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TXT下载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全文阅读

作者:酸汤折耳根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txt下载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43章:兵临城下

    在埃克巴塔纳屠城,在波斯波利斯任免投降城主为太守,很快这些消息就传遍萨珊全境。

    当然——

    一同传出去的,还有那一声巨响。

    汉军太恐怖了。

    坚固的城池,已经难以阻挡汉军的攻击。

    这是刘禅想要的结果,相对于中原的魏吴,这萨珊各大小城邦,少了一些阴谋阳谋,他们更加崇尚武力。

    面对如此恐怖的汉军,原本想要与汉军死磕的大小城邦,开始逐渐动摇,很快就有不少实力较弱的城邦,开始派遣使者想要与汉军和谈。

    只是——

    他们的和谈条件是,各城邦如同之前对萨珊王朝一样,他们承认汉朝为他们的宗主国,但是他们希望可以自治,也就是说他们名义上是隶属于大汉的城邦,但是实际上,他们又是独立的个体。

    但是刘禅是什么人?

    他是大汉的皇帝!

    这对于一个已经四十多岁,还做了二十多年皇帝的穿越者,面对眼前的局面,他很容易做出自己的选择。

    对于愿意依附的城邦,刘禅选择先暂时接受,而对于那些依然顽抗,想要与汉军分庭抗礼的城邦,当然是直接剿灭。

    ...

    大汉兴汉十一年(公元250年)十一月份。

    大汉皇帝刘禅、皇长子刘谭,看着前方被他们围得水泄不通的城池,这将是他们在西域的最后一战。

    两方的势力悬殊,汉军出动十六万步骑,上将百员。

    相反的,在他们的对面,城池虽大,但是城中的守军,据此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仅剩下不足三万人。

    十六万人攻打一座三万人镇守的城池,这仗还需要打吗?

    破城,其实也就是时间问题。

    其实——

    历时三年的萨珊统一战争,早在一年前就已经结束,不但那些原本顽固的城邦已经被汉军剿灭,就连那些原本想要自治的城邦,在汉军强大的攻击力面前,他们不得不选择接受汉军的政策。

    因为他们已经发现,大汉王朝不是萨珊王朝,大汉是不会允许在其统治下,还有不同的制度。

    接受大汉的政策,不但可以活命,而且还能够得到重用,若是想要自治,大汉皇帝会有一万个理由,想着各种方法,也会将他们清除。

    联合起来抵抗汉军?

    想想就得了。

    千万可别真干。

    因为——

    汉军的那些炸药包,可以将坚固的城池炸得粉碎。

    这些城邦的萨珊铁骑,根本就不是汉军三弓床弩的对手。

    大汉的政策也很简单,那就是去城邦制,改为大汉王朝的郡县制。

    郡县的长官是郡守、县令、县长;而这些长官,需得是经过朝廷的任免才行。

    每一任郡守、县令、县长,不再是像以前城主那样,可以世袭继承下去,而是在同一郡县,每一任官员的任期只有五年,五年后将会换调,任期政绩出众者,还有机会调入京城,甚至是调至中原的长安任职。

    还有就是,每一个郡县,施行军政分离,郡守、县令、县长主管行政,而郡尉、县尉,则是负责所属郡县的防务军事。

    这与以前的萨珊帝国、安息帝国有着明显的不同。

    与此同时,官员的任免,除了从原来的各城邦挑选能人异士之外,其实早在汉军攻占泰西封之后,刘禅就已经开始在所有占领地区,推行汉文化,开设官办书院。

    刚开始,人们只当汉人开设官办书院,只是为了让百姓学习汉语,从而达成上通下达,方便人们的交流。

    但是后来人们才发现,进入官办学院学习三年后,就可以参加朝廷举办的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就可以获得功名,甚至直接委任官职。

    这一项政策出台之后,汉军占领区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为什么呢?

    因为在此之前,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奴隶,而且祖祖辈辈都是奴隶,但是汉人开设官办书院之后,他们可以通过学习,然后参加朝廷的考试,就可以入朝为官。

    也就是说,底层百姓拥有了一个上升的通道。

    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祖宗是奴隶,子子孙孙都是奴隶,达官贵族也不在是小部分人独享的权力,大汉皇帝说到做到了。

    人人平等。

    当刘禅用三年的准备,两年的攻伐,完成了对萨珊全境的统一之后,大汉也在萨珊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而且还从中选择了一千多人作为朝廷的后备官员。

    虽然萨珊拥有数百座大小城池,需要的官员数量很多,但是即使如此,这一千多人选拔出来之后,还是有三百多人无职可派。

    因为刘禅在这两年的攻伐当中,很多城池任用的都是原来的城主、或者副城主,就是城池攻破之后,真心愿意臣服的人。

    多出的三百人怎么办呢?

    后补官制度,随即诞生。

    这个主意,刘禅也是根据前世的记忆,学习清朝的候补道台这种方式,将这些多出来的官员,全部列入后补官,统一进入监察司,朝廷给予最低的生活保障津贴,只有正式委任官职,朝廷才会根据官职高低发放俸禄。

    而他们想要入职为官,就得靠他们自己去发掘,比如那座城的官员太污腐败,或者意欲谋反等等,反正就是现任官员不合格,那就由他们这些后补的补上。

    一年前,塔尔美那城太守斯拉比克暗中投靠贵霜帝国,因为他原本就是塔尔美那城城主,但是却被刘禅率军夺了城池,为了活命他才不得不假意归顺刘禅。

    城破之后,刘禅封他为塔尔美那城太守,想着他会因为刘禅的不杀之恩,从而好好的为朝廷做事。

    但结果是,刘禅想多了。

    不是所有投降的人,都是真心实意投降。

    斯拉比克明面上是向汉军投降,但是心里却是一万个不愿意,他不想只当一个太守,他还想继续做城主。

    因为太守不能世袭,而且还要受到朝廷的管控。

    于是,就派人暗中联系贵霜帝国,而这个时候,贵霜帝国因为汉军占领了整个萨珊王朝的疆域,他们对汉朝是十分的忌惮。

    他们担心,迟早一天,汉军会对贵霜帝国动手。

    因为,以前他们只需东面提防大汉,而且那时候的大汉对西域并没有那么的在意,只要西域诸国与大汉保持友好关系,他们就非常满意了。

    可是现在不同了,贵霜帝国的东北西三面都与大汉接壤。

    依附大汉吗?

    依照汉朝皇帝这些年的做法,他们不敢相信,汉人皇帝会接受在其领地中间,还夹杂着一个统一的贵霜帝国。

    对于贵霜帝国而言,他们更希望大汉重新回到中原去,这西边的大片疆域,最好由另一个种族,或者就是他们大月氏人来统治这片地区。

    也就在这个时候,斯拉比克的人来了。

    斯拉比克愿意与大月氏人合作,然后两家联手推翻大汉王朝,将汉人赶回中原去,大月氏人自然是喜不自胜,这是他们早就想要做的事情。

    可是很遗憾,这件事被一个名叫比斯拉尔的后补官员发现,他当即将这事儿上报给了朝廷,刘禅得知这事儿后,原本完成了萨珊的统一,他都准备班师回朝,毕竟这次西征,他离开长安已经快六年。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贵霜人居然想要联合斯拉比克。

    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汉本来还没想对贵霜动手,他们现在却逼着大汉动手。

    那还等什么?

    不行就是干!

    刘禅推迟了回中原的行程,于一年前,也就是大汉兴汉十年(公元249年)五月份,兵分三路攻打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是由原来盘踞于陇右一代的大月氏人,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战败,不断迁徙,最后击败雅利安人,建立起来的一个强大帝国。

    鼎盛时期的贵霜帝国,曾经与西方的罗马帝国、中亚的安息帝国、东方的大汉王朝,并列为同一时代世界四大强国之一。

    只是,随着后来萨珊王朝的崛起,萨珊第二代国王沙普尔向东扩张,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把贵霜帝国北部数十座城池攻占,于此同时,贵霜帝国内部又发生动乱。

    等到大汉取代萨珊王朝时,贵霜帝国才逐渐走出颓势。

    可惜——

    刚刚走出困境,他们又招惹了不可一世的大汉王朝。

    刘禅调集三十万汉军,兵分三路攻打贵霜,立时一年半,贵霜帝国全境沦陷,时至公元250年十一月十八日,强大的贵霜帝国,仅剩下国都富楼沙一城。

    “父皇!”

    大汉皇长子刘谭看了一眼富楼沙城,笑着说道:“攻城吧!”

    时年十八岁的刘谭,这几年一直跟随他的父皇刘禅征伐萨珊,虽然他现在年龄不大,但现在的他,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

    拿下富楼沙,立国两百多年的贵霜帝国,就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同时也将宣告,西至巴比伦,东至太行山这一大片地区,都将成为大汉王朝的疆土。

    作为大汉的皇长子,刘谭自然是希望最后这一战,是由他来终结。

    刘禅自然是了解儿子的心思,也看了看前方的富楼沙城,然后朗声笑道:“好!父皇给你五万精锐,限期十日内攻破富楼沙城,活捉贵霜国的国王!”

    刘谭闻言大喜,当即应诺道:“儿臣遵旨!”

    ......

第344章:她俩谁大

    面对围得是水泄不通,已经是一座孤城的富楼沙,贵霜帝国的国王安苏韦婆一脸的愁容。

    “陛下!”

    一位中年男人,胆战心惊的出列行礼说道:“事已至此,我们唯有向汉军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放在几个月前,这话他是不敢说的。

    但是现在,他敢说,而且还必须得说,因为再不说,怕是就没有机会再说了。

    只是,他的话音刚落,另一名书生模样的人,却是一脸怒气的吼道:“胡说八道,陛下,此计绝不可行,次人当杀!”

    “???”安苏韦婆愣了一下,问道:“大祭司,此计为何不可行?”

    大祭司沉声说道:“陛下是我贵霜国帝国的皇帝,眼下汉军压境,我贵霜仅剩下国都一座孤城,一旦汉军攻破城池,陛下觉得...”说着他顿了顿,看向大殿上的文武,问道:“若诸位是汉人皇帝,可会放过陛下?”

    所有人沉默了。

    因为这个答桉,他们都知道。

    现在贵霜人人皆可投降,唯独宝座上的贵霜国王安苏韦婆不可以投降,因为投降就意味着死亡。

    没有任何一个胜利者,会给自己留下一个潜在危险。

    安苏韦婆也是一愣,他听懂了大祭司的话。

    大臣们投降,最多贬为平民,运气好的还会被汉人委以重任继续当官,但他是贵霜国的皇帝,他没有选择,唯有死战一途。

    “传令!”安苏韦婆朗声说道:“全城戒严,本王誓与汉人决一雌雄,直至城破人亡。”

    说完,他看向那个提议投降的中年男人,冷冷的道:“从现在开始,谁再敢妄言投降,立斩不赦!”

    听闻这话,那人顿时后背发凉,一丝丝冷汗顺着额头流下。

    贵霜城还剩下三万人,想要出城与汉军决战,这自然是不可取,三万人出去挑战十六万大军,这与找死没什么区别。

    但是三万人坚守城池,就能守得住吗?

    试试看吧!

    现在也没有别的选择!

    富楼沙城外。

    刘禅安坐于高台之上,与御史大夫徐庶一边看向远处的战场,一边惬意的品着香茶,聊着闲话,好不自在。

    “徐爱卿!”刘禅笑着说道:“爱卿可有想过...咱大汉的疆域,会有现在这么大?”

    不知道,徐庶腹诽一句,就现在大汉的这辽阔的疆域,已经是史无前例的巨大,谁能想到?

    “微臣不知!”徐庶澹澹一笑。

    “那...爱卿以为...”刘禅轻茗香茶,又笑着说道:“现在大汉这么大的疆域,朝廷当以何策治之?”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刘禅现在一直在琢磨。

    徐庶好像也有些犯难。

    现在大汉的疆域东起太行山,西至巴比伦,从太行山到巴比伦,即使一路畅通,日夜兼行,快马加鞭也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

    又该如何治理呢?

    就拿现在来说,大汉的国都在长安,若是皇帝要下一道政令,传到西部边陲巴比伦时,已经是一年之后了。

    哦,互联网...

    哦,手机...

    哦,电视...

    刘禅突然特别想念这些未来才会出现的东西,若是现在拥有互联网,拥有手机电视,拥有高速铁路,拥有飞机...眼下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作为帝国的皇帝,都想拥有无限大的疆域。

    但是真当疆域无限大时,却也有很多麻烦事儿。

    想到这里,刘禅突然觉得,就拥有中原那一片疆域,其他地方只要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其实也是非常不错的一件事情。

    但是,就在他琢磨间。

    轰!轰!轰轰!

    几声巨大的爆炸声炸响,将两人的视线都吸引了过去。

    富楼沙城下,大汉皇长子刘谭,长枪一指,厉声爆喝:“杀!跟本王杀进去!”

    汉军现在攻城的方式简单粗暴,那就是直接将城门给你炸塌了,然后大军冲入城内,一通砍杀之后,城池到手。

    攻打富楼沙,军中还剩下五十几个炸药包。

    刘谭将它们全部挂着三弓床弩之上,不过这一次他采取的是单发床弩,多发床弩可以一次性发射几十支羽箭,但是却不能携带炸药包。

    单发就不同,长枪足够携带炸药包。

    只是射程被缩短了而已。

    一支长枪上携带一个五斤重的炸药包,射程只有百余步。

    于是刘谭便将三弓床弩全部推至距离城池百步的地方,然后五十余架三弓床弩,全部对准城门激射。

    砰砰砰,一阵爆炸声响起之后。

    城门口就被炸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贵霜军原本想着据城坚守,可是这才刚刚开战,城门就被汉军炸开了,这仗还怎么打?

    而且,这爆炸声将城门口的大量贵霜军炸飞炸死,附近的贵霜军急忙向这边跑来,也就在这个时候,刘谭一马当先,领着五万汉军精锐,就朝富楼沙城杀了过去。

    “陛下!”看着汉军不断向富楼沙拥去,徐庶轻轻捋了捋银须,笑着说道:“如何治理这个庞大帝国,微臣暂时还没有想到,不过现在微臣倒是觉得,陛下应该想想,该如何封赏秦王殿下。”

    刘谭已经率军杀入富楼沙城,他又将立下一件大功,作为皇帝作为父皇,自然是需要给儿子封赏。

    ......

    三日后!

    富楼沙王宫。

    刘禅信步走进大殿,这座王宫比不上泰西封皇宫那样奢华,没有使用黄金塑造各种装饰,但是也是别具风格。

    大殿呈椭圆形,宝座位于大殿的正北,是由玉石凋刻,人坐在上面,感觉十分的凉爽,即便上面垫着一张羊毛垫子,也能感觉丝丝凉意。

    “臣等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刘禅安坐于玉石宝座之上,心情十分愉悦,历时五年的战争,今天终于结束,整个西亚连着欧洲,这一大片疆域,现在都已经划入大汉王朝的版图。

    而他,就是缔造这个庞大帝国的皇帝。

    在这大殿之上,除了随刘禅征伐贵霜的文臣武将,还有几位是让刘禅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但是刘禅看着他们,却是十分的亲切。

    “爱妃!”刘禅轻轻拍了拍王元姬的手,低声说道:“几年不见,咱们的炎儿,越长越英俊,破有朕当年之风采。”

    当着老婆的面变向夸自己帅,而且老婆还会高兴的认可,刘禅或许是第一个这么没羞没臊的人。

    但是没办法,他是皇帝。

    若是说他年轻时很帅。

    刘禅真的是有点不要脸,因为他刚穿越过来时,刘禅其实就是一个小胖子,那时候他十七岁,身高约莫一七零的样子,但是确有近两百斤。

    后来登基之后,刘禅前面两年更多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锻炼身体,减去他那一身的肥肉。

    等到关中之战时,他身高长到了一七八,但是体重却也减到了只有一百三十多斤,是他满意的体型。

    从此之后,即使南征北战,刘禅对于体型的保持还不错,模样嘛,也还不错,但是绝对算不上特别帅。

    现在刘炎十五岁,身高约莫一七五的样子,身材适中,五官精致,皮肤白皙。

    半年前,刘禅已经将贵霜帝国大半疆土攻占,于是便派人去长安、泰西封,将皇三子刘炎、皇四子刘叡,皇贵妃王元姬接到贵霜帝国。

    只是中原据此相对有些远,刘炎刘叡两兄弟,也是昨天傍晚才赶到富楼沙,倒是王元姬从泰西封来得更快,一个月前就与御史大夫赶到了军中与刘禅汇合。

    刘禅现在已经有九个子女,分别是四位皇子秦王刘谭、明王刘炎,唐王刘叡,太子刘谌;五位公主是汉阳长公主刘蓉玥(小金豆)、东平公主刘斐、宁国公主刘媛,还有四公主刘思、五公主刘念。

    但是这九个子女,现在并没有都来到富楼沙,此时立于大殿上的,只有秦王刘谭、明王刘炎、唐王刘叡、四公主刘思、五公主刘念;至于皇太子刘谌,公主刘蓉玥、刘斐、刘媛他们四人现在依然还在长安。

    九个子女,其中七位在长安时,刘禅就给他们赐予了封号,倒是王元姬在泰西封为他生下的双胞胎女儿刘思刘念,到现在也没有赐予封号。

    前两日攻占了富楼沙,灭亡了贵霜帝国,这是一件大喜的事情,此时看着大殿上的几个儿女,刘禅兴奋的唤道:“思儿、念儿!”

    刘禅刚唤到俩人,刘思刘念旋即出列,奶声奶气的道:“儿臣在!”

    突然多出两个妹妹,刘炎刘叡也是欢喜的看着她俩,刘叡轻声低语问刘谭道:“皇兄,这俩小不点谁大?怎么看着差不多的样子...”

    刘谭是长兄,离开长安时,刘叡刘炎也是小不点,只是此时刘叡说出小不点时,他不由得想笑:“你猜!”

    刘叡早就在琢磨了,就是没有分出谁大谁小,俩人几乎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加上衣着服饰相同,真的是很难分辨。

    一旁的刘炎却是笑道:“我知道,左边的是思妹妹,右边的是念妹妹。”

    可是他的话音刚落,刚刚给刘禅行完礼的两个小不点,几乎同时回头,摇晃着小脑袋,说道:“三皇兄,我才是念念,我才是思思。”

    作为同父同母的哥哥,刘炎闻言顿时语塞!

    ......

第345章:分封

    亲哥哥不识亲妹妹,刘炎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这也不能怪他,谁让刘思刘念姐妹俩长得实在是太像了。

    少顷——

    宣旨宦官的声音算是帮刘炎解了围。

    “封,四公主刘思,为成平公主;”

    “封,五公主刘念,为东安公主;”

    没有什么意外,刘禅给两个女儿的封号,依然是采用的是曹魏下辖的县城,作为两个女儿的封地。

    “儿臣谢父皇!”

    刘思刘念依然奶声奶气的谢恩道。

    给两个女儿加完封号,宝座上的刘禅看了一眼大殿众臣,澹澹的说道:“朕至兴汉三年四月份领军西征,到现在算起来,离开长安,已经快九年的时间了...”说着他看向刘叡与刘炎,想着离开长安时,他俩还是小不点,可是如今都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

    就算年龄最小的刘叡,现在也已经十四岁,刘炎十五岁,按照这个时代的状态,这俩小子都可以娶妻生子了。

    “九年!”

    “九年!”刘禅说着,不免心中感叹‘人生有能有几个九年呢,唉!’旋即却又看向大殿众人,欣慰的说道:“这九年时间里,朕感谢诸位爱卿尽力辅左,才让我大汉王朝,有了今天这番局面。”

    刘禅不说,大殿上的文武大臣,似乎都忘记了时间。

    如今皇帝突然这么一说,他们也才想起,他们都离开长安九年之久,这比起当初离开时,刘禅制定的时间,延长了四年。

    因为当初出征时,刘禅计划的是,短则三年,长则五年。

    可是现在!

    九年了!

    大殿上跟随刘禅西征的大汉汉军将领,突然都有些伤感起来,离家的日子有些久了。

    “如今西域战事平定!”刘禅澹澹的道:“朕也当率军回返长安,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还在等着我们。”

    闻得此言,众臣不由得有些兴奋。

    终于可以回去了。

    只是,刘禅却又说道:“但是,现在西域这大片疆域,都已经划入我大汉的版图,若是朕带着众卿都回返中原...”刘禅说着,看向文武大臣,无奈的道:“那我们这九年的努力,还有那些战死的将士,也就一朝付诸东流。”

    嗯!!!

    众将闻言皆是本能的点头。

    当初从长安出来的二十万大汉步骑,如今还健在的人,只有不到五万人,余者不是战死,病死,就是老死异乡。

    “诸位爱卿!”刘禅笑着说道:“朕相信,诸位也不愿意轻易抛舍我们这十年的努力,诸位觉得朕说得对是不对?”

    众臣闻言先是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在须发半百的徐庶的带领下,齐声高呼道:“陛下圣明,臣得愿尊陛下旨意!”

    刘禅满意的点了点头,旋即微微抬手,示意宣旨宦官。

    那宣旨宦官倒是聪慧,很快就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圣旨,高声宣读念道:“奉天承运,大汉皇帝陛下诏曰:今西域诸国皆已平定,为使西域长治久安,今朕决定,将原属萨珊王国、贵霜王国之疆域,划为一十八州,共五百九十七郡,两千四百八十八县。”

    宦官念读诏书的同时,大殿上两名宦官,将一副巨大的地图展开,上面是最新绘制的这十八州的地图。

    众臣看到地图,不由得心生自豪。

    好大的疆域。

    这看上去可要比中原大多了。

    这可都是我们随同陛下打下来的江山。

    就在众臣欣慰之时,却也有人微微皱眉。

    为什么?

    这疆域,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这以后该当如何治理?

    也就在这时,那宣旨宦官清了清嗓子,等到大殿重新恢复安静,他才继续念读诏书道:“今将原属贵霜王国的七个州,以及原属萨珊王国的塔克州、埃帕亚州共计九州,立为大唐王国;将除塔克州、埃帕亚州之外的原属萨珊王国的九个州,立为大明王国。”

    “???”

    宦官圣旨念到此处,大殿上的文武众臣,不由一愣。

    而这个时候,几名宫女则将两幅新的地图,展开在众臣的面前,靠左边的地图是原属萨珊帝国的九个州,分别是:巴比伦州、河外州、米底州、埃兰州、波斯州、帕提亚州、阿里州、阿拉克州、巴特里州,这也就是所谓的大明王国的疆域。

    靠右边的地图,自然就是大唐王国地图,总共也是九个州,分别为:花剌子模州、塔克州、埃帕亚州、喀什米州、天竺州、瓦卡州、乌尔瓦州、摩揭托州、河内州。

    大臣们仔细看了看,这十八州,都是用的原来萨珊、贵霜的一些地名,但是区域相对有些变化,还有就是实际上是将原属贵霜王国的疆域划成了五个半州,还有一个半州,是由原来与贵霜和大汉之间的几个小邦国,以及原属大汉西南部的交趾诸郡组成。

    再看看大地图,不难发现,大明与大唐疆域大小差不多,算是将这一大片区域平均分成了两份。

    刘禅没有去搭理大臣们的疑惑,轻轻咳嗽一声,然后看向十四岁的刘叡,唤道:“叡儿!”

    “儿臣在!”刘叡应声出列。

    也就在刘叡出列的瞬间,就有一些聪明的大臣,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刘禅又唤出皇三子刘炎。

    唐王、明王?

    这个时候,再傻的大臣,其实也都看得很清楚了。

    刘叡的封号为唐,刘炎的封号为明。

    现在刘禅将西域这大片疆域,一分为二,靠东的为大唐王国,靠西的则划为大明王国。

    这——

    还不够清楚吗?

    没有出乎他们的预料,很快刘禅就做出了他的决定。

    册封皇三子刘炎,为大明王国国王,世袭统治大明王国;皇四子刘叡,则册封为大唐王国的国王,世袭统治大唐王国。

    “儿臣谢父皇!”

    刘叡刘炎同时拜谢,还未等他俩起身,刘禅严肃说道:“大唐与大明,均属于独立王国,不用向中原大汉朝廷朝贡称臣。”

    俩人皆是一愣,原本以为他们只不过是诸侯国,可是现在刘禅这话,却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大殿上的文武大臣,也是愣住。

    还有皇长子刘谭,脸色阴沉,总感觉那里不对。

    “陛下!”

    御史大夫徐庶,刚刚出列,正欲继续开口,刘禅却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徐爱卿休慌,朕已知爱卿之意,爱卿可是想问,大唐与大明可还承认大汉为宗主国否?”

    徐庶没有说话,但是却微微点头。

    三日前,刘禅曾问过他,如今大汉疆域这么大,将来该如何治理,那日因为战事正在紧张进行,他没有心思去琢磨这个。

    但是这两日,他却是想过的。

    分封——

    没错,就是分封,将这西域分封给诸位王子,然后由他们来治理这片疆域。

    现在刘禅做出的决定,其实也算是分封。

    只是,徐庶想的分封,是以大汉为宗主国,诸位皇子的封地即为诸侯王国,可以适当自治,但是却不能与大汉平行。

    但是现在刘禅的意思是,大明与大唐两国属于独立王国,唯一与中原的大汉不同的地方,是大汉为帝国,最高统治者是皇帝,而大明与大唐是国王。

    刘禅笑了,他道:“分封诸侯,诸侯会担心天子削藩,天子则会担心诸侯叛乱...唉...”刘禅说着,叹息一声,道:“与其给后世君王留下隐患,不如现在直接根除。”

    说着,他又看向刘叡和刘炎,语重心长的说道:“朕已经将大明与大唐分封给你二人,大唐与大明现在是独立的王国,但是你二人要时刻谨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好生治理你们自己的王国,让你们的臣民安居乐业,这是朕对你们唯一的要求。”

    “儿臣谨记!”

    刘叡刘炎齐声应道。

    刘禅看了一眼两个儿子,现在他也只能做到如此,两个独立王国,他们不用担心中原朝廷后世君王,为了自己的地位,忌惮他们兄弟俩,从而搞什么削藩,最后弄得兄弟相残。

    独立王国,他们不但可以自治,而且与中原的大汉朝廷,也只是属于平级关系,大家谁也别惦记谁。

    至于以后——

    那就是后世儿孙的事情了。

    现在刘禅能做的,只是希望短时间内,不要出现兄弟相残的事情,大家各自安心治理自己的王国也就行了。

    随后,刘禅又为两个儿子选择了辅政大臣,其中御史大夫徐庶,被封为大明王国的丞相,随大明国王刘炎去泰西封,任期为五年,五年之后,若是想要回返中原,可以在刘炎任免新的丞相之后,卸职回返中原。

    原丞相府参军蒋琬,则封为大唐王国的丞相,留守富楼沙辅左大唐国王刘叡,任期也是五年,任期结束,是去是留,到时候他们自己定。

    除了为两个儿子选择了丞相,同时也为他们选择了一位统兵大将,关兴任大明王国的大将军、张包任大唐王国的大将军,任期也是五年。

    虽然对于这次带到西域的十余员战将,相比起来,刘禅更信任关张二人,相信现在唐明两国刚刚立国,他们会很好的辅左两位国王,等到五年之后,两国基本已经走上正规。

    唐明两国安排妥当之后,刘禅看到了长子刘谭面色凝重。

    等到退朝之后,刘禅将刘谭、刘叡、刘炎兄弟三人召进了富楼沙王宫书房。

    书房内,刘禅刚一坐下,便问刘谭道:“谭儿!对今日父皇的安排,可有意见否?”

    ......

第346章:朕是你爹

    面对父皇突然这么一问,刘谭先是愣了一下,旋即赶忙恭敬的行了一礼,道:“儿臣不敢!”

    刘谭是皇长子,今年十八岁。

    此番西征,特别是统一萨珊的战争中,年少的刘谭,是真的让刘禅是眼前一亮,他胆大心细,颇有大将之风。

    儿子有出息,作为父亲的刘禅,他自然是欣慰的。

    当然,儿子的一言一笑,他也能猜到他的心思。

    今日的分封,刘禅将萨珊与贵霜的疆域,平分给了刘叡与刘炎兄弟俩,对于其他有功将领,也都进行了封赏,唯独就是没有封赏刘谭。

    “好!”刘禅看了一眼刘谭,满意的道:“谭儿没有埋怨父皇,父皇深感欣慰。”

    说着,却又转头看向刘叡与刘炎,问道:“现在你二人皆为一国之君,告诉父皇,接下来,你们当如何治理你们的王国?”

    刘谭沉默,似乎觉得自己有些多余。

    但是父皇没有让他退下,他也只得安静的待在原地,看两位弟弟成为国王。

    刘叡率先行礼说道:“回父皇,儿臣当以父皇为榜样,以民为本,让大唐王国的百姓,安享太平日子。”

    “嗯!”刘禅满意的点头,又问刘炎:“炎儿,你呢...你会如何治理大明王国?”

    刘炎微微皱眉,却突然跪匐于地,沉声说道:“父皇,儿臣才疏学浅,又未立寸功,儿臣恳求父皇收回成命,儿臣愿随父皇回返长安;”说着一脸崇敬的看向一旁的刘谭,道:“大皇兄此番随父皇西征立下汗马功劳,儿臣愿将大明王国,让于大皇兄。”

    “这大明王国的国王,理应大皇兄担任!”

    刘禅愣了一下,刘谭却是眉头微微一皱,他看得出刘炎并非装腔作势,他是认真的。

    刘叡也是愣了一下,才发现自己没有顾及大皇兄,也是跟着跪匐于地,恳求道:“儿臣也愿将大唐王国,让于大皇兄。”

    刘禅没有说话,而是看向长子刘谭。

    “两位皇弟,切不可胡说!”刘谭急忙说道:“父皇封你二人为国王,自然是父皇看重两位皇弟的才能,你二人日后要好生治理你们的王国,不可辜负父皇。”

    “大皇兄!”刘叡刘炎齐声道。

    “哈哈哈!”刘谭笑着道:“不用顾忌大皇兄,大皇兄还要随父皇去统一中原呢,这西域就交给两位皇弟看守。”

    刘谭言罢,刘禅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你们大皇兄说得对,父皇让你们担任唐明两国国王,自然有父皇的想法,至于你们的大皇兄...”说着刘禅看向刘谭,肯定的说道:“大皇兄的功劳,父皇不会抹灭,你二人若是念及大皇兄的功劳,就要好好守住唐明二国,要时刻记住,你们的王国,是你们的父兄,为你们打下来的。”

    “日后也要告诉你们的子孙后代,你们的王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儿臣铭记于心!”俩人齐声道。

    “好!”刘禅满意的点头,然后看向刘炎,道:“去陪陪你的母妃,过几日她就得随父皇回返长安。”

    “多谢父皇!”刘炎兴奋的道谢,然后向刘禅与刘谭行了一礼,就退了出去。

    刘炎刚走,刘禅又看了一眼刘叡:“叡儿也先下去休息吧,父皇还有些话,要与大皇兄说!”

    “诺!”

    “儿臣告退!”

    刘叡也是学着刘炎的样子,向父兄行礼后,才缓步退出书房。

    待俩人离开后,刘禅看了一眼刘谭,道:“谭儿,现在就只有你我父子二人,有什么心里话,尽可对父皇明言。”

    “儿臣不敢!”刘谭急忙搪塞道。

    但是他的表情,明显有些僵硬。

    刘禅是他爹,这几年他又一直跟在身边,他的个性什么的,刘禅当然是很清楚的。

    知子莫若父嘛——

    当儿子的想要湖弄当爹的,还是省省吧。

    “朕是你爹,你在想什么......”刘禅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道:“父皇还能不知道你的心思?”

    “父皇!”刘谭顿了顿,像是有话想说,但是却还是没有说出口,虽然他对这次分封,确实有意见,觉得父皇很不公平。

    两个弟弟寸功未立,但是却被封为国王;而他,这几年跟随父皇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大功,最后却啥也没有捞着。

    他要是觉得公平,那才是有鬼了。

    “说吧!”刘禅叹息一声,道:“跟父皇说话,不用有所顾忌,你是朕的儿子。”

    呵呵——

    刘谭心中腹诽,您真当我是您的儿子吗?

    被刘禅一直追问,原本强压在心里的委屈,最终还是未能压住,刘谭突然噗通一声,跪匐在地。

    “父皇!”刘谭泣声道:“儿臣是有话说,原本儿臣以为那些都是谣言,经过今日分封之事,儿臣确信,那些谣言是真的!”

    “???”

    听到这话,刘禅顿时一愣,有些莫名其妙的样子,问道:“是何谣言?”

    刘谭的情绪有些激动,这是他第一次在自己的面前哭泣,看来这所谓的谣言,对他的伤害不浅。

    作为大汉的皇帝,怎么可能容许儿子受到委屈。

    “谭儿,起来说话!”刘禅扶起刘谭,安慰道:“有什么委屈,尽可告诉父皇,说吧,是什么谣言?”

    刘谭站起后,向刘禅行了一礼,说道:“父皇,儿臣听闻,父皇因为儿臣有羌人血统,所以不待见儿臣。”

    “今日分封......”

    刘谭刚说到分封,刘禅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却是轻轻一拍儿子的肩膀,严肃的说道:“胡说八道...就是这谣言?”

    “是!”刘谭点头道。

    这事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其实早在长安时,他就听过这类谣言,有人说当初他与刘谌出生不久,朝臣们请立太子,有人支持立他为太子,因为他是皇长子,但是也有人支持立嫡子刘谌。

    后来刘禅采用秘密立储,化解了那场立储之争。

    但是,后来先皇后病逝,父皇也染上了天花,就在那时,父皇直接册立了嫡子刘谌为皇太子,而立他为秦王。

    本来他也没有别的想法,按照古往今来的规制,皇储就是尊崇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的原则。

    他与刘谌同年出生,但是刘谌是嫡子,而他是庶出,所以立刘谌为皇太子,他并没有什么意见。

    况且他与刘谌兄弟感情一直都很深,而且刘谌才学出众,他也很信服这个弟弟。

    但是,很快他就听到了这些谣言,说皇帝本来是想要立长的,只是因为他刘谭有羌人血统,他的母亲是羌人之女马娪。

    以前他也就是听听并没有太在意,只当这是别有用心之人,想要以此破坏他与太子之间的兄弟感情,但是今日他却不这么认为了。

    若说立太子,他是庶出,还能理解。

    但是刘叡、刘炎,皆为庶出,而且还都比他小,此番西征更是寸功未立,因为父皇西征,都没有带上他俩。

    可是这西征战事刚刚结束,他俩就被接到富楼沙,然后被册立为唐明二国的国王。

    这——

    若不是父皇偏心,嫌弃他有羌人血统,又会是什么原因?

    只是刘禅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摇了摇头说道:“汝虽然有羌人血统,但是汝也是朕的儿子。”

    说着刘禅看向刘谭,道:“此番分封,父皇将唐明二国分给炎儿跟叡儿,不是因为他们是汉人血统,只是因为他们也是父皇的儿子,是汝的弟弟。”

    听到这里,刘谭并不理解,心说他俩是父皇的儿子,那儿臣难道就不是父皇您的儿子。

    “谭儿!”刘禅道:“汝是长兄,可曾听过长兄为父?”

    “儿臣听过!”刘谭点头道。

    “那不就得了!”刘禅道:“作为长兄,为弟弟们打下一片江山,难道不应该吗?”

    没等刘谭回话,刘禅继续说道:“汝是长兄,要懂得疼爱弟弟妹妹们;”说着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轻声说道:“父皇不会忘记汝的功劳,更不会忘记汝是父皇的儿子,弟弟妹妹现在所拥有的,谭儿迟早也会有。”

    “父皇对天下臣民都能做到人人平等!”刘禅说着,盯着刘谭反问道:“难道父皇对自己的儿子,就做不到乎?”

    刘谭已经十八岁,他自然不在是小孩子,父皇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要是还不懂,那也就真的是愧为大汉皇长子这个身份了。

    他的父皇是什么人?

    他自然是了解的。

    “谢父皇!”刘谭当即行了一个大礼,道:“儿臣以后再也不会听信谣言,请父皇放心,儿臣从此恪守本分,效忠父皇,效忠太子皇弟。”

    “傻小子!”刘禅叹息一声,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顶,笑着说道:“这才像个长兄,像个大汉皇长子,这才像是父皇的好儿子。”

    “谢父皇!”刘谭咯咯一乐,心中困惑顿消。

    看着傻笑的儿子,刘禅没好气的道:“下去休息吧,再过几日就随父皇回返长安!”

    “诺!”刘谭行了一礼,道:“儿臣告退!”

    只是刘谭刚欲转身,刘禅却喊道:“谭儿,别忘了给汝母妃带些礼物,九年没见她了,可别空着手回去,小心她揍你!”

    “知道了,父皇!”说着,刘谭像个孩子,一蹦三跳的就跑出了书房!

    看着远去的儿子,刘禅却是微微摇头叹息道:“这儿女多了,也是件麻烦事情,太特么操心了,唉!”

    ......

第347章:战神归来

    半年后。

    大汉兴汉十二年(公元251年)七月初五。

    一大早,长安城西郊就聚集了很多人。

    官道两旁很快就是人山人海,人们从附近的县城,村寨,以及长安城汇聚到此。

    此地距离大汉国都长安,仅有三十余里。

    但是今天,却是第一次如此热闹。

    “大伙儿听说了吗?”

    “陛下在西域外面建立了两个王国。”

    一人刚刚开口,另一人却是皱了皱眉,然后抓了抓脑壳,才突然恍然大悟一般的说道:“这事儿某知道,叫作大唐王国,还有大明王国。”

    “对对对,就是大明王国和大唐王国。”

    “陛下真乃战神耶!”

    “我大汉现在疆域数万里!”

    “啧啧!”

    围观百姓早早到此,各自议论着他们听到的传闻,有的听着还算是那么回事,但是有的人说出来的话,却是十分的夸张。

    “尔等知道吗?”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壮汉,瞪大双目,一脸惊恐的样子说道:“某听说,陛下此番西征,曾经一人力战百员胡人战将。”

    “真的假的?”

    “快说来听听!”

    “这还能有假?”壮汉不削的道:“据说是三年前,陛下亲率五万大军攻打胡人一座城池,结果打着打着,陛下被胡人诱入山谷,而后面的军士又被胡人给拦住了。”

    “嘶——”

    听到这里,周围的人不由得紧张起来,听起来这场战斗很是凶险,天子被敌军诱惑。

    “然后呢?”一人问道。

    壮汉顿了一下,兴奋的道:“然后...然后陛下并未因此畏惧,但是因为深陷胡人的重重包围,于是陛下就单枪匹马,径直冲向胡人,那些胡人被陛下的英勇震撼,开始不断退却。”

    “但是——”壮汉说着,突然神色严肃的道:“虽然大部分胡人被陛下的勇武震撼,但是还是有百十余骑胡人,他们想着咱们陛下只有一人,他们觉得一定可以战胜陛下。”

    “结果呢?”围观的人有些焦急,他们很想知道结果。

    “结果?哈哈哈...”那壮汉朗声笑道:“结果是陛下挥枪就迎了上去,这第一枪刺出,就连杀敌将六人。”

    “嘶!”

    众人发出惊叹之声,一枪过去,就将六名敌人击杀!

    “陛下威武!”

    “那是自然!”壮汉兴奋的道:“陛下一击得手,又勐冲敌军,而那些胡人看见陛下如此神勇,他们也开始惧怕,于是命令周围的胡人士兵,集体向陛下放箭...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着?”众人问。

    “哈哈哈!”那壮汉又道:“陛下眼疾手快,当即又是一枪刺出,结果直接五名胡人串在一起,然后陛下就用这些胡人的尸体,去阻挡飞来的羽箭。”

    “最后将五名胡人都射成了刺猬...哈哈哈...”壮汉越说越是来劲,最后大笑道:“可是陛下,却未中一箭,最后更是将周围的百十员胡人将领斩杀之后,突出重围,最后获得一场大胜!”

    “天啦!”

    “陛下真乃神人也!”

    “是啊,是啊!”

    “陛下是真龙天子,即使深陷危机,也能够逢凶化吉。”

    “...”

    百姓们就这么七嘴八舌,各自议论着他们的道听途说,那些听故事的人,却也是听得是津津有味,就好像说故事的人,就在现场亲眼观看过一般。

    竟然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更多的是夸赞大汉天子英勇无敌,真乃神仙下凡。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他们都是大汉的子民。

    而且至从刘禅登基做了大汉的皇帝,这些年不但为老百姓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而且数十年来,那是逢战必胜。

    特别是这些关中的百姓,因为在关中之战之前,没有人会相信偏安蜀地的大汉,能够与强大的曹魏抗衡,想着未来统一天下的政权,必然是曹魏。

    可是后来事实证明,曹魏就是纸老虎。

    当他们面对大汉天子的王师时,只有望风而逃的命。

    如今大汉坐拥益雍凉并四州,又兼西域都护府、西南都护府,还有南部交桂等地,如今更是在西域以外,还建立了两个庞大的王国。

    这样的大汉,何其强盛乎!

    这样的大汉皇帝,何其霸气乎!

    而他们,就是这位霸气皇帝的子民,所以当有人讲到皇帝的光辉事迹,无论是夸大其词,还是胡编乱造,他们都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因为,我们的皇帝乃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而今天——

    百姓们早早的来到官道,他们今天就只有一个目的。

    迎接西征凯旋归来的王师。

    辰时二刻。

    从长安方向急速行来无数车队,还有各种仪仗队。

    他们都是顺着官道而来,与百姓完全不同,百姓从天刚蒙蒙亮开始,他们就不能再上官道,而是站立于官道两旁,因为官道上早已有禁卫士兵隔出了一个宽大的通道。

    大队人马来到一块相对空旷的地方,他们快速排成整齐的队列,位于中间的是朝廷主要官员,在他们的前方则是大汉王朝的后宫妃嫔,以及皇子公主们。

    大汉皇帝西征九年多,他们终于凯旋归来。

    无论是朝廷,还是大汉的百姓。

    他们都期待着这一刻,期待着汉军王师的回归。

    当然,还有西征将士的家属,他们都很期待。

    等待——

    等待永远是煎熬的。

    位于正中间的迎接队伍中,一位十八九岁的年轻人,身着锦服,一直紧盯着远处,有些焦急的来回踱步。

    “殿下!”

    “殿下无需着急!”一名宦官,走到跟前,轻声说道:“陛下很快就会回来的。”

    “嗯!本宫知道!”年轻点头应了一声,但是眼神依然还是望向远处。

    他叫刘谌,是大汉王朝的皇太子。

    刘谌无一日不思念他的父皇,父皇出征时,他才十岁,但是今年他已经十九岁了,虽然两年前父皇统一萨珊后,曾遣人回返长安报信,他知道他的父皇身体康健,而且还在西域大显大汉国威。

    但是,作为儿子的,他怎能不思念他的父皇呢?

    己时三刻。

    随着一阵马蹄声响起,围观的百姓,等候的朝廷文武百官,一个个都是兴奋莫名,因为他们知道。

    “陛下回来了!”

    “陛下回来了!”

    百姓们是无比的激动,他们的喊声响彻云霄,声音很快向四周扩散,那些迎候的朝廷文武百官,一个个整理着官服,仪仗队的成员们,也是严阵以待。

    “驾!”

    “驾!”

    随着十余骑快马由远及近奔来,现场人们情绪瞬间紧张起来,他们等待这一刻,已经等待了九年!

    也就在骑士们来到迎候队伍的前面时,那些早已准备就绪的仪仗队,立时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方走去,因为他们是皇帝的仪仗队,今天他们可不是来迎驾的。

    仪仗队前行不久,首先映入人们眼里的是一支数百人组成的骑士队伍,这是王师的先头部队。

    随着这支先头部队的出现,更加清晰整齐的马蹄声,脚步声由远及近,远远望去,一支威武之师旌旗招展的向他们缓缓走来。

    “终于回来了!”

    “终于回来了!”

    皇太子激动的高声说道,旋即快步向前行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先头部队来到距离迎驾队伍百余步的地方,他们有序的向两边散开,留出可容一辆战车通过的通道。

    “驾!”

    “驾!”

    “驾!”

    先头部队刚刚散开,就闻得一声声爆喝,接着众人就看见一名身着黄金战甲的战将,快速从骑士们中间穿行而过。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当刘禅策马狂奔冲出,围观的百姓,还有那些在此迎驾的大汉文武官员,霎时间整齐的高呼万岁。

    刘禅听着百姓们的山呼万岁,疾驰数十步,旋即勐的一勒缰绳,只听得一声长啸:“吁!”

    雪白高大的战马旋即高扬前蹄,一名威武的战神赫然出现在众人的眼中,而这时,那支数百人组成的骑士,紧随刘禅身后,那些已经跟上来的仪仗队,则是来到骑士的后面。

    “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

    听着响彻天际的山呼万岁声,这一刻刘禅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九年的异国征战,这九年的背井离乡,这九年的数次深陷危机,这一刻,好像都不算什么。

    朕是皇帝!

    朕是大汉的皇帝!

    朕是受到万民拥戴的皇帝!

    朕,回来了!

    ......

第348章:君圣臣贤

    刘禅听着百姓们的呼声,缓步向前,不远处的刘谌,却是快步向他这边跑来。

    “父皇!”

    “父皇!”

    刘谌跑到跟前,向刘禅行了一个大礼:“儿臣恭迎父皇凯旋回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谌儿!”看见刘谌,刘禅也是心头一紧,他没有向以往那样非常官方的示意平身,而是马鞭一甩,就从马背上跳下:“谌儿快起!”

    “谢父皇!”

    刘谌谢恩道。

    原本按照流程,刘禅应该是骑马,或者是坐上龙辇,然后接受文武百官、以及百姓们的欢迎。

    可是当他看见儿子刘谌,却是本能的跳下战马。

    看着刘谌,刘禅却是眉头微皱。

    ‘鸳儿!朕回来了!’

    刘禅微微抬头,心中暗自说道。

    看见刘谌,很难不让他想起他的第一任皇后张鸳。

    他此前也曾有过凯旋回京的经历,第一次是关中之战、第二次是晋中之战,这两次回京,迎接他的人群当中,都会有他最爱的女人,也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张鸳。

    可是这一次。

    他远征九年,可是张鸳却不会再出现在迎接他的队伍中。

    或许看出了父皇的细微变化,太子刘谌快速牵住父皇的战马,紧跟着刘禅向前缓步行走。

    也就在这时!

    前方数百人的迎驾队伍,他们整齐的向刘禅行了一个大礼。

    “臣等恭迎陛下凯旋回京!”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们的山呼声,将刘禅从思绪中拽了回来,当他欣慰的看向迎驾的百官,却又是愣了一下。

    此时他与迎驾的百官,仅剩十余步的距离。

    “相父!”

    刘禅快步上前,来到一位满头白发,额头已经布满皱纹的老者跟前,疼惜的说道:“相父,朕,回来了!朕回来了!”

    “老臣恭迎陛下回京!”

    老者便是大汉丞相诸葛亮。

    仅仅九年的时光,刘禅差点没有认出他的股肱之臣,因为他离开长安时,诸葛亮也才刚过六十岁生辰不久,那时候的诸葛丞相,虽然头上已经出现丝丝银发。

    但是现在,时隔九年之后。

    诸葛亮的头上,银发已经十分稀少,更多的则是白发。

    相父老了!

    相父老了!

    听着诸葛亮略显苍老的声音,刘禅不由心头一紧。

    朕早该回来了。

    朕早该回来了。

    “相父!”刘禅轻轻捂住满是皱纹的手,哽咽道:“这些年,辛苦相父了!”

    刘禅话音刚毕,却是松开诸葛亮的手,然后向后退了一步,当着数万百姓,数百大汉文武官员,以及十几万汉军将士的面,向诸葛亮深深的鞠了一躬。

    “陛下!”

    诸葛亮没有想到刘禅会如此,有些惊慌,但是刘禅却是非常恭敬的再次上前,扶着诸葛亮,说道:“相父劳苦功高,受得朕这一拜!”

    “朕这一拜,是替先帝拜相父,是替大汉百姓拜相父,是替大汉四百年国祚而拜相父,是朕感谢相父一生为汉的劳苦而拜。”

    听着刘禅简短的话语,诸葛亮深为敢动,双眼不由得湿润起来,他是看着刘禅长大的,也是看着刘禅一路成长起来的。

    以前,刘禅也曾拜过他。

    但是,今天这一拜,却是让他最为感动的。

    “老臣深受先帝重托,辅左陛下!”诸葛亮感动的向刘禅也是行一大礼,说道:“承蒙陛下不弃,承蒙陛下仁善,老臣纵使浑身碎骨,也难报陛下大恩之万一!”

    “相父快起!”刘禅扶起诸葛亮,说道:“若无相父,大汉焉能有此光景,这一切,朕皆是仰仗相父之功。”

    也就在刘禅与诸葛亮说话间,后面的龙辇也跟了过来,刘禅旋即扶着诸葛亮,恭敬的说道:“相父,随朕回京!”

    “陛下!”诸葛亮却要推脱,毕竟龙辇是皇帝专用,臣子与天子同坐龙辇,这是大不敬。

    “相父!”刘禅笑着说道:“相父之功,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请相父不要推辞,随朕同乘回京。”

    这一幕,自然是被官道两旁的百姓看在眼里。

    陛下仁善,古之未有。

    丞相贤能,后人当效。

    在刘禅的再三恭请之下,诸葛亮才在刘禅与太子刘谌的搀扶下,缓缓走上皇帝的专用龙辇。

    其实,诸葛亮与刘禅同乘龙辇,这也并非第一次。

    比如当初诸葛亮南征回成都时,刘禅就让诸葛亮与其同乘车驾回京,只是这一次,似乎有些不同。

    因为刘禅将诸葛亮扶上龙辇之后,他却并未跟着上车,而且从驾车的侍卫手里,接过了马鞭,然后坐在了侍卫的位置。

    “陛下!”

    诸葛亮大惊,毕竟刘禅是大汉的天子,而他只是大汉的臣子,那有天子为臣子驾车的道理。

    可是刘禅回头和颜笑道:“相父请安坐,周时文王牵车奉姜尚,今日朕当驾车孝相父。”

    若说刚才刘禅当众大礼参拜,让诸葛亮深为感动,那此刻他真的就是感激涕零。

    因为刘禅这是将他比作兴周八百年的姜尚,这份礼遇,恐怕是天下臣子,人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是,能坐到如此的君王,却是寥寥无几。

    “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

    百姓们看着皇帝为丞相驾车,较近者自然是听见了刘禅对诸葛亮说的那翻话,他们当然是听过周文王为姜尚牵车的故事。

    但是,那只是故事。

    眼下,他们是亲眼看着大汉王朝的天子,亲自为丞相诸葛亮驾车,天子的这份仁义,自然是感染到了他们。

    他们无不为刘禅的举动动容,只得用高呼万岁,来表达他们对刘禅仁义的崇敬。

    刘禅才不管百姓怎么看。

    他做出为丞相驾车的举动,并不是为了演给谁看,就是发自内心对诸葛丞相的一种尊敬。

    无论是前世对历史上的诸葛亮的敬重,还是这一世,诸葛亮殚精竭虑,一心为了兴复大汉的大公无私。

    此番西征,他一走就是九年。

    而这九年,大汉王朝因为有诸葛亮在,他没有了后顾之忧,让他可以安心的在西域征伐。

    龙辇缓缓向前行驶,两边官道不断的山呼万岁,大汉万年。

    那些前来迎驾的文武百官,后宫嫔妃,只得恭恭敬敬的跟上在其队伍的后面。

    按理说,周文王为姜尚牵车八佰步,这是一直流传的故事,那大汉皇帝为丞相驾车,走个几百步,比如一千步,也就差不多了,心意到了,也就行了。

    可是——

    刘禅这一次为诸葛亮驾车,足足走了三十里,从长安城西三十里处,一直驾驶着龙辇直到未央宫南宫门外,才算罢休。

    沿途的百姓,每每看到,皆是肃然起敬,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大汉的子民,而自豪而骄傲。

    有这样礼贤下士的天子,大汉王朝,一定会千秋万代。

    ......

    午后——

    时隔九年之后,大汉皇帝刘禅,又一次出现在未央宫前殿宝座之上。

    大汉王朝的文武百官,整齐的站立战大殿之上。

    在刘禅的身旁,是皇后张鸯。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皇帝班师回朝,按照规制,是需要举行一次朝会的,因为留守京城的官员,需得向皇帝禀报,皇帝不在的时间里,朝廷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等等。

    只是,这只不过是一个流程而已。

    因为刘禅早在西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现在中原的一切事情,比如大汉的两个最大的敌人,东吴与曹魏。

    刘禅西征不久,曹魏就对合肥展开了进攻,但是因为诸葛亮及时派兵牵制魏国,导致曹魏首尾难顾,最终只得是以割地言和,始终让合肥留在东吴的手里。

    接下来的时间里,三国倒是平静。

    或许是魏吴自己也知道,这个时候去跟大汉较劲,就是自取灭亡。

    不过刘禅领兵西征,大汉暂时没有精力发动对吴魏的进攻。

    于是魏吴两国,也就趁此机会,休兵罢战,他们也想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以此休养生息。

    虽然三国之间这些年没有再发生过战争,但是大事情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首先是东吴,三年前,东吴皇帝孙权,因为丞相陆逊参与立储之争,让他恼羞成怒,直接罢免了陆逊的官职,不久之后,陆逊因病去世。

    再说曹魏,变故就更大了。

    公元246年,也就是大汉兴汉七年,曹魏皇帝曹叡,因病去世,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曹叡比原来历史上多活了几年,但是最终还是英年早逝,皇位最终传到了太子曹芳的手里。

    年仅十四岁的曹芳登基,成为曹魏第四任皇帝,曹叡驾崩之前,任命大司马曹爽、大将军司马懿为托孤大臣。

    因为曹爽一直忌惮司马懿,于是曹爽鼓动天子曹芳,对司马懿明升暗降,拜司马懿为丞相,却将兵权转移到曹爽的手里。

    或许是忌惮曹爽手中的兵权,还有曹魏的皇权还算稳固,司马懿竟然并没有一丝反抗,就将手中的兵权,交给了曹爽,去年曹芳更是拜曹爽为大将军,统领魏国所有兵马。

    眼下的曹魏,是曹爽主官军事,司马懿则负责内政,看上去有点像刘禅西征之前,大汉王朝的格局,形成了皇帝、大将军、丞相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是刘禅却是知道。

    那司马懿,他是不可能选择就此躺平。

    毕竟他现在怎么说,也是曹魏的丞相。

    至于大汉,倒是让刘禅惊喜。

    西征之前,大汉重新统计了人口,大汉的人口数量激增,这九年的时间里,在诸葛丞相的精心治理中,大汉的的发展势头迅勐,首先人口又增加了两百多万人,总人口已经接近千万。

    人口得到增加,诸葛亮也趁机扩招了兵源。

    刘禅西征带走了二十万步骑,那时候大汉还剩余三十多万兵马,可以用于对抗魏吴。

    经过这九年的扩充,大汉现在拥有的兵力总数为四十六万,而且还没算刘禅此次从带回来的十二万混编军。

    大汉增加了兵力总数。

    那东吴、曹魏,现在兵力,又该是多少呢?

    ......

第349章:中原格局

    大汉在发展,东吴曹魏自然也不敢停下脚步,即使他们两国或多或少,这些年都有些瞎折腾。

    无论是东吴因为立储之争,导致一批文武大臣或是被诛或是被贬,但是孙权却也没有停止扩充军备。

    东吴地处东南,一直在汉魏夹缝中求生存。

    兵力扩充,孙权还是挺上心的。

    经过这九年的发展,现在东吴也拥有水军十万,陆军十六万。

    曹魏方面也差不多,只是比起以前,略有不同的是,他们新增了五万水军,主要用于防御东吴水军,至于陆军方面,这些年曹魏也非常努力,截止目前为止,曹魏现有步骑三十六万人,其中步军二十五万,骑兵只有十一万。

    曹魏骑兵的减少,主要也是因为大汉先是攻占了关中,后来又夺了并州,最后为了牵制魏军攻打合肥,又丢了上谷郡。

    没了这几个地方,曹魏现在的战马,主要来源是辽东,而且时不时汉军还会从上谷东出,去抢夺曹魏的辽东战马。

    因此曹魏的战马供给大大的减少。

    除了这些情报,还有一件让刘禅欣喜的大事,就是西征之前他才推行的新货币,经过九年的发展,大汉境内已经全面流通,老百姓逐渐习惯用新货币交易,取代了原来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最后,自然是让刘禅心心念念的汉王炮。

    刘禅西征时,汉王炮已经锻造成熟,可以开始批量锻造。

    经过九年时间的发展,此刻大汉已经拥有六百多门汉王炮,炮弹则是多达三万多枚。

    只是——

    唯一让刘禅难过的,是负责生产弹壳的诸葛乔,已于两年前因病去世,对此刘禅是非常的难过。

    因为从他穿越过来开始,诸葛乔就一直跟着他,在成都时诸葛乔是驸马都尉,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刘禅的人生安全,以及伴读。

    虽然历史上的诸葛乔,二十多岁就病逝了,但是刘禅来到这个时代后,他对于自己在意的人,都对他们有过特别的关照,比如赵云,诸葛亮,从一开始,就教他们练习太极,想要通过这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让他们可以延长寿命。

    这诸葛乔按照历史记载,他是病逝的,所以刘禅一直要求他必须注重养生,可是让他意外的是,虽然让他比历史上的诸葛乔多活了十来年,但是最终,他还是病逝了。

    “唉!”

    回京的第二天,刘禅就来到诸葛乔的陵前,叹息说道:“伯松啊伯松,汝怎可失言...汝曾答应过朕,要随朕一起收复中原,复兴汉室的,汝怎么就这样走了?”

    “陛下!”诸葛亮安慰道:“乔儿若是在天有灵,得知陛下凯旋归来,他定然也会欣喜的。”

    “相父!”刘禅叹息道:“伯松与朕虽为君臣,但朕一直视他为知己,不想朕班师回朝,却与伯松天人永隔。”

    “伯松!”

    “伯松!”

    “伯松啊!”

    刘禅哽咽的高声喊道,旋即当着众人的面,宣布道:“伯松仁义,一生兢兢业业,朕特追封其为忠义候!”

    众人闻言顿惊,诸葛乔一生基本没有上个战场,即使是关中之战时,跟随刘禅上战场的也是他的小舅子张绍,而诸葛乔则负责后勤。

    这些年他忙着监制三弓床弩,后来又负责生产弹壳,但是生产弹壳的事情,其实在大汉朝廷,知道的人并不多。

    即使现在,大汉拥有汉王炮,知道的人也在少数,因为这件武器,刘禅暂时不想让世人皆知,因为它的杀伤力实在太大。

    知道的人,只有诸葛亮、徐庶、诸葛乔、蒲元等负责研制的人,而且生产作坊保护得极为严密,所有相关作坊,都被大汉朝廷列为了军事禁区。

    可是,此刻刘禅却追封诸葛乔为候,这可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是却没有人敢于反对,毕竟诸葛乔是诸葛亮的养子,皇帝身边的红人。

    祭拜完诸葛乔,刘禅重新回到未央宫。

    他需要好好休息一番。

    鸳鸯殿——

    “陛下!”皇后张鸯突然问道:“您若再不回来,鸯儿都快变成老太婆了。”

    张鸯有些埋怨。

    她是刘禅的皇后,她本可以搬进椒房殿,但是张鸯又怕睹物思人,住在椒房殿,容易让她想起姐姐,所以一直还是住在她的鸳鸯殿。

    原本以为刘禅西征最多三五年,不想这一等就是九年。

    “怎么会?”刘禅笑着说道:“朕的鸯儿,永远都会青春美丽,即使变成了老太婆,也是朕最疼爱的女人。”

    “陛下休要胡说!”张鸯翻了个白眼,嫌弃道:“姐姐在世时,陛下也曾说过,最疼爱的女人是姐姐...现在又拿此话来哄鸯儿;”说着她突然眸子一闪,笑问道:“陛下西征九年,可有纳几位萨珊或者贵霜的异域女子?”

    刘禅本来因为张鸯提及张鸳,有些伤感,可是这丫头突然说起西域,刘禅也是轻轻一点她的鼻尖,故作生气的道:“莫不是在鸯儿心中,朕就是一个好色之徒乎?”

    张鸯与张鸳虽然容貌相差无几,但是性格却是有些不同,张鸳对于刘禅,虽然也会开些玩笑,但是她还会顾忌君臣;但是张鸯却不同,她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入宫陪伴姐姐。

    刘禅有一直很宠爱她,所以姐姐张鸳不会顶嘴,但是她张鸯却是经常与刘禅争论,主要也是因为刘禅从不怪罪她,反而是宠着她的缘故。

    所以当刘禅的话音刚落,张鸯却欠声说道:“好色乃是男人的本性,陛下也是男人,怎么可能例外?”

    刘禅一时无语,却也是认真的说道:“朕在西域忙于战事,那有闲功夫顾忌儿女私情,朕一个异域女子也没有收纳,鸯儿若是不信,可以问问元姬。”

    “真的吗?”张鸯笑着说道:“陛下没有闲功夫顾忌儿女私情,可是却与元姬妹妹生下了思儿和念儿,让鸯儿好生羡慕。”

    “???”

    刘禅彻底无语。

    但是他并未生气,因为他了解张鸯,她并不是那种喜欢争风吃醋的女人,特别是做了皇后之后。

    此刻如此说,只是因为俩人分别实在太久了,她想将这些年的孤独,还有牢骚一次性发泄个痛快而已。

    ......

    刘禅在未央宫与他的皇后打情骂俏,但是远在洛阳的魏国人,可就是非常的紧张了。

    洛阳——

    丞相府。

    司马懿悠闲的躺在藤椅上,从外面进来的司马昭,却是一脸的愁容。

    “父亲!”

    “父亲!”

    “何事如此惊慌?”司马懿有些无语的问了一句。

    “刘阿斗,已经回长安了!”司马昭急忙说道。

    “大惊小怪,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司马懿很澹定的样子:“他回去就回去呗。”

    “父亲!”司马昭有些紧张,问道:“父亲,您怎么还能如此澹定,那刘阿斗西征归来...怕是...怕是...”

    “怕是很快就会向大魏用兵?”司马懿问。

    “嗯!”司马昭点头道:“这些年三国之间鲜有战事,那是因为西蜀主力忙于西征,此番刘禅班师回朝,这些年诸葛亮又大肆扩充军备,刘阿斗回长安,必然很快就会向我大魏用兵。”

    “哈哈哈!”司马懿笑着坐起,却是摇头说道:“汝怎么就知道刘阿斗会先向我大魏用兵,而不是先向东吴用兵?”

    “这有什么区别吗?”司马昭有些不解。

    汉魏吴三国鼎足数十年,前面是魏强而汉吴弱,那时候的主动权掌握在大魏的手里,想打谁完全是看大魏的心思。

    可是随着大魏兵败关中,三国的局势就已经发生了逆转,眼下大汉强势,疆域人口是魏吴的数倍,而且无论是刘备,还是这个刘阿斗,一门心思想要一统中原,恢复汉室天下。

    现如今汉军拥兵五十余万,而且刘禅也从西域抽身回来,而魏吴的兵力联合起来,也才能与之持平,更何况东吴一直觊觎大魏领土。

    魏吴联合,基本没有可能。

    无论是汉军先向谁用兵,在司马昭看来,中原爆发大战已是迫在眉睫,恐怕就是时间问题。

    可是父亲好像一点都不担心。

    “父亲!”司马昭继续说道:“那曹爽独掌兵权,朝廷对于西蜀疏于防范,若是西蜀突然出兵,我大魏将何以挡之?”

    “还有,那曹爽就是一个酒囊饭袋;”司马昭吐槽说道:“陛下拜他为大将军,若是西蜀来攻,怕是用不了多久,我大魏就得亡国。”

    “放肆!”司马懿呵斥道:“汝乃魏臣,岂能在此胡言乱语!”

    ......

第350章:拙劣之计

    在战场上面对敌人,司马昭不会惧怕任何人,但是唯独面对自己父亲的时候,他却是非常的忌惮的。

    “孩儿知错了!”司马昭急忙认怂。

    “哼!”司马懿哼了一声,才沉声说道:“汝难道不知,现在有很多双眼睛,正盯着咱们司马家,就等着抓司马家的把柄。”

    “对不起,父亲!”司马昭怔怔的道:“是孩儿疏忽了。”

    “行了,退下!”司马懿摆了摆手,道:“一切如常,就当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说完,他继续闭上双目作沉思状。

    “诺!”

    司马昭不敢再打扰父亲,于是向司马懿行了个礼,就退了出去。

    等到司马昭离开后,司马懿却是微微皱眉。

    儿子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眼下三国当中西蜀最强...那刘阿斗,他会向大魏用兵否?

    若是汉魏爆发战争...大魏还有多少胜算?能否挡住汉军的进攻?

    司马懿暗自琢磨着。

    虽说按纸面上的实力对比,大魏跟现在的大汉比较,完全就不是个儿,但是司马懿并不觉得大魏就真的毫无还手之力。

    只是——

    现在大魏的话事人是大将军曹爽,他掌握着大魏的兵权,而他司马懿现在是丞相,手里无兵,这就让他不那么自信了。

    ...

    洛阳皇宫。

    御书房,

    “陛下!”

    大将军曹爽,笑呵呵的说道:“陛下无需担心,短时间内西蜀还不敢向我大魏用兵!”

    “爱卿何以如此确信?”年少的曹芳问道。

    “陛下!”曹爽答道:“西蜀虽强,但是他们刚刚在西域经历了长达九年的战争,刘阿斗在怎么神勇,也不能这才刚刚回返长安,就马上发动新一场战争?”

    “还有...”曹爽面露喜色,说道:“陛下,其实老臣已经派人潜入长安...”说着曹爽顿了顿,一副得意的样子,道:“或许很快刘阿斗就会遇到麻烦,暂时无心再起刀兵。”

    “爱卿!”曹芳也是愣住,瞪大双目问道:“爱卿可是派人去刺杀刘禅乎?”

    曹爽闻言连忙摆手,道:“刘阿斗也算是身经百战,想要刺杀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臣别有他谋;”说着他笑了笑对曹芳说道:“陛下勿疑,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收到好消息。”

    “好好好!”曹芳满意的点了点头,虽然曹爽才智不如司马懿,但是他却更愿意信任曹爽,毕竟一笔他难写两个曹字。

    但是司马懿却不同,其人才智超群,却是让君王非常的忌惮。

    曹芳很确信,他还无法做到如先帝那般,可以镇得住此人。

    曹爽用了什么计谋,曹芳没有追问,因为他相信,曹爽肯定不会做对不起大魏的事情。

    刘禅班师回朝,是真的让魏吴两国都有些紧张,因为这几十年里,这个刘阿斗太出乎人们的意料。

    以前人们都说,那刘阿斗愚钝,柔弱,可是后来人们才发现,世人皆被他给欺骗了。

    刘阿斗其志可不小。

    ...

    就在曹爽密谋,司马懿忧心的时候,东吴方面其实也做出了他们的反应。

    大汉兴汉十二年(公元251年)八月三日。

    长安,未央宫。

    “外臣朱应,拜见陛下!”

    刘禅愣了一下,看向朱应,他对这人有些印象,前世了解三国历史时,曾经看到过关于这人的记载。

    朱应,是三国时的一位杰出旅行家,曾随东吴使臣康泰巡游南海,还着有《扶风异物志》,是一位才学出众的学者。

    他怎么跑到长安来了...刘禅暗自滴咕了一句,然后却笑着对朱应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属三生有幸。”

    ???

    大殿上的文武众臣,皆是一愣,其实包括朱应在内,也是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朱应自觉他并非什么大名人。

    “陛下严重了!”朱应行了一礼,道:“得闻陛下西征凯旋,我主特遣外臣前来向陛下道贺。”

    朱应不想继续客套,直接说明了这次出使长安的来意。

    汉魏吴三国鼎立,如今却是大汉一家独大,作为三国当中最为弱小的势力,东吴是真的很难。

    这次得知刘禅班师回朝,孙权是真的如坐针毡,因为他很清楚,这刘禅解决了西域隐患,必然会图谋中原。

    最后经过与百官商议,决定遣使到长安向刘禅示好。

    “孙仲谋,身体可还康泰?”刘禅问。

    “多谢陛下关心!”朱应笑着说道:“我主尚安!”

    呵呵——

    刘禅心中腹诽,心说这孙十万还真能活,即便是原来历史上的他,也是如此,先后熬死曹操、刘备、曹丕、曹叡等一众他的对手,一直活到了公元252年,足足活了七十岁。

    等等...刘禅刚想到这里,不由得眉头一挑。

    ‘现在是公元251年,若是按照历史上的记载,这孙权最多还能活一年的时间,他就得挂了。’

    ‘孙权要是没了...这可是个好机会...’刘禅心中大喜。

    因为他穿越而来,导致很多历史人物都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老将军赵云、皇后张鸳、丞相诸葛亮、诸葛乔以及曹魏上一任皇帝他的大舅子曹叡,或多或少都延长了寿命。

    赵云、张鸳、诸葛亮,刘禅知道原因,因为他一开始,就让这他们注意养生,比如教他们练习太极什么的,但是曹叡为何会多活了几年,他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他现在关心的是孙权。

    虽说这个孙十万有点两面三刀,喜欢背刺盟友,但是能够在这样一个乱世,坐拥江南之地,与汉魏形成鼎立局面,他自然也是有他一定的才能的。

    作为对手,刘禅很讨厌这个人。

    若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却不得不对他竖起大拇指。

    能在乱世当中立足,肯定不会是一般人。

    现在大汉已经改变了历史格局,但是面对历史上,这些左右时代的重要人物,刘禅还是有些忌惮。

    比如曹魏的司马懿、这个熬死一代贤相诸葛卧龙,最后成为三国最大赢家,还有就是这个喜欢背刺的孙十万。

    “先生回吴时,请代朕向仲谋问好!”刘禅笑着说道:“请告诉仲谋,汉吴永世盟好,让他好生保重身体,毕竟岁月不饶人啊,仲谋已经年逾七旬,可得慎重。”

    “谢陛下!”朱应大喜道谢。

    此番入长安,他没有别的使命,就是为了吴汉盟好,眼下听刘禅的这番话,他当然是欢喜的。

    汉吴和睦,他也就可以回去向孙权交差了。

    随后朱应在长安待了几天,就回返东吴去了,也就是在他离开长安的第二天,长安却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街头巷尾,百姓们陷入了恐慌。

    “这事儿绝不可信!”

    酒肆内,一个中年书生,怒气冲冲的说道:“丞相一生为了兴复大汉,殚精竭虑,他绝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

    “呵呵!”书生的话音刚落,邻桌的一年轻人,却冷笑着说道:“正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便是丞相,关系到他自己利益时,他也是如此。”

    “胡说八道!”那书生勐地站起,说道:“丞相若有异心,陛下西征九年,他早就可以取而代之,为何会选在陛下班师回朝之后,才出此下策?”说着他情绪有些激动:“这必然是曹魏或者东吴使坏,想要破坏我大汉君臣关系。”

    “此等拙劣之计,三岁的孩童都能看得出来!”说着书生顿了顿,看向邻桌几人,质问道:“尔等难道还不如三岁孩童乎?”

    这件事,这两日在长安街头引起了热议。

    也不知道是谁最先说出来的这件事,说是大汉丞相诸葛亮生了异心,因为这九年间,刘禅远征西域,大汉诸事皆由丞相一人操持。

    若是没有诸葛亮劳心劳力,刘禅岂能安心征伐西域?

    可是刘禅班师回朝之后,除了回来的当天,亲自为诸葛亮驾车之外,并未对丞相诸葛亮有任何嘉奖,反而是以诸葛亮年事已高为由,准备让其他人接任丞相。

    诸葛亮就是因为这件事,心生不满。

    帝相不睦,这可不是小事情。

    虽然这话刚传出来时,绝大多数百姓,都是不相信的,但是随着人们议论得越来越热闹,却也让很多百姓,开始忧心起来。

    宣室殿内。

    刘禅听完宦官的汇报不怒反笑,弄得那个宦官都是一愣,心说陛下您的心可真大,现在街头谣言四起,您怎么还能笑得出来。

    可是刘禅却不在意,放下手里的奏折,沉声道:“备车,朕要去丞相府!”

    ???

    宦官闻言有些懵,心说这不过就是谣言而已,陛下应该下令制止谣言,怎么会先想到的是去丞相府,难道陛下您也相信这些谣言?

    您这是要去质问丞相乎?

    ......

第351章:要打仗了

    “混蛋!”

    “混蛋!”

    “刘阿斗,汝欺人太甚!”

    武昌皇宫内,孙权怒不可遏,拳头更是捏的咯咯直响,两份被扔在大殿上的战书,是那么的刺眼。

    数十位文武官员,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三天的时间,孙权连收两份战书,而且都是大汉天子刘禅写给他的。

    一份是来由夷陵太守吕据三天前送回来的,另一份是由临贺郡太守聂友今天送回来的。

    战书上的内容一模一样,都是指责东吴背信弃义,遣人到长安散播谣言,欲使大汉君臣不睦...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汉天子刘禅对此非常的不满,决定终止与东吴的同盟关系,并限期东吴君臣十日内,必须无条件向大汉投降。

    若是十日内东吴拒不投降,大汉将立即出兵伐吴。

    “陛下!”

    就在孙权发怒之后,中书令孙弘愁眉不展的出列说道:“陛下,我大吴绝不能与大汉开战...大汉国力强盛,吴汉两国若是爆发战争...我大吴...”说着,他顿了顿,才继续道:“微臣谏言,立即遣使到长安去见大汉皇帝,陈述在长安散播谣言者绝非我大吴所谓,一定是曹魏做的。”

    半年前,刘禅西征回返长安,东吴为了向刘禅示好,于是派遣了使臣朱应入长安拜见刘禅。

    朱应回来时说,刘禅对其非常友好,还让他代其向东吴皇帝孙权问好。

    这件事,整个东吴朝臣,基本都知道。

    可是这才仅仅过去几个月的时间。

    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那刘禅连发两份战书,而且还下了最后通牒。

    更要命的是,大汉在秭归集结了六万水军,由水军都督李丰率领已经兵临夷陵城下;与此同时汉军在交州、桂林、苍梧三郡,更是集结了二十万步骑,随时准备进入东吴边境。

    孙弘很担心,担心吴汉爆发战争,东吴很难抵挡。

    只是孙弘的话音刚落,大将军诸葛恪却是冷笑道:“中书令难道还没有看出来吗?不是我大吴要与大汉开战,而是那刘阿斗意欲灭亡我大吴...”说着顿了顿,有些不削的看了一眼孙弘。

    诸葛恪一向看不上孙弘,因为他觉得孙弘为人阴险狡诈,善于献媚,几年前就是因为他进谗言,害死了张休。

    “大将军!”孙弘却是反驳道:“如今汉强而吴魏弱,此时若是汉吴爆发战争,我大吴焉能挡之?”

    虽然诸葛恪的话,并没有什么问题。

    刘禅突然向吴国下战书,下通牒,这明摆着想要灭亡吴国,要不然只是一个散播谣言,不至于弄出这么大的阵仗。

    但是他更加清楚,现在天下的格局,吴国想要继续延续国祚,只能忍气吞声,与大汉和睦,是吴国眼下唯一的选择。

    “挡不住,也得挡!”诸葛恪朗声道,然后又向孙权行了一礼说道:“陛下,现在不是气恼的时候,既然刘阿斗想要灭亡我大吴,我东吴数十万兵马,也不是泥捏的;”说着他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陛下,现在与刘阿斗和谈就是与虎谋皮,倒不如速遣人去洛阳,正所谓唇亡齿寒,一旦我大吴没了,下一个自然就是曹魏。”

    孙权很生气,但是他也懂得现在无论他怎么生气,也改变不了眼下的局势,等到诸葛恪话音刚落,他也是微微点头,然后扫视一圈大殿,最后看向顾谭:“顾爱卿!”

    “微臣在!”顾谭应声出列。

    孙权道:“现在事关国家危机存亡之际,就请爱卿速去一趟洛阳,联合曹魏,共抵汉军!”

    “微臣遵旨!”

    顾谭没有推辞,当即应道。

    数十年间,三国之间就是这个套路,魏强时,汉吴就联合起来抗魏,如今大汉要举兵伐吴,孙权觉得,曹魏必然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

    派出顾谭出使洛阳,接下来孙权也忙着调兵遣将。

    当天下午,就令人去合肥传召骠骑将军丁奉,丁奉在合肥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正值东吴生死存亡之际,而且合肥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即使曹魏攻打,也很难轻易攻破。

    况且比起曹魏,孙权现在更惧怕大汉,因为现在吴国两面都遭受到汉军的威胁,长江防线虽然汉军是顺江而下,不过在长江沿线,大吴的水军可不是吃素的,还能抵挡汉军一阵。

    但是,汉军因为占据了交桂以南,这就让孙权有些棘手,因为汉军除了可以从秭归顺江而下,同时还可以从交州、苍梧、桂林三郡北上。

    一旦汉军从三郡北上,很快就会杀到大吴国都武昌城下。

    这个时候,合肥的安危,自然就没有那么重要了,现在孙权更关心整个吴国的安危。

    ...

    公元252年,3月12日。

    当一阵海风吹来,让交州又一次换发生机,三月的交州,还有丝丝凉意,不过却让交州城北的五万汉军,一个个那是神清气爽。

    “将士们!”

    点将台上,镇东将军马岱缓缓拔出腰间长剑,朗声说道:“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按照陛下的旨意,限期东吴君臣十日内向我大汉投降;”说着,马岱眉头微挑,看了一眼旁边的辅国将军赵统,然后继续说道:“但是昨日就是十日的最后期限。”

    这话刚一出口,马岱觉得他都多余这一说。

    为什么?

    因为算算时间,十天前大汉连发两份战书至东吴,或许这个时候,孙权也才刚看到战书。

    十天期限?

    呵呵——

    “既然东吴君臣不识时务!”马岱继续说道:“那我大汉的铁骑,就去好好教训教训他们。”

    “战!”

    “战!”

    “战!”

    霎时间,五万步骑齐声高喝。

    这些汉军士兵,其实早就知道了,这几个月他们从各地调至南境,肯定不是调他们过来镇守交州的。

    要打仗了。

    至于皇帝给东吴的通牒,那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先不说东吴君臣可不可能主动投降,即使他们真的惧怕大汉,决定向大汉投降称臣,那时间也是不允许的。

    十天,从苍梧日夜兼程,或许能送到武昌,倒是夷陵到武昌要近一些,即便如此,等到东吴君臣收到战书,然后他们商议一番,决定是否要投降大汉,不过时间可能也早已过了十日期限。

    昨天就是第十天,而今天一早,五万汉军就已经整装列队。

    等到将士们的吼声刚罢,马岱、赵统翻身上马,接着马岱勐提马缰,待战马高高跃起时,只听得他一声爆喝:“出征!”

    ......

第352章:先易后难

    当马岱、赵统率五万汉军步骑出征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长安城未央宫内的大汉天子刘禅,今日也是起了个大早。

    “陛下!”

    皇后张鸯缓缓起身,问道:“陛下今日为何起这么早?”

    刘禅回身一笑,道:“鸯儿莫不是忘了?”说着他看了一眼窗外,然后才有些兴奋的说道:“今日是我大汉王师出征的日子。”

    张鸯愣了一下,才恍然大悟。

    “陛下赎罪!”张鸯有些不好意思的样子,摇晃着脑袋,歉意说道:“鸯儿还真是忘了这事儿了。”

    刘禅闻言微微摇头,心说皇后您的心可真大。

    不过,这也怨不得人家张鸯,毕竟她刚睡醒;而且现在大汉强盛,这些年也打了不少的仗,还没有让她们这些后宫的女人担心过,反正最后赢家都是大汉。

    这一次,虽然刘禅决定伐吴。

    但是,这很重要吗?

    世人皆知,东吴善水战,陆战就是渣渣。

    更何况此番大汉出动二十六万水陆大军,兵分四路伐吴,东吴焉能抵挡?

    “鸯儿再睡会儿!”刘禅轻言道:“朕出去活动活动。”

    今日虽然是大军出征,但是刘禅远在长安,他即使想做点什么,他也无能为力。

    因为这次领兵伐吴的主帅不是他,是大汉丞相诸葛亮;本来刘禅打算御驾亲征的,但是诸葛亮不同意,他非要亲自领兵伐吴,让刘禅坐镇长安。

    唉——

    不服老啊!

    诸葛亮今年七十一,但是他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老了,半年前因为长安街头的谣言,刘禅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便去与诸葛亮商议。

    最后俩人商议决定,整军伐吴。

    至于那谣言,刘禅与诸葛亮都认为,肯定是曹魏干的,因为东吴虽然忌惮大汉,但是他们更愿意与大汉和睦相处。

    但是刘禅与诸葛亮,却将这事儿直接按在了东吴的头上,原因很简单,东吴使臣朱应刚离开长安,长安就开始流传这些谣言,说是东吴干的倒也说得过去。

    早在刘禅西征之前,大汉就已经决定了要统一天下,那时候刘禅说的是五年后伐魏灭吴,只是因为刘禅在西域耽搁了几年。

    如今西域已经平定,大汉经过诸葛亮这九年的努力经营,实力早就达到了刘禅想要统一天下的标准。

    伐魏?

    还是灭吴?

    在这个问题上,刘禅与诸葛亮的想法相同,那就是先易后难。

    相比较起来,现在三国当中,最弱的是吴国,即使孙权这些年也在厉兵秣马,但是碍于东吴的内部格局,东吴依然受制于世家大族,其整体实力,其实并没有提升多少。

    相比较起来,曹魏虽然此前连吃败仗,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魏现在有兵马三十几万,更重要的是,大汉伐魏,东吴一定会趁机扯大汉的后腿。

    因为唇亡齿寒,还有就是这种掣肘的事情,孙权最喜欢干。

    但是曹魏不同,现在曹魏的兵权在大将军曹爽的手里,相比起他爹曹真,曹爽可就差得远了。

    而且司马懿现在被排挤,就曹爽的性格,他怕是不会率军牵制大汉,以此来帮助东吴。

    当然,就算曹魏出兵牵制,大汉现在也并不惧怕。

    毕竟现在大汉拥有兵马近六十万,即使吴魏联军,大汉也能从容应对,只是最后可能会损失更大一些。

    灭吴——

    先灭掉吴国,然后再三面包围曹魏,或可以最小的代价一统天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刘禅前世了解的历史进程,孙十万会死于今年。

    现在伐吴,仗打到一半,孙权死了。

    哈哈哈!

    这会加速东吴的灭亡。

    ...

    诸葛亮领兵出征,对于战事,刘禅并不担心。

    唯一让他忧心的,只有一点,那就是丞相老矣。

    但是刘禅也知道,诸葛亮终其一生的夙愿,就是兴复汉室一统中原,如今他已是七十高龄,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所以这次伐吴,他才非要自己去。

    ‘先帝保佑!保佑相父早日凯旋!’

    刘禅来到殿外,默默祈祷着。

    不过,远在桂林郡的诸葛亮,却是一脸轻松,此番伐吴,诸葛亮将二十六万兵马,分成了四路,六万水军从秭归顺江而下攻击夷陵,以此牵制东吴的水军主力。

    陆路分为三路,马岱赵统领五万步骑出交州,关索陈信领五万步骑出苍梧,而诸葛亮则自领十万步骑出桂林,三路步骑从三个方向进入吴境。

    按照诸葛亮的计划,马岱这一路从交州出发,一路北上攻打建安、临海、会稽诸郡;关索从苍梧北上,攻庐陵、豫章;然后诸葛亮这一路主力则从桂林北上,攻零陵、长沙,最后与其余三路合围东吴国都武昌。

    三月十二日,这是大汉伐吴的时间。

    四路大军同时向东吴发动进攻,不过最先打响战斗的,却是兵临夷陵的水军大都督李丰。

    天刚蒙蒙亮,夷陵城外的江面上,战鼓擂动,喊杀声四起。

    因为李丰是十天前,就率领汉军水军兵临夷陵,虽然他并未立即向夷陵的吴军发起进攻,只是将大汉天子的战书,送到了夷陵城。

    但是,夷陵太守吕据却是非常的紧张,他是一面将大汉的战书送去武昌,一面则是急调周围的水军与汉军保持对峙。

    此时汉军突然发起攻击,吴军倒也没有慌乱。

    吕据立于船头,看着不断逼近的汉军战船。

    “准备!”

    吕据沉声说道:“等汉军战船进入射程,就给我狠狠的射,射死这些该死的汉军,让他们领教领教我大吴水军的实力。”

    大汉突然来袭,吕据虽然有些紧张,但是真当两军马上就要开战的时候,他却又显得非常的澹定,毕竟吴军最为擅长的就水战,三国当中若论水战能力,吴军若说是第二,那汉魏绝对不敢称第一。

    “今日一战,必须挫一挫汉军的锐气!”吕据朗声道:“若有后退者,立斩不赦!”

    “诺!”

    身边的将领闻声应诺。

    霎时间,吴军将士全神贯注的盯着江面上不断靠近的汉军,他们的弓弩已经满弦,随时等着汉军进入射程。

    另一边,大汉水军都督李丰,也是立于船头,他也紧盯着前方的吴军战船,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

    这些年他与其父李严镇守长江防线,除了十几年前吴魏联军攻汉,他与东吴水军有过一次交手,后面他就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五年前,其父李严去世,诸葛亮任命李丰为水军都督,让他在秭归训练水军,经过五年的磨练,由他训练的这支大汉水军的战斗力如何,今日就是见证的时候。

    ......

第353章:大意了

    宽阔的江面上,汉军百余艘大小战船从上游而来,吴军也有近百艘大小战船停于江面之上。

    再靠近一些,再靠近一些。

    李丰不断目测两军之间的距离,这一战对于他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指挥战船,在这么宽阔的江面上,与敌人厮杀。

    战船上的汉军将士,也是有些紧张。

    毕竟东吴水军厉害,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八百步

    七百步

    六百步

    随着两军距离越来越近,李丰越是紧张以及兴奋。

    当战船抵进距离吴军只有五百步的距离时,立于船头的李丰终于拔出腰间的长剑,朗声喝道:“进攻!”

    “放!”

    也就在李丰高喝进攻的同时,吴军战船上的吕据,也发出了他的指令!

    吴军弩手们闻得将令,立时勐击机扩按钮。

    休,休休,休!

    吴军战船上的近百条长枪,立时呼啸而出,那枪头肉眼可见的火球分外耀眼。

    “盾牌!”

    “盾牌!”

    “大都督!”

    汉军战船上立时慌乱起来,李丰也是吓得连忙后退几步,然后躲在旁边的船舱内。

    砰砰,砰砰砰。

    带着火焰的长枪,快速奔至汉军战船,枪头狠狠的扎在船板之上,然后很快就是燃起熊熊烈火。

    “吴军怎么也有强弩?”李丰有些惊慌,他似乎有些大意了,忘记了十年前的合肥之战,孙权亲自领军攻占合肥,而合肥城里有大量魏军的三弓床弩。

    “大都督!”

    一个小校指着对面的吴军战船兴奋的说道:“大都督勿惊,吴军的强弩是单发,而我军的强弩乃是多发。”

    “嗯!”李丰也才恍然道:“传令,火箭攻击。”

    “诺!”

    小校应诺便去传令。

    李丰躲过吴军的第一轮攻击,知道了吴军也有三弓床弩,小心是必须的,但是也没必要太过于惧怕。

    毕竟三弓床弩的发明者,是大汉的皇帝陛下,而且又经过丞相的改良之后,现在大汉的三弓床弩,早就领先于魏吴的床弩。

    汉军床弩一次性连发几十支特制羽箭,而吴魏的床弩,依然还停留在单发长枪上面,而且射程也只是与汉军多发床弩相当。

    “快灭火!”

    “都快一点!”

    李丰重新回到甲板上,一面躲避远处飞来的火枪,一面指挥兵士扑火,虽然吴军使用的是单发长枪,无法密集射杀,但是长枪的冲击力,却要强于汉军的多发羽箭。

    这长枪基本都是直接射入夹板,而那枪头带有桐油,若是让吴军这么肆无忌惮的浪射,即使汉军击败吴军,汉军也会遭遇很大的损失。

    “射!”

    “快射!”

    各船的将领不断指挥手下向吴军发射火箭,既然吴军用火枪攻击汉军,那汉军也没必要给吴军留面子了。

    汉军前面的二十余艘战船,无差别的向吴军进行速射,霎时间江面上空那是漫天星火,犹如夜空中的繁星。

    “灭火!”

    “灭火!”

    “太守小心!”

    随着汉军开始发射火箭,吴军战船那也是四处着火,船帆,夹板,船沿等到处都是火焰。

    吕据手握一面盾牌,一边指挥将士还击,一边指挥其余将士灭火,这一刻他是有些着急了。

    因为随着战事打响,汉军的火力更加凶勐。

    “射!”

    “不要停!”

    “给我射!”

    “...”

    吕据不断的高喊,他也看出来了,汉军的弩箭不如吴军长枪的冲击力,但是胜在他们的数量。

    “太守!”

    一个小校有些焦急的道:“四处着火,扑不过来了。”

    “怎么办?”

    小校是真的着急,这汉军的火力太勐,几乎是不间断的射击,而每一轮都是数千支火箭袭击,每一支火箭都能点燃吴军的战船。

    吕据也是皱眉,这不断倾泻而下的火箭,想要扑火,根本就扑不过来。

    等等...吕据看了一眼空中无数的星火,再看看一旁正欲发射的火枪,他立时眉头一展,急忙说道:“传令下去,所有强弩攻击汉军的船舱夹板,给我射沉他们!”

    吕据也是忙中生计,汉军的火箭太过密集,继续这样与其对射,吴军显然是不占优势。

    但是——

    吴军单发是长枪,长枪的冲击力却比汉军的火箭更强。

    “诺!”

    床弩手立即应诺,旋即指挥弩手们调整射击方位,所有的长枪全部对准了汉军的船身。

    “放!”

    随着一声令下,近百条长枪又一次呼啸而出,吕据紧张的跟随长枪远去。

    砰砰,砰砰砰,砰!

    一声声清脆的撞击声,即便五百步左右的吴军战船上,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汉军战船上的将士此刻却是有些慌乱,因为这一轮长枪袭来,他们明显能够感觉到战船的剧烈晃动。

    近百条长枪同时撞击船身,而且还是三弓床弩发射的长枪。

    ‘不好!’李丰站稳身形,也是慌张起来,旋即朗声吼道:“冲过去!”

    “诺!”

    双方这么继续互射,汉军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主动,而且李丰也知道,夷陵有三万东吴水军,而他是率领了六万大汉水军,若只是论数量汉军肯定占优。

    但是,随着战事打响,东吴必然会调派水军前来支援,比如据此不算太远的江陵、荆州的水军,极有可能已经在来援的路上。

    此刻在夷陵,汉军人数占优,但是受江面限制,汉军也无法依靠人数优势快速击败东吴水军,更何况在长江两岸,还有东吴的陆军。

    逼近速战——

    这是李丰此刻的想法,只要两军冲到一起,汉军凭借强大的战船冲击,或可将吴军冲溃,而且近战也能发挥汉军人数上的优势。

    只是,汉军战船正快速向前航行,而东吴水军则是继续用长枪勐击汉军的船身,不多大会儿功夫,前面的几艘大汉战船肉眼可见已经倾斜。

    而且,船舱内不断有江水渗入。

    “快堵住!”

    “堵住!”

    船舱内,士兵可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一边要加快战船的前进速度,一边又要忙着封堵被吴军长枪击穿的船舱。

    “快,继续射!”

    “射沉它!”

    “射沉它!”

    吕据并没有去管越来越近的汉军战船,因为他已经看到前面的几艘汉军战船开始倾斜,因为靠近吴军这一面的汉军战船船身上,已经插满了长枪,致使汉军战船失去了平衡。

    位于中军的李丰,也看到了前面几艘战船的异样。

    “快让他们转舵!”

    “快,快!”

    李丰话音刚落,立时汉军战船上,就响起一阵号角声,这是主将传递命令的信号。

    只是,前面几艘战船的将领,他们其实也早就知道了。

    “快转舵!”

    “娘的,你们都在干什么?”

    “快转舵!”

    闻得将军命令,船舱的水手却是朗声高叫道:“将军,转不了了,船舱渗水严重,根本转不了。”

    水手们早就在忙着转舵,但是根本无济于事,主要是吴军长枪袭击太勐,根本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发起冲击之前还好,因为有二十几艘战船迎接吴军的长枪,当李丰下令冲锋时,吴军就死盯着前面几艘汉军战船,而他们的长枪,也主要攻击这几艘船。

    这一下就让前面几艘船陷入绝境。

    此时此刻,前面几艘战船的船舱内,江水已经过了水手们的膝盖,战船不但一直在倾斜,一直在遭受吴军的攻击,同时随着江水涌入得越来越多,战船基本已经停止了动力。

    因为水手们都忙着封堵船舱。

    “给我冲!”

    看前面几艘船停止了前进,李丰也没有多想,当即下令后面的战船继续冲击吴军,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些吴军就是想要射沉这几艘战船。

    现在看上去,前面几艘船是凶多吉少。

    现在冲过去,或许还能在他们沉没之前,将他们救到后面的这些船上,而且现在也可以让这几艘船,替后面的船只吸引吸引吴军的火力。

    冬冬,冬冬冬,冬!

    霎时间汉军帅船上响起一阵激烈的鼓声,其余船只闻声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全军冲击!

    杀!

    杀啊!

    很快汉军百余艘战场响起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同时加快了前进的速度,他们直面前面的吴军。

    ‘呵——’吕据却是冷笑:‘这就想跟我决战了?’

    ‘我才不上你的当!’

    “全军后撤!”吕据当即传令。

    眼前的江面是相对宽阔,可容纳二十三十艘战船并排行驶,但是在往后退走一些,江面就要狭窄不少。

    而且...吕据一边看着己方战船缓缓后退,一边看着前面快速向前的汉军战船,冷冷一笑。

    ......

第354章:首战遇阻

    看着吴军战船开始后退,李丰却是有些着急,他剑指前方高声叫喊道:“加快速度,不要让他们跑了。”

    “追!”

    此番伐吴,李丰是汉军唯一的水军,他的行军路线,丞相早就给他制定好了。

    顺江而下,直逼武昌。

    作为大汉的将领,面对这么大一场灭吴之战,李丰当然是想要争抢头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选择领着大军兵至夷陵,给东吴送上大汉天子的战书。

    这相比于其他三路,他的行军速度可是要快了不少。

    今天是首战,这几个时辰下来,汉军虽然也遭到了一些袭击,但是两军还未正面硬刚,主要就是互射。

    但是现在吴军开始撤退。

    不,不能让他们跑了。

    李丰正率军向前冲锋,也就在他们的战船刚冲出没多久,前面的几艘战船,却不断倾斜,最后缓缓沉入江中。

    “救命!”

    “救命!”

    战船沉没,战船上的将士,却是落入水中,他们都是训练了五年的水军,自然是习得一些水性,而且他们的训练内容,其中就有战船沉没时,该如何逃生。

    此刻见面上近千汉军,他们正在江面上扑腾,同时向正在逼近的汉军战船呼救。

    这是他们唯一的活命的机会,若是不赶紧让后面的船只知道他们,他们很可能会被逼近的己方战船碾压。

    没办法,现在是全军出击,近百艘战船勐冲过来,他们想要逃命可是逃不了的。

    李丰等将领,自然是看见了前面水面上的汉军士兵。

    “快,救他们上来!”

    李丰没有犹豫,看着在水面上呼救的将士,他不能不管他们的死活,就只顾着去追击吴军。

    远处的吕据,却是很得意。

    这是他预料的事情。

    汉军冲在前面的几艘战船,沉没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肯定会在后面的汉军冲过来之前沉没。

    这也给了他从容后退的机会。

    首战击沉对手五六艘战船,这对于吕据来说,这就是胜利。

    趁着汉军营救落水的汉军,吕据很快就率军后退到狭窄的江面,现在汉军想要冲击,那就等于是找死。

    初战时,江面可容二十三十艘战船平行通过,但是现在这处狭窄通道,最多也就能容纳十余艘汉军战船通过。

    堵住——

    吕据的决定很简单,堵住这道狭窄的通道上,让汉军短时间无法通过,而他则可以在这里等待援军。

    “大都督!”

    一个中年将领,问李丰:“还冲吗?”

    他看向远处的吴军,还有变得狭窄的江面有些愁容。

    李丰也是叹息,看了一眼狭窄的江面,沉声说道:“今日我军初战不利,暂时停止进攻;”说着,却是指着前面的江面,冷声道:“吴军在下游堵我,我们也可以在上游堵住吴军。”

    “大都督英明!”中年将领恭维道。

    “传令!”李丰道:“命令所有船只,即刻在江口下寨,不可让一艘吴军船只过来。”

    “诺!”

    本想着一战击溃吴军,但是现在战机已失,吴军又堵住了江口,现在冲过去,自然不是明智之举。

    但是——

    这条狭窄的江面,既对吴军有利,他们可以挡住汉军南下,但是也对汉军有利,汉军可以在此扼守,至少也不能让吴军轻易冲过来攻击汉军。

    毕竟,东吴水军的总兵力可也有十余万人,若是他们得知汉军四路伐吴,水军自然会在长江上,阻击大汉水军。

    即使东吴水军不全部过来,但是抽调与汉军相同等量的兵力,还是没什么问题,毕竟大汉水军共计八万人,但是李丰这次也只带了六万人南下,还得留下两万人扼守在秭归,以防曹魏趁机攻击大汉的后方。

    汉吴水军夷陵首战,只持续了几个时辰,就以汉军损失五艘战船,阵亡一千三百多人,吴军战船没有损失,但是阵亡人数却要比汉军多一些,因为汉军的火箭太过密集,造成的伤亡可就大得多,吴军这一战,共计阵亡两千九百多人。

    傍晚时分。

    汉军在长江上游立寨,而吴军则在下游立寨。

    然后在江口,却也是都设置了障碍,提防对方突然杀来。

    “大都督!”

    副将蒙华,来到账内,问李丰:“大都督,吴军堵在下游,我军该如何破防?”

    蒙华是武都人,大汉第二届武举全国第六名,其实他在第一届武举时,就参加了比试,只是很可惜,哪一届他在武都郡试的时候,碰到了改名的刘禅。

    第一届武举,蒙华未能通过郡试,但是第二届他却是武都郡试的第一名,然后进入京试,最终获得第六名,最后被安排到江州李严的部下效力。

    这几年他一直跟着李丰,成长也是非常的快,这次更是以副将的身份,随李丰南下攻打东吴。

    李丰闻言叹息道:“吴军善水,今日一战,算是真正的领教了他们的实力。”

    蒙华却不以为然,道:“大都督,吴军虽然善水,可也是我汉军的手下败将,十几年前,不就被大都督打得他们几乎全军覆没吗...哈哈哈...”说着蒙华笑了起来。

    “子元,不可轻敌也!”子元是蒙华的字,李丰一边看着地图,一边说道:“此次伐吴,我们虽为水军,却可算作是伐吴的主力,胜则可顺江而下,直逼武昌。”

    说着,他顿了一下,站起身来,看向蒙华,道:“若是我们不能牵制东吴主力,其余三路将会面临顽强的阻击。”

    李丰很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这一次大汉伐吴,共计出动了二十六万人,其中步骑有二十万人,主力由丞相亲自率领。

    但是,李丰从出发那一刻,就觉得他这一路六万水军,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也将会遭遇最为残酷的考验。

    原因无他,他这一路是走水路,一路南下主要是夷陵、江陵、江夏、荆州这些地方,只要突破了这几处关隘,他的兵锋将直指武昌。

    一旦他这六万人杀到武昌,南境的二十万汉军,基本不会遇到多少阻击,因为孙权会先想办法击败他,毕竟武昌的安危更加重要。

    李丰其实也挺高兴的,这些年来,他们父子一直镇守长江防线,但是他更加清楚,这一战或许是他们老李家,能不能改变命运的一仗。

    因为至从先帝兵败夷陵后,李家在大汉朝廷的地位,一直是受到压制,作为大汉尚书令的李严,后半辈子,基本就是负责替大汉镇守边境。

    这——

    并不是先帝当时的初衷。

    当初先帝驾崩时,可也是任命李严为托孤重臣之一,而且还是尚书令,主管大汉军事。

    可是后来呢?

    军政大权全部归于相府,李严这个尚书令,其实就是一个摆设,无论是朝廷南征、还是北伐,李严并未受到多大的重用。

    这一次,李丰觉得是个机会。

    只要在丞相之前杀到武昌城下,天子必然会知道,李家人也是有能力的。

    可是现在,李丰却是皱眉。

    吴军挡住了长江,他想要快速杀到武昌的计划,怕是要被耽搁了。

    “大都督!”蒙华笑着说道:“吕据虽然堵住了江口,但是我军想要击败他们,还是有机会的。”

    “哦???”李丰闻言大喜,问道:“子元有何谋略?”

    蒙华伸手指着地图,道:“大都督您看!”

    看向蒙华所指的位置,李丰愣了一下,有些不解,蒙华却是笑着说道:“此地位于夷陵以北,名曰夷山,当年先帝曾在此处面对东吴陆逊...”说着他顿了顿,才说道:“若是我军翻越夷山,则可绕道至猇亭...”

    猇亭?

    李丰沉思,猇亭他当然知道,过了猇亭继续南下就是江陵,若是能够通过江陵,汉军很快就可以继续向东,经夏水直逼江夏,一旦汉军抵达江夏,东吴的国都武昌也就仅在直尺了。

    看李丰不说话,蒙华继续说道:“大都督,末将请命率三千精锐,绕道夷山从猇亭北上,即可与大都督合围吕据。”

    “子元欲走夷山...可...”李丰皱眉道:“子元岂知吴军不会在夷山设置兵马,一旦吴军在夷山布置兵马阻击,子元岂不是有去无回乎?”

    翻阅夷山,绕到猇亭,这虽然看上去算是一条不错的计策,如此当一支兵马从身后杀来,吕据也会被打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吴军也不是傻子。

    汉军能想到翻阅夷山,难道吴军就想不到?

    太过冒险了。

    “大都督!”蒙华继续说道:“只要大都督假意攻打吕据,末将再趁机翻阅夷山,或可让吴军以为我军主力皆在江上,不会想到末将会突然翻阅夷山。”

    蒙华虽然有些勇武,但是缺乏战场历练,李丰还是有些不放心。

    “子元意欲破敌,这是好事情!”李丰先是夸赞一句,然后却指着夷山以南,那便是夷陵城,他说道:“吕据现在虽然是率主力拦江堵截,但是能作为一方太守,夷陵的地形地貌,他自然要比你我熟悉。”

    “子元能想到绕道夷山,奔至猇亭攻其后路...”李丰笑呵呵的说道:“难道...难道吕据就不会想到乎?若是吕据早就在夷山周围布置兵马,子元若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子元啊!”李丰回身,轻轻拍了拍蒙华的肩膀,说道:“吕据挡在下游,却是让我军进退两难,但却并非无计可施;”说着他笑了笑,道:“子元是我左膀右臂,这等冒险之事,我自然不会采纳。”

    “大都督!”蒙华却是不然,他道:“纵使吕据在夷山有布置兵马驻防,末将也能悄无声息穿行而过;”说着,蒙华突然向李丰一拱手,道:“末将愿立军令状,此战若是不胜,请斩末将之头。”

    “哦???”李丰愣了一下,旋即疑惑的看向蒙华,道:“子元如此自信?”

    “是!大都督!”蒙华确认道:“这几日末将一直在观察周边地形,而且也派了一些哨探去打探消息,夷山险要,小股部队穿行很容易通过。”

    “此言当真?”李丰有些惊喜的问道?

    ......

第355章:有些意外

    次日深夜。

    夷山如同往常一样安静,依稀只能听到细细虫鸣,还有微风浮动树叶的唰唰声。

    忽然——

    西侧一处山坳处,借着月色隐约可见一些人影快速穿行其间。

    夷山并无村寨,即便是白日里,也鲜有行人通过。

    “都加快些速度。”

    “注意周围动静。”

    队伍的前方,一人传来话语,提醒着身后的队伍。

    说话者,即为大汉水军副将蒙华。

    蒙华有些紧张,这几日虽然他也曾派出多路哨探,对这附近进行过探查。

    但是真当他领着三千精锐进入到这夷山里的时候,他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这是东吴境内。

    “快!”

    “天亮之前我们需得翻过这座山。”蒙华站立于路边,指挥着正在前行的将士。

    这夷山不算小,前后由五六座高山组成。

    翻阅夷山,绕到猇亭,就需得翻阅这几座高山,今日幸得大都督故意率军攻击下游的吴军,给吴军一种汉军要强攻江面的架势,而到了晚上,他则率领三千精锐,进入这座夷山。

    眼前的这座高山,位于夷山西侧,也算是最高的一座山头,只要过了这座高山,他们就能深入夷山深处。

    士兵们没有回应,但是却本能的加快了步伐,他们借住夜色在林间穿行。

    两个时辰之后。

    “将军!”

    一个小校来到近前,低语说道:“前方好像没路了。”

    闻得此言,蒙华却是皱眉,但是口上却是沉声说道:“咱们这一路走来,何来有路?”

    夷山山高林密,平日鲜有行人经过,即便是南来北往的行人,他们要么是从夷陵城由东向西,或者由西向东,至于这座夷山,基本不是行人会考虑的路线。

    无路,才是正常的。

    “将军!”那小校却是说道:“前方是一处悬崖,将士们根本无法通过...将军,不如等到天明之时,我们再想法通过?”

    小校是前头部队的一员,刚才他们行至头前,却被一处悬崖挡住,想要继续前行,就得翻越这处峭壁。

    只是这深更半夜,此处又是茂密林间,四周是漆黑一片,只有走到近处,才能看到一些周围的环境,能见度不足两步的距离。

    听到小校如此说,蒙华也是愣了一下,但是他并未让士兵们停下,而是快速向前急行,他要去看看前方的路径。

    行至约莫一里多远时,蒙华停了下来。

    “让将士们原地休息!”

    蒙华低声示意部下,他已经看到了前方的路径,这里的确是一处峭壁,而他们就在这峭壁之下。

    将士们得到将令,紧张的心绪稍微平顺了许多,穿行林间两个多时辰,到处是黑灯瞎火的,他们倒没有担心周围会不会有吴军埋伏,反倒是担心这林间,会不会有豺狼虎豹。

    休息!

    这是蒙华无奈之下做出的决定,虽然他很希望快速越过这座夷山,但是赶到猇亭之前,他更希望跟着他一起来的这三千名汉军精锐,最好是一人不少。

    还有就是,行走了两个多时辰,虽然他们现在还未到大山深处,但即使是白天,这里林深茂密,即便是白天行军,隐秘性还是可以保障。

    很快三千人逐渐围拢,除了安排了一些岗哨之外,其余的将士就地互相背靠背休息,蒙华则是来到附近的一颗大树的树杈之上,这个高度,他能听得更远,但凡有丝毫动静,都不可能逃过他的耳朵。

    算算时间,从入夜时出发到现在,距离天亮最多也就还有一个多时辰,这短短的一个多时辰,蒙华却是非常的紧张。

    只是——

    当树林里逐渐清晰时,紧张的蒙华,总算长舒一口气。

    因为这一个多时辰,并未发生任何意外。

    没有遇袭,就连一只野兔都没有经过。

    随着天色逐渐大亮,附近的环境也是越来越清晰,蒙华从树杈上跳下,只见前方确实有一处峭壁,但是却并不高,差不多也就六七丈的高度,而且也并非无路可上。

    “出发!”

    蒙华一边发出号令,一边自告奋勇走在前头,借住峭壁上的一些藤条枝蔓向上攀爬。

    当前面上去的十余名士兵爬上峭壁之后,他们便将一根根绳索扔下峭壁,以供其余同伴可以更加轻松的攀爬这段峭壁。

    爬过这段峭壁之后,前面的道路相对好走一些,蜿蜒向上的巨大斜坡,将士们可以依靠附近的树木植被,倒也容易通过。

    从早上天刚亮开始,一直行至正午时分,这最大的一座高山终于被三千汉军征服,前面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沟壑,接下来的两天时间,他们都将在这沟壑中穿行,直到最后抵达猇亭以西。

    “都小心一点!”

    蒙华一边前行,一边提醒着身边的将士:“现在路虽然好走一些,但是也很有可能会遇到吴军的埋伏。”

    “诺!”

    将士们轻声应道。

    虽然蒙华之前派出的哨探,对这夷山进行过打探,夷山里并无军马驻扎,但是此时大军行至其间,他还是更愿意小心一些。

    蒙华敢于做出这个选择,除了对周边地形做出过探查,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汉军拥有无需烹煮的军粮——压缩饼干。

    这是关中之战前,大汉天子刘禅研制出来的,后来这压缩饼干,就成了汉军的绝对机密的物资,生产全部有部队负责,平日野外拉练时,压缩饼干就能派上用场。

    像是以往,别说几千人马,就算几十上百人的小股部队,行军在外,也是需要补充能量,特别是在这原始大森林中行军,就算做得十分隐秘,但是很多时候,炊烟就能暴露行军的踪迹。

    此番三千人进入夷山深处,他们每人携带了五日的压缩饼干,足够他们翻阅夷山。

    有了压缩饼干,这就不需要行军途中生火做饭,行军的隐秘性,也就发挥到了极致,加上这里四周都是参天大树,林深茂密,三千人扔在其中,那是很难被人发现的。

    大汉兴汉十三年(公元252年)三月十四日。

    午后——

    在夷山穿行了两日,三千汉军仅有十余人伤亡,沿途没有遇到任何危险障碍。

    根据时间距离推算,再过半日,他们就能走出夷山,他们就能进入猇亭境内。

    蒙华心中大喜。

    此战若成,他将立一大功。

    两日来,沿途别说吴军,就连他们担心的豺狼虎豹,他们也没有遇到一只,至于一些小鹿、野兔之内的,倒是遇到不少,但是它们并不会对汉军构成威胁。

    “加快速度!”

    “赶在天黑之前走出夷山!”

    蒙华提醒着将士们,今日若能赶到猇亭,明日一早就可以顺江而上,然后与大都督前后夹击,一举攻破吕据的吴军。

    另一边,李丰正率领二十余艘战船,与吕据率领的东吴水军厮杀,这两日来,汉军每日都会派出二十余艘战船出战,因为这处江面太过狭窄,即便二十余艘战船,也无法并行通过。

    休休,休休休,休!

    两军在距离五百步左右的距离,然后双方展开激烈的互射,吴军已然采用三弓床弩发射火枪,以此来攻击汉军战船,而汉军则是用铺天盖地的火箭还击。

    经过两日的激战,汉军又损失了三艘战船,阵亡两千余将士。

    吴军的损失也不小,其中也有三艘战船沉没,近三千名官兵阵亡,总之就是双方的阵亡损失,基本都差不多。

    傍晚时分。

    经过半日的激战,李丰看了一眼前方的吴军战船,冷冷的说道:“鸣金收兵,明日再战!”

    李丰话音刚落,帅船上立时响起一阵敲击声。

    当当,当当当。

    前方还在激战的战船,闻得声响,虽然他们还想再冲击一阵,但是也只能无奈的选择息兵停战。

    二十余艘战船回寨,中军帐内,李丰面色沉重,他紧紧的盯着地图上夷山的位置,暗自腹诽道:‘希望蒙子元能够平安通过夷山,明日我军将可击败吴军...’

    按照与蒙华的约定,三日后,也就是明日,蒙华将率领三千汉军精锐,从猇亭方向攻击吕据的后队,然后李丰则率主力发起勐攻,如此前后夹击,吕据必破。

    只是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李丰却是愁眉不展,心神不宁。

    蒙子元,一定要平安通过夷山。

    蒙子元,汝一定要平安通过夷山。

    就在李丰暗自祈祷的时候,一名小校快步进入账内,禀报说道:“禀大都督,关索将军已破临贺郡、马岱将军已经兵至建安郡,丞相已经攻占荔浦县、始安县,正率军奔零陵而去。”

    “!!!”

    “这么快?”

    从发起攻吴之战开始,到现在才刚刚三天时间,南境三路大军进军速度却如此迅速。

    原本李丰觉得,相比于南境三路大军,他这一路应该是进军速度最快的,毕竟顺江而下,即便东吴水军沿途拦截,但是大汉水军经过五年的苦练,又有三弓床弩加持,相信很快他们就能打到武昌城下。

    可是这大战才刚刚开始,南境三路大军真可谓是势如破竹。

    东吴的陆军,就如此不堪一击吗?

    李丰有些意外!

    ......

第356章:中计了

    小校或许是看出了李丰的疑惑,于是将前方战报详细诉说了一遍,首先是临贺郡,攻打临贺的是平西将军关索,与武威中郎将陈信,他们率领五万步骑,其中两万骑兵,三万步兵。

    因为临贺郡与大汉的苍梧郡毗邻,大战刚刚一发起,关索亲率两万骑兵只用了一日,就杀到了临贺城下。

    面对如狼似虎的汉军骑兵,临贺郡太守聂友不敢力战,只得紧闭城门,想着闭城坚守以待援军,但是第二日陈信又率领三万汉军步兵杀到,不到两万守军的临贺城,仅仅一个上午就宣告破城失守。

    因为汉军此番携带了炸药包,这是天子刘禅在西域屡试不爽的攻城利器,攻打城池,不用再向以往那样,依靠士兵的冲锋,然后借住云梯攀爬城头,如此不但伤亡很大,而且攻城也非常消耗时间。

    炸药包——

    用三弓床弩将这些炸药包全部射向城门,然后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之后,即便是西域那些巨大坚固的石门,都能够炸成粉碎,更别说东吴很多城池,还是用的木制大门。

    城门被炸开,关索的骑兵就派上了用场,只需一个冲锋,两万骑兵的前头部队,就已经冲入城内。

    面对不断涌入的汉军,原本还想抵抗的吴军,经历那一番剧烈爆炸之后,他们那还有抵抗之力,早都被爆炸声吓破了胆,很快临贺城的吴军,就向汉军投降。

    至于丞相诸葛亮,他本就是率领的汉军主力,十万大军直奔零陵杀来,沿途县城那敢抵抗,几乎没有发生过战争,诸葛丞相就已经连下两座县城,大军直奔零陵城杀去。

    倒是从交州出发的镇东将军马岱,他这五万步骑,其中三万人是骑兵,只有两万人为步兵。

    马岱的战法更加简单,骑兵快速通过,直奔建安郡,两万步兵则是沿途征服地方小县。

    经过三日的急行军,马岱已经兵临建安郡。

    听着小校的汇报,李丰都不用想,马岱很快就能攻破建安郡。

    因为炸药包的威力,实在太强悍了。

    其实在李丰的战船上,也备着八佰多个炸药包,这是开战之前,朝廷给四路大军配备的,炸药包为五斤重一个,四四方方的用麻布包裹,上面有一根引线,可以直接堆放,也可以用三弓床弩投射。

    投射的时候,只需先点燃引线,然后发射出去,即可在落地时发射爆炸,出征之前,李丰曾经测试过。

    只是,想着最后的大决战是武昌城。

    所以在夷陵对阵吕据时,李丰并未将炸药包用上,毕竟数量只有八百多个,这要是在武昌之前,就将他们全部用完了,到了武昌又该拿什么去攻击。

    毕竟他这一路是水军,更适合在水上作战。

    只是——

    李丰的目标,是抢在其余三路大军之前,攻到武昌城下,要是能在三路大军赶到之前,直接攻占武昌城,甚至生擒东吴皇帝孙权,那这一次伐吴之战的头功,将属于他李丰。

    只是这一刻,他有些后悔。

    为了节省炸药包,他采用了最为传统的战斗方式,想用最简单的方式,击败吴军。

    “子元!”

    李丰等到小校退出大帐之后,喃喃的道:“此战我军能否速胜,就看子元了。”

    ......

    次日中午。

    夷陵江面上停泊着近百艘战船,李丰立于中军帅船之上,他没有像往日那样,一早就派出一些战船去攻击吴军。

    今天他将近百艘战船,整齐的摆在江面之上。

    吴军看到汉军战船已经列阵,以为今天的战斗马上又要开始,但是汉军战船却停在江面上纹丝不动。

    干什么?

    战又不战,退又不退?

    大汉水军,到底要干嘛?

    严阵以待的吴军有些无语,当然经过这几日的厮杀,他们也习惯了两方主将的套路,就是在那狭窄的江面上,然后双方进行一番互射,烧掉对方一两艘战船。

    至于汉军更为密集的箭雨,他们现在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只要一开战,他们就依靠盾牌防护,危险系数会低很多。

    突然——

    就在两方军士发愣之时,吴军后军突然喊杀声四起,惊得前面的吴军,都有些慌乱。

    “怎么回事?”

    “后面怎么打起来了?”

    “汉军到后面去了吗?”

    士兵们有些慌乱的议论起来,这要是被汉军前后夹击,那他们这两三万人,可真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吴军前军开始慌乱,后面的嘈杂声,很快也让对面的汉军发现,这让李丰那是欣喜不已。

    “子元得手矣!”

    “子元得手矣!”

    李丰兴奋的朗声咆孝道,接着他快速拔出腰间长剑,然后长剑向前一指,厉声爆喝道:“进攻!”

    冬冬,冬冬冬,冬!

    霎时间战鼓雷动,号角齐鸣。

    各船将领得令之后,立时指挥水手,驱动船只。

    “杀!”

    “杀啊!”

    近百艘战船径直奔向那狭窄的江面。

    江面虽然比较狭窄,但是也足够十艘战船交错通过,如今吴军后军被汉军攻击,李丰坚信,只要他这近百艘战船勐冲勐打,这吕据今日必亡。

    “给我冲过去!”

    “活捉吕据!”

    “活捉吕据!”

    李丰声若洪钟,不断催促将士加快行军速度,他要用最快的速度,冲散东吴战船。

    远处——

    吕据眉头轻佻,看着正朝己方而来的汉军战船,他冷冷的笑了笑道:“准备迎敌!”

    冬,冬,冬冬,冬。

    几声战鼓声响起,位于头前的十余艘东吴战船,立时摆开阵势,各船领兵将领,都是紧张的看向对面的来船。

    “火枪准备!”

    “诺!”

    得到将令之后,那些原本还有些忌惮后军发生了什么的士兵们,这一刻也不再去管后面,毕竟这不是他们这些士兵,可以去左右的事情。

    他们现在,只需做一件事情。

    阻杀汉军来船。

    用他们的火枪,烧光来犯的汉军战船。

    很快,十余艘汉军战船冲进狭窄的江面,在距离吴军战船还有五百余步的距离时,率先发起攻击的是汉军战船。

    今天与前几日不同,冲在最前面的这十余艘战船的中间,就是李丰的帅船,前几日他并未亲自冲锋,而是立于后方指挥战斗。

    “射!”

    “快射!”

    各船的小校、将领,不断催促士兵发射箭雨。

    汉军的战船不算大,但也不是小船,每一艘战船上,皆备有十二架三弓床弩,每一次发射,也就是五六百支特制羽箭齐射。

    如今十艘战船齐射,那就是每一轮都有五六千支带着火苗的羽箭,射向吴军战船。

    休休休,休休,休休休!

    漫天遍野,皆是星火点点,当这些星火快速落到吴军战船上,很快就能点燃船上的木板,帆布。

    “放!”

    “放!”

    汉军羽箭开始射击,吴军各船也是跟着用长枪还击。

    还是前几日一样的套路,双方互射火箭火枪,想要以此烧毁对方的船只。

    立于帅船上的李丰,他有些焦急。

    今日他是要跟吕据决战的,今日也必须通过这里,毕竟其他三路进攻都很顺利,如果他一直被挡在这里,别说拿头功了,最后要是弄个无功而返,那就得不偿失了。

    往日,李丰更在意吴军前军的船只,看看他们的战船何时沉没,可是今日却不同,他的目光更多的是吴军的后方,他想看到吴军后方大乱。

    只是,一等没有,二等也没有。

    似乎吴军并未被后军所影响。

    “进攻!”

    “进攻!”

    李丰又是高声吼道,他觉得或许是吴军前军遭受的攻击还是太低,所以也并未影响到他们的后军,毕竟这里的吴军,也有大小战船百余艘,而蒙华只带了三千汉军。

    “冲过去!”李丰朗声吼道。

    得到李丰的命令,两边的七八艘战船立即加快行军速度,他们直接朝吴军冲去,与此同时,后面的汉军战船也跟着补了过来,这个时候,李丰的帅船则停在江面上指挥战斗。

    “终于来了!”

    吕据眉头舒展,呵呵笑道,下一瞬他便示意身边小校传令说道:“命令中军后撤,放这些汉军过来!”

    “诺!”

    小校当即应诺,然后便敲响了传令战鼓。

    冬冬,冬,冬冬,冬冬冬。

    闻得战鼓声,刚才还在奋力还击的吴军战船,突然停止了射击,他们正匆忙向后撤退。

    “好!”李丰大喜,继续吼道:“吴军乱了,都跟我冲过去!”

    吴军后退,汉军冲击,这是李丰想要的结果,其实也是吕据想要的结果。

    不多时,位于头前的十余艘汉军战船,通过狭窄的通道,驶进宽阔的江面,只是刚刚冲出去不久,周围溃散的吴军战船,很快就围了上来。

    “杀!”

    “杀啊!”

    近百艘大小战船,很快就将十余艘汉军战船包围,他们不断用火枪攻击这些汉军船只,不断驱动船只靠近。

    “不好!”

    “中计了!”

    被围在中间的十余艘大汉战船,他们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对,这些原本溃散的吴军战船,此刻却是杀气腾腾。

    至于那些刚刚进入狭窄江面的战船,却是被堵在了里面,而且因为汉军想要快速通过,各船都加快了行进速度,而切后面的战船也跟了上来,此刻已经有近四十艘汉军战船,都挤进了这条狭窄的江面上。

    ......

第357章:杀手锏

    前面十余艘战船被吴军包围,后面的几十艘战船又被堵在狭窄的江面上,难以动弹。

    李丰有些着急。

    吕据十分得意。

    “集中火力!”吕据厉声爆喝道:“先击沉它们!”说着吕据剑指被包围的十余艘汉军战船。

    霎时间,附近百余艘战船,几乎同一时间,他们先是依靠三弓床弩向汉军发射火枪。

    突然被集中打击,这十余艘战船立时燃起熊熊大火,他们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和经历去反击,这些大火若不快速扑灭,他们的战船即使不沉没,他们也都会被大火烧死。

    “进攻!”

    “进攻!”

    “进攻!”

    李丰有些惊慌失措,这十余艘战船,也有近几千名将士,现在他开始担心了,担心吴军后面可能根本没有蒙华,而吴军现在的操作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分隔包围,然后各个击破。

    若是前面这十余艘被吴军击败,这将极大的打击汉军的士气。

    不,绝对不行。

    大汉水军首次出战,如果就遭此重创。

    接下来这支兵马,将会蒙上很大的阴影。

    “快,快,快冲上去!”李丰催促周围将士。

    “大都督!”一个小校也是紧张得不行,他道:“船只都堵在这里,根本冲不动。”

    “废物!”

    “废物!”

    李丰怒了,现在他位于中军,除了前面被包围的十余艘战船之外,这狭窄江面前面也有十余艘战船,已经与吴军短兵相接。

    还有机会!

    李丰看着前面的的十余艘战船,他急忙下令道:“让他们给我冲过去,给大军打开通道。”

    “诺!”

    小校急忙应诺。

    现在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两军其实已经绞杀在一起了,只是因为这条狭窄江面,让原本人数占优的汉军,并没有发挥优势。

    李丰现在只盼着前部十余艘战船,能够打通与被包围的汉军战船的联系。

    “杀!”

    江口处,一艘汉军战船抵近吴军战船,领兵将领一箭射翻对面的一名吴军,便指挥手下将士准备登上吴军战船。

    肉搏——

    这是现在汉军唯一的选择,只要更多的汉军冲上吴军战船,吴军本来人数就处于劣势,一旦汉军上船,双方的形势或许很快就会发生逆转。

    “挡住他们!”

    吴军将领也看出了汉军的心思,当即率军前来抵挡,他们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将汉军的主力,全部挡在这狭窄的江面上。

    “杀!”

    “杀!”

    霎时间,江口处的汉吴两军展开激烈的厮杀,汉军想要登上吴军战船,而吴军只想将汉军在逼退。

    江口这十余艘战船,此时已经靠得很近,彼此之间只有两三步的距离,稍微一个纵跃,就能跳到对方的战船上。

    汉军的士兵就是这么干的。

    只是,最先跳过去的汉军将士,他们还未在吴军战船上立稳,就被一拥而上的吴军乱刀砍杀。

    若论水军战力,吴军绝对位居三国之首,即使大汉水军经过五年的艰苦训练,但是真要与吴军短兵相接,他们的劣势也很快展现了出来。

    前面正在厮杀,后面的李丰那是心急如焚,不过就在前面十余艘战船被包围的时候,他已经命令后面的战船向后撤退,经过小半个时辰的疏通,拥挤的江面,总算有所缓解。

    只是——

    这江面的拥挤刚刚打通,江口的吴军却向江中的汉军发起勐烈进攻,外面原本打得激烈的战斗,好像已经停歇了下来。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这才小半个时辰,难道那十余艘战船已经被击败?

    李丰不敢相信,他觉得怎么着,也能坚持几个时辰。

    可是——

    “大都督!”前面一艘战船向后传来消息:“外面的十二艘战船,已经全部被击沉。”

    嘶——

    李丰顿时一惊。

    十二艘战船被击沉。

    这是一场大败仗。

    也就在这狭窄江面的汉军疏通江面的时候,外面的近百艘大小吴军战船,他们集中火力攻击被包围的十二艘汉军战船,经过小半个时辰的攻击。

    十二艘汉军战船,全部被击沉。

    “混蛋!”

    “混蛋!”

    李丰回神过来立即爆喝道:“炸药包!”

    “炸药包!”

    听到李丰的怒吼,旁边的小校急忙说道:“大都督,这些炸药包不是用来攻打武昌的吗?”

    “别废话!”李丰继续暴怒:“过不了夷陵,还说什么武昌。”

    “诺!”

    小校闻言也无话可说,只得应命去准备。

    八佰多个炸药包,全部放在李丰的帅船上,这也是他这几日与吴军交战时,帅船一直都处于绝对安全的范围,至少不会被吴军的火枪攻击到。

    这是李丰的杀手锏。

    小校去准备炸药包,李丰又命人让前面与吴军厮杀的战船,立即向后撤退。

    现在,他需要清空前面的战场。

    一通战鼓响过,汉军战船逐渐向后撤退,江口外的吴军立时发出震天的吼声。

    “我们赢了!”

    “我们赢了!”

    听着吴军的吼声,李丰脸色阴沉,他怒目直视前面的吴军战船,这是他率领大汉水军第一次出战,不想却败在了吕据的手里。

    看着汉军战船已经逐渐向后撤退,吕据本以为今天的战斗,算是就这么结束了,现在却看到前面江中的一艘汉军大船,不退也不进,而其他的汉军战船,现在都已经退至它的身后。

    “这是李丰的帅船?”

    吕据看着那船上的‘李’字大旗自语道,旋即他却冷笑道:“李丰这是想要引我入江?”

    汉军的主要战船都已经退至上游,唯独留下一艘大船,而且上面清晰的帅旗,证明它是李丰的帅船。

    呵呵——

    吕据很快就猜出了李丰的心思,他觉得这是李丰想要引诱吴军去攻击,一旦吴军进入这狭窄的江面,汉军立即就掉头杀来。

    虽然此前汉军被击沉了十二艘战船,但是现在论兵力人数,汉军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不用理会他!”吕据摆了摆手,他懂得见好就收。

    今天已经获得一场大胜,没必要再去冒险。

    可就在吕据刚转身准备离开时,却听得一小校慌张的声音:“太守,太守,太守,汉军过来了。”

    “嗯???”吕据一愣,匆忙回到船头,却见李丰的帅船正向他这边驶来,吕据皱眉道:“孤军深入?”

    “不对!”

    吕据有些懵,这艘船是李丰的帅船无疑,但是只一艘战船向前,而后面大量的汉军却没有一只前进,彼此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李丰要干什么?

    想要用一艘战船与我决战?

    这不是找死吗?

    可是李丰却未停下,他的帅船继续向前行驶,此时距离吴军战船已经只有三百余步。

    吕据懵了。

    “火枪阻击!”

    既然李丰想来找死,他也没必要不给面子,若是能够击沉李丰的帅船,或者杀死李丰,这一路的汉军,将被他击败。

    “盾牌!”

    李丰身边的一个小校,厉声爆喝。

    很快数十面特制盾牌挡在了船舷上,然后听到的便是砰砰的撞击声,还有一些刺穿盾牌的长枪。

    李丰透过盾牌的缝隙,冷冷的看着前方的吴军战船。

    他现在有些冒险。

    因为投放炸药包,将会极大的缩短三弓床弩的射程,原本汉军单发长枪射程可达五六百步,但是长枪上带着五斤重的炸药包后,射程只有不到两百步。

    此前被吴军击沉十二艘战船,李丰不打算再用传统的方式攻击吴军,他要用上他的杀手锏。

    十六架三弓床弩,这是这支大汉水军,唯一架设十六架三弓床弩的战船,八百多个炸药包全部在这艘战船上,此时战船其他部位都不是很重要,任凭吴军火枪不断招呼,唯有床弩附近,每一架床弩的周围,都是围着一排排特制盾牌。

    三百步

    距离吴军战船还有三百步,距离后面的汉军战船已经达到六七百步的距离,后面的汉军战船上的将士,都有些紧张。

    大都督!

    大都督!

    李丰其实也有些紧张,因为他知道炸药包的厉害,他现在这艘战船,就是一个巨大的炸药包,一旦炸药被点燃,这艘船包括船上的几百名将士,将全部被炸成粉碎。

    再快一点。

    再快一点。

    李丰现在只想让战船靠得再近一些,只要逼近距离吴军战船两百步之内,他就可以让吴军战船开花。

    巨大的战船上,不断被火枪击中,桅杆,夹板,到处都是吴军射来的火枪,就连李丰的附近,也是有不少火枪。

    船上的兵士们,除了隐藏在三弓床弩附近的士兵,其余士兵都忙着扑火,他们只要让火势更小一些。

    运气也不错,吴军的床弩是单发,要是也像汉军的床弩那般多发床弩,可能这个时候,李丰的帅船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火球。

    “快!”

    “快!”

    “加快速度!”

    船舱内,水手们不断的催促同伴,他们得到的将令是,将战船驱动到距离吴军战船两百步以内。

    李丰也一直在目测两军之间的距离,他很紧张,也很焦急,他恨不得亲自推动战船,将战船推至距离吴军战船百步以内。

    就在吴军火枪激射数轮之后,李丰脸上露出了轻蔑,又有些得意的笑容。

    吕据——汝的死期到了。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946/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 作者:酸汤折耳根所写的《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为转载作品,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介绍:
网文作者魂穿三国世界,化身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先主刘备临终遗言:皇儿,你一定要听话,好好活着——
刘禅:父皇放心,汉室未兴,儿臣岂敢早亡!!!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