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生南美做国王TXT下载重生南美做国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南美做国王全文阅读

作者:巡山小老鼠     重生南美做国王txt下载     重生南美做国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八十六章 青年觉醒

    旧金山唐人街,年近四十的何秉桓,从公司名下的华人职工那里,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旧金山市政府以他经营的药材生意具有潜在危害性为由,勒令他一个星期内,关闭名下的药材公司以及成衣、茶叶、杂货铺等相关产业。

    何秉桓是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人,祖祖辈辈生活在棉村,务农为生,勤劳而清苦。

    何秉桓的父亲早前到广东佛山镇经商,全家仅是小康水平。

    清廷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利削使得经济凋敝、商业萧条,他家的生意入不敷出,濒临破产,家境日益窘困。为了摆脱困境,他让儿子何秉桓到建埠不久的香港,拜会旧时好友廖景昌,托廖的关系和照顾,在香港开设了一个小杂货店铺。年轻的何载聪明能干、机警灵话、具有魄力,家境艰难落使他受受打击,但也增强了他要振兴家业的决心。他苦心经营小小的杂货铺,主动接触海外商业行情,不断进口在当时还比较新潮的西方机械设备,因为眼光精到、为人诚信,名下积攒的资本逐步增多,慢慢地由小商人成为中商,稍后,廖景昌的儿子,毕业于香江圣保罗书院的廖竹宾,

    接到香江汇丰银行办事处通知,将被调往美国旧金山市协助处理汇丰银行在美国的商务,

    廖景昌和何秉桓的父亲是旧时好友,延续两家的友谊,在商业上显露头角的何秉桓和接受西式教育的廖竹宾两人,也维持着密切的联系。

    临行之前,廖竹宾建议何秉桓跟随他搬迁到旧金山,利用他历年经商积累的资产和财富,把生意做到美国去。

    受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华工到美国淘金的影响,何秉桓认为在美华工群体是一个潜在经济利益巨大的市场,如果把药材、茶叶、布匹、成衣等生意做到美国,将获得远超过在香港的收益。

    何秉桓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分析出其中利益之后,他便带着一家十余口,跟随廖竹宾一块,举家迁往美国旧金山。

    优于绝大部分大陆地区商人的眼光,使得何秉桓的事业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870年间到1881年间,普通一个在美华工的工资普遍在26美元左右,虽然不及白人工资的一半,但是节省下来,一个月攒下来的工资,足足是满清治下百姓的十倍。

    相对宽裕的工资为华工消费了条件,依托设立在旧金山及其他华人聚居区的杂货店、药材店,何秉桓的生意越来越大,名下的华人职员逐渐发展到两百余人,他本人也迅速成为在美华人商界的领头羊人物。

    看着名下的生意越大红火,何秉桓本打算把世交好友廖竹宾拉上,一同进入商业发展,可惜,在美华工越发艰难的处境,以及《排华法案》的正式颁布,完全斩断了在美国扩张商业事业的可能。

    白人暴徒接连冲击华人商铺,任意打骂、羞辱街面上走动的华人,最近几个月以来,报纸上不断刊登华人被杀害的消息,眼见局势越大混乱,即使自忖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何秉桓,一时之间也慌了手脚。

    “爹爹,廖伯伯和恩白来了,正在前堂等着您。”

    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快步走进来,开口道。

    “让你大哥、三哥先跟着阿南叔到药铺守着,如果遇到白人惹事,多忍耐,尽量不要与他们冲突。”

    何秉桓站起身,暂时将旧金山政府的行政命令放在一边,吩咐道。

    “好的,爹,我这就去告诉大哥、三哥。”

    少女迈着阔步离开,浑然没有一般大家小姐的拘谨、束缚。

    “唉,女大不由爹,当初看着女儿跑到身边,痛哭请求的模样,自己软了心,由了女儿的心意,不让她继续缠足,可是现在长大了,浑然成了一个假小子,天天跟着几个男学生在一起,一点也没有大家闺秀的样子,也不知道十年前的决定是对是错。”

    看着跑出去的女儿,何秉桓叹了一口气道。

    和普通的富裕家庭一样,何家是个庞大的大观园式的家庭,人口兴旺,儿女成群。何秉桓有好三房姨太太,十二个儿女,加上请来的护院华人,雇来的男女仆役,负责生意、财产核算的账房先生,总计不下五六十口。

    眼前跑出去的少女何佩贞是他第四个孩子,也是第一个女儿,和她同母生的还有两兄一弟、三个妹妹。和异母生的孩子总

    算起来,她有兄弟姐妹十二人五兄弟,七姐妹,即有三个哥哥,两个弟弟,六个妹妹,何香凝排行第四,因此,仆婢们都称呼她为四小姐。被人称作“高贵花”的四小姐身材瘦小。表面上看是个娇小嫩弱的小女孩。然而,她聪明活泼的天资和勇敢刚强的性格却异乎常人。

    小小年纪的时候,却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具有争强好胜的倔脾气,常常表现出使长辈无法驾驭的任性,凡是她认准了的事,三头牛也拉不回来,她认为没有道理的事,更是绝不轻易服从,一定要抗争到底。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陆地区,依然保留着妇女必须缠足的陋习,几乎所有的妇女尤

    其上层社会的照例都裹了小脚。

    香港虽然和海外交通最早,领风气之先,但缠足的陋习仍然保存着。

    何佩贞五六岁时,她的母亲就开始强行为她缠足,先用很热的水烫她幼

    嫩的双脚据说能够使骨头软化。然后用长长的白布条把它们一层又

    一层地紧紧裹缠住,再用针线密密地缝紧,非等到相当日子是不准拆开的。四小姐不愿受此痛苦,她白天又哭又闹,泪水涟涟地反抗这种惨无人道的陋习

    深夜在十个脚尖火辣辣地疼胀难忍的情况下,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痛苦,就悄悄地起床鼓足勇气,偷偷地用剪刀把縫裏的缠足布剪开,将白布条扔到床底下去,解放了双脚。

    第二天母亲先是对她斥责和打骂,继之收去剪刀,并把全家剪刀都收藏起来,然后再次为她缠足,裏缝得比上次更为紧密。可是她也不哭闹,偷偷贿赂小丫环代买一把剪刀,藏在最保险的地方一祖先祭坛的大香炉底下,等到夜深人静时悄悄起床,再将缠足布愤怒地剪掉。剪成飞花蝴蝶,然后再揉成一团扔到床底下去。

    尽管母亲的打骂越来越厉害,她的啼哭和斗争从未停止。缠一次,剪一回,

    这样的英勇奋斗大概经过了好几十个回合吧,再缠再剪,循环往复,不停地反抗,始终不屈,幼小的年纪便初露特异的性格。

    她坚决反对缠足,不仅由于不愿受皮肉之苦而且还有自己的见解。童年的四小姐非常喜欢听“长毛”造反的故事,对那些以一双天足,勇敢征战的太平军女兵更是钦佩不已、悠然神往。她幼小的心灵中早滋生了以她们为榜样的思想,憧憬着自己长大能和这些女英雄们一样,凭借一双天足走遍天下,于是更讨厌缠足了,成了个“不缠足主义者“。所以,她下定决心,坚决反抗缠足到底。母亲整持要缠足,女儿顽强地反抗,彼此都不退让,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她坚强不屈的韧性,感动了宠爱她的父亲,由他出面来干涉这件事用家长的尊严发话说:“就由她去吧!“

    在父亲的袒护下,母亲叹了一口气,终于勉强答应不再为她缠足了。

    年岁渐长,移居美国以后,在父亲的宠爱和西方相对开放的社会氛围下,何佩贞得以接受西式教育,并且在1879年,进入男女同校的希尔豪高中就读,希尔豪高中曾经接纳过留美幼童和东瀛第一批女子留学生,何佩贞刚入学的时候,就与他们接触过,邝荣光、邝贤俦、邝景扬、杨兆楠、黄季良、林沛泉、詹天佑,还有五名东瀛留美幼女中,年龄较小的永井繁子(1863年出生)和山川舍松(1860年出生)、津田梅子(1864年出生)三人,都是她的朋友。

    一群充满理想、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各自讨论国家民族命运的经历和影响,尤其是太平军残兵出身的南美华人,一步步建立起一个崭新、充满朝气的华人国家的传奇,无时不刻不吸引着她废寝忘食地久读不倦。

    那些经众人讨论的南美汉国英雄人物抵抗洋人国家进攻的鲜活形象,在她热血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由推崇敬仰逐渐产生了以为师法的念头。

    何秉桓没能想到,自小看着长大的女儿,以后将成为汉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和妇女解放运动领袖。而就在他还为女儿的性格问题担忧的时候,

    另一间会客厅内,廖恩白辞别了父亲,偷偷来到后院与何佩贞见面。

    “阿贞,最近外面局势很乱,你最好呆在家里,不要到外面去。”

    廖恩白找到何佩贞,关心道。

    “听说今天是山川舍松大学毕业的日子,你怎么没有去找她庆贺?”

    何佩贞没理会对方的关系,反问道。

    “美利坚国颁布了《排华法案》,在美华人全都人心惶惶,我哪里有心情去参加山川舍松的毕业典礼。”

    “哼,算是还有一点民族自尊心,美国洋人欺人太甚,咱们身为华夏儿女,应该以身作则,号召在美同胞游行示威,反对《排华法案》!”

    何佩贞情绪激动,认真的看着对方道“廖恩白,你敢不敢跟我一块到唐人街号召大家游行示威?”

    “阿贞,没用的,驻美外交使馆与美国人签订了协议,美国人以向洋务运动中的工厂机器和铁路为条件,换取清政府同意把《排华法案》升级为国际条约。

    两天前,驻美公使陈兰彬明确表示,承认美国有权要求华人进行登记,并佩戴标识华人身份的“狗牌”,而且他还劝说在美华人要遵守美国法律,不准无故聚众生事。”

    听完廖恩白的解释,何佩贞胸中的怒火抑制不住得燃烧了起来,

    事情到这里就再清楚不过了大清国抛弃了他的人民,滞留在美国的华人的命运,完全被清廷交换到美国政府手中。

    “海外国民惨遭洋人屠戮杀害,清廷政府听之由之,所谓汉人名相、中兴名君,和那些入侵的洋人有什么区别!”

    这一刻,何佩贞彻底对清廷丧失了希望,心中剩下的只有深入骨髓的悲凉。

    “清廷对汉人一直严防死守,哪里会管海外华人的死活,阿贞,听我一句劝,美利坚国实力即使在西洋诸国,也是首屈一指,咱们即使发动同胞华人游行示威,同样一点用处没有,与其等待洋人良心醒悟,停止对同胞的迫害,倒不如响应南美汉国号召,组织同胞撤离南美。”

    “美国洋人就像一头忘恩负义的饿狼,当初印第安人好心收留他们,等来的却是白人的屠杀,这样的国家不留也罢!

    恩白,按照你的意思,咱们去和爹爹、廖伯伯商量,发动两家公司名下的职员和留美同学,组织同胞撤离美国!”

    “好,我们现在就去见父亲和何叔!”…………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世交之家

    “朝廷的旨意下来了,在美华人各安天命,这旧金山是待不下去了。”

    廖竹宾叹了一口气,无奈道“我准备向汇丰银行美国办事处申请,请求回到香港任职,

    美国排华风潮日趋严重,旧金山又是白人暴动最猖獗的地区,何兄不如及早出售变卖在美国的产业,带着一家老小和资金,在香港重新开启商业事业。”

    “回到香港又如何?英国殖民政府、英国商人把持香港经济命脉,要想重新开启商业事业,谈何容易。”

    “何兄不愿意回香港,难道打算一直呆在美国?”

    “呵呵,就是我拉下老脸,想要死皮赖脸呆在美国,洋人们也不会允许。”

    何秉桓自嘲道“旧金山市政府刚刚派人通知,他们说我名下的中药铺不安全,责令我关闭名下的所有产业。”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排华法案》实行不过数月,美国政府相继针对华人开征“华人渔民税”、“华人警察税”、“洗衣送件税”…………

    苛捐杂税数目之多,简直与满清政府一般无二。

    何兄,算了吧,美国政府铁了心要把华人驱逐出去,朝廷都已经服软妥协,咱们是斗不过他们的,宁愿损失一部分利益,把产业全部变卖,撤出美国吧!”

    “十年心血毁于一旦,我不甘心呢!”

    “不甘心又能如何,十年前刚刚抵达旧金山的时候,美国洋人就时常对着留着辫子的华人指指点点,肆意嘲笑,为兄那时候为何不听秉桓你的劝告,执意剪去辫子,还不是因为看到妻子走到唐人街上,被一群白人妇女盯着缠足的小脚耻笑、羞辱!”

    回忆起初到美国时候,自己和家人遭受的歧视性对待,何竹宾激动道“剪掉辫子、学着洋人的样子穿上西装,被同胞称为假洋鬼子又如何,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朝廷和满汉大臣还守着几百年前的那一套东西不知改变,这样的朝廷怎么能抵挡住洋人侵略,又如何有能力保护流落海外的国民百姓?”

    停顿一句,何竹宾拿起桌子上的茶杯一饮而尽,郑重道“秉桓,我向来敬佩你在商业上的成就,但是对于你的某些观念,确实需要改一改了,当今世界不是一两百年之前,商人不是只靠着老一辈的经商经验,就能够获得成功,没有一个开明、强大政权的支持,即使像今日般,在美国打下巨大的商业成就,又如何?美国政府任意颁布一项法案,一辈子的心血损失大半!

    开拓进取、主动和外面的世界接触,迅速改变旧有的观念,及时跟上世界变化的步骤,多方面做出努力,才能在如今五千年未有之变革时期,为家庭和事业,赢得一份希望。

    说一句心里话,在这一方面,我认为秉桓还不如阿贞做的好。

    阿贞虽为女子身,性情、能力皆不输普通男子,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帮着你管理家庭财政和生意上的事务,今年不过十八岁,从豪尔斯高中毕业,即将成为大陆第一个女子大学生。

    豆蔻年华,英气勃发,虽然现在看来尚未有所端倪,但是我敢打赌,二十年之后,阿贞的成就保准超过你这个父亲。”

    听到廖竹宾把自己拿来和女儿相比,何秉桓没有生气,自家女儿的性格自己最了解,二十年后,或许她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也绝对不会安安分分的做个相夫教子的普通妇人。

    而这一点也正是他最为担心的地方,女儿聪明、果敢、有主见,虽然时常不听从自己的安排,可是在十二个子女中间,最疼爱的就是她。

    她若是个男子还好,性格坚强、到外面闯荡一番,说不定能有一番成就,可是女孩子家家,如此这般行事,又有几个人家能够接受?

    “一辈子养成的观念,哪是那么容易能够改变得了的。”

    何秉桓摇摇头,脸上挂满忧愁。

    “年届不惑,财产事业之类的事情,已经不像年轻时候那般放在心上,在美国的产业遭受《排华法案》影响,损失一部分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担心,如果没能处理好后续事件,万一留下一些隐患,阿贞和其它孩子们以后该怎么办是好。”

    “孩子们的事情不用放在心上,廖、何两家三代世交,恩白又十分喜欢阿贞,如果你没有意见,干脆成全阿贞和恩白的喜事,廖、何两家结为姻亲,以后两家的事情合为一家,万一何家出现为难的事情,廖家绝对不会放任不理。”

    “恩白喜欢阿贞?”

    何秉桓忙着生意上的事务,很少呆在家里,少数几次在家里会客,看到女儿和廖恩白在一起,几乎每次都是自家女儿欺负对方,很少见到一般恋爱期间男女和谐相处的场景,

    因此,当话从廖竹宾口中说出,何秉桓不大相信道。

    “呵呵,年轻人之间的事情,谁又能够说的清楚呢,恩白、阿贞两个孩子都在美国学校里读书,接受的都是西方教育,两个孩子有共同的话题和爱好,虽然阿贞有时候性格强势一些,不过恩白性情温和,两个人在一起,性格相辅,也算是般配的一对。”

    “阿贞是天足,你们廖家会不会介意?”

    “秉桓兄,你怎么还是守着以前的老顽固,缠足裹脚是封建陋习,南美汉国、东瀛、西方列国,有哪一个国家提倡女子缠足?

    缠足是对女子身体的残害,在南美汉国,法律名文规定,强迫女子缠足属于违法行为,不论施行者与女子的关系如何,都要接受法律惩罚。”

    廖竹宾感觉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好友的观念,耐心道“华人中的女子缠足留小脚被洋人嘲笑羞辱,到了下一辈年轻人,可不能让她们经历老一辈的屈辱,恩白没有表露出喜欢阿贞的心意前,我就十分喜欢阿贞这个孩子,这个世界天足的孩子去哪里找,除了南美汉国女子大部分是天足,搁在大陆和香港,和廖、何两家家境相当的家庭,很难找到天足的女孩,所以当初我就考虑过,如果阿贞不反对,我就让恩白娶阿贞为妻。

    现在好了,两个孩子情投意合,也不用我们做长辈的操心,只要咱们两个老兄弟把孩子们的亲事定下,以后的事情就妥当了。”

    “恩白是个好孩子,我对他一直很满意,只不过阿贞到底是什么心思,她也没有和我这个做父亲的说,廖兄,事情先缓一缓,等到我问明了阿贞的意见,再给你回复,你看可好!”

    “哈哈,无妨,恩白和阿贞正在后院,把他们叫过来询问就是。”…………

    “廖伯伯、爹爹,我和恩白有件事情要和你们商量。”

    被两个长辈叫到跟前,不待两人提问,何佩贞首先出声道。

    “爹爹有事情找你们俩,你倒先要跟爹爹商量事情,行,你们有什么事情,先说出来让我们听听。”

    “美国洋人驱逐迫害同胞,清廷政府置身事外,我和恩白想请廖伯伯和爹爹出面召集公司职员、旧金山同胞,协助汉国驻美外交使馆,将同胞妥善转移到南美洲…………”

    何佩贞将从廖恩白那里听到的消息转述给两人。

    “我和你廖伯伯刚刚也在商量这件事,你廖伯伯打算离开美国,回到香港。”

    何秉桓沉吟道“美国局势动荡,为了安全着想,爹爹考虑离开美国,跟随你廖伯伯一块返回香港,在事情还没有完全决定下来之前,爹爹想听听你的意见。”

    “英国人在香港作威作福,那些地痞流氓、帮派在英国人袒护下,为虎作伥欺压同胞,爹爹和廖伯伯受不惯美国洋人的气,干嘛还回去受英国洋人的气,依女儿看,不如干脆搬迁到南美汉国,根据汉国政府对待海外华人、华商开明、公正的态度,以及廖伯伯和爹爹的实力,未尝没有机会,把事业做的比在美国更好、更大。”

    “何叔叔、爹爹,阿贞说的不错,学校里一块学习的留美幼童,有近一半人被汉国政府招揽,回到汉国本土或者欧洲国家继续学业,我们学校也有二十多个来自南美汉国,自费留学的学生,他们家里同样有在南美本土从事商业贸易的亲属。

    南美汉国鼓励商业发展、重视各式人才,和香港相比,晚辈以为,去南美汉国,更加适合何叔叔和爹爹。”

    “你们两个倒是心有灵犀,我和你廖伯伯还在商量的事,你们两个倒先决定好了。”

    何秉桓脸上露出一分笑容,开口道“爹爹做人保守谨慎了一辈子,如今年过四十,也开明一次。

    廖兄,香港是回不去了,我打算听从阿贞和恩白的建议,举家搬迁到南美汉国,你认为如何?”

    “恩白的心思都在阿贞那小丫头身上,何家举家搬迁南美,我还能狠心让他们分离不成?

    廖竹宾苦笑一声,答应和何家一起搬迁到南美。

    做出何、廖两家撤离美国的决定后,何佩贞、廖恩白两人的婚事,也水到渠成的确定下来。

第三百八十八章 津田梅子的选择

    美国加州,旧金山大学,因为排华风潮影响,一场专门为亚裔留学生准备的毕业典礼,延迟两个月后,正式开启。

    参加毕业典礼的对象包括十三名当地华人青年、十名汉国自费留学生、四名来自大陆香港、澳门、上海租界区的青年学生、三名东瀛留美女学生、数十名学生家属、好友以及为了纪念东瀛第一批获得美国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们,专门从纽约赶来的东瀛驻美国公使。

    按照女子优先的传统,山川舍松被旧金山大学推选为毕业生代表,第一个走上讲台,发表毕业演讲。

    “在发表演讲之前,首先,我要向院长先生、亨利教授、罗伯特教授……培根先生、培根夫人、玛丽安小姐表示谢意,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帮忙。…………

    给你们添麻烦了。”

    山川舍松身穿华丽的和服,举止端庄的对讲台下的众人躬身行礼。

    “哗哗哗”……在一片鼓掌声中,山川舍松站起身,开始以“英国对日本的外交政策”为题目,进行演讲解说。

    “东瀛和日本都是远离大陆地带的岛国,两国拥有共同的岛屿文化和海洋文化,大英帝国是世界文明社会的领袖,是近代文化的传播者和捍卫者,东瀛国作为一个追求文明、开化的国度,希望与大英帝国、美利坚国建立密切的合作和紧密的联系,

    但是,当前英国和美利坚国加诸在东瀛国身上的一系列条款,并不符合自由、平等的精神。如果英国和美利坚国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东瀛国内继续实施治外法权政策的话,友好、文明的大和民族将会为了国家的独立,被迫与两国进行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的对抗。…………”

    1895年甲午战争之前,东瀛和远东大陆一样,被西方列强强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只是面对列强侵犯,东瀛自上而下进行了一场效仿西方的维新改革,大力派遣官派留学生赴欧洲、美国学习科技知识。

    在全民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下,平均不到十岁的永井繁子(1863年出生)、山川舍松(1860年出生)、津田梅子(1864年出生)三人跟随东瀛使团,于1871年出发,赶赴美国,开启留学之路。

    山川舍松出生于斗南津藩藩主之家,父亲在幕末战争中,被保皇派干将大山岩杀死,幕末战争结束,斗南藩辖区百姓生活困顿,新任斗南藩藩主,亦是比舍松年长十五岁的长兄山川浩以身作则,过着粗衣劣食的生活。山川浩曾在庆应二年1866,为了签订日、俄国境协议,随幕府外国长官访问俄罗

    斯,是个体验过欧洲诸国生活的人物。

    但即便藩主英明,在这种状况下,也只能让年少者到各处去当寄养孩子。舍松虽然是藩主之妹,也和其它孩子一样,被寄养到函馆的一处法国家庭。

    1871年,东瀛维新初期,由于权贵家族不愿意让女儿到远渡重洋,到海外留学,因此舍松、繁子、梅子和另外两个十三四岁,幕府叛军家庭出身的藩主之女,被急于待罪立功的家庭长辈,半是鼓励半是强迫着,走上留美之路。

    进入美国之后,两个年龄大一些的东瀛少女忍受不了美国白人在各方面的欺辱、歧视,于1872年被驻美公使遣送回国,而舍松则在其三兄山川健次郎要求下,坚持了下来。

    山川健次郎和其兄都是山川浩都是即遭受西方近代文化影响,又保留东瀛传统武士精神的权贵子弟,在妹妹留学美国之前,山川健次郎已经赶往美国,在耶鲁大学完成大学教育,山川舍松到美国之后,山川健次郎担忧妹妹失去爱国心,成为崇拜美国的

    女孩,每周一次教妹妹学日语,并教她忠君爱国的道理。

    1880年,山川健次郎回国后,也屡次三番寄信给妹妹,向她说明有关国际政治等事情。在两个哥哥的影响下,山川舍松虽然表面上和其他两个留美女学生一般无二,本质上却已经逐步变成一个接受日本武士道熏陶的女子。

    落落大方、即能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又坚守东瀛权贵传统文化,身上具备坚韧东西方不同特性的山川舍松,迅速成为旧金山大学亚裔留学生群体中的名人,不仅获得亚裔同学的认可,还受到学校白人教授、老师的看中。

    和处在公众中心,时刻吸引同学、老师目光的舍松不同,年龄又小三四岁的永井繁子和浸田梅子并不能忘记幼时家人亲戚被倒幕派军人杀死的仇恨,留学美国之后,习俗迥异的美国社会,也不能给予她们安全感和亲切感,从年,长达十一年的留学生涯中,她们也是在接触到同属亚裔的华人留学生以后,才逐步走出孤独、封闭的个人小圈子。

    看着讲台上山川舍松用类似男人的声调发表演说,津田梅子和永井繁子表面上和其它学生一样扬起双手鼓掌,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繁子,公使大人同意我们的请求了吗?”

    掌声停歇,山川舍松走下演讲台,永井繁子小声询问道。

    “没有,冈崎公使没有答应我们延迟两年回国的请求,再过半个月,日,我们将和舍松一块乘船回东瀛。”

    “我不想回东瀛,兄长将我许配给了倒幕派军人,他们是杀害父亲的凶手,我不会嫁给他!”

    “嫁与不嫁,并不是能够由我们做决定,现在政府内部是倒幕派掌权,家族长辈为了获得权力,必定会让族中女子嫁给倒幕军人联姻,这是我们逃脱不了的命运。”

    “舍松姐姐也是一样吗?”

    “是的,听说舍松要嫁给杀害她父亲的仇人,倒幕派军官大山岩,回国后就要举行婚礼。”

    …………

    在美国,旧金山大学是少数几个对华人还算友好的场所,可是端坐在讲台下方的华人学生们,毕竟不可能与外界完全隔绝,在大学之外,和他们长着同样肤色的同胞、亲人正遭受着《排华法案》带来的迫害和歧视,对于留居美国各地同胞、亲人的处境,他们不可能不闻不问。

    “欧阳兄、俊成兄,出大事了!”

    一个华人学生从旧金山大学教学区跑过来,急切道“荣光、景扬、之宣被被美国人关进大牢了,一块被抓的还有近十名二期、三期留美学生!”

    “会不会弄错了,留美学生是朝廷官派,美国即使颁布《排华法案》,也不能任意抓捕留美学生?”

    “千真万确!是朝廷命令中断留美幼童计划,驻美公使陈兰彬亲自通告美国政府,要求旧金山市政府配合清廷抓捕、遣返执意滞留美国的留学生!”

    “荒缪!荒缪!荣光、景扬、之宣留学海外,用心苦读,清廷不知善加鼓励,反而妄加惩处,以坚持学业、延迟回国为罪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一个留着辫子的学生愤恨道“诸位,荣光、景扬、之宣皆是我等同窗至交,今同学、好友遭受朝廷冤屈!我等岂能置之不理,愿意向驻美公使请愿,请求释放被捕同学者,跟着我一起到驻美公使馆去!”

    “同去!同去!”………

    “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好像有十多个清国留美学生被旧金山市政府抓了。”

    华人留学生被抓的事情迅速传开,梅子、舍松、繁子三女挤进人群中,听到被抓的留学生中有自己熟悉的人,津田梅子焦急道“徐君也被抓了吗?”

    “荣光、景扬被抓后,之宣兄不忿之下与洋人对峙,也被抓进了大牢。”

    “那可怎么办,徐君会不会有危险?”

    津田梅子抓住一个认识的华人留学生,不停问道。

    “梅子你放心,我们准备一同到公使馆请愿,请求公使大人释放被捕同学,宣之兄他们不会有危险!”

    “不!我要跟着你们一起去,徐君是个好人,他帮助我很多次,我不能在他危难的时候什么事情也不做!”

    脑海中回想起徐之宣为了帮助自己和繁子,与闹事的两个白人流氓打架的事,梅子突然抛去犹豫良久的纠结,在心中做出一个对自己而言,重大的决定。

    “好!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梅子你可以跟我们一起去,不过要听大家的安排。”

    “我能照顾好自己,不会给大家添麻烦。”

    “那好,大家分头召集同学、好友,午时之前共同到驻美公使馆请愿!”

    钟俊成站在人群中间,大声安排道。

    “清廷无道!倘若清廷皇帝真能听进忠言,又怎会取消留美幼童计划!

    诸位同学听在下一句劝,到驻美公使馆徒劳无用,只有向汉国驻美公使黄深贵黄公使求助,才能将被抓捕的十余名同学救出来!”

    人群外围,有来自汉国本土的自费留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南美汉国会出手救助朝廷官派学生?”

    一名倾向清廷的留学生质疑道。

    “同是华夏同胞,危急之时,哪里还分汉国和清国!诸位同学莫言听满清鞑虏诬陷之言,汉国乃华夏正统!汉皇陛下对于华夏后裔,无分海外、本土,皆一视同仁!

    现在被抓同学每在牢狱中多呆一刻,危险便增加一份,为了他们的安全,咱们不能再浪费时间,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欧阳兄的建议我认为可行,不过朝廷驻美使馆那里也必须去一趟。”

    钟俊成代表远东留美自费学生做出决定道“我们兵分两路,一路请求陈大人释放被捕同学,一路跟着欧阳兄到汉国驻美使馆。

    时间紧张,想要去哪一路但凭自愿,大家赶快做决定!”

    “我跟着欧阳兄,”

    “我也去。”…………

    根据不同的政治倾向,华人学生们分成两队,分别选择去汉国和清廷驻美公使馆求助、请愿。

    “梅子,你是东瀛人,怎么能够和他们混在一起?”

    梅子即将和华人学生们一同离去,山川舍松急忙拉住她劝阻道。

    “东瀛人、华人又有什么区别?我只知道徐君以前经常帮助我,而且他还曾经救过你,现在徐君被美国人关在牢里,作为他的朋友和同学,难道我们不应该尽力帮助吗?”

    “徐君是一个好人,我很感激他帮助我们赶走骚扰的白人流氓,但是梅子,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你已经被许配给宫本伯爵家的长子,不能够再对一个华人产生感情!我不是阻止你和他们一块去清国公使馆请愿,是劝告你收回心思,不要再继续危险的行动!”

    “宫本茂良是害死父亲的凶手!我绝对不会嫁给他的儿子!

    舍松酱!会津城之战时,大山岩是倒慕军的大炮队长,您的父亲、叔父都因会津城战败自杀,山川家族和大山岩的仇恨像海一样深,而且大山岩(大山岩是日本陆军创始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第二军军长,日俄战争中,满洲军总司令,后官至元帅,被明治天皇册封为公爵。)比您大十八岁,名下还有三个孩子,最大的孩子年龄只比您小一岁,您愿意嫁给这样一个人吗?”

    “嫁给参议官阁下是长兄和宫里的决定,我不能违背他们的意见。”

    “您真的能够放弃家族的仇恨?”

    “没有幕末战争,国家不会走向维新自强道路,虽然父亲和兄长因为倒幕军身亡,我很伤心,但是我不会把这件事全部怪罪在参议官阁下身上。”

    “舍松酱,我尊重您的决定,但是也请您尊重梅子的意愿,梅子绝对不会嫁入宫本家!”

    平日柔弱、拘谨的梅子望着朝夕相处,却又突然间变得陌生的姐妹,坚决道“梅子的心只属于徐君一人,徐君要到哪里去,梅子也一定会跟着他!

    舍松酱,繁子酱,你们回国后,请转告津田家,津田梅子不会嫁给家族的仇人,请他们见谅!”

    津田梅子深深的向两人鞠了一个躬,随后不顾两女的再三劝阻,坚定的和华人留学生们一同离开。

第三百八十九章 排华 完

    留学生互相奔走相告,至中午十二点四十分,何佩贞、廖恩白等人相继赶到清满清驻美公使馆,要求驻美公使释放被捕学生,允许留美学生,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留在美国。

    “一群学生堵在使馆门外,要求我们释放被捕学生,陈大人,到底该如何处理,您倒是拿出个主意呀!”

    公使馆内部,驻美副使张荫昌焦急道。

    “中止留美幼童是朝廷的旨意,那十多个留学生也是被美利坚国朝廷抓捕,他们想要救人,直接去向美国朝廷请愿,到公使馆又有何用!”

    陈兰彬将责任从自己身上推开,语气强硬道。

    “我的公使大人吆,闹事的学生们认准了是您向美国人通报,要求美国人协助朝廷遣返留美学生,现在他们抓住这件事情不放,您要是不想出个应对办法,恐怕他们会一直堵在公使馆门外不走。”

    “他们安敢如此!公使馆是朝廷派驻美利坚国的外交机构,代表着朝廷的权威,他们胆敢忤逆朝廷的权威?”

    陈兰彬目光盯着门外的方面,怒气冲冲道“朝廷花费数十万两白银,安排学生出海留学,到最后却养了一群数典忘宗的白眼狼!”

    “也不能全怪他们,留美计划突然中止,学生们心情激愤之下,受了南美长毛余孽的蛊惑,这才一时失了心智,堵在使馆门口,如果大人能够亲自出面向学生们解释清楚朝廷的用意和苦衷,想必大部分学生会理解大人的难处,安心奉旨回国。”

    “学了一点洋人的墨水,就敢不知天高地厚违背朝廷旨意!本官不屑于和他们解释!”

    陈兰彬拿捏着满清官员的架势,命令道“张大人,让使馆中的的兵卒配备洋枪出动,把门口闹事的全部赶出去!”

    “大人您是不是忘了,两天前,美国人借口担心使馆卫兵与白人发生冲突,禁止守卫士兵携带武器出现在使馆之外。”

    “岂有此理,洋人实在是太过分!”

    兀自发了一通闷气,陈兰彬仍然不愿意妥协道“把洋枪换成木棍,让兵卒们拿着木棍把门口的暴民赶出去!”

    “大人不可!时下正值美利坚国颁布《排华法案》,留美华人群情激愤,若是不分青红皂白,将请愿的学生用棍棒赶出去,怕是要搞出大麻烦!”

    留美幼童监督官容闳从门口走进来,正好看到陈兰彬发布命令一幕,立刻劝阻道。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难道任凭他们堵在使馆门口?”

    “大人暂且等候一段时间,容某前几日外出,依次拜访了美利坚国大学者马克吐温、旧金山市长、市议员等诸多社会名流,也许通过他们的帮助,美利坚国政府会对留美华人态度有所改善。”

    “暂且只能够如此了。”

    陈兰彬连连跳出一口气,安排道“劝解闹事学生的事情就拜托容大人了,希望容大人向学生们说明朝廷正在做出的努力,他们听完后,能够回心转意,否则的话,本官只能动用兵卒,强行把他们驱逐出使馆门口。”

    …………

    “求学无罪!立刻释放被捕学生!……”

    使馆外,近百名青年华人学生愤怒得喊着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的口号!将使馆门口围堵得水泄不通。

    “同学们静一静,我是留美幼童监督官容闳,大家有什么要求,挨个提出来!我会尽量为大家解决!”

    容闳走到使馆门口,对着街道上聚集在一块的学生们喊道。

    “容大人,七年前,我们是听闻了您的事迹,特地从天朝赶到美国留学,现在朝廷不顾学生拳拳报国心意,任意中断留美幼童计划,抓捕有志青年学生,不管不顾留学生在美利坚国死活!

    容大人,学生想向您问一句,难道这就是朝廷对待海外留学青年的态度?”

    钟俊成站在人群前方,激动道。

    “同学们冷静些,南美长毛余孽擅长蛊惑人心,朝廷为了避免留学生们被长毛余孽欺骗、诱拐,不得已停止留美幼童计划,朝廷的本意是为了同学们好,大家也要体谅一下朝廷的苦衷。”

    “我等留学海外十年,又不是三岁幼童,岂能不明事理,糊糊涂涂就听了别人的蛊惑!容大人,您说的理由恐怕连您自己都劝服不了,还拿出来欺骗我们,岂不是让人耻笑?”

    一名剪去辫子、身穿西装的华人学生讽刺道。

    “放肆,容大人是留学前辈,留美幼童计划倡议者,你即使不同意容大人观点,也不该不分尊卑长叙!诋毁容大人!”

    “他若是不替满清朝廷说话,我自然尊重他,可是他明知道南美汉国才是华夏正统,却还替满人污蔑南美汉国,如此做法!当不得我欧阳靖尊重!”

    “你……胡说八道!”……

    使馆门前乱做一团,请愿的学生中既有对清廷或者容闳本人抱有希望者,也有倾向于南美汉国,完全抱着给清廷拆台的心思者。

    两方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而容闳也无法拿出令学生们信服的凭证,最后只能失望的回到使馆内。

    “容闳枉为留学前辈,再三为清廷辩解,却绝口不提释放被捕同学之事!同学们、同胞们!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这就是我们寄于希望的满清朝廷!

    面对美利坚国欺辱步步退让,面对青年学生泣血请愿再三推辞!

    同学们、同胞们,想要依靠这样的朝廷,为海外华人当家做主、伸张正义,可能吗?根本不可能,只有依靠我们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才能保护海外华人的安全!

    大家团结起来,冲向公使馆!解救被捕同学!冲!”

    人群中出现一道青春靓丽的身影,以其特有的女性口吻向众人发出号召,并且身体力行带头向公使馆大门冲去。

    义愤的情绪感染下,不仅数十名年轻的学生被何佩贞的举动带动,就连围观的四十余名普通华人,也在热血激扬的氛围感召下,向公使馆冲去。

    请愿活动发展成暴力冲击使馆事件,虽然倾着一腔热血,一百余名华人冲进门内,但是在四十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驱逐下,一个小时后,闯入使馆的华人悉数被赶了出来,同时,因为人群拥挤、推搡和使馆卫兵的殴打、驱逐,二十多个华人身上留下轻重不一的伤口,庆幸的是限于美国政府命令,使馆卫兵没有使用枪械攻击人群,所以没有出现死亡现象。

    冲撞驻美公使馆事件发生后,留美学生与清廷驻外机构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很多原本对清廷抱有幻想的学生们,也改变了态度,转而将民族复兴的希望放在南美汉国身上,同时直接发生在美国旧金山地区的冲撞领事馆事件,也给美国媒体们了新闻素材,他们将其定性为华人的劣根性,华人勇于内斗、不团结,不适应美利坚文明社会的生活,政府颁布《排华法案》,将华人驱逐出美利坚本土,是一件非常有远见的决策。…………

    “华人是个矛盾的民族,清廷治下的华人唯唯诺诺、沉默寡言,即使遭受白人的欺辱,也不敢做出反抗,而那些南美汉国的华人,却像凶狠的豺狼一样,充满侵略性和扩张性…………”

    曾经被容闳寄于希望的马克吐温,紧跟美国媒体风潮,刊登了一篇对远东、南美两个地区,同一个华人种族,表现出来的不同精神,进行了自以为是的研究。

    在稍后一本《我和我的中国仆人》一书中,他解释了和容闳交往的原因是想要了解清廷官员的思想,为探究华人性格实际的数据方案,并不是真心为了和他交朋友。

    马克吐温和他的中国仆从一书,马克吐温渲染汉国威胁论华人是个矛盾的民族,清国治下的华人唯唯诺诺,沉默寡言,

    为了了解中国人,他和容闳接触过,容闳找他求情,劝说美国政府放弃排华法案,却失败,

    认为容闳的努力没用,

    同时他的中国仆从发生了变化,不再唯唯诺诺,向他辞职告别,以赏赐的姿态说可以担保他留下来,不答应,觉醒,要回汉国去!

    汉国暴虐,一个麻木懦弱,一个好学却又残忍狂热、好战!

    1882年10月8日,旧金山市政府将十四名被捕学生交接给清廷驻美公使馆,

    10月9日中午,三十余名清军卫兵以木棍为武器,押送被捕学生赶往港旧金山口途中,被暴动的华人群众拦截,数百名华人一拥而上,将仅仅三十名清军士兵驱逐走以后,救下十四名学生。

    10月11日,陈兰彬再度向旧金山政府提出协助逮捕留学生事宜,却被旧金山政府以当地华人答应撤离美国,已经自行聚集到港口,即将离开为由拒绝。

第三百九十章 显露实力

    s五千字大章

    历史中某个节点的错位,不断引起一个又一个的连锁反应,《排华法案》正式颁布实行之后,无论美国政府是否承认,华人在美国被当做低人一等的种族,已经是公开的事实。

    由《排华法案》而起,美国生物科学界、历史界重新提起合理屠杀印第安人的事例,引述出一种优生学理论。

    优生学理论根据人种、肤色不同,将居住在美国的国民分为优生种族和劣等种族,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盎格鲁撒克逊人、高卢人

    、乃至斯拉夫人白人,被归类为优生种族,

    墨西哥、古巴等混血的拉丁后裔,被归类为中间种族。

    而华人、黑人、东南亚矮黑人则被归属为劣等种族。

    趁着美国各地掀起的排华风潮,优生学家们在报纸媒体上发表他们的观点,低劣人种的子女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低劣,劣等人的孩子长大成年后,会继承其父母身上的“缺陷”,继续成为穷人和罪犯。因此优生学家们到处宣扬跟低劣的人融合会导致美国“种族退化”,号召政府立法禁止有色人种与白人通婚。

    优生理论的提出在美国民间引起广泛的民众响应。

    1882年6月,弗吉尼亚州通过《种族纯正法》,规定有色人种与白人通婚是重罪,其后阿拉巴马州(又是它,排华风潮的重灾区,对当地华人的迫害程度与加州一般无二。)和佐治亚州、加州也通过类似法律。因为立国初期蓄努风起影响,

    这种歧视有色人种论调特别受到南方州的欢迎。在很多南方州,歧视华人、黑人势力迅速打着优生的旗号进行种族隔离。

    狂热的种族歧视风气一旦被鼓动起来,便很难按照策划者的计划进行。

    早期移民美国的民众很大一部分是身上担负刑事案件的犯人、流氓、街头混混,抵达美国殖民地后,经过两百余年与印第安人的战争,养成了独特的残暴、畸形价值观,以残杀印第安人为乐,收集被杀死的印第安人头皮作为战利品,对待印第安人毫无底线、节制的屠杀,使美国民间一直弥漫着歧视黄种人、不把黄种人当做与他们平等的人类看待的社会氛围。

    而随着优生学理论的失控式发展,同属白种人阵营,但是在欧洲诸国宗教文化中,被歧视的红头发凯尔特人后裔、西班牙后裔也遭受了不平等的对待。

    狂热的部分美国白人,继续在白人阶层中划分等级,继续按照肤色、头发、身高、宗教文化等因素,把不同种族的白人划分为三六九等。

    1882年8月,部分激进的优生学家们提出一项邪恶的操作。

    将歧视打击的范围扩大到白人族群中的贫民、罪犯、娼妓、残障人士等社会底层,

    他们被贴上为“社会缺陷人群”的标签,优生学家毫不留情嘲讽他们为“社会寄生者”,应该被“一劳永逸”地解决。既然杀人不行,那就让他们断子绝孙吧。

    9月17日,十二名印第安纳州议员发起

    剥夺社会缺陷人群生育权的提案,主张禁止此类人群生育后代。

    9月22日,印第安纳州政府以301反对,217赞成的结果,驳斥了优生学者们的议案,

    不过,政府的反对并没有打消他们的念头,相反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美国群众接受他们的主张,优生学者们受到鼓励,继续在失控的道路上狂飙突进。

    与有色人种,特别是与华人通婚的白人女性,被家庭排斥,他们生下的孩子划入有色人种族群,被剔除出白人族群范围内。

    美国政府没有单方面撕毁《华工遣返协议》之前,近三十年间,约有57万人次华工抵达美国,排除远洋运输途中因疾病、风暴等事故死亡和已经返回回南美本土、远东故乡的人数,1882年4月份,全美大约有31万华工和具有华人血统的华人、白人混血儿后代。

    进入异国他乡闯荡,勤劳吃苦的华工们虽然遭受白人男性歧视,但是那些完成劳工工期、在美国地方从事杂货铺、货郎等生意的华人男性们,相对而言,在与白人女性的接触中,能够受到更为温和的对待。

    医药郎中、乡间小货郎、小杂货店主们经常与白人女性接触,久而久之,一部分出身美国社会底层的白人女性被华人男性特有的东方气质所吸引,排除了家庭的阻碍和周围的目光,嫁给了和她们肤色不同的华人。

    南美汉国崛起带来华人精神上的解放,剪掉辫子、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稍稍注重打理个人穿着、外貌的年轻华人劳工们,渐渐破除美国主流社会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污蔑,因此,随着滞留美国的时候越来越长,长年单身的华工与白人女性结合的事例逐步增多,至南美汉国方面准备统计离美华人数量时候,才发现总计30万申请移民南美汉国的群体中,白人女性数量突破4万人,男性华工和白人女性的混血后代数量,也将近10万人。

    算上双方结婚,但是不愿意跟随华人丈夫离开美国的数额,与男性华工结婚的美国普通女性大概在5万余人。

    不是所有的白人女性嫁给华人丈夫后,都愿意离开长久生活的美国,同时,也不是所有留美华人,都愿意接受汉国伸出的援助之手,舍弃部分家业,回到陌生的南美汉国。

    包括华工、嫁给华人的白人女性、混血儿后代,被汉国政府默认为华人族群的总人口数量约37万,而最后,选择离开美国的总数量也只是为31万。1万多嫁给华人的白人女性和4万多华人依旧选择留在美国。

    人各有志,留美华人有他们的考虑,汉国政府方面也有选拔移民的具体要求。

    每年要求移居南美本土的华人数量早在两年前,便超过汉国远洋运输船只的承载极限,汉国本土也过了但凡是华人就一律接收的初期阶段,要求移民南美本土的华人数量很多,只有符合政府移民标准的人群才会接收,像那种地痞流氓出身、社会渣滓的家伙,即使侥幸躲过入境审查,后续被发现后,照样逃脱不了发配殖民地的命运,至于对他们进行社会改造,上至皇帝李明远、下至普通的汉国百姓,都没有那个心思,如果耗费大量精力,试图改造一个本性顽固的社会渣渣,倒不如重新接收几个生性朴实、遵纪守法的普通华人来的经济实惠。

    派遣远洋运输船只帮助华人撤离美国是出于民族、国家道义,至于不愿意撤离的数万华人,汉国方面也不会强求。

    自1882年5月6日第一批三十余艘远洋运输船只抵达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迈阿密起,起始至南美本土,沿着大西洋、太平洋两个方向的运输船队,持续不停的驶往北美地区。…………

    排华法案的影响超出历史同期,为了及时掌握美国国内局势变化,李明远专门召集原驻美移民事务负责人王有田、外交部总长胡亚基等人,询问相关情况。

    “加州、阿拉巴马州两地的排华情况最为严重,当地的激进份子不仅排斥、驱逐,连一些留着黑头发,相貌接近华人的白人女性也会遭到他们的迫害……”

    原驻美移民事务负责人,现督察院御史王有田汇报道。

    “过犹不及,美国人会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李明远从未对美国人的道德下限抱有幻想,美国国内因为《排华法案》的颁布,进而将种族歧视扩大化的举动,也并不让人感到奇怪。

    “安南华人运输行动进行得如何?抽调远洋船只运输美国华人,会不会对安南行动造成过大影响?”

    “截止十月中旬,已经有约76万安南华人抵达本土,剩余26万安南华人预计将在1883年2月份前,搭乘运输船抵达南美本土,抽调部分远洋运输船只,不会对安南运输行动造成较大影响。”

    刘朴回复道。

    “美国政府对于遣返华工非常积极、主动,大西洋、太平洋沿海地区,不仅有本土的远洋船队转移华人,也有美国国内的航运公司,接受美国政府调派,免费承担运输华工任务。”

    王有田解释道。

    “也算不上全部免费,虽然美国航运公司没有对华人征收乘船、运输费用,但是远洋运输的费用却由美国政府支付。”

    胡亚基摇摇头,困惑道“美国国内工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承担基础建设任务,而华工能吃苦、工资要求低,难道他们仅仅因为所谓的人种区别,就放弃低廉的成本优势,宁愿用高出华工两倍的价格,雇佣本土白人?”

    “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因素。”

    李明远查阅过美国近年来人口增长数据,发现因为南美各国持续动荡的因素,美国人口比历史同期增加了近300万。

    额外的300万移民需要工作养活他们的家人,为此,将勤劳、能吃苦得华人作为替罪羊驱逐出美国,然后用华工离去后留下来的工作岗位,来安置白人移民,比单纯考虑华工低廉的成本,更具有长远的利益。

    李明远将美国移民数量倍增,导致美国政府对待华工态度变化的原因,解释给众人听后,

    继续道“所谓华人的劣根性只是美国政府实行《排华法案》,随意找到的一个借口。

    南美本土在大力增加移民、人口数量,美国政府也在大量接收白人移民。

    美国政府为了给白人移民腾出工作、生存空间,可以毫无顾忌得对华人进行驱逐、迫害,至于美国政府敢于这么行事的原因,无外乎清廷腐朽没落、行将崩溃,而本土政府实力尚弱,无论人口、国家工业实力,都无法和美国相比。

    落后就要挨打,国家落后、虚弱,国民就会在国外遭受其他国家欺辱、迫害。

    诸位,美国人可是给本土政府上了一堂直观的“教育课”,所有汉国国民,都要牢牢记住美国人给予华夏民族的耻辱,永远不能忘记!”

    “君辱臣死,国家民族受辱,为臣子者唯有忍辱负重,以报今日之耻辱!”

    刘朴、王有田一致同声道。

    “知耻而后勇,《排华法案》侮辱的是整个华夏民族,本土政府不仅要对美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还要用实际的科技成就,表明华人不是低人一等的民族,华夏民族同样能够研发出领先世界的工业成果。”

    在这个时代时代生活的时间越久,李明远越是感受到《排华法案》对整个华人族群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的打击是何等严重,因此为了提振华人精神,李明远决定改变在科技领域,一味低调发展的策略。

    “通知长安电力公司,后天我会亲自到普里梅罗河水电站视察,届时礼部宣传司、工业部电力司各自派出得力官员,务必让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人知道,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型水力发电站,是大汉国的普里梅罗水电站!

    汉国在新兴科技领域,并不比美国白人差!”

    月,汉国科学院主导的旋转磁场型发电机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同年11月,梅里普罗水电站连同梅里普罗大坝建设工程同步起步,1882年3月,水电站总体建设工程建成收工,次月,三座改进型旋转磁场型、能够30k电力的中型发电机被运送至水电站进行安装调试,1882年4月21日,

    夜色下寂静、漆黑的长安城,第一次接收到电力带来的光明。

    其实,依照汉国在电力方面的技术储备,早在1880年前,汉国科学院便具备了为长安城输送电力的技术能力,但是考虑到未来电力发展的方向,李明远拒绝了本土和聘请的外籍科研人员的建议,执意将长安普里梅罗水电站的运行时间拖延至1882年。

    所谓世界第一实用型水电站的名头,李明远原本并不在意,但是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大力宣传汉国在新兴电力领域的发展进步,则变得非常有必要性。

    “陛下,科学院制作的钨丝白炽灯数量超过两千盏,是否借助长安电力公司的电力,安装在长安城主街道中?”

    “白炽灯的真空性、钨丝的冶炼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科学院采用以氮气填充灯泡内部和以电解法冶炼钨金属的方法,基本解决了白炽灯真空性问题和钨金属冶炼成本问题,目前制作一盏白炽灯的成本由107汉元缩短至52汉元,初步具备安装在长安城主街道的可能。”

    灯泡制作成本和电力成本是限制白炽灯广泛应用的两大难题,62汉元每盏电灯和每月24汉元的电费成本,仍然是普通民众无法接受的价格,因此,当前的钨丝白炽灯只能用于京城长安主城区。

    “暂时先在长安主城区六个街道安装600盏白炽灯,每天傍晚六时至时,定时由电力公司输送电力。”

    “是,陛下。”

    工业部总长记下李明远的命令,斟酌提问道“戴姆勒先生研发的v型双钢汽油机是否也在宣布之列?”

    “不必,汽油内燃机还不具备广泛实用性的能力,未来五年内,本土在汽油内燃机方面的研究,以技术储备为主,执行公开商用型一代,技术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三代技术更替制度,直白来说,就是将与西方列强国家科技性能持平或者略优的内燃机技术投入商业领域生产,将领先于商用领域,且基本掌握的内燃机技术封存保密,将远超过当前技术水平,还不具备投入市场生产的内燃机发动机技术,纳入重点研发名单,集中主要科研人员进行研发。”

    在科技领域具备先知般的目光,可以让汉国的科研学者们少有许多弯路,比如内燃机方面,在1876年初步确立内燃机项目时候,便否决了燃气型内燃机的研发方向,使得科学院的相关科研人员们,能够自始至终将精力一直放在汽油型内燃机方面。

    “本土整体科研水平仍然大幅落后西方国家,电灯和水电站项目投入商用,瞒不住西方国家的眼睛,公开也无妨,但是内燃机、潜艇、飞艇等事关国家核心利益的研发项目,绝对不可以泄露一丝一毫的信息!”

    “是,陛下!”

    十余名坐在宫殿椅子上的官员站起身,认真道。

    “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方面都在进行潜艇技术性能的研究,虽然美国人霍兰拒绝了本土政府的邀请,但是水下潜艇的主要战略用途,包括潜望镜在潜艇上的应用等细节方面,我也给科学院的研发人员们提出了多次建议。大汉国本土的科研技术不能过度依赖西方洋人,没了霍兰,汉国也要研发出超一流的水下的水下潜艇!

    刘部长,给海军部传令,研发潜艇的项目不用急,十年、二十年我都能够等的起,但是如果在1900年之前,潜艇项目还没有突破近海实战性技术难关,我就要追究他们失职的责任!”

    “臣会把陛下的命令一字不变的传达给海军部。”…………

第三百九十一章 反应

    海外沸沸扬扬的舆论风波,对于远隔数万公里的拉普拉塔乡下地区,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干扰。

    10月下旬的长安城郊,刚刚迎来朝气盎然的春天,清晨,火红的朝阳从辽阔的地平线缓缓升起,被阳光笼罩下的一个个乡下聚居区,房屋里面的农民们早早起了床,丈夫们提着晒干的草料,走到牲畜围栏内,给饿着肚子的牛羊们补充食料。

    刚刚从月子里休息完的年轻妻子,将处在婴儿期的孩子小心放在床上,接着又给三四个年龄稍大的孩子们盖上被子,然后才轻轻走下床沿,提着牛奶公司发放的木制水桶,打开一处面积大约二百平方米的木棚屋,开始每天早上的挤奶工作。

    1868年年末,李明远带领起义华工在巴西南部两州初步安定下来,政府鼓励百姓饲养奶牛的时候,普通华人百姓的观点为“华夏没有喝牛奶的习惯,农民养牛是为了农耕以及搬运,没有挤它们的牛奶。母牛只在小牛出生时才有牛奶,牛奶是给小牛喝的,所以我们不能和小牛犊抢牛奶喝”。

    因为旧有的观念,普通的华人百姓根本不知道这世上有乳牛这种动物。第二年1月份,政府下派官员至华人聚居区宣传饮用牛奶的好处,并教导普通华人农民如何饲养奶牛和人获取、暂时保存牛奶的技术。

    因为当时政府缺乏行政官员以及农民固有的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第一年的宣传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推广目标。

    1873年2月,政府在阿根廷北部五州的畜牧业基础上,开设26家牛奶挤奶水,开始向本土农民收购新鲜牛奶。

    不过,因为是仓促实施,这时的牛奶是纯粹的生牛奶,没有做任何杀菌处理。

    1873年9月,汉国政府去信驻美移民事务负责人王有田,要求驻美事务处向美国牛奶行业引进牛奶生产、制造设备,(当时汉、美关系还没有恶化。)

    半年后,第一批足够建设十一座大型牛奶生产厂,包括杀菌、包装等工艺的机器设备运抵本土。

    1884年,奶牛饲养、牛奶收购等行业开始在汉国控制区域内的巴西南部两州、阿根廷北部五州铺展开来。

    1875年6月,政府委托医学界出版了一本名为《白牛奶考证》的科普类书籍,用来向民众宣传牛奶的基本知识和营养价值。

    1875年9月,新京府公布“牛奶榨取规则”,11月发布“牛奶营业管理规则”,规定需用锡罐配送牛奶。

    1876年7月,农业部管辖的扬州国营畜牧场成功制作出在牛奶里加糖的炼奶技术,

    牛奶口味更加趋向于华人的饮食习惯,消费量便随之增加。

    最初,牛奶主要被当做病人、身体虚弱者的滋养强壮饮料和被某些挤不出奶汁的母亲当作母乳代用品,受众范围非常狭窄,

    那时候的牛奶很容易腐坏,口碑不好。这是因为当时的牛棚和挤奶工厂没有做好卫生管理。后来在政府的持续性支持下,对不达标的牛奶生产厂进行彻底的卫生管理,

    1877年以后,又从德国引进性能更加先进的蒸气杀菌技术,对牛奶的杀菌处理比之美国设备效果更加完善,

    因此,当被称为“完全杀菌牛奶”上市后,牛奶制品的销售渠道得到大幅度扩大,

    百姓对新型牛奶制品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随着牛奶制作新技术的引入,特别是装在玻璃瓶的“完全杀菌牛奶”成为政府倡议的健康营养饮料,广博大众好评,

    早期引入的美国牛奶生产设备迅速被淘汰,

    饲养和奶牛和经营、经营挤奶行业和销售牛奶的人越迅速增多。

    1880年之后,牛奶价格趋近于普通的粮食价格,一汉元能够购买200升经过加工处理的牛奶饮料,由此开始,牛奶走出了广袤的乡下地区,成为长安、新京等新建立城市居民的必备日常饮用品之一。

    也是在1880年,为了落实李明远提出的军国民教育,汉国财政部联合教育部,向本土各大中小学堂学生免费提供早餐牛奶,每名学生每天可以领取到200毫升的无菌牛奶和一份包括牛羊肉、馒头、米饭的优惠正餐。

    牛奶虽然不用由学生花费钱购买,不过在本土广袤的乡下、城郊地区,因为每个农民家庭普遍喂养两到五头不等的奶牛,家中具有充裕的自产牛奶资源,再加上少则几十只多则数千头的牛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本土农民家庭出身的学生们,会在家里吃完早餐后,再由父亲或者自己骑着马匹,赶往学校。

    十年发展规划中的铁道和公路建设工程只涉及到主要地区,广袤的乡下农业区,人口居住分散、面积广阔,以政府当前的财政实力,无法做到将公路修建到每个聚居点,所以,普遍距离学校五到七公里不等的各个移民定居点,学生年级大一些的,便自己骑着家里驯服的马匹赶路上学,年级小一点,或者由哥哥姐姐、父母带着去上学,或者由当地政府组织的志愿人员,赶着马车去到各个分散的家庭那里,把孩子接送到学校。

    牛奶搭配牛羊肉和面食、米食作为主食,相比以前更为丰富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增强了本土国民的体制,也大大提高了新生儿的成活率。

    1880年之前,每个大型定居点每年都会出现几例新生儿夭折和孕妇难产的悲剧,但是随着医疗水平,尤其是汉国政府最为重视的儿科、产科技术水平的快步提高,新生儿夭折的事件以每年百分之七以上的比例降低,新定居点内婴幼儿的成活率迅速稳定在百分之九十四以上水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活率的数值还在缓慢上升。

    拉普拉塔地区的春天依旧像往年一样风调雨顺,长安城郊的百姓们利用靠近兴安河(普里梅罗河)的地理优势,提前四天时间完成了春耕工作,聚居点外面,墨绿色的小麦抽出新芽,连接成一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海洋。

    青砖红瓦、茂密的绿树挺立在道路两旁,青翠的蔬菜、清澈的水塘依次分布在一栋栋崭新的砖瓦房前。

    做着虽然辛苦、但是有盼头的农业工作,住着新建造的华洋结合的新式砖瓦房,即使大部分乡下百姓还是不明白到底啥是工业化和维新改革,可是体味着身边天翻地覆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对于汉国政府的好坏,他们心里十分清楚。

    家家户户客厅正央供奉着李明远的长生位,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在正式开始早餐之前,年轻的丈夫和妻子们,一般会领着年幼的孩子,恭恭敬敬的给牌位行礼鞠躬。

    虽然汉国政府不提倡设立长生位的迷信做法,可是乡下的农民们不这样看,他们认为李明远是天帝庇佑的人间帝王,是昊天上帝降下凡间的天子,南美华人百姓的安定生活是在李明远带领国家军队创立起来的,做人不能忘本,他们即使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也不能忘记李明远的恩情。

    华人农民们的思想依旧带有迷信封建的残余,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百姓的这种崇敬、爱戴的情绪下,李明远下达的诸多改革法令,即使在一般人看来难以理解,最终也得到了坚决的执行。

    君、民一体,汉国本土特有的国情,使得清廷派遣密探,往往在踏上南美本土的第一阶段,便被普通百姓们发觉、举报,或者干脆被青年农民们押送到当地政府交接。

    数百名忠心密探先后被汉国本土百姓和负责本土谍报工作的国家安全部抓获处置后,徒劳无果的清廷不得已中止了派遣密探的行动。

    汉国、清廷两方暗地交锋的范围,迅速由遍及南美汉国、美国、南洋,缩短至远东大陆一域,至于南洋、美国等地区,虽然留有少部分清廷密探,但是汉、美双方的情报战,清廷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途中经过数个改建中的城郊乡镇,看到拔地而起的青色砖瓦房代替传统的中式木屋,李明远的心情逐步平静下来。

    本土的人口、国家实力虽然仍旧不足,可是改革维新的效果正快步改变着国民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生活习惯。

    生活逐渐富足、手里有了余钱,简陋的木屋被牢固的砖瓦房取代,一个个冒着黑烟的砖炉厂,因为国民快速倍增的需求,不断的出现在初景开垦的土地上。

    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结合,古典文化和近代工业技术的融合、影响,这是一个残存着封建和愚昧的时代,也是后发国家踏入列强国家的最后一个时代。

    一个时代的国家精英,有其对应的时代使命,而李明远来到十九世纪这个时代,则要担负起新建南美华人乐土、继承并发扬华人精神的使命。

    想到自己背负的使命,李明远的目光重又变得坚定起来。

    月24日,李明远视察永兴河(梅里普罗河)水电站时,发表一段名为《告全体国民书》的演讲,在演讲途中,李明远借由春秋时期,诸国变法维新的旧事,重申维新改革、进行工业化和科技化研发的必要性,同时针对美国政府颁布的《排华法案》,号召全体国民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全力建设本土华人之家园。

    日,汉国政府机关报复兴报引用部分演讲内容作报道: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遍观世界诸国,未尝有五千年之不变法律,

    甲申国丧,中原沉沦,如今,国民解放!男子剃去金钱鼠尾,女子散开传统发型,扎起新式束发!

    国民精神、面貌已改变,然国家实力提高仍需全体国民努力!

    教育之重视,文化之独立,技术之先进!

    唯有坚持维新改革三项核心原则,帝国才能走上富裕强大之路,

    唯有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国家才能抵御外来侵略!…………

    恨乎美利坚洋夷之欺辱!朕今日与全体国民共誓:

    国家一日不富强,奋斗一刻之不止,

    国民一日在海外得不到尊重,奋斗一日之不止!

    洋夷一日不放弃敌视帝国政策,奋斗一日之不止…………”

第三百九十二 章 轰动

    李明远在永安水电站公开的演说内容,在半个月内迅速传播开来,并且在欧美诸国产生了不小的轰动。

    电灯、发电机如同华夏古代的四大发明一般,最初由西方诸国发明,然而在技术改进和实用性方面,汉国却在两个细分领域走到了西方诸国前面。

    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

    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也制成了碳丝电灯,但他未能获得使碳丝保持长时间工作的良好真空环境。

    1878年,英国的真空技术发展到合乎需要的程度,他发明了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并且获得英国专利。1875年年初,爱迪生在购入真空度专利后,进行改良灯丝的实验,于1880年下半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碳化竹丝灯是一款具备实用性的新型白炽灯,不过,因为制备碳化竹丝灯的部分技术专利掌握在亨利戈培尔手中,所以美国专利局判定爱迪生的碳丝白炽灯发明落于人后,专利无效。

    专利申请被驳回,碳化竹丝灯的工业化生产被搁置,当爱迪生正忙着和亨利戈培尔的遗孀打专利官司的时候,汉国首都长安城的街道上,已经亮起了一盏盏明亮的钨丝白炽灯。

    钨丝白炽灯采用新型工艺,绕开了西方国家的专利技术体系,是一款比碳化竹丝灯更经济的可推广性商品。

    “钨丝白炽灯照明强度高,寿命是碳化白炽灯的两到三倍,整体经济成本为碳化竹丝灯的一半…………

    从科学技术角度来说,不得不承认,钨丝白炽灯是一款性能非常优越的发明,它的出现,对电灯领域是一种划时代的变革……”

    当德国工程师们将得自钨丝白炽灯的相关性能数据传递回欧洲,在欧洲电气科学界掀起一场声势不小的浪潮。

    “我和我的团队早前已经开始白炽灯灯丝制备金属的筛选性实验,如果没有美利坚专利局和亨利戈培尔夫人对碳化竹丝灯专利申请的阻挠,我相信,第一个发明钨丝白炽灯的荣誉会属于美利坚,而不是一个刚刚向西方文文明社会学习工业改革的南美汉国。

    作为一名纯粹并热爱发明的科研从业者,我对世界任何地区的文明种族都抱有平等的态度,但是美利坚专利局的做法却让人心痛、气愤,他们不尊重美利坚科学家们艰苦专研的成果,用他们跟石头一样坚硬的老旧思维,蛮横的扼杀了无数伟大的技术发明,阻碍了美利坚在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对于美利坚专利局的做法,我不仅为碳化竹丝灯的可悲命运感到悲伤,更为无数和我一样受到不公平对待的科学发明家门感到不满。

    我内心的难过、悲痛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而是忧心美利坚科学界的未来…………

    在这里,我公开刊登自己的真实想法,希望伟大的美利坚政府能够像它所宣传的那样,是一个自由、平等、尊重科学的理想国度,而不是一个放任专利局为所欲为、蛮横扼杀科学家创造发明的野蛮国家!”

    在美国,得知钨丝白炽灯捷足先登,比碳化竹丝灯更早投入生产使用的消息,爱迪生愤怒无比,激动的在报刊上发表公开声明,讨伐美国专利局保守、落后的管理方式。

    紧随爱迪生之后,从事水力发电机组研究的美国科研学者们,也把官司打到联邦政府,他们指责由于威斯康辛州地方官员故意拖延、怠慢,致使福克斯水电站建造进度延迟,落在了汉国兴安水电站的后面。

    面对新型电力领域和其它赶上来凑热闹的科研学者的压力,1882年11月14日,美国专利局以少见的高效率,劝说亨利戈培尔遗孀与爱迪生达成谅解,完成了碳化竹丝灯的专利纠纷。

    而在欧洲大陆,英、法、德、意、俄诸国科学界的反应却并不相同,有的科学家认为南美汉国在两个细分领域的成就只是昙花一现,不能说明汉国在整体科学领域上的竞争力,

    有的科学家站在相对公正、中立的角度,指出南美汉国作为一个由华人移民、部分白人、少数印第安人组成的新兴国家,在国民整体科学素质远低于西方列强国家的条件下,能够相继在电力、医学、军事、钢铁等领域,取得明显的进步,由一个完全落后的工业国,到仅仅用了十四年时间,成为一个在某些工业领域具有突破性成就的初级工业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他们提倡西方列强国家应该以科学家该有角度,正视南美汉国科学界的实力和取得的成就。

    十余年来低调发展、默默无闻的汉国科学界突然间展现的科技成果,让西方科学界感到惊奇的同时,也对正处于陷入民族文明最低俗的海外华人、留学生们产生了巨大的鼓舞。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造警钟鸣!

    甲申国丧三百载,好个江山忍送人!……”

    柏林大学校外树林中,三百余名华人留学生聚集于一处,激动的诵读李明远发表的演说:

    “遍观世界诸国,未尝有五千年之不变法律,

    甲申国丧,中原沉沦,如今,国民解放!男子剃去金钱鼠尾,女子散开传统发型,扎起新式束发!

    国民精神、面貌已改变,然国家实力提高仍需全体国民努力!

    教育之重视,文化之独立,技术之先进!

    唯有坚持维新改革三项核心原则,帝国才能走上富裕强大之路,

    唯有全体国民团结一致,国家才能抵御外来侵略!…………

    恨乎美利坚洋夷之欺辱!朕今日与全体国民共誓:

    国家一日不富强,奋斗一刻之不止,国民一日在海外得不到尊重,奋斗一日之不止!洋夷一日不放弃敌视帝国政策,奋斗一日之不止…………”

    …………

    “国家一日不富强,奋斗一日之不止!

    国民一日在海外得不到尊重,奋斗一日之不止!

    洋夷一日不放弃敌视帝国政策,奋斗一日之不止…………”

    数百名学生不断重复着演说中最后一段话,激动、兴奋的表情布满在年轻、热血的脸庞上!

    “同学们!同胞们!看到了吗?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第一种钨丝白炽灯都是由本土华人科学家发明的!华夏民族还是以前那个雄迈、进步的民族!我们在科学领域上并不比白人差!华人从来也不是低人一等的劣等民族!”

    谭耀勋站在树林中,声音嘶哑道“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国家花费宝贵的财政资金将我们送到欧洲留学,我们绝对不能辜负陛下和国家的期望,绝对不能浪费宝贵的留学机会!”

    “对!陛下已经向我们发出了号召,全体华夏儿女都应该为了国家、民族富强,努力奋斗!”

    柏林大学中,最早逃离清廷外交官员监管、依照汉国政府统一安排的十七名留美幼童们,即将完成大学学业,作为投奔汉国的留美幼童一员,潘铭钟和谭耀勋、史锦庸、曹吉福三人一同被安排在柏林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谭兄、史兄、曹兄和我都将在明年毕业,现在学校里面的专业科目已经全部修完,我建议利用现在到毕业之前的半年时间,我等四人结伴到柏林周边的大型工业厂区面试、实习,提前接触和德国的工业生产行业,为半年后回国做出更充分的准备!”

    “我是钢铁冶炼专业的,我想到鲁尔区钢铁联合集团面试!”

    “我的专业是化学,我想到拜耳公司实习一段时间……”

    “我学习的是船舶制造,可能要跑到沿海地区才能找到实习机会”

    “我的专业也是钢铁冶炼,我和史兄可以同去一家企业面试”……

    在四人相继说出想要去的实习单位后,一同聚集在树林内的其他华人留学生们也纷纷发言道:“我和李兄、王兄虽然今年刚升入大一,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到工厂实习。”……

    “是的,还有我,我也可以抽出假期时间到工厂实习”…………

    十一月份的德国天气到了零度以下,不过树林内的华人学生们仿佛没有感受到周边的寒冷,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蓬勃的朝气。

    “大家静一静,听在下说一句!”

    看到情绪高涨的学生们,谭耀勋扯着已经沙哑的嗓子,大声道:“各位同学们,我们留学的目的是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大一、大二的同学课程紧张,完全不必跟着我一块去到工厂实习,你们也可以把少量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每天放学以后,翻译一小部分的德文教材,长久坚持下去,柏林大学三百余名留学生,按照每名学生两年翻译一本教材的速度,四年时间毕业,饭是柏林大学,便可以为本土提供六百本不同专业、不同难易程度的汉化教材。

    同学们,本土新生一代幼儿的数量超过四百万,以后每年,都会有一批数量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儿童入学就读,本土懂得外文语言、能书写专业性外文书籍的人才匮乏,而利用我们留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将德文、英文、法文等外文教材翻译为中文,可以为本土教育做出深远的贡献!”

    喉部的疼痛迫使谭耀勋的演讲停止了片刻,短短一分钟之后,他又继续道“留学生报效国家的路不止到工厂实习一条,但凡对国家有益的事情,我们都应该去尝试!

    现在请同学们到史兄、曹兄那里,把各自选择的类别登记一下,登记完成后,咱们先联系在德国留学的其他同学们,然后再根据选择的工厂、翻译的教材不同,制定计划、分派任务。”…………

    汉国最早于1871年向德国派遣出第一批留学生,其后十二年间,1871年到1878年,汉国政府向欧洲派遣的留学生总数为3278名,

    1879年至1882年三年多时间内,赴外留学生,包括官派和民间自费的人数达到3900人,超过之前七年间官派留学生数量的总和。

    官派和民间自费留学生的快速增长,受益于汉国本土政府的财政资金倾斜和本土教育水平的不间断发展。

    根据政府统计数据显示,1881年6月,第一批本土出生,一共207名经过教育部筛选,在学校表现优秀的十一二岁少年们,在完成五年初级教育后,被派往德国,接受为期约十年的留学生涯,

    1882年六月,第二批400名少年留学生被分别派往德国、奥匈帝国,接受中级和高级教育。

    汉国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背后,是十余年来一直推进的留学生计划,逐步展现出的效果。

    年少的本土新生代们沿着前辈的足迹,相继走上异国他乡的留学之路,而他们的前辈,谭耀勋等即将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着学业的留学生们,则奔走通知、联系,尝试着用各自的努力,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百九十三章 进展

    “亲爱的海伦娜,很抱歉这么久才给你写信。

    你是知道的,今年四月份,美利坚国颁布了一项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法案,所有在海外的华人留学生,包括留德学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歧视性对待。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令人崇敬的国家,我本人对它并无仇视之意,但是你也曾经遇到过,很多德国白人对待华人留学生仍然有一种骨子里的歧视,当我和你一同走在柏林大学的校园里时,总是遇到很多白人男同学不怀好意的敌视!

    你是一个安静、美丽的好女孩,我很幸运能够和你走在一起,还记得去年我向你许下的诺言吗?毕业之后,我希望邀请你到我的祖国,位于南美洲南部的汉国,去拉普拉塔大草原,骑着高大健壮的潘帕斯马,沿着巴拉那河,一路体验落日黄昏下的草原景色。

    我的家就在潘帕斯草原边缘,巴拉那河附近的一处小村庄里,我的父亲是一名退役的老兵,我的母亲是一名和蔼可亲的母亲,在我年幼的时候,经常会带着弟弟妹妹们,赶着家中的牛群、羊群,到河边的树林中饮水。

    小村子附近的河水清澈透明,没有经历过工业的污染,我和弟弟妹妹们有时候在村庄外面渴了,也会俯在水边喝上几口喝水。

    小村庄寂静又美好,那里的华人们勤劳、善良,如果你想要到南美汉国游玩的话,他们一定会非常欢迎你的到来,毕竟你是一个惹人喜欢的美丽女孩。……

    四天前,我和同学们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汉国本土在水力发电和电灯照明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美利坚人污蔑华人的谎言在本土的科技成就面前,没有一点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虽然美利坚人固执的执行歧视、驱逐华人政策,但是我们汉国有一句古话,自敬者人必敬之,男儿当自强,唯有国民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科技知识,才能赢得国家、民族的独立,赢得西方国家对祖国的尊重。

    亲爱的海伦娜,在我的祖国,有许多和你的弟弟妹妹一样年龄的孩子,他们正处在接受教育的年级,可是因为引进、翻译西方科学教材的工作量巨大,很多喜欢读书的孩子们并不能像在德国的同龄人一样,在最美好的年龄,吸取多种类型的科学知识。

    海伦娜,去年听你说起,你的父亲是一个开明、博学的的大学教授,所以,我想得到你的帮助,由你安排一场我和你父亲的会面,然后,我会用最真诚的态度,请求你的父亲推荐一些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教材,当然,除此之外,我还会以一名汉国男儿的荣誉作保证,一定会向你的父亲表明我的心意,说服他成全两个互相喜欢的年轻人。”

    用心得将写好的书信放在信封中,潘铭钟在宿舍几个舍友的嫉妒目光中走出门外投递信件,等到他将信件寄出,再次回到宿舍的时候,看到宿舍里面又多了两个人。

    “耀勋、吉福事情做的怎么样?”

    “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都很高,我和吉福联系了德国境内十二所接收华人留学生的学校,有八百多名同学愿意采纳我们的建议,另外近一千七百名同学虽然没有答应跟着我们一块行动,但是他们也划分成七八个团队,按照不同的规划,打算将空闲时间利用起来加强学习科技知识。”

    “能够联系到八百多人已经很不错了。”

    潘铭钟满意的点点头,随即转身对史锦庸问道

    “锦庸兄,工厂的事情进展如何?现在有多少家企业愿意接收华人留学生到工厂实习?”

    “情况很糟糕,愿意接收华人留学生的工厂企业,主要是西门子、德国电气、拜耳等新兴电气、化工等领域的公司,

    钢铁、金属冶炼、机械等重工业领域,愿意接收华人留学生实习的企业只有七家。”

    “克虏伯、鲁尔区煤铁联合集团、伏尔铿造船厂拒绝了我们的实习申请?”

    “是的,我们接触到的三家公司中层职员,都表示他们公司的职员数量已经足够,不需要多余的实习生。”

    “会不会因为我们华人的身份,这些德国公使对我们抱有偏见?”

    “偏见肯定有,不过我在询问十多名德国公司职员后,发现大部分公司的情况确实与那些中层公司职员所说的差不多,很多公司产能过剩,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买家,一些公司因为利益受损,已经解雇了二十分之一的员工。”

    史锦庸解释道。

    “那怎么办?能够去德国公使实习的人只有不到二百人,难道剩下的五百多名同学不管了吗?”

    “德国今年的经济好像有些不景气,光是靠我们留学生本身的力量,很难为所有同学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不如我们向驻德国公使馆求助,请求胡公使帮助我们联系愿意接收实习生的公司。”

    谭耀勋建议道。

    “到工厂实习是为了更好报效国家,胡大人应该会为我们想办法的。”

    史锦庸、曹吉福等人点点头,都认为谭耀勋的建议可行。

    “行,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由我和铭钟兄先去拜会胡公使,等到事情办完后,再和同学们商量后续的实习安排。”

    “我们没有意见,谭兄、潘兄快去快回。”…………

    汉国驻德国公使馆,正式转正为驻德国公使不到一年的胡敬德坐在办公桌前,不时抬起头看向墙壁上的钟表。

    胡亚德是汉国外交部总长胡亚基三子,生于1848年,时年35岁。

    出身汉国功勋家族后代,正值一个官员年富力强的黄金期阶段,胡亚德自1880年赶赴德国就任驻德国副使一职后,一直兢兢业业,生怕任职期间出了差错,耽误了国家外交发展大局,同时毁了自己的仕途前程。

    “有没有收到腓特烈皇储殿下拍发的电报?”

    胡敬德按耐不住焦急的心情,对身边的助手询问道。

    “还没有收到,如果接收到皇储殿下拍发的电报,电报室会按照公使您下达的指示,第一时间转到办公室。”

    “你再去催促一遍,让电报室认真核实,不要贻误了时间。”

    “是,公使阁下。”

    助手感受到胡敬德焦急的情绪,没有说出半句抱怨,忠实得执行着对方下达的指令。

    等待的时间枯燥而又漫长,一个小时后,电报室终于接收到一封发自德国皇宫电报。

    “公使阁下,腓特烈皇储回电,经过皇储殿下、太子妃殿下的干预和劝说,伏尔铿造船厂松了口,答应派遣船舶专家和技工,在本土新京造船厂协助我们的技术人员建造两艘3500吨级装甲巡洋舰!”

    经过胡敬德允许,助手迫不及待得将电报上的内容说出来。

    “还有呢?德国人愿意向我们开放、授权装甲巡洋舰的相关技术了吗?”

    “除作为动力装置的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需要本土用掌握的三级膨胀式蒸汽发动机技术来交换,伏尔铿造船厂愿意向本土转让圆式燃煤锅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舰用70千瓦规格发电机、150毫米口径舰炮等装甲战舰核心技术。”

    “德国人在305毫米舰炮的技术授权问题上还是没有松口?”

    “腓特烈皇储殿下委婉的解释,305毫米主炮是德意志的核心技术,不会对外扩散。”

    “火炮口径越大,对膛线压力越大,火炮寿命也越短,305毫米火炮差不多是当前最大口径的舰炮,想让德国人把技术授权给本土,确实还需要更多努力与准备。”

    汉国政府的目的是说服德国方面同意在本土建造两艘装甲巡洋舰,胡敬德动用腓特烈皇储和维多利亚太子妃的关系,让伏尔铿造船厂让步,答应开放、授权与军舰建造、配套的核心技术,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了目标,至于305毫米主炮的事情,虽然没有完成,也算不上遗憾。

    胡敬德斟酌考虑后,脸上露出得偿心愿的笑容,吩咐道:“让电报员拍发回电,就说汉国方面十分感谢腓特烈皇储和维多利亚太子妃的帮助,下周日,我将会和何廉臣何医生一同到皇宫拜会皇储、太子妃、以及诸位皇子……”

    “是,公使阁下”……

    汉国方面能够与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太子妃建立较高的私人关系,得益于一次偶然事件,1879年,腓特烈皇储和维多利亚太子妃最为疼爱的小儿子瓦尔德马王子患上白喉病,而当时欧洲医学界对白喉病的发病原理和治理方法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最终致使本来很有可能治愈的病症夺去王子的生命。

    而与历史稍有不同的是,当驻外官员按例将德国发生的的大事汇报回本土后,李明远利用后世的对白喉病一知半爪的了解,同时配合何廉臣、蔡小香等著名中医的研究,把具有一定抗菌性的北豆根,金银花,连翘、胖大海、牛蒡子麦冬、淡竹叶,枇杷叶等中医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在一起,用来替代青霉素的部分功能,

    同时将白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宜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忌食鱼,虾蟹等海鲜类产品、不能过度劳累,不能熬夜、应按时休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与药方相配合的病症禁忌、建议,通过李明远与德国皇室的直接电报交流传递给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太子妃后,面对欧洲诸国著名西医束手无策,瓦尔马德王子病情不见好转的困境,爱子心切的德国皇储和太子妃抱着不放弃任何一种治疗方法的心态,接受了李明远的建议,按照汉国方面给出的中医治疗方案,按时服用中医药物、注意休息、饮食分方面的禁忌,经过两个月的缓慢治疗,最终出现了令欧洲医学界惊讶的结果,瓦尔马德王子在服用中医以及何廉臣的细心照料下,重新康复了过来。

    爱子得救,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太子妃对李明远、何廉臣非常感激,受到两人私人感官的影响以及汉、德两国国家层面的客观需求,留德学生以及两国间的技术交流、经济合作才能呈现出一种持续增强的状态。

    成功治疗好瓦尔马德王子的白喉病,发表白喉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汉国方面不仅赢得了腓特烈皇储、维多利亚太子妃的感激,同时也为汉国医学界正了名。

    从1879年以后,汉国医学界在西方国家中的印象逐步得到改观,每年来往南美汉国和欧洲诸国,进行医学交流的医生人数也在逐步增多。

第三百九十四章 经济危机与机遇

    “公使阁下,外面有两个留学生想拜见您。”

    助手走进办公室,向胡敬德汇报道。

    “有什么事情吗?”

    “留学生们想要到德国工厂实习,积累经验,结果大部分公司拒绝了他们的申请,所以他们想要寻求领事馆的帮助。”

    “到工厂实习是好事,你去把那两个留学生请进来,我要当面听听他们的想法。”

    处理留学生事务是驻德国使馆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余年间,从本土出发、远渡重洋到海外留学的官派、民间自费学生数量超过7000人,这其中,除去相继学成回国的2000人,还有5000多名学生在欧洲就读学习。

    5000余名留学生中,留德学生超过半数,约有3000人,人数排名第二的为留奥(奥匈帝国)学生,人数约1000人,剩下1000余学生则分散在英国、法国、荷兰、瑞士等国。

    派遣留学生是吸收、学习西方近代科技的最有效方法,大量派遣留学生的好处不言而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本土政府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将选拔出来的学生全部送到欧洲留学。

    原因主要有三点:

    其一,汉国本土人数有限,年龄在岁之间,同时具备基础的文化、学习能力的青年学生数量不足,也就是从1880年起,随着本土新生代,达到出国留学的年龄下限的人数逐步增多,这一限制条件才慢慢得到改变。

    其二,欧洲诸国对汉国留学生规模的限制,因为早期的小规模军事冲突,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对接收汉国留学生有所保留,三国政府每年都会对留居本国的华人留学生进行审核,然后按照三国政府分析审核数据得出的结果,确定下一年华人留学生的具体数额。

    英、法、意三国不愿意接收大规模的华人留学生,因此本土派遣的留学生只能到经济联系相对紧密、双方没有战略冲突的德国、奥匈帝国接受教育。

    德国、奥匈帝国同样不是任由华人留学生进入两国本土,在年间,汉国留学生数量只所以只有3000余人,除了适龄学生数量的限制,德国、奥匈两政府每年给予的500人留学生上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879年以后,汉国成功吞并阿根廷、乌拉圭两国,在领土和人口数量方面都成为了一个在男美洲举足轻重的国家,并且再加上治好瓦尔马德王子,与腓特烈皇储一家建立的良好私人关系,才使得德国、奥匈两国政府进一步放开了对华人留学生数量的限制,将每年官派华人留学生的上限提高至1200人,民间自费留学生的上限提高至700人。

    其三留学经费的限制,每个官派留学生短则在海外接受四年大学教育,多则接受七八年乃至十年教育。

    在海外就读期间,平均每个留学生每年花费200汉元,5000余名在海外就读的学生,一年花费金额在100万汉元以上。

    种种因素影响下,华人留学生的数量并不能按照本土政府所期望的那样,实现突飞猛进般的飞跃。

    英法意三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很难在短期内转变,而德国、奥匈帝国刚刚提高了华人留学生上限,再想让德国政府更进一步增加留学生数量,恐怕不是一两年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

    因此,摆在眼前胡敬德面前,当前能够做出的有效举措是,一方面申请留学生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合理分配留学经费,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和生活的前提下,尽量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更多的学生身上。

    争取留学经费份额的事情胡敬德一直在做,而今天两个上门求见的留学生,则给了他一个节约留学经费的好思路。

    “根据个人自愿原则,官派留学生可以选择是否利用假期时间到工厂实习,赚取一部分生活经费,而对于民间自费留学生,家境条件中上的倒还无所谓,但是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可以由公使馆牵头,把他们介绍给本专业的工厂实习工作,利用假期时间勤工俭学,倒也不失一个节省开支、能够让更多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获得留学机会的好办法。”

    分析出勤工俭学的好处,胡敬德心中初步做出规划,随即让助手把两个留学生请进了办公室。

    “你们能想到进入工厂实习,通过学习的专业知识赚取日常生活所需的资金,为国家节省留学经费,想法很好,很具有推广的可能。”

    胡敬德面带笑容,温和道:“本土政府派遣的留学生数量还没有达到德国政府要求的人数上限,如果采取勤工俭学的方式,可以让更多学生获得留学海外的机会。

    你们的提议在我看来没有问题,帮助留学生寻找合适实习工厂的事情由公使馆负责安排,等到事情安排妥当后,我会派人到柏林大学通知你们。”

    “谢谢公使阁下!我们一定不辜负国家和公使阁下的期望,认真学习科技知识,争取早日回本土为国家效力!”

    谭耀勋、潘铭钟两人高兴道。

    “国家富强需要全体国民的努力,你们先回学校,然后把所有学生的名单报上来,这样公使馆才好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和技能,分别联系不同的工厂。”

    “太感谢公使阁下了。”

    两个对着胡敬德行了礼,再次说了一番感激的话语,稍后兴奋的离开了公使馆。

    “赵参赞,给驻英、法、意三国公使馆发电,询问三国境内的经济是不是同德国一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

    送走两个学生,胡敬德凭借外交官的敏感,第一时间向公使馆内的外交人员发布命令道。…………

    进入近代工业社会后,欧洲诸国已经爆发了超过十次,规模不等的经济危机。

    距离最近的一次是第十二次,年经济危机,

    1873年,维也纳交易所爆发金融危机。危机迅速蔓延至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纽约等金融城市,

    金融市场的一片恐慌,铁路股票纷纷下挫。

    1873年9月,美国最殷实银行之一的杰依—库克金融公司因铁路投机破产,纽约股市狂泻,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交易公司相继倒闭,

    这次危机主要是重工业危机,轻纺工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各国皆然。危机期间的投资扩张只能意味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过剩,从而意味着更大规模危机的来临。只是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物价下跌幅度大,走向垄断的过程更加自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等垄断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为应对第十二次经济危机,美、德两国先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利用加强基础建设的方式,将经济危机转化为了经济建设,进而比英法两国更早的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

    但是盲目投资基础建设并不是万能的,以美国举例,从年,美国共建成铁路近53万公里,约占同期世界铁路建筑量的50,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则增加了一倍。

    而进入1882年,钢铁企业产能过剩,美国铁路建设退潮,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企业股票纷纷下跌,进而引发世界经济史上的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银行及投资者纷纷抛售铁路股票和债券。铁路投资骤然萎缩。从年,批发物价指数下降241。萧条持续了四年之久。

    同一时期,英国经济早在1881年就开始下降,美国铁路退潮后,危机加深了。危机期间,钢产量第一次下降,达159,棉花消费量缩减了197,造船业下降最严重,达628。1882年失业率为23,1884年增至81,1886年更达102。

    法国的严重程度仅次于美国。1882年联合总银行、里昂和罗尔银行倒闭,震惊全国。同年企业倒闭达7000多起。从年,破产企业数和失业人数都进一步增长。

    从年,进出口连续几年下降,出口共下降136,进口共下降152。煤、铁的产量,棉花的消费量都大幅度下降了。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的后果初步展现,当驻欧洲各国使馆相继将收集的经济情报发回本土,即使没有听说过年经济,但是凭借后世西方国家每隔七八年、十年爆发一次的经济危机印象,李明远也开始嗅出了又一次经济危机的气息。

    “诸位都看一看,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迹象,造船业影响尤为严重。”

    李明远把接收的电报分发给众人阅读,补充道:“原本还好奇德国政府怎么突然间转变态度,不仅答应在本土建造两艘装甲巡洋舰的要求,还额外同意把装甲巡洋舰相关的建造技术授权给我们。

    现在看来,不是德国人变大度了,而是欧洲爆发经济危机,伏尔铿造船厂的日子不好过,这才在军舰技术转让问题上面松了口。”

    “欧洲爆发的经济危机会不会影响本土经济发展?”

    刘朴担心道。

    “影响多少还是有的,不过问题不大。”

    李明远把目光转向下首的工业部总长和农业部总长,开口道:“本土经济和农产品出口最近半年的数据如何?”

    “启禀陛下,十年发展战略稳步推进,本土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产能按照每年百分之十四以上的增长速度持续扩大,各工业领域暂时没有发现遭受欧洲经济危机波及的迹象。”

    “肉类、粮食出口份额出现了小范围波动,1882年下半年,农产品对外出口总量降低了约百分之二,不过因为皮毛和食品加工企业制造成本降低,预计今年的农产品出口收益将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不会出现亏损和利润减少的现象。”

    工业部总长和农业部总长相继汇报道。

    “本土整体工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欧洲的经济危机暂时波及不到南美本土。”

    听完两人的汇报,李明远安排道:“不过欧洲爆发经济危机,对本土算是一个好消息,本土刚好可以利用这几年欧洲经济衰退的机会,大力引进钢铁、机械等传统重工业领域的新技术,补齐本土工业发展的短板。

    刘朴,这件事情交给你来做,由财政部牵头工业部、外交部、农业部等部门,仔细商讨后,尽快拿出一个合适的方案,然后上报通过后迅速执行。”

    “是,陛下。”………………

第三百九十五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1882年底,第十三次经济危机逐步显露出它的破坏力,英、法、德、意、美国等西方工业国,皆遭受其影响。

    1882年12月,汉国政府制定欧洲技术引进计划,授权驻欧洲各国公使馆主导所在国技术引进事项。

    1883年2月,最后一批由南洋军团士兵和安南华人组成的运输船队从安南北部出发,至此,历时两年的安南撤离行动宣布结束。

    南洋军团和安南北坂地区华人全部撤离,谅山、广宁、北宁等北部诸省迅速落后交趾支那殖民军掌控。

    受欧洲本土经济危机影响,法国政府迫切希望在海外拓展殖民地范围,用以转嫁本土的经济危机。

    故此,当1883年6月,越南国王病死病死的消息传回欧洲,共和政府立刻授权交趾支那殖民军,开启全面占领安南全境的作战计划。

    没有了南洋军团的牵制,腐朽、羸弱的安南政府军队在法国殖民军的攻势面前,宛如老旧的篱笆墙一般,一推便倒。

    1883年7月16日,法国进攻顺化海口炮台,17日,侵入都城顺化。23日,安南守军不战而降,屈辱得与法国人签订《法越新订和约》,即《顺化条约》,共二十七款。根据这一条约,法国变安南为自己的保护国,控制越南的内政外交。法国公使何罗(木芒)当即贴出告示,声言越南全境属法,警告清廷军队不得插手安南事务。

    1883年9月,广西清军一部,按照清廷指示进驻安南北部,与法国殖民军在山西、保胜一带对峙。

    1883年11月13日,为打消清廷干涉安南局势的目的,交趾支那总督府命令孤拔率领6000军队,向驻防山西(今河内西北)的清军阵地发动进攻,中法战争正式爆发。

    开战伊始,清军连战失利,法国乘势要挟,1884年4月17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并声明将北圻清军撤回边界。

    5月初,法军强行接收越南谅山附近清廷军队驻地,遭到还击,法军败退。

    6月15日,法国海军进犯台湾基隆,被守军击退。

    七月初三日,停泊马尾军港的法国军舰突然袭击福建水师。由于清廷的避战求和政策和指挥无能,致使舰队仓促应战、被动挨打,终遭全军覆灭的厄运。初六日,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

    八月,法舰再犯台湾,遭沪尾(今淡水)清军阻击。

    1885年正月,法舰北犯浙江镇海,遭清军炮击,法军败退,司令孤拔受重伤,后死于澎湖。

    与此同时,在中越边境,清军却抗击不力,节节败退,使法军得以攻占边防重镇镇南关(今友谊关)。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遂起用老将冯子材为广西军务帮办,重行部署战备,二月初八日,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十三日,又取得了谅山大捷,重伤法军司令尼格里。

    清廷军队的节节胜利,使河内法军异常惊恐,准备逃窜。法国茹费理内阁亦因战败倒台。而清朝政府却乘胜求和,二月十九日,与法国签订了《巴黎停战协定》,二十二日,命令前线军队于三月初一日停战,十一日撤兵。四月二十七日,授权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由于清政府的怯懦退让,使得中国不败而败,而法国却不胜而胜。

    南洋军团的撤离,意味着汉国政府放弃了对远东地区的干预性政策,只要西方诸国不对纳土纳群岛、宋卡、兰芳大统治国做出侵略举动,汉国政府的注意力便不会由南美本土再次转向远东地区。

    当清廷和法国军队在安南打打停停的时候,世界其他地区的形势也迅速发生着变化。

    1884年10月,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诸国接纳华工的船只相继返回,因《排华法案》引起的华人大迁移行动进入收尾阶段。

    1884年11月15日,欧洲诸国将在非洲地区拥有殖民利益的汉国政府排除在外,

    只邀请包括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意大利王国、西班牙帝国、葡萄牙帝国、奥斯曼帝国、荷兰殖民帝国、比利时王国、瑞典王国、丹麦王国和挪威王国在内的15个欧洲国家,

    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瓜分非洲的会议。会议时间长达104天,会议进程中,英法德诸国各自按照本方的意愿,划分非洲殖民地范围,各方矛盾纠纷不断,直到1885年年初,诸国才勉强达成瓜分非洲的原则。

    这样,欧美列强第一次在远离非洲的柏林,在地图上划定了他们各自在热带非洲地理上的界限。

    为了避免各国在非洲的争夺中兵刃相见,柏林会议还着重讨论了“有效占领”的问题。

    经过各国与在非洲占有最多领土的英国的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措词极为含糊的决议:与会各国今后凡占据非洲沿海上地,必须分别通知其他国家;兼并同在所占领的非洲沿岸地区,有责任保证建立足以保护现有各项权益的统治权力。在讨论刚果河流域自由贸易问题时,柏林会议不经汉国同意,强行把汉属刚果殖民地与法属刚果和安哥拉北部都划入自由贸易区范围内。

    关于内河航行自由问题,最后通过在刚果河流域实行国际监督下的自由通航。柏林会议最后签订的议定书共38条,洋洋6万字,但大多是官样文章,都没有得以实施。会议所企图解决的因瓜分中部非洲所引起的冲突问题,反倒没有正式拿到会议桌上讨论,而是在会下通过政治交易来获得解决。

    议定书中并没有包括这些内容。这次会议的有限成果,就是显示了欧洲列强在非洲业已形成的力量对比,标志着它们疯狂争夺非洲的新起点。

    柏林会议后,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大为加快。1876年,欧洲列强仅占有非洲土地的108,1885年增加到25,柏林会议后的1900年更猛增到904。

    到1912年,非洲大陆已全部被瓜分完毕,只剩下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国保持着表面上的独立。

    在空前激烈的非洲争夺战中,英国制订了从开普敦到开罗的所谓“二c计划”,企图建立纵贯非洲南北大陆的殖民帝国。

    法国制订了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二s计划”,企图横断非洲东西大陆。

    德国制订了从东非洲到西南非洲的斜穿非洲大陆计划。

    葡萄牙和意大利也各有自己的扩张计划。欧洲列强都想实现自己在非洲大陆的扩张计划,因而引起了严重的纠纷和冲突。这些纠纷和冲突,将成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西方列强在非洲殖民地划分上的蛮横态度,汉国政府除了例行公事般的外交抗议,却也没有更多有效的办法。

    时间在动荡与变革中慢慢的向前推进。

    1883年6月,贵妃张宝怡怀上身孕,8月,皇后吴灵萱和两个新纳入后宫的妃子也传出怀孕的喜讯,消息传出,本土各地百姓都自发的为皇帝有了继承人而举行庆祝活动。1884年,四女相继为李明远生下两子两女,为庆祝子女诞生,李明远特地将位于南太平洋夷州列岛中的四个小岛,以四个子女的名字命名。

    1885年1月,无烟火药和使用无烟火药作弹药的新型步枪完成最后的验证性工作,开始进入大规模化生产。

    1885年8月,就在西方国家还在为马克沁研制出第一款马克沁机枪而惊奇的时候,汉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重型机枪已经进入国防军列装,开始取代加特林手摇机枪,成为国防军团、营级军事单元的重火力支援性武器。

    1887年5月,腓特烈皇储被查出患有喉癌,这次因为有了瓦尔马德王子被治愈的案例,维多利亚太子妃第一时间找到留在德国皇宫,照看皇储一家身体健康的何廉臣,然后在何廉臣以及各国医生的正确诊断下,腓特烈皇储和他的儿子一样,幸运的从死亡的魔爪下挣脱了出来。

    1888年3月9日,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去世,手术成功的腓特烈皇储接任德国皇帝职位,成为德意志帝国第二任皇帝。…………

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

    1885年8月,汉国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购的两艘定远舰改进型战列舰建成归国,随同两艘战列舰一同返回南美本土的人员中,除了月派遣去的本土舰船技工和海军官兵,还有四百余名德国舰船设计人员和专家、技工,他们将负责指导新京造船厂全体技工,完成两艘3500吨级装甲巡洋舰的建造任务。

    1887年9月,集合了新京造船厂全体技工和兴安造船厂、皇家造船厂两家主要技术骨干,耗费两年时间,比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同期建设工程多花费了一年时间,两艘35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终于通过技术检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下水要求。

    月,两艘装甲巡洋舰分别交付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服役,至此,汉国海军总共拥有两艘新锐战列舰,两艘新型装甲巡洋舰、两艘排水量3200吨级巡洋舰,八艘排水量1350吨级轻型巡洋舰,六十余艘各型鱼雷舰、补给舰、通信舰、大型运输舰在内,一共近八十艘各类舰艇,

    海军主力舰艇总吨位跃居南美第二,与排名南美第二的智利海军差距不大,总体上处于同一水平。

    年间,海陆军整体作战水平都提高到预期标准。

    1886年9月,本土在完成技术的引入和消化后,自主制造的150毫米重炮和150毫米舰炮相继列装陆海军服役。

    月,十余万国防军主力部队完成无新式武器的换装任务,仿制莫辛纳甘步枪、使用单基火药的建业6年式步取代汉华1875式步枪,成为陆军的制式武器,同时,本土第一款重型机枪,武器总体性能比第一代马克沁机枪更优秀的建业5年式重机枪,也取代了加特林手摇机枪,成为连、营级陆军单元的主要支援性重火力。

    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时代,大量新技术在这一时期涌现,新技术迅速取代旧技术,很多在十年前、五年前刚刚研发出来的改进型技术,很可能被另一种性能更加优越,成本更加低廉的技术取代,

    因此,为了避免辛苦研发出来的技术,仅仅保持几年的优势,便被其他西方国家破解,汉国政府将包括即将于1884年,被法国科学家发现的单基火药,1888年被诺贝尔发现的双基火药等近百种,十年内相继被破解的技术,作为交换筹码,大范围的与英、法……德、意诸国进行技术交换和交流,从西方诸国手中,换取了大小三百余种新兴技术,为本土的工业化腾飞,提供了技术储备基础。

    开放、互助、技术共享是汉国政府提出的各国间技术交流的宣传口号,年间,近百种新型技术的输出与交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为早前战争原因,与英、法、意三国间的紧张关系,各国间的经济交往逐渐趋向于开放、紧密,汉国本土生产的化工、电气等产品,也获准进入德国、奥匈帝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并且占据了一小部分的市场份额。

    汉国政府满世界寻找国家合作,进行技术交换的举动,不仅补齐了本土工业的多项短板,也为本土工业商品的输出,提供了一个渠道。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国家处于帝国主义经济时期,而帝国主义经济最典型的特征便是贸易保护主义,本国市场和本国附属的殖民地只允许本国商品进入,外国商品不经允许,绝对不能进去本国市场。

    庞大的殖民地市场为英法两国提供了庞大的工业市场,大量的本土工业商品通过远洋运输,进入殖民地,然后以垄断性的姿态大肆倾销,最终获取极为可观的经济利益。

    后发工业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本土的工业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走向扩张海外市场的道路,这也是二十世纪初,美国、德国等后发工业强国挑战英法殖民秩序的主要原因。

    和德国、美国相比,汉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还没有达到本土市场饱和的程度,但是在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即将完成时,面对本土工业产能突飞猛进般的扩张速度,提前筹划本土产品未来的海外市场布局,已经是一件摆在政府眼前的要事。

    年代后期,英国人托马斯通过向衬有白云石的贝塞麦转炉中掺入石灰的方法,解决了含磷铁矿石的脱磷问题。

    这一技术突破使得广泛利用含磷铁矿、提高钢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有了可能。

    1879年德国人破解了托马斯发明的钢铁冶炼方法,并且将其应用于本土钢铁冶炼行业,

    年代初期,得知托马斯冶炼法在欧洲诸国间的传播和扩散,

    汉国政府对这一最新技术成就作出了迅速反应。

    月,由汉国驻德国公使馆牵头,汉国钢铁联合体迫不及待地将这一技术引入了汉国,汉国的钢产量由此而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次年,汉国生产托马斯钢1782吨,贝塞麦钢11万吨。

    到1889年年初,受到大办铁路的影响,

    汉国本土的粗钢产量达到每年24万吨的规模,生铁产量达到每年31万吨。

    同一年,世界粗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

    美国以402万吨居世界首位。

    英国排在世界第二,产量增加到3536万吨。

    德国以201万吨紧随英国之后,名列世界第三。

    法国虽然排在第四位,但产量仅有70万吨,与前三强差距甚大。

    俄国产量缓慢增长到378万吨,保持世界第五的位置。

    而汉国粗钢产量排在奥匈帝国、意大利之后,排名世界第八。

    本土钢铁产量大跨步迈入世界前十的行列,本土铁路总里程由公里长,增长至6000公里,而化工、电气、内燃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型行业,更是在汉国得到跃进式发展。

    大化工战略是十年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立国二十一年,跳跃性发展十年,大化工行业已经成为汉国大工业领域成长最快、最为国民骄傲的民族产业。

    高分子化工分支领域,

    本土科研人员将硫黄与天然橡胶混合加热,制得性能较好的弹性材料,

    应用于自行车充气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用途甚广。

    1887年,利用固特异技术和引入的拉丝技术,汉国化工学会在新京建立第一座人造丝工厂。

    煤化工分支领域,

    1883年2月,汉国科学院成功地在扬州建成了有化学品回收装置的焦炉,从煤焦油中提取了大量的芳烃,作为医药、染料等工业的原料。

    感光材料领域,

    1884年,由长安市政府主导,建立了长安胶片公司,主要产品为照相干版和胶片,

    1888年3月,长安胶片公司开始生产照相胶片和胶卷,从而开启了摄影科技大门。

    1888年6月,长安胶片公司出产的胶片进入欧洲市场,8月,第一批胶片销售一空,胶片质量获得广泛好评。月,长安胶片公司占据了百分之二十的国际胶片市场,与美国柯达胶片公司并列为世界两大胶片生产企业。

    纺织染料领域,

    1882年5月,化学科学院研究员用苯乙酸合成了靛红,从而完成了全合成靛蓝技术。

    1883年1月,本土化学研究员采用高温焙烧的方式,完成了将机物(褐煤、锯末、纸、皮革等)与硫化钠及硫黄合成成棕色硫化染料的技术储备。

    1885年,归国留学生刘临平采用低温、干燥等条件控制,

    将乙萘酚钠盐溶液浸在棉布上,然后用乙恭胶重氮盐显色,在棉纤维上显现出红色。

    因为染色过程中需用冰维持低温,这种染料被便被称为冰染染料。

    在本土化学染料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西方诸国的染料技术也处在快速提高阶段。

    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美国等西方国家,总共新成立了数百家化工染料公司,其中以德国巴登苯胺纯碱、赫司特、拜耳股份公司、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美国杜邦公司以及瑞士汽巴嘉基和山道士等公司最为著名,在国际染料市场上,这些外国化工企业与皇家制碱公司、苏松纺织公司、江南纺织公司等本土大型化工企业同台竞争,激烈的争夺着国际市场份额。

    橡胶分支领域,

    由于汉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原料生产国,具有原料成本优势和技术储备优势,

    因此,在1884年以后,初步成形的汉国橡胶工业已能生产胶布、胶鞋、胶管、胶板及一些日用品等。这些橡胶产品凭借产品价格优势和稀缺性,迅速抢占国际橡胶产品市场,进而推动了以皇家橡胶制造公司、洛州橡胶产业集团为首的本土大型企业,走出国门,完成由本土国营企业,到国际大型托拉斯企业的转变。

    至1889年,本土橡胶企业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达到百分之四十二,初步形成垄断性格局。

    纯碱工业领域,

    1876年,汉国政府利用引进的索尔维法,在本土建立皇家制碱公司,从事纯碱等化学产品的生产工作。

    1886年2月,皇家制碱公司完成对索尔维法的技术改进工作,使得大规模生产以后,每吨纯碱的价格由52汉元降到28汉元。

    纯碱价格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皇家制碱公司生产的纯碱力压德国拜耳公司,成为国际纯碱市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但是受限于欧洲列强国家对国内市场的保护,纯碱并没有像橡胶、胶片等稀缺性或者细分性工业产品一样,得到与欧洲诸国同行业公司公平竞争的机会。

    1887年之后,汉国公司占有的国际纯碱市场份额停滞不变,而德国拜耳公司、英国卜内门化学公司等企业,则利用欧洲诸国间的贸易协定,得以快速占领欧洲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与汉国纯碱制造企业的销售差距。…………

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等教育发展

    大雁北飞,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冰雪堆积了一年又一年,南部亚寒带地区的高大乔木换了一件又一件绿色的新装,而在滚滚岁月年轮的推动下,崭新的汉帝国也以它特有的姿态,快速成长着。

    年间,本土地区,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率为百分之四十三,中级学堂适龄学生入学率百分之十二,高等院校适龄学生入学率百分之零点三。(高等院校入学率包括海外留学生)

    年,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六十七,中级学堂入学率百分之三十一,高等院校入学率百分之一点二。

    年间,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八十五,中级学堂适龄学生入学率百分之四十一。高等院校入学率百分之二点四。

    年间,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率百分之九十三,中级学堂入学率百分之四十七。高等院校入学率百分之三点七。

    经过二十一年的持续性发展,国民教育方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本土新生儿完成了初级教育,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在按照一个稳固的数值,逐年增加。

    1882年以前的十四年间,向海外派遣留学生,是政府培养高校人才的主要方式,长安大学(长安,原科尔多瓦大学)、

    国立医科大学(长安)、国立南华大学(新京)、帝国理工大学(原中央理工大学与罗萨里奥大学合并)、松江大学(原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长安工业大学(偏重于化工,其他五所大学中化学专业大部分合并进去,以化工工业为主!化工相关学科为辅,)、陆军军官学院、海军军官学院

    一共五所理工科类高等院校,一所医药类专业大学,两所陆海军军官学校,也以学校派遣的方式,将优秀的学生派往海外,采用23的联合培养模式,即在本土高等院校接受两年的教育,然后再经过学校推荐,以交换生的身份,继续教授三年的海外教育。

    23模式意味着学生要多接受一年的高等院校教育,不过多付出一年的学校努力,归国后,这些学生中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会进入国家科研机构、国营钢铁联合企业、电气、化工企业等机构。担任助理研究院、或者见习工程师等高待遇职位,

    而剩下来的约百分之四十的学生,经过政府考核和筛选后,将分别进入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府技术管理机关等机构,继续发挥本专业特长,为国家教育和行政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1882年之后,随着归国留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加,中级院校和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

    1884年5月,松州(布宜诺斯艾利斯州)州政府向教育部申请筹办松州州立大学,9月,经过教育部派出人员的实地考核和政府内部审理通过,坐落于松州首府,同时也是接受中央政府直辖的松江府第二所高等院校,松州州立大学宣告成立。

    受松州州立大学成立影响,扬州、洛州、吴州、江州、淮阳府等地方州府政府,纷纷加快筹办本土高等院校的脚步,

    至1986年1月初,经过中央政府审核,吴州州立大学、扬州州立大学、洛州州立大学、魏州州立大学、淮阳大学新京大学(与国立南华大学不同,新京大学级别等同于州立大学,比由原新京大学改名而来的国立南华大学要低一个等级。)云州州立大学、江州州立大学、光州州立大学、楚州州立大学、晋州州立大学等十一所地方高等院校相继成立招生,而经过大学扩建风潮后,

    本土总共拥有20所高等院校,其中长安大学、松江大学、陆军军官学校等八所老牌名校为重点建设高校,接受教育部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直接由教育部和政府财政部分批拨放。

    由于建校时间较早,拥有与海外高校在教师、学生等多个层次的学术交流、合作经验,八所老牌高校得到了相比普通州立院校更加充裕的教育经费,同时其教师团队和学生生源质量,也比普通州立院校完高出不少。

    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受限于教师团队和生源质量的问题,即使时间发展到1889年,八所老牌名校加上十二所创建时间稍晚的州立院校,适龄青年的高等院校入学率也只是缓慢增长至百分之三点七,这个数据也即意味着,一百名适龄青年中,平均只有三点七人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接受大学教育。

    要知道,1889年初,本土出生的第一代新生儿,年龄最大的已经有二十一岁,而这一阶段的适龄青年中,本土出生的学生人数,已经占到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基本接受初级教育,一半以上接受中级教育的本土适龄青年,绝大部分没能通过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则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高等教育的稀缺性,想要获得高质量的高等院校毕业生,仅仅依靠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接受高等院校的珍贵性,尤其是获取进入八所老牌高等院校带来的社会地位提高,吸引了大量有志于科技知识学习的青年学生,他们或是在本地州府刻苦读书,然后参与全国统一组织的高等院校升学考试,或者是在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取得相对不错的成绩,同时对自身能力抱有信心,然后再自主参加八所老牌高校组织的特殊理工学科招生考试。

    广受本土国民关注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虑,其录取率虽然不能与科举考试录用的进士比例相比,但是一朝进入高等院校就读,四年学成毕业后获得的高社会地位工作,还是让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影响的普通华人百姓们,把读书上大学,当做最有出息的门路。

    1889年1月份,最新一份人口统计数据出炉,本土人口数量达到1742万,

    而与此对应的本土高等院校新生数量,也达到26万人。

    26万名高校新生,撒到广袤的国土上,也只不过占据总人口的千分之一点四八,和进行全面工业化,所需要的大量高端技术人才相比,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但是26万新生毕竟是本土高等院校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持之以恒,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一直不间断的发展下去,汉国本土培养的高端技术人才,未尝没有与英、德、美、法四国一较高下的机会。

第三百九十八章 发展

    高耸的太华(安第斯山脉)山脉将南美洲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太华山脉东部,海拔550米的长安新城,从太华山一侧吹来的凉爽季风,给正处于盛夏的市民们,带来了舒适的凉意。

    1889年1月初,从帝国最北端的振州、林州,到中部的京畿道、长安,以及最南端的安州,无论当地的气候环境是炎热酷暑还是积严寒,一年一度传统春节的日益临近,都让本土各地的百姓们真切的体味到喜悦、幸福的气氛。

    春联、桃符换了一年又一年,在漫长而又不经意间,许多华人移民们已经在南美本土生活了十余年时间,他们的配偶、孩子还有相熟的邻居百姓,都是在这里出生、相识。

    天南海北的百姓汇聚到一处,每逢汉历新年,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盘算着即将过去一年的收益,在妻子精打细算的叮咛和孩子天真、无忧的笑语中,男人们或许会从妻子带着地方口音的南京官话中,咀嚼出一丝乡愁的味道。

    本土的百姓们,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两广、闽南、江浙地区,粤语、闽南话、带着南方口音的南京官话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三种地方语言,

    粤语、闽南话语义、发音与北方话差异较大,其他地区的百姓们学习起来难度相对较高,而南京官话发音接近北方官话,其传播范围也涵盖江淮、两江地区,曾经在明朝作为官方语言使用,因此,从语言受众和推广难易程度等方面考虑,中央政府将南京官话确定为通行语言。

    本土官方语言的确定,预示着文化领域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1881年2月,根据李明远和中央政府的指示,教育部召集近千名本土知名文化学者,开始对汉字简化、汉语拼音备注等领域进行专门研究与攻坚。

    1887年3月下旬,历时六年时间,经历四次大规模删改、校正后,汉国标准简化汉字和汉语拼音正式发布,由此南京官话成为政府官员、教师、学生、军队等职能群体的通用语言,于此同时,粤语、闽南话、江苏、浙江等各地方方言,也作为大汉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得到相应的重视和保护。

    长安新城北侧太华门,与中原地区迥异的自然气候,抵消不了百姓们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期望。

    高大宽广的城门内外,穿着各式衣服、年龄各异的百姓们,脸上带着喜庆的笑意,簇拥着往返于帝国的政治中心—长安城。

    雄伟、壮丽的城墙、宽广、平坦的水泥、碎石官道、繁华、热闹的街市,长安城任意一角显露的景象,无不向外传递着这个新生国家的生机和希望。

    长安皇宫、新城的建设工程于1888年前后陆续完工,1888年6月21日,京城一期建设任务完成后,长安建成区面积达到180平方公里。次月中旬,考虑到建成区面积相比之前扩大两倍有余,长安市政府宣布放松京城人口限制法令,将城内常住居民的数量上限提高至60万人。

    法令一经宣布,便在本土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最早做出行动的是京畿道范围内的商人和百姓,他们依靠距离长安新城路途近的优势,最先下手,或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多年急需,或是临时向亲朋好友借款,但凡是能够想到的办法,都去尝试,而这样做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在京城买下一座房子,进而成为本土其他地区百姓眼里的京城人。

    在长安置办一座房子,成为天子脚下的百姓,在任何时代都对华人百姓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抱着对京城的美好期望,一批又一批百姓、商人花费不菲的积蓄,向着京城的方向赶去,但是和美好期望像单的是,想要成为京城的常住居民,并不仅仅是有钱便能办到。

    延续迁都之初的规定,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者,可以在京城免费获得一座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的宅院,同时还将额外获得最多拥有三座京城宅院的机会,而对于普通的百姓和商人,军属、高科技行业工作者、高等院校学生优先获得成为京城居民的资格,一些家庭资产不足,但是在重大对外战争中获得功勋的中下层军官、表现优秀的基层官员,也能够获得额度不等的资金减免,进而得到一座由国家提供的中小型住宅。

    安排完以上两种人群之后,没有违法犯罪记录、家世清白的百姓和商人们,才会获准进入京城,然后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以市场价值购买120平方米到500平方米不等的独立宅院。

    身带国家政治中心的光环,外加四季温和的气候环境,不到半年时间,长安新城的人口便由42万增加至60万人,人数达到政府规定的上限,达成心愿的百姓,满心欢喜的购置年货,准备和家人在京城度过第一个喜庆的春节,而那些没有获得在京城居住的百姓只能带着随身的财物存单,失望而归。

    百姓竞相进入长安新城的景象即是特殊环境下的影响,也是南美汉国快速工业化的一个普遍缩影,在松州松江市,往返大西洋两岸的商船络绎不绝的将各色商品,通过松江的大型港口,送往世界各地,

    而在扬州兴安县(帕苏丰杜),就近利用当地储备量充裕的煤炭资源(南里奥格兰州和圣卡塔琳娜州是南美州南部少有的煤炭资源储备区,两州煤炭资源储量约为350亿吨,占巴西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百分之九十以左右。可供开采500年以上,数据来自国投网,南美洲虽然煤炭资源相对北半球较少。但不是没有,仅南里奥格兰州和圣卡塔琳娜州的已探明煤炭储备量,足够本土进行工业革命了,总储量中,无烟煤比例低,亚烟煤比例高,需要进口部分无烟煤。)

    )和铁矿资源,

    坐落于此的汉国钢铁联合集团,每天将数以百吨计的金属矿石,炼制为本土工业发展急需的钢铁原材料。

    分处不同地区、根本当地优势确立不同发展道路的三座城市,逐步发展成本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工业中心。

    和长安新城一样,松江、兴安县的经济、工业中心效应,也吸引了大量的百姓迁往当地,至1889年年初,两地的人相继20万大关,分别达到57万和24万。

    松江作为本土三大直辖府级行政区之一,人口快速增长符合当地政府预期,但是兴安县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快速聚集的人口,已经使当地的县城建成区不断外扩,整体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已经超过了很多作为州首府的市级城市的规模,也因此,中央政府在听取扬州(南里奥格兰州)州政府的建议后,决定于1890年,将兴安县提升为兴安市,其行政定为副州级,比普通的州首府市高半级。

第三百九十九章 理想

    “吁”,一身白色短衫的中年车夫坐在马车前,拉住手里的一根粗长缰绳,将马车稳稳的停在光华门之外。

    “几位先生,长安城到了,进了光华门,再向北走里路程,就是皇宫禁院。”

    中年车夫转过身,笑呵呵道“长安城内禁止大型三轮马车通行,所以今天只能送三位到光华门,几位先生还请多担待。”

    “城内路程不远,我们下车步行过去也无妨。”

    车帘被拉开,唐景嵩和两个二十余岁的男子从车上走下来,随即从身上取出几张纸币道“三个人的车费,一元五角,师傅您收好了。”

    “哎,谢谢几位先生,这是找您的零钱。”

    车夫脸上的皱纹挤在一块,一边从腰上缠着的布袋中掏出两张一角规格的纸币,一边笑道“不多不少,正好有两张零钱,您请收好。”

    “零钱就不必了,师傅赶车的技术不错,一路上没有让我等三人经受颠簸之苦,这两角钱您就收着吧。”

    “谢谢先生您了。”

    看着对面三人全部衣着光鲜,不像缺少钱财的人,中年车夫高兴的把两张零钱重又放回布袋里,脸上一直挂着笑意。

    “不怕三位先生笑话,我来到南美本土有七八年了,刚开始的时候在国营农场里面做工,建业四年,两年义务劳动期满,又和二十多个相熟的伙计们来到长安城,干起了赶车糊口的营生,来到长安城四五年,当初的伙计们相继找到谋生的门路,都转投他行,依旧还在长安城方圆百十里内来回赶车的,只剩下我一个人。

    唉,年轻的时候没有学到傍身的本事,临近中年,还是和十几年前一样,赶着马车来回奔波。”

    “赶马车也是一门手艺,我看师傅赶车技术精湛,凭着这门手艺,大富大贵不容易,但是在京城繁华之地,混一口饭吃,也不是什么难事。”

    唐景嵩闲着无事,索性和对方多说了几句。

    “赚口吃饭的钱倒是不难,可是要想积攒下钱财,托人说媒娶上媳妇就难多了。”

    车夫摇摇头,脸上露出羞愧的神情

    “过了春节,满打满算三十岁,家里全部的钱财加起来,也不过三四百汉元,距离娶媳妇的花销开支,还差的老远,

    赶车这个行当越来越不好做了,今天运气好,碰上三位先生照顾,开了一个大单子,但是过了春节这段日子,来往京城的人恢复到往常规模,那时候想赚钱就难了。”

    “这是为何?据在下观察,往返长安城的马车车轮都换上了橡胶充气轮胎,有了这个充气轮胎,赶车的时候,马车颠簸程度降低,行驶速度为更快,相比之前的木轮马车,充气轮胎马车不应该更受欢迎吗?为何赶车的生意却不好做了呢?”

    唐景嵩身边一个年轻人开口问道。

    “这位小先生说的不错,自从换上橡胶充气轮胎,赶车确实比以前方便快捷多了,不过因为赶车行业门槛低,也不需要多么精通的技巧,所以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新移民进入赶车行业,他们刚刚抵达本土不久,在远东大陆过惯了苦日子,能吃苦、肯下苦功夫拉客,所以和他们相比,在本土呆了七八年、四五年的老车夫,因为家里有了一部分积蓄,少了一些拼命赚钱的劲头,在拉客的时候,很难竞争得过新移民。”…………

    结束与车夫的对话,唐景嵩领着两个年轻人,先是在城内的客栈内订下一桌酒席,然后三人坐在一块,边吃饭边讨论沿途的见闻。

    “吉甫、临淑,沿途一路走来,感觉如何?”

    唐景嵩坐在上首位置,笑问道。

    “国泰民安,百姓富足,与中原百姓的疾苦生活相比,南美汉国可以称得上人间天堂。”

    丘逢甲脸上惊奇、羡慕的表情显露无疑,一通对南美汉国的夸赞后,却也说出一番自己的见解“只是通过和长安城外的车夫闲谈,在下认为南美汉国富则富矣,但是百姓生活无忧,粮食、肉食价格便宜,不用花费较大的精力,便能够过上天吃上一顿肉菜的机会,如此过于舒适的生活,怕是会导致国民懒散、不思进取,于国家和朝廷未来发展不利。”

    “依吉甫见解,该当如何施政,最为妥当?”

    “在下以为,南美汉国应当效法露西亚帝国,由政府出面,将阿根廷白人离开后留下来的土地以及未开垦的肥沃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再依照官员、将领在历次战争中立下的功勋大小,赐予面积不等的土地。

    而对于普通的海外移民,政府可以采取租借的形式,将无主的土地和尚未开垦的土地以低价出租给海外移民,同时每年收取一定数额的土地租金和粮食税收,如此一来,新移民通过劳动,可以获得裹腹的粮食,而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能从海外移民手中收取大量的土地税收,于国、于民两利。”

    “吉甫的想法与露西亚帝国进行的改革如出一辙,想必你近日了解了不少与露西亚改革有关的信息。”

    联想到沙皇俄国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唐景嵩猜测道。

    “露西亚为欧罗巴大陆第一大国,在下认为露西亚帝国的维新改革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土地制度改革一项,与南美汉国的当前情况十分相符。”

    “吉甫有没有考虑过,如果新移民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几十年、一百年之后,国家出现动荡,这些没有土地的百姓,会做出何种举动吗?”

    “只要限制移民数量输入,南美汉国地广人稀,老百姓不担心饿肚子,就不会有百姓冒着杀头的风险,起来造反。”

    “哈哈,吉甫阿,你的想法搁在二十年前,未尝不算是集中资源发展国家的最有效方法,但是现在却不大合时宜了。”

    坐在一旁,很少说话的何子渊灌下一杯烈酒,激动道“工业,工业才国民安宁、国家富强的唯一真理!任何保守、顽固的落后统治阶级,都将在大工业面前不堪一击!

    吉甫兄!你可知你认可的露西亚改革有何致命缺陷?”

    “还请临淑兄指教。”

    “工业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教育是发展工业的根本,露西亚帝国为了筹措政府资金,将本应该发放给百姓的土地攥在手里,然后采取租借土地的方式,从底层的农民身上榨取利益。

    我不否认露西亚帝国的改革是最简便、见效最快的一种积累原始资本的方式,但是它同时也是最愚蠢的方式,百姓不是牛羊牲畜,露西亚政府现在为了工业发展可以牺牲底层百姓的利益,而到以后呢,依赖榨取百姓利益附生的官员们变本加厉,将底层百姓逼迫到绝境,绝望下爆发的巨大威力,将把整个露西亚帝国炸得粉碎!

    我从来不相信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会具有圣人般的操守,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总是会换着办法,从百姓身上榨取利益,而在露西亚帝国的维新变革体制中,无地百姓有维护自身利益的途径吗?没有,一条都没有!

    唯一能够保护百姓自身利益,便是农民有自己的土地,有自行支配土地的权力,有向中央政府发声,反击地方贪腐官员的权力!”

    何子源年轻的脸上表现出这个时代少有的狂热“指望紫禁城里的那些八旗权贵们懂得这些道理,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只有在南美汉国,一个新兴的工业国,才有可能实现大汉民族的再次复兴!”

    “临淑,你还是和前几年一样,性子一直没变。”

    何子渊是唐景嵩十分看中的年轻才俊,早在他出奔安南之前,便很欣赏对方的才气和学识,也因此,唐景嵩才会专门托人,将何子渊以及另外一个颇为赏识的科举后辈丘逢甲请到南美汉国,打算将他们两人举荐给皇帝李明远,但是看到何子渊一如多年前对所谓大工业、民族复兴一类理念的狂热,唐景嵩又不禁产生一种疑惑,自己将何子渊请到南美,究竟是对是错?

    不同于激进、理想化的何子渊,唐景嵩在怀有报国热情的同时,也具备圆滑、变通的性格,在这种性格影响下,中途进入南美汉国官场后,唐景嵩的仕途越来越畅通,从1882年的一个小小的局级官员,逐步上升为副部级大员,官居外交部次长要职,而且因为外交部总长胡亚基年龄过大,即将于明年退休的因素,唐景嵩很有可能在外交部总长的角逐中,击败众多竞争对手,获得总长的高位。

    邀请年轻有为的后辈人才为国家效力,是唐景嵩加强自己在李明远心中地位的一种方式,但是他很难预料,一群理想化的年轻人掌权后,会不会在官场中遭遇挫折,进而影响到他自己的仕途前程?

    人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何子渊没有发觉到,以前那个怒而弃官出走安南的前辈偶像,会有变得世故、圆滑的一面,而唐景嵩也没能预料到,他看似平常的一次举荐,

    改变了一个热血青年的历史轨迹,也让他在另一块土地上,取得了更加巨大的成就。

    何子渊,1865年1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星窝子顺裕庐。1881年,年仅十六岁的他参加嘉应州院试,获甲等第一名,录为廪生,随即赴兴宁县衙履职。1883年,因“少年老成,办事公道,文章道德俱佳”升任督学,专职督导全县的教育工作。1884年3月,何子渊从广州出发,自费乘货轮赴美游历、考察基础教育兼茶叶贸易,当时正值排华风潮高潮,三十万华人和他们的家属被汉国接回本土,选择留下来的四五万华人,在美国饱受白人欺辱,目睹华人在海外的卑下地位,何子渊萌生教育革新、救国图强的理念。

    同年8月,何子渊乘船归国,次年,他在家乡创办了第一所西式六年制“宇南洞小学”,自任校长,并亲自给学生授课,开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图画、唱歌、体操、劳动等课程。

    1888年2月,创办同仁学校。1888年5月,同仁学校遭人举报传授叛逆思想,被清廷关闭,

    6月,何子渊深感国力衰微,吏治腐败,便跟广州反清组织联系,10月,经汉国设立在大陆地区的情报据点居中联系,何子渊和好友丘逢甲乘船前往南美,投奔在汉国政府中任职的唐景嵩。

    进入南美汉国之后,虽然本土百姓的生活充裕程度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但是最令何子渊关注的还是汉国的工业化对生活的影响,

    运用于自行车、马车上的充气轮胎、享誉西方世界的汉国产胶片、摄像机、纯碱,还有大西洋沿岸,能够自行建造铁甲巨舰的三家国营造船厂,

    目睹社会和百姓生活因为工业化产生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何子渊越来越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还对清廷抱有幻想,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清廷八旗贵族的身上,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想法真是幼稚、可笑。

    看到工业化的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看到工业化附带的影响,比如马车车夫等技术水平低的行业逐步被取代,车夫、码头苦力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缺乏竞争力,只能被新来的移民抢走工作机会等,

    种种现象虽然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在可控制范围内,对国家工业化发展大局造成的影响很小,不会导致社会的剧烈变动。

第四百章 无题

    “临淑,朝堂之上都是跟随陛下举事,立下诸多功勋的名臣重将,后天到了朝会的时候,你可不能像今日这般过激了。”

    草草在客栈内吃完午饭,临走之前,唐景嵩再三提醒道。

    “晚辈明白。”

    何子渊拱手回应,脸上的神情已经恢复正常。

    “今天晚上到住宅之后,你们两人稍事休息一晚,明日上午写出一篇策论,由我转交给陛下,也好让陛下提前对你们的能力有所了解。”

    “不必等明日,中午回到唐先生住处,我和吉甫便可以开始写策论。”

    “最近几日边赶路边休息,我和临淑兄精神正佳,刚好趁着现在思路清晰的机会,把心中的腹稿写出来,若是耽搁一天,可能写出来的策论会有部分内容遗漏,那样的话,反倒不好了。”

    “行,依着你们的意思。”

    …………

    长安皇宫后花园,两个一岁多的幼儿在一名壮年男子的搀扶下,歪歪扭扭的在花丛中学习走路。

    “乖馨儿,慢一点,先迈左脚,后迈右脚。”

    李明远一边用两手支撑着身前的女童,一边似模似样的指导着。

    “陛下,馨儿刚刚满一周岁,哪听得懂您的指导。”

    皇后吴灵萱站在一边,看着李明远认真的模样,娇笑道。

    “呵呵,倒是忘了。”

    李明远脸上绽开笑容,目光注视着两只小胳膊乱动的女儿,幸福道“乖乖小馨儿,长大以后要跟着你母后学习,做一个漂亮、可爱的小淑女,好不好呀。”

    “咿呀,呀。”

    小馨儿挥动着两只小胳膊,歪着脖子对李明远说着奇妙、清脆的莹语。

    “哈哈,我的乖女儿答应了。”

    李明远抱起小女儿,感受到小馨儿不乐意的表现,慢走几步,小心翼翼的把女儿交给皇后吴灵萱,叮嘱道“丫头年龄小,身子弱,要在她的身边多安排几个人看守照料。”

    “陛下放心,馨儿身边的饮食、休息、身体检查等方面都安排有专门的人看管负责,不会让馨儿接触到危险的事物。”

    皇后吴灵萱和李明远说话的间隙,逗弄着怀中的小女孩“馨儿小公主,快告诉父皇,母后说的对不对呀?”

    “a、a”

    小女孩把脑袋埋在吴灵萱脖子中,嘴中发出清脆的声音。

    “小馨儿都会叫妈妈了。”

    第一次听到女儿说话,李明远颇有感触道。

    “一个月前,馨儿就能够说出妈妈、爸爸、哥哥之类的简单词语,只不过陛下最近忙于朝政,到未央宫的时间少,小馨儿与陛下接触的时间短,有点认生,所以很少喊父皇、爸爸的词语。”

    吴灵萱语带幽怨道。

    “是我冷落你们母子了,以后处理完朝堂上的事务,我会抽出时间,多陪陪你们母子三人。”

    有关政府和国家总体发展的事务占用了李明远大量的时间,而另一方面,1882年之后,陆续选入宫中的二十余名女子,也占用了李明远不少的时间。

    “后宫嫔妃二十多人,陛下平日到其他宫殿休息,臣妾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近来听闻陛下经常流连于长乐宫春华殿的贤妃、康妃处,臣妾担心外面会有一些闲言碎语传出,对陛下的名望有损。”

    “萱儿,我知道你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李明远把皇后拥在怀中,解释道“宫里和朝堂上面的一些传闻,我都听到了,大臣们担心康妃、贤妃生下来的皇子会威胁到二皇子的地位,毕竟康妃和贤妃是西方白人女子,她们生下来的孩子不是纯正的华夏血统,如果被立为储君,一是对景良不公平,二是会招致国民非议,进而导致皇室在民间的声望遭受影响。”

    李明远低下头,目光直视皇后吴灵萱,语气温和道“萱儿,你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陛下英明,臣妾所思所想都逃不过陛下的眼睛。”

    被李明远看破小心思,吴灵萱有些心虚,抬头看了对方一眼,转即又低下头。

    “国家的长久发展与稳定、皇室的传承是放在第一位的,虽然康妃、贤妃受宠,不过我分的清轻重缓急,她们两人如果生下皇子,我会给予她们的孩子和其它后宫皇子皇女相同的疼爱,但是,即使我再宠爱康妃、贤妃两人,也不会立她们的孩子为储君,这一点,是一直不会变的。”

    “陛下,这是不是对康妃、贤妃不公平?”

    刚嫁入皇宫的时候,吴灵萱便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小女孩,在皇宫内生活了近九年,先后生下皇嫡子李景良和乐安公主李馨儿后,性子虽然变得稳妥了许多,但是纯真、善良的本性未变,在听到李明远对贤妃、康妃两人未来孩子的对待方式时,饶是自己希望得到的承诺,吴灵萱还是心中还是有些不忍。

    “生在帝王家,哪里有绝对的公平,我只是希望康妃、贤妃能够理解我的苦心,不要心生怨恨。”

    “臣妾让陛下为难了,还请陛下责罚。”

    “康妃、贤妃的事情,早点说清楚也能让大臣们早点安心,这件事情谁都没有错,要怪只能怪我前几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拒绝那二十名秀女入宫,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难题。”

    “陛下是一国之主,为皇室开枝散叶是陛下的责任,二十名秀女进宫的事情,是臣妾允许的,陛下不必自责。”

    和李明远相处的时间久了,吴灵萱对自己丈夫的了解程度也比以前更加深入,朝堂之上,李明远是英明神武、圣人般的明君,而在皇宫后院,些许几次的放纵,让吴灵萱渐渐明白,李明远同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会像其他男人一样,喜欢年轻貌美的女子,也会像任性的孩子一样,有时候显露出年少纯真的一面,只不过和其它人不同的是,李明远对自己的要求较高,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在和后宫女子相处的时候,会放下皇帝的架子,和平常夫妻一般亲切相处,说一些体贴人的情话,做一些关心人的小举动,凡此种种,都让吴灵萱深受感动,因此,从五年前开始,吴灵萱才动用皇后的权力,主动在民间挑选合适女子入宫,为皇家子嗣繁衍做出努力。

    吴灵萱的举动赢得了李明远的感激,同时在外朝树立了明事理、知大体的形象,也由此,吴灵萱虽然比贵妃张宝怡更晚生下皇子,但是二皇子李景良的地位却比皇长子李景安更为稳固,被朝外诸多大臣共同视作皇室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面对朝堂外对储君人选的议论,吴灵萱一直没有做出为儿子主动争取的举动,因此她和很多后宫嫔妃都亲身经历过,皇帝李明远虽然年龄近37岁,但是身体却和九年前相差无二,37岁的年龄,每隔几天仍然能够和年轻的近卫军官兵一样,进行十五公里长途越野赛跑,而且比后宫诸嫔妃年龄普遍大了十岁以上的李明远,和她们站在一起的时候,却丝毫不显衰老。

    自己的丈夫是个特别的人,自从1868年秘起事以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传奇事件,很难用合理的方式来理解,而这种笼罩在李明远身上的神秘色彩,则增加了吴灵萱等后宫嫔妃的信心,她们比外朝大臣们更相信李明远的身体状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问题,同时也相信确立国家储君的问题完全可以放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后再做讨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35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南美做国王最新章节! 作者:巡山小老鼠所写的《重生南美做国王》为转载作品,重生南美做国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南美做国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南美做国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南美做国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南美做国王介绍:
1868年,雇佣兵李明远重生南美,
带领华工干翻压迫者,建立南美华人王国。重生南美做国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南美做国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南美做国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