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随身空间能召唤TXT下载随身空间能召唤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随身空间能召唤全文阅读

作者:该胖就胖     随身空间能召唤txt下载     随身空间能召唤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一十九章 使者交流会4

    刚刚到达沧羊城齐国使团感觉自己被乾国针对了。

    他们来乾国之前可是专门了解过乾国这个还没建立的国家。

    和齐国有争端,而且还不小。

    如果不是神卫军与顺国突然爆发全面战争,现在齐国北方的几个郡估计也是乾国的了。

    要是这么说他们还要感谢顺国,他们用了将近一半疆域拯救了齐国。

    否则南方的叛乱加上北方的神卫军,现在躲在角落哭泣的就该换成齐王了。

    齐国使团面对乾国的公平对待非常不满,却也没有发作。

    此时齐国实在不好与乾国翻脸,他们这些使者只能受些委屈。

    对一些人而言,平等对待就是一种轻视。

    齐国人虽然生气,但交流会该参加还是要参加的。

    这种宴会如何能少的了我齐国呢!

    第一次参加交流会的齐国使团众人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交流会的氛围,但是很快他们就找到了融入进去的办法。

    作为三大霸主之一,齐国拥有的小弟可不少。

    周围的小国不是亲近齐国就是亲近顺国。

    齐国副使很容易就找到几个熟悉的小国使者。

    有他们引导,齐国使者很快就熟悉了交流会的规则。

    这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交流会的妙处。

    当然肯定也不是十全十美。

    但这世上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事情的事情?

    只要有好的地方,就可以推行下去。

    齐国使者还真有回国之后也尝试举办这种交流会。

    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学到交流会的精髓?

    交流会看似简单,只需要把各国使团聚在一起,大家吃吃喝喝,顺便聊聊天,然后呢?

    如何达成你的目的?

    这才是交流会真正的精髓。

    齐国使者还需要深入了解,才可能成功举办一场似是而非的交流会。

    虽然有人做引导,但齐国人在这次交流会的收获并不大。

    他们看似在交流会上表现的游刃有余,但更多的只是装模作样。

    他们在暗中观察交流会上的每一个人,并不急于收集情报,而是学习如何在这里收集情报。

    参加过几次交流会的各国使者就算再笨也知道如何保护本国情报。

    大不了在这里少说话甚至不说话。

    虽然这样做会有些呆,但还是命更重要一些。

    真的要是在这里泄露了机密,恐怕就只能流离国外了。

    今晚和齐国使者说话的使者不少,但齐国人的收获堪称寥寥。

    好在他们还有机会。

    交流会结束之后,他们找来了几个忠诚小弟的使者,听他们传授交流会的经验。

    昨天晚上一两个时辰的时间还是太短了,齐国人来不及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交流会就结束了。

    这让齐国使团众人很不爽。

    但他们知道乾国最少还要在举办一次交流会,时间在楚国使团到达之后。

    如果乾国人想要举办更多的交流会,理由还不有的是!

    ……

    十日后,距离乾国举行立国大典还有二十天,楚国使团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沧羊城。

    他们在前半段路程耗费了太多时间,后半程的路赶得有些急。

    使团之中除了熊南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几个年纪比较大的,他们可真是遭了罪。

    楚国使团到了驿馆之后和齐国使团刚到的时候差不多,他们也认为这是乾国在轻视他们。

    不过熊南制止了他们要大闹一番的想法。

    楚国可不是齐国,他们不怕乾国给楚国找麻烦。

    楚国使团认为自己收到了怠慢,肯定不会忍气吞声。

    要不是熊南阻止,他们肯定要大闹一场。

    倒是要看看乾国能把他们怎么样!

    即使被熊南拦下,使团中仍然有人对此表示不满。

    “熊南大人,乾国人太过分了,不仅给我们提供这些简陋的驿馆,而且还不准我们出去自己寻找住处,根本就是在故意刁难我们!”

    他们楚国可不是那些小国,乾国安排什么就是什么。

    熊南对此倒是没啥不满,他也认为这个驿馆很简陋,但又不是不能住。

    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与乾国计较。

    他们来乾国是有目的的,不是来享受的。

    “不要在这里生无用的怒火,一会儿都出去打探一下那个交流会的情报。”

    熊南一直都很冷静,并想办法让其他也冷静下来。

    使团中没有被怒火冲昏头脑的人。

    这一次楚国对乾国之事还是很重视的。

    果然,在楚国使团到达沧羊城的第二天举办了所谓为楚国使团准备的交流会。

    诸国使者只能再次赴会。

    再好吃的东西总吃也会吃顶,再好的宴会短时间内如此频繁的参加也会厌烦。

    楚国使团算是比较倒霉的,但也怪不到别人,只能怪他们耽误了太多时间。

    楚国虽然没能从驿馆中搬出去,但出行的马车还是能找来的。

    乾国很支持这种行为,楚国人的行为是在促进沧羊城的繁荣,怎么会不支持!

    他们花的银子越多越好!

    楚国使团一点没有第一次参加交流会的窘迫,慢慢悠悠的在交流会即将开始的时候到达了碧月庄园。

    沧羊城就这么大,能够举办交流会的场所也就那么多。

    十几场交流会举办下来,礼部发现还是碧月庄园更适合规模较大的交流会。

    庄园的面积够大,景色够美,也足够安全。

    乾国愿意在交流会上打探其他国家的情报,但绝对不愿意看到有人打探交流会的情报。

    不管参加交流会的使者是多是少,这都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窥探的。

    楚国人比齐国人要聪明一些,白天的时候已经提前和小弟们了解过交流会的情报。

    齐国的小弟很多,楚国的小弟也不少。

    熊南对乾国的一切都很有兴趣,在驿馆安顿好之后便立刻让人找来了几个小国的使者。

    他们的国家都在楚国周围,不想被楚国灭掉,他们只能成为楚国的附属。

    而楚国没有直接出兵灭掉他们,还是因为有顺、齐的牵扯。

    现在顺国只剩下一半疆域,说是苟延残喘有些夸张,但也无力与楚国争锋。

    齐国也出现了田氏叛乱,北方又和表现出强大战力的乾国有争端,对楚国的牵扯也不大。

    这个时候所有靠近楚国小国都不敢违背楚国的命令。

    经过几个小国使者的讲述,熊南对沧羊城有了表面的了解。

    “这是一座神奇的城池!”

    熊南决定要好好转一转这座城池。

第七百二十章 使者交流会5

    熊南对沧羊城的探索只能放在交流会之后了。

    乾国对他们的热情超出了楚国人的想象。

    在他们刚刚到达沧羊城的第二天晚上就举办了交流会。

    实在是此时距离立国大典的时间太近,礼部的事情越来越多,举办完这次交流会后大概率就不会频繁举办交流会了。

    在立国大典之前最多还能举办两三次交流会。

    这还是杨远特许他们的结果,如果不是杨远亲自下令,礼部尚书早就把他们抓过去干活了。

    要知道大典之前最忙碌的就是礼部和将军府。

    礼部负责大典的流程,将军府,主要是兵马司负责大典的安全。

    安全问题其实还好,因为将军府的几位将领心里很清楚,他们只要做好表面的治安工作就行。

    真正的安保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暗处。

    黑翼、军情司和安保局的人已经快把沧羊城填满。

    就连神卫军斥候营都想往沧羊城钻。

    不过被巩义阻止。

    “沧羊城内的安保已经足够了,你们就不用帮忙了,有闲工夫不如去东边多侦查一些情报。”

    斥候营长听完巩义的话,心里不禁想到,东方?

    那里会成为主公的下一个目标吗?

    相比在沧羊城内抓那些暗中的老鼠,斥候营长更喜欢去敌人的城池、原野获得情报。

    虽然少了斥候营,但沧羊城的守卫依旧非常充足,任何想在这座城池搞破坏的人都会见识到什么叫做天网。

    楚国人和齐国人前后脚到达碧月庄园。

    谁也没给谁好脸色。

    楚国人还好,只是多年下来的习惯让他们在看到齐国人之后不想多做理会。

    齐国人就不同了,田氏背后与楚国勾结的事情几乎传遍了临淄,他们对楚国可算是新仇旧恨加在了一起。

    看到齐国人咬牙切齿的看着他们,楚国人对齐国人的恨意突然消失了不少。

    他们脸上都浮现出笑意,有什么事情比看到敌人倒霉更高兴呢?

    尤其是他们的倒霉还是自己造成的。

    那可真是太爽了!

    就连熊南看到齐国人的样子也不禁翘起了嘴角。

    他对楚国内部的混乱有些不满,但他终究是楚国人,看到齐国人倒霉他也会开心。

    “看他们的脸色还以为家里死了老娘!”

    楚国人在齐国人不远处说起了风凉话。

    声音不大不小,刚刚好能被齐国人听到。

    齐国人听的很清楚,也知道楚国人在针对谁。

    但他们能怎么办?

    在门口和楚国人打一架?

    先不说楚国人看起来就比他们年轻、强壮,就是年纪差不多,齐国人也不想和楚国人打斗。

    楚蛮子的绰号可不是随便喊出来的。

    大部分楚国人确实当得起这个绰号。

    齐国人喜文、繁华,对战斗之事并不热衷。

    尤其是贵族,只有少数贵族喜欢舞刀弄枪,这次使团中显然没有。

    齐国人只能装聋作哑,走进庄园。

    听着身后楚国人肆意的笑声,齐国人竟然冒出了小国使者受辱般的感觉。

    齐、楚两国使团的到来宣布了交流会的开始。

    齐国使团在交流会一开始就疯狂针对楚国。

    乾国人虽然可恶,但对交流会的保护还是非常严密的。

    谷他们就不信楚国人敢在这里跟他们动手。

    如果楚国人真的这么做了,齐国人也是非常乐意看到的。

    乾国人不会看着楚国人在他们的地盘上耀武扬威。

    现在乾国和楚国之间隔着顺国,而且两国之间也没有世仇,所以他们短期内并没有冲突。

    这对齐国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齐国使团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挑拨乾国和楚国之间的矛盾。

    虽然这样做不可能让两国真正打起来,但只要能保证他们不会联合就好。

    远交近攻的道理中州各国都明白。

    所以齐国人才会更敌视即将建立的乾国。

    就算之前神卫军没有侵占齐国北方诸郡,结果还是一样。

    乾国的位置就注定了齐国与乾国必会起争端。

    所有国家都看的出来,新生的乾国不会停下他们扩张的脚步。

    乾国扩张的方向就成了周围所有国家的关注点。

    南方还是东方?

    没有人认为乾国会向西方和北方扩张。

    这两个方向都是苦寒之地,就算占领下来,付出比收获还要大,有什么用?

    东方的齐国和南方的顺国才是最好等我目标。

    两国都不是鼎盛状态,面对乾国最盛状态的兵锋,不知道能不能挡住?

    或者樱花换个说法,能挡住多久?

    顺国已经证明他们挡不住乾国的征伐,除非有天大的转机,否则顺国依旧不会是乾国的对手。

    顺国应该是最担忧乾国进攻的国家,其次就是齐国。

    齐国在派使团参加乾国立国大典的同时也派了另外一支使团出使顺国。

    不管以前有什么仇怨,现在都得放下。

    只要乾国这个威胁还存在,齐、顺两国的关系就会持续改善。

    这次交流会与前十几次也没啥区别,非要找些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参加交流会的使团是最全的。

    还有一点也比较特殊,这次交流会还有一个特殊的参会者——杨远。

    交流会虽然已经举办了十几场,但杨远还是第一次参加交流会。

    前面的几次交流会比较简陋,错漏之处比较多,杨远便没有参加。

    后面交流会越办越好,但立国之事千头万绪,杨远被礼部和几位大臣们纠缠了好几天。

    没办法,就算杨远把权力下放给他们,有些事情他们也不敢自作主张,只能让杨远拍板。

    所以杨远只能痛苦了当了几天吉祥物,他的建议不少,但能被采纳的不多,应该说几乎没有。

    立国大典实在太重要,即便是杨远也不好改变太多。

    思想还没转变,彻底改变形式只能增加混乱。

    直到前两天杨远才闲下来,也是忙里偷闲,乾国有不计其数的事情等着他决定,只不过他不想事事过问。

    别的国主不敢放权,他敢。

    有十万神武卫和羽林卫,十几万本土军团在手,杨远不怕发生任何意外。

    杨远很早就进了碧月庄园,交流会召开之前他就到了碧月庄园。

    碧月庄园除了用来召开交流会外,也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

    杨远呆在沧羊城很容易被抓壮丁,所以他提前溜了出来。

    齐国人和楚国人的交锋也让杨远看见,他对此乐见其成。

    打起来才好呢,他不会坐视他们在这里打死人,但只要打不死,那就没问题了!

请假!

    生病了,休息一天!!

第七百二十一章 立国大典

    如果齐国人知道杨远的想法,一定会非常庆幸没有和楚国人动手。

    他娘的,有坏人呐!

    这要是真动了手,少说也要挨一顿打,运气差些说不定还得留下残疾。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楚国人也不敢过分挑衅。

    比较在人家的地盘上,太嚣张不好。

    还不如在齐国,楚国人在齐国嚣张一些没关系,只要不触及底线,齐国人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乾国人就不一定了,两个都是客人,在自己家打架已经足够不给面子了,就算真的出了伤亡,你们怎么好意思来质问我呢?

    当然了,如果你们寻求主人家的保护,我肯定会给,但你们好意思吗?

    堂堂两大中州霸主,寻求一个还未建立的区域性强国的保护?

    滋滋……

    我都替你们不好意思!

    杨远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波澜,这些使者都没有见过杨远,即便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看过杨远的画像,此时也认不出他。

    杨远的名头很大,顺国分裂者,乾国之主,但真正见过他的人很少。

    不过他之前还是很活跃,有情报人员关注到也很正常。

    只是这些使者都没有想过杨远会出现在交流会上。

    立国大典就在眼前,一国之主竟然还有时间参加这种宴会?

    就在没有人认出来的情况下,杨远开心的和诸多小国使者聊起了天。

    他也算跑了不少地方,尤其是中州北部的几个国家,他都游历过,虽然了解的不深,但冒充一个小国使者还是挺容易的。

    在杨远自信的表现下,居然没有人怀疑他的身份。

    虽然对他说的杨国没什么印象,但也没怀疑是杨远胡编的。

    能被乾国认证为真的使者并允许他们参加交流会,怎么会是假的?

    他们不是相信杨远,而是相信乾国。

    他们哪里会想到,这里根本就是杨远的主场,不相信也没用。

    诸国使者愿意和新到达的他国使者聊天。

    这些新人最好打探情报。

    想当初他们也是一样,懵懂啊!

    杨远借着新人使者的身份在交流会上混的风生水起。

    连楚国使团和齐国使团中都有人关注到杨远这个杨国使者。

    “哎,你们知道这个杨国在什么地方吗?”

    齐国使团中有一人正在询问身边的同僚。

    同僚也是一脸蒙圈,“没听说过,杨国?应该是不知道在哪的偏僻小国吧!”

    两人脸上尽是疑惑之色,作为多次出使他国的齐国官员,他们对中州各国的了解还是挺深的,不可能有他们没听说的国家啊!

    除非……

    它是新建立的。

    可能它之前不叫这个名字,也可能是趁着混乱从某个国家分裂出来。

    不管是哪一种,齐国人都愿意看到。

    中州上的小国越多,他们越开心。

    想必楚国人的想法也差不多。

    此时正在与杨远交流的就是楚国使团中的一个人。

    熊南有令,要尽快弄清楚交流会的一切,不与人交流肯定是不行。

    结果这个楚国傻子遇到了同样第一次参加交流会的杨远。

    虽然杨远对交流会的了解确实很深入,但他怎么可能会告诉楚国人呢?

    “不知道贵国在哪里,有机会我楚国愿与贵国互结友好。”

    杨远上哪去给他找个杨国,只能打个哈哈先糊弄过去。

    “杨国地处偏僻,国小民弱,能与楚国交好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只是我官小位卑,待我回国之后一定禀报国主,定会派使者亲自去楚国出访。”

    楚国人对杨远的回答很满意,一点都没有怀疑杨远只是在敷衍他。

    对齐、楚两国使者而言,没有人敢轻易骗他们,因为这样做意味着战争。

    强国对弱国的战争只需要一个粗糙的借口,面子就很适合。

    你不给我面子,我就打你!

    没毛病!

    真正的“面子”战争多了之后也就没有人想给强国这个发动战争的借口。

    这也养成了霸主国家使者的傲慢。

    他们逐渐认为不会有人敢骗他们。

    尤其是其他弱小国家的使者。

    杨远的活动范围在中州北部,他楚国使者虽然没从他口中得知杨国的位置,但从他们的谈话中判断杨国应该位于北方。

    这个位置非常不错!

    中州南部已经成了楚国的囊中之物,多一些北方的小弟更符合楚国的利益。

    楚国人的热情有没有打动杨远不知道,但被齐国人看在了眼中。

    齐国人在交流会上的目的很简单,楚国人想做的他们就破坏,楚国人不想做的,他们就要促成。

    哎!

    就是不能让你们舒服,气不气?

    反正我现在也没有精力做什么盟主,和其他小国联合的目的只是为了不让他们投向楚国。

    杨远看着面前暗中交锋的齐楚两国使者,表面不露声色,心中却笑开了花。

    有意思!

    太有意思了!

    他有心思撺掇两国使团的人打起来,交流会的护卫保证会在他们打的差不多的时候赶来。

    可惜了。

    两个使团的使者还保留着理智,没有当场打起来。

    在这么多使团面前打架可不是荣耀的事情。

    大家都是体面人,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架斗殴?

    杨远遗憾的看着两个使团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逐渐缓和,真想上去帮他们动手打个样儿。

    可惜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国的使者,说话的份量还比不上交流会上的一名侍者。

    交流会上的侍者说句话,各使团的使者还会琢磨琢磨是不是乾国的暗示。

    杨国使者说一句话,不重要。

    听不听无所谓。

    杨远又不能表明自己的身份,表明之后齐楚两国使者更不可能打起来。

    当着乾国之主的面打架,那就不是丢面子的事儿了,搞不好都得丢命。

    当然他们不知道杨远心里巴不得他们打起来。

    肯定不会追究他们失礼的事情。

    杨远给礼部官员讲了不少建议,但到了交流会上,他做的还不如礼部的官员做的好。

    显然他还不适合成为一名外交官。

    这意味他还需要更多的学习。

    因为一个优秀的君主本来就应该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官。

    最少也要是个合格的外交官。

    当然杨远还与其他优秀的君主不同,他完全有实力做一个完美的外交官。

    把所有的对手压服,当然就是最成功的外交官。

    交流会结束,乾国的立国大典举行在即。

    杨远也没时间再来参加有趣的交流会。

    遗憾!

第七百二十二章 立国大典2

    三月二十八,诸多大臣找到的吉日,杨远也就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在今天举行大典。

    今天的杨远彻底成了一个木偶。

    旁边的礼部官员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整个流程他已经过了两遍,每一次都感觉身心俱疲。

    此时也是一样,心中涌动着数不清的豪情,但杨远对这些流程真的无感。

    他宁可和一群敌人打一场,也不想在这儿当个木偶。

    不过这个木偶还只能他来当,想找个人替都不行。

    祭祖、祭天,像祖宗和天地乾国建立,杨远成为真正的乾国万民之主。

    这次大典之后再也没有人能质疑他的身份。

    中州上国家虽多,但见过立国大典的使者却不多。

    一个是因为距离,二是因为关系的好坏。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被灭掉的国家很多,但新建立的国家很少。

    数百年的征伐已经让百姓感到厌烦。

    即便本国被敌国侵占,想要反抗的百姓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百年前,如果本国被敌人占领,那么百姓们会全部聚集起来自发进行反击。

    如果这时有一个人振臂一呼,就会有无数人聚集到他身边抵抗敌人。

    抛家舍业在所不惜。

    中州各国之间的仇恨越发浓厚,但百姓们却变得逐渐麻木。

    他们宁可生活在敌人的治理下,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丈夫、父亲去作战。

    很多使者看完乾国的立国大典都很激动。

    他们自己国家的立国大典没见到,看看别人家的大典还是挺有意思的。

    不过也有使者感到很无聊,这种事情一点惊喜和意外都不可能发生,当然无趣的很。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一点意外,他们可能会更加高兴。

    很快,大典结束。

    祭祀天地这一套他们可是太熟了,立国大典没举行过,过年祭祀可是没少参加。

    流程基本差不多,不过是祭文有所不同。

    不过他们很快就见识到了乾国立国大典的不同之处。

    祭祀完毕之后,乾国人过来通知他们大典还没有结束,邀请他们参加阅兵仪式。

    阅兵?

    在各国阅兵并不是一件稀奇事。

    每逢大军出征或是得胜归来,君主都有可能会在军营或者王宫前举行阅兵。

    乾国的阅兵和往常的阅兵还不太一样。

    举行的地点不稀奇,乾国还没有王宫,但为了阅兵修建了一座广场。

    这座广场能够容纳一万人,广场北面是一座高台能够容纳五百人。

    各国使团加在一起人数肯定远远超过这个数量。

    所以只有各使团的正使才有资格登上正北的高台。

    一百多使者已经有些超额,乾国中有不少人不满,他们也想在高台上欣赏军队的风采。

    如果能腾出更多的位置,就能更多的乾国人登上高台。

    而且一些人还能带着家人一起登上高台。

    这么荣耀的事情当然得和家人一起才是最美妙的。

    杨远其实很想和张语一起在高台上检阅他的军队。

    他现在完全能够搂着张语的腰指着周围的一切,对她说道:“这就是我为你打下的江山!”

    可惜这一次不行,他和张语还没有成婚,高台之上除了杨远奶奶、娘亲和妹妹,就没有几个女性。

    仅有的十几个也全部是有诰命在身的官员妻子。

    至于没有官身的官员子女一律没有机会上高台。

    不过他们的观礼位置也不错,在正北高台的两侧各有一座矮一些的石台。

    各使团的副使和乾国的中层官员及高层官员家属都能在这两座石台上观礼,位置也相当不错。

    乾国的阅兵吸收了不少杨远前世阅兵的经验。

    齐步走、正步走这种壮声势的步伐肯定要拿出来。

    看着一个个方阵如同钢铁铸成一体般走过高台,高台上面的诸国使者和乾国官员都大受震撼。

    不过诸国使者在感受到震撼的同时还有一种恐惧。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军队?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所有人都有一个大脑,一颗心?

    让他们更加惊颤的还有每一个方阵经过高台的时候都有一阵声音巨大的解说。

    “现在正走过广场的是神武卫的骑兵,他们跟随大王从沧羊县起兵,曾经击败过……”

    “此时走过广场的方阵是羽林卫,他们……”

    “此时走过广场的方阵是……”

    ……

    接连不断的方阵走过高台前的广场,每一个方阵的介绍都让高台上的各国使团面色凝重一分。

    他们能看的出来,这些军队不是徒有其表,而是真的很厉害。

    不光是战技和严整的步伐,诸国使者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杀气和渴望。

    这是一群渴望战争的士兵,有他们在,乾国的扩张便不会停下。

    每个统治者都不能忽视下面的声音,尤其是底层士兵的声音。

    他们可能不会造反,但绝对能影响一场战斗的胜负。

    一场场战斗的胜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夸张一些,一场战斗就足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了。

    连锁反应有时候比想象中的更可怕。

    诸国使者看到杨远兴奋地站在高台上冲下面经过的受检阅部队,也看到下面的士兵对杨远的热爱。

    这意味着杨远和底层士兵的利益是一致的。

    乾王没有停止扩张的想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

    与乾国较近甚至接壤的几个小国使者的心顿时沉了下去。

    即使是齐国使者也感觉一阵压力从四周压过来,让他的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

    “乾国下一步是向南还是向东?”

    齐国使者看向高台中心的杨远和周围的乾国官员,希望能够从他们脸上找到答案。

    可惜,除了高兴、自豪和荣耀,他什么也没看到。

    “不行,我必须做点什么,如果乾国真的想要进攻齐国,我要把消息提前传回去!”

    当然如果乾国不这样做更好!

    齐国使团决定暂时放弃和楚国使团斗气,把精力放到正事上。

    多拉拢几个小国,在乾国东边设立一道放线,让他们知难而退。

    乾国也不是没有敌人,顺国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如果这道放线依旧无法阻止乾国东进,那么他们能不能联合顺国一起围剿乾国?

    齐国使者认为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顺国虽然战败了,但应该还保留了一些底蕴。

    加上他们齐国的协助,堵住乾国的扩张应该没有问题。

第七百二十三章 再次扩张

    在各国使者各种各样的心思中,乾国的立国大典和阅兵仪式顺利结束。

    对杨远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祭祀和仪式。

    他并不在意这场阅兵会对其他国家使者造成什么样的触动。

    虽然这也是他举行阅兵的理由之一。

    但杨远更在乎的是这次大典和阅兵对乾国百姓的影响。

    他想让所有乾国百姓看到,他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

    没有任何敌人能够从他们手中夺走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有了神武卫和羽林卫作为一个后盾,杨远只需要尽收百姓之心,他便能推行一切他想推行的东西。

    大典结束,紧张了三个多月的沧羊城终于不再那么紧张。

    百姓们已经彻底放松,官府却还需要保持警惕。

    几十个使团还聚集在沧羊城,他们不想搞破坏,兵马司和郡守府也得时刻关注他们,万一哪个使团想不开,和别的使团或者本地人开片,兵马司至少要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他们可以死,但最好不要死在乾国。

    不是害怕他们背后的国家会有什么行动,而是丢不起那人。

    在自己的疆域内刺杀他国使者,这不是赤裸裸地打他乾国的脸吗?

    各国使者的死活乾国不在乎,只要不死在乾国就行。

    大部分使团在大典结束后便离开沧羊城。

    他们要将在乾国经历的一切回去讲给国内的大王和公卿们。

    虽然之前也发回过几封信,但在信上终究讲不太清楚。

    很多事情也不适合写到纸上。

    大部分使者背后的国家都是国小民弱,信使在半路上发生意外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也只有结成使团才能减少路上被截的风险。

    距离越远的国家使团离开的时间越早,他们要尽快赶路,否则等其他国家使团的人回去他们的国家要吃亏。

    杨远没有让人阻拦各使团离开,也不担心他们将乾国的消息送回本国。

    大典结束第三天,杨远召集众臣在行宫议事。

    这次议事有两个主要议题。

    一个是杨远的婚事,另外一个是乾国继续扩张的方向。

    第一件事没什么好议的,在准备立国大典的时候,杨远的婚事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第二件事也没有太多的争议。

    这也是在立国大典之前就商量的差不多的事情。

    这次议事只是重新确定,行成具体的行文,发到各军之中。

    “下个阶段向东进攻应该没有异议了吧,那就商议下一个议题。

    此次向东作战出兵几何,何人统兵?”

    乾军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前的“劳模”巩义、马腾等将领反而清闲下来。

    十万人以下的出兵作战基本上已经和他们无缘了。

    巩义对这种改变接受的很快。

    他一直都是神卫军统帅,亲自带兵冲锋、身先士卒的机会本就不多,现在也没差到哪里去。

    马腾就很难受了。

    让他在沧羊城呆着比把他关起来还难受。

    殿中众人商议出兵数量和领兵将领的事情,马腾一言不发地看着龙椅上的杨远。

    杨远的眼神何等好使,一眼就看到了马腾的异常。

    他都不用马腾开口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只是他现在要学着去做一名优秀的王者,为以后成为更优秀的皇者做准备。

    不是不能直接指派马腾加入这次作战,直接指令他做为作战主帅也可以,但没必要。

    谷他召集所有重臣,二三十个人坐在一起商议,就是想找到一种适合乾国的决策方式。

    单靠一两个人做决策出现错误的概率比更多人做决策出现错误的概率大。

    当然人太多也不行,效率低,也不一定就正确。

    多数人的错误可能比一个人的错误更加可怕。

    杨远还未成婚就已经思考适合后辈们的决策方式。

    这心操得够早的!

    不过杨远也明白,不会有万世之国,能够让中州百姓多过几年好日子就让他很满足了。

    杨远只能忽视马腾的越来越灼热、幽怨的目光,平静地听着众臣的商议。

    争议还是有的,但在已经搭好的框架下没有打起来。

    针锋相对也是没有的。

    乾国还在立国最初期,正是大家一起努力积极发展国力的时候,所有人都将目光放到了乾国之外。

    等到乾国的扩张放缓,国内的争端才会逐渐凸显。

    这是杨远也无力改变的事情,只要他的臣子中还有非召唤出来的人,争端与矛盾就不会消失。

    只是现在对外扩张掩盖了内部矛盾。

    没有表露不意味着没有或者消失。

    一个时辰后,殿内的议论基本结束。

    最终在杨远的暗示下,众臣还是决议出让马腾成为这次东征的副帅。

    不是他没有能力成为主帅,只是他的性格太吃亏,让他成为主帅其他重臣都有些不放心。

    于是马腾成了副帅,赵龙成了主帅。

    神卫军改编的神武卫和羽林卫暂时不动,东征的主力只能有本土民团整编的四大神兽军团组成。

    所以让赵龙做主帅也就顺理成章。

    马腾对此也没有意见,只要能让他参加作战,副帅就副帅,先锋就先锋。

    做主帅反而让他感到束缚,带头冲锋的主将不少,带头冲锋的主帅可是没几个。

    会议结束,众臣离开各自准备杨远大婚和东征的事宜。

    杨远算是彻底闲了下来,比立国大典举办前还要闲。

    成了乾王,他便不能轻易出宫。

    而且杨修现在完全断绝了他和张语的联系。

    不久后就是大婚,杨修可不敢再让他们飞鸽传书。

    好在大婚的时间也快了,一对儿小爱侣也不用忍受太久思念之苦。

    十天后,杨远与张语的大婚终于开始了。

    今日的沧羊城再次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各国使团还有一半左右没有离开,参加了这次乾王大婚。

    离开的使团也留下了专人参加大婚。

    一个人不留那不是明摆着不给乾国面子,或许这就是一场战争的伏笔。

    于此同时,一支六万人的军队正在从陈郡出发,向东而去。

    其中步军五万,骑兵一万。

    这么多军队从沧羊郡出发不可能防住诸国使团的视线,只有从其他郡出发才有可能保持隐秘。

    沧羊城一片喜庆,陈郡一条不为众人所知的小路上,行军的队列蜿蜒了数里。

    齐国正使此时没有离开沧羊城,但他已经派副使回国,提议组建西部防线的事情。

    不过看赵龙的行军速度,这道还在纸面上的防线恐怕要永远留在纸面上了。

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婚,东征

    沧羊城,乾王大婚让这座城池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虽然他们没有资格进入行宫参加乾王大婚,但杨远的恩赐能落在他们身上。

    城外的农夫有减税的恩赐,城内的市民也有实物赏赐。

    尤其是沧羊城内百姓,每人都能收到十斤米面和两斤油。

    沧羊郡百姓这几年对杨远的贡献很大,虽然日子也过的更好,但那都是百姓们辛勤劳作换来的。

    现在才算是杨远对他们的回报和恩赏。

    杨远没有在婚礼上搞什么幺蛾子。

    他怕张语多想,这场婚礼的主角是两个人,但在他心中张语才是最重要的。

    他要举办的是一场她心里最盛大,最想要的婚礼,其他的不重要。

    那么张语对这场婚礼满意吗?

    当然!

    满意到不能再满意!

    全世界再也没有比这场婚礼更让张语满意了。

    其实只要新郎是杨远,什么样的婚礼在她心中都是世界上最棒的婚礼。

    ……

    夜幕降临,杨远陪着手下的重臣、将帅以及兄弟们喝了一会儿酒,然后便回了后宫。

    行宫此时已经完全改建完毕,前面的宫殿与后宫的宫阁都已经建好。

    住上个几百上千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杨远现在只有一个王后,后宫很空荡。

    本来他觉得有张语一个青梅竹马已经足够了。

    但当他成了乾王之后便明白,他的想法还是太单纯了。

    即使他不想招惹其他的女人,他的后宫也不可能只有张语一人。

    杨远前世中倒是有几个皇帝只有一位皇后或极少的妃子。

    但总归要有一个前提,有继承人诞生。

    一个合格的王者必须考虑到继承人的问题。

    何况杨远的目标远远不是合格。

    不过那都是以后的事情,杨远和张语刚刚成亲,还不到他烦恼的时候。

    反而东征的事情不可拖延。

    所以大婚之后的第二天便开始认真工作。

    当然现在他也没啥可亲力亲为。

    战场都在千里之外,别说他不是兵仙、武圣一类的人,就算是也不会在千里之外指挥作战。

    赵龙和马腾又不是庸人,他为何要插手?

    后勤补给的事情也有朝中的重臣负责,不会出现问题。

    现在的杨远更像一个吉祥物,坐镇朝堂,下面众星垂拱,根本不用做更多。

    那怎么行?

    我到中州就是为了改变它的,当个吉祥物怎么成!

    但此时他想要离开沧羊城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没有大事他这个乾王也不好随意离开都城。

    “坏了!失策了,不应该这么早称王的。”

    称王能够安抚麾下众臣、众将之心,更能让麾下的百姓安心生活。

    可是却让杨远身上的束缚多了很多,他也可以像一些君主一样肆意妄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那不是他的追求。

    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

    杨远自认为不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虽然他也不会拒绝。

    所以他不会肆意妄为。

    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杨远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行动。”

    东征还未开始大王又开始谋划南征!

    “这,有些急迫了吧!”

    听到杨远的暗令,兵部尚书和五军都督府的将军都觉得他有些召集。

    当然将领们是支持南征的,只是怕大王太急吓住那些文臣,导致出征不利。

    谷“大王,东征之事千头万绪,还没有理清,南征的事情是不是可以稍稍延后一些,等东征的战事差不多之后再进行南征?”

    大臣们知道杨远既然提出了南征的想法,那他们就不可能阻止。

    他们能做的只是建议杨远把南征的时间推后,给他们多点时间准备。

    乾国疆域内所有的郡县都在逐步改革,今年已经开始看到粮食增长,商业繁荣。

    但底蕴还是有些不足,毕竟前半年他们还在和顺国作战。

    顺军虽然败退,但他们也消耗了不少粮草物资,还有一些郡县的粮草物资被他们带走或摧毁。

    能够这么快恢复过来还多亏了其他郡县的支援。

    杨远也暗中从随身空间里拿出不少粮食,支援乾国各郡的恢复发展。

    所以他这个大王还是很重要。

    就算是个吉祥物也是机器猫,能够随时从肚子前的白兜兜里掏出神器道具。

    杨远虽然不如机器猫掏出来神器道具多,但他掏出来的都很重要。

    粮食、兵器以及最重要的——人。

    有了这些还要什么自行车!

    杨远明白臣子和将领们的想法,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等到你们都准备好了我还有什么用?

    就是得在你们准备好之前发动南征。

    这样杨远才有机会离开沧羊城亲自去前线。

    当然他也可以用大王的身份直接下令前往前线,但他不想那么做。

    他现在正想办法给自己身上套上绳子,怎么会轻易破坏自己的规矩?

    不过他现在还年轻,这些绳子可以宽松一些。

    杨远主要是为了晚年和下一代考虑。

    不能让“他们”太肆意妄为!

    几位大臣发现他们并没有打消大王的想法,南征之事已成定局。

    果然如此!

    几人暗中对视,大王想做的事情还没有没做成的。

    看来这次也是一样。

    不过他们还是努力争取一下,多一天准备时间都是好的。

    杨远也没有逼迫过紧,不管他们怎么拖延,半月之内他是一定要发动南征。

    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可能在半月之内做好南征的准备。

    最终还是得他这个大王御驾亲征,才能获胜。

    我真他娘是个天才!

    杨远为自己找到御驾亲征的办法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谁也阻止不了他。

    刚刚有点空闲时间的乾国大臣又开始忙碌起来。

    比之前还要忙碌。

    福报加倍!

    众多大臣嘴上感叹大王不愧是天命之子,如此勇进,定能一统中州。

    心中如何想却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看着他们日渐消瘦的身躯和疲倦的面容,可想而知他们不可能没有怨念。

    怨念可以有,但战备不能松懈。

    官府的大动作还是影响了民间,粮食、人工都有些许涨价。

    不过即便是明智之士也只能想到大王在用兵,却想不到大王不仅要用兵,还要对两个大国用兵。

    先难后易,能够决定中州大势的终究只是少数几个国家。

    沧羊城内,齐使生出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乾国人要动武!

    东方还是南方?

    杨远表示:我全都要!

第七百二十五章 东征,南征

    驿馆。

    齐国使团内的气氛十分凝重。

    “大人,如果乾国真的要我齐国动武,前些日子派回国的人恐怕要遭遇不测。”

    齐使心中也有预感,回国报信的人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

    就算他此时再派更多人回去,估计也出不了乾国,不,是沧羊城。

    齐使现在只有一个选择,率领使团返回齐国。

    乾国不会截杀他们整个使团。

    就算乾国要与齐国全面开战,也不会截杀他们。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乾国现在也是一个大国,自然要注意大国的形象。

    别说截杀他们了,乾国还得保护他们,护送他们安安全全的走出乾国。

    过了边境,乾国人看不到他们的时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都不用乾国人亲自动手,就可能冒出来无数胆大之徒袭杀使团。

    这是唯一的也是最危险的一个办法。

    但齐使只是选择这个办法。

    原本他还想从乾国离开时候再去一趟顺国,商议一下齐、顺联盟的事情。

    现在只能先回国了。

    如果他还能活着回到临淄,或许还有机会实现这个计划。

    如果不能……

    “祝我好运!”

    第二天,东城门。

    礼部两位官员目送齐国使团离开沧羊城。

    “真的要放他们离开?”

    一位礼部官员对身边的同僚问道。

    民间虽然没有传开,但他们都知道,大王正准备对齐国动兵。

    这个时候不是应该阻止齐国人把消息带回去吗?

    让齐国使团离开不是放虎归山?

    “不至于,不至于,离了沧羊城还是我乾国疆域,想回齐国,啧啧……难喽!”

    闻言第一个开口的礼部官员也露出领悟到的微笑。

    朝廷直接出面阻拦齐国使团终究不太好,大王的面子上也过不去。

    不如放他们离开沧羊城,这一路山高水远,齐国人想要回去可不容易。

    希望他们一路安康吧!

    礼部官员好歹也和各国使团相处了这么久,送个临别祝福还是应该的吧。

    不过其他部的官员会送什么就不一定了。

    礼部人轻言微,着实不能帮他们说太多话。

    ……

    如此顺利地从沧羊城出来让齐国使团产生了一种错觉,“大人,乾国人是不是没想拦截我们?”

    如果乾国人不打算拦截他们回国,那么他们之前的推测是不是也要推翻?

    齐国正使对于乾国放他们轻易离开也有些疑惑。

    按照他的推测,乾国不说不让他们出城,也应该在他们出城的时候刁难他们一番才对。

    用尽一切办法延缓他们回国不是乾国人最想做的吗?

    难道乾国的目标不是齐国?

    不可能!

    乾国的目标一定是齐国!

    齐使心中回想在沧羊城的所见所闻,他重新坚定了自己之前的推断。

    “不管乾国人想做什么,我们都要用最快的速度返回齐国!”

    齐使的话让使团一行人沉默了片刻,他们其实心里都明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但还是忍不住往好的方向想。

    可是正使的话让他们明白,不要有侥幸心理,他们前方的路依旧充满危险。

    齐国使团路过半柱香后,黑翼的人出现在原地。

    他们从齐国使团走出驿馆的时候就跟着他们,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跟着,一路跟到齐国。

    或许他们根本到不了齐国。

    “不用跟太紧,等他们出了沧羊城范围再跟上去就行。”

    黑翼不打算在沧羊城范围动手,现在跟太紧容易打草惊蛇。

    沧羊郡不大,但齐国使团想要走出去不会比他们来的时候更快。

    当初他们为了齐国威严,宁可原地踏步也不肯行进。

    现在他们想跑起来黑翼都不会给他们机会!

    齐国使团出了沧羊城范围,黑翼等人很快就缠了上来。

    齐国使团发现路上的意外变得格外多。

    马匹惊了,车轱辘掉了,使团成员闹肚子,吃饭被坑……

    短短两天使团就变得沉闷了许多。

    同时一股怒火正在使团中酝酿。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虽然已经料想到乾国会阻止他们回国,但接连不断的“意外”还是让他们感到愤怒。

    “全都是上不得台面手段,果然是新立之国,一点仁义都不讲。”

    齐国使团的愤怒、讥讽和谩骂都不能改变他们的遭遇。

    他们的归国速度被极大的拖慢。

    另外一边,陈郡,十万乾军已经准备就绪。

    其中八万本土军团,两万神武卫。

    赵龙不是第一次做大军统帅,之前巩义常做神卫军统帅,赵龙便是民团统帅。

    现在他麾下的士兵更加精锐,总不能因此就不会打仗吧!

    赵龙:“沧水关拿下来?”

    副将站在赵龙身边,“拿下来了,关内本来就有我们安排的后手,昨天晚上刘豪带人重新攻占了沧水关。”

    赵龙满意地点点头,占了沧水关,他们这次出征便有了保障,进可攻,退可守。

    齐国没能加强沧水关的防守就是他们最大的失误。

    沧水关原本是顺国的关隘,后来被神卫军占领,连齐国西北部的三个郡都成了神卫军的地盘。

    如非顺国突然重视杨远的神卫军,乾、顺开始全面大战,更多的齐国郡县都要落到神卫军手上。

    最后杨远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先放弃齐国这边的利益,全力迎战顺国。

    结果证明他的决策还是比较正确的,顺国被他击败,丢了近半领土,齐国也没有得寸进尺,只是抢占了沧水关。

    齐使那时神卫军是能守住沧水关的。

    只需要几千神卫军就能保证齐国无功而返。

    后来战斗越来越激烈,神卫军主力全都调往南方,而东面的防线太长,沧水关守将最终放弃了关隘。

    也是当时杨远手上缺少水军,否则沧水关说什么也不会让给齐军。

    现在重新夺回沧水关的还是原来的沧水关守将刘豪。

    当初放弃沧水关可是让手下的士兵们很不满,要不是刘豪乃神卫军将领,早就被人弹劾到死了。

    私弃关隘,不管在哪个国家都是掉脑袋的罪过。

    现在也算是雪耻了。

    刘豪此时站在沧水关的城墙上,看着东方,河对面就是齐国的沧德郡。

    一块熟悉的地方。

    刘豪都快把那里当成主公,不对,现在应该说是大王的地盘了。

    “远远不够,这才哪到哪儿,等到三个郡都夺回来,这场战争才算真正的开始!”

    被占领过一段时间的齐国三郡在他眼中俨然已经成了乾国的地盘。

    这种主人翁的意识值得称赞!

第七百二十六章 东征,南征2

    东征的进行比较顺利,南征的事情反而比较麻烦。

    沧羊城积攒的粮食物资肯定要优先供给东征的军队。

    但南征又是大王亲自要求的,下面的官员也不能不重视。

    粮食从何而来?

    兵甲又从何而来?

    现种现收现打造肯定来不及!

    直接上报大王,建议他把南征的日子往后推推?

    他们还没活够呢!

    就算杨远不要他们的命,他们还想要前程呢?

    大王下令的事情都做不好,以后怎么能坐上高位?

    不好办也得办!

    “大人,着实没法办呐!”

    “大军东征已经带走了大部分粮草物资,剩下的还要供着城内百姓,百官署衙,实在拿不出更多的粮食!”

    “那你说怎么办?大王要粮食,你说没有吗?”

    “大人,粮食不是没有,可是需要时间呐!

    这运粮的事情哪有不需要时间的,就算是军粮转运也需要不短的功夫。

    何况现在南…之事还要保密,转运粮食岂能大张旗鼓?

    只要您争取让大王宽限些时日,咱肯定能把粮食准备好!”

    “他娘的,屁话!老子要是能让大王延后还会和你在这儿着急!”

    两名户部官员面面相觑,他们无力改变大王的命令,只能一把一把的掉头发,想办法。

    杨远从安保局的人手中接过情报。

    上面记载的是朝堂上发生的一切。

    其中户部官员困难的记载是最多的。

    还有一部分记载是城内百姓因户部频繁调动粮食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杨远一看这怎么行呢?

    “下令,不能因为户部的行为干扰到城内普通百姓的正常生活,否则有过无功!”

    命令一出,户部和兵部的主官差点爆出脑淤血。

    这不是欺负官嘛!

    又要粮食,又不能影响市场。

    普通百姓的生活与市场息息相关,应该说他们就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活应该怎么做?

    做不了!

    “韩相救命!请韩相救救吾等性命啊!”

    一日,户部与兵部负责调配粮草物资的主官联袂来到右相韩准家中,请他指点迷津。

    韩准是中州本土人,是杨远为本土文官选择的带头人。

    韩准不知道追随者和帝国士兵的底细,但他知道大王有一个他完全触摸不到的人才来源。

    那些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很快就能得到大王的信任,被委以重任。

    当然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有才华、有能力的。

    不一定比朝中的诸位大人们更能办事,但也不会弱到哪儿去。

    韩准也很好奇他们的来历,但杨远和他聊过一次后,他便打消了念头。

    乾国的情报组织不仅让敌人恐惧,让自己人也心存忌惮。

    大王不让打探,那就不打探。

    好好的右相不做,为什么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韩准也领悟到大王有意让他成为文臣领袖之一。

    虽然只是之一,但韩准还是非常高兴,大王信赖,我必不辜负!

    看着满脸苦色的两位官员,韩准说道:“大王不会要你们的命,何来找我救命?

    如果大王真的想要你们的命,找我救命也没用,谁也救不了你们。”

    韩准的话让两个人对视一眼,相顾无语。

    “呃……韩相,我等知道大王不会杀了我们,可是完不成大王的任务,我等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此时韩相若能为我们指条明路,无异于救命之恩。”

    韩准看着满脸诚意的两人,并没有立即接受请求。

    他已经是乾国文臣领袖之一,算不得一人之下,但已经是万人之上。

    一个户部一个兵部的中高级主官对他的报效能有多大用。

    以他的聪明才智加上对大王的了解,韩准已经猜到了杨远的心思。

    大王这是又呆不住了!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是主公的时候还可以让他出去,现在成了大王,再想像以前一样出去就难了。

    这次南征就是大王创造的一个绝佳机会。

    户部和兵部完不成任务,其他人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只有咱们的乾王才能完成这种不可能完成的命令。

    这也是几乎所有本土文臣武将都默契的一点,不要追寻大王为何能够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就和那些能征善战但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将士们一样,不必追寻真相,相信他们就行了!

    韩准不支持大王御驾亲征,本土的文臣绝大部分都不支持。

    有一部分非本土文臣也不支持杨远去前线。

    所以杨远才想用这种方式让他们不得不同意。

    现在看来大王的办法要成功了。

    除非朝中的大臣们联合起来一起反对杨远,让他下令给户部更长的准备的时间,否则就只能让他亲自出征了。

    让所有大臣联合起来是不可能的。

    因为韩准自己就知道大臣中已经有支持大王亲征的人了。

    到时候他们不仅不会跟他们一起站出来,反而会阻止他们阻止大王亲征。

    好像绕口令,简单一点说就是所有大臣不可能联合一起反对大王。

    所以大王亲征已经是一个事实,只要有人出来象征性的提出来,大王就会顺水推舟,决定下来。

    只是这个站出来提议大王亲征的大臣并不好找,现在不就来了!

    韩准没打算自己站出来,甚至不打算让自己手下的官员站出来。

    他面前这两个人才是最着急的,那就让他们也为大王出份力吧!

    韩准:“你们俩个的事情不是麻烦,只要你们肯……”

    韩准放低了声音,他一边给两人暗示如何解决麻烦,心里一边思考一会儿得让他们从后门离开。

    最好不要让人知道这两人是受自己的引导才提出让大王亲征的。

    虽然会得到大王的赞赏,但这样的赞赏还是少点儿好。

    他已经是右相,除了官位之外,他还有一些追求的。

    两人从韩准府上离开的时候脸上都有纠结之色。

    他们并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啊!

    蛊惑大王出征可不是一个好名声。

    都知道大王出征会胜,为啥还没有人早早跳出来?

    因为有些事情虽然是好事,但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不一定了。

    但他们此时已经别无选择。

    要么当大王的前锋,冲锋陷阵,要么放弃前途,直接摆烂。

    他们还年轻,自认为还有些前途。

    所以他们准备做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吧!

第七百二十七章 南征之始

    第二天朝会。

    户部侍郎上书,十日之内无法完成南征所用之粮草,希望大王能够宽限些时日。

    然后兵部一位选官也出来禀报,兵甲物资也因为东征色原因需要更长的时间准备。

    户部、兵部两位尚书此时宛如两座雕像,听到手下的奏报后一言不发。

    诸位大臣对他们两个的定性非常佩服。

    装聋作哑的本事独一无二。

    杨远听完两人的奏报顿时大怒,“南征之事是朝廷已经定下的大事,为何尔等做事拖拖拉拉,难道想让顺国休养生息,恢复实力之后再让我乾国将士去征讨吗?”

    杨远越说越愤怒,仿佛随时可能拔剑砍人。

    他的表现让大臣们在心里吐槽不已,生气,心里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但大王现在很生气,他们也得跟着惶恐。

    “大王息怒,吾等万死!”

    杨远见他们只是认错,却没有一人站出来,脸是真的有些变黑。

    这帮人是真的能演啊!

    杨远死亡凝视般的目光看向户部和兵部的两位官员。

    事情是你们引起的,现在还想装死!

    两位大臣已经感受到了大王的目光,有杀意!

    咱们大王的杀意可不仅仅是恐吓,是真的能要人命的。

    没有哪个开国之主手上没有杀戮。

    杀的敌人胆战心惊,杀自己人也不手软。

    两人无奈,只能在多位大臣警惕的目光中说道:“南征之事还请大王独心圣裁!”

    好!

    不妙!

    两种情绪顿时在大殿内升起。

    杨远心满意足,但此时却不能表露半分。

    他重新坐会椅子,还没等他开口,反对他亲征的大臣就站了出来。

    “大王乃一国之主,千金之躯,岂能轻易出征冒险。

    臣请大王坐镇中枢,指挥作战即可!”

    杨远还是原来那个杨远,又不是原来那个杨远。

    以前大臣们不一定都支持他亲临前线,但表示明确反对的不多。

    现在,只要不是支持他亲征的大臣,全都明确表示反对他亲临前线。

    这是身份地位带来的改变,与杨远本身的能力无关。

    敌人也会因为杨远身份的变化而改变对他的方式。

    如果说以前针对杨远的的力度是十,那么现在的力度就是一百,一千。

    如果被敌人发现杨远出现在战场上,他们愿意用一场战败换他的命!

    但杨远还是如愿以偿的成为了此次南征的主帅。

    正如之前所说,乾国朝堂众臣并非铁板一块,他们有着各自的追求。

    有人反对大王亲征,就有人支持大王亲征。

    在杨远摆明了拉偏架的情况下,支持亲征派获得了胜利。

    在任命左右相管理国事之后,杨远带着四万神武卫离开了沧羊城。

    “你们也不用担心,孤信任你们才会让你们处理政事,不要担心有人中伤,孤不会怀疑你们!”

    “乾国就这么大,能有什么不能处理的事务?

    如果两位爱卿真的不能拿主意,那就让人直接送到我手里,坏不了事!”

    面对杨远的无比信任,两位相卿感动的就要痛哭流涕。

    有哪个王者能够像杨远一样信任手下的大臣?

    中州上大臣弑主的事情也没少发生。

    就冲大王这个优点,他就有更大的概率一统中州。

    这是很多乾国大臣的想法。

    他们看出了乾国的潜力,所以更愿意付出一些利益也要支撑乾国更快的发展。

    没有什么比一统中州更让人兴奋。

    如果真的能做到,不仅能获得更大的现世利益,还能名留青史。

    想想未来史书上的记载,他们就有一种忍不住战栗的感觉。

    浑身发抖!

    从中州历史上往前捯一千五百年,也只有神武大帝曾经做到过一统中州。

    跟随在他身边的文臣武将也都成了千年来众多文臣武将的偶像。

    有杨远在,根本不用等户部和兵部准备好粮草物资之后在行动。

    杨远就是移动仓库,一个什么都齐备的移动仓库。

    因为马腾去了东面,杨远麾下的神武军中就少了一支骑兵编制。

    行军速度慢了不少,但他也没计划再召唤出来一支骑兵。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乾国建立之前,召唤一支五千人的骑兵会让杨远非常肉疼。

    乾国建立之后,更肉疼!

    疼到无法呼吸!

    地盘越大,杨远越穷。

    至少两三年内是这样了,乾国现在大概有九百多万,不到一千万人,只有沧羊郡数十万百姓算是过上了温饱的日子。

    东北四郡的其他三个郡的百姓算是勉强温饱。

    其他郡县的百姓连完全温饱都算不得。

    乾国建立之后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到了发展民生上面。

    别看杨远现在发动了东征、南征,这只不过是为了保障国内能够安心发展民生。

    杨远那么多追随者都没有参加东征和南征,全都在国内努力工作。

    其实杨远这么年轻,等乾国发展几年再扩张会更顺利。

    那时候就算遇到多国联合对抗他也有绝对信心和实力击败他们。

    只是……

    “时不我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杨远不想等太久,急一些又何妨。

    这时的中州各国算不得是比烂的年代,但也说不上比强。

    大家看似很强,但其实内外都是一团乱麻。

    反而是新建立的乾国,国内的矛盾不尖锐,上下一下,底子也不弱,爆发出来的力量更强些。

    “不能给顺国更多调整的时间,上一次他们虽然败了,但没准就被我们打醒,重新焕发了生机。”

    杨远对他手下的大将们说道。

    他的推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只是发生的概率很小。

    因为顺国有一个很大的麻烦没有解决,继承人!

    三位继承人此时已经分出了强弱,但还没有哪一位被踢出局。

    继承人问题不解决,顺国就不可能将国内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也不可能是乾国的对手。

    趁你病要你命!

    此时不动手,难道还等你王位传承成功,解决了国内的反对力量,凝聚了民心之后再动手?

    ……

    半月后,杨远才带着四万神武卫感到了最南方的洞庭郡。

    这是乾国与顺国交界的地方,与当初的承安郡有些相似。

    神武卫到达洞庭郡之后没有立即向顺国发动进攻。

    洞庭郡对面是顺国的南湖郡,驻扎着十万顺军。

    四万神武卫在野战中肯定能击败十万顺军,但攻城就算了。

    神武卫的精锐不能全都折损在攻城上。

    还是得有兵力优势才行!

第七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一战

    中州历史上不缺少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但若是后人仔细想想,探求一下他们的想法。

    他们真的愿意以少打多吗?

    有谁愿意用八万迎战二十万?

    又有谁愿意五百打十万?

    只不过是没办法而已。

    如果能用兵力直接碾压敌人,鬼才愿意用少于敌人的兵力去战斗!

    神武卫在洞庭郡休整了十日,一边等待其他部兵马到达一边维持日常训练。

    杨远趁着这个时机巡察了洞庭郡的官员的工作。

    洞庭郡是乾国最后抢占的郡之一,比承安郡还要晚一些。

    毕竟之前承安郡比洞庭郡还要靠北一些,那里才是乾、顺两方交战的核心。

    洞庭郡这边只有当时还是民团的本土兵马与顺军对峙。

    双方都很克制,洞庭郡又不是主战场,投入的兵力也不多。

    大家都在混,谁先动谁露出破绽的可能就大。

    当时民团的主力都在赵龙手里,洞庭郡的民团将领倒是想立功你好,可惜没什么机会。

    手里的兵马不太多,算不得精锐,只能说是合格,面对顺军的时候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顺国的问题虽多,但在士兵战力上还是很强的。

    最关键的是民团将领手中掌握的粮草物资太少,很难支撑一场激烈的战役。

    当时乾国一边在承安郡和顺国决战,一边占领北方诸郡。

    要消耗粮草的地方太多,要不是承安郡有杨远悄悄拿出随身空间的粮食作为补充,神卫军哪里有资本和顺军对峙那么久!

    这一次南征为何非得杨远出手才能胜利?

    不是他有多么强大的指挥能力,也不是他有万人敌的武力。

    而是他手中有着源源不断的粮食,兵甲,甚至兵马。

    这才是杨远不可或缺的原因!

    洞庭郡上下有一半的官员是原来顺国的官员、学子。

    仗打到后面,忠于顺国的人早就跑到了南方。

    留在本郡的都是不想背井离乡,心中有些其他想法的人。

    神卫军也急需一批治理人才帮助他们治理各郡县。

    政务学堂和其他方式培养人才的速度赶不上神卫军地盘扩张的速度。

    现在乾国已经建立并且逐渐稳固下来。

    朝廷中枢也制定了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

    洞庭郡也应该有些变化。

    杨远借着聚兵的功夫巡察洞庭郡,就是想要看看郡里的官员有没有大力推行朝廷的政策,有没有贪赃枉法。

    而且他还想看看,朝廷的政策到了地方之后适不适合当地的情况,有没有变形。

    新政推行的时间尚短,朝廷也就没有派人集中巡视。

    而且新政中很多政策都在沧羊郡和其他东北三郡推行过,很多大臣人认为只要管好吏治,其他的不用多管。

    自古以来,新政的失败有七成乃至八成要归罪与地方官吏。

    他们歪解扭曲了新政的政策,或为己利或为政见不同。

    百姓们对新政旧政其实并不感兴趣,哪个政能让他们过的更好,他们就支持哪个。

    新政往往就是宣传的很好,结果施行一两年甚至半年后就开始变味,结果百姓的日子比原先还难过。

    这新政还能说是善政吗?

    杨远非常明白因地制宜的道理,就算是在沧羊郡施行的很好的新政,到了其他郡县就不一定了。

    除了人不同之外,环境也很重要。

    洞庭郡与沧羊郡的环境差异就很大。

    沧羊郡多山,洞庭郡多水。

    洞庭郡内三成的面积都是水,剩下七成还有三成是山岭矮丘。

    耕地面积比较少,农民较少,渔民较多。

    沧羊郡的新政对农民有益的地方不少,但对渔民没有具体规定。

    按杨远的想法,农林牧渔应该都算是一个阶层,新政要保证的就是他们的最基本利益,然后才是更多更广大百姓的利益。

    可在中州这四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尤其是在官府眼中。

    四者中只有农民算是比较重要的,其余的都算不得有多重要。

    有些地方官府甚至认为后三者过多会影响本郡治理,不仅不支持,还会有所打压。

    相比有田的农民,渔民、猎户和牧民更容易走极端,或者成为帮闲的概率更大。

    再加上新政中没有明确认定渔民要和农民一样,所以洞庭郡的新政推行还是有点问题的。

    有问题不怕,解决它就行了。

    不过杨远现在没时间亲自解决洞庭郡的问题。

    他将自己这几天观察到的问题详细的记录在一张纸上,准备交给洞庭郡守刘玘。

    这是杨远的一位老下属了,也是他的追随者。

    杨远在就酒馆中与刘玘在酒馆中聊天的时候就发现他对治理一地很有心得。

    他在自己的世界似乎就是一个官员,只是刘玘对自己在原世界的情况忌讳莫深,不愿多提,杨远也没追问。

    不过他的ZZ天赋确实很不错,曾经在在沧羊郡和赤沧郡做过主官。

    最近,刘玘又被杨远调来了刚刚占领不久的洞庭郡任郡守。

    整体而言刘玘做的还不错,新政上的问题也不能全怪刘玘。

    刘玘接到他成为洞庭郡守的命令后立刻从赤沧郡出发,刚刚到达洞庭郡不久又收到了杨远的密令,准备南征事宜。

    刘玘是杨远的追随者,这种事情杨远不会瞒着他。

    杨远是一定要南征的,提前给刘玘下令让他早点做准备不好吗?

    杨远虽然能够提供大军出征的所有补给,但准备物资是很累的。

    刘玘很大一部分精力被南征的事情牵扯住,洞庭郡的政务难免有些疏漏。

    你不能要求一个人能够同时做好两件大事!

    南征和一郡政务,哪一件事都是千头万绪,需要全心投入,想要做好两件大事的结果只能是一件事都做不好。

    杨远将自己巡察的结果交给刘玘,“接下来南征的事情你先放一放,多管一下洞庭郡的政务。

    你手底下那些人见你没功夫管他们,都快上天了!”

    当然这话有些夸张,上天还不至于,翘尾巴的倒是不少。

    杨远的到来解放了刘玘,让他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刘玘表示:完成大王的命令就是我的本职工作!

    杨远在巡察洞庭郡时下令让神武卫在洞庭郡训练。

    但神武卫众将是能闲的住的人吗?

    大王不让我们全部进入顺国的地盘,少去点总行了吧?

    打仗怎么能不提前派斥候打探情报呢?

第七百二十九章 水军军营

    南征的第一战就是神武卫最熟悉的斥候战。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杨远不会追究斥候营擅自出战的罪责。

    也只有斥候营才有这样的特权。

    当然斥候营也对得起杨远对他们的信任,给他们的特权。

    每一次作战斥候营都非常成功的完成了作战任务。

    甚至还能超额完成。

    他们永远都比敌人和其他友军快一步。

    这次南征也是一样。

    神武卫还在洞庭郡休整,斥候营五百斥候已经进入了顺国南湖郡的范围。

    南湖郡十万顺军的统帅已经发现了对岸洞庭郡出现了变化。

    “将军,乾国在洞庭郡增兵数万,好像要对我南湖郡动手了。”

    顺军统帅名叫洪涛,是顺国仅存的几位名将之一。

    北方的战斗中顺国一败涂地,几个名将都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能力就被击败。

    他们或直接战死,或不甘受辱选择自裁,总之顺国将领损失很大。

    这个时候顺王只能放下之前的龌龊,启用国内所有的名将,又火速提拔了一些年轻将领。

    也多亏顺国这些年战斗不断,将领传承没有断层。

    损失了一些名将,下面还有将领可用。

    顺王也不奢望他们能打败乾国,挡住就行。

    现在乾、顺两国攻守之势转变,顺国只求挡住乾国的入侵,短时间内不想着反攻北方了。

    “交给下任顺王去解决吧!”

    顺王虚弱地躺在床上,此时他唯一思考的事情就是谁来继承王位。

    他没有精力处置军政大事,在继承人确定之前,所有的政事都由朝中重臣共同决策。

    到现在还留在朝堂之上的大臣基本上不会轻易背叛顺国,除非他已经是乾国的内间。

    留给顺王的时间不多了。

    虚弱的身体,乾国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都在督促他尽快决定继承人是哪个。

    这也能安定人心,减少内部消耗。

    顺王虽还清醒,但三位王子间的明争暗斗还是影响了朝廷的反应。

    顺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好在大王和朝中重臣都有心改变现状,正在努力加强集权。

    只要下任顺王依旧保持现在的政策,顺国还是大有可为的。

    就怕大王一直不确定国本,到时候乾国的入侵加上国内的夺嫡之乱,顺国可就真的没救了。

    顺王应该不会如此不智,他已经和重臣们逐个交流,想必定谁为继承人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不过顺国公卿们还不能彻底放心,越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就越容易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

    尤其是王位继承这种大事,可能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能让顺王改变注意。

    越是重视,越是不想出错,就越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到了生命弥留之际,他甚至无法分辨什么是理智,什么是不理智。

    一切决定都在一念之间。

    疏忽不得!

    ……

    洞庭郡与南湖郡的交界是一片广阔的湖面。

    名字当然就叫做洞庭湖啦!

    洞庭湖之大让中州很多国家都很惊奇,齐、顺两国的交界甚至也是这片湖。

    还有两个小国也临近洞庭湖,有些可惜,如果楚国吞并这两个小国,那么三大霸主国家就都能宣称洞庭湖是他们的了。

    谷杨远其实并不是很想在洞庭郡发动对顺国的进攻。

    乾军强大的兵种是步军和骑兵,因为东北四郡多山少水,唯一算的上大河的只有沧河,所以杨远麾下的水军相对滞后。

    现在乾国的水军只有五千人,七十多艘大小船只。

    就这,还得分布在沧水和南方的诸多水系之间。

    换句话说,这水军只能当成守军,在进攻中发挥什么作用。

    好在顺国的水军也不强,而且他们还要防备南方的楚国,主力没有调到北方。

    这么算起来大家是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怎么行?

    杨远肯定不能接受这种结果。

    他什么时候打过没有优势的仗!

    就算兵力没有优势,但在战力上从不吃亏。

    南湖郡的战事杨远一点都不担心,他担忧的反而是洞庭湖上的战斗。

    只要神武卫能够到达南湖郡,杨远就知道了战争的结果。

    还没有人能够战胜准备充足的神武卫。

    打败他们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如何渡过洞庭湖才是杨远需要发愁的事情。

    “他麻麻的,早知道宁可穿山越岭也不选择从洞庭郡进攻顺国了。”

    乾国与顺国的交界边境线还是很长的,最少有五个郡交界。

    当初杨远也思考是不是在更西面的郡县发动进功,这样能更大的发挥骑兵和步军的优势。

    最终经过大将军府和参谋总部的商议,还是认为从洞庭郡向南进攻顺国是最佳方案。

    “大王,我们不可能永远没有水军的。

    不如趁这个机会训练水军,以后和楚国相争的时候也能多争取些优势。”

    杨远一琢磨也对,顺国算是三大霸主中水军最弱的一个了,现在不和顺军打,以后直接和齐国、楚国打能有胜算吗?

    百年海军的说法可不是说笑的。

    杨远想要的不仅仅是一支安于江河的水军,他更想要一支纵横大海的海军。

    到时候什么齐国、楚国,通通给他们沉到海底!

    杨远让人在乾国主要河流湖泊上面训练合格的水军,同时也没有放弃从随身空间内想办法。

    之前从酒馆里招揽出一些了解水战的追随者,但对于杨远想要建设的强大海军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还是得从军营入手,才能源源不断的召唤出水军士兵和擅长水战的将领,迅速建立乾国的强大水军和以后的海军。

    只是如何开启水军军营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杨远也时常进入随身空间,思考开启水军营的条件。

    “根据以前开始其他建筑的规律,这水军军营肯定在河边,应该和渔场和造船厂想办法!”

    可惜杨远在河边转了好几圈,还是没有出发建立水军军营的条件。

    眼看无法直接触发条件,杨远只能将目光投向中州本土。

    “让各地官员和将领们收集与水战有关的物品。

    再让参谋部寻找古时水战战场,尽快做成地图送过来。”

    杨远短时间还无法从洞庭郡离开,不过他已经加速从随身空间内往外搬运粮草物资。

    等到参谋部送来地图,他应该已经空闲一段时间。

    到时候他去几个古战场转转,或许能够激发空间水军军营。

第七百三十章 斥候战

    杨远在洞庭郡为如何开启空间水军军营而发愁,神武卫斥候也在南湖郡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不过在战场上,一根小小的钉子都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何况是一点小麻烦。

    能够被神武卫斥候认定是一些小麻烦的,不管大小,总比一根钉子要重要。

    南湖郡,静安县。

    一百名神武卫斥候汇聚在一个名叫牛家村的小村子。

    一个小村子涌入一百个陌生人肯定会引发混乱,搞不好村民直接去告官。

    神武卫斥候的行动需要隐秘,怎么会如此多人聚集在一个小村子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座废弃的山村。

    看村里荒芜的程度,废弃的时间应该不长。

    斥候营长孙继超推测,这牛家村的废弃时间应该不超过三个月。

    三个月前这里发生了什么孙继超不得而知,但肯定对牛家村村民生死攸关,否则他们不会轻易离开生存之地。

    都说树挪死,人挪活,但只要能活着,谁愿意随便挪动呢?

    异族入侵都有无数人留在老家不远迁徙。

    孙继超没功夫追查牛家村的往事,他只要保证这里不是因为瘟疫而被放弃的就行。

    应该不是,他们没探听到南湖郡最近有疫病发生。

    “不是疫病就行,我斥候营的精锐可不能死在病床上。”

    斥候营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战死沙场他们不怕,最多怪自己本事不济。

    病死在床上就让他们万分不甘了。

    好在疫病的产生大多是有源头的,像牛家村这样的小山村,最多不过生活三五百人,自发疫病的几率不大。

    孙继超选择这里成为斥候营的临时营地完全没有问题。

    吃过晚饭,十几位斥候队长齐聚一堂,孙继超坐在上位,发号施令。

    “把你们这些日子打探的情报都汇报一下,我整理后传回洞庭郡。”

    五百神武卫斥候去的最远处已经过了南湖郡一半范围。

    机密之未打探到许多,但也收集到了不少情报。

    孙继超今天召集众多斥候队长的目的就是整理这些情报,选择重要的传回后方,供大军参谋整理,推断,商议出作战计划。

    斥候营一共有一个营长,孙继超,还有十名队长,每个队长手下有五十名斥候。

    因为斥候多以小队的形式出去侦查,所以暂时没有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的编制。

    这也是神武卫总结了之前的战斗经验后改进的。

    队长只有十个,小队长倒是不少,十个斥候里就有一名小队长。

    孙继超在牛家村聚集一百多名斥候,除了总结情报,还要解决一件小小的麻烦事。

    十几名队长、小队长汇报完之后,孙继超淡然地让一旁的书记官记录下所有的重点情报,然后开始提出这个会议的第二个议题。

    “我得到一个情报,顺军从南方掉了一支水军进入洞庭湖,这对我们渡湖作战很不利。

    而我们的水军还分散在国内,暂时无法赶到洞庭湖。

    我已经给将军送去了情报,不过我估计他也没什么办法,最后还是得我们想办法尝试一下能不能打掉这支水军。”

    孙继超的话说完,屋子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些队长们来之前都知道营长叫他们来除了汇总情报外还有一点小麻烦需要他们商议解决。

    这就是你说的小麻烦?

    一支水军!

    还不知道有多少兵力的水军!

    这“小”字你是如何说出口的啊?

    队长们对自己所率斥候的实力很自信,但那是在侦查情报和小规模遭遇战或者潜入作战。

    游泳他们倒是也会,但也不能会游泳就去拦截一支水军吧。

    也不是不可能。

    他们又琢磨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击溃顺国水军。

    不仅斥候营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关键是顺国水军也得配合。

    咱是步军斥候营,不是海军陆战队。

    沉默之中,各队长都在思考如何能够拦截甚至击溃顺国水军。

    最终一名斥候队长说道:“营长,顺国水军有多少船,多少人,什么时候到达南湖郡,可能在哪些地方停靠?”

    他们还是习惯在作战之前了解敌人的情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只要情报充足,并且能够永远领先敌人一步,以少打多,以步兵胜水军也不是不可能的。

    胜率还不小!

    这一切的前提是孙继超能够回答斥候队长上面的问题,并保证答案都是正确的。

    难度不小!

    孙继超听到这些问题后不仅没有不能回答的恼怒,脸上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些问题说明什么?

    说明他孙继超的手下有人才!

    而且也不失胆气。

    他能问出这些问题,心里肯定已经将顺国水军当成了目标!

    不过现在孙继超还真回答不了他的问题。

    “这也是我召集你们的目的,我需要知道这些情报,你们先把手里的活儿放一放,除非有特殊情报要打探,否则所有人都给我去打探这些情报!”

    “是!”

    虽然不知道最终会不会对顺国水军动手,但收集这些情报足以让他们感到兴奋!

    孙继超选择牛家村作为临时驻地的又一个优势开始显现出来。

    牛家村虽然在山里,但其实并不算很偏僻,只要翻过一个山头就是小凌河。

    小凌河与洞庭湖相连。

    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水系。

    想要在这么庞大的水系中找到一支不大的船队不容易。

    “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我们神武卫斥候营从来不怕困难,每条河一队人,务必在五天之内找到顺国水军!”

    孙继超在队长们离开之前给他们鼓励道。

    斥候营五十支小队在南湖郡众多河流主干与支流中展开侦查,他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只为寻找顺国水军。

    孙继超知道这种侦查方式效率极低,如果不是运气极好,根本不可能侦查到他需要的情报。

    最好的获取情报的办法是从顺军内部打探,但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或许可以和黑翼合作一下,他们从顺军内部获得情报的可能性还要更大些。

    孙继超:“必须和黑翼联系,自己干胜率太低了!”

    孙继超立即召回一支还没有出发的斥候小队。

    “你们先别去河边找线索了,去城池内找黑翼分部,与他们一起想办法从顺军内部获得情报。”

    “是。”

第七百三十一章 斥候战2

    孙继超找来的斥候小队兴高采烈的离开牛家村,前往最近的城池,凌河城。

    牛家村挨着小凌河,距离凌河城只有不到一百里。

    凌河城位于小凌河和大凌河的交汇处。

    小凌河河道窄但长,大凌河喝到宽而短。

    这两条凌河共同铸造了繁华的凌河城。

    凌河城与洞庭湖有些距离,县内又不缺少河流,既无洞庭水患,又有充足的灌溉、养殖用水。

    是南湖郡乃至整个顺国都有名的鱼米之乡。

    参谋部为何宁愿放弃乾国最大的优势也要从这里发动进攻?

    除了想训练乾国水军之外,也因为南湖郡它重要啊!

    西北那些郡县有什么好攻占的!

    土地不肥沃,人口也不多。

    就算用来养马也不是最佳选择。

    整个北方都让乾国占了,杨远能缺少养马地吗?

    真缺了也不会从顺国抢夺,北面无尽的大草原不够广阔吗?

    草原的草不香甜吗?

    占了南湖郡,顺国不仅要丢失一个重要的产量地,也会损失大量人口。

    这是一个国家的底蕴,没有这两者,其他的东西都是空中楼阁。

    也正是因为南湖郡充足的粮食和人口,顺国才能在这里驻军十万。

    孙继超很想亲自去看看南湖郡城池的繁华,但他需要联通洞庭郡和南湖郡,在城池内难免收到阻碍,只能留在牛家村。

    牛家村也不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还能随时享受大自然授予的美味!

    孙继超含着泪对牛家村竖起大拇指,内心夸赞道。

    ……

    距离南湖郡千里之外的一处河道,三十艘大小战船正在沿河而上。

    这条河平时除了当地的渔民和商户,很少有外地船只经过。

    也就是说这不是一条主要运输水路。

    主要是宽度不够,船只多了很容易形成堵塞。

    不过深度倒是没有问题,哪年都得淹死几十上百个人。

    看着不起眼,好像一条小河,其实内涵很深!

    这支船队就是被调往南湖郡的顺国水军。

    之前他们的驻地在南方的洪河北岸,防备楚国。

    后来顺国在北方大败,洞庭湖及其水系就成了顺国北方最大的屏障。

    顺王只能将南方的水军调回来一支放手洞庭湖。

    同时他下令让南湖郡训练水军,十万顺军中有一万人是顺军的编制。

    只是现在水军还没有训练出来,十万兵马都是步军。

    这支调到洞庭湖的水军有三千人,统兵主将名叫徐帆。

    从这条偏僻小河走就是徐帆的命令。

    “将军,这条河水深足够,但河道太窄,并不利于我们通行,万一遇到敌人恐怕船队施展不开呀!”

    一名副将正在徐帆身边疑惑的说道。

    超过两米深的主河道宽度堪堪超过十二米。

    水军中最大的战船一条就能堵住整条河道。

    当然徐帆军中没有这种一级战船。

    他只有三千人,战船十五艘,其他的都是后勤补给船和运兵船。

    还有一些侦查船等不计算在内。

    这些小船随时可以原地制造或者征用。

    为了保证隐秘,徐帆选择了在夜间行船,这更增加了通行难度。

    谷他们在大江大河上能够畅通无阻,但到了这逼仄的河道只能小心翼翼的前进。

    一不小心就可能搁浅,简直比在大海中航行还要难受!

    顺国的水军战船很难有机会去大海上转一圈,哪怕是近海。

    不说是百年难遇,也得是十年才能遇到的机会。

    徐帆有幸就有过这样一次机会。

    那时三大霸主之间的关系缓和不少,处于和平时期。

    也只有这种时候顺国的战船才能通过沧澜江进入大海。

    还有数量限制,战船太多也不行。

    徐帆作为水军中坚将领,曾带领船队出海巡航。

    “让前面的船慢慢走,大河走的,小河也要走得,敌人难道会让你选择战场吗?”

    徐帆看着漆黑的河岸两侧,不经意的说道。

    他认为自己的水军既要能走大江大河,也得能钻芦荡、水塘。

    面前这条小河的通行条件还不错,不过是河面窄了一些,有什么困难的?

    徐帆不认为这是什么难事儿,可在前面掌舵的船长和划桨的水手却是丝毫不敢放松。

    这一路徐帆施行的都是战事要求,一旦搁浅是要砍头的。

    平时训练出问题还能讲讲情,现在可是一点情都讲不得。

    舵手更是紧张,平时他们都是挺舰长的。

    舰长说向前他们便保持不动,舰长说往左他们就往左。

    根本不用考虑什么搁浅、触礁,顶多注意一下不要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撞击敌船。

    这次航行与以前不太一样,舰长的命令很简单,向前!

    除了这两个字没有其他要求。

    但就是这两个字让每一个舵手都不敢放松精神。

    这条河对他们每个人来讲都是陌生的水域,不管是训练还是作战他们都没有来过洞庭湖水系。

    如果不是有小船在前方探路引路,他们还真不敢在夜间行船。

    每条河都有不同的水文特征,不知情况便闯进去,最终结果只能是船毁人亡。

    船队的速度不快,如果岸边这时有人出来,一眼就能看到水面上绵延数百米的船队。

    虽说可能性不大,但也保不准就有失眠睡不着觉想出来溜达溜达的百姓,或者有些人就喜欢在晚上出来行动。

    那还谈何保密性?

    徐帆早就想到了这种情况,他联系了南湖郡的顺军,让他们暗中派人封锁河道,一旦发现有人在岸边窥探就抓起来。

    然后再分辨是乾国密探还是本国无意间溜达的百姓。

    即使是本国百姓,也要关起来等船队离开甚至战争结束之后再放出来。

    恰好一支神武卫斥候在周围活动。

    原本他们没有重点关注顺国水军通行的河流,毕竟小溪里过不了航海舰队,这条河确实不宽,不适合战船通行。

    没想到好运就在不经意间降临。

    一队神武卫斥候在山头扎营,晚上巡逻的时候发现他们在山脚的陷阱竟然被人破坏了!

    “有敌人!”

    普通人是不会走这里的,猎人都不会走这么偏僻的地方。

    最多也就有几只野鸡、野兔路过,但它们又不能造成这么大的破坏。

    “肯定是顺军的斥候!”

    神武卫斥候们都兴奋起来。

    顺军斥候也不会无缘无故来到这种地方。

    这说明顺军这周围肯定有行动,不管是什么,把敌人的动向打探清楚就是他们的目标!

第七百三十二章 斥候战3

    “把火把熄了,都注意周围,不要被顺国斥候发现!”

    神武卫斥候队长不确定顺军斥候还在不在周围,先让手下做好隐蔽。

    夜里作战,谁先暴露谁就天生劣势,如果双方兵力都不多,劣势就会更大!

    仔细侦查之后,神武卫斥候确定顺军斥候已经离开。

    斥候队长心里的担忧才逐渐散开。

    起码说明顺国斥候没有发现他们。

    也是,如果不是提前知道,谁会想到这座山头上有一支敌国的斥候小队?

    此时神武卫斥候在暗,顺军斥候半暗半明,还是神武卫斥候更有优势。

    “能不能判断顺军斥候什么时候离开的?”

    痕迹判断也是斥候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神武卫斥候中有非常擅长此道的斥候,也有普普通通,只是了解的。

    在这里的斥候小队中就有一个擅长观察痕迹的斥候,不算顶尖,但有点本事。

    这名斥候在刚刚观察的时候就特意关注过,此时听到队长的问话立刻站出来。

    他又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后才说道:“大概俩个时辰到三个时辰之间。”

    这个答案并不准确,一个时辰的时差,很宽泛。

    不过斥候队长也没苛求,能有个大概的时间就行。

    知道顺军斥候大概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离开,这样他才好判断此时他们在哪里。

    他们与顺军斥候之间迟早要发生战斗,顺军斥候不找他们,他们也要找顺军斥候。

    不过在那之前他得先把这个情报汇报给大队长和营长。

    他们不是十个人在战斗。

    斥候队长收到消息后很高兴,总算有第一个收获了。

    他立刻派了三支小队支援甲小队。

    现在顺军水军通行的小河周围有四支斥候小队,四十名斥候。

    人手多了,获得的情报也多了起来。

    他们发现了更多顺军斥候留下的痕迹。

    顺军斥候的警惕心还是差了一些,能力也参差不齐。

    而且从他们留下的痕迹中就可以判断,有人想要抹除自己的痕迹,但又被身边的人破坏,导致留下的痕迹变得复杂。

    这说明顺军斥候中夹杂着数量不少的生手,他们就是神武卫斥候追踪的重点。

    南湖郡东北部的一处山林中,正在进行一场追击战。

    前面跑的是神武卫斥候,后面追的是顺军+斥候。

    南湖郡终归是顺国的地盘,神武卫斥候近乎嚣张的追踪让他们在发现顺军的同时也被顺军发现。

    神武卫斥候已经足够小心了,奈何顺军数量太多,他们追着我追着就钻进了顺军的老巢。

    嗨!整个南湖郡都是顺军的老巢,只不过他们运气太好,一头钻进了顺军的军营。

    谁能想到一个小镇都是顺军的军营,且没有多少守卫呢?

    等神武卫斥候借着夜色悄咪咪的从镇子的一角潜入镇子之后他们才发现,这个镇子不一般呐!

    “队长,情况好像有点不对啊,这里没有平民,好像都是顺军士兵。”

    神武卫斥候小队长听着手下们的汇报,心里不安的感觉越来越浓。

    周围的屋子里都没有人居住,只有镇中心和镇北部分区域有灯火。

    谷要不是看到这些火光,他还以为这是一座鬼镇。

    战争时期,无人居住的鬼镇并不少见。

    “我们先撤,明天再来探查这个镇子。”

    斥候队长打算天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镇子,然后再进镇侦查。

    他认为这个镇子可能是顺军斥候的临时营地。

    就像牛家村是他们的临时营地一样。

    虽然他还没想明白顺军斥候为啥在自己的地盘上不住军营,可能顺军斥候的统领喜欢住在外边。

    甲斥候小队推出镇子后立即联系其他三支小队,他们要一起侦查这座疑似顺军斥候总营的镇子。

    小队长:“兄弟们,我发现了一个顺国斥候的临时营地,快来啊!”

    三支小队立即用最快的速度赶来和他汇合。

    甲小队长和其他三个小队长趴在一处草丛里,不远处就是顺军斥候驻扎的小镇。

    其实顺军斥候确定要驻扎在镇子里之后就应该派人把周围一里之内所有能藏人的地方全部清理一遍。

    至少也要派人守住,这样才能确保营地的安全。

    神武卫斥候选择营地的时候也是如此,舒适不是最重要的,隐蔽、安全才是。

    不过这一次大帅下的命令很急,顺军斥候到达目标区域后迅速找了一个镇子作为营地,然后便开始执行任务。

    一开始的时候顺军也有人建议把周围的死角清理一遍,然后在去执行任务。

    但顺军斥候统领想到这是南湖郡,驻扎着十万大军,什么敌人敢冲击他的大营?

    要说郡里有敌军的探子那是肯定的,但要说敌人敢冲击他的营地?

    顺军斥候统领是不相信的。

    所以也不能怪他失去了警惕,如果不是神武卫斥候,确实没有人会选择进攻顺军营地。

    其实现在神武卫斥候也没打算进攻这个镇子,他们只想在这里获得更多的情报。

    不过神武卫斥候还是低估了顺军斥候的能力。

    他们观察了这个镇子一天,认为晚上能够再次进入镇子侦查。

    “顺军看起来很忙,他们肯定有很重要的任务,我们必须搞清楚他们想做什么。”

    “今天晚上继续进镇侦查,顺军只占据了镇中心和镇北部,我们可以从其他三个方向潜进去。”

    甲乙丙丁四个斥候小队自信满满的潜入小镇,说到底还是他们心里的骄傲让他们认为顺军斥候不过如此。

    他们也为自己的傲气付出了代价。

    顺军斥候中也有高手,甲乙丙丁四支小队刚刚进入镇子还很顺利,但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情报,就必须潜入镇中心。

    必要时还得抓几个顺军逼问一番。

    就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发生了意外。

    两个神武卫斥候摸着黑向镇中心潜伏,他们盯住了一个顺军暗哨,想要敲他闷棍,悄悄掳走。

    两个人相互配合,后面还有一个战友盯梢,应该没有问题。

    这种事情他们做过很多次,非常默契。

    不过他们没有看到,在他们猫着腰靠近顺军暗哨的时候,隔着一堵墙的另外一侧,一个顺军斥候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

    或许是因为距离顺军暗哨还远,或许是他们认为顺军不会发现,神武卫斥候露了脚步声,且被隔着一堵墙的顺军斥候听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686/ 第一时间欣赏随身空间能召唤最新章节! 作者:该胖就胖所写的《随身空间能召唤》为转载作品,随身空间能召唤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随身空间能召唤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随身空间能召唤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随身空间能召唤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随身空间能召唤介绍:
一觉醒来,杨远发现自己重生了。
一岁的时候,“啊,不仅是重生,还是穿越。”
三岁的时候,“金手指终于到位了!”
随身空间就是好用。
十四岁,“我的金手指到底是什么啊?”
杨远仰天长啸……
三十岁,左拥右抱的杨远站在帝踏峰上,指着茫茫大地,“这就是朕打下的江山!”
哎呀妈,金手指真香!随身空间能召唤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随身空间能召唤,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随身空间能召唤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