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TXT下载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全文阅读

作者:酸汤折耳根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txt下载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5章:趁火打劫的抉择

    其实刘禅还在成都的时候,就已经派出去不少的暗探,他们都是他在清城山训练出来的新兵。

    他在洛阳,关中,武昌,上庸,成都等地,他早就布置好了一个情报网。

    孟达这事儿,一直都在刘禅的掌控之中,得知孟达将要反魏时,刘禅当即做出决定,等到诸葛亮泄密给申仪的时候,他这边的人又将申仪告密的事情泄露给孟达。

    历史上的孟达,因为不知道申仪已经泄密,最后被司马懿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现在刘禅要出奇兵,孟达就是他的一颗完美的棋子。

    拖住司马懿,武关压力立减。

    事实也是如此,司马懿还是按照历史上他的操作模式,想要出奇兵快速平定上庸叛乱。

    只是当他即将兵抵上庸,却接到皇帝曹叡的命令,令他率兵三万进武关驰援关中。

    汉军兵临关中,这件事确实非常的棘手,而且他也已经知道,武关已经被汉军攻占。

    按皇帝的命令去武关?

    绝不可行。

    孟达既然决定归汉,司马懿若是不清除这颗钉子,他是很难攻下武关的。

    因为上庸紧邻武关,一旦他领着兵马去攻武关,孟达随时可以出兵杀向宛洛,或者出兵驰援武关,与武关的汉军前后夹击于他。

    所以——

    攻打武关之前,必须要先平定上庸的叛乱,清除孟达这颗不确定的钉子。

    但是孟达此番已经有所准备,司马懿只得兵分两路,其长子司马师领兵攻打房陵郡,司马懿则去攻打西城郡。

    司马懿的设想很简单,先拿下房陵与西城,然后合围上庸,届时孟达困守上庸,他就有办法灭掉孟达。

    三月二十三日。

    司马师开始攻打房陵郡,司马懿则兵临西城郡,两郡告急,孟达只得分兵救援,双方随后拉锯三日。

    三月二十七日。

    荆襄两万多援军抵达上庸,这些兵马原本是要跟着司马懿去武关的,只不过司马懿让他们先到上庸,协助他先灭掉孟达。

    当两万魏军兵临上庸城,孟达顿时惊慌失措,因为原本他在上庸三郡,也就两三万兵力。

    如果只是抵挡司马懿父子此前的八千轻骑,他还是可以从容应对,但是现在从荆襄赶来两万多魏军,他就有些难以抵挡了。

    两三万人守住三郡,自然没有集中兵力据守一郡一城更有希望,更何况孟达已经知道汉军已打到长安,他只需固守上庸城,等待关中的战局变化。

    一旦曹魏在关中陷入僵局,东吴那边极有可能会趁火打劫,要是东吴趁机出兵伐魏,攻打上庸的司马懿必然很快会去抵抗东吴,毕竟东吴的威胁可不是上庸三郡可比,如此上庸之危立解。

    三月二十八日,孟达从西城房陵抽调兵马驰援上庸,司马懿司马师趁机攻占房陵西城两郡。

    也就是在司马懿父子攻打房陵西城的时候,正如孟达所料,东吴那边真的有了动作。

    三月二十七日上午,大汉使臣费祎奉丞相诸葛亮的命令,星夜兼程抵达武昌城,他见到了吴王孙权。

    “你家丞相已经到了关中?”孙权不可思议的问费祎:“莫非孔明先生此番意欲尽取关中?”

    当费祎告知孙权,大汉丞相诸葛亮兵分三路北伐曹魏,如今大军已经兵临长安城下,这可真是惊到了孙权。

    其实诸葛亮出兵北伐的事情,早在几日前孙权就已经知晓,不过他一直以为诸葛亮此次北伐的目的,应该是占据陇右五郡,进而吞并凉州。

    现在诸葛亮却杀进了关中。

    他要干嘛?

    攻占关中?

    如果真是这样,这诸葛亮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一些,但是他需要知道诸葛亮的真实目的。

    费祎闻言,笑了笑:“回大王,其实早在数日之前,潼关、武关、以及蒲坂津,皆已被我军占领。”

    “什么?”

    孙权顿时大惊,这事儿他其实也已经收到消息,只是此前他对此还有些怀疑,毕竟蜀汉政权,真能如此孤注一掷强取关中吗?

    “大王勿疑,”费祎又道:“魏主曹叡已调十万大军驰援关中,其中张郃领兵五万已抵潼关,魏主曹叡亲率两万兵马欲过黄河,司马懿则领荆襄三万兵马攻打上庸。”

    原来都是真的,孙权随后笑了笑问道:“先生此番入吴,莫非是让孤也出兵伐魏,已解你家丞相之危?”

    诸葛亮如此大的动作,孙权又怎会不明白费祎此番入吴的目的。

    “解我军之危不假,”费祎想也没想直接承认,随后又笑言道:“大王难道不觉得,这对大王来说,不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

    “哦?”孙权故作疑惑道:“先生此言何意,何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费祎自然知道孙权就是装傻,他笑了笑又说道:“雍凉之地,对于曹魏的重要性,大王必然知道,一旦关中归于我大汉,曹魏的强势必然就会减弱。”

    “我军现已占据关中要塞,魏主曹叡正起大兵来夺,汉魏两家此番恶战必不可免。”

    “如果大王趁机伐魏,曹魏顿陷首尾难顾之境,若大王用兵神速,荆襄乃至江淮之地,或尽归大王所有?”

    “有此天赐良机,大王难道愿意就此轻易放过?”

    “汉吴两家本是盟友,我大汉此战必得雍凉之地,若是大王稍作迟疑,等到关中之战结束,大王也就再难获得此等良机。”

    “大王出兵伐魏,虽说是可以缓解我军一些压力,但是我军在关中牵制魏军,又岂不是再给大王制造方便?”

    话已至此,费祎觉得他该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剩下的就只能看孙权自己该怎么去选择。

    反正我大汉此战就是要夺关中,而且现在已经占据了主动,拿下关中以及整个雍凉之地,也就是时间问题,你东吴要不要夺荆襄江淮,那就是你们东吴的事情了。

    孙权没有回答,他当然知道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机会。

    因为曹魏绝不会轻易放弃关中,关中一旦丢失,也就意味着整个雍凉之地都将会被蜀汉占领。

    如果蜀汉占据雍凉益三州,魏蜀吴三家现有的格局也就会发生逆转,将不再是曹魏一家独大,转而变成三家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只是他又在想,他到底是应该趁火打劫谁,才能让东吴获取最大的收益。

    伐魏?

    还是——伐蜀?

    ……

    ……

第76章:大战蒲坂津(1)

    公元228年,四月三日。

    黄河渡口。

    曹叡脸色铁青。

    大帐之内站有数十人,皆为此番随曹叡兵进关中的将领。

    “诸位,”曹叡突然开口:“东吴陆逊全琮领兵五万,已兵至江夏,孙权自领十万大军兵抵合肥。”

    曹叡已得到消息,东吴孙权趁魏军大举进兵关中之际,兵分两路犯境。

    这可不是好事情。

    大魏实力虽在吴蜀两国之上,但也架不住两面据敌。

    “陛下!”

    尚书令陈群出班奏道:“孙权此番又领兵犯境,虽是分兵两路,但老臣以为,孙权志在合肥。”

    孙权兵犯合肥,并非首次,此前已经三次进兵合肥,不过均以失败告终。

    连续三次攻合肥不获,此番孙权趁魏蜀关中鏖战,又率大军兵抵合肥。

    陈群自然能猜到孙权的目的,孙权据守江南,若想北进,合肥是他必须要攻占的地方,因为合肥乃是南北水陆交通的咽喉要道。

    东吴以水军见长,所以东吴意欲北上,进兵必首选水路。

    “我大魏只需重兵扼守合肥,吴军不善陆战,合肥久攻不破吴军必退。”

    对于孙权大举进攻合肥,陈群并没有因此过分忧虑,对于东吴的战力,他还是有所了解。

    曹叡闻言略经思索,并不完全认同陈群的主张,于是他说道:“今日不同往日,此时我大魏正与蜀军恶战,孙权兵分两路来犯,朕以为他的目的或许不只是合肥,若是江夏有失,大魏在荆襄一线,必危。”

    一年多前,曹丕病逝曹叡登基,孙权就曾举兵攻打江夏,此番东吴的主力虽然在合肥,但是江夏方面也不得不妨。

    “传旨!”曹叡严肃说道:“命大司马曹休速领兵八万,进驻合肥以拒孙权,命司马懿…”

    刚说道司马懿,曹叡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此前他严旨让司马懿领兵三万进武关,结果这家伙却带着三万人在上庸与孟达纠缠,时至今日他依然还在上庸城。

    虽说司马懿也曾遣人陈说厉害,但是魏军在潼关、蒲坂津受挫,曹叡自然对司马懿有些怨言。

    “命司马懿,”曹叡说道:“上庸可留部分兵力挡住孟达,不让他有机会进兵宛洛即可,让司马懿即刻领兵驰援江夏,以拒陆逊。”

    相比于上庸三郡,曹叡更在意合肥与江夏的安全,毕竟孟达的威胁可不能与孙权相提并论。

    安排完南部战线,曹叡依然没有一丝的心安,反而是忧心忡忡,中原与关中断绝联系已经二十余日,增派而来的十万大军,尽然还没有一兵一卒进入关中。

    司马懿就不说了,他就没有向武关迈进一步,至于潼关与蒲坂津,两路魏军虽然连日攻打,但也是寸步不前。

    数日前,张郃告知,蜀汉丞相诸葛亮已领主力兵至潼关,若是继续强攻潼关,也并无胜算,或许还会让大魏损兵折将。

    得知这一消息,曹叡当即命令张郃留下少部分兵力,牵制潼关的诸葛亮,急率大军到蒲坂津与其回合。

    因为在二十七日时,蜀将高翔领五千汉军已进驻蒲坂津,蒲坂津现在蜀军兵力已接近万人,他这两万兵马,经过几日强行渡河,已损兵数千,蜀军现在又增派了援军,继续攻打,必然更难渡过黄河。

    既然已知蜀军主力在潼关,那就没有必要在潼关浪费时间,倒不如合兵一处,强渡蒲坂津。

    张郃遂留下五千兵马在潼关牵制诸葛亮,他则亲率近三万主力,过风陵渡于昨日深夜抵达蒲坂津。

    “如今我军两线作战,”曹叡朗声说道:“若消耗时日久,必于我大魏不利,传朕旨意,强渡蒲坂津。”

    “诺!”

    众将应诺,曹叡则是目光如炬的看向大帐之外的黄河。

    此战——朕必过黄河。

    四月三日午后。

    数千只大小木筏由黄河东岸,直奔西岸而去,此战曹魏已尽遣主力,誓要一举攻占蒲坂津。

    曹叡立于中军船头,看着不远处蒲坂津关楼上的“漢”字大旗,暗下决心,今日必破此关。

    毕竟大魏此战出动四万精锐,而蜀军在蒲坂津仅有近万名守军,蒲坂津虽有天险,但他也相信由他亲自登船,将士们必然用命,他一定可以攻克此关。

    数千只大小木筏,前军已至河中后军却刚才离岸,蒲坂津关楼之上,汉军也是倾巢而出。

    “曹叡这是逼急了吧!”

    “哈哈哈!”

    高翔看着河中数千只木筏,朗声大笑道:“郭贤弟,此战你我二人需当尽心竭力才是。”

    “兄长所言极是,”郭卫对高翔谦恭一礼说道:“此战愚弟必当谨遵兄长号令,抗击魏军。”

    “好!”

    高翔很满意,对于郭卫此前他并不熟悉,也是来到蒲坂津才算了解,这小子虽然年少,才二十来岁,但是却非常沉稳。

    凭借三千新军,硬是挡住了曹叡的两万精锐,大汉有此后起之秀,看来是天不绝汉。

    只是今日一战,他俩却将面临残酷的考验,毕竟魏军又新增三万援军,八千汉军要想挡住四万曹魏精锐,可不是仅凭勇气就可以抵挡。

    “准备!”

    见曹魏船筏已过河中,高翔大手高举,架在城楼上的数十架抛石机,立时准备就绪。

    除了数十架抛石机,弓箭手们此时弓弦已经拉满,随时等着魏军进入他们的射程。

    魏军前部越过河中,便加快了行进速度,倒是刚抵河中的一艘战船,也是此番曹魏今日唯一的战船,其他则都是木筏,因为日前在附近搜集的船只皆已被蜀军放火烧毁。

    曹叡便立于这艘战船的船头,战船来到黄河中心,便停了下来。

    曹叡亲临战场,本是为了激励三军将士,但是真到了战场,属下诸将也会考虑他这个皇帝的安全,必然不会让他太过靠近。

    所以停在黄河中心位置,不但能让魏军将士看见皇帝亲临战场,同时也可以震慑对岸的蜀军,不过却不在蜀军抛石机等远程攻击的射程范围。

    “发射!”

    高翔爆喝一声,城头的抛石机率先发难,一颗颗石弹呼啸而出,直逼河岸上的魏军船筏。

    嘭!

    嘭嘭!

    石弹无差别攻击,魏军士兵则慌乱的加快速度,同时躲避石弹的袭击。

    ……

    ……

第77章:大战蒲坂津(2)

    魏军船筏太多,在河中密集分布,很快就有船筏被石弹击中。

    砰,砰砰——

    一声声脆响过后,被击中的木筏瞬间被砸得四分五裂,筏上的魏军则纷纷落水,不过能被石弹攻击,他们距离河岸也就不会太远。

    落水的魏兵,只能争先恐后的向岸边游去,只是快到岸边的时候,一阵箭雨又向他们袭来。

    霎时间,靠近蒲坂津关楼前的黄河水域,哀嚎声,惨叫声,喊杀声此起彼伏,幸运的魏军船筏,在快要靠岸的时候,他们也会向城头胡乱仰射,虽然杀伤力不足以与俯射的汉军相比,但是总比一点还击能力都没有的要强。

    见有魏军船筏开始抵岸,汉军在关城内的抛石机,也跟着开始发射。

    这一招郭卫此前用过好几次,屡试不爽,让魏军即使靠近河岸,也有可能被大量石弹攻击,以此来减缓魏军的攻击速度,如此即使有魏军登岸攻关,也不会那么的容易。

    “快,快快!”

    “加快速度!”

    面对不断飞落的石弹,魏军各只船筏领头的将领,不断催促部下。

    今日这一战,他们知道只能一路向前,唯有死战不可,毕竟皇帝陛下都已经上船督战。

    数十只船筏,冒着石弹羽箭的无差别攻击,侥幸冲抵河岸。

    “攻城!”

    一名将领率先跳上河岸,长刀一指便领着手下士兵朝蒲坂津关楼冲去,不过迎接他们的,依然是如雨点般落下的羽箭,以及早已准备好的滚木礌石。

    魏军兵至黄河渡口已有十余日,强渡黄河也有多次,不过攻到关前今日尚属首次。

    “放箭!”

    “快快快!”

    “放箭!”

    “射死他们!”

    郭卫不断指挥弓箭手,向已经靠近关前的魏军发动攻击。

    另一边,河中战船上的曹叡,目不转睛的盯着蒲坂津关楼,他的心噗通噗通跳个不停。

    蜀军的防守太过严密,虽然已有魏军抵达关前,但是他看见的却是不断倒下的魏军士兵。

    快点。

    快点。

    曹叡不断在心里催促,希望将士们可以跑得在更快一些,如此便可减少一些伤亡,留下更多兵力强攻关楼。

    可是——

    蜀军的石弹更加密集,船筏被砸翻的已经不计其数,落入河中的士兵,虽然拼命的向对岸游走,不过当汉军的箭雨落下,他们不少人也因此丧命。

    但是,他却不能退。

    蒲坂津必须拿下,如此大魏才能增派兵力杀向关中,不然关中拖得太久必然会落入蜀军之手。

    “传令,向前!”

    曹叡突然吩咐左右,希望他的这艘战船再向前一些,如此可让士兵们更有士气。

    “陛下不可!”

    陈群立时阻拦,皇帝亲临前线,本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此时虽处于前线,但是却不在蜀军的射程范围,若是战船再向前行驶,皇帝则暴露在蜀军的射程范围之内。

    曹叡是真急了。

    但是手下将领此时并未遵从,毕竟有尚书令陈群担着,保护皇帝陛下的安全,他们可以抗旨。

    战斗持续近一个时辰,魏军虽然已有数千兵将冲抵关前,不过蒲坂津关楼却是稳如泰山。

    也就在这个时候。

    黄河东岸突然人声鼎沸,喊杀声四起,这可把还在河中指挥的曹叡,吓得不轻。

    “活捉曹叡!”

    “活捉曹叡!”

    “…”

    这是蜀军?

    曹叡回身看向东岸,黑压压的一片全是蜀军,他们一边高喊,一边向河滩冲杀过来。

    而且其数量不少。

    “蜀军?”

    “怎么会有蜀军?”

    曹叡瞠目结舌的怒问道,毕竟黄河东岸,可是曹魏的地盘,蜀军从背后杀来,与蒲坂津守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是诸葛亮!”

    陈群定睛一看,只见岸边一面“诸葛”二字的大旗,不由有些慌乱起来。

    他看得没错。

    正是大汉丞相诸葛亮。

    三日前,诸葛亮发现潼关的魏军有些不太正常,虽说那日马岱阵前斩了魏将王敢,张郃看见城头的诸葛亮,随后选择了收兵回营。

    张郃不在攻打潼关,倒也实属正常反应,毕竟汉军主力到了潼关,魏军再想攻破潼关,已经不太容易。

    可是这几日,魏军坚守营寨,不退也是不进,诸葛亮觉得这事儿有些不太对劲,于是命魏延领兵三千出城挑战。

    但是魏军却是闭寨不出。

    这就有些不对了。

    张郃怎么说也是曹魏百战名将,潼关有汉军主力,强行攻城已属不易,但是汉军主动出城,这不应该是张郃期待的事情,正好趁机消灭一些汉军的有生力量,为随后攻城创造条件。

    免战——

    诸葛亮稍加思索,便想到了潼关的魏军主力,或许已趁机调走。

    撤走潼关主力。

    必然是去强攻蒲坂津。

    因为从潼关到蒲坂津很近,急行军不需两日便可抵达,而且现在蒲坂津有曹叡率领的两万精锐,正欲强渡黄河。

    既然潼关已无法攻克,魏军必然会合兵一处强攻蒲坂津。

    猜出了魏军的动向,诸葛亮当即命令魏延领兵五千,强攻张郃在潼关的营寨,同时调集抛石机等攻城器械助战。

    仅仅两个时辰,魏军营寨便被魏延攻破,接着诸葛亮亲率一万余人,增援魏延,一举将潼关外面的魏军击败。

    击败了潼关的魏军,诸葛亮当即领着一万汉军,渡过风陵渡,直奔蒲坂津东岸而来。

    今日凌晨,诸葛亮领着大军抵达黄河东南岸三十里处,他没再继续向前推进,而是选择原地驻扎,他是怕魏军主力若是发现他领兵而来,必然不会再先渡河,而是先与他厮杀。

    一万对四万。

    正面对阵于汉军不利。

    为了不让魏军发现,诸葛亮并未让大军安扎营寨,而是在茂密丛林宿营。

    然后安排探子打探曹叡的动向。

    今天一早,蒲坂津东岸,出现了大量的船筏,诸葛亮得知此消息,知道今日曹叡必然会强渡黄河。

    于是汉军缓缓向前推进,直到魏军前部已经攻到蒲坂津关前,开始猛攻蒲坂津时,汉军突然从背后杀出,致使魏军首尾难顾。

    “后军迎击诸葛亮,前军继续猛攻蒲坂津。”

    诸葛亮突然杀来,曹叡被困于黄河之中,现在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唯有两面据敌。

    诸葛亮却很高兴。

    曹魏大军,基本已经下水,两岸则都是汉军。

    曹叡,汝命休矣!

    ……

    ……

第78章:大战蒲坂津(3)

    曹叡突然下令前后分击汉军,惊得陈群赶忙制止道:“陛下,不可!此时我军虽然两面受敌,不过蒲坂津的汉军,自然不敢轻易出关迎击我军。”

    “蜀军诸将皆不可惧,唯有诸葛一人耳。”

    曹叡闻言默然,急令又道:“既如此,命已登岸军士继续攻打渡口,其余诸将皆随朕与诸葛决一死战。”

    “诺!”

    相比于分别据敌,曹叡此法更为妥当。

    经过近一个时辰强攻渡口,魏军也遭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近四万大军,此时也就还剩三万多人,虽说蒲坂津的蜀军,不一定敢于追击魏军。

    但是,预防万一。

    留下小部分兵力继续牵制蒲坂津的蜀军,其余大军转头去攻东岸的诸葛亮,毕竟诸葛亮可是蜀国丞相,一旦诸葛亮被擒,大魏的关中之危立解。

    “杀!”

    “活捉诸葛亮!”

    “活捉诸葛亮!”

    曹叡立时拔出腰间佩剑,指挥战船向东岸挺进,其余战筏闻令急转筏头,同时高声叫嚷活捉诸葛亮。

    魏军突然调转,蒲坂津城楼的汉军自然也看见了。

    高翔立时大喜,高声喝道:“援军来了,将士们,跟我杀!”

    “杀!”

    汉军将士听闻来了援军,又看到河中魏军皆已调转船头,顿时士气大震,倒是已经上岸的魏军不由得一愣。

    “将军!”一士兵急问身边将领:“我们该怎么办?”

    他们走得太快,并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状况,只知道大部队都掉头奔东岸去了,搞得那领头的将领,也是一脸茫然。

    “陛下有令!”

    就在这时,靠近岸边的一艘木筏,上来一名小将高声喊道:“陛下有令,所有登岸的军士无需后退,继续强攻蒲坂津,违令者斩。”

    “什么?”

    岸边一壮汉闻言咆哮道:“陛下自己退了,却要我等送死?”

    壮汉话音刚落,那传话小将便呵斥道:“陛下并非退军,是去迎击后面的诸葛亮去了。”

    嘶——

    众将闻言立时大惊。

    原以为蜀军喊的援军,只是为了提振士气,不想蜀军真的来了援军。

    现在魏军两面受敌,登岸的魏军不足千人。

    蒲坂津关内可有近万名蜀军。

    但是——

    他们也没有选择,此时若退,蒲坂津关内蜀军必然杀出,到时候他们即使退了,也会被蜀军追着打。

    “杀!”

    那壮汉抹了一把脸,高声咆哮道:“既如此,我等定当死战,以为陛下扫除后顾之忧。”

    “杀!”

    战斗打到现在,无论是汉军还是魏军,早就已经杀红了眼。

    现在双方并未分出胜负,军士们的热血早已沸腾,那还顾得了什么是生还是死,他们只知道只有战胜敌人,才有活命的可能。

    “将军!”

    郭卫一边指挥手下继续射击城下魏军,一边对高翔说道:“此时援军已到,我等需得杀将出去,拽住魏军的尾巴。”

    “贤弟有何良策?”

    高翔一箭射杀一名魏军,回身问郭卫。

    郭卫看了一眼城上诸将说道:“现在我蒲坂津尚七八千兵力,将军可领三千继续留守关隘,愚弟自领其余将士,乘坐小舟追杀魏军,与援军前后夹击魏军,一战可擒魏主曹叡,关中即可尽归我大汉也。”

    “不可!”高翔赶忙说道:“还是贤弟留守关隘,让愚兄领兵去追杀曹叡更妥。”

    “将军!”郭卫道:“此时并非你我争抢之时,据守关隘更为重要,将军留守,蒲坂津可保无忧。”

    说着,郭卫也不管高翔是否同意,当即叫上一帮手下,就要往城下急行。

    见郭卫去意已决,高翔自然明白,现在俩人在此继续纠缠,只会贻误战机,于是转身指挥手下军士,继续击杀已经上岸的魏军。

    “将士们!”

    “速杀魏军!”

    现在关前还有近千名魏军,郭卫想要去追击河中的魏军,需得将这千名魏军诛杀,他才有机会下河。

    如今郭卫已经下得城楼,他们还得搬运船筏,所以高翔不敢有丝毫怠慢,他要在郭卫杀出城时,尽可能的多杀魏军,为郭卫扫清通道。

    霎时间——

    城上箭如雨下,滚石乱飞。

    “给我砸!”

    “砸死他们!”

    汉军将士顿时热血沸腾,此前对于滚木礌石还会想着省着使用,现在他们巴不得将城楼上的滚木礌石,全部扔到魏军的身上。

    原本上岸的魏军数量,就不如守关汉军,此时又面对强势攻击的汉军,近千名魏军很快就有些招架不住。

    一刻钟后。

    蒲坂津关门打开,郭卫手持一杆长枪冲锋在前,领着近四千汉军就冲杀出来,而此时关前的魏军,被高翔一阵激射猛砸,已经死伤过半。

    “杀!”

    郭卫一声爆喝,近四千汉军如潮水一般,径直冲向仅有的三四百魏军。

    人数占据绝对优势,汉军个个奋勇当先。

    魏军早已成了惊弓之鸟,大部队已经退走,他们这是前有强敌,后无援军,继续战斗下去,唯有一死而已。

    仅仅一个冲锋,三四百魏军就被诛杀一半,剩下的魏军那还敢于继续抵抗,当即扔掉兵刃跪地投降。

    郭卫本可将他们逐一诛杀,不过现在对于他来说,时间比什么都重要,因为魏军后队已快要退至大河中央,若是在此为百十来个魏军耽搁,对岸的援军将面临残酷的打击。

    “贤弟速行!”

    城上高翔高声喊道,旋即便有数百汉军跑下城来接收这些俘虏。

    蒲坂津原为郭卫诈取,那时关内留有近百只小型木船,夺取蒲坂津后,郭卫为了预防魏军渡河,又在附近收集了百十只小型木船。

    每只木船可坐二三十人,不想此时竟然派上了用场。

    这些木船就停放在关门之内,于是郭卫命令手下将士,将这些木船全部抬出放入河中,近四千名汉军,乘坐近两百艘小船,士兵们拼命的划动水面,驱使木船快速向前行驶。

    “快,快快。”

    “都快一点。”

    “别让魏军跑了。”

    刚一登船,郭卫就不断催促手下兵将,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大河中间,魏军的那艘大船。

    曹叡,郭卫来也——

    ......

第79章:大战蒲坂津(4)

    “蜀军追过来了。”

    “后面也有蜀军。”

    郭卫领着蒲坂津近四千汉军刚刚下水,魏军后队就发现了他们,士兵们立时大声高喝,希望前面的将领们可以知道。

    只是——

    他们的喊声虽大,可是前面的将领那还能听见他们的声音。

    因为前队早已与东岸的汉军交上手。

    诸葛亮率领汉军一万精锐,刚一到岸边,就摆开了攻击阵势,魏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据着优势,他们还有三万多人,而诸葛亮这边,只有一万人。

    一比三。

    不过汉军占据地形优势,依靠河岸高于河面,而且魏军全部都在木筏之上,他们几乎没有躲避的地方,除了部分士兵手里的盾牌。

    但是——

    诸葛亮杀到河岸时,很快就抢占了魏军大营,营内还有十余架抛石机,以及大量的石弹,此时却都成了汉军的武器。

    汉军的羽箭,抛石机抛射的石弹,不断向河中的魏军发动攻击。

    魏军虽然也有向河岸施射,可是他们的攻击已经微不足道,不断有船筏被石弹击碎,大量的魏军不断落水,即使少数冲上河岸的魏军,也被早就等候在这里的马岱,以逸待劳尽皆诛杀。

    就在前面陷入胶着之时,黄河西岸的郭卫,又领着四千汉军,驾着小木船朝他们的后队冲杀过来。

    郭卫他们坐的是木船,而魏军基本都是木筏,而且郭卫所领的大汉新军,尽皆使用长枪,这是因为他们的第一代教官,是大汉的皇帝刘禅。

    刘禅是赵云的徒弟,擅使长枪。

    所以当初在清城山训练的时候,刘禅特意将他所学的枪法,尽皆传授给了四十二名新军士兵,而这四十二名士兵后来就是第二代教官,其中二十人就是负责去招募新军,然后进行训练。

    长枪——

    便是这支新军的武器之一。

    所以当郭卫率军刚一抵进魏军后队,他们凭借自己武器长度的优势,不断刺杀木筏上的魏军,冲杀一阵他们干脆直接驾着木船,去撞击魏军的木筏。

    霎时间,魏军首尾难顾。

    虽然魏军人数占优,但是前有诸葛亮一万人马阻击,后有郭卫四千兵士猛冲,虽然魏军也是英勇奋战,可是也难以招架汉军的两面夹攻。

    一个时辰后,河面上的魏军已经乱做一团,死伤无数,他们或是各自为战,或是猛冲河岸。

    就在这个时候,位于东岸岸边的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他知道这场战斗即将结束,河中的魏军,已经是在劫难逃,插翅也难飞。

    “传令!”

    诸葛亮突然对身边小将说道:“让廖化增援马岱,阻击登岸的魏军。”

    “丞相,不可!”还未等那小将领命,参军杨仪急忙说道:“此时河岸马岱将军兵源充足,足以应对登岸的魏军,廖化若是撤出葉口,魏军极有可能从葉口逃脱。”

    蒲坂津东岸,一处平坦之地也就是渡河的河滩,可由此渡河去往西岸,相比于西岸,东岸除了这处平坦之地,还有一处斜坡,便是葉口。

    魏军大营便在这平坦之地上方,此时这里由马岱镇守,魏军想要渡河返回东岸,只有两条路可行,其一便是马岱镇守的河滩,其二便是葉口。

    葉口地势倾斜,只有一条数米之宽的斜坡,可供通行,其余之地皆不可通行,诸葛亮占据魏军大营后,便命廖化领一千士兵,驻守在葉口,防止有魏军从此处逃脱。

    此时魏军虽然大势已去,但是魏主曹叡的战船尚在河中,杨仪不解丞相深意,可是诸葛亮却叹息一声说道:“此战我军已胜,擒拿曹叡已如探囊取物;”说着他顿了一下,又说道:“只是我军若是擒住曹叡,曹魏必将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杨仪闻言,曹魏乱了,这不挺好吗?

    可是,诸葛亮又道:“曹魏若乱,吴主孙权必将大举北上,蚕食曹魏疆土;”说着他看了一眼河滩上的汉军将士,叹息道:“我军经历此番大战之后,已是大伤元气,暂无与东吴争锋抢吞中原之根本,倒不如放其一条生路,去挡东吴。”

    听完诸葛亮的一席话,杨仪没在反驳,退至一旁。

    他已经懂得丞相的用意。

    此战曹叡可败而不可亡。

    不多时——

    廖化从葉口撤出,河中战船上的陈群立时大喜:“陛下,此战已不可挽回,陛下可速从葉口登岸。”

    “葉口?”

    曹叡抬眼看去,只见此前挡在那里的汉军,已经朝河滩这边撤走,不由高声笑道:“诸葛真是无谋也,若是朕用兵,此军必然坚守此口,让我等困死于河中。”

    “陛下!”陈群摇头道:“此非诸葛无谋,反是此人高谋也。”

    “爱卿此言何意?”曹叡顿时不解问道。

    “陛下,此战我军已败;”陈群看了一眼乱做一团的魏军,长叹一声说道:“蜀军若是困守各处碍口,臣等与陛下必然皆休。”

    曹叡闻言点头,这也是他笑话诸葛的地方。

    “但是——”陈群又道:“此战蜀军倾国之兵奇袭,意在尽取雍凉,此战过后诸葛目的已经达成,他若困死陛下,于他不利。”

    “陛下若失,则中原必乱。”

    “中原若乱——”陈群说着抬眼看向东南,没在继续往下说,曹叡并非愚蠢之人,自然知道陈群还要说什么。

    “传令!”曹叡朗声道:“去葉口!”

    既然已经知道诸葛亮的用意,而且现在大势已去,已无翻盘的机会,曹叡现在只想赶紧离开黄河。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此战大魏虽败,但是只要朕还活着,只要大魏还在,雍凉之地,朕迟早还能夺回来。

    曹叡的战船直奔葉口而去,诸葛亮则指挥大军,继续诛杀残余魏军,河中的郭卫已经杀入魏军阵中,上百只小木船左突右冲,搅得魏军七零八落。

    可就在他杀得起劲时,却看见正欲逃跑的曹叡大船。

    “曹叡想跑。”

    “快追!”

    郭卫那能放过曹魏皇帝,他当即指挥手下军士,驾着小船直奔曹叡的大船追去,一边追击一边还指挥士兵高声叫喊。

    “活捉曹叡!”

    “活捉曹叡!”

    霎时间——

    活捉曹叡的声音,响彻黄河两岸。

    ......

第80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郭卫率军追击曹叡的大船,跟随大船的魏军则纷纷上前堵截郭卫,为曹叡争取逃离的时间,郭卫此时早已杀红了眼,他怎么会放弃如此诱人的猎物。

    经过连翻冲阵过后,阻挡郭卫的魏军,皆被郭卫打散。

    不过曹叡的大船,却也在这时抵达葉口。

    “陛下快走!”曹叡刚一下船,大将张郃急忙说道,随后又对即将靠岸的郭卫怒吼道:“贼子休要猖狂!”说着话挥刀便向郭卫劈去。

    郭卫那甘示弱,领着手下军士便向张郃杀来。

    有张郃断后,曹叡率领百十余人,匆忙向东急行。

    再说这葉口断后的张郃,毕竟也是百战名将,虽然郭卫领着近千名大汉新军,但是也未能在仅有两三百兵士的张郃面前,占到多少便宜。

    经过数番激战,张郃还是击退了郭卫,领着部将随后撤出战场。

    曹叡跑了。

    领着陈群等人跑了。

    可怜黄河河面上那还有近万余的魏军,他们也想冲出战场,但是汉军此时士气正盛,那会给他们逃脱的机会。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围追堵截,河面上的魏军自知已无退路,虽然也向汉军发起过几次进攻,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败下阵来,不得不向汉军缴械投降。

    击败了曹叡,诸葛亮总算长舒了一口气;汉军将士们,一个个则是兴奋异常。

    因为他们,战胜了曹魏的皇帝。

    “丞相!”参军杨仪说道:“曹叡张郃已退,我军需当尽快攻下长安,以稳定关中局势。”

    “嗯!”诸葛亮微微点头:“威公所言极是,令高翔领五千军士留守蒲坂津,其余诸将即刻随本相进兵长安。”

    “诺!”

    杨仪应诺刚准备离开,诸葛亮却又叫住杨仪说道:“派人去潼关,让廖化领五千军士镇守潼关,其余将士由魏延统领,保护陛下到长安与我们会合。”

    “诺!”

    杨仪领命走了,诸葛亮有些好奇的看着小将郭卫,此时账内也就剩下他与郭卫俩人,此前他并不认识郭卫,不过今日一战,郭卫的表现却让他很满意,即使面对曹魏名将张郃,也没有一点畏惧之色。

    “子彦,坐下说话。”

    “谢丞相!”

    子彦是郭卫的字,郭卫向诸葛亮行了个礼,才在一旁坐下;诸葛亮缓缓说道:“子彦那里人士?”

    “回丞相!”郭卫道:“属下是益州犍为郡人。”

    犍为郡,益州本地人也,不过这并不重要,诸葛亮更看重郭卫的才能,至少他的勇武已经得到诸葛亮的认可。

    但是郭卫就有些紧张了。

    毕竟与他对话的人,可是大汉王朝的丞相诸葛亮,他可是大汉王朝的实际掌权人。

    “子彦无须拘谨;”诸葛亮笑了笑道:“本相喜欢年轻人,特别是像子彦你这样出色的年轻人,若我大汉再多一些如子彦这等人才,我大汉何愁汉室不兴?”

    “多谢丞相。”

    “子彦啊,本相有一事不明,不知子彦可否替本相解惑?”

    简单客套一番后,诸葛亮突然皱了皱眉头,似乎心中有什么天大的疑惑一般。

    “不知丞相所问何事,丞相尽可明言;”郭卫又行一礼,才道:“属下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好好。”

    诸葛亮很满意,他笑了笑道:“其实也并非什么要紧的事情,只是本相闻言,汝等是奉陛下之命,招募训练新军,汝等是如何做到,让世人皆不知汝等的存在?”

    诸葛亮刚一开口,郭卫瞬间释然。

    心道,陛下真是英明。

    郭卫淡淡一笑说道:“回丞相,新军都是来自偏远村寨,他们大多是因为躲避战乱,隐居与荒山野岭,所以并未登记造册。”

    “哦?”诸葛亮又是眉头紧皱:“那又如何使得他们甘心从军?”

    数十年间天下战火纷飞,很多平民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而隐居深山倒也是常事,不过诸葛亮还有些好奇,这些人原本就是为了躲避战乱,又如何愿意出来从军打仗呢?

    “回丞相!”郭卫又道:“陛下曾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陛下曾言,山野乡民,虽然畏惧战争,若是给他们足够的钱粮,还有晋升的通道;”郭卫笑了笑道:“想让他们上战场,倒也是容易。”

    “哦?”诸葛亮疑惑道:“子彦可细细说来。”

    “诺!”郭卫应了一声说道:“陛下许诺,凡是愿入新军者,每人每月可获五百饷钱,若是在战场上斩敌立功,还有额外奖赏;斩敌一人可获五百钱,上不封顶,斩敌十人升十夫长,斩敌百人升百夫长,斩敌千人封万户侯。”

    郭卫一五一十,将当初刘禅对他们说过的话,毫无保留的说与诸葛亮,因为当初刘禅曾经对他们说过,他日若是丞相问起,无须隐瞒,实言相告即可。

    他当初奉命去山野村寨招募新军,也是按照刘禅的这个法子,刚开始效果其实也并不理想,因为很多村民并不相信他,而且也都知道,打仗那是会死人的。

    但是——

    他必须完成任务。

    因为刘禅也曾对他们有过许诺。

    只要完成新军的招募和训练,刘禅将封他们为校尉,所招募训练的士兵,皆由他们来指挥。

    他们这些人,原本只是禁卫军的普通士兵,若不是刘禅将他们找来,他们这辈子,可能都只是一个普通的禁卫军士兵。

    常言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那就不是好士兵。

    通过刘禅的一番洗脑后,他们也对封候拜将,有了憧憬。

    刘禅——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至于刘禅承诺他们的饷钱,每月都会准时有人送到他们的手上,陛下言而有信,他们又怎么会不尽心尽力呢?

    毕竟这可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

    至于那些乡民。

    年长一些的,或许很难说服。

    但是年轻人,却都是青春热血,只要给足他们诱惑,从军既有饷钱可拿,上阵杀敌立功还有机会封侯拜将,当这些诱惑摆在他们面前,自然会有人想要尝试一番。

    听郭卫讲完,诸葛亮心中疑惑顿消。

    此前他就一直有些纳闷。

    皇帝陛下,是从何处弄来的这一万多新军。

    后来在潼关,刘禅与他讲过,是从禁卫营中,挑选了四十多名士兵,经过训练后,就让他们出去招募兵员,然后再将他们带到崇山峻岭中偷偷训练。

    益州四面环山,崇山峻岭奇多,想要躲藏起来倒也容易。

    只是,一下子招募一万多人,还不能让人发现,这事儿就有些难了。

    如今诸葛亮才知道。

    原来他们所招募的新军,并非是普通村庄招募,而是从那些躲避战乱的隐世村寨招来的。

    刘禅以此法招募到一万多新军,而且还躲过了所有人的耳目,他在诸葛亮心目中的形象,顿时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

第81章:巧取豪夺下长安

    公元228年,大汉建兴六年。

    四月六日傍晚。

    长安东门城楼。

    “援军。”

    “是援军。”

    “援军来了。”

    当一支骑兵奔袭至长安城外,曹魏长安守军,顿时激动万分,一个个如同过节一般,一名士兵更是急匆匆的跑向都督府。

    “你可看仔细了?”曹真惊恐的问道:“却是我大魏骑兵?”

    “是!”

    “是郭将军的骑兵。”

    士兵肯定的说道,他可是亲眼看见的。

    “好,好。”

    曹真有些激动,至从进驻这长安之后,每日蜀军都会在城外叫阵,他是想去与蜀军厮杀的,只是现在长安城的守军,只有一万多人,可是城外的蜀军却是数倍于他。

    至从那日诸葛亮领兵赶到长安,蜀军便将长安团团围住。

    后来蜀军也曾尝试过几次攻城,不过都被曹真率领将士们将他们击退,再后来蜀军便不再攻城,而是选择每日只是在城下叫阵。

    曹真自知己方兵力不如敌方,他当然是选择固城坚守,以待援军。

    现在终于等到了。

    曹真也顾不得多想,当即披挂便朝东门跑去。

    来到城头时,只见城外的蜀军,已经与大魏的骑兵交上手,当曹真看见那面“郭”字大旗时,他顿时大喜道:“好好好,是伯济,是伯济也。”

    长安各城门外面,均有蜀军把守。

    城东的蜀军,约莫三四千人。

    此刻大魏骑兵,约莫得有五千人。

    所以曹真并不打算开城与援军里应外合,毕竟骑兵对步兵,原本就占据绝对的优势,他坚信这支骑兵,很快就会击败这支蜀军。

    不出曹真所料,两军刚一接战不久,蜀军就处于明显的劣势,魏军几个冲锋过后,蜀军立时四散溃逃。

    “哈哈哈哈!”

    “好!”

    曹真大喜,城头上的魏军士兵,更是欢欣鼓舞。

    不多时,蜀军被彻底击溃,那支魏军骑兵疾驰来到城下。

    “大都督!”

    城下骑兵将领高声喊道:“陛下已命左将军张郃领精兵五万,少时便抵长安,陛下亲率的两万精锐也已经过了潼关。”

    “好好好!”曹真大喜:“伯济辛苦,快请入城。”说着话,曹真便命兵士将城门打开。

    随着城门缓缓打开,城下的骑士们总算长舒一口气,当城门彻底打开时,领头的将领当即领着大军涌入城门。

    骑兵前队刚刚进入城门洞,身后顿时喊杀声四起,这可惊到了城头上的曹真。

    “杀!”

    “杀啊!”

    蜀军喊杀声震天,原本已经溃逃的蜀军,突然卷土重来,似乎人数比之前还要多,没等曹真反应过来,刚刚冲进城内的骑兵,也是杀声四起。

    “杀!”

    这些骑士们刚一入城,便对守城魏军冲杀过去,而城外的蜀军紧随骑兵之后,也跟着冲向城门,曹真顿时惊慌失措,大声咆哮道:“郭淮贼子,已降蜀军。”

    “跟我杀!”

    “杀光蜀军。”

    曹真立时指挥手下军士,抵抗蜂蛹而入的蜀军,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郭淮居然已经投降蜀国,而且还领着蜀军攻进长安城。

    当然这也怪不得曹真。

    毕竟此前长安各门,都有蜀军把守,他并不知道潼关、蒲坂津发生的事情,更不知道蜀国皇帝刘禅,早就夺了潼关。

    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当大量的蜀军涌入长安城,曹真虽然也是顽强抵抗过一阵,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被赵云魏延等人拿下。

    四月六日,晚。

    长安都督府。

    “贼子郭淮!”

    “贼子郭淮!”

    曹真被五花大绑,从外面押解进来,他一边往里走,一边大声怒骂道。

    可是——

    屋内并无郭淮。

    “跪下!”

    一个士兵猛的一脚踹在曹真的腿上,曹真一个踉跄刚跪倒在地,便又猛的站起身子,他四处寻找郭淮的身影,可是并未寻得。

    而这时,首座的中年男人,轻轻摇动羽扇,看了一眼曹真:“汝已被俘,还不速速请降。”

    “呸——”

    “诸葛村夫!”曹真怒骂道:“吾乃大魏上将,岂肯降汝~”

    曹真乃是魏武帝曹操养子,一生追随曹操南征北战,为曹魏的建立立下无数战功,一年前曹叡即位,又拜曹真为大将军,迁大司马。

    他自然不会选择投降蜀汉。

    这一点,诸葛亮自然更加清楚。

    “推出去,斩!”

    既然不肯投降,那留之也无用,诸葛亮羽扇轻轻一挥,便要杀了曹真,可是曹真却并无惧色,朗声大笑道:“诸葛村夫,切莫高兴太早,大魏岂是你小小蜀国可以抗衡,哈哈哈!”

    士兵们刚押着曹真离开大堂,却被一少年拦住:“先关押起来。”

    “诺!”

    曹真顿时一惊,心道此人是谁,诸葛亮都已经下令杀我,此人一句话士兵们就违背了诸葛亮的意思,莫非——

    少年并未理会他,径直走向大堂,而这时曹真却清晰听到。

    “臣等参见陛下!”

    “刘阿斗?”

    曹真此言刚一出口,押解他的士兵,立时呵斥:“大胆!”接着猛的就是一拳打在他的腹部,这一下曹真无需多想,也知道那人便是刘阿斗。

    要不然这蜀国士兵也不会如此维护他,可是他不是应该在成都吗,怎么会出现在关中?

    不过更让曹真好奇的是,这刘禅为何不杀他,毕竟像他这样的曹魏大将一旦被俘,唯有一死。

    因为他是绝不可能向蜀汉投降的。

    再说刘禅,他刚一进大堂,众将与他行礼之后,也都是有些疑惑,不知道刘禅为何要阻止杀曹真。

    等到刘禅刚刚坐下,丞相诸葛亮便开口说道:“陛下,老臣知您爱惜人才,只是曹真乃是曹魏大将,此人绝不可留。”

    放在之前,诸葛亮或许还不会有此一问,但是经过此番大战之后,他对刘禅的看法已经转变,刘禅不杀曹真,自然又是想要将其招降。

    当然,若是能够将曹真这样的曹魏大将招降;这对于大汉来说,必然是天大的喜事,对于曹魏来说,将是很大的打击。

    只是——

    陛下可能太过天真,此事恐怕很难实现的。

    “相父!”刘禅闻言却是笑了笑说道:“朕自然知道曹真必不肯降,朕不杀他也并不是想要招降于他。”

    刘禅话音刚落,众将皆是一愣,心说皇帝陛下您又有哪根筋不对,既然不打算招降曹真,那您还留他何用,这可是敌国大将。

    您难道不知道吗?

    ......

第82章:这笔买卖很划算

    诸葛亮羽扇轻摇,缓缓问道:“不知陛下留他何用?”

    其他诸将则是一脸的疑惑。

    他们也都想知道,刘禅既然不打算招降曹真,那留着曹真到底有何用处,毕竟最近他们这个皇帝,时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相父!”

    刘禅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曹真此人如何?”

    “曹魏一帅才耳。”诸葛亮说道。

    曹真一生追随曹操,曾为曹魏立下过无数战功,经历过的大小战斗不下百场,现在他是曹叡的辅政大臣之一,自然不会是平庸之辈。

    当然,刘禅对他也很了解。

    “相父!”刘禅问诸葛亮:“朕想用此人,与那魏主曹叡做一笔交易,不知相父是否应允?”

    众将闻言皆是一惊,好像没有弄明白刘禅的意思。

    “请陛下明言。”诸葛亮道。

    “相父,”刘禅说道:“朕想用曹真,去与曹叡换回伯济的家眷,如此伯济便可倾心归降我大汉,不知相父以为如何?”

    诸葛亮的羽扇微微放缓。

    在场诸将,也是一愣。

    原来是为了郭淮。

    “陛下英明!”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若是能用曹真,换回伯济的家眷,我大汉即得一员大将也。”

    得到诸葛亮的同意,刘禅长舒一口气。

    此战本是冒险,现在大局已定,相信只要有诸葛亮在,大汉消化关中,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刘禅也知道,即使现在夺得关中,进而吞并整个雍凉,但是曹魏依然强于大汉,现在的大汉人才匮乏,特别是能征善战的大将。

    郭淮,虽比不得关张赵马黄。

    却也比廖化等将,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郭淮虽已归降,不过他的家眷尚在洛阳,若是曹叡得知郭淮已经投降大汉,必然会拿其家眷问罪。

    一旦曹叡诛杀郭淮家眷,郭淮或许会因此记恨曹魏,从而死心塌地效忠大汉,这或许是一件好事情,不过这并不是刘禅所想。

    他要的是郭淮倾心归降,而非被逼无奈。

    这也是此前郭淮投降后,曾向刘禅请战张郃,刘禅并未答应的真正原因。

    先不说郭淮那时候,是否是真心投降,或许他会临阵倒戈,帮助张郃击败汉军,这也并非没有可能。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刘禅并未让郭淮出战,而是将他雪藏起来。

    雪藏郭淮,除了预防他临阵倒戈,同时刘禅更加清楚,若是挡住了曹魏的援军,汉军必然还会在长安与曹真厮杀,若是在长安拖延日久,大好的局面,或许还会发生逆转。

    毕竟魏强汉弱——

    今日能够如此迅速拿下长安,郭淮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刘禅用曹真去换回郭淮的家眷,这必然会使郭淮对刘禅感恩戴德,从此倾心效忠大汉。

    用曹真换郭淮——千值万值!

    “多谢相父!”

    刘禅赶忙向诸葛亮道谢,诸葛亮随后便派人东出潼关,去洛阳与曹魏进行交涉。

    ......

    四月九日。

    洛阳。

    曹魏皇宫。

    大汉使臣向朗,向魏主曹叡说道:“陛下,贵国大将军曹真、驸马夏侯楙、雍州刺史郭淮,已于三日前,被我军俘获。”

    向朗说得是云淡风轻,可是曹魏满朝文武,听得是怒不可遏。

    侍中吴质当即怒道:“狂妄蜀人,”说着转头就向曹叡一拱手,愤怒的说道:“请陛下立即诛杀此贼!”

    “杀了他!”

    “杀了他!”

    “...”

    顿时大殿上的曹魏众文武,皆是义愤填膺的附和,同时恶狠狠的瞪着向朗,恨不得将其生吞活剥。

    曹叡更是气得牙痒痒。

    “逆贼安敢如此?”

    曹叡话音刚落,向朗不由就是一惊,但是作为大汉使臣,他却只能硬着头皮,保持镇定,他笑了笑道:“陛下休怒,外臣此来,并非为了羞辱贵国。”

    虽然向朗做了解释,但是曹叡的怒火并未消退,只不过他作为大魏的天子,他需要保持足够的威严,特别是在面对蜀国的使臣,但他依然阴沉着脸。

    “说吧;”曹叡道:“汝今日到我大魏,所谓何事?”

    曹叡毕竟是皇帝,向朗的解释,他能够听懂。

    “回陛下!”向朗笑道:“外臣此来,是奉我主之命,来与陛下做一笔交易。”

    “交易?”

    曹叡一愣,问道:“什么交易?”

    “我主决定,”向朗道:“可释放贵国大将军曹真,以及驸马夏侯楙。”

    咦——

    曹叡闻言,并未说话。

    不过他好像听出了一些端倪。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向朗继续说道:“若是陛下同意,请立即释放雍州刺史,郭淮的家眷,若如不然...”

    向朗说到这里,大殿上顿时陷入一片死寂,曹魏众臣,以及皇帝曹叡,自然听得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释放郭淮的家眷。

    那就是郭淮已经降蜀。

    “若朕不允…”曹叡冷冷说道。

    闻言,向朗叹息一声:“若是陛下不允,我主必杀贵国大将军曹真,以及与驸马夏侯楙,而陛下则会因此迁怒于郭淮,从此郭淮更会死心塌地效忠于我大汉。”

    向朗话音刚落,大殿上的所有曹魏众臣,不由得都把目光投向了曹叡,因为他们知道,蜀国这一招确实够狠。

    曹叡更是气得牙齿咬得咯咯直响。

    他好像觉得,不答应都不行。

    郭淮已经降汉,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

    曹叡自然是恨透了郭淮。

    他恨不得立即诛杀郭淮满门,但是他现在好像不能这么干,若是这个向朗还没有来洛阳,他还可以这么干。

    现在却不行。

    即使他已经知道郭淮叛国,他也不能动郭淮的家眷。

    因为他若杀了郭淮的家眷,蜀国就会杀了曹真与夏侯楙。

    这一战魏国大败,曹真与夏侯楙确实有一定的责任,但是曹叡更清楚,国人可不会这么看。

    因为曹叡作为大魏皇帝,调集十万大军增援关中,结果不但没有解救关中,反而还损兵折将。

    现在蜀国愿意释放曹真与夏侯楙。

    若是他不允,必然会引起曹真与夏侯楙的家族势力不满,他现在刚刚登基不久,地位还并不稳固。

    而且更要命的是,他在蒲坂津大败之时,东吴大都督陆逊在司马懿增援江夏之前,已经夺取江夏,合肥更是被吴主孙权围得是水泄不通。

    若是此时朝堂再起波澜。

    这对大魏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朕——同意!”

    曹叡瞪着向朗,怒吼道。

    ......

第83章:宝贵时间不可浪费

    公元228年。

    四月十八日。

    上午——

    潼关城下。

    郭淮家眷共三十七人,曹真、夏侯楙等共二十六人,被关在六十三辆囚车之上。

    郭淮立于城头,紧盯着城外的一举一动。

    此刻他的心情是五味杂陈。

    他原本深受大魏皇恩。

    可是从现在开始,在大魏他成了叛国贼,而大汉这边,他却深为感动,皇帝刘禅为了换回他的家眷,不惜将已经擒获的大魏驸马夏侯楙、大将军曹真释放回归魏国。

    唉——

    现在也只能说是天意弄人吧。

    潼关关前六十三辆囚车,立于两军阵前,在囚车的东面,是曹魏左将军张郃率领的五千魏军,在囚车的西面,是大汉镇北将军魏延率领的五千汉军。

    潼关城头。

    数千名汉军弓箭手,弓弦已经拉满,目光紧盯着城下。

    不多时,两军押解囚车的士卒,赶着囚车向对方走去,而这一刻囚车两边的双方兵将,均是高度紧张。

    城头的郭淮,此时已经心跳加速。

    现在他只期望,期望这场交换,不要出现任何差错。

    张郃紧盯着魏延,而魏延自然也是紧盯着张郃。

    五十米。

    三十米。

    十米。

    两边囚车越来越近,现场更是安静得可怕,所有人全都屏住了呼吸,只能听见咯哒咯哒不紧不慢的马蹄声。

    押解囚车的两军士卒,更是万分紧张。

    当两边囚车相隔只剩下数米,两边囚车几乎同时停下,押解囚车的士卒紧盯着对方,然后才缓缓向对方走去。

    囚车上的曹真,双眼通红,脸色阴沉。

    他是大魏上将,何时受过这等侮辱。

    现在若不是他被捆住,嘴里还塞着一团破布,他都恨不得立即撞上这囚车,然后一死了之。

    至于驸马夏侯楙,倒是紧张又有些激动,因为很快他就会获得自由,他期待着这一刻,期待士卒们赶紧将他拉回魏国。

    “嗯——”

    就在魏军士卒,刚牵着曹真囚车的马匹缰绳,曹真瞪大了双眼,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似乎想要挣脱捆绑,似乎又像是想要怒吼。

    不过没人理他。

    双方士卒牵着囚车,立时加快速度,朝己方阵营狂奔。

    不大会儿功夫。

    三十七辆囚车,来到汉军阵前,魏延还未做声,汉军士兵就自然的让出一条通道,让囚车先行进入潼关。

    魏军那边也是如此,当囚车刚刚抵达阵前,张郃这才长舒一口气,这场交换算是成功完成。

    当郭淮的家眷,悉数进入潼关,魏延这才领着五千汉军,退进潼关城内,然后紧闭潼关大门。

    “母亲!”

    囚车刚一入城,郭淮便踉跄奔至车前,跪匐于地,车上一老妇人正是郭淮之母,此前一直居于洛阳。

    郭母看了一眼儿子,并未说话,脸色还有些难看。

    郭淮知道,母亲这是埋怨于他。

    埋怨他投敌叛国。

    “儿子不孝,”郭淮砰砰砰在地上磕着头,口中念叨着:“是儿子不孝,致使母亲受此屈辱。”

    “夫君快起!”郭母被人搀扶下囚车,并没有搭理郭淮,倒是郭淮之妻王氏,走到郭淮身边,遂将郭淮从地上扶起。

    刘禅用曹真夏侯楙等人,换回郭淮的家眷,郭淮本应该是很高兴才对,可是这一刻郭淮是真的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郭母的表情,已经告诉他了。

    投敌叛国,这是耻辱。

    觉得是耻辱的,当然还有曹魏大将军曹真。

    长安城破被俘,他已经放弃了生还的念头。

    作为大魏上将,丢城失地,唯有一死。

    可是现在他却活着。

    只是让他郁闷的是,他的性命,是用叛贼家眷换来的。

    回到洛阳之后,曹真立即向曹叡递交了辞呈。

    作为败军之将,他觉得他已经没脸继续待在朝堂之上。

    “朕不允;”曹叡说道:“此战之败,并非爱卿之过,实为郭淮贼子叛国所致。”

    郭淮降蜀,这倒是给了曹叡一个很好的借口。

    他将曹魏这场关中之败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是郭淮投敌。

    “陛下英明。”

    尚书令陈群随即附和。

    曹叡很满意,随后又说道:“此战虽然让我大魏暂失雍凉,不过朕发誓,他日必将收复失地,一雪今日之耻。”

    “陛下英明!”

    众臣跟着也是附和道。

    经过这一场大败,曹魏虽然失去了雍凉,但是曹叡坚信,凭借大魏的兵强马壮,用不了多久,他不但要重新夺回雍凉,更要一举打进成都,直接灭掉蜀汉政权,方消他的心头之恨。

    只是现在。

    他还腾不出手来。

    因为合肥之围还未解,江夏也还未收复。

    “张郃!”

    曹叡随即命令道:“爱卿即刻领本部兵马,驰援合肥;”说着他严肃的看着张郃:“合肥,绝不可失。”

    大魏已经丢了雍凉,江夏,若是再丢失合肥,这对大魏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因为曹叡很清楚,若是合肥也丢了,日后吴蜀两国,必然时刻威胁大魏的安全。

    蜀汉政权可从关中进兵中原,而东吴则可由水路北上。

    如果真是那样,大魏必危。

    现在关中已失,西部门户洞开,不过曹叡知道,蜀汉政权经此一战,他们暂时还不能兵出潼关,从而进兵中原。

    眼下大魏可以竭尽全力,去对付围攻合肥的孙权。

    只要守住了合肥,打退了东吴的孙权,大魏就能重整兵马,然后西进关中收复失地。

    曹魏已将全部心思,暂时转移到南部战场,这却给了诸葛亮腾出了宝贵的时间。

    四月二十日上午。

    长安——

    “陛下!”

    诸葛亮对刘禅对说道:“关中之战尚未结束,请陛下暂回成都居住。”

    “相父!”刘禅急忙说道:“相父北伐,不是要还于旧都吗?现在朕就在大汉旧都长安,我们何不就此迁都?”

    刘禅有些懵,现在长安已经归了大汉,潼关、武关、蒲坂津诸葛亮也都派驻了兵马。

    现在还去成都作甚。

    成都虽好,可是大汉一旦控制关中,迁都必不可免。

    既然迟早都要迁都长安,那还不如现在就迁。

    可是诸葛亮却说道:“长安虽定,但关中尚不安稳,现在也还不是迁都的时候,陛下关系天下社稷,请陛下暂回成都居住,等老臣平定整个关中,修缮宫室后,再迎陛下重回旧都。”

    刘禅闻言,只得无奈问道:“不知相父,需要多少时日?”

    诸葛亮的话刘禅自然明白,现在让他回成都,那是因为诸葛亮担心他这个皇帝的安全,毕竟大汉现在只是占了长安而已,可是关中诸城却还未归附。

    “多则一年,少则半年,老臣必将平定整个关中,以迎陛下。”诸葛亮肯定的说道。

    ......

第84章:御驾回京有排场

    刘禅改变了第一次北伐走向。

    关中划归大汉版图,现在只剩下时间问题,刘禅觉得他能做的事情,也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长安虽好。

    但是能不给丞相添乱,就尽量不要给丞相添乱,所以最终刘禅接受了丞相诸葛亮的建议——回成都。

    四月二十三日。

    上午——

    刘禅坐上了返回成都的马车,与他随行的人,还包括郭淮的家眷们。

    这是丞相诸葛亮的安排。

    明言是为了安全,其实刘禅自然知道,像郭淮这等大将,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约束,将其家眷安置在朝廷可控的范围内,还是有必要的。

    除了郭淮的家眷,与刘禅随行的还有他的小舅子张绍,以及刘禅提拔的新军校尉吕芃。

    至于郭卫、杨同山等人,则留守关中划归丞相诸葛亮暂时节制,刘禅对此没有任何意义,相反还挺高兴的。

    毕竟他训练的新军,得到了丞相诸葛亮的认可,而且他训练这支新军,也没想就此掌控大汉兵权。

    至少现在他真没这个想法。

    不过诸葛亮还是给刘禅分出来了三千新军,由校尉吕芃统领,负责保护刘禅以及返蜀人员的安全。

    这次返蜀,他们没在走子午道,他们这次不需要再争取时间,于是由褒斜道返回汉中,然后回成都。

    公元228年,大汉建兴六年。

    五月十九日。

    成都——

    皇帝刘禅御驾回京的消息,早在数日之前,成都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庶民百姓,都已经知道。

    所以五月九日一大早,大汉王朝成都留守百官,由丞相府长史张裔与蒋琬率领,出城三十里迎接。

    当然,还有成都周边的百姓,也随百官出现在官道之上。

    巳时初刻。

    官道上已经聚集数千人,蒋琬与张裔站在队伍的前面,他们不时看向官道远处,不时说说笑笑。

    周围的百姓,早就已经议论纷纷。

    “陛下真乃神人也。”

    “是啊!”

    “陛下亲征,一战定关中。”

    “某觉得,陛下颇有当年高祖皇帝的风范,高祖采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对对对!”

    “此次陛下御驾亲征,明面上看是丞相出兵陇右,实则是陛下出奇兵直抵长安。”

    “对对对,某也如此认为。”

    “…”

    刘禅兵出子午道奇袭关中,致使曹魏不仅丢失雍凉之地,而且还吃了一场大败仗的事情,早就已经传遍天下。

    成都的百姓,自然也都听说了。

    现在在成都百姓的眼里,刘禅形象不知拔高了多少节,更有人觉得刘禅就是大汉高祖皇帝转世。

    不过听着周遭百姓的议论,蒋琬却眉头微皱,他似乎有些担心的样子。

    皇帝陛下一战成名。

    这是好事情。

    但是,蒋琬却是有些忧心。

    不过,没等他琢磨清楚,就听得周遭百姓突然躁动起来。

    “来了。”

    “来了来了。”

    “陛下回来了。”

    蒋琬抬头看向远方官道,并未看见皇帝陛下的御驾,不过却隐约听见咯嗒咯嗒的马蹄声。

    “陛下回来了。”

    因为今日成都大雾,所以蒋琬虽然没有看见刘禅的銮驾,但是他却兴奋的对周围的人说道。

    “准备迎驾!”

    “诺!”

    众文武应了一声,赶忙整理自己的官服官帽,那些负责维持秩序的禁卫营官兵们,一个个立时精神振奋,表情肃然将围观百姓挡在官道两旁。

    少时——

    一队由数十人组成的骑兵队伍,缓缓从大雾中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在骑兵后面则是百十名步兵,他们举着一面上书“漢”字的大旗,迈着整齐的步伐朝迎驾的人群走来。

    在漢旗后面,则是马车队伍,走在最前方的是三辆战车,每车站有两名武士,他们手持长戟,十分威严。

    在三辆战车后面的这辆马车,车上并无人员,不过在车厢正中,立有一柄大钺斧,车厢装饰着皇帝的符节。

    紧接着便是三辆战鼓车,车中竖有雕龙战鼓,武士站立鼓前,刚一走出大雾后,武士们便敲响了战鼓。

    “咚!”

    “咚!”

    “咚!”

    三车鼓点一致,鼓声震天,在战鼓车后又是三辆立有武士的战车。

    只是这三辆战车之上,每车站立的武士为三名,他们依然手持长戟,压垮刀剑。

    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一辆四匹骏马拉着的豪华车驾,刘禅便端坐于此车之中,他今天心情非常愉悦。

    这算是他人生第一次,以如此排场回京,这事儿其实并非他本意。

    按照刘禅自己的意思,他是想他身穿战甲,骑着高头骏马,以一员战将的形象返回成都。

    可惜,他的想法刚一提出。

    就有人反对。

    此人便是侍中董允。

    董允与郭攸之皆为侍中,此前与丞相府长史张鸳,还有蒋琬等人留守在成都,数日前董允与郭攸之,俩人提前从成都赶到汉中。

    董允对刘禅说道:“陛下此番御驾亲征,一战击败魏主曹叡,扬了我大汉国威。”

    “现天子大胜返京銮驾,切不可草草了事应付。”

    不得已,刘禅只得同意。

    既然朕是天子,那就风光一把。

    不过刘禅也没有完全接受俩人最初的安排,因为他俩安排的是八十一辆马车组成的车队,这就太过于招摇不是。

    刘禅选择了最低规格。

    十二车。

    其中战车六乘,黄门鼓车三乘,斧车一乘,銮驾车一乘,鸾旗车一乘。

    随着刘禅的车驾刚一出现,现场围观的成都百姓,立时整齐高喊。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听着车外百姓们的喊声,刘禅顿时热血沸腾,他很激动,也无比的自豪。

    马车向前行驶数十米后,缓缓停了下来,透过车帘刘禅已经看见,前方站立着近百位官员。

    “臣等恭迎陛下回京。”

    “臣等恭迎陛下回京。”

    “臣等恭迎陛下回京。”

    等到百官话毕,刘禅这才缓缓掀开车帘,看着毕恭毕敬的朝廷官员,以及官道两旁的成都百姓。

    “众卿平身。”

    “谢陛下!”

    百官谢恩后,立即向两边散开,刘禅的车驾再次启动,不过现在刘禅不想在待坐于车内。

    只见他站于车前平台之上,不断向两旁百姓挥手致意,百姓们则是不断高呼万岁回应。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陛下万岁!”

    数千百姓齐声呐喊,真是气动山河声势震天,这一刻刘禅也终于体会到何为真正的帝王。

    ……

    ……

第85章:久别胜新欢

    巳时三刻。

    成都皇宫。

    “梓童恭迎陛下回宫!”

    张鸳微微福身行礼,阔别将近两个月,这一刻她终于安心了。

    “鸯儿拜见陛下!”

    站在张鸳的身旁,一位模样清秀五官精致的少女,也向刘禅行礼道。

    此少女便是张鸯,是皇后张鸳的亲妹妹,刘禅此前见过几次,对她的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

    按照历史记载,张鸯长大后也会成为刘禅的皇后,不过历史上她成为刘禅皇后,是因为她姐姐张鸳离世。

    张鸳是怎么死的,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也或许是刘禅没有找到相关史料。

    不过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张鸯与她姐姐一样,天资国色,刘禅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只有五岁,不过小小年纪却是聪颖可人。

    现在她已经十一岁,模样与她姐姐越来越像,这两月刘禅领兵出征,张鸳整日担惊受怕,毕竟战场上刀剑可是不长眼睛的。

    为了缓解压力,张鸳便将妹妹张鸯接进皇宫,姐妹俩没事也可以说说话。

    “鸯儿又长高了。”刘禅看着张鸯笑着说道;张鸯闻言,似乎有些不确定的样子:“真的吗陛下,鸯儿真的长高了?”

    “当然是真的啦,”刘禅肯定道:“朕何时骗过鸯儿?”

    “太好了。”

    “太好了。”

    “阿姐,鸯儿长高了。”

    张鸳闻言点头笑道:“嗯呢,鸯儿快赶上姐姐了。”

    张鸯自幼聪颖,高兴过后便对姐姐嘻嘻笑道:“我去告诉二哥去。”

    说着便一蹦三跳,朝外面跑去,屋里原本伺候的宫女太监们,赶忙追了出去,留下刘禅与张鸳俩人。

    “梓童!”刘禅一把便将张鸳搂在怀里,亲昵说道:“朕回来了,朕回来了。”

    “陛下!”

    张鸳突然眼圈一红:“陛下,你怎么才回来,梓童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陛下。”

    “朕知道。”

    “朕知道。”

    “陛…”

    当她还想继续开口说话,却被刘禅突然一吻,给阻止了。

    当双唇紧紧贴合在一起,再多的思念,再多的牵肠挂肚,都已经无需再过多言。

    因为不再需要。

    ……

    一个时辰之后,太监福安从外面进来对刘禅说道:“陛下,诸葛都尉求见陛下。”

    “伯松来了?”

    “是的,陛下!”

    一旁正在梳妆的张鸳,扭头看向刘禅翻了个白眼,小嘴微微嘟起。

    “梓童,朕去去就回。”

    说着也不管张鸳,便跟着福安出了寝宫;那张鸳看了一眼铜镜里,自己还有些红晕的脸蛋,轻轻一抿嘴唇,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御书房内。

    “臣诸葛乔,拜见陛下!”

    “伯松免礼!”

    “陛下,”诸葛乔将一个食盒,递给刘禅说道:“这是最新生产的大汉压缩饼干,请陛下过目。”

    “哦?”

    刘禅愣了一下,这次出兵之前,刘禅并未带上诸葛乔,而是将他留在了蜀地,此前生产出来的压缩饼干,基本上都已经运往汉中库存。

    刘禅临行前,对诸葛乔吩咐过。

    在没有收到刘禅指示之前,诸葛乔便回成都,负责继续生产压缩饼干。

    因为刘禅那时候也无法确定,这一仗到底要打多久,汉中虽然库存了一些压缩饼干,不过也只够两三万士兵,三个月的用度。

    可是此番北伐,仅丞相诸葛亮就领着近数万大军,若是战事旷日持久,军粮供应便成了棘手的事情。

    当然,刘禅现在还不能让压缩饼干成为汉军的主要军粮,这只能作为救急使用,主要的军粮还是由丞相诸葛亮自己想办法解决。

    但是现在——

    诸葛乔说新生产的压缩饼干,刘禅先是一愣,心说新生产的压缩饼干,还有什么不同吗?

    刘禅把食盒打开后,并没有特别惊奇,因为这些压缩饼干,与之前生产的并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看着诸葛乔一脸的疲惫,刘禅自然也不愿意打消他的积极性。

    他随手拿起一块压缩饼干,然后使劲咬了一口,慢慢咀嚼起来。

    突然——

    刘禅瞪大了眼睛。

    “伯松,”刘禅问道:“这里面放的不是干果?”

    看刘禅已经吃出来,诸葛乔有些激动,笑着说道:“是的陛下,这一批压缩饼干,臣确实没有放干果。”

    “那你放的何物?”刘禅问道。

    “臣放了肉干!”诸葛乔道:“我们大汉的压缩饼干,主要用于军粮,将士们在外打仗,极为辛苦,压缩饼干虽然可以让将士们充饥,却不能给予足够的营养。”

    说着诸葛乔又从怀里,掏出一包肉干递给刘禅,说道:“臣让工人们做了一些肉干,如此将士们吃了,不但能够充饥,还能提供一些营养。”

    “好好好!”

    刘禅一边吃着压缩饼干,一边激动的说道:“伯松做得非常好,肉干的热量更高,将士们吃了这些有肉干的压缩饼干,会更抗饿。”

    “多谢陛下!”

    得到刘禅的肯定,诸葛乔自然是高兴的,随后他又问道:“陛下,我们何时将这些压缩饼干运往前线?”

    诸葛乔虽然一直在蜀地,但是前线的事情,他真没少打听,毕竟他爹诸葛亮现在依然还在关中。

    前几日,尚书令李严派人送了一批军粮去关中,不过诸葛乔了解到,这批军粮的数量并不多,可能最多只够关中的汉军两月用度。

    诸葛乔很担心,担心关中的粮食不够,到时候父亲可就难了。

    这事儿刘禅自然也知道,他离开长安的时候,他也问过诸葛亮。

    汉军攻占长安,刘禅原以为可以解决一下军粮问题,毕竟诸葛亮此前携带的军粮,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只是进了长安才知道,长安并无太多余粮,全部加起来,也就还够一万大军两三个月的用度。

    因为此前曹魏占据关中,粮食主要依靠洛阳方面供应,当刘禅率军占了潼关之后,长安的粮食供应也就断了。

    刘禅离开时,除了长安,以及长安周边的几个小县城,因为知道曹魏的援军已经被汉军击败,已经向诸葛亮投降外,其他的郡县目前还并未归附大汉。

    接下来诸葛亮还需要去收拾这些郡县,他自然还需要从蜀地向关中继续输送军粮。

    要不然到手的关中,迟早也会因为军粮供应不上,出现大麻烦。

    就算诸葛乔不问,刘禅也已经在琢磨这件事,于是他说道:“压缩饼干生产的事情,暂时交给张绍负责,伯松可将已经生产出来的压缩饼干,全部运往关中,交由丞相支配。”

    “诺!”

    诸葛乔闻言大喜,不过还没等他领命离开,刘禅却有说道:“伯松此去关中,可要速去速回,朕还等着伯松回来告诉朕,关中的战况。”

    “诺!”诸葛乔又应了一声,才从御书房离开。

    ……

    ……

第86章:坐着总比跪着强

    眼睛一闭,再来一次深呼吸。

    一朝穿越已三载。

    刘禅第一次感觉到,有了一种畅快的感觉。

    “三年了。”

    他暗自默念道。

    回想刚来到这个世界,成为自己非常熟悉的一位古人,而且自己还知道这位古人的人生轨迹。

    “扶不起的阿斗?”

    “呵呵!”

    “朕,不用人扶。”

    他笑了,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喜悦。

    他经过将近三年的准备,他做到了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三国的格局已经不在原来的轨迹之上。

    当然——

    他也有些后怕。

    特别是这两个月。

    他的每一步,都堪称是在冒险。

    幸好运气还不错。

    冒险成功。

    想到自己成功完成冒险,刘禅伸了个懒腰,正想来一个好久没有做过的葛优躺。

    “我x”

    整个身子瞬间失去重心,然后栽倒在地板上。

    真的疼。

    “福安!”

    从地上重新坐起,刘禅扯着嗓门喊了一声。

    他的喊声刚过,殿外的福安闻声,一路小跑就来到跟前:“陛下,奴婢在呢。”

    “去,”刘禅一边抓起案几上的毛笔,一边对福安说道:“去给朕叫一个木匠过来。”

    “木匠?”福安愣了一下。

    “对!”刘禅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就是木匠,朕需要一个木匠,马上,立刻。”

    “诺!”

    福安赶忙应道,似乎发现今儿的皇帝陛下,情绪似乎有些不对。

    福安走了,刘禅用毛笔在一张纸上,龙飞凤舞起来,折腾了将近一炷香的功夫,地上已经扔了一堆的纸团。

    也就在这时,福安领着一个中年男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陛下!”

    看见福安,还有他身边的中年大叔,刘禅顿时有些激动起来:“汝可知椅子乎?”

    那人愣了一下,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

    “不知道就对了。”刘禅暗暗吐槽一句,随后指着面前的一张纸,又说道:“汝来看看,汝可做得?”

    那人上前几步,走到刘禅的案几跟前。

    只见纸上是一件奇怪的物件。

    “这就是椅子。”刘禅手指轻点纸上,说道:“汝可做得出来?”

    那人仔细看了好一会儿,这副图画得虽然不怎么精细,不过作为一个做了二十多年木匠活的他来说,看上一遍,也能琢磨出个大概来。

    “回陛下!”那人肯定的道:“做得,奴婢做得。”

    “好!”刘禅大喜,又对那人说道:“汝可要记住,此物名为椅子,是用来人坐的,大小规格,汝可知得?”

    “坐...坐...坐的?”

    “嗯,”刘禅点头,然后又不断的比划,那人认真的听着刘禅说的每一句话,还有他的每一次比划的动作。

    经过刘禅的一番讲解,那人基本算是理解,这椅子到底是一个什么物件。

    穿越过来三年,刘禅此前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改变第一次北伐走向,所以他也没有心思琢磨这些东西。

    现在关中之战已经接近尾声,收尾工作丞相正在进行。

    他的未来已经发生了改变。

    历史上的三国格局,已经发生了逆转,大汉现在占据着益州,很快将会占据关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凭借丞相诸葛亮的能力,凉州也将划入大汉的版图之中。

    一旦坐拥益、雍、凉三州,大汉的处境立时就会发生逆转,只要用心经营,是进是退主动权也就掌握在大汉的手里。

    至少不会在像历史当中那样,得靠丞相诸葛亮,以及后来的姜维不断北伐,来延续大汉的国祚。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直到现在才有这心思,琢磨起椅子的事情。

    三国的人,还是采用跪坐。

    虽然经过近两年的适应,他已经习惯这种方式。

    不过想想后世的椅子。

    嗯——

    咱得为人类做些贡献。

    给木匠划了个椅子的图纸,又经过他在一旁不时的指点,经过两天的时间,一把椅子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舒服!”刘禅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身子靠在椅背,这种坐姿比起跪坐,简直不知道要舒服多少倍。

    “来来来,你也试试。”

    刘禅让那木匠也来亲自体验一番,毕竟他是手艺人,东西做出来效果如何,那是得亲自体验才能知道。

    “陛下!”木匠学着刘禅,体验了一番后,顿时大喜说道:“这椅子坐着,比之跪坐,更加轻松自在。”

    “那是当然。”

    刘禅得意的说道:“跪坐虽好,但长时间跪坐,却也容易伤害膝盖,而且还得从小经过训练,才能长时间跪坐。”

    这是刘禅初来时,他自己的体会。

    刚开始体验跪坐时,他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基本上跪坐一刻钟后,他就得想尽各种办法,先站起来走走,舒缓舒缓。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习惯跪坐而已。

    “汝已习得椅子制法,”刘禅又对那木匠说道:“汝可多找一些木匠,与汝一起,再多做一些这种椅子,最好是将这椅子的制法推广出去。”

    “诺!”

    那木匠应了一声,可是心里却道:‘这椅子从未有过,技法怎可胡乱推广。’但是皇帝既然已经下了旨意,他也不好拒绝,只得勉强答应。

    当第一把椅子诞生之后,这木匠再次制作这种椅子,那就是手到擒来,第一把椅子,前后折腾了差不多两天时间,但是当第一把椅子成功做成,而且他还亲自体验过椅子的妙处。

    又过了三天时间。

    当刘禅来到木匠的院子时,他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

    三十几把椅子,整齐的摆放在院子里。

    当然,这并不是这个木匠一个人做成的。

    这是他与六名木匠,三天时间的杰作。

    “陛下!”

    那木匠高兴的说道:“奴婢还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刘禅坐在椅子上,随口说道。

    “有了这种椅子,”木匠说道:“原有的案几,就不在实用;”他说着比划了几下,道:“奴婢以为,案几需要升高,如此才更加方便。”

    那木匠说得很认真,他是一个懂得举一反三的手艺人,这椅子做成功之后,人们坐在椅子上,如果面前还摆放以前的那种案几,无论是吃饭写字什么的,都显得特别不方便。

    总不能弯着腰吧。

    刘禅自然知道这个道理,有了椅子,就必须得有桌子,要不然这椅子不但不方便,反而会变成一件无用之物。

    “嗯!”刘禅点头道:“那就做一些桌子出来。”

    “桌子?”木匠又是一愣。

    “福安!”刘禅原本想着跟他们几个比划的,但是担心他们的理解能力,于是对福安喊道:“取笔墨纸砚来。”

    ......

第87章:三国好男人

    不大会儿功夫,福安就取来了笔墨纸砚。

    刘禅这才将几个木匠,都叫道跟前,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又开始龙飞凤舞起来,在他的脑子里,桌子的种类不要太多。

    在他的前世,那怕是偏远山区,也会有各种不同的桌子。

    长桌、方桌、圆桌、书桌等等等。

    刘禅并不是专业画家,所以他画出来的东西,美观度并不高,不过作为木匠,他们看着皇帝在纸上画出来的东西,很快也就心中了然。

    “这种大圆桌,”刘禅一边说着,又一边比划起来:“可以用来吃饭使用,一张圆桌可以配上八把椅子...”

    刘禅对于桌子的讲解,那是眉飞色舞。

    想想很快就可以坐在圆桌前吃饭,这得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

    第一次讲解桌子,刘禅并未给几个木匠讲得太多,主要还是这几个木匠,并非愚笨之人,他们做出椅子,就知道需要升高案几,就证明他们是喜欢动脑的人。

    跟聪明人说话,不需要太费唇舌。

    所以刘禅只给他们画了大方桌、大圆桌、有抽屉的书桌、没有抽屉的书桌。

    刘禅相信,只要他们能够做出这几种桌子出来。

    接下来还会演变出什么来,就不需要他再继续操心。

    他们自己就会去琢磨的。

    而且——

    即便他们几个全部都是笨蛋,都不懂得举一反三,不过有了这四种桌子,对于刘禅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

    几个木匠听完刘禅的讲解后,他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刘禅现在是一个很闲的皇帝,国家大事无需他去操心,他每天有的是时间,所以时不时他就会跑到木匠所在的院子。

    与之前制作椅子一样,木匠们凭借图纸,还有他们自己的理解,开始制作桌子,遇到不对的时候,刘禅就会给予指导意见。

    不过主要的意见,基本就是在大小,以及一些小的细节上。

    七个木匠,一个皇帝。

    用时两天,四种桌子,全部都做了出来。

    不过之前他们做的三十几把椅子,规格稍微有些大,即使按照刘禅记忆中的大圆桌,几乎一比一的大小,它的周围,也摆不下八把椅子,摆上六把椅子,就已经显得有些拥挤。

    “你们看哈!”刘禅指着一把椅子,说道:“这种椅子,就不适合这种圆桌使用,因为它太大了,这种椅子适合读书写字使用。”

    “你们仔细琢磨琢磨,”刘禅笑道:“要开动你们的脑筋,什么样的桌子,应该配置多大规格的椅子,明白吗?”

    听着刘禅的讲解,几个木匠也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在刘禅离开之后,他们几个便又开始研究起来。

    这次从木匠院子里回来,刘禅让几个太监,搬回来几把椅子,还有刚做好的四张不同的桌子。

    “梓潼,”刘禅将张鸳拉倒一张书桌前,按在椅子上:“梓潼感觉如何?”

    张鸳是第一次见这种桌椅,不过当坐在椅子上,感觉好像坐在榻上一样,因为刘禅在椅子上,放了一块垫子,坐着软乎乎的。

    感觉非常的不错。

    就在张鸳刚坐下,刘禅又将她的铜镜,放在书桌上面,笑道:“梓潼你看,以后你可以坐在这里梳妆,岂不更加轻松?”

    “嗯!”张鸳看了一眼铜镜,然后摆弄了几下,感觉确实非常的轻松自在,这比起之前每次梳妆,要么是坐在榻前,要么只能跪坐着,她笑道:“陛下,如此坐着很是舒坦,梓潼很喜欢。”

    “梓潼喜欢就好。”刘禅笑道:“朕就是看梓潼每日梳妆,十分辛苦,因而想到这种桌椅。”

    “真的吗?”张鸳闻言,满心欢喜道:“多谢陛下恩宠。”

    “傻瓜!”刘禅轻轻一点她的鼻尖,说道:“梓潼是朕的皇后,朕自然得恩宠朕的梓潼了。”

    至从刘禅登基以来,张鸳确实能够感觉到,她的夫君,与之登基之前,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

    登基之前,严格来说,应该是从永安宫回来之前,她的夫君虽然对她也还不错,但是比之从永安宫回来之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陛下!”张嫣呢喃道:“梓潼很幸福。”

    “傻瓜!”

    刘禅翻了个白眼,心中暗叹:“你啊,也就是生错了时代,若是你能出生在一千八年后,你怕是也会说朕是个渣男吧,哈哈哈…”

    因为刘禅并不觉得,他做得已经足够完美,当然如果按照这个时代来说,他确实做得还不错。

    比如——

    古往今来,人们都是知道的,封建时代的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是皇帝的后宫标配。

    刘禅所在的大汉,虽然比不上东西两汉,但是好歹他也是一方天子,现在是他已经当了三年大汉皇帝,可是他的后宫里,现在却只有张鸳一人,再无其他妃嫔。

    估计后世人若是知道,一定会说,刘禅你小子脑子被驴踢了吧,好不容易穿越到古代,怎么也得好好享受享受帝皇的待遇啊,别说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

    三年啊。

    怎么也得有十个八个嫔妃不是。

    还有就是,难道刘禅的大汉朝臣们,就没有想过选几位年轻漂亮的女子,为他这个皇帝充实一下后宫吗?

    这事儿,真怨不得这些朝臣。

    其实就在刘禅登基不久,丞相诸葛亮就曾提议,要给刘禅再选三名妃嫔,只不过被刘禅拒绝了。

    刘禅拒绝的理由很简单,朕有皇后即可,至于妃嫔之事,以后再说,现在咱大汉偏居一隅,应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复兴汉室上面。

    诸葛亮闻言,很是欣慰。

    天子能有此心性,这也是大汉之福,所以便将选取嫔妃的事情,暂时搁置下来。

    刘禅不愿再增加嫔妃,自然不是他有多高尚,其实是他初来三国,而且知道自己的未来人生,若是不慎,将来就得去洛阳当安乐公。

    作为一个三国迷。

    他怎会愿意去做安乐公,然后被后世吐槽将近两千年。

    况且张鸳天生丽质,不说倾国倾城,若是放在一千八年后,那也绝对是女神级别。

    而且还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美人。

    后宫只有张鸳一人,他的心思当然也就都放在了张鸳的身上。

    不过此时听到张鸳说,梓潼很幸福。

    刘禅还是觉得挺自豪,让自己的女人觉得幸福,这不应该是一个男人,应该做到的事情吗?

    ......

第88章:大汉贤后张鸳

    看着张鸳坐在椅子上,摆弄着桌上她的首饰脂粉,脸上的喜悦之色,就没有消退过分毫。

    “梓潼,”刘禅突然说道:“这桌椅,真的这么好吗?”

    “嗯!”张鸳点头肯定道:“非常好,梓潼特别喜欢。”

    “好!”

    得到张鸳的肯定,刘禅顿时想到了一件事情。

    三日后——

    成都皇宫西侧。

    郭府。

    这是新近归降大汉的将领,郭淮在成都的宅院,是丞相府特别安排的,这是一座三进的院落。

    一大早。

    大街上走来一对禁卫军,郭府的下人们,并未觉得新奇,这几日往来郭府的官府人员本就不少。

    心说应该是朝廷又有什么恩赐。

    “皇后驾到!”

    当一辆马车停在大门前,领头的一个太监,高声唱喝。

    郭府的下人,赶忙规规矩矩的站在大门两侧,院内一个小厮急匆匆的跑进内院。

    不多时,郭府家眷二十多人,匆忙走出来迎接。

    “拜见皇后!”

    “老夫人快请免礼!”

    张鸳快步上前,扶着郭母,说道:“老夫人入蜀已有多日,本宫一直也未能前来看望,还请老夫人多多见谅。”

    未等郭母开口,张鸳又笑着说道:“近日宫中匠人,做了一些实用的桌椅,本宫想来,老夫人或许用得上。”说着张鸳指着身后太监们抬过来的桌椅。

    这些桌椅,郭母自然没有见过。

    郭母行了一礼说道:“郭府只是降将家属,怎敢枉收皇后大礼。”

    “老夫人;”张鸳道:“郭将军大义归汉,怎可以降将示之,老夫人切不可再说降将,郭将军既已归汉,既是我大汉的良将。”

    张鸳虽然年少,但也是贵为一国之母,今日又亲自登门送礼,如今又说出这番话,郭母也只好作罢,遂又行了一礼,便请皇后张鸳进入郭府。

    随同张鸳进入郭府的,自然还有那些抬着桌椅的太监们,众人刚一进入中庭,张鸳便让太监们,将桌椅摆上。

    “老夫人,”张鸳搀扶着郭母,笑着说道:“老夫人快坐下试试。”

    郭母本欲拒绝,毕竟君臣有别,那有臣下家属,在皇后面前坐下的道理,但是张鸳却已经将她扶到椅子上坐下。

    “皇后!”郭母刚欲开口,张鸳又道:“老夫人感觉如何?这椅子坐着是否合意?”

    这个时候,郭母才反应过来。

    这椅子长相奇怪,她是从未见过。

    不过坐在上面,依靠在椅背上,整个人都感觉轻松自在。

    大汉居然还有这等稀罕物。

    “回皇后!”郭母欣喜道:“此椅甚好。”

    张鸳长舒一口气,笑道:“老夫人喜欢就好,改日本宫让人再送些过来,这是陛下近日思索出来的物件,宫中匠人正在赶制。”

    !!!

    张鸳话音刚落,郭母顿时一愣。

    这又是大汉皇帝弄出来的物件?

    她在洛阳的时候,她也曾听人说过,说蜀汉的皇帝刘禅,不喜治国理政,倒是喜欢折腾一些发明创造。

    而且每一件发明创造,一经问世,立即引起世人追捧。

    先有精盐问世,后又制作出麦芽糖,高度蜀酒等。

    此前在长安时,她又听得儿子郭淮说,这个蜀汉皇帝刘禅,绝非世人眼中的昏庸之主,这次汉魏关中之战,便是这位皇帝亲率奇兵突袭关中,然后又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夺取潼关、武关、以及蒲坂津,从而致使曹魏大败。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这位皇帝心慈人善,那日用石灰击退曹魏大军,战后却派人去魏营告知治疗方法。

    虽然当时两军正在对阵,这种想法看上去有些幼稚,毕竟对敌人仁慈并非该是将帅应有的想法。

    不过他是皇帝。

    皇帝仁慈,那是苍生之福。

    总比残暴不仁的皇帝,要强上百倍。

    更重要的是,郭淮原本在潼关并非真心归降蜀汉,一开始他只不过是诈降而已,想着等到时机成熟,协助大魏军队,一举攻克潼关,或者寻得机会将刘禅刺杀。

    可是——

    至从郭淮归降刘禅,刘禅对他没有一点戒备之心,时常与他讨论军国天下大事,汉军与魏军交战之时,他还与其下棋对弈,从未拿他当着是降将。

    还有更重要的,攻下长安之后。

    蜀汉丞相诸葛亮,原本是要诛杀曹真等曹魏战将,可是刘禅却用曹真等人,去与曹叡做了交易,以此换回他的家眷。

    也是当家眷悉数进入潼关时,郭淮才真的真心诚意的,决定归降刘禅的大汉王朝。

    仁慈,勇敢,爱才。

    这是郭淮对于刘禅的评价。

    不过郭母并未因此认同儿子的做法,毕竟郭家效忠的是大魏,背叛大魏,就是不忠。

    但是儿子已经降了大汉,他们在曹魏已经再无立锥之地,因此他们也只能离开洛阳。

    如今来到成都。

    朝廷先是给郭家安排了宅院,家丁下人更是安排得妥妥当当,现在皇后又亲自登门赏赐,郭母的心即使是铁做的,这一刻,她也被大汉王朝,给彻底融化。

    算起来,太原郭氏一门,原本也属汉臣。

    郭母赶忙起身,领着郭府上下,恭恭敬敬的向张鸳大礼参拜:“谢皇后娘娘隆恩,郭家日后定当忠心于大汉,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

    听得郭家上下,齐声高呼大汉万年,张鸳不由得心情舒畅,前日皇帝刘禅,曾与她言。

    郭母此番入蜀,似乎心事重重。

    刘禅作为大汉天子,眼下三国纷争,大汉急需大量的人才。

    郭淮是难道的大将之材,又是第一个向他投降的魏将,刘禅自知郭淮在大汉受到什么样的礼遇,直接关乎未来会不会吸引更多的天下俊才。

    刚好新作出来了这一批桌椅,便想着让张鸳以国母的身份,带着这些桌椅,去探望一下郭淮的家眷。

    要让郭家一门知道,归降大汉后,不比他们在曹魏差,反而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礼遇。

    “老夫人,快快免礼!”

    张鸳又一次扶起郭母,笑着说道:“陛下深爱郭将军之才,有郭将军相辅,汉室必兴。”说着四周看了一圈,张鸳又说道:“老夫人初入蜀地,若是有什么用度缺失,尽可遣人告知本宫。”

    “多谢皇后娘娘关心,”郭母慈善说道:“此番入蜀,承蒙朝廷悉心照料,现在家里什么都不缺,请娘娘安心!”

    “那就好!”

    “那就好!”

    张鸳闻言很是满意,随后便与郭母坐下说起了闲话,毫无半点国母的架子,这让郭母更是高看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后。

    ......

第89章:改一改规矩

    汉祚——

    刘禅在前世时,看过的影视剧,还有各种文学作品,几乎绝大多数都觉得,三国这个时代,人们均尊奉汉统。

    那时候刘禅还有些奇怪。

    既然人们都那么认可大汉。

    为什么丞相北伐时,却遭遇到了那么强烈的抵抗,而不是如丞相在隆中对时,对先帝所言那样:“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若真是箪食壶浆,丞相六出祁山,岂不早已平定关中?

    此番用曹真换回的郭淮家眷,刘禅就感觉到,即使在三国,人们也更愿意依附强势的一方,谁还管你什么汉祚。

    想要天下百姓箪食壶浆,首先也得是你已经足够强大。

    所以郭母等人被换回长安,她并未立即认可儿子归顺大汉,是一件弃暗投明的事情。

    只不过事已至此,她们也是逼不得已而已。

    却不想,大汉皇后张鸳送去一套桌椅,感动了郭母,表示郭家从此将效忠大汉。

    当然——

    刘禅也知道,真正感动郭母的,并非是这套桌椅,而是皇后张鸳的身份,一朝国母屈身探望一降将家属,而且毫无半点架子。

    接下来的日子,刘禅又让木匠们,赶制了不少的桌椅板凳。

    两个月后。

    成都皇宫。

    兴汉宫——

    好久没有举行朝会的大汉朝臣们,突然还有点不适应。

    不过更让他们不适应的是,兴汉宫内,原本给朝臣们准备的那些座位,今天全都不见了。

    大殿之上,除了几扇巨大的屏风,就剩一处近两米高的台阶,剩下的地方空空荡荡。

    往日大臣们进入兴汉宫,可以从容的寻得自己的座位,然后等候皇帝的到来,可是今日他们进入兴汉宫,位置都没了。

    哦,不对。

    还有一个位置。

    就剩在那两米高的台阶之上,摆放着一把雕龙的椅子。

    只是没有一个大臣,敢于去到那台阶之上。

    更别说去那椅子上坐一坐了。

    就在大臣们狐疑之间,殿外突然响起一声高喝。

    “陛下驾到!”

    紧接着,众人闻声回头,就看见身着龙袍的刘禅,气定神闲的从外面信步走来。

    刘禅扫了一眼分列两旁的朝臣们,心中暗喜。

    他自然能够看到,这些大臣们的脸上,都写着各种问号。

    不过,他却视若无睹,径直走到台阶之上,看了一眼那张昨日才刚完工的龙椅,十分满意。

    这是按照他前世的记忆,让木匠们花了一个月时间赶制出来的。

    这把龙椅,材质就是普通的木头,只是在椅子的扶手上,以及椅背等处,都刻有各种龙形图案。

    当然,这比不得后世的龙椅那么的精美。

    刘禅缓缓走向龙椅,然后轻轻抚着龙头扶手,随即一转身便坐了上去。

    “拜!”

    刘禅刚一坐下,福安立时一声高喝,惊得大臣们先是一愣,然后才向刘禅行参拜之礼。

    “臣等拜见陛下!”

    “众卿,平生!”

    “谢陛下!”

    往日与皇帝说话,他们可以跪坐着,也可以站立,可是今日他们整齐的站在大殿之上,还是有些不适应。

    “众爱卿!”刘禅突然开口说道:“朕知道,你们应该有些不太适应,对否?”

    众臣闻言并未回应,虽然眼前的皇帝,从不治国理政,但是却也无人敢于轻视他。

    毕竟就连大汉王朝现在的实际掌权人,当朝丞相诸葛亮,往日在朝堂之上,对刘禅也是十分尊重。

    在礼仪这方面,诸葛丞相还是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让他们绝不敢轻视刘禅这个皇帝。

    大臣们不说话,刘禅却笑了笑道:“适应一下,你们很快就会习惯的;”说着刘禅又道:“从今往后,朝会皆会如此。”

    汗——

    刘禅此话一处,众臣皆惊。

    丞相府长史张翼,刚欲出列开口,刘禅却又说道:“今日朕招众卿到此,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说着看了一眼太监福安,福安顿时心领神会,旋即啪、啪、啪连拍三响。

    三声掌声过后,没等大臣们反应过来,就看见从大殿的两旁,不断有太监宫女进来。

    只是这些宫女太监们,均是俩人一组,各自抬着一把椅子,从两边偏门进入大殿。

    不多时,大殿之上,就摆满了木椅。

    “众卿!”刘禅一抬手:“都请坐吧!”

    椅子摆得很整齐,众臣看着却觉得有些奇怪,但是皇帝既然已经让他们坐,众人道了一声谢,便依次寻得一把椅子,然后坐下。

    等到文武大臣均坐好之后,刘禅突然有些好奇的问道:“众卿感觉如何?”

    兴汉宫,是朝会专用的宫殿,空间格局比起其他宫殿要大不少,往日是竖着摆两排座位,皇帝说话,他们也能够听得清楚。

    可是今日,这椅子摆开之后,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

    不过所有大臣,却也能感觉到,这椅子坐着,确实比之前跪坐要舒坦惬意很多,若是让他们这么坐几个时辰,他们也不会觉得辛苦。

    但是——

    这椅子虽好,可是看上去却一点也不像是朝会。

    侍中董允,刚想开口说话,却发现距离皇帝有些远,只得起身又走到中间位置,向刘禅行了一礼说道:“陛下!此椅虽好,但是朝堂之上如此凌乱,有失朝廷威严。”

    嗯——

    刘禅闻言暗笑,朕等的就是这句话。

    “微臣以为,”董允又说道:“还是如从前那样,设置座位更妥。”

    董允的话音刚落,又有几位大臣也跟着附和,表示还是回归以前那样,给各位大臣设置位置更好。

    刘禅顿时眉头一皱,心说若是回归以前,那朕今日还折腾个什么劲儿,朕就是要改改往日的规矩。

    “若想彰显朝廷威严;”刘禅说着,便对两旁的宫女太监们吩咐道:“那就把椅子都撤了吧。”

    “诺!”

    宫女太监们应诺后,便走向正坐在椅子上的大臣们,这些大臣虽然有些无奈,但是也只得都从座椅上起身,然后眼巴巴的看着椅子被搬走。

    可是,椅子是搬走了,刘禅却没有命人重新给他们设置原来的座位。

    “既然众卿觉得,坐椅子有失朝廷威严,”刘禅笑呵呵说道:“以后举行朝会时,就辛苦诸位爱卿都站着吧。”

    “陛下!”丞相府参军蒋琬,出列说道:“陛下,不可!”

    “哦?”刘禅闻言愣了一下,笑问道:“莫非爱卿觉得,众卿应与朕平起平坐乎?”

    嘶——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946/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 作者:酸汤折耳根所写的《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为转载作品,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介绍:
网文作者魂穿三国世界,化身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先主刘备临终遗言:皇儿,你一定要听话,好好活着——
刘禅:父皇放心,汉室未兴,儿臣岂敢早亡!!!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