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生南美做国王TXT下载重生南美做国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南美做国王全文阅读

作者:巡山小老鼠     重生南美做国王txt下载     重生南美做国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一十六章 无线电报

    s上架两年多以来,这周迎来第一次试水推荐位,希望大家多投票支持!非常感谢!(二合一大章)

    汉国陆军是一支年轻却又有丰富历史传承的军队,一批批拥有本土正规军事教育和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军官,进入军中服役,逐步成为为陆军部队的骨干力量,但是因为建军时间未久,许多经历阿根廷战争的老兵依旧留在部队服役,担任基层的班长、副排长、士官以及军事长等职位,这部分士兵是部队中最宝贵的一批人才,他们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娴熟的作战技能,

    但是另一方面,经历枪林弹雨和残酷战斗幸存下来的他们,更加信奉实力和战功,对于战功优越、指挥能力出众的上级军官,他们打心眼中佩服,上级下达的训练指令,能够圆满的完成,但是对于部分刚刚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以及从海外军事院校留学回来的高材生,这些老兵们往往并不信服,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在年轻的上级军官提出训练部署时,给予反对意见,甚至一些资历甚老的士官、军事长,还会借着他们与以往上级军官的关系,越级向连长、营长请示基层部队的训练部署与计划。

    这种现象在信奉实力第一的陆军各主力部队中,都有存在,陆荣廷所在的六师二团也不例外。

    越级请示,不利于基层部队指挥以及新毕业青年军官的成长,所以在与石锦堂、张有恭两名年轻营长的交谈中,陆荣廷特地强调道“军队教育正规化是大势所趋,现在不比十几二十年前,那时候即使文化水平低,只要立下战功,都有机会从一个小兵,一跃为排、连级军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最基层的正排级少尉军官,除了极少数人因为拥有非常优越的军事技能,被破格提拔为军官,担任基层领导职务,而除此之外,九成以上的尉级军官是由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担任。

    经历两年大学预科教学和四年高等军事教育,青年毕业生们积累了军事理论知识,只是因为缺乏实际作战经验,所以在初期担任基层领导职务时,会有一定程度的生疏和失误,这种时候,作为士兵骨干的士官、军事指出上级的不足和失误之处是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但是明知上级犯错,不当面指出,反而越级向连、营级军事主官报告,却完全不可取!”

    陆荣廷目光集中在两人身上,语重心长道“军队讲究上下有序、令行禁止,排长应该做排长该做的事情,连长、营长应该做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因为私人关系,放纵基层士官越级上报,随意插手基层部队训练、人事安排等问题皆不可取。

    你们两人作为一营、三营的军事长官,务必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主动与基层的士官、青年军官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越级上报对部队指挥的危害,同时,从中协调基层军官和士官的关系,多多走访、了解基层军官、士兵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对手下每个士兵、军事背景情况的了解。”

    “士官和基层军官越级上报的问题,是我们在部队管理方面上的疏忽和失误,今天部队完成年底训练考核之后,我和张营长立刻着手整治军营内部,基层部队各兵员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

    “出了问题就要立刻着手解决,你们在军中服役也有四五年时间,我相信凭借你们的经验,能够解决士官和基层军官之间存在的问题。”

    先是提醒、敲打,再是勉励、激励,陆荣廷很好的把握着对手下军官管理的尺度,即提出了问题,也不至于让手下军官在士兵们面前,丧失威信。

    “团长,参谋总部的唐司长到了,正在团指挥部等您。”

    结束与两人的谈话,陆荣廷正在视察士兵战术演练的时候,遇到了专程赶来传递消息的团部卫兵。

    “唐司长?应该是陆军参谋总部电报司司长唐元湛。”

    陆荣廷回想着部队近来的情况,猜测到来人的身份。

    “走,回团部看看唐司长给咱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陆荣廷迈开脚步,和卫兵一同往六师二团指挥部方向走去。…………

    电报最早发明于1837年,

    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国最先出现。它是大西方铁路(greatesterailay)装设在两个车站之间作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属指针式设计,由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heastone)及威廉·库克(illiaoke)发明。两人并为发明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专利。

    在美国,萨缪尔·摩尔斯在接近同一时间同时发明了电报,并在1837年在美国取得专利。摩尔斯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称为摩斯电码。

    有线电报发明后的第二年,即1838年,科学家戴维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化学电报机,在自动电报的方向上迈出了第一步。这台电报机是用带电的针与经过化学处理的靠时钟机构转动的纸卷相接触来收发电报的。

    它在伦敦公开展出了数月之久,此后,这位发明者由于资金上的困难被迫放弃他的工作而移居澳大利亚。贝恩alexanderba采用了他的想法,并于1864年获得了一项关于一种自动发报装置的专利,在这种装置中,穿孔纸带被送人一个发报机构中,而信息则在线路远端由一台化学记录仪记录下来。在当时,已演示了每小时传送多达400份电文的实验,

    但由于某些难以确定的原因,这些尝试以及这项发明被放弃了。其他一些开发者获得了关于上述装置的改进型的专利,但是没有一个取得真正的成功。

    然而,用穿孔纸带来操作自动电报机的方式却被采用了,例如惠斯通自动电报系统1866年,这一系统于同年为电动电报公司所采用。人们发现,在大约280英里长的线路上,它每分钟能处理5580个字码,具体数目取决于所用导线的截面积。

    到1879年,由于结构上的改进,结果在最佳条件下,对于同样的距离已达到每分钟至少能处理200个字码的速度。到这时,大约已经有170部这样的设备投入了运行。惠斯通的发明所依据的原理沿用至今。

    从1837年第一台电报机被发明出来,经过半个世纪发展,自动化学发报机、海底电缆发报机相继普及,世界各国因为有限电报的联系,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方便、紧密。

    在欧洲,英国人建造了总计近十万公里长的电缆线路,而在远东,正在进行洋务运动的中原地区,电报总线路长度也达到了一万公里。

    有限电报成了世界各国的主流信息传播方式,而在南美本土,汉国的有限电报铺设长度达到14万公里,电报线路连接到每个州府城市后,在1888年,停止了扩建,因为这一年,汉国在无限电报研发领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虽然在原有历史进程中,无线电通信和各种电子设备的巨大发展是20世纪的一个特征,但值得指出的是,电磁辐射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部分在1900年以前就完成了,而且早在1880年代,便有欧洲科学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理论的可应用性。

    麦克斯韦clerkaxell电磁理论体系的一个必然结是,“波“可由一次电扰动产生,它与光波类似,并且以相同于光波的速度传播。事实上,麦克斯韦把光波也看作是电磁波。

    赫兹henrichhertz,18571894则致力于用实验来证实这一预言,他在1887年证实了辐射的存在,还测定了它的许多特性。他的发射机是一种电火花振荡器,有两块金属板,分别起请振器和!天线的作用,他的接收机也具有类似的构造。如果接收电路的一个小间隙中出现了电火花,就表明接收机已经收到了由发射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

    赫兹系统所用的波长约24厘米,因此他能演示电磁辐的“光“特性如反射和偏据。虽然赫兹的发现和他的实验装置没有立即取得巨大的发展,但他的成果并没有全部被忽视,反而因为汉国在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中的提前重视,使得赫兹的理论在南美本土得到了实践性突破和应用。

    例如,在1885年,汉国留洋科研工作者梁金荣在长安借助皇家科学院外籍科学家卢瑟福发明的一种新型检波器,成功地将信号发射到07公里远的地方。

    1886年,另一位任职皇家科学院的外籍专家洛奇,发明了将一种感应线圈作为调谐电谐振器的工具的方法,并且在同年七月发明了无线电波的金属粉末检波器。

    梁金荣、卢瑟福、洛奇三人的发明与研究成果,为无线电报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1887年2月,汉国本土科研专家唐元湛完成了无线电报运行的第一次的实验,并且取得了成功。通过下苦功夫专研李明远的有关无线电报通信的粗略理论部分技术思路,

    在1887年6月,他开发了波长远比赫兹所发现的波长要长的无线电传播技术。他最先证实,在3003000米数量级的波长远比短波更适用于通信。因为短波的劣势,直到20世纪20年代,采用了相对灵敏的电子检波器,波长在10100米的短波远距离信号传输才成为可能。而赫兹所用的短波波长,直到更近的年代才被有效地利用。

    和赫兹发现的短波相比,使用300—3000米数量级的波长作为传播信号后,在半年之内,信号传递的距离快速由07公里,增加至20公里,而在1888年6月份,无线电报信号传播距离突破90公里,在最成功的一次实验中,达到了107公里。(真实历史上,最早将无线电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是马可尼,他在1895年将无线信号传输到16公里外,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

    1901年,马可尼在康沃尔郡的普尔杜oldhu和纽芬兰的圣约翰斯之间发送和接收了横跨大西洋的信号。)

    南美汉国在无线电报领域的技术优势,比欧洲诸国早了大约8年,而第一批由本土皇家科学院研发制造的二十一台无线电报机,有限信号传输距离约在90公里,仅仅是作为实验性的产物,装备少量主力部队,在制造成本和信号传输距离未达到军方预期期望值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列装部队的条件。因为在无线电报应用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唐元湛和另外一名化工领域的科研人员,成为继周圣、林深河之后,称帝改制十年期间,唯有的两名获峰世袭贵族爵位者,同样是凭借着在无线电报领域取得成就,唐元湛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总部电报司司长,专门负责无线电报的后续研发突破,以及列装普及等内容。

    进入六师二团指挥部,等到二团团长陆荣廷到来后,电报司司长秉承着一贯的原则,干净利落道“最新型号的无线电发报机,有限信号传播范围80公里,国防军第六师分到四台,师部一台,余下三个主力步兵团每个一台,师部和其它两个团的无线电报机已经送到,最后一台是给你们二团的,麻烦陆团长签收认领。”

    “无线电报机?这玩意不用电线也能发出信号?”

    即使在本土见到了电灯、电话、水力发电站等新鲜事务,第一次见到,不用通过电线,直接传递信号的无线电报机,陆荣廷也不禁大为好奇道。

    “当然可以,不然我也不会大老远跑到六师营地来了。”

    唐元湛保持着科研工作者固有的紧迫感,催促道“皇家科学院和司里的事情很多,送完了这批无线电报机,我还要回到长安完成无线电报后续的研发工作,陆团长快点签了名字,要是您还感到好奇的话,可以直接向电报兵询问,每个配备无线电报机的作战单位,都安排了两名接受培训的电报兵,有不懂得问题,您可以直接问他们。”

    “唐司长是大忙人,您的时间宝贵,我们可不能耽误了您的研究进程。”

    陆荣廷好奇的盯着无线电报机看了一会,扭头和对方打趣了一句,随即快速的在物资交接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四百一十七章 年关

    ps上架两年多以来,这周迎来第一次试水推荐位,希望大家多投票支持!非常感谢!

    时间和距离,造就了南美本土与远东地区不同的生活场景,但是远隔千山万水,不变的却是数千年以来,传下的文化习俗。

    年关将近,忙碌了一年的百姓,都暂时放下了手头的活计,开始为迎接新的一年,做着准备。

    杀鸡宰羊,村子里的大人们打开自家的猪圈,挑选出一头头肥壮的家猪,然后绑上四蹄,放在两轮板车上,拉到村子中心,剃毛、宰杀。

    本土农民家里饲养的牲畜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鸡鸭牛羊、羊驼、原驼、野鹿、山鸡等动物,这些动物中,除了主要出口到海外地区的肉牛和肉羊,每家每户农民家里,普遍也会养着几头或者几十头水水、家猪,水牛习性温和,拥有近万年的驯养历史,经常被当做蒸汽机械的补充,用于田地农间的主要劳力,而家猪则是作为百姓的主要肉食来源之一,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宰杀上一头,即给家里的孩子们换换口味,也是招待亲朋好有的主要肉食。

    扬州新京府附近,一个靠海的乡下山村,因为作为汉国最早的根据地和政府鼓励生育的政策,原本原始、荒凉的井边镇,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一万人,当地的经济景象也越来越繁荣。

    镇子中心,十多名十二十余岁至四十余岁不等的华人男子,干劲十足的忙着烧水、杀猪、剃毛等工作,而在忙碌着的华人男子周围,数百名男男女女,怀里抱着年幼的孩子,站在用来拉猪的两轮架子车附近,一边看着男人们杀猪的过程,一边相互闲聊着过去一年的收成。

    扎着小辫子,手里拿着纸风车、小铃铛等各式各样小玩具,年龄岁到八九岁不等的小孩子们,不顾大人们的呵斥、叫喊,就像下了水的小鸭子,在人群附近,来回奔跑嬉戏。

    镇子中心热闹非凡,往日熟悉或者不熟悉的百姓们,都脸上绽放笑容,高兴的相互闲聊着。

    而这个时候,在杀猪男子的外围,通往镇子集市的乡间小道上,又出现了二三十名拉着两轮架子车,车上堆满货物的华人百姓。

    他们是生活在井边镇新厝村的渔民,两轮架子车上搭载的全是最近捕获的鱼类。

    “最近几年老天爷赏饭吃,田地里和牧场里的庄稼、牛羊,长势都不错,海上也风调雨顺的,出海打渔,没有遇到大风浪。到了南美洲生活,真是拖了陛下的福。”

    人群中间,一个中年模样的华人感叹道。

    “和在远东老家时候相比,在南美本土,生活是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就像咱们前几天出海打渔一样,在村子附近的海域漂了一天,就打捞了满满一船的海鱼,本来只是想着快过新年了,到海里打一点鱼,让家里的孩子们还有乡亲邻居们换换口味,谁知道咱们运气不错,二十多人出海,带回来整整二十七艘满满当当的渔船,新厝村的人口只有七八百,各家各户分了几十斤海鱼后,还剩下十多船渔,剩下的海鱼吃不完放着也是浪费,索性镇子集市离新厝镇不远,那边也不靠海,把剩下的海鱼拉到镇子上,赶着过年的日子,把剩下的海鱼卖了,说不定能多赚几块汉元,给家里孩子们多添置几件玩闹的小玩意。”

    另一个年龄四十余岁,皮肤有些黝黑的汉子,有带着榕城口音的语调,笑着问道“杨老哥,光宗、光城、光海三兄弟各个都有出息,光宗那小子更是了不得,现在在海军里当了大官,听说单独指挥一艘铁甲舰,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按说,三个儿子都这么有出息了,你应该呆在家里,好好养老享清福才是,咋还跟着我们一块,到海上打渔呢?”

    “嘿嘿,没有周兄弟说的那般好,老大光宗前年刚升任的海军驱逐舰舰长,军衔还是少校,算不上什么大人物。”

    杨开富心里开心,脸上带着笑容道。

    “海军军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咱们新京府是陛下的龙兴之地,人口七八十万,可是每年能够考上海军军官学院的学生,也不过八九十人,虽说咱们大汉国没有科举考试,可是通过那个中级学堂毕业考试,进入大学预科里面读书,却和以前的科举差不多,只要能够从大学里面毕了业,到政府应聘当官、到国营企业当技术管理人员,可都是有很大的成功机会,而且海军军官学校和普通的大学还不一样,毕了业以后,直接就成了吃皇家饭的军官,那身份和待遇,可不是普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比得了的。”

    “这海军的军饷和待遇那叫一个好呀,普通士兵一个月军饷加补贴,一个月能够拿到30汉元,差不多是城里工人三个月的工资,我家老二进了海军大西洋舰队服役,第一个月就给家里汇回来了21汉元,到了现在,老二在海军里呆了大半年时间,汇回家里的钱都有130汉元了,这些钱我都给留着,正好等着年后几天,老二放年假回来的时候,用这笔钱,托个嘴皮子好的媒人,帮老二说一门亲事,也算是了结了我和家里那口子的心事。”

    “我家光宗这些年一直在军队里呆着,年龄老大不小了,过完年,也是时候给他张罗一门亲事。”

    想起自家的大儿子,杨开富开口道。

    “光宗那小子现在是朝廷的官员,一般家庭的姑娘,他能够看得上?”

    “王老弟这话说的就不对了,老大即使现在当了官,也是老杨家的种,父亲母亲帮着介绍的姑娘,他还敢嫌弃不成?”

    “就是的,现在和此前不一样了,咱大汉国的皇帝陛下都提倡百姓平等,这当了官虽然受人拥戴,可是却不像前朝的官员那般头顶朝天,看不起普通老百姓。”

    黝黑汉子点头符合,笑嘻嘻道“杨家小子是我看着长大的,那小子什么秉性,我还能不清楚,要我说呀,杨家老大和我家二丫头也算是青梅竹马一块长大的,不如等光宗放假回来后,安排他们见一面,联系一下以前的感情,开富老哥,你说对不对?”

    “四郎兄弟,松兰那丫头乖巧听话,我和家里两口子都很喜欢她,只是松兰年龄是不是小了点?”

    “不小了,过了年十五,再过三年就十八岁了,等光宗回来,先安排他们连连面,如果两个孩子感觉合适,先把亲事定下来,等到三年后,松兰再进杨家的门,也不算晚。”

    “那说好了,年前的时候,不能把松兰许给其他人家,等到老大回来,就让他们立刻见面。”

    “一定一定,我家松兰平时乖巧懂事,除了你杨家光宗那小子,其他人我还不乐意把女儿许出去呢。”

    黝黑汉子哈哈一笑,高兴道“别看我吴四郎在海上漂泊久了,一身黝黑的模样,我闺女可白皙漂亮着呢,配上你家老大,正好合适。”…………

第四百一十八章 年关二

    s上架两年多以来,这周迎来第一次试水推荐位,希望大家多投票支持!非常感谢!(二合一大章)

    盛夏时节(南美洲1月是夏天),天长夜短,太阳正当着头顶方位,天气炎热,蝉虫、小鸟喳喳得叫个不停,道路旁的新载柳树叶子耷拉着,也像赶路返回的行人一般,疲倦、劳累。

    穿过乡间小路,不远处是一座绿茵环绕、遍布水塘的沿海村庄。

    村庄正南边,一栋栋靠近青砖瓦房的橡树底下,三三两两的农人坐在树荫或者屋檐石板下,一边闲聊一边望着烟囱中冒出来的白烟,心中估摸着饭菜做好的时间。

    向前走过数十米,避开树木的遮蔽,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一座十余米高、带着尖顶屋檐的西式建筑,建筑上下两层,下面一层是数间宽敞的房屋,上面一层是挂着西式钟表的阁楼,约二十年前,华人刚刚在南里奥格兰州落足的时候,这座西式建筑还是一座信徒众多的乡下教堂,只不过随着传教士的离去,教堂被政府接收,先是在前两年当做兵营驻地,后来镇子里建了个初级学堂,学生们缺乏上学读书的地方,于是当时驻扎在教堂里的士兵们,便把教堂让了出来,稍稍改造了一番,挂上大汉国的国旗,便成了井边镇第一初级学堂的学校。

    最近十年,大汉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高,人口众多的井边镇相继在镇子里建了两座小学堂,原本那所由教堂改造的学堂,因为远离镇子中心,便被下派至新厝村,作为新厝村村立小学堂,而学校里的名老师,则主要负责新厝村和临近几个村子适龄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挂着赤红国旗,留着尖顶屋檐、看上去有些奇怪的小学堂,见证了新厝村华人百姓二十年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数百名在当地生活百姓的记忆。

    老大杨光宗、老二杨光海、老三杨光中,以及三个年龄稍小一点的丫头,都是在这座学堂里度过了童年的小学生涯。

    走进村子,习惯性的抬头张望着前方的小学堂,杨开富心中涌现出满满的幸福感。

    杨氏一家祖上是地地道道的贫困农民,搁在他爹爹那一代,家里只有租种地主家的五亩薄田,每年秋收时节,上交五成田租后,剩下的粮食勉强足够家里人糊口,而如果赶上收成稍稍差一点的年份,交完地租后,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养活家里的五六口人,每当这种时候,杨开富的父亲和母亲,往往到县城里找点活计,通过给城里老爷们打短工、零工,换取几块铜板,然后买上几斤粗粮,挨过难熬的日子。

    苦难的日子最难忘记,杨开富经常回忆到小时候到山上摘蘑菇、木耳、野菜充饥的经历。

    父亲和母亲到城里打零工赚钱,而家里四五个七八岁、八九岁出头的孩子,为了给家里多找点吃食,往往几个人一块,带上几根木棍篮子,到离自家不远的山林中寻找蘑菇、木耳、野菜、野果。

    山里能够实用的木耳、蘑菇数量因为经常被采摘的缘故,数量稀少,几个孩子为了争夺一丛蘑菇,不时会相互打架、斗殴,杨开富小时候就没少和其它孩子打架,最早的时候,家里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每每打架的时候,都护着弟弟,可是后来因为误食了一块有毒的蘑菇,哥哥去世,没了哥哥庇护,在与其他孩子打架的过程中,杨开富吃了不少的亏。

    回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杨开富不禁为早逝的哥哥感到惋惜,如果哥哥没有误食毒蘑菇,平平安安长大后,和自己一块移居南美,就不会有以往的悲剧发生。

    相同的年代,不同身份、地位出身的百姓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当那些远东地区的官员、地主豪绅们过着锦衣玉食、佣人成群的日子时,许多像杨开富一样的贫苦百姓,却挣扎在生存与死亡的边界线上。

    杨开富兄弟姐妹一共五人,哥哥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相继因为饥饿、贫困夭折,另外一个妹妹在七八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吃不上饭,迫不得已之下,被父亲卖给了城里一户姓何的老爷做丫鬟。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初父亲把妹妹送给城里老爷做丫鬟的时候,杨开富也曾看到母亲躲在屋子里偷偷流泪。

    儿子、女儿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但凡有一点办法,母亲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别人当女仆使唤。

    杨开富当时虽然已经十三四岁,但是却没有能力做出改变,而现在情况又不一样了,十六年前,当杨开富在南美本土刚刚稳定下来的时候,便拿出身上的全部积攒,跟着十余名相熟的本土邻居,一块回到了远东,然后花钱把当时刚刚十三岁的妹妹赎了回来,接到南美本土生活。

    十六年前,南美本土,华人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严重,为了鼓励华人适龄女子移民,政府不仅免除了五到三十五岁年龄范围内,所有女性移民的移民费用,而且只要是这一年龄范围内的女性移民,抵达南美本土后,不用经历两年的考核期,便能够直接获得正式国民的身份以及每人十到十五亩不等的土地。

    借着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杨开富把妹妹带回本土后,来回花费的运输费用,经过井边镇官员审核后,全部得到报销,而妹妹也因为刚刚十三岁,不到十二周岁的原因,被送到扫盲学校,接受教育。

    妹妹在扫盲学校学习了三年,学习结束后,

    进入了新京府一处国营纺织厂,做了纺织女工,又过了两年,妹妹十八岁那年,嫁给了一个现役的少校军官,自此以后,自己和妹妹的命运都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现在,不仅唯一的妹妹脱离了苦海,过上了夫妻和睦的幸福生活,就连自己家的三个儿子也有有了出息。

    “开富、光宗”,父亲和自己为后代取的名字,蕴涵了对后代最直白的期望,开拓富贵、光宗耀祖,虽然自己没能完成父亲开拓富贵的期望,可是大儿子杨光宗,考上海军军官学校,当上了海军校级军官,搁在老杨家上下三代贫民背景下,也完全称得上光宗耀祖了。

    杨开富对现在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大儿子前程光明,成家立业的事情在自己撮合张罗下,也有了眉目,而三个丫头和一个儿子年龄还小,都处在上学的年龄,倒不用过早考虑她们以后的前程问题,除去五个孩子外,目前能够让杨开富上心的,只有二子杨光海,

    老二过完年十六岁,年后五六月份要进行中级教育考试,考完试便要面临高等院校选择的问题。

    以自己的观念,还是希望儿子进海军军官学院就读,毕业以后和大儿子一样在海军服役。

    一家两个海军军官,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华人家庭而言,说出去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心中琢磨着二儿子毕业以后的学业选择问题,不一会时间便到了家里。

    “爹爹!哥哥回来了,哥哥带回来了好多礼物!”

    打开自家院子的大门,一个小小的身子扑进怀里,高兴道。

    “老大回来了?”

    杨开富愣了一下,疑惑道“往年不是要等到腊月二十七八才能到家吗?今年怎么早回来了两天?”

    “舰队今年有了新计划,所以早放了两天假。”

    一身蓝色海军军官礼服,头上带着大檐帽的海军少校杨光宗,笑着从屋子里走出来,顺手把挂在父亲脚上五六岁年龄的小丫头抱在怀里,逗弄道“小英在家里听不听话?有妹妹惹娘生气呀?”

    “小英听话,阿娘可喜欢小英了。”

    小丫头盯着哥哥肩膀上的军衔标志,一边似模似样的回答,一边用小手楼弄着军衔徽标。

    “哈哈,小英,这个东西不能乱动,扣掉了,哥哥回到军队,会挨批评的。”

    杨光宗哈哈一笑,轻声提醒妹妹一句,但是却没有动手制止小丫头的动作。

    “就像阿娘教训小英时候的样子吗?”小丫头闻听哥哥的声音,快速得把小手缩了回来。

    “对,就像小英犯错的时候,母亲教训你的样子。”

    杨光宗用手指刮了下小丫头的鼻子,把她放在地上,哄道“哥哥在屋子里放了许多好玩的小玩意,小英先去屋子里玩玩具,过一会吃完午饭,哥哥和爹爹、母亲谈完了事情,再陪小英玩,好不好?”

    “哥哥你先和爹爹聊天,小英去屋子里了。”

    小丫头用力的点点头,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哈哈,小英真听话。”

    哄走了高兴的妹妹的,杨光宗把父亲迎进了客厅,两人先是聊了一些家庭琐事,随后谈到弟弟高考后的院校选择问题上。

    “高考结束后,选择哪个院校就读,主要还是根据光海自己的想法。”

    “那不一样。报考海军军官学校和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之后,能够直接当上军官,而要是选择普通的州立大学,四年毕业以后,要么是到中小学堂当教书先生,要么是到工厂里面当技工,和直接当军官,待遇可差了老远。”

    杨开富摇摇头,反对道。

    “爹,你这是老思想了,高考毕业,不仅只有考军校当兵一条路,考上正规州立大学或者是要求更严格一些,由教育部直辖的八所国立大学,毕业以后,都有好出路。”

    杨光宗耐心劝解道“报考军校,入伍当兵是报效国家的一种方式,进入大学学习,毕业以后,当老师、工程师也是报效国家的出路。

    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工业化,本土二十余所高等院校,普遍以理工科为主,每一名理工科毕业的学生,无论是进入国营工厂,还是进入私营企业,都有很好的工资待遇。”

    “公司、企业的待遇再好,能好过当官?”

    杨开富仍然固执于旧有的观点道。

    “当兵做官待遇确实不错,不过国家都已经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后各行各业人员的政治地位都相同,高等院校毕业、有一手好技术的工程师,待遇可能会比普通的官员和军官还高,不能只顾着从军当官一条路。”

    “不管外面再怎么变化,几千年来老祖宗传下来的教导总不会错,读书做官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有机会,还是让老二去考军校。”

    有了大儿子的成功经历,杨开富一门心思的想把二儿子、三儿子全都培养成海军军官,而杨光宗眼见不能扭转父亲的观念,便换了个角度,劝他说,选择理工科大学读书,毕业后也能进入政府当官,比如周圣、林深河、唐元湛三人便是例子,不仅都当了主导科技行业的技术官员,而且还获得了贵族爵位。

    杨光宗耐心劝说了半个多小时,总算让父亲改变了一部分观念,同意按照杨光海的意愿选择高等院校就读,如果不去念军校,便去念理工科学校,然后毕业后,争取进入政府主管的技术机构或者大型工业企业任职。

    父子两人聊完话题,几个弟弟妹妹帮着母亲,将做好的饭菜端到院子橡树下的石桌上,一家七八口人,围着宽敞的石桌边吃边饭边闲聊。

    “杨二叔,冬天的时候做了一整只腌猪肉,家里吃不完,爹爹让我过来,给你们送一块。”

    一家人正在吃饭,院子大门口走开一个十五六岁,留着束发的姑娘。(清末传统束发步骤复杂,不便清洗,所以汉国政府在剪辫的基础上,颁布束发法令,提倡女子留束发。)

    “壮壮哥,你回来了!”姑娘看到坐在桌子旁,依旧穿着一身崭新军装的杨光宗,脸上带着惊喜道“爹爹说你过两天才回来过年,怎么回来早了,也没有通知一声。”

    “舰队临时早放了两天假,我也是刚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到你们家拜会吴叔叔。”

    杨光宗已经听了父亲和吴四郎要撮合自己和吴松兰定亲的事情,脸上难得出现一丝羞涩。

    “松兰丫头,老大现在是海军军官了,不是没长大的光头小子,以后见了面,要叫大名。”

    杨开富望着熟门熟路走进来的姑娘,打趣道“你爹和你说了吧,年后把你和光宗的亲事定下,三年后,等你年满十八岁了,再把你们两个人的婚事办了,结婚以后,做了媳妇,以后见了光宗,可就要改口了,不能一直壮壮、壮壮的叫了。”

    吴松兰虽然是乡下丫头,不过也略知人情事故,知道杨开富话里打趣的意思,羞红着脸,把腊肉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即害羞又高兴的跑了出去。…………

第四百一十九章 年关 完

    农历腊月25日,本土地区各中小学堂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江州安平县下面的一个乡村小学堂中,身为校长兼自然老师的何佩贞,站在学校门口,不停的向外张望着。

    “何老师,刘翠芬今天请假,不来学校上课了。”

    一个小女孩从教室内走出来,小声汇报道。

    “刘翠芬为什么没有来上课?还有她既然托你请假,那刚才进学校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汇报?”当了四五年小学老师,稍稍看向眼前岁的小女孩,何佩贞便知道她没有说真话。

    “是她生病了,对,她就是这样跟我说的。”小女孩低头小声解释,不敢抬头与老师对视。

    “是不是刘翠芬父亲不让她来上课,告诉老师实话,不许说谎!”何佩贞板起脸,严肃道。

    “是刘翠芬让我这样说的,她说如果今天没来上课,就让我代她请假,老师,我说的是实话,没有说谎。”小女孩禁不住盘问,一下子说出了实情。

    “好了,我知道情况了,你先室里去,老师一会就过去上课。”

    将语气变温和,把小女孩打发室中去以后,何佩贞望着学校门口刚刚挂起的大红灯笼和春联,原本喜悦的心情,却因为刚才的事情,减弱许多。

    自美国返回南美本土,当初相识的数十名青年留学生,有的像徐之宣、邝景扬一样,从军报国,在海军、陆军中步步高升,有的和邝荣光、黄季良等人一般,利用自身所学专业,在本土各个大型国营重工业集团,从事新型技术研发工作,也有的留学生意气风发,投身官场,意图以一身热血,为国家、民族发展大业,做出更大的努力。

    和那些男人身份留学青年不同,作为这个时代极少数接受西式近代教育的女学生,何佩贞回到本土之后,拒绝了父亲、留美同学为她介绍的工作,反而孤身一人,意志坚定的开到江州一处乡下地区,担任了安平县下面的一个小学堂老师,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相比于西方列强国家,汉国本土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与管理更加开放与公正。小学、中学全面实行男女同校制度,高等院校中,除去少部分适合女生的专业和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校,同样实行男女同校制度。

    实行男女同校、本土各州府,全面实行统一和标准化的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两种措施相结合,再加上因地制宜,根据各州府经济、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同,设立相对应的教学和录取制度,诸多细化政策实行之后,汉国本土在教育普及化和正规化方面,取得了非常成功的进展。初级学堂入学率几乎覆盖所有适龄儿童范围,中级学堂和高级学堂入学率年年提升,加入教师队伍,成为大汉国数十万基层教师中的一员后,何佩贞能够更加清晰而深刻得感受到本土教育的发展和变迁。

    新一代儿童基本能够得到享受教育的机会,民间对女童上学的抵触心理,因为政府年年不断的持续宣传和对违法国民教育法家乡的处罚,得以不断转变、改善。可是,整体教育环境的极大进步,并不能掩饰其中出现的一些疏漏和偏差。在江州安平县地区,每名初级学堂的学生,每年的入学学费为4汉元,折合为库平银,大概为2两银子。

    按照本土的工资标准,普通工人和分地农民家庭,一名青壮劳力每月的平均收入大概为12汉元。初级学堂一年的学费,搁在普通家庭身上,不过是10天的工资,费用虽说不少,但是相比远东大陆地区的收入标准,却绝对算不上高。

    不过事情难免有意外,在本土各地,少部分家庭因为疾病、伤残等原因,父母一人或者两人皆丧失劳动力,无法依靠出卖劳动力的方式,为孩子赚取每年区区4汉元的学费。家庭贫困、父母没有经济来源,这样的家庭虽然数量极少,占据本土总人口的比例,不过百分之一二,

    但是教学时间日久,接触到的小学生越多,何佩贞越能体会到贫困家庭孩童的无助。汉国本土的发展重心在工业和军事领域,国家虽然大力扶持教育产业发展,但是在事关学生家庭的社会保障领域,尚没有达到德国同期的标准。

    德国于13年开始实行社会保障体制,到19年年初,德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已经初步涵盖疾病、伤残、工人意外事故等领域,而南美本土在社会保障体制方面,仅仅对因伤退役的残疾士兵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补助和安置,对于一般的农民、工人,因为政府财政收入有限的因素,并没有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制,如果家庭中有人生了病,只能由家庭成员提供医药费用,无法得到政府的财政资金补贴。

    在十九世纪末期,也仅仅只有德国率先进行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尝试,至于国家实力与德国相当的英国、法国俄罗斯三国,都还处于资本主义严重剥削工人的时期,工人和农民不仅没有享受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机会,反而要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左右,劳动力度强、工资低,使用童工、拖欠员工工资,英法俄三国的资本家们,变换着花样从工人手中榨取着利润,作为其中的代表,大英帝国人均收入是汉国本土国民平均收入的五倍以上,而把这个收入按照不同人群划分后,可以看到,英国普通工人每月薪金大概为15到2英镑,折合本土货币,也就是105汉元或者14汉元。

    英国普通工人的工资与南美本土工人、农民差不多,但是如果算上英国地少人多、税收繁多、物价水平高昂等因素,英国工人的实际生活水准,大致只有本土百姓平均生活水平的一半。

    排除占总人口九成左右的英国底层平民,处在社会中间阶层的英国高级技工和高级中变阶级,年薪分别达到100英镑和五百英镑按照国际汇聚进行换算后,即700汉元和3500汉元,收入水平分别是本土国民平均收入的35倍和175倍。

    人数不到总人口十分之一的高级中产阶级和之上的上层阶级,占据了英国一半以上的社会财富,与英国相比,南美本土的财富分配呈现扁平化结构,以国家为主体的军工、铁路、钢铁、化工等国营企业,占据了财政资金投入的大头,

    而普通平民和军人则获取了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部分利益,普通国民的人均收入虽然比不上英法等国,但是官员、百姓、军人、教师等行业从业者,工资收入差额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各级国民的基本生活条件都能够得到保障,在这一点上,南美汉国做的丝毫不比西方列强国家逊色。

    心中萦绕着一件烦心事,反应到脸上,自然是一副怏怏不乐的模样。到了下午学校正式放假,和前来接自己回去的丈夫廖恩白走在一起,何佩贞禁不住把心中的苦恼倾诉出来。

    “法理不外乎人情,本土政府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强制要求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基础教育,但是中央政府每年统计的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率,最高值为百分之九十三1年末数据,距离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百分之百入学率还差七个百分点,那七个百分点的儿童,除了少部分是身体残疾,无法进入学堂学习外,大部分的学生则是因为家庭贫困、父母残疾、丧失劳动力等原因无法接受义务教育。

    廖恩白叹了口气,安慰妻子道:“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本土能够在教育领域做到今天这般成就已是十分不易,若是一味追求完美,即费心费力,又难以见得成效,还是莫要强求为好。”

    “陛下不是宣布筹备立宪,允许各行业人员参选众议院议员吗?如果我以教师的身份,参加第一届众议院议员选举,然后以议员的身份提出贫困儿童就学问题,不是就有机会向中央政府介绍贫困儿童失学的现状,进而帮助部分失学儿童,解决进学的问题吗?”

    何佩贞脑海中突然有了决断,抬起头与丈夫对视,想要寻求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借用教师的身份,让更多国民知晓失学儿童的现状,或许能够让更多儿童得到上学的机会。”

    廖恩白一如既往的支持了妻子的主张,只是看着向来有主见、性子刚强的妻子,眼神中流露出现一股怜惜:

    “只是参选众议院议员和在学校教书不一样,可能会遇到很多政见不和的议员攻击,你真的打算走这条路?”

    “我不怕,只要有你在身边支持我,我就一点也不害怕。”13

第四百二十章 社会保障

    烟花爆竹接连响了十多天,到了三月中旬,农历新春的喜庆气息渐渐散去,政府机关、学校、军队等各个行业的国民,也相继走上工作岗位,开启了新一年的工作。

    “1888年度,政府财政资金收入为1亿汉元(折合5000万两库平银),财政支出8700万汉元,节余1300万汉元。”

    长安皇宫,新年过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上,财政部总长赵延按例汇报过去一年的政府财政收支情况。

    “政府在教育领域投入的财政资金数额为多少?”

    李明远坐在上首位置问道。

    “中小级学堂年度教育经费支出约为1300万汉元,高等院校和海外留学教育经费支出数额为700万汉元,二者经费总额加起来约为2000万汉元,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赵延汇报完之后,站在他身旁的教育部总长孙彬补充道“1888年度,中小级学堂,适龄儿童入学人数相比1887年,大概提高了1一点零七个百分点,初级学堂整体入学率首次达到百分之九十三,不过根据最近半个月时间内,许多基层教师反应的情况来看,仍然有十余万适龄儿童因为父母残疾、丧失劳动力等因素,未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部门和地方各政府机构,有没有配合学校,参与到帮助失学儿童解决家庭困境的行动中去?”

    “去年一年,由教育部协同配合户部、财政部以及地方各州县政府机构,总计开展了四十三项帮扶贫困家庭儿童入学活动,但是因为父母残疾、家庭经济来源有限等客观原因,即使很多家庭父母在地方官员讲解下,知道了自家孩子拥有入学就读的法律义务和权利,却也没有能力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

    教育部总长话语中充满无奈道“法律不在乎人情,对于那些因贫辍学的儿童,教育部和各地方政府大多采取温和的方式,劝说他们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读,至于家庭条件非常困难,父母确实没有经济能力供养孩子完成初级学堂教育的案例,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七八岁、十一二岁的孩子,呆在乡下的村庄里,提早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赶着牛羊在草地上放牧,过着和他们父母一样的生活。”

    “父母残疾、久病的家庭,经济收入低廉,初级学堂每年每人4汉元的学费。搁在普通工人、农民家庭身上,也许不算什么,但是放在贫困家庭的父母身上,却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了解到本土贫困家庭出身儿童失学现状,李明远的心情不禁受到影响。

    “教育是国家崛起的希望,初级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百分之七左右的适龄失学儿童,扩大到整个本土地区,便意味着近二十万儿童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

    大汉帝国是全体国民的祖国,同时也是那些适龄失学儿童的祖国,朕身为国家之君,对于本土各地的孩童,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关心、疼爱,坐视近二十万孩童失去入学读书机会,朕心中难安。”

    由本土贫困家庭儿童的失学问题,联想到后世全面免费义务教育的事例,李明远思索片刻后,果断做出决定“本土初级学堂适龄儿童数量一百五十余万!每人每年4汉元学费,加起来就是600汉元。

    现在政府财政盈余为1300汉元,朕打算从国家财政收入中拿出400万汉元,再加上皇室控股的数家大型军工企业每年盈利的一部分,充作初级学堂教育经费,以每年600万汉元的教育拨款,替代初级学堂适龄儿童家中的学费支出,实行初级学堂五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制度,从今天六月份开始,由京畿道道地区向全国推广。”

    “陛下仁慈。德政施行之后,本土各地的孩童和国民们,必然感念陛下的恩典!”

    教育部总长孙彬拱手行了一礼,语调激扬道“本土各地的失学孩子,同样是每一个成年国民的后辈和希望,所以,臣恳请陛下允许,由教育部为始,号召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国民发起捐款活动,为本土初级学堂教育募集部分资金!以填补财政资金不足留下的缺口!”

    “臣等附议。”……

    教育部总长孙彬的建议,得到了殿内大臣的一致认可,众人一致拱手请求道。

    “诸位皆是国家栋梁,君臣上下一心,何愁国民教育不成!何愁国家复兴不成!”

    不管下面的大臣们是否真心愿意掏出钱财贴补初级学堂免费教育,李明远面上依旧一副满意的神情。

    “财政拨款和国民募捐的资金能够为本土家庭减轻一部分经济支出压力,但是仅仅依靠初级学堂学费减免制度,仍然无法解决贫困家庭儿童入学问题。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学儿童问题,便要从他们的家庭着手,模仿德意志帝国,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制。

    德意志帝国在1883年颁布实行了西方国家中,第一个社会保险法案—《疾病保险法》,将受保险人的范围限制于矿山人、采石以及年收入2000马克的底层白人家庭。

    而依照本土地区国民的实际情况,大汉国可以把《疾病保险法》的适用范围扩化,凡是月薪在6汉元以下的农业工人、仆役、小学和家庭教师、剧场雇工、船员以及从事家庭工业者都必须进行强制保险,

    保险资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比如企业工人保险费用,一般由雇主负

    担总保险费用的三分之二,工人负担三分之一,工人每年所缴纳的保险数额,限制在年收入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之内,不得超出这个范围。”

    “雇主和工人缴纳的《疾病保险法》是否要纳入国家行政监督体制内?”

    “不错,雇主和工人缴纳的保险金统一存蓄在中央银行,同时,由雇主和工人两方代表组成保险资金监督董事会,董事会有权和中央银行各地方分行共同监督管理保险资金的储备以及使用情况。”

    李明远将自己知道的一些社会保障制度与众人分享之后,数百名官员根据本土政府的财政状况和时代背景,稍作讨论和修改后,在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制问题上,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中央政府准备针对本土地区全体国民,筹备建立以《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遗孤、残疾保险法》三项保险法案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

    《疾病保险法》保险内容包括免费诊治、医疗护理、死亡丧葬费和病中养病费。养病费约为被保险人平时工资的一半,从生病的第三天起开始支付,如果疾病延续半年,其后的养病费就转由意外事故保险基金支出。

    《意外事故保险法》预备在正式颁布的前十年,也就是1890至1900年间,只适用于少数特别危险的职业,

    十年之后,将《意外事故保险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月薪低于当地平均工资三成以下的全体国民,包括邮政、电报业

    务、铁路业务、海陆军工场、政府雇员等行业人员,都能够享受到《意外事故保险法》提供的社会保障。

    维护意外保险的费用由雇主单独承担。经营同类业务的雇主组成一个保险会社,以便管理基金。

    任何人开设或取得一种属于该法范围内的业务时,同时也成为本地同行业雇主组成的保险会社的会员,并按照其开付的工资账单以及他的雇工所担危险的程度向会社缴纳保险金。这一类会社都由雇主选代表管理,会杜对支付的赔偿费完全负责。赔偿费的多少由本土法律规定。

    凡在受雇期间并非因玩忽职守或越轨妄动而受到意外伤害,失去工作能力3天以上或死亡者,都应得到赔偿。赔偿包括免费的医疗调护和现金抚恤。现金抚恤的支付为:(1)从受伤第4天起至第4个星期结束,由疾病保险基金中付给本地同类工人月工资的50,但每月不超过10汉元。

    (2)从第5个星期起至第13个星期结束为止,除前项现款外,由雇主保险会社加付日工资的1/6。

    (3)第13个星期之后,按受伤人平均每年收人的2/3计算,全部由雇主保险会社支付。终身残废者的抚恤金额为其平均年收入的2/3,

    死亡丧葬费为死者年收入的1/15,另加总额不超过死者年收入60的赡养费。

    《遗孤、残疾保险法》作为解决失学儿童问题的直接方案,将在1889年12月份之前,最先颁布实施。

    《遗孤、残疾保险法》的主要内容为

    年龄在16岁以上,家庭有妻儿者,都必须参加保险以防残废和失去劳动力的风险。

    凡缴纳保险金且以工资为生者享有以下利益:成为永久残废并丧失工作能力达2/3以上者,每年给予残废补贴费;

    家中有未满十八岁,且处于适龄初级、中级学堂孩童者,在五年初级学堂阶段,给予每月2汉元的最低教育补助,在三年中级学堂教育阶段,根据家庭困难程度不同,分别给予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的学费减免扶助,

    如果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考取公立高等院校,政府则会采取无息贷款和学费全免的补助方式,资助学生完成两年预科、四年正科,一共六年的高等教育,而且在就读的时间内,政府还会酌情给予生活方面的资金补助。

    除了因为疾病和残疾至贫的家庭,一些因为其他意外原因,导致丈夫亡故的青年寡妇和她们的孩子,

    在未改嫁期间享受寡妇赡养费,其金额为丈夫生前应领工资的3/10,另外政府每年加20汉元。用于寡妇和她们孩子的生活补贴。

    三项社会保障法案,基本涵盖了特殊困难人群的生活保障问题,其中,对于处于适龄阶段、尚未丧失劳动力的寡妇,政府除了支付她们最低标准的幼儿抚养费用外,更主要的态度是鼓励她们改嫁再婚,毕竟本土适龄男性数量一直高于女性,只要本土的移民政策不废止,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将成为一直伴随国家发展的顽固问题。

第四百二十一章 第二个十年计划

    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顺利完成,国家财政收入翻倍,是李明远决定实行五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底气所在。

    教育是国家发展强大的根本,在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1889年至1899年间的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中,教育仍然是重中之重。

    完善孤儿抚养、教育制度,将东亚移民出海谋生浪潮中,因为父母亡故、走失而产生的孤儿完全纳入国家保障体制范围内,由中央政府出资,承担所有孤儿小学和中学期间的花销和教育支出。

    未来十年内,中级学堂和高等院校学费总额分别降低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二十五,

    逐步达到教育普及化和免费化的最终目标。

    农业方面,坚持家庭农场生产为主、中型、大型农牧场生产为辅的生产方式,持续推进一户七口(两个成年父母,五个以上孩子),二百亩耕地的标准家庭模式。(本土农业领域研究学者认为,一户七口或者九口,家庭拥有耕地两百亩或者牧场1000亩的家庭模式,最为适合南美本土社会的稳定。)

    整合并垄断南美对外粮食贸易渠道,由政府管辖的国营粮食出口贸易公司统一制定粮食、牲畜收购、出口价格,制定保护粮制度,避免粮贱伤农、粮贵伤民的现象出现。

    人口增长方面,坚持鼓励生育的制度永远不动摇,逐步完善工人用工制度,缓解工业发展对工人家庭产生的压力,对于部分家庭条件困难者,给予相应的减免政策,降低他们在教育、住房、幼儿抚养等方面的社会支出。

    重工业领域,继续加大铁路、公路、桥梁、运河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到1899年,实现粗钢产量突破150万吨、国家钢铁总量进入世界前六的目标。…………

    拥有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奠定的技术基础,再次制定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时,李明远更显得得心应手。

    “人口是国家的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口,再先进的机器设备也无法开动,所以引进移民和鼓励生育将作为国策,永远执行下去,至于某些官员所担心的人口过多、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则完全没有必要。”

    第二个十年发展规划的议题在大朝会上经历初次讨论过后,李明远开口解释官员们担忧的几个问题。

    “原因无法有两点,其一,国家工业化加速,进入城市工作的工人群体数量快速增多,而随着大量农民和受教育青年进入城市、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中,工人劳动时间增多、生活节奏加快,抚养幼儿的成本也会比农村家庭升高,种种因素制约下,将导致城市工人家庭生育意愿下降,城市新生儿人口数量降低。

    这个现象不仅在法国、德国(1871年德国人口4100万,1889年德国人口5000万,期间德国人口虽然增加900万,但是婴儿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只是因为死亡率大幅度降低,所以显得人口相比以前增长更快。)等欧洲国家存在,在本土地区,根据过去三年的新生人口调查数据显示,长安、松江等城市家庭中,每户适龄夫妇平均生育4.9名婴儿,比农村地区,每户适龄夫妇平均生育5.1名婴儿要低零点二个百分点。

    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国民生育意愿有可能会更一步降低,所以,本土人口数量很难一直保持现在这样的高增长模式。

    第二点,即使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导致本土地区人口超过最适宜范围,这时候中央政府也可以采取妥善的应对措施,将一部分多余的人口转移至海外殖民地,进而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

    “本土地广人稀,外有大英帝国牵制,反对本土向巴西、智利方面扩张领土,美洲内部有美利坚国、巴西共和国敌视,时刻想要找寻机会,肢解帝国。

    在此内外不利的局势下,讨论未来的人口增长过快问题,为之过早。”

    站在国家最高一级官员的角度,刘朴的看法与李明远更为一致。

    “未来本土人口过剩,可以向北部扩张领土,也可以向海外殖民地分散人口,如果刚果殖民地无法容纳更多人口,凭借人口优势,帝国军队同样可以用手里的枪炮,在东南亚和非洲方向,为本土华人获取足够的生存空间!”………

    政府官员和军队将领纷纷表态,虽然立足点不同,但是观点却非常一致。

    “去年时候,部分官员便因为新旧移民冲突问题,产生了一些不同想法,年后半个月,美国人煽风点火,以本土人口增长过快为由,在南美洲渲染汉国人口威胁论,鼓动巴西、智利等国联手遏制本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官员听信西方所谓马尔萨斯理论,然后便动摇了观念,跟着美国人的步子挑拨新旧移民矛盾,实在是愚蠢至极!”

    李明远语调变冷,再次重申道:“马尔萨斯理论只不过是一个漏洞百出、遗害无穷的谬论。

    礼部宣传司要做好对外对内宣传工作,驳斥美国人表里不一的诋毁宣传,向本土民众揭露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的险恶用心,禁止马尔萨斯思想在本土的传播,继续加大移民引入的力度和鼓励生育政策的执行!”

    树大招风,实际控制面积360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余万的汉国,在南北美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的美洲第二国家。

    人口年净增长量100万以上,排除海外移民输入数量,按照适龄夫妇平均生育5.02个婴儿的新生儿出生率计算,不到十六年时间,本土的自然人口数量便能够翻一翻。

    即使和马尔萨斯理论中,二十五年人口翻一翻的数据相比,汉国本土的人口增长速度,也是世界各国中非常罕见的存在。

    工业、军事、人口皆位居南美洲首位的汉国,即使再低调发展,也会引起美国以及部分对本土抱有敌意国家的注意。

    围绕南美洲乃至整个美洲地区主导权的争夺,美国人在与英国展开正面角逐的时候,也没有忘了使出各种手段,遏制汉国本土的发展。

    先是利用《排华法案》,掠夺华人财产,断绝华人在美国扩大、发展的势力,随即,再以人口爆发式增长为由,渲染汉国威胁论。

    美国与英国以及本土的矛盾纠纷吸引了不少欧洲国家的关注。

    沙皇俄国、意大利、法国三国内部倒是有不少激进份子,为美国人的举动拍手叫好,但是放在国家层面,英法德俄意诸国,要么无动于衷,要么像俄国一般,有所表示,但是实力不足,没有能力在南美洲施加影响。

    能够混到国家领导一级职务的官员们,不可能因为美国人的宣传,便去做于国家无利的事情,毕竟大家都知道,论吸收移民和人口增长数量,美国排在第一位,

    除去美国,南美诸国和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也都在吸收移民,只不过汉国因为建国初期华人数量过少以及周边恶劣的国际环境等因素,持续坚持移民引入政策,才使得人口增长速度比较显眼。

    用移民充实新占领地区是欧洲各国都在做的事情,英国、俄国作为殖民大国,也是向新占领区疏散本土移民最积极的国家。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是英国重点经营的移民输入地与殖民地,而广袤的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则成了沙皇俄国安置贫民的首要选择。

    大到英国、俄国这样人口数千万的大国,小到荷兰、葡萄牙这样人口百万的小国,都在向海外和殖民地输送人口,不同的是,美国人以这件事作为攻击汉国的借口。

    海外移民受到运力、移民花费等方面的制约,移民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增长,西方诸国基于这种认识,西方诸国虽然对南美汉国人口增长速度感到好奇,但是考虑到效仿汉国政府,由国家出面组织移民运输、安置等行动带来的庞大财政支出,绝大部分国家明智的选择了放弃,而少部分像英国、德国一般综合实力雄厚者,则借鉴了南美汉国和美国的经验,采取了比历史上更加开明的政策,

    由国家政府和部分民间殖民机构主导,鼓励本土底层百姓迁移到海外殖民地居住。…………

第四百二十二章 电力

    随着南美汉国崛起效应的扩散,国际局势也越来越朝着与原有历史不同的轨迹发展。

    南美诸国局势持续动荡,部分居住在南美地区的白人家庭和欧洲过剩人口,陆续放弃南美洲,转而选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作为移民目地地。

    受到这种变化影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乃至非洲地区的南非、罗得西亚等殖民地,也接收了比历史同期更多的白人移民。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白人数量增多,西方社会在世界诸族群角逐中,实力比历史同期更强,面对因为汉国崛起产生的历史变动,李明远在感到诧异的同时,也体会到一种急切的紧迫感。

    时间愈是临近二十世纪,科技的发展便愈是成熟、复杂,而李明远在其中能够起到的作用,便越来越小,因此,为了尽力降低蝴蝶效应对汉国利益产生的负面影响,部分核心技术、武器的研发进程务必加快、抓紧进行。

    “使用直流方式运输电力消耗大、成本高,不适宜广泛推广,

    美国人爱迪生虽然主张使用直流,试图尝试各种方法,扩大直流电的供电范围,但也只是使中小城市的供电情况有了部分改善。而对于大城市的供电,经过爱迪生改进的直流电站仍然无能为力,

    电力运输领域的未来在交流发电方式上,

    本土地区虽然缺乏优质无烟煤,但是普通的动力煤资源却是不缺,江东三州动力煤储量丰富,完全可以用作火力发电的原料,而且本土中部和北部地区水力资源丰富,可以尝试在部分水流湍急、水位差较大的流域建设大型水力发电站,合理利用当地水力资源。”

    电力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源动力,李明远对本土在电力领域的发展一直保持着极大的关注。

    “火力、水力乃至风力都能够产生宝贵的电能,而在1882年,本土开始兴建第一座中型水电站的时候,因为技术储备不完善,只能采用直流发电模式等原因,导致兴安河水电站(普里梅罗河水电站)一直存在着发电效能低下、运输过程消耗巨大等问题。

    最近这些年,长安、松江、淮阳、新京等城市出现大批新兴企业,对电力的需求更加旺盛,而以兴安水电站为例,第一代发电站使用的发电机组,单机发电量不过二三十千瓦,一座总发电功率一百千瓦左右的发电站,仅仅能够满足三五家中型工厂用电需求,却无法承担覆盖全城区的供电任务。”

    相比于化工领域,电力领域的技术水准和掌控难度又更高一些。

    同时,化工专业出身的李明远可以在许多细分领域给予关键性的指导,而在电力领域,仅仅是方向性的指导,对电力研究人员的帮助,却没有在化工领域那般效果明显。

    如果使用交流方式远程供电,就需增协电压以降低输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然后又必须用变压器降压才能送至工成和企业。

    汉国最初使用的直流变压器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当然效果也不是那么理想,

    而交流变压器相对复杂,皇家科学院在1882年兴安水电站投入运行后,便开始了对交流变压器的研究,但是直到1886年,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的工程师斯坦利研制出了一款性能优良的交流变压器后,汉国方面通过借鉴斯坦利的技术经验,才于1887年研制出一款本土化的交流变压器。

    汉国在交流变压器领域落后于美国人一步,

    不过靠着李明远提供的部分先知优势,在发电机组领域,汉国本土却取得了更进一步的成就,

    早期发电机靠蒸汽机驱动。1883年9月,皇家科学院利用新发明的机械涡轮机替代蒸汽机,直接与发电机连接,同时去掉云齿轮等装置,解决了发电机组运行不稳定、磨损严重等问题。

    1886年5月,新型涡轮机发电效能达到75卡瓦,并且在巴拉那河畔建一所实验型水电站中,运行良好。

    1886年以后两年多时间内,皇家科学院众多科研人员尝试对涡轮机性能进行实验性改进,并且于1888年7月研制出一款转速9000转每分钟,发电功率150千瓦的第二代涡轮机。

    发电功率一百五十千瓦的小型涡轮机与后世动辄百万千瓦的涡轮机相比,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在当前时代,技术水平能够达到汉国类似标准的,也只有英、美、法、德四国而已。

    在交流水电发电站中最早占得先机,中途虽然因为技术储备因素,比美国人慢了一步,不过汉国用了五六年时间,又一次在电力核心领域取得进展,重新与美国、德国站在电力领域的同一起跑线上,这便意味着,陷入停顿中的发电站建设项目,将迎来一个新的爆发期。

    一边进行第二代发电站的建设工程,一边攻坚第三代、第四代发电站技术难关。

    李明远坐在上首位置,给工业部电力司官员们下达了明确的目标:“1900年之前,完成1000千瓦涡轮机的研究目标,1910年之前,将涡轮机的发电量提高至10000千瓦。”

    依照西方诸国在新兴科技领域的研发进度,李明远给官员和皇家科学院相关科研人员们制定的研发目标,算不上异想天开,毕竟在原有历史中,西方诸国也在差不多时间期限内,完成了发电功率的技术攻关难题。

    “陛下,发电项目涉及诸多领域,臣请求拨付更多科研人员协助工部电力司展开工作。”

    工部总长申先是接下任务,随即提出条件。

    “本土各大高等院校毕业的物理专业高材生优先供你挑选,皇家科学院中,与电力相关的科研人员也优先配合你们的工作。”

    李明远大度道:“这些人你先用着,再过两三个月时间,等到政府从西方各国聘请的电力研究人员抵达本土,你们的任务难度会降低不少。”

    “谢陛下。”

    工部总长微微躬身行礼,随后谨慎问道:“皇家科学院中有十二名德国电力研究人员,这次聘请的电力研究人员中,大部分也是德国人吗?”

    “德国人占了一半左右,剩下的还有奥匈帝国人、法国人以及一个美国人。”

    李明远回忆起这次高薪聘用的名单,笑道:“我倒是记错了一个人,特斯拉没有入籍美国,他现在严格来说,应该是塞尔维亚裔奥匈帝国人。”

    上一世身为一个理工男,不可能没有听说过特斯拉的大名。

    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这一段时期内,特斯拉可以说是成就最高的科学家之一。

    终其一生,他建造了美国最大的交流水力发电站,相继发明了无线电遥控技术X光(X-Ray)摄影技术、收音机、雷达、传真机、真空管、霓虹灯管、飞弹导航等数百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科技技术,并取得约1000项专利发明,但是这些却没有使他腰缠万贯,反而时常落入经济拮据的窘境。

    早在1880年,汉国方面便派出人手与特斯拉接触,但是因为西方舆论对汉国政府的恶意抹黑,以及特斯拉本人醉心于科研技术的研发等原因,劝说行动一直没有取得进展。

    1880年的特斯拉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汉国方面的行事手段,把他强行绑到南美本土,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一个被强行绑来,不愿意合作的特斯拉,并不能对汉国的科技研发事业带来帮助,因此根据本土政府的指示,对于特斯拉的劝说工作,一直以温和的方式进行着。

    1888年,针对特斯拉的长久部署取得了最后成功,在汉国方面的暗中挑拨和影响下,特斯拉与美国同行们的关系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1888年2月,爱迪生贿赂买通某些政府官员,以涉嫌非法竞争为由,将特斯拉告进了大牢。

    1888年4月,特斯拉电气公司被取缔,虽然特斯拉本人被放了出来,却也失去了他在美国所有的资产。

    1888年10月,对美国同行,尤其是原雇主爱迪生的卑略行为感到彻底失望后,身无分文且遭受排挤的特斯拉,无奈的同意了汉国方面的邀请,答应到南美本土从事科研工作。

    虽然手段有点不光明,但是只要能够完成本土政府交给的任务,别说只是暗地中使些小手段,就是更激烈的一些方法,那些派驻到美国的情报人员,也会去尝试。

第四百二十三章 潜水艇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由西方国家发起,汉国本土的工业基础也是在德国、法国、奥匈帝国诸国科研人员人员的协助下建立起来,但是单纯的跟在西方国家后面,做个亦步亦趋的模仿者,始终难有大作为。

    “当前世界,西方诸国在科技领域占据主流地位,本土在钢铁、舰船建造等主要工业领域方面,仍然要向西方学习,但是在某些新兴领域,本土也要利用国家发展二十余年奠定的技术基础,迎头赶上,力争在与西方国家的竞争中,取得技术优势。”

    大朝会结束,无关的政府官员被打发走,剩下数十人皆是本土军政核心高层人员。

    “譬如水下作战技术,依我看,就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军事领域,完全值得政府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实战性研究。”

    李明远边说边将目光看向海军部部长陈森,询问的意味不言而明。

    “按照陛下指示,海军部于1882年投入资金和抽调数十名科技人员,组建潜水艇研究部门,开始从事潜水艇技术验证性研究,

    目前经过七年研究与实验,在借鉴、吸收法国“潜水员”号潜艇以及英国“诺德费尔特”潜艇的技术基础上,已经完成第一代本土潜水艇的建造任务。”

    因为担任海军部总长的职务,军衔刚刚提升为海军中将的陈森对海军内部各项事务都非常上心,生怕工作出现遗漏、疏忽,给李明远和众多陆海军同僚留下不称职的印象,进而失去海军总长的位子。

    “本土建造的潜水艇技术性能如何?能够在水下航行多长时间?”

    “第一代潜水艇一共建造了两艘,采用蓄电池和压缩空气发动机双动力系统,下潜深度16米,水下航速6节,续航能力70海里。

    水上发动机功率58千瓦,航速7节,续航能力300海里。

    每艘潜水艇装备一具水下鱼雷发射管和一挺建业六年式重机枪,理论上具备在水下对敌方海上军舰发动袭击的能力。”

    “航速太慢,航程太短,敌人的军舰不可能一动不动的漂浮在海面上,等着潜水艇攻击。”

    李明远对本土自行建造的潜水艇性能很不满意。

    “发动机功率是限制潜水艇航速和续航能力的主要因素,你们要多与从事内燃机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沟通、交流,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动力系统问题,多向科研人员们反映,尽量提高潜艇发动机机械功率,同时,在潜艇建造过程中,即要主动借鉴、吸收西方各国合理的技术经验,也要敢于大胆尝试新设计、新方案,比如法国作家纳尔逊的《海底两万里》中对潜水艇的描述,我看纳尔逊的想法就很新颖、很大胆嘛,你们都可以去读读这本书,然后按照书中描写双层艇体结构,进行验证性实验,看看使用双层艇体结构的潜水艇与单层潜水艇相比,性能会不会更加优越。”

    “是,陛下,臣回去以后便让人翻译凡尔纳的《海地两万里》,然后给每个科研人员发一份。”

    陈森恭恭敬敬回答道。

    “也用不着这么麻烦,长安大学图书馆中就有一批翻译的图书,等今天会议结束后,你直接派人到长安大学借调过来就可以了。”

    十九世纪末,法国和美国在潜水艇领域都处于领先水平,而在霍兰三型潜艇未研发成功之前,法国民间科学家制造的性能普遍比美国、英国先进。

    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功率58.8千瓦(8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

    188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

    早期潜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艇体上挂带的定时引爆炸药包或水雷。1866年,英国人R.怀特黑德制成第一枚鱼雷。1881年,T.诺德费尔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诺德费尔特”号潜艇,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同年,美国建造的“霍兰”Ⅱ号潜艇安装有能在水下发射鱼雷的鱼雷发射管,这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

    也正是在粗略了解了西方诸国在潜水艇领域发展的现状后,李明远偶然间在翻阅纳尔逊的《海地两万里》时,联想到了潜水艇的双层结构。

    潜水艇的双层结构最早由由法国科学家劳贝夫设计完成,时间再向后推进十年,1899年,第一艘采用双层结构的潜水艇“纳维尔”号潜艇在法国下水。“纳维尔”号与其他潜艇不同处在于,该艇在其内壳之外又包上了一层外壳。这使得“纳维尔”号既有一个酷似鱼雷艇似的外壳,又有一个按照潜艇要求设计的内壳,艇员及所有装备都装在耐压的内壳之中。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充作压载水柜,并以此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当该艇排除压载水柜中的水之后,即可像鱼雷艇一样具有良好的适航性,使得其水面航行的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续航力为500海里;当压载水柜中注满水之后,“纳维尔”又将与早先潜艇一样,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

    纳维尔号潜艇具备了现代潜艇的基础雏形,只是受限于发动机功率问题,潜水艇的实际作战性能大打折扣,

    不过,如果按照汉国本土理想的科研进度来说,借助李明远的指导和特斯拉等大牛的实践性能力,在未来十年中将部分先进理论应用于内燃机领域,那么,将潜水的航速和续航能力再提高一个档次,使其具备在近海海域发动袭击的作战能力,也未尝没有实现的可能。

    “未来的潜水艇要向着远洋实战性方向发展,将数艘乃至数十艘潜水艇编组为一个战略单位,以无线电作为彼此联系的通信渠道,以水下鱼雷作为对敌方军舰的攻击武器,分围合击,从水下打垮敌方的海军舰队。”

    李明远以积极的口吻向殿中官员将领们描绘了一番潜水艇的未来作战模式,接着继续道:“当然,立足当前技术,海军的研究重点还是放在近海袭击作战方面,把潜水艇作为短程突击性武器,尽力做到一战重创停泊在港口内的敌方军舰的目标,而潜水艇战术训练和作战人员培训方面,现在便可以着手进行准备,

    由海军部和海军参谋部配合,从海军现役舰队和海军军官学校中,挑选优秀军官、毕业生作为潜水艇后备军官培养。”

    “潜水艇部队的定位问题如何解决?是否将其纳入海军正规作战舰队序列?”

    海军部部长陈森问出一个现实的问题。

    “潜水艇部队为实验性部队,暂时不列入海军正规作战舰队序列,但是潜水艇部队的任职军官皆按照海军正规舰队的标准进行任命和使用,各项待遇与海上主力舰队同级别军官等同。”

    李明远沉吟一会,给出对方明确答复。

    “还有,潜水艇部队暂时按照分舰队标准组建,潜水艇编队主官级别与海军三大分舰队司令级别对等,第一阶段组建一个潜水艇模拟演练大队,下辖六艘第一代潜水艇,然后等到潜水艇技术性能改进后,再做出一定程度的编队重组与扩大。”

第四百二十四章 无题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色下的长安皇宫虽不似白日般富丽堂皇,却另有一番静谧、祥和之美。

    忙完了一天的政务,身心皆有乏累,不过想到近来的一件喜事,李明远的心情又好了许多。

    去年三月进入皇宫的贤妃怀了身孕,再过十个月时间,又一个身上流淌着李家血脉的婴儿将来到世上,届时,汉国皇室也将迎来新一名皇子或者公主。

    贤妃出身于巴西帝国贵族家庭,父亲席尔瓦是巴西帝国开国元勋卡拉维拉斯侯爵的第四子。

    1831年,巴西帝国第一代皇帝佩德罗一世宣告退位,同一天,议会推选卡拉维拉斯侯爵与坎波斯、利马等人为代表,组建摄政委员会,行使对国家的临时掌控权。

    成为摄政委员会成员后不久,卡拉维拉斯侯爵因为反对废除嫡长子继承人制度,与摄政委员会其他成员不和,被淘汰出局,自此以后,卡拉维拉斯侯爵家族不断受到新兴势力打压,家族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而时间到了1879年,当佩德罗二世被共和派官员以及政变军官罢黜时,没落的卡拉维拉斯家族也随之发生变动,嫡系家族成员在新侯爵带领下迁移到巴西北部,向佩德罗二世的女儿伊莎贝拉公主表示效忠,另一部分像席尔瓦一般的旁系家族成员,则选择留在位于圣保罗州的庄园,静观巴西共和国局势发展。

    1885年2月,为获取国际社会支持并缓解国内不同族群间的冲突,巴西共和国政府颁布《自由婴儿法》,宣称给予黑白混血儿与白人婴儿同等的政治地位,鼓励白人与黑人进行通婚、结合。

    巴西共和国政府高官颁布《自由婴儿法》的初心,仍然是出于对黑人的歧视,但是和美国、汉国等国采取的隔离、驱逐措施不同,巴西共和国试图用黑白通婚的方式,稀释黑人的基因,进而达到所谓种族美白的目的,

    或许是受到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巴西共和国政府的官员们坚信这样做,就可以稀释黑人的血统,经过几代结合之后,黑人基因甚至可以消失不见。

    巴西共和国政府颁布的行政命令,不出意外的受到广大的巴西黑人欢迎,总人数接近巴西白人数量两倍的黑人们,兴高采烈的庆祝着政府的伟大决策,而勉强留下来,饱受共和派官员打压的葡萄牙裔贵族,则在抗议失败后,大部分选择离开数百年居住的土地,向着巴西北部、美国、加拿大等地区迁移。

    《自由婴儿法》引起了巴西又一次人口迁移潮,不过和两次阿根廷战争期间的大型人口迁移潮不同,因为后者迁移人群的主力是丧失政治权力的上层贵族,所以迁移人数仅仅不到一万人,远远无法和前几次的人口迁移规模相比。

    巴西共和国政府乐于看到落后腐朽的贵族们离开,没了老牌贵族的牵制和捣乱,共和政府更能够按照他们的心意,实行所谓的开明政策。

    巴西国内第三次人口迁移潮陆陆续续持续了一年时间,在一年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葡萄牙裔贵族、思想倾向于保守的上层精英,选择迁移到巴西帝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居住,而另外很少一部分,大概一百余家失势葡萄牙裔家族,则带着少量的财产,选择了一条高风险的道路。

    无论在中西方文化中,叛徒都不受人待见,但是与背叛原本族群,融入另外一个族群背负的骂名相比,但凡本身具有利用价值的叛逃者,都会受到另一方的重视。

    汉国、巴西两方交战二十余年,在长期的竞争与敌视中,既有经受不住金钱诱惑,自愿充当情报员,向汉国方面出卖国内情报的巴西白人,也有目光短浅、畏洋成虎的华商叛逃巴西一方,对巴西白人摇尾乞怜。

    与欧洲大陆千年混战,导致的国民民族意识淡薄不同,深受诸夏文化影响的南美汉国,对待背叛本民族的叛逃者,手段更为严苛,而对待叛逃过来的非华人族群,态度又大为宽容。

    之所以对待二者方式完全不同,是因为自春秋战国以来,诸夏便形成了对已知周边族群的碾压性优势,在传统华人眼中,诸夏是文明之邦,周边皆是蛮夷,蛮夷仰慕中原文化,投奔中原是再合理不过分现象,并不值得怀疑,而华人背叛族群,投奔蛮夷,那就是背叛祖宗、自甘堕落,遇到这样的人,自然不能心慈手软。

    汉国上下抱着这种心态,对待跑来的巴西落魄贵族们也没有苛刻对待,但凡能够为政府提供有用情报的,都会按照能力给予不同的安排,当然,汉国是个务实的国家,对于那些能力平平、又不能提供有用情报的葡萄牙裔贵族们,不会像某些爱搞面子工程的君主、官员们一样,高高供起来,给予他们超国民的待遇。

    有用的人发挥余热,为汉国对巴西攻略出工出力,没用的人,随便安排一个地方呆着,老老实实接受听从政府命令、接受汉化,至于来了又提出过分要求的人,那就不好意思了,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反正汉国人口超过1700万,国内白人也有150余万,不需要几个没用的没落白人贵族撑台面。

    经过政府合理且目的明确的筛选后,大约有七十余家巴西破落贵族留下来为政府效力,其中便包括了贤妃伊莲娜一家。

    贤妃原名伊莲娜,生于1870年,1886年3月跟随父亲、母亲等十余名家族成员来到汉国居住。

    1886年6月起,在父亲的有意引导下,开始学习汉语,1888年3月,经与父亲交好的几名本土官员引荐,进入宫中,成为李明远第五个妃子。

    伊莲娜身材纤细、皮肤白皙,五官精致、柔和,既有西方女性皮肤白皙、身材纤细的优点,又符合华夏传统审美观念,因此,当她进宫之后,很快便得到李明远的好感,其在宫中受宠爱的程度,也仅次于皇后与贵妃二人。

    爱江山又爱美人,李明远也想着搜罗天下各色美人纳入后宫,不过时代毕竟不同了,即将进入二十世纪,即使国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排斥君主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是考虑到未来的影响,李明远还是尽量遏制着自己的欲望,将纳娶妃嫔的数量控制在了五人。

    第一次见面,单纯出于对伊莲娜的喜欢,是促使李明远将她纳入后宫的直观因素,而另一方面,卡拉维拉斯家族是巴西国内老牌的贵族世家,其在巴西扎根近三百年,家族成员遍布巴西帝国、巴西共和国、葡萄牙三国,虽然说现在没落了,但在巴西国内还是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考虑到团结和融合本土150余万白人,以及未来向巴西共和国方向拓展领土等方面的因素,纳娶一个白人出身的女子为妃,也是很有必要的。

    投之以桃,报之以梨。李明远将伊莲娜纳娶为妃,在事后被证明是一件利大于弊的选择,受这件事情影响,本土地区白人对政府主导的汉化、融合政策抵制程度进一步降低,1888年间至1889年年初,本土华人与白人女性通婚比例提高百分之三,大约1.8万名适龄白人女性在这一年内嫁给华人为妻,而华人女性嫁给白人男性为妻的案例,则只有一两百个。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外,政府导向性的宣传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汉女不外嫁,汉儿娶胡女”,延续汉唐时期民间流传的习俗,政府鼓励华人男性迎娶白人、印第安女性为妻,而在汉女与非华人族群通婚事件上,却设置诸多障碍,

    首先,原本存在本土北部的少量黑人已经被全部迁移到刚果殖民地,汉女与黑人通婚的可能性,不仅从法律上被阻断,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能出现。

    其次,原本居住在本土各地的印第安部落,大约有百分七十左右的人群因为种种原因消失不见,剩下不到百分之三十,总量约二十七万的印第安人中,约有一半为印第安、白人混血后代,他们分散居住在本土各地,已经逐步融入华人族群中,而剩下十余万印第安人主要分布在本土北部的原始森林和南部的巴塔哥尼亚荒原,地理位置偏僻,与华人接触机会少,汉女嫁给印第安人的概率极其微小。

    最后,也就是白人男性,分散居住在本土各个主要城市中,最有机会接触到华人女性,但是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极少有华人女性敢于突破族群隔阂,不顾父母反对嫁给白人男性。

    而且即使解决了家庭的难题,如果过不了政府设置的种种障碍,华人女性想要嫁给白人男性,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汉国本土这种明显带有偏向性的政策,引起了很多白人男性的不满,本来就有数以十万计的白人女性被政府引诱着嫁给华人男性,白人族群内部也面临着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接着政府又设置障碍,虽然没有明确立法禁止华人女性与白人男性通婚,可是暗地里却按照这个思路执行。

    广大的白人光棍们又不是傻子,当然能够看出政府的不良用心,但是看出来又能怎么样,暴动、造反又没有那个胆子,前些年因为暴动、叛乱而发生的惨剧历历在目,没有勇气拿性命做赌注,数十万白人光棍们除了不时发发牢骚,能够做的也就是听从政府命令,加快汉化融合速度,尽快把自己演变为一个长着白人面貌的华人,按照新潮说法,就是白种华人。

    然后期望表现出色,得到政府嘉奖,进而迎娶一个白人媳妇,摆脱光棍的身份。

    不过现实是残酷的,本土地区男多女少的现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不要说白人男性,就是很多华人男性也面临着找不到媳妇的困境。

    能够娶到华人女性做媳妇,在本土白人男性群体中,概率很低,也只有像卡拉维拉斯家族这种在汉国政府内部混得开的少数贵族家族,有幸为后代找一个华人族群的女性做妻子。

    席尔瓦一家属于卡拉维拉斯家族旁系,作为一家之主的席尔瓦没有承袭家族的侯爵爵位,他在巴西帝国时期,军事生涯最高成就,也只不过做到巴西陆军少将,手下掌管的部队也都是一些战斗力羸弱的地方武装,可是举家迁移南美汉国后,席尔瓦以西方贵族阶层中少见得果决,全面切断了与过去的联系,放弃基督教信仰,全家改信太一教,强制命令家族成员学习汉语,饮食、出行、衣着打扮皆以本土华人为标准。

    面临重大抉择时,第一次席尔瓦选择留在巴西共和国守着足业过日子,而看到巴西共和政府昏招迭出、前途渺茫之际,他又选择投奔投奔南美汉国,全面攀附汉国皇室,意图在一个东亚人种为主的国家重整家势。

    站在席尔瓦的角度,不难理解他的选择,欧洲中世纪时期,为奥斯曼效力的基督徒不知凡几,改变原本信仰,投入奥斯曼怀抱的欧洲白人家族也不在少数。

    奥斯曼乃至后来土耳其国民中,拥有希腊血统,或者原本就是改信过来的希腊人在君士坦丁堡地区普遍存在。

    况且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在欧洲人眼中,算不上纯正的白人,那么抛弃白人身份,主动融入另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同时又朝气蓬勃的南美大国,为家族和个人换取荣耀和地位,又有何不可?

第四百二十五章 巴西近况

    含元宫临华殿,典雅精致的宫殿内,一男一女两人坐在一块,亲密交谈着。

    “爱妃怀有身孕,平日多注意安全,没有必要的话,尽量避免外出走动,如果有无聊乏闷的时候,让身边的人到前朝通知一声,我会抽空时间陪你。”

    李明远一边握住对方的小手,一边温和的嘱咐道。

    “谢陛下关心,臣妾在宫中有皇后殿下和几位姐姐陪伴,每天过的都很开心、充实,不会感到无聊。”

    贤妃李伊娜用手将金色的秀发捋到耳边,轻轻靠在李明远怀中,清澈、明亮的蓝色眸子中透漏着喜悦与幸福:“臣妾刚刚确诊怀有身孕,肚子还没有显怀,正常的外出活动没有受到影响,陛下不必关于担忧臣妾的身子。”

    “爱妃说的有理,孕期前四五个月时间内,可以维持正常的外出活动,不过有些方面还要注意,毕竟你身上怀着我们的孩子,不能粗心大意。”

    “臣妾谨记陛下吩咐,以后在宫内出行时,会加倍注意安全。”

    感受到李明远话中的重视之意,贤妃李伊娜收起玩闹、撒娇的表情,认真道。

    “你毕竟是第一次怀有身孕,有些事情没有经验,闲着无事的事情,可以多跟皇后、贵妃几人交流交流,从她们那里得到一些孕期保养经验,也能让你在孕期后面的几个月,少受一些罪。”

    皇宫贵妃、莹儿、小兰四女相继生下三子四女,在这一方面,李明远逐渐积累出了一些经验。

    “宫里的生活环境和巴西不一样,如果和身边的宫女、侍从相处不习惯,都可以提出来,然后让你父亲从你们家族中,选几个自小长大的好姐妹入宫,陪伴你一段时间,也免得一个人孤单寂寞。”

    “臣妾入宫之前,便跟着父亲请来的女先生学习汉语,至入宫之后,臣妾在本土呆了有三年时间,三年时间下来,习惯了本土的生活方式,和宫里的国内女子相处,倒也不感到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

    身处不同的环境,周边接触到的宫女侍从都是华人,说是适应,其实还是和在巴西国内生活的时候,感觉不一样,不过,选择了嫁给李明远为妻,过上另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生活,即便感到有些不适应,李伊娜也不愿意说出来。

    在异国他乡生活,尝试融入华人社会劝内部,刚开始有些不适应是正常现象,李明远前世大学毕业后,进入法国外籍军团,和一群风俗各异的外国士兵们呆在一块,最初也感到很难适应,但是几年时间相处下来,经历长时间磨合,不适应感会慢慢消失。

    和李明远上一世被动融入法国外籍军团的生活节奏相比,李伊娜的处境无疑要好得多,

    有一个待人温和、英俊高大的丈夫,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受到丈夫的疼爱和关心,家庭方面,父亲和兄弟姐妹们摆脱了在巴西共和国国内时期,时刻提心吊胆,担心共和派官员以及黑人暴民袭击的风险。

    父亲受聘为国事顾问,负责为丈夫和国家安全部提供巴西共和国、巴西帝国两方的军事、政治情报,而两个哥哥刚刚通过入学考试,将分别进入陆海军军官学校就读,一个寡居的姐姐,也于去年八月,嫁给了一个华人军官为妻。

    整个家族十余名核心成员和依附于家族的五六十名亲属皆完全融入了汉国军政文化圈子内,身上带有西方印记越来越少,家庭地位和生活条件也一天干活一天,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在生活方式上有一些不适应,但是在总体方面上而言,李伊娜一家与之前的处境相比,仍然是好出太多。

    作为李伊娜的丈夫,李明远尽可能的做到丈夫的职责,抽出时间陪伴、给予对方真切的关心和体贴,而在家庭生活之外,李明远也不会忘记利用李伊娜一家的优势,为汉国在巴西方向的战略扩张提供有用的情报。

    放下国家政务上面的琐事,李明远细心的陪伴了李伊娜一眼,第二天中午,在前朝中极殿左侧的一间书房内,李明远将国家安全部部长沈福山和国事顾问席尔瓦召集到一块,向他们询问有关巴西共和国和巴西帝国两方的各方面情报。

    “启禀陛下,根据本土收买的一批巴西商人提供的情报显示,巴西共和政府正酝酿着一场黑人迁移计划,他们打算将20万黑人,从中部和内陆地区迁往南部的圣保罗州和巴拉那州。”

    国家安全部部长沈福山开口道:“将内陆、中部地区黑人分散迁移到沿海地区,是巴西共和政府执行人口洗白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下认为,20万黑人的迁移行动只是开始,等到完成20万黑人的安置工作以后,巴西共政府还会制定更庞大的计划,将更多的黑人持续迁移疏散到巴西其他地区。”

    “强行迁移、疏散黑人,需要大笔的财政资金,巴西共和政府现在能够拿出这笔钱?”

    李明远不太相信巴西共和政府仅仅为了洗白本土黑人,就愿意花费宝贵的财政资金作为代价。

    “职下刚开始也认为情报来源有误,但是经过多与多方面的情报对比、核实之后,职下却认为,这件事情十有八九是真实可信的。”

    沈福山解释道:“巴西帝国后期,因为国家财政崩溃,金融、工业等领域濒临破产,巴西国内的新兴资产阶级财力、势力遭受重大打击,而当共和派势力和大资本阶级联手将佩德罗二世赶下台后,共和政府在佩德罗二世废除黑人奴隶的基础上,全面废除了对黑人的种种限制,试图用被释放的黑人劳动力,带动遭受挫败的金融业、轻工业发展,但是巴西共和政府的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料中的效果,完全摆脱奴隶身份,并且在政治领域,获得与成年白人同等的选举权利以后,黑人利用数量优势,在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中部和内陆地区选举中,赢得胜利,许多出身底层阶级的黑人成为政府官员,开始插手与操纵当地政务管理。

    在自由、民主、共和风气影响下,从巴西共和政府成立至今,近十年时间内,黑人势力逐步渗透到军队、政府、农业、种植业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中部和内陆地区的数个省份,黑人势力迅速取代了当地白人,掌控了当地主要的政治和军事权利。…………

    黑人势力难制,原本依靠廉价劳动力建立起来的咖啡、蔗糖等种植园经济,却又因为奴隶解放政策,遭受与金融业、轻工业一样的命运。

    失去金融和轻工业的支撑,咖啡种植业便成为了巴西共和政府在控制地区内的主要财政来源,因此,为了挽救陷入衰退期的咖啡种植业经济和解决中部、内陆地区黑人聚集问题,巴西共和政府才愿意付出巨大的财政代价,执行黑人迁移计划。”

    “如此看来,黑人问题倒成了巴西共和政府的头要难题了。”

    李明远点点头,大致清楚了巴西共和政府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巴西国内的工业化因为巴拉圭战争失败,而被中途打断,原本欣欣向荣的轻工业和依附新兴工业存在的金融业,也因为巴拉圭战争和后续的阿根廷战争、巴西内战等数场战争的影响,一蹶不振。

    除去轻工业和金融业,咖啡种植业和蔗糖种植业是巴西国内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蔗糖种植业集中在伊莎贝拉公主为首的巴西帝国境内,剩下的咖啡种植业则分布在中部、内陆省份。

    过去二十余年,国内战乱不止,巴西不仅失去了历史同期,约80万白人移民的人口输入,反而因为战争因素,人口总量减少了约100万。

    减少的人口中,主要为外流的土生白人,没有白人移民输入,外加国内白人外流,巴西共和国以及巴西帝国两国内的黑人白人比例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的界限制,在后世经过一百多年持续移民输入,巴西政府才将非黑人比例提高到占总人数百分之五十的程度,而且这其中还包括含有黑人血统的混血儿,如果按照一滴血原则,只要拥有黑人血统的都划入黑人族群,那么巴西国内的黑人比例,至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在现实位面,1888年底,巴西共和国人口约660万,黑人和白人比例为二点六比一,

    巴西帝国总人口约230万,黑人和白人人口比例为四点二比一。

    巴西共和国和巴西帝国两方人口总量和黑人白人比例都有很大差别,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和黑人在巴西国内的分布有关。

    巴西南部两州(排除被汉国占领的南里奥格兰州和圣卡塔琳娜州)主要族群为欧洲白人移民后裔,黑人占当地人口比例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

    里约热内卢、米拉斯吉斯戈亚斯、巴伊亚等中部、内陆地区,黑人数量大抵是白人数量的两到三倍,

    中北部的亚马逊雨林地区,主要居民为土著印第安人,白人和黑人数量都相对较少,

    而中北沿海地区,也就是伯南布哥等省份,历来是非洲奴隶的主要输入地,黑人数量远高于白人和印第安人总和。

    巴西共和国和巴西帝国两方同样面临黑人比例过高的难题,并且和巴西共和国相比,巴西帝国人口总量更少,巴西黑人人口比例更高,不过,因为早前在中北部沿海地区爆发的黑人暴动被佩德罗二世镇压,当地黑人叛乱武装势力大为削弱的因素,巴西帝国内部目前的局势,却是要比巴西共和国好上一些。

    巴西帝国建立之初遗留下来的问题,逐步演变成一颗吸附在国家身体上面的肿瘤,如果不能解决种群矛盾冲突的本质问题,即便汉国方面放弃扩张战略,巴西共和国和巴西帝国两方也难以成为地区性强国。

    当然,汉国方面不可能放弃在巴西方面扩张势力范围的战略,而为了国家未来健康稳定考虑,巴西共和国和巴西帝国内部遗留的黑人问题,也需要李明远提前布局应对。

    “巴西共和政府目前还没有正式宣布执行黑人迁移计划,说明他们本身也对这个计划的抱有疑虑,既然这样,那么本土方面可以替他们添把火,由咱们的人把消息经过略加修改变动后散步出去,看看巴西共和国国内的黑人和南部地区的白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倘若巴西共和政府真的将20万或者更多的黑人迁移到南部地区,对于汉国的扩张战略无疑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阻止巴西共和政府的行动,提前介入其中,搞搞破坏,却也十分有必要。

    “卡拉维拉斯家族在圣保罗州和里约热内卢还是有一些交好的家族,把共和政府意图迁移黑人的计划透漏给他们,想必会有不错的效果。”

    李明远做出指示后,席尔瓦用带有西方口音的汉语,主动揽下一部分任务。

    “卡拉维拉斯家族能够为国家效力,是件好事。”

    李明远乐于看到席尔瓦主动发挥自己作用的表现,赞赏道:“卡拉维拉斯家族是个历史传承悠久的家族,虽然你们一系属于旁系分支,但是,作为投奔帝国的榜样,我希望你能够为本土的白人群体做出更好的表率。”

    “白人和华人都是大汉民族的一份子,臣愿意为了帝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与牺牲。”

    “倒也用不到你去奉献牺牲,只要你能够办成交给你的几件事情,就算是大功一件,日后贤妃诞下子嗣,再加上你立下的功劳,说不定能够为家族挣下一个世袭爵位,重新复兴卡拉维拉斯家族的荣光。”

    “陛下请吩咐,臣保证完成陛下交付的任务。”

    席尔瓦倒也利落,也没有问李明远交付的是什么任务,直接答应下来。

    “听说巴西帝国新任海军司令德乌伯爵和卡拉维拉斯家族是姻亲关系,我想让你亲自到巴西帝国去一趟,利用你们家族与德乌伯爵的关系,说通他支持巴西帝国与汉国进行合作。”

    “巴西帝国虽然与帝国之前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是在共和派军事力量的压力下,臣相信德乌伯爵和伊莎贝拉女皇会分的清局势,接受陛下伸出的橄榄枝。”

    德乌伯爵是奥伦斯家族的亲王,同时又是伊莎贝拉女皇的舅舅,凭借卡拉维拉斯家族和奥伦斯家族之前的关系,以及巴西帝国的现实需求,说服德乌伯爵,进而再通过德乌伯爵的关系,劝说伊莎贝拉女皇同意缔结双方的军事合作,在席尔瓦眼中,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第四百二十六章 闲暇

    夕阳西斜,秋意初凉。一阵微风吹过,几片火红的枫叶落在水面上,随波飘动。

    三月中旬已是秋季,因为海拔地势稍高,经历一场淅沥的秋雨过后,长安近郊地区的温度下降了几分。

    许是刚刚怀有身孕,身体素质有些下降,凉风吹过,贤妃李伊娜感受到一股凉意,下意识的用手紧了紧两边的衣袖。

    “小环,去把我那件素色披风拿来,为贤妃娘娘披上。”

    观察到贤妃李伊娜的表现,皇后吴灵萱关切道:“最近天气凉了,妹妹平日要注意保养,外出的时候让身边的侍从们多备两件外衣,以免不小心着了凉,伤了身子。”

    “谢皇后殿下关心,臣妾记得了。”

    李伊娜接过侍女递过来的披风,披在身上,向皇后道谢:“下午出来的时候阳光正好,臣妾想着夏天刚刚过去,长安城的温度和前几日相差不大,便没有让侍女备上御寒的外衣。”

    “长安气候适宜,春秋两季温度下降都不是很明显,不过妹妹毕竟是初次怀有身孕,身体素质和平常女子相比略有下降,所以以后外出时,还是要多加注意天气变化。”

    皇后、贵妃、贤妃还有被李明远纳入后宫,分别被册封为淑妃、德妃的莹儿、小兰五女,按照身份地位的不同,围坐在湖边亭台的圆桌前。

    皇后是后宫之主,负有对后宫妃嫔和宫女侍从的管理之责,所以对于刚刚怀有身孕的贤妃多了一分关注和关心。

    “贤妃入宫也有一年时间了,按照华夏礼制,贤妃母亲也应当被册封为诰命夫人,不过,毕竟本国制度与清廷不同,原本的九品官制被陛下废除,以往的一品、二品、三品等不同级别的诰命夫人制度不复存在,所以,虽然妹妹嫁入后宫,但是妹妹亲族的封赏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落实。”

    贤妃李伊娜出身异族,在汉国本土势单力孤,根本不可能威胁到吴灵萱和她儿子的地位,因此,适当的表现一番对她的关心,为贤妃亲族争取一些应得的利益,即能够收揽人心,又能够对外展现皇后贤良大度的气度,对稳固后宫之主和儿子储君的地位而言,有现实的好处。

    “谢皇后殿下好意,只是臣妾一家从巴西逃亡而来,蒙受陛下诸多恩典、赏赐,臣妾和父亲母亲都非常感念陛下恩德,不敢多做非分之想。”

    李伊娜不知皇后是真情还是试探,急忙推辞道。

    “妹妹嫁入皇家,身上又怀有陛下血脉,賜封亲族是应有之义,妹妹不必急着推辞。”

    经历近十年环境熏陶,吴灵萱渐渐适应了以皇后的身份思考问题,轻笑道:“诰命夫人制度虽然不复存在,但是依例册封亲族为贵族的制度还是延续了下来。所以,我打算向陛下建言,建议陛下先行册封妹妹父亲为非世袭贵族,等以后妹妹诞下皇子后,再找寻合适机会,劝说陛下授予妹妹家族世袭贵族地位。”

    世袭贵族的賜封问题干系重大,即使皇后也没有权力插手其中,而非世袭贵族的册封问题则不一样,事关外戚的非世袭贵族册封问题虽然主导权依旧在皇帝手中,不过作为主管后宫以及外戚事务的皇后,吴灵萱却有权力在这件事情上面说话。

    “妹妹呆在宫中安心养胎,至于妹妹家族的册封问题,我会亲自和陛下商量,这个事情便不用妹妹操心了。”

    吴灵萱不给李伊娜拒绝的机会,开口做出了决定。

    “荫封亲族是华夏历来传统,妹妹安心听从皇后安排便是,不用有其他方面的忧虑。”

    贵妃张宝怡坐在李伊娜身边,劝道。

    皇后好心为自己家族谋划,李伊娜也不好再三拒绝,因此诚恳道谢后,接受了对方的安排。…………

    夕阳渐渐西沉,火红的残阳照射在精致的琉璃瓦上,影射出五彩缤纷的流光。

    后宫五女在后花园内闲谈、游玩一会,然后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下朝归来的李明远。

    “皇后、宝怡、贤妃、莹儿、小兰,你们都在。”

    李明远面带笑意道。

    “今日天气甚好,臣妾便请了四位妹妹到后花园游玩、闲聊。”

    皇后躬身行礼,然后向前两步,走到李明远身旁,将刚才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对方。

    “皇后有心了,册封贤妃亲族的事情,朕最近也有考虑过,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和你们商量。”

    李明远赞许得点点头,继续道:“我本来打算等过段日子,席尔瓦将军完成朕交代的任务后,再一次到位,直接进行世袭贵族爵位册封仪式,现在听了皇后的意见,我觉得,先授予非世袭爵位,再提升为世袭贵族,倒更合适。”

    李明远沉思片刻后,做出决定:“”席尔瓦将军刚到本土没多久,授予太高或者太低的爵位都不合适,依我看,暂且授予他为非世袭子爵,这样的话,卡拉维拉斯家族重新恢复了贵族身份,以汉国贵族的身份出使巴西帝国,也能够让他们看出汉国方面合作的诚意。”

    “汉国是要恢复和巴西帝国的友谊吗?”

    听到父亲即将作为汉国代表进入巴西帝国,李伊娜不禁开口问道。

    “是的,大汉、巴西帝国两国虽然早前有过冲突和误会,但是对于布拉萨干家族,汉国方面却没有敌意,现在巴西帝国因为国内叛乱一分为二,汉国和布拉萨干家族统治的巴西东北部地区即不接壤,同时又拥有共同的敌人,所以,这个时候,双方具有合作的天然土壤,而且根据目前的国际局势,两方合作,对布拉萨干家族更有好处,我相信伊莎贝拉女皇不会拒绝和汉国恢复友谊的机会。”

    巴西帝国分裂后,巴西帝国的主要敌人变成了时刻想要统一巴西全国的巴西共和政府,而原本的大敌南美汉国则成了牵制巴西共和国的唯一势力,与南美汉国合作,借助南美汉国的军事实力,缓解巴西共和国对巴西东北部地区的军事压力,对一干巴西保皇党份子而言,是确保巴西帝国皇冠不落的唯一机会。

    国家间的敌视与合作会随着时局的变换而变换,李明远明白两国间的关系变化,而另外一方的巴西保皇党份子们经历过共和派份子的内部叛乱教训也应该明白谁是保皇党的首要敌人。

第四百二十七章 日常

    “昨天下午,皇宫收到一批宋卡和兰芳进献的礼物,我稍后让侍从室的人挑选出来一些今年新出产的生丝、茶叶,送到你们宫里去。”

    李明远看着站在身前的几女,温和道。

    “谢陛下赏赐。”

    皇后躬身行礼后,谢道:“天气渐渐有些凉了,几位妹妹身上穿的还是夏季的衣裳,臣妾听说江南生丝材质上乘,正好用陛下赏赐的生丝,请纺织厂的女工们制几件厚实一些的襦裙、上衣,分给几位妹妹以作御寒之物。”

    “皇后操持后宫,辛苦了。”

    李明远点头道:“3月底陆海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届时,我要出宫巡查陆海军的演习和实际训练情况,可能要离开长安半个月时间,离开之后,皇宫内里的事情,皇后要多费心了。”

    “陛下放心,臣妾会和几位妹妹,把宫里的事务管理得妥妥当当,不会给陛下添麻烦。”

    皇后回复过后,继续道:“陛下出宫检阅部队训练情况,身边没有个知根知底的人伺候不方便,不如让小兰、莹儿陪在陛下身边,伺候陛下的饮食生活。”

    “不了,小兰、莹儿身子骨弱,跟在我身边,在军队中跋涉劳累,对她们身体不好,还是让她们留在宫里吧。”

    李明远转头看向站在边缘位置的小兰、莹儿两女,怜惜道。

    小兰、莹儿地位低下,两人原本分别是皇后与贵妃的陪嫁丫鬟,父母早亡、无娘家父兄以作依靠,即便被李明远纳入后宫,有幸被册封为地位仅次于皇后、贵妃的淑妃、德妃名号,但是她们在后宫中生活时,依旧保留着以往谨小慎微的性格,遇到事情的时候,以皇后、贵妃的意见为主,不敢正面表达自己的意见,也只有在面对李明远细心、怜惜的关怀时,才会放下心中的顾忌,诉说一些藏在心中的隐秘事。

    身份、地位的差距,影响了李明远对后宫五女的直接感官,在李明远的认知中,如果自己遭遇不测,或许皇后、贵妃、贤妃三女会伤心、难过一段时间,但是却不可能一直介怀放不下,而小兰、莹儿两女则不一样,李明远是她们的唯一依靠,如果失去李明远的庇护,她们的生活、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

    在宫中生活时间久了,慢慢明白了李明远对她们的有意关照,小兰、莹儿两女心中也渐渐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愫,这种情愫和后世男女之间纯粹的爱情完全不同,因为在小兰、莹儿两女的固有思维习惯中,身份地位低下,自小作为吴灵萱、张宝怡随身丫鬟培养的她们,属于主人的附属物,没有能力和资格决定自己的命运。

    没有跟随自家小姐嫁入皇宫前,小兰、莹儿两女的愿望即简单又相似,那就是小姐嫁入一个好人家,未来姑爷脾气、秉性不那么坏,对待她们有基本的底线,不要像一些大陆地区的刻薄乡绅一样,动辄打骂、侮辱她们。

    同样是青春少女,小兰、莹儿的追求与她们小姐相比,即卑微又无奈,不过,幸运的是,她们小姐嫁给的男人是李明远,进入皇宫后,虽然双方地位天差地别,但是李明远却没有像传统帝王那样,因为心情糟糕等因素,把火气发在她们身上。

    小兰、莹儿因为遇到了一个脾气好、对待身边人温和大度的男主人而感到庆幸,而之后,顺利嫁给李明远为妻,并且诞下皇室后裔之后,两女在感到满足、幸福之余,对待李明远的感情,也更加深厚。

    李明远给予她们现在的地位,让她们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嫁给李明远,身份地位完成了由陪嫁丫鬟到后宫四妃之一的转换,虽然两女在后宫日常事务上,依旧以皇后和贵妃为主,但是在身份认知上,经过李明远的开解和影响,她们渐渐的认识到,自己在后宫地位上,是和皇后、贵妃平等的女人,她们都是皇帝的女人,而不是以前那个,附属于小姐的陪嫁丫鬟。

    小兰、莹儿对李明远的感情,参杂了女人对男人的崇拜、感恩、依赖等种种情绪,虽然不像爱情般那样纯粹,但是这种感情却也比单纯的爱情更加长久、稳固。

    于小兰、莹儿而言,李明远是她们的男人和依靠,如果李明远遭遇危险,她们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换取丈夫的平安,而如果面临同一情况,即便皇后、贵妃、贤妃三女能够做出相同的举动,但是激发她们做出牺牲的原因,却难有小兰、莹儿那般纯粹、果决。

    小兰、莹儿能够体会到李明远对她们的爱护,因此,在听到李明远的话后,两女一致出声道:“能够陪伴在陛下身边,是臣妾求不来的福分。臣妾请求陛下答应臣妾的请求。”

    “若是一般出宫巡游,带上你们也未尝不可,不过这次是到军中检阅部队演习,随行跟着宫中女眷确实不太合适。”

    李明远弯腰伸出手,将两女扶起,安慰道:“光儿、松儿年龄尚幼,如果你们跟随我出宫,把两个孩子留在宫中,想必你们两个也不会安心,所以,放心留在宫中,好好照料好两个孩子,以后有了机会,我便带着你们出宫散心。”

    李明远态度明确,两女见状,低声应允了李明远的安排。

    “新年前后一个月,国内各宫中的事务繁多,你们代替我宴请了不少的官员、将领家眷,咱们一家人,也没有落到团圆、合聚的机会,索性这两天朝政大事安排妥当,没有事情打扰,咱们便趁着这个机会,也不邀请别人,只是一家人聚在一块,聊聊天,说一些夫妻间的体己话。”

    “陛下终日操心国事,也应该找个时间好好休息一下。”

    贵妃张宝怡轻笑道:“景安和慧儿半月没有见过陛下,这两天一直在臣妾跟前嚷嚷着要找父皇,正好臣妾今天晚上把两个孩子带上,也好让陛下和孩子们父子团聚。”

    “臣妾也和宝怡妹妹想的差不多,景良、馨儿年龄还小,最是喜欢贴着陛下。”

    “一家团聚,自然少不了我们的小皇子、小公主们,今天晚上把几个孩子全部叫上,咱们一家人好好的热闹上一回。”

    李明远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哈哈笑道。

第四百二十八章 德国人

    1889年3月27日,李明远连同陆海军主要将领从长安站搭乘列车,沿铁路干线向淮阳进发。

    次日,在数十名青年军官陪同下,德国军官教导团团长威斯特中将、德国驻汉国公使罗伯茨男爵一行近百人,沿着不同的路线,横穿潘帕斯平原,向着演习的最终目的地—新京前进。

    潘帕斯平原地势平坦、少起伏不平的丘陵地段,因此,长长的蒸汽列车行驶过程中,很少遇到颠簸、摇晃的情况。

    黝黑的烟囱中冒出一道浓郁的白烟,急速行进的火车头发出“扑赤扑赤”的蒸汽撞击声,窗外的景色随着列车的快速移动,却仿佛静止一般,几乎没有变化。

    潘帕斯平原的面积太大了,火车一直行驶了数个小时,依旧没有走出茫然绿色与村庄掺杂的平原地区。

    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草地、一处处规划整齐的青砖瓦房,还有那些定居点旁,一排排特有的柳树、橡树,三种不同的景物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潘帕斯平原上,最具备普遍性的景色。

    青草、绿树、村庄,虽然火车外的景色和谐、美好,但是绵延上千公里的路程上,一直观看着同一种景象,总是有些单调、乏味的感觉。

    汉国中部平原的乡村景象与德国东普鲁士地区的情形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潘帕斯平原和东普鲁士都拥有肥沃的黑土地,当地的农业资源丰富,都是两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只是和汉国不同的是,东普鲁士面积只有3.6万平方公里,而潘帕斯平原面积76万平方公里,整个潘帕斯平原黑土区都在汉国国土面积之内。

    无论在工业社会还是传统封建社会中,肥沃的农业土地都是国家强大的根本要素,

    整个世界虽然面积广袤无垠,大小国家数百个,但是其中土地质量最优质的黑土地,一共也只有四块。一是包括乌克兰平原、波兰平原、白俄罗斯、德国东普鲁士的东欧黑土区,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的北美黑土区,三是分布于大陆东北平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的大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四便是位于原来阿根廷连至乌拉圭的潘帕(Pampa)大草原,面积76万平方公里。

    四处黑土区中,俄罗斯从瓦西里一世时期(1371-1425)开始扩张,逐步吞并诺夫哥罗德公国、喀山汗国、白俄罗斯、乌克兰、波兰等国家,将国家领土面积由莫斯科一隅之地,扩大到整个西伯利亚、中亚、东欧地区,往昔的强敌奥斯曼帝国和远东鞑靼人被踩在脚下,而同为欧罗巴人种的波兰王国则被彻底毁灭,原本波兰占据的乌克兰大平原成为了俄罗斯帝国崛起的根基。

    俄罗斯帝国占据了东欧黑土区百分之八十左右的领土,在与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国家的竞争中,先天的处于优势地位,即便经历一两次战败,也难以危机到国家根本,

    和俄罗斯帝国一样,其他占据三处黑土区的国家,也拥有着先天的战略优势,在这种战略优势下,只要本国国内不出现极度昏庸的君主和自大腐朽的统治阶级,即便遭遇数次严重的挫败,也能够利用时间快速恢复过来,而反观与占据世界四大黑土区为敌的邻国,除非出现特别英明的君主,以及恰逢对方国内政局混乱的机遇,然后果断出兵占领对方的黑土区,如此方能实现国家崛起,但是这种概率在整个历史中是极为少见的,即便是现在占据四个黑土区的国家,也只有俄罗斯帝国和南美汉国利用起了后发优势,在1500年以后的数百年内,利用武力优势,将黑土区从其他邻国那里一步步夺了过来。(东北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主权,而美国是继承英国殖民权益,不列入其中。)

    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有山的地方就有数不尽的山珍野物,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

    回想着接任德国军官教导团团长职位以来,了解的汉国本土自然地理,威斯特中将在羡慕的同时,也不禁为德国的未来战略处境,感到一丝忧虑。

    俄罗斯帝国占据黑土区是赶上了好时候,1500年代欧洲小国林立,给了俄罗斯帝国步步壮大的时间,

    而南美汉国虽然错过了崛起的最佳时机,但是幸运的是,南美华人有了一个眼光卓越的领袖,汉国皇帝不仅具备高超的军事才能、善于将各色人才聚拢到身边为其所用,并且更难得的是,他仿佛拥有一双看透未来的眼睛,在每一次涉及南美局势变动的事件发生前,他总是能够提前一年乃至数年做好准备,然后在事件爆发的最恰当时间,带领军队做出在事后看来最正确的决断。

    发生于1868年的秘鲁起义如此,参加巴拉圭混战如此,就连后续的阿根廷第一次战争、阿根廷第二次战争、第一次英汉战争同样是如此。

    在南美洲混乱的局势中乱中取胜,利用巴西、巴拉圭、阿根廷、英国、美国诸国间的战争与矛盾,一步步壮大南美汉国的实力。

    有的时候,威斯特不由得怀疑,难道李明远真的是汉国国民口中的太一之子,是他们信奉的太一神降下来,专门拯救南美华人的神人?

    如果不是这般,又如何解释李明远每次先知般的决断?

    威斯特看不透李明远次次料敌于前的原因,但是也不愿意把这种原因归结于神明点化之类的虚妄。

    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汉国国民推崇的所谓天命论,与美国白人们骄傲自大的“上帝的宠儿”如出一辙,当然,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便是,美国人继承了英国留下的殖民遗产,然后恬不知耻的把欺凌、屠杀印第安人,当做自己的功绩,而南美汉国的崛起,则只是出于历史的一个意外,使得南美华人拥有了李明远这样一个罕见的领导者,才完成了由漂泊无依的劳工,到南美大国国民的转变。

    和二十一年前,第一次在秘鲁地区接触到华人相比,汉国华人给威斯特的印象已经完全不同,

    二十一年前,占领秘鲁人矿场的华人劳工们个个面黄肌瘦、身上穿着仅堪遮体的劳工服,头上留着辫子、眼中带着对未来局势的悲观、恐惧,那时候的威斯特认为,仅仅凭借着这样一群麻木、身体瘦弱的奴隶(那时候的华工在西方人眼中就是奴隶,),根本不可能在秘鲁军队的围剿中活下来,因此,威斯特第一次根本没给起义华工见面的机会,只是打发了一个随船牧师与他们谈判,

    而之后,南美局势的变化完全超出了威斯特的预料,那些起义的华工不仅打败了前来围剿的秘鲁军队,而且最后还在南美建立了国家。

    二十一年时间过去,第三次踏上南美洲的土地,

    感受到南美华人的变化,他的脑海中想起了一个西方神话故事,传说不死鸟每五百年会

    在香木中自焚一次,然后再从死后的灰烬中复活,

    在被卖为契约劳工期间,经历过如死亡一般的折磨,然后再听从一个领导者的指引后,觉醒抗争意志,这也许是南美华人浴火重生的另一个原因吧。

    心中想起南美华人精神面貌的变化,威斯特看似随意的对陪在他身边的海军军官徐之宣问道:“少校先生,请问您为什么选择当一名军人?”

    威斯特的突然提问让同样观赏窗外风景的徐之宣有些奇怪,沉默了一会之后,徐之宣认真回复道:“我的祖国正遭受磨难,我的同胞们不仅忍受饥饿、疾病的折磨,还时常受到洋人的欺辱,而现在,在南美本土,火车窗外的百姓们每天都能够吃上白净的米饭和新鲜的牛羊肉,孩子们能够得到上学的机会,大人和小孩能够团聚在一起,不用担心官府的欺压和洋人的凌辱,这就是我当兵的理由!”

    “少校先生,您是一名真正的军人,我很佩服您的精神。”

    威斯特感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继续道:“我以前去过很多地方,在大陆和东南亚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欺辱华人的案例,虽然我也是白人,但是我却不认同他们欺辱普通百姓的做法。”

    “谢谢您的认同。”

    徐之宣道:“我是一个汉国军人,同时也是一个华人,只要海外华人仍然受到其他国家的歧视、欺辱,只要大陆同胞仍然处于清廷残暴统治之下,只要大汉国一日未能够获得其他国家同等的国际地位,我便一日不会脱下身上的军装!”

    年轻军人热血激昂,为了国家和民族复兴,敢于留血牺牲,十八年前的自己和许多普鲁士军人一样,都是抱着徐之宣的这种热血信念,投入到对法兰西帝国的全面决战中去,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赢得了胜利,并且促进了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只是小德意志,他并没有完成德意志民族的最终统一,奥地利、波西米亚、卢森堡等传统德意志地区尚独立在外,而且普法战争并没有伤到法兰西的根基,战败后的法兰西共和国正在快速恢复着。

    1875年,帝国首相俾斯麦意图发起对法战争,减缓法兰西共和国的恢复速度,但是却因为英国、俄罗斯两国阻挠,没有成功,

    1875年之后,法兰西共和国实力迅速恢复,控制地区面积占世界第二的殖民地为法国本土提供着发展壮大的养分,十多年时间过后,实力更胜战前的法兰西不仅重新构成对德国的威胁,还利用法国庞大的经济力量,不断拉拢俄罗斯帝国共同对抗德国。

    身处欧洲中部,南北两方面临法国、俄罗斯帝国两大强敌,德意志帝国虽然比统一前更加强大,但是面临的压力也更加巨大!

    周围强敌环绕,德意志帝国面临的局面比南美汉国更加糟糕,南美汉国如果对外扩张失利,还可以利用广袤的国土纵深抵御帝国进攻,而德国一旦衰弱,必然面临被周边大国瓜分的局面。

    法国和德国周边一票小国畏惧德国的威胁,他们不可能给德国再次崛起复仇的机会,所以摆在德国政府面前的唯有两条路,一是打败法国和俄罗斯,夺取奠定国家强盛根基的东欧黑土区和莱茵河流域土地,第二便是接受被瓜分命运,甘心做个小国,至于安心发展,做个人畜无害的好好先生,只能算是死路一条,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不会给德国这个机会。

    和南美汉国军队接触多了,威斯特也从东方传统历史中看到了德国的影子。

    德国类似战国时期的魏国,秦国、赵国两国类似欧洲的俄罗斯帝国和法国,

    魏国强盛的时候,周边国家联合起来攻打魏国,魏国衰弱的时候,便会因为地处中央,遭受各国攻击,逐步走向被瓜分的命运。

    魏国因为没有在强盛时期,抓住机会,夺取关中地区,给了秦国反超的机会,而德国也丧失了彻底削弱法兰西共和国实力的机会。

    魏国地处中央,很难一直保持对周边国家的战略优势,德国地处欧洲中部,要想压制法国的复仇,除了维持国家实力增长外,还必须寻找更多的盟友支持,

    在国家发展期间,俄罗斯帝国是最有力的盟友,但是在法国经济大票的诱导下,俄罗斯帝国越来越倾向于法国,而且因为俄罗斯与奥匈帝国的矛盾,德国俄罗斯帝国的关系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欧洲之外,奥斯曼帝国是德国看中的盟友之一,拉拢住奥斯曼帝国,可以从侧面牵制住俄罗斯帝国,拉拢住南美汉国,可以为德国本土工业发展,提供急需的海外市场。

    汉国人口、工业发展迅速,汉国政府和民间每年向德国本土订购的大量工业机械,为德国工业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汉国和德国在新兴领域上的技术交流,更提高了德国新兴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德国化工、电力、内燃机行业占领欧洲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欧洲之外的国家和市场被英法瓜分殆尽,距离较近的奥斯曼帝国虽然土地广袤,但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控制区为沙漠,本土资源匮乏、人口总量与南美汉国不相上下,但是工业发展水平远远比不上南美汉国,能够为德国本土工业提供的市场份额有限,因此,在海外投资领域,南美汉国对于德国而言,具备无可替代的作用。

    以德国近十年进出口数额举例,1880年德国出口总额为29亿马克,进口总额为28亿马克。其中,对汉进出口数额占总额的七分之一,约为8.14亿马克,

    1888年德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至70亿马克,而

    而其中对汉国进出口总额数量攀升至17亿马克,约占德国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汉国是德国第一大海外农牧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品进口国,同时也是德国第一大海外工业品出口国,在南美本土的外资企业中,德国资本占据了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的市场的份额,而对于德国而言,在汉德资占据了德国整个海外投资市场百分之七十二左右的比例。

    无论是从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而言,德国与汉国的合作对双方都有现实的好处,而且在汉国恢复了与英国的政治关系后,为避免汉、德两方的关系受到英国人的影响,再次加强德国与汉国的联系,在某些汉国比较在意的方面(比如留学生限制问题、1884年柏林会议问题),给予必要的解释和一定程度的妥协,便是威斯特和驻汉国公使罗伯茨此行的主要目的。

第四百二十九章 德国人 二

    汉国、德国两方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年增长,德国资本在汉国本土也受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但是,受限于两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和华人族群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中的弱势地位,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并不是完全平等的。

    拥有德国背景的钢铁、机械、车床制造等重工业产品获准进入南美汉国本土市场,而汉国方面的优势产业,比如化工、电力、医药等领域产品,却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难以获得与德国商品同等的待遇。

    除去工业和经济贸易领域的不平等,在世界政治外交领域中,汉国也遭受了不平等的对待。

    1884年柏林会议,德国作为主办国,以出卖汉国在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利益为筹码,利用欧洲诸国在非洲地区的殖民矛盾,为德国自己的殖民事业窃取好处。

    国家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汉国和德国最初也是因为利益缔结了经济合作,但是,即便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以徐之宣等人为代表的少壮派军人,仍然不能原谅德国人的背叛,没错,在徐之宣眼中,德国人在柏林会议中的表现,就是对汉国、德国友谊的背叛,是一种令人不耻的行为。

    汉国方面虽然从德国人手中购买了急需的工业设备,利用聘请的德国技术人员、专家,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但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汉国全体国民用辛勤劳作赚到的金钱换来的,德国人并没有看到友谊的面子上,免去汉国购买机械和聘请技术人员的花费。

    不提国家间的友谊,在私人方面上,汉国皇帝李明远先后挽救了德国皇子和德国现任皇帝腓特烈三世的性命,以私人感情而言,德国皇室欠了汉国皇室的恩情,可是面对汉国皇室的恩情,德国人做出的实质性回应却非常有限。

    增加汉国留学生数量、加强两国间在新兴领域的合作,德国皇室虽然打着两国皇室友谊的名号实行这两种政策,但是促使德国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依旧是其中蕴涵的对德国方面的好处。

    柏林会议虽然过去近五年时间,但是柏林会议的影响却依旧没有消散,一场由欧洲列强主导的殖民地瓜分利益,让汉国国民们认清了欧洲列强的本质,很多原本因为汉德两国合作,而对德国产生好感的国民、军人,也在感受到耻辱之后,学会了理智看待本国与西方诸国的合作。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相继体会到排华风潮和柏林会议显露出的西方国家真实面目后,残存在徐之宣身上的少许东方儒家思想彻底消失不见!

    唯有国家强大,方能赢得西方国家的尊重,柏林会议强加在南美汉国国民身上的屈辱,也唯有用军人的铁血和英勇洗刷!

    心中压抑着一种雪耻的血气,因此,在陪同德国军官教导团前往新京府的整个过程中,徐之宣虽然脸上保持着对德国人的尊重和礼仪,但是却一直没有在除军事和军工技术以外的领域中,主动与他们交谈。…………

    1889年4月2日,经历一周跋涉,德国军官教导团团长和德国驻汉国公使罗伯茨男爵如期抵达新京府。

    在新京府旧时的皇宫内,德国公使罗伯茨男爵开口第一件事情便是就五年前的柏林会议,对汉国方面做出解释:“在举行柏林会议之前,威廉一世陛下和俾斯麦首相阁下,都希望邀请汉国和汉皇陛下作为非洲地区利益相关国代表,派出外交使团,到柏林参与会议,但是,因为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四国的强烈反对,威廉一世陛下和俾斯麦首相阁下不得已放弃了邀请汉国代表参会的计划。

    五年前,德意志帝国通过普法战争统一了德意志,但是法兰西国的实力仍然没有遭受根本性损害,在事关欧洲大陆的国际事件中,德意志帝国很难在大英帝国、法兰西共和国、比利时王国、意大利王国的一致反对下,通过邀请汉国参会的决议,

    柏林会议虽然是在德意志帝国的倡议下举行的,但是德意志帝国却无法饶过大英帝国、法兰西共和国等国家的意见,主导会议的方向和议程,这一点,还希望汉皇陛下能够理解。”

    “威廉一世陛下和俾斯麦伯爵阁下需要为德意志帝国的国民负责,我能够理解贵国当初的举动。”

    柏林会议已经过去五年时间,在一件过去许久的事情上面纠缠不放,除了满足意识的口舌之快,对汉国方面的利益并无益处。

    李明远无意在柏林会议的问题上抓住不放,不过,利用德国人主动上门的机会,为汉国留学生们争取应有的尊重,则是必须提出的问题。

    德国是汉国留学生的主要目的地,去除学成归国的学生,1886年之后,每年留居德国的汉国学生数量平均在一万人以上,数量日趋增加的汉国留学生逐步分散进入德国不同地区的高校就读,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随着汉国国家实力尤其是科技实力的提高,汉国留学生在德国高等院校教师眼中的印象得到逐步改善,但是,同样因为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经历西方工业文明洗脑和德意志统一刺激的部分德国白人平民,却对进入他们国家的华人留学生充满歧视和仇视。

    他们依旧认为汉国留学生是和以往一样,只是一些懂得偷奸耍滑、狡猾懦弱的下等人,不配踏入白人居住的国土。

    在柏林、法兰克福等华人留学生聚集地,激进白人故意欺辱华人留学生的事件时有发生,

    汉国驻德国公使馆多次就类似事件向德国方面提起抗议,但是效果却很不理想。惹事的德国激进白人被抓后,往往只是被关起来几天或者仅仅被处于轻微处罚便被释放,而遭受欺辱的汉国留学生,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辈留学生,很难避免到类似的不公正对待,但是,如果能够利用国家的支持,换取留学生们得到更为公正的对待,李明远仍然愿意做出进一步的尝试。

    李明远将汉国驻德国公使馆以及留学生事务处上报的情况告之德国公使,然后停止讲话,静静的等待着对方的答复。

    “抱歉,陛下,对于汉国留学生在德意志帝国境内遭受的不公正对待,我个人感到非常遗憾。”

    德国公使躬身行礼表示歉意,然后起身解释道:“汉国华人和德国人有着相同的遭遇,两个民族都曾经遭受过艰苦和磨难。德意志地区的人民以前也曾经因为国家分裂,体验过被其他国家欺凌、侮辱的苦难,

    虽然现在德意志国内的国民们对贵国留学生们存有一些误解,但是我认为,只要双方多一些了解和交流,以前一些不开心的误会,都会消失。”…………

第四百三十章 德国人 完

    “对于两国间的交流和合作,大汉国一向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姿态,只是不知道贵国政府,是否愿意就加强两国民间合作、破除贵国民间百姓对大汉国留学生的误会和偏见,做出实质性的举措?”

    李明远并不满足于德国公使口中的表面式敷衍,反问道。

    “大汉国是德意志最重要的海外合作国家,腓特烈三世陛下、俾斯麦首相阁下还有德意志政府都非常重视与大汉国的合作关系。

    腓特烈三世陛下和首相阁下都不想因为一些小小的误会,影响到两国皇室以及民间的友谊。”

    德国公使再次强调了德国对于两国合作的重视态度,随即代表德国皇室和政府回应道:“大汉国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南美大国,贵国留学生在德意志本土学习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精神令人佩服,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等数十所接收贵国留学生的学校,都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腓特烈陛下和首相阁下也认为,贵国留学生是是一个善于学习的群体,他们和贵国军队一样,都有着接触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毅力,对于一群热衷于学习现代文明知识的年轻人,德意志帝国愿意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

    在离开欧洲之前,首相阁下秉承着腓特烈陛下的旨意,已经将修改贵国留学生人数限制的提案呈交到帝国议会,相信再过一个月时间,贵国政府便能够看到帝国议会通过修正议案的好消息。”

    德国政治体制与南美汉国相似,德国皇帝的权力虽然因为本土各邦国君主和议会牵制,没有李明远掌握的权力大,但是作为整个德意志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三世仍然具有对政治议案的最终决定权,只要腓特烈本人坚持,即便议案在议会中遭到部分议员否决,最后也能够依赖皇帝的权威,成功通过。

    德国是一个传统甚至偏向于保守的欧洲帝制国家,废除留学生限制法案,允许大量汉国留学生到德国就读,不可避免会遭到许多保守派势力的反对,不过,在考量德国、汉国两国间近二十年合作形成的经济关系以及汉国留学生在德国本土的表现后,掌握中央权力的腓特烈三世和以俾斯麦为首的容克政治精英们,很快抛弃他们不必要的疑虑,果断得做出了决策。

    促使德国政府方面快速做出决定的原因说起来很简单,一是南美汉国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市场价值作用,虽然德国人内心仍然具有白种人高人一等的骄傲心态,但是在现实利益面前,他们也不得不效仿拉拢奥斯曼帝国的方式,继续拉拢南美汉国。

    其次,汉国留学生进入德国本土学习,虽然招致部分激进白人份子的反对,但是因为汉国留学生生活范围仅仅限制在高等院校附近的因素,留学生和德国本土白人冲突的现象并没有上升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从另一方面考虑,总数超过一万人,并且数量连年增加的留德学生,每年花费的资金可以为德国政府、学校带来大笔收入,这必收入虽然无法与汉国、德国两国的经济合作产生的利益相比,但是也达到了一个足以让德国政府无法忽视的程度。

    最后,当然也是促使德国方面全面放开对留学生数量限制的直接因素,则是几乎每一个留学生完成学业后,都会返回南美本土,不会赖在德国不走。

    受传统文化影响,学成归国报效国家是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的直接动力,每一个官派留学生都是经过详细选拔后,才获得的留学机会,在他们学成归国之后,可以获得进入政府和国营企业工作的宝贵机会,面对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留学生愿意放弃,而对于民间自费出国留学生的学生而言,同样需要经过政府审核一关,如果只是想要出国镀金,进入一个不入流的德国学校混日子,即便逃过了最初的审查,但是在进入德国本土后,也会面临被驻德国公使发现,驱逐出境的处罚。

    一方面是学成归国后,进入政府和国营企业工作,完成自身身份地位转变的吸引,另一方面是强行留在德国,面临白人歧视和被驱逐出境的风险,两相比较之下,自然没有留学生选择逾期留在德国。

    肤色不同的汉国留学生结束学业后便离开欧洲贵国,使得德国政府不用担心因为华人过多,导致不同族群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激化,毕竟日耳曼族群偏向于保守,不像法国人那般,连殖民地上的非洲黑人都能够接纳。

    本质上来说,这个时代的汉国国民传统文化方面,比德国人更加保守,即便德国人像对待普通白人一般对待华人,他们也不大愿意留在德国生活,

    南美本土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留在本土生活,有熟悉的文化氛围,有安定的社会生活,而留在德国有什么呢?

    德国的饮食习惯难以让人接受,德国白人身上体味重,毛发多,不符合华人传统审美观念,至于德国女人的外貌,在德国国内都经常受到诗人的调侃,更何况其中符合华人审美观念的女人,少之又少。

    一方不愿意留在德国,一方不愿意接纳,汉国留学生完成学业便离开的行为,除去了德国人的后顾之忧,而且在送走一批又一批汉国留学生后,德国方面又有了新想法,他们打算将留学群体的范围扩大到军队中高级将领阶层,想要通过影响中高级将领,进而将德国的影响力延伸到汉国军队上层。

    德国公使把德国政府方面的意图一个个显露出来后,解释道:“为消除两国民间因为不了解产生的误会,帝国政府希望与贵国公使馆联手合作,在贵国留学生主要聚集地区展开联合宣传活动,从而让德意志帝国的国民们,能够接触到更多有关大汉国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知识。”

    “很感谢腓特烈陛下和俾斯麦首相为两国友谊做出的努力,为了加强两国间的友谊,大汉国同样愿意做出更积极的合作举动。”

    李明远看到了德国人表现出来的诚意,回复道:“本土在未来十年内,将陆续开工建设四条干线铁路,我希望德国方面能够参与到这四条铁路的建设工程中。”

    没有附加政治条件的铁路建设工程,经济利益有限,但是李明远抛出四条铁路建设项目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了李明远对双方合作的积极态度,因此,德国公使高兴得答应了下来。

    解决了主要的分歧点,李明远将加强经济合作方面的问题交给政府各部门执行,而在留学生事务方面,经过详细讨论后,两国达成共识,决定由德国和汉国共同指派官员,组成留德学生事务委员会,负责管理留学生学习管理等方面的全部事务。

    留学生事务委员会成立之后,便意味着执行近二十年的留学生发展计划面临巨大变动,原本限制汉国学生赴德国留学的限制问题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只要经过汉国教育部和德国留学目的方高校组织的联合考核,本土学生便能够获得宝贵的留学机会,而不用面临之前达到留学资质,却因为人数限制,无法出国留学的遗憾。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35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南美做国王最新章节! 作者:巡山小老鼠所写的《重生南美做国王》为转载作品,重生南美做国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南美做国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南美做国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南美做国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南美做国王介绍:
1868年,雇佣兵李明远重生南美,
带领华工干翻压迫者,建立南美华人王国。重生南美做国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南美做国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南美做国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