植高产量农作物,这样的话冯皓就完全可以把经济贸易和农业生产捏合到一起,我们这头一边种,贸易这头一边卖,还能留下国库库存和百姓余粮。

    “国维,你是农民出身,你当然清楚农业生产的一些方法,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不能否定你的想法,按照你的办法来,如果有需要,我会给你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你放手去干。”冯皓给张全义最大的条件让他放手去干农业,其余的事情都由中央支持你,你就不用操心有没有人干扰了。

    得到冯皓的这一番话之后,张全义很庄重严肃地回答道:“臣定然不会辜负大王期望!”

    “我只需要你给我们国家百姓种出质量最好,产量最高,价格还低的优种粮食,不让老百姓饿着是你们典农府的职责!”冯皓又重申了一遍张全义身为典农府令的职责,把农业部门独立,就是为了能让百姓能够更好利用农业生产来充实自己。

    “遵旨!”张全义在电话那头回答道。

    一会儿,冯皓一边跟张全义说着他们现在的任务,一边让高长恭赶紧把工部放着的一大堆农具成批运到典农府去。

    “朱元璋给我们援助了一些农具,我现在就让高长恭给你送过去,我能给你提供物质上的帮助,但是技术上的,我也会尽心尽责,有困难就要克服,我与你们共同克服。”

    张全义听着冯皓说的这些话感动的不能再感动了,一个劲的给冯皓表决心,历史上的他其实并不受君主待见,朱温代唐后始终都不相信张全义这个人,处处提防处处小心,惹得他是谨小慎微根本就不能多说一句话,多说了就容易出事。

    “大王,你是臣的伯乐,虽然臣算不得千里马,但是臣一定会让大王满意,让老百姓们满意!”

    冯皓“嗯”了一声,然后就让他赶紧下地干活去,这时候的昭国普遍天气是零度以上,零度以下的时候也有几天,下雪的话那就更好了,不过多数情况下是在十一月末到十二月末这一个月中有零度以下的天气。

    高长恭赶到工部后,命令侍卫队的将士拉着车一路向典农府走去,途中百姓熙熙攘攘的样子着实让他感到震撼,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军营里待着,很少有在外面闲逛,看着这么热闹的盛况,高长恭点了点头表示十分佩服。

    “这就是大王治下的国家啊,真是让人想不到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个幻想终于还是快要实现了吗?”

    高长恭离开后,王猛把和朱元璋的消息告诉给了他冯皓,并且说明,如果昭国有任何问题可以尽管找他,无论他在哪儿,只要能帮得上忙就一定帮。

    “他这就是无事献殷勤,我已经看出来他到底想干嘛了,不就是李自成的事儿吗,还帮不帮,不帮你也得帮,毕竟我们是新建国家,但是也得有救助啊。”

    王猛很赞成他说的这些话,朱元璋平常没事儿怼怼人,要是有人把自家丑闻给爆出来了,这算谁的,所以李自成绝逼是个不可控因素,因为只有冯皓才能制得住,所以他就找到了冯皓想要拉拢拉拢,只要你们这帮人同意,我我同意,但这也是互相利用互相盈利的关系。

    就基于农业生产这一方面,朱元璋这次的确是看准时机了,昭国的确少农和专家的存在。

第120章 曲辕犁制造的准备工作

    农业生产现在已然成为各国如今最为重要的一环,只要农业生产达到各国预定目标,并且投入市场或者民间售卖,这笔账就算成了。

    李世民现在在京城里仔细地看着一张图纸,这张图纸是历史上农业生产的一大突破的机械构造,它在历史上应用广泛,因此而流传千古。

    “能做出多少?”李世民问了问工部尚书李大亮关于这图纸上的机械产量能产出多少。

    李大亮闭上眼睛,右手指头一算,睁开眼回答道:“一个月最多能做三百台这样的犁,因为我们的条件十分有限,材料匀不出来,人手还有限,这曲辕犁做起来容易,但是投入应用还得需要试验。”

    这些困难对于李世民来说不太算是困难,大唐虽然以武闻名天下,但是论文的也差不了哪儿去,李大亮身为工部尚书,主管建造,这些问题就难倒了他本就不应该的事。

    于是李世民询问了李大亮关于这些材料构成究竟要多少,李大亮给出的数据虽然不怎么多,但是要的木材都是国内稀缺木材,不仅如此,还得需要其他国家卖给他们才能做。

    现在的唐势力国境之内的木材质地不怎么坚硬,可以说的上是根本就适应不了大工程支撑,所以李大亮才说这些话让他们进口一些木材用于投入制造。

    “办法总比困难多,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木材的问题我来给你们解决。”李世民答应了李大亮关于材料的需求,并且让他放手去干,什么困难他都尽量给他们解决掉,尽可能的不让他们有困难的地方。

    李大亮松了一口气拜道:“谢陛下,臣这就去着手准备。”

    曲辕犁在唐历史上可谓是功勋卓著,它是唐代江南百姓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造而来,在农业问题上披荆斩棘,打下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在中国古代农业史上抹下了厚重的一笔,流传改进推广至今天。

    李大亮回到了工部作坊把李世民的话告诉给了工部所有官吏和匠人们,让他们抓紧着手准备有关于曲辕犁的制造工作,并且尽快熟悉图纸,材料一到位,马上进行制造工作。

    此时,负责国内采购的杜如晦刚刚回到京城,还没停下脚歇会儿,就被李世民又叫到皇宫里议事去了。

    “臣杜如晦参见陛下!”杜如晦来到了皇宫向大殿之上的李世民拜道。

    李世民微微点头应道:“不必多礼了,起来吧。”

    “谢陛下!”杜如晦起身后,看着李世民的表情好像又知道了点儿什么事情,但他却什么话也没说,众所周知的是,帝王之心不可揣摩。

    果然,和杜如晦想得几乎一模一样,李世民将采购的事情告诉给了杜如晦,让他即日启程出发各国买木材。

    “怎么样,能不能接下这个任务?”

    杜如晦摇了摇头拜道:“臣……臣遵旨!这就去,这就去!”

    对于李世民来说,杜如晦和他的感情也比较不错,但是命令一旦下达,那就不是私下情谊问题了,拒绝命令反而会出现更大的问题。

    看着杜如晦大步向宫门外离开的身影,嘴角不禁微微一扬,看来杜如晦还是蛮可爱的。

    “哎呀……行了,你就不用担心了,木材问题我给你们解决了,现在国内给你调些木材先用以试验。”李世民拿出手机给李大亮发了一条消息说道。

    李大亮看到这条消息哈哈大笑,他本来就没什么退路,李世民把这件事情给办了,他也就放心了。

    “谢陛下,谢陛下!”

    不过因为木材的问题李大亮前段日子也十分费心,派工部所有人马到各处木场要木材,结果负责木场管理的官员们都说没办法给他们调木材,最后没办法了把丞相魏征给拉了出来,只调了大概三车的橡树木材,橡树在他们那里简直稀缺得不能再稀缺了,并且只有边境最东边的橡树木场里有橡树,结果还只能少量调用,可见现在大唐想要造一些结实可靠的东西难上加难。

    正如李世民所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杜如晦那边能把木材给调过来,他们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拆分、加工、精细、重组。

    李大亮坐在工部作坊内的一个简易凳子上看着眼前的图纸喃喃道:“木材的问题是解决了,上哪儿找试验田去啊……”

    现在最严峻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唐国境允许土地售卖,但是李世民在这个条件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和宋不同的是,唐对于百姓土地售卖官方不允许插手,也不能随意买卖农民土地,除非农民愿意并且出具相关证据代表他们愿意将土地售卖给官方。

    主要是现在的土地已经分配完毕,百姓们都分到了土地,官方土地还掌握在朝廷手中,不过管理权却在户部手中,户部尚书刘文静前段日子因为一件事情和李大亮大打出手,差点儿没因为这件事情彻底决裂,所以他并不想和刘文静说话,也就作罢了。

    就这样,过了大概有十多天,杜如晦终于传来了最新消息,他们在晋国和宋那里购买到了约有四千多斤橡树木材,并且由他们派送物资抵达大唐京城。

    清晨,李大亮面色透亮的来到了丞相府,魏征已经等了很久了。

    “魏相,听说克明已经买到了木材?”

    魏征看着李大亮满脸笑容,他也不禁笑了笑说:“你啊,就不能沉着些性子?”

    站在魏征对面的李大亮嘿嘿一笑说:“哎呀,魏相你也知道我,一有什么好消息我就按耐不住性子。”

    紧接着魏征把一条关于木材的订单给李大亮发了过去,司马炎和赵匡胤分别派出兵马护送木材,差不多在五天后就能够抵达到唐。

    看着李大亮笑眯眯的,魏征摇了摇头,他这个性子还是改不掉。

    “谢了魏相!有了这些木材,我们工部就能大刀阔斧的干了!”

    回到工部作坊后,李大亮通知了所有的官员和匠人们,积极准备曲辕犁的制造工作,五天后,曲辕犁将会以成品的姿态向世人露面。

第121章 我们马商也得紧随其后

    在关于马匹的售卖中,刘备那一方估计是有一些优势的,毕竟在刘备发家之前,曾经有两位北方商贾资助了刘备百匹上好战马,而现在这两位商贾就在刘备手底下当官,糜竺得到刘备的命令丝毫不敢怠慢,赶紧把他们两个从基层拉到中央参与这场经济大战。

    一人浓眉大眼,有两绺胡须,生得一副商人嘴脸,另一人相对于那个人来说就比较方正一些,这二人就是当年资助过刘备的幽州商人张世平和苏双二人。

    张世平见到昔日资助过的刘备成为了皇帝,他当年赌对了,赌刘备能够飞黄腾达,他赌对了,苏双赌输了,因此苏双作为后加入张世平的队伍中并没有遭到排挤,反而和苏双五五对分,二人成为商业界的一大代表人物。

    “臣张世平(苏双)拜见陛下!”张世平和苏双二人一同拜道。

    见到当年资助自己的恩人,刘备欣喜若狂,赶紧让他二人起身:“二位快快请起,昔日二位曾资助朕起兵大业,若不是二位相助,朕岂能走到现在地步?”

    起身后的张世平笑了笑说道:“若没有我二人资助陛下,或许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这样的我们来资助陛下,陛下成就霸业并非是依靠我们的力量。”

    听到这些话,刘备的内心突然感觉暖洋洋的,并且有一种冲动让他必须好好报恩,而眼下正好就有一个机会来让他报答他们二人的恩情。

    “世平言重,言重了!眼下朕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二位再次相助,不知可否答应朕?”

    一旁的糜竺走上前来面对张世平和苏双说道:“二位,眼下天下大局变化十分迅速,前些天还在刀兵相见,到了今天就成了经济实力的大比拼,所以陛下想让你二人也参与其中,帮助陛下赢得这场经济战的胜利。”

    看样子刘备还是需要自己的帮助,既然当年他们都赌对了,那他们也不介意再赌一把,并且现在的局势小赌是不行了,张世平想来一把豪赌,赌他全部的身家性命。

    紧接着,张世平回答了糜竺的话:“糜将军的意思是想让我兄弟二人也参与这场浩大的经济战中?”

    糜竺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坐在龙椅上的刘备也微微点头,现在就等着你俩一句话,同意还是不同意,不同意也可以,我刘备没有非要让你二人加入这场大战中,但是你当年有恩于我,也不能让你们亏了。

    苏双刚想说话,却被张世平给硬生生的给打断了,他说:“陛下哪里的话,臣既然敢赌陛下能一飞冲天,就敢赌这场经济战的实力比拼一定会赢!”

    刘备双眼一亮说:“这么说的话………”

    只见张世平拜道:“臣愿意同陛下共赴难!打赢这场经济实力比拼。”

    还在哪里站着的苏双一脸懵逼,这都哪儿跟哪儿的事情啊,张世平你说倒下就倒下了,作为商人的基本道义呢?这就没了?

    看着苏双还没有表态,刘备双眼呆呆地看着苏双的表情,他这是在沉思还是在执着到底为不为蜀国效力?

    “苏双兄,还愣着干什么?”

    反应过来的苏双看着周围的人都在盯着自己,于是想了很久的他终于开口回复了刘备他自己的意思:“臣苏双,愿同张世平辅佐陛下打赢经济实力战。”

    过了一会儿,原本快要绷着脸的刘备,在苏双这句话上,突然阴霾就云飞雨散,现在蜀国有了糜竺这个富商,又有了张世平和苏双两个小有名气的马商,虽然商业人才不怎么够,但是人越少,才能就越精。

    接下来,就是刘备委任他们两个人正式官职的时候了,现在他们二人的官职是一方县丞,刘备直接把他们两人拔到了州司马和太守的职位,张世平为洵州司马,苏双为城缗太守,二人不仅要增强地方管理,压制豪强为非作歹,而且还要积极备战,目的要打赢这场决战。

    官职任命完毕后,张世平和苏双二人最擅长的并非是民间商品贸易,而是战马之间的交易关系,自古以来马都是人出行的工具,战马是指战场上行军作战的马匹,和普通马来说,最不同的是战马持久力强,普通马的持久力不强,有时候还有可能因为没草料而没有了体力。

    “陛下,如今我国养马场在北部,和唐朝毗邻,虽说我们不怕唐的侵略,但是在那里可能会引起马儿不适,所以我建议把马放在东郊,制造这样的话就都可以解决咯。”张世平思考了一下说道。

    这个问题在张世平脑中思考了很多,究竟把养马场往哪儿迁好,于是这些天他们俩都在各地寻找能够养马的地方,有些地方好,水草丰沛,但是对于它们来说有些可能会引起不适的症状,万一在战场上战马突然不舒服了,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臣建议把养马场往京城附近靠拢,因为这里天气湿度和北面的养马场基本上差不多少,而且如果迁到这里来的话,战时准备也迅速。”张世平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并且他还想亲自带兵去新建的养马场转转,先让它们带一个月,如果有了很好的反应,那么就把养马场放在那儿了。

    “你们觉得呢?”刘备问了问糜竺和周围的人。

    糜竺点了点头回答道:“臣比较赞成张世平的主张,把养马场迁到京城东部是最好的,那里的土地和温度环境也比较高,常年不经历战火洗礼,这些战马都不像战马了。”

    其实这句话说的也有根据,蜀国现在境内一片安宁,没有盗贼也没有叛乱,这群战马根本就没有任何用武之地,但到了东部边境,东吴虎视眈眈,北面那个曹操也不会太消停,因此他们现在必须要做两手准备。

    苏双继续说道:“战马乃我国命脉,若大量繁殖,需要很多雄性马来配种,以保持我国骑兵力量。”

    刘备点了点头,这苏双说到点子上了,看样子苏双的确是个合格的商人。

第122章 张世平的头脑

    张世平成为蜀国马匹专卖人员之后开始着重于蜀国本国马匹的售卖,由于蜀国马匹不比当年幽州北方战马的耐久,但是针对蜀国战马来说,爆发力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因此张世平和苏双二人开始着重战马爆发力的定位售卖。

    由于糜竺的手伸不到马匹专卖,所以他把定位转移到了蜀锦和茶的售卖上。

    “对于马匹专卖,交给你们了。”刘备把全国马匹售卖都交给了张世平二人,可谓是对他们非常信任。

    张世平也深深地被刘备这种器重所感动,上前拜道:“陛下之信任,臣万死不辞!”

    刘备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微微笑道:“死就不至于了,你只需要为国库储备争取到更多的经济来源就可以了。”

    张世平严肃地点了点头回答道:“遵旨!”

    针对于蜀国马匹的售卖,张世平早就在他来到这里之前就已经做出了一些方案,基于蜀国马匹爆发力强悍,耐久度较低,所以把这些马匹分成了普通马匹和战马,对于战马的售价经过多方马商的商议讨论,定在了十万白银的价钱,并且比这还要上等的战马需要再添个五万白银。

    普通马那就是专注于民间马拉车,或者是大户人家的车驾的售卖了,这些价格平均下来定价相对于战马来说较为低廉,价格基本定位在五千到三万白银不等,对于大户人家的车驾,需求则需要再提高一些,那么价格就应该定在五万两白银上下。

    价格是定下来了,试点售卖城市还没有定下来,并且蜀国向其他国家批准售卖才能向国外进行试点售卖。

    打开皇帝聊天群后,这些皇帝们纷纷都在发他们国家改革的图片,并且附文他们的改革有多么多么好,多么多么漂亮,实际上他们所有人都很清楚对方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朱元璋发了一张他儿子朱标正在下地同百姓们干活的照片,并且跟他们吹嘘道:“看看咱的儿子,亲自下地干活!哎呀,咱这个当爹的啊,感觉孩子是真大了。”

    紧接着皇太极也出来发了一张他们改革的照片,并且把爱新觉罗.玄烨正在南书房亲自批阅改革相关政务奏折,在他的周围没有一人,只有他自己在那里批阅,可谓是尽心尽力。

    “看看朕的子孙,多刻苦,多认真,你们看看有谁能像朕家的玄烨一样事必躬亲不用一人?”

    ………

    群里面所有皇帝基本上都把自家的事物发了个遍,一个劲的夸自己的改革多么多么好,曹操和孙策也发了几张图片并且也附文说他们也正在积极改革。

    于是,等到他们休息间隔的空隙,刘备看准时机发了一条关于为蜀国开放马匹贸易准许的消息:“诸位,朕有一句话要说,由于朕也在进行试点售卖,哪位大哥能给朕一张马匹贸易许可证?”

    只见李世民跳了出来说:“早说啊,我这儿正好还缺一个名额,给你补上。”

    看到李世民把最后一张贸易许可证给刘备了,刘备差点儿没把他祖宗八辈都给谢一遍。

    电子版的贸易许可证给刘备发过来之后,上面还有李世民的亲笔签名和玉玺印章,有了它,刘备就可以在大唐马匹贸易区内进行马匹买卖了。

    “最后一张许可证给你了,你要注意的是,你的老对手曹操也在。”

    有了许可证刘备什么都不在乎,曹操在那儿也没啥太大问题,现在只要他们不跟曹操交恶比什么都好,何况前段日子因为看了《三国演义》,开篇就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由于关羽和张飞俩人早年跟随刘备同辱与共,所以这三人也就在一户人家的桃园进行了结义。

    而张飞的老婆又是夏侯霸的表妹,夏侯霸又是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渊还和曹操有些亲戚关系,这么一连串,张飞的女儿又是刘禅的皇后,那么也就是说刘备和曹操也有姻亲关系。

    “你和曹操有些亲戚关系?”李世民有些断片了,他把这茬给忘了。

    刘备十分肯定地回答道:“我儿子刘禅的老婆是我三弟张飞的女儿,夏侯氏和夏侯渊是叔侄女关系,你懂吧。”

    这下李世民才反应过来,曹操原来真的和刘备有姻亲关系。

    “原来是这样啊,不好意思,刚才断片了。”

    但是马匹售卖这个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张世平已经把他的方案交给了刘备,对于张世平的经商头脑,刘备是绝对不会怀疑的,他把定价成本先定到了可控点,如果营销得够好,定价逐步上升到可控点就可以了。

    张世平又对于他的方案做出了一个解释:“陛下,营销标准我们应该先下调一点,定价先定到所有人都喜欢的价格,促进大众消费,一旦销售够好,价格可以微微上调,我们初步的想法就是先在大唐这个国家立足地位,只要在那儿立足地位,向外打出了口碑,再进行向外售卖完全没有问题。”

    刘备点了点头,虽说他没干过马匹商业,但是他卖过草鞋,对于卖草鞋他倒是有些心得,促进营销手段这是商人的一个准则。

    “逐步把价格上调,这个规矩一定得定死了,绝对不能有人越了这个规矩,如果有人敢越了规矩,将他逐出商业圈子!”刘备以最公平公正的办法把他的规矩告诉给了张世平。

    张世平点了点头拜道:“请陛下放心,臣断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紧接着,苏双的腿迈进了皇宫之内,走上前来拜道:“陛下,世平兄。”

    刘备有些奇怪地问道:“你不是去找试点了吗?怎么回来了?”

    苏双无奈的说道:“陛下,咱们的试点售卖处全让人家给占了,根本没有办法挤进去,如果非得把这群人轰走,可能会影响陛下对其他国家的态度。”

    这下算是知道了,前段日子改革开始之后,马匹售卖这个定向发展十分抢手,各国占据各地马匹销售地点,让所有本国的售卖马匹的商人无路可走,现在刘备也将面临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办?

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回答

    有些人说现在剧情有些迷,现在这个分卷是经济卷,各国大力以内政改革发动本国经济为主,战后各国损失惨重,需要大量恢复经济生产以及贸易出口,我现在写剧情的模式是以跳跃同步性转场,基本上每章都会针对某一个国家和人物角色或者是一章同时出现三个国家以上一起上场做文章,先前我回复过一个读者说谁才是主角,我添加进去的主角可以是意义上的主角,但实际上添加这个现代人会多很多乐趣,能用很多现代化的角度来看他们打架的剧情。

    再者就是现在的行文走向,比如从更换年号之后各国发生的事情,以及为什么突然会冒出来个李自成,这是我的疏忽,原本李自成应该在前期作为反明的角色出现,但是我中途换了一个剧情,这是我的错误,只能放在这个卷上了。

    再就是一些大家没有看到过的角色,这是我为了符合这本书的条件翻了翻各国的人物资料,这些人物在史上都有明确记载,不然的话我可能还会被喷(狗头保命)

    如果剧情还是梳理不明白的,加群可以找我,我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谢谢大家支持,我希望诸位能够陪伴我一直走到完结。

第123章 军权究竟应该放在哪里合适?

    战争结束后的一个月里,各国都开始了沸沸扬扬的计划改革,所谓计划改革就是在某些可取政策的基础上再加以利用,成为自己的治国理念政策,一是为了巩固国家统治,二是为了百姓能够过上安生日子,这些想法,在历史的不现实的基础上,正在慢慢的走向现实。

    但是这天下的各国皇帝们和臣子们都真的甘心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吗?其实不然,停战后的他们有些人真的专心投入到恢复国家经济建设和落实地方以及军事建设,而有些人则是十分不安分,一边在搞改革,一边在暗地里琢磨如何应对未来战争问题做出决断。

    比如现在的嬴政和王莽二人,两个人现在的关系比较缓和,至少王莽还在租借秦国成杜县的那一整座城池的土地,嬴政并没有下令命王莽归还田地,因此两个国家还在进行盟交政策。

    大臣王纲常主持田地租税问题已经很久一段时间了,并且还特意向秦学习了一下如何才能在如此荒凉的田野种植农作物,现如今大新政权在秦国的支持下,农业生产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但是还远远不够。

    “陛下,臣以为还应该向大明靠拢,毕竟现在先进度最靠前的还是朱元璋他们,自从皇太极被朱元璋打得丢盔弃甲之后,他们的先进第一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臣以为应该大力向大明政权寻求帮助。”

    王纲常的这番话的确让王莽有些心动,要说现如今天下各国实力最强悍的是明,经济最彪悍的还是明,就连宋也得退退步给明让路,这并非是瞎吹一通,皇太极战败之后一直都在寻求如何振兴大清的办法,但始终都没有寻求到问题的关键,结果就只能依靠这些汉人来慢慢恢复国力来调养本国的创伤。

    因为皇太极的骄傲自矜,认为只有武力才能战胜一切,这种想法和邻国的忽必烈的想法几乎一样,只不过皇太极是想以恩威并施的办法来解决附近的敌人,结果恩非凡没有实现,威用过头了,导致大清军队一退再退,面对比他们还要先进的技术和后天学习的军事知识的大明政权,皇太极很显然就打不过。

    “朕准许你前往大明京城寻求朱元璋的帮助,但在那里不用多说话,他们问什么,你就如实回答,向朱元璋表达我们大新虚心求教的诚意。”王莽的意思很明确,我们国家现在需要你们的帮助,只要你们能够答应,我们绝不避讳任何事情。

    王纲常点了点头拜道:“臣遵旨!”

    与此同时,冯皓来到了练兵场面见了昭国的高级将领,他们的工作做得比较完美,军事改革落实后,高思继麾下的兵马全部重整改编,刘裕又把一些打仗猛的士兵编入到一个营里,分成了甲乙两种军队。

    冯皓坐在中军帐之内,看着周围意气风发的将军们说道:“这段日子辛苦你们了,有你们支持军队改革工作,我就不用有太大的心思投入到军队改革上了。”

    大将军刘裕和淮州尹郭威二人欲言又止,冯皓见他两人想说一些什么话,刘裕先一步说道:“大王,军队还是有些不可控因素。”

    其实大家都知道,刘裕口中说的不可控因素是将军掌握兵权过盛,唯恐重蹈刘裕当年夺取东晋政权那样的覆辙。

    他说的那一番话也只不过是虚晃一枪,王猛早就把军队内的所有结构都摸了个透,并且随时汇报给冯皓,因此如果冯皓想透过军权过高的将领直接调兵,完全不用担心。

    “大将军的意思我都懂,将军权力过大会引起历史上的将军兵变夺取政权,不过你们我还是挺放心的,自从刘渊这个让人意外的因素离开后,军队指挥问题不都是很到位吗?”

    淮州尹郭威也提了一嘴说:“大王,臣等是真心为了大王的安全着想,若哪天真的有图谋不轨的人窃取我国中央军权,威胁到大王的生命安全,臣等就是难逃死罪啊!”

    原来刘裕和郭威二人也考虑到了第二因素,那就是赶紧让冯皓亲自掌握中央军权,万一他们有一天要是没控制住或者是没管住自己的部下造反的话,他们难脱其罪,再者就是冯皓的生命安全也是问题,如果军权都不在君主手中,那么将来打仗主将不听君主的话,那该怎么办?

    众人:“请大王斟酌利弊,主掌军权!”

    这些人都很有见识,他们曾经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们其实也怕自己出现这样的情况,说白了就是保命,如果真的有了那么一天,身边的人是冯皓的人,可能会极力的劝阻他作罢。

    这些事情无非是留了个后手,谁没有一些私心,私心人人都有,但唯独军权这个问题,谁都不能碰,当初他们由刘裕亲自牵头召开了一个军事性会议,说的就是关于军权的问题,会上刘裕明确提出,谁都不许碰,包括他自己,除非冯皓指定某人统兵,不然的话,迟早得出事儿。

    听着所有人让自己掌兵权的话,冯皓也不禁思考了一下,或许是他真的太相信这群人,而他们也考虑到了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因素,所以才会这么干的。

    冯皓叹了一口气,随后笑道:“哈哈哈哈……好,你们不错,我只是考验了你们一番,看来你们过关了。”

    这其实是冯皓的一个临场反应,只有这么说,才能不让这群将领们怀疑,因为他真的有把军权完全交给特定的人的想法,要不是刘裕和郭威这二位巨头牵头说了一堆话,他还不知道未来究竟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头又转到了冯皓面前,随后一同回答道:“大王明智!”

    这群人如释重负,军权放在他们任何人的手中都有可能出事,为了军队内部指挥官不出矛盾,避免出现谁受宠就飘了和骄傲自矜的情况,他们一致认为军权应该还给冯皓才是最好的。

    其实这样也是最好的,君臣上下一心,没有异心,治理国家和征战四方就没有太大的阻力,他们会以最突出的才能来治理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

第124章 郦道元那儿出结果了

    正当所有人都在忙乎关于改革的事情,郦道元那里有了最新的消息,昭国大理寺和影卫紧密合作,成功的把那三个晋国特务的家人给营救了出来,并且把他们的家人送到了这三人面前,在这期间里,郦道元派了几个士兵在外面守着,给他们留出了空间和家人团聚。

    此刻已是正午时分,郦道元抬头望了望天,太阳已经来到了和大理寺正对着的办公处屋顶对齐,看样子是时候让后厨给他们开个小灶,这是他们的机会,只要这方面给他们招待好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于是,郦道元很平静地敲了敲门,并且推开了门,看见这些人的家属都抹鼻涕擦眼泪的,看样子这些人都很想念自己的孩子。

    “诸位,本官略备饭菜,大哥大姐们都远道而来,今天就在大理寺的后厨宴会厅就餐吧。”

    紧接着,这些人都感动得不得了,一边说郦道元是他们的恩人,司马炎干的都不是人事,另一边还在劝他们的儿子赶紧放手,把情报都告诉给他们,安安分分的过他们的民间日子,不再出仕。

    郦道元假装生气道:“今日不谈公事,本官请各位吃饭原因我也是你们的同乡,今天就是同乡在一起吃饭的日子好好聚聚。”

    于是,郦道元就同这些人一起来到了大理寺的后厨宴会厅,看着满桌都是涿州老家的饭菜,郦道元本人也有些想念家乡了,看到这些饭菜,就想起当年发生的那些故事,不过能够再吃到家乡菜,不也是一种怀念吗?

    这三个特务的家属看着这些上好的酒菜,不说嘴馋,就说双眼也直直的盯着这些饭菜一眼都不想错过。

    “哎呀,大人这么款待我们,我们这……”

    “郦道元大人真是好官呐,不愧是我们涿州人的骄傲。”

    郦道元听着这些话有些扎耳,但也知道勉强接受了,他清楚这些都是阿谀奉承的话,不过为了计策顺利实施,也只好笑着点了点头回答道:“哪里哪里,请就座吧。”

    这些人分别坐了下来,郦道元坐在主位置提着酒樽面对这些同乡人敬了一杯酒,以表示同乡之间的情谊。

    “这杯酒,敬涿州老家的同乡人。”

    咕咚——

    “啊~”

    一杯酒下肚,郦道元抿了抿嘴,这些涿州人也提着酒樽喝了一杯酒,连连称赞这酒的美味,而那三个晋国特务则是坐在他们各自父母的旁边,像一个小猫坐在大猫旁边似的乖巧。

    “大人,这酒果然美味啊。”

    郦道元笑了笑,说道:“这酒啊,乃是我国著名酿酒师刘大成所酿造,当年在北魏的时候,我也有幸尝过他酿造的酒。”

    一听到是刘大成所酿的美酒,这些人赶紧细细品尝,对于刘大成这个人物很是了不起,他师从农圣贾思勰,并且得到《本草酒药》启发,所酿造之酒甘甜清冽,赢得了天下人的喜爱,左江刘氏因此闻名于世。

    “原来是刘师傅所酿造之酒,真是好酒,可得细细品尝一番啊。”

    这些人郦道元都查过他们的底细,就连喜好什么饭菜都查了个遍,尤其是刘大成的美酒,一般人所酿造的酒他们绝对不会有太大的反应,反之,同时代的北魏人刘大成所酿之酒赫赫有名,因此他们才会想念到曾经的过往。

    酒至半酣,郦道元脸色微红,但也不至于大醉,看着这些人都已经迷迷糊糊,郦道元微微一笑,而那三个晋国特务也已经有些大醉的迹象了,于是郦道元命门外的士兵们全都散开,他自己来到了这三人旁边小声询问了关于他们拍的照片的事情。

    这一问,他们也放松了警惕,双眼也都睁不开了,也不知道周围是谁,嘴里的话就开始说了出来,问到照片的问题的时候,他们也没有避讳,直接都问出来了。

    “在……在宣化城的东……东城马厩老板那……那里……”

    郦道元笑了笑,终于让他问出个结果出来了,于是告诉冯皓关于他们拍的照片的消息,第一时间知道消息的冯皓马上又命令影卫组织人力前往东城马厩要照片去,绝对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不然的话就全晚了。

    为了让影卫能够有基层和中层头领,于是他就把李弇给调了过来当分指挥使,名义上挂着奋威将军的官职,实际上他已经算是影卫的人,不算军队人物了。

    李弇带着人马赶紧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东城马厩,守在这里的影卫马上把照片转移给了李弇,他们已经得到了消息,这段日子司马炎又派了一批特务来京城潜伏,并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他们这些人拍的照片。

    司马炎的命令就是让这些人无论如何把在昭国京城里拍的照片全部销毁,如果能带走的就尽量全部带走,带不走的就用手机再拍下来给司马炎发过去然后销毁。

    “大人,晋国那帮人已经潜伏到了我们京城,并且就在那间酒馆里居住。”一个影卫探查到了关于晋国特务的藏身之处以及所有身份信息,请求李弇抓捕他们,以绝后患。

    他一边走一边拿出手机给王猛打了一个电话说明现在的情况,王猛告诉他们擒贼先擒王,找到他们的头领,从而拽出比这些小杂鱼大的大鱼。

    “千万不要冲动,一旦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把他们盯得死死的,这群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来。”

    于是这次抓捕机会就错过了,不过李弇派了些人支援这附近的影卫人员,并且每天换班换岗,一定要保持好影卫的休息和身体,只要不把他们跟丢或者出现事情,他们休息都没什么太大问题。

    紧接着,照片送到了王宫,又是冯皓接到了第一手证据,这些证据到手之后,冯皓点开了司马炎的id,并且点了发送消息的选项,界面跳到了聊天界面,冯皓开始兴师问罪,恶意满满的询问司马炎这些事情究竟是不是他们干的。

    司马炎一句话都没说就把冯皓给屏蔽了,这下冯皓不能忍了,直接把司马家的所有人都给禁言加黑名单了,让他们没办法在群里发消息,只能干看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94/ 第一时间欣赏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最新章节! 作者:万物为灵所写的《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为转载作品,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介绍:
ps:群号1142905863,欢迎大家讨论
当历史上的皇帝们的行宫兵营里都安装着wifi信号塔,连接了电线,手里头人人一个高配智能手机在一个群聊里聊天吃瓜拉家常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秦始皇:“朕要把位子传万代!”
刘邦:“不好意思大哥,最后的赢家是我。”
王莽:“咳咳咳!”
刘秀:“王莽你个鳖孙!”
曹丕:“高祖、光武皇帝啊,不好意思,我把你们的后人位给篡了。”
曹操:“逆子!”
…………
武则天:“你们好呀~”
所有人:“????哪里来的小姐姐?!”
李治:“你们几个意思,敢动我老婆我找你们拼命!!”
李世民:“谁老婆?!李治你给老子滚过来!”
………
朱元璋:“让他们慢慢打。”
朱棣:“爹呀,有个人嚷嚷着说要打咱们。”
皇太极:“朱元璋,俺们来啦!!”
就这样,他们在某个世界,拉开了混战的序幕。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