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TXT下载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全文阅读

作者:酸汤折耳根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txt下载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0章:超级大丰收

    公元225年,八月。

    成都平原又变得忙碌起来,田野里金灿灿的稻谷,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

    一天上午。

    大汉皇帝刘禅,又一次率领一帮朝廷官员,出现在郊外的田野。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头,兴奋的对刘禅说道:“陛下种植的水稻,获得了大丰收,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刘禅看着一天的水稻,谦笑着说道:“朕种植这些水稻,并不在意朕的稻田是否丰收,朕更在意大汉百姓从此也都能年年大丰收。”

    老头点头应道:“陛下英明,陛下改善了水稻种植方法,从此大汉百姓必将效仿,来年当是一个丰收年。”

    老头名叫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现为丞相府长史。

    “那就借长史吉言了,”刘禅笑呵呵的说道:“这推广水稻种植方法的重任,就有劳长史大人多多费心了。”

    这是刘禅的目的。

    改善大汉的粮食产量,让大汉从此不再为粮食发愁。

    “老臣遵旨!”

    张裔很激动,作为益州本地人,能为蜀地百姓做些事情,他当然愿意担负起这个责任。

    毕竟丞相诸葛亮,也待他不薄,如今皇帝改善了水稻种植方法,又将推广这个重任交给他。

    这说明皇帝陛下,信任他这个益州本地人。

    其他随行的文武,突然有些羡慕张裔,毕竟这事儿很容易做成,当蜀地的百姓们,都开始使用刘禅的这种水稻种植方法,必将又是大功一件。

    唉——

    羡慕啊…

    刘禅今日与前几次不同,之前几次到了这里,他都会亲自下田插小秧,插大秧。

    今天到了田边。

    刘禅没在下田,因为收割水稻只能用人工完成,除非他现在能够发明收割机。

    这片稻田刚好一亩,这是刘禅刻意选择的,他是要用事实证明,证明他的种植方法,收成就是要比老百姓们种植的水稻产量更高。

    收割水稻,由张府部曲完成。

    今天张绍特地又叫来了一些部曲充当劳力,还有满朝文武,以及皇帝刘禅亲自到场。

    张家的这些部曲,干起活来特别的卖力,一个个争先恐后,忙得那是不易乐乎。

    现场围观的人,除了刘禅带来的朝廷官员,皇后张鸳,还有附近村庄的百姓们,他们早就知道了皇帝种的这些水稻,无论长势,还是水稻挂穗,都比他们种的水稻要好。

    但是,他们更想知道。

    刘禅种的这片稻田产量,与他们种的产量,区别到底有多大。

    好奇。

    羡慕。

    欣喜。

    充斥着百姓们的脸庞,当然更多的还是欣喜激动。

    虽然今年他们种的水稻,不如刘禅种植的产量诱人,但是他们全程看过刘禅的种植过程。

    来年他们只需按照刘禅的方法去种植水稻,那么他们也能获得这么诱人的收获。

    这就是未来。

    这就是希望。

    忙碌了差不多一个多时辰,一亩水稻就被全部收割回小院。

    下午又折腾了两个多时辰。

    看着院子里堆放的稻谷,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这得多少石?”

    “产量怎么这么高?”

    小院外面的百姓羡慕的议论起来,院子里的大汉官员们,一个个也是惊讶不已。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五六个粮秣官员,现场对这批水稻进行了称重,这是他们今天的任务。

    所有人都很期待。

    刘禅显得很平静,这样的收成本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改善了种植方法,水稻提高产量并不会有什么意外。

    今年气候也很正常。

    “陛下!”

    张鸳却疑惑的问道:“陛下怎会一点都不激动?”

    张鸳这句话,已经憋了一天。

    从上午来到这里,她就发现,包括朝廷官员,围观的百姓,看到那一田丰硕的稻谷,无不惊叹。

    唯独皇帝刘禅,显得比较平静。

    好像这就是一件平常事一样。

    “皇后想要朕激动?”

    刘禅故意问道,然后突然轻声耳语说道:“若是皇后告诉朕,皇后已经怀了朕的龙种,朕必然会十分激动。”

    “陛下!”

    张鸳闻言立时小脸通红,赶忙躲开刘禅转脸去看官员们称量稻谷。

    经过粮秣官员一番忙碌,院子里的稻谷全部称重完毕,所有人都期待着。

    就在这时。

    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确定了记录的数字后,就小跑至刘禅的跟前。

    “启禀陛下!”

    “共计九石半!”

    “噗——”

    “多少?”

    刘禅闻言,惊得噗呲一声,将刚刚饮入口中的茶水,喷了出来。

    茶水刚好喷到那人脸上。

    那人并未生气,反而是快速抹去脸上的茶水,再次激动的禀报道。

    “陛下!”

    “共计九石半。”

    纳尼?

    刘禅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也太恐怖了吧。

    按照他前世的了解。

    秦汉时期,一石应该是一百二十斤,那九石半不就是一千多斤。

    这?

    是不是太吓人了一些?

    超级大丰收吗?

    不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亩产一千多斤,这已经赶上后世水稻改良初期的产量了。

    而他只是改善了种植方法。

    并未对水稻进行改良。

    还有就是驱虫,施肥,这些都不如后世,后世有各种高科技产品加持,什么杀虫药,以及各种化肥等等。

    水稻亩产的产量,也才一千多斤。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刘禅是真的不相信,他种的这亩水稻的产量,能够达到这么高。

    在那人确定之后,刘禅急忙起身跑过去,稻谷已经装上了马车。

    一共装了两车。

    刘禅突然皱起了眉头。

    “这也不多啊。”刘禅看着两辆马车不解的嘀咕道:“这肯定没有一千多斤。”

    而这时,围观的百姓早已惊恐万分,他们也是瞪大了眼睛。

    “我的个乖乖。”

    “一亩九石半。”

    “这相当于我们的三倍。”

    “是啊!”

    “太吓人了!”

    “…”

    百姓们惊恐的议论着,他们此前有过预测,刘禅的这亩水稻产量,肯定会比他们的高。

    那是之前他们已经看过,皇帝种植的水稻,无论长势还是挂穗,都比他们的要强很多。

    但是!

    他绝对没有想过。

    这一亩水田,能收九石半粮食,他们也只有遇到了丰年,一亩要是能收三石粮食,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九石半。

    在老百姓的眼里,这只能是神话传说故事才有的事情,现实世界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现在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是他们亲眼所见的。

    这不是神话,这也不是传说。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陛下万岁!”

    百姓们惊恐兴奋之后,不约而同的跪伏在地,然后齐声高呼万岁。

    ……

    ……

第31章:诸葛丞相回来了

    百姓们,官员们。

    全都在高呼万岁。

    刘禅虽然很享受这样的待遇,不过他的心思,却停留在两车稻谷身上。

    仔仔细细看了好一阵。

    这两车稻谷,刘禅怎么也不信,这有一千多斤。

    毕竟这马车并不大。

    车斗也并不深。

    这绝对没有一千多斤,估摸着也就五六百斤的样子。

    “难道?”

    “难道是我记错了?”

    “可是不对啊。”

    “我记得秦朝的一石,就是等于一百二十斤啊。”

    “难道汉朝或者说东汉末年,计量单位根本就没有沿用秦朝的,一石并不等于一百二十斤?”

    刘禅看着马车里的稻谷,莫名的暗自嘀咕起来,他觉得或许这样才能够解释,毕竟一千多斤,有多少的分量他还是能够感觉得到。

    老百姓还有那些官员,可没有在意这些,他们只知道,眼前的年轻皇帝给他们带来了惊喜。

    用他的这种方法种植水稻,产量是他们原来的三倍,这就够了。

    “陛下!”

    就在刘禅发愣的时候,皇后张鸳来到身边,才让他回神过来。

    周围的老百姓,还有身后的朝廷官员,他们都还跪在地上呢。

    “大家都快平身吧!”

    刘禅客气的抬了抬手,待众人谢恩起身后,他才笑着对百姓们说道:“乡亲们,水稻新的种植方法,虽然要比传统的种植方法繁琐一些,但是收成大家也都看见了。”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咱们老百姓的命根子,粮食越多,咱们的日子也就会越过越好,咱们大汉王朝也就会越来越强大。”

    “你们说,对不对?”

    第一次面对百姓发表演讲,刘禅其实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不过他的话音刚落,所有的百姓都有些激动的高声应道:“对,陛下说得对,我们大汉会越来越强大。”

    “大汉万岁!”

    “陛下万岁!”

    “大汉万岁!”

    “…”

    听着老百姓震耳欲聋的喊声,刘禅颇受感触,在这样一个乱世,老百姓的要求真不高。

    他们只想吃饱饭。

    然后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只要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就会拥护你的统治。

    刘禅的第一步,他做到了。

    他改善了水稻的种植方法,让粮食产量提高了三倍,老百姓才会如此的兴奋激动。

    刘禅突然觉得,想要成为老百姓拥护的皇帝,其实也并不难,只要你多替他们想一想,多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改善他们的生活,给他们一个安定的环境,他们就会拥护你。

    现在刘禅做到了第一点,可以让老百姓有饭吃,接下来他得去做另一件事情,就是给他们一个太平世界。

    随后刘禅当众宣布,从此以后大汉的百姓,都用新的方法种植水稻,朝廷接下来也会大力推广,这种新的种植方法。

    丞相府长史张裔,当众表示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在全国推广这种新的种植方法。

    刘禅很满意。

    如果蜀地百姓,都用这种方式种植水稻,不说所有老百姓种植的水稻,产量都像他这次如此惊人。

    但是,他坚信。

    只要大家认真落实,以后蜀地的粮食产量,必然会翻上一番。

    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诸葛丞相以后也就可以少操一点心。

    ……

    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刘禅改善了水稻的种植方法,粮食产量比原来提高了三倍。

    他又提炼了精盐,为大汉王朝开辟出一条新的经济来源。

    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正在南中平叛的诸葛亮的耳朵里。

    “杨参军!”诸葛亮有些不可思议的问参军杨仪:“此事当真?”

    南中平叛已经结束,孟获已经表示臣服,表示南中将永不再叛大汉。

    就在诸葛亮欣喜之时,参军杨仪突然将成都所发生的事情,向诸葛亮进行了汇报。

    “丞相!”杨仪肯定的说道:“此事千真万确,精盐现在正由伯松公子负责,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水稻种植,是陛下亲自种了一亩水稻。”

    说到水稻的时候,杨仪显得特别的激动:“陛下种的那一亩水稻,产量是百姓们种植的三倍,亩产九石半。”

    嘶——

    “天佑大汉!”

    诸葛亮闻言仰天长叹:“定是先帝在天显灵,让陛下做成此等伟业。”

    “汉室复兴,有望矣!”

    “有望矣!”

    丞相诸葛亮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至从先帝白帝城病逝之后,他就没在笑过。

    至少杨仪没有看到过。

    此时看到丞相脸上的笑容,杨仪也感到很高兴。

    “杨参军,传令!”诸葛亮突然对杨仪说道:“三日后班师回朝。”

    “诺!”

    杨仪应诺,兴奋的退出账外。

    诸葛亮轻摇羽扇,眉宇舒展,他已经归心似箭,他想亲自回成都看看。

    看看刘禅提炼的精盐。

    看看刘禅种植的水稻。

    ……

    公元225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成都城南郊外。

    宽阔的官道两旁,已经站满了成都的居民,还有周边的百姓。

    在那官道之上,则是大汉王朝的文武百官。

    而在这些文武百官的正中间,赫然停着一辆六匹骏马驾驭的豪华马车,马车的车身雕龙刻凤,四周还镶嵌着各种金银玉器,尽显皇家的尊贵豪华气派。

    大汉皇帝刘禅与皇后张鸳,俩人并排站在马车的左前方。

    他们目视着前方的官道。

    当一阵马蹄声缓缓传来,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激动的探眼望去。

    只见一队骑兵疾驰而来,在骑兵的身后,是铺天盖地的旌旗迎风招展。

    “丞相回来了!”

    “丞相回来了!”

    围观人群顿时一阵欢呼,他们今天是来迎接平定南中,凯旋归来的将士。

    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回来了。

    刘禅很激动。

    当看见那一队骑兵时,他便牵着张鸳的手,就迎了上去。

    身后的大臣们,虽然也跟着迎了上去,不过始终保持着与皇帝皇后有一定的距离。

    走出去差不多百十来米,刘禅张鸳停在原地,骑兵为首的先头部队,在距离刘禅还有两三百米的地方,自动靠向两边站定。

    后面跟上来的是数百执旗士兵,他们步履整齐,目光坚定。

    一面巨大的“漢”字旗,让人看得分外亲切,在它后面则是一面稍小的大旗,上书“诸葛”二字。

    执旗兵从骑兵的中间缓慢通过,两边的骑士立时高声喝道:

    “吼!”

    “吼!”

    “吼!”

    骑士们的吼声顿时响彻云霄,气动山河。

    ……

    ……

第32章:事无巨细 事必躬亲

    刘禅被骑士们的气势震撼到了,他也跟着高声附和:

    “吼!”

    “吼!”

    紧接着,身后的文武百官,两旁围观的群众也跟着高呼起来:

    “吼!”

    “吼!”

    执旗兵从骑兵中间通过后,吼声瞬间停止,而这时那个执“漢”字旗的士兵,领着一支小队缓步走向刘禅,然后在刘禅的身后站定。

    剩下的执旗兵则是一分为二,让出了一条通道。

    通道刚刚让开,一辆马车缓缓向前驶来,在那执旗兵的前方骤然停下。

    而就在这时,执“诸葛”旗的士兵也领着一支小队,快速靠向马车,在马车的后面站定。

    待执旗兵站定后,就见那马车车帘缓缓掀开,一位身长八尺有余,容貌甚伟,手持羽扇的男人,从马车里走了出来。

    就在他刚出现在众人的面前,围观的群众立时齐声高喊道:

    “诸葛丞相!”

    “诸葛丞相!”

    “诸葛丞相!”

    诸葛亮并未因为群众的这些呼喊有所停顿,反倒是快速走下马车,然后便朝刘禅这边匆匆走来。

    刘禅面露微笑,也跟着加快了脚步迎了上去。

    “微臣拜见陛下!”

    诸葛亮刚至近前,便向刘禅行了一个大礼,刘禅赶忙上前扶住他的手欣慰的说道:“相父快快免礼!”

    “谢陛下!”

    诸葛亮谢恩起身,刘禅依然紧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相父此番远征辛苦,朕时刻无不牵挂相父。”

    “谢陛下!”

    诸葛亮闻言甚为感动,此番出征也就大半年的光景,可是眼前的刘禅,让他颇为震惊,他好像又长高了一些,天子的威严也更加厚重。

    唯一没有改变的,他依然还如往常那般谦恭。

    “相父,请随朕入城!”

    来到皇帝的龙辇跟前,刘禅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但是诸葛亮却向后退却一步,躬身说道:“陛下仁爱,微臣感激万分,但天子龙辇,老臣不敢僭越。”

    刘禅却摆了摆手,笑着说道:“相父为国平叛建功,况且这是朕请相父同乘,又何来僭越一说。”

    “相父快请!”

    刘禅语气谦和,诸葛亮想要再次推脱恐有不妥,于是只能再次向刘禅行一大礼:“谢陛下隆恩。”

    随后诸葛亮让刘禅先行上车,等到刘禅登上龙辇后,他才缓步登上龙辇。

    诸葛亮刚登上龙辇,围观的群众立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吼声:

    “大汉万岁!”

    “大汉万岁!”

    “大汉万岁!”

    就在百姓们的山呼万岁声中,皇帝的龙辇调转马头,朝那成都皇城而去。

    看着皇帝的马车逐渐远去,大队的汉军紧随其后。

    直到大队人马都已远去,围观的群众当中,这才发出一声声感叹。

    “天子仁爱!”

    “丞相忠厚!”

    “大汉之福!”

    “百姓之福!”

    几声感叹之后,一个年轻人却笑着说道:“往日世人皆言,大汉当今天子愚钝,诸事都得依靠诸葛丞相。

    可这段时间看来,陛下非但并不愚钝,反而是聪慧过人。”

    众人闻言,皆是感叹:“谁说不是呢?

    陛下改善了水稻种植方法,来年我大汉的粮食产量必然翻翻,我们终于可以吃上饱饭了。

    还有新出的精盐不但口味极佳,而且价格实惠,人人都能吃得起。”

    “是啊!”

    “是啊!”

    百姓们一路说说笑笑,憧憬着未来可能出现的好日子。

    ……

    皇宫——

    议事大殿。

    满朝文武分两班站定,诸葛亮先将南征经过,逐一向刘禅做了汇报。

    然后又对此番南征有功诸将,进行逐级封赏。

    刘禅还如往常一般。

    认真的听着,这些事情无需他过多操心,诸葛亮就会办得妥妥帖帖。

    等到散朝之后,诸葛亮并未就此出宫返回他的丞相府,而是随同刘禅去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

    君臣二人坐定,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诸葛亮率先开口问道:“陛下,微臣闻言,陛下提炼了精盐,还改善了水稻种植方法。”

    “相父所言非虚!”刘禅直接答话说道:“就在相父出征的当天晚上,父皇梦中垂训,教朕此二技法,说相父远征为国,朕也当为国略尽绵薄之力,替相父分忧解难才是。”

    诸葛闻言心中一愣,先帝梦中垂训是真是假无可验证,不过皇帝既然如此说,而且又是新奇之法。

    诸葛亮也不好在继续追问,毕竟这也是好事情,于是只问精盐与水稻种植方法。

    刘禅心中大喜。

    毕竟丞相大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若是不好好回答。

    恐怕很难过关。

    刘禅倒不是怕诸葛亮追问,只是不想让他为自己担心而已。

    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是因为事必躬亲,最后仅仅五十多岁,就被活活给累死了。

    现在的刘禅已经换了灵魂,诸葛亮是他儿时的偶像,这辈子若是不想做历史上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除了不能像历史上的阿斗,闲得蛋疼给诸葛亮添乱之外,还得尽其所能为他分担一些压力。

    这突然又是改善水稻种植,又是提炼精盐,像诸葛亮这种事无巨细,他心中必然有太多疑问。

    不过刘禅深知,他对先帝刘备忠心耿耿,所以拿刘备托梦,想他也不好反驳,况且现在还处于封建时代。

    托梦一说,倒也实用。

    随后诸葛亮又问了水稻种植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还有精盐提炼方法。

    刘禅均是一五一十,没有半点保留全给他讲了一遍。

    听完刘禅的讲解,诸葛亮大喜的说道:“陛下,微臣现已回京,水稻种植还有精盐提炼,微臣会亲自把关。”

    诸葛亮刚说道这里,刘禅就是眉头一皱,心中暗自嘀咕:“丞相啊,您可真是一个劳累命。”

    刘禅并未反对,却是故意岔开话题问道:“相父,此番南中已经平定,相父是否已经有了北伐的打算。”

    咦——

    诸葛亮顿时一愣,他真没想到刘禅会突然问起这个,出乎了他的预料。

    在他的印象里,这刘禅虽然不像外人所言那样愚钝,不过对于军国大事向来兴趣不大。

    登基至今,时常还会因为贪玩,荒废学业,可是现在。

    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居然主动过问北伐之事。

    难道——

    这也是先帝托梦垂训所致?

    ……

    ……

第33章:诸葛亮为父不仁

    诸葛亮羽扇轻摇,淡然说道:“挥王师北定中原,此乃先帝遗志;”说着他顿了一下,才又说道:“此番南方已定,臣定当厉兵秣马,以图早日挥师北上,还陛下于旧都。”

    诸葛亮说完,轻茗着杯中香茶,不再言语。

    刘禅自然心中了然,若是按照历史进程,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28年,此时已是225年末。

    还有两年。

    两年后,诸葛亮将会正式拉开,由他主导的北伐战争。

    刘禅说道:“相父劳苦功高,又肩负复兴汉室之重任,朕着实有些于心不忍;”说着他叹息一声才又说道:“朕才智愚钝,不能替相父分忧,愧为一国之主。”

    刘禅的话音刚落,诸葛亮的羽扇突然放缓。

    “陛下无需过谦——”诸葛亮笑着说道:“陛下此番改善水稻种植,又创精盐提炼之法,均为强国之举,陛下又怎会是才智愚钝。”

    “陛下天资聪颖,亘古未有;”诸葛亮说着,然后笑着说道:“开年陛下便是及冠之年,臣必当归政于陛下。”

    嘶——

    刘禅顿时一惊。

    归政?

    “相父不可,”刘禅连忙摆手又摇头拒绝说道:“军国之事,还是由相父做主,朕若能替相父分忧一二小事,已属不易,归政之事相父切不可再提。”

    刘禅一脸真诚。

    他现在可不愿意亲自执政,这可是三国乱世,纵使他拥有先知先觉,但是治理一个国家,他还是信心不足。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也不想改变大汉王朝的现状。

    为了让自己的皇位,延续得更久一些,刘禅只愿通过他的一些努力,可以让诸葛亮,减轻一些压力。

    刚才故意提及北伐,刘禅本来只是想说,相父您就安心去准备北伐,精盐提炼司的事情,还是让朕来打理吧。

    可是现在,他放弃了这个念头。

    对于诸葛亮,刘禅无论是前世,还是这一世此前的两年相处下来,他算是比较了解他的这位相父。

    事必躬亲,事无巨细。

    若是刘禅现在开口要权,即使是小小的精盐提炼司,诸葛亮也不会放心。

    因为他把自己绷得实在太紧。

    生怕有一丝疏忽。

    辜负了先帝的重托。

    刘禅其实是感动的,作为一个君主帝王,能拥有这样一位智者,这是天大的幸事。

    诸葛亮此刻眉头苏展,他这一路的担心,这一刻得到了释然。

    之前还在南中时,得知刘禅在成都所作所为,他还以为皇帝陛下,这是想要亲政,或者有什么人,暗中做了什么手脚,让陛下有了亲政的打算。

    刚才陛下又提到北伐之事,诸葛亮就更加怀疑,陛下莫不是真的想要亲政了吗?

    但是当他主动提及归政于刘禅,刘禅的反应,他很熟悉。

    陛下还是原来的陛下。

    诸葛亮并不想把持大汉朝政,只是眼下天下局势不稳,若是真的归政于刘禅,依靠他现在的这个年纪,想要治理好这个国家,还要肩负汉室复兴。

    他的肩膀,还有些稚嫩。

    不过,诸葛亮也有些欣慰,至少皇帝陛下现在长进不少,他日汉室得到复兴,刘禅必将成为中兴大汉之主。

    君臣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诸葛亮这才告辞离开。

    刘禅回到后宫,已是午后。

    “陛下辛苦了,”张鸳端来一盏香茶奉上:“相父回朝,陛下又得每日繁忙起来了。”

    “知朕者,梓童也!”刘禅接过茶盏,苦笑着摇了摇头。

    见刘禅如此模样,张鸳却嘻嘻笑着说道:“相父也是为了陛下着想,陛下切莫辜负了相父的一番苦心。”

    “这是自然!”

    刘禅点了点头,千百年来,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千古名相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禅与皇后在后宫说闲话,回到相府的诸葛亮,可就没那么清闲。

    他刚一回府,张裔就跑来汇报,主要是他南征这段时间,朝廷发生的大小事务。

    当听到张裔汇报水稻种植时,诸葛亮就显得特别认真,不时还会提出他的一些想法,或者是疑问。

    俩人在书房从午后,谈到了深夜。

    第二天一早。

    一辆马车从丞相府出来,一路直奔北门而去。

    马车里坐着的是诸葛亮,与他随行的人,是丞相府参军杨仪。

    出了成都北门,马车直奔成都西北方向疾驰而去。

    晌午十分。

    清城山。

    精盐提炼司。

    “孩儿见过父亲!”

    诸葛乔向诸葛亮行了个大礼,不过略显得有些紧张,他已经知晓父亲已经班师回朝。

    只是他肩负精盐提炼司,所以才未能亲自前往迎接,不想才一天不到,父亲就到了精盐提炼司。

    “现在精盐提炼司,进行到哪一步了?”诸葛亮坐下问道。

    “回父亲!”诸葛乔如实道:“按陛下的旨意,精盐提炼司一期已经开始量产,二期作坊再过数日,便可投入生产。”

    诸葛亮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精盐的事情,昨夜张裔说过一些,提炼方法刘禅昨日也已经告诉他。

    “乔儿!”诸葛亮说道:“稍后你就与杨参军交接一下……”

    ???

    诸葛乔闻言一愣,一脸茫然的问诸葛亮:“父亲,这是何意?”

    “精盐提炼司,关乎大汉王朝经济命脉;”诸葛亮认真的说道:“你现在还显年轻,若是出了什么差错,你可是担当不起。”

    “可是父亲——”

    诸葛乔还想争辩,至从着手创建这精盐提炼司,他一直都是矜矜业业,不敢有一点大意疏忽。

    精盐的量产,他自然知道,这对于大汉王朝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就这几个月来讲。

    一期量产,仅能维持蜀地所需,但是皇帝刘禅提炼精盐,是想让它为大汉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紧急开始创建精盐提炼司二期工程。

    现在二期的作坊,即将竣工,马上就可以开始大量提炼精盐。

    眼看他又要为大汉创立新功,可就在这个时候,他敬重的父亲,当朝丞相诸葛亮,居然要换了他。

    “为父还有新的任务,要交由你去完成,精盐提炼司就由杨参军负责。”

    诸葛亮并未在意儿子的不满,直接宣布精盐提炼司,将交给丞相府参军杨仪来负责。

    ……

    ……

第34章:被爹坑了的诸葛乔

    诸葛乔很懊恼,也很沮丧。

    精盐提炼司,从选址,选择信任的工人,一直到现在开始批量生产。

    全都是他的心血。

    可是现在。

    这些都将与他再无关系。

    他敬重诸葛亮,所以他在提出异议被驳回后,选择了妥协。

    参军杨仪,正式接管精盐提炼司。

    诸葛乔,则只能奉父亲之命,重返成都,去执行诸葛亮给他的新任务。

    “伯松勿恼!”刘禅安慰道:“丞相一向行事谨慎。”

    诸葛乔依然板着脸,虽然他选择了妥协,但是心里却十分的不满。

    他现在已经二十岁。

    打理精盐提炼司,他觉得他还是足够胜任,比如这几个月来,就没有一个陌生人,能够进入精盐提炼司。

    保密工作。

    安全防卫。

    他自认已经做得很好了。

    “陛下——”

    “伯松啊!”刘禅拍了拍诸葛乔的肩膀说道:“我们都还年轻,你还怕没有机会为国家做贡献吗?”

    刘禅对于诸葛乔被换,已有心里准备,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他想着丞相刚刚班师回朝,朝廷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想着等他处理完朝廷大事,怕是也已经到了年后。

    到了年后,用不了多久,又该到了水稻种植的季节,他应该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水稻种植上面。

    毕竟诸葛亮很快就会开启北伐,粮食对于诸葛亮来说,才会是第一要务。

    他却没有想到。

    诸葛亮班师回朝的第二天,就先跑去换掉了诸葛乔。

    不过这也说明,诸葛亮是真的很重视精盐提炼,所以才会如此雷厉风行。

    “伯松莫不是,”刘禅故意皱眉疑惑的问道:“莫不是不愿回京陪朕?”

    诸葛乔现在又做回老本行了。

    回京陪皇帝。

    陪皇帝读书。

    这就是诸葛亮交给他的新任务。

    “不不不!”诸葛乔闻言,赶忙解释说道:“属下不是这个意思,属下只是想替陛下,多做点事情。”

    “哈哈哈!”刘禅大笑道:“伯松啊,你想替朕做事,也不用只盯着精盐提炼司嘛,你回到朕的身边,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做呢。”

    “真的?”诸葛乔闻言大喜。

    “当然!”刘禅道:“朕之前无论是改善水稻种植,还是精盐提炼,都是想替丞相分忧。”

    “嗯!”诸葛乔点头。

    若是放在以前,他不会相信眼前这个皇帝的,因为以前的刘禅,除了知道玩耍,并无别的爱好。

    但是现在不同。

    刘禅变了。

    他好像突然就长大了。

    他不再爱玩。

    他心系国家,心系天下百姓。

    现在他有理由相信,陛下既然这样说,必然是他又想要折腾个什么东西出来,而且还是对大汉有益的东西。

    “陛下!”诸葛乔道:“陛下若是有什么需要属下做的,陛下尽管吩咐就是,属下必当全力以赴,万死不辞。”

    “好,伯松!”刘禅道:“朕就等着你这句话呢,现在精盐的事情,我们就不用再去管它,有杨参军坐镇,又有丞相把关,必定不会有什么事情。”

    “朕现在确实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想要交给伯松你去做。”刘禅刚说到这里,那诸葛乔当即应道:“属下愿效犬马之劳!”

    “好,”刘禅说着,便拉着诸葛乔就往外走,弄得诸葛乔一脸茫然。

    这是要去什么地方?

    出了御书房,刘禅领着诸葛乔就去了皇宫后面的破院子。

    这地方诸葛乔自然熟悉。

    几个月前,他就是从这里带着四十二名禁卫,然后去了清城山。

    然后才有清城山精盐提炼司。

    现在旧地重游。

    诸葛乔有些感触。

    看来这间破院,又要带给他惊喜。

    不过今日破院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那些舞刀弄枪的张家部曲,也没在操练。

    只有三个人在院子里打扫卫生,他们见刘禅进来,赶忙跑过去行礼。

    刘禅并没有与他们多说什么,只是提醒他们注意警戒,然后便与诸葛乔快速走进了一间房间。

    房间里有两个年轻人,他们也在收拾屋子,当看见刘禅进来,他们先是行了一个礼。

    诸葛乔依旧茫然。

    这屋子里的陈色简单,一张不大的木床,一张大圆桌,还有一排普通的书架,在书架的旁边放着一架柜子。

    陛下带我来这里作甚?

    就在诸葛乔发愣的时候,就看见那两个年轻人,朝那柜子跑了过去。

    然后他们把柜子打开,里面就放着半柜子旧衣服,并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东西。

    俩人随后便将柜子里的衣服,全部拿出来放在一旁,这更让诸葛乔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可就在这时,刘禅突然弯腰伸手探到柜子底部,在边缘部位轻轻一扣。

    嘎吱。

    一声脆响,柜子的底部就被掀开了,诸葛乔打眼一看,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这柜子底下,原来是一个一米多长,半米来宽的通道,不过下面看着有些黑。

    “陛下,这是!”

    “别紧张,”刘禅笑道:“跟朕下去你就知道了。”

    “诺!”

    诸葛乔应了一声,就跟着刘禅的后面,翻身进入柜子,柜子下面的通道放着一木梯。

    顺着木梯向下,差不多五六米的样子,俩人就落到地面。

    刚落到地面,诸葛乔就看见东南角有一些亮光,像是缝隙渗透出来的光芒。

    刘禅走在前面,他直接就朝那亮光走了过去。

    距离不算多远,也就是十来米的样子,一扇木门出现在俩人的面前,隐约还能听见里面有说话的声音。

    刘禅轻轻敲了敲门。

    咚,咚咚,咚。

    数息之后,木门打开,开门的人诸葛乔认识,他就是皇帝刘禅的小舅子张绍。

    张绍怎么会在这里?

    这下面怎么会有空间。

    这都是诸葛乔疑惑的地方,而且眼前看见的屋子并不是很大,不过却是灯火通明。

    “陛下!”

    诸葛乔刚一开口,刘禅却已走进屋内,笑着对诸葛乔说道:“伯松快来看看,可认得这些物件?”

    诸葛乔扫视一圈,一脸错愕的摇了摇头说道:“属下不知。”

    “哈哈哈!”

    一旁的张绍哈哈大笑起来:“兄长切勿惊讶,你不知道也很正常,若是兄长识得这些,那反倒是有些奇怪了。”

    ……

    ……

第35章:不是皇帝是厨子

    “这是烤炉!”刘禅指着那一排怪物说道:“前两天刚刚建成。”

    “烤炉?”

    诸葛乔莫名的问道:“陛下这是做什么用?”

    说到烤炉,仅从名字诸葛乔觉得应该是烤什么东西用的。

    只是这烤炉。

    怎么这么奇怪?

    整整齐齐的一排,是用土砖堆砌而成的,每隔几步就会有一个四四方方的空洞。

    通过空洞往里看,里面的空间并不小,高三米、长两米、宽一米。

    诸葛乔认真的数了数,一共有十二个空洞,这房间看上去不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这一排烤炉,剩下的空间是一条宽约俩三米的通道。

    通道里堆放着一些劈好的木材,基本每个空洞面前都对着一堆。

    说着张绍突然问刘禅:“陛下,这烤炉已经建成了,我们什么时候开始生产?”

    张绍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几个月前,得知诸葛乔在负责提炼精盐,张绍那个羡慕啊,因为精盐刚一上市,立即就引起了强烈反响。

    他是皇帝的小舅子,自然也想替皇帝做些事情。

    就在他羡慕诸葛乔的时候,刘禅就交给他了一个任务。

    用一小部分部曲,在破院里正常训练混淆视听,然后张绍则带着一部分部曲,在一间屋子里,挖地下室。

    为了不引起注意。

    他们挖出来多余的泥土,都是趁晚上别人睡觉的时候,他们才将它们偷偷运出去。

    折腾了小半年。

    这间位于破院地下的空间,就让张绍给挖了出来,还根据刘禅提供给他的图纸,造出了这一排烤炉。

    现在一切就绪。

    是不是该开始生产了?

    “现在还不能生产!”

    刘禅摆了摆手说道:“这里一旦开始生产,排出去的烟雾,很快就会满城皆知;如果那样,朕还有必要让你挖这个地下作坊吗?”

    “直接在外面修一排烤炉,不就好了,干嘛多此一举?”

    “那——”

    张绍也是有些懵了,刘禅之前只是说,让他挖这个地下空间,造这一排烤炉,但是还没有跟他说,这到底用来做什么?

    “刚好伯松今天也来了,”刘禅笑着说道:“朕就告诉你们,朕要让你们做什么?”

    俩人闻言都有些激动。

    这半年里,皇帝先是改善了水稻种植方法,后有弄出来一个精盐提炼。

    现在,陛下会做什么?

    刘禅认真说道:“这件事你们要是给朕做成了,你们将会是复兴汉室的第一功臣。”

    俩人闻言都是一愣。

    复兴汉室第一功臣?

    这个不应该是丞相诸葛亮吗?

    这大汉王朝,肩负复兴汉室重任的人,那是丞相诸葛亮,如果能够成功的话,他才会是第一功臣。

    刘禅看出了他们的疑惑,不过并没有解释,只是说道:“从今以后,你们俩要互相配合。”

    “张绍主内,伯松主外。”

    俩人都是一脸懵逼,不过却也都点头答应。

    “张绍,”刘禅说着就看向张绍吩咐道:“朕给你十天时间,在上面给朕再造八个烤炉,就在这上面。”

    刘禅说完,指了指头顶:“记得把这里的烟囱,与上面的连在一起。”

    “诺!”

    张绍当即应诺,刘禅又对诸葛乔说道:“伯松,朕给你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去弄一些粮食。”

    “记住!”刘禅提醒道:“这事儿不得让任何人知道,包括丞相。”

    “诺!”

    诸葛乔应了一声。

    刘禅弄得神神秘秘的,让俩人心里都有不少的疑惑,只是他俩也都了解眼前的这个皇帝。

    至少这半年,他就喜欢这样。

    一开始并不会告诉你目的,但是最后做出来时,却是让人眼前一亮。

    接下来的几天。

    张绍回到了地面,带着一帮部曲又在地下室上面,造起了烤炉。

    造烤炉,铺烟囱,这些刘禅都会给他们画成图纸,他们只需按照图纸施工就可以了。

    诸葛乔就要麻烦一些。

    现在大汉王朝粮食紧缺,刘禅又不让他明目张胆去购买,无奈之下,他只能暗中派人去附近县城,分批次去购买一些粮食。

    然后在分批次送进张绍家。

    折腾了十天。

    张绍又造了八个烤炉,跟地下的十二个烤炉,几乎一模一样。

    那诸葛乔也挺靠谱,十天时间,买到了二十几石米面,全部堆放在张绍家的库房里。

    公元226年,一月八日。

    上午。

    破院内。

    屋里摆着一张长长的案几,旁边放着一袋米粉,一袋面粉,一筐鸡蛋,还有一些干果碎末。

    这个时代的米面,没有后世那么的白净,不过刘禅已经很满意了。

    咔咔咔。

    打碎十几个鸡蛋,刘禅递给一个年轻人:“使劲搅,顺着一个方向搅。”

    “诺!”

    小伙子很听话,接过鸡蛋盆,就开始在那里搅鸡蛋。

    趁这个间歇,刘禅舀了几碗面粉和米粉,比例是米粉三碗,面粉五碗。

    然后又掺进去一碗干果碎。

    围观的众人看着皇帝一副认真模样,但是他们心里却很是无语。

    搞了半天。

    陛下您是让我们学厨子吗?

    张绍与诸葛乔俩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原本还挺期待的,想着刘禅会教他们什么新奇的手艺。

    没想到是和面。

    这不就是做面食嘛。

    这与复兴汉室,有关系吗?

    这些人虽然嘴上不说,但是通过他们表情,刘禅能够感觉到他们的失望。

    但是他却并不在意。

    等那年轻人打好鸡蛋后,他直接将那些鸡蛋液,全部倒进了米面粉里。

    然后又弄了一些熬制好的猪油,最后才加了一些水进去。

    和面——

    这是最重要的步骤,只见刘禅挽起袖子,就开始亲自和面。

    这倒是让众人一惊。

    陛下还会这个。

    将米面粉和成一个面团,然后又用一根干净光滑的扁担,用一根绳子套在案几的另一端,然后用扁担不断的按压面团。

    这是刘禅小时候,看外婆做麻花的时候,就是这样和的面,外婆说这样不断的按压之后,面团就会更加劲道。

    当然——

    刘禅不是要做麻花。

    面团足足按压了一刻钟,刘禅才停下来,然后将面团擀成一个薄长条,最后将它们切成扑克牌大小的面块。

    一切完工后,刘禅才兴奋的朗声喊道:“开火!”

    ……

    ……

第36章:朕替北伐加筹码

    烤炉里大火烧半个时辰后,把里面的柴火取出来。

    再将准备好的面块,全部放进烤炉里面,捂住洞口。

    半个时辰后。

    一阵扑鼻的香味传出。

    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咽起了口水,闻这味儿,就觉得挺香。

    刘禅也有些期待。

    这个时代,欠缺很多东西。

    若是放在他的前世,他能做出很多美味出来,可惜现在是三国时代。

    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开炉吧!”

    刘禅笑着吩咐道,跟着就有两个小伙子打开了烤炉。

    里面的面块,已经烤干。

    香味浓郁。

    咔呲——

    刘禅咬了一块噶蹦噶蹦的嚼着,味道还真不错,也挺酥脆的。

    “你们也尝尝!”

    刘禅需要这些人给他反馈,毕竟他这是要做给这个时代的人吃的。

    众人早已跃跃欲试。

    闻到这股香味,他们就已经馋了。

    所以当刘禅让他们品尝,一个个都是急不可耐的,就抢了起来。

    咔呲、咔、咔呲。

    “陛下,”诸葛乔率先说道:“这饼的味道不错,特别香脆。”

    “嗯!”

    “香!”

    “好吃!”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起来,得到大伙儿的认可,刘禅还是挺满意的。

    虽然比起他前世最爱吃的饼干,还有些差距,不过这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国时代。

    能把饼干做成这个样子,就已经很不错了好吗,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陛下!”张绍突然问道:“我们就做这种饼吗?”

    用半年时间挖出一个地下作坊,就为了做这种饼,张绍似乎有些失望。

    这饼虽然挺香脆可口。

    不过张绍以为,根本就没必要弄得这么神秘。

    “你说对了一半。”

    刘禅哈哈笑了起来,如果只是为了做饼干,搞得如此神秘,确实有点小题大做了。

    “陛下?”

    张绍顿时一脸疑惑,心道这玩意儿不就是烤饼吗,这已经烤出来了。

    怎么会是只说对了一半?

    就在张绍还有其他人还在发愣的时候,刘禅却将剩下的饼干,全部放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捣碎。

    这可让众人都是一脸茫然。

    陛下!

    您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样吃不是挺好,干嘛要将它们捣碎,咱们又不是没有牙。

    不过刘禅并没有理他们。

    直到将饼干全部捣碎之后,又往这些饼干碎末里面,加入了一些猪油,然后将它们重新搅拌均匀。

    “福安!”

    刘禅突然叫了一声,旁边的太监福安应了一声,便将一个木头匣子,递给了刘禅。

    木匣子不是固定的,它的每一面都是可以拆解分开的。

    接过木匣子。

    刘禅便将搅拌后的饼干碎,分批次倒入木匣里面,每次装满之后,他就会用木锤将饼干碎敲实。

    不大一会儿功夫,一共二十几块饼干,硬是被他敲打成了一块拇指厚,扑克牌大小的块状物。

    所有人都看傻了。

    刘禅当然也有些激动,将二十几块饼干,硬是敲成了一块。

    拆开木匣,将硬硬的饼块,拿在手里,刘禅暗自得意。

    至从来到这个世界,知道了他现在的新身份,他就在不断的琢磨。

    刘禅。

    蜀汉。

    诸葛亮。

    三国。

    ……

    这些关键词,不断的在提醒他,蜀汉政权太过羸弱,想要翻盘,不想被后人再次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

    他需要做很多事。

    军粮。

    这是历史上的诸葛亮,最需要的东西,他的六出祁山,好几次都是因为粮食跟不上,最后功败垂成。

    现在的刘禅,他虽然是穿越者。

    他熟知历史进程。

    但是治国平天下,他自认现在他还没有这个能力。

    不过,他或许能帮到诸葛亮。

    蛰伏了两年,熟悉了两年这个时代,他开始行动了。

    之前已经改善了水稻种植,又提炼了精盐,这两项一是增加了蜀汉粮食收成,二是给诸葛亮增加一条生财之道。

    如今这两项,都已经平稳的交到了诸葛亮的手里,相信通过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一定能很好的经营。

    或许未来的大汉,已经有了改变的可能,不过刘禅依然还不想停下来,真的按照诸葛亮的意思,好好读书。

    他得继续努力,继续为诸葛亮即将开启的北伐,增加一些筹码。

    压缩饼干。

    在一千年后,超市就能买到。

    是很多野外生存者,最信奈的救命食物,因为它的体积小,便于携带,开袋即食。

    如果在这个时代,给诸葛亮做一批压缩饼干,等到他以后北伐时,或许就能帮上很大的忙。

    打仗的事情,朕不一定能帮上什么忙,但是后勤保障,朕还是能够略尽绵薄之力。

    刘禅将压缩饼干,在众人的面前转了一圈,最后对张绍说道:“看明白了吗?朕要做的是这个,大汉压缩饼。”

    “大汉压缩饼?”张绍瞪大了眼睛,不解的问道:“陛下,我们做这个,也是要对外出售?”

    大汉很穷。

    诸葛亮一直在琢磨赚钱的法子,之前刘禅弄的精盐,已经开始为大汉增加经济收入。

    张绍以为,刘禅现在做的这个大汉压缩饼,也是为了卖出去,为朝廷增加收入。

    “你又说对了一半!”刘禅笑着说道:“我们当然会对外出售,不过对外出售的,是你们刚才品尝过的那种,朕给它取名为大汉酥饼。”

    “至于大汉压缩饼,这是我们大汉王朝的军用物资。”

    !!!

    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这里并没有外人,除了张绍诸葛乔,剩下的十来个人,也是张绍家值得信赖的部曲。

    刘禅不想对他们隐瞒。

    告诉他们实情,反而会让他们更加努力去为他服务。

    “陛下!”诸葛乔突然问道:“您的意思是,这些大汉压缩饼,将会提供给军队?”

    “没错!”刘禅说道:“这一块大汉压缩饼,相当于二十几块饼干,它的体积小,便于携带,作为军粮在合适不过了。”

    “我大汉偏居一隅,中原大地已被曹魏逆贼占据;”刘禅沉声说道:“汉贼不两立,北伐中原,复兴汉室,是我们的使命。”

    听到这里,诸葛乔与张绍等人,立时激动起来,他们都是大汉的臣子,恢复汉室江山,早已深入骨髓。

    皇帝如此努力。

    他们,又怎能不激动?

    ……

    ……

第37章:大汉压缩饼干

    “陛下请放心!”诸葛乔躬身说道:“生产大汉压缩饼的事情,就交给我们吧。”

    此前他在清城山精盐提炼司,干得好好的,结果被老爹一句话,就给撸了回来。

    现在又有新的机会。

    他怎么会放过?

    诸葛乔继续说道:“复兴汉室人人有责,请陛下给属下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

    诸葛乔很真诚,刘禅很感动。

    诸葛乔的话音刚落,一旁的张绍跟着附和道:“陛下,俺也一样。”

    噗——

    刘禅闻言噗呲一声,就哈哈大笑起来:“虎父无犬子!”

    “好!”

    “这生产大汉压缩饼的重任,朕就交给你们二位了。”

    说着刘禅故意压低声音,盯着众人一脸严肃说道:“丞相行事谨慎,又事无巨细,朕甚为心疼。”

    众人都是点头附和。

    诸葛亮的为人处世,蜀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朕做这些事情,也是想着替丞相分担一些;”刘禅说道:“但此事若是让丞相知晓,”说着他摇了摇头:“他必然又会亲自过问。”

    这一点,诸葛乔特别认同。

    精盐提炼的事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诸葛亮的儿子,他也想为国家做些贡献。

    但是因为诸葛亮知道了,立即就换了杨仪主管精盐提炼,诸葛乔继续回到成都,陪刘禅读书。

    “陛下所言极是!”诸葛乔点头说道:“家父太过谨慎,总觉得我们还年轻,还不能独挡一面。”

    说完诸葛乔摇了摇头。

    其他人也是了然。

    “伯松说得对,”刘禅压低声音说道:“丞相的出发点并没有错,只是担心我们年轻,所以才不给我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件事!”刘禅指着压缩饼干说道:“此事一定不能让丞相知道,我们先做出一定的成绩之后,我们再告诉丞相。”

    “嗯!”诸葛乔点头道:“到时候让家父知道,我们这些年轻人,也能为国家贡献我们的力量。”

    诸葛乔的话音刚落,张绍等人也跟着点头附和。

    作为热血男儿,又身处乱世。

    谁又不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刘禅见此,心中大喜,于是又开口说道:“压缩饼干的原理,朕已经给你们演示过了,就是要将更多的分量进行压缩,如此行军打仗就方便携带。”

    “你们也不用非得按照朕的这个方法,”刘禅说道:“只要你们能将二三十块酥饼,压缩成这样。”他将压缩饼干拿在手里晃了晃:“方法你们也可以自己再研究研究。”

    “明白吗?”

    “朕——”

    “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现在没有压缩机床,刘禅用的方法也是非常原始的操作。

    所以操作方法,可以让他俩自由发挥,不用给他们套上枷锁。

    俩人很高兴,当即应了下来。

    随后刘禅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安排。

    首先生产压缩饼,全部放在地下作坊进行,地面作坊生产出来的酥饼,不用再次加工,直接对外出售。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地下作坊生产大汉压缩饼,需要原料,还需要给工人发饷。

    刘禅现在可拿不出来钱,支持他们经营生产,想要两套作坊正常运营,就需要他们自身造血。

    所以地面作坊生产出来的酥饼,由张家暗中安排人员,去市场上开设几家店铺,对外销售他们生产的酥饼。

    地下作坊则负责生产大汉压缩饼。

    销售赚回来的钱,除去人工,运营成本,以及购买原材料之外,刘禅拿出利润的五分之一,分给张绍诸葛乔作为他们两人的酬劳。

    剩下的部分,则需要上交给刘禅。

    因为刘禅深知。

    无论是三国时代,还是任何时代都有一个不变的法则。

    有钱能使鬼推磨。

    他现在是大汉的皇帝不假,但是他手上基本没钱,此前无论是精盐,还是改善水稻种植。

    需要花钱的时候,都是由小舅子张绍家出钱出人。

    这样长期下去,总不是一个办法。

    未来刘禅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需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卖酥饼,如果能赚钱。

    刘禅当然希望,他可以趁机存点私房钱,以备不时之需。

    一番折腾之后,已经到了中午。

    临走的时候,刘禅又烤了一些酥饼让小太监福安带着。

    回到皇宫。

    张鸳一口气吃了好几个。

    “陛下!”

    “这酥饼真好吃!”

    张鸳是赞不绝口,虽然皇宫里的吃食也不少,但是这种酥饼,她却是第一次品尝。

    “好吃你就多吃点,”刘禅笑呵呵的说道:“咱怕啥,这种酥饼,咱们大汉多的是。”

    “嗯!”张鸳开心的嗯了一声,吃着吃着,她似乎想起了什么,于是对刘禅说道:“陛下,您不是觉得相父很辛劳吗?”

    刘禅闻言一愣,莫名的问道:“梓童的意思是?”

    “陛下!”张鸳说道:“何不给相父送一些去,相父一定会特别感动。”

    对呀!

    刘禅顿时一拍大腿,如梦初醒。

    “梓童说得对,一会儿朕亲自给相父送些过去,让他也尝尝鲜。”

    刘禅很开心。

    这酥饼制造,已经开始生产,接下来那破院随时都有烟雾升起,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

    他能不对此产生怀疑?

    他一定会的。

    与其让他被动怀疑,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倒不如主动给他送一些酥饼,直接告诉他,朕研究了一些酥饼。

    这酥饼不比精盐。

    精盐提炼,这是食盐的改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样的技术必然要掌握在执政者的手里,才能足够放心。

    酥饼不同。

    不是人人都需要,即使诸葛亮知道了,想是也不会安排人手过来接管。

    于是,下午的时候。

    刘禅驱车到了丞相府。

    相府内堂。

    “相父!”刘禅将一个食盒,递到诸葛亮的手里:“朕最近闲来无事,做了一些酥饼,敬请相父品尝。”

    接过食盒,诸葛亮极为感动。

    正欲谢恩,却被刘禅抢先扶住,他要的并不是诸葛亮的感谢。

    不过,那诸葛亮感动之余,却又提醒说道:“陛下,汉室未兴,陛下切莫荒废学业。”

    刘禅顿觉无奈,本想好心赠饼,想感动一下诸葛亮,却没想到丞相又来说教。

    “相父放心!”刘禅道:“朕时刻不忘相父教诲,定不会荒废学业。”

    “相父可先尝尝,”刘禅揭开食盒笑着说道:“看看可合相父胃口?”

    看刘禅如此恭顺,诸葛亮也不好继续说教,毕竟刘禅是天子,作为臣子的管教太严,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微臣谢陛下!”说着诸葛亮从食盒里取出一块酥饼,放进嘴里。

    咔呲——

    ……

    ……

第38章:以攻代守 伺机而动

    噶蹦噶蹦。

    酥饼香脆可口,诸葛亮顿时眉头舒展,这酥饼看着模样一般,可是味道却是不错。

    “相父!”

    “此饼可合您的胃口?”

    刘禅期待的询问道,这是每一个厨子都很在意的事情。

    得到食客的夸赞。

    这比什么都强。

    “嗯!”诸葛亮点点头:“此饼甚是酥脆,回味留香,只是——”

    刘禅立时愣住,他能够听得出来。

    这饼,并不完美。

    “只是什么?”刘禅问道。

    诸葛亮淡淡一笑,说道:“此饼虽然酥脆,只是缺少一丝甜味,若是加入一些蜜饯蔗汁进去,或许更加可口。”

    刘禅闻言,心中暗叹。

    人类自古喜食甜。

    可是现在是三国时代,人们常用的糖,还停留在蔗汁,以及蜜饯。

    原本刘禅也想过用蔗汁,或者蜜饯增加酥饼甜味,只是无论是蜜饯还是蔗汁,价格都不便宜。

    他这可是要批量生产。

    如果加入蔗汁蜜饯,这投入的成本可就太高了。

    所以刘禅制作酥饼的时候,选择做了咸口,毕竟现在大汉多的是精盐。

    “相父若是喜欢甜口,”刘禅笑着说道:“改日朕让他们给相父,再做些甜口就是。”

    诸葛亮闻言,却是摆了摆手:“陛下不用麻烦了,微臣平日事务繁忙,这些吃食并不在意;”说着他将酥饼放进食盒,又说道:“陛下也莫把太多的心思,花在这些吃食上面,还是要好好用功学习,将来才好治理大汉天下。”

    汗——

    刘禅一时无语。

    不过诸葛亮却岔开了话题,有些好奇的问道:“陛下那日问起微臣是否北伐,不知陛下如何看待当下局势?”

    这些日子,他一直有些疑惑。

    刘禅怎么会突然关心北伐。

    刚开始,还以为刘禅想要亲政,或者是有什么人,趁他不在成都,对刘禅说了些什么,不过后来发现并不是。

    既然不是想要亲政。

    那他为何关心北伐?

    诸葛亮对刘禅其实有很多疑问,比如水稻种植方法,精盐提炼方法。

    虽说刘禅那日说了。

    这是先帝垂训。

    但是诸葛亮还是有些好奇,今日刚好陛下驾临,不妨与他论论天下局势。

    看他如何回答。

    刘禅饮了一口茶,淡淡的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天下三分,已形成鼎力之势。”

    嗯——

    懂得还不少。

    诸葛亮似乎来了兴致,想要听刘禅继续说下去,所以他并未回话,只是微微点头回应。

    “不过汉魏吴三国,魏国最强,东吴次之,我大汉无论是人口,军事,都是三国当中最弱的一方。”

    “眼下形成的鼎力之势,只因汉吴联盟,魏国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他日汉吴一旦有隙,魏国势必会攻吴,灭汉。”

    刘禅滔滔不绝的说着,说得诸葛亮却也十分信服,眼下三国的局势,也就是刘禅所说的样子。

    “陛下!”诸葛亮突然问道:“大汉应行何策,方能自保,或者复兴汉室江山?”

    既然陛下把天下局势,看到如此清楚,那陛下倒是说说,咱们大汉又该如何面对呢?

    诸葛亮有些期待。

    刘禅不打算装傻,笑着说道:“以攻代守,伺机而动!”

    诸葛亮顿时一愣。

    同时心中大喜,此前他也与一些大臣讨论过,但是很多人都说,大汉偏居一隅,地小人稀。

    大汉应当关门修政。

    也好趁此机会给老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等到他日国力足够强大之时,再图定鼎中原之事。

    可是他们却一点也不懂诸葛亮。

    试问魏吴两国,特别是魏国,他们会给大汉这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吗?

    不会——

    只要他们腾出手来,大汉必将迎来魏国的大兵压境,待到那时,大汉又如何抵抗强大的魏军?

    不想陛下却能想到这一点。

    这让诸葛亮不免惊叹。

    大汉有此君主,汉室又何愁不兴?

    不过诸葛亮又有些好奇,以前的刘禅可没有这番心思。

    他更多的是安于现状。

    他如何突然转了性子?

    “陛下!”诸葛亮问道:“此谋何人传于陛下?”

    闻言刘禅暗笑,这是陈寿,还有罗贯中,以及后世万千网友教朕的。

    从小看《三国演义》,小小的蜀国能够苟延残喘数十年,若不是您老一世折腾,不断北伐。

    蜀国估计早就没了。

    这是后世很多学者,教授们,经过多方研究总结得出的结论。

    蜀国若想不亡,或者晚亡。

    主动发动战争,是唯一的出路。

    先不说外部有强魏虎视眈眈,就说蜀国的内部,若不是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发动北伐战争,蜀国自己就会乱成一锅浆糊。

    到时候还不用等到魏国来攻,蜀国自己就已经四分五裂。

    而这一点,从刘备入蜀,就已经埋下了这个祸根。

    因为蜀国内部派系明显。

    主要当然是刘备入蜀时,带进来的荆州集团,还有原来刘璋父子的东州集团,以及益州本地的益州集团。

    从一开始,刘备主要重用的是,他带进来的荆州集团,其次是入蜀后归附的东州集团,至于本地氏族为首的益州集团,刘备以及诸葛亮,都没有太信任他们。

    如此一来,利益分配不均。

    特别是益州本地氏族,又怎会甘心效忠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呢?

    其实诸葛亮比谁都明白。

    蜀汉内部矛盾明显,又有外部强魏的威胁,蜀汉想要复兴汉室,唯有用战争转移矛盾。

    这也是蜀汉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反而内部矛盾被掩盖起来。

    原来的刘禅,他自然不知道。

    毕竟他常年深居内宫,外面的世界他那里懂得,反正有诸葛亮这个智者帮他顶着。

    现在的刘禅不同了。

    前世看过太多关于三国的分析,此时化身刘禅,他自然知道诸葛亮的用心良苦。

    当然,他必然不会如实告诉诸葛亮朕是穿越者,这三国的进程,我早就已耳熟能详。

    刘禅笑着说道:“此乃父皇托梦垂训告知;父皇说相父所做,皆是为了稳固蜀地,复兴汉室,若是不然,大汉必亡。”

    说完刘禅暗自得意,对付这些个古人,特别是像诸葛亮这么牛的人,你要是想跟他弯弯绕,最后绕进死胡同里的人绝对是你自己。

    幸好古人信奉鬼神之说。

    先人托梦,这不是很常见的吗?

    更何况这是刘备托的梦,诸葛亮即使不信,也不好当面揭穿。

    毕竟他整日挂在嘴边的,就是先帝刘备如何如何。

    ……

    ……

第39章:知亮者先帝也

    刘禅又说是先帝托梦垂训,诸葛亮似乎有些相信了,毕竟以往的刘禅,可不会有这样的认知。

    “知亮者,先帝也!”

    诸葛亮感叹说道,他的脸上也多了一丝笑容,像是终于被人认可一般。

    “有先帝灵佑。”

    “汉室复兴。”

    “有望矣。”

    刘禅自然欣喜。

    诸葛亮虽然严厉,但是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大汉,为了他这个皇帝。

    他肩上的胆子,实在太重。

    大汉需要丞相,朕也需要丞相。

    这两年多来,刘禅极少在诸葛亮的脸上,看到如此自然的微笑。

    他把自己绷得太紧了。

    长此以往,即使再强的人,也会有被压垮的一天,比如历史上的诸葛亮就是如此。

    给诸葛亮减压,这是刘禅现在最想做的事情,他也是在这么做的。

    目前来看,似乎有点效果。

    “相父放心,”刘禅说道:“这天道在汉,即使曹魏现在略强,他日我大汉也一定能够北定中原,恢复汉家之天下。”

    诸葛亮闻言点头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定当竭尽全力,率王师北定中原,复兴汉室。”

    “有劳相父了;”刘禅颔首,随后便站起身来,准备告辞,临走之前又对诸葛亮关切的说道:“北定中原也非一日之功,还请相父多多注意身体,大汉与朕都还要仰仗相父。”

    刘禅说的虽然是客套话,但是诸葛亮还是挺感动的,送走刘禅回来,他又拿起一块酥饼,细细品味。

    他突然觉得这酥饼虽然不甜,但是却也十分可口,不由得喃喃自语的笑着说道:“陛下,长大了。”

    ……

    成都皇宫——

    从相府回来,刘禅心情大好,不过当他看见桌上的酥饼,他却眉头紧皱。

    “蔗汁,蜜饯?”

    “不行!”

    “太贵了!”

    “陛下,什么太贵了?”就在刘禅自言自语的时候,张鸳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的身边,疑惑的问道。

    “没什么,”刘禅笑道:“相父说酥饼若是甜口,就会更加美味。”

    “嗯!”张鸳也道:“相父说得在理,若是酥饼是甜口,一定会更加可口的,陛下不妨加些蔗汁或者蜜饯。”

    刚说到这里,张鸳噗呲一声笑了起来:“陛下刚才,是在说蔗汁蜜饯,太贵了吗?”

    刘禅点了点头:“对呀,这蔗汁与蜜饯,可比精盐贵了不少。”

    那张鸳笑得更加灿烂:“陛下,您是天子,您是大汉的皇帝,想要吃些蜜饯蔗汁,还需要您花钱吗?”

    说着张鸳从一旁的柜子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小罐,揭开盖子对刘禅笑呵呵的说道:“这不就有蜜饯吗?”

    刘禅有些无奈。

    心道如果只是朕想吃,这确实算不上什么难事,毕竟他又能吃得了多少?

    只是张鸳并不知道,刘禅需要大量的蜜饯或者蔗汁。

    酥饼和压缩饼干,接下来会批量生产,需要的蜜饯蔗汁,会很多很多。

    但是蜜饯与蔗汁。

    在这个时代,可是贵族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因为无论是蜜饯还是蔗汁,现在的产量都不是很高,如果要大量使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刘禅现在可没钱。

    如果他有钱,也不会想着让张绍派人出去开店卖酥饼了,直接偷偷制作压缩饼干就行了。

    至于隐秘。

    他可以在地下室上面,建一个烤炉就行了,即便诸葛亮问起来。

    只说是他自己想吃,所以弄个烤炉没事儿烤些酥饼。

    但是他没钱。

    制作压缩饼干,是需要购买很多粮食的,这些都得要钱。

    不过当刘禅看着罐子里的蜜饯,突然眼前一亮,心中暗道:“朕虽然没什么钱,也不能问丞相要钱,但是朕有脑子嘛。”

    “没钱,朕可以赚。”

    “没糖,朕不可以造吗?”

    刘禅当即将蜜罐放下,也不管张鸳就直接朝门外跑去,弄得张鸳是一脸的茫然不解。

    “陛下?”

    “朕去去就回。”

    刘禅随口说了一句,他的人已经没了踪影。

    半个月后。

    破院内。

    一口铁锅咕嘟咕嘟冒着泡泡,刘禅不断的用锅铲翻着,一边说道:“看见没有,熬到这个样子,就可以了。”

    张绍看得很仔细,却也有些惊讶。

    陛下的脑子怎么长的?

    他是怎么想到的?

    一盆小麦,一碗稻米。

    经过陛下这么一折腾,居然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刘禅用筷子沾了一点,喂进嘴里吧唧吧唧几下,欣喜的说道:

    “甜!”

    “真甜!”

    “你也尝尝,”刘禅示意张绍,张绍闻言也拿来一根筷子,沾了一点喂进嘴里。

    “陛下!”

    “真的好甜!”

    张绍瞪大了眼睛,他真没想到这东西会这么甜,比蔗汁蜜饯都要甜一些。

    见张绍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刘禅就有些想笑,麦芽糖能不甜吗?

    这可是未来的工艺,可不是现在的蔗汁能够做出来的效果。

    那日刘禅看见蜜饯,突然想起前世常见的麦芽糖。

    麦芽糖好像隋唐才有。

    还得有好几百年。

    刘禅前世所处的时代,无论科技社会,都已经高度发达,特别是他穿越前那几年,短视频风靡。

    这也让人们学会了不少知识。

    什么煮盐,酿酒,制糖,这些在古代属于绝对机密的手艺,但是在刘禅前世的世界,已经成了人们想要恢复的传统工艺。

    熬制麦芽糖,对于刘禅来说,并不复杂,就是弄一些小麦,让它们发出一些嫩芽出来,然后混在蒸熟的稻米里发酵几个时辰,最后将过滤出来的汁水,再经过一番熬煮,就能熬制出麦芽糖。

    几百年后才有的麦芽糖,就这么在三国时代横空出世。

    为了研制麦芽糖,刘禅让酥饼制作暂时停工,等他把麦芽糖熬出来,再重新开始生产。

    经过小半个月的尝试,麦芽糖终于熬制出来,张绍比刘禅还要激动一些。

    “陛下!”

    “这麦汁……”张绍刚一开口,刘禅摆了摆手说道:“这不是麦汁,这是麦芽糖。”

    “哦,麦芽糖!”张绍说道:“这些麦芽糖问世,必然又会如同精盐一般被世人追捧。”

    !!!

    刘禅闻言立时大喜,此前他真没有想到这一点,只是想着自己熬制一些麦芽糖出来。

    目的是为了给酥饼加入甜味。

    但是张绍的话,却让他眼前一亮。

    ……

    ……

第40章:不爱江山爱发明

    三国时代,甜味主要是蜜饯,还有甘蔗汁。

    不过它们的工艺水平较低。

    所以味虽甜,但口味并不纯正,如同此前的盐巴一样。

    盐巴有苦涩之味。

    蜜饯蔗汁,除了甜味,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味道。

    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们,他们没有品尝过后世的东西,会觉得还不错。

    但是刘禅不同。

    他是来自一千八百多年后,人类经过一千八百多年的发展,很多工艺都已经改良,也新生了很多工艺。

    大汉——

    偏居一隅的小朝廷。

    北有强魏,东有孙吴。

    想要在这个乱世中,绝处逢生,刘禅不想成为历史上的阿斗。

    他需要改变。

    首先需要改变的,当然就是大汉王朝的国力,历史上的蜀汉政权,就是诸葛亮重视手工业,发展盐业、铁业等。

    因为诸葛亮需要打仗,来稳固蜀汉政权的统治。

    同时他还有一个信仰——北定中原,复兴汉室。

    这些都需要钱。

    这钱天上不会掉,地上也不会生。

    唯有自己想办法赚,不然就只能向老百姓伸手。

    但是蜀地人口稀少。

    后来刘禅投降魏国时,递交的蜀汉户籍显示,蜀地有户二十八万,九十四万人口,兵甲十二万,官吏四万多人。

    当然后世也有专家学者们指出,这并非蜀汉真实的人口数据。

    比方说世家豪族的荫附人口,还有兵户和吏户,以及屯田客,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

    这些都不在州县编户之内,所以蜀汉政权的实际人口,或许有三四百万左右。

    就算有三四百万人。

    真正能给朝廷交税的人口,那就要大打折扣了,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会大力发展蜀锦等手工业的原因了。

    因为他需要钱。

    他需要很多钱。

    后期蜀汉很长一段时间,蜀锦成为了诸葛亮,以及姜维不断发动的北伐战争,军费开支的主要来源。

    这些资料,后世度娘一搜,就会出来一大堆,作为穿越者的刘禅,作为三国迷的刘禅。

    自然知道,他所在的大汉。

    想要在汉魏吴三国中脱颖而出,或者苟安得更久远一些,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毕竟后世不少人都说。

    诸葛亮虽牛。

    但是他也无法逆天改命。

    蜀汉必亡。

    当然在原来历史上,蜀汉也确实是魏蜀吴三国当中,最先灭亡的国家。

    自知不可为,还要为之。

    这叫不识时务。

    这句话挺有道理,刘禅也觉得很有道理,诸葛亮自然也非常清楚。

    但是他们难道就此得过且过,然后等着魏国来攻打他们,或者提前去向曹魏投降吗?

    不可能——

    诸葛亮不可能这样。

    刘禅他也不愿意。

    他知晓历史进程,而且还带着一个一千八百年后的脑子。

    如果不折腾一番,这一世穿越,岂不是浪费了?

    张绍的提醒。

    让刘禅茅塞顿开。

    之前他提炼了精盐,很快就引起了轰动,吴国更是派遣使者前来购买提炼方法。

    魏国虽然没有派使者过来。

    但是刘禅早就知道。

    魏国早就通过各种方式,开始大量的向成都购买精盐。

    麦芽糖。

    虽然不像精盐那样,人们每天都需要,但是一旦上市,必然会碾压蜜饯和蔗汁的市场。

    制糖业,大汉也需要重视起来。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刘禅又去找了诸葛亮,并带去了他新做的麦芽糖。

    诸葛亮品尝之后,大喜不已,随后表示会专门安排官员,负责制糖。

    得到了诸葛亮的认可。

    刘禅顿时忙碌起来。

    他脑子里熟知的工艺,而且能在这个时代做出来的,那可是太多太多了。

    随后的一年时间内。

    他先是提纯了白酒,也就是利用简单的蒸馏方式,将三国浑浊的米酒,提纯成为了高度白酒。

    然后又改良了造纸技术,此前的纸张,虽然早由蔡伦发明出来,但是其工艺,自然无法与二十一世纪改良之后的工艺先进。

    虽然刘禅无法做出后世那样精美的纸张,但是批量生产草纸,他还是可以做到的。

    后来他又研制出,风靡三国的松花蛋,也叫着皮蛋,这手艺他从小就会。

    他前世本就是山里的娃娃,小时候经常看长辈制作皮蛋,制作方法并不复杂。

    就是用石灰加草木灰,混合成泥浆包裹鸡鸭蛋,然后找个坛子腌制十天半个月,Q弹的皮蛋就做好了。

    草木灰随处可见。

    石灰这个时代没有,但是刘禅又不是笨蛋,他让人找一些松软的石头,将它们用大火焚烧,最后撵磨成粉,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石灰,但是用来腌制皮蛋却也足够。

    这三种工艺做出来之后,刘禅还是如之前一样,每研制成功一项,就把工艺告诉诸葛亮,然后由诸葛亮安排官员负责。

    诸葛亮很激动。

    对于刘禅给他的每一项新工艺,他都是特别慎重。

    其中白酒、造纸、制糖、制盐,由朝廷安排专门负责的官员,朝廷开设作坊生产,工艺绝不允许流入民间。

    倒是皮蛋的加工,诸葛亮让人在成都周边进行推广,不过石灰的制造,却依然由朝廷负责。

    老百姓想要做皮蛋,就需要向朝廷购买石灰。

    然后生产出来的皮蛋,朝廷有开设衙门负责回收,然后才投入市场。

    因为皮蛋的问世,蜀地鸡鸭养殖很快就开始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养殖一些鸡鸭,然后下蛋之后,他们在做出皮蛋卖给朝廷。

    朝廷将回收的皮蛋,投向市场。

    很快皮蛋就远销魏吴两国,为大汉王朝带来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至于高度白酒、纸张、麦芽糖,这是朝廷开办的作坊生产,工艺也在朝廷手里,产量没有松花蛋那么高。

    不过影响力也是不小,特别是纸张和白酒,主要是在上层社会流通,这是诸葛亮故意为之。

    他提高了白酒、纸张的价格。

    虽然火爆程度,不如皮蛋那样尽人皆知,不过影响力却也不低。

    上市仅仅小半年。

    白酒与纸张,更是成为了汉魏吴三国上流社会的奢侈品。

    公元226年,六月二十日。

    曹丕病重,命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

    “给朕再来一盅蜀酒!”曹丕看了一眼榻前的曹叡,笑着说道。

    ……

    ……

第41章:再闻《出师表》

    曹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六月二十日,酉时。

    曹魏第一任皇帝曹丕,在洛阳皇宫病逝,时年四十岁,谥号为文,庙号世祖。

    六月二十九日,年仅二十岁的曹叡在洛阳登基即位,是为曹魏第二任皇帝,公元227年改元太和元年。

    曹丕病逝。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武昌(今湖北鄂城)、以及成都。

    得知曹丕病逝,曹叡年少登基,吴王孙权趁机出兵进攻江夏,连续猛攻月余,也未能攻破江夏。

    公元226年,八月。

    孙权退兵。

    同月十四日。

    成都——

    “启奏陛下!”大汉丞相诸葛亮出班上奏:“魏主曹丕日前病逝,新主曹叡新立不稳,正是我大汉挥王师,北定中原绝佳之机会。”

    当得知曹丕已死,刘禅就已经知道他家相父,很快就会发动北伐战争。

    等了一个多月。

    诸葛亮终于下定了决心。

    “臣恳请陛下恩准,命臣亲率王师出兵北伐。”诸葛亮朗声说道。

    刘禅不置可否。

    而此时大殿之上,却已是低声细语起来,有人欢欣鼓舞,复兴汉室北定中原,这是他们一生梦寐以求之事。

    但也有人,他们满脸疑云。

    在他们看来魏强汉弱,即使曹魏新主新立,这个时候发动北伐战争,想要定鼎中原。

    无异于以卵击石,痴人说梦。

    一个月前,东吴孙权就想趁机攻取江夏,但是打了一个多月,最后不还是灰溜溜的退兵回东吴了吗?

    见刘禅没有说话,又闻得众臣已有不同的声音,诸葛亮眉头微皱。

    不过,对此他早有准备。

    目前的大汉朝廷,虽然都掌控在他的手里,不过他很清楚,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苟安。

    特别是最近半年。

    陛下接连推出的几项工艺,而且都还是举世仅有的工艺,大汉现在没有往年那么的紧张,很多大臣兜里也开始有些盈余。

    日子过得挺舒坦。

    所以他们不想打仗。

    他们不想刚看见点希望,就被这该死的战争给破坏掉。

    诸葛亮很忧虑。

    现在是汉魏吴三分天下,还没有到可以安享太平的时候,此时曹叡刚刚继位,曹魏政权还未稳固。

    此时出兵北伐,或许可以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若是一战成功,大汉的困局即可化解。

    北伐战争。

    必须开启。

    咳,咳——

    诸葛亮清了清嗓子,大殿上议论的声音缓缓停下,而这时,只见他从怀里取出一册。

    刘禅顿时欣喜。

    “陛下!”诸葛亮说着,便将手册递给太监福安。

    福安刚接过手册,正欲传递给皇帝刘禅,刘禅却抬手说道:“念!”

    “诺!”

    福安应诺,随即打开手册,大殿之上顿时鸦雀无声,只听得福安念道:

    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刘禅认真的听着,这是他上学的时候学过的一篇古文,名为《出师表》。

    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欲出兵北伐向后主刘禅上表的奏章。

    此时身处蜀汉朝堂之上,诸葛亮就在他的眼前,再次凝听出师表,刘禅听得是热血沸腾。

    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

    福安念到一半,大殿上的朝臣无不为之动容,即使那些怯战畏战者,也不得不对丞相诸葛亮肃然起敬。

    刘禅自然更甚,他虽然穿越过来也快三年,与诸葛亮相处的时间,也不算短暂。

    对于先帝创业之历程,除了前世在史书、影视剧里,已经熟知;同时回顾原身的记忆,了解得更加深刻。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

    等到福安刚将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诵读完毕,刘禅也不管其他朝臣所想,更没有打算给他们机会说话。

    “传旨!”刘禅朗声道:“命丞相诸葛亮,统率三军,出兵北伐。”

    “臣领旨!”

    诸葛亮当即应诺,看着诸葛亮一脸的欣慰,刘禅只感觉心里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诸葛亮的北伐战争,这就要开始了。

    刘禅突然有些紧张起来。

    毕竟历史上的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最后病逝于五丈原,也未能完成他梦寐以求的北定中原之夙愿。

    现在刘禅换了灵魂。

    他知道历史的进程。

    大汉——

    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虽然紧张。

    但是他也很清楚,他必须支持诸葛亮北伐,即使不知道未来新的结局会如何。

    是原本的历史重演。

    还是扭转乾坤,再造大汉王朝。

    他也必须支持。

    因为这是他的命。

    他现在是刘禅。

    是大汉王朝的君主。

    复兴汉室,北定中原,是他作为大汉皇帝的责任和使命。

    况且从小看《三国演义》时,他心里就有一个遗憾,遗憾刘备、诸葛亮未能一统天下。

    现在上天给了他这个机会,或许能够改变大汉王朝的历史走向。

    改变——

    就从支持诸葛亮开始。

    当然——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刘禅他更加清楚,即使他不同意诸葛亮北伐,也根本没有什么卵用。

    现在的大汉,军国大事,可都是丞相诸葛亮做主。

    诸葛亮要北伐。

    又有谁能拦得住呢?

    ……

    随后的日子里,诸葛亮整日忙着准备出兵北伐,秘密调兵遣将。

    整个蜀地顿时忙碌起来,各地的粮草,不断往汉中调集。

    于此同时,诸葛亮命令,精盐提炼司、制糖司、酿酒司、造纸司,加大力度生产。

    因为他很清楚,战争一旦打响,这钱粮消耗,将会特别严重,他必须提前做足充分的准备。

    与诸葛亮繁忙不同。

    刘禅反倒是迎来了轻松的日子,因为诸葛亮实在是太忙了,忙得都没有时间来管他这个皇帝。

    往日五日一朝,现在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开一次朝会,北伐的事情,诸葛亮全部在丞相府进行。

    大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四月十六日。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准备,大汉丞相诸葛亮,亲率汉军八万余人,进驻汉中屯兵沔阳(今陕西勉县)。

    参军蒋琬,长史张裔留守成都。

    ……

    ……

第42章:老当益壮赵子龙

    四月十七日。

    清晨——

    “陛下。”

    “天才刚亮。”

    “您怎么就起了?”

    刘禅正在更衣,睡眼朦胧的张鸳有些不解的问道,最近半年,几乎每天刘禅都会睡到日上三竿。

    可是今儿这是怎么了?

    “梓童继续安睡,”刘禅来到榻前轻轻一点张鸳额头,笑着说道:“朕出去练会儿枪,活动活动筋骨。”

    张鸳嘟囔道:“陛下要与谁练?”

    刘禅闻言,差点没笑出声来,瞪了张鸳一眼,才笑着朝殿外走去。

    清晨的成都雾气蒙蒙,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刘禅接过小太监手里的银枪。

    呼!

    呼呼!

    银枪撩动,身形漂移。

    不大会儿功夫,刘禅就感觉浑身神清气爽,最近半年除了吃喝玩乐,偶尔研究研究那些后世的工艺,剩下的时间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练习枪法。

    他的枪法是赵云传授。

    此前他去找过赵云,以前每次与师傅切磋,赵云多少也会手下留情,他可不敢伤了刘禅,他也不舍得伤到刘禅。

    那日刘禅进入赵府,赵云正在院中耍枪。

    年逾六旬的赵老将军,那一招一式依然犀利威猛,一点也看不出他已经是一位暮年老将。

    刘禅是带着剧本穿越而来。

    若按历史记载,公元229年,赵云就会寿终正寝,算算时间也就还有两三年的时间。

    要命的就是赵云是寿终正寝。

    千年之后,赵云可是很多少年心中战神,儿时偶像,比如刘禅就是。

    小时候一到放学的时候,就会约上三五小伙伴,跑去镇上仅有的一个小游戏厅,去打街机《三国英雄传》。

    那时候这游戏特别火。

    刘禅最喜欢选赵云。

    因为游戏里面的赵云,不但武力强悍,而且长相俊美。

    现在他身处三国。

    可是将军老矣。

    他无法感受原身幼儿时的记忆,无法体会身处老将军怀中,从曹军百万军中七进七出的刺激。

    即使如此,刘禅对于赵老将军的敬重,无亚于丞相诸葛亮。

    见老将军舞枪舞到兴头时,刘禅从兵器架上,取出一杆长枪,便跃至老将军跟前。

    赵云急忙收式行礼:“老臣不知陛下驾临……”

    还没等赵云说完,刘禅抢话笑着说道:“老将军快些免礼,您是朕的老师又是朕的长辈,无需这些客套。”

    “谢陛下!”

    赵云很感动,若是要论对刘禅的了解,整个大汉王朝,赵云若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他是看着刘禅长大的。

    而且还肩负保护他安全的职责。

    可是最近两三年,赵云发现刘禅转变得特别大。

    虽说以前刘禅对他也很尊重,但是绝对不如这两三年。

    至从他登基以来,他整个人似乎都变了,变得十分乖巧恭顺。

    每次碰到,作为皇帝的刘禅,都会对他恭恭敬敬的行一个礼。

    刚开始赵云还有些不适应。

    毕竟君臣有别,他还是懂得的。

    但是每次赵云惶恐之时,刘禅都会笑着说老将军是朕的老师,弟子向老师行礼又有何不妥。

    作为天子,更应该尊师重道。

    久而久之,赵云虽然已经习惯,但心中却也是惶恐加欣慰。

    天子仁孝,天下之福,云之福也。

    此番刘禅突然驾临,就在赵云惶恐之时,刘禅笑着说道:“将军往日与朕切磋,多有留手,今日将军不妨使出全力,且看朕的修为如何。”

    赵云愣住。

    刘禅的枪法由他所授,他自然知道刘禅的修为有多少斤两。

    “将军勿忧,朕虽然愚笨,但若招架不住时,自然及时告知。”

    刘禅穿越过来也有两三年了,他通过原身的记忆,逐渐掌握了原身曾学过的枪法武艺。

    这两三年,他看似有些懒惰,但每日也会花上半个时辰练习。

    只是平日与他练习的太监侍卫,基本都是陪他玩耍,三招两式后,他们就会故意败阵恭维。

    他一直想试试,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耐,比如能在赵云手下走过多少回合。

    看刘禅言语真诚,赵云当即呵呵笑道:“既如此,就请陛下恕老臣无礼之罪,陛下请!”

    说罢,赵云摆出一副防守姿态,似乎再说,陛下尽管向老臣进攻,你伤不了老臣。

    刘禅顿时大喜,长枪迅速向前一个直刺,直奔赵云刺去。

    眨眼之间,刘禅已经逼至跟前,眼看枪尖就要刺中赵云,可就在这时赵云身子快速向后一仰,手中的银枪在地上划得滋滋作响。

    刘禅首击未中,立时长枪枪尖点地,身子立时弹起,想要一脚飞踹向赵云,可是赵云眼疾手快,就在刘禅跃起的瞬间,他突然向一旁掠走,同时手中银枪一挑。

    噹——

    一声清脆的碰撞,刘禅手中长枪立时脱手,整个人迅速落地。

    就在刘禅落地的下一瞬,一杆银枪直逼他的面门。

    距离刘禅面部仅剩三五寸之时,赵云快速回手,收回银枪。

    整个较量,也就两三个回合。

    刘禅就败下阵来。

    这次输得太快,让刘禅有些怀疑人生,此前也与赵云有过几次交手,但是每次至少也能较量数十个回合。

    看刘禅沮丧,赵云扶起刘禅笑着说道:“陛下既让老臣全力,陛下为何却要分心?”

    “将军说笑了,”刘禅说道:“是朕资质愚钝,学艺不精,难敌老将军英武。”

    “非也!”赵云说道:“陛下第一击眼看得手,却不料此乃老臣之计,陛下的枪法是老臣所授,一招一式均在老臣心里。”

    “况且你我还未交手,陛下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故而出手时,并未能使出全力,同时心生怯战。”

    被赵云说中心声,刘禅一时哑口无言,正如赵云所说,还未交手,他就觉得肯定打不过赵云。

    只是想着试试到底差距有多少,而且出手的时候,心里还有些顾及,若是出手不慎,误伤到老将军可是不好。

    正所谓心无杂念,与世无敌。

    若这是在战场上,或许小命儿也就交代了,经此一役,刘禅更加觉得,他的武艺距离赵云,还差得很远很远。

    他需要让自己变得强大,从赵云府上回来,他每日傍晚都会练习一个时辰的枪法,正所谓熟能生巧。

    今日起个大早,跑来院里练枪,除了不想耽搁每日的练枪之外,还有就是丞相诸葛亮,昨日已经率军去了汉中。

    他又成了山里没有老虎的猴子,所以才把傍晚的练习,挪到了早上。

    因为接下来,他又得开始忙了。

    ……

    ……

第43章:第一次北伐得重视

    诸葛亮领着大军,去了汉中,刘禅知道他也得行动起来。

    因为无论正史、野史、三国志、三国演义,亦或者后人的评说。

    三国的蜀汉。

    也不是没有扭转乾坤的机会,即便是在关羽丢失荆州之后,也还有一次足矣翻盘,或者破局的机会。

    这次机会便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战争,若不是马谡丢失了街亭,或许历史就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因为第一次北伐,曹魏是基本没有任何的准备和防范,他们似乎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蜀汉政权没有了刘备,还会有人向强大的魏国,发动战争。

    结果诸葛亮来了,他带领数万大军兵出岐山,很快陇右五郡中的南安、天水、安定因无力抵抗,投降了诸葛亮。

    如此迅速连下三郡,剩余的两郡开城投降也就剩下时间问题。

    眼看首次北伐,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马谡结果把街亭给丢了。

    很快诸葛亮撤兵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

    这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这也是刘禅知道的事情,第一次北伐失败,关键因素是马谡丢失街亭。

    不让马谡去前线行不行。

    不行——

    熟知这段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此时的诸葛亮身边,能用的人真的不多。

    武将方面,还有魏延、赵云、王平、马岱等人,但是谋臣方面,除了诸葛亮自己,其他能堪大用的实属不多。

    马谡是侍中马良之弟,此人才气过人,好论军计,深得诸葛亮的信任,曾有言诸葛亮每次与其谈论,都会聊很久很久,经常从白天谈到黑夜。

    北伐战争如此重要。

    诸葛亮必然会将其带在身边。

    即便先帝临终前曾言,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最终却还是给了他表现自己的机会。

    只是这个机会,他并没有抓住。

    刘禅也曾想过,要不找个理由将马谡留在成都,但是想了很久,他也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理由。

    最终还是让马谡,跟着诸葛亮,去了汉中;马谡随军出征,也就留下了一个安全隐患。

    不过此时距离诸葛亮出兵岐山,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刘禅觉得他还有很多机会。

    况且,他早就准备了杀手锏。

    练了一个时辰的枪法,刘禅就去了那座小破院。

    至从弄出麦芽糖。

    刘禅现在出入这里,再也不用偷偷摸摸,躲躲藏藏,他可以大摇大摆的进出,也不会引起谁人的注意。

    因为现在这座院子,在大汉朝廷已经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他们的皇帝爱折腾,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折腾出好东西出来。

    这破院,就是他折腾的地方。

    刘禅刚一走进院子,就闻到了酥香的酥饼味道,现在这里每天都会烤出大量的酥饼,因为张绍已经暗中派人,在成都以及周边县城,开了六家酥饼店。

    六家酥饼店的生意不错,收入除了满足运营成本,粮食收购之外,还有了一些盈余,这算是刘禅的一个私人收入来源。

    刘禅一早跑过来,当然不是为了来看烤酥饼,他今天有重要事情要安排。

    他直接去了地下作坊。

    “陛下!”

    张绍见刘禅进来,笑呵呵的迎了过来,刘禅四下看了看。

    十二个烤炉,正在烤制酥饼。

    旁边新开辟的一间屋子里,几个工人正在将酥饼捣碎,然后再将酥饼碎拌入猪油,放入特制的模型里压实。

    压缩饼干,经过诸葛乔与张绍的改良之后,不再像刘禅之前那样,用小木锤敲打。

    他们找木匠做了一个两米长,一米宽的木桌,只是这个木桌的桌面分成了两层,下面一层桌面上,有八十个扑克牌大小的格子。

    上面一层,则是八十块凸起,当上面一层压下,就能完美的与下面格子融合在一起。

    格子里的酥饼碎末,很快就会压得结结实实的,比刘禅用锤子敲打的还要结实。

    将酥饼碎末倒入格子里,然后合上桌面,如此反复几次,八十块压缩饼干也就做成了。

    一次生产八十块。

    这比刘禅之前一个一个的敲,产量可高太多了,压制好的压缩饼干,再次进入烤炉烤制一刻钟。

    如同砖块干硬的压缩饼干,再用草纸包裹,放入坛子里面密封起来,整个工序也就算完成。

    批量生产是从三个月前开始的,三个月下来,库房内已经密封了两百多坛压缩饼干。

    每个坛子里,可以装八百多块。

    刘禅随手从一个打开的坛子里,取出一块压缩饼干,噶蹦咬了一口。

    特别硬。

    就如同咬在砖块之上,不过咬下一口,再慢慢咀嚼,味道还是很香甜。

    加入了麦芽糖的酥饼,味道比咸口的更加让人有食欲,同时也能补充一些人体需要的糖分。

    这是三个月前生产的第一批压缩饼干,刘禅比较在意它们的保质效果。

    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塑料包装可以密封,只能依靠坛子来密封。

    不过压缩饼干很干。

    三个月前生产的,现在品尝起来,只是从口味来说,似乎还很不错,并没有感觉有变质的苗头。

    想是保存个一年半载,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刘禅吃了半块压缩饼干,早起的饥饿感顿消,饮下一碗凉水,还有点小满足。

    随后刘禅对张绍说道:“让伯松安排人,把这些全部运往汉中,先秘密找个地方保存起来。”

    “诺!”

    张绍应道,心想这个库房,总算是要腾出来了,再不腾走这些,接下来都没办法继续生产了。

    “从今天开始,加大力度生产,丞相已经去了汉中,咱们的大汉压缩饼很快就能派上用场。”

    刘禅说道,这算是他给诸葛亮的一份厚礼,按照历史进程,来年丞相就会北出祁山。

    这是大汉第一次出兵北伐,随着刘禅的到来,历史走向改变,已经无法避免。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历史上的诸葛亮,数次北伐,都因为粮食接济不上,最后不得不退兵回蜀。

    现在刘禅来了。

    他要改变大汉的进程,改变阿斗还有诸葛亮的命运。

    第一次北伐,他必须重视。

    ……

    ……

第44章:诸葛挥师北伐

    经过刘禅的安排部署,压缩饼干大量运到汉中,不过却并没有放在汉中城里,而是秘密放在汉中附近的一个小镇里。

    负责运输保存的人,就是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

    刘禅跟他说过,压缩饼干需要秘密保存,暂时不要让丞相知道,等到时机成熟,再将这些压缩饼干,送到诸葛亮的面前。

    他们不做锦上添花,他们要做的是雪中送炭,那样他们就能让丞相诸葛亮对他们刮目相看,从而给他们一些为国效力的机会。

    诸葛乔当然愿意了。

    现在国家正值南征北战之计,堂堂热血男儿,他们当然也想建功立业,从而证明自己。

    现在机会来了。

    于此同时,汉中、关中的消息不断传入刘禅的耳朵里。

    丞相诸葛亮屯兵沔阳,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暗地里他却不断调集军粮军械,同时派出多路探子进入关中,陇右打探消息。

    目前曹魏还算平静。

    曹叡在几大辅臣的辅佐之下,已经适应了天子的身份。

    因为此前曹丕病逝,东吴孙权突然起兵攻打江夏,虽然江夏未丢,孙权也早已退回武昌。

    两国看似十分平静,但是曹魏却有所动作,魏吴两国的边境上,魏国增派了兵力驻守。

    这是让诸葛亮高兴的事情。

    因为曹魏把重点,放在了防卫东吴上面,根本没把蜀地的大汉王朝,放在他们的眼里。

    这也正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就来到了公元228年二月份。

    二月十八日。

    汉中。

    议事厅。

    大汉王朝主要将领、谋臣齐聚于内,他们神色自若,稍漏喜色。

    “诸位,”首座的诸葛亮看了一眼众人说道:“经过数月的准备,诸事齐备,本相决定,三日后起兵北伐。”

    诸葛亮话音刚落,众人顿时起身站定,听候诸葛亮的调遣。

    “此番出征,我军力求速胜,”诸葛亮说的话,诸将并无异议,诸葛亮率先点将赵云:“子龙将军。”

    “属下在!”

    赵云朗声应道,同时心中大喜,丞相首先叫到他,必然是要予以重任。

    作为年逾六旬的老将,上战场的机会越来越少,他很在意这次机会。

    诸葛亮说道:“将军可与伯苗将军一起,各领兵五千,走褒斜道,先占箕谷,遂作佯攻关中之态。”

    “诺!”

    赵云邓芝拱手领命,接着诸葛亮又说道:“二位将军此行,无需正面与敌厮杀,只需拖住曹真便可。”

    “诺!”

    俩人应诺退至一旁,诸葛亮才又对众人说道:“其余诸将,皆随本相兵出岐山,直取陇右诸郡。”

    “此战若得陇右……”

    诸葛亮正说着话,镇北将军魏延突然上前躬身说道:“丞相!”

    “哦,文长啊!”诸葛亮先是一愣旋即笑道:“文长有话,但讲无妨。”

    “丞相!”魏延说道:“此番北伐曹魏毫无防备,延以为,我军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嗯!”诸葛亮点头道:“文长所言甚是,所以亮才要佯攻关中,实取陇右诸郡,一旦我军攻下陇右,再挥师东进,关中指日可下。”

    诸葛亮的话音刚落,魏延却笑着说道:“丞相何须如此麻烦,延有一谋可在数月之内,可尽取整个关中。”

    嘶——

    诸将闻言皆惊。

    若真有此等谋略,数月之内平定整个关中,大汉北定中原也就指日可待。

    “文长有谋,”诸葛亮道:“不妨说与诸将细听。”

    “现关中守将是夏侯楙,此人虽为曹操女婿,但却怯弱无谋;”魏延说着向诸葛亮拱了拱手:“若丞相予延精兵五千,延自出子午道奇袭长安。

    那夏侯楙突闻天兵降临,必然弃城而逃。

    丞相再引军与延会师于潼关,如此整个关中岂不尽归我大汉所有?”

    魏延原本就是驻守在汉中,被先帝刘备封为镇北将军,对于秦岭一带他多有了解。

    在他看来此番北伐,如果以此奇兵突袭关中,数月内整个关中就能全部拿下,丞相何故长途奔袭,去取陇右。

    但是——

    “文长此谋虽妙,”诸葛亮笑着摇头说道:“但却极为凶险,若是曹魏反应迅速,我大汉又以步兵为主,我军一旦在关中平原遭遇魏军骑兵,又该怎生奈何?”

    魏延闻言,本欲反驳,但是细思想来丞相所言并非妄言。

    汉军以步兵为主,魏军则有大量的骑兵,一旦汉军进入关中,曹魏必将迅速驰援来救。

    关中是沃野千里的大平原,这对于骑兵来说,这是极好的战场。

    但是很可惜。

    汉军极少有骑兵,魏延这才茫然说道:“是延所虑不周,险些害了我全军将士。”

    魏延退至一侧,诸葛亮却摆了摆手说道:“文长切勿自责,此计虽险却也不失好谋,只是眼下我军比不得高祖皇帝手下诸将,关中也非秦末的关中。”

    诸葛亮话罢,诸将再无多言,随后各自便回去准备。

    三日后。

    大军出发,行至半路,赵云邓芝领兵去了褒斜道,诸葛亮则亲率大军朝着岐山方向进发。

    诸葛亮与赵云刚刚分开不久,在成都的刘禅,就见到了一个老熟人。

    “丞相已经出发了?”

    “是的,陛下!”杨同山肯定的说道:“属下是亲眼看到大军出发,才赶回成都回报陛下。”

    “好!”

    刘禅很满意,他然后突然问杨同山:“爱卿可有准备妥当?”

    “回陛下!”杨同山道:“按陛下的旨意,一切准备就绪,就等陛下一声令下!”

    杨同山的回答很坚定,他没有丝毫犹豫之色,当然刘禅对此也没有怀疑,因为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虽然这两年来,看上去刘禅与往日没什么两样,除了喜欢折腾一些新奇的工艺,剩下时间要么在后宫练枪,要么就是吃喝玩乐。

    但是,这两年里。

    别说大汉境内,即使魏吴两国很多事情,他也是一清二楚。

    早在两年前,他从清城山带回了十名新军,这十名新军就是他的眼睛,他们分散在汉魏吴三国境内。

    所以杨同山有没有说假话,刘禅自然是再清楚不过。

    时隔两年,杨同山来见刘禅,这也是两年前刘禅与他的约定。

    丞相何日出兵,爱卿何日见朕。

    ……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946/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 作者:酸汤折耳根所写的《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为转载作品,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介绍:
网文作者魂穿三国世界,化身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先主刘备临终遗言:皇儿,你一定要听话,好好活着——
刘禅:父皇放心,汉室未兴,儿臣岂敢早亡!!!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