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TXT下载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全文阅读

作者:酸汤折耳根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txt下载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47章:罗马人的机会

    终于出来了,陈信出战之前,就得到过刘谭的指示,今日是攻城为辅,引诱有可能存在的伏兵为主。

    昨夜刘禅派人联系过刘谭,大意就是,罗马王子加利埃努斯带着五六万人,突然神秘失踪。

    这事儿有些蹊跷。

    而且这罗马城西面有一片丘陵,面积有些大,想要埋伏五六万人很容易,但是想要将他们找出来,就非常的麻烦。

    虽然汉军拥有大量的汉王炮、霹雳炮、火箭炮,但是如何能覆盖这一大片密林,这可是一块复原百十里的密林。

    若是很小的一个山头,或者密林,汉军还可以无差别的进行炮击,如此就可以将藏在里面的伏兵打出来。

    现在却不行,面积太大了。

    打不出来,那就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给他引出来。

    按照刘禅的意思,如果加利埃努斯真的藏在密林中,无论是明军攻城,还是汉军攻城,他们都应该会出来,然后打明汉两军一个措手不进。

    相比较起来,汉军做这个测试更妥。

    因为汉军身处于海面上,上岸后几百步外,就是罗马西城门。

    哥苏斯可不管这么多,他等待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应该说从明军进入罗马国境的那一刻,他们就憋着一口气,想要打败这些东方来的敌人。

    只是在此之前,罗马军队战无可战,或者一些胆小的罗马守将,还未等明军攻城,他们已经提前开城请降。

    今天是个机会。

    “杀!”

    “勇士们!”哥苏斯一边疾驰,一边高声咆孝道:“今日你们可以大开杀戒,让这些东方人,好好品尝品尝你们手中战刀的滋味。”

    “杀!”

    “杀光他们!”

    汉军两万余人正在向城墙冲锋,留守后阵的只有数千骑兵,这是一个好机会,骑兵对骑兵,正好验证一下,到底是汉军的骑兵强大,还是罗马的骑兵更加威勐。

    “列阵!”

    陈信沉声道,霎时间身后的数千骑兵,立时调转马头迎向哥苏斯的罗马骑兵。

    “散!”

    陈信长剑左右一划,数千骑兵很快就分成了三个小队,陈信自领中队,做出迎击哥苏斯的准备,两侧的两个小队,各约千余人,他们缓缓向前推进。

    看到汉军骑兵发生变化,哥苏斯并未在意,骑兵交锋最简单就是两军互相冲锋,相比较起来,他觉得今日这一战,必定全歼这支汉军。

    首先是汉军骑兵,都是轻骑兵,而罗马骑兵是身负重铠,防护力非常出众,短兵相接,罗马骑兵肯定吃不了什么亏。

    倒是汉军骑兵,他们虽然也有铠甲,但是明显都是轻铠,真正遇到像罗马骑兵这种部队,只需一个冲锋,就那能将他们击退。

    “杀!”

    哥苏斯没有在意左右两侧的汉军,而是直奔中间的陈信冲杀过去,他却不知道,这就是他犯的一个严重的错误。

    看上去汉军两翼人数不多,加起来也就两千人,而中间的这支汉军,总数约莫四千多人,只要先吃掉这四千多人,两翼的这两千多人,还不得丢盔弃甲。

    “放!”

    “放!”

    左右两翼的骑兵突然高喝,霎时间无数羽箭飞射而出,他们距离罗马骑兵距离并不远,差不多就是二三十步的样子,这是骑士弩的最佳射击范围。

    两翼骑兵射击刚刚开始,中军陈信所领的骑兵也与罗马前头部队,距离缩短为不足五十步。

    “射!”

    陈信一声令下,四千余汉军立时齐射,四千余支羽箭向罗马骑兵袭来,正在奔袭途中的罗马骑兵,根本来不及躲避。

    虽然他们都是身负重铠,但是面对汉军特制的骑士弩,防护效果却并没有多大的效果。

    两军才第一次交锋,汉军就依靠骑士弩占据了上风,因为无论是中间的陈信,还是两翼的汉军,他们都没有打算要与罗马骑兵对冲。

    相比较起来,罗马骑兵虽然是身负重铠,却不像萨珊骑兵那样,骑士与战马都是身着重铠,如此就会延缓骑行速度,罗马骑兵都是前胸后背有厚重的铠甲,以及足以防护的头盔,其余部位却没有厚重的甲胃。

    因此若是要论骑行速度,罗马骑兵的速度也不慢,肯定是要比萨珊骑兵的速度快很多,但是在汉军骑兵面前,就显得有些不是对手。

    汉军数千骑兵,就这么围着罗马骑兵在外围游射,反正就是不向前冲锋。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万人罗马骑兵,反倒是被数千汉军包围了起来,而且不断有罗马骑兵被射翻罗马,场面显得十分的被动。

    “格罗索!”林中的加利埃努斯沉声道:“出击!”

    原本想着趁汉军不备,突然杀出一支万人骑兵,定能打汉军一个错所不及,一万对两万多人,还是有一定的胜算。

    只是双方刚刚交手,加利埃努斯就发现,是他高估了罗马骑兵,也小看了大汉骑兵。

    汉军可不只是武器先进,他们的骑兵战斗力也非常强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战术得当,以其轻快的优势,不断游射罗马骑兵。

    格罗索当即领着两万步骑,如同勐虎下山一般,直接就冲了出去,加利埃努斯觉得现在还有机会,哥苏斯虽然现在很被动,但是却也并未被汉军击溃,这一点还是得益于罗马骑兵的重甲。

    只要这个时候增加兵力,从外围包围汉军,他们依然可以将这两三万汉军歼灭。

    毕竟随着哥苏斯登场,汉军肯定知道这附近的山林中,还有罗马兵马,若是还不出击,海上的汉军,可能就会将他们的炮弹,朝这附近的山林扔过来。

    因为哥苏斯登场,就已经暴露了罗马伏兵的位置。

    加利埃努斯猜得没有错,当格罗索刚刚率军冲出去,很快汉军的炮火就砸向了这片山林。

    砰砰,砰砰砰。

    山林里,霎时间炮火连天。

    不过这个时候,加利埃努斯已经离开了那片区域,西南面这一侧,他已经不再关心了,这地儿三万人也已经全部上了战场,剩余的三万人,则埋伏在明军进入罗马的主要通道上。

    哥苏斯、格罗索,这是他最信任的两位战将,他相信凭借这两人的勇勐,只要汉军海上的兵马不登岸,他们是有能力击败城外的汉军。

    “殿下!”

    汉军战船上,蒙华有些焦急的道:“可否增兵协助陈将军!”

    陈信带上岸的汉军,总数不足三万,其中骑兵也只有七千余人,剩余的全是步兵。

    而且,现在罗马步骑已经与陈信交上手,这个时候汉王炮没办法协助陈信,如果这个时候用汉王炮压制,只会误伤自己人。

    刘谭不会这么干。

    刘谭闻言,高声喝道:“全军出击!”

    攻打罗马,就是要灭掉这个西方大国,此时已经将罗马的伏兵引了出来,汉军也就没有必要在此看热闹了。

    决战——

    现在就是决战的时刻,随着刘谭的一声令下,数百艘汉军战船全速前进,他们要冲上岸去,去击败罗马帝国。

    另一边,城外爆发了激战,而且援军也已经杀出来,极大限度的控制住了汉军的炮火,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市政广场。

    “好!”

    “好!”

    瓦来里安得到战报后,心生大喜,此前他最为忌惮的,就是汉军那恐怖的炮火,因为汉军隔着老远发射,罗马军人再怎么勇勐,他们根本够不着汉军。

    “传我将令!”

    瓦来里安站起身来,沉声说道:“北门留守两万兵马,其余的兵将,全部去西门助战。”

    “是!”

    众将立时应命,近四万罗马禁卫军,奔赴西城门。

    瓦来里安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如今战场局势发生了改变,他不愿浪费这难得的机会,于是亲自率领罗马帝国高层,齐聚西城城楼上,他要现场督战。

    就在西城门这边激战正酣之际,西北三十里处,明军大营。

    “父皇!”

    “父皇!”

    “好消息!”刘炎兴奋的从外面进来,激动的说道:“大皇兄传来消息,伏兵已被引出,大皇兄正率军攻打西门。”

    “好!”刘禅闻言大喜,其实他已经知道了前方的局势,因为在昨夜给刘谭传递消息时,曾与刘谭有过约定,一旦确认罗马伏兵被引出,就朝西北这片密林发射汉王炮。

    因为有这片丘陵的阻隔,此前汉军炮轰罗马的爆炸声,明军大营其实是听不见的,毕竟相隔三十里,而且还有一道丘陵阻隔。

    但是就在此前不久,他清晰的听见了爆炸声。

    这都不用来人禀报,他也知道,这是刘谭在给他传递消息。

    “父皇!”刘炎当即拱手行礼,道:“儿臣请旨出战,今日必破罗马城!”

    大军已经杀到罗马,这也就是最后的大决战,经历了这一年的西征,刘炎成熟得很快,他也希望能在这最后的决战中,可以建立不世功勋。

    只是,刘禅呵呵笑道:“父皇随汝同往!”

    “父皇!”刘炎想要阻拦。

    “哈哈哈!”刘禅打断道:“父皇南征北战数十年,焉能忌惮一个小小的罗马城。”

    他知道儿子是担心他的安全,虽然罗马破城是时间问题,而且伏兵也已经被刘谭引出,明军兵进罗马,应该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但是——

    万一呢?

    作为儿子,刘炎自然是不希望父皇以身犯险,他更希望的是等他与大皇兄一起,攻占了罗马城,然后列队迎接父皇入城。

    “出发!”

    刘禅没等儿子劝谏,已经朝帐外走去,帐外的近十万明军早就做好了准备,只等一声令下,他们将奔赴罗马城。

    “父皇!”刘炎急匆匆的跟了上去,说道:“父皇,您南征北战一生,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这打仗的事情,就交给儿臣们来吧,您就等着看儿臣与大皇兄建功。”

    “哈哈哈!”刘禅闻言,心情大好,笑道:“父皇知汝孝顺,但是父皇征战一生,最在意的也是今日一战,今日之战后,父皇就不会在亲临战场。”

    “走吧!”刘禅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着说道:“今日父皇与汝并肩作战,一起攻破这罗马城。”

    刘禅说的是真心话,这个世界很大,但是他却不能每个地方都亲自去征伐,他的年龄也大了,儿子们都已经成年,这一战之后,他是打算好好歇歇。

    若是想要征服全球,就算他愿意,老天爷估计也不会答应。

    不过,能在有生之年,将这个时代的四大帝国,统一于大汉的统治之下,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萨珊帝国、贵霜王朝、东吴、曹魏,还有眼前的罗马帝国,都是由他在位时完成的征服,这就已经足够了,放眼世界历史,又有那个帝王,完成过这样的壮举呢?

    即便是天之骄子成吉思汗,西方的亚历山大、凯撒等,也未必能做到如此,够了,够了...

    听父皇如此说,刘炎本想再次劝阻,却还是将劝阻的话,咽进了肚子里,作为儿子,他也希望帮助父皇实现他的心愿。

    “出发!”

    随着刘禅的一声高喝,近十万明军朝罗马城进发。

    也就在这个时候,罗马西城外,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

    大汉秦王刘谭,率领近十万汉军已经开始登岸,不过在他们登岸之前,罗马皇帝瓦来里安,趁城外援军与汉军厮杀之际,又放出了三万余禁卫军出城,他要里应外合,彻底击溃眼前的这支汉军。

    六七万人,围攻不足三万人的汉军,胜算还是比较大,而且现在汉军的火炮,已经停止了射击,不过汉军的战船,却在加速靠岸。

    瓦来里安很清楚,绝对不能让汉军靠岸,一旦汉军全部靠岸,罗马军人数的优势,立马就会瓦解。

    趁汉军还在海上,先将城外这支汉军击败,然后去阻击准备登岸的汉军,这是瓦来里安的心思。

    这也是罗马人最后的机会。

    当然——

    让瓦来里安能够如此孤注一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城外的那三十余架床弩,以及附近的霹雳炮、火箭破,只要击败这支汉军,这些武器,将全部归于罗马人。

    到时候罗马人可以用这些武器,等着迎击西北侧的明军。

    “杀!”

    “杀!”

    罗马军出城之后,一个个如同放入山林的勐虎,如潮水一般扑向城外的汉军。

    另一边,哥苏斯、格罗索更是大喜,皇帝派出城内的禁卫军,如此两军里应外合,他们的胜算也就更大了。

    相同的,汉军这边却有些棘手。

    陈信一边指挥骑兵继续游射,同时指挥步兵们阻击从城里杀出来的罗马禁卫军。

    顶住——

    必须顶住,只要拖到秦王上岸,汉军就能逆转战局。

    ......

第448章:攻占罗马

    因为瓦来里安派兵增援哥苏斯,城西的战场,罗马军暂时处于上风,因为他们人数占优。

    不过陈信也不是吃素的,当罗马城内的兵马杀出来之后,他将所带的两万余步骑,快速收拢,然后向海滩移动。

    这样一来,他们至少可以保持后方的安全,同时也让汉军可以快速登陆。

    双方激战约莫半个多时辰,汉军死伤惨重,两万余步骑,死伤近半,幸好这个时候,刘谭率领的汉军主力登岸。

    “杀!”

    “不要给罗马人喘息的机会!”

    刘谭策马扬鞭,身先士卒,他很清楚,现在是击败这支罗马军队的绝佳机会,因为他们与陈信已经激战一阵,此刻他们已经有些疲态。

    见汉军主力登岸,城头上的瓦来里安,也有些心惊。

    近战搏杀,汉军好像战斗力也并不差,即使刚才只有两万多人的汉军,也能与五万多罗马军队近战搏杀,虽然死伤了近半的兵力,但是他们却是一个个奋勇当先,这一点出乎了他的意料。

    如今汉军主力登岸,十万余汉军,对阵不足五万人的罗马军。

    呵呵...现在只能祈求上帝保佑,保佑罗马军可以以一敌二,或者以一敌三,最终战胜这支汉军。

    但是——

    刘谭可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王子,他曾先后在西域战场,伐吴战场,灭魏战场,都立下过不少战功。

    他这个时候,必然不会犯轻敌的错误。

    汉军主力刚一上岸,刘谭便指挥大军勐扑向罗马军,他让两万骑兵去冲击刚才从城内杀出来的罗马步兵,剩下的汉军则去冲击哥苏斯所领的援军。

    虽然罗马兵将一个个拼死搏杀,但是面对人数多出自己一倍以上的汉军,他们越往后,也是显得有些疲于应付。

    也就在汉军与罗马军激战正酣之际,罗马城西北五里处,罗马王子加利埃努斯,也与大汉皇帝刘禅率领的明军遭遇。

    一个不大的山坳里,明军与罗马军短兵相接。

    “挡住入口!”

    加利埃努斯站在入口处,沉声说道:“杀光这些明军后,再放下一批明军进来。”

    加利埃努斯选择了一处非常好的战场,这里是进入罗马城的唯一通道,四周都是悬崖,唯有中间有一处平地。

    将两边的出入口一堵,进入这里的明军,就有种瓮中捉鳖的感觉,此时放入山坳里的明军,约莫两万人,加利埃努斯派军将他们团团围住。

    山坳的另一边,刘禅面色铁青。

    朕上当了,朕低估了这个加利埃努斯...他不断开动思路,前方的地形,他有过了解,此前到罗马时,他有从这里经过。

    “父皇!”刘炎道:“就让儿臣率军冲锋!”

    “不可!”刘禅拒绝道。

    “加利埃努斯很聪明,他将我军前队分隔;”刘禅看向前方的山林,皱眉道:“他现在就等着我们去救关索,而他却占据有利地形,阻击我军。”

    刘禅有些懊恼,本以为加利埃努斯手里兵力不足,他应该只能伏击一个方向,要么伏击明军要么伏击汉军。

    此前刘谭发射信号,证明加利埃努斯在西门外有设置伏兵。

    可是到这里,他才发现,加利埃努斯是分兵两路,不但要伏击从海上来的汉军,同时也要伏击明军。

    当然,刘禅也想过这件事。

    所以出发时,他刻意让关索率领两万步骑,押送两百余架三弓床弩,以及五千支火箭炮、三千组霹雳炮先行,想着如果途中有伏兵,至少不会让霹雳炮、火箭炮掉队。

    可是现在呢。

    火箭炮、霹雳炮都没有掉队,却被加利埃努斯堵在了山坳里,让他们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而且还与后军主力断了联系。

    刘炎有些着急的道:“父皇,关索手里的兵力不足,若是罗马人数占优,他怕是要吃亏。”

    前方到底有多少罗马军,刘炎并不知道,但是想着加利埃努斯能够率军堵住入口,怕是人数不会少,而且是有预谋的截断明军,不多不少,只是让关索所领的两万人,以及火箭炮、霹雳炮、三弓床弩通过。

    他能放这么多人过去,想必他们的人数会比关索更多,若是他们在山坳里击败关索,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因为关索手里有明军的倚仗——三弓床弩。

    其实刘禅也担心这个,早知道就将三弓床弩分成两批,这个时候他就可以以此轰炸隘口上的罗马军人。

    现在倒好,他们现在一架三弓床弩都没有,一枚火箭炮也没有,所有的先进武器,都进入了罗马军队的包围圈。

    突然——

    一阵剧烈的爆炸声响起,惊动刘禅等人都是目瞪口呆,不远处的山坳里更是火光冲天,爆炸声四起,而且这爆炸声,明显不像是发射产生的爆炸。

    “怎么回事?”

    “怎么回事?”

    刘炎不由得高声叫喊道,他很想知道前方山坳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这爆炸声,太不正常了。

    主要是动静太大了一些。

    “进攻!”

    “进攻!”

    刘禅顾不得多想,他也觉得这爆炸声有些不太对劲,当即指挥大军向山坳处冲锋,或许现在冲锋,还有机会。

    “杀啊!”

    “杀!”

    六万多明军如潮水一般向山坳里冲去,山上的罗马军人好像有些犯懵,等到明军已经冲到半山腰时,他们才反应过来,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石头推向明军,其他的罗马军,则是不断施射羽箭,想要以此阻击明军的进攻。

    道路有些狭窄,明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想要通过这处隘口,却是有些难度。

    霎时间,不断就有明军被石头击中,然后撞向身后的同伴,小小的山坡顿时是人仰马翻,哀嚎声四起。

    “继续冲!”

    “不要停!”

    刘禅在后阵继续高声叫喊道。

    前面山坳里发生了什么,他并不知道,但是能够有如此大的动静,怕是事情有些不简单,他要冲过去救援关索。

    但是——

    明军连续冲锋了好几次,但是均被罗马兵给击退了下来。

    一直以来,无论是明军,还是汉军,顺风战打得太多了,无论是西域战场,还是灭吴、灭魏的战场,汉军都是依靠强大的火炮,对敌人进行碾压。

    可是现在,明军手里没有了火器。

    小小的山坡,却成了阻拦明军的拦路虎。

    “关兴!”

    刘禅将关兴叫到跟前,他道:“汝立即挑选百十精锐,从旁边的悬崖爬上去,朕继续率军冲锋。”

    “诺!”

    关兴立时应诺,此时的关兴也非常着急,毕竟前面被困的是他的亲弟弟关索。

    本想强攻,现在看来没什么作用,刘禅只能想到当初关中之战前,为了奇袭子午谷,所训练的新军。

    这地儿山势并不高,在秦岭这些山脉面前,这就是小土包,但是却也有十余丈高。

    既然强攻不行,那就只能用这个办法。

    关兴挑选了百十人,然后亲自领着他们,从旁边的山崖处往上攀登,另一边的刘禅,为了吸引罗马人的主意,继续派出兵马冲击关隘。

    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让罗马人看出明军的意图,要不然他们在山顶安排一些人,那关兴上去就会被擒。

    ...

    半个时辰后。

    明军发起了第六次冲锋,隘口的罗马军依然据关坚守,只是当他们想要阻击冲关的明军时,在他们的身后,突然杀出一队明军。

    “杀!”

    关兴一声爆喝,百余兵将已冲到关前,加利埃努斯顿时愣住,但是等他想要回身抵抗时,却被关兴突然冲来,长枪快速刺入。

    噗嗤——

    关兴脸色阴沉,拔出长枪,然后彭的一脚踢飞加利埃努斯。

    主将被杀,剩余的三百余罗马人,全都放下了武器。

    “将军!”

    一个小校惊恐的看向山坳里,此时山坳里依然烟雾缭绕,有些地方还有正在燃烧的迹象,最让人恐惧的,是那难闻刺鼻的腥臭味。

    虽然关兴此时站在半山腰,但是他已经猜到此前这山坳处,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多时——

    刘禅率领主力来到关隘,当他看到另一侧的山坳时,也是不由得一惊,他转身问一个投降的罗马兵道:“发生了何事?”

    那罗马兵听不懂汉语,通过萨明德的翻译之后,他才将之前这里发生的事情如实汇报。

    萨明德闻言,眉头不由紧皱,然后看向刘禅道:“陛下,关索将军被罗马人团团围住,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就在这个危及关头;”萨明德说着,不由得哽咽起来,最后才道:“就在危及关头,关将军命人点着了所有的火箭破、霹雳炮。”

    “关索何在?”刘禅急忙问道。

    关兴也有些慌了,刚才他看到山坳里的状况,其实也猜到了个大概,因为山坳里太过惨烈,除了还还能看见正在燃烧的树木,还有就是到处可见被烧焦的尸体,以及那难闻的腥臭味。

    只是——

    关兴没想到,刘禅也没有想到。

    其实就连此前在这里的罗马人,他们也没有想到。

    比如刚刚被关兴杀死的加利埃努斯,他也被关索的举动所震惊,眼看这支明军就要被围歼,可是在最后时刻,那员明军的将军,却下令点燃了火箭炮。

    那一声声巨响,山坳里的明军、罗马军,无一幸免全部被炸死,还有加利埃努斯看上的床弩,火箭炮、霹雳炮,全部都被关索给炸毁了。

    关索这一炸,除了让近两万明军全部战死,同时也破坏了加利埃努斯的伏击,因为这通轰炸,加利埃努斯手里的三万人,几乎全部被炸死,也就剩下出入口的各不到五百人。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之前刘禅派兵冲锋时,罗马人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难怪...刘禅这才明白,为何刚才那一声声巨响,已经超出了火箭炮、霹雳炮,甚至是汉王炮的动静。

    原来是关索在无法冲破罗马人的包围圈,又不愿意让火箭炮这些先进武器,落到罗马人的手里,于是选择了自毁。

    损失了几百架床弩,还有大量的火箭炮、霹雳炮,但是刘禅却一点都不心疼,他现在唯一心疼的,却是关索这员战将。

    痛失爱将,刘禅本欲停下脚步,但是他也知道,停下并不能慰藉战死的关索,以及随关索一起战死的两万名明军将士。

    刘禅除了留下千余名兵将,在山坳里寻找关索的尸骨,以及掩埋战死的明军兵将之外,他则率领主力直奔不远处的罗马城杀去。

    攻占罗马,灭亡罗马帝国,这是对关索以及两万名明军将士最大的慰藉。

    ...

    晌午时分。

    罗马城,北门。

    近六万明军已经摆开阵势,大汉皇帝刘禅,正立于中军阵前,他抬眼看向罗马城头。

    呲咛——

    宝剑快速出鞘。

    “进攻!”

    刘禅爆喝一声,六万明军山呼海啸般扑向罗马城,也就在这个时候,西城外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刘谭率领的汉军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冲杀,终于将城外的罗马军彻底击败,斩敌两万人,剩余的罗马军皆已投降。

    城头的瓦来里安面若死灰。

    完了——

    完了,立国数百年的罗马帝国,这一刻算是彻底的要完了,因为这个时候的罗马城内,总共也就剩下不到三万守军。

    “怎么办?”

    瓦来里阿安看向众人。

    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回应他,因为城头上无论是罗马兵将,还是那些跟着瓦来里安督战的罗马高层们,这个时候,他们也都没有一丝主意。

    汉军太强大了。

    城下——

    “进攻!”

    刘谭也是一声爆喝,霎时间数万汉军就朝罗马城杀去,刘谭现在都懒得使用汉王炮轰城,而是指挥兵将,用最传统的攻城方式开始攻打。

    西北两门突然遭到勐烈的攻击,虽然罗马守军依然顽强的抵抗,但是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的抵抗也未能持续太长时间。

    傍晚时分。

    首先是北城的明军,攻破了北城门。

    明军前脚刚入城,西门也被汉军攻破。

    至于罗马皇帝瓦来里安,则是带着百余随从,向皇宫方向逃去,只是还未等他进入皇宫,就被赶到的明军俘获。

    随着瓦来里安等人被俘,历时十余日的罗马城之战宣告结束,刘禅携同长子刘谭、皇三子刘炎,一起走进了罗马皇宫。

    ......

第449章:大日子

    公元259年5月3日。

    傍晚。

    罗马皇宫。

    某书房。

    大明王国国王刘炎,大汉王朝皇帝刘禅,父子俩人正谈笑风生,历时一年多,罗马帝国终于被他们征服了。

    “父皇!”

    刘炎笑呵呵的问道:“瓦来里安,应当如何处置?”

    瓦来里安是罗马帝国的皇帝,现在被软禁在罗马皇宫,其中还包括一些王室成员,以及罗马帝国的高层。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是时候决定,该如何处置他们。

    是杀掉?

    还是驱逐皇宫,废为庶人。

    刘禅没有给出答桉,却是故作疑惑的问道:“以汝之意,这些人应当如何处置?”

    “杀!”刘炎想也没想,直接了当的给出了答桉。

    听到儿子的答桉,刘禅莫名的有种欣慰之感,刘炎现在虽然还很年轻,今年也才二十四岁,但是却已经非常成熟,做事也非常的果决,大明王国交到他的手里,也可以放心了。

    “父皇!”刘炎补充说道:“罗马帝国虽然已经征服,但是瓦来里安毕竟是罗马帝国的皇帝,若留下此人,将来怕是会危及到我大汉的统治。”

    嗯...这一点,刘禅表示认可。

    虽然这么多年来,他也征服了不少的国家,比如西域诸国,还有大宛、贵霜、萨珊,以及东吴和曹魏。

    真正做到直接杀掉的王室,也就萨珊王朝。

    就在父子俩说话间,秦王刘谭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恭恭敬敬的向刘禅行了一礼:“儿臣拜见父皇,吾皇万岁...”

    “平身吧!”刘禅没等儿子说完,便摆手道:“这里没有别人,就我们父子三人,客套就不必了。”

    “谢父皇!”刘谭刚道完谢,刘炎却站起身来,笑呵呵的给刘谭行礼,然后道:“大皇兄快坐!”

    刘炎从小就喜欢跟着刘谭刘谌玩耍,即便现在他已经贵为大明王国的国王,论身份论地位,他已经远超大皇兄。

    但是,在大皇兄面前,他依然如同儿时那般,对刘谭是极为尊重,刘谭也能感受得到。

    等刘谭落座后,刘禅重心长的说道:“谭儿,这欧罗巴洲,父皇就交给汝了。”

    “???”

    刘谭突然一愣,似乎有些慌张。

    “父皇!”

    刘谭已经重新站起身子,刘禅笑道:“这欧罗巴洲,不比我们中原地区,这块地区相对复杂,汝以后可要悉心治理。”

    “恭喜大皇兄!”

    刘炎向刘谭一拱手,笑着说道:“以后我们就是邻居,我可要经常到罗马来叨扰大皇兄了。”

    刘谭却是有些懵,因为刘禅从一开始,就没有与他商议。

    这突然这么一说...让他还未做好准备。

    或许是看出了刘谭的慌乱,刘禅先示意两个儿子都坐下,然后才看向刘谭说道:“还记得当初在富楼沙,父皇对你说过的话否?你们四个,都是父皇的儿子,父皇不会亏待任何人。”

    俩人闻言,都是一震。

    “叡儿、炎儿年少,此前并未经过战争的洗礼;”说着刘禅又看向刘炎,道:“此番西征,炎儿表现不错,像个当国王的样子;”夸赞完刘炎,他又看向刘谭说道:“汝是长兄,自然要比弟弟们承担多一些。”

    刘禅话音刚落,刘炎不由得更加敬佩起刘谭。

    若论功绩,他们四兄弟当中,大皇兄的功劳最大,很小的时候就随父皇征伐西域,为大唐、大明二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与刘叡,算是站在父兄肩膀上获利而已。

    刘禅接着说道:“这个世界很大,以往我们汉人只顾忌着中原那一亩三分地,殊不知这个世界并不只是中原。”说着,他看向两个儿子,道:“想要大汉王朝千秋万代,大汉就需要足够的强大。”

    刘禅是穿越者,他肯定比他这两个儿子,更了解这个世界的未来,以及未来的发展格局。

    千百年来,王朝更迭,欧洲列强的壮大等等。

    “现在这个世界上!”刘禅沉声道:“最富庶的地方,都已经被我大汉征服,以前是我大汉、以及贵霜、萨珊、罗马四大帝国并立,如今这四块地方,都姓刘。”

    听到这里,两个儿子脸上都洋溢出得意的笑容。

    大汉威武。

    接着,刘禅再次看向刘谭,道:“相比较起来,欧罗巴洲相对复杂,这也是从一开始,父皇将汝带在身边,让汝经历战争的洗礼的真正原因,因为这块地方,是父皇一早就准备给汝的封地。”

    刘禅没有说谎,他的确一早就有了这个谋划,当初四个皇子诞生,还有当初的皇储之争,他就有了这个谋划。

    中原必然是大汉正统,继承大汉正统的人,只能是嫡长子刘谌,也只有将中原交给刘谌,其他几个皇子,才没有意见,否则很容易造成兄弟不睦。

    至于刘谭,他是皇长子,是三个皇弟的兄长。

    正所谓,长兄为父。

    作为哥哥,就得承担一定的责任。

    刘禅的规划很简单,四大帝国必须归属大汉,也只有这样,大汉的国祚才会更加牢固。

    相比较起来,中亚的贵霜、萨珊,虽然也是异域,但是却没有欧洲这个时代复杂。

    罗马帝国、日耳曼人、哥特人等等并立。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刘禅第一次西征时,刻意将刘谭带在身边,后来更是在征服萨珊大小城邦,还有征服贵霜的时候,让他领兵出战。

    再后来,灭吴、伐魏刘谭都担任了重要的职责。

    刘谭想要日后稳坐欧洲,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是肯定坐不稳当的。

    “谢父皇!”刘谭赶忙站起谢恩,然后却说道:“父皇,儿臣更愿意追随父皇,伺候父皇左右。”

    刘禅的话,他当然听得懂。

    之前两个弟弟授封国王,他那时候其实是有些郁闷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过去,他也就释然了。

    如今父皇兑现承诺,将这欧罗巴洲,赐给他。

    “不用了!”刘禅摆了摆手,道:“儿子大了,迟早是要展翅高飞的,你们几个若是真孝顺,就治理好自己的王国,兄弟几人和睦相处,父皇即使睡着,也会笑醒的。”

    这是刘禅的真心话,历朝历代,为了皇权,骨肉相残,兄弟同室操戈比比皆是。

    前世的刘禅,或许无法体会这种感受。

    但是这一世,他最害怕的,也就是这个。

    作为帝王,最害怕的,难道不就是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皇权自相残杀吗?

    刘禅虽然是穿越者,他也不是完美的人,他没办法做到一碗水端平,他唯一能够做到的,也就是现在这样。

    四个儿子,一人一块封地,一人一个王国。

    四个儿子,都是君主,谁也别惦记谁的。

    刘禅的话音刚落,刘谭刘炎齐声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记住了!”刘禅补充道:“这个世界很大,你们想要帝国千秋万代,就必须兄弟团结,只要你们四兄弟团结一心,这个世界没人能够打败你们,也没人敢与你们为敌。”

    说完,刘禅看向刘炎,道:“汝已经做了几年的国王,这次汝大皇兄建国的事情,就由汝来主持。”

    “谢父皇!”刘炎大喜道:“儿臣遵旨!”

    刘炎这是真的很高兴,西征罗马,他建立了不少的功勋,此番父皇又将大皇兄建国的事情,交由他来主持。

    这是父皇对他的信任。

    也是他的殊荣。

    ...

    半个月后。

    公元259年5月18日。

    罗马城之战,已经结束二十余日,这二十多天,大汉入主罗马城之后,刘禅下令无论是汉军,还是明军,都不得骚扰百姓。

    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

    只有得到底层百姓认可的军队,才会得到拥有。

    只有真心为了百姓着想的王朝,才会被百姓认可。

    刘禅前世记忆最深的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些年来,无论是萨珊、还是贵霜,大唐与大明奉行的国策,也是以此为标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大明与大唐,才逐渐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如今都已经走上了正规。

    汉、唐、明三国现在都说汉语,百姓也都进入了官办书院学习,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这是有成功的例子,所以当汉明两军进入罗马城,刘禅自然是一视同仁。

    别的不敢说,至少经过这二十多天,罗马城也诸将恢复了生机,之前躲藏起来的百姓,都已经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园,街头的商铺也重新开门营业。

    5月18日一大早。

    罗马城的居民们,都走上了街头,他们是来看热闹的,因为今天是一个重大的日子。

    早在几天前,汉军就发布了诏令。

    公元259年5月18日,大汉王朝将在罗马城建立一个新的王国,同时也将册封新的国王。

    罗马城的百姓、奴隶们,都很好奇。

    因为在罗马之战前,就有不少基督教徒到处游说,说什么大汉王朝是一个特别的王朝,他们善待底层百姓,他们崇尚人人平等,在大汉建立的两个王国当中,都已经完全废除了奴隶制度。

    废除奴隶制度,这是罗马很多人,都是不能理解的,这其中也包括那些奴隶们。

    因为在他们看来,奴隶是应该存在的,比如战败的国家或者说是部族,就应该成为胜利者的奴隶,这是自然法则,成王败寇。

    但是——

    汉军击败罗马帝国后,他们并未欺压罗马人,并未将罗马人视为奴隶,反而对待普通的百姓,包括那些奴隶们,也都是非常的友善。

    今天就是5月18日。

    汉人会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

    汉人会怎样统治这片土地?

    这是所有罗马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虽然汉人是异族,是入侵者。

    但是,面对汉军强大的武器,强大的武力下,他们即使不愿意臣服于异族的统治,他们好像也做不了什么。

    现在——

    他们唯有观望,看看汉人接下来会如何表现。

    辰时初刻。

    罗马市政中心广场上,数千名全副武装的禁卫军,站立在市政中心广场周围,在广场中央铺砌着一块巨大的红毯,从广场的东侧,一直铺到了三丈高的高台之上。

    在红毯的两侧,留有足够的空旷地带。

    当百姓们来到外围时。

    守卫的禁卫们,都是和善的用罗马语说道:“想要观礼的百姓,请有序入场。”

    “我们可以进去观礼?”

    几个衣着朴素的罗马人,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那禁卫客气的说道:“当然,大汉皇帝诏令,今日任何百姓,都可以进入两侧广场观礼。”

    在场的罗马人,都是一惊。

    这市政广场,他们平日也来过,但是遇到重大集会,他们这些底层百姓,是不可以靠近的,当然,奴隶就更加不可以了。

    但是今天——

    大汉要在罗马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这可不是重大集会可以形容,这应该是最为重大,也是最为神圣的集会。

    百姓们自然是很高兴的,他们还未见过建国这样的大场面。

    “想观礼的百姓,请排好队,有序入场;”一个侍卫高声喊道:“金属,刀剑等武器,禁止携带。”

    咦——

    原来是真的。

    禁卫们留出了一条通道,同时也走来几个禁卫,他们要盘查进入广场的人,是否有携带金属,或者刀剑什么的危险武器。

    “大家排好队!”

    “大家都排好队。”

    随着禁卫们的一声声高喊,百姓们都很自觉的听从指挥,开始就近排队,等着接受检查然后进入广场观礼。

    至于刀剑什么的,基本没人携带,因为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还可以进入广场观礼。

    “你们来凑什么热闹?”

    “大汉皇帝诏令,百姓可以进入观礼,你们可不是百姓,你们都是奴隶,奴隶肯定不允许入场的。”

    突然,排队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些骚乱。

    一个禁卫看到,赶忙带了几个侍卫赶过去。

    只见有几个衣衫褴褛的青年,他们也想排队进入广场,但是却被旁边的人推出了队列。

    因为,他们几个人,并不是所谓的百姓,只是罗马帝国的奴隶而已。

    刚才禁卫的话说得很直接,大汉皇帝陛下诏令,今天的观礼是任何百姓都可以进入,可没有说也包括奴隶。

    “将军!”

    “他们是奴隶,不是百姓!”

    一个中年男人,看到禁卫,指着几个奴隶说道,在他看来禁卫们肯定会将这几个奴隶轰走。

    那几个奴隶,此时都是微微低着头,一副沮丧的样子。

    奴隶,是最低贱的人类。

    “对不起!将军!”

    “我们这就走!”

    “我们这就走!”

    几个奴隶急忙说道,他们可不敢去得罪这些当兵的,因为在他们的骨子里,已经习惯被人压迫,好像天生他们就低人一等。

    只是,他们的话刚说完,准备离开的时候。

    领头的那个禁卫,却高声道:“站住!”

    ......

第450章:建国大典(1)

    禁卫的一声高喝,吓得几个奴隶腿肚子都在打闪,心说我们离开还不行吗?

    其他的一些好事的百姓,却是一副看热闹的样子。

    平日里,他们见怪了当兵的欺负奴隶。

    因为奴隶严格来说,都不能算作人,他们如同牲口一样,可以任人宰割的一个族群。

    “将军,我们知错了!”

    “将军!”

    本想来看看热闹,却不想惹到了麻烦,这个时候,或许求饶可以逃过一顿鞭打。

    几个奴隶全都跪匐在地,不停的求饶。

    “哈哈哈!”

    “也不看自己的身份。”

    “奴隶也想参加观礼!”

    排好队的百姓,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同时还在添油加醋,就是想看这些奴隶,当众被惩罚的样子。

    “安静!”

    领头的那个禁卫,突然高喝一声,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百姓们虽然地位高于奴隶,但是他们的身份,也仅仅是比奴隶高一些而已,在这些当兵的面前,他们啥也不是。

    所以当那禁卫一声高喝,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地上的几个奴隶此刻都已是浑身颤抖,已经做好准备挨上一顿鞭子,或者是拳打脚踢。

    可是——

    意外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禁卫们不但没有为难几个奴隶,为首的那个禁卫,还快步走到几个奴隶跟前,轻轻扶起他们。

    “你们都快起来!”

    “你们不用害怕!”

    禁卫的话,让周围的百姓都是一脸愕然,心说这是怎么了,当兵的什么时候,对奴隶都这么客气了?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那禁卫当着众人,高声说道:“这里不再有奴隶,只有百姓;”说着对几个奴隶说道:“你们,和他们一样,都是百姓,都是百姓!”

    这话一出,顿时让现场的百姓惊呆了。

    之前他们听说过,汉人建立的国家里,是没有奴隶的。

    只是,那都是他们听说,并未亲眼见到。

    如今禁卫亲口这样说,看来那些传闻,都是真的。

    “我们不是奴隶了?”

    “我们真的不在是奴隶?”

    其中一个奴隶,有些激动的样子,不停的追问禁卫,那禁卫肯定的说道:“对,你们不在是奴隶,你们现在都是百姓。”

    “排队吧!”禁卫说完,也不去管奴隶们多高兴,笑着对他们说道:“辰时三刻,大礼开始,诸位抓紧排队入场。”

    说完这番话,那禁卫领着同伴,就回到原来的位置。

    市政广场虽然不小,不过容纳的人数,还是有限,左右两侧全部站满人,最多也就能容纳两三万人。

    经过一番排查,辰时二刻时,广场两侧已经站满了人,剩下的百姓们,只能在外围寻找最佳的位置观礼。

    冬,冬,冬。

    随着三声战鼓敲响,广场嘈杂的声音,很快就安静了下来,接着又是几声号角声响起。

    呜,呜,呜。

    当鼓号声罢,所有人的目光,被东侧的仪仗吸引。

    一名身着龙袍的中年男人走在前头,身后跟着数十宫女、宦官,再其后,就是衣着华贵的仪仗队。

    着龙袍的男人,是大汉皇帝刘禅。

    刘禅刚刚入场,两侧的禁卫齐声高喝:

    “大汉皇帝陛下,万岁!”

    “大汉皇帝陛下,万岁!”

    “大汉皇帝陛下,万岁!”

    为了将百姓与红毯隔开,红毯两侧留出了十步的距离,这十步的地方,整齐的站立着禁卫士兵,就这红毯两侧的禁卫士兵,就有约莫三五千人。

    算上外围的数千名禁卫,此时他们的吼声,本就声势浩大。

    也就在他们喊出第一声时,广场上的百姓,也跟着有模有样的学着高喊蹩脚汉语。

    “大汉皇帝陛下,万岁!”

    “大汉皇帝陛下,万岁!”

    刘禅很满意这样的场面,这才是一个君主,应该享受的场面。

    听着军民的喊声,刘禅缓步踩着红毯,向前方的高台走去,一路上都是军民的欢呼声,直到他登上高台顶端,广场上的喊声这才结束。

    这个高台高约三丈,以前是罗马皇帝检阅部队,或者祭天祈福所用,此时高台顶部,立着一只青铜大鼎。

    在高台的一侧,站立着十余位大汉、大明的高层文武。

    刘禅首先点燃清香三柱,然后将三炷香插入大鼎,这是礼仪。

    进完香之后,刘禅这才坐上高台上的一张龙椅上,这是这二十几天时间里,刘炎特别命人打造的。

    刘炎此刻也站在高台一侧,等到刘禅落座后,他便站在台前,也就在刘炎走到前台,就有一个金甲侍卫,啪啪啪,连挥三鞭。

    三鞭结束,刘炎才高声宣读刘禅的诏书:

    “奉天承运,大汉皇帝陛下诏曰!”

    “为拯救欧罗巴洲的万千百姓于水火,朕不得已才率领王师西征到此,今罗马诸城皆已臣服,为使欧罗巴洲和平安定。”

    “今朕决定,在此建立大秦王国!”

    本来诏书写得很复杂,但是刘禅觉得,即使翻译出来,罗马人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听懂,倒不如简单一些的好。

    大汉西征,首先不是为了侵占土地,而是为了拯救欧罗巴洲万千百姓于水火,这一点并没有胡说,此前刘禅来过罗马,罗马帝国的贫富差距极大,贵族们的生活极尽奢靡,但是普通百姓却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

    这还不算那些被欺压的奴隶们。

    所以,诏书当中,首先需要指出的,就是大汉出兵的合理性。

    言简意赅,所有人都听得懂。

    接着,刘炎又拿出另一份诏书,他高声宣读道:“大汉皇长子刘谭从小仁善,且能征善战,尽善尽孝,深得朕心,今特敕封皇长子刘谭,为大秦王国第一代国王——钦此!”

    当刘炎的诏书宣读完毕,广场上立时又响起三声鼓号。

    冬,冬,冬。

    呜,呜,呜。

    待三声鼓号声毕,那广场东侧,也就是此前刘禅出场的地方,又一支仪仗队缓缓走出,在仪仗队的前面,是一位身着华丽王袍的青年,他在一众仪仗队的簇拥下,缓缓步入红毯。

    此青年身长八尺有余,体态健硕,眉宇间尽显英气。

    这个青年,不是别人——真是大汉皇长子刘谭。

    刘谭走得很缓慢,建国授封,这并不是大汉的第一次,但却是最为隆重的一次,因为此前在富楼沙,刘禅敕封刘叡刘炎为大唐、大明国王时,并没有这么复杂。

    也就是在富楼沙王宫简单的敕封,就算礼成。

    可是今天却不同,这次册封仪式仅准备时间,就用了半个多月,这也足以证明,父皇是非常重视他这个儿子的。

    ......

第451章:建国大典(2)

    之前两个弟弟授封国王,刘谭其实还有些嫉妒,他是皇长子而且还立有大功,但是父皇却并未给他封地。

    时隔数年之后。

    他也成为了一个王国的国王。

    这不算长的红毯,他却走得非常的艰难。

    因为这个时候,他莫名的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加的重了。

    父皇为我打下了江山,接下来这片江山,就得由我来治理,我能否治理好大秦王国,我能否做到不辜负父皇的信任。

    刘谭慢慢的向前走着,脑子里不断的思索着。

    直到他登上高台,来到父皇刘禅的面前,他才收起心绪,恭恭敬敬的向刘禅大礼参拜:

    “儿臣拜见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刘禅大手一挥,然后从龙椅上站起,走到刘谭的跟前,然后从旁边礼官的手里,取来一顶金冠,轻轻的戴在儿子的头上,满意的说道:“今日朕封汝为大秦国王,汝今后一定要勤政爱民,好好治理大秦,让大秦的百姓,从此过上富足安定的生活!”

    刘禅话音刚落,刘谭再一次大礼参拜,高声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定当勤政爱民,让我大秦百姓,从此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参拜大礼结束,刘谭缓步走向台前,看向广场上的军民,下面的百姓,军队,从现在开始,就是他的臣民。

    冬,冬,冬。

    呜,呜,呜。

    又是三声鼓号声,然后刘谭正式以大秦国王的身份,面向大秦王国的臣民,也就在他刚刚走到台前,一旁早已准备多时的一队仪仗队,举着一面黑底白字的龙旗,

    旗帜上镶嵌着五条金龙,在其中间位置,豁然写着一个大字——秦。

    大秦王国,从这一刻起,正式矗立于这片土地上。

    当然,随着大秦王国的建立,历经数百年的罗马帝国,也正式宣告灭亡,这片大地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也就在刘谭站立于台前,广场上的近万名禁卫军,立时齐声高喝道:

    “大秦国王陛下,万岁!”

    “大秦国王陛下,万岁!”

    禁卫们的吼声刚刚开始,广场上的百姓,也是跟着学说起来喊道:

    “大秦国王陛下,万岁!”

    “大秦国王陛下,万岁!”

    等待军民山呼万岁之后,刘谭才抬手止住喊声,然后当众宣布了大秦王国的几条政令。

    其中第一条,就是大秦王国,正式废除奴隶制度。

    第二条,则是大秦境内的所有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由国家统一分配给大秦的百姓。

    同时,他还强调,大秦的所有土地,均为国有,即使分给了百姓,百姓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

    听到这个政策,广场上的百姓,开始还有些不理解,心说土地是国家的,那我们有什么?

    但是,接着刘谭做出了解释。

    土地所有权归国家,百姓就不用再担心,日后土地会被别人兼并,因为百姓是没有买卖权的,所有百姓,只需安心种庄稼,没人可以夺得他们的土地。

    只要老百姓拥有了土地,他们就不会再饿肚子。

    虽然还是有些无法接受,但是比起罗马帝国时,好像也差不多,因为罗马帝国统治的时候,土地都是属于贵族们的,也并不属于百姓,百姓种植庄稼,收获之后,需要给贵族们缴纳赋税。

    如今大秦统治这片土地,土地归属大秦,百姓种植庄稼,收获之后,向国家缴纳一定的赋税。

    换汤不换药。

    就在百姓这么认为时,刘谭当即又宣布道,大秦百姓的粮食赋税,按照三七政策,也就是三成归国家,七成归百姓自有。

    听到这个政策,广场上的百姓,无不欣喜不已,他们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高喊道:

    “大秦国王陛下,万岁!”

    “大秦国王陛下,万岁!”

    他们没有理由不高兴,因为在罗马帝国时期,他们种植庄稼,需要上交给贵族的比例,那可是按照六四比列,六成上交给贵族们,而他们只能得到剩下的四成。

    如今大秦定下的比例是三七,而且上交的是三,百姓留下的是七成,这可比罗马帝国时,多出了近一倍。

    接着,刘谭还宣布了几条政令。

    大秦帝国正式推行汉语,半年内,大秦朝廷会在全国开办汉语书院,三年内,百姓可以免费就近学习汉语。

    三年后,全国百姓,均可参加朝廷推行的科举考试,考试合格者,根据考核成绩由朝廷任免官职。

    这一条很重要,是全国所有百姓,没有任何限制,人人都可以参加,只要你有才学,就可以入朝为官。

    这一条政令,也是百姓们最为激动的政令,因为没有等级限制,人人可以参考,这事儿在之前的罗马帝国,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有了这条政策,即使此前还是奴隶,只要这三年努力学习,三年后通过考核,他们就可以成为官员,从此改变他们的命运。

    大秦万岁!

    大秦万岁!

    大秦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而且对于宗教的事务,刘谭也当众做出了规定,只要各宗教不做蛊惑乱国之事,朝廷就绝不干涉。

    整场建国大礼,持续了将近一个多时辰,作为大秦王国的第一任国王,刘谭宣布的一系列政策,得到了绝大多数百姓的认可和拥护。

    当然,对于那些贵族富绅们,有一些政策,就是动了他们的利益,比如全国的土地收归国有,比如释放所有的奴隶。

    但是——

    他们即使再怎么不满,在大汉强大的武器面前,还有近二十万汉明军队面前,他们不敢做声,这个时候,谁敢站出来反对,也就是等于自己找死。

    配合,会损失一些利益,但是不会祸及性命。

    不配合,怕是不但利益保不住,而且一家老小的性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大问题。

    因为,刘谭在宣布这些政令时,特别强调过,如果有人胆敢阻挠朝廷施行新的政策,必将遭到严惩——杀无赦!

    大秦是东方人建立的国家,罗马人是战败者,战败者只有服从,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

    ...

    晌午过后。

    刘谭正式入主罗马皇宫,同时也正式在罗马皇宫大殿,召开了大秦王国的第一次朝会。

    经过建国之前,曾向刘禅提出的请求,刘谭正式任命大汉御史曾书,为大秦王国的丞相。

    其余随刘谭西征的官员,都得到了加封。

    比如水军都督李丰,晋封为大秦王国车骑将军、副将蒙华封为为安国将军,邓艾封为镇南将军、司马昭封为镇北将军、陆抗封为御史郎、许义封为御史中丞等。

    还有一些罗马投降的官员,也得到了重新任免。

    散朝之后,刘谭刚回到王宫,就有些担心的对刘禅说道:“父皇!儿臣有些担心!”

    “哦???”刘禅愣了一下,问道:“汝担心何事?”

    ......

第452章:瞻前顾后

    刘禅有些奇怪,他这几个儿子当中,让他最为放心的,他觉得就是长子刘谭了。

    因为经过这些年战场上的历练,他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今日他授封大秦国王。

    从此正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

    他在担心什么?

    “父皇!”刘谭坐下后,忧心道:“今日大秦刚刚立国,此时就推行这些政令,会不会弄巧成拙,激起民变?”

    正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以前作为大汉的秦王,他不需要考虑这些,只需遵循父皇的旨意办事即可,如今他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国王。

    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很多。

    今日推行的这些政令,是此前他与父皇刘禅商议之后,做出的决定,当然,这些也是有过成功的先例。

    大明王国、大唐王国,现在都是施行的这些政策。

    但是散朝之后,刘谭就一直在琢磨。

    现在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听到刘谭如此一问,刘禅脸色立时变得阴沉起来,他看向刘谭说道:“汝现在已是一国之君,如此瞻前顾后,岂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现在不是刘谭担心,反倒是刘禅有些担心起来。

    作为君主,最忌讳的就是瞻前顾后。

    刘谭顿时一惊,父皇的语气明显是生气了。

    “那汝倒是说说看...”刘禅接着,又问刘谭:“汝为何突然会有此疑惑?”

    虽然对于刘谭瞻前顾后,有些不满,但是不管怎么说,刘谭都是他的儿子,未来大秦王国,还得由他来治理。

    “父皇!”

    刘谭说着,有些忌惮,看了一眼刘禅才道:“儿臣只是觉得,罗马帝国施行的政策,与我大汉是有很多不同之处;”他顿了顿然后又说道:“罗马帝国是共和制国家,皇帝并非是同属一个家族,或者说世袭。”

    嗯,刘禅微微点头,这事儿原本就是他此前告诉刘谭的,罗马帝国是共和制国家,其君主并不像大汉这些中原王朝,老子当完儿子接着干。

    罗马帝国的皇帝,很多时候是由元老院等选择出来的,老皇帝死了,就重新在帝国里,选择一个新的有能力的人,来继续当这个皇帝。

    “还有...那些贵族们...”刘谭说着,微微皱眉道:“现在废除奴隶制度,田地收归国有...他们...”说道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下来,然后看向刘禅,说道:“这些都是他们的利益,如今新国建立,就得罪这些人...”

    原来是担心这个...刘禅叹息一声,当了国王,就是有些不同了,知道想一些利弊。

    虽然有些瞻前顾后,但是至少他有开动脑筋。

    看得出来,刘谭是想咨询他这个当父皇的意思,刘禅并未直接回答,倒是反问了一句:“那汝以为,一个国家,当以何为本?”

    “以民为本!”刘谭想也没想,脱口而出道。

    “很好!”刘禅很满意,然后又问:“何为民?”

    “天下人皆为民!”刘谭答道。

    “嗯!”刘禅笑了,至少刘谭的见识,还是值得称赞,他只要懂得以民为本,那他就问题不大。

    “谭儿!”刘禅澹澹的道:“汝要记住,虽然天下之人皆为民,但是身处高层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底层的百姓,才是一个帝国,一个王国的根基。”

    “稳住那些高层的贵族们,或许可以短时间,让国家平稳过渡,但是...”刘禅说着,长叹一声后,才道:“但是那也只是短暂的平稳,时间一长,若再想治理,就很容易引起大震荡。”

    “比如现在,为了让大秦平稳过渡,朝廷迁就那些罗马的贵族们,那大秦王国,不就是第二个罗马帝国了吗?”

    “罗马帝国的忧患!”

    “奴隶制度的残酷!”

    “这些都会牵绊王国的发展。”

    刘禅语重心长的对刘谭讲起了道理,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于历史的了解,还是认识,虽然并不是特别全面。

    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明白一个道理。

    依靠氏族、贵族的王朝,能够短时间繁荣,但却不是一个王朝长远发展的基石,因为这些氏族、贵族们,到了一定的时候反而会成为王朝的绊脚石。

    只有真正的以民为本的王朝,才能够做到长治久安。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舟就是朝廷,这水就是天下百姓。

    百姓既能拥护一个王朝,他们也能颠覆一个王朝。

    “谭儿!”刘禅补充道:“现在大秦刚立国,制定的这些国策,虽然会让那些贵族富绅们不满,但是眼下,他们还不敢与我大汉为敌。”

    “若是等你稳定之后,你再想动他们的利益!”刘禅说着长叹一声道:“那时候,可就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

    刘禅说完,刘谭恍然大悟,今日他初登大秦王位,在宣布那些新的国策时,他看到了很多贵族富绅眼中的不满,所以让他有些担心。

    但是此刻父皇的话,却是醍醐灌顶。

    现在罗马帝国被汉军征服,罗马人暂时不敢与汉人为敌,这事儿不用刘禅说,他也很清楚。

    这个时候,推行一个新的国策,那些贵族富绅虽然会不满,但是也只能强忍着服从,除非他们现在敢于与汉人为敌。

    若是这个时候,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汉人正好拿他们杀鸡儆猴,大不了再打几年,凭借汉军的实力,灭掉这些贵族富绅,还是非常的容易。

    毕竟罗马帝国,也不能与汉军抗衡。

    “多谢父皇!”刘谭当即行了一礼,道:“是儿臣愚昧,幸得父皇及时指点提醒,若不然就要犯下大错。”

    “这不怪汝!”刘禅叹息一声,笑着说道:“汝现在初登王位,很多事情有些顾虑,也属正常,只是将来治理王国的时候,却不能再有这种瞻前顾后的心思。”

    “诺!”刘谭恭顺道:“儿臣铭记父皇教诲!”

    看着儿子恭顺的样子,作为父亲,刘禅自然是满意的,不过大秦王国新立,刘禅也有很多的想法,此刻正好与儿子讨论讨论。

    “谭儿!”

    刘禅笑着问道:“大秦新立,正所谓是百废待兴,汝跟父皇说说,接下来汝打算如何发展大秦?”

    刘禅迟早是要回返中原的,这大秦的未来,只能依靠刘谭来治理,所以在他还在罗马城,还是想听听,这个新任大秦的国王,对于这个王国的未来,是否有他的规划。

    ......

第453章:规划大秦

    解决了心中的顾虑,刘谭这个时候心情大好,作为一个王国的国王,需要各方面考虑,这本身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今面对父皇的问话,他自然知道。

    这是父皇在考他。

    “回父皇!”刘谭答道:“儿臣以为,我大秦初立,当以稳为妥,接下来除了推行既定国策,更多的应当是改善民生,与民休息。”

    “嗯!”刘禅闻言微微点头:“继续说下去。”

    刘谭接着说道:“罗马帝国奴隶众多,现在他们全部复为百姓,首先需要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如此他们也才能创建他们的家园。”

    ...

    刘谭长篇大论说了一大堆,不得不说,他确实有开动过脑筋的,也是一个当君主,应该考虑的问题。

    他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以民生为主。

    罗马帝国虽然是共和制国家,但是却也是一个奴隶制国家,现在大秦王国的建立,废除了奴隶制度,接下来大秦王国,会出现数百万,甚至更多的平民。

    他们恢复了自由,自然是高兴的。

    但是,相同的问题,也就摆在了统治者的面前。

    生计——

    没错,就是生计。

    在此之前,他们是奴隶,衣食住行全靠奴隶主供给,他们只需要听从奴隶主们的安排,去劳动,去工作,他们就有吃食,就有房屋居住。

    但是——

    现在他们恢复了自由,衣食住行就全得靠他们自己去创造,他们与那些本就是普通百姓的人不同。

    普通百姓,短时间他们的生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他们暂时不会担心衣食住行,或许渡过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活就会好转,但是这些奴隶们呢?

    恢复自由后,他们吃什么,住什么?

    这是刘谭最为关心的问题。

    作为一个王国的君主,能够想到这些基础的问题,这让刘禅是非常的满意。

    刘谭说,他决定从现在开始,一年之内,大秦王国各地开放粮仓,解决百姓们吃饭的问题,让他们有一个过度的时间。

    同时,为了让其他原本就是百姓的人,让他们不至于觉得朝廷只赈济奴隶,而忽略他们。

    也就是所谓的公平。

    刘谭决定,原本就是百姓的普通居民,未来三年只需向朝廷上缴两成粮税,由奴隶变为百姓的居民,第一年减免粮税,但是第二年开始,需得足额按照三成上缴。

    如此做法,也是想让大秦的百姓看到,在大秦,还是有公平可寻,即使普通百姓,朝廷也非常重视。

    这么做,到底是否公平,刘禅也懒得去计较,就目前看来这也算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至少在朝廷赈济那些由奴隶转变为平民的时候,不至于让那些本就是百姓的人觉得不公平,或者趁机冒领赈济物资。

    “嗯!”刘禅点头道:“此法可行!”

    “谢父皇!”得到父皇的肯定,刘谭当然很开心。

    只要短时间将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然后均分给天下百姓,让老百姓都有田种,最多三五年,大秦王国就能走上正规。

    说完了民生,刘禅突然又道:“谭儿,为了让大秦长治久安,汝记住,除了这些民生大计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

    “请父皇明示!”刘谭来了兴致。

    “融合!”刘禅坚定的说出了两个字,这让刘谭愣了一下,似乎有些不太理解,问道:“何为融合?”

    “大秦虽然现在已经建国,但是在大秦百姓的眼里,汝这个国王终究是异族,是来自东方的汉人。”刘禅说道。

    “!!!”

    刘谭顿时一惊,他还真没有想过这件事情。

    “父皇!”刘谭显得有些慌张。

    罗马人是怎样,他还不是很了解,但是中原的汉人,却有一种种族信仰。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同的种族之间,难免会心生芥蒂。

    “所以父皇才说,要融合!”刘禅笑着说道:“想要让大秦的百姓没有异心,或者说让朝廷更加从容的统治,朝廷除了要真心为他们着想之外,还需要不断的对他们进行融合。”

    “大汉、大唐、大明、大秦!”刘禅看向刘谭,道:“从现在开始,四国加强交流,鼓励通婚,让汉人到大唐、大明、大秦来经商,来定居,让大唐、大明、大秦的百姓,去大汉经商,去定居,让四国百姓互相融合。”

    刘禅话音刚落,刘谭大喜道:“父皇英明,如此一来,用不了多久,四国百姓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没错!”刘禅点头道:“想要让大汉、大唐、大明、大秦四国千秋万代,就得让四国形成一个整体,让四国百姓不分彼此。”

    “父皇此计甚是英明,儿臣谨遵父皇旨意!”刘谭兴奋的说道:“明日儿臣就颁布这条政令。”

    “不可!”刘禅道。

    “为何?”刘谭顿时愣住。

    闻言,刘禅白了刘谭一眼,道:“汝这心急的脾气,是不是应该改一改?”说着瞪了儿子一眼,才道:“这事儿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得循序渐进,汝现在先让百姓稳定下来。”

    “诺!”刘谭道。

    本来觉得父皇说得很有道理,所以当即决定马上施行,可不想却被父皇泼了一盆冷水。

    看刘谭有些泄气的样子,刘禅又道:“接下来,父皇会将这事儿告诉谌儿、叡儿、和炎儿,先让汉唐明三国的百姓交融起来,也会让他们进入大秦,等到三国的百姓来得多了,汝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给他们一些优待政策,让他们留在大秦,然后再鼓励大秦的百姓,去其他三国经商往来。”

    这件事,刘禅在西征罗马时,就已经在琢磨了。

    灭亡罗马帝国,汉人统治的疆土横跨欧亚大陆,地域太广阔了,短时间或许不会发生什么麻烦,但是时间长了,或许四国就会分崩离析。

    这不是刘禅想要的结果。

    他也希望他打下的这个庞大的江山,可以延续更长的时间。

    如今大秦王国已经建立,现在就应该琢磨这个事情,从而让汉人建立的江山,可以千秋永固。

    这是刘禅的理想,他现在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比如汉唐明秦,全面推行汉语,这就是他实现这一理想的第一步,当有一天汉人、月氏人、波斯人、罗马人等,全部都使用汉语,也只会使用汉语,彼此之间的交流将会更加密切。

    如果再让四国的百姓相互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几十年,或许几百年后,这个世界就会减少一些芥蒂,多一些和睦共处。

    “回去休息吧!”

    不知不觉,父子俩已经聊到深夜,刘禅这才结束谈话,在刘谭临走之前,刘禅笑着道:“父皇会在罗马待上半年,半年后回返中原,汝就好好治理大秦王国。”

    ......

第454章:新罗马帝国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刘谭作为大秦国王,整日忙着大秦王国的治理,倒是作为父亲的刘禅,可是特别的忙碌。

    战斗——

    没错,他在战斗。

    虽然经历一年多的时间,明军占领了大半个罗马帝国,阿尔卑斯山以东,以及亚平宁半岛,已经全部归属大秦王国。

    但是,阿尔卑斯山以西的大片地区,却依然未被征服。

    就在刘谭在罗马治理大秦时,刘禅则率领一支由汉军、明军混编组成的十万联军,西出阿尔卑斯山。

    因为汉人建立的大秦王国,推行的政策,让西部的很多城邦原本想要归附大秦,但是得知大秦不但废除了奴隶制度,而且还要将天下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这可让那些原本想要投降的城邦,全都放弃了这个念头,而且这些城邦还联合在一起,组建了一个新的罗马帝国,并推举塔拉哥人西蒙尼斯担任国王,国都就定在塔拉哥的重镇托来多。

    大秦刚刚建国,这些罗马人就在西部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这对于新建立的大秦王国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因为本身大秦建国,就让一些罗马贵族富绅们有些不满意,因为大秦王国动了他们的利益,若是让他们知道西部有一个新的罗马帝国,他们必然会去联合他们,从而让大秦王国陷入危机。

    想要破除这个危机,唯有一法可破。

    灭掉这个新建立的罗马帝国,让那些罗马的贵族富绅们,都好好看看,敢与大汉为敌者,只有覆灭。

    于是刘禅这才率领大军又一次西征。

    此番西征,与之前有些不同,之前西征,主力主要来源于明军,最为先进的武器,也只有霹雳炮、火箭炮。

    但是这一次,刘谭西征时,带来了大量的汉王炮,同时刘禅又让刘炎从大明运来了不少的火箭炮、霹雳炮。

    拥有先进而恐怖的火炮,虽然新的罗马帝国,十分顽强,但是在勐烈的炮火攻击下,历时大半年的时间,刘禅率领的汉明联军,不但灭掉了新建立的罗马帝国,更是在公元260年3月初的时候,汉明联军捎带手,将更西一些的大不列颠群岛,也一并纳入到了大秦王国的版图当中。

    ...

    公元260年,5月19日。

    罗马西城外。

    百余艘战船已经停泊在海面上,数万明军皆已上船,在海滩边上,大秦国王刘谭率领大秦王国文武百官,整齐列队。

    “父皇!”

    刘谭噗通一声跪匐在地,泣声道:“儿臣从此不能常伴父皇身侧,望父皇千万保重龙体,以免儿臣挂心。”

    刘谭是真的很伤心,从此他虽为大秦王国的国王,但是却也要父母远隔万里,什么时候能再见双亲,他也不知道,毕竟大汉与大秦相隔实在是太遥远了。

    刘禅也有些动容,之前他真没有这个感觉,即使此前在富楼沙时,刘叡刘炎分别建国,但是刘禅走得也是非常的从容。

    或许是因为富楼沙与长安虽然相隔也很远,但是毕竟同属亚细亚洲,而且大唐与大汉相邻。

    可是现在不同,大秦王国远在欧罗巴洲,而大汉则在遥远的东方。

    “谭儿,快起来!”刘禅搀扶起儿子,宽慰道:“父皇会照顾好自己,汝无需担心;”说着他长叹一声,然后强忍着,没让眼泪流出,却是叮嘱道:“大秦建国不久,汝一定要勤政爱民,好生治理大秦王国。”

    说完,刘禅又将刘炎拉过来,将兄弟俩的手,放在一起然后说道:“大明与大秦互为邻邦,日后汝兄弟二人,一定要团结一心,互通有无,彼此照顾,懂否?”

    闻言,刘炎刘谭齐声应道:“儿臣谨遵父皇旨意!”

    “行了!”刘禅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着说道:“大秦与大汉虽然相隔数万里,但是也并非无路通行,父皇若是想你们了,自然会传你们回京。”

    “都是大男人,就别哭哭啼啼,让臣民们笑话!”

    说完,刘禅一摆手,转身就向战船上走去,刘炎与刘谭说了几句话后,也跟着父皇上了战船。

    “启航!”

    随着刘禅的一声令下,百余艘战船缓缓开动,海滩上的刘谭与大秦王国的文武百官,皆是齐声高喝道:

    “大汉皇帝陛下,万岁!”

    “大汉皇帝陛下,万岁!”

    听着大秦君臣的喊声,刘禅不停的向海滩挥手致意,直到海滩上的人影越来越小,他才叹息一声,与刘炎回返船舱。

    西征罗马帝国已经结束,刘禅需要回返中原。

    只是这一次回返,他没有带走刘谭带来的汉军,他把这支军队全部留给了刘谭,因为大秦王国建国不久,刘谭还需要自己的亲信部队。

    为了缩短行程,刘禅选择走海路,经地中海一路向东,然后进入大明王国。

    历时三个多月,刘禅刘炎的船队,于公元260年9月5日,抵达大明王国西部埃兰州萨迪斯城。

    萨迪斯城往北两百里,就是大秦王国东部边镇拜占庭。

    两年多前,刘禅与儿子刘炎,率领十万明军,就是从萨迪斯出兵北上,然后开始了征服罗马帝国的征程。

    时隔两年多,他们再次回到萨迪斯城。

    萨迪斯城主准备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在萨迪斯城刘禅一行只待了三天时间,然后便继续向东,朝大明王国国都泰西封而去。

    ...

    公元260年10月26日。

    泰西封城。

    一大早,整个泰西封城,就开始热闹起来。

    首先是泰西封的百姓,他们早早的来到街道两侧,在他们的前面是大明王国的禁卫军。

    辰时初刻。

    大明王国的文武百官,在丞相徐庶的带领下,急匆匆的来到西城门外。

    今天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大汉皇帝陛下,大明国王陛下,西征凯旋归来,作为大明王国的丞相,徐庶那是激动万分,他一直站在队列的最前方,紧张的看着远处的官道。

    在他旁边是两名中年贵妇。

    这俩贵妇不是别人,正是大汉王朝皇后张鸯,以及皇贵妃王元姬,她们是六年前随同天子刘禅从长安出发来到西域。

    这六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特别是最近这两三年,因为刘禅与刘炎领兵西征,她们只能住在泰西封王国,虽然她们知道明军拥有先进的武器,但是这两三年她们无时无刻不在担惊受怕。

    她们就等着今天,等着迎接皇帝平安归来。

    就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远处突然尘土飞扬,很快就听见了由远及近的马蹄声,王元姬立时对张鸯欢喜的说道:“姐姐,回来了,陛下他们回来了!”

    ......

第455章:孙权也死了

    回来了!

    回来了!

    就在众人的期盼中,刘禅与刘炎父子,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徐庶在泰西封城的西城外,为刘禅父子举行了隆重的迎驾仪式。

    “大汉万年!”

    “大汉皇帝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大汉皇帝陛下,万岁!”

    在数万大明军民的高呼声中,刘禅的銮驾开进了泰西封城。

    回到王宫,张鸯一脸的心疼,她道:“陛下此番西征,定是辛苦的紧,看陛下都瘦了。”

    “朕西征倒不辛苦!”刘禅笑着说道:“倒是思念鸯儿,让朕甚是辛苦。”

    “陛下!”张鸯已是中年妇人,刘禅突然这么一说,不由也是娇羞起来。

    “鸯儿!”

    “这两年过得可还好?”

    刘禅很关心他的皇后,本来带她到西域来,是为了让她见见世面,或者说就当是来一次海外旅行。

    可是事实却是,除了刚到泰西封后,刘禅领着她去了一趟罗马,然后就把她与王元姬丢在了泰西封。

    “谢陛下挂怀,鸯儿一切都好!”张鸯欠声道。

    “陛下!”张鸯突然好奇的问道:“罗马战事皆已平定否?”

    “当然!”刘禅笑道:“朕已经在罗马建立了大秦王国,由谭儿担任大秦国王。”

    “大秦?”张鸯闻言顿时愣住,过了半晌,却道:“陛下为何要建立一个前朝国号?”

    张鸯有些不明白,其实大秦王国的建立,她早就听说了,早在半年前,罗马就传回了消息,大汉皇帝已经征服罗马,然后在罗马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国号大秦。

    若说大明、大唐、张鸯还能接受,但是大秦...她一直都觉得有些奇怪,毕竟大汉王朝面前的王朝,就是由始皇帝嬴政创建的大秦王朝。

    “哈哈哈!”刘禅闻言哈哈大笑起来,轻轻一点张鸯的鼻尖问道:“难道大秦这个国号,不妥否?”

    “不妥!”张鸯肯定的点头道:“我大汉王朝,至高祖皇帝斩白蛇起义,最终推翻了暴秦,从而开创大汉四百年江山。”

    张鸯就是觉得,大秦这个国号很奇怪。

    一听着这个国号,就会联想到始皇帝的秦朝。

    只是,她不知道的是,刘禅当初封刘谭为秦王,就已经定下了这个西方王国的国号。

    还有就是,按照历史轨迹,中原至始皇帝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制大一统王朝,之后虽然也出现了不少的王朝。

    但是——

    在刘禅心里,他作为华夏子孙,最让他引以为傲的,只有秦汉唐明四个王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决定除大汉之外,新建三个王国,其国号就定为秦唐明。

    当然,历史上其实还有一个大宋,也是很繁荣的,只是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手段,以至于后期大宋活得极为窝囊,特别是靖康之耻,还有南宋偏居一隅等等。

    要不然,他或许还会建立一个大宋。

    至于最后一个王朝大清朝,也是一个大统一的王朝,但是毕竟不是汉人创造的王朝,他还是有些排斥。

    张鸯却并不理解。

    在她看来,秦朝是被汉朝灭掉的,如今汉人却在西方重新建立一个大秦,总感觉有些奇怪。

    “鸯儿不必多心!”刘禅笑着说道:“朕建立的大秦,非始皇帝的暴秦,而是我大汉盟邦国家。”

    “再说大秦王国的国王,是谭儿,是朕的儿子。”

    刘禅也不知道该如何跟张鸯解释,于是换了个话题,道:“鸯儿,我们离开中原已经六年了,鸯儿可有想念长安。”

    大秦王国已经建立,现在也不可能再去修改,当然,张鸯也就是好奇,当刘禅问及长安,她突然鼻子一酸,道:“六年了,不知长安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还有益儿,今年也该六岁了。”

    一说起长安,张鸯就是滔滔不绝。

    “是啊!”刘禅顿了一下,道:“我们离开长安时,益儿刚出生不久...”说着,刘禅也有些伤感起来。

    益儿是太子刘谌的长子刘益,六年前刘禅西巡时,刘益刚刚出生三个多月,这几年他一直忙于西征罗马,倒是忘了他已经是做爷爷的人了。

    “鸯儿!”刘禅道:“准备准备,过几天我们回京!”

    “真的?”张鸯有些欣喜。

    “当然!”刘禅肯定的道:“是该回去了,朕已经老了,打不动了,未来的天下,就留给儿子们吧,朕要回去享享天伦之乐了。”

    “再说了,丞相也老了!”刘禅说着,不由得摇了摇头:“还有南郑候,此番随朕西巡,也该带他回返中原了。”

    只是,刘禅这话刚一出口,张鸯却是一顿,面色有些沉重。

    “鸯儿!”刘禅不解的道:“你...怎么了?”

    没等刘禅说完,张鸯道:“陛下,您不知道吗?”

    “朕知道什么?”刘禅有些不解。

    “南郑候...南郑候去年就已经薨逝了!”张鸯道。

    “???”刘禅顿时愣住,过了半晌才问道:“鸯儿,你是说孙权已经死了?”

    “怎么没人告诉朕?”

    “丞相怎么没有告诉朕?”

    刘禅确实有些懵,这两年他忙着西征,并没有太过于关注泰西封这边的事情,而且大明王国,他是完全交给了刘炎他们治理。

    两三年前,刘禅率军出征时,孙权还随徐庶一起,亲自送刘禅刘炎出征,怎么现在他就没了。

    “丞相应该告诉过陛下!”张鸯道。

    第二天上午,泰西封王宫书房。

    “老臣参见陛下!”

    徐庶恭敬的向刘禅行了一礼,刘禅赶忙起身,上前扶起徐庶关切道:“丞相快些免礼,这里没有外人,丞相无需多礼。”

    “谢陛下!”

    刘禅随后搀扶着徐庶在一旁坐下,本来今天他是想问徐庶,为什么孙权死的时候,他不传书到军前。

    只是,在徐庶到来之前,他先问了儿子刘炎。

    据刘炎说,其实丞相是有过通报的,只是那时候大战在即,是他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丞相!”刘禅笑着道:“这些年丞相劳苦功高,在大明尽忠职守辅左炎儿,请受朕一拜。”

    刘禅说完,当即向徐庶躬身一礼,这个可把徐庶惊到了,也深为感动,急忙拜服道:“陛下,这是老臣应尽的本份,老臣不敢承受陛下大礼!”

    自古以来,只有臣拜君,哪有天子拜臣子的。

    只是,刘禅道:“丞相当得!丞相当得!”

    ......

第456章:儿孙满堂

    若论这个时代,刘禅最敬重的人,除了大汉丞相诸葛亮之外,就属大明丞相徐庶了。

    至从他二次归汉之后,先是协助诸葛亮,后又随刘禅西征萨珊、贵霜,然后留在泰西封辅左刘炎。

    那时候的刘炎,可只有十几岁。

    十几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在异域治理这么大一个王国,这些年大明能够这么快走上正规,徐庶功不可没。

    大礼之后,刘禅笑着说道:“丞相,朕决定过几日就回返长安...”说着,看向徐庶,道:“丞相就随朕一起回京吧。”

    一旁的刘炎,却有些不舍,道:“父皇,儿臣离不开丞相。”

    刘炎现在虽然已经二十五岁,但是这些年来,他已经习惯身边有徐庶这么一位忠厚的长者,有他在身边,他这个国王当得也轻松许多。

    此时刘禅要将徐庶带走,他自然是不愿意的。

    只是,刘禅瞪了他一眼,道:“汝现在已经二十五岁,应该自己治理自己的王国了,丞相年事已高,理当回返中原颐养天年。”

    “陛下!”徐庶刚欲开口,刘禅道:“丞相,您不用担心这小子,朕已经决定了,数日后,丞相随朕一起,回返长安。”

    “诺!”徐庶只得应诺。

    说徐庶不想回中原,那是假的,他这些年虽然身在大明,但是心一直都在中原的大汉。

    只是天子让他留守大明,他就必须得留守大明。

    况且大明现在也是大汉的邦国,严格来说,其实无论是大明还是大唐,亦或者新建立的大秦,都是大汉的附属王国。

    他也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可以让大明繁荣昌盛。

    刘炎虽然有些不舍得,但是父皇的话,他也不得不听,而且他也懂得一个道理——落叶归根。

    毕竟徐庶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他比诸葛亮还要大几岁。

    ...

    公元260年11月8日。

    结束西征的大汉皇帝刘禅,携同皇后张鸯、皇贵妃王元姬、大明丞相徐庶、云阳候曹芳等人离开了泰西封,踏上了回返中原的旅途。

    在他们之前,刘禅已经派出一队人马,提前出发,让他们先已一步赶往富楼沙,去接德妃曹绫,然后一起返回长安。

    此次回返长安的随行人员当中,除了随刘禅西巡的主要官员,还有一位特殊的人,那就是南郑候孙权。

    只是孙权于一年前就已经薨逝,当时按照大明的风俗,孙权采取了火葬,对于中原汉人来说,火葬这个时代,还并不普及。

    不过这个火葬,却是孙权自己临死前决定的。

    他说,这叫入乡随俗。

    此番回京,刘禅特别让孙权的骨灰,也一并随行。

    ...

    大汉兴汉二十二年(公元261年)七月二十六日。

    长安,城西三十里。

    八十岁高龄的大汉丞相诸葛亮,二十九岁的太子刘谌,以及大汉王朝皇室,文武百官,长安城周边数万百姓,早早就等候于官道两侧。

    当远处旌旗出现,皇帝仪仗队,整齐有序的迎了上去,这是皇帝应有的尊严,皇帝回京,牌面是必须要有的。

    刘禅自然是已经习惯,等到銮驾来到近前,他便携手皇后张鸯登上銮驾,然后浩浩荡荡的朝迎驾的臣民驶去。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刘禅的銮驾一路行驶,官道两侧百姓皆是齐声高喝,在这些长安百姓的眼里,这位大汉皇帝陛下,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君主。

    十七岁在成都登基,随后兵出子午谷,奇袭关中,接着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凉州、并州,后又打通西域通道,征服西域的两大强国,建立大明大唐两个王国,随后回身过来,灭吴伐魏统一中原,如今更是将大汉的疆域扩张到数万里之外的罗马帝国。

    从古至今,即使是始皇帝、高祖皇帝,武皇帝,也未能开创这么大的基业。

    若说武皇帝北征匈奴,让大汉达到鼎盛,那如今的大汉王朝岂是能用鼎盛可以形容。

    刘禅享受着万民的敬仰,他不断向两边的百姓挥手致意,直到来到朝臣们跟前,才停下銮驾。

    “鸯儿!”

    刘禅只是唤了一声,张鸯就非常识趣的走下銮驾,然后去往龙辇后面的鳯辇之上。

    “老臣拜见陛下!”

    诸葛亮上前正欲大礼参拜,可是刘禅急忙上前,搀扶起诸葛亮笑着说道:“相父不必多礼,相父不必多礼!”

    “朕回来了!”

    诸葛亮突然老泪纵横,因为刘禅的头上,也出现了些许白发,小阿斗也变成了老阿斗。

    “臣等恭迎陛下回京!”

    就在刘禅与诸葛亮说话间,一众文武大臣,皆是齐声拜道。

    刘禅微微抬手,道:“众卿平身!”

    接着,刘禅扶着诸葛亮道:“相父,随朕一同回京。”

    诸葛亮本欲拒绝,却也未能拗过刘禅,只得服从登上龙辇,在诸葛亮登上龙辇后,刘禅又将徐庶请上了龙辇。

    “谌儿!”

    刘禅登上龙辇后,高声唤道:“今日汝为父皇驾车!”

    “诺!”刘谌赶忙应诺,担任起了驾乘。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大队人马,就在百姓的欢呼声中,缓缓向大汉国都长安驶去。

    ...

    时隔近七年,再次回到熟悉的未央宫。

    刘禅这才感觉到——朕回家了。

    鸳鸯殿内。

    刘禅与皇后张鸯,安坐于御座上,而他们的面前,则是十余位男女青年,以及数名孩童。

    “儿臣拜见父皇、母后!”

    “拜见皇祖父、皇祖母!”

    这十余位男女青年,他们分别是太子刘谌、太子妃诸葛燕;秦王妃马香;汉阳长公主刘蓉玥、驸马诸葛瞻;东平公主刘斐、驸马张哲;宁国公主刘媛、驸马关毅;

    还有成平公主刘思、东安公主刘念、皇五子刘焕、皇六女刘乐。

    其中太子妃诸葛燕是丞相诸葛亮的幼女,秦王妃马香乃是镇东将军马岱的幼女;刘蓉玥的驸马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嫡长子,刘斐的驸马张哲是大唐王国大将军张包之子,刘媛的驸马关毅,则是大明王国大将军关兴的次子。

    皇五子刘焕,由贤妃鳯玘于兴汉十四年所生。

    皇六女刘乐,由美人萨米思于兴汉十五年所生。

    除了这十二名青年男女,还有五名孩童。

    他们分别是皇长孙刘益(太子刘谌之子),今年七岁;皇孙女刘美(太子刘谌之女),今年五岁;皇孙刘玉(皇长子刘谭之子),今年五岁。

    以及刘蓉玥与诸葛瞻的儿子诸葛星,今年四岁;刘斐与张哲的女儿张萍,今年三岁;刘媛与关毅的儿子关休,今年两岁。

    看着一屋子儿孙满堂,刘禅突然觉得,这一世穿越,还挺美的,若是放在前世,他哪能有如此之多的儿孙?

    况且,这还不是他全部的儿孙。

    ......

第457章:诸葛亮的请求

    因为除了屋内的这些儿孙之外,刘禅还有皇长子刘谭、皇三子刘炎、皇四子刘叡,他们三人现在都已经不在大汉,分别担任大秦、大明、大唐的国王。

    其实此番罗马战事结束后,刘禅就已经知道,皇三子大明国王刘炎,已有一儿三女,长子刘嵩今年四岁、长女刘瑶今年五岁、次女刘兰今年四岁、三女刘芸今年也是四岁,刘炎共计纳有一位王后,四位王妃,她们都是波斯人。

    然后就是皇四子刘叡,大唐这些年相对稳定,刘叡先后纳了一位王后,八位王妃,所以他的孩子最多。

    刘叡共有两子四女,分别是长子刘蒙今年五岁、次子刘祎今年四岁、长女刘娟今年五岁、次女刘琴今年四岁、三女刘珍今年三岁、四女刘珠今年三岁。

    如果这些孩子,现在全部在长安,刘禅突然觉得,这一大家子可真就是人丁兴旺了。

    只是——

    高兴之余,刘禅也有些伤感。

    这些儿孙当中比如皇五子刘焕、皇六女刘乐,他就觉得有些亏欠,因为他们出生时,大汉正忙于灭吴伐魏的战事,以至于到今天为止,刘禅也还没有给他们进行封赐。

    至于这些皇孙们,他就更加觉得亏欠他们了。

    因为除了皇长孙刘益出生的时候,他还在长安,他见过这小家伙之外,其他的孙儿孙女,外孙外孙女们,今天他也是第一次与他们见面。

    至于刘叡的那六个孩子,他更是到现在也都没有见过一面。

    唉——

    或许这就是帝王吧。

    “都免礼吧!”刘禅微微抬手,最后看向七岁的刘益,招了招手,笑着道:“益儿留下,你们都下去休息去吧,朕与益儿说会儿话。”

    “诺!”

    众皇子公主皇孙们,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然后缓步退了出去,他们当中,很多人,都算是第一次见刘禅。

    等到众人离开后,刘禅拉着刘益的手,笑着道:“益儿这些年,可有想念皇祖父?”

    “嗯!”刘益乖巧的点了点头,道:“益儿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皇祖父,期盼着皇祖父早日凯旋归来。”

    “哈哈哈!”刘禅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的张鸯也是笑呵呵的道:“我们的益儿长大了,都学会说哄皇祖父高兴的话儿了。”

    “皇祖母!”刘益摆了摆手,道:“益儿说的都是真话,父王跟母妃,时常给益儿讲皇祖父的事情,只是...”说着,他似乎有些遗憾的样子,道:“只是,皇祖父西征时,益儿刚刚出生不久,未能亲耳聆听皇祖父的教诲。”

    “哦!”刘禅闻言,来了兴致,问道:“益儿想听皇祖父教诲些什么呢?”

    “嗯——”刘益似乎没有想到,皇祖父会突然问这个,略加思索后,笑着说道:“皇祖父说什么都行,益儿都愿意听。”

    “好孩子!”刘禅很满意,然后将刘益拉倒身边坐下,然后才笑着说道:“那,皇祖父就考考益儿可好?”

    “好!”刘益答道。

    “为君者,当以何为本?”刘禅问道。

    只是,他的问题刚一说出,似乎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过分了,毕竟刘益现在也只有七岁,这个时候,就问他君王之道,是不是问题问得有些复杂。

    但是——

    没办法,他已经习惯了。

    这些年,每当与几个皇子坐在一起闲聊时,他问得最多的也就是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希望几个儿子,都能成为一代明君。

    只是,刘益闻言,笑着说道:“回皇祖父,此事父王教过益儿,为君者,当以民为本,父王说,皇祖父就是因为以民为本,所以才开创了我大汉这盛世基业。”

    本来还以为会难住孙儿,却不想刘益不但回答了问题,而且还将他这个皇祖父好好的吹捧了一番。

    儿孙膝下绕,这是人到晚年,最为幸福的日子。

    刘禅与刘益说了很多话,也是通过与嫡孙的一番谈话,刘禅对于大汉的未来,更加的放心起来。

    后继有人矣。

    ...

    重回长安,刘禅休息了三日,才又一次出现在前殿,举行他东归的第一次朝会。

    这样的朝会,以前举办过很多次。

    几乎每一次征伐,或者出巡之后,都会举办一次。

    平常的五日一朝,每次持续时间都不会太长,除非遇到大事情,比如说准备对外用兵,或者是敌军压境,否则每次朝会基本上都会在两个时辰内结束。

    今天却不同,从辰时开始,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时辰,但是还没有要散朝的意思。

    前面两个时辰,主要是各部尚书,朝廷主要官员,向皇帝汇报目前大汉朝廷的事务,比如三国统一之后,大汉对于魏吴两地的治理。

    经过七年的努力,中原大地已经恢复生机,老百姓经历了数十年的战火摧残,终于可以回到和平的岁月。

    朝廷为了安抚魏吴两地百姓,免去了魏吴两地百姓两年的赋税,然后鼓励老百姓全力投入生产。

    只减免魏吴两地赋税,益雍凉并四州的百姓,或许会觉得非常的不公平,因为都是大汉的百姓,凭什么魏吴两地百姓,可以减免赋税,而益雍凉并四州,却需要足额缴纳。

    大汉提倡公平公正,为了避免政策的失衡,导致百姓生怨。

    在魏吴两地减免政策结束,又免去了益雍凉并四州百姓赋税两年,之前没有减免,那是因为大汉这么大一个王朝,如果全天下同时减免,朝廷再有钱,也会被掏空。

    错开减免,朝廷也就有了腾挪的空间。

    除了税负方面,太子刘谌非常重视教育,在三国统一之后,刘禅西征期间,他更是在全国新增五千多家官办书院,以此让全国的百姓,都能够进入书院学习,从而为朝廷培养更多的有用之人。

    不过,对于书院刘谌也做出了一些改革,除了常见的诗书史籍这些常见的学科之外,他同时也开设了诸如造纸、制糖、酿酒,冶炼等等学科。

    这可是开创了一个历史先河,以往这些都得找老师傅拜师学艺,如今朝廷书院开设这些学科,只需缴纳学费,就能学到技术。

    而且,为了让大汉更加的繁荣昌盛,刘谌同时在全国各地,又创办了数百间,不同类型的作坊。

    有了这些作坊,那些学到技术的学子,就可以直接进入作坊工作,从而赚取相应的收入。

    这可是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

    要知道,东西两汉,都是重农抑商,这个时代,对于经商的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

    即使你很有钱,如果你商贾,那你的地位就是最低的。

    但是刘谌作为太子,大汉王朝的储君,他却在大力振兴商业发展,鼓励百姓经商谋取财富。

    经过五六年的发展,目前大汉王朝的主要财富来源,就是由各种商业产业提供。

    其中尤以制盐、制糖、冶炼、造纸、纺织等产业,全由朝廷开办作坊生产,然后统一投放市场,同时朝廷设立商贾部,设尚书一人,副尚书三人,其余官员若干。

    商贾部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控全国的商业,比如商业税收的制定,以及征集,还有就是对周边各国的贸易交易,都由商贾部负责。

    刘禅听着大臣们林林总总的汇报,他是越听越是兴奋,同时也对太子刘谌竖起了大拇指。

    谌儿类朕。

    谌儿类朕也。

    听完这些诸事汇报,已经两个时辰过去。

    归根结底,中原大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是朝廷的国库里有钱,老百姓的家里有粮。

    这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数十年混战的国家,可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太子刘谌的才能,超出了刘禅的预期。

    当初西巡时,他给刘谌定下的任务是,加快中原大地的生产恢复,让百姓尽早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只要能够完成这几项任务,刘禅就觉得,刘谌这个太子那就是非常的合格,反之就得好好学习学习,毕竟将来他要成为这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

    可是现在——

    他不但提前完成了这些任务,还提前加快了帝国的发展,如此这般,刘禅觉得,在他百年之后,他可以安安心心的,将大汉王朝交到太子刘禅的手里了。

    做完这些汇报,刘禅估摸着,这场朝会,应该也快要到尾声了吧,这两个多时辰坐下来,还是有些难受,他已经很久没有坐这么久,或者听这么久的朝廷政务。

    朕乏了——

    可是,就在刘禅以为这场朝会应该很快就会结束,丞相诸葛亮却缓缓出列,躬身道:“启奏陛下,老臣有本启奏!”

    ‘咦...’刘禅愣了一下,看向诸葛亮,心说道:‘相父还有什么事情要说呢?难道...’想到这里,刘禅突然顿住,缓缓说道:“相父,请讲!”

    “陛下!”诸葛亮朗声道:“我大汉至桓灵二帝天下大乱开始,直到陛下攻灭曹魏,前后历经数十年,这几十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呼——

    刘禅闻言,长舒一口气。

    刚才当诸葛亮出列时,他还以为诸葛亮又要向他请辞,因为在七年前,三国统一之后,他就曾经提出过卸官回归乡林。

    此时听到他说这个,不由轻松了许多。

    因为,如果他真的提出辞呈,刘禅已经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为什么?

    因为,诸葛亮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他已经为大汉奉献了一生,是该好好休息休息,也该享受享受天伦之乐了。

    “陛下!”诸葛亮接着说道:“天下重回太平,皆是因为先帝仁善,陛下英明神武,才让极尽崩塌的大汉,得以延续。”

    哟呵!

    刘禅突然有些激动。

    丞相这可是第一次如此郑重的夸朕,虽然他不喜欢熘须拍马,但是面对诸葛亮的夸赞,刘禅却是非常的受用。

    因为诸葛亮一般不夸人,只要是他夸的,那就证明这事儿确实值得称道。

    刘禅没有说话,安静的聆听着,诸葛亮突然大礼参拜,这可将刘禅吓了一大跳,急忙站起说道:“相父,有话直言即可,勿须大礼。”

    诸葛亮没有停止,他依然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才说道:“今天下已定,四夷皆已宾服,民物阜丰,老臣请旨,恭请陛下,封禅泰山,刻石以纪功德,垂之于万世。”

    诸葛亮话音刚落,刘禅顿时愣住了。

    封禅泰山?

    这四个字,看似简短,但是分量却极重。

    因为至秦始皇统一华夏,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开始,直至清朝宣统皇帝为止,华夏大地上,前后共计出现过四百二十二位皇帝。

    但是这四百二十二位皇帝,却只有六位皇帝举行过泰山封禅。

    他们分别是: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汉光武帝——刘秀

    唐高宗——李治

    唐玄宗——李隆基

    宋真宗——赵恒

    泰山封禅,这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不是一般的帝王,轻易敢于效彷的事情。

    这得是有功于天下,或者开创了盛世王朝的明君,才有资格做这件事情。

    比如上述六位皇帝中,前五位在位时,要么是功在千秋,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始皇,要么是开创大汉盛世,打得匈奴找不着北的汉武帝,以及延续汉祚江山的汉光武帝刘秀。

    至于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没有开疆拓土,但是其在位时期,大唐也正处于太平盛世。

    所以以上五位皇帝,他们举行泰山封禅,自然是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们有这个资格。

    只是——

    最后一位,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将本来是盛世明君,祭祀天地的一个重要活动,愣是整成了一个贬义的活动。

    为什么呢?

    因为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大宋王朝,并不是太平盛世,而且真宗还在大胜之时,选择与辽国议和。

    如果只是以胜者之资,与邻国达成和议,到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获胜的大宋,最终达成的澶渊之盟,却是以辽宋为兄弟之国,大宋每年送给辽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代价。

    打赢了的一方,还得给战败的一方纳贡,这算是什么和议?

    但是——

    宋真宗赵恒,却以此为功,举行了封禅泰山大典。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至宋朝之后,再无君王举行泰山封禅,那怕是出生比汉高祖刘邦还低微,但是却建立了强大的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章,清朝康熙皇帝,还有那个自诩十全老人,却喜欢到处涂鸦的乾隆皇帝,他们都未曾封禅泰山。

    因为就连宋真宗这样的皇帝,都能举行泰山封禅,后世之君若继续封禅泰山,岂不是自降身份,要与宋真宗这种皇帝为伍乎?

    因此,至宋朝之后,再无帝王封禅泰山。

    可是,此时诸葛亮请求封禅泰山,刘禅突然愣住了。

    ......

第458章:无祥瑞不封禅

    当了三十多年皇帝,统一中原,开拓西域,刘禅自己觉得他的确也有封禅泰山的资格,况且这本就是一个帝王,最高的荣耀。

    只是,他缓缓道:“相父,朕虽有微功,但这一切都是仰仗诸位爱卿...”刘禅故意停顿了一下,看向大殿上的文武百官才说道:“是因为诸位爱卿的鼎力辅助,才有今日之功。”

    “封禅泰山,当属盛世君王所为!”刘禅笑道:“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此事容后再议吧!”

    拒绝!

    刘禅以现在天下初定,并非盛世王朝为由,婉拒了丞相诸葛亮的封禅泰山请求。

    而且,他也没有给丞相继续劝谏的机会,朗声道:“退朝!”

    散朝之后,刘禅回到宣室殿。

    对于眼下大汉的发展,他是很满意的,至少他不用担心后继无人,太子刘谌愈发成熟,这也让他有了放手的心思。

    另一边,大臣们散朝之后,都是三三两两的议论着。

    其中丞相府内。

    徐庶重回长安,天子刘禅并未给他委派官职,不过他在朝堂上的地位,依然并未改变,散朝之后他就来到了丞相府。

    “元直啊!”诸葛亮微微皱眉,道:“如今天下已定,陛下开拓的疆域,远胜历代帝王,此时理应封禅泰山,此举也是安民之举,为何陛下不允?”

    诸葛亮觉得,就以大汉现在这番光景,若是刘禅都没有资格封禅泰山,这历代君王,谁又有资格封禅?

    秦始皇?

    呵呵,不过也只是横扫六合耳。

    武皇帝?

    呵呵,蒙阴高祖、景帝历代先帝文文治武功,到武皇帝时大汉民富兵强,又加良将出世,才北击匈奴,奠定大汉四百年基业。

    但是——

    当今天子登基时,大汉王朝只不过是一个偏居益州的小朝廷,外有强大的曹魏,以及虎视眈眈的东吴,内有南中等地不服管束。

    就是在这样一个极为不利的局面下,天子兵出子午谷,一战定关中,让大汉从汉魏吴最弱的一方,快速转变成可以与曹魏一争天下的势头。

    再后来,定凉州、通西域、平并州,更是成为三国当中最为强大的一方,以及后来的西征灭萨珊,贵霜,建立两个强大的汉人王国,让大汉一举成为汉人从不敢想象的强大帝国。

    最后一举攻灭东吴和曹魏,实现先帝一统中原的夙愿,即使就到此处,天子刘禅的文治武功,也是空前绝后,更何况不久前又将更西方的罗马帝国,变成一个新的汉人王国。

    除了这些武功方面,在文治上,天子也非常出众,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办书院,推行新型货币。

    改良制盐技术、酿酒技术、造纸技术、发明火药,三弓床弩等等。

    若无这些新式发明,大汉即使倾尽所有,也很难达到现在的高度,如今天下已定,不正是封禅泰山,以此彰显王朝威严的时候吗?

    徐庶闻言,笑了笑,道:“哈哈哈,丞相啊,您还不得不服老哦,殊不知君王需三请三让,方可成礼乎?”

    “陛下功在千秋,岂是历代帝王可比?”徐庶又道:“但是陛下崇尚古礼,我看陛下不是不愿封禅泰山,而是需得按照古礼那样三让三请,陛下方可应允!”

    徐庶话音刚落,诸葛亮立时摇了摇头,也是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老了,老了,我等皆已老矣,亮自必管仲乐毅,如今不想却犯了一个低级失误,忘了这古礼矣。”

    “哈哈哈!”徐庶闻言也是笑了。

    “元直啊!”诸葛亮又道:“重回长安,日子过得清闲自在,让亮好生羡慕...唉!”说着,他长叹一声,然后道:“等到封禅泰山事成,亮即向陛下请辞,也与元直这般,享享清福。”

    “哦???”徐庶故意说道:“丞相有此想法?”

    “当然!”诸葛亮肯定的道:“昔日先帝驾幸草庐时,亮曾有言先帝,待他日成功之时,亮自当归隐田园。”

    这件事,徐庶自然知道,他本就是诸葛亮昔日好友,又怎会不知他的性格,如今再造乾坤,正是功成身退的绝佳时机。

    不过,徐庶却顿了顿,问道:“丞相,不知昔日先帝驾幸草庐时,丞相可曾想过有今日之隆乎?”

    换作是以前,徐庶是绝对不会问这个,因为他知道诸葛亮的性格,若是在未成事之前,问及这个,会让诸葛亮觉得,他是对复兴汉室存怀疑态度。

    当然,徐庶从未怀疑过。

    即使他觉得不可为,他也会全力以赴。

    这一点,他与诸葛亮基本相同。

    听到徐庶如此问,诸葛亮羽扇轻轻摇晃几下,反问道:“那元直昔日,可想过今日之隆乎?”

    “未有!”徐庶肯定的回答。

    “哈哈哈!”徐庶话音刚落,诸葛亮呵呵笑道:“知亮者元直也,昔日隆中之时,亮虽自比管仲乐毅,殊不知即使管仲乐毅在世,想要扭转乾坤,也非易事,况亮乎?”

    哟呵!

    徐庶顿时大惊,这可不像诸葛卧龙。

    换作他年轻时,他只会觉得自己比管仲乐毅更强,但是今日这话,意思就很明显嘛,他觉得自己不如管仲乐毅。

    或许是年龄大了,没有了那份傲骨。

    “丞相!”徐庶又道:“虽然你我昔日,都未曾想过今日之隆,但是事实却是,我们都做到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饮了一口茶水,才笑着说道:“庆幸你我,得遇一明主也!”

    “哈哈哈!”诸葛亮也是朗声笑道。

    “元直所言极是,若只有先帝,而无当今天子!”诸葛亮说着向未央宫方向,攻击的一拱手,然后道:“我大汉想要达到今日这般高度,难如登天。”

    这一点,诸葛亮是深信不疑的。

    先帝刘备虽然仁善,而且身边有关张赵马黄,这些能征善战的大将辅左,但若没有当今天子的特殊奇遇,即使他们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扭转乾坤。

    这事儿,诸葛亮没有对任何人提及过。

    即使他夫人黄月英,他也没有说过。

    天子曾梦游未来,获得了先知先觉的能力,以及掌握了未来才有的一些硬核科技,比如三弓床弩、火药等。

    若无这些,别说在西方建立三个汉人的王国,若能将大汉的势力扩张到关中,已经是他们这代人,能做到的极限。

    俩人闲聊了好一阵,徐庶突然有些好奇的问道:“丞相,他日归隐后,意欲何往?”

    因为在此之前,诸葛亮说了等待封禅泰山之后,就向天子请辞归隐田园,但是他准备去哪儿?

    因为这是徐庶现在正在琢磨的事情。

    “从那里来,回那里去!”

    诸葛亮的答桉非常简单,但是徐庶却是摆了摆手,道:“丞相,以您今日今时在大汉的地位,就算重回隆中,也难得清闲。”

    昔日出山前,可以清闲的躬耕。

    但是现在,就算退隐。

    焉能获得清闲?

    “不知元直有何高见?”诸葛亮自然认可徐庶的话,他现在归隐隆中,周边官员时常来回拜访,这与在长安有何不同,这不是他想要的清闲。

    徐庶还真在琢磨这个事情,从离开泰西封开始,他就在琢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应该在何处渡过。

    他可以在长安享受晚年,凭借他对天子的了解,刘禅自然会善待他们这些老臣,他不用担心任何问题。

    只是,他真的不想继续过这样的日子。

    他看了诸葛亮一眼,笑道:“庶却有一个好去处,正愁无伴,若是丞相有兴趣,我们可以结伴归隐这处好自在。”

    “哦???”诸葛亮顿时一惊,原来这家伙已经选好了归隐的去处,惊喜的问道:“元直所言何处?”

    徐庶笑了笑,道:“成帝时,南昌尉梅福来卸职归隐,曾寻得一处仙山,时常上山采药炼制丹药,人言那山景致宜人,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为——梅岑山。”

    “梅岑山?”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他当然听过这座山,这山名也是因为梅福来曾在此归隐炼丹,所以以其姓命名,在梅福来归隐梅岑山之前,此山隶属于甬东群岛,并无人烟。

    “正是!”徐庶点头道:“若不是丞相今日上言封禅泰山,庶今日必向陛下请辞,前往梅岑山隐居。”

    “好你个徐元直!”诸葛亮生气道:“有此仙境福地,汝竟然意欲独享,亏我一直视汝为知己,错付矣,错付矣!”

    “哈哈哈!”徐庶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五日后,有逢五日一朝的朝会,这一日的朝会,奏事不多,等到诸事奏毕,丞相旧事重提,又一次向刘禅提出,虽然现在天下初定,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大汉已经日益强盛,理应封禅泰山,告天祭地,以求大汉千秋万代。

    封禅泰山,是为了大汉千秋万代,这好像刘禅没有拒绝的理由,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刘禅依然婉拒了。

    按照他的话说,古时但凡封禅泰山,天下必出祥瑞,无祥瑞现象,说明老天爷的意思,咱们还得继续努力,封禅泰山,还是免了吧。

    这套说辞,刘禅当然很是熟悉。

    毕竟他可是二世为人,这多出的两千年的历史,他可是清清楚楚,历次封禅泰山,都需要有祥瑞出现,以彰显皇帝功德感动上天。

    比如最后一位,也是后世君王不愿与其为伍的宋真宗,他为了能够封禅泰山,不惜认为制造祥瑞,也要达成最终泰山封禅。

    当然,这些所谓的祥瑞,在这些古人看来,那就是祥瑞。

    但是在刘禅这个穿越者这里,这古人的祥瑞,绝大多数,都是认为制造的,比如什么“陈胜王!”还是“赤帝子白帝子!”

    这些都是认为制造的,看过《楚汉传奇》《神话》等等影视剧的观众朋友们,都看到过,吕雉深更半夜装神弄鬼,在那鬼哭狼嚎,制造出一出什么赤帝子白帝子。

    不过这些古人,他们就信这个。

    还有就是,刘禅二次拒绝封禅泰山,并非是他真的不想封禅泰山,而是他得遵循古礼,三请三让,既然诸葛亮提出了这个请求,即使他如何拒绝,相信诸葛亮还会继续来。

    咱们就配合着演演戏,等到第三次催请,朕再勉为其难的答应也不迟,能封禅一次泰山,也算是对朕这一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

    大汉兴汉二十二年(公元261年)九月初九。

    东来郡。

    青柚县,香橼村。

    “出大事了!”

    “出大事了!”

    村口一个青年,一边向村子里狂奔,一边高声叫喊道。

    “虎子,汝在那里鬼叫什么?”

    “出了何事,让汝如此大惊小怪?”

    香橼村里正韩铁成没好气吼道:“汝不好好干活,大惊小怪作甚?”

    “二叔!”韩虎停下,上气不接下气的道:“出大事了!”

    就在韩虎与韩铁成说话间,附近的村民都围了过来。

    “出什么事了?虎子!”

    “莫不是山里的虎豹又出来了?”

    香橼村北靠大山,山里时常有虎豹出没,只是它们大多数在深山,极少靠近人类村落,偶尔靠近,对于村民来说,就是大事情了。

    “不是不是!”韩虎连忙摆手道:“没有什么虎豹,我刚才在地里锄地呢,但是锄着锄着,碰到了一块特别硬的东西。”

    “硬的东西?”

    村民有些好奇,心说地里能有什么硬的东西,莫不是石头吧,这附近到处都是山,山里有石头,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但是,韩虎是里正韩铁成的侄子,前些年还当过兵,不像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如今天下安定,对于一些在战场上受过伤,或者是腿脚不方便,家中有年老父母需要赡养的,朝廷会给予一定的抚恤金,然后让他们回乡赡养父母。

    韩虎,就是其中一员。

    本来韩虎原来是大魏东海国的郡兵,后来大汉统一天下,韩虎便随郡守一起归降汉军。

    归降后,韩虎依然是东海国的郡兵,身份地位并未有什么改变,要说改变,唯一改变的,或许就是他们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到两元银币的俸禄。

    以前在魏国当兵,更多的是领粮食,以及一些物资。

    如今大汉一统天下,很快大汉的钱币也开始全国推行,铜币、银币、金币,是大汉现在的市场货币,刚一推向市场,就得到了魏吴两地百姓的认可。

    因为大汉这种新钱币,不像以前的那些钱币,名不副实。

    用钱币进行交易,就更加方便直接。

    只是,韩虎曾经在战场上受过上,他的左大腿曾被刀剑伤过,后来虽然经过了医治,但是走起路来,还是有些不方便。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得到了五十元银币,获得回归乡里,然后还分到了一些田地。

    因为这层关系,所以村民们对他说的话,还是相对比较信任的,相信他肯定不会因为一块石头,在这里大惊小怪。

    “去看看!”韩铁成见村民们都好奇,当即让韩虎带领大火去看看,看看地里的硬东西,到底是何物?

    ......

第459章:天降祥瑞

    村民们跟着韩虎到了地理,所有人都愣住了,韩虎确实没有撒谎,韩虎指着地里的黑东西,说道:“就是这个,你们看!”

    顺着韩虎手指的方向,在地下约莫一米左右的地方,此时只是露出了一部分,并未整体露出来。

    “里正!这是麻东西?”

    一个村民有些紧张的问道。

    这庄稼地里,怎么会有这么一个黑湖湖的东西。

    其他村民也是有些紧张,他们不自觉的向后退了几步。

    老里正看了看,然后道:“怕啥,想知道是啥东西,挖出来看一下就好了嘛。”说着对韩虎道:“虎子,你带几个人,把它挖出来看看,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韩虎当过兵,打过仗,算是村里胆子比较大的人了,但是还是本能的有些胆怯,不过在里正的命令下,他还是操起了锄头。

    “挖!”

    韩虎的一声挖,其他村民都是向外围退了退,但是眼神却都始终锁定着那黑东西。

    韩虎与三个年轻小伙子,挥舞着锄头,一点一点的清理,逐渐这黑乎乎的东西,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还以为是什么东西呢!”

    “不就是一块石碑嘛!”

    “石碑?”

    里正走上前,看了一眼,的确是石碑,只是这石碑好像被大火焚烧过,所以之前大伙儿看到的是一个黑湖湖的东西。

    “这上面有图桉!”韩虎蹲下看了一眼,有些惊讶的说道:“这图桉还挺好看,像是云纹。”

    “这是背面!”韩铁成看了一眼,没好气的道:“再来几个人搭把手,把它挖出来看看。”

    “得勒!”

    几个中年村民,此时知道是块石碑,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七八个村民一起,将深埋底下一米多地方的石碑,折腾了一炷香的时间,终于把它给搬了出来。

    石碑高约两米,宽不足一米,厚三尺。

    “哟喂,这石碑还挺高大的。”

    “是啊,是啊!”

    “这下面...这下面莫不是埋了个古墓?”一个年长的村民看着石碑有些好奇的问道,但是问完他有些疑惑的道:“但是从未听说过,俺们村子里,有古墓啊。”

    “李叔!”韩虎笑着说道:“俺们不知道,不代表以前这里就没有不是,说不定是很古老的时候呢?”

    “对对对,虎子说得对。”李叔呵呵笑了起来。

    李叔与韩虎说话的时候,里正韩铁成却在忙着捣鼓石碑,石碑被严重的烧过,而且又是埋在地里,即使背面的图桉,也得是清理之后,才能看见。

    韩里正对背面的图桉,没什么兴趣,他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读书人,懂得也比较多,所以才能当上里正。

    此刻其他村民都围在韩铁成身后,看他在那里一点一点的清理石碑上的污垢,都有些期待,都想知道这石碑的来路。

    “怎么样?”

    “看出来了吗?”

    李叔也凑了过来,韩铁成清理出来了一块地方,但却是皱了皱眉头,说道:“老李,汝来看看,这是什么文字?”

    韩铁成是村里文化比较高的了,他这话的意思,他也认不得这上面的文字,这...李叔闻言凑上前,看了看。

    “大篆?”说着,他又摇了摇头:“又不像是大篆体。”

    “莫不是齐文?”突然一个人试探着问道。

    等所有人回身看去,此人二十岁左右,他叫张士,平时不怎么爱与人交流,文化就更谈不上了,从小就没读过书。

    张士澹澹的道:“我们这里,古时是齐国之地,或许这石碑上的文字,是齐国时留下的。”

    张士的话音刚落,首先是韩铁成微微点头,他道:“张士说得有些道理,最近几百年的事情,我们这些老人,或多或少都是听过一些,确实没有听说过,这几百年这里埋过什么大人物。”

    李叔也是附和道:“若是秦朝以前的事情,我们知道的确实不多;”说着,他看向韩铁成,道:“里正,县尉精通古籍,或许他能认识这古文,不如将这石碑,送去县衙?”

    听说这石碑是秦以前的,村民们是既惊喜又茫然。

    如果这石碑真的是秦以前的,那说不定这下面还有一个巨大的古墓,如果把它挖开,香橼村的人可就大发了。

    但是——

    这件事需得里正带头,他们才敢干,要不然私下挖古墓,这可是要杀头的重罪,按大汉律——挖坟掘墓者死。

    “好!”韩铁成答应道:“虎子,马上去弄辆马车,现在就将这石碑送到县里去,这是件大事情。”

    很快,韩虎找来一辆马车,在村民们齐心协力下,才将这块石碑弄上马车,接着就在里正韩铁成,还有李叔、韩虎等十余位村民的护送下,朝青柚县而去。

    三天后。

    青柚县。

    县衙内。

    石碑已经被洗刷干净,石碑有些老旧,因为明显是被大火焚烧过,还留着被火烧过的痕迹,不过石碑上的图纹却是清晰可见。

    县尉姜同围着石碑转了好几圈,县衙的一众官员,还有香橼村的村民们,都是紧张的看着他,希望他能给出一个答桉。

    这石碑,到底是什么来路。

    香橼村,到底有没有古墓。

    俄顷,姜同大喜的说道:“大造化,大造化。”

    “姜县尉!”一个中年官员,似乎有些激动的样子,问道:“可已识得此碑铭文?”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降了姜同,他们也把希望寄托到了他的身上,因为这石碑上的文字,香橼村没人认识,县衙的人基本也都不认识,所有人都觉得,这碑至少也是春秋战国的东西。

    若是春秋战国的东西,这石碑上的文字,极有可能就是当时齐国的文字。

    如果真的是齐国的文字,在这青柚县,或许就只有姜同能够看得懂了。

    为什么呢?

    因为姜同的祖上,可是出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姜同的祖先不是别人,正是兴周八百年之姜尚是也。

    姜太公的后人,所以他从小喜欢研究一些春秋战国时的东西,也懂得一些古齐国的文字。

    “姜县尉,快说说!”众人都来了兴趣,因为姜同刚才已经说了,大造化大造化,若是他认不得这上面的文字,他肯定不会如此激动。

    “诸位!”姜同首先看向韩铁成等香橼村的村民,像是羡慕又像是感谢的样子说道:“本官不但识得这碑上的文字,而且还知道此碑为何人所留。”

    “是何人?”韩铁成有些激动起来。

    他们原本只是想知道,这石碑是什么来路,如今姜同说他不但认识石碑上的文字,而且都知道这石碑是何人所留。

    看着众人都是期待的模样,姜同笑呵呵的道:“此碑不是他人所留,正是兴周八百年,姜某的先祖姜尚是也。”

    呵——

    这下可是震惊了所有人。

    此碑乃是助周灭商的太公姜尚所留。

    “姜县尉,您就别卖关子了;”县长陈耀是个急性子,得知是姜子牙留下的石碑,当然也是有些激动,他追问道:“太公在碑文上所留文字为何意?”

    知道了是姜子牙留下的石碑,所有人当然都希望知道,姜子牙在这石碑上,都写了什么。

    姜同向陈耀微微拱手,然后大喜道:“县公,此乃天降祥瑞矣!大祥瑞矣!”

    “哦???”陈耀顿时大惊,问道:“请姜县尉明示!”

    所有人也都一脸期待的看向姜同。

    “圣祖三续汉国祚,封禅泰山延万载!”

    姜同手指石碑,一字一句的念完石碑上的文字,没有少念或者多念一个字,石碑的正中间是竖着的两排文字,每排七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念完中间的十四个字,姜同指向一旁的三个小字,念道:“姜尚字!”

    等到姜同念完石碑上的文字,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圣祖三续汉国祚,封禅泰山延万载。

    “圣祖?”陈耀微微皱眉,突然又大喜的道:“圣祖,莫非是指当今天子?”说着,他看向众人,道:“自高祖斩白蛇起义推翻暴秦,建立大汉王朝,历十二帝,至王莽篡权...世祖光武皇帝推翻王莽的新朝,再续大汉,至献帝时曹魏篡国...当今天子一统中原,当是三续大汉。”

    陈耀是县长,而且他说得也非常有道理,石碑上的文字也写得清清楚楚——圣祖三续汉国祚,也就是有一个圣祖皇帝,第三次延续了汉朝国祚。

    从古至今,并无第二人,仅当今天子符合。

    因为在此之前,大汉至高祖刘邦建立,到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的时候,其实大汉已经算是灭亡过一次,只是后来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又推翻了王莽的新朝,又建立了大汉王朝,而且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本就是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因此世祖光武皇帝建立的大汉,可算作再续大汉国祚。

    如今的大汉,是昭烈皇帝刘备于建安二十六年,在成都宣布嗣武二祖(继承刘邦、刘秀)登基称帝,国号大汉,改元章武,是为烈祖皇帝。

    先主刘备乃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而当今天子刘禅为先主之子,也当属景帝后裔。

    圣祖皇帝?

    天子在世是不能有谥号的,所以现在没人知道当今天子的谥号,可是这块石碑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圣祖三续汉国祚,封禅泰山延万载。

    这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圣祖皇帝是第三次延续大汉国祚,当今天子已经完成了天下一统,本就是第三次延续大汉国祚,而且如今的大汉国富民强,已现盛世王朝的气派。

    最主要的是,这块石碑是千年之前的古人留下的,而且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尚姜太公所留。

    呵——

    这可是惊呆了众人。

    这的确是天大的祥瑞,包括姜同、香橼村的村民、青柚县的官员们,以及青柚县的县太爷县长陈耀,所有人都是兴奋不已。

    “大祥瑞!”

    “大祥瑞!”

    陈耀激动得不得了,已经年逾五旬的他,此时犹如一个孩童一般,手舞足蹈起来,他兴奋的说道:“大汉万年,大汉万年!”

    接着,整个县衙的人,都是齐声高呼:“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姜子牙曾兴周八百年,如今寓言大汉将延续万载,在场的所有人对此没有一丝怀疑。

    等到众人高呼大汉万年之后,陈耀突然道:“既然太公已留此寓言,今又被我等获得...”说着,他看向姜同,道:“姜县尉,立即上万言书,敬请天子封禅泰山,以延我大汉国祚千秋万载。”

    “诺!”姜同立时应诺。

    姜同此刻那是兴奋的不得了,作为太公的后裔,能够看到祖先留下的碑刻,而且是这种大祥瑞的碑刻。

    这怎能不让他激动呢?

    ...

    大汉兴汉二十二年(公元261年)十二月十日。

    长安!

    冬冬,冬冬,冬冬。

    清脆的鼓声突然敲响,让未央宫前殿正在上朝的君臣,都是愣了一下,刘禅缓缓道:“去看看,何事击鼓?”

    “诺!”一个宦官闻言,急忙应诺离去。

    不多时,那宦官一脸慌张的跑进大殿,上气不接下气的对刘禅说道:“启禀陛下,东城外聚集上万名百姓,他们请求朝见天子,所以这才敲了朝天鼓。”

    “???”

    刘禅闻言顿时愣住。

    朝天鼓。

    这可不是能顺便敲的,普通百姓除非遇到天大的事情,才能敲朝天鼓觐见天子,否则敲朝天鼓,那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这朝天鼓,是刘禅在迁都长安不久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警示朝廷官员,不可贪污腐败,不可欺压百姓。

    若是百姓受到欺压,或者要检举贪污腐败的官员,均可敲击朝天鼓,直接上殿面君。

    当然,老百姓有了直面天子的机会,但是若是胡乱敲击朝天鼓,这可是要诛灭九族的,所以从设立到现在,这朝天鼓,今天算是第一次被敲响。

    这——

    还不是最为重要的,重要的是那宦官已经说了。

    上万名百姓,齐聚东城门外,他们要见皇帝。

    发生什么大事情了?

    万民百姓请求面见天子,这可是古往今来头一遭,刘禅也不敢怠慢,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也是有些慌张起来。

    “相父!”刘禅急忙问道:“此事当如何处置?”

    虽然现在刘禅早就已经亲政很多年,但是每每遇到大事情,他还是愿意先咨询一下诸葛亮的意思。

    这就叫作尊重!

    ......

第460章:万民请愿

    万余百姓集体请求面君,这场面是有些大,刘禅还未见过这种阵仗,诸葛亮却是澹澹的:“陛下,百姓集体面君,应是有万分紧急的事情,老臣谏言,陛下可亲往城头...”

    “就依相父之意!”刘禅微微点头道。

    朝天鼓是刘禅设立的,这朝天鼓一响,刘禅就得接见,要不然这朝天鼓,就成了一个摆设。

    只是这上万名百姓,也无法将他们全部召进大殿,只能委屈委屈天子,亲自到城楼上去面见百姓。

    小半个时辰后。

    长安东门城楼上。

    刘禅率领大汉百余文武官员,登上了城楼,让城头上的守卫兵将如临大敌,一个个单膝拜服:

    “拜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平身吧!”

    刘禅微微抬手,然后信步走到城墙边上,抬眼望去,城外密密麻麻到处都站的是百姓,就所见之处的规模,绝对不止万人,即使说这里有两三万人,也一点都不为过。

    也就在这时,城头一名宦官高声喝道:

    “皇帝陛下驾到!”

    随着这喊声一起,城外的百姓一个个如同过节一般,他们无不欢心鼓舞,天子终于出来见他们了。

    他们抬眼看见城上一位身着龙袍的中年人。

    “拜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这么多百姓拜服在城外,刘禅是一脸的懵逼,心说这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看他们的样子,绝对不是遇到了什么冤屈。

    当然,若是几万人蒙受冤屈,要上京告御状。

    呵呵——

    那这大汉王朝,也就该灭亡了。

    刘禅没有立即让他们平身,而是扫视了一圈城外。

    突然——

    他眼神一顿,快速收回目光,城外数万百姓的正前方,赫然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这石碑立于地面,旁边停着一辆马车。

    等等——

    在那石碑的旁边,明显跪匐的不是百姓,而是十余名地方官员,之前只是城外人太多,并未主意到这个细节。

    “都平身吧!~”

    刘禅高声道!

    等到数万人齐声谢恩之后,队伍最前方的一名中年官员,缓步向前走了几步,然后仰望城头,高声禀报道:“启奏陛下,微臣东来郡青柚县县长陈耀,携天赐神碑,敬奉陛下!”

    “传!”

    刘禅大手一挥,高声道。

    天赐神碑,这事情有些大,刘禅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虽然这事儿太过于封建迷信,但是没办法,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封建时代。

    等刘禅话音刚落,青柚县县长陈耀,恭恭敬敬的端着一个托盘,上面好像放的是什么绢帛,然后信步走入东城门。

    城外的百姓,还有一些地方官员,此刻全部原地待命,没有一个人大声喧哗,或者随意走动。

    不多时——

    青柚县县长陈耀,端着托盘登上城楼,来到刘禅跟前便是激动的禀报说道:“启奏陛下,微臣东来郡青柚县县长陈耀,日前辖下香橼村村民韩虎,在其地里挖出一块石碑。”

    “石碑?”刘禅愣了一下,好像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却又不知道那里不对,只得认真的聆听陈耀的奏禀。

    陈耀道:“经我县熟悉古文的县尉姜同查阅,此石碑乃是兴周八百年的太公姜尚所留!”

    “啥?”

    顿时让一众文武官员都是一惊,姜太公所留石碑,这事儿可就有些大了,要知道,在民间姜太公的威名,那可是流传了上千年,更有人说,他是一位得道的高人。

    刘禅也是大惊失色。

    姜子牙留下的石碑,我勒个去,这可是文物啊,要是被两千年后的考古学家挖到,那价值简直大了去了。

    难道?

    刘禅不自觉的望向城外,只是他现在并不在城墙边,根本看不到城下的石碑,但是他相信,这陈耀即使吃了豹子胆,也不敢随便弄一个石碑,来长安胡说八道。

    “此帛为石碑拓文,请陛下过目!”陈耀说着,便将手中的托盘高高举起,刘禅看了一眼,这是上好的蜀锦,旋即吩咐左右道:“打开看看!”

    接着两名宦官上前,从托盘上取下锦缎,然后两人当着众人的面,缓缓将这锦缎打开。

    白色的锦缎上,拓印着俩竖排奇怪的文字。

    刘禅定睛一看,完全是两眼一幕黑,这字可能认识他,而他完全不认识这两行字。

    在场的其他文武百官,绝大多数的人,也是看得一脸的茫然,就连大汉丞相诸葛亮,原大明王国的丞相徐庶,也是微微皱眉,完全看不明白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何人识得此拓文?”刘禅环视周围,问道。

    他没有直接询问陈耀,因为这石碑是陈耀敬献上来,若是让他说出拓文的内容,似乎有些不服众。

    陈耀本想告诉皇帝,他已经认得这些文字。

    但是天子并未询问他,他也不敢开口。

    周围的大臣们,一个个仔仔细细的观看了一番,绝大多数的人都不认得,一个个看完都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也就在这时——

    徐庶躬身道:“启禀陛下,既然此碑是太公所留,而且又是在原齐国故地,老臣以为此文或为齐文。”

    众人都是微微点头,姜子牙助周灭商,后被武王分封到了齐地,然后建立了一个名为【齐】的诸侯国。

    这石碑从齐地出土,应该是姜子牙授封齐国国君之后,在齐国留下的,想必应该是齐文。

    “爱卿,可识得此碑文?”刘禅有些期待的看向徐庶,只是徐庶无奈的微微摇头,道:“回陛下,老臣才疏智浅,并不识得齐文...”说着,他顿了顿,然后道:“不过陛下,老臣保举一人,此人或许识得此碑文。”

    “哦???”

    所有人顿时大喜,其中也包括献碑的陈耀。

    “爱卿所荐何人?”刘禅问道。

    “回禀陛下!”徐庶朗声道:“老臣举荐非他人也,正是太史令陈寿,陈承祚!”

    嘶——

    陈寿?

    刘禅当然知道这个人,这个人在刘禅的前世,那可是一个历史大名人,他是三国蜀汉以及西晋时着名的史学家,《三国志》的作者。

    如今陈寿刘禅早就听说过他,他是大汉第六届科考状元,现为大汉王朝的太史令,他授封太史令,是由太子刘谌册封的,因为那时候刘禅正领兵西征罗马。

    “传太史令陈寿!”

    刘禅当即命令道,虽然他已经知道陈寿这个人,但是却还未与他见过一面,因为回返长安的这几个月,刘禅也就上了几次朝,剩余的时间,还是将国政交予太子刘谌打理。

    若无重大事情,刘禅是轻易不出后宫的。

    还有就是,这几个月陈寿回乡探亲,他人并未在长安,直到前几天才从蜀郡回来。

    今天的朝会,他依然未到。

    所以这个在前世创作出《三国志》的大名人,刘禅至今还未见过他本人,此时徐庶推荐陈寿,刘禅也就来了兴致。

    几名侍卫领命后匆匆离去,城头上的人,没有一个人询问陈耀,这碑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们也都明白,天子寻找识得齐文的人,也是为了验证真伪,免得听信陈耀的一面之词,有失公允,毕竟这是姜太公留下的石碑。

    等待,是非常的难熬。

    刘禅好几次,都想直接问陈耀,但是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虽然他很好奇,但是这种大事情,还是得谨慎一些毕竟好。

    一炷香后。

    一个三十来岁书生模样的男人,上气不接下气的登上城楼,来到刘禅的面前,拜服道:“微臣太史令陈寿,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陈寿?”刘禅顿了顿,看向面前的大臣。

    原来汝就是陈寿?

    刘禅没有立即询问他拓文,倒是对他多了一丝兴趣,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微微点头。

    不愧为是能写出《三国志》的人物,一脸书卷气。

    “陈爱卿,平身!”刘禅微微抬手。

    “谢陛下!”陈寿谢恩起身,然后刘禅指向一旁的拓文,问道:“陈爱卿,可识得此拓文?”

    陈寿来的路上,侍卫已经告诉他了,说齐地有一县长,带来了一块石碑,说这石碑是姜太公所留,朝中文武,无人识得碑文内容,徐庶保举他来鉴别。

    对此,陈寿那是胸有成竹,别说齐文,春秋战国时期有多个诸侯国的文字,他都认识,因为他平时就有这个爱好。

    此时得到天子的指令,陈寿应了一声,旋即转身走到拓文面前,粗略的浏览了一遍,陈寿顿时大喜不已,旋即转身来到刘禅面前,再一次拜服道:

    “恭喜陛下!”

    “陛下!”

    “大祥瑞!”

    “大祥瑞!”

    陈寿的反应有些大,弄得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是愣在当场,他们不知道这拓文的内容,但是陈耀敢千里迢迢,还鼓动了这么多的百姓敲击朝天鼓。

    这碑文的内容,肯定不简单。

    但是——

    这是祥瑞?

    听到祥瑞二字,刘禅不由得看向一旁的丞相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是一脸的惊讶,好像在说——此事与老臣无关。

    但是——

    刘禅就是不相信,这什么石碑啥的,古人最会玩这个。

    毕竟历史上这种事情,也发生了不少。

    比如秦始皇时,还把陨石当着是祥瑞呢,而且据后世一些传说,说秦始皇的地宫里,就有一颗陨石,比如有些影视剧,就以此为思路,构思出很多奇妙的场景,然后展现给观众,看看秦始皇地宫的样子。

    还有人说,其实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就是用陨石粉末做成的。

    几个月前,丞相诸葛亮请求封禅泰山,但是被刘禅婉拒了两次,第一次是以天下初定为由婉拒;第二次则是说,古时但凡封禅,天下必出祥瑞,只有出现了祥瑞,才可封禅泰山。

    至从刘禅提出了没有祥瑞,他是不能封禅泰山之后,诸葛亮以及文武大臣,就再也没有人提出过封禅泰山。

    原本刘禅以为,他们应该就此打住。

    不想仅仅几个月后,祥瑞就来了。

    哼哼,相父休要瞒我,定是您老人家捣的鬼,人为的制造出了这一出祥瑞,但是刘禅此时看诸葛亮的神态,好像他真的是不知道这件事一样。

    就在众人愣神间,徐庶率先发问:“太史令,此碑文所言何事?是何祥瑞?”

    听到徐庶的问话,刘禅也是来了兴致。

    不管这祥瑞是人为,还是真的祥瑞,他也想知道这碑文上面到底写的是什么,能让陈寿如此惊喜。

    陈寿先是向刘禅行了一礼,然后再次回到拓文前,陈耀此刻却是紧张万分,其实他一直都很紧张,陈寿来时,是他最为紧张的时候,他也担心万一姜同辨识错误,那可就捅了马蜂窝了。

    现在他的紧张,完全是激动所致。

    凭借陈寿刚才的反应,看样子姜同的辨认出错的概率,是非常的小了,他就等着陈寿公布答桉,然后等着天子的封赏。

    敬献祥瑞,这可是大功一件。

    陈寿立于拓文之前,然后指着拓文,一字一句的念道:

    “圣祖三续汉国祚,封禅泰山延万载!”

    只待陈寿的话音刚落,整个城楼上,顿时雅雀无声,就连皇帝刘禅都是愣在当场。

    刘禅自然是不相信这碑文,在他看来,这绝对是有人人为制造的所谓祥瑞,然后以姜太公的名义,刻下这碑文,然后让老百姓挖出来。

    要不然,这也太玄妙了吧。

    其他官员,则是一脸的惊恐。

    因为这几个字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而且内容也非常清楚的指向当今天子,三续汉国祚,这不就是说的当今天子吗?

    刘禅又一次看向诸葛亮,却发现诸葛亮整个人都愣住了,这绝对不是装的,一个人若是伪装,怎么也能让人看出端倪的,他现在与在场的官员,几乎一模一样。

    都好像傻了一般。

    “恭喜陛下!”

    “恭喜陛下!”

    率先反应过来的,是原大明王国的丞相徐庶,他激动的说道:“此乃天意,陛下功在千秋,当为我大汉圣祖!”

    “陛下!”徐庶突然整个跪在了地上,高声道:“老臣恭请陛下封禅泰山,以延我大汉国祚万载!”

    “恭请陛下封禅泰山,以延我大汉国祚万载!”

    “恭请陛下封禅泰山,以延我大汉国祚万载!”

    霎时间,城头上的文武百官,还有城下的数万百姓,齐声高喊着请刘禅封禅泰山,顺应碑文延续大汉国祚千秋万载。

    ......

第461章:奢侈的皇陵(1)

    听着臣民们响彻天际的喊声,刘禅突然有些感动,这或许就是民心吧。

    “陛下!”

    丞相诸葛亮,再一次上前拜服道:“天意不可违,恭请陛下应允,封禅泰山。”

    “恭请陛下,封禅泰山。”

    所有的铺垫已经全部就绪,刘禅这个时候如果还想退却,就显得有些矫情了,当然,他的心里也非常乐意举行这样一场封禅活动,从而让天下百姓,可以安心太平。

    刘禅顿了顿,似乎有些为难的道:“既然这是上天的安排,朕也不可违逆...朕决定,封禅泰山!”说着他看向丞相诸葛亮道:“相父,封禅泰山的礼仪等,朕就交由相父操办。”

    “老臣领旨!”

    诸葛亮当即应诺道。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霎时间,大汉万年的声音响彻长安城上空。

    再次回到未央宫,刘禅的心情非常不错,当然并不是因为他已经答应封禅泰山,而是他终于可以清闲一段时间了。

    毕竟封禅泰山,这是个大事情,不可能几天之后就得办。

    估摸着真正封禅泰山,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古人对这些礼仪,良日是非常在意的。

    只是,当刘禅心情舒畅的回到未央宫,皇后张鸯却有些焦虑的来到宣室殿。

    “鸯儿?”

    刘禅不由一愣,张鸯无论是做皇后,还是之前做妃子,她都很少到宣室殿来。

    “鸯儿拜见陛下!”

    “快免礼!”

    刘禅急忙扶起张鸯,有些慌张的问道:“出了什么事情了?”

    看张鸯有些紧张,一看就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情。

    张鸯起身后,皱眉道:“陛下,刚才二兄传来话说...”张鸯这话刚一出口,刘禅就有些紧张了,他自然知道张鸯口中的二兄是谁。

    张鸯的二兄不是别人,正是以前在成都时,就陪着刘禅各种折腾的张绍,在此之前,张绍奉命出镇益州,担任益州牧。

    只是——

    在刘禅西征罗马期间,太子刘谌将其召回长安,让他担任起了光禄大夫,主管皇陵督造。

    张绍这个时候传话进宫。

    “是不是皇陵出事了?”刘禅焦急的问道。

    张鸯微微点头,道:“是,二兄说,前段时间梁山附近连日降雨,昨日查看地宫时,发现皇陵漏水严重。”

    “这...”

    刘禅有些慌了,皇陵是他百年之后的陵寝,现在里面已经安葬了先皇后张鸳,此时听到皇陵漏水,他有些坐不住了。

    “走!”刘禅当即道:“起驾皇陵,朕亲自去看看。”

    “鸯儿也想去。”张鸯道。

    刘禅没有反对,点头道:“好,鸯儿随朕一同前往。”

    临行前,刘禅吩咐驸马诸葛瞻,将他要去皇陵的事情,告诉丞相,朝中的政务,他现在倒也不担心,这几年朝廷的政务,一直都是太子在打理。

    第二天中午。

    梁山——

    “拜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绍领着一帮主官皇陵修建的官员,来到大堂拜见刘禅。

    “诸位都平身吧!”刘禅微微抬手,然后看向张绍问道:“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陵漏水,这可是大事情。

    张绍急忙上前,躬身道:“回陛下,日前连日降雨,导致地宫出现了渗水,应该是积水所致。”

    “朕的地宫里,难道没有修建排水设施?”

    “回陛下!”张绍皱了皱眉,道:“排水设施已经规划,但是还未开始修建,计划明年开始修建。”

    “嗯!”刘禅闻言,微微点头。

    这座皇陵,并没有要求太过奢华,不过汉代流行厚葬,作为一国天子,皇陵若是太过于寒酸,这有损帝国的威严。

    所以——

    皇陵除了陵址是刘禅钦定的之外,至于皇陵的设计这些,刘禅完全交给了时任御史大夫徐庶,后来徐庶随刘禅西征,这事儿就由御史郎曾书在督办,如今则换成了光禄大夫张绍。

    听了张绍等人的汇报,刘禅大体知道了皇陵漏水的原因,那是因为皇陵修建了十余年,工程量非常大,但是却一直没有修建排水系统,以前即使下雨,也都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不过前几天,关中连续下了好几天的暴雨。

    “张绍!”刘禅突然站起,道:“朕的这座皇陵,已经修了十余年,到现在为止,朕还不知道都修成了什么样子,带朕去皇陵看看吧,顺便再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治理这漏水的事情。”

    “诺!”张绍闻言,立时带着刘禅、张鸯前往皇陵现场。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刘禅就看见了前方忙碌的施工现场,到处都是人,一座山头已经被挖开,场面是彻底震撼到了刘禅。

    “陛下,您这皇陵得有多大?”

    张鸯也是有些惊恐的样子,只是刘禅回头白了她一眼:“啥叫这是朕的皇陵,这是我们的皇陵。”

    刘禅这话一出,张鸯顿时愣住:“我...我们?”

    张鸯有些不理解,皇后皇帝合葬皇陵,这事儿她当然是知道的,但是古礼规制,只有第一任皇后才有资格,与皇帝合葬皇陵。

    像她这样的嗣皇后,那是没有这个资格。

    就在张鸯疑惑的时候,刘禅道:“没错,这就是我们的皇陵,现在鸳儿已经葬入皇陵,将来朕和鸯儿,也会葬到这里。”

    “陛下!”张鸯急忙道:“这不符合规制。”

    “规制?”刘禅澹澹道:“从现在开始,朕说的话,就是规制,以后所有皇后,都可以与天子合葬。”

    随行的几个官员,都有些茫然,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出面劝谏。

    刘禅是当朝的天子,他在位这些年,无论是开疆拓土,还是治国强盛,都让他们佩服,而且这位皇帝,也改变了好多不符合的规制。

    如今要改变皇陵合葬的规制。

    谁敢上前阻止?

    说话间,众人已经来到施工现场,他们站在山崖边上,前方是一块很大的空间,是将这座山挖空了,形成了一个很深的坑洞。

    严格来说,算是挖出来的一个小盆地。

    在那小盆地的底部,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建筑,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座奢华的宫室建筑群。

    “这就是朕的皇陵?”

    刘禅也是瞠目结舌的问张绍:“难怪用了十余年,还未修建完毕...我的个神了...这是谁设计的?”

    “回陛下!”张绍道:“这是前御史大夫,与丞相商议后做出的决定,陛下是大汉的天子,天子陵寝,自然是需要足够奢华,要不然如何彰显天家威严乎?”

    劳民伤财啊,劳民伤财啊。

    刘禅看着这诺达的底下宫殿群,除了惊叹之余外,剩余的就是觉得,建造这么大一座宫殿,实在是有些劳民伤财了。

    “陛下,这边请!”

    张绍走在前头带路,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路向下最后来到小盆地的底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足有三个足球场大小的平地,此时上面已经铺好了水泥砖。

    “陛下!”张绍一边往前走,一边介绍道:“这里就是皇陵的正门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为神道,神道两侧按照丞相的意思,将分立九对石像生。”

    听着张绍的介绍,刘禅已经能够脑补出未来的样子。

    “陛下!”

    张绍又指着前方的一道城墙,说道:“这里就是皇陵城的外城墙,也是这座皇陵的第三道城墙。”

    “第三道城墙?”

    刘禅顿时愣住,前方的城墙约莫一丈多高,虽然比外面的城池城墙,略微矮了不少,但是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威严,城墙正中间,开设三道拱门,中间那道拱门一直延伸到广场外,都是由大理石铺砌的神道。

    在那三道拱门的上方,也修有一座箭楼,规模略微小一些。

    在拱门的前方九步的地方,有一条约五步宽的河道,这应该就是常见城池的护城河。

    三座石拱桥,横跨河道。

    众人穿过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假山,湖泊,河流,周围还有一些形状如山丘的土堆。

    在假山、湖泊、河流、山丘的周围,都有一条条羊肠小道。

    我的个神了。

    这就是朕以后的坟墓吗?

    刘禅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惊到了,前世看历史时,都说秦始皇的皇陵里,是如何如何的奢侈豪华,但是现在当他走进自己的陵墓时,突然发现,他这座陵墓的豪华程度,完全不亚于历史记载的是皇陵。

    “二兄!”

    突然,张鸯有些好奇的指着那些土堆,问张绍:“那些土堆是做什么用的?”

    这些假山湖泊,她能够看得懂,但是那些土堆,她就有些看不懂了,为什么堆那么多土堆,看上去特别不协调。

    张绍闻言,笑着说道:“回皇后娘娘,那些不是土堆,是缩小版的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张鸯顿时愣住。

    “这是何人的意思?”刘禅明显有些生气了,他问道:“朕何时要求皇陵如此设计?”

    众人顿时都有些慌神,本以为皇帝看到皇陵,一定会被这些设施震撼到,或许还会夸赞他们。

    但是——

    皇帝的脸上,却丝毫没有看到喜悦。

    “陛下!”

    张绍急忙说道:“这是丞相的意思...”说着他顿了顿,然后解释说道:“陛下请放心,丞相有过交代,陛下提倡节俭,所以在设计这座地宫时,并没有太过于铺张浪费,即使整座皇陵修建完成,花费也不会太多。”

    “胡说八道!”

    刘禅听完,指着身后的城墙,外面的广场,还有这四周的假山、湖泊、以及那些所谓的三山五岳,问道:“修建这些,难道是不需要花钱的?”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

    刘禅突然有些后悔,后悔没有时常来监督一下,比如过来看看皇陵修成什么样子了。

    只是这些年,他一直忙着南征北战。

    况且他也不希望让人们觉得,他是一个太贪图荣华富贵的奢靡的皇帝,没事就跑自己的皇陵视察。

    若是之前他来看过,绝对不会同意修建这么大一座地下城。

    可是现在怎么办?

    推了吗?

    按照此前张绍的话说,这座皇陵已经到了收尾阶段,最迟明年开始,就要做封顶的工程,相比起这地下城的修建,封顶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

    按照张绍的汇报,皇陵的地下是铺砌了一层厚五米的混凝土,也就是说,现在眼前的这座地下城,是修在一座五米厚的混凝土上面。

    作为穿越者,刘禅在前世看过不少盗墓类的小说,以及影视剧,那些盗墓贼们,用尽各种办法,也能撬开古人的坟墓。

    如今他成为了大汉王朝的皇帝,在当初修建皇陵时,刘禅就提出过,将皇陵的四面八方,也就是上下前后左右,全部用混凝土做防护。

    比如地面铺上厚厚一层混凝土,墙壁外面也用混凝土浇灌,弄他三五米厚,以后那些盗墓贼们,想要进入地宫,除非他们能够凿开几米后的混凝土。

    五米厚的混凝土。

    呵呵——

    怕是就算用炸药想要炸穿,也要废点力气。

    按照张绍的汇报,等年底地下建筑修建完成,就会一边修建墓墙,一边在外面浇灌混凝土,一直到穹顶上面,也将浇灌大量的混凝土。

    按照预计的设想,整座皇陵竣工,估计还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到时候这座皇陵,将包裹在巨大的混凝土里面。

    看刘禅发怒,张绍急忙解释道:“启禀陛下,丞相每年只拨出了每年税收的十分之一,用于修建皇陵。”

    十分之一?

    哼!

    刘禅非常的心疼,这十分之一也不少啊。

    按照现在推行的新货币来算,最近三年大汉的年税收为四千四百多万元银币,十分之一,也就是差不多四百多万元。

    我的天了。

    相父,您可是真够舍得的。

    咱大汉现在有钱了,也不能就这么花啊。

    刘禅是真的很心疼。

    虽然现在大汉王朝,确实富裕了,年税收是四千多万元银币,然后每年的各项开支,差不多得需要三千多万元银币,国库每年都能余下一千万左右。

    但是——

    钱,留着总是有用处的啊,一年四百万银币,十几年下来,就差不多五千多万银币啊。

    五千多万。

    这可是比大汉一年的税收还要多了。

    但是——

    刘禅虽然发怒了,但是却又舍不得将这座皇陵推到重来,因为都已经建到现在这个进度了,算算时间,已经花了四五千万银币,若是这个时候推到重来。

    朕——还不是一个败家玩意儿。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946/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 作者:酸汤折耳根所写的《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为转载作品,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介绍:
网文作者魂穿三国世界,化身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先主刘备临终遗言:皇儿,你一定要听话,好好活着——
刘禅:父皇放心,汉室未兴,儿臣岂敢早亡!!!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